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科技创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创业教育国际动态:让慕课提供“量身定制”的创业教育
Caroline2016 2018-1-27 04:28
一、慕课助推个性化的创业教育需求 要提高创业教育普及率,当务之急是能够提供让学生满意的创业教育,从而吸引学生投入创业学习。一方面,满意的本身涉及学生个性化问题,即不同的学生,其需求是不一样的。另一方面,受师资力量以及现有的刚性教学制度等等的局限,学生接受教育教学的个性化需求难以实现。由于这一矛盾,如何提供让学生满意的创业教育这一问题目前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不过,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我们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可能性。 基于网络的在线教育极大地促进了自由灵活、方便快捷以及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尤其是慕课,这一大规模在线课程形式的出现,跨越了传统教育所必需的时间、空间以及财力的壁垒,提供了至少三种极具价值的教学资源:免费的在线数字资源;公认的领域专家;虚拟的社交网络同伴。 慕课是 e-learning 进化的产物,可以看作是一种教学策略、多维知识库以及一种能够激发创造力、自主和社交网络学习的技术工具。慕课一词是由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的戴夫 · 科米尔( Dave Cormier )于 2008 年提出,发展至今形成了多种类别。具有代表性的如下三种:( 1 )基于项目的慕课( project-based MOOCs )。这类慕课通过建构主义的理论与方法致力于知识生产。( 2 ) X 慕课(此处的 X 取之于 eXtended )。这类慕课是传统教学模式借助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拓展。( 3 ) C 慕课(此处的 C 取之于 Connectivist ,联结主义)。这类慕课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力、自治以及社会关系网络。 C 慕课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并在实践中产生了影响。在 C 慕课中,知识不是一个静态的或单独的元素,而是通过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产生的,是人与信息节点之间的联系。在 C 慕课背景下,学习通过四种活动而产生,具体包括:对信息的整合;对资源进行反思并将其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赋予反刍之后的知识以新的意义为自己所用;与他人分享工作与活动。 二、世界知名学府也是创业教育慕课的先行者 像斯坦福、哈佛以及麻省理工这类知名大学都建立了慕课平台,包括 “ Udacity ”、“ Coursera ”、“ edX ”、“ MIT Open Courseware ”以及“ Stanford eCorner ”等。这些慕课平台课程特别注意把不同的技术支持运用于自学以及同步或异步的互动之中。同步模式要求学习者将他或她的学习日程与他人同步,而异步模式为教育现实带来了这样一种理念: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接受教育。 上述先行者把慕课平台作为创业教育的大好时机,开设了广泛的创业教育课程,涵盖了从创意到竞争性发展诸多方面。例如,“ Coursera ”平台专注于创业教育领域,而“ Stanford eCorner ”则建立了“斯坦福创业角”( The Entrepreneurship Corner of StanfordUniversity ),提供了许多关于技术和创业的视频和播客。这些视频和播客的提供者都是著名成功企业家,包括 Facebook 的马克 · 扎克伯格( Mark Zuckerberg )以及 google 的拉里 · 佩奇( Larry Page )。此外,“ Udemy ”平台与乔治 · 梅森大学(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合作,于 2013 年启动了一项“公益创业”慕课计划,将让更多的企业家进入虚拟课堂。 三、创业教育慕课的实施——以技术创业为例 通过慕课在技术创业领域进行创业教育包括两个维度:一是面向流程的维度,即关注将想法转变为技术创业企业的路线图;另一个是面向技术的维度,即侧重于慕课运转的平台和软件组件。 技术创业路线图 (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 Roadmap , TER) 包括 12 个分为 3 组的活动。第一组“桌面阶段”含有 5 个活动,第二组“预市场阶段”含有 4 个活动,第三组“市场阶段”含有 3 个活动。具体如表 1 所示: 表 1. 技术创业路线图 桌面阶段 预市场阶段 市场阶段 1. 场景扫描 1. 资金与融资 1. 运营管理 2. 机会识别 2. 资源获取和团队组织 2. 利润与回报 3. 概念定义和价值命题 3. 知识产权分析和法律形成 3. 企业扩张与发展 4. 收入模型和价值捕获定义 4. 产品和服务开发 5. 商业计划 技术维度关涉慕课总体设计与实施 ,它包括三个关键组件:( 1 )开源技术平台;( 2 )围绕技术创业路线图( TER )组建的学习目录;( 3 )有针对性开发的软件组件,使学习者能够有效地访问和使用数字内容。 开源技术平台 集成了开源软件,可以让学生、导师和讲师登陆参加慕课课程。 围绕技术创业路线图( TER )组建的学习目录 中的每一门课程都有一个预先定义的结构,其中包括 3 到 5 个模块,目的是开发一个或多个与每个阶段相关的创业能力。每个模块都是在学习活动 ( 在线课程、虚拟教室、在线协作、面对面的研讨会、活动、自学、评估等 ) 中构建的,并包含数字资源。学习评估包含在最终的测试中,导师能够依据不同类别进行监督或纠错。 有针对性开发的软件组件 支持对数字内容的有效访问和使用。它由问卷形式引导学生的创业学习之旅。依据问卷答案,系统会提示学生选择学习目录中的相应课程。 主要参考文献: Federica Cirulli, etal. The use of MOOCs to support personalizedlearning: An application in the 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 field.
3061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人员创业,如何过这几道难关?
热度 1 flytxl 2016-8-22 16:51
既然选择了不走寻常路 往前走,少回头… 30年前,如潘石屹、王健林等多位商界大佬通过递交“停薪留职”申请书,踏上了创业之路。 2016年逐渐细化的鼓励科研人员离岗创业系列政策,因为出发点的类似,被称为“停薪留职2.0版”。 这一2.0版本的最终实效如何,我们无法预知,但可以断定的是,中国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长河中,必将因此增添许多耀眼的科技浪花,它们璀璨,但肯定来之不易,因为,创业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科研人员创业,难度系数则更上一个等级。 在我们看到和接触到的科研创业群体中,有的出师不利而心生退意,有的屡败屡战越挫越勇,各人技术不同、行业不同,经历经验、性格差别也很大,但以下的几道关,几乎是他们大部分人正在或即将经历的难关: 1、 如何定义自己的核心产品 我们在接触中发现,许多科研人员常年的技术成果积累很多。商业计划中,通常都会列3、5个产品,但每一个产品计划又讲的比较空泛,自己没想清楚第一个要做什么产品,以及大致的操作计划如何,导致踌躇不前。 以一项X光应用技术为例,既可以用在医疗上,也可以用在工业检测上,还可以用在环保领域,如何操作?比较有效的经验是,此时一定要走到市场、行业中去,去接触你的潜在用户,广泛地获取一手信息,然后再根据自身目前的实际情况,如技术阶段、资金实力、团队情况等综合分析判断,决定第一个要进入的市场及产品。 特别要提醒的是,不要把以前申请课题时应付了事的需求分析当做真实市场需求,想当然的给自己的产品和市场画出一副画像,迎来的可能是市场一记响亮的耳光。 2、 忽视实现产品的难度 王晋创业前在中科院供职多年,其自身及周边同事对科研人员创业的最大经验总结之一是,不要把技术当成产品。 当你决定做一个产品的时候,实际上开始进入一个二次技术开发过程,而很多二次技术的难度并不亚于一次技术,开发出目标产品的难度和时间经常是超出预期的。 而企业不同与科研机构,要发展的前提是先生存下来,王晋等已经迈过这一关的科研创业者的经验是: 细心雕琢、慢慢研究是实验室里的“奢侈品”,不要执拗于一次就生产出十全十美的产品,应先贴合一部分市场需求,尽快推出产品抢占一部分市场,之后再不断完善,逐步升级。 3、 团队及公司管理 高校院所里大部分研究生将老师称作为“老板”,殊不知,创业后的老板要难当多了。我们排除那些“三头六臂、头上长角”的技术创业家,大部分的科研创业者擅长技术和产品,而弱市场弱企业管理。 因此在准备创业时,最好能找个有行业背景的强于市场和销售的人加入,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也许不少科研创业者会说,我是愿意找的但是找不到,这里其实是一个股权激励的问题,不是还像在学校里找几个学生干活那么简单,需要更多的开放与利益分享。 诚如一位科研创业成功者所说: 如果科研人员只是技术方面强,又不愿意合伙,那建议还是搞科研去。 本文首发于 科创帮( www.kechuangbang.com )--- 不埋没任何一项有价值的技术! 微信公众号( kcbang_cn )
432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Science:科学家创业,如何能够成功?
xishuaili 2015-10-26 18:59
63 导读 《Science》的职业专栏刊登了几个关于年轻科学家创业过程的故事,并总结了一些创业成功所必要的因素,希望能对准备科技创业的朋友有所启发。 当前的创业大潮让很多年轻人,尤其是那些拥有专业技能和想象力的年轻科学家,看到了实现梦想的机会。然而创业对于很多人来说也充满了神秘感,在他们的印象中,创业者都必须拥有过人的胆识、独特的技能以及推销自己和自己的产品的能力,创业所包含的风险也让人犹豫不决。 《Science》的职业专栏刊登了几个关于年轻科学家创业过程的故事,并总结了一些创业成功所必要的因素,希望能对准备科技创业的朋友有所启发。 第一个故事里,主人公的创业始于偶然。当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化学工程师Armon Sharei正在攻读MIT的博士学位。他的研究项目是开发微流体枪,想把一些“东西射入细胞”。虽然这种枪没有研制成功,但把分子挤压进入细胞这个想法看起来很有前途。Sharei把一个气压系统和微流体芯片连接起来,并用它来输送目标分子。当时他想,“好吧,看起来我们可以开始做一些有用的东西。但是,我们用它来做什么呢?” 2013年,经过一些法律咨询并在导师们的帮助下,Sharei和他的朋友Agustin Lopez Marquez创办了SQZ Biotech公司。从那时起,他们陆续赢得了很多顶级荣誉和总数55万美元奖金,另外还从投资者那里筹集了100万美元,随后的经营产生了可观的收入,并规划了一条通向新型药物投放治疗技术的道路。“我相信科学,并希望努力推动它,”Sharei说。 对于该公司的CEO Sharei和主席Lopez Marquez来说,科学创业并不是买彩票,需要不断向前推动你的想法。他们开始时从自己的积蓄、亲戚、导师(包括麻省理工学院的化学工程师和发明家Robert Langer和Klavs Jensen)筹集了10万美元。然后Sharei和Lopez Marquez把自己的想法送到麻省理工学院的技术转移办公室,就这样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旅。 第1课:撰写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普遍了。现在的共识是:它是有用的,但往往会需要反复改写但最终有可能毫无作用。尽管如此,麻省理工学院坚持要SQZ Biotech提交一份计划,既要突出科学思想的重点,又要提供申请专利的理由。幸运的是,Sharei曾经为之前那个不成功的流体枪点子写过一个课堂作业,他用基本相同的市场分析和经营模式修改了这一计划。该计划的策略是在短期就把产品销售给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然后把努力推进其在医疗中的应用作为长期目标。 第2课:得到正确的专利 “科学创业者最早可能出现的失误之一是申请专利中的错误”,参与过20多个创业公司的MIT化学工程师Robert Langer说。对于SQZ Biotech公司的情况,“这个概念是如此的简单,”Lopez Marquez说,“我们确实需要强有力的保障。” Agustin Lopez Marquez 这些创业者申请了一个强大的国际专利,花费为12万美元,这对于这个羽翼未丰的初创公司来说太贵了,但麻省理工学院帮助支付了这笔费用。作为在校园中取得的发明,大学获得专利,并将其授权给公司,同时保留在今后收取使用费提成的权利。 第3课:参加大赛 在寻找便宜办公室的过程中,Sharei和Lopez Marquez听说了一种称为MassChallenge的比赛和组织。MassChallenge仿照麻省理工学院的“100K竞争”模式,邀请所有申请的创业者,争夺进入决赛的128个位置。SQZ Biotech赢得了其中一个位置,这样Lopez Marquez和Sharei在波士顿的海边获得了为期3个月的免费办公空间。 这两个创业者惊讶地发现,他们获得的奖励远不止写字楼。MassChallenge还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工作环境,企业家们在其中可以分享技巧和联系方式。有一个大腕云集的导师群,并有机会被邀请演讲,还有来自赞助商的软件之类的赠品,并且,SQZ Biotech在这里成功搭建了持续得到商务、法律和投资帮助的社交网络。 第4课:资金会以多种形式出现 随后,SQZ Biotech成为MassChallenge共1600个申请人中的四大“钻石级”获奖者,获得了10万美元的比赛奖金,另外还从空间科学进步中心得到20多万美元以把这项技术用于国际空间站。这一金额也是MassChallenge史上最高金额。 赢得比赛还使SQZ Biotech在投资者中更有信誉。在接下来的一轮融资中,Sharei和Lopez Marquez不得不为天使投资设立100万美元的上限,因为更多的投资可能会造成不切实际的期望。然而,从其它来源有更多的钱进来。Sharei的研究小组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的400万美元用于采购。Lopez Marquez将公司产品的样品销售给实验室的科研用户。他正将SQZ Biotech打造为一个技术平台,为新一代疗法的研发铺平道路。 投资、基金以及与研究相关的销售相结合,使该公司开始能够专注于治疗方法的研发。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公司的规模扩大了一倍以上,全职员工从5个发展到12个。公司从Sharei作过博士后的哈佛医学院搬出,进入了马萨诸塞州大学在波士顿的生命科学创业孵化基地。 第5课:科学不是万能的 分子生物学家P. Shannon Pendergrast创立Ymir Genomics之初,公司仅仅是个名字而已。他的两个兄弟,Scott和Stephen,都已经是创立并出售了数家公司的计算机科学家,他们两人谋划创立一个新的企业,想要支持他们的兄弟——专门从事RNA技术研究的P. Shannon。 三兄弟于是在2012年创立了Ymir Genomics,因为他们认为这个源于北欧创世神话的名字听起来很酷。“我们创建了公司,没有技术,没有专利,没有商业模式,”P. Shannon说。 公司创立后,P. Shannon用了一年时间阅读文献,以寻找想法。他抓住了三个正在融合的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趋势:不编码蛋白质的microRNA、高通量测序、细胞封装RNA的微囊泡,最终找到的方向是挖掘公共数据库中的RNA序列从而发现用于药物开发的生物标志物。 Scott和Stephen写了一个计算机程序,发现了一系列新的microRNA。“但它们还只是存在于程序中,”P. Shannon说。“我们不知道它们是否真实存在。” 第6课:租实验台 2013年初在波士顿,一间不包括细胞培养通风橱、离心机、测序仪的空实验室,每月运行费用约2000美元以上,租赁实验室需要签订1年的合约。P. Shannon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继续将公司局限于计算机?还是动用数百万美元继续深入研发?“但是,如果计算机程序没有效果怎么办?”他很担忧。 他在互联网上搜索,发现了麻省理工学院附近Cambridge BioLabs(CBL)。CBL是Johannes Fruehauf运营的一个新型的实验室孵化基地,Fruehauf自己也是一个MassChallenge的获奖者。通过2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Fruehauf曾经为其第一个初创公司Cequent Pharmaceuticals租用和装备了一个实验室。为了有一定收入来源,Fruehauf将部分实验台空间和设备转租给其他企业家。 Fruehauf的此举很成功,因为他拉到强大的赞助商团队,并于去年3月推出Lab Central作为CBL更关注研发方向的“升级版”。这两者都位于所谓的“波士顿创新超星系”,这里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和一大批生物技术和制药公司。 “这就是剑桥的特点,”Fruehauf说。“人们走出学术界,起步、引导、吸引一些风险投资,得到一些基金资助,并利用这个机会成功。” 这三兄弟于是利用了这个机会,他们在这里租用实验空间,首先在CBL,后来在Lab Central。两年里,这个兄弟团队只花了他们启动预算的四分之一。他们发现了两种从尿中提取生物标志物(RNA和蛋白质)的技术可以推向市场,比目前的试剂盒更好更便宜,并且性能提高100倍。该团队目前正在使用这种技术来推进自己在医疗应用方面的战略。 与此同时,P. Shannon发现与其他企业家共同工作的好处。在Lab Central这样的地方,租户都不像商业对手,而更像协作的学者。创业者交换物品、方法、试剂和关系网,P. Shannon说。他们唯一守口如瓶的一点是他们的关键专有信息,他们所谓的秘密“配方”。 第7课:组建一个优秀的团队 2013年,正在攻读罗格斯新泽西医学院硕士学位的分子生物学家Sourav Sinha听说了一个叫“乳腺癌启动挑战”的比赛。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赞助,这个挑战比赛提供了NCI已经搁置的专利和技术。参赛者没有必要发明一种技术,他们只需要一个有科研和商务专长的组合团队。“想法会改变,”辛哈说,“但人真的不会变,你团队里的成员可以真正决定你的成败。” 因此Sinha联系了他在达特茅斯的本科同学Riley Ennis,Ennis还是一个大一新生时,就创办了研发癌症疫苗的Immudicon公司。他们两个咨询了在新罕布什尔州的抗体公司Adimab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生物技术企业家Errik Anderson,然后写了一份商业计划书,并加入了比赛。 今年三月,Sinha的团队获得癌症研究员Nadya Tarasova开发的技术的授权许可,涉及将抗体与强效的化疗药物用于靶向癌细胞治疗。一个月后,Sinha和Ennis推出Oncolinx。2014年五月,Sinha完成了他的硕士学位,并开始作为公司的CEO全职工作。 第8课:生物技术公司可以是虚拟的 今天,Oncolinx是Sinha称为“虚拟生物技术商业模型”的实例。该策略是将抗体-药物偶联技术授权给制药公司,由这些公司将其链接到现有的肿瘤靶向抗体。 Sinha希望把实验计划提交给临床研究组织(CROs),把药品说明书提交给临床生产组织(CMOs)。CRO会用CMO制作的药物进行从临床前到二期临床试验的药物开发试验。该数据提交给美国FDA和制药公司,而这些制药公司会用自己的平台进行后续试验。 “虚拟生物技术商业模型”利用了已经到位的基础设施。像Oncolinx这样的公司,正在替代传统医药企业风险很高的初期研发部门。回报“不可限量”,Sinha说。用努力而非金钱来投资,以及利用已经到位的资源,允许小公司减少风险,这使得它对潜在的商业伙伴更具吸引力。“我知道有几个生物技术企业家是在他们的卧室中穿着睡衣运行他们的公司,”Sinha说,“而且他们非常成功。” 第9课:创业=经验 Sinha的野心不仅仅是在穿睡衣的同时实现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作为在实验室工作了一辈子的人,我本能的想法是——最重要的是科学,”Sinha说。“这是真正伟大的体验,把自己放在有其他企业家的群体中,可以学到很多,来推动自己的想法取得成功。” 文章引自:http://www.biodiscover.com/news/research/120039.html
个人分类: 生物创业|11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5年最值得关注的15家生物医药科技创业公司
xishuaili 2015-10-26 18:57
虎嗅注: 继移动互联、O2O和虚拟现实技术之后,生物医药技术成为投资人下一波关注的重点。FierceBiotech网站已于日前评出了全球最值得关注的15家生物医药科技公司,一起来看看你知道几家,它们的共同特点在于:大部分都是成立于2010年以后的新兴公司,同时都拿到了金额不等的风投。 原文来自专业生物医药新媒体网站 生物探索 (微信公号ID:biodiscover),作者Gary Gan,虎嗅进行了少量编校。 与往年一样,FierceBiotech网站在中国的国庆节前夕连续13年公布了“FierceBiotech's 2015 Fierce 15”名单。 FierceBiotech主编John Carroll (约翰·卡罗尔) 先生认为,虽然我们还无法预测2016年生物界会有什么新变化,但是回首近3年生物科技创新创业的热潮,我们可以肯定生命科学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风险投资催生了生物科技公司IPO的热潮,大企业与小公司的并购交易不断,让这个领域越来越有钱。 继 Juno、SparkTherapeutics、Editas Medicine等生物技术公司的产品被FierceBiotech编辑挖掘出来后,在资本市场获得了风险投资者极大的亲睐。随着数以亿万计的资金和辉煌的科技新成果不断涌现,今年又有哪些公司上榜“15家最热门的生物技术公司”呢? 在我们公布榜单前,先吊一下读者的胃口,无论你是风险投资者、大型药企CEO、中小企业的创业者,你都有必要看一下今年上榜的最热门生物技术公司在做什么?怎么做?以下是让你看的理由。 什么样的风险投资者才是一个好的风险投资者?显而易见是别人看不懂的故事,你是那个能提前10年甚至是20年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先知。 近10年来,全球生物制药公司不约而同地向美国波士顿/剑桥地区聚集 ,和此趋势相对应的是,波士顿/剑桥地区近年被多个媒体或网站评为生物制药/生命科学领域的冠军产业群 (PS:此语句引用科学网王守业博客“生物制药公司缘何扎堆美国波士顿/剑桥地区?”) 。受基因泰克和安进公司“从小公司到大企业”成功故事的影响,许多创业者、投资者经常聚集于波士顿/剑桥地区,组建潜力团队,试图成为生物技术领域最耀眼的明星。那究竟谁将成为下一个基因泰克or安进呢?Fierce 15带你提前看懂生命科学故事的趋势。 药厂CEO,Fierce 15告诉你核心科研人员离职动机 近年来,“人才”成为了生物制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尽管对“人才”的保护呼吁力度不断加大 (甚至一些企业签订人才联盟协议防止人才流失) ,但是创新创业的灵魂仍然阻挡不了研发大佬们“颠覆”产业的步伐。 首先,当老东家的研发理念、价值观、福待遇等与RD大佬们期望大相径庭时,后者们纷纷选择创立新公司,利用自己过去的经验、人脉、技术运行自己的生物技术; 其次,那些商务开拓、资本运作的高手们纷纷选择从药厂跳槽到直接面对客户的医疗诊所是人才流失的另一原因。 第三,热门研究领域 (肿瘤免疫疗法、基因编辑、神经退化……) 在媒体的追捧下,资本的燃烧下,即使是曾经的失败药物(loser)在基因组学技术的普及下可能会有新的适应症,甚至有望成为重磅弹药。 因此,即使是一个从未研究出上市药物的团队,也可能在新一轮的生命科技浪潮中成为佼佼者。离职创业,老树开新花,谁不心动呢? 创业者,Fierce 15让你了解美国最牛的生技人在做什么? 当创新创业的热风从大英帝国吹到了环太平洋地区;当硅谷的风险资本吹到了万里之外的中国长三角,当投资者们不再介怀创业者曾经的失败,而是把失败当做一面镜子、一种机会时,“生命科学”最好的时代真的来临了。 2014年上榜Fierce 15的公司中,有8家已经递交或者完成了IPO,至少有2家因为领域交叉而进行了市场合作,这在以前是少见的。为了增加技术/药物成功的可能性,新型的创业公司将不再是孤立的,他们愿意携手并肩。 作为创业者,你必须清醒的知道一个准则: 牛市中资本满天飞任性烧钱无所谓;熊市中资本缩水,你天天砸钱亏本测DNA获取健康数据将面临随时倒闭的风险。 因 此作为创业者,你需要不断的创新 (制度、政策、价格) ,真正的创新将会补偿经济的寒冬。土豪Martin Shkreli买断了一个药将价格涨了50多倍的事情显现出了投资者对制药行业的贪婪,越是被吹捧上天的技术(人物),背后的风险越大。因此,作为创业 者,你还需要理性。 以下是“FierceBiotech's 2015 Fierce 15”名单上的生物科技公司。 Alector:专注神经退化药物研究 成立于2013年的Alector公司具有生物技术界的三大灵魂人物——作为CEO的Genentech (基因泰克/基因技术公司) 的老将Arnon Rosenthal,作为科学带头人的哥伦比亚大学神经退化研究学者Asa Abeliovich及作为董事长的Adimab创始人Tillman Gerngross。 该司是一家主要致力于神经退化领域的药物研究公司,研发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最近的许多研究将阿尔茨海默病 (虎嗅注:俗称“老年/早老性痴呆”) 致病机理集中于积聚在大脑的病毒蛋白质,但位于旧金山Alector正在采取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Arnon Rosenthal认为阿尔茨海默氏症与免疫系统相关,他希望建立提高人体的自然防御系统,以抵挡神经退行性疾病。 近日,该公司获得来源于MRL, Google Topspin及Mission Bay Captial等风投的C轮融资3200万美元,以支持神经退化性疾病的早期研究工作,以研发针对脑破坏型疾病、神经退化性疾病的新方法。 Rosenthal表示:接下来几年里,Alector的研究团队针对已确认的12种神经退化性疾病开发主导治疗方法,若该司生产的抗体能通过临床试验, 或将找到全球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有效疗法。 Arvinas:专注水解蛋白技术研究 蛋白质降解是一个容易理解的科学,成立于2013年的Arvinas公司由于其PROTAC技术而迅速为业内所熟知,公司的这项技术来源于耶鲁大学Craig Crews (克雷格·克鲁斯) 教授的实验室。 该司独有的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技术 (PROTAC) 可以通过激活细胞内部的蛋白降解途径定向降解某些不“受欢迎”的蛋白质,从而将一个个细胞转变为药物单位。这一思路将有望在未来的蛋白质药物研发中大显身手。 今年4月份,默沙东公司以包括预付款、研究经费以及相应的里程碑资金在内的共计4.34亿美元的付款购买了Arvinas公司PROTAC技术,或将成为未来默沙东公司药物开发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卖点。 Cell Medica:专注肿瘤免疫疗法 CAR-T技术的出现,使得经过基因修饰的T细胞显示出明确的靶向性、对特定肿瘤细胞强大的杀伤活性和持久性的抗肿瘤作用,不仅为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注入了新的活 力,也标志着肿瘤免疫治疗真正进入了能够与手术,化疗和放疗这些传统肿瘤疗法并列齐驱,并可能在一些晚期、复发、转移和难治性肿瘤患者中完成手术,开启化 疗和放疗不能完成的根治性治疗效果的新时代。除了CAR-T为主体的免疫治疗之外,也包括TCR-T,NK,CAR-NK,TIL,γ/δ T细胞和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MSC)等。 Cell Medica是一家英国的公司,总部位于伦敦,主要领域是肿瘤免疫疗法和传染病,该公司拥有的病毒-特异性T 细胞 (异体)) 针对Epstein-Barr (EB)病毒抗原,可用于治疗进展型NK/T细胞淋巴瘤。美国资深投资人Neil Woodford已经总计投资7800万美元,用于该公司开发T细胞肿瘤疗法。 CRISPR Therapeutics:专注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 Therapeutics是德国亥姆霍兹传染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与Jennifer Doudna共同分享300万美金的生命科学奖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与人合伙创办的公司,目前关于CRISPR系统技术的专利还在与另外2家公司争议中。现任CEO罗杰•诺瓦克(Rodger Novak)曾是一名制药行政主管,他说:“知识产权在这个领域是相当复杂的,每个人都知道这其中充满了矛盾。” 该公司在 2014年成立于瑞士第四大城市——巴塞尔,通过融资2500万美元资金以开发基于Cas9技术的基因剪切技术CRISPR-Cas9,该技术可以被用于治疗基因类疾病。今年,CRISPR Therapeutics在美国的CRISPR Therapeutics设立了坟墓,是目前美国第二家主攻“CRISPR”基因编辑的生物技术公司。诺贝尔奖获得者Craig Mello等专家都为这家公司提供技术协助。 Denali Therapeutics:专注神经组织退化研究 今年5月份,生物制药公司基因泰克的三名前高管在2.17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帮助下,成立了一家新公司——Denali Therapeutics,专注于治疗神经组织退化疾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症、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ALS)和帕金森病。 Denali Therapeutics总部设在旧金山,公司联合创始人之一、董事长Marc Tessier-Lavigne是知名神经学家,纽约洛克菲勒大学 (Rockefeller University) 校长;另一位联合创始人、负责公司日常运营的CEO Ryan Watts是基因泰克公司神经科学总监;第三位联合创始人Alex Schuth为基因泰克公司技术创新和诊断业务主管。 Intellia Therapeutics:专注基因编辑技术实践 Intellia Therapeutics是2014年成立的生物技术公司,主要致力于CRISPR/Cas9技术在治疗领域的发展,独家享有一项在CRISPR/Cas9技术治疗领域极为重要的知识产权,并获得了Atlas Venture和诺华的首轮融资。 该公司的CEO和联合创始人Nessan Bermingham博士表示,Intellia与诺华的合作将会极大地推动将CRISPR/Cas9转化为实际治疗手段的应用,CAR-T和造血干细胞 治疗是CRISPR/Cas9技术极具代表性的应用领域和契机,而诺华毫无疑问是这两项治疗领域的领跑者,与诺华合作可以加速发展产品的研发。 MyoKardia:专注基因组疗法药物治疗心脏病 2012年9月,旧金山一家生物技术公司MyoKardia利用新的基因组方法研发治疗心肌病的药物,寻找因为基因突变而患有此类疾病的患者,不仅计划筛选出针对某类患者的有效药物,同时还计划开启相关药物的伴随诊断测试。 波士顿的风险基金Third Rock Ventures对这家公司投资了3800万美元后,该司专注在治疗肥厚性心脏病和扩张性药物的研发工作,着眼于开发治疗心肌肌节蛋白突变引发疾病的个性化小分子药物疗法,美国有数百万人受这两种疾病的折磨。 2014年9月,法国生物医药巨头赛诺菲公司投资2亿美金里程碑付款给MyKardi,进行治疗心肌疾病相关新药的早期研发工作,包括了两个关于肥厚性心脏病药物研发项目和一个扩张性心脏病药物研发项目,双方计划到2018年完成这一协议研发。 NGM Bio:常见慢性病病药物开发 NGM生物制药公司(NGM Biopharmaceuticals, Inc.)成立于2008年,位于旧金山南部,是一家由私人控股的药物探索开发公司,致力于鉴定和开发革新性生物制剂,用于糖尿病、肥胖症、肌肉萎缩及其他心脏疾病的治疗。 该公司新一代疗法 (next generation of therapeutics) 的探索工作或将从根本上改变现有代谢疾病的治疗模式。NGM已鉴定出一系列新靶标,这些靶标在II型糖尿病、肥胖症及肌肉萎缩的各种体内模型中具有深远的代谢作用。 Padlock Therapeutics:专注自身免疫药物开发 Padlock Therapeutics成立于2014年1月,是一家专门开发自身免疫疾病药物的公司,正在开发靶向蛋白精氨酸脱亚氨酶 (介导蛋白瓜氨酸化的一类酶,PADs) 的新颖疗法。蛋白瓜氨酸化可导致强劲自身抗原的产生,参与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最早期事件,并驱动活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炎症和免疫复合物的形成。该司或将开发出PAD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疗法。 Revolution Medicines:抗真菌药物开发 三石风险投资公司 (Third Rock Ventures) 作为生物技术风险投资公司,在2015年建立了一家新公司Revolution Medicines,并投入了4500万美元进行该项研究。该司正在寻求进一步的工艺和优化技术,同时采用了第一个版本的抗真菌药物新工艺。 该司CEO Mark Goldsmith表示,抗真菌治疗研究为那些在自然界中发现的复杂分子提供了非凡的合成工艺,这使我们能够对原子进行修饰,重新设计这些分子,用于治疗严重疾病。 SQZ Biotech:分子疗法与纳米疗法 通过轻轻地挤压细胞,就可以让一些大分子或纳米材料进入细胞,进而改变细胞的运作。倘若人类能让体内的细胞按照我们的要求去运作,比如让它们适时地合成胰岛素,或去攻击肿瘤,那么许多健康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2013 年,化学工程师Armon Sharei和两位导师——微流控领域的奠基人之一Klavs F. Jensen、生物领域的先锋人物Robert S. Langer开发出了一种以硅和玻璃为材质的微芯片,可预先蚀刻了供细胞流动的通道,随着细胞流动的方向,通道逐渐收窄,直到细胞无法继续向前行进。此 时,被卡住的细胞因受挤压而产生形变,细胞膜上便会出现小孔。这些小孔的直径,足够许多可改变细胞运作的介质通过,如蛋白质、核酸、碳纳米管等。 经过一些法律咨询及导师们的帮助下,Armon Sharei和朋友Agustin Lopez Marquez 创办了SQZ Biotech 公司,该司在获得了累计高达55万美元的奖金,并从投资者那里筹集了100万美元,随后的经营产生了可观的收入,开启一条通向新型药物投放治疗的道路。 Surface Oncology:下一代肿瘤免疫疗法 免疫肿瘤学 (Immuno-oncology,I/O) 正在改变着我们传统的癌症治疗方式。在免疫肿瘤治疗中,检查点抑制剂已经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仅仅启动T细胞攻击癌症还不够,这就是越来越多的公司及诊所将多种疗法联合使用攻击癌症的原因。 Surface Oncology在2015年才成立,首轮融资了3500万美元,并招募了阿斯利康的肿瘤战略部总监Detlev Biniszkiewicz作为CEO,目前该司表示有一个非常清晰坚定、多管齐下的战略来开发下一代肿瘤免疫疗法:致力于改善抗原呈递和表达、阻断抑制细胞填充肿瘤微环境、阻止细胞因子和代谢产物等来减弱免疫系统的攻击。 Syros Pharmaceuticals:基因修复药物研发 生命科学公司锡罗斯制药 (Syros Pharmaceuticals Inc) 成立于2013年,首轮融资了3000万美金,2014年底该司完成5300万美元B轮融资,该司的投资者包括我国知名的CRO公司——药明康德。该司CEO Nancy Simonian博士原来是日本武田制药株式会社旗下的肿瘤公司千年制药 (Millennium) 首席医疗官,目前最有前景的产品是一种叫做CDK7的激酶,可以主导DNA修复。 Simonian博士表示,若一切如计划所愿,该司将在明年推出CDK7激酶的人类临床试验;该司另一款治疗癌症的靶向药物拟在2013年进行IND(药品临床试验申报)。除此之外,该司还准备拓展RD研发管线,包括免疫学、细胞炎症的超级 增强剂、针对遗传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和肾脏系统的疾病。 Unum Therapeutics:肿瘤疗法 Unum Therapeutic成立于2013年,该司名为抗体偶联T细胞受体疗法(ACTR)的优势是通过对不同抗体的选择,能够对多种肿瘤起到治疗作用;不同 于诺华公司和Juno公司等CAR-T疗法先驱,另一个优势在于,研究中采用的抗体都已经经过充分研究,这或将大大加快CAR-T疗法的研究进度,帮助其 在未来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优势。 2014年10月,著名投资公司 Fidelity Biosciences、Atlas Venture等牵头赛诺菲旗下投资公司健赞生物基金共同投资1200万美元支持Unum开发CAR-T相关疗法。 2014年年底,Unum就宣布开始招募一期临床病人,通用T-细胞免疫疗法药物ATTCK20将和Rituxan联用用于慢性白血病(CLL)的治疗。 2015年6月,该公司融资6500万美元开发下一代CAR-T治疗技术。 Yumanity Therapeutics:神经退行药物研发 Yumanity 是由Onyx Pharmaceuticals (该司在2013年以104亿美元卖给了制药巨头安进) 的前CEO Tony Coles和麻省理工学院附属怀特黑德生物医学研究所前负责人Susan Lindquist成立于2014年,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市,是围绕Susan Lindquist所开发的多项技术而创立的,该司没有获得任何基金的支持就敢独自开发神经退行性疾病新药,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市场太大,诱惑力太强,另一方面还是因为Yumanity有其独特的研发技术平台。 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普遍被认为由大脑的一些蛋白质折叠畸形引起,蛋白折叠的出错不仅使蛋白本身失去功能,更严重的是导致毁灭性的链反应,促使脑细胞障碍并死亡。 Lindquist实验室把这些折叠畸形的蛋白进而置入酵母细胞,从而引起酵母细胞的死亡。而降低酵母细胞死亡率的化合物则可能成为抑制蛋白折叠畸形的先导化合物,这样就形 成了一个发现这类药物的phenotype screening筛选体系,找到的先导化合物再置入来自多能干细胞的神经元,体外评价这些化合物对这些来自神经变性疾病患者神经元的活性。 如果这些化合物在人神经元中表现活性,再放回酵母系统寻找真正起作用的分子靶点,这样反复评价、筛选就形成一个筛选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的技术平台。 到目前为止,Lindquist实验室已经采用这个技术筛选了超过50万个化合物,已经发现了至少一个治疗帕金森氏病的分子靶点和先导化合物。 Lindquist 曾以phenotype screening筛选体系为基础成立了一个叫FoldRx的生物技术公司并在2010年卖给了辉瑞。辉瑞采用FoldRx技术曾成功开发了 Tafamidis,在2011年11月获得欧盟EMA,2013年9月获得日本药监部门批准上市 (商品名:Vyndaqel) ,治疗一种罕见但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家族性淀粉样多发性神经病变 (FAP) 。 文章引自:http://www.huxiu.com/article/128351/1.html?f=index_feed_article
个人分类: 生物创业|19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序李老师分享【“小民企”追逐航天梦】
zhongxu2012 2014-7-8 10:31
从助力 “ 神七 ” 航天员太空行走,到继续参与 “ 神九 ” 飞天,张世勇设计的 “ 小部件 ” 通过了航天工业严苛的考验。由手机放大器起家,他开创的 “ 小民企 ” 拓出一片广阔市场 ——— 6 月 18 日 17 时 07 分,航天员景海鹏从神舟九号飞船成功进入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取得成功! 电视机前,张世勇和同事们喝彩庆祝。虽然此次航天任务中,他们研发的宇航员通信机射频模块暂时 “ 休整待命 ” ,但这仍不妨碍他们享受 “ 参与者 ” 这个角色带来的别样骄傲和自豪。 张世勇的公司的确 “ 不大 ” : 2002 年 4 月,他在租来的 80 平方米单元房内创办了银河微波,员工不到 10 人,注册资本不过百万元。时至今日,公司占地面积虽扩至 2700 平方米,但和业内竞争对手相比, “ 块头 ” 仍显单薄。 张世勇的公司名头 “ 不小 ” :集多个军工项目于一身,先后承担 “ 神舟 ” 和 “ 嫦娥 ” 等重要部件的研发工作 …… “ 我们是掌握大技术的小公司。 ” 张世勇有着自己的 “ 大小观 ” 。 “ 小字辈 ” 跨过高门槛 为 “ 神九 ”“ 天宫 ” 对接喝彩的这一刻,就像是 4 年前那难忘一幕的重演: “ 航天员将进行太空行走,轨道舱门打开,航天员翟志刚正在出舱 ……” 2008 年 9 月 27 日 16 时,石家庄银河微波技术有限公司会议室里,张世勇和全体员工围坐在大屏幕前,共同见证着我国航天史上激动人心的一刻。这次 “ 太空行走 ” 对张世勇意义非比寻常,他们制作的宇航员通信机射频模块等关键部件,能否经受住实战检验,在此一举。 “ 翟志刚向地面报告:已出舱,感觉良好 …… 回收固体润滑材料已经完成 ……”“ 太空行走 ” 宣告成功!会议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曾任十三所第十五专业部主任、副总工程师,张世勇个人的技术水平毋庸置疑。但办企业和搞科研差别巨大,张世勇的公司怎么就承揽到有 “ 万无一失 ” 要求的航天工程? 2005 年 4 月,由一国企承担的航天工程成套部件项目,经一年半研发制作,仍未通过检查。而上级单位对该组部件的需求刻不容缓。几经辗转,张世勇的公司进入上级单位视线。 时间极为紧迫,这个大型企业都难以保证完成的项目,张世勇能否 “ 吃得下 ” ? 质疑声中,张世勇带着自己的团队一头钻进实验室和制作车间。这个 “ 掌握大技术 ” 的 “ 小字辈 ” 企业领军人心里有底:揽 “ 瓷器活 ” ,靠的就是 “ 金刚钻 ” 。 作为宇航员生命保障系统的重要设备之一,宇航员通信机射频模块,主要用于保障宇航员出舱后的通信联系,实时监测航天员的体温、血压、心跳等生命体征参数,以及宇航服内的生存环境等。因此,设备需要在功能设计、功耗比、可靠性等方面满足相当严格的要求,运行一旦出现错误,后果将不堪设想。 张世勇带领团队充分发挥自身 “ 高精尖 ” 的专业优势,攻关小组的核心人员几乎天天加班,不断地向技术难关发起冲击。解决收发干扰问题,降低误码率,提高接收灵敏度 …… 一道道难关被接连突破。 正常情况下,样机研制周期是半年以上,而银河只用了一个半月;初样需要一年以上,而银河用了不到半年;正样也需要一年多时间,但银河再将时间压缩到一年之内。 这一次的成功,帮助银河微波跃入门槛极高的航天工业,此后,诸多项目订单纷至沓来。除了 “ 神舟 ” 系列项目, 2010 年初,张世勇又接手嫦娥 3 号探月工程部分项目,负责探月着陆器测控系统 ( 月球巡视器 ) 的研发制作。 懂技术更要懂市场 “2001 年时我的年薪是 30 万元左右,而且待遇也好。家人听说我要半路出家,下海经商,完全不同意,研究所也不愿意让走。 ” 谈到刚刚开始创业的经历,张世勇记忆犹新。 “ 但要说创业之难,个人面对的问题就不值一提了。 ” 张世勇说,最开始觉得资金筹措最难,后来觉着市场拓展最难, “ 但仔细想想,其实都是难在企业管理和对接市场方面。 ” 的确,把一个技术人才放在市场中打拼,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由于资金不足,公司无法支付购买精密仪表仪器的高昂费用。接到项目单子后,根本无法继续进行。 怎么办?自己在业内的名气帮张世勇度过了头一道难关。 “ 我们对你有信心,仪器设备可以先借给你用。 ” 设备商倾囊相助,将价值百万元的大型仪器仪表等拿出来借他使用。 张世勇首先将重点放在民品市场,给手机直放站提供功率放大器等配备产品。虽然经历了初期的资金困境,年销售额还是达到了 400 多万元。但简单的民品生产并不足以发挥自己多年积累的专业优势,张世勇决定将公司的主攻领域转向军工。 “ 个人魅力 ” 显然不足以支撑张世勇这一次的转型决定。虽然有刚刚出台的允许民企进入军工产业的大好政策,但要获得市场准入的通行证并非易事。 在军工产品行业中,如果企业没有相关资质,就会被一票否决。正是由于缺乏必要的保密资质, 2004 年,张世勇遗憾地与一个 1800 万元的大项目擦肩而过。 “ 以前只埋头抓技术,缺乏对企业制度、管理的完善,这样无法与市场标准对接。 ” 搞技术出身的张世勇开始察觉,企业要想成功转型,首先要从自身做起,那就是 “ 由一名技术带头人向管理带头人转变 ” 。经过不懈努力,银河微波最终成为全省首批相关许可齐全的民营军工企业之一。 “ 民企做军工,压力特别大,稍有不慎,就会被停业 3 年。 ” 张世勇说,尽管银河微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脚步还不能停止,如果不把企业继续做大做强,就难以在更大领域中与大型国企同台竞技。 “ 我们正准备带着尖端技术重返民用市场。 ” 张世勇透露,民航飞机地面布站的高速数据传输通道,机场着陆系统发射机信号传输等将可能成为他们的下一个目标, “ 这将以新的方案解决飞机上使用高速网络的问题。 ” 而在自己的传统优势技术外,他们还正在与国内多所高校进行合作,以期使更多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 【中序李老师感悟】:小企业也可以获得大市场。只要企业拥有自己的专业技术特长,就拥有与其他企业竞争的资本。但小企业必须适时着眼于扩规模。像张世勇公司这样的企业,客户是一定要看你的生产与保障能力的,企业要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获得对方对自己按期按质完成任务的信任。 如果您对创业有兴趣,您也有张世勇这般将小企业做大的梦想,随时可以咨询李老师热线: 021-60340068,15800609918 (可加微信),QQ:2561896878,微博:中序科技创新认证申报 ,微信:zhongxujigou 。
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序李老师分享:【云端上的青春不会老】
zhongxu2012 2014-7-3 10:10
2012 年 6 月 28 日,上海浦东国际会议中心内人声鼎沸,国内第一款“云电脑”正在举行发布会,一位英俊的男青年站在台上侃侃而谈,将这款颇具神秘色彩的产品的强大功能一一展示给了在场观众。他豪情万丈地说:“今后,用户不需要特意买电脑显示器,其实,手机、电视机、 iPad 等都可以作为云电脑的显示屏。将这些显示器和机顶盒链接在一起,便组成了一台云电脑。”场下顿时响起了一片掌声。 青年名叫谈天霆,今年只有 23 岁,却已经是天霆云计算公司董事长,还被评为“创业中国十大人物”,身上的光环无数。 但是,没有人会想到,这位“高富帅”在创业之初,却是一个没有学历、没有资金、没有年龄优势、没有社会经验的 15 岁少年,那么,他是怎样成功的呢? 2004 年, 15 岁的谈天霆找到父母和校长,提出想辍学回家自己创业。他说,自己喜欢网络游戏,希望能创办一家网络公司,专门开发网络游戏。校长和父母都非常吃惊,他们反复做谈天霆的工作,却还是无法动摇他的决心。   创业伊始,困难重重,他没钱没技术,甚至连注册资格都没有。这时,父亲虽然不愿孩子弃学创业,但还是给了他最大的支持。为了缓解资金难题,父亲卖掉了一套升值空间巨大的房子。 50 万房款交到谈天霆手上时,这个 15 岁的少年第一次有了沉甸甸的责任感,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个样子来。他用父亲的身份证注册了一家公司,正式做了老板。   那段时间是谈天霆最困难的时期,他夜以继日地研究各种网络游戏,还得自己联系客户,每晚只睡两三个小时。因为想象力丰富,他的创意往往极为新奇,而且他做生意很讲诚信,一笔小业务也力求完美,这让他开发的游戏一上市就受到了欢迎。半年后,他竟做成了 20 多笔业务,还雇了 5 名大学生做助手,公司逐步走上了正轨。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国外有机构从事虚拟服务器的研发,这种方法可以缩小电脑的体积和重量,便于携带。谈天霆突然联想到每年公司报废的几十台电脑,如果将服务器虚拟化,可大大降低运营成本。接下来,他创立了国内第一家虚拟服务器开发企业,并很快将产品推向了市场。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谈天霆不仅赚了一大笔钱,还充分品尝到了站在云端上的滋味。   接下来,他把目光放得更远,开始关注国内仍是一片空白的“云电脑”领域。在各种“云”科技产品大行其道的市场上,“云电脑”一直被视为最难攻克的领域,但同时,也具有极大的市场空间。试想,只要携带一块 162 克的机顶盒,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有 2 兆带宽,就可以随时办公、看电影、玩网络游戏,这将是一种何等惬意的生活,简直如生活在蓝天的云端之上。为了这个理想,谈天霆带领他的团队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研发之中。   这一次,谈天霆又成功了。“云电脑”的横空出世被誉为网络技术方面的革命性突破。   当年同意谈天霆休学的校长也目睹了他的成功,感慨地说:“这是个非常普通的孩子,也是一个真正有中国梦的孩子,值得更多的人去呵护。” 【中序李老师感悟】: 梳理谈天霆的创业历程,可以发现,支撑他成功的不是高超的智慧与精细的规划,而是一往无前的决心和追求理想的执着信念。云端上的青春永不会老去。 如果你也有着以往无前的决心与追求理想的执著信念,如果你也渴望让自己的创业梦想得到圆满,如果您对创业有意愿或兴趣 ,可以随时咨询李老师热线: 021-60340068,15800609918 (可加微信) ,QQ : 2561896878, 微博:中序科技创新认证申报 ,微信: zhongxujigou 。
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序李老师分享【谛听科技创业4年:路由器能否成就小云?】
zhongxu2012 2014-5-28 09:26
创业的第四年,谛听科技这个原本矢志于构建私有云的软件公司,却跑去卖起了路由器,看上去好像已经偏离了他们曾经所设想的航道。从软件公司到售卖硬件,谛听科技是战略转型还是“曲线救国” ? 当盐科技编辑见到成都谛听科技有限公司 ( 下称“谛听科技 ) 创始人李程的时候,他正不停地在公司办公室间穿梭,似乎在分别告之团队成员注意事项。“新品要发布了,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很忙。”这是他后来的解释。 李程反复提到的新品名叫如意云路由,实际上只是李程“云”梦想中的一环,他想要得到的比这要多得多。尽管很多人都认为云计算只是大公司的盘中餐,小公司要玩,也只能被玩死,但李程却并不信邪。 云存储,是李程辞职出来创业的原因和项目。“很多数据显示,用户将数据同步到 PC 的愿望,比同步到公有云要强。而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让用户直接把家里的 PC 、硬盘等变成他的私有云,这片‘云’你自己能掌控,安全 ! ”李程认为,市场的需求和数据都在证明他做的是一件对的事。 现在,创业已经四年了,李程是如何带领他的团队在云存储这块市场占领一席之地 ? 又是什么原因让他走向了智能路由器这个领域 ? 谛听科技真的是从软件公司转型到了硬件公司吗 ? 小云艰辛创业路 小云 是谛听科技的核心项目,即链接手机和电脑的云计算软件,而小云则是这款软件的名字,也是李程出来创业的项目。 李程辞职出来创业是在 2011 年,当时李程在一家做芯片的外企公司。因为老板是外国人,对国内市场的环境了解不够深,导致多次否决了李程的立项建议。而这些建议在后来被证实是有市场的。长期以往,李程便辞职出来自己创业,他一直非常看好云存储,出来便投身云存储了。 2012 年末,李程正式成立谛听科技开始一心研发小云。对云存储市场的肯定让李程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有信心。他认为,这块市场是刚需。 “现在市场上,有几十亿的手机,几十亿的 PC ,手机和 PC 之间有一个传送需求,这是一个存储市场,而这个市场是一个刚需。”这是某次大会上李程的原话。李程认为,小云帮助企业或者个人解决数据传输的问题,这个问题之前一直都靠数据线,或者网盘。小云便是在简化人们的生活,在互联网上时代,让人们的生活过的更有效率更方便就是刚需。 李程口中的效率体现在,用户可以通过小云将手机里的文件传送到电脑硬盘上,即使手机丢失文件也在电脑上有备份。需要文件的时候也可以使用手机远程在线提取,或者把文件分享给指定好友。看上去似乎真的解决了人们用数据线传送文件的麻烦。 一个自己看好的低成本的刚需创业项目,也许才是李程出来创业的真正原因。 效果也确实如李程所预料的那样好。 2012 年 6 月,小云的第一个版本发布。 在发布仅两个月后,小云的用户数突破了 10 万规模。李程坦言,起初小云仅有一个功能,即文件传输功能,将文件从手机传到电脑上保存。“但用户越来越多之后,我们就想做更多的功能了。”第一版本的试水,让李程看到了这个市场的潜力,随后的版本中又开发了更多的功能。 小云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但并没有遮住李程最初想要创业的目的,只是让李程走的越来越吃力。“我们给小云的定位是一款私有云存储,让用户把自己的数据放在自己的电脑硬盘上而不是第三方服务器上。”但随着用户的不断增加,小云迭代升级。还未在小去上找到盈利模式的李程有了不小的压力:“对小云的投入,像是一个无底洞,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头。” 盈利模式的探索 李程最初把小云的用户锁定为国外的高端商务群体。李程解释这是因为这群人对安全尤其敏感:“他们不相信第三方平台,更愿意相信自己的 PC 。”还有李程不愿说的原因就是,国外用户的付费习惯早已形成,不需要再进行市场教育,谛听就能很快变现。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在盈利模式的探索上,李程更加青睐国外。因为在李程看来,所有盈利模式的探索都是以用户的付费习惯为主,在这一点上国外明显优于国内。“我们和全球领先的三家 NAS 硬件商在合作,把我们的软件内置到他们的硬件里。最开始会免费试用一段时间,试用过后用户想再用就需要收费了。”这是除了付费下载之外的另一条盈利之路的探索。而国内小云至今还没有想好成熟的盈利模式。 国外的微薄收入并不足以支撑小云的研发成本,但公司总要活下去。李程开始接一些企业云存储的方案,帮大型公司做云存储方案策划,包括成都银行在内的几家金融机构。“在这块公司每年有 100 万以上的收入。”这笔资金对做云存储的公司来说是杯水车薪,但对谛听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此前谛听拿了两轮融资,共计 300 万人民币。这 300 万元让李程节约又节约的用了 4 年:“我们真的是一分钱掰成两分用。”现在李程在于投资人接触中,准备引入第三轮融资,这一次李程要做的就是内置小云的智能路由器。 李程告诉盐科技,他想要用家家必备的路由器将小云带进千家万户。 路由器能否成就小云 ? 今年 8 月,谛听科技一枚重弹落在各大科技论坛。“智能路由器—如意云, 8000 台 5 小时售罄。”这是李程的新项目,也是小云的新渠道。 “小云一直不赚钱是因为市场还没有成熟,它还没有成为刚需,虽然未来一定是刚需。目前我们需要一个成熟的产品来盈利,也需要接受了市场考验的产品把小云带进千家万户。” 如果要满足,又赚钱又能内置小云还是家家户户需要的产品,这三个要求,似乎就真的只有路由器可以选了,那么谛听出路由器也就不难理解了。 李程向盐科技介绍,在目前智能路由器这块市场上如意云的卖点就在于‘卖想象力’,而不是推小云。“用户花普通路由器的钱买到如意云,就相当于买了未来无数还没被研出来的好玩又充满想象的软件,用户因为想像力而购买,获得想象力的成本很低。” 前期通过智能路由器的里好玩的软件将用户留在智能路由器上,再慢慢的让用户接触到小云,最后将小云变成用户的刚需。这是李程对于如意云搭载小云的计划。 被问到如果用户不买账他该如何时,李程认为这完全不是问题:“路由器是一款经过市场检验的产品,而智能路由器走在路由器的前面,就算不为了小云也可以为了其他软件来购买它。”李程说,中国每年要卖出 500 万台路由器,他们想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即使售卖路由器,李程也不把谛听归类到硬件公司的行列中。“我们不是硬件公司,我们能做的就是用软件把用户留下来。”李程说,谛听没有工厂,没有工人,没有生产线,不制造机器,即使他们售卖路由器,他们也是一个软件公司。 但他们却又不是一般的软件公司,他们还需要硬件公司粉丝文化,这是李程研究小米得出来的。 “小米 1 的时候,我一看,靠 ! 这种手机谁会去买啊 ? 反正我不会。但是小米 1 的销量就是非常高,这让我很惊讶。”李程非常认同雷军说的,硬件公司需要铁杆粉丝,一个铁杆粉丝的力量可以影响 100 个人。“这种影响是很可怕的。” 在李程看来,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对手情况对创始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在国外相关网站上,李程经常能看到半夜,甚至凌晨。“很多公司倒闭的原因不是市场不好,是公司发展方向有问题和团队领导人的眼光太局限了,而这些都是靠经验和阅历堆积起来的。”这也是李程不鼓励年轻人创业的原因。 说到未来发展,李程向盐科技表示,前期还是注力于路由器的推广销售,毕竟小云的市场还要培养,而路由器是最快的一条路。也欢迎对 IT 和路由器了解的营销好手加入谛听,“我们现在 CTO , CMO , COO 都是空白的,我们需要更有资历更有背景更强的人能够迅速融入到我们团队来。” 【中序李老师感悟】当下,科技创业是国家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的发展项目,能够让政府都如此重视,可想而知,高科技创业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无论从推动国有经济,还是在促进科学科技创新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有时候,光有核心的产品,过硬的技术,也不能代表就一定会在创业之路上一帆风顺,更多的还是要学会因地制宜,就如谛听科技的“曲线救国”战略,从其他方面来引导自己的产品,让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它,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在决定着科技创业的同时,创业者也要准确的为自己的产品,技术乃至企业做出良好的定位,如此一来,才能让最终的目标完成的更好,更出色。 如果您对创业有意愿或兴趣 ,可以随时咨询 李老师热线:021-60340068,15800609918(可加微信),QQ:2561896878,微博:中序科技创新认证申报 ,微信: zhongxujigou 。
6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序李老师分享:【创新,是为了更好的创业】
zhongxu2012 2014-5-22 09:52
尤新强 ,L1989 年留学美国,毕业后曾历任摩根士坦利副总裁及摩根大通副总裁,负责对印度的服务外包业务,他的创新工作得到了公司高层的肯定。他看到好多服务外包业务都给印度人做,就向公司高层提出,能不能给中国人做。因为他到过印度,知道这个国家在很多方面不及中国,尽管软件服务业发展迅速,有很好的基础,但是中国也在奋起直追,目前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印度。然而,他的提议石沉大海,业务还是源源不断地流向了印度。于是他决定要为中国的服务外包业实实在在地做点事。尤新强于 2006 年 11 月加入美国安软国际,负责安软国际在中国区交付中心的筹建,现任安软(太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CEO 。 “ 创新,更要创业 ” ,这是尤新强的理念。去年 1 月 3 日来到太仓考察,先后考察的城市有 11 个,有北京、天津、南京、苏州、武汉 …… 最后,他选择了太仓。 “ 市委、市政府对我们的支持很大,帮助我们招聘人才,留住人才,我们对以后的发展信心更足了。 ” 尤新强说。 全潇是太仓荣文合成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机电工程硕士,曾就职于仪征化纤和浙江一家大型化纤企业, 2005 年 6 月作为高级人才引进到璜泾。他认为,无论是哪个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都要担负起与时俱进、创新创业的重任。他来到太仓荣文合成纤维有限公司后,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不断改造设备,提升设备、品种适应能力。目前产品变化极为频繁,适时生产适销对路的品种,成为公司克难制胜的一个法宝。与此同时,公司开发新产品,在去年开发多项有一定技术难度的细旦涤锦复合丝、阳离子涤锦、抗菌系列超细纤维等差别化品种,这些品种为公司带来了良好效益。 “ 我们将通过不断的创新创业,形成从丝到衣的完整的产业链。 ” 全潇表示,公司将会进一步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完善产业链,加大设备改造力度,让荣文合成纤维获得更好的发展。 【中序李老师分享】从乡镇到城市,从农民到白领,创业的理念已经深入到每一个人的思维中,在如此千变万化的创业潮流中,成功者有之,失败者亦是数不胜数,稍加观察,就会发现,成功的创业无一例外都有着大同小异的特点,就是创新,这也是整个社会,国家,世界能够得以进步的唯一动力。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创业的领域中,创新意识无疑便是至关重要的“将”,创新和创业本是息息相关的,有了创新,就具备了创业的“资本”,既然有资本,我们为何不进行一试呢?不然岂不是暴遣天物?! 如果您对创业有意愿或兴趣 ,可以随时咨询 李老师热线:021-60340068,15800609918(可加微信),QQ:2561896878,微博:中序科技创新认证申报 。
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序李老师分享:【让创业梦在故乡生根发芽】
zhongxu2012 2014-5-20 09:21
走进江苏射阳县德能电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晓白兴致勃勃地带领我们参观每个生产车间,颇为自豪地向我们介绍经企业自主研发而生产出来的各个种类电池成品。   儒雅的气质,得体的谈吐,这是沈晓白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在交流中得知,他1996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工程博士学位,主修电化学工程,长期在美国太空总署喷射推进实验室进行高性能锂电池的研究开发工作, 对锂电池的研究一直处在国际领先水平。为了谋求事业的进一步发展,2009年10月,沈晓白在射阳县合德科技创业园区创立德能电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为500万美元。   谈起为什么来射阳投资,沈晓白颇为动情地说,这与老母亲的家乡情结有很大关系。他虽出身在台湾,母亲却是射阳人。当听说儿子要回大陆投资,当年已80多岁的老母亲竭力要他回自己的家乡射阳兴办企业。“创业之初,难免遇到各种困难,但当地政府全力帮助解决问题,现在企业已经逐步走入正轨,我在这里过得也很愉快。”   沈晓白告诉我们,为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及延伸产业向前发展。沈晓白和他的团队正在加快博士后工作站的建设, 开发新能源产品, 掌握新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   谈起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创业梦想,沈晓白踌躇满志,近3年,要把我们企业从镍氢电池转成锂电池为主,我们所着重的市场,是国际上的三稀产业,或是尽量帮客户设计的锂电池电源模组,包含着电池跟控制线路整套模组。 有着在化学工程、电机工程、工程管理和电化学工程的学术背景,以及30多年的科研、生产和管理经验,加上地方政府为投资创业营造的优良环境。我们坚信,沈晓白和他的团队一定会在激烈的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一定会在射阳这片热土上圆梦。 【中序李老师感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才计划的不断成立,不仅扶持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科技人才的创业,同时还在不断的吸引来更多的海外人才回国发展,大大的刺激了中国科技事业的欣欣向荣。 故事中的沈晓白正是众多怀揣创业梦想的创业者之一,在放弃了自己稳定高级的研发事业后,他毅然的选择了回到大陆进行进一步的事业发展,而地点正是母亲的故乡江苏射阳,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一份故乡情,正是因为这份情谊的联系,才会将无数在外高学历知识分子吸引回国,而国家地方也必然会做出最好的回应。 相信国家,相信自己,做自己的产品,创自己的高科技事业,在实现人生的价值同时,也为国家献出了一份绵薄智力,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您对创业有意愿或兴趣 ,可以随时咨询 李老师热线:021-60340068,15800609918(可加微信),QQ:2561896878,微博:中序科技创新认证申报 。
81 次阅读|0 个评论
谈谈科技创业(2):关于专业基础和职业技能
热度 7 zoumouyan 2014-2-8 11:16
谈谈科技创业( 2 ): 关于 专业基础和职业技能 邹谋炎 教育和产业本应是密切关联的两个方面,但事实是,经济技术的发展明显地拉开了它们之间的距离:教育越来越严重地落后于产业。我国的教育科学领域推行的各种精英化培养计划和人员评价政策使得许多导师、学生不得不忙于生产论文,至于论文是不是有价值则很难说。以诺奖为最高奋斗目标的宣传在科技教育界盛行,但社会经济需求不会去等待那种不知什么才会冒出来的“颠覆性创新”。道理其实没有那么深奥,因为无论个人、企业、民族、还是国家,生存是第一需要考虑的问题。每个人可以问问自己:哪些是决定你生存发展最重要的基本条件?对问题的回答一定千差万别。但是,例如对多数科技人员个人来说,计算机可能比相对论对你更不可或缺。在这里请不要误会笔者有否定基础研究重要性的意图,因为“科技”二字表明,本文只希望和应用科学领域中的同行进行讨论。 专业基础是指“ 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深入系统的专业知识”,这是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培养的目标。且不论是否多数博士甚至教授都完全符合这个要求,无论怎么说,这是应用科学领域中许多教授、研究员、博士们的强项。可惜的是,特别是在中国,职业技能则是他们中许多人的软肋。 职业技能是指现代企业中产品发展需要的技能、技术。例如电子信息领域中,各种语言的编程技术、各种应用软件技术、应用硬件设计技术、工艺操作技术、和达到产品目标的其他技术知识等等。职业技能是支撑高科技企业发展的骨干能量。 不可否认,专注于专业基础或者专注于职业技能都有可能产生出有意义的科技创新。但更普遍的情况是,偏废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已经严重地限制了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 笔者绝非主张改变高等教育注重基础的模式,只是希望教育方面(管理者、教授、导师等)要适当关注产业进步,不要与产业过分脱节。建议教授们放下身段,学习一点本领域的职业技能。在德国,工业经验(经历)是晋升教授的必要条件之一,而在我国完全没有这个要求。如果中国的教授们有这个观念,将于己于国均有利。将培养教育中安排一定的职业技能培养机会,让学生、研究生有机会接触实际,情况会完全不一样。例如课程实习、短期讲座、企业劳动等等,条件是教授、导师们先要有准备。有职业技能的教授在多数学生中容易得到尊重。导师被称为“老板”或其他不雅称谓,常常是因为将学生作为劳动力,而学生做的职业性工作导师可能不太懂,所谓“指导”缺乏说服力,并因此常常引起师生矛盾。此外,不少教授积累了很有用的专业知识、技术,只差职业技能这一步,无法变成产品。按教授们的智商,这应该容易弥补,只是需要消除对新知识的畏惧心理。事实上,你只需要学习其中的概念、框架、要点,不需要完全掌握细节。这样和你学生的合作中就能够主动。 职业技能是年轻人重要的生存本事。具有一定高科技职业技能的年轻人容易找到就业机会,在企业中容易生存,不少专注者能够得到好收入。但多数人事实上缺乏自主创造能力。接触过一些有职业技能的朋友,在大公司中是好手,但创造产品则非所长。例如,有人能够熟练运用多种微波电路仿真软件,如 Ansoft HFSS ,但如何进行原始设计就缺乏能力。有人是运用 Cadence 软件进行 VLSI 版图设计的高手,但缺乏系统级、电路级的原始设计能力,更缺乏基本单元物理设计能力。因此他们可以是职业能力强的高级打工者,但与创造产品的距离还相当远。拥有职业技能的年轻人想成为产品创造者,深入学习专业基础可能是必要的。 一个应用科学的研究者,主要精力肯定应该放在专业基础的研究上,但花一部分精力学习职业技能,跟上产业发展的步子,应该大有裨益。产品发展事实上的产生新研究问题的重要源泉。那些实际问题不仅有用,还可能引出更深入的理论发展,引出书本、刊物上得不到的思路。发表 SCI 是有用的,但不够。而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年轻人没有必要自视太高。跟着导师认真学习专业基础才有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6636 次阅读|13 个评论
2013:旧的已经远去
热度 4 zoumouyan 2013-12-31 22:36
2013 :旧的已经远去 邹谋炎 一、引子 小小的池塘,小小的船, 狂风一阵起波澜。 电闪雷鸣大阵仗, 雨急云黑压山川。 须臾晴空放万里, 池塘是池塘,船还是船。 2013 年 3 月 26 日,那天与 TS 公司全体员工最后道别,留下这首小诗。 2013 ,不得不记住:旧的已经离我远去。 二、沙塔 在海滩上堆沙塔,总是堆到最高就要倒掉。 2008 年 TS 公司的注册资金只有 100 万元。到 2010 年销售额达 800 万元; 2011 年 1600 万元; 2012 年 2450 万元。到 2013 年初公司分配后拥有资金、产品、物资等总价值近 4000 万元,成品、核心部件可支撑生产销售两年。钱太好挣了!条件成熟了!我这个董事长的位置也就到头了。最信赖的助手、学生、最受重用的人,起了“四两拨千金”的作用:他的股权加上投资人的股权一起大于 2/3, 于是能够随时召开股东会,更换董事长。他取得了“总经理”头衔和“负责制”的大权。我拒绝了“顾问”的虚衔,当然,拒绝的代价是可观的。虽然公司至今销售的产品还继续使用我设计生产的核心技术部件,但拒绝支付任何报酬。他们占拥了近 4000 万元的全部资产,正在打主意夺股权,占专利。不过这应该不容易做到。 这是关于一个“中国创造”命运的故事,希望只是个例。 这是一个关于财富的故事,虽然不怎么扣人心弦,但各种角色、面孔、手段足够丰富。 想起来,事情有必然性。理念格格不入,权益结构完全不合理,堆得再高,也只是一只沙塔。 既是沙塔,迟早都会倒。也许现在是一个适当的时候。如果晚两、三年,情况会是怎样? 三、得失 亲手创建的企业、基于自己核心技术、共同创造的几千万财富一瞬间被人占有,如果说没有一点心动,那是木头。而人要是只这么想,那就是牢笼。问问自己,你到底失去了多少?你还要追求什么? 至少,思想和知识积累是丢不掉的,这是承载梦想的那支小船。 至少,最紧要的核心技术没有被夺走。 如果说一个人的努力只想表明:科技人员只要勤奋努力,就能够有所创造,体现人生价值,那么失去的就不那么重要。 从来就把世间的事情看成连续剧,只是这次自己成了演员。学到的东西很宝贵。科技人员如何创业?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如何与各种人打交道? ….. 不是亲身经历,不会有深入的认识。相信这些知识对其他科技人员会有用,我会在以后抽时间写一点与大家分享。 四、重新开始 沙塔现象应该不是宿命。但这促使我思考一个问题:科技创业,有没有可能使事业长久些?掌控股权,个人独大?家族企业?有若干“成功者”是这样做的,但持久者不多。科技人员心目中的“乌托邦”是个什么样子?那样行得通吗? 我突然觉得,最大的“得”是自由,用不着受“投资人”干扰,几个志同道合者在一起就可以进行试验。我们约定创建一个新公司。 这是以科技人员为骨干的劳动者集体,在这里每个人用诚实劳动体现自身价值。 这是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它将完全按照国家的相关法规进行经营和管理。 它将努力成为创造者的乐园,成为诚实劳动者的家园。我们每个成员承认人类历史积淀成的普世价值,企业职工以敬业、上进、友爱和诚信的理念,努力创造最新的科技产品。 这是一个探索,希望找到一条路子,使科技产品公司能够走得更长远。 2013 年 8 月 13 日新公司完成注册。 五、期望 新的探索刚刚开始,得到了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原单位老同事、学生、合作伙伴;同行同仁;器件供应商;电路板和机械制造方。 2014 年计划推出两款新产品,希望能够换代目前的公路管理用产品。已经准备好一份发明专利,更多的专利在准备中。在器件供应商的大力配合下,汽车前向防撞雷达的器件准备已经成熟, 2014 年将开始产品发展。 相信民用微波在中国会成为一个大产业。 新公司是一个开放型公司,专门制定了一个“权益公约”,鼓励创造和诚实劳动。有能力和贡献的员工有机会获得股权。如果你有新产品,公司能够提供平台实施发展。由此,你可能成为重要股东,甚至大股东。 一切按法规,实施规范化管理。有人说,那样的公司没法生存。但我想试一试。 这是不是一个科技人员的空想?还是试一试看吧。 十几天后我满 73 岁,打算还做两年。有年轻人会接着做,因为他们也想成为探索者。 2013 的风雨已经走过, 2014 不会只是坦途。 路艰方见风景多,是不是这样? 写于 2013 年 12 月 31 日
4324 次阅读|9 个评论
谈谈科技创业:从研究到产业化观念
热度 23 zoumouyan 2013-9-19 23:22
谈谈科技创业: 从研究到产业化观念 邹谋炎 创造产业是许多科技人员的梦想,虽然这很不容易做到。一位很优秀的博士生,导师是“大牛”,在国际学术界有一定知名度。博士生已在IEEE Trans发表了多篇论文,有的还在国际会议上得奖。但面临毕业后的选择,仍然很艰难。因为他清楚,继续堆SCI可以在科技界呆下去,但处在应用科学界,原创性贡献的方向在哪里?与产业结合是大势所趋,然而,结合点在哪里?这些问题确实使人迷茫。 许多科技人员习惯于学院式研究,从论文到论文。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研究还是产业,演化都很快。各个研究者的领域越来越专,对周围发展的了解会越来越难。研究者不大了解产业的最新发展,已经成为习惯。然而,如果你有这个认识,知道弥补,情况会很不同。一个应用科学界的研究人员,当你为理论方法的进步津津乐道的时候,是否进一步想过,这有用吗?对谁有用?该如何用?如果变成产品,还差哪些条件? 不要以为这些问题很俗套,这事实上就是所谓的产业化观念。如果你在研究中习惯于提这些问题,会有利于使工作更深入和实在。一段时间积累下来,和产业的距离可能会越来越近。 现在许多研究所承担各种国家项目,要出研发产品,但不是进入市场的那种大量产品。研究人员习惯于“赶超国际一流”,这肯定是正确的。但研究所的项目要作为产品拿到市场上,常常会遇到大困难:成本、可靠性、大量生产和使用的成熟性、市场适应性等等。很清楚的是,如果研究所希望对创造产业有所贡献,就不仅要鼓励研发人员争国际一流,还需要鼓励他们尽早地思考如何进入市场的问题。确实,研究项目和市场产品多少有些不同,这里不妨列出几条: 1 、研发原则需要改变 科研项目: 性能最优性原则 ,成本宽松甚至不计成本。 产品: 可用性和可靠性原则 ,对成本斤斤计较。 2 、设计原理需要改变 科研项目: 按专业理论设计 ,一般不考虑构成元件的容差。 产品: 扩展专业理论到 简约设计和参数中心设计 ,必须考虑构成 元件的容差。 3 、质量和可靠性控制不同 科研项目:重要但不作重点, 容许多套筛选 ,以通过成果鉴定为目的。 产品: 必须重点考虑,不能用多套筛选,而是必须用常规容差元 件、低成本材料、低成本工艺,同时 保证高成品率 。 4 、生产机制不同 科研项目:实验室少量制作,关键工艺可外协, 不必要考虑生产系统 。 产品: 必须组建生产系统 ,必须把握关键工艺,这意味着必须加 入生产系统和工艺相关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当然,以上列出的差别可能不普遍适用,但了解这些差别应该是有益的。当前的事实是,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所与产业距离太远。笔者建议,科技人员不需要被动地等待政策的改进或有什么人给你创造条件。每个人都能够自己创造机会学习实际知识,只是你愿意不愿意付出努力。如果科技人员自己缺乏创造产业的原动力,环境好不好都没有意义。 科技管理者应该清楚一个事实:即使科技人员将成果描绘得神乎其神,将研究成果变成产品也决不是一个简单问题。人们习惯于将“科研成果转化”简单化处理,而大多数例子不成功,又多把责任归咎于科技人员,这都是不恰当的。 从事应用科学研究的科技人员如果没有产业化观念和目标,其研究就仍然是不成熟的或盲目的。 本文只涉及了技术层面的部分问题,高科技创业涉及的问题远不止此。
11870 次阅读|51 个评论
看看济南的科技11条,无语。。
热度 1 yizhenzhong 2012-11-13 16:34
为推动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打造科技人才创新创业高地,按照省内“先行先试”的原则,确定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员、高校全日制在校学生 到济南高新区、大学科技园、特色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 创办科技创业企业给予支持。具体政策措施如下: 一、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创办科技创业企业,加快成果转化。职务发明成果转化所得收益,按至少60%的比例分配给参与研发的科技人员及其团队。省、市科技计划对此类成果转化项目给予优先立项。 驻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取得授权发明专利及通过成果转化对本单位作出突出贡献,可优先推荐评审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二、高校、科研院所创办的科技创业企业,注册资本中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最高可允许70%的比例。申请设立企业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下的内资公司(1人有限公司除外),其资本注册实行“自主首付”办理注册登记,允许“零首付”。“零首付”的股东在公司成立之日起3个月内,按《公司法》有关规定缴纳注册资本。 三、允许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创办的科技创业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相关科研团队和个人在成果转化过程中达到约定成效的,兑现相应股份期权;以股权形式量化给予个人,依法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四、允许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离岗创办科技创业企业, 其中属于事业单位科技人员离岗创业的,经办理辞职、辞聘手续,3年内如本人要求回原单位,经单位同意且有岗位空缺的,可按有关规定重新办理聘用手续。 五、允许和鼓励驻济高校全日制学生(包括各类研究生)创办科技创业企业。凡进入园区开展创业工作,可视为其参加学习、实训、实践教育,按相关规定计入学分,并免费享受创业导师辅导。 六、新创办科技创业企业,市科技局在3年内安排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时,视其缴纳企业所得税情况加大扶持力度。 七、新创办科技创业企业通过省级以上鉴定的新产品,从认定之日起,3年内由市财政将该产品新增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地方财政收入部分通过扶持资金方式拨付企业,专项用于技术研发。 八、济南市科技金融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和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创业计划、引进海内外各类创业人才计划,优先支持园区科技创业企业。 九、鼓励社会资金、财政资金在园区设立投资基金,支持到园区内设立的科技创业企业发展。 十、各类软件开发与测试平台、生物医药研发平台、环保与新材料研发平台、专利技术孵化平台、科技信息共享平台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向园区科技创业企业全部开放,优惠使用。 十一、新建并经国家或省认定的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软件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科技企业孵化器,自认定之日起一定期限内,按规定免征营业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本政策措施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
个人分类: 相关网址汇总|3022 次阅读|1 个评论
书生创业何其艰难 ------ 写给要海归的同学借鉴参考
热度 3 yqchen88 2011-10-6 21:11
书生创业何其艰难 ------  写给要海归的同学借鉴参考
这是我 2003 年总结了我近十年在美国希望开发、有的一直在进行的科技和工业项目。我自认为在美国取得了博士学位,聪明够用,如果再加上我超人的毅力和努力,岂有创业不成功的道理。借我带着中国各种科技考查团参观美国科研单位和工业企业为他们翻译的机会;又经常和美国有知识的人交流;在美国各种展览会上和他们切磋,遇到过很多看似能很快成功的科技和工业创新、发展项目。 无奈我只是个 穷学生出身,没有能力投资;又很难说服被房地产挣混了头的国内有钱人;那时国内几乎还没有创投公司和国家的补贴,所有的项目只能空置一旁。只有等我自己决心回国,亲力亲为才取得一点小小的成功。眼看到了退休年龄,也借科学网站自我总结一下,或许对后来人有用。 项目汇总前言 美国蓝湖国际公司在近二年中接触了很多国内公司企业和集团,急于寻找先进技术 、 有前途的产品在国内开发生产和开拓市场,也参加了有关的招商和技术转让会议。深深感觉到国内很多单位有人力,有资金,但缺少项目和技术。 另一方面 , 美国蓝湖公司地处美国芝加哥 , 也接触了大量美国公司 , 这两年以来,他们中许多也急于到中国去发展生意 , 建立工厂 , 寻找合资伙伴 . 但缺少渠道 , 不知怎么进行。 特别是一些中小公司 , 他们虽然没有能力自己到中国去发展 , 但手中有项目、有意向、有技术。 . 我们深深体会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很多高科技的技术和产品 , 在美国已经有了多年开发的经验和成果 , 有的已经在美国市场上大量生产和使用 , 有的虽然开发不久 , 但有很大前途。这些技术和项目与我们在高等学校研究单位找来的可能不同 , 它都经过大量的实验,中试,及国内外论证 , 属于比较成熟 , 有的已经广泛使用的项目。有的项目美国公司也愿意投资 , 或和国内联合开发产品,找到我们门上来。我们认为,这种合作是我们发展经济 , 开拓产品的一个捷径。 我们蓝湖国际公司, 一直希望在这些科技、生产技术转让中起到桥梁作用。把我们在美国遇到的好项目、国内要求要找的好项目和我们有意识发现的项目汇集起来。找到技术转移的途径,到国内去宣传,寻求合作付表一中就简单的介绍了近两年来我们正在开发推广的项目。这些项目中,就有很多是国内大力鼓励的项目和领域 , 如新能源 , 新材料 , 新技术 , 生物工程等项目 . 。希望国内企业和我们加强合作 , 不论愿意承接我们某一个项目或和我公司全面合作都很欢迎。 美国蓝湖国际公司已有十年历史,作为中美科技生产的桥梁 , 也已有点成功的案例 ( 见表二 ). 但深感不足 , 也欢迎指教。 除了表中列出的十一项外,近几年里,我们还接触试推广过以下项目: 美式住宅, 美国高级木窗 印刷业的 EB 电子辐射固化技术; 金属高级耐磨涂层技术 树脂水磨石技术,建筑涂料, 地源热力泵技术 均欢迎询问合作
4469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2: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