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量子信息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量子信息哲学》目录
ssglwu 2012-3-19 22:01
吴国林 这是我的《量子信息哲学》的目录。 目录 Contents 阅读建议 第一章 波函数与量子纠缠 一、量子态与波粒二象性 二、波函数及其意义 三、量子纠缠的涵义 四、 EPR 关联——两粒子量子纠缠 第二章 量子信息是什么? 一、经典信息的涵义 1 、信息的词源与结构上的涵义 2 、信息的学科上的涵义 二、量子信息的基本涵义与性质 三、量子信息涵义的论争 四、量子信息与经典信息的关系 五、量子信息的本质 第三章 若隐若现的量子实在 一、“ 20 问”游戏与延迟选择实验 二、实在及其标准 三、量子实在面面观 1 、算符的表示与涵义 2 、波函数的实在性 3 、经典实在、量子实在与环境 4 、波函数的实在与经典实在的比较 四、万物来自于比特吗? 第四章 再论量子纠缠及其同一性 一、量子幽灵成像 二、量子隐形传态的过程与分析 三、量子纠缠的性质 四、真假悟空 五、哲学上的同一性 1 、古典同一性 2 、现代同一性 六、物理学中的同一性问题 七、量子纠缠中的同一性问题 第五章 因果性有没有界限? 一、近距作用与定域性 二、过程与事件:审视事物的新视角 三、 INUS 模型和萨普斯模型 1 、马基的 INUS 条件模型 2 、萨普斯的概率模型 四、邦格的事件理论及因果状态空间模型 五、量子隐形传态过程的因果关系分析 六、几点哲学讨论 第六章 量子现象、量子信息与现象学相遇 一、从现象学到后现象学 二、“现象”概念的词源涵义 三、现象学的“现象”概念 四、量子现象的概念及其比较 五、对现象的描述的简要比较 六、后现象学的基本概念 七、量子信息与体现性 八、量子信息与变更性 1 、量子克隆与变更性 2 、隐形传态过程中的变更性 3 、变更的同一性与解释学策略 九、现象学意义上的量子信息 第七章 量子算法与量子计算 一、计算复杂性及其相关概念 二、量子计算的基本特点 1 、量子存储器具有巨大的存储能力 2 、量子计算具有并行性与纠缠性 3 、量子计算具有整体性 4 、某些量子算法具有加速能力 三、量子计算的哲学启示 第八章 对称、量子信息与相互作用 一、对称性与相互作用 1 、对称的涵义 2 、相互作用的涵义 3 、对称支配相互作用及其哲学意义 二、量子层次上的有关信息概念 1 、玻姆的主动信息的涵义 2 、黑洞的信息问题 三、量子信息意味着可能的新型量子相互作用? 1 、具体过程的分析 2 、几点哲学意义 附录: 一、狄拉克符号、直和与直积 二、 GHZ 定理的严格推导及其意义 参考文献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量子信息哲学|27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基于半导体量子点的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王取泉
ustcpress 2012-3-11 08:56
《基于半导体量子点的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王取泉
丛书名:当代科学技术基础理论与前沿问题研究丛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文库 (“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出版日期:2009年1月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正文页码:384页(16开) 字数:393千 定价:68.00元 编辑邮箱: edit@ustc.edu.cn (欢迎来索要目录、样章的PDF) 当当网购书链接: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509132 中国物理学会2009年度“值得推荐的物理学新书” 内容简介: 《基于半导体量子点的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以清晰的物理图像和丰富的实验结果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基于半导体量子点激子的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全书共分8章,第1章和第2章是半导体量子点形貌结构和基本特性简要介绍;第3章至第5章是关于激子量子比特旋转和量子逻辑运算等量子计算方面的研究进展;第6章至第8章则是关于激子复合单光子发射和纠缠光子对发射等量子信息方面的研究进展。《基于半导体量子点的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可以作为凝聚态物理、 光学、材料科学、量子计算科学等有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上述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作者简介:王取泉 ,武汉大学物理系博士生导师,1984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本科生,1999年获武汉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2000年8月~2001年7月,北京大学物理系介观物理与人工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访问研究, 研究纳米金属颗粒复合材料和纳米结构氧化物半导体薄膜的超快非线性光学响应。2001年9月~2003年8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国际量子结构中心博士后。2001年12月~2003年7月,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物理系进行(博士后)访问研究,研究内容为InGaAs半导体量子点的单光子发射、Rabi振荡和量子比特旋转。被SCI收录的论文50余篇。目前主要从事的研究内容有:单量子点的光谱成象技术,半导体量子点的单光子发射,半导体量子点激子态的相干操纵、Rabi振荡、量子比特旋转、量子逻辑门和超快非线性光学效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半导体量子点中量子比特旋转和量子逻辑门的研究),重点项目1项(半导体低维体系中自旋动力学过程的研究)。
个人分类: 校友文库|4596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没有超光速粒子?
热度 2 ssglwu 2011-10-15 09:32
吴国林 近期国际上出现所谓的超光速粒子,这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于9月 23 日宣布,他们发现一些粒子可能以快于光速的速度飞行。我一直在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47363do=blogid=489820 因为许多科学家要求进行重复实验,但到目前还没有看到相关的报道。 下面我从量子力学与量子信息理论这一角度谈一点看法,供讨论。 一是在量子力学的测量中,按照波尔的说法,是波包扁缩,这就是说,原来的全空间的波函数,由于测量,突然或立即就发生了一个波包扁缩,显然,这是一个超光速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发生在多维的内部空间(希尔伯特空间)中,在宏观或经典时空来看,它就是一个超光速的过程。因此,量子力学的原理都逻辑的蕴涵了超光速现象。 二是从量子信息的典型实验——量子隐形传态实验来看,未知粒子的系数被传递是一个瞬间完成的过程,必然是超光速的,而且 是因果的 。见我的论文: 量子纠缠及其哲学意义,《 自然辩证法研究 》, 2005 ,( 7 ); 《量子非定域性及其哲学意义》,《 哲学研究 》, 2006 ,( 9 ); 量子隐形传态过程的因果关系分析,《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9 年第 6 期;或著作 《物理学哲学导论》, 人民出版社,2007年 。 三是量子力学与狭义相对论是否矛盾?实际上,量子力学是从无限维的希尔伯特空间或微观时空来说的,而狭义相对论是从宏观时空来说的,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东西,不是矛盾的。当我们说超光速粒子,这已经是指在宏观时空了,而不是微观时空了。 四是,把微观粒子看作是“粒子”,这是实验物理学家的一种习惯说法,严格讲, 没有被测量的“微观粒子”不能称作是粒子,而是一个用波函,所描述的微观客体,它具有自主性,它就是一种微观存在,且不同于宏观或经典的物质实体。一旦这一微观客体被测量,就从微观存在转变了“存在者”了 。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量子信息哲学|3713 次阅读|6 个评论
名著《纠缠的世界: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机的魅力》
热度 2 warlong 2011-8-15 13:22
名著《纠缠的世界: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机的魅力》
Entangled World: The Fascination of Quantum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 Jürgen Audretsch (Editor) 纠缠的世界: 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机的魅力 编者: 尤尔根 * 奥璀兹 英译: 鲁道夫*欧利希 汉译:郑 中 (封面设计:译者) 评 论 “每章的作者都是相应领域的专家,他们对思想给出权威的解释。” --- 《当代》杂志, 2010 年 1 月 “这本专家论文选,广泛涉及有关量子主题,谋篇布局得当…推荐!” --- 《选粹》杂志, 2006 年 6 月 简 介 在量子世界中,粒子可表现为波动行为,因此看似同时处于两个位置。这当然与我们关于经典粒子的日常经验相抵触。那么对此如何理解呢?在经典世界与量子力学的过渡领域中发生了什么呢?现在,本书以一种容易理解的方式,回答了这些令人兴奋的问题,并指出这两大世界之间的联系,它对我们不久未来的日常生活将产生具体的实际影响,如提高和改变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通过量子密码术的帮助,就可传达窃听证据。采用量子计算机,我们将可在很短时间内解决高度复杂的问题。 前 言 1 观察量子世界 I :基本现象与概念 1.1 引言 1.2 单缝衍射 1.3 原子光学 1.4 量子领域 1.5 量子测量 1.6 一种关于量子领域的理论 1.7 量子芝诺效应:如何停止动力学演化 1.8 光子:光线的量子 客体 1.9 黑暗里可看见吗?无交互作用的量子测量 1.10 何为真实?量子论的交互作用 参考文献 2 观察量子世界 II :纠缠作用及其意义 2.1 引言 2.2 复合系统与量子纠缠态 2.3 选择路径信息:纠缠破坏干涉能力 2.4 隐变量:就是经典物理吗? 2.5 贝尔不等式:经典物理的极限 2.6 窃听者被查觉:量子密码 2.7 绵羊可克隆,光子不能 2.8 部分与整体 参考文献 3 波尔 - 爱因斯坦争论与量子力学的基本问题 3.1 爱因斯坦反驳:量子力学并非一种完备描述( 1927 ) 3.2 爱因斯坦试图避免测不准关系与波尔的辩论( 1927–1930 ) 3.3 EPR 论据作为量子力学不完备性的直接证据 3.4 非局域性,纠缠作用与背景独立性 参考文献 4 量子世界之旅 4.1 迈入量子世界的第一步 4.2 量子论的历史 4.3 致冷技术与原子激光 4.4 相干与纠缠 4.5 量子世界中的新贵:量子计算机 4.6 关于量子硬件的方法 4.7 基本问题与展望 5 纠缠的量子系统:从波粒二象性到单光子光源 5.1 波粒二象性 5.2 量子界面 5.3 单光子光源 章末备注 参考文献 6 量子信息 6.1 通向量子信息科学之路 6.2 量子信息科学基础 6.3 实验实现与进展 6.4 总结 参考文献 7 量子计算机 --- 新一代超级计算机? 7.1 引言 7.2 量子信息 7.3 叠加与纠缠 7.4 量子计算机与复杂性 7.5 肖尔算法 7.6 还原为找周期的问题 7.7 实现与展望 7.8 文献 参考文献 8 退相干性与量子物理向经典物理的转变 8.1 经典物理与量子物理 8.2 关于经典极限的神话故事 8.3 测量过程的量子论 8.4 例子 8.5 一切源于此? 参考文献 9 量子信息过程:梦想与实现 9.1 计 算--- 一种物理过程 9.2 量子计算机如何工作? 9.3 何种技术适合于量子处理器? 9.4 采用离子阱的量子计算机 9.5 单离子的量子信息处理 9.6 希拉克 - 左乐尔CNOT门操作 9.7 纠缠 --- 离子的贝尔态 9.8 调试量子处理器 9.9 以 3 个量子位进行处理: GHZ 态和 W 态 9.10 传送量子信息 --- 隐形传态 9.11 面向更大的机器 --- 放大离子阱量子计算机 9.12 未来 参考文献 10 量子论:对哲学的挑战! 10.1 对自然哲学家的挑战 10.2 认识论透视 10.3 哲学的机遇 10.4 科学实在论与日常实在论 参考文献 索引 前 言 量子论首先公开发表了一种基本思想,直到今天仍极其著名。在 1900 年 12 月 14 日 柏林,马克斯 * 普朗克在一篇关于黑体辐射的论文中,将一个神秘的概念“能量元”或“能量量子”引入物理学中。在这篇论文中,他假设能量 E 与光的频率 ν 成正比,这由一个新的普适常数联系起来,所谓的“普朗克常数”( Planck’s constant ;在德语中叫“ Wirkungsquantum ”,意思是“作用量子”( action quantum ))。这意味着 h : 然后阿尔伯特 * 爱因斯坦在 1905 年的狭义相对论中创立了质能方程: 这两者被视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的标志,二者之间的联系已建立。之后, E = mc 2 作为一种符号被作成广告和彩色明信片,而普朗克方程从没有如此流行。这本来是令人惊讶的,因为量子论可能比狭义相对论,对我们关于物理实在的本质的观念提出了一种更深远的挑战。实际上,量子物理观念和概念,就在该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与日常物理少有相似性,非经典的滑雪者图说明了这两个方程的流行程度差异的原因。 哪条路?非经典滑雪者。 (绘画者: A.-M.Herckes ) 无疑普遍认为是在 1900 年是量子论诞生之年,然而是在 1925 至 1927 年间, W. 海森堡、 E. 薛定谔、 P. A. M. 狄拉克、 W. 泡利和 J. 纽曼成功地明确叙述,并以一种有说服力的方式阐释了该理论。 在四分之三个世纪之后今天,量子物理学自身通过技术,已立足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不当作普通物理接受。其原因在于,我们很少意识到我们包围在量子物理应用技术中多大的范围内,因为事实上我们锁闭了“黑箱”中的量子物理,无需知道内部如何运行,我们就可操作和处理。我们能计数灯座中的荧光管,并按下光按钮,让电流从原子能发电站流出。荧光管内或原子能发电站内将发生什么了?我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知道。由于我们的作用,我们停留于日常的经典物理的范围内。这里,我们非常熟悉现象,我们认为我们理解它。量子物理 --- 现代技术的基础,从激光到微晶片 --- 但它大部分仍保持一种未知状态,奇异现象和显然佯谬的事件,不时得到报道。而对量子世界的有趣现象和惊奇的理论观念,不难获得一些洞察。本书目标在于对此给出某些启发。 但是,量子物理发源于好久以前,仍未得到详细地调查、探讨和全面阐释?该问题留给我们一个著名的物理史轶闻。当年轻的马克斯 * 普朗克问来自慕尼黑的物理学家冯 * 约利( von Jolly )“研究物理是否有意义”时,他再次告诫:物理学中的基本问题已被探究了,至多修补四处的缝隙。我们已知道马克斯 * 普朗克并未搭理这种劝告。同样,在量子物理视野中,那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想法 --- 基本原理已完全阐明,物理学研究前缘将长期在别的领域 --- 是错误的。最主要因为可理解如何隔离并控制单个量子客体,如原子、离子、分子甚至光子,关于量子论的古老的想象实验在实验上已变得可行,并已导致全新的洞察。古老的基本问题仍长期保持着 --- 比如关于测量过程物理 --- 终于获得实验研究和技术开发,所产生的深远影响,难以预料。 现在 有一个气氛活跃而欢快的大气圈科学系,几乎每个星期进行关于量子物理主题的报道,如下科学主题充斥大量日报上:量子计算机,量子信息过程,量子通信,量子密码,量子猫等等。这些“量子文章”在自然哲学论文中采用通俗描述,其中一种论点可叙述为“量子物理向我们指出:不管如何,一切彼此联系,因此 … ”。所有这些报道一般有一个关键的量子物理概念作为思考中心:纠缠。量子物理已变成一种“纠缠的世界”。本书打算洞察这种世界。其篇幅根据 2000 至 2001年 冬季学期在康斯坦茨大学 所作的关于“有交互关系的量子系统的物理学与哲学”的演讲。 类似前面章节 ,本书中报道的作者已积极参与其中的研究。量子物理计算机领域的最新结果,也向技术应用方式提出挑战,特别是在最近十年。除此之外,影响到关于实在的中心哲学问题。介于某些主题之间的那些专题已被主动接受,为了更好理解,增加了相应的参考文献。 不乏采用明晰的定义和术语,也需把问题和结果适当地公式化,以便理解量子世界。这并不意味着读者在阅读本书之前,就应学习了物理学。令人惊讶地,一个关于量子论基本结构的良好思想,仅需一点预备数学知识就可理解了。当试图理解那些争论前缘,仍需要基本概念,如矢量和标量积;否则,继续思考将纠缠于无谓的矛盾和虚假问题中。量子论的思想和概念对我们是不熟悉的,因为量子论不可描述,而且不能解释为与我们直接相关的日常物理现象,而经典物理可做到。量子论迫使我们放弃通常的思考方式。也因此,它对于我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纠缠的许多特征的主题,现在逐渐进入中学二年级快班课程和大学初级课程中。对此,本书可能是有用的。本书是为研究者、自然科学家、工程师、哲学家而准备的,尤其是为学生和教师以及感兴趣的“外行”。除此之外,通过激发对量子纠缠世界的实在性的反思,有益于在物理学与哲学之间进行学科对话。 2001年秋 于 康斯坦茨 尤尔根 * 奥璀兹 本书的英文编辑者专门增加了第九章。 Audretsch 和 Mainzer(1990/1996) 。 《纠缠的世界》章节预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9142do=blogid=492677
个人分类: 道法自然|7169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ZZ)量子纠缠:万物皆有默契可能
热度 2 nikel 2011-5-27 16:26
 本文网址:    http://bbs2.news.163.com/board/tech06/514/64514.html 复制               一九八二年,法国物理学家艾伦?爱斯派克特(Alain Aspect)和他的小组成功地完成了一项实验,证实了微观粒子之间存在着一种叫作“量子纠缠”(quantum entanglement)的关系 。在量子力学中,有共同来源的两个微观粒子之间存在着某种纠缠关系:不管它们被分开多远,对一个粒子扰动,另一个粒子(不管相距多远)立即就知道了。      量子纠缠已经被世界上许多试验室证实,许多科学家认为量子纠缠的实验证实是近几十年来科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虽然人们对其确切的含义目前还不太清楚,但是对哲学界、科学界和宗教界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西方科学的主流世界观产生了重大的冲击。          一、宇宙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量子纠缠的实验证实表明,西方科学的主流世界观是有严重缺陷的。从笛卡儿、伽利略、牛顿以来,西方科学的主导世界观是,宇宙是一个巨大的机器,没有意识,没有目的,宇宙的组成部份相互独立,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到时空的限制(即是局域化的),可以通过研究个体来认识整体,整体是个体之和。现代科学是实证科学。实证科学就是在这种世界观的前提下发展的,把物体分割成越来越小的个体,认为通过研究这些个体就可以认识整体。典型的例子是机械制造,一个机器的整体就是所有零件之和。实证科学甚至把人也当成象机器一样来处理,西医的“头痛医头,脚疼医脚”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量子纠缠证实了爱因斯坦不喜欢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 in a distance)是存在的。量子纠缠超越了我们人生活的四维时空,不受四维时空的约束,是非局域的(nonlocal),宇宙在冥冥之中存在深层次的内在联系。          量子非局域性表明物体具有整体性。简单地说,量子非局域性是指,属于一个系统中的两个物体(在物理模型中称为“粒子”),如果你把它们分开了,有一个粒子甲在这里,另一个粒子乙在非常非常遥远(比如说相距几千、几万光年)的地方。如果你对任何一个粒子扰动(假设粒子甲),那么瞬间粒子乙就能知道,就有相应的反应。这种反应是瞬时的,超越了我们的四维时空,不需要等到很久信号传递到那边。这边一动,那边不管有多遥远,立即就知道了,即一个地方发生的事情立即影响到很远的地方。这说明,看起来互不相干的、相距遥远的粒子甲和乙在冥冥之中存在着联系。          非局域性表明物体之间存在现代科学还认识不到的内在联系,所显示的整体性大于组成整体的个体之和,这和实证科学的假设相抵触。所以有个说法,现代科学是见点不见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中国传统哲学、科学、医学都具有整体性的观点。          量子纠缠表明了宇宙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物体在冥冥之中存在着联系,整体大于个体之和,这使得实证科学的基点是错误的,西方主流世界观有严重的缺陷。          二、意识是物质的一个基本特性          西方科学的世界观认为,宇宙的行为就象一台机器一样,生活在宇宙中的人与其它生命也象机器一样。具有意识的科学家们用机械世界观研究自然和宇宙,用几个世纪时间研究出来的结果和意识没有任何关系,不知道意识是什么。意识(consciousness)对西方科学来说仍然是个迷。          西方科学在研究意识中遇到的困难是,无法用我们人类熟悉的时间、空间、质量、能量等来测量意识,但是我们每一个头脑清醒的人都知道自己的意识是存在的。如何来研究无法用常规方法测量而又存在的意识呢?          人们在总结各个学科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在研究生命现象所遇到的困难时,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认识到,长期被西方实证科学所忽视的意识,必须要被考虑进来,唯物世界观必须要发生根本性转变。          * 在研究意识中遇到的难题          现在有些学科在神经和大脑上对意识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虽然对大脑的许多功能有了不少的了解,但是对于意识本身仍然是个迷,仍然无法解释“意识的难题”(the hard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意识的难题”是指体验与感受的问题(the problem of experience),例如对颜色、味道、明暗等等的感受,对价值观的判断等等。“意识的难题”近年来重新触发了哲学上长期解决不了的争论,即意识是从物质中突然出现的,还是万物皆有意识(中国古代叫万物皆有灵性)?          自笛卡儿以来的西方主流世界观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在物质中产生的副产品,这种唯物论观点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与挑战。例如,(1)许多科学家认识到,要从没有意识的物质中产生意识,这需要奇迹的发生,而唯物论是不承认有超自然现象的,换句话说,这是不可能的。(2)在长期研究大脑工作中,神经科学对大脑的功能等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多的认识,但是许多人怀疑唯物论能够解决“意识难题” 。(3)现在有科学研究者从量子测量的角度分析,认为意识不能够被进一步简化,也不是在物质运动中突然出现的,因为如果意识只是物质的副产品,那么这无法解决量子力学中的“测量难题”。量子力学认为物体在没有测量之前,都是几率波,测量使得物体的几率波“倒塌”(collapse)成为观测到的现实。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如果意识是从物质中产生的,那么从根本上讲大脑也只是由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几率波,大脑的几率波如何能够使得被观察物体的几率波“倒塌”呢?对于更大的宇宙的现实来说,这是不是意味着存在宇宙之外的具有意识的观察者?这就是量子力学中的“测量佯谬”。为了解决这个量子测量佯谬,物理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但是从根本上仍然无法绕开意识的问题。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尤金?威格纳(Eugene Wigner)认为,意识是量子测量问题的根源。虽然物理学认识到意识在量子力学的层面上就存在,但是量子力学本身无法解决意识的问题。从量子力学创立时起意识就一直困扰着量子力学,但是长期以来,物理学家们对这一问题视而不见,试图逃避这个令物理学尴尬的难题 。          基于现代科学在研究意识中遇到的难以克服的问题,现在在哲学界、神经科学、心理学、物理学等多学科领域里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就象时间、空间、质量、能量一样,意识是物质的一个基本属性,是宇宙不可分割的一部份。现在许多研究人员在主流学术刊物上,在学术会议上严肃地讨论这个问题 ,这是近年来思想界、学术界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基于上面的原因,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认识到,沿着笛卡儿以来的唯物世界观来研究意识只能走进死胡同,因此他们(其中很多是西方人)认识到,必须要改变西方实证科学的世界观,转而向东方哲学的世界观。但是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被共产党摧毁了,所以许多西方科学家和研究人员转向印度,例如近年来,印度瑜伽和神秘主义在西方流行就有这些背后的原因。          * 需要在量子水平上认识意识          当代神经科学的批评者们说,长期以来神经科学领域有意无意的用经典物理的观点来研究大脑的功能与意识,即物理系统是由独立的部份组成,这些部份只能和最近邻物体发生相互作用,并且行为是确定的。而量子力学早就明确指出了经典物理的根本错误。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认识到,基于经典(牛顿)物理原理来研究大脑的功能与意识的基点是错误的,经典力学的观点对意识并不适用,但是根深蒂固的错误世界观仍然在很多人的头脑中起作用。          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识到,在大脑神经层次上无法真正了解意识,意识是在大脑的微观下就出现的,即真正要研究意识,要在微观领域里找,要在量子的层次上进行研究 。我们知道,微观领域是量子力学描述的世界,而量子力学本身又遇到了意识的难题(测量问题)。因此,物理学和生物学在微观领域里,在量子的层次上遇到了意识这一共同的研究对象。          大家知道,物理学定律和生物学规律是不一样的,基于实证逻辑的物理规律是指令性的,而生物规律是选择和反馈性的,是非线性的。如何把物理和生物的规律统一起来?虽然它们的特征非常不同,但是它们都遇到了意识这一共同难题,要把物理和生物统一起来看来和意识有关。          与此同时,如果说意识是物质的一个基本特性,那么在微观粒子中同样存在着意识,即意识在量子水平、在微观领域里就自然存在着,这也就会引导物理学和生物学在微观领域里、在量子的层次上研究意识。          * 量子纠缠是微观粒子意识的反映?          意识对人来说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用时间、空间、物质、能量等概念来测量,不过意识具有一些人们熟悉的特点(征)。如果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一个基本特性,那么微观粒子自然也具有意识,自然也会表现出意识的特点。如果在实验中微观粒子表现出意识的一些特点(征),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是在一个侧面证实了微观粒子具有意识?          前面说的量子纠缠的实验证实,人们从中认识到物质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但是无法全面认识量子纠缠的意义。其主要原因还是人们习惯于用物质的角度来看待微观粒子。          实验表明,量子纠缠这种关系一旦发生后,就保持了下去,微观粒子能够保持这种记忆能力,能够区分和识别和其有“纠缠关系”的特定粒子,能够不受时空限制地“认识”和“记住”这种纠缠关系,这用纯物质的观念是无法理解的,其实微观粒子的这些特征和人的意识相似。          西方有一句谚语,叫“走起来象鸭子,叫起来象鸭子,那么很可能就是鸭子”,因此,我们可以说,量子纠缠和所表现的就是两个微观粒子意识的反映,这种观点能够给量子纠缠一个合理的解释 。即量子纠缠的存在是微观粒子具有意识的证据,给“意识是物质的一个基本特性”提供一个好的证据,其意义非同寻常。          三、物质和精神是一性的          中国传统哲学的世界观和西方唯物世界观非常不同,中国传统的哲学、科学、医学等等都是整体观,讲“天人合一”,量子力学在实验上也证实宇宙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现在西方哲学界、科学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意识和质量、能量一样重要,是物质的一个根本特性,在微观粒子中就存在着意识,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既有物质的一面,同时也有精神(意识)的一面。量子纠缠可能就是微观粒子具有意识的证据。量子力学描述的是微观粒子的物质的一面,意识那一面是无法用量子力学描述的。          如果认识到意识是物质的一个根本特性,那么就不难理解人们发现的“有感知的水”,“祈祷的治疗效果”,“巴克斯特效应”,“轮回”等等实证科学无法解释的和灵界有关的现象。          中国古代科学从根本上承认精神的重要作用,认为万物皆有灵。西方哲学界和科学界正在认识的新的世界观,是中国古代科学和修炼界早就认识的。物质和精神是一性的,物质和精神(意识)在宇宙中的万事万物中同时存在,物质和精神(意识)是统一的,是不可分割的。意识超越我们可以看见和感觉到的四维时空,如果人的眼睛能够看到微观,那么就可以看见意识的存在。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预言和期望,一个新的世界观的时代就要来临,科学将会发生重大的变化,科学和信仰的界限将会消失。          参考资料           Alain Aspect et al (1982), “Experimental Tests of Bell's Inequalities Using Time-Varying Analyzers”, Physics Review Letters 49, 1804-7           Chalmers, D. (1996), “The Conscious Mind” (Oxford: University of Oxford Press)           Chalmers, D. How Can We Construct a Science of Consciousness? In (M. S. Gazzaniga, ed) The Cognitive Neurosciences III. (MIT Press, Cambridge, 2004)           Rosenblum, Bruce Kuttner, Fred: QUANTUM ENIGM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Strawson, G.(2006), “Realistic Monism: Why Physicalism Entails Panpsychism” Journal of Consciousness Studies, 13(4)           Strawson, G. et al. (2006), Consciousness and its Place in Nature: Does Physicalism Entail Panpsychism? (Exeter, UK: Imprint Academic).           例如,2007年7月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召开的“Toward a Science of Consciousness”国际学术会议。           Gao Shan, “Quantum Collapse, Consciousness and Superluminal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s of Physics Letters, 17(2), (2004) 179.           例如,Penrose, R., A theory of everything? Nature 433, 259 (2005).           2007年7月在澳大利亚 University of Salzburg 召开的“Quantum Mind 2007”学术会议上也有关于量子纠缠和意识方面的讨论。
个人分类: 科普|1684 次阅读|1 个评论
对一个量子力学是否被推倒重来的问题之回答
热度 3 ssglwu 2011-5-11 23:20
吴国林 本在我留言处,一位先生提了问题: 在科学网上有人说量子力学要被推倒重来。问我如何看? 但不小心删掉了。 我的看法是:量子力学经过了近1个世纪的检验,它的解释与预见都没有问题,更不用说,基于量子力学所建立的量子信息论、量子控制论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因此,简单说要把量子力学推倒重来,显然是一种无知的表现。事实上,任何取得量子力学的理论,它必须能够说明量子力学所进行的解释与预见。 目前,有许多种量子力学的解释,这些并不能改变薛定谔波动方程的根本地位,事实上,这些多种的量子力学解释都是直接或间接基于薛定谔方程或波函数解释的。 波函数是它们共同的核心, 这是我2010年在内蒙古召开的第四次现象学科技哲学会议上所提出的,我提交了“量子力学解释的现象学分析”一文,但还没有发表。 至少从目前看来,还没有哪一个理论能将量子力学推倒。当前的重要任务是,在量子力学的旗帜下,努力开拓和应用。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量子信息哲学|3556 次阅读|7 个评论
量子控制论的哲学研究小型研讨会记要
ssglwu 2010-9-26 23:45
吴国林 2010年9月25日下午,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在思想政治学院会议室举行了一次量子控制论的哲学研究小型研讨会。科技哲学研究中心的部分教师陶建文、周燕、齐磊磊博士和研究生参加了讨论会,这是一次规模较小的高级讨论会,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且开放式的讨论。会议由科技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吴国林教授主持。本次有两位主讲人:一位是嘉应学院沈健副教授,一位是吴国林教授。 沈健博士就量子控制论的哲学研究的部分成果进行了报告,其主要内容包括:量子信息与量子控制的关系研究、量子控制技术中的目的及其反馈研究、量子控制与消相干研究、量子控制中的方法论研究。吴国林博士就如何描述微观客体、微观客体之系统与状态的关系、量子纠缠的涵义、量子纠缠的几种主要形式:量子隐形传态、量子纠缠交换、开放目的隐形传态等做了报告。 会议进行了认真而有成效的讨论。其讨论内容主要涉及:消相干与整体论的关系、产品的自生长技术问题、量子控制论的方法之一数学方法的意义、观察术语在量子信息、量子控制中的意义、物理学与数学的关系等展开激烈的争论。 会议学术讨论氛围甚好。一位研究生说,量子控制论的哲学研究非常难,但却有迷人的意义。 会场 沈健做报告 博主做报告
个人分类: 学术会议与讨论会|4222 次阅读|0 个评论
量子信息的本质探讨
ssglwu 2010-6-15 16:08
吴国林: 从纯客观的通信理论来看,现有的经典信息以比特(bit)作为信息单元,经典比特只有一个或0或1的状态。一个比特是给出经典二值系统一个取值的信息量。从物理角度讲,比特是一个两态系统,它可以制备为两个可识别状态中的一个,例如,是或非,真或假,0或1等。在数字计算机中电容器平板之间的电压可表示经典信息比特,有电荷代表1,无电荷代表0。经典信息可以用经典物理学进行描述,不需要用量子力学描述。 量子力学用量子态来描述量子系统,即系统处于态空间(常用Hilbert空间来表述)的某种量子态。量子力学的波动方程可以描述量子态的演化。量子信息研究以量子态为信息载体的信息理论与技术。在量子通信理论中,量子信息的单元称为量子比特(qubit),有的国内学者称之为量子位。一个量子比特是一个双态系统,且是两个线性独立的态。两个独立的基本量子态常用狄拉克符号记为:|0和|1。量子比特是两态量子系统的任意叠加态,量子比特|0,|1 是二维复空间中的向量。例如:量子态可以表示为|0,|1 的叠加,其叠加系数为 C 0 与C 1, 为复数。也可以 用矩阵表示|0和|1。 即是说,量子比特可以处于|0, |1之间的连续状态之中,直到它被观测。当量子比特被观测,只能得到非0即1的测量结果,每个结果有一定的概率。经典比特可以看成量子比特的特例(C 0 =0或C 1 =1)。 两个量子比特的态张成4维希尔伯特空间,它是两个量子比特的量子态的直积,它存在4个正交的态,其基态可以取为:|00,|01,|10和|11。 用量子态来表示信息是研究量子信息的出发点,有关量子信息的所有问题都必须采用量子力学理论来处理,信息的演化遵从薛定谔方程,信息传输就是量子态在量子通道中的传送,信息处理(计算)是量子态的幺正变换,信息提取便是对量子系统实行量子测量。在实验中,量子比特的物理载体是任何两态的量子系统,常见的有:光子的正交偏振态、电子或原子核的自旋、原子或量子点的能级、任何量子系统的空间模式等。一旦用量子态来表示信息,便实现了信息的量子化,于是信息的过程必须遵从量子物理原理。 按现代大爆炸宇宙学,宇宙的演化是从量子宇宙演化为经典宇宙,于是,在没有人类存在以前,就有与人无关的本体论量子信息与本体论经典信息,而当宇宙演化出经典宇宙并演化出人类时,本体论信息成为人类的认识对象时,才有认识论量子信息与认识论经典信息。为此,我们把量子信息分为本体论量子信息与认识论量子信息。 所谓本体论量子信息,是指在量子相干长度之内所展示的事物运动的量子状态与关联方式。 所谓认识论量子信息,是指主体感受和所表述的在量子相干长度之内的事物运动的量子状态与关联的方式。 我们知道,事物的性质和展现的方式是由它的本质决定的,因此,事物的性质与展现的方式也必然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我们在定义中入量子相干长度之内,这在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有关研究表明,只有在量子相干长度之内的微观客体才能用波函数或几率幅来描写,而限制量子相干长度的主要因素是环境与量子系统之间产生的消相干作用。定义的的关联方式在于包括相干性与量子纠缠等性质,量子信息的本质是通过量子态、量子相干和量子纠缠等量子性质展现出来的。 我们能不能把量子信息看作是微观物质的普遍属性? 电子、质子等微观粒子的性质都可以用几率幅(波函数)得到很好的描述。尽管波函数描述的是位形空间(configuration space),比如,两粒子体系的波函数(x 1 , y 1 ,z 1 , x 2 , y 2 ,z 2 )描述的是6维位形空间中的波动而不是现实的三维空间的波动,但是,我们认为,几率幅(波函数)仍然提示了微观粒子的客观实在,反映了微观物质的存在方式。因为在位形空间中粒子体系的波函数通过测量与现实的三维空间相联系,位形空间仍然具有实在意义。这就如在量子宇宙学中,虚时间并不比实时间并不实在。 因此,我们认为,量子信息可以看作是微观物质的属性。处于量子相干长度之内的微观物质都可以成为量子信源,产生量子信息。量子信息的产生要以微观物质的运动作为前提。任何微观物质的量子运动都会有量子信息产生。量子信息只能由微观物质的运动才能产生,且微观事物处于量子相干长度之外。一般性的知识等不能产生量子信息。经典信息也不能产生量子信息。人的意识也不能产生量子信息。量子信息只能存在于量子系统之中,而不能存在于一般性的日常社会生活之中。人类社会的生活自身不能产生量子信息,因为人的宏观的,宏观的人不能产生量子关联。这是因为量子信息产生的物理基础是处于量子相干长度之内的微观物质或微观事物。 总之,量子信息不是量子实在,而是作为量子实在的状态、关联、变化、差异的表现。从哲学上讲,量子信息将信息从经典领域拓展到量子领域,丰富了信息的涵义,赋予了量子信息以独立存在的哲学意义。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量子信息哲学|4060 次阅读|0 个评论
量子隐形传态是真,还是假的?
ssglwu 2010-6-5 09:43
吴国林 量子隐形传态是真的还是假的,对这一问题,还有人相信这是假的,甚至认为是编的,是全世界的一些学者在做假。 2010年6月4日,科学网发布了:我国实现16公里自由空间量子态隐形传输。该距离是目前世界纪录20多倍,向全球化量子通信迈出重要一步。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清华大学组成的联合小组,成功实现了16公里的量子态隐形传输,这个距离是目前世界纪录的20多倍。该实验首次证实了在自由空间进行远距离量子态隐形传输的可行性,向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的最终实现迈出了重要一步。6月1日出版的英国《自然光子学》杂志以封面文章发表了这一成果。 我们先不说实验如何,但是,如果你有基本的量子力学所需要的数学水平,那么,量子隐形传态的数学变换就不能被怀疑。 量子隐形传态是通过数学上的变换才发现的,然后才是做实验检验。数学上的成功为物理上的探索提供了可能性。 从数学这一角度,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量子隐形传态是可能的。至少实验的远与近,可以从实验角度展开有关检验。 博主本人近年一直从事有关量子信息与量子控制的有关哲学研究。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量子信息哲学|5777 次阅读|2 个评论
何为量子技术(What is quantum technology) Guolin Wu
ssglwu 2010-5-26 19:18
何为量子技术 吴国林 我们现在所见的技术都属于经典技术,但是,量子力学与量子信息理论所我们展现了量子技术的广阔前景。我们下面进行有关的讨论。 关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技术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为讨论问题的方便,我们把量子力学与量子信息论统称为量子科学。 一般而言,从技术本身(实际上是经典技术)来看,我们把技术的要素主要分为经验性要素、实体性要素与知识性要素。技术是由这三类要素相互作用生成的。经验性要素主要是经验、技能等这些主观性的技术要素,主要强调技术具有实践性。实体性要素主要以生产工具、设备为主要标志,主要强调技术具有直接变革物质世界的能力,变革天然自然、人工自然或技术人工物。知识性要素主要是以技术知识为标志,强调现代技术受技术理论和科学的技术应用的直接影响。 我认为,量子技术也包括这三类要素,量子经验性要素、量子实体性要素和量子知识性要素。量子经验性要素表明量子技术的使用也需要有人的经验的积累,但它并不构成量子技术的主要性要素,这一要素的作用可以忽略。量子实体性要素是量子知识性要素的载体,表现为量子技术人工物(量子技术客体)。量子知识性要素主要是指量子技术是量子力学和量子信息论等量子理论的应用。没有量子理论就不可能有量子技术,也不可能凭宏观的技术经验发明出量子技术人工物。 下面我们将讨论的激光器、晶体管与扫描隧道显微镜等,它们都是量子理论的直接或间接的发明物,量子信息技术更是量子理论的产物。因此,量子技术必定是量子理论的应用。 量子技术的进展特别表现为量子技术人工物的发明,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 1 ) 1900 年,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能量子概念,标志着量子力学新纪元的开始。爱因斯坦于 1905 年提出了光量子假说以解释光电效应。 1916 年,爱因斯坦指出辐射有两种形式: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受激辐射成为激光器的发明的重要理论基础。受激辐射是指一个处于高能态的粒子在一个频率适当的辐射量子的作用下,会跃迁到低能态,并发射一个频率和运动方向同入射量子全同的辐射量子。受激辐射和粒子数反转概念、无线电电子学中的反馈概念、光子学中的干涉仪器件综合起来形成了激光器的思想。激光技术是以量子理论为主的现代物理学和现代技术相结合孕育出来的一门科学技术,它的发展历史不仅充分显示出量子理论对激光技术发明的预见性。 ( 2 ) 1926 年,狄拉克在薛定谔的多体波函数启示下,研究全同粒子系统。他发现,如果描述全同粒子的多体波函数是对称的,这些粒子将服从玻色爱因斯坦统计。如果这一波函数是反对称的,这些粒子将服从费米狄拉克统计。 1928 年,索未菲将费米狄拉克统计用于电子气体,发展出了量子的金属自由电子气体模型,这是不同于经典的自由电子气的新的、量子机制的金属电子论。后经布洛赫研究,提出了固体的能带论,后有固体量子论的提出。最终在贝尔实验室的规划下,并在量子力学的指导下研究固体量子理论, 1947 年晶体管得到发明。 ( 3 )量子力学中有一个著名的量子效应,即量子隧道效应。在经典物理中,粒子不能越过能量大于它的势垒而进入到另一个区域。而在量子力学中,即使粒子能量小于势垒高度,粒子仍有一定的概率能穿透势垒而进入势垒后的区域,好像在势垒中有一个隧道能使少量粒子穿过而进入垒后区域,这就是量子隧道效应。 1981 年, IBM 公司苏黎士实验室的宾尼和罗雷尔利用电子的隧道效应制成了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 。 STM 正是利用隧道电流对间距 a 变化的敏感性来工作的。 STM 的扫描过程描述为,针尖在扫描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可沿样品表面作三维移动,随着样品表面的起伏,针尖样品间距将发生变化,隧道电流随之变化。 STM 发明以后,相继诞生了一系列在工作模式、组成结构及主要性能与 STM 相似的显微仪器,构成了一个不断发展的扫描探针显微镜家族,它们具有广泛测量与微加工等用途。 ( 4 )量子力学与信息科学的结合产生了量子信息技术。量子信息( quantum information )是近 10 年来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和技术问题。 上述的四种量子技术中,前三种情形是通常意义上的量子理论对量子技术的启示或某种程度的应用,它们并没有带来大规模的量子技术的广泛应用,量子理论与量子技术之间的关系有的是直接的,有的则是间接的。第四种量子技术,即量子信息技术直接建立在量子理论的基础之上,而且还建立了量子信息论,将量子理论的研究与应用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为量子技术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量子信息技术以量子纠缠作为其基本标志。前三种量子技术的产生时期都是将量子纠缠(包括 EPR 关联)作为一个概念或作为一种有待确定的东西或佯谬来看待,而量子信息技术则是将量子纠缠作为一个基本的物理性质或物理事实来看待,这就是说,量子纠缠从概念或佯谬到科学事实是量子技术发生突变的分界判据。 实际上,量子技术已正在形成相当大的一个高技术群。道林( Jonathan P. Dowling )和密尔本( Gerard J. Milburn ) 在《量子技术:第二次量子革命》中,将量子技术分为五大类:量子信息技术、量子电机系统、相干量子电动学、量子光学和相干物质技术。量子信息技术包括量子算法、量子密码学、量子信息论;量子电机系统包括单自旋磁力共振显微镜方法;相干量子电子学包括超导量子电路、量子光子学、自旋学、分子相关量子电子学、固态量子计算机;量子光子学包括量子光学干涉仪、量子微影术和显微镜方法、光子压缩、非相互作用成像、量子隐形传态;相干物质技术包括原子光学、量子原子引力梯度测量仪、原子激光。这里的分类中,也有交叉,比如,量子隐形传态不仅可以用光子偏振等实现,也可以利用原子等微观粒子的性质来实现,量子隐形传态可以归入量子信息技术之中。比如,戴葵等在《量子信息技术引论》中,将隐形传态归入量子信息技术。 通常的技术是经典技术,它能够在经典力学的框架中得到理解。对于量子技术来说,有两种力学推动它的产生,一是从实践上来看,技术创新推动器件的小型化,最终这些器件将在长度上到达纳米尺度,在作用量上到达普朗克常数的尺度。按照莫尔定律,计算机芯片的集成度每 18 个月将翻一番。当集成电路线宽小于 0.1 微米时,量子效应开始影响电子的正常运动,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只能利用量子力学理论来解决。二是从更基础的意义上看,量子力学的原理给我们在经典的框架内改进器件的性能提供了可能。如果以普朗克为代表的起始于 20 世纪初的第一次量子革命,主要是检验量子力学是否正确和完备,仅有少量的基于量子力学的量子技术产品的问世,那么,第二次量子革命起始于 20 世纪末,通过利用量子力学的有关规律和原理,发展新的量子技术。量子技术在于利用量子科学的规律来组织和控制微观复杂系统的组成。 显然,量子技术就是量子科学的应用。于是,我们可以作如下的界定:量子技术就是建立在量子力学和量子信息论基础之上的新型技术。没有量子理论就不可能有量子技术,也不可能凭宏观的技术经验发明出量子技术人工物。不论是前面的激光器、晶体管,还是扫描隧道显微镜等,它们都是量子理论的直接或间接的发明物,量子信息技术更是量子理论的产物。因此,量子技术必定是量子理论的应用。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量子信息哲学|11642 次阅读|1 个评论
《物理学哲学导论》前言
ssglwu 2010-5-24 12:45
《 物理学哲学导论 》(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前言 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版)的定义,物理学研究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各种主要的基本形式,它们的性质、运动和转化以及内部结构;从而认识这些结构的组元及其相互作用、运动和转化的基本规律。 物理,就是探索万物之理,探索万物存在、运动与演化的客观规律。随着物理学各个分支的发展,人们发现物质的不同形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它们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物理学家在于寻找一切物理现象的基本规律,尽最大可能去统一解释物理现象。自近代科学革命以来,物理学一直是科学发展中的先导学科,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物理学一直以其严密的数学表达和精美的实验令人惊叹,深刻揭示了物质世界之道,它具有丰富的哲学意义。 物理学对哲学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哲学思想又会影响科学研究。正如著名量子力学创始人普朗克深刻指出:物理学对一般哲学的影响并不单纯局限于这样一种消极的或纯破坏性的活动上;它在积极意义上的贡献重要得多。这一点无论是就形式而言还是就内容来说都是正确的。众所周知,物理科学的方法主要因其精确性而被证明是富有成效的,它们也因此而成为非精密科学研究的楷模;就其内容来说,应当指出任何一门科学都是植根于生活之中的,类似地也就不可能把物理学同其研究者截然分开,研究者的一般哲学思想将自始至终对其科研工作产生某种影响,而其研究成果反过来必然对他的一般哲学思想产生一定影响。 物理学哲学就是对物理学的反思,就是物理学所呈现或隐喻的智慧。本书名为《物理学哲学导论》,仅对某些物理学理论、重大物理实验或重要物理事件进行哲学反思。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到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物理学研究了极宽的范围,是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的研究,涉及到最日常生活的问题。1935年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在《物理评论》发表了《能认为量子力学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完备的吗?》一文,引发了对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的论争,而且引发了量子信息问题。他们的论证是相当简洁的,其哲学前提也是简单的。我们认为,真理是质朴的,而不是深渊的,尽管表达真理的形式可能是复杂的,我们应当将它的内涵用质朴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因此,本书在写作风格上,尽量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较少采用形式化的语言,用日常语言阐述其意义。在具体问题的设计上,我们偏重于20世纪以来,特别是当代前沿的理论,如量子力学、相对论、量子信息论、系统科学等所揭示的哲学意义,由于这些问题涉及面宽,因此,我们偏重于以问题为中心,采用交叉式研究方法,以解决问题为目的。 物理学包括的范围较广,天文学、现代宇宙学、量子信息论等都是在物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之间有很大的交叉,因此,本书的内容包括天文学、现代宇宙学、量子信息论的部分哲学问题。全书共分十一章,具体内容如下: 物理学研究物质世界,必须首先认识客观世界的实在性。那么什么实在?从经典力学、量子力学到AB效应,从物质粒子、场和势,实在有什么特点?在一般性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又如何认识实在?我们认为,势比场更基本,势具有客观实在意义,尽管势不是变换不变的。这构成了第一章的内容。 在第二章,我们从自然科学,特别是从AB效应、准粒子、虚拟实在、赛博空间等视角展开研究实在,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开放实在论的基本原则。实在构成一个开放系统,实在是由系统内在的质与系统的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系统内在的质构成实在自身(reality itself),实在自身与环境一起构成的实在我们称之为开放实在。实在的自身的质,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但受实在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开放实在论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实在,也是作者近年来致力探讨的一个的问题。 时间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时间空间在物理学中具有非常根基性的意义。我们在第三章简要讨论时空概念从古代、近代到现代的演变。从量子宇宙学角度论证了量子宇宙的创生是一个物质过程。在各种量子宇宙模型中,不论是高维还是低维,以及利用最新粒子物理中的新思想新概念,如超对称、超引力、超弦等,也不论是采用无边界方案、隧道方案或者物理上可接受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宇宙的最初假设总少不了引力场(度规)和物质场。 杞人忧天的故事涉及到时空是否稳定的问题。稳定性与不稳定性只存在于它们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中,不存在纯稳定的时空,也不存在纯粹不稳定的时空。稳定与不稳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在第三章,我们还讨论了宇宙的有限无限问题。我们应当从非线性、混沌宇宙具有确定性,同时具有内在随机性的对立统一中理解宇宙的有限无限问题。宇宙的有限性与无限性是统一的。存在是演化的存在,演化是存在的演化,而物质的本质是存在,物质不生不灭,即反映出宇宙无限性。 第四章从当代科学的最新进展,特别是超弦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等,对物质可分无限性问题展开较深入讨论,并从方法论角度对物质可分性问题展探讨。粒子之间的转化有时可以揭示粒子的可分性质,有时则不能揭示,关键在于是否满足相应的物理条件。实际上,粒子之间的转化与粒子的内部结构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不能由粒子的转化问题来否定粒子是不可分的。物质层次论(反映系统内部)与物质生成转化论(反映系统之内外部)是描述物质性质的两个方面,它们是统一的,不能以一个代替另一个,两者的统一才是正确的自然观。分并不要求一定是质量越来越小,长度越来越短。宏观物质有长度、质量等概念,有自己的适用的范围,但是到了微观领域有的概念就不适用了。长度或质量不过是物质的性质之一。分可以是其他物质性质、结构或功能的分。 第五章通过量子力学的典型实验说明量子现象,揭示量子实在。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就是说,微观粒子在某些条件下,具有粒子性;而在另一些条件下,具有波动性。微观粒子具有的波粒二象性不同于经典物理学中的波动性与粒子性。算符给出了无限维空间和现实的四维时空之间的联系。波函数(或几率幅)与算符都具有物理实在的意义。薛定谔猫佯谬、延迟选择实验等表明,微观客体性质的宏观显现不仅包括客体内在的性质也包括其环境的性质,而经典力学中客体本性往往与环境无关。量子实在是量子物理学所构建的实在,它是本体实在在量子世界的反映、呈现或隐喻。客观实在在一定的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共同作用下所显现的实在就是量子实在。 第六章探讨量子力学的测量问题。没有测量,就没有物理学。测量仪器与科学理论之间往往是相互说明和相互协调的。量子力学的测量问题引起很大的争论。从某种意义上,玻尔、玻恩、冯诺依曼等大科学家得出了有关测量的主观介入观点,有的学者还认为意识对量子过程发生作用,其原因在于当时量子力学的进展不大。目前有关量子测量的理论表明,相互作用产生量子纠缠、导致消相干是一个具有普适性的基本物理过程。量子力学并没有主观介入,量子力学的测量具有客观性。量子力学测量的客观性是具体的客观性,它蕴涵了主体间性。 第七章讨论量子信息、量子纠缠等哲学问题。量子信息是近10多年来受到国内外学术界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技术问题,出现了许多研究性论文,量子信息理论已取得了重大理论突破和实验进展。量子信息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量子纠缠、量子不可克隆定理与量子编码、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对策论等问题。量子信息不是量子实在,而是作为量子实在的状态、关联、变化、差异的表现。子系统之间有量子纠缠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子系统A和B的状态均处于依赖于对方而各自都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对一个子系统进行测量必将使另一个子系统产生关联的塌缩。纠缠态的关联是一种纯量子的非定域关联,是一种超空间的关联。 第八章讨论量子非定域性及其哲学意义。所谓量子非定域性,是指在量子相干尺度内,一个微观系统的性质,不仅与所在局域的时空性质有关,而且也与另一处于类空间隔的微观系统的性质或时空的性质有关。非定域性是微观物质的根本性质。微观事物以非定域方式存在。非定域性深刻揭示了事物之间具有普遍联系。非定域性具有实在性、独立性与转移性,它可以创生,也可以消灭。非定域性表明事件与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经典事件不同于量子事件。量子事件之间仍然具有因果性。 第九章研究对称性。对称性是物理学非常重要的概念。在粒子物理中,对称性方法是研究基本粒子的重要方法。以粒子物理和规范场为代表的现代物理学是以对称性、守恒性、变换不变性为基础的正统方法。在本章我们首先研究了对称性的内涵及形态,对称性与对称性的自发破缺。详细讨论了粒子物理中的变换不变性, 守恒量、对称性与规范场之间的关系。从数理观点来看,对称性就是变换的不变性、守恒性、或者称为协变性。最后研究了对称性及其对称破缺在物理学中的方法论意义。 第十章首先从一般性的角度讨论混沌、突现和复杂的基本涵义,然后讨论量子计算的特点及其意义。计算复杂性是衡量算法效率的一种指标。量子计算机就是一个量子力学系统,量子计算过程是量子力学系统的量子态的演化过程。量子算法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充分利用了量子态的叠加性和相干性,以及量子比特之间的纠缠性,它是量子力学直接进入算法理论的产物。量子算法之所以能克服经典算法所不能克服某些复杂性呢?关键在于量子计算机是一个复杂系统,量子计算所具有的复杂程度不低于求解问题的复杂程度,即以复杂性克服复杂性。 寻求物质世界的统一性、简单性,一直是人类的追求。爱因斯坦开启了统一场论的研究,尽管没有成功,但是,对弱电统一理论、大统一理论与超大统一理论有很大的启示。第十一章将讨论统一性思想的演化,最小作用量原理的意义,统一场论的意义,探讨统一性原理。各门科学属于同一个科学整体,它们只是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深浅程度来研究同一个物质世界这一整体,因此它们只是看起来不同而实际却存在着共同的道路。自最小作用量原理发现以后,由于其逻辑简单性和统一性,科学家竞相在自己的领域中运用这一原理,成为理论物理学的一种风格。 需要指出的是,本书又是相关研究课题的研究基础之上完成的。孙 显曜教授主持并完成了 1990年国家8.5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宇宙的有限无限问题研究》(吴国林作为核心成员,该项目于1996年12月获 四川省政府颁发全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1993年吴国林主持完成了四川省教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物质可分的有限性与无限性》。2004年吴国林主持广东省 哲学社会科学 十五规划2003-2004年度一般项目量子信息的哲学研究,2006年吴国林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度一般项目量子控制论的哲学研究,这两个课题目前都正在完成之中。相关课题都发表了一批有质量、有新意和有价值的论文(参见本书参考文献),在此谨向相关杂志的主编和编辑同志表示感谢! 本书的具体撰写分工如下:第一、二、四、五、六、七、八、十章由吴国林执笔;第三、九和十一章,由孙显曜和吴国林执笔。我的研究生黄灵玉、王婷婷和王彩虹同学,参加本书部分章节原始文字的录入工作,在此表示感谢! 物理学哲学属于标准的科学哲学的内容,影响甚大。从世界范围科学哲学的研究来看,物理学哲学始终有其重要地位,目前研究的内容更为细致和深入。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是我国物理学哲学研究相当活跃的时期,一批学者围绕相关问题展开了较深入的研究。随着20世纪末量子信息理论的兴起,又给物理学哲学带来了新的机遇。沉浸于正在兴起的新世纪的物理学哲学的研究浪潮,如果本书能够成为一朵小的浪花,这就是对我们所做工作的最好肯定!无疑,本书还有不少不足和缺点,尚请各位学者和专家不吝指正! 借此机会,还要向人民出版社的张伟珍女士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感谢!向所有帮助本书出版的同志们表示感谢! 吴国林 2007 年 2 月 10 日 M. 普朗克:物理学和哲学,《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1989年第2期,第68页。
个人分类: 出版|3543 次阅读|3 个评论
《信息科技中的哲学问题》研讨会纪要
gl6866 2010-1-9 11:24
按:2009年11月7日至8日, 信息科技中的哲学问题研讨会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举行。会议由本会科学基础与信息网络专业委员会、湖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及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主办,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量子信息科技中的哲学问题研究课题组承办。会议就社会科学中的信息哲学问题、信息科学基础的哲学反思等主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信息科技中的哲学问题》研讨会纪要 信息科技中的哲学问题研讨会于2009年11月7日至8日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举行。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基础与信息网络专业委员会、湖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及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主办,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量子信息科技中的哲学问题研究课题组承办。 会议主席、科学基础与信息网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万小龙教授与科学基础与信息网络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蔡肖兵博士,以及湖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海军工程大学高文武教授一起共同主持了本次会议。 会议就量子信息中的哲学问题、社会科学中的信息哲学问题、信息科学发展与两型社会建设、信息科学基础的哲学反思等若干主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蔡肖兵博士就量子信息问题进行了主题发言。他认为,物理学哲学发展到现阶段走入困境,量子信息可能为我们摆脱困境提供了机遇。量子信息的出现,信息概念融入量子力学研究以后,给哲学界理解量子物理学的哲学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蔡肖兵就经典信息和量子信息的界限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实验表明这两者之间并不一定是单向性的,如果二者之间是可逆的,会使我们对经典世界和量子世界的认识的哲学思考产生冲击。他同时也就量子的并行机制与脑的计算的并行性问题和 信息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于量子计算可能带来的巨大能力问题,蔡博士认为,量子信息将给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冲击,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会改变整个社会的信息格局。 关于社会信息哲学问题,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桂起权教授演讲了他本人最近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心得。桂教授谈到欧阳康教授的社会信息论,指出有人对这个提法产生怀疑,对此,桂教授对欧阳教授的理论做了辩护。桂教授以系统哲学发展第一阶段有人对控制论、系统论的出现不理解,后来逐步认识其价值为例,分析认为有了信息论以后可以有社会信息论,并指出中国社会科学院刘钢研究员的信息哲学对欧阳教授的社会信息论是有启示作用的。随后,桂教授就刘钢关于信息哲学的研究成果做了简要的介绍,提及20世纪科学哲学发展的两条主线:一条是物理学路径,一条是意向性路径;以及国外信息哲学的几个方面研究状况:信息的叙事元语义化、文化的去界限化、自然的去物理化等。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殷正坤教授以信息主义和计算主义简介为题发了言,就信息主义和计算主义的最新情况做了一些介绍。首先,他给出了信息主义和计算主义兴起的历程;接着,他阐述了信息主义分为认识论意义上的弱信息主义与本体论上的强信息主义两种不同形式;随后,他指出,计算主义是信息主义的一种形式,强调信息和计算组成了不可分割的概念对,自然界这本天书是用算法语言书写的;最后,他认为,从信息主义和计算主义立场看,实在的本质是计算,当代物理学提供给我们的是一幅由数字符号所表示的计算的世界,计算主义和信息主义所遇到的最常见的反对理由是计算或信息需要实体作为载体来承托或实现。 来自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赵国求教授谈到了自己最近物理学哲学研究心得体会,主要提及曹天予《二十世纪场论的概念发展》和李斯莫林《物理学的困惑》两本书,认为曹天予在著作中把现在的量子场论、量子力学的一些概念,例如,粒子本体、波本体、场本体表述得非常清楚;指出在《物理学的困惑》中提出了三个问题:对原来广义相对论的解释、超弦理论和近30年来理论物理学踏入了死胡同。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信息科学研究中心的李宗荣教授因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做访问研究无法参会,其提交的会议论文《信息科学哲学的历史使命和信息哲学的思考方式》由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陈明益代为宣读。李教授的文章指出,今天,我们要给深入人心的物质世界观补充信息的内容,恐怕任务更为艰巨:因为它已经是科学的了;而信息科学到底科学不科学还有争议。关于信息科技的哲学思考,李教授主张:首先与信息科学家联手,推动科学范式转型,帮助把理论信息科学的概念、原理与方法上升到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层次,然后展开相关信息科技领域的哲学研究。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的李宏芳副教授就量子力学的一些概念,以及量子信息中信息本质究竟是什么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她谈到关于量子纠缠、退相干的理解,分析了经典信息和量子信息之分大脑是否是量子系统的?实在是否源自bit等问题,她认为经典世界是对量子世界的呈现,追问了两者之间的转换机制。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姜小惠以《EPR悖论所揭示的悖论》为题做了发言。姜博士认为对于EPR悖论这一例子力学公案仍然是学界争论焦点,分析了为什么会存在争 论,希望厘清定域性、非定域性、分离性、非分离性之间的关系。 会议最后由会议主席万小龙教授做总结发言,万小龙教授感谢并肯定了与会专家和同学提出很多好的观点,这些观点值得重视和进一步研究,比如:信息与计算的问题,信息与实在的问题,信息论与信息科学的问题,经典信息与量子信息的关系问题等。万教授进一步指出,当前量子信息研究的主要困难是怎么找到一个突破口把经典信息和量子信息的定义统一起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我们将继续努力。 (赵伟 肖冰供稿)
个人分类: 信息哲学|49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先搬点老房子里的东西
yanranweile 2009-10-22 22:01
量子信息及新学科发展 好久没写博客了,主要是懒,不过有时也真不知道写什么好,文学的东东?好象这半年有点手忙脚乱,没心思。要备课,要讲课,第一次讲课,正好又赶上明年全国本科教育大普查,对讲课的要求极其多,所以真是准备的非常认真,花掉了大部分时间(想想也是应该的,就象主任们说的,第一次讲课是个坎,讲好了以后就容易的多了,第一次砸了,以后很难翻身,所以多花点工夫也是应该),好不容易期末了,期末考试同样高度紧张,生怕有任何丁点差错,以后被抽查到,连累学校、院系和形形色色的许多人。 这半年来一直调研量子纠缠和相变等方向的内容,感觉这是一个交叉一点的课题,想在这方面做点东西。甚至在酝酿以此尝试申请一下自然基金,鼓励自己一下,试试吧,申请了才有机会。不过这两天浏览一些物理人的博客,看到一位物理工作者的留言说,用纠缠研究相变纯粹是为了发Paper,在凝聚态领域的人来看,没有任何新结果,没什么价值。倍受打击啊。:( 后来想想还是觉得有话说,我不想去评价此位的关于此命题和量子信息的说法。我感觉任何学科在发展初期,比如量子信息,都是容易出成果的,也诞生了一批大牛,很容易产生轰动效应和各方面投资,以至可以吸引许多其他领域的人过来,利用其他领域一些现有的思想和方法研究新学科的问题,这对新学科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呵呵,由于是新学科,已往条条框框比较少,任何有一些价值的新成果都比较容易被认同,从而可能在原来领域一直默默无闻的人到了这里都可能一鸣惊人,名义利益地位都随之而来。不过如果小人一些的看这个问题,这对那些孜孜不倦工作在传统领域人(而又经常是因为领域发展比较完善,而做不出大成果、好成果的人)来说尤其显得不公平,用理论的交叉做点投机取巧的事情,确实有点不务正业,为他们所不耻。尤其许多在其他领域毫无成就,甚至什么也做不出来,而后跟风到了这里用原来的思想方法,旧瓶装新酒,东算算、西算算就可以发表很多PAPER,获取名义和利益人,在一些老先生们看来确实是有点问题,所以被鄙视,甚至连带整个新学科都被鄙视,呵呵,这是人之常情。但如果不是非常了解这个领域,而只是因为这个领域根基浅,人员参差不齐就否定鄙视整个学科的话,显然就有点自己拿个干酸枣,就说别人的葡萄酸的味道了。还听说过一件事,量子光学在中国开始比较晚,那时中国的科研机构大多是从事激光、光谱等学科研究的,尤其是中科院的许多老学者们,对量子光学的说法和研究根本不屑一顾,所以当年我老板回国呼吁量子光学的时候根本没人理会,最后量子光学学会没能挂靠在光学会,而只能挂靠在中国物理学会。但现在怎么样,量子光学的泰斗去年拿了NOBEL奖。 学习量子信息这几年,可能是自己科学直觉比较少,所以从来不去预言什么,也不去宏观的评价什么,尤其自己只是个小人物,知道的东西又非常少,再小的学科领域都够我们奋斗一辈子的了,学科的发展、未来的方向怎样,看不清就不去看,只要看着自己脚下的地方就可以了,感觉什么课题自己可以做,什么课题感觉有意思,就去做做,至于有多少非常有价值的新成果就不去过多想了。所以经常有人问我量子计算机有可能吗?量子信息处理怎么进行?当初进到新单位的时候,系领导就是这样问的。一来是自己确实知道的不是那么清楚,二是以自己的那点水平也不敢万丈豪情的鼓吹量子信息怎样(由我来鼓吹,估计人家也不信),只是简单的说,以目前的进展来说,前景比较看好,而且这是个新学科领域,世界上都是刚起步,我们还不是很落后,所以和大队伍一块跑是必要的,至于量子计算机到底能不能造出来,我感觉可能时间比较长,而且有时科学的研究有一定的探索性,如果目标确定了,最后实现的就一定是这个目标,那就不是科学研究了。所以目前量子计算机的研究还是遵循了经典计算机的成功模式,但在研究发展的过程中,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也许在向这个目标发展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其他更重大的技术和理论产生,从而科学的研究就拐向那个方向,而探索一片更大的新天地。就象量子力学的诞生一样,经典物理的目标那就是把几大理论完善了能够解释所以物理现象就可以了,但没想到就是在试图解释那么几个小问题的时候,而几乎引起对经典物理的颠覆。呵呵,所以现在研究的量子计算机,虽然目前设想的目标和意义是很宏大的,但还是按照经典计算的模型研究,还是沿老路子走路(因为人类是应该为自己在计算机信息领域的成就而自豪,成功的经验需要被复制)。但也许在研究的过程中,在对终极目标孜孜不倦的追求中,由某项技术就引出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比如为了实现量子计算,人们在竭尽全力研究超导器件以处理量子信息,没准哪一天会在过程中发现超导新技术在另外的方面会更有用。这在科学史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呵呵,这让我很容易联想到伟哥,这个药物一开始为了治疗心脏病的吧,呵呵,可是发现在性功能方面的功效更有用,这不立即就成为性用产品而风靡天下吗?如果是这样,由于研究量子计算机而诞生出更有用的技术和理论,从而信息时代过度为XX时代,那也该是量子信息科学的骄傲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355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文库”丛书之五:《基于半导体量子点的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
why2084 2009-8-24 11:04
书名:基于半导体量子点的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 作者:王取泉等 备注: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 购书网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网上书店 内容简介: 本书以清晰的物理图象和丰富的实验结果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基于半导体量子点激子的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全书共分八章。第一章和第二章简要介绍半导体量子点基本特性,其中第一章是关于半导体量子点形貌结构特征,第二章是关于量子点地基本相干特性和单量子点的实验探测技术。第三章至第五章涉及到量子计算。第三章介绍半导体量子点激子量子比特旋转及其品质因子,并且比较深入地讨论了量子点体系中多种复杂的退相干机制对其品质因子的影响。第四章介绍半导体量子点中实现CNOT量子逻辑门以及D-J逻辑运算,这两者是量子计算中的基本量子逻辑操作,也是未来量子计算机的曙光。第五章分析和讨论半导体量子点中激子自旋的驰豫机制,并介绍利用相干光学方法实现激子自旋的交换。第六章至第八章涉及到量子信息,其中第六章和第七章分别介绍半导体量子点的单光子发射和级联多光子发射过程,第八章介绍半导体芯片上单个半导体量子点发射纠缠光子对的特性,分析和讨论多种因素对光子偏振纠缠度的影响。 作者简介: 王取泉,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物理系教授。 1979~198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本科生,学士学位; 1990年武汉大学物理系激光物理,硕士学位; 1999年武汉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 2000年8月~2001年7月,北京大学物理系介观物理与人工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访问研究, 研究纳米金属颗粒复合材料和纳米结构氧化物半导体薄膜的超快非线性光学响应。2001年9月~2003年8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国际量子结构中心博士后。2001年12月~2003年7月,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物理系进行(博士后)访问研究,研究内容为InGaAs半导体量子点的单光子发射、Rabi振荡和量子比特旋转。被SCI收录的论文50余篇。目前主要从事的研究内容有:单量子点的光谱成象技术,半导体量子点的单光子发射,半导体量子点激子态的相干操纵、Rabi振荡、量子比特旋转、量子逻辑门和超快非线性光学效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半导体量子点中量子比特旋转和量子逻辑门的研究),重点项目1项(半导体低维体系中自旋动力学过程的研究)。
个人分类: 好书共赏|3083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法证伪的“纠缠态”
llllaa 2009-1-19 14:34
村里住着两兄弟阿大和阿二,家里有黑白两个球,每天兄弟俩每人兜里揣个球,一个到村南头一个到村北头,让村民们猜自己兜里球的颜色。 无论你猜白球还是黑球,他都说不对,因为兄弟俩认为在球没有拿出来之前它们处于黑白纠缠态,当拿出来时状态塌缩了,变成了黑或者白,当一个兜里的球拿出来时,另一个人兜里的球也瞬间塌缩了,而且这个信息从村南头传到村北头不需要时间,速度绝对超过光速。 村民都不信,很多人嘲笑他们,问他们如何证明。 阿大阿二不慌不忙,说自己来之前在家里做到如下3点: 1、 亲手将黑白球各一个放入家里的黑箱子。 2、 使黑白两个球达到充分的混合(抱着黑箱子,摇晃了整整一个小时)。 3、 从黑箱子里取出球并且放到兄弟俩口袋里各一个,这个过程中绝对没有偷看。 而且信誓旦旦地说,这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所以足以证明兜里的球处于纠缠态。 此时,见多识广的村长来了,他说自己在城里看到有人当着几千人的面表演过,阿大和阿二的证明是正确的。村民们开始还半信半疑,但是由于村长威信极高,而且阿大阿二天天不知疲倦地制造纠缠态,漫漫地村民们都相信有这回事。 偶尔来个外村的人,看到这么多人都相信,自己也不敢怀疑,怕人笑话啊。 顺便奉献另一个无法证伪的命题:傻志子说地球将在2009年5月毁灭,自己是天神派来拯救地球的。
个人分类: 物理|4096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5: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