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金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花木赏悦(9)花中秋香-桂花
热度 2 duzhanchi 2020-3-27 09:21
(杂言) 花中秋香 - 桂花 ① ( 一 ) 丽日悬空,秋高气爽,中秋佳节桂树旺。 聚伞花序, 貌平花 芳 ,芬 菲 远溢十里香。 丹桂橙红,月桂乳黄,丹月相映 愈盛昌。 银桂乳白,金桂金黄,金银相配品高尚。 ② ( 二 ) 月宫清冷,金风玉露,伐桂不止罚吴刚。 古代萧何,手植汉桂,至今依然雄劲苍。 ③ 画家挥毫,诗人作赋,美名不绝传 八方 。 如意吉 利 ,神奇 珍贵, 三秋独树盖 众 芳。 注释 : ① 桂花( O smanthus fragrans ),别名岩桂、 牡桂、 木犀、天竺桂,属木犀科木 犀 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原产地:中国 西南地区。花期:秋季。 花语:高洁、高雅、光荣。 桂花位居我国 传统十大名花之八。是杭州、苏州、 桂林、合肥、台南、泸州、 南阳、老河口的市花; 是泰国的国花之一。 桂花 有 “九月花神” 、 “ 独占三秋 ” 之誉;为 “庭院名花八品”(梅花、兰花、玉兰、海棠、牡丹、桂花、翠竹、芭蕉)之一。 远古,视桂为圣树,食之能长寿、成仙,称其为 “ 百药之王 ”。 ②金桂 ( var. thunbergii ) 、银桂 ( var.latifolius ) 、丹桂( var.auranfiacus ) 、月桂(四季桂)为桂花的四个变种。 丹桂 , 花金 红色, 味浓香; 金桂 , 花金 黄色, 味清香; 银桂 , 花乳 白色, 味芳香;月 桂 , 花淡 黄色 , 味微香 。 其中 以丹桂 少见, 最为名贵。 ③ 据传说,在陕西省圣水寺有一株汉桂,系汉代丞相萧何所植。 丹桂 丹桂 金桂 金桂 银桂 银桂 四季桂 四季桂
个人分类: 诗词摄影|3057 次阅读|5 个评论
【自然志27】木犀开花 丹桂飘香
热度 3 fuleiucas 2017-11-10 22:11
南方的秋天似乎比北方要来得晚一些,桂花飘香就是秋天到来的标志。在我生活的小区里有几株桂花树,一到秋天,满院桂香,沁人心脾。 图 1 丹 桂 桂花的大名叫做木犀,有的地方也写作木樨的,却是不严谨的写法。既然叫做木犀,桂花自然属于双子叶植物中的木犀科。桂花树的个头差别较大,矮的也就三五米,高的可达十几米。叶片是长椭圆形,由于有革质因此显得比较硬。它的花其实是花序,也就是一束花开在一起的,香味很浓。 图 2 四季桂 金华的南部有一个小镇,当地人以种植桂花树、采集加工桂花为营生。这里的桂花主要有两种,一种叫做金桂,花是金黄色的;一种叫做银桂,花是黄白色的。还有几种桂花也是有名的,比如丹桂,花是橘红色的,非常艳丽。又有一种四季桂,又叫月月桂,一年四季都可以开花的,不过在秋季开得更盛一些,花色跟银桂稍近,也是黄白色或白色的。记得唐代诗人有首诗叫做《鸟鸣涧》的,其中言道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在春天能开花的桂花,想来应该是四季桂了。 桂花在中国文化中有吉祥的寓意。春末夏初,桂花结子的时候,总有一些人采集桂花子,取 “桂子”与“贵子”谐音之意。不过有些人是采了桂花子拿回去当种子的。而桂花就更是宝了。上面提到的那个小镇,当地人就把新鲜的桂花,与糯米粉、白糖等原料混在一起,加工成桂花糕沿街出售,刚出锅的桂花糕还散着桂花香。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以桂花为市花,当地还把桂花加工成了桂花茶,芳香四溢。还有一些地方,则以桂花为原料酿造桂花酒的,料想也有桂花的清香吧。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有一个犯了错的人叫吴刚,被罚在月宫中砍伐一株高五百丈的桂花树,但这桂花树却可以自愈,因此吴刚所受的惩罚就永无止境了。又有人传说,最早的桂花酒就是吴刚酿造的。毛泽东主席在《蝶恋花 ·答李淑一》中有一句“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就引用了这个典故。 说到木犀,我想到了北京有一个地名叫做木樨地的。关于 “木樨地”这个名字的由来,有几种说法,有的说此地出产桂花,桂花也就是木犀;不过更多人倾向于认为,这里曾经是苜蓿地,木樨地只不过是谐音罢了。 注:本文删减版发表于《中国科学报·科学周末》 2017- 11 - 10 (4);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阅: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11/393588.shtm
个人分类: 自然志|5642 次阅读|4 个评论
桂花飘香
热度 1 huailu49 2012-9-15 10:41
桂花飘香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2823 次阅读|4 个评论
金桂(诗)
tjunsat 2008-12-1 19:04
金桂 八月美酒映高阳 满园金桂喜芬芳 冰霜雪雨依次递 数九寒天缀花黄 注:2008年的第一场雪,偶见尚存点点黄华的桂花树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86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13: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