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高利贷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金融股领跌背后:钱荒?高利贷?房地产泡沫?
JYH64J98Y99H 2013-6-26 00:44
这几天,“钱荒”这个词被媒体和很多人是反复的提及,可能大家会问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还有人会说“钱荒”现在对老百姓的生活有多大的影响?“钱荒”到底会荒多久?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著名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张鸿共同评论。   沪深股市大幅下跌,银行股集体走低,谁在搅动资本市场的神经?央行发声,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水平, 银行真的在闹钱荒吗? 钱究竟去了哪里?未来谁会更差钱?   张鸿: 退潮了我们才知道谁在裸泳。   马光远:房地产很有可能成为这一次钱荒的下一个引爆点。   今日两市早盘再度双双低开, 金融股继续领跌, 民生银行领跌7%,昨日共同跌停的平安银行、兴业银行等跌幅居前。截止收盘,上证综指报收于1959.51点,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19%,深证成指报收于7495.10点,下跌1.23%。与大盘的下跌同步,沪深两市近百只股票跌停。在上海的股票交易厅内, 很多投资者脸上一片愁云惨雾 。   投资者:钞票亏了一塌糊涂,全套牢了。   投资者:跌掉了,全部跌掉了,损失很多了,损失30%,40%,跌了五六天,跌了40%。   投资者:要哭出来了,眼泪水都要出来了。   不过也有大胆的投资者准备随时介入大跌严重的金融股等板块。   投资者:银行股如果再跌一把我就买了,准备买很多的,我以前买过,涨了一倍我就跑了,我心不黑。   银行业“钱荒”传闻影响持续蔓延,一直按兵不动的央行,昨天上午首次公开表态,在一封“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事宜的函”中,央行明确表示“当前,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水平,但由于金融市场变化因素较多,且临近半年末重要时点,客观上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银行贷款处处碰壁,一些急于用钱的个人和中小企业,只得向典当行求助。   王先生是一家家具厂的负责人,厂子现在有些现金周转不开。无奈之下,他只能将两套前年在北京五环外购买的,专门用来投资的小户型房产作为短期抵押贷款交给典当行。两套房子总共抵押了200万元,能够周转3个月。   王先生(某企业主):我是开家具厂的,现在正好有一笔业务需要进点原材料,之前也去过银行,但是银行这边现在可能也比较紧张,去过两次,他们现在也是紧着那种大宗的业务来做,所以我从那边借不出来,没办法只能到典当行这边压两套房。   虽然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主找典当行借钱,但目前各大典当行的资金状况也不容乐观。近期,银监会下发《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防范外部风险传染的通知》,其中将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列为了各大银行需要重点关注的外部风险来源。这就意味着各大银行可能会对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这样的非融资性担保机构提供的贷款会进一步收紧,而银行贷款也是目前典当行唯一合法贷款途径。    张鸿: 银行在玩高利贷 所以它不愿意把钱贷给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第一,没必要担心取不出钱来,因为从银行取不出钱来这个事要是发生了的话,那这个事就太大了,而且所有的这些银行不缺钱,而是钱用错了地方;第二,这些银行其实在中央银行存了一笔钱,这个钱池子其实挺大的,20万亿,所以他们如果说真的没有钱给你取的话,那央行一定会有钱过来的,所以这个是不用担心的。第三,其实应该 担心理财产品的风险 ,就是所有的理财产品都是有风险的, 理财产品是不允许保底的, 他只是给你一个预期的收益,或者按照原来的收益率给你一个大概的承诺。尤其是最近出现的达到12%的收益率,那银行都发高利贷了,所以大家要当心,尤其是发行主体可能还不一样,有一些是信托,一些中间机构的风险就更大了。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钱荒问题,就是由于过去我们不知道的一些在当中玩高利贷,它就变成了今天这种情况。就是说银行挣第一笔钱的时候,他得到了好处,他发现这么来钱很容易的时候,他就不太愿意把钱贷给实体经济,贷给中小企业。他就倒过头来去找哪缺钱,我看地方政府缺钱,他们要上一个基建项目,因为我们知道这些年 中国经济其实很大程度上靠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上地铁、机场等项目,那么银行找到一个地方政府,说你缺钱吗?缺200亿,你要上这个项目,好,我给你打包,这是我们说的杠杆化,给它包装的很好,一下拿到这边来再去卖给大爷大妈,弄一个理财产品,这个理财产品有时候可能达到5%—7%,然后我就钱生钱,我就弄个高利贷,到最后地方政府还不还得起钱,是由地方政府来土地担保的,所以这也是某种程度上为什么地方政府不大愿意让房价下来。最近各个地方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开始卖地了,开始去找人说你赶紧买地,因为所有的这个链条都在一条链上。   马光远: 现在实体环境和收益都较差 导致银行不愿意把钱贷给实体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事实上 ,我们不必要担心取不出钱来,因为我们有国家信用。 现在来讲,如果不发生大的崩盘行为,从银行里取钱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那么大家在恐慌什么?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昨天晚上,央行也讲了,我们整体流动性很充足,大家不要担心,但是我们看到不仅仅普通老百姓在担心,商业银行自身也在担心,为什么呢?整个的拆借利率仍然没有下来,大家担心的很多问题的问号没有拉直,我们很担心,担心什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从6月初到现在的半个月时间里面,我们放了这么多的货币,为什么出现了缺钱行为?我觉得这个疑问没有回答,大家为什么去担心这么一个问题?   到现在为止,这几天大家都在研究钱荒,商业银行讲了我没有问题,央行也讲了儿子没有问题,但是儿子也担心,股市也担心,所有的人都恐慌,这是为什么?这是在信息没有完全的情况下,大家的普遍担心。我觉得有一个炸弹肯定是存在的,当然这个炸弹不一定是今天要爆炸,我想这个炸弹的引信是在央行的手里面,而央行本身把这个引信可能做的很长,比如说2年、3年、4年都是存在的,但是每一个人都看到了,这个炸弹本身就在那个地方,所以现在要做的不是说把这个引信掐掉,或者说告诉你我拿着一把火要点引信了,让所有人恐慌,而是告诉我们,你怎么样进行拆弹,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拆弹部队,而不是仅仅把这个引信拿在手里面,告诉银行你再不这样干的话,我要点火了,这样的话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最近 大家都在谴责银行 ,说你为什么玩那么高的利率,而且事实上需要钱的跟资金的供应方跟需求方最好的合作是直接面对面,我是银行,我把钱贷给你,利率只有那么一点点,但是为什么要玩那么大的花?这不是介绍对象,介绍对象可以有中间人,中间人是有作用的,我们发现这样的中间人本身没有任何作用,但是他拉高了整个社会的成本,而且每一个参与方都获利了, 如果我是一个理性的银行行长,我一定选择这么玩,而不是把钱贷给实体,或者说直接玩贷款,为什么?因为有三种困局决定了大家必须这么玩。   第一, 民间的利率现在比法定的利率要高很多 ,银行不干,我那么辛苦,我的利率只有那么一点,人家的高利贷一下子飙那么多,信托搞一个理财就那么高,所以我必须参与这个,这是银行本身的一个动力。第二,老百姓也在寻找投资机会, 存在银行里的过去十年,按照通胀,老百姓的真实利率是一个负利率, 所以老百姓要保值增值的产品,而且老百姓觉得这有银行、有信托,他不相信一旦出了问题以后会怎么样。第三,为什么银行不愿意投给实体?那么投给实体以后,首先是实体环境现在比较差,其次 实体的收益又很差 ,有哪一个产业现在能够轻松地大家玩了一圈以后,跟打麻将一样,轻轻松松玩了以后,突然多了10块钱,实体不可能产生这样的,只有空转才可以,所以大家不要谴责银行,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银行愿意这么干?为什么老百姓愿意这么干?为什么我们看到很多企业愿意这么干?这个困局究竟何在?是制度的困局。    张鸿:中国的楼市和股市都是资金市 资金链一断楼市会下跌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短期的银行间利率的上涨可能要持续到6月底,因为6月底之前银行的一些业务、报表、数字要达到一些标准,所以他需要存款,原来钱贷出去了,现在需要存款来平衡一下,所以这个问题在6月底之后,7月份就会缓解,但是现在拆弹部队要把这个炸弹给拆了,第一波恐慌就是大家知道要拆弹了,然后很紧张,这个短期的心理恐慌很快会过去,但接下来我们在引信燃烧的这一段时间内,相关的一些影响会出来,包括最终爆炸的时候会对实体经济有一些影响。所以我们要解决这个错配的问题,这个钱本来应该在实体经济里,应该贷给企业,但是现在在那玩空手道,怎么解决?首先要让实体经济变得有吸引力起来,就是解决钱的结构问题,其实要解决中国宏观经济的一个结构问题。   这个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我们的咬牙程度,就是拆弹部队到底心中有没有数,比如说如果房价开始往下走,因为现在缺钱了,楼市其实也是个资金市,股市现在已经那样了,没钱了的话,开发商也会有问题,然后买房的人也会有问题,不买了,楼市下来以后,那个链的前端是地方政府,他的基础设施什么的都在那,如果这个资金链一断,地方政府能不能忍受?中央政府能不能忍受?    李佐军:按照中央的步骤坚定的稳货币、挤泡沫、调结构 资金紧张的局面会逐步缓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这几个方面是相关联的,房地产的价格、地方政府的债务、银行的资金链,这几个问题都是扯在一块的,那么现在表现出来的只不过是这里面的一个链条。那么后续的情况主要是看两种情况,如果我们现在比较理性、镇静,不发生恐慌效应、蝴蝶效应,我们按照中央的步骤来坚定的稳货币,逐步的挤泡沫、调结构,我觉得这个资金的紧张的局面实际上是可以逐步得到一些缓解的。如果说我们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社会又出现一些不理性的局面,大家恐慌也可能会造成问题的加剧,所以说政府必须要采取一些关键性的举措。与此同时,我觉得全社会,和我们广大的居民在这个时候也应该不要恐慌,要理性认识到我们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做一些适应性的调整,我觉得很多问题都是可以逐步化解的。    马光远:这一次股市是被误伤了 房地产会成为下一个引爆点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这两天股市已经人仰马翻,那么这个炸弹爆炸以后的恐慌的冲击波已经出来了。其实干实业没那么难,我们有一个数字是,按照每1000个人占有的企业数,中国现在是1000人占有企业数是5个,日本跟韩国是50个,这表明创业的难度,大家从事实业的难度的差距相当大。所以说大家不是担心这个引信本身的一个长度,但是大家担心的是那个炸弹。我们现在来看,最起码我们梳理一下 有三颗炸弹存在,第一个是房地产的炸弹,我想股市这一次真的被误伤了,但是房地产这个炸弹,如果说我们的货币政策真的转型,比如说收紧流动性,我们以后不再以货币来推动增长,不再以投资推动增长的话,房地产本身肯定会进入调整期,所以下一个最可能引爆的就是房地产……
个人分类: 博视坊间|1406 次阅读|0 个评论
次贷还是高利贷?或者根本就是场骗局...
zlhua 2013-6-20 19:48
2008年的金融风暴的主题是次贷,袭击地主要是美国...新闻报道,对中国有影响,但影响不大...作为一个非金融爱好者,我也只是听听而已,没有细想...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贷款”这个词频繁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的耳边...而且这还与原来我所经历的房贷不同,那是单位或个人跟银行发生的贷款交易,我曾经也参与其中。但现在,贷款可以跟银行无关,可以走网络,可以像网购一样,走B2C,或C2C之路。有的直接是走调频广播之路,号称发放者是让你放心的“大公司,老公司”,是专业级的贷款公司。还有些贷款经销商把贷款弄得像促销广告一样满楼张贴。感觉只要你愿意,就有人第一时间给你送上大把大把的钱花... 真的有点无法理解,但这却是事实,让我无法理解的事实...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229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父母也在放高利贷
wangen994 2012-10-22 18:51
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父母皆是农民。 现在的农村已经已经和以前的农村相比,发生了很多变化(以我家为例): 1)土地荒芜。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在村中的一个小工厂做工,农田只有两亩多一点,但是还有一块低因为道路不好,母亲种上榆树,也不愿意耕种。我们村有很多人全部都在外面打工,家里的地要么荒芜,要么转包给其他人耕种。 2)劳动力全部外出。村里留下来的大多是有了孙子孙女的妇女,老人。家里人都常年出去打工的人,院子里杂草丛生,感觉一片荒芜景象。 3)高利贷现象。父母多年辛苦积攒几万元人民币,因为银行利息太低,他们讲百分之八十拿出去放高利贷(年利率12%),当然还有更高利率的高利贷(20%甚至更多),由于父母放贷对象是他们工厂的厂长,因为做实业,而且这几年也都能按时拿到利息,我对这个还比较放心,但是在我们村,大部分家庭都在放贷。 4)下一代教育。农村的教育本来就不行,由于父母大多出去打工,现在的小孩由于缺乏家长的监管语教育,很多都养成了坏习惯,泡网吧,逃课,打架,偷窃,甚至有可能走向犯罪。 农村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每次父母和我谈到这些问题,都会有很多感慨,很多担忧!
个人分类: 社会活动|3415 次阅读|0 个评论
民生银行信用卡是这样骗钱的
热度 3 flyman 2012-9-26 23:51
上月账单4540.39,我记错了还了4500元,大家猜这个月账单要交多少利息——95.96。呵呵,少交了40.39元,一个月产生了237.58%的利息,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比这高的高利贷么?难道也是国际惯例?MD,立马打电话退卡,利息不要了,可以骗一次,不会有下次了。 也许有人说不是在骗钱。但是为何账单有短信发来,还款有短信发过来,就是不告诉你是否还有欠款、将产生多少利息呢?即使有欠款,谁给他们的权利让他们不按欠款而按账单总额计息呢?不知道除了中国,别的国家信用卡公司是否也这样具有强盗精神。 也有些明白了为何说08年金融危机里美国的信用卡是其主要推手了,如果这样计息,被破产太容易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47 次阅读|5 个评论
温州人,离开心中的大山,眼前有一片更广阔的海洋
热度 4 cxcsnow 2012-8-23 01:10
我的老家在温州。暑期回老家呆了半个多月,是我工作以后在温呆的最长的一次,也倒可以细细琢磨出一些现今温州发展的症结所在。 最近这几年来,在高利贷危机,房地产泡沫等因素的打击下,温州本地的经济形势较差,很多中小企业都出现生存困境,打下江山的老一代实业家收摊的破产的不在少数;另一方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温州人的派头依旧,甚至显得比过去台型扎得更足。站在温州街头,大概平均每一分钟可以看见近 10 辆奔驰宝马驶过,期间不乏宾利,凯迪拉克之类的豪车;中产温州人的婚礼必须要有奥迪以上开道,酒席单桌 1 万起,礼仪花费 10 几 20 万的大有人在;温州富人的别墅装修, 500 万到 1000 万的大概属于中等级别, 1000 万以上的为数不少,甚至有听说近亿的。反观温州的城市建设,政府部门虽然颇有威权与执行力,这几年也有所起色,但是总体脏乱差现象在外人眼中却还是难以改观。 看起来这些现象很寻常,但这背后是值得深刻反思的。很多学者分析温州模式所面临困境常常关注的是经济层面,其实还很有必要先理解温州人这个独特群体的社会观念、思维模式,然后再去把脉开方。 温州这个地方,处于山海之间,温州人的心态却更囿乎山,而远于海。温州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许多时间节点上它甚至成了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探路石和风向标,然而相对而言温州人的思想意识却封闭的多。历史时期,温州曾经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宗族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构建形成的宗族共生群体,在生存资源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有效保存族群,抗击外部环境压力,那时的温州社会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宗族同生群体组合而成的;建国以后,大批南下干部进驻温州,在大背景下传统社会模式被很快打破,宗族势力一时消失无踪,但是与宗族社会共同存在的思维模式却是根深蒂固的,始终根植于温州社会的精神土壤之中。 这使得温州人考虑问题的角度,多小我而少大我,重私德而轻公义。 这种思维模式与社会观念,在改革开放年代,草根一代创业初期,可以十分有效地凝聚起小群体的力量,集中资源人脉开拓前行,但是到了 30 年后的今年,当老一代人逐渐老去,传统的产业优势逐渐失去之时,就越发显现出它的负面作用。 再深入一步讲,温州讲求人情,讲求小我,讲求小群体私德的思维模式,对于温州过去打遍天下的小配件、小手工的开拓与发展而言,是颇为适合的,可以将一双皮鞋、一个打火机、一只纽扣打磨到极致,行销到五洲;但是这种思维模式却与现代企业模式相违背。 特别是在产业转型声浪涌动的今天,要想达成产业转型,由不得人不去反思传统思维的局限性 。这是因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运行特点之一就是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不同专业领域之间的大分工大协作,譬如一个 iphone 手机,从设计到开发再到销售,需要整个产业链上,上百个不同专业领域的人士通力合作,绝不是任何一个擅长某一专业技能的小群体可以担当得起。须知 iphone 的伟大不在于一个乔布斯,而在于支撑乔布斯的创新思维得以实现的背后的思维模式、思想观念和企业组织模式。 我想温州的第三次创业,依靠的不应该是金融、房地产、虚拟经济;而还是我们过去引以为豪的实业根基,只是在新老交替,产业转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不一样的思维,不一样的观念,不一样的企业组织模式。必须打开封闭的大门,以开放的胸怀,豁达的气度,吸引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人才在这一片热土共同创业。 温州人,离开心中的大山,眼前有一片广阔的海洋。
3894 次阅读|6 个评论
基金申请被毙,明年的工资咋办呢?
热度 68 blownsand 2012-7-1 12:50
周末接到一位教授的电话,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某期刊决定出版“沙漠专辑”,你小子最近有没有像样的工作?太惭愧了,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其实,过去半年中一直很难静下心来做事情。唉,都是让钱闹的!  中科院科研岗位职工工资中的一部分需要从项目中支付,大家都叫它“人头费”。如果没地方出,其它部分也不容易拿到。 去年年底,曾为此事辗转反侧,四处奔波。既低声下气地拜访过腰缠万贯的包工头,也与科研前线的年轻人坦诚沟通过。出“人头费”不难,你所有的数据、图表、公式等必须全部给我。如果给我写一篇Nature,一旦接收,立马给你拨两百万。这不成卖身了吗?不能干。哦,可以,过几年别忘了还呀,月利息50%。借高利贷发工资是不划算的。看似公平的解决办法是把工资中的“人头费”以现金的方式返还给出资者。不管怎么样,总算与办公室租金和水电费一起找到了出“人头费”的帐号。 科研江湖很小,沙漠领域更小。最新一期的江湖快报传言,地貌学专家们更喜欢四平八稳的方块字描述,你那些gg=mm公式太稀奇古怪了,哪凉快哪呆着去!其实,老一辈的地理先生更值得尊敬。我是 施雅风,吴起水平不够,不能当兵部院士! 基金申请糊里糊涂地被枪毙,感觉窝囊也就罢了, 明年的工资可咋办呢? 山东的门神爷在落魄之际尚可当锏卖马,俺此时却身无长物。孔老二为了编著“春秋”把自己搞得头破血流,要不然怎么有“甘洒热血写春秋”的说法呢?俺也曾腰酸背痛腿抽筋地编写过“风沙物理学”。把书稿卖了?专著可是评选院士的一项基本条件。随着老年性白内障、绝经后阴道出血症、前列腺增生症、老年性痴呆、 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 、高脂血症、 恶性肿瘤 、 中风 、脑萎缩症等疾病的陆续袭来,撤出科研前线看来已经为时不远了。在“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之前,是不是该把专业书籍和文献资料都烧了呢?著名科学家郭永怀回国报效之际,把书稿投入野营篝火之中。黛玉在知音已绝之时也曾焚毁诗稿。学学他们?
28969 次阅读|91 个评论
政府高利贷?GDP的增长?混乱?
moxj 2012-4-28 21:26
昨天坐T194从兰州回汉口,一路同哈密往武汉看望儿子的河南籍阿姨交谈,得知阿姨是已经定居哈密的农民,在当地租种政府40亩农田。 农田的租赁价格每亩300-350元,另外根据自己的需要交灌溉等费用,当然根据种植作物的不同还要投资化肥、种子等等。年末的收成受作物价格影响,期间透露更主要的是不能根据市场高价自行销售,一般按政府给出的较低价出售。总之,从这些年的统计来看了,年收入在4-5万吧。 谈论间觉得阿姨还算满意,偶尔也流露出对政府人员的羡慕,“我们种地收入的多半还是在政府那里啊,还是他们的工作人员好,坐着拿工资、、、、” 和阿姨聊谈间想起月初回家协助老爸办理惠农贷款,奔走间得知:“比其它贷款利息低,须吃皇粮人员担保(一般找村里老师),额度5万元,一年内还清大概本息一起五万五千元、、、给农行协助办理人员充话费、购物卡、、、如果明年玉米拖得晚想卖高价,超过期限,可能要多还两三千、、、、 从前我也学点经济,觉得了解点基本常识,后来上了博士,感觉快到文盲了、、、政府搞贷款让开发商去建房子这经济增速都超过百分之十了,干嘛表面让了一点利给农民辛苦去种地,拿那百分之十利息的贷款再付出百分之十的潜支出---再让一个老农民回家摸着博士生儿子的脑袋苦口婆心的劝他书读再读也要学会变通,学会领导送东西、、、 突然间闻到了鸡血的味道,不知不觉间车已经到了武汉,天气炎热,躁动,车来人往,拥挤不堪,染满鸡血的纸变成了一张张RMB飘舞在空气间,人们像饿狼一般上串下跳着争抢、、、繁荣。
个人分类: 心灵感悟|3041 次阅读|0 个评论
浙江法院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吴英的大部分资金来自放高利贷者
daladala 2012-2-15 06:10
吴英的资金大部分来自放高利贷者,而不是银行或普通群众。 这是浙江警方和法院故意忽视的事实。 【在吴英案中,11名借钱给吴英的被害人实际上是职业高利贷放贷者,案发后均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司法机关判刑,其中仅林卫平一人,就先后借给吴英4.7亿元。】 【吴英案中,被害人存在重大过错,与其他诈骗案的对象可能是一些社会底层人士不同,吴英案中的被害人员很多是公务人员或者是长期从事民间融资的准专业人士,这些被害人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仍在求高回报的投机心理下参与集资,他们的过错性得到极大强化。】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诈骗还是做生意 吴英案,在控辩双方的诸多争议中,最为激烈的焦点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二、是否存在诈骗。这直接决定了吴英的生死。 二审判决认定,吴英的行为显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诈骗方法集资。 对此,吴英均予以了否认。 “若是一开始就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那她早就该卷款逃跑了,有什么必要这样折腾呢?据我所知,她借来的90%以上的资金都投入到实体和支付高额利息了。即使买了台法拉利个人消费,占全部资金的比例也还是很小的。”同为东阳人的企业老板姜学礼为吴英鸣不平。 一审认为,吴英将所借资金的400万元为自己买服饰买包,有600万元用于请客吃饭,属于个人挥霍。“用于公司请客吃饭算不算挥霍先不说,从数量占比来看,即便一千万都去挥霍了,一共七八个亿的资金,挥霍的份额也是比较小的。”杨照东说。 为证明自己确实将钱投入了企业经营,吴英在上诉材料中详细地回忆了所有资金的流向:从11个债权人共借款金额为77339.5万元,还本付息38913万元,其他款项均用于公司的投资、经营与管理。其中,用于本色集团公司下属公司投资的经营款有10多笔,总额达3亿余元。其余的资金去向还有:珠宝2381万元、期货亏损4731万元、房产投资1800万元、公司汽车购买及相关费用2000万元、所有员工10个月工资2000万元,其他小的资金流向还包括公司公益捐赠、房子租金、交税等。 杨照东坚决表示:“从2007年10月份介入这个案子,历时近5年时间,经历过一审二审,翻阅所有的卷宗,至今为止没有听到过这11个债权人当中的任何一个人认为吴英是在诈骗他。” 他曾经到监狱里看过吴英最大的债权人林卫平,当时吴英向他借债4亿多元,最终没有还上的3.8亿元中有3.2亿元是欠林卫平的。“林卫平跟我讲,吴英就是和他在做生意,生意亏本了还不上钱,他从来不认为吴英是在骗他。” 但如今林卫平回避了这一问题。 “我给她这么多钱,究竟花到哪里去了?我一直在追问,但吴英始终没有告诉我,直到现在。”林卫平心里显然是不满意的。 姜学礼对这种说法予以了驳斥:“放高利贷的人对借出去的钱跟踪是很牢的,这是一个潜规则。按照正常的商业逻辑,什么样的项目可能会有这么高的回报呢?他们自己心里是很清楚的。”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http://money.163.com/12/0207/02/7PKHIF5800253B0H.html 法学专家认为,在《刑法》中,当被害人有重大过错的时候,一般应该给予被告减轻或者从轻处理。 在吴英案中,11名借钱给吴英的被害人实际上是职业高利贷放贷者,案发后均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司法机关判刑,其中仅林卫平一人,就先后借给吴英4.7亿元。 “ 吴英案中,被害人存在重大过错,与其他诈骗案的对象可能是一些社会底层人士不同,吴英案中的被害人员很多是公务人员或者是长期从事民间融资的准专业人士,这些被害人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仍在求高回报的投机心理下参与集资,他们的过错性得到极大强化。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刑法研究所所长高艳东说,“这个案件确实是非理性的经营者和不理智的投资者促成的,但是在这两种不理智之间,刑法应当保持最大的理性和冷静,在选择极刑的时候应当慎之又慎,考虑到吴英的道德谴责性,又考虑到被害人的过错性,更考虑到被害人本身的投机性。”
个人分类: 中国纪实|4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出了事故,却凸显好人好事-----坏事变好事的逻辑!
热度 3 wya 2011-10-20 15:46
本来温州的高利贷者跑路是其投机暴利的必然成本,有关方面却声称要合法化,并支持民间借贷的发展。 岂不知在合法化之前都是非法。即使要改革发展,也必须先纠正、处罚这些违法行为,否则法不责众行为就是对守法者的不尊重! 本来人民银行负责监管金融秩序,出了事没有追究其失察、失职之罪,反而变成了地方政府的亲密战友和救世主!如果人民银行发现民间借贷需要支持,本该早就提交国家讨论才是,而不是等到暴利结束,要承担风险的时候才站出来! 政府一味强调救市,救、救、救,到底救了谁?还不是自己和暴利的获利者!特别是那些参与放高利贷的银行职员、公务员等公职人员! 其实,国家最应该救的是那些踏踏实实、本本分分做实业的企业。 投机必然有风险,应该自己承担,自生自灭! 赔了钱的时候要全国纳税人拿钱去救,当初赚钱的时候怎么没有想到要分给人民呢? 义务和权利应该对等才行。 动车追尾之后,开的是“抢险救人表彰会”;债务人跑路之后,开的是支持、救助会!总之,大家都是在做好人好事! 真是有趣的、有特色的事故处理逻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6153do=blogid=498090 温州苦果应该自己吞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8091do=blogid=497050 为什么温州不应该“救市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111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救金融风暴不如给实业一条活路
liaodehua01 2011-10-14 13:26
国庆长假期间,温家宝总理带领包括央行行长周小川、财政部长谢旭人等在内的众多财经高层南下温州调研,要求浙江一个月内稳定温州中小企业局势,整顿金融秩序,遏制高利贷化倾向,处理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防止风险扩散蔓延。 引起中央高层如此重视的,是温州疯狂的民间借贷资金链条断裂频发,以及由此引发的愈演愈烈的老板跑路潮:不完全统计,在温州的龙湾永强地区,仅2011年8月份就有二十多位老板跑路,9月22日一天,温州就有9个老板跑路。另据龙湾区法院最新统计,9月份已有190起高利贷案件,近3亿元标的额,直追去年全年该院查处高利贷立案标的总额3.6亿元。 关于此次温州“金融风暴”的原因,一个流行说法是由于中国不开放的金融体制,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在银行贷不到款的温州中小企业不得不去借高利贷,最终因为不堪高利贷重负而破产跑路。 如果温州的危机真是这样一幅图式,倒也不是太难解决的问题,以当下中国行政力量对金融的支配力,多放一些贷款给温州的中小企业只是一个指令问题。遗憾的是,温州的危机并没有这么简单。虽然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国过度的金融抑制等状况确实存在,但在当下温州,它更多地只是泡沫经济和过度投机破产后的一块遮羞布而已。更不可小觑的是,作为中国经济的经常性先锋,类似问题并不仅限于温州,温州模式的难以为继为整个中国经济敲响了警钟。 我们先来看看温州问题的由来。近年以来,在人民币大幅升值、劳动力及原材料成本大幅提高这三重夹击之下,温州的实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步履维艰,实业利润已经被挤压到难以为继的地步。而另一方面,自2000年之后,温州商人开始涉足房地产、资源投资等领域,房价和资源价格的飞涨给他们带来了做实业所不能想象的收益。近几年他们更是转向资本运作,地产、股票、黄金、资金参股、担保公司,在资本市场,温州人几乎无处不在。借助激进的经济大环境,他们以钱炒钱,民间借贷逐渐与实业无关,借助各种民间的金融杠杆手段,积累的风险被成倍放大,实际已经成了一场金融传销的盛宴。 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要维持温州的这个金融传销的链条不断,只能寄希望于房地产、资源、黄金等价格不停地飞涨。但众所周知,这只是传销讲师虚构的财富乌托邦,涨价停止之日,就是温州“金融风暴”爆发之时。 也就是说,温州危机的根本问题在于产业空心化的步步加剧和蔓延,在于实体经济衰退后过度投机的泡沫破灭。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些专家反对用国家的金融资源,用纳税人的钱去救助以赌为主的温州投机经济。 中小企业融资难确实并不是当下温州的最主要问题。温州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当地银行对企业的信贷倾斜已到违规的程度。如此超量的贷款,实在不应再进一步放松。在近年温州的环境下,即使中小企业拿到了低价的贷款,也往往是拿去投机,而不是用于实业。很显然,180%年利率绝非实体经济所为,只有赌徒才会那样做。 我们应该注意这样的数据,温州地区2011年前八月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依然持续高位运行,在全国的房价排行榜上,温州高居第四位。在温州2010年百强企业名录中,除2家房地产公司和6家建筑公司外,其余四十多家制造企业无一不涉足房地产开发。如此高的房价和成本,如何做得起实业? 这也验证了温州当地一位担保人士的质疑:“温州当地的高利贷几乎没有进入到实业生产的,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救得了这些炒钱的企业主吗?”在此,我们必须警惕有人偷换概念,把抢救高利贷的资金链说成是救中小企业。炒作泡沫的人理应为泡沫的破灭付出代价。 当然,让温州的金融传销者付出代价并不是目的。我们更应反思的问题是:如果任由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暴涨,任由垄断企业不断涨价加码,货币就难以走向实体经济,只能涌向资本品。地产和各种生活成本的飞涨倒逼着工资上涨,实业成本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薄。这又导致更多资金从实体出走,推动资本品价格涨得更快,实体经济空心化愈演愈烈,这是一个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 这样的图式,仅仅是温州才有的吗?尽速破除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国实体经济才有一条活路。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 http://www.infzm.com/content/63838
10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疯狂高利贷会否导致“中国式的次贷危机” 【转载】
dongzg101 2011-10-11 05:06
疯狂高利贷会否导致“中国式的次贷危机”【转载】 已有 23 次阅读 2011-10-11 02:40 | 系统分类: 科研笔记 | 关键词:次贷危机 高利贷 http://finance.ifeng.com/news/industry/20110927/4689455.shtml 钱从银行流入民间借贷,资金链条越拉越长,而借钱的企业无法偿还,最终会对银行产生冲击,牵连的经济体越来越多,从而发生所谓“中国式的次贷危机” 这是个民间借贷几近“疯狂”的年代。 乌云笼罩的一个上午,几名彪形大汉撞入行长办公室,把郑林(化名)请到外头“谈心”。这位上海某股份制银行支行长返回时,已经落得一身残废。根据郑林的说法,某钢贸企业欲从银行贷款,但一直未获批。郑林把钢贸老板介绍给民间高利贷公司,并从中收取高额好处费。郑林声称,他建议钢贸老板先从银行外的渠道获取资金,待银行贷款下放后再还给高利贷公司。此后,因为种种原因,银行不再做钢贸企业贷款,钢贸老板被高利贷几近逼疯,遂雇人行凶。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事实上, 一些高利贷的钱是从银行流出 ,借钱的企业无法偿还,最终会对银行产生冲击,牵连的经济体也会越来越多。 老板出逃“成风” 欠下高利贷而雇凶伤人只是少数,这几个月来,更多的是不少欠债老板忽然“出走”。6月,温州一家电器合金实业公司股东之一因涉及约千万民间借贷“出走”,乐清某电子公司老板叶某因无力偿还7000万元巨债“出走”;7月,温州龙湾巨邦鞋业老板因涉及约1亿元担保资金“出走”;8月,温州鹿城区某鞋材企业停工,传老板因欠巨款“出走”,温州部落之神鞋业老板“出走”;9月,温州奥米流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骗员工出游,老板“出走”,温州眼镜行业龙头老大信泰集团,传其董事长胡福林可能已经“出走”。 今年以来,由于欧美债等危机导致国际经济动荡不安,出口订单的萎缩以及劳务、原材料等成本的不断上涨使以出口为主的温州等地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十分艰难,加上货币政策收紧,几乎隔断了中小企业依靠银行贷款融资的道路,让它们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市场“解渴”。 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民间借贷市场迅速火爆起来,借贷利率随之水涨船高,几欲“疯狂”。央行温州中心支行一份相对保守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各月份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年利率分别为23.01%、24.14%和24.81%,单季上涨11.91%,比上季度涨幅高8个百分点。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更是指出,中小企业聚集代表地温州目前的民间借贷利率水平已超过历史最高值,一般月息是2到6分,有的甚至高达1角5,年利率高达180%。而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实业毛利润不会超过10%,一般在3%-5%,借高利贷很容易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被逼上绝路后不得不“出走”。 “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间存在的利息差是导致民间借贷利率高的原因,同时也是信贷配置不合理的结果。金融危机后,银行资金愈加倾向大企业、大项目,而通胀形势出现后,国家实行了长期的货币紧缩政策,使中小企业信贷更为紧张,在此种情况下,只好转向民间借贷,风险逐渐暴露。”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 袁钢明 对《 国际金融报 》记者表示。 银行充当二传手 据了解,民间借贷参与者众,甚至有银行资金也充当了民间拆借的“二传手”。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也证实了这一点,她指出,“9月份前半个月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存款比8月末大幅减少。从我们掌握的数据和一些案例来看,确实有相当资金流向了民间金融市场,以及从民间金融市场流向了高利贷企业,流向了投融资公司。” 有分析认为,钱是从银行流入民间借贷,资金链条慢慢越拉越长,而借钱的企业经营出现情况无法偿还,最终会对银行产生冲击,牵连的经济体也会越来越多,从而发生所谓“中国式的次贷危机”。 “如果国家再不‘出手’,肯定会出现次贷危机。”据袁钢明了解, 有些大企业利用优势以低息从银行贷款,然后加价转给别的企业进行投机 。那些企业因为借贷利息高,会用钱进行高 风险投资 ,如房地产等暴利行业。一旦投机产业出现风险,就会引爆次贷危机。这也是国家银行不给中小企业规范的贷款资格的后果。 袁钢明进一步指出,“最近部分中小企业因融资链条断裂跑路,很多都是因为把资金大量投入房地产、买矿等高风险暴利行业而出事的。踏踏实实做实业的,资金反而并没那么紧。”此观点也得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的赞同。 民间借贷越来越疯狂,应该如何化解风险呢?对此,袁钢明给出三点建议: 一是坚决控制投机性产业投资或金融活动 ; 二是适当放松过紧的货币政策 ; 三是提高存贷款利率 。 卫容之 李慧
834 次阅读|0 个评论
疯狂高利贷会否导致“中国式的次贷危机”【转载】
halcon 2011-10-11 02:40
http://finance.ifeng.com/news/industry/20110927/4689455.shtml 钱从银行流入民间借贷,资金链条越拉越长,而借钱的企业无法偿还,最终会对银行产生冲击,牵连的经济体越来越多,从而发生所谓“中国式的次贷危机” 这是个民间借贷几近“疯狂”的年代。 乌云笼罩的一个上午,几名彪形大汉撞入行长办公室,把郑林(化名)请到外头“谈心”。这位上海某股份制银行支行长返回时,已经落得一身残废。根据郑林的说法,某钢贸企业欲从银行贷款,但一直未获批。郑林把钢贸老板介绍给民间高利贷公司,并从中收取高额好处费。郑林声称,他建议钢贸老板先从银行外的渠道获取资金,待银行贷款下放后再还给高利贷公司。此后,因为种种原因,银行不再做钢贸企业贷款,钢贸老板被高利贷几近逼疯,遂雇人行凶。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事实上, 一些高利贷的钱是从银行流出 ,借钱的企业无法偿还,最终会对银行产生冲击,牵连的经济体也会越来越多。 老板出逃“成风” 欠下高利贷而雇凶伤人只是少数,这几个月来,更多的是不少欠债老板忽然“出走”。6月,温州一家电器合金实业公司股东之一因涉及约千万民间借贷“出走”,乐清某电子公司老板叶某因无力偿还7000万元巨债“出走”;7月,温州龙湾巨邦鞋业老板因涉及约1亿元担保资金“出走”;8月,温州鹿城区某鞋材企业停工,传老板因欠巨款“出走”,温州部落之神鞋业老板“出走”;9月,温州奥米流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骗员工出游,老板“出走”,温州眼镜行业龙头老大信泰集团,传其董事长胡福林可能已经“出走”。 今年以来,由于欧美债等危机导致国际经济动荡不安,出口订单的萎缩以及劳务、原材料等成本的不断上涨使以出口为主的温州等地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十分艰难,加上货币政策收紧,几乎隔断了中小企业依靠银行贷款融资的道路,让它们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市场“解渴”。 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民间借贷市场迅速火爆起来,借贷利率随之水涨船高,几欲“疯狂”。央行温州中心支行一份相对保守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各月份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年利率分别为23.01%、24.14%和24.81%,单季上涨11.91%,比上季度涨幅高8个百分点。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更是指出,中小企业聚集代表地温州目前的民间借贷利率水平已超过历史最高值,一般月息是2到6分,有的甚至高达1角5,年利率高达180%。而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实业毛利润不会超过10%,一般在3%-5%,借高利贷很容易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被逼上绝路后不得不“出走”。 “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间存在的利息差是导致民间借贷利率高的原因,同时也是信贷配置不合理的结果。金融危机后,银行资金愈加倾向大企业、大项目,而通胀形势出现后,国家实行了长期的货币紧缩政策,使中小企业信贷更为紧张,在此种情况下,只好转向民间借贷,风险逐渐暴露。”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 袁钢明 对《 国际金融报 》记者表示。 银行充当二传手 据了解,民间借贷参与者众,甚至有银行资金也充当了民间拆借的“二传手”。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也证实了这一点,她指出,“9月份前半个月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存款比8月末大幅减少。从我们掌握的数据和一些案例来看,确实有相当资金流向了民间金融市场,以及从民间金融市场流向了高利贷企业,流向了投融资公司。” 有分析认为,钱是从银行流入民间借贷,资金链条慢慢越拉越长,而借钱的企业经营出现情况无法偿还,最终会对银行产生冲击,牵连的经济体也会越来越多,从而发生所谓“中国式的次贷危机”。 “如果国家再不‘出手’,肯定会出现次贷危机。”据袁钢明了解, 有些大企业利用优势以低息从银行贷款,然后加价转给别的企业进行投机 。那些企业因为借贷利息高,会用钱进行高 风险投资 ,如房地产等暴利行业。一旦投机产业出现风险,就会引爆次贷危机。这也是国家银行不给中小企业规范的贷款资格的后果。 袁钢明进一步指出,“最近部分中小企业因融资链条断裂跑路,很多都是因为把资金大量投入房地产、买矿等高风险暴利行业而出事的。踏踏实实做实业的,资金反而并没那么紧。”此观点也得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的赞同。 民间借贷越来越疯狂,应该如何化解风险呢?对此,袁钢明给出三点建议: 一是坚决控制投机性产业投资或金融活动 ; 二是适当放松过紧的货币政策 ; 三是提高存贷款利率 。 卫容之 李慧
26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博:温州高利贷危机
wangfangnk 2011-10-10 08:11
90多老板负债出走,政府介入救市。 希望此次危机能小事化了,不要演变为次贷危机或金融危机。
个人分类: 读书评论|2875 次阅读|0 个评论
怎样“整顿金融秩序遏制高利贷化倾向”
flyman 2011-10-6 13:17
温总理十一长假也不休息,好辛苦啊,跑到温州去救火,但好像也没带灭火器。我觉得,总理的讲话可能是金融政策转向的一个信号。遏制高利贷,只能有堵有疏,不能一棍子闷死——高利贷之所以形成,肯定是市场决定的。 我们虽然学过“价值决定价格”,但是,这是理想状态下;现实生活中,任何情况下,永远都是“价值决定价格”——比如借贷的价格基础应该是银行间拆借利率(我国用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简称Shibor)。现在上网可以看到( http://www.shibor.org/shibor/web/ShiborJPG.jsp )Shibor年利率5.2%,这是价值。但是温州高利贷的价格可以高到180%,值就是价格。 市场经济,决定政府无法命令各种高利贷公司降低利率,只能加大银行、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金融、财政输入,否则最多是短期见效。
个人分类: 金融|2765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温州民间借贷危机风潮这个麻雀说起
热度 1 lxj6309 2011-10-3 09:16
最近以来,关于温州民间借贷引起的危机被连续报道,刚才读新华网文章: 温州民间借贷引发企业债务危机现场见闻 ,有些想法在这里说一说。 就我国经济大形势的国内而言,这种危机本是可以避免的,因为从报道中看这些企业的本业还是正常的。危机的产生有两方面的责任。 首先是企业领导者的责任。企业之所以大量借贷,不是本业发展的需要,而是追逐高利行业的需要。文中指出:“现在部分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就是去年产业空心化延续到现在的集中爆发,而产业空心化具体表现为大量资本逃离实业,大量企业外迁。同时也与温州企业“老旧模式”密切相关。温州大量企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增长方式落后,一直延续传统的薄利多销观念。温州仅仅是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处于产业链最低端,缺乏增长后劲。”“部分“排头兵”企业的消亡也与企业决策者把生产战线拉得太长有关。2010年温州市金融办对324家企业的调查显示,2008年被调查企业进行主营业务以外的投资有119家,2009年增加到138家,2010年一季度达到163家。2008年以后,信泰集团“转型升级”,将大量的流动资金投向了光伏产业;而正德利鞋业集团也将流动资金大笔投向土地和房产购置上。”这些事实的存在其实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总结起来就是两句话:一是追逐一时的高利行业,众所周知的温州炒煤团、炒房团、炒菜团、……就发生在不久,我们应记忆犹新;二是本业经营方式落后,前景不亮。在这样的局势下,如何能怪银行不放贷呢?其风险太大了!这些温企的老板们不傻,银行也不傻啊! 其次是当地政府的责任。政府的责任有二。一是没有及时引导本地企业转变经营方式,也没有及时转变本地的经济增长方式,这是由产业政策决定的;二是没有及时监控当地企业经营的风险,阻止企业老板的非理智投资行为,对小企业的发展没有起到辅导的作用。 对于这次局部危机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然后才能有正确的解决办法,千万不要饮鸩止渴!这里认为,当前恰当的办法是:救助本业,剥离风险,企业重组,然后银行主要支持本业的稳定,最后才是支持新的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个人分类: 每周经济评论|374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现代寓言:兔子买房的故事
热度 1 renxiang 2011-4-27 18:52
这个网上的寓言,写得挺生动。 兔子月薪5千,打算用20万建一个窝。    狼不允许,说私自建就是违章建筑,只允许向王八买。    王八是搞房地产的,先用20万贿赂狼取得开发权,再用50万元向狼买这块地,投资10万元把兔子窝盖好,向兔子要价200万元。    兔子拿不出这么多钱于是向狐狸借200万元,连本带利300万,20年还清,    兔子全家二十年给狐狸打工。    狼、狐狸、王八都挣了钱,只有兔子亏,连孩子也不敢生了。    兔子越来越少,狼觉得这样下去大家没肉吃,于是调控。    狼显得非常重视兔窝价格太贵的问题,研究部署了遏制兔窝价格过快上涨的政策措施。最后认定兔窝价格卖得太高的原因是因为有的兔子买了兔窝后自己不住而进行倒卖所致。    于是狼规定:兔子买了兔窝5年内卖了的,要向狼交纳营业税。    结果兔窝价格没降下来,狼却发了大财。    狼又对狐狸说:只借钱给首先交了更多钱的兔子,并提高高利贷的利息,多买兔子窝的不借,全交现钱。    这样狐狸在兔子的购窝过程中也发了财。    王八借着兔窝价格上涨的行情,以更高的价格向狼买地,并转转嫁到猪窝价格上,再加价后卖给兔子。    看到狼辛苦地为自己操劳,兔子很感谢狼,但还是发现兔窝价格越来越贵。    狼说:这事挺复杂,还真不太好办,不过兔子们放心,我们将继续调控,可以向已经有兔窝的兔子征收兔窝税┉
个人分类: 评论杂谈|167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