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智能制造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2017国家机器人论坛之“机器人与智能制造”
Kara0807 2017-4-7 08:09
2017国家机器人论坛之“机器人与智能制造” 文章来源:德先生 撰写:高琳 编辑:梁侨 2017 年 4 月 2 日,“ 2017 年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暨 RoboCup 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在山东日照隆重召开。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是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的高层次的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学领域的品牌学术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本次论坛邀请到机器人及自动化产业界、学术界以及创投界的代表做主旨报告、主题演讲和交流,出席论坛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致力于机器人、智能制造及相关领域的研发、生产、使用、创业、投资、媒体等代表 500 余人,共同探讨如何增强我国智能机器人自主研发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推动其在智能制造、智慧生活、智能产业和国防安全领域的深入应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在上午的主论坛结束后,下午 多个 分论坛 平行召开。论坛一聚焦 “ 机器人与智能制造 ” 主题 ,汇聚了科研人员、企业高管等专家代表 20 余位,对全球工业机器人和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市场总体规模、主要技术特点、上下游产业分布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德先生”作为此次论坛的合作媒体,全程参与各分论坛并为大家介绍论坛报告。 工业机器人与移动机器人进展报告 论坛开场嘉宾 是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梅雪松教授,梅雪松在高速、高精度机电系统实现方法和控制技术领域取得了多项高水平研究成果 ,此次为大家带来了 《工业机器人与移动机器人进展报告》,主要从研究进展、工业机器人应用、基础科学与共性以及服务机器人应用等四个方面展开,介绍陕西省智能机器人重点实验室近期有关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研究工作的最新 工作。重点围绕 工业机器人参数标定技术、微创手术柔性操作臂精确制造技术、软体机器人研究、智能传感与感知技术、服务机器人机交互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 展开讨论 , 并 展示 了智能机器人 实验室开发的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技术及 其潜在 应用场景。 水平关节型机器人 (SCARA) 及其在电子制造业应用 来自台达机器人公司的江振民经理以《水平关节型机器人 (SCARA) 及其在电子制造业应用》为题目,对工业机器人中国市场发展 、 工业机器人分类 、 台达机器人家族及其产品介绍以及台达 SCARA 机器人平台在电子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进行了详尽介绍。谈起国内机器人市场,江振民表示,尽管日系品牌的精度控制方面优于国产品牌,但是近年来,国产减速机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中,国产机器人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大。台达从最开始的机器人零部件制造商 起步 ,经过相当严密的评估才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目前研发的水平关节型机器人( SCARA Robot ) DRS40L 系列和 DRS60L 系列以及垂直关节型(六轴)机器人 DRV70L 型系列和 DRV90L 型系列 , 具备优越的速度及精度,能够快速精准的完成插件、组装、涂胶、包装等作业,帮助客户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江振民谈到 , 当下制造业市场,产品周期性短 、 利润低, 相对 高昂的自动化改造,客户大多数宁愿选择人工作业。台达另辟奚径,通过导图软件读取鞋底平面图,再转换成机器人行走路径,轻松解决了异形 涂 胶运动轨迹问题,并可实现多样化定制 。相比传统人工方案, 采用台达 SCARA 机器人后,费用 可 缩减了百分之六十。这对于用工荒的当下,无疑是为客户解决燃眉之急。也为其他的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和市场方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智能制造背景下:工业机器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刘长勇总经理为我们带来了题为《智能制造背景下:工业机器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的报告 ,分享对智能制造及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的看法以及新松公司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刘长勇表示,尽管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销量增长较快,但从目前的机器人使用密度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如果中 国机器人密度达到 2020 年 每万人 150 台 的目标水平,未来 5 年机器人保有量将增长 2 倍左右,中国保有的机器人密度和国际平均密度 相比 ,还没有达到一半,这说明中国机器人市场的潜力巨大。 报告中指出, 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 可分为三个 阶段,第一阶段为计算智能,目前的机器人主要体现在编程、计算,以轨道计算为主,第二阶段,进入感知智能, 通过 各种传感 器 的加入以此来提高机器人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第三阶段为认知智能阶段。当下机器人重点发展的是第二阶段 “ 感知智能 ” ,即实现机器人在制造领域或者外部环境的适应性,认知智能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眼前需要重点突破的是感知智能领域。当前新松机器人推出新产品 —— 七自由度协作机器人,有四大技术优势,即改变运动、动力学特性、容错能力;自由度冗余,更加灵活;人机写作、模块化、感知性能;牵引示教、高精度 ,在工业中具有良好应用 。 报告的 最后 , 刘长勇表示 , 将来的机器人肯定是网络化、数字化发展,并且是人机共享, 方能 满足信息化的发展。 基于视觉测量的移动机器人环境感知方法 中科院自动化所高 技术 创新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原魁 作题为《基于视觉测量的移动机器人环境感知方法》 的 报告,原魁首先提出目前现有的传感器例如激光测距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存在精度要求不够高、受满足实时性要求局限以及不受光照条件变化影响等特点不能很好地满足移动机器人进行环境感知的需要 ; 进而提出视觉测量的概念,即利用视觉传感器得到二维图像信息获取测量系统与被测量物体之间的距离信息 ( 深度信息 ) 。接下来, 报告 介绍了三种基于视觉测量的深度信息传感器系统,包括基于光斑结构光的视觉测量方法、基于点阵结构光的视觉测量方法、基于 SIFT 特征点的双目立体视觉测量方法, 阐明其 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实时性好等优点,可以用于移动机器人的环境感知和自主导航。中科院自动化所研发并 在 红领集团 落实应用 的双向行走 AGV 智能小车机器人、智能分拣配对系统、智能吊挂系统和智能分拣送料系统加快 了 物料运输,提升了设备自动化与流程智能化程度, 推动了 传统制衣工厂向数据驱动智能工厂的 升级 。 埃夫特以应用驱动与技术创新迎接智能机器人时代 上海东华大学 MBA 、埃夫特智能装备公司华北区总监朱晓鹏 为参会嘉宾讲解 《埃夫特以应用驱动与技术创新迎接智能机器人时代》, 围绕 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与挑战、埃夫特成长史、产业应用驱动 三个主题, 朱晓鹏 强调 ,随着各工业国家老年化、劳动人口比例下降和工业机器人成本下降与智能化提升等产业发展趋势,近两年兴起的智能制造,让 机器人 产业第一次站在了风口之上。埃夫特前身为奇瑞装备有限公司, 2011 年首次实现国产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生产线成线应用。 2015 年和 2016 年凭借在喷涂机器人领域和机器人金属加工领域的竞争优势,先后收购意大利 CMA 公司和意大利 EVOLUT 公司。公司喷釉机器人产品从人工驱动示教无动力关节臂喷釉、获得喷枪运动轨迹、生成机器人运动轨迹到现在的工业机器人再现喷釉曲线的演变进化过程,优化产品生产线,促进埃夫特作为国产工业机器人领军企业的市场地位。此外,埃夫特还全力支持和推动国产机器人教育产业发展, 服务于华北地区的大中专院校,改进机器人应用与教学方案、 培养应用型人才。 三菱 F 系列工业机器人简介 作为三菱电机全国唯一的综合授权代理 —— 青岛科菱恒信工贸有限公司的 林昆卫经理 带来了题为 《三菱 F 系列工业机器人 简介》报告, 重点介绍 三菱电机 F 系列工业机器人的产品性能、优劣势及 其 现场应用情况。 报告指出 , F 系列工业机器人是通用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包装等行业。林昆卫通过视频演示方式展示了三菱电机 RH-6SH 、 RH-6FH 、 RH-6FH55 三款产品,产品相较同类型产品具有更高水平的动作速度、充分利用的安装空间 、加大的 旋转轴动作范围,此外耐环境性 明显 提高(提供包括洁净和防水在内的各种耐环境规格) 并 便于维护(减少因为维护的停机时间,降低维护成本)。 同时 ,三菱六轴机械手 拥有两大特点 : 1 、水平多关节机器人具有高刚性手臂与最新型的伺服控制,可提升动作的速度、精度、性能 ; 2 、广泛运用于需要高速运作的小部件搬运及需要高精度的组装作业等区域。 新技术 + 旧产业 = 新产业,此次论坛围绕机器人在制造行业应用中的难点与前景展开讨论,全力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
个人分类: 专家报告|2372 次阅读|0 个评论
智能制造:困惑、困难和希望
热度 2 liuyu2205 2017-1-12 12:24
“数字化企业网(http://articles.e-works.net.cn/it_overview/article132816.htm)”刋出我们的《智能制造:困惑、困难和希望》。 如我们所说: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的转型远不是制造业份内的事,也不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后发优势”、“补短板”、“全民创新”等口号所能简单概括的,对当前基本形势认知上的肤浅只能导致浮燥和错失重大机遇。德国工业4.0的推出就经历了产业、企业、知识界和政治家共同且充分的酝酿,并有无数的智力投入和充分理性的资金支持,没有在认知层次上的深入精细的准备,面对这种大形式不会真正成为“国家意识”,只能造成财力、物力和人力和时间上的无法挽回的浪费,如何意识到这个局面,并意识清楚地进行从国家层面到全社会的参与努力,才能把机遇和挑战变现为历史的进步。 ****** 智能制造:困惑、困难和希望 周剑铭 柳渝 关键字:智能制造 人工智能  物联网 目录 一、前言 二、知识的信息化 三、信息化与互联网 四、工业4.0与“智能制造” 五、从互联网到物联网 六、智能制造:基于实体和信息过程的企业与社会网络 结语 一、前言 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已经是一种现实,它一方面正在迅速地改变我们的世界,另一方面强迫我们(个人、集体、企业和一切结构)改变。现在我们面临的最大困惑和困难就是我们如何去改变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其次,这个难题的困惑之处还在于对每一种主体都是不同的。 制造业是传统社会的供给主体,在人类社会进入IT时代和互联网世界以后,制造业成为了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一方面必须与互联网紧密结合,以一种应用、消费方式利用和使用互联网,这或许并不太困难,但至关重要的是,制造业如果不使自身发生质的改变,不能把IT和互联网的本质性融入自身,这样的制造业主体就真的会被时代淘汰了。如果说,对于计算机、IT和网络行业主体来说,主要面对的是硬件与软件如何结合的问题,那么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则是硬件如何软化或半软化的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特别,就在于IT和互联网可以用“虚拟化”的方式实现很多硬件的软化,但制造业的结构和运行主体是非电子的,制造业的主体只能首先通过信息化的中介,实现自身的半软化,然后在这种半软化的体系上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物联网,以物联网的实体性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化。 基于这个基本认识,制造业的智能化是一个实现自己脱胎换骨的整体性过程,所以我们需要以一种不同于历史无意识积累的方式,重新认识自电气、电子时代以来,工业社会的知识化、信息化的全过程,才能使工业社会的历史自觉地进入到智能时代。 中国的情况不同于西方社会,西方工业的管理化、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从基础到主体、从手工到自动、从上游到下游 、 从辅助到主干 、 从传统到先进,在各种不同层次的水平都能实现发展与淘汰的有机结合,我们能看到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是由无数看不见的细胞层面上的进化有机性地完成的。今天的中国虽然以追赶方式在一些主要应用层面上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基础和主体结构没有经过电子化、信息化的历史阶段,所以整体上不完善、不先进,存在大量的短板甚至空白。如何正确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在这种正确的态度上研究我们的问题和困难,务实性地工作,才是最终实现制造业智能化的途径。这篇文章不可能具体地讨论这些问题,只能作大纲式的叙述。 二、知识的信息化过程 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信息时代的历史,是互联网时代和智能时代的前驱,从个人和机构的兴趣创新、创造和创业,到商业、消费的兴趣、利益,再到资本的力量狂澜,这后面是看不到的整合性动力,几乎每一次产业和经济浪潮都有各种产业的生产方式、生产要素、生产关系的创新、建构和重新组合,存在不同的分工协作方式、产业链关系、消费、价值链条、生产关系、产业格局,产业生态和经济模式在更新换代和再整合,是一个历史本质性的问题,这个本质性是通过中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知识化和信息化过程体现的,因此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不是看到这个现象,或仅仅作为在知识量的累积表达上的变化,而是要认识到,这种本质性变化是建立在知识的信息化本质之上。 此前被人最为认可的“知识”的承载形式是书本,自逻辑形式的符号化以后,符号逻辑的电子化就是现代信息化时代的真正开端。正是在这个基础上,电子电路化是“知识”由书本形式实现向“信息”转变的关键,从计算机到互联网的所有“虚拟”化都是建立在这个电子化、信息化的物质形态过程上的。但是由于电子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人们被消费电子商品吸引住了,并没有太多的注意到后面这个历史性转变,而中国几乎是直接从电子消费产品接受这个转变的,所以既没有本身实现、也没有认识到这个看不见的过程。 三、信息化与互联网 “网络”是多个主体之间的联络,比如熟知的社会关系网,现在特称的网络是电子化的信息网络,通常在消费意义上使用的互联网就是信息交换、存储、管理的网际网,互联网(Internet)就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超级网络,互联网以通用的多层协议实现相互的连接,既有硬件层次上的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等网络设备,也有时刻变换的无数连接链路、节点、终端等。使用互联网成为信息瞬间发生、发送、传输、使用的信息实现的实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互联网是信息社会的基础。今天除了一般人看不到的集中处理巨大数据的计算中心、大型数据中心等,每个普通人都离不开电子邮件,移动设备、社交网络、虚拟环境等,在一定程度上,现代社会首先是信息社会。 中国是首先在消费的意义上进入电子、信息社会和互联网时代的,我们还没有来得完成信息化社会的历史过程,也没有在创造性本质上成为一个互联网社会,就面临进入智能时代的挑战,这要求我们首先认识到这个历史现实,去面对从信息化到网络化再到智能化同时实现整合的复杂性,认识到这种“后发优势”的困难性并不比西方社会逐步实现的历史过程更容易。 四、工业4.0与“智能制造” 作为社会和经济活动基础的传统制造业,一方面继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和不断提高的物质产品的生产任务,另一方面,自身也必然参与到时代的进步过程中,但基本上还是以发展新的产业部门如电气、电子产业为主,一直没有在自身的基础和结构上发生本质性的改变。虽然在资本市场、企业管理、机器设备、生产技术等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仍然是外部干预式或工具运用式的改进,制造业本身从生产组织、车间流程、工艺设计、人机关系等主要方面都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今天面临的整个社会的巨大变化,制造业也不可阻挡自身的改变,这不是个别企业关心的事,甚至不是制造业这个行业的事,这种形势已经上升为一种国家意识。 与信息革命和互联网的自然性全球格局不同,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物质经济基础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与一个国家的地理、人口、物流的局域性紧密相关,具有现代国家的自然属性。德国政府最先意识到这一点,率先提出工业4.0,把上世纪后期发生的信息革命融入到物质体系生产过程,成为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一System,CPS,即工业四代 Industry4.0),这个转变的本质就是传统制造业的当代智能化。工业4.0使德国得到了与美国领先的互联网优势不同的另一种国家先机,这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新一轮的工业转型竞赛意识,正在成为一个国家在新的全球格局下的全球竞争战略。 大体上说,“工业4.0”把传统制造业的基本构成智能化、社会化,包括“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等智能化实体过程,即信息与物理实体的融合和相互转化、相互制约的实时过程,这与互联网上的物理设备和地理位置虚拟化不同,就是说,在物质、信息自身和相互的转化的实时过程中表现和实现的组织、转化、管理过程的“智能性”。比如,在智能制造中所有的加工器具和工件都会有一个电子标签,每个电子标签都对应每个器件自身的数据和相关的时空、变动、运动数据,每一个物理器件状态的变化和过程都有会由传感器转换为电子信号和数据信息,并由电子信号控制相应物理实体的变化和运动。无论是在办公室中,还是在机床中、工艺链上、车间、仓库或输运中,都随时与有关的电子数据相对应,从计划、设计、组织、生产、分配、输运到最终消费,物理实体与电子信息形影相随,不断地相互制约、转变,这种全过程的一致性是对传统制造中人的全程介入和管理的替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成为智能制造的本质。 五、从互联网到物联网 “智能制造”不仅是基于互联网,而且在概念和实质上是不同于互联网的。如果说互联网是通过虚拟化实现的基于信息的网络连通和信息处理,主要是人与网络的关系,而智能制造就是物理实体的信息化与信息的物理化的双向实时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也就是“物联网”,也就是Internet of Things,IoT 或 Internet of Everything,IoE(万物互联),所以与互联网不同,是物理实体通过感知与操作的实时过程实现的互联网,这正是Cyber-Physical System的意义。 物联网不同于互联网在于网络的联通需要接入到实体结构和过程之中,比如通过网络连接设备的各种各样的嵌入式传感器、设备及系统,不仅包括各种机器间有信号通信,而且延伸包括制造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把关系网络变成为实体结构和过程的网络。 在大数据的意义上,物联网同样是物理实体与大数据管理的相互转化、管理控制的实时过程。最具代表性的通用机器公司GE探索在航空发动机上实现的物联网络,就是把发动机大量的实时的数据上传回给GE的云端中心,全世界正在使用的所有发动机就构成一个巨大的动态数据,GE可以撑握这些发动机的实时状态,进行有较的预警控制和维修管理。 因此物联网不仅只是在产品制造中实现物理实体的时空动态网络,更把智能制造延伸到产品消费的社会化过程中。或者说,基于互联网的物联网使智能制造包含了产品消费过程中的智能服务过程,而这一过程把大数据的意义延伸到实体过程中去了。比如产品运营的数据不仅是营运商的管理,而且进一步成为了制造业的大数据,这种数据的跨越整合将使整个社会生产、分配与消费的经济基础发生质的变化,使自上世纪以来的就开始的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过程表现更加强烈,所以我们能看到,从智能工厂到智能企业到智能城市,这些一浪高一浪的大潮正在滚滚而来。 六、智能制造:基于实体和信息过程的企业与社会网络 互联网与基于互联网的物联网把整个社会、企业和企业内部从人到信息到实物网络化连接起来,正在展现当代世界一个全新的格局,这个趋势日新月异、无可阻挡,但如何认识到这个局面所有层次,并积极、有效地参与其中,则是一个困难的问题。中国政府提出的“互联网+”的概念正是对这一全面趋势的一个回应。因此,仅仅说互联网渗透了21世纪是远不够的,互联网不仅是我们的生活,更高的认识是,这个世界,从人到信息到物理实体都在进行互联网式的联通整合。在这个意义上理解的“物联网”才是“互联网+”的实质性。 对于制造业来说,“互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制造业”,而是在基于互联网的物联网意义上实现的包括企业与社会在内的全过程的智能制造,把工业4.0的“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进一步扩展到“智能消费”、“智能服务”等全过程的智能化中去,只在这些意义上,才能真正地认识到我们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形势。 结语 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的转型远不是制造业份内的事,也不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后发优势”、“补短板”、“全民创新”等口号所能简单概括的,对当前基本形势认知上的肤浅只能导致浮燥和错失重大机遇。德国工业4.0的推出就经历了产业、企业、知识界和政治家共同且充分的酝酿,并有无数的智力投入和充分理性的资金支持,没有在认知层次上的深入精细的准备,面对这种大形式不会真正成为“国家意识”,只能造成财力、物力和人力和时间上的无法挽回的浪费,如何意识到这个局面,并意识清楚地进行从国家层面到全社会的参与努力,才能把机遇和挑战变现为历史的进步。
个人分类: 不确定性问题和算法讨论|3546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天士力智能制造助力中药走出去
guanjian01 2016-12-26 10:11
当制造业转型升级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着力点之时,医药界谁能擎起传统医药智能制造的旗帜成为关注的焦点,中国工业大奖的获得,使天士力在智能制造领域多年布局的实力开始显露出来。    工业大奖的天士力声音   谁可以代表中国制造的最高水准?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角度可以给出不同答案。中国工业大奖的颁布,暂时为争论画上了句号,至少在当下,获奖者们可以大声地说出,中国制造看我的。   根据刚刚公布的中国工业大奖名单显示,来自天津的天士力控股集团与中国探月工程探测器系统、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的航母工程等项目同获中国工业大奖。   在中国制造业领域,中国工业大奖的权威性和高端性无出其右者。该奖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每两年评选一次,被誉为中国工业的“奥斯卡”。代表着中国制造最高影响力的航天探月、航母制造以及高铁系统,与天士力共同分享了此次大奖。 中国医药领域,近年来最有影响力的事件显然是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把中医药的创新成果推向世界科技荣誉殿堂,也进一步激发了国内外对中医药的兴趣和热情,对中医药寄予了更多关注和更大期待,国内外掀起一股“掘金”中医药的热潮。天士力获得工业大奖,则从工业化领域证明,传统中医药与智能制造结合,前途大有可为。   事实上,工业化、智能化也是天士力走到今天的重要抓手。从1994年建立开始,到成长为以生物医药产业为核心,以健康保健产业和健康服务产业为两翼的高科技大健康产业集团,在2015年,天士力交出资产总额413亿元、销售额282亿元、利税31亿元的成绩单。业内专家认为,以强有力的创新体系作支撑,是天士力成为引领我国中药行业创新的标杆企业,获得中国工业大奖的核心竞争力。 2015年4月,天士力顺利通过现代中药制造领域数字化创新生产能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现场认定及公示,成为全国首批、天津市六家、天津制药行业首家通过认定的企业,并获得推荐成为全国20家示范企业之一。   企业之外,在工信部近日发布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表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制造业加速融合,智能制造日益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    中药出海的三步走   对于国人来说,中医药走出去,最为直接的印象是海外某地又开了一家中医馆,或者是针灸技术治好了某个名人的病痛。欣喜之余,中医药行业略显尴尬的是,这些成绩,更多是中医药过去的成绩,依靠的是从业者的个体能力,很难从行业整体上提升中医药在海外的地位。而创造属于当代的中医药辉煌,更多需要的是现代化的产业技术升级。   以天士力为例,自从国家倡导和推动中药国际化战略行动以来,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天士力从1996年开始,就积极响应国家倡导和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现代中药复方丹参滴丸开启了申报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经历了从摸索、坚持到积累、创新再到稳步推进的艰难历程,取得了中药国际化的重大突破,也带动现代中药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和发展成就。 2015年,复方丹参滴丸销量达到33亿元,连续13年问鼎中国中成药单品年销量之冠。   走向海外市场,代表的是中国制造的声音,对于中药企业来讲,无论哪一步,都考验着企业的判断力和执行力,需要“对症下药”。在天士力,中药国际化采取“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走出去”,就是要走出国门,体现中药产品和中药企业的一种创新精神;第二步“走进去”,就是要实现中医药科技和标准的国际化对接,实现技术升级,使中药真正成为“国际药品”;第三步,“走上去”,走上高端市场,成为国外医生、患者和医保机构都能够接受并使用的临床一线用药。通过这三个步骤,中药才能达到通过国际药政注册,技术标准接轨,语言文化无障碍,产品有亲和力,消费者有信赖感。 知易行难,天士力的中药国际化某种程度上显示了中药出海的艰难。以全球首例完成FDAⅢ期临床试验的中药复方制剂丹参滴丸为例,从1996年复方丹参滴丸被推选为第一例复方中成药申报美国FDA,到2009年顺利完成Ⅱ期临床试验,天士力通过10余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了中药国际化的 历史性突破 :2010年7月,美国FDA充分认可复方丹参滴丸的研究结果,同意进入Ⅲ期临床验。2016年3月,现代中药复方丹参滴丸在全球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个临床中心顺利完成美国FDAⅢ期临床试验,进入数据统计和新药申报准备阶段。这是全球首例完成FDAⅢ期临床试验的中药复方制剂,对我国中药国际化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6年10月,国家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加快打造全产业链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对于天士力们来说,机遇和挑战同在的路上,如何发出 自己的声音,任重道远。( 新金融记者 彭俊勇)
7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智能制造 | 美国工厂重整旗鼓,工人就业依然萧条
Kara0807 2016-12-23 07:59
智能制造 | 美国工厂重整旗鼓,工人就业依然萧条 编者按:12月18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美国工厂重整旗鼓;工人就业依然萧条》的文章,表示, 尽管美国工业复苏的速度超过了预期,就业率并未回升 。候任 美国总统特朗普 承诺将会显著地改善美国工业核心地带的就业问题,实际上很难实现这一美好愿望。快速发展的新技术和自动化提高了美国制造业的产量,但在经济低迷期被削减的150万岗位,目前都没有重新召回。 良好培训的工人是目前市场的最大缺口,因为过去的经验己无法适应新的自动化工作环境 。 近年来,随着3D打印、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美国政府及其各大媒体不断发声“美国制造,出口中国”即将到来、“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美国制造业的强大在于它有许多超大型的跨国国际公司,这些公司的“回巢”很大程度上会促进美国制造业及其就业, 但制造产业的熟练工人、产业配套却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 。 目前美国工业复苏的速度超出了预期。但是,就业率并没有回升。而候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承诺将会显著地改善美国工业核心地带的就业问题,实际上很难实现这一美好愿望。 新技术和自动化正在取代劳动力,为制造业公司提供了成本最小化的技术。 美国制造业的产量已经回到了经济衰退前的水平。 但是,其中20%,150万工厂职位在经济低迷时期被削减,到目前都没有重新召回。在11月份制造商们雇佣1230万 人,低于美国经济低迷初期2007年12月份的1370万人。 根据美联储和劳工部的数据显示,11月份工厂产量平稳,但就业人数下降。 的确,这是自从经济衰退以来,制造业产量有了大力反弹,但制造业的就业人数依旧滞后。 美国劳工部统计约有1450万个非农业职位,从2009年6月份到今年11月份, 美国就业职位增长了11%,而制造业职位仅增长了5%。 市场目前需要的是有良好训练的工人。市场需求数量是15年来最高。无论经济发展有多快,大批低技能的前工厂工人似乎将被掩埋在日益发达的高科技领域。 H 机器人开发公司(H Robotics) 的创始人,也是印第安大学的制造业项目的成员,皮帕·马尔姆格伦(Pippa Malmgren)说:“我们有两个经济体, 而其中一个永远不会被触发。” 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的经济学家,威廉·斯特劳斯(William Strauss)认为:“基于生产力和效率大大地削减了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制造业所需要的工人数量将在现有的8.5%中继续下滑。 “我们看到的这些趋势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很难看到一个它们会改变的原因 。” 斯特劳斯说。 候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另有建议。本月在爱荷华州的得梅因集会上,他再次重申,他将计划削减联邦政府多个条例和改写和中国的贸易关系,以此来带动美国经济增长,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 上个月,他和现任印第安纳州州长的候任美国副总统彭思(Mike Pence)用 700万美金的税收优惠,成功留住因联合技术公司旗下的开利子公司计划移至墨西哥而失去2100个就业中三分之一的职位。几天之后,他在Twitter上批评密尔沃基的Rexnord Corp. 将工厂移往墨西哥的计划。 这种有争议的方法或者经济增长是否会带来就业上升,目前并不清楚。许多公司表示目前更容易的事情就是减少雇员。 联合技术公司董事长兼CEO 海斯(Greg Hayes)宣布,这个月我们会投资自动化技术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工厂,这将意味着将会有更少的工作职位。 全球经济复苏不稳定,美国国内政治不确定,制造业设备的投资增长仍然缓慢。机械制造业技术协会表示,截止到今年10月份,工厂机械设备的订单量与2015年同期下降6%。但是,协会同时表示10月份新增订单连续第三个月增加。 今年,伦·德菲奥(Ron DeFeo) 接管了坎纳金属公司( Kennametal)之后, 他取消了美国的工厂迁至墨西哥的计划。 挽救了美国数千名员工即将被廉价劳动力取代的命运, 但是,与此同时伦·德菲奥(Ron DeFeo)还做出另一个决定,一个2亿多美金的那家工厂设备改造计划,机器将会取代大量劳动力的需求。他说,只要在我们的机械操作间走一圈,你会发现到处都可自动化。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人力。 同时,他也表示,希望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可以让他雇佣更多的工人。但是,在现代化车间里面需要的高技术工人比许多现有的工人所掌握的技术要先进许多。 低技术工人将很难再找到机会。 一些新的制造商们根本没有雇佣很多工人。 例如,尼尔森(Jeff Freeland Nelson),利用回收的包装材料生产儿童积木,被称为YOXO。 去年他的销售量翻了5倍,可是他仍然只雇佣了8个工人,包括他自己。 美国大选期间,候任总统特朗普承认自动化技术将是制造业中的宠儿。 美国将会生产更多商品,包括机器人,它将接管工人们的工作。制造业设备的投资回暖,将会给就业带来新的阻碍。 声明:本文内容源自《美国华尔街日报》,由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平行工作室翻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个人分类: 智能制造|20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盘点】2016年智能制造九大行业热词
gongkong 2016-12-15 17:02
2016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里,我国的智能制造产业高潮迭起。在这一年里,政府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行业不断重组整合,市场秩序不断完善,产业发展异常活跃,呈现健康发展态势。2016年,智能制造产业有哪些关键词?我们来一一盘点。 在政策与产业发展各项利好指标带动下,即将过去的2016年,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呈现出自动化、集成化、信息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中国制造2025”、“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等屡屡成为行业头条热点。 1.工匠精神 2016年3月发布的近两万字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其第三部分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两会报告首次提出“工匠精神”,这意味着把精益生产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如果说品质生活是人类在工业时代的终极追求之一,那么精益生产则是制造领域的目标,而工业4.0是来成就精益生产的。 “工匠精神”也是互联网、互联网时代最宝贵的精神,二者有着高度的融合性。“工匠精神”不是守成,不是守旧,不是一味地恪守传统而裹足不前,恰恰相反,而是善于用创新的精神去对产品精雕细琢、反复对此,找到做好的结果,体现出最大的价值,创造出最完美的产品品质,这本身也就是一种创新精神,一种创造精神。 2.工业4.0 “工业4.0”是工业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是在互联网、 物联网 、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的工业革命的新阶段,也是未来的一个新常态,代表着一种融合,互联网与工业的深度融合。 按照德国“工业4.0”的划分,工业1.0到4.0的主要特征分别是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而我国制造目前在工业2.0和3.0上有很多需要补课的内容,比如汽车飞机的发动机和芯片、机器人的产业化和关键技术等。 3.互联网+ 据《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的定义,“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打造“互联网+”,实质上就是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加强智能制造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健全综合保障体系。 4.中国智造 2015年5月19日,我国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明确提出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2016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镇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状态。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新常态下打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是重塑中国制造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在2016年接近尾声之时,我国的智造产业也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比如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大飞机等领域,取得了一批世界顶尖水平的重大成果。但这些成就高度依托于国家重大专项和国防工业建设,总体来说,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建设依旧处于“大而不强”的状态。 5.智能升级 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革命,那么时至今日的所谓“第四次工业革命”就是智能革命,至此,工业将进入自动化智能化生产阶段。在中国,在实现这个阶段还有待时日,但在2015年发布的相关政策中,智能化已经写入文件,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方向。 制造智能化涉及的产品包括高档 数控机床 、 工业机器人 、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突破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和减速器等智能核心装置。覆盖行业包括机械、航空、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另外,文件还指出要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机械、服务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6.机器换人 2015年,在北京举行的“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蓬勃兴起,成为现代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我国高危行业意指存在较大风险,危险系数较高的行业,在国家大力倡导扶持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大环境下,发展“机器换人”可以从本质上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使我国的安全生产健康发展。 根据工信部此前发布的工业机器人发展目标,到2020年,中国将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 7.人工智能 “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行动对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了重大需求,发展智能产业和智慧经济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创新。2016年,人工智能一直都深受大众关注,尤其是在谷歌用AlphaGo打败韩国棋手李世石以后,世界范围内都因为这一场“炫技广告”受到震撼。人工智能概念从1956年提出,至今历经了近60年的演进,已从单一功能设备向通用设备、单一场景到复杂场景、简单行为到复杂行为的逐渐发展。 现阶段人工智能产品仍仅仅是辅助人类工作的工具,多表现为传统设备的升级版本,如智能/无人驾驶汽车、扫地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未来随着科技等技术的发展,或将会出现在各类环境中模拟人类思维模式去执行各类任务的真正意义的智能机器人。 8.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新时期中国经济外交和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成为中国促进全球发展合作的“中国方案”,是全方位推进中国对外开放的总抓手。该倡议提出3年来,由点及面,稳步推进,已取得一系列重要早期收获。、 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其中,30多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一批重要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项目得到落实。中国更是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经贸联委会、文委会机制,与沿线国家的沟通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9.中国制造2025 2015年国务院以及工信部发布了多个文件,对中国制造业进行了有力的规范和引导。尤其是《中国制造2025》文件的公布,对中国制造业的深化改革形成了纲领性指导意见,它标志着提升制造业水平成为未来十年的国策,而智能制造有望成为未来十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核心主题之一。 2016年,这一政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各地的高度重视。为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落地实施,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编制了1+X规划指南,启动了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创建了一批试点示范城市,制定了分省市指南。
个人分类: 工控新闻|5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效果显著 细分领域暗潮汹涌
gongkong 2016-12-15 17:02
近年来我国智能制造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迅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随着 物联网 、 云计算 、 大数据 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制造在我国传统制造企业的转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当前中国制造业正遭遇转型期的阵痛,自德国提出“工业4.0”之后,中国制造业也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战略,希望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融合,促进传统制造业现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在此形势之下,与“工业4.0”息息相关的智能制造自然得大显身手,近年来我国智能制造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迅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汽车行业引领智能制造发展旗帜 在12月10日举办的“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指出,我们应该客观的认识工业4.0,或者是智能制造。3.0的阶段大规模标准化的批量生产方式并没有改变,只有实现一种大规模定制化的方式才是新的工业革命。智能制造本身应该是一个生态系统,从产品到生产,到服务,德国工业4.0更多的是智能生产。 他还表示,汽车产品是往智能终端的方向走,不仅仅解决出行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复杂的终端。可以通过试点示范,完善我们的法律法规,营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来推动智能汽车的发展。最终还要建立一个智能网联汽车的生态体系,汽车行业必将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引领性行业。 技术空心化是电池实现智造的拦路虎 在12月5日举行的“动力电池技术升级与产业链研究”专项课题第三次交流会上,业界一致认为,动力电池工艺与设备企业要走高端化和国际化路线,制定大规模智能制造的路线图,研究制造工艺、方法和标准,谨防动力电池制造的“技术空心化”。 业内专家还表示,除了打造动力锂电池的龙头企业外,也要着力打造生产装备的龙头企业,加大对龙头企业在技术改造、研发创新方面的扶持力度。政府可以提供在政策法规、融资渠道方面的支持,以及专向资金的补贴。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走国际化路线,快速学习国外先进企业的经验。当然不是说照搬照抄,还是要坚持自主研发,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以中后端推动前端设备的技术进步和提升。 家电业加速智能制造产业化进程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赶超发达国家的突破口,家电企业正在这条路上加速前进。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工厂在我国家电制造企业的转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最典型的代表是海尔“互联工厂”以及美的“智能工厂”,它们颠覆了传统制造体系,诠释了家电工业4.0的理念。进行智能化操作后,目前两企业的工厂整体效率提升了30%以上,人员由800多人降为500多人。而且相比传统制造模式的事后人工分析,智能制造可以实时监控,并根据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调整。 目前,海尔已经由一个传统大规模制造的企业转型成一个“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平台型企业。相比之下,美的构建的智能工厂同样利用了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然而美的似乎更加在意整个工厂的“单点极致”。总体而言,中国制造业由传统制造模式向智能制造转变,对于国家而言,这是中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选择,是为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环境下让我国制造业赢得未来。 新能源车成智能制造后起之秀 当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呈现出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繁荣的景象,新能源汽车为汽车制造业带来的变革效应正在日益显现。在国家“工业制造2025”、“工业4.0”等指导性战略的大背景下,智能化制造将成为新能源生产制造的未来趋势。 此外,智能化制造趋势所带来的新能源产业链参与者本身在行业中角色身份的变换也是值得关注的。这意味着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零部件企业不仅向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还担负起运营商的角色。而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正处在汽车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中,80后、90后人群成为主力军,个性化和定制化成为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新趋势,而这对新能源汽车生产提出了新的挑战。
个人分类: 工控新闻|6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ABB在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展示数字化解决方案
gongkong 2016-12-7 16:30
在12月7日开幕的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ABB智能配电、电机与传动、自动化控制系统、机器人自动化、电动汽车充电和智能家居等领先技术和解决方案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集中亮相,全面展示ABB在数字化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同时,ABB集团首席技术官胡博明受邀参加“世界智能制造合作发展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与嘉宾共同探讨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并分享ABB的创新技术与实践经验。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向工业领域融合渗透,智能制造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我国也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提出通过发展高档 数控机床 和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等重点领域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ABB(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顾纯元表示:“《中国制造2025》在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同时,也为ABB和客户创造了广阔的合作空间。基于125年的创新历史,以及ABB在电力与自动化领域的已有优势,我们将继续与合作伙伴一起挖掘工业数字化领域的潜力,共同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作为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跨国企业,ABB一直以领先的技术处于历次工业革命的最前沿,曾经发明和率先应用了包括高压直流输电、变频器、电网管理、 工业机器人 、扩展的自动化等多项技术,推动了世界上众多行业的演进和发展。目前,基于在全球安装的7000多万台互联设备以及7万多个正在运行的控制系统,ABB正运用丰富的行业经验进一步开发独特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引领智能制造和工业数字化的发展。而在本届展会中亮相的展品将体现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ABB在智能制造领域提供的全价值链解决方案。 智能制造离不开高效可靠的电力供应。ABB本次展出的新一代智能低压开关柜、中压智能化解决方案、中压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互联网能源管理系统、电能管理系统等智能配电设备和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工厂提高配电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水平,为智能制造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以ABB新一代MNS智能低压开关柜为例,它融合互联网技术和智能传感器,将传统的低压开关柜进行智能升级,帮助客户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前瞻性维护,保障连续供电,提高生产效率。 电机和变频器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电气设备。ABB在提供高效电机和变频器的同时,推出了一系列应用于这些设备日常监测与服务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以满足未来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例如,通过在大型电机上加装状态监测系统以及在低压电机上配置智能传感器,ABB可以帮助客户收集电机的运行参数,并将其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进行分析,实现对电机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预防性维护。而ABB提供的变频器远程服务则通过在变频器上安装网络监控适配器,使工程师可以对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并及时诊断潜在或正在发生的问题,帮助客户更好地管理生产过程。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装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大幅提高生产效率、产能和产品质量,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作为全球领先的工业机器人技术提供商,ABB将在本次展会上展示IRB 1200机器人自动贴标工作站、IRB 120人脸绘图工作站、以及ABB全球首台人机协作机器人YuMi的多个具体应用,如体感控制、引导式编程和针对3C行业的产品组装、测试、包装一体化系统。得益于YuMi人性化的安全设计,观众可以在没有任何围栏的前提下近距离体验这款具有历史突破意义的人机协作机器人。 智能制造不仅需要各种高效节能的电气设备,还需要通过自动化控制软件和集成系统来优化生产流程和提高整个工厂的运营效率。本次展出的制造执行系统是ABB在智能制造领域的一个重要解决方案,可以无缝集成各类控制系统、生产设备和应用,帮助客户实现灵活计划、生产跟踪和质量监控,在提高设备利用率的同时,降低质量不合格情况和制造成本、缩短交货周期,实现生产的智能化和数字化。 科技进步在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的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更加绿色、舒适的生活体验。当前,引领绿色出行的电动汽车和便捷安全的智能家居系统日益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本次亮相展会的Terra 53 Z是ABB面向中国市场推出的一款通用型大功率直流快速充电机,其额定功率为50千瓦,在20分钟内提供的电量足以满足普通家用电动汽车行驶100公里。同步展出的ABB“i-家”智能家居系统利用无线网络技术,使用户通过智能手机随时随地控制家中的灯光、温度和家用电器,满足中国家庭的高品质生活要求。 12月6日至8日在江苏南京举行的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以“让制造更聪明”为主题,旨在搭建国际性高层次智能制造合作交流平台,探讨未来智能制造发展趋势,推进全球智能制造创新发展。 ABB(ABBN: SIX Swiss Ex)是全球电气产品、机器人及 运动控制 、工业自动化和电网领域的技术领导企业,致力于帮助电力、工业、交通和基础设施等行业客户提高业绩。在超过125年创新历史的基础上,ABB正在不断地推动能源革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谱写工业数字化的未来。ABB集团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13.5万名员工。ABB在中国拥有研发、制造、销售和工程服务等全方位的业务活动,员工1.8万名,拥有40家本地企业和遍布全国147个城市的销售与服务网络。
个人分类: 工控新闻|80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西门子携数字化解决方案亮相世界智能制造大会
gongkong 2016-12-7 16:30
• 实景展示以“数字化双胞胎”为基础的数字化企业解决方案,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 • 同期举办西门子数字化创新论坛,展示在 工业大数据 、 物联网 、工业信息安全、互联交通、智慧水务与智能家居等领域的领先解决方案 • 以切实可行的数字化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助力中国工业合作伙伴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西门子全球领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今日亮相在南京举办的2016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本次大会以“让制造更聪明”为主题,旨在深化智能制造领域的国际合作、技术交流和产业对接。西门子在展会上实景展示了基于“数字化双胞胎”的数字化企业解决方案,完整呈现了工业数字化未来的现实图景,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此外,西门子还将举办以“智汇创新 数聚未来”为主题的数字化创新论坛,就最前沿的智能制造技术与现场观众进行交流和互动。 “数字化的兴起和互联网的普及正在改变许多行业,对业务模式、价值创造过程和产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门子股份公司数字化工厂集团首席技术官Bernhard Quendt表示,“凭借在电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的丰厚经验,西门子先进的数字化企业解决方案能够支持企业进行涵盖其整个价值链的整合及数字化转型。目前,西门子已经拥有了很多数字化企业的成功案例和应用,助力客户在上市时间、灵活性、效率和质量方面树立新标杆。” 西门子展台全面展示了其为客户在工厂和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内优化生产系统与工艺流程所提供的集成应用。其中,分别针对离散行业和过程行业的数字化企业演示模型——体现客户参与设计的大规模定制化数字化企业示范线和将虚拟与现实完美融合的过程工业智能数字化解决方案示范线,让现场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工业4.0”时代的跨越式生产力增长。 “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蓝图与德国‘工业4.0’的理念相同,要在不断变化的工业领域保持国家竞争力,”西门子中央研究院首席数字化专家Thomas Hahn表示,“德国企业已经在积极迈向‘工业4.0’愿景——目前已经有超过250项面向‘工业4.0’的产品和应用在各个行业的企业内得以实践。” 12月8日,西门子中国研究院将邀请150余名嘉宾参与西门子主办的“智汇创新 数聚未来”数字化创新分论坛。论坛将展示西门子在工业大数据、工业物联网、工业信息安全、互联交通、智慧水务与智能家居等领域的的前瞻性技术和案例,并探讨与中国客户和合作伙伴进一步在智能制造合作的计划,致力于构建本土化的创新生态。 作为中国工业坚实的合作伙伴,西门子致力于以切实可行的数字化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助力中国工业合作伙伴实现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6月,西门子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签署了延续全面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合作涵盖创新研发、智能制造、智能基础设施、可持续能源以及区域发展等领域。同时,西门子不断深化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分别与沈阳市、广东省和东莞市政府在智能制造、智能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和创新等领域签订合作备忘录,开展长期、务实合作,支持当地的数字化转型与升级。此外,2016年3月至今,西门子还陆续在中国成立以数字化研发为重点的创新中心,专注于智能交通解决方案(CMS)、面向中国市场的工业大数据分析、工业物联网(WoS)、工业网络安全中心和 工业机器人 核心组件等领域的研发工作。
个人分类: 工控新闻|73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重庆力推智能制造发展 将力争建成10个数字化工厂
gongkong 2016-11-30 16:33
记者从重庆市经信委获悉,为了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重庆市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已于近日正式出台。到2020年,全市智能装备全产业集群将实现产值1000亿元。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要达到55%,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要达到75%。”重庆市经信委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按照实施方案,到2020年,全市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将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 重庆力推智能制造发展 将力争建成10个数字化工厂 在关键技术突破方面,要研发100项以上行业领先的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整机装备,高档数控机床、 工业机器人 、增材制造(3D打印)等重点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力争在电子制造装备、人机智能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智能装备全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000亿元。 到2020年,重庆将力争建成10个数字化工厂、100个数字化车间和1000个智能生产单元,试点示范项目平均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以上,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10%以上。
个人分类: 工控新闻|7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智能制造风生水起 网络安全问题却不容乐观
gongkong 2016-11-28 15:47
《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推行一年多来,智能制造事业开始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成长。然而,我国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在 网络安全 方面却不够重视。    中国智能制造风生水起 网络安全问题却不容乐观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正式推行后,工信部在众多企业中确定了分布在21个省,38个行业,4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这些项目涵盖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等6个类别。      自11月6日“中国制造2025调研行”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至今频频传来喜讯!工信部长苗圩对46个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从实施效果来看还是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这46个项目,它的制造效率提高了30%,它的节能,节约了9.5%,它的研发时间比过去缩短了35%,还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当前,虽然这些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国制造业总体情况并不乐观。表面上,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前后夹击”之势,前方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制造业,在加速“制造业回归”和“再工业”;后面是一些其他发展中国家以比中国更低的劳动生产成本,承接制造业的转移。实际上,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制造企业还处于劳动分工基础上采用电力驱动产品的大规模生产阶段,这个程度相当于发达国家在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的工业状态。      而从发达国家的智能制造事业来看,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是在实现了工业3.0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德国工业4.0为例。业内普遍认为,德国“工业4.0”战略与“中国制造2025”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为两个战略之间最根本的目的都是为了确保“本国制造业的未来”。工业4.0的核心是智能制造,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 物联网 。      不仅如此,我国一些企业认为购买大量的 工业机器人 ,数字化设备就等于智能制造。实际上,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工业4.0”,要实现智能制造就必须构建工业物联网实现万物互联。工业物联网是工业系统与互联网,以及高级计算、分析、传感技术的高度融合,也是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与物联网技术的高度融合。它将工业生产系统、工业监控系统、工业管理系统、物资运输系统、消费反馈信息系统等融为一体,通过数据中心的智能处理结果,从而提高工业生产效率。      众所周知,互联网给社会带来的变革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互联网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推动了全球一体化;另一方面互联网也带来了“网络攻击”、“病毒木马”、“APT攻击”、“信息泄露”等安全威胁。      据腾讯安全联合实验室、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腾讯网络空间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生态研究报告》(简称《报告》)显示,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日趋增多,2005年到2015年恶意程序数量从52个飙升到147.7万,其中恶意扣费攻击尤为严重。根据中国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CNNVD统计,2015年新增漏洞7754个,其中新增应用软件漏洞达5142个,约占总数的2/3,应用软件漏洞成为“互联网+”主要的安全威胁。      其实,虽然企业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但目前很多企业仍无暇顾及“并未发生的安全风险”。尤其是对中小企业而言,安全技术更是“奢侈品”。《报告》数据显示,23.9%的企业没有信息安全团队,30.3%的企业每年基本上没有信息安全预算,接近40%的小微企业没有信息安全团队和资金预算,超过50%的金融企业没有任何安全方面的投入。      事实上,苗圩在肯定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的成果的同时,也为网络安全将对我国制造业带来的问题表示担忧。他指出:“从长远来看,这带来了一些在传统的方式情况下所没有的新的问题。现在一个木马的病毒植入了一个终端就可能带来一系列的社会性的影响,大面积的问题。安全性的问题就客观存在,这样对安全防范等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智能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网络安全问题,苗圩也曾给出了答案:技术防范和网络诚信制度建设双管齐下,这是确保网络安全的手段。他认为,首先还是要做好最根本的安全性防护,所有连网的设备都要设定一定的防护的系统,国家、企业都要重视安全问题加大安全投入;其次,还要研究一些及时发现一些问题的技术,例如杀毒的系统、态势感知的系统。第三个就是要有一种全社会的可信的这么一个系统,在将来网络社会里面也要讲究诚信。      此外,针对智能制造事业对互联网需求与日剧增,为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人民利益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6年11月7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将于2017年6月1日起施行。届时,有了政策、法规的助推下,网络安全建设速度有望超预期。 更多相关信息请浏览:www.gongkong.com
个人分类: 工控新闻|75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工信部印发《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 发展推动智能制造
gongkong 2016-11-16 15:44
据悉,工信部近日印发《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规划的重点 任务之一是积极稳妥去产能去杠杆,将严禁新增产能,另外,将重 点在钢铁产业发展智能制造和推进绿色制造。 一、发展智能制造 夯实智能制造基础。加快推进钢铁制造信息化、数字化与制造技术 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支持钢铁企 业完善基础自动化、生产过程控制、制造执行、企业管理四级信息 化系统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钢铁企业建立大数据平台,在全制造工 序推广知识积累的数字化、网络化。支持钢铁企业在环境恶劣、安 全风险大、操作一致性高等岗位实施机器人替代工程。全面开展钢 铁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和评定工作,推进钢铁智能制造标准 化工作。 全面推进智能制造。在全行业推进智能制造新模式行动,总结可推 广、可复制经验。重点培育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 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4种智能制造新模式的试点示范,提升企 业品种高效研发、稳定产品质量、柔性化生产组织、成本综合控制 等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鼓励优势企业探索搭建钢铁工业 互联网平台,汇聚钢铁生产企业、下游用户、物流配送商、贸易商 、科研院校、金融机构等各类资源,共同经营,提升效率。支持有 条件的钢铁企业在汽车、船舶、家电等重点行业,以互联网订单为 基础,满足客户多品种、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鼓励优势钢铁企业 建设关键装备智能检测体系,开展故障预测、自动诊断系统等远程 运维新服务。总结试点示范经验和模式,提出钢铁智能制造路线图 。 二、推进绿色制造 实施绿色改造升级。加快推广应用和全面普及先进适用以及成熟可 靠的节能环保工艺技术装备。全面完成烧结脱硫、干熄焦、高炉余 压回收等改造,淘汰高炉煤气湿法除尘、转炉一次烟气传统湿法除 尘等高耗水工艺装备。全面建成企业厂区主要污染物排放的环保在 线监控体系。研发推广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开展焦炉和烧结烟气脱 硫脱硝、综合污水回用深度脱盐等节能环保难点技术示范专项活动 。在环境影响敏感区、环境承载力薄弱的钢铁产能集中区,加快实 施封闭式环保原料场、烧结烟气深度净化等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在 钢铁产业集聚区,积极探索和实施物流集中铁路运输方案,系统优 化物流体系,减少物流过程中无组织排放。 根据规划提出的钢铁行业调整升级目标,推进智能制造方面,“十 三五”期间将新增8个钢铁智能制造示范点(家),推进绿色制造 方面,能源消耗总是将下降10%以上、污染物排放总体下降15%以上 。 本规划对钢铁自动化和节能减排的需求明显,预计将围绕钢铁行业 这两大块形成强劲需求市场。钢铁生产自动化和信息化是主要领域 ,包括机器换人、物联网、大数据等。辅助的节能环保领域,包括 输配电在内的能源管理,以及包括脱硫技术在内的固废处理、水处 理等。粗略估计,仅环保领域的相关技术改造投入即可能达上千亿 规模。 更多相关信息请浏览:www.gongkong.com
个人分类: 工控新闻|4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西部“智能制造”与德国“工业4.0”的牵手合作
gongkong 2016-11-15 15:41
近日,“2016智能制造— 工业4.0 中德论坛”在四川成都隆重召开。论坛上,西门子分享了参与中国数字化建设的探索案例,并积极参与搭建与院校之前的人才培养桥梁。   本次论坛以“智能制造:创新与转型升级”为主题,吸引来自国内外智能制造、 自动化 、机械设备、电工电器、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企业负责人、高校专家、科研人员350余人参加。   在论坛上,与会嘉宾探讨了“智能制造—工业4.0”新形势下的产业机遇和核心技术、“互联网”下的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中国制造2025 ”四川行动的实践方案等话题。   在论坛上,同济大学、四川省宜宾市与西门子、卡尔蔡司、菲尼克斯等德国企业在开展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推进智能制造研发成果转化,积极搭建企业交流平台等诸多方面达成了合作共识,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建智能制造领域长期人才培养和合作交流平台。   据演讲嘉宾们介绍,中国西部“智能制造”与德国“工业4.0”目前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西门子工厂集团工业软件公司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志刚分享了西门子成都公司的“工业4.0”实践。他表示,西门子参与了中国西部的数字化建设,包括汽车、零部件、高科技电子、工业装备等方面,用数字神经网络来打通研发和制造,最终实现工业云、智能制造一起迈向“工业4.0”。   “我们的成都工厂在全世界范围内做了一个表率,这个工厂最核心的产品也是‘工业4.0’的基石产品,即工业电脑。在生产的过程中,我们做了一些仿真,包括整个工厂的全面建模,里面有 机器人 、人工工位、物流小车等等。”方志刚说。   四川长虹智能制造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经理潘晓勇介绍,四川长虹在智能制造方面与西门子进行了多项合作,预计将于明年2月建成中德合作的基于个性化定制的数字虚拟工厂。   对于中国西部“智能制造”与德国“工业4.0”的合作未来,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既充满机遇,也有挑战。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教授梅尔认为,中德两国工业要实现共同发展和协调发展,还需要从法律、政治等方面进行协调。   “跨国之间的管理,以及相互之间的学习具体如何操作,这些问题对于企业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合作非常重要,也会给两方带来挑战。”梅尔说。 更多相关信息请浏览:www.gongkong.com
个人分类: 工控新闻|6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苏州发展“互联网+制造” 打造智能制造品牌
gongkong 2016-11-4 15:44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互联网 ”行动的主战场,更是苏州的特色和优势所在。苏州市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起草了《苏州市创建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昨天,苏州市对该实施方案召开了专题论证会,与会院士、专家和领导就实施方案进行了研讨。      苏州作为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和信息产业重要基地,制造业综合实力和互联网整体水平已处于全国前列,两者具备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上融合的基础,同时也存在相互促进和融合的强烈内在需求。当前,苏州市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展示引导企业主体的转型需求,激发企业迸发创造力,并积极发挥政府引导支持作用,对“苏州制造 互联网”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支持,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保证参与各方能够在知识产权的框架下紧密合作,并积极推动相关标准制定或修订以及展开试点工程。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省委要求苏州加快实体经济与互联网“融合催生”发展重要指示,抢抓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城市创建机遇,推动制造业转换发展动能,全力打造苏州智能制造品牌,苏州市经信委起草了《苏州市创建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    苏州发展“互联网+制造”打造智能制造品牌   到2018年底,苏州将形成制造业和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新型创新载体,培育和建设一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在主导产业引领制造业形成“126”发展新态势(1大超级产业,即电子信息产业;2大技术高地,即纳米和生物医药;6大先进制造体系,即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      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达到80%,相比2015年底,工业云企业用户翻一番,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12%。库存周转率提高25%,能源利用率提高5%。全市智能制造发展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全市工业企业中智能设计覆盖面超过45%,智能生产超过70%,智能装备(产品)超过45%,智能管理超过90%。培育形成一批以智能装备产品为龙头、具备较高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行业知名骨干企业云集、年产出规模超过千亿元的重点产业(产品)链。      昨天,工信部电子五所华东分所、亨通集团、富强科技等单位介绍了推荐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情况,随后与会的院士、专家和领导就《苏州市创建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进行了专题研讨。据悉,苏州将根据方案加快实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六大工程”。      点击“六大工程”      一、制造业融合催生工程      面向生产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实施制造业融合催生工程,培育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新模式,大力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型制造等网络化生产新模式。      1.通过积极探索推进有利于突围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三大节点的“三个同步”,统筹培育新动能与催生新产业。      2.围绕充分释放融合发展的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在继续加大培育工业电子商务推进力度的同时,重点组织开展好三个方面的试点工作,加快形成一批示范引领效应较强的制造新模式新业态。      3.实施制造业融合催生四项工程:组织实施“双创”平台建设两项工程、组织实施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组织实施融合发展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工程。重点面向智能车间、智能I厂建设等,培育和引进一批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咨询服务公司,为全面提升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水平提供智力支持。      二、融合发展载体建设工程      打造“一个中心、四个平台”作为“苏州制造 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创新载体。      1.建设中国(苏州)智能工业融合发展中心。采用部、省、市共建的方式建设中国(苏州)智能工业融合发展中心,中心定位于苏州和长三角“制造业 互联网”创新生态系统的网络组织、制造业创新资源的整合枢纽、制造业创新服务的公共平台以及制造业创新人才的培育基地。      2.建设“工业大数据创新平台”。收集一大批工业数据,实现“把工业数据留在中国”的目标,并以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数据采集加工分析为基础,跨界整合资源,实现云端和终端闭环驱动,通过充分利用大数据价值,提高苏州乃至全国制造业生产力、竞争力和创新力。      3.联合中国制造业知识服务中心建设中国制造业知识服务中心苏州中心。制造业知识服务平台将汇集一批中国知名制造业领域院士、专家、学者、工程师等专业人员,形成整套制造业专家知识服务体系,是推动苏州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创新的持久推动力。      4.建设制造业“双创”平台。积极发展创客空间、创新工场、开源社区等新型众创空间,结合“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培育一批支持制造业发展的“双创”示范基地。      5.打造苏州市智能制造产业联盟。由积极投身于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事业、从事智能制造相关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应用、具有行业与领域代表性的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服务机构及其他相关高端人才自愿组成。 更多相关信息请浏览:www.gongkong.com
个人分类: 工控新闻|5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6年三季度智能制造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gongkong 2016-10-28 16:44
当前,智能制造领域跨国企业不断加快跨界合作与资本并购,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物联网等领域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商业模式与服务的持续创新重构,加速推动了传统产业变革与新兴产业崛起。针对于此,全国智能制造发展联盟秘书处研究工作组从智能制造跨国企业的技术突破、产品创新、资本运作、重大合作、市场布局、战略动向等多个层面出发,实时跟踪关注智能制造跨国企业发展动态,就2016年3季度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如下:   一、发展现状及特征   1.人工智能领域资本大量涌入,推动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创新   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信息技术企业争相布局的焦点,互联网巨头通过持续投资收购与合作,不断向深度学习、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相关细分领域渗透布局。数据显示,目前为止,谷歌、IBM、苹果等大型公司收购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的交易数量达到31笔。得益于企业资本的大量涌入,人工智能领域新技术不断取得创新突破。8月3日,IBM苏黎世研究中心制成了世界上首个人造纳米尺度随机相变神经元,可用于制造高密度、低功耗的认知学习芯片;此外,IBM研究中心还宣布与麻省理工学院(MIT)开展合作,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和认知计算系统;谷歌旗下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研发出的计算机语音合成技术WaveNet,可利用神经网络系统对原始音频波形建模,能将计算机输出的音频与人类自然语音差距缩小到50%。   2.高精度地图重要性日益凸显,各领域企业加快投资合作布局   当前,高精度地图已成为实现自动驾驶和车联网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传统汽车制造商、地图厂商、互联网公司积极围绕地图资源开展跨界合作与投资并购。互联网企业在软件和服务层面拥有先天优势,掌握着海量数字地图资源,对传统汽车制造商形成严重威胁,为避免受制于人,汽车制造商积极针对地图公司加快投资合作步伐,如福特汽车与MotusVentures、StartXStanford等共同对地图创业公司CivilMaps投资660万美元,用于制作精度达到“厘米级别”的3D地图,开发“大陆级别”的环境地图系统,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基础。互联网企业以及卫星地图公司在不断完善地图数据资源的基础上,持续提升导航定位精度,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车联网应用、智能交通平台以及O2O等服务,如谷歌、Uber、百度等互联网巨头正利用高精度的定位导航技术,为用户提供基于位置的消费(LBS)和网络约车等O2O服务。   3.工业互联网跨界合作频繁,云平台及解决方案加快成熟应用   跨国巨头围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积极开展跨界合作,不断加速推动工业互联网在全球的成熟落地。迄今为止,GE已经在中国开展了12个工业互联网试点项目,逐步推动40多个大数据分析应用落地。7月7日,通用电气(GE)与中国电信宣布开展合作,形成工业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推动工业互联网在航空、能源、工业制造业等领域的应用;7月11日,通用电气与微软宣布开展合作,用户可通过微软的云服务平台Azure使用通用电气的工业互联网平台Predix;7月20日,华为与GE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基于GE的工业互联网平台Predix以及华为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平台进行联合创新,携手开发新型工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此外,IBM与ATT宣布加快物联网部署合作,双方将整合云计算及沃森物联网平台,为开发者提供更多的数据分析及应用。   二、下一阶发展趋势分析   1.汽车厂商加快车联网跨界合作,基于云的互联汽车服务平台将成为重要突破口   当前,汽车厂商在加快自动驾驶领域布局的同时,也在积极与信息技术企业开展车联网领域跨界合作,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互联汽车服务平台将成为新的突破口。随着用户对汽车智能化需求的不断提升,车联网服务日益丰富并逐渐趋于人性化,驾驶过程中的娱乐、消费等信息资源共享成为新趋势,信息技术企业凭借自身在大数据、云计算领域的优势,能够将海量信息云端化,再借助互联技术实现资源共享。7月6日,大众汽车宣布与韩国LG电子合作,将共建一个基于云技术的互联汽车服务平台;9月20日,雷诺-日产宣布将收购法国软件公司Sylpheo,以强化自身软件开发和云端工程能力,研发互联汽车服务平台软件;此外,9月27日,雷诺-日产还宣布与微软达成全球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微软Azure云服务平台共同打造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系统,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车联网云端服务。   2016年三季度智能制造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2.人工智能与高精度地图加快创新应用,将为无人驾驶与智慧出行提供关键支撑   当前,人工智能、高精度地图不断加快融合创新应用,将为无人驾驶与智慧交通出行解决方案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一方面,人工智能和高精度地图已成为推动无人驾驶发展的关键核心,汽车厂商和信息技术企业正在积极开展跨界合作与投资收购,不断完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以实现“人工智能高精度地图自动驾驶”的深度布局。7月18日,日本本田与软银宣布将共同开发使用人工智能的汽车驾驶辅助系统;9月1日,芯片厂商英伟达(Nvidia)宣布将与百度合作,共同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驾驶汽车解决方案;福特等公司对地图创业公司CivilMaps投资660万美元,以整合人工智能与高精度3D地图,为自动驾驶提供基础。另一方面,随着定制化出行需求的逐渐提升,企业将通过“人工智能高精度地图汽车共享”,为用户提供智慧出行整体解决方案,涵盖语音导航、实时路况、路线规划、社交互联等。8月8日,高德地图发布AI智能公交导航,利用大数据及机器学习技术,为用户提供智能导航出行解决方案。   3.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建设步伐逐渐加快,将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工业互联网正在全球落地,智能制造领域跨国企业将通过开放软硬件平台和加强行业合作,逐步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工业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320亿美元。随着工业互联网的继续发展,GE正在通过广泛的跨界合作,致力于构建一个由实施者、创新者和商业化渠道组成的工业互联网开放生态系统,跨越产品生命周期的整个价值链,涵盖航空、能源、交通、医疗等更多工业领域。7月20日,通用电气(GE)宣布上海GE数字创新坊投入使用,上海数字创新坊将与GE其他地区的创新中心共同组成全球网络,聚合生态系统资源与客户协作开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共同打造全球化的软件开发者生态系统。目前,中国电信、海尔、华为等中国企业已加入全球工业互联网联盟(IIC)。   三、思考与建议   1.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前瞻布局新兴市场   加强技术研发资金投入,将深度学习、认知计算、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技术作为重要突破口,注重信息技术与传统应用领域的结合。以人工智能、高精度地图、云计算平台等为切入点,加强服务模式创新与商业模式变革,前瞻布局无人驾驶、车联网、汽车共享等新兴市场。   2.注重投资收购合作,实现行业资源整合   制造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以人工智能、自动驾驶、高精度地图等重点领域为突破口,通过加大对初创企业的投资收购,或积极在技术、市场等层面加强深入合作。加强信息资源共享与协同研发,弥补自身业务短板,实现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领域优势资源的深度整合。   3.加快生态系统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制造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以人工智能、自动驾驶、高精度地图等重点领域为突破口,通过加大对初创企业的投资收购,或积极在技术、市场等层面加强深入合作。加强信息资源共享与协同研发,弥补自身业务短板,实现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领域优势资源的深度整合。 更多相关信息请浏览:www.gongkong.com
个人分类: 工控新闻|7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智能制造的主要特点:技术融合
gongkong 2016-10-24 15:17
本文仍然以CHIP作为分析方法,这次的侧重点在基础架构。 对于企业应用软件的发展趋势的判断,我喜欢用自己的研究方法CHIP分析: 图1 CHIP分析 C代表Case案例,通过案例的方式找到研究的切入点。 H代表History历史,通过研究软件发展历史,找到企业应软件发展趋势。 I代表Infrastructure基础架构,通过研究企业应用软件功能架构,更全面的了解企业应用软件的功能。 P代表Problem问题,在企业应用软件互联网化发展的阶段,谁能了解更多的用户需求,谁就能把握住未来软件发展方向,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本文从I(基础架构)这个维度分析MES的重要性。 智能制造涵盖三个领域范畴:自动化、信息化、物联网 在以前的演讲中,无论以 智能制造 、互联网+制造、还是以工业4.0作为主题,我都提到这些主题,包括以下三个范畴:自动化、信息化、物联网。其中智能工厂主要对应自动化范畴、智能生产主要对应信息化范畴,物联网对应CPS(这个对应比较粗略,也就是做简单类比,并不完全精准) 图2 智能制造涵盖三个领域范畴:自动化、信息化、物联网 MES是自动化、信息化融合的关键 其中,自动化、信息化的发展,发达国家都已经非常成熟,未来如何融合是非常清晰的。 传统的自动化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信息化是由IT部门负责。在实现设备自动化之后,会有将设备通过信息化管理起来的需求;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必然要将公司更大范围的人材物管理起来,也要对设备进行管理。从两方面都有融合的需求。MES软件供应商,有一部分是传统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企业转型做信息系统;还有一部分是从企业应用软件开始管理设备,发展出MES软件。 MES软件承担着打通设备信息与管理信息通道的职责。自动化设备的行业属性非常明显,而MES软件承担着管理设备的职责,MES的行业特点就非常明显。所以MES软件大部分都非常小,每个软件供应商占据一个行业。市场份额大的MES软件企业非常非常少。 15年曾经帮助一些大企业寻找MES软件的并购标的,发现在中国可以是上市公司并购规模的MES企业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其中易往信息,是其中一家,早期是汽车制造业MES解决方案供应商,在工业4.0流行之后,扩充了食品、医药、电子等领域。   物联网本身就是多种技术的融合 虽然一直介绍物联网是智能制造自动化、信息化、物联网(对工业而言是CPS)三个领域之一,但物联网涉及的技术非常多,包括云计算、通讯、互联网、大数据等等技术,这些技术也在融合的过程中。 就如我在《互联网+:政府与企业行动指南》一书的第三章《“互联网+”的科技驱动力:云计算、大数据与物联网》论述的: 从互联网发展到物联网,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智能,互联网是为人提供信息的,人是有智慧的,看到信息会用自己的智慧判断并做决策。 物联网,是通过收集物体的信息,反馈给物体。物体是收到信息之后,是不知道该如何做出决策的,因而在物联网就要利用数据,形成智能,通过智能来控制物体。 所以物联网的智能是核心;而智能是建立在数据基础之上。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是三个基础的技术,云计算为数据提供高性价比的计算存储能力;大数据技术为数据产生智能提供基础;而物联网自动采集数据,提供大数据的来源。 对于智能工业(制造)领域,设备的联网是通过MES系统实现的,所以MES是未来智能制造系统中,大数据的源泉。 如果把大数据比喻做一种矿藏,MES软件就是矿藏的所有者,而大数据分析工具,只不过是矿藏的采集和提炼者而已。MES软件供应商有机会掌握未来最核心的数据,国内市场份额最大的MES软件供应商在工业大数据时代一定是最大的大数据矿藏的所有者。而易往信息,是我知道的国产MES软件供应商市场份额最大的(是我搜集到的MES软件企业中)。 MES是DCS数据被信息系统收集并管理 从历史发展看,流程制造行业的自动化发展水平高于离散制造业的自动化发展水平。而在流程制造业,DCS,SCADA系统发展都比较完善了。 早期的流程制造业,MES软件主要是将DCS数据与信息管理系统对接,并融入信息系统中。而离散制造业的MES软件,将设备数据与信息系统连接(这种说法并不严谨,只是为了简化类比)。 进一步将MES系统SaaS化,形成云计算中心,并融合其他SaaS化的企业应用软件,就会形成未来的CPS。 从这个意义上看CPS的发展方向是明晰的,但随着融合设备数量的增加,与商业模式、大数据量变引起质变,会衍生出新的规则与价值,这些就不是现在可以预测的。但MES在CPS早期发展的核心地位是确定性的。 更多相关信息请浏览:www.gongkong.com
个人分类: 工控新闻|6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智能制造时代 中国如何打造工控系统“护卫舰”?
gongkong 2016-10-12 15:22
随着问题频发,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不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而成为中国智能制造的“拦路虎”。      工业控制系统是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软件,负责“告诉”工业设备“硬件”何时动、怎么动。也就是说,工业控制系统相当于“智慧工厂”的大脑,一旦像个人电脑一样感染网络病毒,“智慧工厂”很可能就会失去控制。    目前,尽管“网络安全”意识已渗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但工业控制系统却还处在“裸奔”的时代。而在近日多地召开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问题渐成前沿话题。业界人士呼吁,要强化对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防护,尤其要“守卫”好电力、石化、轨道交通等关键基础设施。      记者连日走访了解到,工业控制系统面临国产比例低、安全防护措施少、企业主意识淡薄等威胁。这些都是中国制造业走向“工业4.0”必须补上的一课。      事实上,国家已经注意到工业控制系统的重要性。2016年5月,公安部首次将工控系统纳入国家安全执法工作。       关键制造业易受攻击      老赵在东莞有一家做注塑机械手的工厂。9月22日,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表示最近刚到广州找做工业控制系统的合作伙伴,这样就能用“互联网 ”的方式让他的机械手“跑”起来。      不过,老赵只管问工业互联网这辆“汽车”能不能跑起来,却没有理会“汽车”的安全气囊。工业控制系统也需要网络防火墙吗?打算做“智慧工厂”的老赵没有想过。      但是,这是一个已经不能不考虑的问题。      据记者了解,在广州现场的网络安全周上,已有几家做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国产厂家出现。比如北京匡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主做网络安全系统的企业,而另一家参展的广东嘉腾自动化有限公司,则是从自动化机器人扩展至安全软件领域。      而据匡恩网络早前援引美国机构ICS-CERT发布的报告分析,全球工控安全事件由2012年197个上市到2015年的295个,机会翻了1.5倍。      “国内正在智能化改造的工厂,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工厂,不少处于‘裸奔’状态。这些工厂的工业控制缺乏必要的网络安全防护。”9月下旬,赖文杰告诉记者。他是匡恩网络的高级安全顾问,从事工业控制网络安全的研究。      工业控制系统以往是相对封闭的,但现在已经逐渐开放。经过“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智能制造”等浪潮后,不少工厂和企业甚至有许多数据存放在云端,以更好实现“工业4.0”的柔性化制造。      开放,同时意味着网络病毒的入侵有了更多渠道。赖文杰介绍,一旦网络病毒入侵,工业控制系统拦截无效,小则出现工厂某些生产环节停产、失灵,重则整个工厂瘫痪。如果遭受攻击的是电力、石化、轨道交通等关键行业,将有可能影响到国计民生。      这不是危言耸听。ICS-CERT发布的报告表明,遭受工控安全事件,关键制造业所占比重最高,达33%;紧随其后的是能源行业,占比为8%。       中小企业面临两难      而中小企业的情况更加不妙。冯子荣是广东网堤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在9月23日,他告诉记者,一些中小企业并没有网络安全防护的意识,而另一些企业则觉得做工业控制的防火墙是“花冤枉钱”。      “很多人的心态是,我的企业这么小,不会有人注意到我的,也不会闲着没事做攻击我这家小企业的系统。”冯子荣接着说,“但企业遭受攻击的原因极其复杂,有的是商业对手的不正当竞争手段,有的是为了窃取信息做非法用途,甚至有的就是黑客为了炫耀技术。”      如果要构建安全系统,企业到底要花多少钱?多家信息安全企业表示,不同行业、不同安全标准,其花费的规模不尽相同。综合来看,一套工业控制系统较高的比重能占去企业一年经营成本的10%~20%,低的能控制在10%以下,一般能管三到五年,平摊到每年为3%左右。      但对中小企业来说,一下子拿出10%的成本并不容易。专门针对信息安全的启明星辰客户经理佘琅在9月下旬对记者表示,从未来趋势看,很可能是电力、石化等关键制造业和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企业率先兴起安全意识,布局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      而对老赵这样的中小企业主来说,要构建全套“智慧工厂”的软硬件,没有上百万搞不定。促使他们接受工业控制安全理念,其关键是需要有“物美价廉”的安全防护产品。在国内工业控制系统尚处起步的背景下,国产厂商要提供这样的产品并不容易。      不过,国内已经有厂家尝试改变,试图通过压缩使用成本让中小型工厂用上安全的工业控制系统。据记者了解,广东嘉腾自动化有限公司本是一家国内自动牵引机器人(AGV)的明星企业,近日开始发布面向中小企业的工业控制系统“嘉腾大脑”,其技术来源于多年AGV控制的经验。像智能手机一样,“嘉腾大脑”分高中低配置,低配版本低至5万元,其商业模式是通过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操作方式,而不是仅仅靠卖产品赚钱。      该公司副总裁陈洪波在9月下旬表示,他们的工程师试图将工业控制涉及的各类信息系统放在一起,不仅是该公司的AGV产品可以接入,其他厂家的工业机器人也可以接入,其后台使用类似智能手机一样便捷。工程师多年研发成功攻关的是,如何让“嘉腾大脑”这一系统兼容不同厂家机器人产品的驱动系统,并保障让使用者的操作足够便捷。       国产安全系统尚待发力      多种尝试是必须的。从发展来说,目前中国的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锁”还处在初级阶段。      在9月举行的广东网络安全宣传周的高峰论坛上,匡恩网络首席安全顾问肖存峰就专门论及了关键基础设施信息安全的前沿问题。这一问题是工业控制系统的难题。在肖存峰的分析中,除了安全意识“软环境”之外,还有一系列硬性的难题需要攻关。这些难题主要包括,工业设备的高危漏洞和后门、运营维护的安全风险、工业网络病毒、无线技术(Wi-Fi)应用的风险以及高级持续性威胁。高级持续性威胁(AdvancedPersistentThreat)是一种以商业和政治为目的的网络犯罪类别,其特点是经过长期经营与策划,并具备高度的隐蔽性,而其攻击往往更难防备。      例如,肖存峰就在调研中发现,某电力企业外资的集散控制系统(DCS)的通讯协议存在设计缺陷,而生产控制大区与管理信息大区之前的网闸,只能观察到告警灯,却无法查询告警信息及溯源。这也就是说,这个系统只能告知有危险,却不告知危险是什么,也就很难解决危险问题。      肖存峰担忧的问题是,目前国内工业控制系统以国外品牌为主导,对国外依赖将加剧。如果不能掌握自主可控的技术,国内的工业控制系统将要承担信息泄露的风险。在广东网络安全宣传周的高峰论坛上,不少学界和业界的发言者也认为“自主可控”应当是方向。      但国产自主的安全装置目前并不好。从信息的传输次序看,“智慧工厂”一般需要经历四个层级:一是信息层,也就是企业和工厂的办公网络,发出生产指令,由于与公共网络连接,最容易受到攻击;二是监测层,也就是工厂监测各种机械手、传送带等设备工作情况的系统;三是控制层,将传输而来的生产信息转化为工业设备工作的参数;最后是设备层,也就是机械手、传送带等装备。赖文杰表示,而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能做的是,只会在信息层加上一道网闸,而这样网闸很容易失效。      匡恩网络想要做的改进是,在监测层的设备中植入威胁态势感知平台和漏洞挖掘云服务平台,将一道“安全锁”变成三道。两个平台通过危险侵入和漏洞两个方面的实时监测,一旦发现有安全隐患即可补救。另一家企业的启明星辰的思路也大同小异,强调在线、实时的监测扫描。而这两家企业也代表了国产工控安全系统的崛起方向。 更多相关信息请浏览:www.gongkong.com
个人分类: 工控新闻|79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打造MES应用新模式 构建智能制造王牌体系
gongkong 2016-10-11 16:51
随着中国制造业企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ERP等系统无法全面管理与提升企业的制造水平,生产制造信息化成为最薄弱的环节。而很多制造企业非常关注实现生产过程中的实时采集、提高生产排产的效率、实现制造过程的追溯、提升工人与设备的绩效、保证产品质量等问题,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作为解开生产过程的黑箱、连接ERP与车间管理的关键技术,越来越多地得到制造企业的关注和认可,并将MES系统的应用纳入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重要环节之中。 为了普及MES系统的理念、技术和实施方法,帮助制造企业了解MES技术与应用趋势,了解MES相关技术和解决方案,推进MES系统的正确实施与成功应用,由e-works数字化企业网主办、大连市CIO协会协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制造业MES应用夏季论坛”于8月11日(星期四)在大连举行。 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数字化工厂与生产过程管控”,各参会企业针对中国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自身的MES产品及解决方案进行分享和讨论,为企业提供更多的MES系统应用思路。e-works总经理黄培博士指出,智能制造涉及众多环节,MES是实现工业4.0的枢纽。如今,中国制造企业对MES选型的需求十分旺盛,但MES市场的集中度非常低,还处于群雄并起、鱼龙混杂的“春秋时代”。对于MES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要想面对差异化极大的制造企业,真正达到预期效果,需要MES产品提供商、实施服务商与制造企业共同努力,打造MES市场健康的生态系统。其中,制造企业选择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MES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践行者,宜科将信息化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而MES系统则是宜科信息化解决方案的重中之重。该系统包含基础设置模块、生产排产模块、生产过程行为管理模块、安东系统模块、质量监控模块、追溯模块等诸多功能模块。其中,安东系统能够将生产信息收集并加以处理,通过灯光和声音报警系统,实现看板、广播和上位监控功能。该系统已应用于包括一汽大众在内的多家汽车生厂商及其他制造型企业。 此次论坛上,宜科技术总监邱昱坤从互联网与制造业跨界融合的视角解析MES系统的实施与应用,基于宜科云平台强大的数据存储和分析计算能力,通过ElcoPad提供友好、高效的人机交互界面,为您提供智能制造新模式。 邱昱坤表示,宜科公司能够根据当前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供发现问题(传感器、SCADA、ElcoPad、ANDON、),传递问题(IoT集成开发解决方案、总线产品、Spider67),展现问题(MES系统、ElcoAPP、宜科云)以及处理问题(DataBox、IoT集成开发解决方案、宜科云)的不同解决方案,使得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形成一个良好的智能闭环,从而使企业的生产力、生产效率和生产管理能力得以提升,构建一个精益、高效、节约、响应快速的工业4.0示范工厂。 (会场外的宜科展台前,场面十分火爆!) MES系统作为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体温计,是企业博弈未来、实现智能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张王牌。在企业构建MES系统、实现智能转型的道路上,宜科与您相伴同行。 更多相关信息请浏览:www.gongkong.com
个人分类: 工控新闻|5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6中国两化融合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gongkong 2016-8-26 15:45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工作部署,总结交流两化融合创新模式和实践成果,分享制造业与互联网跨界融合、“双创”的典型经验和主要做法,研讨融合创新发展新路径,加快制造强国建设,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于2016年8月26日-2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2016中国两化融合大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系统工程司司长卞志刚,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中国工程院吴澄院士,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胡燕,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总工程师尹丽波,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副总经理郭洪金,中共北京市委委员、市人大常委、北京二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杰等专家领导、以及来自红杉资本、联想集团、用友等企业界的代表出席大会并发表演讲,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领导、专家学者,以及行业协会、央企集团、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及其它著名企业、各类咨询服务机构等单位的2000名代表出席了本次盛会。 全国人大常委、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在大会上讲解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内涵与要点。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就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澄分别就《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趋势与路径》、《“两化深度融合”再理解》发表演讲。 会上隆重举行了中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联盟揭牌仪式。中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联盟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基于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车集团、中钢集团、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发起组建中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联盟。联盟将围绕制造业新基础、新模式、新业态、新机制等,深入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在发展理念、技术产业、生产方式、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全面融合和协调发展,搭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打造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新型生态体系。 会议还由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副理事长、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总工程师尹丽波正式发布了2016中国两化融合系列报告及优秀成果,包括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2016)、中国企业互联网化转型发展报告(2016)、重点领域大企业“双创”概貌(2016)、中国工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6)、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成果报告(2016),这些研究报告是基于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在近7万家跟踪监测企业的真实数据和联盟长期研究形成的框架和体系基础上,经过广泛的调研抽样、专家访谈、分析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了解产业行业现状、把握发展趋势、厘清工作思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会还揭晓了2016年度两化融合突出贡献奖、2016年度两化融合创新实践奖、2016年度两化融合十大领军人物、2016年度杰出两化融合管理者代表、2016年度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优秀贯标咨询服务机构、2016年度两化融合优秀解决方案等奖项。此次评奖结果经过了资格审查、专家初审、网络投票、专家复审的严格流程,其中网络投票参与人数超过10万人,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次会议历时两天,包括“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 创新·发展·转型”2016中国两化融合全体大会,“双创”引领发展新模式高峰论坛,智能装备与智能工厂、食品药品追溯分论坛暨药品追溯管理研讨会、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等几大分论坛,同时举办的还有2016全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推进大会以及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成果展示。各界专家领导、企业代表就最新政策与宏观趋势、制造企业互联网化转型的模式与经验、实践与路径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话题覆盖基于两化融合的智能工厂可视化运营管理、制造业与互联网产融结合新模式、Handle技术前沿、大型国有企业“双创”模式分享等当前热点。会上,来自专家领导的分析解读、研究学者的长期跟踪研究、企业代表来自实践的真知灼见,都引起了与会者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 在27日举行的2016全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推进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领导介绍了2016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进展及下一步工作部署,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联合工作组秘书长,工信部电子一所信息化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周剑以《本质贯彻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构建互联网时代竞争新优势》为题发表演讲,广东省和江苏省经信委领导分享了地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推进工作经验,中石化等企业也介绍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推进企业转型发展的做法和经验。 中国两化融合咨询服务联盟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指导和支持下,由两化融合各相关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非盈利性社会组织。联盟指导委员会由工信部领导和各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领导组成。《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 2013-2018年)的通知》(工信部信〔2013〕317号)明确联盟为实施主体,《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工信部信〔2014〕564号)明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工作委员会和评定专家委员会设在联盟。 更多相关信息请浏览:www.gongkong.com
个人分类: 工控新闻|757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端制造产业联盟
tzrqyj 2016-6-14 14:39
高端制造产业联盟 http://v2.qun.hk/b/77c71a84e5d1 中国制造2025的号角已经高调吹起,已经提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同等重要的国策高度上来了,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清醒的意识到高端制造业才是国本,尤其是到了今天即将第四次工业大革命的前夜,高端制造业的未来,就是一个国家的未来! 扶持政策;产业基金;技术孵化;创投基金;产品众筹体验,产品销售~ 高端制造:是指技术水平较高,强竞争力、高附加值的制造。包括传统先进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化制造等。 信息化、新材料和大数据是高端制造发展的核心推动因素。 发起人袁文昭版权所有 http://v2.qun.hk/b/77c71a84e5d1
1573 次阅读|0 个评论
王飞跃: 人工智能九问九答
热度 24 王飞跃 2015-3-13 11:33
王飞跃: 人工智能九问九答 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亊长兼秘书长王飞跃对《三联生活周刊》关于人工智能九个问题的回答: 1 、截至 2014 年,有超过 20 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流入到基于认知技术研究的产品和服务中,超过 100 家的相关公司被互联网巨头收购。为什么很多大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关注人工智能?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进入这个领域? 简单地讲就是 : 时代的趋势,本质的需求 ! 因为认知或更准确地说智能技术是社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与核心。表面上,越来越多资本进入智能领域的原因有很多,但实质上主要就是两点: 1) 目前的互联互通和未来的智能社会及产业对其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专、更深、更高,更广,甚至是 “ 非分 ” 的要求,一般的人很难达到; 2) 新一代 “QQ” 式的社会人力资源,伴随智能手机、微博、微信等 “ 碎片化 ” 社会媒体和知识结构成长并且成熟,已很难适应上一代传统的学习方式、工作习性与专业要求 。 加上人类整体对社会服务的种类、内容、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对而言,导致新一代的 “ 传统能力 ” 退化;这 “ 一进一退 ” 使得期望与现实的差距扩大,以致有人惊呼 网络把人变傻了 ! 客观上形成了越来越大的 “ 智力剪刀差 ” 或 “ 智能鸿沟 ” ,这就必须靠人工智能和自动化这类的智能技术来 “ 补偿 ” 。否则,产业根本无法升级,社会自然更无法转型,只有退步、退化,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智能技术变得越来越热,相关投资也越来越多的根本原因。 2 、智能究竟是怎样定义的?这些年,人工智能的概念有变化吗? 智能的定义与人工智能的定义不一样,但都是既简单,又复杂, “ 乱 ” 的很,已成常态。但对于真正从事人工智能的科技人员来讲,还是十分清晰和稳定的。对他们而言,从六十年前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和目标至今,基本上没有变化。然而,对于另外一些人,特别是带有商业和利益背景的一批人,人工智能的概念差不多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连 “ 奇点 ” 都出来了,甚至一不小心不用多久人工智能就把人类给灭了 ! 或许,这些乱像和炒作与智能的定义有很大的关系。 先说智能,简单的定义字典上就有:智能就是获取和应用知识及技巧的能力。 问题是 “ 知识 ” 和 “ 技巧 ” 差不多又是与 “ 智能 ” 一样需要解释的名词,多少本书都可以写。难怪苏格拉底要发牢骚: “ 我知道我是智能的,因为我知道我什么也不知道 ” ; 倒是爱因斯坦对什么是智能这个问题要严肃得多,他的名言是: “ 智能的真正标志不是知识,而是想象。 ” 想象一来问题就更多了,以致今天全世界的学者们对什么组成智能都没有共识。不过一般都认为有解析、语言和情感三类智能 。 开始认为他们都是相关的,百年前英国心理学家 Spearman 还提出了一个 “ 通用智能因子 ” 的学说;后来哈佛心理学家 Gardner 对其加以修正,认为有八种不同的智能,而且之间不必关联,即所谓的 “ 多智能理论 ” ;最后,就是 30 年前美国认知心理学家 Sternberg 提出的 智力三元论 :智能由组合、经验、情境型智能或解析性、创造性、实用性型智能组成。 近年来,神经生物学家也开始以更加科学的手段来探讨什么是智能的问题。他们主要是观察研究大脑神经元及其连结与不同智能活动与水平的关联,特别是 2007 年提出的 P-FIT 智能理论,能够说明不同脑区与不同智能的关联,引起了业内的很大关注。 人工智能就是机器或软件所展示的智能。在这个意义上,人工智能与机器智能没有区别。但在早期,二者是不同的,而且最初人工智能只是复杂信息的计算机处理之代名词,不过很快就转为目前意义下的人工智能。六十年来,除了方法和手段有很大变化之外,其概念与目标至今并没有什么能引起人们警觉的变化。不过,对概念与目标以何种程度、何时实现,业内业外人士一会热如盛夏一会冷似严冬,仿佛夏冬己成了人工智能全部的天然季节。就我本人而言,自然更喜欢人工智能只有成长的春天和收获的秋日。 3 、 “ 图灵测试 ” 是一个已经存在了 60 多年的概念,许多研究者认为它已经不能检测现代的人工智能了。从现在的科学发展来看,把图灵测试作为判定智能的标准是否落伍? 这也是一个说来话长的问题,直接地回答就是:如果图灵先生不自杀活到今天,他一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有些人如此乱用如此消费其 “ 图灵测试 ” 。 例如去年名噪一时的 “ 古斯特曼乌克兰语聊天机器人通过 “ 图灵测试 ” ,并具有人工智能 ” 的新闻头条,就是一出闹剧,而且这已经不是其组织者第一次戏弄大众和 媒体 了。 首先,古斯特曼通过的不是图灵定义的 “ 图灵测试 ” 。其次,这次测试就是又一次 “ 比赛 ” 而已,而且是不规范的比赛。以前有比它考试问题更难 、 考试时间更长的 “ 图灵测试 ” ,但也没人敢讲某某通过了图灵测试。其实,这差不多就是胡闹,是把科学研究娱乐化的行为,所以我不认为此类 “ 图灵测试 ” 是一件需要严肃讨论的技术问题,那是一个娱乐的问题。 而且,我不认为存在 “ 图灵测试 ” 作为判断人工智能的标准是否落伍的问题。 IQ 测试作为人类智能的判断标准是否落伍 ? 沒有,因为它们从未被真正地确定为人工或人类智能的判断标准, “ 过时 ” 也就无从谈起。 从学术上,这个问题可分二部分讲:第一,理论上一般抽象的 “ 图灵测试 ” 作为判断人工智能的标准是否有科学性本身就有非常大的争论。上面己经说过,人类智能有多个类别,人工智能自然也有多种类别,图灵测试测的是哪一个类别 ? 全部 ? 仅限语言智能或更小的特定领域的问答智能 ? 第二,实际上具体实施的 “ 图灵测试 ” ,本来就是对图灵之图灵测试的一种误解。图灵测试指的是人类考官而不是一个带着特定问题的特殊人群考官,是一个广义的人类做个为整体的考官,其测试的时间段也不是具体的一段时间而是广义的时间段,说穿了就是所有的人类在所有时间都分辨不出人与机器之后,才算其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等价,决不是通过一次比赛就能辨别出来是否具有人工智能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对 “ 图灵测试 ” 有许多不同版本的解释之原因。 个人认为规范的 “ 图灵测试 ” 之类的活动应当鼓励,因为有助于人工智能研发的深入和应用的普及。别忘了,除了图灵测试之外,还有 “ 中国房 ” 、 “ 模仿游戏 ” ,以及非常具体成功的 “CAPTCHA” 等项目。但无论如何,不能过分甚至故意恶意的放大此类测试的效果,这类行为只能有害于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 4 、如今人工智能的智慧最高达到什么程度?近年来哪些技术的出现促进了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真正能取得突破需要什么样的先决条件? 显然,这都是社会大众十分关心的问题,但遗憾的是,有些我不能回答,因为我根本就不知道人工智能的 “ 智慧最高 ” 是指什么,也不相信有什么 “ 智慧最高 ” 的人工智能存在,所以无法回答。 但人工智能在过去六十年的确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成果。近十余年来更是在自然语言处理 、 机器学习 、 智能搜索等领域获得了辉煌的成绩,特别是计算智能异军突起,为智能产业的兴起立下了汗马功劳。今天,智能手机进入千家万户,己经并仍在改变我们社会形态,中国能有 BAT 为代表,美国能有 FLAG 为表征的新型产业公司,而且都是从无到有在极短的时间里兴起,并且发展势头迅猛,就是明证。 深度学习和 IBM 的 Watson 系统更是时下媒体的明星,这些技术和系统的确取得了重要突破性的阶段进展,促进了人工智能的当前发展。但我们也不能过度宣扬和放大其效果,毕竟,它们离人工智能的目标还差很远。而且,目前从这些技术上根本看不到迈向人工智能的较为一般的途径。最近, IEEE 的旗舰杂志《 Spectrum 》上对此有几篇文章和问答,较为客观,建议大家去看一下。 至于人工智能真正突破需要什么样的先决条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当学生时,大家公认常识的表示、处理、理解、利用是人工智能的难点和关键。三十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仍然认为常识的问题是人工智能的突破口,但己基本放弃了对解决常识问题一般通用方法的追求。因为理论和实践越来越清楚地表明,尽管计算和内存能力越来越強,但常识问题似乎只能具体领域具体解决,所谓大数据思路更是如此。 5 、人工智能里的神经网,进化算法、遗传算法等,这些名字听起来和人脑机制一样的人工智能,实际上和人脑思维的方式差别有多大? 神经网络、进化算法、遗传算法,都是计算智能的核心内容,它们与人脑机制和人脑思维的关系,就像诗歌散文同现实生活与大自然的关系一样,都是源于 “ 生活 ” , “ 高 ” 于 “ 生活 ” ,而且一定异于 “ 生活 ” ,切不可望文生义。生物、医学、神经生理学家还没有完全弄清人脑机制、人脑思维是什么,计算智能想仿也没有明确的途径。 当然,这些计算智能方法最初的提出受己经认识到的人脑 、 生物机制的启发很大,并在发展中受其影响,就像诗歌的创作受生活的启发影响一样。实际上,有些听起来像人脑机制或人脑思维的智能方法,其实差别很大,几乎是风牛马不相及。 6 、有人认为谷歌这样的公司正在用搜索技术来改善人工智能,而非用人工智能来改进搜索技术,它的每次搜索都是在改进人工智能技术。对此您怎么看? 不知所云。谷歌每次搜索都在改进人工智能技术 ? 从何谈起 ? 指什么 ? 是指又用了自然语言处理 ? 还是数据挖掘或机器学习 ? 难道它们不是智能技术 ? 还有,每次搜索当然都应是一次改进,对什么都一样。科学上, “ 研究 ” 的英文本来就是 Research, 就是 Re( 再 )+Search( 搜索 ) ,即 “ 再搜索 ” 之意。具体到谷歌这个公司,个人认为,正确的说法应为 : 它的每次搜索都是在人工智能技术引导下完成。一个人不应忘本,一个企业也是如此,特别是当他、她、它成功之后。 搜索本来就是人工智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著名的 A* 搜索算法在人工智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谷歌最初立身的 PageRank 算法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计算智能方法,是一个成功的算法自动化或知识自动化的例子。毫无疑问,人工智能技术对谷歌的搜索技术贡献巨大,而且,谷歌从单纯搜索到无人车,机器人,可穿戴移动装置,更是越来越得益于并越来越像一个纯粹的人工智能公司。谷歌靠人工智能有了今天,更要靠人工智能混到明天,所以,谷歌对人工智能技术有所贡献,理所当然,切不可本末倒置。 7 、前些时候比尔 · 盖茨、埃隆 · 马斯克和霍金发表了 “ 人工智能威胁论 ” ,学术界和产业界对此进行了各种讨论,您对人工智能的未来持什么态度?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而且有的鸟昨天吃害虫,今天吃的可能就是粮食。当一个话题热起来之后,各色的人,各样的动机,各种的观点,都会涌现,这是人性。我尊重任何人发表任何观点的权利,但对 “ 人工智能威胁论 ” 、 “ 奇点理论 ” 之类的论调,我的态度是坚决反对。的确,有钱有势就是任性,什么话吸引眼球就讲什么,我对这些议论和观点最好的评价只能是:无知者无畏。 人工智能其实还非常初等, “ 威胁论 ” 、 “ 超越奇点 ” 怕是在梦里都做不到。不过,我个人觉得这些言论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还不能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反到能够引起大众的更多关注。 我对人工智能持非常乐观的态度。而且,个人觉得这是历史上人工智能发展最好的时期。人类即将进一个从知识自动化为特征的崭新科技与生产时代,智能技术在其中会起到关键和核心的作用。为此,未来的人工智能发展,不应再是只关注 “ 高大上 ” 的工作,而是应当从小处着手,讲究实效,面向社会民生,以 “ 众包 ” 形式,让社会普通大众的智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使智能技术进入生活与工作的每一个角落,这才是人工智能真正的突破。 我还相信,网络化、移动化,特别是手机化的智能技术一定会加快整个社会形态的转化,使我们更快地走向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开放社会。 8 、在人工智能的历史上,人们曾走过哪些误区?对后来有什么启发?你认为现在人们对人工智能最大的误解是什么? 历史上人工智能曾走过许多误区,至少二次进入 “ 人工智能的冬天 ” ,教训非常多,也非常深刻,而且多是由于过高、过快、过大地评价或展望其方法与技术,给资助机构和大众造成无法兑现的期望所造成的,所以最大的教训就是:多干少说,坚持不懈。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神经网络方法。这个方法提出之后,风行一时,但因一位权威人士的一个简单的反例和反对,就被 “ 雪藏 ” 了近二十年。后来有人发明 “ 反向误差传递 ” 的算法后,神经网络再度抬头,接着兴旺了十余年,但随即再次陷入了发展停滞的阶段。然而, Hinton 等人坚持不懈,几年前又提出了深度学习的方法,使神经网络技术重新回到计算智能的主战场,再次成为解决压缩、分类、识别等重要问题的主要工具。尽管我不认为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方法,但这种不懈的劲头就是发展人工智能所应有的精神。 “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神经网络的故事,再次揭示了大家熟知的道理:条条大路通罗马。一种方法在质疑、反对声中,只要不懈努力,探索改善,尽管方法的最终形式与其最初形式甚至动机都很不一样,还是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有用、有影响的方法,这就是给大家的启示。 至于人们对人工智能的 “ 误解 ” ,简单地讲就是把文学和科学混淆了 : 一些号称专家的人士,用文学的语言放大科学上的成果;可怕的是,大众中许多人却以科学的劲头去认识、相信、宣传这些专家的观点。 其实,在一些西方国家,这类误解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那里人们的期望值一般较低,不过围绕着期望值的方差很大,加上大家讲究实效,专家很难 “ 忽悠 ” 并获益,更难阻止别人的创新或突破;多数情况下,大话和 “ 误解 ” 被权当新闻博人一乐就过去了。但在中国,期望值往往很高,但方差很小,不利于创新;加上大家重名,这些 “ 误解 ” 很多时候会造成实际的后果 : 轻则经济损失,重则败坏科技甚至社会的正当规范 和 秩序,值得我们反思并且深思。 9 、人工智能能像计算机的发展那样可以预测吗?未来 10 年,人工智能可能会在哪些领域取得突破?它会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 计算机的发展可以预测 ? 关于计算机之最著名的预测就是 IBM 的 Watson 六十多年前作的。这个 Watson 不是 IBM 的 Watson 智能系统,而是 IBM 的已故总裁 Watson 先生,他曾预测:全球只需要最多 5 台计算机 ! 60 年前的计算机,还不如我们手机上的计算器强大,可见预测计算机的发展是多么的危险。 或许这里是指预测半导体行业发展的 “ 摩尔 定律 ” ,其实这纯是一个传说。 “ 摩尔 定律 ” 不是预测,是规划,是行业愿意遵守且有利可图的规划而已。 我只能说,人工智能或智能技术将同计算机技术一样,深入到生活 、 学习 、 工作的每一个角落。而且,就像今天社会上很少有人谈论电机一样,不久大家也会不再谈论计算机,只谈智能技术。今日计算机在大家心中之地位,就是 50 年前电机之地位 : 不用 50 年,计算机就会同电机一样 ,消失于无处不在之中 。 未来十年,我希望人工智能在知识自动化上有重要突破,助力智能制造、智能网络等智能产业的兴起,通过软件定义的系统,以及虚实互动的平行智能技术,构建智慧农业、企业、城市、社会和健康体系,使我们真正进入一个智能的时代。 工业自动化使我们进入了工业时代, 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人类从此告别农业时代。同样,知识自动化的智能技术也将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并将把人类社会推向崭新的知识时代,一个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社会形态。 本文于2015年发表在《中国自动化学会通讯》第1期 王飞跃:人工智能九问九答.pdf
个人分类: 科研记事|26610 次阅读|3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2: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