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电动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建议电动车限速为35公里
热度 4 hezuoxiu 2011-4-20 09:45
本报讯 中科院院士何祚庥昨天在无锡建议,电动车的新国标考虑到“发展”的要求。时速应以限制在35公里之内为宜,车重应在人体重量基础上“打点折”。   何祚庥认为,在电动自行车的“标准”问题上,有一个特有的混乱的理念,往往把可在市场销售的合格产品应具备的“质量”标准,和道路许可通行“标准”混为一谈。奔驰汽车行驶速度可高达250公里/小时,我国高速公路规定最高时速是110公里;但不能因此而限制奔驰汽车的进口和销售,购买者也不能因为是奔驰汽车,就可以在中国的高速公路上以250公里/小时的速度超速行驶!但是,在电动自行车的“标准”问题上,却把“质量”标准和“行驶”标准混为一谈。   他的建议是,中国近期以及不远的未来城市地面交通,需要划分为快速交通和慢速交通(也许应称为较快交通)两种交通模式。以35公里/小时行驶速度为慢速交通通道的上限;以45公里/小时行驶速度为快速交通通道的下限。(沈 原) 来源:扬子晚报
4346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科院院士何祚庥称电动车新国标应重制
hezuoxiu 2011-4-20 09:42
昨日上午,四川省自行车协会联合成都市电动车行业协会率先把30份《申请书》寄往北京,上书国家相关部门申请撤销或暂缓执行“电摩新国标”。继前晚接受央视《新闻1+1》采访后,昨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电话采访。   何院士称,他赞成四川和成都相关协会的做法,并认为“电摩新国标”很难贯彻推行,短期内会暂缓,然后重新制定标准。    “我只是为电动车车主说公道话”   成都晚报:何院士,您好!最近关于即将实施的“电摩新国标”的争论沸沸扬扬。您也加入了这场争论,为中国广大的电动自行车一族呼吁。请问,您骑过电动车吗?现在还骑吗?您站出来呼吁这件事的初衷是什么?您希望通过这样一场争论达到什么目的?   何祚庥院士:我是骑电动自行车的,用它上班,只需要5分钟,而如果乘坐小轿车,则需要30分钟,因为我所在的北京中关村交通很拥堵。   我为什么要给电动自行车说话,首先声明,我在电动车生产商那里没有任何投资,也不是任何一家电动自行车厂商的股东,我只是为中国的电动自行车车主说几句公道话。因为电动车从2004年开始发展到现在,全国的保有量已经达到了1.2亿辆,说明它很受百姓欢迎,它能保证老百姓准时上班。    “城市缓堵,就应大力发展电动车”   成都晚报:现在不少城市为了给机动车让路,都或多或少地对电动自行车有一些打压措施。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何祚庥院士:这实际上是一个认识上的问题。现在城市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都提出了优先发展公交的思路。但是,权威调查显示,公交已成为城市拥堵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我所在的北京中关村为例,很多时候是40辆公交排成长龙,进不了站。公交车体积大,而有时上面只坐五六个人、七八个人,人均占用道路的面积大,而由于车速较慢,通过道路的时间也比较长。电动自行车人均占用道路的面积小,通过的时间少,所以应该大力发展电动自行车。现在一些大中城市认为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是电动自行车多了,这有点儿“倒果为因”了。   成都晚报:解决大中城市交通拥堵,您认为关键在哪里?   何祚庥院士:我赞成将城市道路分为快车道和慢车道。我认为,中国近期以及不远的未来城市地面交通,需要划分为快速交通和慢速交通(也许应称为较快交通)两种模式。以35公里/小时行驶速度为慢速交通通道的上限,以45公里/小时行驶速度为快速交通通道的下限。我不赞成“无间界通道”的说法,这极易造成快车和慢车的混行,在运转速度上会彼此妨碍,而且危及安全。   在慢车道上行驶的车辆,包括各种形式的电动两轮车,应规定车辆重量的上限,大体上以人体的平均重量60~80公斤为参考标准,也可以打一个折扣,设为最高上限。行驶车辆的尺寸大小也应有所规定,以免因车体过大妨碍其它车辆在慢车道路上行驶。   提出这一“行驶”标准的理由是:1、这一分道运行方案,将大幅度减少人们对所购买的小轿车的使用(请注意是“使用”而不是“购买 ”,所以不妨碍驾车远行),大幅度缓解交通拥堵,同时又极方便地满足了广大居民准时上下班、接送孩子上学、老人看病等需求。2、由我国所开拓的电动自行车这一新型交通工具,不仅在行驶性能上已能充分满足上述要求,而且在保证行驶安全性能上也有大幅度提高。    “骑电动自行车出行既安全又环保”   成都晚报:您刚才谈到了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   何祚庥院士:我先给你看一组数字,公安部公布的数字:2004年,中国“电动车+自行车”的死亡人数为14244人,到2007年就下降为10020 人,年死亡人数比2004年下降了4224人。这比近年来煤矿工人死亡人数的减少,还大了一倍,而且这个数字的下降没花太大力气,你说是好还是坏?我认为,死亡人数的下降,是电动车界对我国交通安全作出的一个巨大贡献!   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还在于一般做得比较矮,可以两只脚踩地,不会摔跤,这就极大地减少了事故;电动自行车的轮胎也比自行车宽,所以,电动自行车比自行车还安全。   成都晚报:在全球都在倡导低碳经济、绿色出行的今天,您认为电动自行车是不是一种环保的出行工具?   何祚庥院士:这个是毫无疑问的。拿四种交通出行方式的能耗和碳排放来对比,同样以每人每10公里计坐家庭汽车要耗0.544公斤标准煤,排放1.15公斤二氧化碳;坐摩托车耗标准煤0.272公斤,排放0.575公斤二氧化碳;坐城市公交耗标准煤0.11公斤,排放0.23公斤二氧化碳;骑电动自行车则耗标准煤0.043公斤,排放0.082公斤二氧化碳。可以看出,能耗方面电动自行车约为公交的1/3,排放也很低。这些数据证明,电动自行车是绿色的。   成都晚报:您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称,出台国标是摩托界想抢占市场的结果。您为何得出这样的结论?您不担心得罪一些人吗?您发表相关看法后,是否感受到一些压力?   何祚庥院士:摩托车界已经跟我对话了。他们说,摩托车被纳入机动车管理,而电动自行车是非机动车,这是不公平竞争。我现在没感到什么压力。    “制定标准之前很有必要举行听证会”   成都晚报:四川省和成都市相关协会最近对国标出台反应很大,而且已经递交了撤销或暂缓执行的申请书。您赞成这样的举动吗?   何祚庥院士:我赞成这种做法。但我对中国自行车协会只要求暂缓执行新国标有意见,因为这个要求没击中要害。新国标很明显是侵害了电动自行车车主的权益。   成都晚报:四川方面还提出了举行听证会的建议要求,您是否赞成?如果举行,听证代表应该包括哪些方面人士?您是否愿意参加听证会?   何祚庥院士:现在都讲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这些同样适用于制定电动自行车国标这件事。关系很多人利益的事,决策时一定要民主,要多数人同意。如果举行听证会,我认为很有必要,听证会应该有各方面人士参加。如果方便的话,我也愿意参加听证会。   成都晚报:何院士,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请问,您预计这件事会有一个怎样的结果?   何祚庥院士:由于这样一个国标很难贯彻、推行,所以电动自行车的国标需要重新改。我个人认为,这个国标短期内会暂缓,然后会重新制定标准。   成都晚报记者 赵家学 杨富 来源:成都晚报
5477 次阅读|0 个评论
何祚庥院士:锂离子蓄电池是电动车发展方向
热度 3 hezuoxiu 2011-4-20 09:33
日前,我国两弹一星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何祚庥院士做客腾讯网,与网友就新能源问题进行了交流。 访谈中,何祚庥院士就未来新能源发展和利用进行了深入解读,并倡导中国大力发展以锂离子电池为能源的电动汽车,通过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的新能源路线,向大家阐述了新能源的美好前景,何祚庥院士说,中国有一个庞大的电动车市场,中国的电动车技术已经展有一席之地。 访谈精彩语录: 现 在北京的电价是不到5毛钱一度电,而国外给新能源发电电价的补贴是北京电价的10倍,我们现在还不能做到拿出那么多资金来鼓励太阳能。欧洲比我们富裕,同 时他们对于温室气体排放又特别关注。新能源发展的初期,肯定是竞争不过传统的火力发电,成本很高。所以现在中国也正在研究应该给新能源发电多大的鼓励。 奥 巴马想使美国的经济走出困境,就是要大力发展太阳能,主导的思想就是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奥巴马的智能电网需要有一个超级大的蓄电池体系,这个蓄电池体系从 何而来?奥巴马的思维就是大力发展锂离子电池,而且大力发展以锂离子蓄电池为基础的电动车,用其将可以实现“智能电网”这一宏伟目标。 电 动汽车的发展方向是锂离子蓄电池。这个思想之重要还不完全是因为车子可以节能减排,车子的节能减排还能对智能电网做重大贡献,为什么?一般老百姓买了一块 锂离子蓄电池以后车可以开,每天开2、3个小时就很多了,大多数不会24个小时都开车,不开的时间那块电池就不用,放在那,还会折旧。奥巴马的智能电网说 提出应该把不用的锂离子电池的作用也调动出来,让每一块车用锂离子电池跟智能电网发生联系。也就是说,我这个电池要开车的时候作为动力电池用,不开车的时 候就作为储能电池用。 电动自行车非常重要。发展电动出车一定是从小做到大,一口吃一 个胖子是不行的。所以应该从电动自行车开始,进一步发展到电动小轿车,再进一步发展到电动大客车、电动大货车。总之功率越做越大,水平越来越高,这个发展 路线是跳不过去的。不要以为发展电动车的时候,可以一口吃一个胖子。中国有一个庞大的电动车市场。 以下为此次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腾讯的网友大家好。前段时间通过媒体报道了解到,中国和日本在南美展开一场锂矿争夺战,目的是为确保领军未来电动车市场。南美的玻利维亚盛产锂矿,就像沙特阿拉伯富有的石油。有人也预测,玻利维亚即将成为21世纪的能源战场。 通过这一事件,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了能源所带给我们的危机,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了我国两弹一星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何祚庥院士,以来来和大家探讨一下新能源发展问题。 何祚庥:网友好。 主持人:前段时间报道中日锂矿之争,是否预示着地球可让人利用的能源越来越少,并且由此也带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危机。 何 祚庥: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会争夺锂矿,锂矿本身不是能源,不像石油、煤、天然气等,大家争夺是因为它是重要的储能电池,是和能源有关的材料。储能电池大家 为什么非常关注?有两个方面,比如太阳能、风力发电有一大问题,有太阳有能,无太阳无能,有风有能,无风无能,所以能量贡献是不均匀的。解决这一问题最好 的办法,就是找蓄电池把能量储存起来。 另一个就开车也有问题,开车不能拉电线,即使 火电发电网非常发达,但没有把它上面的电送到车上面去,除非是有轨电车。在这个意义上讲就要用蓄电池,也就是把电能存储到蓄电池里面去,这个蓄电池既可以 做储能电池,我们叫专门为了调解能量的供求用的电池,同时也可以称为动力电池,这个动力电池就是车用动力电池。按照现代的科技发展动向,能够制造最有效的 蓄电池主要是锂离子电池,这也是大家争夺锂矿的主要原因。 主持人:有人说世界第三次大战有可能是围绕新能源之争开展的。 何祚庥:我觉得不见得,为什么?新能源的大头是太阳能和风能,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没有资源的争夺问题,或者资源的争夺比较缓和。当然太阳能也有资源好的地方,但是没有太多争议的地方,中国人也不会到撒哈拉沙漠去这么进行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和风能基本上是就地取材。 主持人:您刚才说风力、太阳能发电这块都要因地制宜的去取材,对于中国来说这两项资源怎么样? 何 祚庥:无比丰富,不能说世界上最丰富的,反正足够中国人用了。比如说风能资源,风能资源我们看到正式的统计,也就是在10米高空,中国的陆地资源有2.5 亿千瓦,海上的资源有7.5亿千瓦。但是现在风机都往更高的高空发展,所以高空风能的资源已经不能用10米来衡量了,一般国际上都用80米高空来衡量。这 比起10米高空的资源丰富得多。 直到现在为止,按照我了解,中央气象局还没有完全把 80米高空的资源数据测试出来。但是如果你简单的做一些估算,其实也可以知道中国大概有多少了。怎么估算?我们对全球的风能资源有个大概调查,全世界风能 资源大概是700亿千瓦,中国陆地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6.5%,也就是说在领土附近是有风的,风能资源多少?你把700亿千瓦乘上6.5,一算算出来是 45亿千瓦,这够大了。 2008年年底全国电力装机是8亿千瓦,但是中国的风能资源 假定我估算的对的话有45亿千瓦。8亿千瓦的5倍应该很够了,不过不能说很够,因为不是所有风能资源都能开发,我相信珠穆朗玛峰风力很强,但你要在那上面 放上风力发电,这个难度就太大了,所以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开发,预计开发出来也就是10几亿千瓦,但是也不少了。 还要注意一点,有时候是无风电,一般来讲,刮风的时间跟不刮风的时间有一个比例,所以你还要打个折扣,打个对折,或者打个1/3折。一打折扣之后,等效的风能发电大概就是5、6亿,7、8亿千瓦,这就要看以后技术能里怎么做。 中 国很大,会不会其他地方很小呢?不会太小。因为全世界的风都是差不多的,不可能美国的风能资源比中国好多了,大体的面积是差不多的,只能讲风能有好有坏。 如果讲到未来的需求,我觉得还不够,我有个估算,怎么估算?如果现在我们以发达国家为目标,美国人现在的人均用电差不多4个千瓦,稍微大了一点。 你 如果去算一算中国未来的人口是15亿人,国家发达起来人民生活是要富裕的,生活富裕是跟用电量成正比的。按照这样的意思讲,如果美国的人均是4个千瓦(未 来肯定要超过),中国人均GDP也超过美国的话,中国的用电量如果也是人均4个千瓦,15亿人口是60亿千瓦,这个需求量是很大的。 这 对于风能来讲就远远不够,但要紧的是太阳能,太阳能的资源大到什么程度,我给大家一个概念。中国的国土面积大家都知道960万平方公里。在960万平方公 里上所接受的太阳能是多少?相当于17000亿吨标准煤。中国2008年一年消耗的全部能源,包括发电、烧煤、锅炉都在内是28亿吨标准煤。太阳能太大 了,即使将来人均的电力到了4个千瓦,太阳能的供应也足够用了。所以未来的发展必定是太阳能,而且不会有争夺资源的问题。 主持人:我们现在太阳能发电这一块实施的怎么样呢? 何祚庥:我们国家光伏发电产业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它的份额占了世界份额的40%。全世界的光伏发电产业占的比重最大的就是中国,但是在中国没有自己的市场,我们的市场份额很小,都是行销到国外。 主持人:您指的产业是我们生产这个产业,而中国人自己用它发电的不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何 祚庥:因为我们鼓励不起,现在北京的电价是不到5毛钱一度电,而国外给新能源发电电价的补贴是北京电价的10倍,我们现在还不能做到拿出那么多资金来鼓励 太阳能。欧洲比我们富裕,同时他们对于温室气体排放又特别关注。新能源发展的初期,肯定是竞争不过传统的火力发电,成本很高。所以现在中国也正在研究应该 给新能源发电多大的鼓励。 主持人:我看新能源的问题不仅中国政府在关注,全球的其他国家也都在关注,包括新上任的奥巴马。 何 祚庥:奥巴马想使美国的经济走出困境,就是要大力发展太阳能。现在奥巴马主导的思想 就是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再讲的具体一点就是大力发展风能、大力发展太阳能。但奥巴马还多说了一句话,就是不仅要鼓励新能源,还要建立智能电网。因为电网是 调配供给和需求的,调配不当就会损失很大,如果你不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的话,人为去调配,电网就没有智能功能,太慢了。 我 们国家现在也开始关注智能电网,什么叫做智能电网?指导思想是这样的,要把供给和需求都管理起来。我们国家的电网发展方针叫做需求管理,侧重在需求管理 上,需求超过了供应,很简单就是拉闸限电。这是非常简单化的办法,如果需求不足它就会鼓励需求。思维模式总是看到需求,而不是解决供给的问题。 奥 巴马现在讲的智能电网是既要控制需求,还要控制供给,要把供给和需求都协调起来。怎么样大量增加供给呢?就是风能和太阳能。但是我们刚刚讲了风能有个重大 的缺点,有风有能,无风无能,太阳能也有这个重大的缺点。所以奥巴马的思维是要有一个大大的蓄电池体系,这个蓄电池体系从何而来?奥巴马的思维就是大力发 展锂离子电池,而且大力发展以锂离子蓄电池为基础的电动车。 我稍微解释一下,电动车 大家公认为最重要的发展方向是锂离子蓄电池。这个思想之重要还不完全是因为车子可以节能减排,车子的节能减排还能对智能电网做重大贡献,为什么?一般老百 姓买了一块锂离子蓄电池以后车可以开,每天开2、3个小时就很多了,大多数不会24个小时都开车,不开的时间那块电池就不用,放在那,还会折旧。奥巴马的 智能电网说提出应该把不用的锂离子电池的作用也调动出来,让每一块车用锂离子电池跟智能电网发生联系。也就是说,我这个电池要开车的时候作为动力电池用, 不开车的时候就作为储能电池用。 人们就会问这能解决多大的问题,算一个数字大家就知 道了。一般来说一个锂离子电动车功率是20千瓦,大一点可能50千瓦,再大一点还有100千瓦,美国大约有2亿辆小轿车,如果都按20千瓦的锂离子蓄电池 来算,乘以2亿辆小轿车,约为40亿千瓦的调节能力。美国现在有的电力装机大概92亿千瓦,如果将现有的锂离子蓄电池普及起来,就是美国现有电网发电能力 的3倍、4倍,如果是每一块电池用到50千瓦,将大大超过美国现在的装机。所以你可以看,这样一来有了锂离子蓄电池的电动车,有了智能电网、有了风能、有 了太阳能,它就可以组合成一个既能管满足需求,也能有足够的力量保证供给的大大的电网。这就是奥巴马的设想。 主持人:这个设想看起来很宏伟。 何祚庥:是很宏伟,这就是他们想做的事情,并不是用嘴说,而是真在干,奥巴马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鼓励锂离子电动车。 主持人:中国也渐渐的成为第一大汽车生产国,而锂又是电动车发展的重要能源。就像刚开始提到的中日的锂矿之争,是不是说明我们也在重视电动车的发展。 何 祚庥:我们这几年在开始重视,前几年是重视不够,只是说这种电动车好,但是投入不够。以前我们有一个错觉,认为未来电动车的发展是所谓氢燃料电池,这个理 念是小布什提倡的。我们国家一些搞汽车的人就紧跟,认为这个不得了,但是这里面有很多问题,我们先后有不少专家表示反对提出意见。在国内曾有一场争议。 主持人:能不能说一下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的区别? 何 祚庥:氢燃料电池就是用氢气开汽车,问题是氢气怎么开法?是把氢做成电池来开,改个名称叫做氢燃料电池。锂电池是蓄电池, 燃料电池是直接利用氢能来发电。蓄电池消耗的是电能,氢燃料消耗的则是氢气,氢气的运输、易燃、一系列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并且还面临在全国各地解决氢的供 应,氢的传输等问题,需要一套新的体系,这个新体系显然是不经济的。 我们的汽车界对 于美国人有一点盲目崇拜,于是就跟着做,国家投钱,电动车是好的,首先推动氢燃料电池,但它是锂离子电池投入的8倍。小布什总统在下台以前宣布称,看来氢 燃料电池没什么希望,至少他这辈子可能看不见,也许我的孙子辈能看见,那可能是50年以后了。但是奥巴马上台非常明确的是停止氢燃料电池的研究,不是说这 个理论不成立,而是它是不经济的。 主持人:其实氢燃料电池也不是说不好,而是说在这两者之间应该优先发展锂电池。 何 祚庥:对,是这个意思,问题是一个好一个坏,它的价值判断是很悬殊的。可能我们两个年龄差不多,工作能力也差不多,可能你比我强一点,我比你差一点。问题 在于氢燃料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争吵当中是非是很明确的,糟糕就是我们搞车子的能源界领导缺乏眼界,早就应该看清楚的事情。甚至有些人在奥巴马已经宣布停止 以后还说氢能好。这就是问题实质性的所在。 为什么我这几年要介入能源问题?为什么要为这种能源问题发生很多争吵,要紧的是国家利益的问题。 主持人:何院士可能有一个不太礼貌的问题问您,在社会的舆论当中,大家也看到有人在说何院士最早是学物理出身,后来做两弹一星工作,后来又兼作哲学。你社会上的工作除了打击伪科学,对各种政策出台的呼吁,好多人评论何院士怎么成为万能院士了? 何祚庥:不是万能院士,我呼吁的内容多半是跟物理学有关的。 主持人:您正在研究的新能源跟物理有多大? 何 祚庥:太大了,物理学从来都是为能源服务的,当代物理学的发展更应该为新能源服务。我举一个代表人,朱棣文,他是美国现任能源部长,美国的能源部长不仅关 注太阳能、关注风能,他还关注跟能源有关的一些政策问题、社会问题,比如他提出“碳关税”等等问题。所以物理学家介入能源这是天经地义。 我还能举出一大堆名字,很多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很多重要的物理学家现在都在关注能源。所以我认为有一些网友说何祚庥不务正业,我觉得他对什么叫做正业,什么叫做副业都搞不清楚,我觉得物理学家不关注能源才叫不务正业。 因为能源问题牵扯到每一个人,首先从节能减排来讲,至少出了门随手关灯总是好的。有很多生活上该注意的问题都应该注意。 主持人:何院士今年82岁了,听说您还在天天骑自行车上下班。 何 祚庥:我骑电动自行车,我认为电动自行车非常重要。发展电动车一定是从小做到大,一口吃一个胖子是不行的。所以应该从电动自行车开始,进一步发展到电动小 轿车,再进一步发展到电动大客车、电动大货车。总之功率越做越大,水平越来越高,这个发展路线是跳不过去的。不要以为发展电动车的时候,可以一口吃一个胖 子。中国有一个庞大的电动车市场。 主持人:中国本来就是一个自行车的王国。 何 祚庥:自行车的王国进一步发展肯定就是电动自行车。中国大概两个人有一辆自行车,大概约5、6亿,电动车的保有量已经是一亿,而且电动自行车每年以 2000万辆的速度在上升。还应该看到正是由于我们的电动自行车比较发达,所以中国电动车的技术也相应的这几年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也完全有可能在这个领域 中我们也占有一席之地,只要国家大力支持。 主持人:我们再来一个轻松的话题。曾经我在几年前一个报纸上看到,有一篇报道以“何院士违法骑电动自行车上路”为题,这是怎么回事? 何祚庥:北京有一段时间是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的,说是电动自行车不环保,理由是北京市用的电动自行车当中有30%都是用的镍电池,它是会污染水源的,这是伪科学,根本没有这回事,我们当然就反对,提了好多意见以后就改过来了。 不过当时北京市禁止的时候它也往开一面,已经骑的人可以继续骑,骑到车子坏了为止。所以给已有电动自行车的人发了一个牌照,但坏了以后就不可以骑了。其实我是不违法的,我当时获得了这个拍照。 骑电动自行车违法不违法的问题在北京市是解决了,但在我们国家相当一些城市还没有解决,比如广州仍然禁止电动自行车,比如珠海也仍然禁电动自行车,他们有个理由说电动自行车不够安全,我个人认为道理不大。 我 手上有一个很好的统计数字,是一位热身于提倡电动自行车的人做的,他搜集了公安部事故记录资料。除了小轿车会出事故之外,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也会出事故, 不仅会出事故,而且还有死亡事故。因为我们国家公安部的统计是很全的,自行车每年死多少人,后来有了电动自行车,它也有统计,电动自行车每年死多少人。过 去只有自行车的数据,这几年由于电动自行车发展很快,公安部也开始统计了。 由于这几 年电动自行车大发展,它的后果就是骑电动自行车死亡的人数就在大幅度增加,因为完全不出事故是不可能的。同样的自行车的死亡人数在下降,因为原来大部分本 来骑自行车的人改骑电动自行车了,所以它的死亡人数在大幅度的减少,很合理。但是有个重要的数字,如果把自行车的死亡人数加上电动自行车的死亡人数,二者 相加呈逐年下降趋势。自有电动自行车以来,一直下降到2008年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的死亡人数每年少死了4000人。这是个很大的成就,煤矿一年死四、五 千人,但中国大力推广电动自行车以后,到现在为止,非机动车死亡的人数减少了4000人。为什么?原因是电动自行车比自行车安全。 主持人: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访谈马上就要结束了,感谢何院士跟网友谈了这么多新能源的问题,下次再见,谢谢大家收看。 何祚庥:谢谢各位网友。 来源:腾讯科技
2960 次阅读|3 个评论
镜子微博:看人家养孩子都容易,自己养都难
热度 1 liwei999 2011-4-17 15:15
看人家养孩子都容易,自己养都难。 (4065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December 28, 2009 04:13PM 回答: 为什么有人不承认理科比工科难学? 由 HunHunSheng 于 June 29, 2003 12:10:25: 送交者: mirror 于 June 29, 2003 12:34:49: 看人家养孩子都容易,自己养都难。大凡能“学的东西”,都难不到哪里去。而到了“创”的境界,就都相通了。 每个专业都有其传统和难题,学过相对论的北大学子,就知道拿个“尺子”量世界? ------------------------------------------------------------------------ 送交者: mirror 于 June 30, 2003 14:28:09: 只怕是根源更深,读“电动车”的冤屈起源于科学界的不道德行为 美国的汽车资本的“发财”,都是这样过来的。“电动车”的冤屈,所谓“科学界”不过是扮演个小丑的角色,决非几个教授的问题。 要紧的是产业界和政界如何看待此事,以及学界能否拿出“非汽车经济”的新思考、和“非汽油交通”新技术。 -----------------------------------------------------------------------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402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机械化到电子化的潮流
热度 4 liwei999 2011-4-13 10:44
从机械化到电子化的潮流。 作者: mirror (*) 日期: 04/12/2011 20:04:21 今天看到了全电气化了的汽车 ,感受到了时代的潮流。手表、相机等等都是从机械过渡到了电子,唯有这个汽车还落在后边。主要的原因在于电池。 电池比起汽油的能量密度来,由于没有排放(不用氧气),先天就不足。不过电池可以循环使用跑两百公里几分钟换个电池也未尝不可,开个电池出租也可以繁荣。只是开车本身是个负担,还有个安全的问题。在这些个领域,也应该有个巨大的产业。能否赶上这个产业革命的潮流,就要看国人的造化了。 所谓基础研究的作用,就是能够带来这样“革命”的一个量的积累。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799 次阅读|4 个评论
混合动力电动车在中国的发展预期
热度 6 luoxianan 2011-3-15 03:20
内容摘要:混合动力电动车在中国的发展预期 关键词:混合动力电动车 正文: 摘自网络资料: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公布元月国产汽车产销统计:今年元月,国产汽车销量达到 189 万辆,创月度历史新高。 2 月 20 日 零时起,国家调高成品油价格,北京地区 93 号汽油每升由 7.17 元提高到 7.45 元,创出历史新高。   高企的油价,日益加剧的燃油供应压力以及四处可见的交通拥堵,和高速增长的汽车产量似乎有些不太协调。 中国汽车不可能无限度增长。因此要搞清楚,以土地资源、道路资源和能源供应能力,中国的大地上到底能够承载多少汽车?保有量的极限在哪里。    一个国家汽车保有量的多少,既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购买能力,也取决于该国的土地和能源等各种资源。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徐长明认为,未来中国最高汽车年产销量 3000 万辆,汽车保有量最高可达 4.5 亿辆。   许多跨国汽车公司的研究机构也这么认为。但对这一预测,有人认为太高了。   清华大学欧阳明高教授的团队,根据我国道路、能源等综合因素分析,前几年得出一个结论,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极限是 1.5 亿辆。去年深圳世界电动汽车大会期间,记者见到欧阳明高教授,他现在把这一数据修改为 2 亿辆。 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王富昌去年 9 月在天津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发展论坛上说,预计到 2020 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 2 亿辆,由此带来的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大力推进传统汽车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成为汽车产业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根据推算,截至 2010 年底,不含农用车,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大约在 7400 万辆,低于日本的 7500 万辆,相当于美国 2.85 亿辆的四分之一。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千人汽车保有量为 128 辆。而我国目前千人汽车保有量只有 55 辆,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如果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汽车保有量应该是 1.7 亿辆多一些。 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再过七八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就可以达到 2 亿辆的规模,处于饱和状态。” 然而以上关于汽车发展的分析都没有涉及最核心的问题:未来在中国不是用汽车或者混合动力车还是用电动汽车的问题,而是没有足够的资源—汽车使用的城市道路!这才是最核心的危机问题。 北京(首都)可谓资源和投资全国第一,但短短的几年就迎来了汽车拥堵的恶梦,无奈之下只好 实施限购汽车政策 。实际这已经宣布了 中国全民汽车时代美梦的破灭 。冷静想想,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 13 亿人都开汽车,现在的城市道路全部拿来够不够停车?要多少汽油、电池、充电站来支撑这个巨大的汽车群开动?最后我们有这么多道路、停车场等资源来支撑这个海量汽车群的使用吗? 遗憾的是现在国内似乎还缺乏科学态度对中国未来的思考,以至面对 中国城市化 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总显得无所适从。 近几年国内又掀起一个发展电动汽车的高潮,但其制造成本高昂和充电时间过长,是阻碍电动汽车发展的两大瓶颈!是无期限的等待不可预知的动力电池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并有效解决快速充电问题?还是另辟蹊径,寻求全新的解决方案? 国际汽车巨头已经做出了选择:混合动力 - 电动车,几乎所有的著名制造商都争先恐后的推出自己品牌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未来中国大众的个人交通工具主流是什么?汽车(包括节能汽车)已经不现实了;那么会是什么? 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国度, “人口众多,资源贫乏”是基本国情。即使在可预期的未来;这个事实同样不可改变! 所以一个产业的发展和生存都必须从这个基点: “人口众多,资源贫乏”为起点到归宿。 客观的判断是在可预期的未来,城市生活不可能全民使用汽车(包括节能汽车)代步,公共交通必然仍是主流交通工具。 中国的自行车在 50 年后终于退出历史舞台,被所谓电动车取而代之,实际上这个新生事物的出现也是颇为艰难的,君不见前几年多少城市管理部门,“全面禁止电动车使用”而鼓励使用汽车。令人不明白的是为何就是不准老百姓使用关系民生的“电动车”,而却拼命投资搞“电动汽车”?都是“电动车”为何老百姓用的“电动车”就是非法的,而合法花费国家巨额资金搞的“电动汽车”呢,现在哪里? 电动车(两轮)的是中国建国以来真正没有国家一分投资;却不断受到各地政府打压却日益做大的一个 市场化 新兴产业。看看现在的城市里,成千上万的电动车流与当年的自行车流何等相似。现在承认电动车是一个符合民生的产品了,并且列入了国家家电下乡计划。这已经证明了一个事实,正像有位科学院士所说:中国的出路就是电动车! 电动车(两轮)已是 城市大众 的主流个人交通工具,在可预期的未来仍然是不可代替的个人交通工具。(就像前 50 年使用的自行车) 未来的城市交通必然是多元化的交通体系,主流是公共交通;私人汽车(包括节能汽车)有限发展,而具有不可限量的个人交通工具就是所谓电动车(两轮),在 15 -50 公里 的活动半径内,电动车(两轮)将成为大众生活必备的个人交通工具。 同时 一次 300 公里 连续行程 ,还适应了广大农村使用的要求。 现在的电动车受到技术的束缚,行程有限和充电时间过长的问题均无法解决。在日益扩展的城市化生活中已显力不从心。 自主世界首创的混合动力电动车(两轮为主)的经过 12 年的探索、研发和不断优化,现在已经完成了产业化准备,是真正的中国制造。其技术节能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见附件:测试报告)。这个产品和技术出现为中国迅速膨胀的城市化送上了一个现成的蛋糕。产品节能;已经达到 100 公里 油耗低于 1 升 (测试为 0.75 升 )具有零排放 和 长距离行驶 兼而有之的先进功能。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款交通工具达到这个能耗指标。其技术原理与国家鼓励发展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完全一样。特别是智能化刹车优先和自动怠速节油等先进技术应用,让使用者倍感安全和方便。另外,在道路占用和停车位置占用这两方面,也有着汽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其一辆汽车的停车位的相关面积就可以停 6-8 辆电动车,还可停放在一些边角场地。这对于城市日益紧张的道路饱和停车拥挤难题,将会起到根本性的缓解作用,这正是中国社会城市化发展所需要的。 在所有省份都在要搞混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的背景下,为何就没有一个城市决策团队,看看现状,看看老百姓在用什么车?想想继续发展汽车会有什么后果? 做混合动力电动车(两轮)取代现在全国保有量已经近 2 亿的电动车(两轮)则可能有机会、有条件做大做强。这是关乎全国大多数人的工作生活的个人必备交通工具。 尽管云南制造混合动力电动车(两轮)不占天时地利,目前且配套不全。但我们占有先机:拥有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并且完成了产品的研发,与国内著名专业制造商共同完成了产业化准备。发展这一产业,将对云南的经济发展找到一个很有前途的增长点,新增创造上数十亿的年产值。这将促进改变云南先进制造业总体落后的面貌,提升云南制造业的配套水平,拉动相关产业链成长。特别是云南就近出口东南亚,开辟国际市场也是该项目的优势所在。 本项目创新、节能、环保,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和产业政策。 如果得到投资和政策的支持,在现有的基础上迅速做大完全可能、可行,并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军。 混合动力—增程电动车,有其巨大的社会现实需求市场,技术上完全依托国内制造业即可配套。不像所谓国产汽车实际受限于国外技术和依赖外来品牌。 在中国这是一个百年难遇的机会,这个产品必然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但这需要有远见的判断、需要精心的谋划、还需要创新的市场模式,一个立志创业有共同价值观的创业团队。当然国家的产业政策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2011 年 3 月 11 日
个人分类: 中国大众个人交通工具|3434 次阅读|19 个评论
荒唐:撞人后刀捅,检方竟然认定自首情节欲从轻发落
热度 3 tarimriver 2011-3-10 12:34
华商报报道,目前,检察院所有针对该案的侦查审理工作全部结束,初步认定药家鑫有自首情节,对其量刑是否建议为死刑,有待检察院审委会做进一步评定。 西部网讯 10月20日晚上,西安大学生药家鑫开车在路上撞倒了一个女孩,因担心对方记住自己车牌号,便持刀连刺被害者8刀,致其死亡。12月15日,《今日说法》对此案进行深度报道。 回顾:撞人补八刀 杀人后再次撞人 “娃就是头向西北方向,脚在东南方向,身子平躺着面部朝上。(她)停止呼吸了,听到这个消息,我浑身发软。”受害者张妙的父亲描述女儿出事后躺在地上的姿势。 案发地点在西安市长安区翰林路中段,2010年10月20日晚上23:00,独自骑电动车回家的张妙,走到这里就中断了回家的路,也中断了生命的路。张妙的生命只延续到了26岁,案发前10分钟,张妙曾被距离案发现场两公里的一所学校的监控录像记录下来。骑着电动车正在走出大门的身影,就是刚下夜班的张妙。 张妙的堂哥在这所学校里摆了一个麻辣烫摊位,张妙在摊位上帮忙打工。10月20日晚上,本该是张妙最后一次在那条路上骑车回家,因为有学生举报吃坏了肚子,麻辣烫摊子被责令停止营业。“晚上22点我和张妙一块出的大门,我刚好到邻村去,她就说她先回,谁能想到会出这事。”受害者张妙的堂哥说。 从这个门走出大约10分钟之后,张妙被人发现时倒在了路边,车的后轮损坏,而张妙躺在血泊之中。张妙的父亲起初猜测张妙的死亡应该是被汽车撞到所致,因为张妙的腿部有明显的擦伤,头部有明显的被撞击的痕迹。 “娃穿的是牛仔裤,膝盖烂掉了,头部有血迹。”但随后,张妙的父亲从勘验现场的民警那里,听到了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娃一是车祸,二是刀伤。” 女儿身上除了撞伤之外,还有8处刀伤,其中一刀刺中了心脏,那一刀是致命的。遭遇车祸很可能是个意外,但是8处刀伤,显然是无法用意外解释的,那么10月20日的那个夜晚,张妙倒地经历了什么呢? 两天之后,这个疑问有了答案。张妙的家人得知,撞伤女儿和杀害女儿的是一个人。那个人叫药家鑫,21岁,家住西安市新城区,是西安音乐学院的一名学生。 撞到张妙的肇事车是一辆新型的雪佛兰科鲁兹轿车,张妙的家人从警方哪里了解到的情况是,10月20日晚,车主药家鑫驾车见女朋友,途中行驶到翰林路中段时,把同向形式的张妙撞到,构成交通事故,随后药家鑫下车向张妙挥起了刀。 有人分析,从现场的条件来看,如果没有药家鑫在张皇逃跑过程中的第二场车祸,有可能他当时真的跑掉了。20岁的石学鹏回忆说,当天23时许,他和朋友都走在郭杜南村村口的街上,突然两个人都被后面过来的车撞飞,朋友当时昏迷,恰好他一个叔叔打车在药家鑫的车前面停下,做了一些阻挡,他直接从车窗里拽住方向盘和药家鑫的衣领,把他按了下来,之后按照一般交通事故报警处理。而此时的药家鑫,“从容地打电话”叫来了父母。让石学鹏感到不寒而栗的是,药家鑫在撞飞他俩后,停下车来看了他们一眼,“面无表情”,包括后来在医院的一夜,“也不怎么说话,就是面无表情”。另外,石学鹏透露,药家鑫撞倒自己后,将一把刀扔掉,“现在想想都后怕,如果人少一点,药家鑫当时会不会再次像我下狠手。” 警方通过车祸现场痕迹鉴定和张妙被杀现场遗留的被撞电动车比对,认定药家鑫有重大作案嫌疑,10月22日,将药家鑫抓获。起初他没有供认之前杀人的事,经过在家中和父母在一起的一夜,10月23日,父母陪同药家鑫投案自首。11月23日晚,药家鑫被长安警方依法刑事拘留。11月25日,经长安检察机关批准,药家鑫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逮捕。 疑问:修长手指为何挥刀刺向鲜活生命? “这就得一命换一命,这就把我好好的这个家给我破散了。”受害者张妙的婆婆说。 让张妙家人无法想象和理解的是,药家鑫为什么在撞了别人之后,不但不救助,反而持刀行凶,连捅8刀呢?陕西电视台《第一新闻》在药家鑫刚刚被抓获时,对他进行了采访,药家鑫曾经谈到过他杀人的原因。 “怕她找到我,是我撞的,当时慌乱了,没有考虑后果,就拿刀捅了她。”按照药家鑫的说法,张妙当时极有可能记住了他的车牌号,甚至他的相貌,而将来很可能通过这些信息找到他,而药家鑫不想被对方找到,那么他顾忌的到底是什么呢? “害怕撞到农村的,特别难缠。”药家鑫的猜测没有错,张妙的确是农村人,她家住在距案发地点约3公里的一个小村庄,但是药家鑫的说法,却让张妙的家人觉得荒诞。 “农村人有多难缠?咱不会跟人胡来,只要是你给我女儿看好也就行了。”让张妙的父亲愈发感到气愤的是,从药家鑫的说法中恰恰可以知道,张妙被车撞到之后根本就没有死,也不会死。 事实上,根据到场医生的检验,张妙被撞以后,只是导致了腿骨骨折和颅脑轻度损伤,这些伤不足以致命。并且在案发时间,不时有行人和车辆来往。即使药家鑫不对张妙施救,张妙也会被别人发现,从而得救。 “你就是跑了,我也可以给我女儿看病,也就是花几千块钱医药费的事情。”在张妙的家人看来,在这起原本用不了多少钱就能解决的普通交通事故中,药家鑫为了怕所谓的“难缠”,选择了杀人灭口,实在是丧心病狂。“3岁小孩都不如,素质过差,你还是大学生?” 张妙被人杀害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犯罪嫌疑人药家鑫被警方逮捕的理由也是涉嫌故意杀人,但是一起原本普通的交通事故,为何会演变成故意杀人案?作为导演者的药家鑫,为什么会有如此荒诞的杀人理由呢?药家鑫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由于无法采访到药家鑫,记者决定先去寻找他的家人。在西安市某工厂的职工宿舍,记者打听到了药家鑫的家,但药家鑫的家中无人应答。 邻居称,她家好久都没人。媒体报道之后,他们才知道楼上人家的孩子出事了,感到很惊讶。药家鑫不爱说话,甚至直到药家鑫出事之后,这个小伙子才开始引起邻居们的注意。 “交往不多,他那孩子上学干什么,情况都不太清楚。”邻居们更多的是听到药家鑫家里传来的悠扬的琴声,因为他在大学里学习的是钢琴专业。 事发之前,人们知道的最新消息就是药家鑫开上了家长给他买的新车。“在楼下见过那个车。”邻居们有关药家鑫生活中内向文静的印象,显然无法揭开药家鑫为何作案的疑团,为了了解更多有关药家鑫的情况,记者来到了药家鑫案发前正在就读的大学。 “杀人?交通肇事罪演变得最后就杀人?”西安音乐学院宣传统战部部长史晓眉完全不能理解药家鑫当时的举动。 据了解,药家鑫是这所艺术院校2008级钢琴系的学生,这个案件之所以令校方震惊,是因为药家鑫在校期间,连校纪校规都没有违反过。 “据我们了解,药家鑫没有与同学发生过明显的纠纷,尽管他很内向,但是跟同学的关系处的还比较好。”史晓眉说,药家鑫的学业也还算不错,“他是2008年进学校,08-09学年获得过乙等奖学金。” 在学校的琴房,学生们正在练习,这也是药家鑫过去经常出入的地方。弹钢琴最关键的功夫就在手上。修长的手指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而灵巧的手法不经过多年勤奋的习练和体悟也是无法练成的。药家鑫也在这里弹奏过许多美妙动听的乐曲,但这一次那双手为什么会挥起刀刺向一个鲜活的生命呢? 学校没有解开我们的疑问,反而让我们更难以相信他就是作案的凶手。记者试图采访药家鑫的老师和同学,但都被校方婉言拒绝。 记者了解到,他在大学里读了两年多并且不住校,相比之下,他曾就读了六年的中学应该对他的情况掌握更多。校方起初以学生毕业多年拒绝记者采访,大家心情都不好不愿意谈。不过,这名工作人员还是对药家鑫当年的表现进行了描述,工作人员说,在老师的议论中,这个孩子还不错,没有犯过什么错,学习比较优秀。学习好的学生往往容易被大家记住。 紧邻中学旁边的就是药家鑫就读过的小学,药家鑫出事的消息显然已经传到了这里,而学校里的确还有人记得他。但是,当记者希望向教过药家鑫的老师了解情况时,学校的工作人员却称,“现在学校没有老师,要是有就让你们进去了。” 也许是这个案件比较恶劣,和药家鑫有过接触和了解的人,大多选择了沉默。在对药家鑫的熟人进行采访中,关于药家鑫的关键词越来越多,文静、内向、学习好、好孩子,这些不仅没有解开药家鑫为什么会作案的谜团,反而让我们的疑惑越来越多。如果真的像人们说的那样,这起骇人听闻的案件该如何解释呢? 观点:“撞伤不如撞死”纯属胡扯 纵观整个案件,让人最难以接受的是药家鑫撞人后的行为,使得案件的性质产生了质的变化。为什么他会有一些很奇怪的想法,比如说我干脆把他弄死得了,而且她是农村的,农村的特别难缠,这些观点到底从哪来? 媒体专家石述思认为,有三个原因导致了这个情况。第一,我们的立法上确实有值得完善的地方。比如说交通事故死亡赔偿,根据目前的物价水平确实偏低。第二,在我们执法的过程中,为了使受害人得到某种补偿,会相应的减轻一点他的刑事责任,也就是说掏钱减刑,尤其是在交通肇事案件运用广泛。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刑事的震慑力。第三,我们的公众舆论,对“撞了白撞”、“撞伤不如撞死”进行了某种放大。又对社会产生了新一轮的误导。 另据专家分析,“撞伤不如撞死”纯属胡扯,因为你撞伤人后,积极地救治导致的后果,无论从法律上还是经济上你要承担的后果绝对比你将一个人撞死承担的后果轻得多。 据案发以接近两个月,张妙仍然躺在医院的太平间里,家人也没有为她办理后事。“不敢埋,埋了凶手再不承认了咋办。”张妙的家人之所以这样担心,是因为自案发后,药家鑫的父母始终没有露过面,也没有和张妙家人联系过。 除了配合警方的调查,张妙的家人没有找过药家鑫的家属,他们甚至不知道药家鑫的家住在哪里,丝毫没有表现出药家鑫所担心的农村人“难缠”。 揭秘:药家的真实面孔 也许是因为药家鑫年纪轻轻就开上私家车,也许是由于他在交通事故后的极端暴力行为,再加上出事后药家鑫家人的回避。这些都使得药家鑫的家庭背景以及他父母的身份显得颇为神秘。 有媒体爆料,药家鑫的父亲叫药青伟,是理工科出身,爱好古筝,还是希望儿子也能学理工,不知道他们之间经过了怎样的矛盾调和过程,药家鑫最终考上了西安音乐学院键盘系。 尽管艺术院校很多学生家庭条件不错,但开车来上学的学生还是极少数,在这个年纪给孩子买车,大人们普遍都不赞成。“他爸妈就是不应该给娃买车。”邻居张定亮认定,肇事的这辆红色的克鲁兹让孩子心理起了变化,是导致这场撞车杀人悲剧的直接原因,他的推理很简单:“开上车了,自己感觉挺好,但是年纪还小把握不住自己。而且要没这辆车,他也不可能跑到那个地方去。” 张定亮说,药家买车的原因是,孩子上课跑路太辛苦,买了车,可以方便去远一些的地方上课。“买车这件事在他家一开始可能有很大争执,但是最后也还是买了。” 药家鑫的朋友贝塔在和药家鑫密切来往的一年时间里,自认对药家鑫的家庭比较了解。“他爸爸虽然在外面是个内向的人,但在家里对他管教得特别严,他上初中时还给他关过小黑屋,也说过一些刺激人的话。他妈妈就很宠他,要什么买什么。”贝塔说,在药家鑫小时候,他父亲经常出差不在身边,药家鑫是他妈妈和小姨带大的,所以性格有点像女孩。“他会给我做饭吃,会省下钱来送我礼物,还会把我喜欢的歌记下来弹给我听。” 从部队出来的药青伟觉得儿子并不是像自己希望的那样尽如人意,贝塔说他对儿子的严厉管教可能是一种“失望到极致的教育方式”,在药家鑫的心里可能也已经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他有一次气坏了跟我说想杀了他爸,可能他想解脱,但是我觉得他不会这么做。”药家鑫的母亲说。 然而在邻居和同事眼中,父亲对儿子还是宠爱有加,至少从外表看起来一家人都很和气。药家鑫的事情被报道后,极度愤怒的人们查到了他的背景,也在试图查出他父亲和他整个家庭的背景。与药青伟同事10年,也一直是邻居的张定亮无奈地笑着说:“他就是特别普通的家庭,一家人都挺随和,孩子从小见了人也都很有礼貌,从没听说过舞刀弄枪的。” “药青伟的老家在山西农村,从石家庄军械技术学院毕业后分到西安工作,作为军工厂的军代表,都是别人来求他”。张定亮觉得这使得本来就性格内向、胆小的药青伟更加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平时家里需要出面做什么也都是由妻子张罗。药家鑫的母亲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重型机械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她自己后来也调到华山厂,在库房工作,刚退休不久,每个月能拿1000元钱的退休工资,家庭收入主要还是靠药青伟。2006年他在退下来之前争取到了副师级的待遇,一次性拿到了将近30万元,每个月还有将近6000元的退休工资。“可能就是有这30万元,他们才有钱给儿子买了辆车。” 专家:众多梦想堆积一身压出"药家鑫"们 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发现,药家鑫家和“官二代”、“富二代”都扯不上关系,媒体专家石述思认为,父母将自己的期望压在孩子身上,导致了药家鑫在遇到阻挡他实现各种人期望压在身上的梦想时,采取了一个突破我们的法制和道德双重底线的做法。 石述思说,“美国人写过这个现象,西方的一杂志给中国的家长起了一个外号,叫‘直升机父母’。他们都有远大的前程,但由于种种原因,梦想没有实现。等到有了孩子,就像手心里有了宝,我把所有的资源都往孩子身上集中,让他们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多以很多孩子从小上路的时候都背负着巨大的责任,要把父母的梦想实现,但是自己的梦想,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特长都得不到尊重。就这样拧巴着上路,拧巴着成长,最后拧巴成了‘药家鑫’。” 他被寄予了太多,整天活在很多人的赞扬和期望之中,当一个农村妇女,由于一次事故,是他认为这一切将毁于一旦的时候,他采取了一种在他看来最简单的做法。 受害者律师许涛认为,在事件发生到现在长达40多天的过程里,最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就是药家鑫的父母。药家鑫在出事后竟然还回到学校上了一天课,他母亲还到学校让学校出具一份学生在校期间表现良好的证明,之后全家人关机联系不上,学校也感到很诧异。 事件发生后,张妙的丈夫王辉和全家人都陷入巨大悲痛中。事情已经过去了40多天,药家鑫的父母始终没有露面。在痛失爱人的巨大打击下,王辉食不下咽,精神状况非常差。12月1日,王辉被确诊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有局限性腹膜炎。“这么长时间了,他(药家鑫)家人连一句道歉的话都没有。”就在王辉想找对方谈谈时,派出所民警给了他一个消息,说药家鑫父母准备给他1.5万元钱,但前提条件是把受害者张妙下葬。而这,也是目前为止张妙家人得到的唯一消息,这样的局面让张妙的家人很失望。 “他妈和他爸都跑了,这是一直不处理,你(药家鑫)这不叫枪毙要怎样。”张妙的婆婆说,张妙留下一个两岁半的儿子,现在每天晚上哭着要妈妈,采访中,不知道为什么,张妙的儿子开始使劲往地上扔东西,嘴里还喊着“打坏蛋,打坏蛋。”(资料来源: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陕西电视台《第一新闻》、《三联生活周刊》 整理/马广浩)
3522 次阅读|2 个评论
問題“三车”的標準問題
LEOLAND 2010-10-29 14:37
曲津華 近幾年在標準領域寫了一些文章,略一回顧,居然有幾篇跟車扯上了關係。具體而言就是,就是公交車、電動自行車和校車這三車它們在標準方面先後都出了一點問題,就被當做問題做了學問。 這三篇文字分別是: 2009 年, 《 從成都公交車火災慘案看國家標準 GB 7258 的不足 》 2010 年, 《 電動車市場亂象的標準化思考 》 2010 年, 《從校車新國標熱議看標準行為的全程管理》 從面對三車到攢成三文,其中對我國的標準化工作的流程及其弊端多有言及和評議,并發表于不同的媒體,希望能對推動我國標準化事業的良性發展有積極作用。 2010-10-29
个人分类: 科学劄记|19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设电动车道路网,发展交直流两用电动车
热度 1 zbouyang 2010-10-20 11:58
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已经使人类遭受到空前的身体危害,80年代的城市每年中有80%的天数空气品质是优,而现在一年当中已经很少有空气品质为优的日子了,几乎天天是阴霾天气。因此发展电动车是解决城市污染的必然选择。电动车虽然并不一定节省能源,但是它不会导致有害气体在人口密集的城市聚集,从而保证全球几十亿城市人口身体不受伤害。而发电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可以集中处理,使其毒性大大下降,同时发电厂通常建在人口稀少的地区,对人类的毒害会大大减轻。 目前一谈到发展电动车,就基本上是发展电池型电动车。但是,电池型电动车除了充电速度慢之外,最大的问题是能源利用率并不高,例如铝空气电池,消耗1KG铝可以发3~4度电,但是要还原出1KG铝,却要消耗12度以上的电,可见能效只有20~30%。鉴于此问题,应该发展蓄电池与交流电并用的电动车。与此配套,需要在国道和所有市内主要道路上架设交流供电线路(类似于无轨电车的供电线路,有几个车道则架设几条供电线)。(这涉及到一笔不小的投资,但是,这是基础建设,就长远来看是划得来的。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好后可以长期收益;另一方面投资会带动其它产业发展,再一方面中国目前是有钱无处投,使得大家只能去炒房地产;又一方面,城市空气变好后会减少大量的疾病,从而会节省大量的医疗费用。) 有了交直流两用电动车,则在城市中,车子可以大部分时间使用交流电,在使用交流电行驶时还可以给直流电池充电,只是在少数道路上行驶时才开启蓄电池,因此,蓄电池充一次电可以用半个月到数个月,在城里甚至根本就不需要单独给蓄电池充电。就是跑长途的,在离国道50公里以内的距离范围内,也不用担心电池没电,因为跑长途时,一路上会把蓄电池充得满满的,目前的蓄电池续航时间可以达到100公里以上。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46 次阅读|1 个评论
怎样给电动车定位
xiaobenji 2010-7-29 11:01
初到杭州,第一感觉就是电动车真多!而且开的真快!走在非机动车道上还要不时听着身后是否有飞驰而来的电动车。过马路就更惊险了。电动车几乎不归交通管,红灯亮了也不听,看着飞驰而来的电动车,想过马路只能等他们冲过去了才敢走,刚走两步就红灯了。电动车刹车是要浪费电的,所以很少有人看见红灯会刹车,他们是三不管。 电动车到底算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到底归谁管?算机动,太慢了,算非机动,太快了。希望我们的政府尽快给它一个定位,不伦不类始终是一个隐患。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33 次阅读|1 个评论
Tesla——电动车的曙光?
等离子体科学 2010-7-11 22:00
正当国人开始 Fan 混合动力车( Hybrid Car )的时候,大洋彼岸的电动车( Electric Car )已经上市销售。 Tesla Motors 的 Roadster 正在北美大陆上奔驰,新款的 Model S 据说也很快会 touch the road 。 上世纪 90 年代,曾经出现过电动车热。当时主要使用镍电池。比较成功的车型,时速可以达到 60 英里(大约 100 公里),每次充电后可以走 100 英里左右(不到 2 小时)。主要的挑战是: 1 )时速比较慢——美国人喜欢的理想时速,最快速度至少应该达到每小时 100 英里(美国西部的很多州没有 Speed Limit ,有的州只设了夜间的限速: Night 95 ——当然是 mph 不是 kmph ,可以想见人们对车速的期待值); 2 )充电问题——车用电池充电时间至少要 6 小时,远比加一缸油的几分钟来得长! 对后一个问题,人们很快想出了解决办法:把加油站变成“加电站”——和存储很多汽油一样,存储大量汽车电池。你的电池用完就近找一个加油站换一个新的就是了。因为高速路上加油站的分布是大约 25-45 英里一个,可以行驶 100 英里的蓄电量足矣。 但是对前一个问题,当时人们觉得还没有技术去大幅度提高速度,加上底特律汽车商们的利益考虑,电动车这一零排放新技术就搁置起来。 但日本人却打了一个时间差——在电动汽车可以被市场接受之前,采用汽油—电池混合动力的办法,在车下坡和“怠速”的时候,给电池充电;在其它状态下以常规的汽油动力为主。丰田的 Hybrid Car 一上市,就受到全世界爱车一族的追捧,市场份额急剧增长。 而此时热衷于新技术的车迷们开始自己动手,利用锂电池技术的发展,在加州而不是底特律尝试生产电动车。他们用电力应用的先驱者(交流电机的发明者) Nikola Tesla 的名字命名自己的工厂。现在第一款 Roadster 已经出售,售价超过 10 万美元依然供不应求,据说 back order 要三年!下一款的 Model S 也即将在 2012 年面世。 笔者现在担心的倒是:有多少加油站可以给这些车换电池? 不过,从中国一些城市推广汽车充气技术来看,只要有车,就会有这样的加油站。 只是开电动车到偏远地区兜风的时候,还是要多带几组备用电池的。
个人分类: 假语村言|4726 次阅读|2 个评论
电动车市场乱象的标准化思考
LEOLAND 2010-3-4 18:07
曲津华(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动车在近些年的发展和普及速度比较快。与应用了百多年的内燃类机动车相比,电动车具有节能、少污染和操作简便等诸多优点,无疑是应该大力鼓励发展的。在电动车中,以电动两轮车(兼有少量电动三轮车)为代表的轻型电动车更因造价低而得以迅速地占领市场。这种爆发式的普及大大快于有关技术管理法规标准的颁布及实施进程,所以带有非常明显的非理性特征,并且已经在技术规范、产业发展、交通管理和社会秩序等多个方面造成了相当大的混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在 2009 年颁布了有关电动两轮车的标准规范,不期却因社会上的强烈舆论反应而宣布推迟实施。诸种乱象,当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依照标准化的原理对此无序现象进行梳理和应对,不失为解决当前管理尴尬局面的一个方向。 1. 亟待厘清的概念和标准 从现实来看,社会上电动车概念的混乱是电动车乱局的一大原因。 顾名思义,电动车是以电为动力的车辆,一切以电为驱动力、以电动机为驱动机构的车辆都属于电动车。理论上讲,所有现有类型的车辆,都有可能以更换或增加电力驱动装置的方式成为电动车。而自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动车就相应地出现了。大至太空探月工程,小至玩具,人们早已设计、制作和应用了各种各样的电动车。在铁路方面,电动车的应用已成主流,地铁更是完全采用了电动车。 由于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车辆更早普及,人们对车辆的名称自然多围绕于此。在电动车出现之后,其名称就天然地交织于既有车辆词汇之中,也就天然地带来了混乱的可能。此时若不及时进行名词术语的标准化及其推广,就必然要面对概念的紊乱和市场的乱象。这种情况,在科技发展相对滞后而大量借鉴外来语的中国,尤其严重。而中文大范围覆盖多个政体和经济体的现实,更使得概念和术语愈加混乱。 以港澳地区的单车为例(这种说法也遍及华南等地),其实为内地所说的自行车,也有的地方称之为脚踏车。港澳地区所说的电单车,其实是使用汽油机的两轮摩托车,台湾地区则称之为机车。中文长期称四轮机动车为汽车,称两轮机动车为摩托车,都把燃油驱动的特征加了进去;而对三轮机动车,大型的称为三轮汽车,小型的称为三轮摩托车。其中,汽来自汽油,摩托则音译于内燃机 MOTOR 。这些固化了燃油概念的车辆名称,早已成为车辆的通称,若在其基础上改为电力驱动,冠以电动之名,就会出现电动汽车和电动摩托车,其实是名不副实的,或者说是很牵强。但在中文语境中重起炉灶创造新名称(比如电动轿车),并为公众接受,又谈何容易? 英文 CAR 无燃油驱动的字面含义,故无虞于此, ELECTRIC CAR (电动四轮轿车或三轮轿车)用起来很自然和准确。此外,与电动车相关的概念还有油电混合动力车( HYBRID CAR ),也叫油电双动力车,主要是指兼有燃油(或燃气)与电力两种动力的四轮道路车辆(也还会出现气 - 电型和氢 - 电型等其它双动力车辆)。与此对应的是,电动两轮车也有是否脚踏(人力)驱动之别。有人要用电动脚踏车(英文已有 MOPED )这个名称,并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说,在概念方面,如果管理方面能提前在电动车大潮到来之前制订出清晰的概念,无疑会有助于该领域的管理法规和标准的建立、实施与完善。通过权威媒体引导社会公众接受这些规范的名称,也肯定有助于减轻当前的混乱程度。 2. 电动两轮车概念的标准化 常用道路车辆可大致分为两轮车和四轮车两种基本形式。如果说电动四轮车借用电动汽车一词尚为可行,那么电动两轮车的情况则复杂得多。还要指出的是,电动三轮车的情况介于二者之间,其复杂性也如是。其中,代步型窄轮距电动三轮车的稳定性大大优于电动两轮车,故其市场接受度和存量比例有可能大幅提高。 在电动两轮车的范畴内,实施管理的主要着眼点是安全性。据此,管理方面所关注的分类依据似乎就只有一个,即轻型与重型的区别。如众所知,轻型车的动力比较小,速度比较慢,制动比较快;重型车则都相反。一般来看,轻型电动两轮车多源自自行车,事实上很多电动两轮车也都兼有脚踏驱动功能(电动三轮车也许有手动驱动功能)。这些兼有人力(脚踏)功能的电动两轮车无疑都应划为轻型。而重型电动两轮车多源自两轮摩托车,一般不能由人力(脚踏)驱动。 对电动两(三)轮车的监管,管理部门其实只需关注是否划分轻型与重型就已足够,而不必在意如何划分(当然还是要行使监管批准之责)。究竟用什么指标区分轻型电动两轮车和重型电动两轮车,应该交给社会,由技术机构、行业协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消费者委员会等方面以及消费者代表,共同作为利益相关方,协商制订出具体的技术指标(包括车身自重、最高车速和制动方式等),再体现于标准之中。至于这些具体指标是否可行,可以由各相关方在各自的领域充分讨论后再共同协调这种机制来予以保障。从这个角度来看,已被部分叫停的那几个标准也许就缺少了这样一种必要程序的某个环节,引来一片质疑之声也不奇怪。 总之,电动两轮车的分类,只需把握轻型电动两轮车和重型电动两轮车两个概念就大致正确,其他各类不标准的名称当向此靠拢或依此修正。为便于公众使用,在严谨的学名之外,我们还可以规定或推荐这两类电动两轮车的俗名,如前者可称为电动自行车,后者可称为电动摩托车。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三维(轮数、轻重和名称)的电动车概念体系框架,兹制成表 1 如下。 表1电动车类别体系框架 电 动 车 类 别 学 名 俗 名 备 注 电动两轮车 轻型电动两轮车 电动自行车 必备脚踏驱动功能 重型电动两轮车 电动摩托车 不具备脚踏驱动功能 电动三轮车 轻型电动三轮车 电动三轮车 必备人力(脚踏)驱动功能 重型电动三轮车 电动三轮汽车 不具备人力(脚踏)驱动功能 电动四轮车 混合动力四轮车 混合动力汽车/双动力汽车 不限于油-电型双动力 电动四轮车 电动汽车 可按用途继续细分 与电动四轮车的大体量相比,比较轻巧的电动两轮车和电动三轮车本来可以合称为轻型电动车。但虑及其易混同于表 1 中的有关概念,故不予考虑。经过上述的梳理,就为电动车推荐了一个清晰的、立体的概念框架体系。依此,我们或可调整和完善有关的管理法规、标准和监管工作。 以上为以代步(也限于少量载物)为目的的电动车类别体系。除此之外,还存在有很多种电力驱动的特种车辆,如电动牵引车、电动起重车、电动叉车、电动轮椅车、电动滑板车、电动玩具车等,这些当由各自的技术管理体系所监控,不在此论。 有关管理机构日前就电动两轮车风波所发布的《电动轻便摩托车与电动自行车产品的主要区别》一文,提出了电动摩托车是摩托车的一种的观点,还使用了电动轻便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两个概念。对照上述框架体系,这两点应该说都是不够确切的。其一,摩托车为内燃机驱动,电动摩托车却不符合这个要件,而表 1 中的电动摩托车为借用的俗语,并非支持此观点。摩托车本身确有轻型和重型之分,把摩托车概念借用于电动车领域时,应越简化越好。因此,电动摩托车应该摒弃是否轻便之说。因为在电动两轮车的(俗语)范畴,有了自行车作为轻型之参照,摩托车已是重型无疑。其二,电动摩托车应严格限定为俗语,不应出现于规范的文件中,或者只在必要时用(俗称 *** )的形式来补充说明。同理,电动自行车也属俗语,其在正式场合的使用也应体现学名为主、俗名为辅的原则。 此外,有关机构近期颁布的几个有关标准(见表 2 ),也是使用了不合理的名称,亟需相关机构来廓清概念,重新厘定相关术语。 表 2 近期颁布的电动两(三)轮车国家标准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GB 24155-2009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安全要求》 GB/T 24156-2009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 动力性能 试验方法》 GB/T 24157-2009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的试验方法》 GB/T 24158-2009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 3. 对电动两轮车既有产业的政策及市场管理措施的建议 社会对新颁标准反应之激烈,恐怕要以这次电动两轮车风波为最,也但愿如此。这一波质疑的后面是几千万既有消费者和几千家生产商,以其数量之众,自然声音也大。而究事件之要点,是所谓电动两轮车有可能被划入机动车管理的大面积担忧所引发。 我国的电动两轮车产业和市场,公认为相当混乱,自当严格整饬,然方式却要稳妥。惟其对象,可能是那已成现实的几千万消费者和几千家生产商,其群体之巨,不容马虎。面对乱局,我们现在已无必要再去纠缠是否存在名称混乱、标准欠妥、法规滞后、管理缺位等不足,而下一步拨乱反正的思路,不妨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改进标准的制修订程序,将所有利益相关方纳入其中。标准的要义是协调,这次即将实施的国家标准招致来自行业协会等方面的强烈质疑,沟通当有不足。鉴此,行政管理部门、技术管理机构与行业组织之间应尽快、充分地沟通,前者如政府相关部门和专业标准化委员会,后者如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等。沟通的目标,是就管理思路达成共识,也是为避免标准发布机构的公信力受损。借鉴道路汽车的小型汽车蓝牌小执照,大型汽车黄牌大执照的模式,这里所建议的共识是,对电动两(三)轮车实行分别大小,分类监管,鼓励轻型,限制重型的监管思路。 第二,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即时颁布带有分类技术指标体系的国家标准,相应启动对电动两轮车存量的分流工作。对轻型电动两轮车,建议等同于自行车进行管理,暂不考虑牌照和执照问题,以免引起大比例消费者群体的抵触。对重型电动两轮车,则要强制办理牌照和驾驶执照,收取适当的养路费,以期提高使用成本。这一新政实施前要给予足够长的过渡期,通过大量的宣传安排使其广为人知。至于重型两轮车,应在短期内允许其使用现行自行车和摩托车所行驶的道路,不强制等同摩托车管理。如此,就可以把普通消费者带回理性消费的轨道,让其在经济杠杆的作用下选择最划算的电动两轮车,而在用的大量重型电动两轮车会随着使用成本高而自然减少,后来的普通消费者也不会再误买那些性价比不好的重型电动两轮车。 第三,在产业链的前端,大力查处无标生产,但并不限制重型电动两轮车的生产,让市场自然调节轻重型的产销比例和数量。电动两轮车和电动三轮车的生产具有门槛低、周转快的特点,极容易形成遍地开花的局面。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等应担负起应有的职责,坚决查处不依循法定标准的野蛮生产行为,从源头上净化市场。 第四,为电动两轮车分配道路资源。根据科学发展的观点,交通管理部门与道路建设管理部门要正视电动两(三)轮车的合理存在,扭转怕麻烦的心态和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建立对其疏而不堵的人本管理理念。为保证其安全行驶,应该为电动两轮车及电动三轮车制订相关的上路规范,指定其利用现有的道路分区,分享道路资源。在适当情况下不排除建设轻型电动代步车专用道的可能性。 最后要指出的是,我国标准制修订机制应考虑尽量缩短标准修订周期。对于电动车行业来说,通常的五年修订一次显然跟不上现实发展所需。如此绿色的代步工具,如此快的行业发展、如此大的现实存量、如此高的社会关注度,需要配合与其相适应的技术管理措施,才能起到规范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 ■ (发表于《标准生活》期刊 2009 年一月号)
个人分类: 标准文存|3524 次阅读|1 个评论
数码增程电动车
luoxianan 2010-1-2 21:53
个人分类: 中国大众个人交通工具|31 次阅读|0 个评论
电动车充电站
yujoak 2009-12-16 12:14
前天(12月16日),下班路过北京市创业大厦时,发现门口正在施工。 昨天下班时,接近完工,牌子已经挂上,白底黑字大大地写着:北京电动汽车充电站。 施工中类似报亭的简易建筑,大小差不多放下一辆大些的小汽车,看来不是给公交车充电的。小汽车的话,还不知道是哪家的。充电点建在单位门口,又紧挨着八达岭高速的辅路,回旋的余地不大,车多了很容易就堵上。 难道能做到几十分钟甚至是几分钟的快速充电?如果是这样,再加上遍布全城的充电点,电动车的前景应该很光明的。 拭目以待吧。
个人分类: 生活相关|3977 次阅读|0 个评论
交通解释 之 电动车爱走机动车道
weberfrank 2009-12-5 10:16
在城乡结合部或中小城镇,新建不久的马路平坦宽阔,绿化分隔带若有,则常修在大路中央。例如,交大老校与新校间的沙西线,我常常发现,电动车、三轮车甚至自行车有走机动车道的现象。这不但影响机动车交通流,也是相当危险的。 什么原因呢?民众安全意识、交通素质不高吗?也许吧,不过,你我交通人士不该归结至此。人们甘冒危险而上机动车道肯定是有所获益的,是的,以求更快、更稳定的速度,节省更多的时间。接着要问,设计的非机动车道为什么满足不了这一要求。 分析一下吧,从它的使用者交通性能来看。 自行车 ,速度低,开放的骑乘,行驶中朋友齐头并进,方便攀谈,会短距离逆行,加之蛇形运动而左右摇摆,2辆并行就足以占据4m宽的空间;路口待停,是扎堆型,不排队,群体启动,慢; 三轮车 ,速度低,少并行,但会路中停车,会短距离逆行,1辆占据空间3m左右;路口待停,也不排队,启动慢; 电动车 (二轮和三轮),速度较快,少并行,安全行驶空间2m以上(三轮电动车3m以上),路口起动快; 行人 ,理应在行人道上步行,但有时也会上非机动车道(例如行人道太窄,4m以下),速度更慢、更并行、更逆行,甚至停驻攀谈; 公交汽车 ,理应在机动车道,当停靠时,干扰或占用非机动车道,(绵阳非机动车道改线,不受影响,但曲线弧度不够,也降低非机动车速度,影响行驶顺畅感)。 上述为需求特征,再来看现实的供给条件。周边的非机动车道,一般宽3m左右,最多4m,加之临侧行人道狭窄,甚至1m(二环路交大段)。显然, 电动车是被逼上机动车道的。朋友,你若站在交大西门,会发现自行车也会被逼上机动车道。 如此现象,城区还好,车速不高,机非干扰,仅仅降低交通流的通行效率;而市郊等地段,车流量不重,但速度较快,交通事故率高且严重,机非碰撞非死即伤(曾目睹两起)。 献上我的良策二计: 一,因历史原因,城区道路改建困难重重,无奈之下,建议扒掉中央分隔带,增设机非防护栏。再规划时,参见计策二; 二,对于市郊道路,空间允许,修建机非分隔绿化带吧,灌木丛中再种上密实的树,比中央分隔绿化带重要,非机动车道建5m以上,快慢划道分行也无妨。 二又一,行人道,要6m以上,平坦不要高出地面,种树与非机动车道分隔。 二又二,公交汽车站,可借机非分隔带,设港湾式停靠站。 如此一来,骑游族会爱死俺吧,呵呵。
个人分类: TRANSPORTATION|318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配备未来电动车的动力电池
helmholtz 2009-10-17 14:09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2009 年第 079 题号 新闻稿 BMBF 向由高校和科研机构组成的动力电池研究联盟提供 2000 万欧元 政府拨款 从材料制备出 电池需要历经多个步骤: 本 图显示的是在对新型涂层的电极作厚度测量 (摄影:桑德拉 . 格替海姆 Sandra Gttisheim ) 电动汽车的经济性率先取决于高性能动力电池的研发 。为了使德国在电化学研究领域重新回到国际领先水平,联邦教育与研究部( BMBF )向德国南部一个由精选高校和高校外研究机构组成的科研联盟提供资助。这个由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牵头的科研协作团队在经济刺激计划 2 框架里获得 2000 万欧元经费。 “ 为了充分发掘德国在电子移动领域里的潜力和机会,我们必须加强对电化学的研究。”联邦科研部长安妮特 . 沙范 教授强调说。“我们已经选定了一些实力非常强的地方,我们要的是强者更强。 ” “电子移动性的电化学计划南部联盟”由地处南德的十家高校和 研究机构以平等伙伴的身份构成。其中,除了合并为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KIT )的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和卡尔斯鲁厄大学,还有弗莱贝格矿业技术大学,吉森贾斯特斯.李比希大学、达姆施塔特技术大学、乌尔姆大学、德累斯顿 IFW 研究所,斯图加特马克斯.普朗克固态研究所,斯图加特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和乌尔姆的巴登符腾堡州太阳能与氢能研究中心。 “ 我们成功地在很短的时间内组建了一个强大的研究联盟,全是在此领域有多年合作经验的伙伴。我们的努力已见成效。现在就是要并肩完成重大任务。” KIT 纳米技术所所长、南部联盟的协调人霍斯特.哈恩教授说。尽管锂离子电池越做越好,可是 100 公斤 重的最好的锂电池所储存的能量也只够电动车开出 100 公里 。 研究高性能的储能装置因此是关系未来能源供应的关键,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董事会主席埃伯哈德.乌姆巴赫教授强调说。他也参与了经济刺激方案 2 的高层协调,结果是要成立一南一北两个两个卓越能力中心。“受 BMBF 之请,亥姆霍兹联合会将负责项目申请的受理和经费预算的管理。” 乌姆巴赫说,“这是我们很高兴接受的任务,因为能源储存装置十分关键,我们卡尔斯鲁厄已经在近两年加强了电池研究。 ” 该联盟将全力以赴研发新的电池材料 ,通过其 改善了的性能使电池获得更高的能量和功率密度。可靠性,循环稳定性以及快速充放电的可能性也同样非常重要。 只有在这些方向做出突破,电动汽车才能成为未来的街头一景。此外还涉及电化学的问题,例如界面现象和电荷的转移等等。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来自经济刺激计划的经费将首先为合作伙伴们购置用于材料及电池生产和检验的先进设备。 除了科研网络的能力建设,为新兴的动力电池产业培养青年人才也是联盟的又一个重要的任务。 乌尔姆太阳能和氢能研究中心( ZSW )主任暨联盟科学发言人维尔纳.蒂尔梅斯教授对于科研伙伴之间的合作与成果非常有信心:“在联盟中我们会把基础研究的方方面面与应用工作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把材料研究的进展转化为产品。 ”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KIT )由亥姆霍兹体系的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与卡尔斯鲁厄大学联合组成。这是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集杰出研究和教学于一体的自然和工程科学科研机构。在 KIT 共有 8,000 名员工,每年经费预算为 7 亿欧元。卡理工集成了研究 - 教学 - 创新科学发展的三要素。 这家卡尔斯鲁厄机构是的欧洲先进的能源研究中心,在纳米科学领域具有全世界影响力。卡理工为教学和青年人才培养设定了新的标杆,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科学家。此外,卡理工也同时是工业界重要的创新合作伙伴。
个人分类: 2009年科技新闻|188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电动车开辟专用车道
pikeliu 2009-9-8 16:14
电动车对城市人的生活也越来越重要。在本人准备购置一辆之际,出于本人的利益考虑,强烈呼吁,全国各城市的政府要积极行动起来,为电动车单列车道。市人大也应通过相应的法律,使得这项政策得以长期执行,不要受制某一两位官员的偏好。 为什么呢? 1. 电动车是最为便捷的交通工具。它远比汽车要小要轻,一个大男人甚至能把它拎上楼。它的速度不比汽车慢多少。如果你骑自行车,你经常会感受到电动车从你身边飞驰而过。你坐公共汽车,你经常会发现电动车还真是好,比公共汽车要省时间啊!汽车会塞车吧,电动车一般是不会遇到的! 2. 电动车是最为舒适的交通工具。有一次,一位好友拜访我。等了半天,不见其踪影。接到他电话,骑车走过头了。其实,那天他是用了电动车行路的,并不是骑自行车。这件事情充分地反映出电动车不仅快捷,而且极为舒适。 3. 电动车与自行车、行人共用一道,形成了三种不同速度的交通工具混杂在一起的局面。一次,一男一女骑自行车慢行,一辆电动车从他们身后猛冲上来。该电动车据说是为领导送花,接待外宾的重要任务。两人飞出了几米。男人皮厚,未出血。女士皮太嫩,出了不少血。如果皮厚上一个毫米,也就不会出血了。你说,人家的车好车快,又有重要的事。谁叫你们的车慢,人又不重的,撞飞了有什么奇怪的。 4. 杭州是逆历史潮流。居然有那么多的公用自行车。 5. 让电动车更快一些。可以带动相关的技术创新。将来,可以和波音飞机比一比。
个人分类: 社会与生活|2916 次阅读|1 个评论
混合动力电动车研发成功即将面市
热度 1 luoxianan 2009-7-14 01:52
个人分类: 中国大众个人交通工具|3178 次阅读|2 个评论
节能个人交通工具混合动力电动车
luoxianan 2009-7-14 01:46
个人分类: 混合动力自行车|429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16: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