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定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关于评价与指标
热度 4 zlyang 2015-7-12 10:30
关于评价与指标 傻子说之一: 100个雷锋,任你多独裁,还是雷锋精神; 反过来, 100个强盗,凭你再民主,还是强盗逻辑! 傻子说之二: 100个强盗做评委,雷锋一定不能当领导; 反过来, 100个雷锋做评委,强盗一定不能当领导。 **说: 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预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 “难!”老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我愿意既不说谎,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阿唷! 哈哈! He he! He, he he he he! ’” 一九二五年七月八日 印象 一位大腕人士 说: 谁去投票,和投票结果是什么,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谁去统计选票,以及如何统计! 一次不公 的司法判决比多次不法的行为为祸尤烈。不法行为弄脏的不过是水流,而不公的判决则将水源污染了。——《论司法》(9月8日名言) 另一版 本:一次不公正的审判,比十次犯罪所造成的危害还要尤烈,因为犯罪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败坏了水的源头。 One foul sentence does more hurt than many foul examples. For these do but corrupt the stream; the other corrupt the fountain. 相关链接: 武夷山,2015-07-11,就《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4》答王大元博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904588.html 陈安,2015-07-11, “比”是万 恶之源,是我国科学界无法实质创新的要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904624.html 武夷山,2015-07-11,对陈安博主评论的简要答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904637.html 贾伟,2015-07-12,中美科技评价指标的 区别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5898-904743.html 陈安,2015-07-12,贾伟和金拓等博主的同行评议比阅读量和评论量更为我看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904793.html 武夷山,2015-07-12,重播:科技指标在科研绩效评价中的功与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904759.html 许培扬,2015-07-12, 比----科教竞 争的最大动力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904768.html 赵美娣,2015-07-12,对评价指标的爱恨情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474-904831.html 记得曾经看到过文双春老师的一篇博文: 学术越评越掉价 ,其中介绍了一个著名的古德哈特定律(Goodhart's law),主要就是说,某种评价一旦被选择用来作决策时,这种评价就开始失去其价值了。这个定律原来是用来说银行、金融、经济等方面的指标的,后来人们发现它几乎适用于各领域的政策制定。 一项社会指标或经济指标,一旦成为一个用以指引宏观政策制定的既定目标,那么该指标就会丧失其原本具有的信息价值。 也就是说,它会逐渐变得不再有效,因为政策制定者会牺牲其他方面来强化这个指标,使得这个指标不再具有指示整体情况的作用。 王善勇,2015-07-12,全面减肥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2836-904794.html 拿美国来讲,为什么在老美的高校科研评价可以由学术界同行来做?这里其实是有两个很大的前提的。第一,首先必须承认即使在美国学术圈也没有绝对地公平,但 绝大多数科研人员是有基本的做人做事底线的 ,也就是说整体来讲是能做到相对公平公正的。至于说为什么能有这样一个底线?原因就更复杂了,其实已经超出了学术圈这个范畴。第二,除了做人做事的底线以外,美国学术圈之所以还能保证相对公平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圈子牛人太多,饼太大, 谁也垄断不了整个资源 ,谁也不服谁,这就客观上起到了一种对学术权利腐败的制衡作用。 文双春,2013-05-02,能出院士不一定能出大师——学术越评越掉价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685914.html 英国经济学家Charles Goodhart在1975年发明了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Goodhart定律:某种评价一旦被选择用来作决策时,这种评价就开始失去其价值了。(Once a measure is chosen for making policy decisions, it begins to lose value as a measure)。 学术评价也摆脱不了咱中国人都熟悉的一个魔咒: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学术研究的本质是探究真理。 刘立,2015-04-23,NATURE “正确运用科学计量学进行科研评价 十原则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079-884649.html 原则1:定量评估是为支撑定性的专家评估服务的,而不能取而代之。 原则2:对科研机构、科研团队和科研工作者的评估,应参照(而不是脱离)他们当初制定的愿景和目标来进行。 刘立,2015-07-13, Nature: 恰当运用计量指标进行科研评价十原则[修改版]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079-905012.html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 广西行 政学院 ,2012-05-21,一个更形象的在经济学界内耳熟能详的狗屎GDP笑话 http://www.gxdx.gov.cn/newsview.asp?newsid=17718 一天,两位满腹经纶、年轻有为的经济学家外出散步,边走边讨论经济学问题。突然,甲经济学家发现路边有一堆狗屎,就对乙经济学家说,你吃掉这堆狗屎,我给你5000万元。 乙经济 学家一听动了心,放下廉耻,扫除斯文,强忍恶臭,理性消费狗屎一堆,增加纯收入5000万元。 甲经济学家一 下子输掉5000万元,有点后悔,不好跟老婆交代,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只好认账。 两人继续散步,不料又看到了一堆狗屎。乙经济学家条件反射,顿觉腹中翻江倒海,恶臭难抑,忍不住反讥说:你把这堆吃掉,我也给你5000万元! 甲经济学家赶紧趴下就吃,生怕其反悔5000万元就挣不回来了。 师兄理性消费“半个亿”后,两才俊相对而视,突然放声大哭:靠!招谁惹谁了?什么也没得着,白白吃了两堆狗屎! 两位去求教他们的导师。不料,该经济学泰斗竟悲喜交集,兴奋地用颤抖的声音对两位得意门生说: 师门幸甚!校门幸甚!国家幸甚!你们仅仅吃了两堆狗屎,就为我国的经济增长贡献了一个亿,一个亿啊!
2410 次阅读|9 个评论
自由意志系列17:定量的灵魂?
热度 2 jingpeng 2013-8-6 12:26
不同的人,思维的能力不一样。同样一个人,不同成长阶段,思维能力也有显著的不同。从呀呀学语,到激昂愤慨,到思维缜密,到暮年迟钝。这其中,属青壮年时期的思维能力最强,灵魂最有活力。如果思维或者灵魂的活跃度能够定量表征的话,明显有一个类似高斯函数的变化规律。 以往讨论灵魂和思维,总是停留在定性的层次,很难得出明确的结论。那么,如果能把灵魂进行定量的话,就能把哲学问题转变为科学问题,这样的研究才能得出明确的结论。起初,希腊哲学涵盖的范围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大有穷极宇宙之理的架势。随后,也是不断地分割出内容,分配到科学的定量研究去了,取得了惊人的进展。现在,哲学最后的神圣领地是否也会被割让出去呢? Francis Crick 和 Christof Koch提出了整合信息理论(integrated information theory, IIT),从信息论的角度来定量估计思维意识(consciousness)的水平。他们用 表示意识水平,单位是衡量信息量的bit,公式见文后的图片。整合信息表示各个信息单元间的连接和交互,这种连接越强,整合信息量越大,思维意识的水平也越高。而且,这种整合信息的方式也要有极多的可能性,这个概念类似信息熵,只有可能状态越多,可能性越大,信息熵才越大,意识水平才越高。这种信息熵的概念类似于彭罗斯的相空间,能达到的状态越多,相空间越大。Koch总结了一句话,非常经典地表达了这个概念: “To be conscious, you must be a single, integrated entity with a large repertoire of highly differentiated states.” 人脑就是一个典型的具有非常大意识水平的物体,神经元连接错综复杂,整合的信息来自全身各种感觉器官,还有内省。而且状态变化极其多样,可以说人一生中每个时刻的感受经历,都是脑能达到的一种状态,所以,人脑的状态空间包含了人的所有经历,而且,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脑都能包含表达。在微观层次,即使是单个神经元,也不是像人工神经网络里描述的那种阈值冲动模式,实际上,单个神经元的响应是非线性的,特别是突触中的长时程增强效应,这种效应是记忆形成的基础。所以,人脑能够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意识水平。 除了人脑,那其他动物,甚至石头呢?Christof Koch认为,所有物体都有意识!只不过是水平不同。的确,按照整合信息理论,所有物体都可以计算出一个 值出来,表征意识的水平。人和动物,其他物体的最大区别在于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看来体会到“我”这个概念,很可能也是量变引起质变的一个例子。比如,几个水分子没有表现出什么人可以感知的属性,可以忽略不计。如果一大堆水分子聚集在一起,就出现了液态水的性质。你很难说是多少个水分子聚集,突然导致液态水性质的出现。 需要注意的是,人脑思维与物质活动是密切联系的,在大脑中,神经冲动有着巨大的相空间,脑与其他物质的联系就相比可以忽略了。特别是大脑与其他的大脑,物质联系极少,因此,人不能通过思维进行沟通。人脑意识的物理边界可以认为是模糊的,感觉系统的神经元实际上起到了连接外界环境的作用,这种连接位置就是模糊的人脑意识和外界环境边界。因此,思维活动与物质活动是一一对应的,除了脑,其他物质运动也都有“思维”。只要测量相空间的大小,就可以估计思维的空间大小。人也会有思维尺度差异,这个应该是可以测量的。虽然Cricket和Koch提出了测量的公式,但真正计算一个生物体的整合信息量是非常困难的。即使对于只有302个神经元的线虫,目前最强大的计算机也还无法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给出结果。这其中,可能还与缺乏一些基本的生物状态的参数有关。 尽管如此,整合信息理论在宏观的层面,给出了一个解释意识的框架,为定量地研究意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可检验的切入点。这在以往的研究中,是最为困难的一步,往往把意识和灵魂当做科学无法企及的。笛卡尔就干脆把世界分为绝对二元的,物质和意识是分开的。现在,是时候寻求统一了,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取得进展,对我们的世界观肯定是革命性的。 此外,Christof Koch和Francis Crick在神经元的微观层次,还提出了neural correlates of consciousness (NCC)理论,在后面的博文中再详细介绍。 【1】Koch C. Neuroscience: The connected self . Nature, 2012, 482(7383): 31–31. 【2】Welberg L. Consciousness: Effective detection .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2012, 13(3): 155–155. 【3】 Christof Koch 的主页 【4】Christof Koch, A Theory of Consciousness, scientific american mind, 2009 CR-Complexity-09.pdf 这个文档中,Koch讨论了对科学和宗教的初步看法 religion-06.pdf
个人分类: 哲学-自由意志|4083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研考核:走向极端的务实
热度 13 yuliping 2013-4-28 17:16
打着务实的口号,高校科研考核似乎正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一切都是可以计量的,规定得很细,考核目标和任务被细化成各种积分。总理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没有错,而且是我们实际工作必须要着重强调的,但在高校,如何实干,什么是真正的实干?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质上,高校的职能包括: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等各个方面,但是千万别忘记,高校是出思想的地方,而思想是否也可以用积分来进行计量?如果大学老师成为积分的奴隶,那么大学老师和文革时期公社社员还有什么区别?一切积分化,这是大学管理的退化。 再说社会服务,现在强调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要服务决策,什么是真正的服务决策?领导有个思路,需要高校教师进行解读、细化、推动,这是服务决策吗?真正的服务决策,应该是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其基本思想不应该基于领导,而应该基于学术本身。现在服务决策正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以各级领导的批示作为衡量标准,这是要不得的,建议领导不做什么可能比建议领导做什么更重要!领导想做什么,你基于研究提出反对意见,领导不一定开心,怎么会给你批示?何况,现在认为是对的,将来可能是错的。 在比如科研经费数量也是考核指标之一,不同学科所需科研经费的数量是不一样的,即使按照理科、工科、人文、社科分类,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某学者研究古代经济史,某学者要调查现代民营企业,他们需要的经费能一样吗? 定量考核,本来是用于总体考核的一种宏观方法,现在在高校,变成了一种考核个体的方式,这是有问题的。 打着务实的口号,定量化考核目前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政府如此、大学如此,这是短视行为,是折腾,不是真正务实的体现。其最终结果是,一切流于形式,形式越来越漂亮,内容越来越糟糕。 2013.3.28 俞立平 于宁波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4379 次阅读|14 个评论
数学在生物中的应用和滥用
热度 5 lailaizhang 2012-9-8 00:26
前两天有博主讨论 数学公式和引用率的问题 。我今天偶然看到一篇题目叫做“数学在生物中的应用和滥用”的发在Science上的2004年的老文章(英文原名 "Uses and Abuses of Mathematics in Biology",原文PDF在博文最下方下载)。觉得里面的东西在今天读来还是有些意义。 (本来想偷懒,少写点儿东西,贴一个PDF就好了。但是编辑把这个博文放到主页上了,我觉得还是把这篇文章大概总结一下,才对得起各位读者) 主要内容点: 1. 数学在生物学发展的历史上起到过重大的作用。譬如Hardy and Weinberg equilibrium 对种群遗传的公式描述和Fisher, Haldane, and Wright等人在20世纪初期对于生物数学做出了进一步的发展。这里顺便说一句,Fisher( 费希尔 )这个名字可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作为一个著名的统计学家出现的。他其实还是一个生物遗传学家。 2.在一般的教学中,往往是先教理论性,然后教应用性的。而现在的新新人类可能会先有应用性的经验,譬如在电脑游戏里不经意用到的统计学。 3.数理科学注重于抽象性,而生物系统较为复杂。最近的计算工具改革促进了生物研究的计算模型化。 4.作者把数学和计算在生物中的兴起 比喻成“牛顿力学”的初级阶段 。 5.计算工具的进步使得更多的生物学家们能够利用数学模型做研究,但是 很多人缺少数学基础 。他们不一定明白自己在搞啥。 6. 复杂的模型不一定是更有意义的 ,更接近现实的,更有预见力的。 对于不知道的参数做出假设是危险的 。作者举了世界卫生组织和纽约人口协会做的一个研究艾滋病在非洲传染机率的例子。这个研究应用了复杂的公式,但其中的 一个假设是没有意义的 :一个人和 10个不同的人 性交后被传染机率跟和 同一个人性交10次 的机率是相同的。很显然,前者的机率应该是更高的。第二个例子是英国做的一个关于食用带骨牛肉对于 克雅氏病 传染率的研究。研究者运用了数学模型,其结论是如果禁止食用带骨牛肉,就最少可以避免一例感染。结果,英国政府就颁布了这个禁令。而这个研究里面对于一个参数 - 食用了一定量感染病毒的牛肉后会被传染的机率 - 做了没有根据的泛泛的假设。但是在当时是不知道这个参数到底是多少的。本文的作者用了另外一种办法做了估计,结论是禁止食用带骨牛肉只会减少一个传染例子的一千分之一 。事实证明,英国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都觉得这个禁令是无理取闹,极其可笑的。 7.历史上数学的用处在不同的生物学科中是不一样的。生态学对于数学的应用较晚,到20世纪六十年代才开始。之前大多数是描述性的。很多野外作业的生态学家 对于模型最开始是嗤之以鼻的 ,但是在今日,生态学是一个又有野外考察、实验观察,又有数学分析的学科。相比较,免疫学应用数学就更晚了,但是分子水平的计算和模型对于设计药物有很大的帮助。 8. 数学和生物的结合相对于物理和工程才刚刚开始 。有些‘滥用’是难免的。最大的问题是用了一大堆复杂的参数和细节,却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参数做出猜测。想想爱因斯坦说的一句话吧: 尽管不要过度简单,但是模型 还是越简洁越好 。 一些有意思的原文摘录: “The virtue of mathematics in such a context is that it forces clarity and precision upon the conjecture, thus enabling meaningful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onsequences of basic assumptions and the empirical facts.” “A point that arguably deserves more emphasis than it usually gets is that, in such exploration of mathematical models , the understanding emerging from complex computer-based simulations can often be substantially less complete than that from the analytic methods of classical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theoretical physics.” "...an increasingly large body of work ... are drawn from the alleged working of a mathematical model, without clear understanding of what is actually going on" “Sadly, exampl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statistical “confidence intervals” to distributions resulting from making arbitrary assumptions about essentially unknown parameters , and then endowing this with reality by passage through a computer, continue to proliferate.” “...there is as yet no agreed explanation for why there is so long, and so variable, an interval between infection with HIV and onset of AIDS...It may even be that the design of effective vaccines against protean agents like HIV or malaria will require such population-level understanding ." "More familiar in some areas than others are the benefits of mathematical studies that underpin pattern seeking and other software that is indispensable in elucidating genomes, and ultimately in understanding how living things assemble themselves . Very generally useful are still-unfolding advances that illuminate the frequently counterintuitive behavior of nonlinear dynamical systems of many kinds." "Mathematics, however, does not have the long-standing relation to the life sciences that it does to the physic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Particularly tricky are instances in which conventional statistical packages (often based on assumptions of an underlying Gaussian distribution—the central limit theorem) are applied to situations involving highly nonlinear dynamical processes (which can often lead to situations in which 'rare events' are significantly more common than Gaussian distributions suggest)" "Perhaps most common among abuses, and not always easy to recognize, are situations where mathematical models are constructed with an excruciating abundance of detail in some aspects, whilst other important facets of the problem are misty or a vital parameter is uncertain to within, at best, an order of magnitude. It makes no sense to convey a beguiling sense of “reality” with irrelevant detail, when other equally important factors can only be guessed at. Above all, remember Einstein’s dictum:'models should be as simple as possible,but not more so.'" 文章摘要: In the physical sciences, mathematical theory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have always marched together. Mathematics has been less intrusive in the life sciences, possibly because they have until recently been largely descriptive, lacking the invariance principles and fundamental natural constants of physics. Increasingly in recent decades, however, mathematics has become pervasive in biology, taking many different forms: statistics in experimental design; pattern seeking in bioinformatics; models in evolution, ecology, and epidemiology; and much else. I offer an opinionated overview of such uses—and abuses. 全文请下载PDF: May 2004 Uses and abuses of mathematics in biology.pdf
个人分类: 工作笔记|10001 次阅读|9 个评论
从可靠度的角度定量分析超载对哈尔滨阳明滩大桥的影响
热度 15 soar1120 2012-8-25 08:51
从可靠度的角度定量分析超载对哈尔滨阳明滩大桥的影响
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出事已经一天多了,目前可以分析的资料也越来越多了,目前专家意见主要是认为严重超载与偏载导致单柱式桥墩的倾覆为事故的主要原因。此言一出引来一片痛骂。 超载是桥梁的杀手之一,但是超载也有一个量,超个1%,2%肯定没啥问题,那到底超载多少会导致桥梁事故呢,本文拟利用报道的一些数据,用可靠度的手段粗略的分析超载对桥梁的影响。 数据来源: 王宗林说,事发时,停在塌桥中段的有3辆大挂车,每辆保守估计120吨到150吨之间,另外,还有一辆距离较远的,损坏程度较轻,约为30吨。“据伤者回忆,3辆大车都靠桥外侧停靠。从现场看,3辆车停靠得比较近,合计将近500吨重量在单侧压着。” 王宗林表示,在设计上允许向一侧偏,但是偏载有一定的限度,按现在交通部的相关标准,单侧大概能承受150吨左右的重量,而事故中车辆总重量已经超过此限度两倍多。 http://news.sina.com.cn/c/2012-08-25/031925033215.shtml 基于以上报道,可以得到两个数据:设计容许的最大承重量是150吨,目前超载车达到500吨。 根据公路工程的可靠度规范,桥梁结构中延性破坏构件的目标可靠度应该是3.7。 那么假设 承重水平成正态分布,变异系数为10%,20%,30%,可以反推该桥极限承重值。 本文采用蒙特卡洛抽样的办法,计算可靠度指标,抽样次数100万次。 由此可以得出: 变异系数10%时,极限承重值为:240吨 变异系数20%时,极限承重值为:570吨 变异系数30%时,极限承重值为:大于10000吨(显然从经验上说,这个是不可能的,故变异系数不会达到30%) 设计时考虑的变异性如果只有10%,那么这个桥的极限承载能力为240吨,显然当荷载达到500吨时,必垮无疑。 而如果设计时考虑的变异性有20%,这个桥极限承重为570吨,比超载车辆重,桥有可能不跨,我们也可以利用可靠度方法计算一下失效概率。 计算结果为,可靠度指标为0.6151, 失效概率为 26.9%。 (最新报道是称车货总重420吨,其对应可靠度指标1.314,失效概率9.43%) 也就是说超载达到500吨时,失效概率是很高的。 另外本文计算了超载200吨,300吨,400吨,500吨时,桥梁的失效概率,从曲线可以看出,失效概率与超载重量并不是线性增长关系,超载值比较小时(例如200吨),失效概率很低;随着超载值增大,失效概率急剧升高。 再次申明:本文数据基于网络报道,所做分析为粗略分析。 分析目的也不是为了争辩工程质量有没有问题,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本文仅为了说明超载对桥梁的影响,为了说明超载多了对桥梁确实不利。 当然在工程质量有问题的前提下超载,那就更致命。
11232 次阅读|49 个评论
从定性到定量
热度 1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2-4-16 22:31
从定性到定量 研究任何事物首先要定其性。 事物的性有多种,可分别用所谓 2 分法,或称“爻”表达,例如:正反、好坏、善恶、好坏、大小、软硬,……,等等。 这样定性,就还需确定个区分两者的“标准”,例如:定了正,才知反。定了好,才知坏。定了大,才知小。……等等,但是好坏、大小,……,等等。 还可能有不同的程度,例如:较好、很好、最好,较坏、很坏、最坏,较大、很大、最大,较小、很小、最小,……,等等。 进而,还需要更精确的表达程度,就要求定量了! 而定量就需用数,才能精确表达了! 一切事物都随时空运动 任何物体在确定的时间都有它确定的位置。 物体最普遍、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就是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改变 ( 各级的时间导数 ) 。例如: 位置或距离的时间导数是速度。 物体的运动质量乘以速度是动量。 动量的时间导数是力 ( 惯性力 ) 。、 用所谓 2 分法,或称“爻”定性表达, 例如 : 物体的位置或距离,就可用:远近。 物体的速度,就可用:快慢。 物体的动量,就可用:大小。 物体的力,就可用:强弱。 判定 的标准就是: 位置或距离的远、近程: 3 维空间位置或距离、时间乘以真空中 3 维空间光速,谁占绝对优势。 速度的快慢 ( 高速、低速 ) 与 真空中 3 维空间光速相比,是否可以忽略。 但确切的,就须给出一定单位的数量给以定量的表达: 位置或距离:纳米、厘米、米、公里、光年,等单位的数。 速度:厘米 / 秒、公里 / 小时,标准状态下的声速 ( 马赫数 ) 等单位的数。以及 与 真空中 3 维空间光速之比。 对大量物体的定量分析,须用统计方法。 统计方法的关键在于建立“相宇”即:位置与速度各分量模长的乘积。 通常只限于 3 维空间矢量的“相宇”,还应扩展到 4 时空矢量的“相宇”。
个人分类: 其它|4379 次阅读|2 个评论
如何定量两个物种之间的种间关系--如:灰喜鹊和喜鹊是啥关系?
ibisbill2 2011-10-18 15:26
如何去定量两个物种的关系?比如灰喜鹊和喜鹊、生态分化理论可以作为一个理论指导,但好像这个理论做出的结果是2个物种有生态位分化,对于二者种间关系的阐述好像不是很理想,请教各位老师怎么看这个问题哈?
个人分类: 疑惑|33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健康可以“定量”测试,而“好吃”就不好量化了
热度 1 liwei999 2011-9-1 12:02
健康可以“定量”测试,而“好吃”就不好量化了。 作者: mirror (*) 日期: 08/31/2011 21:28:48 1)乡下人有钱了去城里吃大餐;城里人有钱了去乡下吃野菜。 2)乡下人 有钱了去城里买住宅;城里人有钱了去乡下修坟地。 3)乡下人闲得没事去城里逛商场;城里人闲的没事去乡下郊游。 4)乡下人喝点酒图享受;城里人喝酒多了去卫生间吐了回来接着喝。 5)乡下人早晨鸡叫人;城里晚上人叫鸡。 可见标准都是拧着的呢。 糠好吃么?白薯好吃么?没有吃伤过,那东西好吃。吃伤过了,就不会认为好吃了。家母从来不吃白薯。问原因,童年时吃伤过。吃白面馒头就没有“伤”的说法,很是不可思议。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医疗卫生专栏|2657 次阅读|1 个评论
地震资料检测裂缝---定性与定量
毛宁波 2011-7-29 16:58
Measuring Fractures – Quality and Quantity By BOB HARDAGE Click to Enlarge As has been emphasized in the three preceding articles of this series, when a shear (S) wave propagates through a rock unit that has aligned vertical fractures, it splits into two S waves – a fast-S (S1) mode and a slow-S (S2) mode. The S1 mode is polarized in the same direction as the fracture orientation; the S2 mode is polarized in a direction orthogonal to the fracture planes. This month we translate the principles established by laboratory experiments discussed in the preceding articles of this series into exploration practice. Figure 1 displays examples of S1 and S2 images along a profile that crosses an Austin Chalk play in central Texas. Click to Enlarge The Austin Chalk reflection in the S2 image occurs later in time than it does in the S1 image because of the velocit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1 and S2 modes that propagate through the overburden above the chalk. Subsurface control indicated fractures were present where the S2 chalk reflection dimmed but the S1 reflection did not. This difference in reflectivity strength of the S1 and S2 modes occurs because, as shown last month (June EXPLORER), when fracture density increases, the velocity of the slow-S mode becomes even slower. In this case, the S2 velocity in the high-fracture-density chalk zone reduces to almost equal the S-wave velocity of the chalk seal, which creates a small reflection coefficient at the chalk/seal boundary. When fracture density is small, S2 velocity in the chalk is significantly faster than the S-wave velocity in the sealing unit, and there are large reflection coefficients on both the S1 and S2 data profiles. Using this S-wave reflectivity behavior as a fracture-predicting tool, a horizontal well was sited to follow the track of a second S2 profile that exhibited similar dimming behavior for the Austin Chalk. The S2 seismic data and the drilling results are summarized on figure 2 . Data acquired in this exploration well confirmed fractures occurred across the two zones A and B where the S2 reflection dimmed and were essentially absent elsewhere. The seismic story summarized here is important whenever a rigorous fracture analysis has to be done across a prospect. If fractures are a critical compone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reservoir, more and more evidence like that presented here is appearing that emphasizes the need to do prospect evaluation with elastic-wavefield seismic data that allow geology to be imaged with both P waves and S waves. The value of S-wave data is that the polarization direction of the S1 mode defines the azimuth of the dominant set of vertical fractures in a fracture population, and the reflection strength of the S2 mode, which is a qualitative indicator of S2 velocity, infers fracture density. The Earth fracture model assumed here is a rather simple one in which there is only one set of constant-azimuth vertical fractures. What do you do if there are two sets of fractures with the fracture sets oriented at different azimuths? That situation will be discussed in next month’s article. 转自AAPG 2011 july Explorer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勘探进展|3334 次阅读|0 个评论
狂犬病风险的定量评估&防治的成本/效益分析
热度 18 yanjx45 2011-7-27 11:26
( 从美国的相关数据说起 ) 全球每年绝大部分狂犬病疫苗(占 98.4% )都被本来不该接种的人接种了,而许多该接种疫苗的人却没有接种。 (一)进行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狂犬病是病死率最高的人类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一旦发病,几乎是 100% 必死无疑。狂犬病又是 100% 可预防的传染病,在暴露于病毒后,无论是多么严重的暴露,只要及时采取清洗伤口、接种免疫球蛋白和接种疫苗这三项措施,可 100% 避免发病。总的来讲,狂犬病目前是一个在医学上已经基本得到解决的问题, 全球所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已基本控制住了狂犬病。 目前的狂犬病问题,主要不是医学问题而是一个经济问题和政治(社会管理)问题。 狂犬病是一种传播来源和传播途径比较单一、便于防范的传染病。人的狂犬病主要源于被疯狗或疯猫咬伤,而且狗是 99% 的人狂犬病病例的传染源。目前全球仍有约一半人口( 33 亿人)生活在有狂犬病流行的地区,人狂犬病的发病率最高可达 4 /10 万(如在非洲)。 WHO 估计,如果不进行暴露后预防,在非洲和亚洲每年大约有 32.7 万人将死于狂犬病。目前全球每年因狂犬病实际死亡的人数大约是 5.5 万人,而全球每年狂犬病疫苗的接种量超过了 2 千万人份(其中中国就占 80% 以上的份额)。 理论上推测全球每年只要接种大约 32 万人份狂犬病疫苗就夠了,而目前疫苗实际使用量超过 2 千万人份,与此同时,每年却仍然死亡 5.5 万人,这说明 全球每年绝大部分狂犬病疫苗(占 98.4% )都被本来不该接种的人接种了,而许多该接种疫苗的人却没有接种。 中国的狂犬病主要是在我国人口稠密的东南部以及云贵川等地区流行,如果完全不进行暴露后预防,我国每年狂犬病死亡人数预计会达到 1 万人。中国的狂犬病疫苗使用量按每年 1500 万人份计算,实际上只有千分之二用在了真正需要的人身上,而 接种了疫苗的人当中有 99.8% 本来都是可以不接种狂犬病疫苗的 。 所以,非常有必要进行 狂犬病风险的定量评估和防治的成本 / 效益分析。 这方面的研究在我国还是空白 。我们不妨先从美国的相关数据说起。 (二)美国的狂犬病流行概况: 美国的人狂犬病在近半个世纪以来已基本得到控制,但狂犬病的风险仍然存在,所以仍需作风险评估。 美国最近多年来每年狂犬病死亡人数通常都能控制在 5 人以下,其中主要传染源不是本土的狗,而是本土的蝙蝠、猫或在国外旅游时感染。 2006 年,全美国共报导了 3 例人狂犬病。其中有 2 例是因被蝙蝠咬伤所致,另一例是在菲律宾被狗咬伤后感染。另外还报导家养犬狂犬病 79 例,其中无一例是经犬-犬传播造成,其传染来源均为野生的宿主动物,或来自仍有狂犬病流行的其他国家的狗。 在美国,因暴露于家养动物(如猫、狗)而感染狂犬病的可能性已大大降低。 每年大约仅有 1.6 万- 3.9 万人需要接受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 (三)美国对狂犬病风险的定量评估 & 防治的成本 / 效益分析 在各种特定的可能传播狂犬病的情况下,可计算每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整个社会平均需要花费的成本。 在每一种传播情况下,对狂犬病发生概率的估算都有平均值、最小值和最大值。 相应地在每一种传播情况下,成本效益都可用 3 种比率来计算,即平均、最大和最小成本效益。 美国 CDC 于 2008 年在一份名为“人狂犬病的预防( Human Rabies Prevention ) ” 的文件中对在美国可能传播狂犬病的 8 种情况的发生概率分别进行定量评估,并进行相应防治措施的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总结如下表: 接触情况 发生狂犬病的概率 平均值 (最小值-最大值) 挽救一条人命的成本 平均成本 (最低成本-最大成本) 1. 咬人动物狂犬病诊断阳性 ( 1% - 70% ) 划算 2. 臭鼬咬伤 5% ( 1% - 10% ) 划算 3. 可能被蝙蝠咬伤 0.1% ( 1% - 1/ 万) 290 万美元 (划算- 8.4 亿美元) 4. 猫咬伤 0.1% (1% - 1/ 万 ) 290 万美元 (划算- 8.4 亿美元) 5. 犬咬伤 1/ 万 ( 0.1% - 1/ 万) 4 亿美元 ( 52.4 万美元- 8.4 亿美元) 6. 猫舔舐 1/10 万 ( 1/ 万- 1/10 万) 40 亿美元 ( 1,500 万美元- 84 亿美元) 7. 犬舔舐 1/10 万 ( 1/ 万- 1/10 万) 40 亿美元 ( 1.62 亿美元- 84 亿美元) 8. 在医院与狂犬病人接触 1/10 万 ( 1/ 万- 1/10 万) 40 亿美元 ( 1.62 亿美元- 84 亿美元) 以上所列不同接触情况可分为 3 大类: 第一大类情况 ,包括上述第 1 和第 2 两种情况:咬人动物狂犬病诊断阳性,或被臭鼬咬伤。在此类情况下, 结论是明确的 : 感染狂犬病的风险很大,进行暴露后处置肯定是划算的 。 第二大类情况 ,包括上述第 3 和第 4 两种情况: 可能被蝙蝠或猫咬伤。在此类情况下, 结论不确定 。通常进行暴露后处置并不划算,但也可能是划算的。因平均发病概率只有千分之一,平均要花费 290 万美元才能挽救一条人命。而在美国 2004 年一个人的平均生命现值是按 110 万美元估算。但在此类情况下,对风险发生的概率的评估结果差别很大(从 1% 到 1/ 万),需要当事人权衡各方面的因素全面考量,作出适当的选择。生命诚可贵,如风险发生的概率达到 1% ,在此情况下进行暴露后处置是划算的。 上表中其余 4 种情况都属于 第三大类情况 , 结论基本肯定:通常不必进行暴露后处置,否则为了挽救一条生命所花费的代价太大。 例如在美国多年未发生过因被家养狗咬而得狂犬病的,所以被狗咬后通常不必接种狂犬病疫苗。但是此结论也留有一定余地,没有把话说绝。在美国每年也在家犬中检测出了数十条患狂犬病的狗,誰也不能打保票说在美国被狗咬后绝对不需接种狂犬病疫苗,说不定在平均花费了 4 亿或 40 亿美元后可能挽救一条人命(但这种概率实在太小,花费的代价太大)。 (四)对我们中国人的启示 狂犬病目前在美国每年只引起少数几个人死亡,而中国目前仍是全球狂犬病流行的重灾区,每年因狂犬病引起 2 千多人死亡;如不接种疫苗,每年甚至可能引起 3 万人死亡。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犬狂犬病尚未得到控制,所以中国目前大多数人口仍生活在狂犬病的威胁之中。 但狂犬病即使是在中国,也仍然是小概率事件,应有科学的评估,避免夸大实际的危险,干扰我们的正常生活。对狂犬病既不应麻痹大意、心存侥幸,也不应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在中国,绝大多数人狂犬病病例是因被疯狗或疯猫咬伤引起 。所以目前在中国,被狗或猫咬伤后进行暴露后处置通常是划算的。这相当于美国的上述第一大类情况(表中第 1 和第 2 两种情况)。当然,对于狗和猫的咬伤,也应该根据当地狂犬病的流行情况、本人的免疫(接种)情况,合理应用对狗和猫的“十日观察法”,尽量做到: 该接种的及时接种 ; 如无必要,尽量少接种或不接种 。 许多中国人担心的所谓狂犬病的“间接传播”方式,实际发生的概率是很小的,通常可以不必放在心上。这相当于上述第二或第三大类的情况。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也要接种疫苗,可能需要花数亿元的代价才能挽救一条人命,实际上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浪费资源。但由于中国确实有狂犬病在流行,在有些地区可能还比较严重,所以要绝对规避这种风险又是很难做到的。如果有的人因此事心理负担特别大,以至影响了日常的工作和学习,这类人可预防性接种狂犬病疫苗(接种 3 针),接种后基本上就可高枕无忧――可确保数年甚至数十年内不会因此类“间接传播”而感染狂犬病。 狂犬病目前对大多数中国人的潜在威胁是客观存在的,必须正视。中国社会各界应当将此压力变为动力,积极敦促中国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争取尽快在中国控制狗群中的狂犬病,从而达到基本消灭人群中的狂犬病的目标,使全体中国人民从狂犬病的威胁中彻底解放出来。
个人分类: 狂犬病防治|17630 次阅读|34 个评论
蜂蜜的营养价值和定量化学
chemicalbond 2010-12-25 10:23
除了甜蜜,honey的作用应该还有不少。以前有个室友,常服用蜂蜜,说是对他的便秘有神效。这个疗效不太象是伪科学,网上有很多信息,我自己也试验过几回:虽然我没有便秘,但是服用蜂蜜之后过一段时间再去方便,舒畅得真是一塌糊涂 方博士称:蜂蜜和其他糖类一样,主要就是给身体提供能量,并没有特殊的营养价值。有人也许会说,蜂蜜除了糖,不是还有其他成分吗?它们就没有营养价值?这些其他成分,例如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能说没有营养价值,但是它们在蜂蜜中的含量太少,可以忽略不计。 【来源: http://discover.news.163.com/10/1223/10/6OJ4ABLE000125LI.html 】 我对蜂蜜的具体成分没有做过任何调查,不过上面那段话是非常不科学的。如何去认识那个错误?可以考虑一些常见药片的重量,再看看上面标识的有效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 API)含量。照方博士的思路,可以去找无数的制药公司打假,因为它们生产的药片中的API含量太少,可以忽略不计。 从PUBMED里面【 www.ncbi.nlm.nih.gov 】 输入几个关键词(honey, nutrition, health),可以找到不少相关资料。 下面是其中的一篇综述,感兴趣的可以去研读一下: J Am Coll Nutr. 2008 Dec;27(6):677-89. Honey for nutrition and health: a review. Bogdanov S, Jurendic T, Sieber R, Gallmann P. Swiss Bee Research Centre, Agroscope Liebefeld-Posieux Research Station ALP, Bern, Switzerland. Abstract Due to the variation of botanical origin honey differs in appearance, sensory perception and composition. The main nutritional and health relevant components are carbohydrates, mainly fructose and glucose but also about 25 different oligosaccharides. Although honey is a high carbohydrate food, its glycemic index varies within a wide range from 32 to 85, depending on the botanical source. It contains small amounts of proteins, enzymes, amino acids, minerals, trace elements, vitamins, aroma compounds and polyphenols. The review covers the composition, the nutritional contribution of its components, its physiological and nutritional effects. It shows that honey has a variety of positive nutritional and health effects, if consumed at higher doses of 50 to 80 g per intake.
个人分类: 科普与新知|3385 次阅读|6 个评论
闲谈:科学与不科学
sheep021 2010-5-6 15:50
科学这个名词,竟然比东西还有意思。 一、先说东西。 有个外国人学中文。学到东西这个词,老师 说:中国人把物品称为东西,例如桌椅、电视机等等。然后,让一个学生起来造个句子,学生说:老师是个东西。 老师立马说:有生命的动物就不称东西,例如虫、鸟、兽、人等等。 这个学生立马改口道:老师不是东西。 老师急忙说:人也不能说不是东西,老师不是东西,但也不是不是东西。 这个学生迷茫地看着老师说:东西这个东西,真不是个好东西。 二、再说科学。 科学与伪科学,看似一目了然的事情,其实却很难说清楚、道明白。 有时候看似科学的东西,其实是十足的伪科学。有些被大多数人说成是伪科学的东西,其实却一点也不伪。 比如,有人说中医不能量化,所以不科学,甚至是伪科学。但是,本人却发现中医不仅可以量化( 中医,其实非常精密,接近数学 ),而且很完美,有实验,有实践,有理论,有模型,只是没有小白鼠(靠小白鼠来研究的中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医),但能否感觉得到,那就看个人的造化了。至于中医是否科学,似乎不在中医本身,而在于如何定义科学。 2005 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中医研究院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编审、研究员傅景华认为,科学的本来含义来源于西方实验研究,但是在中国却经历了三次畸化,也就是泛化、西化与神化。泛化就是将科学定义为一切领域的知识体系;西化就是以西方实验研究科学为标准;神化就是绝对真理化与宗教化的倾向。 有人说科学与中国传统水火不容,但本博却发现,科学与中国传统竟然也息息相通( 科学:因字识美女 , 一字藏春秋 。 ) 说白了,科学与传统,都是人类对世界(宇宙)的认识成果,只是道路不同、时代不同、手段不同而已,但目标是相通的。就像爬山一样,如珠穆朗玛峰,有人从南山爬,有人从北山爬,路上的感觉、所见所闻自然不同,但等到在山顶会师时,所见所闻自然相同了。就目前而言,中国的传统相当于登过山顶的人,科学还在登山途中。传统的观点,科学当然不相信了,只有等他也登顶之后,大家才能坐下来慢慢聊。这个时候,自然而然也就达到中西汇通、古今和合的境界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清时 在《 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 》中说道: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三、科学还是不科学? 刚刚得知,根据 博客首页栏目博文展示方式调整 , 博客首页各栏目中博文的展示方式现已进行调整:由之前的 48 小时内博文点击量自动排行,调整为审核通过后的博文将在各栏目中展示。 也就是说首页栏目显示文章不是根据推荐数多少,也不是根据点击量多少,而是由人工审核决定。【 顺便感谢编辑们的辛勤工作 】 既是这样,也无可厚非,人家的地盘人家做主嘛。谁不服,自己开个博客网站,自己做主好了。 但本人困惑的是:从定量变成不定量,是更科学呢?还是不科学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55 次阅读|1 个评论
实时浊度仪原理
han5 2010-4-29 11:12
在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做相关检测的早期探索实验中,为了保证结论更为客观,同时也为了避免LAMP产物污染,一般采用实时浊度仪(Real time turbidimeter)来进行实验。LA-320c型实时浊度仪是专门用于LAMP反应的仪器,它是由LA-200行改进而来,其基本原理是:在实时浊度仪中,通过加热(60℃~65℃0.5℃)使LAMP反应进行,同时在反应管一侧装有650 nm的发光二极管(LED),控制入射光强度,在其相对一次装有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PD),控制透射光强度,由于LAMP反应中生成副产物白色硫酸镁沉淀,造成光强度差异,浊度计算公式为:浊度=In(I PD /I LED ),其中I PD 为PD接收的光强度,I LED 为LED发射的光强度。在计算机联机软件上,通过调整反应基线和每6 s检测一次浊度,从而获得浊度曲线。当实时浊度判断曲线超过阈值(Threshold)0.1时,即判断为阳性结果,否则为阴性结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7430 参考文献: Mori Y, Kitao M, Tomita N, et al. Real-time turbidimetry of LAMP reaction for quantifying template DNA .J Biochem Biophys Methods, 2004, 59(2):145-157.
个人分类: 小话科研|3049 次阅读|0 个评论
次黄嘌呤及其核苷的THz光谱
terahertz 2010-3-21 12:59
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terahertz time-domain spectroscopy,简称THz-TDS)技术研究了次黄嘌呤及其核苷在0.3-1.6THz 波段的光谱特性。结果显示THz波对该碱基及核苷的结构变化有灵敏响应,其中次黄嘌呤在该波段无特征吸收,而其核苷在1.4THz 处有强的指纹特征吸收峰,根据Hartree-Fock模拟计算提示该低频振动来源于嘌呤环与戊糖环的扭摆振动。定量研究的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所测化合物THz 吸收强度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符合朗伯-比尔定律。利用THz谱成分分析法对次黄嘌呤及其核苷的混合物进行了定量解析,获得了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含量,相对误差不超过7%,并就误差产生的原因做了简要分析。 物理学报2008,57(6):3429-3434 Cited by: 太赫兹时域谱的动物皮革光学特性 .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8,19(4). 太赫兹时域谱技术快速定性检测奶粉中的三聚氰胺 .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9,20(2). 偶氮染料中间体及几种纺织纤维的太赫兹光谱研究 . 浙江理工大学, 2010. 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的农药定性和定量分析 . 浙江大学. 2010 损宽频高双折射太赫兹光子带隙光纤 . 物理学报 . 2011年09期 GaP波导型发射器产生频率可调谐太赫兹脉冲 . 物理学报 . 2012(03) 菊酯农药的太赫兹时域光谱定性和定量检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32(05):1184-1188
个人分类: 太赫兹专区|4310 次阅读|0 个评论
定性生存方式?定量生存方式?
yuliping 2010-3-20 15:29
人的生存方式当然不能简单地用定性和定量的方式来考量,我这里说的其实是对工作的一种考核。 对公务员的考核可能更多地是一种定性,一般公务员成绩大小是很难用一种定量的指标来考核的,所以公务员提拔时矛盾也大,因为难以定量,有成绩的人说不定得不到提拔,而没有多大成绩的人说不定就提拔上去了。所谓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而科研人员考核就不同了,总体上对科研人员的考核,是可以采用定量方式的。课题、论文、奖励、专利等都是考核科研人员的方式,虽然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上这种体系是可以接受的,至少可以这么说,职称评定、科研评奖等方面的公平性要比官员提拔好多了。 对科研人员考核,如果实在不能定量,还可以采取专家同行评议的方式。试想想,如果对官员提拔,也可以绕开组织部门,采取同行评议(当然是群众评议),是多么有趣? 所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更能容纳一些比较另类的科研人员,只要他们能够有创造力,能够有定量的产出。而如果这些另类的科研人员在政府机构中,估计会被逼走一半,剩下的一半中,有一半适应了官场文化,不再另类了,还有一半一辈子就是普通职员。 实际上,科研人员很多并不太通人情世故,之所以他们生活得相对不错,主要和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相对宽松的环境有关,要是他们一开始工作在企业或者政府机关,恐怕结局难以预料。 企业员工一般也是以定量的方式来考核,由于企业上班时间比较固定,这和高校上班时间比较自由是不一样的,因此对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情商要求也较高,另类人群恐怕也不太容易待在企业。 所以年轻人在求职时,考虑自己的个性特点与将来工作环境的适应性也十分重要,适合进机关的就进机关,适合做学问的就做学问,适合进企业的就进企业。 20年前,不幸做了教师,刚开始几年很不适应,现在反而特别喜欢这个职业。 2010.3.20 俞立平于邗上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3485 次阅读|1 个评论
用现代实验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医学的障碍何在?
热度 1 zhj71626 2009-10-1 08:58
转帖按:我的数学基础非常差,现在的精力也不够,不能深入的领会赵致生老师的研究,但是我们有一点是不一而同的,就是用现代实验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医首先要定性,希望各位方家阅读后有收获。 赵致生中医如何发展的探索(七) http://zzs.caogen.com/   序   中医药学发展到今天,中国人自己连中医学的研究方法与评价方法都找不到了?甚至连能否用现代实验研究方法来研究和评价中医学也需要如此民主的进行讨论?是主管中医的机关真民主了?还是连这样的问题都拿不准主意了?难怪有人在人民日报上感叹:下一代中医在哪里?   其实要想回答这个问题,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需要先说明什么是现代实验研究方法,什么是现代实验研究方法的评价法则;什么是中医学的研究方法,什么是中医学?   一、什么是现代实验研究方法?为什么对中医存在能否用的问题?   实验通常要预设实验目的、实验环境、实验操作程序、最终以实验报告公布实验结果的一种科学研究领域的具体规范技术操作行为。在其对应的科学研究领域中来检验或验证:假说、假设、原理、理论等内容。   实验,区别于试验,有严谨的实验设计和程序,及实验过程控制严密。所以,科学实验是一项非常严密、严谨的具体科学工作。人类科学的原理、理论都是经历了这个科学过程后产生的结果。   那么,中医药科学为什么还要争论能否在研究中医与评价中医中使用这一方法呢?我们可以列举一个论坛上的具体正反方的讨论内容来与以说明一下,分析分析中医实施现代科学实验研究方法的障碍何在?   主张使用科学实验方法研究中医的正方观点:旗帜鲜明的反对中医不可知论。认为科学实验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件事物有了充分的科学依据和证据就会很容易被世人接受,这样才有助于中医药学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   不主张使用科学实验方法研究中医的反方观点:认为这种形而上的研究方法忽略了中医药发展的自身特点和规律,而一些定性,定量的评价指标也无法阐释中医药特殊的理论体系。   双方辩手就日本发生的小柴胡汤事件作了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认为小柴胡汤治疗疾病的结果是,其实患者是在好起来了(人体的血多起来了),才会有能力去清洗血管里以前堆下的垃圾---肌酸酐,但是因为中医拿不出证据,拿不出自己好坏的标准,结果官司打输了。全世界开始学中医,用中医,而中医没有自己的好坏标准,也没有其它科学可以借鉴的其它标准,这类官司就会把中医拖累死。所以,中医需要产生一个实验标准。但是,这个标准的产生,又涉及到究竟是延用西医理论去制定呢?还是使用中医理论重新来制定的具体问题。所以,还是争论不下。   凡是有利于我中医发展的具体科学与具体方法,我们都要接受接受,凡是能帮助我中医发展的我们都要学,用现代实验研究方法来研究和评价中医学还是对中医有帮助的。自古代中华文明延续到如今,中医之所以源远流长而不衰,就是从来都没有拒绝过任何文明和思想。就是从来没有拒绝过任何来自民间的验方、成方与经验。辩论双方还列举了糖尿病的治疗标准如何确定的问题。古代时候,糖尿病只要解决三多一少,病人也就不会再来看病了,医生也认为问题解决了,现在有了西医的检查---血糖高低,有了西医的标准,中医的治疗就没有了方向,明明三多一少的症已经完全解决,但是现在西医的检查说他不及格,你中医怎么办,是跟着西医的指标转,还是不理他,问题是你可以不理他,但病家与患者要理它要在乎它,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说明了中医缺少一个武器----用中医的观念来看人体的好坏的标准,你没有一个中医的标准,即使磨破嘴皮也无法取信于人,也就是说,中医在起跑线上就输了,就更不用说在终点上会打赢一场没有原始证据的官司了。   讨论进行的有声有色,正反双方语言纯正表达简明。归纳起来,就是一个字:难!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都准确的表达了这一核心思想。故可以用一句话作出总结:用科学实验方法研究中医也难;不用科学实验方法研究中医也难。最后,竟无法分清楚谁是正方,谁是反方了。因为讨论的核心问题应该是能否用现代科学实验法来研究中医与评价中医。最后大家却都把目光都统一在一个难字上了。那么,难与能否之间我们应该看出些什么样的具体问题呢?又应该如何对待、解决这些问题呢?    二、难与能否的属性关系谈   从属性科学角度来认知能、否两个属性,是应该归纳成可以与不可以;行与不行,而现在却把这个问题转化成了难、易。我们暂且不说这种转化是不是符合属性科学的变化原则。只就目前反映的问题归纳一下,看看都是属于那个方面的具体问题。   1、中医基础理论对于中医医生理解运用比较容易,而对患者理解则比较难。中国人理解尚且有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基础来对中医进行理解,外国人则无从入手了解中医文化具体内容究竟是什么内容。所以,形成了中国传统医学如何能走出国门的不同认知障碍。也就是说,在中医让世界人民接受的同时,还要先来让全世界人民接受中国远古的阴阳哲学、接受几千年前的古代文化五行理论吧?所以,急需要产生一个让外国人也能接受得了的具体指标化的现代科学表达系统,为的是让中医走向世界,成为人类医学整体科学的一部分。   2、随着全球法制化、人类的自我保护意识与法制概念越来越走进人类生活的每一个生活环节的时候,医疗纠纷,医患纠纷也日益增多。中医如何建立新的医患纠纷的处理原则与具体规定,已经不仅仅是西医与中医单独学科的问题了。这一问题,已经成了全人类的共同急待解决的问题了。而且单一的从疾病治疗一方面理论与标准来确定这方面纠纷的因果原因,已经显而易见不是公平、公正的整体概念上的妥善办法,如何对生命负责、如何对人类医疗行为科学化负责已经提到法律研究的日程上来了。所以,人类医学必然由疾病治疗向健康医疗方向转化。中西医理论认知的统一化,标准化,也真是目前世界医学统一的当务之急。而中西医基础理论的壁垒,对于统一标准的产生无疑是一种难于跨越的障碍。没有中西医基础理论的壁垒消除,这个具体标准的统一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楼。   由此可以看出,一方面是对中西医治疗统一标准出台的时代需要,一方面是对中西医壁垒理论的科技进步需要迈出的具体步伐。从中医的基础理论来讲,已经太古老,而且只能因循守旧的继承而没有后继发展的重大突破。而从西医的基础理论来讲,则保持着与时代科学发展的同步,只要有一项具体的科学进步,医学上就会紧跟其后,产生巨大的进步。相比之下。摆在中医面前的任务,要比西医发展的任务要艰巨很多倍。当然,这里面也存在中国古老文化的继续发展与后继理论的产生问题。也需要中国的属性科学有所创新有所前进的问题。但是,中国对古文化的认知,还没有能彻底的走出天子文化的枷锁。又套上了西学独尊的束缚。起步之艰难自然可想而知。对中医同步发展自然形成了更难突破的障碍。所以,才使中医在现代科学实验方法面前,产生了犹豫徘徊的局面。也自然在情理之中的事。   邓小平同志给出的改革开放方向是:摸着石头过河,检验标准是:无论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应该说,这是一个彻底摆脱西方传统哲学观念,最适宜中国属性科学特色发展的中国式特色哲学。不过,在经历西学东渐转化为西学独尊的文化变革后的中国,当时并没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人对于这个方向,并没有积极的去寻求如何能摸着石头渡过河的方法。造船的仍旧在造船,建桥的仍旧在建桥。中医的发展也与全国的所有行业一样,因为没有具体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产生。同样困惑在东西方哲学、东西方数学、东西方文化的壁垒现象之中。   应该说,赵致生在属性数学概论中,揭示了摸着石头过河是一个具体的属性函数问题之后,很多人已经可以运用属性数学函数理论证明,摸着石头过河确确实实是一个可行可靠的伟大设计的时候。中国的哲学家还没有停止摸着石头过河究竟能过河还是不能过河的争论。   中医的发展也是如此。难,就难在一个方法问题上。对于一个已经确定的方向,没有具体的方法产生,剩下的问题,也只能进行能与不能的哲学逻辑推理研究了。本来赵致生在《走进自然方程重新认知自然数》系列文章后,同时发布了三个项目的研究文章,一个是属性数学概论,一个是中医如何发展的探索,一个是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分析。但是,金融、经济界的研究人员不能认知到危机中原因是属性数学应该解决的方法问题。故为了不必要的争论烦恼而停止继续发布了。而中医的研究人员大部分出身于属性科学的基础理论培养过程。所以,赵致生的文章仍然保持着与属性数学研究的同步进行。   由此可以看出,中医如何发展,存在一个如何用属性科学的基础知识开拓一个现代科学实验的方法问题。更不是在西方量值线性科学理论的具体实验方法上照搬。更不是把中医中的高度抽象概念:气、血、精、神预设成实验目的、实验环境、实验操作程序去研究具体的因果关系。而是首先要解决一个方法问题。   显而易见,本文中的难,都不是具体方法上的难。而是去应对中医如何走出国门,如何应对日益健全的法律制度等问题。而研究方法的问题,不从根本上予以解决。中医如何发展则很难看到希望。不从根本上解决方法问题。争论只能停顿在五十步笑百步或者能不能用现代实验法研究、评价中医的无休止状态中。    三、中医如何发展问题中的石头与过河   摸着石头过河问题,方向是过河,方法是摸,具体的研究对象是石头。那么,中医如何发展问题中的石头是什么呢?如何摸着石头过河?我们需要利用属性数学的分析方法来具体进行一下分析:   中医的核心理论是阴阳五行学说,而当前的现代科学对阴阳五行学说并没有产生现代科学观点的新解释。尤其是具体使用阴阳五行学说的应用科学,也只剩下了中医学一个孤岛学科。想走西医发展的路,等待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产生后再引进到医学中应用的路,显而易见,没有属性科学的综合发展,是行不通的。所以,属性数学研究的先行地位,则在中医整体发展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   在属性数学研究中发现,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国古属性科学阴阳八卦理论的后继发展理论。但是,由于中国天子文化的易经封顶统治地位决定,阴阳五行理论必须限定在阴阳范畴内进行解释。由于九宫学说的失传,阴阳五行理论与阴阳八卦理论之间缺少或者遗失了一个连续后继发展的数学结构形式。在赵致生的属性数学概论中,称为鼎足三分法、或者鼎足一统法。也就是说,研究的内容是一分为三,三合而一。而阴阳五行学说,则是研究一个整体的一分为五,五合而一。正是,中国天子文化的易经封顶统治地位造成的这两个连续后继理论的失传,才使得中医学,几千年如一日,无法产生重大的理论进步与核心理论上的突破。因为,阴阳五行理论,对人体进行心、肝、脾、肺、肾五体划分后。系统出现了二十对阴阳生克的相互作用关系。而中医现存理论又没有五合而一的具体归纳法,从而,造成心之阴阳、肝之阴阳、肺之阴阳、脾之阴阳、肾之阴阳,续说无统的混沌状态。虽然中医在突破易经天子封顶统治地位的限制上,保留下来一些一分为三,三合而一的属性后继理论特色。如三焦论,三部九候辩证法则,三阴三阳六气论,但是,三分、三合的理论内涵表达尽失,仅仅只能局限在阴阳范畴内作出对应的理解与解释。从而,使阴阳理论更神秘,更天子文化迷信化了。正因为如此,五分后的心之阴阳、肝之阴阳、肺之阴阳、脾之阴阳、肾之阴阳认知,只能返回了八卦认知的原始,进行里表、虚实、内外的具体属性分析,五分、五合的属性对立统一法则,只剩下了五行生克循环的理论架构。   五分、五合的对立统一法则表达障碍,来源于三分、三合的对立统一法则与阴阳对立统一法则的连续认知后继理论的遗失与欠缺。也就是说,中国医学发展面临的第一道小河,就是鼎足三分法与鼎足一统法的研究。如何还原中医的三焦论、三部九候、三阴三阳六气论等具体理论,并链接阴阳五行理论之间的一分为二,一分为五之间的一分为三认知。链接二合而一,三合而一,五合而一的连贯理论发展过程。完备其系统认知的基础理论结构。则中医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有望的问题,而且必然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人类医学的主体。   尤其是中国的十二经络学说,是一个只有用鼎足三分法、鼎足一统法的辩证关系才能表达出它的客观存在。只有通过中国古老的九宫学说才能完整的表达它存在的客观性与整体性。中国中医学的发展不渡过这条河,五行理论只能是一个中国古医学结构的框架,而无法仅仅通过阴阳关系的简单调节,进入具体医疗的实际应用状态。   在赵致生的属性数学概论中,已经有对中国古文化发展的五个阶段、两条发展线的理论阐述,这里就不再重复了。希望有兴趣的网友参阅相关的文章。摸着石头过河,可以说是中国属性科学发展的一面复兴旗帜。只是中国人接受这一先进的理念太迟缓了。本人在今年春节的时候,在草根网向各位网友祝贺新春佳节的时候,献给大家一首牛年抒怀诗,说的也是这种心情。有兴趣的网友不妨读读,其哲理性也就明白一二了。    四、如何开拓属性函数的生理研究之路   中国古老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繁衍生息的有序轮回与事物发展的兴衰更替。西方现代医学理论的发展基础是新陈代谢与吐故纳新。看得出,中国的古老文明与现代科学发展上的认知和谐与理论共识。也就是说,中医与西医在基础理论上的基点,具有整体的一致性。那么,在基础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又为什么出现了现代的壁垒现象呢?   概括来说,来自东西方文化的哲学认知差距。也就是说,西方的哲学发展,就其辩证法中对立统一法则的认知水平上来看,还没有完全摆脱一分为二、二合而一的原始线性争论。而中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阴阳八卦辩证认知理论系统,并且产生了其连续后继的一分为三,三合而一,一分为五,五合而一的连续认知系统理论。也可以说,中国的远古文明,要比西方现代哲学的理论观念先进一万年至多不少。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的远古文化成果,黄道历法、中医学、古算术、才能在文化坎坷的历史巨变中艰难的流传到今天。靠的是什么?就是这种先进认知的不可替代性。哲学如此,数学也如此,医学也同样如此。所以,中医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一个哲学认知问题,是一个数学的具体方法问题。如同摸着石头过河问题一样,需要解决具体方向上的方法问题。   对于中医学科的具体发展如何进行现代科学实验的问题。同样需要一个属性函数的生理研究方法表达。这个函数我们可以称为新陈代谢函数、或者称繁衍生息轮回函数。把繁杂的生理过程,转化为简单的数学函数问题。用属性数学的分析法与归纳法具体解出唯一对应结果、多对应结果之间的相对条件变化规律。方法问题,就会以一种具体的可操作程序的方式展现再来了。这就是中国属性数学的精髓,同时也是中国医学的精髓。也就是说,如何认知生命过程中的新陈代谢,需要有一个具体的认知方法。解决不了具体方法问题,只能说这只是一个科学的理念或者一种哲学思想。而这种方法的产生,则不能产生于盲目的试验,而是产生于一种属性数学表达的具体程序。   就新陈代谢的具体过程而言,是一个物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属性运动与变化的具体程序。而属性运动与变化产生的具体程序,决定了生命物质运动与变化的固有过程。也就是说,生命体中物质的运动变化,一定要与生命体外的同类物质运动变化具有生命程序赋予的特殊性。这就是生命中的物质可以构成生命,而生命外的同类物质为什么没有生命特征的根本区别。而生命特征的千差万别则不仅仅是物质结构的不同,更重要的是生命过程的属性函数所展示的程序过程不同。   中医学中的展示的生命特征理论,应用三焦理论与鼎足三分理论的内容已经有其名而无其实。因为精、气、神三元论,已经再也找不到鼎足三分的基础理论来表述。从当前理论论述的格局来说,没有摆脱阴阳结构论的格局,突出表达了气与血的辩证结构关系,把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为生命过程的主要辩证认知内容。精、气、神的鼎足一统认知已经片瓦皆无。   中医的这种基础理论认知变化,主要来自周易八百年天子文化专治时代的影响。因为周公彖易之后,天下独有易经可以流传。与易经相违的其它科学内容及与易经不同的学术观念与观念,都被禁止流传与流通了。所以,医学的理论则多用易学,而不敢再涉及易经之外的内容。故中国自周之后,也称医学为易医。   易医是把医学从一分为三,一分为五的连续后继属性认知法则中,又倒退回到阴阳理论认知医学的一次天子文化专治的历史特殊时期原因形成的。因为易经形成的天子文化封顶,限定了中医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不能超出易经的范畴,限止了中医继续前进的步伐。虽然后人假黄帝与素女之问而作了黄帝内经,对其易经之外的内容进行了有限的补充。但是,基本上也没有敢于有超越易经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突破。仅仅延用了上古时代的五行格局与三分法产生的一些名词,并没有系统理论的继承。从而使中医的三分内容中的三焦、经络、精气神三元论,五分中的二十生克属性等内容更加神秘化了。竟成为现代科学无法研究的不解之迷。发展中医,就要从这些属性函数的挖掘开始,就要从生理函数的研究开始。先跨越封建帝王文化造成的远古文明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鸿沟。健全属性科学研究的方法。是中国古老医学发展的当务之急。   五、用鼎足三分法,重新认知精、气、神   中医的基础理论核心,是人的精、气、神三元结构论。它逼近了生命科学的原理。这里的精、气、神,不是特指的一种物质或者一种结构。而是一种泛指的属性特征、生命程序与环节中的具体事物。精,是相对于耗散与集聚属性产生一个综合概念;气,是相对于运动变化属性过程中的盈亏产生的一个属性描述;神,是相对于生命程序系统的总设计、控制与操作。   显而易见,精、气、神的属性三体认知,是属性数学中的一分为三、合三而一的辩证对立统一法则。我们在研究摸着石头过河问题的方法时,引入了一个中国古代着名的算术函数,叫作千卒渡漠,题目:一将率千卒渡七日行程大沙漠,每卒仅能携带三日的食品与水,问,如何过?需要多少天?中国属性数学的这类题目,主要展示的是一个程序设计,解决的是具体的方法问题。所以,摸着石头过河问题的方法问题,可以把它具体的简化为算术问题,来研究其方法。方法一经解决。摸着石头过河就变成了可实现的具体目标。   生命科学的内涵,也同样是一个方法认知问题。但是,这种方法展示的内容是生命过程中所固有的一个设置程序。古代医学原始的称呼已经无法考究了,自易医之后,则称之神。也就是说,神是一个具体程序的表达,而构成这个固有程序设置的内容则是精、气的具体运动变化过程。如以卒代气,以水与食品代精。那么,千卒渡漠问题,可以演义一个生命整体运动变化的最基础结构程序。而这个程序具有无限变化的结构形式与无限多个不同的程序设计与结果。正反映出生命过程中的千差万别。古医学用神表达了精、气在生命运动变化的总体程序中的千变万化。精、气表达了耗散与集聚,盈亏与兴衰等复杂的繁衍过程。也就是说,它可以整体反映生命科学的三个焦点问题。故称三焦。   三焦的属性数学概念是三体属性、属性三体确定的辩证法则,从量值数学角度来说,它可能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混沌随机问题。但是,它在属性数学中,却是一个可以通过程序控制与操作的具体算术问题。相对不同的控制程序与操作,只能产生唯一的对应结果。而控制程序的设计则可以有随机变化的无穷多种。也就是说,混沌随机问题,不是量值的随机属性,而是存在控制程序与具体操作的唯一对应。而唯一对应的相对条件,则是产生于唯一结果的控制程序。中医学就是建立在属性科学综合发展基础上的一门实用科学。所以,需要具有自己的属性数学程序控制理论。   赵致生在属性数学概论中讲到了辩证法的连续后继认识形式。讲到了混沌事物可认识的方法。   一分为三、三合而一,是辩证法对立统一法则连续后继认知。在古代有一个着名的属性函数叫作三才是描述天、地、人三体问题的一种结构关系。周公在易经中,把这个问题化解成天地合一,天人合一,地人合一的三合问题。变成了三种具体的思想。由于周公实行了八百年唯独只允许流传易经一书的封建文化专治。鼎足三分法与三足一鼎之合则被易经文化封顶的统治地位所限,鼎文化从而失传了。所以,产生于一分为三,三合而一辩证对立统一法则下的属性科学成果:黄道历法、医学三焦论、经络学说,都变成了远古属性科学的不解之迷。中国人的思维被限定在易经的总原则下。易经则成为至高无上的天书。易经之外的属性科学内容也自然成了封建思想认识之外的反动思想。或者称为非正统思想。中国医学能在这种环境中被保留下来已经是万幸了。   由此可以看出,中医学的发展是一个中国文化系统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一个当代科学进步的大理念问题。因为中医被易经的封建天子文化封顶限止了几千年,接着就是走西学东渐后在中国形成的西学独尊的文化发展主流制约下的中西医结合之路。也就是说,中医学的发展完全没有了属性科学方法上的自我。被封建天子文化易经牵着牛鼻子走了几千年,现代又被西学独尊的当代医学牵着牛鼻子走了几十年。中医面临的急迫问题就是要发展,只有发展中才能获得生存。这正是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理论中的硬道理。摸着石头过河过河,要有具体的摸方法,属性数学通过算术函数可以作出数学上的操作程序方法表达。中医基础理论也涉及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研究方法问题。自然也需要一个具体操作程序的数学方法设计。所以,用三焦属性数学观念,重新认识精、气、神。并用属性数学的函数形式表达出它特有的属性程序可控制性。中医的发展就不再是梦。
个人分类: 重点推荐文章|3807 次阅读|5 个评论
中医,其实非常精密,接近数学
热度 1 sheep021 2009-7-4 10:49
按:一个初学者与一位中医准高人的一段谈话,内容主要涉及:拜师,六味地黄汤的用量,中医用药时的精密计算等三个方面。 我既为其与时俱进的思想和孜孜以求的精神所感动,也为中医中如此精密的计算而自豪,中医不能定量一直被人诟病。谁知是后人不善于学习应用而已,经典中都有嘛。中医精妙,稍安勿躁,漫漫体会。特此共享,愿有心人得之。 AA 20:37:30 有个问题没明白: 师兄把您道家师父的工夫学完就不得了了,咋还到处花钱学艺呢? 岂不是舍近求远 BB 20:38:25 我这个是为了适应时代需求 . 因为王老师的脉法,是摸脉出西医病名 . 目前,病人就信这个 . 为了积累最大量的病人,为了加深病人的信任度和配合度,所以去学这个 AA 20:41:57 若说这个,任度和配合度其实可以长期建立,这是求速成,小心走火,呵呵 BB 20:43:07 不是求速成,而是为了提高水平 今天中医形式很严峻 很多中医水平不高,为什么? 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很好的理论,更没有足够的实践 AA 20:44:26 师兄要求高啊,你本可以安心出诊 BB 20:44:36 假若一个医生, 50 岁以前,日平均不能看 60 以上病人,他的中医水平,永远是二三流。巅峰的中医水平,需要有大量的实践 AA 20:45:09 看 60 以上似乎已经很累人了 BB 20:45:26 标准要求是一百 我现在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我有完美的理论,但是我只擅长十几个病种, 也就是说,我要达到巅峰的中医水平, 必须要在 50 岁以前,将病人数目提升到 60 以上 这么做,对中医水平的提高有好处,对病人也有很大的好处 病人就可以少找庸医,一个医生,可以发挥最大的效能 AA 20:49:11 万一达到 200-400 ,是不是就是乱来了 BB 20:50:03 不能那么多,不过当年我师父曾经创过日诊 200 的极致 最多能 120 ,已经可以不吃饭了,要从早五点看到晚 10 点 高水平的医生,需要有大量的病人帮衬 我有可能过 10 年将创立一种新的中医诊疗学 。 其实就是道门的气味阴阳诊法,易学之至,从来不会中医的,可以很快学会,虽然达到高境界要费力,但是用不成问题 AA 21:00:31 有点像陈士铎的辩证录?无脉象、舌苔 BB 21:00:50 像张元素的 BB 21:01:16 但是他是脏腑 . 而这个,只要知道阴阳就可以用药 AA 21:02:04 最近翻陈士铎的辩证录,也挺有意思,凭证处方,而且绝对是把握阴阳,一点也不纠缠枝节 BB 21:02:49 陈士铎是个奇人 . 他的东西值得学习 . 他的外经微言也很不错 . 总之,他是不错的,石室秘录也好 AA 21:07:03 有个问题: 经常看医生说起用六味地黄汤时,都说大剂,这是其他方子不长见的词语 . 见过裘沛然最多是用过熟地一斤,煎水再煮药 BB 21:08:09 嗯,是的 . 这个方子用量原小 . 是儿科病的方子 AA 21:08:48 是不是熟地要大用方可见效,一般要多少? BB 21:09:01 若要起速功,又是治成人,就得看剂量问题了 . 看想干什么,走下焦,最少得 60 以上 AA 21:10:39 我想起小时候做饭烧火,柴不干,刚开始不敢多加 , 比正常时加的还少,结果根本烧不起来,后来我妈说湿柴怕大堆,于是加了很多进去,还真烧起来了 . 有些道理不 BB 21:11:55 BB 21:12:13 对,有道理。熟地一般入下焦,就是不用小量的,这是真传 AA 21:12:25 补水要猛,补火要慢。是不是都知道啊 BB 21:13:10 哪能呢,知道的人还不是很多啦 AA 21:14:42 今天总算问出点东西。 还有个问题,几年前的了,当时没追问: 你说过用药比例,还要算能量,不能单看份量,能量咋算? BB 21:15:42 哦,这话我说过吗?怎么没有印象了,?是这样的。某个脏腑走多少能量,是要根据症状和气味阴阳来计算。就是要根据内经上的这段话来算:味薄者、、味厚者。。。气。。气,,, 见: 阴阳应象大论 — 《黄帝内经 · 素问》第五篇 http://www.zhzyw.org/zyxx/zysj/hsw/087515AC86843173482DJC3.html 所以,要是刚刚练习中医,大概就像我师兄当年, 3 个小时看一个病人,还觉得时间不够 因为,天,地,人,都要算精细了 方药也要计算清楚 不然就是乱蒙了 AA 21:21:40 算啥啊,照方抓不就是了吗,您师兄扣得太细了吧,呵呵,师父不骂,病人也急了 BB 21:22:57 不一样的,这是为了方便乱搞。但是大家都乱搞了,也就差不离了。呵呵,我现在面诊一个病人,也要 1 小时左右 AA 21:23:51 计算啥呢你们?也要 1 小时左右。您师父要多久?能做个软件帮助算不? BB 21:24:10 师父只要 3 分钟。我也是得全部算算,然后推推。快不起来。做个软件是可以,就是要输入好多好多东西 AA 21:25:11 不是说用经方,药物的比例不能自己擅自改吗。我倒是对这个软件感兴趣 BB 21:25:43 那是初中级。我们已经达到用法的阶段了,可以改 看病,最快可以提到 30 分钟,那就是按经验带蒙了 我很精密的看,连甘草用 6 克还是 7 ,还是 8 ,还是 9 ,都要推的 AA 21:28:44 术数? BB 21:28:57 不是。就是刚才说的能量问题 少什么,淤哪儿了,加什么,加多少,按着天时地理,人体能量的情况和药的情况来,所以慢 AA 21:30:17 其实,你要先确定病人体内的状态,对不对,这个也难以定量吧 BB 21:31:02 也是可以定量的 所以,中医搞到头,其实非常精密,接近数学 AA 21:32:09 那里有介绍,第一次听说啊 BB 21:34:18 呵呵,整个黄帝内经,乃至后世经典,都讨论这个问题,定量,定性,定位,定势 AA 21:35:06 看来,自幼刻苦学医,辛勤行医一辈子的 60 岁老中医说 他最多理解内经的十分之二三,不是谦虚啊 定性,定位,定势 常见,定量,没太注意,似乎大家都没太注意哦。举个例子可以吗 BB 21:36:42 呵呵,所以,大家都不精通中医嘛 比如说,定位:肝,在气;定性,虚寒;定势:要传脾;定量:几分 开药,定位,定性,定势,然后定能量,几分, OK ,这就叫板上钉钉子 这就是中医的高境界 这叫,寒热多少,虚实多少,阴阳几分。所以,中医,其实很精密 AA 21:37:53 我找找哪里有 “ 几分 ” 。 手边没原文,师兄发一句看看 BB 21:40:58 三之气,燥热交合,民病寒热。又云∶ 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民病寒热如疟。又云∶少阴司天之政,四之气, 寒热互至,民病寒热。治视寒热多少其制。 还有,阴阳消长 消几分,长几分,消多少,长多少 AA 21:44:37 哦,以后慢慢体会一下再求教 后记: AA 看看内经,昨晚的话题还是没感觉啊,是不是还有别的书要看,然后才会算? BB 对,还需要再学很多东西,才会算 。但是主要是内经 AA 与算卦那些方法不挂钩吧 ,用《易》吗? BB 不一样 用六经,用不到易 主要考虑的是阴阳气化 附:数学的本质 写完这个博文,我对数学的本质很感兴趣。钱学森说:“数学是指导我们推理和演绎的学问”,其研究对象是整个客观世界,包括人,人也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其研究视角是质和量的对立统一,及相互转化。 再看看其他大家对数学的评价: 伽利略 数学是上帝用来书写宇宙的文字。 柯尔 数学是一种能澄清混淆的思考方式,它是一种语言,能让我们把世界上混杂的局面翻译成可以去管理的方式。 数学家本杰明 数学不是规律的发现者,因为它不是归纳。数学也不是理论的缔造者,因为它不是假说。但数学却是规律和理论的裁判和主宰者,因为规律和假说都要向数学表明自己的主张,然后等待数学的裁判。如果没有数学上的认可,则规律不能起作用,理论也不能解释。 怀尔德 数学是一种文化体系。 J.J.尔维尔斯特 数学是推理的音乐 C.迪尔曼 数学是现实中优于任何普通语言的最完美的语言……自然界彷佛用它说话,世界的创造者用它说话,世界的保护者仍在用它说话。 I.巴罗 数学 -- 科学不可动摇的基石,促进人类事业进步的丰富源泉。 柯尔 数学家对数学的了解是,数学可以表达、运算、及发现事实。数学是一种能澄清混淆的思考方式,它是一种语言,能让我们把世界上混杂的局面翻译成可以去管理的方式。 毕达哥拉斯学派 数学统治宇宙。 P.D.拉克斯 数学当做一门艺术来看时最近似于绘画,二者在两种目标间维持一种张力,在绘画中,既要表达可见世界的形状与色彩,又要在一块二维的画布上塑造出赏心悦目的图案;在数学中,既要研究自然的规律,又要编织出优美的演绎模式。 华罗庚 千古数学一大猜!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3706 次阅读|11 个评论
定性和定量
zhangxp 2009-5-20 00:59
老曹在繁体字《 爲什麽說不能得罪數學家兼回曹廣福數學與哲學 》一文评论说哲学和数学的区别: 在我看来数学与哲学的差别在于,数学是从定量的角度认识世界,而哲学是从定性的角度认识世界.哲学家之所以经常胡说八道就是因为他们用了太多的模糊语言. 繁体字不服,我也不服,这次我站在繁体字这边。 定性和定量,这两者实际上没有定性的差别,只有定量的差别。所谓定性,也是一种定量,只是精度低些,最低的就1bit信息,0或1,而定量的精度更高,所含信息量更大,但信息量大也是由1bit又1bit的信息组成的,也就是说还是由一些定性的区别组成的。 定量无止境,只有更准没有最准,所以在具体的场合,需要多高的精度,要看实际需要,因为信息是有成本的,在有的场合,只要1bit信息就够了,比如说老曹的脸皮有多厚?诚如繁体字所言:只要知道大于1cm就可以了。 有必要知道是1.xxxxxxcm吗?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28 次阅读|5 个评论
定性先于定量及中医量化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
zhj71626 2008-12-5 20:27
定性先于定量及中医量化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 赵宏杰 张笑波 (吉林市中医院 吉林省吉林市,132011) 林宇春 (四平市中心医院 吉林 四平 136000) 张华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沈阳 110032) 摘 要:根据藏象内环境自稳态学说,证候内环境自稳态紊乱学说,中医量化原则定性先于定量及新方法。该量化研究方法符合中医理论传统的整体方法和动态方法,认为对血液成分、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数据进行阴阳五行分类定性,这才是信息科学时代的中医研究,即应用中医思想理论方法传统,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的研究路线。 主题词: 证候 量化 定性 定量 五行 投影全域动态定性方法 藏象内环境自稳态学说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中医量化是中医现代研究的重要问题,中医药量化迫在眉睫。藏象内环境自稳态学说、证候内环境自稳态紊乱学说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方法,详述于下。 1.中医量化研究概况 中医量化研究包括了丰富的内容,下面从目的、对象和方法3个角度分别介绍。 1.1中医量化的目的 中医量化的目的在于,促进中医客观化、深入研究中医理论方法的内在机理、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和效率。其中,隐含的目的是利用中医思想、理论和方法整合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医学生物学的各方面的成果,为中医所用。 1.2中医量化的对象 目前中医量化的对象,主要是症状和证候。 1.3中医量化的方法 围绕症状和证候的量化,主要的方法有,专家问卷、多因素回归分析、最大似然判别法、 Logistic回归、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聚类分析等。 2. 中医量化研究几个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法 中医量化研究没有取得突破,源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缺陷。 2.1重新定义中医量化的对象 2.1.1从生理到病理生理 知常达变,应该是医学生物学研究的原则,也就是首先研究生理学和正常解剖学,然后研究病理生理学和病理解剖学,对于中医研究和中医量化研究也是这样,先研究藏象然后研究证候,是个正常的次序,而非躐等。 2.1.2明确藏象和证候的学科属性 笔者在多篇文章中提出,正常人体包括结构和功能2部分,对应的学科是生理学--功能,解剖学--结构,病态的人体也包括结构和功能2部分,对应的学科是病理生理学--功能,病理解剖学--结构。那么,中医生理学就是中医藏象学,中医病理生理学就是中医证候学。而中医解剖学可以称为中医藏器/体质学,中医病理解剖学可以称为中医病理藏器/体质学。 2.1.3证的量化与临床数据类型 中医证候是一个不能准确地、 直接地测量的变量,这种变量可以称为潜变量(1atent variable),可以应用症状等一些外显指标(observable indicators)来间接测量这些潜变量。综合上面的认识,证的量化包括以下临床数据类型可以更好的整合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医学生物学的各方面的成果,临床数据有四类,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 回归分析是证候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能够分析某种证候与某些因素之间的联系。表中也也提到了他们大概的权重。 回归目标 症状 体征 实验室检查 辅助检查 工具 传统中医 证候 重要 重要 人脑 西化中医 次重要 次重要 重要 重要 人脑、电脑 融合中医 重要 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人脑、电脑 西医 疾病 次重要 次重要 重要 重要 人脑、电脑 表1.临床数据证候回归分析变迁对照表 2.2量化研究亟需符合中医理论传统的整体方法和动态方法 量化研究亟需符合中医理论传统的整体方法和动态方法,这些方法符合中医理论的传统思想和方法的精神,但是,是基于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多元统计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 2.2.1整体方法 判别分析和回归分析,没有或缺乏把病人全部变量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分析全部症状和证候的关系,而且分析中都不同程度的加入了主观性的成分和人为的介入。 笔者提出对藏象的投影,血液成分进行聚类分析。 下面介绍整体方法和动态方法更具体的内容。 3.定性先于定量及在血液成分五行类象中的应用 3.1西医的定性与中医的定量 中医现代研究的重要参照系是西医。对比西医,我们说中医亟需量化或者定量研究,那西医是否亟需定性研究呢,西医的量化包括哪些类?各自在诊断治疗中的贡献如何? 《黄帝内经》以来,中医已经有模糊定量及半定量的记载,五藏象的量化,实际上是对功能的量化;功能的量化,西医是怎么做的?大家熟悉的肌力分级,0级、1级、2级、3级、4级、5级;这是功能的分级;心功能分级:1级、2级、3级、4级,这也是功能的分级;所以,五藏的阴阳气血本身就可以看做是个量化。 既然中医也有西医那样的量化,我们反过来看看,西医有中医这样的定性吗?五行的定性,哪怕是类似的?没有!所以关键就在这,把中医量化之后,不知道该怎么把这些数据定性。 在症状和体征上中西医的分级定量方法本质上和效果上区别有限,在中医证候中有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气虚衰、心阳式微等,是为心系证候不同程度的量化分类与西医的心功能分级也类似,所以在证候即功能上中西医的分级定量方法本质上和效果上区别有限。区别重大的是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所以说,对这些数据进行定性,才是中医现代化的关键。 证候本质研究中出现的检验招标非特异性,也是这个问题的一种体现。 3.2定性先于定量 从哲学上,从现代科学方法上,从具体学科的应用上,都表明认识事物定性先于定量。从方法论的角度,依据观察结果是否提供数量特征,科学观察又可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两大类。 由于事物质的差别是最根本的差别,区分事物的质是认识事物的开始,是认识量的前提,所以,定性研究一定先于定量研究,定性是定量的基础。又因为质总是一定的量的基础上的质,因此,由质进到量则是对事物认识的深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定量是定性的精确化。---《教育统计学》 在科学发展史上,定性关系的发现往往先于定量关系。在化学发展中尤为突出。在十七到十八世纪中,人们通过大量实验,以物质的味道、质地等物理性质和物质间的化学反应为基础,总结出了物质的分类。酸(ACID)、碱(ALKALI)、盐(SALT)概念的获得及分类就是一个例子。--《人工智能原理》 人类总的认知框架,这一框架没有民族和人种的区别。它主要包括三个认知过程:1、感性认知过程。2、理性认知过程。3、实践检验过程。同时这三个过程又要受制于一个总的认知原则,那就是:定性分析应优先于定量分析。---《英语名词短语中形容词修饰语排序的认知学分析》 3.3血液成分五行类象中定性先于定量的应用 藏象研究,可以从藏象量化、藏象的生物学基础、藏象模型、藏象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证候观察实验的数据评价与利用等方面开展。血液指纹图谱藏象信息模型融合了这里面的大部分内容。 其中需要通过对血液成分五行类象暨藏象分属来定性,藏象划分的依据是藏气法时,就是根据人体生命活动不同生物节律下生长化收藏的次序划分五藏。血液成分的动态变化是藏象的投影,所以,就要对血液成分进行五行类象暨藏象分属。血液成分的动态变化曲线有峰值和谷值,我们把全部血液成分中那些峰值在相同时间节段的聚为一类。总计分为五类,就是五藏象分类。 这样就具体体现了中医思想理论传统中的整体动态思想方法。中国传统文化的逻辑体系符号,比如干支系统,是融合定性与定量的方法(与所谓辩证逻辑一致)。但是,在把这个逻辑体系应用到新的领域里面去的时候,它遵循的次序,也是定性优先于定量的;否则,就不能建立。所以,五代、宋的易学研究突出了先后天及体用概念与范畴的研究。 3.3.1进一步的定量和正常人体生理常数数据库 定性明确以后,才可以进一步观察什么数值、在什么时间段、在哪些范围内的数值,是正常的范围。 凡种族、体质、高矮、胖瘦、工作环境、地域分布,再加上各种因素的不同组合,决定了各项生理指标具有不确切性,而不确切的人体状况对疾病因素的反应和表现也自会干差万别,这是认为中医不能量化的人最经常的理由。其实,西医也面临同样的情况,他们在正常人体解剖数据库的基础上,还建立了正常人体生理常数数据库,初步的比较粗糙的数据库都是基于40,000人,每个人100余项正常人体生理常数数据的,西医没有这些经验一定会效率下降,中医的各方面的量化研究,当然也要基于至少同样规模的正常人体生理常数数据,否则,怎么担当经验医学的称呼? 3.3.2病理状态血液成分五行类象 思维过程缺少定性基础、却意图直接把对象定量的思维过程,在证候本质研究指标非特异性中体现的非常明显。 对病理状态的人的血液成分也可进行五行类象暨藏象分属,就不仅可以知道正气的虚实还能知道病邪的性质和数量。对于病邪我们也需要既知道其性质、还要知道其数量。也是定性先于定量。 再用遥感卫星分辨率给大家做个比方,现在的分辨率是0.5米,效果比较好;那分辨率在5米的时候,效果虽然差,可是绝对达不到完全没有价值的地步。而脉象的量化进行了这么多年,在临床上几乎没有人使用;说明,精确性不是关键问题,而定性是关键问题。 4.投影全域动态定性方法与小结 上述方法可以称为投影全域动态定性方法,为什么加投影这个前缀,因为这可以解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四种数据之间存在大量的多重共线性关系和协同关系。四种数据本质上是藏象证候在不同角度的投影,所以才出现这多重共线性现象。全域是对整体的另外一种说法。 钱学森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对笔者的启发极其巨大,他也遵循的是定性先于定量的次序。 中医量化研究需要研究者丰富的现代科学知识,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学术训练,同样,需要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训练,才能获得中医的浴火重生。 参考文献: 袁世宏,张连文,王米渠; 数理统计思想及方法在辨证规范化研究中的应用及思考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3年04期 郦永平, 温淑云. 中医证候量化研究的理论探讨 . 中医杂志, 2008,(08):677-679 张华.张笑波.赵宏杰 证的量化与临床数据的定性的方法学理论基础 林宇春.赵宏杰.张学斌.略论藏象内环境自稳态学说.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08 李玉光.李富仁.林宇春.张学斌.涵盖奇恒之府象、NEI网络的藏象结构与层次新解 郦永平, 温淑云. 中医证候量化研究的理论探讨 . 中医杂志, 2008,(08):677-679 洪净.中医辨证的量化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国医药学报, 2002,(08). 龚燕冰,倪青,王永炎. 中医证候研究的现代方法学述评(二)中医证候的量化及数理统计方法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01). 查青林,林色奇,吕爱平. 多元统计分析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探析 .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6). 本文参考并引用了很多学者的研究论著,吸收了大家的辛勤劳动成果,从中得到了很大的教益和启发,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通讯作者:张华
个人分类: 重点推荐文章|405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06: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