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形象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形象

相关日志

形象能不能通向本质?——禅的行囊(之十一)
罗非 2017-11-26 11:08
述评:很多老外都喜欢来中国旅游,其中碰巧喜欢探寻中国文化的就少了许多;而愿意亲身探访、亲自尝试的则少之又少了。比尔 · 波特碰巧就是这样一位罕见的中国文化探寻者和实践者。不管在其它方面他的立场如何,至少对中国文化的关怀和向往是踏踏实实的。 为了了解中国的禅,比尔不仅阅读禅宗经典,思考禅宗公案,还亲自沿着禅宗发展的脚步实地考察。这一点确实难能可贵。不论现在他的见地如何,坚持这种精神本身,就有可能给他带来真正的领悟。 第二章不见如来 尝试过以语言体悟佛心之后,接下来该试着感受一下具体的形象了。这项任务在北京也能完成,但是我想去见识一下中国人迄今为此所做的最伟大的尝试。 佛祖曾经问他的弟子须菩提: “ 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 (《金刚经》)他是在提示弟子注意观照自己的内心【作为空宗经典的金刚经,反复强调不可以身相见如来。此处所谓如来,不是被《西游记》世俗化了的如来佛,而是觉悟者佛陀的本心。想见作为古印度人的释迦牟尼,当然要去他所在的地方求见;这也是当初许多佛陀的弟子的心路历程。然而,想见到佛陀作为觉悟者的本心,光是盯着他的人类形象看却是不够的。佛陀反复说,每个生命都具有和佛陀同样的如来真心。因此,见如来需要向自己心中去寻】。但是对弟子们来说,观瞻佛祖真容远比观照内心要容易得多。面对佛像,弟子们想象着自己仿佛也拥有了种种妙相:金色的皮肤,整齐的仪容,目光清静,光照身而行【反过来说,如果了解了外表不能代表内心,那么研究外表也同样是通向佛陀内心的途径】 —— 对外表的执著不仅令普通人烦恼,也同样烦恼着那些想要从欲界红尘中解脱出来的修行者。佛陀入灭后一千两百年,禅门临济宗的开山祖师临济义玄如此教导弟子: “ 逢佛杀佛,逢祖杀祖。 ” 这也许是个办法【这句话如果没看懂,也是蛮唬人的】。但我和佛祖没什么过节,我不介意见到他。北京以西约三百六十公里之外,长城脚下的边塞古城大同是我这次打算探访的地方。 我考虑过坐火车前往。但是在中国乘火车总是麻烦多多 —— 并不是火车旅行本身,而是买票的过程,尤其是如果你想买到一张座位票的话。长途汽车的票价要贵一点,但是往往更快,更舒适,班次也更多。北京城里的长途汽车站有六七个之多,我打过问讯电话,找到了正确的那一个:六里桥长途汽车站。但我发现,从泰德的公寓到六里桥,要穿越半个北京城,而且那地方没通地铁。出发前,泰德带我去了趟女人街附近的旧货市场,花八十块钱买了部旧手机,又充了八十块钱话费。跟泰德道别时,我祝他好运 —— 他正打算拍一部关于皮影戏的纪录片 —— 然后奢侈了一把,打车去了六里桥长途汽车站。司机选择走三环,因为这样虽然绕远可速度快。他说的没错,我们开到六里桥只用了半个钟头,但车费达六十元之巨。 车站刚刚翻修过。它的表面被玻璃幕墙包裹了起来,而内部的装修更是气派,售票处已经是电脑联网的了。不到一分钟,我买好了车票,十分钟以后发车,刚好还有时间上趟洗手间,再买瓶茉莉茶饮料,一包花生。开往大同的长途车每小时一班,票价不过八十一块钱。 与车站相比,大巴的崭新程度不遑多让。尽管是周末,车上却只有十来个人。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在中国能遇上一辆空荡荡的大巴实属难得,一辆崭新而又空荡荡的大巴则无疑是稀世之珍。大巴的后排座位都空着,我走过去坐下,几乎有受宠若惊的感觉。然而紧接着,我抬眼看见了前方高悬的车载电视和 DVD 播放器,更注意到每个座位都安装了微型扬声器,心中大呼不妙。不出所料,我们刚一出发,电视里就开始播放电视剧,但总算老天有眼,司机把音量开到足够低,随着车速越来越快,公路上传来的噪音迅速淹没了它。
个人分类: 科普|18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观念转变:个人形象的建立场合思考
mineralter 2016-9-22 11:54
“另外,她在交流过程中,眼神一直停留在我得面部看(双眼还是鼻子?)。她这时的端庄大方形象,自然地和我面对她的身体前倾、头微偏散懒姿态形成对比。另外,她在说话时能看得出听得到,口齿清楚,说话动人,微微带笑不露齿。感受到她以前杰出学生的‘面试’形象再次建立。” 然后,我对于这种美好形象,端庄的形象在什么样的场合下建立开始了重新审视。我和她只是普通的同门同学关系,见面时应该是很随意的。美好的形象应该只是给周围圈子里亲密关系的人看的,但是她用这种形象来和我见面,我觉得她是不是对我有好感?经过思考后,我认为这个想法想入非非,别人心目中有一个羞于公开的心上人,才接触几天的我怎么可能这么快就被人瞧上呢!我用不着这么想。但她以这种形象展现给交流者,心里是什么想法呢?细思起来,我觉得她首先是有勇气,一直保持气质,除此之外她需要在公众面前表达出她气质,不仅仅限于亲密的人。与之相比,我便略显自私。 于是,我逐渐地改变认识:美好的形象不应该只建立在小范围人群,面对公众时,也应该需要建立这种形象,来表现自己的人格和气质。对所有交谈者尊重并且一视同仁。学会去在公众面前建立良好形象,也是在更大地范围内锻炼自己,获得每个年龄阶段人群里的肯定,建立大范围人际关系基础。倘若有部分人群(譬如以前的我)认为刻意表露自己的形象不自然有点作作,见不得接见,那么我们应该换一些其他的方式迎合他们,以表现自己的气质。但不管怎样,尊重、仪态自然等这些基准仍然是形象的出发点。众口难调,我们也只是针对大多数人群建立美好气质。少数过于偏激的人群,我们无能为力。
个人分类: 研究生活|8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概有95%的中国人都相信自己是“弱者”
热度 4 jiangming800403 2016-9-13 10:55
大概有95%的中国人都相信自己是“弱者”(弱势群体),但从心中却想以强者的形象出现,这就是矛盾 强者心态,弱者形象,扮猪吃虎才是大智慧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3169 次阅读|5 个评论
科学思维
benlion 2014-10-28 11:38
幻觉是一种超常的视觉思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22825-838106.html ),《视觉思维》和《野性的思维》,也是我过去阅读并留下深刻印象的书籍。在中学时代,高考数学出考场产生的图案幻觉,也是导致 2003 年在英国开始探索中西文化和艺术的原因之一。 另,生物学尤其需要视觉思维。 在 1986 年我的结构论形成,就已经把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成了 2 部分:结构的进化和形态(及功能)适应,而且,形态和功能的发育是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08826-839225.html ); 因为,达尔文进化论,不能解释相同环境不同等级的生物共存,也不能解释不同等级的生物类同的形态和功能。 当时,联系去中科院武汉水生所,想进行鱼类形态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遗传学研究,包括,可预测的形态;但是,由于没有赞同我的选择方向,也就联系去医学院校了,而后,导致了中西医学的比较研究和提出系统医药学的概念与模型。 注*: 橘生南则为橘,橘生北则为枳。 - (评论,网络日记) -
个人分类: 日记|209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两年来中国红十字会的社会媒体形象调查
热度 3 liwei999 2014-9-21 18:27
让数据说话,让专家解读。这里提供的是数据的各个侧面,是全自动对社会媒体调查的结果,没有人工参与。 调查的是2012年七月至今两年多(27个月)社会媒体样本对中国红十字会的评价(因为微博数据的 cost 很大,不能选择全样本)。虽然其间出了很多负面新闻,但总体形象分 net-sentiment 41% 显得相当正面,这一方面说明其公关危机处理可能有成效,另一方面很可能是得益于红十字会本身的慈善任务及其天生光环(下面有分析)。 148,889 Mentions 45,866,471 Potential Impressions 41% Net Sentiment 16,454 Positive 6,831 Negative 47,405 Unique Authors 从话题热度看,2013年五月是个大高峰,今年八月是个小高峰。从舆情看,去年七月跌得很惨,九月到谷底,另一个低点是今年七月。 我们先把调查聚焦在前后两个高峰区段,看看前后舆情的变化。 第一个区间选在去年四月到九月。 第二个区间是 7/7/2014 - 9/13/2014 现在我们回到过去27个月的总体调查数据上来,下列的信息挖掘都是过去两年多的数据基础上,有别于上面的两个时间区间。 2 相关关键词和话题: 3 网民情绪 舆情分析的指标之一是网民情绪,从下图看,情绪方面很激愤,中国红十字会受到很多“谴责”和“质疑”,骂他们“狗血”和“太臭”。 4 行为方面的挖掘也很不利,这个组织的慈善体系被郭美美等一干事件“摧毁”了。那个看上去正面的“接受(最大量的捐款)” 行为,drill down 看在语境中也是负面的,讽刺这个慈善组织的老大得钱最多,可做得很差。 行为这项指标也不及格。那么为什么总体评价还是正面多于反面呢?那是因为下面的优劣指标的比例造成的。 5 优劣指标抓取的是喜欢或厌恶的具体理由,这一方面是东风压倒西风,绿多于红: 需要说明的是,红十字会作为慈善组织,从本性和使命上说,它有天生的光环。提到红十字会,最多报道的是他们的“救灾”、“捐赠”等善举。加上一些媒体公关的正面宣传,这就把批评意见压倒了。 仔细看正反优劣的舆情评价,发现表扬的都是它的日常工作和套话,而批评的却辛辣得多,“饱受争议”、“侵吞”、“渎职”、“一落千丈” 等等。这样看来,前面的总体形象指数是偏高了。 6 这次调查的网民地理分布:自然是国内为主,但世界各地的华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议论参与 7 此话题网民的男女比例:还是男网友吐槽多得多 8 关于数据来源和分布: 其中主要论坛: 主要的部落格是 主要的新闻类网站 前面说过,最重要的来源微博由于数据代价的问题,无法加入,这是一个相当的遗憾。另外,新闻类比重过大,可能冲淡了来自草根网民的舆情。前者只要有钱就可以弥补,不是系统能力的问题,而是研究项目谁买单的问题。后者在数据量大的时候,可以很容易排除掉,或分别考察对比。其实还有一个地理区分的角度,海外与国内舆情应该分开,这个也容易。业余做这个调查,懒得花更多时间了。 9. 吐槽样本 索性再花点时间把郭美美事件及其对红十字会的影响的民意舆情调查一下吧: 【置顶:立委科学网博客NLP博文一览(定期更新版)】
个人分类: 社媒挖掘|3948 次阅读|5 个评论
大企业的形象问题
liwei999 2014-7-17 06:29
大企业的形象问题。 作者: mirror (*) 日期: 07/16/2014 09:29:09 工商银行的一个说法叫做“爱存不存”(ICBC)。也算是个大企业了,很多时候有 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在虹桥车站看到了这样的招牌,题目是“贵宾厅 服务 须知”: Download 如果镜某的感觉还正常的话,这是给贵宾厅的从业人员说的话,而“贵宾”则是贵宾厅的 利用者(方) ,与 服务者(方) 是对立的概念。读了这个告示的内容后,其题目的荒谬性就昭然了。如此明显的错误,为何就能通过文案的审查,被做成产品揭示在大庭广众之下呢?说出个“贵宾厅 利用 须知”就那么困难么?招牌只写“高铁商务贵宾厅”不行么?就没有“贵宾”提出意见来? 另外一个是中国银行的事情。中国银行的简称是“不存”。进入大厅后按所需服务分类拿号,然后等候广播叫号先是中文的,然后是英文的。这个系统挺不错的,可谓是国际接轨了。但是英文的翻译很是不妥。中文的说法是:xx号请到xx窗口。而英文的动词则用了go。这很让人感到不解。因为在现场被叫的感觉是要用动词come。从风水上论,银行里用go也不是个事儿啊,财富不都离去了么? 这类事情说小也小,可事关公司的形象。这些小事儿都不能做好的话,公司的管理体制就要被怀疑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5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议] 天津大学官方微信形象:以“西府海棠”为主图案,加以美
zlyang 2014-4-28 09:59
天津大学官方微信形象 建议以“西府海棠”为主图案,加以美化。 西府海棠,是中国的特有植物。非常清香的,寿命也很长。根系发达、生命力强、适应能力强,还是嫁接苹果等的优质砧木。 上面是“白里透红的西府海棠花”,类似上面的侧视角度; 下面 毛体或黑体 “天大”或“天津大学”字样。 相关链接: 张道正,聂文斐,中国新闻网,2014-04-27,《南开大学发布官方微信形象 指尖上的南开受捧》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4/292997.shtm 天津大学的海棠花:2014傻拍(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783979.html
60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崔永元不应该出口成脏
热度 19 bioxncai 2014-3-5 10:40
针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崔永元与方舟子已经大干了若干回合。在他们的争论中,我们可以发现,方舟子一直坚持文明用语,而崔永元总是出口成脏,称呼方舟子一口一个“肘子”,还喜欢问候人家“家人”。最近,崔永元推出了一个据说花了他100万元积蓄拍摄的视频后,甚至对方舟子发出了人身威胁! 崔永元在微博里这样写道:“敬告斗鸡眼,你如果觉得高校里有“崔粉”,你死的机率很高。对你和基因农业网对我片子的评论,我的回复是:去你妈的!” “即日起,取消肘子与我谈科学的资格,因为我结识了众多世界级科学家。与你这个斗鸡眼的骂战,本人继续奉陪,直到你被打死为止。” 以下为崔永元微博的截图: 我就不懂了,一个堂堂的政协委员怎么会出口成脏呢?政协委员是要参政议政的,国家大事需要他们去讨论、决定,理论上讲应该是有素质的人才能承担起如此重任。这种教养很差的政协委员如何参政议政?在这种人的参政议政下,国家会不会做出误国误民的决策?真的让人很担心!人民群众会放心吗? 崔永元的另一个身份是“人民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任务,当学生们看到老师如此出口成脏,心里会怎么想?或许学生们会恍然大悟,原来骂人是值得提倡的,骂得越狠,越有理;骂得越狠,越爱国;骂得越狠,粉丝越多;骂得越狠,点击率越高;骂得越狠,捞钱越多。。。。。。作为教师,崔永元理应为人师表,向学生展示良好的修养,注意文明用语,但是崔永元本人做得怎样呢?这是一个“人民教师”所应该做的吗?以这样的方式教书育人,后果是什么?显然,崔永元作为教师是不合格的! 崔永元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曾经是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在大家心目中,央视的主持人拥有崇高的威望,自然也是有良好形象的人,否则不是败坏了央视的名声?即使现在从央视辞职了,在外也要注意形象,注意自己的言行。崔永元的出口成脏已经连累了央视,人们不禁要问,当初央视怎么会重用这种没有素养的人呢? 此外,崔永元还应该知道,央视打造多年的著名主持人的形象,使其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其一言一行都会造成全国的重大影响,如果其言行是负面的,给国家带来的损失也是巨大的。崔永元的出口成脏会教坏很多追随他的粉丝,影响着粉丝们的价值观,然后再通过粉丝影响更多的人。 总之,崔永元应该对自己的言行持谨慎态度,不要出口成脏!
4776 次阅读|62 个评论
国外媒体眼中的国家形象
danielfeng812 2013-5-9 02:20
在学校公共学习空间翻阅杂志,从评论文章阅得,到现今为止,国外杂志对我国国家形象的描述多为负面。 主要原因在于国家的开明程度不高,历史遗留下来的‘红色恐怖’阴霾仍然影响着国外主流媒体。他们仍然沿用了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去思考。 首先,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更加深入、透明。只有更加廉洁、透明的政体才能够获得民众、媒体的真正拥趸。媒体才能够获得足够大的自由空间,充分发挥其watchdog的职责。 其次,培育大批真正具有良知的公共知识分子和媒体人。使他们能够自由、有效地发挥其专长、对社会的发展与滞后做出中肯、无偏见的评价。 再次,公私企业的成败兴衰、企业道德同样反映一个国家的形象。无论是否明晰还是无意识,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无时无刻不体现着这个民族的兴衰荣辱。 当然,全民素质、全民智力需要极大地提升。只有一个国家的整体国民素质提高了,这个国家的未来才有希望。国家的形象才能得到更多正面的评价。这其中,青年是中流砥柱。青年素质的提高,最直接地与其父母、亲属、朋友、所受教育机构及其相关的教育人士不无关系。简单地说,与这个国家的整体国民素质、体制环境和文化环境息息相关。 怎样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认知度和形象接受度,已经成为国家软实力提升的重大课题。 这不仅是政府的应尽之责,也是每一个个体的应尽之责。
179 次阅读|0 个评论
Age 6:【成长花絮:爸爸的形象】
liwei999 2013-5-4 13:43
甜甜小时候似乎把我看得太过高大。五六岁的时候刚开始涂鸦,就画过这样一幅画: 她想画爸爸和她玩电脑游戏,可是电脑、桌子和人的空间关系,可费了心思。到这张,她干脆抓大放小,只抓主要特点:爸爸短发,个头最高(在她眼中,我只剩个头了,像个踩高跷的),妈妈和她是长发,还给自己画了一个想像中的妹妹,取名 Sarah Lee (源于 Sarah Brightman, 就是那个百老汇的歌剧皇后,我们都爱听她的歌;如果是弟弟,也取好名了,叫 Bob Lee, 取自流行玩具娃娃 Bob the Builder,一个教孩子动手的木匠)。 摘自《 成长花絮第一期 》 今天翻老相册,见到下面这张,似乎颇能反映爸爸在女儿心中的形象,高大而且弥勒佛一样永远笑呵呵的: 一眨眼,女儿已经与我一样高了。爸爸在她心中的形象还是如此高大么? I just showed this picture to Tanya who asked, who is that chubby little girl? blind? Does this look like your Dad's image in your mind? Yes, she confirmed, you are still as high as that in my mind.
个人分类: 成长花絮|3199 次阅读|0 个评论
没有著作的学者形象是苍白的
wyc 2013-4-23 08:52
!-- ?༭ -- 删除 回复 ?ٱ? 汪育才 2013-4-23 08:47 教材, 尤其是大学教育中所使用的各种学习研究之材料, 它的范围应很广泛。 你可以写教科书, 教学参考书, 教学用讲义, 甚至讲稿(当然也包括多媒体), 某方面的专题、专著, 有关的辞典等工具书, 译著、杂文以至于专访、囬忆录、传记、小说、剧本, 甚至, 一次会议上学术发言、报告等等都是可以思考的。 既使一篇博文写好了也很了不起! 我们不要只看到眼皮下的小蚂蚁, 而要抬起头来 看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楼外有楼! 山外有山! 天外有天!!!
个人分类: 未分类|21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人民日报:李双江晚年屡因儿子形象受损 委屈谁解?
热度 1 chile 2013-2-25 12:09
李双江之子(资料图) 点击图片进入: 李双江之子被抓细节:便衣蹲守堵豪车 抓获3男1女 公众人物、成功人士对下一代的培养教育,不只是家庭问题,还关乎一定社会责任 此刻的李双江,一定承受着数倍于普通父亲的煎熬。作为74岁的老人,17岁的爱子继前年无证驾驶、暴力伤人被劳教后,今次涉嫌轮奸案被刑拘,情何以堪?作为知名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晚年屡因儿子之过向受害者公开致歉、形象受损,委屈谁解? 而那位新闻主角,想来也有“做名人之后难”的委屈。此次涉嫌轮奸而被警方刑拘的同时有5人,但公众注意力与舆论焦点,几乎全聚集在李双江之子身上。如果不是名人之后,何至于引来如此关注和舆论压力?未满17岁的少年,照片、名字被不加处理地发布,成长经历、家庭成员被连根扒出,这样的“社会处罚”是否失于公平、有违法规? 当然,也不得不承认,身为公众人物、成功人士的家庭,被过度关注、消费,甚至引来标签化评价,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公众人物必然要让渡部分私权空间,社会对他们在孝敬父母、培养孩子、关注公益等方面的社会示范和道德品行,也有更多期许。正因此,公众人物、成功人士对下一代的培养教育,恐怕也不只是家庭问题,还关乎一定社会责任。 作为这些公众人物的下一代,有更好的成长条件。且不说父辈的成功经历是孩子最好的成长教材,单看这些父辈,或是达到一定地位、或是握有一定产业,与普通家庭相比,孩子们往往有条件接受最好教育、见更多世面、有更多成功机会——事实上,这些家庭中走出了无数优秀的下一代。 不过,这种家庭下的教育也需更加慎重。孩子们大多不曾经历父辈成功前的艰苦打拼,倘若只展示“成功效应”,恐怕孩子就会误以为,享受“最好”是天经地义、拥有“机会”是顺理成章,有个“好爹”就万事不愁、遇到批评就斥“代沟”“过时”。没有要不到的东西、没有摆不平的事情,势必会把父亲大名当成嚣张通行证、把炫耀财富视为理直气壮、把无视法律看作勇敢者行动,以致做出种种伤天害理之事,并最终只能害己。而倘若父辈在财富聚敛的过程中有不道德、不正义的成分,在权力的运行中存在违规、犯法,这样的“言传身教”,后果则更加危险。 教育的失败,对孩子来说,是极端不负责;对家庭来说,将带来悲剧;对社会来说,不仅有损公共形象,还易引发群体对立——诸多“坑爹”个案所以升级为社会热点,就与其中夹杂身份、暴力、嚣张等元素有关。更何况,他们所处的时代,还需要纾解阶层分化的心结、搭建社会信任的桥梁。 几年前,李双江夫妇接受媒体访谈,说到培养孩子,曾表达过这样的意思:不会过高要求孩子,不期望孩子人生多“成功”,只愿他快乐、自由地成长,有点个性、带点叛逆也是天性。这样的教育观本身并无错,甚至是对传统功利教育的突破和进步。然而,今天再看,应该引起“这一代”更多思考:当“成功”有了更丰富平实的内涵、社会对新生代价值取向与人生选择有了更多尊重、家庭有条件提供更好成长环境时,如何不去误导、松懈引导?在培养价值观、树立是非观、增强道德感方面,我们为孩子、为社会做了什么、该做什么?
2890 次阅读|1 个评论
【社媒挖掘:社会媒体眼中的李开复老师】
热度 5 liwei999 2013-2-19 17:55
【社媒挖掘:社会媒体眼中的李开复老师】
据说李开复老师最近又成了社会媒体的热点,好象是发了什么帖子批评政府对企业的干涉,被禁声了,因此引起网友的强烈反弹。毕竟是具有几千万粉丝的网络巨星。 我对这具体事件兴趣不大,但是对开复老师很仰慕,也在微博上一直追随关注他。于是想到去挖掘一下作为知名公众人物的开复老师的社会媒体舆论。不查不知道,一查心一跳,连开复这样的导师也毁誉参半(褒贬净情绪指数为 -3,说明贬多于褒),可见是树大招风。 李开复老师是IT业的大英雄,他在苹果、微软和谷歌三大公司的穿梭传奇激励过无数青年学子。我接触过开复老师身边的一些助手和学生,他们也都很折服老师的学识和远见。 开复老师一向给人以谦谦君子的儒雅导师印象,可到了网上,一样会受到很多指责批评,我觉得与他平时比较高调有关:东方传统,高调总是不怎么讨喜。 开复老师不甘寂寞,拥抱新潮流,在社会媒体热络的现在,开复老师是身体力行的弄潮儿。这样的新潮导师大概难免遭遇批评。 我们来看看抽取提炼出来的网上舆情吧。 从网民好恶来看,批评他的声音显然盖过了赞誉。赞扬他的话语大多是套话,肯定的是他的地位(知名人士/首席执行官/导师)。可是,批评他的声音却具体得多(当然也不排除恶意造谣、谩骂和攻击)。 特别是最后这张好恶(likes/dislikes)理由对比图,主调是贬,红呼呼一片谴责之声,是不是有些令人吃惊?开复老师到底怎么得罪网民了,还是中国文化的酱缸性质容不下张扬一点的英雄? 搞不懂。 【数据来源】自动民调的数据来自中文世界社会媒体过往一年的档案,简体文档三亿五千万。 大约有一亿论坛帖子来自百度(贴吧等),两千多万来自搜狐,两千五百万来自天涯论坛。 【置顶:立委科学网博客NLP博文一览(定期更新版)】
个人分类: 社媒挖掘|6082 次阅读|6 个评论
【社媒挖掘:糟糕透顶的方韩社会形象】
热度 1 liwei999 2013-1-31 05:35
【社媒挖掘:糟糕透顶的方韩社会形象】
刚刚学会用图示来表达社会情绪(passion index),看看方韩一年来的总体社会形象吧,非常糟糕。 takeaways 1. 两人社会形象都相当负面,接近底线,小方更是过了冰点。事实上,小方的负面评价是如此之多,与其正面评价完全不成比例,以至于如果严格按照净情绪(net-sentiment,即正面减去负面的一个情绪指标,作为上图纵轴的标识),小方就会淹没在冰点之下,无法图示。因此不得不做一些 configure,按比例调高方和韩,使其浮出水面。这就是本图纵轴的 Sentiment Range (情绪段)的中线为什么偏上、并不真正居中的原因。方韩大战,战个球,结果是一地鸡毛,两败俱伤,尤其是进攻方小方,其社会媒体中的公众形象惨不忍睹。 2. 议论韩2比议论小方要多出一倍(bubble大了约一倍),毕竟韩寒是被打击对象,加上其原有的高知名度,自然成为议论中心 3. 社会媒体对于小方的情绪比对韩2的情绪来得更激烈(在intensity坐标上方位于韩的右边):公众情绪对韩2 就是讨厌而已,而对小方的负面情绪里,讨厌中夹杂了不少痛恨。 上述统计使用的是 2012/1/30 到 2013/1/30 之间的社会媒体资料。 This is my first Chinese Passion Index illustration. It is on two figures Han and Fang whose fight was a big social media event, each with millions of fans. As a result, both have suffered a huge loss in reputation and public image. RE: 喜欢一个人是不会积极出来说的;而讨厌一方却总是非常努力的黑。 所以一个喜欢者代表的人远超过一个讨厌 者代表的人。 就是说抱怨多于粉丝。也许是吧,只是不知道系数,不好 normalize。 作者: 立委 日期: 01/31/2013 03:20:19 不过,品牌比较的相对意义还在,应该不受影响。 小方比 韩2 的社会评价度更低,烈度更大。这是无疑的。 【数据来源】自动民调的数据来自中文世界社会媒体过往一年的档案,简体文档三亿五千万。 大约有一亿论坛帖子来自百度(贴吧等),两千多万来自搜狐,两千五百万来自天涯论坛。 【相关篇什】 方寒大战高频情绪性词的词频分析 方韩大战的舆情自动分析:小方的评价比韩少差太多了 【置顶:立委科学网博客NLP博文一览(定期更新版)】
个人分类: 社媒挖掘|4908 次阅读|2 个评论
红卫兵形象和歌典欣赏
热度 3 Bobby 2013-1-30 08:37
余生也晚,没机会亲见 红卫兵形象,也没有机会听到红卫兵的 革命 歌典。偶然机会,看到一本书里面 《鬼见愁》歌曲,大为惊异,为此在网上找来相关视频和歌曲,让大家看看。 电影里的经 典红卫兵 形象 《造反有理》: 老子革命儿好汉, 老子反动儿混蛋, 要是革命你就走过来, 要是不革命, 就滚他妈的蛋。 《鬼见愁》: 老子革命儿接班, 老子反动儿混蛋。 要是革命就跟着毛主席, 要是不革命就滚你妈蛋! 《鬼见愁》的歌词另一版本: 老子英路儿好汉, 老子反动儿混蛋, 要是革命你就站过来, 要是不革命就滚他妈的蛋! 滚,滚,滚,滚他妈的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08 次阅读|2 个评论
光明网“专家.专栏”改了形象
热度 1 sz1961sy 2013-1-27 00:42
2013年1月26日起,光明网卫生的“专家.专栏”改了形象,将是一个不仅仅是卫生的专栏入口: http://health.gmw.cn/node_9201.htm 共有61位。其中:34位是科学网博主(下划线),这34位中5位是本人网下认识、有联络(包括见面)的专家。 医政医改 刘维忠  廖新波 产业经济 西医临床 陈宁 李苏华 徐向田 肖传国 夏廷毅 孙学军 胡泽勇 中医中药 聂广 戚广崇 祝国光 毛嘉陵 张焱 戴稼禾 邹纪平 兽医食品 蒋新正 罗广营 贾幼陵 扈荣良 严家新 科普百科 曹天德 韩健 方锦清 李伟钢 赵美娣 田松 纵瑞文 王季陶 赵斌 嵇少丞 迟菲 傅贵 廖俊林 李维 毛嘉陵 张澍 金微 张田勘 李竞 陈桂华 吕洪波 张学文 杨学祥 张庆费 蔡小宁 姚俊强 陈一文 健康产业 蒋继平 刘实 蒋高明 曹明华 顾秀林 教育学习 刘桂秋 丛亚平 黎志滔 潘德东 吴铮真 白煜章 吕喆 吕永岩 专业杂志 中国临床泌尿外科网 环境与健康 环保生态 编辑专栏 沈阳 陈普 李然 赵瑞 贾志光
个人分类: 光明网卫生原创|263 次阅读|1 个评论
影视作品上的博士形象
热度 16 cutefay 2012-12-9 15:33
自己读了博士,在这个博士圈子里混,就觉得博士其实没什么,和普通人是一样的,只是多念了几年书罢了。而在外界人很多人眼里,似乎博士是高贵、遥不可及的形象。每次我回家妈妈带我去见她一些好友时,那些叔叔阿姨们从我这里看到的博士形象和他们之前认为的博士形象是很不一样的。他们很多人都认为博士应该是高高在上、没办法和他们沟通的类型,而他们看到我能跟他们聊得很投机,这才改变对博士的印象。 言归正传,在一些影视作品上,也常常出现博士的形象,不同的作品中博士的形象也是不同的,但似乎大多数影视作品中的博士形象,其共同特征可以归结为这几个字:和平常人不同。下面就举几个我比较有印象的影视作品中的博士形象。 小时候,我对博士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一部当时很流行的日本动画片《阿拉蕾》。里面的主人公阿拉蕾是天才的则卷千兵卫博士制造的。当时,就觉得博士就应该像里面的则卷千兵卫博士那样什么都能发明。 上大学的时候,中国又流行起一部日本动画片《名侦探柯南》,里面有一位阿笠博士,也是什么都会发明的类型,他帮柯南制造了跟踪眼镜、强力压缩足球、超级滑板、徽章对讲机等等。 后来,看到几部中国拍的穿越类电视剧,例如《寻秦记》《回到三国》等,里面时光机的发明者都是博士。 上面提到的影视作品中的博士形象都是男博士,影视作品上也有女博士的形象。最近一部比较火的电视剧《男大当婚》中,其中有一位叫做赵凯的女博士,是个医生。影视作品中的她是个工作狂,不懂生活,也不懂爱情,超级古板。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灭绝师太的形象。当时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我还感慨道:中国的女博士形象都被这个影视人物的形象给毁掉了,说不定很多看过这部电视剧的人都认为女博士就是这种形象呢!而最近看到的一部日本动画片《军火女王》中的女博士形象则可爱多了,里面有一位漂亮的热爱蝴蝶的年轻女博士——天田南,是典型的御姐形象,动画片中她是玩具机器人专家,被很多国家军队所关注,因为她的成果如果被用在军事上,将成为可怕的武器。而她性格也稍微有些怪异,例如会不顾生命危险去寻找蝴蝶。 总之,影视作品中的博士形象,往往都是专业能力超级强(恐怕现实中很难有博士能够做到影视作品中描述的那种程度),性格稍微有些怪异的。
个人分类: 书评影评|5773 次阅读|41 个评论
文人的社会形象
xuxiujiang 2012-9-27 12:00
文人说,文人是社会精英, 网友说:文人是砖家、叫兽 企业家说,文人就是一群乞丐、无赖加诈骗犯 官僚说:文人是群狗 有人说:文人要做猫 也有人说:文人要做猴 我说,文人要做顶天立地的人,要活得有尊严,要自食其力
1995 次阅读|0 个评论
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形象大使濮存昕
热度 1 zhangxiaoliang 2012-8-7 17:45
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形象大使濮存昕
北京人艺话剧演员濮存昕, 2011 年被农业部特聘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形象大使。 近日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发布濮存昕与江豚同游的宣传海报。 参见本博“《中国水生野生动物》创刊”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08326-593700.html
个人分类: 鲸类动物保护|5950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应该改变在奥运会上的形象
热度 2 yejiabao 2012-8-5 02:06
奥运会上的中国体育代表团今天终于使用了申诉的权利,原因是由郭爽、宫金杰组成的中国队本来以32.619秒的成绩力压德国,获得了自行车女子团体争先赛的冠军。但5分钟后现场传来最新消息,她们被判罚犯规,到手的金牌被判成了银牌。就此事件进行了上诉,虽然已经过了时效,颁奖仪式早就过了,但是毕竟还是上诉了,即使不能追回金牌,起码可以给中国运动员一个交代吧。 由此联想到中国在伦敦奥运会上的形象,很有点小媳妇的感觉。首先是叶诗文被诬陷兴奋剂,后来就是羽毛球女子双打运动员被取消了比赛资格,中国居然第一个站出来发表声明说坚决不上诉,不知道这个蹩脚的羽毛球竞赛规则出台的时候中国的体育官员们都在做什么?然后又是乒乓球丁宁居然一场比赛被判了四个发球。现在是自行车到手的金牌被判成银牌,再不上诉的话,也许没法向国人交代了。 中国需要改变在奥运会上的形象,我们不能总是做追随者,我们也要做领导者。奥运会是世界各民族的,是大家的,我们不能总是担心别人不带我们玩。我们在乒乓球、羽毛球、体操这些具有巨大优势的项目上却很少有中国的裁判能够参与到核心裁判工作中,更不用说担任这些国际体育组织的官员,决定这些项目的发展方向。 年轻的刘璇(前体操奥运冠军)一语中的,道出了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瓶颈。她在男团赛场看到黄力平师兄的时候,倍感亲切,也许这正是中国男子体操团体金牌获得的又一重要因素。她非常想作为一名体操的国际裁判,可是一些人为的因素使其望而止步。为什么不能有人去帮帮她呢?这样的人去拍电影太可惜了。
3184 次阅读|2 个评论
shock一下,show一下刘玉仙崭新的伟大而光辉的新形象
热度 53 cosismine 2012-7-18 08:08
shock一下,show一下刘玉仙崭新的伟大而光辉的新形象
哈哈,比唐僧帅吧?吃了唐僧肉,长生不老呢,有谁想尝尝不? 面前的电脑里,有整个世界 看见花,总是高兴的。 因而想去西天去,由此开启我美丽的秃瓢岁月
个人分类: 我美丽的秃瓢岁月|9211 次阅读|62 个评论
[转载]今天该穿什么——国外政要的政治形象
whyhoo 2012-7-8 09:48
从丘吉尔的波点领结到孙中山的“中山装”,从肯尼迪的“单排扣西装”到克林顿的“华盛顿制服”,包括曾荫权家里数不清的领结……政治人物越来越成为时尚的引领者。一旦权力出现更替,时尚风格也会应声而变,也因此有人发出评论——“政客的新闻日程是由外表和语言共同设定的”。 要想成为流芳千古的“风流人物”,必须先厘清自己的“衣冠”问题,正如《纽约时报》在奥巴马赢得总统选举后所发表的评论所言:“看见获胜者身后那支阵容庞大的个人形象顾问团队,你会搞不清这到底是一场政治选举还是参加了一次时装周。”对于政治人物而言,穿衣之道绝不仅仅只代表个人品位,而更是一场马虎不得的权力游戏。 美国:穿出“民族正确性” 2012年6月初,前身为美国驻华公使馆的前门二十三号大院有一场特别的媒体预览。各大时尚杂志的时装总监们被请来参观一双特殊的黑色牛皮鞋,其款式中规中矩甚至略显平庸,但却顶着一个极响亮的名字——“林荫大道”。 “从里根开始,到老小布什、克林顿以及奥巴马,都是穿着这双美国制造的Allen Edmonds皮鞋,走上就职宣誓典礼的。”讲解员如数家珍地背着书,“这双‘林荫大道’全部为美国本土制造,一针一线都代表着美国人勤勉、踏实的国民性。” 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客会比美国的总统们更重视着装的“民族正确性”了。肯尼迪开创了垫肩变小、简洁的两粒单排扣西服,至今仍然是“美国风格”的经典造型。 找一身最合身的“国货”,是历任总统形象顾问团的首要任务。所以奥巴马隔三差五会穿着灰色Hartmarx的长裤在白宫草坪上接待各国政要,就像这个美国老牌西装的“第一粉丝”;符合主流审美又没有炫富姿态的经典美利坚品牌Brooks Brothers的羊毛外套,是他秋冬季出访时的标准制服,再加上他经常踩在脚下的那双“林荫大道”,所有这些品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美国男孩在大学毕业后第一天上班时最有可能选择的服饰,也是美国老爸们送给孩子的第一套正装,是“美国式自信”的最佳服饰符号。 美国几乎所有成功的总统都有着为人称道的“好品位”,那些失败的总统也难逃“不懂穿衣”的差评。 克林顿初登政坛时,这个来自南方乡下的阿肯色小子总是穿着棉质的休闲衬衫和条绒裤子,后来为了配合选战,他“改服易帜”穿起了“华盛顿制服”:深蓝色西装、白衬衫、红领带。政路通畅后携手纽约设计师唐娜·凯伦(Donna Karan),用他身上那线条精致的套装向全美国人民宣告“好日子又回来了”。到了深陷性丑闻,他又乖巧地重拾“华盛顿制服”,向民众潜移默化地暗示——我还是个好孩子。 美国老牌男装杂志《Esquire》曾评论:“如果克林顿不是那么会穿衣服,他在多次危机中就不会这么好运了。”还有人开玩笑说,离开白宫的克林顿应该开一家造型公司,一定会赚得盆满钵翻。 英法:“我得跟得上形势” 与从前任布朗手中成功获取首相宝座相比,英国首相卡梅伦也许更享受能在男性时尚杂志《GQ》的“年度最佳着装男士”评选中,把他那英吉利海峡对岸的老对手——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取得完胜。卡梅伦排名“最佳着装”第八,而萨科齐在“最差着装”中荣登探花。评选很娱乐,但放在英法之间“欧罗巴领导权”之争的大背景下去细考,不难发现其中有趣的逻辑。 与美国总统“只穿美国制造”的简单逻辑不同,唐宁街和香榭丽舍的衣柜则显得普世很多。虽然刚刚交出了法兰西最高的权力宝座,但并不妨碍萨科齐成为史上最时髦的法国总统。从赢得大选后首次露面开始,他便向整个欧洲展示了一个与时俱进的新形象——他在爱丽舍宫门前,放弃了通常佩戴的泛着光泽的条纹或圆点领带,毫无顾忌地敞开了领口。 萨科齐钟爱的时尚品牌范围宽广,从亚平宁半岛出产的Prada到美国大兵最爱的雷朋太阳眼镜,从伦敦衬衫制造商Hilditch Key的定制衬衫到瑞士卢塞恩湖畔的典藏款劳力士,其“天下一家亲”的着装风格无疑给媒体提供了最好的谈资—— “他看劳力士报纸广告用的时间,也许比关注当天的伊朗新闻更久一些。” “他的风格象征着,他有成为产业代言人的强烈愿望,他的商业味儿比政治味儿更浓。” 英国形象顾问公司Crystal Business Training的朱迪·费恩这样分析萨科齐衣着上的“剑走偏锋”:“通过与众不同的着装,他力图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我跟得上形势。’尤其是在对美国人喊话:‘我和你们是一样的。’” 萨科齐想通过他的穿衣来传递这样的信息:我将带来变革,法国人应该多工作、少喝酒,少点儿法国味儿。遗憾的是,萨科齐带来的“花蝴蝶”效应只是昙花一现,他的继任奥朗德又将把爱丽舍宫的着装风格,带回到政治家单调的“黑衣人”风格。 萨科齐的竞争者——英国首相卡梅伦应该也在穿衣搭配上下过一番苦工。与前任布朗“吊死鬼”式的英伦传统政客形象相比,卡梅伦的百变造型虽然让萨维尔街手工西服店的卫道士们深感震怒,但却获得了新时代臣民的一致好评——下班后他脚蹬一双匡威鞋出现在唐宁街上,去村镇进行党派演讲时,他不避讳地选择美国街牌Gap的防弹夹克,Marks and Spencer、Topshop和Reiss这英国三大大众品牌也是他衣柜中的常客。如果他必须打着领带出席某个正式活动,他的领带可能是红色、绿色或者银色中的一种——但不太可能会是黑色。 俄罗斯:严防死守 如果弗拉基米尔·普京当年不做“俄罗斯的引路人”,他的最佳职业应该是好莱坞演员。 冰蓝色的双眼和斯拉夫男人所特有的颊骨,让他最合适出演福尔摩斯的对立面,或者007的仇人,而当这个能驾驶战机、会开轮船的健壮男人出现在谈判桌上的时候,他就像一名训练有素的克格勃特工。 在穿着上普京也严防死守,黑色西服是他最常见的选择,即便是穿着浅灰色套装,他也会戴上墨镜,他隐藏在服装之后,高度洞悉周围一切,展现出他所独有的政治杀伤力。 如果说普京走的是内敛路线,那梅德韦杰夫就是“衣为心声”的代表。平时梅德韦杰夫爱穿蓝色,从政治层面来看,俄罗斯从警察到海军、空军,其制服都是以蓝色为主,是一种与国家权力紧密相关的色彩。在最近一期的红场阅兵式上,彼此互换了职务的普京与梅德韦杰夫很好地展现了彼此在着装理念上的巨大差异:普京照旧一身黑,梅德韦杰夫则用一条鲜艳的红色领带搭配一件醒目的蓝色外套。 原文见 http://www.infzm.com/content/78210
个人分类: 政治|126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载人航天不只是“形象工程”
热度 49 zhanglsci 2012-6-19 15:21
看到同人于野的一篇文章《载人航天的确是形象工程》,文章写得不错,逻辑上没有问题,但是觉得有一点需要补充。 文章转载如下: http://www.geekonomics10000.com/651 载人航天的确是形象工程 同人于野 关于载人航天,我想说两个一般人可能不太知道,或者不太愿意承认的事实。 第一,载人航天主要是个形象工程 航天很有用,但真正有用,能带来大规模经济效益和科研应用的航天活动,是卫星、太空望远镜和深空探测器,这些都是不需要载人的。 有人可能说宇航员可以在太空修复望远镜,NASA可能对外也会这么说。但有科学家(比如RichardMuller)认为,这种行为的实际意义并不大。望远镜坏了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发射一个新的。载人航天,是一个非常贵而且也非常危险的活动。 有人可能认为航天员可以做实验。但事实是并没有多少实验非得让人上去做不可。FreemanDyson在一次演讲中说,他曾经加入一个政府委员会,审查48个要在空间站上做的实验,来证明发射空间站的必要性。结果他们发现其中46个实验在实验室或者卫星上做更好,根本不许要空间站。剩下的两个的确不得不在空间站上做,因为它们是关于“空间站中宇航员的生存问题”。 中国神舟九号上做的实验,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话,也是为了“空间站中宇航员的生存问题”。换句话说搞载人航天做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继续搞载人航天。 实际上,如果不是关于宇航员生存的实验,那么即使不考虑载人的成本和风险,不载人也比载人好。宇航员的存在会产生热辐射等噪音,对太空实验来说是一个干扰。不但如此,很多科学家抱怨为了等载人任务,实验或者被延误,或者成本变高。 有人说登月可以开采核聚变原料氦3,这个借口找的,就如同一个小学生说他看《黑客帝国》是为了将来学习编程一样。要知道我们现有的技术连最简单的氘氚聚变都遥遥无期!而氦3聚变要困难得多,而且就算100年后真实现了,也未必值得开采的成本。 所以不管是中国,美国,还是前苏联,载人航天的都是形象工程。这三个国家的区别是前苏联理直气壮地就要搞形象工程,而中美两国政府总觉得搞形象工程很不好意思。 其实形象工程也有很多实际的利益,比如可以带动相关领域科研的进步,培养一大批人才等等。这还不算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这个形象工程拖垮了苏联。 但我要说的是,就算没有这些“实际利益”,也应该搞形象工程。 第二,搞形象工程就是搞民生 有人认为任何一个花了很多钱活动,如果最后一算投入产出比没赚到钱,那么就是形象工程,就是不应该搞的。比如中国举办个奥运会,就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证明最后赚钱了,否则公知们就会骂。 但事实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举办奥运会也好,建个体育场也好,投资足球俱乐部也好,就算你把所有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全算上,本来就不赚钱。每一个申办国和投资者心里都明白这一点。Soccernomics这本书,就引用了一些经济学家的研究来说明这一点。 干这些事情的最主要好处是让人民(包括纳税人)高兴。更多的金钱并不意味着更多的幸福。越是发达国家,金钱跟幸福之间的关系越不明显。但是经济学家调查发现,举办世界杯却可以显著提高一个国家的幸福度。我们的确会看到有人抱怨说这比赛使我们城市交通不变了等等,但大多数人的情绪是高兴的。向荷兰和法国这样的国家,想让国民获得跟举办世界杯同样大的幸福度提升,需要让他们每月收入增加数百美元才行。 为什么要搞载人航天?因为老百姓喜欢看载人航天。 有人一谈论自己,就说对我来说金钱不是一切,精神生活比金钱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我宁可花那么多钱出国去看演唱会。可是一谈到别人,就成了只认钱的底层。如果中国政府说这次神州九不发射了,把省下来的钱平均分给全国每个人—你怎么就知道人们就会更高兴? 假设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两个都不怎么富裕的家庭。一个家庭有点钱就吃喝了,另一个家庭却省吃俭用,买了一台通常只有富人才会买的电脑。我觉得这第二个家庭才是真有出息的家庭。 首先, 文中的两个主要观点:载人航天主要是个“形象工程”,搞载人航天这样的“形象工程”就是搞民生。虽然一下子不是很认同,但仔细想想这种观点还是有道理的。 仔细想想,觉得有两点值得补充一下。也欢迎大家讨论。 不把人送上去,怎么知道有些工作是由机械做得好呢还是由人工操作好呢?理论上得出的结论总需要实践来检验。如果载人航天是一种探索性质的实践活动,那么就没必要要求一定要有什么一定要由人操作的实验才能搞载人航天。载人航天工程个人认为可以看做是一种科研活动,既然是科研那么就不需要一定要有直接的用途。 说起科研中的“形象工程”,前一阵读过一本讲述佩雷尔曼证明庞加莱猜想的书,书名是《完美的证明》,书中介绍了一些苏联数学界的事情。在作者的眼中,苏联官方支持数学研究、允许中学生出国参加奥林匹克竞赛就是一项形象工程,通过支持数学研究,苏联官方可以用最少的投入赢得苏联的国家声誉。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苏联官方的这种做法的确是把数学研究当做一种形象工程,但是苏联的数学成就大家有目共睹。许多的数学成就是在这种形象工程中产生的,这一时期苏联也出现了众多的数学家。 与载人航天类似,美国的曼哈顿工程同样也可以看做是符合同人于野“形象工程”的标准。曼哈顿工程这样的原子弹研制工程产生了一系列的与原子弹无关的成果,比如洛斯阿拉莫斯在核武的研制之外还支持了许多与核武无关的科学研究,而与核武直接相关的工作据说影响了后来对于黑洞等问题的研究,这样的大型科研项目对于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的带动是很明显的。 其实同人于野在文中的最后一段中讲到的电脑的例子已经有这样的意思了。这个例子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10072 次阅读|61 个评论
老北京形象
热度 17 陈安博士 2012-5-14 06:47
老北京形象
有兴趣的话,可以猜猜这些人都是干嘛的。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个人分类: 人论|6423 次阅读|38 个评论
科学网上,丑化教授形象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热度 19 沈海军 2012-5-8 08:08
当下社会,丑化教授形象大行其道,教授似乎已经等于“叫兽”。只要有点坏事,只要沾一点教授的边,都可以把脏水往教授身上泼。譬如,教授潜规则女学生啦,教授强奸女同事啦,教授挪用科研经费啦,教授克扣研究生经费啦....等等。 总之,只要将教授搅进去就ok,点击率就可以上去,就可以吸引大众眼球;就可以让底层劳动人民在吐一口浓痰之后骂一句,“什么狗屁教授,真TM不是东西”,从而得到一种娱乐和满足。 现在好了,科学网上,丑化教授形象也已俨然成为一种时髦。 先是某同学发博文“这样的教授不值得尊重”,科学网置顶。然而仔细阅读后才发现,原来是一位同学有求于某位教授,最终要求被拒。你有求于别人,别人可以帮你,也可以不帮你,跟当事人是不是教授无关。然而最终该博文倒成了:你是教授,你就要帮我;你不帮我,就不值得尊重。这都是神马逻辑! 然后是某方教授发文,详细论证了“年轻教授=年轻叫兽”这一命题,科学网也置顶。我就纳了闷了,别人将教授称为“叫兽”,教授也将自己叫“叫兽”,还洋洋得意;教授写着“叫兽”博文,教授们看得津津有味,众多教授的研究生弟子们围观得神采飞扬。心理扭曲、变态、荣辱不分,实在让人费解。 还有,某同学发博文,要求“教授们爆料自己见不得人的事”,科学网推荐。我还想不通,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喜欢知道人家的丑事。这种事对凤姐或者明星来说当然好啦,可以增加知名度,可是为什么要扯上教授。难道我想知道你今天上茅厕屁股没搽干净,你也会把裤子扒了给我展示一下不成。 ..... 我注意到,近期,科学网编辑特别热衷于丑化教授的博文,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只要你狠劲丑化教授,狠劲论证“教授=叫兽”,则你的博文就很容易被推荐甚至置顶。只要文章一上首页,定会激起波澜,研究生们那个欢天喜地,原来自己的周围都是些叫兽呀!自认为自己不是叫兽的教授们则在这些文章下方貌似无辜地留着言,“大哥,我是教授,不是叫兽”。 科学网编辑的本职工作不仅仅在于给广大博主服务、维护网站,更重要是引导科学网的主流思想,而推荐和置顶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手段,责任重大。 ...... 现在社会上,丑化教授已成为一种“时尚”,目的是追求轰动效应。然而科学网上,我想,对象不一样,就别赶这种时髦了。 附林中祥老师博文: 谁要做‘叫兽’让他做去!!! 已有 634 次阅读 2012-5-7 21:04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关键词:教授 科学网 叫兽 青年 作为一个教授,不能容忍用‘叫兽’来称呼广大的教授群体。更无法接受这样的博文被科学网置顶。 谁要做‘叫兽’让他自己做去!! 我不相信,这个社会已经到了好歹不分的境地,我也不相信,科学网已经到了这个‘香臭’不分的地步。 这是科学网?让总编来回答我的问题。 要不要我发起签名,来声讨这种不负责的行为?你可以删我的帖子,但还是有其他发出声音的网络。 我不相信,广大的青年教授,都愿意被称为‘叫兽’。我们自己都不尊重自己,还指望别人尊重你?更年轻的读书人,等你再过多少年被‘光荣’地进入教授(叫兽)行列,你愿意吗? 看到这篇博文的教授及教师们,你们感觉如何?支持我的博主,请你推荐这博文,让多数博主分辨一下。 我不害怕被攻击!!其实我上个帖子已经指出来了,见‘ 奇怪的科学网---‘叫兽’就是会叫喊的‘畜生’ ’,几个小时过去了,科学网无动于衷。刚才仔细看看,以前还写过一博文‘ 不要将取笑教授作为时髦 ’。 博文链接:1. 谁要做‘叫兽’让他做去!!! 2. 抗议“叫兽”博文置顶 3. 科学网上,丑化教授形象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4. 希望科学网不再出现“叫兽”
4260 次阅读|24 个评论
博导、博士生科研复述和杂谈(11)
热度 1 kejidaobao 2012-5-4 09:39
——你眼中的科研是什么形象? 有问“科研是什么”的,但没听说过问“科研是什么形象”的。当然,我想到这个题目,是因为它似乎值得一问,掰开葫芦看究竟是搞科研的人们的一种本能嘛。 你正在搞科研,假若你是博士生,你称它为“攻博”,假若你是博导,你称它为“带助手”,为此博士生们还要拿一点“助研费”。在我,我通常把博士生理解为我的科研同事。我知道,向大家提出这样的问题,难免被打上“肤浅”的烙印,因为你也许从未见到教科书上有这样不合符“定义”的问题,也不想思考和回答这样的问题。你可能还会加上一句话:这个问题意思不大。 但这是个有趣的问题,至少在我的眼睛中,科研似乎是有形象的。我的大学生活是在1975年到1978年之间,如果要回忆当年学校为我们展示的科研的形象,那也是30多年前的事了。我上过的课程极其丰富,有数学、物理、化学、机械制造、化学工程、电子与线路、激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程序与语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公差与配合……写也写不全,除非我手上正好有三年的课程成绩单。1978年到1979年,我又学了满满一年的研究生课程。这些课程反映了科研,是那么有吸引力,我的确爱上了这些课程,尽管我其实学得并不出色。这是事实,因为我当时是以初一的文化程度上的大学,用眼下流行的话语体系,也就正是那种“穷小子爱上了富家女”的境况。但这些课程及课程所代表的不同学科、专业体系,是美丽的,在当时20岁出头的青年眼中,就是一位春天里的姑娘。当年就有文章说,科学是美丽的,我记不得是谁写的了。这展示了科研的形象的重要一面。 有一件事我始终没有想明白。我上大学后,大学给我展示的形象是美的、阳光的,那时把我们这样的学校称为“工程师的摇篮”,言语之中不无赞美之情。现在不大提了,也许是有了更为精彩的赞美之词。但对“科研”,完全不是这样。记得人们经常送给“科研”的是“坐冷板凳”这样的形象。这和我在课程中得到的激励完全不是一回事。科研究竟是什么形象?为什么我们中间许多人满怀激情地“爱”上了科学研究的事业?你想过吗? 科研的美丽是无庸置疑的。它们也不是像人们以为的那样没有形象。就我而言,说到数学,就会有那些漂亮的式子。记得当年有一本64开本的《数学手册》,你翻开手册,每个公式都透着一种逻辑的美。说到物理,你会想到教科书和黑板上简洁明了的示意图像,演示着不容置疑的物理定律、定理和严密的思考,以及那些存在于你周围的无数物理概念,像温度、湿度、压力、速度、加速度、声波……只有身处现代科学体系你才会明白这其中美的奥妙和奥妙的美。说到化学,它的形象又是另一番滋味,你总是和试剂、溶剂、烧杯、搅拌器、反应器等打交道,它们构成了化学的形象。我上过的每一门课程,都有着这门课程给我留下的独特的形象,那么生动,记忆犹新。科学的每一门学科,都是那么的美丽,不管你是穷是富。搞这样的研究,是美丽的。 其实,科研给人们的实际形象是什么,决定于观赏人站在什么样的“坐标系”中(好像相对论中也有这样的语句)。有一位读者,就站在不同的“坐标系”,向科研提出了各方面的问题 ,取题目叫“十问科学研究”。不管你在“攻博”还是在“带助手”,进入到现代科学体系“坐标系”中进行日常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回想我经历的小学、初中,那时我身处的“坐标系”,是一种可以被称为“有答案”的坐标系,任何一道由我演习的题,都是有明确答案的,对、错分明。总体说,大学阶段也是这样。到了博士生阶段,一个重大的变化是你的科研进入了“无答案”坐标系,没有你的科研,不可能有问题的解答或解决,答案在之前并不存在。人们比较常见的现象,是博士生在最初往往会以前一个“坐标系”的视野,指导日常的行为。他们表现为被动、等待、不理解、学习热情急剧下降、拨一拨动一动,等等。也许这可以被称为“坐标系效应”。事实上,在不同的坐标系中,你体会到的“科研的形象”是天差地别的。当然,有极个别博士生的问题是他根本没有“进入”科研的“坐标系”。“坐标系效应”有些什么特征,值得研究。这也不会比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难。作为博士生,不站在现代科学技术“坐标系”中,研究“坐标系”上每个点、线、面的内含,进而被“形象”所吸引,就不可能满怀激情地“爱”上科学研究事业,可以说是“坐标系效应”最为直观的特点。他们的第一个强烈意识,就是和导师十分良好的交往开端,因为这是“进门”。值得指出的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引入中国才一百多年,之前中国历史上的种种“坐标系”,仍在影响着我们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先进的和落后的文化同时存在,这是中国的一种特色。作为理、工、农、医等现代科学技术专业的博导和博士生在对科学技术的认识上同时存在不同的“坐标系”是一个事实,也不可避免。但是,把旧的、落后的“坐标系”上的内容,合适地转化为现代科学技术专业“坐标系”上的内容,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走了这一步,“多坐标系”反而强于“单坐标系”。 “坐冷板凳”这样的形象,许多年以来已经越来越趋向消逝,因为每年几十万篇论文的发表,背后演义的故事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冷”(许多人甚至说是过“热”了,不管说得对不对)。这说明科研是有时代性的。“科”、“教”,成为兴国的战略,这才是我们今天的时代关于科研的核心形象。 参考文献 黄成. 十问科学研究 . 科技导报, 2012, 30(1): 82.
个人分类: 栏目:主编心语|3188 次阅读|1 个评论
这张图很形象地说明了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物理意义
sincos 2012-5-1 16:35
这张图很形象地说明了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物理意义
Very nice. Of course, it is for three-phase electric systems.
5487 次阅读|0 个评论
闲说山东(9)山东人与河南人
热度 14 fdc1947 2012-3-9 07:48
难兄难弟——山东人比河南人幸运 —— 关于河南人的形象 5. 山东人与河南人 难兄难弟 山东人与河南人是难兄难弟。山东西部与河南东部并没有什么天然的阻隔,历史上行政区的划分也是分过来又划回去,人们的口音和流行的地方戏、曲艺也相似。在 1949 年前后,还成立过一个平原省,包括现今山东的菏泽、聊城地区以及河南黄河以北的全部地方。不少老人至今还怀念那个平原省。连两个省的高等教育都很有些关系, 50 年代,山东大学就差一点搬到河南郑州,后来虽然没有整体搬去,还是支持了好些骨干创建了郑州大学 (参见本人博文《 史海钩沉——刘椽与山东大学内迁河南》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12874do=blogid=534682 )。 山东和河南都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商周两代是诸侯密度最大的地区,是那时的所谓“中国”的主要部分,也是“华夏文化”之所在。孔夫子所谓“天丧斯文”之“斯文”主要就是指那里的文化。 到了近代,山东和河南都是中国的穷地方。一条黄河是贫穷的根源,它悬在两省老百姓的头顶上,不知什么时候发了脾气,两个省的百姓就遭了殃。发水后或一片汪洋,或赤地千里。干旱时又飞蝗满天,饿殍遍野。没有饿死、病死的逃荒要饭,山东的远逃到了关东,河南的则四散逃荒,往西跑的不少。如果遇到黄河大改道,两个省的无数个家庭更不是几十年能够恢复元气的。 山东人比河南人幸运 逃荒要饭,名声就不可能好。山东人比较幸运,关东是一块处女地,清代后期闯关东的大多是山东人。有了先去的,后去的就有一个投靠,亲靠亲,亲连亲。到了那里就不再要饭,慢慢的还能发家。所以,除了遭灾以后的很短时间之外,实际上山东人在外地以乞讨要饭为生的较少。 山东比河南幸运的是历史上的几本小说都是说山东好汉,秦叔宝、武二郎举世闻名,山东人早就以讲义气著世。一方面,小说的影响力量不可低估,另一方面,这对于山东人本身也是心理暗示,形成正面的反馈。舆论就是这样形成的。 山东比河南幸运的还有地利,山东的东部胶东半岛并不受黄河泛滥或改道的影响。那是一块相对富庶一点的地方,两千多年前的齐国就有盐、渔之利,近代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也还有一些近代工业、近代农业的基础。而到了近些年,改革开放,胶东的发展更加迅速。这使得整个山东经济实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交通运输有了大的发展(山东的公路在全国算最好的之一),这样,促使山东西部的经济也有一定的发展。 前两年,我在火车上与一位山东西部农村的妇女聊天,她抱着孩子转车准备回新疆,她和她的丈夫在那里做买卖。我问她新疆外地人的情况。她有点骄傲地说,我们山东人在那里大多数是做老板的,河南人更多,但是大多数是打工的。刚刚一点小富,就看不起难兄难弟。 关于河南人的形象 近些年来,河南人很注意所谓“河南人的形象”,一有风吹草动,便出来维护,连堂堂省委书记都不止一次的提到这个问题,有人甚至动员法律武器。其实,鄙以为这是很不聪明的做法,维护形象只能适得其反,扩大坏影响。 穷人是没有好形象的,这里我不是指一个个单个的穷人。如果某一位穷人的品德高尚,就很有可能有好的形象。而作为穷人的集合,形象不可能好,维护是没有用处的。北方的电视小品上,上海人什么形象,广东人什么形象?我看上海人、广东人并未作什么抗议。因为他们有底气,人们还得买他们的东西,大家讲话中照样会掺杂进越来越多的广东方言。说的远些,我们中国人经常强调中国人的形象,你看美国人什么时候注意过美国人的形象?“朕即形象”,所谓好的形象总是富裕人的形象。电视上一天到晚的广告形象都是富人。最早,英国绅士看不上美国佬的暴发户形象,以后就只有跟着美国人学了。连生活习性都是如此。吃饲养的鸽子和狗肉与吃小鸡和牛肉有什么本质的差别?为什么吃鸽子和狗肉就像是野蛮人,吃小鸡和牛肉就是文明人?就是因为在近二百年时间内,富裕的欧美人引领着世界,他们的习性就是好的习性,他们的形象就是正面形象,与他们形象相左的就是野蛮、落后的形象。假定中国人和韩国人早早的比欧美人富裕和强大十倍,而且延续了一百年,韩国人就用不着在开奥运会的时候惶惶然把狗肉馆关闭了。 河南人用不着去与别人争论河南人的形象问题,把经济搞上去就是了。经济上不去,有些小毛小病很难改。经济上去了,才能够慢慢改。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是一个“硬道理”。山东人过去也穷,逃荒途中,别人讥笑、辱骂山东人的话不少,还有儿歌,难听得很,而现在大家都很少说了。我很欣慰的看到,近年来河南的经济正在突飞猛进,如果这种发展势头能够继续一些年,河南人的形象也会得到根本的改变。 山东人和河南人都是“中国人”,都会越来越好。
个人分类: 闲说山东|11949 次阅读|32 个评论
关于两会的注意事项
metanb 2012-3-8 01:33
两会是国家重大政治盛会和重大政治事件,必须以庄重的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更何况,代表们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人民目前尚未有科学的数据,也未见有数学模型或数学模拟,所以决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是事实上的代表。作为人大代表,你的形象要贴近你所代表的那一部分人民群众,要注意从正、反两方面去代表。既要有正面形象的代表,也要有负面形象的代表;既要有最大值,也要有最小值;同时,要注意代表的普遍程度,就是要有一定比例的“普通”代表。人大代表不能只选各行各业的尖端精英,要有正反两方面的典型,特别要有想当比重的“普通”人。 两会的经费来源是国家相关预算,而不是或不应来源于两会期间特别策划的商业活动。事实上,为了避免间接的政治贿赂,两会必须排斥一切形式的商业行为,要严格审查。这件事情要从法规的角度去做。“两会”不是“晚会”,也不是唱大戏,不是全国人民的政治娱乐活动。两会是极其严肃和庄重的政治事件,要求代表们繁忙地工作,而不是来作秀。两会必须全面、真实地反映国家的情况,既要有正面的,又要有负面的,即要有最大的,也要有最小的,而且各方面的比重也应该符合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宪法赋予两会的职能。 两会期间官员应特别注意不要说那些暧昧的话、以及容易引起争议的话,也不应通过某种形式的出位来“抓眼球”。须知,你们的一言一行人们都会记在心里,并永久地记录在视频、音频、纸媒以及网媒。通过统计等世界上现有的尖端研究方法,完全可以从你们的所言所行中提取你们的心理状态,等等。
个人分类: 公共事物|4068 次阅读|0 个评论
闻武汉之小日本儿自行车失而复得有感
热度 1 wangbaokui660 2012-2-22 12:03
大武汉,大手笔,大作为。动员全城网上网下相关机构人员以最快速度侦破失窃案例,估计过程比福尔摩斯差不了多少。充分维护了大武汉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声誉。 讲一个故事:曾经有一户人家,家中老人辛苦勤劳一生,拉扯孩子长大,宁可自己忍饥挨饿也要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过着和别人孩子一样的生活,上着和别人孩子一样的学校,接受一样的教育。慢慢的,孩子长大了,而长大了的孩子却未能体会老人的辛苦和期盼,只知索取,不问出处,只知啃老,不知赡养。反而对外人,无论大小老少,呵护体贴,阿谀讨巧,只为别人能说他是好同志,是一个好人。日子久了,孩子很奇怪的发现无论自己在外人面前怎么表现,似乎都得不到认可,反而经常被鄙视。百般无奈,回到家里整日忧心忡忡,老人看不过去了,对孩子说:不善待家人,在外人面前再怎么好,别人也会瞧不起的。 倘若是你我、国人在武汉,或别处,丢了一辆自行车,基本自认倒霉,很少人会失而复得。武汉此次作为,就事论事讲,无可厚非,帮失主找得被窃物品。然为什么偏偏他是小日本儿才这样,自己国人丢了自行车鲜见有警察叔叔管的。是只重国际形象,不顾国内形象了?就如同家有老人不尽赡养义务,却对外人百般阿谀讨巧。 用农村话讲:老子供你吃,供你穿,养你这么大,就是让你这样的?
3974 次阅读|2 个评论
晚安,太阳黑子
热度 1 wuhao311 2012-2-20 09:10
2012,太阳黑子周期爆发极大年将推迟。 在它刚刚结束的第23个11a周期中,甚至出现了一个月都无一个黑子的现象。 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更是语出惊人:太阳可能即将进入一个漫长的“冬眠期”。2016年,太阳表面的黑子或许销声匿迹,这将至少维持数十年。 寻找太阳黑子 公元前28年,汉朝人就观测到了太阳黑子。《汉书·五行志》中描述得很形象:“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1843年,塞瑟尔·海因里希·施瓦布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太阳黑子数具有年际周期性的变化,变化的周期约十年。这位来自德国的天文爱好者,坚持每天仔细观察太阳表面并记录下黑子数,17年不辍。 时任伯尔尼天文台台长的鲁道夫·沃尔夫读了施瓦布这篇题为《1843年间的太阳观测》的论文后,颇受启发,于是开始用望远镜观测太阳黑子,并搜集整理了此前包括伽利略时代的观测资料。 若干年后,沃尔夫发现太阳黑子数变化周期平均为11.1年,包括其从一个最小值到另一个最小值的时间。并且,他把1755年作为第一个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元年。 截至目前的250年里,人们观测到的最短太阳黑子周期为9年,最长为14年。 太阳黑子管窥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这些“黑点”颇不简单——它的活跃与否,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太阳黑子存在于太阳表面,因温度相对较低,所以显得“黑暗”,并因此得名。这些发暗的斑点,温度大约为4500℃,比太阳光球层表面温度低1500℃。 大一些的太阳黑子直径可达20万公里,甚至比地球还大,因此人们不用望远镜也可以直接观察到。 太阳黑子的形成周期短,一般成群出现在太阳表面,形成后几天到几个月就会消失,而新的黑子又会产生。 它由本影和半影构成,其中本影特别黑,而半影则不太黑。按太阳自转方向,人们通常将黑子群西部的黑子称为“前导黑子”,东部的称为“后随黑子”。 大的太阳黑子群数量增多时,表明太阳上将有剧烈的变化。在开始的4年里,黑子不断产生,活动加剧,在黑子数达到极大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接下来的7年,太阳活动逐渐减弱,黑子也越来越少,当黑子数达到最小,就称为太阳活动谷年。 黑子群对地球的磁场和电离层会造成干扰,并在地球的两极地区引发极光。它是如何产生的呢?天文界一般认为,黑子的产生很可能与太阳磁场有密切关系。但其具体机制,目前尚无定论。 太阳高层大气中还可出现日珥和谱斑。这些太阳大气中大规模的能量释放过程与太阳黑子一道, 被认为是太阳活动高峰的表现形式。 太阳沉寂之谜 2010年1月19日这天,一个被认为是超长的太阳活动沉寂期结束。这一天,太阳M级的耀斑终于爆发,并且在接下来的24小时里,又发生4次更为强烈的爆发。 而在之前的2007年至2009年,太阳很“平静”,黑子的数量远低于平均值。2008年,有73%的日子没有观测到太阳黑子,8月甚至整月无黑子。截止到2010年3月,无黑子日数竟达到近800天,是1913年以来将近100年没有出现过的。 2012年,本该是太阳活动极大期,但是目前国际太阳物理界已经普遍接受了高峰期推迟1到2年的结果。同时,黑子磁场的减弱和热层密度的下降,也印证了这一点。 2011年3月,印度科学与教育研究所的迪比延杜·南迪在《自然》杂志撰文称,这源于太阳内部的等离子流阻碍了太阳黑子的形成,它延长了太阳活动的低谷期。 北京大学教授王绍武在《科学通报》发表综述性文章分析,通过对太空太阳通量、行星际磁场强度、太阳风速等指数来看,这些反映太阳输出能量的指标在1987年后均有明显变化。 另外,1999年开始的太阳黑子第23个周期持续时间达到12.4年。而观测数据表明,凡是周期持续时间较长时,往往太阳活动都在减弱。 模型显示, 除了太阳黑子11a周期及磁场22 a 周期外,目前太阳的沉寂也符合太阳活动百年尺度的200a周期。也就是说,目前太阳活动各种指数已经或即将接近20 世纪初的低点。 因此,王绍武提醒道,持续80多年的太阳活动现代极大期可能行将结束,不排除未来出现极小期的可能性,毕竟仅仅最近1000年就出现了4次太阳活动极小期。 不过,他也坦言,预报太阳并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也有专家认为作出长期预测为时过早,毕竟人类监测太阳黑子和太阳活动时间并不很长。 中科院太阳活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邓元勇深有体会:“对于太阳100亿年的漫长寿命而言,十几年时间只相当于一瞬间。” 或许,人类不得不防备太阳黑子和我们说晚安。
2877 次阅读|1 个评论
浅谈华人形象里的瑕疵
热度 12 ssg334 2011-11-22 19:29
华人浪迹海外,谋求生路,是百年前的事。而五十年前起,青年华人在海外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树立了中国人刻苦坚强的形象,也奠定了祖国起步发展的基石。时至今日,华人在海外声明直落,不复当年。Russell Peters在他万恶的脱口秀节目中奚落华人,句句讽刺。仔细想来,纵然国人本性中有些方面不容于欧美,但也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之所以形象如此,有些方面值得深思。 我所听到的对中国留学生地腹诽,主要是:富而无德,穷则奸诈。很多二世祖在海外买房买车,交着高昂的学费,过着逍遥的生活。这一点无不让鬼佬们(请勿介意用这个词)眼红:中国人果然有钱,不愧是什么都能生产的民族。而这些满身名牌学生们,考试作弊,坐车逃票(即使平时玩乐时铺张浪费),甚至有些还有乱丢垃圾烟头的行为。另有家境贫寒,发奋努力的学生,本要成为榜样,但有时计较金钱,贪图公家便宜的行为往往引人侧目。总的讲,不分贫富,共有的几点是:1.喜欢攀比,看到别人成绩高就会眼红,有时甚至容不下自己同胞;2.自私,有的学生不愿意分享自己找来的资料,甚至总是有所保留;3.爱占便宜,看到免费的宴会往往趋之若鹜,华人云集;4.没有公众意识,插队,吐痰,在图书馆等地聚众喧哗等行为还是常常可见。。。 大部分去海外追求梦想,刻苦历练自己的学子,无时无刻不美化着华人的海外形象,但害群之马难防,总有个例(其实决不在少数)丑化着它。我们不需要刻意美化自己的形象,但是,我们需要他人真心的尊重。记得在Westmead Hospital做实习医生时,我常去一位日本同事家里与他的朋友(很多都是学生)聚餐。在一群日本人中,并没有什么压力,但感受到的是他人的尊重。开饭时他们都会对大家表示自己开动了,彼此也很尊重,如果你开玩笑说一句Fuck U,他们会正式的问:为什么?;对于我的问题,他们总是耐心回答,甚至记录下来,等自己查清楚了在告知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周计划、月计划,很少参与放纵的夜生活;虽然家底丰厚,但吃穿简朴。他们遵守本地的各种制度,功课也业务总是一丝不苟的按时并独立完成。日本人在海外的形象,好过中国人,自然更好过韩国人和阿三,他们受到的,无论贫富,是他人的尊重。我有时感慨,在陌生的国度里,因为自己的作为和国人的形象而受到尊重,是多么让人温暖啊。 树立一个令人尊重的形象,是要每一个人都有身为华人的骄傲和尊严,而不是时刻想着:我来自穷苦的中国,我到美国就是来投奔现代化的,就是来享受生活的。。。欧美人强调“绅士”,咱们的古人也喜做“君子”。年轻的学子们,爱护自己的形象,尊重他人的习惯,努力地、独立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于己于人,不都是好事么?
5747 次阅读|24 个评论
城市美不美,不妨看看水
热度 3 huailu49 2011-6-20 08:18
城市美不美,不妨看看水
我国目前拥有建制城市 655 个,其中特大城市 118 个,超大城市 39 个。经过多年的发展,各城市(特别是主城区)的形象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基本都能做到“高楼林立,花木掩映”。然而在这些表象背后,仍然存在不少难度更大的“功课”亟待解决,比如“水”的问题: 1、 水景系统。不少城市的市区都分布有一些河流或湖沼,其多数水质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2、 供水系统。许多城市水源匮乏,或供水水质较差,或部分城区水压不足,经常停水。 3、 排水系统。许多城区的地下排水管网年久失修,不健全,难以应付突发的强降水。 上述的“功课”之所以称其难,是因为耗资巨大,公共财政捉襟见肘,民间资本又缺乏兴趣。况且也不影响“走马观花”式的上级检查(上级检查的目光一般不会往桥下看,更不具备透视功能)。天长日久,积重难返。
个人分类: 绿色经济|4254 次阅读|6 个评论
重塑图书馆员形象(又名: 馆员世图书馆的灵魂) 1991年
tengyi1960 2010-12-14 10:01
点评:(第二作者)1989年获中国图书馆学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庆祝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10周年优秀著作、论文评审征文 征文奖。1991年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第二作者)获《图书馆杂志》优秀论文提名。pdf 《图书馆杂志》 1981 年 1期 p23-25 原文: http://dlib.cnki.net/kns50/detail.aspx?QueryID=11CurRec=1 【引证文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刘美珍,向贵云. 导致高校图书馆员权利缺失的因素及对策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1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镇芳菲. 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激励问题与对策研究 . 苏州大学, 2009 . 图书馆的改革已进入了第十个年头。十年来,图书馆界呈现出空前活跃的气象,图书馆改革、图书馆发展战略、图书情报一体化以及一馆两业、有偿服务,从理论到实践,从战略【DOI】 cnki:ISSN:1000-4254.0.1991-01-011 pdf: 馆员世图书馆的灵魂
个人分类: 工作感悟|2108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技工作者的产学研结合产品 请大家看看我的美容院
dnastar 2010-11-13 14:27
做之前 做之间 做之后 看看亮白了没有? 右脸为用水做对照,左脸为用玻尿酸做关键成分,额头和下颚也是,只不过浓度不一样 可以看出,不同浓度的玻尿酸效果很不一样 再看看男孩子的 做之前 之后, 额头是对照,用水,右脸千分之四,左脸千分之八,亮白效果明显呈线性递增,受试者无明显不适合过敏症状等,受试者年龄17和22岁,分别为河南人和浙江人 我的美容院
个人分类: 未分类|1518 次阅读|0 个评论
白人被中国公司租来当门面
chemicalbond 2010-6-23 09:16
NPR的 这个节目 讲的是很滑稽的事:如果你是个白人,有一套像样的西服,不需要任何技术就能在中国找到收入可观的工作。更滑稽的是,你根本就不需要工作,最多是在公开场合和领导握握手,讲几句话;平时也就是在办公室看看杂志,睡大觉,等等。据说是有了白人上班,可以帮助提高公司的信誉,而且这种和白人的联系在中国商界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参考 Job Ad In China: White Man. No Experience Needed http://www.npr.org/templates/story/story.php?storyId=128011084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328 次阅读|0 个评论
《夜幕下的哈尔滨》中主人公王一民的形象和身份
热度 1 boxcar 2010-5-24 21:0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339520100adlq.html 《夜幕下的哈尔滨》中主人公王一民的形象和身份 (2008-08-29 07:21:45) 在《夜幕下的哈尔滨》原著中,王一民是以一个中式的装束的教师形象出现的,一袭长衫,一脸温文尔雅的书生气,掩盖着他的一身武功,所以在敌人追查纪念碑事件的嫌犯时很长时间都不可能注意到他。他只是在去北市场的飞行集会时为了行动方便才换了短衫,为了社交场合合乎礼仪才偶尔借穿一下他的朋友兼邻居塞上萧的西服而已。可在电视中,陆毅扮演的王一民始终是一身笔挺的西装,这其实不符合他在高中当国文教师的形象,至于西装的成本就更是个问题了,小说中王一民把很多工资收入都交了党费,生活非常简朴(这是符合当时地下党员的习惯),自然没有钱去为自己购置价格不菲的高档西服了。英俊潇洒的形象倒是始终没变,现在拍电视剧找多少个帅哥出来扮演眉清目秀、英武俊朗的男主角都不难,真正的难点是如何让奶油小生们具有侠客般的神韵和职业革命家的气度。在小说中王一民很善于根据任务需要变换自己的装束和形象,去建国纪念碑是一身夜行衣,上班是教师的职业装,拜见卢运启老爷子是西服,去北市场保护飞行集会和敌人交手作战则是一身休闲短装,最后冲出哈尔滨时则穿上了伪军的军服。。。可在新版电视剧中,他几乎总是一身笔挺的西服。 再说王的身份,他的公开身份是哈尔滨第一中学的国文教师,这在小说和电视剧中没有差别,有差别的是他在组织中的身份,小说中他是满洲省委下设的反日会的负责人,负责领导反日会这样一个具有联合阵线特点的民间团体,目的是要团结各阶层群众的抗日斗争;到了这部新版电视剧中,王一民竟然成了一个虚构出来的特工部长,说虚构,是因为我还是首次看到我党的组织体系中出现这个部门,以前只听说过敌工部、城工部,从没听过有特工部(汪精卫的伪政府倒是在上海设立了一个特工总部,就是臭名昭著的76号),在敌后行使反谍除奸工作最著名的是上海的特科,但那可是中央直属单位,负责人都是政治局委员级别的。由于这个所谓特工部长的身份,也使王一民的戏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说中王一民的出场过程很像武侠小说,他一出手,就用准确的打击撂倒了企图偷袭刷写标语的两名青年学生的秦德林(那时候还没被扣哈喇油桶红运当头,更没被玉旨雄一奖励警尉金豆得到利益而改名秦得利呢!),然后迅速夺枪,用精准的枪法击溃了围攻上来的敌人,全身而退。在新版电视剧中,据说(我没看到那段)是在北方剧场(不知道是不是在博物馆广场的那个)打黑枪干掉了中村将军。(顺便说一下,中村这个姓的鬼子到中国来一般比较倒霉,名气很大,但死得窝囊点儿,先是有个叫中村震太郎的大尉1931年在兴安屯垦区偷绘地图,被东北军抓获后给捶死了,造成了所谓的中村事件,成为日军策动918事变的借口之一;后来又有个叫中村正雄的少将旅团长在1939年的昆仑关战役中被击毙。)根据剧情介绍,似乎后来王一民干的主要也是这种杀人放火之类的脏活累活,虽然穿得挺体面,其工种纯属蓝领!不像小说中主要是宣传和统战工作,具体说就是猫在家里熬夜写写文件、刻刻钢板,有事儿没事儿去找老卢头运启、塞作家上萧、柳明星絮影侃侃大山;顺便和那位经常让人捉摸不定的玉旨一郎副校长周旋一下;每天早上还可以去白露小吃部就着酸黄瓜啃块黑面包,听店长老何头插科打诨一番,顺路向传达室的老李头这个反日会骨干部署一下工作。 小说中王一民的出行方式也不象电视剧演的那样,他一般是靠步行,如果没人请他坐马车或者汽车,只有在情况特别紧急时才舍得花1块大洋打个的,这比较符合他穷教书匠的身份和简朴的习惯。在新版电视剧里,他似乎更愿意坐黄包车了,其实当时的共产党人应该不会喜欢这种人压迫人的交通工具,否则不会在解放后把黄包车和人力三轮车(现在不但恢复了,而且已经发扬广大,被美誉为神牛)都废止了。 王一民的住所也是个问题。小说中王一民住在南岗的花园街,具体地点应该离新买卖街(后来叫奋斗路,2003年以后改称果戈里大街)的秋林公司不远,先是和作家塞上萧都租住在一个白俄马达姆的房子里,后来搬到了道里炮队街(现在叫通江街,以犹太会堂等闻名)的卢运启的家里,这些地方对他做隐蔽的地下工作都比较有利,理由充分,进出方便(跳大墙没人注意!)。电视剧却为了拉近他和玉旨一郎的关系和爱国学生砸玻璃方便,把他圈进了学校的教工宿舍,从大瓦房搬上了楼。其实这样的改编完全没考虑到一个白天当教师的地下工作者,王一民白天没有多少时间从事革命工作,全仗着晚上写材料、开会和参与行动,所以经常要后半夜回来,住瓦房或私宅进出方便,住宿舍要是总后半夜叫门肯定会引起注意,所以正常讲他不会搬进学校宿舍住,当时让老师住自己家很正常,那时的房价和房租没高到现在这么离谱的程度,一般老师不会为了省两个房钱来蹭学校的宿舍住(现在这么想很正常)。所谓搬进学校住也只是特务头子葛明礼在处理礼堂事件时发威说的胡话而已。 所以,我从新版电视剧对王一民的刻画就看出了改编和导演对原著的漠视和对历史理解的肤浅。
个人分类: 文学影视评论|8258 次阅读|5 个评论
某些人去中小学做公益适合否
longfo 2010-5-12 16:16
http://news.cn.yahoo.com/newspic/5329/1/?source=mail_news_img_0509_6 兽兽去中小学合适吗 孩子们会想起什么 或许他们早就了解了对方的背景 如果这样的话 那么慈善的效果会不会变味 这个社会 除了钱你还需要一些其他
个人分类: 未分类|185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两句有损大国形象的英译
shxzhang 2010-3-21 17:35
赏芝堂 最近两天,网络上流行《女翻译现场流利翻译温家宝引用诗词受热捧》一文。 文章说女翻译为三月十四日温总理温家宝答中外记者问做翻译如何如何精彩,这样评论: 网友们的热评则更富有感情色彩,大家议论最多的,正是她翻译古典文学的能力。温总理引用《离骚》诗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许多网友发现张璐的翻译有很巧妙的地方,汉语习惯说九死,英语一般要死上 thousand times (一千次)才够。认为张璐把九翻译成 thousand times 非常贴切,猜测她是出身名门,饱读诗书。还有不少网友为张璐的气质倾倒, Kelsey Liu 在微博中写道:高翻张璐就是我永远的榜样啦!她才是真正的职业范儿,有气质,有品位,发型也好看。我要向她这个目标勇往直前! 文中引用两句精彩译文: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张璐译文: 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 , Id 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 人或加讪,心无疵兮。 张璐译文: My conscience stays untainted in spite of rumors and slanders from the outside. http://cq.people.com.cn/News/2010316/20103169272.htm 赏某抱歉地说( I do regret to say that ):这两句英译都有问题。 第一句问题在 Id 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 主要有两个。一是 regret to 意义与未悔意义存在相当差别。这不是难题,不必多说。二是 a thousand times 位置导致歧义或复义。它可以修饰 die, 也可以修饰 regret ,而且更偏于后者。 a thousand times 歧义或复义,强化 regret to 意义差别,使 Id 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 偏离原文意义。幸好有 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 强拉着,没有完全走向原文意义的反面。 第二句问题在 in spite of rumors and slanders from the outside. 首先,对于人加讪,不是指出有或然性,而是一口咬定有必然性,这表现出不自信与不大度,表现出对自己的贬低和对他人的贬低。其次,将人加讪等同于外面或境外有人制造 rumors and slanders ,把小议看成大事,有无事化有、小事化大之嫌。 这两句英译表达出来的意思不是原文所表达的意思,也不是引用者想表达的意思。实际上,这两句英译表达出来的意思,有损大国形象。 做口译难,在如此场合做口译更难,资深译员都有可能犯错误,年轻译员犯几处小错更在所难免。对于年轻译员犯的小错,各方面都应该宽容;对于年轻译员表现出来的卓越之处,完全可以大加赞扬。但是,把小错拿出来当精彩例子晒,无疑是让更多人知道年轻译员所犯错误,无疑是阻碍年轻译员健康成长。 转载自:退休教师赏芝堂如是说 原文地址: http://blog.china.com.cn/shangzhitang/art/3312927.html
个人分类: 趣文轉載|2529 次阅读|2 个评论
读书、文化与思考——答武夷山老师
boxcar 2010-2-20 10:20
武夷山老师在其新博文 三位作家谁说得对?中介绍并点评了李宗吾、陈村和王尔德三位作家关于读书的一些观点【1】,不才读后也想借机发表点儿自己的看法。 我感觉三位的说法多少都有些问题: 1、世界根本不会向一书不读的方向发展,因为世上的书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的,而且销路不错,我宁愿相信大家买书回去是去读的,而不是摆到漂亮的书架上装点门面的。人在年轻的时候要上的学越来越多,就业所需的文凭也要越来越高,这些当然都要通过读书(求学)来实现,真正一书不读,只能去干体力活儿。当然狭义地说有这种可能,因为在网络盛行的信息化时代,以后大家看的书可能主要是通过网络在线的方式,不一定是纸质的图书了。李宗吾的例子有问题,项羽、诸葛亮、陶渊明的层次是不同的,这么说明显是要忽悠人。 2、电视文化对传统文学模式的冲击的确很有力道,随后的网络文化则比电视文化更具有颠覆力。电视文化就如快餐汉堡包,抓起来就可以往嘴里塞,很多人就没耐心摆好盘碗再用餐具去吃正餐(传统文学)了。如果说这两者还需要专门的厨子去烹调、要付费去购买的话,新兴的网络文化简直就是自助餐,人人皆可自行调配沙拉,自助烤肉,不但自己可以享用,也可以顺道给临近的人品尝。在这个新的时代里,人人皆可写作文字,都可以上传自行拍摄制作的视频,作家和作者的区别可能就是是否职业化以及名头大小不同了。遭逢如此世道,职业作家很伤心啊。 3、读得多必然想得少,是因为时间和想象空间同时都被占用了。如果想的太多,说出来的话或写出来的文字要么繁琐而滴水不漏,要么简短却深刻无比,也都严重侵占了受众的思想空间或时间,绝对无美感可言。不过,出现这种局面的前提是作者和受众的风格和层次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于后一种情况(简),如果心有灵犀,完全可以做到一点通。对前者(繁),虽然枯燥乏味,总还算是把事儿真正给说透了,不唯美,但实用。思考者可以有种内在的美,在欣赏智慧的人眼中或许还是漂亮的。当然,大多数人未必都喜欢皱眉低首的沉思形象状,除非他们偶尔也喜欢玩儿一把深沉。 ~~~~~~~~~~~~~~~~~~~~~~~~~~~~~~~~~~~~~~~~~~~~~~~~~~~~~~~ 参考: 【1】武夷山: 三位作家谁说得对?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6194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5471 次阅读|9 个评论
mirror - 有关美的话题的摘录
liwei999 2010-2-20 03:12
镜大师新经文立委摘编:有关美的话题的摘录 背景 :最近镜大师失踪数日,引来下列 《星湖故事》 : 镜子和小孟要是再不露面,应该考虑登个寻人启事。 (14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March 11, 2009 02:40AM 不会是病了吧? 寻人启事就没有必要了。 (467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March 11, 2009 05:15AM 小付写了个美女的文章 《我们为什么喜欢看美女?》 ,原来打算评论一下,但是一想不值得,也就作罢了。 把许许多多的女性脸的图像叠加在一起,再取平均,这样用电脑合成的一张脸就是一个标准美女脸。有朋友问:如何平均?镜某一一作了解释。 小付的那篇文章基本上是不着调。虽然那些实验事实属实,但是解释并不是那样的。很多人以为用了进化论就是科学了。其实不然。 待续。。。 正在寻找给朋友解释的文章。 没病就好。两天没照镜子,蓬头垢面的,连《大全》 (158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March 11, 2009 05:22AM 也不敢编了。 等着看你的不着调批评。我直觉也是不着调,什么都往进化论上靠,把大千世界也忒简单化了。当然文科立委从直觉讲不出理来。 大嫂在脚池的评论也很好。 镜老这么快就被放出来了? (78 bytes) Posted by: Fish Date: March 12, 2009 12:22AM 立委这些日子不思茶饭,坐立不安,说好多天没照镜子,都忘了他自己长得什么样儿了。 有关美的话题的摘录,来自与朋友的对话。 (4524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March 11, 2009 08:35AM 女性的美是另一类的环境问题了。核的问题也有两个:核武器,DNA=人口问题。注意仪容也是注意健康的一个标志。单纯的不生病并不是健康。不修边幅了很可能就是有病了。有些是精神上的,有些是实体的,比如脑肿瘤。有过几个这类的经历。有个女子,前年脑癌死了。发现脑癌之前就是不修边幅了,人也不精神了。有些是抑郁症。 对性的问题女性们不大能理解。从进化上看,有个性差。XX染色体是基础型,XY是风险型。 男人一定要找伴,女人不一定。 为此风险,男性婴儿的比例就多,先天性的疾病也多。因为需要男人们挑战。 意外事故也多。 这方面,女性很有智慧,或者说是上帝有智慧。包括同性恋,也是男性多。犯罪也是。男人一定要找伴,很大成分是性的问题。人类都是男的偏多些。因为死的多些。雄性不需要那么多。生产力的根本是能生孩子的女性。男女的婴儿比例大约是103~105:100的样子。流产的孩子好象也是男孩多。 差点忘了,老兄是专门研究(人)性的。看到江湖上痛批中国人口比例失调,即男远多于女(在一些省份),其实这不是真实的,真实的情况是许多女孩没上户口,农民为了生男孩,不给女孩上户口,而统计上只计入户口注册人数。 从剩的角度看,男的多。媒体说的是个感觉,不能全信。 对,城市与农村比例不同。城市女多吧,农村男多。 妇女寿命长,但是更年期过后也许就不算妇女了。算中性。 怎么会这样?你研究出来的? 荷尔蒙的分泌造成的。 那也不能说是中性吧? 儿童在发育开始前是不分男女的。这一点可以承认吧?一开始是无性。然后是。。。 无性有性中性? 对。生物的性和社会的性。前者靠发育,后者靠学习。然后是生物性的结束──不能生育了。这一点女性表现得更突出。社会的性有个惯性,继续保持着。但是生理上已经变了。这时的性只有靠脑的功能来维持了。这是个人类的特长,也是进化的结果吧。人类的性与生殖是分离了的,如同手足的分离那样。动物的性多是靠荷尔蒙的量支配,而人则重要是靠大脑支配。激素是次席。因此,作宦官必须是在性发育完成前作,因为人们知道人的性不完全受激素支配。这也是国人的智慧了。 男性科的问题也主要是因为心理的问题。当然也有食品的问题。比如稻谷里含精子的原料多。有人认为这与亚洲人多产有关系。 看到一个帖子,男人拒绝女人的十个常见理由(括号内为他的真实想法)   1 我把你当作妹妹。(你太丑了。)   2 我们的年纪不太般配。(你太丑了。)   3 我并非如你所说般吸引人。(你太丑了。)   4 我现在的生活很复杂。(你太丑了。)   5 我已经有女朋友了。(你太丑了。)   6 我不想跟同事约会。(你太丑了。)   7 不是你的原因,是我自己的原因。(你太丑了。)   8 我把事业放在第一位。(你太丑了。)   9 我是独身主义者。(你太丑了。)   最最常见的是第10条:让我们成为好朋友吧!(你真是丑的无药可救了!) 怎么这样啊?世上那么多丑女也都嫁出去了,有的还嫁得不错呢。 因为大脑的结构。这个结构很有意思,很擅长区分人的模样。比如人看一个样颜色的马时,能区分哪匹马么?比较困难。为什么人对人能够区分?大约老兄没有想过这类问题。 搞研究的人就会这样想。 答案就是对平均形象的敏感度高,这样才能利用有效的资源获得较好的分辨率(识别能力)。货币上用人头作防伪标记也是利用了这个道理。因为人对人的形象有很好的分辨率。有些名人的漫画,画得根本不象人样,但是读者也能看出来是画的是谁呢。这就是人脑的识别能力。什么是美人的标准?多数人的平均像就是美人了。用今天的图像技术把几百个人的图像都结合起来,取平均,得到的结果就是美人了。如此而已。 美人识别专家! 不是的啦,这是学术的结果。镜某不过是知道了、同时觉得有些道理罢了。 图像如何平均? 人人照出一样大小的相片,重叠起来后每个像素点除一下就是了。 有点明白了。 测量长度,比方说。要精确测量各类长度的话,对尺子的要求就很高。而就测量一个种类的长度时,就可以有简便的办法了。拿个短的精密的尺子放在平均值附近测量就是了。美人的概念就是那个平均值的位置。从那里人们评价每个人的面孔。 人的神情怎么平均? 达芬奇的那张么娜丽莎像有个神气的问题。刚才讲的是图像的美,还有神情的美,躯体的美。北京人说的条顺。盘儿亮、条儿顺。 和谐也很重要。有些人单独的部位不一定美,但搭配得好,和谐好就美。 实际上和谐就是个平均。平均出来的绝对是和谐的。 进化论说得是什么?老兄有何理解? 请教。 先来个简单的,F=ma是牛顿定律。如何解读?答案是:把两个不同的事情用等号连接了起来了。左边是力,右边是加速度和质量的乘积。能用等号连起来。显然这与1+1=2不一样。这个式子两边都是一样的数字。 嗯,跟进化论什么关系? 如此读爱因斯坦方程式就是:空间时间的坐标=宇宙空间的能量质量的分布。到此,两大理论都读懂了。 马克思的说法是什么?新的财富=资本运作的剩余价值。两个不同的事情能相等。跟进化论什么关系就是:生命=进化。这样一来四大理论就都懂了。很难么? 经镜兄这么一点拨好象都容易就懂了。爱氏的不好懂。 不同的事情之间用等号连接。恋爱=有病,治疗方法就是结婚。 结婚七年=痒,治疗方法是离婚。 一个皮肤病就要离么?太洁癖了吧。回到进化论上来,生命=进化,就是变。这个说法在中国很自然。但在基督教的国家里就不自然了,违背了教义。的确,从人生的尺度看,生命都是不变的。 立委后记 : 唉,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五天不照镜子, (410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March 12, 2009 03:03AM 居然认不出自己了。可不,读这篇新经文,字是字,句是句,可圈可点的语录一如既往,随处可见,可就是连不成片。镜兄刚夸过立委读懂镜文靠的是胸中的浩然之气,你看才五天不照镜子,气就走了,思维也不连贯了,理解则随风而去。这不,不经夸嘛。 凡经文,讲求的就是常读常新,不在一日之功。不着急,有的是时间,以后慢慢琢磨。先把可圈点的记录下来: 引用: 恋爱=有病,治疗方法就是结婚。 结婚七年=痒,治疗方法是离婚。 跳跃的原因来自对话,而且是有删节的。 (457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March 12, 2009 09:13AM 结婚七年=痒,治疗方法是离婚是朋友的说法。镜某以为是有洁癖。能否维持夫妻关系要看缘分了。不知为什么,镜某常常遇到朋友、亲戚来商量这样的事情:由于忧郁症带来的家暴。 对付这类事情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镜某的意见是看夫妇的感情积累了。认为夫妻感情的积累可以互相帮助、共渡难关的,就一起治病。不过要付出几年的时间,而且需要健全的人的忍耐。认为不能在一起生活的,就离婚。镜某对离婚并没有什么偏见。夫妻本是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过日子没有必要勉强自己。 星湖原帖: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44814,4... 立委 03月 13th, 2009 at 9:24 am edit 跳跃的原因来自对话,而且是有删节的。 (457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March 12, 2009 09:13AM 结婚七年=痒,治疗方法是离婚是朋友的说法。镜某以为是有洁癖。能否维持夫妻关系要看缘分了。不知为什么,镜某常常遇到朋友、亲戚来商量这样的事情:由于忧郁症带来的家暴。 对付这类事情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镜某的意见是看夫妇的感情积累了。认为夫妻感情的积累可以互相帮助、共渡难关的,就一起治病。不过要付出几年的时间,而且需要健全的人的忍耐。认为不能在一起生活的,就离婚。镜某对离婚并没有什么偏见。夫妻本是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过日子没有必要勉强自己。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08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株杏树与怎么当教授
cyaninelotus 2010-1-20 18:54
校园里有一株杏树,冠如华盖,亭亭玉立,树下有水泥的坐凳和护栏。一年四季,在季节的变化中彰显着它生机勃勃的风景,总是让人默默的心动。也常常看见树下一个个的青年学子,要不读书,要不窃窃私语,再不就是谈情说爱了,他们会去享受那些春天的花香和夏天的浓荫。只是没见过老师们在树下长坐,好像我们这些人都是它匆匆的过客,所有与它的交流都在一瞥的凝望之间啦。 但是,终于有一天,我却不是很光彩的与它亲密接触了一次,为了它那甜美的果实! 我家儿子已经到了猪嫌狗不爱的年龄了,每天最积极思考和准备的就是怎么在校园里撒野。而我,忙碌在一家的门户之内,关于外面的消息基本来自这个脏兮兮的小孩。某某天,他放学后会翘着胸前的红领巾,边在厨房找吃的东西边说:妈妈,那株杏树开花了。于是,我就会在路过的时候仔细看一下花蕊的姿势。或者,又某天,他说啊,妈妈那个杏树上有小杏子了。我就狡猾得反问他是不是非常难吃,他会不好意思得吐吐舌头。于是,我就知道如今是花退残红青杏小了。终于,夏天到了,我家儿子搞清楚了它的杏子是白杏-----皮不黄,心里就熟了,而且很好吃的那种。于是,这个人变成了一只想吃杏子---想痛快吃杏子的小狐狸! 无奈的是,那个杏树还比较高大和粗壮,小狐狸每天晚饭后围着树转悠,树上的杏子得意得看着他的馋像。 某一天的晚上,此人沮丧得回家来了,对我说:妈妈,今天下午有个叔叔上树打杏子了,可是我一个也没抢上,一大帮子人,都让他们抢完了。咦,小狐狸这么久了,换来的是沮丧----咱们家有的是大男人啊。俺就对老公说:你明天上树给儿子摘几个杏子吧?谁知道俺家老公以光速回答俺说:我都是副教授,上树!让院长看见多不好。那怎么行啊,不行。嚯嚯, 有这忌讳啊,第一次听到,想想他小时候上树掏鸟下河摸鱼,什么坏事没干过,这回成了高级,杏子也不敢吃了?! 气愤!俺对儿子说:没事,妈妈上树给你摘!俺家儿子吃惊:你会上树啊?当然,我说他会干的我都会。哼,学物理的女生,别想难住俺! 第二天中午,早早吃了饭,十二点四十,我和儿子出发了------这个时候,大家都在家里,校园里基本没啥人来往的(嘻嘻,俺这副教授准正教授看来也怕让谁谁看见,挑这么个时候)。到了那美丽的令人心动的杏树下,我吩咐儿子先上,主要是为了锻炼他,男孩子上树----那是应该的嘛。结果儿子上到第一个树杈后,就不敢再上了,他的力气也小,摇不动树干,更不要说摇下来杏子了。老妈出手,一直上到树梢,俺家儿子高兴得喊道:哇,妈妈,你真牛哎!呵呵呵,俺们打了一袋袋提回家去了。虽然不是月黑风高,那阳光照的分外明亮,我也没有碰见谁谁谁,一个人影也没有。这杏子吃得,总有些窃味。 过了几天,正好在树旁边,我和老公遇见了我系的正教授,我就问他:你说,教授可不可以上树摘杏子?我家这副教授都不能上!这聪明人不但面临了一个基本没意义的问题,还同时要面临家庭矛盾问题,正在支吾间,听得树下有人说话,哈哈,基建处的工程师从树上下来了,他还比我们年长点呢。 按此类比,可以上树。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830 次阅读|17 个评论
有没有鸟类学家能告诉我:凤凰是什么模样?
wangyf1970 2009-10-7 14:44
有没有鸟类学家能告诉我:凤凰是什么模样?
传说的凤凰并非空穴来风,近在三千年前,还有人看见过它,新西兰的恐鸟也只是在700年前灭绝的,对于中华民族的象征:凤凰,我非常想知道专家、学者们的研究结果,它到底长什么样?传说互相矛盾、各不相同,不知哪个对? 我不是生物学家、也不是鸟类学家,我是工科的,在我的专业之外,最喜欢就是凤凰啦。
个人分类: 未分类|3489 次阅读|1 个评论
小刺猬的新形象—祖兄赐画 [诗画音]
刘玉平 2008-12-6 15:23
小刺猬的新形象 祖兄赐画 祖兄是科学网上的喜来乐,他以艺术家的独到视角,已经为大家奉献了许多美图佳文,并给不少的博主进行了形象包装。 咱 家曾 老师多次提到请祖兄也给我来一幅。其实,咱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呵呵,不过是在寻思一个好的时间窗口。 在小刺猬开博一年之际,向祖兄求赐墨宝,他欣然答应。咱小刺猬也就是个小人物,在科博里也没有标准照之光辉形象。祖兄凭一面之印象,挥毫而就,并应小刺猬之琐求而三易其稿。定稿之作神形俱备,尤其是咱那额头、牙齿和眉毛等关键之处,刻画得十分到位。嘿嘿,小刺猬远非俊男帅哥,就这款式。 现将祖兄惠赐,作为小刺猬的首页光辉形象,并作为小刺猬的第 200 篇博文之主题。 该作品版权所有者为 祖乃甡 先生,特此声明。 好不容易找到近两年前拍的第二代身份证照,注意:戴的是个空镜框 (2008年12月6日晚9:30添加) * * * 七绝答谢祖兄赐画 庄谐喜怒皆成画,点染勾皴慧眼谋。 问道沉思求善美,传神妙笔绘春秋。 ( 2008年12月6日14:15 草作) (拙字草诗,聊表谢意) * * * 以朋友为主题的歌曲很多,我最喜欢的有三首:齐秦的朋友(谁能够划船不用桨 / 谁能够扬帆没有方向)、姜育恒的朋友,有空来坐坐(朋友 / 烦恼是这么多 / 我们每个人都在承受梦想是这么多 / 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 / 请你 / 有空来坐坐 / 有空来坐坐)以及 周华健的朋友( 朋友不曾孤单过 / 一声朋友你会懂 / 还有伤 还有痛 / 还要走 还有我 )。 前两首歌曲相对比较伤感,虽然我不是很喜欢阿健的其他歌曲,但他用华丽清秀的声音演绎的这首朋友,渗透出饱览沧桑风云后的几分感慨和鼓励,确实非常不错,用于表达我此时的心情恰到好处 : http://vfile.home.news.cn/music/public/vd2/200809/21/87/MUfs022008092102453550878ebc.mp3
个人分类: 诗词书画音|6959 次阅读|2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19: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