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形象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形象

相关日志

形象能不能通向本质?——禅的行囊(之十一)
罗非 2017-11-26 11:08
述评:很多老外都喜欢来中国旅游,其中碰巧喜欢探寻中国文化的就少了许多;而愿意亲身探访、亲自尝试的则少之又少了。比尔 · 波特碰巧就是这样一位罕见的中国文化探寻者和实践者。不管在其它方面他的立场如何,至少对中国文化的关怀和向往是踏踏实实的。 为了了解中国的禅,比尔不仅阅读禅宗经典,思考禅宗公案,还亲自沿着禅宗发展的脚步实地考察。这一点确实难能可贵。不论现在他的见地如何,坚持这种精神本身,就有可能给他带来真正的领悟。 第二章不见如来 尝试过以语言体悟佛心之后,接下来该试着感受一下具体的形象了。这项任务在北京也能完成,但是我想去见识一下中国人迄今为此所做的最伟大的尝试。 佛祖曾经问他的弟子须菩提: “ 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 (《金刚经》)他是在提示弟子注意观照自己的内心【作为空宗经典的金刚经,反复强调不可以身相见如来。此处所谓如来,不是被《西游记》世俗化了的如来佛,而是觉悟者佛陀的本心。想见作为古印度人的释迦牟尼,当然要去他所在的地方求见;这也是当初许多佛陀的弟子的心路历程。然而,想见到佛陀作为觉悟者的本心,光是盯着他的人类形象看却是不够的。佛陀反复说,每个生命都具有和佛陀同样的如来真心。因此,见如来需要向自己心中去寻】。但是对弟子们来说,观瞻佛祖真容远比观照内心要容易得多。面对佛像,弟子们想象着自己仿佛也拥有了种种妙相:金色的皮肤,整齐的仪容,目光清静,光照身而行【反过来说,如果了解了外表不能代表内心,那么研究外表也同样是通向佛陀内心的途径】 —— 对外表的执著不仅令普通人烦恼,也同样烦恼着那些想要从欲界红尘中解脱出来的修行者。佛陀入灭后一千两百年,禅门临济宗的开山祖师临济义玄如此教导弟子: “ 逢佛杀佛,逢祖杀祖。 ” 这也许是个办法【这句话如果没看懂,也是蛮唬人的】。但我和佛祖没什么过节,我不介意见到他。北京以西约三百六十公里之外,长城脚下的边塞古城大同是我这次打算探访的地方。 我考虑过坐火车前往。但是在中国乘火车总是麻烦多多 —— 并不是火车旅行本身,而是买票的过程,尤其是如果你想买到一张座位票的话。长途汽车的票价要贵一点,但是往往更快,更舒适,班次也更多。北京城里的长途汽车站有六七个之多,我打过问讯电话,找到了正确的那一个:六里桥长途汽车站。但我发现,从泰德的公寓到六里桥,要穿越半个北京城,而且那地方没通地铁。出发前,泰德带我去了趟女人街附近的旧货市场,花八十块钱买了部旧手机,又充了八十块钱话费。跟泰德道别时,我祝他好运 —— 他正打算拍一部关于皮影戏的纪录片 —— 然后奢侈了一把,打车去了六里桥长途汽车站。司机选择走三环,因为这样虽然绕远可速度快。他说的没错,我们开到六里桥只用了半个钟头,但车费达六十元之巨。 车站刚刚翻修过。它的表面被玻璃幕墙包裹了起来,而内部的装修更是气派,售票处已经是电脑联网的了。不到一分钟,我买好了车票,十分钟以后发车,刚好还有时间上趟洗手间,再买瓶茉莉茶饮料,一包花生。开往大同的长途车每小时一班,票价不过八十一块钱。 与车站相比,大巴的崭新程度不遑多让。尽管是周末,车上却只有十来个人。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在中国能遇上一辆空荡荡的大巴实属难得,一辆崭新而又空荡荡的大巴则无疑是稀世之珍。大巴的后排座位都空着,我走过去坐下,几乎有受宠若惊的感觉。然而紧接着,我抬眼看见了前方高悬的车载电视和 DVD 播放器,更注意到每个座位都安装了微型扬声器,心中大呼不妙。不出所料,我们刚一出发,电视里就开始播放电视剧,但总算老天有眼,司机把音量开到足够低,随着车速越来越快,公路上传来的噪音迅速淹没了它。
个人分类: 科普|1868 次阅读|0 个评论
观念转变:个人形象的建立场合思考
mineralter 2016-9-22 11:54
“另外,她在交流过程中,眼神一直停留在我得面部看(双眼还是鼻子?)。她这时的端庄大方形象,自然地和我面对她的身体前倾、头微偏散懒姿态形成对比。另外,她在说话时能看得出听得到,口齿清楚,说话动人,微微带笑不露齿。感受到她以前杰出学生的‘面试’形象再次建立。” 然后,我对于这种美好形象,端庄的形象在什么样的场合下建立开始了重新审视。我和她只是普通的同门同学关系,见面时应该是很随意的。美好的形象应该只是给周围圈子里亲密关系的人看的,但是她用这种形象来和我见面,我觉得她是不是对我有好感?经过思考后,我认为这个想法想入非非,别人心目中有一个羞于公开的心上人,才接触几天的我怎么可能这么快就被人瞧上呢!我用不着这么想。但她以这种形象展现给交流者,心里是什么想法呢?细思起来,我觉得她首先是有勇气,一直保持气质,除此之外她需要在公众面前表达出她气质,不仅仅限于亲密的人。与之相比,我便略显自私。 于是,我逐渐地改变认识:美好的形象不应该只建立在小范围人群,面对公众时,也应该需要建立这种形象,来表现自己的人格和气质。对所有交谈者尊重并且一视同仁。学会去在公众面前建立良好形象,也是在更大地范围内锻炼自己,获得每个年龄阶段人群里的肯定,建立大范围人际关系基础。倘若有部分人群(譬如以前的我)认为刻意表露自己的形象不自然有点作作,见不得接见,那么我们应该换一些其他的方式迎合他们,以表现自己的气质。但不管怎样,尊重、仪态自然等这些基准仍然是形象的出发点。众口难调,我们也只是针对大多数人群建立美好气质。少数过于偏激的人群,我们无能为力。
个人分类: 研究生活|8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概有95%的中国人都相信自己是“弱者”
热度 4 jiangming800403 2016-9-13 10:55
大概有95%的中国人都相信自己是“弱者”(弱势群体),但从心中却想以强者的形象出现,这就是矛盾 强者心态,弱者形象,扮猪吃虎才是大智慧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3193 次阅读|5 个评论
科学思维
benlion 2014-10-28 11:38
幻觉是一种超常的视觉思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22825-838106.html ),《视觉思维》和《野性的思维》,也是我过去阅读并留下深刻印象的书籍。在中学时代,高考数学出考场产生的图案幻觉,也是导致 2003 年在英国开始探索中西文化和艺术的原因之一。 另,生物学尤其需要视觉思维。 在 1986 年我的结构论形成,就已经把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成了 2 部分:结构的进化和形态(及功能)适应,而且,形态和功能的发育是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08826-839225.html ); 因为,达尔文进化论,不能解释相同环境不同等级的生物共存,也不能解释不同等级的生物类同的形态和功能。 当时,联系去中科院武汉水生所,想进行鱼类形态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遗传学研究,包括,可预测的形态;但是,由于没有赞同我的选择方向,也就联系去医学院校了,而后,导致了中西医学的比较研究和提出系统医药学的概念与模型。 注*: 橘生南则为橘,橘生北则为枳。 - (评论,网络日记) -
个人分类: 日记|2118 次阅读|1 个评论
两年来中国红十字会的社会媒体形象调查
热度 3 liwei999 2014-9-21 18:27
让数据说话,让专家解读。这里提供的是数据的各个侧面,是全自动对社会媒体调查的结果,没有人工参与。 调查的是2012年七月至今两年多(27个月)社会媒体样本对中国红十字会的评价(因为微博数据的 cost 很大,不能选择全样本)。虽然其间出了很多负面新闻,但总体形象分 net-sentiment 41% 显得相当正面,这一方面说明其公关危机处理可能有成效,另一方面很可能是得益于红十字会本身的慈善任务及其天生光环(下面有分析)。 148,889 Mentions 45,866,471 Potential Impressions 41% Net Sentiment 16,454 Positive 6,831 Negative 47,405 Unique Authors 从话题热度看,2013年五月是个大高峰,今年八月是个小高峰。从舆情看,去年七月跌得很惨,九月到谷底,另一个低点是今年七月。 我们先把调查聚焦在前后两个高峰区段,看看前后舆情的变化。 第一个区间选在去年四月到九月。 第二个区间是 7/7/2014 - 9/13/2014 现在我们回到过去27个月的总体调查数据上来,下列的信息挖掘都是过去两年多的数据基础上,有别于上面的两个时间区间。 2 相关关键词和话题: 3 网民情绪 舆情分析的指标之一是网民情绪,从下图看,情绪方面很激愤,中国红十字会受到很多“谴责”和“质疑”,骂他们“狗血”和“太臭”。 4 行为方面的挖掘也很不利,这个组织的慈善体系被郭美美等一干事件“摧毁”了。那个看上去正面的“接受(最大量的捐款)” 行为,drill down 看在语境中也是负面的,讽刺这个慈善组织的老大得钱最多,可做得很差。 行为这项指标也不及格。那么为什么总体评价还是正面多于反面呢?那是因为下面的优劣指标的比例造成的。 5 优劣指标抓取的是喜欢或厌恶的具体理由,这一方面是东风压倒西风,绿多于红: 需要说明的是,红十字会作为慈善组织,从本性和使命上说,它有天生的光环。提到红十字会,最多报道的是他们的“救灾”、“捐赠”等善举。加上一些媒体公关的正面宣传,这就把批评意见压倒了。 仔细看正反优劣的舆情评价,发现表扬的都是它的日常工作和套话,而批评的却辛辣得多,“饱受争议”、“侵吞”、“渎职”、“一落千丈” 等等。这样看来,前面的总体形象指数是偏高了。 6 这次调查的网民地理分布:自然是国内为主,但世界各地的华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议论参与 7 此话题网民的男女比例:还是男网友吐槽多得多 8 关于数据来源和分布: 其中主要论坛: 主要的部落格是 主要的新闻类网站 前面说过,最重要的来源微博由于数据代价的问题,无法加入,这是一个相当的遗憾。另外,新闻类比重过大,可能冲淡了来自草根网民的舆情。前者只要有钱就可以弥补,不是系统能力的问题,而是研究项目谁买单的问题。后者在数据量大的时候,可以很容易排除掉,或分别考察对比。其实还有一个地理区分的角度,海外与国内舆情应该分开,这个也容易。业余做这个调查,懒得花更多时间了。 9. 吐槽样本 索性再花点时间把郭美美事件及其对红十字会的影响的民意舆情调查一下吧: 【置顶:立委科学网博客NLP博文一览(定期更新版)】
个人分类: 社媒挖掘|3948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08: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