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活动断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只要不是城市直下型地震,城市遭受的震害就不会太大
jiangming800403 2018-5-20 19:00
只要不是城市直下型地震(震中及其所在活动断层上,),城市遭受的震害就不会太大。 以目前的建筑抗震水平,在七级地震震中附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受损不会太严重,但砖墙和砖混结构可能大量倒塌,但是抵御8级地震,可能需要钢结构,我们只有自求多福了。 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了解身边的断裂带。目前,中国地震局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步推进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已经完成了近百座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探测,还有十多个城市正在开展探测。还在开展城乡1/5万活动断层填图工作。目前已经确定了华北地区、南北地震带和天山地区约130条主要活动断层的空间位置,为国家重大工程选址、大地震危险性预测、大陆地壳变形动力学研究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地震局还牵头起草、制定《活动断层探测》国家标准、《活动断层避让》国家强制性标准。一旦有了国家强制性标准,各行各业在建设过程中就要主动避开活动断层,这将在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地震发生时,我的观点只要房子不倒,就不要急着往外跑,乱跑的话,反而容易摔伤、碰伤或被高中坠物砸伤。而八级大震震中附近,在地震纵波与横波到来之间的短暂时间里,我们基本不可能逃脱到安全区域。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682206.html
个人分类: 安全与健康|371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活动断层探察成果发布:防震减灾之基础工作
热度 1 cgh 2016-6-30 11:34
中国活动断层探察成果发布:防震减灾之基础工作 中国地震局2016年6月 29 日举行关于中国活动断层探察工作的新闻发布会。 新华社 、 中国新闻网 、 科技日报 等对新闻发布会进行了报道。中国活动断层探察工作的首席科学家、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研究员发布了最新研究结果。 1 、城市活动断裂探察 2000 年以来,已完成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4 座直辖市、 22 座省会城市、 43 座地级城市、 5 座县级城市 的活动断层探测工作,在近 20 余座城市中甄别出 40 条活动断层,否定了前人认定的 9 条活动断层,编制完成了探测城市 1:5 万活动断层分布图,并给出了活动断层的位置、最大潜在地震震级和未来 50 年、 100 年和 200 年的发震概率。 最新研究成果已经提交给所在地政府并在国土规划、建设、重大工程选址中得到广泛应用。比如,根据银川市活动断层探测结果,当地市政府沿活动断层带设计了一条宽约 200 米的绿化带,避免了潜在断层同震错动可能产生的直接危害;兰州市活动断层探测成果直接为该市建设用地增加 16200 亩等。 2 、 1:5 万活动断层填图 2008 年汶川地震后,中国地震局提出在地震多发的主要活动构造带开展 1:5 万活动断层填图计划,该计划已在 2009 年正式启动。目前完成 “ 华北地区 ” 和 “ 南北地震带南段 ” 两个地区合计长度 7320 公里 55 条主要活动断层填图,长约 1900 公里深地震反射、宽角反射 / 折射和大地电磁等多方法联合探测,腾冲 600 平方公里的活动火山地质填图、构建了南北地震带中南段和华北地区活动断层探测数据库和地震构造模型。南北地震带北段 28 条主要活动断层填图正在进行中。 3 、活动断层探察之于防震减灾 “ 活动断层不仅是产生地震的根源,而且地震时沿断层线的破坏最为严重,人员伤亡也明显大于断层两侧的其它区域。探察活动断层是防震减灾的基础性工作。 ” 徐锡伟告诉记者。 “城市活动断层探测找出了城市地区存在的地震灾害源,解决了城市空间布局、重大工程选址、居民新区建设等的抗断避让问题,让建筑物避开断层更加安全。”徐锡伟说。 4 、成果形式 1:5 万活动断层分布图、活动断层探测数据库、地震构造模型、系列专著。获取翔实的基础资料,作为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
个人分类: 活动构造|3728 次阅读|6 个评论
年关:台湾高雄6.7级地震与台湾的地震地质
热度 3 cgh 2016-2-7 06:35
年关:台湾高雄6.7级地震与台湾的地震地质 年关,从中华传统来说,是个艰难时刻,也是希望的起点,咬咬牙也要挺过去!台湾人民经历了1999年集集地震的洗礼,毫不逊色于汶川地震至于四川人民。 总的来说,台湾是在大板块的夹持下求生存的状态,相互挤兑的大老板一有动作,台湾就要天翻地覆,一点属于蓝绿变天。下图就是一个立体示意图,菲律宾海板块一个犄角向北西插到欧亚版块下面,形成琉球海沟,而南海方向的欧亚版块又插到菲律宾海板块下面,形成马里拉海沟。 下面这个平面图,简单地给出这种大格局下,台湾岛上地质构造纲要。 从某种角度上说,台湾的地层系统是依附于菲律宾海板块向属于欧亚板块的中国大陆逆冲上来的,谁和谁是一伙的,也很清楚,谁是先锋谁是幕后也是一目了然。 台湾的地质同行对台湾岛的地表地质构造、孕震特征和致灾效应的研究在集集地震之后基本属于国际前沿水平。这个是值得大陆这边学习的。所以,汶川地震之后,两岸相关合作增强明显。 下面这个图就是台湾岛的活动构造分布,是不是很简单呢? 第一类活动断层也就是1万年以来有活动证据的断层,而第二类活动断层是10万年以来有活动证据的断层,两者总共才33条活动断层,其中包括一些长度属于毛毛刺级别的断层。 其中编号11的车笼埔断层在1999年集集地震中破裂了。 相对于大陆几千条断层来说,确实数量比较小。但是,位于这个板块相互作用的部位的这些断层,确实代表了现今造山带,也是漫漫地质历史的一个缩略窗口。 台湾及其代表的板块对决部位地震很多,一年得有3-4次六级以上浅源地震,这些六级以上地震意味着震感强烈,通常在陆地上要形成破坏。比如下图是一个横跨台湾北东向构造的剖面,显示了地震和构造的分布关系: 通过建立的地震模型,结合地壳结构和地表场地条件,中研院地球所地震学家给出了一些危险性评估结果,如下图所示: 三个图分别相对应于地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三层楼地震峰值加速度响应和十层楼峰值加速度响应效果的平面分布。通过这些图,可以直观的知道某个地方的可能受到的最大震动情况。所以,厦门政府提醒民众不要一有震感就跳楼,毕竟大过年的,摔坏了这个年也过不好了。 这次地震台湾岛南部,下面是地震动分布: 这个地震动是断层特定性质活动产生地震动在经过特定地壳到达特定地表覆盖层和构筑物的特定效果,比如,研究认为震源机制对地震动传播有影响: 所以,南投倒塌的那个特定的楼房,是不是豆腐渣工程,还要仔细鉴定,不可以想当然的认为边上的楼没倒下,就是这个楼自身的问题。比如地基条件的变化差异回很快的。 资料来源: http://www.earth.sinica.edu.tw http://tec.earth.sinica.edu.tw/new_web/index.php http://gl.ntu.edu.tw/ …… 祝福神州大地安定、和顺!
个人分类: 地震|8978 次阅读|6 个评论
《走近科学》对活动断层与地震的几期科普
热度 1 cgh 2013-5-15 13:57
这几期《走近科学》可以推荐一下吧? CCTV科教频道可是央视实现科普教育的主要途径,每天约24分钟的节目按专题介绍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问题。在2013年5月12日防灾减灾日开始,连续三期节目介绍与强烈地震相关的活动断层,分别是: 20130512 房屋震塌的秘密 以汶川地震为例,介绍了活动断层对地震破坏分布的控制作用; 20130513 为大地探伤 介绍了活动断层探察的方法,包括地质和地球物理方法,以确定活动断层的位置和活动性质、活动断层产生的古地震历史; 20130514 跨越活断层 介绍了重大生命线工程如何通过技术方法规避、减轻活动断层的破坏; 20130515 乡村的抗震生活 介绍乡村抗震房屋的发展与抗震设防应用。 昨天在电视上看到本单位科研处同事在节目当中扮演主持人角色,有点惊讶,完全不同于原来节目中非专业主持人发问所带来的无所适从感。本学科领域的几个带头人参与了节目录制。这个系列的节目基本全面地介绍了我们从事的工作及其对普通百信生活的应用。个人觉得有必要在科学网上广而告之一下,一是起到科普作用,二是可以收取科学网博主这个特殊群体的一些建议。
个人分类: 地震|3417 次阅读|3 个评论
日本海底发现活动断层可能引发9级地震:3月和9月是发震的危险期
热度 2 杨学祥 2012-3-27 05:10
日本海底发现活动断层可能引发9级地震:3月和9月是发震的危险期 杨学祥 日本广岛大学、名古屋大学及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等组成的研究小组日前发布调查结果称,距离房总半岛南端东南方一百多公里的太平洋海底存在两处此前未知的巨大活动断层。断层长度分别约达160公里和300公里以上,两处断层一旦整体开始活动均可能引发里氏8至9级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发生后,至今未发生8级以上地震,表明其能量还未释放完毕,属于阿拉斯加类型,但由于半岛和岛之间有区别,间隔时间不会太长,不会超过7年,3月和9月为最可能的发震时段。下一个危险期为: 3月2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北纬21.89075度,3月31日为日月小潮(上弦),潮汐强度小。两者叠加,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近期日本地震: 发震地点 发震时刻 纬度 经度 深度 震级(M) 残差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26 10:33:55.070 40.64 142.66 71 5.7(Mw) 2.8 日本本州东部 2012-03-26 06:44:13.280 39.93 140.91 108 4.6(mb) 2.0 日本本州东部 2012-03-26 02:46:48.880 37.87 140.87 86 4.4(mb) 1.8 日本北海道地区 2012-03-25 22:51:14.450 41.78 142.96 17 4.4(mb) 2.4 千岛群岛 2012-03-25 21:41:06.220 47.74 153.75 113 4.9(mb) 1.4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012-03-25 21:22:48.000 37.86 141.50 99 5.4(Mw) 1.9 日本本州西岸近海 2012-03-25 20:23:42.050 38.76 138.88 332 4.3(mb) 1.7 http://bulletin.gddsn.org.cn/seisbulletin/main.seam 相关新闻; 日研究小组称海底发现活动断层可能引发9级地震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6日15:55 人民网 微博   人民网3月26日讯 据共同社报道,日本广岛大学、名古屋大学及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等组成的研究小组日前发布调查结果称,距离房总半岛南端东南方一百多公里的太平洋海底存在两处此前未知的巨大活动断层。   断层长度分别约达160公里和300公里以上,两处断层一旦整体开始活动均可能引发里氏8至9级地震。研究小组成员、东洋大学变动地形学教授渡边满久表示:“这是尚未调查过的活动断层。其造成的强烈震动或海啸可能波及关东南部及东海地区,应尽快展开详细调查。”(完) http://news.sina.com.cn/w/2012-03-26/155524176261.shtml 日本东北沿海连续发生6级以上地震:3月强震初见端倪 2012-3-15 03:49 日本东北沿海连续发生6级以上地震:3月强震初见端倪 杨学祥 我在2012年3月4日指出,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9.1级地震和海啸,2005年3月28日和2007年9月12日又接连发生8.6级和8.5级两次以上地震。后两次的潮汐位相与第一次相反,这表明第一次地震的能量已释放完毕,后续两次地震是反方向的调整。 1957年3月9日阿拉斯加发生8.6级地震,1964年3月27日和1965年2月4日又接连发生9.2级和8.7级两次地震。三次地震的潮汐位相相同,这表明第一次地震是前震,第二次地震是主震,第三次地震是余震,没有调整过程。海岛特大地震连续发生的现象值得关注。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发生后,至今未发生8级以上地震,表明其能量还未释放完毕,属于阿拉斯加类型,但由于半岛和岛之间有区别,间隔时间不会太长,不会超过7年,3月和9月为最可能的发震时段。 2012年3月6日,日本科学界警告东京不久将发生大地震。三个相同的警告值得关注。 我在2012年3月9日指出,2012年将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3年为太阳黑子峰年,将发生拉尼娜事件;2014年1月为最大潮汐时期,全球可能发生9级地震;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中国可能发生严重干旱;2015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6年可能发生拉尼娜事件。太阳活动高峰年可增强大震活动,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频繁交替,使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升降40-60厘米,激发环太平洋地震带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46357 2012年3月15日为日月小潮(下弦),14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22.03262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4484 2011年3月1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3.82247度,同日为日月小潮(上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幅度变大,强度相对变弱。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14789 2012年3月14日日本6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的潮汐位相与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的潮汐位相相同,地震能量继续释放,呈逐渐增强的趋势。3月和9月仍是发震的危险期。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47869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48196 墨西哥7.6级地震拉开强震序幕:下一个可能在日本 2012-3-21 05:50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潮汐组合 墨西哥 日本 地震 墨西哥7.6级地震拉开强震序幕:下一个可能在日本 杨学祥 中新社纽约3月20日电 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消息,墨西哥于当地时间20日中午12点02分(北京时间21日凌晨2点02分)发生里氏7.6级强烈地震。 墨西哥7.6级地震拉开强震序幕:下一个可能在日本,根据有三: 其一,海岛特大地震连续发生的现象值得关注。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9.1级地震和海啸,2005年3月28日和2007年9月12日又接连发生8.6级和8.5级两次以上地震。后两次的潮汐位相与第一次相反,这表明第一次地震的能量已释放完毕,后续两次地震是反方向的调整。 1957年3月9日阿拉斯加发生8.6级地震,1964年3月27日和1965年2月4日又接连发生9.2级和8.7级两次地震。三次地震的潮汐位相相同,这表明第一次地震是前震,第二次地震是主震,第三次地震是余震,没有调整过程。海岛特大地震连续发生的现象值得关注。 其二,拉尼娜和厄尔尼诺频繁交替,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 我在2012年3月9日指出,2012年将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3年为太阳黑子峰年,将发生拉尼娜事件;2014年1月为最大潮汐时期,全球可能发生9级地震;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中国可能发生严重干旱;2015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6年可能发生拉尼娜事件。太阳活动高峰年可增强大震活动,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频繁交替,使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升降40-60厘米,激发环太平洋地震带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46357 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加剧太平洋的地壳均衡运动。墨西哥7.6级地震拉开强震序幕:下一个可能在日本,符合太平洋地震带东西震荡的特征。 其三,3月和9月为日本大震危险期。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发生后,至今未发生8级以上地震,表明其能量还未释放完毕,属于阿拉斯加类型,但由于半岛和岛之间有区别,间隔时间不会太长,不会超过7年,3月和9月为最可能的发震时段。 2011年3月1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3.82247度,同日为日月小潮(上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幅度变大,强度相对变弱。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14789 2012年3月15日为日月小潮(下弦),14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22.03262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4484 2012年3月14日日本6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的潮汐位相与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的潮汐位相相同,地震能量继续释放,呈逐渐增强的趋势。3月和9月仍是发震的危险期。下一个危险期为: 3月2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北纬21.89075度,3月31日为日月小潮(上弦),潮汐强度小。两者叠加,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关注2012年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 潮汐组合与强震的对应性表明强震已经进入高潮,潮汐激发作用日益明显,值得关注。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49970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138 次阅读|3 个评论
台有可能发生八级地震及海啸:关注地震空区
热度 2 杨学祥 2011-4-1 09:29
台有可能发生八级地震及海啸 民众不能掉以轻心 2011-04-01 08:27 来源:东南新闻网   东南网4月1日讯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有可能发生类似这次日本规模9.0以上的超强地震吗?“国科会副主任委员”陈正宏表示“不会”,但有可能发生规模8.0的地震及相伴而来的海啸,民众不能掉以轻心。   日本东北大地震引发海啸进而酿成核电厂辐射外泄的世纪灾难,“国科会”邀请“中研院”地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林正洪、灾害防救科技中心执行秘书陈于高、副执行秘书李维森等人,共同讨论未来面对地震等大型灾难时的因应之道。   陈正宏表示,引发规模超过9.0的超强地震,先决条件就是要有够长的断层。这次日本东北大地震主要是由3个大破裂造成,宫城外海震央的那条断层长达560公里、宽约160公里,规模都大。   反观台湾陆地的几条活动断层,最长的花东纵谷断层及车笼埔断层,长度不过100至150公里,断层错动带来的能量较少。台湾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地震,1920年发生于花莲外海,规模7.5,1999年921大地震规模7.3 ,1941年中埔地震规模则是7.0,都远远不及这次日本东北大地震。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1/04/01/10036563.html 台有可能发生八级地震及海啸 民众不能掉以轻心 2011-04-01 08:27 来源:东南新闻网   “台湾可能发生规模8.0”   陈正宏强调,连日本都出现前所未见的超强地震,台湾当然也不能认为7.5级就是台湾地震规模的极限。他审慎认为,台湾未来还是可能出现规模8.0的地震。他提醒民众,虽台湾发生规模9.0以上地震的机率微乎其微,仍要特别留意规模6或7、且出现在陆地的浅层地震。   3到6个月内 完成海啸模拟   “国科会”宣布,台湾大规模的海啸模拟可望在3到6个月内完成,届时当局将可根据模拟资料制定相关防灾政策,再通过定期演习,让民众清楚知道一旦海啸来袭,将可往哪个方向避难。   “国科会副主任委员”陈正宏表示,当局及台湾相关研究机构原本就有进行海啸相关研究,如今在日本东北大地震后加快脚步,研究台湾东侧的琉球海沟及南侧的马尼拉海沟出现错动后,引发海啸可能对台湾的影响。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1/04/01/10036563_2.html 下一次9级特大地震在哪里的一个回答:寻找地震空区 2011-3-14 05:34 1952年、1957年、1960年、1964年4场9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分别在俄罗斯勘察加、美国阿拉斯加、智利、美国阿拉斯加,集中在亚洲东北、美洲西部的环太平洋地震带,近似为沿环太平洋地震带顺时针旋转。日本是地震最频繁的国家,但在表1中,日本是9级特大地震的空区。根据地震空区理论,9级地震发生在日本是长期能量积聚的结果,日本等待东海大地震超过了一个半世纪,今后至少会有同样长的相对平安的岁月。离1923年关东大地震已经88年过去了,离上次1854年东海大地震也已经150多年过去了。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人说得好:日本人终于放心了。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的9级特大地震,填补了亚洲东部环太平洋地震带9级地震的空白,除亚洲东南部和澳大利亚东部环太平洋地震带外,近百年的9级以上特大地震在环太平洋地域上已完成一个循环。 亚洲东南部和澳大利亚东部太平洋地震带是9级特大地震的空区,存在发生9级以上特大地震的风险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2124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5832 次阅读|2 个评论
地震活动断层的空间尺度是多大?
热度 2 wya 2011-3-24 15:23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3/245343-2.shtm 一旦遭遇直下型地震,横跨这些活动断层的地面建筑将遭到毁灭性破坏,后果不可设想。美国、日本等科技发达国家通过正式立法来避让这些灾害源,以达到防患于未然。 “当然,并不是说,避开了这些断层带就不会发生地震了。”徐锡伟指出,避开的好处就是一旦发生地震同震错动,地面建筑就不会被活动断层的同震错动毁坏。 “这其实很好理解,如果你的建筑在活动断层上,即使建筑质量很好,但是地层断了,建筑必然损毁。”徐锡伟说:“这就是我们说的,可以抗震,但很难抗断。如果建筑不在活动断层上,而且质量很好、抗震标准很高,即使发生强震,也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问题: 1、活动断层多宽?即需要规避的缓冲区半径多大? 2、109条主要断层是怎么定义的?多长的断层?其他小断层是否有导致发生地震的可能?躲过了109条主要断层,躲过地震的概率是多大?如同大河干流不会发生洪水,不等于支流就没有风险。如果支流也要躲过,恐怕就没有地方是绝对安全了。 3、项目既然已经验收,是否可以先公布一下验收前发表的论文等成果? 还有一点不解,既然项目已经验收,如何说“文字报告还在整理、修改和完善过程中”?难道验收不需要看文字报告?你只需要提供验收时的报告就行,不需要很完善的:)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073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京津等21城市排除80条断层活动性 没有地震危险
杨学祥 2011-3-20 09:27
京津等21城市排除80条断层活动性 没有地震危险 http://www.enorth.com.cn  2011-03-20 05:47    内容提要: 2004年6月,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测技术系统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开始实施,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是该项目首席专家。   2004年6月,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测技术系统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开始实施,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是该项目首席专家。   项目选择在北京、上海、天津、福州、沈阳等内地的21个大城市进行了探测研究。该项目于2008年4月顺利完成,已基本查明了21个城市及其邻区的主要断层的分布、最新活动性和发震危险性,特别是排除了上海、天津、广州、沈阳、银川、青岛等城市的其中80条断层的活动性。   徐锡伟透露,重庆作为最后一个未进行活动断层探测的直辖市,目前也正在开展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河北省也自费在11个地市开展了同样的探测工作。   据徐锡伟介绍,在探测中,一旦确定活动断层的空间位置后,就要进一步分析其危险性,比如要分析该断层以前是否有过大地震发生。“比如某一活动断层上,鉴别出3000年内发生过2次大地震:一次在距今3000年左右,另一次在距今500年前后。那么,大地震的重复间隔时间大概为2500年。”徐锡伟介绍了发生地震可能性的推算方法。   徐锡伟说,按照这样的推算方法,可以分析断层活动的可能性,从而为排除没有危险的断层提供理论依据。   徐锡伟还介绍,中国地震局于2000年提出了《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试图通过对部分大中城市进行活动断层鉴定和地震危险性评价,为国土资源的规划、利用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徐锡伟举例说,该项目针对天津的天津断裂和沧东断裂进行了探测,经过科学探测并确定天津无活动断层后,为天津生态城规划项目提供了重要依据。 稿源: 广州日报 编辑: 贾妙静 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1/03/20/006204133.s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1817 次阅读|0 个评论
断层死活不能轻易下结论
热度 10 Majorite 2011-3-20 07:59
断层死活不能轻易下结论
【说明, 这篇文章原发表于2010年六月7日的《第一财经日报》,在日本3.11大地震之后回头再看这篇文章,感到所述观点还需引起国内各级政府和读者的高度重视。由于,新版的科学网博客没有博文排序功能,本人只能重新再贴一次,希谅】。 断层死活不能轻易下结论 作者:嵇少丞 2010-06-07 作者:嵇少丞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0年5月23日,中国一些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测技术系统——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   该项目耗资5亿元,历时近4年,对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北京、乌鲁木齐、上海、天津、昆明、西安、兰州、银川、海口、广州、呼和浩特、沈阳、南京、太原、郑州、宁波、长春、西宁、拉萨、青岛等大城市的断层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进行了评估。在总共近130条断层中,定性为活动断裂的仅有26条,另外80多条原先认为活动断层的被改判为不活动或死断层。例如,被判了“死刑”的断层中,有北京的南苑-通州断裂和小汤山-东北旺断裂,天津市的天津断裂和沧东断裂,郑州市的老鸦陈断层等。   《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发表后, 一些地方媒体陆续发表了当地“不地震”的断言。例如:“天津:7级以上地震难发生”,“郑州相当长时间不会有地震”等。有文章称“断层活动性的排除,有效地减轻了大城市抗震设防的负担”。   如果是活断层,设计建筑物时要避开,现在断层被判“死刑”,原先不能被建筑商开发盖楼的大片土地,又可以上市拍卖了,从而大大“提高城市的发展空间”,“有助于改善相应城市的投资环境,促进当地的经济大力发展”。另外,这些大城市的建筑设计标准、抗震标准也可以降低了,可以“节省与抗震设防相关的大量建设资金”了。其实,国家地震部门于2000年就提出“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经过3年多立项论证于2004年6月正式实施。该项目历时近4年,于2008年4月就顺利完成、验收结题。后因发生了汶川大地震和地震部门的“反思”,该“探测与评价”项目的相关宣传工作不得不搁浅。   也就是说,这80多条断裂在2008年4月前就被有关专家判了“死刑”,当时被判“死刑”的断裂中还包括四川龙门山断裂带。2008年5月12日之前,作为“探测与评价”重大项目的一部分,成都市(都江堰、彭州都属成都市)有关专家也对其地区断层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进行过评估,结论是“龙门山不是一条地震活动断裂带”。   在2008年之前的几年,龙门山地区从全国强震重点防范区的名单上被剔除,“低估龙门山断裂带地震危险性的重要原因是其低的GPS测量的滑动速率”,“不同时间尺度、不同方法的研究均表明,龙门山断裂带的滑动速率不到2-3毫米/年”。由于地震部门有关专家对地震断层的黏滑性质没有正确认识,错误地以为“断裂滑动速率低,其地震危险性也低”,“横跨龙门山GPS位移速率低,故构造活动性不强,地震危险性低”, 在2008年5月12日之前曾作为地震部门有关专家“重大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在公开发表的数篇中英文论文中反复论述,获得过地震系统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奖励,还写进有关专家的院士申请材料。   “四川成都市和都江堰地区绝对不可能发生唐山那么大的地震,这是地震学界专家达成的一致共识,这里没有发生大地震的地质构造条件”。但从结果来看,中国某些地震专家的判断这回是错了。 图:引自《 广州日报》( 2011-03-19 )   由于地震内部的“不可入性”、大地震的“非频发性”和地震成因机理的复杂性等因素,目前人类还不能有效、准确地鉴定出地下的断裂是死是活。   断裂带上地震的复发间隔时间有长有短。有的断层,休眠成千上万年,人们以为它死了,其实它在“午休”(装死),积累能量,一觉醒来,会吓人一大跳。同一断裂带中的各条分支断层的活动性和表现方式也不一样,并不是每一次地震中,同一断裂带中每条分支断裂都要同时活动的,它们有时联手“作案”,有时彼此独立行事。   例如,不能因为在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宝兴-天全”断裂没有活动,就判断它一定是条死断层,它不是不动,可能只是时候没到。还有的断裂在地表之下深几百米甚至1-2公里都不留痕迹,哪怕发生地震了,也跟没有发生一样,不留蛛丝马迹,即下断上不断,这种叫盲断层,隐蔽发作起来是很凶的。有些断层尽管 “死”了,但死而复活,这叫构造活化、再活动或重新活动,在地质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现代科学已经让天文学家看到数百亿光年之外的遥远天体,可是人类对于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球,花了12年才深入到12公里——苏联在克拉半岛打的一口科学钻井,也仅是一孔之见而已(直径才10厘米)。我们对地球内部实在了解得太少。所以,笔者以为,不要轻易给断层判“死刑”,断层“死亡证明”会让经济发达、人口密集、高楼林立的大城市的政府和民众放松抗震设防和对地震的警惕,尤其是在中国很多城市的建筑质量有提高空间的情况下。   把房子建得结实些,最终受益的是人。人住在里面放心,自知它有抗震能力,即使地震来临,居民也可以自信从容地应对。即使无震无灾,这样的楼房也能经久耐用,其使用寿命大大提高。所以,从长远计和从全局计,建设高质量的房屋,不仅不浪费,而且还能节省大量的建设资金。西方发达国家,100多年、200多年乃至更久时期的老房子都还在正常使用,正是这个道理。 (作者系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民用、地质与采矿工程系教授,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3257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2: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