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原子能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负氢离子H-还可以这样玩!
热度 10 kiwaho 2016-3-10 10:14
一个氢原子收编一个电子,就得到一个负氢离子。 氧原子、氯原子等获取一个或多个电子显得很平常,因为本来这类非金属元素外壳电子非常接近饱和,具有强烈愿望获得电子达至稳定状态。 而氢原子有类似金属的天性,本该失去电子留下质子“光棍”。但啥事都有例外 — 这“花心”质子有少许时候,也玩起“包二奶”的勾当。氢原子多出一个电子当然就是负一价的离子: H - 。 地球上基本粒子“性别”本就不平衡,自盘古开天地以来,一直“女多男少” — 估计地球上多出的电子折合电量 5.7*10 5 库仑。 恒星刚好相反,例如太阳因电子亏损而带正电,属于“男多女少”。 既然电子过剩,某些原子要多占多拿也没啥大不了。甚至人类乐见其成,至少负氧离子就能使人心旷神怡。至于负氢离子的健康效用,学术界至今仍争论不休。 科学网大 V 孙学军教授对负氢离子的医学作用有很深研究。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他的博客。 H - 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可见,“二奶”的地位是不同的,她一般在 3s 轨道,“大奶”在正常基态轨道 1s 。如果平起平坐挤到 1s 轨道,“她俩”必然争风吃醋,互不相容而打架!纳闷的是为何第二轨道空置不用,或占用率低? 不在基轨的电子,也不全然只能呆在3s,有时,她也去2s、2p逛一逛,伴随能量至多4eV的光子释放。 正因为那个吊丝电子若即若离,其离解能可低至0.75eV,因而较易脱落,储氢金属容器利用此属性可实现吸放自如;同时,因核心意识不强,两颗电子未能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空间需求野心大,而易导致金属容器“氢脆”。 H - 在核物理中备受亲睐。加速器对撞机常见其踪影。下图为美国的大科学设施 — 散裂中子源。前段的负氢离子生成后,送入直线加速器预提速。 直观上,人工合成中子也许可以通过某种特殊方式折腾 H - ,使质子核吞并一个轨道电子。目前,有机构正在进行这方面研究。 金属氢化物中的氢也是负离子,是当下炙手可热的研究前沿。低能核反应或冷核反应对其相当看好! 天文观测证实:宇宙星系吸积云、恒星大气中,也发现了 H - 的踪影。太阳大气透明度损失,很大程度归咎于负氢离子对包含可见光子的能量区段0.75-4eV的吸收。 参考文献: 孙学军---负氢离子是否能治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497764.html How the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 Works? http://neutrons2.ornl.gov/facilities/SNS/works.shtml 李小文---光棍节谈包二奶:负氢离子—生命之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84-506858.html
11081 次阅读|18 个评论
[转载]曼哈顿计划[第二季01 - 10]中英文字幕高清下载
lcj2212916 2015-12-18 17:09
播出:其他 类型:剧情 地区:美国 制作公司:WGN America 语言:英语 首播日期:2014-07-28 周一 英文:Manhattan 制作周期:1day 简介:人口仅1万的新墨西哥州小城市洛斯阿拉莫斯,因拥有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能研究中心而举世闻名。本剧讲述的是一群头脑天才,但人格各有缺陷的科学家在这片土地上,为代号为曼哈顿的原子弹秘密计划工作的故事,对这群人来说,这是一个充满了秘密和谎言的世界,他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是虚假的,于是..... 下载地址: http://page92.ctfile.com/file/138778199
22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曼哈顿计划[第二季01 - 07]中英文字幕高清下载
lcj2212916 2015-11-28 13:17
播出:其他 类型:剧情 地区:美国 制作公司:WGN America 语言:英语 首播日期:2014-07-28 周一 英文:Manhattan 制作周期:1day 简介:人口仅1万的新墨西哥州小城市洛斯阿拉莫斯,因拥有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能研究中心而举世闻名。本剧讲述的是一群头脑天才,但人格各有缺陷的科学家在这片土地上,为代号为曼哈顿的原子弹秘密计划工作的故事,对这群人来说,这是一个充满了秘密和谎言的世界,他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是虚假的,于是..... 下载地址: http://page92.ctfile.com/file/134944163
1142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加强科学研究,加强创新的讨论
热度 6 yangxintie1 2014-10-12 15:03
前一周,在北京开会,有原科技副部长,程津培院士和搞电磁波计量的张光华及半导体的王院士参加,大家都对科技发展,创新不足提出很多意见,程津培还谈到习近平最近对几个方面提出要加强的意见。我记着有大发动机,原子能,粮食科技农业科技,等....上不去,创新不足,习主席为此很着急 大家都一致认为,基础研究很重要,基础研究需要国家投入,但是国家投入的钱哪里去了?2500万被谁拿去了!基础研究非常的重要,有很多搞基础研究的精英人物因资金而苦恼,有许多奇思妙想需要有人去研究,那个2500万当然也可称之为“奇思妙想”,这里存在一个如何界定问题,很难界定的!也许,在法律法规上我们还做得远远不够。我自己界定的办法是, 我也深有同感,觉得类似相对论一类的基础数学物理理论研究应当要么要有证明,推导,要么有实验方案设计,试验结果可重复性,没有这两条,自己搞一些雷人的概念哲学游戏国家投入,国家可以给一个宽松环境任其存在和发展,如果是属于猜想一类,全是白话文的,国家应当坚决不给投钱。 还有一类打肿脸充胖子的国际合作科研也不能再投钱了,比如和美国的所谓人造太阳,美国自己都不搞了,搞不下去了,让国际上各国大家拿钱,玩空手道,这个托卡马克德国也搞过,那个德国原子物理研究院的托卡马克 (受控 核聚变 的环性发生器)邀请我们中国人钻进去看过,最大的问题是磁流体根本就稳不住,后来用几个大铁块子顶着磁流体最容易失稳的节点,还是稳不住,铁块都成琉璃状了,德国科学家说准备白送给中国的乐山那面搞聚变环流发生器的单位,其实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基本理论问题都没有解决。现在国际上就要中国出100亿美元 支持他们, 又不让我们的人进入核心设计部门,这样的冤大头还美名曰国际合作。真心去上当,就真是钱不当钱。 还有一类打着数学虎人的东东也是这样,不见鬼子不挂玄,凡是和当前科技发展无关的,都应当属于不投入资金的猜想一类,我指的是超玄,黑洞,虫洞,隐物质一类,这些实际只是照着外国人做过的东西重新复制,进行推导和计算也是复制品,也不用投钱,过去一支笔一杯水就可以办的事情,顶多用上计算机做个模拟,或者计算机做个推理,一定要都建设豪华的科研大楼吗?所以美国,西欧的科学家到了中国都感觉很奇怪,哎呀,你们的科研大楼盖得太好了,连墙地板都竟然是瑪摩的(花岗岩,大理石珍贵石材),我走遍世界没有见过,你说,这是夸奖我们还是讽刺我们。 人家做出来成果都是具体的产品,而我们多少课题仅仅在墙上图里面,或者计算机演示里面,考核按照SCI、EI、ISTP、ISR引用,因而中国成了论文大国,学术杂志成了收费站,对科学起了反作用。有的同志说:要整顿好学术杂志,防止他们堕落成吸费蛀虫,一些真有实力的退休教授和研究员,应当给他们不掏自己腰包也能发表学术卓见的途径。真是一针见血! 有一种很幼稚的想法叫做只要出钱,就能买来技术,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完全是一派胡言,比如那个四倍航空发动机,国家花的钱像海一样,最后拿到核心知识了吗?一点都没有?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给的专利里面还套着专利,你只能买到表面上的,你要全买下来,让你穷得扒掉裤衩都买不起,其二是,就是卖给你,也让你无法使用,中国不是要资料吗?地脚螺钉的安装图可劲的往集装箱里面塞,让你组织翻译都没有地方下爪,最后你还是你不懂他们的核心知识,30年前420厂一个总工在学术会议上对此大发唠糟,结果得了个处分,泄密! 所以就是搞引进,也不能让搞商贸,搞投资经营,搞股票发行和宏观经济的人来搞,当年从法国引进第一个核电站,就是清一色的水电部的人去谈判的,结果法国提出来,“废核燃料”的后处理中国不能搞,在水电部的人心里是自然可以允许的事情,但是搞过核工业的人都知道,所谓废燃料,里面正是烤烧饼一样,烤了一次的新烧饼,里面有待提取的浓度更高,威力更大的核原料,结果就让这群水电部的外行和法国定了一个核电站的合同,封杀了我国好多年利用核电站生产原子弹材料的能力。这叫花钱买罪受!有钱为啥不能发展自己的核队伍?拆散核工业部以后,为啥要水电部的人做了核反应堆的主? 印度人其实有着和中国一样的惨痛教训,他们从俄罗斯高价购买的卡佛里项目就是个奇葩,这笔高昂的学费让印度明白:航空发动机不是你想玩就能玩!卡佛里也让中国人明白国际歌里唱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优秀的发动机,全靠我们自己! 现在很坏的意识是,认为发动机,大飞机,航母一类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不算研究,仅仅算应用,所以科研的钱给不到这里。 美国每个飞机型号在预研阶段总是有2个型号竞争(YF22和YF23,X32和X35)一样,发动机领域美国也搞了我们所说的“双流水”,在 普惠 搞F100的同时,GE搞了F101(后来发展为F110),所以,一型经典型号实际掏的是双倍的科研经费。除此以外,美国是在 航空发动机 领域唯一一个技术和商业模式都取得全面成功的大国,美国发动机不止技术先进,而且卖得好,能赚钱。美国之所以有钱,之所以任性,就是因为依托北约盟国市场,用整个市场资源支撑一国的发展。而我们却几乎是从零开始。  中国的“太行”发动机1987年立项,先后经历了“被下马”、设计、试验、材料、制造、试飞等多重磨难之后,终于在其立项后的第18个年头(2005)完成定型,两年以后实现量产。从1987年开始算,太行从一张白纸起家,到2015年正好28年,基本上相当于走完了F100的历程。至于经费,几十年累计不过26亿元(3.7亿美元)。 中航工业研发没有钱,靠概念,靠重组才凑了100亿, 还是号称的,不能集中使用,国家想投钱,知道 往那里投吗,也不清楚。 所以就造成平地冒出来一些人也想分蛋糕,画个图纸,造个模型就敢去忽悠上层,号称发改委的某经济咨询家竟然提出把中航工业进行分割,砍成小快快,让造船的,造汽车的,造拖拉机和火车以及火箭发动机的都来搞一个市场经济为导向的“联合攻关团队,一起来解决造航空发动机的困难。这样奇葩的思想居然能得到上层认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真应当人肉搜索一下,这些想法的背景,有没有外部势力。 把中航工业切割瓜分成小作坊谁会高兴,空客和波音最高兴,终于把最强的潜在对手用市场化,用反对垄断集团的办法撂倒了,而且是从他们“自己人”内部干的。 现在世界上就剩下西方公司可以垄断了。这是最不想看到的。 发改委都是搞宏观的,实际对工业不懂,在这个问题上多年来表现,真 不如当年计委, 就拿前年国家出两万亿地方配套十几万亿的去向就可以看出,除了铁路,几乎都是和房地产有关的喷水池子,楼堂馆所项目,一时间发改委门前车水马龙,报项目变成跑项目,发改委迅速变成了一个养贪腐老虎的重灾区,难道这种无序的“增长”,就是他们强调的所谓市场经济吗 ?!。 发动机,大飞机,航母一类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要靠团队,猛将拔于士卒,要依靠原来的科技队伍,集中国家力量,要搞超计划经济,切忌搞市场竞争。 切忌瞎折腾!。 一个发动机研制周期是近十几年20年,所以切忌拔苗助长,一个最大的发动机厂原党委书记讲,城头换大王旗换得太快了,一来一个新领导,原来预研的就下马了,又来一个,又是自己新政绩,新项目,新的投入,弄得建国以来直到新世纪初期,一个型号也没有完整设计过。 十年以前,就是一些“领导”把大批的钱用在买呢子大衣和电梯,繁荣市场的方向,出主意让那个发动机的研发主管部门都去搞市场,停止了科研和创新,沦为进口汽轮机配电站卖钱的生意人群,恬不知耻的把已经做出来的巡航导弹都下马了的时候,一些有良心的并有预见眼光的科学前辈站了出来,联名提出要搞大飞机,还有一批人面对队伍流失,技术不保,按捺不住联名写信,尖锐地提出质疑:“ 为啥至今到2000年为止发动机设计和研制连一个完整的流程都没有走过?”, 国务院办公室邀请这些专家开会,历数科研战线的这些种种弊端, 国务院办公室的负责人听了说:原来是这样,几十年来,竟然连一个型号的发动机自力更生的系统研发都没有做出来过?! 我还真不知道!还有个人大委员长说:“我还是主战的,发动机要上”,但是后来都没有见到实际行动。只有在科索沃大使馆挨轰炸了以后,导弹和巡航弹以及歼击、轰炸机这些当务之急的型号研究才有所改观,但是长周期的,集中人类知识魁宝的大项目如大飞机,核电站还是止步不前。为什么?吃亏在于不实在。 西方国家,最忙的就是搞发动机的,不断的试验,不怕失败,不断的改进。钱学森说,有时候设计时可能推力千斤,不断改进,最后定型后可能会达到2吨,不断发展。我们不是这样,吃了这顿没那顿,定型了就再也不能动了。要发展,自己投入资金受限,就必然造成这种一个仿造型号吃几十年直到破产的状态。 一些设计所的老总讲:一个总要的环节就是试验, 我们的一些产品定型试验不是为改进服务的,是为了卡死科研和制造而存在的,是为让他飞不起来服务的,这点不是亲自承受,不知道多恼火 , 基础科学研究很重要,是打基础、求未来的科研战略任务,科技越先进、科研水平越高就是由基础科学研究的高水平支撑和决定的。所以国家应重视和加大向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政策资金的投入,这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重大任务,在不断探索和健全完善项目管理机制基础上,既要奖励成功,还要宽容失败,但绝不可让一些机会主义骗子作为非法捞钱的平台。 现在的很多课题,团体合作不见了,反应的成果都成了计算机模拟,没有实体结果了,没有真实的试验了,没有研究出的具体物件了,要么成为贴在墙上的图,要么成为显示在荧光屏液晶屏上的幻灯片和动画,这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也是一个可怕的倾向 ,甚至一个工科大学学生除了金工实习之外再没有动过手搞过创新,这样的“发展势头”,难到不让人揪心吗?!
个人分类: 胆剑篇|1633 次阅读|6 个评论
《中国网络科学论坛网页》开通了!
热度 2 Fangjinqin 2014-1-16 15:21
《中国网络科学论坛》网页已经开通了! (设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网站内) 网页展示十年《中国网络科学论坛》的历程、人物风采 和 主要资料。 进入网页浏览有两种方法: 1、直接输入:http://www.ciae.ac.cn/cnst/index.htm 2、先输入:http://www.ciae.ac.cn/index.jsp 然后点击右侧学术活动中的:2014中国网络科学论坛。 如下图位置: 2014 年中国网络科学论坛十年华诞,将是中国网络科学与应用领域一次难得的、有意义的学术盛典。为此,诺奖得主李政道主任为首的《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决定资助承办《2014第十届中国网络科学论坛》,共同协办单位有: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中国 传媒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和广西师范大学等。 论坛主题是回顾与展望,将回顾、交流和总结中国网络科学过去十年里取得的富有特色的重要成果,面对挑战,共聚智慧,满怀信心,展望未来,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网络科学理论与应用方面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再创下十年新的辉煌。 论坛时间:今年4月9-12日,地点:中关村,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基础园区办公大厅。 之前,我们已经在科学网分布了论坛信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6190-754440.html 。 近日将由CCAST向同行及高校师生发出第一轮通知,并向有关专家发出特别邀请函,请注意查收和尽快回执。
个人分类: 会议通知|4367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个农民儿子科学梦的四部曲(三):奋战原子能院,圆梦科技强国
热度 7 Fangjinqin 2013-11-13 22:47
一个农民儿子科学梦的四部曲(三) 第三部曲:奋战 原子能院,圆梦科技强国 方锦清 如前所述,在六年清华大学学习生活中,我感到很幸运的是,在美丽的清华园,不仅吸取了科学和文化知识的丰富营养,插上科学飞翔的翅膀,而且教给了我受益终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我坚信: 母校必将 在21世纪走向 世界一流大学征程中继续乘风破浪,再创21世纪辉煌! 为振兴中华和全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1964 年7月,我与陈森玉同学依依不舎地告别了可爱的清华园,一起来国家分配给我们的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报到,该所是中国科学院与国防科工委双重领导的单位, 80年代初更名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我感到十分难得的是能够到我国原子能科学技术的发祥地工作,她 也是中国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从事先导性,基础性,前瞻性核科学技术研究的综合性研究基地,曾为中国“两弹一艇”的过关作出过历史性贡献,最近我国核潜 艇 42年来首次向国内外公开,多么令人振奋啊! 自1958年中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在我院建成,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原子时代。周恩来总理、贺龙副总理和陈毅陪同 柬埔寨王国 首相西哈努克亲王来我院视察参观。 当时所长是享誉世界的杰出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卓越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两弹一星” 功勋奖章获得者 钱三强,国外称他是中国原子弹之父,也名不虚传。 1964 年10月16日晚上,在我院前苏联专家楼大厅里,集聚我们新来的全院一百多个大学生,钱所长亲切接见我们。几乎在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稍后,他也激动地宣布一个振奋人心的大喜讯:今天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弹指一挥间,已经49周年过去了。今年我才知道,非常有趣和巧合的是,这一天也是钱三强先生诞辰日,今年是他100周年纪念日,之前,中央电视台CCTV-10播放了 由中国科协与中央电视台、中核集团联合拍摄的4集专题 电视 纪录片《 钱三强》;座落在我们原子能城的“中国核工业展览馆”举行了钱三强生平事迹展览会。今年当天,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在京举办了纪念活动,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钱三强在法国的老师居里夫人的外孙女埃莱娜·郎之万·约里奥、外孙皮埃尔·约里奥夫妇从法国专程来到北京参加纪念活动。1937年钱三强赴法国留学,在约里奥·居里夫妇指导下从事原子核科学研究,获得重要研究成果,特别是发现铀核三分裂现象,深化了人类对核裂变的认识;1985年他荣获法国总统授予的法兰西荣誉军团军官勋章。1948年,面对祖国战火纷飞的局势,他毅然决定放弃国外优裕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选择回到自己的祖国,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发展,以及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重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左边:钱三强院长· 右边:中国核工业展览馆,内部钱三强生平事迹展览会 迄今,钱三钱先生的纪念碑就座落在我院中央地区,虽然他离开我们21年了,他的科学精神一直鼓舞着和不断地鞭策着我与时俱进,他是我们核科技和核工业战线倍受尊敬的楷模。 钱三强曾教诲年轻人说,任何时候,科学研究都要大力协作,既要注意发挥个人才能,也要注意发挥集体的智慧,努力创新。在谈到学风问题时,他告诫属下,在谈自己工作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切记不要夸大,切记不要把别人的工作说成是自己的工作,特别要注意不要把身边年轻人的工作说成自己的。 钱三强先生是我心目中最杰出最可亲的一位院长,他在我所任期长达十多年,虽然他兼核工业部副部长,但是每年都给全院职工作一个报告,他敢说真话,切合实际,既讲得井井有条,又生动有趣,富有魅力,我最爱听他的报告,也钦佩他的伯乐精神,核科技领域许多杰出人才都是他举荐,不信,就去观看《国家命运》和《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我院的 精神是 “以身许国,敢为人先,严谨求实”,简称“401精神”。 此时,我们追思老一代核工业科学家“以身许国”崇高情怀,就是要大力弘扬他的高贵科学品德和核工业精神,不仅要继承他留下的宝贵科学成果,而且要大力弘扬他留下的宝贵的科学作风及其精神财富。 回忆起来,我与陈森玉当时毕业分配到这样重要的国防科研单位工作,机遇这么好,能够直接从事核科学技术研究,确实比起其他同学更加幸运。至今,不知不觉50年了。1973年陈森玉同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高能研究所参与建造中国电子对碰机工作。我颇为赞同,正是“时势造英雄”,这个历史性良机造就他,加上勤奋,他才能作出杰出贡献,为此,他选当上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由于他为实现了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的中国梦所而作贡献,我骄 傲 地分享受了这个六年同窗的喜悦。 与清华大学一样,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科研实力雄厚,人才济济,曾经有60余位著名的两院院士在这里工作和学习过,他们为原子能研究院的辉煌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作过的两弹一星功勋人物 举个例子,我院同样研制出多类型的粒子加速器及其核技术产品,诸如: 集装箱检测电子加速器、爆炸物检测系统、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大功率电子辐照加速器、工业探伤电子加速器、网络测控等大型装置 及其应用的 高 科技 产品 ,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像在我国人民大会堂、2008北京奥运会安保、上海国际世界博览会和反恐怖斗争等领域的安全方面,我院安保产品都发挥了重要的关键作用,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此,我曾应“聚焦中国2008”一书编辑部的邀请题词赞扬我院核技术应用: 赞北京奥运 同一世界同梦想,中华振兴梦成真。 原子科技显神通,科技奥运我领先。 更喜健儿斗志坚,神州大地谱新篇。 捷报频传创记录,五洲四海国威扬。 近些年,不时有记者采访时问我:“我们看到您自上世纪60 年代以来,负责主持完成了20多项国家国防项目、原子能科技和新兴科学前沿课题,涉及国际原子能机构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和专项,国家人事部留学回国人员重大课题,中国核工业科学基金等省部级科技项目,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重要科研成果。请您结合自己这些年所主持的工作谈谈我国该领域的发展历程?” 我国原子能科技领域的整个发展历程,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说完的,网友如果有兴趣请去阅读《原子能出版社》的系列图书,包括从现代核武器、核电站和所有核科学技术,应有尽有。我颇感到欣慰的是,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设计算起,半个世纪里过去了,我在自己的科研岗位上,在不同阶段参加和负责了若干科研项目,迄今获得一项国家级集体奖是《1978年中国科学大会奖》,获得12项国防科学与工业委员会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一半多奖项是我为首的。与我国大多数老一辈科学家类似,我们经历了第一次创业和第二次创业的曲折艰难的历程,大家都放飞思想,在科学强国梦和为国争光的实践有不同的出彩表现。 在原子能研究所,在项目紧急上马不久,我服从需要,转向稳定核素的浓缩项目,积极投入部分科研工作。众所周知,20世纪60年代初在我国困难时期,前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包括核武器在内核工业领域的各种合同,撤走所有专家,给我国核工业造成巨大的困难,我国遇到了空前的核技术难关。正如,电视连续剧《国家命运》描述的那样, 讲述和记录了在贫困的经济条件、薄弱的技术基础和艰苦的工作条件下,六十年代的科学家们以惊人的智慧与毅力,创造出“两弹一星”的卓越事迹。 在党中央有力领导下,全国发扬“大力协同”精神,团结一心,奋发图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一鼓作气,排除万难,战胜各种核技术难关。其中,我比较了解的一个典型的实例是,大型稳定核素电磁分离器。须知,历史上美国在日本长崎和广岛投下的两颗原子弹“ 大男孩”和“小男孩” 所需要的核燃料,就是倾当年美国金库之全力,建造了上千台电磁分离器才获得所需浓度的铀-235核燃料。因此,重核素浓缩技术在原子能事业发展史上中立下汗马功劳,有着十分举足轻重的作用。前苏联以赫鲁晓夫为首的政府撕毁合同,卡断了二台大型电磁分离器的两大设备及其关键技术:大型强流离子源(包括接受器)和大型超真空设备及其技术。为了打破前苏联的技术封锁,完全依靠科学家(工程师)、工人和干部三结合,同心协力,发挥聪明才智,突破了一道道难关,终于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期,和其他战线一样,成功地掌握了重核素浓缩技术,及时提供和满足了当时急需的高浓度重核素。这个攻关过程的每一步都凝聚了核战线全体人员的智慧与血汗,后来我室对二台大型电磁分离器实施“大手术”,我参与了磁场改进后的离子束特性的测量与实验研究,改进结果表明:大大提高了分离效率和产量.我院各种类型核装置的改造成功表明:我国核科技力量和人员完全有能力改造大型核装置,包括反应堆和加速器等在内都是如此。我们研究组先后成功地研制了重核素分离所需要的两种大型的大面积强流离子源。在我主持研究组工作期间,主要负责完成了三个项目:一是建立了一个大型强流离子源实验室,它与分离器差不多,五脏俱全,除了磁铁和真空系统相对小一些,其他难度不亚于分离器工程技术,这当时对于我是从未有过的实际挑战,依靠室领导支持,全组十几个人发挥聪明智慧,团结奋战,战胜技术和工程困难,终于建成了新实验室,为后来一系列实验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和保证;二是负责成功研制出新型的大表面电离强流离子源,并应用于大型分离器上;三是开展了强流束传输物理和离子光学等新课题的探索,从而比较深入了解分离的物理机制,促进和提高了核素的分离效率。我们研究室还为我国原子钟等精密仪器的研制提供了超高浓度的铷-87同位素,包括天外陨石的成分分析、北斗卫星等方面的需求,以及其他战线上所需的几十上百种的浓缩核素,为军民两用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最近,我们老研究室的部分退休职工和在职人员在北京理工大学聚会,请看照片,有些人彼此有20、30、40多年没有见面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对于研究室面临的新机遇和发展前景充满信心。那天正好重阳节,大家相聚一起,格外兴高采烈,无话不说,气氛温和而热烈,新老同志彼此共勉,共祝原子能事业有成,健康长寿! 在这次聚会上,我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从未公开的故事,80年代初我接受我院另一部门领导的委托,带领一个北京大学计算数学毕业的大学生搞科研工作,意在培养他的科研素质和独立科研能力,将来能够委以大任。当时,我正在结合等离子体离子源物理实验中发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非线性等离子体物理方程的研究,我就带领他一起调研、分析、编程和计算,我俩一直在我院国产TQ-6大型电子计算机上,以往夜以继日地进行大量的科学计算,一直到TQ6退休的那天夜里,连续奋战至少12小时,坚守在机房里,紧张进行最后一批科学计算任务和一系列画图工作。我至今不能忘记,那种与她难分难舍的长期结成的计算机友谊和深厚的感情,第二天我俩才不得不依依不舍地与这个宝贝—TQ6告别,她也光荣而圆满地完成了在我院的历史性任务。后来,我们的成果以中英文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原子核物理》等刊物上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这些科研课题我不仅以原子能学科为背景在新兴科学领域取得了一定佳绩,而且也完成了培养人才的“秘密”任务,这个人才不是别人,正是转战核工业集团多个单位后,去年又被上级委派回到我院的现任党委书记。像这样的院内外类似的故事并非个例,这里不必多举,因为培养年轻一代本来就是自己长期以来责无旁贷的一项任务,现在仍然也不例外。 我为自己能够参与核科技和核工业工作五十年,亲自经历了二次核工业创业,亲眼看到我国科学强国与核科技强军的梦想一步步正在实现之中,心中感到由衷的自豪和满足。 邓小平 曾经指出 : “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 这段话道出了在核科技领域长期从事艰苦科研工作的意义所在,我们这一代的科学人生也值了。我坚信:我国整个核科技领域后继有人,前途无限好!
个人分类: 科学论坛|6032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新模型可将原子核两种特征统一
热度 1 crossludo 2012-8-1 11:22
   新模型可将原子核两种特征统一 在费米子系统下,原子核既有液体特征,又有类似于分子的特征。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30日报道,最近法国一个研究小组通过模拟中子星提出了一种新模型,将这两方面统一起来,并首次证明了核子聚集成簇的一个必要条件。 核子的类分子性质有助于人们理解元素是怎样合成的,而这是生命出现的关键。 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 在描述原子核的时候,科学家通常把它当作是一滴直径约为千万亿分之一米的 量子液 。一方面,在研究包含大量质子和中子的重核裂变时,这种类似液体的性质能提供合理的解释;另一方面,轻原子核却像是由中子和质子构成的微小的“分子”或“原子簇”。在从铍到镍这些轻核中,聚集成簇是常见特征。 “分子—原子核”和“液态—原子核”这两种观点同时存在。最近,来自巴黎第十一大学核物理研究所、法国原子能委员会(CEA)的一个研究小组和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合作,提出把这两方面统一起来的新模型。 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原子核从液态转化到晶体状态的机制,并以氖-20为例,用 能量密度函数 的理论框架,涵盖了原子核的 簇状态和量子液 两个方面特征。通过方程显示,聚簇条件与界定原子势深度有关,势的深度决定了单个核子轨道的能量间隔,也就是相应波函数的区域,由此决定了原子核聚集的密度,这是核子聚集成簇的一个必要条件。 研究人员解释说,轻原子核更多表现出类分子的行为(倾向于变成结晶状态),重原子核则表现出更多类似液体的行为。当中子和质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够强,不足以将它们固定在原子核内时,它们就会处于一种量子液的状态,质子和中子离开原位。反过来,在晶体状态时,核内中子和质子固定在一定间隔距离内,“原子核分子”就处于一种量子液和晶体的中间态。 此外,他们还预测了会出现更多明显的 聚簇结构 ,研究的长期目标是对各种状态的原子核形成统一理论。
个人分类: 科研迷题|1430 次阅读|1 个评论
加强新堆与研究堆研究,促核能安全稳定发展
kejidaobao 2012-7-30 13:32
自从1942年12月2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成功启动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人们开始了对核反应堆的研究。并将其运用于军事、能源、工业、航天等领域。 2012年5月,为展现新堆与研究堆的科研成果,把握发展方向,促进该领域学术交流活动,在西安召开全国新堆与研究堆第八届学术会议。会议围绕“国内、外新堆与研究堆发展概况与动态、设计与分析、建造、运行与管理、老化管理、延寿与退役、核安全文化与应急响应”等议题展开。本期第19—70页刊登了关于“新堆与研究堆”的专题论文,对新堆与研究堆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报道。本期封面展示的是中国原子能研究院设计建造的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的反应堆水池。 中国先进研究堆是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面向21世纪核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完全自主设计和建造的大型核科学工程,是一座安全可靠,高技术性能、多用途的中子束流型研究堆,2010年5月13日达到首次临界,2012年3月实现满功率72h运行。 CARR由轻水冷却,高纯重水慢化,采用紧凑堆芯、反中子阱型物理设计,堆功率60MW。燃料元件时U3Si2弥散在铝基体中的平板型元件,235U富集度为19.75%。堆芯等效直径为40cm,高85cm,堆芯冷却剂为清水,围绕堆芯的是重水(慢化剂)反射层,重水箱外径220cm,高200cm,其中布置了9个水平孔道,21个垂直孔道,反应堆最大热中子注量率可达1015n/cm2/s,位于世界同类研究堆的前列。 由于CARR功率高,对安全的要求极其严格,任何核事故下不允许造成厂外公众的应急撤离,通过多样可靠的停堆手段、可靠的余热导出系统、多道放射性包容屏障等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 利用反应堆上设置的水平孔道和垂直孔道,以及与其配套的设备仪器,可以开展中子散射实验、核能开发研究、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单晶硅中子掺杂、中子活化分析、核技术应用等多项工作,应用领域包括原子核物理、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探测化学、生物学、核医学、核考古学、核天文学、国防、工业、农业和刑事侦破等。 未来几年,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将依托CARR平台,建设面向国内外的中子散射国家实验室和研究堆应用研究中心,大幅提升中国核科学技术的基础科研能力和核技术应用能力,推动核技术的和平利用。 本期封面图片由陈晓鹏拍摄,吕征提供,金功博设计。 (责任编辑 刘志远)
个人分类: 栏目:封面图片说明|35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听说模拟一个虚拟得原子能反应堆(Virtual reactor)很有意思
heaszy 2012-5-5 13:27
听说模拟一个虚拟得原子能反应堆(Virtual reactor)很有意思,有兴趣学习一下,不知道,有没有现成的软件卖?或者试用版 也不错!
个人分类: 学习心得|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学》刊文聚焦印度科研崛起
lycdenmark 2012-2-28 17:23
近日《科学》杂志发表题为《印度崛起》(India Rising)的文章,聚焦印度科研。文章称,印度在火箭和原子能研究方面非常强大,而在其他领域则少有突破。如今,印度政府投入巨额资金,计划提升所有学科水平,寻求科研强国的地位。 上月,在印度科学大会上,印度总理辛格承诺增加下个五年计划(2012-2017)的研发经费,在2017年经费将由2011年的30亿美元增长到80亿美元。印度期望此举能够加快建立顶尖研究机构,吸引身居国外的印度籍科学家回国,充实科学教育以及配备新的智能实验室。此外,印度还需清除官僚主义的障碍。印度中央政府生物技术部秘书Maharaj Kishan Bhan警告说,若不进行体制改革,研发预算增长将毫无意义。 一些观察家怀疑印度科学界是否能利用好这个意外的“大礼包”。在许多热门领域,印度专家寥寥无几,而且做的都是“查漏补缺”的非主流工作。此外,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是优秀毕业生不愿从事科研,而是转向收入更高的信息技术公司。政府为充实力量,正在通过项目资助吸引海外人才。 文章说,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印度科研前景是光明的。从2000年至2010年,其发表论文数翻番,占世界论文总数比重由2.2%上升至3.4%。随着经济增长,印度可能会迎来海外人才涌入浪潮。 “在印度做助理教授可以比在美国挣得多,”化学生物学家Krishna Ganesh说,“我没有理由失败。”(科学网 任春晓/编译)
个人分类: 科技|1544 次阅读|0 个评论
机器生物人
HuangFengli 2011-8-22 14:31
机器生物人 这里说的机器生物人,是生物人,而不是生物机器人的机器人。生物机器人终究是机器人,因为它的控制中心是科学家通过还原主义的仿生方法构建的弱智智能。而机器生物人是生物人,它的控制中心是人类大脑,尽管除了人类大脑,其它部件全部被人工机器替代。 机器生物人理论上是有可能实现的,因为我们人类自然实践历史就是承载了社会实践信息的人类大脑自我维持和繁殖的历史。自然实践的先进性就是根据承载了社会实践信息的大脑获取自我维持和繁殖的物质和能源的效率的高低判断。长久以来,人类利用的能源主要是通过自然界的生物所携带的能源,即使近现代以来人类利用的机械能、化学能、原子能大幅度增加,但是仍然没有动摇生物能作为承载了社会实践信息的人类大脑获取自我维持和繁殖的能源的基础地位,机械能、化学能、原子能只是提高了人类大脑控制的手和脚获取生物能的效率。只要人类大脑摆脱不了通过手和脚获取能源的束缚,就不能直接利用化学能、原子能,就不能革命性地提高人类大脑获取能源的效率,同时也摆脱不了生老病死的问题。 人类大脑只有进化到不通过生物手和生物脚获取能源的程度,才能直接利用化学能、原子能。现代科技的发展加速了这种进化,人类的生物手、生物脚以及消化生物能的各种器官都可以被人工机器替代。机器生物人可以只保留人类大脑,人类生物体的其他部分全部被替代。大脑神经控制的机器手、机器脚可以直接获得化学能和原子能并通过能源转换器官生成人类大脑所需要的包括氧气在能的各种营养物质。因此,哪里有能量,机器生物人就可以在哪里生存,甚至包括依靠宇宙辐射能的太空环境。 我们现在知道人类大脑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都是可以通过人造能源转换器官生成的,而且人类大脑神经控制机器手、机器脚的技术是可以实现的。注意,机器生物人技术并不是狂妄到要去还原人类复杂的大脑神经系统,我们只需要屏蔽掉人类大脑神经系统以外的神经系统的功能(因为它不效率,屏蔽它并不会导致人类大脑死亡,只是使与之相联系的大脑神经系统部分退化),因为高效率获取能源的机器手、机器脚的具体功能都是可以在大脑神经系统的允许范围内进行设计和不断改进的。而且,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在适当超越大脑神经系统的稳定允许范围内设计一些功能以不断诱导人类大脑神经系统朝人类大脑获取自我维持和繁殖所需能源效率的最大化方向进化。因为人类的生物大脑及其所承载的社会信息得以保留,所以理论上不会遇到不可逾越的科技伦理问题。 当然,未来的机器生物人技术只是基于笔者对人类历史的自然实践的总结所得规律而作的预测。它的逐步实现与人类各个阶段的社会实践分不开。就像凯文.沃里克教授的电子人取代生物人的预言。或许,就像地主取代奴隶主、资本家取代地主那样,在主体差别消亡前,机器生物人还可能取代资本家成为未来新的阶级社会的强势阶层。如果主体差别消亡的时刻迟迟不来,这一差别还可能被细化,比如最高等级的大脑拥有最先进最有效率的直接外部联系,次等级的逐渐次之。他们在功能、自然实践上的分工也可能因此而区分。 (2011年8月22日)
2890 次阅读|0 个评论
福岛事件或致全球核电重新洗牌
kejidaobao 2011-6-21 11:30
本刊记者/李 娜 近几个月来,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善后局面迟迟难以得到控制,日、德、意等多国神经紧张,有的国家甚至开始重新考量本国的核电发展规划。不过,改变核电发展规划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各国对自身的核电发展又有不同态度,全球核电局势可能面临重新洗牌。 福岛事件难善后 福岛核事故发生已3月有余,但是核危机不仅尚未解除,甚至局面愈来愈难以控制。 东京电力公司4月17日公布了救险时间表,计划用3个月时间向1号和3号反应堆内注满冷却水,通过“水棺”方式实现对燃料棒的冷却;在6—9个月内使反应堆进入冷停堆状态。 然而5月12日,东京电力公司原子能及选址代理总部长松本纯一向媒体公开承认,1号机组反应堆“堆芯熔毁”,压力容器底部的配管焊接部有多处熔化并出现漏洞,漏洞的直径总长约数厘米。此前1号机组停留在“燃料棒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坏”的层面。随后,2、3号机组也出现了堆芯熔毁,且反应堆压力容器也已破损,作业进程将大幅延迟。因此到5月30日前后,东电内部持“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不可能在年内平息”观点者越来越多。 6月7日,日本政府的原子能灾害对策总部汇总了有关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的报告。报告指出,福岛核电站1—3号机组燃料棒熔毁后坠落,一部分可能已通过压力容器上的漏洞堆积在了安全壳的底部,发生了“熔穿”。 因事故难善后,核辐射影响严重。据最新消息显示,已有东电员工确认遭受超量核辐射,从距福岛第一核电站约2—3公里的福岛县大熊町采样的土壤中检测出了微量的放射性物质锔。 各国纷纷作出不同反应 福岛核事故像一条导火索,引爆了德、美、日、欧盟、中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对核电安全乃至核电发展的讨论,甚至影响了一些国家的核电发展决策。 目前,明确表示放弃核电的国家有德国和瑞士。5月25日,瑞士联邦政府表示,瑞士现有5座核电站将于2019年至2034年陆续达到最高使用年限。之后,瑞士将不再重建或更新核电站。5月29日,由德国总理默克尔领导的德国执政联盟经过近12个小时的磋商,最终就德国放弃核电时间表达成妥协。根据这一计划,德国将于2022年前彻底放弃核能发电。6月12—13日,意大利就是否放弃核电发展计划进行全民公投。14日公投结果发布,意大利宣布与核能永别。 美国和法国则对发展核电持坚定立场。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不久,美国就表示将会按照原定计划进行新核电站的建设。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为了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存度、发展清洁能源产业,计划筹资进行约30年来的首项新核电站建设。此外,法国作为世界上核能运用最广泛的法国,目前拥有58所核电站,供应电力占总需求的80%,虽然法国政府已经表态要在国内乃至整个欧盟进行核电站安全彻查,而且明确指出不合格的核电站立即关闭,但是政府也表示不会从根本上重新考虑法国的能源政策。 还有一些国家还没做出明确表态,但发展核电问题也已进入国家决策讨论层面。日本媒体6月7日报道称,首相菅直人等高官正在考虑是否在明年4月前关闭所有核电站,但由此造成的电力短缺和其他能源消耗支出大幅增加,是关闭所有核电站的两大障碍。中国在福岛事件发生后,政府当即宣布暂停审批新的核电项目,国内也出现关于发展核电的争论之声,最近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公开表示不能放弃核电发展,而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也在媒体上回应称,中国核电在搞大跃进,根本不顾安全。 是催化剂也促进反思 “德国反核是有传统的。国内的绿党多年来一直反核,福岛事件作为一剂催化剂更为其增添了砝码。而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两次受到核危害的国家,包括早先的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和今次的福岛核电站事件。因此国家对于发展核电的决策、民众对于发展核电的态度也都是有迹可寻的。”上海交通大学核电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王德忠教授认为对于本身有反核传统的国家来说,福岛核事故的确加速了一些反核决策的产生。另据记者了解,瑞士也是如此,20年前瑞士国民极力反核,后因切尔诺贝利事件之后多年未发生重大核安全事故,才逐渐开始接受核电,但此次福岛事件还是令瑞士下定决心放弃核电。 但是,对于一些主张发展核电的国家和新兴的核电国家而言,福岛事件有另外一重意义。王德忠教授表示,每一个核事故的发生都引发人们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核能,警示人们要通过技术来保障核电更好地运行。比如福岛核事故是在一种灾难叠加的背景下发生的,9级地震本身已属罕见,之后的海啸更是导致了应急设备被破坏,这警示人们要反思之前的考虑是否全面。而且从能源需求来看,对于一些国家而言,发展核电也是一种必然要求。比如中国,王德忠教授认为,核能是唯一一种可以大规模替代火电的电力资源,“因为目前中国的电力资源中约有70%—80%来自火电,水电和风电受地域限制、太阳能利用率不高,所以中国要保证能源供给、兑现减排承诺,只能发展核电。我们不能因为遇到了核事故就因噎废食,不发展核电了,而是应该更加科学地发展核电,反复考虑怎样更安全。”不过,王德忠教授主张,中国的确应该放慢核电发展的步伐,提高生产装备的制造能力,提高装备质量,在更安全的环境下发展核电。 值得一提的是,核事故的善后处理也将影响人们对核电的态度。日本原子能灾害对策总部的分析报告指出,日本政府与东京电力公司在应对核事故时职责分工不明确,最初阶段两者之间未能充分沟通想法,影响了事故的处理。王德忠教授告诉《科技导报》,如果一开始用更完善的方案处理事故,尽快把事故控制在一定范围,事态就不会越来越严重。如果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理事故,相信也会增强人们对于核电的信心。■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事件|29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难忘历史:新中国两弹研究历程(2)
lxj6309 2011-6-8 09:51
   我们要有飞机、大炮,还要有原子弹   作为中国原子弹研究的领军人物,钱三强最清楚新中国对于原子弹的渴慕。   1949年3月,北平刚刚解放不久,中共中央派钱三强去巴黎参加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大会。临走前,钱三强向党组织表示,想借此机会通过老师约里奥-居里购买一些与原子能有关的仪器和书籍。当被问到需要多少钱时,钱三强说,大概20万美金。   事后,钱三强颇为自己的书生气感到后悔,战争还没有结束,国家百废待兴,哪儿能拿出这么多钱来买仪器呢?   可不久,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找到钱三强,递给他5万美金说,这是周恩来副主席在西柏坡批的。   后来钱三强回忆:“这些美元散发出一股霉味,显然是刚从潮湿的库洞中取出来的。不晓得战乱之中它曾有过多少火与血的经历!”钱三强并不知道,当时中国共产党持有的外汇总额只有30万美元。   最终,钱三强因为签证原因没有去成巴黎,没能给中国买到仪器,但后来约里奥—居里托人捎来话说:“告诉毛泽东,你们要保卫世界和平,要反对原子弹,就必须自己先有原子弹。”   新中国成立的最初几年,中央领导人们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11月,美国把原子弹运到停泊在朝鲜半岛附近的航空母舰上。几天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记者招待会上叫嚣,将采取包括原子弹在内的一切措施来应付军事局势。1953年,一颗装有原子弹的导弹被运上了冲绳岛。不久,美国与蒋介石政权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短短几年内,中国被笼罩在了巨大的核阴影下。   打破美国的核讹诈,必须自己拥有核武器。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们一直没有停止这方面的探索。   1955年1月15日,地质学家李四光和钱三强带着一块刚刚从广西发现的铀矿石,来到中南海菊香书屋。这一天,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彭真、彭德怀、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悉数到场。会议一开始,毛泽东就笑着对李四光和钱三强说:“今天我们这些人当小学生,就原子能的有关问题,请你们来上一课。”   李四光把铀矿石放在桌子上,打开自制的放射性探测仪——盖革计数器。当仪器靠近铀矿石时,立刻发出“咯啦”、“咯啦”的响声。在座的领导同志感到很新奇,纷纷上来试验。   为了能讲清楚铀与原子弹的关系,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特意画了两张示意图。简而言之,原子弹的爆炸原理就是把两块包裹着中子反射体的半球形浓缩铀—235或钚—239,隔开一定距离,放在弹壳里。用高能炸药引爆,使两块铀球在百分之一秒内骤然结合,从而发生快速链式反应。铀,是制造原子弹的先决条件。现在中国找到铀矿了,先决条件已经有了!   时任地质部副部长刘杰记得,听完钱三强的介绍后,领导同志们很兴奋,你一言我一语,一直讨论到晚上七点多。最后,毛泽东说:“过去几年,其他事情很多,还来不及抓这件事。这件事总是要抓的。只要排上日程,认真抓一下,一定可以搞起来。”   会后,毛泽东开了两桌饭招待大家。刘杰记得,平素很少喝酒的毛主席,那天为中国的核事业干了一杯。   第二年,毛泽东在他著名的《论十大关系》讲话中说道:“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但是,过去我们也没有飞机和大炮,我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    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   苏联专家走了,负责核武器研究的二机部九所只有一个中国科学家——邓稼先。   邓稼先虽是美国普渡大学的物理学博士,但名气并不大。当初,钱三强选择邓稼先作为第一个进入原子弹研究领域的中国科学家,自有一番考虑。那时,我们提出的口号是“苏联专家加中国青年”。意思是说,中国的原子弹事业主要靠苏联专家,中国科学家的任务是学习。钱三强考虑,成名的科学家恐怕不太好跟苏联专家打交道,于是就相中了邓稼先。   邓稼先早年跟杨振宁是同学,26岁就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人称“娃娃博士”。他不但学问好,人品也好,每天背个布包步行上班,从不多说话。杨振宁曾回忆:“邓稼先是一个最不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1958年8月的一天,钱三强把邓稼先找到办公室:“稼先同志,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怎么样?”   虽然钱三强说得隐晦,但邓稼先马上明白他指的是原子弹。“我能行吗?”对于突如其来的使命,邓稼先一时还没回过味来。不过,此时他已隐约感觉到,自己将为这项事业奉献终生。   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对那个改变命运的一天,记忆犹新。平时,邓稼先晚饭时爱喝点酒,但那天却没有喝。那一夜,邓稼先辗转难眠。许鹿希忍不住问丈夫,到底出了什么事呀?邓稼先说:“我要调动工作了。”   许鹿希问:“调到哪儿去?”他说,不能说。干什么工作?也不能说。   “那怎么联系,你给我一个信箱号吧。”   还是不行。   沉默了良久,邓稼先说:“这个工作如果干好了,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了,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听了邓稼先的话,许鹿希急得哭了出来:“到底什么事,值得你下这样大的决心。”   面对妻子的追问,邓稼先始终没有回答。搞原子弹就意味着隐姓埋名,不能发表学术论文,不能公开做报告,不能随便跟人交往……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   邓稼先进入九所后,二机部又从各个高校挑选了28名大学生,人称二十八星宿。早已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物理学家朱建士便是其中之一。朱建士记得,刚进九所时他们管邓稼先叫邓先生,邓稼先说,叫老邓,叫老邓。   当时,苏联专家还没来,邓稼先就带着大学生们自学原子弹理论知识。虽然是留美博士,但对于原子弹,邓稼先并不比年轻人们多知道多少。他跟年轻人一起看书,一起讨论。谁看明白了谁就讲,讲不下去了就换别人,从来没有老师的架子。   朱建士记得,盖原子弹教学模型库房时,邓稼先总是带头挑土。他没干过体力活,挑起土来摇摇晃晃。大学生们看他又白又胖,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大白熊。   即便是在工地,邓稼先也不放过任何讨论问题的机会。好几次他把饭碗放在地上跟别人讨论,工地养的小鸡就跑过来把他的菜给吃了。   另一位当年的大学生竺家亨回忆,自从来了九所,老邓就经常加班到夜里一两点。他住的北京医学院家属院每天10点半就关门了,他不好意思老是麻烦传达室大爷,每天都钻铁丝网。   邓稼先是九所人缘最好,最平易近人的领导。每当有同志闹情绪不想干时,老邓都拍着肩膀劝大家。后来,九所同志都说,就怕老邓拍肩膀,他一拍肩膀,你就不好意思不干了。   可苏联专家一走,邓稼先也傻眼了。从“哑巴和尚”口中,他没套出任何有效信息,惟一掌握的关于制造原子弹原理的资料,就是钱三强那次记下的零零散散的笔记。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6/07/c_121502160_2.htm
个人分类: 科技普及|158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我国应尽快制定《原子能法》
viclee 2011-3-19 22:05
我国正在领跑世界新一轮核能大发展,但是,核能基本法立法方面却是空白。专家呼吁 我国应尽快制定《原子能法》 法制网——法制日报 郄建荣 时间:2010-08-05   距离深圳大亚湾核电站二号机组反应堆中的一根燃料棒包壳出现微小裂纹已经过去了两个月,在传言中,倍感恐慌的人们似乎也已释怀。然而,这一事件却令环境法学专家陷入沉思。   刚刚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核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的著名环境法专家、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汪劲,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时就表示出了一种担忧:“核电,宛如一把悬在人民头上的双刃剑,一方面核电绝对是我国急需的清洁环保能源;而另一方面核电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尽管有史以来很少发生),就可能酿成一场人间灾难。”汪劲告诉记者,正领跑世界新一轮核能大发展的中国,迄今为止,除了只颁布实施了《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外,居然没有一部统领核活动领域的基本法。   汪劲表示,在核领域基本法处于空白状态下,政府对核电监管必然是无法可依,国家应尽快制定《原子能法》。   大亚湾核电危机远未告终   6月14日,香港媒体报道深圳大亚湾核电站“发生历年来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辐射泄漏已严重威胁附近居民的生命安全”。   尽管随后中广核集团以及国家核安全局都发表声明,深圳大亚湾核电站并未发生核泄漏,也未对环境造成影响。   但是,一份就此次事件进行的网络问卷调查显示,众多网友对核电仍抱有极大的不信任感。   据《南方周未》报道,近60%的网友表示“现在上马核电站太多,安全、环境问题还没有解决”,会“坚决抗议在家附近兴建核电站”,因为“一旦发生事故,就是灭顶之灾”。另外,51.19%的网友认为“核电是最安全的能源”的说词只是一种“宣传策略,不足采信”。由此足见人们对于核电的恐慌。   事实上,近两年来,在我国有关核安全问题已并非只有个案发生。2009年7月,河南杞县放射源卡源事件造成全县民众大逃亡;山东乳山当地群众对上核电项目始终存在不同声音等等。   “但是,这些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了,并没有引发人们对核安全问题的深入思考。比如说,核电与原子能法的缺失问题。”汪劲认为,面临核电事业大发展的强劲势头,尽管我国有好几个部门涉及核电监管,但因它们的权力分散和部门与行业条块管理的现状,在核电与原子能法缺失的状况下将直接影响国家统一、规范地对核电发展实行全方位监管,“法律缺失的隐患可能更大。”汪劲说。    我国核电发展驶入快车道   一方面是核电与原子能法的缺失,另一方面,我国核电发展却已驶入快车道。   “自从2007年国家发改委发布《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以来,我国核电事业进入了较大发展阶段。”汪劲告诉记者,按照这一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核电年发电量达到2600至2800亿千瓦时。这就意味着,在目前在建和运行核电容量1696.8万千瓦的基础上,新投产核电装机容量约2300万千瓦。   迫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2009年10月,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将4000万千瓦这一数据再次做了刷新,他表示,“在全球关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国家目前正在研讨是否需要修订原定2020年达到4000万千瓦的目标”。因此,有专家透露,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有望突破7000万千瓦,几乎翻了一倍。   据专家介绍,目前,在欧美核电开发陷于停滞的同时,亚洲却掀起了核电站的建设热潮。援引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最新统计,目前,全球在建的核电站一共有56个,其中亚洲国家在建的有37个,而中国就占了21个。   专家呼吁尽快制定《原子能法》   近年来,我国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汪劲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有关原子能方面的法律只有1项,行政法规8项。“部门规章也多数是就某一方面急需的管理内容而制定的,核法律法规体系远未健全完善。最核心的问题是没有核领域的基本法。”虽然我国核技术不比发达国家差,但是在核政策与法律制度建设以及在核电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却非常薄弱。汪劲认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核事业发展了50多年的核大国的缺憾。   我国于1984年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到目前为止已批准加入了7项核领域的国际公约,“但由于《原子能法》的缺位,这些承诺都还停留在政府行政层面上,与我国核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也与履行公约的要求相去甚远。”汪劲说,国际原子能机构、国外核管理机构官员和专家对我国《原子能法》缺位的现象十分不解,在国际交往中经常对此表示关注。“我国在每年一次的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递交的《核安全公约》履约报告中,关于《原子能法》状况的表示总是‘正在制定中’”。20多年来,由于核基本法的缺失,使得我国在国际领域也面临许多尴尬。   来自监管方面的消息也不容乐观。汪劲说,现在国际上核电比较发达的国家通常一台机组有35人左右的监管人员,美国104台机组有近4000人参与监管,法国和日本各有50多台机组,监管人员分别有2000多人。我国目前运行有11台机组,在建机组则有26台,但监管人员才有300人。   汪劲表示,虽然国家已经批复扩大核安全监管系统的编制,到2020年监管人员将增加到1000人,“可就算实现这一目标,1000人的监管队伍也不能够填补核电站兴建热潮所带来的空缺。”让汪劲更加担忧的是,“在核电事业的法律尚处于空白状态下,我们怎么可能相信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对核电监管会比有法律规定的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药品安全等领域的监管做得更好?”   “核电站的管理,绝对不能像今天的环境监督或者安全生产监督或者食品药品监督那样做,因为,尽管这些领域一旦发生问题很可怕,诸如紫金集团污染、三鹿奶粉事件等等。但是,一旦一个核电站发生事故造成核泄漏的话,就可能酿成中国甚至全球的一场长期的巨大灾难。”汪劲说,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如果管理不善,我国正在建设的20多个核电站,就有可能成为20多个定时炸弹。“我们的立法空白不能靠公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来填补。”汪劲说。   “因此,制定《原子能法》,确立核事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明确核事业的发展方针、基本政策和管理体制,明确政府、企事业单位的责权利,保障核事业的安全、可持续发展,这是国家的责任所在。”汪劲以及北京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的专家呼吁,国家有关方面应尽快启动《原子能法》的立法工作。 来源: 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奚天宝)
个人分类: 法律法学|129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3: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