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李娜夺冠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多元化还是单极制?----从李娜夺冠谈学术界出人材、出成果
热度 9 黄安年 2011-6-6 21:28
多元化还是单极制 ?---- 从李娜夺冠谈学术界出人材、出成果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6 月 6 日发布 李娜在法网一举夺冠引发全球轰动 , 李娜依托举国体制的灵活使用 , 发挥西方“单飞”体制的优长,在短期内走上了世界最高领奖台。有人说这是“单飞”体制的成功 , 有人说这是举国体制的创新。还有人说 , 这意味着举国体制即将寿终正寝。在我看来这是多元化的胜利,我国体育事业体制发展需要摆脱一元化单极制的思维模式,走多元化出人材、出成果的发展道路。 昨天我在《李娜创造中国网球历史告诉我们什么 ?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6 月 5 日发布)文中提出:“李娜创造中国网球历史告诉我们,走上世界最高领奖台不能仅仅指望举国体育体制 , 还要最大限度地把个人积极性和国际最新技术水平结合起来。要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人的独创性和积极性。对于个人比赛来说尤其如此。无论是国家队成员 , 还是“单飞”职业选手 , 登上最高领奖台时升起国旗都是自己祖国的旗帜。我们不妨试想,如果国家队不能容忍李娜的张扬个性,恐怕李娜这么快地登上领奖台是不可能的。”(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51805 ) 强调举国体制是官方主流媒体宣扬取得我们举办奥运会、亚运会成功的主要经验 , 这种宣传固然有它的一定道理,但是仅仅强调这点显然是不够的,出人才、出成果 , 不能仅仅靠举国体制,还要走多元化、百家齐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道路。 什么叫做不拘一格降人才 ? 什么叫做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什么在大风大浪锻炼成长人才 ? 什么叫做接班人不能靠大树特树 ? 我们的某些管理人员似乎没有真正想清楚,现在是需要认真思考的时候了。 我倒建议有关当局请李娜给什么“局”的头头脑脑讲课,用她亲身的经历来说说人才成长中的烦恼。 现在什么都讲规划,长期如十年、五年,短期如当年,一旦纳入规划好像就进了出人才、出成果的“保险箱”了 , 就学术界而论 , 这种“举国”体制内活动从规划制订到创作编写、再到成果量化、专家评审和出版面世,简直是一条龙服务 , 直达“学术精品论斤卖”现象的出现(见《打造文化精品和精品图书每斤 12 元》,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5 月 16 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44725 《从“精品”斤甩看“文化产业化”》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5 月 17 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45015 )。而那些体制外的人才和成果统统被排斥在外。他们没有资金、没有出版渠道、不被主流学术评估机构认可,甚至自行刊印成果竟然被视为“非法出版物”。在学术界这种一元化现象太明显了。学术界的出人才、出成果的思路需要认真地反思才是。 附文 ********************* 专访孙晋芳:举国体制到一定阶段后必须要有创新 2011 年 06 月 05 日 15:08 来源:新华网 作者:舒适 应强   新华网巴黎 6 月 4 日体育专电(记者舒适 应强)中国网球“一姐”李娜在 4 日进行的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决赛中,以 2 : 0 战胜卫冕冠军、意大利的斯基亚沃内,成功捧得冠军奖杯,创造了中国网球新的历史。   在当晚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举行的庆功会上,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她表示有了李娜成功的经验,中国运动员培养机制的改革步伐可能会迈得更大,让更多的运动员像李娜一样飞起来。   孙晋芳说,李娜的成功为中国网球的发展竖立起新的里程碑,更在这个被欧美人所主宰的项目上为亚洲争得了荣誉,也为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做出了贡献。   孙晋芳说,李娜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网球在世界上的影响。李娜在国际化、职业化程度极高的网球项目上取得突破,必将对中国网球未来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投身到网球运动中来,为中国网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李娜在早些时候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自己虽然单飞了,但是自己的成长离不开青少年时期举国体制的培养。孙晋芳对此表示认同。她说中国运动员大多在传统的举国体制下成长。但当他们成长到一定阶段,翅膀长硬了的时候,应该放心让他们单飞。   孙晋芳强调,举国体制走到一定阶段后必须要有创新。网球项目一定要符合网球的规律,融入到国际的发展潮流中。死守住老的体制不可能取得腾飞。在 2008 年以后,国家体育总局在这方面做出了大胆的改革,实践证明这样的改革是正确的。李娜成功的经验可能会促使更多的人来走这条道路。但首先他们必须要有坚实的基础,具备飞起来的能力。 http://news.ifeng.com/sports/zonghe/special/lina/content-5/detail_2011_06/05/6837192_0.shtml ******************** 李娜现象和举国体育制度 李炜 , 凤凰博报 2011-06-06 09:20:03 国家办体育是中国体育的特色,对于推动某项体育运动的普及起着核心的作用,比如上个世纪 60 年代的乒乓球现象。李娜网球在法国夺冠,让人们再次热烈讨论起中国的举国体育制度,因为李娜是从这个传统制度里脱胎出来的新生儿,是脱离开国家体制,按照国际惯例成立了自己团队,自负盈亏,从而创造出这样的好成绩,光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则高达 322 多万美元,国家网协提成 8% ,个人实惠,国家荣誉,双赢的做法是不是今后办体育的方向? 没有举国办体育的制度,美国依然是个体育大国和强国,相应的有德国、法国、英国等欧洲发达国家。因为,温饱问题解决后,这些国家的居民花更多的时间放在提高生活质量上,而体育就是生活质量中仅次于吃饭睡觉的第二位。发达国家的标志之一就是人们花在体育健康上面的金钱和时间远远多于吃饭上,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样的全民普及体育的社会基础上,办俱乐部,办比赛就很容易,非常容易找到赞助商和广告商机,钱不是问题。 而在不发达国家和地区,体育依然是个奢饰品,很贵,消费不起。印度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08 年北京奥运会,印度拿了一项射击比赛的金牌,印度人很高兴。但是,印度没有举国办体育的制度,这位金牌获得者的训练用的子弹全部来之于父亲的支持,因为老爸有钱。如果不是举国办体育的话,中国的体育也不可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中国的体育成就也就是今天的印度。 不过,今天中国社会的基本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向自身体育健康方面投资和消费,依然依靠举国办体育来鼓励爱国情绪或推广某项体育运动是否需要改革?其实,很多俱乐部式群众性的体育运动已经开始走进了社会的很多角落,为国家办体育走向全民办体育打下了基础,而体育也应该从竞技表演走向全民锻炼体质,提高全民体能的原始目标! 简单说, MTV 就是让观众自己当歌唱家,全民个体办体育也就是这个意思!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1720416.html
个人分类: 健身强体随感(10-11)|4821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李娜夺冠对中国学术教育界的启示
热度 3 Majorite 2011-6-6 08:35
李娜夺冠对中国学术教育界的启示 洛山愚士 李娜历史性地夺取法网女子冠军,进而名列世界第四,这一突破赢得了国际体育界的赞赏与尊重。 近年来,随着李娜郑洁进入世界前20的行列,国际网球界已经看到了中国网球的未来。然而,多数专家们只认为李娜等人的努力是在为产生下一代的中国大满贯单打冠军铺路。直到今年年初,几乎没有人会预见到,李娜能以29岁的高龄夺取她的第一项大满贯单打冠军。这是 李娜在“放单飞”以来取得的最亮丽的成绩,是她坚持自我相信自己的结果。 李娜在法网的成就对中国科技教育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有很深刻的启示。一年多前,本人曾就李娜和郑洁同时打入了澳网女子半决赛做博文《李娜郑洁与诺贝尔奖》。现以此文中主要观点,对李娜夺冠的启示作出解释。 网球比赛 (1)网球是以个人自主个人独立(individualism)为特性的一项运动。除技术以外,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是赛场上胜败的决定因素。Individualism在过去被误解为自私自利。现在思想解放了,放单飞,由运动员自己组建团队、自己安排训练比赛、还要自负盈亏,激发出潜能是理所当然的。 (2)李娜常年参加世界级的比赛,除了取得含金量较高的成绩,还最大限度地远离了黑金腐败的污染。用外国话讲是fair play,用俗话说,是骡是马拉出来溜溜。有此经历,难怪充满自信。去年有人问李娜能否进世界前5?她回答道:Why not!她现在不是进入了Top Five了吗? (3)除了自信,取胜还要靠稳定的实力。打过网球的人都知道,一场比赛要一分一分地打,整个过程冗长艰辛,偶尔打一两个好球不顶用。这种实力来自于持之以恒的训练和不断的比赛。李娜的成绩靠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 (4)网坛排名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打得好坐头把交椅、打不好跌出前10,这样的例子司空见惯。 学术教育 做学问与打网球有一定的可比性。国人不是经常议论如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培养自己的诺贝尔奖得主吗?上述网球四条稍作修改似可借鉴。 (一)学术研究具有个人独立自主之特性。十个伯乐鞭策一匹马是跑不出千里路来的;院系升级大兵团作战也未必能激发主观能动性;再好的硬件条件、再高的薪水,如果没有不计功利的自我坚持与自我追求,充其量只能产生“匠”,绝造就不了“师”。 (二)学术研究必须与世界一流水平看齐,而一个干净的学术环境至关重要。官商学的利益结合是对学术研究的一个反动。关起门来自吹自擂、弄虚作假,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骗得了国内骗不了国外。 (三)在一个领域内有所成就需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刚取得一点儿小成绩就急着去做官弄钱,五十岁不到就当起后方指挥员,学问怎能做得好? (四)盲目崇拜权威不可能有所创新,靠吃老本也无法引领潮流。 国内这工程那计划,名目繁多,但如果连以上四条都做不到,侈谈赶超国际水平、自产诺贝尔奖得主毫无意义。希望李娜的历程对国内学术教育界能有所启迪。
个人分类: 论大学|1852 次阅读|2 个评论
李娜夺冠
热度 5 zls111 2011-6-5 09:44
昨天晚上看sina文字转博,看到那几个红色的字“ 这样,李娜就以2-0(6-4/7-6(0))战胜卫冕冠军斯齐亚沃尼,登顶法网女单冠军! ”我就在激动,激动到现在。我觉得这不是李娜一个人的胜利,是体制外的胜利,是个人的胜利,是以人为本的忠实体现。 这个胜利给我们的科学界有深刻的意义(怎么怪怪的,象领导讲话,就这样吧),啥时候我们科学界重大成果所带来的胜利会影响其他领域。这个太远了,先把问题解决就蛮好的。 联想到我前几天写的文章《 中科院不能做“国家队”》 ,我再次觉得体制外强调个人发展才是我们所需要的,以人为本才是根本。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36 次阅读|6 个评论
娜么美 庆祝李娜夺冠
热度 2 flly 2011-6-5 08:38
娜么美 庆祝李娜夺冠
昨天没看,不过说实话,我觉得进入决赛就是突破了。金杯,我倒是没有去想。而且,似乎技术分析来说,李娜还弱一点。 不过。李娜赢了!! 有努力就有收获,这件事再次证明了这一句话。 李娜,中国人里面最普通的名字,再次证明了中国人的不普通。 凤凰网的照片,我最喜欢这一张
个人分类: 杂感|2641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0 08: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