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南京农业大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中国农村地区将如何控制狂犬病?
fqng1008 2017-3-19 16:30
2015 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提议在2030年消除 狂犬病 从狗到人的传播。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59000人死于狂犬病,中国的狂犬病报告病例数仅次于印度。尽管预 防控 制措施在减少总发病例数方面一直是有效的,然而如何预防人感染狂犬病仍然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在中国农村地区,因为狂犬病病毒在中国是一种再发病原体。 最近,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研究团队报道了在一个健康策略下中国农村地区将如何控制狂犬病,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权威杂志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上,该研究或为如何控制狂犬病提供策略帮助。 研究指出,经过流行病学分析统计,在2007年狂犬病发病率最高,而在2005年年仅有804例。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东部省份的农村地区。而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虽然有宠物狗被饲养,但是几乎没有狂犬病病例报告。同时,发病情况在地域上的扩展有所扩张,以往的病例主要在南部、东部省份,而现在,在以往并没有人类感染病例的西部、北部地区,也出现了报告病例。此外,在中国,日益发达的物流以及狗贸易为病毒传播带来了极大风险。 研究认为在中国狂犬病的防控应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控制人狂犬病。政府应该在在农村地区加强狂犬病的防控,提高高危地区人们防护意识。第二,在野生动物和流浪狗中消除狂犬病。这能有效防止在已经消除狂犬病地区该疾病的复发。此外,还应该加强监测并推广 疫苗 的使用。 原始出处:Jimin Tan,Ruyi Wang,JiyongZhou,et al.One Health strategies for rabies control in rural areas of China . LANCETINFECT DIS.02 March 2017.
个人分类: 临床研习|9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刘大钧教授逝世
mashengwei 2016-8-23 18:34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国际著名的小麦遗传育种学家、杰出的农业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刘大钧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8月22日19点50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1岁。 刘大钧,男,1926年7月2日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1949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艺系并留校任教。1955年公派赴前苏联莫斯科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学习,1959年获副博士学位,1960年回国后长期在南京农学院(1984年更名为南京农业大学)工作。1981年5月至1991年11月历任南京农学院农学系主任,南京农学院副院长、院长,南京农业大学校长,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届作物学科评议组副组长,农业部第一、二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中国遗传学会常务理事兼植物遗传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遗传学会理事长,江苏省生物技术协会理事长。曾任《遗传学报》、《遗传》副主编及《中国科学》、《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作物学报》编委等。 刘大钧先生治学严谨、敏于思考、勤于实践、善于创新。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60余年,毕生致力于小麦遗传与育种工作,特别在外源优异基因发掘与种质创新等领域成就卓著。他学术洞察力敏锐,始终站在学科发展前沿,利用辐射育种技术选育出小麦新品种“宁麦3号”,建立了小麦染色体和细胞工程技术体系,率先将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相结合创制小麦远缘新种质,发现了白粉病免疫基因Pm21,促成了远缘新种质在小麦育种中的广泛应用。他领导的团队连续三期赢得美国麦氏基金资助,成为我校国际合作的成功典范。研究成果分别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三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等。2000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刘大钧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农业教育家。担任校领导期间,创新教育理念,以开阔的视野、前瞻的思维,制定了新时期农科大学的学科发展规划,促进了学校向多科性大学的战略转型;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多渠道选派中青年骨干赴国外进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术中坚,有效缓解了复校初期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利用广泛的人脉资源、娴熟的外交能力,大力推进并建立与国际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世界银行贷款改善办学条件,扩充学校国际文献资源,为南京农业大学在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成长、教书育人、诲人不倦,开设并主讲《细胞遗传学》、《植物基因组分析》等课程,编著出版教材10余部,先后培养了6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多数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业务骨干。他以渊博的学识和儒雅的风范,赢得了广大师生的爱戴。 刘大钧先生一生追求真理、为人正直、知人善任、以身作则。他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以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崇高的道德风尚,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为我国农业科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刘大钧先生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良师、一位挚友,是我国农业科教事业的重大损失,更是南京农业大学不可弥补的损失。我们沉痛悼念刘大钧先生,深切缅怀刘大钧先生。 刘大钧先生永远活在南农人的心中! PS: 刘先生是我导师的导师,常听导师讲述他的一些事,刘先生身材高大,气质儒雅,治学严谨(大概我导师的严谨也有一部分受他导师影响吧,研究生在这里混毕业是不可能的)有时幽默风趣,精通英语和俄语,接待国外来宾时,听其翻译的中国菜名非常地道。
176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南京农业大学“1902共享空间”建成启用
热度 2 libseeker 2013-4-27 13:53
信息来源 : http://news.njau.edu.cn/?m=articleid=36543 4月23日,位于我校图书馆北五楼的“1902共享空间”正式建成启用。校长周光宏、副校长沈其荣,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十多家在宁高校图书馆馆长出席了启用仪式。 周光宏与洪修平为1902空间剪彩 启用仪式上,周光宏表示,图书馆是大学智慧的居住之地,“1902共享空间”建成开放,希望能够把教授和学生吸引进图书馆,交流思想、共享知识。 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洪修平对“1902共享空间”的建成启用表示祝贺,他认为“1902共享空间”的建立,是南农图书馆在创新服务方面做出的积极探索,在全省高校图书馆中迈出了率先一步。 1902空间一角 “1902共享空间”于去年7月正式动工,今年3月基本完工,内设1914、1952、1979、1984、2000这五个与学校重要历史时间节点吻合的大小不等、风格各异的独立研讨空间,有百余个阅读座位。座位使用管理采用网络预约与现场派位相结合,为读者提供集信息共享、学习共享、休闲共享于一体的新型服务。 据我校图书馆馆长包平介绍,“1902共享空间”的创建,一是为了积极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营造自由的交流研讨、创新观念的空间;二是为了在数字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将教师和研究生从办公室重新吸引回图书馆,在这个3C空间中实现休闲共享、信息共享和学习共享的和谐统一。 启动仪式结束后,与会嘉宾参观了“1902共享空间”并题词留念。 江苏教育频道 http://news.njau.edu.cn/?m=articleid=36548
个人分类: 学海拾贝|3549 次阅读|4 个评论
南农生活二三事
热度 1 libseeker 2012-7-22 18:06
南农生活二三事 王启云 收到南京农业大学 110 周年校庆约稿信,信中“您在这里经历过最美好的年华:教学楼里,为了梦想而努力的您坚定执著;图书馆中,温馨的书香让您感受一份宁静;操场上,与汗水一同挥洒的是您张扬的青春;寝室里,虽是卧谈会却也挥斥方遒……”,“母校的一草一木都可能触动您内心最柔软的那一处:高大的梧桐树、幽静的紫藤架、灿烂的樱花丛,朗朗的读书声犹在耳畔、漫天的绯红色令人心醉……”勾起了我对母校生活二三事的“再回首”。 一、我不做老大很多年 看到同学在我的博客上留言。多处提及“老大”,继而有所感想。 读本科时,俺是宿舍的老大,比同宿舍最小的大 3 岁。足足做了四年老大。毕业后,我成了单位的“小王”,随后因为有了小小王,我很少做小王了。 六年后,我又成了宿舍里的老大,比同宿舍最小的大 9 岁。不少同学管俺叫老大了。师兄师姐这个称谓于大部分同学来讲很自然,于我却不然。师兄师姐,包括博士们比我大的不多,特别是“师姐”们,如果我当面叫她们师姐,恐怕很尴尬。 图林历史上,徐引篪,霍国庆描述中国图书馆学学说第三次高潮第四代学人 : 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也较为混乱;有的大学还是同学,读硕士时便成了师生关系;有的读大学时是学生,读博士时反成了师兄;更多的十年岁相仿而连环师生的现象,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时代不同了。于我,道路依然是曲折的,前途希望是光明的。 二、献血记 献血是我大学时代的一个愿望。本科毕业那年,由于名额限制,未能现成。工作之后,见到采血车,心动而已,种种原因作罢。 中午去食堂吃饭。食堂门口停了两辆采血车。吃饭时,决定献血就在今日。 我不懂流程。凑到咨询台边,取一张表格填好。等待测血压。血压测好,拿着表格等待采血。 等待相当漫长。因为是中午,医生轮流去吃饭。排了半天队,说要去吃饭,让我到另一辆车去排。排队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发冰红茶饮料,还问同学们是否吃过饭,没吃的还给鸡腿和牛奶。献血的同学很多,有好些同学拿着献血的本子,表明他们以前献过。我前边一位女同学的表上写着是第三次献血。等了一个多小时,终于轮到我了。 先抽一点血。医生问血型。然后在纸上做实验,大概是排斥反应实验。核实血型吧。一会工夫后,开始采血。我献的是 300ml ,最后的几 ml ,流速好慢。采血的同时,工作人员在办献血证。采完血,送一个袋子。工作人员叮嘱:晚上早点休息。 快一点了,我径自回宿舍。准备休息会,然后去听两点开始的情报学硕士论文答辩。到宿舍时,看了一下袋子,里边有献血证、一把伞、献血宣传材料,此外还有平安保险( 1 万元)和医疗保险( 2500 元)。 想起献血车上的宣传标语:我不认识您,但是我要感谢您!作为献血者,我们并没有想着谁来感谢,充其量算是为社会献一份爱心。 献血于己无害,于人有利。根据宣传资料,还能利人利己。希望更多有条件的朋友加入到献血队伍。 三、三个一工程 2005 年至 2008 年,图谋(注:我的笔名。)的三个一工程是:一个博客(图谋博客);一个专栏(《新华书目报》图书馆专刊图林漫步专栏作者);一篇学位论文。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不懈求索。”这是一种理想与追求。图谋原名 a ,正如本博客显示“作者: a ”。图谋的本体是 a ,本质是图功谋利。功,从力 , 工声,“工”亦兼表字义 , 表示用力从事工作;利,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图谋出工出力,为的是有刀断禾,有饭吃,能生存。 图谋是纯朴的、执着的。图谋旨在解决自身功利需求之余,功也图林,利也图林。如果要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 30 年。 第一个“故事”为 2005 年 12 月 18 日 博文,背景为 30 岁的我,考研被调剂到南京农业大学,开始了我的在职脱产三年的求学生涯。第二个“故事”为 2006 年 6 月 14 日 博文,是我在南农学习期间的一篇“日记”,记录了一个发生在南农校园的“善举”。第三个故事为 2007 年 12 月 23 日 博文,如实记录了一名南农学子的理想与追求。需要做点补充的是,“图谋博客”作为图情专业博客之一,开设于 2005 年 1 月 28 日 ,至今仍在坚持,访问量近 300 万人次,且于 2011 年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了《图书馆学随笔——图谋博客精粹》;《新华书目报》图书馆专刊(现名《图书馆报》)“专栏作者”这一身份,始于 2006 年,至今仍在继续,已发表专栏文字逾百篇;学位论文于 2009 年出版,曾获所在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及江苏省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奖,并于 2012 年修订再版。 南农特色的精神品格——诚朴勤仁,它的内涵是:诚信做人,诚实做事;求真求善、质朴敦厚;勤敏担当、持之以恒;心系苍生、仁爱天下。作为一名南农学子,南农的精神品格影响了我,并将继续影响着我,催我奋进,令我自新。
个人分类: 闲情偶寄|367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南京农业大学的图情教育简史
libseeker 2012-5-23 08:19
摘编自:院系史——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简史.http://zhuanti.njau.edu.cn/yuanxi/xinxi.doc 1985年,为了适应农业学校和科研单位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既懂农业科技知识又懂图书情报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学校设立了农业图书情报专业;1987年,设立图书情报系;1993年,图书情报系更名为信息管理系。2001年,将当时属于理学院的信息管理系和计算中心合并成立信息学院。 2000年建立了情报学硕士点,2002年9月情报学作为校级重点学科进行建设,2006年11月,情报学进入校级第二轮重点学科建设;2003年建立了图书馆学硕士点;2005年建立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2004年农业推广硕士开始招生,2010年全日制农业信息学专业学位开始招生;2011年,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建成;2012年3月,开始申报信息资源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由1986年秋开始招生的农业图书情报专业发展而来的;1993年秋,农业图书情报专业更名了信息学;1999年秋,信息学专业更名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003年6月,该专业作为校级特色专业建设,同年12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省级特色专业进行建设,并与2005年12月通过了江苏省教育厅的验收。至今共培养毕业生1251人。 学院现有图书馆学、情报学二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一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一个农业信息化专业学位硕士点招生。情报学硕士点2002年开始招生,目前共有导师7名,已培养毕业生60名,其中张红芹的学位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学位论文。图书馆学硕士点2004年开始招生,目前共有导师8名,已培养毕业生57名,其中穆丽娜的学位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学位论文。全日制农业信息学专业学位2010年开始招生,目前共有导师6名,在读研究生11名。在职专业学位2004年开始招生,目前已培养毕业生22名,在读研究生30名。 在科研方面,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作物生长模拟模型资源构建机制与集成模式;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文化典籍整理与开发的智能技术研究;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项:发达地区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模式研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规划(863)1项:棉花品种分子设计的生物信息数据库建设。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6项;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科研究项目6项,其中重大与重点项目1项;江苏省软科学1项,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农业)2项,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等。 在成果方面,“中国分类主题词表”获国家优秀信息成果二等奖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科技信息网络中心建设”2001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文献检索网络课件”、“基于分类目录的元搜索引擎模型的提出与实现”于2002年分获省教育厅好课件奖、江苏省情报学会二等奖;“汉语PRECIS的理论与实践”于2004年获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二届图书馆学情报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汉语社会科学文献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的实证研究——以农业经济学文献为例”、“领域本体的半自动构建及检索研究”于2011年获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高校图书馆2.0服务模式研究”于2010年获江苏省高校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近二十年来,主编或参编专著和教材二十多部,较有影响的有:《汉语主题词表(第5卷)》、《中国分类主题词表》、《文献分类法主题法导论》、《汉语PRECIS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农业专业分类表》、《索引技术和索引标准》、《中国分类主题词表标引手册》、《农林文献检索与利用》、《经济信息学》、《情报检索语言实用教程》、《信息检索理论与技术》、《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管理》等。目前两部农业部12.5规划教材在编。其中《文献分类法主题法导论》获教育部全国普通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图谋注: 本身从事图书馆、情报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但是由于所在单位整体教育和科研水平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博士学位授予点的相关政策限制,没有相应的博士学位授予点,因此,一部分专家(如侯汉清教授)挂靠在其他学科招生,但是研究内容和领域属于图书情报领域。
个人分类: 学海拾贝|297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们都是有梦的孩子——回首2011年篇
热度 7 RenboTing 2012-1-2 15:10
伴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岁月的马车载着我那青春的梦想驶入了 2012 年,新的一年开始了哦,可惜我还没有船票 ... 回首, 2011 年带给我了很多惊喜,但又没有太多意外,毕竟,当你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只等机遇叩响那一声起跑的枪响,一些小成功的获得便都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所以,提前的规划,早做准备,对于个人成功的实现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回顾 2011 年,我想可以用这么几个关键词来总结:一次转折,两次肯定,三个时期。 一次转折:从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到澳门大学中药学,我觉得这次是可以改变我一生的决定,因为,我可以欣喜的对自己说,现在的这个研究方向是我所热爱的,我可以感觉到我的科研热情正一点点的在激活,换句话说,我的小宇宙要爆发啦!哈哈 ... 当然,从一开始动物分子遗传学的本专业方向,跨入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学习,再到后来初转入代谢组学的困惑、抵触,到了解,再到热爱,浓厚兴趣的产生,这每一步都是一个需要时间充实知识的过程,这一路我走的很享受,这些知识就像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在我的脑海里谱写着一段段美妙的乐章,舒缓的音乐从书本中飘出,划过指尖,映入眼帘,在思维的空间荡起一波波涟漪。对,这就是我想要的生命! 两次肯定:今年有两个奖不得不提,因为它是对我过去四年努力的阶段性肯定,一个是上半年的南京农业大学 “ 大学生创新之星 ” 的荣誉称号,这是我本科期间最后的一个校级奖励,当时管恒禄书记亲自给我颁得奖状,哇哇,当时激动得不得了,这一刻,我想我可以正式的为我本科的四年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第二个奖励,是拿到了澳门大学的 Postgraduate Governing Scholarship ,当时拿到奖学金的推荐信时,真的很高兴,当时唯一的想法是可以不用再花父母钱了,我能够凭自己的能力为自己赚的一份不错的薪水。想想本科三年的实验室工作,发表的六篇文章背后辛勤汗水,我很自豪,很骄傲! 三个时期:南京农业大学 - 中国药科大学 - 澳门大学,三个时期,三个不同的学校,当然这不是我要说的重点,我想在此着重表达的是对在这三所学校遇到的老师致以深深的感谢,感谢过去一年里,他们给予我的指导,给予我的每一个展翅腾飞的机会。南农,我最要感谢我的授业恩师 —— 刘红林教授,感谢他能把我领进科研这个门。药大,要感谢陈西敬教授能待我如己出一样,安排我在药大的学习期间的一切。澳大,要真的很感谢王一涛教授,万建波助理教授和燕茹助理教授。假如没有 2010 年底在南京大学的那次和王教授的相遇,我想我可能现在不会在澳门,如果我一匹良驹,那王教授当之无愧就是伯乐,对于我能否成为一匹良驹,我有信心! 呵呵,本来还想再写一些新一年的规划的,规划成于心,也就不必付于纸。新的一年,我有很多愿望和想法,只要努力多一点,便没什么不能实现。 我们都是有梦的孩子 ... 我会飞呀飞 ... 飞呀飞 ...
个人分类: 心情礼记|614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4: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