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新华视点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不完全同意新华视点,也不认可科技部长的说辞
热度 29 ljxm 2013-10-13 21:34
一 篇《新华视点:从39份审计报告看科研腐败》,科学与研究人员又灰头土脸的,好似偷人嫁汉子又有点抬不起头了。细细看看“披露”的内幕,多数是挪用发工资及工资性的补贴有关的费用。我觉得这是制度与管理问题,不应把板子打在具体的研发人员和研发管理人员身上,国家一声令下242所国家级院所自谋职业,上市场混饭吃。你让他“企业”,拿什么去“企业”?有何资本?再看科研人员,没有题目就没有饭吃,没有饭吃就不如叫花子,叫花子还有一身破衣,一张厚脸皮。企业申请国家项目,几十个人预算的人员工资寥寥无几,难道叫这几十人喝西北风?单位没有财路只能雁过拔毛、来者扒皮。高校老老实实教书的匠,穷极潦倒,一年的工资买半个厕所也难。所招学生的毕业论文经费哪里去偷?不从经费上咬一口怎么交代学生?学生毕业,有良心的老师还得为学生找工作求爷爷告奶奶的喝酒进歌厅当陪唱,要不然下次谁再愿意报考您,当您的学生?不改革经费预算结构,不给马儿吃饱草,马儿只能偷吃!无论是课题组长负责制,还是单位法人负责制,都不能彻底解决“科研究费”所谓的腐败问题。作为一部部长,不是为科研人员挺身喊冤,你还在新闻发布会上,对科研经费“恶性问题”连说两个“愤怒”,并表示“痛心”和“错愕”,你痛心个“锤子”。从体制上改革才能解决问题。不从科技部本身找问题,你起什么哄?好像与你无关,脸皮老厚!你就没有责任?最起码也应该说一句:“我负有领导责任吧”!现在财政部压缩办公经费,官老爷在衙门内大笔一挥,统统压缩5%,科研经费也要压缩5%,已下拨的要交回,你连屁也不放一个。故我不完全同意新华视点,也不认可科技部长的说辞 科学网上“新华视点:从39份审计报告看科研腐败” 一文 下面的留言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comment.aspx?id=283696
14362 次阅读|88 个评论
新华视点:从39份审计报告看科研腐败
liuli66 2013-10-13 20:21
10月11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介绍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经济紧密结合等方面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摄 10月1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对科研经费“恶性问题”连说两个“愤怒”,并表示“痛心”和“错愕”。 近年来,科研腐败已成热点话题,违法违纪案件时有曝光。 “新华视点”记者梳理了近三年审计机关对国家各部委、各省份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发布的数百份年度审计报告,发现涉及“问题科研经费”的至少有39份,问题均发生于2007年至2012年这五年之内。 吃喝拉撒睡,都能挤占科研经费 梳理这些报告,看看纳税人的钱都去了哪里,人们或许能理解科技部长的怒气从何而来。 39份审计报告显示,科研经费“扩大用途”“挤占挪用”已成普遍现象: ——工资福利。 一些单位用科研经费给职工发工资奖金,或是用作人员、办公经费。 2012年,国家旅游局所属中国旅游研究院在课题研究经费中违规提取院基金83.84万元,主要用于人员经费和办公经费等支出。 发钱过千万元的并不少见。2009年至2011年,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在科研经费中列支工资福利费等1278.11万元,其中2011年发生532.3万元。 有的单位甚至发了上亿元。2010年至2012年,交通运输部在没有细化人员经费范围和标准的情况下,从其管理的543项科研项目的15.56亿元预算总额中安排人员经费1.86亿元,主要用于人员工资及补贴支出。 ——吃。 2009年至2012年10月,科技部所属知识产权中心在课题经费中列支职工食堂餐卡充值费13.48万元。 ——会议、考察、出国。 2011年,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碳专项项目中列支无关人员会议费、考察费等69.18万元。 2012年9月,中国电力工程顾问公司承担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专项相关课题时,在课题任务合同书中没有出国费预算的情况下,列支出国费32.96万元。 ——买车、交通、零花钱。 2007年至2009年,陕西两所高校分别用项目经费41.9万元和29.36万元购买小轿车和旅行车各1辆。 2009年至2012年10月,科技部所属知识产权中心在课题经费中报销与课题无关的职工个人交通费用30.15万元,其中2012年10.8万元。 2009年至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部分科研人员在其承担的专项课题经费中,报销火车票费用20.78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审计报告特别注明,这些火车票是“自行搜集的”,与课题无关。 陕西15所省属高校2007年至2009年29个“科技创新”项目中,列支家庭和个人电话费、私家车保险费和汽车油料费等38.38万元。 ——盖房、装修、买家具。 2008年至2010年,贵州两所高校挤占挪用教学科研等办学经费等1745.4万元,主要用于高校经济适用房建设及投资经营性资产等支出。 2011年,中科院城科会从“绿色低碳生态规划指南”等课题经费中列支与课题研究无直接关系的购买办公家具等款项26.47万元。 2009年至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所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在专项课题经费中列支99.57万元,用于与课题内容无关的办公用房装修改造、杂志印刷和网络服务费等支出。 甚至有的经费说不清花到哪里去了。 山东省今年发布的审计报告显示,该省教育厅所属13所大学编报科研经费项目支出预算9.43亿元,未细化到具体项目,全部填列为其他商品和服务类支出。 这是记者看到的金额最大的一组数据。紧随其后的是,据审计署2012年发布的审计报告,卫生部及课题承担单位实施的209个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会计核算及资产采购管理使用不规范等问题29540.49万元。 科研经费成“唐僧肉”,侵占手段五花八门 “花钱”的前提是“要钱”。在令人啼笑皆非的另类用途背后,巨额科研经费的诱惑,让一些人不惜绞尽脑汁,采取各种手段,甚至铤而走险。 ——套。 山东省对省内青岛大学等4所大学2011年科研经费管理等情况审计发现,有22个项目报销无具体品名和数量的发票438张,金额51.54万元;9个项目报销虚假业务内容发票1824张,金额103.05万元;4个项目报销虚假签字单据,套取资金114.78万元。 其中一所高校的两个课题组,以差旅费名义分37次报销各地到佳木斯单程火车票1505张,金额28.36万元,占2008年至2011年该项目拨入经费的49.75%。 而2012年11月至12月,中国华能集团清洁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温室气体减排技术部在列支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专项相关课题劳务费时,利用虚假发票套取实际未发生的劳务费33.07万元。 ——骗。 广东省针对2008年至2009年重大科技资金审计发现,有1个县级市的项目单位弄虚作假,骗取资金108万元;部分项目单位将不属于项目范围的支出941万元和项目立项之前的支出1392万元列入项目成本;有1个市的项目单位违反合同规定自行调减建设规模多获资金191万元。 2008年至2010年,在广东省级结构调整重点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执行中,有4个项目单位以不实材料申报获取省级资金250万元。 ——贪。 在广东省2008年至2010年产学研省部合作资金执行运用中,除存在扩大使用范围、挪用专项资金外,还有2家企业4名工作人员涉嫌贪污资金47.8万元。 ——吞。 2008年8月,民航局机场司自行同意将委托中国民航工程咨询公司代管的课题经费结余37.03万元,转作公司收入。 ——假。 山东省2012年发布的审计报告显示,青岛大学有10个课题预算为322万元,实际支出168.1万元,决算支出为319.75万元,虚报151.65万元,占预算的47.1%。 2008年至2012年,中科院所属软件所在课题资金中以支付会费、物业费等名义虚列支出367万元。 2009年至2010年,中科院4家所属单位以技术服务费、采购礼品和食品等名义在科研项目经费和管理费用中虚列支出195.25万元,用于职工福利等支出。 为了吃到“唐僧肉”,一些人总能想出各种歪招,巧立名目之多,令人眼花缭乱。 比如,陕西审计厅发现,2007年至2009年,6所省属高校自行规定,项目经费到账后,项目负责人可按5%到20%的比例提取现金,名目包括开题费、劳务费、特支费、立题奖、奖酬金、项目津贴…… 三年间,共提取发放特支费等1887.79万元。 乱象之下,好钢怎能用到刀刃上? 近年来,我国科技研发经费支出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2012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10240亿元,占GDP的1.97%。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力度不可谓不大。然而,科研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科研效率偏低的现状令人担忧。 39份审计报告中披露了一些匪夷所思的案例: ——造假也能过审批。 广东省2008年至2009年安排的节能减排与再生能源重大科技项目中,有2个缺乏实施能力和条件的项目、1个提供虚假材料的项目通过了审批。 ——不论证也可立项。 2012年,湖南省科技厅在未进行可行性论证、未经专家评审、立项依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就安排了11个科技项目资金815万元。 ——没条件也得资金。 2008年至2010年,在广东省级结构调整重点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执行中,有1个企业经营处于半停产状态,不符合申报条件,仍获取省级资金60万元。 ——未完成也过验收。 还是广东省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审计发现,有1个县2个项目共获得资金56万元,至审计时,项目建设尚未完成,却于2010年底通过了验收。 而这个省2008年至2009年安排的节能减排与再生能源重大科技项目中,有个别项目验收材料不真实,却仍然结题验收。 在麻木不仁的心态下,一些地方只管拨钱,对于实际效果不闻不问。 广东省审计厅对2008年至2010年省级重大科技专项资金使用执行情况进行审计时,发现了一个荒唐案例—— 有一个市的两个项目承担单位共获取专项资金45万元,其中一个单位已结束营业近两年,另一个单位多次联系不上。项目实施情况如何?主管部门竟然一无所知。 纳税人的“好钢”怎样才能用在刀刃上?“部长之怒”发人深思。
个人分类: 科技与创新政策|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发]新华视点: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庭审纪实
热度 1 黄安年 2013-8-28 08:31
新华视点: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庭审纪实 新华视点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8月28日发布 新华视点: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庭审纪实 2013 年08月27日 23:06:01 来源: 新华网 薄熙来受贿、贪污、 滥用职权 案,经过近5天公开开庭审理,8月26日13时04分一审庭审结束,法庭宣布依法择期宣判。这是8月26日的庭审现场。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新华网济南8月27日电(“新华视点”记者霍小光、杨维汉)国徽高悬,法庭庄严。2013年8月22日至26日, 被告人 薄熙来涉嫌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在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 被告人的亲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及各界群众一百余人旁听了庭审。庭审期间, 济南市 中级人民法院通过新闻发言人,向庭外的新闻记者介绍情况,并通过官方微博及时发布了庭审情况。 新华视点: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庭审纪实 2013 年08月27日 23:06:01 来源: 新华网 薄熙来受贿、贪污、 滥用职权 案,经过近5天公开开庭审理,8月26日13时04分一审庭审结束,法庭宣布依法择期宣判。这是8月26日拍摄的庭审现场。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庭审进行时 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最大的一间审判庭——第五法庭内,112个旁听位置座无虚席。8月22日上午8时43分,审判长、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王旭光敲响法槌,宣布开庭。 被告人 薄熙来被法警带入被告席。他驻足转身,向旁听席投下一瞥。 被告人薄熙来,1949年7月3日出生,山西省定襄县人,曾任大连市市长、市委书记,辽宁省委常委、省委副书记、省长,商务部部长,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等职务。2012年4月10日,鉴于涉嫌严重违纪,中共中央决定停止薄熙来担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并由中央纪委对其立案检查。同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决定给予薄熙来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对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犯罪问题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同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罢免了薄熙来全国人大代表职务,最高 人民检察院 以其涉嫌受贿罪立案侦查并决定逮捕。案件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经依法指定管辖,于2013年4月10日以被告人薄熙来涉嫌受贿罪、贪污罪、滥用职权罪移送济南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7月25日,济南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薄熙来涉嫌犯罪提起公诉。 9 时10分,在审判长当庭告知当事人庭审过程享有的诉讼权利后,法庭调查开始。 济南市 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杨增胜等4人,以国家公诉人的身份出庭支持公诉。杨增胜宣读起诉书。 起诉书指控,被告人薄熙来单独受贿和共同受贿共计折合人民币2179.0587万元,数额特别巨大;共同贪污公款人民币500万元,数额巨大;滥用职权,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一款、第三百八十六条、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一款、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款、第三百九十七条第一款之规定,应以受贿罪、贪污罪、滥用职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并予以数罪并罚。公诉人指出,起诉书的指控是根据大量事实证据得出的结论。 庭审过程中,在审判长的主持下,被告人薄熙来对起诉书指控涉嫌犯罪的事实作了陈述,对指控予以否认。公诉人和辩护人分别讯(询)问了被告人。证人徐明、王正刚、王立军出庭作证,控辩双方对证人进行了交叉询问。公诉人当庭播放了检察机关询问证人唐肖林、薄谷开来的同步录音录像,并出示书证,证人证言,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亲笔供词,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分组进行了举证。控辩双方针锋相对,进行了对抗性质证。公诉人指出,被告人没有提出否认指控事实的证据,陈述、辩解中还存在许多相互矛盾的地方。法庭对薄熙来及其辩护人的发言申请均给予了许可,保证了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有充分时间发表意见。薄熙来当庭表示,感谢审判长公平公正,法庭审理是人道的、文明的。 法庭调查结束后,经审判长许可,控辩双方就案件事实、证据及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了法庭辩论。控辩双方就定罪、量刑的事实、证据和适用法律等问题发表了各自的意见。 济南市人民检察院在公诉意见书中指出,在几天的庭审中,被告人薄熙来不仅对有大量确凿证据证明的犯罪事实予以矢口否认,而且连自己庭前亲自书写的材料和亲笔供词也予以推翻;对滥用职权罪,被告人仅承认自己有错误、负有责任,但同样不承认犯罪。这足以说明其拒不认罪的态度。 公诉人强调,犯罪事实是客观的,并不随被告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认定犯罪事实,是以全案证据为依据,而不是以被告人的口供为依据。公诉人向法庭提出,根据“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被告人罪行极其严重,又拒不认罪,被告人没有自首、坦白、检举揭发的情节,不具有法定从轻处罚情节,必须依法从严惩处。 薄熙来在法庭最后陈述时表示:王立军叛逃在中外形成了恶劣的影响,给党和国家带来了影响上的损失,我在这个过程中严重误判,深感愧疚,但没有滥用职权之心。起诉书对我贪腐的指控是严重失实的,我没有管好家人和下属,我有大过。我自知我是很不完善的人,我主观主义,脾气暴躁,我有严重的过失和错误,我深感治家无方,给国家造成了不良影响。我诚恳地接受组织的审查,也接受司法机关的审查。过去16个月,办案部门工作人员对我的生活是照顾的,谈话文明,多数人有素养,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是有压力的。这次审判,让控辩双方都有机会充分发表意见,还有微博传送了信息,使我对中国司法的未来增添了信心。 8月26日13 时04分,审判长敲响法槌,宣布休庭。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薄熙来案审理结束,择期宣判。 新华视点: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庭审纪实 2013 年08月27日 23:06:01 来源: 新华网 8 月22日 ,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一案。这是上午休庭后,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向媒体通报庭审有关情况。新华社记者王申 摄 涉嫌受贿 记者在庭审现场了解到薄熙来涉嫌受贿犯罪的主要事实包括:1999年至2006年,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2000年至2012年,单独或者通过其妻薄谷开来(另案处理)、其子薄瓜瓜,收受他人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2179.0587万元。 收受现金-- 公诉人指控,2000年至2002年间,薄熙来利用担任大连市市长、市委书记,辽宁省省长等职务便利,接受大连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唐肖林(另案处理)的请托,为该公司接收大连市驻深圳办事处从而利用该办事处在深圳的土地进行开发建设提供了帮助,并为唐肖林申请进口汽车配额提供了帮助。2002年下半年至2005年下半年,薄熙来先后三次收受唐肖林给予的钱款,共计折合人民币110.9446万元。 证人唐肖林先后作出的5份证言及4份亲笔证词、公诉人当庭播放的2013年5月31日询问唐肖林的同步录音录像,均详细证明了其通过在深圳的土地开发建设和申请进口汽车配额得到利益后,给薄熙来送钱表示感谢的经过。 公诉人向法庭提交的其他多名证人证言及相关书证,相互印证,证实了贿赂款的来源、行贿和受贿的过程以及贿赂款的去向。 薄熙来质证提出:唐肖林所说给我送三次钱的事情,是不存在的。他请托我办的那些事情都是公事公办。 鉴于薄熙来当庭否认收受唐肖林钱款的事实,公诉人出示了薄熙来的亲笔供词。薄熙来承认,唐肖林曾先后三次送给我13万美元和5万人民币。第一次大约是2002年在我沈阳的家中,唐肖林以我儿子在外国学习、谷开来“陪读”生活开销为由,给了5万美元。第二次是2004年,我到商务部工作时,唐肖林到办公室看我,捎去5万元人民币,说是“添些文具”。我拿回了家。第三次是2005年在我北京的办公室,他送了8万美元,说是给薄谷开来母子,国外生活需要用钱,表示一点老朋友的心意。钱我拿回家,放在我书房的保险柜里。 薄熙来及其辩护人提出,在审查期间,薄熙来的自书材料,是违心和不真实的,要求作为非法证据予以排除。 公诉人指出, 被告人 薄熙来提出自己的自书材料是在受到压力情况下写出的,并以此要求进行证据排除。自书材料是被告人本人所写,没有办案人员在场。同时,除了自书材料,在侦查阶段和审查起诉阶段被告人也作出了亲笔供词和供述,均认可了收受唐肖林钱款的事实。被告人当庭翻供,却说不出合理的翻供原因,而且他的辩解存在矛盾,根据司法解释,其庭前供述应当予以采信。 针对薄熙来所说“公事公办”,公诉人指出,按照刑法规定,受贿人为他人谋取利益,无论是正当还是不正当利益,即使是公事公办,但只要有权钱交易,就构成受贿罪。 收受房款-- 起诉书指控,1999年至2006年, 被告人 薄熙来利用职务便利,接受大连实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明(另案处理)的请托,为该公司收购大连万达足球俱乐部、建设定点直升飞球项目、申报大连双岛湾石化项目、列入商务部原油成品油非国营贸易进口经营备案企业名单等事宜提供了帮助。2001年至2012年,薄熙来通过薄谷开来、薄瓜瓜先后多次收受徐明给予的巨额财物。 法庭调查显示,2001年7月9日,薄谷开来用其收受徐明给予的购房资金,以231.86047万欧元(折合人民币1624.9709万元)购买了位于法国尼斯地区戛纳市松树路7号的枫丹·圣乔治别墅。从公诉人提交法庭的证据可以了解到,这是一座350平方米的三层别墅,带有独立花园、游泳池、车库,总占地面积3950平方米,相当于多半个标准足球场。 公诉人向法庭出示的证据表明,薄谷开来和她的朋友、法国建筑设计师帕特里克·亨利·德维尔等人精心设计实施了一套以公司而非个人名义且法律关系极为复杂的购房方案--德维尔称之为“蒙太奇计划”--通过在海外注册多家公司,利用复杂的股权结构,用以隐瞒薄谷开来其家庭在海外拥有房产的情况,并尽量减少购房税费。 薄谷开来的证言说,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们家在海外购买了房产,我怕和海外资产有染连累家人,不想给薄熙来在政治上造成影响。 检察机关通过缜密侦查,掌握大量书证和证人证言,逐步梳理出了深埋在这个“蒙太奇计划”之中的薄熙来受贿路线图:徐明出资--以公司名义购买--薄谷开来实际控制别墅--薄熙来知情。 徐明当庭的证言和薄谷开来的证词一致证明,当薄谷开来向徐明表达了想在法国购买某处别墅后,徐明当即表示由他来提供购房资金。徐明说,为了讨好薄谷开来和薄熙来,日后能得到薄熙来给予的更大帮助,我提出由我支付购房资金。检察机关调取的相关转款财务账证,证明了购买这套别墅的出资人正是徐明。 证据显示,为购买这套别墅,薄谷开来等人在境外注册了3家公司,此外还至少涉及4家外国公司和1家外国银行。在最初注册成立的公司中,薄谷开来和德维尔名义上各持有50%的股份。这是为了符合当地法律关于成立公司必须有两个股东的规定。但实际上德维尔是代薄谷开来持有股份。 德维尔在亲笔证词中表示,他没有对公司做任何的投资,实际上是替薄谷开来持有股份,“她始终是真正的所有人。” 薄谷开来多次确认,“别墅自始至终都是我的资产,我是房子的持有者、所有权人。” 在公诉人举证之后,薄熙来发表质证意见说,我相信检察机关收集的大量证据都是确实存在的,但是这些证据只能证明薄谷开来搞了这么一套房子,并不能证明这套房子与我本人有何关系。我对于尼斯房产的事儿毫不知情。 公诉人接下来出示的证人证言显示,薄熙来对徐明出资为其家购买别墅一事是知情的。 法庭上,公诉人播放了2013年8月10日询问证人薄谷开来的同步录音录像,出示了她的相关证言,并播放了检察机关经依法搜查,从薄谷开来家中电脑里提取的由她本人制作的圣乔治别墅的数码幻灯片。 薄谷开来说,在法国尼斯戛纳购买别墅后,我在别墅拍了很多照片,设计了两套幻灯片,是为装修和出租使用的。我做的幻灯片是动感的,三秒钟切换一张图片,有英文的诗,还有音乐伴奏。幻灯片做好以后,我回国带回沈阳家里,徐明来我家时,我在电脑上播放给他看,看的时候,瓜爹(指薄熙来)下班回来了,我们就一起看,徐明说我有才,瓜爹就在旁边开玩笑,说我特懂艺术,就是个艺术家。我主动告诉他,我让徐明出资在法国买了房产,是作为保值投资的,将来留给瓜瓜,作为经营性物业,对外出租,可以有稳定的收入。我说这话的时候徐明应该在场。 徐明对他和薄熙来、薄谷开来一起在薄熙来家中看幻灯片的情节予以证实,并称当时薄谷开来向薄熙来明确讲明了别墅是她让徐明出资在法国购买的,将来薄瓜瓜可以有稳定的收入。徐明回忆说,后来我们又聊了几句我就起身离开了。在这个过程中所说的原话我记不准了,但这件事的前后经过就是这样的。 薄谷开来说,薄熙来还问我这样做是否安全,我说购买的过程很复杂,不是以我们的名义购买的,此事很安全,让瓜爹放心。 公诉人向法庭提交了徐明的证言,其中证实了薄熙来对这套别墅知情的一个重要细节:2004年7月,薄谷开来说房产已经办好了,最近薄熙来会为这事找我。不久,薄熙来亲自给我打电话,让到商务部找他。见面后,在谈话中薄熙来强调说对这件事一定要保密,任何时候他都不知道这套房产的事情。我说“明白”。 薄熙来当庭表示,公诉人举出的有关这个房产的大量证据,就像一个巨大的球,想要证明和我有关的就是球上那一根细细的线。这根线就是在我沈阳家中看幻灯的那个情节。而这个情节是不存在的,薄谷开来和徐明的证言都是虚构的。 公诉人指出,薄熙来一方面称公诉人当庭播放的别墅幻灯片“我和大家一样也是第一次见到”,另一方面又说在模糊的印象中在家里看到过;一方面辩解徐明是薄谷开来的朋友而不是自己的朋友,另一方面又无法对徐明拥有车辆通行证可以随意进出商务部作出解释。在与徐明当庭对质过程中,薄熙来对徐明证明的“三人共看别墅幻灯片”和“商务部攻守同盟”两个基本情节也无可否认。同时,薄熙来的大量辩解与起诉指控的事实和证据并没有关系,只是他对事实的不同理解,而又不能举出相关证据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证明,其辩解不是自相矛盾、就是苍白无力。 辩护人当庭就相关证据的合法性、证人证言的真实性、以及法国尼斯房产权属等提出辩护意见。公诉人一一予以回应。 收受其他财物-- 检察机关调取的大连实德集团数十笔财物报销凭证和多位证人证言显示:2004年至2012年,薄谷开来和薄瓜瓜收受徐明支付的国内国际机票、住宿、旅行费用,偿还信用卡欠款费用,以及购买的一辆电动平衡车等,共计折合人民币443.1432万元。薄谷开来将让徐明出资提供上述资助事宜告知了薄熙来。 薄谷开来在证言中称,薄瓜瓜到国外上学经常往返国内国外,他的老师全家来北京,以及国外的朋友、同学40多人来京旅游,他们的飞机票、住宿费都是我让徐明支付的,徐明很痛快就答应了,并安排公司工作人员来办。 薄熙来家的工作人员张晓军具体负责联系徐明公司的工作人员购买机票。他在证言中说,机票主要有三类:一类是薄瓜瓜在国外读书期间从国内往返英国、美国;一类是薄瓜瓜出国旅游,比如2006年去德国看世界杯,还去过威尼斯、阿根廷、古巴、巴黎、非洲等地;还有一类是为薄瓜瓜的朋友、同学、老师等购买的机票。 大连实德集团相关工作人员证实,2011年8月,按照董事长徐明的安排,为薄瓜瓜及其亲友支付非洲旅行费用就有130841美元。其中为他们从某航空服务公司租用私人飞机用于迪拜至乞力马扎罗的往返旅程,花费8万美元,预定非洲境内的酒店和行程等,共计50841美元。这笔钱是从徐明的私人账户中支付的。 大量证据表明,从2004年开始,一直持续到案发前,薄谷开来、薄瓜瓜等人收受徐明代为支付的机票费用多达76次。 法庭上,薄熙来称,别说是76笔,就是760笔也与他没有任何关系,他对这些机票报销一无所知,薄谷开来、薄瓜瓜等人从来没有跟他提到过机票的问题。 辩护人提出,薄熙来并不具体了解每一笔财物的收受情况。 针对薄熙来提出的“他对这些机票报销一无所知”,公诉人指出,对于薄谷开来收受徐明支付薄瓜瓜“衣食住行”等费用的事实,在案证据证明薄熙来不仅知情,而且对权钱交易的本质有明确的认知。 薄谷开来在证言中说,徐明帮助我、瓜瓜及他的朋友支付机票住宿等费用。徐明和我们之间的经济往来薄熙来是知道的。我向薄熙来推荐过徐明,我说徐明很可靠,对我和瓜瓜不错,为瓜瓜上学提供帮助。 薄熙来在自书材料中曾写道:徐明为我家、为谷开来,尤其为薄瓜瓜在国外留学提供了大量的资助,实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易,即我帮了他“快发展”,他则帮我“带孩子”。 薄谷开来在证言中说,其实徐明和我们交往,他看中就是薄熙来的职务,才和我们交往,我们提出的要求他都满足。 公诉人指出,薄熙来与薄谷开来的夫妻关系决定了他们是利益共同体,在这种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形成了“丈夫利用权力为请托人办事,妻子收受请托人财物”的共同受贿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不论薄熙来对薄谷开来收受财物的知悉是概括的还是具体的、是事前明知还是事后知情,都不影响其与薄谷开来构成共同受贿犯罪。 涉嫌贪污 公诉人指控,2000年,薄熙来担任大连市委书记期间,直接负责了上级单位涉密场所改造工程。该工程由时任大连市城乡规划土地局局长王正刚(另案处理)承办。2002年工程完工后,上级单位拨款人民币500万元给大连市政府。王正刚以工程涉密、款项不好入账为由,向已调任辽宁省省长的薄熙来请示如何处理该笔工程款。 王正刚在出庭作证时说,我第一次向薄熙来请示时,他表示考虑考虑再说。过了一周,我又去沈阳见薄熙来。我想,这笔工程款大连没有其他人知道,不如留给薄熙来补贴家用,也算表达我对他提拔任用我的感谢。当与薄熙来见面时,我就对他说了这个想法。薄熙来想了一会儿说:那就这么办吧,具体的事你去找薄谷开来。他还给薄谷开来打了电话。 薄谷开来证实,薄熙来在辽宁任省长期间,一天,他告诉我,“王正刚想找你一下”,我说他找我干什么,薄熙来说,你的律师事务所不是关了吗,你不是老埋怨我吗?王正刚可以帮帮你的忙,给你一笔钱,数额挺大的,薄熙来让我和王正刚直接谈,当时我就明白了。因为当时我律所关了,我陪瓜瓜在英国读书,开销又大,钱比较紧张,瓜爹是非常清楚的。 询问笔录显示:办案人员询问薄谷开来,薄熙来说的“帮帮你”是什么意思?薄谷开来回答说,我和瓜爹说话都是心照不宣的,说话不用说的太明白,王正刚其实就是有一笔钱要给我和薄熙来,我们都非常清楚。 多名证人的证言和检察机关从多家银行调取的转账凭证均表明,从2002年5月到2005年3月,从上级单位拨付的500万元工程款陆续全部转到了薄谷开来指定的账户。 薄谷开来亲笔证词说:“事情完成后,我告诉了薄熙来是如何处理的。事情都办好了,王正刚给的钱收下了。” 法庭上,薄熙来在回答公诉人提出的王正刚是否向他汇报过这个工程、是否汇报过上级单位拨付500万元、是否提出将这笔款项给他“补贴家用”等问题时,称他记不清。薄熙来说:“我现在印象模糊,在组织审查我的时候他们提到过这个事,其实我印象里已经没有这个事情了”,“我记不清了,但办案人员向我提示后,我模模糊糊记得有这个事情”。薄熙来还提出王正刚证言不合常理、不可信。 公诉人指出,在上级单位拨付500万元公款后,经王正刚提议留给薄熙来补贴家用,薄熙来当即让王正刚和薄谷开来具体商议,并给薄谷开来打了电话。这些事实得到王正刚的当庭证言和薄谷开来的亲笔证词相互印证。 公诉人还出示了薄熙来2013年4月2日的亲笔供词:我同意王正刚去找薄谷开来商量,开了口子。王与谷商量后,我也没去追问,放任了此事。此款已进入我妻子相关的账户,造成了公款私用,这中间,王正刚找过我,我又给谷开来打过电话,责无旁贷,我愿认可检察机关经分析确认后的调查结果,同时为此承担法律责任。对此事的发生,我很惭愧,很懊悔。 针对上述亲笔供词,薄熙来称,这是他上纲上线的自我批判,而且是在承受极大压力之下写的。薄熙来说,这个笔录从头到尾我都坚持没有贪占这笔款子的主观故意。我懊悔的是自己马虎大意太粗心了,当时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把好关。 薄熙来及其辩护律师提出,起诉指控贪污罪的主要依据是王正刚证言,但综合全案证据可以证明,王正刚没有去见过 被告人 ,也没有去说过500万元工程款的事情。 公诉人表示,对这一关键事实,尽管被告人辩解其没有贪占故意,但证人证言内容一致,均指向被告人。不仅有王正刚、薄谷开来的证言,还有帮助转款的相关证人的证言,以及转款的公司账目、银行凭证等书证相互印证。上述500万元公款落入薄家私囊的整个过程是清楚的、连贯的、完整的,证据是确实充分的。 涉嫌 滥用职权 2012 年1月至2月间,薄谷开来涉嫌故意杀害英国公民尼尔·伍德一案(“11·15案件”)被揭发、王立军的重庆市公安局局长职务被免、王立军叛逃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这一连串事件背后,作为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的薄熙来,又有哪些所作所为? 起诉书指控:薄熙来“违反规定实施了一系列滥用职权行为。” “打”-- 2012年1月28日,薄熙来听取了王立军关于薄谷开来涉嫌杀人的汇报。次日,他斥责王立军诬陷薄谷开来,打了王立军耳光并摔碎茶杯。 在法庭上,证人王立军回忆了当时的场景。王立军称,薄熙来对我进行打骂,实际上是用暴力进一步表明自己的态度,不让我继续对“11·15案件”进行调查。 当时也在场的时任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郭维国的证言印证了王立军的说法:薄熙来把我也叫去,还当着我面打骂王立军、摔茶杯,也是在做样子给我看,目的是要震慑我,好让我别再说出薄谷开来有杀人嫌疑这样的话来。说白了,薄熙来就是用他的权力阻止公安机关继续对“11·15案件”进行侦查。 “查”-- 法庭调查显示,在打完王立军当天,薄熙来根据薄谷开来的要求,同意由时任重庆市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吴文康对根据王立军授意以辞职信方式揭发薄谷开来杀人案的“11·15案件”承办人王智、王鹏飞进行调查。 王立军叛逃后,按照薄熙来的要求,重庆市公安机关对王鹏飞进行审查,并以涉嫌诬告陷害罪立案侦查;经薄熙来提议和批准,重庆市委组织部取消了王鹏飞重庆市渝北区副区长候选人提名人选资格。 “免”-- 2012年2月1日下午,薄熙来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免去王立军重庆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职务。按照薄熙来的要求,市委组织部于次日宣布了该决定。 薄熙来在法庭上说:在这个问题上我考虑得不慎重、有失误。现在一直说我免掉王立军局长的职务,这是错误的,我只是调整了王立军的分工,让他负责工商、教育、科技,我绝无贬低他的意思。 审判长问: 被告人 薄熙来,你刚才所说的意思是,你对王立军是调整分工,不是免去他公安局局长的职务,是这样的吗? 薄熙来答:我确实是免掉了王立军的公安局局长职务,但这是一个调整分工的过程。 公诉人出示的书证表明,中央规定,地方党委决定任免政法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征得上一级政法部门党组(党委)同意。相关证人证言指出,在有几位同志提醒的情况下,薄熙来仍旧违规、越权决定免去王立军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职务。 王立军、王智、王鹏飞等人在证言中均指称,薄熙来当时作为重庆市主要领导,在有人向其揭发其妻涉嫌杀人后,非但不要求对“11·15案件”重新调查,反而采取一系列手段阻止继续查办案件。 记者在庭审现场了解到,2012年2月6日王立军叛逃后,薄熙来纵容没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薄谷开来参与王立军叛逃事件的研究应对,并同意薄谷开来提出的由医院出具王立军精神疾病诊断证明的意见。2月7日,薄谷开来和吴文康协调重庆有关医院出具了王立军“存在严重的抑郁状态和抑郁重度发作”的虚假诊断证明。2月8日,薄熙来批准对外发布王立军接受“休假式治疗”的虚假消息。公诉人指出,这些行为造成的后果,使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公信力的严重质疑,造成了特别恶劣的社会影响。 在就滥用职权罪的犯罪事实进行质证的过程中,被告人薄熙来及其辩护人提出,王立军、薄谷开来等证人与薄熙来存在重大利益冲突,其证言的客观性、真实性存在疑问。薄熙来还表示,滥用职权行为跟自己无关。 公诉人认为,王立军当庭证言与庭前证言一致且与其他证人证言、书证相互印证,真实可靠。 公诉人指出,一系列证据证实:薄熙来身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和不正确履行职权,是导致“11·15案件”不能及时依法查处和王立军叛逃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并造成特别恶劣的社会影响,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情节特别严重,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其行为符合我国刑法规定的滥用职权罪构成要件。 庭审前后 8月26日上午,控辩双方展开法庭辩论。11 时许,经薄熙来本人同意聘请的辩护律师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律师李贵方、王兆峰开始发表辩护意见。辩护人说, 被告人 在庭前告诉我们,他依赖我们,相信我们,相信我们的职业忠诚和职业能力。 庭审结束时,李贵方在法庭内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他表示,庭前,我们依法查阅了全部案卷材料,复制了相关证据,并20多次会见被告人,就辩护思路等与薄熙来充分交换了意见。在这几天的庭审中,我们主要是围绕公诉人指控的罪名和相关诉讼程序,进行辩护。特别是对被告人和我们认为事实不清、证据不充分的一些问题,我们依据事实和法律充分发表了辩护意见。我们相信,法庭能够在充分重视和听取辩护意见的基础上,依法作出公正裁决。 据记者了解,在案件侦查阶段,办案人员调查了97名相关当事人和知情人员,掌握了大量证据,并依法告知薄熙来有权委托律师。在审查起诉阶段,公诉人提讯了被告人,既注意收集有罪供述,也对其合理辩解依法研究认定。检察机关依法告知了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安排专人为辩护人查阅案卷提供了帮助。 薄熙来受贿、贪污、 滥用职权 一案,由济南市人民检察院于今年7月25日向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管辖,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受理,组成合议庭,向被告人及时送达起诉书副本,告知了相关诉讼权利。依据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8月14日,合议庭组织公诉人、被告人、辩护人召开庭前会议,就案件的管辖、回避、公开审理、申请证人出庭作证、调取新的证据、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向控辩双方了解情况,听取意见。8月18日,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就公开开庭审理案件的时间、地点发布公告,并向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分别送达了开庭传票和出庭通知。 济南市 天桥区居民孔祥英说,我是第一次旁听涉及高级别官员案件的法庭审理。通过旁听庭审,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案情。薄熙来曾经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相信人民法院一定会作出公正裁决。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8/27/c_117117438.htm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8/27/c_117117438_8.htm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2837 次阅读|1 个评论
习近平: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好!但是。。。
热度 1 pliu1056 2013-2-7 20:54
新华视点 :【习近平: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 好!但怎样才能保证不再是57年“引蛇出洞”式的“阳谋”?
179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习近平视察兰州为7旬老人端饭
胡业生 2013-2-4 13:47
转播到腾讯微博 习近平4日上午来到兰州一家虚拟养老餐厅(图片来源新华社) 习近平4日上午来到兰州一家虚拟养老餐厅。在这里,政府补9 元、老人交6元,就能吃到三菜一汤。“饭量够不够?”“卫生不卫生?”“全市有多少这样的餐厅?”习近平一一问来。他端起一个盛满饭菜的餐盘,走到72岁的老人杨林太面前,轻轻送上,请他用餐。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党的书记亲民留在历史中,此时,书记端起的不再是一席餐饭,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民族的敬老爱老的品质。演绎出一个党上善若水的集体人格魅力。打铁还需自身硬,严格党员入党标准,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把权利关在笼子里。要是真的彻查你敢说你无心无愧吗? 你敢说你的钱来的干净吗?人民的公仆主人都无处安生你的钱何处而来呢,千万不要把人当做傻子,这样自信过头。一个政党要避开历史周期律其实就这么简单: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有多少党员是为当官发财而走上领导官位的 我无意怀疑他们的初衷,希望总书记的举动能让那些良知未泯的干部正本清源,思考一下自己距离党的要求差距为何越来越远。社会发展到今天留给一个民族思考的问题不多,解决的困境答案在历史智慧实践中。 。
个人分类: 人文荟萃|1441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华社:总书记调研时吃4菜1汤(猪肉丸子冬瓜汤)
热度 5 liuli66 2012-12-30 23:28
新华社:总书记调研时吃4菜1汤(猪肉丸子冬瓜汤)
以下全来自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2_12/30/20683022_0.shtml 【习近平考察河北贫困县阜平晚餐四菜一汤特别交代不上酒水】 29日总书记一行 晚餐餐单—— 4个热菜: 红烧鸡块、 阜平炖菜、 五花肉炒蒜薹、 拍蒜茼蒿; 一个猪肉丸子冬瓜汤 主食水饺、花卷、米饭和杂粮粥。 特别交代不上酒水。 宾馆餐厅经理贾春红说,比以往一些接待简单多了。 (新华视点记者李斌、霍小光)
个人分类: 杂感|500 次阅读|6 个评论
中国的SCI 论文“代写代发”,真是触目惊心
热度 8 xupeiyang 2012-5-20 21:14
中国的SCI 论文“代写代发”,真是触目惊心
真不敢相信有多少SCI 论文是科研人员亲自写的。 有多少学者呼吁多少次了,都不管用。 真的没人管吗? 真的不该管吗? 真的无法管吗? 国际影响有多坏啊 中国的科研学术在国际上是什么形象! 难道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部、教育部、卫生部等部委、科学院院长、大学校长、单位的领导、导师。。。。。都不应该管吗?你们都没有责任吗? 大家管起来,怎么会禁止不了呢! 四川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一位医生要求王某在其中文毕业论文基础上,代写代发一篇英文SCI期刊论文,价格不超过2万元。还有人犹如网络购物般,跟王某谈起“全包价”,希望支付3万元一切程序搞定。 像“英文国际论文网”一样,自称可“代写代发论文”的网站,在互联网上可搜出10多万条信息。甚至在淘宝商城这样的门户网站,“代写、代发、代投、代修改”各类期刊论文的店铺有10多家,有的店铺显示最近成交超过百笔。 新华视点:数十名学者“网购论文”被骗的仅仅是钱?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17933913.html 数十名学者“网购论文 ”被骗的仅仅是钱?——“英文国际论文网”高价代写代发论文案追踪 http://www.cq.xinhuanet.com/2012-05/20/c_111993584.htm 光明日报:论文买卖,学术诚信之殇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5/264660.shtm
个人分类: 学术不端|36847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书人:“树人”还是“坑人”?
JYH64J98Y99H 2012-5-16 10:48
书人:“树人”还是“坑人”? ——揭秘“南京最牛培训机构” 新华网南京5月15日电 常年拥有两万多名学员、规模远超南京任何一所中小学、考试证书能成为中小学生“择校敲门砖”……短短数年时间,江苏书人教育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书人”)便发展成了一所在南京中小学教育界“叱咤风云”的“超级学校”。从家教起步如何变身“超级学校”?家长举双手反对它的存在却又为何趋之若鹜?究竟是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还是扰乱了正常教育秩序?“新华视点”记者近日深入采访,揭开这所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之道”。   “超级学校”何以速成?   “不在书人,就在去书人的路上。”这是南京不少中小学生周末生活的典型写照。这所被民间称为“超级学校”的培训机构,其办学规模远远超过南京任何一家中小学,仅在南京就有14个教学点,从幼儿园至高中,每个年级少则一两千人,多则三四千人,学员总数超过两万人。书人的发展速度与规模甚至让同行都感到“折服”,有的培训机构干脆被书人“收编”。   5月的前两个周末,记者暗访了书人七个教学点,每个都异常火爆。记者在祁家桥培训点看到,在这个由服装厂整修后的建筑门外,家长们的汽车、电瓶车、自行车把小巷堵得水泄不通。在江苏路培训点,近百名家长在等候孩子下课,有的甚至席地而坐打起了盹。   如此规模的“超级学校”从何而来?据了解,书人是经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省民政厅批准建立,以青少年为培训对象,以文化补习、英语辅导等为主要内容的民办非盈利教育机构。前身是南京师范大学科技培训中心,由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于1993年创建。2003年更名为江苏书人教育培训中心。   业内人士透露,书人在众多的教育培训机构中“脱颖而出”,其奥秘就在于打造了一套独特的考评体系来迎合择校之风:每学期组织“书人之星”(期中考试)和“智力大比拼”(期末考试),前者分星级,后者分一二三等奖。多轮考试后,每个年级挑选出100多名“五星学员”和一等奖,这些学生能在升学考试中占得先机。这些做法显然偏离了一般意义上的民办非盈利教育机构,成为应试教育的一大推手。   在书人多个教学点,工作人员对这个“优势”予以肯定或默认。“现在,南京一类的学校,都认(书人星级学员);二类学校排在前面的,也开始认了。”玄武电大办学点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成为星级学员后,哪怕学生没报名,也有好学校主动打电话到家里。   尽管书人董事长兼培训中心校长崔恒兵一再表示:“我们从不到任何学校公关,认不认是他们的事”。但多位教育界人士和学生家长不约而同地表示,书人还是“打通了关系”。   “超级学校”也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书人的一位负责人透露,中心年收入在2000多万元,其中60%用于发放教职人员工资,20%用于房屋租金,另外20%用于事业发展。然而记者调查却发现,书人的“吸金”能力远不止于此。拉萨路小学四年级某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孩子在书人已经上了3年,每年交费要4000元左右。记者对照价目表估算,报一年班大概需3000元,加上庞大的学员队伍,书人的盈利能力可想而知。这位负责人也承认,书人已在酝酿上市。   家长备感痛苦为何仍趋之若鹜?   “每个周末,孩子在书人度过,我在书人的门外度过,风雨无阻。付出的辛苦和钱就不提了,难受的是明知希望渺茫,却硬着头皮、铁了心把他往里送。”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把孩子送进了书人,我很揪心。”   这位家长的话反映了南京数万中小学学生家长的心声,很多家长陷入两难:不得不将孩子送进这家培训机构的同时,却对自己的“妥协”感到忧虑、纠结甚至痛心。“家长们每次说到书人,都希望这个机构不要出现,但回头还是排着队地把孩子往里送,打心里感觉到被书人牵着鼻子走。”二十九中的一位学生家长说。   记者调查了解到,为孩子赢得升学筹码是家长们选择书人最为重要的原因。书人牢牢把握住了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心理,形成一条“书人考试评星级--名校认可--想择校找书人”的生源链,从而形成了收益丰厚的利益链,在这个利益链中,教职人员是最大的赢家。家长们甚至觉得书人的考试比学校的考试更重要。书人每次考试,南京都要有上万名学生为之紧张忙碌,考试结束后,家长们会像盼升学考试那样期待好成绩。“孩子是书人的几星学员”成了学生之间、学生家长之间互相攀比的主要内容。   然而与其学员规模不相称的是,真正能通过书人“圆梦”的学生仅占5%,其他95%基本是陪衬。南京拉萨路小学某学生家长告诉记者,书人会通过考试不断给学员分班,一个年级三千多人最终只有150人左右可能获得“五星级学员”或智力大比拼一等奖等证书。   “去吧,他只能当绿叶,几千人里面选拔百十人。不去吧,班里90%的同学都去上了,放弃就意味着掉队。”力学小学三年级某学生家长表示,他有一种被“绑架”的感觉:书人画了一块择校的大饼,让数万家长、学生不得不围着它转,即使有再多的不满也奋不顾身地向前冲。   更令家长们疑窦丛生的是,书人以其严格的“保密”体系,将他们拒之课堂门外。“孩子上了3年,我没听过一次课。”一位刘姓家长说,“书人给我感觉总有些怪,谁也不知道里面在干什么,说不好听的,就像在组织传销。”   记者屡次提出试听,都被工作人员以“干扰教学秩序”“没有先例”等理由拒绝。即使提出先交钱后听课,也被告知“孩子可以,家长不行”。一位教育界人士分析,“神秘”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课上得不咋的;二是有见不得人的秘密,如违规聘请中小学在职老师任课。   公然为择校热加温为何无人能管?   为了避免择校,鼓励就近入学,小升初考试在南京已被明文禁止,但书人却成为择校考试的“替身”,堂而皇之地为择校热加温。崔恒兵明确表示,“补差”没什么效果,书人只做“提优”。记者调查了解到,在书人参加培训的一般都是成绩好的学生,内容以语文、数学、英语等书本知识为主,并不断通过考试优中选优。江宁区东山小学一位负责人表示,为了弱化应试教育,教育主管部门严格限制学校考试的规模和次数,但像书人这样的“准学校”变本加厉组织考试,似乎无人能管。   书人提前做选拔工作,南京诸多重点学校也乐享其成。南京某知名中学校长就在电话里表示,学生在书人考核体系下的表现可以作为录取时的参考。   此外,尽管江苏省教育厅早已明确,所有非学历教育机构一律不得举办或变相举办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学科类竞赛及以竞赛为名的培训班。但奥语、奥数培训是书人培训的重要内容。对此,书人的一位负责人并不否认:“我们的培训,奥语、奥数占20%的比重。”“明文规定是一回事,但法律上并没有哪一条禁止培训奥数和奥语。”   南京市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经常会有家长投诉书人,但主管权在省相关部门,他们无权干涉。   一些教育人士认为,书人奉行的“让大学老师来给中小学生上课”做法,违背教育规律,破坏了正常的教育秩序。崔恒兵毫不掩饰地说,“书人能得到家长的认可,关键是老师教得比学校老师好……学生在课堂上学不好,完全可以到书人学好。”记者在书人的官方网站上看到,作为宣传的一个噱头,书人宣称中心聘请了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主的100多名高校中青年教师任教。   “让大学老师来给中小学生上课,一定不妥。”金陵中学一位数学特级教师认为,每个学龄阶段的教育都有自身规律,所有老师的授课都会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育要循序渐进,过早让低龄学生接触高年级甚至大学的解题方法,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正常发展。   记者调查了解到,书人让学生与家长在学校教育与课外培训之间无所适从。有家长甚至表示:“都说课外培训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现在看来,学校教育倒成了书人的补充。”
个人分类: 博视坊间|177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评价界怪事多多,此又一件
lxj6309 2011-10-11 08:36
今天记者揭露了一桩百强县评选的怪事,大家可以围观一下。 新华视点:百强县榜单惊现17个国贫县 评权威性受质 疑 如此评比?!“百强县”榜单惊现17个“国贫县” 新华网北京10月10日电(“新华视点”记者)近日,一个名为“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的机构在各大媒体公布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国中部百强县(市)”“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等评比榜单,其中竟出现17个国家级贫困县,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质疑。 “国贫县”果真变“强大”?“百强县”榜单如何出炉?评比活动有无玄机?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国贫县”竟入围“百强县”? 记者对照国务院扶贫办“新时期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发现,在“中郡所”今年发布的“百强县”榜单中,竟有17个属于“国贫县”。其中,陕西府谷县等3个“国贫县”入围“全国百强县(市)”,河南固始、重庆开县等14个“国贫县”进入“中部百强县(市)”“西部百强县(市)”榜单。 记者驱车赶往“西部百强县”之一的开县发现,这里的贫困情况触目惊心:北部山区一些村民的土墙房在秋雨冲刷下,有的已经出现垮塌,有的积水、漏水严重。苦草湾村等几个大村的平均海拔都超1600米,村民吃水难,仍靠自掘水池积雨水过活。由于公路不通,学生只能走路或骑马上学。 当得知开县入选“西部百强县”的消息,开县统计局一位基层干部直呼这是笑话:“开县现有112个市级贫困村,占总数的1/4,贫困人口14.2万人。” 入围“中部百强县”的河南省固始县既是“国贫县”,也是河南省人口大县,人口约170万人。2010年本级财政收入4.3亿元,支出约25亿元,差额部分依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 固始县财政局党委书记董平对该县入围“中部百强县”非常不解:“我县本级财政收入只能保证全县教师工资,如果没有中央转移支付,我们连公务员工资都保证不了,更别谈其他发展了。” (其余内容查看原文。)
个人分类: 评价|193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新华视点:2万人花钱“发表”论文的背后——海南特大非法学术期
windlight 2011-4-4 08:43
新华视点:2万人花钱“发表”论文的背后——海南特大非法学术期刊案追踪 办案人员展示犯罪嫌疑人为投稿者颁发的假论文证书(3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王晖余摄 新华网海口3月31日电(“新华视点”记者 孙志平、王晖余)个人7年非法创办20余种刊物,只上过中学的员工竟组成编委会“审核”论文来稿,约2万名投稿者交纳版面费超过1000万元——这是海南省最近查处的一起特大非法期刊案,背后暴露的问题发人深省。 3月22日,自办刊物有偿发表论文的符莉夫妇,被海口市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7年创办20余种非法报刊为何没被发现?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何以屡屡受骗?职称评审如何避免“论文市场”的冲击?围绕一系列疑问,记者进行了追踪采访。 假报刊收钱登论文 教师医生成“唐僧肉” “非法报刊密密麻麻堆成小山,93枚假公章摆了一地,公司规章、员工手册、报刊邮寄单和发票摊了一大摞。”海口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陈淼说,在符莉等人的办公室,干警们惊呆了:在这些假报刊中,仅带有“中国”字头的就有《中国教育科研杂志》《中国医学论坛报》等多种。 据介绍,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去年向海南有关方面下发举报线索,反映《中国教育科研杂志》涉嫌利用非法期刊进行网络诈骗。由此牵出一个隐藏多年、受害人覆盖众多省市的学术论文诈骗团伙。 符莉夫妇承认,从2004年始,他们成立公司招聘员工进行专门培训,设立数十个网站发布征稿信息,假称其学术报刊是国家批准公开发行的正规刊物,诱骗需要晋升职称的人向其投稿,并以两千字内340元、每增加一千字加价100元的标准索要版面费。收钱后,他们便开机印刷非法刊物邮寄给投稿人。 记者翻阅发现,这20余种非法报刊大多集中在卫生和教育领域。符莉向记者坦陈:“因为这两个行业有发表论文评定职称的强烈要求。” 记者查阅该团伙的账目表看到,仅2010年7月份,他们就收到来稿2201篇,入账版面费40多万元。据警方统计,受害人预计达2万人,涉案金额至少1000万元。 荒唐的是,符莉夫妇设立的审稿编辑部,竟由招聘的3名中学文化程度的员工组成,而投稿者大都受过高等教育。该编辑部成员徐云辉说,她主要负责“审核”来稿的格式、字数和错别字,“有时也淘汰少量不符合要求的论文。”符莉则对记者直言:“我们不管论文的专业性,就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 为了掩盖造假行为,符莉要求员工只接受电子邮件投稿,期刊编辑部地址全为虚构,编辑部固定电话通过某种手段转移到40部手机上。 符莉还编制了“常见问题回答手册”对员工进行系统培训。问:“如何查询杂志属于国家二级期刊?”答:“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并没有对任何一本杂志评定级别,由该杂志的读者和作者针对杂志满意度而评比出来。”问:“是非法的刊物吗?”答:“本刊1995年创办,每个月底出版一期,如果是非法刊物,能一直创办到现在吗?”就是这样可笑的答复,竟然蒙蔽了众多投稿的教师和医生。 办案人员在接听投稿者的电话(3月22日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后,仍不断有投稿者打电话到“编辑部”咨询。新华社记者王晖余摄 “公开造假”为何隐匿7年? 符莉等人自办学术刊物诈骗长达7年之久,为何无人查处?对此,陈淼等办案人员认为,其中既有一系列貌似合法的外衣“掩护”,也有投稿者为晋升职称不愿举报、有关部门难以发现的因素。 “我们实行‘公司化’运作,几年下来,连自己都觉得自己已经合法了。”这个造假编辑部的徐某告诉记者,员工每天上午9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每周开例会总结表彰,还有休假制度。“老板甚至给我们签合同、买保险,我慢慢觉得在这里工作挺光荣的。” 记者采访发现,为给自己“贴金”,这个“论文”公司在一些中央级大报上刊登广告,公开宣称“期刊具有国际国内刊号,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属于国家级核心期刊,主要职能是方便作者晋升……”等。 另一方面,他们还与一些权威网站建立不正当合作关系。据调查,符莉夫妇的网站参与了百度竞价排名,投稿者提出在学术论文数据库上能够查询全文的要求后,符莉主动联系重庆维普咨询有限公司及中国知网开展合作,两家网站相继给她“创办”的部分杂志颁发了网络出版证书和收录证书。此外,她还伪造“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等公章为投稿者颁发获奖证书、论文证书和教师继续教育学分。 这个造假团伙得以滋生壮大,还因为单个投稿者涉案资金少,而且很多人通过论文达到了晋升职称的目的,不愿向有关方面举报。符莉说:“很多教育卫生行业的作者反馈,论文在他们评定职称时起到作用,还主动介绍同事给我们投稿,甚至要求寄发票到单位报销。” 陈淼等办案人员表示,即使在被查处之后,仍不断有投稿者打电话到编辑部,咨询发表论文和汇款事宜。 办案人员在展示查处的部分非法期刊(3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王晖余摄 “论文市场”生意兴隆 职称评审亟待完善 “虽然目前20余种假报刊已被查封,但暴露的问题已远远超出案件本身。”办案人员坦言,大部分人否认投过稿件、汇过钱,对办案人员闭门不见甚至是恶语相加,取证比较困难。这些论文投稿者的心态折射了什么? “靠假论文证书获得职称或职务,这些人有没有教书育人、救死扶伤的资格?这样的职称评定机制是否存在问题?到底谁是真正的受害者?”有关专家表示,此案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令人深思。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许章润认为,这暴露出目前一些行业单纯以论文评职称的“制度弊病”。现行评价机制存在重论文发表轻工作实绩、重论文数量轻研究质量的不良导向,已脱离实际违背人心。另一方面,一些人通过假期刊论文评上职称,还说明目前一些单位评定职称的程序有漏洞,也反映出部分参与评价的人缺乏学术操守和职业道德。 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曹锡仁认为,此案存在时间之久、影响面之广令人震惊。现在很多合法刊物也收取论文版面费,应该管一管。同时,由于许多单位对发表论文的数量、级别提出不切实际的“刚性要求”,导致合法刊物根本无法满足巨大需求,“这为学术造假提供了制度运行空间”。 治乱需用重典。“要从根本上减少学术造假,必须从制度改革层面考量,铲除造假土壤。”有关专家认为,当务之急是加强学术期刊监管,改革职称评定机制和专家评审制度,不能仅以“论文论英雄”。同时应探索建构多元化的学术评价体系,适当发挥民间学术机构的评价作用。 “提升学者的学术伦理和学术道德也刻不容缓。”许章润等专家表示,“只有让学术造假者身败名裂,才能开创清明的社会创新风气。” 办案人员在清点伪造的假公章(3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王晖余摄
183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21: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