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院长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院长不好当’,但许多许多人争着当
热度 15 lin602 2011-4-5 22:57
曹先生的博文‘ 院长并不好当 ’说了许多,其中许多道理也是对的。但是,事实上,在中国的高校,挤院长位置的人打破了头(不是外观破了,是感情破了)。 为什么?其实说穿了就是有好处呗。一个好处是领导们有荣誉感,有个官位光荣呀,二是可以管别人,有管人的快乐,有权力感,三是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例如学校领导们组团轮流出国出访,申请课题上优先,实验室优先,分配仪器及分配研究人数优先等,可以用单位资源为自己争取课题或项目,还可以通过工作关系认识许多上级领导与关键人物,普通百姓有这个方便吗。还有嘛,不当领导,招待其他人全是自己出钱,当领导有招待费呀,等等,如此很多很多。 我校近期又出通知竞聘一些副处岗位,报名参加竞聘的人数不少(刷了一轮,网上还公布不少候选人,如果有兴趣,可以登我校网上观摩)。下半年要进行全校中层领导换届竞聘,又会有一场场明里暗里的争斗,又会产生许多普通百姓的话资,哈哈。 中国从来都是喜欢做官的国度。
4067 次阅读|11 个评论
白春礼任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
热度 13 科学网编辑部 2011-3-7 20:48
白春礼任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
(新华社记者 郝远征/摄) 2月28日,中科院召开干部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沈跃跃受中央领导委托,宣布了中央关于中科院主要领导调整的决定,任命白春礼任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主持会议。 刘延东指出,这次中科院主要领导的调整,是中央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从大局考虑,慎重研究决定的,体现了中央对中科院工作和领导班子建设的关心和重视。 刘延东指出,路甬祥长期在教育、科技界从事领导工作,多年来为促进我国科技教育事业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路甬祥团结中科院领导班子成员,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全院广大科技人员和干部职工,开拓进取,改革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刘延东指出,白春礼政治立场坚定,熟悉中科院的全面情况,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科技教育领导工作经验。中央决定由白春礼接任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既是对白春礼同志的高度信任,也是对中科院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充分肯定。相信白春礼一定会按照中央要求,带领班子成员全力以赴做好工作,不负中央的信任和重托。 刘延东强调,中科院作为我国最大的国立科研学术机构,是代表中国科技最高水平的“国家队”和引领中国科技发展的“火车头”,是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在推进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中科院承担着重要职责。她对中科院提出六点希望:第一,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大力开展科技攻关;第二,瞄准世界科学发展前沿,加快提升我国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研究水平;第三,加大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增强科技发展的活力;第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创新文化建设,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第五,建设国家高端思想库和智囊团,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高质量咨询服务;第六,提高机关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在推动科学发展中“创先争优”。 中科院领导班子成员,近期离开领导班子的中科院老领导,中科院各分院、京区事业单位、中国科技大学、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国科控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在京的部分学部主任、专委会主任,以及院机关各部门副局长以上领导干部出席会议。(来源:中国科学院)
4289 次阅读|8 个评论
中科院网站率先公布新一任院长
热度 5 pukin 2011-3-2 10:57
中科院网站率先公布新一任院长
在中国政府网站、人民网、新华网等权威网站未公布的情况下,中国科学院网站昨天(2011年3月1号)率先公布了新一任的中科院院长。 呵呵,感觉稍微着急了点
个人分类: 博客新闻|3767 次阅读|12 个评论
教授和院长是本土博士受歧视的罪魁祸首
热度 11 chrujun 2011-1-23 14:10
前一段时间,大家对高校对本土博士的就业歧视政策口诛笔伐。大家可能没有深挖高校出此下策的深刻背景。实际上,高校的院长和教授们,才是本土博士受到就业歧视的罪魁祸首。 为什么这样说呢? 在某著名高校的某系,全部教职工的90%以上是某牛人的徒子徒孙! 这就是高校人事部门出此下策的直接原因! 院士、院长和教授们都想把自己的学生留下来,形成自己的嫡系部队。 在某些系和研究所,学术上的近亲繁殖率长期保持在100%! 每年,学院的进人指标下来后,报到学校的基本上是院长和教授的博士。人事部门实在是没有办法,要是不同意,更牛的院士会直接出马,直到把自己人留下为止。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如此现象泛滥成灾的后果是学校直接出台政策,将本校和同等级别高校的博士排除在就业门槛外。985、211高校只要海外博士,一般高校只要985、211高校博士。 如果院长和教授们不搞用人唯亲,做得用人唯才,高校也不会出此下策。
个人分类: 中国观察|5009 次阅读|20 个评论
[转载][转]九江学院杀院长的张俊教授比我幸运多了
xuecw 2011-1-20 09:55
近来学界竟出丑事,有为职称而自杀的,有为权力而杀人的。忽闻九江学院副院长杀害院长焚尸,据说源于争权致积怨甚深。看了媒体对杀人者张俊的简历披露: 2003年, 35 岁的张俊从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律系研究生毕业。 2009 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职称。 2010 年被推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2010 年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 。 2011 年,与院长而积怨而杀人。 在职称仕途上张俊比我幸运多了。那我是不是也要杀人才合适呢? 我 1997 年硕士毕业到山东工程学院,是当时该学院某学科的第一个硕士。 2005 年又从媒体排名前四的某大学博士毕业,又是山东工程学院与淄博师专合并后的山东理工大学第一个该学科的博士。看了一下 cnki 数据库的发表的论文,我发表的论文期刊档次、质量、数量也不次于张俊。我至今博士毕业 6 年,副教授 8 年,连教授职称也解决不了。 是不是我的学校档次高而难以晋升?不见得, 评审权力下放到学校后行政干部们上的教授职称太多。 既然从硕士、博士都是该校该学科的第一个,为什么连一点行政职务捞不着?因为大学合并后的本土官僚太多(后来有合并进来淄博电大和职业专科学校)。博士要先学会给本土官僚打工才行。打工一次两次可以,但学校每隔两年就合并一次单位,换一次领导,适应不了。糟糕的是,该学校的相关学科一旦具有有点权力的岗位,往往先要让位于党委下派的对该学科不太了解的、只是为了镀金的官僚,三番五次折腾,使学科错过发展机遇,难以发展。我不仅不能晋升,还面临失业的危险。 现在作为多年的博士副教授,每年的津贴还赶不上一个科员。校领导认为,博士可以搞课题吗,但我的学科又比较特殊,刚好是众多行政领导也能搞的。以往省级课题多集中到行政楼上。一线教师申报的课题往往要过学校的评审关,而教师不能跟领导挣课题是常理。那就申报水平高一点的国家级课题吧。可是谁能保证国家级一定能拿得下来。于是,年终就没有工作量了。 所以我为什么一定要争取一个副处级岗位,为了基本的温饱问题。那么多的人能干,为什么我就不能干?处级干部一百多号人,而某学科的博士只有一个。 那有人问你为何不离开呢?说到这点更窝火。学校自己把专业折腾没了,还不让相关学科老师好走。中 国大学教师不能自由流动势必消减某些教师的学术热情。官员可以荣升到其他高校,教师流动就好像成为学校发展的死对头。 想想九江学院,如果每个院有六七个处级干部, 20 个学院就有 120 个处级干部。不如干脆学校不要设行政级别,课题申报交给一线老师组成的评委会。是不是杀人的几率可以降低? 不过请放心,我只是借此反映一下中国地方高校的现状而已。在厚德楼前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而去杀人的荒唐举动,一般老师是不会干的。写点文章能发就发,期刊如果收费就发到网上。不算数也得进行思维活动。谁让我们搞的是不被国际期刊库收录的 EE 呢,津贴让 EE 、 EI 们拿去好了。 谁叫我们搞的是最软蛋的软学科呢,不过正是这一软学科所涉及的对象由于太软而让温家宝总理确实头疼。 相关链接:九江学院副院长杀害院长焚尸 争权致积怨甚深 http://news.qq.com/a/20110120/000053.htm 杀人动机成谜 副院长院长曾合作无间 李长江和张俊二人的命运交集,最早可追溯到 8 年前的 2003 年。 这年夏天, 35 岁的张俊从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律系研究生毕业,通过应聘来到其时正面临升级扩张的九江学院 ( 原九江财经高等专科学校 ) 任教。当时,九江学院刚经教育部批准,成为一所全日制综合性本科国有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河南鹿邑人张俊,给一位早年相熟的老师留下的记忆是, “ 当时他们去九江学院应聘时,还是我带去的。其实人也很老实。 ” 张俊初到九江学院法学系任教时,李长江为法学系副主任,虽然比张俊年轻,但 1995 年本科毕业后就来校的天津人李长江显然是老资历。 2003 年 9 月,李长江升任法学系主任 ( 副处级 ) ,兼理论法学教研室主任。也在当月,张俊被聘为讲师,并担任经济法学教研室主任。 据知情人士透露,具有硕士学位的张俊当时业务能力突出,深获李长江赏识,两人曾一度打得火热,关系非常亲密。当时张发表了很多法律方面的论文,并与李长江有过合作。 “ 张俊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比较会讨领导喜欢,李长江也觉得他是可用之才,可以说张是李长江一手提拔起来的。 ” 据知情人介绍。 2004 年 2 月发生在张俊身上的一件事,在当时的九江学院传为美谈。当年放寒假前,学院一位澳籍人士詹频途 (Peter Johnson) 不慎将装有很多现金、信用卡等贵重物品的钱包丢失,而捡到钱包的正是张俊。张和妻子亲自将钱包送到詹的公寓,并谢绝了对方坚持要付的酬金。为此,詹频途曾专门写信给李长江以示感谢。 两个月后, 2004 年 4 月,张俊即被聘任为法学系副主任。 无论学术还是仕途,张俊上升的速度都可谓顺风顺水。有老教师回忆,张俊到九江学院才一年,即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发现尸体的电梯毛坯间,清晰可见焚烧遗留的灰烬、斑驳的油迹、熏黑的墙面,以及凌乱的电线。 尽管张的杀人动机仍未明朗,有待警方最终调查和披露,但短短几天来,在九江学院的教工层面,借由案件本身引发的深层次反思已开始生发、蔓延。 “ 一个政法学院的副院长、教授,杀人焚尸,其不仅突破了法律的底限,更是突破了道德的底限。 ” 一位教师这样评说。 这位教师认为,追根溯源,扩张时代的九江学院曾出现过崇尚个人权威的领导,而李长江就是那时被提拔的中层干部,以致后来,无论李还是张俊身上,都还残留着权力时代的阴影。 而在学生层面,几天来,政法学院副院长杀害院长,更像是一个游离现实的荒诞、恐怖故事,剥蚀着年轻人的内心。 16 日,已经放假的校园内,只有少数考研的学生还在留校复习,政法学院毕业班周小明 ( 化名 ) 是其中之一, “ 这太匪夷所思,我们感到很震惊。 ” 周小明拿出不久前院领导和全班同学的毕业合影照, “ 他是学法律的,又是老师,还是院领导,最懂法的人,却知法犯法,而且手段这么残忍,这让我们学生实在不敢相信,也很难接受。 ” 和张俊几乎没有接触的周小明,如果不是这次出事,甚至认不出毕业照上那个戴眼镜、略显文气的副院长。 而对院长李长江,周小明和他的同学则流露惋惜。院长曾在一次学生大会上,讲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 。一般院领导开会都强行要求学生去听,但院长说感兴趣就听,不感兴趣可以不听,这给同学留下很好的印象。 ” 院长留给同学的最后印象,是去年 12 月 28 日,毕业班的聚餐会上。李长江来到桌前向学生们敬酒,并鼓励和祝福他们:毕业后要好好工作,将来做合格的法律人才。如今这句殷殷祝语留在学生心中的,不知是温暖,悲切,还是其他。 人事变动关系裂变 也是这一年,九江学院法学系经四校合并后,由原九江师专政法系和九江财专法学系为班底,重新组建为九江学院法学院,成为九江学院的一个二级学院。 “ 如果追溯两人恩怨,这个时期,是两人关系发生裂变的分水岭。 ” 据知情人士介绍,合并后的法学院发生人事变动,由原九江师专并入的一位副院长实际主持工作。 据该人士称,新主持工作的副院长到来后,张俊又跟这位副院长走得比较近, “ 李长江不再主持工作后,张一度以为李完蛋了,并和李开始疏远,结果两人关系恶化。 ” 而此时,从权力一线 “ 退 ” 下的李长江,和张俊均为法学院副院长,按照官场游戏规则,两个人 “ 从以前亲密的上下级关系,变成了互为对手,很可能会在暗中较劲,谁也不服气。 ” “ 当时李长江看在眼里,心里肯定很不舒服,认为张太过势利,感觉你背叛了我。 ” 此知情人士分析。 然而仕途险恶,世事难料。 2005 年九江学院爆发了该院历史上颇具影响的 “6·25” 学生闹事事件,当晚至次日凌晨,九江学院数千学生闹事,学校超市和食堂被砸,并有学生围攻行政办公大楼。其原因是关于学校收费和食堂伙食问题,九江市领导出面才使该事件得以平息。之后不久,法学院领导发生异动,李长江重新主持学院工作。据记者查询,李长江在 2006 年 11 月的一个公开场合,出席身份还是法学院副院长,但到 2007 年 5 月其职务已变更为执行院长。 尽管表面风平浪静,但知情人士透露,重新主持工作后的李长江和张俊其实有了很深的间隙。 2007 年底,九江学院筹备成立另一所学院,消息人士称,当时张曾向校领导提出要调到新学院去,但领导没有同意。 2008 年 6 月,原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和法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政法学院,李长江任院长;张俊为副院长,排名在当时的党委书记聂和菊、副院长陈胜才之后。 “ 他们两人,在公开场合看不出什么矛盾,但两人之前私下的恩怨,我们也多有耳闻,可能张曾经 ‘ 背叛 ’ 过李,李是不是会有报复心理,张又不服李,权力场上长期积累的恩怨,一旦产生裂痕,很难修复。 ” 一教师这样分析。 该教师另介绍,张俊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以来比较春风得意,是个遇事不会妥协的人,性格比较容易走极端,而李长江其实也是个从来不妥协的人,平时老师私下曾议论,两人暗中爱顶牛,私下有矛盾和较量。李被杀后,耳闻两人交恶的老师私底下开玩笑说,是不是张杀的?结果真是张干的,老师们还是大吃一惊。 副院长之 “ 非常道 ” 尽管在行政级别上,张俊一直处于下风,但在学术和职称上张却走在了李的前面。 2009 年 10 月 29 日,张俊被破格晋升为教授职称。而直至案发前,李长江还是副教授职称。一位老师回忆,去年因为指标原因,李长江没有被评上教授,为此一度很郁闷,曾公开发过牢骚。 到 2010 年底,张俊在业务上高歌猛进,在九江学院组织的 “2010 年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 的推荐中,张俊被推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然而张俊在业务上表现出的成绩,同事却另有解读,有人认为他 “ 急功近利,善于钻营 ” ,甚至 “ 比较势利 ” 。与张俊原来同在法学院共事过的一位同事,案发后评说张有性格问题,其实是个心理扭曲的人,但具体所指,他不愿意多讲。 “ 一是性格缺陷,二是利益之争。 ” 同事这样总结张杀人的缘由。 两个院长日常有矛盾,这在案发后已是不争事实,但具体什么事情引爆了张,成为动手杀人的导火线,同事中几乎没人知道,或愿意透露。事发后网上曾传李长江生前是九江一律师事务所律师,正代理一起土地纠纷案。有人起初揣测其死因可能与该案有关。但同事对此予以否认,警方也未予证实。 张俊性格的多面性,从九江学院散在的一些材料中也可窥探一二。据 2007 年 3 月一份资料,当时九江学院各二级学院召开学生座谈会,征求对教师的评价,法学院的学生座谈时,张俊曾被作为 “ 师德高尚,为人师表,实为人范 ” 的代表,深获学生好评。
个人分类: 高教评论|33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央视曝光中医养生大骗子 ---- 刘逢军 (视频)
xupeiyang 2010-12-29 21:24
视频:央视曝光刘逢军在大道堂违规行医骗患者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9日20:48CCTV新闻频道 简介:   北京有一家大道堂中医养生研究院的院长刘逢军被曝违规行医欺骗消费者,央视记者实地采访多地求证揭开了这一骗局,这不仅使人联想到前不久的悟本堂。在大道堂出售的书中介绍刘逢军的经历、资历经调查也都是子虚乌有的或者早已不存在的。   12月29日CCTV新闻频道播出以上视频内容。 1
个人分类: 食品问题|3870 次阅读|5 个评论
当家以后
肖立志 2010-8-22 17:47
2010年4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成立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集成物探、测井、计算机、电子工程、自动化等五个学科,在此固定编制教师100余人,本科生、研究生加起来1800余人,成为学校最大的学院。 我被推到院长的位置上!这对从来没有担任过行政工作的我是一个挑战。 我义无反顾,十分认真地接受了这个使命,并全身心地投入到繁杂的管理工作中。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 次阅读|0 个评论
院长脱光,学院名扬
tarimriver 2010-7-17 21:22
名为坏坏的小色女的网友在天涯上将南京中山文理专修学院院长杨林川献身艺术,勇敢脱光的事绘声绘色地描述出来,引得围观者众。在褒贬不一的评论中有人质疑其真实性,有好事记者联系了故事主人翁,证实此事不假。 按照杨院长的权威解释,说是由于所请的模特也是男士,由于道路不熟,未能按时达到上课地点,上课的院长不惜以身献艺,未曾想迅即在网络传遍。于是,律师宣称可以追究发帖者的责任、罚款等,并要求网站删除有关内容。 发帖者想引起轰动是无疑的,看看题目就明白了: 围观啦!校长裸体上课,女生花容失色。 希望引起轰动的不仅仅是发帖者,或许还有事件的主人翁。既然是找模特来上课,肯定学校的方位,乘车路线不会不知道,即使存在其他原因不能按时来到,作为上课多年的教师,不会连这点应对策略也没有,就不能先讲理论,等模特来了再绘画?当然也并不是说,从事艺术的教师就不能做模特。从后面跟帖可以看出,里面有该学院的介绍,有该院长的资料,推测有目的的炒作也不无道理。 而且,这位模特与别的模特不同之处不仅在于他是这个学校的最高领导和这个班的上课老师,在为同学们做模特期间还在教室里四处走动,对同学们的创作指指点点。我不知道现在的模特是否还保持同一姿势供学生描摹创作,但一个老师模特这样走动指点有些不雅,当然你也可以说是社会的进步。 附1:是天涯上的帖子: 『 天涯杂谈 』 围观啦!校长裸体上课,女生花容失色 点击:63133 回复:507 1 2 3 4 5 6 下一页 末页 共6页 直接到 页 var chrType = "public"; var intAuthorId = ""; var chrAuthorName = "坏坏的小色女"; var chrTitle = "围观啦!校长裸体上课,女生花容失色"; var chrItem = 'free'; var intItem = '0'; var intArticleId = "1942566"; var firstAuthor = '坏坏的小色女'; 作者: 坏坏的小色女 发表日期:2010-7-16 15:39:00 此事,发生在中山文理学院。千真万确,不掺假,不拖泥不带水。 校长也是我们教授,杨林川,就是早前世博会联合馆唯一展出的天价油画《和平飞天》的作者。   事情就发生在最近,我有图为证,我用手机拍的,不太清楚,全裸体,等我一会打上马赛克就发在跟贴里。mark的人可以关注一下。   我们全班男女学生见证了这雷人而感人的画面。   当天,教授杨,来到课堂上,说本来找好的女模特不来了,听到这样的消息,作为男生,我的男同学们感到失望。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我们女生们花容失色,兴奋不已,关于女生的兴奋,已经有不少女同学在博客和天涯上都做了表述,大致是对教授杨的行为给予支持的话。   但其实大家不知道,我们当天除了将教授杨作为模特在创作以外,我想,作为女生,我们更多地是在把握这难得的机会欣赏教授杨的裸体,色不色,这重要,色是女生天性,不必在这个问题上做过多解释。教授杨一身结实的肌肉看到我们如痴如醉,看得出来,他肯定很少当模特,虽然是画家,但他看上去有点紧张和害羞,但慢慢就进入平静,毕竟是教授啊。心态调整很好很快。   另外,还有一个大家不知道的事实。在围观教授杨的裸体后,有几个女生打电话给家人,向家长报告了教授杨的这一大胆举动,其中有几个家长感到诧异,其实我觉得这首先是我们学生感到诧异,把这次经历当成一种奇闻趣事与家长分享才导致家长诧异的。家长的态度是,可以让别人来当模特,让学生画,但教授杨不太合适,原因诸多,不一一表述。   作为我本人,我支持教授杨,他的胴体的确引人注目,肌肉更是发达到可以与田径运动员媲美,作为一件艺术品,这是难道的。   但是,我同时也看到了一些男生在吃醋,毕竟他们的女朋友也在认真地欣赏着这件艺术品。   大概情况就是这样。   我先处理图片,详细的情况我接下来慢慢讲。我喜欢直播。 附2:一个网友的跟帖 南京中山文理专修学院概况!06-03-22 01:31 发表于:《角落》 分类:未分类   一、基本情况          南京市中山文理专修学院是民革南京市委会主办、1998年经南京市政府批准的民办非学历教育高等教育学院(名誉董事长为原南京市长戴顺智同志,董事长为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南京市委主委陈圻同志)。与南京理工大学成教院、江苏电大直属分院(普专)合作办学,现开设专业有:经济管理、计算机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商务英语、法律(后四专业为双专科)。1998年9月我院首次招生,此后每年均招收学生.现在校生14个班共500余人。          我院现有专兼教师共48人,其中有高级职称教师占31%(其中正教授5人)。主要来自南京理工大学、南大、东南大学。他们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有老有新,教学水平较高。各班的基础课任课教师基本具有副高以上的职称,专业课中的教师也具有较高水平,少数教师虽然只有中级职称,但学历达到硕士以上。          我院地处南京东郊麒麟镇麒西路90号,该校址占地40.8亩,在主要交通要道宁杭公路旁,交通极为便利。有教学楼一幢,大小教室20多间,微机房一间,图书馆一间。宿舍一幢,有带卫生间的宿舍30多间,可供约800人在该校区就读。此外,食堂、浴室等生活设施亦十分完备,是一处较好的办学场所。还有较大的运动场地及多种运动器具,可保证学院正常实施教学和开展文体活动。          二、严格执行各项政策法规,按章办学          自开办以来,我院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政策、法规进行招生宣传,组织实施教学。按有关要求及时上交有关费用,我们做到收费严格执行标准,严格按有关政策落实学生的助学贷款、评优等。          三、领导重视,加强管理          学院领导将全院包括教学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均放在重要的位置,艰苦创业,带领全院人员从领会各项管理要求到完成工作任务都给予必要指点。领导还与班主任一同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参加工作总结和学生的各项评优;尤其是对教师聘任和教学设施的增添给予足够的重视。          随着学院规模的扩大,我院健全了应有的各个岗位,如:教务处、总务处、学工处、微机房、会计、出纳、院办公室等,每个班都设立了班主任,各岗位职责分明。我们工作人员始终是一个团结的整体,教务、行政、后勤和班主任均能把保证正常教学工作放在各自工作的首要位置。          四、认真组织教学,保证教学质量          我们严格按教学计划要求及时开课,所有课程严格按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实施,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给足各课的授课时数和实验时数。如今年三个普专新班,九月中旬以后才开课,元月初就要统考,只有15周的上课时间,我们从一开始就安排每周六天上课,保证所有课程的授课时数。          由于采取了以上教学管理方面的有效措施,使我们的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以2000级普专法律班参加省专转本为例,该班共45人,其中16人报名参加省专转本考试,有6人被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盐城工学院录取。          五、组织学生的课余活动          我们积极组织学生的课余活动,2003年10月,我们请到一位来宁学习的美国人到我院举办英语讲座;以学生会为主,参加了南京市组织的长跑活动、市科协组织的活动,全院学生进行了演讲比赛、十佳歌手赛;组织学生参加省电大组织的12#8226;9歌咏比赛;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并与学校周围的武警部队、村篮球队进行友谊比赛,还与武警部队签订了军民共建协议。01级三个班本学期有书法欣赏讲座,我院聘请了全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李健华老师作了一次高水平的讲座;深受同学们的欢迎。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对同学们增强体质,娱悦身心,丰富知识,提高素质,起到了促进作用。                                        南京中山文理专修学院                                       二00五年二月 附3:杨院长英姿:    附1-3来自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942566.shtml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6525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北京科技大学公开选聘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公告
yuyanwei0530 2010-7-13 21:16
北京科技大学公开选聘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公告 2010-7-13 11:12:17 北京科技大学始建于 1952 年,由北洋大学等 5 所国内著名大学的部分系科组建而成,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 1997 年 5 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 211 工程建设高校行列。 2006 年,学校成为国家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建设项目试点高校。 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始于 1959 年成立的自动化专业和其后建立的计算机专业及仪表专业。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和历史积淀,学院的学科覆盖了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信息利用的全部领域。学院现有教职员工 198 人,其中中科院院士 1 人,教授 34 人,副教授 59 人。学院现有在校生 3991 人,其中本科生 2600 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 1300 余人,外国留学生百余人,是目前北京科技大学招生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学院。学院现设自动化系、计算机系、通信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测控技术与仪器系和信息基础科学系等 6 个系和自动控制研究所、高性能计算机研究所、计算机科学与系统研究所、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现代通信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机器翻译与智能语言研究所、知识工程研究所等 7 个研究所。 学院拥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和计算机系统结构 2 个北京市重点学科、钢铁流程先进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信息工程北京市实验示范中心;还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计算机系统结构和通信与信息系统 2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控制科学与工程 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 个博士后流动站,以及 5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 7 个本科专业。 学院位于北京科技大学信息机电楼,现有建筑面积 1. 5 万平方米 , 教学科研条件、实验设备和计算机拥有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近 10 年来,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 973 项目、国家 86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各类横向科研项目 300 余项。特别在轧钢自动化、复杂系统建模与控制、智能机器人、物联网、生物信息、高性能嵌入式计算系统结构、高性能计算与数据工程、知识工程、认知无线电、光网通信等领域具有国内领先或先进地位,并具备了国际竞争能力。近 5 年,学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项、省部级科技奖 25 项。学院还与美国加州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等 10 多所世界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信息工程学院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在国内高校信息学科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创新研究的研究型学院。 根据建设发展的需要,现面向海内外选聘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一、院长基本任职条件 1. 热爱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遵纪守法。 2. 熟悉高等教育规律,洞悉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和趋势,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学术成就突出,具有带领信息学科在其前沿领域从事高水平创新性研究的能力。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及以上层次人才优先考虑。 3. 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视野开阔,开拓创新意识强,具有领导学院(系)或重点实验室的经历,有较为丰富的教育管理工作经验。能全力投入管理工作,有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 4. 公道正派,坚持原则,敢于负责,具有合作精神,作风民主,清正廉洁。 5. 符合知识化、年轻化要求,身体健康。具有博士学位和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博士生导师。年龄一般应在 50 周岁以下,特别优秀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二、提名或申请方式 1. 院长候选人将通过院系教职工推荐、海内外专家同行提名和个人申请等方式,并经学校遴选委员会初审后产生。 2. 被提名人或申请人向北京科技大学公开选聘院长秘书组提供简历和有关推荐材料、应聘岗位工作设想、本人近期 2 寸证件照及联系方式。 三、任期保障和待遇 院长聘期四年,期满后可以续聘。待遇和工作条件,按照北京科技大学相关规定,在面谈时具体协商。 四、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党委组织部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 30 号,北京科技大学党委组织部 邮 编: 100083 联系人: 孙景宏 电 话: 86-10-62332624 传 真: 86-10-62332293 E_mail: zzb@ustb.edu.cn http://www.ustb.edu.cn http://ies.ustb.edu.cn 五、其他事项 1 .提名或申请时间: 2010 年 7 月 12 日至 9 月 15 日 。 2 .如学校邀请院长候选人来学校面谈,其国际或国内旅费等由北京科技大学承担。 附件:北京科技大学公开招聘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报名登记表(点击下载) 北京科技大学公开选聘院长秘书组 2010 年 7 月 12 日 附件:去北科大首页下载。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1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1932年年6月)
brbaba 2010-7-3 17:30
翻开泛黄的相片,久远的年代,模糊的青春,但毕业骊歌的感情依旧,在这个栀子花开伤别离的季节,让我们重温昔日名校长们的毕业赠言那是母校的馈赠,一生的精神宝藏,那些犀利的言辞穿越时空隧道,依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和当下意义。   教育家胡适于1945年9月至1948年12月任北京大学校长,本文是胡适先生1932年6月27日在北大毕业典礼上的讲话,那是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他的身份是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为青年学子总结了毕业出路: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再有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了。   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未必是救命毫毛,做个防身的锦囊罢   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很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   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地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在这个国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他们的成功,同时也不忍不依据自己的经验,赠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做个防身的锦囊罢!   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再有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亲居了。   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   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学非所用,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吃,混官做。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   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的追求。少年人初次和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抛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势的俘虏。你在那牢狱里,回想那少年气壮时代的种种理想主义,好像都成了自误误人的迷梦!从此以后,你就甘心放弃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现在社会的顺民了。   要防御这两方面的堕落,一面要保持我们求知识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们对人生的追求。有什么好方子呢?依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有三种防身的药方是值得一试的。   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们出学校之后,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如果没有一两个值得解答的问题在脑子里盘旋,就很难保持求学问的热心。可是,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逗你去想它,天天引诱你去解决它,天天对你挑衅你无可奈何它这时候,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没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没钱也得缩衣节食去巴结她。   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离开学校之后,大家总是寻个吃饭的职业。可是你寻得的职业未必就是你所学的,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学的而和你性情不相近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工作往往成了苦工,就感觉不到兴趣了。   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也应该有他非职业的玩艺儿,可以叫作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因为一个人成就怎样,往往靠他怎样利用他的闲暇时间。他用他的闲暇来打麻将,他就成了个赌徒;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你也许成个社会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你也许成个史学家。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   第三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你得有一点信心。   古人说:信心可以移山。又说:只要功夫深,生铁磨成绣花针。你不信吗?当拿破仑的军队征服普鲁士,占据柏林的时候,有一位教授叫作费希特的,天天在讲堂劝他的国人要有信心,要信仰他们的民族是有世界的特殊使命的,是必定要复兴的。费希特死的时候,谁也不能预料德意志统一帝国何时可以实现,然而不满50年,新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居然实现了。   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铁律的。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获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新因。一粒一粒地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这是我们今日应有的信心。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朋友们,在你最悲观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个人分类: 科研保健|3263 次阅读|2 个评论
冯新华:在浙大做更“大”的事情 生命科学研究院
pikeliu 2010-6-16 09:15
冯新华:在浙大做更大的事情 日期: 2010年06月12日 16:37 来源: 浙大新闻办 作者: 潘怡蒙 高楚清 阅读次数:1776 孔教授,我准备去浙江大学了。 你要回去,你得回去!中国才是我们的根。 2009年4月6日,美国贝勒医学院教授冯新华参加完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筹)院长的招聘面试会,把自己准备回国的消息,告诉了远在大洋彼岸的老师孔宪铎教授。 浙江大学为全面提升学校在生命科学领域里的研究水平,带动相关领域其他学科的发展;组织开展与国家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活动,启动筹建生命科学研究院。2009年1月16日,浙江大学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一则招聘生命科学研究院(筹)院长的启事。经过严格的遴选,10月13日,浙江大学正式发文,成立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任命冯新华为院长。 踏着老一辈华人科学家的足迹,冯新华决定回国为中国的科学发展效劳。 与生物学的偶遇 接触生物学,纯属偶然。冯新华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社会上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冯新华的理想是考进武汉大学数学系。1979年,年仅15岁的冯新华以优异成绩被武汉大学录取,但没有分配到心仪的数学系,而是被调剂到了生物专业。那时的生物专业属于冷门,都不知道究竟是干什么的。冯新华说,改革开放初期,国内的生物学研究才开始蹒跚起步,我国在生物方面的研究较少,研究条件也相当落后,即使在武汉大学这样的重点大学,也没有一间像样的现代生物学实验室。 冯新华是个爱读书的人。虽然学习生物学专业不是他的初衷,但他还是非常投入,把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花在了图书馆里。从达尔文的进化论,到原版的生物学杂志,冯新华逐渐被生物学里蕴藏的奥秘深深吸引。本科毕业后,冯新华受到大学本科论文导师朱英国教授(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影响,报考了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并被录取,做植物遗传研究,并开始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崭露头角。期间,他在国内权威学术杂志《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上发表了2篇论文。 1984年10月,刚在中科院遗传所做研究生满一年,冯新华被导师邵启全教授派往泰国,加盟美籍华人杨又迪教授在泰国曼谷创办的亚洲蔬菜研究中心分部(总部在台南),做研究助理。当时的泰国被誉为亚洲四小虎之首,经济发达。亚洲蔬菜研究中心作为一个国际研究机构,在国际上的交往也非常广泛。这是我第一次走出国门,真的是开了眼界,也为我以后继续深造坚定了信心。同时,冯新华与自己的首个海外导师、中心主任杨又迪教授结成了忘年之交。 回国后,冯新华开始申请读博士。当时只考了托福,因为没有钱,没考GRE。也有大学同意我不考GRE,但是必须要交申请费,这点钱我也拿不出。1986年,正当冯新华准备放弃出国继续深造的时候,美国马里兰大学给他寄来了录取通知书,并承担了所需申请费用。我是后来才知道,是杨又迪教授将我推荐给马里兰大学的孔宪铎教授,有两位教授的力荐,我才被录取。作为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创办人之一的杨又迪教授在植物病理学科领域颇有声望,为我国的农业发展与国际合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作为马里兰大学农业生物工程中心主任的孔宪铎教授也是国际知名的植物学家。在冯新华因为经费捉襟见肘,打算放弃梦想时,两位教授毫不犹豫地举荐了这位颇有前途的来自大陆的年轻学者。 1987年1月,冯新华成为美国马里兰大学植物分子生物学的博士生,师从孔宪铎教授。孔教授是冯新华遇到的第二位对他的人生有重要影响的海外导师。早在上世纪80年代,孔教授就通过多渠道参与和推动我国科学、教育建设,1991年参与创办香港科技大学,2001年推动创办临沂大学,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马里兰大学期间,在孔教授指导下,冯新华利用生物工程的技术开展对植物肿瘤的研究,探讨出植物荷尔蒙对植物肿瘤发育的控制,这不仅有助于人们对植物正常和不正常发育的了解,并且推出了生物界的天然发展规律。 1993年,冯新华赴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开始生化、细胞生物学博士后研究,之后,担任该校生长与发育生物学系研究助理教授,受惠于Rik Derynck教授的指导。1999年10月,冯新华以助理教授的身份加盟美国贝勒医学院,并一路成长为该校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系、外科学系教授。现在,冯新华已是细胞生物学信号转导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他在信号传导、蛋白质修饰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为阐明胚胎发育和肿瘤抑制等一些生物医学的基本问题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新药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我的人生路上,各位导师对我的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既是我的良师,又是益友。他们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创新的意识,奉献的精神,对我影响至深,可以说要影响一辈子。 与 TGF- 高处相逢 近年来,生物医学研究的发展突飞猛进。继20世纪遗传密码、基因转录、和蛋白质翻译等基本规律的研究获得突破之后,如何控制细胞的基因表达、增殖、分化和发育等细胞信号转导过程将成为本世纪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最大挑战。 冯新华研究的专业方向是蛋白质修饰和信号转导,这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最热门的两个课题。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冯新华带领他的团队一直瞄准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前沿,勇敢而执着地探索着。 生命活动离不开信号。细胞外信号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相互作用转变为细胞内信号并在胞内传递,这个过程在细胞增殖、生长、分化、衰老、死亡等基本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信号转导异常将会导致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发育异常、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而信号的传递大多是通过磷酸化等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来实现的,蛋白质的磷酸化是由蛋白激酶催化而成。 因为传入细胞的信号,各自的任务都不相同,有些信号是让细胞生长,有些则是让细胞停止生长,这是一个协调的过程。冯新华说,在过去几十年中,蛋白激酶的研究很多,但磷酸酶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冯新华确定了自己主攻的方向:我们要寻找细胞行为、信号转导过程中的关键磷酸酶。随后,他带领课题组独辟蹊径,首先从人类基因组里面克隆了100多个磷酸酶。我们建立了人类基因组编码的全套蛋白磷酸酶文库,并通过用功能基因组的办法,并首次发现了该领域科学家们寻找多年的终止TGF信号的磷酸酶。2006年,这项工作发表在生物学界最权威的杂志Cell上,该磷酸酶PPM1A的发现和后来的RanBP3工作精辟地阐述了细胞内的TGF信号是如何终止的,代表了TGF领域里自从1996年发现TGF介导分子Smad以来的重大突破性发现。这些工作和正在进行的磷酸酶基因敲除老鼠模型,将为药物开发提供了理想的分子机理研究和筛选平台。 在冯新华的带领下,课题组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首次发现了SUMO修饰对Smad、共转录抑制因子CtBP活性的调节作用;首次证明了抑制性Smad6在细胞核内的功能,提出了Smad6直接参与基因转录调控新模型;首次发现作为抗癌药物的Hsp90 抑制剂可以拮抗TGF信号通路,揭示了Hsp90 抑制剂抗癌的副作用问题和应用于治疗由TGF过多引起的疾病的可能性。 此外,冯新华还提出了肿瘤如何逃避TGF-抑制功能的新机理;首次克隆了一种参与泛素化过程的泛素E3连接酶Smurf2和dSmurf,并证明了它在Smad蛋白降解、果蝇翅膀的发育过程中有重要作用;首次参与克隆了TGF-信号介导分子Smad,并阐述了Smad蛋白与其他转录因子协作激活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以及在细胞周期调控和肿瘤抑制中的作用;首次发现了TGF-受体上的L45结构域并阐明了TGF-受体的作用机理和信号特异性。 近年来,冯新华在Cell、Molecular Cell、Nature等国际权威期刊杂志发表了70多篇论文,总被引用4千多次,应邀编写 The TGF Family 、Smad Signal Transduction 、美国主要外科教科书Schwartzs Principles of Surgery (第八、九版),以及国内研究生教科书分子细胞生物学有关章节。在美国主持了16项NIH等科研项目。 回国做更大的事情 进入不惑之年,冯新华面临着内心的价值拷问。长期埋头于科研,如今已是功成名就,现在是该回来为国家做点事情,做些更大事情的时候了,要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 近年来,冯新华一直在关注着国家的发展和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即使科研任务再繁重,他每年都会坚持回国交流。除了和清华大学开展一些课题研究外,我主要还是为国内高校引荐一些在海外工作的学者和专家,回国开展学术交流,或者是科研合作。 在美国,当你成为教授之后,你基本上只能在你的那一块研究领域继续研究。而生物学研究是一个很广阔的领域,需要大的平台。冯新华说,浙大给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这是他选择来浙大的原因之一。他的选择得到了杨又迪教授、孔宪铎教授等华裔科学家的肯定和支持。冯新华说,他们本人也都是在学术生涯最鼎盛时期,毅然选择了回国,寻找自己的根,也寻求比科技、比个人前途更大的事业。 现在,作为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的首任院长,冯新华已经开始谋划研究院的发展愿景。我会借鉴在国外著名研究机构的一些先进的管理模式,营造一个适应研究人员潜心研究的科研环境,尽量让大家自由发挥,争取都能出来更好的成果。 面向全球招聘专家、学者,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创新团队,是冯新华目前的首要工作。浙大大力支持生物医学的创新型研究,已经提供了很好的硬件设备和科研平台,我现在最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招最优秀的人来。冯新华说,借鉴原马里兰大学总校校长John S.Toll的治校策略:Keep the best people and keep them happy.(留住人才,使之愉快),研究院将会给每个优秀人才一个很大的发展平台。我不会用每年要写多少篇类似SCI论文来框住他们,我给他们充裕的时间,让他们能在3至5年之内,在他们各自的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在研究方面,研究院将围绕国家的需求,继续开展国际一流的基础课题研究,发挥国内临床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开展转化研究。我将建立新的实验室,开展以细胞及动物模型为系统研究细胞信号转导、磷酸酶组在正常细胞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调节功能和分子机制的研究。冯新华说,新的课题组将继续保持在所在研究领域里的领先地位,并进一步挖掘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的课题,试图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对蛋白质修饰和TGF-信号转导途径在发育和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以增进人们对蛋白磷酸酶组和TGF-b通路的分子作用机制和生物学意义的理解和认识,为干预导致疾病发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潜在靶点。 我们的目标是建成国际上有竞争力的科研机构。这是冯新华给浙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设定的目标。 (潘怡蒙 高楚清) (此文未经本网书面允许,不得转载)
个人分类: Yangtze River Delta|143 次阅读|0 个评论
原教育部长周济顺利成为工程院院长
tarimriver 2010-6-11 13:05
中国新闻网今天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会议今天结束,原教育部长周济、中国工程院党组副书记周济接替退休的徐匡迪,成为新一任中国工程院的新院长。 周济来工程院之前是教育部长,中国的教育与医疗和房地产业一起被全国人民诟病,尤其是周济的去任教育部长恰好赶上钱学森去世,钱学森与温家宝总理关于中国出不了杰出人才问题再次被关注,认为周的离职与教育问题有关。谁知,随后便有周济任工程院副书记的消息公布出来,说明高层对周济还是比较赏识的。考虑到当时的徐匡迪已到退休年龄,高层调周济到工程院接替院长职务的说法便顺理成章,现实证明了人们的推测是正确的。不难想象,周济当了工程院院长后便会顺利成章地成为党组正书记。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2057 次阅读|1 个评论
北大原副校长王义遒教授论教育:要力避“武大郎开店”现象
zjcui 2009-11-12 09:08
原北大副校长王义遒教授(节选自新浪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9-11-12/043619028388.shtml )   中国青年报:在这样的大形势下,教育还能有什么作为吗?   王义遒:教育不能够扭转乾坤,但并不是说教育没责任。我觉得现在高校里有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就是行政权力远远大于学术权力。我管事的时候,要去找一个人来做院长或系主任都非常困难,他们觉得干这种事情对学术会有妨碍。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学者都很愿意当官,因为只有当官才有特权和资源,有自己的项目、经费、场地和人员。这种风气如果延续,学校将来就非常危险。   我还有一个忧虑。2002年从学校的学术委员岗位退下来之后,我给他们的一句话就是:北大千万不要出武大郎开店。就是说,一个院长水平高,他可能就很难引进水平更高的人。我觉得现在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的。我们国家现在都是单位所有制,人才很难自由流通,这都是问题。一个好的时代应能让每个人的潜能、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人尽其才,这是我的理想。   中国青年报: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让人才的潜能充分发挥?   王义遒: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变人才的单位所有制。人身的单位依附,会使人缺乏流动性,成为单位功利的工具,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在人才单位所有制的情况下,还要防止武大郎开店的情况。一个人成才有两方面因素,一是他要能成得了才,另一个是还得有人赏识。现在搞科研的人比较多,竞争过于激烈,所以有些地方内斗很厉害,谁想出来很困难。就好像一筐螃蟹,谁都想爬上去,但后面的钳子会把它拽下来。
个人分类: 新闻评述|2871 次阅读|2 个评论
周济将任工程院院长
tarimriver 2009-11-4 16:37
曾经的教育部长周济的被免职在科学网和整个网络界引起欢呼,有一种痛打 的阵势,并对新部长充满一定的期待。关于周济的去向,吴宝俊在其博客预言将出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并且希望将来真的到任能给研究生涨工资云云。就在周部长被免职的第二天,人们发现周济已经被任命为中国工程院副书记。 由于周济在教育上6年多的工作乏善可陈,而其年龄已经63岁,还有2年就该退休了,所以我曾估计副书记是其退休前的最后职务。 根据刚刚从网上得到的消息,这位周部长虽然不得民众的欢迎,却深得高层的欢心。凤凰网预测,周济非常有可能将在明年接替现在72岁的工程院院长徐匡迪的职务,成为新一届工程院院长。凤凰网说: 2007年十七大召开之前,教育界和科技界已有传闻,周济可能接替当时已经70周岁的徐匡迪执掌中国工程院。这一传闻,有极高的可信度,因为中国工程院历任的三位院长朱光亚、宋健、徐匡迪均为院士。曾经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的周济不仅是院士,又身居部长高位,再升半格,主管自己最为熟悉的领域,似乎顺理成章。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9778 次阅读|9 个评论
“去行政化”的改革中,选举方式很重要
arithwsun 2009-8-18 07:40
目前,国内大学"去行政化"改革,看来将会形成潮流。这个潮流是否能产生实质的改革,而不是流于形式,往往会决定于一些技术细节。 譬如选举方式的问题,就很重要。正是因为选举方式的不同,才产生了两党制和多党制的区别。 本文试图提出一些猜想,可请政治学方面的教授进行专家指正。 在去行政化的过程中,有两个职位非常重要,我们以学院为一个单位做例子吧,即该学院的院长,和理事会会长(现在还没理事会这个东西,现实对应物是“学术委员会”)。 吉林大学的改革,着重于将这两种职位分开,一人不能身兼二职,作为去行政化的分水线标志。而我在前文中说过,这个规定本身,是反“选举精神”的,若选举出来,大家就是愿意让一个人同时身兼二职呢? 所以,这个分水线即不本质,又不符合其所代表的大势,即引入“选举”这种西方政治法则,让其在中国某一局部生根成长,大学,作为社会的象牙塔,成为试行单位,是很合适的。 真正的分水线,我前文认为是透明化程度,即行政系统必须达到最大透明化,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甚至可以达到完全透明化。而将那些不能透明化的部分,交给教授会,或其核心---理事会。 本文,讨论的是选举方式,任何一个单位,领导人的作用是巨大的。现在,我们就谈去行政化中的两位领导人,学院院长和学院教授理事会理事长的选举。 下面的说法,很多靠我的直觉而来,未经过学术性、专业性的学习和检验,所以,政治学专家教授的意见尤为重要。 A1. 院长的选举,采用直选制,由教授会所有成员(全院教授和永久工作人员)投票产生。 A2.理事长的选举,采用间接选举制,采用先由教授会选出理事会,再由理事会成员投票产生。 我还不能很清楚地表达道理所在,仅直觉上感到这样做较好。实际上,很可能现实中的改革操作,也大概会采用这样的方法。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促进大家讨论和思考。 譬如,直选制是一人一票,相当于是按每人的直观心意投票。而间接选举制,则是由理事会成员代理投票,相当于是理事会成员代表了一类人群的想法,进行投票。 那么,关键就在于理事会成员的选举方式,采用何种方式为好呢? 当然,在所有的选举中,透明化原则是最重要的。如竞选人的材料公布,竞选纲领,演讲答辩,如果没有演讲答辩的选举,不是真正的选举,因为其透明度程度,已经低于一个合格选举的标准了。 除了政治学中、现实中已有的选举方式外,对于大学院系理事会成员的选举,我现在提出一种新的设想,事在人想吗,大家请看: B1. 理事会成员在竞选时,需提交自己的竞选纲领和竞选博客,最大程度地表达自己的工作主张,并做尽可能多的演讲答辩。以此减少信息不对称,让人知道这人若选上去要干嘛。 B2-a. 第一种选法,选民们在候选人名字上划圈,圈的个数有限额(数目小于待选理事会成员数目),最后计票即可。这跟以前的做法并无不同。 B2-b. 第二种选法,投票时,多重投票制,即规定一人限投几票(数目是不是应该小于待选理事会成员数目,不知),注意,这里与众不同的“多重”,指的是,投票人名可以计算重数,即你可以将限投的那几票,都放入到一个候选人身上,允许重复计算。 B2-c. 第三种选法,每个候选人给每个理事竞选人最多只能投出一票,但是每个候选人的总投票数,不做限制。 B3-a. 第一种竞票法,取前几名票数最高者,进入理事会。 B3-b. 第二种竞票法,候选人票数超过指定额度后,即当选为理事会成员。 虽然技术细节上,在B2,B3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可能选择,但,只要坚持先选出理事会成员,再选理事长,就会在本质上产生跟直选制完全不同的机理和效果。而不同的技术细节,只不过是加强或弱化了其机理和效果而已。 譬如,有一个主张,很多普通教授都同意,但若是愿意代言此主张的理事候选人只有一个,则将来理事会中伸张此主张的人数,反而会少。 这样做,合理吗? 我以为,是合理的。谁叫没人愿意出来代理这种主张呢,没人愿意代理的主张,就不是真正的主张。这种理事会选举机制,将会有效地避免此种“假民主”主张。 如果这个主张真的合理,看到这个主张不能得行,那就多站出几个代理人竞选理事会成员吧,这是一个合情合理的设定。 另外,这种设计,还能推动多元化主张的生成,不至于让一些“少数派”主张彻底失去声音,因为只要这个“少数派”推出足够数量的理事会竞选人,尤其是在B3-b这种设计下,只要过指定额度,即能登堂入室。 简言之,院长直选制,是按“人头"定票数,理事会选举制,是按"主张"定票数,愿意代理特定”主张“的教授越多,符合这种“主张”的理事长候选人越容易当选。 这种情况下的民主选举制,精英集团就仍有可能“打败”大众(注意是加引号的),因为前者的代言积极性,往往比后者要高。我感觉,在大学这种高智力单位中,理事会的选举方式上采用这种,可能会更好。 为什么,谈不太出来特别清晰的言辞,仅是直觉。可能,就是因为多加了一层变数,从而创造出一种阴阳相济,具有矛盾性格的选举机制出来。 至于,院长的选举,即使采取直选制的话,也仍然存在可能的技术细节: C1-a. 一人一票制,每个投票人只能投最多一票,票高者得。这个比较传统了。 C1-b. 一人两票制,每个投票人最多只能投两票,两票上的人名,可以不同,也可以重复,按重数计票,当然,也可以只写一个人名。 C2-a. 一次选举制,即最高票数者得票。这种情况下,最高票数可能不超过50%。 C2-b. 多次选举制,第一次选举,选出前几名,在C1-a中,是选出前2名(据说,这就是两党制的由来),在C1-b中选出前3名。第二次选举,最高票者一般来说,票数肯定会过半,尤其是C1-b这种选法,最高票者的票数比例一定很大,不过它尚未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出现。 种种不同的选举大势和技术细节,都将会决定了我们将来采用什么样的民主方式。其实,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施行,很多以往不可能的做法,现在都可以低成本地运行。譬如,可以预先将不同的选举方法,放到网页上,由该单位有选举权的教师们选项,选出来哪种,该单位就是用那种选举方法。这样,即使是同一个大学,数学系的选举方法,也有可能跟工程系的选举方法,在技术细节上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当前的改革,不光是要选人,而且还要选“选举机制”,这个“选举机制”本身,最好也是由投票产生才好,而不要由领导或少部分人决定。当然,如此又会产生出“选举机制”的选举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在网络出现以前是不可想象的。“选举机制”本身的推选问题,有点类似于院长选举,其中牵扯到的C项的组合,总共不过四种而已,那就都做出来,生成四种网页,让成员们按四种标准,对“选举机制”本身进行选举。多选几次,根据迭代效应,四种选择方式基本上会收敛于同一种答案。这个过程本身,就会帮助教授们选择出合适的“选举机制”,也相当于在真正的人员选举前练兵。 现在行政权和学术权分离的呼声很高,相关的“教授会”的改革,在各先进学校均是箭在弦上,对此有研究的科学家们,应该从速献计,以免错过改革之机。
个人分类: 大学建设|59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广州体院院长涉嫌抄袭体育总局副局长文章(组图)
冯用军 2009-7-24 21:05
来源:四川新闻学院 网址: http://news.163.com/09/0707/05/5DJJAO9A000120GR.html 声明: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欢迎学术讨论,谢绝人生攻击。 核心提示:网友曝光广州体育学院现任院长许永刚博士论文《中国竞技体育制度创新》一书抄袭情况极其严重。此事昨日被报道后,迅速引起轰动。而三年前,许永刚就因抄袭论文被曝光过一次。 许永刚 博士论文封面 四川新闻网7月7日报道 广州体育学院教授、苏州大学教育学博士、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硕士、广州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并有多项兼任职务。许永刚现任广州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5月30日,在天涯社区的网络杂谈版块里,名为eeeee1234的网友发布了《抄袭,又是抄袭博士论文也是抄袭》的帖子,直指广州体育学院现任院长许永刚博士论文《中国竞技体育制度创新》一书抄袭情况极其严重。此事昨日被《新快报》报道后,迅速引起轰动。而三年前,许永刚就因抄袭论文被曝光过一次。 网友曝料:他抄了44篇(种)论文 这位署名为一个学生家长的网友用数千字来详细介绍自己的发现:我有一个亲戚的儿子在广州体院读书,行将毕业。其父母托我帮忙找工作。我找了一家大型国企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领导上了学院的网站,好奇的他看了该院领导的网页,发现许永刚抄袭!发现2006年11月媒体曾大规模报道过,但许院长还是现任领导。带着疑问,进一步发现,大事不好!许永刚的博士论文也大面积抄袭! 也许是网友有心,也许是那位人力资源部领导做事认真,该帖随后竟把许永刚的博士论文《中国竞技体育制度创新》涉嫌抄袭的原文文献资料用检索的方式一一列出来:涉嫌抄袭多达44篇(种)文献成品文章,时间跨度从1998年到2003年,内容涉及政治学、法律、体制改革、行政司法监督、税收政策和大学学报等等。这其中,甚至还有杨树安2003年发表在《体育文化导刊》上的文章:《世界竞技体育发展的趋势》(第18、19、20页)!杨树安在中国体育界是个响亮的名字,他曾是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去年底出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记者看到,繁缛的涉嫌抄袭的文章检索整整占据了一整篇网页,这个发帖人在举报信的时间落款上注明5月18日,而本篇帖子的发帖时间为5月30日,不难看出,该网友花了12天来寻找许永刚论文中的问题,确实用心良苦。 记者调查:确实涉嫌抄袭或雷同 据《新快报》报道,许永刚所著的博士论文全书共354页40万字中,竟然有202页约19万字为抄袭而来。《新快报》记者近日一直根据帖子内容寻找相关证据,得出了许永刚的这本书确实涉嫌大量的抄袭或雷同的结论。其中有一些是涉嫌对原论文结构大段文字一字不落地抄袭,有一些则是对原论文中除图表外的理论文字进行抄袭,而有一些部分对原论文的抄袭超过了80%。该书与如此多的论文和期刊雷同,但各章节的参考文献中一字未提被抄袭的论文或期刊。新快报记者王华平向记者介绍,在他看来,这样大段大段高度雷同的现象完全可以之为抄袭,有些更是直接粘贴、复制到自己的文章中来。 许永刚的《中国竞技体育制度创新》2004年6月脱稿,2006年4月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原帖表明:此公就读于苏州大学,按苏大博士论文关于原创的声明,其博士论文属于原创著作,若引用他人的,应当在各章节参考文献中注明。但是,根据比对,许永刚的论文截至已检索之日止,已发现有二十多处是将别人论文或文章整篇整篇复制过来的。一个学生家长也表明了自己发帖的理由,一个惯于抄袭的博士,一个被多次曝光抄袭的院长,他的章盖在你孩子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上,你能接受吗? 犯事文章竟反复使用 其实早在2006年11月15日,《中国青年报》就率先报道了广州体院院长身陷抄袭门事件,称2006年许永刚和他的学生、留校硕士生王恒同一起发表的论文《中国竞技体育利益格局衍变的研究》,与别人2000年9月发表在《体育科学》上的《中国竞技体育的利益分析》大部分雷同。这篇论文很快被网友查出多处抄袭,许永刚当时称这篇文章我没有参与过写作,挂我的名字,是因为可以不交论文的版面费。当时广州体育学院表示,论文确属抄袭,而处理意见则是:给予王恒同两年不准申报职称,两年不准在《广州体育学院学报》上发表文章、两年不准申报科研课题,行政给予记过的处分。对许永刚,则只要求他在会议上做出深刻检讨。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的抄袭门事件中被曝光的论文也出现在许永刚2006年4月出版的博士论文中,连里面的图表也全部收录进了《中国竞技体育制度创新》!这相当于是把抄袭的文章再次利用,充当了博士论文的一部分。《新快报》记者还在该书后记里发现许永刚写着:为了完成这篇论文,我熬过了不少个不眠之夜,付出了很多很多。 许永刚不接电话玩隐身 《新快报》前天下午6时15分电话联系上当事人许永刚,并希望得到他对此事件的回应。许永刚马上邀请记者前往广州体育学院,并称在他的办公室接受记者的采访。然而,当记者5分钟后再次打电话给许永刚时,他的电话则一直处于无人接听或无法收到信号的状态。而在记者直接到达许永刚的办公室门口时,打手机、敲门仍无人应。报道中写道:当时,广州体育学院科研处办公室一名李姓副处长告诉记者,许院长前一阵子仍在办公室内,但不知道为何现在不在。而在昨天,本报记者也想通过电话联系许永刚,通过圈内好友拿到许院长的电话后,打了数十次电话均无人接听,但该手机始终没有关机,保持畅通状态。本文来源:成都商报 (本文来源: 四川新闻网 作者:谢礼恒)
个人分类: Life Comments|2413 次阅读|0 个评论
温州大学诚聘海内外英才
hxgwzu 2008-12-11 19:57
链接地址: http://www.wzu.edu.cn/NewsShow/?News_ID=17977
个人分类: 分享|328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0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