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治校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学校--依法办事才能不闹
热度 10 lin602 2016-5-6 15:54
学校最害怕什么?出事!特别是学生的生死。 只要学生在学校出事,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谁的责任与过错,许多情况下都会遭到学生家长的‘闹’。 堵学校大门的有,拉横幅的有,堵学校领导的有,堵路的有。 其实有的学生是在宿舍突然倒下去世的(病),有的是军训受不了突然倒下的,有的是与其他学生打架的,有的是与社会上打架的,有的是因为考试不合格的,有的是因为谈恋爱的,有的是车事故的,等等。 有的的确是学校的责任,有的其实与学校一点关系也没有。但一但出事,学校就如临大敌。加上现在自媒体时代,照片与视频上网,加上一些解说,真是真假不分。 许多幼儿园与中小学,基本上取消了外出活动,对学生采取的是‘圈教’,万一出门出现学生跑丢了,车出事,生病等,麻烦就大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学生与学校的这种纠纷,真是多呀,这种博弈,经常是斗智斗勇,少量的甚至你死我活。 一旦出事,不明真相的普通人,往往是同情弱者,舆论一边倒,真是无论多少嘴都说不清。 中国是一个法制国家,应该依法办校,分清责任,应该将这些事写成一些法律或规定条文,进行举证。 如果学校雇用没有资质的车与驾驶员,太阳暴晒高温下长时间军训,出去活动时没有做到合理的安全操作,教师体罚学生等过错,这是要追究学校与当事人责任的。如果事情与学校没有必然关系,或遇偶然不可抗拒的突发事件例如车祸、滑坡等,不能让学生家长无理取‘闹’。如果学校有过错,一是要承认错误,承担包括法律与经济责任,进行整改,或者关闭(当然大学一般不会关闭的),领导换人等。 一定要进行取证,质证,证据保存!没有办法协商时,可以对簿公堂,到法院进行起诉。 只有依法治校,处理这些大事,才能少闹或不闹。 目前这种情况,让做教师的与学校,也经常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谁的损失? 教育界与全民的损失!
3580 次阅读|14 个评论
新鱼塘经济学理论漫谈
热度 9 cgh 2016-3-20 20:08
新鱼塘经济学理论漫谈 管理学和经济学,绝对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也绝对是符合科学范式的,甚至比自然科学更科学的、更有价值的学问。 1、教授治校还是管理者治校 一直认为,所谓教授治校,根本就是无视管理学者的抢饭碗式观点,教授治学,管理学者治校,治校属于管理范畴而不是治 学范畴,管理学可以管理科学研究和科学教育。有如,科学史研究者,不一定要是某个具体科学研究的顶尖人物。鱼塘经营管理,只有鱼塘饲养专家是不行的, 甚至是可以不要鱼塘饲养专家的。然而,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管理让人不满意,原因不是管理权在不在教授的问题,而是对管理的监督权在不在教授。 2、真相比真理还难发现 出于对科学网的关爱,博主们提出科学网发博的“真相基础论”。很好,但是,越好的东西,可能越难以实现,最终可能只能说说,而不可能付诸实际。就像梦想一样。因为,你看到的真相确实是真相,却不一定另一个时空尺度的真相。也许,人们已经淡忘了一些曾经的名词,比 如:当我们对通信技术发展迅猛时,提到过“信息爆炸”来描述;此后,造成对人们的影响,用“信息不对称”来揭示;再后来,有人开发利用这些信息,有了“大数据时代”。顾客看到鱼钩上是真真切切的鱼,塘主看到的是真真切切的经济效益,然而此鱼非彼鱼。 3、新鱼时代 鱼,曾几何时,代表了自由自在,代表了优闲的生活,“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鱼,更多的时候,是被人们放到餐桌,而不是后花园或者太平洋,“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两-会过后,鱼塘经济学理论又有新发展! (来源:互联网) 1:前天一个鱼塘新开张,钓费100块。钓了一整天没钓到鱼,老板说凡是没钓到的就送一只鸡,我很多朋友都去了,回来的时候每人拎着一只鸡,大家都很高兴!觉得老板很够意思!!!……后来钓鱼场看门大爷说老板本来就是个养鸡专业户,这鱼塘就没鱼。这个方法叫做“去库存”! 2: 今天另一个鱼塘又开张了,受昨天开张鱼塘的启发,这鱼塘钓鱼免费,但钓上的鱼要15一斤买走就可以了。许多人高兴的去了,奇怪,不管会不会钓鱼的都能一天钓几十条鱼。大家都很高兴!觉得自己是钓鱼大师!!!……后来钓鱼场看门大爷说老板的鱼是批发市场3块钱一斤买来的。派了他儿子潜在水下一条一条的挂在他们的鱼钩上,这个方法叫做【供给侧改革】! 3: 今天第三个鱼塘又开张了,受前两个开张鱼塘的启发,这鱼塘实行撒网捕鱼模式,让顾客穿上蓑衣,戴上斗笠,乘上小舟去鱼塘中心捕鱼。顾客扮成渔夫模样,体验农耕文化。鱼塘专门负责派人拍照美图,给顾客发微信朋友圈,提升顾客逼格。最后网到的鱼只要10一斤,买走就可以了。许多人高兴地去了,不到十分钟几网下去好几十斤鱼,鱼塘老板日销售量从以前的500斤上升到10000斤,而且时间周期大大缩短,顾客游乐有了体验,批发市场去了库存,这个方法叫做【去杠杆改革,从鱼塘去钓竿改革衍生而来】 4.今天第四个鱼塘又开张了,受前面三个开张鱼塘的启发,这鱼塘钓鱼免费,钓上的鱼也可免费拿走。许多人高兴的去了,奇怪,居然很多人钓到了美人鱼,然后钓鱼的和美人鱼共进晚餐享用拉菲红酒及神户牛排,观赏歌舞……看鱼塘的老大爷说,其实美人鱼都是夜总会找来的小姐! 这个方法叫做【客户需求深层次挖掘】 5、最近鱼塘开的比较多,成了最热门的项目。老板对经常钓鱼的顾客讲,投资鱼塘太赚钱了,半年回本,一年翻倍。为了回馈老顾客,现推出会员激励计划,一次性投入一万八,可享受终身会员待遇,同时享有1%股份,每年分红五千,如果需要钱,还能转让股权。顾客正愁没处投资呢,这么好的项目,不到一上午,一百个人交了钱。…后来钓鱼场看门大爷说,老板去年跟银行贷款20万,一直逾期,今天终于还上了,这个方法叫【资产证券化】
个人分类: 杂谈|7939 次阅读|9 个评论
教授治学——另一种行政化
热度 6 wonsure 2014-3-30 17:17
又有人谈及“教授治学”问题。 教授治学,有人说是为恢复教师的主体地位而提出的,是为了安抚教授要求参与大学决策和管理的意愿而产生的 ;有人说是权宜之计,回避教授治校,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分立,教授管学术、学科。 我们可以看出,这首先承认了教师在学校的非主体地位,另外一点,就是是“教授治学”,而不是“教师治学”,还是有话语权的在主张权力,没有讲师、助教什么事情。 我们现在反对行政化,主要是行政人员决策不考虑教师的意见,去行政化是为了增加民主和公平。如果改为教授决策,则是另一种“行政化”。不让行政人员和低职称人员参与,让教授群体决定,谁能保证教授群体不会像行政人员那样呢? 对非教师群体来说,教师有共同利益,但教师群体内部,各人利益又不同。让教授代表教师群体,是片面的,虽然比让校长、处长代表好一些。有的教师可能正因为自己申报的项目没有被校内教授推出学校而牢骚满腹,有的教师因为评职称时系里教授没把自己排在前面而耿耿于怀。 所以无论谁治校、谁治学,不是根本问题,关键是对权力的约束,能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一个高校,如果有些领导不是校内考核的话,则这些人不用考虑校内人员的任何意见。而校级领导决定下级领导考核结果的话,下级领导也只需为上机领导负责。 教师约束不了任何人,所以教师没地位,没有人会巴结个普通教师。 教师有批卷的权力,但只要学生按要求参加考试、完成平时作业,教师不能卡学生任何事情。评三好生评奖学金不是教师管辖的,辅导员和教师是不同的岗位;学生可以查试卷(试卷不归教师管理,教师和学生之外还有第三方:行政人员),还有评教权力,评教结果仍不归教师管理。而教师是不能随便查自己评审情况的。教师被卡,没什么好的办法,因为教师没有权力;教师内部,低职称者没有权力。 其实,在学校内部,很多时候不用代表,比如一个教研室或者一个系部,完全可以全员一起讨论,不用个别人决定后宣布是民主讨论决定的。比如推选先进个人,很多先进个人不知道是谁提名的,就算他人无心竞争,至少也应该给个知情权。所以单位内部授予的荣誉,不值得参考。 大家可以一起讨论的事情,偏偏采用代表制,里边的问题是明摆着的。 同一个学校,只单向考核,决定权集中,权力没有制约,问题也是明摆着的。 只有有话语权的人,才能争取点权力,维护点权力,问题也是明摆着的。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7/249955.shtm
2529 次阅读|12 个评论
不要误读‘自主办学与教授治校’
热度 7 lin602 2013-5-19 08:50
前天我写了一博文‘ 自主办学教授治校是一流大学的前提条件 ’,从一些跟帖来看,有些博友可能还对这句话有点不同解读。 大家记得以前的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吧,所有生产计划都是由政府定,所有干部甚至工人都是由组织部,人事局及劳动局‘批’,企业是没有任何自主权的。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时代,让中国企业在后二、三十年一点点活力都没有。那时候的中国穷哟。 改革开放后,企业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部分企业实行股份制,许多企业为私有制。不要否认,这种企业制度,让中国的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不再给企业下达生产与用人计划,除国企外,不再任命企业的各级领导。企业生产多少,生产什么,用多少人,用什么人都是企业说了算。董事会掌控企业。目前来看,这种改革让中国经济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但是,中国的高校目前还是‘计划大学’时代!校领导、人事处长、组织部长是上级领导任命,本科生研究生招生人数与专业、学制、许多公共课学时数及内容、教授职数、教授升职的批准、学科设置、教学楼的建设、工资、项目审批、项目经费等都是由政府部门批的。难道这些坐在政府办公室的官员们就比本校的教授们能够更好地办学? 领导们要考虑上级官员们的感受,学校办得好与不好是没有太大关系的,领导们做得好与不好,广大教职工是没有办法的。所以校长的脑袋要考虑处理好与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关系。所以校领导的腰在权面前是直不起来的,因为你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中,学校办得好与不好,反正卸职后都享受‘厅级待遇’甚至‘副部级待遇’。 现在全国大学只有一个办学理念,只有一个办学模式。 自主办学,就是政府不再具体管高校,招生人数,招生方法,谁当校长与各处长,教授如何聘,教学计划,办学规模,研究机构设立,研究方向,学科发展等,都由大学自己定。政府的责能就是用法律与法规来监督大学,向社会公开真实信息,例:社会认可度,就业情况,有没有违规等。社会与市场及大众就象买产品一样,会来选择有活力的大学。不行的大学就得改组甚至关门,或者转行。谁会用钱买不好的产品,谁会送钱送孩子到不满意的大学? 教授治校,不是教授们自己站到前台管理,而是实行由教授们民主治校。校长是董事会(或理事会)或教授会招聘任用的,学校的任何重大规章制度、学科建立、聘用教授制度、辞退制度、对官员的监督与任命制度、学位管理、招生监督、学位的授予等,都要在教授会上投票通过甚至决定。 会不会担心教授们因为投反对票得罪领导而被打击报复甚至辞退?我觉得,学校的教授会应该由‘全体终身教授’(终身教授教授制度也要建立)组成。校长及领导无权对他们辞退。而领导们的任命就象在国外内阁成员需要通过国会投票一样,教授会有权否决官员的任命提议,如果领导实在不象话,也可以投票罢免。 ‘自主办学、教授治校’后,不见得教授越多越好,不见得学生人数越多越好,不见得专业数越多越好,也不见得门口的牌子越多越好。 当然,这些都要建立在国家‘高校法’作重大修订的基础上,以法律与法规做基础与保证。 相信高校自身能力,相信广大教授们的选择与监督能力。改革开放经过几十年,企业制度才慢慢步入正轨,高校改革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正常运行。但不改革,永远不会步入正轨,中国高校永远进不了世界一流。
2119 次阅读|13 个评论
高等学校为什么应该实现教授委员会治校!
热度 10 hanshiqing 2013-4-11 17:26
西方国家的很多制度建设不是想当然想出来的,而是充分体现了切合实际的理念、事物理性、次序和符合逻辑学的本质。 1. 为什么应该由教授委员会治校呢,而不是行政官员来治校? 因为高等学校是贤人做学术的地方;是科学创新、创建新知识的殿堂;是培育专业人才薪火相传的园地。 2. 而教授是什么呢? 教授是自己治学成功的一群人;教授是传授很多知识和智慧给学生的先驱者;教授是带领研究生团队做出科学创造的、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一群人;教授是从硕士、博士、助理教授、讲师、副教授通过实战成长起来的一群人。 教授是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际经验的久经科研教学沙场考验的先驱;教授应该是实际的领导者,而不是被领导者。(这里排除了通过行政手段上位晋升教授的不合理情况) 3. 而行政官员呢? 官员是可以没有多少科研经验,治学也不必严谨,但通过人际关系以及行政力量和手段确立的一群人; 4. 让一批官员来治校,其实是否定和摒弃了教授的先进性和领导性,而如果官员是曾经没有付出艰苦努力于他们自身的研究为学领域的,而是通过其他方式或手段成功上位的,那么,以他们的人生经验和见识,会把高等学校带向何处呢?! 5. 注:现在高等学校的状况是:不管学问做得怎么样,只要弄个官职,腰杆子立马硬了,说话可以藐视普通教授了。而普通教授学问做得再好,没有官职,也只有卑贱的份。
个人分类: 科研与研究生培养|4847 次阅读|26 个评论
议大学的‘学术委员会’
热度 4 lin602 2013-1-3 22:13
各大学现在一般都有校、院二级‘学术委员会’,目前的状况,各家不太一样,我有如下看法: 1 学术委员会最好改成‘教授委员会’。院这级的教授委员会,最好是全体教授都参加,因为毕竟人不太多,所有教授都参加就行了,有必要搞个什么学术委员会呢? 2 学校级的‘教授委员会’,由各院推荐人参加,可以由院全体教授们开‘教授委员会’会议,投票提出人选进校教授委员会。 3 校级教授委员会委员一律不允许有官职的教授们参加,特别是院长、校长、处长等,因为他们是管理层,有决策权,特别是有方案提出权与修改权。 4 要想教授治校,教授委员会必须有权利:例如:学校的定位、专业设置、学科点、学科带头人、申报重点学科、研究平台、院士推荐、岗位设置、教学改革、职称评审中的条例、研究生培养规定等这些重大问题,一定要教授委员会们讨论投票通过才能由校长签署执行。如果没有这个程序,或者投票不通过,是不能执行的,这才能体现出教授治校的特点。如果教授委员会一点权利没有,那这教授委员会就完全是摆设了。 5 教授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或其他名称),应该就是在教学科研一线的有名望的教授担任,任期制,教授委员会投票选举。没有任何级别,减免点教学工作量即可。千万不要让他们有‘相当于’什么‘长’的帽子。 (说明一下:本人写这博文还是有点依据与感受的。)
3428 次阅读|7 个评论
高校改革必须要解决掉几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热度 7 lin602 2012-3-18 10:37
如果中国的高校要解决学术与国际同步的问题,必须在管理上与国外接轨,其中二个主要的问题是教师能进能出及发挥教师的主人公地位。让不适合当教师的人到其他更适合的地方去工作与发展。但目前高校中有几个问题没有解决,能进能出非常困难,教师也根本发挥不出积极性。 养老金的机制问题。现在高校与事业单位、公务员都是单位养老制,而企业都是‘社会养老金制’。现在大学教师一旦离开高校,出现二个问题,一是养老金进入社会养老金制后大幅度降低(差别太大了),二是原来单位不管了,他的养老金如何进行有效对接。我见过一个教师由于有点经济问题被判刑几年,工作了好象有二十年左右,刑期满后出来,没有一分钱养老金,原来单位不管。家属提出来过这个问题,不知道后来有没有彻底解决,我也没有好意思再问。如果一个教师年龄稍微大一点,一般高校是无法接受他去工作的(除非院士),因为这个教师来工作几年或十几年,后面的退休金就全是这个高校发了,单位很不合算。如果不存在这个问题,有的教师到新单位工作几年,这个单位只要付这几年的养老金份额就可以了。所以一般教师是轻易不敢乱动离开工作了多年的大学的,大学也不敢让普通教师离开,否则教师们要拼命的。 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之间的落差,特别是养老金、福利甚至房子。严格来说,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不应该有许多不一样,都是工作嘛,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不管在那个性质单位工作,工资都是一样的。要承认大学教授们工资收入可能高于平均水平(只是可能),但现在情况不是这样。昨天与一中学同学网上聊天,他企业单位的文革前的大学生退休时,退休金好象1200元左右/月,而同期到事业单位去的大学生退休时,退休金要高二、三倍。 教授治校的问题。现在高校是‘政工干部’与‘管理干部’说了算,教师基本上没有一点点主动权或发言权。看看各高校的决策机制,就会发现,教师只是大学里的‘一线工人’,受坐办公室里管理人员的制约。不做主人,如何让他们发挥积极性呢。让教授委员会对高校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才能实现教授治校的根本问题。 学校党委工作性质转变的问题。现在大学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原则上党委书记排名在前,校长在后。重大事情党委说了算,校长有执行权。但是,看看我们周围,许多(不是全部,也有配合好的)院长与书记‘誓不两立’,‘吵得不可开交’,甚至‘见面不说话’‘开会就吵’。原则上一个单位的工作是要由一个主要领导说了算的(当然重大事情经过教授委员会),校长、书记都是正厅级,院长、院书记都是正处级,不知道谁说了算,不知道出了问题谁负责。其实党委的工作,应该转变成为‘监督’职能,不能参预具体事务,特别是学校的管理工作。现在大学主要是党委书记说了算(有些高校是校长说了算),二个领头羊,一山上经常有二只虎,你说这高校如何高效运转?
4655 次阅读|10 个评论
教授治校新‘模式’
热度 3 lin602 2011-8-4 11:33
教授治校,一直是国内外高校认为最好的方式,让教授们承担起把握学校教学与科研的重任。 不过,近来教授治校,又有一个新的模式: 教授、博士导师们纷纷到学校的管理部门任个处长、副处长,不就起到了教授治校了吗?哈哈。 这种治校可都是直接管理了,不需要转弯抹角的,用自己职位的权力,来进行管理。当然,他们化在教学科研上的时间就少了许多许多,甚至几乎就‘脱产’了。 教务处,人事处,图书馆,工会,甚至基建处,服务公司等都是学校的处级单位。 中国的大学目前也是非常灵活的,专门搞管理、政工的干部可以兼做教授与博导,做教授的也可以‘脱产’去做管理与政工。你看别国的高校人员肯定没有中国人这样能干,在几条线上努力工作,且成绩斐然。 这种管理方式真是非常先进,我看,美国这些发达国家可以向中国学习。
2499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7: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