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抗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特意看一下有关“四大会战”的抗日材料,感慨不已
firefive 2011-8-16 08:53
中国抗日时期的四大会战乃淞沪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 国军将士的英勇真是远超出了想象,书本,影视中提到的平型关大捷只不过是太原会战的一部分,共军在这次会战中只是很好的配合了国军而已。相比四大会战,只能说是一个很平常的战斗。 很羞愧,从来没有认真去了解抗日的历史,就在两年前还相信共军用地道战、地雷战之类的方法打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地位,想想真是羞愧、无知、可笑。。。。 长沙会战中的第三次会战是太平洋战区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伟大胜利。但大家都清楚,胜利的背后是血和泪,是意志与勇气,是信念与生命。。。“阵地上除了硝烟外只有残肢断臂” 附上师长方先觉在长沙会战中的遗嘱,真是感动及感慨万千啊!! “蕴华吾妻,我军此次奉命固守长沙,任务重大,长沙的得失,有关抗战全局的成败。我身为军人,守土有责,设若战死,你和五子的生活,政府自有照顾。务望五子皆能大学毕业,好好做人,继我遗志,报效党国,则我含笑九泉矣!希吾妻勿悲。夫子珊。”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7265991.html?fr=qrlcid=211index=5
个人分类: 个人感想|771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二九运动——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wangxh 2010-11-26 21:26
(图片来自于网络) 苦难的中华民族离那段经历并不遥远,可是有人、也许是重要的人已经早已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乐不思史了......想过为什么战后日本、德国发展那么快吗?......当然了,猪只知道吃、喝、拉、撒、睡......
个人分类: 未分类|6180 次阅读|1 个评论
看了“铁梨花”(101112)
ymin 2010-11-12 16:41
看了铁梨花(101112) 闵应骅 听说铁梨花是陈数主演。我看过陈数主演的倾城之恋。那是由张爱玲经典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倾城之恋》,陈数通过对白流苏的完美诠释,被大众誉为中国的旗袍女皇。那个漂亮,不用提了。所以,我也就有了看看铁梨花的动机了。43集,还真长,用网络在线观看,自己可以灵活地掌握时间。 现在,总算看完了。有两点特别的感觉。 1。土匪也抗日 按照我们年青时候的观点,赵元庚是一个典型的土豪劣绅、地主恶霸、军阀,讨有6房老婆。梁飞虎是老虎山上的土匪,他的仇人。一到抗日,老虎山上的土匪下山抗日,拿着国军的武器和给养,英勇作战,打了许多漂亮仗。个个英勇,真是个个都不要命。梁飞虎英勇战死,赵元庚死命为他报仇。土匪被人说成是杀人不岔眼的魔王。但他们抗日如此拼命。他们也有人性,并不是见人就杀、见财就抢。可见,八年抗战是全民的抗战,大家都出了力。 2。充满仇恨 整篇电视机,充满了仇恨。家与家有仇恨,家里的人与人之间也有仇恨。隐含的爱都被仇恨所掩盖。看起来,心情很沉重。几乎没有使人感到愉快的时候。心情时时绷得紧紧的,没有轻松的时候。看来,这不能算个优点。韦唯唱那个歌让世界充满爱,挺好。自由、平等、博爱是普适的人文精神,是大家都追求的。不能说,那时候就没有。不论什么人,总有轻松愉快的时候吧!不然,日子怎么过呀?
个人分类: 杂谈|3163 次阅读|1 个评论
几个不明白、想不通的事情
jxz1963 2010-10-17 00:03
一、 面粉增白剂 今天晚上和行业的一位权威谈起了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的问题,权威坦言: 1988 年朝面粉中添加增白剂时,是我们根据国外的做法引进而来的,按照当时的情况,也是正确的。但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自然、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取消给面粉中添加增白剂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权威说:当初给面粉中添加增白剂时没有让我们做毒理试验等,现在要取消增白剂了,卫生部门倒让我们做毒理试验来说明增白剂有害。 这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了,我们有些院士级权威赞成给面粉中添加增白剂,当我们问到他自己的饮食时,他也是不吃添加了增白剂的面粉,单就这一点,让人就想不通了! 二、 网络上的骂 现代网络上,对于一些学术性的争论往往是不同观点的争论引起,进而是开骂,有时骂人的话是要多难听有多难听! 有些学术上的东西,在科学家还在争论时,老百姓先骂声不断了,还有一些大胆的作者,写出的文章简直要吓死人了,如转基因食品对下一代人健康的危害时,有些作者竟说成了驴马交配下骡的不育结局,听起来是让人一头雾水,纯碎对老百姓是一种误导。 还有说到反式脂肪酸的危害时,也是以致癌恐吓老百姓;前段时间出现的金浩茶籽油致癌问题时,有些网友干脆拿三鹿作比对,认为金浩茶油=三鹿奶粉,其骂功可以说是空前的! 现在网上的骂是空前的,有理了可以写文章批驳任何一种观点,而没有道理可讲了,就只能用骂来解决,真不相信我们还处在具有几千年悠久文化的国度。 三、 学生总游行 现代的学生学习压力其实并不大,而就业的压力和筹集学费的压力远大于学业的压力。综观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中国的学生的爱国热情总是空前高涨的。 在中国,上世纪初的五四运动,首先 就 是由 北京的 进步青年学生 们 发起 的 ; 而 抗日战争时期 的 救国救亡运动,还是由 全国 进步的青年学生们发起 的 ; 上世纪六十年代 ,北大清华的 大 学生们,也是文化大革命 运动中 的生力军;1976年的四五清明节 祭周 运动,还是由 北京的 青年学生们掀起了 政治 高潮;今天下午西安抗日保钓的游行,还是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学子们。 他们从大雁塔北广场向西出发,沿途经小寨-长安路-南门-钟楼-西华门,集中到新城广场,然后再原路返回大雁塔北广场。 面对孩子般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我们是否有愧,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青年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总是比我们成年人高了那么多呢? 但我觉得,无论如何,学生们的游行是按规定路线走的,其秩序井然,沿途都有警察保护,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只是对西华门附近的一家索尼店进行了投掷行动,对几辆丰田车也以拳相向,但这些毛毛雨与日本人对付中国驻日大使馆的行为相比,简直就是小儿科了! (注:以上两张图片是网上图片)
个人分类: 人生阅历|2309 次阅读|2 个评论
为什么学生的爱国热情总是那么高?
jxz1963 2010-10-16 18:27
在中国,上世纪初的五四运动, 首先是由进步的青年学生发起; 抗日战争时期,救国救亡运动, 还是由进步的青年学生们发起; 文革时期,北大清华的学生们, 也是这场文化大革命的生力军; 1976 年的四五清明节运动, 还是由青年学生们掀起了高潮; 今天下午西安游行抗日保钓的, 还是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学子们。 面对孩子般学生们的爱国热情, 我们是否有愧,我们不禁要问: 为什么青年学生们的爱国热情, 总是比我们成年人高了那么多呢?
个人分类: 人生阅历|4434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不懂“攘外必先安内”究竟錯在哪兒?
jiangjinsong 2010-9-20 20:41
難道內部亂哄哄的情況下 有可能攘外成功嗎? 當然 如果不去安內 而是在內部製造不公平 引起民怨沸騰 並且聽任外敵侵略不去攘外 顯然是不負責任的當局 但是 這種做法與攘外必先安內有啥關係? 當然 如果你說 安內必先攘外 這我也同意 事情總要辯證地看嗎! ==== 有趣的是 強烈反對攘外必先安內的發發 總是想要在打日本人之前 先打我老蔣的耳光 我覺得他在行動上也是落實攘外必先安內的原則 因為他覺得我叫囂攘外必先安內 讓他感到揪心 他感到內有點不安 所以他想要用打我耳光的辦法來實現安內 但我向他指出這種做法 安不了內 他是犯了雙重的自相矛盾 哈哈哈 === 備註:鄙人探討的是原則,有關49年之前的歷史缺乏研究,也不敢隨便相信靠不住的歷史教科書,所以不涉及具體人和黨派的評價,請不要誤解(雖然免不了被誤解),謝謝。 在發發博文後面的留言及發發的回覆: 老蔣:頂,攘外必先安內! 發發回复:说您什么好呢?人家要打倒您,您还顶!想下36层地狱不成? 老蔣:那就啥也別說了,攘外必先安內嗎! 博主回复:又来了,恨不得我手伸长8千里,给老蒋一记耳光。 老蔣:您老這不是想用實際行動(打我耳光)來安內嗎? 哈哈哈 發發回复:打到不敢反抗了,不就成了?呵呵。 老蔣:發發的這種安內方法不是很好,不但無法安內,反而造成了內亂,影響攘外。 發發回复:的确,幸亏和蒋兄不在一起,要不已经打起来了。哈哈。 老蔣:你小子的確是老蔣的信徒,先用打我耳光的辦法把內給安了,然後你再想去攘外去。 你爲什麽非要採取這種攘外必先安內的蠢法子呢? 哈哈哈,你被繞住了吧? 發發回复:现在不是有许多的人想抬高老蒋,贬低老毛吗?哪能边受欢迎就往哪边靠。哈哈哈。 老蔣:你管他是不是抬高老蔣,是不是貶低老毛,你小子為啥急著安內不急著攘外? 看來你小子對小日本沒啥意見,對中國人中抬高老蔣、貶低老毛的人意見更大? 老蔣:再怎麼抬蔣貶毛也是自家的事,總沒有小日本可恨吧! 你小子昏頭了你!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4639 次阅读|16 个评论
其實,有日本做鄰居也未必全是壞事!
jiangjinsong 2010-9-18 20:42
逼著我們不能懈怠 必須要很努力很勤奮 要超過日本打敗日本就要努力向日本人學習 日本人過去向中國學習的時候就很有想法 道家似乎沒怎麼學 儒家也是有選擇地學 學得最努力最認真的是佛家 選擇有眼光出手就不凡 平心靜氣地說日本這個民族真得很善於學習 除了抗議日本人之外 博友們其實也可以多思考一下我們應該向日本人學習什麽 以我的孤陋寡聞 日本人的專著、敬業精神、一絲不苟 對教育的重視 虛心學習外國好經驗 都很突出 其他方面請博友們多多提供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3158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馬英九是保釣青年
jiangjinsong 2010-9-18 10:46
馬英九告訴中評社:保釣運動有用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18 00:18:33 馬英九指出,日本是在甲午戰爭後,才竊佔釣魚台列嶼。(中評社 倪鴻祥攝)   中評社台北9月18日電(記者 倪鴻祥)中日釣魚台事件讓釣魚台群島主權爭議再起,外界關心馬政府這次所持的立場,馬英九和媒體餐敘時私下指出,釣魚台是在甲午戰爭後,日本人才竊佔,事實上歷史也是這樣,這次政府表態不只適當也正當,過去申張主權,也比日本、大陸都要早。   這次中日釣魚台事件爭議期間,台灣外交部也兩度重申釣魚台為固有領土,民間也有人發起保釣運動,9月14日還發生台灣漁船遭日方海上保安廳7艘巡視船干擾,外交部也向日方提出抗議。   馬英九17日中午與媒體餐敘,當他逐桌和記者閒話家常時,告訴中評社記者,當年(1971年)發起保釣運動,學生發動示威,事後一位外交部父執輩的官員對他說,學生示威還是有用,這對於政府在跟日本人談判的時候很有幫助,可見輿情蠻重要的,所以那一次的保釣運動還是有用的。   他說,實際上來講,美國於1972年沖繩歸還協定,認為日本人還有殘餘主權,但我們(中華民國)這邊不承認,後來美國改正說只是交還行政權,主權的問題要你們自己(中日)去討論,美國到現在都還是這個意思。 保釣人士指美日安保條約已將釣魚台列嶼歸為日本所有,馬英九指出,美日安保條約認定很模糊,因為日本人說釣魚台是琉球的一部分,但我們說不是,我們認為釣魚台是在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人才竊佔,事實上歷史也是這樣。   他表示,1894年11月以前(甲午戰爭),清廷在海上、陸上都戰敗,日本的內閣會議在1895年1月通過將釣魚台劃入日本版圖,雖然是在4月17日簽訂馬關條約之前,但實際上很清楚的是在清廷戰敗之後。   他指出,日本過了7年後(1902年)才公布,完全違反日本政府作業的方式(明治憲法中規定,法令必須經過天皇飭令通過才可以生效具有效力,但關於釣魚台的事項,日本天皇並沒有發佈飭令,因此不具有法律效力)。   馬英九說,日本政府在兼併琉球時1875年先發布敕令(日本勒令琉球停止對中國的朝貢關係),等於總統府公報,這都很清楚,所以我們適當的表達絕對是正當的,而且比日本、大陸都要早。 馬英九就讀台灣大學法律系時,聽完丘宏達演講後,引發研究釣魚台國際法問題的熱誠;1970年美國宣佈將琉球及釣魚台列嶼交給日本,引發美國的台灣留學生不滿,他於1971年在台參與保釣運動;後來留學美國哈佛大學的博士論文《怒海油爭:東海海床劃界及外人投資之法律問題》,就是對釣魚台問題的研究。   留學畢業返台後,馬英九將該論文中的若干資料取出,結合聯合國剛頒佈的《海洋法公約》,再加入新近的研究與看法改寫為《從新海洋法論釣魚台列嶼與東海劃界問題》專著;2003年他擔任中國國際法學會理事長,也曾對釣魚台主權問題舉行深入座談,這位保釣急先鋒、熱血青年的稱號,一點也不假。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2176 次阅读|2 个评论
建議:科學網編輯部設立九一八紀念專題
jiangjinsong 2010-9-18 10:06
爲了引導廣大科學網群眾理性地表達愛國熱情 建議科學網編輯部設立紀念九一八專題 將相關博文收錄其中 這也是符合攘外必先安內的傳統智慧的 考慮一下 可以嗎?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2518 次阅读|4 个评论
如何在新形勢下重新理解“攘外必先安內”?
jiangjinsong 2010-9-18 09:53
愚以為這是個重大課題 建議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列為重大課題 我是認真的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2747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紀念918 大陸拉高反日情緒
jiangjinsong 2010-9-18 09:39
紀念918 大陸拉高反日情緒 【聯合報╱特派記者李志德/北京報導】 2010.09.18 03:17 am 今天是「九一八」紀念日,長春市一千多名小學生舉行「勿忘國恥,愛我中華」千人宣誓儀式紀念日本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件」。 (新華社) 今天是「九一八」日本侵華紀念日,中日兩國在釣魚台發生的外交糾紛尚未解決下,中日關係日趨緊張,大陸各地都出現抗議日本、紀念「九一八事件」等活動。中共外交部也證實,中國已派海監船到爭議海域維護中國的海洋權益。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姜瑜昨天以「答記者問」方式,說明中共對釣魚台和春曉油氣田的態度。姜瑜表示,近日,中方已派遣海監船在相關海域加強執法活動,維護中國的海洋權益。此外,也派遣漁政執法船在相關海域巡航護漁。 另據日本媒體指出,中方已向春曉油氣田運送了一些器材,有可能進行鑽探或維修作業。姜瑜就此表示,中方對春曉油氣田擁有完全的主權權利和管轄權,中方在春曉的活動完全合理合法。間接證實中國確實已在春曉油氣田有進一步的動作。 在民間,反日的動作和傳聞也不斷。大陸直銷公司「寶健集團」,昨天召開記者會表示,為了抗議日本無理逮捕中國漁船船長,寶健集團預計十月出發的「萬人 ; _gaq.push( ); _gaq.push( ); (function() { var ga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ga.type = 'text/javascript'; ga.async = true; ga.src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https://ssl' : 'http://www') + '.google-analytics.com/ga.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 ; s.parentNode.insertBefore(ga, s); })(); var _gaq = _gaq || ); _gaq.push( ); (function() { var ga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ga.type = 'text/javascript'; ga.async = true; ga.src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https://ssl' : 'http://www') + '.google-analytics.com/ga.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 ; s.parentNode.insertBefore(ga, s); })();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https:" ? "https://sb" : "http://b") + ".scorecardresearch.com/beacon.js' %3E%3C/script%3E")); COMSCORE.beacon({ c1:2, c2:7390954, c3:"", c4:"", c5:"", c6:"", c15:"" });
个人分类: 尚未分类|1881 次阅读|1 个评论
岳麓山,不可忘记的抗日战场!
chrujun 2009-11-4 00:05
如果细心一点,我们可以在岳麓山上的树林里发现大量的战壕和防空洞,却没有这些战场遗迹的任何介绍,这是怎么回事? 我的义父陈忠德先生为我解开了秘密。义父陈忠德先生系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官至连长。他告诉我说,那些战壕和防空洞是抗日战争留下的,他当时就在岳麓山上与日军作战。 当时的战争真是艰苦,日军的飞机天天在头顶上扔炸弹,头都抬不起来。并且经常下雨,战壕里面的水深及腰部。他和其他国民党官兵在齐腰深的水中与日军作战了一个多月。他年老后为此得了风湿病,走路都要人扶着。 在没有制空权的环境里,再加上战壕里齐腰深的水,无数国民党官兵牺牲在日军炮火下。义父没有告诉我到底牺牲了多少人,他仅仅是幸存者之一。 但可以合理想象,岳麓山曾经被国民党官兵的鲜血染红过,无数国民党官兵牺牲在岳麓山上。 当我们在岳麓山上幸福地旅游的时候,不要忘了,国民党官兵的鲜血曾经染红过这片土地,无数值得纪念的灵魂长眠于此!
个人分类: 历史忧思|5870 次阅读|4 个评论
远征军军歌
fierykylin 2009-9-6 11:43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着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忍情轻断思家念,慷慨捧出报国心。 昂然含笑赴沙场,大旗招展日无光。 气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长矢射天狼。 采石一载复金陵,冀鲁吉黑次第平。 破波楼船出辽海,蔽天铁鸟扑东! 一夜捣碎倭奴穴,太平洋水尽赤色。 富士山头扬汉旗,樱花树下醉妾。 归来夹道万人看,朵朵鲜花掷马前。 门楣生辉笑白发,闾里欢腾骄红颜。 国史明标第一功,中华从此号长雄。 尚留余威惩不义,要使环球人类同沐大汉风。
个人分类: 他山之石|29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卢沟桥事变及平津沦陷(摘录)(转载)
chenfap 2009-7-8 08:20
卢沟桥事变及平津沦陷(摘录)(转载) 卢沟桥事变及平津沦陷(摘录) 王冷斋 冲突的发生及局部交涉的经过 这次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军阀用其惯技,向中国的军队再三挑衅而爆发的: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之夜的十点钟时,日军一木清直所部的一中队,在宛平县境的卢沟桥附近实行夜间演习,当它集合归队的时候,突然借口日兵一名失踪,要求入宛平县城搜索,并开枪示威。但中国当地驻军和宛平县政府,未允其无理要求:一面由县长兼专员王冷斋通知驻军金振中营长,对城防切实戒备;一面则命令警察保安队代为搜寻,可是并无所获。王县长乃亲赴北平市政府和冀察外交委员会报告。据王氏在《卢沟桥事变回忆录》中说: 报告后,当即奉命赴日本特务机关向机关长松井交涉,到达日军机关部时已午夜二时左右,斯时外委会主席魏宗瀚、委员林耕宇、绥署交通处副处长周永业、日特务机关长松井、顾问樱井均在座,当就本案与松井等商谈。先半小时松井已得报告,谓失踪日兵均已归队,惟须明了如何失踪情形,以便谈判。予当反诘以如何失踪,只须讯明该兵,即可明了;即为周到起见,由双方派员调查亦可。当即决定予与周、林、樱井、并日通识官斋藤五人前往。正拟出发间,得报告:驻丰台日军数百人,全部武装,开赴卢沟桥,事态已见严重。同时,日军联队长牟田口并请予同林耕宇前往一谈,当即与林赴日兵营,与牟接洽。牟见予即询:王专员此去,能否负处理事件之全责?予答曰:顷间在机关部所商,系负调查使命,事态未经明了,尚谈不到处理;此事责任应由何方担负,此时亦不能臆断。牟复谓:假使事态明了,总以当地处理为宜。日本方面现已决定,由森田联队附全权处理,因事机紧迫,势或不及请示,阁下为地方行政长官,发生事件,系在贵署管辖境内,自有权宜处理之权。予仍以先事调查再谈处理为原则,对牟所请,坚决拒绝。如此谈判,约半小时,牟见无法,乃允先行调查。予同林出日兵营时,见日兵三百余人,分载大汽车八辆,已向卢沟桥出动,乃急会同周永业、樱井、斋藤等出发。当车抵宛平城东北角沙岗(距城约一里),见该处已为日兵占据布防,士兵多数伏卧,均作射击准备。斯时突有日特务机关部辅佐官寺平奔至车前,阻止前进,并出地图向予云:现事态已十分严重,不及调查谈判,应请贵专员迅速处理,下令城内驻军向西门外撤退,日军进至东门城内数十米突地点,再行谈判。予答云:此系在贵机关部商定先从调查入手,适间牟田口所求处理责任,我已拒绝,贵辅佐官所云,离题太远,究奉何方命令,本人实未明了。寺平当谓:平日日军均可穿城而过,已有先例,何今日演习不能进城?予当反诘:恐尔来华不久,尚未明了此间情况(寺平系接滨田任,不及三月)。向来日军演习,均在野外,从未有一次穿城而过;尔所谓先例,请指出某月某日事实,以为佐证。寺平语塞,遂恼羞成怒云:此项要求,系奉命办理,事在必行!请君见机而作,以免危险。同时,森田即请予与林君下车,指示日军阵容,枪炮并列,竟在对手无寸铁之予等示威。森田并向林云:要请王专员迅速决定,十分钟内,如无解决办法,严重事件立即爆发,枪炮无眼,殊为君等危!予当时虽自揣身陷日阵,备受威胁,但责任所在,生死早置之度外,当即严辞拒绝。谓:仅奉命调查,他非所知,危险更无所顾虑。且第一步调查办法,系在特务机关部决定,前后方不应矛盾如是。此处非谈判之所,如君等(指森田、寺平)依照后方决定原则办理,即须在城内从容相商,否则一切责任应由君等负之。森田、寺平见威吓不成,乃自行商定,由寺平同予及林君进城谈判:进城后,周永业、樱井、斋藤等已先至,当在专员公署谈判;未五分钟,(时为四时五十分),而城外枪声突发,枪弹纷纷掠屋顶而过。据报,日军已开始向我射击。予当以电话向北平报告开火情形,一面仍同樱井等加紧谈判。双方射击约一小时,森田忽派人持刺来求派员出城面谈,当经商定双方下令停止射击,由林耕宇君与寺平缒城而出,与森田面商。旋据报告,并无结果;林等即返平报告。而双方复继续射袭,日军并以迫击炮袭击城内,双方均有死伤。迄午后四时,牟田口派人携函由城外乡民绕道从西门转递进城,请予与吉团长星文或金营长振中出城亲商,予与吉同以未便擅离职守,却之。五时,牟复来函,要求三事:(一)限即日下午八时止,我军撤退河东,日军亦撤退河西,逾时即实行以大炮攻城;(二)通知城内人民迁出;(三)在城内之日顾问樱井,通讯官斋藤等,请令其出城。予当答以:(一)本人非军事人员,对于撤兵一节,未便答复:(二)城内人民,自有处理办法,勿劳代为顾虑;(三)樱井等早已令其出城,惟彼等仍愿在城内谈商,努力于事件之解决。斯时枪声已停,双方均抱沉静态度,以待事件之推演。至午后六时,时钟甫鸣,予忽思及专署地点,实为攻击目标,未便久驻,日樱井等均系辅助办理外交,并非军事人员,自当尽予力之所及,切实保护,勿令罹难。因此在附近另觅民房一所办公,并请樱井等同往。六时五分离开专署,甫出大门约十余公尺,而日人大炮已连珠而至,每炮均落专署之内;营长金振中受伤。自是而后,战达三小时,平芦电话线为炮火摧毁,已不能通,命令、报告,均由丰台转达。斯时,我西宛驻军一旅,由何基沣率领,已开到八宝山,向王界店、大井村方面截断日人后路。九时以后,我军战况甚佳,已将回龙庙及刘庄一带日军驱走,日军伤亡,倍于我军。斯时接到北平命令,谓已向日方提出交涉,限日军即晚向丰台撤退,否则我军即行进攻。同时,牟田口复直接至函与予,请派员协商停战办法,予以北平方面已决定原则,对牟函不便答复。十时以后,我方沉寂,十二时,我军实行夜袭,将铁路桥附近日军歼灭殆经。 至九日三时,由丰台转到冯主席治安、秦市长德纯电话,谓已与日方交涉妥协三项:(一)双方立即停止射击;(二)日军撤退丰台,我军撤向卢沟桥迤西地带;(三)城内防务由保安队担任,人数约二百名至三百名,定今早九时接防。余奉电后,当即通知驻卢吉团长知照。乃至六时,日军突以大炮攻城,达百余发;此为妥协声中日方背约弃信之第一次。余一面即电北平报告,请向日军交涉;经电询日方,据云,系为掩护退却,一切仍遵照北平所商三项原则办理,并云日军已开始撤退。予当派便衣队警赴城外侦察,据报:五里店日军,确已渐次向大井村方面撤退。同时,北平来电,亦谓保安队已于晨间六时,向卢沟桥出发,计程九时可到;乃候至十时,保安队仍无消息,经派员探明,谓该队到大井村后,为日军所阻,不能前进,致生冲突,我方阵亡士兵一名,伤数名。余当即电平,请向日方交涉制止,并履行诺言。至午后三时,仍无结果。斯时,北平所派双方监视撤兵委员已到,计日方为中岛顾问,我方为绥署高级参谋周思靖,外委会专员林耕宇偕来。抵县后,即分两组,实行监视撤兵:甲组担任回龙庙及铁桥一带,委员为周永业及樱井;乙组担任大井村五里店及东北角沙岗一带,委员为周思靖及中岛;双方分途出发,至四时返城,均谓已监视撤退完毕。惟保安队迄未到来,余当请周思靖赴大井村,与河边旅团长接洽,中岛亦同往。嗣由周等带进队兵五十名,请先行接防,再谈办法;此为日方背约弃信之第二次。余以北平双方所规定之原则内,接防保安队人数系为二百至三百名,今只到五十名,即连同本县队警,亦不敷城防分配,当即拒绝接收;一面通知吉团长注意,一面并电话北平交涉,(此时电话线已修竣,平芦恢复通话)。约半句钟,得北平复电,谓已与天津日驻屯军司令部交涉定妥,所有出发保安队,仍可全数进城,惟所带机关枪,则另派员押运回平。六时左右,保安队全部进城,惟仍不足二百名之数。据云,每架机关枪,系由原队兵三人运回北平,故人数减少;该队由团附王挥尘、营长贾朝率领。予与王贾面洽分配防务后,吉团全部移驻河西。斯时,日军河边旅团长专派笠井顾问、广濑秘书、及爱泽通译官三人,携香宾酒来县,向余面致慰劳,各人并面尽一杯,以祝此不幸事件之得以短期解决,并盼以后永远勿再发生。据国际惯例,双方既饮香宾,即属私好之表征;乃笠井等甫去未久,余即查明城外东北角沙岗日兵尚有若干未撤尽,且有去而复返者,数目约达三百余人。余是时大为疑虑,除电话北平报告外,并通知吉团长、王团附,切实注意戒备。该处监视撤兵委员本为周思靖(现天津伪警察局长)与中岛,乃周已先返北平,中岛亦匆匆欲行,予以此事恐有余波,因坚留其在城内协助处理,且彼本系监视撤兵人员,今既发现日军尚未全撤,则彼之责任尚未尽,自有留县之必要;中岛意虽不怿,只得暂留。 至翌晨二时三十分,东北角日军忽开枪射击,复图攻城;此为日方背约弃信之第三次。幸我军事先已有戒备,余除电北平报告外,即向中岛交涉,经中岛电询北平旅团部及联队部后,答称:日军旅团部亦已闻报,实系双方哨兵因误会开枪,日方绝无攻城企图等语。一小时后,枪声已停;据北平电话,令与中岛同往商决外交未了事件。余即于夜间七时与中岛同车赴平,车过县东北角铁路涵洞处,见日军步哨未动,且有日兵三人阻止前进,经告以赴平接洽停战办法,始放行。 七时半,同中岛抵平,即与冯主席、秦市长面晤,当报告日军未肯全撤,非彻底交涉,实不能视为了结。嗣樱井、中岛、斋藤等均到秦宅会商!我方为秦市长德纯、程旅长希贤、周参谋思靖及余四人;日方为樱井、中岛两顾问及斋藤秘书三人。余首即提出东北角沙岗日军未撤开始,请注意讨论。据斋藤云:未撤日军,系为阵亡死尸两具,尚未觅得,故留此项部队,在附近搜索,并无他意。余当谓:搜索事件,无需许多部队,且更不必携带机关枪迫击炮等兵器,如临大敌。斋藤云:因恐我方射击,故不得不多留部队,以资警戒。秦市长、程旅长均谓:倘系单纯搜索尸体,此事甚易,我方亦可帮同办理。当经商定组织搜索队,委员六人,我方由二十九军、冀北保安队及专员公署各派一人,日方为樱井、中岛、笠井三顾问,共同组织,并由二十九军及保安队各派士兵十名,日军派二十名,均系徒手,由六委员率领,就卢沟桥附近各地,尽量寻觅,限定时间,无论发现与否,日军均应在限定时间内撤荆议定之后,双方均表同意,定于午后一时出发。 乃樱井、中岛、笠井三人,忽乘机离席,往会客室说话,竟一去不返。同时各方报告,接连而至,谓日军已由天津、通县、古北口、榆关等处,陆续开到,且有飞机、大炮、坦克车、铁甲车等多辆,开到丰台,已将大井村、五里店占领,平芦公路业已阻断。是日方之所谓搜索尸体,显系饰词缓兵,至此已暴露无遗;此为日方背约弃信之第四次。余接各方报告后,即由长辛店返县办理一切,并率本县队警协助守城。自十二日后,与日军接触数次,但仅一小冲突,因北平方面仍在努力于事件之解决也。乃至二十日午后三时,于和平声浪正在弥漫之际,日军复以大炮攻城,且轰击长辛店,共达数百发,宛平城内各机关及民房几全被毁,死伤多人;长辛店附近落数十弹,死伤平民二十余人,吉团长星文及县保安大队附孙培武,均于是役受伤;吉裹创后,仍奋勇抗战,始终不退。于是卢沟桥事件也就愈趋恶化,事态也日益显得严重起来。 事态严重化和战端的扩大 这一期间,平津中日双方虽然仍不断的在进行和平协商,可是日军已积极的准备军事行动,关东军也陆续从北宁路开入关内来;日陆军省并改派香月清司来代替田代任华北驻屯军司令。宋哲元从乐陵反津以后,于十八日和香月会谈,但也并无结果;盘据卢沟桥车站的日军也始终未撤退。及至二十五日,日军乘二十九军三七七师与一百三十二师换防之际,突然进占团河;二十六日,且派骑兵往南苑附近华方阵地侦察,致又引起新的冲突,死日兵一名;加之二十五日下午五时,从天津开抵廊坊之日军,又与三十八师刘振山旅发生冲突,至次日晨零时三十分,日军即用机关枪向华军射击,复以钢甲车挺进,冲突越发扩大;日方即以此为借口,以最后通牒致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要求两点:(一)将驻卢沟桥及八宝山附近之三十七师,于二十七日正午前退至长辛店;(二)将北平城内之三十七师、与西苑该师之部队,同时退往平汉路以北区域,至二十八日正午为止,须迁至永定河以西地带,嗣后仍须将此项军队,运往保定方面。 从这些地方看来,显然是表现着日方有计划的企图控制平津,以便进一步用压力加诸冀察军政当局,而使之与中央分离。但是宋哲元于二十七日下午五时给日方的复牒,却是个否定的回答。于是事态更加显得严重和扩大。而二十六日晚七时起,平郊日军即强行入城,与华军发生巷战;至二十七日,北平四郊的战事均已爆发;所以宋哲元于拒绝日方的要求之后,也就不得不下令二十九军开始抵抗。及至二十八 日,宋氏下令全线总攻。至是交涉了二十多日的卢沟桥案,遂完全陷于破裂,中日战争就从局部的抗战,扩展了开来,而全国性、全面性的战争,至是才渐次确定。 卢沟桥与华北之战略形势 然而日军为什么在卢沟桥发动战争呢?这和日本企图侵占华北的政略和战略有何关系?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的。 日军在卢沟桥制造冲突,是在一九三六年九一八的丰台事件以后,这就明白隐示着日军有进一步的占据卢沟桥的企图,使与丰台事件同样的取得了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为的是卢沟桥与丰台同样是北平的门户,是华北的咽喉,它据着平津及冀察的生命线,而位于平汉路与北宁路之交接点,又为平保公路所经之地。所以在军事上,日本必须据有丰台与宛平,才足以控制平津。在卢沟桥事变之前一年(一九三六年冬),日军即图在卢沟桥附近购地,以便在卢沟桥、长辛店及宛平间置一军事堡垒,以与丰台驻军成为犄角,来监视华方在宛平、永定河一带的驻军;但这事终于因民众和冀察当局之制止,未能实现。然而却也就从此隐伏着进袭卢沟桥的契机。 很显然的,日本帝国主义既要进行华北的分离运动,那么,它就必须在军事上造成以控制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政治阴谋;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平汉交通为之堵塞,而将使北平进退失据,此举殆无异于切断华北之首脑平津;这末一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 同时,卢沟桥形势之优越,尚不止足以切断北平的命脉,并且还有控制丰台的优势,使丰台的日军有后顾之忧,也使其感到有受与南苑华军夹击之虑。这就促成了日军急于夺获卢沟桥的意图。因之,从丰台事件起,日军即对华方表示其对于卢沟桥、西苑、南苑及长辛店各地驻有军队之不满,而希望二十九军自动撤退,但均为二十九军所拒绝。所以卢沟桥事变一发生,日方即积极从事布防,先图夺得卢沟桥来和丰台形成犄角,然后以平津间的铁路为纽带,以北宁路为后方,而造成内线作战之方式,来威胁平津,并以对付津浦、平汉两路之华方部队。 在卢沟桥事变之初头,日军首先占据宛平东北二三里的高地沙岗,显然就是先造成夺取卢沟桥之初步形势,而日军之一再违约,不肯从沙岗撤退,也纯然是为了这个原故;因沙岗能控制平汉与北宁之接口,而且是平保公路底必经之地,所以沙岗一旦被占,卢沟桥与宛平也就直接受到威胁了。 其实,自从日本占据东北四省以来,就已经开始企图造成包围华北的形势,特别是成为华北与西北的门户之冀察及平津。它的计划:首先是以秦皇岛为根据地的海军,协同热河、察北的陆军及伪军,造成了两面的包围;另外则从绥远发动伪军来造成三面大包围的形势。可是绥远伪蒙军在百灵庙一带的惨败,跌断了它的右翼。因之,它只有先从左翼以北宁为根据来掠取平津,以期夺得华北之心脏,然后再分三路:东路沿平津线取山东,中路沿平汉线取河南,西路则由平绥路出南口以进窥察哈尔、山西和绥远。这次卢沟桥战事的发动,不用说正是它企图用政略来分离华北失败之后,而以军事冒险来图达到这一目的的开始。 所以在卢沟桥事变爆发以后,日军即开始组织它底战略行动,分三路运输军火和军队来集中平津;一路是从关外以北宁路为动脉,而向西南输运;一路从热河以平古大道(从古北口到北平)向南输运;一路则从塘沽海口向西输运。同时,也就把事件扩大,而加强其左翼,用冀东为根据地来展开对平津的包围。 在中国方面,因为自从九一八以来,就没有很好的在华北作国防的准备,加之以受塘沽协定及种种政治上的约束,所以使平津的门户洞开,因之,卢沟桥的战斗,也就反而让日方获得暂时的优势了。 平津陷落前后 卢沟桥冲突的严重化,已演变成激烈的战端,因之,二 十七日宋哲元既拒绝日方的要求后,平津的形势就顿呈紧张起来;宋氏当即以一百三十二师师长赵登禹为南苑指挥官,并令三十八师之董升堂部袭击丰台。二十八日,五里店、大井村附近之日军,即被由卢沟桥、八宝山一带出动的华军所驱除,而向丰台遗退。只有南苑方面,日军以全力猛扑,复有日机二十架助战,致使华军反攻丰台之举,不易完成;且在日机之猛烈轰炸下,南苑华军终以实力单薄而不支,致副军长兼军官教育团教育长佟麟阁和师长赵登禹,均于是役殉国。 南苑的战事既失利,而卢沟桥、宛平及长辛店复被日军大炮猛轰,损毁极重,华军遂于二十九日相继撤退,而向良乡、涿州一带集中。嗣后八宝山一带的华军,亦终于为日军所逼退,日军旋即向门头沟方面出动,造成了包围北平的形势。宋哲元因时局的急剧变化,不得不于二十八晚率同秦德纯等到保定指挥,离平时手谕张自忠继任北平市长兼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李文田任天津市长。 但是宋氏虽然离平,而平、津附近的战事,依然在剧烈进行中:通县、大沽及天津两站、北平西郊等处,均有激战,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且在卢沟桥前线指挥;北苑一带华军,则由独立三十九旅旅长阮玄武率领向南口撤退,重新布置新阵地。未几,北平城内华军因众寡悬殊,为保全实力起见,遂退出城外,待机反攻。 二十九日晨,天津日驻军相继出动,与华方保安队发生激战,该保安队由李文田、刘家鸾指挥,激战终日,入晚才渐渐休止。是日日机终日甚为活跃,到处轰炸,南开大学即于是役被日机所毁;同时,天津市民罹难者亦达二千人。 三十日晨,天津与北平同样发生激变,至六时,枪声即已停止,警察四千人奉令解除武装,驻军则退至静海一带。于是天津也与北平一样于骤变中陷落。这都是冀察及二十九军当局一向因循敷衍,没有适当准备的结果。 不过,在这时期中,在日军的后方也有着个严重的变化,那就是通县伪保安队一千余人的反正。 (选自《卢沟桥事变》《文汇年刊》1939年5月出版)
个人分类: 未分类|4354 次阅读|0 个评论
纪念‘七七’抗战72周年
sheep021 2009-7-7 08:08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科学网上却出奇的平静,在最新博文中只发现一篇相关文章,与往日的喧闹判若两网。 我本想说点什么,但实在想不起从哪里说起,而且,与72年前洒在卢沟桥上的先烈们的鲜血相比,任何言语都是苍白的。今天就重温一下人民英雄纪念碑上 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 ,深切缅怀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献身的无数革命先烈吧: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链接: 难忘的记忆 纪念七七抗战72周年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2236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37 次阅读|0 个评论
难忘的记忆— 纪念‘七七’抗战72周年
chenfap 2009-7-7 07:06
难忘的记忆 纪念七七抗战 72 周年 ( 求学、教学、科研的一些亲身经历 3 ) 七七卢沟桥事变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7 年 6 月底小学 毕业后,我准备去南昌投考初中。大约是 7 月 9 日 ( 或 10 日 ) 上午八时左右,我 到育才小学向班主 任罗励吾 老师告别。发现 罗 老师躺在寝室外面厅堂一张竹床上, 还未睡醒;竹床傍边的凳子上放了一张报纸。我不便惊醒 罗 老师;便拿起报纸坐 在一傍看报。翻开报纸就看到大字标题:日军侵犯卢沟桥,我守军奋勇还击。 一会儿 罗 老师醒了,他对我说,中日大战是不可避免了。并告诉我,昨夜他与几 位老师谈得很晚,大家都主张这次一定要跟日本鬼子打到底。使我朦胧感到,一 件历史大事发生了。这是我对八年抗战这段历史的最早记忆。由于朦胧感到这是 一件历史大事,而且对反抗日本鬼子的侵略,心里感到非常痛快,因此对这件事 就在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只是朦胧感到七七卢沟桥事变是一件 历史大事?这是因为那时,我对这件历史大事还体会不多,以后通过亲身的经历, 才逐渐加深了认识。 为什么在听说我守军奋勇还击 反抗日本鬼子的侵略时,心里感到非常 痛快?这是当时全国人民掀起的抗日怒潮在我身上的反映。 1931 年九一八事变 日本强占 东北三省后,接着 日本侵略军大批入关,威胁平津和华北;全国人民强 烈地喊出抗日救亡的呼声。 育才小学老师常向学生进行国难和抗日宣传 , 我印象最 深的是一位姓席的年轻老师他常把从报刊上看到的抗日救亡新闻告诉学生。那时有 两个日本人到高安考察; 席 老师对我们说,这是日本间谍到我国内地来收集情 报;为唤起民众抗日救国,他想身绑炸弹,与这两个日本鬼子同归于尽;他的话 鼓动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七月中旬我到南昌,住在二伯父家。二伯父订有几份报刊。我和两位堂兄很 关心时事,天天看报,这开始养成我看报的习惯。还记得那时从报上看到二十九 军在北平南苑英勇抗击日军进犯及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壮烈以身殉国时, 我们非常敬佩。八一三事变后,为预防日机轰炸,南昌开始疏散;各中学准备 迁校,暂停招生;便回到高安。 七七卢沟桥事变已过去 72 周年。在八年 抗日战争中,我国损失惨重 ; 由于 日本的侵 略 大大地推迟了我国的近代化建设。凡是经历过 八年 抗战的人,对这 一段历史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个人分类: 未分类|4767 次阅读|1 个评论
勇敢是一种习惯-为了忘却的纪念
iwesun 2008-12-14 04:35
勇敢是一种习惯              -为了忘却的纪念   王宝山大侠的 《勿忘国耻,耻在何处谁人知?》 是一篇令人深思的文章,其中提到了这么个问题,南京大屠杀的时候,为什么不反抗?引用一段:   三十万!那是一个多大的数字呢?黑压压一城吧?怎么就会被日本鬼子几天就杀光了呢?手无寸铁吗?那家里的菜刀呢?老弱病残吗?那成千上万的军人干啥呢?日本人厉害吗?是的,只能是日本人厉害,一个日本人可以抵一百个中国人,能不厉害吗?!   我想问的是当时被杀的中国人里面,有多少是反抗后被杀的?看电影上是黑压压的一片人,周围围一圈日本鬼子,机枪响了,就是一片片倒下!可怜啊.这就是我们的耻辱!宁可被成片扫,也不动手搏!有的人可能会说俺站着说话不腰疼,叫谁在那种时候也被吓傻了.是的,就是,这就是我们的耻辱!记住这个耻辱,自己才有可能采取不同的道路啊!不知道这被杀的三十万里有多少是共产党?如果有的话,能不能出来几个堵机枪眼的?能不能靠人上把敌人踩死呢?   电影投名状里就有这样的故事,即使只有800人,也要一批一批的面对枪口冲上去,每次都会离敌人近一步,每次都会离胜利近一步!虽然都是不识字的草莽,但每个人都迈出了这一步!反倒是那些满腹经论,满嘴仁义道德的家伙们贪生怕死,丧权辱国!南京大屠杀当然就是个耻辱,而且只能是耻辱.如果有此30万人与敌拼命而被杀,那我看就不是耻辱,而是光荣!    电影是电影,战争岂是儿戏?   什么不反抗?先从动物的习性看看。   如果一只狼,而且是一只变态狼,吃不了也要把全部的羊咬死,跑到了一群羊中(假设30只以上),狼要吃羊,小羊们都学 《灰太狼和喜羊羊》 ,拼死抗争,狼能不能吃不吃到羊,还很难说,但羊群至少不会全军覆没,狼武艺再高强也没用,好汉难敌众拳。   但在实际中,不是这样的,羊见到狼,就会拼命地跑,跑得慢的会被狼吃掉,跑得快的会逃生, 小羊跑的时候,根本不管是不是能够联合起来,打败灰太狼。   狼和羊的这种关系,多少万年都这样, 为什么羊门不进化出一种团结反抗的能力? 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的差别,为什么会这么大呢?    其实,差别就是这么大,勇敢不是一种觉悟,不是一种教育,更多的是一种习惯。   为什么草莽绿林、地痞流氓会拼死抗争,而满腹经纶,满嘴仁义道德的家伙们贪生怕死?习惯的差异。   羊平时是吃草的,没有机会接受军事训练。再说变态狼非常稀有,没必要进化出搏斗的习惯。   职业化和非职业化的差别,除了生理上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心理和精神上的习惯。    假如谁要拍着胸脯说,日本人来了,即使拿枪对着我的脑袋,我绝对不会投降。, 你别相信他,因为他是个食草动物, 没有接受搏斗和抗争的准备, 精神和心理上没有这个习惯和准备。    我说的不信, 不是说你就会一定投降, 是个统计概率,食草动物投降的概率很大,无论你多爱国,多么慷慨激昂。    任何人现在说的好听, 真的把你放到南京大屠杀的现场,你是被屠杀的平民中的一员, 说不定你也是指望躲到别人身后,或者趴在别人尸体下,来躲避子弹的懦夫。   这种现象在动物界和人类社会,非常普遍,在一个正常的社会,并不鼓励平民在战争状态下,对敌人的反抗,除非你是一个军国主义国家,全民皆兵,全民都接受军国主义的训练。    统治者对老百姓的统治,也是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的关系,一个专业化的军队,足够维持对数百倍甚至上万倍的平民的统治。 在领导以权谋私,大家跟着喝汤的时候,没见哪个人会站出来,把桌子掀翻,如果真有,大家肯定当你是神经病。    不要过分谴责懦夫,因为没有接受专业训练的你,变成一个懦夫的可能性很大,这和觉悟和思想境界无关。    勿忘国耻,中华要自立,必须维持一个职业化、专业化的军队,并接受适当的血与火的考验,同时加强对广大国民进行适当的军事训练。当然也得避免军国主义的危险。    这才是真正有点意义的纪念。    老纪念有啥用呀,强大起来才是真的。 下次让日本人纪念去,咱们把这事儿忘了。    在军队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方面,以及国民的军事素养方面,我们国家历来做得不好,现在还需要大大加强, 中国历来有个习惯, 对内大于对外,习惯培养顺民, 现在也改不掉。    这也和中国是一个大一统国家有关,基本上没啥外患。历来的工作主要是维持对内的统治, 你想啊,已经疆域大得不能再大了,周围都是些鸟不拉屎的蛮夷之地,没人愿意去。    时间长了,习惯了,礼仪之邦。    喊得响的人,之不过是在营造一种气氛, 这种气氛对职业化、专业化的军队,以及受过适当训练的平民,能够起到激励作用, 并不代表他自己就不会投降和叛变,并不代表他自己不会成为懦夫,别指望这些人就行了。   其实大家也不必太在意,社会分工不同, 有人上场打比赛,也有人场外当啦啦队。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610 次阅读|9 个评论
王炳南----西安事变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转载)
jxz1963 2008-12-12 22:36
在西安事变72周年之际,仅以此文纪念著名的西安事变研究工作者,我的好友,原《东方科技》杂志主编郝建生先生! 郝建生先生1952年5月出生于山西永和。1975年8月毕业于华东工程学院。曾先后在湖南、陕西军工厂从事兵器技术研究,陕西国防科技工业系统高级工程师。1979年开始从事红军东征和西安事变方面的实证研究,现为西安事变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神剑文学艺术学会、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员。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约150余万字,著有电影文学剧本《红军东征》,纪实文学《西安事变后的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的最后十三年》、《西安事变前后的周恩来》等作品。 (转载)王炳南----西安事变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在西安事变中,杨虎城是张学良的亲密合作者。我在美国阅读张学良的口述史及其相关档案资料时,杨虎城是注意的重点之一。结果,发现部分新资料,有助于西安事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一:陪衬?主角? 1956 年12月,蒋命张学良回忆西安事变时,曾特别指问杨的情况。当时,张学良的回答是:平心而论,西安之变,杨虎城乃受良之牵累,彼不过陪衬而已。但是,到了上一世纪90年代,在回答张之丙姐妹的访谈时,张学良却说:西安事变就是杨虎城,当然我们两个人,那是杨虎城不平啊。又说:那西安事变那可以说他是主角哇,不过名义是我,我是主角了。当然由我负责任。从陪衬到主角,反映出张学良晚年对杨虎城在事变中的作用有新的估计。 根据张学良所写《西安事变反省录》,在事变前,杨虎城曾两次向张学良进言,希望张对蒋介石有所行动。 第一次在1935年。当年10月初,东北军第六十七军一一○师何立中部自延安回防甘泉途中,在大小崂山受到红军第十五军团徐海东部伏击,全军覆没,何立中等被击毙。同月2日,蒋介石在西安建立剿匪总司令部,蒋自任司令,以张学良为副。10月9日,蒋、张命杨虎城以所部主力在宜川、洛川一线设防,阻止红军向南发展。当时,杨虎城已对剿共持消极态度。他向张学良陈述,无钱又无补给,并且发牢骚说:剿匪等于无期徒刑。以中央军之数量,东北军之精锐,皆未能消除共匪,区区如彼之军队,能何为乎?同年11月,东北军第五十七军一○九师牛元峰部在陕北直罗镇受到为毛泽东指挥的红军围攻,被俘 5300人,缴枪3500余支。这两支部队先后被歼,编制也就失去,蒋介石并不从兵员、财政上给予补充。张学良觉得这是蒋介石借剿共消灭异己,曾向杨虎城透露倦于剿匪的心情。杨虎城所部在剿匪中也受到过相当损失,同样得不到补充,对蒋介石也有怨气。1936年3月,高崇民等在西安出版题名《活路》的小册子,提倡东北人与西北人合作,联合抗日。杨虎城同意高的主张,便向张学良建议:向蒋公进言,停止剿匪,团结抗日,节省东北军和西北军的消耗。 第二次在1936年12月初。当年11月,蒋介石飞抵洛阳,进一步策划剿共。张学良于12月2日只身飞洛,向蒋介石进言,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同时要求释放上海救国会七君子。双方发生尖锐冲突。张指责蒋这样专制,这样摧残爱国人士,和袁世凯、张宗昌有什么区别。蒋严厉表示:我是革命政府,我这样做就是革命!匪不剿完,决不抗日。在阅兵时,蒋甚至声色俱厉地声称:主张容共者,比之殷汝耕不如!蒋的顽固态度使张学良有如凉水浇头,对蒋绝望。回到西安后谈起有关情况,向杨问计,有何方法可以停止内战。杨在张立誓抗日后,对张称:待蒋来西安时,余等可行挟天子以令诸侯 之故事。杨的这一想法,已经包含了武力扣蒋的内容,可以说,西安事变的计划已经成形。后来的西安事变基本上是按照杨的这一思路发动的。 对杨虎城的建议,张学良的最初反应是愕然,可见,此前他从未有过类似的念头。直到张学良向蒋介石进言,一再碰钉子之后,才采纳杨议,决行 强 谏 劫持之谋。在《西安事变反省录》中,张学良称:假如自己当时与何成浚或张群共处,就不会有西安事变发生。可见,杨虎城造谋的重大作用。张学良晚年之所以称杨为西安事变主角,当是基于这一考虑。 二:杨虎城的小家伙们 挟天子以令诸侯虽出自杨虎城之口,但是,张学良认为杨虎城出身草莽,不会懂得这一历史掌故,因此,在1957年所写《坦述西安事变痛苦的教训敬告世人》一文中,又进一步补充说: 在另一方面,我西安剿匪一位重要的伙伴陕西绥靖主任杨虎城将军他非常热衷抗日而不愿剿匪。这是由于他有两种心情:一为保存实力,一为趋向时髦。我们两个人虽非故交,短时间却结为好友,彼此间无话不说,无事不谈。在当时,他已竟(经)被共匪渗透,是利用他另作一个角色关于这个问题,我并没有确实的证据(我写这篇文字,尽力的十分忠实,除非我记忆上小有差错。我准备任何人向我挑战)现在我已晓得,中共的重要干部,他的伪大使王炳南,当时是在杨的幕中。我在洛阳归返西安之后,同杨虎城相谈之下,彼此大发牢骚。某一日,又谈这个问题时,我问计于他,他沉吟了一下说:我那些小家伙们(这是指他的智囊团)倒有一个计策,等待蒋委员长来西安时,我们不使他离去,我们来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请注意,他一开口就说那些小家伙们,那证明他背后已有人鼓动他,是利用他来推动我、试探我。 根据张学良的这一回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创意者不是 杨虎城 ,而是他的那些小家伙们,张学良怕别人不明白,还特别加了一个括弧,说明小家伙们就是杨虎城的智囊团。这是张学良前此在任何场合都没有谈到过的。 杨虎城的小家伙们是哪些人呢?张学良只谈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任波兰大使的王炳南。王的父亲原系杨部高级参谋,与杨私交极好。王在日本、欧洲求学,经费均由杨提供。1936年4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委派王到西安,与杨商谈停战抗日问题。此后,王就住在杨的公馆里。 张学良在和张氏姐妹的谈话里,进一步谈到了杨虎城和中共的关系。他说: 杨虎城要紧的是王炳南。杨虎城手底下一定比我手底下厉害。不但是文人,还有新城的一个师,差不多都是共产党。他自己实实在在,他的太太是共产党。我判断他的太太就是带着任务来的就是当年他的政治部主任那时候在新城,共产党的几个都是女的。 王炳南实实在在的名义就是杨虎城的秘书杨虎城很听他的话。 张学良声称,杨虎城新城的一个师,差不多都是共产党,显然夸大了,但是,杨虎城的夫人谢葆真确系共产党,在杨军政治部工作。她是在1928年1月,经中共党组织批准,和杨虎城结婚的。 杨虎城和中共的关系比张学良所知还要密切。早在 1927 年 冬,杨虎城就要求加入中共。他的部队政工人员中,即有中共党员16人。1928年10 月,杨虎城在日本东京期间,中共中央决定批准杨的入党要求,指示东京市委办理,但由于杨很快回国,未能办理相关手续。1934年,杨部警卫团有共产党员 200余人。1935年11月,中共北方局南汉宸委托杨的驻北平代表申伯纯向杨传达中共的《八一宣言》。1935年12月,毛泽东、彭德怀派汪锋携亲笔函件会见杨虎城,商谈联合抗日事宜。同月,中共北方局也派王世英到西安和杨虎城会谈。1936年,毛泽东再派张文彬携函见杨,达成互不侵犯、建立军事联络等三项口头协定。此后,张文彬即以十七路军政治处主任秘书名义长驻杨部。西安事变前,在杨虎城身边工作的共产党员,除王炳南,张文彬等外,还有米暂沉、宋绮云、王菊人、申伯纯等人。他们都深得杨的信任,参与机密。杨虎城所称我那些小家伙们,显指在他身边工作的共产党人。 三:张、杨冲突 蒋介石在《西安半月记》载,12月24日夜,闻杨虎城坚决不主张送余回京,与张争几决裂。在《西安事变反省录》中,张学良也曾述及:在送蒋离陕问题上,与杨虎城发生歧见,言语急躁,几乎同杨决裂。但是,《反省录》所记,仍觉语焉不详。关于此事,张学良《敬告世人》书有更详细的叙述。 张首述杨虎城幕中激烈派的态度及杨所受影响: 杨虎城的反对蒋委员长返京,那不是出诸他自己,而是出诸杨的幕中渗透分子煽动杨,说我出卖他。所以当时杨虎城对我说:你是受了蒋夫人、宋子文、端纳情感诱惑,有反初衷,你犯了温情主义,你是同蒋宋两家有私谊上的关系,可以和平了结。我杨某可是不肯作断头将军的,要干就干到底。 张继述本人的气怒: 我说:这样的国家大事,岂是私情问题,我们不顾一切的行动,是为了发动要求蒋委员长领导我们抗日,今日已确知抗日前途有着,那么我们还要蛮干下去,必使内战扩大发生,而使蒋委员长失去领导,而走向相反的方向,那才是真的有反初衷呢!你怕死吗?你若是怕死,何必要发动这种大胆的叛变行为?我将只身护送蒋委员长入京,上断头台我一人承当,我决不牵连任何人。 杨、张之间的这一段对话,不见于其他记载,可补西安事变史乘之不足。 端纳、宋子文、宋美龄等到达西安后,经过谈判,双方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改组行政院等协议,但是,蒋介石只同意以领袖人格保证,不肯签字。这样,在放蒋问题上,西安方面就出现分歧。有的人主张继续扣蒋,命蒋在西安发号施令;有的人同意放蒋,但坚持蒋必须签字;还有人则提出,让蒋在西安对全国作广播讲话。从张学良的上述回忆看,杨虎城最初是反对无条件放蒋的,二人的冲突即由此发生,并且迅速激化。 张、杨激烈冲突之际,周恩来在场。他劝张小加休息,容他们会议商讨商讨。其后,经周恩来说服,杨虎城同意放蒋。关于此,张学良回忆说:他们的这一番争论,经周恩来一说之下,即为平息。 米暂沉的《杨虎城将军传》称:一时盛传有杨不同意放蒋的说法。上述资料证明,张杨冲突,并非只是盛传,而是的的确确发生过的事实。 来源:《炎黄春秋》杂志 作者:杨天石, 本文原名: 张学良口述:西安事变策划者是共产党员王炳南 《西安事变前后的周恩来》一书的封面
个人分类: 推荐|4075 次阅读|0 个评论
纪念武汉保卫战70周年
moxj 2008-10-27 19:18
图片来源 :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Image:BattleOfShanghaiBaby.gifvariant=zh-cn 离开武汉一年多了 又一年没有听到防空警报响起 放眼四周的繁华 团花簇锦 都遮挡不住昨日的铁蹄 和战火硝烟 敌人的飞机在上空不停的盘旋 狂轰乱炸 即使我们没有先进的坦克 和大炮 但依然坚守不会放弃 废墟下 屹立着中华民族不屈的意志 点开 QQ,看到 弹出的消息才想起日期,从几次资讯链接里看到了武汉保卫战的新闻.教室里的同学谈论了许久,本来想午饭后写一篇感想,但想起大家讨论内容里涉及很多军事话题及我国近年的军队及军工改革,而我对这些又向来不感兴趣,所以为免读者提问到我这些不感兴趣话题,自己心里虽然也很激动,只留下上面几句话. 相关资料请链接图片的网址 博主推荐凤凰新闻: 武汉各界纪念武汉保卫战 70 周年 悲愤之余写了《 谁为政府提供数据库服务 》这篇短文,欢迎点评.
个人分类: 即荇写诗|332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20: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