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孤立型地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如何看待孤立型地震?
热度 1 qsqhopeiggcas 2020-8-1 11:37
按圈内人士普遍认可的 定义 ,孤立型地震序列( isolated earthquake sequence )是指 前震 、 余震 都很稀少且与 主震震级 相差非常大的 地震序列 , 即 整个序列的地震 能量 基本上通过主震一次释放出来;孤立型地震指该主震。 上述定义涉及到地震序列,而地震序列必然涉及到一定的时空范围。如果不能科学地厘定该时空范围,则不能可靠地辨识前震、主震、余震,进而也无法确定某次地震是否为孤立型地震。 然而,在能厘定该时空范围的前提下,有没有孤立型地震发生呢? 为便于理解,先以受载岩块(图 1 )为例。显然,在实验运行期间(确定的时空范围),岩块内的 AE 事件是有联系的,且这些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序列。换句话说,只要是发生在 同一个受载 块体内的事件,不论远近,都有内在关联。当岩块尺度较大时,几乎都能观测到某个较高能级的 AE 源附近无 AE 源;若观察者以距其他事件较远为由,把前者视为“孤立型 AE 源”,肯定是错误的。 图 1 现场直剪试验中岩块产生的 AE 事件(范雷等, 2012 ) (红点表示 AE 源,黄圈表示“孤立型 AE 源”) 对空间尺度相当大的构造块体(对应的地面区域为地震区),在一个很长的地震周期内,由块体内锁固段破裂发生的地震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由于锁固段尺度较大、分布范围通常也大,即使是同一个锁固段破裂发生的地震,其震中位置一般会分布在一个较大范围,即某些较大地震似乎是“孤立型地震”,但实则不然。 再者,从逻辑上看,在某一地震区的某一轮地震周期,只能发生一次主震,而不是多次。 接着,举一个地震区实例。根据锁固段体积计算方法和 M S ≥5.6 的 地震活动,我们推测了昆仑山口西地震区第 3 锁固段的分布范围(图 2 中的蓝色虚线)。在该范围内 M S ≥5.6 地震的震中相距较远,且基本符合上述孤立型地震定义,但这些地震均不是孤立地震,而是源自同一个锁固段且有直接联系的破裂事件。 图 2 昆仑山口西地震区地震构造图 (杨百存, 2019 ) 按我的理解,科研可大致划分为三阶段——描述 现象 、 探索 机理、预测未来。当科研停留在 描述 现象阶段时,难免孤立片面地看问题;待到掌握事物的演化机理,势必有机系统地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要全面地看问题,不能以偏概全;要联系地看问题,防止孤立地看问题;要发展地看问题,不能静止地看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 , 世界万物是联系的、发展的,并且这种联系是客观的、多样的、普遍存在的。 的确,从事物联系的角度看问题,有助于弄清问题的本质;而从孤立的角度看问题,则极有可能陷入错误认知的泥潭,且不能自拔。 参考(略)
个人分类: 科普|4038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盲人摸象的故事看“孤立型地震”
热度 1 qsqhopeiggcas 2012-11-30 12:14
先讲一个大家都熟悉的盲人摸象的故事,从该故事的寓意出发,看看“孤立型地震 ” 的概念正确与否? 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 “ 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 ” 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 “ 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 ” 他大叫起来。 “ 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 ” 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 “ 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 ” 四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真正大象的样子。而实际上呢?他们一个也没说对。后以 “ 盲人摸象 ” 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 盲人摸象 ” 的寓意是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 , 而应看全局那样才能全面和真实了解事物的情况。故事引自 : http://baike.baidu.com/view/66978.htm 孤立型地震是这样定义的: 孤立型地震 ( isolated earthquake sequence )是指 前震 、 余震 都很稀少且与 主震 震级 相差非常大的 地震序列 。整个序列的地震能量基本上通过主震一次释放出来。这类地震比较少见。引自 http://baike.baidu.com/view/1607335.htm 地震学家这样定义“ 孤立型地震 ”类似于盲人 摸象 , TA 们在地震科学研究时,经常拿单个或相邻的几个地震事件说事儿,往往不看在一个地震区几年前、数十年前、数百年前曾发生过何种地震事件。大家知道,一个大震的孕育时间往往以数百年、数千年计,不考虑孕震历史过程,不知道地震之间的联系,不知道锁固体破裂的程度,总是孤立地看问题,所以对解释不明白的地震事件冠之以“孤立地震”,就不足为奇了。 岩石破裂过程试验告诉我们,在稳定破裂阶段,有地震事件发生,到达膨胀点时,震群事件开始发生,之后地震事件不断( preshock 事件,近主破裂的事件为 foreshock 事件 ),到峰值强度点时,主震事件发生,过峰值强度点后的地震事件为余震。从试验揭示的原理看,主震事件与之前的地震事件是密切相关的,怎么可能在没有预震或前震的情况下,主震突然发生?世界上只有极脆性的材料,如玻璃,其膨胀点和峰值强度点重合,主震前可不发生任何破裂事件。而岩石介质的脆性不像玻璃,在主破裂前总有事件发生。因此,对任何地震区,预震与前震事件总是有的,只是对某些地震区,在主震前无显著性前震事件(如对一个 6.0 级地震区,临震前可能不发生 3.5 级 的地震)而已。 世界上自然现象的突变事件,总是与渐变过程密切相连的,没有量变,哪有质变?当然从量变到质变需有非线性的作用。 若您“孤立”地看问题,就会有孤立事件,若是有机地从自然对象的演化过程看,从系统角度看,从整体角度看,所谓的孤立事件并不存在。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3812 次阅读|2 个评论
世界上存在所谓的“孤立型地震”吗?
qsqhopeiggcas 2011-6-14 14:00
因过去不知道怎样划分地震区,研究地震预测问题时只注意具体的发震断层。因此,当在某地发生一个 6.0 级地震时,经常认为该震是“孤立型地震”。 实际上,孤立型地震是不存在的。地震是断层中锁固体渐进破裂的产物,每个地震事件都与锁固体在不同变形阶段的破裂特性有关。如变形到锁固体膨胀点时,震群事件开始发生。 以单锁固体的破裂过程为例,在峰值强度前的地震可称为预震、前震;在峰值强度点本身的事件称为主震;其后一定时间范围内的事件可称之为余震。 强震的孕育过程也都遵循着世人公认的能量守恒原理,遵循着岩石力学的基本原理。不可能有“出乎预料之外”的事件发生。
个人分类: 强震预测|279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4 10: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