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安全文化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安全文化学的研究之路及其与中医文化学的比较
After50 2020-7-20 19:42
安全文化学的研究之路及其与中医文化学的比较 吴超 / STIPC , 2020-07-20 安全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安全文化是在人类生产、生活、生存过程中调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安全关系,达到防止事故、抵御灾害、维护健康的目的的文化。安全文化有巨大的精神力量,在这种力量感召下,能激发人们注意安全、关心他人、珍爱生命的安全理念,从而达到管控人们的不安全行为的目的。安全文化在实践中已经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和有用的,当然这里谈的都是先进的安全文化。 总的来说,安全文化的作用机制为整体功能和全方位效果的,这也符合安全需要系统思想和安全科学原理的。安全需要整体水平的提升,但这是否意味着安全文化的研究策略就只能采用整体性方法呢?个人的回答是否定的。尽管在正式发表文献的记载中,安全文化一词首创于西方,但安全文化的渊源在中国具有古老的历史。 安全文化的功能固然是整体性,但如果研究也停留在整体论之上,则安全文化及安全文化学的很多内涵就不可能得到研究,就不可能真正发展成为一门具有科学性的安全科学新分支。如果抱着整体功能不放,人们很容易陷入类似中医理论一直恪守的天人合一、人体整体调理、平衡、保健等方面的理论之中,而不敢运用还原思想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使安全文化只能停留在观念、目标、口号和哲学方法论层面的意义。 为了不至于出现上述的状态, 一方面, 我们提出安全文化的研究可以走整体主义路径:即从整体出发,以人的安全健康为纲领,抽取人类文化宝库中有利于安全的精华进行重新整合,构建出珍爱生命、关注人的安康、提升人的安康保障水平及其生产、生活舒适度为主旨的文化模式。 同时,在实现上述这一过程中,可以运用现代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构建新兴学科的高度,采用系统科学的分解技巧去构建安全文化学的学科分支。安全文化具有巨大的时空和内涵,通过对安全文化的维度开展分析,从不同视角和运用分解方法,可以探索哪些安全文化可能建设成为安全文化学的新分支。例如,在研究过程中,利用分类分解方法,按照不同维度,把安全文化这一类似黑箱的东西进行细化。如按社会科学原理,安全文化比较可能形成的学科分支为:民俗安全文化学、安全文化符号学、安全文化史学、心理安全文化学、比较安全文化学等;按空间特征,安全文化比较可能形成的学科分支为:企业安全文化学、行业安全文化学、社区安全文化学、学校安全文化学、家庭安全文化学等。上述各个分支就构成了安全文化学的主体格局。 另一方面, 在过去数年时间里,在我们研究安全文化学的实践中,我们还结合还原论思想,走上了科学研究安全文化的道路,即采用局部主义路径,从安全文化的某一方面进行探讨,如研究不同局部(学校、社区、企业与国家等)的安全文化、不同层面(精神层、制度层、行为层与物质层等)的安全文化的运动规律(形成、演进、传播与作用等)等。 运用上述的科学还原研究思想,通过对安全文化系统中的结构、秩序、协同、自组织等的描述,进而可以深入研究安全文化系统的作用机制、机理、原理、模型、安全文化力、安全文化场、安全文化测量、等等,这些都是现代科学的方法,也类似于西医的研究方法。这些内容构成了安全文化学的核心理论。 综上两个方面可以看出 ,我们对安全文化的研究及其安全文化学的创建(王秉 , 吴超 . 安全文化学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8. ),在某种程度上是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成功结合的典型例子。如果与医学发展相类比,安全文化学的研究道路类似传统中医与现代西医相结合。不过,安全文化及安全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在世界上是通用和通行的,也是得到认可的,在这一点上,安全文化学比中西医结合更具世界性。 还有一点很有意思的是: 安全文化学与中医文化学有很多相同之处 ,它们之间可以互相借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安全文化学和中医文化学的学科属性均属于社会科学为主;安全和中医都是古老的问题;两者的价值观念都是为了人,都要以人为本,都需要人文关怀精神;两者的哲学思想都讲究系统和谐,都求治本,思维方式都讲究预防为主;两者的方法论都包含整体思维和分解思维;两者都拥有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具有相同的传播方式;研究都讲究整体性、动态性、层次性、最优化和模型化,都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而且短时间轻易不会突变;等等。 安全文化学与中医文化学也有不少差异性 ,如安全目的主要为了人,也包含人认为有价值的物和环境等,中医目的基本是为了人的健康;安全文化测量考虑人 - 机 - 环 - 管等多元因素,中医文化测量主要是诊疗方式;制度文化方面安全比中医重要,中医比安全弱;安全物质文化中没有食疗文化,但有食品安全文化,中医文化中的物质文化中很重要部分为食疗文化;安全文化作用的场所为所有人类活动的地方,中医文化主要为医院和家庭等有限地方;安全文化国际上比较一致,具有国际化,中医文化有很多学术、地域、民族流派,凸显中国特色;现代安全文化西方诞生更早更普及,现代中医发展趋势为中西结合;有关安全文化学教材内容紧扣安全目标,但中医文化学目标和内容比较发散,纳入了很多古代文化的内容;等等。 (注: 本文部分内容发表于《现代职业安全》 2020 年第 7 期 ) 附录: 为了方便对比,下面选用一本《安全文化学》和一本《中医文化写》两本书的目录作为例子进行比较,如表 1 。 表 1 《安全文化学》和《中医文化学》两本典型教材的目录一览及其对比 王秉 , 吴超著 . 安全文化学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8.1 , ISBN 9787122303462 张其成主编 . 中医文化学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9, ISBN 9787117244725 1 绪论 1.1 文化与文化学 1.2 安全文化与安全文化学 1.3 安全文化学的形成与发展 2 安全文化概述 2.1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2.2 安全文化的基本功能与特征 2.3 安全文化的层次结构 2.4 安全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变迁 3 安全文化学基本原理 3.1 安全文化学核心原理 3.2 安全文化功能性原理 3.3 安全文化建设与评价原理 4 安全文化学方法论 4.1 安全文化学方法论的内涵 4.2 安全文化学研究进路及原则 4.3 安全文化学的主要研究程式 4.4 安全文化学方法论体系 5 安全文化学外延 5.1 民俗安全文化学 5.2 安全文化符号学 5.3 安全文化史学 5.4 心理安全文化学 5.5 比较安全文化学 6 安全文化学与其他安全学科的关系 6.1 安全文化学与安全科学 6.2 安全文化学与安全哲学 6.3 安全文化学与安全管理学 6.4 安全文化学与安全教育学 6.5 安全文化学与安全伦理学 6.6 安全文化学与安全历史学 6.7 安全文化学与安全经济学 6.8 安全文化学与安全社会学 6.9 安全文化学与安全自然科学 7 家庭安全文化 7.1 家庭安全文化的内涵 7.2 家庭安全文化的建构 7.3 家庭安全文化建设案例 8 学校安全文化 8.1 学校安全文化的内涵 8.2 学校安全文化的建构 8.3 学校安全文化建设案例 9 社区安全文化 9.1 社区安全文化的内涵 9.2 社区安全文化的建构 9.3 社区安全文化建设案例 10 公共安全文化 10.1 公共安全文化的内涵 10.2 公共安全文化的建构 10.3 公共安全文化建设案例 11 企业安全文化 11.1 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 11.2 企业安全文化的建构 11.3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案例 导 论 第一节 中医文化与中华文化 第二节 中医文化学概述 第一章 中医精神文化 第一节 中医核心观念 第二节 中医思维方法 第二章 中医行为文化 第一节 诊疗方式 第二节 本草药用 第三节 医政制度 第四节 传承教育 第三章 中医物质文化 第一节 诊疗器物 第二节 标识器物 第二节 药用本草 第三节 承载文献 第四节 业医场所 第四章 中医文化保护 第一节 学术流派 第二节 地域中医 第三节 民族医药 第四节 中医药老字号 第五节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六节 中医文化建设 第五章 中医文化国际传播 第一节 传播背景 第二节 形势分析 第三节 方法路径 第六章 中医文化未来发展 第一节 医学文化基因优化 第二节 医学生态思想回归 第三节 中医药文化现代复兴 第七章 易学文化 第一节 《周易》形成 第二节 《易经》 第三节 《易传》 第四节 易学与易图 第八章 儒家文化 第一节 孔子与先秦儒家 第二节 两汉经学 第三节 宋明理学 第四节 清代朴学 第九章 道家文化 第一节道家的形成与老庄思想 第二节 黄老之学与《淮南子》 第三节 魏晋玄学主要思想流派 第四节 道教的形成与流派 第十章 佛家文化 第一节 印度佛教源流 第二节 佛教基本教义 第三节 中国佛家文化 第十一章 科技文化 第一节 中国古代天文学 第二节 中国古代数学与农学 第三节 中国古代物理与化学 第十二章 文学艺术 第一节 文学 第二节 艺术 第十三章 中医文化流变 第一节 先秦两汉文化与中医 第二节 魏晋隋唐道佛与医学 第三节 宋金元明儒医大兴 第四节 清代汉学复兴与西学东渐
个人分类: 安全科学理论|2654 次阅读|0 个评论
正式将安全文化学(Safety culturology)推介到了国外
wangbing187717 2018-11-11 11:24
Safety culturology: A new and important branch of safety science 王秉,吴超|文 (中南大学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 安全理论创新与促进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410083) 今年 10 月份,我们在安全文化的源头领域,即核领域的国际著名期刊《 Progress in Nuclear Energy 》发表题为《 Safety culture development,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in China: An overview (中国的安全文化发展、研究和实施)》的综述文章(具体文章信息: Bing Wang, Chao Wu. Safety culture development,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in China: An overview . Progress in Nuclear Energy, Volume 110, January 2019, Pages 289-300. )。算是我们这几年的安全文化学研究也回到了最初的原点——核领域,哈哈! 这篇文章看似是一篇综述文章,但对国外读者完全是一篇全新文章,因为据我所知,这是第一篇介绍中国安全文化研究与实践的英文文章。其实,就推动科学传播和发展而言,二次文献非常重要,不能忽略,它不仅信息量大,而且理清楚某一领域研究发展的来龙去脉,且带有一定评述。但就我们而言,这篇最重要的意义是将我们近年来的数十篇系列安全文化学研究的中文论文,特别是 2018 年我们出版的 50 万余字的首部以“安全文化学”命名的中文学术专著《安全文化学》(单独列入一节专门介绍“安全文化学”研究)。可以说,通过探索,我们创建了安全文化学学科理论体系。我想,英文学术概念“ Safety culturology ”及其定义也是这篇文章首提。下面仅摘录这部分内容,感兴趣的读者请下载阅读全文。 As mentioned in Section 2.2, in the China’s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of Disciplines (GB/T 13745–2009)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of the PRC, and 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the PRC, 2009) , safety culturology was proposed and listed a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the primary discipline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ich wa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as per our knowledge. Since then, safety culturology or safety culture was gradually made a part of safety science education. Some scholars, especially we have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studies on safety culturology (e.g., Wang and Wu, 2017a, 2017b, 2018a, 2018b; Wu and Wang, 2016; Wang et al., 2016a, 2016b; etc.) since 2014. Particularly, a book of Safety Culturology was written and published by Wang and Wu (2018a) , which is the first monograph on safety culturology in the world and will be an alternative textbook of safety culturology course for safety science education in China. Therefore, it is clear that safety culturology is a key achievement of safety culture in recent years. Safety cultu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f safety culturology, is different from safety culturology. Wang and Wu (2018b) defined safety culturology as “a new multidisciplinary and an important branch of safety science, which is used to guide the safety culture practice based on the researches and discussions on safety culture (e.g., the origin,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s, evolution, development, transmission, essence, definition, assessment and improvement of safety culture).” Specifically, safety culturology (1) is human-oriented, (2) its focuses are encouraging people to have a rational safety recognition and improve their safety willingness and literacy, (3) its ultimate aim is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people at work and in life , (4) its research object is safety culture, (5) its practical basis is the cultural character presented by safety, and (6) its main disciplinary foundation is a combination of safety science and culturology. The book by Wang and Wu (2018a) is a compilation of all researches on safety culturology in China, a monograph on safety culturology. Table 7 shows its catalog to show the researches on safety culturology in China. Table 7. Catalog of the book of Safety Culturology by Wang and Wu (2018a). Chapter Section 1 Introduction 1.1 Culture and culturology 1.2 Safety and safety science 1.3 Definition of safety culture 1.4 Importance of safety culture 1.5 Connotation and disciplinary system of safety culturology 2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afety culturology 2.1 The concept of safety climate 2.2 The concept of safety culture 2.3 Two typical stages of safety culture research 2.4 Review and comment on safety culture research in the last thirty years 2.5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afety culture 2.6 The concept of safety culturology 3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safety culture 3.1 Origin and evolution mechanism of safety culture 3.2 Safety culture development and social types 3.3 Accumulation and innovation of safety culture 3.4 Interpretations to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safety culture 3.5 Exploration of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safety culture 4 Basic issues of safety culturology 4.1 Characteristics of safety culture 4.2 Functions of safety culture 4.3 Types of safety culture 4.4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safety culture 4.5 System of safety culture symbols 5 Methodology of safety culturology 5.1 Methodology summary 5.2 Definition and connotation of methodology of safety culturology 5.3 Research approaches and principles of safety culturology 5.4 Main research paradigms of safety culturology 5.5 Structure of methodology of safety culturology 6 Principles of safety culturology 6.1 Core principles of safety culturology 6.2 Principles of fu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afety culture 6.3 “6-5-2-4” theory of the generation of safety culture 6.4 Principle for developing safety culture 6.5 Principle of safety culture field 6.6 Principle of safety cultur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6.7 Principle of safety culture identity 6.8 Function principles of emotional safety culture 7 Branches of safety culturology 7.1 Safety culture semiotics 7.2 Safety folklore culturology 7.3 Comparative safety culturology 7.4 Safety culture psychology 7.5 Safety culture historiography 8 Extension of safety culturology 8.1 Safety culturology and safety science 8.2 Safety culturology and safety sociology 8.3 Safety culturology and safety economics 8.4 Safety culturology and safety pedagogy 8.5 Safety culturology and safety management science 8.6 Safety culturology and safety humanology 8.7 Safety culturology and safety ethics 8.8 Safety culturology and safety jurisprudence 8.9 Safety culturology and safety psychology 8.10 Safety culturology and safety history 8.11 Safety culturology and other branches of safety science 9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ory of safety culturology 9.1 Typical relation theory of safety culture 9.2 Basic issues of developing organizational safety culture 9.3 Basic program and methods of developing organizational safety culture 9.4 Basic issues of the embedding of organizational safety culture 9.5 Mechanism and methodology of the embedding of organizational safety culture 9.6 Developing organizational safety culture based on safety slogan 9.7 Basic issues of organizational safety culture assessment 9.8 Methodology of organizational safety culture assessment 10 Typical examples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safety culturology 10.1 Family safety culture 10.2 Enterprise security culture 10.3 Public safety culture 10.4 Safety culture industry 10.5 Developing safety cul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armonious society 10.6 Developing safety cul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附:我们的安全文化相关研究推介 一、书籍 l 王秉 , 吴超 . 安全文化学 . 北京 :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8. l 王秉 , 吴超 . 安全标语鉴赏与集粹 . 北京 :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6. l 吴超 , 王秉 . 大学生安全文化(第 2 版) . 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7. 二、研究论文 1. Bing Wang, Chao Wu, Lang Huang. Emotional safety culture: A new and key element of safety culture . Process Safety Progress, 2018,37(2): 134-139. 2. Bing Wang, Chao Wu. Safety culture development,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in China: An overview .Progress in Nuclear Energy, 110, 2019, 289-300. 3. 王秉 , 吴超 , 黄锐 . 安全文化史学的创建研究 . 科技管理研究 ,2018,38(05):260-266. 4. 王秉 , 吴超 . 安全文化学核心原理研究 .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8,18(01):199-204. 5. 王秉 , 吴超 . 组织安全文化落地的机制及方法论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8,28(02):1-7. 6. 王秉 , 吴超 . 安全文化的定义理论与方法研究 . 灾害学 ,2018,33(01):200-205+224. 7. 王秉 . 家庭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份责任 . 中国妇女报 ,2017-11-12(A01). 8. 王秉 , 吴超 . 组织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性问题及方法论 . 企业经济 ,2017,36(10):66-73. 9. 王秉 , 吴超 . 组织安全文化评价的基础性问题及方法论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7,13(09):5-12. 10. 王秉 . 安全标语鉴赏与评价的核心理论综述 . 决策探索 ( 中 ),2017(09):26-30. 11. 王秉 , 吴超 . 安全文化学论纲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7,27(09):8-13. 12. 王秉 . 浅谈家庭安全文化建设 . 现代职业安全 ,2017(05):46. 13. 王秉 , 吴超 . 安全文化学课程内容及其教材框架设计研究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7,13(04):32-38. 14. 王秉 . 发展安全文化产业 6 条建议 . 现代职业安全 ,2017(03):36. 15. 王秉 , 吴超 , 贾楠 . 安全民俗文化学的创立研究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16,38(06):1237-1243. 16. 王秉 , 吴超 . 安全文化符号学的建构研究 . 灾害学 ,2016,31(04):185-190. 17. 王秉 . 安全文化要善“用情” . 现代职业安全 ,2016(09):37. 18. 王秉 , 吴超 , 杨冕 , 黄浪 . 安全文化学的基础性问题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6,26(08):7-12. 19. 王秉 , 吴超 . 比较安全文化学的创建研究 . 灾害学 ,2016,31(03):190-195. 20. 王秉 . 《天工开物》中的安全文化 . 现代职业安全 ,2016(07):116-117. 21. 王秉 , 吴超 . 安全文化宣教机理研究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6,12(06):9-14. 22. 王秉 . 漫谈“安全” . 现代职业安全 ,2016(06):114-115. 23. 王秉 . 安全标语创作与应用 . 现代职业安全 ,2016(05):78-79. 24. 王秉 , 吴超 . 安全标语的文化作用机理研究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6,12(01):50-55. 25. 王秉 , 吴超 . 家庭安全文化的建构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6,26(01):1-7. 26. 王秉 , 吴超 . 安全文化建设原理研究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5,11(12):26-32. 27. 王秉 , 吴超 , 黄浪 . 安全文化符号系统的建构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5,25(12):9-15. 28. 王秉 , 姜威 , 吴超 . 心理学视阈下的安全标语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5,25(10):9-15. 29. 吴超 , 王秉 . 安全文化学方法论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6,26(04):1-7. 30. 陈宁 , 王秉 , 吴超 . 论政府安全文化的若干基本问题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7,13(12):5-12. 31. 黄玺 , 王秉 , 吴超 .“ 互联网 +” 背景下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式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7,27(05):13-18. 32. 姜威 , 王秉 , 付小懿 , 薛国庆 . 安全文化产业的定义、特征、功能及结构体系 . 灾害学 ,2017,32(02):175-180. 33. 施波 , 王秉 , 吴超 . 企业安全文化认同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 科技管理研究 ,2016,36(16):195-200.
255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何说高校安全类专业需开《安全文化学》课程?
After50 2017-11-4 19:06
为何说高校安全类专业到了需开《安全文化学》新课程的时候? 吴超/2017-11-05 本文谈以下三层问题以回答标题之问: (1) 为什么大学安全类专业需要开设《安全文化学》课程? (2) 为什么大学现在可以开设《安全文化学》课程? (3)如何继续建设《安全文化学》课程? 一、 为什么大学安全类专业需要开设《安全文化学》课程? 1 )建设安全文化,需要学习安全文化学。 安全文化是不可取代的基础性和综合性安全策略,是 安全工作的长远之计 ,其巨大效用已被国内外众多组织的实践所屡次证实。 安全文化是一种不能被任何安全对策所替代的,而且是所有安全对策的基础。安全文化的建设是保障安全的终极策略,这一观点已基本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共识。因此,安全类专业人才需要学习如何研究和构筑安全文化等,即需要学习安全文化学。 2 )安全文化学的实践具有普适性,满足大学开设课程对宽度的要求。 大学里的专业开设的课程一般都要求有广泛的适应性, 安全文化学的实践可涵盖一切安全研究与应用领域。例如:按空间层面看,可涵盖家庭、社区、企业、城市、社会乃至国家层面的安全文化;按具体行业看,可涵盖矿山、核工业、化工、交通、医疗、食品、信息安全等各行业;按目前安全科学研究与实践领域看,可同时涵盖生产安全与公共安全等。 3 )安全文化学是安全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安全文化学不可被任何一门安全科学分支学科所涵盖或替代,故在安全学科体系中可以独立设置安全文化学学科分支。 2009 年 11 月 1 日实施的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 GB/T13745-1992 )中,将安全文化学(代码 6202160 ,隶属于二级学科安全社会科学)列为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的一个三级学科。 4 )安全文化是四大安全对策之一,践行安全文化策略需要学习安全文化学 。人们在长期安全实践活动中总结归纳出安全“ 3E ”对策,即技术( Engineering )、法治( Enforcement )与教育( Education )。现代安全科学理论认为,安全文化在安全管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换言之,其理应也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故现代安全科学理论强调将安全文化对策融入安全“ 3E ”对策,进而提出安全“ 3E+C ”对策。 5 )从 安全 “五要素” 论来看,安全文化是五要素之首,搞好安全文化建设需要学习安全文化学。 安全生产“五要素”包括: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教育、安全科技、安全投入,安全文化浸透于其它四个要素之中,安全文化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其他四个要素的实施过程,安全“五要素”说把倡导“安全文化”作为五要之首来推进。 6 )开设《安全文化学》课程,是促进安全文化研究、实践、发展与繁荣之需 。开设与学习《安全文化学》课程,可以让安全类专业学生拥有一把理解安全文化的钥匙,掌握一套研究安全文化的方法,打开一组审视安全文化的视角,解开一团建设安全文化的疑惑,明白一簇弘扬安全文化的价值。 总之,《安全文化学》是一门非常值得高校安全类专业开设与学习的课程, 安全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亟需理论的安全文化学引领,亟需开设《安全文化学》课程来推动。 二、 为什么大学现在可以开设《安全文化学》课程? 迄今,开设安全类本科专业的中国高校已经达到 170 多所。我们调查发现,目前均尚未把安全文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主干课开设,大多仅将其作为《安全管理学》课程中的一章,讲授一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之类的内容;或将安全文化与其他安全学科分支进行合并开设一门选修课程,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开设《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法规》课程。 在大学开设一门新课程,有一部合适的教材是必须的。虽然国内外已有的安全文化类图书也一些,但大都不是 从安全学科分支建设和教科书的定位去撰写 的,比如缺乏 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原理、学科体系等 ,而这恰恰 是作为教科书不可缺少的 。由王秉和吴超 2017 年 11 月出版的《安全文化学》(全书约 55 万字, 80 余幅图, 70 余张表;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22-30346-2 )新书,能够弥补现有安全文化类图书作为教科书的不足, 该书的安全文化学的形成与发展、安全文化的起源与演进、安全文化学的基础问题、安全文化学方法论、安全文化学原理、安全文化学的学科分支、安全文化学的外延、安全文化学的应用实践理论、安全文化学的应用实践典例等,都是站在比安全文化更高的层面来撰写的,有利于指导安全类专业学生学习和应用安全文化 。新出版的《安全文化学》一书为独立开设该课程奠定了重要基础,而且该书满足作为大学教材的基本要求。 三、如何继续建设《安全文化学》课程? 有了一部可以作为教科书的《安全文化学》之后,作为一门新课程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我们将采取多种途径建设和推广 《安全文化学》 课程 。 首先,通过制作《安全文化学》教学课件供有关高校教师使用;第二步是建设《安全文化学》课程案例库,搭建《安全文化学》课程网站;第三步是拍摄 视频讲座和建设《安全文化学 》慕课,以及交流推广《安全文化学》课程。 《安全文化学》课程作为一门具有普适性和通俗性及实践性的课程,可向相关学科专业或领域推开(如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等管理类与社会科学类专业),从而扩大安全专业的影响力。总之,《安全文化学》课程可以当做一项事业来夯实和推广。
个人分类: 安全科学理论|30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安全文化学的建设研究PPT
After50 2016-6-3 20:04
个人分类: 安全科学理论|406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16: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