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海啸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2020大海嘯》觀影一得
热度 1 LEOLAND 2010-1-25 13:12
曲津華 半個世紀以來的環保風,刮到近些年,先后又出現了綠色、可持續、生態乃至減碳等新概念, 的《2012》沒得比,這個《2020》卻也有吸引人之處。估計這部電影的拍攝動因是2007年圣誕節翌日發生的南亞大海 有想到的是,人家電影中的政府總理會親自乘直升機,於幾乎吞沒了城市的大海 入了怒海,這是一種什么精神?雖然在佛的佑護下最后得以被佛像所承接,并為直升機所解救,然其所言所行所作所為卻足以引為世人楷模。 沖這一點,這部影片值得一看。 2010-01-24
个人分类: 闲读偶得|3695 次阅读|1 个评论
海地地震发生在复杂的地震活跃区
pony1984621 2010-1-15 18:35
资料来源: ScienceDaily (Jan. 14, 2010) 编译:马志飞( Bei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 发生在海地的 7.0级地震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死亡人数越来越多,根据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一位地震专家的说法,这次地震发生在加勒比板块和北美板块敛合带附近的复杂断裂区。这位专家一直从事该地区和整个世界的断层研究。 伍兹霍尔海洋 研究所一位资深 地质和地球物理学家 Jian Lin 说 ,尽管这次地震很大,但不是特别大。这次地震之所以造成惨重伤亡,是由于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地震震中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西南仅仅 10公里的位置;第二,地震震源深度很浅,离地表只有10到15公里;第三,更重要的因素是,在这个经济落后的国家里,许多家庭没有能力建造能够承受该级别的地震而不倒塌的房屋建筑。 所有的这些因素综合作用,造成了 1月12日的地震是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发生的。初步估计死亡人数在数千人到数十万人。对于整个加勒比地区来说,这应该唤起人们的觉醒了, Jian Lin 说。 这次地震发生在长达 500多公里的 Enriquillo-Plantain Garden 断裂带附近。 Enriquillo-Plantain Garden 断裂东西方向横穿海地,向东到达多米尼加共和国,向西到达牙买加。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研究,它是一条走滑断层,这意味着断层的两盘是朝着相反的方向滑动。在这种情况下,断层线以南的加勒比板块向东滑动,而断层线以北的板块是向西滑动。 但是在大多数时候,地球的板块并不是顺利地彼此滑过。它们能在同一个地方相持不下几年时间甚至几百年,直到有一天储集了足够的压力时,就能够沿着断层突然错动而舒缓压力,释放整个周边地区汇聚的大量能量。与之类似的情况,比如美国加州的圣安德烈亚斯断裂等。 这 种地震区域是一直在集聚压力, Jian Lin 说。他对海地的另外一条大断裂 Septentrional 断裂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Septentrional 断裂位于伊斯帕尼奥拉岛(分属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北部,东西方向延伸。 1946年,一场8.1级的地震,比今年1月12日的海地地震的能量还要大30多倍,就发生在伊斯帕尼奥拉岛东北角附近。 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之所以变得复杂,是因为除了 加勒比板块和北美板块之外,两者之间的接触带是由一些较小的板块拼凑起来的,这就使得我们难以估计该地区汇聚的压力,而且难以搞清楚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如果你住在这附近,如多米尼加共和国、牙买加和波多黎各等,你就是被许多断层包围着。 该地区的居民,现在应该将注意力放到如何在地震发生时挽救他们自己和亲人的生命上。方法就是进行基础的地震安全教育, Jian Lin 说。 有经济实力的家庭,应该想方设法加固他们的房屋,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在海地这样的地方,连总统府都会受到严重的伤害,这样做也许是更为现实的解决办法。 一些生活在地震带的居民都知道:当地震发生时,首先是一种能量较小的 P 波到达,然后会有几秒钟至 1分钟的等待,紧接着就是一种能量更大的 S 波出现。 P 波最先到达,但是振幅较小,而且破坏性较小; S 波,速度慢一点,但是振幅较大,因而更具破坏性。 至少要确保在你的房屋或者教室里面的某处有一张足够结实的桌子, Jian Lin 说,一旦地震来临,你就可以马上钻到桌子下面去。 海地的这次地震并没有引发海啸,一方面原因是它震级很大但还不是特别大,另一方面原因是震中在陆地而不是海洋, Jian Lin 说。 地质学家认为,在未来的几天、几周、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里,还会发生一些余震。但是,由于这里的断裂带已经释放了很多能量,在今后的一百年里几乎不再可能发生同等级别或更高级别的地震了。 然而,其他 90%的断裂和整个加勒比地区的断裂网都是活动的。 很多人在地震之后也遗忘的很快, Jian Lin 说,没有把地质学家的话当回事。如果你的房子离活动断裂比较近,最好你不要忘记你住在哪里。 改编自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提供的材料。
个人分类: 科普翻译|3834 次阅读|1 个评论
山区强震次生灾害的防控与管理:网上修改
杨学祥 2010-1-14 03:32
标题: 发表评论人:杨学祥 第一章原文: 2.2.1.1.1 海底藏冷效应和海洋锅炉效应 2.2.1.1.2 季林的强潮汐降温作用 2.2.1.1.3 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 2.2.1.1.4 相关证据 我们认为,导致气候变冷的原因有两个:其一,历史记录表明,在拉马德雷的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易发生低温冷害。2000年拉马德雷已经进入冷位相,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变冷时期正在开始。1957、1969、1972和1976年发生的严重低温冷害恰好在1947年至1976年拉马德雷 的冷位相。其二,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发生了地震海啸。这次地震是20世纪以来第二大强震,仅次于1960年的智利大地震。智利大地震后,全球进入60-70年代的低温期,期间共发生7次大于8.5级地震。 综上所述,2009年9月30日萨摩亚8级地震引起的南太平洋大海啸可能导致全球气温的逐渐降低,引发低温冻灾。由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为强潮汐时期,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拉尼娜年和厄尔尼诺年易发生低温冻害,地震和强潮汐导致的气候变冷将加剧流感的爆发强度 。这一预测已经得到2009年12月袭击欧美的暴雪低温天气所证实。 标题: 发表评论人:杨学祥 根据我们在网上的预测和在文汇报发表的文章,作修改如下: 3.2.1.1.1 海底藏冷效应和海洋锅炉效应 3.2.1.1.2 季林的强潮汐降温作用 3.2.1.1.3 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 3.2.1.1.4 相关证据 2010年伊始,寒流席卷了北半球多个地区,许多国家遭受了暴雪和严寒的侵袭。印度北部地区、中国的华北地区、韩国大部分地区以及俄罗斯、西欧和北美的大部分地区均遭遇冰雪、寒流袭击,上述不少地方的积雪和低温已创下几十年来的最大纪录。 尽管2009年全球平均温度数据尚未公布,但这次如此大范围的冰雪寒流无疑使全球变暖的理论遭遇新的考验。全球变暖理论能预测低温暴雪吗?2009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后,暖冬的预测麻痹了全球公众,低温暴雪的事实教训了我们:要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全球变暖的总趋势下,气温波动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1979-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事件对应暖冬,2004-2009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事件与暖冬无缘?这些现象用温室效应无法解释。 4] 标题: 发表评论人:杨学祥 我们在2009年10月14日提出了2009年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其一,历史记录表明,在拉马德雷的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低温冷害。2000年拉马德雷已经进入冷位相,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变冷时期正在开始。2009年发生了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其二,2009年9月30日南大洋萨摩亚群岛发生了8级地震海啸。其三、2008-2009年处于太阳活动低值时期。其四、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为强潮汐时期。 我们在2009年初就关注下一次不寻常的厄尔尼诺事件,因为它会给全球带来流感全球大流行、低温冻害、干旱洪涝等重大灾害。2008年1月中国南方发生罕见的冰雪冻灾,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2009年4月全球甲型流感在墨西哥开始向全球蔓延。低温冻害、强震和流感爆发还将频繁发生。低温冻害、强震和流感爆发三大预警正在被一一证实。 在冷冬预测的问题上,有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值得关注: 其一,在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事件对应中国暖冬,1986-2004年中国部分省份连续18年暖冬就发生在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暖冬滞后5年);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拉尼娜和厄尔尼诺事件对应中国的冷冬和严重低温冻害。拉马德雷冷暖位相的转换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这是严重低温冻害被忽视的原因。 其二,2008年1月中国南方严重冰雪冻灾和2009年11月中国暴雪灾害之前,美国都发生了暴雪灾害。西半球的暴雪为东半球暴雪敲响了警钟。 综上所述,2009年9月30日萨摩亚8级地震引起的南太平洋大海啸可能导致全球气温的逐渐降低,引发低温冻灾。由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为强潮汐时期,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拉尼娜年和厄尔尼诺年易发生低温冻害,地震和强潮汐导致的气候变冷将加剧流感的爆发强度 。这一预测已经得到2009年12月袭击欧美的暴雪低温天气和2010年1月袭击北半球的低温暴雪灾害所证实。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6951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3114 次阅读|0 个评论
海啸可能使变冷加剧:媒体称海地地震可能已造成数百人死亡
杨学祥 2010-1-13 12:20
标题: 发表评论人: yingjj ip:116.208.225.* 删除 回复 杨老师你好,上次你预测2009-2010,冬季是冷冬。现在看来的确是这样,再次感谢您。你老的预测给我们的营销指明了方向。现在小弟还有一问题想问下,就是即将进入的农历腊月天气状况如何会?又是年前打春,打春后会不会比往年同期(农历)温度偏高还是偏低?再次感谢杨老! 博主回复:2010年1-3月为强潮汐时期,2010年4月至6月为弱潮汐时期。所以早春天气依然较冷,4月开始变暖。由于1月12日海地7级地震和海啸,变冷可能加剧。 媒体称海地地震可能已造成数百人死亡 2010年01月13日08:49环球网-环球时报我要评论(12) 字号:T|T   环球网1月13日报道,综合报道,根据美国地震局发布的信息,当地时间12日下午4点53分,北京时间13日上午5点53分,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发生里氏7.0级大地震。地震发生致多座建筑物被毁,位于首都太子港的总统府及多座其他政府建筑被震塌。情况非常严重。   据当地媒体记者向海地首都太子港致电后称,多个公共建筑和设施被地震摧毁,其中包括海地总统府、财政部、公共事务部、通信与文化部等政府建筑。与此同时,位于太子港的大教堂也被震塌。   另据英国太阳报消息,地震造成一家医院倒塌,可能已经有数百人死亡。   据法新社报道,海地当地通讯和电力供应受到严重影响。   海地是美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据美国媒体报道,海地以及周边的巴巴多斯、多米尼加等国家都可能受到海啸的袭击。 [责任编辑:irenewu http://news.qq.com/a/20100113/000801.htm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358 次阅读|0 个评论
海地发生7级大地震与潮汐组合
杨学祥 2010-1-13 08:36
海地发生7级大地震 多个国家可能受海啸袭击(图) 2010年01月13日 07:41 浙江在线 地图显示,海地沿海发生7级地震后 又发生两次5级以上地震。 海地沿海 新华网快讯:美国地质勘探局12日宣布,加勒比岛国海地周边海域当天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 海地发生强烈地震多座建筑物被震毁 中新网1月13日电据美联社报道,当地时间12日下午,海地发生强烈地震,造成一家医院倒塌,另有多座建筑损毁。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称,震中距离海地首都太子港西部约22公里。目前尚无人员伤亡的报告。 海地发生大地震多个国家可能受海啸袭击 据CNN最新报道,根据美国地震局发布的信息,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当时时间下午4点53分,北京时间上午5点53分,发生里氏7.0级大地震。当地的一所医院已经倒塌,情况非常严重。震中离开海地首都太子港只有15公里。海地是美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CNN还说,海地以及周边的巴巴多斯、多米尼加等国家都可能受到海啸的袭击 霍吉和 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haididizhen/zuixin/201001/0113_9220_1508313.shtml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5151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次成功的预测:地震、海啸、低温和流感变化的趋势(简版)
杨学祥 2010-1-12 00:29
地震、海啸、低温和流感:灾害链变化的趋势 杨学祥,杨冬红 杨学祥,杨冬红。地震、海啸、低温和流感:灾害链的变化趋势。生命与灾害, 2009 ,( 11 ): 4-7. 发表时间: 2009 年 11 月 20 日 ,是一次成功的低温事件预测。全文如下: 根据历史记录,就全球灾害变化的趋势而言,萨摩亚 8 级地震引起的南太平洋大海啸可能导致全球气温的逐渐降低,引发低温冻灾,增大流感爆发的强度。我们必须了解这一变化的历史记录和物理过程。 海底藏冷效应和海洋锅炉效应 海水因为含有平均约 3.5% 的盐分,所以它的最大密度约出现在摄氏负 2 度左右,恰好与海水开始结冰的温度很接近。两极临近结冰的海水密度最大,源源不断地沉入两极海底,自转离心力使较重的海水向赤道海底运动,形成全球巨厚的海底冷水层。由于太阳辐射不能进入这个领域,冷被安全地封存在海底,冷水领域还不断扩大。赤道海水表层热水在上、冷水在下,垂直方向只有热传导、没有热对流。随着海洋冷水区的不断扩大和赤道海洋表层热水区的不断缩小,赤道和两极的温差也不断加大,形成中、高纬度地区的冰盖和冰川。我们称这个过程为海底藏冷效应。它是海气相互作用的典型范例,大气中的冷能由此而进入海洋。冰雪反射太阳辐射,随着冰雪面积的不断扩大,地表接受到的太阳能量越来越少,使大气和海洋越来越冷,冰期有一个长期的冷积累过程。 目前海洋底层温度为摄氏 2 度,它为大气提供了充足的冷源。近一亿年前的中生代温暖期海洋底层水冷比现在高摄氏 15 度,大气高 10~15 度。 美国科学家季林的强潮汐降温作用 美国科学家相信,即使没有温室效应 , 地球自己的卫星月球也会使地球的温度上升。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海洋学研究所的查尔斯 . 季林 2000 年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指出,月球通过影响地球上的潮汐使地球的温度上升。当日、地、月排成一线且相互距离最小时,日月引潮力相互加强而变为最大,地球海洋潮汐规模也最大,这时就有更多来自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这些冷水可以冷却海洋上的空气。当日、地连成的直线与月、地连成的直线相互垂直时,太阳潮汐减弱月球潮汐,使地球海洋潮汐变小,这时海洋深处的冷水很难被带到海面,世界就变得暖和。据季林的计算,大约在 1425 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从那以后逐渐减弱,直到 3100 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这个周期是过去 1 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这个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 24 世纪,而后随着潮汐的增强,地球的气候将逐渐变冷。 除了 1500-1800 年潮汐长周期外,潮汐中周期为准 60 年、 54-56 年、 22 年、 18.6 年和 11 年。特别是 54-56 年周期(拉马德雷周期),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非常明显的作用。 中国科学家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 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 40 o 范围内的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海震。根据郭增建的理论, 2005 年全球气温将因为印尼地震海啸而降低。 2006 年 11 月 15 日 澳大利亚正值夏季,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部分地区却突降大雪,当地气温也出现大幅下降。造成这次降雪的主要原因是一股来自南极的寒流突然来袭。有专家认为,澳大利亚今年遭遇的反常天气,主要是厄尔尼诺效应造成的。 世界都公认 1998 年为人类有记载以来最热的一年,西方科学家也承认了这一客观事实:过去两年里,自然气候的变化抵消了全球气候变暖效应并将继续促使气温在 2008 年保持缓慢变化的趋势, 2008 年是近十年最冷的一年, 2005 年也没有突破 1998 年的高温纪录。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低温冻害和灾害链 太平洋十年涛动亦称 拉马德雷 现象,是美国海洋学家斯蒂文 黑尔于 1996 年发现的,在气象和海洋学上被称为 太平洋十年涛动 ( PDO )。科学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 PDO 同南太平洋赤道洋流 厄尔尼诺 和 拉尼娜 现象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被喻为 厄尔尼诺 和 拉尼娜 的 母亲 。 拉马德雷 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 暖位相 和 冷位相 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年至 30 年。近 100 多年来, 拉马德雷 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 冷位相 发生于 1890 年至 1924 年,而 1925 年至 1946 年为 暖位相 ;第二周期的 冷位相 出现于 1947 年至 1976 年, 1977 年至 90 年代后期为 暖位相 。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国外数据: 2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11(7) 次,在 1978-2003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08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3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统计表明:中国北方的严重低温冷害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如 1957 、 1969 、 1972 、 1976 年;中国南方的严重低温冻害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太阳黑子低值年和拉尼娜年(或厄尔尼诺年),如 1954 年 12 月 15 日 至 1955 年 1 月 21 日 湖南发生严重低温冷害, 1964 年 2 月 8 日 -26 日湖南发生低温冻害; 1977 年 1 月 21 日 ,湖南雨雪日数持续 10 天,强寒潮冷空气入侵,其来势凶猛,不仅带来大雪,还使得降温剧烈,各地最低温异常低,降到 -10 ℃ 至 -18 ℃ ,且以武汉的 -18.1 ℃ 为历史最低,纪录一直保持至今。 综合 1890-2004 年的数据,我们得到流感大流行的 6 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 20 世纪 50-70 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 20 世纪 50-70 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 m 或峰年 M , m-1 年, m+1 年或 M+1 年。 1889-1890 年、 1900 年、 1918-1919 年、 1957-1958 年、 1968-1969 年和 1977 年的流感爆发都满足这 6 大条件,同时,在 1890 年以来,满足这 6 大条件的只有以上 6 次爆发。 2009 年的流感世界大流行也满足 6 大特征:处于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7 年为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和强沙尘暴年; 2008-2009 年为太阳黑子低值年; 2008 年发生中国严重冰冻雪灾; 2009 年发生厄尔尼诺和低温冷夏年; 2008 和 2009 年为 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持续天数异常年。目前厄尔尼诺强度较弱,如果在 11 月后增强,流感强度也会增强。 我们认为,导致气候变冷的原因有两个:其一,历史记录表明,在拉马德雷的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易发生低温冷害。 2000 年拉马德雷已经进入冷位相,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变冷时期正在开始。 1957 、 1969 、 1972 和 1976 年发生的严重低温冷害恰好在 1947 年至 1976 年拉马德雷 的冷位相。其二,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发生了地震海啸。这次地震是 20 世纪以来第二大强震,仅次于 1960 年的智利大地震。智利大地震后,全球进入 60-70 年代的低温期,期间共发生 7 次大于 8.5 级地震。 综上所述,萨摩亚 8 级地震引起的南太平洋大海啸可能导致全球气温的逐渐降低,引发低温冻灾。由于 2009 年 12 月至 2010 年 2 月为强潮汐时期,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拉尼娜年和厄尔尼诺年易发生低温冻害,地震和强潮汐导致的气候变冷将加剧流感的爆发强度。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4247 次阅读|0 个评论
所罗门群岛强震引发海啸致村庄被毁:加剧冷事件发生
杨学祥 2010-1-5 15:05
编者按:强震造成的海啸将海底冷水翻上表面,使气候变冷,加剧冷事件的发生。今冬的寒流与2009年9月30日南太平洋萨摩亚群岛8级地震海啸有关。 所罗门群岛强震引发海啸致村庄被毁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5日14:1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月5日电 据美国媒体报道,所罗门群岛4日7.2级强烈地震引发海啸,至少一座村庄被毁。   报道称,距离首都霍尼亚拉约300公里Rendova岛上的一座村庄遭到2到3米高的海浪袭击。当地官员表示,该村庄有16座房屋完全被毁,32座房屋受损。不过初步报告称,没有严重的人员伤亡情况。   该官员还表示,海啸可能会造成数百座房屋受损,但是目前仍不确定具体数字,有2、3个村庄受灾情况更加严重。   Rendova岛有3600人口居住,当局已出动直升机和巡逻艇勘察灾情。 http://news.sina.com.cn/w/2010-01-05/141719403334.shtml 北京最低气温达-15.6℃ 为20余年来同期最低值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5日11:43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月5日电(记者张淼淼)北京气温再创今冬新低。5日清晨,北京南郊观象台监测的最低气温达到零下15.6摄氏度,为1986年以来北京1月上旬气温最低值。   5日是小寒节气,当天的北京非常应景,实实在在天寒地冻。民间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谚语,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到来了。   北京5日清晨的气温已经超过上世纪80年代同期最低记录,根据最新的气象预报,北京5日的最低气温预计达到零下16摄氏度,最高气温也在零下8摄氏度。   北京市气象台台长郭虎说,有气象记录的1951年,北京1月的最低气温曾经达到零下20.1摄氏度,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1月的最低气温记录为零下15.4摄氏度,发生在1986年的1月3日。   我早上上班的时候快9点了,车上还显示外面的温度是零下11摄氏度。路很滑,这么说吧,一直不敢挂三挡,尽量用一挡慢慢走。刘先生告诉记者,非主干道上的积雪还是很多,不过路上的车明显比昨天多了。   北京气象部门仍在发布道路结冰橙色预警,由于温度非常低,5日白天到夜间,道路结冰仍对北京的交通有较大影响。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继松告诉记者,目前,北京已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段,积雪融化得很慢。预计未来8天,京城的天气将持续处于寒冷状态,最高气温不会超过零下3摄氏度。 http://news.sina.com.cn/c/2010-01-05/114319402493.shtml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3129 次阅读|0 个评论
所罗门群岛7.2级地震引发海啸:做好海啸导致寒流频发的准备
杨学祥 2010-1-4 13:45
所罗门群岛附近海域发生两次强烈地震 2010年01月04日 09:09:5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惠灵顿1月4日电(记者黄兴伟)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报告,太平洋岛国所罗门群岛附近海域当地时间4日上午连续发生两次地震,分别为里氏6.5级和7.2级,目前尚无人员伤亡的报告。 据报道,这两次地震分别发生在当地时间8时48分(北京时间5时48分)和9时36分(北京时间6时36分)。震中分别在所罗门群岛新乔治亚群岛的吉佐岛东南90公里和105公里处,震源深分别为10公里和30多公里。 位于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尚未发布海啸警报,但该中心说,这种强度的地震有时会引发局部海啸,可能对震中几百公里范围内的海岸造成破坏。 (责任编辑: 冯彦强 )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1/04/content_12750429.htm 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南太平洋地区地震引发了海啸 理财18 2010-1-4 09:05 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Pacific Tsunami Warning Center)在一份公告中称,数据显示,周一在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附近发生的一次7.2级地震引发了海啸。 该中心称,海平面数据显示地震引发了海啸,可能会对震中附近沿海造成破坏性影响。 http://www.licai18.com/article/ArticleDetail.jsp?docId=720470 评论:海啸将海底冷水推向海面,导致海洋表面温度变冷,使全球变冷。2004年12月26日印尼9级地震和海啸导致全球气温逐年下降。应做好海啸导致寒流频发的准备。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3720 次阅读|1 个评论
多国成功举行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演习
杨学祥 2009-10-18 02:52
多国成功举行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演习 2009年10月17日 11:53:16  来源: 新华网 点评:灾害预防正在得到国际组织的重视,防灾演习值得提倡。 新华网巴黎10月16日电(记者李学梅)总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6日宣布,由该组织发起的大型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演习日前成功举行。 教科文组织在当天发布的一份公报中说,演习于本月14日举行,超过20个国家参加,目的是测试并评估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的效果。该系统是2004年印度洋海啸发生后由教科文组织创立的,旨在提高该地区应对海啸的能力。 公报说,演习从格林尼治时间凌晨1时持续到下午1时。演习假设2004年年底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的强烈地震再度发生。演习结果显示,位于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和东京日本气象局都及时向有关国家发出了快报,提醒防范海啸发生。印尼亚齐省的监测人员说,他们在接到警报后,按照当地的处理程序对海啸进行了防范准备。澳大利亚方面说,在该国紧急情况部门的积极介入下,演习取得了成功。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前所未有的大海啸,造成沿岸11个国家20多万人死亡。 今年9月29日,萨摩亚群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海啸预警也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呼吁各国在防范海啸方面加强通信和预警系统建设,帮助民众抵御这一灾害。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10/17/content_12253835.htm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26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卫星观测萨摩亚地震引发的海啸
pony1984621 2009-10-15 09:56
编译 / 马志飞( Bei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 2009 年 9 月 29 日 ,海啸袭击了萨摩亚群岛东端的乌波卢岛南部海岸线。根据路透社的报道,海啸共造成萨摩亚、美属萨摩亚人和汤加约 200 人死亡。近日拍摄的假彩色卫星图像显示了海啸对乌波卢岛海岸线上植被的破坏。 这些图像是美国太空总署的 TERRA 卫星上装载的先进星载 热辐射 和反射辐射计所拍摄, 上图是海啸之后的图像, 拍摄于 2009 年 10 月 10 日, 下图是五年前该岛屿同一地区的图像, 拍摄于 2004 年 6 月 10 日 。蓝色表示水域,白色表示建筑物、云和波涛,鲜红色表示正常生长的植被,而灰黑色区域则是被破坏的植被。 两幅图像之间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岛屿海岸线上的小块儿区域。根据联合国卫星应用计划中心的报道,该海啸导致受损区域伸展到乌波卢岛内 330 米 ( 1100 英尺 ), Atua 村的多处建筑物遭到严重破坏, Tafatafa 的海岸遭受侵蚀,公路受到损毁。 萨摩亚独立国( The Independent State of Samoa ),亦有称萨摩亚独立公国( The Independent Principaliti of Samoa )。位于太平洋南部,萨摩亚群岛西部,由萨瓦伊和乌波卢两个主岛及七个小岛组成。陆地面积 2934 平方公里,水域面积 12 万平方公里。境内大部分地区为丛林覆盖。属热带雨林气候。人口约 18.5 万人( 2006 年),绝大多数为萨摩亚人,属波利尼西亚人种,还有少数南太平洋其他岛国人、欧洲人和华裔以及混血人种。官方语言为萨摩亚语,通用英语。多数居民信奉基督教。首都是 阿皮亚 ( Apia ),人口约 4 万( 2006 年)。乌波卢岛( Upolu Island ),是萨摩亚独立国两主岛中面积较小的一个,也是人口较多、经济较发达的一个,首都阿皮亚即位于该岛北部。该岛西隔阿波利马海峡与萨瓦伊岛相望。乌波卢岛是一个位于西南太平洋的火山岛,长 74 公里 (46 哩 ) ,最宽处 26 公里 (16 哩 ) ,面积 1,119 平方公里,人口约 11 万。(图像来源:美国太空总署) 拍摄于 2009 年 10 月 10 日的 乌波卢岛 拍摄于 2004 年 6 月 10 日的 乌波卢岛
个人分类: 卫星图像|4708 次阅读|2 个评论
冷冬预测正在得到证实
杨学祥 2009-10-14 09:13
冷冬预测正在得到证实 地震、海啸、低温和流感:灾害链变化的趋势(科普) 杨学祥,杨冬红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南太平洋大海啸的确实死亡人数前天已增加到 176 人。另有 12 人依然下落不明,他们恐怕也凶多吉少。据了解,当地灾区的重建工作已开始进行,倒在道路和海滩上的建筑瓦砾残骸也已经清除。萨摩亚国家卫生服务的一名主管菲乌表示,当地每天还是有不少受伤的灾民前往医院接受治疗。而且,接下来的几个星期还可能出现许多感染了肠胃炎和腹泻的灾民,尤其是小孩和老人。因此,死亡人数的上升是在所难免的。萨摩亚红十字会秘书长马瓦拉说,由于人们对灾区爆发传染病的顾虑日益增加,卫生官员前天在阿皮亚举行了会议,讨论解决此问题所应采取的策略。她指出:我们已经接获有关肠胃炎和腹泻正迅速蔓延的消息,而其他疾病爆发的可能性也相当高。 根据历史记录,就全球灾害变化的趋势而言,萨摩亚 8 级地震引起的南太平洋大海啸可能导致全球气温的逐渐降低,引发低温冻灾,增大流感爆发的强度。我们必须了解这一变化的历史记录和物理过程。 对宇宙飞船测量数据的分析确定,太阳的辐射输出变化于 0.1~0.3% 的水平上。大量观测数据表明,地质环境记录的气候变化与由地球轨道引起的太阳辐射量的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现代科学研究不仅需要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而且需要相关机制的能量计算。这一问题的争论焦点是,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能量变化是否足以引起地球气候长周期(冰期和间冰期)和短周期(小冰期与小气候最适期)的相互转变。 Eddy 等人估计,太阳常数变化引起的气候响应与正常发生的变化相比是很小的太阳常数的变化至多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受到零点几度的扰动,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够激发低层大气发生变化的机制。 海底藏冷效应和海洋锅炉效应 赤道热两极冷是太阳能量纬度不均匀分布造成的。由于大气热容量低,大气热对流不能改变这一基本规律。海水则不同,其热容量大,热对流的传热效果十分显著。计算表明,每立方米的水和空气温度降低一度所释放的能量分别为 4180000 焦尔和 1290 焦尔,前者是后者的 3240 倍 。这个巨大差别可从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比较中看到。气象学家张家诚指出,瓦伦西亚岛和赤塔同在北纬 52 度附近,前者位于爱尔兰的大西洋岸,属于海洋性气候,后者位于亚洲大陆内部,属于大陆性气候。虽然纬度相近,但温差在一年内的分布相差悬殊。一年内最冷和最热月份温度的差值,在瓦伦西亚只有 7.9 度,在赤塔则为 46.1 度,大于前者 5.5 倍之多。前者年均温度为摄氏 10.3 度,后者为零下 3 度,差值为 13.3 度。这说明海洋的内能多于大陆,海洋是大气热量的重要供应者。 海水因为含有平均约 3.5% 的盐分,所以它的最大密度约出现在摄氏负 2 度左右,恰好与海水开始结冰的温度很接近。两极临近结冰的海水密度最大,源源不断地沉入两极海底,自转离心力使较重的海水向赤道海底运动,形成全球巨厚的海底冷水层。由于太阳辐射不能进入这个领域,冷被安全地封存在海底,冷水领域还不断扩大。赤道海水表层热水在上、冷水在下,垂直方向只有热传导、没有热对流。随着海洋冷水区的不断扩大和赤道海洋表层热水区的不断缩小,赤道和两极的温差也不断加大,形成中、高纬度地区的冰盖和冰川。我们称这个过程为海底藏冷效应。它是海气相互作用的典型范例,大气中的冷能由此而进入海洋。冰雪反射太阳辐射,随着冰雪面积的不断扩大,地表接受到的太阳能量越来越少,使大气和海洋越来越冷,冰期有一个长期的冷积累过程。 由于内核相对地壳地幔的差异旋转,太阳辐射达到最大值时使核幔角动量交换达到高峰,部分旋转动能转变为热能积累在核幔边界赤道区(此处核幔速度差最大,积累的热能最多)。超级热幔柱(羽)由核幔边界赤道热区升起,在海底赤道区喷发,加热了底层海水,并引发赤道和两极之间的海洋整体热循环,降低了赤道和两极大气的温差,使两极的海温和气温逐渐上升到冰点以上,消除了海洋藏冷效应的冷源,形成全球无冰温暖气候,产生晚白垩纪赤道海洋表层低温之谜(当时温度为摄氏 21 度,比现代低 6.5 度)。我们称这个过程为海洋锅炉效应。有证据表明,随着热幔柱喷发强度的减弱,近一亿年间海洋底层水冷却了摄氏 15 度,大气冷却了 10~15 度。这是典型的地、海、气相互作用。计算表明,一亿二千万年前形成翁通爪哇海台的海底热幔柱喷发,其释放的热量可使全球海水温度增高 33 度。有证据表明 , 在古新世末不到 6000 年的时间内大洋底层水增温 4 0 C 以上。海底火山活动引发的深海热对流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目前海洋底层温度为摄氏 2 度,它为大气提供了充足的冷源。 美国科学家季林的强潮汐降温作用 美国科学家相信,即使没有温室效应 , 地球自己的卫星月球也会使地球的温度上升。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海洋学研究所的查尔斯 . 季林 2000 年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指出,月球通过影响地球上的潮汐使地球的温度上升。 9 年前杰拉尔德 . 邦德通过分析大西洋底的沉积层,发现地球的寒冷期和温暖期出现有规律的波动,波动周期大约为 1500~1800 年。季林认为,地球、月亮和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潮汐强度的逐渐变化,其周期与邦德提出的气候周期是一致的。当日、地、月排成一线且相互距离最小时,日月引潮力相互加强而变为最大,地球海洋潮汐规模也最大,这时就有更多来自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这些冷水可以冷却海洋上的空气。当日、地连成的直线与月、地连成的直线相互垂直时,太阳潮汐减弱月球潮汐,使地球海洋潮汐变小,这时海洋深处的冷水很难被带到海面,世界就变得暖和。据季林的计算,大约在 1425 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从那以后逐渐减弱,直到 3100 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这个周期是过去 1 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这个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 24 世纪,而后随着潮汐的增强,地球的气候将逐渐变冷。 除了 1500-1800 年潮汐长周期外,潮汐中周期为准 60 年、 54-56 年、 22 年、 18.6 年和 11 年。特别是 54-56 年周期(拉马德雷周期),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非常明显的作用。 中国科学家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 引人注目暖冬之争终于结束了, 2005 年 3 月中国气象局宣布了刚刚过去的冬天全国的气温状况比上个冬天低了 0.9 度,全国气温接近常年。全国气温较常年冬季偏高的省 ( 市、区 ) 有 10 个,偏低的省份达 18 个。 虽然直到 2 月中旬,关于冷暖的问题,还在不停的争吵,但是 2 月底,上海率先宣布《上海终结持续 16 年暖冬天气 频繁雨雪致气温偏低》,接着江西跟进宣布《暖冬之说打破 气象专家称 这个冬天很正常 》, 江西省整个冬季气温偏低,与历史资料相比,全省偏低 0.5 ℃ 到 1.2 ℃ 左右。到了三月,宣布并非暖冬的省份越来越多,《二月北京天冷,暖冬被拉下马》、《辽宁今冬属冷冬 平均气温偏低 0.7 ℃》、《频繁寒流终结华东暖冬》、山东省《连续 18 年的暖冬终结》、江苏《我省频遭寒流侵袭 终结 18 年暖冬》和武汉的《这个冬天平均气温不足 5 ℃ 18 年暖冬画句号》。 2005 年南半球夏季出现低温, 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 2 月 3 日 凌晨 的最低气温低至 7 . 1℃ ,白天最高气温在 16℃ 以下。墨尔本的最高气温从 1 日的 36℃ 骤降至 2 日的 13℃ 。这在地处南半球、 2 月份正值夏季的澳大利亚是罕见的。阿根廷首都 布宜诺斯艾利斯 2 月 1 日 早上 气温降到 9 . 4 ℃ ,创 25 年来 2 月份最低温度纪录 。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 1 月 10 日 美国内华达山脉地区近日下了近九十年来最大的暴风雪。 2 月 2 日 ,莫斯科和日本的降雪竟然超过了 3 米 。 从春节前一周至 2 月 21 日 的大半个月内,暴雪袭击大半中国。南方沿海、新疆、内蒙、东北、华北、华中等地区相继出现罕见低温、暴雪天气。近年最冷的一个冬天造成的恶劣天气、雪崩以及食物短缺,已经夺去了印度、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山区几百人的生命。 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 40 o 范围内的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海震。根据郭增建的理论, 2005 年全球气温将因为印尼地震海啸而降低。 2006 年 11 月 15 日 澳大利亚正值夏季,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部分地区却突降大雪,当地气温也出现大幅下降。造成这次降雪的主要原因是一股来自南极的寒流突然来袭。有专家认为,澳大利亚今年遭遇的反常天气,主要是厄尔尼诺效应造成的。 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时值春夏交接,但在 10 月,澳大利亚先是遭遇百年来最严重的干旱,然后又在 27 日开始猛降温,雪雹齐下。其中,塔斯马尼亚州两周内的温度更是从 33.1 ℃ 急降至最低- 6 ℃ 。塔斯马尼亚州首府霍巴特 27 日晚气温突然骤降至 2 ℃ ,并出现大量霜雪及冰雹。霍巴特附近的威灵顿山区,气温更降至- 6 ℃ ,创下 41 年来 10 月夜间最寒冷纪录。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塔斯马尼亚岛因为这场严寒, 30 多年来第一次迎来了降雪。 根据郭增建的 深海巨震降温说 理论, 2005 年全球气温将因为印尼地震海啸而降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的科学家认为,一个较弱的厄尔尼诺现象和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将使 2005 年成为人类有记载以来最热的一年。孰是孰非,客观实践已经做出了公平的检验。世界都公认 1998 年为人类有记载以来最热的一年,西方科学家也承认了这一客观事实:过去两年里,自然气候的变化抵消了全球气候变暖效应并将继续促使气温在 2008 年保持缓慢变化的趋势, 2008 年是近十年最冷的一年, 2005 年也没有突破 1998 年的高温纪录。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低温冻害和灾害链 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 2008 年 1 月 23 日 说,在这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中,农作物受灾面积 1 . 78 亿亩;倒塌房屋 48 . 5 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 1516 . 5 亿元。在这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中,已造成 129 人死亡, 4 人失踪,紧急转移安置 166 万人。 2008 年初中国南方的低温冻灾被称为 50 年一遇的突发灾害,在严重的灾害损失面前,有人可能心存侥幸,以为 50 年后才能再次遇到同样的灾害,丧失了预防灾害再次发生的警惕性。这是非常危险的。根据历史规律,未来 30 年内低温冻害频发。研究表明,中国严重的低温冻灾集中在 20-30 年的拉马德雷(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 PDO )冷位相时期,而在 20-30 年的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低温冻害的强度较小。 50 年前的 1954 年 12 月至 1955 年 1 月南湖南严重冻灾发生在 1947-1976 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8 年初南方的低温冻灾发生在 2000-203 0 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间间隔 53 年。 1.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中国南方暴雪冻害 1 月 30 日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专家盘点建国来湖南省发生的低温雨雪过程,称今年这个过程的强度已排行第二。除了今年,湖南省还有三次严重的低温雨雪过程,分别出现在 1954 年、 1964 年、 1977 年。 1.1 在 1954 年汉江使用破冰船 1954 年 12 月 15 日 至 1955 年 1 月 4 日 ,雨雪天气持续时间长达 21 天,其中雨凇持续 15 天以上,汉口日平均气温低于 0 ℃ 的时间长达 23 天,最低气温为 -14.6 ℃ ,累积降水量 75.4 毫米,积雪深度 32 厘米。持续的严寒造成全省农作物冻害严重,油菜冻死近半。全省冻死耕牛 11 万余头,约占灾前耕牛总数的 1/4 。阳新、广济、郧县、松滋等地柑橘大部分冻死。 严寒天气使得汉水出现了罕见的结冰现象,天门境内汉江上可行板车,可见冰之厚。政府在汉江汉口至樊城的 540 多公里航线上,使用破冰船,结合爆破和人工作业,日夜不停地进行破冰,汉川县城隍港冰厚的地区,则使用炸药破冰。经过 24 天的努力,汉江全线终于在 1 月 21 日 解除冰冻,恢复了航运。 1.2 在 1964 年出现严重雨凇 这次过程于 1964 年 2 月 8 日 开始,雨雪过程持续达 13 天,灾害主要由雨凇造成。 2 月 8 日 至 12 日,江汉平原出现了一次严重的雨凇天气, 16 日至 20 日又出现了轻度的雨凇。 雨凇对邮电通讯造成很大危害,压倒电线杆 1046 根。 8 日至 12 日的雨凇,造成地面结冰,使得武汉市部分汽车、电车停开。 2 月 5 日 至 26 日,应山县冻死耕牛 2848 头,夏粮减产 16.3%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终于渡过了难关。 1.3 在 1977 年出现历史极端最低温 这次过程开始于 1977 年 1 月 21 日 ,雨雪日数持续 10 天。强寒潮冷空气入侵我省,其来势凶猛,不仅带来大雪,还使得降温剧烈,各地最低温异常低,降到 -10 ℃ 至 -18 ℃ ,且以武汉的 -18.1 ℃ 为历史最低,纪录一直保持至今。 异常低温农业产生毁灭性的冻害。这次低温严重,使蔬菜、柑橘和油菜等越冬作物受到非常严重的冻害,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仅武汉市就冻坏了几千万公斤蔬菜,造成市场供应紧张。全省齐心协力,最终战胜了低温灾害。 2. 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 统计表明:中国北方的严重低温冷害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如 1957 、 1969 、 1972 、 1976 年;中国南方的严重低温冻害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太阳黑子低值年和拉尼娜年(或厄尔尼诺年),如 1954 年 12 月 15 日 至 1955 年 1 月 21 日 湖南发生严重低温冷害, 1964 年 2 月 8 日 -26 日湖南发生低温冻害; 1977 年 1 月 21 日 ,湖南雨雪日数持续 10 天,强寒潮冷空气入侵,其来势凶猛,不仅带来大雪,还使得降温剧烈,各地最低温异常低,降到 -10 ℃ 至 -18 ℃ ,且以武汉的 -18.1 ℃ 为历史最低,纪录一直保持至今。 以上灾情 在 1952-2008 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统计表中再次得到验证(见 图 1 ):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 1977 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超过 4 天次数为 5 次,即平均 5 年发生一次;而 1985-2007 年期间一次也没有发生。综合考虑中国南方和北方的数据,上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期间中国平均每 4 年发生一次严重低温冻害。 丁一汇院士指出,因为中国全国范围的可靠气象资料是从 1951 年或 1949 年开始的,所以,科学的说法,说这次雪灾是五十年一遇是可以的,虽然从某些单项指标来看,有些超过了 1951 年来的极端值,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中国东部气象记录约有 120 年左右的历史)的所谓百年一遇。我国的气候历史记录显示,自 1951 年以来,南方最严重的一次冷害发生在 1954 年冬天,这是发生在夏季长江最为严重的大洪水之后的冬天,雪区和冻雨范围和今年的雪灾差不多。根据记载,当年南方许多地区积雪深度为 20 ~ 30 厘米,最深处厚达 1 米 ,除长江干流外,大多数江河湖泊全面封冻,冰层普遍厚 16 ~ 25 厘米,最厚处冰层达到 1 米 。淮河流域温度在 -18 ℃ 到 -21 ℃ ,长江以南在 -5 ℃ 到 -8 ℃ ,普遍降温在 15 ℃ 左右。而今年的冷害尽管灾情严重,却没有关于江河封冻的报告,降温幅度南方平均也只在 4 ℃ 左右。 1976 年至 1977 年也是一个严寒的冬天,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中国几大湖都封冻,达 7 - 10 天。这都是历史上很罕见的。但 2008 年大雪灾的某些指标,说是百年一遇,也不为过,例如湖南,湖北省雨雪冰冻天气的持续时间和影响程度超过了历史极值。 从图 1 中可以看出, 1947-1976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历时 29 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高峰值从 1955 年到 1984 年(历时也 29 年),开始时间后延了 8 年,结束时间后延了 8 年; 1977-1999 年为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历时 22 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超过 4 天 1985-2007 年期间(历时也 22 年)一次也没有发生。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高峰值相对拉马德雷冷位相滞后 8 年,时间间隔的对应性非常准确。 2000-2030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高峰值从 2008 年开始,开始时间后延了 8 年,依照规律,结束时间也应后延 8 年。这对预测今后低温冻灾有借鉴意义:未来 30 年中国低温冻灾可能频发。 图 1 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网上资料) 从 图 1 中还可以看到,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超过 4 天次 数共 7 次, 1955 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日月同纬)、 1957 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 1964 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日月同纬)、 1969 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1972 年(厄尔尼诺年)、 1977 年(厄尔尼诺年, 太阳黑子低值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1984 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 。 拉马德雷冷位相 、拉尼娜、厄尔尼诺、太阳黑子极值、潮汐强度与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有很好的相关性。 3. 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低温期 根据香港天文台制作的《气候变化》教材介绍,西北太平洋十年际气候变化受太平洋十年涛动 (PDO) 支配。与 ENSO 一样, PDO 的特点在于海水表面溫度,海平面气压及风场的变化。 PDO 可分为暖相和凉相。 PDO 位于暖相時,赤道附近及北美洲沿岸的海水表面溫度异常溫暖,北太平洋中部的海水表面溫度則异常清凉。 PDO 的凉相于暖相的海水表面溫度相反。每个 PDO 的位相一般持续 20-30 年。在 PDO 暖相和凉相時,冬天海平面溫度 ( 颜色代表 ) ,海平面气压 ( 等线代表 ) 及海表风力 ( 箭头代表 ) 异常的典型分布(见图 2 )。 太平洋十年涛动亦称 拉马德雷 现象,是美国海洋学家斯蒂文 黑尔于 1996 年发现的,在气象和海洋学上被称为 太平洋十年涛动 ( PDO )。科学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 PDO 同南太平洋赤道洋流 厄尔尼诺 和 拉尼娜 现象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被喻为 厄尔尼诺 和 拉尼娜 的 母亲 。 拉马德雷 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 暖位相 和 冷位相 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年至 30 年。近 100 多年来, 拉马德雷 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 冷位相 发生于 1890 年至 1924 年,而 1925 年至 1946 年为 暖位相 ;第二周期的 冷位相 出现于 1947 年至 1976 年, 1977 年至 90 年代后期为 暖位相 。 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 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值得注意的是, 在 20-30 年的冷 / 暖位相中,存在短期的反向信号,如 1959-1961 年(冷位相中的暖指数)和 1989-1991 年(暖位相中的冷指数)(见图 3 )。它们和全球的气温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见图 4 )。 图 2 太平洋十年涛动的暖位相(暖相)和冷位相(凉相)温度、气压和风力分布(网上资料) 图 3 1900-2000 年太平洋十年涛动海表温度异常和海平面压力异常(网上资料) 对比图 3 和图 4 ,我们可以看到,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太平洋十年涛动的冷位相( 1890-1924 年和 1947-1976 年)与全球低温气候对应,暖位相( 1925-1946 年和 1977-1999 年)与全球变暖对应。不仅如此, 1959-1961 年冷位相中的暖指数和 1989-1991 年暖位相中的冷指数也准确地对应相应的气候波动。这种准确的对应关系为我们预测全球气温变化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1959-1960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年,弱潮汐南北震荡导致海温上升; 1986-1988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年,强潮汐南北震荡导致海温下降。潮汐强度与海温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年有: 1940-1942 , 1959-1960 , 1977-1979 , 1995-1997 ,它们都对应海温的上升;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年有: 1949-1951 , 1968-1970 , 1986-1988 , 2005-2007 ,它们都对应海温的下降。 图 4 1900-2000 年全球气温变化与太平洋十年涛动的对应关系(网上资料) 2000 年太平洋十年涛动进入冷位相, 1998 年 6 月 -2000 年 8 月持续两年的拉尼娜事件非常强烈。但是, 2004-2006 年出现了强暖指数,变冷的趋势被打断。 全球最热年的排序: 1998 、 2005 、 2002 、 2003 、 2004 , 2006 年,与 2000-2008 年 1 月的太平洋涛动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见图 5 )。冷指数加强的趋势非常明显,防止异常冷事件发生值得关注。 图 5 1900-2008 年 1 月太平洋十年涛动指数月值变化(网上资料) 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国外数据: 2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11(7) 次,在 1978-2003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08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3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 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 40 o 范围内的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海震。郭增建的 深海巨震降温说 理论给出了强震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打开了地震学与气象学的通道。 图 6 1850-2005 年全球地表温度(网上资料) 在过去 150 年中全球的平均气温已上升。从 1961 年到 1990 年这段时期是图 2 的对照点,在 0 处用水平线条表示。此图显示与这一平均数相比每年气温的异常或起伏程度。用蓝点或红点表示给定年的全球平均气温。例如, 1900 年这一年的气温就比 1961 年到 1990 年的平均气温低 0.2 C 。本记录中最热的一年是 1998 年,几乎比 1961 年到 1990 年的平均气温高 0.6 C 。蓝色和红色的粗线描绘 5 年期的全球平均气温。例如, 1998 年 到 2002 年的平均气温(图中 2000 年位于其中点位置)比 1961 年到 1990 年的平均气温高 0.4 C 。 1958 年到 1962 年的平均气温(图中 1960 年位于其中点位置)正好与 1961 年到 1990 年的平均气温相当。该图表根据 East Anglia 大学气候研究中心的数据绘制。 1940-1980 年的低温谷值时期确实存在,降温幅度为 0.2 ℃ 左右。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4-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根据拉马德雷现象变化规律和郭增建的 深海巨震降温说 理论,全球 气温将逐渐降低,引发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链。 综合 1890-2004 年的数据,我们得到流感大流行的 6 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 20 世纪 50-70 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 20 世纪 50-70 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 m 或峰年 M , m-1 年, m+1 年或 M+1 年。 1889-1890 年、 1900 年、 1918-1919 年、 1957-1958 年、 1968-1969 年和 1977 年的流感爆发都满足这 6 大条件,同时,在 1890 年以来,满足这 6 大条件的只有以上 6 次爆发。第 7 大特征是当年为冬季或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持续天数异常年,第 8 大特征是湖南冻害发生后 1-4 年世界流感大流行。后三次流感世界爆发都满足这两个特征。湖南冻害是世界流感大流行的前兆。 依照 1952-2008 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统计图, 1955 、 1964 、 1977 年的南方低温冻害得到验证。 2009 年的流感世界大流行也满足八大特征:处于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7 年为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和强沙尘暴年; 2008-2009 年为太阳黑子低值年; 2008 年发生中国严重冰冻雪灾; 2009 年发生厄尔尼诺和低温冷夏年; 2008 和 2009 年为 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持续天数异常年。目前厄尔尼诺强度较弱,如果在 11 月后增强,流感强度也会增强。 4. 讨论和结论 通过统计鉴别,我们发现 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低温期,湖南严重冻害发生并非偶然 ,有以下六大特征: 第一大特征: 1954-1955 、 1964 、 1977 年为湖南严重冻害年,都处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高峰值相对拉马德雷冷位相滞后 8 年。拉马德雷现象决定了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两种形式:冷位相型和暖位相型。 第二大特征: 1954 年和 1964 年发生了拉尼娜事件, 1963 年、 1976-1977 年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 第三大特征: 1954 年为太阳黑子谷值年( m ),太阳黑子数为 4.4 ; 1964 年为太阳黑子谷值年( m ),太阳黑子数为 10.2 ; 1976 年为太阳黑子谷值年( m ),太阳黑子数为 12.6 , 1977 年为太阳黑子谷值年的下一年( m+1 ),太阳黑子数为 27.5 。湖南 严重 冻害都处在太阳黑子低值年。 2008 年 1 月中国南方严重冰雪冻灾也发生在太阳黑子低值年。 第四大特征: 1954 、 1964 、 1977 年都是北京强沙尘暴年。 第五大特征: 20 世纪共有 4 次 9 级以上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 1957 年 3 月 9 日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 9.1 级地震,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发生 9.5 级地震, 1964 年 3 月 28 日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 9.2 级地震(每次间隔约 4 年,与最强潮汐四年周期相对应)。 1952-1964 年特大地震滞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 5 年,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 9 级特大地震滞后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约 4 年,按此数字特征, 2010 、 2014 、 2018 年及其前后一年,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就很大,最大潮汐也有准四年周期。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 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最大值时期滞后特大地震爆发时期约 3-4 年, 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 第六大特征: 湖南严重冻害发生 后 1-4 年内爆发世界流感大流行,即 1957-1958 年、 1968-1969 年、 1977 年世界流感大流行。根据湖南暴雪冻害记录, 1954 、 1964 、 1977 年的暴雪冻害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拉尼娜事件或厄尔尼诺事件中的太阳黑子谷值年,其后, 1-4 年内爆发全球流感大流行。 2008 年 1 月中国南方发生严重冰雪冻灾, 2009 年全球流感大流行。灾害链有规律可循。 根据湖南暴雪冻害可以预测的六大特征,在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可能的太阳黑子低值年 2018 年和 2029 年湖南将发生低温冻害, 2016-2017 年预测为拉尼娜年, 2018 年预测为厄尔尼诺年。根据中国北方严重低温冻害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 2011 年、 2015 年、 2018-2019 年是预测的厄尔尼诺年,因而是可能的北方严重低温冷害年。 根据统计规律,本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低温冻害的预测和预防形势严峻,低估或忽视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丁一汇院士指出,要研究在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下,天气、气候异常事件发生的规律和原因,以及重现期变短等问题。要立足于防大灾、重灾甚至巨灾出现的可能性。 我们认为,导致气候变冷的原因有两个:其一,历史记录表明,在拉马德雷的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易发生低温冷害。 2000 年拉马德雷已经进入冷位相,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变冷时期正在开始。 1957 、 1969 、 1972 和 1976 年发生的严重低温冷害恰好在 1947 年至 1976 年拉马德雷 的冷位相。其二,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发生了地震海啸。这次地震是 20 世纪以来第二大强震,仅次于 1960 年的智利大地震。智利大地震后,全球进入 60-70 年代的低温期,期间共发生 7 次大于 8.5 级地震。 综上所述,萨摩亚 8 级地震引起的南太平洋大海啸可能导致全球气温的逐渐降低,引发低温冻灾。由于 2009 年 12 月至 2010 年 2 月为强潮汐时期,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拉尼娜年和厄尔尼诺年易发生低温冻害,地震和强潮汐导致的气候变冷将加剧流感的爆发强度。 在温室气体不断增加的条件下, 1940-1980 年间的气温降低原因值得关注(见图 4 和图 6 )。我们应该相信事实,而不是流行的假说。 5. 最新的证据 中信建投: USDA 报告好于预期 油脂走向价值回归之路 2009 年 10 月 13 日 14:54   来源:和讯特约(和讯财经原创)      变异的厄尔尼诺最终没有给美国带来暖冬,这一点在 10 月初开始得到确认,持续寒冷潮湿的天气使美国滞后的大豆作物面临威胁,根据美国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截止 10 月 4 日 ,美国大豆落叶率 79% ,收割进度 15% ,作物优良率 67% ,这表明美国仍有大部分的大豆面临威胁,根据最新的天气预报,美国大豆的生长优良率可能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作者:中信建投 孙晓飞 来源:和讯网】 ( 责任编辑:张帆 ) http://futures.hexun.com/ 2009-10-13 /121325682.html 广东天文学会研究发现:近两年太阳黑子 百年来最低迷 今年可能又是一个 冷冬    本报讯 (记者吴玲通讯员李建基)今年是国际天文年,广东天文学会近日通过研究发现,去年初我国部分地区发生异常低温冰雪气候,可能与近期太阳黑子稀少及其周期偏长有关,而今年太阳黑子至今仍是低迷状态,广东地区或许又将迎来一个 冷冬 。   近两年太阳黑子稀少    近两年 , 不少地方气候异常,去年初我国南方地区遭遇罕见的冰雪天气,广州等地连续两年出现几天乃至十几天气温低于 10 摄氏度 的少见低温天气。有专家认为,这与地球厄尔尼诺有关。但广东天文学会的专家认为,可能与近期太阳黑子稀少及其周期偏长有关。    据了解,太阳黑子,是指太阳光球层上出现的暗黑斑点,它是太阳活动最明显的标志。黑子多寡通常用太阳黑子相对数表示,相对数越大,表示太阳黑子越多,其规律呈现 11 年左右的周期。近两年,太阳活动及其黑子的异常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太阳黑子特别少;二是太阳黑子周期有逐渐延长的趋势。    而 2007 年太阳黑子相对数为 7.5 ; 2008 年,太阳黑子相对数为 3.7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云南台在 2009 年 8 月,连续 31 天观察不到太阳黑子,太阳黑子的相对数为 0 。    同时,太阳黑子周期,通常为 11 年。但第 23 个太阳黑子周期(注:自 1755 年开始对太阳黑子活动进行标号统计)从 1996 年开始(注:以黑子活动最少年为周期起点),已过去 13 年,却至今仍未经常看到太阳黑子明显地成群出现。当今太阳黑子周期之长,为十八世纪以来之最。    近两年太阳黑子处于百年来最低迷状态。据悉,太阳黑子低谷年,会引起太阳某些辐射强度降低,从而引起地球大气环流的变化,甚至引起地球气候异常。   太阳黑子与冷害有关    太阳黑子与冷害有关吗?广东天文学会通过探源溯流,认为两者的相关性是颇高的。    统计资料显示, 1996 年,是太阳黑子低谷年,全年太阳黑子相对数只有 8.6 。 1996 年初,广州以及广东的天气偏冷。当年广州的 2 月平均气温只有 12 摄氏度 ,比常年平均值低 2.3 摄氏度 ,也是全年最低气温的月份。 1986 年是太阳黑子低谷年,全年太阳黑子相对数只有 13.4 。 1986 年末至 1987 年初,我国不少省、市出现低温天气。此外, 1964 年, 1954 年也曾是太阳黑子低谷年,并出现显著气温偏低现象。 http://search.zhnews.net/zjwb/text.php?ud_key=42036ud_date=2009-10-13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6541 次阅读|1 个评论
地震海啸信息
杨学祥 2009-10-11 04:06
肃南发生3.2级地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1日02:31 兰州晨报   本报讯 (记者王家安)据甘肃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10月9日20时43分,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北纬38.9,东经99.7)发生里氏3.2级地震。据介绍,该地震位于肃南县城东北10公里处,距离张掖市65公里,目前暂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   据了解,10月9日发生的这次地震,也是我省自9月18日酒泉肃北4.8级地震后,于近期发生的第五次3级以上的地震。 http://news.sina.com.cn/o/2009-10-11/023116416050s.shtml 一名中国公民在美属萨摩亚群岛海啸中遇难 http://www.dayoo.com http://www.dayoo.com 2009-10-11 00:45 来源: 新华网 发表评论 (0)   新华网萨摩亚阿皮亚10月4日电(记者黄兴伟刘洁秋)新华社记者4日获悉,在日前因地震引发的美属萨摩亚群岛海啸中一名中国公民遇难,另有一名中国公民失踪。   据悉,这名遇难中国公民来自吉林省长春市,10余年前迁往美属萨摩亚群岛工作,他的遗体已经找到。他的妻子也在此次海啸中受重伤。此外,另有一名中国女性公民在海啸中失踪,她遇难的可能性很大。   当地时间9月29日,南太平洋岛国萨摩亚和美属萨摩亚群岛附近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迄今已造成至少176人死亡。 http://news.dayoo.com/china/57400/200910/11/57400_100194141.htm 日本北海道以南海域发生5.1级地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0日18:40 新华网   新华网东京10月10日电(记者刘赞)日本北海道以南海域10日发生里氏5.1级地震。目前尚无有关此次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道。   据日本气象厅观测,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17时43分(北京时间16时43分)左右,震中位于北海道东南部浦河町附近海域,具体位置为北纬41.8度、东经142.2度,震源深度约90公里。   日本气象厅说,北海道东南沿海地区和青森县东部在此次地震中震感较强,整个北海道南部和东北地区东部和北部也有震感。气象厅认为,此次地震不会引发海啸。 http://news.sina.com.cn/w/2009-10-10/184018803023.shtml Recent Earthquakes 10/10/2009 M 5.9, Tonga 10/10/2009 M 5.8, Vanuatu 10/09/2009 M 5.8, Solomon Islands 10/09/2009 M 5.5, Vanuatu 10/08/2009 M 5.6, Santa Cruz Islands http://www.iris.edu/hq/audience/public/earthquakes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30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震、海啸、低温和流感:灾害链变化的趋势
杨学祥 2009-10-5 15:45
地震、海啸、低温和流感:灾害链变化的趋势 杨学祥 中新网 10 月 5 日 电 受大海啸袭击的萨摩亚灾民依然心有余悸。尽管家园的重建工作已经展开,他们宁可继续在高处避难也不肯回去。当局担心,他们目前过于拥挤的居住环境将引发大规模的致命传染病。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南太平洋大海啸的确实死亡人数前天已增加到 176 人。另有 12 人依然下落不明,他们恐怕也凶多吉少。据了解,当地灾区的重建工作已开始进行,倒在道路和海滩上的建筑瓦砾残骸也已经清除。萨摩亚国家卫生服务的一名主管菲乌表示,当地每天还是有不少受伤的灾民前往医院接受治疗。而且,接下来的几个星期还可能出现许多感染了肠胃炎和腹泻的灾民,尤其是小孩和老人。因此,死亡人数的上升是在所难免的。萨摩亚红十字会秘书长马瓦拉说,由于人们对灾区爆发传染病的顾虑日益增加,卫生官员前天在阿皮亚举行了会议,讨论解决此问题所应采取的策略。她指出:我们已经接获有关肠胃炎和腹泻正迅速蔓延的消息,而其他疾病爆发的可能性也相当高【 1 】。 就全球灾害变化的趋势而言,萨摩亚 8 级地震引起的南太平洋大海啸可能导致全球气温的逐渐降低,引发低温冻灾。 引人注目暖冬之争终于结束了, 2005 年 3 月中国气象局宣布了刚刚过去的冬天全国的气温状况比上个冬天低了 0.9 度,全国气温接近常年。全国气温较常年冬季偏高的省 ( 市、区 ) 有 10 个,偏低的省份达 18 个 。 虽然直到 2 月中旬,关于冷暖的问题,还在不停的争吵,但是 2 月底,上海率先宣布《上海终结持续 16 年暖冬天气 频繁雨雪致气温偏低》,接着江西跟进宣布《暖冬之说打破 气象专家称 这个冬天很正常 》, 江西省整个冬季气温偏低,与历史资料相比,全省偏低 0.5 ℃ 到 1.2 ℃ 左右。到了三月,宣布并非暖冬的省份越来越多,《二月北京天冷,暖冬被拉下马》、《辽宁今冬属冷冬 平均气温偏低 0.7 ℃》、《频繁寒流终结华东暖冬》、山东省《连续 18 年的暖冬终结》、江苏《我省频遭寒流侵袭 终结 18 年暖冬》和武汉的《这个冬天平均气温不足 5 ℃ 18 年暖冬画句号》。 2005 年南半球夏季出现低温, 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 2 月 3 日 凌晨 的最低气温低至 7 . 1℃ ,白天最高气温在 16℃ 以下。墨尔本的最高气温从 1 日的 36℃ 骤降至 2 日的 13℃ 。这在地处南半球、 2 月份正值夏季的澳大利亚是罕见的。阿根廷首都 布宜诺斯艾利斯 2 月 1 日 早上 气温降到 9 . 4 ℃ ,创 25 年来 2 月份最低温度纪录 。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 1 月 10 日 美国内华达山脉地区近日下了近九十年来最大的暴风雪。 2 月 2 日 ,莫斯科和日本的降雪竟然超过了 3 米 。 从春节前一周至 2 月 21 日 的大半个月内,暴雪袭击大半中国。南方沿海、新疆、内蒙、东北、华北、华中等地区相继出现罕见低温、暴雪天气。近年最冷的一个冬天造成的恶劣天气、雪崩以及食物短缺,已经夺去了印度、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山区几百人的生命。 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 40 o 范围内的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海震 。根据郭增建的理论, 2005 年全球气温将因为印尼地震海啸而降低 。 2006 年 11 月 15 日 澳大利亚正值夏季,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部分地区却突降大雪,当地气温也出现大幅下降。造成这次降雪的主要原因是一股来自南极的寒流突然来袭。有专家认为,澳大利亚今年遭遇的反常天气,主要是厄尔尼诺效应造成的 。 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时值春夏交接,但在 10 月,澳大利亚先是遭遇百年来最严重的干旱,然后又在 27 日开始猛降温,雪雹齐下。其中,塔斯马尼亚州两周内的温度更是从 33.1 ℃ 急降至最低- 6 ℃ 。塔斯马尼亚州首府霍巴特 27 日晚气温突然骤降至 2 ℃ ,并出现大量霜雪及冰雹。霍巴特附近的威灵顿山区,气温更降至- 6 ℃ ,创下 41 年来 10 月夜间最寒冷纪录。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塔斯马尼亚岛因为这场严寒, 30 多年来第一次迎来了降雪 。 根据郭增建的 深海巨震降温说 理论, 2005 年全球气温将因为印尼地震海啸而降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的科学家认为,一个较弱的厄尔尼诺现象和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将使 2005 年成为人类有记载以来最热的一年。孰是孰非,我们等待客观实践的检验 。世界都公认 1998 年为人类有记载以来最热的一年,西方科学家也承认了这一客观事实:过去两年里,自然气候的变化抵消了全球气候变暖效应并将继续促使气温在 2008 年保持缓慢变化的趋势。英国气象学家说,全球变暖将在 2009 年真正开始 。 我们认为,导致气候变冷的原因有两个:其一,历史记录表明,在拉马德雷的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易发生低温冷害。 2000 年拉马德雷已经进入冷位相,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变冷时期正在开始。 1957 、 1969 、 1972 和 1976 年发生的严重低温冷害恰好在 1947 年至 1976 年拉马德雷 的冷位相。其二,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发生了地震海啸。这次地震是 20 世纪以来第二大强震,仅次于 1960 年的智利大地震。智利大地震后,全球进入 60-70 年代的低温期,期间共发生 7 次大于 8.5 级地震【 8 】。 综上所述,萨摩亚 8 级地震引起的南太平洋大海啸可能导致全球气温的逐渐降低,引发低温冻灾。由于 2009 年 2 月至 2010 年 2 月为强潮汐时期,地震和强潮汐导致的气候变冷将加剧流感的爆发强度。 参考文献 1. 萨摩亚海啸致 176 人死亡 当局担心爆发传染病。 2009 年 10 月 05 日 09:53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sina.com.cn/w/2009-10-05/095318780674.shtml 2. 于晶波 . 今年暖冬不够暖 . 金羊网 2005-03-03 15:22:57. http://www.ycwb.com/gb/content/2005-03/03/content_858645.htm 3. 王小玲 , 王启祎 . 南半球遭遇夏季低温 . 日期 : 2005-02-22 . 国家气候中心 . http://ncc.cma.gov.cn/Website/index.php?ChannelID=2NewsID=518 4. 郭增建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 西北地震学报 . 2002, 24(3): 287. 5. 杨冬红 , 杨学祥 .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巨震是调节气候恒温器理论的检验 . 西北地震学报 . 2005, 27(1): 96. 6. 张兰。澳大利亚遭遇寒流 夏季时分突降大雪 。 2006 年 11 月 16 日 08:35 来源 : CCTV.com http://news.cctv.com/world/20061116/100434.shtml 7. 崔笑愚。澳大利亚入夏前反常降雪 气温两周骤降 40 度。东方网 2006 年 10 月 30 日 09:55 http://society.eastday.com/eastday/node81844/node81853/node168954/u1a2408907.html 8. 杨学祥,杨冬红,安刚,沈柏竹。连续 18 年暖冬终结的原因。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 , 35 (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论文集): 137-140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4381 次阅读|1 个评论
关注低温:5日起山东大幅度降温 连续三天最低温8℃左右(转载)
杨学祥 2009-10-4 13:51
5日起山东大幅度降温 连续三天最低温8℃左右 2009-10-03 10:39:53      来源:新华网山东频道 新华网山东频道10月2日电(记者 潘林青)记者从山东省气象局获悉,3日中秋节当天,山东省主要以晴好天气为主,云量较少,天高云淡有利于人们团圆赏月。 今年中秋节,天气晴好。但之后几天,山东省将有阵雨和大风天气,气温较常年略偏低。其中,中秋节当天,山东省天气晴到少云,北风转南风,预报各海区4~5级,内陆地区2~3级,内陆地区最低温度13℃,沿海地区16℃左右。4日,山东省天气晴转阴,鲁西北和鲁中北部地区局部有阵雨,南风,预报各海区5~6级,内陆地区3级左右,内陆地区最低温度14℃,沿海地区17℃左右。5日,有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山东省,天气阴有阵雨转多云,将带来降温及沿海和海面大风天气,预报各海区6~7级,阵风8级,内陆地区4级左右。5日~7日,山东省气温较低,最低气温8℃左右。(完) http://www.sd.xinhuanet.com/news/2009-10/03/content_17869797.htm 强震海啸如期到来:2009年9月潮汐组合预警 11月18日-1月23日(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并达到高潮。由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为强潮汐时期和9月末的8级地震和海啸,低温和流感将逐渐发展。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9243 本文关键词: 地震 海啸 潮汐组合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33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强震海啸如期到来:2009年9月潮汐组合预警
杨学祥 2009-10-2 05:35
11月18日-1月23日(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并达到高潮。由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为强潮汐时期和9月末的8级地震和海啸,低温和流感将逐渐发展。 2009年9-11月月亮近地潮和月亮大潮间隔时间超过3天,为弱潮汐月。由于潮汐激发冷空气活动较弱,因而增大厄尔尼诺年秋旱发生的强度。地震达到高潮后逐渐减弱,但有一个滞后期。主要潮汐组合如下。 潮汐组合A:5日为日月大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44度),赤道潮汐变化达到次大值,地球扁率变当月最大,地球自转速度变为最慢,对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有激发作用。 潮汐组合B:12日为下弦(潮汐小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26.28987度),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潮汐强度变小,潮汐南北震荡较强,对地震、火山和冷空气活动有一定的激发作用。 潮汐组合C:16日为月亮近地潮,18日月亮赤纬角为最小值南纬0.00090度,19日为日月大潮,23日秋分,太阳在赤道面,四者叠加,日、地、月在赤道面附近成近似一线排列,赤道潮汐变化达到最大值,地球扁率变当月最大,地球自转速度变为最慢,对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有很强的激发作用。 潮汐组合D:25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6.19078,26日为上弦(潮汐小潮),28日月亮远地潮,潮汐强度变小,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潮汐南北震荡较强,对地震、火山和冷空气活动有一定的激发作用。 本月虽然是弱潮汐月,但潮汐组合集中,变化差达到最大,有很强的激发作用,值得认真关注和严密监测。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0780 整个餐厅漂浮海面上解体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02日03:45 南方都市报   萨摩亚群岛地区北京时间9月30日凌晨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目前死亡人数已经上升至155人。萨摩亚大约3 .2万人受到海啸影响,其中包括外国游客,有大约3000人流离失所。一些海啸幸存者讲述劫后余生的逃难经历。   破坏力巨大   南太平洋萨摩亚群岛由萨摩亚独立国和美属萨摩亚组成。心有余悸的幸存者讲述海啸发生过程及其巨大破坏力。   美属萨摩亚居民法马图说,她在地震发生时已逃到岛上海拔最高的村庄。突然间我们从电台广播听到,所有人必须逃命,她说,地震一停,海啸随即而来。法马图和其他人在山上度过两三个小时,直到海啸警报解除。他们目睹海浪涌向首府帕果帕果南部海岸的景象。   布思是萨摩亚独立国乌波卢岛一处旅游景点的拥有者。海啸来袭时,她和丈夫克里斯险些被海浪冲走。第二波海浪来袭,冲过地板,冲倒房屋后门,把我们推出门外,文迪告诉记者。她和丈夫相互抓住对方并拉住一个门把手,才得以存活。我们的餐厅整个漂浮在海面上,随后解体。   海浪高6米   电视画面显示,美属萨摩亚的城市街道上房屋塌陷,汽车或被浸没海水中或挂树上,大型渔船被海浪冲上岸。帕果帕果的一些村庄被海啸彻底吞没。美属萨摩亚国土安全主管萨拉说,冲击帕果帕果附近几处村庄的海浪高约6米。一些建筑被海浪彻底冲毁,只剩地基,萨拉说。   美属萨摩亚政府雇员塔瓦勒说:那(海啸)像是只咆哮的怪物,黑乎乎的海水直接压来,那根本就不是海浪,而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新西兰教师皮尔斯在萨摩亚当地医院病床上讲述自己的惊魂遭遇。当时她正和同事带着20多个孩子乘卡车行驶在海边,发现海啸后试图躲开,却没有成功,猛然间一个巨浪打在卡车顶端。所有人都立即被甩到了水里,我想一些孩子可能当时就失去了生命我咽进去一大口海水,不知道发生什么了。   地震发生后,位于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迅速发布预警,但海啸发生之快让萨摩亚居民只有10分钟做出反应。美国总统奥巴马9月30日宣布美属萨摩亚为重灾区,命令美国联邦政府提供救灾援助。 董玮 韩梁 http://news.sina.com.cn/w/2009-10-02/034516390397s.shtml 萨摩亚海啸幸存者讲述恐怖经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02日02:51 扬子晚报   萨摩亚群岛地区北京时间9月30日凌晨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死亡人数已达149人。一些海啸幸存者讲述劫后余生的逃难经历。 南太平洋萨摩亚群岛由萨摩亚独立国和美属萨摩亚组成。   美属萨摩亚居民弗朗西丝法马图告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她在地震发生时已逃到岛上海拔最高的村庄。突然间我们从电台广播听到,所有人必须逃命,她说,地震一停,海啸随即而来。法马图和其他人在山上度过两三个小时,直到海啸警报解除。他们目睹海浪涌向首府帕果帕果南部海岸的景象。   电视画面显示,美属萨摩亚的城市街道上房屋塌陷,汽车或被浸没海水中或挂树上,大型渔船被海浪冲上岸。帕果帕果的垃圾清理仍在进行,城市里布满汽车残骸、污泥和遭损毁的房屋瓦砾。一些村庄被海啸彻底吞没。   美属萨摩亚国土安全主管迈克萨拉说,冲击帕果帕果附近几处村庄的海浪高约6米。一些建筑被海浪彻底冲毁,只剩地基,萨拉说。   新西兰教师皮尔斯含着眼泪,在萨摩亚当地医院的病床上向新西兰电视台讲述自己的惊魂遭遇。   当时她正和同事带着20多个孩子乘卡车行驶在海边,发现海啸后试图躲开,却没有成功,猛然间一个巨浪打在卡车顶端。所有人都立即被甩到了水里,我想一些孩子可能当时就失去了生命生死攸关的一刹那,我告诉自己我想回家,我已经准备好了我咽进去一大口海水不知道发生什么了,我的头已经露出水面。   据悉,地震发生后,位于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迅速发布预警,但海啸发生之快让萨摩亚居民只有10分钟做出反应。   (新华社供稿) http://news.sina.com.cn/w/2009-10-02/025118770779.shtml 强震再袭印尼 770人遇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02日03:45 南方都市报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9月30日发生里氏7.6级强震,已造成至少770人死亡,预计数字仍会攀升。眼下还有大量民众掩埋于废墟下,救援部门10月1日在苏门答腊岛震区紧张搜救幸存者。   印尼政府预计最终死亡人数将可能超过5000人。同一天,苏门答腊岛又发生里氏6.8级余震,震中位于内陆,不少地区再遭破坏。   500处建筑坍塌   西苏门答腊省首府巴东人口众多,紧邻震中,是9月30日强震的重灾区。地震发生时,巴东市民只能趴坐在地上才能避免被晃倒,整个城市乱成一团。这次地震猛烈,在几千公里外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都有明显震感。   目击者说,看到救援队员整日奔走于废墟之间,一些人徒手挖开泥土或碎石,再将幸存者慢慢抬出。整个城市随处可见被震倒的大树和被压扁的汽车,瓦砾下还有遇难者的脚或手露出来。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印尼政府统计,至少770人确认在地震中死亡,另外2400人受重伤,至少有500处建筑在地震中坍塌,估计有数千人仍埋在废墟中。巴东多家医院眼下较为拥挤,到处挤满伤者和家属。与受伤人员相比,医生、护士人数严重不足。   苏门答腊岛地震发生后,夏威夷太平洋海啸中心立即向印度洋沿岸多国发布海啸警报,但一小时后撤回,这次地震没有形成巨浪。   救援进程缓慢   印尼社会福利部部长巴里克说,此次地震很可能不亚于2006年爪哇省日惹市的地震,那次地震造成5000人死亡。看到目前的破坏程度,我想遇难者最后将超过那个(日惹地震的)数字。卫生部长苏帕亚说。   印尼总统苏西洛1日在首都雅加达发表讲话:我们不要低估灾难,做足最坏打算,我们将尽最大力量抢救受害者。他已下令军队携带重型挖掘机赴灾区。   大雨阻碍了救援速度,在10月1日破晓时分,救援人员开始用锤子、凿子甚至徒手扒开废墟,一片片将砖瓦移开寻找幸存者,但进展相当缓慢。地震后至少发生了24起泥石流,造成大量路段长时间堵塞。地震还造成灾区大规模停电和通讯不畅。   24小时内再震   美国地质勘探局说,9月30日地震发生后,苏门答腊岛附近又有数十次余震。其中较大一次发生在10月1日上午,距巴东225公里的内陆地区,震级为里氏6.8级。虽然强度不如前一天,但由于发生在苏门答腊岛的内陆地带而不是海滨城市,且震源深度较浅,因此也会有较强的破坏性,已经在印尼全国造成了新的恐慌。   印尼政府证实,至少12人在这次余震中受重伤,600多栋房屋倒塌。韩墨 董玮   多震地带   本世纪印尼强震记录   印尼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震多发国家。2004年12月,印尼发生里氏7.9级强震并引发印度洋海啸,致使20多万人死亡,数十万人无家可归。   2005年3月,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7级地震,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最强地震之一,致使1300多人丧生。   今年8月,苏门答腊岛海域发生里氏7 .0级地震。9月19日,印尼北马鲁古省附近海域和巴厘岛附近海域先后发生两次里氏6 .4级地震。新华 http://news.sina.com.cn/w/2009-10-02/034516390405s.shtml 印尼连日强震  529人丧生 www.changjiangtimes.com 2009-10-2 2:56:00 来源 : 长江商报   震级达7.6级和6.8级,可能引发火山爆发,死亡人数或超千人,暂未发现中国人伤亡   据新华社电 印度尼西亚西苏门答腊省附近海域9月30日发生里氏7.6级地震。印尼政府官员证实,截至目前已经造成529人死亡,500多人受重伤,最终因灾死亡人数可能超过千人。10月1日上午,苏门答腊岛又发生里氏6.8级地震,这可能带来更多伤亡。   地震发生后,我驻印尼使馆立即多方联系中方在震区企业、侨民,迄今未发现中国公民伤亡情况。   9月30日的地震震中位于巴东市西北数十公里,震源深度71公里。地震发生时,巴东市民只能趴或者坐在地上才能避免被晃倒,受到惊吓的孩子们失声痛哭,整个城市乱成一团。   这次地震之猛烈以至于在几千公里外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都有明显的震感。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一些办公楼晃动,数以千计的人员从吉隆坡双子塔、购物中心等建筑内撤离。新加坡也疏散了一些高楼内的人员。   10月1日8点52分,苏门答腊岛又发生里氏6.8级的强震。虽然震级减小,但由于发生在内陆地带而不是海滨城市,且震源深度较浅,因此也会有较强的破坏性,已经在印尼全国造成了新的恐慌。   印尼卫生部危机处理中心负责人帕卡亚说,数以千计的巴东居民受困于建筑物瓦砾之下,预计死亡人数会超过1000人。   位于美国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随即向印尼、马来西亚、印度和泰国发布海啸警报,大约1小时后解除警报。   印尼政府宣布,拨出大约1000万美元用于紧急救援,派医疗队和军机赴灾区搭建临时医院,向灾民分发帐篷、药物和食品。当地电视台报道,地震引发超过24处山体滑坡,这增加了救援难度。   地质减灾和火山学中心负责人苏罗诺说:余震还会发生,但难以预测是否会发生更强级别的地震。他担心地震会引发火山爆发。西苏门答腊有3座火山。我们担心这次地震可能引发那些火山爆发。   目击  整座城市都被毁了   印尼当局表示,巴东市至少有500座建筑在地震中坍塌,其中包括两家医院、一处大型购物商场、多座清真寺,还有酒店、学校和居民住宅。整个城市随处可见被震倒的大树和被压扁的汽车,瓦砾下还有遇难者的脚或手露出来。   英国媒体援引澳大利亚女商人利顿的话说:整座城市都被毁了,很多钢筋大楼倒塌,很多地方在着火,街上都是尸体受灾最严重的是高层建筑。 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html/2009-10-2/151015.htm 印尼强震救援遇大雨阻碍 遇难者可能超过5000人2009-10-02 03:26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共 0 条评论 关键字:地震和火山活动,海啸预警,人遇难印尼当局表示,巴东市500多座建筑在地震中坍塌,其中包括两家医院、一处大型购物商场、多座清真寺,还有酒店、学校和居民住宅。苏门答腊岛地震发生后,位于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啸中心立即向印度洋沿岸多国发布海啸警报,但一小时后将其撤回,这次地震没有形成巨浪。 印尼警察在一所被震毁的学校废墟上。   印尼强震529人遇难   大雨阻碍救援速度,遇难者可能将超过5000人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海滨城市巴东附近海域9月30日傍晚发生里氏7.7级强震,截至目前已经造成529人死亡,500多人受重伤。由于地震造成巴东市500多座建筑坍塌,数千人被埋在废墟下,印尼官员预计最终死亡人数将超过5000人。10月1日上午,苏门答腊岛又发生里氏6.8级地震,这可能带来更多伤亡。   500多座建筑坍塌   这次地震之猛烈以至于在几千公里远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都有明显的震感。地震发生时,巴东市民只能趴或者坐在地上才能避免被晃倒,受到惊吓的孩子们失声痛哭,整个城市乱成一团。   印尼当局表示,巴东市500多座建筑在地震中坍塌,其中包括两家医院、一处大型购物商场、多座清真寺,还有酒店、学校和居民住宅。整个城市随处可见被震倒的大树和被压扁的汽车,瓦砾下还有遇难者的脚或手露出来。英国媒体援引澳大利亚女商人利顿的话说:整座城市都被毁了,很多钢筋大楼倒塌,还有医院和市场,很多地方在着火,街上都是尸体受灾最严重的是高层建筑,矮小的民房虽然也受损,但情况不如高楼严重。   苏门答腊岛地震发生后,位于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啸中心立即向印度洋沿岸多国发布海啸警报,但一小时后将其撤回,这次地震没有形成巨浪。印尼位于太平洋地震带,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每年发生的大小地震不下数千次。这次地震和2004年造成23.2万人死亡的印度洋大海啸位于同一处板块断裂带。   遇难者将超5000人   截至目前,地震已经造成529人死亡。救援人员从巴东市的废墟中挖出来376具尸体,该市总人口接近90万。印尼卫生部长苏帕亚告诉当地Metro电视台,数千人还被埋在废墟下,生死未卜。   印尼社会福利部部长巴里克透露,政府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此次损失很可能不亚于2006年爪哇省日惹市的地震,那次发生在人口密集区的地震造成5000人死亡。这是一场大规模的灾难看到目前的破坏程度,我想遇难者最后将超过那个(日惹地震的)数字,苏帕亚10月1日上午在雅加达机场接受采访时说。   至少发生24起泥石流   印尼政府已经宣布向灾区紧急拨款1000万美元用于救援,并调配军事飞机和医疗队到灾区建立野战医院并分发食物、纯净水、药品和帐篷。当地一家医院的医生勉强能应付向伤者提供基本的救治,尽管不少医生的亲人就被埋在不远处的废墟下,他们依然坚守岗位。而他们所在的医院大楼已经在地震中坍塌了一大半。大雨阻碍了救援速度,在1日破晓时分,救援人员开始用锤子、凿子甚至徒手扒开废墟,一片片将砖瓦移开寻找幸存者,但进展相当缓慢。   当地媒体报道称,地震后至少发生了24起泥石流,造成大量路段长时间堵塞。地震还造成灾区大规模停电和通讯不畅。这情况简直糟透了,一家国际组织的官员透露:桥坍塌了,电话线也断了,都要在户外摸黑过夜,没人知道会发生什么。   由于灾区电视和通讯不畅,不少印尼人因为无法联系到自己的亲戚朋友感到担心。地震发生时,巴东居民卡斯米亚正巧在雅加达出差,幸运逃过一劫。但她哭着说:我给家里打电话,却怎么也打不通。   巴东市长已经通过当地电台向外界寻求紧急援助。   时隔24小时又有强震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最新报道,当地时间10月1日8点52分,印尼苏门答腊岛又发生里氏6.8级的强震。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的消息称,这起地震的震中位于海滨城市巴东以南240公里处,震源深度仅为24公里。虽然强度不如9月30日,但由于发生在苏门答腊岛的内陆地带而不是海滨城市,且震源深度较浅,因此也会有较强的破坏性,已经在印尼全国造成了新的恐慌。   中国日报 (新民网编辑:)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09/10/02/2670708.html 印尼地震死亡人数已增至770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02日01:52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胡星):印尼苏门答腊岛最近两天接连发生两次7级以上大地震,据印尼官方最新数据,地震死亡人数已增至770人。   当地时间9月30号下午5点16分左右,印尼苏门答腊地区发生7.6级地震,震中位于印尼西苏门答腊省首府巴东市西北78公里处,震源位于海床以下71公里处。而在10月1号早上8点52分,重灾区巴东市东南225公里外再发生一次震级为里氏7级的地震。最新的伤亡数字方面,据印尼社会事务部灾难救援小组官员比斯利10月1号说,目前死亡人数是770人,294人重伤,2090人轻伤。   发生地震的巴东市有一百万人口。9月30号和10月1号的这两次地震摧毁了大批建筑物和桥梁。根据印尼电视台播放的画面显示,巴东灾区一片残垣断瓦。据巴东机场一名官员1号透露,机场抵境大厅的部分天花板坍塌,导致机场关闭了好几个小时。当地官员说,地震引发的泥石流导致最接近震中的灾区陆路交通、电流供应和通讯系统都被切断。   这次的地震震级相当高,强烈的地震使900公里以外的印尼首都雅加达和邻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都有震感。在记者站所在的新加坡,许多在高楼的民众都因为房屋的摇晃而纷纷自行疏散。位于美国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曾一度下达海啸警报,但后来将这一警报取消。这次的地震确实容易让人想到2004年那场地震引发的大海啸,那次地震的震中也是位于印尼苏门答腊以北的海底,当时当地地震局测量的震级是6.8级,不过后来美国全国地震情报中心修正为9.0级,为历史上第二大地震,由地震引起的印度洋大海啸导致数个国家23万人死亡。此次地震正好发生在2004发生地震的同一个断层地带上。不过,当地的地质学家指出,那次地震的震中与苏门答腊相距甚远,认为两次地震并无关联。其实印尼位于太平洋地震带,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每年发生的大小地震不下数千次。9月2号,印尼西爪哇省附近印度洋海域发生里氏7.3级地震,造成至少70人死亡、966人受伤。   地震发生后,灾区附近的天气在10月1号是相当的恶劣,这为救援行动的开展增添了很大的难度。目前救援队员正徒手从废墟中挖掘来救助被埋在瓦砾中的群众。印尼卫生部危机中心估计,地震的最终罹难人数或许会达到数千人。现在灾区的医院、酒店及学校课室的大量废墟仍然没有被挖开,估计仍有数千人被埋在瓦砾下,有待救援。印尼政府称,目前救援工作由于缺少重型机械难度很大,救援人员只能徒手在废墟里搜寻被埋的人群。   据当地媒体1号报道援引印尼副总统卡拉的话说,由于大量民众还被埋在坍塌的建筑物下,因此死亡人数预计将继续增长。他说,这次的地震要比前一段时间发生在西爪哇附近的那次地震危害更大。卡拉表示,印尼政府已在灾区启动了为期2个月的紧急状态,并且从雅加达派遣了30名医生赶赴当地。此外,印尼政府已决定向灾区拨款1000亿印尼盾,约合1030万美元的款项用于救援行动。 http://news.sina.com.cn/w/2009-10-02/015218770712.shtml 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生里氏5.1级地震2009-10-02 00:51 共 0 条评论 关键字:发生里氏,浅源地震,美国2009年10月02日 00:39环球时报【大中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环球网记者陈二报道,据美国地质勘探局10月1日消息,北京时间1日18:01,美国加利福尼亚中部发生里氏5.1级地震,震中位于赌城拉斯维加斯以西237公里。   凤凰资讯国际正文   2009年10月02日 00:39环球时报【大中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环球网记者陈二报道,据美国地质勘探局10月1日消息,北京时间1日18:01,美国加利福尼亚中部发生里氏5.1级地震,震中位于赌城拉斯维加斯以西237公里。本次地震属于浅源地震。目前还没有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消息传出。   共有评论0条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09/10/02/2670604.html Recent Earthquakes 10/01/2009 M 5.1, Central California 10/01/2009 M 5.5, Samoa Islands region 09/30/2009 M 6.6, southern Sumatra, Indonesia 09/30/2009 M 5.9, La Paz, Bolivia 09/30/2009 M 5.5, southern Sumatra, Indonesia http://www.iris.edu/hq/audience/public/earthquakes 发震时刻 震级(M)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2009-10-01 21:28:19 3.0 31.9 104.1 16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交界 2009-10-01 12:20:01 3.3 38.5 109.8 8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塌陷) 2009-10-01 09:52:30 6.9 -2.5 101.6 33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 2009-09-30 19:27:05 3.6 37.6 95.8 6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2009-09-30 18:16:07 7.7 -0.8 99.8 60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 2009-09-30 13:59:11 3.8 26.0 100.2 1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鹤庆县交界地区 2009-09-30 04:14:49 4.3 41.9 83.8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县 2009-09-30 03:35:11 3.2 31.8 104.3 10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 2009-09-30 02:39:44 3.4 31.8 104.1 13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交界 2009-09-30 01:48:15 8.0 -15.5 -172.2 33 萨摩亚群岛地区 2009-09-29 18:30:59 3.2 40.0 77.4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 2009-09-29 14:01:20 4.8 31.8 84.0 10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 2009-09-29 11:11:26 3.0 37.7 95.7 7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2009-09-29 06:11:34 3.2 35.2 92.3 7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 2009-09-29 05:34:05 3.0 25.4 101.1 14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 2009-09-29 03:32:41 3.0 39.5 77.4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伽师县 2009-09-29 01:26:24 3.6 32.5 90.5 7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 2009-09-28 11:34:56 3.2 35.8 95.8 7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 2009-09-28 10:43:21 4.1 35.7 95.8 7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 2009-09-28 10:37:06 3.4 37.9 98.3 8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 2009-09-28 07:18:33 4.0 52.0 121.9 7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根河市 2009-09-28 03:26:34 3.4 32.3 104.9 21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广元市青川县交界 2009-09-28 02:41:58 3.1 39.4 73.4 7 中、塔、吉交界 2009-09-26 23:23:19 4.3 47.6 88.9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福海县 2009-09-26 17:30:43 3.4 25.2 117.5 18 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 2009-09-26 16:47:27 3.1 33.1 92.0 9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 2009-09-26 16:38:51 3.6 25.0 97.9 6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 2009-09-26 14:01:27 3.7 43.7 86.5 1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 2009-09-26 10:05:39 3.0 33.1 92.1 7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 http://www.ceic.ac.cn/ 玻利维亚与秘鲁边境地区发生里氏5.9级地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01日11:41 新华网   新华网利马9月30日电(记者张国英)据玻利维亚通讯社报道,该国与秘鲁边境地区9月30日下午发生里氏5.9级地震。目前还没有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   玻利维亚圣卡利斯托天文台研究员布尔戈瓦说,震中位于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西北大约190公里地区,震源深度为230公里,拉巴斯及附近地区均有震感。   另据与玻利维亚相邻的秘鲁普诺省民防部门证实,该地区当天下午发生了里氏5.7级地震,但没有人员伤亡的报告。   玻利维亚与秘鲁边境地区是地震多发地带,每年都会发生多次强度不同的地震。 http://news.sina.com.cn/w/2009-10-01/114118765945.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438 次阅读|1 个评论
历史上破坏力巨大的地震后次生灾害事件一览
qlms 2009-9-2 18:26
1)1556年华县地震时,流行性疾病曾夺去数以10万计未被地震压塌而死的灾民的性命,可见瘟疫这种次生灾害是极为可怕的。 2) 1906年4月18日 美国旧金山地震(8.3级),火炉翻倒引起大火,供水系统 破坏,大火持续三天三夜, 10平方公里的市区化为灰烬。 3)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震(8.2级),水管破坏, 大火持续三天两夜,横滨被烧光,东京烧掉三分之二。 4)1933年,我国四川叠溪7.5级地震死亡6865人,地震引起山崩堵塞了岷江形成堰塞湖,但45天之后大水冲决了堰塞坝,造成洪水淹死下游群众2500多人。 5) 1960年5月6日智利地震(最大地震8.9级)引发海啸,沿 海建筑物大部分被海浪卷走,破坏房屋16万栋 。 6) 1964 年6月16日日本新漓地震(7.5级),油库受震起火,直至 原油烧尽, 300多所民房工厂无一幸免。 7)1975年2月5日海城地震(7.3级),鞍钢因停电而铁水冻结,高炉停产;营口市全市停水、停电,城市瘫痪。 8) 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8.2 级),开滦矿供电中断,涌水量猛增,矿井被淹;天津碱厂白灰捻滑坡使30多人丧生;化工厂阀门破坏、溢氯死5 人。 发表评论人: dongping2009 删除 回复 应该说,有文字记载以来,引起次生灾害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为2004年12月的印尼大地震,海啸(次生灾害)导致近30万人死亡。
个人分类: 物理与生活|3739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国西海岸可能发生强烈地震和海啸(转载)
杨学祥 2009-7-22 05:42
美国西海岸可能发生强烈地震和海啸 2009年 7月 21日 星期二 11:03 BJT 保存为书签 | 打印 | 阅读全文 文字大小 路透华盛顿7月20日电---英国和美国的研究者周一表示,科学家低估了美国西北部和加拿大西海岸发生强烈地震和海啸的可能性。 研究者称,有地质证据显示,那里过去曾发生数次高强度地震,甚至强于1964年在阿拉斯加发生的里氏9.2级地震,後者是人类历史上有记录的第二强地震,在阿拉斯加海湾引发12米高海啸。 研究负责人、英国杜汉姆大学的地理学教授Ian Shennan表示:我们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500年里阿拉斯加曾发生两次强烈地震,研究显示,未来还可能发生比1964年那次更强烈的地震和更具毁灭性的海啸。 来自杜汉姆大学、犹他大学和Plafker Geohazard 咨询机构的研究者对阿拉斯加海岸的底土标本和沉积物进行研究,发现了900年前和1500年前这里曾发生大型灾难的证据。 这份刊载在《第四纪科学评论》上的报告称,该地区的地质状况显示,当地可能发生强烈且波及范围广泛的地震。 1964年的那次海啸席卷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美国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并波及加州北部, 犹他大学的地质学教授Ron Bruhn说,我们的研究显示,阿留申群岛逆冲区东北部发生地震的震级和海啸的可能性比以前估计的要大。 美国西海岸和夏威夷周边地带已经安装了海啸警报,自2004年印尼海啸发生後,专家一直在改进警报系统。(完) 编译:高虹 发稿:王燕焜 http://cn.reuters.com/article/CNEnvNews/idCNCHINA-119420090721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5320 次阅读|0 个评论
黄河百年不遇特大凌汛: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链灾害频发
杨学祥 2009-1-22 04:32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链:百年不遇特大灾害频发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以来,全球特大自然灾害频发: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 9 级地震和海啸死亡 27 万人。 2005 年 8 月 , 世纪飓风 卡特里娜 登陆路易斯安那海岸 , 造成美国不能承受之痛 : 新奥尔良变人间地狱 , 上千人死亡 , 百万人流离失所 , 经济损失超过 250 亿美元。 2008 年 1 月,中国的百年未遇的大雪灾掀开了这一年自然灾害的序幕; 5 月 2 日 , 500 年一遇的热带风暴纳尔吉斯竟然突转方向直袭缅甸人口最稠密、地势低平的伊洛瓦底三角洲,造成了十几万人死亡和失踪; 5 月 12 日 汶川大地震,夺走了至少 7 万条宝贵的性命, 1 万 8000 人下落不明, 500 万人痛失家园;最后以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作为非自然因素的压轴戏落下帷幕。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类对即将发生的自然灾害毫无准备,既无事前预测,做好预防预案,又无事后的科学分析和理论解释,悲观的不能预测的不可知论弥漫全球。这是对人类科学水平的巨大讽刺。 有专家说,黄河壶口 20 分钟被冰凌吞没是气温回升所致。关键的问题是继 2008 年初中国南方冰雪冻灾之后, 2009 年初冷暖变化仍十分强烈, 1 月 3 日 、 8-11 日的潮汐组合 A 和 B 导致强烈降温,黄河冰冻数量巨大,在 15-17 日弱潮汐的回暖期,部分河段冰融,河水将冰顶起后又突然落下,形成壅塞所致。冷暖突变是主因。我早在 2008 年末 2009 年初就作出了灾害频发的预警 。 我在 2008 年 3 月 2 日 指出,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流感全球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干旱、洪涝、飓风伴随拉尼那、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 2004 年底的印尼地震海啸和今年年初的低温暴雪冻害是自然界对人类发出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自然灾害呈链状相互连接,彼此激发,为人类预防预测灾害提供预兆和信号。拉马德雷进入冷相位的时期,不仅仅会导致低温冻害,而且强震、海啸、台风、沙尘暴、流感等也会环环相扣地出现,形成灾害链 。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链:百年不遇特大灾害频发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杨冬红 . 2009 年展望( 2 ):灾害发生的连续性与灾害链 . 发表于 2009-1-1 17:07:4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08042 2. 杨学祥 印度北部低温天气导致 70 人冻死: 1 月 3 日 潮汐组合 . 发表于 2009-1-5 19:44:0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08719 3. 杨学祥 . 2009 年流感信息:北京确诊 1 例人感染禽流感致死病例 . 发表于 2009-1-7 7:12 :4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08931 4. 杨学祥 . 美国气候研究预测中心: 2009 年三月可能会有拉尼娜现象发生 . 发表于 2009-1-8 6:45 :5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09145 5. 杨学祥 . 2009 年上半年拉尼娜现象将持续:做好防灾准备 . 发表于 2009-1-10 4:44:06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09437 6. 杨学祥 . 世界气象组织说拉尼娜现象导致欧洲严寒天气 . 发表于 2009-1-10 11:00:2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09468 7. 杨学祥 . 1 月 15 日 潮汐组合:美国北部再度遭遇寒流袭击 . 发表于 2009-1-16 6:10:3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0325 8. 杨学祥 拉尼娜气象周期将会持续到今年春季 . 发表于 2009-1-17 6:11:0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0438 9.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 683 期)。 2008 年 3 月 2 日 第五版。 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组图:百年不遇特大凌汛吞没黄河壶口景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22日00:52 新华网 1月21日,陕西宜川的工作人员在被损毁的绿化树木旁调查受灾情况。 1月21日,陕西宜川的工作人员在调查景区受灾情况。新华社记者 陈钢 摄   1月17日23时20分至18日零时48分,黄河突发特大凌汛,洪水夹杂大量冰块涌进陕西宜川黄河壶口主景区,短时间内冰凌布满400多米宽的河道,堆积厚度高达数十米。宜川壶口瀑布主景区全部被淹没,景区基础设施全部损坏,目前景区已被迫关闭,严禁游客进入。据景区管理局局长程小卫介绍,这次凌汛为百年不遇,初步统计景区直接经济损失上千万元。由于冰凌对景区周边损毁严重,大型机械无法进入,救灾工作只能等到来年冰雪融化后开展。 新华社记者 陈钢 摄 http://news.sina.com.cn/c/p/2009-01-22/005217091869.shtml 黄河壶口20分钟被冰凌吞没 气温回升所致 2009年1月20日 07:40来源:北京晨报 选稿:朱永斌 图片说明:有关部门正组织抢险 图片说明:被冰凌淹没的景区房屋 图片说明:冰凌冲入房屋   山西临汾吉县黄河壶口瀑布景区出现百年不遇的特大凌汛。记者19日从山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1月17日晚11时05分至11时30分,黄河壶口马王庙村段突发冰凌灾害,壶口景区长达3公里、宽约450米的河床,被突然从上游倾泻而来的冰凌淹没。整个壶口景区在20分钟内全部被大面积的白色凌汛吞没。   灾害发生后,山西各级各部门积极应对。截至19日14时20分,国家防总及山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有关负责人已赶往灾害现场,指导抢险破冰工作。   目前没有接到人员伤亡报告。   半夜突发凌汛   村民张平安是此次凌汛的第一目击者,半夜出行的他,险些丢了性命。张平安说,凌汛发生前,他和村民王某到壶口景区停车场收拾他家摊位上的货物。   险情发生时,骑摩托车的张平安已经走到自家门口15米处。从路的左侧,轰隆隆冲过来的冰块和河水,一下子把我掀翻在地。一脸惊恐的张平安对记者说,村民王某跳车比他快,而他为了保护摩托车,行动稍慢了些。可就这一眨眼的工夫,冰块和河水就淹到了他的脖子部位。万幸的是,王某立即跳进还在蠕动不已的冰凌、河水里,硬把张平安拉了上来。   张平安的父亲已经78岁,他住的地方很高,没有被凌汛灾害殃及。老人告诉记者,他活了这么大岁数了,遇见这么大的凌汛还是头一回。   所幸村民未受伤   壶口景区北边大约200米处,是明清末年存留至今的大量石筑窑洞区。这里居住着50余户壶口镇各个村落搬迁而来的村民。据了解,这里原不是村庄,而是明清时期通往京城的河口码头驿站。上世纪90年代壶口旅游业不断发展,不少村民来壶口做小生意,为了夏季居住方便,大家自发居住到这些几乎废弃的石窑洞里。特大凌汛发生后,靠近河床边沿公路附近的16户村民,因被冰凌、河水灌进家里而受灾,但没有人员伤亡情况发生。这里的水井全部被淹没,目前通电照明不受影响,饮用水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据吉县方面初步统计,壶口景区受灾村民为63户,涉及人口186人。记者昨日在受灾现场看到,通往景区的公路及其绿化带,还有130个路灯杆全部被冰块覆盖,停车场值班工作人员平时居住的房屋也全部被淹没。吉县县委目前掌握的情况是,景区房屋财产损失大约在200万元左右。观景区龙桥、观瀑洞、壶口景区硬件设施损失估计在1000万元以上。   气温回升致凌汛   山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通报说,据现场初步分析,这次凌汛是由于最近两天气温回升,部分河段冰融,河水将冰顶起后又突然落下,形成壅塞所致。   凌汛发生后,山西省、临汾市防汛指挥部和吉县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山西省防办及当地有关负责人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抢险救灾,转移村民,修复道路,发放救灾物资,安置当地群众。   吉县县委副书记任天顺告诉记者,1月19日,国家防汛总署、黄管委等部门的领导已经赶到吉县壶口勘察凌汛灾害情况,正在密切关注凌汛发展态势。目前,临汾市民政部门已给每户受灾群众发放1000元救灾款,并帮助群众在两天内全部撤离凌汛危险区。   据介绍,目前,山西省、临汾市、吉县有关部门和政府正在落实除险措施。一是责成吉县政府关闭壶口、克难坡景区,妥善安置受灾村民和游人。二是加强冰坝上下游勘察、监测,组织抢险人员研究破冰方案,及早实施。三是保持与国家防总和黄河防总密切联系,必要时采取炸冰措施。然而,据现场专家分析,由于凌汛面积较大,炸冰可能对下游的防凌产生较大压力。山西省、市、县各级防汛指挥部正在现场加强观测,随时采取相应措施。 http://news.eastday.com/c/20090120/u1a4120255.html 昔日风光:黄河壶口瀑布 壶口出现特大凌汛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 2009年01月19日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窦志平 葛丽娟 张祎忠摄影报道 1月18日凌晨,山西省吉县黄河壶口景区遭受特大凌汛灾害,壶口瀑布上下游三公里范围内全部被冰凌覆盖,形成一座长约3公里、宽约1000米、高约10米的冰坝,给壶口景区及周围居民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据了解,发生如此大规模的流凌现象,是由于前期气温持续偏低,大量流凌堆积在壶口瀑布下游处,自然形成冰坝,并不断抬升冰面,近期气温回升,出现凌汛现象。凌汛的发生致使景区交通中断,造成63户、186人受灾,经济损失220万元左右。该县气象局在凌汛发生后第一时间成立了服务小组赶赴现场,并加强了值班监测,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趋势,及时准确地提供最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确保防凌、防汛工作全面、有序开展。 (责任编辑:徐文彬) http://www.cma.gov.cn/qxxw/tqxw/200901/t20090119_25574.html 图文:百年特大凌汛袭击壶口景区 发布时间:2009-01-20 05:22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图为:被冰凌淹没的路灯 据《山西青年报》报道1月18日凌晨,山西临汾市吉县黄河天险壶口景区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凌汛。 壶口景区长达3公里、宽约450米的河床,被突然从上游倾泻而来的冰凌淹没,整个景区的公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在20分钟内全部被大面积的白色凌讯吞没。据通报,上游马王庙村有27户村民及商户房屋进水进冰;壶口景区被淹没;尚未造成人员伤亡。 山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通报说,据现场初步分析,这次凌汛是由于最近两天气温回升,部分河段冰融,河水将冰顶起后又突然落下,形成壅塞所致。 村民张平安是此次凌汛的第一目击者。他说,险情发生时,轰隆隆冲过来的冰块和河水,一下子把我掀翻在地。一眨眼的功夫,冰块和河水就淹到了他的脖子部位。万幸的是,同行的王某立即跳进还在蠕动的冰凌、河水里,硬把张平安拉了上来。 编辑:admin多媒体报纸:图文:百年特大凌汛袭击壶口景区 http://news.cnhubei.com/ctdsb/ctdsbsgk/ctdsb20/200901/t559620.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91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外地震研究的趋势对比:科技创新还是按图索骥?
杨学祥 2008-12-14 11:00
1. 从印度洋 2004 年地震海啸说起 2004 年 12 月 26 日 ,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 8.7 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波及印度洋沿岸十几个国家,遇难人数近 30 万,是百年来最强地震之一。      海啸是一种破坏力极大的水体运动。海啸发生有多种原因,海底地震、海底火山爆发、大规模海底滑坡都会引发海啸,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海底地震。 在太平洋发生大海啸的可能性其实要比印度洋大得多,每 10 年就有 1 到 2 次。太平洋板块从印度尼西亚东部到日本,直到阿拉斯加,然后到智利,整个环太平洋地区都是海啸的多发区域。于福江研究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根据 1700 多年来的统计,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海啸约发生 260 次,平均六七年发生一次。其中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地震海啸约占 80% ,发生在地中海区的约占 8% ,而在日本列岛及其邻近海域发生的地震约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 60% ,日本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和受危害最重的国家 。 这样的海啸,近几百年都没在印度洋出现过。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杨华庭研究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世界海啸警报系统中,包括了整个太平洋地区,地中海以及大西洋东北部靠近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地区,根本不包括印度洋,我参加的几次国际会议上,也没有来自印度洋地区的学者。 杨华庭研究员说,对印度和斯里兰卡来说,因为距离震中比较远,如果有预警系统的话,应该有足够的时间疏散 。 没有海啸纪录,缺乏海啸经验,不在世界海啸警报系统中。这是印尼地震海啸损失惨重的基本原因。 2. 苏门答腊未来 30 年或发生 8.8 级大地震 最近,科学家从珊瑚礁内层研究出苏门答腊西部岸外 700 年来的地震史,从中预测未来 30 年内极可能发生高达 8.8 级大地震,最坏的情况可能再次引发大海啸,受波及的地区有超过 100 万人口。   一组来自美国、台湾、印尼和新加坡的地质学家发现,苏门答腊西部岸外的明打威群岛( Mentawai Islands )一带,过去 700 年来的地震周期为 200 年左右,而在去年 9 月发生的矩量级 8.4 地震,相信是接下来一系列大地震的前兆。   身为研究员之一的新加坡地球观测与研究所主任西凯瑞( Kerry Sieh )教授日前和媒体分享了研究结果,研究报告也获选在美国权威期刊《科学》发表。   明打威群岛下方是巽他大型逆冲区( Sunda megathrust )的一部分,逆冲区全长 6000 公里 ,从缅甸、苏门答腊、爪哇和峇厘岛岸外数百公里向陆地潜没。   西凯瑞透露,科学家目前将苏门答腊岸外的逆冲区分为三个部分,其中北部一个长 1600 公里 的部分在 2004 年崩裂,引发印度洋大海啸。   在 2005 年 3 月接踵而至的第二次大地震,处于印度洋大海啸崩裂部分的下方。去年,位于明打威群岛底下的其中一部分又断裂,引发几次地震,其中一个达矩量级 8.4 ,但在这个部分和在 2005 年地震断裂的部分之间,还有一部分完好无损。这一部分最后两次崩裂并造成强震分别在 1797 年和 1833 年。   为了预测这个部分的断裂时间,科学家在明打威群岛的北巴盖( North Pagai )、南巴盖( South Pagai )和锡波拉( Sipora )三个岛屿收集珊瑚礁样本,并从它们的骨骼生长线了解过去 700 年的水位变化,从中得知这里约每两百年就会发生一系列地震。   在过去的地震发生前,印度板块不断潜没到苏门答腊底下,使岛屿跟着下沉,而珊瑚礁则生长在海底。当板块再也承受不住压力而崩裂时,断裂的部分就会像被释放的弹簧往上弹,岛屿的海拔因此升高,而珊瑚礁则因突然露出海面而枯死。 科学家于是,发现过去 700 年有三个地震周期,平均使岛屿的海拔升高 1 公尺 到 2.5 公尺 左右,而去年的地震仅导致海拔升高 73 公分 ,因此那可能只是更大规模地震的前兆 。 苏门答腊西部岸外的明打威群岛( Mentawai Islands )一带,过去 700 年来的地震周期为 200 年左右,从中预测未来 30 年内极可能发生高达 8.8 级大地震,最坏的情况可能再次引发大海啸,受波及的地区有超过 100 万人口。这将改写印度洋的地震史和海啸史,使其成为今后 30 年全球地震海啸的关注重点。 3. 汶川 8 级强地震将千年不复发 成都市防震减灾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袁海良说,成都市防震减灾局组织成都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地震局和本局的知名专家,对成都市所处区域的深部地质构造背景、地震地质状况、主要活动性断裂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清理和研究,并在收集国内外权威地震学者对汶川地震研究的大量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这一初步研究报告。 报告表示,成都市外围地区有多条规模较大的活动性断裂带分布,但其中距成都市最近、对成都市威胁影响最大的,还是龙门山断裂带。根据多种方法研究,龙门山带 8 级地震的复发周期在千年以上,汶川地震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完全不必担心在龙门山带上再发生 8 级或 8 级以上的特大地震。 成都市防震减灾局研究员洪时中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龙门山断裂带复发 8 级及以上强地震的周期大约在 2000 年 ~6000 年之间,保守估计约为 3000 年。因为,超强地震的能量积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而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朱介寿也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专家们搜集、分析了从公元前 26 年至今长达 2034 年的龙门山地震史料,发现 8 级及以上地震仅此一次, 7~7.8 级的地震共 19 次,差不多 100 年一个 7 级地震 。 我在 2008 年 11 月 26 日 指出,在人为全球变暖的大形势之下,气候变暖的速度和地壳均衡的速度都难于估计。我们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比过去 80 万年的排放总量都多,我们可能正把自己往另一极端推,那就是 500 万年前曾经发生过的热室地球。目前的温室气体集中程度可能和 300 万年前类似,它高到足够在几十万年中阻止冰川期的到来。由此而来的地壳均衡运动规模就可想而知。按历史常规速度估计的千年不能重复的地震,相对几十万年的时间尺度收缩就没有精度可言了 。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 8.7 级地震发生时,人们就没有查到该地区发生同样大震的历史记录,更没有查到该地区连续发生三次 8.5 级以上大震的记录。事实上, 2005 年 3 月 29 日 和 2007 年 9 月 12 日 该地区又发生两次 8.5 级以上大震,这能量是怎样积累的呢 ? 气候剧变海平面升降地壳运动火山地震活动生物大规模灭绝。这就是地球气候变化史、构造演变史和生物进化史,尽管时间循序千差万别。读懂这个历史,对当前防灾减灾很有意义 。气候变化已经无法用历史记录来推测,难道地震还会按照历史记录来发生吗 ? 科学家于是研究珊瑚礁生长和突然死亡的周期,发现过去 700 年有三个地震周期,平均使岛屿的海拔升高 1 公尺 到 2.5 公尺 左右,而去年的地震仅导致海拔升高 73 公分 ,因此那可能只是更大规模地震的前兆 。这是下列过程的证据:气候剧变海平面升降地壳运动火山地震活动生物大规模灭绝。这就是地球气候变化史、构造演变史和生物进化史,尽管时间循序千差万别。 4. 科技创新还是按图索骥? 西方科学的发展动力在于不断发现新的事件纪录,不断改写该事件的历史和数据,从而进一步认识该事件的发展规律。通过发现个别,到丰富一般,科技创新导致西方国家的快速发展。 与西方科学快速发展相对比,中国从四大发明的文化古国沦落到鸦片战争的落后大清帝国,沿用先皇之制,压制改革创新是根本的原因。通过不健全不完善的一般来限制个别,是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近几百年都没在印度洋出现过。在世界海啸警报系统中,包括了整个太平洋地区,地中海以及大西洋东北部靠近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地区,根本不包括印度洋。这是否就是印度洋的真实历史,是需要资料验证的。一组来自美国、台湾、印尼和新加坡的地质学家不为现有的历史资料所束缚,通过研究珊瑚礁生长和突然死亡的周期发现,苏门答腊西部岸外的明打威群岛( Mentawai Islands )一带,过去 700 年来的地震周期为 200 年左右。从中预测未来 30 年内极可能发生高达 8.8 级大地震,最坏的情况可能再次引发大海啸,受波及的地区有超过 100 万人口。这明显是一个科技创新。 与注重原始创新的原则相反,中国的地震专家们搜集、分析了从公元前 26 年至今长达 2034 年的龙门山地震史料,发现 8 级及以上地震仅此一次, 7~7.8 级的地震共 19 次,差不多 100 年一个 7 级地震。根据多种方法研究,龙门山带 8 级地震的复发周期在千年以上,汶川地震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完全不必担心在龙门山带上再发生 8 级或 8 级以上的特大地震。问题是,龙门山地震史料是否完整无缺,这是需要严格论证的 。按图索骥可能将宝马漏判,因为宝马也不能千孔一面。 世界上有仪器准确记录的地震资料仅有百年的历史。地球在整个地质时期都经受过地震,文字记载可追溯到过去的几千年。在中国,学者们曾从很早以前的历代王朝文献、文学作品及其他来源得到地震证据。最早的可追溯到公元前 1831 年的山东省地震,该记载仅提到 泰山震 ,但从公元前 780 年起中国北部的地震记载就已经相当完整了。这些历史记载如此之详细,以致现代研究者根据它们可了解当时破坏的分布情况,从而得出地震的大小。从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到,越是早期的地震,数据就越少,漏记和数据遗失的情况在所难免,特别是无人居住边远地区的地震。更早的地震记录就无据可查 。 历史给我们留下的记录都是不完整的,不连续的,科学研究不仅需要推理和想象使历史纪录变成连续完整,而且需要寻找证据验证这些推理和想象。因此,仅仅靠不完整的地震记录就得出龙门山 8 级地震千年不复发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5. 根源与结论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是历朝历代中国人在 农历腊月 23 辞灶日送给灶王爷的对子。报喜不报忧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历朝历代,报喜者封官加爵,报忧者贬官流放,就是在科技界也不能幸免。这个传统流传至今仍绵延不绝。 2008 年 5 月 12 日 的四川汶川地震不幸被龙小霞 2006 年的论文预测到了,这本来是件好事,学者们本应从学术的角度研究一下相关的可公度理论的有效性和实用价值。事实正好相反,龙小霞被指责连构造地质、地球物理这些研究地震所必需的课程都没学过,预测地震已经远远超出了她的能力范围。追根溯源,其导师也受到株连,罪名是学术转包,浪费点经费,造就几个混饭吃的人才。一个学术问题,竟变为刑事诈骗案,欲加其罪何患无辞 ! 关于地震不能准确预测的争论,分歧在临震预测,中长期地震预测的可能性是没有分歧的,国内外地震研究者一直在预测中长期的地震。不过在中国地震预测的大环境下,地震研究者更偏重不震时期的研究和报道,象预测未来 30 年内极可能发生高达 8.8 级大地震,最坏的情况可能再次引发大海啸,受波及的地区有超过 100 万人口这样的预测,在中国是很少见的,尽管中国 8 级地震接连发生( 2001 年昆仑山口 8 级地震和 2008 年四川汶川 8 级地震)。中国地震预测的落伍令人忧虑。 通过发现个别,到丰富一般,科技创新导致西方国家的快速发展。通过不健全不完善的一般来限制个别,是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地震预测也是如此。用科普知识来评价衡量科技创新,其后果则可想而知。按图索骥不过是其形象的比喻。 参考文献 1. 于达维。我国曾发生 29 次大海啸 海啸预报难于地震探测。 2005 年 01 月 05 日 16:19 瞭望东方周刊。 http://news.sina.com.cn/c/2005-01-05/16195433140.shtml 2. 陆彩霞,郑琇瑜。苏门答腊未来 30 年 或发生 8.8 级大地震。( 2008-12-12 )联合早报。 http://www.zaobao.com/yx/yx081212_502.shtml 3. 漆小均。成都市防震减灾局:汶川 8 级强震将千年不复发。 2008 年 11 月 25 日 01:48 第一财经日报。 http://news.sina.com.cn/c/2008-11-25/014816715788.shtml 4. 杨学祥 .  汶川 8 级强地震真的将千年不复发?刊发时间: 2008-11-26 14:37:48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经济科技 .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11/26/content_862862.htm 5. 杨学祥 . 构造运动中的天文因素 两极冰盖融化的威胁 . 发表于 2008-10-13 6:41:5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2439 6. 杨学祥 .  速度非均匀的海平面上升和地壳均衡运动 . 刊发时间: 2008-11-26 14:31:14  光明网 - 光明观。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11/26/content_862860.htm 7. 杨学祥 . 龙小霞预测地震的遭遇:浪淘尽千古科学人物!发表于 2008-5-30 22:35:0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264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论|3363 次阅读|3 个评论
一个关于诺亚方舟的梦
cutefay 2008-11-22 11:42
昨晚有些头疼,做的梦也很复杂,醒来之后大多数情节都忘记了,只记得一个关于诺亚方舟的情节。 我梦见在我们家这边的海上,有人制造了一个很大的船,并且这船很高,就像一座二十几层的楼房那么高,造船的人说不久之后就有会有大海啸,为了解救灾难中的人们,就建了这艘超大的诺亚方舟。 而我也有这样的不久之后就要发生大海啸的预感,就让我们家人一起向地势高一些的地方去避避难。当我们走在半路上的时候,果然发生海啸了,汹涌的海水可以淹没几层的楼房,并且海水移动的速度相当快,,眼看着就要朝着我们这边涌来。我们全家加紧步伐向一座小山上跑,最后逃到小山上的一座二十多层的楼顶上。这里地势很高,海水淹不到这里。 后来海啸过去了,我们也下山了。我想,可能还会再来海啸的,有可能比这次的还要大。可能会淹没这里地势最高的地方,那样,大家都无路可逃了。我想,什么东西不怕水呢?那显然是潜水艇。于是,我和弟弟就造了一个海陆空都能运行的超级变形潜水艇,可以潜到水里,也可以当成船附在水面上,还装了直升飞机的装置以及滑翔翼,这装置可以伸出来,就可以在天上飞。并且船体下面还装有四个轮子,可以在陆地上跑。也就是可以当潜水艇、船、飞机以及汽车。我想,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后来我开着这多用车子载着我们家人以及我一表弟在大街上走,这个时候海啸又来了,并且真的比原来更汹涌,我想,估计是躲不过来,就赶紧把车子变成飞行模式,在天上飞。飞到了海边的上空。因为海啸的原因,空气气流很大,不利于飞行,于是我把车子变成潜水艇,沉入海里。因为海岸的地方水流的冲力很大,于是我们就向海里的方向行进了一段路,这个时候浮出海面,这里平静了很多,我想起来了,海水的波浪只对于靠近岸边的东西冲击力很大,会让物体有位移,而对于海中间的地方,物体就只能随波浪做正弦式上下波动,而不会有位移,这样就安全了。我弟弟和我表弟发现在海面上这样随着海浪上下运动很有趣,就从潜水艇出来,划了个橡皮艇在海面上玩水。 这个时候,我们发现诺亚方舟就在我们附近,诺亚方舟在解救很多落水的人。于是我们也开着潜水艇过去帮忙。诺亚方舟真够大的,这种海啸对诺亚方舟一点儿也造不成影响。 我想,幸亏这个造诺亚方舟的人有先见知名,造了这样一艘船来解救大家。后来我去寻找引发大海啸的原因,却发现,正是这个人在海里造诺亚方舟,这样的工程引发了海底地壳的活动,最后引发了大海啸
个人分类: 神奇的梦|467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4: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