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地下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热交换对于地下水文生态系统的影响
helmholtz 2009-10-17 14:37
地下水是人类最重要的饮用水来源。同时地下水也越来越多地用于采热或冷却的目的,比如通过热交换器或地热设备。这些热利用对含水层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特别是对饮用水开发的潜在风险,迄今未见研究调查。在一项被生命科学基金会资助的试点研究中,地下水生态所的科研人员首次从水文、微生物和动物系参数等方面,对一处被用于大规模工业冷却之目的的无污染 乏 营养的含水层进行了系统观测。 科研人员们发现,释放到含水层的热量对各项监测的理化参数并无显著影响。只有地下水的生物多样性出现受温度影响的变化。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水生生物数量则急剧下降。但温度引起的生物变化在各个季节和全部空间实际上不到平均量的 10 %,可以说非常地小。热扩散似乎对于未受污染蓄水层、在研究观测的温度环境下,对地下水生态系统的功能并没有产生不利影响,也没有给地下水水质和饮用水利用带来危害。 这些与水务管理部门以及水产业各利益方代表共同合作取得的成果,为地下水利用技术的科学立法和优化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一因此是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和水资源保护的重要前提条件。 原始文献: Brielmann H. et al., FEMS Microbiol. Ecol. 68, 273-286 (2009)
个人分类: 2009年科技新闻|2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发:地下水领域博士生、博士后信息(澳大利亚地下水研究中心)
shangsh 2009-9-7 16:43
Massive recruitment in groundwater As our CGS friends and colleagues know, the CGS is now part of the National Centre for Groundwater Research and Training (NCGRT). We are pleased to continue and expand our short course program together with this exciting new Centre. The short courses will continue to operate on the same business model that has been so successful for the CGS. The NCGRT has $55M in funding to spend on research and research training over five years. The NCGRT is recruiting now for about 170 Honours, PhD, Postdoc and Technical and Research positions at universities around Australia. We are inviting Expressions of Interest from Australian and overseas candidates. This is the largest coordinated recruiting drive ever undertaken in groundwater in Australia. You can help us to spread the word. Initial EOIs close on Wednesday 16 September. Please click here for a copy of the advertisement which appeared in The Australian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 on Wednesday 2 September (page 3). Detailed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on the Centres website: www.groundwater.com.au Ann-Maree O'Connor, Executive Officer National Centre for Groundwater Research and Training Located at Flinders University, GPO Box 2100 Adelaide SA 5001 Room 1304, Physical Sciences Building Phone: (+61 8) 8201 3744 Fax: (+61 8) 8201 5624 Email: ann-maree.oconnor@flinders.edu.au Mobile 0411 500 203 www.groundwater.com.au
个人分类: 科研记录|5439 次阅读|1 个评论
有关渗漏井问题
fanxiaoyingz 2009-8-28 00:58
有关渗漏井问题 我国北方地区黄土层和黑土层厚,但是特别干旱,城市缺水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有许多城市和周边地区的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有没有一种办法增加地下水的水位呢? 北方降雨季节集中,变率大,一般情况下七八九三个月和冬季的降水较多,有多余的水流入河流,或者蒸发掉。那么能否把这些水经过一个途径汇入地下,汇入地下后地下水位上升,同时压应力增加,这样土地下陷问题也会解决,城市吃水问题也可以缓解。 在水保上,通常在农村和山区用水窖、陂塘、水池、淤地坝、谷坊和水平梯田来蓄水,调节降雨不均带来的干旱,在各地成绩很显著。但是这些东西不能有效地补给地下水。尤其是城市及其周围不适合。但是城市有很需要水,怎么办? 以上设施不行的原因是占地太大,而且是露天的。城市需要占地少,隐蔽的下渗设施。 这个设施在不在呢?目前看似乎没有看见。 我设计这样一种井,叫渗漏井,这种渗漏井专门引洪水下渗,而且应该在几十年之内不能淤积满,不能失去渗漏功能,而且口径小,露天看不见。 具体做法是这样:在城市周边季节性径流汇流的地方打井,口径不超过一米,深度应该超过 10 米,或者直接打到接近地下水层(总之很深),然后用水泥预制的带有许多孔的水泥管相连接下入井中。管孔应该很多,每隔 10 厘米一个,孔径大小如核桃足够,然后把井里面用鹅卵石填满,外面用土填埋,上面留出 2 米左右,把管口用塑料窗纱封好。在城市管口应该和地下水管、干净的下水道、排水沟相连接。这样,在雨季多雨季节产生的径流,会大幅度地渗入这种井中,然后通过井壁上的接触孔渗入地下的土壤。这样,地下水自然就多了。 很明显,这种井的数量应该很多。在城市里应该几百米就有一个,广泛的布设在公路下面,街道下面,居民区里面,荒山的坡脚,沟谷下部等。 这种井不仅能够专门用于增加地下水,而且能够在雨水季节用于排洪,排水积水。我最近几年发现不少地方的城市缺乏排洪设施,那种下水道,地下排水沟要么淤积严重,失去功能。要么许多城市就根本没有设计足够的排水设施(例如西安),要么有些城市的位置比河床还高(比如宝鸡),所以问题很突出。到了雨天街道上到处是水的地方很多,既影响交通,有引起财产损失。公路上的径流流出了路基,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路基冲毁问题,如果在路上或者旁边设计渗漏井,这个问题基本能解决。 另外,北方地区现在有许多过去的水井是干枯的,许多人把它们填埋了,这样做对不对?我觉得还是改造成渗漏井比较好。例如李国安带引他的钻井队在内蒙古、山西和河北地区打了好多井,这些井现在有许多报废了,能不能该造成渗漏井?我想完全可以,只要不影响以后农业生产和将来的建筑。 可以看出,别的井是冒水的,打水用的,而这种独特的渗漏井的作用却和一般井的作用完全相反。是为了下渗,不是为了打水,所以这种井不需要暴露在露天,也不需要太深,也不需要在有地下水的地方。 这种渗漏井还有净化水质的作用,通过下渗,再通过逐步渗透过滤,最后从别的水井里出来的时候应该就是甘甜的了。所以,渗漏井的位置一定要远离污染源,也不能把不能简易净化的污水引入渗漏井。如果为了净化泥沙水,那么可以使用该井。
个人分类: 气候生态|3223 次阅读|1 个评论
汶川地震的小故事 (5): 干枯河床上喷出百米黑色水柱
热度 1 majorite 2009-5-26 08:48
干枯河床上喷出百米黑色水柱 嵇少丞 汶川县映秀镇拉丝厂工人董勇先生,地震时看到岷江干枯河床上喷出很高的黑色水柱, 从岷江河床一直喷到山上通讯基站,足有100多米高。董勇一口气从车间里跑到岷江边,张开嘴巴呼吸,结果吸了一嘴黑水。水柱喷过之后,岷江里有一大堆黑色的淤泥,呈伞状堆积在那里。喷出黑色水柱的地方位于公路的92公桩 (里程标识石桩) 处,靠近蔡家岗村。这段岷江河床之所以干枯, 是因为上游几公里处有一座电站,大坝常年不开闸,河床就干枯了。 地质考察查明,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在该处通过,断层错动破坏了地下不透水层(断层泥),圈闭在不透水层之下的高压流体在断层错动的那一霎那迅速地冲出地表,喷至空中。由于当地地下的不透水层是三叠纪的须家河组含煤页岩地层,煤溶到高压流体之中,故成黑色。喷出地表后,流体的压力聚降,原先悬浮于流体中的固态颗粒就在地表喷水口的周围沉积下来,形成伞状的黑色淤泥堆积。 横跨紫坪铺水库的庙子坪大桥,其桥墩高100余米, 建成后桥面换离水面近40米高。在512大地震中, 大桥中间一截长约50米的桥面突然断落库底。目击者说,那段桥面不是被地震震下去的, 而是被水库里突然喷出的水柱冲掉的。据地震局一位老院士,有人当时还拍了录像。由此可见,在这里地表水是无法向地下深处断裂带中渗透的,断层泥(汶川断裂科学钻探在几百米深处也打出几米厚的断层泥)是不透水的。同震破裂发生时,不透水层被打破,地下高压水才喷出地面。 一个小型喷水口周围伞状的淤泥堆积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3615 次阅读|2 个评论
北方严重旱灾为大城市发展亮起了红灯!
杨学祥 2009-2-17 15:46
编者按:2004年3月2日,我在光明观察发表文章:水资源危机为大城市发展亮起了红灯。文章指出, 种种迹象表明,人类的过度开发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大量物种的灭绝,而且危及农村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的生存基础。 大城市的发展应该受到地方资源的严格限制。5年过去了,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越演越烈。2008年末2009年初我国北方遭遇50年一遇的严重旱灾,专家称城市恶性膨胀是农业受旱主因,重发这篇文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水资源危机为大城市发展亮起了红灯! 杨学祥 种种迹象表明,人类的过度开发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大量物种的灭绝,而且危及农村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的生存基础。大城市的扩大应该受到地方资源的严格限制。失去农村支撑的城市将是一座死城,中国西部沙漠化过程就是证据。 北京与河北发生拒马河水权之争   ●引拒济京工程拟用一组机井将拒马河浅层地下水引至燕山石化,但下游河北居民的水井可能就此报废   ●地处京畿的河北在自身缺水情况下承担着保证京津用水的义务,但相关水权分配和补偿的机制尚未建立(资料来源: http://news.tom.com/1002/2004225-698422.html )   北京引拒工程的最初方案是把原有的引水渠道胜天渠的坝首加高,拦蓄更多的地表水;同时打一组 40 多眼机井的机井群,把拒马河的浅层地下水拦截后通过管道输往北京。拒马河的地质条件不能储存深层地下水,一旦工程实施,从地上到地下,拒马河水将全部被截在北京一段,下游的河北境内将滴水没有。一位河北水利部门的官员指出了引拒工程的利害。 据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水资源处研究员郎洪钢统计,北京的引拒工程将对下游河北省境内的 9 个县市 300 多万人口造成巨大影响。郎洪钢认为,若北京引拒工程实施,下游地区 75% 以上年份将断流。下游已建好的众多水利工程将报废, 100 多万亩水浇地将变为旱地。同时,华北明珠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也将恶化,并加剧下游地区的耕地沙化。   石亭镇人大主席夏雪松出示了一份上呈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吴邦国委员长的请示报告,报告署名涞水县部分人大代表,落款日期是 2003 年 11 月 28 日。在这份报告中,北京引拒工程被称为非法截流工程。报告称:如果这项工程实施,将切断拒马河的表流及潜流,造成地下水主要补给断流,我县 10 个乡镇 26.9 万人面临水荒。养育了我们祖祖辈辈的这片土地将无法生存。因此,强烈要求中央领导制止这项工程的施工,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者。    维持大城市存在的代价 维持大城市的物质消耗随着现代化的需求而成几何级数增长,城市用水短缺仅仅是最敏感的问题之一。交通拥挤、用地紧张、服务设施配套等等,迫使城市不断扩大。如不及时限制,后果不堪设想。即使大城市保持现有的人口规模,随着生活条件和居住条件的改善,私人轿车的增加,淡水的需求量也会成倍增加。   水利部门的资料显示,拒马河流域目前是河北省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而河北省也已成为全中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 203 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 311 立方米,是全国平均值的 1/7 ,不及国际上公认的人均 1000 立方米缺水标准的 1/3 ,甚至比不上以干旱缺水著称的中东和北非地区。同属海河流域的北京和天津情况更糟,目前北京人均占有用水量不足 300 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1 / 8 。   目前,整个海河流域的水资源形势相当严峻。据统计,全流域水资源总量 372 亿立方米,在全国七大流域中,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最低,仅 305 立方米。因为地下水超采,目前华北已经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漏斗群。整个河北省已形成 21 个漏斗区,总面积达 4 万平方公里左右。    20 年来,北京人口由 800 万增至近 1400 万,国内生产总值从 300 多亿元增长到近 3000 亿元,地表水资源严重匮乏导致地下水严重超采。截至目前,全市地下水累计超采 60 亿立方米,可供开采的地下水已经十分有限。自 1997 年以来,河北省连续 7 年大旱,水资源持续减少。目前河北全省年用水量平均达 230 亿立方米,供水量只有 170 亿立方米,之间的缺口只能靠超采地下水来补充。有专家估计,如果没有外调水的情况下,河北 2005 年和 2010 年仍将缺水 57.3 亿立方米和 61.8 亿立方米。海委会一位官员坦承,由于水资源的紧张,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之间都出现了规模不等的水事纠纷。   历史的教训:先生存后发展   研究表明,差不多 30% 的热带雨林降水通过林木的根和叶得到再循环,砍伐林木会造成类似引发撒哈拉现象这样的恶性循环。在自然界的旱涝循环中,雨期把大陆变成到处是沼泽湖泊,地下水也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充。旱期到来的时候,动植物就可以靠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来维持生存,直到下一个雨期。人到来之后,与淡水争夺生存空间。旱期排水造田减少了陆地蓄水面积,雨期为保护农田则修堤筑坝,让淡水沿江河白白流回大海。久而久之,地表水被排尽,地下水被抽干,它们都得不到自然的补充而失去流动与自净化能力。水草肥美的草原最终变为沙漠。自然界是生涝以备旱,人类是排涝以生旱。违反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不仅撒哈拉地区是这样,中国的沙漠随都城的东迁而东移,埃塞俄比亚首都随土地沙漠化和干旱而八次南迁,都表明人类活动加剧了土地沙漠化。其主要原因是大面积热带雨林、地表水和地下水遭到严重破坏,使植被失去了生存的基础。要恢复自然界的旱涝平衡,就必须给人类生存必需的物质淡水、空气和其它生物留有足够的存在空间,如中国目前实行的退田还湖、退田还林的措施。 中国和世界历史都有关于创世之初发生大洪水的记载,大禹治水是变堵截为疏导而获得成功的典型范例。疏导意味着大量地表水白白地流归大海,他虽然给人类留下了大量陆地空间,但最终导致地表水的流失和沙漠化的逐步发展。在人类的自我保护意识中,排涝保护农田是自身生存的需要,随之而来的沙漠化却同样威胁人类的生存。这样看来,大禹治水的成功恰恰表明人类对沙漠化负有责任。恩格斯曾对人类盲目的实践作过精彩深入的分析: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效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夢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因而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这一精辟的分析同样适用于人类对洪水的胜利。土地沙漠化是自然界对人类破坏地表水资源的惩罚。我们必须改变与水源争地的旧观念,在相互依存中求得发展。 水资源危机为大城市发展亮起了红灯!盲目满足大城市的过度需求可能导致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的恶化与危机。与其耗资巨大实施调水工程,不如地区、城乡均衡发展。以破坏农村生存环境为代价的城市建设必须停止。农村生存环境破坏之日,就是城市自身生存条件消亡之时!淡水资源的短缺决定了中国城市水准的最高极限。 发表网站:杨学祥 . 水资源危机为大城市发展亮起了红灯! (2004-3-2) .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http://www.gmw.com.cn/03pindao/guancha/2004-3/2/996001.htm 附文: 专家称城市恶性膨胀是农业受旱主因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7日03:52 东方网 由于城市功利扩张的需要,原先被用来灌溉农业的水资源被城市优先占有。   北方大旱吗?某种意义上说,是北方农村大旱。   由于城市功利扩张的需要,原先被用来灌溉农业的水资源被城市优先占有,农业虽被寄予关系到经济全局和粮食安全的重任,但至少在水资源这方面,它远没有获得像城市和工业那样的话语权。   干旱的真相   旱情不在城区,在农村   关中粮仓陕西渭南市旱情紧急。2月3日,国家防总工作组抵达这里指导抗旱,2月4日,渭南启动二级抗旱应急响应。要不是几天后的一场人工降雨,渭南差点就启动了一级抗旱应急响应。   可是,对渭南城区市民来说,旱情并不在他们的生活里。入夜,美食一条街上,店家纷纷支出烤架和桌椅。按照二级抗旱应急响应,似乎应限制高耗水服务业,但在这条路的尽头,两家巨大的洗车行仍旧营业;城市大型地产项目信达广场前,喷泉水景如常流动   目前城市毫无影响,我们没有限制任何行业用水。渭南市自来水公司供水保障中心主任侯民喜说。   旱情不在城区,在农村。城郊的麦田里,土壤几乎成为粉尘,麦苗枯黄,有的因干旱还断了根。据统计,整个渭南市的作物受旱面积已增加到380万亩,重旱30万亩,是近10年来同期受旱面积最大的一年。   渭南市政府已紧急动员,要求浇地抗旱保丰收。但实际上,这场具有政治高度的粮食保卫战,战果并不理想,因为水大多被优先流向了城里,除了成本高昂的机井水,许多农村无水可用。临渭区东南城郊毕家村的村民七嘴八舌地说:浇地?水给了城里自来水南水厂,怎么浇?   城市的通弊?   牺牲农村,水库搞农转非   陈家祥不做渠长好多年了,因为他管理的沋东渠已完全干涸。这条渠处在城区东郊,以前,农民靠此浇灌,每亩地成本仅有十七八元,但现在,他们只能把机井打到地下100多米深,浇地一小时费电18度,很多人干脆放弃了抗旱。在城区西郊,沋西渠的水渠已被很多人遗忘,它现在要么被城市下水道占用,要么沦为城市排污渠。   这两条曾经是渭南城区周边农村最重要的水道,都来自城区东南部的沋河水库。   水库不供农业灌溉已经多年了,水库管理站站长徐永乐说,虽然水库仍与下游乡村有供水量30万方的约定,但随着近年来旱情加重,库底淤塞,无法兼顾工业、城市与农业。   调配水资源还是要先保证城镇生活用水,渭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抗旱办副主任马高祥说,先城市,保重点工业,然后才是农村。城市缺水,影响太大了。启动抗旱二级预警后,在渭南所辖的韩城市,中型水库薛峰水库已被叫停对农业的灌溉,以保证中心城市的供水。   沋河水库和薛峰水库的功能转向,在全球最缺水的13个国家之一的中国,并不罕见。在陕西延安、宝鸡、汉中、榆林、商洛等地,一批农业灌溉水库早已经转向城市供水。在北京,不仅把农业灌溉水库官厅、密云水库转为城市供水,更多次分别从山西大同的册田水库、北京延庆的白河堡水库、河北的友谊水库、壶流河水库、响水堡水库、云州水库等紧急调水。   为此,北京水资源专家王建指出,城市的恶性膨胀,是导致生态恶化、农业受旱的主要原因。   无奈的选择   水给了工业,幸好有污水灌溉   即便在起雾的阴天,沋西渠的气味仍然刺鼻,渠水也是怪异的深绿色。   周边村民猜测,其中有附近一家制药公司的排污;村里的吃水井仅离污水渠两米远,媒体报道说,近年来村子相继有9名年轻人患怪病、癌症去世,大家都怀疑与此有关。不过,在屡次投诉无效后,村里人还是把渠水往北引到地里,现在趁着旱情要浇地,就灌个百十亩!   据悉,渭南市共有水利工程81处,设计灌溉面积149.7万亩,而实际灌溉面积不足50万亩。由于资金困难,许多设施无力更新改造,工程效益难以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工业污水成了农业的救命水。化肥厂不主张我们用,他们担心烧坏庄稼要担责任。污水沟下游种莲藕的菜农每次都要用试纸测渠水的酸碱度。不过仍有风险,有两次,白杨村村民武维扬嫌没浇透,浇第二遍的时候,麦苗就烧死了,亩产不到三百斤。村民们发现,污水灌溉的麦子颗粒不饱满,亩产量也比村子南边机井浇灌的低两百斤。   和大家一样,武维扬家通常把井水浇灌的麦子留下来自家吃,而污水灌溉的则卖出去,卖给城里人吃。   戏剧性对比   乡村缺水,城区造湖   前天下午1点,渭南市区三马路上农民自发的粮食市场,是城里少有的能听到干旱消息的地方。金融危机,本地的玉米运不出去,从去年秋天起,就降价到五毛多;现在,旱灾已带来粮食收购价上涨人们议论着。   陕西省粮食产量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达到新的历史水平后,支撑了全省经济20余年的快速增长,但在这之后,始终处于徘徊状态,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业和城市快速发展挤占了农业用水。陕西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处长丁东华指出,全省现状缺水21亿立方米,主要缺在农业。   然而,本月底,一个新的水景将出现在沋东灌区临近的沋河河道上。被衬砌防渗膜的河道,将被两道橡胶坝拦出一个湖面,注入沋河水库坝底水20多万方,成为城市的观水平台。这个水景每天要保持3万到4万方水量的循环简单换算,就是大水漫灌二三百亩地的水量。为防止干旱引起水景干涸,工人们正在马不停蹄地打出每天出水总共3600方的三眼机井,作为替补水源。   在地产引领中国城市发展的时代,水景似乎成为某种精神图腾。即便处在人均水资源只有全国六分之一的关中,渭南复制了南方沿海城市对水景的热衷。而戏剧性的是,不远处的郊区,麦地的干旱仍在持续。 来源:成都商报 http://news.sina.com.cn/c/2009-02-17/035217227763.shtml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3527 次阅读|1 个评论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讲稿——第六章
xcl2822 2009-1-9 21:53
本教材由吉林大学肖长来教授、梁秀娟教授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六章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主要讲授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预测评价和影响评价的原则、技术要求、理论与方法,地下水环境保护与修复。 本教材以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为主线,将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水环境监测与评价法律法规与标准、水环境监测、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融为一体。特点之一是编写思路明确,始终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突出水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理论方法和技术要求;特点之二是首次将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有机地整合到一本教材中,以往教材或者只写地表水,或者只考虑地下水,人为割裂了水环境评价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特点之三是结合课程学习,每章配有若干复习思考题,便于进一步阅读理解;特点之四是积极引进新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新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例如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遥感监测自动监测、国际常用的水质模型技术等。
个人分类: 教学实践|3201 次阅读|0 个评论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讲稿——第四章
xcl2822 2009-1-9 21:51
本教材由吉林大学肖长来教授、梁秀娟教授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四章为水环境监测,主要讲授地表水、大气降水、地下水、水污染、水体沉降物和生物监测,为水环境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讲稿第四章 本教材以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为主线,将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水环境监测与评价法律法规与标准、水环境监测、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融为一体。特点之一是编写思路明确,始终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突出水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理论方法和技术要求;特点之二是首次将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有机地整合到一本教材中,以往教材或者只写地表水,或者只考虑地下水,人为割裂了水环境评价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特点之三是结合课程学习,每章配有若干复习思考题,便于进一步阅读理解;特点之四是积极引进新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新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例如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遥感监测自动监测、国际常用的水质模型技术等。
个人分类: 教学实践|3303 次阅读|0 个评论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讲稿——第三章
xcl2822 2009-1-9 21:46
本教材由吉林大学肖长来教授、梁秀娟教授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三章为水环境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讲授水环境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为水环境监测与评价提供法律依据。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讲稿第三章 本教材以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为主线,将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水环境监测与评价法律法规与标准、水环境监测、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融为一体。特点之一是编写思路明确,始终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突出水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理论方法和技术要求;特点之二是首次将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有机地整合到一本教材中,以往教材或者只写地表水,或者只考虑地下水,人为割裂了水环境评价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特点之三是结合课程学习,每章配有若干复习思考题,便于进一步阅读理解;特点之四是积极引进新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新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例如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遥感监测自动监测、国际常用的水质模型技术等。
个人分类: 教学实践|3359 次阅读|0 个评论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讲稿——第二章
xcl2822 2009-1-9 21:44
本教材由吉林大学肖长来教授、梁秀娟教授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教材以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为主线,将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水环境监测与评价法律法规与标准、水环境监测、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融为一体。特点之一是编写思路明确,始终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突出水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理论方法和技术要求;特点之二是首次将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有机地整合到一本教材中,以往教材或者只写地表水,或者只考虑地下水,人为割裂了水环境评价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特点之三是结合课程学习,每章配有若干复习思考题,便于进一步阅读理解;特点之四是积极引进新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新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例如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遥感监测自动监测、国际常用的水质模型技术等。 第二章为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包括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水资源的影响(水文效应)、人类活动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水资源开发的环境负效应、中国水环境状况,为水环境监测与评价提供背景知识。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讲稿第二章
个人分类: 教学实践|4178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下水有机污染评价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keyman1212 2008-12-15 14:02
近年来我国相继在鄂尔多斯盆地、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西北内 陆盆地等十多个重要平原(盆地)开展了以平原(盆地)为单元的地下水资源及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我参与的就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评价。虽然工作时间还不长,但是从以往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看来,现在有机污染调查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工作目标。 一个项目的立项,首先就要考虑的是项目的目的是什么。例如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就我个人的理解应该包含这样的意思:查明地下水中有机物质(有毒或影响环境平衡的有机物质)主要的分布状态。这样的目的要求工作人员不应该努力去找污染,去找脏水来测试分析。这样的分析结果污染等级是上去了,可是对背景的描述失去意义了,对指导下一步工作也就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了。 第二,工作思路。 进行地下水污染调查,展开一点就是地下水量中化学物质的调查。这便是是地下水水质研究的对象。这些对象,有一个共同的载体,就是水,套用写些经典的理论就是符合达西流的水(当然有很大一部分地下水不符合达西流,但是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以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为主的含水层中,地下水大部分是符合达西定律的)。正式地下水在含水介质中运移、与周围介质交换后才产生的地下水水质的变化。因此,调查地下水污染就要先查明水量的时空分布。 第三,有机物的来源。 地下水中有机物有多种来源,人为制造并加入的(如有机化工厂,化石燃料燃烧等等),当然也有天然来源的(如生物体的腐烂分解等)。然而现阶段的成果多围绕着化工厂开展,大有小报记者的味道。 第四,有机物的种类。 有机物跟无机物的差别在于有机物的分子在水中依然是分子,很单一的存在着。无机物分子浸入水中或多或少的电离,分解成各种离子,存在状态相对复杂。但是无机离子的种类却有有限的几种,有机分子在水中依然呈现着它的多样性。很难做到面面俱到的分析测试。 第五,有机污染物的扩散。 有人说,有机污染物分子大,随水迁移能力弱,尤其在粘土发育的长三角地区,其侧向迁移几乎可以忽略。但是就有机污染物的性质看来,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完全可能从大气中来,随降水补给到包气带或含水层中。 今天博客开张,有感而写吧。其实也是对现在工作的点点的报怨。 欢迎各位老师朋友提出宝贵意见!
个人分类: 未分类|172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3: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