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地下水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地下水

相关日志

被逼迁都背后原因
热度 5 Taylorwang 2020-7-13 09:45
印尼首都雅加达因地面下沉将面临不得不迁都窘境。 看了这个报导,分析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觉得随着工程技术能力的提高,人们对自然资源如水资源的获取能力也大大增强了,同样改造环境的能力与破坏环境的能力都将得到增加,若再过分强调个人的自由,而缺少必要社会约束,灾难就难以避免。 前几年欧洲的巨无霸的水务公司在全世界扩张,据我所知,在国内,他们也往往比国内的竞争对手高出一倍以上的价格,购买国内的一些亏本的,或接近亏本的水务公司。一般的人都天真地认为,这些国际大公司,有先进的水处理技术,有更好的企业管理经验,从而将原来亏本的水务公司扭亏为盈。这样,通过与他们的合作,我们也能学到更好的技术与管理能力,将这些亏本的水务公司卖给国外公司,不仅能给当地政府扔掉亏损企业,还能保证税收,可能是双赢的决定。但这些国际水务公司,他们与世界各国打交道,他们并不是慈善机构,他们的最终目标显然是为了更长时间,更稳定地获取巨额利润,最好是垄断利润。只不过他们市场经验丰富,对水务市场的变化规律研究得早,更知道如何 “放长线钓大鱼”的方式与方法,也有雄厚的资本,能为将来赢利而忍受最初几年的亏本。在与各地政府或管理部门签订合同过程中,他们也已掌握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与技巧,水价的上涨是肯定的,且随着经济的发展, GDP 的增加,这个水价的上涨也是一个不停顿的过程。 雅加达的自来水的供水系统,在 1997 年 6 月就交给了这些国际水务巨头法国苏伊士集团的 PT Pam Lyonnaise Jaya 以及英国泰晤士供水集团的 PT Thames PAM Jaya ,自来水的价格,按当初的合同也就不断上涨,短短几年,吨水价格居然上涨了数倍之高。当地的地下水层相当丰富,由于技术能力的提高,打井并抽取地下水也就变得相当容易,抽取地下水的成本就是一台水泵的耗电成本,每吨水应该在 0.1 元即可做到。一边是几十元一吨的自来水,一边是成本只要每吨 0.1 元的地下水,除非是少数钱用不完的大富豪,一般人可能都会选择使用便宜的地下水。虽然当地政府也不建议抽取地下水,甚至也希望禁止采用地下水,但土地私有化,当地政府并没有能力检查并关闭所有抽取地下水的水井,就这样,整个首都圈,居然下沉了四米多。当地原来的地势就比较低,四米多的下沉,就使不少地面已沉到海面以下, 雅加达有 40% 的区域位于海平面以下 ,不得不面临迁都的窘境。 记得 30 多年前,上海就报导出现地面下沉的趋势,且最初跟踪的几年,发现这种下沉的趋势有加速现象。慢慢,人们将地面下沉与抽取地下水关联起来,下沉加速,也就是因为高效水泵的使用,使地下水抽取的效率与抽出量增加了。发现了原因,也就解决了问题的一半,上海立即禁止抽取地下水。与东南亚国家首都不同的是,上海真的做到了令行禁止,不仅如此,上海还试着用高压水泵,向地下注水。几年后,地面下沉的现象抑制住了,现在,上海地面下沉再也不是一个公众议题。上海成功地控制了地面下沉,再一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没有水泵,靠人工打井,取水,估计是不可能造成地面下沉的。只有人们发明了水泵,并人人都买得起水泵,可以大规模地抽取地下水,才有可能导致地面下沉。若有好的规章制度,并能让大家遵守执行,也可防止新技术不当的应用而造成的损失。反之,过分强调个人或小集体的自由,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又拥有了高效的技术手段,则有可能在满足少数人享受的同时,给更多的人带来重大灾难。 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越来越需要社会高效组织性,否则,就有带来灾难的风险。
5329 次阅读|11 个评论
WIREs WATER | 现有的地下水治理方法如何能使其资源特性与治理相协调
WileyChina 2020-6-9 14:28
地下水过度抽取是一项全球性挑战,它威胁着许多社区的可持续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面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日益激烈的水资源竞争和气候变化时。在这种资源枯竭的情况下, 缺乏治理或治理不善越来越多地被用作解释地下水持续过度使用的替罪羊,而运用“得当”时,它们可成为改善地下水使用和管理的解决方案。 最近发表在Wiley期刊 WIREs Water 上的一项研究专门着眼于中东和北非(那里 90% 的地下水都用于农业),它审查了现有的为了修复或改善地下水管理而建立的政策与管制框架的缺陷,以实现可持续的资源利用。 “以管理为重点的地下水治理方法未能成功地改善资源状况,也未能调和地下水作为一种资源的基本动态和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的治理之间的关系。” 目前的地下水治理方法通常侧重于通过许可或正式权利来改善法律框架、监测和控制地下水的获取和提取。此外,改善规则和条例的执行和规定以社区为基础的地方管理也被视为良好的地下水治理系统的基石。然而,这些同样的方法未能明确和协调地下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和作为一种社会政治治理现象的基本动态和特性。这主要是由于决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对治理概念的认知狭隘而导致的。将治理的设想与规范的可持续管理方法相融合仍然是问题的一部分。 特定的资源管理概念(例如,使用效率、获取注册和使用分配)被等同于治理并被当作治理来应用。 结果,这些目前的“良好的地下水治理”范例规定并制造了最终范围狭窄的干预措施,因为它们没有充分考虑到受环境职能限制的基本资源限制,使登记和控制变得困难。此外,他们忽视了权力动态以及由此造成的地下水利益分配和获取方面的不平等。 本研究的 作者Alvar Closas 和 Karen G. Villholth 将地下水治理作为由与地下水有利害关系的行为者的各种形式(和动态)资本和权力所塑造的结构化社会的一个固有过程加以介绍和重新构建。因此, 治理不能被限定与运作为政策决策和管理规则执行一致的线性过程。并且,地下水治理不能简单地被认为是“好”或“坏”,因为它是影响资源及其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现实的综合表现。 此外,辩论不应围绕着用有效执行管理方法作为指标来评定治理是否是“好”的。它应该是围绕着在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范围内解决基本的自然资源保护、分配和使用方面的挑战以明确包括社会固有的多种用户的现实和需求。 根据重新构建的地下水治理概念,该团队提出,在灌溉农业系统中(如中东和北非地区),可持续和公平利用地下水的障碍恰恰来自于现有的治理结构,这些结构往往维持和维护权力关系的现状,并从地下水中获益。 因此,解决地下水治理难题以产生更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其核心是使用方式和使用者(包括环境)之间的公正/公平问题。 除非将这一问题置于类似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地下水治理研究和讨论的中心,否则这些研究和讨论将不能充分解决围绕地下水治理的主要问题,所提出的解决办法和建议充其量也只能是部分的。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wat2.1392 期刊介绍: The award-winning WIREs (Wiley Interdisciplinary Reviews) series combines some of the most powerful features of encyclopedic reference works and review journals in an innovative online format. They are designed to promote a cross-disciplinary research ethos while maintaining the highest scientific and presentational standards, but should be viewed first and foremost as evolving online databases of cutting-edge reviews. 期刊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20491948
个人分类: 热点研究|759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年多雨,华北地区地下水位该回升了吧?
热度 6 zlyang 2019-8-1 19:08
今年多雨,华北地区地下水位该回升了吧? 外面又下大雨了。“地下水可以通过降雨或者河流补给”, http://www.sohu.com/a/246596037_651611 。 今年(2019年)天津多雨,华北地区地下水位该回升了吧? 图1《新京报》,2018-05-28,重力卫星揭露华北地下水亏损曲线 http://www.xinhuanet.com/energy/2018-05/28/c_1122896587.htm 图2 搜狐,2018-08-11,地下水循环过程 http://www.sohu.com/a/246596037_651611 图3 搜狐,2018-08-11,全球地下超采分布图 http://www.sohu.com/a/246596037_651611 参考资料: 新华网,2018-05-28,重力卫星揭露华北地下水亏损曲线 http://www.xinhuanet.com/energy/2018-05/28/c_1122896587.htm 水利家园,金士博(Wolfgang Kinzelbach),2018-08-11,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的问题究竟有多大? http://www.sohu.com/a/246596037_651611 搜狐,2019-04-25, 【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华北地下水超采历史欠账多,需推进全行业深度节水 http://www.sohu.com/a/310268019_313745 火星译客,2019-03-07, Groundwater levels in north still dropping 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http://www.marstranslator.com/f/bilingual/6063/%E5%8D%8E%E5%8C%97%E5%9C%B0%E5%8C%BA%E5%9C%B0%E4%B8%8B%E6%B0%B4%E4%BD%8D%E6%8C%81%E7%BB%AD%E4%B8%8B%E9%99%8D 环保在线,2019-03-25,2019四项工作推进水资源管理 地下水超采治理华北方案先试先行 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28788.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9415 次阅读|14 个评论
读博记语(469)-地下水科学
zjzhaokeqin 2019-3-10 17:02
读博记语( 469)-地下水科学 赵克勤 读科学网 王旭升 博客 《内生地下水科学问题之外力解决 》 (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08081-1166628.html   ) , 记语与评论如下: “ 地下水科学要想成为独立的科学,必须具有内生的科学问题,也就是以地下水为特有对象和概念演绎出来的科学问题。 。 “ 评论:地下水具有自然特性和社会特性。地上地下,内外合力。
个人分类: 读博记语|4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文阅读:河长制下的地下水之“痛”
zuoqiting 2018-5-19 05:41
参考文献: 左其亭 . 河长制下的地下水之“痛” . 水资源保护 , 2018 , 34(2):14. 摘要 :针对河长制中没有专门提及地下水的事实,分析河长制中不考核地下水将会带来的问题,建议从 3 个层面强化河长制中地下水内容。 关键词 :河长制;地下水;水系统;地下水污染;地下水保护 1 河长制中“忘记”了地下水 在《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文件)中,没有专门提及地下水。从理论上讲,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文件提出的“加强水资源保护”,这个“水资源”当然包括地下水。但毕竟文件中没有出现“地下水”一词,这可能导致地方政府在推行河长制时照搬这一提法,甚至具体做法中忘记地下水。目前已经出台的全国多个省级政府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方案中,有的提到了地下水,而有的就没有提到。在河长制的具体落实中,多数做法是在河道上立个“河长牌”,考核和公众监督的主要内容是河湖断面水质是否达标以及岸线管理情况。有些极端做法是,把河道两岸全部封死硬化,让河道两侧所有地表水甚至地下水不能进入河道,流入河道的水都是上游(包括支流)来的或者人工补给的,能保证水质达标。地表污水全部被截流和统一处理,而地下水如何处置就成了“边缘化”问题。 2 河长制中不考核地下水将会带来的问题 目前,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浅层地下水水质非常不容乐观,据《中国水资源公报》发布的数据, 2010 年全国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站中不适宜饮用的Ⅳ~Ⅴ类监测井占 62.0% ,到 2015 年较差和极差的监测站比例达到 79.6% ,监测范围内的大多数浅层地下水已不适宜饮用。地下水储存于地下,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人工用水的补给过程相对于地表径流要缓慢的多,特别是深层地下水的补给更加缓慢。地下水受污染水体的危害也滞后很长时间,不像地表水那样立竿见影,一旦接纳污水,水体很快受到污染,人们也很容易观察到,因此,很容易让人产生“土壤和岩层有过滤作用,地下水不易受污染”等错误印象。然而实际情况是,地下水受污染滞后时间长,但地下水一旦被污染,更加难以治理,甚至永远不可能恢复。 目前多地实行的河长制,由党政领导担任河长,主要针对河湖“挂牌考核”,而对地下水的保护、治理、修复和监管只能靠职能部门,没有真正发挥河长的作用。有些地区特别是华北地区,大量的污染特别是面源污染,源源不断地渗入地下,这将是更大的环境隐患。 3 河长制中强化地下水内容的建议 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是水系统的一部分,它们相互联系,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中不应该把二者割裂开来,应该统一管理、统一保护,河长的职责中应明确包括地下水的保护、污染防治、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和执法监管。 a. 在国家层面,建议对《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进行补充说明,明确指出水资源保护包括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或在其他相关文件中进一步明确提出针对地下水的内容,让地方政府和公众不要忽视地下水。 b. 在地方政府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层面,建议进一步明确对河长制的考核内容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按照河湖控制断面和地下水水质、水位考核;河长的负责范围不仅仅包括河湖岸线以内范围,还应包括控制流域范围的地下水水质和水位。 c. 在河长职责层面,不能仅仅在河道上挂个“河长牌”,不应该只关注河湖中的水量和水质,需补充地下水保护、治理、修复和监管的范围和目标。 点击地址: http://www.hehaiqikan.cn/szybh/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802003flag=1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28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废水渗坑还有多少?
热度 40 Taylorwang 2017-4-23 07:23
在华北和齐鲁大地,许多农民世世代代以饮用井水为生,现在常有这些甘甜的井水,在不少地方出现变苦、变色、变味而不能继续饮用的报导。关于地下水被污染了,首先应该怀疑有不法企业存在向地下偷偷注入工业废水,但我们从当地政府或环保部门的回复中,往往都是信誓旦旦地回答: “没有”!当 17 万平方米的工业废水渗坑出现在离首都北京,北方重镇天津,及新近成立的雄安新区不远的地方,而这样大的渗坑并不是当地主管的环保部门或地方政府发现的,而是一个民间环保组织发现,才引起公众的注意,从而触动了相关政府部门的调查。调查的结果竟然是 2 个农民的“杰作”。我决不相信二个农民有那么大的能力能制造出那么多的废酸与废液,我也不相信这件事仅仅与这二个农民有关,而没有其它官员与不法企业的责任! 向地下埋危险的化学品,这种恶劣污染环境事件也不仅仅是我国独有,上世纪 70 年代,美国也发生过“爱河污染事件”。美国的“爱河污染事件”是美国的一家化学公司,在有防渗层的叫爱河的河床上用铁桶放置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学品废料,并用泥土将这些废料填埋起来。几十年以后,该化学品公司将这块土地以象征性 1 美元的价格卖给当地社区,且在卖地的合约里还声明了地下埋有化学品。当地社区在这块埋有化学品的土地上,建了小学和居民点。由于铁桶在长时间贮存过程中的腐蚀,化学品从铁桶中漏出,导致土壤与地下水的污染,使当地的居民有人发生皮肤过敏等中毒现象。事件报导后,前后花了数亿美金,用了十多年时间,才将这个地区的地下污染慢慢清除。 几年前,在广州周边地区,也有几个小型电镀厂找过我,希望能找到既省钱,又能环保过关的废水处理方法。当我们提出处理方案后,他们往往会觉得太贵了,并讲,他们小电镀厂,生产产品就赚一点点辛苦费,若废水处理,废气处理要花这么多钱,那就几乎没有钱赚了。我告诉他们,现在偷偷地污染环境生产,可能会赚一点钱,但环境被破坏了,将来要修复这些污染的环境,将你们这么多年来所赚的钱全部都吐回来,都不可能修复的。若赚的所谓辛苦钱,是靠牺牲环境,压榨工人的工资而赚取的,这钱还不如不赚! 当年为了搞亚运会,广州希望将市区的一些河道清理淤泥,以更好地解决河水黑臭问题。在清淤过程中,发现某个河道的淤泥中含有高浓度的铬,镍等电镀的重金属污染。那河道的岸边,现在已是高档住宅区与一些党政机关,不可能有电镀企业。查找历史,原来建国初,那区域有小型的军工厂,军工厂有电镀工序,当年的少量电镀废水应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这工厂已关闭几十年了,原来的工厂也已慢慢从许多人的记忆中消失,但清理河道的淤泥,淤泥中的重金属清楚地诉说了几十年前小电镀厂的污染。 发生面积达 17 万平方米的废水渗坑,不可能短时间生成,它应是多年污染形成的。它是一些黑心的老板只顾自己赚钱,而不顾社会公众利益的结果;也是当地个别领导,在只发展当地的经济,而不保护好当地环境的错误指导思想指导下,或只考核经济发展指标,而没有社会发展的综合指标;甚至有可能拿了这些黑心老板的一些经济利益,故意睁只眼闭只眼,放纵污染的结果。 这个大污染渗坑被发现了,还有多少这样的渗坑,偷埋的危险化学品没有被发现?各地环保局或其它相关的行政主管部门,应该主动地摸底排查,对管理区域内潜在环境污染风险有清澈的了解,不要再等到被民间组织发现了,才跟着应急处理,更不要等到已发生重大的污染事故,甚至引起人员伤亡了,才采取形动。要改变被动的,出现问题后的应急处置,而是要能提前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按照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那些以前污染了环境,或偷埋了危险化学品的黑心老板,即使现在工厂已关闭了,仍逃脱不了应负的责任。若能主动报告相关部门,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也许还是相对省钱的补救方法。若心存侥幸,将来真的发生污染事故,应让其付出更加高昂的经济与法律代价。要通过这次巨大废水渗坑的处理处置,让那些以前干过类似坏事的人,拿过不该拿黑钱的人,睡不得觉。与其整天提心吊胆地担心东窗事发,还不如主动报告,清除 “定时炸弹”。 对环境污染问题,应采用终身负责制。无论是企业主,还是当地的主管部门,决不能为了眼前的一些蝇头小利,而破坏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坚守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方净土。
10172 次阅读|73 个评论
面对华北污水渗坑我们怎么办?
热度 16 jiasf 2017-4-21 05:53
这两天 “河北17万㎡污水渗坑”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新闻事件。 比较奇怪的是这次引起大家关注的污水渗坑新闻事件的不是华北平原当地的人,而是位于重庆的环保公益组织“两江环保”,他们在4月18日下午 发布了 《华北地区发现170000平方米超级工业污水渗坑》 图文报道。 我是19日中午看到凤凰网的新闻,马上就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一些朋友感到很震惊,有朋友问我是否是真的,我回说估计是真的,因为我在河北考察时就亲眼看到过河沟、水塘中五彩的污水。还有一个学生发给我一个“哭泣”的头像,说大成县就是她姥姥家。 应该说这次各方的反应是很快的。 19日:大城县政府就作出了回应: 18日晚,该县组织县环保、公安等部门对渗坑情况进行详细调查。 17万平米废砖厂强酸深坑是两个农民所为,两农民已经被抓起来了,且已经在2014年投资委托 龙淼公司治理渗坑废水,只是没有治好。3万平米化肥厂渗坑已经委托给碧水源公司治理,也是没有治好,还打了官司! 环保部也作出了回应,立即派工作组到当地检察。 20日:廊坊市 成立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工作组到大城县现场调度处置工作,派出市纪委工作组入驻大城县展开调查; 大城县主管副县长、环保局长和环境执法队长、南赵扶镇镇长和主管领导已停职检查。在此基础上,市纪委已展开调查,将对相关责任人予以严肃问责。 不过,目前一些消息还是让人感到扑朔迷离。首先,17万平米的渗坑,据说水深1-2米,原来的水印还高出1米多,说明废水总量在40万方左右,两个农民是怎么把这么多强酸废水弄来的?如果用运力40吨的液罐车啦,得来1万车次!那动静也太大了吧?而且,强酸废水的来源在哪里?得把源头找出来吧?即便负责拉运的农民有责任,让他们拉废水的企业更脱不了干系吧?其次,上市公司碧水源发布声明:他们跟大成县没有任何合同关系,也没有诉讼关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拭目以待。 其实,华北平原的地表污水污染地下水的问题由来已久。很多人都知道华北平原有一句俗语:“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几乎每条河都干涸断流,如果有水也是污水,水质大都是劣五类。好多河流平时是断流的,被一节节拦起来,存放的都是浓度很高的污水,因为一些地方政府为了避免污水随时流向下游被下游告状,就采取拦蓄的办法,只要发大水的时候随洪水冲走。即便如此,一些地方还用这样的水灌溉。曾经看到造纸污水使灌溉渠、田间都变成红褐色。尤其让我感到有些讽刺的是一条从北京流到河北、天津的河流,河流名称竟然就叫“北京排污河”!在河边一看,水很浑浊,有臭味,属于典型的黑臭水体,可是农民还在用这样的水灌溉,还有人在河里捞鱼。这些河沟、灌渠、水塘里面的污水,不可避免要下渗污染地下水。 十几年前,我就说相对于水量短缺,我国水资源安全的主要威胁是水污染。水污染已经对我国的水资源安全、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尤其是地下水的污染后果更严重,因为要想治理恢复,难上加难。 怎么办?最根本的还是要转变观念,再也不能走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老路,坚决打击各种环境污染行为,落实地方党政的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对环保不力的官员严厉追责!另外一个需要的观念转变是:环保本身也是产业,大力投资环保,发展环保产业,也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
个人分类: 水是杂谈|7497 次阅读|29 个评论
水文地质学家要做思想解放的“井底之蛙”
热度 5 xushengwang 2017-2-20 14:42
作为对 Frank W. Schwartz 称德国水文地质学家为“井底之蛙”的回应,新年之际, K. Udo Weyer也在德国地下水期刊《 Grundwasser 》上发表了一篇评论。与 Schwartz 建议大家转行的观点不同, Weyer愿意继续在水文地质领域耕耘,但不是做故步自封的“井底之蛙”,而是要做思想解放的“井底之蛙”,勇于在地下水科学领域做更加深入的基础研究,哪怕是坐“冷板凳”。现将此文翻译出来供大家参阅思考。 “井底之蛙”或水文地质学范式的转变? 韩鹏飞 译,王旭升 校 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 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Translated from: K. Udo Weyer .‘Frog in a well’ or a pending paradigm shift in hydrogeology.Grundwasser–Zeitschrift der Fachsektion Hydrogeologie, 2017, online 25 Jouuary.DOI 10.1007/s00767-016-0350-z. (in English) Translated by Han Pengfei and Wang Xu-Sheng (China University ofGeosciences, Beijing) 参加完在蒙彼利埃举行的 IAH 大会后,我正乘坐 TGV 列车从蒙彼利埃前往巴黎的主要机场 CDG 。无意间,我拿起了德语期刊 Grundwasser( 译者注:德国《地下水》期刊 ) 2015 年 12 月这期, 里面有 Frank Schwarz 的一篇英文社论,标题令人困惑,为: “ 井底之蛙 ” 。正如人们对 Frank 的期许,这篇社论写的很好。 我和 Frank 已经相识了几十年,赞赏他的科 学研究及作为 NGWA 协会期刊 “Groundwater”( 译者注:美国《地下水》期刊 ) 主编所做的工作。不错,我同意他的观点,德国的水文地质学已经显著脱离了其他国家地下水领域所遇见的巨大问题和挑战。正是这种孤立的(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感兴趣的)学科环境,导致我在波恩大学完成关于裂隙岩体中地下水的博士学位研究后,就离开了德国。我的博士后时光是在瑞士、加拿大和法国度过的,部分得到了 DFG 资助,之后与 Franz Goerlich 的交谈坚定了我不回德国的决心。 为回馈那些对我疑惑的人,我通过汇编一份 1996 年德语版的研究报告表达了对 DFG 资助的感谢,其中详细介绍了应用于垃圾填埋场污染物迁移的地下水渗流物理学。这个工作部分由柏林联邦环保局资助 ( 编号 UFOPLAN 10202632) ,其他的费用由我在加拿大创办的 WDA 咨询公司支付。这份报告一直饱受怀疑,似乎意味着要被尘土掩埋了。我猜它不适合当时德国孤立的水文地质学科情景。一个出版商试图将其出版成书的计划也遭到了挫败。从当代德国科学的角度看,这个主题在政治上似乎是不正确的。 我之所以提到自己在德国的科研经历,是因为在我看来这正好属于 Frank 所 类比的井底之蛙的表现。很明显,真正的青蛙会寻找地表水坑并搬到那里去。我自己希望能够从 “ 井底之蛙 ” 变成一个勇敢、好奇而思想解放的水文地质学家。 这样的水文地质学家当然也会看到地表的水坑,但只是认为它有趣而已,不会作为逃生之处。他 ( 或她 ) 也会离开那口井,即离开这个只关注供水问题的旧时代水文地质领域。他将在供水问题以外的所有方向上探索,例如水文地质图、污染物水文地质学、水化学和同位素水文地质学。他不会相信 Craig Simmons ( IAH 协会期刊 Hydrogeology Journal 的编委之一)最近在蒙彼利埃 IAH 大会特邀报告所述的观点——水文地质学中所有决定性和根本性的工作都已经完成了,以及被称为地下水流系统理论创始人 József Tóth 所表达的类似观点。 不同的是,他考虑把物理学的经验推广到地下水动力学中。物理学如今已成为仅由严谨的数学基础和少量“严谨”的物理定律主导的科学。他期望地下水学科经历一个范式转变,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数值模拟方面产生根本性的变化。 他记得,在 20 世纪初,物理学家也普遍认为物理学中决定性和根本性的问题都已经被解决,直到爱因斯坦用相对论摇撼了物理世界。在我看来,如果把完备的物理学用到地下水动力学,也应该会推进地下水动力学的颠覆式发展。 这位开明的水文地质学家终将看到两种地下水动力学之间的分异,一种仅具有速度势的严格数学基础,另一种则具有力势空间的严格数学基础和完备的物理学。 他将懂得如何看待两种动力学:速度势反映的是单位体积的能量和能量梯度(驱动力),其数学基础严格但很复杂;力势反映的是单位质量的能量和能量梯度,不仅具备严格的数学基础和完备的物理学,而且简单明了。他会抛弃“水是不可压缩的”这种速度势的数学理论所包含的固有假设。他最终明白,对变密度流而言,所谓周围淡水的水头,这个基于速度势理论体系的概念,在物理上是一个谬误,因为这些概念并不代表实际的能量及其梯度状态。他应该理解静水力学(仅在垂直方向上通过浮力作用发生形变)和动水力学(空间所有方向上的浮力驱动形变)条件之间的差异。他应该意识到当前变密度流模拟程序中对浮力的处理(静水力学)是失败的,它导致了对流单元和海水入侵的错误预测结果。 他应当还能看到,地下空间的竞争性大规模利用,诸如供水、废弃物和二氧化碳处置、地热开发,以及地下水排泄区的生态危机,这些全世界所面临的巨大问题需要一个最接近完备物理学的地下水动力学,应该比现有地下水动力学和其他方面所依赖的数值模拟工具更加完备。 总之,作为水文地质学家,没有必要只是为了找到用武之地和发展机遇而逃离到给地表水研究打下手的工作中去。水文地质学还有大量与物理基础有关的问题尚未解决。新的方法论等待开明和勇敢的水文地质学家去发展。我祝他们一切顺利,虽然我深知这很难,因为可能会遇到来自“专家”、审稿人、编辑和资助机构的巨大阻力。不过,这将成为收获巨大、鼓舞人心的工作,对于从深层次上为水危机找到最终解决方案也是必要的。无论如何,这些 思想解放的水文地质学家应该牢记 Max Plank 在 1947 年科学自传中所说的话: “ 科学真理的胜利,不是说服反对者让其看到光明,乃是反对者逐渐消亡而熟悉真理的新一代成长起来。 ” 祝您好运! 原作者简介: K. Udo Weyer 水文地质学家,在德国波恩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加拿大 WDA 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主要研究领域:水文地质,变密度流,流体动力学, CO 2 储存等。 Researchgate 主页链接 :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Udo_Weyer 。
个人分类: 谈笑间|8724 次阅读|6 个评论
可怜的泉水
热度 19 fdc1947 2016-4-19 07:59
可怜的泉水 身在泉城,最关心的事情之一,是济南的泉水。每天晚上七点钟以前,习惯性地总是要看看济南电视台的济南新闻最后播出的“今日地下水位”。开春以来,看着它几乎天天下降,也只有一声叹息。前天,看到黑虎泉的地下水位降到了27.34米,快要到不能够出水的地步了,就坐车到黑虎泉,看一看那里的泉水,好像去送别一位朋友。 黑虎泉仍然在流淌着,但是,水很小了,三个虎头之中,最西面那个已经没有水流出来了,还是湿的,有可能刚刚断流不久,那两个虎头则还在流水。换到另一个城市,有那样的泉水恐怕仍然是奇观,但是,在济南这就是非常可怜的了,而且明知道雨季还很遥远,这点水也恐怕难以持久。我们把如今拍摄的照片与前年春天的照片做一个比较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 照片中三个虎头里的水都是从后面的同一个泉眼里流出来的,从上面的那张照片上可以看到写着“黑虎泉”字样的石头边上,有一个被铁网拦起来的洞穴,那泉眼就在洞穴之中。承接虎头的水池底下也有很多小的泉眼,由于位置更低,所以也还有点水冒出来,这样,水池的出水口的水量显然比三个虎头流出的水多。 但是,同样与前年春天相比,就又差得太多了。 济南是泉城,在城里就有这么大量的泉水涌出的地方,恐怕可以算天下无双了。自从有正式历史记录的鲁桓公18年(西元前694年)到现在,2700年过去了。济南的泉水终年喷涌不息,给处在北方干旱地区的济南增添了灵气。 可是,近几十年来,人们的“开发”已经使济南的泉水遭到了严重的损害。济南的泉水,以趵突泉为最大,黑虎泉为第二。一般情况下,黑虎泉的地下水位比趵突泉低5-10厘米,因此更容易停涌。从史前时代就喷涌不息的趵突泉水(两千七百年里,偶然停喷的次数屈指可数),终于在1976年停涌,当然水位较低的黑虎泉先停。自此,济南的泉水就开始了停停喷喷的局面。到了80年代中期,差不多每年春天就都要停涌,直到秋天雨季来临之后再开始喷涌。有时候,到了秋天也不喷涌,甚至连续几年无水。1999年3月14日到2001年9月17日,趵突泉曾经停喷926天之久。 停喷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无疑是城市建设。泉水是地下水在地面较低处的涌出。城市要盖起高层建筑,就要深挖地基。施工时数十米深处在猛猛的抽水,局部的地下水位能够高起来吗?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完全打断了自然的进程。即使楼房建好了,地下的“地貌”恐怕也已经被搅乱,原先的“水路”也可能被混凝土阻断,或改道、或流失。 泉水是济南的灵魂,没有了泉水的济南就像贾宝玉失去了头颈上挂着的那块通灵宝玉,完全没有了灵气,有的只是几滩臭水。 经过了大量的努力,封掉了泉水区内的几乎所有水井,加强了地下水的回灌。终于在近十来年的大多数时间内,维持了主要泉眼的全年喷涌。有了泉水,整个老城区就成了一个漂亮的大花园。如今的花草树木毫无疑问是历史上任何年代都无法比拟的,但是,泉水却不可能恢复到历史的盛况了。就像一个人脑梗的病人,动了手术,好不容易维持了生命,加上康复训练,终于能够行走了,但也只是能够行走而已。 但是,人们往往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略微好过一点就想折腾。其结果是在连续维持了8年喷涌之后,去年6月开始,黑虎泉又停涌了两个多月。今年,我看形势比去年更糟,很有可能停喷的时间会更早。当然,利用现代技术,加强在水源地的回灌,强行补充地下水,或许能够苟延残喘几日。 有些人总是念念不忘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念念不忘济南没有“地铁”,这是他们的一块心病。他们总是想证明,在离开泉水区很近的地方也是可以建设地铁的。如今,他们好像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我看,不把济南的泉水折腾干净,他们似乎决不肯罢休。中国的“特大城市”已经不少了,泉城却独此一家,济南没有了泉水,要做“特大城市”干什么! 当然,济南市最近两年的降水量都少于常年的平均水平,这是造成断流的原因之一。但是,我们更应当想到,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上,降水量明显低于平均水平的年份一定不会少,但是,那时候的泉水比如今要丰沛得多,断流是非常罕见的事情。如今却是略有一点“风吹草动”就经受不起了,就要断流。那一定是地下水的动向出现了大问题。问题在哪里?最大的原因,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真正的“路人皆知”,这不是可以随随便便“赖”给天气的。 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我们已经闯了祸,但是,祸闯到这般地步,要救回来也不容易,确实不容易,比治理污染要困难得多。为什么过去能够常年喷涌,遇到不很大的干旱也还能够抗得过去,现在却靠着拼命回灌,遇到小的干旱却就要断涌?这里面有很多具体问题并没有解决,我们并不真正掌握地下的动态。了解地下比了解天上困难得多。只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不能再闯祸了。可是,有的人却“不信邪”(这句话应当说成是“只信邪”),非得把祸继续闯下去。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我常常说, 与泉水 相比, 地铁和摩天大厦 实在 是短命的。如果哪一天,为了建设那短命的地铁和摩天大厦,我们真正地永远地失去了比我们人类还先来到这个世界的美丽无比的泉水,我们将如何向我们的子孙交代?
个人分类: 闲说山东|7015 次阅读|41 个评论
地下水相关生态系统(Groundwater- dependent ecosystem,GDEs)
热度 1 xcl2822 2016-3-4 14:57
肖长来 吉林大学环境学院 2016-3-4 地下水在水、陆、海岸等生态环境和相关景观的维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综合作用,是维持某些关键生态系统的生态完整性的关键因子。国外对地下水与生态环境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热点 Alper Baba 等人(2006 )编辑出版了地下水与生态一书。 W.F.Humphreys(2006 ) 研究了G roundwater- dependent ecosystem ( GDEs ),中文可译为地下水相关生态系统,或地下水依赖型生态系统,亦或地下水支撑生态系统;目前在国内上没有统一的术语。 B.R. Murray 等人(2006)研究了 地下水相关生态系统( GDEs )及其 评价方法 ; PeterJ.Hancock(2009) 提出了水文地质生态学的概念,它是依赖于地下水的生态系统的交叉学科研究; Bjørn Kløve 等人( 2011 )提出, 地下水相关生态系统( GDEs )是包括泉、湿地、河流、湖泊以及牛轭湖等的有价值的生态系统,可直接或间接依赖于地下水,可以使连续的、季节性的或随时性的; Moya TomlinsonA,B 等人( 2011 )研究了 澳大利亚地下水相关生态系统的生态与管理回顾; JennyBrown 等人( 2011 )研究了 美国俄勒冈州地下水相关生态系统分布及其威胁的评价; Bjørn Kløve 等人( 2014 )研究了 气候对地下水及其相关生态系统的影响; EwaKrogulec 等人( 2015 )研究了 荷兰中部地区表征地下水相关生态系统的环境与水文地质要素; K.Glanville 等人( 2016 )研究了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地下水相关生态系统的流域尺度制图方法在支持天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总之,国外在 GDEs 方面的研究相对逐年增多,但是国内的关研究相对很少。相信,今后的研究也会明显增多,并会有好的成果不断涌现。 参考文献 Alper Baba; Ken W. F. Howard; Orhan Gunduz , 2006. Groundwater and Ecosystems . Springer. Humphreys, WF , 2006. Aquifers: the ultimategroundwater-dependent ecosystems . Australian Journal of Botany,54(2): 115-132. Murray, BR; Hose, GC; Eamus, D; etc.2006. Valuation ofgroundwater-dependent ecosystems: a functional methodology incorporatingecosystem services . Australian Journal of Botany, 54(2): 221-229. Hancock, Peter J.; Hunt, Randall J.; Boulton, Andrew J. , 2009 Preface: hydrogeo- ecology, the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of groundwater dependentecosystems . Hydrogeology Journal , 17(1): 1-3. Bjørn Kløve, Pertti Ala-aho, Guillaume Bertrand, etc,2011.Groundwater dependent ecosystems. Part I: Hydroecological status and trends .Environmental science policy, 14: 770–781. Moya TomlinsonA,B and Andrew J. BoultonA 。 2010. Ecology andmanagement of subsurface groundwater dependent ecosystems in Australia : areview . Marine and Freshwater Research, 61: 936–949. Brown, Jenny; Bach, Leslie; Aldous, Allison, etc , 2011. Groundwater-dependentecosystems in Oregon: an assessment of their distribution and associatedthreats .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11, 9(2): 97-102 Bjørn Kløve, Pertti Ala-aho, Guillaume Bertrand, Jason J,etc.2014.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groundwater and dependent ecosystems . Journalof Hydrology, 518: 250-266. Krogulec, Ewa; Zabocki, Sebastian , 2015.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vironmental and hydrogeological elements characterizinggroundwater-dependent ecosystems in central Poland . 2015, 23(7):1587-1602. Glanville, K.; Ryan, T.; Tomlinson, M., etc. , 2016. A Methodfor Catchment Scale Mapping of Groundwater-Dependent Ecosystems to Support NaturalResource Management (Queensland, Australia) .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57(2): 432-449.
6196 次阅读|1 个评论
全球地下水储量下降 抽水速度高于储蓄速度
WileyChina 2016-1-28 17:41
参考消息网报道 外媒称,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6月16日公布的最新卫星资料显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含水层中,三分之一的水位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下降,其中包括中国的地下含水层。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6月18日报道,主持研究的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水资源科学家法米列提指出:“情势非常严峻,全世界各地的地下水位都在下降。没有用之不竭的水。”这项研究刊载于16日出版的《水资源研究》期刊。 以下为刊登在《水资源研究》期刊上的研究摘要部分: 论文摘要 地下水资源是一种 有限的 资源。目前我们没有采取 可持续性 的方式采集地下水,这让整个含水层系统的恢复能力受到威胁,并使其丧失成为长期水源的可能性。虽然程度尚未被深入探讨,但地下水存储量是决定水层恢复能力的因素。在本研究中,我们对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系统进行遥感观测,并评估了 地下水层恢复能力 的极限。地下水总应力(TGS)比率,指的是总储水量与地下水消耗率的比率,可以在时间尺度上用来研究世界上最大的含水层系统和相关的地下水缓冲器容量的消耗率。研究发现,现有跨数量级、大规模地下水储量知识的不足,严重限制了对含水层恢复力特性的研究。此外,地下水的可用性大小(传统被定义为再补给,在本研究中重新定义为“总出水量”),可以改变水层系统是否应力以及应力大小。 美国航空航天局重力恢复和气候实验卫星(Gravity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 satellites)提供了地下含水层最详细 的信息。举例来说,曾据此证明过:如果撒哈拉西北的一个含水层系统以每年2.69±0.8 km 3 的速度枯竭,将 导致 地下储量减少90%,这还是基于50年期,水含量初始值为70 km 3 最低估算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作者: Alexandra S.Richey, Brian F. Thomas, Min-Hui Lo, James S. Famiglietti, Sean Swenson, MatthewRodell 点击查看该篇论文: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2015WR017351/full
个人分类: Life Science|2757 次阅读|0 个评论
水质污染
热度 7 NPOJWG 2015-11-26 15:46
  中国的水质污染虽然被各种报道,但其实态还藏在暗处。看到和听到的一般是因蓝藻等藻类的产生而被污染的河川和湖沼,其发生原因是由于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盐类的增加。程度不一的富营养化在世界各国都有发生。但在中国发生的程度很不寻常,就好像在水上盖着绿油漆一样,使水腐败,不能再作为水资源用了。再加上流入未处理污水的话,水中的氧就没有了,变成连藻类都不会产生的乌黑的水,而且产生硫化氢并发出恶臭。   紧急课题是内陆部的化学工厂排水和矿山排水等未经处理就直接流入河川和湖沼中。流出的有害化学物质和有害金属将河川湖沼污染,最终进入饮用水或者被农作物和水产物吸收,发生对人体的健康危害。被叫做[癌症村]的癌症发生率极高的居住地在内陆部各地有数百处,政府也承认这些存在。不只是癌症,异常死亡率高,畸形儿的出生等很多健康危害的发生被公布。另外,水质污染与土壤污染直接相关,对农作物和水产物也带来很大的影响。矿山排水包含的镉和铅如果蓄积在米中会产生镉污染米,如果被鱼摄取的话会导致畸形鱼或大量死亡,人吃的话会引起健康危害。要是水源地的河川、湖沼、地下水被污染的话,就没有既安全又卫生的可饮用的水了。   另一方面,在污水处理相关行业的期待很高。不过实际上还不确定这种投资是如何进行。已经有很多水处理经营者存在,大都市的污水处理工厂主要是欧美的水厂在运营。工厂企业虽然很想出售叫做MBR和RO这样的高度膜处理技术,但膜技术早已开始激烈的竞争了。不过,就算有高度处理技术,不有效使用的话就没有意义。排污企业害怕管制、处罚、罚款等,就只做到最低要求,其中为了避开当局揭发,有的恶性企业甚至将污染水灌入地下处理。   此外,[偷排]这种处理方法渐渐增多。[偷排]是指将污染水偷偷倒掉,而且不是排污企业自己倒,而是找不法处理企业让其偷偷排入河川和湖里的处理法。因为不是沾脏自己的手,所以没有罪恶感,而且能既简单又便宜的处理所以很横行。   为增加GDP,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非常积极,但是运转需要经费,因为这不能增加GDP,所以设备虽然建成了,但不进行实际的处理操作的例子经常可以见到。   中国水质污染对策,就算在城市部非常好的进行了高度排水处理也不能根本改善。如果不将在内陆部扩散的化学工厂排水、矿山排水、生活排水等全部的污染水进行处理,已被污染的河川、湖沼、地下水进行净化,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采取对策的话,水质污染是解决不了的。国家和人民在考虑经济成长优先的时候,都必须要实行这些所有的对策。环境对策也是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只追求直接利益的话,最终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国务院在今年4月发表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虽然强化了规制和处罚,好像要进行真格的水污染对策了,但还没有看见实效性。再怎么法律规制,遵不遵守是个问题,处罚严厉的话,逃避揭发等也会变得巧妙。而且很多的河流湖泊的水污染已经很严重,只进行排出规制是无法成就水质净化和生态系统的改善的。生活污水、工厂污水处理设备和公共下水道等基础设施的整备是紧要课题,及早进行污染水域的直接净化对策很重要。如果现在就实行的话还来得及,但如果不进行直接净化对策所带来的损失将远远超过实行的经费。而且越迟造成的损失越大,最终导致无法挽回。   到最后,解决问题的路虽然有点绕远但应该还是教育。将环境教育和道德观扎根,重要的是让每个人都有珍惜水,不污染水,让水变干净的想法。环境问题不是只追求自己的利益,想想他人,要是没有关怀他人的想法的话解决不了。   我相信,在人们的心中,一定有一颗珍惜水,珍惜自然的心。
个人分类: 一般介绍|3699 次阅读|7 个评论
乡村调查之二:连地下水也不能喝了
热度 4 蒋高明 2015-7-14 12:56
乡村调查之二:连地下水也不能喝了 蒋高明 这次在农村调研,发现农民买水喝的越来越多了。沿金线河两岸的十几个村庄,当年都是到河边沙滩取水喝,或者每个村里都有井,喝的就是浅层地下水。如今,河里的水早就不能喝了,现在井水也不能喝了,连镇上供应的自来水也几乎不能喝了。 有条件的家庭花钱打深水井,打井变成一个产业。 河水不能喝是沿河工业尤其屠宰业、工厂化养殖业造成的,河水已严重污染(劣五类水)造成的;浅层地下水不能喝是农业面源污染惹的祸,农民为图省事,减少向土地上投入,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和除草剂,最终导致了他们赖以为生的地下水不能喝,原本喝水不要钱的农民,今天尝到了花钱买水喝的苦头——那水是要天天买、顿顿买的啊。 水是从山上买的,村庄的上游就是蒙山,蒙山由于植被覆盖好,少农田,所产生的水干净还有一丝丝的甜味。然而,几年前我去考察,发现那里的水源也面临着污染的隐患。由于游人增多,山上遍布各种农家乐餐馆,餐饮业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水源中去。面对如此乱象,几乎没有一个部门出来管。 农民蒋守登对地下水不能喝有深刻的理解,他说就是农药化肥污染了地下水,当天大旱的时候,水就能喝。因为天旱,农田表层化肥农药除草剂不能下渗,如遇大雨,土壤中的污染物会向下移动,水变苦变味,水不能喝。 农民向环境中使用的多少化肥农药?一般一亩地三四百斤化肥,两三斤农药,这些化学物质,用来被庄稼利用或保护庄稼的,占 10% 到 30% ,也就是说大量化学物质是用来污染的,污染的比例高达 70-90% 。大量化肥农药除草剂地膜造成地力的严重下降,污染的同时是严重的浪费,浪费又带动了农药化肥产业兴旺,政府在源头补贴农药化肥农膜除草剂,以至于这些化学物质非常便宜,浪费起来连农民都不心疼——他们除一亩杂草,除草剂的费用仅为 2.1 元! 殊不知这种廉价鼓励农民破坏环境的代价是巨大的。农民买水喝不算,很多果农由于长期喝自己污染的水,连生命都搭进去了。 为我们管理果园的蒋广元就是三年前得癌症中年早逝的,他去世的时候已经明白是他长期使用大量的农药造成了自己受害,那个时候他每年向自己管理的 5 亩果园打 20 多遍农药, 5 遍除草剂。可惜他知道真相太晚了,他的去世并没有唤醒更多的农民。 农村的地面水和地表水都污染了,卖水变成生意,农民开始卖水喝,这不是敢时髦,而是被迫这样做。 农村卖水生意红火为哪般?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75-766394.html 蒋大龙 今年回农村老家过年,看到了下面的一幕:一辆拉着装满大小塑料桶的三轮车,车上安装了高音喇叭,边播放着流行歌曲边走村串户。上前打听才得知是辆卖水车,生意显得十分红火。农村买水喝的家庭占到了80%,当年政府利用德国援助项目修建的自来水管形同摆设。 农村缺水吗?为什么卖水成了好生意? 中国的农民大多收入很低,他们过日子是精打细算的,就连买油盐酱醋的钱也要算计着花,本文开头出现的沂蒙山区的大部分农民家庭经济情况也是一般,可他们为什么舍得花钱买水喝呢?经过和乡亲们攀谈,才得知原因是自家压水井打上来的水已经不能喝了。 通过走访调查和实地勘验,我们发现了一个触目惊心的真相:农村的地下水污染已达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用水安全。而污染源则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一是养殖业带来的污染。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们手里的钱越来越多了,生活需求不断扩大,对各种肉制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带动了养猪、养鸡及养鸭等产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而这些在农村的养殖场大多分布在河流两岸,没有任何污水处理设施,养殖所产生的动物的粪、尿等污染物直接排放到了河中,河流成了臭水沟。长此以往,污染物还渗透到地下水中进一步污染了饮用水源。 二是屠宰企业产生的污染。为了带动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当地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渠道,引来了很多屠宰企业。那些屠宰加工场为了降低成本,并没有安装任何排污处理设施,或即使有所谓的污水处理设施,也根本不用,仅为应付上面检查做摆设的。屠宰过程中产生的血水,连同部分动物内脏、羽毛等污染物直接排入河流。即使不直接排入河流,也间接通过灌溉渠道最后污染了河水,进而渗透到地下水中。一到夏天,污水散发出的腥臭味在一公里以外都能闻到,带来了二次污染。 三是滥用农药化肥产生的污染。近些年来农药化肥的大量应用,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种田不再采用传统的人工除草、农家肥种田等生产工艺。用化肥替代农家肥,省时又易操作,相比较于费时费力的农家肥,自然被农民所青睐。同样除草剂等农药的应用也大大缩减了农民的工作量。然而,农药化肥大量使用,看似给农民带来了很多方便,却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间接伤害了农民自己。很多农民文化程度低,看不懂说明书,在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的情况下滥用化肥农药,剂量有时加的非常大,过量农药和化肥在雨水冲刷下,有的流入了河流,有的渗透到地下,最终污染了水源。 四是生活垃圾带来的污染。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原来城市才有的垃圾,像废旧电池、电器等含重金属的生活垃圾在农村也大量出现。而很多村子都还没有像样的垃圾箱和集中的垃圾处理点,那些危险的垃圾被随意丢弃,也成为潜在的污染源。 中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农村问题,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而要践行这一理念,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农村卖水的生意火了,说明农村饮用水已不安全,农民身体健康已受到严重的威胁。近年来,中国多地出现的一些“癌症村”,疑似与饮用水尤其地下水受污染有关。因此,农村出现的红火的卖水生意,是不正常的商业现象。 环境被污染了,卖水也能赚钱。卖水行业的红火,又岂止在农村呢?矿泉水,这个在小时候的印象中还属于“奢侈品”一类的商品,现在已经完全沦为大众化的必需品了。近十几年来国内矿泉水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各地的矿泉水品牌层出不穷,就连笔者所在的县城也不甘寂寞,推出了好几个品牌的矿泉水。瓶装矿泉水如此盛行,恰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的水污染已严重到了何种地步。淡水,这个在几十年前还是掬起来就喝的常见物,现在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商品。矿泉水实际就是深层地下水,是非常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等到这些深层地下水也都被开采完的时候,我们还能喝上干净的水吗?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经济发展不能以过度牺牲环境和人体健康为代价。建议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对分布在农村的污染企业加大查处力度,强制安装排污设施;并向农村派驻农业技术人员,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对使用有机生产方式种田的农户进行补贴;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回收和及时处理,防止生活垃圾成为潜在的污染源。 ( 蒋大龙为山东平邑县林业局干部) 上图 农民买水的水车(蒋高明摄); 中图政府帮助农民修建的自来水管形同摆设 (蒋高明摄) 下图 灌渠内的污水,上游屠鸭场内的污水根本不采取任何措施直排 (蒋高明摄)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7111 次阅读|6 个评论
撒哈拉的地下水资源
SLLee19 2015-4-30 19:10
今天看到英国每日邮报报导(2012年),非洲地下水资源很丰富,尤其撒哈拉地区,但是不容易取。这就是我上文说的地下河。 http://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2133339/Massive-underground-reserves-water-Africa.html
个人分类: 学思碎语|4021 次阅读|0 个评论
本人与薛禹群院士有关 地下水动力学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分歧 的争论
热度 2 ccx33 2015-4-3 19:26
本人收到《水利学报》编辑部转来读者的来信述: “ 仔细翻阅我国两本具代表性的地下水动力学教材( 薛禹群等, 1997 ;陈崇希, 1999 )时,发现对 Dupuit 模型的认识目前还存在较大的分歧。 ” 并且列出 3 个问题。 这位读者 “ 特别向薛禹群和陈崇希两位老师请教,以澄清认识。 ” 本人作为地下水动力学的一名教员,有责任接受此项任务。一个月后,本人给 《水利学报》 编辑部发去第一篇学术争鸣稿件(实为质疑薛禹群教材中的某些错误),刋于2010年第8期(见附件1)。 等了 10 个月未见薛答复。 2011 年 6 月 20 日本人给南京大学校领导去掛号信,希望薛禹群院士对自己的教材负责,应对他人的质疑 给予 回复。之后,《水利学报》 2011 年第 10 期刊登薛的回复。经过第一轮的争论,使得某些问题深化,也出现如何实事求是对待学术争鸣的态度问题。本人见后,即在第二个月( 2011 年 11 月 27 日)发出第二篇学术争鸣论文,并对某些观点、态度作了 严肃的、直言不讳的 批 评。 此文在《水利学报》 2014 年第 1 期刊出 (见附件2)。刋出后,本人即通过电子信件告知薛禹群老师,请他及时答复,以对读者负责,但至今时过一年兩个月未见回复。 附件1. 2010.08 陈崇希-地下水动力学一个基本理论问题的分歧.pdf 附件2. 2011.10 薛禹群-答复.pdf 附件3. 2014.01(2011.11发稿) 影响半径稳定井流模型与可持续开采量:地下水动力学一个基本理.pdf
个人分类: 学术讨论|9026 次阅读|3 个评论
地下水与植被的相互作用关系
abc014256 2014-12-26 10:43
刘圣等 运用 Landsat ETM + 遥感数据从大尺度上定量研究了马海绿洲区植被和地下水的关系,发现地下水位埋深为 3.2m 的区域,植被生长发育最好 安乐生等 采用数理统计、地统计和同位素方法及 3S 技术对黄河三角洲“地下水 - 陆生植被”系统中的关键水盐因子及其植被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区域典型植被主要以埋深普遍较浅 ( 1. 0 — 3. 0 m) 的地下水为水源 范晓梅 应用 DCCA 植被排序方法分析了植被分布和多个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地下水的埋深是影响植被分布的最为重要的环境要素 荣丽杉 刘高焕等 运用典范对应分析( CAA )定量分析植被组成特征与地表高程、地下水位埋深、土壤含盐量、土壤有机质和 PH 值 5 个环境因子的关系,发现了最适宜黄河三角洲典型植被生长的地下水位埋深 郭占荣等 研究了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的生态环境效应,建立了土壤次生盐渍化和天然植被退化问题有关的地下水生态环境指标。 金晓媚等 运用遥感数据对银川平原区地下水埋深及矿化度与植被生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当地下水位埋深在 3.5 米左右以及地下水矿化度为 0.9g/L 时植被长势最好 马玉蕾等 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 )、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区域典型值被(翅碱蓬—怪柳、刺槐、芦苇和棉花)与地下水埋深之间的关系,发现地下水埋深对翅碱蓬—柽柳的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 )影响显著,对芦苇、棉花、刺槐 NDVI 的影响不显著。
个人分类: 遥感|54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数据水务应用乱想
Swingby 2014-12-11 11:28
今天上午听了关于大数据的一个讲座,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越发感觉到网络和数字带给我们这个时代的影响,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毋庸置疑,互联网,尤其是正在蓬勃发展的移动互联已经并且即将对市场营销、运输、医疗等行业带来巨大的改变,那么对于水务这样的传统行业,能有什么应用? 问题展开,就像一个棱镜,一面是紧缺的淡水资源,一面日益严重的水污染,一面是落后的水处理技术老化的供水管线、一面是倒挂的水价供水公司和政府的博弈。大数据能做些什么? 数据。水源:对采水点、地下水出水水压、每日出水量、水库水位、污水治理厂的水处理能力数据进行统计收集,给出相对准确的供水能力评估。检测管线的水量变化,获得居民用水、工业用水时段水量数据。一方面可以检测水管问题,及时发现供水管漏水、爆裂等危急事故,另一方面可以作为经济数据的重要参考,复核估算GDP数据的真实性等等。而对水质的实时监测数据,更可以为提高供水质量。所有的数据,最终都可以作为水价指定的参考标准,不管是水价推向市场还是政府继续掌控,都可以给出更好地决策依据。 一时思维发散的想法,且做抛砖引玉吧。
个人分类: 思维发散|20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国《十大水系水质一半污染》告诉了我们水危机真相
热度 2 蒋高明 2014-11-20 07:45
不久前,我参加某单位组织的冀地下水污染现状与对策的国内学术研讨会,在会上我听到两种声音。一种声音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的某地下水专家,他们的报告透露出,中国北方尤其京津冀的地下水形势是谨慎乐观的,污染是原生性的,即地质因素造成的;而另一种声音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某水问题专题,他们指出的问题相当严重,不容乐观。我当时对第一个专家的问题是,北方地下水污染的真实现状,有没有存在向地下排污水问题?有没有洋垃圾污染地面水问题?第一个专家没有正面回答,说没有发现案例;而第二个专家非常肯定,客观存在人为的地下水污染问题,且他们已经掌握一些厂家非法向地下排污证据。从下面的报道来看,我国的水系污染是客观的,是十分严重的。为什么我们的专家依然要用那种外交的说法来掩盖真相呢?造成的地面水地下水污染为什么不能问责呢?如果是经济发展路线错误,现在调整还来得及吧。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十大水系水质一半污染 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4/1119/c1057-26055639.html 2014年11月19日15:13 来源: 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原标题: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十大水系水质一半污染   《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    全国十大水系水质一半污染   水安全问题正在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新华社记者为此深入调研,从即日起连续两天播发系列报道,以期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这是红色的警讯——   全国十大水系水质一半污染;国控重点湖泊水质四成污染;31个大型淡水湖泊水质17个污染;9个重要海湾中,辽东湾、渤海湾和胶州湾水质差,长江口、杭州湾、闽江口和珠江口水质极差……   记者近期深入全国多个省市调研后了解到,伴随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受损情况触目惊心,水安全正在成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    京津冀人均水资源仅286m 3   “每天早晨先把水缸、水桶添满,洗菜水不敢倒,留着冲厕所。”今年下半年的一段时间,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温馨家园等多个小区分时段停水,居民刘女士让儿子特意买几个桶专门储水。   水厂表示,今年雨水少,区域内新楼盘入住人口增加,地下水位降低,供水严重不足。   马驹桥的这一幕,是日趋严峻的城市缺水状况的缩影。   “水资源严重短缺、水环境严重污染、水生态严重受损,三者交互影响、彼此叠加。”环境保护部等七部门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在对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开展调研后,如此评价当前京津冀地区的水安全。   史上,京津冀土肥水美。而今,呈现在调查者眼中的是怎样的情景呢?   ——人均水资源仅286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标准”。地下水严重超采,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   ——地表水劣V类(丧失使用功能的水)断面比例达30%以上,受污染的地下水占三分之一;   ——平原区河流普遍断流,湿地萎缩,功能衰退。   海河,流经京畿,滋养一方。但2013年调查,其主要支流皆重度污染,Ⅲ类以上污染水超过60%。    全国六成地下水水质较差极差   京津冀如此,全国亦然。《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地表水总体轻度污染,其中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五大水系水质污染,全国4778个地下水监测点中,约六成水质较差和极差。   再看湖泊。同一份公报显示,国控重点湖泊中,水质为污染级的占39.3%。31个大型淡水湖泊中,17个为中度污染或轻度污染,白洋淀、阳澄湖、鄱阳湖、洞庭湖、镜泊湖赫然在列,滇池水质重度污染。而且,大量天然湖泊消失或大面积缩减,“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和“气蒸云梦泽”的洞庭湖湖面大幅缩小,“水情即省情”的湖北湖泊面积锐减、湿地萎缩。   现实是沉重的——全国657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属于联合国人居署评价标准的“严重缺水”和“缺水”城市。   趋势是严峻的——水污染已由支流向主干延伸,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由地表水向地下水渗透,由陆地向海域发展。   “目前,全国年用水总量近6200亿立方米,正常年份缺水500多亿立方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尖锐。”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副司长陈明说。   世界银行在一份报告中发出警告:用水需求与有限供给之间差距的扩大,以及大面积污染造成的水质恶化,有可能在中国引发一场严重的缺水危机。这一警告,绝非危言耸听,它正在变成现实威胁。   湖北经济学院院长吕忠梅,从事环境法研究30多年。她一针见血地指出:“雾霾大范围发生,人们经常碰到,因此被称作国家的‘心肺之患’。而水安全问题,正在构成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扭曲的义利观”是重要动因   河北沧县小朱庄村村民朱建勇,看到从地下抽上来的水散发着异味,并呈铁红色,惊慌莫名。村里一家养殖场的主人称,数百只鸡因饮用这样的水相继死亡。   监测显示,村子附近的建新化工厂不仅向河流排污,还向周边沟渠倾倒废渣。这个发生在去年4月的生态事件,虽已过去一年多,但村民至今想来,仍心有余悸。   “过去我们沧州挖几米深就能得到地下水,而现在一些地方要深入地下几百米才能抽到水,有时即使抽到也是污染水。”当地一位基层干部说。   只顾眼前利益、注重一己之私——“扭曲的义利观”是造成耗水过度、水质污染的重要社会心理动因。   盲目拉高速度、片面追求GDP——“被污染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是危害水安全的重要现实“推手”。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王金南说:“在水环境形势极其严峻的海河流域,各地都在发展钢铁、煤炭、化工、建材、电力、造纸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只顾发展,不管环境。”   水污染加剧多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正是由于人们向大自然无度索取,使得本已稀缺和变脏的水,变得更稀缺、更脏。   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在全国主要江河湖库划定的6834个水功能区中,有33%的水功能区化学需氧量或氨氮现状污染物入河量超过其纳污能力,且为其纳污能力的4-5倍,部分河流(段)甚至高达13倍。   (据新华社电)    相关新闻       国家出台规划保护365个水质较好湖泊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8日电(记者 顾瑞珍)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日前联合印发《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13-2020年)》,提出为保护湖泊生态环境,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将对365个水质较好湖泊进行保护。   三部委表示,我国将对水质较好湖泊划分为5个自然分布区域进行保护,即东北湖区、东部湖区、云贵湖区、蒙新湖区和青藏湖区。   自“九五”以来,国家对污染严重的太湖、巢湖、滇池开展了大规模的治理工作,初步遏制了“三湖”水质恶化的趋势,但“三湖”治理效果并未达到理想状态。“随着湖泊流域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种植养殖业、旅游业、采矿业以及沿湖工业和城镇化不断发展,保护‘一湖清水’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郑丙辉博士说。   专家认为,开展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折射出国家湖泊治理的思路有所调整,即既要治劣、更要保优。此举有利于扭转过去污染越重越能得到重视、越能得到国家财政支持的“逆政策效应”,有助于避免重走太湖、滇池等多个湖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规划明确,将优先选择水质较好、重要饮用水水源或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湖泊。环保部将参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考核暂行办法》对规划内湖泊水质保护目标进行考核。    短评       正视水安全“新常态”   新华社记者 闫祥岭 王敏 谭畅   古人云,善治国者,必重水利。水利对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是发展的基本保障,是涉及民生的头等大事。   然而,在不少地区水情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如海河流域,不仅曾经通航的大运河已经基本无水,其余多条天然河流也长期断流,导致以往多条为消除水患而修建的工程设施使用率不高;在京津冀地区,人均水资源仅286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标准”;在洞庭湖区,一些市县“水窝子里没水喝”的尴尬局面已持续很久。可以说,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甚至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各地严峻的水安全形势是我们必须重视的“新常态”。相关部门应时刻紧绷保障水安全这根弦,彻底摸清我国河、湖、地下水等水资源新情况新变化,从长远着眼,在科学调研、合理规划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及时启动相关水利工程设施建设。   水安全“新常态”对相关应对措施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要求。这要求决策者需要依据最新水情,结合区域内城市发展、人口分布等生产生活需求,及时规划、调整水利工程设施,推动区域内水资源分布空间均衡,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融入科学治水思维,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来源: 北京日报 )。。。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427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英媒:中美印等国家面临严峻水资源威胁
xjtuhyg 2014-11-5 09:58
英媒:中美印等国家面临严峻水资源威胁 多数大陆的许多最大地下含水层都在被开采。在部分最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被抽取得太过迅速,导致它们很难再以自然方式得到补充。 关键词:地下水,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 ,干旱半干旱地区,海水西调 2014-11-04 14:49:00   环球网   李圣依 http://oversea.huanqiu.com/article/2014-11/5190568.html    英国   金融时报中文网11月4日文章,原题:世界面临严峻水资源威胁    一位著名的水文学家警告说,中国、美国、印度及其他大型经济体的关键水资源供应都在急剧减少,全球水资源安全面临的威胁远比普遍认为的更糟糕。    土壤和地下含水层中蕴含的地下水总计占了全球用水的三分之一,是逾20亿人口的主要水源。 这部分水源占了农作物灌溉用水的一半左右,也是严重干旱时期的重要储备。   然而,根据杰伊•法米列蒂教授的研究, 在部分最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被抽取得太过迅速,导致它们很难再以自然方式得到补充 。法米列蒂教授是加州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资深水资源科学家。他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气候变化》中写道:“ 多数大陆的许多最大地下含水层都在被开采。由于缺乏可持续再生的地下水资源储备,全球水资源安全面临的风险远远高于人们当前的认识。”    在加州,自2011年以来,萨克拉门托和圣华金河流域每年丧失15立方千米的水资源,超过了该州3800万居民一年的全部用水量。 学术争鸣有助于科学进步! 调查与思考: 《绸缪中国水战略》(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获西安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http://xjtunews.xjtu.edu.cn/zhxw/2012-10/1349687369d38900.shtml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874321 (当当网) http://www.suning.com/emall/prd_10052_22001_-7_3257368_.html (苏宁购物图书馆) http://www.wl.cn/7794859 (买书就上蔚蓝网) http://www.amazon.cn/gp/product/B009IEBLIE/ref=fs_rd_1/477-6488282-5724467 (亚马逊网) http://www.winxuan.com/product/1200423101 (文轩网) http://yuedu.baidu.com/ebook/e0592dc52cc58bd63186bd35.html(百度阅读 ) 调查与思考 霍有光 . 南水北调中线大宁河补水、长湖调水各方案的利弊对比,科技导报, 2003 ( 5 ) . http://www.doc88.com/p-318622894148.html http://www.doc88.com/p-6068722884299.html http://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CSDN200311001017.htm http://www.docin.com/p-762451188.html 霍有光 . 现有南水北调中线 “ 补偿工程 ” 的不合理性及其取水口选址研究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1 ( 2 ) .24 ~ 27. http://www.cas.cn/xw/zjsd/200906/t20090608_639860.shtml http://big5.cas.cn/xw/zjsd/200112/t20011230_1683424.shtml 霍有光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宜选择丹江口水库为取水口 . 科技导报, 2000 ( 11 ) .11 ~ 14. http://www.doc88.com/p-895572407242.html http://www.docin.com/p-290865503.html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JDB200011002.htm
186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页岩气:勘探、开采与环境影响(系列)
redtree 2014-10-6 10:37
国土部:开采页岩气未影响居民饮用水及地下水 作者:冯会玲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发布时间:2014/10/3 10:21:56 央广网北京10月3日消息(记者冯会玲)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曾有机构质疑,页岩气开采可能对地下水带来污染。国土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在多地开采页岩气,尚未发现对当地居民饮用水及地下水带来影响。 有研究机构表示,页岩气开采可能导致气井周围半径一公里范围内的饮用水被甲烷、乙烷和丙烷污染。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副司长车长波对此表示,目前我国页岩气开采尚未发现对水资源带来影响。 车长波:从目前来看,这些水平井在施工当中,少量的水平井施工都是就近取水,没有什么困难,但是对于像涪陵这样一个示范基地,上百口井的施工,他们采取的措施是从乌江集中调水,这样不影响当地居民的用水,也不影响当地地下水的水位。 车长波说,未来将有可能从根源上解决页岩气开采中水资源的问题。 车长波:比如说探索无水压裂或者泡沫或者其他的手段,而且科学家们也正在探索。 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彭齐鸣说,目前我国页岩气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探索。 目前的突破仅局限于四川盆地内的海相局部地层,其他海相地层、以及广泛分布的陆相和海陆交互相地层尚未形成工业产能。部分勘查开发核心技术还不完全掌握,与国内常规油气相比,成本高、难度大、效益低。新进入页岩气勘查开发领域的企业在技术、资料和经验的积累上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截至2014年7月底,我国共设置页岩气探矿权54个,累计投资200亿元。预计2014年页岩气产量15亿立方米,如果措施得当,到2020年全国页岩气产量将有望达到400-600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总产量的1/5左右。(原标题:《国土资源部:页岩气开采未对当地居民用水及地下水带来影响》) 我国页岩气勘探获突破性进展 望成能源重要组成 作者:胡其峰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4/9/18 14:03:26 本报北京9月17日电(记者胡其峰)经过近5年的努力,我国率先在四川盆地取得页岩气勘探突破,探明首个千亿方整装页岩气田,勘查开发技术基本实现国产化,开始进入规模化开发初期阶段;页岩气这种清洁高效资源,可望成为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在国土资源部为此专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彭齐鸣介绍,中石油、中石化、延长石油相继在四川、鄂尔多斯盆地的长宁、威远、昭通、涪陵、延长等地取得页岩气勘探突破,获得三级储量近5000亿立方米,形成年产15亿立方米产能,建成首条93.7公里的输送管道,累计生产页岩气6.8亿立方米。 令人欣喜的是,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技术及装备目前基本实现了国产化,已初步掌握了页岩气地球物理、钻井、完井、压裂改造等技术,自主研发的压裂车等装备已投入生产应用,少数页岩气钻井深度超过5000米。水平井单井成本从1亿元下降到5000万元~7000万元,钻井周期从150天减少到70天,最短46天。 据悉,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页岩气勘查开发技术攻关,直到21世纪初实现技术突破,2006年以后实现快速发展,先后探索了30年。而我国仅用5年时间,就取得了这一领域的突破。 预计到2015年,我国页岩气产量将达到65亿立方米,2017年达150亿立方米,2020年将超过300亿立方米,如果措施得当,有望达到400亿~600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总产量的1/5左右。专家预计,页岩气这种清洁高效资源即将成为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标题:我国页岩气勘探取得突破性进展 可望成为能源供给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产量目标骤降 中国页岩气革命冷却 作者:江旋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时间:2014-8-11 14:14:50 中国的页岩气革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近日,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全国“十三五”能源规划工作会议上表示,到2020年,页岩气和煤层气产量均达到300亿立方米。 这一数据比2012年国家能源局在页岩气“十二五”规划中提及的页岩气产量展望,已经减少了一半。事实上,当时的产量目标提出后,多位院士级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目标可能过高。 300亿立方米的信息透露出,政策层对页岩气的产量预期也在迅速下降。页岩气之热潮或许将降温。 就在两年前,国家能源局发布《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时,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司长张玉清表示,我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为25万亿立方米,现阶段的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年产量65亿立方米,到2020年,实现年产量600亿~1000亿立方米。 仅仅过去了两年,备受关注的页岩气产量目标为何被“拦腰斩断”? 先看一组数据,2012年,中国页岩气产量为2500万立方米,2013年尽管产量增加了数倍,但也仅为2亿立方米。2014年,官方定下的产量目标是15亿立方米。这些数据显然离600亿相去甚远。 “我认为300亿是一个很客观的数字。”中石油一位页岩气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以中石油为例,到2015年的产量目标是26亿立方米。 目前,我国的页岩气资源80%掌握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长石油四家手中,这四家也被业界称为“三桶半油”。 页岩气开发投入大、成本高、回收周期长,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4月底,中国页岩气开发累计投入超过150亿元。 中国真正意义上开始涉足页岩气领域的时间并不长,现在仍处于初步的勘探阶段,但在近日的2014年中国能源峰会上,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赵先良指出,中国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的投入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相差甚远,依然投入不足,几大石油公司负有主要责任。 按国土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大伟此前的测算,页岩气产量达到1000亿立方米,需要总投资在4000亿~6000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三桶半油”并不差钱,但高投入和低回报使页岩气短期内难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市场价格也很难和常规天然气竞争,导致产量无法迅速增长。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页岩气采收率过低的问题在技术上还难以解决。页岩气的采收率一般只有5%~20%,而常规天然气的采收率则在60%以上。 记者获悉,在2020年页岩气产量300亿立方米的目标中,给中石化的任务是大头。 近年来,中石油和中石化在页岩气开发上一直是两强相争的状态。2006年就已经涉足该领域的中石油,却被中石化后来居上。目前,中石油主攻两个国家级页岩气开发示范区——四川威远长宁和云南昭通;而中石化的页岩气开发集中在重庆市涪陵地区。 今年3月,中石化宣布,涪陵页岩气田提前进入规模化、商业化发展阶段,2014年底涪陵页岩气田将实现产能18亿立方米,2015年底将建成产能50亿立方米。 除了两大石油央企以外,“第二批页岩气中标的企业现在也没有太大的进展。”上述中石油专家表示。 从2013年下半年就开始传言的第三轮招标至今没有确切消息,据业内人士称,第三轮探矿权招标确有下放到各省的可能。 不过,上述中石油专家对记者表示,现在其实并没有好的区块,即使进行招标了,这几年也不会有大的进展,因为勘探都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较高的成本。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原本国土资源部将拿出四川省20万平方公里的区块放入第三轮招标区块中,占该省总面积48.5万平方公里的41%,但是由于四川省地方政府和“两桶油”的反对而最终作罢。 由于我国页岩气开采难度大,业界普遍认为我国页岩气的开发成本是美国的四倍。 中海油总公司首席研究员陈卫东此前在谈到美国页岩气革命经验时表示,美国发展页岩气的三个步骤是:成本降下来,规模上去,并能持续发展。 “价格是能源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规模性才是能源结构调整的基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郁松说,中国的页岩气要看到成绩起码要到2018年。 中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诞生 储量超一千亿立方米 作者:严冰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时间:2014-7-18 14:17:02 本报北京7月17日电 (记者严冰)中石化今天下午透露,国土资源部油气储量评审办公室评审认定涪陵页岩气田是典型的优质海相页岩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067.5亿立方米,这标志着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正式诞生,拉开我国页岩气商业开发的序幕。 涪陵页岩气田主体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焦石镇,属山地—丘陵地貌。此次中国石化提交的探明储量区为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的一部分,探明含气面积106.45平方千米。 国土资源部油气储量评审办主任吴国干表示,这次评审是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历史上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即首次开创性地应用我国自己制定的首个页岩气行业规范标准及地质资料,评审出我国首个优质大型页岩气田。(原标题:中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诞生) 国际智库评全球页岩气革命前景 作者:郑军卫 张志强 王立伟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5-23 7:53:25 ■郑军卫 张志强 王立伟 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美国依靠成熟的开发生产技术以及完善的管网设施,其页岩气开发成本仅略高于常规气,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实现页岩气大规模商业性开采的国家,2009年取代俄罗斯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被誉为“页岩气革命”。美国的页岩气革命正在持续引发世界主要页岩气国家的页岩气开发热潮和战略布局,将对全球能源安全和地缘政治产生重要影响。2013年,国际有关智库连续发布页岩油气开发的分析报告,分析全球页岩气开发的前景与风险,而我国作为全球页岩气资源量最多的国家,更是这些智库关注的焦点。分析国际智库有关全球及我国页岩气开发前景的观点,特别是我国页岩气开发面临的严峻风险挑战,将有利于我国制定科学和长期的页岩气开发战略。 国际智库对页岩气开发的最新评论 1.美国能源信息署(IEA):全球页岩油气开发评价。 2013年6月和10月,美国能源信息署先后分别发布《页岩油气技术可采资源:对美国以外41个国家137个页岩储层的评价》和《页岩油气开发:全球概览——聚焦美国、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英国》2份报告,对全球页岩气资源和开发前景进行评价。指出美国和中国页岩气的技术可采储量分别为18.8万亿立方米和31.6万亿立方米,中国预计技术可采储量居全球第一,是全球最有潜力的页岩气生产国。 报告对2012年以来中国页岩勘探开发状况分析后指出,尽管中国页岩气储量大,但面临着页岩气开采和商业化的重大障碍。首先,中国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可能会阻碍高度依赖于大量水的页岩油气工业的发展;其次,在某些情况下,现有的管道基础设施,也不足以从数百上千英里的页岩气源区输送气体到主要人口居住中心;第三,中国的水力压裂技术将可能是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碍;第四,中国页岩气资源勘探程度较低、投入资金不足、资源总量和分布尚未完全掌握,尽管中国具有页岩气大规模成藏的基本条件,但尚未系统开展全国范围内的页岩气资源调查和评价。 报告指出,中国页岩油气开发的首要任务是必须探明页岩气储量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研究。建议中国进一步查明页岩油气分布特征,特别是深部背景及地质条件,圈定页岩气发育区和深度范围,测定页岩含气丰度,预测页岩气资源潜力与分布。 2.欧盟:美国页岩气革命对全球影响。 2013年4月,欧盟对外政策总司(Directorate-General for External Policies)发布了题为《美国页岩气革命:全球影响和欧盟选择》的报告,指出美国页岩气革命对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如中东和俄罗斯)的能源市场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同时也引发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对页岩气开发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等问题的争论。报告认为,就目前不太有利的地质条件和公众的警惕意识而言,页岩气革命不大可能在欧洲发生。一些含有丰富页岩气资源的欧盟成员国,如波兰和英国,都在积极推动本国的页岩气勘探活动,以便使其能源结构多样化,降低能源依赖,提高能源安全。其他一些欧盟成员国家,如法国和保加利亚,目前都选择强调环境限制因素,并实施了一些开发禁令。更多的欧盟成员国采取了“等待和观望”的态度。然而,对于所有欧盟成员国而言,欧盟在确保形成一个折中的共同方案和鼓励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确保足够的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视国家能源战略的不同,页岩气将对欧盟成员国国家能源市场产生非常广泛的影响。欧盟应继续评价其页岩油气资源潜力,确保通过对页岩油气资源进行监管来保障页岩气工业的持续发展,同时也要确保足够的环境安全。英国政府大力推进页岩气开发。2014年1月1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代表政府承诺对鼓励页岩气开采的地方政府减免税收数百万英镑,宣布国家将“全力以赴开采页岩”,并希望这项举措能确保各地方从本地页岩气资源开发中获益更多;同日,法国道达尔公司宣布购买了英国两个页岩气勘探许可证40%的股份,标志英国页岩气开发序幕已经拉开。 3.美国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页岩能源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2013年11月,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在其网站发文指出:美国页岩能源革命将可能对中国产生5个方面的重大影响:①对美国的页岩能源革命是否会输出到中国的问题已引起极大关注;②美国页岩能源革命将为中国国有石油公司收购海外上游(勘探和开发)资产创造更多机遇;③美国页岩能源革命制约了中国国有石油公司在伊朗的经营活动;④美国页岩能源革命为中国在中俄天然气管道谈判带来了更大优势;⑤美国页岩能源革命导致美国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终止波斯湾石油的进口,中国则会加大对该地区石油的进口,从而将引发中美之间围绕该区石油安全的对话。 4.意大利埃里克·玛蒂埃基金会:页岩气开发风险分析。 2013年11月,意大利埃里克·玛蒂埃基金会研究中心(Fondazione Eni Enrico Mattei)发布题为《中国页岩气开发和美国非常规油气开发之间的比较:健康、水和环境风险》的报告指出:尽管一些法律、法规、相关的环境和投资问题可能会限制页岩气开采范围,但中国被评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可开采页岩气储量;中国成功面对这些开采障碍和生产商业页岩气对地区天然气市场和中国能源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以此减少对进口石油和煤炭的依赖,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保持一定程度的资源自主权。 该报告采用中美对比的方式,强调了美国非常规能源的发展趋势,并指出缺乏足够的监管框架和行业标准,钻井和压裂管理不善加剧了水污染风险,必然影响社会稳定和环境的恶化;中国页岩气的发展将可能取决于开采区的储层特征、技术转移和创新、商业因素,如基础设施的可用性和环境监管、水使用监管的适用规定和法律等。 5.法国科学院(Académie des Sciences):页岩气开发建议。 2013年11月,法国科学院发布题为《关于页岩气开发建议》的报告指出,尽管欧洲页岩气储量丰富,但法国、波兰等欧洲国家考虑到页岩气开采带来的环境污染等负面效应,目前仍严禁使用水力压裂技术。 页岩气开采的潜在影响是公众和社区关注的主题。担忧主要集中在开采过程中甲烷和化学品使用产生的潜在的水污染,和开采过程中油气泄漏造成的空气污染,以及页岩气开采和生产的相关工作对社区和生态系统产生的负面累积影响。该报告认为,页岩气开发将对自然与社会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主要体现在:①开发过程直接污染地下水;②由于管道的不密封性、压裂液等造成污染;③对水资源消耗过大;④存储与运输过程中甲烷的泄漏将加剧温室效应;⑤开发过程将可能诱发地震;⑥占用土地、产生噪音等将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法国科学院基于英国页岩气开采方面的经验和风险分析,针对页岩气开发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和引发的日益激烈的争议提出了以下9条建议:①大型科研机构与大学实验室就涉及页岩气勘探与开采的所有科学问题进行研究;②利用地质学、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知识准备勘探工作,联合地质学家评估页岩气储量;③开展研究与实验以评估并减少页岩气开采带来的不良环境影响;④设立独立的管控机构以跟踪并评估页岩气开采方法与行动;⑤合理解决开采过程中水资源消耗过大问题;⑥在开采前、开采期间与开采后进行环境监控;⑦研究改善与替代水力压裂法的方法;⑧研究如何在长期钻探过程中保障密封性并制定相应监管规范;⑨在法国当前法规允许下,对可开采页岩气进行全面测试。 关于我国页岩气开发的几点建议 美国的页岩气革命掀起了近两年全球页岩气勘探开发热潮,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地质环境,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在我国能否复制成为政府和能源界这两年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正处在起步阶段,包括全国页岩气资源评价、特色有效勘探开发技术的研发和示范等尚未大规模展开,针对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结合我国国情和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以下5点建议。 1.加强页岩气地质学研究。 鼓励国内相关科研机构,针对我国陆相和海相沉积盆地并存、地质历史中沉积盆地改造变型强烈的特点,开展页岩气成藏机理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地质特色的页岩气地质理论体系,指导今后我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 2.摸清我国页岩气资源量家底。 我国的页岩气资源量的权威数据目前基本上都是引用美国能源机构的评价结果,而我国沉积盆地的特殊性导致美国页岩气资源评价的一些指标在我国其实并不适用,我国应利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适合我国沉积盆地的页岩气资源评价体系,开展系统性全国页岩气资源调查和评价,彻底摸清我国的页岩气资源家底,服务未来的开发战略布局。 3.加强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研发和示范。 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涉及许多关键的科学技术,如有效裂缝识别、致密储层改造、水平井及多分支井钻井工艺、特色完井工艺、同步压裂技术、多级压裂技术、无水压裂技术、微地震监测技术等,这些关键技术直接决定着页岩气开发的效率。通过开展相关技术研发攻关和示范,建立适合我国页岩气储层地质特点的页岩气勘探开发专门技术体系。 4.制定实施页岩气勘探开发环境管理规范。 页岩气勘探开发会产生较大的环境影响,如破坏当地生态、诱发地方地震、增加温室效应、消耗大量淡水、污染地下环境等。因此应制定页岩气勘探开发环境管理规范,鼓励企业研发环境友好型的勘探开发技术,开展页岩气勘探开发全过程环境监控和环境影响评估。 5.完善国家页岩气勘探开发管理制度和中长期规划。 美国的页岩气开发历经了40多年的奠基性发展,才形成了这两年来的页岩气革命。我国由于地质环境极其复杂、水资源严重短缺、开发技术没有突破、市场效率低下、市场机制不活、大型公司垄断等,中国的页岩气革命不可能像美国一样快实现。因此,要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制定切合我国国情的页岩气勘探开发中长期规划以及政策激励措施。完善政府页岩气的勘探开发管理制度,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建设,促进环境监测与信息公开。加强对投资者在技术研发、经济等层面的激励,以及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作者单位: 郑军卫、张志强、王立伟工作单位均为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 《中国科学报》 (2014-05-23 第7版 智库)
个人分类: 资源|160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京津冀水资源将统一调配 6年后地下水采补平衡(系列)
redtree 2014-9-21 10:18
水利部:京津冀一体化需协同水利发展破缺水瓶颈 作者:李慧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4/9/21 9:11:48 按照现状用水水平,京津冀平水年份生态环境用水年均赤字近90亿立方米,年均挤占河湖生态用水量15亿立方米,枯水年份挤占生态环境问题更加突出。 来自水利部的最新消息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利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在紧张编制,随着《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三地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调控、水环境监管等方面的标准将逐步实现并轨。 京津冀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也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防洪、供水、水生态安全保障能力都亟待加强。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水利协同发展面临哪些难题和制约?《规划》将对促进京津冀水资源合理配置、改善与修复水生态环境有着怎样的指导意义?从根本上保障京津冀水安全,应从何处着手? 瓶颈制约:水资源环境严重超负荷 “京津冀多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九分之一,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打开一张京津冀地区水资源衰减趋势柱状图,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李原园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现状。 “这么少的水资源,要养活这么多的人口,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粮食主产区很多又在北方,面临的水资源的形势的确十分紧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王浩说。 李原园介绍说,目前京津冀地区水资源开发程度高达109%,海河南系和冀中南地区水资源超采最为严重。按照现状用水水平,京津冀平水年份生态环境用水年均赤字近90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68亿立方米,年均挤占河湖生态用水量15亿立方米,枯水年份挤占生态环境问题更加突出。 除了水资源匮乏,京津冀地区的水安全形势也引起了专家关注。“一方面长期干旱少水,另一方面洪涝灾害仍是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心腹之患。骨干河道防洪标准达标率不高,蓄滞洪区建设滞后,城市防洪排涝设施不完善,发生强降雨时极易发生城市内涝。”李原园说。 正是为此,水利部组织编制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利专项规划》,对破解这一地区水资源瓶颈制约,修复水生态环境,保障区域水安全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设想。 以水定地:水资源怎样合理配置 “京津冀和我国很多缺水地区的现状告诉我们,当前必须转变用水方式,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思路、方式、方法去解决目前面临的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问题。”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陈明指出。 面对严重短缺的水资源形势,《规划》提出,“因水制宜、量水发展是京津冀地区需要首先坚持的根本原则。”李原园说,要以水定地,以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约束,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强化节水的基础上,统一配置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 根据分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存在问题和国土空间功能定位,《规划》将京津冀地区划分为燕山太行山区、山前平原区、中东部平原区、东部沿海带等“三区一带”。燕山太行山区以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保护为重点,严格产业准入制度,调整产业种植结构,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山前平原区重点构建“山区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干线—骨干输水渠道”为一体,覆盖中东部地区的水源配置体系,发挥对京津冀水源统筹调配作用;中东部平原区通过南水北调东中线及引黄增加供水,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东部沿海带加强河口综合治理,加快海堤工程建设,保障沿海经济区和城市防洪防潮安全。 为合理配置水资源,专家建议,京津冀地区要加强需求管理,严格控制用水需求过快增长、合理调整用水结构与格局,采取有保有退的措施,使得用水需求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控制,按照优先使用外调水、加大污水处理回用及海水利用等非常规水源利用、控制使用地下水、合理利用地表水的原则,合理配置水资源、保障供水安全,同时,置换挤占生态环境用水。 人水和谐:协同发展如何实现 专家指出,目前,京津冀三地水资源开发保护与水环境治理的标准不一,水利基础设施、水资源调控和管理标准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别,未来实现协同发展需要多项标准实现并轨。 李原园分析说,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京津冀地区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80%,水资源需求量将进一步扩大。因此必须加大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特别是要实现工程互联互通,构建水资源统筹调配体系。此外,还要建立水资源应急储备与应急体系,以应对长期干旱和特殊灾情。 专家建议,在京津冀水资源应急储备中,要加强城市战略储备水源地建设与维护,大中城市均要建设战略储备水源地。此外,要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地下水源储备体系,在漳河、拒马河、永定河、潮白河等山前洪积扇建设地下水储备库系统,建设黄河应急调水通道。 “通过南水北调和加大污水回用,三地的用水总量要控制在每年约300亿立方米,同时不断提高用水效率。”李原园说,根据《规划》,到2030年,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生态文明水平都应得到进一步提升,一体化协同水治理管控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从而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本报记者 李慧)(原标题:京津冀水利一体化如何破冰) *********************************************************************************** 京津冀水资源将统一调配 6年后地下水采补平衡 作者:赵永平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4/9/12 14:15:24 本报北京9月11日电 (记者赵永平)记者11日从水利部获悉:按照水利部组织编制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利专项规划》,京津冀将构建水资源统一调配管理平台,实行水量联合调度。到2020年区域水资源超载局面得到基本控制,地下水基本实现采补平衡;到2030年京津冀地区率先建成节水型社会,一体化协同水治理管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 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李原园说,京津冀地区人均水资源量239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9,是严重缺水地区。一面是缺水,一面是无奈的用水,该区域现状年均供水量278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占到70%,水资源开发程度达到109%。按现状用水水平,区域年均挤占生态用水近90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超采68亿立方米,京津冀成为我国水资源环境严重超载地区之一。 规划强调,按照以水定发展要求,京津冀地区坚持节水优先方针,因水制宜、量水发展,严格用水管理,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在水资源过度开发区适当退减灌溉面积,推进农业节水;加大沿海地区工业项目海水利用力度,推进工业节水;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加大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限制高尔夫、洗车等行业用水,推进服务业与生活节水。 规划还提出,京津冀建立水资源储备与应急体系,大中城市建设战略储备水源地;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地下水源储备体系,在漳河、拒马河、永定河等山前洪积扇建设地下水储备库系统;建设黄河应急调水通道。(原标题:京津冀水资源将统一调配 2020年地下水基本采补平衡)
个人分类: 资源|142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石油18年抽取沙漠地下水引发生态危机
热度 2 jiasf 2014-9-16 19:38
2014年09月16日 08:1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作者: 张强 树木纷纷枯死,没有全死的也半死不活。 协商不成,起诉不立案 2005年,终于酿成大规模群体事件。4月28日,掌高兔村150名村民涌进了长庆油田采气厂,拉闸断电,冲突一直持续了7个多小时。靖边县政府被迫出面调停。6月17日,靖边县县委书记马乐斌主持各方召开协调会,最后决定,由长庆油田采气厂和县政府及当地村民共同筹资,打深井取深层水。从2005年到2007年三年内,长庆采气厂每年出资15万元,县政府每年安排5万元,不足部分由村民自筹。11月28日,靖边县委再次召开专题会议,决定在掌高兔启动电力与水源井工程,架设高压线、变压器,安排建设资金150万元。其中,长庆油田第一采气厂解决50万元,县政府另外安排100万。 2007年底,掌高兔村一、三、四和五队部分社员1000多人,成立了黄土地农牧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黄土地合作社”),法人代表是刘玉德。刘玉德等人以该合作社的名义,以书面形式向陕西省及榆林市相关部门反映情况,要求长庆油田公司对掌高兔村村民作出合理补偿。 对此,长庆油田委托地质矿产部地质工程勘察院完成了《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气厂靖边掌高兔水源地水资源论证报告》,称1998年后,当地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以及海则水面进一步萎缩,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为因素占58%。 2009年6月17日,靖边县水利局在西安召开了《论证报告》专家评审会,认为长庆油田采气厂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长庆油田据此认为,公司对掌高兔村取水对当地农民生活、生产用水影响不大,无需再补偿。 协商不成后,2010年11月,黄土地合作社委托律师,拟定起诉状,要求长庆油田停止采水行为并予以巨额经济赔偿。12日,两位律师来到西安,手持立案材料到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庭,要求立案。立案法官看到损失明细中上千位社员的手印,吃了一惊说:“是群体性案件呀。” 然后提出质疑,先是质疑分公司怎么能做被告。两位律师解释,民事诉讼法和最高法院“关于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有明确规定,分公司可以作为诉讼主体。法官又说:“那你们应该去长庆立案。”两位律师告知,长庆是家公司,不是行政区划。法官又问:诉讼标的1个多亿,合作社怎么可能有1个多亿?律师解释:诉讼标的是根据被告有侵权行为以来计算的数值,是否准确要经过实体审理,必要的话还要进行评估鉴定。法官最后扔下一句话,“我这关都没过还想评估鉴定,没有财产证据就不能立案”,离开了立案窗口。 1个小时后,这位法官又回来,告知先把合作社的土地证交一下,看能否立案。律师答,合作社所在地区,所有土地都没有发土地证,现在立案也跟土地没有直接关系,我们有能反映合作社受损的证明。法官说:没有土地证就不能立案。律师最后要求:不立案的话,请出具不予受理裁定书。法官说:“我这关都过不了,没办法为你出具裁定书。” 枯死的树木都到了木材加工场。 地下水污染状况堪忧 除了地下水被连续抽取了18年,对于地下水被严重污染,掌高兔村的村民们也很担忧。从1997年开始,长庆油田天然气净化厂抽取地下水对天然气净化处理后,产生的工业废水,又被用高压泵抽入800米深的渗井,又把靖边及周边的几十个集气站随天然气排出的含油、含酸的有毒污水,每天用 汽车 拉入净化厂打入渗井。 刚开始抽地下水的前两年,村民曾向靖边县政府反映,希望将净化厂使用后的废水放入村里的海则,让其自然渗透,主管水利的一位副县长说,“污水有毒,不能再利用,只能排到800米深的地下去”。现在污水已经连续打入800米深的地下18年,造成了什么样的地下水体污染,污染浓度已经加深到什么程度,面积有多大,都是未知数。加之掌高兔村的地下水位在不断降低,一旦发生了污水倒灌,水质恶化,人、畜还能使用吗? 对于村民的这一疑问,长庆油田表示,800米深的回注段是侏罗系直罗组底砂泥岩地层,其富水性弱、水质差,人畜根本不能引用;其顶部为约200米厚的侏罗系砂泥岩互岩地层,岩性致密、渗透性极弱,不会发生倒灌造成上层地下水污染。 对这一说法,掌高兔村村民也难以相信,地下岩层构造非常复杂,不可能完全勘测清楚,怎么就能拍胸脯保证说不会渗透和倒灌?之前长庆油田勘探时打了上千个探洞,如今农民们又打了几百口井,地下早已经千疮百孔,万一污水发生渗透和倒灌,后果不堪设想。 村民们说,靖边县青阳岔镇石油开采时也是800米深,结果地下水体全部被破坏,采油单位花巨资从几十公里外引水供人畜饮用,就是一个例证。2010年夏,在掌高兔村四组探煤的打井也是800米深,在600米左右时突然漏浆,这就说明地层不是铁板一块,可能有洞、也可能有缝。地下800米的排污井不是安全深度,6公里为半径也不是安全距离,地下水污染有它的长期性、潜伏性,甚至是永久性和灾绝性。 地下水被连续18年大肆抽取,又存在着潜在的污染危机,到底该怎么办呢?刘玉德对记者说:“半夜睡觉都会惊醒,睡不着坐起来胡寻思,村子里的人拉话说的也都是这事。我们想不通啊,中石油赚了那么多钱,全国几十个城市都在用着我们陕北的天然气,我们村子因此受了这么大的损失,怎么就不应该得到补偿呢?况且自然生态被彻底破坏了,怎么补偿都无法弥补。你是《民主与法制》的记者,我问问你,法律能管这事儿吗?”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514 次阅读|7 个评论
水质污染-水不足
热度 14 NPOJWG 2014-9-5 09:43
  中国的水质污染问题,本来是在于压倒性的水资源量不足。中国平均每人的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这是中国的全国平均,另外还有严重的地域格差。水资源的八成是在长江以南的南部,人口的一半和耕地的三分之二是在北部。北部的北京市的水不足极其严重,由于水资源的四成依存与地下水,北京的地下水位与1970年代相比要低很多。   北部的各大河中有着被称作中国文明发祥地的黄河,这几年的水资源量的消失了二成。由于有限的水被乱用,使一些河川消失了。据说作为中国大规模集水区的河川,在这50年里消失了一半。已经变得少的水资源,又在被生活排水、工业排水污染着,这就是中国的水问题。在黄河流域,三分之一的水连作为农业用水都不合适。在城市水源中,喝了也没事的水还不到一半。据国土部门说,华北平原的地下水的五成以上不能用于工业用水,七成不宜接触人体。也就是说,不用说喝了,连洗衣服洗澡都不能用。      为解决北部地区的水不足问题而采取的政策是把水资源丰富的南面的长江水运到北面,凌驾予在长江中流域建造的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三峡水坝的,被称作[南水北调]的大型土木工程项目。由三条线路将长江和黄河连在了一起,计划从水丰富的南部运水到水不足的北部。总计长达3000km的运河把平原横切,隧道将大山贯通,水通过河川等的下方被运输。虽然觉得对环境面带来的影响非常大,但对于这能促进GDP的增长,产生大量岗位,使经济活性化的公共工程,赞成的人也很多。   南水北调的工程还在进行,从最下流的靠近上海位置出发的[东线]完成后,每年有148亿立方米的水通过长达1160km的运河送往北部。从据三峡水坝很近的汉江的丹江口到北京的1300km的 也预定开通。问题是,本来长江里流淌的水正被严重的污染。世界最大级的三峡水坝堆积了大量的泥沙和废弃物,这些被污染的大量的水又被施与大量经费进行水处理,很不容易吧。   由于中国旺盛的经济成长需要大量能源,发电站的建设也在积极开展,而发电站不仅仅需要燃料还有大量的水。发电站里冷却水和洗煤水是必需的,水的需要量是巨大的。今后,作为能源,虽然期待着据说有美国2倍的世界最大埋藏量的页岩气,但是要采掘的话又会成为水不足和水污染的原因吧。   水资源量不足的中国,用于发电站等的工业用水和为满足食物的农业用水正在濒临枯竭。如果再让这么少的水受到污染的话,迟早连饮用水都会没有了吧。
个人分类: 一般介绍|6245 次阅读|21 个评论
地下水污染治理,任重道远
热度 2 wangjs04 2014-8-27 12:32
中国地下水污染严重,重金属治理需要1000年 http://money.163.com/13/0219/15/8O39VC7I00253B0H.html 地下水污染真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1ca4440101bo3y.html 华北地下水重金属超标 北京南郊有机物污染严重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3-04/27/c_124639144.htm 环保部:重点治理地下水重金属污染 http://news.cntv.cn/2014/03/08/ARTI1394261170881961.shtml 谢谢陈楷翰老师点拨,使我了解到地下水污染:与土壤污染不相上下,估计由土壤渗入? 如果谁有机会有能力,还是应该帮助水源污染地生活的百姓,千万不能喝污染水。
个人分类: 随意心情|3128 次阅读|8 个评论
建高楼与地下水系的干涸
热度 3 rongqiaohe 2014-8-26 08:49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建高楼,一座楼比一座楼高。更有甚者,把建高楼的高度当成一种攀比;你建80层,我就建90层,他就建100层,还有110层,更有建在深圳的115层,高度为646米的摩天大夏! “攀比”是国人的心态,仿佛自己城市建的楼高一层,就高人一筹。然而,在攀比高楼高度的时候,我们却忘记了另外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这就是“楼建得越高,地下水系破坏就越严重,干旱也就越严重。” 殊不知,欧美发达国家早就意识到建高楼的危害了。即便他们建高楼,也是靠近海边,高楼建在海边,对地下淡水体系的破坏相对较小。不知道各位发现没有,世界先进国家建高楼在上世纪70年代就停止了。其根本原因,就是“高楼”对环境的破坏实在太大,特别是对地下水系的破坏,可谓是毁灭性的。因此,他们再也没有干这般“愚昧”的事情了。 道理非常简单,楼越高,地基就挖得越深,地下水的自然分流体系就被挖断得越厉害,破坏也就越严重。1996年,我在意大利比萨大学访问时候,见到欧洲城市怎么没有10层以上的高楼,而且5层以上的高楼,都十分难以见到。城市的楼群以2-3层为绝大多数。我问比萨大学的教授,为什么欧洲不建高楼。他们的回答非常明确,即建5层以上的高楼,就会造成环境的压力,特别是对地下水系的压力。他们还说,如果在他们国家建一幢5层楼房,必须由当地的“议会”讨论,批准后,才能够得以开工。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而实施的法规。 上世纪60-70年代,我们儿时,我们在四川医学院墙外玩耍,只要用玩具小铲,挖地一两尺,就能够挖出地下水来。现在的成都市区,地下水位严重下降,你可以挖挖试试,不挖几十米深,是挖不出地下水的。 水是生命的基础物质,我们却在无度的破坏地下水系。可以这样说,全国各地疯狂建高楼,就等于在疯狂地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地下水自然系统,造成环境越来越严重的干旱。如果我国来一次大面积的干旱,河流干涸,我们要喝水时,打井也难以挖出水来。到那个时候,不知道是会是哪番景象! 我们常说,国内难以看到大树。因为树还没有长大就砍掉用了。其实,在上世纪50年代,“大炼钢铁”的时候,全国各地的许多大树,就砍来炼钢了。我上山下乡的地方,山上有5-6个人才能够环抱的大树,也被砍倒,用来炼钢了。炼出的钢是否是不合格的废品,就另说了...... 然而,我们现在却在大肆圈地,无度地建越来越高的楼房,疯狂地破坏地下水系,不彻底挖断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誓不罢休。不知道这种愚昧,而不计后果的行为,究竟还要持续多久? 【注】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关于“建高楼与局部地下水位降低之间关系的数据”。因此,在没有任何可信的数据出来之前,任何所谓的相关“理论”都是空谈。
个人分类: 浅谈|6455 次阅读|32 个评论
[转载]美国西部地下水濒临枯竭
热度 1 xjtuhyg 2014-8-1 16:55
美国西部地下水濒临枯竭 地下水资源流失需要自然界花费上万年的时间才能再次恢复,当前问题剑指该流域人口中心激增、粗放式农业用水等不可持续的发展现象,包括亚利桑那州绝大多数地区以及科罗拉多州、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州、犹他州、新墨西哥州以及怀俄明州的部分地区都存在这些问题。 关键词:他山之石,美国西部,地下水,水资源枯竭 作者:James Famiglietti 来源:GRL 发布时间:2014-7-29 17:13:55 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paper/201472917135590034101.shtm 美国西部干旱导致米德湖水平面下降,但地下水资源枯竭的形势更加严峻。(图片来源:OAKLEY ORIGINALS) 在过去14年中,干旱一直困扰着美国科罗拉多河流域,最明显的标志之一就是科罗拉多河上的两大堰塞湖——米德湖和鲍威尔湖——水量逐渐减少在湖畔的红色岩石上留下的“白色浴缸圈”。同时,在肉眼看不见的地底,另一个“浴缸”也在被掏空。一项新的研究显示,科罗拉多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正在以6倍于地面用水的速度枯竭。 地下水资源流失需要自然界花费上万年的时间才能再次恢复,当前问题剑指该流域人口中心激增、粗放式农业用水等不可持续的发展现象,包括亚利桑那州绝大多数地区以及科罗拉多州、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州、犹他州、新墨西哥州以及怀俄明州的部分地区都存在这些问题。 并未参加此次调研的弗吉尼亚州美国地质调查局退休 水文地质学家Leonard Konikow预言,由于地下水资源需要补给当地很多溪水与河流,因此这些溪流大部分都会干涸。他表示,由于农民是地下水资源的最大用户,他们要在蓄水层打越来越深的钻孔以获取水源,泵水的成本将会上升。 加州大学水文地质学家James Famiglietti及其同事用美国宇航局的一对卫星——重力恢复与气候实验卫星(GRACE)对地球重力的变化进行了观测。该团队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的一篇在线文章称,从2004年12月到2013年11月的9年时间里,该流域每年地下水资源流失量达到5.6立方千米。与之相对的是,鲍威尔湖和米德湖每年流失的水资源量为0.9立方千米,这些流失的水量是该流域地表水流量的85%。 目前对地下水资源管理与监督的措施依然很少。 1922 年,科罗拉多河流域7个州达成的《科罗拉多河协定》对该流域地表水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划分。而与此相对的是, 通常土地拥有者掌握着地下水抽取的权力。 “如果有土地资产,就有权任意钻井抽水。”Famiglietti说。(来源:中国科学报 冯丽妃) 《绸缪中国水战略》 http://product.suning.com/103083872.html http://www.amazon.cn/gp/product/B009IEBLIE http://product.dangdang.com/1131427606.html http://xjtunews.xjtu.edu.cn/zhxw/2012-10/1349687369d38900.shtml http://item.jd.com/11091485.html http://book.jarhu.com/book-464933.html
2050 次阅读|1 个评论
水资源与城市化的关系协调-北京夏涝有感
riverbank 2014-7-17 11:38
北京河很多,跟水有关的地名比比皆是。但是从六十年代以来,水成了这个城市最大的问题。一年四季除了春季没去过北京,其它季节都去过,这几年年复一年的夏涝,从最初的到北京看海以至于见惯不惊。似乎像是在沉默中死去。 北京缺水吗?!北方缺水吗?!每年地表径流量多少,降雨量多少?这些水下来以后是否汇集还是成了匆匆过客甚至是恶客。 从照片上看,降水是不少的,可惜留不下来,因为没有大量的湿地,现在在恢复,但是很少,因为北京寸土寸金,即使在恢复能否成为汇流中心或关键节点也成问题,因为城市表面大量硬化,自然形成和人工开挖的河道水渠要么被填要么深埋要么淤塞,难以畅通。大量的降水只好直接让其白白流走,唯恐排泄不快。也因之导致地下水难以得到有效补给。 我们大量的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很少考虑区域水资源循环和利用,连片硬化,即使是水道也是渠化和硬化,不知是否有问题。其次是水资源保障的本地化问题如何和城市景观构建结合起来的问题,这些年的城市建设追求的是高楼大厦,康庄大道,越高越好,越宽越好。这种建设思路是否正确存疑,从全国各地城市的夏涝来看,真是个问题。
14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议大家推荐并转载此博文--为了可怜的百姓
热度 16 lin602 2014-5-11 11:42
刚刚看到这篇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8000do=blogid=793284 让人心酸。 就是穷点也没有什么,如果水不能喝,空气有毒,这日子就没有办法过了。 前几年我到淄博去出差,听到不少当地人说,不少地方的地下水已经被化工废水污染,许多老板将严重污染的废水排地下水中,抽地下水上来使用。 难道真是要钱不要命?问题是有钱的人不住当地,当官的不住本地,他们有钱可能到其他地方甚至风景如画的地方安居了,甚至有些官员的家人移民国外了。 看到耿博主博文的博友们,请推荐一下,让其成为最热门的博文。这是一种社会责任与社会良心。今天大家的漠视,就是明天我们的伤害。 如果其他网上有博客的,也可以转到其他网上,引起这个社会的重视,也是对这些地方官员们的一个评价与鞭笞。
6176 次阅读|27 个评论
[转载]华北地下水超采严重 形成世界上最大“漏斗区”
redtree 2014-5-8 19:59
华北地下水超采严重 形成世界上最大“漏斗区” 作者:杜震 方亮 董郢 来源:央广网 发布时间:2014-5-7 9:45:23 央广网石家庄5月7日消息(记者杜震方亮实习记者董郢)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打开河北省的地图可以看到,河北省的水系有海河、滦河两大水系。查阅资料,可以得知,在河北,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河流约有300多条。其中,河北省最大的水系海河,流域面积12.4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6.3%。 除了这么多的河,河北还有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最大的一块湿地----白洋淀,面积366平方公里。有这么多水,河北是不是不应该缺水呢? 最近,却有媒体报道:“河北地下水超采30年或很快用尽,地裂现象不断出现”。专家将一些地方靠超采地下水度日的情况形容为“爷爷喝孙子的水”。长期透支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甚至形成了区域地下水位的降落漏斗。 资料显示,由于多年的地下水超采,华北平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区”。其中最大的一个漏斗面积达8800多平方公里,而这个面积,大约是北京市市区面积的12倍。现在,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状况到底如何?真的如报道中说的地下水“将要用尽”了吗?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周刘庄村在滹沱河北大堤以北,基本上在整个衡水的最北部。在村民周大爷的指引下,记者来到村南的一块儿农田里,8年前开裂的地裂缝现在还清晰可见。 记者:是一次裂的? 周大爷:慢慢裂的,原来小,慢慢越来越大。原来深,现在浅了。 记者:最深的时候有多深? 周大爷:溜腰深,200多米。 记者:最宽的有多宽? 周大爷:一米多。浇地根本就灌不满。 记者:咱这儿这种裂缝多吗? 周大爷:不少,这儿一条,那儿一条,再往东还有一条。 长年跟踪观测地质灾害的河北省地矿局第三水文工程地质大队副总工程师、地质环境监测站站长寇秋焕介绍,从2006至2010年,衡水市共发生10起比较大的地裂缝,最长的是武邑至阜城县的一条地裂缝,长8公里。 寇秋焕介绍,这些地裂缝形成的主要因素是衡水市超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地下水过量超采,深层地下水位下降,没有有效补给,就会形成地下漏斗,也就是说地下水位在海平面以下。70年代初期漏斗仅限于冀州、枣强、桃城区一带,俗称冀枣衡漏斗。现在冀枣衡漏斗面积已经连片扩大,形成华北平原一个大的漏斗区,8800多平方公里。 寇秋焕:现在漏斗已经不是封闭的漏斗了,已经是和德州、沧州、邢台的漏斗连成一块儿了,形成一个大的复合型的漏斗了。 资料显示,目前河北省共有地下水漏斗区25个,其中漏斗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7个,地下漏斗改变的不仅仅是地形地貌,更改变着地下漏斗区人们的生活。 在沧州市,地面沉降超过2米。记者在沧州市人民医院采访,河北第四水文地质大队高级工程师杜兴明指着院子中一个美丽的喷泉花园说,几年前,这里还是一栋小楼房。 杜兴明:这个医院的原先的一个妇产科病房,当时它是一个三层小楼,三层变成了两层小楼,也就是说底下一层已经变成地下室了。 在冀东水稻主产区昌黎县,村民孙立军告诉记者,因为没有水,家里已经不种水稻了。 孙立军:我叔过去都是种水稻,那时候地下水位比较浅,打个眼就有井。但是水位越来越低了。每年种庄稼,买的水泵功率就得越来越大了,水流一年比一年小,有时候甚至没水。而且有的地方光用水泵还打不出水来,还得找,水肯定是越来越少了。 河北省衡水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尹俊岭告诉记者,作为资源型缺水省份,河北省境内还没有大的江河。为了满足工农业以及居民生活用水,从上世纪80年代起,河北开始超采地下水,年均超采50多亿方,已累计超采1500亿方,面积达6.7万平方公里,超采量和超采区面积均为全国的1/3。 尹俊岭:反正现在这个形势很不乐观,生活用水井差不多打四百多米,故城部分井得打六七百米。再往下打基本都到地热层了,那水就不能吃了。 与河北相比,北京的情况也并不乐观。按照北京市资料显示,北京十年来的人均水资源量仅仅只有107立方米,刚刚够极度缺水线的五分之一。在去年8月,北京曾经在一月之内四次刷新用水最高纪录,峰值用水量接近一个半昆明湖的全部水量。 因为用水量的持续攀升,北京早在2003年就先后启动四个应急水源地。2003年正式启用的怀柔应急水源地是北京第一个被启用的应急水源地。京密引水管理处备用水源管理所所长任宇介绍,最初启用时,应急水源地下水位埋深在16米左右,但现在每供水一天,地地下水位就下降5至10公分。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员赵章元给出了答案。 赵章元:那不是各地经常会有报道说会有陷坑出现,这就是地下漏斗已经出现,整个华北地区是有5万多平方的漏斗,当然更主要的是水量越来越少,大兴那边我们调查都有打到300米的了都打不上水。 一边是地下水资源超采问题凸显,一边要百姓生活用水的保障供应,取舍的天平如何平衡?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相比南方,北方水资源想对贫乏,要平衡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和百姓生产生活用水之间的矛盾,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了“南水北调”工程。 今年年底前,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将向北京每年供水10.5亿立方米。这部分水进京之后,将替代怀柔、平谷、昌平等地的应急水源地,还将替代城区的自备井,从而涵养北京的地下水。从这一点上,南水北调工程为缓解北京供水压力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刘斌也给大家算了一笔账,就是,即便是南水北调的水进京,也很难彻底改变北京水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 刘斌:10亿方除以我们现在的人口,2069万。我们每个人增加的水资源量也只有不足50方,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并不会因为10亿方到来有多大的转变。无论南水北调的水来与不来,北京市都要加强节约用水。 河北省衡水市水务局水资源科科长卢新民同样表示,虽然有南水北调工程,但外来水只是暂时缓解缺水问题,难以治本,只有节水才是必由之路。 卢新民:节水不是一个人两个人,一个部门两个部门的事儿,提倡全民节水,把节水贯穿到生产、生活的始终。 不过,北京市水务局总工程师陈铁表示,随着南水北调中线水的进京,北京将停止超采地下水,并利用一部分南水北调水回灌,这样将有利于北京地下水的恢复。 陈铁:我们必须尽快地恢复,第一遏制它继续超采,第二用南水北调的水补了总比不补强,起码它不再恶化了。(原标题:《华北地下水超采严重 已形成世界上最大“漏斗区”》)
个人分类: 资源|14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河北地下水超采30年,现全国最大漏斗区
xjtuhyg 2014-4-30 16:54
河北地下水超采30年,现全国最大漏斗区 作为资源型缺水省份,河北省境内还没有大的江河。为了满足工农业以及居民生活用水,从上世纪80年代起,河北开始超采地下水,年均超采50多亿方,已累计超采1500亿方,面积达6.7万平方公里,超采量和超采区面积均为全国的1/3 ,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生态和地质灾害问题。 关键词 : 河北,地下水,水漏斗,海水西调, 南水北调、引黄入冀 2014-04-30 01:41:59  来源 : 人民网 ( 北京 ) http://news.163.com/14/0430/01/9R1TKQ060001124J.html “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积水能够存整个冬季。结冰后,小孩都可以在上面溜冰。”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天台山村一位翟姓村民对《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说,而现在,大雨过后,村里面坑塘处积满水后,水下渗得很快,都存不住水了,坑塘都顶不到冬天。 天台山村地处天台山沉降区,位于邯郸市的东南部,是地下水超采的重灾区,地下水位年下降超过1米。 从涧沟开始,河北省地下水采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晚期。而如今却面临着无水可用的境地。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量和超采面积均为全国的三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生态和地质灾害问题。 4 月8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调研,重点强调了当地地下水超采的治理问题。 4 月下旬,《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赴衡水市武强县、邯郸市肥乡县等地下水超采严重地区,探寻当地水资源、农业和城镇化发展的矛盾。 超采30年 4 月的华北平原,葱绿的麦苗一望无垠。谷雨刚过,冬小麦正在拔节。这个时候,也正是麦苗最需要水的时候。进入春灌期,田野中机井轰鸣,地下水沿着软塑料管道流向麦田。 但就连当地官员也感叹,这样的景象还能持续多久。 武强县 水务局局长张建国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自从上世纪90年代,全县的生产生活用水就开始完全依赖地下水。 这导致深层地下水静水位以每年0.8~1.2米的速度加速下降。由原来的70米下降到如今的地下90米。 “ 地下水的持续下降,直观的后果就是机井报废率升高,农业的灌溉成本增加。特别是地面沉降。 近30年来,武强地面沉降0.7~0.8米。 ”张建国说,如果这样持续下去的话,再过四五十年,将面临没有地下水可用的现实。 还有一种表象就是地面沉降裂缝。天台山村村民向本报记者回忆说,一二十年前,当地坑塘处曾经出现过三四个地裂缝,裂缝来得突然,村民们不知所措。 “ 当时没人敢去查看裂缝,这因为裂缝周边是淤泥,不安全。”一位郝姓村民告诉记者,相伴随的还有墙面的裂缝。 本报记者在天台山村看到,尽管坑塘裂缝已经被泥沙淤平,但墙壁裂缝清晰可见。 资料显示,自从1963年3月在邯郸市发生地裂缝以来,河北平原地区地裂缝不断出现。 2006 年,河北5县出现地裂。截至那时,河北平原区已发现地裂482条,影响到7个城市的近70个县(市),给工厂、学校、民房、道路等交通设施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有的甚至“引起群众恐慌,影响社会安定”。 当时,官方给出的结论是,地裂祸起地下水超采,与地震无关。 邯郸市水利局工作人员刘洋对记者表示,对于这些地质灾害,因为受监测资料和监测手段的限制,无法明确它们发生的确切原因以及地下水超采的具体影响程度。 不管怎样,河北省成为地下水超采的重灾区已是不争的事实。 作为资源型缺水省份,河北省境内还没有大的江河。为了满足工农业以及居民生活用水,从上世纪80年代起,河北开始超采地下水,年均超采50多亿方,已累计超采1500亿方,面积达6.7万平方公里,超采量和超采区面积均为全国的1/3 。 地质勘探部门的资料显示,河北深层地下水位正以每年0.5至1米的速度下降,该省当前的深层地下水位较之上世纪50年代已下降40至60米,华北地区或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 农业节水之困 河北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 而农业绝对是用水大户 。 在河北农村,随处可见的机井,依旧不断透支着地下水,但生产之需、监管之难都预示着农业节水之困。 农业综合开发10年,河北省在2013年实现新增粮食产能占全国1/4。根据河北省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河北省粮食播种面积631.6万公顷,总产量3365万吨。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的目标是到2015年,建设300万亩高标准节水农田。 目前,农业用水基本上能够占到社会总用水量的七成以上。 就以邯郸来说,2012年全市用水20.7亿方。其中,农业用水量为15亿方,占总用水量的比重为72.2%。 本报记者在当地采访时了解到,原先华北平原的作物熟制是两年三熟,建国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变更为一年两熟。一季小麦,一季玉米。即便是现在,华北平原的灌溉方式也不先进,为了满足农业生产,只有大量开采地下水。 “ 不只是这里在抽(地下水),别的地方都抽。”上述翟姓村民对本报记者说。 刘洋告诉本报记者,这一块要监管起来很困难。因为地表水无法满足用水需求。只需要到县水利局备案后,村民就可以自行打井。 而对于农民来说,农业要进行灌溉,尤其是大田作物,不需要支付水费,只需要付电费。电费成为农民进行灌溉的主要制约因素。 与此同时,小农经济下所形成的地块分散,导致喷灌、滴灌这样的节水技术很难推广。刘洋表示,不包括水源工程,田间采用喷灌设施,大概需要1600~1700元。滴灌比采地下水灌溉高200元。虽然政府有补贴,但是农民仍然没有动力。 “ 这主要在于农民一般只关心眼前利益。前期的投入,后期的维护管理,都需要费用。往往是后者的成本更高。农民看的不是节水效应,更多的是经济效应。只要将水引到田地里面,收上庄稼就行了。不会关注环保问题。”刘洋说。 缺水的问题,也同样困扰着衡水。武强县农牧局副局长张金芳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尽管农业是耗水大户,但是作为全国粮食产能大县,武强县每年为生产5亿斤以上的粮食,不得不开采地下水。 张金芳表示,作为主要的耗水作物,冬小麦在生长周期内需要3~4次的灌溉。占整个农业用水量的近七成。但不能因此就一味要求调整种植结构,还得根据农业的实际情况来定。 目前来看,主要问题是农业用水的利用率不高。 为发展节水农业,张金芳介绍,一要改变灌溉方式,宽畦改窄畦,长畦改短畦;二要在关键时期,也就是选择农作物生长周期内对水最敏感、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灌水。除此以外,深耕深松、选用抗旱品种,推广覆盖保墒等措施也被采用。 4 月8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衡水市武强县调研时指出,解决地下水超采问题,节约用水是重点。农业是节水的重点领域,要适当调减高耗水作物的种植,大力发展节水旱作农业。 面对近年来农业生产的代价,“十连增”背后,中央已经不再单纯强调增产,而是更为重视粮食的安全以及农民的增收。这种以牺牲地下水为代价来维持粮食增产的农业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为了破解农业生产与地下水开采的矛盾,河北省省长张庆伟说,河北将积极调整种植结构,适当压减冬小麦面积,改种玉米、棉花等低耗水农作物,鼓励改种青贮玉米、苜蓿等饲草作物。同时,加快水利工程建设,采取引水、调水、蓄水等一系列措施。 “ 上项目,先看水够不够” 除了农业,河北省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着水资源的压力。 自从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被赋予重要使命。根据《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蓝皮书,2013年,河北省城镇化率为48%。这一数据低于53.73%的全国平均水平。与北京的86.3%、天津的83%存在较大差距。 伴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河北将面临资源环保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尤其是考虑到水资源承载能力,在衡水考察时,汪洋特意提到,要遏制高耗水产业发展,防止盲目扩大城镇规模。 高耗水的背后是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这导致的不但是产能过剩,还有水资源的过度开采。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量水而行,因水制宜。 河北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处长郭卓然对媒体表示,过去是先建项目,然后找水。 将来是要先看水够不够,然后再决定能不能上项目。 这是节水思路的转变,也是发展方式的转变。 实际上,在河北省出台全国首个省级《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后,2013年,邯郸市开始实施控水方案。把水资源论证作为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和开工建设的前置条件,禁止建设高耗水、高污染、低效益项目。 “ 方案的实施将倒逼产业的转型,有效控制重污染企业的进入。尤其是政府将水资源的管理作为水利改革发展考核的主要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刘洋表示。 为防止城市规模的过度膨胀,2011年,北京市提出“因水制宜、量水而行”,将水资源承载量作为支撑城市发展和人口规模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对于地下水超采严重的河北省来说,2014年,国务院开始启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 汪洋强调,通过“控”、“蓄”、“养”,增强水资源可持续供给能力。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地下水超采治理,促进各行各业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 尽管有外来水源,如 南水北调、引黄入冀 ,但是从根本上,还是要改变过去粗放的用水方式,按照省级意见要求,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刘洋说。(刘洋为化名) 调查与思考 霍有光.现有南水北调中线“补偿工程”的不合理性及其取水口选址研究.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1(2).24~27. http://www.cas.cn/xw/zjsd/200906/t20090608_639860.shtml (中国科学院网) http://big5.cas.cn/xw/zjsd/200112/t20011230_1683424.shtml 霍有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宜选择丹江口水库为取水口.科技导报,2000(11).11~14. http://www.cas.cn/xw/zjsd/200906/t20090608_639857.shtml (中国科学院网) http://www.doc88.com/p-895572407242.html 霍有光.再论鸭绿江水南调工程,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9(3):57~6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JKF903.016.htm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jkjyjyfz199903013.aspx 霍有光.策论鸭绿江水南调工程及跨渤海湾渡槽公路两用大桥,科技导报,1997(11):53~56. http://lib.cqvip.com/qk/90455X/199711/10124534.html 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KJDB199711019.htm
94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京地下水超采15年 地下漏斗区约千平方公里
readnet 2014-4-27 09:53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4-4-26 11:09:44 选择字号: 小 中 大 北京地下水超采15年 地下漏斗区约千平方公里 地下已形成约1000平方公里“漏斗区”,北京提出“以水定人”推动首都人口和功能疏解 4月23日,市委常委召开扩大会议,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国务院有关会议精神。市委书记郭金龙说,北京水安全问题的症结是人口无序过快增长,深层次原因是功能过度集聚。我们必须拿出更大的担当精神,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坚定不移地推动首都人口和功能疏解。 多年来,北京水资源紧缺已成共识,为何现在强调“以水定人”?是否意味着水资源已无法承载目前人口? 北京市水务局介绍,截至今年1月,北京地下水已连续十五年超采,地下水位比1998年同期下降12.83米。而专家认为,水资源可承载的人口数量现在已接近饱和。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邓琦 饶沛 提起北京缺水的现状,很多市民缺乏直观感受,因为随时拧开水龙头都会有水。实际上,为保证供水,从1999年起,北京就开始超采地下水,每年超采约五亿立方米。 地下形成漏斗区约1000平方公里 北京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是一个特大型缺水城市,随着经济、社会、人口的不断增长,水的压力越来越大。此外,1999年到2011年北京遭遇连续干旱,为保障供水,从1999年起北京年均超采地下水5亿立方米,并从河北调水3亿立方米。目前,已超采五六十亿立方米地下水。 连年的超采造成地下水位迅速下降,截至今年1月底,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24.5米,与上年同期相比,地下水位下降0.3米,地下水储量减少1.5亿立方米;与超采前的1998年同期相比,地下水位下降12.83米,地下水储量减少65亿立方米。 此外,北京地下已经形成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区。漏斗中心位于朝阳区的黄港、长店至顺义的米各庄一带。 怀柔、平谷、昌平等地的应急水源地自2003年建成以来,从开采初期的地下水埋深10米,下降到目前的40多米,取水能力衰减一半以上。 有媒体报道,以2012年为例,北京用水缺口保守统计在11亿立方米左右。 南水北调年供水10.5亿立方米 面对严峻的水资源现状,市水务局表示,南水北调工程为缓解北京供水压力将起到巨大作用。 2014年年底前,南水北调工程完工后,将向北京每年供水10.5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不但将替代怀柔、平谷、昌平等地的应急水源地,还将替代城区的自备井,从而涵养北京的地下水。 但是,市水务局表示,水资源自然禀赋不足、严重短缺是北京需长期面对的基本市情水情,即使南水北调江水进京,也很难彻底改变北京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定位。 ■ 对话 “以水定人”是调控战略 北京的人口调控问题由来已久,“以水定人”的说法也不是第一次提及,为什么要强调“以水定人”?新京报采访了参与过“十二五”规划纲要、首都经济圈规划起草等工作,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 新京报:你之前说过土地不是制约北京人口最关键因素,而是水? 杨开忠:从资源环境系统来说,决定北京能够承载多少人口的因素,是水资源。就像一个由木板围成的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板,北京的资源系统,最短板就是水。北京平原地区跟国际上日本首都圈、伦敦圈、纽约圈相比,面积并不小,土地本身并不是制约北京人口最关键的因素。 新京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能否扩大水资源承载的人口量? 杨开忠:按照北京市规划和相关文献,万元GDP水耗如果达到香港的水平,北京最多能承载2300万人口。我认为,未来水利用效率会提高,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可承载人口就增加了。但是未来要发展,人均用水要增加,所以未来水资源可以承载的人口数量是减少的,按照2300万的承载量,现在已接近饱和。 新京报:北京为何现在强调以水定人?是否意味着已无法承载目前人口? 杨开忠:过去也强调水资源的约束,现在基本上是到了关键时候。什么叫无法承载?这取决于老百姓的容忍程度。如果人口还要增加,只能牺牲生活水平。目前来看,老百姓不能接受现在的生态环境,所以这让水资源问题变得更加透彻。 新京报:如何以水管人? 杨开忠:最重要的是以水来确定城市人口的控制目标,这是个战略性问题,是协调北京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关系的重要方面。其次,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要把水资源的稀缺性通过价格传达给家庭和企业,让他们自己决定是否呆在北京。如果把“管人”理解得更广,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可以改善生产和发展环境来造福于人口。 ■ 综述 北京人口调控 从“以户籍管人”到“以水定人” 人口规模过大是长期困扰北京的一个问题。《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提到,到2020年人口总量调控在1800万以内,可是这一目标到2009年底时就已被打破(1972万人)。今年的北京两会上,北京又启动了新一轮的人口调控。北京市2014折子工程中,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里包括“常住人口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纵观北京发展战略,控制人口的思路一直存在。从最初的户籍人口调控,到后来的流动人口调控;从“以房管人”、“以业控人”、“以证管人”,到再次被提及的“以水定人”等措施,北京一直在寻找出路。 ●20世纪80年代前 严格控制户籍人口 从制定第一个五年规划开始,北京就明确了“控制北京市人口的盲目增加,减少城市人口”的思路。此后,北京市从来没有停止过控制人口的努力,甚至提出过“北京人口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1000万人”的严格目标。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可调控的对象是户籍人口的迁移增长。北京市当时人口规模控制的重点在户籍人口的迁移,严格限制入籍人口,在某些时候甚至鼓励户籍人口的迁出。 然而,几十年中,户籍人口迁移调控的目标并未能有效地得到实现。尽管北京市的人口规模控制目标从最初的460万左右一步一步地增加到1000万左右,但每一次设定的人口控制目标都会在很短时间内被突破。 ●20世纪80年代中期 管理“低端”流动人口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城市人口增长主要源自流动人口的增加。在此背景下,北京市曾提出以“总量控制”为核心的流动人口规模控制政策,并希望通过限制外地人在北京的就业工种等措施来达到流动人口总量控制的目标。 2005年,北京市发改委就“十一五”规划向市民问计活动中征集产生的“三大民意”,“第一大”就是“减少低素质人员进京”。具体对“低端”流动人口的管理从2011年开始,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大篇幅阐述人口控制目标和决心,当时提出通过“以房管人”、“以业控人”、“以证管人”、缩减进京指标等方面控制人口。 由此,北京在2011年进行了一轮对“地下空间”的清理和整治。 波及面最广的或是“以房管人”,2013年开始群租房整治,同年9月北京市提出中心城区坚决停止新建商品住宅,严格控制旧城的新增规模。 ●2014年 水资源成为评估指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人口规模调控”。除了主要针对低端人口的“产业调控”、“以房管人”,“对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进行人口评估和交通评价、水资源评价,研究建立与人口调控挂钩的政府投资、公共资源分配机制”被写入报告。 今年4月,阶梯水价举行了听证,地铁票价调整也将在今年下半年展开。有专家认为,这是利用经济手段,提高生活成本,调控人口规模。 此外,“低端”产业及相关从业人口也将面临一轮“迁移”。“动批”已确定外迁,大红门正在接洽。酝酿已久的居住证制度也被写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毋庸置疑,一个城市应该有一个相对合理的人口规模,而如何缓解北京市的资源与人口之间的矛盾待破题。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分享到: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2014-4-26 21:49:23  discovery IP: 只控制人口根本就是舍本逐末,根本没有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所幸现在终于想明白了。 [回复] 2014-4-26 20:36:02  eastHL IP: 对北京的部分大学来说,现在迁来广东东莞,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在这之前,很难;在这之后,也很难。现在是扫黄之后的空档期,是大学迁入的好时机。过了这个窗口期,机会就渺茫了。 拆迁越来越难,成本越来越高,可用地皮几乎耗尽,如果不是扫黄扫成空城,东莞不一定就愿意接受外来大学迁入。 当然,现在也有难度。 你迁过来,东莞市领导有啥好处?出了事还要兜着。 但是北京的大学领导们,应该下决心,现在是百年建校的千载难逢的机会。 [回复] 2014-4-26 20:23:27  zhongwen123 IP: 在这种专制国家,即使其他地方干死渴死,北京是不会缺水的。只有北京的人干死渴死了,政府可能有其他想法。 [回复] 2014-4-26 17:09:25  jingpeng IP: 让北京和其他城市一样,靠自己的资源发展,而不是全国人民养北京,就不会出现人口过度聚集了。 [回复] 2014-4-26 15:39:05  eastHL IP: 赞杨开忠。 不只是北京一地的“瓶颈”,是整个华北平原,甚至全国的“水瓶颈”问题。一旦整个华北平原的地下水抽干,中国将面临巨大的灾难。到那时,不是能否“可持续发展”,而是能否“可持续生活”。 “南水北调”显然是权宜之计,不是长久之计——河水会逐渐减少,这可能是冰川期结束后的总体趋势,南水北调有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无水可调。地下水可能在百年内无水可抽。 华北平原的总体结局,有可能在百年后回归依靠雨水吃饭。 百年建校——建议应着手计划将北京的部分大学迁到广东东莞。 [回复] 2014-4-26 13:11:00  x119654945 IP: 以前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现在会不会只许官员玩水,不许百姓喝水。 [回复] 2014-4-26 12:36:19  zhkj IP: 呵呵呵呵,只怕是晚了些。北京解决水不困难,北京解决欲望就难多了。其实,全国都一样,那里不缺水?,呵呵,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科学想成就神话。过去,提个建议,好歹也有个回文,现在,不知道跑到那里去了,连个回复也没有,那些科技大佬们吹呀,呵呵,直到吹破天不止。 这会儿又假科学起来了。又与资本主义国家比较,呵呵,傻不傻啊。北京,最缺的不是水,是人,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人,北京,你有吗?呵呵。中国,你有吗? [回复] 2014-4-26 12:31:04  wzpwlsbio IP: 机会和资源差别不悬殊自然就可以解决了。 [回复]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0 个评论
灾害的积累、爆发与防治
杨学祥 2014-4-27 09:38
前奏曲: 点评:高层建筑基础建设排掉的水近年来不断增加,值得关注。漏斗危害见下文: 焦点直击:北京地下水超采15年 形成约1千平方公里漏斗区 发布:2014-04-26 13:30:14 作者:环球资讯广播 #焦点直击#【北京地下水超采15年 形成约1千平方公里漏斗区】目前,北京已超采五六十亿立方米地下水。北京地下已经形成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区。漏斗中心位于朝阳区的黄港、长店至顺义的米各庄一带。详细: http://t.cn/8s8k3Bv http://society.kankanews.com/radio/2014-04-26/4414838.shtml 灾害的积累、爆发与防治 杨学祥 人类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有无数的效应,其中许多是不可预料的。这是 G. 哈定提出的生态学第一定律,可称为多边效应原理。人们为了某一种经济目的盲目地开发某一种资源,其后果是破坏了大量的其他自然资源。如采掘地下矿物破坏地表植被,破坏和污染地下水资源,使有毒性、放射性、致癌、致畸变的元素散布到世界各地,进入人类的食物链中,造成不可挽回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以及难以恢复的环境灾害。从整体思维出发,实施集约式综合矿物和资源开发,充分利用矿物和资源的各种有用物质元素,兼顾生态环境效应,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效益,避免负面效应造成的经济损失。排水致旱、毁林沙化以及 DDT 杀虫剂也是最鲜明的实例。任何新开发项目必须经过“多边效应”检验,因小失大的教训不能继续重演。 一、量变积累发生质变的几个例子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规律是:少则为宝,多则为害。古今中外,莫不如此。现举数例,以备世人参考。 例一: 1939 年瑞士人保罗·穆勒制成了有卓越杀虫特性的农药 DDT ,并为此而获得诺贝尔奖金。此后, DDT 和其他农药的生产发展迅速,迄今全世界已生产了 DDT200 万吨以上,各种有机化学农药的总产量每年达 250 万吨,全球农药的销售额从 1970 年的 30 亿美元上升到 1990 年的 200 亿美元。农药的使用已成为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手段。随着农药的大量使用,其生态学恶果日渐显著。农药在制造、运输与施用过程中造成人畜中毒事件的报道已屡见不鲜。 1984 年 12 月美国联合炭化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农药厂的毒气泄漏事件造成 2000 多人死亡, 20 多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施用农药时会把害虫及其天敌一并杀死,部分害虫重新繁殖起来时,其危害程度往往加倍甚至数倍于施药之前。大量施用农药造成的食物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现已查明多种农药属于致癌物,随着农药的广泛使用,中毒事件、癌症发病率与畸形婴儿等都在不断增加。 例二: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凯白勃鹿长期以来与当地的草原及其天敌美洲狮、狼和郊狼处于一种平衡状态,鹿群数量维持在 4000 头左右。 1906 年该地由森林保护区变为狩猎保护区。为了保护鹿群,开始执行一项捕杀其天敌的计划,到 1915 年已捕杀了 600 头美洲狮, 1925 年完全消灭了狼,并猎杀了 3000 只郊狼。鹿群以每年 20% 的速度增值, 1918 年达到 10 万头。结果草原被啃吃殆尽,土壤日趋瘠薄,树叶被啃吃的高度愈来愈高,使当地的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最后鹿群成批的饿死,到 1932 年减少至 2 万头左右,到 40 年代又下降至几千头的水平。澳大利亚的野兔成灾是另一个著名的例子。 二、地下水过度开采所造成的危害 19 世纪初,一些城市化较早的地区已出现地下水位的下降,例如伦敦市在 1820 年发现其自流水压下降, 1843 年地下水位下降了 7.5m , 1936 年下降了 100m 。目前研究最详细的一个大型地下含水层的枯竭是美国中西部的欧加拉腊含水层,它北起南达科他州,向南延伸,包括怀俄明州、内布拉斯加州、科罗拉多州、堪萨斯州、俄克拉何马州、新墨西哥州和得克萨斯州等七个州的部分地区。这个含水层灌溉着美国 1/5 的农田,喂养着美国 40% 的肉用牛,全部农牧业年产值达 320 亿美元。这个含水层补给速度极其缓慢,开采速度 8 倍于补给速度,在南部的 4 个州里有时开采速度竟比补给速度高出 100 倍。专家们预测这个含水层将于 2020 年完全抽干,现在有些地方井深已达 2000m ,高昂的提水费用开始使一些农民望而却步,有 5 个州的水浇地面积已在减少,农民不得不改种耗水较少的作物。 我国华北平原地下水位的下降也遵循同样的规律。北京城区明代时仍有部分自流井,至明末清初因地下水位下降不再自流。北京西郊的承压水层所形成的自流井一直延续到 1960 年以后才因水位下降而干涸, 1960 年以来,北京的地下水位每年下降约 1m 。目前,我国北方地下水超采严重,北方 37 个城市每年超采地下水 63 亿 m 3 ,深层地下水位则以每年 2m 的速度下降。目前一些地区出现“井旁经济”,大范围推广将加速地下水位下降。 以过量开采地下水来抗旱救灾只能是应急之举,决非长久之计。地下水层被抽干以后,其物理性质与力学性质发生变化,在上覆层的压力下发生沉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些城市迅速膨胀,地面沉陷幅度也很大。地面较大幅度沉陷带来一系列问题:地表渠道与地下管线损坏、路面与建筑物破坏,这些均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维修、加固和重建。美国加州洛杉矶以南的长滩市 1940 年开始发现地面沉陷, 70 年代中期沉陷区中心部分下沉 9m ,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达 1 亿美元。 1958 年开始大量注水,充填原来采油的岩层,几年以后制止了沉陷, 1963 年地面回升 15% 。墨西哥城也是一个迅速发展的城市, 1895 年人口为 50 万, 1975 年发展到 800 万( 1988 年达 1920 万),与此同时地面沉陷了 7m , 1937 年建成的美术馆下沉了 3m ,一楼已完全变成地下室。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沉陷区之一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华金谷地,沉陷区面积达 13500km 2 ,沉陷幅度平均为 1m ,最大处达 10m 。谷地中长达 112km 的地段沉陷 3m 以上,整个沉陷区的体积达 180km 3 。 我国大城市的地面沉降也有类似情况。天津市 1959 至 1982 年累计最大地面沉陷量达 2.3m ,平均每年沉陷 250px 。上海市区的地面沉陷量已达 2m 以上,以 50 年代后期沉陷最严重,市区平均每年沉陷量达 275px ,沉陷中心(普陀区)达 2875px ,沉陷大于 1250px 的面积达 66.1km 2 。常州、苏州和无锡的沉陷也很明显,年平均沉陷量在 14~950px ,南通市的年沉陷量达 125px 。据目前统计,天津、北京、西安、太原等二十多个城市出现地面沉降。沉降量在 100~600mm 的达 34000km 2 , 600~1100mm 达 5000km 2 。 三、 过量使用地表水造成的危害 黄河断流始于本世纪 70 年代。 1991 年以来,黄河年年断流, 1997 年断流达 224 天,断流距离为 700 公里。黄河水 90% 用于农业,近年的耗水量已经达到 488 × 10 6 m 3 。这将对北方农业及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许多河流断流已成为西部干旱区的普遍问题。如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由四大支流补给变为两大支流补给,并且自铁干里克以下完全断流,河道缩短了近 300km 。大量引水也带来了湖泊面貌的极大变化。如新疆建起了 482 座水库,总库容为 61 亿 m 3 ,水域面积近 2000km 2 ,但这也导致新疆的湖泊面积由 9700km 2 缩减至 4748km 2 ,丧失近 5000km 2 。罗布泊、玛纳斯湖、艾丁湖、台特马湖等许多著名湖泊相继消失,艾比湖也由 302km 2 锐减至 23.6km 2 ,接近消亡边缘。水库与湿地沼泽相比,缺少漂浮植物和芦苇等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保护—一部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减少水分蒸发。水库和自然湖泊的易位是得不偿失的。塔里木河干流上游年径流量为 50 亿立方米,由于任意截流引水,至中游已下降到 10 亿立方米。卡拉水文站 20 世纪 50 年代流量为 13.5 亿立方米, 1997 年已减至 1.44 亿立方米,以至下游 300 公里的“绿色走廊”因河流断流而大部分沦为一片沙漠。 位于中亚干旱区的咸海地区,在前苏联的农业生产上却居于重要地位,其棉花产量占前苏联的 95% ,水果占 1/3 ,蔬菜占 1/4 ,稻谷占 40% 。由于气候干旱, 90% 的农田依靠灌溉。随着生产的发展,在入流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上挖掘了一系列的运河以引水灌溉,水浇地从 50 年代的 290 万公顷发展到现在的 750 万公顷,引水量每年达几十万立方公里。入海水量的大量减少使近 30 年咸海面积缩减了 40% ,贮水量减少了 67% ,海平面下降了 14m ,海水退缩后使 30000km 2 的海底出露,变为沙漠,使原有几千人口的沿海城镇穆伊纳克和阿拉尔斯克处于风沙包围之中,入海两条大河三角洲的湖沼消失,当地 70%~80% 的动物灭绝。随着海水容量的减少,水中含盐量增加 2 倍,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本地鱼种已完全绝迹,渔业也随之调零。干涸海底的含盐尘土被风吹扬至附近的农田,使作物减产。农民为了维持农作物的产量而大量施用化肥与农药,污染地下水。环境质量的恶化导致许多疾病的流行,据报导象传染性肝炎、伤寒、黄疸、肠道感染和癌症等病例均明显增多。大风还把灰尘、盐分和风干了的农药颗粒吹扬至几百公里以外,西达黑海,北达北极圈内。盐分与农药颗粒随雨水降落,所到之处,作物、草地牧场、森林和野生生物均受其影响。 四、 灾害经济管理与水利工程管理 近年来中国北方的干旱和沙尘暴愈来愈频繁。地形地貌、构造运动、高温、少雨和超常强烈频繁的春风等自然因素,以及过度开垦、放牧、不合理使用水资源和砍伐森林等使生态恶化的人为因素,是其形成原因,缺水是问题的关键。加强科学管理力度十分必要。 西北沙漠带地处青藏高原、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和蒙古高原之间,是北半球西风带的天然风道,有丰富的沙源,高温、少雨和过度农、牧、林业生产使湖泊萎缩,湖底砂石出露,形成类似咸海地区的沙漠化过程。天然风道中的强风使黄土东飘,沙漠东扩,是地质时期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青藏高原高于 6000 米的冰山雪地集中在西南部,是印度河、恒河、湄公河和长江的丰富水源;而青藏高原东北部较低,全球变暖导致的冰融雪消使黄河的水源已日趋减少,源头沙化现象异常严重。西北冰川面积达 2.8 万 km 2 ,储水量 28.5 亿 m 3 ,积雪储水约 361 亿 m 3 ,是降水量只有 100~200mm 的平原地区重要水资源。在全球持续变暖和西北沙漠化加剧的条件下保存这些水资源,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显而易见。 淡水资源短缺和土地沙漠化的严峻形势为中国治水方略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宝贵的淡水资源,是存还是放?把排水型的水利工程变为储水型的水利工程,已是水利工程建设的新趋势。问题是:我们能腾出多少空间来储存淡水?陈梦熊院士提出的“开发利用天然地下水库”方案意义重大(见:《科学新闻周刊》,第 28 期)。 人是第一可宝贵的,但过多的人口会使地球的资源不堪重负。人口的压力使恢复生态平衡的目标变得如此遥远——沙尘暴科考队的调查表明,尽管黄沙日复一日地侵吞了他们的良田和住房,由于燃料短缺,农民还是砍伐掉了唯一能阻挡黄沙的树林。如此看来,退田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还不够,必须退人还原——还给大自然一个无人为干扰的生态空间。错误的抗灾措施导致更大的灾害发生,人不退出,自然生态环境就难以恢复。在人退沙进的条件下,集青藏高原融化的雪水,把中国西部浩瀚无人的沙漠变为淡水蓄存之地,成为中国北方的天然地下水库,实现西部源头的南水北调,是改造西部沙漠、防止东部沙化和预防未来淡水危机的上策,应该是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中之重。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48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北京地下水超采15年 地下漏斗区约千平方公里
热度 1 redtree 2014-4-26 21:09
北京地下水超采15年 地下漏斗区约千平方公里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4-4-26 11:09:44 地下已形成约1000平方公里“漏斗区”,北京提出“以水定人”推动首都人口和功能疏解 4月23日,市委常委召开扩大会议,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国务院有关会议精神。市委书记郭金龙说,北京水安全问题的症结是人口无序过快增长,深层次原因是功能过度集聚。我们必须拿出更大的担当精神,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坚定不移地推动首都人口和功能疏解。 多年来,北京水资源紧缺已成共识,为何现在强调“以水定人”?是否意味着水资源已无法承载目前人口? 北京市水务局介绍,截至今年1月,北京地下水已连续十五年超采,地下水位比1998年同期下降12.83米。而专家认为,水资源可承载的人口数量现在已接近饱和。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邓琦 饶沛 提起北京缺水的现状,很多市民缺乏直观感受,因为随时拧开水龙头都会有水。实际上,为保证供水,从1999年起,北京就开始超采地下水,每年超采约五亿立方米。 地下形成漏斗区约1000平方公里 北京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是一个特大型缺水城市,随着经济、社会、人口的不断增长,水的压力越来越大。此外,1999年到2011年北京遭遇连续干旱,为保障供水,从1999年起北京年均超采地下水5亿立方米,并从河北调水3亿立方米。目前,已超采五六十亿立方米地下水。 连年的超采造成地下水位迅速下降,截至今年1月底,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24.5米,与上年同期相比,地下水位下降0.3米,地下水储量减少1.5亿立方米;与超采前的1998年同期相比,地下水位下降12.83米,地下水储量减少65亿立方米。 此外,北京地下已经形成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区。漏斗中心位于朝阳区的黄港、长店至顺义的米各庄一带。 怀柔、平谷、昌平等地的应急水源地自2003年建成以来,从开采初期的地下水埋深10米,下降到目前的40多米,取水能力衰减一半以上。 有媒体报道,以2012年为例,北京用水缺口保守统计在11亿立方米左右。 南水北调年供水10.5亿立方米 面对严峻的水资源现状,市水务局表示,南水北调工程为缓解北京供水压力将起到巨大作用。 2014年年底前,南水北调工程完工后,将向北京每年供水10.5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不但将替代怀柔、平谷、昌平等地的应急水源地,还将替代城区的自备井,从而涵养北京的地下水。 但是,市水务局表示,水资源自然禀赋不足、严重短缺是北京需长期面对的基本市情水情,即使南水北调江水进京,也很难彻底改变北京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定位。 ■ 对话 “以水定人”是调控战略 北京的人口调控问题由来已久,“以水定人”的说法也不是第一次提及,为什么要强调“以水定人”?新京报采访了参与过“十二五”规划纲要、首都经济圈规划起草等工作,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 新京报:你之前说过土地不是制约北京人口最关键因素,而是水? 杨开忠:从资源环境系统来说,决定北京能够承载多少人口的因素,是水资源。就像一个由木板围成的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板,北京的资源系统,最短板就是水。北京平原地区跟国际上日本首都圈、伦敦圈、纽约圈相比,面积并不小,土地本身并不是制约北京人口最关键的因素。 新京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能否扩大水资源承载的人口量? 杨开忠:按照北京市规划和相关文献,万元GDP水耗如果达到香港的水平,北京最多能承载2300万人口。我认为,未来水利用效率会提高,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可承载人口就增加了。但是未来要发展,人均用水要增加,所以未来水资源可以承载的人口数量是减少的,按照2300万的承载量,现在已接近饱和。 新京报:北京为何现在强调以水定人?是否意味着已无法承载目前人口? 杨开忠:过去也强调水资源的约束,现在基本上是到了关键时候。什么叫无法承载?这取决于老百姓的容忍程度。如果人口还要增加,只能牺牲生活水平。目前来看,老百姓不能接受现在的生态环境,所以这让水资源问题变得更加透彻。 新京报:如何以水管人? 杨开忠:最重要的是以水来确定城市人口的控制目标,这是个战略性问题,是协调北京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关系的重要方面。其次,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要把水资源的稀缺性通过价格传达给家庭和企业,让他们自己决定是否呆在北京。如果把“管人”理解得更广,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可以改善生产和发展环境来造福于人口。 ■ 综述 北京人口调控 从“以户籍管人”到“以水定人” 人口规模过大是长期困扰北京的一个问题。《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提到,到2020年人口总量调控在1800万以内,可是这一目标到2009年底时就已被打破(1972万人)。今年的北京两会上,北京又启动了新一轮的人口调控。北京市2014折子工程中,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里包括“常住人口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纵观北京发展战略,控制人口的思路一直存在。从最初的户籍人口调控,到后来的流动人口调控;从“以房管人”、“以业控人”、“以证管人”,到再次被提及的“以水定人”等措施,北京一直在寻找出路。 ●20世纪80年代前 严格控制户籍人口 从制定第一个五年规划开始,北京就明确了“控制北京市人口的盲目增加,减少城市人口”的思路。此后,北京市从来没有停止过控制人口的努力,甚至提出过“北京人口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1000万人”的严格目标。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可调控的对象是户籍人口的迁移增长。北京市当时人口规模控制的重点在户籍人口的迁移,严格限制入籍人口,在某些时候甚至鼓励户籍人口的迁出。 然而,几十年中,户籍人口迁移调控的目标并未能有效地得到实现。尽管北京市的人口规模控制目标从最初的460万左右一步一步地增加到1000万左右,但每一次设定的人口控制目标都会在很短时间内被突破。 ●20世纪80年代中期 管理“低端”流动人口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城市人口增长主要源自流动人口的增加。在此背景下,北京市曾提出以“总量控制”为核心的流动人口规模控制政策,并希望通过限制外地人在北京的就业工种等措施来达到流动人口总量控制的目标。 2005年,北京市发改委就“十一五”规划向市民问计活动中征集产生的“三大民意”,“第一大”就是“减少低素质人员进京”。具体对“低端”流动人口的管理从2011年开始,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大篇幅阐述人口控制目标和决心,当时提出通过“以房管人”、“以业控人”、“以证管人”、缩减进京指标等方面控制人口。 由此,北京在2011年进行了一轮对“地下空间”的清理和整治。 波及面最广的或是“以房管人”,2013年开始群租房整治,同年9月北京市提出中心城区坚决停止新建商品住宅,严格控制旧城的新增规模。 ●2014年 水资源成为评估指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人口规模调控”。除了主要针对低端人口的“产业调控”、“以房管人”,“对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进行人口评估和交通评价、水资源评价,研究建立与人口调控挂钩的政府投资、公共资源分配机制”被写入报告。 今年4月,阶梯水价举行了听证,地铁票价调整也将在今年下半年展开。有专家认为,这是利用经济手段,提高生活成本,调控人口规模。 此外,“低端”产业及相关从业人口也将面临一轮“迁移”。“动批”已确定外迁,大红门正在接洽。酝酿已久的居住证制度也被写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毋庸置疑,一个城市应该有一个相对合理的人口规模,而如何缓解北京市的资源与人口之间的矛盾待破题。
个人分类: 资源|74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北京地下水超采15年 形成约1000平方公里漏斗区
热度 1 xjtuhyg 2014-4-26 08:57
北京地下水超采15年 形成约1000平方公里漏斗区 北京市水务局介绍,截至今年 1 月,北京地下水已连续十五年超采,地下水位比 1998 年同期下降 12.83 米。从 1999 年起,北京就开始超采地下水,每年超采约五亿立方米。地下形成漏斗区约 1000 平方公里 关键词 : 北京,地下水,水漏斗,海水西调 2014 年 04 月 26 日 02:22 来源: 新京报 http://news.ifeng.com/a/20140426/40050562_0.shtml 本版采写 / 新京报记者邓琦 饶沛   4月23日,市委常委召开扩大会议,集体学习 习近平 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国务院有关会议精神。市委书记 郭金龙 说,北京水安全问题的症结是人口无序过快增长,深层次原因是功能过度集聚。我们必须拿出更大的担当精神,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坚定不移地推动首都人口和功能疏解。   多年来,北京水资源紧缺已成共识,为何现在强调“以水定人”?是否意味着水资源已无法承载目前人口?    北京市水务局介绍,截至今年1月,北京地下水已连续十五年超采,地下水位比1998年同期下降12.83米。而专家认为,水资源可承载的人口数量现在已接近饱和。   提起北京缺水的现状,很多市民缺乏直观感受,因为随时拧开水龙头都会有水。实际上,为保证供水,从1999年起,北京就开始超采地下水,每年超采约五亿立方米。    地下形成漏斗区约1000平方公里   北京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是一个特大型缺水城市,随着经济、社会、人口的不断增长,水的压力越来越大。此外,1999年到2011年北京遭遇连续干旱,为保障供水, 从1999年起北京年均超采地下水5亿立方米,并从河北调水3亿立方米。目前,已超采五六十亿立方米地下水。    连年的超采造成地下水位迅速下降,截至今年1月底,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24.5米,与上年同期相比,地下水位下降0.3米,地下水储量减少1.5亿立方米;与超采前的1998年同期相比,地下水位下降12.83米,地下水储量减少65亿立方米。   此外,北京地下已经形成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区。漏斗中心位于朝阳区的黄港、长店至顺义的米各庄一带。   怀柔、平谷、昌平等地的应急水源地自2003年建成以来,从开采初期的地下水埋深10米,下降到目前的40多米,取水能力衰减一半以上。   有媒体报道,以2012年为例,北京用水缺口保守统计在11亿立方米左右。    南水北调年供水10.5亿立方米   面对严峻的水资源现状,市水务局表示,南水北调工程为缓解北京供水压力将起到巨大作用。   2014年年底前,南水北调工程完工后,将向北京每年供水10.5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不但将替代怀柔、平谷、昌平等地的应急水源地,还将替代城区的自备井,从而涵养北京的地下水。   但是,市水务局表示,水资源自然禀赋不足、严重短缺是北京需长期面对的基本市情水情, 即使南水北调江水进京,也很难彻底改变北京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定位 。    “以水定人”是调控战略   北京的人口调控问题由来已久,“以水定人”的说法也不是第一次提及,为什么要强调“以水定人”?新京报采访了参与过“十二五”规划纲要、首都经济圈规划起草等工作,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   新京报:你之前说过土地不是制约北京人口最关键因素,而是水?   杨开忠:从资源环境系统来说,决定北京能够承载多少人口的因素,是水资源。就像一个由木板围成的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板, 北京的资源系统,最短板就是水 。北京平原地区跟国际上日本首都圈、伦敦圈、纽约圈相比,面积并不小,土地本身并不是制约北京人口最关键的因素。   新京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能否扩大水资源承载的人口量?   杨开忠: 按照北京市规划和相关文献,万元GDP水耗如果达到香港的水平,北京最多能承载2300万人口 。我认为,未来水利用效率会提高,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可承载人口就增加了。但是未来要发展,人均用水要增加,所以未来水资源可以承载的人口数量是减少的, 按照2300万的承载量,现在已接近饱和 。   新京报:北京为何现在强调以水定人?是否意味着已无法承载目前人口?   杨开忠:过去也强调水资源的约束,现在基本上是到了关键时候。什么叫无法承载?这取决于老百姓的容忍程度。如果人口还要增加,只能牺牲生活水平。目前来看,老百姓不能接受现在的生态环境,所以这让水资源问题变得更加透彻。   新京报:如何以水管人?   杨开忠:最重要的是以水来确定城市人口的控制目标,这是个战略性问题,是协调北京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关系的重要方面。其次,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要把水资源的稀缺性通过价格传达给家庭和企业,让他们自己决定是否呆在北京 。如果把“管人”理解得更广,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可以改善生产和发展环境来造福于人口。 北京人口调控从“以户籍管人”到“以水定人”   人口规模过大是长期困扰北京的一个问题。《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提到,到2020年人口总量调控在1800万以内,可是这一目标到2009年底时就已被打破(1972万人)。今年的北京两会上,北京又启动了新一轮的人口调控。北京市2014折子工程中,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里包括“常住人口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纵观北京发展战略,控制人口的思路一直存在。从最初的户籍人口调控,到后来的流动人口调控;从“以房管人”、“以业控人”、“以证管人”,到再次被提及的“以水定人”等措施,北京一直在寻找出路。   ●20世纪80年代前   严格控制户籍人口   从制定第一个五年规划开始,北京就明确了“控制北京市人口的盲目增加,减少城市人口”的思路。此后,北京市从来没有停止过控制人口的努力,甚至提出过“北京人口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1000万人”的严格目标。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可调控的对象是户籍人口的迁移增长。北京市当时人口规模控制的重点在户籍人口的迁移,严格限制入籍人口,在某些时候甚至鼓励户籍人口的迁出。 然而,几十年中,户籍人口迁移调控的目标并未能有效地得到实现。尽管北京市的人口规模控制目标从最初的460万左右一步一步地增加到1000万左右,但每一次设定的人口控制目标都会在很短时间内被突破。   ●20世纪80年代中期   管理“低端”流动人口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城市人口增长主要源自流动人口的增加。在此背景下,北京市曾提出以“总量控制”为核心的流动人口规模控制政策,并希望通过限制外地人在北京的就业工种等措施来达到流动人口总量控制的目标。   2005年,北京市发改委就“十一五”规划向市民问计活动中征集产生的“三大民意”,“第一大”就是“减少低素质人员进京”。具体对“低端”流动人口的管理从2011年开始,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大篇幅阐述人口控制目标和决心,当时提出通过“以房管人”、“以业控人”、“以证管人”、缩减进京指标等方面控制人口。   由此,北京在2011年进行了一轮对“地下空间”的清理和整治。   波及面最广的或是“以房管人”,2013年开始 群租 房整治,同年9月北京市提出中心城区坚决停止新建商品住宅,严格控制旧城的新增规模。   ●2014年   水资源成为评估指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人口规模调控”。除了主要针对低端人口的“产业调控”、“以房管人”,“对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进行人口评估和交通评价、水资源评价,研究建立与人口调控挂钩的政府投资、公共资源分配机制”被写入报告。    今年4月,阶梯水价举行了听证,地铁票价调整也将在今年下半年展开。有专家认为,这是利用经济手段,提高生活成本,调控人口规模。   此外,“低端”产业及相关从业人口也将面临一轮“迁移”。“动批”已确定外迁,大红门正在接洽。酝酿已久的居住证制度也被写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毋庸置疑,一个城市应该有一个相对合理的人口规模,而如何缓解北京市的资源与人口之间的矛盾待破题。 调查与思考 霍有光.现有南水北调中线“补偿工程”的不合理性及其取水口选址研究.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1(2).24~27. http://www.cas.cn/xw/zjsd/200906/t20090608_639860.shtml (中国科学院网) http://big5.cas.cn/xw/zjsd/200112/t20011230_1683424.shtml 霍有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宜选择丹江口水库为取水口.科技导报,2000(11).11~14. http://www.cas.cn/xw/zjsd/200906/t20090608_639857.shtml (中国科学院网) http://www.doc88.com/p-895572407242.html 霍有光.再论鸭绿江水南调工程,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9(3):57~6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JKF903.016.htm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jkjyjyfz199903013.aspx 霍有光.策论鸭绿江水南调工程及跨渤海湾渡槽公路两用大桥,科技导报,1997(11):53~56. http://lib.cqvip.com/qk/90455X/199711/10124534.html 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KJDB199711019.htm
940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我国湖泊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仅30%
redtree 2014-3-22 22:07
我国湖泊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仅30% 作者:于文静、宋凌燕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4-3-22 9:56:0   水利部副部长矫勇3月21日表示,目前中国水库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89%;湖泊水源地水质较差,约为30%,主要是富营养问题;地下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大约为40%。   矫勇是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1日举行的发布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作上述表示。   水利部总规划师周学文在发布会上表示,经过多年努力,到去年底,中国已经解决4亿多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现在还有近1亿多的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到明年底,要全部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矫勇指出,中国农村饮水情况较复杂。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率是73%,相对于中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的状况,20人为单元的集中供水标准偏低。另外,还有23%是农村靠自己的山塘水窖来进行供水,标准、保证率都不高。   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陈明忠在会上指出,下一步,要加强水源保护,确保饮用水水源不受污染,与有关部门共同推进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治理,加强江河湖泊水质的监测。
个人分类: 环境新闻|1103 次阅读|0 个评论
Elsevier《水文学杂志》SCI发文统计与投稿指南
热度 1 wanyuehua 2014-3-9 18:25
Journal of Hydrology 《水文学杂志》(荷兰) ISSN : 0022-1694 。 1963 年创刊,全年 60 期,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 SCI 、 EI 收录期刊, SCI 2012 年影响因子 2.964 , 5 年影响因子 3.654 。刊载地表水与地下水水文学的物理与化学问题、水文地质学、农业水文学、水文气象学、参数与随机水文学、干旱地区水文学、应用水文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论文,兼载评论、简讯、书评。稿件来自各国,多用英文发表。该刊 JCR 中 2012 年土木工程学排名第 4 位( 122 种), Q1 (一区);地球科学(多学科)排名第 27 位( 127 种), Q1 (一区);水资源排名第 5 位( 80 种), Q1 ( 1 区)。 该刊每年出版的文献量 该刊每年的引文量 该 刊 1974 年入选 SCI ,目前在 SCI 数据库可以检索到该期刊的 1974 年第 23 卷到 2014 年的第 507 卷 共 10488 篇文章篇,其中学术论文 9770 篇(包括会议论文 300 篇)、社论 236 篇、注释 141 篇、综述 104 篇、讨论 89 篇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分布:美国 3169 篇,英格兰 1180 篇,澳大利亚 906 篇,法国 815 篇,加拿大 803 篇、中国 535 篇(不包括台湾地区 196 篇)等、荷兰 489 篇、德国 480 篇等。 在该刊发文的主要研究机构为美国地 质调查局( US GEOL SURVEY ) 309 篇、英国水文研究所( INSTHYDROL ) 227 篇、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 CSIRO ) 191 篇、中国科学院( CHINESE ACAD SCI ) 189 篇、加拿大滑铁卢大学( UNIVWATERLOO ) 139 篇、英国伯明翰大学( UNIV BIRMINGHAM ) 133 篇、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 USDA ARS ) 130 篇等。 9874 篇文章(仅统计学术论文、会议论文和综述)共被引用 210902 次(其中 2010 年被引用 18162 次、 2011 年被引用 20743 次、 2012 年被引用 24600 次、 2013 年被引用 26768 次、 2014 年被引用 2290 次),平均引用 21.36 次,年均引用次数 5143.95 , H 指数为 136 (有 136 篇文章每篇最少被引用 136 次以上)。 中国学者在该刊共发表论文 535 篇(不包括台湾地区 196 篇),其中学术论文 521 篇(包括会议论文 4 篇)、社论 7 篇、更正 5 篇等。共被引用 6788 次,平均引用 12.69 次, H 指数为 42 。在该刊发文的主要的中国研究机构为中国科学院 189 篇、河海大学 37 篇、北京师范大学 34 篇、中国地质大学 34 篇、武汉大学 34 篇等。 中国学者在该刊每年出版的文献量 中国学者在该刊每年发表论文的引文量 中国学者在该刊发表的 535 篇论文和 38 个国家与地区开展国际合作,其中美国 149 篇, 澳大利亚 49 篇, 加拿大 26 篇,挪威 25 篇,日本 23 篇,瑞典 17 篇,法国 、英格兰各 13 篇等,中国学者在该期刊开展国际合作 最多的研究机构为挪威 奥斯陆大学 合作发表论文 25 篇、美国 德州农工大学 24 篇。 网址: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0221694 编委会: http://www.journals.elsevier.com/journal-of-hydrology/editorial-board/ 作者指南: http://www.elsevier.com/journals/journal-of-hydrology/0022-1694/guide-for-authors 在线投稿: http://ees.elsevier.com/hydrol/ 《水文学杂志》 高被引论文: 1 、标题 : A manifesto for the equifinality thesis 作者 : Beven, K (Beven, K) 来源出版物 : JOURNAL OF HYDROLOGY 卷 : 320 期 : 1-2 特刊 : SI 页 : 18-36 DOI: 10.1016/j.jhydrol.2005.07.007 出版年 : MAR 30 2006 在 Web of Science 中的被引频次 : 502 2 、标题 : Evidence for intensification of the global water cycle: Review and synthesis 作者 : Huntington, TG (Huntington, TG) 来源出版物 : JOURNAL OF HYDROLOGY 卷 : 319 期 : 1-4 页 : 83-95 DOI: 10.1016/j.jhydrol.2005.07.003 出版年 : MAR 15 2006 在 Web of Science 中的被引频次 : 370 3 、标题 : Review and comparison of models for describing non-equilibrium and preferential flow and transport in the vadose zone 作者 : Simunek, J (Simunek, J); Jarvis, NJ (Jarvis, NJ); van Genuchten, MT (van Genuchten, MT); Gardenas, A (Gardenas, A) 来源出版物 : JOURNAL OF HYDROLOGY 卷 : 272 期 : 1-4 页 : 14-35 文献号 : 出版年 : MAR 10 2003 在 Web of Science 中的被引频次 : 292 4 、标题 : A global hydrological model for deriving water availability indicators: model tuning and validation 作者 : Doll, P (Doll, P); Kaspar, F (Kaspar, F); Lehner, B (Lehner, B) 来源出版物 : JOURNAL OF HYDROLOGY 卷 : 270 期 : 1-2 页 : 105-134 文献号 : DOI: 10.1016/S0022-1694(02)00283-4 出版年 : JAN 10 2003 在 Web of Science 中的被引频次 : 289 5 、标题 : Temperature index melt modelling in mountain areas 作者 : Hock, R (Hock, R) 来源出版物 : JOURNAL OF HYDROLOGY 卷 : 282 期 : 1-4 页 : 104-115 DOI: 10.1016/S0022-1694(03)00257-9 出版年 : NOV 10 2003 在 Web of Science 中的被引频次 : 266 《水文学杂志》 热点论文: 1 、标题 : Beneath the surface of global chang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groundwater 作者 : Green, TR (Green, Timothy R.); Taniguchi, M (Taniguchi, Makoto); Kooi, H (Kooi, Henk); Gurdak, JJ (Gurdak, Jason J.); Allen, DM (Allen, Diana M.); Hiscock, KM (Hiscock, Kevin M.); Treidel, H (Treidel, Holger); Aureli, A (Aureli, Alice) 来源出版物 : JOURNAL OF HYDROLOGY 卷 : 405 期 : 3-4 页 : 532-560 DOI: 10.1016/j.jhydrol.2011.05.002 出版年 : AUG 5 2011 在 Web of Science 中的被引频次 : 52 2 、标题 : Global review and synthesis of trends in observed terrestrial near-surface wind speeds: Implications for evaporation 作者 : McVicar, TR (McVicar, Tim R.); Roderick, ML (Roderick, Michael L.); Donohue, RJ (Donohue, Randall J.); Li, LT (Li, Ling Tao); Van Niel, TG (Van Niel, Thomas G.); Thomas, A (Thomas, Axel); Grieser, J (Grieser, Juergen); Jhajharia, D (Jhajharia, Deepak); Himri, Y (Himri, Youcef); Mahowald, NM (Mahowald, Natalie M.); Mescherskaya, AV (Mescherskaya, Anna V.); Kruger, AC (Kruger, Andries C.); Rehman, S (Rehman, Shafiqur); Dinpashoh, Y (Dinpashoh, Yagob) 来源出版物 : JOURNAL OF HYDROLOGY 卷 : 416 页 : 182-205 DOI: 10.1016/j.jhydrol.2011.10.024 出版年 : JAN 24 2012 在 Web of Science 中的被引频次 : 49 3 、标题 : Hydraulic parameter estimation by remotely-sensed top soil moisture observations with the particle filter 作者 : Montzka, C (Montzka, Carsten); Moradkhani, H (Moradkhani, Hamid); Weihermuller, L (Weihermueller, Lutz); Franssen, HJH (Franssen, Harrie-Jan Hendricks); Canty, M (Canty, Morton); Vereecken, H (Vereecken, Harry) 来源出版物 : JOURNAL OF HYDROLOGY 卷 : 399 期 : 3-4 页 : 410-421 DOI: 10.1016/j.jhydrol.2011.01.020 出版年 : MAR 18 2011 在 Web of Science 中的被引频次 : 43 4 、标题 : Wildfire effects on water quality in forest catchments: A review with implications for water supply 作者 : Smith, HG (Smith, Hugh G.); Sheridan, GJ (Sheridan, Gary J.); Lane, PNJ (Lane, Patrick N. J.); Nyman, P (Nyman, Petter); Haydon, S (Haydon, Shane) 来源出版物 : JOURNAL OF HYDROLOGY 卷 : 396 期 : 1-2 页 : 170-192 DOI: 10.1016/j.jhydrol.2010.10.043 出版年 : JAN 5 2011 在 Web of Science 中的被引频次 : 40 5 、标题 : Uncertainty of downscaling method in quantifying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hydrology 作者 : Chen, J (Chen, Jie); Brissette, FP (Brissette, Francois P.); Leconte, R (Leconte, Robert) 来源出版物 : JOURNAL OF HYDROLOGY 卷 : 401 期 : 3-4 页 : 190-202 DOI: 10.1016/j.jhydrol.2011.02.020 出版年 : MAY 3 2011 在 Web of Science 中的被引频次 : 37
个人分类: SCI投稿|12991 次阅读|1 个评论
地下水同位素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热度 3 htam 2013-11-11 20:01
地下水动力学与补给研究中同位素与水化学数据处理分析与解释国际学术会议(以下简称“地下水同位素国际研讨会”)于 2013 年 11 月 4 日至 8 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是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委托,我所和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具体承办的国际组织区域性会议。来自亚太地区 14 个国家的代表和我国代表 60 余人参加了会议。    大会开幕式由我所 庞忠和 研究员主持,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 )技术官员 M. Choudhry 博士 , 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 CAEA )项目官员刘汉思先生、我所所长助理 郭敬辉 研究员等先后致词。    本次会议有 26 位代表作了大会报告,重点围绕地下水补给区与补给量的确定,地下水运动的动力学等主题。涉及大气降水同位素背景值,地表水径流分割,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等相关内容。我所庞忠和研究员、 黄天明 副研究员、孔彦龙博士后、李捷博士生分别在报告中重点介绍了中国同位素文学及其在地下水补给与循环研究中的应用方面取得的新进展,重点评述了水汽判源与降水过程刻画、地表地下水相互作用、地下水入渗补给、古气候古水文等方面的应用,具体介绍了该课题组近年来在地下水同位素研究中取得的新成果。与会代表认为地下水补给与循环的研究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环境同位素在确定地下水起源、补给、运动、混合、定年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越性。一方面广泛地用于研究多种水文地质过程机理,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地用于标定地下水水流与溶质运移数值模型,为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支撑。希望今后加强相互交流合作。    会议期间,亚太地区项目协调组召开了专门会议,重点交流与评估了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水资源合作项目( RAS7022 )框架下各国取得的进展。包括中国在内的 14 个国家分别提交了国家报告,在评估进展的基础上制定了后两年的工作计划。国外代表们还考察了北京市地下水监测网回龙观代表性观测井等设施,以及建设中的通州区张家湾的地下水科学试验基地,包括北京市地面沉降观测场、地下水一井多层监测点、水盐运移试验场和三维弥散试验场等,增进了对北京市地下水工作的了解。 会 议 日 程 时间 地点:北京外国专家大厦二楼多功能厅 9:00-9:20 开幕式(主持人:庞忠和) 9:20-9:40 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11 月 4 日上午 主持人:庞忠和、 Manzoor Choudhry 9:40-10:05 Manzoor Choudhry 国际原子能机构 Water Resources Program at the IAEA 10:05-10:30 庞忠和 中科院 地质与地球所 Groundwater Studies Using Isotopes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Tracers in China during 1992-2012: A Review 10:30-10:55 文冬光 中国地质调查局 Applications of isotope technologies in hydrogeological survey of main basins in China ( 特邀报告 ) 10:55-11:15 茶 歇 11:15-11:40 Suzanne Hollins Australian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ganisation Radiocarbon dating and the challenges in revealing the “age” of groundwater-an example from an evaporation-dominated system in arid Australia 11:40-12:05 陈宗宇 中国地科院 水环所 Sustainability of intensively exploited aquifer system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Insights from environmental tracers ( 特邀报告 ) 12:05-13:30 午 餐 11 月 4 日下午 主持人:陈宗宇、 Suzanne Hollins 13:30-13:55 Uwe Morgenstern GNS Science - New Zealand Time lag of the water in the Lake Rotorua catchment and delayed arrival of contaminants from past land use activities 13:55-14:20 马金珠 兰州大学 Groundwater availability and renewal in the Northwest China ( 特邀报告 ) 14:20-14:45 Janchivdorj Lunten Mongolian Academy of Sciences Ground Water Resources, Gobi Desert in Mongolia and some results of isotope application for study 14:45-15:10 Wan Zakaria Tahir Malaysian Nuclear Agency Assessment of Groundwater Recharge Using Environmental Isotope and In-direct Conventional Approached Techniques in the North Kelantan River Basin, Malaysia 15:10-15:30 茶 歇 11 月 4 日下午 主持人: M. Azam Tasneem 、 Viraj Edirisinghe 15:30-15:55 苏小四 吉林大学 Combined C and S isotope analysis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 biodegradation in a shallow contaminated aquifer ( 特邀报告 ) 15:55-16:20 Somashekar Rayasamudra Kalegowda Bangalore University (INDIA) Assessment of Source and origin of 222 Rn in the groundwater of south Karnataka using isotope Hydro-chemical technique 16:20-16:45 马致远 长安大学 The evolution and indicating significance of strontium isotope in the geothermal water of basin type 16:45-17:10 蒋勇军 西南大学 Use of environmental isotopic (Sr, S and C) to trace human impacts on karst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from Nanshan underground river system, SW China 18:00 晚 宴 11 月 5 日上午 主持人: 马金珠 Somashekar Rayasamudra Kalegowda 8:30-8:55 Viraj Edirisinghe Atomic Energy Authority (SRI LANKA) Groundwater recharge study - Jaffna Peninsula - Sri Lanka: An assessment using stable isotope technique 8:55-9:20 黄天明 中科院 地质与地球所 Soil profile evolution following land-use change: Implications for groundwater quantity and quality 9:20-9:45 Paston Sidauruk National Nuclear Energy Agency (INDONESIA) Subsurface flow potential study in gunung kidul karst area using isotopes technique 9:45-10:10 Nasir Ahmed Bangladesh Atomic Energy Commision Using Isotope Techniques to Investigate Groundwater Dynamics and Recharge Condition for Sustainable Ground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Surma basin, Sylhet, North Eastern of Bangladesh 10:10-10:30 茶 歇 11 月 5 日上午 主持人:叶淑君、 Uwe Morgenstern 10:30-10:55 M. Azam Tasneem Pakistan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 Applying isotopes to investigate groundwater dynamics and recharge rate: case studies from Pakistan 10:55-11:20 李捷 中科院 地质与地球所 Dynamics and recharge rates of groundwater in the East Junggar Basin, NW China based on 14 C and stable isotope measurements 11:20-11:45 Soledad Castaneda Philippine Nuclear Research Institute Application of isotope Techniques in Verifying Groundwater Recharge Processes in Bulacan Province, Philippines 11:45-12:05 Ji-Hun Ryu Korea Atomic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A study of isotopes (δD and δ 18 O) in precipitation and groundwater in the KURT site to investigate groundwater recharge and flow 12:05-13:30 午 餐 11 月 5 日下午 主持人:苏小四、 Soledad Castaneda 13:30-13:55 Kiattipong Kamdee Thailand Institute of Nuclear Technology Application of isotope techniques in groundwater exploration and potential evaluation of Carbonate Aquifers in Saraburi and Lob Buri Provinces, Thailand 13:55-14:20 叶淑君 南京大学 A modified global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tritium distribution in precipitation, 1960–2005 ( 特邀报告 ) 14:20-14:45 孔彦龙 中科院 地质与地球所 Using deuterium excess to quantify recycled moisture fraction in precipitation of an arid region 14:45-15:10 张光辉 北京普瑞亿科科技有限公司 The Novel Application of Laser Spectroscopy Technique for Stable Isotope Measurement 15:10-15:35 朱湘宁 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Utilizing cavity ring-down spectroscopy for high-precision analysis of the triple oxyge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water and water vapor 15:35-15:55 茶 歇 15:55-16:40 主题讨论 ( Panel Discussion )(主持人:庞忠和) 16:40-17:00 闭幕式 Topics of the Panel Discussion How are isotope techniques applied in groundwater recharge studies in the AP region? How are they suitable for different geographical and geological settings? How are they useful for different investigation purposes? What contributions can isotope techniques make to the study of groundwater dynamics ? How are they applied in groundwater dynamics studies in the AP region? What needs to be done in order to improve isotope data interpretation and use?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7156 次阅读|5 个评论
美堪萨斯高平原蓄水层或将枯竭:关注地下蓄水空间
杨学祥 2013-10-10 13:37
美堪萨斯高平原蓄水层或将枯竭:关注地下蓄水空间 杨学祥 近日刊登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提示,如果目前的灌溉趋势持续下去,那么储存在美国堪萨斯州高平原蓄水层中近70%的水将会在50年内耗尽。 我在2004年3月30日指出,地下水污染和枯竭一方面说明我国水资源危机的现状,另一方面也表明有巨量地下蓄水空间未被利用。2000年以来,我多次呼吁:利用一切最先进的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地下水位,扩大地表蓄水面积,退田还湖,退田还林,已是刻不容缓的应急对策。这是多数专家的共识,至今收效甚微,关键在于经济政策不到位:抽取地下水受经济利益驱使,明令禁止也无济于事;补充地下水是一种公益事业,国家不出资鼓励,个人无力解决 。 相关报道: 美堪萨斯高平原蓄水层或将枯竭 作者:David Steward 来源:PNAS 发布时间:2013-10-8 15:13:18 美堪萨斯高平原蓄水层即将枯竭。 美堪萨斯高平原蓄水层即将枯竭。 图片来源:co.water.usgs.gov 近日刊登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提示,如果目前的灌溉趋势持续下去,那么储存在美国堪萨斯州高平原蓄水层中近70%的水将会在50年内耗尽。 地下水为支持农业生产提供了一个可靠保障,但是持久蓄水层耗竭将威胁未来水资源的可持续性。高平原蓄水层提供了美国30%的灌溉用地下水,其中堪萨斯州的高平原蓄水层占据了重要份额。 堪萨斯州立大学土木工程系的David Steward及其同事,使用在观测井测得的地下水位历史数据开发了一个模型,从而预报了堪萨斯州西部地下水的减少情况。他们还评估了地下水开采的减少,可能对玉米和牲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人员估计,在1960年,这个蓄水层中只有3%的水得到了利用,而到2010年,有30%的水已经被耗尽,另外39%预计将到2060年消失。 Steward研究小组报告说,一旦水量耗尽,这个蓄水层可能需要平均500到1300年才能再次完全充满。尽管堪萨斯州西部的地下水开采,将不可避免地在未来15到20年内开始减少,但由于用水效率的不断提高,研究人员预测称,玉米和牲畜的产量很可能增加,而且这种增加会持续到2040年前后。 另外,论文作者还评估了几种假定的减少用水的情境,并且提出立即增加节水,能拓展这个蓄水层的可用寿命,并从现在到2110年使得农业净产量增加。“社会目前有机会进行一些对未来可持续发展和宜居性有巨大作用的改变。”Steward表示。(来源:中国科学报 张章) 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paper/201310815131848830141.shtm 填补河北两地下漏斗:关注地下蓄水空间 已有 1319 次阅读 2008-4-2 06:40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 据石家庄新闻网——燕赵晚报报道,河北人均水资源量307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7,每年不得不超采地下水。目前,超采面积已逾4万平方公里,分布着21个大小不等的漏斗,其中以沧州漏斗和冀枣衡这两个深层地下水漏斗最严重,程度世界罕见。专家大胆设想,引长江水回注地下漏斗,既节约资金,又可减少地质灾害。两年后,南水北调,30亿立方米长江水将从“天”而降。专家设想,引长江水回注地下漏斗,既可以节约修建调节水库的巨额资金,又可以治理我省的地下漏斗,减少地质灾害 。 关注地下蓄水空间 我在2004年3月30日指出,地下水污染和枯竭一方面说明我国水资源危机的现状,另一方面也表明有巨量地下蓄水空间未被利用。2000年以来,我多次呼吁:利用一切最先进的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地下水位,扩大地表蓄水面积,退田还湖,退田还林,已是刻不容缓的应急对策。这是多数专家的共识,至今收效甚微,关键在于经济政策不到位:抽取地下水受经济利益驱使,明令禁止也无济于事;补充地下水是一种公益事业,国家不出资鼓励,个人无力解决 。 由于人口逐年增多,扩大地表蓄水面积的可用空间有限;而地下水位的不断降低,为蓄存地下水开拓了巨量的可用空间。地表水可明确所有权;地下水流动去向不明,所有权难以界定,只能由国家统管。国家在丰水年通过回灌井提高地下水位,以备枯水年急需,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抽取地下水均需按用水量交纳回灌费,这相对地下水位降低所造成的水井报废而言,既经济又安全。各地根据地形地貌和地下蓄水构造特征,建立蓄水塘和回灌井,在丰水期将水贮存在地下,以备枯水期使用。水存于地下,不易蒸发,比地表蓄水有更高的经济价值。地下水的维护、生产和开发,将形成一个大有发展前途的淡水产业,可将在洪水期白白排入大海的淡水充分应用起来,暂存于地下,使地下水位保持在合理高度之内 。 自然蓄积地下水的速度太慢,人工蓄积地下水的事业大有前途。它不仅可以避免地下水位降低产生的各种灾害,而且可以扩大大陆的蓄水空间,形成可靠稳定的淡水资源。如此利国利民的绿色产业,必须引起相关部门和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 ! 河北水利专家建议,利用南水北调引长江水回补地下漏斗;这一大胆设想是解决河北缺水的良方,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充分讨论、缜密设计、科学调度、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这是关系我国水资源合理利用的百年大计。以下问题值得研究。 自然补水的规模和速度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有关部门最新分析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河北省可供水量持续减少,水资源供需比仅为0.67,缺水51.28亿立方米。其中以唐山市缺水10.77亿立方米为最多,省会石家庄缺水居第二位。为了满足各地对水资源的需求,今春,河北不得不继续超采地下水。石家庄市水利局有关专家曾表示,石家庄浅层地下水正以每年1米的速度下降,个别地点埋深已达50多米。“如不采取有效措施,10~20年内地下100米以上含水层基本抽干。”目前,河北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距地表已达15.7米,2007年地下水蓄存量比上年减少了22.27亿立方米。地下水位下降造成了地面沉降、咸水入侵等问题。目前,河北深层地下水超采面积已逾4万平方公里,分布着21个大小不等的漏斗。据有关统计报告显示,河北平原地区已发现地裂482条,影响到近7个地区的近70个县市。其中以沧州漏斗和冀枣衡这两个深层地下水漏斗为最,严重程度世界罕见。像天津、德州、沧州的地下漏斗,几乎连成了片。因为深层地下水开采过于严重,想要补上很难 。 由抗大旱急剧转到抗大涝,由极度缺水突然变为洪水灾难,大自然的恶作剧不仅在考验人类的忍受程度,而且在检验人类的调控能力。旱魔肆虐,天灾还是人祸? 抗旱打井,抗涝排洪,这是人类传统的抵抗自然灾害的方法。其结果是导致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的日渐枯竭,全球土地沙漠化不断加剧。 研究表明,差不多30%的热带雨林降水通过林木的根和叶得到再循环,砍伐林木会造成类似引发撒哈拉现象这样的恶性循环。在自然界的旱涝循环中,雨期把大陆变成到处是沼泽湖泊,地下水也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充。旱期到来的时候,动植物就可以靠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来维持生存,直到下一个雨期。人到来之后,与淡水争夺生存空间。旱期排水造田减少了陆地蓄水面积,雨期为保护农田则修堤筑坝,让淡水沿江河白白流回大海。久而久之,地表水被排尽,地下水被抽干,它们都得不到自然的补充而失去流动与自净化能力。水草肥美的草原最终变为沙漠。自然界是生涝以备旱,人类是排涝以生旱。违反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不仅撒哈拉地区是这样,中国的沙漠随都城的东迁而东移,埃塞俄比亚首都随土地沙漠化和干旱而八次南迁,都表明人类活动加剧了土地沙漠化。其主要原因是大面积热带雨林、地表水和地下水遭到严重破坏,使植被失去了生存的基础。要恢复自然界的旱涝平衡,就必须给人类生存必需的物质—淡水、空气和其它生物留有足够的存在空间,如中国目前实行的退田还湖、退田还林的措施。变排水工程为蓄水工程,这是水利工程建设在新形势下的必然转变。 中国和世界历史都有关于创世之初发生大洪水的记载,大禹治水是变堵截为疏导而获得成功的典型范例。疏导意味着大量地表水白白地流归大海,他虽然给人类留下了大量陆地空间,但最终导致地表水的流失和沙漠化的逐步发展。在人类的自我保护意识中,排涝保护农田是自身生存的需要,随之而来的沙漠化却同样威胁人类的生存。这样看来,大禹治水的成功恰恰表明人类对沙漠化负有责任。恩格斯曾对人类盲目的实践作过精彩深入的分析:“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效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夢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因而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这一精辟的分析同样适用于人类对洪水的胜利。土地沙漠化是自然界对人类破坏地表水资源的惩罚。我们必须改变与水源争地的旧观念,在相互依存中求得发展 。 地下水的自然补充需要周期性的洪水泛滥和广袤的地表蓄水面积:河流、湖波、沼泽、湿地。人类与蓄水争地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要恢复大面积蓄水地表面积已经难以实现,利用地下空间蓄水是唯一可行方案。自然蓄积地下水,是通过地层渗漏,速度慢,时间长。人工地下蓄水可通过深水井回灌,与开采地下水的速度相同。 “地下水库”的蓄水条件利弊分析 首先,利用地下空间蓄水即可涵养地下水源,又可不增加地表蓄水面积,减轻人水争地的矛盾。按照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两年后,中线工程将全线完成。按照规划,5年内,河北省将调蓄30亿立方米长江水,补充城市生活及工业用水。引水工程惠及18个县级市、70个县城、11个省级以上重点工业区、4个市级重点工业区以及2个农场等112个供水目标。作为地表水体调蓄的主要手段,目前我省现有的地表水库,由于库容有限,并不能完全解决水资源的丰枯调节问题。要迎接30亿立方米的调水量,还需要新建二三十个平原小水库,预算投资需300多亿元。为此,省水利专家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总工程师,“河北省利用地下水库调蓄引江水可行性分析报告”课题负责人刘克岩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利用“地下漏斗”建地下水库调蓄长江水资源。 其次,污水渗透到地下比流到河流湖泊的速度相对减慢,地表水比地下水更容易受到污染。回灌井可人工控制,污染发生时可关闭回灌井,防止污染水进入地下。因此,地下蓄水比地表蓄水更安全。 第三,地表水特别是水库的蒸发量是很大的,相比之下,地下蓄水可避免蒸发损失。 第四,要避免和预防地下河道和漏水层的水量流失。河北省目前已形成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的罕见的“地下漏斗群”。这个漏斗群有着几百亿立方米的空间,其中可以用来调蓄水资源的空间有七八十亿立方米。而且,太行山前平原区各河道渗透能力强,地下水含水层疏干后,具备了理想的储水空间和储水地质边界条件,相当于现有大中型水库总库容的4倍。在此基础上建地下水库优势得天独厚。不过,这些疏干的含水层未必是完全是封闭的,特别是古河道直通大海,可能导致地下水的大量流失。因此,在利用地下空间蓄水之前,必须探明地下地层结构,将水蓄存在封闭的地下空间。 第五、要建立完善严格的地下水蓄积、利用和回灌制度,保障用水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清泉。河北两地下漏斗世界罕见 专家设想用长江水填补。2008年03月31日01:29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燕赵晚报。 http://news.sohu.com/20080331/n255996648.shtml 2. 清泉。河北两地下漏斗世界罕见 专家设想用长江水填补。2008年03月31日01:29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燕赵晚报。 http://news.sohu.com/20080331/n255996648_1.shtml 3. 杨学祥.关注地下蓄水空间 (2004-3-30) .光明网.光明观察。 http://www.gmw.com.cn/03pindao/guancha/2004-3/30/1170001.htm 4. 杨学祥. 气候波动周期、沙漠化与人类知识结构.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00,6(8):1003-1005 5. 杨学祥. 全球变暖、构造运动与沙漠化. 地壳形变与地震. 2001, 21(1):15-23 6. 杨学祥. 冷静看待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人民政协报, 2001年9月4日第6版 7. 杨学祥. 土地沙漠化——全球性环境问题. 科学新闻周刊. 2000,(46):18 8. 杨学祥. 中国北方干旱趋势与水资源开发利用. 科学新闻周刊. 2001, (32):14 9. 杨学祥,杨冬红。解决中国北方干旱问题的百年机遇。2005-1-31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2917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0164.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7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下水变“绿茶”,究竟谁该负责任?
热度 2 姜文来 2013-7-4 15:36
地下水变“绿茶”,究竟谁该负责任? 姜文来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多处乡村因当地玛瑙染色加工业发展,导致地下水受污染二十多年成“绿茶”,有村民开玩笑说:“井水的颜色像绿茶,装到矿泉水瓶里直接可以当饮料卖!”“都不敢拿这水浇菜。” 2006年,环保局提取了49户井水水样化验,结果显示:六价铬最高超标125倍,氯化物最高超标3.73倍;2012年监测数据表明:六价铬最高超标30.46倍,氯化物最高超标1.51倍。许多村民长期到处“买水”、“借水”。村民曾多次找过镇里和县里有关领导,得到的答复是:谁污染谁治理,这些历史问题不能由政府来解决。(7月4日《新京报》)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安全的饮水,哪有健康的生活,何谈幸福的生活?现在村民无水可饮,生活遇到困境,其根本原因是地下水变成了“绿茶”,找地方政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地方政府应该无条件地协助解决。地下水变成“绿茶”的原因并不复杂,就是玛瑙颜色加工业长期将未经任何处理的污水随意排放的结果,其责任固然应该由排放者承担,但地方政府也不是一点责任都没有,最起码应该负监管不力的责任,历史问题不能由政府来解决的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地方政府是辖区范围内环境第一责任人,肩负环境保护和监管的责任,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因,辖区内环境出了问题,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阜新地下水变“绿茶”,不是一家玛瑙加工厂的责任,是众多玛瑙加工场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他们来负责地下水治理的责任是合理的,没有疑义。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众多的玛瑙加工厂在增加自己收入的同时,他们也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地方政府在此过程中也获得了相关利益,如税收的增加等,由于地方政府对其环境保护缺乏监管或者监管不到位,最终导致地下水变成了“绿茶”,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地方政府还是“绿茶”制造者的“帮凶”,地方政府的责任是绝对开脱不了的,不仅要对这种恶果负责任,而且还要追究自己没有保护好环境的责任。只有这样才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才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政府,哪种“绿茶”与我无关的态度是要不得的,理应受到社会的谴责。 “历史问题不能由政府来解决”是句潜台词,还包含着另一层含义:“前届领导留下的不干净屁股不能由我这届领导来擦”。实际上,不管地方政府领导换了几届,走了和尚走不了庙,当任领导必须处理前任领导留下来各种问题,因为政府没有换,换的只是领导人,因此责任不能因为领导人的更换而消失,哪种“历史问题不能由政府来解决”的说法只是一个托词,是冠冕堂皇地推卸责任,是不想根治地下水“绿茶”的表现,是要不得的。 阜新地下水变“绿茶”的责任是明确的,地方政府勇敢地承担相应的责任是治理的第一步,尽快地让村民远离“绿茶”的困扰,还给村民一个舒适的环境,考验地方政府的智慧和执政能力。阜新的煤炭资源枯竭了,需要转型才能更好地生存,同样阜新的地下水变成了“绿茶”,需要将“生态文明”和“负责任”贯彻到地方政府领导者工作中,“绿茶”之水才能逐步还清。
268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页岩气开采污染地下水 或为钻井施工不当所致
redtree 2013-6-28 08:46
页岩气开采污染地下水 或为钻井施工不当所致 作者:段歆涔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6-27 9:25:31 图片来源:LES STONE/REUTERS/CORBIS 本报讯 伴随着页岩气探测在美国的开展,工业界的官员和环保人士就页岩气开采是否会污染地下水的问题争执不下。目前,研究人员对一处页岩气源——不规则伸展的马塞勒斯页岩,其主要分布在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西弗吉尼亚州和俄亥俄州——进行了追踪研究。 这一研究由北卡罗来那州达勒姆市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并在先前的一项宾夕法尼亚州东北部饮用水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研究。在宾夕法尼亚州东北部,能源公司的水力压裂工程使马塞勒斯页岩破裂,释放出气体。研究人员发现,越接近井口,污染程度越高。他们于6月24日发表的最新研究结果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把地下水污染物的化学指纹图谱和2000~3000米地下被虹吸管抽吸出的页岩气联系起来。 杜克大学气候变化中心主任兼该论文的首席作者Rob Jackson说:“我们发现的问题可能比人们意识到的更常见。”Jackson强调,污染可能是不当的钻井施工而非水力压裂法本身造成的。但他表示,对于相关行业来说,最终的结果敲响了警钟——钻井作业需要在今后得到改善。 近期,开采页岩气造成环境影响这一问题存在着广泛的争论。页岩气开采已改变了美国的能源格局,并正在向国外转移。这项开采行动也引发了一些担心——主要围绕空气污染和甲烷排放,这可能会抵消用天然气取代煤炭而产生的气候效益。但是在科学家、监管者和工业界之间展开的一系列引人关注的争论中,页岩气开采对地下水资源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已经成为一项中心议题。 上周,在一份引起争议的报告(指出水力压裂法是引起地下水污染的罪魁祸首)发布两年多之后,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取消了一项位于怀俄明州的探测地下水污染的行动。这一决定使相关调查由州政府官员接手(当地官员曾批评EPA的这份评定)。宾夕法尼亚州的Dimock是杜克大学团队的研究区域,2009年,针对地下水污染的指控使州监管机构暂停了一些钻井作业,并处罚了主要的操作方——卡伯特石油与天然气公司。这一诉讼在庭外得到了解决,但该公司并未承认自身的过错。 杜克大学的团队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表明,发展页岩气确实会对某些地区的地下水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在饮用水中经常能发现微量的甲烷,尽管Jackson团队所查明的甲烷水平并不能说明一定存在健康威胁。但在一些极端案例中,甲烷污染非常危险:居民有时能点燃水龙头中流出的气体。 在141个饮用水样本中,Jackson的团队在其中的115个样本内发现了甲烷。为了追查甲烷的来源,Jackson的团队检测了甲烷分子的碳同位素比值——甲烷来源不同会导致碳同位素比值不同(有的产生于相对较浅的水中微生物,有的产生于地球深处的热量和压力)。该团队还分别观察了乙烷、丙烷和氦的浓度,其他页岩气开采的常见副产品没有在浅层地下水中被发现。 卡伯特石油与天然气公司是这一地区大部分天然气钻探井的运营商,该公司的行政人员拒绝评论这项研究。总部设在华盛顿的美国石油独立协会的研究和宣传部门发言人Steve Everley表示,杜克大学的这项研究不具有决定性意义。 (段歆涔)
个人分类: 环境新闻|13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环保部等七部委将严查大气和地下水污染
redtree 2013-6-5 00:29
环保部等七部委将严查大气和地下水污染 作者:李禾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3-6-4 10:58:41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6月3日表示,今年环保专项行动的重点是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污染、废水污染地下水的环境违法问题;集中开展重有色金属矿采选冶炼、铅蓄电池、皮革鞣制和电镀等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情况复查等。 据悉,环保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司法部、住建部、工商总局和安全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2013年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通知》,决定从5月至11月在全国组织开展环保专项行动。 该负责人说,今年重点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污染、废水污染地下水的环境违法问题。加强对电力企业及企业自备电厂的燃煤机组,钢铁、水泥企业及燃煤锅炉除尘、脱硫设施运行的监管,严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超标排放的违法行为;严查企业利用渗井(旱井)、渗坑(坑塘)、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废水的违法行为;加强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等治污企业的监督检查。 七部委还将集中开展涉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排放的重有色金属矿采选冶炼、铅蓄电池、皮革鞣制和电镀等重点行业的“回头看”活动;严查医药企业超标排放、偷排漏排、采用非法手段转移偷排废水、违反危险废物管理规定等环境违法行为;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危险废物管理制度等。 该负责人说,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重大环境污染问题和环境违法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并公开曝光恶意违法排污行为、典型违法案件等。
个人分类: 环境新闻|1062 次阅读|0 个评论
经济发展的代价一定是生命吗?为什么村民想炸掉化工厂
蒋高明 2013-6-4 09:03
【本博注】 在笔者所著的《中国生态环境危急》中提到了癌症村,那个时候,我仅道听途说知道有企业想地下直接排放污水,但因为没有证据,没有写在书了。今天看到下面的报道,证实我当年的判断——不良企业赚钱果真是用老百姓的生命做代价的,55 家企业先地下投毒,这个数据已经不小了!有什么事比逼迫老百姓造反更可怕?村民想抱炸药包与化工厂同归于尽,现在仅仅是嘴上痛快,如果农民们眼睁睁看着要死于因工厂排放污水造成的癌症,那么农民因环境问题揭竿而起,并不是不可能的。政府不能再一味追求GDP,是该需要认真反思经济发展模式的时候了。理论上和技术上,工厂污染零排放是能够做到的,关键是政府要作为,企业要承担责任和风险。现在环保违法的成本太低了,低到几乎所有企业都把偷排污染物放在首位,而污水处理设施是摆样子给上面看的。按修改后的法律,食品生产导致人死亡要偿命了,向地下投毒致他人患癌症死亡呢?不是同样犯杀人之罪吗? 山东癌症村现死亡名单 村民想炸掉化工厂 http://money.163.com/13/0603/13/90ES9ETR00252G50.html 2013-06-03 13:24:37 来源: 法人 (北京)  有 24527 人参与 分享到 网易微博 7 新浪微博 腾讯空间 人人网 有道云笔记 山东邹平一边是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一边是毒气笼罩的癌症村,癌症死亡名单和水污染现状触目惊心。当地空气中飘着刺鼻的酸臭和辛辣味,癌症死亡名单流出,工厂排放的污水毒气已经达到当地村民忍耐的极限,村民激愤表示,如果有炸药的话会抱着炸药炸掉开元化工。 网易财经 返回 找到相关图片 (共 张) 未找到相关图片 网易财经 | 查看图集 | ( 1 /10) 转发到微博 3月1日,河南浚县老观嘴村,环境保护标语到处都是,但是污染情况依然存在。CFP 3月1日,河南浚县老观嘴村,环境保护标语到处都是,但是污染情况依然存在。CFP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600x450_8R6EDPNI251H0025.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t_8R6EDPNI251H0025.jpg 3月1日,河南浚县老观嘴村,浅水井的水泛黄且有浮尘。CFP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600x450_8R6EDIBF251H0025.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t_8R6EDIBF251H0025.jpg 3月1日,河南浚县老观嘴村,一个深水井的水塔,井水水垢依然很多。CFP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600x450_8R6EDEO1251H0025.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t_8R6EDEO1251H0025.JPG 老观嘴村被冠上“癌症村”的称谓,源自前些年的一些媒体报道。1998年,癌症死亡人数19人;1999年,癌症死亡人数17人;2000年,癌症死亡人数16人;2001年,癌症死亡人数17人……这些当年来自该村村委会的数字,至今在网上仍能查询到。CFP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600x450_8R6ED690251H0025.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t_8R6ED690251H0025.jpg 3月1日,河南浚县老观嘴村,卫河上的一个小渡口。从地理位置看,老观嘴村是个好地方。它傍河而踞,东有卫河、西有人工渠,村庄坐落在两条河流的中间。然而,村医郭磊说,因为河水受到污染,卫河整条河沿岸都是癌症多发区。CFP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600x450_8R6ED2HQ251H0025.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t_8R6ED2HQ251H0025.jpg 3月1日,河南浚县老观嘴村,前面是卫河,背后是共产主义渠,夏天产生的气味让人无法入睡。患有贲门癌的村民王连顺称,一个月总有三四次污水过河,就在记者到村庄前一天早上,卫河老观嘴段刚经历一次污水偷排,鱼都呛得跳出水面,趴在岸边。CFP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600x450_8R6ECPHL251H0025.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t_8R6ECPHL251H0025.jpg 3月1日,河南浚县老观嘴村,患上食道癌的村民韩学友,抱着一卷卫生纸躺在床上,吃点就吐。他瘦得皮包骨头,脸颊深陷,说话艰难。老观嘴村已有众多食道癌患者,先他而去。CFP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600x450_8R6ECG5F251H0025.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t_8R6ECG5F251H0025.jpg 3月1日,河南浚县老观嘴村,患食道癌的村民韩学友家,水缸上留有白色水垢。CFP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600x450_8R6EC90Q251H0025.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t_8R6EC90Q251H0025.jpg 记者在洪河某段看到,这条河流在短短100米内呈现出绿、白、红三种颜色。邵庄以及诸多被冠以“癌症村”的村落,就交错坐落在洪河沿岸。村民们称,洪河受污染最早源于上游舞阳县、舞钢市的造纸厂排污。CFP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600x450_8R6EC4BF251H0025.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t_8R6EC4BF251H0025.jpg 在河南西平县,村民们称,污染最严重时,洪河河水黑得跟酱油一样,几里地外都能闻到臭味,河边住户不敢开窗;河里白色泡沫几十厘米厚,刮风时,就跟下雪一样;用河水浇地,庄稼全部死光。 CFP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600x450_8R6EC0SI251H0025.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t_8R6EC0SI251H0025.jpg a href=#p=8R6EDPNI251H0025 hidefocus=trueimg data-id=8370 src=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s_8R6EDPNI251H0025.jpg alt= / 3月1日,河南浚县老观嘴村,环境保护标语到处都是,但是污染情况依然存在。CFP i title=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600x450_8R6EDPNI251H0025.jpg/ii title=t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t_8R6EDPNI251H0025.jpg/i a href=#p=8R6EDIBF251H0025 hidefocus=trueimg data-id=8370 src=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s_8R6EDIBF251H0025.jpg alt= / 3月1日,河南浚县老观嘴村,浅水井的水泛黄且有浮尘。CFP i title=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600x450_8R6EDIBF251H0025.jpg/ii title=t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t_8R6EDIBF251H0025.jpg/i a href=#p=8R6EDEO1251H0025 hidefocus=trueimg data-id=8370 src=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s_8R6EDEO1251H0025.JPG alt= / 3月1日,河南浚县老观嘴村,一个深水井的水塔,井水水垢依然很多。CFP i title=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600x450_8R6EDEO1251H0025.JPG/ii title=t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t_8R6EDEO1251H0025.JPG/i a href=#p=8R6ED690251H0025 hidefocus=trueimg data-id=8370 src=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s_8R6ED690251H0025.jpg alt= / 老观嘴村被冠上“癌症村”的称谓,源自前些年的一些媒体报道。1998年,癌症死亡人数19人;1999年,癌症死亡人数17人;2000年,癌症死亡人数16人;2001年,癌症死亡人数17人……这些当年来自该村村委会的数字,至今在网上仍能查询到。CFP i title=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600x450_8R6ED690251H0025.jpg/ii title=t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t_8R6ED690251H0025.jpg/i a href=#p=8R6ED2HQ251H0025 hidefocus=trueimg data-id=8370 src=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s_8R6ED2HQ251H0025.jpg alt= / 3月1日,河南浚县老观嘴村,卫河上的一个小渡口。从地理位置看,老观嘴村是个好地方。它傍河而踞,东有卫河、西有人工渠,村庄坐落在两条河流的中间。然而,村医郭磊说,因为河水受到污染,卫河整条河沿岸都是癌症多发区。CFP i title=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600x450_8R6ED2HQ251H0025.jpg/ii title=t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t_8R6ED2HQ251H0025.jpg/i a href=#p=8R6ECPHL251H0025 hidefocus=trueimg data-id=8370 src=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s_8R6ECPHL251H0025.jpg alt= / 3月1日,河南浚县老观嘴村,前面是卫河,背后是共产主义渠,夏天产生的气味让人无法入睡。患有贲门癌的村民王连顺称,一个月总有三四次污水过河,就在记者到村庄前一天早上,卫河老观嘴段刚经历一次污水偷排,鱼都呛得跳出水面,趴在岸边。CFP i title=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600x450_8R6ECPHL251H0025.jpg/ii title=t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t_8R6ECPHL251H0025.jpg/i a href=#p=8R6ECG5F251H0025 hidefocus=trueimg data-id=8370 src=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s_8R6ECG5F251H0025.jpg alt= / 3月1日,河南浚县老观嘴村,患上食道癌的村民韩学友,抱着一卷卫生纸躺在床上,吃点就吐。他瘦得皮包骨头,脸颊深陷,说话艰难。老观嘴村已有众多食道癌患者,先他而去。CFP i title=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600x450_8R6ECG5F251H0025.jpg/ii title=t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t_8R6ECG5F251H0025.jpg/i a href=#p=8R6EC90Q251H0025 hidefocus=trueimg data-id=8370 src=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s_8R6EC90Q251H0025.jpg alt= / 3月1日,河南浚县老观嘴村,患食道癌的村民韩学友家,水缸上留有白色水垢。CFP i title=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600x450_8R6EC90Q251H0025.jpg/ii title=t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t_8R6EC90Q251H0025.jpg/i a href=#p=8R6EC4BF251H0025 hidefocus=trueimg data-id=8370 src=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s_8R6EC4BF251H0025.jpg alt= / 记者在洪河某段看到,这条河流在短短100米内呈现出绿、白、红三种颜色。邵庄以及诸多被冠以“癌症村”的村落,就交错坐落在洪河沿岸。村民们称,洪河受污染最早源于上游舞阳县、舞钢市的造纸厂排污。CFP i title=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600x450_8R6EC4BF251H0025.jpg/ii title=t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t_8R6EC4BF251H0025.jpg/i a href=#p=8R6EC0SI251H0025 hidefocus=trueimg data-id=8370 src=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s_8R6EC0SI251H0025.jpg alt= / 在河南西平县,村民们称,污染最严重时,洪河河水黑得跟酱油一样,几里地外都能闻到臭味,河边住户不敢开窗;河里白色泡沫几十厘米厚,刮风时,就跟下雪一样;用河水浇地,庄稼全部死光。 CFP i title=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600x450_8R6EC0SI251H0025.jpg/ii title=t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0025/2013-03-30/t_8R6EC0SI251H0025.jpg/i 图集:华北癌症村 华北水污染企业样本调查 这是一组本刊记者发自山东、河南、河北关于地下水污染的调查报道。调查的结果触目惊心:企业乱排乱放,甚至直接向稻田排污;癌症和各种病痛吞噬化工企业、造纸企业周边民众的健康。 此前的5月初,中国政府公布了一份地下水污染防治方案:到2015年底,初步遏制华北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到2020年,地下水饮用水源水质明显改善。 作为中国第二大平原,华北平原主要由黄河以及淮河、海河冲积而成,面积约31万平方公里,人口和耕地面积约占全国1/5。环保部专项检查结果显示,华北平原局部地区地下水存在重金属超标现象,受检查的2.6万多家企业中,55家企业存在利用渗井、渗坑或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排放、输送或者存贮污水的违法问题。 一方面是地方政府追求的 GD P任由企业乱排乱放,一方面是地下水污染严重侵害了民众的生活。治理环境污染依然是一项难题,如何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找到平衡点,考验着政府部门的决心。 山东邹平:毒气笼罩的癌症村 一边是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前列,一边是毒气笼罩的癌症村,山东邹平癌症死亡名单和水污染现状触目惊心 污水涌出工厂,顺着河沟流向远方,空气中飘着刺鼻的酸臭和辛辣味。 5月25日上午,村民刘贵生家,他十余岁的孙子不时地抽搭着鼻子,并不时挠腿,显得难受不已。这个已上小学六年级的孩子,除了患有皮肤病之外,还患有严重的鼻炎,每天都要往鼻腔里涂“扈氏鼻炎舒通膏”,用一根7厘米长的棉棒把药膏推到鼻腔的最里边。 刘贵生是邹平县九户镇利民村村民。他所在的这个被称作“癌症村”东南约三百米处,有两家化工企业,福海科技和开元化工。工厂排放的污水毒气已经达到当地村民忍耐的极限。 “如果有炸药的话,我会抱着炸药炸掉开元化工,今天我说的话,你们记者一定要将我的名字刊登出来。”一位村民激愤地对《法人》记者强调。 事实上,九户镇利民村的现状并不是个例。5月12日,山东省环保厅介绍,有14家存在利用无防渗漏措施或防渗漏措施不完善的沟渠、坑塘贮存、排放废水等环境违法问题。 这14家企业包括:淄博市桓台县果里镇沈家小化工厂、淄博市桓台县果里镇康家小化工厂、潍坊市高密市宋述信小电镀厂、潍坊市高密市金祥针织厂、潍坊市高密市华盛针织厂、聊城市茌平县信发华宇氧化铝有限公司等。 村民买水抗污染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邹平农村大概是这样的景致:村里有三五口水井,家家户户人工挑水吃,妇女们在井边涮衣洗菜,男人在井边谈天说地;改革开放前后,大家陆续在自家院里打井,手工摇水,生活自然方便了不少。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企业如雨后蘑菇般地冒出,人们惊讶地发现,井水被污染了,水井越打越深,到最后出水还是不敢喝了。 在紧靠邹平县长山镇镇驻地的茶棚村,一位大妈告诉记者:村里来了个做豆腐脑的,起初不了解情况,打开水管就用了自来水点卤,由于不清楚那是浅层水,结果那批豆腐脑全都遭践泼掉了。“你说我们邹平的地下水厉害不厉害?”周围的几位大妈苦笑中带着几丝无奈。 九户镇利民村一位刘姓老汉,既无奈又自豪地说,他买“商品水”已有14年的历史,是全村买水“第一人”。 一家农民娇贵得买水喝?刚开始还引起村民的笑话和不解。有人笑话他“让钱烧的”,有人说他一个农民太“娇贵”。 “到后来,村里成批量地出现癌症病人,一查几乎个个都是晚期,这时大家才佩服他的“英明”。现在,村里所有人都只喝“商品水”,再穷的人家也不敢在这方面省钱。”该村村民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说。 对邹平的地下水,来自青海省的小赵“印象”深刻。今年春节之后,他从大通县老家到九户镇发展,开了全镇唯一一家兰州拉面馆。初来乍到,他以为这里的水与他老家一样。可是,喝了两天的“自来水”之后,他感到嗓子发干并伴有痛感,前来的食客也不断向他反映面汤味道不正。小赵询问房东,才知道:这里不仅井水不能喝,连浅层的自来水也不能喝,入口的水是需要花钱购买的,井水和浅层水只能用来洗衣拖地。 为了对邹平的地下水质有直观的了解,《法人》记者无论走到哪个村子,都要到农户家里找机井尝水,从长山镇尝到韩店镇,从孙镇镇尝到九户镇。有的井水略感铁腥味,有的有一点淡淡的苦味。事实上,这就是邹平农民不敢入口的“毒水”。 村民大都躲躲闪闪 网上公布的“中国癌症村地图”,邹平“榜上有名”——其描述为“邹平孝妇河沿岸”。在上世纪80年代,孝妇河沿岸主要受上游淄博企业污染之害,51个村庄因癌症死亡400多人,此事被学者写进了一份调查报告。这就是“孝妇河沿岸癌症村”消息的源头。 孝妇河在邹平境内长43.9公里,流经长山、焦桥、邹平3个镇、73个村。《法人》记者来到两岸村庄密集的长山镇。 或许是“癌症村”这一称谓深深刺痛了村民的心,在几个村里走访,村民大都躲躲闪闪,要不说自己是“外村的”不了解情况,要不说村里“没有人得癌症”,并指证临近村庄才是“癌症村”。 张旺村是周边村民集中指证的癌症多发村。在村里采访时,几位老者告诉《法人》记者,二十几年以前,村里得癌症开始增多,之后越来越多,但近几年开始变少了,最近3年,好像再没听说谁家有人得过癌症。现在的张旺村已经不是癌症村,周边应该也没有什么癌症村。 难道是邹平的生态环境变好了?对此,村民们直接给了否定的回答:不是环境变好了,而是因为大家不再喝井水了;不仅不喝井水,连自来水也不敢喝了——大概从10年前开始,村民们都花钱买水喝。 最令村民们耿耿于怀的是:“地下水污染了,这么大的事情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们,让那么多乡亲白白死于癌症”。 村民们也承认,罹患癌症原因复杂,不能全赖污染,但水和空气的污染肯定逃不了干系。 癌症死亡名单 根据村民小葛(应要求为化名)的说法,九户镇政府驻地附近就有好几个“癌症村”。 戴上癌症村的帽子,小伙子难娶,大姑娘难嫁,连生产的农副产品都没人敢买。上了媒体,他们的名声会传得更广、更远,而九户镇又是全国著名的甜椒之乡。村民会接受记者采访、承认自己是癌症村吗? 《法人》记者来到九户镇驻地北侧的利民村。这是个小村,共有146户人家、549口人,1090亩耕地,村民以打工和务农为主。 听说《法人》记者来访,村民们围聚了过来。他们无奈地承认,利民村确实是个癌症村,现在还有人躺在家里等死。最让人震惊的是,最近四五年间,仅在该村村东一条街上,二十来户就有9人死于癌症!他们中最大的58周岁,最小的只有12岁。 其名单如下: 刘贵福,胃癌,去世时58岁; 刘保全,胃癌,去世时50岁; 刘保军,扁桃腺癌,去世时40多岁; 刘保会,胃癌,去世时50多岁; 刘保元,胃癌,去世时50多岁; 刘保光,胃癌,两年手术后去世,不足50岁; 郑实福,肝癌,去世时40多岁; 郑子嘉,血癌,即白血病,去世时12岁。 该村东南约三百米处,有两家化工企业,福海科技和开元化工。工厂排放的污水毒气已经达到当地村民忍耐的极限。而对污染他们家园时间更长的“福海化工”,村民却多予以溢美之词。因为,自去年开始,它排放的废水变清了。几拨村民们带《法人》记者几次探望其排水口,排放的确实是清水。而在“福海科技”东门,《法人》记者却分明闻到时了一股葱臭味。 “他们这些村民太容易满足,只是看到表面的水清,事实上,并非如此!”一位长期关注环境问题的人士对记者说。 癌症病人的批量出现,使利民村产生了恐慌,离化工厂更近的村东的房子,有的被废弃,大家尽量往村西走;几年来,村里的深水井往村西一搬再搬,已经挪了3次窝,他们想离那些化工企业尽量远些、再远些。无奈的是,挪一次也只能挪个几百米,化工厂已经成为他们逃脱不掉的恶邻。 5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芦山县体育馆安置点看望受灾群众时说过,不管是什么情况,不论是什么天灾人祸,一定不要让下一代受到伤害。这句话,被利民村村民们一再提起。村民们指控,九户镇的化工厂使孩子们已经受到“伤害”。 在村民刘贵生家,他十余岁的孙子告诉《法人》记者,他们班共50人,像他一个样有鼻炎的有七八个,患皮肤病的更多。 有人告诉记者更加耸人听闻的数据——在九户小学和九户初中,学生皮肤病和呼吸道疾病发病比例超过30%。 利民村有二十多位子弟在40里之外的邹平县城打工,他们大都在那里成家。村民李玉璞告诉《法人》记者,小孩子对环境格外敏感,他有个6岁的小孙子,这几年来,只要一回村里准要皮肤瘙痒,现在儿媳已经不敢让孩子回老家了。对这种现象,村民纷纷表示了同感——他们的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只要一回到村里就闹皮肤病,而返回县城过几天就好。 颇具玩味的是,邹平县城的空气质量已经令人不敢恭维,而利民村村民却羡慕那里的“好空气”。 死老鼠味弥漫的九户镇 对于九户镇的污染,网上有这样一则流言——“住在九户,少活三十年没问题”。这些说法有多大夸张的成分?真实情况如何?《法人》记者决定到九户镇住上几天,感受一下化工厂废气的污染情况。 从九户镇公布的资料看,工业兴镇的支柱产业中排在最末位的“化工”业才是真的支柱产业,在规模以上企业中,3家化工厂——开元化工石材有限公司、福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方达康工业纤维素有限公司。资料显示,这三家利税总额比其它所有企业的总和还要多。 根据介绍,九户镇还有更多的“规模以下”化工企业:“楷阳化工”、“天鹿化工”、“先隆达农药”、“峰源助剂”等。不仅如此,这里还有一些连厂名都没有挂的小化工或疑似小化工企业。 在镇中心马四干渠西侧,有一家没有牌子的企业。从外观看,它似乎是一家养殖场,而绕到其背后发现,里面竖着几个硕大的铁罐,疑似化工厂。《法人》记者想进去探访,窜出三四条穷凶极恶的大狗挡住去路。 九户镇的污染主要不是这种小化工企业,而是以“开元化工”为首的“规模以上企业”。一位老板娘总结了镇上的几大气味——“开元化工”是苦的,“方达康”等纤维素是辣的,橡胶厂则是焦糊臭。 一位小学生对九户镇的气味的描述是——“开元化工”是死老鼠味,“方达康”等纤维素是臭葱味。 这些厂子大都在夜间放气。老李在一家工厂当保安,常值夜班,距“开元化工”极近,有着“得天独厚”体验条件。他告诉《法人》记者,“开元化工”一家厂子的味道就有好几种,它有时是苦味,有时是臭豆腐味,有时是臭洋葱味,有时是死老鼠味,有时候是臭鸡蛋味,有时候是臭屁味。 “开元化工”排放的味道如此丰富,它的原料和终端产品是什么呢? “开元化工”的产品并不保密。据了解,它是一家致力于橡胶助剂生产的专业化工企业,主要生产橡胶促进剂,年生产能力超过20000 吨。主要产品有硫化促进剂MBT(M)、MBTS(DM)、精品DM、 CBS (CZ)、TBBS(NS)、DCBS(DZ)、NOBS(MBS)、D PG (D)等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橡胶、医药、农药等行业。 但它使用的原料,厂家保密得很严,老李使尽浑身解数,也只弄清,其原料中有硫磺。 对于“开元化工”的气味,利民村每个人都有话说,大家七嘴八舌,义愤填膺。五十多岁的老刘向《法人》记者讲了他的一次不寻常经历。 他说,开元化工三天两头排放废气,一旦遇到东南风,气味直扑村里,让人连大气都不敢喘。这是“正常情况”。去年初秋,他遇到一次“非正常情况”。那天,他在村东正由南向北去,到了厂区跟前,突然发现它好像是烟囱坏了,气体不是从烟筒顶部往外冒,而是从下部冒开了,那色焦黄焦黄,比黄裱纸还要黄,那气味苦得没法形容。他立即扔了东西,把衣服撂了起来捂住鼻子,跌跌撞撞逃离现场。最可怜的是3位女工,她们也从这里经过,当场全部倒下。 听说《法人》记者要住在九户镇体验“开元化工”的味道,利民村的村民都很积极,怕记者晚上睡过头错过体验机会,纷纷索要电话,到放气时时候好提醒一下。按他们的估计,3天之内“开元”肯定放气。 5月25日晚21时26分,一位李姓村民率先打来电话,他急促地喊道:“开始放气了!”。记者飞奔跑出旅馆,一出门,就闻到浓重而难闻的气味,正如那位小学生所言,确实是死老鼠的气味。本来,记者想到“开元”厂区门口近距离体验一番,谁曾想,这气味实在令人恶心难当,走到半路,只得学着老刘的样子,把衣服撂起来,捂着鼻子赶回旅馆,关好窗户。据老李的“监测”,这次放气持续了不足一小时。而27日晚上,老李的“监测”结果是,“开元”从当晚9点25分放到凌晨两点多钟,持续了4个多小时。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583 次阅读|0 个评论
环保部查处华北55家企业利用渗井渗坑污染地下水
热度 2 liuli66 2013-5-10 08:41
转引自: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3_05/09/25119009_0.shtml ———————————————————————— 中新网5月9日电 据环境保护部网站消息,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今日通报,环保部于2月下旬至3月开展华北平原排污企业地下水污染专项检查,检查涉水排污企业25875家,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558件。其中,对88家企业处以罚款,总额达613万余元。 据介绍,2013年2月下旬至3月,环境保护部组织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六省(市)环保厅(局),以地下水水质异常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区域为重点地区,以废水排放量与理论产生量明显不一致、建有渗坑渗井或旱井的企业为重点目标,全面排查华北平原地区工业企业废水排放去向和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查处污染地下水的环境违法行为。 这位负责人表示,六省市环保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检查目标、工作重点和工作要求,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深入调查涉水企业和地下水环境,综合整治环境违法问题。40天中共出动执法人员75604人次,检查涉水排污企业25875家,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558件。各级环保部门对424家企业责令限期改正; 对88家企业处以罚款,总额达613万余元 ;另有80家企业的违法问题已经立案,正在履行处罚程序。 本次检查发现 有55家企业存在利用渗井、渗坑或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排放、输送或者存贮污水的违法问题 ,其中天津5家、河北6家、山西1家、山东14家、河南29家。 该负责人表示,各地将继续严格落实环境违法企业的查处和整改工作,督促企业停止渗坑、渗井排放等违法行为,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5省(市)将分别公开利用渗坑、渗井排放的环境违法企业名单和有关信息,请全社会监督查处和治理情况。环境保护部将继续组织各地深入排查整治排污企业地下水污染问题,在全国范围内严厉打击地下水污染违法行为。
个人分类: 杂感|1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四部委:2015年初步遏制华北地下水水质恶化
xjtuhyg 2013-5-2 11:06
四部委:2015年初步遏制华北地下水水质恶化   初步调查表明,华北平原局部地区地下水存在超标现象,主要污染指标为汞、铬、镉、铅等,主要分布在天津市和河北省石家庄、唐山以及山东省德州等城市周边及工矿企业周围;局部地区地下水有机物污染较严重,主要污染指标为苯、四氯化碳、三氯乙烯等,主要分布在北京市南部郊区,河北省石家庄、邢台、邯郸城市周边,山东省济南地区—德州东部,河南省豫北平原等地区。 2013-05-0208:41 人民日报 http://china.huanqiu.com/local/2013-05/3891568.html 关键词:华北平原,地下水,水污染,重金属,有机污染物,三氮   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水利部近日联合印发《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方案提出,2015年初步遏制华北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城镇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源水质状况有所改善。方案的出台,意味着众所关注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将在华北平原率先突破。   污染防治形势严峻   局部地下水重金属超标,污染来自海河流域污染地表水入渗补给    海河流域受污染地表水入渗补给是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2010年,该流域废水排放量高达49.73亿吨,未达标的断面比例为60.6%,污染严重河流渠道、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以及不达标的再生水灌溉区等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显著。重点污染源排放也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此外,华北平原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低下、监测网络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等也直接影响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部分城市和工业企业周边地下水污染呈恶化趋势,严重威胁地下水饮用水源安全。 地下水污染治理和修复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形势严峻。 着力开展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十分必要和紧迫。   突出重点分区防治   优先保护饮用水源,解决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等突出问题   目前,地下水还是华北平原重要的饮用水来源,工作方案提出,要优先保护饮用水源,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这方面的路径包括了规范、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严格地下水饮用水源环境执法;加强地下水源环境管理;加强超标地下水饮用水源分类防治等。    为重点突破,有序治污,工作方案提出了分区防治的工作思路,要求优先解决华北平原地下水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等突出问题。   根据地下水系统特征,工作方案将华北平原及其地下水重要补给区划分为30个地下水补水、径流和排水相对独立的污染防治单元,每种不同的防治单元承担不同任务。   方案要求,在污染控制单元中,积极推进重金属超标单元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加快实施有机超标单元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并逐步开展“三氮”超标单元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   以重金属超标治理为例,方案详细列出了华北平原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 温榆河冲洪积扇单元 要着力解决北京昌平区地下水铅重金属污染问题,对北京市首都钢铁公司搬迁场地提出场地修复技术方案; 滹沱河冲洪积扇单元 要着力解决石家庄市峡石沟生活垃圾填埋场等地下水铅、汞重金属污染问题等等。   提高地下水水质监测能力   到2015年年底,完成监测区域点位建设,实施日常监测    要治污,首先要摸清污染状况。 针对目前地下水缺乏有效监测的状况,方案提出,到 2015 年年底,初步建立华北平原地下水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网,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   首先要建立华北平原地下水质量监测网。方案要求,到2015年年底,完成华北平原地下水监测区域点位建设,实施日常监测。环保部门针对华北平原城镇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源补给径流区布设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组织开展水质例行监测,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指标分析,重点加强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三氮”污染指标监测。华北平原地下水质量监测网建成后将与国土资源和水利部门实施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相衔接,实现各部门信息共享。    其次要加强地下水污染源监测。 到2014年年底,针对位于华北平原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源补给径流区地下水环境风险较大的重点污染源,即石油化工行业企业、大中型矿山开采及加工区、地市级以上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和填埋场、规模较大的生活垃圾堆放场、高尔夫球场、大中型再生水灌区、县级及以上工业园区等,方案要求每个污染源地下水背景区至少布置一个监测井和下游区至少布置三个监测井。   方案同时明确,环保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应定期开展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加强监督性监测,并规范、引导、利用社会力量参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监测 。 参见: 从南水北调中线取水口看水价或代价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683623 引渤入疆PK南水北调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656821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jsp?id=80835420pg=1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87358389/1.html
17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198个地市近六成地下水质为“差”
jiasf 2013-4-22 06:26
据新华社电 全国198个地市级行政区4929个 监测点 显示,近六成地下水为“差”,其中16.8%监测点水质呈极差级。   国土资源部20日公布《201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全国198个地市级行政区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监测点总数4929个,其中国家级监测点800个。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综合评价结果为水质呈优良级的监测点为580个,占全部监测点的11.8%;水质呈良好级的监测点为1348个,占27.3%;水质呈较好级的监测点为176个,占3.6%。   根据公报,全部监测点中,水质呈较差级的监测点为1999个,占40.6%;水质呈极差级的监测点为826个,占16.8%。主要超标组分为铁、锰、氟化物、“三氮”( 亚硝酸盐氮 、硝酸盐氮和铵氮)、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等,个别监测点存在重(类)金属项目超标现象。   与上年度比较,有连续监测数据的水质监测点总数为4677个,分布在187个城市,其中水质综合变化呈稳定趋势的监测点有2974个,占监测点总数的63.6%;呈变好趋势的监测点有793个,占17.0%;呈变差趋势的监测点有910个,占19.5%。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3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土部:198个地市近六成地下水质量“差”
xjtuhyg 2013-4-21 19:50
国土部:198个地市近六成地下水质量“差” 据新华社电:全国198个地市级行政区4929个监测点显示,近六成地下水为“差”,其中16.8%监测点水质呈极差级。 关键词:地下水,水污染,水资源修复 2013-04-21 03:27:40 来源:新京报(北京)  有904人参与 http://money.163.com/13/0421/03/8SV31M5R00253B0H.html    国土资源部20日公布《201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全国198个地市级行政区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监测点总数4929个,其中国家级监测点800个。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综合评价结果为水质呈优良级的监测点为580个,占全部监测点的11.8%;水质呈良好级的监测点为1348个,占27.3%;水质呈较好级的监测点为176个,占3.6%。    根据公报,全部监测点中,水质呈较差级的监测点为1999个,占40.6%;水质呈极差级的监测点为826个,占16.8%。主要超标组分为铁、锰、氟化物、“三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铵氮)、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等,个别监测点存在重(类)金属项目超标现象。   与上年度比较,有连续监测数据的水质监测点总数为4677个,分布在187个城市,其中水质综合变化呈稳定趋势的监测点有2974个,占监测点总数的63.6%;呈变好趋势的监测点有793个,占17.0%;呈变差趋势的监测点有910个,占19.5%。 @@@@@@@@@@@@@@@@@@@@@@@@@@@@@@@@@ 关注中国水安全:中国水资源修复耗资将超万亿元,多国瞄准商机 2013-04-18 09:38: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北京)  有1028人参与 http://news.163.com/13/0418/09/8SO14MC700014J34.html 核心提示:美国威斯康辛州经济发展厅外国直接投资经理博思理称,中国水环境修复将带来上万亿元的商机。目前,中国面临严重的环境修复问题,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等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而外资也越来越关注由此而带来的商机。   “中国水环境修复将带来上万亿元的商机。”美国威斯康辛州经济发展厅外国直接投资经理博思理告诉本报记者。   4月16日,威斯康辛州州长斯科特·沃克等3位美国州长和天津、河北等5位中国省区市的领导出席中美省州长论坛探讨水资源等环境治理问题。   在论坛结束后的午餐会上,河北省长张庆伟找到斯科特·沃克,张庆伟表示,河北的水资源状况影响着河北、天津和北京三地,希望与美国携手解决河北的水资源问题。   目前,中国面临严重的环境修复问题,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等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而外资也越来越关注由此而带来的商机。   就在4月初,芬兰总统尼尼斯托来华访问时曾表示,“中国梦”的含义也包含建设更好的环境,而芬兰在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拥有先进技术和经验,这些优势同中国发展的需求契合度很高,双方合作潜力巨大。他认为,实现“中国梦”将使包括芬兰在内的世界各国受益良多。   “未来中国水处理的商机很大,北京现在也在做很多水项目。”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认为,虽然现在市场规模有多大还说不清楚,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的环境亟待治理。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工业废物与废水处理主管崔龙鹏教授告诉记者,中国的环境修复是个无底洞,成本很难估量,要把水资源处理到美国现在的水平需要巨额投入。   这几年,中国的自来水、污水等处理标准在提高,需要对以往的设备技术进行升级改造,仅这方面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在很多地方,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的事件频频发生,由此产生的资金需求更难进行统计。   “北京的水处理和城市河流的治理改造投入可能要过千亿元,全国过万亿元没问题。”金永祥认为,虽然治理成本很高,但现在不治理也不行。   当然,外资在希望打开中国水处理市场的同时,也希望中国企业去海外投资。斯科特·沃克告诉记者,威斯康辛州有很多中小企业在从事水资源技术研发,中国企业不仅可以与它们合作研发,还可以考虑直接投资。 参见: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jsp?id=80835420pg=1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87358389/1.html
196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土部水污染调查:京津冀已无一类地下水饮用
xjtuhyg 2013-3-27 20:43
国土部水污染调查:京津冀已无一类地下水饮用 调查结果显示,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整体较差,几乎已无一类地下水。可以直接饮用的-类地下水仅占22.2%。需经专门处理后才可利用的类地下水则占56.55%以上。 关键词:华北平原,地下水,水污染,消耗率,国土部 2013年03月27日 17:36 来源: 经济观察 http://business.sohu.com/20130327/n370610326.shtml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 备受关注的中国北方地下水污染问题,首次有了一份较为权威和系统的调查报告。   由国土资源部下属科研机构耗时6年初步完成的这项研究,对华北平原的地下水水质和污染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结果显示,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整体较差,几乎已无一类地下水。可以直接饮用的-类地下水仅占22.2%。需经专门处理后才可利用的类地下水则占56.55%以上。   采样调查发现,35.47%采样点的地下水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以轻污染为主,中污染、较重污染、严重污染、极重污染的地下水均未超过总取样点数的10%。    该项调查所针对的华北平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的全部平原区以及山东、河南位于黄河以北的平原区,居住有约1.3亿人口,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工业基地。    “华北平原75%以上的用水需求依靠地下水解决。”国土资源部的一位官员表示,“这项研究有助于对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华北平原地下水的家底,制定更为科学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方案。”   不过他承认,由于取样有限,只能大体上反映出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的趋势,以后还可以做得更为细致,掌握更为全面的数据。   另据环保部的一位官员介绍,由环保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和住建部联合编制的《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已经得到国务院批复,有望于近日发布。 参见: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jsp?id=80835420pg=1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87358389/1.html
1453 次阅读|0 个评论
水资源限制北京发展:迁都还是“瘦身”?
热度 1 杨学祥 2013-3-20 13:29
水资源限制北京发展:迁都还是“瘦身”? 杨学祥 据新京报报道,水资源是北京发展的主要短板;土地资源紧缺成为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对北京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生态环境。由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专家共同撰写的《京津冀发展报告:承载力测度与对策》称,北京的城市综合承载力超过了警戒线,处于危机状态。主要原因是城市承载压力过大,城市支撑力随人口增加而下降。报告分析,北京市的水资源人均需求量约为 345 立方米,以此推算,北京当地水资源只能承载 667 万人,相当于现有人口规模的 40% 。北京社会科学院博士李彦军称, 2011 年北京全年水资源缺口量为 9.2 亿立方米,这种巨大差额不得不依靠过度开发地表水、超采地下水以及依靠外来水源的补给。北京市的人口密度由 1999 年的 766 人 / 平方公里增加到 2011 年的 1230 人 / 平方公里,已超出了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该报告作者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张耀军称,京津冀地区人口规模超载,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 。 早在 2004 年我就指出,水资源危机为大城市发展亮起了红灯。相关文章指出,种种迹象表明,人类的过度开发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大量物种的灭绝,而且危及农村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的生存基础。大城市的发展应该受到地方资源的严格限制。 9 年过去了,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越演越烈 。   北京引拒工程的最初方案是把原有的引水渠道胜天渠的坝首加高,拦蓄更多的地表水;同时打一组 40 多眼机井的机井群,把拒马河的浅层地下水拦截后通过管道输往北京。“拒马河的地质条件不能储存深层地下水,一旦工程实施,从地上到地下,拒马河水将全部被截在北京一段,下游的河北境内将滴水没有。”一位河北水利部门的官员指出了引拒工程的利害。 据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水资源处研究员郎洪钢统计,北京的引拒工程将对下游河北省境内的 9 个县市 300 多万人口造成巨大影响。郎洪钢认为,若北京引拒工程实施,下游地区 75% 以上年份将断流。下游已建好的众多水利工程将报废, 100 多万亩水浇地将变为旱地。同时,华北明珠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也将恶化,并加剧下游地区的耕地沙化。   石亭镇人大主席夏雪松出示了一份上呈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吴邦国委员长的请示报告,报告署名“涞水县部分人大代表”,落款日期是 2003 年 11 月 28 日。在这份报告中,北京引拒工程被称为“非法截流工程”。报告称:“如果这项工程实施,将切断拒马河的表流及潜流,造成地下水主要补给断流,我县 10 个乡镇 26.9 万人面临水荒。养育了我们祖祖辈辈的这片土地将无法生存。因此,强烈要求中央领导制止这项工程的施工,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者。” 维持大城市的物质消耗随着现代化的需求而成几何级数增长,城市用水短缺仅仅是最敏感的问题之一。交通拥挤、用地紧张、服务设施配套等等,迫使城市不断扩大。如不及时限制,后果不堪设想。即使大城市保持现有的人口规模,随着生活条件和居住条件的改善,私人轿车的增加,淡水的需求量也会成倍增加。   水利部门的资料显示,拒马河流域目前是河北省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而河北省也已成为全中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 203 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 311 立方米,是全国平均值的 1/7 ,不及国际上公认的人均 1000 立方米缺水标准的 1/3 ,甚至比不上以干旱缺水著称的中东和北非地区。同属海河流域的北京和天津情况更糟,目前北京人均占有用水量不足 300 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1 / 8 。   目前,整个海河流域的水资源形势相当严峻。据统计,全流域水资源总量 372 亿立方米,在全国七大流域中,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最低,仅 305 立方米。因为地下水超采,目前华北已经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漏斗群。整个河北省已形成 21 个漏斗区,总面积达 4 万平方公里左右。    20 年来,北京人口由 800 万增至近 1400 万,国内生产总值从 300 多亿元增长到近 3000 亿元,地表水资源严重匮乏导致地下水严重超采。截至目前,全市地下水累计超采 60 亿立方米,可供开采的地下水已经十分有限。自 1997 年以来,河北省连续 7 年大旱,水资源持续减少。目前河北全省年用水量平均达 230 亿立方米,供水量只有 170 亿立方米,之间的缺口只能靠超采地下水来补充。有专家估计,如果没有外调水的情况下,河北 2005 年和 2010 年仍将缺水 57.3 亿立方米和 61.8 亿立方米。海委会一位官员坦承,由于水资源的紧张,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之间都出现了规模不等的水事纠纷。 研究表明,差不多 30% 的热带雨林降水通过林木的根和叶得到再循环,砍伐林木会造成类似引发撒哈拉现象这样的恶性循环。在自然界的旱涝循环中,雨期把大陆变成到处是沼泽湖泊,地下水也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充。旱期到来的时候,动植物就可以靠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来维持生存,直到下一个雨期。人到来之后,与淡水争夺生存空间。旱期排水造田减少了陆地蓄水面积,雨期为保护农田则修堤筑坝,让淡水沿江河白白流回大海。久而久之,地表水被排尽,地下水被抽干,它们都得不到自然的补充而失去流动与自净化能力。水草肥美的草原最终变为沙漠。自然界是生涝以备旱,人类是排涝以生旱。违反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不仅撒哈拉地区是这样,中国的沙漠随都城的东迁而东移,埃塞俄比亚首都随土地沙漠化和干旱而八次南迁,都表明人类活动加剧了土地沙漠化。其主要原因是大面积热带雨林、地表水和地下水遭到严重破坏,使植被失去了生存的基础。要恢复自然界的旱涝平衡,就必须给人类生存必需的物质—淡水、空气和其它生物留有足够的存在空间,如中国目前实行的退田还湖、退田还林的措施。 中国和世界历史都有关于创世之初发生大洪水的记载,大禹治水是变堵截为疏导而获得成功的典型范例。疏导意味着大量地表水白白地流归大海,他虽然给人类留下了大量陆地空间,但最终导致地表水的流失和沙漠化的逐步发展。在人类的自我保护意识中,排涝保护农田是自身生存的需要,随之而来的沙漠化却同样威胁人类的生存。这样看来,大禹治水的成功恰恰表明人类对沙漠化负有责任。恩格斯曾对人类盲目的实践作过精彩深入的分析:“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效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夢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因而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这一精辟的分析同样适用于人类对洪水的胜利。土地沙漠化是自然界对人类破坏地表水资源的惩罚。我们必须改变与水源争地的旧观念,在相互依存中求得发展。 水资源危机为大城市发展亮起了红灯!盲目满足大城市的过度需求可能导致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的恶化与危机。与其耗资巨大实施调水工程,不如地区、城乡均衡发展。以破坏农村生存环境为代价的城市建设必须停止。农村生存环境破坏之日,就是城市自身生存条件消亡之时!淡水资源的短缺决定了中国城市水准的最高极限 。 北京水资源只能承载 40% 人口,这是对城市盲目扩张的严重警告。集中全国之人力物力维持北京的水资源高消耗是不能长久的,及时终结是最明智的选择。北京高房价是一种假象,一旦水资源枯竭,北京将变成楼兰第二。 水资源限制北京发展:迁都还是“瘦身”的选择无可回避。 参考文献 1. 郭少峰。报告称北京水资源只能承载 40% 人口。 2013 年 03 月 20 日 02:39 新京报。 http://news.sina.com.cn/c/2013-03-20/023926580972.shtml 2. 杨学祥 . 水资源危机为大城市发展亮起了红灯! (2004-3-2).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http://www.haodaxue.net/html/25/n-4225.html http://www.gmw.cn/03pindao/guancha/bf/2004 http://www.gmw.com.cn/03pindao/guancha/2004-3/2/996001 http://sc.people.com.cn/news/HTML/2009/2/19/2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71977.html 3. 杨学祥。北方严重旱灾为大城市发展亮起了红灯! 2009-2-1715:46 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15584.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05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曲久辉院士:11省份饮用水有特殊污染物
redtree 2013-3-20 10:44
曲久辉院士:11省份饮用水有特殊污染物 作者:葛倩 万里 来源:南方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3-3-5 近期曝光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引发社会对其关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地下水污染由来已久,同时缺乏系统调查。他认为水污染是中国最重要的污染问题。大气污染相对容易治理,“而地下水看不见,当我们意识到污染的时候,可能已经很严重了”,因此,治理成本也较高。 曲久辉说,地下水污染由来已久,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曲久辉介绍,我国目前还未对地下水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调查和研究。污染到什么程度?是什么东西污染的?污染的面积有多大?都需要进一步调查和研究。之所以缺乏调查,首先,是中国地表水污染比较严重,大家一直关注地表水的污染问题。其次,大家看不见地下水。而且地下水的调查需要大量资金,难度较大。这方面我国的研究基础也相对较差。 他透露,环保部正在安排对地下水污染展开系统调查。前段时间已做过部分重点区域的调查,已经发现了一些问题,“地表水治理已经这么难了,等地下水真的污染到很严重的时候,治理就更难了”。 曲久辉还表示,中国大概有11个省(市、区)的部分地区饮用水存在部分特殊污染物,饮用水不合格。(原标题:11省份部分地区饮用水有特殊污染物)
个人分类: 环境新闻|20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华北成为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地区成因:大风和缺水
热度 2 杨学祥 2013-3-14 07:02
华北成为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地区成因:大风和缺水 杨学祥,杨冬红 据新华社电 昨日( 3 月 12 日)是第 35 个植树节,河北称今年将完成义务植树 1 亿株,全年完成造林绿化 420 万亩。这被认为是这个在地理位置上环绕首都北京和直辖市天津的省份,在净化环境、应对雾霾天气方面的最新举措。在这之前的两个月里,包括河北省在内的京津冀区域出现了本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持续空气污染事件,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监测数据统计,今年 1 月份京津冀共发生 5 次强霾污染。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有关专家表示,华北地区已是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河北省长张庆伟透露,京津冀正在加紧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新机制,三地将携手应对重雾霾天气。他说,河北省正在采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以及加强绿化等措施防治大气污染 。 京津冀发生强霾污染的关键在缺水,干旱、地面沉降、沙尘暴、雾霾等灾害是水资源短缺的必然结果,这是严重雾霾出现在北方缺水区而不是南方多水区的根本原因。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 2010 年 9 月公布了一张全球空气质量地图,专门展示世界各地 PM2.5 的密度。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的两位研究人员根据 NASA 的两台卫星监测仪的监测结果,绘制了一张显示出 2001 年至 2006 年 PM 2.5 平均值的地图。在这张图上红色(即 PM2.5 密度最高 ) ,出现在北非、东亚和中国。中国华北、华东和华中 PM2.5 的密度,指数甚至接近每立方米 80 微克,甚至超过了撒哈拉沙漠。在这张 2001-2006 年间平均全球空气污染形势图上,全球 PM2.5 最高的地区在北非和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全部。世界卫生组织 (WHO) 认为, PM2.5 小于 10 是安全值,而中国的这些地区全部高于 50 接近 80 ,比撒哈拉沙漠还要高很多。 PM2.5 高密度地区的全球分布有四大特征:其一、集中在陆半球,而不是水半球;其二、集中在连成一片的内陆地区;其三、集中在北纬 30 度线附近,特别是以北纬 30 °线以北地区的污染物浓度最大,全球 PM2.5 最高的地区在北非和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全部;其四、全球 PM2.5 最高的地区伴随最大的陆地地震带——欧亚地震带走向分布,而最大的环太平洋地震带因为频临海洋,所以 PM2.5 浓度增大不显著。 2001-2006 年间平均全球空气污染形势图显示, PM2.5 高密度地区分布北半球的北纬 14 ° ~ 40 °之间内陆地区,表明高温干旱是重要因素 。 地球排气是地热释放和雾霾形成的自然原因,污染和浪费水资源是雾霾形成的人为因素。 维持大城市的物质消耗随着现代化的需求而成几何级数增长,城市用水短缺仅仅是最敏感的问题之一。交通拥挤、用地紧张、服务设施配套等等,迫使城市不断扩大。如不及时限制,后果不堪设想。即使大城市保持现有的人口规模,随着生活条件和居住条件的改善,私人轿车的增加,淡水的需求量也会成倍增加。   水利部门的资料显示,拒马河流域目前是河北省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而河北省也已成为全中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 203 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 311 立方米,是全国平均值的 1/7 ,不及国际上公认的人均 1000 立方米缺水标准的 1/3 ,甚至比不上以干旱缺水著称的中东和北非地区。同属海河流域的北京和天津情况更糟,目前北京人均占有用水量不足 300 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1 / 8 。   目前,整个海河流域的水资源形势相当严峻。据统计,全流域水资源总量 372 亿立方米,在全国七大流域中,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最低,仅 305 立方米。因为地下水超采,目前华北已经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漏斗群。整个河北省已形成 21 个漏斗区,总面积达 4 万平方公里左右。 20 年来,北京人口由 800 万增至近 1400 万,国内生产总值从 300 多亿元增长到近 3000 亿元,地表水资源严重匮乏导致地下水严重超采。截至目前,全市地下水累计超采 60 亿立方米,可供开采的地下水已经十分有限。自 1997 年以来,河北省连续 7 年大旱,水资源持续减少。目前河北全省年用水量平均达 230 亿立方米,供水量只有 170 亿立方米,之间的缺口只能靠超采地下水来补充。有专家估计,如果没有外调水的情况下,河北 2005 年和 2010 年仍将缺水 57.3 亿立方米和 61.8 亿立方米。海委会一位官员坦承,由于水资源的紧张,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之间都出现了规模不等的水事纠纷 。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卢耀如介绍,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河北省现在形成的 20 多个地下水漏斗区已基本连成一个特大的地下水降落区。地下水下降导致地面沉降,进而造成地下水污染。记者从河北省水利厅了解到,河北省地下水漏斗区面积约 4 万多平方公里,属严重的资源型缺水省份,全省人均水资源量 307 立方米,为全国平均值的七分之一。全省年水资源可利用量不足 170 亿立方米,而目前总用水量在 200 亿立方米左右 。   华北地区最严重的沉降地区包括河北省沧州市和衡水市、山东省德州市、天津、北京以及河南省部分城市,这些地区最近十几年内沉降高度有的甚至超过了 3 米。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整个华北平原上的河道里几乎都没有水。从 1980 年和 2010 年的华北平原卫星地图上可以看到,华北地区所有的河道几乎都显示为白色,即为干涸 。 水资源短缺与强雾霾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不解决水资源短缺,治理雾霾就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 专家称华北成为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地区之一。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 2013-3-13 13:29:36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3/275606.shtm 2. 杨学祥,杨冬红。全球空气质量地图揭示的 PM2.5 自然因素。 2013-2-11 10:44 | 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61113.html 3. 杨学祥。北方严重旱灾为大城市发展亮起了红灯! 2009-2-17 15:46 科学网。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15584.html 4. 杨学祥。抽取地下水会引发灾难性地震和河北 20 余个地下水漏斗区。 2012-10-23 13:37 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25377.html 5. 周彤。华北地区地面沉降连成一片。发布时间: 2012-11-20 。《地球》 2012 , 01-02 ( 189-190 ) http://kjxxweb.hebgt.gov.cn/index.do?id=2816templet=contentcid=88 相关资料: 华北地区地面沉降连成一片 ( 浏览次数: 65 发布时间: 2012-11-20 ) 华北地区地面沉降连成一片 周彤 华北地区最严重的沉降地区包括河北省沧州市和衡水市、山东省德州市、天津、北京以及河南省部分城市,这些地区最近十几年内沉降高度有的甚至超过了 3 米。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整个华北平原上的河道里几乎都没有水。从 1980 年和 2010 年的华北平原卫星地图上可以看到,华北地区所有的河道几乎都显示为白色,即为干涸。 河北省:灾害最重 现在,河北省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地面沉降的问题,只是程度不同,其中最严重的是沧州,其次是衡水。 河北省地面沉降始于上世纪 70 年代大打机井。几十年前的河北,并不是一个缺水的省份,地下水水位也很浅。上世纪 50 年代,河北省水浇地只有 1100 万亩,现在已达 7000 多万亩。此外,还有气候变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全省用水量激增。 与上世纪 50 年代相比,全省平均气温上升 1 . 4 摄氏度,年均降雨量减少 120 毫米。上世纪 50 年代,河北省用水量是 40 亿立方米, 1998 年达到 229 亿立方米,现在一般为年 200 亿立方米。上世纪 50 年代河北省人均水资源量是 1000 多立方米,但现在只有不到 200 立方米。目前河北省的机井数量达 80 多万眼,这些打在大地上的“抽血管”直接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最后形成“漏斗区”和地面沉降区。 河北省东部平原由于长期大量超采地下水,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四十至六十米,已经形成了沧州、青县、黄骅、任丘、廊坊、霸州、冀 ( 县 ) 枣 ( 强 ) 衡 ( 水 ) 等七个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漏斗总面积达四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平方公里。 如今的河北,形成了沧州、泊头、任丘、河间、献县、冀枣衡、饶阳、唐海、廊坊等 9 个地面沉降中心。地裂缝重点分布在沧州、衡水、廊坊等地的古、现代河道和农灌区及地面沉降边缘地带,矿山采空区周围也会不同程度地发生地裂缝。 京津地区:态势不容乐观 由于人口压力,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京津地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引起地面沉降。 目前北京市平原地区已形成大小不等的 5 个沉降区,最严重的地方地表每年下沉 20 至 30 毫米,已经影响到城市建设的布局与规划。截止到 1999 年,北京市累计地面沉降量大于 50 毫米的地区达到 2815 平方公里,其中 1826 平方公里的地区累计沉降量超过了 100 毫米, 104 平方公里范围的累计沉降量甚至超过了 500 毫米,最严重处,地面累计下沉了约 722 毫米。 北京地区发生地面沉降的区域主要在东南北三个方向,西郊不存在下沉情况。这主要因为西郊的地层中大的软砾石比较多。这种颗粒没有压缩性,有压缩性的地层是下沉的关键,所以这种层位的水最好不要抽取,只要人为控制这些层面的地下水开采,就会使下沉的速度减慢。 北京市主要沉降中心为东八里庄一大郊亭、通州区、朝阳区来广营、场合沙河—八仙庄、顺义平各庄、大兴区,最大累计沉降量分别为 0 . 75 米、 0 . 487 米、 0 . 608 米、 0 . 798 米、 0 . 41 米、 0 . 791 米。 多年来,天津市区持续沉降,主要沉降地区为塘沽,汉沽,市区,武清等区,最大累计沉降量也达到了三米以上;已形成河北大街、北站外、河东大王庄和大直沽 - 陈塘庄四个沉降中心,至 1985 年四个沉降中心累计沉降量分别为 2 . 39 米、 2 . 34 米、 2 . 37 米和 2 . 25 米,年沉降速率平均约 100 毫米。 至 1998 年,累计沉降量最大的地区为北运河、子牙河及新开河交汇地区,累计沉降量大于 2 . 5 米的面积为 3 . 2 平方公里,中环线内累计沉降值已大于 1 . 5 米。 1985 年~ 2005 年,天津累计地面沉降量最大达 2 . 93 米,累计地面沉降量超过 1000 毫米的面积达 623 . 88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30 . 37 %。沉降速率为 29 . 99mm / a 。近年来,外环线以外地带沉降量呈增大趋势,其中西青区 98 年平均沉降值 69 毫米,最大后桑园沉降 103 毫米。 为治理地面沉降,天津市政府自 1986 年始至 1997 年实施四期三年控沉计划。 1998 年为第五期实施计划的第一年,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地下水开采,但仍不能完全防治沉降。 河南、山东:若不控制必成大患 由多名专家评审通过的“河南省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结果显示,地下水开发利用造成河南省 11 个主要城市地面沉降,降落漏斗总面积达 1247 . 17 平方公里。 调查发现,河南省多数城市地下水资源短缺,水质型缺水区分布面积接近 50 %。据采集的 466 组地下水样分析,未污染占 32 . 4 %、轻微污染占 37 . 56 %、中等污染占 14 . 16 %、严重污染占 15 . 88 %;盆地型城市洛阳、济源、登封等城市污染较轻,山前及平原型城市污染严重。由于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河南省大量开采地下水,引发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 14 个城市中 11 个城市存在降落漏斗,总面积达 1247 . 18 平方公里。 同样为我国农业大省的山东省,沉降灾害也不容小觑。由于近几年的沉降灾害已从单独现象发展为区域灾害,山东北部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山东省德州地区最大累计沉降量也达到了 0 . 936 米。 75 %用水需地下水支撑 地面沉降的原因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因区域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目前华北平原 75 %以上的用水需求靠地下水支撑,每年开采量达 206 亿立方米。华北地区一直存在一个 20 ~ 30 年的干旱周期,上世纪 90 年代时期,整个华北经历了一个枯水期。这也会导致地下水位的降低。 但更重要的还是人为因素。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发展,工农业用水增加,地下水开采量随之增长。 1900 年石家庄不过是几个大村庄的联合体, 1950 年人口不过 30 万,但到了 2011 年,石家庄的总人口已暴增至 1000 万,城市用水量陡然升高。此外,过多的建设项目也使地下水资源遭到破坏。 高尔夫球场一直被人称作“抽水机”,一个标准 18 洞的球场,平均每天耗水至少 2000 立方米。渤海新区是华北地区发展的重点地区,庞大的用水量也同样地困扰着这一地区。许多企业在园区里打井,这些自备井抢走了大量的地下水资源。而偌大的渤海新区只有一个日产淡水 3 万吨的海水淡化项目,这对于庞大的产业园来说,少得可怜。 华北地区对于地下水的掠夺不仅仅于此,农业疯狂的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也成为了地下水资源的“致命伤”。据研究,华北平原的农业一年耗水量高达 870 毫米,而多年平均降雨量只有 500 毫米左右,这多出来的 370 毫米,都依赖地下水的补足。 数据显示,在华北平原,农业用水占到地下水开采量的 70 %以上。由于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尽管华北的粮食绝对产量仍在增长,但已接近增长的天花板。在其它地区粮食产量大增的情况下,华北的粮食产量在全国粮食总产量中所占份额却在下降。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黄淮海平原的粮食产量曾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 30 %,到近年下降到约 22 %,已经下降了 10 %。 以上种种因素,华北平原由过去的个别地方沉降,发展到现在的河北大部分地区、京津地区、河南以及山东北部呈整体下沉的趋势。 《地球》 2012 , 01-02 ( 189-190 ) http://kjxxweb.hebgt.gov.cn/index.do?id=2816templet=contentcid=88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5834 次阅读|4 个评论
要用刑法来罚治排污水于地下水中
热度 2 lin602 2013-3-6 22:15
出差到外地,已经听到不少地方说地下水严重污染。地下水污染比地上水污染要难治理多了,如果地下水受污染可能要数百年才能慢慢恢复。 这是断子绝孙的事情。 不用刑法进行罚治,好象制止不了。 人代会的代表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提出这个议案。
2617 次阅读|3 个评论
想治都治不了!为啥俺们对山东地下水污染不敢吱声。
热度 12 mountainwind1 2013-3-3 21:15
王同心博主在贴上问为什么科学网上不大注意山东地下水污染,有牌照的国家专家不肯说,俺个招安民科不讳忌,直接告诉您,实在是不好治啊! 相应的国家政策:拟投资万亿。大家请注意,这些所谓策略,均是防为主,还很难实现,治呢?没招! 《全国 地下水污染 防治规划(2011—2020年)》   会议提出,到2015年,要初步控制地下水污染源,初步遏制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全面建立 地下水环境 监管体系;到2020年,对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实现全面监控,重要地下水饮水水源水质安全得到基本保障,重点地区地下水水质明显改善,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全面提高,建成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   为达到上述目标,会议提出以下措施:抓紧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和评估,划定地下水污染治理区、防控区和一般保护区;严格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与环境执法,依法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建设项目和排污口,限期治理地下水污染隐患;严格控制影响地下水的城镇污染,推进管网系统改造,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回用率,加强垃圾填埋场建设和治理;加强重点工业行业地下水环境监管,防范石油化工行业和地下工程设施、地下勘探、采矿活动污染地下水,控制工业危险废物对地下水的影响;分类控制农业面源对地下水的污染,逐步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在水源保护区内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有计划地加快推进地下水污染修复,在地下水污染突出区域进行修复试点,开展海水入侵综合防治示范,切断废弃钻井、矿井等污染途径等。 相应的技术问题: 1.设置阻水墙或反应墙,把被污染的地下水,土壤与周边隔绝。必要时候在隔绝墙内放能与污染物反应的东西,这要求是一出现污染马上应对的,时间稍微长了扩散开就无效了,再说挖那几十米深沟,那费用大几百万的谁出啊? 2.被动和主动收集法:被污染地下水体周围挖深沟,抽水上来处理,主动式的还需要挖井向地下注水,水里掺点大豆磷酸酯之类的可降解生物表面活性剂,把污染水体给逼到沟那里抽上来。或者把热蒸汽打地下去,把地给煮啦,把污染物水解或者挥发出来。这方法恶心得要死:土壤吸附能力很强,释放慢,煮不烂,一丁点污染你抽个一二十年也抽不干净啊?除非污染物是油,基本不吸附在土壤中。 3.物化法:向地下水钻井加药,不收集了。比如能固定铬污染的硫酸亚铁和过氧化镁,比如能氧化有机物的过氧化钙等,比如能还原铅,汞等重金属的亚微米或纳米铁粉,企图将污染物氧化或还原失毒,这个方法用得多,但药品成本老鼻子钱了,且也搞不大干净,因为氧化还原或固定的产物并不稳定——污染物没有脱离环境,除非俺一直说从嵇少丞兄那里学到的灵感——转化为晶格包含物或致密沉积岩包埋;而且污染水吸附到土壤里了后有一些脱附的较快会扩散到周边地区,然后因为地质或岩层材料问题被“封闭”,导致后来的治理药剂进不去;有些还被人抽起来用了,你最多也就能把治理区剩下的污染物慢慢地反应掉。 4.生物法:把高压溶解氧气的水连带微生物一起打地下去,生物分解污染物,以后不时打一些高压溶气水好给微生物氧气,这个最便宜实用,嗯,您可劲打溶气水吧?地方政府不掐死你去?嘿俺都缺水了您还糟蹋水?还有就是对重金属污染您别指望了。 这些方法的一概特点就是慢,贵,没把握。工厂水一天一万吨,费用两万元处理容易,地下水1万吨?10年,200万你都够呛能处理。污染物分离不出来的,比如一些重金属类污染,一些难降解农药如DDT,效果还很不好。中国污染的地下水何止亿吨?咋治? 俺治水还是有点三脚猫技术的,黑臭河流,甚至黑臭静止河流治得了,蓝藻爆发水体里水草种得活,天然水体重金属,石油泄漏,蓝藻爆发突发污染治理得了,中水生物法回用玩得来,景观湖泊治理得来还不带切断外源的。。。可问我地下污染水,我铁定扭头就跑,还跑得疯子一样的速度连窜带跳的,治不来!
5621 次阅读|48 个评论
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得不偿失吗?
benyang22 2013-2-26 15:11
我以前一直都很为中国近30年的经济发展感到骄傲。很多中国人都有房有车了,漂亮的建筑,满街的美食,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横竖贯通的高铁。 现在这种骄傲慢慢的没有了。中国各地今年持续不断的雾霾天气,最近公布了中国的癌症村地图,马云说的中国人现在赚的都是未来的医药费。前两年我到我妈的家乡,满地的垃圾,村边发黑发臭的河水。所有的一切,都令人惊心动魄。如果污染源能控制好,空气可以在短时间变得干净,可是地下水的污染,土壤的污染,可是太难清除了。土壤污染了,种出来的食物还能安全吗? 我所在的研究所JPL,在40、50年代,把科研中产生的废水不经处理排到一个废水池,其中也有火箭的燃料。后来发现污染物渗透到百米深的地下水里。美国太空总署不得不为附近的两个城市的供水井建立了附加的清理装置,并在污染地建了一个地下水清理站。要把地下水的污染物降低到规定的溶度,估计这个清理站要运行18年。 地下水的清理,土壤的清理,都是长期的工程,都是费钱的工程。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发展,除去了环境污染的代价,到底还剩多少? 会不会是得不偿失?
个人分类: 糊涂时事|39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生死金岭镇:污染阴影下的死亡村落
lightling 2013-2-25 13:00
http://news.sohu.com/s2013/newsmaker158/ 山东省淄博市金岭镇,在周边有着诡异的名声。   镇上人家娶的儿媳妇不敢来婆家,不敢回娘家,回来也不敢待过一天,尤其不敢洗澡;镇里的蔬菜卖到邻县,众人一听“金岭”二字扭头便走;济南肿瘤医院的医生,听说患者来自淄博,张嘴便问:你是金岭的吧?……而今,小镇井眼封闭,蚊虫绝迹,部分老人相继患上胃癌、肺癌、食道癌,死亡的阴影正笼罩着村落。   在山东“地下水污染”事件备受关注之际,记者前往金领镇探访。这座位于潍坊和淄博交界处,邻近化工园区的小镇,已成环保问题的标准样本。我们探寻它受污染的成因,也记录着村民在生存底线上的挣扎。   村民们的无奈,其实是所有居住在受污村落中人们的心声:怎样才能保障我们活着的权利?    死亡   2月20日,天气阴冷,金岭镇街头还残留着鞭炮的纸屑,行人寥寥,格外冷清。   这天上午,村民周大明拿着盖有公章的换水票和空水桶,前往指定地点换水。路上,他遇到了两个臂带黑纱的孩子。   死去的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在周大明印象中,死者与他年龄相仿,50岁出头,之前检查出是肺癌晚期。   换水地点处,已有一些村民排队等待,这里已成小镇的天然信息集纳地。然而,交流最多的,还是死亡。   周大明又听到了让他难过的消息。镇西头与他有交情的两人,去年先后被诊断为肺癌晚期,“估计日子也不多了”。   “我感觉最近天天有人出殡”,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说,这几年,镇里得肺癌、胃癌、食道癌的特别多,很多才三四十岁,往往确诊时就是晚期,“跟传染似的,今天看着还挺好,搞不好明天就查出病了。”   类似的话题不断被提起,村民们语气淡然,一脸麻木。“公墓都快满员了,地里头新坟头也越来越多”,一位老人说道。   在村民指引下,记者来到67岁的癌症患者杨洪涛家中。老人瘦的只剩下一把骨头,安静地躺在床上。电视机屏幕的冷光打在他脸上,老人没有任何表情。   女儿杨美华说,老人是两个月前刚确诊肺癌晚期的,医生建议对老人保密,同时进行保守治疗。在医院陆续治了十来天,花掉2万多块。   春节前,老人病情继续恶化,不能动,不能说话,连排尿都需要插管。家人将他接回家来,准备进行“最后的告别”。   与杨洪涛家相邻的周家,同样被悲伤的气氛笼罩。47岁的女主人陈扬,去年7月被查出肺癌晚期。大年初一,她病情严重被家人送到医院,初三又给接了回来,丈夫周先生已经开始置办寿衣等用品。   满脸憔悴的周先生仍然记得妻子刚患病时的情景:妻子只是“出不来气”,去医院检查便拿到“癌症晚期”的检查结果,“当时天旋地转,觉得脚要站不住了”。   春节前,陈扬念叨着想听鞭炮声。除夕夜,周先生哭着给妻子放了两挂鞭。   这位朴实的农家汉子,至今也想不明白,“她不抽烟,不喝酒,怎么会得上这种病?”    毒水   当地村民们常说,敢在金岭镇喝自来水的,都是不怕死的人。   这座拥有15000多人口的小镇,位于山东淄博临淄区“齐鲁化工园”附近,从卫星地图上看,大小化工厂已经在小镇东南西三个方向,形成重围之势。   “我们地下水被污染好多年了,自来水没法喝”,2007年前后,小镇管辖的居委会和村委会陆续开始向村民供应桶装矿泉水,按人口计算,每人每月一桶,部分少数民族村落给与照顾,每人每月三桶。   村民们回忆,金岭镇接通自来水,少说也有十几年的历史。大概从七八年前开始,自来水水质开始越来越差,壶里水垢厚得离奇,水里有股说不出来的味儿,“像化学原料苯的味道”,一位在化工厂干过的老者称。   虽然无法判断自来水究竟是什么怪味儿,但周大明能从家中烧水壶里看出变化,“水垢特别厚”,2月20日下午,扛着水桶到家的周大明拿出了家里的水壶。壶嘴内侧被水垢挤占,只留下窄窄一线。   周大明用手在壶里掏了掏,抠出几块约半厘米厚的白色水垢。水垢很结实,相互敲击时有清脆声响。“这才一个礼拜没有清”,他苦笑着说,超过10天没有清,壶嘴就倒不出水来。   村民称,镇里的自来水颜色经常发红或发黄,用来洗脸时会觉得皮肤发涩。村民称,镇里一家豆腐坊,用自来水泡豆浆,冲进去就变成了豆腐脑,“跟卤水似的”。   有人想重新喝井水——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村里人的饮水主要靠几眼井。然而近年来打上来的水让他们很失望。井水发浑,看着便令人生畏。而后,几眼井索性都被封上了。   镇里发的桶装水,这并不能解决所有人的喝水问题。“一桶水两三天就喝完了”。部分家庭选择买水喝,十几升的桶装水,在镇上的售价只需三至五元。但对于不少家庭来说,这仍然是一笔难以承担的费用。   在当地,村里多数农地已经被工业园征用,失地村民都已经改成城镇户口,“很多五六十岁的人,生活很困难”,周大明称,自己去工厂应聘保安都没人要,现在老两口主要靠征地补贴生活,每月才几百块钱。   无奈下,村民们咬牙选择自来水。他们用土办法进行过滤:自来水烧开第一遍,先把水沉淀干净,倒入另一只水壶里,重新烧一遍再灌进暖壶。   只有对待孩子,村民们不敢懈怠。春节前,在外工作的儿子女儿都回家来,周大明提前去供水站买了5桶水,专供孩子们喝,顺便招待客人,“好水得等着孩子们回来再喝,我们平时还是喝自来水,反正都是一把老骨头了,不怕死”。   金岭镇西侧有一条小河。周大明童年时还曾下水捞过鱼虾。然而,2月21日,记者看到,这条村民记忆中清澈见底的小河,河水已成诡异的孔雀蓝色,散发着难言的恶臭。   沿河上行,河边石一家名为“正本”的化学原料物流园,两根细细的管道从园区伸进河中,河水颜色在这里变得最深。    名声   在毒水困扰之下,金岭镇变得死气沉沉。   有人发现,村里的小动物变得越来越少。“连屎壳郎都不见了,还有蜻蜓、蚂蚱,都越来越少”,周大明自嘲:“我们户口都在这,想搬都搬不走,它们可不受限制”。   如今,留守小镇的多是老人,“活着这把年纪,不怕死了”,但他们希望,金岭镇能重新成为子孙们安居乐业的家园。   事实上,金岭镇与化学污染相伴的时间,已经长达20多年。周大明记得,1988年前后,小镇南侧建起了乙烯工业园,水和空气就开始变差,到2006年,齐鲁工业园成立,大大小小的化工厂对小镇进行包围之势,污染越来越厉害。   村民称,每到晚上,总有小厂偷排废气,“味道大得很,夏天都不敢开窗”。周大明称,村子西头和南头都有小河沟流经,不少工厂直接把污水排到沟里,现在河沟水颜色发蓝或发黑,“看着就瘆得慌”。   与之相对,小镇得癌症的人越来越多。“像是被诅咒了一样”。得病村民开始“程序化死亡”:身体不适、医院检查、确诊癌症(多为晚期)、数月后去世。   村民们自嘲,金岭镇的人都携带了“癌症病毒”,随时有爆发的可能。一个段子在村里流传甚广:省城济南的肿瘤专科医院里,只要听说是淄博的,医院总要追问一句“是金岭的吧?”   金岭镇的污染名声也传遍了方圆数里。周大明称,有村民将自己种的萝卜白菜送到附近菜市上卖,买菜的人一听说菜是打金岭来的,大多转身就走,“都知道是污染菜”。   而在金岭镇的露天市场上,摆摊的小贩则反复强调着,称这些蔬菜都是打外地运来的。   外来者对小镇环境的反应更为直观。周大明介绍,儿媳妇每次来镇上呆的时候不能超过一天,否则就会起红斑,她更加不敢在家里洗澡,“每次洗完就会起疙瘩,痒”。类似的情况,在其他村民家也有发生。   村民们开始逃离金岭镇。此次被外界关注的潍坊,反而是不少小镇人的理想居住地,“他们那儿也污染,但相比金岭要好些”。   随着年轻人的离村,留守村中学校上学的孩子也逐渐变少。据淄博市官方网站介绍,2011年,该村中学有学生421人,而村民们回忆,前些年学校人多时,有1000多名学生。   村民们曾经要求集体搬迁, 2011年11月2日,相传镇里同一天有4个人去世,多是癌症患者,村民们再次找到镇政府,“后来有人过来量了量房子,拍了照,就没有动静了”,周大明摇摇头说。   对于这座小镇的未来,村民们都很迷茫。有人盼着搬迁,也有人在害怕,周大明就觉得故土难离,“没工作,没文化,还一把年纪了,搬出去怎么活?”    整治   公开的官方资料表明,对于化工厂带来的水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当地政府已有所了解,并数次出手整治。   2007年,临淄区曾经掀起一场“环保风暴”,1167家非法排污企业被关闭。2012年,“化工综合整治风暴”再次兴起,逾百家企业完成了遏制化工异味的整改,官方报道称,此举“保护了水质安全”。   在临淄党政办公网上,2009年5月一场环保专项活动的信息至今留存。“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切实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是这场活动的主题。   信息中称,部分企业存在污水直排河流、超标排污、渗坑渗漏等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该项行动要解决这些“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突出问题”。   这些“运动式”的整治一度在金岭镇产生效果,村民们回忆,自来水有过阶段性变好的时候,“浑浊物变了”,然而,过不了多久,一切又会回到原点。   “他们查不过来”,周大明举例称,村子周边的化工厂排放废气,往往挑在晚上七八点,政府部门都下班后,此时,刺鼻异味会将大半个村子笼罩,“那些当官的都不住在村子里,影响不到”。而基层官员也不一定想查,“厂子里都要打点他们的”。   对于金岭镇来说,2006年曾经是一个重要的拐点。这一年,齐鲁工业园正式成立,财富随之而来,官方数据显示,金岭镇当年实现财政收入1388万元,同比增长56%。   这个数据在随后几年继续迅猛增长,2012年,金岭镇的财政收入已经达到10967万元,是6年前的8倍。   然而金岭镇为这个数据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如今,村民们在盼着下一个拐点出现:经济增速缓一缓,老百姓的生存问题能得以解决。   最近引发热议的潍坊地下水污染事件,多多少少让他们感受到希望,“很多人都在关注污染问题,听说连《人民日报》都发文了,希望政府能真正重视起来”。   周大明的希望则很直白:多见一点蓝天,少闻点化学味儿,不用再为喝水发愁。他说,如今在外打拼的孩子将来年老了,希望能够回乡,叶落归根。   (应受访者要求,部分村民为化名)
16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下水污染致癌症高发:12年前的警告被忽视
热度 2 杨学祥 2013-2-25 02:24
地下水污染致癌症高发: 12 年前的警告被忽视 杨学祥 日前山东潍坊被疑有企业往深层地下排污的消息,引发了公众对地下水现状的关注和忧虑。在多种污染源作用下,我国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且污染速度快。 2011 年,全国 200 个城市地下水质监测中,“较差—极差”水质比例 55% ,并且与一年前比 15.2% 的监测点水质在变差。根据国土资源部十年前的调查, 197 万平方公里的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已不能饮用的面积达六成。地下水形势已刻不容缓。按环保部等部门制定的规划,到 2020 年,对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实现全面监控。 12 年前,当我提出“土地沙漠化和环境污染是对西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高风险、 高速度、高消费及弱肉强食和利重于道的竞争原则的一种否定,除资源的浪费、能源的消耗 和环境的破坏外,人们在心理和精神上也承受巨大的压力”和“必须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 这一观点时,仅有《科学新闻周刊》( 2000 年,第 46 期)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00 年,第 8期 )发表了我的文章,很多崇拜西方生产方式的人对这一观点一时还难以接受。现在,生态环境的恶化再一次证明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相关文献: 媒体称多地地下水污染致癌症高发牛羊绝育 2013 年 02 月 24 日 02:39 新京报 自动播放过半城市地下水质差(来源: CCTV 新闻频道) play 过半城市地下水质差 play 曝河北地下水污染严重 网络上流传“中国癌症村地图” 地下水污染问题正被高度聚焦。   日前山东潍坊被疑有企业往深层地下排污的消息,引发了公众对地下水现状的关注和忧虑。   在多种污染源作用下,我国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且污染速度快。 2011 年,全国 200 个城市地下水质监测中,“较差—极差”水质比例 55% ,并且与一年前比 15.2% 的监测点水质在变差。   根据国土资源部十年前的调查, 197 万平方公里的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已不能饮用的面积达六成。   地下水形势已刻不容缓。按环保部等部门制定的规划,到 2020 年,对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实现全面监控。   山东潍坊地下排污事件还在持续发酵中。   在传出有工厂将污水通过高压井排到 1000 多米地下的消息后,潍坊市称未排查到相关问题,并悬赏 10 万元征集线索。    2 月 21 日,潍坊对媒体称尚未发现有价值的举报线索。而事件仍进一步发酵。网络上关于地下排污线索也不断涌现。媒体日前又曝出,潍坊下辖的寿光市存在打井排污现象,当地一个工业园区普遍存在地下排污。   环保机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 22 日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认为,有关部门不必纠缠“ 1000 米”的字眼,民众对地下水污染的焦虑,折射的是地下水严重污染的现状。   民间环保组织“未来绿色青年领袖协会”的理事长赵亮昨天告诉记者,他们在海河流域做环境调查,发现已经难以找到一条干净的河流。污染的河流会渗入地下水源。而各地企业利用渗坑、渗井排污也已近 20 年。 2011 年发布的《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 (2011 — 2020 年 ) 》 ( 下称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 ) ,初步判断我国地下水污染正在由点状、条带状向面上扩散,由浅层向深层渗透,由城市向周边蔓延。   严峻现状    200 城市五成地下水质差   “这里没有污水处理厂,没有环保监管,有的是祖辈饮用地下水的传统!”赵亮对地下污染威胁农村饮水安全的状况,非常担忧。   清澈的小河,透亮的井水,已成为记忆。赵亮 2012 年 7 月在对海河流域调查时,发现村民大都被迫放弃了饮用井水。    2000 年 -2002 年国土资源部进行了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 37% 已是不能饮用的Ⅳ类、Ⅴ类水。    2011 年,全国共 200 个城市开展了地下水质监测,其中“较差—极差”水质监测点比例为 55% 。与 2010 年相比, 15.2% 的监测点水质在变差。   在地表水资源不足,且部分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地下水曾被认为是清洁稳定水源。   根据《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 2009 年中国地下水开采总量 1098 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 18% 。在全国 655 个城市中, 400 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约占城市总数的 61% 。   北方地区 65% 的生活用水、 50% 的工业用水和 33% 的农业灌溉用水来自地下水。 在没有新水源的情况下,失去了地下水,也就意味着生存危机。   多种源头   平原地下优质水仅 4.98%    2 月 18 日晚,中国青年报记者丁先明在山东茌平县干韩村采访,村民十多米深的自备井,打上来的水发黄,水面有薄薄油花。村民不敢再饮地下水。   干韩村东南角, 500 多亩土地,被一家铝电企业用于污染性废渣赤泥。   近些年,很多平原农村地区井水变味、变色的新闻,屡见于报端。   农村水井主要抽取浅层地下水,而地表水可直接渗入浅层,受污染侵害最为严重。根据 2001-2002 年国土资源部第二轮地下水资源调查,在 197 万平方公里的平原区中,浅层地下水Ⅰ类和Ⅱ类水质分布仅为 4.98% ,已不能饮用的Ⅳ、Ⅴ类面积高达 59.49% 。    2012 年 7 月,赵亮在河北霸州调查时,很多村民把污染源指向当地的一些轧钢厂。许多年来,城镇、城郊和农村的一些工业企业用渗坑、渗井和缝隙排放废水,对地下水的污染非常严重。   城市也是污染的源头之一。城市污水排放量增加,但处理能力不足,甚至市政管网渗漏,都会造成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污染也在农村发生着。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用城市污水灌溉等,都让土壤受到污染,形成最大的面状污染源。   而被污染的河流湖泊会直接渗透到地下水源。 相对于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质量要优良,这也是很多城市用水的主要来源。但一些地带的隔水层很薄,甚至开了天窗,使已受污染的浅层水进入到深层水。   危害显现   污染致饮用水危机   一份由公益人士制作的“中国癌症村地图”正在互联网上被关注,村子数量被认为超过 200 个。   环保部 2 月 20 日发布《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称个别地方因环境污染出现癌症村。   此前,地下水污染导致癌症高发甚至牛羊绝育的报道,在诸多地区出现。   在一些地区,污染已危及公共用水安全。   据国土资源部网站资料,辽宁海城市污水排放造成地下水大面积污染,附近一个村 160 人因水而亡;由于地下水的严重污染,淄博日供水量 51 万立方米的大型水源地面临报废。即使是北京,浅层地下水中也普遍检测出了三致 ( 致癌、致畸、致突变 ) 物质。这些“三致”有机物在我国东部其他城市和地区,很可能同样存在。   地下水污染隐蔽难以监测,发现时往往已造成严重的后果。根据 2000 年 -2002 年国土资源部的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全国 195 个城市监测结果表明, 97% 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40% 的城市污染趋势加重;北方 17 个省会城市中 16 个污染趋势加重,南方 14 个省会城市中 3 个污染趋势加重。   宣战污染   欲全面监控典型污染源   “我们的情况很严峻,这是一个机会,希望不要再错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希望这次潍坊排污事件引发的关注,能够推动整体环境制度的完善。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介绍,类似地下水污染问题,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美国也遇到。当时这些国家都提高了排放标准等。不过污染得到缓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业化完成后的产业转移,很多污染源消失。而中国还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污染源难以消除。   马中介绍,地下水虽属可再生资源,但地下水更新和自净非常缓慢,一旦被污染,所造成的环境与生态破坏,往往长时间难以逆转。   人类还没有找到一个十分有效的治理地下水污染的技术。无法承受的治理成本也使得地下水污染陷入困局。有报道称,上世纪 80 年代,日本测算治理地下水污染需要 800 万亿美元,只好扼腕叹息。    2011 年,环保部、国土部与水利部联合公布的《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中,预计 2015 年年底前,中国将完成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和评估工作。到 2020 年,对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实现全面监控,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基本建成。   □新京报记者 刘一丁 北京报道    ( 新京报记者王瑞峰对本文亦有贡献 ) ( 原标题:失守的中国地下水 ) (编辑: SN056 ) http://news.sina.com.cn/c/2013-02-24/023926341036.shtml 生态危机启示录:构建城市与农村的和谐发展 作 者:杨学祥  上传日期: 2005-4-28      生态危机启示录:构建城市与农村的和谐发展                  杨学祥 5 年前,当我提出“土地沙漠化和环境污染是对西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高风险、高速度、高消费及弱肉强食和利重于道的竞争原则的一种否定,除资源的浪费、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外,人们在心理和精神上也承受巨大的压力”和“必须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这一观点时,仅有《科学新闻周刊》( 2000 年,第 46 期)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00 年,第 8 期)发表了我的文章 ,很多崇拜西方生产方式的人对这一观点一时还难以接受。现在,生态环境的恶化再一次证明这一论断的正确性。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的如下观点值得再思考。 产生矛盾的首要原因是利益冲突;第二个原因主要是认识问题。要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关键在于领导干部首先要有环境意识;如果干部自身思想意识严重扭曲,问题就会进一步复杂化,这是产生矛盾的第三个原因。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欧阳志远   不仅在北方一些缺水地区出现“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在南方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也出现了“有水皆污”的现象。流域机构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河流生态代言人的重任,维护河流的健康生命。   ——水利部长 汪恕诚   历史的变化正使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由生产领域转到消费领域,由生态危机取代了经济危机。   ——加拿大社会学教授 本阿格尔   现代文明的悖谬是,人们遵循“最客观的知识”行动,却犯下了空前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导致了全球生态危机。 21 世纪的科技必须实现生态学转向。 ——清华大学哲学教授 卢 风 一、 东北黑土地退化严重。 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专家在最近结束的东北黑土资源调查中得出的结论,由于对东北黑土资源的保护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东北黑土土壤严重退化。多年的不合理耕种和土壤侵蚀的发展,东北黑土层已渐浅薄。这个研究所的调查显示,目前吉林省黑土层厚度在20-30厘米的薄层黑土面积占黑土总面积25%,黑土层厚度小于20厘米的破皮黄黑土占12%左右,完全丧失黑土层的露黄黑土占3%。而在历史上,自然黑土腐殖质层厚度一般应该在30-70厘米左右 , 深的可达100厘米以上,腐殖层小于30厘米的比较少见。主持此次调查的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张旭东教授认为,东北黑土有机质(腐殖质)含量和质量的下降是黑土退化导致土壤功能衰退的核心,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最基础的物质,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土壤质量和肥力功能。而近20年来黑土有机质含量平均下降10%以上,而有机质活性下降30%以上。   张旭东教授认为,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和质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掠夺式经营方式,以及长期采用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造成的。由于土地分散经营 , 加之农民急功近利的思想 , 有机肥施用量大大减少 , 仅以施用化肥来维持当季作物生长。目前,东北农村作物秸杆还田比例很低,仅在5%以下,又因农民认识上和国家政策导向上存在一些问题,有机肥的投入更低。在单一作物体系下,土壤有机质的收和支严重失衡。黑土每年每公顷可矿化的有机质量为1300公斤,但是在大部分黑土区农作物根茬是补充土壤有机质的惟一有机物料,而根茬只能补充约1000公斤的土壤有机质,远远低于土壤有机质自身的矿化量 。 来自黑龙江省讷河市农技推广中心的全国人大代表谭志娟说,土地是载体,发展农业离不了。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东北平原重要组成部分 , 是世界仅有的三大黑土带之一 , 是我国农业的宝地,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粮。过去的“黑土地油汪汪,不上粪也打粮”的状况已经成为历史。她列出几组数字:目前黑土层厚度由建国初期平均 80 厘米,减少到 40 厘米,土壤板结,耕性不良;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开垦初期平均 6.4%, 下降到 2.3%, 导致土壤抗灾和产出能力降低。据多点调查,开垦和耕种 50 ~ 60 年的耕地,全氮量下降 33.98 %,全钾下降 64.14% ,土壤缺硼、钼、锌和硫较为普遍 。 黑土层可能在 50 年内消失,前提是如果不能加以有效防治,这是水利部专家最近的警告。黑土地将成为另一个黄土高原区 ? 二、 长江水系, 10 年崩溃? 不久前举行了“保护长江万里行”活动,众专家在考察后直言不讳:长江水系已陷入深度危机,若不及时拯救, 10 年之内,长江水系生态将濒临崩溃。 人为的因素在长江流域显得尤为突出,各企业取得“污染权”几乎不费吹灰之力,这当中也是地方保护和环境腐败在作祟。中上游地区引进的众多项目大都是污染严重的工业,完全可以用“企业林立,排污口密布,且大都直排入江”来形容。由于当地环保归属地方政府管理,当环保和经济发展发生冲突时,地方政府大多会选择后者;另外,生活污水的排入量和工业污水的排入量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更为严重的是沿江农业对长江水的污染,据专家估算,农业污染物总量与工业、生活排放的污染物总量相当,农业的污染主要来自于肥料的不合理使用,解决农业对长江的污染可能比解决工业污染更为艰难;还有由于沿江植被的大肆破坏导致融入长江的泥沙增多,长江水逐渐混浊起来,近年来长江会成为第二条黄河的说法已广为流传。 权威统计称, 2003 年,长江流域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年排放量已高达 250 多亿吨,其中 90% 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长江。结果是长江水的自洁、自调功能的逐渐丧失,长江珍稀动物的灭绝和沿江居民饮用水的恶化。有专家进一步论证,说在污染严重的沿江城乡里癌症肆虐 。 三、 构建城市与农村的和谐发展 农业、牧业和手工业的分工,一方面导致商业的大规模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土地与有机肥料的隔离状态。 农村的生态循环模式是:人畜的粪尿用于农肥,农肥在农田中转换为人畜的食物。城市的最初形式仍然保持了这种合理循环,但是,城市的不断扩大逐渐背离了这一模式,使人粪尿完全变为无用有害的城市污水。我们在《西部沙漠化与东部地下水的关系》 等论文中提出,解决城市淡水危机的重要方法是改造城市的污水管道设计,恢复城市的有机农肥制造厂的功能,通过专用管道,将人粪尿输送到农村,处理后灌溉农田。这是一个产量巨大的有机农肥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巨大。开源节流,堵塞人类浪费水资源的各种渠道是近期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例如,城市住宅将厕所和洗澡(手)间分开,饮用水和非饮用水分开,使用非饮用水冲刷马桶,冲刷粪尿的污水由专门管道通往郊区,供施肥和灌溉,并实行两类水价制度。这样既可以减少污水数量,又可以解决有机肥和灌溉用水短缺的矛盾 。以一人一天排泄 1 公斤人粪尿计算,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每天产出一千吨。宝贵的生态资源变为废物和负担,成为城市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城市的反自然发展倾向值得关注 。 将城市的人粪尿和有机垃圾处理为有机肥,既可解决城市污水污物的处理困难,又可解决农村的有机肥缺乏现状,是使城乡双赢的重大举措。地方政府管理的缺位,就在于没有从预防生态危机的高度认识问题,没有看到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商机。面对东北黑土地 50 年完全消失的警告,地方政府必须提高认识,有所作为,促进城乡的和谐发展。 土地沙漠化和环境污染是对西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高风险、高速度、高消费及弱肉强食和利重于道的竞争原则的一种否定,“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思想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理论武器 。 有识之士指出,最近几年生态危机突出,而人们并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理方式。除了从“人定胜天”到“天人合一”的艰难转变之路外,世人再有无选择?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让人们从改造自然的梦境中逐渐清醒。发展是必然的,自然更是无情物。世界在工业文明的诱导中撇弃了“生态文明”,在单方的辉煌中一步步陷入生态危机的泥沼。中国也未能例外,尤其是经济发展速度如此迅速的今天,牺牲生态环境似乎不可避免地成了经济发展的代价 。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 . 土地沙漠化——全球性环境问题 . 科学新闻周刊 .2000, ( 46 ): 18 2 .杨学祥 . 气候波动周期、沙漠化与人类知识结构 .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00,6 ( 8 ): 1003- 1005 3 .杨学祥 . 全球变暖、构造运动与沙漠化 . 地壳形变与地震 .2001,21 ( 1 ): 15-23 4 .杨学祥。从循环型经济到节约型经济 2005-3-9 光明观察 –网络评论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1750 5 .王军。东北黑土地退化严重。 2005 年 03 月 22 日 13:16:22   来源: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3/22/content_2728272.htm 6 .林东升。加强农技推广提高耕地质量。 日期: 2005-03-16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 http://www.agri.gov.cn/kjtg/t20050316_336277.htm 7 .南风窗:直面生态危机 时间: 2005-1-6 8:41 :00http://www.h2o- china.com/news/viewnews.asp?id=27025 8 .杨学祥。淡水危机与污水泛滥:城市发展的反自然倾向。 4-25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 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3743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55332.htm 改革必须有战略突破 于 2006-02-15 07:06:39 上贴   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 ? 布朗 1 月 25 日撰文指出,西方经济模式————以矿物燃料为基础、以汽车为中心、充斥着一次性物品的经济————在中国将是行不通的。如果在中国行不通,在印度也不会行得通。估计到 2031 年,印度的人口甚至会比中国还多。西方的经济模式在共有 30 亿人口的其它发展中国家,也不会行得通。在日益融合的全球经济中,所有国家都在竞相争夺石油、粮食和铁矿资源,现行的经济模式在工业国家也不再行得通。保持 21 世纪初的全球文明,取决于向以可再生能源为动力、实行交通运输多样化的可循环经济转变。为保持经济增长,就要建立新型经济 。   莱斯特 ? 布朗宣布了西方经济模式的死亡,这对中国的经济改革具有极为现实性的借鉴意义。简单模仿西方经济模式没有出路,中国的经济改革必须有战略突破,必须具有适应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新环境的中国特色。   节约型循环经济模式是深化改革的需要   在中国科协 2005 年学术年会上,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呼吁人们保护环境,适度消费,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经济过快发展造成的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恶化,反过来制约经济发展。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才是尊重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规律,应对挑战,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正确选择 。    6 年前,当我提出“土地沙漠化和环境污染是对西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高风险、高速度、高消费及弱肉强食和利重于道的竞争原则的一种否定,除资源的浪费、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外,人们在心理和精神上也承受巨大的压力”和“必须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这一观点时,仅有《科学新闻周刊》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发表了我的文章 ,很多崇拜西方生产方式的人对这一观点一时还难以接受。    6 年过去了,西方国家的高消费导致石油危机和伊拉克战争,中国的高消费导致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消费大国。在五大基本商品中,除了石油以外,中国的粮食、肉类、煤和钢铁的消费均超过美国 。在中国威胁论的宣传中,“消费黑洞”也成为中国的一项罪名,这在世界能源和资源危机的前景下,是一个十分具有蛊惑人心效果的口号 。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指出,导致当前世界战争的原因是石油,导致未来世纪战争的原因是淡水。资源和能源的短缺最终将导致战争,这是一切大国军事政策的出发点。只有节约型的循环经济才是避免战争,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   周光召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目前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仍大大高于先进国家的平均水平,在生产、建设、流通、管理和消费领域的浪费现象则“相当严重”。中国经济已进入新的快速增长阶段,而粗放式的增长方式使得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压力日益增大。据统计,在世界 144 个国家的排序中,中国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很低,土地、耕地、森林等均排在 100 位以后,淡水资源量排在 55 位以后。矿产资源中的石油、天然气、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仅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 8.3 %、 4.1 %、 26.5 %和 9.7 %。中国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温室气体排放排在世界第二位,全国酸雨面积扩大,频率增加,水土流失面积 356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 37.1 %,沙化土地面积约 100 万平方公里,而且还在继续增长。森林覆盖率经过多年努力才达到 18.21 %(世界平均 29.6 %),草地退化面积加大。全球 1121 种濒危物种中,中国有 190 种。在发展模式上,中国不可能像美国那样。美国以占世界不到 5 %的人口,消耗世界 25 %的能源。而中国人均要达到这个水准,意味着要把全世界的能源都拿来,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深化改革不仅需要政治决心而且需要科技支持   莱斯特 ? 布朗认为,在新经济调整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将来自能源方面。西欧的风电场、日本的太阳能屋顶、美国迅速增加的油电混合型汽车、韩国大面积植树造林以及自行车在阿姆斯特丹大街小巷大显身手,已经让我们模糊地看到了新型经济 。   深化改革不仅需要政治决心而且需要科技支持,落后的科学技术无法适应深化改革的需要。在新型能源资源中(包括风能、太阳能、地热和小型水电站等),风电场发展得最快,预示着新型能源经济的前景。风能资源的优点在于:资源充足,成本低廉,用之不竭,分布广泛,洁净而且对气候有利。其它任何能源资源都没有这么多优点。在欧洲,风力发电量足以满足大约 4000 万人的生活需要。欧洲风能协会预测,到 2020 年风力发电可以满足大约 1 . 95 亿欧洲人的生活需要。 1 . 95 亿人大约是欧洲总人口的一半。美国有足够多的风能可以满足电力的需要。美国的风能发电量去年增加了 35 %,随着天然气价格日益上涨,对开发风能资源领域的投入大幅增加,风能发电量猛增。在中国,单单是风能发电量可能很容易就能达到目前发电量的 2 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为中国科技走进世界先进行列带来机遇与挑战。   我国有丰富的地热、风能、太阳能、和水力资源,及时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不仅能减轻能源需求造成的国际压力,而且能保证中国的能源安全,实现中国的节约型经济和和谐型经济的宏伟目标。加大可再生能源的科技投入,不仅关系到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转变,而且关系到深化改革的长远目标。汽车经济已经使我国面临能源异常紧张、国际压力增大、城市交通拥挤、城市规模恶性膨胀、科技创新萎缩和巨额资金外流。现在已到了必须调整的时候了!   严格执法增加对破坏环境的活动征税   莱斯特 ? 布朗指出,改变全球经济的关键是调整国家的税收制度。有效的办法是,降低所得税、增加对环境造成破坏性活动的征税。欧洲在这方面迅速取得了进展。欧洲国家对一些给环境造成破坏的活动征税,譬如二氧化碳排放税、“交通堵塞税”、垃圾税和市区行驶税等。 1999 年德国实行了一项四年计划,系统地改变了税收制度。到 2001 年,该计划使耗油量减少了 5 %。它还加速了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到 2003 年仅风能行业就创造了大约 4 . 54 万个就业机会,估计到 2010 年这个数字将增至 10 . 3 万 。这对中国解决环境污染和就业压力具有示范作用。   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让人们从向大自然无偿索取的欲望中逐渐清醒。发展是必然的,但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世界在工业文明的诱导中撇弃了“生态文明”,在单方的辉煌中一步步陷入生态危机的泥沼。中国也未能例外,尤其是经济发展速度如此迅速的今天,牺牲生态环境似乎不可避免地成了经济发展的代价。   商品生产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已经彻底摧毁了自由贸易的公平性:少数生产者通过破坏世界环境而暴富,把多数人置于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之中。商品的环境成本由谁来买单 ?问题的答案是清楚的:增加对环境造成破坏性活动的征税,让环境的破坏者付出代价。   市场经济本身是没有错的,问题是必须有一个公平合理的市场价值法则和市场交换规则,有一个严格的执法机构和质量检查监督机构。将百万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具有现代公平意识、思维活跃历史清白的大学毕业生纳入执法机构和质量检查监督机构,是维护市场经济合理发展的需要,是深化改革的需要。闲置这些改革开放的生力军是对改革开放成果的浪费,是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中科技含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严格正确的市场经济执法才是避免商品造假和腐败滋生的有效手段,才是引导市场经济走向良性发展的科学之路。   改变不合理的旧经济模式的市场价值法则,取而代之的是更合理更公平的新经济模式的市场价值法则,这是对市场经济的完善。死抱住旧经济模式的市场价值法则是没有出路的,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 ? 布朗给这些市场经济的守旧派上了一堂生动的继续教育课:必须认清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新趋势!   必须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    6 年前我提出的“必须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世界新经济模式的认同。经济发展与保持生态环境的对立时代已经过去,世界在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中最终找到了正确的道路:西方经济模式————以矿物燃料为基础、以汽车为中心、充斥着一次性物品的经济————在中国将是行不通的,在印度也不会行得通,在共有 30 亿人口的其它发展中国家也不会行得通,在工业国家也不再行得通。保持 21 世纪初的全球文明,取决于向以可再生能源为动力、实行交通运输多样化的可循环经济转变。为保持经济增长,就要建立新型经济 。   参考文献    1 .莱斯特 ? 布朗。美国专家分析:西方经济模式“在中国行不通” 。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6-2-14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6768    2 .王建刚。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呼吁保护环境适度消费。 2005 年 08 月 20 日 21:18 新华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5-08-20/21186740072s.shtml    3 .杨学祥。土地沙漠化——全球性环境问题 . 科学新闻周刊 . 2000, ( 46 ): 18    4 .杨学祥。 气候波动周期、沙漠化与人类知识结构 .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 2000,6 ( 8 ): 1003~1005    5 .杨学祥。全球变暖、构造运动与沙漠化 . 地壳形变与地震 . 2001, 21 ( 1 ): 15-23    6 .孙可嘉。美研究机构:中国超过美国成全球第一消费大国。 2005 年 2 月 17 日 14:43 来源: http://business.sohu.com/20050217/n224322157.shtml    7 .包亚明。美国学者用心险恶竟污蔑中国是“消费黑洞”。《新民周刊》 2005 年 3 月 7 日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HIAW/804101.htm    8 .杨学祥。从循环型经济到节约型经济。 2005-3-9 光明观察 –网络评论。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1750    9 .杨学祥。生态危机启示录:构建城市与农村的和谐发展 2005-5-1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学术观点 .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2410    10 .杨学祥 . 谁为商品的环境成本买单 . 中国公众科技网 . 2004-12-29 09:41:21 http://database.cpst.net.cn/popul/natur/envir/artic/41229094121.html    11 .杨学祥。高消费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2005-8-23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网络评论 .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3778   (编辑:张胜军) (责任编辑:强国论坛) http://www.people.com.cn/GB/32306/33232/411565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4605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17739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252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全国半数城市地下水质差 各地渗井排污已近20年
redtree 2013-2-24 11:29
全国半数城市地下水质差 各地渗井排污已近20年 2013-02-24 08:51:41 来源: 新京报 (北京) 地下水污染问题正被高度聚焦。 日前山东潍坊被疑有企业往深层地下排污的消息,引发了公众对地下水现状的关注和忧虑。 在多种污染源作用下,我国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且污染速度快。2011年,全国200个城市地下水质监测中,“较差—极差”水质比例55%,并且与一年前比15.2%的监测点水质在变差。 根据国土资源部十年前的调查,197万平方公里的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已不能饮用的面积达六成。 地下水形势已刻不容缓。按环保部等部门制定的规划,到2020年,对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实现全面监控。 山东潍坊地下排污事件还在持续发酵中。 在传出有工厂将污水通过高压井排到1000多米地下的消息后,潍坊市称未排查到相关问题,并悬赏10万元征集线索。 2月21日,潍坊对媒体称尚未发现有价值的举报线索。而事件仍进一步发酵。网络上关于地下排污线索也不断涌现。媒体日前又曝出,潍坊下辖的寿光市存在打井排污现象,当地一个工业园区普遍存在地下排污。 环保机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 微博 )22日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认为,有关部门不必纠缠“1000米”的字眼,民众对地下水污染的焦虑,折射的是地下水严重污染的现状。 民间环保组织“未来绿色青年领袖协会”的理事长赵亮昨天告诉记者,他们在海河流域做环境调查,发现已经难以找到一条干净的河流。污染的河流会渗入地下水源。而各地企业利用渗坑、渗井排污也已近20年。 2011年发布的《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下称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初步判断我国地下水污染正在由点状、条带状向面上扩散,由浅层向深层渗透,由城市向周边蔓延。 严峻现状 200城市五成地下水质差 “这里没有污水处理厂,没有环保监管,有的是祖辈饮用地下水的传统!”赵亮对地下污染威胁农村饮水安全的状况,非常担忧。 清澈的小河,透亮的井水,已成为记忆。赵亮2012年7月在对海河流域调查时,发现村民大都被迫放弃了饮用井水。 2000年-2002年国土资源部进行了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37%已是不能饮用的Ⅳ类、Ⅴ类水。 2011年,全国共200个城市开展了地下水质监测,其中“较差—极差”水质监测点比例为55%。与2010年相比,15.2%的监测点水质在变差。 在地表水资源不足,且部分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地下水曾被认为是清洁稳定水源。 根据《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09年中国地下水开采总量1098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18%。在全国655个城市中,400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约占城市总数的61%。 北方地区65%的 生活 用水、50%的工业用水和33%的农业灌溉用水来自地下水。 在没有新水源的情况下,失去了地下水,也就意味着生存危机。 多种源头 平原地下优质水仅4.98% 2月18日晚,中国青年报记者丁先明在山东茌平县干韩村采访,村民十多米深的自备井,打上来的水发黄,水面有薄薄油花。村民不敢再饮地下水。 干韩村东南角,500多亩土地,被一家铝电企业用于污染性废渣赤泥。 近些年,很多平原农村地区井水变味、变色的新闻,屡见于报端。 农村水井主要抽取浅层地下水,而地表水可直接渗入浅层,受污染侵害最为严重。根据2001-2002年国土资源部第二轮地下水资源调查,在197万平方公里的平原区中,浅层地下水Ⅰ类和Ⅱ类水质分布仅为4.98%,已不能饮用的Ⅳ、Ⅴ类面积高达59.49%。 2012年7月,赵亮在河北霸州调查时,很多村民把污染源指向当地的一些轧钢厂。许多年来,城镇、城郊和农村的一些工业企业用渗坑、渗井和缝隙排放废水,对地下水的污染非常严重。 城市也是污染的源头之一。城市污水排放量增加,但处理能力不足,甚至市政管网渗漏,都会造成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污染也在农村发生着。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用城市污水灌溉等,都让土壤受到污染,形成最大的面状污染源。 而被污染的河流湖泊会直接渗透到地下水源。 相对于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质量要优良,这也是很多城市用水的主要来源。但一些地带的隔水层很薄,甚至开了天窗,使已受污染的浅层水进入到深层水。 危害显现 污染致饮用水危机 一份由公益人士制作的“中国癌症村地图”正在互联网上被关注,村子数量被认为超过200个。 环保部2月20日发布《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称个别地方因环境污染出现癌症村。 此前,地下水污染导致癌症高发甚至牛羊绝育的报道,在诸多地区出现。 在一些地区,污染已危及公共用水安全。 据 国土资源部网站资料,辽宁海城市污水排放造成地下水大面积污染,附近一个村160人因水而亡;由于地下水的严重污染,淄博日供水量51万立方米的大型水源 地面临报废。即使是北京,浅层地下水中也普遍检测出了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这些“三致”有机物在我国东部其他城市和地区,很可能同样存在。 地 下水污染隐蔽难以监测,发现时往往已造成严重的后果。根据2000年-2002年国土资源部的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全国195个城市监测结果表明,97% 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40%的城市污染趋势加重;北方17个省会城市中16个污染趋势加重,南方14个省会城市中3个污染趋势加重。 宣战污染 欲全面监控典型污染源 “我们的情况很严峻,这是一个机会,希望不要再错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希望这次潍坊排污事件引发的关注,能够推动整体环境制度的完善。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介绍,类似地下水污染问题,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美国也遇到。当时这些国家都提高了排放标准等。不过污染得到缓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业化完成后的产业转移,很多污染源消失。而中国还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污染源难以消除。 马中介绍,地下水虽属可再生资源,但地下水更新和自净非常缓慢,一旦被污染,所造成的环境与生态破坏,往往长时间难以逆转。 人类还没有找到一个十分有效的治理地下水污染的技术。无法承受的治理成本也使得地下水污染陷入困局。有报道称,上世纪80年代,日本测算治理地下水污染需要800万亿美元,只好扼腕叹息。 2011年,环保部、国土部与水利部联合公布的《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中,预计2015年年底前,中国将完成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和评估工作。到2020年,对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实现全面监控,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基本建成。
个人分类: 环境新闻|12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调查显示我国城市55%地下水为较差至极差水质
热度 1 xjtuhyg 2013-2-23 08:44
调查显示我国城市 55%地下水为较差至极差水质   解说:尾气排放、化工排污、空气污染、水质恶化,从天上到地下,国家环保部开始出台严厉措施。 时政新闻  央视《新闻1+1》 2013-02-22 http://news.qq.com/a/20130222/000333.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解说: 尾气排放、化工排污、空气污染、水质恶化,从天上到地下,国家环保部开始出台严厉措施。 “十二五”期间将遏制突发环境事态的高发态势,逐步减少危险化学品向环境的排放。 河流、湖泊、近海水,面对多个地方出现的饮用水危机,面对个别地区甚至出现癌症村等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环保部发布《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 “十二五”规划》,直面严峻形势。我们需要清澈的河流,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我们需要健康的身体。《新闻1+1》今日关注:中国环保,进行时! 主持人董倩: 晚上好,欢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 1+1》。我身后的这张化学元素周期表为我们揭示了物质世界是多么的奥秘,通过对于各种不同化学元素的了解,我们人类可以上天,可以入地,可以去便利地生活,可以高效地生产,我们对于这些化学员的认识和运用可以说是越来越得心应手。但是用完了又怎么处置他们,似乎现在又有点力不从心,于是在这个差异中污染就出现了,那污染出现在什么地方,就出现在我们应用它们的几乎一切地方,出现在天上、地下,出现在空气里和我们每天引用的水中。那问题就出来了,我们怎么去治理这些污染,首先还是从环保部近期的一系列的动作开始说起。 (播放短片) 2013年2月20日 声音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环保部将于近日组织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为重点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 …… 环保部还联合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在涉重金属企业和石油化工方面 …… 解说: 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工作周,环保部就显得格外忙碌。空气、地下水、重金属和使用化工企业,一系列涉及环境保护的措施相继出台。从 3月1日起,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19省区的六大污染行业,将实施最严排放限值。另外环保部《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草案》已经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而这份草案的历史使命就是要防治PM2.5。 2013年2月21日新闻 解说: 《环保部环境风险调控 “十二五”规划》日前发布,“十二五”期间将遏制突发环境事态的高发态势,逐步减少危险化学品向环境的排放。 今天,当环保部公开发放的这份规划呈现在公众面前,除了治理的内容和目标,公众也注意到了,我国化学品污染防治的严峻形势。规划称, “近年来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事故、交通运输事故以及非法排污引起的突发环境事件频发。” 2008至2011年,环境保护部共接报突发环境事件568起,其中涉及危险化学品287起,占突发环境事件的51%。规划中被媒体广泛关注的还有这么一段话,“近年来,我国有一些河流、湖泊、近海水域以及野生动物和人体中已检测出多种化学物质,局部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内分泌干扰物质浓度高于国际水平,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造成多起急性水、大气突发环境事件,多个地方出现饮用水危机,个别地区甚至出现癌症村等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 2011年8月,云南曲靖发生的镉渣非法倾倒事件,使人们得知了生活在化工厂附近的兴隆村居民,每年至少有6至7人死于癌症。 2011年8月16日 记者: 我问一下你们村里面,你知道的得癌症的人多吗? 兴隆村村民: 多,有多少人不知道,反正是多, (这些年)怕有三、四十个。 记者: 你知道大概有多少人 (得癌症)吗? 兴隆村村民: 我也不清楚。肠癌、肺癌、肝癌,我知道的四个,死掉的有三个。 解说: 面对不同的说法,当地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为我们出据了一份他们的统计数据。 张鑫陆良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我们从 2002年到2010年总的9年时间,我们总的排查之后,是14例癌症患者。 解说: 而人们最想知道的是,村民身患癌症和当地化工厂之间究竟有没有关系。 兴隆村村民: 就是从化工厂开厂,慢慢慢慢就多了。 陆良县居民: 他们找的次数太多了,得到的回应呢,你认为你得癌症是跟化工厂的镉有关,你拿出证据来,你拿个化学报告出来吧,村民有能力做这个事吗? 主持人: 我们在环保部《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 “十二五”规划》中看到了两个数字还有三句话,给人的印象比较深,第一个数字是40000,这是一个什么数字,是我国现有生产使用记录的化学物质,还有一个数字是3000,这是已经列入当前危险化学品名录,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性质的化学品。还有这三句话,“尚有大量化学物质的危害特性还未明确,化学品环境管理信息和风险底数不清,监测监管、预警应急、管理和科技支撑能力不足。”我们从这两个数字和三句话里面,我们能够看到环保部直面问题的这种坦诚,并且提出了一个《防控危险品危害的五年规划》令人期待。 但另一方面, 像刚才短片里提到的一个数字, “从2008年到2011年,三年的时间,568起突发环境事件,几乎不到两天就有一起。而568起中,有超过一半是由危险化学品而导致的。” 如果把突发事件比成是急症爆发的话,那么平时的这种日积月累的污染,应该说像慢性病一样,它对人的危害更大。 我们不妨看这样的一种情况, “近年来,我国一些河流、湖泊、近海水域以及野生动物和人体已经检测出多种化学物质,还有多个地方出现饮用水危机,甚至个别地区出现癌症村的问题。”这样的一种描述也是出现在环保部的《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里。 我们接下来再了解一下现在我们国家的水污染到了什么样的情况,这是国土资源部的调查。先来看在 2000年到2002年,这三年的调查中,有超过60%的地下水资源是属于1到3类的标准,而到了2009年,我们看水质四类和五类的已占到了73.8%,不到十年的时间,这两个数字居然颠覆了。2011年,全国城市55%的地下水是较差至极差的水质,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情况。 今天我们演播室就将连线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的所长王灿发教授,王教授,刚才我也念到了一组数字,从 21世纪的前十年,它这个十年刚开始的时候,水质还有超过一半是好的,一到三类,那么到了这十年的后期的时候,这个水质有超过了一半是变成了差的,为什么十年的时间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您觉得是哪儿出现了问题? 王灿发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 这里面肯定就反映出问题来,就是说污染在加剧,地下水的水质在恶化。那么这种恶化就是由于排污造成的。 主持人: 我们国家现在对于深层地下水,刚才您说的排污是一个表层地下水的污染,今天可能我们关注深层地下水的排污。对于深层地下水的排污,我看到一种报道,说是无监管也无立法,您觉得准确吗? 王灿发: 深层地下水的排污在咱们国家没有明确的规范,就是说利用像美国那样深井灌注,在美国它有一种对特别难处理的污水深井灌注的技术,但是美国的立法是特别严密,就是灌到什么地方、中间会不会造成水的污染,管理得非常严。但是中国的环保部门和一些专家也到美国考察过,但是回来咱们国家的法律当中没有专门的规定这一块,但是对于地下水的污染,我们的《水污染防治法》是有专章规定的。 主持人: 就是在这方面是有规定是吧,但是可能是不严密,可以这么理解吗? 王灿发: 不是,我们规定的是禁止利用深井、渗坑、溶洞等来排放污水,然后对于回灌水要达到标准才能够进行回灌,采取这些措施来防止地下水的污染。 但是我们的《水污染防治法》没有规定禁止深井灌注,也没有规定对深井灌注采取什么措施。 主持人: 王教授,我刚才举的十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您刚才也介绍了我们有法律,不管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有法律。那既然在有法律的情况之下,为什么这十年当中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王灿发: 这里面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是治理污染的投资跟不上,比如像专家来进行推算,像我们这么快的经济发展速度,环保的投入应当占到 GDP的2%以上,才能够保持现状,那么必须达到2.5%,或者3%以上,才能使环境有所好转。而我们现在环保的投资从来没有达到过2.0过,最高也就是1.6,1.6、1.5左右。 主持人: 好,谢谢王教授,稍后我们会有更多的问题来跟你连线。现在不管是地下水的污染,人们的关注度都非常高,因为这关系到我们日常的生活还有自身的健康。最近关于潍坊地下水污染的消息格外引人关注,我们接下来就一起了解一下。 (播放短片) 解说: “山东潍坊市许多化工厂、酒精厂、造纸厂企业,将污水压到地下一千多米的水层,直接污染地下水。”一个网友在微博上发布的消息成了最近社会各界备受关注的新闻。 通过高压水井压到一千多米的水层,对于这样的说法,山东潍坊市环保局作出回应称, “一千多米的深井技术上不可能实现,而且打井成本一般小企业也无法承受。” 针对企业是否存在污染的情况,有媒体报道说, “15日到17日两天时间,当地环保部门排查了715家企业,结果并未发现举报所称的问题。”那么对于大家的关注,当地环保部门是如何排查的。18日下午,山东省潍坊市环境监察支队支队长谢振溪通过媒体做出了进一步的回应。 (声音来源:央广新闻《新闻纵横》) 谢振溪山东省潍坊市环境监察支队支队长: 第一,不是两天时间,是我们从网上看到帖以后,我们开始排查。第二,我们查出的这 715家企业,是市县两级环保部门共同查处的,从环评审批手续开始,对照报告书一项一项地进行检查,它的原料、生产过程、排放情况全面检查。 解说: 谢振溪提供的信息是,在 12日到17日的排查中,715家企业,环保部门现场检查的有483家,另有138家市控企业,94家县控企业,是通过环保部门网上在线检控措施进行的自动排查。据了解,为进一步征集线索,潍坊市已公布新的举措,通过12369举报电话接受群众举报和媒体监督,对举报企业向地下灌注污水行为,一经查实,给予第一举报人十万元的奖励,目前除潍坊市自行排查之外,山东省环保厅也组成了7人调查组,从14日开始进驻潍坊暗访。 5天来,暗访组先后对六家重点企业进行了突击检查,结果发现其中一家颜料厂在停产时存有大量的未处理的污水,污水处理设施没有运行,造成企业所处区域地表污染。不过针对网上盛传的地下排污井问题,目前还没有进一步的调查结果,而当地百姓也在等待中提出了自己的愿望。 声音来源:央广新闻《新闻纵横》 山东省潍坊市市民: 专业部门去测数据或者什么,有关部门应该严格一下规章制度,不管是排放还是处理方面,都应该加强管制,不要危害到市民的生活、健康。 主持人: 山东潍坊多家企业,通过向地下去排污的这样一个现象,引起了公众的舆论的热议。但是截止到目前为止,基于网友举报的,有企业将污水通过高压水井压到地下一千多米的水层直接污染地下水,这样的一个举报,并没有拿出更直接的证据来,因此这件事到底是怎么样,相关部门还在调查之中。另外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潍坊市的环保部门能够直面公众的这样一个质疑,并且从技术上拿出了一个解释,这点是令人赞许的。但是与此同时,公众的一些质疑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比如说有人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几天的时间查了 715家企业,说没有问题,他们有的是接受的实地检查,有的是接受的在线监测,到底的检查和监测的手段是什么样的,拿出的结果到底用什么方式、什么方法去说服公众是站得住脚的,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解答。 我们看《新华微评》有这样的一个评论,我国个别地区已经因污染出现癌症村,与此同时,形成高度关注的山东地下排污问题在重金悬赏之下仍无查实的案例,地下污染能否查到,都会影响到癌症村等问题留给民众的焦虑,人民也疑虑保护用水安全到底该依靠监管,还是依靠举报。 接下来我们就继续连线中国政法大学的王灿发教授。王教授,据您的了解,地方的环保部门,他们的执法力度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有多大,您了解的? 王灿发: 我跟环保部门接触得比较多,他们有专门的监察局在环保部,在地方有检查大队、监察支队等等,人数不少。应该说他们平时还是处罚了很多的环境违法行为的,他们都有具体的统计数字。 主持人: 您看王教授,这一次山东潍坊的企业有可能向地下排污的这件事,有很多媒体都在关注。比如说我们搜集了四个媒体的关注的视角,其中有一个:环保部门孤立发声,难退 “地下排污”之疑;倒逼主管部门严格执法;让“公益诉讼”遏制猖狂的“地下排污”,还有加大惩罚力度,这是媒体关注的视角。您对这件事情怎么看,您的关注点是什么? 王灿发: 实际上就是,公益诉讼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一种形势,但是像这样的地下排污,连环保局都查不出来,你应该用公众或者一个民间组织去查也查不出来,所以它发展公益诉讼不是说针对这样的问题,而应该是针对像环保部门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有明显地造成环境污染损害而没有赔偿,而不停止排污的,对于这样的明显污染的。但是像这样的偷偷地,还是要靠行政部门、执法部门去查。 主持人: 王教授,刚才我们也注意到一个问题,现在有些企业它这种隐蔽性的排污是很难查处的,对于环保部门来说,他们也有很大的难度,像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办? 王灿发: 像这些事情,如果要违法的话,要真正查也不难,一个是它用这个企业,根据它的工艺设计,生产多少产品会用多少水,排放的废水是多少,然后它排到哪儿去了。再一个就是说,凡是这样的废水,它如果有污水处理厂,它就要用料,就是要用这些药品,那么要察看它用药品的记录,它的排放水的去向,这应该是很容易查的。 主持人: 但是王教授,因为去年我也去过云南的陆良,它是镉污染,我在对他们当地的环保局长采访的过程中,我知道他们有非常非常,有自己自身的困难,比如说他们的人力是非常有限的,比如说刚才您说到,去监测一个企业每天用药多少,对他们来说可能人力方面达不到,另外一方面财力,另外他们的权力,这些方面的缺失,使得环保部门在工作中受到各方面的掣肘。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王灿发: 日常的检查还是可以去做的,因为法律中用一个现场的检查制度,他是可以查的。至于人力不足的问题,那就是编制的问题了,但是我觉得主要的还不是这一点。像这样的污染,查不出来,可能是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环保部门根本就不想真正去查,因为要查出来以后,环保部门要真正造成大范围地下水的污染,那环保部门是有监管的失职责任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能不能下决心去查是一个问题。 另外一个 ,要查这些偷排的污水的行为也是非常难的,它非常隐蔽,你去了以后,它大门往里一通知,可能就用点什么东西盖上,你根本就查不出来了。据我所知道的比如像辽宁,曾经有一个污染的企业,偷偷地排污,环保局明知道它偷排污了,但是就是查不出来。最后找地矿部门勘探的仪器查了很久,花了 40多万元,才把这个排污管道查出来了,所以它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主持人: 好,谢谢王教授,稍后我们继续有更多的问题问您。相比我们刚才说到的地表水的污染,其实地下水的污染它遗害是更久,而且问题遗留的时间会更长,会遗害子孙后代。那么现在公众要求相关的潍坊的环保部门给出一个更加细致、更加公开的调查,并不是一种苛求,因为水的问题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公众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潍坊的相关部门给出一个更加具有信服力的答案。 相对于污染问题的发生,可能环境保护部门的这个责任意识是更为严重的问题。接下来我们继续连线王灿发教授。王教授,如果环境的监管者在日常的工作中,他有失职的行为的话,用什么办法去约束他和对他进行惩处,给我们介绍一下。 王灿发: 咱们国家污染防治的法律里头基本都有一条,对于徇私舞弊、渎职的行为,轻的要给予处分,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在环保部跟监察部,曾经联合发了一个规章,这个规章就是《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办法》。这个它规定的很具体,就是某一个方面失职了,然后要给予警告,要给予撤职,要给予降职,要给予开除处分都有。另外刑法也规定了一个环境监管失职罪,如果由于失职造成了重大的污染事故,也是要追究刑事责任的。 主持人: 这个刑事责任怎么追究? 王灿发: 那就是由检查院来起诉。 主持人: 我的意思是说能判他多少年。 王灿发: 一般的渎职罪在三年以下左右。 主持人: 另外一个刚才您说党内的处置,是由监察部门去查处的,但是现在监察部门的工作重心似乎并不在这上面? 王灿发: 但是监察部门是有专门的负责渎职行为来进行处分的,专门有这样的部门。 主持人: 好的,谢谢王教授,今天给我们解释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说罚是为了什么,罚是为了让被罚的人害怕。那么如果说发到底只是不疼不痒的话,也就失去了罚的意义。当公众面对了雾霾这样的一种天气之后,现在大家又把关注的注意力放在了一个地下水的污染,由此可见,我们未来要建设美丽中国这样的一个目标,环境保护是一个多么重要的一个问题,而且我们环境不能够被允许这么无限制地透支下去,如果这样的话,那我们个个都是环境难民,无处可逃。
1501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谁来拯救我们的地下水
hslqdkxw 2013-2-22 18:16
数据显示全国城市 55% 地下水为较差至极差水质 http://news.sina.com.cn/c/2013-02-22/001726323489.shtml 2013年02月22日00:17 央视《新闻1+1》 我有话说( 10156 人参与) 自动播放 过半城市地下水质差 (来源:CCTV新闻频道)  摘录:现在我们国家的水污染到了什么样的情况,这是国土资源部的调查。 先来看在2000年到2002年,这三年的调查中,有超过 60%的地下水资源是属于1到3类的标准,而到了2009年,我们看水质四类和五类的已占到了73.8%,不到十年的时间,这两个数字居然颠覆了。 2011年,全国城市55%的地下水是较差至极差的水质, 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情况。    央视《新闻1+1》2013年2月21日播出《 中国环保,进行时 》,节目中提到, 目前我国河流、湖泊、近海水,多个地方出现的饮用水危机,个别地区甚至出现癌症村等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环保部发布《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直面遇到的严峻形势。以下系节目实录:   (节目导视)    解说:   尾气排放、化工排污、空气污染、水质恶化,从天上到地下,国家环保部开始出台严厉措施。   “十二五”期间将遏制突发环境事态的高发态势,逐步减少危险化学品向环境的排放。   河流、湖泊、近海水,面对多个地方出现的饮用水危机,面对个别地区甚至出现癌症村等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环保部发布《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 二五”规划》,直面严峻形势。我们需要清澈的河流,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我们需要健康的身体。《新闻1+1》今日关注:中国环保,进行时!    主持人 董倩:   晚上好,欢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我身后的这张化学元素周期表为我们揭示了物质世界是多么的奥秘,通过对于各种不同化学元素的了 解,我们人类可以上天,可以入地,可以去便利地生活,可以高效地生产,我们对于这些化学员的认识和运用可以说是越来越得心应手。但是用完了又怎么处置他 们,似乎现在又有点力不从心,于是在这个差异中污染就出现了,那污染出现在什么地方,就出现在我们应用它们的几乎一切地方,出现在天上、地下,出现在空气 里和我们每天引用的水中。那问题就出来了,我们怎么去治理这些污染,首先还是从环保部近期的一系列的动作开始说起。    (播放短片)   2013年2月20日   声音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环保部将于近日组织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为重点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   环保部还联合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在涉重金属企业和石油化工方面……    解说:   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工作周,环保部就显得格外忙碌。空气、地下水、重金属和使用化工企业,一系列涉及环境保护的措施相继出台。从3月1日起,京津 冀、长三角、珠三角等19省区的六大污染行业,将实施最严排放限值。另外环保部《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草案》已经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而 这份草案的历史使命就是要防治PM2.5。    2013年2月21日新闻    解说:   《环保部环境风险调控“十二五”规划》日前发布,“十二五”期间将遏制突发环境事态的高发态势,逐步减少危险化学品向环境的排放。   今天,当环保部公开发放的这份规划呈现在公众面前,除了治理的内容和目标,公众也注意到了,我国化学品污染防治的严峻形势。规划称,“近年来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事故、交通运输事故以及非法排污引起的突发环境事件频发。”   2008至2011年,环境保护部共接报突发环境事件568起,其中涉及危险化学品287起,占突发环境事件的51%。规划中被媒体广泛关注的 还有这么一段话,“近年来,我国有一些河流、湖泊、近海水域以及野生动物和人体中已检测出多种化学物质,局部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内分泌干扰物质浓度高 于国际水平,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造成多起急性水、大气突发环境事件,多个地方出现饮用水危机,个别地区甚至出现癌症村等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   2011年8月,云南曲靖发生的镉渣非法倾倒事件,使人们得知了生活在化工厂附近的兴隆村居民,每年至少有6至7人死于癌症。   2011年8月16日    记者:   我问一下你们村里面,你知道的得癌症的人多吗?    兴隆村村民:   多,有多少人不知道,反正是多,(这些年)怕有三、四十个。    记者:   你知道大概有多少人(得癌症)吗?    兴隆村村民:   我也不清楚。   肠癌、肺癌、肝癌,我知道的四个,死掉的有三个。    解说:   面对不同的说法,当地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为我们出据了一份他们的统计数据。    张鑫 陆良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我们从2002年到2010年总的9年时间,我们总的排查之后,是14例癌症患者。    解说:   而人们最想知道的是,村民身患癌症和当地化工厂之间究竟有没有关系。    兴隆村村民:   就是从化工厂开厂,慢慢慢慢就多了。    陆良县居民:   他们找的次数太多了,得到的回应呢,你认为你得癌症是跟化工厂的镉有关,你拿出证据来,你拿个化学报告出来吧,村民有能力做这个事吗?    主持人:   我们在环保部《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中看到了两个数字还有三句话,给人的印象比较深,第一个数字是40000,这是一个什么数 字,是我国现有生产使用记录的化学物质,还有一个数字是3000,这是已经列入当前危险化学品名录,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性质的化学品。还有 这三句话,“尚有大量化学物质的危害特性还未明确,化学品环境管理信息和风险底数不清,监测监管、预警应急、管理和科技支撑能力不足。”我们从这两个数字 和三句话里面,我们能够看到环保部直面问题的这种坦诚,并且提出了一个《防控危险品危害的五年规划》令人期待。   但另一方面,像刚才短片里提到的一个数字,“从2008年到2011年,三年的时间,568起突发环境事件,几乎不到两天就有一起。而568起 中,有超过一半是由危险化学品而导致的。”如果把突发事件比成是急症爆发的话,那么平时的这种日积月累的污染,应该说像慢性病一样,它对人的危害更大。   我们不妨看这样的一种情况,“近年来,我国一些河流、湖泊、近海水域以及野生动物和人体已经检测出多种化学物质,还有多个地方出现饮用水危机,甚至个别地区出现癌症村的问题。”这样的一种描述也是出现在环保部的《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里。   我们接下来再了解一下现在我们国家的水污染到了什么样的情况,这是国土资源部的调查。先来看在2000年到2002年,这三年的调查中,有超过 60%的地下水资源是属于1到3类的标准,而到了2009年,我们看水质四类和五类的已占到了73.8%,不到十年的时间,这两个数字居然颠覆了。 2011年,全国城市55%的地下水是较差至极差的水质,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情况。今天我们演播室就将连线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的所长王灿发教 授,王教授,刚才我也念到了一组数字,从21世纪的前十年,它这个十年刚开始的时候,水质还有超过一半是好的,一到三类,那么到了这十年的后期的时候,这 个水质有超过了一半是变成了差的,为什么十年的时间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您觉得是哪儿出现了问题?    王灿发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   这里面肯定就反映出问题来,就是说污染在加剧,地下水的水质在恶化。那么这种恶化就是由于排污造成的。    主持人:   我们国家现在对于深层地下水,刚才您说的排污是一个表层地下水的污染,今天可能我们关注深层地下水的排污。对于深层地下水的排污,我看到一种报道,说是无监管也无立法,您觉得准确吗?    王灿发:   深层地下水的排污在咱们国家没有明确的规范,就是说利用像美国那样深井灌注,在美国它有一种对特别难处理的污水深井灌注的技术,但是美国的立法 是特别严密,就是灌到什么地方、中间会不会造成水的污染,管理得非常严。但是中国的环保部门和一些专家也到美国考察过,但是回来咱们国家的法律当中没有专 门的规定这一块,但是对于地下水的污染,我们的《水污染防治法》是有专章规定的。    主持人:   就是在这方面是有规定是吧,但是可能是不严密,可以这么理解吗?    王灿发:   不是,我们规定的是禁止利用深井、渗坑、溶洞等来排放污水,然后对于回灌水要达到标准才能够进行回灌,采取这些措施来防止地下水的污染。但是我们的《水污染防治法》没有规定禁止深井灌注,也没有规定对深井灌注采取什么措施。    主持人:   王教授,我刚才举的十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您刚才也介绍了我们有法律,不管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有法律。那既然在有法律的情况之下,为什么这十年当中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王灿发:   这里面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是治理污染的投资跟不上,比如像专家来进行推算,像我们这么快的经济发展速度, 环保的投入应当占到GDP的2%以上,才能够保持现状,那么必须达到2.5%,或者3%以上,才能使环境有所好转。而我们现在环保的投资从来没有达到过 2.0过,最高也就是1.6,1.6、1.5左右。    主持人:   好,谢谢王教授,稍后我们会有更多的问题来跟你连线。现在不管是地下水的污染,人们的关注度都非常高,因为这关系到我们日常的生活还有自身的健康。最近关于潍坊地下水污染的消息格外引人关注,我们接下来就一起了解一下。   (播放短片)    解说:   “山东潍坊市许多化工厂、酒精厂、造纸厂企业,将污水压到地下一千多米的水层,直接污染地下水。”一个网友在微博上发布的消息成了最近社会各界备受关注的新闻。   通过高压水井压到一千多米的水层,对于这样的说法,山东潍坊市环保局作出回应称,“一千多米的深井技术上不可能实现,而且打井成本一般小企业也 无法承受。”针对企业是否存在污染的情况,有媒体报道说,“15日到17日两天时间,当地环保部门排查了715家企业,结果并未发现举报所称的问题。”那 么对于大家的关注,当地环保部门是如何排查的。18日下午,山东省潍坊市环境监察支队支队长谢振溪通过媒体做出了进一步的回应。    (声音来源:央广新闻《新闻纵横》)    谢振溪 山东省潍坊市环境监察支队支队长:   第一,不是两天时间,是我们从网上看到帖以后,我们开始排查。第二,我们查出的这715家企业,是市县两级环保部门共同查处的,从环评审批手续开始,对照报告书一项一项地进行检查,它的原料、生产过程、排放情况全面检查。    解说:   谢振溪提供的信息是,在12日到17日的排查中,715家企业,环保部门现场检查的有483家,另有138家市控企业,94家县控企业,是通过 环保部门网上在线检控措施进行的自动排查。据了解,为进一步征集线索,潍坊市已公布新的举措,通过12369举报电话接受群众举报和媒体监督,对举报企业 向地下灌注污水行为,一经查实,给予第一举报人十万元的奖励,目前除潍坊市自行排查之外,山东省环保厅也组成了7人调查组,从14日开始进驻潍坊暗访。   5天来,暗访组先后对六家重点企业进行了突击检查,结果发现其中一家颜料厂在停产时存有大量的未处理的污水,污水处理设施没有运行,造成企业所处区域地表污染。不过针对网上盛传的地下排污井问题,目前还没有进一步的调查结果,而当地百姓也在等待中提出了自己的愿望。    声音来源:央广新闻《新闻纵横》    山东省潍坊市市民:   专业部门去测数据或者什么,有关部门应该严格一下规章制度,不管是排放还是处理方面,都应该加强管制,不要危害到市民的生活、健康。    主持人:   山东潍坊多家企业,通过向地下去排污的这样一个现象,引起了公众的舆论的热议。但是截止到目前为止,基于网友举报的,有企业将污水通过高压水井 压到地下一千多米的水层直接污染地下水,这样的一个举报,并没有拿出更直接的证据来,因此这件事到底是怎么样,相关部门还在调查之中。另外一方面我们也注 意到,潍坊市的环保部门能够直面公众的这样一个质疑,并且从技术上拿出了一个解释,这点是令人赞许的。但是与此同时,公众的一些质疑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 答,比如说有人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几天的时间查了715家企业,说没有问题,他们有的是接受的实地检查,有的是接受的在线监测,到底的检查和监测的手段 是什么样的,拿出的结果到底用什么方式、什么方法去说服公众是站得住脚的,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解答。   我们看《新华微评》有这样的一个评论,我国个别地区已经因污染出现癌症村,与此同时,形成高度关注的山东地下排污问题在重金悬赏之下仍无查实的案例,地下污染能否查到,都会影响到癌症村等问题留给民众的焦虑,人民也疑虑保护用水安全到底该依靠监管,还是依靠举报。   接下来我们就继续连线中国政法大学的王灿发教授。王教授,据您的了解,地方的环保部门,他们的执法力度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有多大,您了解的?    王灿发:   我跟环保部门接触得比较多,他们有专门的监察局在环保部,在地方有检查大队、监察支队等等,人数不少。应该说他们平时还是处罚了很多的环境违法行为的,他们都有具体的统计数字。    主持人:   您看王教授,这一次山东潍坊的企业有可能向地下排污的这件事,有很多媒体都在关注。比如说我们搜集了四个媒体的关注的视角,其中有一个:环保部 门孤立发声,难退“地下排污”之疑;倒逼主管部门严格执法;让“公益诉讼”遏制猖狂的“地下排污”,还有加大惩罚力度,这是媒体关注的视角。您对这件事情 怎么看,您的关注点是什么?    王灿发:   实际上就是,公益诉讼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一种形势,但是像这样的地下排污,连环保局都查不出来,你应该用公众或者一个民间组织去查也查不出 来,所以它发展公益诉讼不是说针对这样的问题,而应该是针对像环保部门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有明显地造成环境污染损害而没有赔偿,而不停止排污的,对于这 样的明显污染的。但是像这样的偷偷地,还是要靠行政部门、执法部门去查。    主持人:   王教授,刚才我们也注意到一个问题,现在有些企业它这种隐蔽性的排污是很难查处的,对于环保部门来说,他们也有很大的难度,像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办?    王灿发:   像这些事情,如果要违法的话,要真正查也不难,一个是它用这个企业,根据它的工艺设计,生产多少产品会用多少水,排放的废水是多少,然后它排到 哪儿去了。再一个就是说,凡是这样的废水,它如果有污水处理厂,它就要用料,就是要用这些药品,那么要察看它用药品的记录,它的排放水的去向,这应该是很 容易查的。    主持人:   但是王教授,因为去年我也去过云南的陆良,它是镉污染,我在对他们当地的环保局长采访的过程中,我知道他们有非常非常,有自己自身的困难,比如 说他们的人力是非常有限的,比如说刚才您说到,去监测一个企业每天用药多少,对他们来说可能人力方面达不到,另外一方面财力,另外他们的权力,这些方面的 缺失,使得环保部门在工作中受到各方面的掣肘。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王灿发:   日常的检查还是可以去做的,因为法律中用一个现场的检查制度,他是可以查的。至于人力不足的问题,那就是编制的问题了,但是我觉得主要的还不是 这一点。像这样的污染,查不出来,可能是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环保部门根本就不想真正去查,因为要查出来以后,环保部门要真正造成大范围地下水的污染, 那环保部门是有监管的失职责任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能不能下决心去查是一个问题。   另外一个,要查这些偷排的污水的行为也是非常难的,它非常隐蔽,你去了以后,它大门往里一通知,可能就用点什么东西盖上,你根本就查不出来了。 据我所知道的比如像辽宁,曾经有一个污染的企业,偷偷地排污,环保局明知道它偷排污了,但是就是查不出来。最后找地矿部门勘探的仪器查了很久,花了40多 万元,才把这个排污管道查出来了,所以它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主持人:   好,谢谢王教授,稍后我们继续有更多的问题问您。相比我们刚才说到的地表水的污染,其实地下水的污染它遗害是更久,而且问题遗留的时间会更长, 会遗害子孙后代。那么现在公众要求相关的潍坊的环保部门给出一个更加细致、更加公开的调查,并不是一种苛求,因为水的问题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 公众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潍坊的相关部门给出一个更加具有信服力的答案。   相对于污染问题的发生,可能环境保护部门的这个责任意识是更为严重的问题。接下来我们继续连线王灿发教授。王教授,如果环境的监管者在日常的工作中,他有失职的行为的话,用什么办法去约束他和对他进行惩处,给我们介绍一下。    王灿发:   咱们国家污染防治的法律里头基本都有一条,对于徇私舞弊、渎职的行为,轻的要给予处分,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在环保部跟监察部,曾经联合发了一 个规章,这个规章就是《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办法》。这个它规定的很具体,就是某一个方面失职了,然后要给予警告,要给予撤职,要给予降职,要给 予开除处分都有。另外刑法也规定了一个环境监管失职罪,如果由于失职造成了重大的污染事故,也是要追究刑事责任的。    主持人:   这个刑事责任怎么追究?    王灿发:   那就是由检查院来起诉。    主持人:   我的意思是说能判他多少年。    王灿发:   一般的渎职罪在三年以下左右。    主持人:   另外一个刚才您说党内的处置,是由监察部门去查处的,但是现在监察部门的工作重心似乎并不在这上面?    王灿发:   但是监察部门是有专门的负责渎职行为来进行处分的,专门有这样的部门。    主持人:   好的,谢谢王教授,今天给我们解释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说罚是为了什么,罚是为了让被罚的人害怕。那么如果说发到底只是不疼不痒的话,也就失去 了罚的意义。当公众面对了雾霾这样的一种天气之后,现在大家又把关注的注意力放在了一个地下水的污染,由此可见,我们未来要建设美丽中国这样的一个目标, 环境保护是一个多么重要的一个问题,而且我们环境不能够被允许这么无限制地透支下去,如果这样的话,那我们个个都是环境难民,无处可逃。
个人分类: 随想随转|15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下排污:致命威胁悄悄逼近
热度 3 diegowang 2013-2-19 12:39
资料图片:地下水污染严重 资料图片:地下水污染严重 漫画:地下水污染 半月谈记者高远至 张洪河 蔡玉高 秦亚洲    半月谈;揭开污染地下转移黑幕   编者按:水污染凶猛如虎!滚滚污水,不仅玷污了环境,更直接侵夺百姓的健康和生命。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加大环保力度、百姓环境维权意识增强的背景下,一些排污企业不是洗心革面,加大投资处理产生的污染物,而是千方百计逃避监督检查。于是,我们看到了污染由城市向乡村转移的路线图,看到了用暗管、暗渠偷排的种种伎俩。现在,我们又看到了另一种新趋势——地下排污。   地下排污,即通过渗渠、渗井、渗透池以及岩溶通道等,向地下直接排放工业废水、污水。这种排污方式,用专家的话说,犹如向人体打毒针,将对地下水造成点对点的、直接的污染。而地下水污染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老百姓喝的井水成了毒水,意味着比地表污染多达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治理费用,甚至意味着污染的不可逆——即使投下巨资,也难以恢复地下水环境。由此,我们大声疾呼:行动起来,斩断污染向地下转移的魔爪!   三地聚焦:那些生活在污染噩梦中的人们   ■ 半月谈记者 高远至 张洪河 蔡玉高 秦亚洲   半月谈记者选择三个深受地下排污困扰的地方采访,带领读者去认识那些生活在噩梦中的人们,了解他们的困顿、愤怒与无奈。   大刘村:打40米深的井,出来的还是黑水   听说记者来了解地下水污染的情况,河南省内黄县二安乡大刘村支书刘建生冲着记者咧开嘴,用食指敲着满口黄牙说:你看看,这就是喝水喝的。   刘建生今年46岁。他说,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村里的地下水逐渐变坏,有异味,有时还发黑。“2008年,我打了一口井,40米深,可出来的全是黑水,没法用。井里还不断往外散发臭味,最后只好埋了。”   大刘村祖祖辈辈打井饮水,过去一直没出现过什么问题。但自从井水被污染后,村民们慢慢开始遭遇各种怪病的侵扰。刘建生说,从2000年后,村里得食道癌等癌症的人越来越多。更可怕的是,有的小孩长着长着,骨头就开始变形、扭曲。刘建生一边说,一边把手臂往后翻,把腿往两边拧,样子怪诞而恐怖:“就像这样!”   大刘村地下水污染来自何处?村民们异口同声地告诉记者,来自与二安乡相邻的鹤壁市浚县王庄乡,那里有一个中鹤集团,主要生产淀粉、面粉等,污染严重。对于村民们的这个说法,内黄县环保局局长赵明林也明确表示认可。   赵明林说:“因为我县群众反映强烈,我经常悄悄去中鹤那边看一看,最近一次去是2009年6月。为了不引起注意,我一般把车远远停下,步行靠近。我发现在工厂边上有一个30亩左右的大坑,里面全是污水。这些水一部分往地下渗,剩下的排到浚内沟(一条连接浚县和内黄县的排水沟),对地下水污染严重。”   然而记者来到中鹤集团,绕着工厂转了一圈,却并未见到渗坑。附近聂村村民告诉记者:“以前有一个坑,特别臭,夏天蚊虫乱飞。后来渗水渗不下去了,就填了,在北边新挖了一个。为这个把我们村的地都强征去了,说是挖鱼塘养鱼用的,实际里面装的全是脏水。”   经该村民指点,记者朝北看去,只见宽阔平坦的耕地中央,一圈围墙矗立。从小路靠近,发现这青砖墙足有2米多高,长宽都在100米左右。记者贴近围墙,从拳头大小的墙洞往里看,只见两辆挖土机正在施工,里面确有大坑,未见污水,不过坑底有一层黑色的淤泥,与周边正常土色明显不同。   附近多位村民并不清楚这是在建什么,不过他们向记者反映,中鹤集团的污水处理厂运行不正常,“有检查的时候才启用,应付一下”。   对于当地群众以及赵明林所反映的中鹤集团违法排污情况,浚县环保局知不知情?记者电话联系上浚县环保局局长赵其林,但在被告知由办公室主任接待,又由办公室主任告知由环境监察大队队长接待之后,在环保局转了几个圈,终于谁都没有采访上,此后更是连电话也联系不上。因此,直到最后,我们也没有听到来自浚县环保局的任何说法。   三王庄:堵厂、上访,那些因水而起的争端   “以前10多米深打上来的水就能喝,现在却要70米开外才勉强敢喝。一般的浅层地下水,接一桶有半桶都是沉淀物。现在我们村里得癌症和各种怪病的人特别多。”面对半月谈记者,河南省新乡县古固寨镇三王庄村委会主任孔庆祝虽然强作平静,但嗓音的些微颤抖,还是暴露出他内心的波澜。   据了解,三王庄村地下水所受到的污染,主要来自村庄附近的鸿达纸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原本是乡镇集体企业,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为当地经济做出过不小贡献。2002年企业进行了股改,如今已为私人所有。   “2002年股改之前,这个造纸厂已经有污染,股改之后,污染更加严重。”孔庆祝告诉记者,当时为了掩人耳目,造纸厂修建了污水处理厂。但实际上村民们都知道,这个污水处理厂纯粹是个摆设,因为污水坑根本未作硬化处理。不仅如此,在坑底还打了20口深井,每口井大约40米深,直径50公分。“就这样,造纸厂通过渗坑和渗井把污水直接排到了地下。这一招太损了,要不然,我们村的地下水也不会坏得这么快。”   此后,鸿达纸业与三王庄村村民的矛盾越积越深,终于在2005年5月来了一次集体爆发。数百村民先是多次围堵鸿达纸业的厂门,阻止其继续生产,后又结伴到省里上访。这次事件,还导致了一场悲剧的发生——一名村民在上访途中发生车祸死亡。而作为上访的主要发动者,孔庆祝被判刑3年。   这场因地下水污染爆发的争端,最后由当地政府给村里打了三眼深井而暂时平息。此后,村民们的吃水难虽然缓解了一些,但农业生产用水问题依然突出,村里浇地还是只能用被污染的地下水。   记者在当地了解到,遭受地下水污染的不止三王庄一个村,紧邻的延津县邢店村也是如此。住在村头的李明告诉记者,他家打了一口60多米的深井。“以前的井现在都堵上了,要不然里面会冒出臭味,水更是没法喝。”说着,李明拿来手电筒,照着水缸给记者看“深井的水”。“这个水好多了。”他说。不过记者注意到,李明家的铝质水瓢底部,仍然有厚厚一层黄色水垢。   对于村民们反映的污染问题,2002年上任的新乡县环保局局长李凤仙称从未听到有关反映,并说县环保局在鸿达纸业有包厂的人,常住厂里监督检查。从2006年开始,除一次生物菌超标外,其余均为达标排放。对于渗井排污的说法,李凤仙表示,我们没有听到有人反映,也没有查到过。鸿达纸业对此更是矢口否认。   然而有一点不可否认,三王庄地下水污染越来越严重,而在村庄附近,除了鸿达,没有别的企业。   金湖县:事隔6年,老话题又成新问题   2004年,《半月谈》杂志曾在一篇题为《招商为何招来“百姓怨”》的文章中,报道过江苏省金湖县理士电池有限公司的污染问题。当时,记者在厂内随机采访到的一名来自山东的工人表示,他们来之前就有人走了,说是生病、中毒了,“还死了一个呢”。几个正在吃饭的工人告诉记者,他们上班戴着防毒面罩,这个工作不能干时间长,干两年工厂就把你赶走了。此外,当时有群众还反映:“这家公司主要生产原料为盐酸、硫酸和铅等,污染物注入地下后造成地下水严重污染。”   没想到的是,事隔6年,同一家企业、同一个问题,又浮出了水面。   今年4月初,半月谈记者接到江苏省金湖县一名王姓市民举报:位于当地的江苏理士电池有限公司将未经处理的重金属污水直接排放到地下,造成地下水严重污染。   4月14日,记者赶到金湖县。在该县工业园区内,记者驱车绕着这家企业的外围走时,闻到了浓浓的酸味。   当天下午,记者就王姓市民举报的地下水污染问题走访了多位群众。“污染太严重了!一节废电池就可以污染一大片水,何况是电池厂?”“地下水都被这家企业污染了,受害的是子孙后代啊!”……采访中,群众无一例外地表示担忧。   30多岁的姚永亮曾在理士电池有限公司当了近两年司机,于去年底离开。他告诉记者,这家企业一般工人的月薪在2000元左右,这在经济不算发达的苏北,是非常不错的。至于自己为什么会放弃这样一份工作,他说是因为厂里的环境太让人担心,到处都弥漫着刺鼻的酸味,他担心长此以往身体会受不了。   姚永亮说,理士电池排放的污染物危害性较大,而工业园周边都没有水域,听说这家企业是将污水通过渗井排放到地下的。这样的污水注入地下,肯定会造成地下水严重污染。听厂里的工人议论,就是为了防止污染消息外露,所以生产岗位上很少使用本地人,那些工人大多来自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地下排污为祸百姓 危害渐成蔓延之势   镜头一:2010年4月8日,陕西省大荔县苏村乡苏村。提及吃水,村民赵三安蹲在自家的厨房门前直挠头。几年了,他和邻居们每天用于做饭的井水抽上来都是黄色的,里面漂浮着絮状物,不沉淀一个小时很难饮用。村民们反映,苏村的水源受到污染,与村中的渭南奥威食品有限公司有关。由于没有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该企业在厂区中挖了一个10米左右深的大坑,靠渗漏处理污水。于是,苏村村民通过网络向有关部门投诉。经大荔县环保局调查发现,该公司有利用厂内渗坑处理生产废水的迹象。   镜头二:2010年3月23日,河北省高邑县西大营村。村内的印染厂、浆纱厂、纺纱厂等工厂都集中建在村北。在这些厂房东侧的隐秘处,有3个简易的大土坑,里面积满了黑褐色的污水。大土坑没有进行任何防渗处理,每个坑之间都有一道豁口相接。一根直径约6厘米左右的排水管搭在最东侧大坑的东南角,黑褐色的污水正哗哗地往坑中排放,旁边还有五六根粗细相仿的排水管。当地村民担忧地说,渗透到地下的污水已经不少,现在家中用水必须经过过滤才敢饮用。   镜头三:2009年10月21日,河南省巩义市回郭镇苏家庄村。接群众举报,省环保厅来到位于这里的郑州福源化工厂检查。厂方负责人闻讯赶来,坚称工厂没有生产废水外排,排出的都是生活废水。但执法人员在其车间外发现一个密封的池子,打开一看,里面全是散发着恶臭的黑色污水,熏得执法人员直喊头晕,休息了好大一会儿才恢复。在厂区东南方向1公里处,执法人员又找到一个大渗坑,该厂的污水从排污口排出,流到渗坑,直接渗入地下,坑边的植物都被熏死了。   ……   类似的地下排污事件已屡见不鲜。民间组织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为半月谈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仅河北省,近两年查处的通过渗坑、渗井等方式排污的事件就达数十起。2009年3月3日~5日,石家庄市环保专项检查行动小组对45家企业和相关水质断面进行现场检查和监测时,就发现有13家企业超标排放。包括元氏县武栋恩格贝水洗厂、石家庄三洁友日用品化学品有限公司、石家庄福莱尔化工有限公司、河北白云日用化工有限公司等均是将污水直接排入渗坑,污水超标排放。   记者手中的另一份材料表明,辽宁省沈阳市曾有60多家企业采用天然渗坑和渗井排放未处理的污水,严重污染了地下水。对此,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沈照理痛心疾首地指出:一些地区的企业采取渗坑、渗井方式向地下强制、恶意排放工业废水,已成蔓延之势。   “在这些地区,由于地下水被污染,老百姓自己打的井太浅,水不能喝,只得求助于专业打井队伍,所以街头随处可见专业打旱井的广告。”沈照理说,“恶意排放废水污水居然催生出一个新行当,这在全世界当属罕见,也表明我国地下水正面临着被污染的巨大压力。”   政府执法力度加大 污染路线图在延伸   近年来,随着城市环保门槛的提高,许多城市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不断加大。为了生存,不少被淘汰的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开始向农村转移。2007年8月,《半月谈》为此刊登专题报道《乡村,绝非污染转移的乐土》,勾勒出了一幅污染企业下乡的路线图。   然而仅仅两三年时间,这幅污染转移的路线图上又延伸出了一条新渠道——地下。与污染下乡一样,地下排污也是为了逃避越来越严厉的监管。   面对近年来饮用水安全越来越受到威胁的严峻局面,2007年,当时的环保总局明确从2008年起,对跨省界断面水质按年度目标进行考核和评定,对不能按期完成工作任务和污染反弹严重的省份,暂停安排国家支持项目。200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六部委共同制定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考核暂行办法》,对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三峡水库库区及上游、黄河小浪底水库库区及上游、太湖、巢湖、滇池等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共22个省(区、市)人民政府实施考核。主要考核跨省界断面、湖区(水库)断面及重要支流断面水质综合达标率等指标。   各省也出台了相应的措施。2009年4月,河北省发布《关于实行跨界断面水质目标责任考核的通知》,要求各级环保部门负责对全省七大水系的56条河流、201个断面进行考核。省环保厅负责考核主要河流跨设区市界的断面;各设区市环保局负责考核本行政区域内跨县(市、区)界的断面。   从国控断面到省控断面,再到一些地方的市控断面、县控断面,对于河流地表水污染的监测网络越织越密。这样一来,一些不愿处理污水的无良企业,就开始选择更加隐蔽的地下来排放污水。河南省内黄县环保局局长赵明林告诉半月谈记者,企业这样做可以节省相当可观的成本,“我们这里,处理1吨污水,直接成本要5~6毛钱,还不包括前期投入和设备折旧等”。   民众环保意识增强 排污企业暗渡陈仓   除了政府治理力度加大之外,民众环保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也使得绝大多数企业不敢肆意明排污水。对此,半月谈记者在河北省蠡县采访时深有感触。   蠡县由于历史原因,存在大量皮革、印染、毛纺织等小企业,这些企业有个共同特点,就是耗水量大、污水产量大、污水中有害物质含量多而且危害性大。因此,蠡县是河北有名的污染大县。曾有媒体报道,该县辛兴镇南宗村由于大量排污,地下水被严重污染,近10年来已有30多人患癌症去世,被称为“癌症村”。   半月谈记者前不久前往南宗村采访时,发现当地环境已有改观。村民告诉记者,这两年政府治污花了大力气,镇上修建了污水处理厂,企业污水全部进行集中处理。记者问南宗村村支书齐海顺:你觉得现在处理过后的水质如何?齐海顺正色道:COD(化学需氧量)是达标了,但“欧弹”达不达标可不好说。   记者一愣,不明白什么是“欧弹”,后来经解释才知道是“氨氮”,与COD一样,是一种衡量水质好坏的指标。言谈中,记者发现,当地村民对环保知识和环保政策相当熟悉,而且维权意识很强。临别前,齐海顺要走了记者的电话号码,“有什么问题我好联系你”。   不仅仅是河北蠡县如此,半月谈记者在河南、江苏等地采访,都有相似的感受。赵明林告诉记者:“现在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都增强了,如果直接外排污水,不仅环保部门要查处,老百姓首先就不同意。所以如果企业能找个隐蔽的渗坑,把污水往那里一存,就算不能全部渗下去,经过沉淀的水至少看上去要好很多,再往外排群众的意见也不会那么大。”   渗井、渗坑五花八门 偷排、高压排不择手段   据半月谈记者了解,北方地区的一些不良企业往往通过渗坑、渗井、渗透池等进行偷排。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记者:“由于地下水超采严重,我国北方形成了许多地下水漏斗,地表水极易下渗,为渗坑、渗井排放污水提供了可乘之机。”   公开资料显示,仅河北省,目前已形成20个地下水漏斗区,面积达4万多平方公里。其他不少省份也面临同样的形势。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金生指出,在这些地区进行地下排污,不仅会污染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也很容易受影响,危害更大。   而南方一些污染企业则通过溶洞排放工业废水,使溶洞地下水受到污染,因为溶洞之间多相互连通,往往会导致地下水污染成片发生。   半月谈记者调查时发现,除了挖渗坑、渗井偷排外,为了躲避查处,有的污染企业竟用高压泵将大量污水直接注入地下。专家表示,这种恶劣行径对地下水的危害远远超过渗漏,简直是丧尽天良。   废水、污水向地下转移不容忽视,固体污染物违法填埋对地下水的危害也不可小觑。记者在中部省份某地采访时获知,当地环保部门查处了一家化工企业。该企业将含有有毒元素砷(氧化后俗称“砒霜”)的固体废物非法填埋地下,严重污染了地下水,给当地百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据了解,因重金属造成的水源和土壤污染已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百姓身体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危害。   半月谈:斩断污染地下转移的黑手   ■ 半月谈记者 高远至 蔡玉高 王秀真 张洪河   地下水不同于地表水,被喻为人类的“生命水”。一旦遭受污染,后果极其可怕。我国有关部门曾启动了东部典型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试点项目,评估结果令人震惊——微量有机污染物普遍检出,致癌、致畸变、致突变的“三致”物质不同程度检出,地下水污染呈区域性发展趋势。而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地下水已经化验出100多种污染物,其中不少是致癌、致畸变和致突变物质。专家指出,河北涉县、河南沈丘县、天津北辰区、陕西华县、广东翁源县等地频频出现的“癌症村”,都与饮用水污染高度相关。   从目前来看,地下水污染几乎没有治理的可能性,因为治理地下水污染的高昂费用难以承受。财大气粗的日本早在上个世纪就对其地下水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估,得出的结论是:治理被污染的地下水需要耗资800万亿美元!日本只能扼腕叹息。   除了金钱成本,还有一个时间成本。地下水埋藏在地下一定深度内,缺氧、温度低、无光照、流动缓慢、水交替周期长,一旦受到污染,污染物、水和介质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很复杂。即使经济上承担得起治污成本,清除污染源也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甚至数百年。   而我国地下水污染正在扩大,呈现出由点向面演化、由东部向西部扩展、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由局部向区域扩散的趋势;污染物成分则由无机向有机发展,危害程度日趋严重;地下水污染面积不断扩大,污染程度不断加重。   拯救人类的“生命水”成为摆在环保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斩断污染向地下转移的黑手,尽快遏制这种危险的趋势呢?半月谈记者采访了数位相关专家。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是中国水污染地图的绘制者,对水污染防治颇有研究。他告诉记者,尽管渗坑、渗井排放方式非常隐蔽,但只要环境执法部门在审核企业的过程中做到严格、认真、细致,还是有蛛丝马迹可循的。   “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水平衡公式。一个企业的用水量和排水量都是可以查出来的,一旦发现用水量远远超过排水量的企业就要引起高度重视,很可能是企业通过渗井方式将一部分污水排入地下了。”马军说。   此外,他还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环保部门应该公布污染严重的企业名单,要求这些企业定期公布排放数据,随时接受公众的监督;此外,对一些可能存在渗井排放的企业,一定要实地调查,走遍企业的每一寸土地,让任何可能的偷排方式都行不通。   二是进一步加大环保组织与公众的参与度。“近年来,中国的民间环保组织和公众参与环保的热情越来越高,也取得了很多成效。”马军说,希望有关部门能进一步加大对民间环保组织的支持力度,让污染企业处于整个社会的监督之下。   三是加强对地下水系的研究和地下水质的监测。“正是由于对地下水系的研究和监测都不够,给一些企业的地下排污提供了可乘之机。”马军认为,相关部门应尽快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地下水水质监督办法,在污染企业周边,科学设立地下水系水质监测点,一旦企业有渗井、渗坑偷排行为,环保部门就能立刻监测到。   记者了解到,对于地下排污,2008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已有明确规定:“禁止利用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有上述行为之一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这样的处罚力度显然太轻。”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金生说,“对向地下恶意排放污水的企业,尤其应该严惩,不仅要增加罚款数额,还要对单位负责人追究法律责任。”   然而,现实情况却往往与此相反——许多污染企业非但不受重罚,反而获得地方保护。   半月谈记者在多地采访时均有群众反映,对于地下排污问题,他们向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多次反映,却一直不见查处。“污水处理厂平时不运行,只有有人来检查时才启动一下”。当地百姓普遍怀疑,环保部门和污染企业串通一气,“要不然怎么知道有人来检查”?   一些村民告诉记者,我们反映企业有渗坑、渗井排污的行为,环保部门往往说,检查过了,没有这回事,可企业为什么害怕我们参与检查?我们反映地下水受污染了,要企业赔偿,可主管部门要我们拿出证据,证明是哪个企业造成的污染,这对农民来说怎么可能?   确实,对于一些地方政府来说,污染企业上缴的税收难以割舍,环保工作只能靠边站。   记者在河南浚县采访时,吃了当地环保局的一个“闭门羹”。不过,在浚县县委宣传部聊天时,也了解到当地环保局的一些难处。“环保局在我们县所有单位中最差,交报刊订阅费都困难,去年就是最后一个交的。”一名工作人员说,“我一个邻居在环保局工作,听说工资都发不出来。”   环保局地位如此,环保的地位更可想而知了。   “地方环保部门的领导由当地政府任命,工资由当地财政支付,怎么可能不受地方利益影响呢?”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员赵章元说。河北省环保厅副厅长杨智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坦承,要是没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地方环保部门很难开展工作。   “地方党委政府必须对环保负起责任,不要让我们这一代把子孙后代的地下水都污染完了。”杨智明认为,现在形势严峻,尤其在北方,许多省份都面临一个困难,就是缺少河流对污染进行净化。“北方不像南方,有大大小小的河流。比如河北省,除了北部以外,所有南部的河全是干河,对污水没有自净能力,直接下渗,所以实际上河道就是大渗坑。”   杨智明认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需在三个方面下大力气:重中之重,是划定包括农村在内的地下水水源保护区,这对规范工业项目选址意义重大;其次,对于新上项目,一定要根据环境容量、水资源容量进行严格把关;此外,对于过去建设的老企业,有的耗水大、污染重,如果处在缺水的省份,必须有更高的排放标准,如果处在水源保护区内,必须搬迁。
个人分类: 杂文|4648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中国地下水污染的忧思
wcwcsong 2013-2-18 22:44
因以前学环境专业,对环境问题一直很敏感,虽然现在不全从事环境方面的工作,但是对环境污染事件总是很 揪心,特别是近期媒体关注的地下水污染事故更是让我难过,早在2002年,我记得北京大学环境专业博士 研究生招生考试有过一个题目,是关于地下水开采与保护方面的,那时真的没有想到居然会有人将污染的 水压到地下!!! 以下转自:早报网专稿:中国地下水污染的忧思。(新加坡) 联合早报网 (2013-01-18),希望所有人关心我们自己的家园!!!    自中国公益人士邓飞在今年正月初二转发#网传排污新办法:化工污水注地下#的微博以来,微博上有关中国地下水污染的的原创及转评微博己超过百万,这一课题引起广泛关注。新加坡联合早报也在今日(2月18)刊登详细报道约64%中国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的情形。   地下水污染主要指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渗入地下、引起地下水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而使地下水质量下降的现象。地表以下地层复杂,地下水流动极其缓慢,因此,地下水污染具有过程缓慢、不易发现和难以治理的特点。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即使彻底消除其污染源,也得数十年、乃至数百年才能使其水质复原。至于要进行人工的地下含水层的更新,问题就更复杂了。   由于地下水是中国重要的饮用水水源,中国14亿人口中有将近70%的人口饮用地下水,因此中国地下水的问题向来倍受关注。早年中国的专家关注的是开采地下水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如区域地下水降导致平原或盆地的湿地萎缩或消失、地表植被破坏、生态环境退化;地下水过度抽取导致的地面沉降、塌陷、裂缝对城市基础设施构成严重威胁;而沿海地区过度取用地下水则会导致海水入侵、引发地下水水质咸化等问题。随后的调查研究才发现中国江河湖库的水体污染己导致中国的地下水污染危机。   环境专家起先开始注意的地下水污染是浅层的地下水,由于地表水的污染比较普遍,自然造成浅层地下水污染也比较广泛。 然而,近三十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用水量不断增加、地下水的超采现象也越来越严重,造成地下水的开采不断往深度挖掘,而地下水越往深处开釆,其水位与地表水的落差也越来越大。在压力作用下,周边被污染的地表水越来越容易渗入地下水层,这使得地下水越来越容易受到污染。   根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公布的信息,目前,中国地下水污染呈现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城市到农村的扩展趋势,污染程度日益严重。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相关专家在国际地下水论坛发言中提到,全国有97%的地下水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了严重污染,33%的城市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显然,地表环境污染加剧引发的地下水污染,己经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地下水污染与地表水污染有一些明显的不同:由于污染物进入含水层,以及在含水层中运动的过程比较缓慢,污染往往是逐渐发生的,若不进行专门监测,很难及时发觉;发现地下水污染后,确定污染源也不像地表水那么容易。更重要的是地下水污染不易消除。就地表水而言,在去除污染源之后,它可以在较短时期内达到净化修复的目的;而对地下水来说,即便排除了污染源,已经进入含水层的污染物仍将长期产生不良影响。   正常进入地下水的污染物是来自人类活动的生活污水和垃圾渗滤液,它们会造成地下水的总矿化度、总硬度、硝酸盐和氯化物含量的升高,有时也会造成病原体污染。工业废水的渗透会使地下水中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浓度增加。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经常以非水相液体(NAPL)的形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通常情况下,地下水中的有机物污染来源于危险废物处置场所的淋溶和渗漏。中国科学院对京津唐地区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的初步调查表明,该地区地下水中有机物种类达133种,地下水中普遍检测出了具有巨大危害的DDT、六六六等有机农药残留和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有机物。通常情况下有机污染物在地下水中含量甚微,但许多有机物毒性极大,长期污染环境,而且其降解中间产物亦会污染水体,某些中间产物甚至具有更大的毒性。毋庸置疑的是地下水中的有机物污染是引起人类各种疾病与癌症的重要原因。   令人发指的是,媒体披露的不法分子人为用高压泵灌注地下的化工废水大多是难降解、高毒性的有机物,它们进入地下水层后所导致的地下水被严重污染的程度是难以想象的。显然,如此高毒性、高含量的工业废水被强行压入地下,导致的地下生态环境的恶化是不可逆转的,即使通过上千年也是难以自我修复的。这一卑劣行为所导致的恶果,我相信也是那些为赚打旱井钱的人或为了逃避环保责任而蓄意排污的企业主始料未及的。   上述恶行的发生固然令人不齿,然而深究缘由,却不得不令人感慨。过去三十年来,中国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成长,各地竞相招商引资、重复建设不断。结果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竞争环境恶劣。各家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减少环保的投入,早年是偷排偷放,政府有关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后来是搞定环保执法机构,以罚代治;近年来公众环保意识越来越强、节能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企业没有从源头控制、改进工艺、清洁生产的角度提升效率、降低消耗、减少排放,却把难处理的工业废水通过高压泵压注至地下,污染地下水层、贻害子孙万代,与其说是不法企业的恶行,不如说是中国社会的悲哀。   也有网民为此恶行辩解,说在美国把水回注地下的案例早己有之。但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确,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即在橘县建了一个名为21世纪水厂的膜法水处理工程,它是把经过传统污水处理达标的排放水经过微滤澄清与反渗透过滤后达到饮用水标准的滤水回注地下,目的旨在防止海水倒灌、补充地下水源。与近日中国媒体齐声讨伐的把化工废水回注地下导致地下水污染的情形绝然不同,两者不能混淆。应当说,人工回灌补给地下水是允许的,但必须确保回灌的水是洁净、无毒、无害的安全水,不得因为回注补充地下水而恶化地下水质。   值得指出的是,传统水处理方法的滤水无法满足以再生利用或回灌地下为目的的污水深度处理要求。要想达到上述目的,必须依靠传统水处理工艺与膜技术的组合与集成来实现。应用于污水资源化的膜技术包括微滤、超滤、反渗透、纳滤及膜生物反应器等膜应用过程。通过微滤或超滤处理的滤水,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细菌、胶体和病毒,出水可达到杂用水标准;通过纳滤、反渗透处理的滤水,可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性杂质(有机物及有害矿物质),处理后水质可以达到安全饮用水的标准;膜生物反应器可用于工业废水和市政污水处理装置的技术改造与规模升级。   中国的工业生产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应用基于膜技术的水处理工艺解决工业废水的回收与排放问题,而不是把工业废水通过非法手段灌注地下、污染地下水源,引发严重的社会、环境、伦理与法律问题。
个人分类: 社会百态|26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地下水污染严重,重金属治理需要1000年
randomwallklxw 2013-2-16 12:22
【日经BP社报道】 在水资源短缺和河流污染日益严重的中国存在另一个水危机。那就是以前不太被提及的地下水污染。地下水一旦被污染,要想净化,将耗费大量时间和成本。中国虽然有管理地表水的法律,但管理地下水的法律和制度却不健全。导致现在甚至此刻仍未采取针对污染源的根本解决措施,中国的地下水仍在继续被污染。 地下水与地方病 霍岱珊是在淮河流域从事环保活动十几年的环境NGO“淮河卫士”会长。他通过媒体和网络向国内外公布了淮河流域出现癌症异常高发村庄且不孕不育和发育不全病例多发的事态,呼吁社会各界给予救援。据认为,这些健康问题大多是由饮用的地下水受重金属和化学物质污染所引起的。霍岱珊指出:“这是关系到下一代的生命和健康的大问题。”。 与曾在中国河南省等地发现艾滋病高发的“艾滋村”问题一样,“癌症村”的存在也给世界带来了巨大打击。 我们知道,中国的城市正面临着水资源不足和水源污染问题,而在中国不断恶化的水危机不仅存在于河流和湖沼等地上。地下水危机也越来越严重。受到污染的地下水正侵蚀着每个中国人的健康。 地下水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在以前就已成为中国的重大问题。 在2004年10月由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卫生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10年)》中,公布了地下水等引起的健康问题的实态。该规划指出,到03年底,氟牙症(*1)患者达到3877万人,氟骨症(*2)患者达到284万人,砷中毒引起的痴呆症患者达到9686人,大骨节病(*3)患者达到81人,潜在性克山病(*4)患者达到2万9900人,慢性克山病患者达到1万900人。 *1 氟牙症 因饮用水等所含的氟化物的过量摄入,导致牙齿上出现褐色斑点和染色。 *2 氟骨症 因饮用水等所含的氟化物的过量摄入而引起的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症等骨头异常。 *3 大骨节病 由食物及饮用水引起的地方病之一,骨端和骨干端发育异常,变成变形性关节症而发病。 *4 克山病 以心肌病为主的疾病。因在中国黑龙江省克山县高发而得名。该地区的土壤和水中硒含量低,据认为该病由自给自足导致的缺硒为主的营养不良引起。 这些由饮用地下水引起的疾病都以“地方病”的形式出现。有可能发生地氟病的地区人口达4194万人,有可能发生砷中毒的地区人口达115万人,2004年发布的该规划已明确指出必须采取措施。 作为地方病诱因被指出的地下水污染多由自然原因引起,但近年人为污染却愈演愈烈。 从根除地方病的角度来看,净化地下水和防止地下水污染也至关重要,而身为专家的中国公共环境研究中心马军主任指出:“地下水污染多种原因错综复杂,涉及的地理范围广,很难采取对策和进行管理。”遗憾的是,地方病防治一直被束之高阁。 地下水支撑的饮用水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的马中院长指出“水资源不足和河流水质污染直接威胁着城市居民,而作为全国饮用水源的地下水污染更是一个大问题”。 中国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于2008年7月公布的《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指出,地下水占全国水资源的三分之一,占全国总用水量的20%,在饮用水中所占的比重高。中国13亿人口中,有70%饮用地下水,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在中国,地下水是维系生活和生命的水源。 但是,情况非常悲惨。据《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介绍,全国90%的城市地下水已受到污染。 容易被污染的是地表近层的地下水。但是,深层的污染也在扩大。马军主任解释说:“由于地下水开采施加压力,地下水储水层变成漏斗状,已污染的地下水将渗透到深层。”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专家指出,持续监测2年~7年的118个城市中,64%的城市地下水“严重”污染,33%的城市为轻度污染。正常的城市不超过3%。该专家警告:“地表的环境污染将加剧地下水的污染,这些正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2007年,国家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全国人大代表常务委员会上介绍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的正式指出:“中国的大部分城市正面临着地下水污染问题。” 日益恶化的地下水 2006年在163个城市实施的地下水调查数据表明,调查过浅层地下水的125个城市中,东北、西北、华东、中南等的21个城市的水质比上年恶化。95个城市“与上年持平”,有所改善的不过9个城市。 调查了深层地下水的75个城市中,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中心有12个城市的水质比上年恶化。而有所改善的只有5个城市。58个城市的水质未见改善。 中国政府相关机构迄今为止公布的资料中,反复指出中国的地下水污染正“由带状向面状”、“由浅层向深层”、“由城市向农村”不断扩大和扩展,污染程度与日俱增。 马中院长指出,“水源的整体情况在不断恶化”,据他预测今后10年内中国很多城市将放弃现有水源地。 马军主任所担心的是,防治地下水污染在技术上并不容易。比如,要想完全净化已被重金属污染的地下水极其困难。马军主任指出:“要想净化已渗透到深层的地下水污染需要1000年时间。”。 更加严重的是中国现在还没有防止或改善地下水污染的有效法律和制度。 2008年2月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虽然规定适用于防治河流、运河、灌溉渠、水坝等地表水及地下水污染,但并没有能够保证法律有效执行、使污染地恢复原状(净化)的具体措施等。 马军主任指出:“我们没有管理地下水环境的法律。现有的法律只针对地表水。” 中国虽然有地下水水质标准等国家标准,但没有确保地下水水质的法律体系,水质标准形同虚设。 农村的悲惨 中国的现实是,农村暴露在跟城市一样或者更加严峻的环境危险中。 很多农村都用水井抽取浅层地下水来使用。由于农场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地下水受到污染,因此更容易受害。 甚至有“三致”一词表示侵扰农村的三大悲剧。指的是“致癌”、“致畸”、“致突变”。开头提到的“癌症村”在河南、安徽、四川、广东、黑龙江、山东等中国各地都已出现。中国政府也已承认,致病原因在于DDT等农药及化学肥料。 据估计,除上述污染物以外,砷、氟等有害物质超标(地下水环境标准)的地下水饮用人口至少超过1亿人。中国政府公开表示,目前面临着地下水威胁的农村人口达到1亿1000万人。 中国政府指出地下水的污染原因有农药及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废弃物的不当处理、汚水的不当处理等,行政部门格外重视的是人们对地下水污染的认识不足。 中国国家环境保护部的主页上,介绍了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危险物废酸未进行处理、直接弃入土壤导致地下水受到污染的案例,而这只是冰山一角。地下水污染主要是由中国各方面防止污染的意识低下而引起的。 令人期待的国际社会支援 中国存在企业和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技术实力不足、监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旨在提高国民意识和防止污染的体制和制度刚开始构建。中国国家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制定了“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反复进行修订,正努力完善监测网络和推进污染防治项目等。但是,每次修订规划,日益严重的现实就会浮现在眼前。 为了公布日益严重的地下水污染实态并通过国际合作治理地下水污染,2010年7月在北京大学召开了“国际地下水高级论坛”。该国际会议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支持下,由北京大学水资源研究中心从5年前开始每年举行一次。 今年的主题是“全球变化下的地下水安全”,有来自美国、英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及中国大陆的100多名专家和研究人员参加。海外参加者中美国研究人员居多,中国研究人员尤其引人注目。另外,美国知名化学公司杜邦积极充当论坛的发起人,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的地下水问题可以说是“半永久性课题”。在该领域,日本肯定有能够发挥作用的技术和经验。期待日本积极发挥作用和做出贡献。(特约撰稿人:青山周,日经能源环境网2011年公开)
19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地下水灌注与罕见极端降水事件有关
hgiap 2013-1-24 18:51
地下水灌注与罕见极端降水事件有关 据前不久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上的一项研究称,地下水灌注——补充与抽取的比例与罕见极端降水事件有关。目前而言,强降雨往往与一些负面的社会经济影响的产生有关,比如庄稼作物和财产的损失。但是,由于气候变化耗尽了水资源供给,地下水正成为一种至关重要的未来水资源,由此看来,这项最新发现意味着这些极端降水事件带来的或许也不全是坏处。 Richard Taylor等人查阅了一份最新统计的坦桑尼亚中部一个地下蓄水层55年以来的地下水测量数据。他们发现,该地区异常的强降雨与热带气候变化影响下的一些主要气候事件有关,而这些异常的强降雨又导致了地下水灌注的高频率出现。研究人员预测,由模型显示每月强降雨的趋势将加大,这些气候事件的发生率会在未来有所增加。(来源:中国科学报 张笑) Mixed reviews for US Clean Water Act zhangxia111 添加于 2012-11-20 10:29:16 98次阅读 | 0次推荐 | 0个评论 When the United States’ landmark Clean Water Act (CWA) was signed into law in 1972, the nation's waterways and coastlines were in crisis. Oily debris in the Cuyahoga River in Cleveland, Ohio, had notoriously caught fire several times. The southernmost of North America's Great Lakes, Lake Erie, had been pronounced dead or dying. Fish in Californian coastal waters were so laced with the pesticide DDT that it disrupted the reproductive systems of brown pelicans, threatening them with extinction. 作 者: Lovett, Richard A.; 期刊名称: Nature News 期卷页: 第卷 第期 ~页 学科领域: 地球科学 地理学 自然资源管理 添加人是否为作者: 否 原文链接: http://www.nature.com/news/mixed-reviews-for-us-clean-water-act-1.11809 DOI: doi:10.1038/nature.2012.11809 ISBN: 关键词: Environmental sciences, Ocean sciences, History, Policy
个人分类: 学术信息|187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地下水灌注与罕见极端降水事件有关
hgiap 2013-1-24 18:21
地下水灌注与罕见极端降水事件有关 据前不久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上的一项研究称,地下水灌注——补充与抽取的比例与罕见 极端降水事件有关。目前而言,强降雨往往与一些负面的社会经济影响的产生有关,比如庄稼作物和财产的损失。但是,由于气候变化耗尽了水资源供给,地下水正 成为一种至关重要的未来水资源,由此看来,这项最新发现意味着这些极端降水事件带来的或许也不全是坏处。 RichardTaylor等人查阅了一份最新统计的坦桑尼亚中部一个地下蓄水层55年以来的地下水测量数据。他们发现,该地区异常的强降雨与热带气候变化影响下的一些 主要气候事件有关,而这些异常的强降雨又导致了地下水灌注的高频率出现。研究人员预测,由模型显示每月强降雨的趋势将加大,这些气候事件的发生率会在未来 有所增加。(来源:中国科学报 张笑) Figure 4: Projected changes in mean and extreme monthly rainfall in central Tanzania. From Evidence of the dependence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on extreme rainfall in East Africa Richard G. Taylor , Martin C. Todd , Lister Kongola , Louise Maurice , Emmanuel Nahozya , Hosea Sanga Alan M. MacDonald Nature Climate Change(2012)doi:10.1038/nclimate1731Received06 June 2012Accepted02 October 2012Published online11 November 2012
个人分类: 学术信息|1715 次阅读|0 个评论
抽取地下水会引发灾难性地震和河北20余个地下水漏斗区
热度 1 杨学祥 2012-10-23 13:37
抽取地下水会引发灾难性地震和河北20余个地下水漏斗区 杨学祥 2011年5月11日西班牙南部洛尔卡附近发生了5.1级地震,9人死亡几十人受伤。近日科研学者称这场地震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这场悲剧为地震学家提供了地震是如何引发的新见解,或可能帮助人们在未来预测这类事件的发生,尽可能的减轻和降低地震发生的强度和规模。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质学教授吉恩-菲利普·阿沃瓦克认为地壳必须以某种方式释放,他认为人类活动——例如抽取地下水——会导致这种压力更快的释放,而非随着时间缓慢的消散。“这并非是你加速了一场无论如何都要发生的地震,而是你产生了更大更多的地震。” 由于过量大面积抽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漏斗与地面沉降,进而导致地下水污染,目前河北省已有20多个地下水漏斗区。抽取地下水会引发灾难性地震的新见解值得关注。 相关新闻: 科学家称抽取地下水会引发灾难性地震 2012年10月23日08:02 手机看新闻   科学家称抽取地下水会引发灾难性地震   凤凰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23日消息,新科学家报道,2011年5月11日西班牙南部洛尔卡附近发生了5.1级地震,9人死亡几十人受伤。近日科研学者称这场地震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这场悲剧为地震学家提供了地震是如何引发的新见解,或可能帮助人们在未来预测这类事件的发生,尽可能的减轻和降低地震发生的强度和规模。   众所周知,人类活动,诸如水利压裂,可能会引发小型地震,但目前为止,尚未有确凿充分的证据表明人类活动会引起更强大更致命的地震。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巴勃罗·冈萨雷斯(Pablo González)和同事指出,洛尔卡地震异常的浅。他们决定调查这场地震是否是由移除大量地下水以用于灌溉造成的。这一活动造成当地地下水位的急剧下降,相比1960年的数据,现在的地下水位已经下降了250米,土地也以每年15厘米的速度下沉。   雷达测量   通过利用雷达测量由地震引起的地面变形,冈萨雷斯和同事对洛尔卡的土地下滑进行了建模,并确定了地震的引发点。他们发现这场地震导致了20厘米的土地下滑,并发生在地面下方3千米处——相比同一震级地震发生的深处,该深度在总体数据中排列第三。   随后,研究小组对地下水的消失对地壳造成的压力模式进行了建模。他们发现这些压力的模式与地震中的断裂模式如此惊人的相似,因此总结称地下水的抽取必定引发了这场地震。冈萨雷斯补充说道,这场地震不可避免,即使地下还仍有少量地下水残留。“断层的部分已经对地质构造造成负荷,”随着负荷的不断加载,它将最终断裂。   即便如此,倘若地下水没有被移除,地震发生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质学教授吉恩-菲利普·阿沃瓦克(Jean-Philippe Avouac)这样说道。他认为,倘若没有人类活动的介入,这场地震的发生地可能会更浅,因此更具摧毁性。   更快的释放   阿沃瓦克认为地壳必须以某种方式释放,他认为人类活动——例如抽取地下水——会导致这种压力更快的释放,而非随着时间缓慢的消散。“这并非是你加速了一场无论如何都要发生的地震,而是你产生了更大更多的地震。”   关于未来预测甚至控制地震的一个关键部分便是理解究竟是什么引发了地震,阿沃瓦克补充道。在通常情况下,精确的定位一场地震非常困难,但是人类活动的介入或许能够提供对此展开调查的新机会。   阿沃瓦克还指出,未来的一项长期目标是如何“驯服”自然断层。人们可以将这些断层打碎以减少单独地震的震级以及整个地震影响区域的大小。甚至还可以蓄意的引发某些地震,以控制板块构造压力的释放。而冈萨雷斯指出,另一种更为实际的方法就是避免引发地震活动(编译/严炎刘星)。 http://env.people.com.cn/n/2012/1023/c1010-19351904.html 大量抽取地下水致河北形成20余个地下水漏斗区 2012年09月12日09:35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新华网石家庄9月11日电(记者朱峰)由于过量大面积抽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漏斗与地面沉降,进而导致地下水污染,目前河北省已有20多个地下水漏斗区,这是记者从近日在石家庄市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上获悉的。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卢耀如介绍,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河北省现在形成的20多个地下水漏斗区已基本连成一个特大的地下水降落区。地下水下降导致地面沉降,进而造成地下水污染。   记者从河北省水利厅了解到,河北省地下水漏斗区面积约4万多平方公里,属严重的资源型缺水省份,全省人均水资源量307立方米,为全国平均值的七分之一。全省年水资源可利用量不足170亿立方米,而目前总用水量在200亿立方米左右。   与会专家认为,河北省水资源短缺带来河道干涸、海口滩涂淡水奇缺、河口严重淤积等恶果。地下水超采将造成含水层疏干、海水入侵、地面沉降、咸水界面下移等一系列难以逆转的严重后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水资源短缺问题已引起河北省高度重视。近年来,河北省采取了加强水资源管理、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大引黄工作力度等措施。同时抓住国家加大农田水利投入的机遇,先后启动了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大型泵站更新改造、水库除险加固、小农水重点县和现代农业县等重点项目,有效改善了农田灌排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来源:新华网) http://env.people.com.cn/n/2012/0912/c74877-18985960.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6217 次阅读|2 个评论
参加2012地下水数值模拟培训班
wlheng7 2012-9-29 07:53
2012年9月26日至9月29日为期三天的数值模拟培训班,由陈崇希老师、胡立堂老师主讲,在北京科技大学机电信息楼如期举办。 会议主要由北京中技公司组织负责。 26日,上午,陈崇希老师主讲:井筒与多孔介质的耦合,采用等效渗透系数法。 下午,胡立堂老师主讲Pgms软件的简介与入门:包括网格剖分,网格修改,简单实例。 27日,上午,陈崇希老师主讲:降雨滞后。
26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下水危机的警示
热度 3 xcl2822 2012-7-24 22:10
肖长来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012-7-24 地下水危机越来越严重。既有资源量的危机,也有水质、地下环境的危机。 地下水主要来源于降水和地表水的渗漏补给,也存在深部地幔热水的补给。 人类活动不仅仅是改变了地表形态、地面特征,而且还深深影响了大家看不见的地下环境。 地下水作为一种宝贵的水资源,历来都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要选择,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往往成为唯一的选择。这样一种关系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生态和环境的重要资源,却在人类的活动影响下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和演化。 目前我国地下水超采明显,全国地下水下降漏斗面积在 20 万 km 2 ,在过去的 60 年里 一些城区地下水位 下降了 30-50m ,有些城市地下水位下降超过了 50m ,甚至有的水位下降达到 100m 。大幅度、大面积的地下水位下降,导致了地面沉降的发生,发生地面沉降的面积达 5 万 km 2 以上,并伴随有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海水入侵、地下水污染等众多环境问题,土地盐渍化、沙漠化、生态退化等也多与地下水位高低和地下水质有关。地下水污染已经相当严重,许多曾经的好水变成了百姓不敢喝的脏水。工程建设中开采地下水、疏干地下水对环境也产生明显的影响。而工程建设中矿井突水、突泥、淹井、塌方、滑坡等灾害也多与地下水活动有关。地下水所具有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 昨天的泉水甘甜可口,今天只剩下泉口,不再有水流出。代表性的名泉如山西的晋祠泉,泉口处地下水位低于地面 18m 。著名的泉城济南,如果不是人工专门限采和补给,趵突泉等恐怕就不会再有水流出来。许多历史上有名的大泉流量在减少,水质在恶化。近年4月调查长白山矿泉城——靖宇县的白浆泉,实测流量34000m 3 /d,较前几年实测流量38000m 3 /d减少了10%以上;昨天前往靖宇县北山村调查,北山泉曾经清凉甘甜,烧水无渍,现在却水量锐减,烧水有渍。 昨天的河流波涛荡漾,今天却由于开采地下水过量导致河水断流。例如新疆的塔里木河、甘肃的石羊河、北京的潮白河、吉林的洮儿河(1956-1999年径流量达到14.6亿m 3 /a,2000-2011年不足4.6亿m 3 /a,消失的水量十分惊人)等,乃至中华民族的母亲和——黄河,都由于人类大量引用地表水和超量开采地下水而出现干涸现象。 昨天的湖泊清波涟漪,今天却由于开采地下水过量而使湖泊消失。华北平原、松嫩平原中的许多湖泊已经不在存在,东北四大灌区之一前郭灌区内的莲花泡(曾经三伏天湖底有冰或冻层,常年不化),如今连泡底已经开垦为水田。 昨天的湿地水草丰茂,今天却由于开采地下水过量而导致湿地萎缩。松嫩平原中的向海湿地、莫莫格湿地、扎龙湿地,三江平原中的大片湿地,四川的诺尔盖湿地,甘肃的民勤盆地,都因为人类活动加剧、用水量剧增、开采地下水超量而导致湿地水量不足、水位下降,进而导致湿地大幅度萎缩。如果不是利用水利工程补水或利用灌区弃水,“圣水湖畔”中的查干湖恐怕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昨天的城市道路平坦、桥下可行船只,今天却由于地下水过量超采导致地面沉降,而使路面受损、桥下无法过船、洪涝灾害加重,更有甚者,房屋开裂,路面坍塌,危害已在我们眼前。苏锡常地区、华北地区是我国由于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沉降最为显著的地区,一些大中城市由于地下水超采剧烈,地面沉降也尤为显著,突出的有苏州、常州、无锡、沧州、衡水、天津、北京、太原、西安等城市,地面沉降的幅度在2.0-3.70m(比起美国圣华金流域地面沉降的9.3m还有潜力)。 昨天的井水、泉水是那样甘甜可口,今天的井水、泉水却突然变味、难闻、难喝,甚至有的刚出井口时点火可燃,人类活动已经悄悄地将各种污染物释放到地下水中,洁净的地下水源已经不再存在。特别是新的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颁布实施后,许多地方曾经符合饮用水标准的地下水也变成了不符合饮用水标准,使可用的饮用水源更为稀缺。由此导致的地下水危机就更为突出,今后会越演越烈!水中的污染物越来越多,特别是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剧毒、有害、致癌,多少人就是饮用污染水致癌而过早离开这个世界的。 水利部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限制地下水开采的规定,特别是推出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论证制度之后,有效控制了一些地方地下水的超采。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出台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进一步规定了工程建设中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可是,现在开展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地下水资源论证、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人还有许多不是学水文地质专业(现在更名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的,非专业的人员从事专业工作,有难度,也有风险。 上述个有关部委才去的有利措施虽然遏制了一些不良问题的产生,但是由于管理人员素质不一、法律法规不尽完善,各种问题还是时常发生。采矿单位以前都配备有一定数量的专门的水文地质人员,现在的水文地质人员却十分有限。工程建设中地下水问题往往被大量忽视,一些地下水问题没有得到深入分析和详细研究,工程建设追求速度、忽视质量的现象时有发生。 地下水危机不仅仅是专业人员的研究问题,也应成为全社会人民关注的内容。 人地下水危机远离人类,就需要全社会节约水、保护水、关注水! 生命离不开水,离不开洁净的水,离不开健康有益的水! 改善地下水环境,服务人类,造福人类,打造美好的生活、生产、生态环境! 是为有感而作!
个人分类: 学习交流|7148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水污染危机笼罩河北 承德等地地下水大肠菌群超标
jiasf 2012-6-5 20:30
http://www.chinanews.com/df/2012/06-05/3938005.shtml
个人分类: 未分类|20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地下水修复中的应用
kejidaobao 2012-5-25 11:27
在现今中国,淡水资源比较匮乏,全国近70%的人口都需要饮用地下水,因此地下水也是我国重要的饮用水源之一。在天然状态环境下,地下水都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由于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的废弃物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如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工业废水的不合理排放,以及有毒有害废弃物的随意安置等,使自然平衡遭到破坏,改变了地下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使地下水中的污染物无法通过自净能力去除。经调查发现,目前中国近90%地下水资源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并且地下水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多达180种,主要有卤代烃、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等,由于它们极难被土著微生物降解,会长期停留在地下水中,危害地下水环境,因此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控制与修复地下水难降解有机物的污染已经迫在眉睫。 早期处理污染地下水主要以抽出处理的异位修复方式为主,这类方法是通过抽水井将地下水上层的污水抽至地表,再运用地表污水处理技术将污染物去除,然后将净化后的水再利用或回灌补给地下水。此技术只在治理初期效果显著,对于后期处理收效甚微,并且运行和维护成本很高,最大的缺点是不能对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达到彻底去除的目的,因此异位修复技术逐渐被原位修复技术所取代。 生物强化技术是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原位修复技术,它通过向生物处理系统投加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营养物或基质类似物,提高降解速率,达到增强处理系统对难降解有机物污染物降解能力的目的。但此技术的主要缺点是注入地下水系统的微生物在通过土壤多孔介质时,容易附着在土壤颗粒上,不仅导致有效微生物浓度降低,还使得微生物产生的胞外聚合物堵塞了含水层,造成修复效果不理想。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生物强化技术,它将微生物包埋在聚合凝胶微球内,解决了生物强化技术微生物易附着土壤颗粒的问题,提高了微生物的迁移距离,同时也保护了微生物免受外部生物和非生物造成的压力。由此可见,研究固定化微生物在地下水中的应用,不仅对原位生物修复地下水难降解有机物的污染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还对控制与修复地下水污染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期第21—24页刊登了吉林大学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洪梅等的文章“固定化微生物修复氯苯污染地下水实验”,采用静态因素选择实验与动态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复合凝胶固定的微生物对氯苯污染地下水的修复作用。本期封面由金功博设计。(责任编辑 岳臣)
个人分类: 栏目:封面图片说明|3413 次阅读|0 个评论
Nature:42%的海平面上升来自于陆地水储量变化的贡献
热度 7 peluo 2012-5-24 23:11
最新一期Nature在research highlight专栏中报道了日本东京大学的课题组 关于陆地水储量变化的研究进展 。该研究组的研究结果显示从1961-2003年间,地下水抽取和其他人类活动导致的陆地水储量变化是全球海平面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海平面上升的8cm中有42%来自于陆地水储量的变化。 该文全文发表于Nature Geoscience: http://www.nature.com/ngeo/journal/v5/n6/full/ngeo1476.html 点评 一直以来,海平面上升都与气候变化直接相关,从中学到大学,海平面上升一定跟气候变暖导致的极地和高山冰川融化扯上关系,该项研究结果认为将近一半的海平面上升来自于陆地水储量变化的贡献(主要是不断下降的陆地地下水位)。值得注意的是,导致陆地水储量变化的因素不是气候变化,而是人类活动。
个人分类: 水文气候/气象|4557 次阅读|10 个评论
吉林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和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招人信息
xcl2822 2012-4-17 22:03
肖长来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012-4-17 我所在的系有两个学科,包括水文学及水资源、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均有从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2012年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作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一个方向,可以招收工程博士研究生。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为以及国家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重要研究方向;水利工程为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为吉林省特色专业。 学科拥有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资源与水环境吉林省重点实验室、水利工程与地下水实验教学示范重点(吉林省重点中心)。 这几年我们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科学研究,亟需教育部直属高校本科毕业、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人才,海外培养的博士优先考虑,每年计划引进人才3-5人。 如果是名教授,可以按学校人才引进条件引进。 欢迎有志专业人才,及早加入吉大团队,共同发展,共创辉煌!
443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SOLux:饮用水砷污染快速检测技术(微生物荧光法)寻求国内合作
Helmholtz 2012-4-16 11:48
ARSOLux是 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下属德国环境中心UFZ两年前开发出来的 一种新型、采取基因修饰的微生物K12大肠肝菌为生物传感器的便携式快速砷污染检测技术, 见 www.arsolux.ufz.de 。 本项目已经经过近十年的开发,包括一些野外现场检验。 据德方宣传材料声称,该技术具有快速、准确、便宜的特点。每剂水样的检测费用只有1美元,经过2小时左右的微生物激活时间,可以直接比对所采水样与含 10-100 ppm 砷的标准水样两边微生物的荧光对照,从而准确确认实际水样是否出现砷超标、砷浓度是在什么水平。 这种便携式、低成本的砷检测和监控技术对于贫困的 边远地区 具有很大优势,因此已经通过欧盟有关方面以及国际组织在孟加拉国以及欧洲进行推广。现在德方已经孟加拉国、印度、蒙古、保加利亚等地做了不少实地测量和示范性检测 。 虽然由于中国的地质复杂,再加上各地活跃的开矿活动,中国不少地区、尤其是西南、东北等地的地下水存在广泛的砷污染风险。过去曾有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地质大学、国家疾控中心等许多专家参与过具体的污染测量与污染源的研究。但是,这些专家虽然参加过一些国内甚至是属于国际合作的砷染污检测项目,但通常是在现场采集水样,然后回到实验室用多种化学方法进行测量以及统计分析。对于一项先进技术是否符合中国国情、是否便宜、准确、方便和有推广应用价值,这 并 不是某个专家的兴趣所在。 今年5月22-24日,将有两位德国负责本技术推广应用的专家途经北京 。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北京代表处希望能与中方感兴趣的相关科研机构或者公司企业接触,看是否在国内也能用上这种方便准确的生物荧光检测技术。德方可以提供一些技术支持,跟中方科研人员一起进行一些实地的检测与检验。当然,因为本技术中使用了受不同浓度砷影响而发不同强度荧光的 转基因的 微生物,所以也或者需要跟负责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政府部门打交道。 欢迎对此技术项目有兴趣的中方科研人员和技术公司跟亥姆霍兹北京代表处沟通联系。010-65907866 ____________________ 德国之声的一个孟加拉国砷污染问题及德国科研人员现场检测的视频展示: 砷——饮用水中看不见的毒——对孟加拉国的一个互动调研 http://webdocs.dw.de/arsenic/index.php?lg=cnp=Ministry 饮用水被砷污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孟加拉国的情况尤为严重。该国三分之一人口处于慢性中毒状态。和地球上其它地区不同,孟加拉国地下水的砷污染是天然的。“砷——饮用水中看不见的毒”报导人员走访了砷中毒患者,并访问了在孟加拉国宣传和推广转基因大肠肝菌荧光检测法的德国研究人员。这些研究人员利用发光细菌,可以快速地、价格低廉地检测饮用水是否被砷污染。 ARSOlux booklet 2011.pdf ———————————————————— 中国砷中毒面临爆发趋势 马桂花 http://www.chinaqw.com/node2/node116/node425/node427/node439/userobject6ai24025.html 人有点儿钱就会想尽办法改善生活条件,这一点原本自然。可有时,常常事与愿违,就象山西省山阴县大营村农民芦子荣一家所遭遇的,结果反而比原先更糟。 1985年,芦子荣花了300多元钱在自家院内挖了一口井,当时他满心欢喜,以为他的家人从此不必象村里其他人那样再去一里外的井里取水,并为此而自豪不已。 转眼十年过去了,他才发觉,自家这口井与其说是幸福之源,不如说是灾难的开始。因为井水正在一点点地戕害家人的身体。 由于井边地表浅层的土质中的含砷量大大超标,因此长期饮用这眼井水的芦家人都患有砷中毒。他们的手脚严重角化,手掌和脚底皮肤变厚变硬。不仅如此,芦子荣前胸、后背的皮肤都色素加深。 “喝了井里的水三年后,我浑身发软、没劲,”现年51岁的芦子荣说。过去,他给别的村民油漆家具、画《西厢记》等古装画收入颇丰。可现在,他经常头晕,右胳膊和左腿膝盖以下时常麻木,甚至闻不了油漆味。 更让人吃惊的是,他的长子芦金龙在太原工业大学计算机系就读两年后,因砷中毒引起的神经障碍不得不提前退学。“有时候我的大脑象计算机黑屏一样,一阵有一阵无,”22岁的芦金龙说。他现在呆在家里做些杂事。 在离芦家约5公里的——四里庄,一些农民的手惨不忍睹。 刘风祥的手掌上长了一层约一厘米厚的黄色、半透明“皮肤”。和四个手指平行的一条掌纹处裂成了深沟。“我喝了两年多村里的井水就发现自己和邻居的手都有变化,就不再喝原来的水。可十年过去了,手掌的皮肤还在长,”刘风祥说。他的手掌和脚底摸上去都很凉。 “如果干挤牛奶这样的重活,我的手就发僵,还疼,”他说。 刘风祥为去医院看手花了一千多元,却没有任何结果。医生无法解释他的病因。实在难受时,37岁的刘常常先用热水泡手,然后用剪刀剪那层厚厚的角化皮肤。 刘风祥和芦子荣只是山阴县现已确诊的4723个砷病人中的两个。在已经省卫生部门检查的约占该县总人口91%的42个村的2万4137人中,中毒病人数高达19.6%。 “中国关于卫生饮水砷含量的国家标准为0.05毫克/升,而山阴县有4个乡镇的3.5万人饮用高砷水,最高的砷含量达4.44毫克/升,超过国家标准88倍,”中国氟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孙贵范说。 据孙教授介绍,长期喝高砷水轻者会导致皮肤色素沉着和脱色;手掌、脚掌部位皮肤对称性的皮肤过度角化以及神经系统损害,严重的会导致皮肤癌、肺癌和其他内脏的癌变,直至死亡。 山西省卫生厅的一份报告显示:重病区的大营村共有400口人,1994年至1998年期间因患各种癌症而导致死亡的中年人达20人之多,癌症死亡率是非砷病区的十倍。 孙教授说,一些相关研究表明:慢性砷中毒会造成儿童的脑损伤。砷甚至还会通过水和土壤污染植物,并很难从土壤中分离。 据山西省卫生厅地方病办公室主任冯立忠介绍,该省有55万多人居住在高砷地区,其中超过10万人饮用含砷的井水。 到目前为止的调查发现,最小的砷中毒患者年龄为7岁,最大的为80岁以上。 为解决这个问题,该省研究发明了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并据此制成了除砷设备。病区连续观察除砷率为97%。这种一次能处理100公斤水的设备单价为570元。地方政府向山阴县200户居住分散的住户赠送了这种设备。 然而,省卫生厅的官员成金山指出,由于该设备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只能充作紧急情况下的临时性措施。目前在人口密集的地区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推行改水工程。1997年,各级政府投资200多万元从8公里外引地下水供应包括大营村在内的六个村庄。现在,5千多村民可以在家里喝上安全自来水。 据孙贵范教授讲,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29个省区的居民饮用水中砷含量高于国家标准。 “自1982年以来,地区性砷中毒相继在新疆、内蒙古、山西和贵州出现。到目前为止,中国砷中毒病区人口初步估计为200多万,其中砷中毒病人有2万多,”孙教授说。 他补充说,如果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的0.01毫克/升水砷含量作为标准,中国有近1500万人因饮水处于慢性砷中毒状态。 当然,此数据只是初步调查的结果,中国高砷地区的地理分布和人员损伤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鉴于改水工程耗资巨大,因而较难实现,孙教授建议对全国所有的水井进行检测,同时先解决儿童的饮水问题。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已对中国的砷中毒情况给予关注,并提出与孙教授所在的中国氟砷专业委员会进行合作。去年,双方协作对中国砷中毒现状进行调查,包括砷污染水的地理分布、病人和高砷暴露居民的有关数据信息,以便为即将采取的预防性措施奠定基础。 “砷中毒将成为今后五年儿基会中国项目的重点,”儿基会中国水项目高级项目官员刘鹏心说。 由于砷中毒癌变要经过20至30年,而中国高危地区人口已在过去15至20年中处于高砷暴露,孙教授警告说,中国因砷引起的癌症爆发已迫在眉睫。他呼吁政府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尽早检测和预防。“不然就来不及了,”他说,言语中含着迫切。 目前,孙贵范和中国预防科学研究院的同行正在分析从病区村民那儿获取的尿样和皮肤角质,以验证脱氧核糖核酸(DNA)损伤。他们还准备验证砷中毒对大脑的损伤。 与此同时,各界为减少高砷病人痛苦所做的努力几乎微不足道。卫生部门只向有限的病人提供了一些软化角质的药膏。 “除了改水,没有任何办法或药物能治疗砷中毒病人,”儿基会的一位资深专家说。 (本文刊载于2001年2月12日《中国日报》) ----------------- 全球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受危害人口至少5000万 新华网山西频道 2004-11-30 记者:刘云伶 新华网太原11月30日电 (记者:刘云伶)地方性砷中毒已远非地方性问题,而是全世界共同的难题,正威胁着至少22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万人口。其中多数为亚洲国家,以孟加拉、印度、中国最为严重,美国、墨西哥、匈牙利等国家和地区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病区。 这是日前召开的减少砷中毒危害国际研讨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公布的信息。 此次研讨会由亚太经合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大学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主办,中国卫生部和水利部共同承办。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71名专家和机构代表参加会议,形成《太原宣言》,提出了改善水质、减少砷中毒危害的具体建议。 据了解,地方性砷中毒最早出现在智利,20世纪50年代台湾也曾发现病区,之后一些国家陆续发现含砷过高的饮用水及病区。目前在亚洲有12个国家地下水的含砷量超过标准,全世界至少有20万人砷中毒。导致饮水型砷中毒的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病状发现的迟缓,对中毒症状认识的缺乏和这一问题的广泛宣传。 地方性砷中毒已引起世界各国广泛关注,但难点在于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替代水源方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质疑。《宣言》提出,解决地方性砷中毒问题,需要长期的、价格低廉的、可持续的方案。替代水源的使用可能有助于解决砷含量的问题,但也可能带来一些其它危险,因此,解决水质问题不能依赖单一方法,应采取综合方法。 与会专家建议,发现地砷病的各国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都应参与有关砷中毒的全球性研究并进行相关合作。各国应根据情况制定实用有效的国家政策,确保由国家的一个或多个部门来具体承担水质政策的实施,还要保证这些部门的人员和资金需要,由其制定出至少是本国的安全水质标准。同时,通过建立一个区域性的水质中心,各国的相关部门应积极参与促进合作,实行数据共享和经验交流。专家们还认为,有关国际组织应该通过提供技术指导、资金援助和改善基础设施,支持发现地砷病的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工作。(完) —————————————————— 儿童是砷中毒高危人群 发表时间: 2009-10-27    来源: 中国环境报第8版    本该活泼聪颖的8岁孩童,却双目呆滞、反应迟钝,专家指出,这有可能是“砷高”惹的祸。有调查显示,在中国的地方性砷中毒病区人口中,儿童约占1/5,属高危人群,目前发现的最早病例是只有6个月大的婴儿。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伍德琛强调,中国的砷中毒防治工作尤其要保护儿童,因为他们是最脆弱的群体。   山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所长王三祥说,研究表明,过量的砷都可通过胎盘屏障或血脑屏障影响到儿童不同时期的脑发育和神经递质的合成与分泌,因而会对儿童智力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受害儿童的身体发育也异常缓慢。因此,哪怕迅速脱离污染源,这些孩子在几十年后仍有变成智障和残疾的危险。
个人分类: 2012亥姆霍兹科技新闻|38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岩溶塌陷与地下水危机
pony1984621 2012-4-2 15:06
岩溶塌陷与地下水危机 文 / 马志飞 据新华网报道,从今年元月至 2 月 24 日 ,位于湖南省洞庭湖区的益阳市岳家桥镇岳家桥、黄板桥等村发生大面积的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共计 693 处,主要出现在河道、农田中,有的坑深度能达到 30 多米,上千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几乎在同一时段,中国气象局报道我国云南大部、四川西南部气象干旱持续发展, 2 月以来,云南大部、四川西南部降水量不足 10 毫米 ,较常年同期偏少 8 成以上。由于持续少雨,导致部分地区旱情持续或发展。 2012 年初,由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等十部委联合编制的《 2011 年 —2020 年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防治规划》指出,目前全国遭受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 50 个,累计地面沉降量超过 200 毫米的地区达到 7.9 万平方公里,并有进一步扩大趋势。 看似三则互不相关的新闻,可是背后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岩溶塌陷、干旱、地面沉降无一例外的都与地下水有关系。 首先,说说岩溶塌陷。 岩溶塌陷是碳酸盐类岩石长期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作用下形成空洞并在地表发生坍塌的一种地质现象。 在自然界中,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岩石最容易发生岩溶现象,构成这类岩石成分的碳酸钙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作用下,溶解为钙离子和重碳酸根离子而被水带走。所以,碳酸盐类岩石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与气候条件下,并在各种机械作用下如流水侵蚀等,易于产生大小不一的空洞和各种形态的岩溶地形。 在岩溶作用强烈的地方,长年累月的发展,地下形成的空洞一旦造成顶部岩层坍塌,便会在地表形成坑的形状。 虽然 塌陷坑 出现在地面,但其形成过程却是始于天空。当雨水它从大气中降落时,不可避免地会携带微量的二氧化碳,如此一来,降落的雨水就具有了弱酸性,它透过土壤和地表浅层的沉积物渗入基岩,就会慢慢地将其溶解,并最终发育成岩溶塌陷。 一般而言,当有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岩溶塌陷发生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2010 年入夏,我国不少地区多次出现大范围强降雨天气,数个省区持续暴雨,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突破历史同期极值的强降雨,长江流域水灾持续,上游多次出现特大洪峰,并超过了 1998 年大洪水以来的最大流量。与此同时,地质灾害猛增。除了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之外,更多的就是不断出现的地面塌陷,如四川宜宾先后出现 28 个塌陷坑, 6 月在广西来宾出现 4 个大坑……这些塌陷坑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属于岩溶塌陷。 再说说干旱。 在历史上,干旱就是最常发生的一种灾害,特别是在近现代时期,旱灾出现了愈演愈烈的趋势,成为当前世界各国人民的一个“劲敌”。因干旱具有特殊的地域性和周期性,所以对人们的影响往往也是大范围的。 干旱最直接也最严重的后果就是降低地下水位,造成居民生活饮水困难。以首都北京为例,目前,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是国际人均 1000 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的十分之一,仅仅为 100 立方米!近年来,由于北京人口增长、降水稀少、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水资源一直处于短缺状态,有媒体称北京为中国最“渴”大城市。 其实不仅仅是北京,整个华北平原都处于类似的状态。 我国华北平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和河南等省(市)的平原,面积为 14 万平方公里。这里人口稠密,经济繁荣,工农业用水超过 70% 是依靠地下水,由于地下水的长期超量开采,华北平原现已成为世界上超采地下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官方通报显示,华北地下水超采达 1200 亿立方米。由于地下水的超采,直接导致了一种十分缓慢却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地面沉降,华北平原因地面沉降面积巨大而被称为“华北大漏斗”。 地面沉降是地表的高程在一定时期内不断降低的环境地质现象,通常是指大面积的地面下沉,它属于一种缓发性地质灾害,沉降速率一般比较缓慢,常为每年数毫米或数厘米,而且一旦发生,往往范围较大,还会存在一处或者多处沉降中心。虽然形成地面沉降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人类开采松散地层的地下水,降低了地面承载力甚至产生地下漏斗。因此,地面沉降大多发生于人口稠密、工农业迅速发展的地区,特别是大量抽取地下水的地区,我国华北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汾渭盆地即是这样的典型区域。 综合考虑以上三种灾害,我们就会发现,“水”在其中扮演中重要角色。 地球上的水分布在海洋、湖泊、河流以及大气、生物体、土壤和地层之中。理论上讲,地球上的水资源是一个动态的、周而复始的过程,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水资源通过地面蒸发和海面蒸发、植物蒸腾作用进入大气,然后通过水汽输送在某一个地方降落形成降水,而后经过地表径流、下渗和地下径流等环节重新分配和汇聚。在水循环的过程中,降水、蒸发和径流是三个最主要是环节,这三者构成的水循环途径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 某地出现了岩溶塌陷,首先应归咎于当地的可溶性碳酸盐岩,其次的原因便是 暴雨、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 某地出现干旱,也是降水环节出了问题。那这些本应该降下的雨水去了哪里呢?简单来说,人类对于降水环节的影响微乎其微,而对蒸发和径流环节的影响最大,从而导致某区域的水循环系统发生彻底改变,比如不合理地截流或分流地表水,农业漫灌浪费水资源、过度抽取地下水等都在对水循环的自然过程进行人为干预,从而改变了降水过程的地域分布和时间分布。 所以, 无论是岩溶塌陷,还是干旱,都与人类活动有关。虽然,这些灾害的形成是“天”、“地”、“人”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人的因素越来越明显。 “天”是指天气,如果出现暴雨、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等,它们通常会对地质灾害起到诱发作用,并且决定了其分布的时间规律。从我国历年的统计数据看,一年 12 个月中都有地质灾害发生,但主要集中在 5 ~ 9 月,尤以 7 ~ 8 月频次最高,其在时间上与各地区的雨季基本吻合。 “地”是指地质地貌条件,它决定了灾害发育的程度和特点,也决定 了灾害 分布的空间规律:比如岩溶塌陷就主要发生在我国 西南地区,因为这里碳酸盐岩广泛分布,仅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等 5 个西部省(区),已经发生的岩溶塌陷就占到全国的 78% ,其次为河北、山东、辽宁等省份。 “人”是指人类工程活动,越来越多的人类工程活动加剧了灾害的发生。虽然 岩溶塌陷的形成基础是自然条件造成的,但人类活动通常是灾害发生的诱因,大多数岩溶塌陷均与人类活动有关。有数据显示,在已经发生的岩溶塌陷灾害中,约 70% 为人类活动诱发,主要表现为抽排地下水、拦蓄地表水、铁路工程施工等,所以这种灾害往往发生在人类活动强、人口密度大的城市里、矿山或交通干线上。如 1993 年广西柳州地区黎湛线铁路的岩溶塌陷竟造成了车辆颠覆 的严重后果。 没有下的雨,终究会在另一个时间、另一个地方降落,这种打破了正常规律的天气状况将会给我们带来许多麻烦。同时,这样的事情也充分显现了我们人类的弱点,那就是应对世界急剧变化的能力仍然十分有限,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并未得到多大改善。所以,要战胜自然灾害,首先还是要想法设法先了解我们的地球,掌握自然规律,从而适应自然、驾驭自然。原文载于《中国减灾》2012年3月下。
个人分类: 科普写作|429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本挺不错的专业基础书——英文版地下水水文学
xcl2822 2012-3-30 22:37
一本挺不错的专业基础书——英文版地下水水文学 肖长来 2012.3.30 这本书来自VIrtual CAmpus In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VICAIRE),March 9, 2006。 本书主要包括以下章节: 1 Porous Media - The Solid Phase 多孔介质——固相 2 Porous Media - The Liquid Phase 多孔介质——液相 3 Aquifers 含水层 4 Water Potential in Porous Media 多孔介质中的水势 5 Darcy's Law 达西定律 6 Flow Equations in Porous Media 多孔介质中的水流方程 7 Transport Equation in Porous Media 多孔介质中的运移方程 8 Field and Laboratory Tests野外与室内实验 9 Regional Groundwater Flow区域地下水流 10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Flow and Transport 水流与溶质运移的数学模型 11 Case Studies 实例研究 12 Remediation of the Polluted Aquifers 污染含水层的修复 13 General Bibliography 参考书目 希望本书能对专业学习者有益。
3828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下水对地温场的影响研究现状
热度 1 hqy583603380 2012-3-27 11:02
地下水循环对于区域的地温场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由于水的比热远远大于岩石与煤的比热,常温下,水比热为4.2kJ/(kg·℃),砂石为0.92kJ/(kg·℃),干泥土为0.84kJ/(kg·℃),煤为1. 00 ~1. 26 kJ/ (kg・K)。岩石中含水量较多时,则该岩石的比热也会增加,因此流动的水是很好的传热媒介,地下水的赋存与运动会影响含水层以及上下岩层的温度情况。 地下水对地温场的影响现状.pdf
2713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未来农业向哪里去——“生态农业:试验与前景”专栏主持人语
热度 5 蒋高明 2012-3-24 10:57
中国未来农业向哪里去——“生态农业:试验与前景”专栏主持人语
蒋高明 本文于2012年3月15日发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的《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文章编号: 1674-4969(2012)01-0007-03 从全球范围来看,人类经历过的农业生产模式主要有三类:混林农业、有机农业和石化农业。混林农业产生并应用于非洲和印度西部,非洲自1万年前即采用这种模式。这种模式靠 天吃饭,很少依赖地下水,即使在现代也极少使用价格较高的化石能源和石化肥料、杀虫剂,其优点是“投入低、产出高”,基本不需政府补贴,缺点是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即 需要大量人口生活在农村。这种生产模式基本做到自给自足,并略有盈余。有机农业以中国的模式为典型,这种模式也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 剂,而采用有机肥或有机饲料满足作物或畜禽的营养需求,是中国沿用了5000年之久、为历史所证明了的、可持续的、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形态。石化农业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 ,主要盛行于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发达国家,该模式大量依赖化石能源、肥料、杀虫剂及农膜,需要从业的人口比例很小,但因高成本需要政府大量补贴才能够生存。其优点是 劳动生产率高,缺点是不可持续,长期应用会使耕地退化、环境污染。中国的石化农业始于20世纪60年代,政府有一定的价格补贴,由于生产率的提高,所需从业农民减少,使部 分农民游离于城乡之间。随着城市化加剧,中国的这种农业模式呈现出集约化趋势。 曾有一段时间,很多人尤其是西方人,嘲笑当代非洲人的有机农业模式,认为是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并呼吁用高新技术提高非洲耕地的生产力,进而解决那里的饥饿问题。然而 ,无情的现实是,20世纪60年代以石化技术的应用为标志的农业“绿色革命”,尽管使当时世界平均粮食产量在历史上首次超过了全世界人口的需要量,却几乎对非洲的粮食状况 的改善没有任何帮助。从粮食消耗量指标来看,今天,世界人均粮食消耗量比“绿色革命”时期增长了25%,而非洲只增长了不到10%。这说明,非洲的粮食产量仍大大低于世界其 他地区,并未因石化技术的应用而得到大幅提高。相形之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24个非洲国家的114个农业项目的分析表明,有机化农业或者施用有机肥可以使产量提高一倍以上 。在东非实行有机农业,其产量猛然增长了128%。因此,在解决人类吃饭问题上,现代石化农业模式和传统的有机农业模式孰优孰劣,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很快就有结论。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掌握了改造自然的强大武器,农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农业以无机能的大量投入为标志,使用着成千上万的化学合成物质。生命科学的尖端成果, 如转基因技术,也“入侵”着农业。当前,“大农药”、“大化肥”、除草剂、添加剂、农膜、转基因育种构成了现代农业的六大要素。然而,人类在通过上述技术提高粮食产量 的同时,也面临了一系列问题:土壤、地下水和空气被污染,食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六要素”变成现代农业的“六大害”。 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今,中国的粮食作物获得了大幅度增产。但是,农民并未从中获得更多收益,相反,他们的利益所得呈现了下降势头。“六要素”的高成本和进口粮食正强 力挤压着中国农业的利润空间。中国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农民们纷纷弃耕进城务工;而源自美国等地的进口粮食,受益于国家的高额补贴而更便于进入中国粮食市场。如 此循环,中国的粮食安全前景堪忧。 过去的三十多年内,城市居民的平均工资收入增加了约100倍,而付出同量劳动的农民的劳动价值却未按相同比例提高。加之农民在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增加的投入,从地里“ 刨食”模式的原本微薄的农业劳动价值再次发生了缩水。长此以往,农民怎会对粮食生产保持积极性?民以食为天,无农不稳,要使农民有种粮积极性,就要使农业劳动的价值与 其他劳动形式的价值同步提升。 要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政府必须重新审视依赖美国等国家廉价粮食(充满风险的转基因粮食)供应的做法,发展适度的合作化模式,将农业补贴资金直接与粮食产量挂钩,提 高粮食收购价格,并完善监管机制,让耕者有其利,从而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技术上,除保留少量的化肥外,抛弃或限制“六大害”技术的应用,转为依赖应用生态农作技 术来提高粮食产量。 农业生产应尊崇生态学原理。换一个角度思考农业,将上述被“六要素”夺走的利润追回并还给农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土地升值,结果会怎么样呢?据笔者调查,早在20世纪80 年代,山东局部地区的小麦亩产就已超过500 公斤,而当时的“六大害”远没有今天这样肆虐。这说明,生态农业完全可以达到良性循环并满足人类的粮食需求。 2006年,为了寻找可持续的农业发展出路,笔者带领自己的研究团队在山东省平邑县建立了弘毅生态农场。该农场先后彻底告别了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和添加剂,并且坚持 不使用转基因技术。目前,该生态农场已有土地104亩,其中种植有机粮食16亩、有机蔬菜5亩,年均养牛103头(其中基础母畜11头)、养鸡2 000只、养鹅1 200只。 实验开展5年来,研究团队已带动农场所在地蒋家庄村10户农民利用秸秆养牛60头,最多的一户养牛24头;带动蒋家庄以及周围村、乡镇等发展林下养鸡30 000只;带动4户农民发 展有机粮食12亩;带动蒋家庄建设户用沼气130户;带动蒋家庄村容整治街道900米。此外,还带动广东、山东、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浙江、江苏等省的企业家、农民及某 部队的军人从事有机农业,在全国累计推广有机种植面积约4 000亩,充分展示了科研示范作用。农业部、环保部、国务院参事室、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农业厅等,多次组织专家 到现场考察指导。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以及路透社、德国《镜报》、Chinadialogue、SciDev等30多家国内外媒体,对弘毅生态农场 的做法也进行了报道或评论。 本期专栏发表的几篇论文,其所述研究内容或是本研究团队在弘毅生态农场进行,或由我们指导在全国其他地方开展生态农业的实践结果。我们试图从生态科学角度,探索生态循 环农业在产量维持、经济效益提高、环境质量改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发展中国未来的生态农庄提供理论依据。现就本期专栏里几篇相关文章介绍如下: 山东农业大学冯素飞的文章——《农业生物质资源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秸秆转化效率研究》,首次揭示了农作物秸秆转化为肉牛的效益,从理论上证明了作物秸秆与草原草一样 ,可成为大型食草动物的优质饲料,并能产生有机肥和生物能源。作者选择了15头夏洛莱肉牛,随机分成3组,研究经不同方法处理的秸秆饲料(微储鲜秸草+花生糠,干秸秆+花生 糠,微储鲜秸草)饲喂肉牛后的效果;分析了肉牛采食效率、生长指标(体重、体长、体高)以及秸秆饲料与动物鲜重之间的转化效率。研究结果表明,生产1kg肉牛消耗的纯粮食 为1.6 kg,其中玉米面用量最多仅占20%左右,肉牛大量食用的是秸秆。该项研究的成果,秸秆转化为动物肉质的指标——秸秆:动物鲜重比在全国首次发表,为解决秸秆出路探索 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甄珍的论文——《有机肥对土壤地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应用示例》,介绍了有机肥对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应用现状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并以河南 贞德有机农场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计算了在有机农业管理措施下,此农田生态系统的氮素收支情况。计算结果发现,为保持农田生态系统氮素的平衡,最少施用的有机肥量 应为25.5 t/hm2。此结果为综合评价农田生态系统氮素的平衡状况、在保障产量的前提下减少可代替化肥所施用的有机肥量、科学使用有机肥、提高氮素利用率、发展可持续生态 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山东农业大学唐海龙的论文——《生态农业模式下耕地固碳潜力分析——以弘毅生态农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为例》,分析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在不同施肥方式下,有机 质、全氮、碳氮比的动态变化。传统的知识认为,提高有机质含量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几十年才能够提高1%,而唐海龙的实验数据说明,只要加大有机肥还田的数量和频率,在短 时间内照样可提高有机质含量。该研究为生态农业耕地固碳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实现碳减排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 希望本专栏的几篇文章,对于中国生态农业技术的发展有所助益、有所启发。 蒋高明简介 蒋高明,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城市组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SUMAMAD计划国际咨询专 家、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植物学会常务理事、植物学报副主编、植物生态学报编委、生态学报编委。从事生态草业与生态农 业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110篇,其中SCI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8部。提出了恢复草原和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畜南下、禽北上”思路,并带领研究团队在生产第一线亲自实 践。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5800 次阅读|7 个评论
多地超采地下水致地面沉降 专家称不该饮鸩止渴
热度 3 qsqhopeiggcas 2012-3-17 01:47
多地超采地下水致地面沉降 专家称不该饮鸩止渴 2012 年 03 月 12 日 刘洪宇记者对我关于“地面沉降”的专访刊登于《辽宁日报》 核心提示 近日,媒体报道了我国多个城市受到地面沉降的威胁,地面沉降已成为目前许多城市的一大地质灾害。因为事关生命财产安全,所以这个问题受到普遍关注——沉降是否能得到控制、能否守住地平线?今天就请地质专家从科学的角度解读一下地面沉降的危害及防治。 沉降量超 200 毫米地区已达 7.9 万平方公里 辽宁日报:央视报道了多个城市发生地面沉降的情况,沉降问题再次受到人们关注。您是研究地质的专家,在调查和研究中,一定对地面沉降的危害有了直观和独特的感受吧,请您给我们讲讲。 秦四清:我们曾对我国的一些发生沉降的地区做过研究和调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觉地面沉降已经对我国一些地区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威胁,比如在北方某沿海地区,发生沉降的城市区域时常被潮水沿下水道倒灌,导致排污不畅,污水上涌,城市长时间积水,如果赶上台风、暴雨及发生洪水,大面积的地势低洼使洪涝灾害的发生及受灾程度加剧,直接威胁生命财产安全。 辽宁日报:我们一般直接想到和担心的是房屋会不会随地面沉降而发生危险? 秦四清:理论上是有可能的。地面沉降导致高层建筑的不稳定是直观的,还有一些“隐性”的问题也尤为突出,如造成煤气、自来水、排污管道断裂,道路开裂,影响城市安全,其他依附在地表的构筑物也 “难以幸免”,比如桥墩错位、铁路路基断裂。可以说,地面沉降作为一种缓慢的地基压缩变形过程,对生活在地表之上的人类来说,会形成比较复杂的灾害链,特别是在现代化、城市化日益加深的今天。 辽宁日报:看来,一旦发生地面沉降灾害,损失是巨大的。 秦四清:是的,地面沉降威胁着堤坝、房屋、管道、交通等设施的完整和安全,需要不断投入资金来维护,改建排污泵站,迁移低洼区工厂、居民区等,城市建设和维护费用巨大;新建的公路、铁路、码头、港口、机场及城市各种建筑物均需要提高设计标准,增加基建投资。 当然,灾害形成后的直接损失也是巨大的,比如有专家做过统计,上海从上世纪初到 2003 年,因沉降造成的损失可达 2900 亿元,苏州、无锡、常州、嘉兴地区也损失了 500 多亿元。 辽宁日报:近日,中央电视台报道说我国有 50 多个城市面临地面沉降的威胁。哪些地区比较严重? 秦四清:我国地面沉降的较为严重的区域主要有三大片区,一个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个是华北地区,另外就是陕西和山西的汾渭地区,按面积来说,全国地面沉降量超过 200 毫米的地区达到 7.9 万平方公里,我国东、中部地区的上海、天津、北京、江苏、浙江、河北等 17 个省市,沉降总面积超过 5 万平方公里,较严重的城市有上海、天津、台北、苏州、宁波等地。 地下水超采是主因 调水工程可“治本” 辽宁日报:为什么这些地区沉降的比较严重?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秦四清:影响地面沉降的有 6 个因素,包括构造运动、区域性海平面上升、地热开采、煤炭石油开采、工程沉降、地下水开采等。前 4 项引起的沉降与后两项相比,引起的沉降量要么很小,要么及其缓慢,要么影响范围很小,而工程沉降、地下水开采却是影响刚才提到的三大片区沉降的普遍而直接的原因,其中地下水超采则是最主要的原因,所起作用在许多地区甚至达到了 90% 。全国 40 多个城市因为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而发生地面沉降,其中沉降中心累计最大沉降量超过 2 米的有上海、天津、太原等。 辽宁日报:抽地下水为什么能引发沉降? 秦四清:我们抽取的地下水都是含水层中的水,含水层主要是由砂和水构成,其富含的孔隙水对上面 ( 粘 ) 土层及地表压力产生了一个向上的托付力。在地下水开采后,地下水位下降,使地层中土颗粒所承担的那部分力 ( 有效应力 ) 增大,从而引起土体压缩,伴随上面的土层整体下压,在地面则表现为沉降,抽水越多,压得越低,地面随之沉降的越厉害,这种现象成正比关系。 辽宁日报:原来开采地下水有可能产生如此大的副作用,那么地下水到底是采、还是不采? 秦四清:水是生命之源,经济发展之本。我国的地表水 ( 库水、河水、江水等 ) 资源不够丰富,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大部分经济发达地区依赖于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如目前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量为每年 206 亿立方米,主要用水需求靠地下水支撑。 所以,完全禁采地下水也是不现实的。但是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是可行的。因为一个重大的措施是大力发展调水工程,如引滦入津、南水北调等调水工程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缺水地区的地下水开采量,起到了控制沉降作用,我想这在目前是一个 “治本”的措施。 辽宁日报:既然是由于超采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那么补充地下水是不是可以减少危害? 秦四清:补充地下水层我们称之为人工回灌,从理论上说,它确实是防止和治理地面沉降的手段之一,但是在现实中回灌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主要是本来水就短缺,难有更多余的水来回灌,而且为控制地面沉降进行人工回灌的工程量一般都大,短时间内难以实现。 辽宁日报:雨水回灌行不行? 秦四清:可以,但是必须经过收集、净化处理,因为回灌是直接补充深部的含水层,所以不能低于当地地下水质量现状。根据各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已发生较为严重沉降的地区,筹措水源,因地制宜开始地下水人工回灌是必要的,是补救和防治沉降的重要手段之一。 打井深度学问大首部防治规划已出台 辽宁日报:常有某地突然出现塌陷坑的事件,是不是地面沉降的表现? 秦四清:个别的塌陷可能有多种原因造成,比如地下管线施工回填不实形成路基空洞、地铁隧道施工造成的地层扰动,当然也有由于长期干旱或超采地下水也导致某位点的地表承载力不足,导致塌陷,所以要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归结为地面整体沉降。 辽宁日报:地下水开采量和地面沉降的关系是否应该有一个科学的界定和估算? 秦四清:是的,我们讲要科学防治地面沉降,那么首先一点要做的就是要研究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各土层的变形特征以及过量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规律,通过建立模型以及相关的数值模拟做相应的阐述,为合理开采和科学防治提供依据。在这方面我们有许多工作要做。 辽宁日报:您能不能给我们举个例子? 秦四清:比如,调整地下水的开采层次作为一种辅助措施,在一定阶段有助于控制地面沉降。我们对天津某沉降地区的研究后发现,同时开采第二、五含水层引起的地面沉降量最大,一年最大沉降量达到 94.2 毫米,同时开采第三、五含水层引起的地面沉降量最小,一年最大沉降量仅为 53.1 毫米。 我们建议对地下水的开采做一个合理的规划,确定地下水超采区,划定限采区和禁采区,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动态管理,把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辽宁日报:地面的沉降是潜移默化的,很细微,每年可能只有几毫米,不易察觉,能否进行监测? 秦四清:现代科技手段完全可以对地面沉降进行监测,许多城市已经建立地面沉降监测网,实行地下水位及地面沉降同步监测,掌握地下水位及地面沉降变化趋势,使政府决策有的放矢。 辽宁日报:地面沉降是个关系到生命财产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早加治理。 秦四清:国家和地方政府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国土资源部有专门的部门来负责地面沉降问题,各地也采取了积极措施进行科学防治,通过健全法制、规范管理来加强地面沉降的综合防治。 在这方面,可参考上海等城市的做法。上海等城市已制定了相应的如 “深井管理办法”、“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地面沉降监测设施管理办法”、“地面沉降防治管理办法”、“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方法”等行政法规。通过一系列举措,我国很多地区的地面沉降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我国首部地面沉降防治规划在不久前出台,把地下水资源管理和地面沉降区监测、防控作为重点任务,相信会起到更大的作用和效果。 辽宁日报:谢谢您的讲解,这更增强了我们对地面沉降防治的认识和信心。 ( 记者/刘洪宇 ) 专家档案 秦四清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兼任《工程地质学报》编委;《岩土工程学报》编委等职。曾获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学会“ Richard Wolters ”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长期从事工程地质学、岩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的研究。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1380/17360570.html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4351 次阅读|6 个评论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系党支部连续多年获得吉林大学优秀党支部
热度 1 xcl2822 2012-3-13 13:42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党支部,前身为原水文水资源系党支部,连续多年获得吉林大学优秀党支部。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系党支部共有党员 12 名,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作为行动指南,将一个“注重”(注重支部队伍的自身建设)、两个“加强”(加强党员同志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作为支部实际工作的中心任务。发扬刻苦求实、团结创新的精神,以高度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成绩显著,多次被评为校级、省部级先进党支部。 组织建设 :注重支部队伍自身的建设,完善支部班子队伍的建设,提高党员自身各方面素质。 学科建设 :在老党员林学钰院士等的模范带领下,全体党员团结全系职工努力工作,加强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两个二级博士点学科建设 ; 2009 年申请获得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改善白城市实习基地,建立地下水与气象野外观测试验站; 2009 年申请、 2010 年 6 月教育部专家现场考察,顺利通过了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认证 。 2010 年申报、 2011 年 3 月获得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2011 年 3 月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顺利通过吉林省重点学科验收,水利工程一级学科获得吉林省重点学科。支部书记带头积极参与申请材料编写,优质高效地超额完成了学科建设的主要指标。 实验室建设 :近两年完成了 135 万元的实验室改造工程,完善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和实验教学大纲, 申请获得吉林大学水利工程试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改善了试验条件,增添了开放性、创新性实验项目,激发了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 。 教材及精品课建设 :肖长来、梁秀娟主编出版了本科教材《水文地质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3 )。“专门水文地质学” 2005 年被评为吉林省级精品课,“地下水动力学” 2010 年被公示为吉林省精品课。“地下水动力学”网络课程和“专门水文地质学”网络课程获 2010 年吉林大学教育技术成果(网络教学资源类)三等奖;“地下水动力学课程网络化教学资源”获 2010 年吉林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成果(网络教学资源类)三等奖。 教学 :完成 2009 级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编制,本科生、研究生共 36 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健全长春周边、白城、秦皇岛实习基地,每年完成各年级共 200 人的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任务。 本科毕业生宋凡获得有第三届全国水利学科优秀毕业生称号(全国共 20 人,地下水仅 2 人),受到中国水利教育协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水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表彰。 2011 年 5 月,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特色专业申请,并获得吉林省特色专业。 杜尚海硕士学位论文获得吉林省、吉林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研究生杜尚海(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本科生罗霁(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获 2011 年吉林大学李四光地学奖学金。 科学研究 :“十一五”期间承担国家科技支撑、国家重大水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校博士点基金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获科研经费 1835 万元。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2 项;发表论文 295 篇,其中 SCI 、 EI 、 ISTP 三大检索论文 48 篇。依托“ 211 ” 工程和“ 985 ”工程二期建设,科学研究水平和教学培养能力不断提高,具备了向更高学科目标攀登的科研实力。 获奖情况 ( 1 )李满洲、林学钰、苏小四、王继华、李玉信、李广坤、金聚忠、甄习春、杨奇儒、黄景春,河南平原第四纪地质演化与地下水系统研究, 2011 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吉林大学。 ( 2 )苏小四,教育部 2011 年 “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入选者。 ( 3 )肖长来教授承担的“松原市龙坑水源地水量水质演化特征及预测研究,获 2011 年度吉林省科技进步奖励三等奖,获奖人员林亚菊 , 肖长来 , 周洪义 , 梁秀娟 , 李玉秋 , 方樟 , 张春波 , 马喆, 2011 年 9 月 ( 4 )肖长来主编的《水环境监测与评价》获吉林省高等学校教材成果三等奖,获吉林大学第四届优秀教材成果二等奖。 ( 5 )肖长来主编的《水环境监测与评价》获吉林省科技成果三等奖(著作类)。 ( 6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于 2011 年 12 月 2 日 召开“ 2011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杨悦锁教授的论文( A Review of Modelling Tools for Implementation of the EU 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 in Handling Diffuse Water Pollution , WAT RESOUR MANAG 2010, 24(9): 1819-1843 )被列入 2010 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这是 我院 首次获此殊荣。吉林大学这次共有 3 篇论文入选。 总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动全系成员,努力奋斗,在教学、科研等方面争取更大的成绩。 历年获得奖励情况: 1992 年,地矿部优秀党支部,地矿部党组; 1992 年,长春市先进党支部标兵,长春市委高教部; 1993 年,长春市优秀党支部,长春市委; 1994 年,省先进党支部,中共吉林省委; 1995 年,长春市先进党支部,长春市委、高教委; 1996 年,省先进党支部,中共吉林省委组织部、宣传部、高教工委、教委党组; 1997 年 6 月,长春市先进党支部,长春市委; 1998 年 7 月,长春科技大学先进党支部; 1999 年 7 月,长春科技大学、长春市高校先进党支部。 2003 年, 2006 年, 2008 年,2011年 吉林大学先进党支部,中共吉林大学党委
2685 次阅读|1 个评论
如何面对现实,提高自己?
热度 1 xcl2822 2012-3-13 13:28
人是需要不断进步的。 刚出校门时,意气风发,锐意进取,想大有作为! 一番折腾,几回挫折,方知能力欠缺! 急功近利,好高骛远,难免事倍功半,半途而废! 终身学习,读书长智,学有专长,不断提高能力! 凡事多做,任劳任怨,持之以恒,不怕晚成大器! 苍天有眼,大地神灵,汗水与付出,终会天道酬勤! 现实未必尽如人意,改变全靠自己努力! 登山不怕山高,行路不怕路远,为人不怕人言,做事不怕事难! 坚持下去,成功之路不远,胜利果实甘甜! 勤勉!勤勉! 笑对苍生欣然!
2891 次阅读|1 个评论
高等学校设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
xcl2822 2012-3-13 13:23
吉林大学于2006年提出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下自设博士点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并获得批准。该专业前身为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专业或水文地质专业,在社会上有较大的需求。 2007年经过申请并论证,吉林大学提出将勘查技术与工程(水文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方向)更名为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目录外),并获得批准,已经连续招生多年,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好。 2011年5月,结合教育部专业目录修订,吉林大学又提出设立本科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的建议,并获得批准。 今后招生“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成为国家本科专业目录中的正式专业。 但是“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博士点学科的归属尚存在不同看法,何去何从,需要大家努力,达成一致认识。 关于设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议 教育部办公厅: 在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征求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一稿)》修改意见的通知(教高厅函【 2011 】 28 号) ” 中,现有的本科专业地质工程( 080106Y )、煤及煤成气工程 (080108S)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080109S) 统一归到新的专业地质工程( 081401 )。鉴于地下水具备资源功能、环境功能、地质功能、致灾因子和信息载体,建议 保留“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立独立的二级学科“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具体原因如下: 1. 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紧缺的国家,包括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或水质性缺水等不同问题。在我国, 310 个城市以地下水为供水水源,北方城市生活用水的 90% 靠地下水。同时,绝大部分的环境地质问题或灾害均与地下水有关,地下水开发利用不当而产生的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海水入侵、 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问题 等环境生态问题在我国相当普遍,存在大量的科研与生产问题需要本专业开展深入研究和咨询服务。本专业在研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科前沿课题的同时,还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为我国大、中型建设工程提供科技服务。目前各有关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中,包括 973 、 “ 863 ”、“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 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国家级项目, 涉及地下水的项目较多,目前社会对该学科的需求量较大, 同时承担涉及到长江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华北平原水资源开发、清江水电站工程、金沙江溪洛渡水电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有关的横向课题。 我国水资源面临的态势是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是我国水资源安全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水污染严重导致水质性缺水,也正成为影响我国水资源安全的 重要 因素。另外水土流失、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土地退化等在内的水环境生态失衡也十分严重。是学科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是十分必要和十分迫切的。目前 , 国内原以水文地质为主的专业相继调整为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但是国民经济建设的诸多地下水难点和热点,迫切需要高水平的地下水专业人才。 2. 良好的人才市场需求 根据对国内目前人才市场需求调查以及本专业人才毕业的分配数据,我们认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现在是、将来也是极具生命力的学科之一。在地学类本科毕业生分配较难的情况下,本专业市场需求仍然看好。据近三年统计,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就业率都达到 90% 以上。 就业前景较好,特别是具有本学科博士学位的毕业生,每年供不应求,多数被各重点大学和重点科研院所录用,开展地下水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今后也将有更大的需求。 从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和需求来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不同阶段,与地下水有关的学科和专业始终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如在地下水研究方面享有盛誉的世界著名大学之一的 Waterloo 大学,从国内市场对水文地质专业学生有很大的需求上看,与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类的毕业生相比,更易找到合适工作。 近年来,各有关部门对地下水专业人才的需求量稳定增长,高水平人才非常缺乏,我校每年培养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毕业生供不应求,迫切需要持续培养地下水特色的专业人才。 3. 国际组织中的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经过对国外高校相关专业发展现状对比和不完全统计,仅美国有 14 所大学目前仍开设有水文地质或相关专业。包括部分美国著名的一些“常青藤”大学,例如水文地质研究在全美排名第一的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加州斯坦福大学( CA )、普林斯顿大学、威斯康辛州立大学、内华达大学 (NV) 、 Texas--Austin 大学、伊利诺斯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等。此外,加拿大著名的 Waterloo 大学和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等,均在地学院或土木工程学院内设有地下水或水文地质( Hydrogeology or Geohydrology )专业。国际地球科学联合会也单独设有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ydrogeology )。这些都已经很好地说明了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在国际学术界占有重要的地位。 4. 鲜明的学科特色、独立的理论体系适应广泛的社会需求 ( 1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范围广泛,研究区域可以是场地,也可以是区域,因此与传统地质工程差异很大,已不属于同一研究领域。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是传统水文地质专业的传承和发展,其研究范围很广 , 包括地下水资源调查、地下水资源勘察、地下水取水工程、地下水监测、地下水回灌、地下水防排工程、地下水污染修复工程、防海水入侵工程、地下水资源管理与评价、地下水工程项目等领域。与专门水文地质学相比 , 它具有研究领域更广、与其它学科联系更密切等特点 , 目前成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领域研究范围最广的一门新兴学科。 ( 2 )地下水所具有的可以恢复的资源属性,决定了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与地质资源、地质工程之间的巨大差异。 地下水具有流动性、系统性、可恢复性而与常规的地质资源差异很大。 地下水资源在水资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地下水供水量平均占总供水量的 20% ;我国有 70% 的人口饮用地下水。在全国 655 个城市中,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的城市有 400 多个 。正是地下水具有的这一资源属性决定了地下水域传统地质资源的巨大差异,显然已经远远不同于传统的地质工程。 ( 3 )学科理论基础、实验与研究方法、工程技术也与目前的地质工程存在重大差异,两者不宜列为同一专业。目前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地下水系统理论,具有一套独特的室内实验、野外观测、现场测试、理论研究的科学技术方法。 ( 4 )独立的学科特色和的广泛的社会需求。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鲜明,虽然独立性强,但是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在供水安全(城市、工矿企业和农业供水),工程建设安全(矿山开采和建筑基坑排水、隧道及隧洞施工、各种工程建设、环境地质)、粮食生产安全(农业工程、沼泽化、盐渍化区土壤改良)、环境保护安全(盐渍化与沙漠化防治、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独立而广泛的社会需求,是解决诸多重大工程建设难题不可缺少的专业。 5. 建议 基于上述,我们建议: ( 1 )在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保留“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英文对应名称为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 2 ) 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下设独立的“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 吉林大学 2011 年 5 月 13 日
6736 次阅读|0 个评论
吉林大学水资源与地下水学科简介
xcl2822 2012-3-12 23:36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系创建于 1952 年,其前身为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专业, 1956 年培养出第一批水文地质专业本科生, 1954 年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 1980 年成为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单位, 1990 年被评为博士学位授予点。 1997 年学科调整为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属于一级学科水利工程之下的二级学科。 2002 年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学科, 2006 年 12 月再次被遴选为吉林省重点学科。 2007 年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所在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被评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2008 年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 2009 年申请并获得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2010 年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并获得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2011 年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被评为吉林省特色专业,水利工程被评为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水利工程与地下水实验教学中心顺利通过吉林大学验收,并推荐为吉林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截止目前,共培养本科生 6140 人,函授本科生及联大生 549 人;硕士生 420 人,博士生 100 余人,博士后 10 余人;留学生 10 余人。 本系有两个本科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和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均为省级特色专业,地下水为国家特色专业);三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水文学及水资源、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两个博士学位授予点:水文学及水资源和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自设博士点);一个博士后流动站:水利工程;一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水利工程。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两个专业均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吉林大学“ 211 ”工程和“ 985 ”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主要学习掌握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信息的采集及处理、水资源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水资源规划、水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主干课程有地质学基础、水文学原理、水力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水利计算、水环境监测与评价、水文测验与调查、水资源规划与管理、专门水文地质学。本专业以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水资源问题防治为特色,毕业生具有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以地球科学和水科学理论为基础,主干课程有地质学基础、水文地质学基础、环境地质学基础、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专门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数值模拟、地质灾害与防治等。本专业研究地下水的时空分布规律、资源属性及其环境影响,重点在于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开发与管理,兼顾与地下水有关的海水入侵、地面沉降、岩溶塌陷和地下水污染等各类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评价、监测与治理。 依托本学科点建设有吉林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原国土资源部“水资源与水环境系列模型开放实验室”、吉林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水利工程与地下水实验教学中心(包括吉林省“双基”实验室——水资源基础实验室)。 在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名誉院长、国际著名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林学钰教授的带领下,已经形成一支由林学钰院士作为学科带头人的、由 22 名教授、副教授与青年博士为主体的、结构合理、高水平的学术梯队,其中教授 8 人(博士生导师 7 人)、副教授 10 人、讲师 4 人,拥有国家千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1 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 人、教育部 2011 年 “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入选者 1 人、吉林省省管专家 3 人、 2010 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作者 1 人。有一批优秀、精干的年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占 90% 以上, 55 岁以下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 本专业完成“十五”国家规划教材两部,“十一五”吉林大学规划教材 1 部;目前《专门水文地质学》被推荐为“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获吉林省优秀教材奖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 综上所述,本学科自 2005 年 1 月至 2012 年 2 月,在学校资源整合、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大环境里,依托水资源与环境这一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师资队伍得到明显加强,出色完成了教学、科研和生产任务。 在 2011-2012 年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上,吉林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排名第八(前六名高校均以地表水为主),在以地下水为特色的学校中吉林大学排名第二。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3125 次阅读|0 个评论
沙漠存在的价值
热度 7 pingcn 2012-2-17 09:36
吃饭时聊天,有个人提了一个很特别的观点:沙漠存在是有必要的,而且相当必要。 他说,如果通过治理,沙漠上也都布满植被,那么,地球上过量植物--强烈的蒸腾作用会导致地下水亏空。 此外普通土壤有毛细结构,水会“上升”,容易挥发,而沙漠的沙质疏松,地下水不易向上渗透、挥发。 有人质疑说,按照质量守恒定律,那些水也不会凭空消失呀,它还存在于地球圈、大气圈嘛。 另外有人笑言:要是那样讲,按照物质守恒,那,富人要攫取穷人钱那就给他们嘛,反正物质守恒,没影响。 说那些守恒的鬼话,脱离了物理界,在生活中讲“守恒”是没用的。 我想也是。虽然水量还是那么多,但是,比如,从可用的地下水变成了不可直接利用的海水,那么…… 也许,很多时候,比“总量”更重要的是,如何分配、如何配置。 对资源来讲,是这样,对很多事情,都是这样。 然后又延伸想了一下—— 按照物质守恒定律,财富并不会凭空产生啊,那人们勤劳致富是把别人的财富巧取豪夺了吗? 记得以前学经济学时候学到,最初人们认为,国内贸易(和自己人做生意)不会产生财富,和国外人做才会增加财富。 如果想要想通这些问题,有必要再温习一下经济学了,呵呵。
106 次阅读|8 个评论
我们有多少水资源(五)水的意义
热度 2 qianlivan 2012-2-5 20:30
“水是生命之源。”这是我们熟知的论述,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动物的生存离不开水,城市的存在也离不开水。水对我们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水充当了多个角色。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合成有机物的基础物质之一,也是植物输送养料的载体。水也是植物完成蒸腾作用的关键。相比用于合成有机物的那部分水,通常大部分的水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发掉的。所以水对于植物而言主要是一个“过客”,来了又走。植物的根从土壤里把水请进来,而叶将水送出去。土壤中的水来自雨水(大气)、河流(地表水)或地下水。一般来说,这些水的最初源头都是雨水,当然雨水不是凭空产生的,其源头是陆地和海洋蒸发的水汽。我们通常比较关注植物的根,我们会给植物的根提供足够的水供它们“请进去”,至于叶子“送出去”的水,我们关注较少。这些"送出去"的水或许成了别的地方的雨水,或许成了本地的雨水,谁知道呢? 如果这些“送出去”的水变成了本地的雨水又降了下来,或者成了别的地方的雨水又流了回来,根能感觉到有什么不同么?我想不会,不还是水么?如果将叶散发出去的水收集起来放到土壤里再让根吸收,就相当于缩短了水循环的路径,从某种意义上也节约了农田的灌溉需水量。所以,水的意义在于循环,如果水不再循环,地球也就没有了水资源。一个地方蓄很多水,不如这个地方风调雨顺,雨水丰沛,不如这个地方有大河滋养。 曾经在农业节目中学到,比漫灌节水的灌溉方法是喷灌,比喷灌节水的方法是滴灌,我想,如果能将叶蒸发的水收集起来,这将是一种比滴灌还节水的灌溉方法。当然这样的代价是耗费更多的能源,设备也不简单。不过或许有一天这种方法能投入实际使用? 对于城市而言,水的意义同样在于循环。相比农业,城市中的水循环似乎领先一步,据说城市中浇草坪的水是污水处理得到的中水。不过我看城市也没有领先到哪里去,要不然江湖河川还会像现在这样被严重污染么?有一句话说“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对于水也是一样的,“没有污水,只有不完整的水循环”。
个人分类: 思考|5624 次阅读|4 个评论
地下水埋深和灌水定额对土壤水流通量及作物用水的影响
huozailin 2011-12-12 14:54
IRD685.pdf
个人分类: 论文发表|287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生态系统的形象比喻
thonb 2011-11-15 20:37
[转载]生态系统的形象比喻
自然环境的运作如同一个有机生命体,大地是肌肉骨骼而河流则是血管。降水如同动脉血,地表以及地下水如同静脉回流。海洋同时起着心脏和肝脏的功能,既负责通过降水向陆地泵送水体 ,也负责水体总量的调节。河水流入大海绝不是一种浪费,而是水圈自我循环中的重要一节,如同静脉血回流心脏不是一种无用功一样。建造水坝和水库以截取水流绝不是一种有益的储蓄, 这将阻碍水体的正常流动,破坏水圈的自然循环。这些人造堤坝如同血管中的血栓一样造成血流不畅,而非正常的血液淤积绝不是一种营养储蓄的方式,这只会导致组织的坏死。只有流动的 血液才是有用的血液,才能完成新陈代谢的生理机能。同样水体的循环流动是生态环境进行正常物质代谢的必要条件,阻碍水体的自然循环将会导致环境丧失自我维护的自然机能,使其如同 生命体一样丧失活力而逐渐衰老退化。几乎所有的环境恶化都是从水循环的退化开始的,而自然代谢的减缓更使得环境污染的效应急剧放大,从而对其中的生物圈造成重大打击。
4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生态环境危急》连载之四十五:悄然消失的乡村湿地
热度 3 蒋高明 2011-11-5 17:38
蒋高明 2008年春节期间,我从家乡沂蒙山区农村听到这样一个消息:为解决农田灌溉难题,市政府专门下拨5万元经费打井。地点选在当年的“涝洼地”上,那里曾经是一片湿地,上世纪 60年代末还种植过水稻。然而遗憾的是,专业打井队从4月份动工,向地下钻了200米后,依然不见地下水的影子,到5月中旬不得不以失败告终。 曾经的“涝洼地”,而且常年土壤湿润的地方怎么也打不出水来?乡亲们对此大惑不解。这得从上世纪80年代初说起。土地联产承包后,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以前敲钟 下地总也干不完的活,农民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庄稼活很快就不够干的了,土地遂显得紧缺,那些“涝洼地”就成了农民待垦的“荒地”了。他们深挖排水沟,并从远处运来沙土 堵住泉眼,再垫上厚厚的土,湿地变干了,村子里多出了几十亩耕地。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周围村庄纷纷仿效。仅仅几年功夫下来,村子里的大小池塘“蒸发”了,季节沟渠也被 整平了,河道两边的天然植被也被砍光种上了庄稼和杨树,就是几百年保留下来的坟地也被平整成了耕地。总之,村里能够存点水的地方都被整成了平地,在城镇周围的土地则被 沥青水泥封闭了。乡村土地多了,但湿地消失了,干旱的天数多了,连地下水也打不出来了。 在全国范围内,乡村湿地的消失更加触目惊心。在北方,河北省过去50年来湿地消失了90%,即便侥幸存留的湿地,八成以上也变成了污水排泄场所;陕西关中一带30多个县,几十 年来消失上万个池塘。在南方,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域面积从最高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不足50平方公里。因湿地消失,干旱几度由北方转移到鱼米之乡的江南。2007年, 鄱阳湖大旱,湖畔城市上千万人遭受饮水危机。干旱、半干旱区湿地状况更不容乐观。内蒙古阿拉善盟,由于上游地区大量使用黑河水资源,进入绿洲的水量由9亿立方米减少到现 在的不足2亿立方米,致使东西居延海干枯,几百处湖泊消失。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因上游大量开荒造田,造成下游350公里的河道断流,罗布泊、台特马湖已干枯沦为沙漠。 关于乡村湿地消失原因,很多人非常轻易地将其归咎为气候变化等自然原因。全球变化,降水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对湿地造成危害,尤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但是,人为因素 造成的乡村湿地消失也不应忽视,在大部分地区,湿地消失的诱因中,“人祸”甚于“天灾”,主要表现在: 第一,围湖造田、围海造田、填塘造田,直接将湿地改造成旱地。由于土地紧缺,分布在乡村的各类湿地(池塘、滩涂、湖畔)就成了攫取的对象。1958年“大跃进”期间,湖南省 对洞庭湖实施“围湖造田”,大批农民迁到湖区,建立了许多大坝,围堵湖水,将历史上的“八百里洞庭湖”变成“三百里洞庭湖”。有“千湖之省”之称的湖北省,“围湖造田 ”使湖泊不断减少,萎缩后的湖泊已基本丧失了调蓄功能,水旱灾害面积逐年增长,由上50年代平均每年46万多公顷增加到80年代的170多万公顷。在海滨地区,由于土地资源更加 紧缺,人们“围海造田”的热情至今依然不减,上海、浙江、厦门等地纷纷出台政策,向大海要土地。江苏省盐城市原有582公里长的海岸滩涂湿地,目前只给丹顶鹤等野生动物留 下了尚不足50公里海岸线的“核心区”,其余全部人为开发。原来一望无际的滩涂湿地,现被各种化工厂、造纸厂、养殖场、晒盐场所占据。一些被江南淘汰的化工、印染、造纸 企业纷纷“抢滩”江北滩涂湿地,给这里的自然生态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第二,水库截断了上游来水,造成下游湿地萎缩甚至消失。中国是世界上建设水库最多的国家,截至2006年底,中国有水库85874座。上游建立水库后,下游水源则被迫切断,只有 上游不需要水时才考虑放水。这样,以自然河流为重要水源补充的下游湿地就面临干枯威胁,那些干旱半干旱区的湿地受害更严重。在甘肃石羊河上游,在8条支流上修建了10座水 库,导致下游的民勤县用水极度紧张,“民勤将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传言不胫而走。 第三,建造大型水坝加剧了下游湿地萎缩。中国建造大型水坝高达2.2万个,占全世界大型水坝总数的45%,也为世界之最。尽管针对大型水坝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尚存在各种争 议,但是,上游建立大型水坝后,由于打乱了上下游水流平衡,下游湿地锐减却是不争的事实。黄河小浪底水库运行后,下游河床下切,同流量水位降低,造成湿地面积减少,其 中开封以上河段浅滩、嫩滩、低滩湿地消失明显。同时期遥感数据显示,1997年黄河下游自然湿地面积为724.3 平方公里,2003年减少到651.6平方公里。长江三峡大坝建成后,下 游水位降低,与湖面形成较大落差,湖内的水直接流到长江里去了。2006年7~8月份,长江上游部分地区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旱情。 第四,超采地下水,造成湿地消失。由于干旱、上游水库截流、水污染,地表水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生存或者奢侈需求,在水资源利用上,人类将目光盯上了几百米甚至几千米以 下的地质水。目前,海河流域地下水超采面积近9万平方公里,占平原面积的70%。同时,由于过度开发以地下水为主的水资源,湿地迅速消失。地处“九河下梢”的天津市,当年 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40%,如今湿地仅占7%。“华北明珠”白洋淀,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7次干淀,时间最长的一次达5年之久。另外,过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天 津市区最大沉降已达3米左右,其中塘沽区已有8平方公里沉降到海平面以下。 第五,严重水污染造成湿地报废。湿地具有一定的水污染净化能力,但是,湿地的这种功能是有限度的,污染排放超过其环境容量就会对湿地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我国7大水系均遭 受了来自工业废水的污染,其严重程度依次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和长江。山东省境内的小清河曾因水质清澈而得其美名,如今这条河流因污染成了名副其 实的“小黑河”。仅在小清河的济南段,就分布有排污口110个,有8家重点企业直接向河内排放工业废水。为了逃避排污责任,某著名造纸企业竟发明了在50公里外另辟“污径” 的做法。其厂区风景如画,然而,50公里外的小清河水成了“酱油水”,臭气冲天。 湿地被誉“地球之肾”,湿地萎缩大大降低了其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净化水体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旱涝灾害,同时导致野生动植物丧生家园。中国乡村湿地消失已经 演变成为巨大的生态灾难,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乡村生态环境的退化。抢救乡村湿地,我们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611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国食品危机之后,“水”危机的应对迫在眉睫!
热度 6 陈安博士 2011-10-15 14:45
  作为应急管理的研究者,我偶尔会做乌鸦嘴般的预测,之前,我一直预测中国下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一是水”、“二是水”、“三还是水”。   我为啥偏偏看重了水呢?   其实原因是“水”是我们可以通过人为努力而控制的,那些老天爷做主的事情,比如空气,我觉得还是不预测得好,因为预测了也没用。但是,水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最近,“国务院原则同意《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要求通过实施《规划》,到2015年初步遏制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全面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   也就是说,中国2015年能够初步做到遏制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   我的天!莫非从一个侧面证实了从现在到2015年的时间内,水将持续污染或者至少是没有停止污染啊?   当然,也许我们不能过于负面解读这个规划,也许这说明目前水危机正在朝着向好的方面发展?从今天开始,水更安全了?   对不起,那只是个规划而已。你如果认真看看里面的内容,会发现以前的规划也是这么说的,只有表达方式上的差异而已,并没有本质差异。   我想,不管怎样,我们总不能未来让局级以上领导只敢喝外国进口的纯净水。
个人分类: 专论—应急管理|3270 次阅读|13 个评论
论文:区域地下水位插值的整体-局部组合方法
shangsh 2011-9-30 17:44
期刊链接: http://www.tcsae.org/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10811flag=1 全文: http://www.tcsae.org/ch/reader/create_pdf.aspx?file_no=20110811flag=1journal_id=nygcxbyear_id=2011 王春颖,尚松浩,毛晓敏,Jorge Kazuo Yamamoto. 区域地下水位插值的整体-局部组合方法 .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8):63-68. 摘 要:利用趋势面分析法进行空间插值时估值趋势面光滑,对局部数据起伏较大的区域插值精度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该文基于非平稳地下水位数据,在用趋势面分析法进行空间插值的基础上,运用Yamamoto 提出的修正的普通克里金法对区域残差进行了空间插值。将趋势面分析法的估计值与残差估计值相加,得到区域地下水位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整体与局部结合的组合插值方法,地下水位插值的结果比趋势面分析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在保证全局最优的同时较好地解决了估值趋势面光滑、局部插值精度低的问题,更能真实地反映区域地下水位空间分布特征。 关键词:地下水,插值,模型,趋势面分析法,普通克里金法,平滑效应
个人分类: 论著|50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地下水污染图谱:75个大中城市污染较重
热度 5 陈安博士 2011-8-31 07:14
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社会,水资源是支撑一个国家发展的基脉。当地上淡水逐渐枯竭时,城市生活和工业延续的水依赖伸向了地下。 地下水过度开采、污染严峻,已成为各路环境专家的呼声。或许技术资金、部门职能交叉原因,地下水状况究竟如何,全国的摸底图谱无法形成。也或许形成了,因为敏感,我们从未看到官方表述。 可幸,酝酿5年的污染防治规划即将揭开面纱。但我们担心: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大型整治工程,仍旧是惯常的防治思路。这仅仅能带来各方利益群体的市场欢宴,最后,整治效果无人问责。 中国的地下水污染到底有多严重?随着近日《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通过,这个问题再次引起公众关注。 据本报记者采访获悉,事实上,关于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的酝酿制定,早在2005年就开始启动。于2008年形成了初步草稿。即《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08~2020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这份厚达百页的草稿(《征求意见稿》),对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规划任务、重点项目等,有了详尽的描述。”一位曾参与该规划的专家对记者表示。 也就是说,一份全国地下水污染图谱轮廓已经清晰。 本报记者多方调查发现,虽然目前官方并没用公布全国“摸底”状况,但最近一次的全国范围内的地下水污染调查,是在2000-2002年。当时受技术和资金的限制,其污染物调查对象主要为无机物。 这次调查中,除了污染状况,还包括地下水资源分布,地下水开采状况、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等方面,分别画出了全国图谱。 “十年之后,地下水的污染早已由无机向有机发展,家底不清已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首要障碍。”环保部的一位官员对本记者表示,“因此《规划》提出到2015年要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 除家底不清之外,地下水资源管理体制也是影响其污染防治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报记者从相关知情人士处获悉,水利部从2005年起草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虽已成文,但仍停留在水利部内部讨论的阶段。 地下水污染图谱成型? 118个大中城市地下水监测统计结果表明,较重污染的城市占64% 显然,对于一份污染防治规划,前提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是“摸底”地下水状况,包括地下水环境、地下水开采与利用状况、地下水污染状况。 8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信息显示,目前我国地下水开采总量已占总供水量的18%,北方地区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业用水和33%的农业灌溉用水来自地下水。全国657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水位持续下降;一些地区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污液以及化肥农药等渗漏渗透,造成地下水环境质量恶化、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据上述知情专家透露,《征求意见稿》中,对地下水状况给出了“摸底”图,包括污染状况。 如整体来看,中国的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受有机和无机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污染, 已呈现由点向面、由浅到深、由城市到农村不断扩展和污染程度日益严重的趋势,北方污染程度要大于南方。 118个大中城市地下水监测统计结果表明,较重污染的城市占64%,也就是说,大致有75个大中城市地下水属于较重污染区。 轻污染的城市占33%。在区域上,我国地下水“三氮”污染突出,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农村约有3.6亿人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上述知情专家表示,《征求意见稿》中显示,不同区域的污染情况也各不相同。在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有机污染物在地下水中有一定程度的检出。其中,农药类六六六、滴滴涕,卤代烃类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单环芳烃类等有机污染指标检出率一般为10%~20%,部分地区为30%~40%,甚至80%以上。 而在我国中东部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地下水主要污染组分为“五毒”(挥发酚、氰化物、砷、汞、六价铬)和其它重金属元素等。石油烃污染问题突出。 除了整体状况,对于特别区域,相关“摸底”情况也有所清晰。 比如淮河流域地下水污染问题。据上述专家称,《意见征求稿》显示,淮河以北10多个省份约有上千万人饮用高硝酸盐水。而淮河流域埋深小于20米的地下水已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重度污染区分布面积为16,215平方公里,占调查面积的27.3%;中度污染区分布面积32,221平方公里,占调查面积的54.4%;轻度污染区分布面积10,829平方公里,占调查面积的18.3%。 “上述数据还未获得官方最后确认,还需要进一步核查、调整。”上述专家表示,地下水监测、摸底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获得完全“清晰”的状况图不是简单的事。但是基本情况是,部分地区地下水污染状况严峻。 9年来未作全国“摸底” 14个平原盆地地下水污染调查即将完成 本报记者获悉,《征求意见稿》对中国地下水污染状况的描述,主要参考了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曾做的一次“摸底”。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下水室主任高存荣对本报记者介绍,在2000-2002年间,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了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详细地对中国地下水资源进行了一次摸底,涉及地下水资源的水层类型、补给资源、开采潜力、咸淡水分布、环境背景、污染状况、环境质量和环境问题等,并绘制了《中国地下水污染状况图》。 记者从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的子网站中国地下水信息网了解到,该污染状况图,以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为依据,将地下水程度分为污染严重、污染中等和污染较轻三级。 调查结果表明,东北地区重工业和油田开发区地下水污染严重,其中哈尔滨、长春、佳木斯、大连等城市污染较重;华北地区地下水污染普遍呈加重趋势,其中北京、太原、呼和浩特等城市污染较重;西北地区地下污染较轻,兰州、西安等城市污染较重;南方地区地下水局部污染严重,武汉、襄樊、昆明、桂林等污染较重。 在中国地下水网上,记者发现了一张《中国地下水污染状况图》的视频截图,该图详细描述了全国各地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和污染物组合,但该图模煳不清,无法放大。记者联系中国地下水网,被告知无法提供清晰电子图。 对此,高存荣解释说,包括这张图在内的调查详细结果都已汇编成册,并上报给了国家发改委,但考虑到很多数据比较敏感,所以没有完全对外公布。 尽管此次摸底了全国地下水状况,但对地下水污染调查存在一些缺陷,“受勘测条件和技术的限制,当时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无机污染,而现在地下水污染中的有机污染越来越严重。”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科技发展中心主任程彦培说。 本报记者采访获悉,自2002年之后,中国地质调查局再也没有做过类似的全国范围内地下水资源评价的调查,因此目前尚无最新的全国范围内的地下水污染状况的详细数据。对此,高存荣认为,“这不是我们不想做,而是没有资金去做。” 程彦培分析,地下水污染调查所需资金量很大,单就珠三角地区进行一次为期三年的调查,就需要1000-1500万,所以要对全国再调查一次,大概需要上百亿的资金。 虽然十年间没有开展全国性地下水调查,但中国地质调查局已在2004年启动14个平原盆地的地下水污染调查,这些地区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或者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地区,包括黄淮海平原、三江平原、松辽平原、江汉平原、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四川盆地、以及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关中盆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雷州半岛等地区。 资料显示,上述平原盆地地下水分布面积273.89平方千米,占全国评价区总面积的28.86%;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1686.09亿立方米/年,占全国地下水可开采资源总量的47.79%。 “调查是分两批进行的,第一批是在2004-2007年,第二批是在2008-2011年,现在还剩下松辽平原和河套平原、关中盆地这些地区没有完成。”程彦培表示。 五大工程“挽救”地下水? 600亿投入筑起防治长城 尽管目前《规划》还未公布,但从2008年草拟的《征求意见稿》中看出,政策建议者们试图从五大层面,给出“挽救”地下水的政策措施。 首先,提及的任务就是建设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包括涉区域地下水保护工程、地下水源地保护工程、地下水污染控制工程。 其中,水源地的保护尤为令人瞩目。《征求意见稿》提出,国家应该以全国2150个集中式地下水水源地保护现状为基础,不断完善地下水水源地保护措施,补充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保护区防护、生态修复等工作。 第二大工程是“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 也就是说,国家将针对目前地下水污染防治监测点不足,监测网不完整的突出问题,以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为基本单位,规划建立区域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实现国家对大型平原、盆地和岩溶连片分布区地下水的区域性有效监控,对重要城市、人口密集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区、大型能源矿业基地、重大工程建设区地下水骨干点的实时监控,使之成为支撑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公益网,及时向全社会发布监测信息。 同时,还提出了“建立地下水污染预警预报信息管理系统”。即构建地下水突发污染应急监测体系,包括监测体系、监测能力和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是为第三大工程。 在工程、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之外,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技术体系也是未来的重要任务。根据《征求意见稿》,关键技术将是重中之重。如研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体系。 第五大工程则是,完善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和管理体系。对此,《意见征求稿》中提到两项立法任务,一是制定“地下水污染损失补偿规定”,建立污染责任认定、损失核算、补偿等地下水污染补偿机制; 二是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治条例》,以解决地下水资源管理体制混乱、法律之间不协调等问题,全面提升地下水保护的管理水平。 “五大工程涉及资金投入量,大约是600亿元左右。”上述知情专家表示,一旦《规划》出台,围绕这些工程的相关政府投入或将在“十二五”和“十三五”实施。 部门“打架”管理权限 “矿泉水归谁管”的争议,凸显职能交叉的管理体制掣肘 摸清污染家底只是防治地下水污染的第一步。 “地下水污染具有渗透性、扩散性和难以恢复性等特点,所以其治理难题远远超过地上水。”中国科学院科技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王毅对本报记者表示,“要想实现《规划》提出的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最重要的一点是理顺目前的地下水管理机制。” 记者了解到,地下水的管理主要涉及到国土资源部门、环保部门和水利部门。根据2008年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部委三定方案,环保部污染防治司组织拟订地下水的污染防治规划并监督实施;国土部地质环境司负责指导地下水的动态监测和评价,而水利部则负责指导地下水开发利用和城市规划区地下水资源管理保护工作。 水利部的一个官员对本报记者指出,地下水的管理各个部门之间多有交叉,且其职能划分非常模煳,“根据三定方案本应水利部门负责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可是国土部则提出由于矿泉水属于一种特殊的矿产,所以矿泉水的开发利用归国土部管,尽管矿泉水只占到地下水的很小部分。” “单从地下水的污染防治而论,其职责归环保部门,但地下水的勘探和开发利用又牵涉到住建部和水利部,而环保部门经常与水利部门打架,因此这些部门之间如何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协调机制,将成为一个重大挑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环保专家指出。 对此,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微博)则认为,促使这种协调机制建立起来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地下水污染信息的充分公开,由公众和NGO参与到地下水的污染防治和监督管理中去,并以此倒逼部委之间合作机制的成熟。 同时,环保部门除需与其他部委之间的协调外,还必须与地方政府之间厘定责任范围。前述不愿透露姓名的环保专家分析,在许多地区地下水管理条例与规定中,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但大多没有明确具体的监管责任和防治措施,在地方环保部门的财权受制于地方政府的情况下,使得地下水的保护很难落实。 本报记者了解到,早在2005年水利部就开始组织起草《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现已成文。今年8月从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刚调任甘肃陇南市委副书记的孙雪涛对记者表示,该条例目前还在水利部内部讨论,有望尽快在水利部部务会议上通过,“希望再上升为国务院的行政法规,以更好地促进部门合作。”
个人分类: 物论|2063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数十高尔夫球场年浇4千万吨地下水
xushui 2011-8-9 20:30
  北京一高尔夫球场内,工作人员正用地下水浇灌草坪。昨日,央视曝光北京大多数高尔夫球场都使用地下水。视频截图   近日,央视记者走访了北京地区将近十家球场,无一例外使用的全都是地下水。记者从内部获得的一份材料显示,2010年,北京高尔夫球场总的耗水将近4000万立方米。专家表示,以北京来说,高尔夫球场使用的,绝大多数都是地下水。这意味着,作为世界上千万人口城市中水资源最短缺的城市,北京将近60家高尔夫球场一年消耗4000万吨地下水,相当于100万人的一年生活用水。    用水调查    “偷走”百万人年用水   北京市昌平区温榆河附近的一处球场,炎热的阳光下,球场内的喷头轮番打开,向场地内喷水浇灌。   负责浇灌草坪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紧邻着温榆河,但现在河水污染得非常严重,根本不敢使用,他们现在用的都是地下水。   球场水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球场的1500亩地天天这么喷着,一天就得用几千吨水。   位于永定河区域的一家球场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他们使用的同样是地下水,并且是80米深的地下水。他们从来不统计对地下水的使用量,用多少水也并不在意,因为交的水费都是固定的。   北京的高尔夫球场一年到底能够消耗多少地下水?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场地管理委员会秘书长苏德荣称,在北京地区,一个18洞的标准球场每天平均耗水2000到2500立方米,正常情况下除了冬季封场三个月外,一年有7、8个月左右要用水,球场一年要消耗40万立方米的水量。   苏德荣说,北京还有相当一部分高尔夫球场是27、36甚至54洞的,耗水更加惊人。   记者从内部获得的一份材料显示,2010年,北京高尔夫球场总的耗水将近4000万立方米。   苏德荣也透露,以北京来说,高尔夫球场使用的,绝大多数都是地下水。   记者了解到,作为世界上千万人口城市中水资源最短缺的城市,北京将近60家高尔夫球场一年消耗4000万吨地下水,相当于100万人的一年生活用水。    监管缺位    监管人员“无法进场”   根据2007年施行的《北京市自建设施供水管理办法》:自建设施供水开凿水源井,应当向受理该项目取水许可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凿井许可,按月向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用水量,按照规定缴纳水资源费。   北京市昌平区水务局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联系不上球场负责人,水政监察人员无法进入到球场进行检查,也就无法对记者反映的情况进行核实。    地面沉降仍在建球场   根据内部人士提供的材料,北京市超采地下水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导致地面沉降。1999年到2009年就,北京平原区沉降面积的比例由15%剧增到53%。   2009年,朝阳金盏地区一年的地面沉降量就达到137毫米,居全国之首。   7月27日,记者走访了朝阳区的金盏乡,发现金盏乡境内的温榆河河道中,有一处大型的高尔夫球场正在建设当中。   记者目测,这处高尔夫球场顺着河道而建,目力所及范围内全是球场建设区。   就在今年4月份,国家发改委、监察部、国土部等十一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高尔夫球场综合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 水务所长抢采访设备   谁会不顾禁令修建高尔夫球场?   球场施工人员不愿透露开发单位的任何信息。   记者随即来到了朝阳区水务局温榆河管理所。   对于这个高尔夫球场到底是谁开发建设的呢,所长金立刚则表示,记者没有必要知道相关内容。   面对记者的采访,朝阳区水务局温榆河管理所所长金立刚说:“你再拍摄我就把你机器砸了,你凭什么采访我?”“你有你的公开法,我有我的公开法。”   就在记者准备离开管理所的时候,金立刚突然冲了上来,捂住了镜头,随后抢走了记者的采访设备。   随后,记者赶到朝阳区水务局,朝阳区水务局的有关负责人同样不愿面对镜头,称此处并不归他们管辖。据央视报道    业内爆料    主动招商高尔夫绿灯放行违规   2004年,国务院就下发了《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要求一律不得批准建设新的高尔夫球项目。从2004年到现在,全国高尔夫球场从170家左右增加到了600家左右。   记者调查发现,事实上,2004年国家叫停高尔夫之后,有些地方政府是主动上门招商引资,邀请开发商投资建设高尔夫。    提供土地吸引高尔夫   深圳朝向管理集团是一家专业的高尔夫公司,连续两年发布了中国高尔夫白皮书。   根据朝向提供的数字,2004年前,北京市高尔夫设施只有15家。国家叫停之后,总共又开业了40多家。也就是说,北京市绝大多数高尔夫都属于违规项目。   一位高尔夫球场负责人称,他的公司原来在外地,2008年才到北京投资建设高尔夫球场。当初是北京某区的招商部门主动找到的他们,并提供了多块土地供他们选择。   这位负责人说,招商部门主要考虑的因素就是对经济发展的帮助,对其他行业投资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当地就业和环境改变的影响。    高尔夫以“绿化”注册   这位负责人透露,有了招商部门的支持,剩下的事情就非常顺利。注册的时候,招商部门就建议他们以绿化公司的名义办理执照。在国内,有很多项目都是以俱乐部或者公园的形式出现。   原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副主席、北京泛华新兴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志强证实了这位负责人的说法。他表示,2004年高尔夫球场禁令颁布以后,有些球场就已经用运动休闲和绿化这种方式来回避高尔夫球场这个词,以达成球场建设的目标。    打“暗井”给“领导送卡”   原中国长城杯高尔夫业余巡回赛副主席兼秘书长杨广平,曾经参与过某处高尔夫球场的经营管理,他向记者透露了球场用水的奥妙。很多球场办的是两眼井、但打的却是更多的井,把井盖起来以后谁也不知道。在主管单位那儿报了,它就有收益,所以说主管单位是利益一致的,虽说打的两眼井没有手续,但是主管部门应该都清楚,球场给领导送个卡就了事了。    牟利模式    高尔夫球场建“黑别墅”牟利   深圳朝向集团发布的高尔夫白皮书提到,全国各地高尔夫球场建设都和房地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北京,两者之间的关联度达到了70.2%,也就是说七成以上的高尔夫球场都伴生着房地产。   位于北京市东五环有一个叫做蝶泉花园的别墅项目,同样位置的其它别墅售价每平米四万,这里售价却要低一半。   蝶泉花园售楼人员说,现在均价是每平米一万九到两万五,他们一共有一百三十套别墅,已经卖了一半多了。   记者调查,蝶泉花园别墅位于叠泉高尔夫俱乐部内,而叠泉高尔夫俱乐部当初是以常赢绿洲假日运动中心的名义通过立项审批的。   在那份立项批复上,整个项目投资一亿元,仅从现在公开销售的蝶泉花园别墅来看,别墅131套,项目建筑面积5.7万平米,以每平米2万元的销售价计算的话,保守收入也在10亿元左右。并且售楼人员公开承认,房屋没有产权。蝶泉花园售楼人员说,他们现在有规划证和施工证,竣工验收的手续,他们都有,只是暂时没有土地证,说明五证不齐全。   北京奥克运动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广平透露,据他了解,有一个在建的高尔夫球场,同时建了别墅区,什么手续都没有,一查竟是违章,但是最后补交了两个亿,这事情就过去了。一个企业肯定不会因为2个亿而破产,这说明它的利润比不是个小数目。投资商受潜在的巨大利润的吸引,地方政府同样从房地产商处获得政府的相当部分收入。
个人分类: 水利|1526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属矿山科技和环境问题及其思考
kejidaobao 2011-4-28 11:10
文/古德生,吴 超 中国现有人口13亿多,到21世纪将超过15亿,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经过长期大规模的开发,埋藏于浅地层的高品位矿产资源大部分已消耗殆尽,矿产资源开发正朝着千米以下深部资源和低品位矿产资源过渡。尽管近10年中国加大了矿产资源的勘探力度,并在青海、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以及在全国原有矿山基地的深部和周边陆续发现了一批新的矿体,但总的说来当前中国的矿产储量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由于上述问题,未来迫切需要建立一系列新的矿产资源开发及回用理论与技术,以期找到新的矿产资源,并从根本上变革传统矿产资源开发模式和消除开发过程对环境的破坏。由于矿产资源开发活动的地下结构(或水下地下结构)是在地壳上部的岩体内进行,这个环境受到构造应力场、地下水、地温等很多条件的交互影响,加之矿岩本身的非均质性、各向异性、不稳定性等,使地下开采过程处在一个环境极端恶劣、情况千变万化、工作条件十分复杂的情况,同时也决定了现代数学、物理、力学等理论远远不能满足描述资源开发实际过程的需要。因此,资源开发领域更需要更多的符合自身特征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 为了找到新的矿产资源和实现传统资源开发模式的变革,必须使传统资源探查与开发及利用理论基础有重大突破。这样做的理由在于:其一,寻找大埋深复杂隐伏状金属矿床探查的新技术,其突破点在于研究矿岩介质中多频激电的震电效应和磁场效应,发展基于电磁波成像准确探矿的新原理。其二,矿产资源开发及利用的细观矛盾在于破碎岩石和防止岩石破碎,因此,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在于力学问题,其中不连续各向异性介质非线性动力学又是关键的基础问题,如岩石损伤与断裂动力学、爆破动力学、岩石冲击动力学、散体动力学、地压冲击动力学、渗流动力学、化学溶浸动力学、矿井空气动力学、矿井热力学等均可归结到力学领域。其三,矿产资源开发的宏观矛盾在于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与人类永续需要,因此,实现无废害开采,保护环境,循环利用,是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客观要求,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低品位资源开发、固体废料的回用、尾砂再利用、矿山水土保持等的重大基础理论研究问题。在实现上述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中国矿业科学才能在国际上处于有利地位,推动中国矿业进入良性循环状态,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发挥重要作用。矿产资源开发创新要考虑可持续性、环境保护、安全与经济三层彼此相关的重大基础问题。 为此建议: 1) 加大资源探查与开发及利用的基础研究投入。国家在经费投入方面,应从资源开发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出发,立足国情,针对中国矿产资源深、贫、共生等特点,加大资源探查与开发及利用的基础研究投入,突破传统理念和框架,以无废害可持续开发为目标,以地球物理学和非线性介质动力学及矿物回收化学生物学为突破口,研发深埋金属矿床探矿新理论和新技术,创建一套非传统的资源开发及利用理论体系,建立适合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开发模式,使中国矿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使中国矿业科学与技术处于国际前沿,从而也能刺激、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2) 重视资源-经济-环境相协调矿产资源开发的研究。目前中国矿山环境灾害演化的速度,远大于灾害治理的速度。人类工程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远超过环境的自然恢复和治理能力,它已成为危及人类生存、阻碍社会进步和稳定、影响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资源开发已逐渐由东部向西部转移;西部地区气候干燥寒冷,地貌高低不平,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如果不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东部地区开采所造成的环境灾害的惨剧肯定会在西部地区重演,并且会比东部地区严重得多,甚至还会波及全国的生态环境。因此,矿产资源开发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要实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重视矿产资源开采的环境响应,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一体化。因此,要开展资源-经济-环境相协调的矿产资源开发创新工程发展战略的研究,研究与环境协调一致的矿产资源的开采模式,这对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建设创新型国家都有重要的意义。 3) 开展资源开发的前瞻研究。不仅要研究如何高效清洁利用好矿产资源,如何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更要把握世界资源生产与消耗的发展趋势,把握世界资源发展的态势。为了实现资源-经济-环境相协调的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要解决一系列关键的资源问题,包括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酝酿新的技术突破等。为了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必须建立符合中国发展需要和体现我国资源特色的资源开发创新体系,需要前瞻部署资源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研究与开发,把握资源发展和资源结构转型的机遇,掌握资源开发关键科学问题、核心技术与先进设备研发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并进入世界资源产业的前列,以支撑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因此,要从宏观上研究中国主要金属矿产资源的供需变化趋势和对外依存度,提出中国金属矿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具体政策措施。根据科技发展战略所确定的技术发展方向,在全面、深入分析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矿业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今后20年(甚至更远的时期)中国金属矿业资源领域国家重点支持、鼓励发展的重大技术领域和关键技术,明确需要限制并逐步淘汰的落后工艺,为中国金属矿产资源保障趋势的预测、关键技术因素分析与技术政策的制定、技术创新体系的评价等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撑。 本文作者:古德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吴超,中南大学教授。 本栏目专门刊登广大读者就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评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欢迎国内外科技工作者投稿。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工作大家谈|260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杀菌剂磺胺甲恶唑会使地下水富化
zhpd55 2011-3-20 08:16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微生物科学家与美国地质调查部门的科学家合作研究发现,微量的杀菌剂磺胺甲恶唑( sulfamethoxazole )会使地下水中硝酸根还原能力下降,最终导致地下水富化。美国《 CEN 》以及《 Environ. Sci. Technol. 》 的相关报道如下 Antibiotic Pollution May Increase Groundwater Nitrate Water Pollution: Compound slows growth of nitrate-reducing bacteri a Charlie Schmidt Decades after spawning a health care revolution, antibiotics are now common pollutants. Scientists' biggest concern about these emerging contaminants is that they promote the spread of resistance. But new research suggests they also harm the microbes that cleanse groundwater of dangerous compounds, particularly nitrates ( Environ. Sci. Technol. , DOI: 10.1021/es103605e ). High nitrate levels in drinking water can cause methemoglobinemia, a disease that decreases the blood's oxygen carrying capacity. Naturally-occurring bacteria in groundwater, such as Pseudomonas putida , can remove nitrates by reducing them to nitrogen gas. In Cape Cod, Mass., very high nitrate levels co-occur in groundwater with one of the most common antibiotics in the clinical arsenal: sulfamethoxazole (SMX). For nearly a decade, microbiologist Ronald Harvey and colleagues from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have tracked SMX and other groundwater pollutants at an aquifer that originates at the Otis Air National Guard Base, a heavily polluted site on Cape Cod. Other researchers had shown that high doses of SMX can interfere with bacterial nitrate reduction. But no one knew if a similar response might occur at environmentally-relevant concentrations. To answer that question, Harvey's team first cultured bacteria from a non-contaminated portion of the aquifer. Next, they added nitrate to the cultures at levels measured in the environment, along with SMX at doses ranging from 0.005 to 2,000 M. Bacterial growth rates dropped at all doses. At the environmentally relevant concentration of 0.005 M SMX, the amount of total nitrate that the bacteria removed from the culture fell by nearly half. "We're demonstrating a clear biological effect," Harvey says. "And we're showing that in the same bacteria that live in this particular aquifer." Harvey says that the next step would be to study the bacteria's response to SMX exposure in the aquifer itself. USGS research hydrologist Dana Kolpin , who didn't participate in this study, think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MX contamination might account at least in part for high nitrate levels in the aquifer. "We can't jump to that conclusion yet," he says. "But the data suggest that's a hypothesis worth pursuing." 下面是原文摘要: Effects of the Antimicrobial Sulfamethoxazole on Groundwater Bacterial Enrichment The effects of “trace” (environmentally relevant) concentrations of the antimicrobial agent sulfamethoxazole (SMX) on the growth, nitrate reduction activity, and bacterial composition of an enrichment culture prepared with groundwater from a pristine zone of a sandy drinking-water aquifer on Cape Cod, MA, were assessed by laboratory incubations. When the enrichments were grown under heterotrophic denitrifying conditions and exposed to SMX, noticeable differences from the control (no SMX) were observed. Exposure to SMX in concentrations as low as 0.005 μM delayed the initiation of cell growth by up to 1 day and decreased nitrate reduction potential (total amount of nitrate reduced after 19 days) by 47% ( p = 0.02). Exposure to 1 μM SMX, a concentration below those prescribed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s but higher than concentrations typically detected in aqueous environments, resulted in additional inhibitions: reduced growth rates ( p = 5 × 10−6), lower nitrate reduction rate potentials ( p = 0.01), and decreased overall representation of 16S rRNA gene sequences belonging to the genus Pseudomonas . The reduced abundance of Pseudomonas sequences in the libraries was replaced by sequences representing the genus Variovorax . Results of these growth and nitrate reduction experiments collectively suggest that subtherapeutic concentrations of SMX altere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enriched nitrate-reducing microcosms and inhibited nitrate reduction capabilities.
个人分类: 健康生活|24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制度性“干旱”造成农田缺水
热度 7 蒋高明 2011-3-15 22:55
蒋高明 本文应《世界环境》而作,发表时将有删节 春节前后,北方大旱令国人心焦如焚。抗旱保苗成了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但农民却对此显得麻木。问题出在哪里呢?抗旱保苗需得有水,而且是干净的水。即使我们不考虑喷灌或滴灌那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水利设施,使用常规的引水渠也难以实现及时抗旱,这是因为许多水利设施已报废了,水被污染了,只能靠打深井采地下水。然而,这种临渴掘井的办法能够维持多久呢? 一、农田水利设施常年失 修 记得上初中时,老师带领我们一起大修农田水利基本设施,挖排水沟,修水渠,建大寨田;父辈们则自带干粮去人民公社修水库。这样的集体活动在过去32年里,已经基本停止了,甚至连当年的农田基本水利设施,也因缺乏维护费用惨遭废弃(图1)。这几年出现“百年不遇”大旱,是对这些年来我国基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就”拉网式“大检阅”。 毛泽东时代非常重视水利在农业中的地位,“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建国后的头30年里,国家一直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放在首位。以水库为例,新中国成立之前,全国只有大中型水库23座,其中大型水库仅6座。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加强水库建设,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建成水库8.58万座,其中大型水库482座,中型水库3000座,总库容5800多亿立方米。然而,这些水库的95%以上是1977年以前完成建设的;最近30年来,我们修建的水库不到4300座,平均每年只修建水库143座。“人造天河”红旗渠、横跨110多公里的“汉北河”等大型水利工程都是35年前建的。 由于经济利益作怪,作为控制农业命运的水库被承包了出去搞网箱养鱼,或搞旅游开发,造成了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因为承包,干旱季节农田急需灌溉时水库不放水,而雨季不需要水时却放水,水库蓄水抗旱的功能被排在了后面。即使水库有水,由于排灌渠道被毁,水路已不畅通。现在,很少人考虑到渠道的功能,不是被截断就是被填埋,或退化成污水沟。很多水库只有养鱼的作用,偶尔能浇灌周边的一些田地,但水流不出几十平方公里的范围。    农田水利严重滞后的现状让人担忧。2008年10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关于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指出:由于国家财政投入不足,多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一些地方在干旱面前束手无策,水利设施不堪重负;大型灌区工程设施的完好率不足50%,中小型灌区工程设施的完好率不足40%;绝大多数泵站的灌排水能力达不到设计标准,有的只有设计标准的40%左右,有的完全失去了灌排功能;全国大型泵站中急需改造的比例高达85%以上。由于水利设施跟不上,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少,农业水利设施完全靠“吃老本”。 尽管目前中央也重视农田基本建设,如对红旗渠等工程进行维修,对基本农田水利设施进行建设。但一些维修工程成了“豆腐渣”工程,一些水利设施摆在田间是好看的,里面根本就没有水。    水利部门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18.5亿亩耕地,有灌溉条件的只有8.3亿多亩,其他55%的耕地完全靠天吃饭;而水浇地中大部分灌溉标准不高,灌溉设施老化失修严重,真正旱涝保收的只有2亿多亩。农业不幸回到了靠天吃饭的局面。 二、引来的是污水 在电视镜头上,我们常看到,农民或部队官兵抗旱的塑料水管里,流出的是有颜色的水,在一些干渠或支渠,偶尔能够看到水的,可惜水已变成了棕黑色,成了臭水。这样的水用来灌溉,对庄稼造成的损失是不言而喻的。 笔者在山东家乡了解到,有的农民引来村东头的小河水浇地,但被河水灌溉的几亩西瓜全部死亡。原来,那条小河已被上游一家大型屠宰场和几家工厂化养殖场污染了。有了种西瓜农民的教训,村民们守着河水也不敢用了。今年的春旱只能等老太爷降雪或下雨。 红旗渠是上世纪中国农民的壮举,那条总长1500公里的输水渠,穿越太行山,是河南林县农民用最原始的工具建立起来的。为修建那条生命渠,70多名农民牺牲在悬崖峭壁上;为节省资金,农民们用土法制作炸药;在困难时期,用以充饥的竟然是野菜。红旗渠施工难度之大,质量之高,功能之巨,完全有资格成为世界遗产。遗憾的是,去年笔者带研究小组前往红旗渠考察时,却发现红旗渠水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图2)。沿途的污染物进入渠水,这样的水显然不适宜灌溉了。 因为中国农田缺水,即使污水也用来灌溉,这就造成了粮食污染物超标。不久前,南京农业大学的专家发现,在市面所售卖的大米中,约有10%的米中重金属镉超标,大量被矿山污染的水及土地仍在灌溉及耕种稻米,“毒米”继续在市面出售。2007年以来,南京农大的专家对华东、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和华北县级以上市场的170多个大米样品,进行了随机采购和分析,发现了上述问题。这一结果与2002年农业部稻米及制质量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全国稻米安全抽检“镉超标率10.3%”的结论基本一致。 三、临渴掘井还能维持多久? 水利设施常年失修,有水也被污染,人们就寄希望于向地下掘井。西南抗旱时,抽调部队官兵打井抽水,山东、河南、河北、内蒙古、山西、等缺水地区,几乎也都将目光盯在了地下水上,于是,井越挖越深。过去,打几十米就能采到地下水的,如今打几百米不见水。有些地方井的深度已突破千米,利用的是所谓的古地层水。 1971年,河北省地下水年开采量约11亿立方米,而近年来的年开采量已达40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占到总用水量的60%,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全省已有部分区域水井深度超过1000米,深层地下水水位每年下降2至30米,盆地区浅层地下水大部分被抽干。 大量超采地下水,遭到了大自然一连串的报复。近10年来,河北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生了200多处大地裂;沧州市比上世纪70年代初,大地塌陷近3米; 海河防洪墙下陷2米; 秦皇岛海水内侵,威胁到京山铁路线。因环境污染和海水倒灌,地下水早已不可饮用。北戴河枣园里,原来供应国家领导人喝的甘甜的井水,如今已经全部变成了咸水。 四、农民失去抗旱保苗积极性 32年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并从此结束了凭票购粮的历史。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我们只重视GDP,轻视了农业的基础地位,目前农业生产的各种矛盾集中暴露出来。由于地块被分割成了“豆腐块”,在一些丘陵地或山地上,大型农机具施展不开,种地重又回到了畜力甚至人力时代,而且种地的农民以妇女和老人为主。 水利欠账多,其深层原因是:农业对GDP贡献较小,很多地方重工轻农、重商轻农,导致农业发展失去应有的资金和人力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种地收获缺乏稳定性,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农民越不肯种地,土地产出率就越低,对农民的吸引力就越小,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再加上土地被分成若干块,浇水经过别的人家土地时,时常引起纠纷。农民只好各自为政,就地掘井,打不出水来的,只好靠天吃饭。 面对大旱,即使各级政府官员异常心焦,但农民们的反应却相当麻木。这是为什么呢?算一笔账就清楚了:北方受旱作物中,以小麦为主,但种麦农民并不挣钱。种一亩麦子,扣除种子、化肥、农药费、耕地费、浇地费、收获费、仓储费,即使打1000斤麦子,纯收入也不到500元,还不如农民在城里打工一个星期挣得多。农民多收的那点粮食,还不够一张火车票钱,自然就不愿意从打工的城市回家抗旱保苗了。 “能收多少就多少,够自己吃就行了”,农民们普遍有这样的想法。农民不愿抗旱,看到电视镜头上消防官兵开消防车抗旱就不奇怪了。 五、结束语 干旱是自然现象,但在目前人类已掌控的科学技术面前,这已经不是什么不能克服的难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对此应常抓不懈,不能再临渴掘井。建议有关部门认真总结这些年来干旱制约农业的严重教训,将国有大小水库从承包人手里收回国有;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将国家用于补助种子、化肥、农药、农膜、添加剂、转基因等严重违背自然规律的费用直接向农民倾斜,让耕者有其利,从源头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图1 山东农村一带遗弃水利设施,建于上世纪70年代 (蒋高明摄) 图2 当年的人间奇迹红旗渠如今流淌的是污水 (蒋高明摄)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6341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震前常出现的异常现象
热度 2 qujiangwen 2011-3-12 14:13
1、地下水异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2、生物异常 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等等。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磨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磨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人要在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才能感觉到,而动物则不然。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状,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狗哭狼吼等异常现象。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动物反常的情形,人们也有几句顺口溜总结得好: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3、气象异常 人们常形容地震预报科技人员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这的确有道理。地震之前,气象也常常出现反常。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躁,久旱不雨或霪雨绵绵,黄雾四塞,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等等。 4、地声异常 地声异常是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声音。其声有如炮响雷鸣,也有如重车行驶、大风鼓荡等多种多样。当地震发生时,有纵波从震源辐射,沿地面传播,使空气振动发声,由于纵波速度较大但势弱,人们只闻其声,而不觉地动,需横波到后才有动的感觉。所以,震中区往往有"每震之先,地内声响,似地气鼓荡,如鼎内沸水膨涨"的记载。如果在震中区,3级地震往往可听到地声。地声是地下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所含的液体、气体运动变化的结果,有相当大部分地声是临震征兆。掌握地声知识就有可能对地震起到较好的预报预防效果。 5、地光异常 地光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光亮,其颜色多种多样,可见到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混合色,如银蓝色、白紫色等,但以红色与白色为主;其形态也各异,有带状、球状、柱状、弥漫状等。一般地光出现的范围较大,多在震前几小时到几分钟内出现,持续几秒钟。我国海城、龙陵、唐山、松潘等地震时及地震前后都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发光现象。地光多伴随地震、山崩、滑坡、塌陷或喷沙冒水、喷气等自然现象同时出现,常沿断裂带或一个区域作有规律的迁移,且与其他宏观微观异常同步,其成因总是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 目前我们所掌握的地光异常报告,都在震前几秒钟至1分钟左右。如海城地震,澜沧、耿马地震等都搜集到了类似的报告。 6、地气异常 地气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雾气,又称地气雾或地雾。这种雾气,具有白、黑、黄等多种颜色,有时无色,常在震前几天至几分钟内出现,常伴随怪味,有时伴有声响或带有高温。 7、地动异常 地动异常是指地震前地面出现的晃动。地震时地面剧烈振动,是众所周知的现象。但地震尚未发生之前,有时感到地面也晃动,这种晃动与地震时不同,摆动得十分缓慢,地震仪常记录不到,但很多人可以感觉得到。最为显著的地动异常出现于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之前,从1974年12月下旬到1975年1月末,在丹东、宽甸、凤城、沈阳、岫岩等地出现过17次地动。 8、地鼓异常 地鼓异常指地震前地面上出现鼓包。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7.9级地震前约半年,甘孜县拖坝区一草坪上出现一地鼓,形状如倒扣的铁锅,高20厘米左右,四周断续出现裂缝,鼓起几天后消失,反复多次,直到发生地震。 与地鼓类似的异常还有地裂缝、地陷等。 9、电磁异常 电磁异常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异常。最为常见的电磁异常是收音机失灵,在北方地区日光灯在震前自明也较为常见。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前几天,唐山及其邻区很多收音机失灵,声音忽大忽小,时有时无,调频不准,有时连续出现噪音。同样是唐山地震前,市内有人见到关闭的荧光灯夜间先发红后亮起来,北京有人睡前关闭了日光灯,但灯仍亮着不息。 电磁异常还包括一些电机设备工作不正常,如微波站异常、无线电厂受干扰、电子闹钟失灵等。 地震宏观异常在地震预报尤其是短临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松潘、平武7.2级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广大群众曾观察到大量的宏观异常现象,为这两次地震的成功预报提供了重要资料。不过也应当注意,上面所列举的多种宏观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预兆。例如:井水和泉水的涨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关,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响, 井水的变色变味可能因污染引起,动物的异常表现可能与天气变化、疾病、发情、外界剌激等有关,还要注意不要把电焊弧光、闪电等误认为地光,不要把雷声误认为地声,不要把燃放烟花爆竹和信号弹当成地下冒火球。 一旦发现异常的自然现象,不要轻易作出马上要发生地震的结论,更不要惊慌失措,而应当弄清异常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和有关情况,保护好现场,向政府或地震部门报告,让地震部门的专业人员调查核实,弄清事情真相。 (2)地震的微观异常 人的感官无法觉察,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到的地震异常称为地震的微观异常,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地震活动异常:大小地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大地震虽然不多,中小地震却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动的特点。有可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地形变异常: 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某些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小的位移,借助于精密的仪器,可以测出这种十分微弱的变化,分析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地球物理变化: 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及其周围岩石的物理性质可能出现一些变化,利用精密仪器测定不同地区重力、地电和地磁的变化,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地下流体的变化: 地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岩层中所含的水)、石油和天然气、地下岩层中还可能产生和贮存一些其它气体, 这些都是地下流体。用仪器测定地下流体的化学成份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们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个人分类: 兴趣爱好|19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下水流动和补给更新模式的水文地球化学示踪
kejidaobao 2011-2-28 15:47
地下水是地球上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构成全球水循环过程的重要环节,它分布广泛、水量和水位动态相对稳定、水质较好、便于开发利用和不易受污染,是农业灌溉、工矿企业和城市用水的重要水源。 地下水中的化学组分(包括水化学离子和同位素等)蕴含了地质历史发展演化的一些证据,将其作为地下水流动和补给更新过程的示踪剂时,其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化规律能够很好地反映和刻画区域与局部地下水流动系统的特征。因此,地下水中的化学成分组成不仅能反映水质问题,而且在地下水量和地下水文过程研究中也有重要作用。基于此,用水文地球化学技术和同位素示踪技术对地下水的相关水文过程进行研究,是目前国内外地下水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冲洪积平原和盆地地下水中的各种水化学成分通过输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获取,并通过水—岩作用或与岩层中的水混合而发生变化,其中的钙(Ca)和锶(Sr)及其同位素在揭示水—岩作用和水文地球化学演化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研究北京平原区300m以内的第四系地下水中的Ca和Sr及其同位素的空间分布,以及各参数间的相互关系,探索了它们的来源和浓度受控因素,进而为地下水流场、年龄和滞留时间的定量研究及率定提供了参考依据,并为刻画地下水的流动和补给更新模式提供了佐证。 《科技导报》2011年第6期17~20页刊登了翟远征、王金生等的论文“北京平原区第四系含水层中水—岩作用的锶同位素示踪”。本期封面中,底图反映了自然界地下水补给、径流、储存和排泄的一般规律,模型底图勾勒出的线条和标出的数字反映了用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和同位素示踪技术对地下水流动和补给更新模式进行示踪的基本原理,以及几个重要相关参数间的相对数量关系。图中数字指深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的数据一般要小2个数量级。图形由翟远征绘制,数据由“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循环再生能力研究”课题组提供。本期封面由严佳君设计。(责任编辑 吴晓丽)
个人分类: 栏目:封面图片说明|3855 次阅读|0 个评论
Journal of Hydrology: 塔河下游河岸带地下水对生态输水的响应
热度 3 htam 2011-2-4 22:31
由于水资源紧缺,塔里木河下游生态正处于严重退化之中。大批胡杨树死亡、沙漠化加剧。为了减缓生态退化,国家从2000年起,花费巨资(107亿元)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迄今已经累计调水23亿方。在内陆干旱区开展大规模人工补给地下水的生态修复工程,举世罕见。然而,这项史无前例的生态工程给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未来生态走势如何?这是政府和科技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水资源项目资助下,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庞忠和研究员课题组自2005年起对塔里木河流域水循环与生态开展了系统的同位素水文学研究。该课题组培养的博士生黄天明与庞忠和研究员合作发表的关于塔河下游地下水的文章最近发表于国际水文学权威刊物 Journal of Hydrology (Huang T and Pang Z. 2010. Changes in groundwater induced by water diversion in the Lower Tarim River, Xinjiang Uygur, NW China: Evidence from environmental isotopes and water chemistry. Journal of Hydrology 387: 188-201)。,该成果对于评估调水对于缓解生态退化的效果、调水方式的优化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基于对下游9个地下水监测剖面的40个观测井开展的现场观测,作者对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6个土壤剖面开展了系统的水化学、氢氧稳定同位素和氚含量采样和综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经过8次应急输水,在距离河道700m以内地下水位呈上升趋势; (2)地下水的含盐量受河水含盐量、前期地下水含盐量、含水层含盐量、包气带含盐量及水动力条件综合影响,总体呈下降趋势; (3)下游河岸地下水受现代水补给(包括调水补给和1960s以来补给)的范围十分有限,从上到下分别距河道600-200m以内,小于水位上升区域,说明水位上升是由压力传导而非水分子本身补给; (4)下游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位于大气降水线以下,又平行于降水线,表明入渗过程中的等量蒸发作用; (5)适于下游主要植被(胡杨、红柳)生长的最小地下水埋深(小于5m)面积十分有限,在距离河道200m以内,且向下游逐渐减少; (6)干旱河岸生态系统是历史时期由于季节性洪水等形成的。调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但仍不能阻止其退化的总趋势。 作者据此对塔里木河调水修复生态工程提出以下建议:(1)从全流域水资源统一利用和管理着眼,制定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方案,保证输水的继续;(2)进一步对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水动力条件、包气带、水化学及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进行研究。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3693 次阅读|6 个评论
Hydrological Processes:塔里木河中游河岸地下水补给与生态修复
热度 2 htam 2011-2-4 22:28
为了减缓塔里木河下游生态退化,从2000年起,国家投资107亿元实施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调水工程,迄今已经完成十次调水,累计调水量23亿方。在极端干旱区开展如此规模的生态修复工程,国内外实不多见。它作为超大型的水循环试验,为开展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作用、地下水人工补给、有效示踪剂选择等科学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科研机会。 地质地球所 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庞忠和 研究员课题组对塔里木河流域开展了干旱区跨流域调水和大规模人工补给地下水的同位素水文学研究,其对塔里木河中游的研究成果即将刊登在国际SCI收录刊物 Hydrological Processes 上(Pang et al. Diminished groundwater recharge and circulation relative to degrading riparian vegetation in the middle Tarim River, Xinjiang Uygur, Western China. Hydrological Processes , 2010, 24: 147-159)。该成果对于评估通过调水缓解生态退化的效果、对调水方式加以优化以实现节水高效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该文基于对中游5个地下水监测剖面的29个观测井开展的现场观测,以及对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的系统采样和水化学、氢氧稳定同位素和氚含量的综合研究,研究得出以下认识:1)塔里木河中游河岸含水层受线性生态输水影响范围有限,从上到下分别距河道500-1600 m以外的地下水不接受现代水补给;2)现代水补给地下水范围与植被分布关系密切,有补给则生长得更好;3)地下水位埋深和含盐量总体上均较大,中游大面积的生态将进一步退化;4)塔里木河胡杨林下游有18万亩,中游却有170万亩,中游的生态退化很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危机。 作者据此对塔里木河调水修复生态工程提出以下建议: 1)为防止季节性洪水漫溢以及向下游输送更多水量,在塔里木河中游400公里河道北侧修建的堤防可能影响地下水的补给,对中游胡杨林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需要进一步评估;2)对于中游地下水循环属性及其与生态的关系开展系统研究;3)随着博斯腾湖丰水期的退去,需要研究生态输水在频率与数量上的保证途径;4)从全流域水资源统一利用和管理角度出发,制定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方案。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3988 次阅读|11 个评论
澳大利亚Flinders大学博士后信息(地下水)
shangsh 2010-10-20 19:54
POSITION DESCRIPTION Postdoctoral Fellow/National Centre for Groundwater Research and Training SCHOOL OF THE ENVIRONMENT Vacancy Reference No: 10265 Major Cost Centre: School of Environment Organisational Unit: National Centre for Groundwater Research and Training (NCGRT) Classification: Research Academic Level B Salary Range: $73 969 to $87 836 pa (wef 20 November 2010) Superannuation: Employer contribution of 17% of salary Employee contribution of 7% of salary Total Remuneration Package: $86 544 to $102 768 p.a. The total remuneration package includes salary and employer superannuation contributions. Employment Type: Fixed-term, full-time (3-year appointment) Supervisor (Title): Dr. Huade Guan (Senior Lecturer), Program 4, NCGRT Closing date: 11.00 am Monday, 22 November 2010 POSITION DESCRIPTION
个人分类: 工作|4774 次阅读|2 个评论
水文地质学基础和地下水水文学讲义
xcl2822 2010-10-10 21:42
肖长来,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10-10-10 前天对本科生免试硕士生进行了面试,感觉总体表现不错,但在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概念的把握及灵活应用方面还需要加强。将水文地质学基础(地下水水文学)讲义进行了初步整理完善,以便于大家参考。 0.1 课程的目的与内容 0.1.1 课程的目的 目的是使学生能系统地获得地下水的形成、埋藏、交替循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要求 学生掌握地下水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种地下水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0.1.2 课程的主要内容 通过课堂讲课、课外作业、室内实验和讨论, 主要传授地下水的功能,水文循环及其影响因素,岩石的空隙类型及其中的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 达西定律和包气带地下水运动的规律,地下水形成的化学作用及水化学分析表示方法,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地下水系统,地下水动态与均衡,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的基本特征。 0.1.3 课程成绩 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20~30% ,由平时作业、出勤率、实验课和习题课的成绩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 70~80% 。 0.2 水与水文科学 0.2.1 水 地球表层的水 (Water) 是由地球内部逸出的,经过 35 亿年的积聚和演变,逐渐形成今天的水圈( Hydrosphere )。 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是地球上生命的源泉和生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需物质。 Water is the liquid that descends from the clouds as rain, forms streams, lakes and seas, and is a major constituent of all living matter; it is an odorless, tasteless, colorless, very slightly compressible liquid made up of a combination of hydrogen and oxygen (GW, GG). 地球上现有 13.86 10 8 km 3 的水,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分布于地面、地下和大气中,形成地表水 (surface water) 、地下水 (Groundwater) 和大气水 (atmosperic water) ,其中淡水 (fresh water) 仅占 2.53% 。 地球的层圈可以分为多个,主要包括岩石圈( lithospherre )、水圈( hydrosphere )、大气圈( atmosphere )和生物圈( biosphere )。 0.2.2 水文学 水文学 (Hydrology) 是关于地球上水的起源、存在、分布、循环、运动等变化规律,以及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知识体系。 按《水文学及水文测验术语标准》( BG/T50095-98 ),水文学是研究存在于地球上的大气中和地球表面以及地壳内的各种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的学科,包括水体的形成、循环和分布,水体的化学成分、生物、物理性质以及它们对环境的效应等。 Hydrology is the study of the occurrence, distribution, and chemistry of all waters of the earth(HG). Or hydrology is the science dealing with the properties, distribution, and circulation of water(CG). 0.3 地下水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 0.3.1 地下水 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狭义上指 赋存于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 。 Ground water is the water contained in interconnected pores located below the water table in an unconfined aquifer or located in a confined aquifer. 0.3.2 水文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物理及化学性质、运动规律、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科学。 Hydrogeology (geohydrology) is the study of the interrelationships of geologic materials and processes with water, especially ground water. (1) 水文地质学 (hydrogeology) 是从寻找和利用地下水源开始发展的,围绕实际应用,逐渐开展了理论研究。目前已形成了一系列分支。 (2) 水文地质学原理 又 (principle of hydrogeology) 称为 普通水文地质学 ,研究水文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学科。 (3) 地下水动力学 是研究地下水的运动规律,探讨地下水量、水质和温度传输的计算方法,进行水文地质定量模拟。这是水文地质学的重要基础。 地下水水文学 是运用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原理,研究地下水形成、运动、水情和地下水资源的水文学分支学科。它和水文地质学关系密切,但内容各有侧重。 (4) 水文地球化学 (hydrogeochemistry) 是水文地质学的另一个重要基础。研究各种元素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和富集规律,利用这些规律探讨地下水的形成和起源、地下水污染形成的机制和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和变化、地下水与矿产形成和分布的关系,寻找金属矿床、放射性矿床、石油和天然气,研究矿水的形成和分布等。 (5) 供水水文地质学 (water supply hydrogeology) 是为了确定供水水源而寻找地下水,通过勘察,查明含水层的分布规律、埋藏条件,进行水质与水量评价。合理开发利用并保护地下水资源,按含水系统进行科学管理。 (6) 矿床水文地质学 (mine hydrgeology) 是研究采矿时地下水涌入矿坑的条件,预测矿坑涌水量以及其他与采矿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 (7) 农业水文地质学 (agrohydrgeology) 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为农田提供灌溉水源进行水文地质研究;另一方面为沼泽地和盐碱地的土壤改良,防治次生土壤盐碱化等问题进行水文地质论证。 地热是一种新的能源,如何利用由地下热水或热蒸汽携至地表的地热能,用来取暖、温室栽培或地热发电等,以及地下热水的形成、分布规律,以及勘察与开发方法等,是水文地热学的研究内容。 (8) 区域水文地质学 (regional hydrgeology) 是研究地下水区域性分布和形成规律,以指导进一步水文地质勘察研究,为各种目的的经济区划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9) 古水文地质学 (paleohydrgeology) 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地下水的形成、埋藏分布、循环和化学成分的变化等。据此,可以分析古代地下水的起源与形成机制,阐明与地下水有关的各种矿产的形成、保存与破坏条件。 表 0-1 地下水水文学的发展过程 时期 年代 理论或公式 备 注 萌芽时期 ~1600 1856 年以前 奠基时期 ( 1600~1945 ) 稳定流 1856 Darcys Law Q=KAdh/dl, Q=KI 1863 Dupuit Equation Q=2 p KMs w /ln(R/r w ) 1870 Theim Equation Q=2 p bK(h 2 -h 1 )/ln(r 2 /r 1 ) 1886 Forchheimer Flow Net (1885) 1928 Mainzer Leaky aquifer 非稳定流 1935 Theis equation S=Qw(u)/4 p T,Q=4 p Ts/W(u) 1937 美国 . 马斯可特 (Muskat, M.) The flow of homogeneous fluids through porous media 发展时期 ( 1946~ 今) 非稳定流 1945~1960 Jacob- Hantush Equation Unsteady Flow to wells in Unconfined Aquifer 1954 Boulton 非饱和带滞后释水现象 1956 Stallman 数值法、电算 1960s Walton 数值法、电算 1972 Bear, J. Dynamics of fluids in porous media 1972 Neuman 潜水非稳定流公式 1979 Bear, J. Hydraulics of Groundwater 1980s Modflow 1990s Visual MODFLOW 1990s Visual Groundwater 1990s GMS 水文地质学基础(地下水水文学)讲义
个人分类: 教学实践|1054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地下水流场变化及对地面沉降发展的影响
gongshiliang 2010-8-23 22:01
Change of Groundwater Seepage Field and its Influence on Development of Land Subsidence in Shanghai 龚士良 . 上海地下水流场变化及对地面沉降发展的影响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9, 20(3):1-6. 全文浏览: 上海地下水流场变化及对地面沉降发展的影响
个人分类: 地面沉降|3131 次阅读|0 个评论
食品安全:中国缺水情势告急,华北地区的蓄水层已被近乎抽干
scienceasia 2010-7-25 21:11
英文原文地址: 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ntent/full/sci;328/5985/1462-a?maxtoshow=hits=10RESULTFORMAT=fulltext=Water+Shortages+Loom+as+Northern+China%27s+Aquifers+Are+Sucked+Drysearchid=1FIRSTINDEX=0resourcetype=HWCIT 北京 三年前在中国北部的内蒙古地区考察时,骆亦其被当地的情况惊呆了。近些年,过度放牧导致草地干枯甚至已经沙漠化。对此,骆亦其早有预见。但是,让这位奥克拉荷马大学(位于诺曼市)的生态学家深感震惊的是,古老的河床边上种满了了水稻。农民居然从深含水层取水浇灌这种地球上最饥渴的农作物。 显然,农民并没有得到充分科学的指导,骆亦其表示。 在中国所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中,对民生和食品安全最大的威胁来自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中国淡水资源量为人均222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多年以来,中央政府一直在关注河流流量降低和人口增长的问题,但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另一个日益严峻的事实:正在消失中的地下水。这是一个眼不见,心不烦的问题,清华大学(位于北京)常务副校长、环境科学家陈吉宁表示。 这一问题在华北平原(NCP)地区尤为严重,华北平原地区涵盖了北京、天津两市和其他六个省份。在过去的40年间,华北平原地下水位不断地下降,算上降水的补充量地下水已超采达1200亿立方米,中国科学院(CAS)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位于北京)的水文学家刘昌明表示。预计许多水井将在未来数十年内干枯;如果这一切真的发生,中国13亿人口中的10%将面临粮食短缺的危机,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位于华盛顿)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警告说。 直到最近,中国政府寄希望于一整套大规模的工程解决问题。总投资达750亿美元的南水北调工程仍在建设中,项目将从长江流域调水到干旱缺水的北方地区(《科学》,2006年8月25日,第1034页)。但所采取的措施并不能再被视为足够。面对这与日俱增的危机,中国政府正在努力加强监控和地下水管理方面的科学建议,刘昌明表示。今年年初,为更好地研究地下水资源,科技部启动了耗资440万美元、为期五年的项目。该项目是政府的转变态度的最新标志,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位于北京)水文地质科学家庞中和如是说。一项更为浩大的工程也即将浮出水面:总投资2.5亿美元开展科学监测井打孔,以监测地下水位和水质。 中国面临的水资源危机更多的是自酿苦果。成书于600多年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曾描绘,华北平原北部的海河流域地区是一片芦苇丛生的湿地。这一富饶的区域一直是开发生产的主要目标;为了扩大河流的取水,华北平原地区的机井数由19世纪60年代的1800眼猛增至20世纪末的70万眼,刘昌明表示。水资源迅速开发也带来了极大的好处,比如将华北平原转变为中国小麦和玉米的主要产区,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同时任职的地理学家梁顺林表示。 跨海河流域,在降水补充的基础上每年约有 50%以上的浅层地下水被消耗。在饱和区,过量的机井正在导致深层地下水的消耗殆尽,这将需要更长时间方可填补。随着华北平原逐日干涸,造成了地面裂纹、地面裂缝以及平均1米的地面沉降。几年前,刘昌明团队采用放射性碳测年技术进行研究时,惊奇地发现正在被抽取的华北平原的深层地下水居然已经为30000年前的地下水。这将需要同样长的时间才能补充深层地下水,刘昌明表示。 危机之地。 位于中国北方的河北省境内,工程师正在调查的一处因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的地面裂缝。 图片提供:中国新闻图片网 (CNSPHOTO) 点击查看大图 为了保护水资源和维护食品安全,科研人员建议加强水资源保护、完善水价政策并合理指导农业生产。增长中的农业种植和家畜几乎占全国用水量的66%,刘昌明表示。农业上节约用水方案应该马上实施,包括滴灌、喷灌以及免耕种植等手段,能够有效的降低水资源蒸发, 奥克拉荷马大学(位于诺曼市)的地形生态学家肖向明表示。梁顺林还补充道,研究人员应该努力开发能够较少蒸发水份并且更为抗旱的农作物。 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和东线在2014年完工之后,可能会暂时缓解华北地下水的现状。我们可以保存部分地下水,需要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用,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钱易认为。但是,南水北调中的水应该被看做补充性资源,刘昌明表示,第一步应该是有效地使用地方水资源。 另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依赖于获取更全面的信息。蓄水层存储量、补充量和水用量等可信赖的数据很难获得,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总工程师李文鹏表示。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政府主要依靠农民的非标准化的井进行监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土资源部和水利部正在制定一个方案,现在已经进入到最终评审阶段,有望今年能够开始推行。在这个方案里,全国将开凿20 000口以上的监测井,主要仍分布在北方地区。每口井都将跟踪水位、水温、水质等信息,其中一半以上的井还会监测污染物和其他有害物质。遥感技术将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梁顺林表示。 现在是时候采取行动了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位于桂林)水文地质学家袁道先表示。政府应该立刻控制地下水消耗,否则这一问题不可能解决,刘昌明补充道。
个人分类: Science Magzine|306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下水动力学课件(2)-第一章 渗流理论基础
xcl2822 2010-4-8 17:27
肖长来,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10-4-7 第一章 渗流理论基础 1.1 渗流的基本概念 1.2 渗流基本定律 1.3 岩层透水特征及水流折射定律 1.4 流网及其应用 1.5 渗流连续方程 1.6 渗流基本微分方程 1.7 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1.1 渗流的基本概念 1.2 渗流基本定律 1.3 岩层透水特征及水流折射定律 1.4 流网及其应用
个人分类: 教学实践|548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北京投资8千多万建“地眼”监测地下水
pony1984621 2010-4-7 20:38
北京投资 8 千多万建 地眼 监测地下水 CCTV.com 2010 年 03 月 31 日 13:20:45 从北京市地勘局获悉,历时 3 年、总投资 8476 万元的北京平原区地下水环境和重要污染源监测网日前建成, 1182 个 地眼 实时监测京城地下水,这意味着北京率先建成国内最全面、最先进的平原区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系统。 这个由 1182 眼监测井构成的区域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和重点污染源监测网,在全面监控平原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同时,大大地提高了北京在地下水环境污染方面的监控能力,为研究制定地下水污染整治方案、加强水污染和水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北京市地勘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节约资金、避免重复建设,监测网充分吸纳和利用全北京市原有监测井资源,整合了市域范围内监测井 685 眼,补充建设了 137 眼监测井,共建成 822 眼监测井,控制面积达 6900 平方公里,覆盖平原区(含延庆盆地),监测层位包括浅、中、深层的区域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平面控制精度达 1 : 5 万比例尺。同时,地勘部门还建成了全北京市重点污染源监测孔 360 眼,监控北京市平原区重点污染源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我们选取对地下水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污染指标和污染途径具有典型性,且污染物排放规模较大的污染源作为主要监控对象。 北京市地勘局有关负责人说,工业污染点源包括市级工业开发区 15 处,涵盖纺织印染、食品加工、医药制造、石油化工、纤维橡胶和塑料制品、机械和汽车制造、冶金、热力生产、造纸印刷和电镀业等 10 个门类的大型工矿企业 31 个,大规模污水处理厂 2 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3 处、规模大且处于水源区的生活垃圾填埋场 4 处、开放时间较早且位于地下水集中开采区的高尔夫球场 2 处等;污染线源包括排污及污染严重的河流如凉水河、北运河,并将城市主要地下水源区的永定河、潮白河河道纳入监测范围,污染面源主要选取历史农业污灌区及再生水主要利用区,如房山、大兴、通州。 据悉,全北京市平原区重点污染源监测网的形成,改变了单一监测地下水质量的现状,实现了从源头监控地下水污染的专项目标,这种全方位针对污染源的地下水监测设施在全国还是首创。
个人分类: 转载精品|23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初探
keyman1212 2010-4-1 14:30
0 引言 承载力的概念来源于生态学的研究。早在 1921 年帕克和伯吉斯就在有关的人类生态学研究中,提出了承载力的概念。他们认为,可以根据某地区的食物资源来确定区内的人口承载力。 80 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并已被广泛采用,其定义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它自然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护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下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资源承载力主要是探讨人口与资源的关系,其研究较早且比较充分的是土地承载能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涉及到许多资源领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起步较晚,就其概念而言,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国外 大多可在评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中简单提及了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 , 例如 Rijiberman. J 等用水资源承载力作为城市水资源安全保障的衡量标准 ; Joardor 等从供水角度对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相关研究 , 并将其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当中。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 , 1985 年新疆水资源软科学课题组提出水资源承载力定量计算方法为我国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开始。其主要成果有 : 施雅风等 1992 年对乌鲁木齐河流域水资源进行了量化分析和研究 ; 许有鹏 1993 年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新疆和田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 ; 针对模糊综合评价法中评价指标权重存在主观随意性的问题 , 傅湘( 1999 年)等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 ; 徐中民 (1999 年 ) 、李丽娟 (2000 年 ) 、贾蝾 (2000 年 ) 、曲耀光 (2000 年 ) 、秦莉云 (2001 年 ) 、巫春平 (2007 年 ) 等分别对张掖地区、柴达木盆地、关中地区、黑河流域、淮河流域和甘肃省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研究 - 。夏军 (2002 年 ) 、龙腾锐 (2002 年 ) 、陈鲁莉 (2006 年 ) 等在对我国各地区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中,水资源承载力的有关理论又得到了新的发展,提出了对水资源承载力内涵的新认识。在这些概念中地下水资源往往只是作为一个供给水源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中有所提及,并没有单独作为一个概念提出过。文章将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16 地市为例进一步讨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 1 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现阶段供水水源主要为地表水,然而地表水易收到人类活动影响,其现实例子就是近年国内发生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从 2005 年 11 月 13 日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导致其下游哈尔滨地区断水数日到 2009 年 02 月 20 日盐城某化工厂违规排污导致城区长时间大面积断水,从 2003 年巢湖开始出现蓝藻大面积聚集暴发到 2007 年 06 月 19 日无锡是太湖水源受到蓝藻的污染而很多自来水受到污染,可以看出对外界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响应迅速的地表水,易受到这类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影响。虽然目前政府通过立法等措施加强对这类事件诱发者的管理,但是仍旧不能排除这类事件发生的可能,而且,该地区现在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已经接近极限,因此有必要建立适当的应急机制应对上述类似的突发性事件等。 长江三角洲地区普遍发育有巨厚的第四系地层,根据以往的调查显示,该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含水系统发达并且相对独立,因此,地下水水源作为一种清洁水源是最适合上述应急重任的。 综合上述分析,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如 图 1 )为:在现有科技、经济发展水平,在现有人口规模下,地下水作为后备水源地,在应急状态下,能为当地经济活动正常开展、人民生活正常所提供的保障能力。 图1 地下水承载力概念提出图 Fig.1 Groundwater carrying capacity concept 2 地下水水资源承载力的内容 2.1 承载对象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承载对象是:应急状态下,保证全区人民正常的日常生活及正常经济活动。 2.2 承载条件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承载条件是:现有工程技术条件下,保证应急状态时全区日常生活、经济活动能正常进行,不至于因用水中断导致人民生活及经济活动受到影响,并且不会因为短时间的抽取地下水而导致地下水系统受到破坏及产生严重的环境负效应。 2.3 承载体 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承载体为:应急状态下,当地地下水资源总量,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现在提到的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与以往提出的地下水可利用资源量不同。应急状态下,含水系统人工释水时间较短,释水后人为控制补给,因此可以动用部分或全部的静储量。也就是说,应急状态下地下水可利用资源量大于一般时期地下水可利用资源量,并且接近地下水资源总量。 2.4 表现形式 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当突发性水事件发生后,水源地能短时间内提供足够的水资源满足生产生活使用。 3 地下水承载力的特征 3.1 资源量有限性 现阶段任何一种资源都不能算是用之不竭的,地下水资源同样,因此即使是在应急状态下当地地下水可利用资源量也是有限的,然而这种可利用资源量又不同于平时提到的地下水可利用资源量。这种资源量的有限决定于 它在一些水文地质及工程技术条件允许的地方甚至可以动用一些静态的地下水存储量来满足应急的需要,然而当应急状态过去后,要通过应有的技术手段将用掉的存储量补充回来,所以一定意义上说应急状态下地下水可以利用量要大于普通意义上的地下水可利用量。 3.2 时效性 当确定了当地应急状态下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后,根据当地现有供水状况,确定当地现有资源能够在应急状态下维持现状供水的最长时间。 3.3 应急频率有限性 地下水资源可再生条件及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这种应急供水在应急频度上有一定的限度。 4 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为例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多、社会经济活动强烈,耗水量巨大,供水压力越来越明显,为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可将地下水作为后备水源地来加以利用,然而按照传统意义上的地下水可利用资源量提供后备供水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会造成影响重大的环境地质问题如地面沉降、地裂缝等。 4.1 模型假设 根据现有资料以及项目进展程度,在进行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之前需作如下假设以方便计算: 1) 工程技术条件能满足现有规模的日取水量; 2) 由于现有工作程度及技术条件决定,假设区内现有地下水资源量即为地下水可利用资源量; 3) 区内各类耗水项目的耗水强度可算。 4.2 模型建立 作为应急水源,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包含供给量和供给时间两方面的内容(如图 2 )。引用上述假设,单位时间内的需水量就是现状单位时间的供水量,而供水时间则为现状地下水资源总量与现状单位时间供水量的比值。因此应急状态下供水时间 为: 式中 为地下水资源总量; 为当地耗水元素(如生活、工农业生产、商业、娱乐景观及生态环境用水等),即当地区域上第 i 类耗水项目的耗水强度; n 为当地耗水项目的总类数。 模型计算时,为方便表示,选取天为一个耗水单位时间,则可以用城市各类耗水项目的日耗水量来代替当地耗水元素。由于在特殊情况(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状态下,区内各行业对水资源产生的需求量不好控制以及政策性部分行业停止供水,所以假设应急状态下区内一切生产生活活动正常开展,则应急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需水量就是现状单位时间的供水量。 4.3 模型计算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为地下水作为后备水源,以应急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能力,包含应急时期可以调动的资源量、应急时间、应急频率三个方面的内容。应用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16 地市 2008 年《水资源公报》及《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对该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初步的评价。 表1. 2008 年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水资源量及耗水量一览表 (单位: 10 8 m 3 ) Table 1 List of water resources and water consumption of Y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ic zone in 2008 (Unit: 10 8 m 3 ) 省 城市 耗水量 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 重复计算量 净地下水资源量 江苏 南京 45.07 18.87 5.66 0.96 4.70 扬州 42.30 13.70 4.60 0.70 3.90 泰州 43.00 11.41 4.60 0.58 4.02 南通 51.40 16.01 8.18 0.82 7.36 镇江 36.50 10.36 2.63 0.51 2.12 无锡 45.70 12.54 3.12 0.64 2.48 苏州 86.00 27.39 6.79 1.30 5.49 常州 28.20 13.66 3.37 0.69 2.68 上海 上海 119.77 29.99 10.61 0.00 10.61 浙江 杭州 56.70 152.48 30.83 28.93 1.90 嘉兴 20.05 23.85 3.46 0.00 3.46 湖州 17.66 45.53 10.15 8.84 1.31 宁波 26.92 63.79 18.23 14.08 4.15 台州 16.34 66.94 0.81 0.00 0.81 绍兴 21.34 54.50 2.05 0.00 2.05 舟山 1.28 8.08 0.00 0.00 0.00 4.3.1 应急时期可以调动的资源量 对照上述假设,该地区应急状态下可以调动的地下水资源量应该接近当地地下水资源总量。依照 2008 年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各地市地下水资源量统计结果(如 表 1 ),应急状态下该地区应急水资源总量为 57.04 10 8 m 3 。 4.3.2 应急时间 由于各市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设备条件不同,因此各地日耗水量也不尽相同,各地市水平时期日耗水量如 图 2 所示。 根据上述各地市地下水资源总量以及不同用水水平下,粗略评价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各市在不改变社会经济活动的前提下,地下水作为水源地应急供水天数如 图 3 所示。从图上可以看出各地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各地在制定相应应急预案时也会各有所侧重。 图2 2008 年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各市平均日耗水量图 (单位: 10 4 m 3 ) Fig.2 Average daily water consumption in each cities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ic Zone in 2008 (Unit: 10 4 m 3 ) 4.3.3 应急频率 考虑到地下水库回灌设施的工程技术条件及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应急频率也会有所差异,但主要取决于当时的工程技术条件,而且会随工程科技条件的提高而不断提高。 图3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地下水应急能力对比图 (单位:天) Fig.3 Chart of groundwater emergency response capacity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ic Zone (Unit: day) 5 结语 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应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 1 应急状态下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 2 区域上仅使用地下水资源维持现状供水的最长供水时间; 3 区域上地下水资源能提供应急的频率,也就是地下水资源在人为干预下恢复的能力。 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供水水源为地表水(含部分过境水资源量)。然而地 表水受到人为影响反应迅速、表现强烈,区内多次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导致大面积的供水中断,因此区内需要建立稳定而且完善的应急机制,建立人工地下水库,对地下水进行人工调节,避免对地下水不合理的开发造成的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环境地质问题。 虽然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地下水资源作为应急水源地,水平用水量情况下,供给当地正常生活生产活动最少 12.23 天、最多达 62.99 天,因此当地地下水资源完全有能力满足应急状态下的需要,应对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Rijisberman, et al.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assessment of design and management of sustainable urban water system.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000, 129 (3). Harris Jonathan M, et al. Carrying capacity in Agriculture: Globe and regional issue.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9, 129 (3). 施雅风 , 曲耀光 . 乌鲁木齐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及其合理利用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1992. 许有鹏 . 干旱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研究 . 自然资源学报 , 1993, 8 (3). 傅湘 , 纪昌明 . 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9, 8 (2): 168-173. 徐中民 . 情景基础的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分析理论及应用 . 冰川冻土 ,1999, 21 (2): 100-106. 李莉娟 , 郭怀成 , 陈冰等 . 柴达木盆地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 环境科学 . 2000, 21 (3): 20-23. 贾蝾 , 蒋晓辉 , 薛惠峰等 . 缺水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模型研究 . 兰州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00, 36 (2): 114-121. 曲耀光 , 樊胜岳 . 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分析计算与对策 . 中国沙漠 ,2000, 20 (1): 1-8. 秦莉云 , 金忠青 . 淮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评价分析 . 水文 ,2001, 21 (3): 14-17. 巫春平 , 张济世 . 甘肃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 人民长江 , 2001, 38 (11): 135-137. 夏军 , 朱一中 . 水资源安全的度量 : 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与挑战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17 (3): 262-269. 龙腾锐 . 水资源承载力内涵的新认识 . 水利学报 ,2004 ,1(1): 38-45. 陈鲁莉等 .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综述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6. 4(3): 25-28. 周一新 . 城市地理学 . 上海 : 商务出版社 ,.1995, 68-78. Song, Jianjun, Zhang, Qingjie, Liu, Yingqiu. Analysis and suggestions on water resources security in 2020 in China . China Water Resources, 2004a, (9): 14 17.
个人分类: 未分类|2031 次阅读|2 个评论
西南百年大旱,我们如何应对?
gongdz 2010-3-26 16:08
1)对于极度缺水区或无水区,国家补助人民外出打工、上学、旅游;等旱情缓解再回归故里。这样做不仅可以刺激国家消费,还能救急。 2)对于重度缺水地区,国家组织军队送水,解决饮水问题。同时,注意水的循环利用。 3)对于中度缺水区,组织村民自救!
个人分类: 科学难题|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热交换对于地下水文生态系统的影响
helmholtz 2009-10-17 14:37
地下水是人类最重要的饮用水来源。同时地下水也越来越多地用于采热或冷却的目的,比如通过热交换器或地热设备。这些热利用对含水层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特别是对饮用水开发的潜在风险,迄今未见研究调查。在一项被生命科学基金会资助的试点研究中,地下水生态所的科研人员首次从水文、微生物和动物系参数等方面,对一处被用于大规模工业冷却之目的的无污染 乏 营养的含水层进行了系统观测。 科研人员们发现,释放到含水层的热量对各项监测的理化参数并无显著影响。只有地下水的生物多样性出现受温度影响的变化。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水生生物数量则急剧下降。但温度引起的生物变化在各个季节和全部空间实际上不到平均量的 10 %,可以说非常地小。热扩散似乎对于未受污染蓄水层、在研究观测的温度环境下,对地下水生态系统的功能并没有产生不利影响,也没有给地下水水质和饮用水利用带来危害。 这些与水务管理部门以及水产业各利益方代表共同合作取得的成果,为地下水利用技术的科学立法和优化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一因此是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和水资源保护的重要前提条件。 原始文献: Brielmann H. et al., FEMS Microbiol. Ecol. 68, 273-286 (2009)
个人分类: 2009年科技新闻|2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发:地下水领域博士生、博士后信息(澳大利亚地下水研究中心)
shangsh 2009-9-7 16:43
Massive recruitment in groundwater As our CGS friends and colleagues know, the CGS is now part of the National Centre for Groundwater Research and Training (NCGRT). We are pleased to continue and expand our short course program together with this exciting new Centre. The short courses will continue to operate on the same business model that has been so successful for the CGS. The NCGRT has $55M in funding to spend on research and research training over five years. The NCGRT is recruiting now for about 170 Honours, PhD, Postdoc and Technical and Research positions at universities around Australia. We are inviting Expressions of Interest from Australian and overseas candidates. This is the largest coordinated recruiting drive ever undertaken in groundwater in Australia. You can help us to spread the word. Initial EOIs close on Wednesday 16 September. Please click here for a copy of the advertisement which appeared in The Australian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 on Wednesday 2 September (page 3). Detailed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on the Centres website: www.groundwater.com.au Ann-Maree O'Connor, Executive Officer National Centre for Groundwater Research and Training Located at Flinders University, GPO Box 2100 Adelaide SA 5001 Room 1304, Physical Sciences Building Phone: (+61 8) 8201 3744 Fax: (+61 8) 8201 5624 Email: ann-maree.oconnor@flinders.edu.au Mobile 0411 500 203 www.groundwater.com.au
个人分类: 科研记录|5465 次阅读|1 个评论
有关渗漏井问题
fanxiaoyingz 2009-8-28 00:58
有关渗漏井问题 我国北方地区黄土层和黑土层厚,但是特别干旱,城市缺水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有许多城市和周边地区的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有没有一种办法增加地下水的水位呢? 北方降雨季节集中,变率大,一般情况下七八九三个月和冬季的降水较多,有多余的水流入河流,或者蒸发掉。那么能否把这些水经过一个途径汇入地下,汇入地下后地下水位上升,同时压应力增加,这样土地下陷问题也会解决,城市吃水问题也可以缓解。 在水保上,通常在农村和山区用水窖、陂塘、水池、淤地坝、谷坊和水平梯田来蓄水,调节降雨不均带来的干旱,在各地成绩很显著。但是这些东西不能有效地补给地下水。尤其是城市及其周围不适合。但是城市有很需要水,怎么办? 以上设施不行的原因是占地太大,而且是露天的。城市需要占地少,隐蔽的下渗设施。 这个设施在不在呢?目前看似乎没有看见。 我设计这样一种井,叫渗漏井,这种渗漏井专门引洪水下渗,而且应该在几十年之内不能淤积满,不能失去渗漏功能,而且口径小,露天看不见。 具体做法是这样:在城市周边季节性径流汇流的地方打井,口径不超过一米,深度应该超过 10 米,或者直接打到接近地下水层(总之很深),然后用水泥预制的带有许多孔的水泥管相连接下入井中。管孔应该很多,每隔 10 厘米一个,孔径大小如核桃足够,然后把井里面用鹅卵石填满,外面用土填埋,上面留出 2 米左右,把管口用塑料窗纱封好。在城市管口应该和地下水管、干净的下水道、排水沟相连接。这样,在雨季多雨季节产生的径流,会大幅度地渗入这种井中,然后通过井壁上的接触孔渗入地下的土壤。这样,地下水自然就多了。 很明显,这种井的数量应该很多。在城市里应该几百米就有一个,广泛的布设在公路下面,街道下面,居民区里面,荒山的坡脚,沟谷下部等。 这种井不仅能够专门用于增加地下水,而且能够在雨水季节用于排洪,排水积水。我最近几年发现不少地方的城市缺乏排洪设施,那种下水道,地下排水沟要么淤积严重,失去功能。要么许多城市就根本没有设计足够的排水设施(例如西安),要么有些城市的位置比河床还高(比如宝鸡),所以问题很突出。到了雨天街道上到处是水的地方很多,既影响交通,有引起财产损失。公路上的径流流出了路基,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路基冲毁问题,如果在路上或者旁边设计渗漏井,这个问题基本能解决。 另外,北方地区现在有许多过去的水井是干枯的,许多人把它们填埋了,这样做对不对?我觉得还是改造成渗漏井比较好。例如李国安带引他的钻井队在内蒙古、山西和河北地区打了好多井,这些井现在有许多报废了,能不能该造成渗漏井?我想完全可以,只要不影响以后农业生产和将来的建筑。 可以看出,别的井是冒水的,打水用的,而这种独特的渗漏井的作用却和一般井的作用完全相反。是为了下渗,不是为了打水,所以这种井不需要暴露在露天,也不需要太深,也不需要在有地下水的地方。 这种渗漏井还有净化水质的作用,通过下渗,再通过逐步渗透过滤,最后从别的水井里出来的时候应该就是甘甜的了。所以,渗漏井的位置一定要远离污染源,也不能把不能简易净化的污水引入渗漏井。如果为了净化泥沙水,那么可以使用该井。
个人分类: 气候生态|3223 次阅读|1 个评论
汶川地震的小故事 (5): 干枯河床上喷出百米黑色水柱
热度 1 majorite 2009-5-26 08:48
干枯河床上喷出百米黑色水柱 嵇少丞 汶川县映秀镇拉丝厂工人董勇先生,地震时看到岷江干枯河床上喷出很高的黑色水柱, 从岷江河床一直喷到山上通讯基站,足有100多米高。董勇一口气从车间里跑到岷江边,张开嘴巴呼吸,结果吸了一嘴黑水。水柱喷过之后,岷江里有一大堆黑色的淤泥,呈伞状堆积在那里。喷出黑色水柱的地方位于公路的92公桩 (里程标识石桩) 处,靠近蔡家岗村。这段岷江河床之所以干枯, 是因为上游几公里处有一座电站,大坝常年不开闸,河床就干枯了。 地质考察查明,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在该处通过,断层错动破坏了地下不透水层(断层泥),圈闭在不透水层之下的高压流体在断层错动的那一霎那迅速地冲出地表,喷至空中。由于当地地下的不透水层是三叠纪的须家河组含煤页岩地层,煤溶到高压流体之中,故成黑色。喷出地表后,流体的压力聚降,原先悬浮于流体中的固态颗粒就在地表喷水口的周围沉积下来,形成伞状的黑色淤泥堆积。 横跨紫坪铺水库的庙子坪大桥,其桥墩高100余米, 建成后桥面换离水面近40米高。在512大地震中, 大桥中间一截长约50米的桥面突然断落库底。目击者说,那段桥面不是被地震震下去的, 而是被水库里突然喷出的水柱冲掉的。据地震局一位老院士,有人当时还拍了录像。由此可见,在这里地表水是无法向地下深处断裂带中渗透的,断层泥(汶川断裂科学钻探在几百米深处也打出几米厚的断层泥)是不透水的。同震破裂发生时,不透水层被打破,地下高压水才喷出地面。 一个小型喷水口周围伞状的淤泥堆积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3615 次阅读|2 个评论
北方严重旱灾为大城市发展亮起了红灯!
杨学祥 2009-2-17 15:46
编者按:2004年3月2日,我在光明观察发表文章:水资源危机为大城市发展亮起了红灯。文章指出, 种种迹象表明,人类的过度开发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大量物种的灭绝,而且危及农村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的生存基础。 大城市的发展应该受到地方资源的严格限制。5年过去了,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越演越烈。2008年末2009年初我国北方遭遇50年一遇的严重旱灾,专家称城市恶性膨胀是农业受旱主因,重发这篇文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水资源危机为大城市发展亮起了红灯! 杨学祥 种种迹象表明,人类的过度开发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大量物种的灭绝,而且危及农村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的生存基础。大城市的扩大应该受到地方资源的严格限制。失去农村支撑的城市将是一座死城,中国西部沙漠化过程就是证据。 北京与河北发生拒马河水权之争   ●引拒济京工程拟用一组机井将拒马河浅层地下水引至燕山石化,但下游河北居民的水井可能就此报废   ●地处京畿的河北在自身缺水情况下承担着保证京津用水的义务,但相关水权分配和补偿的机制尚未建立(资料来源: http://news.tom.com/1002/2004225-698422.html )   北京引拒工程的最初方案是把原有的引水渠道胜天渠的坝首加高,拦蓄更多的地表水;同时打一组 40 多眼机井的机井群,把拒马河的浅层地下水拦截后通过管道输往北京。拒马河的地质条件不能储存深层地下水,一旦工程实施,从地上到地下,拒马河水将全部被截在北京一段,下游的河北境内将滴水没有。一位河北水利部门的官员指出了引拒工程的利害。 据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水资源处研究员郎洪钢统计,北京的引拒工程将对下游河北省境内的 9 个县市 300 多万人口造成巨大影响。郎洪钢认为,若北京引拒工程实施,下游地区 75% 以上年份将断流。下游已建好的众多水利工程将报废, 100 多万亩水浇地将变为旱地。同时,华北明珠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也将恶化,并加剧下游地区的耕地沙化。   石亭镇人大主席夏雪松出示了一份上呈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吴邦国委员长的请示报告,报告署名涞水县部分人大代表,落款日期是 2003 年 11 月 28 日。在这份报告中,北京引拒工程被称为非法截流工程。报告称:如果这项工程实施,将切断拒马河的表流及潜流,造成地下水主要补给断流,我县 10 个乡镇 26.9 万人面临水荒。养育了我们祖祖辈辈的这片土地将无法生存。因此,强烈要求中央领导制止这项工程的施工,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者。    维持大城市存在的代价 维持大城市的物质消耗随着现代化的需求而成几何级数增长,城市用水短缺仅仅是最敏感的问题之一。交通拥挤、用地紧张、服务设施配套等等,迫使城市不断扩大。如不及时限制,后果不堪设想。即使大城市保持现有的人口规模,随着生活条件和居住条件的改善,私人轿车的增加,淡水的需求量也会成倍增加。   水利部门的资料显示,拒马河流域目前是河北省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而河北省也已成为全中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 203 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 311 立方米,是全国平均值的 1/7 ,不及国际上公认的人均 1000 立方米缺水标准的 1/3 ,甚至比不上以干旱缺水著称的中东和北非地区。同属海河流域的北京和天津情况更糟,目前北京人均占有用水量不足 300 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1 / 8 。   目前,整个海河流域的水资源形势相当严峻。据统计,全流域水资源总量 372 亿立方米,在全国七大流域中,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最低,仅 305 立方米。因为地下水超采,目前华北已经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漏斗群。整个河北省已形成 21 个漏斗区,总面积达 4 万平方公里左右。    20 年来,北京人口由 800 万增至近 1400 万,国内生产总值从 300 多亿元增长到近 3000 亿元,地表水资源严重匮乏导致地下水严重超采。截至目前,全市地下水累计超采 60 亿立方米,可供开采的地下水已经十分有限。自 1997 年以来,河北省连续 7 年大旱,水资源持续减少。目前河北全省年用水量平均达 230 亿立方米,供水量只有 170 亿立方米,之间的缺口只能靠超采地下水来补充。有专家估计,如果没有外调水的情况下,河北 2005 年和 2010 年仍将缺水 57.3 亿立方米和 61.8 亿立方米。海委会一位官员坦承,由于水资源的紧张,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之间都出现了规模不等的水事纠纷。   历史的教训:先生存后发展   研究表明,差不多 30% 的热带雨林降水通过林木的根和叶得到再循环,砍伐林木会造成类似引发撒哈拉现象这样的恶性循环。在自然界的旱涝循环中,雨期把大陆变成到处是沼泽湖泊,地下水也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充。旱期到来的时候,动植物就可以靠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来维持生存,直到下一个雨期。人到来之后,与淡水争夺生存空间。旱期排水造田减少了陆地蓄水面积,雨期为保护农田则修堤筑坝,让淡水沿江河白白流回大海。久而久之,地表水被排尽,地下水被抽干,它们都得不到自然的补充而失去流动与自净化能力。水草肥美的草原最终变为沙漠。自然界是生涝以备旱,人类是排涝以生旱。违反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不仅撒哈拉地区是这样,中国的沙漠随都城的东迁而东移,埃塞俄比亚首都随土地沙漠化和干旱而八次南迁,都表明人类活动加剧了土地沙漠化。其主要原因是大面积热带雨林、地表水和地下水遭到严重破坏,使植被失去了生存的基础。要恢复自然界的旱涝平衡,就必须给人类生存必需的物质淡水、空气和其它生物留有足够的存在空间,如中国目前实行的退田还湖、退田还林的措施。 中国和世界历史都有关于创世之初发生大洪水的记载,大禹治水是变堵截为疏导而获得成功的典型范例。疏导意味着大量地表水白白地流归大海,他虽然给人类留下了大量陆地空间,但最终导致地表水的流失和沙漠化的逐步发展。在人类的自我保护意识中,排涝保护农田是自身生存的需要,随之而来的沙漠化却同样威胁人类的生存。这样看来,大禹治水的成功恰恰表明人类对沙漠化负有责任。恩格斯曾对人类盲目的实践作过精彩深入的分析: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效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夢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因而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这一精辟的分析同样适用于人类对洪水的胜利。土地沙漠化是自然界对人类破坏地表水资源的惩罚。我们必须改变与水源争地的旧观念,在相互依存中求得发展。 水资源危机为大城市发展亮起了红灯!盲目满足大城市的过度需求可能导致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的恶化与危机。与其耗资巨大实施调水工程,不如地区、城乡均衡发展。以破坏农村生存环境为代价的城市建设必须停止。农村生存环境破坏之日,就是城市自身生存条件消亡之时!淡水资源的短缺决定了中国城市水准的最高极限。 发表网站:杨学祥 . 水资源危机为大城市发展亮起了红灯! (2004-3-2) .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http://www.gmw.com.cn/03pindao/guancha/2004-3/2/996001.htm 附文: 专家称城市恶性膨胀是农业受旱主因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7日03:52 东方网 由于城市功利扩张的需要,原先被用来灌溉农业的水资源被城市优先占有。   北方大旱吗?某种意义上说,是北方农村大旱。   由于城市功利扩张的需要,原先被用来灌溉农业的水资源被城市优先占有,农业虽被寄予关系到经济全局和粮食安全的重任,但至少在水资源这方面,它远没有获得像城市和工业那样的话语权。   干旱的真相   旱情不在城区,在农村   关中粮仓陕西渭南市旱情紧急。2月3日,国家防总工作组抵达这里指导抗旱,2月4日,渭南启动二级抗旱应急响应。要不是几天后的一场人工降雨,渭南差点就启动了一级抗旱应急响应。   可是,对渭南城区市民来说,旱情并不在他们的生活里。入夜,美食一条街上,店家纷纷支出烤架和桌椅。按照二级抗旱应急响应,似乎应限制高耗水服务业,但在这条路的尽头,两家巨大的洗车行仍旧营业;城市大型地产项目信达广场前,喷泉水景如常流动   目前城市毫无影响,我们没有限制任何行业用水。渭南市自来水公司供水保障中心主任侯民喜说。   旱情不在城区,在农村。城郊的麦田里,土壤几乎成为粉尘,麦苗枯黄,有的因干旱还断了根。据统计,整个渭南市的作物受旱面积已增加到380万亩,重旱30万亩,是近10年来同期受旱面积最大的一年。   渭南市政府已紧急动员,要求浇地抗旱保丰收。但实际上,这场具有政治高度的粮食保卫战,战果并不理想,因为水大多被优先流向了城里,除了成本高昂的机井水,许多农村无水可用。临渭区东南城郊毕家村的村民七嘴八舌地说:浇地?水给了城里自来水南水厂,怎么浇?   城市的通弊?   牺牲农村,水库搞农转非   陈家祥不做渠长好多年了,因为他管理的沋东渠已完全干涸。这条渠处在城区东郊,以前,农民靠此浇灌,每亩地成本仅有十七八元,但现在,他们只能把机井打到地下100多米深,浇地一小时费电18度,很多人干脆放弃了抗旱。在城区西郊,沋西渠的水渠已被很多人遗忘,它现在要么被城市下水道占用,要么沦为城市排污渠。   这两条曾经是渭南城区周边农村最重要的水道,都来自城区东南部的沋河水库。   水库不供农业灌溉已经多年了,水库管理站站长徐永乐说,虽然水库仍与下游乡村有供水量30万方的约定,但随着近年来旱情加重,库底淤塞,无法兼顾工业、城市与农业。   调配水资源还是要先保证城镇生活用水,渭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抗旱办副主任马高祥说,先城市,保重点工业,然后才是农村。城市缺水,影响太大了。启动抗旱二级预警后,在渭南所辖的韩城市,中型水库薛峰水库已被叫停对农业的灌溉,以保证中心城市的供水。   沋河水库和薛峰水库的功能转向,在全球最缺水的13个国家之一的中国,并不罕见。在陕西延安、宝鸡、汉中、榆林、商洛等地,一批农业灌溉水库早已经转向城市供水。在北京,不仅把农业灌溉水库官厅、密云水库转为城市供水,更多次分别从山西大同的册田水库、北京延庆的白河堡水库、河北的友谊水库、壶流河水库、响水堡水库、云州水库等紧急调水。   为此,北京水资源专家王建指出,城市的恶性膨胀,是导致生态恶化、农业受旱的主要原因。   无奈的选择   水给了工业,幸好有污水灌溉   即便在起雾的阴天,沋西渠的气味仍然刺鼻,渠水也是怪异的深绿色。   周边村民猜测,其中有附近一家制药公司的排污;村里的吃水井仅离污水渠两米远,媒体报道说,近年来村子相继有9名年轻人患怪病、癌症去世,大家都怀疑与此有关。不过,在屡次投诉无效后,村里人还是把渠水往北引到地里,现在趁着旱情要浇地,就灌个百十亩!   据悉,渭南市共有水利工程81处,设计灌溉面积149.7万亩,而实际灌溉面积不足50万亩。由于资金困难,许多设施无力更新改造,工程效益难以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工业污水成了农业的救命水。化肥厂不主张我们用,他们担心烧坏庄稼要担责任。污水沟下游种莲藕的菜农每次都要用试纸测渠水的酸碱度。不过仍有风险,有两次,白杨村村民武维扬嫌没浇透,浇第二遍的时候,麦苗就烧死了,亩产不到三百斤。村民们发现,污水灌溉的麦子颗粒不饱满,亩产量也比村子南边机井浇灌的低两百斤。   和大家一样,武维扬家通常把井水浇灌的麦子留下来自家吃,而污水灌溉的则卖出去,卖给城里人吃。   戏剧性对比   乡村缺水,城区造湖   前天下午1点,渭南市区三马路上农民自发的粮食市场,是城里少有的能听到干旱消息的地方。金融危机,本地的玉米运不出去,从去年秋天起,就降价到五毛多;现在,旱灾已带来粮食收购价上涨人们议论着。   陕西省粮食产量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达到新的历史水平后,支撑了全省经济20余年的快速增长,但在这之后,始终处于徘徊状态,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业和城市快速发展挤占了农业用水。陕西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处长丁东华指出,全省现状缺水21亿立方米,主要缺在农业。   然而,本月底,一个新的水景将出现在沋东灌区临近的沋河河道上。被衬砌防渗膜的河道,将被两道橡胶坝拦出一个湖面,注入沋河水库坝底水20多万方,成为城市的观水平台。这个水景每天要保持3万到4万方水量的循环简单换算,就是大水漫灌二三百亩地的水量。为防止干旱引起水景干涸,工人们正在马不停蹄地打出每天出水总共3600方的三眼机井,作为替补水源。   在地产引领中国城市发展的时代,水景似乎成为某种精神图腾。即便处在人均水资源只有全国六分之一的关中,渭南复制了南方沿海城市对水景的热衷。而戏剧性的是,不远处的郊区,麦地的干旱仍在持续。 来源:成都商报 http://news.sina.com.cn/c/2009-02-17/035217227763.shtml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3527 次阅读|1 个评论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讲稿——第六章
xcl2822 2009-1-9 21:53
本教材由吉林大学肖长来教授、梁秀娟教授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六章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主要讲授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预测评价和影响评价的原则、技术要求、理论与方法,地下水环境保护与修复。 本教材以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为主线,将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水环境监测与评价法律法规与标准、水环境监测、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融为一体。特点之一是编写思路明确,始终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突出水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理论方法和技术要求;特点之二是首次将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有机地整合到一本教材中,以往教材或者只写地表水,或者只考虑地下水,人为割裂了水环境评价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特点之三是结合课程学习,每章配有若干复习思考题,便于进一步阅读理解;特点之四是积极引进新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新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例如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遥感监测自动监测、国际常用的水质模型技术等。
个人分类: 教学实践|3215 次阅读|0 个评论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讲稿——第四章
xcl2822 2009-1-9 21:51
本教材由吉林大学肖长来教授、梁秀娟教授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四章为水环境监测,主要讲授地表水、大气降水、地下水、水污染、水体沉降物和生物监测,为水环境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讲稿第四章 本教材以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为主线,将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水环境监测与评价法律法规与标准、水环境监测、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融为一体。特点之一是编写思路明确,始终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突出水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理论方法和技术要求;特点之二是首次将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有机地整合到一本教材中,以往教材或者只写地表水,或者只考虑地下水,人为割裂了水环境评价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特点之三是结合课程学习,每章配有若干复习思考题,便于进一步阅读理解;特点之四是积极引进新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新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例如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遥感监测自动监测、国际常用的水质模型技术等。
个人分类: 教学实践|3329 次阅读|0 个评论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讲稿——第三章
xcl2822 2009-1-9 21:46
本教材由吉林大学肖长来教授、梁秀娟教授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三章为水环境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讲授水环境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为水环境监测与评价提供法律依据。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讲稿第三章 本教材以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为主线,将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水环境监测与评价法律法规与标准、水环境监测、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融为一体。特点之一是编写思路明确,始终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突出水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理论方法和技术要求;特点之二是首次将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有机地整合到一本教材中,以往教材或者只写地表水,或者只考虑地下水,人为割裂了水环境评价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特点之三是结合课程学习,每章配有若干复习思考题,便于进一步阅读理解;特点之四是积极引进新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新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例如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遥感监测自动监测、国际常用的水质模型技术等。
个人分类: 教学实践|3382 次阅读|0 个评论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讲稿——第二章
xcl2822 2009-1-9 21:44
本教材由吉林大学肖长来教授、梁秀娟教授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教材以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为主线,将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水环境监测与评价法律法规与标准、水环境监测、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融为一体。特点之一是编写思路明确,始终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突出水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理论方法和技术要求;特点之二是首次将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有机地整合到一本教材中,以往教材或者只写地表水,或者只考虑地下水,人为割裂了水环境评价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特点之三是结合课程学习,每章配有若干复习思考题,便于进一步阅读理解;特点之四是积极引进新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新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例如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遥感监测自动监测、国际常用的水质模型技术等。 第二章为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包括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水资源的影响(水文效应)、人类活动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水资源开发的环境负效应、中国水环境状况,为水环境监测与评价提供背景知识。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讲稿第二章
个人分类: 教学实践|41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下水有机污染评价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keyman1212 2008-12-15 14:02
近年来我国相继在鄂尔多斯盆地、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西北内 陆盆地等十多个重要平原(盆地)开展了以平原(盆地)为单元的地下水资源及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我参与的就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评价。虽然工作时间还不长,但是从以往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看来,现在有机污染调查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工作目标。 一个项目的立项,首先就要考虑的是项目的目的是什么。例如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就我个人的理解应该包含这样的意思:查明地下水中有机物质(有毒或影响环境平衡的有机物质)主要的分布状态。这样的目的要求工作人员不应该努力去找污染,去找脏水来测试分析。这样的分析结果污染等级是上去了,可是对背景的描述失去意义了,对指导下一步工作也就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了。 第二,工作思路。 进行地下水污染调查,展开一点就是地下水量中化学物质的调查。这便是是地下水水质研究的对象。这些对象,有一个共同的载体,就是水,套用写些经典的理论就是符合达西流的水(当然有很大一部分地下水不符合达西流,但是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以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为主的含水层中,地下水大部分是符合达西定律的)。正式地下水在含水介质中运移、与周围介质交换后才产生的地下水水质的变化。因此,调查地下水污染就要先查明水量的时空分布。 第三,有机物的来源。 地下水中有机物有多种来源,人为制造并加入的(如有机化工厂,化石燃料燃烧等等),当然也有天然来源的(如生物体的腐烂分解等)。然而现阶段的成果多围绕着化工厂开展,大有小报记者的味道。 第四,有机物的种类。 有机物跟无机物的差别在于有机物的分子在水中依然是分子,很单一的存在着。无机物分子浸入水中或多或少的电离,分解成各种离子,存在状态相对复杂。但是无机离子的种类却有有限的几种,有机分子在水中依然呈现着它的多样性。很难做到面面俱到的分析测试。 第五,有机污染物的扩散。 有人说,有机污染物分子大,随水迁移能力弱,尤其在粘土发育的长三角地区,其侧向迁移几乎可以忽略。但是就有机污染物的性质看来,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完全可能从大气中来,随降水补给到包气带或含水层中。 今天博客开张,有感而写吧。其实也是对现在工作的点点的报怨。 欢迎各位老师朋友提出宝贵意见!
个人分类: 未分类|172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18: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