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苏州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臀肌挛缩患者找徐州二院骨科高绪仁关节镜微创手术真实住院经验分享
GaoXurenKnee 2019-6-10 22:01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臀肌挛缩症患者小普找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暨徐州二院骨科关节外科高绪仁医生关节镜微创手术的真实经验分享。原文网址链接: https://user.haodf.com/guest/comment/7864357577.htm#from_present 患者:普*** 时间:2019.04.30 所患疾病:臀肌挛缩 看病目的:治疗 治疗方式:手术 患者主观疗效:很满意 态度:很满意 感谢信: 感谢高主任圆了我三十年的梦! 该患者的其他分享: 选择该医生就诊的理由:网上评价 本次挂号途径:网络预约 目前病情状态:有好转
个人分类: 臀肌挛缩症|1785 次阅读|0 个评论
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介绍
ISMSZ 2014-7-15 13:47
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中心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 研究所概况 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中心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简称“系统所”)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与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共建。系统所将着力于探索新的研究模式和管理体制,推动系统生物学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多学科交叉汇聚和协同创新,实现从实验室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和医药产业发展的迅速转化,努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放性系统转化医学研究机构和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培育基地。 使命和目标: -聚焦重大疾病和现代医学研究中的关键瓶颈问题,进行系统生物学和转化医学相结合的原创性和集成性攻关 -研发疾病预测、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药物 基本建设 规划 项目地块位于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星湖街东、松涛街西、崇文路北,地块面积约83亩。按规划,本项目主要包括科研实验与平台大楼、孵化器、动物房、多功能用房等,总建筑面积约14.1万平米,其中地上面积约11.7万平米。按投资计划,本项目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建筑面积约4.3万平米,其中地上面积3.1万平米;二期建筑面积约9.7万平米。 一期项目计划于2015年下半年动工,2017年年中完成基本建设;2017年下半年,核心研究团队与主要仪器设备到位,研究所试运行;2017年底,组织验收,研究所正式运行。 广纳人才! We are seeking outstanding investigators at all levels to conduct innovative research in areas of life and medicalscience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immunology, virology, structuralbiology, bioinformatics and other disciplines related to cancer and major humandiseases. All applicants must have an M.D. or Ph.D.degree with significant research experience, as well as a well-establishedtrack-record of outstanding scientific accomplishments in prominent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or research organizations, The applicants will beexpected to work full-time. A very generous recruiting package will beoffered to qualified applicants commensurate with experience and academicaccomplishments, including a competitive initial research startup fund, and anattractive salary plus benefit package including housing and oversea relocationbenefits. Interested applicantsare invited to submit their detailed CV including a complete list ofpublications, patents/inventions and other accomplishments, as well as currentand past funding support information. The applicants should also provide afuture research plan together with three 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to the humanresources office of Center of Systems Medicine, Chinese Academic ofMedical Sciences, Suzhou Institute of Systems Medicine (ISM) at Email: hr@ism.cams.cn Our website: www.ismsz.cn
5585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3年元旦走马观花在苏州无锡(1)
热度 1 sz1961sy 2013-1-2 01:13
2013年元旦走马观花在苏州无锡(1)
2002年11月1日,我们夫妇第一次相识于苏州市的ICANN(上海)会后陪外国专家苏州旅游路上。10年过去了,我们的三口之家才有机会第一次重回江苏: 2012年12月31日从北京飞无锡机场,晚上住在无锡高新区大学区酒店(网速特爽); 2013年元旦10时04分,我们一家从无锡高新区高铁10分钟到达苏州(站)市,之后,我们在苏州一直到下午4时35分乘大巴往无锡江阴市。 这就是我们一家在2013年元旦这一天走马观花在苏州无锡的记录。下面用相片介绍吧: 我们一家(摄影:沈阳) 新年到了(摄影:沈阳) 小沈在高铁上(摄影:沈阳) 高铁上的姆指一族(摄影:沈阳) 可爱的婴儿也过节奔波在路上(摄影:沈阳) 一家子在苏州工艺美术馆前(摄影:沈阳) 小沈的动感造型(摄影:沈阳) 远眺苏州标志建筑物(摄影:沈阳) 新年新春一齐贺(摄影:沈阳) 清洁工是健康城市的守护者(摄影:沈阳) 这个机构节假日最忙(摄影:沈阳) 沈阳 2013年1月2日 1:11 江阴酒店
个人分类: 2013|444 次阅读|1 个评论
今天上午参观游览苏州拙政园
xupeiyang 2012-11-11 16:38
周末去苏州旅游,主要游览园林,很开心。秋裤大厦也参观了,更了解了老板的用意。 今天下午高铁回北京 明天上班 拙政 园, 江南园林 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位于苏州市东北街一百七十八号,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今园辖地面积约八十三点五亩,开放面积约七十三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三十八亩。 中国四大名园 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被誉为“ 中国园林 之母”,一九九七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 世界文化遗产 。
个人分类: 世界名胜|388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热度 1 liyadong 2012-7-10 08:38
   苏州医工所是由中国科学院、江苏省人民政府、苏州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同出资建设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受中国科学院委托,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负责筹建和管理运行。   ——面向国际生物医学工程科技前沿,面向国家生物医学战略需求,面向地方经济、社会与企业发展与需求。   ——建成特色鲜明、国际一流的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创新型研究基地、促进成果产业化的基地、人才培养基地。 研究领域   激光诊断治疗技术   临床检验分析技术   生物医学影像技术   医用电子技术   人工器官与医用材料   生物试剂 christian louboutin cathay peep toe slingbacks sale christian louboutin sandals christian louboutin sandals christian louboutin pumps yves saint laurent pumps/a christian louboutin hot red pumps christian louboutin classics peep toe pumps moncler coats moncler pants christian louboutin boots christian louboutin shoes christian louboutin shoes christian louboutin boots moncler women jackets coach juicy couture pet clothes juicy couture shoes juicy couture sale yves saint laurent pumps yves saint laurent sandals christian louboutin boots christian louboutin shoes christian louboutin shoes christian louboutin boots christian louboutin pumps christian louboutin sandals christian louboutin pumps christian louboutin black suede yopi pumps christian louboutin blue green pumps moncler moncler jacket juicy couture sale yves saint laurent tribtoo rock-leather boots blown ysl pumps coach handbags abercrombie abercrombie outlet 劉德華 成立公司   苏州长光华医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     ——以临床检验仪器为主要业务   苏州医工半导体光源技术有限公司     ——以大功率LED为主要业务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成果转化有限公司/中心   ——创新成果转化的机制和模式,加速推进医工所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五个高端设备   1、新型流式细胞仪   2、半导体激光治疗仪   3、纳秒级钬激光碎石系统   4、乳腺癌早期诊断扫描仪   5、实时三维成像系统 科研项目进展   1.长脉冲绿激光血管病变治疗仪   2.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   3.LED落射照明荧光显微镜   4.小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5.新型快速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6.洗板机(为多功能酶标仪配套)
个人分类: 创新创业|353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校友美文】顾耀文:似水流年之二中岁月
ShenHuiChuan 2012-5-30 17:41
顾耀文按:此文写于四年前,由王醒民兄代贴在(清华)社区。当时是“跟贴”之作,一些有关校园掌故的记忆有误,今更正重写,顺便在文字上做些梳理。 那是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一段时日,自以为长大了,却还是个“屁孩”,有点懂事,又忍不住的淘气。今天再把这盘冷饭翻炒一番,实是难忘那段岁月。寻常之物成了“古董”都是珍贵的。 顾耀文:似水流年之二中岁月 1957年秋,我进入苏州市二中,成为一名中学生,当时心情之激动与自豪,不亚于进大学。开学后,天天盼着学校发红皮的学生证,拿到后就装进上衣胸前的口袋里,故意露出点红边,招摇过市,显示自己是中学生,就像小学入队带上红领巾那天,带了摘,摘了带,折腾个没完。在那个年龄,差一年级,“综合实力”会相差不少,面对高一年级的“霸权主义”,低年级的只好“卧薪尝胆”。学生证是“实力”的显示,身份的象征,小学生见了会“甘拜下风”,大孩子见了不敢“轻举妄动”。 二中位于市中心一条叫“金太师场”的巷子里,被“金太师”分为南北两院,巷之南侧是主院,建有新式的二层红砖教学楼,有个庭院式的图书馆,一些旧平房和一个操场,还有半个高土墩,另一半拦在篱笆外侧,土山上建有小亭,绿树成荫。这里原是“永定寺”的地盘,寺庙就在操场南侧,庙门深闭,时而能听到钟鼓之声,飘渺虚无,若隐若现。这是座始建于梁朝的古寺,唐朝诗人韦应物晚年曾在此借住,那时很多文人喜欢把寺庙当高级宾馆住,图个清静和禅意。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号称“韦苏州”,早年在长安时是个纨绔子弟,街头混混,安史之乱使之幡然顿悟,浪子回头,写过“春潮带雨吹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那样优美的诗句,至今脍炙人口。“南朝四百八十寺”,仅梁朝就在苏州建寺上百,至上世纪五十年代苏州还有很多废弃的寺庙,其中不少做了学校,菩萨不在了,功德还在。 堪与庙宇比肩的就是苏州园林,遍布大街小巷,深藏于高高的白墙之内。千百年间,几度兴亡,逃亡的贵族,隐退的士绅,纷至沓来,建园安家。二中的北院就是一座旧宅,是光绪年间苏州知府吴云的旧居,二中占了一半,作为食堂兼礼堂,还有初一年级的教室。似乎还差一两间,十个茶碗八个盖,总有一两个班在外“流窜”的,上音乐和美术课时把教室腾给其他班用。那食堂就设在原宅的大厅里,气势像“大雄宝殿”,以至我几十年来一直以为这也是个旧庙。直至近年借互联网的光,找到这房子的平面图,乃同济大学古建筑专家陈从周教授当年测绘,才恍然大悟。原来二中占的是西半边,一墙之隔的东半边,是吴云的私家园林“听枫园”,亭阁,水榭,假山,池塘,花草,古木一应俱全。 在以功名取士“读书做官”的年代,吴云自然也是个文人,还是字画文物的收藏家,鉴赏家。“听枫园”里,“左图右史,钟鼎罗列”,近代书画金石大师吴昌硕年轻时曾在此长住,观摩书画,教授学童,对其日后的成就影响非小。“听枫园”八十年代后成为“吴门画院”,院长张辛稼的住宅就在百步外的“嘉馀坊”,这里的因缘,冥冥之中,似有天意。到本世纪初,我去拜访小学时一起涂鸦的同学,他已是功成名就的大画家,才初进“听枫园”,一睹真容,转眼已四十多年过去了。 我初一时的教室就在大厅西南角的一个小院里,二间教室,天井里有个花坛。当年天天在此进出,竟不知身处这文化“气场”极浓的风水宝地,不能不惋惜资源的浪费。一座古城的一砖一瓦都是城市的记忆,一代代前人留下的“身业”“口业”“意业”无不沉积于此,所谓城市的灵魂,佛家称“如来藏”“种子识”,种种因果皆由此而生。 有一段时期我在食堂包伙,一个月6元钱管中晚两餐。八人一桌,有两只小木盆盛饭菜,每桌有“桌长”轮流值勤,负责分菜。常吃的菜是雪里蕻炒豆腐,此菜现在还是我的“情之所钟”,经常下厨炒上一大盘自娱,吃两三天,既怀旧,又开胃。“金太史场”往东与“嘉馀坊”首尾相接处有家小饭馆,当年门庭若市,二中师生中午常去改善一下伙食,花上一,二角钱可以点个小炒,那时国家还尚未显出“困难”之相。 出“嘉馀坊”几十米就是人民路上的“怡园”,门票五分钱,每到期末考试前,常进去花一角钱,泡一杯茶,开水任用,可以坐上一天,静静地复习功课。园里没几个人,那份清净如今是寻觅不到的奢侈了,门票却已涨到五十来元。寒假将临,园里弥漫着腊梅花淡淡的清香,暗香袭人,足以使人神清智明,脑筋开窍,熏陶出“才气”来。“怡园”近旁就是著名的“朱鸿兴”面馆,二层楼,那里的“阳春面”“浇头面”和汤包常令人垂涎难忘,那时的服务员头脑真清楚,客人点好面食后,他拉开嗓门,唱一遍就记住了,全凭心算,上点心,结账都不会错。人民路原名“卧龙街”,是贯穿南北城门的主街,形似卧龙,北寺塔为龙尾,文庙府学(今苏州中学)是龙首,如此风水让苏州的读书人沾光不少。 我家住景德路上财神弄口,到二中可取道财神弄再转修仙巷,或景德路转道堂巷。修仙巷极其幽静,两边是高高的白墙,没几户人家,多为深宅大院,含而不露。有户潘姓的是清代状元,有座王家的祠堂,传说是先人曾出使海外,遇难被猩猩所救,做了猩猩女婿,生儿当了大官。可能那时国人闭塞寡闻,居中自大,把黑人或白人都当成了猩猩。道堂巷则很热闹,从北端的王天井巷过景德路到道堂巷,一路都是红木作坊,一户一店,一目了然。如果把当时巷内的红木工匠都集合起来,足可成为今日国宝级的技术团队。当年上学路上边走边看,欣赏师傅们在红木上雕花制作,那时的木器不用铁钉,全靠榫头,做得严丝合缝。五十年代苏州比较富裕之家才有收音机,但沿街商户,住家都装一只有线广播的“话盒子”,播放着同样的节目,相随一路,在上学路上经常能听完一段完整的评弹开篇。那一条条石头铺的巷陌,粉墙黛瓦,上阶苔色,幽婉评弹,洒几许“梅子黄时雨”,构成古城诗情画意的神韵。少年时代就沿着那小桥流水,桃坞柳巷悄然流去。有时晚上在灯下作业,街上传来“卖菱角”的叫卖声,唤住村妇,在小篮里放贰,叁角钱从二楼窗口吊下去,换成菱角再吊回来,此种情调何处再有? 每天上学必经“马医科菜场”,有五六个篮球场大,上有顶,周无墙,四面通透。菜场东侧正对三条平行的小巷,从北往南依次为“马医科”“韩家巷”和“金太史场”,这三条不长的巷子里竟藏着“曲园”“绣园”“鹤园”和“听枫园”四座园林,都是“雨打梨花深闭门”“养在深闺人未识”。给我印象最深的倒是菜场边上的“小人书摊”,二分钱租一本,除了新出的连环画,还有很多旧式小人书,都是武侠故事,“施公案”“火烧红莲寺”“宏碧缘”“七侠五义”之类。摊主是个粗黑胖子,黑衣黑裤,坦胸露腹,一脸凶相,活脱脱一个“蒋门神”,这形象做小孩生意真不靠谱,可他的书吸引人,偶尔出个笑脸,小学生们就如得了奖励。夏日酷暑,在天井的布篷下,坐在凉凉的竹床上看小人书,是人生中难忘的享受。 五十年代起,中国和“运动”结上了缘,“运动治国”,有研究者统计过,建国头三十年各种“运动”多达五十余次,涉及人整人的三十余次,以至运动成了一些人的历史的坐标,讲起来就是“三反时”“反右时”“文革时”……对我这代人来讲,中学是“运动”的开始,一启动再没消停,难得一张“平静的书桌”。初中三年,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上上停停,半上半停,走马灯似的参与一个接一个的“运动”。 初一时的运动是“除四害”,每人每天要交蚊子,苍蝇若干。起初每天黄昏用脸盆涂上一层肥皂水膜,在天井或街边捞捕,蚊子会被粘在盆里动弹不得,每天能捞到百来只。黄昏时分蚊子总是成群结队地飞舞,容易捕捉。三十年后我到深圳,到处基建,蚊子猖獗,曾故伎重演,用过此方。后来,指标升高,百来只太少,就用纱布铁丝竹竿做成网兜,黄昏时到金门和阊门之间的城墙上去,城头上种着一片片麦子,就在麦叶上扫荡,蚊子,各式小飞虫,能收罗一堆,混作一团,上报灭蚊一千,五千,谁也数不清,这是“浮夸风”之“初级阶段”。有一次全校配合全市行动,被分配到相门外的农田里去围剿麻雀。人人带上锣鼓,脸盆,铁皮盒等能敲响的家什,天未亮就到校集合了。同学个个兴奋难抑,使劲敲打起来,惊起梦中人,把周边的住户首先轰赶了起来。开始还有人在骂骂咧咧,哪位老师说了句:谁反对除四害?抗议者顿时忍气吞声,揠旗息鼓退缩回去。那天田野里,屋顶上,树上,到处是人,呐喊声伴着敲打声如雷震天,声势夺“雀”。当天下午才疲惫而回,人尚如此小鸟何堪?当时心里真对麻雀充满同情怜悯,后来麻雀平反,先于右派。 初二,运动转入大炼钢铁和反右斗争。家家户户门窗上装的铁花都被拆了,铁床也被动员“捐献”了,改用两条长凳支起床板,砸锅卖铁。当时想不明白,砸了铁床,炼成铁,再做铁床,为什么呢?学校在附近的“高墩墩”上建起小高炉。炼钢是老师和高中同学的事,我们的任务是磨缸甏粉和烧焦炭,缸甏粉是做耐火砖的材料。大家四处去找破碎的缸甏片,每人抱一只“石鼓墩”(老式建筑垫柱子的石鼓)坐在食堂墙沿下,在水泥地上一边磨粉,一边享受暖暖的太阳,看着隔墙(听枫园)的树影发呆,也是有指标要交若干斤才合格。最紧张的几天是小高炉要出铁水了,挑灯夜战,大家都带上被子,通宵在学校“会战”。我们都如鱼得水,欣喜欲狂,半夜时分,几个淘气的在一起,用煤灰把自己脸手涂黑,如同今日之“特种部队”,冲进教室,一声呐喊,如“天神”降临,把所有在休息的同学吓得尖叫连连,都被抹了一脸黑。有的还爬到天花板上去“探险”,闹腾到第二天凌晨,人困马乏,在晓风残月下回家,一路上顺便找寻缸甏片,同时,顺手牵羊把沿街家家户户放在路边的马桶都换了盖,“张冠李戴”扬长而去。当年苏州人家都把马桶放路边过夜,清晨农民来收粪水,再用竹刷刷洗,是每天早晨的街头交响乐。 对于“反右”,当时对政治茫然无知什么也不懂,那年岁尚无自由思想的意识,意识不到中国正在失去思想的自由。在一个早晨突然发现图书馆前的墙上贴满了大字报和漫画,批判章乃器,罗隆基等“知名右派”。继而,有一天看到有一群同学闹轰轰在看热闹,有人对我们历史老师罗致哲吐口水,才知道罗老师成了“看得见”的右派。她那惶恐迷惘的神态在我脑海里几十年未曾消失,原来“师道尊严”可以在一瞬间就被摧毁了。 二中每年一次的校运会才是我们真正的运动节日。那时实行“少年劳卫制”,要求60米达9秒6,1500米5分钟多些,冬季大家都在操场练1500米。为了达标,考试时有的“困难户”是被两个同学架着跑到终点的,为达标而不择手段,就这样被默许了,很多游戏规则是这样悄然改变的。体育老师中有位刘老师最“酷”,有时里面赤膊外面套件花呢西装在操场边指挥若定,一次运动会上班主任让我给她找把椅子,正好看到刘老师背后有一把,轻轻搬了来,刘老师一屁股坐空在地上...还有位教篮球的盖尧天,名字像京剧名家盖叫天。印象最深是排球队的比赛,地理老师牛金鼎是队长,身材高大,体型扁平,如同门板,发球时几名队员都高举双手,风摆荷叶似的左右摇晃,摆迷魂阵“忽悠”对方,不看球,光看这就够开心的。校运会上大家爱看百米赛,跑道边站满“拉拉队”,跑道尽头往前十来米是间厕所,进去要下几级台阶,由于终点旁边人多,运动员没法转弯,只好直冲到厕所墙上用手撑住才能刹住,有的干脆冲进厕所里去了,回想起来真是有趣。 那个年代,男女同学间很少讲话,界线划得很清,可又非性晚熟,于是常常在私下编排,谁和谁是一对,这种配对往往还挺“门当户对”,搞得当事的更不敢说话了,心底里却反生出一丝情愫来,只是未见有“终成眷属”的。个别同学喜讲“黄段子”,引得一群似懂非懂的同学听得傻笑不已。有位姓姚的同学外号“开口笑”,长着一张笑脸,为此没少挨老师批评,“说你呢,你还笑!严肃点!”,可他严肃起来也是笑脸。 虽然课是上上停停,那三年还是我们知识面突飞猛进的时期。“于书无所不读,凡物皆有可观”,看过的小说中,应时的有“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等,古典的则把“三国”“水浒”“西游记”“红楼梦”“三言二拍”等都读了,还能背出一百零八将的诨名和姓名来。 那时节,昙花一现的“百花齐放”给苏州的昆曲和苏剧带来了一个小阳春,江浙沪赣及北方的各路昆剧团多次来苏州会演,一次会演有十天半月,连台本戏,折子戏天天不同,主要在“北局”的青年艺术剧场和开明戏院。我伯父当时经济条件富裕,他读过私塾,古文功底好,酷爱传统文化,经常与画家文人墨客交往。他们买昆剧票是整套买的,一场不漏。我也有机会看了许多极有水平的演出,有“传”字辈演出的“长生殿”“十五贯”“风筝误”“烂柯山”“牡丹亭”及许多折子戏,当时张继青还是青年演员,苏,昆都唱得好,如今已成一代名家。这些顶级的艺术享受使人着迷,刻骨铭心,终生不忘。那时看了“十五贯”就去西美巷寻访“况公祠”,听了弹词“玉蜻蜓”就去“马医科”访申家祠堂,读了“浮生六记”就去仓米巷找沈家遗踪,也曾去南门外探访孙策墓,还有玄妙观的方孝孺“无字碑”,大公园的张士诚王宫遗址等,苏州的古迹真多!俯拾皆是。 观前街附近的“北局”是商业中心,也是电影院的集中地,在校午餐后或周末常与同班的杨寿兴去游逛,当时新上的影片贰角一张票,旧片壹角伍分,星期日早晨的“儿童场”仅卖伍分钱,只是场内太“罗唣”,兴奋时呐喊跺脚,地动山摇。夏季每座配一把纸团扇,上百把团扇会飞上空中去,在银幕上来场团扇雨。有次与同学去看电影,两人掏遍口袋差壹分钱,只好怏怏而回,壹分钱逼死英雄汉。 课余,同学中时兴自己装“矿石收音机”,绕出各式线圈,有齿轮型,园桶型,宝塔型等,拉上天线,当第一次从耳机里听到广播时,仿佛天外来音,有种成就感在胸中激荡膨湃。有的同学驯养黄雀,让黄雀飞上屋檐,再召唤回手中的铁丝架上来,收放自如。还有的喂养一种臭虫似的小虫,饲以冰片,养在“路路通”里,可以放嘴里生吞下去,据说补血。二中在“豆粉园”有个小农场,种蔬菜,西红柿,青椒等,学生常去劳动,锄地浇粪。这种种活动使大家收益良多。比之今日之学生,只专注于应考,如有学者批评的:把启蒙变成了“蒙启”,蒙蔽了学生的天性和慧心,成为考试机器,我们一代当年的生活还是丰富多彩的。 二中许多老师使人怀念,初一的数学,语文两位主课老师都只教了一年,数学老师陈庆玲(班主任)因“历史问题”被辞退,当时也才三十来岁。语文的余漱石老师,除了教课内的,还鼓励同学背唐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凑,她用浓重的无锡口音,带我们念唱“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那“腔儿”至今仍在耳边回荡。可惜她四十来岁就急病去世了。几何老师姓熊,号称“熊三角”,讲课思路清晰,逻辑分明。地理陈德良老师,一上课先在黑板上画好地图轮廓,然后用彩色粉笔边讲边加,下课时一幅完整地图完成了,与地图册上的一模一样,堪称活“投影仪”,擦他的黑板常感可惜,舍不得擦掉。有一次一位同学上课时内急,要去小便,他不批准,要他忍到下课,说出汗也可排泄,显得过于刻板,同一样风格,有时是优点,有时又是缺点。初二起班主任换王同萃老师,对我们也很关爱。毕业时动员报考本校,她却没留我考二中,说:你肯定是报考苏高中的,去吧。 似水流年,一晃眼五十年过去了,往事不可留,如天上浮云,水里泡沫,空中雷电,世上物质性的东西常常更容易化作虚空,凡美丽皆不久长。苏州二千多年历史上,经受过多少次兵荒马乱,兴废存亡,建了毁,毁了建。上面提到的景物,巷陌有的已云消烟散,有的已面目全非,二中也已不复存在,“良辰美景乃何天”,只有在自己的记忆中去寻觅。现今的苏州时髦了,现代了,可那使人沉醉的气质却已难觅了,只能在山塘街,平江路,周庄,同里找回点旧影。今日看来,那个年代有许多事实属荒诞,可荒诞之中我们这些孩子也仍有过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是来自一颗颗纯洁的童心和家庭师长的关爱。在欧洲,很多民居的楼顶上刻着建筑的年份,18XX,17XX,16XX……我常替苏州感到惋惜,不能说苏州人不念旧,苏州城址至少逾千年未挪过位置。只要私有权得不到尊重和保障,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就少有人去珍惜,这是另外的话题了。 谨以此文对哺育过我的这方水土,健在或逝去的师长亲友们聊表一点敬意和思念。 顾耀文 2008年2月初稿 2012年5月改写 *初稿成文后,丁蘖同学找到了罗致哲老师,已九十多高龄,依然头脑清晰,身轻体健,安享晚年。
个人分类: 休闲|2756 次阅读|0 个评论
苏州市观前街得月楼前的历史印记
黄安年 2012-5-24 05:59
苏州市观前街得月楼前的历史印记
苏州市观前街得月楼前的历史印记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5 月24 日 发布 苏州市观前街得月楼久闻其名 , 几次路过。 22 日中午对于苏州民俗文化有着丰富的考察认知的董粉和先生陪同我们来这里了解和体验 得月楼的饮食文化。依据介绍 :“ 得月楼 ” 创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位于苏州虎丘半塘野芳浜口,为盛苹州太守所筑,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明代戏曲作家张凤翼赠诗 “ 得月楼 ” 云: “ 七里长堤列画屏,楼台隐约柳条青,山公入座参差见,水调行歌断续听,隔岸飞花游骑拥,到门沽酒客船停,我来常作山公醉,一卧垆头未肯醒 ” 。野芳浜,俗称冶坊浜,位于半塘桥和普济桥之间,同虎丘隔河相望,山水交融,景色优美 。《 任心斋呈记 》云: “ 吴人常时游虎埠,每于山塘泊舟宴乐,可不登山,冶春避暑,吴娘棹船者咸集野芳浜口 ” 。有一诗写到: “ 觅得百花深处泊,销魂只在野芳浜 ” 。 “ 得月楼 ” 恢复于 1982 年 4 月 25 日 ,移址现在的苏州繁华中心太监弄,整个建筑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古朴典雅,飞檐正中, “ 得月楼 ” 三字为原上海书法协会主席宋日昌所书,屋宇二侧各塑一条凌空欲飞的飞龙,加上云纹背面花边檐口,玲珑而洒脱,雍穆而俊逸 。前墙建有半亭,半亭檐下倒挂着一对五彩麒麟,店面为水磨细砖八角洞门,朱漆配以铜环,左右为苏州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左笔题赠门联 “ 吴地名厨远来近悦,琼楼玉宇醉月飞觞 ” 。门庭间,二座汉白玉石狮坐列二旁,门庭顶端绘有龙凤呈祥的月形彩图 。楼内装饰,均为地罩 、漏窗 、博古架和落地长窗分隔,一步一景 、疏中有密,置身其中可领略苏州古典园林风貌 。 ( 全文见下 ) 有意思的是,得月楼的一位负责人见我们站在得月楼前仔细观看,于是主动向我们介绍明代戏曲作家张凤翼的赠诗 “ 得月楼 ” ,原上海书法协会主席宋日昌所书 “ 得月楼 ” 三字,苏州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左笔题赠门联,太监弄路名由来等 , 使我们增长了不少知识。移址复业的老字号 “ 得月楼 ” 开张于 2007 年末,以精致的苏州古典园林风貌再现姑苏餐饮一绝 。当我们自虎丘打车来这里品尝得月楼正宗厨艺时,苏州司机则说 , 苏州得月楼在苏州很多,不必来这里白花冤枉钱,他的直白道出了时下某些百年老店名不副实的真实情况 , 不过从经济实惠的角度讲 , 这里的价格确实高于其他一些地段,从欣赏饮食文化的角度讲来一次也无妨,何况难以拒绝地主的热情宽度。 照片 11 张是即时拍摄的。 ************** 苏州市得月楼餐饮有限公 司 百科名片 追溯历史, “ 得月楼 ” 创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位于苏州虎丘半塘野芳浜口,为盛苹州太守所筑,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清顾禄:桐桥倚棹录 ---128 页 》(摘长兴县志:盛忠烈 、吴县人 、嘉靖 38 年任苹州今名湖州长兴县丞) 。 历史沿革   明代戏曲作家张凤翼赠诗 “ 得月楼 ” 云: “ 七里长堤列画屏,楼台隐约柳条青,山公入座参差见,水调行歌断续听,隔岸飞花游骑拥,到门沽酒客船停,我来常作山公醉,一卧垆头未肯醒 ” 。野芳浜,俗称冶坊浜,位于半塘桥和普济桥之间,同虎丘隔河相望,山水交融,景色优美 。《 任心斋呈记 》云: “ 吴人常时游虎埠,每于山塘泊舟宴乐,可不登山,冶春避暑,吴娘棹船者咸集野芳浜口 ” 。有一诗写到: “ 觅得百花深处泊,销魂只在野芳浜 ” 。    “ 得月楼 ” 恢复于 1982 年 4 月 25 日,移址苏州繁华中心太监弄,整个建筑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古朴典雅,飞檐正中, “ 得月楼 ” 三字为原上海书法协会主席宋日昌所书,屋宇二侧各塑一条凌空欲飞的飞龙,加上云纹背面花边檐口,玲珑而洒脱,雍穆而俊逸 。前墙建有半亭,半亭檐下倒挂着一对五彩麒麟,店面为水磨细砖八角洞门,朱漆配以铜环,左右为苏州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左笔题赠门联 “ 吴地名厨远来近悦,琼楼玉宇醉月飞觞 ” 。门庭间,二座汉白玉石狮坐列二旁,门庭顶端绘有龙凤呈祥的月形彩图 。楼内装饰,均为地罩 、漏窗 、博古架和落地长窗分隔,一步一景 、疏中有密,置身其中可领略苏州古典园林风貌 。整个建筑在 1986 年被评为苏州十大建筑之一,并制成《 苏州建城二千五百年 》纪念火花画面。 得月楼名师荟萃,技术力量雄厚,传承苏帮菜点,注重精益求精,讲究色 、香 、味 、形 ,保持原汁原味,常年供应品种达三百多种,并配有春 、夏 、秋 、冬四季时令菜点飨客 。名菜名点有:松鼠桂鱼 、得月童鸡 、西施玩月 、蜜汁火方 、虫草甫里鸭 、碧螺虾仁 、枣泥拉糕 、苏式船点等 。特别擅长制作明代流传下来的船菜船点 、吴中第一宴。 经营宗旨 得月楼坚持 “ 以诚为本 、质量第一 ” 经营宗旨,在做好菜点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引领市场消费潮流: 1983 年在全市首创到饭店吃年夜饭,使上饭店吃年夜饭成为全国餐饮潮流; 1998 年又在全市首推外卖年夜饭,并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包装,每到春节,得月楼外卖年夜饭(团圆饭)已成为苏州一道风景线; 2000 年开始挖掘传统苏式月饼工艺,制作的 “ 得月楼苏式月饼 ” 深受消费者欢迎,成为苏州中秋市场的又一热点 。得月楼为保证产品质量,还建立了水产品加工基地,同时,食品深加工及包装食品生产厂已列入企业发展规划之中 。 发展现状   得月楼发展迅猛 。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扩大, 1995 年开设苏州小吃园,专营苏州风味小吃; 1999 年开设得月楼新大楼,以豪华的宴会大厅 、风貌各异的包厢和精致的苏州船菜船点 、吴中第一宴等为中外顾客服务 。三店相辉,形成太监弄美食街的鼎足,是苏州餐饮业的著名菜馆 。 2003 年 6 月经深化改制创立为苏州市得月楼餐饮有限公司 。 2006 年 5 月,租赁工业园区李公堤 2652 平方房产开设顶级餐饮,已于 2006 年 1 2月开张 。 2006 年 6 月,对得月楼老大楼开始进行改建,增加营业面积 2000 平方米,历时 1 年半, 2007 年末,移址复业的老字号 “ 得月楼 ” 以精致的苏州古典园林风貌再现姑苏餐饮一绝 。   营业网点从 1982 年一个发展到现在四个,总计营业面积 8383 平方米,台位 265 只,可同时容纳 2000 人就餐。职工人数 300 多人,中高级职称人数 32 人。 注册资金 900 万元。 社会影响   得月楼蜚声中外,每年接待中外顾客达数十万人次,先后接待过泰国诗琳通公主 、泰国副总理 、意大利威尼斯市长 、中国各国外友好城市市长 、曾庆红、江渭清 、胡绳 、姜习 、李政道 、贝聿明、杨利伟 、陆文夫 、玛拉沁夫 、三毛 、李富荣 、袁伟民 、孙晋芳 、郎平 、陈耀东 、包起帆 、杨怀远 、蔡祖泉 、陈燕飞 、陈德旺 、周柏春 、秦怡 、牛群等几十位政府要员和知名人士 。   得月楼与影视有缘 。六十年代电影《 满意不满意 》中以得月楼为题;八十年代电影《 小小得月楼 》在得月楼拍摄,历时三个月;《大嘴妹吃煞太监弄 》《 姑苏第一街 — 醉月飞觞得月楼 》也在得月楼拍摄。科教片《 莲藕 》《 美食家 》《 明月几时圆 》《 裤裆巷风流记 》《 姑苏水巷行 》等影视片,都有得月楼的镜头 。   得月楼坚持老字号的品牌宣传,先后与北京 、上海 、杭州 、天津 、沈阳 、哈尔滨 、广州 、南京 、镇江 、扬州 、无锡 、常州 、南通 、徐州 、连云港等老字号企业进行结对 、展销等活动,扩大了苏州老字号在国内的影响 。   得月楼坚持文明经营,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自移址开业至今,先后被 23 家报社 、杂志进行了 1162 次报道,除苏州各套电视频道外,还先后和中央电视台 、上海东方电视台 、香港凤凰电视台 、台湾三立 、东森电视台 、日本名古屋电视台 、美国 PBS 国家电视网等媒体进行宣传合作,提升了苏州老字号的国际影响 。 获得荣誉   得月楼 1993 年被国内贸易部首批命名为 中华老字号 , 2006 年被商务部首批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商标。 2007 年被国家人事部、商务部联合评为全国商务系统先进集体,此前先后获得中华餐饮名店 、全国十佳酒家 、国家特级酒家 、全国绿色餐饮企业 、商务部 “ 市场运行监测工作先进单位 ” 、省级文明单位 、市级文明单位 、苏州市十强餐饮企业 、苏州市建设健康城市先进单位 、苏州市卫生 A 级单位 、苏州市价格信用单位 AA 级 、苏州市诚信单位等几十项荣誉 。 公司网站: http://www.deyuelou.com.cn/index.asp http://baike.baidu.com/view/4230716.htm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52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xushui 2011-8-18 10:24
为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国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的太湖治理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太湖治理的总体部署,深入推进我省太湖治理工作,全面实现太湖治理目标,编制本实施方案。 一、江苏省太湖流域环境现状 (一)流域概况 太湖流域地跨苏、浙、皖、沪三省一市,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总面积36895平方公里。历来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工农业生产发达、国民经济产值和人均收入增长幅度最快的地区之一。流域人口约占全国的3%,GDP占全国的12%,人均GDP为全国的3.5倍。我省太湖流域包括太湖湖体,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和丹阳市的全部行政区域,以及句容市、高淳县、溧水县行政区域内对太湖水质有影响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水体所在区域。据2007年统计资料,我省太湖流域人口1664.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2.6%;GDP为12218.5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47.5%,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二)环境现状 1.污染物排放现状。我省太湖流域2005年共排放废污水总量25.55亿立方米。流域COD排放总量为58.60万吨/年(表1.2-1),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和工业废水,所占比重分别为40.2%和35.1%;氨氮年排放总量为6.42万吨,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所占比重均在40%左右;总氮的年排放总量为9.82万吨,农业面源比重接近50%;总磷排放总量0.58万吨/年,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比重达到66%,其次为城镇生活污染源。 表1.2-1 2005年江苏省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情况 分类 COD NH 3 -N TN TP 排放量(万吨) 比重 (%) 排放量(万吨) 比重 (%) 排放量(万吨) 比重 (%) 排放量(万吨) 比重 (%) 工业 20.57 35.1 2.64 41.1 3.51 35.7 0.04 7.2 城镇生活 14.46 24.7 1.23 19.1 1.64 16.7 0.15 26.7 农村面源 23.56 40.2 2.56 39.8 4.67 47.6 0.38 66.1 小计 58.60 6.42 9.82 0.58 2.水环境现状。 (1)太湖湖体水质现状。2005年太湖水质为劣Ⅴ类。东部沿岸区水质相对较好,为Ⅴ类水质,其他湖区均为劣Ⅴ类。太湖湖体水质总氮指标为劣Ⅴ类,其次为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均满足Ⅳ类水质标准。全湖平均为中富营养化程度,其中仅湖心区和东部沿岸区处于轻富营养水平。 2007年太湖湖体水质总体劣于Ⅴ类水质标准,总氮仍是污染最严重的指标,但是浓度相对于2005年有所降低,全湖总氮平均由3.6mg/L降低为2.6mg/L。湖心区和东部沿岸区水质相对较好,五里湖、西部沿岸区和梅梁湖污染最为严重。五里湖、西部沿岸区和梅梁湖总氮劣于Ⅴ类水质标准、总磷为Ⅴ类水质。各湖区高锰酸盐指数均满足Ⅲ类水质标准。 (2)其他主要湖体水质现状。滆湖、长荡湖和阳澄湖是太湖流域除太湖外水域面积较大的湖泊,水质污染也较为严重,2007年滆湖和长荡湖均为Ⅴ类水质,阳澄湖为劣Ⅴ类水质。滆湖为Ⅴ类水质,总氮和总磷是主要污染因子,相对于Ⅲ类水质标准分别超标0.6倍和1.0倍;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均满足Ⅲ类水质标准;长荡湖为Ⅴ类水质,总磷污染最为严重,相对于Ⅲ类水质标准超标1.5倍;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分别为Ⅳ类和Ⅲ类水质,氨氮满足Ⅱ类水质标准;阳澄湖为劣Ⅴ类水质,总氮污染最为严重,超Ⅲ类水质标准2.6倍,劣于Ⅴ类水质标准;总磷和氨氮污染严重,相对于Ⅲ类水质标准分别超标1.4倍和0.7倍,均为Ⅴ类水质。 (3)出入湖河流水质现状。对照《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2005年水质目标,太湖主要出入湖河流21个控制断面中有13个达标,达标率为61.9%;45个行政交界断面中有24个达标,达标率为53.3%。2007年,流域主要河流53个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率为40%,其中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占控制断面总数的56.6%,Ⅳ类断面占17.0%,Ⅱ类和Ⅲ类断面占26.4%。 3.水质变化趋势。 (1)湖体水质变化趋势。太湖湖体水质总体上呈显著的恶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太湖平均水体水质由以Ⅱ类水为主下降到以Ⅲ类水为主;90年代中期至今,全湖平均水质恶化为劣Ⅴ类。监测数据表明,1997-2006年高锰酸盐指数在4mg/L和6mg/L之间波动;2000年以来氨氮浓度逐年增加,2006年超过Ⅱ类水质标准限值;2000年以来总磷浓度逐年下降,由Ⅴ类水质逐步变为Ⅳ类水质;总氮浓度一直劣于Ⅴ类水质标准,“九五”末以来呈现逐步恶化趋势,2006年浓度超过Ⅳ类标准1倍以上。 (2)其他主要湖体水质变化趋势。滆湖水质在“十五”期间逐步恶化,由Ⅳ类水体迅速恶化为劣Ⅴ类水质。总氮污染最为严重,相对于Ⅲ类水质标准最大超标2.4倍;“十一五”以来,水质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但目前水质仍为Ⅴ类水质。长荡湖水质“九五”末污染非常严重,劣于Ⅴ类水质;总氮是主要污染指标,相对于Ⅲ类水质标准最大超标3.1倍;“十五”以来,污染程度有所减轻,但仍为Ⅴ类水质,且氮磷污染均比较严重。阳澄湖水质污染非常严重,2000年以来一直为劣Ⅴ类水质;总氮污染最为严重,相对于Ⅲ类水质标准最大超标4倍。 (3)出入湖河流水质变化情况。1998-2006年环太湖地区河流入湖水质平均浓度均为劣Ⅴ类,上游入湖河流水质明显劣于下游入湖河流水质。直湖港、武进港、漕桥河、太滆运河、陈东河等河流入湖水质最差,占太湖入湖污染负荷的比例较大,是治污重点区域。 (五)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按照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的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用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先进的科技手段,改进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和绿色有机农业,建成一批规模化种植和生态养殖基地,形成结构合理、良性循环的农业生产体系和生态良好的农村环境。 1.种植业治理。大力发展有机农业,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控制,全面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化学氮肥、化学农药施用量。 (1)主要任务。建设有机农业生态圈,恢复和增强环太湖地区的生态功能,构建生态屏障。按照有机农业标准和生产方式,从源头上禁止施用农用化学投入品。到2012年,在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内初步建成有机栽培农业生产基地30万亩;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扩大商品有机肥补贴规模,推广行之有效的秸秆还田技术,引导农民种植绿肥,化学氮肥施用量在2005年基础上下降20%以上;加强病虫监测预报,推广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植保专业化防治,化学农药施用量比2005年降低30%。2013-2020年,有机栽培农业在太湖一级保护区内全面推广。 (2)主要措施和重点工程。 有机农业工程建设。在环太湖1公里以及15条主要入湖河流上溯10公里两侧各1公里范围内,建设有机农业生态圈,实施有机农业建设工程。区域内种植业全部按照有机农业栽培方式组织生产,参照有机农业国际通行标准,逐步向有机农产品转换。2008-2012年建成30万亩有机农业栽培生产基地,其中水稻20万亩、茶果9万亩、蔬菜1万亩。2013-2020年,逐步向太湖一级保护区1-5公里扩展。 化学氮肥减施工程。2008-2012年,在苏锡常三市及镇江所辖丹阳市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商品有机肥和缓释肥推广应用、绿肥种植等综合措施。2013-2020年,在太湖地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商品有机肥、缓释肥替代化学氮肥50%。 表3.5-1 2008-2012年太湖流域化肥减施工程 (万亩) 项目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测土配方施肥 660 910 910 910 910 商品有机肥推广 75 100 100 100 100 缓释肥推广 50 100 100 100 100 绿肥种植 20 20 20 20 20 化学农药减施工程。积极示范推广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新型高效药械,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部分替代化学防治,控制农作物虫害发生频次,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采取覆盖防虫网、推广生物农药、安置频振式杀虫灯等手段,全面开展植保专业化防治,提高农药利用率。2008- 2012年,在无锡、苏州、常州三市及镇江所辖的丹阳市实施化学农药替代工程,每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5000个,防虫网8000亩,推广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790万亩次,建立专业化防治服务网点100个。2013-2020年,太湖地区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全覆盖。 2.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农业湿地工程。太湖流域乡村氮磷流失除农田排水和径流外,还有乡村生活污水及农户畜禽养殖尾水的排放,具有面广、量大、分散、间歇的峰值和高无机沉淀物负荷的特点,且太湖地区许多沟渠塘由于缺乏管理,淤积严重,杂草丛生,不仅无法有效拦截农田径流氮磷流失直接进入水体,同时又成为乡村生活污水、分散畜禽养殖尾水的排放通道和固体废弃物的堆积场所,是农业污染源的重要传播途径。南京土壤所“863”科技计划研究成果表明,生态拦截沟渠对总氮、总磷的去除效果分别达到48.36%和40.53%,另对示范工程跟踪监测,对排水沟渠塘生态化工程改造后,可削减面源氮磷流失主要污染物40%以上。 (1)主要任务。加快采用生态田埂、生态沟渠、旱地系统生态隔离带、生态型湿地处理以及农区自然塘池缓冲与截留等技术,利用现有农田沟渠塘生态化工程改造,建立新型的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系统,拦截吸附氮磷污染物,大幅削减面源污染物对水体直接排放。 (2)主要措施和重点工程。加快在太湖、滆湖、长荡湖、阳澄湖周边及主要入湖河道两侧建立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系统。2008-2012年,重点在太湖流域建设生态沟渠294.8平方米;建设生态池塘总面积为868万平方米。2013-2020年在太湖地区计划建设生态沟渠500万平方米,生态池塘面积500万平方米,基本建成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农业湿地系统。 表3.5-2 2008-2012年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 市别 生态沟渠 生态池塘 工程量 比例(%) 面积(万平方米) 数量(个) 面积(万平方米) 无锡市辖区 112.6 857 259.1 32 常州市辖区 109.9 1183 384 42.5 苏州市辖区 48.9 141 142.2 16.4 镇江市辖区 23.4 466 82.9 9.1 合计 294.8 2647 868.2 100 3.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处理利用工程。 (1)主要任务。对流域内畜牧生产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区管理,划定畜禽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适度养殖区。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要求,进一步提高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技术水平,重构养殖业发展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推进农牧结合,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结构的可持续循环生态链。到2012年,基本完成流域内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到2020年,太湖地区基本实现畜禽养殖场粪污零排放。 (2)主要措施和重点工程。 禁养区内取缔或迁移所有畜禽养殖场,2009年底前基本完成。限养区和适养区内全面推广应用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沼气发酵、发酵床生态养殖和粪便集中处理等综合治理技术,实施畜禽场循环农业工程。环太湖1公里及主要入湖河道上溯10公里两侧1公里范围为畜禽禁养区,禁养区内现有养殖场(户)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关闭或迁移。环太湖1-5公里为限养区,禁止新建畜禽养殖场,对现有养殖场完善干湿分离、雨污分流等环保设施,实行粪污无害化处理和农牧结合,达到零排放;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畜禽养殖场,限期治理或强制关闭。 适度养殖区:环太湖5公里外的养殖区要实行总量控制,实际载畜量控制在600万头猪单位。对新建规模养殖企业,要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备设施,提高粪污处理能力,严格执行环评制度。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在丘陵山区利用山地、林地、果园、茶园等资源发展生态养殖。大中型规模畜禽养殖场建设“三改两分再利用”治理工程,即改水冲清粪为干式清粪、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改明沟排污为暗道排污,固液分离、雨污分流,粪污无害化处理后农田果园利用。鼓励和扶持畜禽养殖场通过沼气工程、有机肥生产及沼渣沼液还田技术,进一步提高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率;中小型畜禽养殖场大力推广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以生物发酵床为载体,快速消化分解粪尿等养殖排泄物,实现猪舍(栏、圈)免冲洗,无异味,粪尿零排放。对畜禽分散养殖实行粪便集中收集处理,实现物业化管理、专业化收集、无害化处理、商品化造肥和市场化运作的目标。按照人畜分离、集中管理的原则,在养殖大户相对密集的区域,建设清洁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集中处理的利用工程,包括建设畜舍建筑、饲养设备、通风保暖设施及粪便污水处理设施等,建立统一防疫系统。到2012年,太湖流域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治理大中型畜禽规模养殖场716个;建设30个畜禽粪便集中处理场; 在1600个养殖场推广生态发酵床养殖技术;建设清洁养殖小区140处。 表3.5-3 近期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治理工程计划表 单位:个 年度 苏州市 无锡市 常州市 镇江市 合计 2008 年 44 21 32 4 101 2009 年 52 33 62 18 165 2010 年 45 39 69 36 189 2011 年 32 32 83 28 175 2012 年 10 27 31 18 86 合计 183 152 277 104 716 4.水产清洁养殖工程。通过实施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示范工程,控制流域内水产养殖对太湖水体的影响。对现有养殖池塘进行合理布局,在同一区域内规划为主养区、混养区、湿地净化区和水源区等四个功能区,构建养殖池塘—湿地系统,实现养殖小区内水的循环利用。同时采用多级生物系统修复技术,对养殖池塘环境进行修复。根据水生态状况,有选择投放草食性动物群,种植浮水、挺水、沉水植物,改善池塘生态系统。 (1)主要任务。2008年底完成池塘水循环利用工程示范区建设。2010年,环湖五公里百亩连片养殖场全部实施池塘水循环利用工程,整体推进池塘水循环利用工程,太湖流域地区百亩连片养殖场20%实施池塘水循环利用工程,连片面积不足百亩的,15%养殖面积建立人工湿地。2012年,太湖流域地区百亩连片养殖场50%实施池塘水循环利用工程。2020年,太湖流域地区百亩连片养殖场全部实施池塘水循环利用工程。 (2)主要措施和重点工程。无锡、苏州、常州、镇江四市现有池塘连片养殖150万亩,规模以上连片养殖鱼塘总数约1919个,共69万亩,从2008年-2012年完成池塘水循环工程34.5万亩,2013-2020年再完成34.5万亩。 表3.5-4 太湖流域规模池塘连片养殖调查表 市 别 池塘养殖总面积(亩) 100 亩以上的连片养殖场 数量(个) 面积(亩) 苏州市 610875 1011 370000 常州 449955 434 134000 镇江(丹阳) 123838 67 22000 无锡 317295 407 164000 合计 1501693 1919 690000 5.网围养殖整治工程。 (1)主要任务。太湖流域围网养殖整治工作是减少湖体污染的重要措施,太湖流域网围养殖主要集中在太湖、滆湖等湖泊内。为减少网围养殖带来的水体污染,应逐步拆除围网养殖面积,压缩网围养殖规模,重点做好太湖、滆湖、长荡湖、阳澄湖等湖泊的围网清理工作,同时落实湖泊生态和环境修复措施,探索生态放养的相关机制,着力恢复湖泊生态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在围网拆迁的同时,对退养还湖带来的经济损失,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合理进行补偿,做好渔民安置工作。 (2)主要措施和重点工程。逐步实施围网拆除工程,近期重点做好太湖、滆湖、长荡湖三个湖泊的围网清理工作。到2020年,基本取消太湖网围养殖。 太湖围网拆除。东太湖现有网围养殖面积16.9万亩,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合理补偿的原则,大力压缩网围养殖面积,近期压缩到4.5万亩。 滆湖围网拆除。滆湖现有网围养殖面积7.7万亩,实施全面整治,拆除4.92万亩,其中滆湖无锡部分拆除网围面积为30781.5亩,滆湖常州部分拆除网围面积为11194.9亩,滆湖总体围网面积近期压缩到3.5万亩 长荡湖围网拆除。长荡湖现有围网养殖面积6.4万亩,实施全面整治,到2009年,围网面积压缩到3.5万亩。 阳澄湖围网拆除。阳澄湖现有围网养殖面积8.04万亩,实施全面整治,到2008年底,围网面积压缩到3.2万亩。 6.乡村生活污水生态净化处理工程。 (1)主要任务。凡具备接管集中处理条件的村镇,要扩大城镇污水管网的延伸覆盖,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不具备接管条件的农村地区,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处理的原则,采取微动力、少管网、低成本、易维护的生态处理模式。到2010年,太湖一级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到2012年,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0%以上,到2020年,达到70%以上。 (2)主要措施和重点工程。集成组合厌氧好氧和土壤植物生态系统,构建乡村生活污水生态净化处理模式,通过沉淀、排除、吸收和降解有机物质,有效去除污染物。重点推广出水水质达到一级B以上标准的处理技术。2008-2012年在3264个自然村建设乡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2013-2020年建设3600个。 表3.5-5 2008-2009年乡村生活污水工程实施计划表 市别 乡村生活污水工程量(个) 处理规模(户) 工程量 比例% 实施时间 重点实施区域 无锡市辖区 250 79908 22.5 2008 - 2009 年。其中 200 8 年和 2009 年分别 211 个和 903 个 以太湖一级保护区、 15 条主要入湖河道(如漕桥河、武进港、乌溪港等)和太湖上游地区为主。 常州市辖区 416 58390 37.3 苏州市辖区 331 46737 29.7 镇江市辖区 117 13375 10.5 合计 1114 198410 100 (六)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改善太湖流域水环境、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的有效途径,工程面广量大时间紧迫,按照先急后缓、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原则,重点对太湖上游的湖滨、主要入湖河流及入湖口、流域重点湖泊(如滆湖、长荡湖、三氿、阳澄湖等)和其他重要湿地开展保护与修复。生态修复内容主要包括河湖清淤、湿地保护与建设、生态林建设和水体生态修复等方面。 1.太湖生态清淤。 (1)主要任务。底泥是湖泊内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生态清淤可以有效减少湖体内源污染物含量,减少“湖泛”发生机率,改善水生态环境,保证饮用水安全。在科学论证和试点的基础上,对底泥沉积严重、有机污染物含量高、“湖泛”多发区实施底泥生态清淤。实施生态清淤的主要湖泊有太湖、滆湖、长荡湖(洮湖)、阳澄湖、尚湖、三氿等。2020年前清淤总面积约236平方公里,清除淤泥6700万方,其中,近期完成太湖93.65平方公里的清淤任务, (2)主要措施和重点工程。 太湖底泥生态清淤。对太湖内的梅梁湖、竺山湖、贡湖水源地、东太湖及入湖河口进行底泥疏浚,面积约93.65平方公里,清淤量约3000万方。其中梅梁湖清淤面积为47.42平方公里、竺山湖清淤面积为24.14平方公里、贡湖水源地清淤面积为8.56平方公里、东太湖清淤面积为13.53平方公里。 滆湖生态清淤。滆湖湖区清淤总面积约为60平方公里,清淤量约1300万方;其中武进所辖范围45平方公里,清淤量约900万方,宜兴境内清淤面积约15平方公里,清淤量约400万方。 长荡湖(洮湖)生态清淤。对长荡湖保护区、入湖河口、沿岸污染严重湖区进行生态清淤,清淤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清淤量约800万方。 阳澄湖生态清淤。对阳澄湖重要入湖河口、取水口、淤积严重湖区实施生态清淤,清淤面积约40平方公里,清淤量约1000万方。 其他重点湖泊生态清淤。尚湖、三氿等湖泊总清淤面积约15平方公里,总清淤量600约万方。 2.湿地保护与恢复。 (1)主要任务。加强流域内湿地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实施生态示范工程。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促进湿地生物多样性恢复,同时改善和丰富太湖流域湖泊及河流的滨岸景观。2008-2012年,重点实施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内太湖湖滨、上游主要入湖河流及河口、上游重要湖泊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工程,在适宜区域恢复湿地约8万亩。2013-2020年,在完善和巩固前期湿地恢复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对流域内其它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到2020年,流域内恢复湿地约21万亩,太湖流域湿地面积、生态功能基本恢复。 (2)主要措施和重点工程。在太湖湖滨、入湖河流自然堤岸等地区开展湿地保护及恢复工程,恢复基底整理、种植水生植物、生境改造、生态护坡或自然堤岸建设、收割水生植物、生物墙建设、生态廊道建设等。 环太湖湖滨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在太湖环湖湖滨适宜区域恢复约100米的湖滨湿地植物带;选择湖滨湿地植被带保存较完整、重要水产资源或水生植物集中分布区或水源区,建立苏州东太湖、无锡贡湖湾2个湿地自然保护区。 上游主要入湖河流及河口湿地恢复工程。根据滨岸结构现状,在漕桥河、社渎港、乌溪港等重要入湖河道恢复约5-10米左右的滨岸湿地植被带。在河流沿线的节点建设小型湿地,在硬质护岸区域主要以河道清淤为主。 上游重要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主要针对流域内上游大中型湖泊,主要包括滆湖、长荡湖、漕湖、宜兴东氿、西氿、团氿、浯溪、徐家荡、临津荡、阳山荡、马公荡、钱墅荡、嘉菱荡、宛山荡等,在环湖适宜区域恢复约50米的湖滨湿地植被带,在出湖和入湖河道口、重要水源区域根据湖滨水深情况恢复湿地植被50-100米。 净化型人工湿地建设工程。充分利用人工湿地的功能,对工厂处理的污水或农业面源污染物进行深度处理,提升水质,同时展示湿地生态功能,发挥湿地宣教作用。通过合理的设计,结合城乡污水尾水排放,在无锡鸿山、苏州三山岛、三角咀等地建立人工湿地19处,约1.6万亩。 水生植物控制性种养工程。在充分示范试验的基础上,按照采用集中圈养、集中管理、集中打捞和集中处置的原则,对太湖湖湾和入湖河流实施水生植物控制性种养工程,主要包括水葫芦控制性种养、科学化管理、机械化打捞等内容。2008年种养面积1.5万亩,2009-2012年每年种养面积2.5万亩,其中在太湖十八湾、竺山湖年种养1万亩,非航道入湖河道及支浜1.5万亩,5年累计种养11.5万亩,打捞水葫芦约460万吨,可吸附氮、磷分别为9246吨、1380吨。 (七)资源化利用工程。在太湖水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中,资源化利用工程主要包括太湖清淤的底泥利用、蓝藻打捞后的处理利用、水葫芦种养及其他湿地水生植物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厂畜禽粪便综合利用、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利用等方面。 1.主要任务。加大对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投入,利用先进的工程技术,积极开展资源化利用工作,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2.主要措施和重点工程。 (1)底泥资源化利用。在开展湖体、河网清淤的同时,本着节省临时占地、减少环境影响、利于排泥场循环利用等原则,积极开展淤泥固化技术的应用和研究,综合优化比选,探索研究河湖底泥及固化土在农业种植、土地利用、制造填方材料和建筑材料、生物堆肥等方面的资源利用途径,全面推广底泥的资源化利用工程,并开展效果评估,避免造成二次污染。根据不同河、湖水域清淤底泥的物理及生化特征,优化比选各类淤泥固化技术,重点实施淤泥固化土资源化利用工程、利用清淤底泥实施滨水生态湿地建设工程等。 (2)蓝藻打捞与资源化利用。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太湖流域蓝藻重点发生区域,实施蓝藻巡查-打捞-运输-处置-资源利用一体化工程。组建专业蓝藻打捞队伍,配置蓝藻打捞及运输专用设备,建设水藻分离装置,将分离出的藻泥进行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水解氨基酸等资源化利用,逐步形成覆盖太湖岸线和阳澄湖岸线的蓝藻打捞、处理和利用的能力。重点实施蓝藻机械化打捞工程(捞藻船购置)、水藻分离站建设、蓝藻沼气发电项目、蓝藻有机肥生产等资源化利用工程。2012年前建设无锡锦园、闾江口、杨湾、新安街道、壬子港、月亮湾以及宜兴丁蜀镇、周铁镇和武进雅浦港等9座固定式藻水分离站;并根据需要建设移动式藻水分离设施。 (3)水葫芦及其他水生植物资源化利用。对人工种养的水葫芦和其它湿地水生植物进行资源化利用,进行商品有机肥生产、还田利用、饲料制作、沼气发电等技术研究和应用,实现水生植物吸附氮磷等养分的资源化利用。 (4)畜禽养殖场粪便资源化利用。创新发展资源化工程技术,建设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的商品有机肥生产示范工程,逐步加大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规模。 (5)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积极推广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逐层提取,分步利用,进行工业(饲料)用油脂原料提取、饲料原料、肥料制作等技术研究,在示范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应用,充分提高餐厨垃圾的回收利用率。 (6)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重点推广粉碎还田、过腹还田、腐熟沤制、生物反应堆、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秸秆纤维等秸秆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到2012年,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5%以上,基本控制焚烧、丢弃等带来的污染。 (十一)建设完善监测预警体系 1.建立健全流域水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1)主要任务。按照统一的水环境监测规范,统一标准、统一布点、统一方法和统一发布,建设流域水环境监测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在现有的监测站网基础上,通过升级改造,增建必要的新站网,在国家整体监测体系框架下,构建我省太湖流域统一的水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省级水环境监测信息共享平台。省自动监测站建设要与国家控制断面、太湖局监测断面(监测点)、中科院南京地理湖泊研究所监测点所建设的自动监测站进行衔接,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资源共享,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实施,避免重复建设,实现投资与效用的最大化。 (2)主要措施和重点工程。 建设太湖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网。在流域内省市县(区)行政交界断面、主要入湖河流、调水沿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等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202个,其中新建190个,改造12个。根据省政府批准的《太湖水环境监控体系建设规划》,启动江苏省太湖水质监测中心站建设。 实施太湖流域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无锡、苏州、常州及镇江分局水质监测化验室升级改造工程,有效提高对太湖流域调水沿线、太湖湖体和主要水源地、环太湖出入河道及苏南运河等重要水体水质、水量的监测化验能力。 建设太湖蓝藻预警监测系统。一是配置太湖湖体应急监测船和环湖巡测应急监测车,加强太湖湖体水质快速应急监测能力。二是建设太湖野外水质与蓝藻综合观测站,配备蓝藻生命观测系统。三是建设太湖湖体浮标站和预警站。四是建设太湖流域遥感实时数据接收与解译系统。 建设太湖流域水环境管理综合信息平台。整合环保、水利、气象、农林、建设、渔政等部门的数据资源,实现部门间数据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系统应用平台建设,包括功能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软件代码编制和系统调试部署。二是数据资源建设,包括数据共享机制建立、数据规范化整合,数据管理和维护。 2.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体系。 (1)主要任务。建立省、区域、县三级分布式、层次式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信息系统。建设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信息专网,开发并应用LIMS等决策及管理辅助系统,全面提高整个监测系统预警预报和快速反应能力。建立农业面源污染产排污监测网。加强湿地监测能力建设,提高太湖流域的湿地保护、恢复以及管理水平。 (2)主要措施和重点工程。 农业面源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建设农业环境监测与保护省级中心监测站1个,省级重点区域站5个,重点县级监测站16个,省级太湖农业湿地监测中心站1个。针对农村生活污染源、种植业径流小区、畜牧业污染源,建设一批省级农业面源野外监测点。 建立省级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信息平台,实现覆盖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数据的快速采集、审核、传输、反馈,以及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预测预报。 3.湿地监测能力建设工程。 (1)主要任务。加强流域内湿地生态环境动态监测能力,对湿地进行监测和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2)主要措施和重点工程。根据湿地生态系统的分布特征和内在特性,在无锡、苏州、常州适宜湿地区域,建设3个流域湿地监测站,建设监测用房,配置必要监测设施设备。 (十二)强化科技支撑作用 由于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复杂性,尚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所以从根本上解决太湖水污染问题,必须坚持“科技治太 ”的方针,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应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解决太湖治理实际过程中存在的治理难点及重大问题,加强对现有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重点项目技术攻关和水专项已有成果的推广应用。 1.现有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根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总体目标,围绕当前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需求,选择一批技术成熟、治理效果好、有推广基础、能够落实的应用技术,作为综合治理的重要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太湖水污染治理水平。 (1)城镇生活污水氮磷深度处理提标改造示范工程。根据省建设厅研究出台的《江苏省太湖流域城镇污水氮磷处理提标改造技术规范》的要求,建设城镇生活污水治理科技示范工程,推广城镇污水氮磷深度处理等关键技术的应用,提高城镇污水处理水平。 (2)畜禽养殖场废水处理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有机肥生产和废水处理示范工程,中小型养殖场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的示范工程。(注: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 ZL200610096358.0) (3)建设乡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示范工程。推广塔式蚯蚓生态滤池、毛细管渗滤沟处理模式、人工潜流湿地生态床处理模式、复合生物装置处理模式、土壤植物-稳定塘处理模式等乡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注:1.塔式蚯蚓生态滤池、毛细管渗滤沟处理模式。南京大学“十五”863课题,发明专利CN1235817C,实用新型专利CN2707745Y。2.人工潜流湿地生态床处理模式。江苏省科技厅成果鉴定,鉴定编号:苏科鉴字〔2006〕第895号。3.复合生物装置处理模式。南京林业大学科技成果,专利号CN1042090、专利申请号ZL200710135011.0。4.土壤植物-稳定塘处理模式) (4)建设农业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技术示范工程。推广农业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专项课题的技术成果。(注:“用于农田污染控制的生态拦截型沟渠系统及其效果”,国家科技部“十五”重大科技专项资助项目•2002AA601012; “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长江中下游水稻土区沃土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江苏)”专题•2006BAD25B07-03; IPNI合作项目“集约化耕地养分非均衡化调控技术研究”•JIANGSU-10;国家支撑计划“长江三角洲集约化农田循环生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5)建设水葫芦种养及净化水质技术示范工程;推广“基于水体修复的水葫芦种植及资源化技术研究与示范(BS2007117)” 的省太湖专项技术成果。 (6)建设利用水葫芦、污泥、蓝藻、畜禽粪便、秸秆制造有机肥技术示范工程,推广有关资源化利用专项课题研究的技术成果。(注:国家科技部攻关项目“规模养殖场粪便生物处理技术研究”•96-015-01-03;科技部水治理专项‘863’“生活垃圾及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与示范工程”•TK-2,2002AA601012-02;国家环保部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示范工程,项目编号:2007-S-053,证书编号200) (7)蓝藻打捞及藻水分离技术推广与应用;建设蓝藻打捞及藻水分离示范工程,推广运用有关藻水分离技术成果。(发明专利:防治水华爆发及水体富营养化的水-藻自体循环站,200710055795.4;囊内脱水技术处理蓝藻浆的工艺,200710066251.X;蓝藻浆脱水处理工艺,200710066082.X;气浮除藻法,200810058076.4) (8)湖底清淤、淤泥固化及综合利用技术示范。实施太湖流域底泥固化及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推广有关淤泥固化和处理方法及专利成果。(发明专利:淤泥固化土的施工方法•200610040093.6;利用太湖淤泥制砖的方法•2006100400940;复合型淤泥固化材料•ZL03113373.8;实用专利:淤泥固化处理机•ZL200420028026.9) (9)生态湿地建设与恢复关键技术示范。积极推广现有生态湿地建设与恢复的专利成果,提升太湖流域河道、湖泊等主要湿地的污染削减能力与污染物吸纳容量,改善其水环境质量。(注:1.入湖河道生态修复与污染削减功能重建集成技术,ZL200310106558.X,ZL200610039345.3,ZL200610161292.2;2.湖滨带湿地重建与污染削减功能恢复集成技术,ZL20041 0041089.2,ZL200610039342.X,ZL200610161292.2;3.湿地植物工具种大规模扩繁与快速建群集成技术,ZL200310106559.4,ZL200410013848.4,ZL200410065474.0,ZL200410014210.2,ZL200510065450.X,ZL200510040376.6;4.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构建与功能强化集成技术,ZL200610161292.2,ZL200610039343.4,ZL200610039342.X等) (10)建设工业节水技术示范工程。积极推广火电、化工、造纸、冶金、纺织、建材、食品、机械等八大行业中适用的节水科技成果,促进节水减排。 2.重点技术攻关项目。重点开展与太湖综合治理密切相关的应用基础和技术研究,指导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重大工程建设。重点技术攻关项目包括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基础性研究和关键应用技术攻关。 (1)基础性研究项目。围绕太湖水污染治理的重大科学需求,系统收集分析国内外湖泊,特别是太湖污染形成机理与控制方法的研究成果,开展基础性工作和应用基础研究,弄清基本规律,取得科学数据,建立基本模型,为太湖水污染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主要包括以下8个项目:太湖富营养化形成及消除机理研究,蓝藻生长暴发规律及控制研究,太湖流域水环境容量及阈值研究,水体氮磷沉积及消除机理研究,清淤工程对太湖水质影响研究,氮磷污染贡献率分析技术及“湖泛”发生成因研究,平原河网、湖泊水体生态修复和水资源综合配置技术及植物系统去除氮磷作用的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监测计划、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产业技术政策等基础性研究工作。 (2)应用技术攻关项目。围绕当前太湖流域水污染处理和蓝藻防治的重大技术需求,开展太湖污染防治关键技术装备的攻关和应用研究,为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主要包括以下8个项目:饮用水深度处理和应急达标处理工艺研究,不同类型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与工艺研究,城镇污水氮磷深度处理技术与工艺研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工艺研究,主要污染物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技术研究,机械化生态清淤改进技术研究,移动式藻水分离设备及技术攻关研究,“湖泛”监测、保障饮水安全应急处理措施的研究。 3.国家水专项已有成果的推广应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简称水专项)是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设立的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根据太湖流域综合整治的实际需要,选择国家水专项中一些已成熟的科技成果,进行研究和推广应用。 五、管理体制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流域地方各级政府是实施本《实施方案》的责任主体,地方政府的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并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组织实施。省政府成立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负责协调解决太湖治理全局性重大问题;根据省政府授权,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对省《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实行全面监督,组织全过程跟踪检查。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环保厅协调各相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实施国家《总体方案》和省《实施方案》,分解各有关部门和太湖流域各省辖市政府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责任和任务。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度,省政府与各成员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治污工作完成情况,列入各部门行政效能考核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内容。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完成任务情况较好的,报请省人民政府给予表扬;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报请省人民政府对主要责任人给予批评;失职渎职的,由纪检监察机关追究责任。建立太湖治理项目绩效审计制度,规范项目资金使用,保证投资效益。由省审计部门负责组织对政府性投资资金使用情况及相关经济政策落实情况开展年度审计。落实省政府对主要入湖河流建立“双河长”制的重要措施,加强省级领导和部门与地方领导及部门的通力合作,对15条主要入湖河流进行重点治理,做到“规划、项目、资金、责任”四落实。市、县(区)政府也要根据治湖先治河的要求,对辖区内的河流或河浜建立河长责任制。省各有关部门根据《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分工细则》的要求,细化本部门的工作任务,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加强沟通与协作,保证本方案制定的各项措施得以落实。 (二)健全环境法制,严格执法监管。严格执行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进一步完善地方环保立法工作,加快制定江苏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江苏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条例等地方法规以及江苏省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定太湖地区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出台江苏省太湖流域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明确限制和禁止类产业;出台治污工程环境监理规则、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实施方案;根据治太要求,进一步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增加中水回用的强制标准,提高环保准入条件。建立太湖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统计指标体系,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环境信息。建立健全环境执法监督体系。构建科学、合理、完备的污染物总量监测、监控和考核体系。完善和加强流域和区域间的联合执法,努力打破部门分割和地方保护、杜绝重复监管、相互推诿和转嫁污染等现象。严格落实执法监管的各项措施,加大对破坏水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处和督办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对重点污染企业、污水处理厂和其他污染源排放实施专项执法检查,提高执法效果;对重大环境违法行为实行挂牌督办,依法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触犯刑律的追究刑事责任。加强环境行政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各级执法队伍建设,充实执法人员,规范环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组建省环保厅苏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负责检查监督流域内市、县政府和部门履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解决太湖跨行政区环境监管的问题。设立苏南污染源监控中心,对太湖流域重点污染源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在线自动监控。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发展改革、经贸、环保、水利、卫生、建设、国土资源、农业、林业、交通、旅游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总体方案和实施方案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三)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将治理太湖水污染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省财政近期每年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国家总体方案和省实施方案所确定的重点工程及其相关工作;太湖地区各市、县(市)以2007年基数,每年从新增财力中划出10%-20%专项用于水污染防治。在省财政建立的省级节能及循环经济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省级环境保护引导资金、污染防治资金中,加大对太湖水污染防治的倾斜力度。鼓励各地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采用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治污减排重点工程、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治污减排关键技术和监管体系等建设,同时加强对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充分发挥价格调节机制的作用,完善环境价格体系。加快落实《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调整污水处理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苏价工〔2008〕126、苏财综〔2008〕27),尽快将太湖流域市、县污水处理费调整到每吨1.30元-1.60元。制订乡镇污水处理收费价格,确保乡镇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将化学需氧量排污费由每公斤0.9元提高至1.4元,全面开征氮磷排污费,按超标倍数计收超标排污费,并逐步使排污费征收水平超过污染治理成本,解决违法成本低的问题;改革垃圾处理收费方式,太湖流域所有城镇尽快开征垃圾处理费,并限期将垃圾处理费提高到补偿运行成本并使垃圾处理企业合理盈利水平;加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完善差别水价政策,制定中水价格,建立鼓励水资源综合使用的政策体系;推行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在太湖流域开展化学需氧量排放指标初始分配有偿试点,开展排污权交易,并逐步扩大到氨氮、总磷排放指标,培育排污权交易一级、二级市场,建设国家排污权交易平台。建立环境资源区域补偿机制。落实《江苏省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办法》,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太湖流域建立上下游污染赔付的补偿机制,区域补偿按行政区划分级管理,按照“谁污染谁付费、谁破坏谁补偿”的原则确定责任主体,按照“补偿标准高于环境治理成本”的原则计算补偿金额,严格落实各级政府治污责任制。建立太湖流域污染损失补偿、治污控源奖励机制。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原则,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拓宽和创新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国际金融组织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引入市场机制,扩大污水处理收费权质押、技术作价投资试点,积极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发行企业债券,进一步推行BOT、TOT等多种融资方式,吸收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四)加强科技攻关,推广适用技术。加强太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综合研究,为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建立健全专家委员会工作机制,加强决策咨询和支持。加强太湖水污染防治规划、计划和实施方案的研究制定,提高综合治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地方政府要积极协调,加强指导,做好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技术集成和适用技术的开发、示范和推广培训工作。建立国家级水处理与水环境修复高新技术研发平台,聚集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发展专业的环保产业,为太湖水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五)加强项目管理,保证工程效益。对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项目,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优化、细化,科学论证工程技术方案,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做好项目前期准备,严格履行项目审批程序。要强化工程实施管理,严格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制,加强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监督管理。项目竣工后按规定验收,验收不合格不得交付使用。每年对流域重点治污项目实施、水质改善、排污总量和环境管理等情况进行监督评估。重点治污项目建成后,要组织开展后评价。要严格建设资金管理,保证各类投资及时、足额到位,确保项目按计划工期实施。对配套资金不到位或收费政策不落实的地方和项目,暂停项目审批、暂停拨付国债资金和投资补助。 (六)推进公众参与,保障环境权益。建立环境信息共享与公开制度。环保、水利、建设、卫生等部门协作,实现水源地、污染源、流域水文和人群健康资料等有关信息的共享,并由各级政府及时发布信息,让公众及时了解流域与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各级政府通过设置热线电话、公众信箱、开展社会调查或环境信访等途径获得各类公众反馈信息,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健全社会动员机制。加强环境宣传,增强全社会的环境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创新太湖流域公众参与的体制机制,增强太湖流域街道社区、乡镇村庄等自主管理环境事务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受到水污染威胁或损害时,可通过民事诉讼等方式提出污染补偿等要求,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 附表1: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重点项目汇总表(按项目类型分) 序号 项目类别 项目个数 近期投资(亿元) 远期投资(亿元) 总投资(亿元) 占总投资比例 合 计 1601 804.82 278.28 1083.10 100.00% 一 饮用水安全项目 55 41.23 18.38 59.61 5.50% 二 产业结构调整 三 点源污染治理 580 53.36 0.81 54.17 5.00% 四 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置 493 268.98 6.45 275.43 25.43% 五 面源污染治理 213 100.82 92.14 192.98 17.82% 六 生态修复 107 74.40 63.89 138.30 12.77% 七 资源再利用 28 4.08 3.56 7.64 0.71% 八 提高水环境容量的引排通道工程 10 168.34 80.12 248.46 22.94% 九 河网综合整治 36 54.37 12.15 66.52 6.14% 十 节水减排 70 31.28 0.27 31.55 2.91% 十一 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预警系统 9 7.94 0.50 8.44 0.78% 十二 科技支撑 0.00 0.00 0.00 0.00% 附表2: 江苏省太湖流域各市投资重点治理项目汇总表(按地区分) 项目类别 无锡 苏州 常州 镇江 南京 跨行政区 占比 项目数 投资额 (亿元) 项目数 投资额 (亿元) 项目数 投资额 (亿元) 项目数 投资额 (亿元) 项目数 投资额 (亿元) 项目数 投资额 (亿元) 饮用水安全项目 11 21.58 28 27.58 6 5.20 4 3.40 2 0.95 4 0.90 5.50% 产业结构调整 点源污染治理 209 16.57 199 19.99 113 11.80 53 2.43 3 0.18 3 3.20 5.00% 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置 137 86.69 210 113.07 74 45.27 44 23.75 27 6.58 1 0.08 25.43% 面源污染治理 51 55.83 83 52.93 54 62.32 25 21.90 0 0.00 0 0.00 17.82% 生态修复 63 42.51 27 68.03 13 18.96 1 0.40 0 0.00 3 8.40 12.77% 资源再利用 12 4.35 9 0.44 5 2.82 1 0.00 0 0.00 1 0.04 0.71% 提高水环境容量的引排通道工程 2 1.96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8 246.50 22.94% 河网综合整治 11 11.67 16 41.64 6 3.36 2 9.43 1 0.42 0 0.00 6.14% 节水减排 22 11.67 27 10.89 7 5.81 1 2.55 4 0.50 9 0.14 2.91% 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预警系统 1 0.08 1 0.08 1 0.08 0 0.00 1 1.60 5 6.60 0.78% 科技支撑 0.00% 合计 519 252.91 600 334.65 279 155.60 131 63.86 38 10.23 34 265.85 100.00% 占比 21.46% 23.35% 24.81% 30.90% 11.54% 14.37% 5.42% 5.90% 1.57% 0.94% 1.41% 24.54% 100.00% 注:本表在统计中将节水减排跨行政区项目的投资分解到各市
个人分类: 湖沼学|279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3: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