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见解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知识与下载
热度 6 fdc1947 2013-3-18 07:20
最近,看到好几篇文章都说现在获得知识很容易,网上一下载即可,要什么有什么,因而,大学生在学校主要不是获取知识,而是要长见识。 是啊,现在获取知识似乎很容易,一下载就行了。但是,再仔细一想,却又不是这么一回事。下载下来就真是自己的了吗?下载下来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呢?如果下载下来就是自己的知识,那么这也并非是现在的特点,过去到书店多买几本书也是一样的。把书放在自己的书架上,除了让旁人看了看了很眼热以外,似乎并没有什么别的意义。 下载下来的东西、买来的书是要读的,不读就不是自己的知识。但是光读一读、看一看甚至背得滚瓜烂熟,也不一定就成了自己的知识,一定要真正理解才行。很多东西光读、光背是没有用的。例如我们学理论和计算化学的,一个薛定谔方程,就这么简单,很容易背下来,可是背下来又有什么用?什么用也没有。你得理解它,遇到具体的体系,你要能够想办法解出这个方程,即便是最粗略的近似,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的学生都是学化学的出身,他们的习惯是背书。所以,我讲课的时候,经常告诉学生,学习不但要用眼睛看,也要用手写。那些数学公式,你自己不用手去写、去推导、演算,看也白看。只有在推导、演算的过程中才能够加深理解。所以,知识光下载不行,还得读,光读、背也不行,要理解,要能够运用,这就不像下载那么容易了。这一点,好像现在与过去一样,科技在这方面好像没有什么“进展”,照样要花功夫,甚至花苦功夫。如果有老师教授,或讲一讲,或辅导一下,获得知识就略为容易一点,在这个意义上,看来老师还是有用的。 至于说到要长见识,认为长见识比获得知识更重要,那就是有点玩弄文字游戏,甚至可以说是信口开合、随便乱说了。在一般的意义上,见识比知识的层次更低一点,只是看到一点东西而已,知识则一般认为是正确的、公认的。如果你见到的都是好的、正确的,那么,得到的见识最多与知识等价罢了。 如果把“长见识”换成“要有自己的见解”,那倒是不错的。学习了知识,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着别人跑。但是,要形成自己的见解,必须有足够的知识,而且要对这些知识有足够深入的了解。现在有些人,下载了一些所谓的知识,一目十行的看了看,自以为都知道了,听了一些高人的胡吹,就自以为有了见识,到处发表他听来的别人的见解,这就不是真的自己有了见解,更不能说有了正确的见解。 要真正有自己的见解,而且是正确的见解,那就要有足够的知识,特别是足够的基础知识。目前大学中的各门课程,特别是我所知道的那些传统学科的基础课程,都是经过许多年全人类的实践,被证明是正确的知识,而且是被中外学校多年实践证明了是该学科的基础,对于进一步了解和学习该学科以及相类似学科的其他知识是非常有用和必要的。学习这些知识、而且尽可能多读一些书,是所有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最重要的事情。自己没有足够的知识,就容易被那些骗子的天花乱坠的满口胡言所唬住,甚至乖乖地跟了这些骗子走。 一个人一生要做很多事情,或者讲要完成许多种操作,这些操作有些是“可交换的”,即先做这个与先做那个没有多大关系,但是,有许多操作是不可交换的,即必须先做某甲然后才可以做某乙。这就是某些事情必须在某些时候做,错过了这个时机,再要想做就不容易做好了。读书就是这样,如果在学校不认真的多读一些,以后再学习恐怕永远不会有这样的主观和客观的条件了。学习是一件终身的工作,但是,如果能够在学校里真正学习到了最基础的知识,才能够为将来的终身学习打好了基础。 网络真是一件好东西,它可以给人许多信息,但是,这些海量的信息中能够称得上知识的百分比不多,能够称得上基础知识的百分比更是少得难以估计。我们必须先有了足够的基本知识,才能够在渺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之中,选得我们需要的东西。不然,我们的学生真有可能在网上下载并学到的只是那些“牛皮匠”们吹出来的气体。
个人分类: 教育|3771 次阅读|11 个评论
如何读书?
wido 2011-10-24 23:00
猛然发现,我的绝大多数博文都是在夜里完成的,这句当然不能算是废话,因为我想说明的是,这是造成我博客点击率偏低的原因之一。 在上一篇转载刘瑜《读书:从经典到经验》来阐述如何读书之后,这一篇我将阐述自己对于读书的一点见解。把它写下来,是想在分享的同时,能有被斧正和被补充的机会。愤青可以来,五毛党不得入内。 读什么样的书? 这个问题可以有两个解决步骤。 第一, 你对什么感兴趣,或者你想致力于解决哪一类问题。以此为依据,选择你想读的书。当然,我很赞同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来确定读书方向。 第二, 将想要读的书分成几类。比如我仅仅是将读书作为一种爱好,将想读的书分成以下几类:数学类、语言学习类、历史类、哲学类、经济类等等。 怎样读这些书? 这个问题大致上也有两个解决步骤。 第一, 每一类书,先读这类书中有关这个类别的简史和启蒙的书籍。比如,我认为哲学类书籍可以先读《苏菲的世界》和《西方哲学史》;经济学类可以先读《经济学原理》,在读宏观和微观经济学。这样,就知晓了这一类问题的常识,有了这个常识,就可以看懂很多现象。 第二, 在某一类书中,如果对某个问题或者某个人特别感兴趣,可以深入。比如,对尼采感兴趣,可以读尼采的书;对孙中山感兴趣,可以读孙中山的著作。 自此以后就建立了一个“面—点—面”的读书顺序,这样可以明白很多常识,不会在常识上犯错误。 以上就是我的愚见。
个人分类: 快乐阅读|2970 次阅读|0 个评论
Dirac 的见解(有感微博4)
热度 3 chenfap 2011-4-26 08:00
Dirac 的见解(有感微博 4 ) 有人认为“讨论 Schordinger's Equation 是否符合惯性系是很不合适,也很不专业的。 惯性系是经典物理学的概念,有谁听过 Einstein, Bohr, Heisenberg, Born, Schordinger ..... 在讨论 QM 时,说这个体系是惯性系,或者非惯性系!?”。这些建立量子力学的大师是如何思考惯性系的?有待查考。下面是另一位大师 Dirac 的见解( Dirac 《量子力学原理》第十一章开头几句话): “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建立起的理论,基本上是非相对论性的理论,我们在全部时间内都是在一个特定的洛伦兹参考系统中工作,并建立了作为经典的非相对论性力学的类比的理论。现在让我们试图使这个理论成为在洛伦兹变换下不变的,这样它就合乎狭义相对论的原理了。 ……” 我认为,只凭 Dirac 的这些见解,研究和讨论 Schordinger 方程以及量子力学理论是否符合相对性原理是有益的。
3372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20: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