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外语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强烈建议兴建双语产房——外语教与学的怪圈
热度 1 wangxh 2011-7-21 11:05
在中国,针对外语教与学,存在着一些怪圈: 1)真正学会外语的,不是学校教的,而是社会力量办学或家庭使然; 2)学校教外语,只要学会做题、考试、考高分,其它不管; 3)基础外语学过,看不懂科技外语,那好我们上《科技外语》;学了科技外语仍然不能读科技文章,我们继续上马《专业外语》......不知道哪个二百五说了这么一句,全国就干疯了! 4)更有甚者,外语教学或双语教学——纯粹精神病的发明。呵,有人跟着捧臭脚,还高呼万岁!大家知道嚼蜡什么滋味吗?好,那您就听听用外语授课的中国教师的课吧! 5)全国人民尤其是现在的年青人,没有多少不学外语的,真是外语第一大国!(应该算第一条) 6)兴建了双语初中、双语高中,直至双语幼儿园。要不要以后建些双语产房呀?这样小孩一出生就能接受外语教育。 外国有没有《科技汉语》、《专业汉语》?
个人分类: 教之道|3871 次阅读|2 个评论
狗日的外语!
热度 4 dema1947 2011-4-30 13:47
许多人因为外语而改变了命运,我也算是其中一名——但我跟别人不同,我是因为没有学外语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两年前,我在一家专门的翻译网站注册了一个个人空间,并贴出了我平生第一篇译作,题目是《白宫秘史:奥巴马夫人的辛酸家世》(http://article.yeeyan.org/view/dema1947/64642)。两年后,一家颇有影响的出版社与我签订了一份合同,委托我翻译一本一百多年前的英文原著。一篇译作,一本译著,这对于许多专家来说是不值一提的,但于我而言却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我这一点也不是吹嘘(我也没有必要吹嘘),我只是为此而感到兴奋,感到激动,我甚至有点佩服我自己,因为我在65岁生涯中没有上过任何一堂外语课,也没有任何人教我学过外语,我也没有经受过任何函授、远程教学等等方式的培训,我的学习经历只是时断时续地翻阅过若干英语课本、词典、和语法手册,并且抄写过许多英语原文。 我学英语主要是从退休以后开始的。所谓“主要”,是因为之前也动过学习英语的念头,但是因为工作忙,当然更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动力不足,所以一直到退休以后才把学习英语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 我之所以在退休以后还要学英语,不是因为我对此有什么特殊爱好,也不是因为闲得无聊。其实,外语之于我,是一桩心病。有许多人因为外语而改变了命运,我也算是其中一名——但我跟别人不同,我是因为没有学外语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这要从五十年前说起。 我1961年上初中,1964年参加全省统一中考,当时考试的有四门功课——数学、语文、政治、外语,我考了三门,缺外语,因为我所读的初中没有开外语课,所以可以免试。但是我的总分成绩是山西全省第二名。这个总分是跟有外语成绩的学生一并排列的,也就是说如果不算外语,我的其他三门功课成绩显然是名列前茅的。当时省城几个重点中学的高中都面向全省招收一部分成绩突出的学生,根据这个政策和我填报的志愿,我完全可以考入全省最好的中学。 如果是这样,毫无疑问,清华、北大、中国科技大学将是我下一步的目标,接下来是中科院或者大学讲台、研究室。再接下来诺贝尔奖…… 这是真的——我真的做过好多这样的梦! 但是可惜这只是梦,不是真正的现实。现实本身却是残酷的,这一年中考时政府出台了一条补充规定:所有的高中都不招收没有学过外语的学生,这个补充规定让我赶上了,于是我唯一的选择就是升入中专。 我从小就是公认的好学生,从上学开始,我就认定将来上大学是我必然的道路。我上小学的时候,我的哥哥姐姐们回家的主要话题就是读书考学,在我上初中期间,我的大哥、二哥、姐姐都已经陆续进入大学。在他们的带动下,我不可能有别的人生选择。 特别是我大哥,一言一行对我的影响极大。大哥长我十四岁,少年时期是在战争年代度过,没有上多少学。解放后大哥读了二年初级师范(相当初中程度)就参加了工作。但是大哥有志向,爱读书,一边工作一边自学。有几年大哥在山区农村当联合校长,经常在山间小路上奔波。大哥的书包里总装着高中课本,路上休息的时候就拿出来读书。大哥回家也是书不离手,吃饭的时候也要翻几页。我清早一醒来,常听到大哥在读书或背书。“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像这样的许多古典名篇都是我很小的时候就从大哥那里听来的。 大哥自学完了高中课程,并且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临走前大哥嘱咐我:“将来你也到北京上大学,而且一定要比大哥上更好的大学!” 大哥的嘱咐给我印象太深了,对我的影响太大了。但是我仅仅因为一门外语,不能升入高中了,而这就意味着我今生可能与大学无缘…… 中专期间,老师也曾说过,学习好的中专毕业生也有机会考入本专业的高等院校,这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我在中专期间自学了大学工科的好几门基础课程。不过我没有去碰外语,一是毫无基础,二是据说中专生如果有机会考大学,外语可以免试,第三个原因,我对外语其实没有什么兴趣,更谈不到爱好,有的只是遗憾! 我在中专也是全校知名的好学生,校长办公会议曾决定让我跳级,只是我自己的小算盘是毕业后争取上大学,我怕功课压力太大,没有时间为考大学做准备,所以没有同意跳级。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中专毕业前夕,偏偏遇上文化大革命,所有的大专院校全部瘫痪,我的大学梦彻底破灭! 上大学的路堵死了,但是堵不住求知的欲望。中专毕业后我到晋西北一个偏远贫困的山区县参加了工作。很快和那里的图书馆结下缘分。那时图书馆都不对外开放,但我跟管理人员是好朋友,有空就在书库里翻书看书。山区的生活,封闭而清苦,但我没有感到寂寞和艰难。我没有读高中,没有上大学,却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也找到了适合自己学习的一套办法。读书学习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我不会下棋,不会打扑克,更不会打麻将,读书学习就是我唯一的消遣! 这一切,得益于外语,得益于我因为没有学外语而断了上大学的路,得益于我因为没有路而不得不自己找路,不得不走上自学的艰难道路。 我常常想,大学算什么?不就是四五年的学历吗?别人学四五年,我学十四五年,甚至四五十年!不是说龟兔赛跑吗,我就是那乌龟,慢慢爬,不停地爬,爬不动了我歇一歇,歇一歇再往前爬! 我这一辈子就是这么爬过来的,一直爬到退休,公家不用我爬了,我自己仍然在爬。 对于自学来说,最方便的选择当然是文科。文科学习的关键不是那几门功课,不是考试的成绩,是阅读、思考和写作。我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自己人生道路也不断开拓。 先是调到县委专职写作,后来选调到省广播电视部门做编辑、记者。这一下我学习的路子更宽了。我在工作之余翻阅了大量存档稿件,我把档案室当课堂,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编辑老记者的稿件教材——到哪里去找这样好的广播学院啊,我很快就摸索到了广播节目和稿件的奥妙,写出的稿件受到听众的好评,也得到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表扬,并几次获得全国新闻奖和广播电视奖的最高奖项,还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再后来,我被任命为省台领导,一直到退休。 最让我得意的是,在我的影响下,我女儿也是个终身学习分子。她上大学读的是计算机专业,但是更爱好的却是人文历史和社会科学。凭着自学的知识,她在自己所从事领域被称为专家。我女儿的孩子,现在还很小,因为受大人的影响,最大的爱好也是“读书”。她还在不会说话的时候,就整天拿本小书,依依呀呀瞎念,逗得全家哈哈大笑。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79 次阅读|5 个评论
文科博士不能熟练掌握两门外语的都应该斩首
热度 41 hongfei 2011-3-2 00:03
文科博士不能熟练掌握两门外语的都应该斩首 2011.03.01 掌握两门以上的语言,对于一个有文化的人来讲,是很容易的事情。有人说文科博士应该不要求掌握外语,这些人和那样的文科博士都应该拉出去斩首。 1. 研究马列主义的起码应该熟练懂得英文、德文及俄文,要不然还研究个球马列主义。 2. 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学的,起码熟练掌握两门外语,要到全世界的两个孔子学院去传扬中国文化各两年以上,否则永远不得升任副教授。这些人不以到全世界传扬中华文化为己任,死有余辜。 如果不想见血,起码也得先摘去博士帽,削发代首。 曹广福《外语对所有学科都是重要的,包括社会科学》博文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0247do=blogid=417698 注:这篇文章被精选,编辑也应该被斩首。
个人分类: 大学之道|14446 次阅读|57 个评论
[转载]外语学习的方法与误区4
levinliu 2011-1-13 11:12
外语学习的方法与误区4 特殊群体 我们一直在讲成年人在国外学习外语慢,那么小孩子不同吗?非常不同,他们是特殊群体。如果是小孩子(严格讲是12岁以下)到了国外环境,就算以前是零基础,只需要大约一年的时间,每天几小时,外语就讲得非常流利了,和当地人几乎一样好,而且一点口音都没有(转载者按:这有点太夸张了,年龄小学习第二语言毫无疑问,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绝非能够达到英语母语者的水平。国外有研究表明,即使在五岁前移民到国外,很多人的口语中仍然有口音。十二岁前去国外,一年后英语进步很快,但是不能说能跟当地人完全一样,应该说差别还是很大的)。其实我们学会自己的母语也只用了这么长的时间。 大家总认为我们学母语时用了很长时间天天在语言环境中泡着,其实不然。我们两三岁母语就说得比较流利了,每天并不用很久。语言学家发现,婴儿是从六个月大 时开始注意语言符号的,之前并不知道语言和其他声音的区别。六个月大的婴儿,每天一共24小时,他先睡掉了十几个,剩下八小时左右,醒了就哭要吃,然后换 尿布,洗澡等等,然后自己玩儿,并不是随时注意听大人的语言。统计发现婴儿注意语言的时间每天一两个小时而已。但两年就会了。大家不要认为小孩子语言水平 低,他们是知识能力低,语言是很流利的。所以儿童是掌握语言最快的,比成人快5到10倍。这种差异是如何产生的?有没有办法让成年人也用学母语的速度学习 外语?这些问题正是国外语言专家研究的重点。尤其在近几年,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转载者按语:这一部分中有很多误导信息:首先,低估了母语学习的难度。一般认为,儿童到五岁左右,才基本掌握母语,能比较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在社会语言、语用方以及学术语言等方面,离成年人的语言水平相差甚远。以每天平均八个小时来计算,五年的时间,共在语言学习上投入了大约14000个小时,中国的外语学习者很难投入这么多时间的。更重要的是,对儿童来说,母语学习有强烈的需求,因而有强烈的动机,这是外语学习者所不具备的条件。可以设想,假如对一个人来说,语言学习能够跟日常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还能学不好吗?其次,本本文高估了外语或者二语学习者所能达到的水平,反而低估了学习的困难。其实,作者在本文中的一些观点,乃是对第二(外)语学习非常肤浅的观察的结果,没有很严格的科学研究证据。关于二语或者外语所能达到的水平,当另文论述。)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csdn.net/Max__Payne/archive/2009/06/18/4278835.aspx
个人分类: 英语学习园地|3710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对外语学习的一些浅见
josh 2010-11-29 10:14
1. Ivy ,一个菲律宾的朋友,在中国呆了好几年了(主要是当老师),还在山东的一所高校教过 Business 。她已经完全可以听懂中文,包括潮词、段子和玩笑,只是说得时候不是特别流利(跟大山相比)。 她的英语特别好,不只是语音、语调纯正和腹式发音,而且(在我看来)完全是英语思维,以至于我一开始认为她是 native speaker 。她解释说从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英语,而且非常注意听说。难怪很多美国的电话业务被外包到菲律宾。 一开始我们之间的对话还用英文,相互之间开玩笑也都能听懂(我的英语也不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话方式被进化到最佳方式:她说英文,因为那对她来说基本是母语,而且我基本全都能听懂(我曾以听懂印度英语为目标练过);我说中文,因为这就是我的母语,而她也基本全能听懂。因此就出现了中国人说汉语、菲律宾人说英语而两个人聊得不亦乐乎的情况。 2. 有一个日本朋友 Soppei ,现在复旦交流,中文完全可以听懂,也说得不错。有一个台湾朋友 Mike ,能听懂日文,说得还可以。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俩的对话方式同样被进化到 Soppei 说母语日文、 Mike 说母语中文的情况。两个人兴致大发时,可以如此谈一两个小时。 3. 我说这些的目的是,对于一门语言,我们往往是听力比口语要好。语言是为交流所用,而交流会被进化到我如上所说的情况。 以后会中文的人越来越多,假设有一个西班牙人能听懂中文,但基本不会说,这时你只要能听懂西班牙语,不需要会说,你们就可以没有障碍的对话。况且如果你能听懂的话,至少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西班牙语的。 4. 结论,以交流为目的学外语,要从听力入手。
个人分类: 儒释道|4487 次阅读|1 个评论
专业外语究竟应该怎么学
lyosha 2010-11-20 10:33
题记:每年新学期开学,新同学入校后都有一个适应期。很多新生都问一些很令我费解的学习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在我看来都不是问题,而是他们继续用中学学习外语的模式与方法进行大学专业外语的学习。所以他们常常困惑。以下几篇博文是我近些年来对专业学习的一些思考,结合自身的经验,拿来与大家分享。 如何学好专业外语,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惜的是,并不是每位同学都领会了此问题的内涵。这里所说的专业外语是普通全日制高校开设的外语学科。专业外语的学习跟大学外语、中学外语及社会上各类考试培训等学习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专业外语的学习应该有它独特的方式和方法。这是每一个外语专业学生首先需要搞清楚的一点。 估计每一位外语专业的大学新生在第一堂课都会接受任课教师的谆谆教诲:外语专业技能无非有五项听,说,读,写,译,只要把这五项技能练熟了,你的外语水平就没问题了。可关键是如何才能把这五项技能学好练熟呢?老师又说了,学习外语没有窍门,只有一个:那就是多下功夫,勤学苦练多读多背,多听多写,多译多练。 经常有学生问我,老师应该怎样去背单词?应该如何去背课文?应该如何提高听力?应该如何提高阅读速度?应该如何练好口语? 我对这些问题很茫然,也很困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们遇到了困难,或者说他们之前所采取的方法不令人满意,甚至效果不佳。不过,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简单回答说:多下功夫去练习。语言学习如果没有一定的时间保障与勤快,那就无从谈起。 在同学们反复问这些问题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同学们是想走捷径,他们老想找到一条简便易行的外语学习之道。真想用上面那句话来简单应付他们,但,我想,仅仅说这么一句是远远不够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其实,每个人的智商、能力、天赋都不一样,因此没有一个万能钥匙可以打开每个人的锁。换句话说,一种方法可能只适合个别人,甚至就那个成功的人自己!所以,有时候还真难说清楚这个问题。 为了不让大家失望,我还是把我总结的几项可能适合大多数同学的方法拿出来,供大家选择试用,希望每位同学能结合自己本身特点,采取扬弃或者科学发展的态度不断修正完善,最终对你们的学习有帮助。 接下来,我就一一针对这五项技能,提出适合我也可能适合大家的各种学习方法。
个人分类: 专业学习|28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我国外语教育的思考(二)
lyosha 2010-11-20 10:27
从初中算起,我也算学了二几十年的外语了。中学时学的是英语,大学以后又开始学习俄语,毕业后留校任教,做了一名俄语教师,也算是外语教育工作者吧。很久以来就有一个想法,想谈谈我对外语学习的看法,想把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跟大家沟通一下。 我们国人为什么学习外语?学习外语的重要性我想就不用阐述了。如今有些幼儿园都开始双语教学了,学外语从娃娃抓起了。看来,当年小平老人家的名言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被活学活用了,但愿我国的外语教育不要像今天的中国足球那样不堪。不过,通过十几年的观察,我看国人外语水平还要重蹈中国足球的覆辙了。 前几天打开电视,无意看到一个广告节目,一位道貌岸然、身着西装的专家在搞讲座,传授他的独家记单词法门。台上他声嘶力竭,恰似打了鸡血,台下是一群年轻的家长带着懵懂的孩子。那位刘姓大师炫耀自己的学生什么什么考试得了高分,当场还进行了试验。我们先看看他的法门: 比如, chill 意思是寒冷, chi 用拼音是 吃, ll 表示两根冰棍,意思就是一个人吃了两根冰棍感觉很冷。还有一个单词是 bloom 是鲜花, bloo 代表数字 6100 , m 指妈妈,意思就是送给妈妈 6100 朵鲜花。还有一个更难的, kangaroo 是袋鼠, kang 用拼音是扛, a 是一个, ro 用拼音是肉, o 是山洞。意思就是一个袋鼠扛了一块肉进了山洞。 可笑之极!按这位刘大师的说法,我看 ll 还像是两根肉串呢,这个单词应该是辣啊;给妈妈 6100 多鲜花好西化的举动!我看还不如给妈妈 6100 万与孝敬更重要、更实惠;最可笑的是那只袋鼠,它在澳大利亚草原上上哪里去找这个山洞啊,且不说袋鼠不是肉食性动物,它扛块肉跑洞里干吗?是山顶洞人吧,储藏起来供日后享用。这样记单词一辈子也记不了几个,而且,也根本不符合外语学习规律! 上述那段文字引自网上一位小朋友的日记,他还在夸这种方法很好玩。可见被愚弄之深。 这位大师最可恶的地方就是讲座地点,电视屏幕一角打出字幕,北大专场,南开大学专场怎么,拿名校声望来往脸上贴金吗?可怜那些台下被忽悠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年轻父母,趋之若鹜,奉若神明! 一言以蔽之,外语不是这么学的(地)!如果把学外语的经历都放到了背诵单词上,那学出的就是哑巴外语,傻子外语。 语言最重要的功能是什么?是交际!学习外语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也是便于同外国人交际。多少年来,我们国家的外语教育(特别是英语教育)几乎就在不断破立、不断自我否定中挣扎,至今还没有找到外语学习与教育的真谛与诀窍。这其实很值得我们反思。 我国外语教育从改革开放后就加大了步伐,到如今收获几何?大学非外语专业毕业生有几位能操一口流利的英语跟国际同行切磋专业问题?幼儿园的外语水平谁来监督?以他们的师资水平,谁来保证所教的是标准的伦敦音或纽约音?外语学习从哪个阶段开始才科学?外语学习应该从哪里入手?社会上推出的所谓大师、疯狂外语之类的东西能有多大气候?学校外语教学的出路何在?改革的方向在哪里?这应该是每一位外语教学与研究者深入思考的问题,更应该是决策者们首先考虑并努力寻找答案的问题!
个人分类: 漫谈随想|306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学外语的教与学
lyosha 2010-11-18 21:22
前年暑假,小外甥女要升高中,英语成绩不好,来找我辅导。尽管已经转行学俄语了,但中学英语的基础很扎实,我对辅导一个初中生很有信心。可等拿来教材一看,我傻了眼:教材做得很花哨,图文并茂,内容也很文化,很丰富,可我竟然无法找到学习的重点与思路,一时竟无从下手。无奈,我还是搬出了当年学习英语的老套:先从音标入手吧,接下来再补充语法重点 但这并不是我当时的初衷,我想跟孩子讲:如果你把课文都背得滚瓜烂熟,所有的知识点便都掌握了。可是,他们的课本上根本没有一篇像样的课文,都是片段或对话,怎么背? 记得当年我们上初中时,英语课本很简单,也很实用。从字母学起,一开始也很费劲儿。也许我们遇到了一位好的英语老师,总之没怎么费多大力气就掌握得很好。我记得当年中学都住校,早操结束后不安排讲课,而是近 2 个小时的晨读时间:一、三、五英语,二、四、六语文。不管那时语音语调是否准确(条件不行,没有今天的 MP3 , MP4 ,连如今被淘汰的随身听也没面世),全校一片琅琅读书声。我记得初中三年 6 本教材,几乎每篇课文都背得滚瓜烂熟。 朗读与背诵是语言学习最直接、最简单、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如果说学习外语有什么捷径的话,那么这就是捷径。可惜,如今还有几个孩子在早上琅琅读书?!我很纳闷,那些教材编写者怎么不安排一些可读性强的材料供学生朗读与背诵呢? 还有一次,也是在前两年,我的一个内侄参加高考,家人都希望我这个专家辅导他一下,我就捡了最拿手的外语来辅导他。语音题一般是 5 分,多少年不变的题型,四个单词,相同的元音字母,把发音不同的那个选出来。这绝对是送分的题!你只要会读这个单词,一下子就能判断出来哪个对错。我那位大侄子一下子错了四个!问他原因,他说每次都是蒙的。我很奇怪,难道他们没学音标吗?答曰:老师从来没教过,让我们自己看。我问他可认识那些单词?答曰:认识。那读一遍就能判断出来呀。反正是不会!孩子扔下了这么一句,显得很不耐烦。考试来临,补课是来不及了,只好让他继续去蒙吧。结果,那年他总分离一本线差 2 分!要是那 5 分不去蒙,岂不 呜呼,我真的无语了。学习英语不去学音标,查字典也不知道单词该怎么读啊?我怀疑是孩子撒谎了,便向在中学任教的中学同学求证。得到的答案是:课本没有要求,负责的老师就讲,不负责的老师难免省一事。 外语(英语)教学走过的几十年改革之路,似乎在极力规避应试教育的窠臼,结果却无法逃脱这个牢笼。众所周知,由于我国的国情,考试选拔制度在今后一段时间还将继续存在下去,外语(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科目必将长期会被重视下去。中小学阶段都围绕高考的指挥棒进行外语教学;大学阶段,专业外语有四、八级考试,非专业外语有四、六级考试;考研外语作为重要科目全国统考;职称晋升也要考外语。此外,社会上还有各种技能与水平考试,外语都无一例外地作为重要科目 在前一篇博文我建议把学习外语开始时间放到初中,结合我们大学外语教学的特点与要求,故对中学外语教学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1 、摒弃传统的语法先导的旧模式,提倡口语先行,语法后明的教学原则。 2 、不要机械地教学生如何背单词!单词是通过朗读背诵课文篇章过程中记住的。 3 、恢复晨读,哪怕每天半个小时。 4 、不要迷信于语法,有很多语言现象语法是讲不通的。语法抠得越细,越不利于学生将来外语水平的提高。 5 、鼓励同学背诵课文与篇章。 6 、千万要记住音标的重要性。 7 、为了应对考试,应该加大学生们的阅读量。单词量的增加与阅读量成正比。 8 、重视听力训练。听力与口语密不可分,也是学习外语日后交际的重要技能之一。 先列这几条吧。明天我想谈谈专业外语的学习问题。
个人分类: 漫谈随想|3529 次阅读|0 个评论
乡下人的私想
zjl5288 2010-9-3 19:57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3115 次阅读|1 个评论
出国真的很好吗
edwina 2010-5-31 22:25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人的腰包都有钱了,但是观念却还是认为墙外的花比较香。于是,教育从娃娃抓起,大批大批的中国下一代在不懂事或刚刚懂事的时候就被送出了国外。可以说有的人是自愿选择的,但是有些人却是被形势所逼。毕竟当个海龟还是比土龟比较值钱啊!我来自中国一个普通的县城,高中时同学家里有钱人不是很多,把子女送出国的人还少。但是在我大学毕业的时候,看着身边的同学除了保研的、考研的、考公务员的、考选调生、考村官的以外,比较好的出路就是出国。好像国外总能够给我们带来无数的惊喜,貌似出国了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于是,在临近毕业时候,考托福考雅思的同学多了起来,早上连疯狂英语的同学多了起来。但是他们在国外过得怎么样呢?是不是跟我们想象中的一样,过着辛苦但是很上进的事情呢?前几天,在美国读研的同学回来了,聊了很久,问了很多感兴趣的话题,下面简单整理一下( 当然,这是个案,不代表大部分,更不能代表全部。) : (校园内的房屋) 首先英文没有得到提高。 总以为在国外的语言环境中,不把英语说得顺溜怎么可以呢。到处都是英语,随便都能练习吧。但是根据同学的经验,其实不然。她到国外的朋友圈还是中国人,说的还是母语。而且用到英语的地方其实不多,只要学会HelloGoodHow are you Thank you等刚学英语记得的英文句子就可以。我是初一才开始学英语的,最初认识的就是李雷和韩梅梅。课本里的对话就是我同学在国外用到的这些句子,原来英语老师没有诓骗我们。但是有一点,外国人不喜欢And you?直接问How are you即可。 对于为什么没有练习英文,我同学总结道还是文化差异。Culture shock ,确实存在。也许到了一个新环境,你会很激动的去把未知的东西探寻一遍或者把刚刚学会的一些小技巧付诸实践。但是,可能外国人很热情跟你打招呼,但是打完招呼说什么呢?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不同的说话习惯,有的内容还是谈话的禁忌,那,我们该聊什么呢?于是时间一长,干脆不谈了吧,就是打招呼ok了。而且在国外跟国内差不多,到了研究生基本上是自己行动,同学之间很少有来往。况且美国完全是自己选课,研究生、本科生都是混上的,无所谓年级和班级。于是,经历和现实都很少有交集,英文能提高才怪。当然,除了那些很喜欢参加活动的积极分子外。 其次专业没有提高多少。 这个没有特别的说明,因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人、不同的专业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我同学学的是广告,上课也是很多跟广告理论,好像有用的也不是很多,平时也就是会有presentation和take-home exam。但是没有其他经历。对于学校的软硬件自然没话说,学校优美的环境很适合学习;还有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地方都是苹果电脑,无论是有线还是无线,网速都是超快的。但是我认为还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吧,不能一锤定音。 (该校图书馆) 再次留学生男女生比例失调,女生市场很好。 留学生中基本上男生多于女生,因此女生不管有多么差劲,还是受到广泛欢迎。其中原因有很多。一,美国男女朋友的观念比较开放,于是很多本地人很早就有对象。作为一个国外人,挖墙脚自然很难。二,有一点姿色的女生眼光都比较高,她们看的都是目前已经成功的男性,对于学校的这一帮孩子根本看不上眼,可能与国内嫁富二代、做二奶的心态神似吧。三,一般出国读研的男生都是学习比较好的,尤其理工科。一般中国男生智商和情商是成反比的,这些专业的男生都是一心扑在学术上的,对于交朋友实在是手生。综合其他各样因素,总之,男性留学生在国外经历着情感和生活的寂寞,压力可是不小。所以,可能出现一些猥琐男,但也不能怪他们,社会使然。 还有很多细小的不同。比如,在她们学校出门就要坐车,所以很多人都要自己买车。车就成了脚,有时也可以搭乘不同女性,车也成了爱情开始的地方;外国人其实挺节省,不像中国人出手就是买些奢侈品,他们对自己的生活要求并不高,衣服一年也不会换太多件;环境确实非常好,一些小动物在校园里随处可见。 (冬日:镜头感十足的小松鼠) 这是我同学的一点经历,让我对出国重新认识了。真的,对出国留学不要迷恋,没有什么神秘的。有了目标,想好了,出国才可能有进步。想起了蚊子同学,当初毕业也是想出国,但是在其父的计算之后发现,出国在经济上不划算,于是放弃出国打算。还有去英国、去新加坡的,看起来生活过的有滋有味。不知道他们有什么感受。好想问问了。 最后,本文基本上以同学个案为基础,因此有任何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可以多多讨论交流,请不要吝啬赐教。呵呵。。
个人分类: 生活心得|6702 次阅读|2 个评论
澳洲生活之七:在国外也不一定练得好外语
hep 2010-5-29 15:09
出国之前,我导师还专门跟我说过:到了国外以后,多跟外国人交流,抓住机会好好练外语。 我当时点头称是,但是心里却颇不以为然:到了国外嘛,自然是天天用外语,很容易练出来。再者,咱英语底子也算不错,尤其是口语,大学的时候就练得比较勤,每周五都去英语角和外语系的人侃大山。 事实证明,我导师真是天纵英明,料事如神的高人啊!顿生高山仰止之感。 这是第二次对导师有无比仰慕的感觉了。 第一次是开组会的时候,一个同学讲霍尔效应还是什么的文献,里面用黎曼几何,复杂无比,听得大伙儿晕头转向。我们这个同学也比较无奈,说:过程复杂,大家不必纠缠于计算细节,看看结果就好。当时我们导师来得稍晚,刚到了一小会儿。就站在小报告厅的后面,静静地看了一会儿,突然来了一句:作一个傅里叶变换再求解就可以了吧。不用这么复杂。又补充了一句:有些人写文章好像是故意让大家看不懂。我当时回过头去,发现我们老师站在那里,如同高山一般啊~~话说我看问题怎么从来没这么一句话直切要害呢?修为不够啊,阿弥陀佛~ 第二次也就是在国外了。出来之后才发现听说确实有很多需要锻炼的。比如各种情况的说明、交流,比如和各种口音的人交流。说到这里,我要强调一下,其实这边有很多个国家来的人,我见过的就有:韩国、日本、俄罗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印度、孟加拉国、荷兰、德国等等,还有不少非洲的不知道是哪国。当然中国人就不用说了,总能碰见很多,包括宝岛台湾的。 所以你要和他们交流,首先要适应形形色色的口音。我对门是个印度教授,每天打招呼,而且时常找我聊天。聊天我是很喜欢啊,可是这个口音太难懂了。大概比《The Big Bang Theory》里面的Rajesh口音还要重一些。通过大半年的交流,我终于可以大致听懂他在讲什么了。老Pardon多么难为情啊~ 我办公室有两张桌子,另外一张桌子上的是孟加拉国来的同学,刚来了两个月吧。我记得春节那阵跟我们大老板,也就是理论物理系主任说:我现在自己一个办公室,在中国就是教授待遇了。他说:过一阵会来一个博士生,到你的办公室。你可以和他练练英语。得,我直接从教授待遇变成副教授了。那也不错,在国内的时候我们办公室十五个人呢,这边俩人一屋,很宽敞了。 还好我们这个同学英语挺标准,人也很和善,不需要再适应了。 我们组的韩国同学,英语很标准,基本是美国口音。我猜他是不是跟着《Don't ever study English》的磁带练过。这套磁带是韩国人编的,挺不错。我只练过半盘磁带,没坚持到底。 理论物理系还有好几个俄罗斯的老师和同学,都挺刻苦的。有几次听他们的报告,说话带了很多卷舌音,煞是可爱。 当然这边还有很多中国的老师同学,中午吃饭总能凑起来十几个人,一边聊一边吃饭。而且有时候还能交流一下各自饭盒里面的午餐^_^缺点在第一篇提过,说汉语太多,不说英语。而且房东和各位房客都是中国人,一律汉语交流,最多聊聊《The Big Bang Theory》里面的chicken maharaji mac 所以我来了九个月,英语貌似没有质的飞跃,说话也没达到native speaker的那种张口就来的境界。看来导师的建议是灰常灰常正确滴~在国外也不一定练得好外语!
个人分类: 澳洲生活|5066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央视从此不再说NBA、CBA等英文名”说起
wangxh 2010-4-7 11:10
昨天在 吴宝俊 兄弟处看到: 央视从此不再报NBA、CBA对英文名下封杀令 ! 倔人绝对支持! 倔人曾经撰文痛斥 拿外语或缩写词到处乱用的文化病态 ! 《 外语 文化 汉奸 侵略 》, 《 建议中国改名为美国美丽的国家 》。 有人可能不这样理解,认为不就是个名称嘛,用得着这样大惊小怪的了吗?对这么一个大国,有像我们这么干得吗?当然也绝对不是农民大爷、街道大妈听不懂英文之故,这是文化!文化!文化! 期盼更大、更彻底的改变: 第一,先把CCTV从中央电视台屏幕上抠去! 第二, 大学取消国家外语等级考试; 第三, 外语教学从中小学踢出,考学不再考外语(考虑在高中设置选修课也可); 第四,大学外语课程变成选修课,而且要改变目前这种劳民伤财的外语教学法。其实只要取消外语考试,全国也就不这么瞎折腾了。有人只要想学,选用正确的方法一定会学好外语的。(彻底不开设当然是绝对不可以的喽!)
个人分类: 心之悟|342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贴:外语不宜再列入高考必考科目
可真 2009-8-9 23:03
博主按 : 最近,有关部门就我国高考改革提出了3个方案,都把语文、数学、外语纳入必考科目。许多网友对仍然将外语列入高考必考科目提出了异议,我从网易上看到有一条意见较有价值,现转贴如下: 网易火星网友 (unknown) 的原贴: 1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象中国一样如此的在全国范围内搞普及外语教学,且将其与高考等各种升学、职称评定等相挂钩。我们每年在外语教育上所投入的经费惊人。然而实际结果是大多数培养出来的人依然是操着一口让老外听不懂的英语,写出来的英语也是错误连篇,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文件,还是要请专业的人员来重新翻译。我不明白,这样的外语教学为什么要成为人才培养的门槛,难道说不会外语的人就不能成为学术大家,简直荒唐可笑! 在美国,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AI上找到最新的科技文摘,他不需要什么外语,AI依靠遍布全球的专业英语翻译人员将世界上每个角落的最新科技文献译成英文供人们使用。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科技发达的原因。因为他可以在家里通过网络找到任何地方的最新资讯,而且是大家共享的,不需要重复的翻译。 而在中国,恰恰相反,新的东西都没有中文资料,大家只能各自为战,翻译出来的东西不准确,别人又不敢用,所以不仅浪费时间,也影响了科技的进步。我不明白,那些行政官员们脑子在想什么,是不是外语教学和考试对他们有什么好处,使他们这么热衷于此。 我们现在真正应该做的是 将大量的用于普及外语教育的经费投入到精英外语人才的培养和国家中文科学文献库的建立上去 ,尽快使我们的国民,哪怕是孩子也能用中文浏览世界各地的最前沿最新的科学动态,这才是正确的道路 ! 语言只是一种交流的工具,不要改变他的本来的用途。语言不能决定科技的发展,把外语看的太重只能体现出一个民族的自卑心态,而这种心态已经被官僚的行政机构体现的淋漓尽致,停止吧!不要再让老外笑话我们的愚蠢了。每一种语言都是有用的,学好汉语,均衡的培养各种各类专业外语人才才是王道。 博主点评 :我认为该网友提出的依靠外语精英人才尽快建立国家中文科学文献库的建议是非常有价值的。 附: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提出3种高考方案 2009-08-09 04:46:00 来源: 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南京)  提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目前正在紧张起草《中长期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据参与该专题小组的一位人士透露:目前,对于高考改革初步提出了3个方案,主要是要解决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一次考试定终身的问题。   扬子晚报8月9日报道 近日,国内的民间教育智囊机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了一份民间版的高考改革方案,这份方案汇集了众多教育界专家学者以及一线老师的智慧。其改革的基本思路被概括为统一考试,分层多轨,自主招生,多次录取,公平公正,这与正在紧张起草中的官方改革方案目标相同。   据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介绍,在其设计的这份高考方案中,可以按照学科的特点归为不同的类别,也就是不同的轨道:文史哲可以归为一类,数理化这样的纯粹的基础理科可以归为一类,工商管理专业可以归为一类,而工程技术专业也归为一类。   而在教育主管部门官方层面,据了解,目前正在紧张起草中的《中长期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于高考改革也有所涉及。据参与该专题小组的一位人士透露:目前,对于高考改革初步提出了3个方案,主要是要解决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一次考试定终身的问题。   方案1:通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参加高考的前提条件,可经过多次考试通过。高考只考3门:语文、数学、外语,不分文理科。高校根据高考成绩,参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方案2:通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参加高考的前提条件,可经过多次考试通过。高考按学科群考5门:语文、数学、外语、实验学科中与报考专业有关的任选一门、人文学科中与报考专业有关的任选一门,不分文理。高校根据高考成绩,参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成绩,择优录取。高校可根据培养方向和目标,以加权平均分数录取,不同专业加权系数不同。   方案3: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分开进行。考试内容体现不同特点,不分高低层次。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条件成熟的省市要积极探索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律和特点的人才选拔模式。考取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也是成功者。   对照民间版与官方版的高考改革方案,不难发现其中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说分层次录取,高校自主招生等等。在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看来,这些改革举措其实都瞄准了同一个目标,就是允许学生多次参加考试,多给学生一些机会。 (本文来源:扬子晚报 )
个人分类: 转贴转载|3974 次阅读|4 个评论
第101句外语的尴尬
chni 2009-8-3 03:33
第 101 句外语的尴尬 把公务员学外语这件好事办好 今天话说公务员,说也巧了,按照五笔字型的打字法,公务员和伤员竟是同一打字法。要公务员学好几门外语,我真担心要把公务员都学成伤员了。 要求公务员学外语,是有先见之明的。要求公务员考外语,更是明智之举。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真的这么去做,那就真的好像有点乌托邦了。为什么?呵呵,你还真的别问,谁都知道中国的公务员抓学习抓得最紧,学习条件最好,学习待遇最高,不仅工作中会开办各种各样的学习班,而且还有带薪进干部学院、党校、进修学院的学习制度,这一点足以让外国公务员羡慕死了是我们的特色,也是我们的优越性那么真要考试起来,恐怕是在机关做公务员时间越长、花纳税人的钱去学习次数越多的人,考出来的结果就会越有意思。呵呵,据说有人就人不信这个邪,还从思想里思想出了个什么公务员五种外语的捞什子热闹戏。 (一)天上掉下一个蠢问题 说到思想,我突然想起毛主席的书最爱读、毛主席的话最爱听。毛主席写文章很风趣,他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 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 他自己又肯定地说:不是,感觉像是自言自语,实则是在讲大道理。 还好,毛主席没有说到公务员学外语的问题。小筑主人我倒是对这个问题很有兴趣的,我是个公务员双语制的老牌推销员了。当然我只推销不传销,嗯,政策上说传销不好,我就只做推销,不为挣钱,就为公务员要在地球村办公的基本素质。可最近我真的很落伍很老土了,我一直在推销公务员双语制,都还没推销出个名堂来,有人却让我大开眼界,都嘟噜出公务员要五语制来了。唉,青楼外有青楼,不,怎么会这样?一说话就走调儿了都是杭州惹的祸,我和小猫闹闹正在看去杭州西湖的照片呢,这不?思路都跑到山外青山楼外楼上去了,唉,其实我想说的正确的说法是,青山外有青山,青天外有青天。据网载报载你说他说好多人都在说:为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昆明市委近日要求,全市 50 岁以下的公务员要学习越南语、缅语、老挝语中的日常交流用语。还全员分配了 300 句英语、 100 句越南语、 100 句缅语和 100 句老挝语 的硬指标比半个世纪前抓右派的指标还高!就是嘛,这指标总体看不仅太高,而且高得简直没有道理;具体看不仅太低,而且低得近乎愚蠢。 (二)吴氏生飞办联合国 吴氏生飞,那个笑话的大意是说张飞他老母亲姓吴,生子张飞,其实与无事生非并无干系。没来由地整一堆外语让人学去,您不是无事生非,就是没事找不自在。 但是,公道地说,公务员学点外语真的很好。提出合理要求,适当安排一门外语学习,既有利于学习风气的养成,也有实际效果,还能避免机关里有的人太轻闲了就会去无事生非嘛。 可好事您得把它办好呀,如果办不好,就是天大的好事,也只能弄成一场恶搞了。先别说能不能学好,有没有效果,就只看看您有这个必要吗?您是办地方政府还是办联合国呢?知道不?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也才五种呀,而且人家都没要求在英语之外再加上 300 句西班牙语、 100 句汉语、 100 句法和 100 句俄语 !单凭这一点,您比选联合国秘书长都严格,如果一个地方政府的公务员都按这个素质标准去选人才,您在联合国里又能找不出几个来呢? (三)学五门外语要求高得没有道理 据说:昆明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从 8 月开始,全市将对全市 50 周岁以下的在职公职人员进行普及普通话、计算机和外语三普教育培训,到 2010 年底,要实现全市公职人员掌握英语日常用语 300 句,老挝、缅甸、泰国、越南 4 国日常用语各 100 句的目标。时间紧迫,任务真的很重。 我不知道剩下来的这几个月的时间该市伤员还上班不?如果还要正常工作,那就更难了。从这个意义上看,这项指标高得简直没有道理了。 (四)面对第 101 句外语又低得近乎愚蠢 事物往往具有多面性的,想不到这一点,那是我们的脑子里灌浆糊了。就说这个外语苛求吧,几个月内要实现全市公职人员掌握英语日常用语 300 句,老挝、缅甸、泰国、越南 4 国日常用语各 100 句的目标,当然要求很高。 可您不是死脑筋呀,得换个角度看看吧?英语日常用语 300 句,多少还顶一点点事儿虽然没太大用处。但老挝、缅甸、泰国、越南 4 国日常用语各 100 句,您是想让大家用四种外语唱支山歌给出党听吧?呵呵,您每人都会说的那 100 句何用之有?就算像鹦鹉学舌一样都学会了,也只是张三会的李四王五侯六也会,张三不会的李四王五侯六也都不会。真来个老外,人家傻乎乎地一进门说第 101 句,您也只能那个啥啥啥了。 您说,公务员都学的那个 100 句,面对第 101 句,放在哪一门外语的实际运用上不都跟没学外语相差无几? (五)生子当如孙仲谋 学外语这事,孩子的记性好,比成人来得快而且准,很符合又快又好的要求。记得丫头 RONGRONG 小学时候在一天里就能记下 200 个单词。让小学生来完成这件不可能的任务,就会很可能、很胜任了。 想到 RONGRONG ,竟又想到辛弃疾的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了。呵呵,干脆写下来吧: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瞧,人家辛弃疾都想到了,有个好孩子该项多好啊。其实,我们过去也在工厂里搞过一段顶替,就是让父母退下来,由家中的一个孩子顶替父母到厂子里来上班。 那么,这外语考试的事如果太难了,让父母退出公务员的位子,由孩子们顶替上班如何?其实就算上了大学,将找工作也挺难的,现在就上班,勤工俭学,一举多得嘛。 其实 , 接待外宾要按照外事要求 , 由外事部门办理 , 并不是每个公务员都可以做这件事情的。而云南又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 , 让公务员学学少数民族语言,更好地人民群众办事,不是更好吗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642 次阅读|8 个评论
外语的故事
热度 3 liangjin 2009-5-30 23:23
Babel塔的传说: 创世记第11章1-9节记载,人类当时有共同语言,并且一起居住在与幼发拉底河相距不远的示拿之地。人们利用河谷的资源,在那里建筑城和塔,以聚集全体的人类及展示力量。上帝降临视察,认为人类过于自信和团结,一旦完成计划将能为所欲为,便决定变乱人们的口音和语言,并使他们分散各地。高塔于是停工,而该塔则被称为巴别。 那共同的原始语言被称为亚当语,历史上曾有学者推测某种语言就是亚当语,例如希伯来语、巴斯克语等(参阅犹太文献)。高塔中途停工的画面在宗教艺术中有象徵意义,表示人类因狂妄自大最终只会落得混乱的结局。 - 摘自 http://z h.wikipedia.org/wiki/%E5%B7%B4%E5%88%A5%E5%A1%94 Tower of Babel, a 1928woodcut by M.C.Escher. - 图片摘自 http://en.wikipedia.org/wiki/Tower_of_Babel_(M._C._Escher ) 我不是学语言的,而且语言能力也不强,好像不适合写语言类的文章,但由于走过一些不同的语言地区,遇到了许多有关外语的故事,整理出来和大家分享。 烦恼的姓名 我们中国人的姓名翻译多半经过汉语拼音。一般情况相安无事。虽然老外们觉得难记,还能接受。一次我教了一个老外三遍我的名字,他还是记不住。于是他一本正经地找理由:你们中国人的名字怎么大都是象声词?你们取名的时候,是不是随便扔一件物品,听到什么声音,就取什么名字?我正色回答,怎么取名要请教我妈。不过你们想要了解中国人,最好从接受和尊重他们的名字开始。在我的大帽子重压下,他立刻记住了我的名字。 当然,也有很多时候念名字带来麻烦。首先,如果你名字中出现辅音q,英语国家的人不会准确念出,多半念成辅音k的音。这还算好,至少还能念。但如果你的名字出现了辅音x就会让他们搔头挠耳,一旦出现两个元音并在一起的情形,如ai,ue等,则让他们舌头打结,更甚的是将不知如何发音的辅音再连续加上三个元音,如我们名字常用的xiao送给他们,就直接让他们抓狂。 那么非英语国家是不是好些?也不尽然。在葡国,葡语中的非爆破音听起来很象是轻度爆破音。而他们辅音g是一定发音的。于是中国名字大量的ang,ing就听起来很滑稽,更象声。有位朋友庞鹏鹏就被葡国人叫成梆个蹦个蹦个,于是获得雅号蹦蹦豆。 为了避免名字读念的不便,很多国人取一个当地名字。结果也遇到如与护照名字不符等其它麻烦。还有一次,我见到了一个全英语的名字,见到的却是一个讲地道标准普通话的中国女孩,一问才知道,原来她改了一个英文名字,后来又嫁了一个英国佬,连姓也改掉了。名字彻底脱胎换骨。不过她也有苦恼,且不说她国内的亲友认不得她了,她在做姑娘时发表的文章也基本废了,人家都以为是两个人呢。 许多拉丁国家,名字能取得范围很小,就这几十个,大都和宗教故事有关。例如在葡萄牙,一半以上的女人都会叫玛丽亚(Maria)那个圣母的名字。为了避免搞错,加上姓氏,再加上父名,甚至祖名,弄得全名奇长无比,也难记无比。而我们取名的范围就很广,大多数汉字都可以入名。名字也简短。但拼音名字却制造了一大批同宗同名同姓者,给对外生活带来不便,却给学术不端提供了便利。 结论:有一个横扫世界的响亮名字是很重要的。 语言的迷思 在北大时,曾和一帮留学生一起听过课。那时的留学生多半来自欧洲和非洲。我们想和他们说英语,他们想和我们说中文。由于他们中文说不好,当时虽然嘴上夸奖他们鼓励他们,但心里总觉得他们傻傻的,连一个简单的意思都表达不清楚。出国后才知道大错特错了,因为刚到国外,我就沦为这么一个傻傻的角色,什么事反应都慢半拍,只有在讨论专业问题时才找回我的自信。 在我们国人的心目中,外语就是英语。但我们至少知道有人用我们不同的语言。而在英语国家,先天语言的优势,让他们占了不少便宜,也让他们进入语言误区。英国人尽管外语不好,但他们身处语言复杂的欧洲,至少明白什么叫非英语。而美国人就差劲了,一听你英语破裂,立刻不耐烦,直接把你归入笨蛋一族没商量。有次在法国开学术会议,一位法国女学生报告的英语不够利索,就有俩美国佬拂袖退场。弄得尊重女性的法国人很不爽:在我们国家,说着你们的语言,还这么没涵养! 还有一次在英国开学术会议,一位年轻俄罗斯数学家结结巴巴地用英语做着报告,幻灯片也没搞好,好像是直接的手稿,看不太清楚。底下什么也没听懂。慢慢地,听众席开始有些骚动,有人翻包,有人看表,更有甚者拿起手表在耳朵上听听停没停。好不容易熬到结束,人们正松了一口气,忽然有个女学者举手要求发言。她先幽默地说一句英语,我想大家的手表是非常健康的。然后向会议主席请求说俄语,获准后,用俄语转向演讲者提问。此时演讲者忽然一改原来哆哆嗦嗦的模样,两眼的怯弱和无措一扫而光,变得精光四射,自信奕奕,前后判若两人。他接着用流畅的俄语与女学者对话,两人之间富有磁性的男声和悦耳动听的女音交织在一起,阴阳顿挫,韵律优美,简直就是一场魅力十足的俄语秀,尽管大多数人仍然没有听懂他们在说什么,但那种忽激越,忽温柔,忽宁静,忽悠扬的旋律把听众带进了他们的气氛中,让大家听得如痴如醉。女学者越说越激动,不由自主走到台前,直接在演讲者的幻灯片上指指戳戳。最后他们抚掌大笑,握手言和。静停了几乎一分钟,全场热烈鼓掌长达数分钟。掌声静下来后,女学者再次征得主席同意用了简短的5分钟以流利的英语重复介绍了演讲者的工作,我们才发现,那时一项多么漂亮的工作!听众再次向演讲者报以热烈掌声。 结论:千万不能以语言取人! 转换的能力 在多语种的环境了,语言能力凸显为转换能力。 在多语环境里长大的儿童很多受到困扰。我有一位德语很好的中国朋友嫁给了一位有中文博士学位的德国人。他们有两个男孩子。大孩子语言能力特强,简直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着妈妈说中文,见着爸爸说德语,转换清晰迅速,泾渭分明。而他的弟弟尽管音乐天赋极高,但在语言方面就相形见绌了。他说的话很难懂,要仔细分析,那个词属于爸爸的语言,那个词属于妈妈的语言,那个词是当地小朋友的方言。一句话简直就是一个语言大杂烩,常让人哭笑不得。不过多年后,这位妈妈象我诉苦,我现在是孤军用中文和他们三人的德语奋战,难呀,不当心就给他们带过去了,还是地域占优势。孩子们的中文写作阅读水平总不尽如人意。这也是海外华人妈妈们的共同苦恼。海外长大的孩子们,让他们在英语环境里学中国的方块字,简直就是赶鸭子上架。所以在海外碰上一个中文流利的华人,要当心喔,他很可能是一个中文的近似文盲。 孩童时代是学语言的最佳阶段,但对成年出国的语言后学者来说,语言转换更是一件很难的事。海龟们常被形容成:说话洋气,穿着土气,花钱小气。后面两气与本文无关,以后有机会再谈。至于说话洋气主要指说话夹带外语单词。这很容易引起国人反感,觉得他们骚包,有意显摆。其实很多时候是冤枉他们了。这些夹带外语者,多半是语言能力不强者,好不容易适应外语环境,习惯了外语思维,回到中文环境,来不及转换,想到一个意思,脑子里先跳出的是外文词。我刚回国时,夹带现象也是很明显的,现在好多了。前段有博文批评讲演者夹英语的现象,认为是秀英语,其实这么差的语言能力有什么好秀?自暴其短?如果有人不习惯他们演讲的夹带英语,又有好的听力,直接让他们用英语演讲就是了,省得讲听两边受罪。 但不是所有成人的转换能力都不强,有些后学者的语言能力也十分了得。记得在苏格兰有个晚会上,一位女孩正在和她的上海老乡噼噼啪啪地说着上海话,见到一起租房的另一位北京女孩走过来,就立即转成了普通话聊天。后看到了她打工的香港老板,想起要给她的朋友介绍工作,就跑过去把老板拉过来,用广东话向老板介绍了她的老乡和宿友。见边上还有一位苏-中友好协会的老外,马上又换成了流利的英语,而且还带着苏格兰口音!她在极短的时间里,灵活穿梭几种语言、方言,游刃有余,开关精巧,而且一转就是100%的转,没有一丝夹带,把边上人都听呆了!她的上海老乡就甘拜下风,当那上海女孩转成了普通话,他来不及转,直对着那北京女孩说着上海话,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结论:宽容别人的语言能力,严求自己的语言能力。 多语的地区 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西班牙语、阿拉伯语都是很多国家使用的语言,但英语却在世界通用。这和英语国家的强势有关。历史上的殖民主义,把当地语言带到了世界各地。葡萄牙人至今还没出息地耿耿于怀:如果巴西比美国强大,葡语就世界通用。以此推论,如果当初郑和下西洋,不是去宣扬皇恩浩荡,而是去推广中文,那么我们今天说不定就是第一语言大国,中文世界通用,我们就只有教中文的义务,没有学外语的痛苦了。 葡萄牙人流传一个笑话,一位从未出过国的葡国老太太,第一次看巴西电视连续剧(巴西的葡语口音与葡国的葡语口音不同)后,就把她的子女骂了一顿,你们成天说外语难学,我看你们就是哄我,就是偷懒!有什么难学,我一边就听懂了! 欧洲是个多语地区,语言繁杂。主要有拉丁语系和日耳曼语系。不过对于这些国家的人来说,他们还是比较幸运。如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语、法语都属于拉丁语系。但不要以为语言近就一定好。不错,语言近容易入门,但要精深却很困难,因为对这门语言你已不是一张白纸,先见的语言会形成误解。有意思的是,葡萄牙人可以听懂西班牙语,而西班牙人听不懂葡萄牙语,很趣的现象。 但同语是让人亲近的。据说法国人在欧洲除本国球队只支持比利时球队,原因很简单,因为比利时人说一半法语。很多语种都在为自己的生存苦苦地挣扎,特别是那些被强势语种包围的语言。加拿大的法语区被英语包围,并不断地被英语侵蚀,当地人捍卫法语的决心和力量也是惊人的,比法国人对英语的态度还要强硬。我去蒙特利尔(Montral)开会,在路上用英语问路,频遭白眼,甚至感觉到了仇意,幸亏同行有一位葡萄牙人,法语极好,当他一用法语,对方的态度马上180度转弯,变得亲切、热情,恨不能把你当成自家人。于是我临时抱佛脚恶补几句法语,在后来的几天,凭着这几句烂法语,居然畅行无阻。 不少国家官方语言就好几种,如瑞士为德、法、意,比利时为荷、法。在那里,所有官方文件都是多语,所有的商品说明也是多语。其实这些国家都是分区的,在区里用着自己的语言。那么首都呢?瑞士的首都伯尔尼 (Bern)在德语区,德语人口居多,这也决定了德语在瑞士占优。而比利时两语人口接近,于是尽量平衡,其首都布鲁塞尔 (Bruxelles(法);Brussel(荷))也就比较有意思,所有的街名路牌都是双名。电视里首脑讲话都要用两种语言说两遍,下次换序。我很好奇,问比利时朋友,军队怎么办?难道命令也下两遍不成?这是什么效率? 朋友告诉我,军队有不同的军团,但高级将领必须会两种语言,所以紧急情况下,命令下一遍即可。真难不到他们。在那里掌握多语是生存的必要技能。 结论:尊重语言就是尊重文化的起点。 外语的学习 英语的强势地位已然形成,实难动摇。君不见,第一流的科研工作是英语发表,重要的通用软件是用英语写成。这是事实,在目前的状况下,等别人把这些人类最前沿的成果翻成中文再去对付,黄花菜都凉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掌握英语,站到前列。而要了解不同的文化,学习别人的人文、历史、艺哲,也只有老老实实地学习当地语言。前者是理科生的必要,后者是文科生的必然。尽管我们的国力在不断提高,学中文的人越来越多,但要指望拼音母语的人掌握方块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有老外曾可怜兮兮地问我,学一个方块字就像记一幅图,要记多少图才能看懂中文呀?这不是天书是什么!无论对谁,外语是个工具,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从自家井里爬到天外。拒绝它,就是关闭自己通往外界的门窗。 当然习惯方块字的我们去掌握拼音文字也是困难的。我在英语国家生活十几年,感觉英语水平到后来卡在了瓶颈,很难达到土生英语的境界,玩英语似乎永远也不能像我用中文那样得心应手,收放自如。记得原来武夷山老师讨论过回国的原因,认为每个人回国各有原因,但语言是一个有共性的重要因素。而我的情况符合他的观点。 但我感觉,国内学外语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方法不对,一个是目的不清。前者把一个鲜活的语言生生搞成了死记硬背的恐龙化石,弄得很多人敬而远之,心怀惧意;后者变得太功利,大都只为出国、升学、招工,远没有欧洲人的疯劲。我在另一篇博文我的里斯本童话(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8502 )曾写过一个为了学外语不惜用瞒国籍来避免与同胞说母语的语言疯子。什么时候我们能用这种疯劲学外语(不仅是英语),我们才有希望深入体会全球各地的文化,我们才有可能让中文在全球开花结果。 最后以一个非英语地区的英语学校的入学誓言与大家共勉: 我将全心全意地学好英语; 我决心把英语学得比土生英语还要好; 我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我的母语超越英语! 结论:走进世界,就要学好外语,因为我们别无选择!
个人分类: 问题讨论|6790 次阅读|20 个评论
外语 文化 汉奸 侵略
热度 1 wangxh 2009-4-21 22:57
只要我们一动、一看、一听......就能发现中国有一个最牛、最强、最雷的特征全球外语第一强国!这里不想说英语四、六级的事儿。 前几天领着研究生去吃火锅,其中牛肉有两种牛肉A和牛肉B!中国人的英语水平真是高啊,都上普通饭馆的餐桌了!吃饭时连点牛肉都要分A和B,难道中国字不够用?我想这不能说老板或工作人员爱国不爱国的事儿,与这不打界儿。但说明我们的文化取向或导向出问题了!大家想一想,我们餐馆的这种做法相当于在英国或美国的餐馆里老chicken和嫩chicken,或者肥beef和瘦beef。反正我没见过或听说过国外有如此现象,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怪现象呢?一言以蔽之上行下效嘛!我们政府工作部门或职能部门不是经常如此洋为中用吗?经济都WTO了,中央电视台都CCTV了,车牌号搞个辽A-XXXXX、辽B-XXXXX等等代表不同的城市;球赛搞个甲A、甲B玩玩;学校考试搞个A卷、B卷等等......可能有人会说,这样简单啊,为什么就不行?谁说不行啦?脑袋是你的,你爱咋样就咋样。但是国家的不行,因为这不是几个人的国家,他们想咋样就咋样是不行的! 搞这种东西的人,说白了,就是汉奸!不光战争年代有汉奸,和平年代照样产出汉奸。经济领域有经济汉奸,如果没有经济汉奸,中国的广大劳苦大众为什么能够收到外国资本家的剥削呢?文化领域有文化汉奸,制造什么A、什么B狗屁不通词语的人就是文化汉奸!也许他们自己觉得美够呛,看我多本事,会用外国字!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大家一定记得吧?为什么老先生用Q呢?与那些文化汉奸一样吗?其实就是讽刺那些文化汉奸的,《拿来主义》就是例证。 其实这是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即使中央电视台有时也如此。如IBM,GE,SONY等等,也是顺嘴就来。个人感觉这不行啊,他们都有汉语名字的IBM-国际商务机器公司,GE-通用电气公司,SONY-索尼公司等。 这不是骇人听闻,这是文化侵略!150年前(1840年)他们用枪炮打开国门,使鸦片肆无忌惮侵害我们人民。我们经过了100年(1945年)的努力终于把强盗赶出国门;改革开放之后,人家开着汽车,拉着电视剧来了,我们热烈欢迎,拍手称快,这是什么?这叫经济侵略(著名爱国人士张学良在接受日本电视记者采访时就曾如此警告过)!唉,有些中国人怎么属鸡呢记吃不记打!如果有一个选择:一是用鞭子抽着允许你吃最爱吃的,二是非常自由的、随便的吃你最不爱吃的,你会选择前者还是后者?其实不管你如何选择,实际上我们已经选择前者!真的很可悲啊! 战争侵略是看得见的侵略,我们会防;经济侵略需要智慧与算帐,我们已经有许多人想不明白,算不过来啦;文化侵略既不易看得见,又无法算出,我们只能靠智慧!有人真的不明白啊再打个比如:一个人怎样致富最快?我告诉你如果要小康可以卖血,立马步入小康阶层!如果要大发,卖器官!一般情况下数十万一件,你愿意吗?要不出租也可以!可事实上,我们现在正在做呀!这就是文化侵略,让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在做什么! 目前年青人中,有几个不知道可口可乐、牛仔、肯德基、麦当劳、好莱坞大片的?而欧美的年青人对我们中国又了解多少呢?同事的侄儿在美国读高中,一天一个同学问他:听说你们中国要修一个大湖,是吗?告诉他那是三峡水库,早就建造了。又问你们中国有手机吗?告诉他中国的手机是你们的好几倍!同事的侄儿郁闷极啦! 难道这也怨老百姓吗?有些事情,个人做的,而国家做不得!比如学习外语,个人学得怎么好都不为过,而国家做得越好说明中国国家越存在问题!
个人分类: 心之悟|4557 次阅读|3 个评论
老外上中文课的笔记【转贴】
cupjsj313 2009-3-14 00:03
老外上中文课的笔记: Dear Tim,   shall by too dull doll by too jack won,   dolphin long can Jim shall by too low, shall by too when dull low, doll car low,   dolphin long doll Ham Eason   more power! 中文原文:   第二题   小白兔到大白兔家玩,   大灰狼看见小白兔了,   小白兔闻到了,逃开了,   大灰狼大喊一声   莫跑!
个人分类: 生活|36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才的烦恼(3)
liuxiaod 2009-1-6 23:39
田中耕一 (Koichi Tanaka) 。 2002 年 诺贝尔化学奖 得主,得奖理由是 开发出监定生物巨量分子质量分析的脱付游离法 。 1959 年 8 月 3 日 出 生于日本 富士市 ,他的生母于 26 天后不幸过世,由叔父夫妇领养。日本东北大学工学院电气工程学科毕业,二年级时,因必修的德文不及格而留级一年。 1983 年 4 月 1 日 起,在日本东京岛津( Shi-madzu )制作所就职,任工程师。获得 诺贝尔化学奖 后被东北大学授予荣誉博士。 田中耕一从来不与学术界沾边,手头上即没有博士学位,也没有硕士学位。 获得诺贝尔奖后,当他手中握着东北大学献上的荣誉博士学位时,他幽默的一句话使台下上千个学者惊叹不已。 他说: 我当初决定不考大学学院的原因是我因为我讨厌学校要我考德语 如今,不用考外语就能够获得这个博士学位   当提到他的研究成果时,他的回答关键词只有一个,就是 兴趣 。他说 我从小就喜欢研究。就职后,多次拒绝升职当管理层,也因为要留在研究部门进行研究。今后,我也将继续研究。我有兴趣也喜欢搞研究。 或许,他正在提醒一个目前已经被人们忘却的问题 学问的源头就是兴趣 。(摘自徐坚的博客)
个人分类: 教育|22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才的烦恼(2)
liuxiaod 2008-12-29 10:59
小秦是我在浙大物理系的同学,入学的时候还不到 15 岁,他对理论物理和数学情有独钟,曾经与我一起选修数学系的课,当时浙大选修课很宽松,我仅是旁听,不做作业,不参加考试,但是小秦很认真,像积分方程,群论,李代数等课程,不仅从头至尾学下来,还都得到 90 多分的成绩,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事。 不过小秦对于像半导体物理,光学,电子学等应用型课程很不以为然,平均成绩并不突出,更致命的是他的英语很糟糕,考 4 级英语仅有 40 多分。毕业设计时,他选了全年级最难的题目,是一个量子场论的题目,我猜想除了他没有别人敢选这个题目,结果真的是他。毕业前,我们的辅导员说李文铸教授想召一个理论物理的研究生,问有谁合适,李文铸教授是李政道的同班同学,曾参加两弹的研究工作,专攻粒子物理和场论。我告诉他小秦是不二人选。不幸的是,学校规定没有通过 4 级英语的不能得到毕业证,小秦上研究生也就没戏了。
个人分类: 教育|22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不起,我不会讲英语”
liuxiaod 2008-12-18 04:00
今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日本科学家益川敏英在诺贝尔奖报告一开始就说:i am sorry, i cannot speak english. 对不起,我不会讲英语。 一个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竟然不会讲英语, 怎么会呢?在中国每个大学毕业生都要通过英语4级考试,否则没有毕业证,考研究生也要考英语,如果益川在中国连大学毕业都成问题,更别说得奖了,从这个事例中,我们看到凡事不能太绝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没有必要都学英语。全民学英语是我国人力,财力,智力的巨大浪费。
个人分类: 教育|9633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4: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