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孟山都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孟山都

相关日志

孟三都在草甘膦致癌的官司上再度败诉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9-3-23 09:39
孟三都在草甘膦致癌的官司上再度败诉 蒋继平 2019年3月23日 根据美国公共媒体报道, 两天前, 旧金山的一个联邦法庭的陪审团对一个癌症病人指控孟山都草甘膦致癌的官司进行了裁决, 结果是, 陪审团认为这个癌症病人是因为使用了孟山都的草甘膦除草剂而引发的癌症。 据有关资料显示, 在这次官司前, 去年八月份, 加州的一个地方法院也给了一个同样的裁决, 授予另一个癌症患者两亿八千多万美元的损害赔偿金。 不过, 法院最后裁决给了7千八百万美元的补偿金。 但是, 这个病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拿到一分补偿金。 其原因是孟山都对这个裁决还要进行上诉。 根据相关报道, 美国各地有成千上万同样的官司在等着孟山都应诉。 这次的裁决是整个官司的第一步。 这次裁决只是判定这个癌症患者是因为使用了草甘膦除草剂而得的癌症。 但是, 至于孟山都对此有没有法律责任, 还有待下一个庭审的结果。 在这个问题上, 孟山都的收购者, 拜耳(Bayer)集团公司坚持认为草甘膦除草剂是安全的, 不会导致癌症。 所以, 拜耳会坚持在法庭上与各地的癌症患者进行激烈的辩论和抗争。 至于法庭最后如何裁决, 让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来看一场闹剧吧!
个人分类: 万花镜|387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孟山都发展史(1901-1977)
hsm 2015-10-11 11:08
1901: Monsanto was founded in St. Louis,Missouri by John Francis Queeny, a 30-year veteran of the pharmaceuticalindustry. Queeny funded the start-up with capital from Coca-Cola (saccharin).Founder John Francis Queeny named Monsanto Chemical Works after his wife, OlgaMendez Monsanto. Queeny's father in law was Emmanuel Mendes de Monsanto,wealthy financier of asugar company active in Vieques, Puerto Rico and based inSt. Thomas in the Danish West Indies. 1902: Monsanto manufactures its firstproduct, the artificial sweetener (增甜剂) Saccharin, which Monsanto sold to the Coca-Cola Company. The U.S.government later files suit over the safety of Saccharin - but loses. 1904: Queeny persuaded family and friendsto invest $15000, Monsanto has strong ties (纽带) to The WaltDisney Company, it having financial backing from the Order's Bank of Americafounded in Jesuit-ruled San Francisco by Italian-American Roman-Catholic Knightof Malta Amadeo Giannini. 1905: Monsanto company was also producingcaffeine (咖啡因) and vanillin (香兰素) and was beginning to turn a profit. 1906: The government's monopoly (垄断) on meatregulation began, when in response to public panic resulting from thepublication of Upton Sinclair's The Jungle, Teddy Roosevelt signed legislationmandating federal meat inspections. Today, Salatin claims that agriculturalregulation favors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such as ConAgra and Monsantobecause the treasonous (叛逆的) science that supports the USDA regulatory framework is paid for bythese corporations, which continue to give large grants to leading schools andresearch facilities. 1908: John Francis Queeny leaves hispart-time job as the new branch manager of another drug house thePowers-Weightman-Rosegarten Company to become Monsanto's full-time president. 1912: Agriculture again came to theforefront with the creation of the DeKalb County Farm Bureau, one of the firstorganizations of its kind. In the 1930s the DeKalb AgResearch Corporation(today MONSANTO) marketed its first hybrid seed corn. 1914–1918: During WWI, cut off fromimported European chemicals, Monsanto was forced to manufacture it's own, andit's position as a leading force in the chemical industry was assured. Unableto import foreign supplies from Europe during World War I, Queeny turned tomanufacturing his own raw materials. It was then his scientists discovered thatthe Germans, in anticipation of the war, had ripped out vital pages from theirresearch books which explained various chemical processes. 1915: Business expanded rapidly. Monsantosales surpass the $1,000,000 mark for the first time. 1917: U.S. government sues (起诉) Monsantoover the safety of Monsanto's original product, saccharin (糖精) .Monsanto eventually won, after several years in court. 1917: Monsanto added more and moreproducts: vanillin, caffeine, and drugs used as sedatives (镇静剂) andlaxatives (泻药) . 1917: Bayer, The German competition cutprices in an effort to drive Monsanto out of business, but failed. Soon,Monsanto diversified into phenol (a World War I -era antiseptic), and aspirinwhen Bayer's German patent expired in 1917. Monsanto began making aspirin, andsoon became the largest manufacturer world-wide. 1918: With the purchase of an Illinois acidcompany, Monsanto began to widen the scope of its factory operations. Mar 15, 1918: More than 500 of the 750employees of the Monsanto Chemical Works, which has big contracts for theGovernment, went on strike (罢工) , forcing the plant to dose down. Aug 15, 1919: Thereafter much of it wasdeclared surplus, and a contract was entered into with the Monsanto ChemicalCo., of St. Louis, Mo., by which contract the Director of Sales authorized theMonsanto Co. to sell for the United States its surplus phenol, estimated at27521242 pounds, for a market price to be fixed from time to time by therepresentative of the contracting officer of the United States, but with aminimum price of 9 cents a pound. 1919: Monsanto established its presence inEurope by entering into a partnership with Graesser's Chemical Works at CefnMawr near Ruabon, Wales to produce vanillin, salicylic acid, aspirin and laterrubber. 1920s: In its third decade, Monsantoexpanded into basic industrial chemicals like sulfuric acid (硫酸) andother chemicals. Jan 5, 1920: The petitioner (请愿人) wasauthorized to sell two tracts of land in the Common Fields of Cahokia, St.Clair County, containing 2.403 acres and 3.46 acres respectively, to theMonsanto Chemical Works for the sum of $1500. 1920-1921: A postwar depression during theearly 1920s affected profits, but by the time John Queeny turned over Monsantoto Edgar in 1928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was much brighter. 1926: Environmental policy was generallygoverned by local governments, Monsanto Chemical Company founded andincorporated the town of Monsanto, later renamed Sauget, Illinois, to provide amore business friendly environment for one of its chemical plants. For years,the Monsanto plant in Sauget was the nation's largest producer of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And although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were banned in the 1970s, they remain in the water along Dead Creek in Sauget. 1927: Monsanto had over 2,000 employees,with offices across the country and in England. 1927: Shortly after its initial listing on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Monsanto moved to acquire 2 chemical companiesthat specialized in rubber. Other chemicals were added in later years,including detergents. 1928: John Queeny's son Edgar MonsantoQueeny takes over the Monsanto company. Monsanto had gone public, a move thatpaved the way for future expansion. At this time, Monsanto had 55 shareholders,1,000 employees, and owned a small company in Britain. 1929: Monsanto acquires Rubber ServicesLaboratories. Charlie Sommer joined Monsanto, and later became president ofMonsanto in 1960. October 1929: The folks at Monsanto Co.fished through their records, but they couldn't find out why the company'ssymbol is MTC. Monsanto went public in October 1929, just a few days before thegreat stock market crash. Some symbols are holdovers from the 19th century,when telegraph operators used single-letter symbols for the most active stocksto conserve wire space, says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Mergers, acquisitionsand failure have caused many single-letter symbols to change 1929: Monsanto began production of PCBs(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多氯联苯 ) in the United States. PCBs were considered an industrial wonderchemical - an oil that would not burn, was impervious to degradation and hadalmost limitless applications. Today PCBs are considered one of the gravestchemical threats on the planet. PCBs, widely used as lubricants, hydraulicfluids, cutting oils, waterproof coatings and liquid sealants, are potentcarcinogens and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reproductive, developmental and immunesystem disorders. The world's center of PCB manufacturing was Monsanto's planton the outskirts of East St. Louis, Illinois, which has the highest rate offetal death and immature births in the state. Monsanto produced PCBs for over 50 yearsand they are now virtually omnipresent in the blood and tissues of humans andwildlife around the globe - from the polar bears at the north pole to thepenguins in Antarctica. These days PCBs are banned from production and someexperts say there should be no acceptable level of PCBs allowed in theenvironment.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says, PCB has beendemonstrated to cause cancer, as well as a variety of other adverse healtheffects on the immune system, reproductive system, nervous system and endocrinesystem (内分泌系统) . But the evidence of widespread contamination from PCBs andrelated chemicals has been accumulating from 1965 onwards and internal companypapers show that Monsanto knew about the PCB dangers from early on. The PCB problem was particularly severe inthe town of Anniston in Alabama where discharges from the local Monsanto plantmeant residents developed PCB levels hundreds or thousands of times theaverage. As The Washington Post reported, for nearly 40 years, whileproducing the now-banned industrial coolants known as PCBs at a local factory,Monsanto Co. routinely discharged toxic waste into a west Anniston creek anddumped millions of pounds of PCBs into oozing open-pit landfills. And thousandsof pages of Monsanto documents : many emblazoned with warnings such as'CONFIDENTIAL: Read and Destroy' : show that for decades, the corporate giantconcealed what it did and what it knew. Ken Cook of the 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says that based on the Monsanto documents made public, Monsanto knew thetruth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They lied about it. They hid the truth fromtheir neighbors. One Monsanto memo explains their justification: Wecan't afford to lose one dollar of business. Eventually Monsanto wasfound guilty of conduct so outrageous in character and extreme in degreeas to go beyond all possible bounds of decency so as to be regarded asatrocious and utterly intolerable in civilized society. 1930s: DeKalb AgResearch Corporation (todayMONSANTO) marketed its first **HYBRID** seed corn (maize). 1933: Incorporated as Monsanto ChemicalCompany 1934: I recognized my two selves: acrusading idealist and a cold, granitic believer in the law of the jungle- Edgar Monsanto Queeny, Monsanto chairman, 1943-63, The Spirit ofEnterprise 1935: Edward O'Neal (who became chairpersonin 1964) came to Monsanto with the acquisition of the Swann Corporation.Monsanto goes into the soap and detergents industry, starts producingphosphorus. 1938: Monsanto goes into the plasticbusiness (the year after DuPont helped ban hemp because it was superior totheir new NYLON product made from Rockefeller OIL). Monsanto became involved inplastics when it completely took over Fiberloid, one of the oldestnitrocellulose (硝化纤维素) production companies, which had a 50% stake in Shawinigan Resins. 1939: Monsanto purchased Resinox, asubsidiary (副产品) of Corn Products, and Commercial Solvents, which specialized inphenolic resins. Thus, just before the war, Monsanto's plastics interestsincluded phenol-formaldehyde thermosetting resins, cellulose and vinylplastics. 1939-1945: Monsanto conducts research onuranium for the Manhattan Project in Dayton, Ohio. Dr. Charles Thomas, wholater served as Monsanto's chairman of the board, was present at the first testexplosion of the atomic bomb. During World War II, Monsanto played asignificant role in the Manhattan Project (曼哈顿工程) to develop theatom bomb. Monsanto operated the Dayton Project, and later Mound Laboratoriesin Miamisburg, Ohio, for the Manhattan Proj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rstnuclear weapons and, after 1947, the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 1940s: Monsanto had begun focusing onplastics and synthetic fabrics like polystyrene (聚苯乙烯) (still widelyused in food packaging and other consumer products), which is ranked 5th in theEPA's 1980s listing of chemicals whose production generates the most totalhazardous waste (危险废品) From the 1940s onwards Monsanto was one of the top 10 US chemicalcompanies. 1941: By the time the United States enteredWorld War II, the domestic chemical industry had attained far greaterindependence from Europe. Monsanto, strengthened by its several acquisitions,was also prepared to produce such strategic materials as phosphates andinorganic chemicals. Most important was Monsanto's acquisition of a researchand development laboratory called Thomas and Hochwalt. The well-known Dayton, Ohio,firm strengthened Monsanto at the time and provided the basis for some of itsfuture achievements in chemical technology. One of its most importantdiscoveries was styrene monomer ( 苯乙烯 ) a key ingredient in synthetic rubber and a crucial product for thearmed forces (军队) during the war. Edward J. Bock joined Monsanto in 1941 as anengineer - he rose through the ranks to become a member of the board ofdirectors in 1965 and president in 1968. 1943: Massive Texas City plant startsproducing synthetic rubber for the Allies in World War II. 1944: Monsanto began manufacturing DDT,along with some 15 other companies. The use of DDT in the U.S. was banned byCongress in 1972. 1945: Following WW2, Monsanto championedthe use of chemical pesticides in agriculture, and began manufacturing theherbicide 2,4,5-T, which contains dioxin (戴奥辛) . Monsanto hasbeen accused of covering up or failing to report dioxin contamination in a widerange of its products. 1949: Monsanto acquired American Viscosefrom England's Courtauld family. 1950: Monsanto began to produce urethanefoam (尿烷泡沫塑料) - which was flexible, easy to use, and later became crucial inmaking automobile interiors (汽车内饰) . 1953: Toxicity tests on the effects of 2PCBs showed that more than 50% of the rats subjected to them DIED, and ALLofthem showed damage. 1954: Monsanto partnered with Germanchemical giant Bayer to form Mobay and market polyurethanes in the USA. 1955: Monsanto acquired Lion Oil refinery,increasing its assets by more than 50%. Stockholders during this time numbered43,000. Monsanto starts producing petroleum (石油) -basedfertilizer. 1957: Monsanto moved to the suburbancommunity of Creve Coeur, having finally outgrown its headquarters (总公司) indowntown St. Louis, Missouri. 1957-1967: Monsanto was the creator ofseveral attractions in Disney's Tom morrow land. Often they revolved around thethe virtues of chemicals and plastics. Their House of the Futurewas constructed entirely of plastic, but it was NOT biodegradable. Afterattracting a total of 20 million visitors from 1957 to 1967, Disney finallytore the house down, but discovered it would not go down without a fight.According to Monsanto Magazine, wrecking balls literally bounced off theglass-fiber, reinforced polyester material. Torches, jackhammers, chain sawsand shovels did not work. Finally, choker cables were used to squeeze off partsof the house bit by bit to be trucked away. 1959: Monsanto sets up Monsanto ElectronicsCo. in Palo Alto, begins producing ultra-pure silicon for the high-techindustry, in an area which would later become a Superfund (超级基金) site. 1960: Edgar Queeny turned over the chair ofMonsanto to Charles Thomas, one of the founders of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laboratory so important to Monsanto. Charlie Sommer, who had joined Monsanto in1929, became president. According to Monsanto historian Dan Forrestal,Leadership during the 1960s and early 1970s came principally from ...executives whose Monsanto roots ran deep. Under their combined leadershipMonsanto saw several important developments, 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Agricultural Chemicals division with focus on herbicides, created toconsolidate (巩固) Monsanto's diverse agrichemical product lines. 1961-1971: Agent Orange was a mixture of2,4,5-T and 2,4-D and had ver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dioxin. Agent Orange wasby far the most widely used of the so-called Rainbow Herbicidesemployed in the Herbicidal Warfare program as a defoliant during the VietnamWar. Monsanto became one of 10-36 producers of Agent Orange for US Militaryoperations in Vietnam. Dow Chemical and Monsanto were the two largest producersof Agent Orange for the U.S. military. The Agent Orange produced by Monsantohad dioxin levels many times higher than that produced by Dow Chemicals, theother major supplier of Agent Orange to Vietnam. This made Monsanto the keydefendant in the lawsuit brought by Vietnam War veterans in the United States,who faced an array of debilitating symptoms attributable to Agent Orangeexposure. Agent Orange is later linked to various health problems, includingcancer. U.S. Vietnam War veterans have suffered from a host of debilitatingsymptoms attributable to Agent Orange exposure. Agent Orange contaminated morethan 3,000,000 civilians and servicemen. According to Vietnamese Ministry ofForeign Affairs, 4.8 million Vietnamese people were exposed to Agent Orange,resulting in 400,000 deaths and disabilities, plus 500,000 children born withbirth defects, leading to calls for Monsanto to be prosecuted for war crimes.Internal Monsanto memos show that Monsanto knew of the problems of dioxincontamination of Agent Orange when it sold it to the U.S. government for use inVietnam. Look at what the EFFECTS of agent orange look like... keepin mind it was used to remove leaves from the trees where AMERICAN SOLDIERSwere breathing, eating, sleeping. 1962: Public concern over the environmentbegan to escalate (逐步增强) . Ralph Nader's activities and Rachel Carson's book Silent Springhad been influential in increasing the U.S. public's awareness of activitieswithin the chemical industry in the 1960s, and Monsanto responded in severalways to the pressure. 1962: Monsanto's European expansioncontinued, with Brussels (孢子甘蓝) becoming the permanent overseas headquarters. 1964: Monsanto changed its name to MonsantoCompany in acknowledgment of its diverse product line. The company consisted of8 divisions, including petroleum, fibers, building materials, and packaging.Edward O'Neal became chairperson (came to Monsanto in 1935 with the acquisitionof the Swann Corporation) was the first chair in Monsanto history who had notfirst held the post of president. 1964: Monsanto introducedbiodegradable detergents (清洗剂) . 1965: While working on an ulcer drug in December,James M. Schlatter, a chemist at G.D. Searle Company, accidentallydiscovers aspartame (天冬甜精) , a substance that is 180x sweeter than sugar yet has no calories. 1965: AstroTurf (fake grass) wasco-invented by Donald L. Elbert, James M. Faria, and Robert T. Wright,employees ofMonsanto Company. It was patented in 1967 and originally sold underthe name Chemgrass. It was renamed AstroTurf by Monsanto employeeJohn A. Wortmann after its first well-publicized use at the Houston Astrodomestadium (休斯顿航空体育馆) in 1966. 1965: The evidence of widespreadcontamination from PCBs and related chemicals has been accumulating andinternal Monsanto papers show that Monsanto knew about the PCB dangers fromearly on. 1967: Monsanto entered into a joint venturewith IG Farben = the German chemical firm that was the financial core of theHitler regime, and was the main supplier of Zyklon-B gas to the Germangovernment during the extermination phase of the Holocaust; IG Farben was notdissolved until 2003. 1967: Searle began the safety tests onaspartame that were necessary for applying for FDA approval of food additives.Dr. Harold Waisman, a biochemist at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conductsaspartame safety tests on infant monkeys on behalf of the Searle Company. Of the7 monkeys that were being fed aspartame mixed with milk, 1 monkey DIED and 5other monkeys had grand mal seizures (癫痫发作) . 1968: Edgar Queeny dies, leaving no heirs (继承人) . EdwardJ. Bock (who had joined Monsanto in 1941 as an engineer) become a member of theboard of directors in 1965, and became president of Monsanto in 1968. 1968: With experts at Monsanto in no doubtthat Monsanto's PCBs were responsible for contamination, Monsanto set up acommittee to assess its options. In a paper distributed to only 12 people butwhich surfaced at the trial in 2002, Monsanto admitted that the evidenceproving the persistence of these compounds and their universal presence asresidues in the environment is beyond question ... the public and legalpressures to eliminate them to prevent global contamination areinevitable. Monsanto papers seen by The Guardian newspaper reveal nearpanic. The subject is snowballing.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Thealternatives: go out of business; sell the hell out of them as long as we canand do nothing else; try to stay in business; have alternative products,wrote the recipient of one paper. 1968: Monsanto became the firstorganization to mass-produce visible LEDs, using gallium arsenide phosphide toproduce red LEDs suitable for indicators.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s) usheredin the era of solid-state lights. From 1968 to 1970, sales doubled every fewmonths. Their products (discrete LEDs and seven-segment numeric displays)became the standards of industry. The primary markets then were electroniccalculators, digital watches, and digital clocks. 1969: High overhead costs and a sluggishnational economy led to a dramatic 29% decrease in earnings. 1969: Monsanto wrote a confidentialPollution Abatement Plan (污染治理计划) which admitted that the problem involves the entire UnitedStates, Canada and sections of Europe, especially the UK and Sweden. 1969: Monsanto produces Lasso herbicide,better known as Agent Orange, which was used as defoliant (落叶剂) by theU.S. Government during the Vietnam War (越南战争) . success turns around the struggling Agriculture Division,Monsanto's web page reads. 1970s: Monsanto was a pioneer ofoptoelectronics (光电子) in the 1970s. Although Bock had a reputation for being a committedMonsanto executive, several factors contributed to his volatile term aspresident. Sales were up in 1970, but Bock's implementation of the 1971reorganization caused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friction among members of theboard and senior management.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this move, in whichMonsanto separated the management of raw materials from Monsanto'ssubsidiaries, was widely praised by security analysts, Bock resigned from thepresidency in February 1972. 1970: Cyclamate (the reigning low-calorieartificial sweetener) is pulled off the market in November after somescientists associate it with cancer. Questions are also raised about safety ofsaccharin, the only other artificial sweetener on the market, leaving the fieldwide open for aspartame. December 18, 1970: Searle Companyexecutives lay out a Food and Drug Sweetener Strategy that theyfeel will put the FDA into a positive frame of mind about aspartame. Aninternal policy memo describes psychological tactics Monsanto should use tobring the FDA into a subconscious spirit of participation with them onaspartame and get FDA regulators into the habit of saying Yes. 1971: Neuroscientist Dr. John Olney (whosepioneering work with monosodium glutamate MSG was responsible for having itremoved from baby foods) informs Searle that his studies show that asparticacid (one of the ingredients of aspartame) caused holes in the brains of infantmice. One of Searle's own researchers confirmed Dr. Olney's findings in asimilar study. 1972: The use of DDT was banned by U.S.Congress, due in large part to efforts by environmentalists, who persisted inthe challenge put forth by Rachel Carson's book Silent Spring in 1962, whichsought to inform the public of the side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theinsecticide, which had been much-welcomed in the fight againstmalaria-transmitting mosquitoes. 1973: Monsanto developed and patented theglyphosate molecule in the 1970s. Monsanto began manufacturing the herbicideRoundup, which has been marketed as a safe, general-purposeherbicide for widespread commercial and consumer use, even though its keyingredient, glyphosate, is a highly toxic poison for animals and humans. 1973: After spending tens of millions ofdollars conducting safety tests, the G.D. Searle Company applies for FDAapproval and submits over 100 studies they claim support aspartame's safety.One of the first FDA scientists to review the aspartame safety data states that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Searle) is inadequate to permit an evaluationof thepotential toxicity of aspartame. She says in her report that inorder to be certain that aspartame is safe, further clinical tests are needed. 1974: Attorney Jim Turner (consumeradvocate who was instrumental in getting cyclamate taken off the market) meetswith Searle representatives in May to discuss Dr. Olney's 1971 study whichshowed that aspartic acid caused holes in the brains of infant mice. 1974: The FDA grants aspartame its firstapproval for restricted use in dry foods on July 26. 1974: Jim Turner and Dr. John Olney filethe first objections against aspartame's approval in August. 1975: After a 9-month search, John W.Hanley, a former executive with Procter Gamble, was chosen as president.Hanley also took over as chairperson. 1976: The success of the herbicide Lassohad turned around Monsanto's struggling Agriculture Division, and by the timeAgent Orange was banned in the U.S. and Lasso was facing increasing criticism,Monsanto had developed the weedkiller Roundup (active ingredient:glyphosate) as a replacement. Launched in 1976, Roundup helped make Monsantothe world's largest producer of herbicides. RoundUp was commercialized, andbecame the world's top-selling herbicide. Within a few years of its 1976launch, Roundup was being marketed in 115 countries. The success of Roundup coincided with therecognition by Monsanto executives that they needed to radically transform acompany increasingly under threat. According to a recent paper by DominicGlover, Monsanto had acquired a particularly unenviable reputation inthis regard, as a major producer of both dioxins and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 - bothpersistent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posing serious risks to the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Law suits and environmental clean-up costs beganto cut into Monsanto's bottom line, but more seriously there was a real fearthat a serious lapse could potentially bankrupt the company. According toGlover, Roundup Sales grew by 20% in 1981 and as the company increased productionit was soon Monsanto's most profitable product (Monsanto 1981, 1983)... It soonbecame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product of Monsanto's agriculture division,which contributed about 20% of sales and around 45% of operating income to thecompany's balance sheet each year during the late 1980s and early 1990s. Today,glyphosate remains the world's biggest herbicide by volume of sales. 1976: Monsanto produces Cycle-Safe, theworld's first plastic soft-drink bottle. The bottle, suspected of posingacancer risk, is banned the following year by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1976: Turner Olney's petition onMarch 24 triggers an FDA investigation of the laboratory practices ofaspartame's manufacturer, G.D. Searle. The investigation finds Searle's testingprocedures shoddy, full of inaccuracies and manipulated test data.The investigators report they had never seen anything as bad as Searle'stesting. January 10, 1977: The FDA formally requeststhe U.S. Attorney's office to begin grand jury proceedings to investigatewhether indictments should be filed against Searle for knowinglymisrepresenting findings and concealing material facts and making falsestatements in aspartame safety tests.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n the FDA'shistory that they request a criminal investigation of a manufacturer. January 26, 1977: While the grand juryprobe is underway, Sidley Austin, the law firm representing Searle,begins job negotiations with the U.S. Attorney in charge of the investigation,Samuel Skinner. March 8, 1977: G. D. Searle hires prominentWashington insiderDonald Rumsfeld as the new CEO to try to turn the beleagueredcompany around. A former Member of Congress and Secretary of Defense in theFord Administration, Rumsfeld brings in several of his Washington cronies astop management. Donald Rumsfeld followed Searle as CEO, and then as Presidentof Searle from 1977-1985. July 1, 1977: Samuel Skinner leaves theU.S. Attorney's office on July 1st and takes a job with Searle's law firm. (seeJan. 26th) August 1, 1977: The Bressler Report,compiled by FDA investigators and headed by Jerome Bressler, is released. Thereport finds that 98 of the 196 animals died during one of Searle's studies andweren't autopsied until later dates, in some cases over one year after death.Many other errors and inconsistencies are noted. For example, a rat wasreported alive, then dead, then alive, then dead again; a mass, a uterinepolyp, and ovarian neoplasms were found in animals but not reported ordiagnosed in Searle's reports. December 8, 1977: U.S. Attorney Skinner'swithdrawal and resignation stalls the Searle grand jury investigation for solong that the statue of limitations on the aspartame charges runs out. Thegrand jury investigation is dropped. (borderline treason)
21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美转基因市场对比:孟山都抵过中国总和
热度 1 zhengaiping 2014-9-18 11:59
中美转基因市场对比:孟山都抵过中国总和 2013-09-17 21:38 | 作者: | 标签: 中美转基因市场对比 孟山都抵过中国总和 图en.wikipedia.org 今年,美国西部大平原的农民开始规模化种植一种抗旱转基因玉米;孟山都公司研发的这种玉米插入了耐旱基因,试种结果显示,在常受干旱困扰的美国西部,平均每英亩玉米的产量增加5蒲式耳(每蒲式耳约25公斤)以上,农民每英亩至少增收20美元。这让孟山都在美国种业市场显得很有竞争力。 转基因作物在中国市场的表现要寒酸得多。《人民日报》日前报道,中国进行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而中国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作物也仅限于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 在中国,转基因作物本身的属性被很多人有意或者无意的忽视,更多人将转基因作物当作一种阴谋的载体,比如白鼠论,说拿中国人做转基因的试验品;比如亡种论,称跨国公司拿转基因消灭中华民族。 转基因作物的本来面目其实是一门生意,这门生意由于让卖方和买方都得到满足,在过去的近20年间,生意的规模正变得越来越大。 国际农业技术应用服务组织的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1.7亿公顷,约合25亿亩,而中国全部耕地的面积在18亿亩左右。美国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面积为6950万公顷,约有90%的农作物是转基因品种,全球已经有28个国家允许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从1996年第一波商业化种植开始,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已成燎原之势。 2012财年(截至当年8月31日),孟山都收入135.04亿美元,同比增长14%,种子业务毛利率高达60%左右。杜邦—先锋本来以传统的杂交玉米种子在美国市场占据优势,但是孟山都凭借转基因技术,迅速拉近了与对手的距离。2012财年,杜邦农业部门的收入为104.21亿美元,只能居于孟山都之后。如今的杜邦正在转基因技术上努力寻求突破,希望甩开对手。 中国种子市场的整体规模目前也只是接近1000亿元人民币,孟山都一家公司的年收入几乎相当于整个中国种子行业一年的销售额。作为中国最大的几家种子公司,隆平高科和敦煌种业2012年的收入在20亿元人民币左右,还不及孟山都和杜邦公司的零头。荃银高科是国内少数涉及转基因作物研究的种子公司,转基因棉花种子是其比较成熟的产品,2012年,该公司全部收入约4亿元人民币,与跨国巨头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转基因作物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市场之所以攻城略地,因为带来的好处很实在。上世纪 90年代初期,中国棉花主产区棉铃虫连年暴发,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孟山都的转基因抗虫棉让危机得以解决。中国因此对转基因棉花网开一面,大力推广。 国际农业技术应用服务组织的报告称,转基因作物自1996年以来的推广,使农药的使用量总计减少了4.73亿公斤。孟山都的玉米和大豆新品种,其宣称可以减少30%左右的土地面积,节省的水量达到50%以上,温室排放气体可以减少约30%。 在干旱地区、贫困的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转基因作物的买家,转基因作物号称可以种下去不管,省去很多麻烦。对于面临巨大人口压力而耕地面积又有限的国家来说,转基因作物正对胃口。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实际上国际上早有结论。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02年就发布了《关于转基因食品的20个问题》,其中指出:“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可获得的转基因食品已通过风险评估并且可能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危险。此外,在此类食品获得批准的国家普通大众对这些食品的消费未显示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当然,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中国农业部,谁也不敢打包票,转基因作物未来对人类一定不会产生危害。不过退一步说,在中国民众不接受的情况下,国际市场上仍有不少国家和地区欢迎转基因作物,中国的种业公司即便在国内市场可能无法有大的作为,至少在国际市场上可以一试身手。 2012财年,孟山都公司45%的收入,来自于美国以外的市场。中国种业公司如果因为舆论的原因,不能放开手脚开展转基因方面的研究,将来国内市场可能都保不住。(作者胡军华,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133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转载:孟山都Robb Fraley:为什么仅有先进的科技是不足的?
Fumbler 2014-7-24 08:56
原文链接: https://www.linkedin.com/today/post/article/20140611130207-27955404-why-good-science-isn-t-enough Robb Fraley是孟山都公司的首席技术官(CTO),其最近在个人博客里发表的“Why Good Science Isn’t Enough”引起了业内人士的疯转及评论。本文对其翻译旨在增强公众对孟山都的了解和对转基因作物的认识。 当我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我就立志成为一名科学家。 我在伊利诺伊州(Illinois)的一个农场长大,对万物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对父辈传统农作方式的怜悯以及助力改善传统农业方式的信念,促使我孜孜不倦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在大学里,我通过主修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专业,对“从农田到餐桌”的食物生产加工供应体系的庞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越来越深刻地意识:解决日益飞速增长的人口对食物的需要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将是子孙后代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众所周知,到2050年我们根本无法在这片土地上以“1970年那样的精耕细作方式” (1970年我离开了老爸的农场)来经营农业。 我思故我在,因此我将“改善农业技术和提高粮食产量”中作为一生的工作己任。 在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两年博士后生涯中,我从事研究的 “基因工程”已经成为生物产业的核心技术,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工具。 回首1981年,当我得知被“致力于将自己打造成为农业研究的领导者”孟山都公司聘用时,那种感觉如同做梦,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勿忘初心,方能始终。韶光渐远,年少时期渴望与顶尖的科学家团队一起工作、致力于解决农业面临的最大挑战的激情在我心目中从未逝去。 然而当我真正进入这项工作时,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略有失落,尤其是当我将多年的专业知识积累运用在毫不起眼的植物矮牵牛(petunia)上。尽管在当时关于矮牵牛的传说有千万种,但 “它并不是食物”令我比较失望。 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在进行开发一种高效地抵抗病虫害的技术过程中,矮牵牛竟然是这项开拓性研究的理想样本。 不到2年的时间里,也就是1983年,我们开发了第一个基因工程植物——基因修饰的“矮牵牛”! 我们知道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自农业出现一万多年以来,无论是狩猎采集者、农民还是植物育种家,皆根据经验通过随机和自然的方式来积累优良基因,而并不清楚所涉及的具体基因的变化,更不能对具体基因进行精确操作。 而今我们的发现使得精确的遗传改造成为可能,基因修饰技术让我们看到了新的曙光。 一方面,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基因改造开发各类急需的解决方案,譬如:在同样的土地上生产更多的粮食;更有效地利用水资源;降低燃油和其他农作物资源的消耗。 另一方面,我们以为,人们对这些基因修饰作物的质疑,主要是围绕转基因作物如何安全食用和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遗憾的是,我们一贯认为:只要政府的卫生和环保部门批准,且通过独立第三方科学机构审查;解决一些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挑战新的可能性,人们必将满怀希望地迎接这项技术的到来。 “让科学事实说话”的自我满足感让我们忽略了向大众科普这项技术的重要性。我们仅仅将注意力和沟通力付诸于我们的客户:那些寄希望于我们帮他们提高产量的农民。 哇...原来是我们错了! 然,有科学界的代言只是一个开始。 当我们只专注于农民,农业科技界的对手对转基因生物的批评变得更加欢乐,并成功的将我们向外界描绘成“一个强大的、技术成瘾的、未经考验的、强加给农民的科学技术企业利益集团”。 通过这种给转基因技术蒙上灰色印象的手段,旨在试图影响民众对转基因技术的态度和转变政府的调控政策...... 于是乎,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种子解决方案在某些国家正被延迟或市场被关闭。 这是令人担忧的现象,不仅对整个食品行业的发展,而且还对全世界那些从先进才农业技术获益的人带来沉重打击。 从去年开始,我认识孟山都需要做出改变。 “这不仅仅是工作”,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我的同事时,所有人都同意了。 大家都开始意识到不能再默默无闻搞科研了,我们需要开放,作为从事生物技术研究的一线工作者,我们一致认为有必要将我们的工作普及于大众。 今天的我们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我们不再是给农民科普了,我们希望与大家坦诚交流。 我知道我们不会赢得每个人,但我相信,我们和我们的许多批评家之间有许多共同的目标:致力于为公众提供安全且负担得起的食物;希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努力维持粮食生产系统的稳定;渴望改善我们的环境…… 然而,解决世界的粮食问题,需要很多人不同的观点和帮助。 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人可以仅凭自己做到这一点。 一路艰辛,步履维艰,难行能行,亦告诉了我一个道理:良好的合作和沟通力与追求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样重要。 最后我坚信:以正确的科学技术为工具、以透明的政策为导向、以人类共同的愿望为目标,我们必将在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中实现食品安全... 附:
个人分类: USA|161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孟山都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
redtree 2014-5-21 23:51
孟山都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 作者:原诗萌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5-20 12:15:31 本报讯 孟山都近日发布了《2013年孟山都可持续发展的最新进展》,简要描述了该公司在水资源和土壤使用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据了解,到2020年,孟山都公司计划将其全球种子生产过程中的灌溉用水利用率提高25%。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孟山都公司将扩大其滴灌系统,帮助提高水利用率达95%。 孟山都还承诺,到2020年,通过技术创新、研发新的高品质的种子和提供精准农业解决方案,帮助美国100万英亩耕地提升土壤养分的高效利用,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我们希望与农民和利益相关方紧密合作,确保农民从每一粒种子、每一亩耕地和每次收成中获得最大收益。”孟山都副总裁娜塔丽·罗赛布洛姆说 。(原诗萌)
个人分类: 环境新闻|1504 次阅读|0 个评论
顶尖学术刊物科学公正吗?看美国科学家的揭露
热度 1 蒋高明 2014-3-4 21:44
【明眼看人】我初看到崔永元在美国拍摄的视频,看到美国教授讲他自己的约稿经历时,就非常明确地感觉到,在转基因问题上,没有科学,只有利益。美国科学家舒伯特教授,讲到他的亲身经历时,是非常激动的,因为作为科学家,他遭受了侮辱,而这个侮辱是因为他将认真地按照科学家的中立立场,去认真研究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自然-生物技术》的做法,完全是对科学家的侮辱,给几个小时的时间,让他回复孟山都导演的科学家群体围绕言论,这是科学的行为吗?做科学研究的都知道,约写综述,一般都是学科领域内的牛人,是最有发言资格的。可就是这样的科学家,竟然被职责“根本不懂转基因是什么”。他们之所以恨舒伯特,因为他懂,因为他有资格——他的资格也使自己深受其辱,因为他说了真话,尽管文章是他受邀请写的,因为不符合利益集团的要求,就落得个被剥夺发言资格的下场。感谢实话实说的小崔,让我们知道了这一切内幕。 黎阳先生对此事件的评论 : 索尔克生物研究院细胞神经生物学实验室主任大卫.舒伯特的遭遇:他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所约关于转基因食品的文章中提出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第二天就接到孟山都公司的电话,说他“根本不懂转基因是什么”。随后孟山都公司基因作物研究发展部丹佛斯中心负责人给《自然生物技术》写了一封信,说他对转基因完全不了解,还找了17个人联署,其中五人竟然是他的同事。面对如此侮辱,《自然生物技术》只给了他仅仅一个晚上、   几个小时时间回复——星期六晚上回复。显然明摆着不让他有机会充分为自己辩护。他说:“我从事科研三四十年,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事”。   评论:所谓“公平”、“公正”不过如此。难怪中国强制推广转基因主粮的势力如此嚣张。 http://www.szhgh.com/Article/health/zjy/2014-03-04/46117.html 再看刘实先生对此事件的转述。 以下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041670102f9iz.html 在该视频的41:34至43:50,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的David R.Schubert(大卫-舒伯特)教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家非常好的期刊,《自然生物技术》杂志,曾经邀请我写一篇关于转基因食品对健康潜在问题的文章。我在早期接受免疫学教育时,当时对转基因食物的担心,大家都一致认同。《自然生物技术》让我写的内容就是关于转基因,我写了一篇直截了当的文章,说存在某些潜在问题,我把了解的情况和盘托出。但第二天,我马上就接到了孟山都公司打来的电话,说我根本不懂转基因是什么。随后孟山都转基因作物开发部丹弗斯中心的负责人给《自然生物技术》写了一封信,找了17个人联署,其中5个人竟是索尔克研究院的员工。信中写道,我对转基因完全不了解,很侮辱人。但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这么小的索尔克研究所,我的同事竟然会在信上签名。《自然生物技术》是一份倾向 于支持生物技术的期刊,他们只给我几个小时的时间去回应,他们把信发给我,让我回应,但只有一个晚上的时间(“他们在周六发给我”,视频中没有翻译这句),所以我不能很好地进行回复。这是我第一次卷入转基因话题中,那时我做科研已有三四十年的时间,以前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不敢相信,他们竟然能这样做。”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5278 次阅读|1 个评论
有迹象表明孟山都拟放弃转基因
蒋高明 2014-2-5 17:51
金蝉脱壳?孟山都要退出转基因路线吗?_转帖直言了 (2014-02-05 16:48:34) 转载 ▼ 标签: 转基因 信息战 科学 杂谈 分类: 转基因辩论 顾秀林按语: 中国正在被“舍了孩子去打狼”的战略引向转基因的悬崖绝壁。领路的是当然美国孟山都公司,它正在悄悄转向。磨叽好几年了,孟山都退下转基因快车道、部分转向有机农业的迹象,越来越明确了。只要脑子还没有灌迷汤,谁都可以“悟”出来,转基因育种那个终极的高技术,只有一条很短的“生命线”,它不可能持续、也不可能长久。不过是个兔子的尾巴、秋后的蚂蚱。其实只需要捅破一层窗户纸就够了。 中国被对手蓄意地培养出足够多吃转基因奶的技术专家大队。国际上的技术专家也被中国的转基因“国策”的吸引大批前来。中国在转基因死路上飞奔,国内利益集团比国外的更卖力更疯狂。看国运吧。——顾秀林注 龙头鸡尾和孟山都放弃转基因。一号文件的漏洞(二)。 直言了, 2014-02-03 | 2014-2-5 14:48:57。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91384378_d.html 。 引子: 相亲节目《非诚勿扰》有个常见的景象:一些男嘉宾明明是还在职场上挣扎呢,却高调吹牛说他必将创造出一个“世界五百强”的企业。结果呢,几乎是所有女嘉宾都给个灭灯、拒绝相亲牵手。于是,主持人开导男嘉宾,说:过日子需要的是实在、不是假大空的想法。男嘉宾辩解说:连想都不想,怎么能做到“世界五百强”?主持人接着开导说:若您自己跟自己过日子,那您怎么假大空都行;可您是来相亲的、是要找个今后天天生活在一起的伙伴,那您就得考虑别人能否接受您的想法了。 无独有偶。若新华社关于“育种”的解读符合本意,那么,一号文件说的是要搞转基因种子的“龙头”企业且要“覆盖全球”,就跟《非诚勿扰》节目里的男嘉宾搞假大空吹牛是一类表现。 譬如:该文件说: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育种创新体系,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部说:要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政策落实;转基因种子是其主要内容。进一步诠释,有李二号为两会工作报告而做的征求意见,说:袁隆平提出建议,要多鼓励龙头种业企业、抢占国际市场;我的一个梦想,就是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那说法得到李二号的高度赞赏。 那个要搞转基因种子“龙头”企业且要“覆盖全球”的泡沫,吹得与《非诚勿扰》那些男嘉宾所吹的假大空,简直是一模一样。若要说不同,那就是:男嘉宾为泡沫破裂所付出的代价是女嘉宾全部灭灯和相亲牵手失败;而中国搞转基因商业化的农业泡沫破裂所付出的代价呢,是全国民众的灭灯和全国民心的丧失,是全国的粮食安全、人口安全和国土安全等国家安全失去保障。 一:假大空的“覆盖全球”。 美国农业部的统计说明,亚洲国家的稻米消费占全球总数的81%左右,欧美发达国家的消费很少(譬如,美国的人均年消费数量不到食品总数的1%,本国生产满足需要是绰绰有余,略有进口也大都是为少数民族需要或贸易平衡)。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彼此保障天然有机食品供应的合作协约,其防范中国转基因大米几乎扩展到防范所有中国大米的程度了(自2009年中国号称“转基大米三五年上餐桌”以来、美国从中国进口大米大幅度减少,就是个例子)。欧盟国家严禁严防中国转基因大米的法规已经生效。面对如此实际状态,您还想用您的转基因大米覆盖全球?那不是假大空、还能是啥? 美国早就搞出了各种转基因大米了,至今没搞商业化。人家是老牌资本主义,不懂抓机会赚钱而让您去覆盖全球?人家当然懂,比您懂得多。然而,人家更懂得效益和风险是并行,而转基因大米的危害风险远远大于极少数人赚钱的效益,所以至今没搞商业化。此外,美国FDA-已强化了对中国大米(包括转基因大米)的监测。至少,欧美发达国家的防范转基因大米之盾已经披甲上阵了,您要还去覆盖?哈。 在亚洲,泰国和印度等国家的稻子单产几乎可与中国的并驾齐驱(某些地方还有所超过),且多是天然有机的。如此,人家为什么要买您的品种、且是没有科学证明是安全的转基因大米呢?再说了,一个地方培育出来的种子、到另一个地方就很可能不灵,那是农业常识。如此,自然条件大不相同的国家,为什么要用您那可能根本不适合当地条件的品种呢?连亚洲都不能覆盖,您还要覆盖全球? 此外,袁隆平搞起了转基因玉米水稻杂交品种。不同类别作物杂交失败,早有案例。譬如,俄国曾搞梨苹果,结果还不是惨败了么?如今呢,您换个手段、不用嫁接而用转基因了,那自然规律就变了?哈!您以为别国都是跟中国的为转基因商业利益而摧毁本国豆业的中国农业部官员一样、为购买必将失败的转基因水稻而摧毁本国的米业?哈。 顺便说说:2007年前后,在中国,官商学媒之“四位一体”的转基因商业既得利益团伙形成;为其商业利益,该团伙雇用的打手方舟子和入伙的媒体人民日报媒体科技频道合伙,对袁隆平的自然杂交水稻搞起了恶毒攻击。我等对袁隆平表示了支持。如今呢,在商业利益和农业部门压力面前,袁隆平失去了自我、改弦易辙去搞必将失败的转基因玉米水稻杂种,公开加入了转基因假大空的吹牛队伍,即袁隆平原本的榜样意义已经不复存在;如此,我收回我的支持(尽管我的支持是微不足道的)。 一:龙头,还是鸡尾? 至于中国要搞转基因食品作物种子“龙头企业”?我看,能搞个“鸡尾”企业就不错了。 前车之鉴:中国的联想公司。如今,中国的联想公司拥有的电脑业务,不但是拥有产品、且大都具有那些产品的产权,销售额也足够可观。可联想公司是电脑业的“龙头企业”么?不过是个“鸡尾”企业而已。不信?看看吧:英特尔和微软公司稍微动动小指头,整个联想公司就得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转。如此,用比方说,联想公司不过是英特尔和微软公司的“鸡尾巴”公司。 为啥叫“鸡尾巴”公司?很简单:英特尔和微软公司是“鸡头”公司;在其屁后转的(譬如联想公司等)就是“鸡尾”公司。美国的“鸡头“公司掌控市场,靠的不仅仅是“硬实力”的专利产权,更还有“软实力”的“商业模式”(美国英文叫“business models)。正因为如此,尽管联想公司收购了手提计算机等业务都有产权、即联想公司是有自己的产权的,但还是改变不了它是个“鸡尾”公司的地位。 同样,在转基因作物领域,孟山都公司不但掌握了大量的专利产权,更还掌握着该领域的“商业模式”。简单说,其模式大致内容是:测出目标作物的基因序列,然后, 从中找到可以作业的基因片段;开发目标功能的蛋白农药(往往是毒素,譬如杀虫或除草,等等);用基因技术将蛋白农药植入目标作物。这往往是DNA-水平作业。 从中找到可以关闭某功能的作业的基因片段;用基因技术实行功能关闭。这往往是RNA-水平作业。搞成了,就进入商业化。就此模式,孟山都公司享有专利、且实行“数据封闭”。 一旦进入那个商业模式,不管公司大小,也不管农民农户生意如何,也不管那些公司或农户有无产权,就为孟山都公司所掌控。譬如,足够超级的跨国公司杜邦公司,陷入了该商业模式,就是“打开”相关品种做数据分析、也会受到孟山都公司的“侵权”诉讼而败了官司。杜邦或巴斯夫都有自己享有产权的转基因种子;但他们做得越多,孟山都公司的模式所控制的范围就越大和程度越深,其中包括对使用他们的种子的农民农户的控制(公司以农户自留种子而把农户告上法庭、就是个例子)。就是说,尽管杜邦和巴斯夫都是举世闻名的超级跨国公司,但在孟山都模式下、就是“龙尾”而几乎没机会成为“龙头”企业。 中国状态如何?且不说许多转基因作物开发和蛋白农药开发是大量使用、套用、借用或“山寨版”使用孟山都等外国的专利,仅说中国化工系统和农业系统根本就没有杜邦或巴斯夫那样超级跨国公司的基础,甚至连中国企业做转基因作物捆绑的农药生产销售的业务、也主要是来自孟山都等外国公司转让、迁移或授权等等(草甘磷就是个例子)。如此,您想在孟山都的模式下而一跃成为跟孟山都平起平坐的“龙头”?说实在的,在孟山都的转基因作物之商业模式下,不管您有没有或有多少所谓“国产”专利产权,您能当个杜邦或巴斯夫那样的“龙尾”企业都没份,顶多象联想公司那样去当个“鸡尾”公司。 更值得注意的是,一旦中国的食品及其农业陷入转基因化工农业的商业模式,整个中国的食品农业就将成为极少数人掌控和可以随意动手动脚的“鸡尾巴”,且那极少数可以用其控制手段来要挟中国当局的决策必须符合他们的既得利益,否则,他们手指动一动,整个中国食品农业就会面临崩溃的威胁,从而中国的国家安全就会面临严重威胁。奸商及其勾结的政客用控制粮食(或控制其它食品,譬如盐等)的手段而要挟当局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且不说别的时候,仅新中国就遇到过(详情故事、在陈云等前辈的作品里有足够详细的记录)。 美国当局是足够精明的,其迟迟不搞麦子等所谓“主粮”或“主食”的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有健康、生态和技术等等方面的危害风险之考虑,也有国家安全和国家管理等方面、即必须防止极少数人掌控国家命脉物资供应的危害风险之考虑。换句话说,美国当局对现用的转基因化工农业模式、是保持着高度警惕的。正因为如此,美国当局花费大量资金人力不断强化以防止转基因技术武器攻击为主要内容的生物国防的建设(包括对转基因作物的危害风险之管理),而对转基因种子商业开发方面几乎就没花多少钱(当局曾对某些个别项目做了不到50万美元的小规模投资,遭到全国民众的严重抗议)、更是几乎就没花钱去搞“国家投资、个人发财”的所谓转基因种子“龙头”企业。 欧洲发达国家则是警惕性更高,甚至干脆把转基因种子公司赶出了欧洲市场。他们不知道搞个“龙头”企业去赚钱?当然知道,且是资本主义发祥地、当然知道赚钱。然而,他们更知道,若是国家安全和国家管理的决策要服从极少数掌控了粮食农业的人,那么,搞转基因化工农业的“龙头”企业就无异于国家自杀或民族自杀。如是,把转基因种子公司赶出欧洲市场,就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正确 或必然的选择。 一:孟山都要放弃转基因,中国却把鸡毛当令箭。 上述中国要搞的“龙头企业”且要“覆盖全球”的转基因作物育种技术,都是跟在孟山都等化工公司屁后颠颠的“垃圾技术”(2004年,美国反思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清楚指出,转基因食品作物都是些“垃圾技术”的东西)。那种技术的科学依据,即所谓基于DNA-水平的“一个基因、一个蛋白”,是大约半个世纪以前的东西,早就被科学发现和科学实验所证明了是错误的依据,即实际上、事实是RNA-水平的“一个基因、多种蛋白”。把一个依据错误而成为“垃圾技术”的东西,当作“世界前沿”而“重点发展”且还要搞“龙头”企业去“覆盖全球”,那不是拿鸡毛当令箭和搞假大空,还能是什么呢? 最近的发展迹象,更能说明问题。根据WIRED和MOTHER-JONES等媒体今年01月下旬的报道述评说,孟山都公司正在改弦易辙、似乎要告别转基因作物和开始走有机育种的道路了。 譬如,述评《孟山都走向有机》的一个情节说,新年之际,孟山都的头头们在公司总部的封闭地下室,开了个聚餐会议,策划公司的未来十年。他们会餐吃的是有机蔬菜水果;你一言、我一语,说的是有机蔬菜水果多么好、公司将如何搞有机种子开发业务,不再搞转基因了。就此,述评为孟山都的最新策划做了个发展途径对比列单: 常规育种; 转基因育种; 孟山都策划的新式育种。述评说,在孟山都最新策划的蔬菜水果的种子业务发展列单里,转基因化工种子不见踪影。述评字里行间透露说,孟山都公司终于开始重视消费者民众抵制转基因食品的声音了,终于看到该公司因转基因而蒙受到前所未有的信用危机,如此,再不寻找新的发展途径、那公司就将面临严重的幸存危机。这就是该公司新策划的主要背景缘故之一。 又譬如,《孟山都要放弃转基因吗?》的报道说,尽管孟山都公司花费数千万美元试图扼杀转基因食品标识立法工作、似乎该公司要在转基因的树上是不吊死不甘心的,但是,若您细细观察,孟山都公司似乎已经开始考虑甚至开始筹备如何放弃转基因食品作物了。譬如,在过去一年,上报美国农业部申请核准的转基因作物有10来个品种、孟山都公司只有两个,与其过去 占多数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又譬如,孟山都总部明确向蔬菜水果分部说明、没有搞转基因品种的计划。该公司头头甚至公开说,为每个转基因品种的开发来支付一亿美元和花费10年时间、也不一定能取得预期效果; ,世界上最好的基因也就顶个屁用(原文:The best gene in the world doesn't fix dogshit germplasm。这是美国土话,恶搞味道远比我的意译要浓重。我的翻译水平很低,难以做到保持原意的同时又保持原本浓厚的恶搞味道。因此,若您能做出两全其美的翻译,请用您自己的翻译。)。报道说,迹象显示,孟山都似乎在筹备放弃转基因作物开发业务、转向以基因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作物数据咨询”服务,就如同IBM公司逐步放弃计算机硬软件开发业务而转向计算机数据咨询服务的做法一样。 我的看法是:自美国社会于2004年首次反思转基因商业化以后,孟山都公司就开始做上述故事的放风了。2010年做第二次反思,有孟山都公司参与的美国学界报告更是说明,长期搞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很可能是得不偿失或事与愿违(纽约时报曾有报道);那以后,孟山都公司做上述故事的放风就更频繁了。就是说,不管孟山都为其今后十来年的最新策划到底是什么内容,转基因食品作物商业化以来18年左右的发展事实说明,基于“一个基因、一个蛋白”的转基因食品作物的“垃圾技术”必将彻底失败的命运,则是难免的或是“大局已定”了。 可是呢,中国农业部和科学院生物部门的官员学者们,还在说那个垃圾东西是“农业现代化”的“大势所趋”、是“世界前沿”和“战略制高点”、要“重点发展”且要搞“龙头企业”去“覆盖全球”。嘿嘿,如此把 开始被抛弃的鸡毛当令箭,不是搞假大空、还能是什么呢? 简而言之吧,就中国种业所反映的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到底应该走什么道路和实行什么政策?今年一号文件的漏洞是实在太大了,甚至颇有些“假大空”的味道。如前所说,男嘉宾相亲搞假大空,顶多是落个女嘉宾全部灭灯之类的个人失败;而国家政策搞转基因育种商业化的假大空呢,泡沫破裂的代价就是全国民众的灭灯和全国民心的丧失,是全国的粮食安全、人口安全和国土安全等国家安全失去保障。如此,希望中国当局能有足够重视、把漏洞问题及时解决好,请别再把必将失败的转基因食品作物的“垃圾技术”当作“农业现代的必然趋势”而去搞必将失败的“重点发展”和“龙头企业”了吧。 (待续)。 参考阅读: 一号文件的漏洞(一):什么是粮食安全? 2014-1-20 10:37:09。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91248611_d.html . . 孟山都撤出欧洲背后的地缘政治。 2013-07-25 8:17:26。 https://sites.google.com/site/zhiyanpage/view/zy20130722-us-food-paris .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87228935_h.html 。 # # # *************************************** Is Monsanto Giving Up on GMOs? —By Tom Philpott | Wed Jan. 29, 2014 3:00 AM GMT。 http://www.motherjones.com/tom-philpott/2014/01/monsanto-gmo-technology-genetically-modified-organisms Is genetically modified seed giant Monsanto doing the unthinkable and moving away from genetically modified seeds? It sounds crazy, but hear me out. Let’s start with Monsanto's vegetable division, Seminis, which boasts it is the largest developer and grower of vegetable seeds in the world. Monsanto acknowledges Seminis has no new GM vegetables in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a recent Wired piece, Seminis has has reverted instead to good old-fashioned crossbreeding, the same technology that farmers have been using to optimize crops for millennia. Why? The article points to people's growing avoidance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So far, consumers have shown no appetite to gobble up GM vegetables. (But that doesn't mean people aren't eating GMOs: Nearly all GMOs currently on the market are big commodity crops like corn and soy, which, besides being used as livestock feed, are regularly used as ingredients in processed food—think high-fructose corn syrup and soy oil.) But the Wired piece also suggests a factor that doesn't get nearly enough attention: GM technology doesn't seem to be very good at generating complex traits like better flavor or more nutrients, the very attributes Monsanto was hoping to engineer into veggies. Here's Wired: Furthermore, genetically modifying consumer crops proved to be inefficient and expensive. Stark estimates that adding a new gene takes roughly 10 years and $100 million to go from a product concept to regulatory approval. And inserting genes one at a time doesn't necessarily produce the kinds of traits that rely on the inter-actions of several genes. Well before their veggie business went kaput, Monsanto knew it couldn't just genetically modify its way to better produce; it had to breed great vegetables to begin with. As Stark phrases a company mantra: The best gene in the world doesn't fix dogshit germplasm. Okay, that's vegetables. What about Monsanto's core business, selling seeds for big industrial commodity crops like corn, soybeans, cotton, and alfalfa? Monsanto has come to dominate these markets with its Roundup Ready products, which are designed to withstand Monsanto's flagship herbicide, and, for corn and cotton, its Bt products, which are engineered to produce a toxin found in Bacillus thuringiensis, an insect-killing bacteria. Does the company have lots of novel GM products in mind for this vast, lucrative sector? Monsanto's latest Annual RD Pipeline Review, a document released earlier this month that showcases the company's research into new product lines, foretells all kinds of impressive-sounding stuff. But a surprising amount of the company's new research, even for its most lucrative crops like corn and soy, promise either new iterations of herbicide tolerance and Bt, or rely on classical breeding—not biotechnology. The one major exception is a corn seed relying on a new kind of GMO: RNA interference (RNAi) technology, a recently discovered way to turn off certain genes, which Monsanto plans to engineer into crops to kill certain insects. According to Monsanto's pipeline review, RNAi corn remains in the early proof of concept phase. In a recent piece, the New York Times' Andrew Pollack reports that the technology is showing promise—Monsanto hopes to have it on the market late this decade. But it's also generating controversy even in normally Monsanto-friendly regulatory circles because researchers have suggested it may kill beneficial insects like ladybugs along with targeted pests. Pollack points to this 2013 paper b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scientists, which warned that the unfamiliar technology presented unique challenges for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that have not yet been encountered in assessments for traditional chemical pesticides. So RNAi corn may be coming—and could bring public relations and regulatory complications for Monsanto, not to mention unpredictable ecological consequences for the rest of us. But how much other GMO-based stuff does Monsanto have up its sleeve? According to the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s Animal and Plant Health Inspection Service, the agency that oversees the rollout of new GM crops, not much. Of the 13 new GMOs APHIS is tracking, only 2 are from Monsanto: an alfalfa engineered to be more easily digestible as animal feed, and a soybean designed to withstand a harsh old herbicide called dicamba (a variation on the familiar Roundup Ready herbicide-tolerance theme). Just two crops in the final stages of USDA deregulation, from the ballyhooed GMO seed giant? That makes me think of Monsanto's recent $1 billion purchase of Climate Corp., a company that proposes to use GPS-backed data analysis tools to help farmers make planting decisions, for a fee. The move reminds me of IBM's mid-2000s decision to transition out of the business that made it famous by ditching the personal computer and focusing on IT products and consulting. I've called Monsanto's press office to ask about their plans, and I'll return to this topic if they get back to me. And in the meanwhile, to be sure, Monsanto still makes loads of money selling GMO seeds—along with their matching proprietary herbicide, and likely will for a long time. But the facts have me wondering if the company's quiet exit from genetically engineered vegetables and placement of a billion-dollar wager on data services signal that the GMO giant just might be hedging its bets on GM technology. Mother Jones is a nonprofit news organization that specializes in investigative, political, and social justice reporting. We currently have two main platforms: an award-winning bimonthly national magazine (circulation 240,000), and a website featuring new, original reporting 24-7. (In the past we've had a radio show and TV specials; theme parks are in the conceptual stage.) Why should you read or support us? Because smart, fearless journalism keeps people informed—informed being pretty much indispensable to a democracy that actually works. Because we've been ahead of the curve time and again. Because this is journalism not funded by or beholden to corporations. Because we bust bullshit and get results. Because we're expanding our investigative coverage while the rest of the media are contracting. Because you can count on us to take no prisoners, cleave to no dogma, and tell it like it is. Plus we're pretty damn fun. Read our FAQ for the deets. # Monsanto Is Going Organic in a Quest for the Perfect Veggie。 BY BEN PAYNTER01.21.147:00 AM。 http://www.wired.com/wiredscience/2014/01/new-monsanto-vegetables/ 。。 In a windowless basement room decorated with photographs of farmers clutching freshly harvested vegetables, three polo-shirt-and-slacks-clad Monsanto execu-tives, all men, wait for a special lunch. A server arrives and sets in front of each a caprese-like salad—tomatoes, mozzarella, basil, lettuce—and one of the execs, David Stark, rolls his desk chair forward, raises a fork dramatically, and skewers a leaf. He takes a big, showy bite. The other two men, Robb Fraley and Kenny Avery, also tuck in. The room fills with loud, intent, wet chewing sounds. Eventually, Stark looks up. “Nice crisp texture, which people like, and a pretty good taste,” he says. “It’s probably better than what I get out of Schnucks,” Fraley responds. He’s talking about a grocery chain local to St. Louis, where Monsanto is headquartered. Avery seems happy; he just keeps eating. The men poke, prod, and chew the next course with even more vigor: salmon with a relish of red, yellow, and orange bell pepper and a side of broccoli. “The lettuce is my favorite,” Stark says afterward. Fraley concludes that the pepper “changes the game if you think about fresh produce.” Changing the agricultural game is what Monsanto does. The company whose name is synonymous with Big Ag has revolutionized the way we grow food—for better or worse. Activists revile it for such mustache-twirling practices as suing farmers who regrow licensed seeds or filling the world with Roundup-resistant super-weeds. Then there’s Monsanto’s reputation—scorned by some, celebrated by others—as the foremost purveyor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ommodity crops like corn and soybeans with DNA edited in from elsewhere, designed to have qualities nature didn’t quite think of. So it’s not particularly surprising that the company is introducing novel strains of familiar food crops, invented at Monsanto and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s with powers and abilities far beyond what you usually see in the produce section. The lettuce is sweeter and crunchier than romaine and has the stay-fresh quality of iceberg. The peppers come in miniature, single-serving sizes to reduce leftovers. The broccoli has three times the usual amount of glucoraphanin, a compound that helps boost antioxidant levels. Stark’s department, the global trade division, came up with all of them. “Grocery stores are looking in the produce aisle for something that pops, that feels different,” Avery says. “And consumers are looking for the same thing.” If the team is right, they’ll know soon enough. Frescada lettuce, BellaFina peppers, and Bene-forté broccoli—cheery brand names trademarked to an all-but-anonymous Mon-santo subsidiary called Seminis—are rolling out at supermarkets across the US. But here’s the twist: The lettuce, peppers, and broccoli—plus a melon and an onion, with a watermelon soon to follow—aren’t genetically modified at all. Monsanto created all these veggies using good old-fashioned crossbreeding, the same tech-nology that farmers have been using to optimize crops for millennia. That doesn’t mean they are low tech, exactly. Stark’s division is drawing on Monsanto’s accumulated scientific know-how to create vegetables that have all the advantage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without any of the Frankenfoods ick factor. And that’s a serious business advantage. Despite a gaping lack of evidence that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crops harm human health, consumers have shown a marked resistance to purchasing GM produce (even as they happily consume pro-ducts derived from genetically modified commodity crops). Stores like Whole Foods are planning to add GMO disclosures to their labels in a few years. State laws may mandate it even sooner. Nicholas Cope. Beneforté (broccoli). Launched: Fall 2010. Availability: Year-round. Trait: Compared with standard broccoli, contains up to three times the amount of glucora-phanin, a compound that increases antioxidant levels. Method: Crossbreeding commercial broccoli with a strain growing wild in southern Italy. Region Grown: Arizona, California, Mexico. Price : $2.50 per pound. But those requirements won’t apply to Monsanto’s new superveggies. They may be born in a lab, but technically they’re every bit as natural as what you’d get at a farmers’ market. Keep them away from pesticides and transport them less than 100 miles and you could call them organic and locavore too. John Francis Queeny formed Monsanto Chemical Works in 1901, primarily to produce the artificial sweetener saccharin. Monsanto was the family name of Queeny’s wife, Olga. It was a good time for chemical companies. By the 1920s, Monsanto had expanded into sulfuric acid and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or PCB, a coolant used in early transformers and electric motors, now more famous as a pernicious environmental contaminant. The company moved on to plastics and synthetic fabrics, and by the 1960s it had sprouted a division to create herbicides, including the Vietnam-era defoliant Agent Orange. A decade later, Monsanto invented Roundup, a glyphosate-based weed killer that farmers could apply to reduce overgrowth between crops, increasing productivity. In the early 1990s, the company turned its scientific expertise to agriculture, working on novel crop strains that would resist the effects of its signature herbicide. Now, breeding new strains of plants is nothing new. Quite the opposite, in fact—optimizing plants for yield, flavor, and other qualities defined the earliest human civilizations. But for all the millennia since some proto-farmer first tried it, successfully altering plants has been a game of population roulette. Basically, farmers breed a plant that has a trait they like with other plants they also like. Then they plant seeds from that union and hope the traits keep showing up in subsequent generations. They’re working with qualities that a biologist would call, in aggregate, phenotype. But phenotype is the manifestation of genotype, the genes for those traits. The roulettelike complications arise because some genes are dominant and some are recessive. Taking a tree with sweet fruit and crossing it with one that has big fruit won’t necessarily get you a tree with sweeter, bigger fruit. You might get the opposite—or a tree more vulnerable to disease, or one that needs too much water, and on and on. It’s a trial-and-error guessing game that takes lots of time, land, and patience. The idea behind genetic modification is to speed all that up—analyze a species’ genes, its germplasm, and manipulate it to your liking. It’s what the past three decades of plant biology have achieved and continue to refine. Monsanto became a pioneer in the field when it set out to create Roundup-resistant crops. Stark joined that effort in 1989, when he was a molecular biology postdoc. He was experiment-ing with the then-new science of transgenics. Monsanto was focusing on GM commodity crops, but the more exciting work was in creating brand-new vegetables for consumers. For example, Calgene, a little biotech outfit in Davis, California, was building a tomato it called the Flavr Savr. Conventional tomatoes were harvested while green, when they’re tough enough to withstand shipping, and then gassed with ethylene at their destination to jump-start ripening. But the Flavr Savr was engineered to release less of an enzyme called polygalacturonase so that the pectin in its cell walls didn’t break down so soon after picking. The result was a tomato that farmers could pick and ship ripe. In the mid-1990s, Monsanto bought Calgene and reassigned Stark, moving him from Roundup research to head a project that almost accidentally figured out how to engineer flavor into produce. He began tinkering with genes that affect the production of 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 an enzyme that correlates to higher levels of glycogen and starch in tomatoes and potatoes. Translation: more viscous ketchup and a French fry that would shed less water when cooked, maintaining mass without absorbing grease. And he succeeded. “The texture was good,” Stark says. “They were more crisp and tasted more like a potato.” Nicholas Cope: BellaFina(bell pepper). Launched: Fall 2011 Availability: Year-round Trait: A third the size of regular bell peppers when ripe, mini-mizing waste and allowing for flexibility while cooking. Method: Selectively breeding plants with smaller and smaller peppers. Region grown: California, Florida, North Carolina. Price: $1.50 per three-pepper bag. They never made it to market. Aside from consumer backlash, the EPA deemed StarLink corn, a new biotech strain from another company, unfit for human consumption because of its potential to cause allergic reactions. Another geneti-cally modded corn variety seemed to kill monarch butterflies. Big food conglom-erates including Heinz and McDonald’s—which you might recognize from their famous tomato and potato products—abandoned GM ingredients; some European countries have since refused to grow or import them. Toss in the fact that production costs on the Flavr Savr turned out to be too high and it’s easy to see why Monsanto shut down Stark’s division in 2001. Large-scale farms growing soy or cotton, or corn destined for cattle feed—or corn syrup—were happy to plant GM grain that could resist big doses of herbicide. But the rest of the produce aisle was a no-go. Furthermore, genetically modifying consumer crops proved to be inefficient and expensive. Stark estimates that adding a new gene takes roughly 10 years and $100 million to go from a product concept to regulatory approval. And inserting genes one at a time doesn’t necessarily produce the kinds of traits that rely on the inter-actions of several genes. Well before their veggie business went kaput, Monsanto knew it couldn’t just genetically modify its way to better produce; it had to breed great vegetables to begin with. As Stark phrases a company mantra: “The best gene in the world doesn’t fix dogshit germplasm.” What does? Crossbreeding. Stark had an advantage here: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how to engineer chemical and pest resistance into corn, researchers at Monsanto had learned to read and understand plant genomes—to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ogshit germplasm and the gold. And they had some nifty technology that allowed them to predict whether a given cross would yield the traits they wanted. The key was a technique called genetic marking. It maps the parts of a genome that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a given trait, even if that trait arises from multiple genes working in concert. Researchers identify and cross plants with traits they like and then run millions of samples from the hybrid—just bits of leaf, really—through a machine that can read more than 200,000 samples per week and map all the genes in a particular region of the plant’s chromosomes. Nicholas Cope: Melorange(melon). Launched: Winter 2011. Availability: December through April. Trait: Tastes up to 30 percent sweeter than cantaloupe grown in winter. Method: Crossbreeding cantaloupe and European heritage melons with a gene for a fruity and floral aroma. Region Grown: Arizona, Central America. Price: $3 per melon. They had more toys too. In 2006, Monsanto developed a machine called a seed chipper that quickly sorts and shaves off widely varying samples of soybean germplasm from seeds. The seed chipper lets researchers scan tiny genetic variations, just a single nucleotide, to figure out if they’ll result in plants with the traits they want—without having to take the time to let a seed grow into a plant. Monsanto computer models can actually predict inheritance patterns, meaning they can tell which desired traits will successfully be passed on. It’s breeding without breeding, plant sex in silico. In the real world, the odds of stacking 20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to a single plant are one in 2 trillion. In nature, it can take a millennium. Monsanto can do it in just a few years. And this all happens without any genetic engineering. Nobody inserts a single gene into a single genome. (They could, and in fact sometimes do, look at their crosses by engineering a plant as a kind of beta test. But those aren’t intended to leave the lab.) Stark and his colleagues realized that they could use these technologies to identify a cross that would have highly desirable traits and grow the way they wanted. And they could actually charge more for it—all the benefits of a GMO with none of the stigma. “We didn’t have those tools the first time around in vegetables,” Stark says. Also in 2005, Monsanto bought the world’s largest vegetable seed company, Seminis. Think of it as a wholesale supplier of germplasm. It turned out Seminis came with another benefit: something in the pipeline that Stark could turn into his division’s first test product. A decade prior, swashbuckling plant scientists had discovered on the limestone cliffs of western Sicily a strain of Brassica villosa, ancestor of modern broccoli. Thanks to a gene called MYB28, this weedy atavist produced elevated levels of glucoraphanin. Stark’s team bred further enhance-ments to that antioxidant-increasing compound into a more familiar-looking plant—good old broccoli. In 2010 Monsanto started test-marketing the new crop, calling it Beneforté. The strategy was coming together: enhanced premium veggies for an elite buyer. Beneforté broccoli came in a bag of ready-to-cook florets—so convenient!—labeled with a bar graph telegraphing how its antioxidant levels stacked up against regular broccoli and cauliflower. It sold, but Monsanto researchers knew that future veggies would need a more compelling hook. Everybody already knows that they’re supposed to eat their broccoli. Stark’s group had one last angle: flavor. In produce, flavor comes from a combina-tion of color, texture, taste (which is to say, generally, sweetness or lack of bitterness), and aroma. But the traits that create those variables are complicated and sometimes nonobvious. For example, Monsanto created an onion—the EverMild—with reduced levels of a chemical called lachrymatory factor, the stuff that makes you cry. That wasn’t too hard. But making a sweet winter version of a cantaloupe took more effort. Stark’s team first found genes that helped a French melon keep from spoiling after harvest. Through crossbreeding, they learned to keep those genes turned on. Now farmers could harvest the melon ripe, and it stayed ripe longer with full aroma. But the researchers didn’t stop there—they also made sure the fruit had the gene for citron, a molecule associated with fruity and floral aromas. They called the final product the Melorange. Figuring out these relationships takes place at a sophisticated sensory and genetics lab perched amid hundreds of acres of experimental farmland in the rural, sun-scorched outskirts of Woodland, a farming town in California’s ag belt. White-coated scientists hover amid tubs full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in a lab, probing them with the intensity of forensic investigators. Penetrometers measure squishiness. Instruments called Brix meters track sugar content. Gas spectro-graphs, liquid chromatographs,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rs isolate specific aromatic molecules and their concentrations. Eventually volunteers eat the experimental foods and give feedback. In one tasting session, sensory scientist Chow-Ming Lee passes out five plastic cups filled with bite-size squares of cantaloupe, harvested from outside and brought in from a store, to a dozen melon growers and distributors. Each cup is labeled with a three-digit code. Score sheets have two columns: “Sweet/Flavorful” and “Juicy.” After sampling each batch and writing down their assessments, the participants punch their scores into devices that connect to Lee’s laptop, which plots the room’s general sentiment on a screen along a four-quadrant grid ranging from low to high flavor on one axis and low to high juiciness on the other. None of the melons man-age to crack the upper corner of the far right quadrant, the slot Monsanto hopes to fill: a sweet, juicy, crowd-pleasing melon. In the adjoining fields a few hours later, Monsanto breeders Jeff Mills and Greg Tolla conduct a different kind of taste test. There they slice open a classic cantaloupe and their own Melorange for comparison. Tolla’s assessment of the conventional variety is scathing. “It’s tastes more like a carrot,” he says. Mills agrees: “It’s firm. It’s sweet, but that’s about it. It’s flat.” I take bites of both too. Compared with the standard cantaloupe, the Melorange tastes supercharged; it’s vibrant, fruity, and ultrasweet. I want seconds. “That’s the shtick,” Mills says. Of course, sweeter fruit isn’t necessarily better fruit, and it’s perhaps no surprise that critics of Monsanto are unconvinced that this push toward non-GM products represents good corporate citizenship. They question whether these new fruits and vegetables will actually be as healthy as their untweaked counterparts. In 2013, for example, consumer-traits researchers prototyped their Summer Slice watermelon, designed with a more applelike texture (to cut down on the dreaded watermelon-juice-dripping-down-your-chin phenomenon that has scarred so many childhoods). But the denser texture made it taste less sweet. So Stark’s team is breeding in a higher sugar content. Is that unhealthy? No one really knows, but it’s certainly true that the law doesn’t require Monsanto to account for potential long-term effects. (The FDA considers all additive-free, conventionally bred produce to be safe.) Nobody has ever tinkered with sugar levels the way Monsanto is attempting; it’s essentially an experiment, says Robert Lustig, a pediatric endocrinologist and president of the Institute for Responsible Nutrition. “The only result they care about is profit.” Monsanto, of course, denies that charge. Make fruit taste better and people will eat more of it. “That’s good for society and, let’s face it, good for business,” Stark says. Monsanto is still Monsanto. The company enforces stringent contracts for farmers who buy its produce seeds. Just as with Roundup Ready soybeans, Monsanto prohibits regrowing seeds from the new crops. The company maintains exclusion clauses with growers if harvests don’t meet the standards of firmness, sweetness, or scent—pending strict quality-assurance checks. “The goal is to get the products recognized by the consumer, trusted, and purchased,” Stark says. “That’s what I really want. I want to grow sales.” But he gets coy about the company’s longer-term agenda. “I’m not sure we ever really projected what kind of market share we’ll have,” he says. The vegetable division cleared $821 million in revenue in 2013, a significant potential growth area for a $14 billion-a-year company that leans heavily on revenue from biotech corn and soy. More telling is the company’s steady stream of acquisitions, which sug-gests a continuing commitment to the produce aisle. It owns a greenhouse in the Guatemalan mountains, where the dry, warm air allows three or four growth cycles a year—great for research. In 2008 Monsanto bought De Ruiter, one of the world’s biggest greenhouse seed companies, and in 2013 it picked up Climate Cor-poration, a big-data weather company that can provide intel on what field traits might be needed to survive global warming in a given region. Mark Gulley, an analyst at BGC Financial, says the company is following the “virtuous cycle” approach; it spends heavily on marketing and pours much of the proceeds back into RD. The new crops keep coming. In 2012 Monsanto debuted Performance Series Broccoli, a conventionally bred line that stands taller, enabling cheaper, faster mechanical harvesting as opposed to handpicking. Breeders are also growing watermelons with the green-and-white-striped rind patterns familiar to US consumers but also the tiger-striped variety favored in Spain and the oval jade version loved by Australians. “It’s supposed to remind you of where you grew up,” says Mills, the Monsanto melon breeder. That suggests the division plans to be a player in the trillion-dollar global produce market. For his part, Stark hopes that when Monsanto’s affiliation with some of its best sellers becomes more widely known, the company might win back some trust. “There isn’t a reputation silver bullet, but it helps,” he says. In that basement dining room at Monsanto headquarters, he waxes rhapsodic about the lettuce long after he has cleaned his plate. During a recent trip to Holland, where Frescada is gaining popularity, Stark saw folks peeling leaves straight off the heads and munching them without dressing, like extra-large potato chips. “People just ate it like a snack, which was not the intent, but …” Stark trails off and looks around the room. His napkin is still on his lap. He’s savoring the potential. I CAN’T BELIEVE IT’S NOT GMO Agriculture giant Monsanto may be best known for genetic modification—like creating corn that resists the effects of Monsanto’s weed killer Roundup. But when it comes to fruits and vegetables you buy in the store, genetic modification is off the menu. Monsanto thinks no one will buy Frankenfoods, so the company is tweaking its efforts—continuing to map the genetic basis of a plant’s desirable traits but using that data to breed new custom-designed strains the way agronomists have for millennia. Here’s how it works—and how the results differ from GMO crops. Thanks to this cross between high and low tech, a new era of super-produce may be upon us. —Victoria Tang The Old Way: - Identify plants with recognizable, desirable traits. - Crossbreed those plants together. - Grow the offspring. - Wait to see if the traits show up. Repeat as necessary. The Genetic Modification Way: - Identify plants or other organisms with recognizable, desirable traits. - Isolate the genes that manifest those traits. - Use enzymes to clip out those genes and paste them into the genomes of other plants, or inject them using a “gene gun” (for real) or by piggybacking them on a bacteria or virus. - Grow the plant with the inserted gene. If the gene has successfully incorporated into the plant, you’ll have a novel phenotype. The New Monsanto Way: - Identify plants with recognizable, desirable traits. - Crossbreed the plants. - Sift through the offspring genome for known markers for desirable traits. - Grow only the plants with those markers.
个人分类: 海外见闻|348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今天是除夕,再发反转基因
lxj6309 2014-1-30 10:55
各位科友们,关于转基因的战斗还将继续下去。作为反转派,需要明确的原则是: 1.我们反转不仅是因为简单的食品本身的安全问题,更是因为整个国家的安全问题! 2.我们反对主粮转基因,确实是因为这个安全问题还没有一个权威统一的科学结论,一切都还在实验中。 3.我们反对转基因主粮产业化,是因为国内的转基因技术还很不成气候,一旦产业化,只是为孟山都开了方便之门。专家们,你们可否先把进口美国转基因大豆玉米的主导权夺回来。 下面一篇文章的作者的立场也许是支持孟山都的,不过基本上道出其中的安全问题,所以贴在下面。 张宏洲:转基因食品:中美关系的新隐患 围绕转基因食物的争端很有可能长期存在并对中美关系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农产品贸易已经成为中美经贸关系至关重要的一个领域。从2001中国加入WTO开始,中国农产品进口量大增。中国从美国进口大量的大豆和土豆,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转基因产品。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农产品最大的出口地。农产品,特别是粮食出口是美国对华出口贸易值最大的产品。与总体中美贸易相反,美国在中美农产品贸易领域享受着巨大的顺差。因此中美如果无法就转基因问题达成一致,双方很可能爆发贸易战,为中美经贸合作蒙上阴影。 转基因食品阴谋论? 更令人担忧的是,转基因食品争议将不仅仅影响中美经贸关系,也可能对中美战略互信产生阻力。在中国国内转基因支持者和“反转”人士围绕转基因安全问题激烈交锋的同时,有关转基因食品的阴谋论也开始大有市场并被很多人接受。一部分“反转”人士宣称,转基因技术是美国让中国“亡国灭种”的生物武器。当然,这种阴谋论的出现和流行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首先,在冷战期间,美国一直把粮食作为一个外交武器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经济目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那句“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全人类”更是不断地被引用,从而作为美国粮食阴谋论的佐证。其次,有相当一部分支持和推动转基因的科学家和学者有美国资金和机构培养的背景,有些甚至与美国在华的转基因种子的公司有联系,因此有人指责这些科学家和学者为美国的“走狗、汉奸”。而 2012年8月发生的湖南黄金大米试验事件,更是被当做美国对华发起转基因之战的有力证明。 转基因阴谋论不仅在普通民众中广为流传,在军中更为流行。已经有不少中国军人如戴旭、彭光谦和罗援等撰文指责转基因作物是美国针对中国的生物武器。由国防大学、总政治部保卫部、总参谋部三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现代关系研究所于2013年6月联合制作的爱国教育片《较量无声》,更是质疑美国正在借转基因搞垮中国。2013年底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二届国家安全论坛上,又有多位超出少将级别的将军严厉指出转基因利益集团对中国粮食领域的渗透和布局问题。 他们提出要防止转基因生物威胁国家安全和民族生存,呼吁建立生物国防,军方的立场又影响了很多人对转基因问题以及美国的看法。 至于转基因食物是否安全这个问题,或许在很长的时间内,科学界都无法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也就是说,围绕转基因的争议将长期存在下去。然而,随着中国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的突显以及中美农业合作的日益紧密,转基因食品可能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个定时炸弹。 作者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中国项目副研究员 http://www.zaobao.com/forum/views/world/story20140130-305316/page/0/1
个人分类: 每周经济评论|17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后院起火:阿根廷民众状告孟山都公司
蒋高明 2014-1-29 14:18
【明辨是非】 阿根廷农民状告孟山都公司事件,至少说明了转基因作物带来危害不但有报告且有判决了,再次证明中国挺转帮所谓“转基危害无案例或无报告”都是欺骗。当然,中国对阿根廷蒙受的转基因作物之灾难性的危害,也有贡献:一个贡献是大量进口阿根廷的转基因作物,另一个贡献是向阿根廷大量出口转基作物捆绑的毒素农药。全球三个最大的转基因种植国家分别是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美国已经出现了强烈的反对声音,今天阿根廷民众也醒过来了。 不仅美国本土的“后园起火”,拉丁美洲也是“后园起火”了:阿根廷民众赢得与孟山都较量的第一回合。案件不是特大规模,但意义重大: 它是首次(之前,该国对孟山都转基几乎是百依百顺的)。 阿根廷被美国方面称为“转基因盟国”,而如今是“盟国”那里起火甚至颇有反叛味道了。(若我没记错,就阿根廷所经历的转基因商业化种植之灾难性危害的事情,美联社也有过报道、还有照片。)。 对中国来说,该事件证明转基因作物带来危害不但有报告且有判决了,再次证明中国挺转帮所谓“转基危害无案例或无报告”都是欺骗。当然,中国对阿根廷蒙受的转基因作物之灾难性的危害,也有贡献:一个贡献是大量进口阿根廷的转基因作物,另一个贡献是向阿根廷大量出口转基作物捆绑的毒素农药。 阿根廷蒙受的转基灾难再次说明,中国应该立即叫停转基作物(包括开发、种植、销售和进口等等),否则,中国就将在更大规模和更大损失方面去蒙受阿根廷所经历的转基灾难。 附后是相关报道。 Argentine Activists Win First Round Against Monsanto Plant。 By Fabiana Frayssinet, CORDOBA, Argentina, Jan 25 2014 (IPS)。 http://www.ipsnews.net/2014/01/argentine-activists-win-first-round-monsanto-plant/ CORDOBA, Argentina, Jan 25 2014 (IPS) - Residents of a town in Argentina have won the first victory in their fight against biotech giant Monsanto, but they are still at battle stations, aware that winning the war is still a long way off. For four months activists in Malvinas Argentinas, a town in the central province of Cordoba, have maintained a blockade of the construction site where the U.S. transnational company is building the world’s biggest maize seed treatment plant. In this previously peaceful town, protestors continue to camp in front of the construction site and to block access to it, even after a provincial court order this month put a halt to the works. The campaign against the plant, led by Asamblea Malvinas Lucha por la Vida (Malvinas Assembly Fighting for Life) and other social organisations, began Sept. 18 in this town 17 kilometres from the capital of Cordoba. Tense situations ensued, with attempts by the provincial police to disperse the demonstrators and provocations by construction union envoys, but a provincial labour court ruling on Jan. 8 upheld the activists’ cause. “The ruling shows that the residents’ arguments are just, because they are claiming basic rights that are recognised and established in the constitution and federal legislation,” Federico Macciocchi, the lawyer representing opponents of the plant, told IPS. The court ruled that the municipal ordinance authorising construction of the plant in this mostly working class town of 15,000 people was unconstitutional. It ordered a halt to construction work and banned the Malvinas Argentinas municipality from authorising the construction until two legal requirements are fulfilled: carrying out a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nd a public hearing. “This is a big step forward in the struggle, achieved by working together on institutional demands, along with social activism on the streets,” Matías Marizza, a member of the Malvinas Assembly, told IPS. “This struggle has resulted in guaranteeing respect for the law,” the activist said. The Malvinas Assembly and other organisations have decided to continue to camp out at the site and block access until the project is abandoned for good. Monsanto replied to IPS’s request for comment with a statement that describes local activists as “extremists” who are preventing their contractors and employees from “exercising the right to work.” The court ruling arose from a legal appeal lodged by local residents and the Club de Derecho (Cordoba Law Club), presided by Macciocchi. The labour court has ordered an environmental impact study and a public hearing, he emphasised.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e public hearing will be “highly relevant,” he said, although under the General Environment Law, participants’ objections and opinions “are not binding.” However, the law does stipulate that if the opinions of the convening authorities differ from the results of the public hearing, “they must justify them and make them public,” he said. Now the Malvinas Assembly also wants a public consultation with a secret ballot. Such a ballot would comply with the environmental law and “guarantee citizens’ full rights to decide on which model of local development and what kind of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they want for their daily life, and what environmental risks they are prepared to take,” Víctor Mazzalay, another resident, told IPS. “It is the people who should have that information and decide whether or not to accept the costs and risks involved,” said Mazzalay, a social researcher funded by the 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search Council (CONICET) at the University of Cordoba. “A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hould include a public consultation so that citizens can provide the ‘social licence’ necessary for developing any social, economic and productive activity that may affect their environment and health,” he said. Monsanto’s statement said the company does not agree with the court ruling, but respects judicial decisions and will abide by the verdict. The company stated that it had already conducted a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which is currently under review by the provincial Secretary of the Environment. In Macciocchi’s view, the court’s ruling is definitive and “brings the legal conflict to an end.” “The ruling arose from a legal appeal, so there is no further recourse in ordinary law,” he said. Monsanto can still appeal to have the decision overturned by the provincial High Court (Tribunal Superior de Justicia, TSJ). The company has already said that it will appeal. “We consider our right to build legitimate since we have complied with all legal requirements and have obtained authorization to build 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ns, as confirmed by the ruling of the Court of First Instance of Oct. 7, 2013,” their statement said. However, in Macciocchi’s view “this appeal will not overturn the labour court ruling.” “If we consider how long the TSJ takes to process an appeal, by the time there is a decision, the Malvinas municipality and the Environment Secretariat will have complied with the laws they previously violated,” he said. According to the lawyer, the high court takes up to two and a half years for appeals lodged by individuals under sentence, and five to seven years in labour or civil cases. “It would create a real institutional scandal if the TSJ were to deal with this case by leap-frogging all the other cases that have lain dormant in its offices for years,” he said. The Jan. 8 ruling cannot prevent the definitive installation of the plant, which Monsanto plans should become operational during 2014. “But if the citizens’ demonstrations against the plant and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re unfavourable to the company, Monsanto will not be able to instal the plant in Malvinas Argentinas,” Macciocchi predicted. Mazzalay emphasised that the “substance” of the arguments of opponents to Monsanto’s plant was “the defence of the people’s right to decide on the kind of productive activities and the type of environmental risks they wish to undertake.” The company announced it was planning to build more than 200 maize silos, and to use agrochemical products to treat the seeds. Monsanto is one of the world’s biggest manufacturers of herbicides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seeds, and has operated in Argentina since 1956 when it established a plastics factory. “It is frequently argued that there is a reasonable doubt that this productive activity is harmless to human health,” Mazzalay said. In his view, “a multiplicity of scientific studies have shown negative effects on health from both seed transportation and handling of and exposure to different agrochemical products.” “When there is a health risk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issues, reasonable doubt should bring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into play, that is, an activity should not be developed until it has definitely been proved to be harmless,” he said. Activists Halt Monsanto Seed Plant Construction in Argentina 。 Elizabeth Renter, Infowars.com, January 23, 2014。 http://www.infowars.com/activists-halt-monsanto-seed-plant-construction-in-argentina/ The seed-giant and GMO evil genius Monsanto is promising to appeal a recent decision by a labor appeals court in Argentina to stop construction of a seed-manufacturing plant there. Activists filed the initial complaint to put the brakes on the factory, citing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concerns associated with genetically-modified crops and their production. But Monsanto is fighting back. “We have filed a criminal complaint to inform the prosecutor of certain irregularities in violation of environmental law that have occurred in the heart of the Ministry of the Environment which is involved with authorizations of projects,” attorney Raúl Montenegro told Revolution News, according to GMWatch.org. The decision by the court is being celebrated by protestors in Malvinas Argentina in the Cordoba Province, where they’ve blocked Monsanto employees from working on the site for 113 days. They physically prevented the ongoing construction while awaiting a decision by the court. “We consider our right to build legitimate since we have complied with all legal requirements and have obtained authorization to build 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ns,” said Monsanto’s statement. The corporation also expressed disdain in the protestors’ actions that left their workers jobless, accusing them, “for over three months Monsanto employees and contractors had not been able to exercise their right to work, due to the action of extremists who blocked the site, incited violence, and systematically ignored judicial decisions.” The 2-1 decision by the court is not a permanent one. They called for a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n the area to determine the future effects that the plant may have. The assessment could be complete as soon as next month. While Monsanto says they’ve already completed a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their objectivity is well-recognized as non-existent. Monsanto would have everyone believe its products are safe—not only for human consumption, but for the environment as well. But as activists submitted to the court, not only have pesticides from Monsanto been linked to birth defects and cancer in South America, but they’ve led to water contamination as well. Despite the growing global criticism of the company, they recently reported better-than-expected earnings in the first quarter, jumping from $339 million in the quarter ending November 30, 2012 to $368 million in the same quarter of 2013. What is likely the most-hated corporation across the globe is still reporting gains. How is this possible if not for governments that allow them to prosper. Opponents of Monsanto and their plan to take over global agriculture as we know it, shouldn’t be discouraged by the company’s earnings, but motivated by stories like this one out of South America. By organizing, educating, and being active, we can beat down the giant. This article first appeared at Natural Society.com. This article was posted: Thursday, January 23, 2014 at 3:49 pm Read: 800 Million Pounds of Pesticides Can’t be Washed Off 800 Million Pounds of Pesticides Can’t be Washed Off, are Bred into our Food with GMO。 by Christina Sarich, August 19th, 2013. Updated 08/19/2013 at 8:46 am。 http://naturalsociety.com/800-million-pounds-pesticides-unwashable-bred-food-gmo/ We already know that farmers and farm workers who use conventional methods of planting are exposed to egregious amounts of pesticides, herbicides, and fungicides. They suffer from all kinds of serious health problems due to this contact with multiple poisons. The worst part? There is no eliminating pesticides from our foods once it is sprayed onto our plants, but as if that weren’t enough, now companies like Monsanto are ‘breeding pesticides’ right into our food crops with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GMO). In a study of children who didn’t live anywhere close to a farm that were given organic foods for two weeks, they had incredibly lower levels of pesticides in their urine samples during those two weeks. As soon as they were given conventionally grown foods again – those contaminated with pesticides – the levels of poison in their urine spiked again. These pesticides can’t be washed off. The irony of this is that pesticides were used in the first place to try to increase crop yields and protect crops from insect damage; however, a report issued by the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 entitled Failure to Yield: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Crops states very clearly that any increases in yield for either GMO or organically grown crops were due to improvements in agricultural practices and not GMO seed. “Biotechnology companies maintain that genetic engineering is essential to meeting this goal. Monsanto, for example, was running an advertising campaign at the time of the report release warning of an exploding world population and claiming that its “advanced seeds… significantly increase crop yields…” The report debunks that claim, concluding that genetic engineering is unlikely to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increasing food production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http://www.ucsusa.org ) Pesticides: The Unwashable Danger The studies which outline the pesticide exposure endured by the farming industry are so prevalent we couldn’t list them all in one place, but a Cornell University study mentions the numerous ways that workers are exposed to pesticides, from dirt-dust on tractors to water contamination to chemical spraying, and just some of the outcomes of this exposure – including cancer. In another study, children exposed to organophosphate pesticides (OPs) have higher chances of developing health problems including impaired motor-coordination and cognitive functioning as well as respiratory disease along with a host of other issues. Even infants can be exposed to high levels of OPs if they live on a farm, through consuming their mother’s breast milk. If farm workers are blatantly poisoned by their exposure to pesticides in our conventionally grown food supply, why is it not a logical conclusion to assume that we will suffer from similar issues even if we live in a more urban setting? While biotechnology has been promising better crop yields since the early 1990s, they have yet to deliver and in the meantime our children are peeing out their poisons in lab tests. Exposure levels are continuing to affect not just farmers and their families, but also the public at large. Instead of 800,000,000 pounds of pesticides, might we not look to organic practices that actually do increase crop yields and save our future generations? Organic farming practices are accumulating some steam. In fact, the number of organic farms nationwide has grown to well over 8,000. These farms have sufficiently dispelled the perception that organic farming is too difficult, too risky, or too expensive to be practical. Improving soil fertility, utilizing well timed interactions of crop rotation, intercropping combinations, planting schedules and maintaining beneficial habitats are just some of the ways we can ditch our pesticide habit as a nation, and make ditching GMO crops a forgone conclusion. . Read more: http://naturalsociety.com/800-million-pounds-pesticides-unwashable-bred-food-gmo/#ixzz2riDJeV3I Follow us: @naturalsociety on Twitter | NaturalSociety on Facebook Read: 7 Nasty Effects of Pesticides
个人分类: 海外见闻|45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卖柑者言:给转基因出良策
热度 10 liwei999 2013-12-27 02:51
我来给孟山都出谋划策,看看怎么愚弄愚昧的老百姓。目的是好的,手段大家不用太较真儿。 推广是商业行为,这帮生物界的书呆子闭门造车,然后怪老百姓不买账,实在需要有智慧的人来点 拨一下。 商学院的老 师 告诉我,做生意必须回答下述几个问题: 1)我到底在做什么生意? 2)谁在跟我竞争? 3)我怎么才能在竞争者中出类拔萃,引人注目? 这里就说第三点。你看看转基因在做什么--抗除草剂,抗虫咬,还有抗旱?再看看是谁在抵制转基因?是消费者。谁在支持转基因?是农民。农民从中可以得到利益,消费者冒风险(我没说真有风险,但是0.000001%的可能也是额外的风险),然后你跟消费者说这东西没事儿,跟不转的食品一样。这跟有人熬地沟油赚钱,你跟消费者说好的地沟油科学都检测不出来,吃了无害不是一样的么?我其实相信科学都检测不出差别的地沟油确实没事儿,但是知道了心里不舒服。 所以,转基因是在第三点上出了问题,把突破点放在了降低成本上,这样很难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就跟地沟油的推广似的。最好的推广办法就是不让消费者知情,也跟地沟油的推广似的。对了,说不定地沟油的发明人也是学生物的,跟转基因似的,当然也不应该过分低估人民大众的创造力。 不要说中国人科盲,欧洲也一样。但是,中国比欧洲更有发展转基因的商机,因为中国人更热衷于保健品!让孟山都峰回路转的关键在于改变【3】的突破方向,如果转基因把第三点放在养生而不是种植上,在中国会有很好的前景。 第一步,研发黑头发基因,吃转基因馒头这头发越长越黑;研发长头发基因,吃转基因炒饭治秃顶;研究祛皱基因,吃转基因大饼脸上会变得象大饼一样的光滑。从此世界上再没有鸡皮鹤发这个词。现在好多人吃黑色食品,黑芝麻黑大米什么的,就没人怕那里边有什么基因突变了。 第二步,在各大城市开转基因专卖店,一定要比非转粮食卖得贵!不管成本是否更低,一定要卖得更贵才行。可以适当来些促销周,减价券什么的扩大消费者团体。 第三步,组织社会上有争议的科学家们发表文章,痛斥大众愚昧,坚决说吃了头发不会变黑,就是变黑了也是自己变黑的,正好赶上吃了转基因了,或者是心理暗示在其作用。当大家发现头发真的黑了的时候会更加相信转基因好。 第四步,当转基因被普遍接受了的时候,降低价格,全面跟非转粮食竞争,把非转粮食挤出主粮市场。 第五步,取消专卖店,让家家户户天天吃转基因,实现大家的转基因梦。 孟山都只要给我50块钱,我就把这天才想法告诉他们。
个人分类: 立委推荐|2453 次阅读|15 个评论
崔永元实话实说:美国农业补助转基因大豆和玉米揭秘
热度 2 蒋高明 2013-12-23 16:21
【微评论】靠谎言支撑的转基因大厦还能坚持多久呢?美国政府为什么好的技术不补助,要补贴那些对人类进步不利的技术?这说明美国政府根本就没有决策权,他们仅是资本的傀儡而已。 12月21日上午,崔永元说:“ 美国转基因种植(包括大豆和玉米)都有政府补贴,而非转基因种植农民就没有补贴”。 对此,方舟子大骂崔永元“完全是造谣”,然后贴出一个链接,称“美国农业部的财政预算哪个地方提到补贴转基因种植?美国农业补贴只看你种什么作物,根本就不管你用什么种子”。 实际上,美国农业部网站早在2008年就刊登了有关转基因种植补贴方面的政策。2008年,美国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董事(FCIC)批准了一项 生物技术产量背书联邦农作物保险方案(BYE) ,允许符合条件的生产者种植特定品种的孟山都转基因非灌溉玉米可缴纳较低的农作物保险。 根据FCIC提供的 说明手册 ,被保险人必须在投保单位种植至少75%含有孟山都转基因YieldGard®玉米螟、YieldGard®根虫和抗农达®Corn2组合的玉米粒。 BYE方案由孟山都公司一手策划,其第一受益人仅限于使用孟山都转基因玉米种子的生产者,从而降低了农民种植孟山都转基因玉米的成本。 由此可见,方舟子 称“美国农业补贴只看你种什么作物,根本就不管你用什么种子” 完全是一派谎言。为了欺骗国人吃转基因食物,方舟子可谓煞费苦心 ,其“转基因大米真的做了三代小鼠试验,结果当然毫无问题”、“转基因作物能不能增产?能”、“美国市场上的食品大约70%含有转基因成分”等谎言张口就来,而辟谣的永远赶不上造谣的,这就是为什么像方舟子这类人热衷于造谣的主要原因。
个人分类: 海外见闻|390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对话孟山都——专访孟山都CEO
jxz1963 2013-12-17 21:20
无论愿意还是不愿意,转基因农作物和食品已进入中国人的生活。 当前,中国90%以上的棉花,是转基因的,这一技术一度挽救了中国的棉花产业。同时,中国对进口大豆依存度超过80%,进口的产品主要是转基因大豆。中国官方推动的农作物转基因研究已进行多年,最终目的是产业化。 在全球,已经有大约1.7亿公顷的土地使用了转基因种子,约占全球现有耕地总面积15亿公顷的11%。转基因在北美洲、南美洲、非洲的许多地区,已正式产业化。 中国未来对转基因将采取何种态度?是像欧洲般经过多年抗争、权衡后开始松动,还是顺应大量民众的反对声音,短期内仅进行科学研究而不产业化?答案尚不得而知。 目前明朗化的是,在近五年间,经过一轮又一轮反转基因(下称 “ 反转 ” )声浪,中国的转基因作物产业化进程变得更加艰难,甚至举步维艰。 反对者们或许没有注意到,在转基因作物面世20余年并大量种植的情况下,尚未出现一起不安全事件。2013年6月20日,在国际农业领域享有最高声誉的 “ 世界粮食奖 ” 首次颁发给转基因作物研究者 —— 美国孟山都公司(下称孟山都)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罗伯特 · 傅瑞磊(Robert Fraley),以及另两名转基因研究者。 上述成绩并不为中国的 “ 反转 ” 人士认同。在近五年中, “ 反转 ” 的声浪远远盖过支持转基因(下称 “ 挺转 ” )的声音,祸国论有之,基因飘移论有之,致癌致病论有之,还有未知伤害论,即 “ 现在找不到转基因的害处,不代表就真的没有,这要经过一代甚至几代人之后才有可能真正知道 ” 。 几年之间,中国的 “ 反转 ” 和 “ 挺转 ” 人士频繁活动,在网络和现实中论战、奔走。不少时候,双方并不能理性沟通,对话往往沦为争吵甚至谩骂。 “ 挺转 ” 者有时批评 “ 反转 ” 者不懂科学甚至愚昧, “ 反转 ” 者则认为 “ 挺转 ” 者过于自大和不谨慎。 三年半以前,财新曾推出相关报道(参见本刊2010年第13期封面报道 “ 转基因恐惧 ” ),在社会上反响强烈。而今,本刊再次关注转基因话题,原因与三年前一致,旨在呼吁 “ 挺转 ” 和 “ 反转 ” 双方能够理性沟通,更呼吁公众能够理性看待转基因。 基于此,我们专访了转基因领域最具争议性的跨国公司孟山都的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休 · 格兰特(Hugh Grant)。讨论转基因,无论中外,都逃脱不开孟山都。这家公司提供了全球70%的转基因种子,更是转基因作物的最早研发者。如今,它每年仍将10亿美元以上的研发费用投入这一领域。 在全球 “ 挺转 ” 派和 “ 反转 ” 派人士眼中,孟山都的形象截然不同。前者认为孟山都贡献卓著,给全球农业带来划时代的革命;后者认为孟山都罪大恶极,先卖农药再卖转基因种子,为了钱不计其他。 孟山都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无论争议多大,理性讨论问题的前提应该是先了解孟山都,知道其在做什么、怎么做。 —— 编者   与休 · 格兰特的对话,是 2013 年 11 月 22 日早晨进行的,地点为他在北京下榻的酒店。 8 点左右,财新记者见到了这位全球最大农业生物技术和种子公司的掌门人。 55 岁的休 · 格兰特执掌孟山都已逾十年。其姓名与一位著名的英国电影明星完全相同,但外貌毫无相似之处。那位影星以风流倜傥著称,这位孟山都的掌门人则以 “ 光头绅士 ” 的形象出现在财新记者面前,冷静沉稳,略显保守。 休 · 格兰特刚刚吃过早餐。他轻描淡写地回应了互联网上关于他只吃有机食品的传言, “ 我什么都吃,不会考虑是转基因的,还是非转基因的。 ” 这位美国公司的大老板,语调中依然带着其家乡苏格兰的口音。 孟山都在 66 个国家设有办事机构,总部位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市。休 · 格兰特是英国苏格兰人, 1981 年作为产品发展代表加入孟山都,担任过孟山都欧洲、美洲的多个产品和管理职位。 2003 年,他出任孟山都全球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在孟山都 32 年工作生涯里,休 · 格兰特习惯了全球范围内对孟山都的争议。他说,作为一个欧洲人,他深知欧洲在最近 20 年间的反对转基因过程,由此,他也能理解和体谅当前大量中国公众对转基因的不友好态度。 孟山都在中国公众中也很有名气,这主要是因为转基因争议,而不是它的中国业务。事实上, 2012 年孟山都 135 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中,中国收入仅占 1% 。 中国的部分 “ 反转 ” 人士认为,转基因不但不安全,甚至是一种祸国殃民的技术。在中文网络论坛,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上质疑转基因技术的文章中, “ 孟山都 ” 这个名词经常与 “ 致癌 ”“ 阴谋 ” 等联系在一起,甚至被一些人认为是 “ 美国的生物武器 ” 。 休 · 格兰特称,在全球的主流科学界,对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是认同的。但全球许多反转基因讨论, “ 更多地成为情绪化的讨论而不是科学的,我们很难赢得一场情绪化的辩论。 ” 谈到中国的转基因问题,他说,中国未来是否选择种植转基因农作物,应由中国政府和中国科学家决定, “ 我一个外国人没有发言权 ” 。他认为,这是一个 “ 非常困难 ” 的话题,很难对中国公众说出 “ 相信我 ” 这样的话。 孟山都与中国有着过往交集。 上世纪 90 年代,孟山都的转基因棉花曾被批准在中国种植,几年之间因为抗虫害的有效性,一度占有中国 90% 以上的棉花种植面积。不过,几年之后,中国自己发展的转基因棉花将孟山都赶出国门。 此次中国之行,休 · 格兰特面见了中国农业部等部门的官员,并与中方合作伙伴有深入交流。 鲜为人知的是,孟山都在中国有着大型的传统玉米育种项目,未来可能还会大加发展。在转基因生物技术领域,孟山都也一直在等待中国市场大门的再次开启。 2013 年,对于孟山都来说注定特殊。年中,首席技术官罗伯特 · 傅瑞磊获得 “ 世界粮食奖 ” ,这意味着国际粮食界对转基因技术在某种程度上的承认。年末的 11 月 29 日,国际学术期刊《食品化学毒物学》决定撤销 2012 年 9 月刊发的论文《农达除草剂和抗农达转基因玉米的长期毒性》 —— 这篇论文宣称孟山都的转基因玉米可能致癌,一度成为近年全球 “ 反转 ” 声浪的核心文献。 但休 · 格兰特认为,全球对转基因的争议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持续, “ 不可能一夜之间,这一页就翻过去了 ” 。 孟山都的中国战略 孟山都称在中国的工作重点是传统育种,与转基因无关 【背景】孟山都最早于1996年进入中国,开始经营农化业务和生物技术授权业务。当年,孟山都将第一代转基因保铃棉技术引入中国,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危害,在提高棉花产量的同时减少农药喷洒,增加了中国棉农的收入。 但孟山都的抗虫棉并未从此叱咤中国。1999年,中国自主的转基因棉花开始产业化种植,占据了价格和政策优势。如今,国产抗虫棉已彻底击败最初引入的孟山都产品,占据了90%以上的转基因棉花市场。 2001年3月,孟山都与中国种子集团公司合资成立中种迪卡种子有限公司(中方为大股东),开始在中国推广迪卡品牌的玉米及向日葵杂交种子。 目前,孟山都在中国拥有多家合资和独资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在中国经营的业务包括:杂交玉米种子,抗虫棉及抗虫棉杂交种子,蔬菜种子(杂交)和农化产品。与后来居上的先锋国际良种公司等跨国企业相比,孟山都的布局慢了许多。 “ 孟山都的中国战略可能与抗虫棉的遭遇有关系,当年占据了市场又退了出去。他们对中国市场的评估,可能认为攻势要慢一些。 ”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林敏评价。 财新记者:请问你此行的目的? 休 · 格兰特:这是一次常规的访问。我尽量每年或两年来中国一次。这次我与同事花了一周时间,参观我们的中国办公室和一些不同的机构。我们分别拜会了来自中国农业部、科技部和商务部的一些官员。 财新记者:这些会面有什么值得提及的内容吗? 休 · 格兰特:我们进行了非常有意思的对话。孟山都与中国种子集团有长久的合作关系,合作的工作重心是传统育种,主要是玉米。在中国,我们看到许多能够增加玉米产量的机会。 现在孟山都在中国有六个育种站。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宽广的气候区,从热带到极早熟的玉米成熟区。所以,要培育不同类型的玉米种子以适应每一个区域。未来要获得显著增加产量的机会,需要根据不同区域做育种。 财新记者:你说你们在中国的工作重点是传统育种,这与转基因无关? 休 · 格兰特:是的,当最终确定之后,这个项目将成为孟山都的全球大型育种项目之一。 孟山都的农业生物技术(主要是转基因技术 —— 编者注)很吸引眼球,但其现代育种技术不为人知。在今天,中国的玉米产量每公顷不到 6 吨,美国的产量则将近 11 吨。中国的产量没有理由赶不上美国。 财新记者:孟山都自称有很好的转基因种子,是否有计划在中国发展转基因作物? 休 · 格兰特:我想这需要很长时间。中国的科学家和研究者正在(转基因方面)取得重要的进展。但除了棉花,孟山都还不能在中国做转基因作物田间实验。我认为,三年至五年内,改变中国玉米产量的关键,还是玉米育种和农艺学方面的技术。 财新记者:你是否有计划将孟山都的转基因种子带到中国市场? 休 · 格兰特:孟山都目前的计划集中在育种上,短期目标是与合作伙伴共同运作这些育种站。至于长期计划,都还是假设,因为除了棉花,孟山都其他转基因种子未获批进入中国。我们抱有对生物技术美好愿望的同时,还要看到中国市场的现实。 财新记者:如果中国政府未来放松了转基因管制 ,你们会进入中国市场吗? 休 · 格兰特:会的,但这依然是假设,政策不允许外资企业在中国开展转基因种子业务。我无法猜测中国政府,他们目前的立场已经非常清晰,(短期内)我无法期待有所改变。 根据现实,投资和决策只能是基于可能的事情,而不是梦想和希望。目前有可能的是,通过育种实现产量增加。我非常有信心,孟山都有能力给中国的种植者提供更多的机会、更高的产量。 财新记者:孟山都多年前获得了中国第一个进口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证书。当时与政府的谈判是怎样的?你认为中国对转基因的态度是否过于谨慎? 休 · 格兰特:当时并不是谈判,而是科学评估,是一个或接受或拒绝的答案。批准进口意味着对一种产品营养价值和安全要求的接受,所以这个过程永远都不会是谈判,这些事情是无法谈判的。 根据我的经验,所有的监管机构都是谨慎的。我并不认为中国有任何不同。我也认为就应该如此。作为公司,我们生存在这样的框架之内,并不能改变或主宰它,只能遵守规则。事情本该如此。 我也在关注着全世界对于农业生物技术的辩论,特别是欧洲。我来自英国,在过去的 20 年中,也看到了那里发生的(反对转基因的)事情。对中国而言,转基因是一个新的话题,其实这个讨论在全世界其他地方已经进行很久了。 分享到: 豆瓣 新浪微博 QQ 空间 微信 腾讯微博 0 收藏 | + 加入我的果篮 推荐 (13) 发表评论 15 条评论 1 楼 昨天 10:33 C.CristataX 生物科学专业 ψ ( 楼主 ) | 取消只看 Ta “ 争议不可能忽然消失 ” “ 有机运动在全世界增长非常快,但我认为,超市里应该给所有类型的食物都留有空间 ” 【背景】 “ 反转 ” 运动肇始于欧洲,与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几乎同时发生。在欧洲,监管部门在转基因作物种植、转基因食品进口等问题上态度一直摇摆。 上世纪 90 年代,基于环保主义的流行,以及疯牛病等食品安全危机对民众态度的影响,欧洲的食品监管部门对待转基因食品一直持保守态度。 1997 年,欧盟通过了专门针对转基因产品的管理规则,要求含有来自转基因作物成分的产品必须明确标记。 1998 年起,欧盟不再批准新转基因产品进入欧洲市场。 2000 年,经历数年争执,世界贸易组织裁定欧盟对转基因食品的禁令不符合国际贸易规则,此后欧盟对转基因作物的态度有所改变。一直对转基因农产品持保守态度的欧洲国家,近年立场也变得较宽容。 2007 年以后,欧盟批准转基因作物的速度越来越快。至今,欧洲批准了 20 余种转基因玉米品种的进口,此外还有大豆、甜菜、土豆等作物品种。 2012 年 9 月,英国期刊《食品化学毒物学》刊登法国卡昂大学分子生物学家塞拉利尼等人的一份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指出,其长达两年的研究显示,喂食美国孟山都公司 NK603 转基因玉米的实验鼠寿命比正常实验鼠寿命短,且前者出现肿瘤的几率更高。这个报告对于已经在欧盟获准上市的该转基因玉米安全性提出疑问。 这一实验在 “ 反转 ” 阵营中引起巨大反响。 “ 反转 ” 人士称,塞拉利尼的喂养试验长达两年,而孟山都的安全实验仅进行 90 天,因此此次试验结果更加准确。 随后,法国国家卫生安全署、生物技术最高委员会和欧洲食品安全局均对前述报告的研究展开调查。欧洲食品安全局认为,卡昂大学研究人员所得的结论不仅缺乏数据支持,而且相关实验的设计和方法都存在严重漏洞。 2013 年 11 月 29 日,前述报告被发表的刊物撤销。 不过,孟山都在欧洲的道路依然艰难。 2013 年 7 月,孟山都宣布不再寻求其转基因作物在欧洲获批。在 “ 反转 ” 者庆祝的声浪中,也有研究者称这是欧洲在科学上的一次倒退。 财新记者:在欧洲,一些中产阶级和环保人士认为有机食物和天然食物才是未来农业的方向,转基因不是。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中产阶级开始追捧有机和本地种植的食物。这对你们来说是否是一个挑战? 休 · 格兰特:我个人非常开放并愿意吃任何食物。有机运动在全世界增长非常快,但我认为,超市里应该给所有类型的食物都留有空间。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世界上仍有二三十亿人无法用有机农业喂饱。我们将怎么对待他们? 有机农业的操作非常昂贵,需要更多的土地和劳力。我认为,有机运动是一个增长中的小众事物,无法满足未来的需求。 过去十年,世界上玉米产量增加的 70% 都来自新开垦土地,但未来再也没有新的土地了。从北京这样的城市越变越大就可以得出结论,我们要更高效地使用正在缩水的土地,这将是未来十年最大的挑战。 财新记者:不仅在中国,在欧洲一些国家以及印度等地,反对转基因的声音非常活跃。同时,也有一些 “ 科研成果 ” 出来,如孟山都的转基因玉米致癌实验。你如何看待这些研究? 休 · 格兰特: 1990 年,转基因技术当时面对的都是假设,但现在已经快到 2014 年了,科学证据已经给出了结论,没有模棱两可的东西。在孟山都,你会看到独立的、有同行评议过的数据,是毋庸置疑的。 在早期,人们担心安全问题。但经历了 20 年的时间、 1.7 亿公顷的种植面积和数以万亿顿餐食,尚没有哪怕一例与转基因作物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出现。这些是数千篇同行评议的科学论文的结论,科学道理是非常明晰的。 转基因安全的讨论,已经成了情绪化的讨论。我们很难赢得一场情绪化的辩论,而科学必须是非常清晰的。我不认为争论的声音会轻易消失,不会有一天,这一页忽然就翻过去了。但在争论的同时,我们要考虑到还有许多饥饿的人们,这是我的观点。 财新记者:除了提供科学证据,孟山都是否有其他的策略来回应这些指责? 休 · 格兰特:我们花了很多的时间来解释,并阐述这些(转基因)产品的好处。我不清楚中国的情况,但在世界的很多地方,很多人在高中之后就放弃了对科学的学习。科学教育非常艰难,科学家的声音很难被听进去。所以,我们也在花更多的时间与科学界合作。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世界的很多地方,农民正在参与到这场讨论中来。农民的声音是独立的。 财新记者:不少人认为,转基因破坏了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你有何看法? 休 · 格兰特:玉米和大豆,都有上百种不同的品种,在每个物种之中也有多样性,然而某些物种的单一种植是目前的现实,现实就是只要人类还在使用作物,这个情况都会存在。 我认为未来的挑战是,如何在一块田里轮种作物。就像我们的祖先 做的一样,在大豆、小麦、玉米等作物之间选择轮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操作,这也是我们正在花时间研究的。 评论 2 楼 昨天 10:34 C.CristataX 生物科学专业 ψ ( 楼主 ) | 取消只看 Ta “ 决定应由中国作出 ” “ 这场讨论是在中国进行,涉及的是中国公众,所以我认为我无法插手这场讨论 ”    与欧洲的 “ 反转 ” 主要源于对有机农业和自然农作物的追求不同,中国的 “ 反转 ” 运动起源的原因更加多样。中国官方和科学家不擅长与民众沟通,这为 “ 反转 ” 声音提供了空间。 在中国早期的 “ 反转 ” 力量中,来自欧洲的民间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的支持无疑是最有力的。例如, 2005 年,绿色和平发现一些中国科技公司擅自将试验稻种供向市场,最终逼迫湖北省农业厅铲除了已种植的上万亩水稻。 2012 年 8 月, “ 黄金大米事件 ” 曝光。研究者提供了跨国公司先正达集团研制的转基因 “ 黄金大米 ” ,受试者为 72 名湖南省衡阳市一所小学的学生。其中 24 名儿童在 21 天的时间里,每日午餐进食 60 克 “ 黄金大米 ” ,但研究人员隐瞒了试验中使用的是转基因大米,仅发放了知情同意书的最后一页,违反了国际医学伦理准则。事情曝光之后,研究人员致歉,试吃大米儿童获得经济补偿。在这一事件中,绿色和平准确地抓住了相关部门涉及违反规定或程序的事实证据,并在现有法规、科学伦理的框架内提出质疑。 以绿色和平为代表的环保组织的 “ 反转 ” 方式,还是在科学范畴之内。另一种天马行空式的声音,则将转基因妖魔化和政治化。 2008 年开始,一家政治评论网站发表了大量反对转基因技术的文章,声称转基因技术受 “ 美国控制 ” ,是 “ 灭亡中国的阴谋 ” ,并指转基因玉米 “ 造成广西大学生精子质量降低 ” 、某食用油公司使用转基因大豆 “ 祸国殃民 ” 。 财新记者:你觉得中国需要转基因作物吗? 休 · 格兰特:这不是某一个公司可以决定的。关于中国粮食生产的决定,是战略性的。我不认为转基因将是惟一的决定,但非常清晰的是,中国粮食的产量需要进一步增加。 要还是不要转基因作物,应该由中国自己来做决定。我是一个在美国公司工作的欧洲人,我很难说出 “ 相信我 ” 。我认为,对于转基因安全性的评价,必须在中国、为中国,而且由中国科学家和监管者来完成。 财新记者:你对中国正在进行的转基因讨论了解多少?在中国,一些人认为,孟山都是一个阴谋,是 “ 美国政府用来攻击中国的生物武器 ” 。你是否听说过?你怎么看? 休 · 格兰特:我认为很可笑。事实、真理、常识和科学道理是合理决策的基础。对以科学为基础的公司来说,当讨论偏离了事实和科学道理,变得多么奇怪都会有可能。你说的这个指控我并不知道,但事实是,孟山都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这项研究,许多其他公司,中国的大学、科研机构也一样。 也可以用另一种说法作为回击。未来我们将怎样供养多出来的 20 亿到 30 亿人口?这个话题更值得关注。我不会浪费时间忧虑那些疯狂的噪音,而会致力于参与关于水资源和土壤的更加有意义的讨论。 财新记者:不少反对转基因作物的人士目前无法找到科学证据,但他们仍认为转基因有潜在的、未知的风险。这种说法现在很有市场。你如何评价? 休 · 格兰特:你可以选择面对 “ 如果 ” ,你也可以面对现实。现实是,这些作物已经种植了将近 20 年了,科学证据也已经过了同行评议,并且获得了独立监管机构的肯定。说到安全问题,我可以理解有不同声音的存在,但现实是,科学界已经完全地反驳这些说法。我认为在一场科学的讨论中,特别是考虑到我们所在星球的饥饿需求,这些科学技术能够提高食物的品质和营养。 与不理性的声音争辩非常困难,我只能陈述事实,除此之外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正如多年前的一些陈词滥调,如 “ 人就不应该飞翔 ” ,所以飞机就是危险的。我理解这些技术所带来的改变会让人们感到忧虑。但这场讨论是在中国进行,涉及的是中国公众,所以我认为我无法插手这场讨论。 财新记者:中国科学家已经在生物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他们遇到了反对转基因群体的极大反对。你对他们有何建议? 休 · 格兰特:他们应该准备好发言,应该讲出他们的工作成果和对于社会的影响。有些时候,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非常聪明,但他们在对外发言方面并不擅长。科学家们应该越来越多地提高他们的沟通技巧,介绍他们自己的工作,驱散科学工作的神秘和恐惧感。 正在崛起的新一代人终将面对这些挑战。我的建议是,重点要放在年轻人上,要和年轻人对话。 评论 3 楼 昨天 10:35 C.CristataX 生物科学专业 ψ ( 楼主 ) | 取消只看 Ta 孟山都争议 “ 关于种子垄断的这个说法,我认为是非常傲慢的。对这种说法我并不认同 ” 2013 年 5 月 25 日,全球多个城市爆发了针对孟山都的示威游行。游行的组织方声称, 52 个国家和 436 个城市都曾举行集会和游行。 孟山都成立于 1901 年,初创时并非以农业为主要业务,而是一家化学品公司。它开发了从糖精、化肥到杀虫剂、除草剂等一系列产品,带来的环境问题引起许多争议。 上世纪 80 年代,孟山都将发展方向转向农业,成为全世界最早投入农业生物技术研发的公司,并在该技术领域一直保持着绝对领先的地位。 孟山都在农业生物方面的一家独大局面,在全球多国招致了垄断种子专利的指责。 2009 年,美国司法部曾展开针对孟山都的反垄断调查。 2012 年,孟山都宣布该调查已经结束,目前外界未发现美国司法部门对孟山都采取制裁手段。 财新记者:为何孟山都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将业务重点从化学品转移到生物农业上来? 休 · 格兰特:在上世纪 80 年代,孟山都改变了研究和发展方针,这是非常有远见的举措。当时的团队相信,生物领域比化学领域存在更多的机会,解决产量问题的关键在于生物技术的发展,而不仅是杀虫剂的发展。这也推动我们在研究作物本身机能方面的巨大投资。 那是一次相当大胆的举动,但收效甚好,许多其他的公司也开始跟随我们走向这个方向。 财新记者:孟山都的转型决定是谁做出的? 休 · 格兰特:我的前任者们做出了这项决定,这基于当时的分析,即 “ 我们的下一公斤大豆、棉花和玉米从何而来 ” 。到今天,我们相信,我们能够使产量翻倍,同时只使用一半的化学品和花费。这些远见意义重大,也包含了商机。 财新记者:你如何评论外界关于孟山都进行种子垄断的说法? 休 · 格兰特:关于种子垄断的这个说法,我认为是非常傲慢的。我认为,不管你身在何处,获得技术和优质干净的种子都是重要的。对这种说法我并不认同,种植者们会重视产品的表现,他们将根据自己的需求运营自己的生意。 在美国,玉米的平均产量大概是每公顷 10 吨;在巴西、印度和墨西哥,产量只有大约 5 吨,与中国相似。在非洲有些地方,这个数字是大约 1 吨,非常之低。如果说贫困的人们不配拥有科技,显然是一种等级主义的说法。所以一方面,你可以说 “ 这是垄断 ” ,另一方面,你也可以将产量保持在 1 吨,继续高兴下去。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为什么贫困弱小的人群不能与世界的其他地方一样享用同样的科技?为什么今天非洲仍然没有达到印度那样的产量? 几年前我曾经到访非洲。一位种植者向一位谈论技术是如何危险的美国女士发问: “ 你有冰箱吗? ” 她回答 “ 有 ” ,然后他问她什么时候开始有冰箱的,她说一直都有,然后他说, “ 我也希望有一台冰箱。 ” 财新记者:为什么将发展的重点放在大豆、玉米和蔬菜上? 休 · 格兰特:最初启动时,我们考虑过许多作物,当时必须要做出选择,有所侧重。于是我们将投资计划缩短,集中在大豆、玉米、棉花和蔬菜这些全球种植的关键作物上。蔬菜比较晚,大约在八年前加入我们的计划。我们对蔬菜的研究重点是提高它们的口味和营养价值,因为我们相信在未来 30 年 -40 年,蔬菜会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更加重要的部分。 财新记者:许多中国人以大米作为主食,中国在水稻育种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孟山都是否有计划开拓水稻研究的领域? 休 · 格兰特:目前没有。我们的中心是大豆、玉米、棉花和蔬菜。但我认为同样的原则是适用的。在水稻种植方面,同样有巨大的机会存在于更好的育种系统中。 孟山都下一步 孟山都的首席技术官获得世界粮食奖, “ 代表了(社会)对于转基因技术重要性的承认 ” 评论 4 楼 昨天 10:36 C.CristataX 生物科学专业 ψ ( 楼主 ) | 取消只看 Ta 财新记者:在进行转基因种子研究 20 多年以后,孟山都的首席技术官获得 “ 世界粮食奖 ” 。你如何看待这个奖? 休 · 格兰特: “ 世界粮食奖 ” 对孟山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里程碑。其实不仅对我们公司是这样的,也代表了(社会)对于生物技术重要性的承认。 我非常为傅瑞磊博士的成就而骄傲。这些工作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到现在距离最早的开拓性工作有 30 年了。诺贝尔奖通常也需要 30 年 -40 年才能拿到。所以这是一个非常谦卑的时刻,他也是一个很低调的人,这个奖是非常好的承认。 财新记者:孟山都近期在全球范围内还有什么进展? 休 · 格兰特:与盖茨基金会的合作项目,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基于他们的帮助,我们今年在美国启动了第一个抗旱玉米的项目。现在已经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开始了田间试验,我们提供免费的基因技术和种子。南非洲地区最大的问题就是水源。 从地理意义上来说,近年我们进入巴西和阿根廷是非常重大的一步,最近在非洲进行的田间试验中所用到的产品的发现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财新记者:孟山都的抗虫棉在上世纪 90 年代进入中国,但很快有本土的相似产品出现,并获得政府支持。你是否担心同样的情况会发生在其他的产品上? 休 · 格兰特:这种情况总是可能的。重复同样的做法,但是期待结果会有不同是非常愚蠢的。我们会进行更多的创新,增加开发的速度。在美国,我们已经连续十年实现增长,如果你向一个种植者证明你的产品一年比一年好,他们会在购买的时候优先考虑你的产品。种植者们非常聪明,他们永远都在寻找更好的产品。他们虽然是小种植业者,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聪明。 如果说不担心(知识产权保护)就太幼稚了。但我已经看到了对科技的尊重(在中国)正在越来越成为重点。在开始合作时,我们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我们同中化集团的合作已经有十年,同中国种子集团的合作也有很长时间。与其他的生意相似,拥有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是至关重要的,就像婚姻一样。 财新记者:你提到,生物技术不是解决粮食短缺的惟一方案,孟山都还在发展别的方案吗? 休 · 格兰特:产量决定于种子的基因本身,生物技术是一个工具,它能够保护产量。一个农民将种子种入土壤,从那天起种子要经历虫害、病害等一系列威胁。所以生物技术是重要的,但育种也同样重要,就像鸡和蛋一样。你需要好的育种,这是两方面的问题。 另一个我们越来越重视的方面,我们刚刚收购了旧金山的一家公司,这是在农艺方面的投资。粮食产量并不仅仅与种子相关,决定因素还有周边工作,如怎样更好地管理土壤,如何预测天气。对于世界各地的种植者来说,最大的变数在于天气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正在做与气候数据相关的研究工作。 我并不认为生物技术能够拯救地球,它只是工具之一,生活要比这个复杂得多。展望十年以后,孟山都会在农艺方面有所进展,并且对作物种植的看法更加全面。 财新记者:孟山都未来还想做什么? 休 · 格兰特:目前看来孟山都是成功的,但我认为我们还处在非常初期的阶段。在这个领域,最大的机会仍然在前方。 如果考虑到水资源,目前农业占了世界淡水使用的 70% ,剩下的 30% 才是日常的生活和工业用水。然而,农业对这 70% 的水资源的使用,并不是可持续性的。所以,我们面前真正的机会是,如何能够培育出更多、更有效地使用水资源的农作物。显然,在高效地使用土壤,更小心地利用水资源方面,仍然有真正的机会存在。 ■ (财新《新世纪》,崔筝 杨洁 张霞)本刊实习记者汪霖、马威对此文亦有贡献
个人分类: 推荐|2284 次阅读|0 个评论
ENSSER 评论塞拉利尼论文撤稿事件:假冒科学之名(附英文原文)
蒋高明 2013-12-2 23:42
顾秀林老师按语(摘录):英国友人来电邮,发来ENSSER对撤稿事件的评论,译文和原文在下面。科学杂志向大公司献媚争宠,侮辱了科学,打击了科学,也侮辱了公众。孟山都亲自出马操纵科学,就能掩盖真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8d2520102efmj.html 《食品与化学毒理学杂志( FCT) 》撤稿塞拉利尼大鼠喂养实验报告,是假冒科学之名,实为向大公司低头。 Elsevier 旗下《食品与化学毒理学杂志》撤销了已发表的塞拉利尼教授领衔的论文,该研究发现了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玉米品系 NK603 和与其共用的农达除草剂会严重的毒性效果(包括肝脏充血坏疽和肾脏损伤),更高的肿瘤发生增加和死亡率( 1 )。该杂志编辑对撤稿的辩解不仅不符合它自己也声称要遵守的撤稿标准,也不符合任何好的科学所接受的标准。 更严重的是,对撤稿决定负有责任的审查人名单没有公布。由于许多与转基因工业有关的人士特别期望撤销这篇论文,所以此次撤稿行动令人怀疑是向大企业做出的让步。 ENSSER 认为,此次撤稿假冒了科学之名,是对科学的信誉与独立性的沉重打击。 结论不完整成了撤稿的理由 FCT 的出版者 Elsevier 发表了公告 ,声称该杂志的主编, Wallace Hayes 博士说,“没有发现作假,没有刻意曲解数据”。关于撤稿的理由只有一条,即“提出的结果(并非不正确)是不完整的”。据 Hayes 说,所用的实验鼠数量太少、属于易患肿瘤的品系,所以不能导致确定的结论。撤销已发表的科学论文,是有根据有指南的,如关于出版的伦理委员会 COPE . 结论不完整,未被( COPE )列为撤稿的理由。而该杂志 FCT 是该委员会的成员 。完整而确定的结论在科学中很少见,而且不是一位编辑和一个秘密委员采用私下的标准和方法所会能决定的。如果这个做法被接受,那么独立的科学将不会存在 。 塞拉利尼的论文是长期毒性研究,不是关于肿瘤的全方位研究。 最显著的一点,首先塞拉利尼和他的合作者在论文中没有提出确定的结论,他们陈述了观察到的现象,做了谨慎的总结,对于还不能确定的问题是了解的。原因在于,这篇论文是一个长期毒性研究,不是一个需要更多实验动物的全方位肿瘤研究。该论文的作者们并非专注于肿瘤问题,但是在研究中发现了实验鼠出现更多肿瘤的现象。第二, Hayes 提到,“实验鼠数量以及易于罹患肿瘤的问题”曾被评审人提出但不反对发表论文。第三,这两个观点在该论文发表后曾在同一个杂志上进行过详细讨论,已经被作者们和其他专业人士辩驳。用更多数量的实验动物,只是在避免漏过毒性效果的实验中才有必要(即避免假阴性结果),而该研究的发现是毒性效果显现、是初步的、可能的致癌性迹象。他们使用的是 SD 大鼠品系,是同类研究常用的标准实验动物。出于这个原因,生化数据的统计显著性是统计学专家所认可的。 生化数据已经确认了毒性效应如肝肾损伤,这已经足够严重了,而观察到的肿瘤出现和动物死亡率还需要经特别的肿瘤研究确认,这需要更大数量的实验动物。对于大众的食品安全而言,刻意地无视这些已经观察到的问题是不明智的 。令人不愉快的结果需要被审查,而不是被无视。即使不谈肿瘤和死亡率,转基因的毒性效应也早就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 谁是重审人? 相比不具备足够充分的理由就撤稿,更令人担忧的是,杂志的总编没有公布评审人员名单。是什么人协助主编做出该论文应被撤销的结论?再评审采用的是什么衡量标准,什么分析方法?他们凭什么推翻前次的同行评审决定,即可以公开发表该论文?在本例的情形中,谴责该论文的人中,许多与转基因行业有长期密切的关联,因此推翻本研究显然涉及利益,在不透明的情况下决定撤稿是不可饶恕的、非科学的、不能接受的行为。此举令人怀疑这是向利益相关公司即孟山都献媚争宠。 ENSSER 宗旨:致力于独立的批评的讨论 ENSSER 的宗旨之一是推进批评和交流,特别是在欧洲和对于新技术及其应用后果进行批评。科学和技术的推进由于日益被私人利益驱使,有关健康和环境安全的信息(来自外界)通常滞后。科学自身包含不确定性,对同一个发现通常会出现相互冲突的见解就是证明。在发现真相的过程中保持争论的开放性和研究的独立性,是独立的科学存在下去所必需的前提。 在转基因农作物的技术方面也是如此,安全性研究总是由开发者自己进行,以便于通过评审,多数根本就不发表,或者是因为企业秘密,或者是很可能通不过真正独立的同行评审。不仅是塞拉利尼的研究应该被讨论,那些没有发表却被用作评审依据的依据同样原则也应该被讨论。公众有权获知与自己有关的一切食品安全信息。 总之, 撤销塞拉利尼论文的决定,是对科学的公然侮辱,是对科学可信度和独立性的沉重打击。 FCT 和它的出版者 Elsevier 的声誉都受到了损害。这个决定将会使公众更不信任科学。 同样它也不能从公众的视野和思考中去除独立的科学和批评的精神。那个时代(愚民的时代 - 译者注)已经过去了。 塞拉利尼教授的发现,在今日看来比当初更加清晰,甚至连那个秘密评审人都说,对研究的专业性、严谨程度以及数据的透明性,他们都没有找到错误,这恰恰是独立的科学立足之处 。他们的数据是否具有完整性,将来会有独立的科学为之做出判断,这决不是密室中的小圈子人士所能为之事。 Contact: office@ensser.org http://www.ensser.org/democratising-science-decision-making/ensser-comments-on-the-retraction-of-the-seralini-et-al-2012-study/ Séralini, G.-E., Clair, E., Mesnage, R., Gress, S., Defarge, N., Malatesta, M., Hennequin, D., de Vendômois, J.S.: Long term toxicity of a Roundup herbicide and a Roundup-tolerant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50 (11), pp. 4221-4231 (2012) http://www.elsevier.com/about/press-releases/research-and-journals/elsevier-announces-article-retraction-from-journal-food-and-chemical-toxicology http://publicationethics.org/files/retraction guidelines.pdf http://publicationethics.org/members/food-and-chemical-toxicology ENSSER Comments on the Retraction of the Séralini et al. 2012 Study Journal's retraction of rat feeding paper is a travesty of science and looks like a bow to industry Elsevier's journal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has retracted the paper by Prof. Gilles-Eric Séralini's group which found severe toxic effects (including liver congestions and necrosis and kidney nephropathies), increased tumor rates and higher mortality in rats fed Monsanto's genetically modified NK603 maize and/or the associated herbicide Roundup . The arguments of the journal's editor for the retraction, however, violate not only the criteria for retraction to which the journal itself subscribes, but any standards of good science. Worse, the names of the reviewers who ca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paper should be retracted, have not been published. Since the retraction is a wish of many people with links to the GM industry, the suspicion arises that it is a bow of science to industry. ENSSER points out, therefore, that this retraction is a severe blow to the credibility and independence of science, indeed a travesty of science. Inconclusive results claimed as reason for withdrawal Elsevier, the publisher of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has published a statement saying that the journal's editor-in-chief, Dr. A. Wallace Hayes, found no evidence of fraud or intentional misrepresentation of the data. The statement mentions only a single reason for the retraction, namely that the results presented (while not incorrect) are inconclusive. According to Hayes, the low number of rats and the tumour susceptibility of the rat strain used do not allow definitive conclusions. Now there are guidelines for retractions in scientific publishing, set out by the 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 (COPE) . Inconclusiveness of research results is not one of the grounds for retraction contained in these guidelines. The journal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is a member of COPE . 'Conclusive' results are rare in science, and certainly not to be decided by one editor and a secret team of persons using undisclosed criteria and methods. Independent science would cease to exist if this were to be an accepted mode of procedure. Séralini paper a chronic toxicity study, not a full-scale carcinogenicity study Most notably, Séralini and his co-authors did not draw any definitive conclusions in the paper in the first place; they simply reported their observations and phrased their conclusions carefully, cognizant of their uncertainties. This is because the paper is a chronic toxicity study and not a full-scale carcinogenicity study, which would require a higher number of rats. The authors did not intend to look specifically for tumours, but still found increased tumour rates. Secondly, both of Hayes's arguments (the number of rats and their tumour susceptibility) were considered by the peer reviewers of the journal, who decided they formed no objection to publication. Thirdly, these two arguments have been discussed at length in the journal following the publication of the paper and have been refuted by the authors of the paper and other experts. Higher numbers of animals are only required in this type of safety studies to avoid missing toxic effects (a 'false negative' result), but the study found pronounced toxic effects and a first indication of possible carcinogenic effects. The Sprague-Dawley strain of rat which was used, is the commonly used standard for this type of research. For these reasons,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biochemical data was endorsed by statistics experts. The biochemical data confirm the toxic effects such as those on liver and kidney, which are serious enough by themselves. The tumours and mortality rates are observations which need to be confirmed by a specific carcinogenicity study with higher numbers of rats; in view of public food safety, it is not wise to simply ignore them. Unpleasant results should be checked, not ignored. And the toxic effects other than tumours and mortality are well-founded. Who did the reevaluation? Even more worrying than the lack of good grounds for the retraction is the fact that the journal's editor-in-chief has not revealed who the reviewers were who helped him to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paper should be retracted; nor has he revealed the criteria and methodology of their reevaluation, which overruled the earlier conclusion of the original peer-review which supported publication. In a case like this, where many of those who denounced the study have long-standing, well-documented links to the GM industry and, therefore, a clear interest in having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discredited, such lack of transparency about how this potential decision was reached is inexcusable, unscientific and unacceptable. It raises the suspicion that the retraction is a favour to the interested industry, notably Monsanto. ENSSER promotes independent critical discourse It is part of ENSSER's mission to promote the critical discourse, particularly in Europe, on new technologies and their impacts. 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s are increasingly driven by private interest, disinterested independent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information often lags behind. Uncertainty is inherent to science, as is the debate between conflicting explanations of findings. Openness of this debate and independent research to find the truth are crucial prerequisites for the survival of independent science. This holds true in particular for the technolog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where the safety studies done by the producers for authorisation of the crops are all too often not published at all because of business confidentiality of the data and may not hold up to an independent peer-review. These studies, not only the independent ones like Séralini's, should be subject to debate. The public have a right to be informed of anything related to the safety of their food. In short, the decision to retract Séralini's paper is a flagrant abuse of science and a blow to its credibility and independence. It is damaging for the reputation of both the journal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and its publisher Elsevier. It will decrease public trust in science. And it will not succeed in eliminating critical independent science from public view and scrutiny. Such days and times are definitively over. Prof. Séralini's findings stand today more than before, as even this secret review found that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either technicalities, conduct or transparency of the data – the foundations on which independent science rests. The conclusiveness of their data will be decided by future independent science, not by a secret circle of people. Contact: office@ensser.org http://www.ensser.org/democratising-science-decision-making/ensser-comments-on-the-retraction-of-the-seralini-et-al-2012-study/ Séralini, G.-E., Clair, E., Mesnage, R., Gress, S., Defarge, N., Malatesta, M., Hennequin, D., de Vendômois, J.S.: Long term toxicity of a Roundup herbicide and a Roundup-tolerant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50 (11), pp. 4221-4231 (2012) http://www.elsevier.com/about/press-releases/research-and-journals/elsevier-announces-article-retraction-from-journal-food-and-chemical-toxicology http://publicationethics.org/files/retraction guidelines.pdf http://publicationethics.org/members/food-and-chemical-toxicology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726 次阅读|0 个评论
撤稿反证孟山都及中国科学家所做的转基因实验统统是假的
热度 2 蒋高明 2013-11-30 22:16
撤稿反证孟山都及中国代理的转基因实验统统是假的 (2013-11-30 20:54: 本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683ce0102eocm.html 转载 ▼ 孟山都打手撤转基因致癌论文,反证300篇推手论文成废纸! 作者:过路道人 点评: 今天看到一篇新闻:《转基因玉米致癌论文被撤编委曾就职孟山都》,曾就职于孟山都公司的编委声称:法国科学家的转基因玉米致癌论文没有发现欺诈或对数据有意曲解的证据,然而有理由担忧论文所提及实验中研究人员使用的实验大鼠数量和类型。 论文的结果“尽管无不妥之处 ”,但是没有说服力,因此决定撤除这篇论文。 看到这个新闻就知道孟山都这下彻底完蛋了,理由如下: 第一, 关于实验中所用的这种老鼠类型,在转基因的安全性研究中证实孟山都公司也使用的。曾经就职于孟山都公司的打手编委认为不能用这种老鼠做转基因实验,那为什么孟山都公司就能用这种老鼠来做呢?用这种类型的老鼠做出来认为安全的结论难道就可靠吗? 第二,关于实验中所用的实验老鼠数量,曾经就职于孟山都公司的打手编委认为实验老鼠的数量太少了。但正是法国科学家指出的: 实验用200只实验鼠,20只一批,与孟山都公司3个月为期的研究在数量上保持了一致,而且所用的毒性参数比孟山都公司实验的毒性参数要多得多。如果说法国科学家的实验老鼠数量太少不靠谱,那孟山都公司声称的面前已经有300多篇研究论文证明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的就更不靠谱了 ,因为那些声称转基因安全的实验有的连100只老鼠数量都达不到,能信吗? 联系到这几天的一个重大新闻: 孟山都公司被评为2013年全球最恶劣的公司,这下真的是名符其实了,这下孟山都真的要完蛋了! 说来也巧,无意中居然看到了不少由中国转基因所谓的权威专家发表的研究论文,其中有黄昆仑的、有罗云波的、还有黄大昉、杨晓光、朱桢、张启发的,还有转基因黄金大米试验丑闻参与者王茵的。顺便说一下,这些都是中国转基因行业中不可一世的学霸!是具有一槌定音话语权的!党中央的转基因决策也少不了要听取他们意见的! 看了一下论文中他们做转基因安全试验所用小白鼠的数量。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原来这些所谓的90天、30天、7天的毒性试验所使用的试验老鼠数量,没有一个超过法国科学家200只试验鼠的!最多的也就是一百来只!少的甚至只有几十只! 不是说法国科学家所用的老鼠样本数量太小了、不科学吗?那我们的转基因大佬所做的90天以内的试验就更不靠谱了!因为试验鼠的数量太少了,试验结论都说是安全的,能相信吗? 看来,转基因利益集团所说的“以前所做的300例试验的结论是安全的”是要自打嘴巴了! 限于篇幅,这里贴出转基因大佬黄昆仑和罗云波的论文一篇,供大家拜读。大家注意这篇论文中,除了老鼠的数量少外,黄昆仑和罗云波为了证明孟山都的转基因饲料是安全的,采用的对照组非转基因饲料居然也是用孟山都提供的。人们不禁要问,作为实验的公平性,对照组饲料为什么不用第三方的?这不是明摆着作假又是什么? 附文一:法国对转基因研究与独立信息委员会就塞拉利尼论文被撤稿的声明 作者:蒋高明 原文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75-745783.html 【微观察】普兹泰的论文被撤稿,塞拉利尼的论文被撤稿,只要报道转基因不利的科学论文其命运大约相同。他们的论文都是用原始数据通过专家审查发表的,文章的问题为什么发表后才发现呢?显然是成为公众热点后,面临了很多人的“关照”了——上次是英国首相亲自打电话,这次呢?其实,中国人完全不必为他人命运担忧,转基因安不安全不要靠嘴巴说,要靠实验验证,为什么不自己做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实验呢? 本文转自顾秀林老师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8d2520102efm2.html 塞拉利尼的论文被FCT撤稿了。中国的挺转科学家和支持者,差一点笑背起气、快要乐死了。但是,塞拉利尼团队又一次严正声明了。欧洲独立科学委员会,即塞拉利尼团队的支持者之一,法国对转基因研究与独立信息委员会(CRIIGEN),严正宣布了: 如果FCT坚持只是撤下我们那篇论文的决定,CRIIGEN将诉诸法律以回击,包括在美国采取行动,以补偿此举对我们的团队所造成的巨大伤害。我们还要求,欧洲有关权威机构重审关于核准转基因和杀虫剂的每一项以往的研究,因为我们发现,所有对照组所用的材料(饲料)中已经含有GMO和其他污染物(因此实验结果不可靠),连已经发表被援引作为根据的的研究文献所涉及的研究,也存在相同的问题。 关于普兹泰事件的有关信息见: 《粮食危机》连载三 一个英国独立科学家的遭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4日15:31 青年参考  ::作者[美]威廉·恩道尔::译者赵刚等 http://news.sina.com.cn/c/cul/2008-10-14/153116452169.shtml 1998年8月,普兹泰应邀出席收视率很高的电视节目《行动中的世界》,发表了一番令人震惊的言论。他简短地向观众陈述道:“食用转基因食物会导致轻微的生长缺陷,对免疫系统也有影响……至少,在得到更可靠的科学证据前,我本人是不会吃这类东西的。”   顶尖的基因科学家居然说自己不会食用转基因产品!一时间,全世界都对此议论纷纷。普兹泰的老板詹姆斯教授的第一反应,是对下属的表现给予高度赞赏。研究所甚至就此发布了新闻通稿,强调“一系列严谨认真的研究都印证了普兹泰博士 的担忧”。   然而不到48小时,形势却急转直下。普兹泰突然接到通知,说研究所与他的合同不会续签,这位68岁的研究员必须立刻卷铺盖走人。而且,他还被警告不得向媒体透露任何有关信息,否则连养老金也保不住。一夜之间,所有研究论文都被没收并束之高阁,研究所不许他和同事交流,他的电子邮箱和电话号码也被更换了。   这只是一场恶意诽谤的开始。普兹泰自幼在匈牙利长大,此时发生的一切可以和他所经历的德国纳粹的统治相提并论 。   2.“封口令”竟来自美英政府   如何才能解释所长詹姆斯和罗威特研究所的180度大转变呢?惟一的答案就是政治压力。精神几近崩溃的普兹泰花了几年时间,经历了无数次心脏病发作,才搞清楚他在电视上露面48小时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细节,揭示了转基因农作物计划的阴暗面。   几位已经退休(因此不怕丢掉饭碗)的同事私下告诉普兹泰,詹姆斯在事发次日曾两次接到布莱尔首相亲自打来的电话。后者直截了当地命令他,“一定要让普兹泰闭嘴”。由于害怕失去国家的财政支持,詹姆斯才决定让他的部下成为牺牲品。然而,这个链条并没有到此为止。普兹泰还听说,布莱尔最初接到了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打来的警告电话。   克林顿政府当时正斥资数十亿美元推广转基因作物,一位白宫高级官员称,他们的目标是使20世纪90年代成为“ 对农业生物技术产品进行成功商业化的十年”。90年代后期,生物技术转基因公司的股票在华尔街扶摇直上。显然,克林顿绝不会允许英国的某个科学家破坏他的计划,克林顿的好朋友布莱尔也不允许。   普兹泰之所以能得到整个事件真相的最后一片拼图,要特别感谢从前的同事罗伯特·奥斯科夫。据他透露,要求解雇普兹泰的第一个电话,竟是转基因巨头孟山都公司打来的。换句话说,先是孟山都把“普兹泰这个麻烦”告诉了克林顿,后者转身告诉了布莱尔,布莱尔接着又通知了罗威特研究所的所长詹姆斯。几个小时后,普兹泰就被“扫地出门”了。   这个消息***一枚重型炸弹。如果真是如此,那就意味着一家私营企业只需随便打个电话,就能让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行动起来,为他们的利益服务,并轻易地毁掉世界著名的独立科学家的前途。这给学术自由和科学独立的未来蒙上了阴云,也对转基因作物在全世界的扩散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附文二: 转基因玉米致癌论文被撤 编委曾就职孟山都 来源:新华网 原文链接: http://www.js.xinhuanet.com/2013-11/29/c_118356617.htm   法国研究人员2012年在《食品和化学毒物学》杂志上发表转基因玉米致癌论文,已成为部分人士反对转基因食品的重要证据。但杂志出版方爱思唯尔公司28日在美国宣布,由于进一步分析显示论文数据不足以支持其结论,因此决定撤除这篇论文。 爱思唯尔公司在声明中说,《食品和化学毒物学》杂志对所发表的论文及论文所报告的数据进行了彻底的、长时间的分析,对论文发表的同行评议过程也进行了调查,“没有发现欺诈或对数据有意曲解的证据”,然而,“有理由担忧”论文所提及实验中研究人员使用的实验大鼠数量和类型。 声明说:“对原始数据的深入调查表明,用 如此小规模的样本数据无法得出明确结论 ”、“考虑到(实验中所用的)斯普拉格-道利大鼠的已知肿瘤高发生率,喂食转基因玉米组所观察到的更高的死亡率及肿瘤发生率的原因不能排除是正常变化”。 声明说,归根结底,论文的结果“尽管无不妥之处”,但是“没有说服力”,因此这篇论文达不到《食品和化学毒物学》的出版要求。 声明还说,这篇论文发表后编辑部收到多封来信,对论文描述结果的有效性、实验动物的合理使用表达关切,有些来信甚至称其中存在欺诈,多数来信呼吁撤回这篇论文。这些来信以及支持这篇论文的来信,都已和作者的回应一并发表。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说,这一撤稿举动并不令人意外,《食品和化学毒物学》杂志主编本月初曾要求作者主动撤回论文,并表示如果作者拒绝,杂志方也将予以撤稿。报道还说,论文作者把撤稿形容为“丑闻”,并声称,这是因为 杂志任命的一名编委此前曾在转基因农业巨头孟山都公司工作过7年。 2012年,《食品和化学毒物学》杂志刊登了法国卡昂大学分子生物学家塞拉利尼等人的一份研究报告。该报告称, 将100只雄性和100只雌性大鼠分成10组,分别喂食孟山都公司的NK603转基因玉米及其他食物,两年后发现,喂食转基因玉米的实验大鼠出现肿瘤的风险高、寿命短。 这一结论在全球引起风波。法国国家卫生安全署、生物技术最高委员会和欧洲食品安全局均对塞拉利尼等人的研究展开调查,结果均认为,该研究存在诸多不足,不能作为评估转基因玉米健康风险的有效依据。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217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基因玉米致癌论文被撤 编委曾就职孟山都
蒋高明 2013-11-30 11:56
转基因玉米致癌论文被撤 编委曾就职孟山都 http://www.wyzxwk.com/Article/shidai/2013/11/309924.html 作者:宗和 发布时间:2013-11-30 来源:财经网等 字体: 大 | 中 | 小   法国研究人员2012年在《食品和化学毒物学》杂志上发表转基因玉米致癌论文,已成为部分人士反对转基因食品的重要证据。但杂志出版方爱思唯尔公司28日在美国宣布,由于进一步分析显示论文数据不足以支持其结论,因此决定撤除这篇论文。   爱思唯尔公司在声明中说,《食品和化学毒物学》杂志对所发表的论文及论文所报告的数据进行了彻底的、长时间的分析,对论文发表的同行评议过程也进行了调查,“没有发现欺诈或对数据有意曲解的证据”,然而,“有理由担忧”论文所提及实验中研究人员使用的实验大鼠数量和类型。   声明说:“对原始数据的深入调查表明,用如此小规模的样本数据无法得出明确结论”、“考虑到(实验中所用的)斯普拉格-道利大鼠的已知肿瘤高发生率,喂食转基因玉米组所观察到的更高的死亡率及肿瘤发生率的原因不能排除是正常变化”。   声明说,归根结底,论文的结果“尽管无不妥之处”,但是“没有说服力”,因此这篇论文达不到《食品和化学毒物学》的出版要求。   声明还说,这篇论文发表后编辑部收到多封来信,对论文描述结果的有效性、实验动物的合理使用表达关切,有些来信甚至称其中存在欺诈,多数来信呼吁撤回这篇论文。这些来信以及支持这篇论文的来信,都已和作者的回应一并发表。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说,这一撤稿举动并不令人意外,《食品和化学毒物学》杂志主编本月初曾要求作者主动撤回论文,并表示如果作者拒绝,杂志方也将予以撤稿。报道还说, 论文作者把撤稿形容为“丑闻”,并声称,这是因为杂志任命的一名编委此前曾在转基因农业巨头孟山都公司工作过7年 。   2012年,《食品和化学毒物学》杂志刊登了法国卡昂大学分子生物学家塞拉利尼等人的一份研究报告。该报告称,将100只雄性和100只雌性大鼠分成10组,分别喂食孟山都公司的NK603转基因玉米及其他食物,两年后发现,喂食转基因玉米的实验大鼠出现肿瘤的风险高、寿命短。   这一结论在全球引起风波。法国国家卫生安全署、生物技术最高委员会和欧洲食品安全局均对塞拉利尼等人的研究展开调查,结果均认为,该研究存在诸多不足,不能作为评估转基因玉米健康风险的有效依据。   【下面是塞拉利尼团队声明中英对照本。2013-11-28。引用自顾秀林博客】    我们是FCT一年多前发表的论文的作者,关于农达和耐受农达的转基因生物的事(塞拉利尼等2012) 。 对于同样的质疑, 我们已经在同一个刊物上回应过(塞拉利尼等,2013),即:作为正常的科学辩论,仅仅由于实验鼠品系的选择和数量的原因,就判定研究结果“结论不完整”,这是不能接受的。我们坚持我们的结论。我们早已公布了对相同的质疑所做的回答,但至今没有见到对我们的任何回应(塞拉利尼等,2013)。   We, authors of the paper published in FCT more than one year ago on the effects of Roundup and a Roundup-tolerant GMO (Séralini et al., 2012), and having answered to critics in the same journal (Séralini et al., 2013), do not accept as scientifically sound the debate on the fact that these papers are inconclusive because of the rat strain or the number of rats used. We maintain our conclusions. We already published some answers to the same critics in your Journal, which have not been answered (Séralini et al., 2013).   关于实验大鼠品系   同一个大鼠品系,被用在研究致癌性和慢性化学毒理学的美国国家毒理学项目中(King-Herbert et al., 2010)。SD大鼠是常规性用于毒理和致癌效果实验中的动物,其中有孟山都公司的90天实验,被当做批准NK603转基因玉米应用的依据,其他转基因农作物也是这样做的(Sprague Dawley rats did not came from Harlan but from Charles-River) (Hammond et al., 2004; Hammond et al., 2006a; Hammond et al., 2006b).   Rat strain   The same strain is used by the US 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 to study the carcinogenicity and the chronic toxicity of chemicals (King-Herbert et al., 2010). Sprague Dawley rats are used routinely in such studies for toxicological and tumour-inducing effects, including those 90-day studies by Monsanto as basis for the approval of NK603 maize and other GM crops (Sprague Dawley rats did not came from Harlan but from Charles-River) (Hammond et al., 2004; Hammond et al., 2006a; Hammond et al., 2006b).   这里有一个简明的初步的文献清单,表明在同行评审的杂志上SD大鼠被用在36个月的实验如(Voss et al., 2005) or in 24-month studies by (Hack et al., 1995), (Minardi et al., 2002), (Klimisch et al., 1997), (Gamez et al., 2007).,其中有一些文章就发表在FCT上。   A brief, quick and still preliminary literature search of peer-reviewed journals revealed that Sprague Dawley rats were used in 36-month studies by (Voss et al., 2005) or in 24-month studies by (Hack et al., 1995), (Minardi et al., 2002), (Klimisch et al., 1997), (Gamez et al., 2007).Some of these studies have been published in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Number of rats, OECD guidelines   实验动物数量与OECD实验规范   OECD 实验规范:第408条,关于90天实验,第452条关于慢性毒性试验,第453条关于综合致癌性/慢性毒性试验,都要求用20只动物为一组(1981和2009的规定都这样要求),尽管可以用10只动物的实验就能取得生物化学参数。我们做的是长期毒性研究而不是致癌性研究,从一开始就不是这样设想的。根据常规10只动物一组已经足够在生物化学水平上进行研究,我们测量的参数数量是非常大的。   OECD guidelines (408 for 90 day study, 452 chronic toxicity and 453 combined carcinogenicity/chronic toxicity study) always asked for 20 animals per group (both in 1981 and 2009 guidelines) although the measurement of biochemical parameters can be performed on 10 rats, as indicated. We did not perform a carcinogenesis study, which would not have been adapted at first, but a long-term chronic full study, 10 rats are sufficient for that at a biochemical level according to norms and we have measured such a number of parameters!   在我们的实验中,性激素干扰的参数以及其它参数对于解释一年之后的严重后果是充分的。我们采用的OPLS-DA统计方法是最适宜的。关于肿瘤和动物死亡,时间效果以及每只动物的平均肿瘤数量都必须被纳入分析。在风险研究中出现的每一个迹象,都必须被充分重视。孟山都公司的研究用了同样的大鼠品系,每组仅10只衡量20个参数,就得出同一种NK603转基因玉米“安全”的结论,而且他们的实验只做了3个月 (Hammond et al., 2004)   The disturbance of sexual hormones or other parameters are sufficient in themselves in our case to interpret a serious effect after one year. The OPLS-DA statistical method we published is one of the best adapted. For tumours and deaths, the chronology and number of tumours per animal have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Any sign should be regarded as important for a real risk study. Monsanto itself measured only 10 rats of the same strain per group on 20 to conclude that the same GM maize was safe after 3 months (Hammond et al., 2004).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uld not be done with historical data first, the comparison is falsified, thus 50 rats per group is useless   统计分析不应该先做历史数据,用这个方法做比较研究是错误的,用每组50只动物做研究是无意义。   采纳历史数据会把健康风险评估变成研究造假,因为食谱中的材料已经受到化学污染(by dibenzo-p-dioxins and dibenzofurans (Schecter et al., 1996)和汞污染(Weiss et al., 2005),镉污染,铬污染等,污染的程度足以改变动物肝脏和肺脏的基因表达,足以扰乱基因分析(Kozul et al., 2008)。以往的食料中还发现农药和增塑剂污染,污染来自箱笼或者水(Howdeshell et al., 2003)。历史数据也有来自可能食用了转基因的动物,很多地方的鼠粮中的确发现了转基因成分。这一切都与污染水平相关,我们已经在实验大鼠和对照组大鼠中检测到这些问题。   The use of historical data falsifies health risk assessments because the diet is contaminated by dibenzo-p-dioxins and dibenzofurans (Schecter et al., 1996), mercury (Weiss et al., 2005), cadmium and chromium among other heavy metals in a range of doses that altered mouse liver and lung gene expression and confounds genomic analyses (Kozul et al., 2008). They also contained pesticides or plasticizers released by cages or from water sources (Howdeshell et al., 2003). Historical data also come from rats potentially fed on GMOs, some animal pellets in the world do indicate that. All that corresponds to the contamination levels for which we have detected some effects in our treated rats versus appropriate controls.   在历史数据中,2年SD雌性大鼠罹患乳腺纤维瘤的为13%~62%(Giknis, 2004),但在我们的实验中对照组的发病率要低得多,这才是真正的对照,而我们的实验鼠发病率比对照组高很多,这使得我们的研究结果有显著性。动物的死亡率也是这样。   2-year historical data mammary fibroadenoma rate from Charles River SD females ranged from 13 to 62% (Giknis, 2004). We obtain a lot less in our controls, the real comparators, a lot more in treated rats. This makes our results significant, like for deaths.   Double standards 双重标准   遵循同一个逻辑把塞拉利尼的实验和孟山都公司的实验做一对一的比较,如果前者被认为不足以显示危害,那么后者也不能认为证明了安全。   A factu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rat feeding trial by the Séralini’s group and the Monsanto trials clearly reveals that if the Séralini experiments are considered to be insufficient to demonstrate harm, logically, it must be the same for those carried out by Monsanto to prove safety.   以往的研究发现凡是显示转基因农作物有负面效果的,都会被监管者从实验到统计方法做严格的重审,凡是声称转基因农作物安全的研究,都被照单接受。只要是没有报告负面效果的研究,都被接受为“安全”的证明,无论他们的研究方法有何种不足(被认为无关紧要)。   Basically, all previous studies finding adverse effects of GE crops have been treated by regulators with the attitude: only those studies showing adverse effects receive a rigorous evaluation of their experimental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while those that claim proof of safety are taken at face value. All studies that reported no adverse effects were accepted as proof of safety regardless of these manifest (but deemed irrelevant) deficiencies of their methods.   来自(Snell et al., 2012) 的一份文献概览研究可以说明这个倾向。如作者在摘要中这样说,“在这里的24项研究的结果都不建议存在任何健康危害问题…”即所有被审阅的研究都被按“票面价值”被接受和通过了。然而在文章中却指出,研究报告的作者们留下了无数缺陷,同他们指责塞拉利尼论文的问题类似,或者更严重。例如24篇中16篇(67%)文章没有交代对照组饲料是否与实验用的饲料属于同基因品种(他们的解释只是“没有采用”)。许多篇文章连讨论所用的方法都没有介绍。此外还有其他被指出的缺陷。   The review by (Snell et al., 2012) illustrates this issue. In the abstract, the authors state Results from all the 24 studies do not suggest any health hazards – taking all those studies at face value. Yet in their review, the authors find numerous weaknesses of similar or greater severity raised for the Séralini group's paper. For example, of the 24 studies they evaluated 16 (67% of all studies) did not mention using the isogenic line as control (interpreted as having not used them), many did not describe the methods in any detail, and according to the reviewers had other deficiencies too.   基于完全相同的原因,FCT应该把Hammond 等人关于耐受农达转基因玉米的那些论文全都撤回。那些论文貌似都是真正的科学讨论,发表它们只是为了给孟山都提供权威证据。   FCT should retract the Hammond et al. paper on Roundup tolerant maize for all these reasons, published for Monsanto’s authorization, or consider that each of these papers is part of the scientific debate.   References 参考文献   Gamez, R., Noa, M., Mas, R., Mendoza, N., Pardo, B., Menendez, R., Perez, Y., Gonzalez, R.M., Gutierrez, A., Marrero, G., Goicochea, E., Garcia, H., Curveco, D., 2007. Long-term carcinogenicity of D-003, a mixture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acids from sugarcane wax, in Sprague Dawley rats: a 24 months study. Food Chem Toxicol 45, 2352-2358.   Giknis, M.L.A.a.C., C.B., 2004. 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 Compilation of spontaneous neoplastic lesions and survival in Crl:CD (SD) rats from control groups.   Hack, R., Ebert, E., Leist, K.H., 1995. Chronic toxicity and carcinogenicity studies with the insecticide endosulfan in rats and mice. Food Chem Toxicol 33, 941-950.   Hammond, B., Dudek, R., Lemen, J., Nemeth, M., 2004. Results of a 13 week safety assurance study with rats fed grain from glyphosate tolerant corn. Food Chem Toxicol 42, 1003-1014.   Hammond, B., Lemen, J., Dudek, R., Ward, D., Jiang, C., Nemeth, M., Burns, J., 2006a. Results of a 90-day safety assurance study with rats fed grain from corn rootworm-protected corn. Food Chem Toxicol 44, 147-160.   Hammond, B.G., Dudek, R., Lemen, J.K., Nemeth, M.A., 2006b. Results of a 90-day safety assurance study with rats fed grain from corn borer-protected corn. Food Chem Toxicol 44, 1092-1099.   Howdeshell, K.L., Peterman, P.H., Judy, B.M., Taylor, J.A., Orazio, C.E., Ruhlen, R.L., Vom Saal, F.S., Welshons, W.V., 2003. Bisphenol A is released from used polycarbonate animal cages into water at room temperature.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111, 1180-1187.   King-Herbert, A.P., Sills, R.C., Bucher, J.R., 2010. Commentary: update on animal models for NTP studies. Toxicol Pathol 38, 180-181.   Klimisch, H.J., Deckardt, K., Gembardt, C., Hildebrand, B., Kuttler, K., Roe, F.J., 1997. Long-term inhalation toxicity of N-vinylpyrrolidone-2 vapours. Studies in rats. Food Chem Toxicol 35, 1041-1060.   Kozul, C.D., Nomikos, A.P., Hampton, T.H., Warnke, L.A., Gosse, J.A., Davey, J.C., Thorpe, J.E., Jackson, B.P., Ihnat, M.A., Hamilton, J.W., 2008. Laboratory diet profoundly alters gene expression and confounds genomic analysis in mouse liver and lung. Chem Biol Interact 173, 129-140.   Minardi, F., Belpoggi, F., Soffritti, M., Ciliberti, A., Lauriola, M., Cattin, E., Maltoni, C., 2002. Results of long-term carcinogenicity bioassay on vinyl acetate monomer in Sprague-Dawley rats. Ann N Y Acad Sci 982, 106-122.   Séralini, G.E., Clair, E., Mesnage, R. Gress, S., Defarge, N. Malatesta, M. Hennequin, D. Spiroux de Vendômois, J. (2012) Long term toxicity of a Roundup herbicide and a Roundup-tolerant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 Food and Chem. Tox. 50:4221-4231   Séralini, G.E., Mesnage, R., Defarge, N., Gress, S., Hennequin, D., Clair, E., Malatesta, M., Spiroux de Vendômois, J. (2013) Answers to critics: why there is a long term toxicity due to NK603 Roundup-tolerant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 and to a Roundup herbicide. Food and Chem. Tox. 53:461-468   Schecter, A.J., Olson, J., Papke, O., 1996. Exposure of laboratory animals to polychlorinated dibenzodioxins and 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s from commerical rodent chow. Chemosphere 32, 501-508.   Snell, C., Bernheim, A., Berge, J.B., Kuntz, M., Pascal, G., Paris, A., Ricroch, A.E., 2012. Assessment of the health impact of GM plant diets in long-term and multigenerational animal feeding trials: a literature review. Food Chem Toxicol 50, 1134-1148.   Voss, C., Zerban, H., Bannasch, P., Berger, M.R., 2005. Lifelong exposure to di-(2-ethylhexyl)-phthalate induces tumors in liver and testes of Sprague-Dawley rats. Toxicology 206, 359-371.   Weiss, B., Stern, S., Cernichiari, E., Gelein, R., 2005. Methylmercury contamination of laboratory animal diets.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113, 1120-1122.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167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打人,还是找抽?】:孟山都 vs. 张辰宇
zguangbin 2013-11-12 16:25
南京大学的张辰宇教授是国内生命科学领域少有的、有自己独创概念的学者,其主要的工作都集中在miRNA方面。关于miRNA的介绍很多,这里不做科普。10年的时候,张教授课题组发表了两篇看起来没有什么关联的论文: 1.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RNAs in raw milk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of lactation, commercial fluid, and powdered milk products . 2. Secreted monocytic miR-150 enhances targeted endothelial cell migration . 这两篇文章都挺有意思,第一篇发在Cell Research上,讲的是从牛奶,不管是哺乳期、商业化的牛奶,或者是奶粉里,都是可以鉴定出miRNA。第二篇发在Molecular Cell上,讲的是miRNA能够被microvesicles (微泡,MVs)包裹,从而释放到血液里,或者是循环系统里,成为circulating microRNA,并且可以从血清里检测到。我记得10年底的时候去天津参加一个会议,当时张老师讲自己课题组的最新进展,刚讲完会场就炸了锅。大家的态度是:第一,很有趣;第二,不靠谱。很多人当时就讲,你知道课本上都写啥了吗?RNA分子不稳定你看过书了吗?张:...对啊,书上写的是RNA不稳定,但问题是我这个miRNA很稳定啊,你拿金箍棒敲,你拿三味真火烧,照样稳定。全场哗然,已经有人狠不得跳上讲台指着张的鼻子说:你丫这就是伪科学!咱搞蛋白质的,对DNA和RNA不熟,看着这热闹的场面无动于衷,问边上的王文老师,说这帮人吵啥呢?咋吵的这么起劲?王老师鄙视我,说你小子没文化,人家这东西太有意思了,要是真的那都可以拿诺贝尔奖了。我说哪有那么夸张,不过话说回来,RNA不稳定这个好像连火星人都知道吧?张怎么可能从牛奶里鉴定出miRNA呢?王老师非常小心的看看周围,确定大家都在吵架,然后悄悄告诉我,说这个其实不算啥,他们还做了水稻,人吃了水稻血液里也能检测到水稻的miRNA,所以...我当时震惊的嘴巴张的大大的,半天才反应过来:这靠谱不?王老师很肯定的点头:张做东西非常扎实,估计应该是真的。我说那不对吧,这么大的发现如果是真的,怎么不发NCS?王老师摇头,说中国人做点儿新东西有多难?你看我,水稻卖的这么艰难还没卖出去。张当时投NCS都不收的,说是不相信,最后只好投CR。第二篇也是投NCS不收,只好上的MC,老外对咱有歧视呗。 于是,不出意料的,2010年张的研究组在Cell Research继续发表了一篇看上去没有多大意思的论文: 3. Exogenous plant MIR168a specifically targets mammalian LDLRAP1: evidence of cross-kingdom regulation by microRNA 关于这篇论文的解读,网上有不少资料,比如 科学松鼠会 ,和 蒋高明前辈的博客 等等。大概的意思是,第一,中国人的血液里能够稳定的检测到水稻的miRNA,表明植物的miRNA可以进入人体的循环系统里;第二,在喂养了植物性饲料的小鼠、大鼠、牛、马和羊的血清里同样可检测到植物的miRNA;第三,来源植物的miRNA可占到哺乳动物总miRNA的5%,并且某些miRNA的浓度能达到哺乳动物miRNA的平均表达水平;第四,植物的mir168a可以通过下调LDLRAP1的表达水平,从而导致低密度脂蛋白(LDL, 这玩意儿高水平表达好像是跟高血压有关)的表达上升,喂食物之后LDLRAP1的表达显著下降;第五,植物miRNA可以穿过肠道屏障,可能是被包裹在微泡里然后进入循环系统。所以,第一, 我们吃进去的不见得只是materials,也可能包含information ;第二,没准吃什么像什么哦,哈哈 。 你要觉得这就结了,那你就错了。CR是个很有意思的杂志,之所以有意思,是因为其常务副主编李党生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人,必杀技是:快速发表。很多人问过李,说你怎么都不peer review就发表论文啊?党生答:呃,在Cell那会儿干习惯了,我有peer review啊,只不过确实好的东西,审不审没有太大意义,找个专家给看看,没大问题先发了再说喽。快速发表有多快?这篇文章2011年8月11日投稿,8月23修回,8月26日发表,总共15天。当然这不算快,头天收,第二天修回,第三天收稿这种事儿CR也干了不少。大牌编辑嘛,靠眼力吃饭的。这篇文章发出来自然是够轰动的,可是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党生估计琢磨着还不够乱,于是邀请法国学者写了篇亮点论文: 4. Ingested plant miRNAs regulate gene expression in animals 亮点嘛,自然要夸夸这篇文章,然后谈谈这个工作有意义啦,值得继续深入啦,植物这么多miRNA,有多少可以调控宿主啦,另外,植物的miRNA会不会影响肠道菌群啦,等等。要是在此打住那也就得了,关键是最后一段:基因修饰生物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GMO) 拿到市场上来,这些转基因食品在消化道里会咋样啊?比如,朊病毒 (prion), 这东西有危险哦,那么RNA有啥影响? 得,本来转基因就够乱的了,光转进去那个基因有没有问题就已经吵翻天了,在google里搜:孟山都滚出中国,能返回14,200 条结果;搜:孟山都滚出台湾,返回11,600 条结果;搜:孟山都滚出欧洲,居然也返回22,800 条结果。光纠结这个基因啊,蛋白质啊,孟山都已经很头大了,好嘛,现在你张教授唯恐天下不乱,居然又弄出个miRNA!是可忍孰不可忍啊,孟山都的人6月10日向BMC Genomics投了篇论文: 5. Analysis of plant-derived miRNAs in animal small RNA datasets 孟山都这篇文章的思路还挺巧妙:你不是说人和哺乳动物里能有植物的miRNA吗?那好,我就看看已有的小RNA测序数据里,是不是能检测到植物的miRNA?结果...真给他检测到了,当然只存在于部分样本里,比例是0.053%~0.456%,最高值与张的结果差不多一致 (这篇文章的Table 1)。这我就看不明白了,您这唱的是哪出啊?你要批人家的是错的,你验证人家结果干啥?难道是卧底?Table 1的结果白纸黑字的,这个赖不掉了,怎么办呢?孟山都有办法,做虫子实验,给虫子喂植物,测小RNA的序。测完发现,没有植物的miRNA。因此推测,这个植物的miRNA啊,其实就是个污染。 约翰霍普金斯的人也跳出来打抱不平了: 6.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and droplet digital PCR for plant miRNAs in mammalian blood provide little evidence for general uptake of dietary miRNAs: Limited evidence for general uptake of dietary plant xenomiRs 要不怎么说约翰霍普金斯的人有水平呢,上来先提了个概念xenomiR,说张做的是这个,你瞧瞧,美国大学的水平就是高啊,这概念总结的多好?没准过若干年张拿诺奖就靠这个了。然后是重复张的实验,结果很搞笑,那就是有的能重复出来,有的重复不出来,结论就是重复性不咋滴。这个我看着要内牛满面了:大哥,你没重复出来那是你实验技术不过关好吧?NCS上的所有paper,我实验室随便找个学生来重复,保证重复不出来(这不废话吗,搞计算的咋重复实验?),那能说明NCS的paper都是假的?由此可见,名牌大学的实验技术也真是该提高一下了。要不张教授开个培训班,让约翰霍普金斯的人来好好学学基本的实验技术? 按理说,原创的发表了,吹捧的也吹捧过了,不爽的也质疑了,凑热闹的也成功娱乐了,完了吧?No, no, no, 这只是开始。张的文章发了,现在google的引用144次,孟山都的文章9次,约翰霍普金斯的呢,呵呵,1次,您瞧瞧,是不是完美的体现了酱油的本色?这回孟山都真的是彻底气炸了肺:这都什么世道啊?为啥张的引用比我的高这么多呢?张有我钱多吗?张有我势力大吗?看哥们我怎么收拾这小子。于是,这就是11月8日NBT上的打架: 7. Lack of detectable oral bioavailability of plant microRNAs after feeding in mice 孟山都的工作以Correspondence的形式发表(这个估计是不需要评审的)。要点有:第一,他们做了三组动物实验,synthetic chow的食物里无植物,balanced rice chow的食物里包含40.8%的大米,rice chow的食物里包含75的大米,然后是测序,的的确确能测出植物的miRNA,但是读段数非常少,张的论文里说最高的能达到~2000RPM,孟的最多也就44RPM。所以,张的数据有问题,这些植物miRNA很有可能是污染;第二,用RT-PCR验证不出来血清里存在植物的miRNA;第三,喂养大米的chow的的确确发现LDL的表达升高(我靠,又来!你究竟是不是卧底啊?没事儿你老证实人家的工作干啥的?你要收拾人家能不能专业点儿?),但是呢,这有可能是因为吃这些缺乏胆固醇的食物,需要体内胆固醇的释放,所以LDL的表达就会升高。 NBT也真凑热闹,专门配发了个Editorial: 8. Receptive to replication 说这个吧,咱NBT是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杂志,发文章一定要讲novelty,研究结果如果是null或者是阴性的,咱一般不发(啥意思?难道孟山都做的是null?) 为啥要发孟山都的文章呢?对啊,我也纳闷啊,你为啥发这玩意儿呢?别激动哈,大家没说你收孟山都的钱,千万别激动。结果NBT的编辑激动地洋洋洒洒扯了半天,意思就是这个问题很重要,因此重复性的验证很有意义。这就搞笑了,中国人做个东西,老外来重复就有意义,NCS上一天到晚被撤稿的,那是中国人啊,还是老外啊?怎么就没看见NBT发批评的文章呢?当然喽,NBT还不忘顺带抽CR一巴掌,说孟山都的人did submit这篇文章到CR,但是被告知it is a bit hard to publish a paper of which the results are largely negative (大部分结果为阴性的论文很南发表)。您瞧瞧,是吧?国内的杂志多不像话,人家这么重要的工作,CR就给拒了,还是NBT慧眼识珠,收了。英明神武啊。 到这里故事可以结束了是吧?简而言之就是张发了篇文章,孟山都气不过,上去一脚没踢着,气火了接着一巴掌抡上去,完了NBT在一边鼓掌说哇塞打的好帅啊。张被彻底KO,对吧?呵呵,我只能说,故事还没完。这个世界告诉我们:第一,你要抽别人耳光,技术、力度和动作要专业、精确;第二,要抽人请自己上,酱油终归是个酱油,没用处的。所以,张二话不说,丢出个回复: 9. Reply to Lack of detectable oral bioavailability of plant microRNAs after feeding in mice 上来自然要谦虚谦虚啦,说啊,这个这个,咱这个东西肯定得往下做喽,真做清楚了哥们早拿奖了,还用着跟你瞎白乎?完了就开始评论,这个吧,第一,这篇文章的测序方法是有问题的。植物的miRNA跟动物不大一样,一般3‘端有2′-O-methyl的修饰,会降低连接的效率,所以做植物miRNA测序,一般要先氧化一下,不然测出来的序不靠谱。你看,这篇文章即使直接测大米,也就测出1000多个读段,这怎么可能哩?搞植物的请站出来说句话,您测个水稻的miRNA组就只能测出个1000个读段?最起码也是百万以上啊。另外,搞植物的人有结果的,测大米的miR156和miR168怎么测都在10000RPM以上,你总共测出1000个读段,估计是不知道植物的miRNA跟动物的不一样,这个可以理解,做学问嘛,你不懂我可以教你。OK,这部分的意思就是,孟山都的方法不靠谱;第二,你说你RT-PCR验证不出来血清里存在植物的miRNA,这是因为你选的内参不合适,你弄一个表达超高的线虫miRNA做内参,这啥看不见啊。内参要选合适的。得,RT-PCR技术不过关啊(很纳闷哦,RT-PCR有这么难吗?);第三,你都说LDL水平会升高了,你恐怕得做更多的实验,来表明LDL水平的升高的的确确与miR168无关。 瞧见没?这才是咱中国顶级学者的风范。想抽我?找抽的吧!你测序方法不对,RT-PCR有问题,结果不扎实,踩着西瓜皮讨论,这不是找抽,这是干啥的? 这事儿还没完呢,NBT这不是批评CR不收别人文章吗?党生不干了,电话里说,这事儿是我处理的,经过是这样的:第一,孟山都从来没有正式投稿,就写了个pre-submission,我一看标题就感觉这个结果太preliminary;第二,这篇文章通篇都是negative结果,这怎么收啊?每个人都送negative结果到我这里来,说做不出来就能发?所以根据这两点,党生回复,意思就是你这个结果太preliminary啦,而且都是negative结果没法发。李老师说,当然喽,他这是pre-submission嘛,又不是正式投稿,就一个摘要,那我只能根据他这个摘要做判断,他如果投全文,没准我会给送审,但我也不能保证他发表。这就是CR”拒收孟山都论文的经过。当然话说回来,即使投了全文,以党生的经验估计也能判断出基本的问题,所以还是会拒收。很正常,无论你发表新的东西,还是批评别人的工作,都要扎实,二半吊子混不过去的。 最后,第一,咱做蛋白质的,DNA/RNA这块儿基本上不懂,有基本概念说错的不妨指出;第二,这些文章内容都挺多,咱也只能挑重点讲讲;第三,咱就凑个热闹,您瞧拳来脚往的多有乐趣;第四,真要打人,技术得过关啊;第五,张老师这通回抽,啧啧,角度、力度、技术、力量、速度,木得挑剔啊! 总结: 张:欢迎踢场哈! 孟:我踹! 约翰霍普金斯:呃,看准点儿成不? 孟:我打! NBT: 哇,帅呆了!酷毙了! 张: 都提醒你看准了好不?算了,看我的吧... 孟:pia...(被动) 党生:诸位诸位,啥事儿这么想不开啊?哎哟,赶紧拨120,有人躺了... ======================================================================== 补充个说明吧。 1. 别丫的找抽拿我这篇博文来挺转和反转,好好的一个科学发现别糟蹋,主要意义我在7楼的评论里讲过了。 2. 这事儿吧,其实就是老外看中国人有原创的工作眼红,千方百计想贬低中国人的工作,这种事儿各位难道遇到的少了?学学张教授的经验有好处。 3. 做科研要扎实,基本功要过硬。 4. 想打人之前先掂量掂量,别没揍成反被人抽大嘴巴子。 5. 这回真的是:打得好! 修改:2013.11.12,不好意思,搞错了俩小问题,一个是CR的收稿时间是2011年,不是2012年;另一个是mir168a的靶是LDLRAP1,不是LDL。LDLRAP1水平的下降导致LDL的上升,所以党生笑着说大米吃多了未必是好事。先说明哈,我也纳闷中国人血脂高吗?所以这部分我持保留态度。特此修正。 引自: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04304-740945.html 上一篇: 恒大是冠军! 下一篇: 【附】:张教授回信
207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基因成分在20年前已经大规模进入我国居民的食物链了
热度 2 jiangming800403 2013-11-11 22:29
实际是只有棉花才是我国唯一大规模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不要说棉花不是食物,棉籽是我国第四位的油料和蛋白饲料,年产量大约有几百万吨,棉籽油产量在100万吨以上,大约占食用油消费量的1/20,前些年的比重更高。bt毒蛋白成分在近20年前已经大规模进入我国居民的食物链了,即使不进口美洲大豆,我们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吃到转基因植物油。 我们已经吃了20年的转基因植物油,谁都没有大惊小怪,何苦今天要对转基因作物耿耿于怀,除之后快呢!阴谋论啊,阴谋论。 最近几年有两本著名的阴谋论的书,一本是《货币战争》,一本是怪杰何新先生的《统治世界》,但是不论是罗斯柴尔德银行还是共济会都不可能控制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孟山都只是一个生物化工企业,还有先锋、先正达、拜耳生物,这些企业都是在商言商,商人的本性就是逐利,没有谁要统治世界。 现代分子学研究认为:地球人上所有的人都源于十几万年前非洲的一个共同的老祖母(当然似乎中国考古界和古生物界似乎不太相信,其实我也不信),没有任何民族对特异的病原体免疫,而且几千年来,特别是地理大发现以来,欧罗巴人已经与有色人种发生混血,任何大规模生物战争的图谋,无异于潘多拉的盒子,最终将反噬自己。而且即使共济会想搞生物战争,用转基因主粮的办法也似乎太慢,笨死了。 当然几百年来西方殖民者用火枪和圣经征服世界的过程,不仅是传播福音,也是大规模传播病菌的过程。将流感、天花、肺结核与鼠疫由旧大陆带到了新大陆,使与世隔绝上万年的印第安人险遭灭顶之灾。同时,又将新大陆的梅毒、烟草与可卡因传播到世界各地。世界瘟疫——艾滋病,也是因为此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才由仅在非洲中部猿群中流行的病毒扩散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 阴谋论的担心,把篱笆扎起来的主张,其实还是因为不自信。但是真的扎起篱笆,苍蝇蚊子就无法飞进来了吗?我们也曾经试图将艾滋病毒挡在国门之外,结果呢? 如果说是阴谋论,艾滋病更像是阴谋论。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特别是南部非洲,艾滋病的流行一定程度上已经抵消了高出生率。当然,欧美白人也是艾滋病祭坛上的牺牲品,包括战后法国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的福柯。就是那个说过“女性解放的标志是取消强奸罪”的哲学家(他当然不是支持性侵,只是认为强奸与一般的人身侵害没有根本性的不同)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170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转基因神话及其破产
热度 5 xie44025 2013-11-4 12:44
起底孟山都拷问转基因 苑天舒 《 中华读书报 》( 2013 年 10 月 30 日 09 版) 《孟山都眼中的世界———转基因神话及其破产》, 玛丽 - 莫尼克·罗宾著,吴燕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3 年 8 月第一版, 55.00 元 编者按 : 关于转基因的争论自其诞生以来从未止息,近期则特别地激烈和热闹,几乎每天都有相关新闻占据媒体的重要位置。支持的一方一会儿上书高层,一会儿带头试吃,以争取从高层到民众的支持 ; 反对的一方也毫不示弱,通过媒体、网络发出声音,影响着舆论的风向。由于转基因事涉复杂,公众缺乏起码的知识和判断力,往往被这种争论搞得晕头转向,无所适从。然而,由于这一问题事关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以鸵鸟心态去面对并不明智。这就需要我们尽可能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增强独立的判断力。在此,我们谨向大家推荐《孟山都眼中的世界———转基因神话及其破产》一书,通过这本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的著作,我们至少可以对反方的观点和论据获得较为系统的了解。 转基因技术带不来农业增产 至少从 2004 年转基因大豆“轰开”了中国国门起,国人餐桌上的转基因食品就越来越多了。到明年,转基因食品进中国就要 10 年了。因为种种原因,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就一直没有能够认真地让公众在大众媒体上展开讨论。但关于转基因,实在有太多的隐秘和问题,需要在阳光下晒一晒。 今年 9 月份,上海交大出版社出版了《孟山都眼中的世界》,这是根据法国独立电视制片人玛丽 - 莫妮卡·罗宾的电视调查纪录片以及基于电视采访所取得的调查结果完成的同名著作。在这本书中有一节“生物技术隐匿的背后”,其中有一位美国的农学家罗杰·艾尔莫尔与他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的同事们于 2001 年发表了一个研究,他说 : “我们花了两年时间在四个不同地点进行了这项研究,这是因为我们从美国多个州收到的资料显示,转基因大豆产量比相应的传统大豆品种产量低”,“我们的研究结果证实,产量至少降低 5% ”。原因是转基因对农作物的扰乱,导致了“产量抑制现象”。 今年 7 月份,在北京举办的一次关于转基因问题国际研讨会上,有 10 几位来自国外的科学家发言,其中有一位来自坎特伯雷大学的生物学家杰克·海尼曼教授,他任职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负责撰写关于转基因流动的研究报告。海尼曼教授展示了一张从 1962 年至 2012 年西欧传统农业的农作物和美国转基因技术下的农作物产量增产曲线图,从图上可以看到,转基因技术并没有比传统农业技术更使得农作物增产,不仅如此,在使农作物增产上,转基因技术甚至还逊色于传统农业技术。既然转基因技术没有给我们带来农业增产,那么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 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 《孟山都眼中的世界》中记录了“ L —色氨酸事件 : 一种奇怪的致命流行病”。“ 20 世纪 80 年代末,数千美国人患上了一种神秘的疾病,由于这种疾病的所有受害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病症即肌肉痛,这种病被命名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症’”。病人会出现一连串的病症,“水肿、咳嗽、皮疹、呼吸困难、皮肤硬化、口腔溃疡、恶心、视觉以及记忆问题、脱发以及麻痹”。该病是日本昭和电工株式会社制造的一种产品引起的。这家日本公司在生产中“将一种基因插入细菌内部,经发酵后从细菌中提取一种物质”,但是随着基因构建的逐渐改变,到了 1988 年 12 月生产的菌株被发现“包含有 5 种不同的外源基因和大量的杂质”。这个事件中有至少 37 人死亡,超过 1000 人瘫痪。 1992 年,昭和电工“向逾 2000 名受害者支付了超过 20 亿美元的损害赔偿”。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 (FDA) 于 1991 年决定禁止 L —色氨酸的销售。 这个事件令人深思,正像《孟山都眼中的世界》书中所引述的杰弗里·史密斯在其《转基因赌局》中强调的那样 : “辨识该流行病花费了数年时间。它最终被发现只是因为它是一种罕见、急性的疾病,迅速发病,且根源是唯一的。如果这四个特征之一缺失,该疾病可能就绝不会被发现。同样,如果转基因食品中所包含的成分将导致不良反应,问题及其根源也可能无法发现。” 《孟山都眼中的世界》中记录了在意大利乌尔比诺大学的一个实验。乌尔比诺大学是成立于 1506 年的一所历史悠久的公立大学。实验是“一项关于转基因大豆影响的研究……重复孟山都 1996 年所进行过的毒理学研究”。研究人员曼努娜·马拉泰斯塔和她的研究小组一起“给一组老鼠喂以平常吃的食物 ( 对照组 ) ,另一组所喂的食物相同,但添加了抗农达大豆 ( 实验组 ) ”。农达是美国孟山都公司生产的一种除草剂,抗农达大豆是孟山都公司通过转基因技术培养的一种具有抵抗农达除草剂的大豆品种。马拉泰斯塔告诉《孟》书作者她的实验结果是,“观察到统计上的明显差异,尤其是在喂以转基因大豆的老鼠的肝脏细胞核上。所有迹象看起来都表明肝脏具有更高的生理活性。我们在胰脏和睾丸的细胞中也发现了类似的变化”。“更高的生理活性”意味着肿瘤的迹象。但是这个实验没有被允许继续下去,马拉泰斯塔因为这个实验受到巨大的身心创伤,她被迫离开了工作十余年的乌尔比诺大学,她说这全都是因为她做了这个关于转基因大豆影响的实验,“有关转基因生物的研究是一个忌讳的话题”。 “不要和孟山都作对 ! ” 《孟山都眼中的世界》提到了著名的“普兹泰教授事件”。现年已经过了 80 岁的阿帕德·普兹泰博士年轻时在英国伦敦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之后他“进入了享有盛名的洛维特研究所,该研究所被认为是欧洲最好的营养学实验室”。普兹泰博士是专攻植物血凝素研究的,他的专业水平使得他在学术界享有盛誉。植物血凝素是存在于某些植物中的一种蛋白质,具有杀虫功能。有的植物血凝素对哺乳动物有毒,有的则无害,比如雪花莲中的雪花莲凝集素就是对哺乳动物无害的。 1995 年,洛维特研究所提出与到了退休年龄的普兹泰博士续约,“并让他领导一个由苏格兰农业、环境与渔业部资助的研究项目”。这个项目是研究插入雪花莲凝集素基因的马铃薯对小白鼠的影响。他们用自然状态下产生的雪花莲凝集素喂食小白鼠,即使小白鼠吸收了超过转基因马铃薯产生的雪花莲凝集素 800 倍的剂量,小白鼠也是安全的。但是在用转基因马铃薯喂食的小白鼠身上出现了“大脑、肝脏以及睾丸发育较慢,并有萎缩组织,尤其是胰腺和肠”,“还观察到胃部细胞增生,这是令人担忧的,因为它会助长由化学产品所引起的肿瘤的发育。最后,胃部免疫系统过度活跃,这表明老鼠机体将转基因马铃薯当作异物来处理”。英国广播公司 1998 年 8 月 10 日《世界在行动》节目报道了普兹泰博士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巨大轰动。在节目中普兹泰博士说了一句至今都有深刻影响的话 : “作为活跃在这一领域的科学家,我认为将英国公民当做实验室动物是不公平的。” 但是“这几句有关转基因生物的话毁掉了阿帕德·普兹泰的职业生涯”。两天后,“普兹泰被处以‘言论禁止令’———一项关于新闻传播的禁令———的处罚……一场可悲的混淆视听的行动由此开始了,该行动意在诋毁普兹泰的声誉,并以此对他做出警告”。 1999 年 5 月 22 日,在巨商、政要、科学界傀儡联手打击普兹泰的时候,“世界最享有盛名的科学杂志之一《柳叶刀》”决定要说话了,该刊社论强调 : “政府在批准这些 ( 转基因生物 ) 产品之前,应当强制要求它们接受严格检验,以评估其对公共卫生的影响。”该刊宣布它将发表普兹泰和斯坦利·伊文的研究,但是“距离该文发表还有四天的时候”,一场针对《柳叶刀》和其主编查理·霍尔顿的攻击与威胁又开始了。这是一场从孟山都公司到美国、英国领导人都卷入的事件,这个事件或许在未来书写科学史的时候会被永久记录。 “转基因”的后台为何这么强大呢 ? 孟山都公司是美国最大的转基因生物技术公司,它是著名的“旋转门”的捍卫者。孟山都公司的人“旋转”到政府要害部门任职,政府官员“旋转”到孟山都公司任职。例如 : 美国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曾经是孟山都一个子公司的 CEO; 美国农业部长安·维尼曼曾担任孟山都下属公司的董事。“旋转门”的转动 : “首先是从白宫到孟山都。例如,克林顿总统的前助理、政府间事务主任玛西亚·海尔, 1997 年被任命为孟山都公司国际政府事务主任” ; 美国环保局的前局长、副局长后来都曾到孟山都公司任职副总裁或董事。接着是从孟山都公司到美国政府部门或政府间组织 : 玛格丽特·米勒从孟山都到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莉迪亚·沃特里特到环保局,前企业法律顾问鲁弗斯·耶克萨被任命为世界贸易组织美国代表,抗农达大豆发现者、曾任孟山都副总裁的罗伯特·弗雷利被任命为美国农业部技术顾问…… 孟山都的“辉煌”史 我们简要地看一看孟山都公司的“辉煌”史 : “自 1944 年起,孟山都公司大规模地投入滴滴涕的生产。其时,它与五角大楼军方的关系正变得极其特殊 : 事实上, 1942 年,孟山都的研究主管查理斯·托马斯就受莱斯利· R ·格罗夫斯将军之邀参与一向顶级机密的项目,它将导致现代最大的一次人类生态灾难。该项目名为‘曼哈顿计划’,其目标就是尽快制造出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查理斯·托马斯领导下的孟山都化学家们则负责分离,然后提纯钚和钋。战后查理斯·托马斯担任孟山都副总裁。 美国军方臭名昭著的“牧工计划”就是在越战期间,美国空军在越南南部大规模播撒落叶剂,从而引起了严重的公共卫生与生态后果。两年之内,越南南方落叶剂播撒区“ 90% 的树木与灌木丛尽数被毁”,航拍平面图显示“茂密的植被被撕开了一个阔达数千米的口子”。从 1962 年开始到 1971 年,有 8000 万升落叶剂被倾倒在越南 330 万公顷的森林和土地上,其中有相当于 400 千克的纯二恶英。哥伦比亚大学 2003 年的一项研究表明, 80 克二恶英溶解在饮用水系统中就能消灭一个 800 万人口的城市。这些化学战剂的主要生产者就是孟山都公司 ! 冷战中,西方国家用飞机向他们认定的“共产党”区域播撒除草剂,摧毁植物,毁掉“共产党的粮食收成”,“让敌国军队和居民陷入饥饿”。 《孟山都眼中的世界》披露的为生命注册专利事件———“转基因专利”的问题更是骇人听闻。美国 1951 年的《专利法》明确规定,“专利仅适用于机器与工业操作方法,而生物———包括植物———则绝对不可以”,因为即使人类介入了它们的生长发育,但是这些生物在这些人类行为之前就已经存在,况且,它们单靠自己就能够进行繁殖。但是美国最高法院在 1980 年做出裁决,宣布一种转基因微生物获得专利权。接着欧洲专利局基于美国的判例,承认了转基因微生物专利权,随后是植物 (1985 年 ) 、动物 (1988 年 ) 以及人类胚胎 (2000 年 ) 。 1996 年欧洲专利局向孟山都的抗农达大豆授予了一项专利权,并推而广之,“该专利对可能被嵌入这一著名基因盒的所有植物品种都适用 : 玉米、小麦、水稻、大豆、棉花、甘蔗、甜菜、油菜、亚麻、向日葵、马铃薯、烟草、番茄、苜蓿、杨树、松树、苹果以及葡萄,尽数囊括了孟山都的项目”。 下面是这项专利保护的惊人实施 : 首先,农民种的含有抗农达转基因的种子不可以是上一年收获留下来的种子,农民从此失去了祖祖辈辈自己选种和留种的权力。其次,如果农民种的非转基因农作物被风、蝴蝶、蜜蜂、小鸟等带来的转基因花粉污染,使得第二年再次播种的种子里混有转基因成分,不管知道与否,农民都将因“他们种植了转基因作物就被判有罪”。如果孟山都对某个农民产生怀疑,该农民必须提供发货单,否则孟山都便通过“侦探”、“转基因警察”闯入农民的农庄、农田去核实 ; 或者安装监视摄像机 ; 甚至孟山都的直升飞机干脆飞到他们认为有转基因成分的农田、庄园上空去洒除草剂,结果农民的田里大片的没有抗农达转基因作物的叶子变得焦枯,露出一片一片绿色的作物,这就是孟山都要的证据———他们的专利———不知从哪里混进来的抗农达转基因种子长出来的苗,孟山都据此要求农民支付高额赔偿。 1998 年有 475 起“调查”“盗用”事件,到了 2004 年,平均每年超过 500 起。美国联邦法院诉讼档案室统计了“孟山都公司针对美国农民提起的诉讼”截止到 2005 年有 90 起,孟山都获得了平均为 41 万多美元,最高达到 305 万多美元的赔偿。有的美国农民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花费了 40 万美元打官司,经过两年半,直到最后“家已经完全被毁掉了”,“再也没有力气去迎战一场结局未卜的诉讼”。孟山都有无限的资财来打官司。孟山都的一个代表所说 : “我们控制着你,我们控制着所有购买我们产品的人。”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有抗农达的植物,不管当初那轻轻的转基因花粉从哪里飘来,都是孟山都的“占领军”,从此这棵植物就是孟山都的 ! 袁隆平杂交水稻也是转基因 ? 当我在刚刚开始关注转基因问题的时候,为了确保信息来源的完整性,我对转基因的“正方”与“反方”采取了都认真倾听的态度。为此,我买了很多“正方”的出版物。例如《百名专家谈转基因》 (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 年 9 月第 1 版 ) 、《转基因 30 年实践·第二版》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年 11 月第二版 ) 、《转基因作物与我们的生活》 ( 科学出版社 2011 年 8 月第一版 ) 。此外还有“中性”的书,如 : 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图书《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监测指南》 (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组织编写,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0 年 10 月第一版 ) 、《转基因生物安全法研究》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年 6 月第一版 ) 、《大国粮食问题 : 中国粮食政策演变与食品安全监督》 (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9 年 7 月第一版 ) 。同样,“反方”的书我也在看,比如,《转基因战争——— 21 世纪中国粮食安全保卫战》 ( 知识产权出版社,顾秀林著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1 年出版的《转基因赌局》 ( 杰弗里· M. 史密斯著,苏艳飞译 ) 和《种子的欺骗》 ( 杰弗里· M. 史密斯著,高伟、林义华译 ) 。 关于“正方”科学家的文章,我在此仅举一例供大家参考和思考。在《百名专家谈转基因》“安全管理篇”,首篇文章就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陈君石的《转基因食品不构成食品安全问题》。陈君石从三个方面来论证他的观点 : “一、天然食品不等于就是安全食品” ; “二、零风险食品不存在” ; “三、转基因食品不构成食品安全问题”。文章后附了陈君石先生的简介 : 研究员,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样的论证,使得我对我们国家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疑问更加严重了。 经常听到有转基因科学家会说出这样的话 : “袁隆平杂交水稻就是转基因”,我不感到任何的可笑,而是深深的忧虑。我不知道这样的“科学家”意图是什么。为什么要故意混淆视听呢 ? 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是在水稻的种内纵向进行的,而转基因是在不同的物种间横向进行的跨越物种转移基因。明知的错误,明显的谎言,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 转基因食品进入中国人的餐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不管怎样,消费者有权知道实情,有权要求销售转基因食品时必须明确标注是否是“转基因”的。 真巧,这篇文章写作完成的今天,正好是“世界粮食日” !
个人分类: 科学伦理|2885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科普]转基因有可能毁灭人类
热度 1 冯用军 2013-10-29 23:36
网络来源:http://news.163.com/13/1029/18/9CCG2DER0001124J.html?f=resysBvalid1#apage_resys 原文标题: 国防大学教授:某支持转基因副部长曾受聘美公司 2013-10-29 18:20:56 来源: 新华网 中国只有产生更多的袁隆平,才能保卫我们的餐桌不受罪恶的美帝污染! 新华网北京10月29日电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近日在北京召开再论转基因与国家安全研讨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 习近平主席最近关于“中国的粮食安全要靠自己”,“我们自己的饭碗主要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的指示非常重要,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13亿中国人的吃饭及其安全问题,要靠一大批袁隆平式的中国农业科学家的聪明才智解决。 以下为国防大学教授朱国林在研讨会上的发言: 我参加了7月13日在北京举行的《转基因与食品安全》国际研讨会,很有感触。科学家们再三告诉在场的听众说,你们是弱势,你们没办法解决转基因,但是你们可以远离转基因,不吃转基因。当在场听众请专家对我们国家最近新批准三种大豆进口做出评估。人家回答的很简单,那是你们政府部门无知,你们的科学家撒谎,这是原话。我感到非常震撼。 长期从事生物多样性和转基因研究的法国应用生物物理化学博士阿诺德-阿波特克说,在农业技术中,科学已与商业联手,转基因农作物开发20年,讲了一个科学走错路的故事,转基因使大公司控制了食品和种子,为了天量的经济利益,对环境破坏和社会伤害置若罔闻。 生物物理学与可持续领域开拓人、著名英籍华裔科学家何美芸表示搞转基因就是制造灾难,指出转基因危害健康、破坏环境的证据已无处不在。 法国著名分子生物学家塞拉利尼复查了19种美国 孟山都转基因公司 测试的原始数据,都显示转基因对肝肾产生负面影响,而孟山都对所有这些信息进行了屏蔽隐瞒。 印度科学家范达娜-席瓦更是直言转基因是“欺骗的种子,失窃的收成”。 从事农业研究55年的美国普渡大学植物病理学教授唐-胡伯披露在广泛使用的转基因大豆中发现了可疑的新型微生物,疑似导致大量母牛流产的致病源。唐-胡伯教授说, 当后世回看我们这段历史的时候,他们会惊讶我们怎么能够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和世世代代的未来的生存安全,去接受生物技术实验,仅仅是为了迁就一家公司 。这家公司的目标是把全世界的种子都变成转基因,专利权都属于它,100%。 据公开资料显示,某副部长【可以人肉出来,看看谁是真正的卖国贼?】曾声称,3—5年保证转基因大米占领13亿人的餐桌。他从2007年6月就受聘为 美国转基因大亨杜邦公司 生物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其职责是“帮助公司在一些重大议题上形成自己的立场,并且负责审核、监督公司基于生物技术的新产品的研发、测试和商业化过程 ”。直到2012年3月,有人举报,杜邦公司才从其网站上将名字撤下,并欲盖弥彰地宣布已于2011年停止。国务院《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27条明确规定,“在企业或者其他营业性组织中兼任职务的,给予记过或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个人分类: GHCRC全球人类浩劫研究中心|153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全球最大农业转基因公司孟山都的中国图谋
lucking1974 2013-10-29 13:26
所谓的挺转院士,不过是跨国集团所利用的木牛流马,目的是将其已通过专利控制的转基因种子和除草剂推向中国市场,让腐败的农业部批准孟山都进入中国市场有所谓的民间和学术上的支撑。 原文: 全球最大农业转基因公司孟山都的中国图谋 原文链接: http://www.globalview.cn/ReadNews.asp?NewsID=24091
178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孟山都给农业部转基因大豆的全套申请文件涉嫌造假
热度 1 lucking1974 2013-10-29 12:51
看看利欲熏心国际集团和腐败误国的农业部都有那些交易: 1.孟山都给农业部转基因大豆的全套申请文件涉嫌造假: http://blog.renren.com/share/124071896/9328093093 2. 孟山都公司中文网站正在进行更新维护,为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欢迎您登录孟山都全球官方网站 www.monsanto.com 查询您感兴趣的内容。谢谢! 孟山都公司关于美国农业部(USDA)转基因小麦报告的声明 孟山都公司抗旱玉米获得中国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孟山都公司抗虫耐除草剂大豆获得中国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第四期孟山都基金中国绿色乡村河南公益项目启动20万美元帮助改善农村社区饮水条件 孟山都公司再投300万美元助力国际奖学金项目,推进育种技术创新 2013年世界粮食奖获得者傅瑞磊奖金捐建奖学金 2013BB奖学金榜单揭晓 孟山都公司荣登“全球最佳跨国公司”榜单 孟山都中国总机电话:010-58290888 3. http://www.monsanto.com.cn/about_us/china_history.htm 2007年10月 孟山都(中国)作为参展商出席了由中国农业部贸促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 2007年8月 孟山都公司全球副总裁Brett D. Begemann访问中国,分别拜会了中国商务部和农业部高层领导,希望进一步成为中国政府在农业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 2004年 孟山都公司获得中国农业部发放的抗农达基因改造大豆、两种转基因玉米及两种转基因棉花的永久性进口安全证书。 2002年-2007年 孟山都公司一次性捐助总值75万美元,帮助北京大学耶鲁中心提高科研设施和发展教育。 2001年 孟山都(中国)通过内蒙古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乌拉特前旗黑柳子乡建立了第一所孟山都希望小学,支持中国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 2001年 孟山都公司与中国种子集团合资,成立了中种迪卡种子公司。中种迪卡种子有限公司是第一家获得许可经营玉米等大田作物种子的中美合资中资企业。 2000年 孟山都(中国)棉花业务团队获得孟山都总部颁发的“全球业绩突出奖”。秉承回馈社会的公司文化,孟山都公司通过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把奖金捐出用于支持在北京周边地区种植防护林防沙治沙工程。 1999年 孟山都两位植保专家将获得的1999年度环保奖金全部捐献给“保护母亲河—绿色希望工程”,用于在河北丰宁地区植造绿色希望工程林400余亩。 1998年7月 孟山都公司在安徽省成立第二个生物技术合资企业——安徽安岱棉种技术有限公司。 1996年11月 孟山都公司与河北农业厅下属的河北省种子站以及岱字棉公司合作成立第一个生物技术合资企业——冀岱棉种技术有限公司。 1996年 孟山都为中国引入转基因抗虫棉—保铃®棉和迪卡®牌系列向日葵品种 上世纪80年代 孟山都公司开始将以农达®为代表的农化产品引入中国 1974年10月 约翰•汉勒作为美中贸易协会代表团的成员访问了北京 197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贸易代表团出访美国,当时的孟山都公司董事长约翰•汉勒先生在孟山都公司总部会见了中国贸易代表团。 1923年 孟山都公司将糖精引入中国,开始了与中国的合作
180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长期潜伏中国的方舟子,被人肉,真是身份是孟山都编内员工
热度 3 itellin 2013-10-26 22:31
一直以来,方叔叔山寨中国的大舞台上给国人的印象一直是“正直、正义,敢于同邪恶斗争,不畏权势的打假英雄”,深受国人青睐。这次方叔叔“被打”官家媒体就出现“保护方舟子就是保护文明”的口号,我很纳闷,方叔叔真的能代表中国文明吗?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看。我一直想知道方叔叔究竟靠什么为生,方叔叔住在北京,房子不错,开着一辆丰田,这在中国算是中产阶级,但肯定超过国人平均水准。可方叔叔众所周知,自己在国内根本没有工作,那么我不禁要问,方叔叔靠什么生活啊,和我一样靠妈妈赞助吗? 据方叔叔2003年7月2日自己说:“我的经济来源有几部分,第一,我有一个专利,几年前我在做研究的时候,我当时和同事们克隆了一个基因,这个基因产品和艾滋病治疗有关系,所以有药厂买了我们这个专利,每年支付一些专利费用,这些可以保证我的一些基本生活费用。第二,有时间我也给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做做咨询工作,这也有部分收入。第三,稿费也是我收入的一部分。虽然说没赚到什么钱,但是维持基本生活还是没有问题的。”我相信方叔叔不会撒谎,那么我们逐一就前三个经济来源来细究一下,看看方叔叔究竟有多少收入。方叔叔的基因专利确实卖给了一个药厂,这个药厂我费尽心思终于找到了,原来是“广东利民生物科技制剂公司”,这个公司是个私人企业,企业法人是方叔叔一个朋友的叔叔,1997年注册,资本金50万。但不幸的是这个私企于1999年底便破产,因而方叔叔说每年都有专利费收取就比较可笑了,因而专利这个收入并不能支撑方叔叔的日常生活。至于方叔叔的稿费,我们完全可以计算出来,方叔叔的打假是没人付费的,他的写书收入与报纸豆腐块的收入寥寥无几,他在《科学》杂志上所谓的论文是不存在的,这部分收入完全不够日常开销。 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方叔叔的经济来源应该是第二种给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做做咨询工作。那么这究竟是那一家美国公司?方叔叔不但从未说出是什么公司,而且从2004年起,再也不提这件事,矢口否认为美国公司服务。为什么呢? 那格格再从另一方面去研判,假如方叔叔的确没有为任何美国公司服务,众所周知,方叔叔持有“美国永久居住证”,切可以长期在美国居住。但是我查看了美国的法律,根据美国的法律规定:要保持美国永久居民(绿卡)身份,就必须每年在美国住满6个月以上,除非他是美国在华公司的正式雇员,工作场地就在中国。可是我们从未看见方叔叔每年的出入境记录,但还的确方叔叔的绿卡确实有效。那么只有两种可能,第一方叔叔的确是美国公司的雇员,第二,美国政府对方叔叔特别优待。 无论这两条那一条成立,那么方叔叔都和美国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假如是第一条,本无可厚非,但为什么方叔叔04年以后便矢口否认呢?后来我终于找到了原因,04年以前方叔叔自称是美国的一家“生物信息公司”,偶尔也说成是一家“生物技术公司”,而查遍美国的所有企业名录,并没有一家“Biotechnology company”(生物技术公司),而“生物信息公司”倒是查到了有个类似的公司,这个公司的名字叫“bioinformatics company”,翻译成中文全称应该是“生物信息学公司”,唯有这个公司和方叔叔说的雇主最相似,只是方叔叔少说一个“学”字。假如方叔叔真的受雇于“bioinformatics company”,那么方叔叔为什么不敢直面承认呢?如果我把谜底告诉大家我想就没人会奇怪了,原来美国这“bioinformatics company”----生物信息学公司就是享誉世界,一心向中国推销转基因的大名顶顶的美国孟山都种子公司,它的注册名称就是“bioinformatics company”。由此,我们就很好理解了,为什么方叔叔不敢说在这家公司任职,为什么要隐瞒这些?假如方叔叔直言不讳自己是孟山都的雇员,那么他在中国大力推销转基因还会有市场吗? 我欣赏方叔叔的打假行为,如果全社会都像方叔叔一样到处打假,我想中国的明天会更好。但问题是,假如我们利用打假做外衣,而实际上自己别有用心的为了别的目的,自己瞪眼说胡话,那么这样的打假斗士的含金量究竟有几许?方叔叔既然什么都说真话,为什么要在转基因上说瞎话? 方叔叔说美国人天天吃甜玉米,而且都是转基因,可事实上,我很简单的查看一下美国农业部公布的“2008-2009美国玉米消费布局”就可以清晰的看到,美国人食用的甜玉米只占美国玉米总量的1.8%,而且美国的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量只有85%,转基因玉米全部外销或做工业产品,而美国人食用的甜玉米只是在非转基因的15%以内。方叔叔为什么瞪眼说瞎话呢?而在全世界,转基因的危害被公认为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话题,没有任何结论,为什么方叔叔就能用“科学论据”来证明他的无害呢?难道全世界的科学家比不上方叔叔? 如果我说方叔叔是披着打假的外衣来向中国推销转基因我并没有直接依据,但很多问题令我百思不得其解,方叔叔要打某位学术作者的假,那么他需要很多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很多的论文依据,我不信方叔叔各个领域都是专家,那么是谁帮助方叔叔的?是谁提供很多资料给方叔叔?为什么方叔叔在中国“被打”,外媒就接二连三的表示遗憾?为什么时时力挺方叔叔?难道美国人真的公平自由,真的很关心中国的方叔叔?假如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假设方叔叔是美国培植的“精英”,那么方叔叔打到中医、打击地震预测,推销转基因受益者又是谁呢?如果是那样,不觉得很可怕吗? 也许我想的太多,但有个信息不得不令我去这么想,因为方叔叔以前说的雇主----美国生物学信息公司就是孟山都,而孟山都的后台则是洛克菲勒基金会,而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背后又是中央情报局,这样会不会可怕一点呢?但愿我是杞人忧天。呵呵,不管怎么说,方叔叔还是可敬可佩的,至少打假没错,至于其他目的那又另当别论。但不管怎么说,方叔叔都是个木偶,都是被操控的。有一天央视的直播节目“法律在线”就大张旗鼓的正在直播方叔叔的事情,看得出是力挺方叔叔,但是另我大感意外的是,直播节目播出到8分钟的时候,忽然被掐断,改播别的,这可是央视直播节目中前所未有的。是什么人要在央视力挺方叔叔?又是什么人一句话能叫直播节目叫停?怎样的权力斗争?两派斗争的又是多惨烈?方叔叔有遭一日会不会也是牺牲品? 我们都是草根,都是麻雀,但没必要崇拜方叔叔之类。忽然想起一个四川方言 笑话 ,说一只麻雀和一只乌鸦在摆龙门阵,麻雀说乌鸦:你是啥子鸟哦?乌鸦说:我是凤凰噻!麻雀说:哪有你龟儿子这么黑的凤凰哦?乌鸦说:你晓得个铲铲,老子是烧锅炉的凤凰噻! 为了名利熏黑良心,把自己弄成烧锅炉的,值得吗?
2904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中国农科院研究员:转基因作物能抗虫、增产是骗人的
热度 1 lxj6309 2013-10-26 14:27
博主按:转基因能不能增产,我不敢说,但指望转基因抗虫是饮鸩止渴,如果它能抗虫的话!一个基本的地球生物系统常识:地球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网链,任何一环都有它的位置;土壤活化要靠微生物,有微生物就有虫子的生存环境;虫子是进化的和变异的,所以,虫子是杀不绝的。虫子绝了,人也就快绝了! 我的一个信念:解决中国粮食问题,可以离开转基因!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也可以离开转基因!当然,如果证明转基因能做一点好事的话,也是可以用一用,但与其他技术一样,也只是其一,且不是决定性的! 2013年10月25日 22:15 来源: 新华网 http://www.ifeng.com/#_lbbrowser 原标题:佟屏亚:转基因作物能增产是骗人的! 新华网北京10月25日电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9月29日在北京召开再论转基因与国家安全研讨会。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航天科技集团、西南财经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当前我国转基因问题的性质、形势、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 习近平 主席最近关于“中国的粮食安全要靠自己”,“我们自己的饭碗主要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的指示非常重要,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13亿中国人的吃饭及其安全问题,要靠一大批袁隆平式的中国农业科学家的聪明才智解决。 以下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佟屏亚在研讨会上的发言: 我一辈子就在这个研究所从事农业科学研究。我给大家介绍一些背景材料。谁控制了种子,谁就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农业! 从2004年我就感觉到孟山都在有计划地打入中国。他有几种进入方式,最重要的是人,从企业普通员工到高管人员,从科技专家到政府官员。抓住人才能解决进入。十年磨一剑,以孟山都为首的跨国集团已经完成了在中国的转基因布局。 在跨国公司老板的眼里,中国不只是一个巨大的种子市场,也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农业基地。跨国公司把中国种业纳入全球化战略体系,成为全球化竞争赢得全局性胜利的重要环节。 一是寻求企业合作。要占据中国种业市场,首先必须与大型种子公司合作。上世纪90年代,孟山都公司率先与河北省种子公司、安徽省种子公司合资成立冀岱棉、安岱棉种公司,抗棉铃虫品种引进中国。2001年,孟山都公司与中种集团合资成立中种迪卡公司,为杂交玉米进入中国铺平了道路。杜邦-先锋公司2002年与登海种业成立先锋-登海公司;2006年与敦煌种业成立敦煌-先锋公司。借此跳板,先锋公司成功地完成了先玉335玉米在东北春播区、黄淮海夏播区和西北地区的布局。 二是开展合作研究。杜邦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合作,发挥各自在应用微生物筛选鉴定、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技术领域的研究优势,发掘有效防治重要农作物害虫的目标基因,通过鉴定新型杀虫蛋白基因促进抗虫农作物品种的研发和商业推广。先锋公司将利用分子进化、分子育种以及其他的专利性状改良技术进一步开发目标基因,并应用快速性状整合新工艺,将新性状导入高产新品种中,加快新产品的研发速度。2012年10月12日,杜邦先锋与中国农科院签署《农业基础与应用技术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在育种、农作物抗病虫害和生物技术等基础与应用技术领域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研究。跨国公司把其上游、中游和下游的机构全部转入中国,把中国作为全球化科研和种业发展基地。 三是聘任高级顾问。上世纪80至90年代,改革开放掀起科研人员留学、进修、合作研究的出国潮,受到国际咨询机构和跨国种业公司,如洛克菲勒基金会、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的资助,陆续回国的学人多数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协会学会乃至政府机构任职,有的已擢升院士、政协委员或政府官员,在国家科技政策方面有一定话语权,在社会活动中有一定执行力,甚至能左右媒体的宣传导向。跨国公司通过长期铺垫,进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或资助科研项目,或进行合作研究,或聘任为高级顾问,对加速跨国公司本土化发展,顺利建立进入政治、经济、科研决策领域的链条。 四是培养专业人员。杜邦公司在国内重点大学设立“杜邦奖学金”,覆盖全国的十多所大学,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每年投入10万美元,累计受资助大学生已达2000多名。2010年10月,通过中国农业部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启动“孟山都奖学金项目”,包括孟山都奖学金、孟山都助学金和孟山都最佳论文奖三大奖项,年度奖励金额人民币30 000元,优先资助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特别强调学生立志从事农业生命科学与相关技术领域的研发或实业。 请注意,这些感恩孟山都栽培的硕士博士陆续进入科研院所和种子企业担任要职。跨国种业公司顺利地完成中国了本土化布阵,其最终的目的是让中国的土地种满转基因种子。 五是推动转基因渗透到产业中去。由于上述链条,我们国内2011年发布了全国种子发展的意见,以及落实这个意见的规划,这个规划有三个地方把培育转基因品种的商业化写了进去。它的重点任务是加强生物技术理论方面的研究,培育转基因品种,十年当中培育若干,其中主要是水稻、玉米、小麦,其他作物一带而过。这个规划没有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就是以农业部科教司一些人为主搞的。现在每年都要下达项目。最近在进行的一个措施就是支持种子企业发展生物育种,5个亿,全国最后申报的种子公司41家,明确规定要是生物育种培育转基因品种,而且建立生物技术研究室。这41家当中多的获得1200万,少的获得600万,这都是有名单的。而且如果说到今年把这1200万花完了,滚动再给1200万,这样滚动三次。这就是稳步的在渗透,不仅是科研单位,中国的主要的水稻为主的企业都进去了。 这五项我们就可以知道跨国公司进来以后稳步地发展。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第一是有钱,都知道这十年当中由张启发带头的十位专家给原国务院负责人的一封信很起作用,240个亿就下来了。生物育种比常规育种要多出十倍上百倍的资金,有钱就好办,就能拉拢一部分人。农业部科教司有钱有权。农业部其他部门对这个问题几乎不发言,就是农业部的科教司以及农安会这是直接跟上边联系的,下边的基础是建立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还有作物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以前两个为主。我是作物科学研究所的,我们所2005年还没有研究转基因的。等到这一批钱下来以后,转基因水稻成为主持单位,玉米、大豆、稻谷都分配下来。所以现在形成了一个基础,中国农科院是转基因研究的基地。他们有个目标,这个目标是什么?就是集中搞水稻,只要进入中国水稻,孟山都就掌握了全世界的水稻。纲领就是去年和今年有人在谈的中国有十三亿人,如果要解决粮食问题必须要搞转基因。所以他的目标跟纲领是非常明确的。 为什么科研单位站出来的人不多呢?不是不多,而是不愿意站出来,我如果在位的话我也不说,因为大批的钱都在我这儿呢。 转基因有两个软肋,第一个就是所谓“增产”。报纸上老在说转基因能增产、能高产,这是最能唬人的。事实上转基因不增产,更谈不上高产。它最重要的宣传目标所谓“解决十三亿人的粮食问题”完全是虚假的。 有一次在农科院召集的会上,全部转基因专家在坐,我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能不能搞一个增产基因,没有人回答我这个问题。所以转基因高产是一个虚假的宣传。 迄今为止,全世界没有任何一项转基因作物是增产的,没有任何报道。 第二个软肋就是所谓“抗虫基因”。这也是骗人的。实际上孟山都就两个基因,这是专利性很强的。比方说棉花,99年棉虫很厉害,用了孟山都的抗虫基因以后,一个是抗虫了,但是不只一个虫啊,其他虫来了还得打药。水稻有六七种虫子,玉米也有六七种虫子,所以你只转一个基因,这个虫没了另外一个虫可能又来了,各个地方每年都不一样的,所以它是解决不了生产上用农药的问题。 了解了这两个软肋,刚才说的问题实际是不攻自破,现在实际上是孟山都控制了美国的一些官员。有人说美国用了转基因,玉米、大豆都比咱们产量高,不能这么说,美国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中国实际产量并不低,我们现在黄淮海地区种了小麦种玉米,玉米一茬我们比不上他,但是加上小麦我们比他产量高。所以如果用那个理论掩盖,说他们就比我们高,那是虚夸的。 到九十年代现代生物技术发展以后,我的评价是转基因可以定位各种作物的基因图、可以分子标记,这样跟常规技术结合起来就能加快常规育种,它不是一种方法,而是我们常规育种的辅助技术。如果常规技术再加上它就增加了预见性、增加了成功的几率。这是我很明确地提出来的。林敏说转基因是长枪大炮,常规技术是大刀长矛,我当时批评他说你不是干这玩意的,应该学习农业基础知识。 转基因这个玩意百年以后会出现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是争论最大的问题。但是没有谁做长期的稳定的十年八年的研究,也没有实验。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社会上把钱弄到基层,转基因几乎把中国主要企业都弄进去了。再过十年下来,恐怕各主要研究单位以至各主要企业可能都有这个倾向。
个人分类: 每周经济评论|106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基因推广:孟山都的阴谋?
热度 5 jiangming800403 2013-10-23 17:41
(本博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草甘膦类除草剂的专利保护大都已到期,而且中国是草甘膦类除草剂最大的生产国,并且严重过剩,大量出口。这不由得让人怀疑,推广抗除草剂转基因农作物这是不是孟山都的阴谋,即加速进化出抗草甘膦的超级杂草,让新的除草剂代替草甘膦。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1861 次阅读|9 个评论
孟山都食堂不吃转基因
热度 2 nqed 2013-9-17 19:42
孟山都食堂不吃转基因? 话说蒋高明转载了反转白痴曹明华的一篇博文,其中声称“孟山都食堂不吃转基因”。果真如此的话,这家全球最大的转基因种子研发公司的确是罪该万死! 好在这次曹明华给出了原文链接, 孟山都食堂不吃转基因的新闻:《GM foods not served in Monsanto cafeteria》 http://www.cbc.ca/news/world/story/1999/12/22/gmfood991222.html 有关部分原文如下: The Independent newspaper reports that there is a notice in the cafeteria of the Monsanto pharmaceutical factory is High Wycombe, Buckinghamshire, advising customers as far as practicable, GM soya and maize (has been removed) from all food products served in our restaurant. We have taken the steps to ensure that you, the customer, can feel confident in the food we serve. The notice was posted by the Sutcliffe Catering Group. Monsanto confirms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notice, but company spokesman Tony Coombes says the only reason for the GM-free foods is because the company believes in choice. Coombes says in other Monsanto locations employees are happy to eat GM foods because they are sprayed with fewer chemicals. 原来只有一个孟山都的食堂尽量不用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其它地方的孟山都雇员对转基因吃得很高兴,因为它们“喷洒较少的化学农药”! 美国也有许多标题党!
2580 次阅读|2 个评论
再谈美国有机农民和孟山都的专利诉讼
liuxuxia126 2013-9-16 08:49
最近由73个由有机农民和非转基因种植农民组成的集体诉讼,就和孟山都的转基因种子专利纠纷,上诉到美国最高法院。因为下级法院已以原告不适格为由驳回其诉讼请求。 由于孟山都的转基因种子在美国的迅速普及,据报道其占有美国农场2011年的34%份额,2012年已上升到49%的市场份额,引起了美国有机农民和非转基因种植农民的不安。由于之前有孟山都告诉诉其他农民侵犯其转基因种子的专利诉讼获胜的案例,不少有机农民和非转基因农民担心,如此广泛的种植面积,如果因转基因种子污染,有机农民和非转基因种植农民也会陷于孟山都的专利侵权诉讼。 以有机农民和非转基因农民组成的原告组, 虽然在诉讼请求和理由中,也列举了孟山都转基因种子种植带来的可能的坏处:超级杂草,转基因种子污染,可能对健康带来的风险和危害。并以该转基因种子专利不具备“实用性”为由,请求宣告该专利无效。但其最终请求法院裁决的要求却是:如果有机和非转基因产品种植农民遭受孟山都的转基因种子污染,不必陷入专利侵权。按照知识产权法学的专门术语,其实本案提起的是一个确认不侵权之诉。 虽然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在美国已经占有非常大的面积,但即使如此,也有农民从自身利益考虑反对这项技术。反对者的理由,有些虽然和国内常见的理由相似,但其思路却是使用法律途径来解决该问题。 专利的无效宣告虽然是专利侵权诉讼或确认不侵权诉讼的“釜底抽薪”之计,但其使用的前提却应基于一个最基本的法律常识:诉讼的原告必须是适格的原告。依照我国诉讼法的规定,应该是和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没有诉权的人,即使提起诉讼,最终也可能得到败诉或者驳回起诉的结果。 确认不侵犯专利权之诉,以往常见的往往是有竞争关系的市场主体作为两造,因为产品和服务容易混淆,一方担心另一方利用专利侵权诉讼的利器,而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事先排除拥有专利权的一方滥用诉权可能带来的市场风险所提起诉讼。 之前美国的地方法院也有因有机和非转基因种植农民因担心转基因甜菜开花导致基因漂移而起诉,要求禁止种植转基因甜菜的案例报道( http://group.sciencenet.cn/blog-421287-363933.html ),但其最终做出的却是一个很有趣的判决:“在完成新的环境影响评价前禁止开花”。 对于美国最高法院会如何做出最终判决,将继续关注。但就我的理解而言,在提出确实的污染证据之后,不如直接提起普通的侵权诉讼(物权侵权)或环境侵权诉讼,可能更容易得到支持。但在污染尚未发生之时,是否能就此扩大“确认不侵权的专利诉讼”的受案范围,美国的法院的判决,也可以给我们启示。
个人分类: 转基因相关|3872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人真的不在乎转基因食品吗?
热度 1 蒋高明 2013-9-15 18:49
有人将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连转基因棉花也算进去,造成美国人70%都吃转基因的假象,声称美国人根本不在乎转基因,连FDA也支持。这样的数据重复了好几年了,为什么会选择性失聪呢?目的是什么,孟山都自身也在阻止科技进步吗?真相是什么?请听身居美国的曹明华给我们分析。 曹明华:方舟子《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与转基因食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683ce0102em1n.html 看了方舟子的科普新作《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与转基因食品》,让我有些莫名惊诧。这个生化博士对于转基因中最关键的“基因调控系统”的概念居然是个白痴,只会小学生的算术概念(一个基因还是n个基因?)。基因层面的变化是如此机械简单和线性变化的吗? 人类基因总共只有不到三万个,而比人低等得多的杂草却可以有二万六千个基因。人和杂草的区别绝非简单的基因数目的区别,而在于基因调控系统的巨大神秘空间至今还未能被破译。方舟子文中胆敢说的----转基因作物是“精确地”转入想要的基因----大概连二十年前过时的遗传学理论信奉者听了都要脸红的“专业知识”。 方舟子列举的,被美国FDA批准的那些转基因作物,有些根本不是作人类食物用途的,比如HT转基因大豆40-3-2的详细文件清楚说明, 主要用于动物饲料而不是人类食品;而方舟子只提FDA批准而不提文件内容,给读者造成错觉、好象FDA批准是作为人类食品 。在FDA批准的品种中,有许多根本就没有走上市场,或是已经被欧美市场彻底淘汰了!特别是最主要的几种(小麦,西红柿,土豆----目前欧美市场上的土豆都是严格只作工业用途的) 方舟子沾沾自喜列出的----美国FDA曾批准过“转基因小麦”,这应该令每一个心智健全的人心生疑惑:为什么?转基因小麦被FDA(这个方舟子拜倒的“权威机构”)批准之后居然还会被美国市场无情地抛弃?!这说明美国消费者根本就抵制这些他们的主要食物转基因。当今年6月,在美国的一块小麦田里发现了一点点“转基因小麦”,就闹得全世界恐慌…… 确实,到目前为止,美 国人的主粮~小麦土豆都没有被转基因;美国市场上的新鲜蔬菜水果基本都没有被转基因,只 有:黄色歪脖南瓜和绿皮西葫芦当中的10%左右、部分夏威夷木瓜,---这仅有的蔬菜和水果!而均不属于消费量高的大众化蔬果。而像我们平时在美国吃到的木瓜,都不是夏威夷木瓜,而是非转基因的墨西哥木瓜。 当2001年,转基因土豆在美国遭到强烈抵制,当2004年,转基因小麦还没有上市就在美国遭到强烈抵制, ----孟山都改弦易辙,重新制定了一项重大策略。即:放弃土豆和小麦的转基因计划;转而集中力量开发玉米和大豆的转基因项目。 因为土豆是欧洲部分地区的传统主粮,小麦更是整个高加索人(白种人)的传统主粮;而玉米主要是南美人和墨西哥人的传统主粮,大豆则是亚洲人的传统食品。 美国是一个多族裔的国家。白种人在美国主流社会中的声音比较被重视。因此,白人对自己的传统食物“转基因”的抵制,对孟山都来说是不容轻视的(孟山都索性就放弃了对白种人传统主粮的转基因计划)。 而对南美裔人,墨西哥人,亚裔这些有色人种来说,他们在美国国内所可能发出的声音本来就已微弱,再加上这些有色人种的族裔,都还有国外的“马屁精们”在帮忙向他们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推销呢!即便是在向这些国家推销美国“垃圾级别”的货色,因为携有了“美国”、“高科技”、“民主自由”等等华丽的背景,便能让“转基因食品”披上一件文明背景下的又一项高科技产品的扑朔迷离的外衣……尤其具有迷惑性。 目前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主要攻陷了中国市场 。美国人用来直接食用的玉米叫“甜玉米”~在过去那些年里,它基本上都没有被转基因(比例大体上是少于4%或5%被转基因~而任何有毒食品,在小于一定比例时都可表象为“安全”) 方舟子企图用美国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用看起来吓人的美国种植转基因棉花(不是食物),大豆玉米的比例,来混淆“人类食用面积”的概念。 他引用的美国FDA官员Dennis Keefe----原来只是“食品添加剂安全性办公室”官员,更充分说明了:美国转基因作物作为人类食物的地位在FDA是作为“食品添加剂…办公室”管辖的。而绝非主体食品。 并且这位FDA的食品添加剂官员还不忘扯上“动物饲料”与“食品添加成分来源”笼统并列~来为转基因作物在美国的用途用心良苦地注释。 而这些都被方舟子用来作为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辩护的看家法宝。 至于方舟子吹嘘的美国转基因大豆经济效益如何好,网友直言了评论说: 按照美国规范,只有“困难户”才有资格享受政府补贴。 既然转基因种子使美国豆业经济效益好得不得了,那么,美国政府就没必要再为豆业提供补贴等资助。如此,政府可以减少支出,美国公民也可减少税务负担了。如此大好事情,挺转帮为什么不能拿着他们的数据去说服美国政府停止对转基因大豆业的补贴呢? 至于已经有抹不去的铁证事实的----奥运会、亚运会、大运会、世博会、农业部幼儿园等等不吃转基因,方舟子何苦还要羞羞答答为它们辩护呢? 方舟子说:农业部幼儿园不吃转基因,是因为科学素养差,不能领会转基因食品的先进性…听上去也对!幼儿园嘛,科学水平一定高不到哪里去!对转基因的认识“很无知,怕得很”(方舟子原话)----方舟子因此教训大家说:“对农业部机关幼儿园的工作人员的科学素养和专业能力你就那么信任?……那么多国际权威机构的话你不听,反而去听一个机关幼儿园?”那么,需要方舟子帮忙解释的是: 为 什么转基因老巢“孟山都”自己的食堂都不吃转基因?难道美国转基因专家云集的地方,也跟中国农业部幼儿园一样的水平差,不能理解转基因食品的先进性吗? 为减轻方舟子查找资料的负担,这里是孟山都食堂不吃转基因的新闻报道链接:《GM foods not served in Monsanto cafeteria》 http://www.cbc.ca/news/world/story/1999/12/22/gmfood991222.html 2013年6月18日--------------------------------------------- 附:【奇文共赏析】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与转基因食品 文/方舟子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文章中的这张图一目了然地说明传统作物和转基因作物的异同:二者都是改变了基因的,但是传统作物在转入想要的基因的同时,还转入了很多不想要的基因,而转基因作物只精准地转入想要的基因。 到今年4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审核批准、确认安全的转基因作物品种包括:玉米30种,棉花15种,大豆13种,油菜13种,其他(包括苜蓿、香瓜、匍匐剪股颖、亚麻、木瓜、李子、土豆、菊苣、南瓜、甜菜、西红柿和小麦(没错,有小麦,不像反转控造谣的美国不批转基因小麦))24种。此外FDA批准过抗除草剂转基因大米用于食品和饲料,是2000年批准的。 2012年,转基因棉花占美国种植的棉花的94%,转基因大豆占93%,转基因玉米占88%。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食品添加物安全性办公室主任Dennis Keefe博士说:“多数转基因作物都用来作为食品成分的来源和动物饲料的来源。” 郎咸平等阴谋论者喜欢说中国大豆产业是被美帝国主义用政府补贴低价倾销搞垮的。简单地查一下数据就可驳斥这种无稽之谈。2011年,中国大豆平均种植成本8000-8500元/公顷,美国大豆运营成本为365美元/公顷,加上所有分摊耗费、开支的总成本为1010美元/公顷。产量更没法比,中国大豆平均产量是1.8吨/公顷,美国是2.74吨/公顷。所以即使没有政府直接补贴,美国大豆的收益也比中国大豆高得多。巴西、阿根廷的大豆成本更低,大约只有美国的一半。现在中国进口的大豆有60%来自巴西、阿根廷,在郎咸平看来这应该是巴西帝国主义、阿根廷帝国主义阴谋了。中国东北种大豆也是有政府补贴的,每公顷补贴900元。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大豆化肥、农药成本只有102美元/公顷,而中国大豆化肥、农药成本高达1700元/公顷。中国大豆种植业是自己搞垮的,怨不得别人。 所谓“世博会严禁转基因食品”(后来又传成奥运会、大运会禁转基因食品),是笔名“韩寒”等人对科技部网站一则世博科技专项行动中关于快速检测技术检测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消息的歪曲,科技部早就澄清过,但是至今反转基因控还在拿这说事。 两年前农业部机关幼儿园的网页曾有“食用非转基因油”的字样,至今也被反转控拿来说事。农业部的工作人员也是啥人都有,有的对转基因的认识未必比一般人强,说不定也很无知也怕得很。对农业部机关幼儿园的工作人员的科学素养和专业能力你就那么信任?转基因油是不是安全由他们来决定?那么多国际权威机构的话你不听,反而去听一个机关幼儿园?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437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中国为什么没有孟山都?zz
biostudy 2013-8-14 06:22
中国为什么没有孟山都? 2013年7月9日 土摩托 发表评论 阅读评论 孟山都的豪赌 “中国最多时曾经有8700家种子公司,但它们的销售额加起来也远远不如孟山都一家公司,双方实力相差太大了。”张启发教授忧心忡忡地对本刊记者说,“我早在1996年就注意到了这家公司,那时候国内还没有什么人听说过孟山都。我当时就建议中国应该成立一个像孟山都一样的公司和它抗衡,否则国内种子市场必然被外国公司全面占领。当时的人们,包括政府部门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但今天再来看,我当初的预言都已经变成了现实。” 张启发是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中科院和美国国家科学院双料院士,他还有一个头衔是国家农作物分子技术育种中心主任,该中心是在张启发的倡议下,于2000年经农业部批准在武汉成立的。张启发希望将其打造成中国的孟山都,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这个中心至今在产业方面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 与此同时,孟山都却从一家专门生产化学品的公司摇身一变,成了全世界种子行业的领军者。 孟山都(Monsanto)成立于1901年,总部位于美国的密苏里州。这家公司最初的主业是化工产品,曾经生产过DDT和橙剂,后者是一种高效除草剂,“越战”时曾经被美军用作对付游击队的秘密武器,后来被发现有剧毒而停止生产,但已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是“越战”结束后爆出的诸多丑闻中的一个。 公平说,化学工业是那个时代的朝阳产业,DDT和橙剂刚被研制出来的时候没人知道它们有毒,很多比孟山都大得多的化学品公司也都在生产,不能把责任全部归到孟山都那里。1962年,揭露DDT危害的《寂静的春天》在美国出版,化工企业的名声一落千丈,孟山都自然也逃不过去,背上了破坏环境的罪名。他们曾经试图自我救赎,研制成一种新型除草剂,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草甘膦(商品名“农达”)。草甘膦不但对动物和人体无害,而且在自然条件下也很容易降解,属于对环境比较友好的新一代除草剂,自1976年被推出后便大获好评,被认为是孟山都转型期的拳头产品。 但是,孟山都高层并不满足,他们决定进行一次豪赌,把宝押在了植物基因工程上。众所周知,基因工程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1973年美国科学家在细菌身上完成了第一个基因剪切操作,5年后人类胰岛素基因就被成功转入大肠杆菌,使得胰岛素成为第一个基于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出来的生化产品。孟山都的管理层预见到了基因工程的巨大潜力,相信转基因技术将很快应用于农作物育种领域,DNA终将取代除草剂、农药和化肥等农化产品,成为农业领域未来最强大、同时也是最环保的产品,于是他们决定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放弃旧的商业模式,进军种子行业。 “当时孟山都在农化领域的世界排名仅为第六,在美国也只能排第三位。”孟山都(中国)早期的一位重要经理人刘石对本刊记者回忆说,“这个排名非常尴尬,说明孟山都在这个行业里没有话语权,充其量只能赚点辛苦钱,这也是他们决定转行的动力之一。” 美国资深科学记者丹尼尔·查尔斯(Daniel Charles)经过近10年的调查,把孟山都的这段艰难转型史写成了一本书,取名为《收获之神》(Lord of the Harvest)。根据这本书的描述,孟山都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进行了一次豪赌,一方面花重金招募了来自全世界各个相关领域的顶尖科学家为孟山都工作,另一方面以一种近乎疯狂的方式大量并购种业公司,试图以这种方式挤进种子行业。 孟山都赌赢了。1983年1月,孟山都科学家在美国迈阿密举行的一次科学研讨会上宣布他们借助根瘤菌成功地把外源基因转入了矮牵牛叶子,首次实现了植物领域的转基因。同时报告这一结果的还有来自比利时根特大学和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两个研究小组,这两个实验室的领军人物都已在该领域奋斗了10多年,是公认的学术权威。相比之下,孟山都两年前才刚刚进入这一领域,却异军突起,吸引了绝大部分媒体记者的注意力。虽然两家实验室事后都对张扬的孟山都表达了些许不满,但事实证明媒体的眼光是正确的,最早将这项技术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正是人力和财力都要雄厚得多的孟山都。 今年6月19日,当今农业领域最权威的科学奖“世界食品大奖”(The World Food Prize)宣布将本年度大奖授予30年前那次迈阿密大会上宣告植物转基因获得成功的3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对解决世界粮食问题所做的努力。值得一提的是,比利时根特大学和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两位领军人物后来也都进入了种子公司,而代表孟山都获奖的则是当年主持这一工作的罗伯特·傅瑞磊(Robert Fraley)博士,此人后来担任了孟山都全球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正是在他的领导下,孟山都于1987年在美国进行了世界上首次转基因农作物的大田试验,并于1996年推出了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和转Bt基因的抗虫棉,后者成为第一个进入中国的转基因农作物,并在这一过程中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农业面貌。 刘石是整个事件的主要推手和见证人,他向本刊记者讲述了当时情况。他是北师大中文系毕业生,后来去德国学习法律,毕业后在香港地区从事进出口贸易,于1993年1月1日加入孟山都,负责农药,中国的进口农药市场就是他一手做起来的。1996年下半年他转入了生物技术部,负责转基因农作物在中国的推广。一开始这个部门加上他仅有4个人,他们分析了中国的情况,一致认为抗虫棉最有前途。 “90年代初期中国出口商品中有1/4都是棉纺织品,棉花的地位比现在重要多了。可是当时华北地区的棉铃虫对杀虫剂产生了抗性,耐药性增加了1万多倍,农民打几十遍药都控制不住,只能用手抓。”刘石回忆说,“有人曾经把一只棉铃虫丢进药水里,拿出来它又活了过来,这时突然走过来一只鸡把虫子吃了下去,结果那只鸡没跑几步就死了。” 根据中国农业部的记录,当时全国每年因为农药中毒而死亡的农民有1万多人,而2/3的农药都用在了棉花上,而且几乎全部是剧毒的菊酯类农药。 孟山都研发的转Bt基因抗虫棉正好可以对付棉铃虫,但当时的中国种业全部控制在国有企业手里,别说外资了,就连私营种子公司都没有。刘石便代表孟山都和河北省农业厅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艰苦谈判,甚至动用了自己的私人关系,这才终于说服农业厅授权河北省种业集团与孟山都和新加坡岱字棉公司三家合资成立了河北冀岱棉种技术有限公司,外资占了2/3的股份。 “那时候中国官方对于西方国家是很有戒心的,他们也知道‘老外’的东西好,但一直不敢放开,便像当年对待‘右派’一样,控制使用。”刘石回忆说,“幸亏当时的河北省副省长陈立友去美国考察,知道了抗虫棉,便去找姜春云副总理,说河北急需这个东西,农业部这才批的。” 1998年冀岱公司正式开始销售转基因抗虫棉,但农民不买账,一来他们不相信棉铃虫会不吃棉花,二来孟山都的棉种每公斤要卖42元,太贵了。要知道,棉种是棉花生产过程的副产品,农民是可以自己留种的,所以棉种公司不敢卖高价,当时的价格是每公斤2元。但是这样的棉种都没有脱绒,出芽率低,每亩地要用10公斤种子,孟山都的种子经过了硫酸脱绒处理,出芽率大大提高,每亩地只需要1公斤就够了,这样算下来,棉农的实际成本仅仅提高了一倍而已。 “中国农民多年养成的习惯很难改变,我们怎么解释都没用,最后还是动用了行政的力量,由地方政府出面搞摊派,每个中小学生都必须买一斤抗虫棉种子回家。”刘石回忆说,“当然最后的结果是皆大欢喜,种子种下去后不但出苗率很高,而且棉铃虫真的不吃了,产量大幅度提高,棉农好评如潮。于是到了第二年情况就反过来了,我们的种子供不应求,甚至有省领导亲自给我写条子,要求帮自己家乡的亲戚买种子。” 据刘石回忆,孟山都第一年就卖了1000多吨种子,第二年销量突破了2000吨,销售额达到了1亿元人民币,第三年卖了3000多吨,销售额接近2亿元人民币,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因为种了抗虫棉,河北省的棉花产业发生了爆发式的增长,并通过节省农药等方式为河北棉农带来了数十亿元的好处。 这件事后来被美国哈佛商学院看中,作为教学研讨中的成功案例样本。 不过,因为被大范围盗版等原因,孟山都抗虫棉的销量到3000吨就封顶了,之后更是一路下滑,导致今天孟山都抗虫棉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微乎其微。就在孟山都抗虫棉卖得最好的时候,也就是1999年底,中国农业部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全面放开国内种子市场,打破了国有企业的垄断局面。《种子法》实行后,各个省都立刻成立了自己的私营企业,原有的国营种子公司迅速被私有化或者干脆倒闭了,转型发生得极为迅速。 种子法还规定,外资企业不能在中国独立运作,必须和中国企业组成合资公司,而且也不能控股,最多只能占49%的股份。刘石认为,这项条款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像孟山都这样的强势外国种子公司垄断国内种业。但是不管怎样,这个法毕竟为外国公司打开了一道门缝,从此大批外国种子企业便合法地挤进了中国市场。 恰在此时,孟山都自己却遇到了麻烦。因为并购的步子走得太快了,孟山都的资产负债率达到了70%的高位,现金短缺,于2000年被普强公司(Upjohns)并购(此后又被辉瑞公司并购,孟山都公司的农业部分由于不被看好而被单独拆分出来并上市,这是题外话)。第二年刘石接到公司总部的通知,要求他们停止所有的新项目。当时他们正打算引进转基因抗虫玉米和抗除草剂大豆,与吉林省种子公司的谈判已经结束,就等批文了,禁令一下,这个项目也就无疾而终了。 那年的国庆节,刘石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告诉他,美国杜邦先锋种业公司打算进军中国,正在寻找一位中方总经理。刘石考虑了两天,决定离开孟山都,加盟先锋种业。 刘石的豪赌 当刘石决定跳槽时,孟山都(中国)已经有了50多名员工,年利润超过1亿元人民币,这个成绩即使放到现在也相当拿得出手。但2001年时的先锋公司才刚进入中国,只在北京设立了一个简易的办事处,连一件产品都没有。但刘石决定赌一把,把自己在孟山都学到的经验用于实践。 “回想起来,我觉得我这辈子为中国种业做了两件大事。”刘石回忆说,“第一是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合资公司,打开了中国种业对外开放的大门。第二就是引进了国外的定价机制,把外国公司先进的服务理念带进了中国。” 孟山都进入中国前,国内种子公司的定价机制非常原始,基本上是按照成本加利润来定价。孟山都打破了这个习惯,按照市场需求和价值来定价。“孟山都认为,本公司的成本和消费者无关,我自己能挣多少钱你也不用管,我所做的就是帮助你解决问题,提高你的收益,然后我从你获得的收益中抽取一笔合理的费用,即使这个费用比我的成本高很多,消费者也不会有意见。” 在刘石看来,种子公司卖的不应仅仅是种子,而应该是一整套解决方案。国外的种子公司向农民提供的是全方位服务,从耕种方式到肥料选择,甚至连最后的产品销售等等都尽可能地提供专业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种子的潜力,也可以让农民对种子公司更加忠诚。 接手先锋后,刘石花了一年时间组建了一家合资企业(登海先锋),并于2005年推出了杂交玉米“先玉335”。一般公司推出新产品都喜欢先用低价开拓市场,但刘石决定反其道而行之,把“先玉335”的零售价格提高到当时最流行的国产“郑单958”的两倍还要多。 “我当时的想法是,如果按照中国传统的定价系统,与国产品种拼价格,结果只能是死路一条。”刘石解释说,“我决定打破中国种业低价竞争的局面,用高品质的服务来打动消费者。” 于是,刘石每年都会组织公司技术人员下乡为经销商们举办培训班,培训内容不光是本公司的产品介绍,而且涵盖了农业技术和经济管理等诸多方面。这件事得到了各地经销商们的一致好评,无形中提高了“先玉335”在种子市场的竞争力。 光靠这个还不行,刘石决定借推广“先玉335”的机会在中国推广单粒播种,改变中国农民上千年的耕作习惯。因为害怕种子不出苗,中国农民一直采用多粒播种再间苗的种植方式,既费种子又费工。“先玉335”出苗率很高,无需多粒播种,刘石便把原来的论斤卖种子改为按粒卖种子,缩小包装,农民每亩地的实际花费并没有提高太多。 经过一年实践,大多数采用手工播种的农民都尝到了单粒播种的好处。但是还有一半的农民采用播种机播种,而当时国内尚无单粒播种机,进口机器每台售价4万元,根本买不起。巧的是,刘石听说河北一家名为“农哈哈”的播种机厂仿制了一台意大利单粒播种机,便主动找到对方要求合作,先由对方试生产几百台样机出来,由先锋公司包销,在实践中完善这款机器的制造工艺。两年后,刘石认为播种机的设计改造和产品质量都过关了,便和“农哈哈”签订协议,以每台2800元的低价销售单粒播种机,先锋公司再给每位购买者补贴1000元,只要买家提供自己的地址和联系方式即可。这样一来,先锋公司通过这个补贴项目掌握了整个玉米产区几千名专业播种机手的详细资料,然后通过他们向农民推销“先玉335”,大获成功。 就这样,“先玉335”仅用了几年时间就占领了整个华北和东北的玉米种子市场,成为继转基因抗虫棉后外国种子公司开拓中国市场的第二个标志性事件。 “补贴播种机这个主意和计划是我在一次公司内部会议上突发奇想得到的,不但帮先锋多卖了种子,让整个玉米链条的所有环节,包括种子经销商、农民、播种机手和‘农哈哈’都赚到了钱,而且还帮助国家推广了单粒播种技术,实现了整个玉米产业的升级换代。”刘石自豪地对本刊记者说,“其实国家很早就想做这件事,但一直没有做成,最后被先锋公司做成了,我认为这是我这些年来所做的所有事情当中意义最大的一件。” 刘石为本刊记者算了一笔账:中国目前种了5亿亩玉米,按照原来的播种方式需要350万亩耕地生产杂交种子。改用单粒播种后种子使用量减少到原来的1/3,仅此一项,每年就至少节约了200万亩土地。目前每亩地的制种费用平均为2500元,算下来每年就可节约50亿元人民币。原来的播种方式还需要间苗,如今每亩地的间苗费大约是40~50元,这样就可以节约至少200亿元人民币。除此之外,玉米种子的运输费和仓储费也大大减少,算下来每年可再节约6亿~7亿元人民币。 也就是说,这样一个看似毫不起眼的技术革新每年竟可以潜在地为中国农业带来250亿元的经济效益!事实上,农业涉及的领域非常多,所使用的土地面积也非常大,任何一项技术革新都会对国民经济和自然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比如低毒除草剂的广泛使用不但大大增加了农作物的密度,节省了大量耕地,而且因为取消了犁地的环节,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对地球环境的正面影响是无与伦比的。 当然了,光凭单粒播种还不足以让“先玉335”获得如此大的成功,这里面还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这个新品种更好地满足了农民的需求。 “‘先玉335’的抗病抗倒伏能力都不算强,对土肥的要求也较高,只有在各方面条件都达到一定水准的前提下才会获得高产,所以只在东北地区流行了起来,华北地区卖不过更加皮实的‘郑单958’。”刘石说,“即便如此,‘先玉335’在东北地区的增产效果也没那么高,坊间传说它特别高产其实是另有原因的。” 刘石告诉本刊记者,中国农村奉行平均主义,不可能把好地都分给一户人家,所以每家都有好地和差地。“先玉335”的价格最高,因此农民们便更倾向于用好地来种它,而且也会更加上心一些,产量自然也就高了。 如果说这个原因有些投机取巧的意思,那么“先玉335”脱水快的优点则帮了农民很大的忙。普通玉米脱水慢,往往需要挂在屋檐下晾好几天后才能卖,这也是很多人印象中的农村应有的景象。其实这么做很费事,农民是不满意的。“先玉335”脱水快,采摘后可以直接脱粒装袋销售,省了很多人工。正好那几年东北遇到了卖粮难的情况,如果谁家的玉米能早卖几天,往往会多卖点钱。 “当年出口日本的玉米粮商都喜欢‘先玉335’,每吨能多卖15~20美元,就是因为这种玉米脱水快,不易发霉,品质高。”刘石说,“从‘先玉335’的走红可以看出,种子营销其实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仅仅靠增产这一项指标是不够的。中国的新品种审定标准太单一了,只重产量不看其他性状,应该尽快改进。” 任何种子要想在中国销售,必须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如今每年都会有几千个新品种送审,最终审定通过的大约在400~700个。但是,中种迪卡种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泓向本刊记者透露,每年这几百个通过审定的品种最终能在市场上销售的也就只有10%,而且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坚持不了两年,真正能留下来的不到1%。 “中国种业市场的格局和国外很不一样,其中很大原因就是品种审定制度。欧美国家新品种的主要提供者都是大企业,而中国每年送审的新品种里来自大公司的只占百分之十几,其余大都是科研院所和大学提交的产品,以及一些小公司的产品,这些产品大多数都是针对大公司品牌的改良品种,真正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品种非常罕见。”汪泓说,“另外,中国的品种审定分为‘国审’和‘省审’,光是‘省审’就至少需要4年时间,‘国审’的周期就更长了。欧洲国家也有类似制度,但平均只需要两年。要知道,一家正规的种子公司培育一个新品种往往需要经过5~7年,这样算下来,一个新品种至少需要10年才能到达中国农民的手里。” 为了节省时间,美国干脆没有品种审定制度,新品种上市前只需在相关部门登记就可以了,把选择权完全交给农民。当然他们的保险制度非常健全,出了问题由种子公司和保险公司负责,农民不必担心。 中国农民就没有这样的条件了。平心而论,中国实行品种审定制度的初衷是好的,因为种子不像其他商品,如果质量不过关,至少会浪费农民半年的时间,而中国农民历来就是弱势群体,理应得到更多的关照。但是,因为管理部门的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以及权力寻租等一些不正常现象,导致中国很多现行制度违背了自己的初衷,品种审定制度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中国的品种审定制度有个门槛,新品种的产量必须比现有品种增加5%,否则是通不过的。于是很多公司只能贿赂官员,在产量数字上造假。一些科学家不愿行贿,就只能延长培育时间,通过这个方式增加产量。可如今中国大部分土地都是轮作的,生长期非常固定,延时会导致病虫害风险大大增加,得不偿失。这个制度等于给种子公司发出了错误的信号,误导中国农业朝着错误的方向走。”刘石对本刊记者说,“还有,现在的耕作方式已经变了,人工越来越贵,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农民需要能适应这一变化的新品种,比如株型要整齐,种植密度要尽可能地高,玉米脱水尽可能快,无需烘干等等。可是按照现有制度,这样的新品种如果不增产是没有可能获得批准的,这件事说明,官员们的标准和农民的实际需要脱节了。” 这种脱节在转基因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科技部门的豪赌 外国种子公司的势头之猛,中国政府显然是十分清楚的。2006年,也就是放开国内种子市场6年后,中国科技部对外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了16个重大科技专项,包括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大型核电站、大型飞机和宽带移动通信等热门领域。这16个重大科技专项于2008年正式实施,如今已经过去了5年,不少领域已经看到了成果,比如刚刚成功发射的“神十”。 这16个重大专项中,属于农业领域的只有一项。它并不是化肥农药,也不是水利工程,更不是杂交育种,而是转基因。 关于这个项目,官方的文件中是这么写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的目标,是要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培育一批抗病虫、抗逆、优质、高产、高效的重大转基因生物新品种,提高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和产业化整体水平,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对于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生物育种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转基因重大专项的经费总额高达220亿元人民币,看来科技部打算在转基因技术上进行一次豪赌。5年过去了,结果怎么样呢?截至目前,只有转Bt基因抗虫水稻和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于2009年拿到了安全证书,只差一步便可以进行大规模商业种植了。但是,因为反对声音较大,这一步便再也迈不过去了。按照规定,这两份安全证书明年将到期,如果明年再没有任何进展,到2020年转基因重大专项截止时,中国很可能不会有任何一种具有自主产权的转基因种子能够被大规模商业化种植。 “我们早在1998年就做出了转基因抗虫水稻,第二年在农业部开成果鉴定会,吸引了好多人来参观,感兴趣的人特别多。”张启发对本刊记者回忆说,“那时候的国内大气候和现在不一样,转基因抗虫棉刚刚获得了成功,大家都很乐观,认为转基因产业化是必然的。中国农业方面的科研实力也不差,应该可以做一个中国的孟山都出来。谁知很快情况就变了,由于各种势力的反对,转基因水稻无法获准推广。2008年科技部实施转基因重大专项时我觉得又有希望了,谁知还是不行。中国水稻的虫害非常严重,转基因抗虫水稻如果如期商业化是完全有潜力培育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种子企业的,但可惜没有变成现实。” 确实,经过一些环保组织和媒体多年的“努力”,转基因几乎和毒药联系在了一起,即使是不那么极端的人,也会认为转基因技术尚存争议,不宜立即推广。 “转基因实际上就是一个新的育种方式而已,与传统育种、分子标记育种并称为现代农业的三大育种技术。”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物技术中心总经理吕玉平博士对本刊记者说,“我们国家长期以来一直有个误区,就是把这三大育种技术分成三个独立的部门。各国的经验都证明,现代种业必须同时包括种质资源、生物技术和育种整合这三大块,缺一不可。其中生物技术又可以分为转基因和分子标记技术,两者都是在做性状的转移和整合,只是应用范围有所不同而已。” 吕玉平是华中农大的育种学学士,中国农大的植物分子遗传学博士,又在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做过博士后,对中国农业学术圈的情况比较了解。此后他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做博士后,又在美国Ceres生物技术公司工作了10年,掌握了全世界最先进的植物分子生物学技术。因为这段经历,他被瑞士先正达生物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招致麾下,任运营总监,并在这一过程中学到了西方大公司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可以说他是目前中国少有的既懂科学技术又懂企业战略、运营及管理的两栖人才。 吕玉平向本刊记者详细解释了育种的原理。众所周知,植物的所有性状都是由基因决定的,所谓“育种”,就是按照人类的要求,把所需性状整合到同一株作物中来。过去人们都是通过杂交来实现这种整合,这个方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农业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问题是,杂交所导致的基因重组是随机发生的,需要育种家们从海量的杂交后代中寻找合适的组合,成功率极低。加上现代育种所要寻找的性状往往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这就给传统育种家带来了很多新的困难。 “中国育种界有个顺口溜,形容传统育种家们的工作方式是‘一杆秤、一把尺、拿牙咬、拿眼瞪’。这样的工作方法准确性差,效率低下,很多时候就是在做低水平重复劳动,不可能满足现代育种的要求。”吕玉平对本刊记者说,“如今最先进的杂交育种方法是分子标记育种,就是先找出某个性状所对应的基因,然后在杂交种子的阶段就用基因芯片测出里面到底含不含这个基因,不用等到种下去就会知道是否成功了。” 本刊记者曾经在孟山都美国总部看到过该公司研制的高速种子切片机,一袋杂交种子倒进去,几分钟后就全部切好片,放进了96孔板中去做基因分析,切下的部位是胚乳,不会伤及胚芽,只有基因分析表明有潜力的种子才会被种下去,观察二代的表现。现代育种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叫作“高通量”,意思是说一个好品种必须通过大量筛选才能得到,分子标记育种技术让真正的高通量育种成为可能。 但是,分子标记育种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大自然必须已经存在这个基因,否则再怎么杂交也没用。中国曾经流行过一阵子太空育种,认为太空环境能够让植物发生有益的基因变异。但无数事实证明这个方法是极不可靠的,迄今为止没有人拿得出经得起推敲的数据,纯属浪费钱,如今全世界只有中国还在这么做。 绝大部分有益基因都是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而来的,比如某种野生玉米一直生长在干旱的地方,于是便进化出了抗旱基因,但是这种玉米很可能不抗虫,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价值不大。于是,育种家们在世界各地寻找具备抗虫特性的野生品种,然后让这两种玉米杂交,希望把这两个性状集中到一起去,这就是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 从这个解释可以看出,杂交育种的成败和种质资源的丰富程度关系极大,如果一个国家缺乏种质资源,就相当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这一点上,作为国际大公司的孟山都具备先天优势,他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好的种质资源。中国在玉米和小麦等领域没有这个优势,但在水稻和大豆等本土品种上则具备相当好的先天条件。可惜国内的育种家们习惯了各自为战,导致中国的育种领域一盘散沙,反而不如国际大公司更有优势。从这个角度,中国应该多多鼓励国际大公司进入中国,他们带进来的种质资源将会极大地提高我国的杂交育种水平,“先玉335”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但是,如果大自然存在某个有益基因,但却不在同一个物种中,无法通过杂交来整合,怎么办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转基因。目前使用最广的抗虫转基因农作物就是从一种细菌中借来了一个独特的抗虫基因Bt,然后通过基因工程的方式将其转入植物中,再想办法让这个外来基因在新的环境中发挥同样作用,孟山都的转基因抗虫棉就是这么来的。另一个著名案例就是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黄金大米。野生稻米中没有能够生产β-胡萝卜素的基因,只能通过转基因的方式让稻米能够自己生产β-胡萝卜素,以便让食物中缺乏维生素A的穷人能够通过廉价的方式补充这种微量元素(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湖南衡阳黄金大米实验的目的就是测量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的转化效率)。相比之下,玉米本来就有合成β-胡萝卜素的基因,不需要转基因同样可以达到目的。 华中农大教授严建兵培育的富含β-胡萝卜素的玉米就是通过传统的杂交育种方式得来的。“玉米分为热带和温带两类,相互间一般不杂交。我发现合成β-胡萝卜素的关键基因只有在温带玉米中才有,便让这两种玉米杂交,把这个关键基因转到了热带玉米当中。”严建兵对本刊记者介绍说,“这个项目是比尔·盖茨基金会投的钱,这个基金会也支持了黄金大米项目,因为盖茨先生坚信现代科技能够帮助穷人摆脱贫困。” 严建兵本人虽然不直接做转基因,只是使用了分子标记育种技术,但他认为,转基因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技术,没什么好怕的。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这两年他花了大量时间做转基因科普,还向很多热心的网友提供华农试验田生产的转基因抗虫大米,在各地举办了“转基因大米试吃会”,以实际行动支持这项技术。 “不过说老实话,我是比较悲观的。我以前很幼稚,觉得只要我们好好宣传,老百姓会理解的,但我越来越发现老百姓的科学素养不高,再加上媒体为了哗众取宠,经常胡说八道,谣言多得辟不过来。”严建兵对本刊记者说,“所以我越来越相信这件事需要从上到下推进,从下到上是没用的。” “我先后为央视做过4个关于转基因的节目,不知为什么一个都没有播出。”华中农大教授林拥军对本刊记者说,“在这4个节目里我对记者说了同样的话:你们不是搞这个的,请你们不要胡乱发表意见,因为你们根本不懂。” 林拥军是华农转基因水稻项目的负责人,同时也是科技部转基因重大专项水稻部分的总负责人,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抗虫水稻他参与了大量工作。“我们把所有该做的测试都做了,甚至比美国做的还多,目前一切手续都齐全,就等国家批准了。”林拥军说,“虽然这个证书明年就到期,我们也不知道何时能批准,但我们还在继续研究,为将来可能出现的转机做技术储备,一旦政策放开了,保证立刻就能有产品出来。” 据林拥军介绍,他的实验室已经培育出了二代抗虫水稻,以及聚合了抗虫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的叠加版本。另外,他手里还培育出一些新品种,具备了抗旱耐涝抗盐碱以及耐高温低温等等抗逆特征。他们还在研究一种直接针对消费者的高抗性淀粉水稻,人吃了以后糖化速度很慢,不容易代谢,对糖尿病患者很有好处。 “所有这些品种的专利要么已经过期了,要么都在我们手里,在国内销售不存在专利问题。”他最后补充了一句。 看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可事情真的就那么简单吗?让我们来看看转基因水稻成果鉴定会后都发生了什么。 张启发的豪赌 “1999年农业部为转基因水稻召开成果鉴定会,很多种子公司都派人来参观,我们当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这里面有什么问题,而且觉得这是国家的研究项目,无需自我设限加以保护,因此现场没有做任何限制,很多种子就是那时被人拿走的,转基因水稻很可能就是在那时传播出去了。”张启发对本刊记者回忆说,“后来在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我们决定要搞一个中国的农业生物技术种业企业,便成立了一个公司,把转基因水稻交给公司去运作,承接后续的环境释放试验和生产性实验,并请湖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做生物安全性实验,用的是药的标准,因为当时中国对转基因食品的评价还没有定型的法规。” 按照张启发的设想,这家公司不属于任何一家学校或者研究所,而是设在开发区,由政府和企业出钱,华中农大出技术。最后他找到了“东湖高新”,这是一家专门做开发区园区建设的公司,和农业没有关系,结果双方在基本理念上产生了分歧,再加上转基因水稻因为各方反对而没能被批准上市,公司很快就解散了。 因为这件事,张启发被反对转基因的组织骂成了汉奸,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我个人觉得,把我跟转基因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一件很意外的事情,因为从我这么多年的研究历史来看,转基因所占的分量其实是很轻的。”张启发对本刊记者说,“我在过去20年里主要干了两件事,一个是启动和实施了水稻功能基因组计划,二是提出并实践了绿色超级稻的概念。” 第一项工作是张启发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首先开始的。当时国际生物学界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刺激下,纷纷提出要搞自己的基因组计划。中国当时提出了水稻基因组测序计划,在努力推动这项计划的同时,张启发还意识到,光测出基因组顺序远远不够,还必须知道这些基因都是干什么的,于是他提出要做水稻功能基因组,把DNA顺序和功能对上号。经过国内外科学家10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经搞清了大约2000个基因的功能。张启发希望到2020年时把水稻基因组中5万个基因的功能全部搞清楚,如果真的实现了这个目标,水稻育种将会产生质的飞跃。 第二项工作是从1998年开始的,可以说是第一项工作的自然延续。通过研究水稻功能基因组,张启发发现很多基因都是和农业所需的性状有直接的关系,而当时他已经意识到中国农业的“高投入高产出”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将会给中国环境带来灭顶之灾,于是他提出利用基因技术全面改良水稻品种,在产量、品质、抗性(包括抗病、抗虫、抗旱)和营养高效利用(比如氮、磷、钾等)等多方面都有所提升,最终的目标是培育出“绿色超级稻”。 “从操作层面讲,‘绿色超级稻’的定义就是‘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这16个字,我越来越觉得这才是中国农业应该走的方向,光提高产量是远远不够的。”张启发对本刊记者说,“我很高兴地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我这个想法,拥抱绿色超级稻概念的有识之士越来越多了。” 不过,中国落后的品种审定制度给绿色超级稻的推广带来了很多麻烦。“中国品种审定过分强调增产,不增产就不给你发证书,充分体现了中国官僚体制的蛮横和傲慢。”张启发说,“绿色超级稻要想真正在全国推广,就必须修改品种审定标准。” 好在中国科技部还是明白其中道理的,将绿色超级稻列入了“863计划”中。如今第一轮研究已经告一段落,并在全国推广了60万亩初步具有绿色超级稻特征的水稻新品种。第二阶段将于今年底或者明年正式启动,科技部计划在未来5年内还要再投资1.5亿元人民币。 “实现这个目标难度很大,那16个字中每一个字的背后都必须有很多技术手段作支持,需要大量基因的聚集,如果仅依靠在大田里搞常规育种,用眼睛看用尺子量,也许可以在某个方向上走几步,但不可能满足全部要求。”张启发说,“另外,转基因是会起一定作用的,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基因组技术是关键,所以我提出了‘基因组育种’(Genomic Breeding)这个概念,我们为什么要花那么大力气研究功能基因组?就是为育种服务的。” 水稻是亚洲品种,中国在水稻领域的基础研究水平很高。张启发认为,要想打破外国种子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水稻是一个关键的突破口。“但不管怎样,要想打败孟山都,首先必须向孟山都学习,遵循人家的运营模式,把强大的资本运作、研发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结合到一起。不能再按照以前的旧模式,把重点都放到科研院校里,那样无非是多了几篇论文,多培养几个人才而已,最后都被外国公司雇用了。”张启发说。 严建兵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验证了这一说法。他告诉本刊记者,他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进了外企,今年刚有一位博士毕业生被先锋公司雇用了,年薪30万元人民币,远超国内相关企业的类似职位,更不用说科研单位了。 “科研单位的思维方式与产业是不一样的,以科研单位为主体是做不出产业的。”张启发说,“当年转基因重大专项在启动时,我感觉还是和以前的做法一样,这样弄最后不大可能有新的收获,在产业方面难有大的作为。” 吕玉平当年之所以选择回国工作,主要动力就是想推动转基因生物技术在中国的产业化。他相信转基因重大专项的实施将会助推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化的步伐,但后来发生的事情却让他有些失望。 “我当时觉得220亿元人民币很多了,平均每年20个亿呢。如果这笔钱主要用来培育现有的国内支柱企业或者用1/10的资金组建一个国家级新企业,以产品主导市场,是可以让一批企业大展拳脚的。可结果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大部分钱都支持了科研院所,仅有小部分企业参与了该项目。”吕玉平对本刊记者回忆说,“转基因重大专项本来是以产品研制、公司培育和市场运作为导向的,可是从目前的进程看,企业在转基因重大专项中似乎缺少被培育和作为主导的机会。” 在吕玉平看来,公司和科研单位本质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最终目的决定了两者的运作方式很不一样。“科研的目的是出论文,基因是科学家的最终产品,他只要把这个基因的功能搞清楚,然后再种几十株苗出来验证一下,就可以写论文申请研究经费或者申报科研奖了。可对于公司而言,基因只是手段,种子才是产品,孟山都搞了这么多年研究,最终也就只有几个基因变成了产品而已。”吕玉平说,“举例说,你可以把某个抗旱基因转入植物中让它抗旱,但一个种子要想进入市场的话必须禁得起风吹日晒,任何一个地方不合格都不行,这就必须做很多次转基因,从大量候选种子中筛选出合格的品种。孟山都每一个上市的品种都是在1万~10万个转基因植株中筛选出来的,这样的工作研究所是不会做的,只能由公司来做。” 如此高的投资必须有高的回报,这是公司的性质决定的。孟山都不是公益组织,它的所有产品都是以上市销售为最终目的的,这就是为什么孟山都没有推广转基因小麦的原因。“他们的转基因小麦早就做好了,政府也批准了,但因为民间反对声音太大,怕市场不接受,因此一直没有推,这是一个商业决定,和科学没有关系。”吕玉平对本刊记者说,“与此相反,中国农业部颁发安全证书的两个品种当中有一个是转植酸酶玉米,它的本意是让玉米饲料更容易被消化,但植酸酶完全可以通过细菌发酵来生产,每袋才几分钱,农民买来加在饲料里就行了,不必使用转基因。所以说,这个技术本身是好的,但是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商业化前景还有待于市场来论证。” 除此之外,在专利问题和监管机制这两方面,私营公司和国家科研机构的区别就更明显了。根据《收获之神》一书的记载,早年间加入孟山都的科学家们最不习惯的一点就是孟山都严格的专利管理制度,没有专利部门的同意,科学家连话都不能随便讲,更不用说把种子随便交给外人了。转基因技术刚刚有了点眉目后,立刻遭到了来自环保人士的强烈批评,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奉行自由主义政策,不希望政府插手此事,但是孟山都吸取了化学工业的教训,未雨绸缪,积极配合美国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事后证明,孟山都的这个做法一举两得,一方面不给反对派留下把柄,另一方面通过参与政策法规的制定,提早规避了可能出现的风险。 对比一下转基因水稻和绿色超级稻在中国的遭遇,两者真是有天壤之别,我们在知识产权和政策法规这两方面都远远落后于人家。 “中国种业的盗版现象非常严重。按照官方数字,‘先玉335’在东北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大约是30%,但实际上有无数小公司都在偷偷卖盗版,也就是行内所说的‘套牌种子’。‘先玉335’的套牌和正品的比例差不多是2比1,价格则反过来,套牌是正牌的一半,而两者的质量相差无几。”刘石对本刊记者说,“中国政府一直对这种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觉得反正偷的是国外企业,中国农民也从中得利了,但如果将来想发展自己的种子行业,那就必须首先解决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否则将会严重打击中国种业公司的研发积极性。” “种子是一种很特殊的产品,研发周期非常长,专利丢失的风险却很大,所以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格外严格。”汪泓对本刊记者说,“国际上有一个‘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nion for Protection of New Plant Varieties),分别在1978和1991年通过了两个公约,保护育种家的知识产权。中国加入的是‘78’版本的公约,而国际上都希望中国能加入‘91’版本,这个新版本对育种家的保护措施更加严格。” 虽然存在那么多困难,但是出于对中国粮食安全的担忧,张启发依然决定要组建种子公司,借助商业力量推动中国种业的向前发展。他尤其看好水稻,相信中国依靠自己在水稻研究上的领先地位,完全可以和外国公司一决雌雄。但是上一次失败的经历让他意识到,光有论文和公司还不行,还要有一些别的东西。 “外国大公司科学家的科研水平不见得有多么高,单项技术也未必有多么先进,但人家是一个个巨大的实体产业,技术集成度高,资金雄厚,相当于正规军。中国现在的这些公司只相当于游击队的水平,就好像毛主席说的‘叫花子跟龙王爷比宝’,怎么比得过?” 张启发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仅仅孟山都一家公司,去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35亿美元,这家公司每年都会拿出销售额的10%用来搞研发,这就是13.5亿美元,相当于80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中国的转基因重大专项是220亿元人民币,这笔钱还是由相关领域的十几万名科研人员一起分12年花,孟山都则是8000名研究人员用一年的时间来花这80亿元,双方实力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事实上,如果没有中国政府制定的保护政策,中国种业会败得更惨。 “几年前全球爆发经济危机,可中国的‘两桶油’却逆市坚挺,活得很好,一点没受影响。我从中受到启发,终于想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唯有强大的国企才能发展中国生物技术种业,与孟山都抗衡。”张启发对本刊记者说,“于是我选择了中国种子集团,它是目前种子行业里唯一的央企,尤其是被中化收购之后,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据中种集团副总经理田冰川介绍,该集团是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原农林部种子局基础上成立的我国第一家种子企业。该集团曾经在经营上遇到过一些麻烦,但在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并入中化集团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后,业绩直线上升,目前注册资本达到9.44亿元,在国内种业企业中稳居第一。 “如果我在有生之年还能对这个国家有所贡献的话,中种是唯一的可能。我打算花10年工夫赌一把,争取到2020年时组建一个2000人的研发队伍,拥有一个10万平方米的研发空间,这样的话我们在世界上就有一席之地了。” 张启发出生于1953年12月,到今年底就整60岁了。 “我理解张启发的心情,但中种集团和‘两桶油’很不一样,种业和无线通讯或者航空航天领域也很不一样。”中种迪卡公司总经理汪泓对本刊记者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种子行业变成了一个高度私有化的领域,国内没有任何一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能够达到5%,竞争相当激烈,中种集团虽然算是比较好的了,但是仍然没有足够的话语权。” “中种的战略目标和张启发院士的梦想是一样的,都是想把中国变成一个种业和农业强国。”田冰川对本刊记者说,“种业在我国的地位比较特殊,既是充分市场竞争的产业,又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核心产业,我们愿意与各种类型的种业企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田冰川认为,中国在传统育种方面比国外落后较多,但生物技术这块差距并不大,努力一下是能追上去的。事实上,中种迪卡种子有限公司就是中种集团和孟山都联合成立的合资企业,其通过常规育种培育出来的迪卡玉米种子在中国西南地区卖得很好。与此并行的是,中种集团于2011年启动了“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建设项目,主攻生物技术育种。该中心立项投资50.6亿元,是迄今为止我国种业企业在自主研发方面最大规模的投资。 吕玉平则选择了一条和张启发相反的道路,于2010年加入了私营企业“大北农”。大北农成立于1993年,目前主营饲料业务,去年的销售额将近106亿元人民币,种业只占5%。大北农集团拿出5亿元人民币资助吕玉平办起了大北农生物技术中心,主攻转基因育种,这在私营企业中是相当罕见的。 “目前我看好玉米将会是第一个被批准在中国种植的转基因粮食作物。”吕玉平对本刊记者说,“我们中心正在做玉米和大豆的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品种前期研发,而且我们是按照国际标准来做的。我相信未来几年内中国一定会放开转基因市场,我希望到那时我们能立即拿出合格的产品来和国际种子公司竞争。” “我希望到2020年时中国能有一个进入世界十强的种子企业,中国种子集团和大北农可能是最有希望的两个。”张启发说。 结语 说了半天中国种业的故事,但种子毕竟不是农业的全部。一粒玉米种下去,会收获300~500粒种子,价值扩大了300~500倍。中国农业的总产值比种业大几百倍,也重要几百倍。我们到底是应该全力保护中国种业,还是把中国的粮食安全放在第一位呢? 换句话说,种子和粮食,谁更重要? 文章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0 个评论
强烈推荐观看--博友推荐的视频(转基因)
热度 2 lin602 2013-8-5 23:05
一位博友的跟帖,我转上来大家看看。没有征求这位博友意见,如果看到觉得这样推荐不妥,请与我联系,我删去。 大家可以看看,从一个侧面了解一下。 下面的跟帖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9177do=blogid=713966cid=2857810goto=new#comment_2857810_li willi 2013-8-5 22:53 法国拍了一部纪录片,跟踪USA的跨国转基因种子企业孟山都(Monsanto),调查孟山都与USA食品药物监管局(FDA)的权钱交易,采访全球多国实验室的科学家,走访全球各地的农民,让人分明看到了不受限制的人类欲望的可怕。所有关心食物问题的人,都有必要了解这场并非单纯科学争论背后的故事。这一切的证据,告诉我们欧洲政府部门阻挡孟山都在欧洲推广转基因作物是有着坚实的事实依据的(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7/280173.shtm) 。 法国纪录片(英语)The world according to Monsanto: http://topdocumentaryfilms.com/the-world-according-to-monsanto/ 孟山都眼中的世界(中文翻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6AH_EFMgpMs/
2345 次阅读|2 个评论
孟山都生产的与转基因作物配合使用的除草剂其惊人危害性
热度 16 AlecXu 2013-8-4 20:00
我刚看了一个对长期研究饮食对健康影响的麻省理工科学家 Stephanie Seneff 博士的采访,讨论孟山都生产的,与转基因作物配合使用的除草剂 Roundup , 学名 Glyphosate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之所以除草剂 Glyphosate 需要和转基因配合使用,是因为只有转入了可以抑制 EPSPS 这种酶的活性的转基因植物才能抵抗住 Glyphosate 这种除草剂,其他的植物都会被杀死。 这个酶用于合成含有苯环结构的必需氨基酸,只有植物和微生物含有这种酶,动物没有,所以人们原以为抑制EPSPS酶活性并不会影响人,但是这样做缺会杀死人体内合成必需氨基酸 的益生菌,影响人类对必需氨基酸的摄取。 现在更多的研究结果显示, Glyphosate 并不像孟山都宣称的那样对人体无毒无害,相反,它可诱发多种慢性疾病,见下表: Autism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such a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chronic diarrhea, colitis and Crohn's disease Obesity Allergi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Depression cancer Infertility Alzheimer’s disease Parkinson’s disease Multiple sclerosis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nd more 致病机理目前认为可能有以下机制: Nutritional deficiencies, as glyphosate immobilizes certain nutrients and alters the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of the treated crop Disruption of the biosynthesis of aromatic amino acids (these are essential amino acids not produced in your body that must be supplied via your diet) Increased toxin exposure (this includes high levels of glyphosate and formaldehyde in the food itself) Impairment of sulfate transport and sulfur metabolism; sulfate deficiency Systemic toxicity—a side effect of extreme disruption of microbial function throughout your body; beneficial microbes in particular, allowing for overgrowth of pathogens Gut dysbiosis (imbalances in gut bacteria, inflammation, leaky gut, food allergies such as gluten intolerance) Enhancement of damaging effects of other food-borne chemical residues and environmental toxins as a result of glyphosate shutting down the function of detoxifying enzymes Creation of ammonia (a byproduct created when certain microbes break down glyphosate), which can lead to brain inflammation associated with autism and Alzheimer’s disease 采访视频和文字总结可见: http://articles.mercola.com/sites/articles/archive/2013/06/09/monsanto-roundup-herbicide.aspx Stephanie Seneff 实验室网页(含相关科研论文): http://people.csail.mit.edu/seneff/ 路透社对 Stephanie 的研究报道: Heavy use of herbicide Roundup linked to health dangers-U.S. study 如果有组织和个人,能把这些研究公布给更多个人知道,应该会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 另附: 在 Stephanie 的实验室网页上我看到一新闻:在去年法国发表孟山都转基因玉米诱发癌症的论文之后,发表该论文的杂志 Journal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于今年年初聘用了一名原先供职于孟山都的研究员为杂志的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Richard E. Goodman。 相关信息可见: http://earthopensource.org/index.php/news/148-former-monsanto-employee-put-in-charge-of-gmo-papers-at-journal Richard E. Goodman journal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 journal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个人分类: 自然科学|6053 次阅读|21 个评论
反转类或许都是孟山都的托
热度 6 controlhopeless 2013-8-4 19:00
午夜,彼岸的蒋继平高级研究员,不计较个人得失,奋起为 郎咸平说了几句好话 ,并以切身经历顺带为我们生物盲科普了一次转基因。 我可能是第一时间看到蒋的博文,刚要想表示感谢,又看到其随后的第二篇博文 “ 人生不只是吃喝这个目标 ”,于是感谢换成了下面的疑问,“不厚道”地放弃了表态。 疑问来自于其第二篇博文,博文开篇蒋先生即借助圣经的经典教导我们或三省其身 “For the Kingdom of God is not eating and drinking, but righteousness and peace and joy in the Holy Spirit. Rom. 14:17. 的确, 人要为公理与正义而活。人生的终极目标就是摆脱这副躯壳,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精神至上,这我同意。我的疑问是这里如何定义公义和平安。 对以上英文,蒋先生给出中文翻译是:神的国度不只是吃喝,而是公义,平安和在圣灵中的喜乐。罗马书14章17节。 我是一个无神论者,我尊重所有有宗教信仰的人,对于各种宗教经典,我一向将他们等同于孔老夫子的著作。对于圣人的言论和书籍,由于长在红旗下,耳濡目染,时而尊崇,也时而不忘菲薄之(这不是我的错)。所以看到那些英文,有了如下中英文及翻译的疑问,那就是这里的 righteousness and peace and joy 是一起都在the Holy Spirit里,还是只有joy 在圣灵中呢?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是如何领会 the Holy Spirit,即圣灵。网上看来中文解释是:圣灵是“ 圣父、圣子、圣灵,三个位格之一,它们是灵里合一,如同一体,都是至高、至圣、至尊、至荣的,是互为代表的独一真神。” 对于没有读过经典的我来说,这样的解释如在云里雾里,有些“神”。于是查维基,其解释是“ 圣灵”真是一位“神”,对其理解,早期教会也感到困惑。注意,我无意去弄清其本意。我只是想知道“ 公义、和睦、喜乐”是都在圣灵里内,还是只有“喜乐”在圣灵里,亦或“和睦、喜乐”在圣灵里(后一个感谢徐迎晓的补充)。继续查,网上99%的翻译都和蒋先生翻译的一致,只有如下网页将其译为:“ 因为神的国不在于吃喝,而在于圣灵里的公义、和睦、喜乐。” 在看到不同的翻译后,心里很happy,嗯,做1%真的是与众不同呀,于是重新回顾蒋先生的转基因一文,立马得出结论:反转类或许都是孟山都的托
个人分类: 教学新得|2582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孟山都撤出欧洲背后的地缘政治
蒋高明 2013-7-25 17:18
直言了,2013-07-23 | 2013-7-25 8:17:26 https://sites.google.com/site/zhiyanpage/view/zy20130722-us-food-paris .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87228935_h.html 。 本月12日,美国农业部发表了一篇很特别的新闻公告:“美国食品在美国驻法使馆获得承认”。大致内容是:为庆祝美国国庆【那不是7-4吗?都过去几周了?】,美国驻法国大使馆举办了招待会,使用的都是美国食品。该新闻公告还提供了那些食品照片:几乎都是美国社会称为“垃圾食品”的东西,且大都是早就进入欧洲市场并在那些市场历时多年的食品。如此,美国农业部为什么要特别发个新闻公告、说是“美国食品获得驻法使馆的承认”呢?难道这以前多年时间里、美国出口到法国的食品在美国驻法使馆或在法国都没有得到承认么?美国在其它国家的大使馆也使用那些食品做国庆招待会,为什么偏偏选择法国做那新闻公告呢?琢磨一下,嘿嘿,那新闻公告可说是“意味深长”。 首先,发表新闻公告之际,刚好,美国孟山都公司宣布从欧洲撤出它的全部转基因食品作物业务、转而回头搞常规农业。而在此之前,美国方面把在欧洲、特别是在法国的推销转基因食品作物列入了它的全球战略的重点,甚至扬言要对法国当局长期抵制转基因食品作物而实行打击报复。 自1799年到1945年,先是法国公鸡在欧洲称霸、接着是德国条顿在欧洲称霸;两个都失败了,却给欧洲和全球留下了一个非常有影响的历史教训:只要法国和德国之间不开战,欧洲就是大体和平的;只要法国和德国的立场大体一致,外部力量再强大、也休想在欧洲得逞。 在转基因化工农业和转基因食品商业化的问题上,法国和德国的立场大体一致:反对、抵制、拒绝。从苏联解体中缓过气来之后,俄国当机立断地站到法德一边,也明确地表示了反对或抵制转基因化工农业的立场;一则未经核实的新闻故事甚至说,前阵子,在准备会见的通话中,普京对奥巴马提出警告说:“转基食品泛滥失控将导致世界大战。” 欧美之间经过多年和多方面的较量(包括除了战争以外的几乎所有手段的较量),结果是:美国在欧洲推销转基因食品商业化和推行转基因化工农业的战略遭到惨败,转基因世界霸王孟山都公司不得不把它的相关业务全部撤出欧洲市场,甚至连欧洲自己的转基因霸王巴斯夫公司也撤了。 确如那未经核实的俄国警告的故事所说,欧美转基因较量的背后是国土资源和人口资源的地缘政治较量。农业是国土和人口的集合体,农业问题就是地缘政治问题;一旦美国在欧洲推行转基因化工农业的战略获得成功,那就意味着美国几个公司可以控制欧洲的农业、即控制了欧洲的国土和人口。 为了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和地缘政治安全,法国德国当然有充足条件搞所谓“国产转基因”。然而,他们再怎么搞“国产”,也无法跳出美国已经设计好和牢牢掌控的转基因化工农业的战略框架,即欧洲农业发展和地缘决策都不得不遵循美国方式,尽管表面上似乎是非常“本地化”和非常“爱国”的。就是说,“国产转基因”是很美丽的“爱国”辞藻,可它的真实前景却是比直截了当地接受美国控制而更糟糕和更是没国可爱的前景。 比方说吧:一旦参与奥林匹克运动会,那么,不管您的竞赛选手是“外籍”的、“国产”的或是“混血”的,您都得遵循奥运会的规则,您的所有选手的选拔、训练、直到竞技等等的所有运作,都得在奥运框架之下进行并服从奥运当局的裁决。如此,您的选手的“国产”意义不过是给奥运增加一点地方色彩而已。同理,某国一旦陷入转基因化工农业的陷阱,那么,不管它的种子是“外籍”的、“国产”的或是“混血”的,其整个农业运作就都得服从转基因化工公司所规定的规则及其裁决;巴西和阿根廷就是典型例子。 就此类所谓“国产”问题而言,欧洲是有前车之鉴的,那就是个人计算机软件。美国微软公司在欧洲成功地推行了它的操作系统及其捆绑方式,结果,欧洲各国再怎么搞自己的“国产软件”、也是在美国微软框架之内搞的。如此,微软公司的一个小动作、就可能导致欧洲个人计算机软件整个产业的波动;微软系统发生了一个错误,欧洲个人计算机软件整个产业就得跟着全错。欧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试图摆脱那个控制;可欧洲已经陷入那个战略框架,他们的“国产”努力至今还是大体无效。如此,除了打打税务等官司之外,欧洲的个人计算机之“国产”软件几乎就是没有任何自主竞争力来发挥所谓“国产”的作用。(注:如同海内外学子说过的,幸好,欧洲还有LINUX等其它系统框架,工作站等计算机软件还没落入微软框架、因而法国德国等国家的“国产软件”还颇有些意义。)。 同样道理,转基因技术搞出来的食品作物是特定种子、特定化工农药、特定机械装备和特定农田作业方式彼此紧密捆绑的,其方式跟微软捆绑方式是一样的、甚至更紧密。正因为如此,转基因作物商业化不但没有实现减少农药用量和降低成本的承诺、反而使其成倍成倍地增加。此外,孟山都和杜邦等转基因种子公司实行“数据封闭”政策,使得那种特定捆绑所带来的垄断权利甚至可以驾临于国家管理之上。因此,一旦欧洲陷入转基因化工农业的框架,那么,尽管法国德国可以在个别产品方面获得“国产”产权,但其整个国家的农业决策及其直接影响的地缘决策却是完全受美国几个公司所支配或控制的。更要命的是,一旦美国掌控者的框架发生错误,那么,法国德国的整个农业就跟着全错;然而,到目前为止,人类还不具备纠正或弥补转基因技术错误所造成的危害损失的科技能力。 不言而喻,欧美之间的转基因食品作物商业一旦限于泛滥和失控,那必将直接导致欧美之间爆发国土资源和人口资源的严重冲突,那就难免导致世界大战一类的冲突。看看两次世界大战,不都是由争夺国土资源和人口资源的控制权而爆发的吗?若纵使欧美之间的转基因化工农业的较量继续下去的话,那么,美国很可能会失去法国德国这两个至关重要的盟国,那意味着美国全球战略赖以幸存的北约集团土崩瓦解。为基于错误理论和已被确认为“垃圾技术”的转基因商业利益而葬送北约集团,那必将使美国面临全面崩溃的严重危机。此外,欧美发达国家都知道,转基因技术武器是比核技术武器更厉害的大规模杀伤武器;一旦发生转基因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战争状态,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其损失是一百个或一万个马歇尔计划也难以弥补的。因此,可以说,孟山都以宣布转基因食品业务全部撤离欧洲的方式承认了自己的失败,使欧美大体结束了一次历时多年的和可能导致世界大战类型的地缘冲突。 然而,美国转基因霸王孟山都公司在欧洲是足够体面地下台了,但那毕竟是个被淘汰的事实。由此直接而来的问题是:在欧洲市场,美国的出口食品还能继续畅行吗?为此,美国农业部的新闻公告给出了美国方面的回答(或说是期望):美国食品得到了美国驻法使馆的承认!而那些食品还在欧洲市场销售! 为什么美国农业部的新闻公告要选择法国呢?那至少有个历史缘故:美国历史所造成的国家自卑感。美国的国家精神的深处一直是以欧洲文化为自己的灵魂,其主要象征就是法国赠送给美国的自由女神象和以法国革命政治学说为基础而制定的宪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成了世界头号强国;冷战结束,美国成了全球唯一的世界霸权强国。可是,在美国社会的骨子里,那个国家自卑感却一直没有改变:美国独立建国直到冷战结束之前,法国一直是欧洲甚至是世界的现代派科学文化和现代派文学艺术的中心;一个新的科学或新的艺术能在法国得到承认,就意味着可以得到欧洲的承认、就可走向全世界。那种信念已经深入美国的国家骨髓,以至于许多美国政治家或律师以获得法国学位为从业台阶,许多好莱坞演员以获得在法国拍片的机会为终生荣耀,而美国农产品能打入法国市场就意味着敲开了欧洲市场的大门;还有,美国扬言要对法国抵制转基因食品的政策而实行打击报复,其实就是“打猴给鸡看”(不是“杀鸡给猴看”)、试图通过迫使法国接受转基因的手段而使其它欧洲国家也跟着接受转基因,……,例子举不胜举。 可以这么说吧:值孟山都公司以宣布撤离的方式承认美国转基因化工农业全球化战略在欧洲遭到惨败之际,美国农业部选择了法国而发布美国食品在法国得到承认的新闻公告,那是美国国家自卑感的回潮。如同任何国家都有国家自卑感、而自卑感回潮往往意味着国家衰退一样,转基因化工农业全球化战略在欧洲的惨败给美国带来的国家自卑回潮,足以说明当今美国确实处于正在衰退的状态。 若仅仅是站在美国立场和只考虑美国自身利益的话,那么,那种国家自卑感回潮和国家衰退对美国应该是件“好事”:冷战后的世界不是进入“一极化”、也不是进入“多极化”,而是趋向于“无极化”。如此,很显然,那意味着“高处不胜寒”:作为唯一的世界霸权强国、美国必须承担的国际责任太多太重了,----试图称霸世界的野心可以使苏联大帝国解体,而长期承担世界霸权的责任也可使美国大帝国陷入崩溃。 美国孟山都公司把它的转基因食品作物业务全都撤出欧洲了,欧美之间围绕着转基因化工农业而发生的地缘政治多年冲突、算是告一段落了。那发展标志着美国的转基因全球化的战略在欧洲遭到了惨败,也意味着美国还是以保全北约集团和集体承担国际责任为全球战略的首要内容、为此而可以放弃对美国足够重要的商业机会。可是,那些都无法扭转美国的国家衰退的命运。 此时此刻,中国成倍、成倍地增加了它从美国或从美国控制的转基因化工农业基地巴西阿根廷等国的转基因食品作物的进口,似乎在试图挽救已经面临彻底失败的美国的转基因全球化战略、从而挽救正在衰退的美国的国家命运。那似乎在迎合海内外媒体发表过的一个论点:中国期望看到美国走下世界唯一霸权国家的神坛,但不希望美国立即下台,因为,中国还没准备好由它来统治世界。【此处观点本人不太赞同,保留。自动要当小老婆都不一定当得上,统治世界...从何谈起?为政只会出卖自己的国家利益,现在连人民一起卖,何谈统治世界啊!】 不管怎样吧,稍微能独立思考的人都会看到,中国在玩一个非常危险的金钱外交的游戏:若真是如同俄国警告故事所说的那样、以转基因食品作物为主要导火索或为主要内容的世界战争类型的冲突爆发了,那么,鉴于中国搞“转基因大跃进”而可以牺牲本国的国土人口资源安全的状态,八九不离十,中国将不仅是个最惨败的国家、且战后恢复也大致不可能(目前,人类还不具备纠正或弥补转基因错误损害的科技能力),即:该战争(转基因生物战争)将宣告中国被(人类的)历史淘汰。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25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孟山都放弃欧洲转基因市场
热度 3 legend0463 2013-7-25 07:37
Nature杂志7月23日新闻报道,由于品种审定过程的巨大阻碍,孟山都公司放弃在欧洲的转基因品种申请。意味着除了已经在欧洲种植的MON810外,欧洲境内今后可能将再无孟山都的转基因品种。 关于转基因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最近一段时间又起了一股小高潮。我虽然熟悉整个转基因技术的过程,但是无意加入这场争论。孰是孰非的问题交给时间好了,总有一天这些问题将变得不再是问题,一切都将清晰明了。 我在想,欧洲把孟山都干掉了,下一个会是谁呢,先锋?先正达?虽然这两家的转基因品种在欧洲都没有种植,但各自都有GM品种处在审定过程中。是破茧而出还是死于襁褓亦或是先破茧而出再夭折,总之前路漫漫,无比艰辛。我又在想,目前反转基因闹得比较凶的除了欧洲应该就是中国了。于是,看到这个消息,国内的反转人事可能会立刻感觉看到了希望,于是乎更加斗志昂扬…… 那个公司又会先死在中国呢?而这样的灭亡到底是利还是弊呢? 随心而想之言,并无任何个人观点,附上文章链接,各位自去评判~~ http://www.nature.com/news/monsanto-drops-gm-in-europe-1.13432 PDF文件: 499387a.pdf
个人分类: 随便写写|2390 次阅读|3 个评论
门外汉谈转基因
热度 31 武际可 2013-7-23 10:27
门外汉谈转基因 时下,转基因问题争论得很热闹。尽管争论的双方谁也没有说服对方,可是主管方面已经付诸政策,对有些转基因粮食品种大田种植开了绿灯,并且允许外国的转基因产品大量进口。似乎一切已有定论,有的专家说,反对转基因就像是清末的保守势力禁止火车,也有的说反对转基因是一种民粹主义,还有的说,反对转基因拿不出事实,转基因已经推广了 17 年,证明是无害的。等等,不一而足。还有一种说法,说转基因是十分现代的和科学的东东,应当请专家发言,一般老百姓似乎插不上嘴。 不过,作为一个门外汉,还是要饶舌几句。 专家们说,转基因是一种基因工程,通过对植物的遗传基因 DNA 动手术嫁接出现的新品种。其实是和人工大田花粉杂交是一个道理。既然花粉杂交已经很普遍而且没有害,那么对转基因也应当是信得过的。 问题是,花粉杂交只有相近的品种才有可能成功,而转基因可以使完全不同品种之间的基因交叉。这固然为育种打开了广阔的天地,可是也带来了危险。因为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想象,使作物产出土豆加牛肉和西红柿的味道,岂不美妙,可是也可能把土豆和断魂草的基因转在一起去祸害人。 所以,问题不能提得那样笼统,把人们分为转基因的拥护派和反对派。我是拥护某些转基因的,但是对于那种毒害害虫的转基因就很不放心。据说这种转基因作物,害虫吃了会使消化器官烂掉而死亡。对于把这种基因置于棉花之类的经济作物中,大概人们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要是把它植入粮食作物中就需要特别小心了。 另外,有一种抗除草剂的基因也是当前推广的较多的。人们担心它会不会破坏生态,与野草杂交生成更为顽固难除的杂草。 所以, 究竟转了什么样的基因,才是问题的关键 。你光在产品上标注一个转基因,就要大家接受,未免太大而化之了。所以一股脑儿禁止转基因是没有道理的,不过对转基因食品一股脑儿开放,似乎也有点不够慎重。例如对于小麦的矮杆、抗倒伏、抗锈病的转基因推广未尝不可,但对于玉米的抗钻心虫病的转基因品种就需要十分小心了,人们会问,是不是害虫吃了它会烂掉。 还有,有的专家振振有词地说,已经 17 年了,没有发现不良反应。这其实是不能服人的。日本水俣病是由于海水汞污染造成的,从 1932 年有关工厂开始向海内排污,到 1956 年发现病人,直到 2004 年病人才胜诉。其间经过了 70 年。 其实,我们目前对转基因的检测手段远没有对水俣病那样有利。例如,拿到一批种子,要检测它是不是转基因的种子,就有一定的困难,更何况要了解它是转了何种基因就更加困难了。而检测水俣病在技术上就没有这种困难。 还应当提醒的是,一旦一种转基因作物推广了,那么标志和不标志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因为这种转基因作物普遍种植的情况下,同类非转基因的作物就会经过虫媒或风媒与之杂交,结果就很难有纯种的非转基因作物了。所以推广的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一定要十分慎重。 最后,转基因种子的经济利益是巨大的,是非常诱人的。美国的孟山都公司垄断了世界大约 90% 的转基因种子。在利益的诱惑下,会不会对实验数据的公正性产生扭曲,例如出资大力扶植有利于转基因有利方面的研究,而对负面研究不予支持。这样说,对孟山都公司有点不敬,不过联想 1962 年美国 女生物学家雷切尔 ·卡森写的《寂静的春天》一书,该书第一次揭示使用杀虫剂DDT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而财大气粗的生产杀虫剂的 孟山都化学公司模仿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出版了一本小册子《荒凉的年代》,与之对抗,分发五千册。该书叙述了化学杀虫剂如何使美国和全世界大大地减少了疟疾、黄热病、睡眠病和伤寒等病症,并详细描绘由于杀虫剂被禁止使用,各类昆虫大肆猖獗,人们疾病濒发,给人类、尤其是女性带来很大的麻烦, 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的混乱, 甚至会导致千千万万的人挨饿致死。孟山都这个不光彩的历史,很难使人相信他的研究数据是公正的。毕竟他们是为了赚钱的。在纯粹金钱驱动之下,人们什么意想不到的事都会做出来的。
个人分类: 科学杂谈|8944 次阅读|47 个评论
[转载]中国为什么没有孟山都?
liyibo666 2013-7-17 16:58
中国为什么没有孟山都? 2013-07-09 作者:主笔◎袁越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v2 孟山都的豪赌 “中国最多时曾经有8700家种子公司,但它们的销售额加起来也远远不如孟山都一家公司,双方实力相差太大了。”张启发教授忧心忡忡地对本刊记者说,“我早在1996年就注意到了这家公司,那时候国内还没有什么人听说过孟山都。我当时就建议中国应该成立一个像孟山都一样的公司和它抗衡,否则国内种子市场必然被外国公司全面占领。当时的人们,包括政府部门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但今天再来看,我当初的预言都已经变成了现实。” 张启发是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中科院和美国国家科学院双料院士,他还有一个头衔是国家农作物分子技术育种中心主任,该中心是在张启发的倡议下,于2000年经农业部批准在武汉成立的。张启发希望将其打造成中国的孟山都,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这个中心至今在产业方面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 与此同时,孟山都却从一家专门生产化学品的公司摇身一变,成了全世界种子行业的领军者。 孟山都(Monsanto)成立于1901年,总部位于美国的密苏里州。这家公司最初的主业是化工产品,曾经生产过DDT和橙剂,后者是一种高效除草剂,“越战”时曾经被美军用作对付游击队的秘密武器,后来被发现有剧毒而停止生产,但已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是“越战”结束后爆出的诸多丑闻中的一个。 公平说,化学工业是那个时代的朝阳产业,DDT和橙剂刚被研制出来的时候没人知道它们有毒,很多比孟山都大得多的化学品公司也都在生产,不能把责任全部归到孟山都那里。1962年,揭露DDT危害的《寂静的春天》在美国出版,化工企业的名声一落千丈,孟山都自然也逃不过去,背上了破坏环境的罪名。他们曾经试图自我救赎,研制成一种新型除草剂,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草甘膦(商品名“农达”)。草甘膦不但对动物和人体无害,而且在自然条件下也很容易降解,属于对环境比较友好的新一代除草剂,自1976年被推出后便大获好评,被认为是孟山都转型期的拳头产品。 但是,孟山都高层并不满足,他们决定进行一次豪赌,把宝押在了植物基因工程上。众所周知,基因工程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1973年美国科学家在细菌身上完成了第一个基因剪切操作,5年后人类胰岛素基因就被成功转入大肠杆菌,使得胰岛素成为第一个基于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出来的生化产品。孟山都的管理层预见到了基因工程的巨大潜力,相信转基因技术将很快应用于农作物育种领域,DNA终将取代除草剂、农药和化肥等农化产品,成为农业领域未来最强大、同时也是最环保的产品,于是他们决定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放弃旧的商业模式,进军种子行业。 “当时孟山都在农化领域的世界排名仅为第六,在美国也只能排第三位。”孟山都(中国)早期的一位重要经理人刘石对本刊记者回忆说,“这个排名非常尴尬,说明孟山都在这个行业里没有话语权,充其量只能赚点辛苦钱,这也是他们决定转行的动力之一。” 美国资深科学记者丹尼尔·查尔斯(Daniel Charles)经过近10年的调查,把孟山都的这段艰难转型史写成了一本书,取名为《收获之神》(Lord of the Harvest)。根据这本书的描述,孟山都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进行了一次豪赌,一方面花重金招募了来自全世界各个相关领域的顶尖科学家为孟山都工作,另一方面以一种近乎疯狂的方式大量并购种业公司,试图以这种方式挤进种子行业。 孟山都赌赢了。1983年1月,孟山都科学家在美国迈阿密举行的一次科学研讨会上宣布他们借助根瘤菌成功地把外源基因转入了矮牵牛叶子,首次实现了植物领域的转基因。同时报告这一结果的还有来自比利时根特大学和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两个研究小组,这两个实验室的领军人物都已在该领域奋斗了10多年,是公认的学术权威。相比之下,孟山都两年前才刚刚进入这一领域,却异军突起,吸引了绝大部分媒体记者的注意力。虽然两家实验室事后都对张扬的孟山都表达了些许不满,但事实证明媒体的眼光是正确的,最早将这项技术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正是人力和财力都要雄厚得多的孟山都。 今年6月19日,当今农业领域最权威的科学奖“世界食品大奖”(The World Food Prize)宣布将本年度大奖授予30年前那次迈阿密大会上宣告植物转基因获得成功的3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对解决世界粮食问题所做的努力。值得一提的是,比利时根特大学和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两位领军人物后来也都进入了种子公司,而代表孟山都获奖的则是当年主持这一工作的罗伯特·傅瑞磊(Robert Fraley)博士,此人后来担任了孟山都全球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正是在他的领导下,孟山都于1987年在美国进行了世界上首次转基因农作物的大田试验,并于1996年推出了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和转Bt基因的抗虫棉,后者成为第一个进入中国的转基因农作物,并在这一过程中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农业面貌。 刘石是整个事件的主要推手和见证人,他向本刊记者讲述了当时情况。他是北师大中文系毕业生,后来去德国学习法律,毕业后在香港地区从事进出口贸易,于1993年1月1日加入孟山都,负责农药,中国的进口农药市场就是他一手做起来的。1996年下半年他转入了生物技术部,负责转基因农作物在中国的推广。一开始这个部门加上他仅有4个人,他们分析了中国的情况,一致认为抗虫棉最有前途。 “90年代初期中国出口商品中有1/4都是棉纺织品,棉花的地位比现在重要多了。可是当时华北地区的棉铃虫对杀虫剂产生了抗性,耐药性增加了1万多倍,农民打几十遍药都控制不住,只能用手抓。”刘石回忆说,“有人曾经把一只棉铃虫丢进药水里,拿出来它又活了过来,这时突然走过来一只鸡把虫子吃了下去,结果那只鸡没跑几步就死了。” 根据中国农业部的记录,当时全国每年因为农药中毒而死亡的农民有1万多人,而2/3的农药都用在了棉花上,而且几乎全部是剧毒的菊酯类农药。 孟山都研发的转Bt基因抗虫棉正好可以对付棉铃虫,但当时的中国种业全部控制在国有企业手里,别说外资了,就连私营种子公司都没有。刘石便代表孟山都和河北省农业厅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艰苦谈判,甚至动用了自己的私人关系,这才终于说服农业厅授权河北省种业集团与孟山都和新加坡岱字棉公司三家合资成立了河北冀岱棉种技术有限公司,外资占了2/3的股份。 “那时候中国官方对于西方国家是很有戒心的,他们也知道‘老外’的东西好,但一直不敢放开,便像当年对待‘右派’一样,控制使用。”刘石回忆说,“幸亏当时的河北省副省长陈立友去美国考察,知道了抗虫棉,便去找姜春云副总理,说河北急需这个东西,农业部这才批的。” 1998年冀岱公司正式开始销售转基因抗虫棉,但农民不买账,一来他们不相信棉铃虫会不吃棉花,二来孟山都的棉种每公斤要卖42元,太贵了。要知道,棉种是棉花生产过程的副产品,农民是可以自己留种的,所以棉种公司不敢卖高价,当时的价格是每公斤2元。但是这样的棉种都没有脱绒,出芽率低,每亩地要用10公斤种子,孟山都的种子经过了硫酸脱绒处理,出芽率大大提高,每亩地只需要1公斤就够了,这样算下来,棉农的实际成本仅仅提高了一倍而已。 “中国农民多年养成的习惯很难改变,我们怎么解释都没用,最后还是动用了行政的力量,由地方政府出面搞摊派,每个中小学生都必须买一斤抗虫棉种子回家。”刘石回忆说,“当然最后的结果是皆大欢喜,种子种下去后不但出苗率很高,而且棉铃虫真的不吃了,产量大幅度提高,棉农好评如潮。于是到了第二年情况就反过来了,我们的种子供不应求,甚至有省领导亲自给我写条子,要求帮自己家乡的亲戚买种子。” 据刘石回忆,孟山都第一年就卖了1000多吨种子,第二年销量突破了2000吨,销售额达到了1亿元人民币,第三年卖了3000多吨,销售额接近2亿元人民币,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因为种了抗虫棉,河北省的棉花产业发生了爆发式的增长,并通过节省农药等方式为河北棉农带来了数十亿元的好处。 这件事后来被美国哈佛商学院看中,作为教学研讨中的成功案例样本。 不过,因为被大范围盗版等原因,孟山都抗虫棉的销量到3000吨就封顶了,之后更是一路下滑,导致今天孟山都抗虫棉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微乎其微。就在孟山都抗虫棉卖得最好的时候,也就是1999年底,中国农业部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全面放开国内种子市场,打破了国有企业的垄断局面。《种子法》实行后,各个省都立刻成立了自己的私营企业,原有的国营种子公司迅速被私有化或者干脆倒闭了,转型发生得极为迅速。 种子法还规定,外资企业不能在中国独立运作,必须和中国企业组成合资公司,而且也不能控股,最多只能占49%的股份。刘石认为,这项条款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像孟山都这样的强势外国种子公司垄断国内种业。但是不管怎样,这个法毕竟为外国公司打开了一道门缝,从此大批外国种子企业便合法地挤进了中国市场。 恰在此时,孟山都自己却遇到了麻烦。因为并购的步子走得太快了,孟山都的资产负债率达到了70%的高位,现金短缺,于2000年被普强公司(Upjohns)并购(此后又被辉瑞公司并购,孟山都公司的农业部分由于不被看好而被单独拆分出来并上市,这是题外话)。第二年刘石接到公司总部的通知,要求他们停止所有的新项目。当时他们正打算引进转基因抗虫玉米和抗除草剂大豆,与吉林省种子公司的谈判已经结束,就等批文了,禁令一下,这个项目也就无疾而终了。 那年的国庆节,刘石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告诉他,美国杜邦先锋种业公司打算进军中国,正在寻找一位中方总经理。刘石考虑了两天,决定离开孟山都,加盟先锋种业。 刘石的豪赌 当刘石决定跳槽时,孟山都(中国)已经有了50多名员工,年利润超过1亿元人民币,这个成绩即使放到现在也相当拿得出手。但2001年时的先锋公司才刚进入中国,只在北京设立了一个简易的办事处,连一件产品都没有。但刘石决定赌一把,把自己在孟山都学到的经验用于实践。 “回想起来,我觉得我这辈子为中国种业做了两件大事。”刘石回忆说,“第一是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合资公司,打开了中国种业对外开放的大门。第二就是引进了国外的定价机制,把外国公司先进的服务理念带进了中国。” 孟山都进入中国前,国内种子公司的定价机制非常原始,基本上是按照成本加利润来定价。孟山都打破了这个习惯,按照市场需求和价值来定价。“孟山都认为,本公司的成本和消费者无关,我自己能挣多少钱你也不用管,我所做的就是帮助你解决问题,提高你的收益,然后我从你获得的收益中抽取一笔合理的费用,即使这个费用比我的成本高很多,消费者也不会有意见。” 在刘石看来,种子公司卖的不应仅仅是种子,而应该是一整套解决方案。国外的种子公司向农民提供的是全方位服务,从耕种方式到肥料选择,甚至连最后的产品销售等等都尽可能地提供专业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种子的潜力,也可以让农民对种子公司更加忠诚。 接手先锋后,刘石花了一年时间组建了一家合资企业(登海先锋),并于2005年推出了杂交玉米“先玉335”。一般公司推出新产品都喜欢先用低价开拓市场,但刘石决定反其道而行之,把“先玉335”的零售价格提高到当时最流行的国产“郑单958”的两倍还要多。 “我当时的想法是,如果按照中国传统的定价系统,与国产品种拼价格,结果只能是死路一条。”刘石解释说,“我决定打破中国种业低价竞争的局面,用高品质的服务来打动消费者。” 于是,刘石每年都会组织公司技术人员下乡为经销商们举办培训班,培训内容不光是本公司的产品介绍,而且涵盖了农业技术和经济管理等诸多方面。这件事得到了各地经销商们的一致好评,无形中提高了“先玉335”在种子市场的竞争力。 光靠这个还不行,刘石决定借推广“先玉335”的机会在中国推广单粒播种,改变中国农民上千年的耕作习惯。因为害怕种子不出苗,中国农民一直采用多粒播种再间苗的种植方式,既费种子又费工。“先玉335”出苗率很高,无需多粒播种,刘石便把原来的论斤卖种子改为按粒卖种子,缩小包装,农民每亩地的实际花费并没有提高太多。 经过一年实践,大多数采用手工播种的农民都尝到了单粒播种的好处。但是还有一半的农民采用播种机播种,而当时国内尚无单粒播种机,进口机器每台售价4万元,根本买不起。巧的是,刘石听说河北一家名为“农哈哈”的播种机厂仿制了一台意大利单粒播种机,便主动找到对方要求合作,先由对方试生产几百台样机出来,由先锋公司包销,在实践中完善这款机器的制造工艺。两年后,刘石认为播种机的设计改造和产品质量都过关了,便和“农哈哈”签订协议,以每台2800元的低价销售单粒播种机,先锋公司再给每位购买者补贴1000元,只要买家提供自己的地址和联系方式即可。这样一来,先锋公司通过这个补贴项目掌握了整个玉米产区几千名专业播种机手的详细资料,然后通过他们向农民推销“先玉335”,大获成功。 就这样,“先玉335”仅用了几年时间就占领了整个华北和东北的玉米种子市场,成为继转基因抗虫棉后外国种子公司开拓中国市场的第二个标志性事件。 “补贴播种机这个主意和计划是我在一次公司内部会议上突发奇想得到的,不但帮先锋多卖了种子,让整个玉米链条的所有环节,包括种子经销商、农民、播种机手和‘农哈哈’都赚到了钱,而且还帮助国家推广了单粒播种技术,实现了整个玉米产业的升级换代。”刘石自豪地对本刊记者说,“其实国家很早就想做这件事,但一直没有做成,最后被先锋公司做成了,我认为这是我这些年来所做的所有事情当中意义最大的一件。” 刘石为本刊记者算了一笔账:中国目前种了5亿亩玉米,按照原来的播种方式需要350万亩耕地生产杂交种子。改用单粒播种后种子使用量减少到原来的1/3,仅此一项,每年就至少节约了200万亩土地。目前每亩地的制种费用平均为2500元,算下来每年就可节约50亿元人民币。原来的播种方式还需要间苗,如今每亩地的间苗费大约是40~50元,这样就可以节约至少200亿元人民币。除此之外,玉米种子的运输费和仓储费也大大减少,算下来每年可再节约6亿~7亿元人民币。 也就是说,这样一个看似毫不起眼的技术革新每年竟可以潜在地为中国农业带来250亿元的经济效益!事实上,农业涉及的领域非常多,所使用的土地面积也非常大,任何一项技术革新都会对国民经济和自然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比如低毒除草剂的广泛使用不但大大增加了农作物的密度,节省了大量耕地,而且因为取消了犁地的环节,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对地球环境的正面影响是无与伦比的。 当然了,光凭单粒播种还不足以让“先玉335”获得如此大的成功,这里面还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这个新品种更好地满足了农民的需求。 “‘先玉335’的抗病抗倒伏能力都不算强,对土肥的要求也较高,只有在各方面条件都达到一定水准的前提下才会获得高产,所以只在东北地区流行了起来,华北地区卖不过更加皮实的‘郑单958’。”刘石说,“即便如此,‘先玉335’在东北地区的增产效果也没那么高,坊间传说它特别高产其实是另有原因的。” 刘石告诉本刊记者,中国农村奉行平均主义,不可能把好地都分给一户人家,所以每家都有好地和差地。“先玉335”的价格最高,因此农民们便更倾向于用好地来种它,而且也会更加上心一些,产量自然也就高了。 如果说这个原因有些投机取巧的意思,那么“先玉335”脱水快的优点则帮了农民很大的忙。普通玉米脱水慢,往往需要挂在屋檐下晾好几天后才能卖,这也是很多人印象中的农村应有的景象。其实这么做很费事,农民是不满意的。“先玉335”脱水快,采摘后可以直接脱粒装袋销售,省了很多人工。正好那几年东北遇到了卖粮难的情况,如果谁家的玉米能早卖几天,往往会多卖点钱。 “当年出口日本的玉米粮商都喜欢‘先玉335’,每吨能多卖15~20美元,就是因为这种玉米脱水快,不易发霉,品质高。”刘石说,“从‘先玉335’的走红可以看出,种子营销其实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仅仅靠增产这一项指标是不够的。中国的新品种审定标准太单一了,只重产量不看其他性状,应该尽快改进。” 任何种子要想在中国销售,必须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如今每年都会有几千个新品种送审,最终审定通过的大约在400~700个。但是,中种迪卡种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泓向本刊记者透露,每年这几百个通过审定的品种最终能在市场上销售的也就只有10%,而且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坚持不了两年,真正能留下来的不到1%。 “中国种业市场的格局和国外很不一样,其中很大原因就是品种审定制度。欧美国家新品种的主要提供者都是大企业,而中国每年送审的新品种里来自大公司的只占百分之十几,其余大都是科研院所和大学提交的产品,以及一些小公司的产品,这些产品大多数都是针对大公司品牌的改良品种,真正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品种非常罕见。”汪泓说,“另外,中国的品种审定分为‘国审’和‘省审’,光是‘省审’就至少需要4年时间,‘国审’的周期就更长了。欧洲国家也有类似制度,但平均只需要两年。要知道,一家正规的种子公司培育一个新品种往往需要经过5~7年,这样算下来,一个新品种至少需要10年才能到达中国农民的手里。” 为了节省时间,美国干脆没有品种审定制度,新品种上市前只需在相关部门登记就可以了,把选择权完全交给农民。当然他们的保险制度非常健全,出了问题由种子公司和保险公司负责,农民不必担心。 中国农民就没有这样的条件了。平心而论,中国实行品种审定制度的初衷是好的,因为种子不像其他商品,如果质量不过关,至少会浪费农民半年的时间,而中国农民历来就是弱势群体,理应得到更多的关照。但是,因为管理部门的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以及权力寻租等一些不正常现象,导致中国很多现行制度违背了自己的初衷,品种审定制度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中国的品种审定制度有个门槛,新品种的产量必须比现有品种增加5%,否则是通不过的。于是很多公司只能贿赂官员,在产量数字上造假。一些科学家不愿行贿,就只能延长培育时间,通过这个方式增加产量。可如今中国大部分土地都是轮作的,生长期非常固定,延时会导致病虫害风险大大增加,得不偿失。这个制度等于给种子公司发出了错误的信号,误导中国农业朝着错误的方向走。”刘石对本刊记者说,“还有,现在的耕作方式已经变了,人工越来越贵,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农民需要能适应这一变化的新品种,比如株型要整齐,种植密度要尽可能地高,玉米脱水尽可能快,无需烘干等等。可是按照现有制度,这样的新品种如果不增产是没有可能获得批准的,这件事说明,官员们的标准和农民的实际需要脱节了。” 这种脱节在转基因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科技部门的豪赌 外国种子公司的势头之猛,中国政府显然是十分清楚的。2006年,也就是放开国内种子市场6年后,中国科技部对外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了16个重大科技专项,包括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大型核电站、大型飞机和宽带移动通信等热门领域。这16个重大科技专项于2008年正式实施,如今已经过去了5年,不少领域已经看到了成果,比如刚刚成功发射的“神十”。 这16个重大专项中,属于农业领域的只有一项。它并不是化肥农药,也不是水利工程,更不是杂交育种,而是转基因。 关于这个项目,官方的文件中是这么写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的目标,是要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培育一批抗病虫、抗逆、优质、高产、高效的重大转基因生物新品种,提高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和产业化整体水平,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对于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生物育种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转基因重大专项的经费总额高达220亿元人民币,看来科技部打算在转基因技术上进行一次豪赌。5年过去了,结果怎么样呢?截至目前,只有转Bt基因抗虫水稻和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于2009年拿到了安全证书,只差一步便可以进行大规模商业种植了。但是,因为反对声音较大,这一步便再也迈不过去了。按照规定,这两份安全证书明年将到期,如果明年再没有任何进展,到2020年转基因重大专项截止时,中国很可能不会有任何一种具有自主产权的转基因种子能够被大规模商业化种植。 “我们早在1998年就做出了转基因抗虫水稻,第二年在农业部开成果鉴定会,吸引了好多人来参观,感兴趣的人特别多。”张启发对本刊记者回忆说,“那时候的国内大气候和现在不一样,转基因抗虫棉刚刚获得了成功,大家都很乐观,认为转基因产业化是必然的。中国农业方面的科研实力也不差,应该可以做一个中国的孟山都出来。谁知很快情况就变了,由于各种势力的反对,转基因水稻无法获准推广。2008年科技部实施转基因重大专项时我觉得又有希望了,谁知还是不行。中国水稻的虫害非常严重,转基因抗虫水稻如果如期商业化是完全有潜力培育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种子企业的,但可惜没有变成现实。” 确实,经过一些环保组织和媒体多年的“努力”,转基因几乎和毒药联系在了一起,即使是不那么极端的人,也会认为转基因技术尚存争议,不宜立即推广。 “转基因实际上就是一个新的育种方式而已,与传统育种、分子标记育种并称为现代农业的三大育种技术。”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物技术中心总经理吕玉平博士对本刊记者说,“我们国家长期以来一直有个误区,就是把这三大育种技术分成三个独立的部门。各国的经验都证明,现代种业必须同时包括种质资源、生物技术和育种整合这三大块,缺一不可。其中生物技术又可以分为转基因和分子标记技术,两者都是在做性状的转移和整合,只是应用范围有所不同而已。” 吕玉平是华中农大的育种学学士,中国农大的植物分子遗传学博士,又在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做过博士后,对中国农业学术圈的情况比较了解。此后他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做博士后,又在美国Ceres生物技术公司工作了10年,掌握了全世界最先进的植物分子生物学技术。因为这段经历,他被瑞士先正达生物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招致麾下,任运营总监,并在这一过程中学到了西方大公司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可以说他是目前中国少有的既懂科学技术又懂企业战略、运营及管理的两栖人才。 吕玉平向本刊记者详细解释了育种的原理。众所周知,植物的所有性状都是由基因决定的,所谓“育种”,就是按照人类的要求,把所需性状整合到同一株作物中来。过去人们都是通过杂交来实现这种整合,这个方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农业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问题是,杂交所导致的基因重组是随机发生的,需要育种家们从海量的杂交后代中寻找合适的组合,成功率极低。加上现代育种所要寻找的性状往往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这就给传统育种家带来了很多新的困难。 “中国育种界有个顺口溜,形容传统育种家们的工作方式是‘一杆秤、一把尺、拿牙咬、拿眼瞪’。这样的工作方法准确性差,效率低下,很多时候就是在做低水平重复劳动,不可能满足现代育种的要求。”吕玉平对本刊记者说,“如今最先进的杂交育种方法是分子标记育种,就是先找出某个性状所对应的基因,然后在杂交种子的阶段就用基因芯片测出里面到底含不含这个基因,不用等到种下去就会知道是否成功了。” 本刊记者曾经在孟山都美国总部看到过该公司研制的高速种子切片机,一袋杂交种子倒进去,几分钟后就全部切好片,放进了96孔板中去做基因分析,切下的部位是胚乳,不会伤及胚芽,只有基因分析表明有潜力的种子才会被种下去,观察二代的表现。现代育种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叫作“高通量”,意思是说一个好品种必须通过大量筛选才能得到,分子标记育种技术让真正的高通量育种成为可能。 但是,分子标记育种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大自然必须已经存在这个基因,否则再怎么杂交也没用。中国曾经流行过一阵子太空育种,认为太空环境能够让植物发生有益的基因变异。但无数事实证明这个方法是极不可靠的,迄今为止没有人拿得出经得起推敲的数据,纯属浪费钱,如今全世界只有中国还在这么做。 绝大部分有益基因都是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而来的,比如某种野生玉米一直生长在干旱的地方,于是便进化出了抗旱基因,但是这种玉米很可能不抗虫,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价值不大。于是,育种家们在世界各地寻找具备抗虫特性的野生品种,然后让这两种玉米杂交,希望把这两个性状集中到一起去,这就是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 从这个解释可以看出,杂交育种的成败和种质资源的丰富程度关系极大,如果一个国家缺乏种质资源,就相当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这一点上,作为国际大公司的孟山都具备先天优势,他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好的种质资源。中国在玉米和小麦等领域没有这个优势,但在水稻和大豆等本土品种上则具备相当好的先天条件。可惜国内的育种家们习惯了各自为战,导致中国的育种领域一盘散沙,反而不如国际大公司更有优势。从这个角度,中国应该多多鼓励国际大公司进入中国,他们带进来的种质资源将会极大地提高我国的杂交育种水平,“先玉335”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但是,如果大自然存在某个有益基因,但却不在同一个物种中,无法通过杂交来整合,怎么办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转基因。目前使用最广的抗虫转基因农作物就是从一种细菌中借来了一个独特的抗虫基因Bt,然后通过基因工程的方式将其转入植物中,再想办法让这个外来基因在新的环境中发挥同样作用,孟山都的转基因抗虫棉就是这么来的。另一个著名案例就是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黄金大米。野生稻米中没有能够生产β-胡萝卜素的基因,只能通过转基因的方式让稻米能够自己生产β-胡萝卜素,以便让食物中缺乏维生素A的穷人能够通过廉价的方式补充这种微量元素(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湖南衡阳黄金大米实验的目的就是测量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的转化效率)。相比之下,玉米本来就有合成β-胡萝卜素的基因,不需要转基因同样可以达到目的。 华中农大教授严建兵培育的富含β-胡萝卜素的玉米就是通过传统的杂交育种方式得来的。“玉米分为热带和温带两类,相互间一般不杂交。我发现合成β-胡萝卜素的关键基因只有在温带玉米中才有,便让这两种玉米杂交,把这个关键基因转到了热带玉米当中。”严建兵对本刊记者介绍说,“这个项目是比尔·盖茨基金会投的钱,这个基金会也支持了黄金大米项目,因为盖茨先生坚信现代科技能够帮助穷人摆脱贫困。” 严建兵本人虽然不直接做转基因,只是使用了分子标记育种技术,但他认为,转基因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技术,没什么好怕的。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这两年他花了大量时间做转基因科普,还向很多热心的网友提供华农试验田生产的转基因抗虫大米,在各地举办了“转基因大米试吃会”,以实际行动支持这项技术。 “不过说老实话,我是比较悲观的。我以前很幼稚,觉得只要我们好好宣传,老百姓会理解的,但我越来越发现老百姓的科学素养不高,再加上媒体为了哗众取宠,经常胡说八道,谣言多得辟不过来。”严建兵对本刊记者说,“所以我越来越相信这件事需要从上到下推进,从下到上是没用的。” “我先后为央视做过4个关于转基因的节目,不知为什么一个都没有播出。”华中农大教授林拥军对本刊记者说,“在这4个节目里我对记者说了同样的话:你们不是搞这个的,请你们不要胡乱发表意见,因为你们根本不懂。” 林拥军是华农转基因水稻项目的负责人,同时也是科技部转基因重大专项水稻部分的总负责人,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抗虫水稻他参与了大量工作。“我们把所有该做的测试都做了,甚至比美国做的还多,目前一切手续都齐全,就等国家批准了。”林拥军说,“虽然这个证书明年就到期,我们也不知道何时能批准,但我们还在继续研究,为将来可能出现的转机做技术储备,一旦政策放开了,保证立刻就能有产品出来。” 据林拥军介绍,他的实验室已经培育出了二代抗虫水稻,以及聚合了抗虫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的叠加版本。另外,他手里还培育出一些新品种,具备了抗旱耐涝抗盐碱以及耐高温低温等等抗逆特征。他们还在研究一种直接针对消费者的高抗性淀粉水稻,人吃了以后糖化速度很慢,不容易代谢,对糖尿病患者很有好处。 “所有这些品种的专利要么已经过期了,要么都在我们手里,在国内销售不存在专利问题。”他最后补充了一句。 看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可事情真的就那么简单吗?让我们来看看转基因水稻成果鉴定会后都发生了什么。 张启发的豪赌 “1999年农业部为转基因水稻召开成果鉴定会,很多种子公司都派人来参观,我们当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这里面有什么问题,而且觉得这是国家的研究项目,无需自我设限加以保护,因此现场没有做任何限制,很多种子就是那时被人拿走的,转基因水稻很可能就是在那时传播出去了。”张启发对本刊记者回忆说,“后来在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我们决定要搞一个中国的农业生物技术种业企业,便成立了一个公司,把转基因水稻交给公司去运作,承接后续的环境释放试验和生产性实验,并请湖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做生物安全性实验,用的是药的标准,因为当时中国对转基因食品的评价还没有定型的法规。” 按照张启发的设想,这家公司不属于任何一家学校或者研究所,而是设在开发区,由政府和企业出钱,华中农大出技术。最后他找到了“东湖高新”,这是一家专门做开发区园区建设的公司,和农业没有关系,结果双方在基本理念上产生了分歧,再加上转基因水稻因为各方反对而没能被批准上市,公司很快就解散了。 因为这件事,张启发被反对转基因的组织骂成了汉奸,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我个人觉得,把我跟转基因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一件很意外的事情,因为从我这么多年的研究历史来看,转基因所占的分量其实是很轻的。”张启发对本刊记者说,“我在过去20年里主要干了两件事,一个是启动和实施了水稻功能基因组计划,二是提出并实践了绿色超级稻的概念。” 第一项工作是张启发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首先开始的。当时国际生物学界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刺激下,纷纷提出要搞自己的基因组计划。中国当时提出了水稻基因组测序计划,在努力推动这项计划的同时,张启发还意识到,光测出基因组顺序远远不够,还必须知道这些基因都是干什么的,于是他提出要做水稻功能基因组,把DNA顺序和功能对上号。经过国内外科学家10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经搞清了大约2000个基因的功能。张启发希望到2020年时把水稻基因组中5万个基因的功能全部搞清楚,如果真的实现了这个目标,水稻育种将会产生质的飞跃。 第二项工作是从1998年开始的,可以说是第一项工作的自然延续。通过研究水稻功能基因组,张启发发现很多基因都是和农业所需的性状有直接的关系,而当时他已经意识到中国农业的“高投入高产出”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将会给中国环境带来灭顶之灾,于是他提出利用基因技术全面改良水稻品种,在产量、品质、抗性(包括抗病、抗虫、抗旱)和营养高效利用(比如氮、磷、钾等)等多方面都有所提升,最终的目标是培育出“绿色超级稻”。 “从操作层面讲,‘绿色超级稻’的定义就是‘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这16个字,我越来越觉得这才是中国农业应该走的方向,光提高产量是远远不够的。”张启发对本刊记者说,“我很高兴地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我这个想法,拥抱绿色超级稻概念的有识之士越来越多了。” 不过,中国落后的品种审定制度给绿色超级稻的推广带来了很多麻烦。“中国品种审定过分强调增产,不增产就不给你发证书,充分体现了中国官僚体制的蛮横和傲慢。”张启发说,“绿色超级稻要想真正在全国推广,就必须修改品种审定标准。” 好在中国科技部还是明白其中道理的,将绿色超级稻列入了“863计划”中。如今第一轮研究已经告一段落,并在全国推广了60万亩初步具有绿色超级稻特征的水稻新品种。第二阶段将于今年底或者明年正式启动,科技部计划在未来5年内还要再投资1.5亿元人民币。 “实现这个目标难度很大,那16个字中每一个字的背后都必须有很多技术手段作支持,需要大量基因的聚集,如果仅依靠在大田里搞常规育种,用眼睛看用尺子量,也许可以在某个方向上走几步,但不可能满足全部要求。”张启发说,“另外,转基因是会起一定作用的,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基因组技术是关键,所以我提出了‘基因组育种’(Genomic Breeding)这个概念,我们为什么要花那么大力气研究功能基因组?就是为育种服务的。” 水稻是亚洲品种,中国在水稻领域的基础研究水平很高。张启发认为,要想打破外国种子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水稻是一个关键的突破口。“但不管怎样,要想打败孟山都,首先必须向孟山都学习,遵循人家的运营模式,把强大的资本运作、研发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结合到一起。不能再按照以前的旧模式,把重点都放到科研院校里,那样无非是多了几篇论文,多培养几个人才而已,最后都被外国公司雇用了。”张启发说。 严建兵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验证了这一说法。他告诉本刊记者,他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进了外企,今年刚有一位博士毕业生被先锋公司雇用了,年薪30万元人民币,远超国内相关企业的类似职位,更不用说科研单位了。 “科研单位的思维方式与产业是不一样的,以科研单位为主体是做不出产业的。”张启发说,“当年转基因重大专项在启动时,我感觉还是和以前的做法一样,这样弄最后不大可能有新的收获,在产业方面难有大的作为。” 吕玉平当年之所以选择回国工作,主要动力就是想推动转基因生物技术在中国的产业化。他相信转基因重大专项的实施将会助推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化的步伐,但后来发生的事情却让他有些失望。 “我当时觉得220亿元人民币很多了,平均每年20个亿呢。如果这笔钱主要用来培育现有的国内支柱企业或者用1/10的资金组建一个国家级新企业,以产品主导市场,是可以让一批企业大展拳脚的。可结果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大部分钱都支持了科研院所,仅有小部分企业参与了该项目。”吕玉平对本刊记者回忆说,“转基因重大专项本来是以产品研制、公司培育和市场运作为导向的,可是从目前的进程看,企业在转基因重大专项中似乎缺少被培育和作为主导的机会。” 在吕玉平看来,公司和科研单位本质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最终目的决定了两者的运作方式很不一样。“科研的目的是出论文,基因是科学家的最终产品,他只要把这个基因的功能搞清楚,然后再种几十株苗出来验证一下,就可以写论文申请研究经费或者申报科研奖了。可对于公司而言,基因只是手段,种子才是产品,孟山都搞了这么多年研究,最终也就只有几个基因变成了产品而已。”吕玉平说,“举例说,你可以把某个抗旱基因转入植物中让它抗旱,但一个种子要想进入市场的话必须禁得起风吹日晒,任何一个地方不合格都不行,这就必须做很多次转基因,从大量候选种子中筛选出合格的品种。孟山都每一个上市的品种都是在1万~10万个转基因植株中筛选出来的,这样的工作研究所是不会做的,只能由公司来做。” 如此高的投资必须有高的回报,这是公司的性质决定的。孟山都不是公益组织,它的所有产品都是以上市销售为最终目的的,这就是为什么孟山都没有推广转基因小麦的原因。“他们的转基因小麦早就做好了,政府也批准了,但因为民间反对声音太大,怕市场不接受,因此一直没有推,这是一个商业决定,和科学没有关系。”吕玉平对本刊记者说,“与此相反,中国农业部颁发安全证书的两个品种当中有一个是转植酸酶玉米,它的本意是让玉米饲料更容易被消化,但植酸酶完全可以通过细菌发酵来生产,每袋才几分钱,农民买来加在饲料里就行了,不必使用转基因。所以说,这个技术本身是好的,但是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商业化前景还有待于市场来论证。” 除此之外,在专利问题和监管机制这两方面,私营公司和国家科研机构的区别就更明显了。根据《收获之神》一书的记载,早年间加入孟山都的科学家们最不习惯的一点就是孟山都严格的专利管理制度,没有专利部门的同意,科学家连话都不能随便讲,更不用说把种子随便交给外人了。转基因技术刚刚有了点眉目后,立刻遭到了来自环保人士的强烈批评,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奉行自由主义政策,不希望政府插手此事,但是孟山都吸取了化学工业的教训,未雨绸缪,积极配合美国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事后证明,孟山都的这个做法一举两得,一方面不给反对派留下把柄,另一方面通过参与政策法规的制定,提早规避了可能出现的风险。 对比一下转基因水稻和绿色超级稻在中国的遭遇,两者真是有天壤之别,我们在知识产权和政策法规这两方面都远远落后于人家。 “中国种业的盗版现象非常严重。按照官方数字,‘先玉335’在东北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大约是30%,但实际上有无数小公司都在偷偷卖盗版,也就是行内所说的‘套牌种子’。‘先玉335’的套牌和正品的比例差不多是2比1,价格则反过来,套牌是正牌的一半,而两者的质量相差无几。”刘石对本刊记者说,“中国政府一直对这种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觉得反正偷的是国外企业,中国农民也从中得利了,但如果将来想发展自己的种子行业,那就必须首先解决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否则将会严重打击中国种业公司的研发积极性。” “种子是一种很特殊的产品,研发周期非常长,专利丢失的风险却很大,所以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格外严格。”汪泓对本刊记者说,“国际上有一个‘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nion for Protection of New Plant Varieties),分别在1978和1991年通过了两个公约,保护育种家的知识产权。中国加入的是‘78’版本的公约,而国际上都希望中国能加入‘91’版本,这个新版本对育种家的保护措施更加严格。” 虽然存在那么多困难,但是出于对中国粮食安全的担忧,张启发依然决定要组建种子公司,借助商业力量推动中国种业的向前发展。他尤其看好水稻,相信中国依靠自己在水稻研究上的领先地位,完全可以和外国公司一决雌雄。但是上一次失败的经历让他意识到,光有论文和公司还不行,还要有一些别的东西。 “外国大公司科学家的科研水平不见得有多么高,单项技术也未必有多么先进,但人家是一个个巨大的实体产业,技术集成度高,资金雄厚,相当于正规军。中国现在的这些公司只相当于游击队的水平,就好像毛主席说的‘叫花子跟龙王爷比宝’,怎么比得过?” 张启发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仅仅孟山都一家公司,去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35亿美元,这家公司每年都会拿出销售额的10%用来搞研发,这就是13.5亿美元,相当于80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中国的转基因重大专项是220亿元人民币,这笔钱还是由相关领域的十几万名科研人员一起分12年花,孟山都则是8000名研究人员用一年的时间来花这80亿元,双方实力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事实上,如果没有中国政府制定的保护政策,中国种业会败得更惨。 “几年前全球爆发经济危机,可中国的‘两桶油’却逆市坚挺,活得很好,一点没受影响。我从中受到启发,终于想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唯有强大的国企才能发展中国生物技术种业,与孟山都抗衡。”张启发对本刊记者说,“于是我选择了中国种子集团,它是目前种子行业里唯一的央企,尤其是被中化收购之后,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据中种集团副总经理田冰川介绍,该集团是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原农林部种子局基础上成立的我国第一家种子企业。该集团曾经在经营上遇到过一些麻烦,但在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并入中化集团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后,业绩直线上升,目前注册资本达到9.44亿元,在国内种业企业中稳居第一。 “如果我在有生之年还能对这个国家有所贡献的话,中种是唯一的可能。我打算花10年工夫赌一把,争取到2020年时组建一个2000人的研发队伍,拥有一个10万平方米的研发空间,这样的话我们在世界上就有一席之地了。” 张启发出生于1953年12月,到今年底就整60岁了。 “我理解张启发的心情,但中种集团和‘两桶油’很不一样,种业和无线通讯或者航空航天领域也很不一样。”中种迪卡公司总经理汪泓对本刊记者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种子行业变成了一个高度私有化的领域,国内没有任何一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能够达到5%,竞争相当激烈,中种集团虽然算是比较好的了,但是仍然没有足够的话语权。” “中种的战略目标和张启发院士的梦想是一样的,都是想把中国变成一个种业和农业强国。”田冰川对本刊记者说,“种业在我国的地位比较特殊,既是充分市场竞争的产业,又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核心产业,我们愿意与各种类型的种业企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田冰川认为,中国在传统育种方面比国外落后较多,但生物技术这块差距并不大,努力一下是能追上去的。事实上,中种迪卡种子有限公司就是中种集团和孟山都联合成立的合资企业,其通过常规育种培育出来的迪卡玉米种子在中国西南地区卖得很好。与此并行的是,中种集团于2011年启动了“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建设项目,主攻生物技术育种。该中心立项投资50.6亿元,是迄今为止我国种业企业在自主研发方面最大规模的投资。 吕玉平则选择了一条和张启发相反的道路,于2010年加入了私营企业“大北农”。大北农成立于1993年,目前主营饲料业务,去年的销售额将近106亿元人民币,种业只占5%。大北农集团拿出5亿元人民币资助吕玉平办起了大北农生物技术中心,主攻转基因育种,这在私营企业中是相当罕见的。 “目前我看好玉米将会是第一个被批准在中国种植的转基因粮食作物。”吕玉平对本刊记者说,“我们中心正在做玉米和大豆的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品种前期研发,而且我们是按照国际标准来做的。我相信未来几年内中国一定会放开转基因市场,我希望到那时我们能立即拿出合格的产品来和国际种子公司竞争。” “我希望到2020年时中国能有一个进入世界十强的种子企业,中国种子集团和大北农可能是最有希望的两个。”张启发说。 结语 说了半天中国种业的故事,但种子毕竟不是农业的全部。一粒玉米种下去,会收获300~500粒种子,价值扩大了300~500倍。中国农业的总产值比种业大几百倍,也重要几百倍。我们到底是应该全力保护中国种业,还是把中国的粮食安全放在第一位呢? 换句话说,种子和粮食,谁更重要? ■
11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为什么没有孟山都?
lupusxfq 2013-7-12 22:42
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很快,似乎超出了人类社会能力的掌控,各种力量在推动或是阻遏它的发展。不管怎样,孟山都都是一个不能回避的名字,了解更多的事实,是思考后做选择的前提。《三联生活周刊》的这篇报道是关于中国种业的,但转基因作物最终是要上餐桌的,转基因种子也是所有转基因食物的来源。我不完全认同文章的所有内容,但作为一个严肃的报道,值得推荐给各位,欢迎讨论。 http://www.bio360.net/news/show/6081.html#jtss-tsina 孟山都公司的slogan是:可持续农业(A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Company),旨在帮助农民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 孟山都(Monsanto Company)是一家极其富有争议性的公司,这家成立了112年的老牌美国公司,以拥有令人生畏的实力和强大的政府关系闻名。孟山都被誉为转基因研究及应用领域的“微软”,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垄断了全球转基因种子市场。在孟山都看来,他们的工作就是“为即将增长到95亿的地球人口提供充足的食物”。为什么中国没有孟山都?《三联生活周刊》对此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剖析。 孟山都的豪赌 “中国最多时曾经有8700家种子公司,但它们的销售额加起来也远远不如孟山都一家公司,双方实力相差太大了。”张启发教授忧心忡忡地对本刊记者说,“我早在1996年就注意到了这家公司,那时候国内还没有什么人听说过孟山都。我当时就建议中国应该成立一个像孟山都一样的公司和它抗衡,否则国内种子市场必然被外国公司全面占领。当时的人们,包括政府部门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但今天再来看,我当初的预言都已经变成了现实。” 张启发是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中科院和美国国家科学院双料院士,他还有一个头衔是国家农作物分子技术育种中心主任,该中心是在张启发的倡议下,于2000年经农业部批准在武汉成立的。张启发希望将其打造成中国的孟山都,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这个中心至今在产业方面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 与此同时,孟山都却从一家专门生产化学品的公司摇身一变,成了全世界种子行业的领军者。 孟山都(Monsanto)成立于1901年,总部位于美国的密苏里州。这家公司最初的主业是化工产品,曾经生产过DDT和橙剂,后者是一种高效除草剂,“越战”时曾经被美军用作对付游击队的秘密武器,后来被发现有剧毒而停止生产,但已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是“越战”结束后爆出的诸多丑闻中的一个。 公平说,化学工业是那个时代的朝阳产业,DDT和橙剂刚被研制出来的时候没人知道它们有毒,很多比孟山都大得多的化学品公司也都在生产,不能把责任全部归到孟山都那里。1962年,揭露DDT危害的《寂静的春天》在美国出版,化工企业的名声一落千丈,孟山都自然也逃不过去,背上了破坏环境的罪名。他们曾经试图自我救赎,研制成一种新型除草剂,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草甘膦(商品名“农达”)。草甘膦不但对动物和人体无害,而且在自然条件下也很容易降解,属于对环境比较友好的新一代除草剂,自1976年被推出后便大获好评,被认为是孟山都转型期的拳头产品。 但是,孟山都高层并不满足,他们决定进行一次豪赌,把宝押在了植物基因工程上。众所周知,基因工程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1973年美国科学家在细菌身上完成了第一个基因剪切操作,5年后人类胰岛素基因就被成功转入大肠杆菌,使得胰岛素成为第一个基于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出来的生化产品。孟山都的管理层预见到了基因工程的巨大潜力,相信转基因技术将很快应用于农作物育种领域,DNA终将取代除草剂、农药和化肥等农化产品,成为农业领域未来最强大、同时也是最环保的产品,于是他们决定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放弃旧的商业模式,进军种子行业。 “当时孟山都在农化领域的世界排名仅为第六,在美国也只能排第三位。”孟山都(中国)早期的一位重要经理人刘石对本刊记者回忆说,“这个排名非常尴尬,说明孟山都在这个行业里没有话语权,充其量只能赚点辛苦钱,这也是他们决定转行的动力之一。” 美国资深科学记者丹尼尔·查尔斯(Daniel Charles)经过近10年的调查,把孟山都的这段艰难转型史写成了一本书,取名为《收获之神》(Lord of the Harvest)。根据这本书的描述,孟山都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进行了一次豪赌,一方面花重金招募了来自全世界各个相关领域的顶尖科学家为孟山都工作,另一方面以一种近乎疯狂的方式大量并购种业公司,试图以这种方式挤进种子行业。 孟山都赌赢了。1983年1月,孟山都科学家在美国迈阿密举行的一次科学研讨会上宣布他们借助根瘤菌成功地把外源基因转入了矮牵牛叶子,首次实现了植物领域的转基因。同时报告这一结果的还有来自比利时根特大学和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两个研究小组,这两个实验室的领军人物都已在该领域奋斗了10多年,是公认的学术权威。相比之下,孟山都两年前才刚刚进入这一领域,却异军突起,吸引了绝大部分媒体记者的注意力。虽然两家实验室事后都对张扬的孟山都表达了些许不满,但事实证明媒体的眼光是正确的,最早将这项技术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正是人力和财力都要雄厚得多的孟山都。 今年6月19日,当今农业领域最权威的科学奖“世界食品大奖”(The World Food Prize)宣布将本年度大奖授予30年前那次迈阿密大会上宣告植物转基因获得成功的3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对解决世界粮食问题所做的努力。值得一提的是,比利时根特大学和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两位领军人物后来也都进入了种子公司,而代表孟山都获奖的则是当年主持这一工作的罗伯特·傅瑞磊(Robert Fraley)博士,此人后来担任了孟山都全球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正是在他的领导下,孟山都于1987年在美国进行了世界上首次转基因农作物的大田试验,并于1996年推出了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和转Bt基因的抗虫棉,后者成为第一个进入中国的转基因农作物,并在这一过程中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农业面貌。 刘石是整个事件的主要推手和见证人,他向本刊记者讲述了当时情况。他是北师大中文系毕业生,后来去德国学习法律,毕业后在香港地区从事进出口贸易,于1993年1月1日加入孟山都,负责农药,中国的进口农药市场就是他一手做起来的。1996年下半年他转入了生物技术部,负责转基因农作物在中国的推广。一开始这个部门加上他仅有4个人,他们分析了中国的情况,一致认为抗虫棉最有前途。 “90年代初期中国出口商品中有1/4都是棉纺织品,棉花的地位比现在重要多了。可是当时华北地区的棉铃虫对杀虫剂产生了抗性,耐药性增加了1万多倍,农民打几十遍药都控制不住,只能用手抓。”刘石回忆说,“有人曾经把一只棉铃虫丢进药水里,拿出来它又活了过来,这时突然走过来一只鸡把虫子吃了下去,结果那只鸡没跑几步就死了。” 根据中国农业部的记录,当时全国每年因为农药中毒而死亡的农民有1万多人,而2/3的农药都用在了棉花上,而且几乎全部是剧毒的菊酯类农药。 孟山都研发的转Bt基因抗虫棉正好可以对付棉铃虫,但当时的中国种业全部控制在国有企业手里,别说外资了,就连私营种子公司都没有。刘石便代表孟山都和河北省农业厅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艰苦谈判,甚至动用了自己的私人关系,这才终于说服农业厅授权河北省种业集团与孟山都和新加坡岱字棉公司三家合资成立了河北冀岱棉种技术有限公司,外资占了2/3的股份。 “那时候中国官方对于西方国家是很有戒心的,他们也知道‘老外’的东西好,但一直不敢放开,便像当年对待‘右派’一样,控制使用。”刘石回忆说,“幸亏当时的河北省副省长陈立友去美国考察,知道了抗虫棉,便去找姜春云副总理,说河北急需这个东西,农业部这才批的。” 1998年冀岱公司正式开始销售转基因抗虫棉,但农民不买账,一来他们不相信棉铃虫会不吃棉花,二来孟山都的棉种每公斤要卖42元,太贵了。要知道,棉种是棉花生产过程的副产品,农民是可以自己留种的,所以棉种公司不敢卖高价,当时的价格是每公斤2元。但是这样的棉种都没有脱绒,出芽率低,每亩地要用10公斤种子,孟山都的种子经过了硫酸脱绒处理,出芽率大大提高,每亩地只需要1公斤就够了,这样算下来,棉农的实际成本仅仅提高了一倍而已。 “中国农民多年养成的习惯很难改变,我们怎么解释都没用,最后还是动用了行政的力量,由地方政府出面搞摊派,每个中小学生都必须买一斤抗虫棉种子回家。”刘石回忆说,“当然最后的结果是皆大欢喜,种子种下去后不但出苗率很高,而且棉铃虫真的不吃了,产量大幅度提高,棉农好评如潮。于是到了第二年情况就反过来了,我们的种子供不应求,甚至有省领导亲自给我写条子,要求帮自己家乡的亲戚买种子。” 据刘石回忆,孟山都第一年就卖了1000多吨种子,第二年销量突破了2000吨,销售额达到了1亿元人民币,第三年卖了3000多吨,销售额接近2亿元人民币,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因为种了抗虫棉,河北省的棉花产业发生了爆发式的增长,并通过节省农药等方式为河北棉农带来了数十亿元的好处。 这件事后来被美国哈佛商学院看中,作为教学研讨中的成功案例样本。 不过,因为被大范围盗版等原因,孟山都抗虫棉的销量到3000吨就封顶了,之后更是一路下滑,导致今天孟山都抗虫棉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微乎其微。就在孟山都抗虫棉卖得最好的时候,也就是1999年底,中国农业部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全面放开国内种子市场,打破了国有企业的垄断局面。《种子法》实行后,各个省都立刻成立了自己的私营企业,原有的国营种子公司迅速被私有化或者干脆倒闭了,转型发生得极为迅速。 种子法还规定,外资企业不能在中国独立运作,必须和中国企业组成合资公司,而且也不能控股,最多只能占49%的股份。刘石认为,这项条款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像孟山都这样的强势外国种子公司垄断国内种业。但是不管怎样,这个法毕竟为外国公司打开了一道门缝,从此大批外国种子企业便合法地挤进了中国市场。 恰在此时,孟山都自己却遇到了麻烦。因为并购的步子走得太快了,孟山都的资产负债率达到了70%的高位,现金短缺,于2000年被普强公司(Upjohns)并购(此后又被辉瑞公司并购,孟山都公司的农业部分由于不被看好而被单独拆分出来并上市,这是题外话)。第二年刘石接到公司总部的通知,要求他们停止所有的新项目。当时他们正打算引进转基因抗虫玉米和抗除草剂大豆,与吉林省种子公司的谈判已经结束,就等批文了,禁令一下,这个项目也就无疾而终了。 那年的国庆节,刘石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告诉他,美国杜邦先锋种业公司打算进军中国,正在寻找一位中方总经理。刘石考虑了两天,决定离开孟山都,加盟先锋种业。 刘石的豪赌 当刘石决定跳槽时,孟山都(中国)已经有了50多名员工,年利润超过1亿元人民币,这个成绩即使放到现在也相当拿得出手。但2001年时的先锋公司才刚进入中国,只在北京设立了一个简易的办事处,连一件产品都没有。但刘石决定赌一把,把自己在孟山都学到的经验用于实践。 “回想起来,我觉得我这辈子为中国种业做了两件大事。”刘石回忆说,“第一是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合资公司,打开了中国种业对外开放的大门。第二就是引进了国外的定价机制,把外国公司先进的服务理念带进了中国。” 孟山都进入中国前,国内种子公司的定价机制非常原始,基本上是按照成本加利润来定价。孟山都打破了这个习惯,按照市场需求和价值来定价。“孟山都认为,本公司的成本和消费者无关,我自己能挣多少钱你也不用管,我所做的就是帮助你解决问题,提高你的收益,然后我从你获得的收益中抽取一笔合理的费用,即使这个费用比我的成本高很多,消费者也不会有意见。” 在刘石看来,种子公司卖的不应仅仅是种子,而应该是一整套解决方案。国外的种子公司向农民提供的是全方位服务,从耕种方式到肥料选择,甚至连最后的产品销售等等都尽可能地提供专业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种子的潜力,也可以让农民对种子公司更加忠诚。 接手先锋后,刘石花了一年时间组建了一家合资企业(登海先锋),并于2005年推出了杂交玉米“先玉335”。一般公司推出新产品都喜欢先用低价开拓市场,但刘石决定反其道而行之,把“先玉335”的零售价格提高到当时最流行的国产“郑单958”的两倍还要多。 “我当时的想法是,如果按照中国传统的定价系统,与国产品种拼价格,结果只能是死路一条。”刘石解释说,“我决定打破中国种业低价竞争的局面,用高品质的服务来打动消费者。” 于是,刘石每年都会组织公司技术人员下乡为经销商们举办培训班,培训内容不光是本公司的产品介绍,而且涵盖了农业技术和经济管理等诸多方面。这件事得到了各地经销商们的一致好评,无形中提高了“先玉335”在种子市场的竞争力。 光靠这个还不行,刘石决定借推广“先玉335”的机会在中国推广单粒播种,改变中国农民上千年的耕作习惯。因为害怕种子不出苗,中国农民一直采用多粒播种再间苗的种植方式,既费种子又费工。“先玉335”出苗率很高,无需多粒播种,刘石便把原来的论斤卖种子改为按粒卖种子,缩小包装,农民每亩地的实际花费并没有提高太多。 经过一年实践,大多数采用手工播种的农民都尝到了单粒播种的好处。但是还有一半的农民采用播种机播种,而当时国内尚无单粒播种机,进口机器每台售价4万元,根本买不起。巧的是,刘石听说河北一家名为“农哈哈”的播种机厂仿制了一台意大利单粒播种机,便主动找到对方要求合作,先由对方试生产几百台样机出来,由先锋公司包销,在实践中完善这款机器的制造工艺。两年后,刘石认为播种机的设计改造和产品质量都过关了,便和“农哈哈”签订协议,以每台2800元的低价销售单粒播种机,先锋公司再给每位购买者补贴1000元,只要买家提供自己的地址和联系方式即可。这样一来,先锋公司通过这个补贴项目掌握了整个玉米产区几千名专业播种机手的详细资料,然后通过他们向农民推销“先玉335”,大获成功。 就这样,“先玉335”仅用了几年时间就占领了整个华北和东北的玉米种子市场,成为继转基因抗虫棉后外国种子公司开拓中国市场的第二个标志性事件。 “补贴播种机这个主意和计划是我在一次公司内部会议上突发奇想得到的,不但帮先锋多卖了种子,让整个玉米链条的所有环节,包括种子经销商、农民、播种机手和‘农哈哈’都赚到了钱,而且还帮助国家推广了单粒播种技术,实现了整个玉米产业的升级换代。”刘石自豪地对本刊记者说,“其实国家很早就想做这件事,但一直没有做成,最后被先锋公司做成了,我认为这是我这些年来所做的所有事情当中意义最大的一件。” 刘石为本刊记者算了一笔账:中国目前种了5亿亩玉米,按照原来的播种方式需要350万亩耕地生产杂交种子。改用单粒播种后种子使用量减少到原来的1/3,仅此一项,每年就至少节约了200万亩土地。目前每亩地的制种费用平均为2500元,算下来每年就可节约50亿元人民币。原来的播种方式还需要间苗,如今每亩地的间苗费大约是40~50元,这样就可以节约至少200亿元人民币。除此之外,玉米种子的运输费和仓储费也大大减少,算下来每年可再节约6亿~7亿元人民币。 也就是说,这样一个看似毫不起眼的技术革新每年竟可以潜在地为中国农业带来250亿元的经济效益!事实上,农业涉及的领域非常多,所使用的土地面积也非常大,任何一项技术革新都会对国民经济和自然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比如低毒除草剂的广泛使用不但大大增加了农作物的密度,节省了大量耕地,而且因为取消了犁地的环节,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对地球环境的正面影响是无与伦比的。 当然了,光凭单粒播种还不足以让“先玉335”获得如此大的成功,这里面还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这个新品种更好地满足了农民的需求。 “‘先玉335’的抗病抗倒伏能力都不算强,对土肥的要求也较高,只有在各方面条件都达到一定水准的前提下才会获得高产,所以只在东北地区流行了起来,华北地区卖不过更加皮实的‘郑单958’。”刘石说,“即便如此,‘先玉335’在东北地区的增产效果也没那么高,坊间传说它特别高产其实是另有原因的。” 刘石告诉本刊记者,中国农村奉行平均主义,不可能把好地都分给一户人家,所以每家都有好地和差地。“先玉335”的价格最高,因此农民们便更倾向于用好地来种它,而且也会更加上心一些,产量自然也就高了。 如果说这个原因有些投机取巧的意思,那么“先玉335”脱水快的优点则帮了农民很大的忙。普通玉米脱水慢,往往需要挂在屋檐下晾好几天后才能卖,这也是很多人印象中的农村应有的景象。其实这么做很费事,农民是不满意的。“先玉335”脱水快,采摘后可以直接脱粒装袋销售,省了很多人工。正好那几年东北遇到了卖粮难的情况,如果谁家的玉米能早卖几天,往往会多卖点钱。 “当年出口日本的玉米粮商都喜欢‘先玉335’,每吨能多卖15~20美元,就是因为这种玉米脱水快,不易发霉,品质高。”刘石说,“从‘先玉335’的走红可以看出,种子营销其实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仅仅靠增产这一项指标是不够的。中国的新品种审定标准太单一了,只重产量不看其他性状,应该尽快改进。” 任何种子要想在中国销售,必须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如今每年都会有几千个新品种送审,最终审定通过的大约在400~700个。但是,中种迪卡种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泓向本刊记者透露,每年这几百个通过审定的品种最终能在市场上销售的也就只有10%,而且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坚持不了两年,真正能留下来的不到1%。 “中国种业市场的格局和国外很不一样,其中很大原因就是品种审定制度。欧美国家新品种的主要提供者都是大企业,而中国每年送审的新品种里来自大公司的只占百分之十几,其余大都是科研院所和大学提交的产品,以及一些小公司的产品,这些产品大多数都是针对大公司品牌的改良品种,真正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品种非常罕见。”汪泓说,“另外,中国的品种审定分为‘国审’和‘省审’,光是‘省审’就至少需要4年时间,‘国审’的周期就更长了。欧洲国家也有类似制度,但平均只需要两年。要知道,一家正规的种子公司培育一个新品种往往需要经过5~7年,这样算下来,一个新品种至少需要10年才能到达中国农民的手里。” 为了节省时间,美国干脆没有品种审定制度,新品种上市前只需在相关部门登记就可以了,把选择权完全交给农民。当然他们的保险制度非常健全,出了问题由种子公司和保险公司负责,农民不必担心。 中国农民就没有这样的条件了。平心而论,中国实行品种审定制度的初衷是好的,因为种子不像其他商品,如果质量不过关,至少会浪费农民半年的时间,而中国农民历来就是弱势群体,理应得到更多的关照。但是,因为管理部门的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以及权力寻租等一些不正常现象,导致中国很多现行制度违背了自己的初衷,品种审定制度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中国的品种审定制度有个门槛,新品种的产量必须比现有品种增加5%,否则是通不过的。于是很多公司只能贿赂官员,在产量数字上造假。一些科学家不愿行贿,就只能延长培育时间,通过这个方式增加产量。可如今中国大部分土地都是轮作的,生长期非常固定,延时会导致病虫害风险大大增加,得不偿失。这个制度等于给种子公司发出了错误的信号,误导中国农业朝着错误的方向走。”刘石对本刊记者说,“还有,现在的耕作方式已经变了,人工越来越贵,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农民需要能适应这一变化的新品种,比如株型要整齐,种植密度要尽可能地高,玉米脱水尽可能快,无需烘干等等。可是按照现有制度,这样的新品种如果不增产是没有可能获得批准的,这件事说明,官员们的标准和农民的实际需要脱节了。” 这种脱节在转基因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科技部门的豪赌 外国种子公司的势头之猛,中国政府显然是十分清楚的。2006年,也就是放开国内种子市场6年后,中国科技部对外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了16个重大科技专项,包括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大型核电站、大型飞机和宽带移动通信等热门领域。这16个重大科技专项于2008年正式实施,如今已经过去了5年,不少领域已经看到了成果,比如刚刚成功发射的“神十”。 这16个重大专项中,属于农业领域的只有一项。它并不是化肥农药,也不是水利工程,更不是杂交育种,而是转基因。 关于这个项目,官方的文件中是这么写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的目标,是要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培育一批抗病虫、抗逆、优质、高产、高效的重大转基因生物新品种,提高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和产业化整体水平,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对于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生物育种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转基因重大专项的经费总额高达220亿元人民币,看来科技部打算在转基因技术上进行一次豪赌。5年过去了,结果怎么样呢?截至目前,只有转Bt基因抗虫水稻和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于2009年拿到了安全证书,只差一步便可以进行大规模商业种植了。但是,因为反对声音较大,这一步便再也迈不过去了。按照规定,这两份安全证书明年将到期,如果明年再没有任何进展,到2020年转基因重大专项截止时,中国很可能不会有任何一种具有自主产权的转基因种子能够被大规模商业化种植。 “我们早在1998年就做出了转基因抗虫水稻,第二年在农业部开成果鉴定会,吸引了好多人来参观,感兴趣的人特别多。”张启发对本刊记者回忆说,“那时候的国内大气候和现在不一样,转基因抗虫棉刚刚获得了成功,大家都很乐观,认为转基因产业化是必然的。中国农业方面的科研实力也不差,应该可以做一个中国的孟山都出来。谁知很快情况就变了,由于各种势力的反对,转基因水稻无法获准推广。2008年科技部实施转基因重大专项时我觉得又有希望了,谁知还是不行。中国水稻的虫害非常严重,转基因抗虫水稻如果如期商业化是完全有潜力培育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种子企业的,但可惜没有变成现实。” 确实,经过一些环保组织和媒体多年的“努力”,转基因几乎和毒药联系在了一起,即使是不那么极端的人,也会认为转基因技术尚存争议,不宜立即推广。 “转基因实际上就是一个新的育种方式而已,与传统育种、分子标记育种并称为现代农业的三大育种技术。”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物技术中心总经理吕玉平博士对本刊记者说,“我们国家长期以来一直有个误区,就是把这三大育种技术分成三个独立的部门。各国的经验都证明,现代种业必须同时包括种质资源、生物技术和育种整合这三大块,缺一不可。其中生物技术又可以分为转基因和分子标记技术,两者都是在做性状的转移和整合,只是应用范围有所不同而已。” 吕玉平是华中农大的育种学学士,中国农大的植物分子遗传学博士,又在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做过博士后,对中国农业学术圈的情况比较了解。此后他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做博士后,又在美国Ceres生物技术公司工作了10年,掌握了全世界最先进的植物分子生物学技术。因为这段经历,他被瑞士先正达生物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招致麾下,任运营总监,并在这一过程中学到了西方大公司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可以说他是目前中国少有的既懂科学技术又懂企业战略、运营及管理的两栖人才。 吕玉平向本刊记者详细解释了育种的原理。众所周知,植物的所有性状都是由基因决定的,所谓“育种”,就是按照人类的要求,把所需性状整合到同一株作物中来。过去人们都是通过杂交来实现这种整合,这个方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农业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问题是,杂交所导致的基因重组是随机发生的,需要育种家们从海量的杂交后代中寻找合适的组合,成功率极低。加上现代育种所要寻找的性状往往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这就给传统育种家带来了很多新的困难。 “中国育种界有个顺口溜,形容传统育种家们的工作方式是‘一杆秤、一把尺、拿牙咬、拿眼瞪’。这样的工作方法准确性差,效率低下,很多时候就是在做低水平重复劳动,不可能满足现代育种的要求。”吕玉平对本刊记者说,“如今最先进的杂交育种方法是分子标记育种,就是先找出某个性状所对应的基因,然后在杂交种子的阶段就用基因芯片测出里面到底含不含这个基因,不用等到种下去就会知道是否成功了。” 本刊记者曾经在孟山都美国总部看到过该公司研制的高速种子切片机,一袋杂交种子倒进去,几分钟后就全部切好片,放进了96孔板中去做基因分析,切下的部位是胚乳,不会伤及胚芽,只有基因分析表明有潜力的种子才会被种下去,观察二代的表现。现代育种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叫作“高通量”,意思是说一个好品种必须通过大量筛选才能得到,分子标记育种技术让真正的高通量育种成为可能。 但是,分子标记育种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大自然必须已经存在这个基因,否则再怎么杂交也没用。中国曾经流行过一阵子太空育种,认为太空环境能够让植物发生有益的基因变异。但无数事实证明这个方法是极不可靠的,迄今为止没有人拿得出经得起推敲的数据,纯属浪费钱,如今全世界只有中国还在这么做。 绝大部分有益基因都是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而来的,比如某种野生玉米一直生长在干旱的地方,于是便进化出了抗旱基因,但是这种玉米很可能不抗虫,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价值不大。于是,育种家们在世界各地寻找具备抗虫特性的野生品种,然后让这两种玉米杂交,希望把这两个性状集中到一起去,这就是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 从这个解释可以看出,杂交育种的成败和种质资源的丰富程度关系极大,如果一个国家缺乏种质资源,就相当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这一点上,作为国际大公司的孟山都具备先天优势,他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好的种质资源。中国在玉米和小麦等领域没有这个优势,但在水稻和大豆等本土品种上则具备相当好的先天条件。可惜国内的育种家们习惯了各自为战,导致中国的育种领域一盘散沙,反而不如国际大公司更有优势。从这个角度,中国应该多多鼓励国际大公司进入中国,他们带进来的种质资源将会极大地提高我国的杂交育种水平,“先玉335”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但是,如果大自然存在某个有益基因,但却不在同一个物种中,无法通过杂交来整合,怎么办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转基因。目前使用最广的抗虫转基因农作物就是从一种细菌中借来了一个独特的抗虫基因Bt,然后通过基因工程的方式将其转入植物中,再想办法让这个外来基因在新的环境中发挥同样作用,孟山都的转基因抗虫棉就是这么来的。另一个著名案例就是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黄金大米。野生稻米中没有能够生产β-胡萝卜素的基因,只能通过转基因的方式让稻米能够自己生产β-胡萝卜素,以便让食物中缺乏维生素A的穷人能够通过廉价的方式补充这种微量元素(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湖南衡阳黄金大米实验的目的就是测量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的转化效率)。相比之下,玉米本来就有合成β-胡萝卜素的基因,不需要转基因同样可以达到目的。 华中农大教授严建兵培育的富含β-胡萝卜素的玉米就是通过传统的杂交育种方式得来的。“玉米分为热带和温带两类,相互间一般不杂交。我发现合成β-胡萝卜素的关键基因只有在温带玉米中才有,便让这两种玉米杂交,把这个关键基因转到了热带玉米当中。”严建兵对本刊记者介绍说,“这个项目是比尔·盖茨基金会投的钱,这个基金会也支持了黄金大米项目,因为盖茨先生坚信现代科技能够帮助穷人摆脱贫困。” 严建兵本人虽然不直接做转基因,只是使用了分子标记育种技术,但他认为,转基因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技术,没什么好怕的。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这两年他花了大量时间做转基因科普,还向很多热心的网友提供华农试验田生产的转基因抗虫大米,在各地举办了“转基因大米试吃会”,以实际行动支持这项技术。 “不过说老实话,我是比较悲观的。我以前很幼稚,觉得只要我们好好宣传,老百姓会理解的,但我越来越发现老百姓的科学素养不高,再加上媒体为了哗众取宠,经常胡说八道,谣言多得辟不过来。”严建兵对本刊记者说,“所以我越来越相信这件事需要从上到下推进,从下到上是没用的。” “我先后为央视做过4个关于转基因的节目,不知为什么一个都没有播出。”华中农大教授林拥军对本刊记者说,“在这4个节目里我对记者说了同样的话:你们不是搞这个的,请你们不要胡乱发表意见,因为你们根本不懂。” 林拥军是华农转基因水稻项目的负责人,同时也是科技部转基因重大专项水稻部分的总负责人,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抗虫水稻他参与了大量工作。“我们把所有该做的测试都做了,甚至比美国做的还多,目前一切手续都齐全,就等国家批准了。”林拥军说,“虽然这个证书明年就到期,我们也不知道何时能批准,但我们还在继续研究,为将来可能出现的转机做技术储备,一旦政策放开了,保证立刻就能有产品出来。” 据林拥军介绍,他的实验室已经培育出了二代抗虫水稻,以及聚合了抗虫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的叠加版本。另外,他手里还培育出一些新品种,具备了抗旱耐涝抗盐碱以及耐高温低温等等抗逆特征。他们还在研究一种直接针对消费者的高抗性淀粉水稻,人吃了以后糖化速度很慢,不容易代谢,对糖尿病患者很有好处。 “所有这些品种的专利要么已经过期了,要么都在我们手里,在国内销售不存在专利问题。”他最后补充了一句。看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可事情真的就那么简单吗?让我们来看看转基因水稻成果鉴定会后都发生了什么。 张启发的豪赌 “1999年农业部为转基因水稻召开成果鉴定会,很多种子公司都派人来参观,我们当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这里面有什么问题,而且觉得这是国家的研究项目,无需自我设限加以保护,因此现场没有做任何限制,很多种子就是那时被人拿走的,转基因水稻很可能就是在那时传播出去了。”张启发对本刊记者回忆说,“后来在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我们决定要搞一个中国的农业生物技术种业企业,便成立了一个公司,把转基因水稻交给公司去运作,承接后续的环境释放试验和生产性实验,并请湖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做生物安全性实验,用的是药的标准,因为当时中国对转基因食品的评价还没有定型的法规。” 按照张启发的设想,这家公司不属于任何一家学校或者研究所,而是设在开发区,由政府和企业出钱,华中农大出技术。最后他找到了“东湖高新”,这是一家专门做开发区园区建设的公司,和农业没有关系,结果双方在基本理念上产生了分歧,再加上转基因水稻因为各方反对而没能被批准上市,公司很快就解散了。 因为这件事,张启发被反对转基因的组织骂成了汉奸,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我个人觉得,把我跟转基因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一件很意外的事情,因为从我这么多年的研究历史来看,转基因所占的分量其实是很轻的。”张启发对本刊记者说,“我在过去20年里主要干了两件事,一个是启动和实施了水稻功能基因组计划,二是提出并实践了绿色超级稻的概念。” 第一项工作是张启发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首先开始的。当时国际生物学界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刺激下,纷纷提出要搞自己的基因组计划。中国当时提出了水稻基因组测序计划,在努力推动这项计划的同时,张启发还意识到,光测出基因组顺序远远不够,还必须知道这些基因都是干什么的,于是他提出要做水稻功能基因组,把DNA顺序和功能对上号。经过国内外科学家10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经搞清了大约2000个基因的功能。张启发希望到2020年时把水稻基因组中5万个基因的功能全部搞清楚,如果真的实现了这个目标,水稻育种将会产生质的飞跃。 第二项工作是从1998年开始的,可以说是第一项工作的自然延续。通过研究水稻功能基因组,张启发发现很多基因都是和农业所需的性状有直接的关系,而当时他已经意识到中国农业的“高投入高产出”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将会给中国环境带来灭顶之灾,于是他提出利用基因技术全面改良水稻品种,在产量、品质、抗性(包括抗病、抗虫、抗旱)和营养高效利用(比如氮、磷、钾等)等多方面都有所提升,最终的目标是培育出“绿色超级稻”。 “从操作层面讲,‘绿色超级稻’的定义就是‘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这16个字,我越来越觉得这才是中国农业应该走的方向,光提高产量是远远不够的。”张启发对本刊记者说,“我很高兴地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我这个想法,拥抱绿色超级稻概念的有识之士越来越多了。” 不过,中国落后的品种审定制度给绿色超级稻的推广带来了很多麻烦。“中国品种审定过分强调增产,不增产就不给你发证书,充分体现了中国官僚体制的蛮横和傲慢。”张启发说,“绿色超级稻要想真正在全国推广,就必须修改品种审定标准。” 好在中国科技部还是明白其中道理的,将绿色超级稻列入了“863计划”中。如今第一轮研究已经告一段落,并在全国推广了60万亩初步具有绿色超级稻特征的水稻新品种。第二阶段将于今年底或者明年正式启动,科技部计划在未来5年内还要再投资1.5亿元人民币。 “实现这个目标难度很大,那16个字中每一个字的背后都必须有很多技术手段作支持,需要大量基因的聚集,如果仅依靠在大田里搞常规育种,用眼睛看用尺子量,也许可以在某个方向上走几步,但不可能满足全部要求。”张启发说,“另外,转基因是会起一定作用的,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基因组技术是关键,所以我提出了‘基因组育种’(Genomic Breeding)这个概念,我们为什么要花那么大力气研究功能基因组?就是为育种服务的。” 水稻是亚洲品种,中国在水稻领域的基础研究水平很高。张启发认为,要想打破外国种子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水稻是一个关键的突破口。“但不管怎样,要想打败孟山都,首先必须向孟山都学习,遵循人家的运营模式,把强大的资本运作、研发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结合到一起。不能再按照以前的旧模式,把重点都放到科研院校里,那样无非是多了几篇论文,多培养几个人才而已,最后都被外国公司雇用了。”张启发说。 严建兵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验证了这一说法。他告诉本刊记者,他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进了外企,今年刚有一位博士毕业生被先锋公司雇用了,年薪30万元人民币,远超国内相关企业的类似职位,更不用说科研单位了。 “科研单位的思维方式与产业是不一样的,以科研单位为主体是做不出产业的。”张启发说,“当年转基因重大专项在启动时,我感觉还是和以前的做法一样,这样弄最后不大可能有新的收获,在产业方面难有大的作为。” 吕玉平当年之所以选择回国工作,主要动力就是想推动转基因生物技术在中国的产业化。他相信转基因重大专项的实施将会助推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化的步伐,但后来发生的事情却让他有些失望。 “我当时觉得220亿元人民币很多了,平均每年20个亿呢。如果这笔钱主要用来培育现有的国内支柱企业或者用1/10的资金组建一个国家级新企业,以产品主导市场,是可以让一批企业大展拳脚的。可结果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大部分钱都支持了科研院所,仅有小部分企业参与了该项目。”吕玉平对本刊记者回忆说,“转基因重大专项本来是以产品研制、公司培育和市场运作为导向的,可是从目前的进程看,企业在转基因重大专项中似乎缺少被培育和作为主导的机会。” 在吕玉平看来,公司和科研单位本质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最终目的决定了两者的运作方式很不一样。“科研的目的是出论文,基因是科学家的最终产品,他只要把这个基因的功能搞清楚,然后再种几十株苗出来验证一下,就可以写论文申请研究经费或者申报科研奖了。可对于公司而言,基因只是手段,种子才是产品,孟山都搞了这么多年研究,最终也就只有几个基因变成了产品而已。”吕玉平说,“举例说,你可以把某个抗旱基因转入植物中让它抗旱,但一个种子要想进入市场的话必须禁得起风吹日晒,任何一个地方不合格都不行,这就必须做很多次转基因,从大量候选种子中筛选出合格的品种。孟山都每一个上市的品种都是在1万~10万个转基因植株中筛选出来的,这样的工作研究所是不会做的,只能由公司来做。” 如此高的投资必须有高的回报,这是公司的性质决定的。孟山都不是公益组织,它的所有产品都是以上市销售为最终目的的,这就是为什么孟山都没有推广转基因小麦的原因。“他们的转基因小麦早就做好了,政府也批准了,但因为民间反对声音太大,怕市场不接受,因此一直没有推,这是一个商业决定,和科学没有关系。”吕玉平对本刊记者说,“与此相反,中国农业部颁发安全证书的两个品种当中有一个是转植酸酶玉米,它的本意是让玉米饲料更容易被消化,但植酸酶完全可以通过细菌发酵来生产,每袋才几分钱,农民买来加在饲料里就行了,不必使用转基因。所以说,这个技术本身是好的,但是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商业化前景还有待于市场来论证。” 除此之外,在专利问题和监管机制这两方面,私营公司和国家科研机构的区别就更明显了。根据《收获之神》一书的记载,早年间加入孟山都的科学家们最不习惯的一点就是孟山都严格的专利管理制度,没有专利部门的同意,科学家连话都不能随便讲,更不用说把种子随便交给外人了。转基因技术刚刚有了点眉目后,立刻遭到了来自环保人士的强烈批评,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奉行自由主义政策,不希望政府插手此事,但是孟山都吸取了化学工业的教训,未雨绸缪,积极配合美国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事后证明,孟山都的这个做法一举两得,一方面不给反对派留下把柄,另一方面通过参与政策法规的制定,提早规避了可能出现的风险。 对比一下转基因水稻和绿色超级稻在中国的遭遇,两者真是有天壤之别,我们在知识产权和政策法规这两方面都远远落后于人家。 “中国种业的盗版现象非常严重。按照官方数字,‘先玉335’在东北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大约是30%,但实际上有无数小公司都在偷偷卖盗版,也就是行内所说的‘套牌种子’。‘先玉335’的套牌和正品的比例差不多是2比1,价格则反过来,套牌是正牌的一半,而两者的质量相差无几。”刘石对本刊记者说,“中国政府一直对这种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觉得反正偷的是国外企业,中国农民也从中得利了,但如果将来想发展自己的种子行业,那就必须首先解决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否则将会严重打击中国种业公司的研发积极性。” “种子是一种很特殊的产品,研发周期非常长,专利丢失的风险却很大,所以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格外严格。”汪泓对本刊记者说,“国际上有一个‘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nion for Protection of New Plant Varieties),分别在1978和1991年通过了两个公约,保护育种家的知识产权。中国加入的是‘78’版本的公约,而国际上都希望中国能加入‘91’版本,这个新版本对育种家的保护措施更加严格。” 虽然存在那么多困难,但是出于对中国粮食安全的担忧,张启发依然决定要组建种子公司,借助商业力量推动中国种业的向前发展。他尤其看好水稻,相信中国依靠自己在水稻研究上的领先地位,完全可以和外国公司一决雌雄。但是上一次失败的经历让他意识到,光有论文和公司还不行,还要有一些别的东西。 “外国大公司科学家的科研水平不见得有多么高,单项技术也未必有多么先进,但人家是一个个巨大的实体产业,技术集成度高,资金雄厚,相当于正规军。中国现在的这些公司只相当于游击队的水平,就好像毛主席说的‘叫花子跟龙王爷比宝’,怎么比得过?” 张启发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仅仅孟山都一家公司,去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35亿美元,这家公司每年都会拿出销售额的10%用来搞研发,这就是13.5亿美元,相当于80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中国的转基因重大专项是220亿元人民币,这笔钱还是由相关领域的十几万名科研人员一起分12年花,孟山都则是8000名研究人员用一年的时间来花这80亿元,双方实力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事实上,如果没有中国政府制定的保护政策,中国种业会败得更惨。 “几年前全球爆发经济危机,可中国的‘两桶油’却逆市坚挺,活得很好,一点没受影响。我从中受到启发,终于想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唯有强大的国企才能发展中国生物技术种业,与孟山都抗衡。”张启发对本刊记者说,“于是我选择了中国种子集团,它是目前种子行业里唯一的央企,尤其是被中化收购之后,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据中种集团副总经理田冰川介绍,该集团是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原农林部种子局基础上成立的我国第一家种子企业。该集团曾经在经营上遇到过一些麻烦,但在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并入中化集团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后,业绩直线上升,目前注册资本达到9.44亿元,在国内种业企业中稳居第一。 “如果我在有生之年还能对这个国家有所贡献的话,中种是唯一的可能。我打算花10年工夫赌一把,争取到2020年时组建一个2000人的研发队伍,拥有一个10万平方米的研发空间,这样的话我们在世界上就有一席之地了。” 张启发出生于1953年12月,到今年底就整60岁了。 “我理解张启发的心情,但中种集团和‘两桶油’很不一样,种业和无线通讯或者航空航天领域也很不一样。”中种迪卡公司总经理汪泓对本刊记者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种子行业变成了一个高度私有化的领域,国内没有任何一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能够达到5%,竞争相当激烈,中种集团虽然算是比较好的了,但是仍然没有足够的话语权。” “中种的战略目标和张启发院士的梦想是一样的,都是想把中国变成一个种业和农业强国。”田冰川对本刊记者说,“种业在我国的地位比较特殊,既是充分市场竞争的产业,又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核心产业,我们愿意与各种类型的种业企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田冰川认为,中国在传统育种方面比国外落后较多,但生物技术这块差距并不大,努力一下是能追上去的。事实上,中种迪卡种子有限公司就是中种集团和孟山都联合成立的合资企业,其通过常规育种培育出来的迪卡玉米种子在中国西南地区卖得很好。与此并行的是,中种集团于2011年启动了“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建设项目,主攻生物技术育种。该中心立项投资50.6亿元,是迄今为止我国种业企业在自主研发方面最大规模的投资。 吕玉平则选择了一条和张启发相反的道路,于2010年加入了私营企业“大北农”。大北农成立于1993年,目前主营饲料业务,去年的销售额将近106亿元人民币,种业只占5%。大北农集团拿出5亿元人民币资助吕玉平办起了大北农生物技术中心,主攻转基因育种,这在私营企业中是相当罕见的。 “目前我看好玉米将会是第一个被批准在中国种植的转基因粮食作物。”吕玉平对本刊记者说,“我们中心正在做玉米和大豆的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品种前期研发,而且我们是按照国际标准来做的。我相信未来几年内中国一定会放开转基因市场,我希望到那时我们能立即拿出合格的产品来和国际种子公司竞争。” “我希望到2020年时中国能有一个进入世界十强的种子企业,中国种子集团和大北农可能是最有希望的两个。”张启发说。 结语 说了半天中国种业的故事,但种子毕竟不是农业的全部。一粒玉米种下去,会收获300~500粒种子,价值扩大了300~500倍。中国农业的总产值比种业大几百倍,也重要几百倍。我们到底是应该全力保护中国种业,还是把中国的粮食安全放在第一位呢? 换句话说,种子和粮食,谁更重要?
25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为什么没有孟山都?
sqzhang 2013-7-12 07:36
2013-07-11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土摩托 104 1 !-- 添加到书签/a -- 孟山都公司的slogan是:可持续农业(A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Company),旨在帮助农民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 孟山都(Monsanto Company)是一家极其富有争议性的公司,这家成立了112年的老牌美国公司,以拥有令人生畏的实力和强大的政府关系闻名。孟山都被誉为转基因研究及应用领域的“微软”,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垄断了全球转基因种子市场。在孟山都看来,他们的工作就是“为即将增长到95亿的地球人口提供充足的食物”。为什么中国没有孟山都?《三联生活周刊》对此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剖析。 孟山都的豪赌 “中国最多时曾经有8700家种子公司,但它们的销售额加起来也远远不如孟山都一家公司,双方实力相差太大了。”张启发教授忧心忡忡地对本刊记者说,“我早在1996年就注意到了这家公司,那时候国内还没有什么人听说过孟山都。我当时就建议中国应该成立一个像孟山都一样的公司和它抗衡,否则国内种子市场必然被外国公司全面占领。当时的人们,包括政府部门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但今天再来看,我当初的预言都已经变成了现实。” 张启发是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中科院和美国国家科学院双料院士,他还有一个头衔是国家农作物分子技术育种中心主任,该中心是在张启发的倡议下,于2000年经农业部批准在武汉成立的。张启发希望将其打造成中国的孟山都,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这个中心至今在产业方面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 与此同时,孟山都却从一家专门生产化学品的公司摇身一变,成了全世界种子行业的领军者。 孟山都(Monsanto)成立于1901年,总部位于美国的密苏里州。这家公司最初的主业是化工产品,曾经生产过DDT和橙剂,后者是一种高效除草剂,“越战”时曾经被美军用作对付游击队的秘密武器,后来被发现有剧毒而停止生产,但已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是“越战”结束后爆出的诸多丑闻中的一个。 公平说,化学工业是那个时代的朝阳产业,DDT和橙剂刚被研制出来的时候没人知道它们有毒,很多比孟山都大得多的化学品公司也都在生产,不能把责任全部归到孟山都那里。1962年,揭露DDT危害的《寂静的春天》在美国出版,化工企业的名声一落千丈,孟山都自然也逃不过去,背上了破坏环境的罪名。他们曾经试图自我救赎,研制成一种新型除草剂,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草甘膦(商品名“农达”)。草甘膦不但对动物和人体无害,而且在自然条件下也很容易降解,属于对环境比较友好的新一代除草剂,自1976年被推出后便大获好评,被认为是孟山都转型期的拳头产品。 但是,孟山都高层并不满足,他们决定进行一次豪赌,把宝押在了植物基因工程上。众所周知,基因工程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1973年美国科学家在细菌身上完成了第一个基因剪切操作,5年后人类胰岛素基因就被成功转入大肠杆菌,使得胰岛素成为第一个基于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出来的生化产品。孟山都的管理层预见到了基因工程的巨大潜力,相信转基因技术将很快应用于农作物育种领域,DNA终将取代除草剂、农药和化肥等农化产品,成为农业领域未来最强大、同时也是最环保的产品,于是他们决定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放弃旧的商业模式,进军种子行业。 “当时孟山都在农化领域的世界排名仅为第六,在美国也只能排第三位。”孟山都(中国)早期的一位重要经理人刘石对本刊记者回忆说,“这个排名非常尴尬,说明孟山都在这个行业里没有话语权,充其量只能赚点辛苦钱,这也是他们决定转行的动力之一。” 美国资深科学记者丹尼尔·查尔斯(Daniel Charles)经过近10年的调查,把孟山都的这段艰难转型史写成了一本书,取名为《收获之神》(Lord of the Harvest)。根据这本书的描述,孟山都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进行了一次豪赌,一方面花重金招募了来自全世界各个相关领域的顶尖科学家为孟山都工作,另一方面以一种近乎疯狂的方式大量并购种业公司,试图以这种方式挤进种子行业。 孟山都赌赢了。1983年1月,孟山都科学家在美国迈阿密举行的一次科学研讨会上宣布他们借助根瘤菌成功地把外源基因转入了矮牵牛叶子,首次实现了植物领域的转基因。同时报告这一结果的还有来自比利时根特大学和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两个研究小组,这两个实验室的领军人物都已在该领域奋斗了10多年,是公认的学术权威。相比之下,孟山都两年前才刚刚进入这一领域,却异军突起,吸引了绝大部分媒体记者的注意力。虽然两家实验室事后都对张扬的孟山都表达了些许不满,但事实证明媒体的眼光是正确的,最早将这项技术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正是人力和财力都要雄厚得多的孟山都。 今年6月19日,当今农业领域最权威的科学奖“世界食品大奖”(The World Food Prize)宣布将本年度大奖授予30年前那次迈阿密大会上宣告植物转基因获得成功的3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对解决世界粮食问题所做的努力。值得一提的是,比利时根特大学和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两位领军人物后来也都进入了种子公司,而代表孟山都获奖的则是当年主持这一工作的罗伯特·傅瑞磊(Robert Fraley)博士,此人后来担任了孟山都全球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正是在他的领导下,孟山都于1987年在美国进行了世界上首次转基因农作物的大田试验,并于1996年推出了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和转Bt基因的抗虫棉,后者成为第一个进入中国的转基因农作物,并在这一过程中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农业面貌。 刘石是整个事件的主要推手和见证人,他向本刊记者讲述了当时情况。他是北师大中文系毕业生,后来去德国学习法律,毕业后在香港地区从事进出口贸易,于1993年1月1日加入孟山都,负责农药,中国的进口农药市场就是他一手做起来的。1996年下半年他转入了生物技术部,负责转基因农作物在中国的推广。一开始这个部门加上他仅有4个人,他们分析了中国的情况,一致认为抗虫棉最有前途。 “90年代初期中国出口商品中有1/4都是棉纺织品,棉花的地位比现在重要多了。可是当时华北地区的棉铃虫对杀虫剂产生了抗性,耐药性增加了1万多倍,农民打几十遍药都控制不住,只能用手抓。”刘石回忆说,“有人曾经把一只棉铃虫丢进药水里,拿出来它又活了过来,这时突然走过来一只鸡把虫子吃了下去,结果那只鸡没跑几步就死了。” 根据中国农业部的记录,当时全国每年因为农药中毒而死亡的农民有1万多人,而2/3的农药都用在了棉花上,而且几乎全部是剧毒的菊酯类农药。 孟山都研发的转Bt基因抗虫棉正好可以对付棉铃虫,但当时的中国种业全部控制在国有企业手里,别说外资了,就连私营种子公司都没有。刘石便代表孟山都和河北省农业厅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艰苦谈判,甚至动用了自己的私人关系,这才终于说服农业厅授权河北省种业集团与孟山都和新加坡岱字棉公司三家合资成立了河北冀岱棉种技术有限公司,外资占了2/3的股份。 “那时候中国官方对于西方国家是很有戒心的,他们也知道‘老外’的东西好,但一直不敢放开,便像当年对待‘右派’一样,控制使用。”刘石回忆说,“幸亏当时的河北省副省长陈立友去美国考察,知道了抗虫棉,便去找姜春云副总理,说河北急需这个东西,农业部这才批的。” 1998年冀岱公司正式开始销售转基因抗虫棉,但农民不买账,一来他们不相信棉铃虫会不吃棉花,二来孟山都的棉种每公斤要卖42元,太贵了。要知道,棉种是棉花生产过程的副产品,农民是可以自己留种的,所以棉种公司不敢卖高价,当时的价格是每公斤2元。但是这样的棉种都没有脱绒,出芽率低,每亩地要用10公斤种子,孟山都的种子经过了硫酸脱绒处理,出芽率大大提高,每亩地只需要1公斤就够了,这样算下来,棉农的实际成本仅仅提高了一倍而已。 “中国农民多年养成的习惯很难改变,我们怎么解释都没用,最后还是动用了行政的力量,由地方政府出面搞摊派,每个中小学生都必须买一斤抗虫棉种子回家。”刘石回忆说,“当然最后的结果是皆大欢喜,种子种下去后不但出苗率很高,而且棉铃虫真的不吃了,产量大幅度提高,棉农好评如潮。于是到了第二年情况就反过来了,我们的种子供不应求,甚至有省领导亲自给我写条子,要求帮自己家乡的亲戚买种子。” 据刘石回忆,孟山都第一年就卖了1000多吨种子,第二年销量突破了2000吨,销售额达到了1亿元人民币,第三年卖了3000多吨,销售额接近2亿元人民币,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因为种了抗虫棉,河北省的棉花产业发生了爆发式的增长,并通过节省农药等方式为河北棉农带来了数十亿元的好处。 这件事后来被美国哈佛商学院看中,作为教学研讨中的成功案例样本。 不过,因为被大范围盗版等原因,孟山都抗虫棉的销量到3000吨就封顶了,之后更是一路下滑,导致今天孟山都抗虫棉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微乎其微。就在孟山都抗虫棉卖得最好的时候,也就是1999年底,中国农业部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全面放开国内种子市场,打破了国有企业的垄断局面。《种子法》实行后,各个省都立刻成立了自己的私营企业,原有的国营种子公司迅速被私有化或者干脆倒闭了,转型发生得极为迅速。 种子法还规定,外资企业不能在中国独立运作,必须和中国企业组成合资公司,而且也不能控股,最多只能占49%的股份。刘石认为,这项条款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像孟山都这样的强势外国种子公司垄断国内种业。但是不管怎样,这个法毕竟为外国公司打开了一道门缝,从此大批外国种子企业便合法地挤进了中国市场。 恰在此时,孟山都自己却遇到了麻烦。因为并购的步子走得太快了,孟山都的资产负债率达到了70%的高位,现金短缺,于2000年被普强公司(Upjohns)并购(此后又被辉瑞公司并购,孟山都公司的农业部分由于不被看好而被单独拆分出来并上市,这是题外话)。第二年刘石接到公司总部的通知,要求他们停止所有的新项目。当时他们正打算引进转基因抗虫玉米和抗除草剂大豆,与吉林省种子公司的谈判已经结束,就等批文了,禁令一下,这个项目也就无疾而终了。 那年的国庆节,刘石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告诉他,美国杜邦先锋种业公司打算进军中国,正在寻找一位中方总经理。刘石考虑了两天,决定离开孟山都,加盟先锋种业。 刘石的豪赌 当刘石决定跳槽时,孟山都(中国)已经有了50多名员工,年利润超过1亿元人民币,这个成绩即使放到现在也相当拿得出手。但2001年时的先锋公司才刚进入中国,只在北京设立了一个简易的办事处,连一件产品都没有。但刘石决定赌一把,把自己在孟山都学到的经验用于实践。 “回想起来,我觉得我这辈子为中国种业做了两件大事。”刘石回忆说,“第一是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合资公司,打开了中国种业对外开放的大门。第二就是引进了国外的定价机制,把外国公司先进的服务理念带进了中国。” 孟山都进入中国前,国内种子公司的定价机制非常原始,基本上是按照成本加利润来定价。孟山都打破了这个习惯,按照市场需求和价值来定价。“孟山都认为,本公司的成本和消费者无关,我自己能挣多少钱你也不用管,我所做的就是帮助你解决问题,提高你的收益,然后我从你获得的收益中抽取一笔合理的费用,即使这个费用比我的成本高很多,消费者也不会有意见。” 在刘石看来,种子公司卖的不应仅仅是种子,而应该是一整套解决方案。国外的种子公司向农民提供的是全方位服务,从耕种方式到肥料选择,甚至连最后的产品销售等等都尽可能地提供专业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种子的潜力,也可以让农民对种子公司更加忠诚。 接手先锋后,刘石花了一年时间组建了一家合资企业(登海先锋),并于2005年推出了杂交玉米“先玉335”。一般公司推出新产品都喜欢先用低价开拓市场,但刘石决定反其道而行之,把“先玉335”的零售价格提高到当时最流行的国产“郑单958”的两倍还要多。 “我当时的想法是,如果按照中国传统的定价系统,与国产品种拼价格,结果只能是死路一条。”刘石解释说,“我决定打破中国种业低价竞争的局面,用高品质的服务来打动消费者。” 于是,刘石每年都会组织公司技术人员下乡为经销商们举办培训班,培训内容不光是本公司的产品介绍,而且涵盖了农业技术和经济管理等诸多方面。这件事得到了各地经销商们的一致好评,无形中提高了“先玉335”在种子市场的竞争力。 光靠这个还不行,刘石决定借推广“先玉335”的机会在中国推广单粒播种,改变中国农民上千年的耕作习惯。因为害怕种子不出苗,中国农民一直采用多粒播种再间苗的种植方式,既费种子又费工。“先玉335”出苗率很高,无需多粒播种,刘石便把原来的论斤卖种子改为按粒卖种子,缩小包装,农民每亩地的实际花费并没有提高太多。 经过一年实践,大多数采用手工播种的农民都尝到了单粒播种的好处。但是还有一半的农民采用播种机播种,而当时国内尚无单粒播种机,进口机器每台售价4万元,根本买不起。巧的是,刘石听说河北一家名为“农哈哈”的播种机厂仿制了一台意大利单粒播种机,便主动找到对方要求合作,先由对方试生产几百台样机出来,由先锋公司包销,在实践中完善这款机器的制造工艺。两年后,刘石认为播种机的设计改造和产品质量都过关了,便和“农哈哈”签订协议,以每台2800元的低价销售单粒播种机,先锋公司再给每位购买者补贴1000元,只要买家提供自己的地址和联系方式即可。这样一来,先锋公司通过这个补贴项目掌握了整个玉米产区几千名专业播种机手的详细资料,然后通过他们向农民推销“先玉335”,大获成功。 就这样,“先玉335”仅用了几年时间就占领了整个华北和东北的玉米种子市场,成为继转基因抗虫棉后外国种子公司开拓中国市场的第二个标志性事件。 “补贴播种机这个主意和计划是我在一次公司内部会议上突发奇想得到的,不但帮先锋多卖了种子,让整个玉米链条的所有环节,包括种子经销商、农民、播种机手和‘农哈哈’都赚到了钱,而且还帮助国家推广了单粒播种技术,实现了整个玉米产业的升级换代。”刘石自豪地对本刊记者说,“其实国家很早就想做这件事,但一直没有做成,最后被先锋公司做成了,我认为这是我这些年来所做的所有事情当中意义最大的一件。” 刘石为本刊记者算了一笔账:中国目前种了5亿亩玉米,按照原来的播种方式需要350万亩耕地生产杂交种子。改用单粒播种后种子使用量减少到原来的1/3,仅此一项,每年就至少节约了200万亩土地。目前每亩地的制种费用平均为2500元,算下来每年就可节约50亿元人民币。原来的播种方式还需要间苗,如今每亩地的间苗费大约是40~50元,这样就可以节约至少200亿元人民币。除此之外,玉米种子的运输费和仓储费也大大减少,算下来每年可再节约6亿~7亿元人民币。 也就是说,这样一个看似毫不起眼的技术革新每年竟可以潜在地为中国农业带来250亿元的经济效益!事实上,农业涉及的领域非常多,所使用的土地面积也非常大,任何一项技术革新都会对国民经济和自然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比如低毒除草剂的广泛使用不但大大增加了农作物的密度,节省了大量耕地,而且因为取消了犁地的环节,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对地球环境的正面影响是无与伦比的。 当然了,光凭单粒播种还不足以让“先玉335”获得如此大的成功,这里面还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这个新品种更好地满足了农民的需求。 “‘先玉335’的抗病抗倒伏能力都不算强,对土肥的要求也较高,只有在各方面条件都达到一定水准的前提下才会获得高产,所以只在东北地区流行了起来,华北地区卖不过更加皮实的‘郑单958’。”刘石说,“即便如此,‘先玉335’在东北地区的增产效果也没那么高,坊间传说它特别高产其实是另有原因的。” 刘石告诉本刊记者,中国农村奉行平均主义,不可能把好地都分给一户人家,所以每家都有好地和差地。“先玉335”的价格最高,因此农民们便更倾向于用好地来种它,而且也会更加上心一些,产量自然也就高了。 如果说这个原因有些投机取巧的意思,那么“先玉335”脱水快的优点则帮了农民很大的忙。普通玉米脱水慢,往往需要挂在屋檐下晾好几天后才能卖,这也是很多人印象中的农村应有的景象。其实这么做很费事,农民是不满意的。“先玉335”脱水快,采摘后可以直接脱粒装袋销售,省了很多人工。正好那几年东北遇到了卖粮难的情况,如果谁家的玉米能早卖几天,往往会多卖点钱。 “当年出口日本的玉米粮商都喜欢‘先玉335’,每吨能多卖15~20美元,就是因为这种玉米脱水快,不易发霉,品质高。”刘石说,“从‘先玉335’的走红可以看出,种子营销其实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仅仅靠增产这一项指标是不够的。中国的新品种审定标准太单一了,只重产量不看其他性状,应该尽快改进。” 任何种子要想在中国销售,必须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如今每年都会有几千个新品种送审,最终审定通过的大约在400~700个。但是,中种迪卡种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泓向本刊记者透露,每年这几百个通过审定的品种最终能在市场上销售的也就只有10%,而且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坚持不了两年,真正能留下来的不到1%。 “中国种业市场的格局和国外很不一样,其中很大原因就是品种审定制度。欧美国家新品种的主要提供者都是大企业,而中国每年送审的新品种里来自大公司的只占百分之十几,其余大都是科研院所和大学提交的产品,以及一些小公司的产品,这些产品大多数都是针对大公司品牌的改良品种,真正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品种非常罕见。”汪泓说,“另外,中国的品种审定分为‘国审’和‘省审’,光是‘省审’就至少需要4年时间,‘国审’的周期就更长了。欧洲国家也有类似制度,但平均只需要两年。要知道,一家正规的种子公司培育一个新品种往往需要经过5~7年,这样算下来,一个新品种至少需要10年才能到达中国农民的手里。” 为了节省时间,美国干脆没有品种审定制度,新品种上市前只需在相关部门登记就可以了,把选择权完全交给农民。当然他们的保险制度非常健全,出了问题由种子公司和保险公司负责,农民不必担心。 中国农民就没有这样的条件了。平心而论,中国实行品种审定制度的初衷是好的,因为种子不像其他商品,如果质量不过关,至少会浪费农民半年的时间,而中国农民历来就是弱势群体,理应得到更多的关照。但是,因为管理部门的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以及权力寻租等一些不正常现象,导致中国很多现行制度违背了自己的初衷,品种审定制度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中国的品种审定制度有个门槛,新品种的产量必须比现有品种增加5%,否则是通不过的。于是很多公司只能贿赂官员,在产量数字上造假。一些科学家不愿行贿,就只能延长培育时间,通过这个方式增加产量。可如今中国大部分土地都是轮作的,生长期非常固定,延时会导致病虫害风险大大增加,得不偿失。这个制度等于给种子公司发出了错误的信号,误导中国农业朝着错误的方向走。”刘石对本刊记者说,“还有,现在的耕作方式已经变了,人工越来越贵,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农民需要能适应这一变化的新品种,比如株型要整齐,种植密度要尽可能地高,玉米脱水尽可能快,无需烘干等等。可是按照现有制度,这样的新品种如果不增产是没有可能获得批准的,这件事说明,官员们的标准和农民的实际需要脱节了。” 这种脱节在转基因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科技部门的豪赌 外国种子公司的势头之猛,中国政府显然是十分清楚的。2006年,也就是放开国内种子市场6年后,中国科技部对外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了16个重大科技专项,包括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大型核电站、大型飞机和宽带移动通信等热门领域。这16个重大科技专项于2008年正式实施,如今已经过去了5年,不少领域已经看到了成果,比如刚刚成功发射的“神十”。 这16个重大专项中,属于农业领域的只有一项。它并不是化肥农药,也不是水利工程,更不是杂交育种,而是转基因。 关于这个项目,官方的文件中是这么写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的目标,是要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培育一批抗病虫、抗逆、优质、高产、高效的重大转基因生物新品种,提高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和产业化整体水平,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对于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生物育种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转基因重大专项的经费总额高达220亿元人民币,看来科技部打算在转基因技术上进行一次豪赌。5年过去了,结果怎么样呢?截至目前,只有转Bt基因抗虫水稻和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于2009年拿到了安全证书,只差一步便可以进行大规模商业种植了。但是,因为反对声音较大,这一步便再也迈不过去了。按照规定,这两份安全证书明年将到期,如果明年再没有任何进展,到2020年转基因重大专项截止时,中国很可能不会有任何一种具有自主产权的转基因种子能够被大规模商业化种植。 “我们早在1998年就做出了转基因抗虫水稻,第二年在农业部开成果鉴定会,吸引了好多人来参观,感兴趣的人特别多。”张启发对本刊记者回忆说,“那时候的国内大气候和现在不一样,转基因抗虫棉刚刚获得了成功,大家都很乐观,认为转基因产业化是必然的。中国农业方面的科研实力也不差,应该可以做一个中国的孟山都出来。谁知很快情况就变了,由于各种势力的反对,转基因水稻无法获准推广。2008年科技部实施转基因重大专项时我觉得又有希望了,谁知还是不行。中国水稻的虫害非常严重,转基因抗虫水稻如果如期商业化是完全有潜力培育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种子企业的,但可惜没有变成现实。” 确实,经过一些环保组织和媒体多年的“努力”,转基因几乎和毒药联系在了一起,即使是不那么极端的人,也会认为转基因技术尚存争议,不宜立即推广。 “转基因实际上就是一个新的育种方式而已,与传统育种、分子标记育种并称为现代农业的三大育种技术。”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物技术中心总经理吕玉平博士对本刊记者说,“我们国家长期以来一直有个误区,就是把这三大育种技术分成三个独立的部门。各国的经验都证明,现代种业必须同时包括种质资源、生物技术和育种整合这三大块,缺一不可。其中生物技术又可以分为转基因和分子标记技术,两者都是在做性状的转移和整合,只是应用范围有所不同而已。” 吕玉平是华中农大的育种学学士,中国农大的植物分子遗传学博士,又在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做过博士后,对中国农业学术圈的情况比较了解。此后他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做博士后,又在美国Ceres生物技术公司工作了10年,掌握了全世界最先进的植物分子生物学技术。因为这段经历,他被瑞士先正达生物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招致麾下,任运营总监,并在这一过程中学到了西方大公司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可以说他是目前中国少有的既懂科学技术又懂企业战略、运营及管理的两栖人才。 吕玉平向本刊记者详细解释了育种的原理。众所周知,植物的所有性状都是由基因决定的,所谓“育种”,就是按照人类的要求,把所需性状整合到同一株作物中来。过去人们都是通过杂交来实现这种整合,这个方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农业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问题是,杂交所导致的基因重组是随机发生的,需要育种家们从海量的杂交后代中寻找合适的组合,成功率极低。加上现代育种所要寻找的性状往往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这就给传统育种家带来了很多新的困难。 “中国育种界有个顺口溜,形容传统育种家们的工作方式是‘一杆秤、一把尺、拿牙咬、拿眼瞪’。这样的工作方法准确性差,效率低下,很多时候就是在做低水平重复劳动,不可能满足现代育种的要求。”吕玉平对本刊记者说,“如今最先进的杂交育种方法是分子标记育种,就是先找出某个性状所对应的基因,然后在杂交种子的阶段就用基因芯片测出里面到底含不含这个基因,不用等到种下去就会知道是否成功了。” 本刊记者曾经在孟山都美国总部看到过该公司研制的高速种子切片机,一袋杂交种子倒进去,几分钟后就全部切好片,放进了96孔板中去做基因分析,切下的部位是胚乳,不会伤及胚芽,只有基因分析表明有潜力的种子才会被种下去,观察二代的表现。现代育种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叫作“高通量”,意思是说一个好品种必须通过大量筛选才能得到,分子标记育种技术让真正的高通量育种成为可能。 但是,分子标记育种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大自然必须已经存在这个基因,否则再怎么杂交也没用。中国曾经流行过一阵子太空育种,认为太空环境能够让植物发生有益的基因变异。但无数事实证明这个方法是极不可靠的,迄今为止没有人拿得出经得起推敲的数据,纯属浪费钱,如今全世界只有中国还在这么做。 绝大部分有益基因都是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而来的,比如某种野生玉米一直生长在干旱的地方,于是便进化出了抗旱基因,但是这种玉米很可能不抗虫,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价值不大。于是,育种家们在世界各地寻找具备抗虫特性的野生品种,然后让这两种玉米杂交,希望把这两个性状集中到一起去,这就是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 从这个解释可以看出,杂交育种的成败和种质资源的丰富程度关系极大,如果一个国家缺乏种质资源,就相当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这一点上,作为国际大公司的孟山都具备先天优势,他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好的种质资源。中国在玉米和小麦等领域没有这个优势,但在水稻和大豆等本土品种上则具备相当好的先天条件。可惜国内的育种家们习惯了各自为战,导致中国的育种领域一盘散沙,反而不如国际大公司更有优势。从这个角度,中国应该多多鼓励国际大公司进入中国,他们带进来的种质资源将会极大地提高我国的杂交育种水平,“先玉335”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但是,如果大自然存在某个有益基因,但却不在同一个物种中,无法通过杂交来整合,怎么办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转基因。目前使用最广的抗虫转基因农作物就是从一种细菌中借来了一个独特的抗虫基因Bt,然后通过基因工程的方式将其转入植物中,再想办法让这个外来基因在新的环境中发挥同样作用,孟山都的转基因抗虫棉就是这么来的。另一个著名案例就是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黄金大米。野生稻米中没有能够生产β-胡萝卜素的基因,只能通过转基因的方式让稻米能够自己生产β-胡萝卜素,以便让食物中缺乏维生素A的穷人能够通过廉价的方式补充这种微量元素(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湖南衡阳黄金大米实验的目的就是测量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的转化效率)。相比之下,玉米本来就有合成β-胡萝卜素的基因,不需要转基因同样可以达到目的。 华中农大教授严建兵培育的富含β-胡萝卜素的玉米就是通过传统的杂交育种方式得来的。“玉米分为热带和温带两类,相互间一般不杂交。我发现合成β-胡萝卜素的关键基因只有在温带玉米中才有,便让这两种玉米杂交,把这个关键基因转到了热带玉米当中。”严建兵对本刊记者介绍说,“这个项目是比尔·盖茨基金会投的钱,这个基金会也支持了黄金大米项目,因为盖茨先生坚信现代科技能够帮助穷人摆脱贫困。” 严建兵本人虽然不直接做转基因,只是使用了分子标记育种技术,但他认为,转基因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技术,没什么好怕的。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这两年他花了大量时间做转基因科普,还向很多热心的网友提供华农试验田生产的转基因抗虫大米,在各地举办了“转基因大米试吃会”,以实际行动支持这项技术。 “不过说老实话,我是比较悲观的。我以前很幼稚,觉得只要我们好好宣传,老百姓会理解的,但我越来越发现老百姓的科学素养不高,再加上媒体为了哗众取宠,经常胡说八道,谣言多得辟不过来。”严建兵对本刊记者说,“所以我越来越相信这件事需要从上到下推进,从下到上是没用的。” “我先后为央视做过4个关于转基因的节目,不知为什么一个都没有播出。”华中农大教授林拥军对本刊记者说,“在这4个节目里我对记者说了同样的话:你们不是搞这个的,请你们不要胡乱发表意见,因为你们根本不懂。” 林拥军是华农转基因水稻项目的负责人,同时也是科技部转基因重大专项水稻部分的总负责人,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抗虫水稻他参与了大量工作。“我们把所有该做的测试都做了,甚至比美国做的还多,目前一切手续都齐全,就等国家批准了。”林拥军说,“虽然这个证书明年就到期,我们也不知道何时能批准,但我们还在继续研究,为将来可能出现的转机做技术储备,一旦政策放开了,保证立刻就能有产品出来。” 据林拥军介绍,他的实验室已经培育出了二代抗虫水稻,以及聚合了抗虫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的叠加版本。另外,他手里还培育出一些新品种,具备了抗旱耐涝抗盐碱以及耐高温低温等等抗逆特征。他们还在研究一种直接针对消费者的高抗性淀粉水稻,人吃了以后糖化速度很慢,不容易代谢,对糖尿病患者很有好处。 “所有这些品种的专利要么已经过期了,要么都在我们手里,在国内销售不存在专利问题。”他最后补充了一句。看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可事情真的就那么简单吗?让我们来看看转基因水稻成果鉴定会后都发生了什么。 张启发的豪赌 “1999年农业部为转基因水稻召开成果鉴定会,很多种子公司都派人来参观,我们当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这里面有什么问题,而且觉得这是国家的研究项目,无需自我设限加以保护,因此现场没有做任何限制,很多种子就是那时被人拿走的,转基因水稻很可能就是在那时传播出去了。”张启发对本刊记者回忆说,“后来在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我们决定要搞一个中国的农业生物技术种业企业,便成立了一个公司,把转基因水稻交给公司去运作,承接后续的环境释放试验和生产性实验,并请湖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做生物安全性实验,用的是药的标准,因为当时中国对转基因食品的评价还没有定型的法规。” 按照张启发的设想,这家公司不属于任何一家学校或者研究所,而是设在开发区,由政府和企业出钱,华中农大出技术。最后他找到了“东湖高新”,这是一家专门做开发区园区建设的公司,和农业没有关系,结果双方在基本理念上产生了分歧,再加上转基因水稻因为各方反对而没能被批准上市,公司很快就解散了。 因为这件事,张启发被反对转基因的组织骂成了汉奸,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我个人觉得,把我跟转基因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一件很意外的事情,因为从我这么多年的研究历史来看,转基因所占的分量其实是很轻的。”张启发对本刊记者说,“我在过去20年里主要干了两件事,一个是启动和实施了水稻功能基因组计划,二是提出并实践了绿色超级稻的概念。” 第一项工作是张启发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首先开始的。当时国际生物学界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刺激下,纷纷提出要搞自己的基因组计划。中国当时提出了水稻基因组测序计划,在努力推动这项计划的同时,张启发还意识到,光测出基因组顺序远远不够,还必须知道这些基因都是干什么的,于是他提出要做水稻功能基因组,把DNA顺序和功能对上号。经过国内外科学家10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经搞清了大约2000个基因的功能。张启发希望到2020年时把水稻基因组中5万个基因的功能全部搞清楚,如果真的实现了这个目标,水稻育种将会产生质的飞跃。 第二项工作是从1998年开始的,可以说是第一项工作的自然延续。通过研究水稻功能基因组,张启发发现很多基因都是和农业所需的性状有直接的关系,而当时他已经意识到中国农业的“高投入高产出”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将会给中国环境带来灭顶之灾,于是他提出利用基因技术全面改良水稻品种,在产量、品质、抗性(包括抗病、抗虫、抗旱)和营养高效利用(比如氮、磷、钾等)等多方面都有所提升,最终的目标是培育出“绿色超级稻”。 “从操作层面讲,‘绿色超级稻’的定义就是‘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这16个字,我越来越觉得这才是中国农业应该走的方向,光提高产量是远远不够的。”张启发对本刊记者说,“我很高兴地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我这个想法,拥抱绿色超级稻概念的有识之士越来越多了。” 不过,中国落后的品种审定制度给绿色超级稻的推广带来了很多麻烦。“中国品种审定过分强调增产,不增产就不给你发证书,充分体现了中国官僚体制的蛮横和傲慢。”张启发说,“绿色超级稻要想真正在全国推广,就必须修改品种审定标准。” 好在中国科技部还是明白其中道理的,将绿色超级稻列入了“863计划”中。如今第一轮研究已经告一段落,并在全国推广了60万亩初步具有绿色超级稻特征的水稻新品种。第二阶段将于今年底或者明年正式启动,科技部计划在未来5年内还要再投资1.5亿元人民币。 “实现这个目标难度很大,那16个字中每一个字的背后都必须有很多技术手段作支持,需要大量基因的聚集,如果仅依靠在大田里搞常规育种,用眼睛看用尺子量,也许可以在某个方向上走几步,但不可能满足全部要求。”张启发说,“另外,转基因是会起一定作用的,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基因组技术是关键,所以我提出了‘基因组育种’(Genomic Breeding)这个概念,我们为什么要花那么大力气研究功能基因组?就是为育种服务的。” 水稻是亚洲品种,中国在水稻领域的基础研究水平很高。张启发认为,要想打破外国种子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水稻是一个关键的突破口。“但不管怎样,要想打败孟山都,首先必须向孟山都学习,遵循人家的运营模式,把强大的资本运作、研发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结合到一起。不能再按照以前的旧模式,把重点都放到科研院校里,那样无非是多了几篇论文,多培养几个人才而已,最后都被外国公司雇用了。”张启发说。 严建兵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验证了这一说法。他告诉本刊记者,他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进了外企,今年刚有一位博士毕业生被先锋公司雇用了,年薪30万元人民币,远超国内相关企业的类似职位,更不用说科研单位了。 “科研单位的思维方式与产业是不一样的,以科研单位为主体是做不出产业的。”张启发说,“当年转基因重大专项在启动时,我感觉还是和以前的做法一样,这样弄最后不大可能有新的收获,在产业方面难有大的作为。” 吕玉平当年之所以选择回国工作,主要动力就是想推动转基因生物技术在中国的产业化。他相信转基因重大专项的实施将会助推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化的步伐,但后来发生的事情却让他有些失望。 “我当时觉得220亿元人民币很多了,平均每年20个亿呢。如果这笔钱主要用来培育现有的国内支柱企业或者用1/10的资金组建一个国家级新企业,以产品主导市场,是可以让一批企业大展拳脚的。可结果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大部分钱都支持了科研院所,仅有小部分企业参与了该项目。”吕玉平对本刊记者回忆说,“转基因重大专项本来是以产品研制、公司培育和市场运作为导向的,可是从目前的进程看,企业在转基因重大专项中似乎缺少被培育和作为主导的机会。” 在吕玉平看来,公司和科研单位本质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最终目的决定了两者的运作方式很不一样。“科研的目的是出论文,基因是科学家的最终产品,他只要把这个基因的功能搞清楚,然后再种几十株苗出来验证一下,就可以写论文申请研究经费或者申报科研奖了。可对于公司而言,基因只是手段,种子才是产品,孟山都搞了这么多年研究,最终也就只有几个基因变成了产品而已。”吕玉平说,“举例说,你可以把某个抗旱基因转入植物中让它抗旱,但一个种子要想进入市场的话必须禁得起风吹日晒,任何一个地方不合格都不行,这就必须做很多次转基因,从大量候选种子中筛选出合格的品种。孟山都每一个上市的品种都是在1万~10万个转基因植株中筛选出来的,这样的工作研究所是不会做的,只能由公司来做。” 如此高的投资必须有高的回报,这是公司的性质决定的。孟山都不是公益组织,它的所有产品都是以上市销售为最终目的的,这就是为什么孟山都没有推广转基因小麦的原因。“他们的转基因小麦早就做好了,政府也批准了,但因为民间反对声音太大,怕市场不接受,因此一直没有推,这是一个商业决定,和科学没有关系。”吕玉平对本刊记者说,“与此相反,中国农业部颁发安全证书的两个品种当中有一个是转植酸酶玉米,它的本意是让玉米饲料更容易被消化,但植酸酶完全可以通过细菌发酵来生产,每袋才几分钱,农民买来加在饲料里就行了,不必使用转基因。所以说,这个技术本身是好的,但是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商业化前景还有待于市场来论证。” 除此之外,在专利问题和监管机制这两方面,私营公司和国家科研机构的区别就更明显了。根据《收获之神》一书的记载,早年间加入孟山都的科学家们最不习惯的一点就是孟山都严格的专利管理制度,没有专利部门的同意,科学家连话都不能随便讲,更不用说把种子随便交给外人了。转基因技术刚刚有了点眉目后,立刻遭到了来自环保人士的强烈批评,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奉行自由主义政策,不希望政府插手此事,但是孟山都吸取了化学工业的教训,未雨绸缪,积极配合美国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事后证明,孟山都的这个做法一举两得,一方面不给反对派留下把柄,另一方面通过参与政策法规的制定,提早规避了可能出现的风险。 对比一下转基因水稻和绿色超级稻在中国的遭遇,两者真是有天壤之别,我们在知识产权和政策法规这两方面都远远落后于人家。 “中国种业的盗版现象非常严重。按照官方数字,‘先玉335’在东北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大约是30%,但实际上有无数小公司都在偷偷卖盗版,也就是行内所说的‘套牌种子’。‘先玉335’的套牌和正品的比例差不多是2比1,价格则反过来,套牌是正牌的一半,而两者的质量相差无几。”刘石对本刊记者说,“中国政府一直对这种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觉得反正偷的是国外企业,中国农民也从中得利了,但如果将来想发展自己的种子行业,那就必须首先解决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否则将会严重打击中国种业公司的研发积极性。” “种子是一种很特殊的产品,研发周期非常长,专利丢失的风险却很大,所以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格外严格。”汪泓对本刊记者说,“国际上有一个‘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nion for Protection of New Plant Varieties),分别在1978和1991年通过了两个公约,保护育种家的知识产权。中国加入的是‘78’版本的公约,而国际上都希望中国能加入‘91’版本,这个新版本对育种家的保护措施更加严格。” 虽然存在那么多困难,但是出于对中国粮食安全的担忧,张启发依然决定要组建种子公司,借助商业力量推动中国种业的向前发展。他尤其看好水稻,相信中国依靠自己在水稻研究上的领先地位,完全可以和外国公司一决雌雄。但是上一次失败的经历让他意识到,光有论文和公司还不行,还要有一些别的东西。 “外国大公司科学家的科研水平不见得有多么高,单项技术也未必有多么先进,但人家是一个个巨大的实体产业,技术集成度高,资金雄厚,相当于正规军。中国现在的这些公司只相当于游击队的水平,就好像毛主席说的‘叫花子跟龙王爷比宝’,怎么比得过?” 张启发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仅仅孟山都一家公司,去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35亿美元,这家公司每年都会拿出销售额的10%用来搞研发,这就是13.5亿美元,相当于80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中国的转基因重大专项是220亿元人民币,这笔钱还是由相关领域的十几万名科研人员一起分12年花,孟山都则是8000名研究人员用一年的时间来花这80亿元,双方实力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事实上,如果没有中国政府制定的保护政策,中国种业会败得更惨。 “几年前全球爆发经济危机,可中国的‘两桶油’却逆市坚挺,活得很好,一点没受影响。我从中受到启发,终于想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唯有强大的国企才能发展中国生物技术种业,与孟山都抗衡。”张启发对本刊记者说,“于是我选择了中国种子集团,它是目前种子行业里唯一的央企,尤其是被中化收购之后,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据中种集团副总经理田冰川介绍,该集团是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原农林部种子局基础上成立的我国第一家种子企业。该集团曾经在经营上遇到过一些麻烦,但在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并入中化集团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后,业绩直线上升,目前注册资本达到9.44亿元,在国内种业企业中稳居第一。 “如果我在有生之年还能对这个国家有所贡献的话,中种是唯一的可能。我打算花10年工夫赌一把,争取到2020年时组建一个2000人的研发队伍,拥有一个10万平方米的研发空间,这样的话我们在世界上就有一席之地了。” 张启发出生于1953年12月,到今年底就整60岁了。 “我理解张启发的心情,但中种集团和‘两桶油’很不一样,种业和无线通讯或者航空航天领域也很不一样。”中种迪卡公司总经理汪泓对本刊记者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种子行业变成了一个高度私有化的领域,国内没有任何一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能够达到5%,竞争相当激烈,中种集团虽然算是比较好的了,但是仍然没有足够的话语权。” “中种的战略目标和张启发院士的梦想是一样的,都是想把中国变成一个种业和农业强国。”田冰川对本刊记者说,“种业在我国的地位比较特殊,既是充分市场竞争的产业,又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核心产业,我们愿意与各种类型的种业企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田冰川认为,中国在传统育种方面比国外落后较多,但生物技术这块差距并不大,努力一下是能追上去的。事实上,中种迪卡种子有限公司就是中种集团和孟山都联合成立的合资企业,其通过常规育种培育出来的迪卡玉米种子在中国西南地区卖得很好。与此并行的是,中种集团于2011年启动了“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建设项目,主攻生物技术育种。该中心立项投资50.6亿元,是迄今为止我国种业企业在自主研发方面最大规模的投资。 吕玉平则选择了一条和张启发相反的道路,于2010年加入了私营企业“大北农”。大北农成立于1993年,目前主营饲料业务,去年的销售额将近106亿元人民币,种业只占5%。大北农集团拿出5亿元人民币资助吕玉平办起了大北农生物技术中心,主攻转基因育种,这在私营企业中是相当罕见的。 “目前我看好玉米将会是第一个被批准在中国种植的转基因粮食作物。”吕玉平对本刊记者说,“我们中心正在做玉米和大豆的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品种前期研发,而且我们是按照国际标准来做的。我相信未来几年内中国一定会放开转基因市场,我希望到那时我们能立即拿出合格的产品来和国际种子公司竞争。” “我希望到2020年时中国能有一个进入世界十强的种子企业,中国种子集团和大北农可能是最有希望的两个。”张启发说。 结语 说了半天中国种业的故事,但种子毕竟不是农业的全部。一粒玉米种下去,会收获300~500粒种子,价值扩大了300~500倍。中国农业的总产值比种业大几百倍,也重要几百倍。我们到底是应该全力保护中国种业,还是把中国的粮食安全放在第一位呢? 换句话说,种子和粮食,谁更重要?
个人分类: 杂感杂议|378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最新新闻:巴西大豆协会警告农民不要种植孟山都新种子
热度 1 zengzhiyong 2013-7-1 08:32
最新新闻:巴西大豆协会警告农民不要种植孟山都新种子 LATEST NEWS Brazil soy group warns farmers against using new Monsanto seed …………… 孟山都周二回应,说公司还没有允许新的Intacta RR2 Pro转基因大豆种子在巴西的商业销售,要等到巴西转基因大豆所有主要进口国家都批准后,才能批准这样的销售。基于相信中国“随时”能够批准孟山都转基因大豆这个新品种,孟山都已经储存了这种新品种转基因大豆的种子60万袋;如果(中国)再不批准的话,这些种子将被销毁掉,孟山都补充说。 (Monsanto responded Tuesday, saying the company hasn't allowed commercial sales of Intacta RR2 in Brazil and won't do so until all of the country's main export markets approve it. A stockpile of 600,000 sacks of the seeds, which Monsanto had produced based on the belief that China could approve Intacta RR2 at any time, will be destroyed, the firm added.)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17e9d0102e7f5.html ) 原来农业部迫不及待地批准Intacta RR2 Pro转基因大豆进口,竟是为了挽救孟山都这60万袋Intacta RR2 Pro种子不被销毁。 孟山都这种新的转基因大豆属“双毒”转基因,具有抗草甘膦转基因与Bt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生态和人类健康的“双重”危害。福克斯去年9月4日的这篇新闻也谈到其超毒性,“去年(2011年),孟山都邀请巴西十个州500位农民在他们种植的草甘磷转基因大豆农田旁试种这种新品种Intacta RR2转基因大豆。对这些农田进行了密切的监测,而后用这种新品种Intacta RR2种子种植的大豆被全部销毁。”(Last year, Monsanto invited 500 Brazilian farmers in 10 states to plant Intacta RR2 alongside fields sown with the company's Roundup Ready soy, an herbicide-resistant variety that is commonly used in Brazil. The fields were closely monitored, and the soybeans produced using Intacta RR2 were subsequently destroyed.) 如果不是卖给中国人,这些Intacta RR2种子种植的大豆就都要销毁,可见孟山都和巴西人都深知其超级毒性。 现在这种超级毒豆终于要卖到中国来了,毒种子不用销毁了,能赚钱,孟山都高兴了!但中国社会的癌症和不育等病情疫情也将随之成倍增长。转基因大豆所带来的每一分每一元的利润,中国农官的每一个“转基因大跃进”的“政绩”,都带有成千上万中国人的鲜血和生命牺牲。 今年5月25日是全球反孟山都日,52个国家436城200多万民众一起走上街头抗议孟山都,示威者的标语牌赫然写道“在孟山都终止人类前人类必须终止孟山都!”孟山都已被全人类视为公敌。 而中国掌管农业的权力机构,竟与邪恶的孟山都站在一起,用中国人民的血汗钱滋养孟山都终止人类 ! 为此不惜先搭上中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及生存权。这使当今中国在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眼中是个什么形象?! 至于彭于发所说那几个批准进口转基因大豆的理由——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国内的播种面积满足不了需求,中国没有这么多的后备耕地资源等等。显然这都是为孟山都等外国公司出口转基因垃圾大豆谋取利益,避免其损失的托词而已。这些借口没有一个能够成立。 谁都知道国内大量耕地撂荒闲置,何来“没有这么多的后备耕地资源”?即使真的因为需要进口大豆,乌克兰的非转基因天然大豆比美洲的转基因大豆还要便宜,而且没有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风险。日本已从乌克兰大量进口非转基因天然大豆,中国为什么放着安全的、便宜的不买,却偏偏要买又贵又不安全的孟山都转基因大豆? 再说我国天然大豆的种植面积不断萎缩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这正是农业高官勾结外商,不仅不保护而且还刻意打压国产大豆,为孟山都等对我大量输出转基因大豆创造条件的杰作。使原本在国际市场上比转基因大豆价格高出一倍的天然大豆,在国内其价格居然还不如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其实,美国转基因大豆生产成本更高,若无美国政府补贴,转基因大豆种植农户早就亏损破产了 。 —————————————————————— 注1:中国日报网 财经频道《孟山都进口转基因大豆被指存审批检测缺陷》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 ... ontent_6015839.html 注2:国外新闻消息(包括孟山都公司自己的新闻消息)表明:各国批准转基因大豆Intacta RR2后并没付诸商业化种植。中国批准进口(应该有定货承诺),使巴西、阿根廷和南非(除美国外的转基因大豆主要产国)开始该品种商业化种植。 Brazil: Intacta RR2, Monsanto’s seed approved by China, will be planted in over 10% of the area June 21, 2013 | Author agrosouthadm http://www.agrosouth-news.com/?p=249 Brazil Soy Group Warns Farmers Against Monsanto Seed Copyright 2012 Dow Jones Newswires http://m.foxbusiness.com/quickPa ... 2073pageNum=-1 News Releases Monsanto Company Receives Final Key Regulatory Approval For Intacta RR2 PRO™ Soybeans, Setting Up Commercial Launch In Brazil With China Approval and Commercial Launch, Intacta RR2 PRO™ Soybeans Expected to Become Core Growth Driver Within Monsanto's Next-Generation Soybean Platform Jun 17, 2013 http://monsanto.mediaroom.com/20 ... al-Launch-In-Brazil
个人分类: 转载共勉|268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美国孟山都称转基因小麦事件或系故意破坏
lxj6309 2013-6-22 17:35
新华网华盛顿6月21日电(记者 林小春)美国孟山都公司官员21日说,未经批准种植的 转基因 小麦日前神秘现身农田一事“高度可疑”,最可能的解释是有人故意搞破坏。 一个多月前, 美国 俄勒冈州一处农田发现孟山都已放弃9年的抗除草剂转基因小麦试验品种,导致日本和韩国宣布暂停进口部分美国小麦。对此,孟山都怀疑有人故意破坏。 孟山都首席技术官罗布·弗雷利2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这起事件只发生在俄勒冈州一处农田中,面积很小,是一起孤立事件且没有扩散。但这一事件非常可疑,因为所发现的转基因 小麦 分布得非常不均,不像正常耕种行为。 弗雷利 怀疑有人进入这处农田撒下转基因小麦种子。他说:“有理由相信,有一些不喜欢生物技术的人利用这起事件制造问题”,这是一起“极不寻常、极为奇怪、极其罕见”的事件,应该进行调查。 与此同时,美国联邦调查局宣布,本月8日和11日晚上,有身份不明的人或组织在 俄勒冈州 南部破坏了两块转基因甜菜地,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该机构认为这是一起“经济破坏”犯罪活动,违反了美国有关法律。俄勒冈州一个绿色农业组织已为此悬赏1万美元征求破案线索。 美国是转基因作物种植第一大国。转基因棉花、大豆和玉米等的种植面积非常广阔。但由于担心国外市场不接受,加上一些民间组织反对,美国至今未批准转基因小麦种植。不过,孟山都已表示今夏将重启已停止多年的转基因小麦田间试验,试种的是一个抗除草剂小麦新品种。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6/22/c_116248641.htm
个人分类: 科技普及|13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科学家在孟山都引入中国的转基因作物中发现令人类绝种的新型病
wzpwlsbio 2013-4-11 10:32
美科学家在孟山都引入中国的转基因作物中发现令人类绝种的新型病原体 附注: 美国生物公司和中国某些转基因推广者长期声称转基因是安全的。实际上,转基因作物的可怕之处在于其隐伏危害的长期性和不确定性。 2011年2月11日,美国退役的军方科学家胡伯 Huber 博士给美国农业部长 维尔萨克 写信,指出:最近在转基因作物中发现一种新的病原体,是导致动物绝种(不孕或流产)的根源。联想到多年前在中国就已经出现的“杀精玉米”,以及先玉335玉米造成老鼠退化等现象,这一情况有必要引起中国有关方面的重视: ----------------------------------------------------------------- 2011年2月中旬,美国《农场与牧场自由联盟》(FarmandRanchFreedom)网站发布一条消息,标题为:《 研究者:草甘膦终结者除草剂或抗草甘膦作物可能是动物流产与不育的根源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一位美国科学家最近写给美国农业部长的一封信。这位美国科学家名叫顿-M-胡伯(Don.M. Huber) ,他是美国高级土壤学科学家、农业部国家植物疾病恢复系统(NPDES)协调员、美国普渡大学名誉教授、退休上校。胡伯博士过去40年一直在专业机构和军事机构担任科学家,帮助对防备包括细菌战和疾病暴发在内的自然和人为生物威胁进行评估。 尊敬的维尔萨克部长: 由植物和动物高级科学家组成的小组最近提请我注意他们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的一种病原体,它们看来对植物与动物的健康,以及可能亦对人类健康,造成显着影响。基于对有关 数据的审查,这种新近发现的生物体在抗孟山都草甘磷“终结者”除草剂(RR)转基因大豆和玉米中普遍、非常严重,且浓度非常高,提出可能与抗草甘磷转基因作物的基因或更 可能与草甘膦除草剂的存在联系。这种微生物看来是科学上的新发现! 这是高度敏感的信息,可能导致美国大豆和玉米出口市场的崩溃,并造成国内食品和饲料供应重大混乱。另一方面,这种新的生物体可能是已经造成的重大损害的罪魁祸首(见下 文)。我和我的同事,因此将我们的调查加快谨慎进行,同时寻求美国农业部和其他机构协助查明病原体的来源、发病率、影响以及补救措施。 我们在这个早期阶段及时向美国农业部通知这些调查结果,特别是由于您延迟决定对抗草甘磷转基因苜蓿的批准。当然,如果孟山都草甘磷“终结者”除草剂转基因(RR)的基因 ,或者草甘膦除草剂(Roundup)本身是这一病原体的推动因素或协作因素,那么这样的批准可能是一场灾难。 根据目前的证据,这个时候合理的行动是将放松管制推迟到有足够数据证明这种病原体与孟山都抗草甘膦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种植系统无关,如果确实无关的话。 在过去的40年里,我一直在专业的和军事机构担任科学家,它们对防备包括细菌战和疾病暴发在内的自然和人为生物威胁组织有关的评估。根据我的这种经验,我相信面对的来自 这种病原体的威胁是独特的以及高风险状态的。通俗地说,它应该被视为紧急情况。 这种前所未知的生物体,只有在电子显微镜(放大36,000X倍)下才能够见到 ,它的尺寸近似等于一个中等大小的病毒。它能够自我复制,似乎是一种微型--真菌类--生物。如果这 样的话,这将是被识别出来的第一个这样的显微真菌菌。有强烈的证据表明,这种传染性的病原体既导致植物的疾病,也会导致哺乳动物的疾病,这极其罕见。 在孟山都抗草甘膦除草剂转基因大豆饲料与转基因玉米中,在饲料加工蒸馏器的饲料中、在发酵了的饲料产品中、在猪的胃中残渣中,在猪与牛的胎盘中。感染了两种已经普遍存 在两种疾病的转基因大豆与转基因玉米中这种生物体很多,它们是大豆中的猝死综合症(SDS)以及玉米的戈斯枯萎病(andGoss’wilt),导致减产、降低农民收入。在SDS(腐 皮镰刀菌)的真菌病原体中也发现有这种病原体。 实验室试验证实这种微生物经历自然流产和不孕症种类繁多牲畜中存在。在进行研究的初步结果也得以在临床中重现这样的流产。这些病原体有可能解释美国的牛、奶牛、猪和马 养殖中过去数年不断上升的不孕和自然流产的原因。最近的一些报告提出小母牛不孕症超过20%,牛的自然流产则高达45%以上。 例如,喂食小麦的1000头怀孕的母牛有450头发生自然流产。同一时期,同一牛群喂食干草的另外1000头母牛则没有任何流产的情况。喂食怀孕母牛的小麦中确认有高浓度的上述病 原体,它们种植时治理野草中使用了草甘膦除草剂。 总之,鉴于抗草甘磷作物检测出了高浓度的这种新的动物病原体,它与植物和动物疾病的关联性,已经达到流行病比率的程度,我们要求美国农业部参与一项多机构的调查,并且 立即暂停对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控制放松,直至草甘膦除草剂和/或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与它们对农作物和畜牧生产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的因果关系可以排除为止。 迫切需要研究草甘膦的使用的副作用是否可能促进了这种病原体的生长,或允许它们对植物和动物宿主造成更大的削弱性伤害。有良好的记录证明草甘膦促进土壤中病原体的发展 以及知道它与40多种植物疾病的增加有牵连;它通过螯合对植物维持生命必须的营养物,破坏了植物的防御系统;从而也降低了动物对饲料营养素的生物利用度,这反过来又可以 导致动物机能失调。为了正确地评估这些因素,我们要求查阅美国农业部有关的数据。 我本人对植物的病原体已经进行了50多年研究。我们现在看到一个植物和动物疾病和病症日益严重的前所未有的趋势。这种病原体可能对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有所帮助。它值得立 即关注和投入大量资源,以避免我们的关键性的农业基础设施发生普遍性的崩溃。 诚挚的, 上校(退休)顿·M·胡伯 (美国)普渡大学名誉教授 APS协调员,美国农业部国家植物疾病恢复系统(NPDES) 信件原文: DearSecretaryVilsack: Ateamofseniorplantandanimalscientistshaverecentlybroughttomyattentionthediscoveryofanelectronmicroscopicpathogenthatappearsto significantlyimpactthehealthofplants,animals,andprobablyhumanbeings.Basedonareviewofthedata,itiswidespread,veryserious,andisinmuch higherconcentrationsinRoundupReady(RR)soybeansandcorn—suggestingalinkwiththeRRgeneormorelikelythepresenceofRoundup.Thisorganism appearsNEWtoscience! ThisishighlysensitiveinformationthatcouldresultinacollapseofUSsoyandcornexportmarketsandsignificantdisruptionofdomesticfoodandfeed supplies.Ontheotherhand,thisneworganismmayalreadyberesponsibleforsignificantharm(seebelow).MycolleaguesandIarethereforemovingour investigationforwardwithspeedanddiscretion,andseekassistancefromtheUSDAandotherentitiestoidentifythepathogen’ssource,prevalence, implications,andremedies. WeareinformingtheUSDAofourfindingsatthisearlystage,specificallyduetoyourpendingdecisionregardingapprovalofRRalfalfa.Naturally,if eithertheRRgeneorRoundupitselfisapromoterorco-factorofthispathogen,thensuchapprovalcouldbeacalamity. Basedonthecurrentevidence,theonlyreasonableactionatthistimewouldbetodelayderegulationatleastuntilsufficientdatahasexoneratedtheRR system,ifitdoes. Forthepast40years,Ihavebeenascientistintheprofessionalandmilitaryagenciesthatevaluateandpreparefornaturalandmanmadebiological threats,includinggermwarfareanddiseaseoutbreaks.Basedonthisexperience,Ibelievethethreatwearefacingfromthispathogenisuniqueandofa highriskstatus.Inlayman’sterms,itshouldbetreatedasanemergency. Adiversesetofresearchersworkingonthisproblemhavecontributedvariouspiecesofthepuzzle,whichtogetherpresentsthefollowingdisturbing scenario:UniquePhysicalProperties Thispreviouslyunknownorganismisonlyvisibleunderanelectronmicroscope(36,000X),withanapproximatesizerangeequaltoamediumsizevirus.Itis abletoreproduceandappearstobeamicro-fungal-likeorganism.Ifso,itwouldbethefirstsuchmicro-funguseveridentified.Thereisstrongevidence thatthisinfectiousagentpromotesdiseasesofbothplantsandmammals,whichisveryrare. ItisfoundinhighconcentrationsinRoundupReadysoybeanmealandcorn,distillersmeal,fermentationfeedproducts,pigstomachcontents,andpigand cattleplacentas. Theorganismisprolificinplantsinfectedwithtwopervasivediseasesthataredrivingdownyieldsandfarmerincome—suddendeathsyndrome(SDS)insoy, andGoss’wiltincorn.ThepathogenisalsofoundinthefungalcausativeagentofSDS(Fusariumsolanifspglycines). Laboratorytestshaveconfirmedthepresenceofthisorganisminawidevarietyoflivestockthathaveexperiencedspontaneousabortionsandinfertility. Preliminaryresultsfromongoingresearchhavealsobeenabletoreproduceabortionsinaclinicalsetting. ThepathogenmayexplaintheescalatingfrequencyofinfertilityandspontaneousabortionsoverthepastfewyearsinUScattle,dairy,swine,andhorse operations.Theseincluderecentreportsofinfertilityratesindairyheifersofover20%,andspontaneousabortionsincattleashighas45%. Forexample,450of1,000pregnantheifersfedwheatlegeexperiencedspontaneousabortions.Overthesameperiod,another1,000heifersfromthesameherd thatwereraisedonhayhadnoabortions.Highconcentrationsofthepathogenwereconfirmedonthewheatlege,whichlikelyhadbeenunderweedmanagement usingglyphosate. Insummary,becauseofthehightiterofthisnewanimalpathogeninRoundupReadycrops,anditsassociationwithplantandanimaldiseasesthatare reachingepidemicproportions,werequestUSDA’sparticipationinamulti-agencyinvestigation,andanimmediatemoratoriumonthederegulationofRRcrops untilthecausal/predisposingrelationshipwithglyphosateand/orRRplantscanberuledoutasathreattocropandanimalproductionandhumanhealth. Itisurgenttoexaminewhethertheside-effectsofglyphosateusemayhavefacilitatedthegrowthofthispathogen,orallowedittocausegreaterharmto weakenedplantandanimalhosts.Itiswell-documentedthatglyphosatepromotessoilpathogensandisalreadyimplicatedwiththeincreaseofmorethan40 plantdiseases;itdismantlesplantdefensesbychelatingvitalnutrients;anditreducesthebioavailabilityofnutrientsinfeed,whichinturncancause animaldisorders.Toproperlyevaluatethesefactors,werequestaccesstotherelevantUSDAdata. Ihavestudiedplantpathogensformorethan50years.Wearenowseeinganunprecedentedtrendofincreasingplantandanimaldiseasesanddisorders.This pathogenmaybeinstrumentaltounderstandingandsolvingthisproblem.Itdeservesimmediateattentionwithsignificantresourcestoavoidageneral collapseofourcriticalagriculturalinfrastructure. Sincerely, COL(Ret.)DonM.Huber EmeritusProfessor,PurdueUniversity APSCoordinator,USDANationalPlantDiseaseRecoverySystem(NPDRS) (原文地址: http://farmandranchfreedom.org/gmo-miscarriages )
145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放纵和重用转基因官员是跟美国学来的
蒋高明 2012-11-19 17:4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4c4b440102ejjg.html 中国#转基因#专家以“不懂科学”剥夺人民对食品安全的发言权,与#孟山都#并肩围剿揭露转基因作物危害的科学家及觉醒的人民。转基因利益集团谎言越多,只能失败越惨。随着巨贪的暴露,毒的终将纸难包火。人民的审判迟早要到来。 原文地址: 中国放纵和重用转基因官员是跟美国学来的 作者: 吕永岩 吕永岩按语:一旦金钱至上盛行,有钱能使磨推鬼就会像流感病毒一样,迅速传播。中国重用主张转基因产业化的官员,其实也是跟美国学来的。转基因在中国泛滥,实质是美国转基因利益集团的利益所在。美国转基因利益集团财大气粗,不仅可以左右所谓转基因“科学”,而且可以左右美国总统,可以决定总统的人选。并且美国总统自己不必食用转基食,他也不用担心转基因作物会在美国“不可逆”,因为美国有足够的土地保证包括总统在内的富人在任何情形下,都不食用转基食;美国要靠转基因技术及转基因作物捞钱。这些就是美国政府容忍转基因作物的真相。中国转基因专家以“不懂科学”剥夺人民对食品安全的发言权,张冠李戴地诬陷质疑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爱国者是在帮助孟山都。但是孟山都的一次次被揭露,迫使中国转基因科学家不得不裸奔站台,与孟山都并肩围剿揭露转基因作物危害的科学家及觉醒的人民。转基因利益集团谎言越多,只能失败越惨。时间对转基因利益集团不利,科学的发展对转基因利益集团不利。所以他们只能丧心病狂如热锅蚂蚁一般迫不及待,妄图不断加速转基因作物产业化进程。但是随着巨额贪腐的暴露,随着滚滚向前历史车轮的筛选,假的终将彻底暴露,毒的终将纸难包火。人民的裁决和审判迟早要到来。 美自由媒体:孟山都的家犬-奥巴马 在 2008 年竞选总统期间,奥巴马发送他了解转基因生物的问题的信号。在竞选中,奥巴马说:“如果我当总统,我会让大家知道他们的食物是否转基因的,因为美国人有权利知道他们所购买的有没有转基因。(注:美国没有法律要求食品标明是转基因,所以无法得知普通食品是否转基因。美国的有机食品必须是非转的 , 但是有机食品年销售额只占总售额的 4% 【 1 】) 除此之外,奥巴马还许诺将开始一个政府透明度的新时代。他坚定的承诺,如果当选,他的政府将不会墨守成规。他将“响应人民的需求”。 然而奥巴马当选后立即做出了让所有人震惊的举动:在美国农业部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关键岗位任命孟山都的人: 任命罗杰·比奇,孟山都 Danforth 中心前主任,为美国农业部的食品和农业研究所主任。 任命臭名昭著的迈克尔·泰勒为食品药品管理局副局长,统管新的食品安全问题。泰勒的职业生涯就是从孟山都出来去政府,从政府出来去孟山都,为孟山都捞尽好处,是美国官商勾结最据代表性人物。 80 年代当过孟山都的律师, 1991 老布什期间被聘为 FDA 政策副局长。期间他签署了使用了孟山都的生长激素的牛奶无需标明的法律,参与制定了 1992 年美国转基因政策 - 基本上就是让生产方自行决定转基因是否安全。 1994-1996 他去了农业部, 1996 年他参加一个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的一个所谓的非官方智库,研究美国和非洲粮食问题 1996 and 2000 他回到孟山都任公关部的前副总裁。【 2 】 任命美国转基因种植老窝,爱荷华州州长汤姆·维尔萨克为美国农业部专员,维尔萨克当州长期间已成立了叫“州长的生物技术伙伴”的组织。他曾获得了孟山都主导的生物技术工业组织颁发的好州长年度大奖。 任命伊斯兰·西迪基,前孟山都的游说者,为新的农业部贸易代表,将推进转基因作物的出口。 任命拉莫纳·罗梅罗为美国农业部顾问,罗梅罗曾经担任另一种生物技术巨头,杜邦的是企业法律顾问。 任命拉吉夫·沙赫为美国国际开发署( USAID )主任。沙赫曾在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任要职,盖茨基金是转基因生物农业研究的主要资助者之一。 奥巴马提名的美国最高法院埃伦娜卡根。卡根,此前曾任联邦总检察长在最高法院诉 Geertson 对孟山都种子案中替孟山都辩护。 所有的放在一块,你没法说奥巴马的任命是因为不知情或未能对任命这些官员做出应有的监督。他不只是短期记忆出现了故障。 他是为表孟山都和其他转基因生物公司巨头在政府圈定了势力范围。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奥巴马任命官员怎么为他们真正的老板服务让转基因作物从奥巴马敞开大门自由流通:孟山都转基因紫花苜蓿;孟山都的转基因甜菜;孟山都转基因 Bt 基因大豆;即将推出:孟山都的转基因甜玉米。先正达转基因玉米用于乙醇;先正达转基因堆积的玉米;先锋转基因大豆;先正达转基因 Bt 棉花。拜耳转基因棉; ATryn 抗凝血剂的转基因山羊的奶;另一个转基因木瓜种类。正要通过的转基因改造的鲑鱼和苹果。 这是一个非凡的清单。事实上,它使奥巴马成为美国历史上对 GMO 最卖力的政治家。 从这个角度来看,奥巴马的夫人米歇尔宣扬的建有机花园和吃干净的有营养的食物突然看起来像在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为她的丈夫的所作所为打掩护。 似乎也不是巧合, 奥巴马的两个最大的支持者,比尔·盖茨和乔治•索罗斯( George Soros ),在 2010 年各自购买了 900,000 和 500,000 股孟山都股份价值 6 千 3 百万和。 3 千 5 百万美金。 大家别以为比尔·盖茨是个大慈善家,他那些钱不捐死后大部分交遗产税,还不如生前捐了可以冠冕堂皇的满世界干缺德事 【 3 】 。有一次演讲他说漏嘴了: 研发疫苗的目的是减少第三世界国家人口 。 那罗姆尼怎样?没任何迹象表明他比奥巴马好。罗姆尼以前在 Bain Capital 工作时,就挽救了当时因为落叶剂臭名昭著的孟山都,设计了他们现在在农业方向发展的蓝图。【 4 】 有选举权有何用,连吃的是不是转基因都不让你知道也能号称民主国家!美国的明白人想不通为什么孟山都出口欧洲食品都乖乖标明转基因,而美国人民没权利知道自己的食品有无转基因?!【 5 】 加州民间发起 37 号法案要求食品标明转基因。但是在孟山都最后一个月每天一百多万美元的广告费妖魔话这个法案, 而法案发起人只有不到转基因财团 10% 的经费,临选前一个月所有媒体让转基因财团占据了。这个法案以 47%-53% 被否定了。 47% 加州人的基本权利被 53% 的糊涂人取缔了。平时在美国主流媒体里很少讨论转基因,所以美国大部分人只看主流媒体对转基因的危害根本不知道。 也许你要问,奥巴马或其他美国总统为什么为了转基因公司害自己的人民? 转基因 财团涵盖美国的农业,饮料,食品的大公司(孟山都,杜邦,雀巢,可口可乐,凯乐,百事可乐等等)。还有给这些公司投资的华尔街经融寡头。 财力在美国首屈一指, 奥巴马得罪他们很快就会被资本家掌握的媒体唾弃妖魔化。 其次 美国的总统美国经济衰退的厉害,好不容易靠转基因专利掐住南美,现在魔爪已经伸进中国, 放弃了 转基因 美国就失去以后控制中国一条有力的缰绳, 为了自己连任,以国家利益为由让小民百姓的吃点毒食品 巴马不会内疚的 (听起来好熟悉哦,原来一人一票的国家百姓也要不明不白的为国家牺牲自己的利益,而且牺牲的是底层)。另外美国能卖的东西不多了,再丢了 转基因 经济更差。是不是让你想起 19 九世纪英国要给我们卖鸦片了 --- 理解下,人家实在没啥可卖的了! 也许你要问,奥巴马和美国政要吃不吃转基因? ---- 你说呢,可能吗?据夫人透露, 奥巴马在当国会议员时就他家就吃全有机【 6 】。美国的政要都是百万富翁,美国富人区有着发达的有机食品供应链包含有机蔬菜,水果,吃有机饲料的家禽家畜, 有机食材加工的副食品 。有机食品价格是普通的 1.5 倍以上 。罗姆尼家当然也只吃有机食品,虽然他自己死活不说,他夫人 2002 年接受一家报纸采访是就说她只吃有机,还动员她的好友们都只吃有机。【 4 】 也许你要问美国人民知道不愤怒吗?问题是美国人民没法知道。美国是按收入居住。美国劳动人民他们生活的普通区穷区根本没有有机食品店所以很多人想象不来有钱人吃什么。再者美国媒体控制在资本家手里,他们对维稳是很重视的,从不讨论这些激化阶级矛盾的话题。 最后你可能觉得美国要坑其他国家可以理解,为什么把自己也坑进去了?其实道理不难懂,美国人自己不吃,别的国家的爱国者会以此为理由拒绝转基因。 转基因 财团能容忍赚钱的门道被堵上吗?所以这是为什么美国没有哪个政客现在敢提出任何针对转基因的法规,这是为什么只有民间发起要求食品标明转基的法案 - 这个法案一旦通过,美国大部分人就不会买转基因,那么转基因在美国就完蛋了。所以这个法案先完蛋了。再者 坑的普通人穷人,垃圾人口,美国社会精英觉得问题不大。 不过, 美国政客对自己人民还是有底线的。转基因小麦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但是美国人的主粮 - 小麦一直不允许转基因。美国的动物也不允许转。所以普通美国人的食物中 80% 的分量没有转基因的成分。中国有些所谓科学家说美国人食用大量转基因而倡议把中国的水稻,小麦转了轻则是被蒙骗了,重是别有用心的汉奸 。 美国转基因主要是玉米和大豆,而且大部分用于出口。这两项食品在美国人食品中只起到添加剂作用。就这样,美国人民还不乐意,在加州法案刚提出来的时候有 60% 以上的支持率。可以说,如果没有转基因财团的丑化,或支持转基因的人民也能凑到一样多的广告费,这个法案就会通过。 美国人常吃的各种品种都有有机的种子流通。美国人哪天要回归非转基因很容易。中国跟着人家后面毁掉自己农业文明要回去就非常难,因为我们没有成熟的有机产业。 现在很多号称有机,绿色对种子是不是转基因了来源不管。聪明人也许说那我们也可以买美国的有机种子吗?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欧美是游牧民族,他们基本不怎么吃蔬菜。他们的蔬菜品种你 10 个指头能数过来。美国没有丝瓜,大白萝卜,大红萝卜,长豆角,油菜苔,白菜苔,韭菜,疙瘩菜,雪里蕻,榨菜,等等等等。所以更谈不上替我们保存有机种子。再者,美国掌握的种类要不不卖或以天价卖被他们改造后不能留种的品种,中国普通人是吃不起的。 略感欣慰的是美国人民羡慕的有法律要求标明转基因的国家中竟然包括中国。可见中国政府还是有爱国者默默的保护人民。可恨的是现在农业部,食品安全局有法不依, 有法不执行!!我们该怎么办?我觉得 1 ) 参加反转基因的宣传活动,参加全国或当地反转的QQ 群,宣传教育人民,发动人民,向美国人民学习,不断给政府施压,碰到困难不放弃。 2 ) 多关心农业,有条件的收集保存中国的原生态非转种子,与有相同理念的人交换种子。自己没地的可以用大花盆,泡沫盒子在阳台,天台上种。3 )支持真正的有机农户,美国有机食品价格比一般至少的贵 50% (普通一元,有机 1.5 元以上),而在中国由于低价假有机的冲击,真正的有机只能和普通食品价格一样。但是真正的有机的成本比普通食品高至少 50% 。如果我们消费者不愿意多花点钱最后这些真正的有机农户赔本办不下去我们就只能吃毒食品。还有些消费者纠结运费。其实把运费加进价格里一般也比普通食品贵不到 50% 。不是那么拮据的消费者请勇敢的承担起你们的责任。光靠牺牲农户利益最后只有黑心的农户能存活下来。别干舍得一个月花 800 块钱买一件衣服鞋子舍不得花 200 块吃安全的粮食的蠢事。 一位坚定非转的朋友身体力行了这样有机农业方式:到郊区找愿意给你种的农场,农户帮你种这些蔬菜。比如一亩地给多少钱,你提供种子,让他们别施化肥,农药,他们只管耕种,收成多少都是那么多钱。这样不但能吃上安全的蔬菜,还能保护非转中国蔬菜品种,这可是利己利人积德的好事! 本文关于奥巴马部分摘选至 Jon Rappoport 的《 MeetMonsanto's number one lobbyist: Barack Obama 》 http://www.naturalnews.com/037310_Barack_Obama_Monsanto_lobbyist.html 其他参考文献: 【 1 】 http://www.ota.com/organic/mt/business.html 【 2 】 http://en.wikipedia.org/wiki/Michael_R._Taylor 【 3 】 http://www.naturalnews.com/035105_Bill_Gates_Monsanto_eugenics.html 【 4 】 http://www.motherjones.com/tom-philpott/2012/09/report-monsanto-man-mitt-romney-eats-organic 【 5 】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kristin-wartman/proposition-37-next-steps_b_2093912.html 【 6 】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david-kirby/food-politics-white-house_b_543798. html
个人分类: 海外见闻|2445 次阅读|0 个评论
燕山大讲堂转基因生态与健康风险问题讲座实录(三)
蒋高明 2012-11-12 00:52
燕山大讲堂转基因生态与健康风险问题讲座实录(三)
转基因粮食安全和健康风险 这里面有几个问题: 第一,专利陷阱。孟山都可以有自己的专利,他们花的是自己的钱,所以投入大量经费后得收回,这是商业的特点,甚至要赚钱。国外专利和中国专利不一样,中国做这种研究,专利花的是纳税人的钱,那时候不经济叫专利,而是应该免费让大家来用。但现实不是如此。另外,虽然中国政府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水稻,但是正在等待商业化种植资格审批的最主要的3项转基因水稻品种,比如Bt、CpTI和CpTI/Bt都均涉及多个国外公司和研究机构所拥有的专利。我们知道中国农学家基本从英美留学回来,他们跟各种老师有关系,现在可能非常便宜的拿回来用,一旦商业化他们肯定要收专利费,我们不能陷入这种专利陷阱。 中国到底有多少专利?有些专家分析可能不到1%。现在转基因专项一搞以后,市级农科院也搞转基因,这说明什么?花钱买一些东西,马上改头换面包装一下。 转基因Bt水稻涉及至少11至12项国外专利;转基因CpTI水稻涉及至少5至7项国外专利;转基因CpTI/Bt水稻涉及至少10至11项国外专利,这是绿色和平国际组织透露的信息。所涉及的国外专利持有人包括美国孟山都公司、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德国拜耳公司等。一旦我国转基因水稻被批准商产,这些跨国公司就会通过控制拥有专利权的转基因技术进而对我国的水稻生产造成巨大影响,甚至将来农民种地时也给人家要专利费。中国农民最不愿意打官司,因为一旦打官司没有人保护他。 第二,健康风险。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作为食品进入市场,对人体将会产生某些毒理作用和过敏反应。2002年,英国科学家进行了转基因食品DNA的人体残留试验,有7名做过切除大肠组织手术的志愿者,食用转基因大豆做的汉堡包之后,在他们小肠肠道的细菌里面检测到了转基因DNA的残留物。这个例子说明,那些专家当时承诺吃进去的是蛋白质,最后消化成氨基酸,不会有残留。从细菌发现了有转基因DNA的残留物,说明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不是你吃的东西都能消化掉。都叫蛋白质,但我们知道巴豆老鼠吃没事,人吃不行。按原理来说,巴豆是蛋白质,也能消化掉,不应该致命,但我们知道没那么简单,它很复杂。我国有关的食品管理部门早就知道苏云金杆菌对人体是有毒害的,转基因水稻转的就是苏云杆菌的基因。这个东西以前是杀虫子的,把这个技术转到水稻上,让水稻产生BT蛋白,从逻辑上、科学机理上会有这个东西,不可能没有。开始说人吃水稻、大米,带淀粉部分,胚带都脱掉了,不会有残留,后来检验出来里面有残留,毕竟转了,有这个东西在里面。 《食品科学》2007年28卷第3期,揭示出苏云金杆菌其实与人体的致病菌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菌,后者可引起致命性呕吐和肠胃炎的病原体,其产生的热稳定性毒素可以在30分钟内引起人体发生呕吐,并曾经导致一名17岁的瑞士男孩由于呕吐引起的肝衰竭和横纹肌溶解而死亡。目前商业用的苏云金杆菌菌株(农药菌株)含有呕吐毒素和肠毒素基因。 最近刚发生在法国科学家用转基因玉米做了一个实验,这个实验震惊全球:今年9月21日法国凯恩大学通过为期两年对200只实验鼠进行试验,发现用转基因玉米NK603和被“Roundup”(商品名“农达”)污染的饲料喂养的实验鼠,容易患肿瘤及内脏损伤。这是对老鼠试验发现的。这是首次人类在长达两年以上转基因谷物的安全性实验,而通常在白鼠身上进行的试验往往只持续90天。为什么只到90天,不做到100天?转基因商业公司不让做那么长时间,90天已经安全了,不让做,再做可能就发现问题。这些科学家顶住巨大压力做了两年。这里面可能就是一个“临界点的欺骗”,也就是说90年以内没问题,那90年以后有问题吗?不让公众知道90天以后的事,这很不好。该成果发表在《食品化学毒物学》杂志上。试验进行到第14个月时,对照组的实验鼠没有一例发现患癌,而在被喂食含有NK603和草甘膦除草剂饲料的组别中,有10%到30%的实验鼠患上了肿瘤。试验进行到第24个月,在所有喂食含有NK603和草甘膦除草剂饲料的组别中,50%到80%的实验鼠长了肿瘤,而且平均每只长的肿瘤多达3个。该实验有力说明了所谓“实质性等同原则”。“实质性等同原则”是美国总统老布什说的,现在辩论,我们认为它有害。对方就要我们举例说明。我们说你说是安全的,也请说一个例子。但说不出来,因为没有一个人一辈子吃这些东西。现在看来这些证据越来越多,那些人不愿意看到这些证据。当时的“实质性等同原则”是不科学的,是很霸道的标准,另外也属于“临界点欺骗”。在他之前报告没问题,之后出现问题就不准说了。这个试验报告后,俄罗斯、法国禁止转基因玉米种植,印度10年内不准种植转基因作物。我觉得这些国家比较理智。 还有一个实验大家也知道,即在中国拿我们的孩子做黄金大米实验。2008年,美国某课题组在湖南衡阳江口镇中心小学进行了一个转基因黄金大米秘密实验,实际上是一个欺骗性实验,不给这些孩子说他们吃的是什么。将参加试验的72名6-8岁儿童(这些儿童没有自我保护能力,都是家长替他说的)湖南衡阳小学生分为3组,每组学生分别食用β-胡萝卜素胶囊、黄金大米和菠菜。黄金大米和菠菜均来源于美国农业部位于休斯敦的儿童营养研究中心。食用黄金大米的试验是以营养加餐名义进行的,属于欺骗性实验,该试验获得浙江医学科学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当时很怪,为什么会获得这样的批准,而且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第三是生态风险,转基因作物将破坏自然生态系统,作物作为“新物种”(自然界不会产生这样的物种,是经过人的基因横向交流造成强迫的物种,所以对“新物种”打引号)侵占新环境,表现不折不扣的入侵性,转基因诱导“超级杂草”、“超级害虫”出现,这样的例子在美国已经出现。另外是基因污染,东南亚是大米基因多样性的故乡,世界上最重要的13种粮食作物中有12种与其野生的近缘物种进行了杂交,如果朝一个转,其它物种会不会带这个基因?这是专家质疑的,而且也出现了,比如加拿大转基因油菜,具抗草甘磷、谷氨酸磷或咪唑啉酮其中一种功能,后来发现了同时具备这三种功能的油菜,这说明这三种油菜之间产生了“基因交流”,那就是基因污染。 转基因技术大规模适用会造成什么风险?降低生物多样性和食物多样性,现在农业已经是一种懒人农业,将来种子供应依赖于几家公司来供应,农民不留种子,所以生物多样性和食物多样性下降。这样的例子有过,比如1864年,爱尔兰土豆枯死病,100多万人死亡,几百万人流离失所, 原因是食物单一化。与此相反,1970年在斯里兰卡、巴西和中美洲地区,咖啡作物爆发了咖啡锈,在咖啡故乡埃塞俄比亚发现了抵抗品种,避免了全球咖啡农业全军覆没的命运。假如咖啡的作物是一两种转基因的咖啡,一旦病爆发,全军覆没,恰恰人类拥有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食物的多样性,才能够避免这样的风险。 由于转基因作物的入侵性和污染性,大面积推广转基因作物将导致生物多样性尤其是食物多样性降低,从而加大食物安全隐患。食品里面带来对人不利的物质,一个是蛋白残留问题,另外是除草剂含量超标问题。转基因至少存在三方面的不确定性:一是转基因对生命结构改变后的连锁反应不确定。人类毕竟没有经历过。二是转基因导致食物链“潜在风险”不确定。猪吃了没事,人再吃猪,一系列的试验证明有不利影响,这样对人类的影响是什么?三是转基因污染、增殖、扩散及其清除途径不确定。一旦发现问题,我们这儿有没有解药?怎么清除它?这是很难的。所以中国带头将Bt基因转入13亿人的主食,害莫大焉!转基因生物一旦出了问题,根本无法控制,所转移的基因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美国1996年开始做转基因作物,按说转基因作物以后,农药用量应该是下降的,技术优势才能说明并显现出来。但非常遗憾的是农药用量不减反增。说明这个技术人类用了,很多公司卖了种子赚了钱,但对环境的污染是加剧的,并变成一个懒人的农业,人不伺候庄稼,让庄稼自己解决问题,渴了自己抗旱,虫子咬了自己产生农药,杂草来了不用除草剂,自己扛着就行了。可现在造成的问题是环境污染加大。 欢迎点击进入: 燕山大讲堂 首页 欢迎点击进入燕山大讲堂 思想者微博圈 版权声明:本讲稿欢迎转载。敬请全文转载并注明文章来源:腾讯评论“燕山大讲堂”。对于稍作删节则据为己有的行为,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个人分类: 科学人生|14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孟山都的“家犬”——奥巴马
热度 3 zhanghuatian 2012-11-11 10:16
有专家说,“美国早就批准了转基因水稻商业化”可为什么美国市场上从无任何转基因稻米销售?罗云波院长说“转溶菌酶,乳铁蛋白,人血蛋白基因转基因水稻”也已在美国批准,可为什么这几个转基因品种连在美国本土试种都像过街老鼠,最终惨败,除非靠打开国外市场呢?连美国总统都是孟山都的家犬,那些撒谎的专家是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家犬的家犬的家犬?美国人忽悠中国人是本事,中国人忽悠中国人就是TM汉奸了。 孟山都的家犬-奥巴马 在 2008 年竞选总统期间,奥巴马发送他了解转基因生物的问题的信号。在竞选中,奥巴马说:“如果我当总统,我会让大家知道他们的食物是否转基因的,因为美国人有权利知道他们所购买的有没有转基因。 除此之外,奥巴马还许诺将开始一个政府透明度的新时代。他坚定的承诺,如果当选,他的政府将不会墨守成规。他将“响应人民的需求”。 然而奥巴马当选后立即做出了让所有人震惊的举动:在美国农业部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关键岗位任命孟山都的人: 任命罗杰·比奇,孟山都 Danforth 中心前主任,为美国农业部的食品和农业研究所主任。 任命臭名昭著的迈克尔·泰勒为食品药品管理局副局长,统管新的食品安全问题。泰勒的职业生涯就是从孟山都出来去政府,从政府出来去孟山都,为孟山都捞尽好处,是美国官商勾结最据代表性人物。 80 年代当过孟山都的律师, 1991 老布什期间被聘为 FDA 政策副局长。期间他签署了使用了孟山都的生长激素的牛奶无需标明的法律,参与制定了 1992 年美国转基因政策 - 基本上就是让生产方自行决定转基因是否安全。 1994-1996 他去了农业部, 1996 年他参加一个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的一个所谓的非官方智库,研究美国和非洲粮食问题 1996 and 2000 他回到孟山都任公关部的前副总裁。 任命美国转基因种植老窝,爱荷华州州长汤姆·维尔萨克为美国农业部专员,维尔萨克当州长期间已成立了叫“州长的生物技术伙伴”的组织。他曾获得了孟山都主导的生物技术工业组织颁发的好州长年度大奖。 任命伊斯兰·西迪基,前孟山都的游说者,为新的农业部贸易代表,将推进转基因作物的出口。 任命拉莫纳·罗梅罗为美国农业部顾问,罗梅罗曾经担任另一种生物技术巨头,杜邦的是企业法律顾问。 任命拉吉夫·沙赫为美国国际开发署( USAID )主任。沙赫曾在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任要职,盖茨基金是转基因生物农业研究的主要资助者之一。 奥巴马提名的美国最高法院埃伦娜卡根。卡根,此前曾任联邦总检察长在最高法院诉 Geertson 对孟山都种子案中替孟山都辩护。 所有的放在一块,你没法说奥巴马的任命是因为不知情或未能对任命这些官员做出应有的监督。他不只是短期记忆出现了故障。 他是为表孟山都和其他转基因生物公司巨头在政府圈定了势力范围。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奥巴马任命官员怎么为他们真正的老板服务让转基因作物从奥巴马敞开大门自由流通:孟山都转基因紫花苜蓿;孟山都的转基因甜菜;孟山都转基因 Bt 基因大豆;即将推出:孟山都的转基因甜玉米。先正达转基因玉米用于乙醇;先正达转基因堆积的玉米;先锋转基因大豆;先正达转基因 Bt 棉花。拜耳转基因棉; ATryn 抗凝血剂的转基因山羊的奶;另一个转基因木瓜种类。正要通过的转基因改造的鲑鱼和苹果。 这是一个非凡的清单。事实上,它使奥巴马成为美国历史上对 GMO 最卖力的政治家。 从这个角度来看,奥巴马的夫人米歇尔宣扬的建有机花园和吃干净的有营养的食物突然看起来像在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为她的丈夫的所作所为打掩护。 似乎也不是巧合, 奥巴马的两个最大的支持者,比尔·盖茨和乔治•索罗斯( George Soros ),在 2010 年各自购买了 900,000 和 500,000 股孟山都股份价值 6 千 3 百万和。 3 千 5 百万美金。 大家别以为比尔·盖茨是个大慈善家,他那些钱不捐死后大部分交遗产税,还不如生前捐了可以冠冕堂皇的满世界干缺德事 。有一次演讲他说漏嘴了: 研发疫苗的目的是减少第三世界国家人口 。 那罗姆尼怎样?没任何迹象表明他比奥巴马好。罗姆尼以前在 Bain Capital 工作时,就挽救了当时因为落叶剂臭名昭著的孟山都,设计了他们现在在农业方向发展的蓝图。 有选举权有何用,连吃的是不是转基因都不让你知道也能号称民主国家!美国的明白人想不通为什么孟山都出口欧洲食品都乖乖标明转基因,而美国人民没权利知道自己的食品有无转基因?! 加州民间发起 37 号法案要求食品标明转基因。但是在孟山都最后一个月每天一百多万美元的广告费妖魔话这个法案, 而法案发起人只有不到转基因财团 10% 的经费,临选前一个月所有媒体让转基因财团占据了。这个法案以 47%-53% 被否定了。 47% 加州人的基本权利被 53% 的糊涂人取缔了。平时在美国主流媒体里很少讨论转基因,所以美国大部分人只看主流媒体对转基因的危害根本不知道。 也许你要问,奥巴马或其他美国总统为什么为了转基因公司害自己的人民? 转基因 财团涵盖美国的农业,饮料,食品的大公司(孟山都,杜邦,雀巢,可口可乐,凯乐,百事可乐等等)。还有给这些公司投资的华尔街经融寡头。 财力在美国首屈一指, 奥巴马得罪他们很快就会被资本家掌握的媒体唾弃妖魔化。 其次 美国的总统美国经济衰退的厉害,好不容易靠转基因专利掐住南美,现在魔爪已经伸进中国, 放弃了 转基因 美国就失去以后控制中国一条有力的缰绳, 为了自己连任,以国家利益为由让小民百姓的吃点毒食品 巴马不会内疚的 (听起来好熟悉哦,原来一人一票的国家百姓也要不明不白的为国家牺牲自己的利益,而且牺牲的是底层)。另外美国能卖的东西不多了,再丢了 转基因 经济更差。是不是让你想起 19 九世纪英国要给我们卖鸦片了 --- 理解下,人家实在没啥可卖的了! 也许你要问,奥巴马和美国政要吃不吃转基因? ---- 你说呢,可能吗?据夫人透露, 奥巴马在当国会议员时就他家就吃全有机 。美国的政要都是百万富翁,美国富人区有着发达的有机食品供应链包含有机蔬菜,水果,吃有机饲料的家禽家畜, 有机食材加工的副食品 。有机食品价格是普通的 1.5 倍以上 。罗姆尼家当然也只吃有机食品,虽然他自己死活不说,他夫人 2002 年接受一家报纸采访是就说她只吃有机,还动员她的好友们都只吃有机。 也许你要问美国人民知道不愤怒吗?问题是美国人民没法知道。美国是按收入居住。美国劳动人民他们生活的普通区穷区根本没有有机食品店所以很多人想象不来有钱人吃什么。再者美国媒体控制在资本家手里,他们对维稳是很重视的,从不讨论这些激化阶级矛盾的话题。 最后你可能觉得美国要坑其他国家可以理解,为什么把自己也坑进去了?其实道理不难懂,美国人自己不吃,别的国家的爱国者会以此为理由拒绝转基因。 转基因 财团能容忍赚钱的门道被堵上吗?所以这是为什么美国没有哪个政客现在敢提出任何针对转基因的法规,这是为什么只有民间发起要求食品标明转基的法案 - 这个法案一旦通过,美国大部分人就不会买转基因,那么转基因在美国就完蛋了。所以这个法案先完蛋了。再者 坑的普通人穷人,垃圾人口,美国社会精英觉得问题不大。 不过, 美国政客对自己人民还是有底线的。转基因小麦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但是美国人的主粮 - 小麦一直不允许转基因。美国的动物也不允许转。所以普通美国人的食物中 80% 的分量没有转基因的成分。中国有些所谓科学家说美国人食用大量转基因而倡议把中国的水稻,小麦转了轻则是被蒙骗了,重是别有用心的汉奸 。 美国转基因主要是玉米和大豆,而且大部分用于出口。这两项食品在美国人食品中只起到添加剂作用。就这样,美国人民还不乐意,在加州法案刚提出来的时候有 60% 以上的支持率。可以说,如果没有转基因财团的丑化,或支持转基因的人民也能凑到一样多的广告费,这个法案就会通过。 美国人常吃的各种品种都有有机的种子流通。美国人哪天要回归非转基因很容易。中国跟着人家后面毁掉自己农业文明要回去就非常难,因为我们没有成熟的有机产业。 现在很多号称有机,绿色对种子是不是转基因了来源不管。聪明人也许说那我们也可以买美国的有机种子吗?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欧美是游牧民族,他们基本不怎么吃蔬菜。他们的蔬菜品种你 10 个指头能数过来。美国没有丝瓜,大白萝卜,大红萝卜,长豆角,油菜苔,白菜苔,韭菜,疙瘩菜,雪里蕻,榨菜,等等等等。所以更谈不上替我们保存有机种子。再者,美国掌握的种类要不不卖或以天价卖被他们改造后不能留种的品种,中国普通人是吃不起的。 略感欣慰的是美国人民羡慕的有法律要求标明转基因的国家中竟然包括中国。可见中国政府还是有爱国者默默的保护人民。可恨的是现在农业部,食品安全局有法不依, 有法不执行!!我们该怎么办?我觉得 1 ) 参加反转基因的宣传活动,参加全国或当地反转的QQ 群,宣传教育人民,发动人民,向美国人民学习,不断给政府施压,碰到困难不放弃。 2 ) 多关心农业,有条件的收集保存中国的原生态非转种子,与有相同理念的人交换种子。自己没地的可以用大花盆,泡沫盒子在阳台,天台上种。3 )支持真正的有机农户,美国有机食品价格比一般至少的贵 50% (普通一元,有机 1.5 元以上),而在中国由于低价假有机的冲击,真正的有机只能和普通食品价格一样。但是真正的有机的成本比普通食品高至少 50% 。如果我们消费者不愿意多花点钱最后这些真正的有机农户赔本办不下去我们就只能吃毒食品。还有些消费者纠结运费。其实把运费加进价格里一般也比普通食品贵不到 50% 。不是那么拮据的消费者请勇敢的承担起你们的责任。光靠牺牲农户利益最后只有黑心的农户能存活下来。别干舍得一个月花 800 块钱买一件衣服鞋子舍不得花 200 块吃安全的粮食的蠢事。 一位坚定非转的朋友身体力行了这样有机农业方式:到郊区找愿意给你种的农场,农户帮你种这些蔬菜。比如一亩地给多少钱,你提供种子,让他们别施化肥,农药,他们只管耕种,收成多少都是那么多钱。这样不但能吃上安全的蔬菜,还能保护非转中国蔬菜品种,这可是利己利人积德的好事!
265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基因主粮安全性问题(69)美国加州投票最后几天定生死
sz1961sy 2012-11-3 09:06
转基因主粮安全性问题(69)美国加州投票最后几天定生死
回顾一下美国加州公民就转基因食品标签(第37号)提案事件: 《 转基因主粮安全性问题(46)别小看金钱的力量 》 2012-10-22 23:39 《 转基因主粮安全性问题(47)想知道孟山都在美国多民主吗 》 2012-10-24 10:25 《 美国民众正在为抛弃“转基因”食品抗争 》 2012-10-25 10:01 《 转基因主粮安全性问题(48)美国加州转基因标识法案投票还剩12天 》 2012-10-26 10:42 下面是有关这次投票的最后几天“战况”: Join us - It's a dead heat on Prop 37 to label GMOs - now's the time to stop Monsanto! Dear, As you know, we're entering the final days of the historic campaign for Prop 37 to labe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foods in California. After more than a month of being carpetbombed by negative and deceptive ads, the Yes on 37 campaign holds a narrow lead in the polls - that's stunning news! And Monsanto is scared - last Friday they just donated another $1 million dollars. Despite going up against the largest and most powerful companies on the planet, the California Right to Know campaign still leads in the hearts and minds of everyday Californians. Earlier this week, Around the Capitol, a site that offers an insider look at state and policy issues compiled 4 major polls regarding the ballot propositions in California this fall, just updated their poll results on Prop 37 . The amazing news is that after more than spending more than $40 million dollars on deceptive ads by Monsanto and the giant pesticide and junk food companies , Yes on 37 still leads in the polls! Take a look at the good news below: Around The Capitol Polling Averages ( https://fdn.actionkit.com/donate/fight_to_win_prop37_now/?akid=679.430789.B5tUvgrd=1t=8 ) Updated: November 2, 2012 While stories have been written about the slide in the polls for the Yes on 37 campaign, the fact remains that the other side knows that the people of California are still in the lead despite their multimillion dollar deceptive advertising campaign. After all, why would they be pouring money into the final days of the campaign - just in the past week both Monsanto and DuPont have piled in another $1 million dollars each. So far the other side has raised more than $45 million to defeat us and the People's California Right to Know is still winning! Right now it's close, but Monsanto is running scared。。。 Remember, as California goes, so goes the nation. With your help we can expose their lies to California voters and celebrate a victory in just 8 days! Thanks for participating in food democracy, Dave, Lisa and the Food Democracy Action! Team 美国加州公民就转基因食品标签(第37号)提案事件 最后几天决定转基因食品生死 在孟山都花了 4千万美元向公众作广告宣传之后, 要求转基因标识的美国加州居民还是 3.5% 领先: 孟山都转基因公司靠的是钱---4千5百万美元广告费; 反转基因一方靠的是--- 1万位“反转基因志愿者”,这次一百万美国加州居民发起要求转基因标识立案的签名,真的 是一场美国民众20年来首次爆发的为粮食安全保卫战所打的“世纪之战”。 ======================================== 信中说: Remember, as California goes, so goes the nation. 只要加州转基因标识这一步攻克下了, 那么转基因食品市场在全美国崩溃了。。。。 ======================================== 这些材料,有点常识的人应该明白与饶毅老师等所言的事实出入太大了,它似乎又是另一场“激素牛肉”与“瘦肉精”事件的历史重演!? 沈阳 2012年11月3日 9:05 Res.
个人分类: 转基因食品疑云|554 次阅读|0 个评论
带路党?孟山都称中国将允许进口转基因大豆用于消费
热度 5 zhanghuatian 2012-10-30 17:29
孟山都总裁哪儿来的底气呢?某大牛这个时候打了鸡血一样的“科普”实在是。。。 俺也不想玩阴谋论,什么也不说了!! 【《财经》综合报道】21世纪网消息,孟山度公司驻亚洲太平洋地区副总裁ClaudioTorres称,孟山度公司预计中国将在未来十二个月内允许进口巴西转基因大豆,用于人类消费。 十几年来中国一直允许进口转基因大豆,用于饲料加工和豆油生产,但不能用于人类消费。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而目前全球大豆作物继续受到天气的威胁,其中包括美国中西部,当地干旱已经导致大豆单产潜力下滑。
489 次阅读|6 个评论
孟山都新的耐草甘膦除草剂的转基因油菜将在澳大利亚上市
热度 1 liuxuxia126 2012-10-29 20:03
在科学网上关于转基因问题的争论如火如荼时,今天看到一则消息,孟山都的一种新的耐草甘膦除草剂的转基因油菜新品种已经获得澳新食品标准局的批准,获得在澳大利亚食品生产应用中的许可。 原文见: http://www.weeklytimesnow.com.au/article/2012/08/22/528515_latest-news.html ANOTHER genetically-modified canola variety tolerant to glyphosate herbicide could soon be on the market. Food Standards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is proposing approval of GM canola known as MON88302 to be used in food production in Australia after an application by Monsanto. The trans-tasman regulatory body found the variety would not damage human health and is calling for pubic submissions on the pending approval. FSANZ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Steve McCutcheon said: "The FSANZ safety assessment found there are no human health or safety concerns and that food from this canola line is as safe for human consumption as food derived from conventional canola." Approval by FSANZ for the GM canola to be used in food production means the canola would have to be imported into Australia. Monsanto would need to apply to the Office of the Gene Technology Regulator for approval for the new variety to be grown in Australia. FSANZ has approved 53 GM crops – either home-grown or imported – for food production use in Australia since 2000. These crops are canola, soyabean, corn, cotton, potato, sugarbeet and rice. Only some cotton and canola crops have been approved by the OGTR for commercial production in Australia. FSANZ said it was mandatory for foods made from GM crops – either from those grown in Australia or imported – to have "genetically modified" included on their labels. It said some exceptions applied, such as products which were highly refined and did not contain plant DNA or proteins. "Typically includes refined oils and starches from some GM crops," a spokesman said. "If we use GM soyabean as an example, whole soyabeans, lecithin, soyabean flour, soy milk and soyabean meal would all require mandatory GM labelling. "Soyabean oil would be the only product exempt from labelling because of the absence of novel DNA or protein." FSANZ said oils from a GM crop could not be distinguished from those from a conventional crop unless the genetic modification altere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oil. It said there was also no requirement to label food products derived from animals fed on GM crops because the animals had not been genetically modified. It said there was no scientific basis to warrant labelling of meat or milk derived from animals fed GM crops.
个人分类: 转基因相关|199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基因主粮安全性问题(48)美国加州转基因标识法案投票还剩12天
sz1961sy 2012-10-26 10:42
转基因主粮安全性问题(48)美国加州转基因标识法案投票还剩12天
美国时间 2012年10月25日 (星期五) 离美国加州公众参与转基因标识法案投票还剩12天,公众与转基因种子公司的“民主博弈”在势力上有了一些变化: 对于 发起转基因标识法案投票的一方 坏消息 是 :孟山都和杜邦这些天每天花100万做广告,已经见效: 10月24日《洛杉矶时报》的民意调查显示:支持转基因标识法案和反对的人数比例是:44% 比 42%。 好消息 是 : 孟山都继续宣传一惯的观点,影响民众认知,尽管GMO一方还有2%落后。 而到目前为止, 发起转基因标识法案投票 的“支持转基因标识”的广告还没开始打出来呢 ----- 因为钱少,总共才500万, 所以要从美国时间10月25日起才开始正式打广告,据说 发起转基因标识法案投票 这次与孟山都PK,只能把冲刺留在最后,因为老百姓临近投票前印象比较深。 孟山都的宣传,令公众对标识法案的投票支持率从: 62% ----》48% ------ 44% , 不过 发起转基因标识法案投票 的广告宣传要美国时间10月25日才开始。值得注意的是:孟山都等 转基因生物公司动用了 4千万美元广告费,美化GMO, 历时40天,即:每天烧掉100万美元。 而 发起转基因标识法案投票 这方只有500万美金,选择在投票前最后12天才做广告, 但目前民意还是领 先。 这次 发起转基因标识法案投票 让全球关注的原因是地方立法可以抵制 转基因不受限制进入美国民众餐桌,让我们留意这个日子 :2012年11月6日,它可能是 转基因食品产业的一个转折点! stop Monsan to short 12 Days to Stop Monsanto - Join Us for the Food Fight of the Century to Label GMOs! Dear, Yesterday I was honored to stand with mothers, farmers and everyday Californians in front of the Los Angeles City Council to ask for their support for Prop 37 to label GMOs. Incredibly, the LA City Council unanimously passed a resolution to endorse Prop 37 , the historic initiative that would give Californians the right to labe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food. It felt great to win their support! As the co-chair of the California Right to Know campaign, I was the last person to speak, and I wanted to make one thing clear: the issue of labeling genetically engineered foods is about two things - food and democracy - and in America both are at risk. We have a right to know what's in our food and no one has the right to corrupt our basic democratic rights, no matter how much money they have. But right now that's exactly what's happening in California. In the past several weeks Monsanto and DuPont have been running deceptive and misleading ads about Prop 37 to confuse California voters. The bad news is that it's working! Today a poll came out in the Los Angeles Times that puts Yes on 37 slightly ahead at 44% to 42%. The good news is that Monsanto and their pesticide and junk food coalition have thrown all the lies they can at the Yes on 37 campaign to label GMOs and we're still ahead - and we haven't even started running our TV ads, which start tomorrow, r ight now we need your help more than ever to get them on the air in as many locations across the state as possible. This is a historic battle and right now we are in a fight to the finish with only 12 days left. Chip in $7 dollars to help defeat Monsanto’s bid to stop GMO labeling in California and the U.S. Help make sure that we reach an even wider audience to help defeat the lies and misinformation that Monsanto and their allies are already flooding the airwaves with so we can claim victory this fall . http://fdn.actionkit.com/go/702?t=8akid=666.430789.ZjnF3V Heroes and Zeroes of Yes on 37 Last week we put out a Heroes and Zeroes Scorecard on Yes on 37 to let you know exactly who we were up against, and who has your back in this battle. The other side has raised over $40 million dollars to defeat the labeling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foods in California. Monsanto alone has put in $7.1 million dollars. DuPont, $4.9 million against California's mothers, children and farmers. The real question is: What do they have to hide? The same companies that are fighting our Right to Know on Prop 37 already label their genetically engineered foods in 61 other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Now they say they can't comply in California? Right now it's close, but Monsanto is running scared and together we can stop them! The opposition knows one thing - that lying and deception works. After all, they did it for decades, whether it was covering up the harm to human health of cigarettes, Agent Orange or DDT. This fall, Californians will go to the ballot box to vote on one of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issues of our time – whether or not we have a Right to Know what’s in our food or if corporations have control over our basic democratic rights. This fight is an epic battle of the People vs.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s you will see below. Thousands of individuals have contributed to this campaign, and with your help, Food Democracy Action! has contributed $75,000. Thank you to all those that donated! But we can't stop there. We won't meet their measure in funds, and we don't need to. But we do need to get our ads on the air to combat their lies and deception. It’s for the heart and soul of America and we need your help today. Dave, Lisa and the Food Democracy Action! Team 沈 阳 2012年10月26日 10时22分 office
个人分类: 转基因食品疑云|3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法国权威机构否定转基因玉米致癌论
bioxncai 2012-10-24 12:39
法国权威机构否定转基因玉米致癌论 来源:新华网 作者:黄涵 发布时间:2012-10-23   新华网巴黎10月22日电(记者黄涵)法国生物技术最高委员会和国家卫生安全署22日先后否定了关于美国孟山都公司NK603转基因玉米致癌的研究结论,同时建议对转基因作物的长期影响进行研究。   这两家机构当天均表示,此前法国卡昂大学研究者质疑转基因玉米安全的研究存在诸多不足,其报告中陈述的实验结果和分析不足以支持喂食NK603转基因玉米会毒害实验对象的结论,无法推翻“这种玉米无害”的早先评估结果。与此同时,这两家机构建议对转基因作物进行长期研究,以加深人们对转基因作物的认识。   法国农业部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与能源部当天发表的联合公报说,根据上述两家机构的调查结果,卡昂大学研究者的“有毒”论述不足以推翻此前的“无害”评估结果,但政府会考虑对转基因作物和杀虫剂长期影响加强研究的建议,并提议对欧洲转基因作物和杀虫剂的评估、进口批准和控制政策进行审查。公报还重申了法国政府继续禁止在法国种植转基因玉米的立场。   英国期刊《食品和化学毒物学》今年9月19日刊登了法国卡昂大学分子生物学家塞拉利尼等人的一份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其长达两年的研究显示,喂食美国孟山都公司NK603转基因玉米的实验鼠寿命比正常实验鼠短,且前者出现肿瘤的几率更高。该报告对已在欧盟获准上市的这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提出疑问。   在获悉上述发现后,法国国家卫生安全署、生物技术最高委员会和欧洲食品安全局均对法方的研究展开调查。根据欧洲食品安全局本月4日公布的初步调查结果,这项研究的目标不明确,实验设计、指导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诸多重要细节被省略,仅凭报告中给出的信息并不能得出相关结论,该报告也不能作为评估转基因玉米健康风险的有效依据。   目前共有两种转基因作物获准在欧盟种植,分别是美国孟山都公司的MON810转基因玉米和德国巴斯夫公司的Amflora转基因土豆。此外,包括NK603转基因玉米在内的44种转基因作物获准进口到欧盟销售,品种涵盖棉花、大豆、油菜、土豆和甜菜等。 转自: http://bri.caas.net.cn/news/in_01.aspx?id=884
104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基因主粮安全性问题(47)想知道孟山都在美国多民主吗
sz1961sy 2012-10-24 10:25
拙文《 转基因主粮安全性问题(46)别小看金钱的力量 》讲到孟山都等和支持转基因标识的双方捐款悬殊,便知道想用美国所谓民主决策,金钱的力量才是决定作用的,今天再给大家一个有关“100万加州人的签名才获得这个37号提案将于11月6日投票”的票数变化材料,可以发现: 转基因作物种子公司孟山都的广告一周来对消费者的影响,已经使得将会对第37号提案投赞成票的人数比例从61% 下降到48%, 这就是他们一天花100万美元的效益。 有学者认为,光明网的转基因专题“专门反对转基因”,但是,本人不明白的是:农业部在宣传转基因安全方面花了那么多钱(有人披露是200万元,未经证实),转基因作物种子公司一年在中国获得了那么多收益(十亿元级)也喑中花了那么多公关、推广费用,光明网一个转基因专题会影响公众消费倾向与认识吗? 真的会,这种学者就应该多写一点批驳光明网的转基因专题“专门反对转基因”文章,而不是指责光明网。 附: 转基因作物种子公司孟山都的广告一周来对消费者的影响,已经使得将会对第37号提案投赞成票的人数比例从61% 下降到48%, 这就是他们一天花100万美元的效益。 Right now Monsanto friends are spending $1 million dollars a day to defeat Prop 37 for GMO labeling - Join us to Fight Back today! Dear , On November 6, Californians will vote on Prop 37, which would require all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to be clearly labeled. This is a historic campaign – it would mean that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United States, consumers would have the right to know what’s in the food they eat and feed to their families. Nearly one million Californians signed their names to put the California Right to Know Genetically Engineered Food Act – aka Prop 37 - on the ballot, and over 90% of Americans say they support labeling GMOs. That’s the good news. The bad news is that the world's largest pesticide and junk food companies, led by Monsanto, DuPont and Dow Chemical, have committed over $40 million to defeating our efforts. Right now their ads are bombarding the airways in California trying to confuse California voters. And it's working. In the past week our poll numbers have dropped from 61% to 48%. We're up against $1 million dollars being spent a day on misleading attack ads from Monsanto and DuPont and we need to fight back now! That’s why we need your help. Click here to Volunteer for our national phone bank to help us reach 1 million more Californians before Election Day, November 6! http://action.fooddemocracynow.org/go/694?t=7akid=656.430789.azyYvk As you know, Prop 37 is a common sense ballot measure that will require food sold in California to be labeled if it contains genetically engineered ingredients (GMOs) and not allow foods that contain GMOs to be marketed as "natural". Right now Monsanto is scared as hell that we're going to win and that's why they're spending $1 million a day to defeat us. It makes you wonder, what they have to hide? Across the country, passionate volunteers and supporters are joining together to make sure that Proposition 37 becomes law this November. Join our efforts and sign up to volunteer for our Right to Know today! For decades, companies like Monsanto and Dow have stopped efforts to inform consumers about what they eat. But now, with your help, we can defeat them! It’s time for the U.S. to join 61 other countries that already require labeling, but it won’t happen without your help. Please volunteer to call a California voter today. We know we can win with your help. This is our most ambitious grassroots effort to date and we need volunteers like you to help make calls to defeat Monsanto and the junk food giants. Earlier this winter, more than 2,000 Food Democracy Now! members joined CA volunteers to help gather nearly a million signatures in less than 10 weeks to put Prop 37 on the ballot and now we need your help once again to get it passed! 本人跟踪此事想告诉大家:科学真相、公共利益规制,有时是可能被利益集团操纵的。 普世价值,那是听听就行。引用前几天(10月20日)同一位在美国生活了十年回来创业的TMT海归说法作为本文结束语: “美国人都知道转基因有害,我们在美国生活基本不卖,不吃。例如,红萝卜,在美国就是喂马的,它就是转基因的,人吃了会得喉癌。这是有报道的事。” 沈 阳 2012年10月24日 10时25分 beijing office
个人分类: 转基因食品疑云|4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球96名学者实名支持法国科学家转基因食品有害实验结论
热度 3 蒋高明 2012-10-23 07:26
本信息的详细细节请参考陈一文先生的博客。针对法国科学的实验,目前对该实验进行质疑乃至攻击的只有8名科学家(容后转载),其中7人与利益集团有关,而支持该实验的实名专家97名,大都是学术独立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17e9d0102e3ae.html 这些参考文献的摘要,包括孟山都的学者进行的“证明”转基因作物对动物与人类健康无害的多项动物毒理学研究,也包括不同国家独立科学家进行的证实转基因作物对动物与人类健康有害的一系列动物毒理学研究。因此,这些论文摘要对于希望全面认真了解真相的科技工作者有很大参考价值。 本文列出 《 全球百位学者支持法国科学家抨击功利性科学的公开信 》 匈牙利、新西兰、英国、美国九位作者姓名与就职单位,以及更多国家近百位联署支持学者的姓名与就职单位,还列出这篇文章引用的30多篇参考文献的原文链接及其摘要,向深度研究读者提供方便。 《 全球百位学者支持法国科学家抨击功利性科学的公开信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17e9d0102e3af.html 《全球百位学者支持法国科学家抨击功利性科学的公开信》的参考文献、链接与摘要 -- 禁止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原料进口、开发、种植、销售理由之 328 -- The 328 th reason to forbid import, development, growing and selling of RR soybeans 转载翻译者:陈一文( cheniwan@mx.cei.gov.cn ) Reposted and translated by: Chen I-wan ( cheniwan@cei.gov.cn ) 《转基因技术与人类安全》研究专家、 80 年代前全国青联委员 “GM Technology Mankind Safety” researcher 《新浪网》“陈一文顾问博客”: http://blog.sina.com.cn/cheniwan 原文网址: http://independentsciencenews.org/health/seralini-and-science-nk603-rat-study-roundup/ 2012-10-02 The Authors: 作者: 1) Susan Bardoscz (4, Arato Street, Budapest, 1121 Hungary ;匈牙利布达佩斯 );2) Ann Clark ( University of Guelph, ret. ; Duelph 大学,退休 ); 3) Stanley Ewen (Consultant Histopathologist, Grampian University Hospital ; Grampian 大学医院组织病理学家咨询顾问 ); 4) Michael Hansen (Consumers Union ;消费者联合会 ); 5) Jack Heinemann (University of Canterbury ; Canterbury 大学 ); 6) Jonathan Latham (The Bioscience Resource Project ;生物科学资源项目 ); 7) Arpad Pusztai (4, Arato Street, Budapest, 1121 Hungary 匈牙利布达佩斯 ); 9) David Schubert (The Salk Institute ;索尔克研究所 ); 9) Allison Wilson(The Bioscience Resource Project ;生物科学资源项目 ) . 96 supporting signatories: 96 位联署学者名单: (1) Brian Wynne (Professor of Science Studies, UK 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Council (ESRC) Centre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Aspects of Genomics, Cesagen, Lancaster University); (2) Irina Ermakova, Dr of Biology,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Jo Cummins (Professor Emeritus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3) Michael Antoniou, (Reader in Molecular Genetics; his university (King’s College, London) has a policy not to allow Dr Antoniou to use his affiliation here); (4) Philip L. Bereano (Professor Emeritu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Washington Biotechnology Action Council); (5) Dr P M Bhargava (Former and Founder Director, Centre for Cellular Molecular Biology, Government of India); (6) Carlo Leifert (Professor for Ecological Agriculture Newcastle University); Peter Romilly (formerly University of Abertay, Dundee); (7) Robert Vint (FRSA); (8) Dr Brian John (Durham University, UK, retired); (9) Professor C. Vyvyan Howard, University of Ulster); (10) Diederick Sprangers (Genethics Foundation); (11) Mariam Mayet (African Centre for Biosafety, South Africa); (12) Eva Novotny (ret.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13) Ineke Buskens (Research for the Future); (14) Hector Valenzuela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Hawaii); (15) Ronald Nigh, (Centro de Investigaciones y Estudio Superiores en Antropología Social, Chiapas, Mexico); (16) Marcia Ishii-Eiteman (PhD, Senior Scientist, Pesticide Action Network North America); (17) Naomi Salmon (Dept. of Law, Aberystwyth University, Wales); (18) Michael W, Fox (Minnesota, Veterinarian Bioethicist, PhD, MRCVS); (19) Neil J. Carman (PhD Sierra Club); Vandana Shiva (India); (20) Hans Herren (President, Millennium Institute, Washington DC, USA); (21) John Fagan (PhD Earth Open Source, UK and USA); (22) Sheila Berry and the Global Environmental Trust; (23) Av Singh (PhD, Perennia); Laurel Hopwood (for the Sierra Club, USA); (24) Philip H. Howard (Associate Professor of Community, Food and Agriculture,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25) Donald B. Clark (on behalf of Cumberland Countians for Peace Justice and Network for Environmental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United Church of Christ, Pleasant Hill, TN); (26) Robert Mann (Senior Lecturer in Biochemistry in Environmental Studies (rtd) University of Auckland, NZ); (27) Chris Williams (PhD, FRSA, University of London); (28) Mae-Wan Ho (PhD Director Institute of Science in Society); (29) Peter Saunders (Prof. Emeritus of Applied Mathematics, King’s College London); (30) Dr. Terje Traavik (Prof. Gene Ecology, Faculty of Health Sciences, University of Troms); (31) Oscar B. Zamora (Prof. Crop Science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Los Banos College, Philippines); (32) Adrian Gibbs (Prof. (ret.) Canberra, Australia); (33) Christian Vélot (Senior Lecturer in Molecular Genetics, University Paris-Sud, France); (34) André Cicolella (Scientific adviser INERIS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nvironment and Risk) France); (35) Maurizio Pea (Bussolengo General Hospital and University of Verona, Italy) (36) Xiulin Gu (PhD,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P.R.China); (37) Brigitta Kurenbach (PhD,University of Canterbury, NZ); (38) Elena Alvarez-Buylla (Instituto de Ecología, CU, Coyoacán, México); (39) Elizabeth Cullen (MB, Ph.D, MD and environmental scientist); (40) Claudia Chaufan, MD, Ph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41) Marijan Jost (Prof., Croatia); (42) Manuel Ruiz Perez (Dpto. Ecologia, Universidad Autonoma de Madrid-Spain); (43) Rubens Onofre Nodari (Full Professor, Federal University of Santa Catarina Florianópolis, Brazil); (44) Judy Carman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Inc., Kensington Park, Australia); (45) Florianne Koechlin PhD (Blueridge Institute, Switzerland); (46) Richard Lasker (for Brabant Research, Inc., BioInformatix, Inc., Puget Environmental Group, Inc.); (47) Anita Idel (Dr. med. vet. Mediatorin (MAB) Germany); (48) J.R. Olarieta (PhD, Lecturer in Soil Science, Universitat de Lleida); (49) Svein Anders Noer Lie Associate Prof. University of Tromsoe, Norway); (50) Cathey Falvo , MD, MPH [(retired)Prof chair, international public health, New York Medical College, NY); (51) Thomas Bhn (Genk - Centre for Biosafety, Troms, Norway); (52) Jiang Gaoming, PhD, Professor of Institute of Botan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China); (53) Prof. Enrique Ortega (FEA/Unicamp, Brazil); (54) Gregory Mller (Prof.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and Toxicology, The University of Idaho-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USA); (55) Dr Paulo Roberto Matins, Coordinator of the Brazilian Research Network in Nanotechnology,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56) Paulo Cezar Mendes Ramos (PhD ICMBio - Chico Mendes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stitute, Brazil); (57) Henry Kuska (PhD ret.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 of Chemistry, University of Akron, USA); (58) Philipe Baret (Université de Louvain, Louvain-la-Neuve, Belgium); (59) Marco Tulio da Silva Ferreira (MSc, UFMG, Brazil); (60) Facundo Martín Phd (Universidad Nacional de Cuyo, CONICET, Argentina); (61) Jacinta Palerm (Colegio de Postgraduados, Mexico); (62) Dr Maarten Stapper (BioLogic AgFood); (63) Sergio dC Rubin, (Latin Research Center, Bolivian Center of BioScience Research); (64) Dr. Jalcione Almeida (Universidade Federal do Rio Grande do Sul – UFRGS, Porto Alegre, Brasil); (65) Jaime Breilh, Md. MSc. PhD (Universidad Andina Simón Bolívar, Quito, Ecuador); (66) Raquel Maria Rigotto (Profa. Departamento de Saúde Comunitária, Universidade Federal do Ceará, Brasil); (67) John J. Moore, S.J. (D.Sc. ret. Professor of Botany UCD, Dublin and UNZA, Lusaka); (68) Gualter Barbas Baptista (Researcher in Ecological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Ecology, Portugal); (69) Prof. José Carlos de Araújo (Federal University of Ceará, Fortaleza, Brazil); (70) Ligia Regina Franco Sansigolo Kerr (Universidade Federal do Ceará, Fortaleza, Brasil); (71) Silvana Suaiden (Professora da PUC-Campinas, Brazil); (72) Prof. Florence Piron (Université Laval, Québec, Canada); (73) Luigi D'Andrea, Biologist, PhD (Biome, Switzerland); (74) Dra. Maria do Céu de Lima (Professora Associada LEAT UFC, Brazil); (75) Tim LaSalle, PhD, (Professor of dairy science,ret., RSA); (76) Profa. Dra. Cecilia Campello do Amaral Mello, Universidade Federal do Rio de Janeiro, Brazil); (77) Randy Wayne (Assoc.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lant Biology, Cornell University, USA); (78) Pr Marcello Buiatti (University of Florence, Italy); (79) Kathya Orrico, PhD, (Brazil); (80) Gabriel Silva Campos (Universidad Autónoma de Madrid, Espana); (81) Prof. Dr. Andres E. Carrasco MD (Institute of Cell Biology and Neurosciences, School of Medicine Univ. of Buenos Aires, Argentina); (82) Profa Dra. Valéria Cristina Lopes Wilke (Diretora da Faculdade de Filosofia, Universidade Federal do Estado do Rio de Janeiro - UNIRIO, Brazil); (83) Profa Simone Benedet Fontoura (Instituto Federal de Educao, Ciência e Tecnologia do Amazonas, Campus Manaus Zona Leste, Brazil); (84) Prof. Dr. Mauricio Chiarello (Ribeiro Preto - SP, Brazil); (85) Prof. David O. Born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School of Dentistry, USA); (86) Isabelle Goldringer (directrice de recherche INRA, UMR de Génétique Végétale, Université Paris-Sud, France); (87) Rueidi Bastos (EMBRAPA, Brazil); (88) Dr Stuart Parkinson (Executive Director, Scientists for Global Responsibility); (89) Jean-Pierre Berlan (Directeur de Recherche Inra (retired)); (90) Marciano Silva (Federal University of Rio Grande do Sul, Brazil); (91) Dr Ulrich Loening (ex-Director of the Centre for Human Ecology,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92) Flávio Fabrini, PhD; (93) Yara Paulina Cerpa Aranda (Universidade Federal do Rio Grande do Sul - Brasil). (94) Thomas Heams (Assistant Professor, AgroParisTech and INRA, France); (95) Donald R. Davis, Ph.D. (Biochemical Institute,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ustin, USA); (96) Pierre M. Stassart (Associate Professor, Université de Liège, Belgium).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556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基因主粮安全性问题(33)请曾庆平老师回答科学问题
热度 4 sz1961sy 2012-10-11 22:38
转基因主粮安全性问题(33)请曾庆平老师回答科学问题
笔者本系列的上一篇:《 转基因主粮安全性问题(32)也谈转基因主粮食用“十大阻力” 》尾部写道: 本人在此想请教各位科技界的专家,作为“新物种”(孟山都在上市时对它的转基因产品使用描述词),转基因农作物给动物(畜禽)是否需要有毒性测试?过了动物(畜禽)毒性测试之后还要做人的毒性测试吧? 然而,哪一篇报告符合毒性测试规范的? 你们如果有,公开出来与大家分享。如果拿不出来,“新物种”转基因农作物上市这么久,为什么不做?为什么阻碍第三方做?为什么不解释流行病学出现的疑似与转基因农作物给动物(畜禽)喂食出现的异常统计数据? 这不符合科学态度,更不符合科学精神。 本来以为这个问题会引起 曾庆平 老师的深度批判,因为他 2012-10-10 写 的《 反转人士在诺奖面前集体噤声 》一文给许多留言表达了一个明确信息: 曾庆平 老师: 转基因法律、政策上我敌不过你,已经公开避战,但科学问题。。。 曾庆平 老师 回复(2012-10-11 18:48) : 转基因的非科学问题,一律不予交锋!那不是我的事! 不知道本人上述问题到底属不属于科学问题?如果不属,那好,在 曾庆平 老师 《中国科学报》“转基因玉米”书面采访(全文) 中,他这么讲: 今天出版的《中国科学报》第3版“深度”专栏刊载了由该报记者彭科峰撰写的有关法国人转基因玉米致癌实验的“焦点访谈”——“转基因安全之争应止于公开实验”,包括我在内的众多被采访者都发表了个人对该事件的看法,记者也客观地呈现了他们的观点。 请有兴趣的关注者前往该专栏阅: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2/10/264242.shtm 转基因作物形象(资料图片) 本人看了《中国科学报》此文,同时也发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梁斌 老师在 2012-10-11 10:08 发了一篇题为《 转基因作物 》,此文的说明如下: 前段时间“黄金大米”、“转基因玉米导致肿瘤事件”炒的沸沸扬扬。这段时间自己忙的晕头转向,忽然想起,我去年(笔者注:应该是2011年)凑热闹也写了一个研究转基因食品长期安全性的申请书。 我大学毕业后曾经有5年时间是从事水稻研究,自己对农作物感情深厚!目前响应国家和地方的需求,也做一些和灵长类相关的工作。 去年,看到农业部转基因专项申报,考虑到自己两方面的背景,也很感兴趣想亲自做实验了解转基因作物是否真的安全还是不安全。因此,我写了一个本子,打算用树鼩和猴子来研究长期(2-3年)食用转基因大米对树鼩和猕猴的代谢、免疫、生殖影响。 这个申请没有获得资助 ,我以后恐怕再也不会去考虑这方面的研究。但我乐意把一些申请书内容贴到这儿,希望能对一些想从事这方面工作或者写申请的人有帮助。(需要整个申请书请单独和我联系!) 《 长期食用转Bt 蛋白大米对灵长类动物代谢、免疫、生殖和发育的影响及机制研究(下略) 》 感谢 梁斌 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份2011年的《 长期食用转Bt 蛋白大米对灵长类动物代谢、免疫、生殖和发育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申请经历。这个经历证实了一直流传的说法: 转基因作物种子公司一直以来对转基因作物的毒性试验,都采用“叶公好龙”的态度并借助媒体不光彩手段蒙蔽公众。 实际上,做过毒性试验的人都知道,仅仅知道转基因(GMO)基本专业原理还是不够的,还必须了解动物、畜禽食用(饲喂)转基因作物前后的流行病学信息,才能设计转基因作物的毒性试验,此外,必须有大量的免疫学指标专业判断数据基础,才能把毒性试验的结论讲清楚,这是不太易的一件事。 不过,法国的老鼠2年试验与丹麦启动的转基因作物(饲料)对猪群健康危害国家试验,是科学界对此问题的补救,它们都是想告诉公众: 转基因作物除了营养不变外,可能还存在潜在的未知因素,这些未知因素包括对人的健康伤害的可能性。 这个问题,应该不是科学以外问题了吧? 曾庆平 老师 能够就 梁斌 老师的经历讲一讲吗? 感谢 曾庆平 老师 和 梁斌 老师 的互动精神! 沈阳 2012年10月11日 22时35分 写于北京家中
个人分类: 转基因食品疑云|690 次阅读|15 个评论
转基因主粮利益问题(4)孟山都凭啥赚那么多钱
热度 1 sz1961sy 2012-10-10 15:37
转基因主粮利益问题(4)孟山都凭啥赚那么多钱
这个标题也许太直白、铜臭味了一些,但是应该是回应 刘旭霞 老师 《 一剑封了谁的喉? 》一文及评论本人上一文评价: 刚刚发的一篇博文,本为一个科研笔记,以备研究之用。但很快就 被沈阳先生拿去说事 。初步浏览其博文,其用来论证的观点,明显和我的本意相背。 他可能关注我还不够。 对转基因问题的尤其是法律问题的关注,我已经持续七八年了。但作为一个研究者,我一般不会轻易在博文发表观点看法。最多写一些动态及关注一些事件进展。 ------------------ 绿色和平的吁吁:孟山都不要插手中国粮食 本文接着讨论另一个角度问题:孟山都凭啥赚那么多钱? 作为上市公司, 孟山都公司 ( http://baike.baidu.com/view/1853315.htm )条目关于 孟山都的经营模式这么写的: 孟山都的转基因技术,可以让作物的产量大大提高。但如果你留下种子,准备来年再种,就将一代不如一代。孟山都甚至可以让作物不结籽,或自己杀死胚芽。这样,农民们每年都得掏钱买种子。而且通过“捆绑销售”,要想买它的种子,就必须买它的除草剂,以巩固垄断地位。   转基因种子市场上,美国的孟山都公司Monsanto是一个耀眼的垄断巨头,在玉米、大豆、棉花等多种重要作物的转基因种子市场上,占据70%至100%的份额。全世界超过90%的转基因种子,都使用它的专利。2009年逆势增长,在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顶住衰退:全球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中排第41名。    为顾客提供独特价值   在农业生产中,对农作物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虫害;二是杂草。 .................. 孟山都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从1996年到2008年,在南美,使用转基因技术的玉米年均增产6.1%,棉花年均增产13.4%。2007年,采用抗除草剂的种子,给全球的豆农增加39亿美元收入,给棉农增加了32亿美元收入。   你看,孟山都的种子好吧?但价格昂贵,是普通种子的五倍!公司2009年财报显示,其营业收入达到创纪录的117亿美元,同比增长3%。净利润21亿美元。   在全球金融危机中,获得如此亮丽业绩,靠的不仅是其转基因技术,还有其刻意构造的商业模式。   一方面是,如果用上孟山都的种子,以后每年都要向它购买。如果你自己留存种子,三代之后,产量就会下降,一代不如一代,甚至不如原来的普通种子。孟山都称之为“技术保护系统”。   另一方面,如果你要买孟山都的种子,就必须同时买它的草甘膦除草剂—“农达”Roundup。孟山都发明了草甘膦,并一直垄断着全球市场。    技术保护系统    孟山都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专利,其每天的研发开支达300万美元。它拥有600多项生物技术专利,超过全球任何生物技术公司。   它在卖种子的同时,还以“技术费用”的形式另外收取20%—30%的专利费。同时,购买种子的农户还要书面承诺每年收获后,不私自留存种子用于来年播种。 ---------------------------- 作为1985年中国当时最大良种猪场(广东中山白石猪场,今天,它的种猪售价仍然是中国最高的种猪场)负责技术副场长,当时经手接受了中国首批一次引进数量达161头(FOB @2500 USD/12-15kgs.头重 )美国PIC公司种猪,把这批总价值33多万USD(在当时可是天文数字外汇)这些猪只持续培育之后,很明白美国这些公司的“种”技术是怎么控制核心技术的。 所以, 刘旭霞 老师不必生气,本人30多年前就明白中国引进美国农作物种子(我出生地潮汕地区是中国最早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云集的地方,我家邻居就好几位是后来教授级专家)、外国种畜的风险,这不是用法律读明白的,是用生物学、育种学办法判断出来的。 沈 阳 2012年10月10日 15时32分 写于北京家中
个人分类: 转基因食品疑云|43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剑封了谁的喉?
热度 2 liuxuxia126 2012-10-10 14:31
刚刚发的一篇博文,本为一个科研笔记,以备研究之用。但很快就被沈阳先生拿去说事。初步浏览其博文,其用来论证的观点,明显和我的本意相背。 他可能关注我还不够。 对转基因问题的尤其是法律问题的关注,我已经持续七八年了。但作为一个研究者,我一般不会轻易在博文发表观点看法。最多写一些动态及关注一些事件进展。 我这些年关注最多的就是转基因水稻的知识产权问题。也曾花大量精力和投入分析国内外专利布局。应该说,我是有资格说说中国的转基因水稻产业化的知识产权问题的。 我之前发表的文章已经对曾经传播甚广的绿色和平组织的研究报告做过批评。 研究孟山都在美国和巴西的专利诉讼案例,想要说明的问题是:农民权益在不同的制度下可能得到的保护不同。专利制度保护转基因植物品种,不利于农民权益保护。但这和各国的国情不同有关,比如,美国很难看到像中国这样的“小农”,他们的农民是“农场主”,巴西是既有农场主,也由小农的国家,印度是有小农的,中国是大部分地区的农民是小农,新疆和东北地区存在类似于美国农场主的农民。所以,中国是知识产权制度涉及中依然保护农民留种权。 关于农民留种权制度的法理价值,我研究的另外一个课题“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中有更多关注。这里也不展开论证。 目前对转基因生物知识产权保护的模式中,有普通专利保护、植物专利、植物品种保护的美国多重保护模式,有植物品种保护的单一保护模式,有普通专利加植物品种保护的双重保护模式。其中对发展中国家比较重要的是植物新品种保护模式,尤其是以保留了农民留种权的UPOV1978年文本确立的保护方式。 中国在转基因水稻专利上相比其他转基因植物,具有很强的优势。在将来可能产业化的转基因水稻品种的知识产权构成上,完全可以拥有自己绝对的知识产权权利。
个人分类: 转基因相关|3391 次阅读|4 个评论
孟山都诉鲍曼的专利诉讼
热度 1 liuxuxia126 2012-10-10 13:04
http://www.patentlyo.com/patent/2012/10/self-replicating-and-alive-inventions-supreme-court-grants-certiorari-in-monsanto-v-bowman.html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知识产权案例。 在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败诉之后,鲍曼又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这一次,鲍曼提出的问题是:孟山都的专利权在首次销售后已经穷竭,利用购买的含有专利的种子种植后再收获的种子种植是农民的传统。 而孟山都认为,农民不享有留种权,其购买种子种植后留种再种植的行为依然侵犯它的专利权。 这是一个在美国打的专利案子。 类似的案子在巴西打过,孟山都败诉了,农民留种权获得了法律的支持。 为什么同样的事实,在不同的国家,法院判决的结果却截然不同呢? 这涉及两国对植物品种尤其是对转基因品种的法律保护制度的不同。 以后将撰写论文专门论述。
个人分类: 转基因相关|3909 次阅读|2 个评论
人民网:法国称不会松动转基因作物禁令
热度 1 蒋高明 2012-10-9 14:09
欧洲唯一获得许可的孟山都转基因玉米MON810在法国被判“死刑”,而我们还要将主粮大米、玉米、小麦、小米等主食作物都转基因呢,连油料作物大豆、花生、油菜都不放过。有关部门到底想干什么? 该禁令主要是针对美国农业生化公司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玉米MON810,该作物是目前在欧洲唯一获得许可的转基因作物。去年11月法国高等法院禁止了对其引进的许可。 法国称不会松动转基因作物禁令 2012年10月09日08:56 来源: 人民网-环保频道 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分享到... 分享到人人 分享到QQ空间 法国总理让-马克?艾罗(Jean-Marc Ayrault)近日表示,法国将继续执行当前转基因作物栽培的临时禁令,路透社称,此举对部分法国农民和种子公司而言是个打击。 该禁令主要是针对美国农业生化公司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玉米MON810,该 作物是目前在欧洲唯一获得许可的转基因作物 。去年11月法国高等法院禁止了对其引进的许可。艾罗表示:“ 尽管欧盟许可,但法国政府将保持该转基因作物的禁令 。” 作为欧洲最大的作物栽培基地,法国在缓和对转基因作物的态度方面备受压力。农民们担心,禁令会使他们落后于竞争激烈的世界粮食市场。事实上,欧盟曾在今年5月考虑要求法国政府取消禁令。然而路透社表示,在对农业强力保护的法国,即使转基因作物得到官方认可,政府仍旧会面临巨大的公众压力。 今年早些时候,法国法院获得了孟山都公司化学药品中毒的证据,法国里昂东南部城镇的一位农民称自己因吸入该公司的除草剂而出现神经系统病症。艾罗表示,政府打算禁止利用飞机进行作物喷粉,从而减少农业中大面积的化学药剂使用。 为推动环保,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Francois Hollande)号召进一步削减欧盟的二氧化碳排放,重申将法国能源结构中核能的占比从现在的75%消减到2025年的50%。 目前法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为13%,低于上届政府所设定2020年23%的目标。而风能仅占总能源的2%,滞后于邻国德国和西班牙,太阳能尚不足0.5%。(韦林娜)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1860 次阅读|1 个评论
欧洲食品安全局和孟山都正式回应转基因玉米致癌试验结果
热度 6 qpzeng 2012-10-5 16:40
根据邸利会博主提供的线索,我上网搜索到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EFSA)昨天(10月4日)对法国Seralini大鼠研究的公开表态:驳回该转基因玉米致癌研究结果,理由是实验设计和实施错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同日,德国某政府机构也得出相同结论:Seralini课题组的研究毫无价值! 早在9月26日,孟山都就对Seralini的研究结果做出正式回应,包括一般评述(general comments)和专业评述(specific comments)两个部分。我仅翻译了摘要部分的几个重要结论。 (一)欧洲食品安全局公开表态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dismisses Seralini rat study as invalid 欧洲食品安全局驳回塞拉利尼大鼠研究 News Stories — Tags: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 genetically modified corn , Seralini — CBI — October 4th, 2012 The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EFSA) has dismissed a recent study claiming that genetically modified corn caused laboratory rats to develop tumors, saying the study was so badly designed and conducted that it has no scientific validity at all. 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已经驳回一项有关基因修饰玉米使实验大鼠长出肿瘤的最新研究,原因是该研究设计和操作失当,根本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The devastating review was published a day after a similar review by a German government agency that reached the same conclusion: the study by Gilles-Eric Seralini and his colleagues means nothing. 该权威性评估是在德国某政府机构发出类似评估后一天发表的,后者得出了相同结论:Gilles-Eric Seralini及其同事所做的研究毫无价值。 “EFSA’s initial review found that the design, reporting and analysis of the study, as outlined in the paper, are inadequate,” the agency said in a news release. “Such shortcomings mean that EFSA is presently unable to regard the authors’ conclusions as scientifically sound. The numerous issues relating to the design and methodology of the study as described in the paper mean that no conclusions can be made about the occurrence of tumors in the rats tested.” “EFSA的最初评估发现,该研究的设计、报告和分析是不恰当的,这可从该论文中看出来”,该机构在一份新闻稿中写道。“鉴于这样的缺陷,EFSA目前不能认定作者的结论具有科学性。与该研究的设计和方法学有关的各种问题,意味着不能得出所测定大鼠中发生肿瘤的结论”。 Like other scient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EFSA noted the fact that Seralini - a well-known anti-GMO activist - used a strain of lab rats that are prone to develop tumors as they get older, regardless of what they are fed. It was no surprise, therefore, that some of the rats fed biotech corn in fact developed tumors. But so did some of the rats fed conventional corn. 像世界上其他科学家一样,EFSA注意到这样的事实,Seralini——一位著名的反转基因积极分子——使用了一个不管饲喂什么衰老后易生肿瘤的实验大鼠品系。因此,饲喂转基因玉米的某些大鼠长出肿瘤就没什么奇怪的了,但一些饲喂普通玉米的大鼠也长肿瘤。 The number of rats used in the experiment was far below the number needed to prove anything, EFSA noted, and the number of “control” rats fed conventional corn was grossly inadequate. The data were presented in unusual ways that ignored standard statistical methods. Numerous other violations of scientific procedure mean that the reported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are meaningless, EFSA said. 实验中所用大鼠数量远低于需要的数量,EFSA补充道,而且饲喂普通玉米的“对照”大鼠的数量也不适当。数据是以一种不寻常的方式展示的,即忽略了标准的统计学方法。若干其他有违科学程序的做法意味着所报道的该项实验的全部结果都是毫无意义的,EFSA如此表示。 “Some may be surprised that EFSA’s statement focuses on the methodology of this study rather than its outcomes; however, this goes to the very heart of the matter,” said Dr. Per Bergman, a GMO expert at EFSA who headed the review. “有人可能对EFSA的声明只注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它的结果感到惊讶,而这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Per Bergman博士如是说,他是EFSA的一位转基因专家,牵头起草了这个评估报告。 “When conducting a study it is crucial to ensure a proper framework is in place. Having clear objectives and the correct design and methodology create a solid base from which accurate data and valid conclusions can follow. Without these elements a study is unlikely to be reliable and valid.” “在从事一项研究时,关键的一条是确保在适当的框架内行事。只有对象清晰、设计合理、方法得当,才能获得正确的数据和可靠的结论。没有这些要素,一项研究就不可能是可靠的和正确的”。 The EFSA review is available at http://www.efsa.europa.eu/en/efsajournal/pub/2910.htm PDF文件: http://www.efsa.europa.eu/en/efsajournal/doc/2910.pdf (二)德国某政府机构审查结果 German risk assessment agency shreds Séralini rat study 德国风险评估机构否定塞拉利尼大鼠研究 News Stories — Tags: Agriculture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 Federal Institute for Risk Assessment , Federal Ministry of Food , food safety , Gilles-Eric Seralini , GM foods , GMOs , Professor Dr. Reiner Wittkowski — CBI — October 3rd, 2012 A widely-criticized study by a French team claiming that genetically modified corn caused laboratory rats to develop tumors has been thoroughly rebutted by an agency of the German government, which said the “study” is full of holes and reaches conclusions that are not supported by the data, which the agency said was inadequate and badly presented. 由一个法国团队所做的一项饱受批评的研究声称,基因修饰玉米使实验大鼠长出肿瘤!该结论已被德国政府的一家机构予以彻底批驳,指出该“研究”漏洞百出,得出的结论不受实验数据支持,该机构认为数据表述很糟糕。 “The study shows both shortcomings in study design and in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collected data,” said Professor Dr. Reiner Wittkowski , vice president of the Federal Institute for Risk Assessment (BFR), an agency of the Federal Ministry of Food, Agriculture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BMELV). The agency advises the German federal government and state governments on questions of food, chemical and product safety. “This means that the conclusions drawn by the authors are not supported by the available data,” Wittkowski said. “该研究在实验设计和所获数据表述两方面都存在缺陷”,联邦食品、农业和消费者保护机构——联邦风险评估研究院副院长Reiner Wittkowski教授这样说。该机构为德国联邦政府及各州政府提供有关食品、化学品和产品安全性咨询。“这意味着由作者得出的结论不受现有数据支持”,Wittkowski说道。 The study by Gilles-Eric Séralini and colleagues failed to use enough ra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o draw any conclusions and used a strain of lab rats that are known to spontaneously develop tumors when they are going on two years old. Séralini made a point of keeping rats for more than two years. 为了得出任一结论,由Gilles-Eric Seralini及其同事所做的研究未能在对照组使用足够的大鼠,并且使用了一个在饲养到两岁时易自发长出肿瘤的实验大鼠品系。Seralini指出,他们饲养大鼠的时间超过两年。 The author’s presentation of their data was incomplete, the German agency said, making it impossible for outside scientists to assess the results, as required by scientific protocols. The agency said it was requesting complete data from the French team, which has so far refused to comply with such requests. 作者在表述其数据时很不完整,这家德国机构说道,使之不可能由其他科学家来评判其结果,因为这需要科学方案。该机构说已经向法国团队索要完整数据,但目前已遭到拒绝。 The agency noted that several studies by the Séralini team have received similar criticism in the past. Read more . 该机构注意到,由Seralini团队过去所做的几项实验都曾受到类似的批评。 (三)孟山都正式回应文件 http://www.monsanto.com/products/Documents/ProductSafety/seralini-sept-2012-monsanto-comments.pdf Monsanto Comments (Update 9/26/2012) Long term toxicity of a Roundup herbicide and a Roundup-tolerant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 Gilles-Eric Séralini, Emilie Clair, Robin Mesnage, Steeve Gress, Nicolas Defarge, Manuela Malatesta, Didier Hennequin, Jol Spiroux de Vendmois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electronic ahead of press)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78691512005637 Associated website and videos: http://www.ogm-alerte-mondiale.net/?lang=en http://www.youtube.com/channel/UCktZ44yjV7cq0yFhQlrpyOg?feature=guide http://www.dailymotion.com/Lieurac_Productions Summary: This study does not meet minimum acceptable standards for this typ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findings are not supported by the data presented, and the conclusions are not relevant for the purpose of safety assessment. Toxicologists and public health experts find fundamental problems with the study design. Critical information about how th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is absent, and the data presented do not support the author’s interpretations. Among the key shortcomings are: • Research protocol does not meet OECD standards. 研究方案未达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标准。 • Source and quality of corn used is unclear. 所用玉米的来源和质量不明。 • Critical details on diet preparation and dietary intake are absent. 有关饲料制备和食物吸收的关键细节缺如。 • Complete lack of data pertaining to assertions of microscopically visible changes in liver or kidney tissues (abnormal histopathology) and laboratory testing results of blood and urine analyses. 有关确认肝、肾组织显微变化及血、尿分析的实验室测定结果等数据完全缺乏。 • Lack of any statistical analysis for mortality or tumor incidence endpoints. Monsanto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eaths based on visual approximation of the graphical data indicates a lack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even when liberal criteria (p.10) are applied. 对死亡率或肿瘤发生终点的任何统计学分析缺乏。孟山都基于原图给出的数据所做的统计学分析显示,即使采用不严格的标准(概率小于0.10),差异也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 • Mortality rates and tumor incidence in all groups fall within historical norms for this strain of laboratory rats, which is known for a high incidence of tumors. 各组死亡率和肿瘤发生都符合该实验大鼠品系的历史记录,即已知其肿瘤发生率高。 • Data presented are highly selective, using (for example) different methods for male and female animals, and are not sufficient to support conclusions drawn. 给出的数据有高度选择性,如针对雄性与雌性动物应用不同方法,而且不足以支持所得出的结论。 • There is a lack of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throughout the study. 整个研究中未提及剂量与应答的关系。 • There is no plausible mechanism for the results reported with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 and the results are inconsistent with an extensive body of experience and scientific study. 对于用基因修饰玉米所报道的结果未提供可能的机理,而且这些结果与以往众多经验数据的积累和科学研究都不一致。 • Extensive animal and in-vitro (test-tube) data has demonstrated that glyphosate does not cause cancer or tumors, nor is an endocrine disrupter. This study does not provide information which calls into question the extensive safety evaluations of glyphosate or Roundup herbicides.Plant biotechnology has been in use for over 15 years, without documented evidence of adverse effects on human or animal health or the environment. An extensive body of scientific evidence, reviewed by regulatory agencies around the globe, supports the safety of plant biotechnology in general as well as the specific safety of NK603 maize. 无数动物及体外(试管中)数据都显示草甘膦不致癌或引起肿瘤,也不会破坏内分泌系统。 General Comments: Plausibility and Weight of existing Evidence (Specific comments on study itself follow.) Extensive animal data has demonstrated glyphosate does not cause cancer/tumors. Multiple lifetime cancer studies from multiple glyphosate registrants, performed independently over the past 35 year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glyphosate does not cause tumors/cancer in rodent species (see glyphosate resources, appendix to this document). Multiple epidemiology studies do not support the author’s health claims related to glyphosate. Published epidemiology results evaluating human health effects, including cancer and reproductive effects, reinforce the lack of evidence linking such endpoints to glyphosate use, (see glyphosate resources, appendix to this document). Extensive in-vitro (test-tube) and animal data indicate glyphosate is not an endocrine disrupter. Although glyphosate was included in the EPA’s initial substances for the endocrine disrupter screening program, EPA has stated that the basis of this inclusion is the high frequency of use, not the existence of data indicating endocrine effect (see glyphosate resources, appendix to this document). Surfactant components are not expected to contribute to cancer or endocrine risks. The category of surfactants used in the Roundup™ formulation used in the study was evaluated by the US EPA in 2009 and was considered acceptable for this use in pesticide product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multiple repeat dose studies, including reproductive and developmental toxicology. Consumers have a regular exposure to surfactant materials in the form of shampoos, soaps, and cleaning products. These are not believed to present reproductive/endocrine risks. Further, exposure to surfactant residues as a result of pesticide exposures represents a very small portion of human surfactant exposures. Lack of plausible mechanism for effect of GM. NK 603 contains a bacterially derived form of the enzyme (protein) EPSPS, which confers resistance to the herbicide, glyphosate. EPSPS is present in all plants as well as in the bacteria found in human and animal gut flora. It is a readily digestible protein not known to have any adverse effect on any species. There is simply no plausible means by which EPSPS or the genetic material which encodes it can cause cancer- any more than there is for the tens of thousands of other dietary proteins. It is notable that we do not do chronic toxicology testing on non-toxic proteins in the human diet. Virtually none of the plant proteins in the diet (including EPSPS) have been tested, simply because there is no rational reason for doing so. Specific Comments on Study Design, Conduct and Interpretation: Study does not meet OECD standards. Despite author’s reference to OECD Testing Guidelines, the study design does not meet OECD standard for number of animals in a chronic study design (50 per group), and GLP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status of laboratory and analytical facilities is not clear. Doses selected for GMO and Roundup ™ are not based on standard approaches for dose sett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varies markedly from any OECD or other recognized approach, and does not establish toxicological relevance. The authors used a complex statistical techniqu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48 blood and urine measurements in different treatment groups. This technique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patterns in the data and to develop a mathematical function which can be used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groups. However, just because you can discriminate between the groups mathematically does not make the result toxicologically relevant. In fact, nearly all laboratory values in all groups appear to be within the normal range established by variation within the study. Further, fundamental data regarding laboratory results are either absent or, if present, are not presented in the typical format of mean values and standard deviations, which prevents the results from being evaluated appropriately. Data were obtained at multiple time points in both male and female animals, but only data from a single time point in one sex are provided. It is certainly expected that a toxicology study will attempt to address the cause of consistently observed abnormalities- indeed this is their purpose. Statistical comparisons of variations within the normal range do not generally address meaningful toxicological endpoints. Source of control maize and applied pesticide is unclear. The test and control GM material was obtained from Canada, and it is unclear how the investigators could have identified or obtained the correct isoline for this particular genetic event. Further, growth conditions are not specified and there are no data as to mycotoxin (fungal toxin) content or anti-nutrient content of GM vs. control dietary components. Critical detail on diet preparation is absent. For GM diet (11, 22, or 33% of diet as GM, 33% only for control), it is unclear whether all test diets contained the same quantity of maize- i.e.- does the 11% GM diet also contain 22% control maize so that total maize content is consistent. If this is not the case, dietary composition across the study is not equivalent and differences observed may well be due to dietary compositional differences. Critical data on dietary intake are also absent. Data on food/water intake are generally regarded as essential in order to understand actual delivered dose, animal health and susceptibility to certain tumor types. Dehydration (from aversion to drinking soapy herbicide formulation) will alone give rise to unintended biological outcomes. Blinding of pathologists in reading data is not indicated. OECD Test Guidelines refer to published best practice guidelines which includes blind reading (i.e.- not knowing which group a specimen came from) to avoid observational bias. While this may have been the case, this is not clearly indicated. Data presented are highly selective and are not sufficient to support conclusions drawn. While we understand that all data and all data analysis cannot be included in any publication of this nature, one would normally, for example, present data for both sexes rather than presenting data via one approach for male kidney outcomes and another for female kidney outcomes. This is important as it allows for determination of consistency of effect. Today, additional data sufficient to support conclusions can easily be provided in supplemental online data tables. Mortality rates and tumor rates fall within historical norms for this strain of laboratory rats. The percent survival to study termination in SD rats (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 ranges from 17-62.9% in males and from 20-62% in females. Findings by Seralini are within this historical range. While it is certainly acceptable to use this rat strain in toxicology studies (industry studies often do), it is essential to use an appropriate number of animals and to apply approp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against control groups, and to consider background incidence of tumors or death in untreated animals. Primary tumors observed are common in this rodent strain and observed frequencies are consistent with historical observations. For example- in female SD rats, the frequency of mammary adenocarcinoma (frequency based on single diagnosis of a particular tumor type per number of total organs examined) ranges from 8.6 - 58.3% and fibroadenoma plus fibroma ranges from 13.3 - 61.3%. (To put the actual numbers in the paper is perspective; a rat has up to 12 mammary glands. Number of observed tumors thus may exceed number of affected animals.) Pituitary tumors are common in male (adenoma 0.77-70%, carcinoma 0.77-36%) and female (adenoma 26-92.9%, carcinoma 1.43-58%) SD rats (1 pituitary per animal). Statistical analysis is lacking on mortality and tumor incidence data. While cumulative mortality and tumor incidence plots are provided, no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se data is provided (i.e. – Mantel-Hansel survival statistic for mortality data). As group numbers are small (n=10) it does not appear tha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s likely for the majority of graphical analyses in figures 1 and 2. As conclusions regarding tumor incidence are among the major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this lack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is remarkable. Monsanto has undertaken an approxim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animal deaths based upon the graphical data presented. This is necessarily an approximation as we do not have access to raw data. This analysis indicate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t the p=0.1 level (more liberal than the usually applied p=0.05). It appears unlikely that any of the observed death and tumor incidence data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Statements made in the paper do not comport with proper statistical analysis. Specifically, a proper analysis would statistically evaluate the incidence (or timing) of death or tumor frequency in a single group vs control (comparing, for example 10 males in a test group to 10 male controls). An alternative is to look simultaneously at controls and multiple dose groups to demonstrate a dose-response (increasing response as dose increases)- but as the authors have noted, no dose-response is evident. Instead, statements are made to the effect that the first occurrence of death or a tumor occurred in test rather than control animals. While this (especially when accompanied by unattractive pictures of rodent tumors) is designed to raise concern about GM safety, the reality is that, given a test regimen in which ten control animals (per sex) are compared with ninety test animals (all doses combined), it is far more likely that rare events such as very early tumors will be seen in the far larger test population. Lack of effect on body weight parameters. Given claimed degree of illness in test populations, the absence of a difference in weight gain among the control and experimental groups (data not shown, but stated by authors) is surprising. Lack of tumors or tumor precursors in 90-Day studies. While we concede that a 90-day study is not the same as a lifetime study in purpose or interpretation, 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suggest that palpable tumors are occurring as early as 4 months into the protocol. As tumors take considerable time to grow to palpable size, and as only a minority of tumors generally grow to large size, tumors (even if not palpable) should have been evident in the 90 day studies performed with NK-603. This was not observed. General lack of dose-response on critical endpoints: While the authors argue for some type of low-dose phenomenon or maximal response phenomenon in which maximal response is reached at the lower dose levels,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a) the phenomenon of low dose response is highly contentious i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and that b) when accepted, is usually argued for endocrine effects. General systemic effects like mortality, as well as the occurrence of tumors (especially non-endocrine tumors) are expected to follow a dose-response pattern. This response may not be simple, but higher dose should reliably produce greater response The Vandenberg paper cited in support of low-dose or non-dose-response effects is entirely about endocrine effects as is the recent EC Workshop and the existence of this phenomenon has been questioned. . Complete lack of data regarding purported liver or kidney histopathology, liver function tests, and cytochrome activity. While stated in the paper, no data at all, let alone any summary statistics, are provided. The selected images presented are insufficient to support any analysis or conclusions. Male animals are said to have died primarily from “severe hepatorenal (i.e.- liver and kidney) insufficiencies,” but no data are provided in support of this observation. Lack of documented consistency or of clinical significance for chemical parameters. While the non-OECD analysis technique used does find some parameters which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indings in males and at time points other than 15 months are not provided or discussed to allow evaluation for consistency, nor are values for all test doses provided to allow for assessment of dose-response. More importantly, alth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statistical technique will drive the creation of a predictor for the observed data, the clinical and toxicological relevance of the observed data need to be considered. Virtually all data points are within the general normal range within the study. . APPENDIX: Glyphosate resources Three new reviews on glyphosate and human safety published within the last year (available online from publisher website): • Pamela J. Mink, Jack S. Mandel, Bonnielin K. Sceurman, Jessica I. Lundin. Epidemiologic studies of glyphosate and cancer: A review.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73230012000943 • Pamela J. Mink, Jack S. Mandel, Jessica I. Lundin, Bonnielin K. Sceurman. Epidemiologic Studies of Glyphosate and Non-Cancer Health Outcomes: A Review.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73230011001516 • Amy Lavin Williams, Rebecca E. Watson, John M. DeSesso. Developmental and Reproductive Outcomes in Humans and Animals After Glyphosate Exposure: A Critical Analysis. http://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10937404.2012.632361 The most recent review was conducted by the European Commission’s Health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Directorate-General, 2002 (Compounds are reviewed every 10 years and a review is in progress now.) http://ec.europa.eu/food/plant/protection/evaluation/existactive/list1_glyphosate_en.pdf WHO/FAO. (2004) Pesticides residues in food -- 2004. http://www.fao.org/ag/agp/agpp/Pesticid/JMPR/DOWNLOAD/2004_rep/report2004jmpr.pdf Safety Evalu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of the Herbicide Roundup and Its Active Ingredient, Glyphosate, for Humans” (Williams et al., 2000): http://dx.doi.org/10.1006/rtph.1999.1371 WHO Environmental Health Criteria 159: Glyphosate (1994): http://www.inchem.org/documents/ehc/ehc/ehc159.htm EPA Reregistration Eligibility Decision: Glyphosate (September 1993): Fact Sheet: http://www.epa.gov/oppsrrd1/REDs/factsheets/0178fact.pdf Full RED: http://www.epa.gov/oppsrrd1/REDs/old_reds/glyphosate.pdf External and related responses: Long term toxicity of a Roundup herbicide and a Roundup-tolerant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 Gilles-Eric Séralini, Emilie Clair, Robin Mesnage, Steeve Gress, Nicolas Defarge, Manuela Malatesta, Didier Hennequin, Jol Spiroux de Vendmois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electronic ahead of press)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78691512005637 Reviews of long term studies by scientists, physicians, and regulators have reached the conclusion that GM crops are safe. • Scientific review: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78691511006399 • European reviews: http://www.gmo-safety.eu/news/1410.long-term-studies-safety-gm-food.html http://www.gmo-safety.eu/news/1378.genetic-engineering-feeding-experiments-meta-study.html •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12): https://ssl3.ama-assn.org/apps/ecomm/PolicyFinderForm.pl?site=www.ama-assn.orguri=%2fresources%2fdoc%2fPolicyFinder%2fpolicyfiles%2fHnE%2fH-480.958.HTM • Swis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http://www.snf.ch/e/media/pressconferences/pages/default.aspx?NEWSID=1772WEBID=F6B532FB-64ED-466F-8816-193D4DE8DC94 Scientists respond to this publication: • http://www.sciencemediacentre.org/pages/press_releases/12-09-19_gm_maize_rats_tumours.htm • http://www.science20.com/science_20/blog/gm_maize_causes_tumors_rats_here_how_experts_responded-94259?utm_source=twitterfeedutm_medium=twitter • http://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dn22287-study-linking-gm-crops-and-c ... • http://michaelgrayer.posterous.com/in-which-i-blow-a-gasket-and-get-very-uppity • http://m.bbc.co.uk/news/science-environment-19654825 • http://www.biolyrics.be/als-je-ratten-gebruikt-met-72-kans-op-tumorontwikkeling-dan-vind-je-waarschijnlijk-ook-tumoren/ (in Dutch) • http://www.marcel-kuntz-ogm.fr/ • http://gmopundit.blogspot.be/ • Nature- Editorial http://www.nature.com/news/poison-postures-1.11478 http://www.nature.com/news/rat-study-sparks-gm-furore-1.11471 Sample Media Coverage: • Reuters: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2/09/19/gmcrops-safety-idUSL5E8KJC1220120919 and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2/09/19/us-gmcrops-safety-idUSBRE88I0L020120919 • Daily Mail (London): http://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2205509/Cancer-row-GM-foods-French-study-claims-did-THIS-rats--cause-organ-damage-early-death-humans.html?openGraphAuthor=%2Fhome%2Fsearch.html%3Fs%3D%26authornamef%3DSean%2BPoulter • Forbes: http://www.forbes.com/sites/timworstall/2012/09/20/monsantos-gm-corn-and-cancer-in-rats-real-scientists-deeply-unimpressed-politics-not-science-perhaps/ http://www.forbes.com/sites/henrymiller/2012/09/25/scientists-smell-a-rat-in-fraudulent-genetic-engineering-study/ • Daily Kos: http://www.dailykos.com/story/2012/09/20/1134246/-Monsanto-is-a-bad-corporation-but-that-GM-Maize-study-is-dodgy-as-heck • Huffington Post (19 Sept. and 21 Sept.)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2/09/19/monsanto-corn-study-france_n_1896115.html http://www.huffingtonpost.fr/jeanfrancois-narbonne/lacunes-resultats-suprenants-et-inexplicables-letude-anti-ogm-sur-la-sellette_b_1902634.html?utm_hp_ref=franceutm_hp_ref=france • Daily Mail (UK): http://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2205509/Cancer-row-GM-foods-French-study-claims-did-THIS-rats--cause-organ-damage-early-death-humans.html • BBC: http://m.bbc.co.uk/news/science-environment-19654825 • The Telegraph: http://blogs.telegraph.co.uk/finance/timworstall/100020189/how-those-gm-frankenfoods-are-going-to-murder-us-all-in-our-beds/ • Discover Magazine http://blogs.discovermagazine.com/loom/2012/09/21/from-darwinius-to-gmos-journalists-should-not-let-themselves-be-played/ • Control Freaks (blog) http://weedcontrolfreaks.com/2012/09/why-i-think-the-seralini-gm-feeding-trial-is-bogus/ • Emily Willingham (blog) - Was it the GMOs or the BPA that did in those rats? http://www.emilywillinghamphd.com/2012/09/was-it-gmos-or-bpa-that-did-in-those.html • Jay Byrn (blog)- Was Seralini GMO study designed to generate negative outcome? http://storify.com/vJayByrne/was-seralini-gmo-study-designed-to-generate-negati • Hank Campbell. Science 2.0 (Blog) http://www.science20.com/science_20/gmos_are_pesticide_sponge_and_other_weird_tales_gilleseric_seralini-94307 • The Conversation (Blog) http://theconversation.edu.au/modifying-the-message-how-tricks-masked-home-truths-about-anti-gm-science-9767 https://theconversation.edu.au/genetically-modified-corn-and-cancer-what-does-the-evidence-really-say-9746 • Science Blogs- Bad science about GMOs: It reminds me of the antivaccine movement http://scienceblogs.com/insolence/2012/09/24/bad-science-on-gmos-it-reminds-me-of-the-antivaccine-movement/ French Language Coverage • LeMonde: http://www.lemonde.fr/planete/article/2012/09/20/ogm-le-protocole-d-etude-de-m-seralini-presente-des-lacunes-redhibitoires_1762772_3244.html • Blog- OGM, Seralini et le débat public / OGM, Seralini and the public debate http://sciences.blogs.liberation.fr/home/2012/09/ogm-seralini-et-le-d%C3%A9bat-public.html • L’Express http://www.lexpress.fr/actualite/sciences/sante/auchan-et-carrefour-ont-aide-a-financer-l-etude-sur-les-ogm_1164587.html • La Presse (Canada) http://www.lapresse.ca/actualites/quebec-canada/sante/201209/23/01-4576804-mystere-a-propos-du-mais-transgenique-canadien.php • Huffington Post (French) http://www.huffingtonpost.fr/jeanfrancois-narbonne/lacunes-resultats-suprenants-et-inexplicables-letude-anti-ogm-sur-la-sellette_b_1902634.html?utm_hp_ref=franceutm_hp_ref=france • Pascal Lapointe. Sciencepresse (blog) http://www.sciencepresse.qc.ca/blogue/2012/09/22/letude-anti-ogm-comment-sassurer-medias-favorables
个人分类: 名人轶事|4095 次阅读|15 个评论
外媒评“转基因玉米毒性事件”(中英对照)
热度 1 qpzeng 2012-9-23 17:22
《每日科学》(ScienceDaily)于9月20日发表有关“转基因玉米毒性事件”的评论,现以中英对照形式详细介绍如下( http://www.newsdaily.com/stories/bre88j0ms-us-gmcrops-safety/ ): 孟山都基因修饰玉米相关研究遭遇质疑 Study on Monsanto GM corn concerns draws skepticism By Ben Hirschler and Kate Kelland Posted 2012/09/20 at 8:57 am EDT 在一项受到其他专家激烈批评的研究中,法国科学家于星期三表示,饲喂孟山都的基因修饰玉米或暴露于该公司畅销除草剂的大鼠罹患肿瘤且多个器官受损。 LONDON, Sep. 20, 2012 (Reuters) — In a study that prompted sharp criticism from other experts, French scientists said on Wednesday that rats fed on Monsanto's genetically modified corn or exposed to its top-selling weedkiller suffered tumors and multiple organ damage. Researcher Gilles-Eric Seralini of the University of Caen speaks at a news conference at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in Brussels September 20, 2012. Seralini said that rats fed a lifetime diet of Monsanto's genetically modified corn or exposed to its top-selling weedkiller Roundup suffered tumours and multiple organ damage, according to a French study published on Wednesday. REUTERS/Yves Herman 法国政府已经责成该国卫生部门进一步调查这些发现,尽管有些科学家质疑该研究的基本方法,而且孟山都表示对其已证明安全的产品有信心。 The French government asked the country's health watchdog to investigate the findings further, although a number of scientists questioned the study's basic methods and Monsanto said it felt confident its products had been proven safe. 卡昂大学的Gilles-Eric Seralini及其同事表示,饲喂含有NK603——一个耐孟山都除草剂毒性的品种——的饲料或供应添加美国许可水平农达的饮水的大鼠比饲喂标准饲料的大鼠早夭。 Gilles-Eric Seralini of the University of Caen and colleagues said rats fed on a diet containing NK603 - a seed variety made tolerant to dousings of Monsanto's Roundup weedkiller - or given water with Roundup at levels permit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died earlier than those on a standard diet. 未参与该研究的专家表示怀疑,其中一位专家指责法国科学家正在玩“统计学的垂钓航行”游戏,另一些专家批评其研究方法远低于标准水平。 Experts not involved in the study were skeptical, with one accusing the French scientists of going on a statistical fishing trip and others describing its methods as well below standard. 根据《食品与化学毒物学》杂志发表的一篇同行评议的研究论文及在伦敦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宣读的研究报告,饲喂基因修饰(GM)饲料的动物罹患乳腺肿瘤,并伴有严重的肝肾损害。 The animals on the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diet suffered mammary tumors, as well as severe liver and kidney damage, according to the peer-reviewed study which was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and presented at a news conference in London. 研究人员表示,50%雄鼠和70%雌鼠均提早死亡,而对照组仅30%雄鼠和20%雌鼠死亡。 The researchers said 50 percent of male and 70 percent of female rats died prematurely, compared with only 30 percent and 20 perc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孟山都发言人Thomas Helscher表示,公司将详细检讨该研究。不过,他补充道:“迄今为止无数同行评议的有关生物工程作物的研究,包括超过100次以上的饲喂研究,都已经反复证明了它们的安全性,这反映在世界各国监管部门各自的安全评价结论上”。 Monsanto spokesman Thomas Helscher said the company would review the study thoroughly. However, he added: Numerous peer-reviewed scientific studies performed on biotech crops to date, including more than a hundred feeding studies, have continuously confirmed their safety, as reflected in the respective safety assessments by regulatory authorities around the world. 专家质疑 EXPERTS SCEPTICAL 基因修饰生物(GMOs)在欧洲还远未普及,但当1996年孟山都引种一种经基因改变的耐农达大豆后,转基因作物就成为美国占优势的主流作物。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GMOs) are deeply unpopular in Europe but dominate major crops in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Monsanto introduced a soybean genetically altered to tolerate Roundup in 1996. 受记者邀请评述该学术论文的专家们劝告人们不要轻信其所得出的结论。 Experts asked by reporters to review the scientific paper advised caution in drawing conclusions from it. 伦敦国王学院营养学研究部负责人Tom Sanders注意到,Seralini的团队没有提供有关给大鼠吃多少饲料或它们的生长速率如何的任何数据。 Tom Sanders, head of the nutritional sciences research division at King's College London, noted that Seralini's team had not provided any data on how much the rats were given to eat, or what their growth rates were. 他说:“这个大鼠品系极易产生乳腺肿瘤,尤其当饲料供给不受限制时更是如此”,“其统计学方法不合常规。。。而且作者似乎在玩一个统计学垂钓航行游戏”。 This strain of rat is very prone to mammary tumors particularly when food intake is not restricted, he said.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are unconventional ... and it would appear the authors have gone on a statistical fishing trip. 澳大利亚阿得莱德大学植物功能基因组中心的Mark Tester说,该研究的发现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为什么以前的研究没有激发起类似的关注? Mark Tester, a research professor at the Australian Centre for Plant Functional Genom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 said the study's findings raised the question of why no previous studies have flagged up similar concerns. 他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评论道:“如果效果真如所声称的那么大,如果该工作真与人类相关,那么为什么北美洲人并未像苍蝇那样纷纷落下?那儿的转基因食品进入食物链已经有十年了,而长寿者继续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增长”。 If the effects are as big as purported, and if the work really is relevant to humans, why aren't the North Americans dropping like flies? GM has been in the food chain for over a decade over there - and longevity continues to increase inexorably, he said in an emailed comment. 剑桥大学的David Spiegelhalter表示,该论文采用的方法、统计分析和结果描述都在标准水平以下。他还补充说,该研究的未处理对照只有雌雄各10只大鼠,但它们也都长出肿瘤。 David Spiegelhalter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said the methods, statistics and reporting of results were all below standard. He added that the study's untreated control arm comprised only 10 rats of each sex, most of which also got tumors. 长期效果? LONG-TERM EFFECTS? 基因修饰作物的支持者说以前的研究已经充分肯定了其安全性,而反对者却说有关其长期效果的信息仍然很少,因为这些作物推出才15年。 While supporters of GM crops say previous studies have overwhelmingly pointed to their safety, critics argue there is still limit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long-term effects since the crops have only been around for just over 15 years. 在法国,对遗传修饰生物的反对声浪导致该国禁止种植这类作物,但政府表示已指示其卫生与安全部门核查此项研究,并通报给欧盟食品安全部(EFSA)。 In France, where opposition to GMOs has led to a ban on growing such crops, the government said it had asked its health and safety agency to assess the study and had also sent it to the European Union's food safety agency (EFSA). 法国卫生、环境和农场管理部发言人在一次联合发布会上说:“根据其结论。。。政府将要求欧洲各国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护人类及动物健康,同时紧急停止NK603进口到欧盟各国”。 Based on the conclusion ..., the government will ask the European authorities to take all necessary measures to protect human and animal health, measures that could go as far as an emergency suspension of imports of NK603 maize in the European Union, the French health, environment and farm ministries said in a joint statement. 这项最新研究的核心科学家Seralini以前就曾根据2009年的一项短期研究结果提出过有关安全性的关注。他的这项新研究通过对动物寿命的两年跟踪又更进了一步。 Seralini, the scientist at the centre of the latest research, previously raised safety concerns based on a shorter rat study in 2009. His new study takes things a step further by tracking the animals throughout their two-year lifespan. 伦敦国王学院的分子生物学家Michael Antoniou协助起草了该论文,他用三言两语告诉伦敦当地的记者,它的发现强调“必须用两年的毕生研究来测试所有的遗传修饰作物”。 Michael Antoniou, a molecular biologist at King's College London, who helped draft the paper, told reporters at a London briefing that its findings highlighted the need to test all GM crops in two-year lifelong studies. 他说:“我觉得这个数据很有说服力,足以将该遗传修饰玉米品系暂时从市场上撤下来,直到开展跟踪研究并用大量动物重复实验获得我们所期望的完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 I feel this data is strong enough to withdraw the marketing approval for this variety of GM maize temporarily, until this study is followed up and repeated with larger number of animals to get the full statistical power that we want, he said. Seralini相信他的最新毕生大鼠测试对危害给出了一个更真实和更权威的评述,而批准基因修饰作物所依据的90天饲喂实验却不行,因为3个月只相当于大鼠的青年时期。 Seralini believes his latest lifetime rat tests give a more realistic and authoritative view of risks than the 90-day feeding trials that form the basis of GM crop approvals, since three months is only the equivalent of early adulthood in rats. 欧洲议会农业委员会副主席、著名的反转基因人士、法国人Jose Bove呼吁欧盟立即终止转基因作物种植并吊销进口许可。他在一次发言中表示:“这项研究最终表明我们是对的,当务之急是尽快重新审查所有基因修饰生物的评价过程”。 France's Jose Bove, vice-chairman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s commission for agriculture and known as an opponent of GM, called for an immediate suspension of all EU cultivation and import authorizations of GM crops. This study finally shows we are right and that it is urgent to quickly review all GMO evaluation processes, he said in a statement. 这项研究在美国也似乎引起了摩擦,加州的反转基因食品人士正在抗争,试图将所有基因修饰生物排除在食品供应链之外。 The study is also likely to create fri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where opponents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foods in California are fighting to have all GMOs removed from the food supply. (Aditional reporting by Sybille de La Hamaide in Paris and Carey Gillam in Kansas City, editing by Anna Willard and Janet McBride) 附: Author defends Monsanto GM study as EU orders review Posted 2012/09/20 at 11:56 am EDT BRUSSELS, Sep. 20, 2012 (Reuters) — The French author of a study linking a type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orn to higher health risks in rats dismissed criticism of his research methods on Thursday, describing the work as the most detailed study to date on the subject. Gilles-Eric Seralini of the University of Caen and colleagues said on Wednesday that rats fed on Monsanto's genetically modified corn or exposed to its top-selling weed killer suffered tumors and multiple organ damage and premature death. But experts not involved with the study were skeptical, describing the French team's statistical methods as unconventional and accusing them of going on a statistical fishing trip. Speaking at a news conference in Brussels on Thursday, Seralini defended the peer-reviewed study, which was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This study has been evaluated by the world's best food toxicology magazine, which took much more time than people who reacted within 24 hours without reading the study, he told Reuters Television. I'm waiting for criticism from scientists who have already published material in journals... on the effects of GMOs and pesticides on health, in order to debate fairly with peers who are real scientists, and not lobbyists. Earlier,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said it had asked the EU's food safety authority, EFSA, to verify the results of the French study and report their findings. EFSA's mandate is to verify what this group of scientists has presented, to look at their research conditions, look at how the animals were treated, Commission health spokesman Frederic Vincent told a regular news briefing. We hope that by the end of the year we will have an EFSA opinion on this pie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2003, EFSA published a safety assessment of the GM corn variety known as NK603, which is tolerant to Monsanto's Roundup weed killer. The assessment concluded that NK603 was as safe as non-GM corn, after which the European Union granted approval for its use in food and feed. Seralini said EFSA's assessments were less rigorous than his team's study. GMOs have been evaluated in a extremely poor and lax way with much less analysis than we have done. It's the world's most detailed and longest study. Therefore, some people are responsible and guilty of authorizing this GMO after only three months, he said. (Reporting by Clement Rossignol; Writing by Charlie Dunmore; Editing by Hugh Lawson)
个人分类: 科普集萃|3488 次阅读|1 个评论
孟山都,这个可怕的"诅咒"
热度 1 dreamgirl 2012-9-10 14:18
孟山都,这个可怕的"诅咒"
震撼视频:转基因大米实验背后鲜为人知的真相 http://www.szhgh.com/html/73/n-13473.html 不知道您是否注意到各大超市的食用油已经被转基因大豆或玉米 油 等占据主流市场,非转基因食用油很难觅到踪影。上周去买油,以前常吃的“九三”牌非转基因食用油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于是我花了比里面出台各种优惠的油至少一倍的价钱买了另外一种注有“非转基因”字样的花生油。有过基本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知识的我,向来排斥转基因技术,上硕士的时候,室友和我一直都是购买“九三”牌食用油的。 今天博士QQ群里一个同学发了这个链接,看后真是触目惊心,早就有所耳闻,东北这个大豆主产地,早年收到来自美国的免费转基因高产大豆种子,种了几年产量很让民众受益;随后,美国即开始收取高额种子费,民众不给,遂重新启用本土种子;但为时已晚,曾经在该地生长上千上百的大豆种子养不活了,即便活下来也很难有所产,即便有所产也是非常低产的。于是,民众不得不出高价购买来自美国的转基因大豆种子。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不会食用这些转基因大豆加工的食品,如早上热腾腾且诱人的豆浆,各种豆制品和豆奶粉。且不知咱们的东北大豆种植户是否有一天也会遭受如短片中的印度棉农的悲惨下场? 早先知道的转基因农作物只有大豆,现在在超市发现转基因玉米胚芽油也赫然上场且来势凶猛,且充满诱惑!现在发现,国民的主食量大米也开始被染指,转基因大米开始横行,在中国且有两种转基因品种被合法化!!在短片中知道了“孟山都”这个组织,这个带有政治阴谋的农产品转基因种子研发机构,心生感叹,“真是一个可怕的诅咒啊”,谁受蛊惑,谁遭殃...... Fig.孟山都公司简介 扩展阅读 1. http://www.monsanto.com.cn/about_us/globe_history.htm 2. http://static.youku.com/v1.0.0162/v/swf/qplayer.swf?VideoIDS=XMjQ1Mzc5NTMyembedid=-showAd=0 3 3. 3. 3.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ceGqDNoqew8/
个人分类: 活在当下|415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澳大利亚拟批准孟山都转基因油菜MON88302
klymzkm86 2012-9-3 09:08
日前,澳新食品标准局(FSANZ)建议批准孟山都公司研发的转基因耐草甘膦油菜品种MON88302。该品种与第一代抗农达油菜品种相比,耐药性更高,草甘膦应用灵活性更大。FSANZ最早于四月对该产品的应用申请进行评估,公众可以在9月27日之前就此提议发表评论。公司预期该产品将于2014年在加拿大以TruFlex Roundup Ready为商标进行商业化推广。 http://www.bioon.com/bioindustry/agriculture/528922.shtml
148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反感撒谎行为,并不表示我反对转基因!
热度 14 qpzeng 2012-9-2 16:30
转基因既是科学技术,也是商业行为,不管等多久,转基因产品最终将以商品的形式出售。如果中国不开展转基因研究,不推出转基因产品,那么中国偌大的消费市场将来必然要拱手交给外国人把持和经营的转基因产品跨国公司,如孟山都、先正达、杜邦先锋等。 我的“本业”就是转基因,而且前后从事转基因植物研究长达20余年,现在我手头就有花费自己多年心血研发的高产青蒿素转基因青蒿!可是,中国民间反转基因的呼声甚嚣尘上,依靠我个人乃至所有从事转基因研究者的能力,恐怕这一辈子都看不到自己研制的转基因产品上市的希望! 我不愿意把我宝贵的科研生命浪费在一个“触犯众怒”的转基因事业上,我退却了,我逃跑了,我是个地地道道的转基因失败者!我不得不这样考虑,与其下半辈子似“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不如利用余下短暂的生命为民造福。于是,我彻底放弃了转基因研究,半路出家改行从事药理学和药物学研究了。 这次绿色和平组织揭露华裔科学家唐广文在湖南衡阳市某小学开展转基因大米的人体试验,让国人的愤怒情绪再次勃发。我针对整个事件的不透明及政府的不作为发表了一篇博文——转基因大米试验,究竟谁在撒谎?引来广泛关注!我写此篇博文的目的是痛斥撒谎行为,但并不代表我反转基因! 民众尤其是不太懂转基因的非专业人士反对转基因本人表示理解,但若专业人士反转基因我就不能原谅!我不知道科学网博主蒋XX算不算专业人士,但他沾上“植物”的光,我想应该懂点“遗传”和“基因”吧?可是,他是科学网上绝无仅有的反转基因“专业人士”。说实话,科学网为这种猖狂的反转基因分子提供如此宽阔的表演舞台,令我感到非常遗憾! 很多人不了解我曾经是个坚定的转基因支持者和斗士!我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遗传修饰植物》和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反应器——转基因与代谢工程》两书中不遗余力地宣传转基因,而且在过去写的科学网博文中也连篇累牍地宣扬转基因。下面我就把以前的几篇旧文原封不动地贴出来,大家叫骂也好,喊打也好,随你们的便!从今天开始,我准备休博一周,让你们骂个痛快,等到下个周末我才来“抹口水”! 【非专业人士不要随意质疑专业问题】 转基因是一个很专业的字眼,转基因作物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我发现越是不懂转基因的非专业人士(学文科或数理化的学者)越喜欢对他们一知半解、道听途说或完全不懂的专业问题说三道四! 非专业人士要对转基因植物发表看法,请先搞清楚基因是个什么东西以及弄明白转基因是怎么做的!郎咸平反对转基因,因为他根本不懂基因,更不懂转基因及转基因作物,奉劝他还是多谈谈房价和股价吧! 方舟子支持转基因,因为他懂得基因、转基因和转基因作物,而且他知道一个人的知识体系有限,敢打生物医学的假,但不会贸然打数理化的假!如今是“隔行如隔山”啊! 有人抱怨“100多个生物学家和人大代表中10个生物学院士”竟然联名支持转基因主粮是“让科学界蒙羞千古的表现,将会永远成为人类科学史上最丑陋最黑暗的一页”,不知这话从何说起!难道这些生物学权威人人都没脑子?个个都昧着良心说话?非也,这恰恰说明惟有专业人士在专业问题上最有发言权! 转基因专家向外行科学家及非专业人士解释转基因并不难,也不是解释不清楚,而是他们根本就不听或者不想听!我曾经在科学网就转基因问题发表过几篇博文,似乎没有多大反响。 转基因专家的聪明做法是等待!同时创造在产量上达到或超过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的转基因主粮品种!当未来粮食出现短缺时,如果郎咸平之类不吃转基因主粮,那就让他们饿肚皮吧! 【由“非转基因”广告词所想到的】 最近经常在电视上听到“非转基因”的广告词,严重误导了全民大众的科学观和是非观,应该受到口诛笔伐!同时郑重地告诫工商管理部门、电视广告审查机构的“外行们”,如果你们不知道如何把关这类涉及科学的广告词,应该多听听科学家们的意见,千万不要愚弄不明真相的平民百姓,也算是为提高国民整体科学素质献一份爱心。 由此我不禁联想到前不久有多名知名学者联名反对转基因作物,我稍微注意了一下,联名者似乎大部分都是社会科学家。我没有逐一核对,不敢说是否有自然科学家甚至生物学家。这让我颇有感慨:你们这些人是否应该算是“外行们”呢?你们是否真的知道转基因是怎么回事呢?如果不清不楚,最好是少说为妙。 更有甚者,转基因作物的推广种植在中国举步维艰,仅有抗虫棉等少量转基因植物得到应用,转基因水稻至今仍未被农业部批准进行商业化生产经营,湖北省农业厅还因未能有效阻截转基因水稻的大田种植而受到指责!可见科学要深入人心任重而道远!本人不才也无大能耐,但历来就是转基因作物的坚定支持者,并为之摇旗呐喊。在此也希望有识之士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为在中国早日推广转基因作物而共同努力! 【转基因:不是有不有害而是有不有利】 谈到转基因,我在科学网上、中国大众中、全世界人群里无疑都是极少数,因为从事转基因研究的专业人士毕竟是少数,但我坚信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首先申明,我既不是转基因作物的“救世主”,也不是转基因公司的“代言人”!我在这里谈转基因完全是出于一个学者的良知和责任感!为了真理和真相,我不怕跟持异议者闹翻,甚至得罪朋友也在所不惜!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同样,关于转基因作物,外行看看热闹就好了,何必过分关注呢?像郎咸平这样的人,不去评价楼价和股价,却跳出来反对转基因作物,令人费解!当然,我尊重他有质疑的权利,也相信你有关注的理由! 我知道,你担心转基因主粮一旦推广了,你、你的家人、乃至全中国人民都会“被吃转基因饭”,从此没有了知情权和选择权!这完全是个误会,各种上市的转基因商品都有明确的标识供你选择,你完全可以不买!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需要理由!除非是希特勒法西斯,谁会把转基因粮油端上你的饭桌强迫你食用呢? 还有,你担心转基因公司想赚你的钱,非让你买他们生产的有毒食品不可!这也是冤枉好人!难道转基因公司主管和他们的老婆孩子就不用吃饭?或者他们吃了转基因毒素后另有解药?孟山都可以开发转基因作物,我也可以创办转基因公司啊,加上转基因专利都是会过期的,国外公司绝对不能垄断转基因作物的种子供应链,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转基因作物与除草剂、杀虫剂配套。 另外,你打赌说转基因人士不敢吃转基因食品,也是小看了转基因人士!请你告诉我,那个有名有姓的转基因人士拒绝吃转基因食品?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转基因粮油并不是转基因人士自家开的作坊生产的,他买的粮油出自跟你一样的超市,你不怕,他怕什么呢?或者反过来说,他不怕,你怕什么呢? 本来我应该从科学的角度详细解释为什么转基因作物没有害处,但因为大多数非专业人士要么听不懂,要么不愿听,所以我不得不用一些不言自明的道理进行讲解,不知你是否理解了我的意思呢? 我还要告诉你,现在转基因作物不是有不有害的问题,而是有不有利的问题!种子贵了,没人买!不省农药化肥,也没人买!赚不到钱,更没人买!你去乡下问问,看有谁敢强迫农民种植不赚钱的转基因作物?! 说老实话,现有的转基因作物,特别是已经批准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仅仅具有抗虫和抗除草剂等少数性状,其产量和质量性状完全没有得到提高,因此它们在目前的农业生产上还没有展现出什么优势!在中国,由于农民并不习惯使用除草剂,因此能推广的转基因作物就只剩下抗虫性这个性状了,而且抗虫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某种抗虫作物种植久了,目标害虫没了,但非目标害虫有了!最后还得换用另一种抗虫作物! 总而言之,现在并不是转基因人士强迫农民种植转基因作物,而是农民需要的转基因作物还没有培育出来! 【驳蒋高明“从超级细菌到超级杂草和超级害虫”中的错误观点!】 蒋高明先生在中国学术界算得上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在国际上也有回声!只不过他的知名度主要建立在“反转基因斗士”的盛名之上。他历来以植物生态学家的身份在电台、电视台及平面媒体上高调反对转基因作物,而且经常在科学网博客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反对转基因并鼓吹“生态农业”,现在又拿超级细菌、超级杂草和超级害虫说事(参见 从超级细菌到超级杂草和超级害虫 )!我下面就以任何非专业人士都看得懂的质朴语言来驳斥该文中的一些错误观点! 文章写到:“ 本来,人类利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是为了抑制有害细菌繁殖,不料物极必反,在大量抗生素诱导下,细菌发生了进化,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继续与人类为敌 ”。超级细菌的出现,难道就能否定抗生素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如果没有青霉素,不知多少人会死于皮肤感染!如果没有链霉素,不知又有多少人会死于肺结核!超级细菌的出现固然是抗生素滥用的结果,但不用抗生素细菌照样会在地球上横行霸道!超级细菌的出现并不会让人类束手无策,研制新的抗生素就能抵御超级细菌,这不正是药物科学家们的日常工作么?如果几种抗生素就够了,那么有必要推出几十、上百种抗生素吗?人类与病原体的博弈永远也不会停息! 文章继续写道:“ 无独有偶,科学家试图转入抗除草剂的基因,让作物更耐日益增长的除草剂,从而可以放心使用除草剂灭杀那些杂草,不料反而刺激了杂草的进化,那些杂草缴获了人类的基因武器,更加具有抗除草剂的能力,成为超级杂草。人类不得不回到用人力除草的年代,一下子倒退了近半个世纪 ”。超级杂草的出现,难道就能否定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上的贡献?在人少地多的欧美,离开除草剂后粮食作物几乎将颗粒无收!其他作物也会被杂草淹没而大面积歉收!难道要让欧美农场主不用除草剂,依靠手工清除那一望无际的大田中的全部杂草?超级杂草又有什么可怕呢?抗除草剂基因多的是,有多拷贝酶基因、突变酶基因、解毒基因等,开发新的抗除草剂基因、培育新的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不就是转基因科学家们的日常工作吗?既然有那么多除草剂在市面上销售,当然要针对每种除草剂培育多种转基因抗除草剂植物! 文章还写道:“ 同样的例子,也出现在了害虫身上,试图用高毒性的农药并没有控制住害虫,试图用转基因的办法灭杀,反而也刺激了害虫的进化,出现了超级害虫 ”。超级害虫的出现更不能贬低转基因抗虫作物的功劳!反过来说,没有转基因抗虫作物,难道害虫就会自动死光?一个很简单的逻辑,随着人口的增加,作物的扩种,害虫种群必然增大,这与种不种植转基因作物没有关系。再说抗虫基因也不是只有一两种,除了苏云金芽孢杆菌毒蛋白基因,还有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淀粉酶抑制基因、凝集素基因等。对付超级害虫,只需要利用新的抗虫基因培育新的抗虫转基因作物,这正是转基因科学家的任务!自然界有成千上万种害虫,区区一两种害虫对转基因抗虫作物产生抗性有什么奇怪呢? 文章最后写道:“ 从超级细菌,到超级害虫,超级杂草,人类在与物种斗与天斗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呢?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人类是否该放下狂妄的架子,认真思考一下与大自然的关系呢?当自然生态平衡被打乱,进化的轨道被中断,那些率先被大自然淘汰出局的难道不会是人类吗? 建议那些自称掌握了生物命运的转基因专家们,认真看一看下面的文章,再来看一看你手中的“基因枪”,随着这一声声的转基因“枪响”,成百上千的物种被转基因的时候,是否在对大自然造孽呢? 当生命进化的轨迹止于人类发明的所谓转基因生物技术的时侯,这是当年的达尔文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 ”。 蒋先生总是喜欢从“由于有…”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知道从“如果没有…”的角度回答问题。有一句成语很适合他的论点:“因噎废食”!凡是出了问题的事情,不是想办法如何去解决,而是一味指责不该做那样的事情,摆出一副“事后诸葛亮”的面孔!按照他的逻辑,农业科学技术完全没有发展的必要,农民们只要像老祖宗那样“刀耕火种”,不施化肥,不打农药,靠天吃饭,那就是他心目中理想的“生态农业”,就能保持生态平衡了!全中国的农村这么大,你岂能让家家户户花钱将大片田地用丝网罩起来防虫?还是你要建议人人下田用手工拔除农田杂草? 试问蒋先生, 如果不搞农业技术革命,国家办那么多农业院校和农科院、农科所干什么?全中国的纳税人花那么多钱养活你我这样的科学家又有什么用?还不如“卸甲归田”,随老农们下地干活好了! PS:我在科学网发表的关于转基因科普内容的精选博文链接: 科学、理性、客观地看待转基因及转基因作物(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1238-354892.html ) 转基因水稻蛋白质含量增加是件好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1238-383844.html )
个人分类: 科普集萃|3178 次阅读|32 个评论
侵犯转基因专利权,美国法院判决杜邦赔付孟山都10亿美元!
热度 3 longkouwan 2012-8-8 22:38
2012年8月1日,美国法院判决杜邦侵犯孟山都专利权,赔付10亿美元!! 杜邦去年的利润才 35亿美元,这次竟然要赔付10亿!惹出这一乱子的是杜邦专门负责农业的子公司,先锋。 什么专利这么值钱,让杜邦付出了如此代价?! 抗除草剂的基因,具体说来是抗草甘膦的基因,长度为 1365个碱基。 那么为什么这个基因会这么昂贵呢? 去年(2011年)全世界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面积高达24亿亩(我国总共才有18亿亩的耕地),其中85%左右的面积种植的是抗除草剂作物,基本上全部抗的是草甘膦除草剂。也就是大约有20亿亩的作物(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等)含有这个抗草甘膦的基因。而这一基因的持有者,就是孟山都。 想象一下,全中国的农民都买一家公司的种子,全中国的耕地全部播种他的种子,这家公司的利润会有多大?这基本上就是抗草甘膦基因的价值。 当然其它的优良抗性基因也是卖点,但是抗草甘膦基因是绝对的主力。另外,抗草甘膦基因的使用使得草甘膦的用量急剧膨胀,而草甘膦的专利权也为孟山都所有。 这个事情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去年,我们进口的5480万吨大豆基本上全部是孟山都的抗草甘膦大豆。我们应当感谢孟山都为中国粮食安全所作出的贡献;但长远计,我们希望看到是多家竞争的局面,因为在粮食安全的问题上,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鸡蛋只放在一个篮子里。
个人分类: 粮食安全 vs 能源安全|3756 次阅读|5 个评论
孟山都诉杜邦的专利侵权案件初步结果:孟山都获10亿美元赔偿
热度 2 liuxuxia126 2012-8-4 19:28
孟山都公司认为杜邦先锋侵犯了其草甘膦的专利权,起诉了该公司,美国地区法院作出判决,认定杜邦公司侵权,并判赔10亿美元的赔偿金。 杜邦公司不服该判决,将提出上诉。杜邦认为,该公司没有侵犯孟山都的专利理由是:孟山都的专利应是无效的专利;杜邦公司从未出售单一优化的GAT种子,也不打算在未来出售;孟山都公司滥用专利权并违反“反托拉斯法”。 将继续关注此案进展。 详见 1. http://www.nytimes.com/2012/08/02/business/monsanto-wins-big-award-in-a-biotech-patent-case.html?_r=2 2. http://www.dupont.com .
个人分类: 转基因相关|4315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环保部绿叶杂志:转基因争论背后的鬼魅身影
蒋高明 2012-7-17 23:04
时间:2012-07-17 13:36:35来源:绿叶杂志作者:金微 http://www.chinadaily.com.cn/micro-reading/dzh/2012-07-17/content_6462667.html 食用转基因食物,有可能被转基因DNA侵入细胞,产生病原病毒;或者被转基因DNA本身插入细胞基因组,造成有害和致死效应,包括癌症。对中国来说,推广转基因作物种植的危险还在于基础研究薄弱,严重依赖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转基因种子公司,如孟山都、杜邦等公司。 一、众说纷纭转基因 相关新闻: 美国 全面反思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水稻 主粮争议持续半年多了,但分歧似乎没有任何消除的迹象。   2010年7月,新上线的农业部网站在首页的显著位置上登载了专题“转基因权威关注”,这是农业部在转基因 问题 上的权威声音,这个专题对世界上几起转基因危害的报告和转基因污染事件予以澄清,并引用有关学者的学术论文呼吁“不要妖魔化转基因”。而在民间,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转基因战在网络打响,各地网友聚集网络 反对 转基因。不仅如此,反转 基因活动 还从网上移师网下,全国各地活跃着反转基因宣传小分队,他们在超市等地向路人发放有关转基因危害的宣传材料。在7月16日,30多名北京市民自发 前往农业部请愿 ,他们举着横幅“要求撤除转基因主粮的安全证书”。农业部转基因安全委员会科技管理处的周萍处长接待了他们,请愿 民众 向工作人员义愤填膺地表达自己的诉求。而周萍的话也耐人寻味,她说她的家人和亲属都在问她:转基因食品到底安不安全?对于转基因主粮,每个 中国 人无法置身事外,其安全性问题,自然也是 包括 农业部工作人员在内的中国民众最为关心的话题。   对转基因抱积极乐观的态度的人认为,民众的反对是因为无知而高估了转基因的风险。学术打假人士方舟子多次参与论战,极力推广 转基因作物 ,他甚至声称转基因玉米更有利于人体健康。与方舟子的高调相比,研究转基因的科研人士则保持低调谨慎的态度。 中科院 院士、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许智宏最近在接受 媒体 采访时说:“不能笼统地讲转基因作物是否安全,关键是看转的什么基因。” 他的说法很有代表性,并且与大多数推广转基因的专家一样,许智宏认为,解决未来的粮食问题还是必须靠转基因。   2009年底,农业部给张启发颁发转基因水稻的安全证书时,基于对粮食供给安全的考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但是,这种转基因水稻并不会增加产量,而是通过抗虫来间接提高约8%左右的产量。单个基因的转移只对改变质量性状有作用,对农作物产量、品质等数量性状几乎没有影响,所谓转基因水稻“口感好”、“产量高”与所转基因毫无关系。当前99%的转基因作物是针对作物抗性(抗虫、抗除草剂)的,用转基因手段改变作物抗性,只是部分替代农药实现保产稳产的暂时性措施之一。张启发的抗虫水稻是应用最广泛的“Bt一族”,这类转基因作物是将Bt(苏云金芽孢杆菌)的蛋白基因转入水稻中,使水稻能自己制造 Bt毒蛋白 ,某些昆虫食用后会被毒死,因而能够产生防虫效果。   面对“虫子不吃人怎么能吃”这样的问题,转基因专家的观点是,现在的转基因棉花、转基因水稻里的抗虫基因所产生的抗虫毒蛋白,它只对鳞翅目害虫有毒性,对人和大多数动物是无害的。他们寻找到的科学依据是“人类肠道上没有Bt蛋白的结合位点,且人的消化系统是酸性环境。”但这个观点,曾被北京大学免疫学博士王月丹批驳,他认为,人体体内环境并非都是酸性,而且已有研究证明Bt蛋白会对哺乳动物产生不良影响。   关于动物对Bt蛋白的过敏和其对环境的危害,世界早有先例。惊动过全世界的Bt抗虫 转基因玉米 “星联玉米”事件,其中含有的就是属于Bt基因的cry9c抗虫基因,因为对环境和生物造成巨大的影响, 2008年4月,美国 政府 主管食品药品的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撤消它在数年前颁布的cry9c转基因玉米种植的工业指南。   作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转基因食品持谨慎态度,但他认为不能将转基因食品一棍子打死,“有的转基因食品是坏的,有部分转基因食品并没有毒性,不能一概而论。”袁隆平称他的第三代杂交稻也将使用 转基因技术 ,将玉米的C4基因转移到水稻身上,以提高光合效率。   尽管存在这些疑虑和问题,但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推广正蓄势待发。据报道称中国目前正在研究和开发的各种 转基因生物 物种已超过100种,涉及动物、植物、微生物基因200多个,很多院士一致支持并呼吁国家推进转基因生物产业化。 二、专家们推广转基因的两难抉择   但是,无论是转基因抗虫作物还是抗除草剂作物,当它们走上人们的餐桌时,推广者宣传的好处无法抵消人们对其安全的担忧。从今年开始,对批准转基因主粮的担忧蔓延至所有的转基因食品,人们惊奇地发现,我们的大部分食用油都是用 转基因大豆 加工的,西红柿也有转基因的,还有超市绝大部分的木瓜都是转基因的。有人惊呼:“原来我们已经食用转基因食品多年!”这些更造成了公众的不满。   对此,跨国公司和部分学者希望充当转移和减缓公众愤懑情绪的角色。许智宏说 “应该用通俗的语言向公众解释转基因”;他认为公众的误解是因为对转基因的基本科学知识了解不够。但是, 来自世界各地的转基因食品危害动物的报告却让中国民众们更加疑惑重重,而更直观的感受是 上海 世博会严查食品中转基因成份和有毒有害物 。中央民族大学教师张宏良说:“如果转基因食品的推广者和宣传者,真的认为中国老百姓不愿意吃转基因食品,是因为缺乏科普知识,那么,现在不是正好可以借上海世博会的机会,让前来参观的世界各国人士统统食用转基因食品,以此来消除中国老百姓的‘愚昧和恐惧’吗?” 推广者的逻辑是转基因无害可以放心吃,然而中国 官方 却禁止世博会用转基因食品,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让力主推广转基因产业化的主管部门及专家公信丧失。   长期以来,中国推广转基因一直以美国为师。美国开发转基因、种植转基因,十几年来披荆斩棘、身体力行,是全世界的模范。但是,最近美国媒体报道称,美国的 转基因作物 农田里出现了超级杂草和超级害虫。一些学者用“转基因在美国面临崩溃”来形容转基因作物引起的生态灾难。而美国国家科学院则用14年的实践事实和统计数据说明,长期种植转基因作物会给农业 经济 带来无法纠正和弥补的负面后果。 一直坚持认为美国农民从种植转基因作物中获益的美国农业部也终于改了口承认,种植转基因后,农业作业的燃料成本提高了一倍多,农药的用量超过了天然作物种植,种子成本也大幅度上升 。 美国的科学家表示:转基因作物没有当初相像的那么美妙,更没有转基因公司承诺的那么神奇。转基因作物脱下了神话的外衣。 现在,美国政府已明确承认,第一代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和应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保有严重的安全威胁。 如果现在不马上改变思路和做法,转基因技术很可能就此夭折。   转基因公司也意识到政府和民众态度的变化,并开发了新一代的 转基因技术 。至此,美国的转基因技术应用和相关政策都发生了重大的方向性变化: 在技术方面,从DNA-水平向RNA-水平转换;在目标方面,从除草防虫和农药使用转向健康安全和生态环境友好;在技术思路上,从挑战天然和替代自然转向尊重天然和服从自然 。 美国转基因技术路线的重大转变,让至今仍停留在推广老一代转基因技术的中国专家面临十分尴尬的处境:他们试图继续鼓吹转基因神话,但这个神话却已经破灭。转基因安全证书已经颁布了,是上还是下?这也成了农业部的两难选择。 三、转基因真的无害吗?    转基因作物 面临今天这样的尴尬,早在十几年前科学家就有预料。就在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被引入之前,批评人士已经预测,抗草甘膦的杂草只需通过抗除草剂作物和其同属的野生杂草之间交叉授粉就繁殖出来了。此外,一本名为《美梦还是恶梦》的书还指出:存在一种“流动基因组”机制,这些机制在应对环境刺激时可改变基因组和基因,并使大多数杂草产生针对除草剂的抗性,而不用依赖交叉授粉。   这本书的作者 侯美婉是华裔女科学家 ,她是转基因领域的知名专家,曾是美国国家基因学会基金会研究员,还曾担任美国某家社会科学所的所长。侯美婉多次在 联合国 和世界银行就生物科学问题作证,她极力反对草率判定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她说:“与你们看到的支持转基因的科学家所说的恰好相反,转基因的过程并不精确,它往往 对宿主基因造成损害和扰乱,产生不可预知的危害 。”仅这番话就足以让利益集团迫使他“退休”,“退休”后的侯美婉到 英国 创办了英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并担任院长。   2000年,侯美婉主持起草了一封世界科学家致各国政府的公开信,向全球科学家征集签名,有828名科学家在公开信上签名,其中有181位是美国科学家,115位是英国科学家。 公开信写道:转基因农作物不论对农民还是消费者都没有任何益处。相反,现在已经看得很清楚,转基因作物会减低产量、提高除草剂用量,转基因作物长势不稳定,种转基因作物得不偿失。转基因作物还加强了粮食公司的垄断,结果是农民家庭贫困; 转基因技术 还阻止了朝向可持续农业的转变, 而这才是世界各地获得 食品安全 和健康的保证。对于转基因的危害性,这封公开信还写道, 来自英国和美国政府内部消息源可以说明,关于转基因作物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及动物健康造成的严重危害性,现在已经没有任何疑问。“水平方向的基因转移可能性造成了特别严重的后果,其中包括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的传播和蔓延,长此以往将使传染性疾病再也无药可治,随之还会出现新的致病病毒和细菌,并且可能导致有害的癌症突变。” 公开信列出了29条要求重新审视转基因的理由,并呼吁:科学家们要关注转基因生物对生物多样性、食品安全、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危害,并要求暂停在自然环境中释放基因修饰的植物。    这份十年前写成的文件,简直就是为今天中国转基因主粮争论量身起草的。   针对中国转基因主粮的安全性争论,笔者曾对候美婉进行过采访,在采访中她驳斥了国内关于“人类肠道上皮细胞没有Bt蛋白的结合点”的说法,她说, 哺乳动物的肠道细胞可以与Bt蛋白结合 ,很多证据都证明,在一般的Bt菌蛋白质与严重过敏反应之间存在着联系。实际上,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议不仅仅是在 Bt毒蛋白 ,而是“由于转基因技术无法控制的,它有意想不到的甚至是无法预测的间接影响。外来的基因物质有可能重新排列或移动,或者转移到其他细胞中,包括人类食用的转基因食品。”   侯美婉列举了数条证据:    1,转基因食品对人和动物有毒,可造成过敏反应。这类效应可能是转基因产物本身造成的,也可能是被转基因与寄主基因组相互作用生成的产物造成的。    2,通过基因的水平转移,使抗菌素抗性标记基因传播至消化道细菌和病原细菌。    3,通过基因的水平转移和重组,使病原菌的毒性可以跨物种传播。    4,基因水平转移和重组具有引发新病原菌和新病毒的潜在危险。    5,食用 转基因食物 , 有可能被转基因DNA侵入细胞,产生病原病毒;或者被转基因DNA本身插入细胞基因组,造成有害和致死效应,包括癌症。    候美婉说:“在实验室里,不论何时何地,不管用的是什么转基因作物,也不管这种转基因作物到底转了什么基因,也不管拿转基因作物来饲养的是什么动物,只要独立科学家们进行饲养试验,就会发现更多的死亡、不育、发育迟缓以及一系列的器官功能障碍。” 四、推广转基因的“看不见的手”    目前,转基因农作物主要的两大类――抗除草剂类和抗虫类皆已宣告破产 , 而针对 转基因作物 对美国农业带来的生态灾难,候美婉认为只能通过有机农业来拯救,她说:“一些误导人的学者们还指挥着农民使用更致命的除草剂和杀虫剂,实际上 这些除草剂和杀虫剂除了给那些农业生物技术公司赚取更大的利润外,别无它用 ,而正是这些农业技术公司在向农民们兜售害人的转基因作物。”   正是由于仗义执言,候美婉多次“被退休”,在采访中她坦言:“很多像我这样的科学家,因为做了对转基因公司不利的研究,或说了对这些公司不利的话,我们都一样会被赶出我们的机构。”现 时代 的科学与商业正处于空前亲密的联姻关系中,遗传工程也不例外。从70年代开始,基因改造物种的出现,造成一场绿色革命,也正是在这时, 遗传工程技术与追求快速利润的商业开始密切联合。   世界上最大的种子公司孟山都就是沿着这样的道路不断发展并壮大自己的实力, 2006年8月15日,孟山都宣布,它将出价15亿美元,收购世界上主要棉花种子公司“三角洲和松兰”(Delta Pine Land,DPL),这个公司拥有 转基因技术 领域的顶尖技术---终结者技术。这种技术通过杀死自己的胚胎,使之无法发芽,防止获得丰收的种子再生。结果,在每个种植季节,农民都被迫从美国的跨国种子公司购买种子。此外,终结者还是一个“平台”;一旦农民接受这项农业技术,他们将沉迷于孟山都等美国供应商销售的除草剂和其它化肥。   当 科学渐渐屈从于公司利益 时,科学家已经无法左右转基因技术的运用方向,生物技术公司为了利益,将风险社会化,利益私有化。不仅如此,科学与商业的联姻还得到政府的支持和纵容,终结者技术一直以来就是“三角洲和松兰”公司和美国政府在私下研发的,而美国政府这样做往往也是出于国家深层次的战略考虑。   以美国为例,尽管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收益性已经部分证实失败,其转基因技术也发生了转向,但美国政府并不会就此 放弃 转基因技术。美国多任 总统 都是转基因技术不遗余力的支持者,无论是老布什还是 奥巴马 。而为了平息人民的不满,同时继续维护与转基因技术产业有关的资本集团的利益,美国官方在对内对外上采取了一些心照不宣的措施,对内由美国农业部制定国家有机法规项目,对国内的天然有机农产品,凡经过官方鉴定的“天然 有机食品 ”,在管理上要求经营方贴上“USDA Organic”标识。   另一方面,以孟山都公司为代表的美国农业综合企业,通过大量聘请政府官员担任公司高管职位、把自己的高管安插到政府做 高官 等手段,与政府结成了紧密联系。这使得美国政府与孟山都、杜邦等农业综合企业互相唱和,以私人企业利益替代公众利益,把鼓励发展不受管制的转基因农作物放在优先的战略地位。    这不仅是权势集团的利益需求,也是美国掌握粮食武器的需要 。基辛格有句名言说: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整个国家,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所有人。而前纽约州州长纳尔逊?洛克菲勒的机要秘书、 联合国粮食 计划 署前执行干事凯瑟琳?贝尔蒂妮更直白地指出:“掌握了转基因技术就可以掌握对很多东西的控制权,尤其是粮食与人。粮食就是权利!我们用粮食来改变人们的行为。”    世界上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是美国推广转基因的主要目的地。战败国 伊拉克 早已成了美国转基因小麦的试验场。如今,孟山都等大型跨国农业公司已经来到中国。   针对农业部颁发的 转基因水稻 证书,绿色和平组织等机构早已提出质疑,水稻的核心专利并不在中国手里。香港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介绍,研发转基因稻米有一个流程, 要完成转基因稻米的研发,走完流程要走完59个专利,都要付钱,这59个专利都由美国掌控 。由于国家将数百亿国家生物研发资金分散在私人或个人手中,这种方式配合了美国垄断资本控制中国基因研发力量和基因产业。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也曾向媒体表示,任何一项科学技术都不可能回避人类共创共享的文明成果,但他的抗虫水稻中方有多少核心技术他没有明确说,而传闻中的他与孟山都的合作关系则更令事情扑朔迷离。   因此,对中国来说,推广转基因作物种植的危险还在于基础研究薄弱,严重依赖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转基因种子公司,如孟山都、杜邦等公司。一旦形成依赖关系便很难有办法解除,正如微软的操作系统和英特尔的PC芯片,没有哪国能另起炉灶取代他。因此, 一旦中国推广转基因主粮,中国的粮食安全必定是受制于人的,中国或许会很快丧失粮食生产的自主权。这样跨国公司就会控制中国的粮食生产,中国农民的生产利润流入外国跨国集团,国家的命脉受制于人,国家的主权和粮食安全性便无从谈起 。   在美国禁演的纪录片《孟山都公司眼中的世界》,诉说一个劣迹斑斑的化工企业、战争毒剂的制造商――孟山都正在全世界攻城略地: 阿根廷 、巴西、 巴拉圭 农业产业相继失陷于 转基因大豆 ,被孟山都的转基因席卷过的每一个地方,灾难与贫穷都在主导“垃圾人口”的悲惨命运。与孟山都的扩张相伴相随的是 印度 农民悲惨的命运、阿根廷哭泣的声音、非洲大陆的饥荒……   这种情景会在中国重演吗?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30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来说说孟山都在巴西的专利诉讼
热度 6 liuxuxia126 2012-6-19 10:12
巴西农民起诉了孟山都公司,由巴西最高法院裁决农民胜诉,即农民以后不用向孟山都支付草甘膦专利的费用,并判决孟山都返还过去已经收取的近20忆美元的特许权使用费。 但我们知道,巴西去年是世界上第二大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其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占其大豆种植的85%。 公司的性质是盈利性的法人,没有利润的事情适合公益机构做,不合适公司来做。 当巴西法院作出这一判决的时候,也应该会预料到,孟山都的选择是多重的:要么放弃这个市场,要么向巴西市场投放仍在专利保护期的新品种。和孟山都相关的本土公司,如果自己的创新能力足够强大,也许是替代孟山都公司的种子,让民族种业发展壮大的好机会。 但多孟山都放弃这个市场,又没有投放新种子,同时巴西的种业公司也无法提供农民需要的转基因品种的话,巴西的农民会怎么办? 农业领域的安全,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产权问题的保护与否的问题了。规制垄断,支持本土企业创新,是保证安全的前提。 此刻,作为一个知识产权法学研究者的我,对于巴西农民得到的这个结果,既高兴,也为他们的处境担忧。 参考文献见: http://www.nature.com/news/monsanto-may-lose-gm-soya-royalties-throughout-brazil-1.10837 http://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business/international-business/Five-million-Brazilian-farmers-take-on-biotech-giant-Monsanto/articleshow/14059443.cms
个人分类: 转基因相关|3992 次阅读|15 个评论
我所知道的孟山都
热度 24 jiangjiping 2012-6-16 07:43
我所知道的孟山都 蒋继平 2012 年 6 月 15 日 最近有网友要我谈谈对孟山都( Monsanto )公司的看法。 我不知道这些网友提出这个请求的出发点和理由是什么。 在我看来, 现代网络系统为大家提供了了解世界百态的便捷之道。 每个人只要有个电脑,有个宽带上网系统, 就可在家中或者办公室任意查找世界上的任何有关信息。 就拿孟山都来说,除了可以从它本身的官方网站上得到需要的相关信息外,还可通过百度, 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网站获得具体的信息。 既然网友专门要我对此表示个人看法,我想总是有原因的。 虽然我不可能满足所有网友的要求,但是,我的做人原则是尽量提供力所能及的答复。不过,那仅是个人的观点, 很可能以偏概全, 还望大家能够理解这一点。 在我家中的文件柜中, 有一个文件夹是关于孟山都的。 这个文件夹的内容是孟山都董事会的年度福利报告。 我现在虽然不是孟山都的雇员, 但是, 我在十几年前曾经是 Seminis ( 圣尼斯 ) 的雇员, 现在圣尼斯是孟山都的一部分。 因为我在圣尼斯的时候参与了公司的劳保退休计划, 即著名的 401K 退休福利计划。 这个计划的一个法定条款就是每年必须由公司董事会向所有参与计划的人员发一份年度报告。 这个报告的内容是关于这个项目每年的执行进展,比如说一共有多少人参与,投资的收入及其盈亏等等具体的信息。虽然我已经从圣尼斯辞职,但是, 我仍然将我原来在圣尼斯的 401K 帐户保留在孟山都。 所以,我每年都会按时收到这份报告。 因为涉及到公司的隐私,有关孟山都公司的福利情况,我在此不便多说, 而且也与题目的关系不大。 不过,借此机会,顺便“显摆”一下, 在家中,太太等于我的私人秘书, 她在整理家中文件柜的时候, 帮我处理各种文件。有一天, 她半开玩笑对我说:“世界上两个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农业公司,孟山都和先正达( Syngenta ), 每年都要向您按时通报有关福利的最新进展, 而您已经不是他们的成员了,真是难以想象。” 言归正传, 我对孟山都的印象主要还是来自于媒体的信息, 不过, 因为我的专业也在农业方面, 所以,也有一些实际性的认知。 而且。我的一部分劳保退休金也在那里, 所以, 我也会额外地关注孟山都的相关信息。 在我的印象中, 孟山都的除草剂和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是两大特色产品, 是这个公司的支柱产品, 也是在全世界占据主导地位的产品。 它的草甘膦除草剂( Roundup )不但是美国农场主的救命农药,还是城镇居民的庭院护卫者。 因而,在一些大型的综合性农业用品商场, 草甘膦除草剂一定占有一个明显的位子。 在我的车库中, 一年到头始终有一瓶草甘膦除草剂备用。 在我工作的农业公司, 农药库中总会有草甘膦除草剂。 草甘膦除草剂是一种非选择性除草剂, 它对所有植物都具有致命杀伤力。 因而,它在农田中的使用是一件很头痛的事, 它会伤及到农作物。 所以,孟山都的科学家们又在自然界寻找具有抗草甘膦除草剂的植物, 通过转基因的方法,将这种抗性转移到重要的农作物中。其中最明显和最著名的要算是抗草甘膦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 孟山都的这种做法,使我想起了一位既卖矛又卖盾的商人。 不是吗? 至于孟山都要为世界和人类提供什么? 请看孟山都自己的表白: “ 孟山都 是一家农业公司。我们通过创新和技术为全世界的农民带来成功收益,帮助他们生产更健康的粮食、更好的动物饲料和更多的纤维;同时,我们致力于减少农业对环境的破坏。 我们信守的价值,正如 孟山都承诺 所体现的,指引着我们的商业决策。” 很明显,孟山都的出发点也是善意的, 它的表白比一般的公司更加直率。 可是, 在我看来, 孟山都也和几乎所有的盈利公司一样, 只是给公众提供有利的信息, 而有意地违避不利的数据。 它的许多新技术和新产品都是建立在短期的商业利益之上的, 对长远的环境影响没有充分的预估。 比如说,草甘膦除草剂的广泛使用和抗草甘膦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的广泛种植, 导致了自然界的生态失衡, 出现了抗除草剂的超级杂草。 美国的一些农场主们深为超级杂草所困忧, 因而, 状告孟山都。 但是, 法庭仍然站在孟山都一方。 据说孟山都有一个非常强大和复杂的社会网络, 在国会山庄也有一定的势力。 孟山都的出发点是致力于减少农业对环境的破坏, 但是, 它的做法是否会达到预期的目标, 还待历史的检测。 我个人的感觉是值得怀疑。 但是,我也不完全认同由法国人执导的【孟山都公司眼中的世界】( A World According to Monsanto ) (2008)] 这部纪录片所描述的孟山都。
个人分类: 观点交流|8083 次阅读|50 个评论
45家网站转载中国经营报关于农业部转基因大豆“审批缺陷”文章
蒋高明 2012-5-28 09:00
蒋高明 《中国经营报》 2012-5-26 报道了著名经济学家顾准之女顾秀林教授查询农业部转基因大豆安全证书的事情,提出“审批中存在问题” 。 在记者采访文章中,黄大 昉 说顾秀林教授误读,到底怎么个误读法他自己又说不清。罗云波说顾教授看的是“中外杂糅”报告,有非常多具体报告支撑,但她们到农业部 要看那全部“非常多的具体报告”时遭到了断然拒绝。这些报告,到底有还是没有? 食品安全大于天。任何人也不能在公众不知情的前提下以虚假信息或商业公司的实验来冒充食品安全报告。在真相大白于天下之前,请大家继续关注 。 顾教授质疑什么,有关官员和有关专家说什么,请参考下面的文章,该文已被45家网站转载,说明主流媒体开始关注了。纸毕竟包不住火。 《中国日报网》: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zxqxb/2012-05-26/content_6015839.html 中国日报《食品中国网》: http://sp.chinadaily.com.cn/news/xw/20120526/18173.html 《人民网》国际频道: http://world.people.com.cn/GB/157278/17992295.html 《人民网》广西频道: http://gx.people.com.cn/n/2012/0526/c229247-17079868.html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2-05/26/c_112042158.htm 《新华报业网》: http://news.xhby.net/system/2012/05/27/013420381.shtml 《中国广播网》: http://www.cnr.cn/gundong/201205/t20120526_509712598.shtml 《凤凰网》: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2_05/26/14833507_0.shtml 《海峡之声网》: http://www.vos.com.cn/news/2012-05/26/cms688325article.shtml 《法制网》: 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_article/content/2012-05/27/content_3599711.htm?node=5955 《正义网》: http://news.jcrb.com/jxsw/201205/t20120526_871188.html 《中证网》: http://www.cs.com.cn/xwzx/cj/201205/t20120526_3346709.html 《中国食品监督网》: http://www.cnfdn.com/jiandudongtai/1199_41141.html 《中国食品产业网》: http://www.foodqs.cn/news/tbgz01/201252791659034.htm 《 21 食品商务网》: http://www.21food.cn/html/news/35/686191.htm 《中国食用油网》: http://www.oilcn.com/article/2012/0526/article_39566.html 《中国粮油信息网》: http://www.chinagrain.cn/dadou/2012/5/26/2012526961095735.html 《中国兽药网》: http://www.y68.com.cn/news/show-4051.html 《中广网》新闻中心: 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2-05/26/content_14375970.htm 《环球网》: http://world.huanqiu.com/hot/2012-05/2758874.html 《北京青年网: http://www.bjqnw.com/2012/0527/476012.html 《京报网》: http://www.bjd.com.cn/10jsxw/201205/26/t20120526_2008543.html 《新浪财经》: http://finance.sina.com.cn/nongye/nyhgjj/20120526/015412151606.shtml 《中华网财经》: http://finance.china.com/html/201205/27/5865484765.html 《金融界网》: http://finance.jrj.com.cn/consumer/2012/05/26103413274736.shtml 《华龙网》: http://news.cqnews.net/html/2012-05/26/content_16018745.htm 《网易》新闻中心: http://news.163.com/12/0526/20/82F560N00001124J.html 《搜狐网》: http://news.sohu.com/20120527/n344158694.shtml 《雅虎网》: http://news.cn.yahoo.com/ypen/20120527/1071447.html 《腾讯新闻》: http://news.qq.com/a/20120526/000647.htm 《财讯网》: http://economy.caixun.com/content/20120526/NE0370k8.html 《农博网》: http://finance.aweb.com.cn/20120526/500948960.shtml 《金农网》: http://xumu.jinnong.cn/dadou/2012/5/26/2012526961095735.html 《大洋网》: http://news.dayoo.com/finance/201205/27/53869_24036669.htm 《中国江苏网》: http://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2/05/26/013420350.shtml 《中国宁波网》: http://news.cnnb.com.cn/system/2012/05/26/007332037.shtml 《安徽广播网》: http://www.ahradio.com.cn/news/system/2012/05/27/002219159.shtml 《黄河新闻网》: http://edu.sxgov.cn/edu_content/2012-05/26/content_1858703.htm 《新安传媒网》: http://news.mediaxinan.com/finance/2012/0526/1150151.shtml 《全众社区网》: http://www.zh28.com/article-10629-1.html 《青岛传媒网》: http://news.qingdaomedia.com/system/2012/05/27/010198104.shtml 《西部网》: 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12-05/27/content_6568223.htm 《南方报业网》: http://china.nfdaily.cn/content/2012-05/27/content_46441817.htm 《南报网》: http://www.njdaily.cn/2012/0526/148872.shtml 《重庆晨报》: http://www.cqcb.com/cbnews/gngjnews/2012-05-26/967328. html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29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经营报:孟山都转基因大豆被疑存在“审批缺陷”
蒋高明 2012-5-27 22:06
孟山都转基因大豆被疑存在“审批缺陷”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20526/379417.html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时间: 2012-05-26 08:26 作者: 李旭东 李艳杰 字体: 大 中 小 已经占到中国大豆使用量80%以上的进口转基因大豆,其首批进口审批程序,却被质疑检测程序存在缺陷。   农业部至今未全部公开第三方检测报告   李旭东,李艳杰   已经占到中国大豆使用量80%以上的进口转基因大豆,其首批进口审批程序,却被质疑检测程序存在缺陷。质疑者是云南大学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所特聘教授顾秀林。而受到质疑的审批许可则属于知名的美国农业巨头孟山都公司。   根据《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批准转基因生物制品进入国内市场前,不仅需要提供该产品在本国允许投放市场的文件,还需由中国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其安全性进行实验检测。   顾秀林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自己对其发表的质疑文章负责,并转交给记者一份《对两次查询农业部转基因大豆进口安全证书经过及信息的证词》(以下简称“证词”),总计24000字。此前,她的相关文章发表在光明网上。   记者在律师的配合下向农业部查询的相关信息却显示,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研究所出具的安全检测报告的大部分内容,援引于美国FDA使用过的一份外文文献,而此份文献还曾在美国以“付费方式”发表,其联系地址亦为孟山都在美国的公司所在地,截至本报记者发稿时止,农业部仍未向本报全部公开有关独立安全检测报告的内容 。   “第三方安全检测”缺陷   孟山都作为一家跨国农业生物技术公司,是领先全球的转基因种子生产商,我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品种多来自于它。根据顾秀林的陈述,2011年7月,有人质疑孟山都抗除草剂大豆进口审批中存在问题,农业部对此发出“农办案【2011】49号文”予以回应称“关于我国进口转基因大豆食用安全,我国对进口转基因生物的管理、审批十分严格”。   得到这一信息,一向关注转基因问题的顾秀林等4人向农业部提交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要求查阅孟山都公司2001~2002年首次向中国农业部提交“出口中国抗草甘膦(草甘膦为应用广泛的除草剂——编者注)转基因大豆GTS40-3-2安全审批申请”的全套文件、中国方面的审批文件。同年11月,顾秀林等获准到农业部行政审批综合办公室查询相关材料。 农业部提供给顾秀林等人的是一份137页的文件夹,题目为“申请CP4 EPSPS基因抗农达除草剂大豆GTS40-3-2作为加工原料进口的安全证书”,顾秀林重点查阅了其中的第五项“安全性评价”和第七项中的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孟山都公司这一转基因大豆品种的“咨询回复公函”。顾秀林说,“安全性评价部分没有实质内容,就是一些常见的安全保证的空话”。而美国FDA给孟山都的,只是一份咨询回复函,“完全没有政府部门自己的判定和结论”。   根据《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下称《条例》),出口转基因产品到中国的公司,要先提供在本国允许其投放市场的文件。   2012年2月20日,顾秀林和杨晓陆、吕霙、王明红等4人再次通过申请去查阅“关于转基因大豆获批安全证书的证明文件”。   根据顾秀林在“证词”中叙述,他们这次查阅到的是一厚册插装式卷宗,大体包括“5份安全证书、2份食用安全评价证书、14份环境安全检测材料等”。而关于“中方委托第三方进行的独立检测报告”之一 ——GTS40-3-2抗农达大豆的食用安全性评价报告,顾秀林发现既无人签字,也没有机构盖章, 作为实质性内容的第四节介绍了6个动物实验,而这些实验却全部来自同一份外文文献。顾秀林后来通过搜索发现,那是一份被注明广告性质的文献,作者联系地址也载明是美国孟山都公司。   这份论证转基因大豆食用安全的报告由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下称CDC)于2003年12月出具。“美国FDA用过的东西,先做成广告,然后被充当了中国颁发安全证书的‘科学依据’。”顾秀林认为。   再次查证:疑点不能消除   4月底,本报记者委托具有丰富公益行政诉讼经验的江苏舟和律师事务所律师裴海,向农业部递交相关信息公开申请,5月21日,裴律师获准到农业部查阅。   裴律师查阅结果表明:顾秀林对农业部首批批准进口GTS40-3-2转基因大豆审批材料的抄录和描述基本为真。不同之处在于,根据查阅摘抄,CDC所做“食用安全性评价报告”所载6项动物试验内容,第六项“SD大鼠90天喂养试验”后的标识与前5项试验注明摘引国外文献不同,此项试验被注明为研究所所做,且有试验内容的概括介绍。 但即使如此, 裴律师证实仍有5项报告内容援引自那份“孟山都付费广告文献”。   根据《条例》,境外公司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农业转基因生物用作加工原料的,需要经中国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检测机构检测,确认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不存在危险”。而这个报告显然不是中方独立做的检测报告。   报告出具方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对此无法提供任何解释。卫生系统在8年前已退出转基因安全方面的监管,当年试验报告也要向农业部求解。记者多次向农业部求证此事,均未做任何回应。   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及知识产权处调研员林祥明告诉裴海律师,“你们看到的,是可以公开的全部材料。”   但中方是否做了独立的、足以证明对国人“不存在危险”的检测试验,成为最大的疑团。   中国不检测全部指标?   不过,农业部转基因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 把顾对审批材料中某些内容的解读,看做非专业人士的误读。“转基因产品进口到中国,我们只是对部分安全性指标做抽检,而不是全部。”他说。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告诉本报记者,像FDA给孟山都公司的咨询回函那样的方式,是可以在美国生产应用的意思。美国农业部出具的,是一个叫解除监管状态的文件。“这些都是基于美国以市场为主体的社会管理机制而有的一些东西,不能以中国式的‘政府批准’形式去理解。”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是农业部第一届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孟山都公司“GTS40-3-2转基因大豆”进口审批时,罗是参与评审的专家之一。   罗云波认为顾秀林看到的那份“中外杂糅”的奇怪报告,应该是“综合性评价报告”。这个报告的任务是要用各方面材料说明产品的安全性,而且主要要看输出国的安全性评价情况,因此一般会大部摘引国外材料。而在综合性评价报告背后,还有非常多的具体的报告,来支撑这个综合性评价。这些具体报告,就包含中方独立抽检的一些项目报告。 但是,让人产生疑惑的是,5月21日,上述报告正是在裴海律师要求查阅中方独立所做的食用安全报告时被提供的。 而农业部至今提供不出另外的“中方独立做的食用安全性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尽管仍然没有签字,但此报告现在封面和扉页上都加盖了公章。   那么,无人签字的CDC的食用安全报告在这套材料里的性质究竟是什么?中方独立委托第三方做的食用安全性评价共有几项?   罗云波说他也不敢确定关于GTS40-3-2转基因大豆的食用安全,当时抽检了几项。但既然规则确定的是“抽检”,则抽到3项、5项或1项都是合规的。只要有一项是CDC做的也就够了。   根据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附录,全部转基因植物属性描述和安全评价项目至少有69大项,其中, 转基因产品食用安全就包括营养学评价、新表达物质毒理学评价、致敏性评价等方面,每个方面又需要一系列的试验来证明。仅毒理学评价,就分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等四种 。   在大量的试验项目中,只抽取一两个项目做评价,因此而得出的安全结论似乎可以忽略。   《条例》原文是“需经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检测机构检测,确认对……不存在危险”。没有限定性修饰词语,这可以理解为一个全称判断;但“确认”一词又表明,执法者可以自由裁量。   罗云波透露,在进口国做各种安全性复检,需要出口企业——如孟山都公司承担不菲的试验费用,商业公司会对此持警觉态度。如果复检项目过多,对方可能将此视为技术壁垒而提起诉讼。   在WTO背景下,转基因产品贸易如开闸的洪水,势不可挡。2001~2002年成形的《条例》等一套法规体现的限制转基因进口立法意图,不久便随着中美大豆贸易摩擦彻底让步而被冲垮。安全性复检只是其中的一只小舟。   相比转基因生物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冲突,转基因生物安全在想象中的危机要大过现实。   农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孙毅曾在本报记者的一次采访中说:“迄今为止的转基因产品,既没有确切证据证实其不安全,也没有办法证实它在今后一定安全。”   我国目前对转基因的管理主要依赖2001年发布的《条例》和2002年生效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而主管机构是设在农业部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但目前,由于农业管理部门在管理上的混乱和对有关转基因生物信息的刻意控制,使这一领域充满焦虑。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41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顾准之女批孟山都转基因大豆学术造假 中国人已食8年
qunluo 2012-5-26 20:27
顾准之女批孟山都转基因大豆学术造假 中国人已食8年 http://finance.ifeng.com/news/industry/20120314/5746287.shtml 2012年03月14日 09:47 来源: 光明网 作者: 顾秀林 顾秀林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gxiulin
个人分类: 观点|2380 次阅读|0 个评论
巴西农民对孟山都的诉讼——保护农民特权
liuxuxia126 2012-5-14 08:31
农民特权,也即农民留种豁免权,是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对权利人的限制的重要制度。 巴西农民是孟山都的重要客户群,孟山都的盈利一部分靠收取专利使用费和品种权使用费获得。 按照巴西的品种保护法,农民应当享有留种权,即购买种子后种植,若自己留种再种植,交换种子,不能算侵犯专利权。但孟山都却依然向巴西种植业协会收取专利许可使用费。 2009年巴西种植业协会提起集体诉讼,要求认定不侵权,并请求返回以前的收费。 近期,巴西法院作出判决,判令孟山都停止收取权利许可使用费,并返还500万农民2003/2004年以来收取的约6.2亿欧元的费用。 孟山都是否上诉,以及上诉后法院是否维持这一判决,关系巴西农民特权的保护,也可为中国提供司法借鉴。 详见: http://www.gmwatch.eu/latest-listing/1-news-items/13906-monsanto-in-big-trouble-in-brazil
个人分类: 转基因相关|336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抗议孟山都转基因Bt玉米屠杀蜜蜂波兰人民示威农
热度 2 蒋高明 2012-5-12 23:13
(2012-05-12 21:44:28) 原文地址: 抗议孟山都转基因Bt玉米屠杀蜜蜂波兰人民示威农业部禁种 作者: 陈一文顾问 爱因斯坦名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么人类也将只剩下四年的时间。没有蜜蜂,那么就没有授粉,没有植物,没有人类”。 孟山都转基因 Bt 玉米 MON810 是中国农业部批准进口做加工原料的转基因产品,其他国家态度如何?。 超过 1500 养蜂农与反对转基因生物活动者游行通过华沙的街道,将数千死蜜蜂倾倒在农业部的台阶上,抗议转基因作物及其使用的杀虫剂一起对大量屠杀蜜蜂、蝴蝶、蛾与其他有益的花粉传播昆虫有很大责任。波兰农业部长 马雷克·萨维斯基宣布了禁止孟山都转基因 Bt 玉米 MON810 的计划,使波兰成为比利时、英国、保加利亚、法国、德国、爱尔兰与斯洛伐克之后禁止转基因 Bt 作物的第八个国家。 波兰成为世界头一个正式确认蜜蜂造成灾难的孟山都转基因玉米与“蜂群衰竭失调”( CCD )之间有关联的国家,但是看来孟山都一直指导他们的转基因生物对蜜蜂造成这种危险。一项德国的研究中,当蜂蜜释放到转基因油菜田中,然后将油菜花粉喂给幼蜂,科学家发现幼蜂肠道中的细菌显现了油菜经修改的基因。这证实花粉中的转基因 DNA 可以通过它们的消化系统传递到蜜蜂中。值得高度关注的是,生物技术巨头孟山都最近收购了美国专业研究“蜂群衰竭失调”( CCD )的 Beeologics 公司,美国农业部等政府机构依赖于这个公司帮助解开大量蜜蜂失踪后边的秘密。 MON 810 GM Bt maize is one of the GMO products approved by China’s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s raw material for processing. O ver 1,500 beekeepers and anti-GMO protesters marched through the streets of Warsaw, depositing thousands of dead bees on the steps of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in protest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and their pesticides which are together largely responsible for the killing off of bees, butterflies, moths and other beneficial pollinators in great numbers. The Minister of Agriculture, Marek Sawicki, announced plans to ban MON810, which made Poland, following Belgium , Britain, Bulgaria, France, Germany, Ireland and Slovakia, the eight EU nation banning GM Bt plants. Poland is the first country to formally acknowledge the link between Monsanto’s genetically engineered corn and the 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CCD) that’s been devastating bees around the world, but it’s likely that Monsanto has known the danger their GMOs posed to bees all along. In one German study, when bees were released in a genetically engineered canola field, then fed the canola pollen to younger bees, scientists discovered the bacteria in the guts of the young bees took on the traits of the canola’s modified genes. That proves that GMO DNA in pollen can be transferred to bees though their digestive system. The biotech giant recently purchased a CCD research firm, Beeologics , that government agencies, including the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have been relying on for help unraveling the mystery behind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bees. 孟山都转基因 Bt 玉米屠杀蜜蜂证据确凿,人民示威抗议,波兰农业部 正式发布强制性禁止 种植 Monsanto GM Bt maize massacres Bees is proved with evidence, people demonstrate to protest, the Polish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bans growing -- 禁止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原料进口、开发、种植、销售理由之 237 -- The 237 th reason to forbid import, development, growing and selling of RR soybeans 译者:陈一文( cheniwan@mx.cei.gov.cn ) Translated by Chen I-wan 《转基因技术与人类安全》研究专家、 80 年代前全国青联委员 “GM Technology Mankind Safety” researcher 《新浪网》“陈一文顾问博客”: http://blog.sina.com.cn/cheniwan Poland imposes ban on Monsanto MON810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 波兰农业部强制禁止孟山都转基因 Bt 玉米 MON810 种植 http://digitaljournal.com/article/322551 By/ 作者: Anne Sewell 2012-04-07 Warsaw - In Warsaw, Poland a ban has now officially been imposed on Monsanto's MON810 GMO maize. Recent protests by beekeepers and anti-GMO activists have a successful conclusion. 华沙消息 – 在波兰华沙,政府正式发布强制性禁止孟山都转基因 Bt 玉米 MON810 。养蜂农与反对转基因活动者们获得了成功的结论。 Digital Journal reported in late March on a protest by Beekeepers and Anti-GMO activists in Warsaw, Poland. The activists were demanding that the Minister of Agriculture, Marek Sawicki ban MON810 in the country. 数据化杂志( Digital Journal ) 2012 年 3 月末对波兰华沙养蜂农与反对转基因活动者们的抗议示威进行了报道。反对转基因活动者们要求农业部长马雷克·萨维斯基在波兰禁止孟山都转基因 Bt 玉米 MON810 。 The good news is that their protests have had a successful outcome. 好的消息是他们的抗议取得了成功的结果。 Minister of Agriculture in the Polish Government, Marek Sawicki has set another international standard against Monsanto's controversial GMOs. Sawicki says that as well as being linked to range of health ailments, the pollen originating from this GM strain might actually be devastating to the already reduced bee population in the country. 波兰政府农业部长马雷克·萨维斯基在反对孟山都引起争议的转基因生物方面创立了又一个国际标准榜样。萨维斯基说,与一系列健康疾病联系的来自这种转基因作物的花粉可能对波兰已经减少了的蜜蜂数量是灾难性的。 According to AFP , Sawicki told the press: “The decree is in the works. It introduces a complete ban on the MON810 strain of maize in Poland.” 根据法新社的报道,萨维斯基告诉媒体:“该项政府指令已列入计划。它在波兰引入对于孟山都转基因 Bt 玉米 MON810 的实施完全禁止。” On March 9th, there was similar opposition to Monsanto GMO strains. On that date 7 European countries blocked the proposal by the Danish presidency to permit the cultivation of GMO crops on the entire European continent. The countries who blocked this proposal were Belgium, Britain, Bulgaria, France, Germany, Ireland and Slovakia. A week after this announcement, France imposed a temporary ban on the Monsanto MON810 strain. 3 月 9 日 ,其他地方对孟山都转基因作物提出了类似的反对。这一条,七个欧洲国家阻止了丹麦总统允许在整个欧洲大陆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提议。阻止该提议的国家为比利时、英国、保加利亚、法国、德国、爱尔兰与斯洛伐克。 发布该项组织后一周,法国对孟山都转基因 Bt 玉米 MON810 实施了临时禁止令。 In Lyon, France, a ruling was given by the court after Paul Francois, a grain grower, advised that Monsanto had failed to provide sufficient warnings on its Lasso Weedkiller product label. Lack of warnings has caused neurological problems, including headaches and memory loss. 在法国里昂,一位谷物种植农民保罗·法兰索斯通报孟山都未能对其 Lasso 除草剂毒性提供充分警示标识后,法庭进行了裁决。缺乏这样的警示造成了神经学问题,包括头痛与记忆衰退。 Following testimony, the court ordered an expert opinion to verify the link between Lasso and the illnesses that have been reported and also to determine the sum of damages payable. The result of the court hearing was that Monsanto was guilty, and this has paved the way for similar legal action on behalf of farmers in the future. 听证后,法庭要求提供专家意见核实孟山都 Lasso 除草剂与所报告的疾病的联系并且确定对于所造成的损害应支付的赔偿。法庭审讯的结果是孟山都有罪,这为今后的类似法律诉讼中做出代表农民们利益的裁决铺平了道路。 Further in France, the agricultural branch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has gathered approximately 200 alerts per year since 1996, in connection with pesticide-related sickness. Despite this, only 47 cases have been recognized in the last 10 years. 同样在法国,社会保险系统的农业分支机构,自 1996 年以来收集了与农药相关疾病的大约 200 次警报。尽管如此,过去 10 年中与农药相关疾病的案例只有 47 项获得承认。 The fight against Monsanto continues with many countries fighting the GMO products, including India, who are slamming the agro-giant with "biopiracy" charges, and Hungary , who recently destroyed 1,000 acres of GM maize. The victory in Poland is yet another notch in the belt of anti-GMO activists worldwide. 对抗孟山都的斗争在抗争转基因产品的许多国家继续,包括印度,对这个农业巨头提出“生物剽窃”的指控,以及匈牙利,他们不久前销毁了 1,000 英亩的转基因玉米。在波兰取得的胜利只是世界范围反对转基因生物活动者们斗争中又一项进展。 Stop the Mass Death of Bees! 停止屠杀蜜蜂! http://www.eco-diva.com/?p=1127 By/ 作者: Eco Diva "Maria" 2012-05-10 Monsanto’s Mon810 corn, genetically engineered to produce a synthetic version of the insecticide Bt, has been banned in Poland following protests by beekeepers who showed the corn was killing honeybees. 孟山都的 Mon810 玉米,转基因来产生杀虫剂 Bt 的一种人造版本。波兰养蜂农抗议示威表明这种转基因玉米正在屠杀蜂蜜后,波兰禁止了这种转基因玉米。 Protest Poland/ 波兰游行示威游行视频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BJNVLbhtwU Meanwhile,commercial beekeepers in the U.S. have filed an emergency legal peti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to suspend use of a pesticide that is linked to massive honey bee deaths. The legal petition, which specifies Bayer’s neonicotinoid pesticide clothianidin, is backed by over one million citizen petition signatures. 在此同时,美国的商业化养蜂农,向环境保护署( EPA )提出了一项紧急法律请愿,要求暂停与大量蜂蜜死亡关联的一种农药。明确指控拜耳公司烟碱类 杀虫剂有噻虫胺的 该项法律请愿得到 100 万民众请愿签字支持。 Poland is the first country to formally acknowledge the link between Monsanto’s genetically engineered corn and the 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CCD) that’s been devastating bees around the world, but it’s likely that Monsanto has known the danger their GMOs posed to bees all along. The biotech giant recently purchased a CCD research firm, Beeologics , that government agencies, including the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have been relying on for help unraveling the mystery behind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bees. 波兰成为头一个正式确认世界范围对蜜蜂造成灾难的孟山都转基因玉米与“蜂群衰竭失调”( CCD )之间联系的国家,但是看来孟山都一直知道他们的转基因生物对蜜蜂造成这种危险。生物技术巨头孟山都最近收购了专业研究“蜂群衰竭失调”( CCD )的 Beeologics 公司。值得高度关注的是,美国农业部等政府机构依赖于这个公司帮助解开大量蜜蜂失踪后边的秘密。 Now that it’s owned by Monsanto, it’s very unlikely that Beeologics will investigate the links, but genetically engineered crops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CCD for years now. 现在由孟山都拥有后,看来 Beeologics 公司不大可能研究孟山都转基因玉米与“蜂群衰竭失调”( CCD )之间的关联,但是人们怀疑转基因作物与 CCD 关联已经数年。 In one German study, when bees were released in a genetically engineered canola field, then fed the canola pollen to younger bees, scientists discovered the bacteria in the guts of the young bees took on the traits of the canola’s modified genes. That proves that GMO DNA in pollen can be transferred to bees though their digestive system. 在一项德国的研究中,当蜂蜜释放到转基因油菜田中,然后将油菜花粉喂给幼蜂,科学家发现幼蜂肠道中的细菌显现了油菜经修改的基因。这证实花粉中的转基因 DNA 可以通过它们的消化系统传递到蜜蜂中。 Many bee-keepers have turned to high-fructose corn syrup to feed their bees. High-fructose corn syrup is made from Monsanto’s genetically engineered corn and that corn is treated with Bayer’s 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s. 许多养蜂人转向喂食高果糖玉米糖浆给他们的蜜蜂。高果糖玉米糖浆由孟山都转基因玉米制作,而使用拜耳公司的 烟碱类 杀虫剂处理 这种玉米。 Bee colonies began disappearing in the U.S. one year after the EPA allowed these new insecticides on the market in 2004-2005. Even the EPA itself admits that “pesticide poisoning” is contributing to bee colony collapse.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环境保护署( EPA )允许这些新的杀虫剂 2004-2005 年进入市场一年后,蜜蜂群开始在美国消失。甚至环境保护署( EPA )自己都承认“杀虫剂中毒”对蜜蜂群崩溃发挥了作用。 One of the observed effects of these insecticides is weakening of the bee’s immune system. Forager bees bring pesticide-laden pollen back to the hive, where it’s consumed by all of the bees. Six months later, their immune systems fail, and they fall prey to natural bee infections, such as parasites, mites, viruses, fungi and bacteria. Indeed, pathogens such as Varroa mites, Nosema, fungal and bacterial infections, and IAPV are found in large amounts in honey bee hives on the verge of collapse. 观察到的这些杀虫剂的效应致意是削弱蜜蜂的免疫系统。工蜂将杀虫剂污染的花粉带回蜂箱供所有的蜜蜂食用。六个月以后,它们的免疫系统失效,它们成为天然蜜蜂疾病的牺牲品,如急升现象、螨、病毒、真菌与细菌。确实,在接近崩溃蜂群的蜂箱中发现大量 Varroa 螨、 Nosema 病、真菌与细菌感染,以及 IAPV 。 Three recent studies implicate 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s, or “neonics” for short, which coat 142 million acres of corn, wheat, soy and cotton seeds in the U.S. alone. They are also a common ingredient in a wide variety of home gardening products. As detailed in an article published by Reuters , neonics are absorbed by the plants’ vascular system and contaminate the pollen and nectar that bees encounter on their rounds. Neonics are a nerve poison that disorient their insect victims and appear to damage the homing ability of bees, which may help to account for their mysterious failure to make it back to the hive. 最近有三项研究涉及 烟碱类 杀虫剂,简称“ neonics ”,仅在美国它们用于对种植在 1.42 亿英亩玉米、麦子、大豆与棉花种子进行涂层处理。他们也是家庭花园广泛产品使用的常见成分。路透社发表的一篇文章详细说明, 烟碱类 杀虫剂被作物的维管系统吸收,污染蜜蜂每轮采集的花粉与花蜜。 烟碱类 杀虫剂是一种神经毒素,使受害的昆虫迷失方向,并看来损害蜜蜂返回蜂巢的能力,这可能有助于解释它们无法返回它们的蜂箱的诡秘原因。 This was the conclusion of research which came out in the prestigious Journal Science . In another study , conducted by entomologists at Purdue University, the scientists found that neonic-containing dust released into the air at planting time had “lethal effects compatible with colony losses phenomena observed by beekeepers.” A third study by the Harvar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ctually re-created 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in several honeybee hives simply by administering small doses of a popular neonic, imidacloprid. 这就是有声望的《科学》杂志发表的研究的结论。另外一项研究中,由美国普度大学的昆虫学家们进行,科学家们发现,含有 烟碱类 杀虫剂的灰尘种植时释放到空气中,具有“养蜂农观察到的与蜂群消失现象协调的致命效果”。哈佛公共健康学院进行的第三项研究,通过服用小剂量通常使用的 烟碱类 杀虫剂醯亚氨,在数个蜂箱中重新创造了 “蜂群衰竭失调”( CCD )现象。 Occupy Monsanto Poland Dumps Thousands of Dead Bees in Protest 波兰《占领孟山都》游行倾倒数千死蜜蜂以示抗议 http://www.occupymonsanto360.org/2012/03/25/occupy-monsanto-poland-dumps-thousands-of-dead-bees-in-protest/ Occupy Monsanto / 占领孟山都网站 2012-03-25 On March 15, over 1,500 beekeepers and anti-GMO protesters marched through the streets of Warsaw, depositing thousands of dead bees on the steps of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in protest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and their pesticides which are together largely responsible for the killing off of bees, butterflies, moths and other beneficial pollinators in great numbers. 2012 年 3 月 15 日 ,超过 1500 养蜂农与反对转基因生物活动者游行通过华沙的街道,将数千死蜜蜂倾倒在农业部的台阶上,抗议转基因作物及其使用的杀虫剂一起对大量屠杀蜜蜂、蝴蝶、蛾与其他有益的花粉传播昆虫有很大责任。 Later that day the Minister of Agriculture, Marek Sawicki, announced plans to ban MON810. 当天迟些时间,波兰农业部长 马雷克·萨维斯基宣布了禁止孟山都转基因 Bt 玉米 MON810 的计划。 The Polish Beekeepers Association organized the protest, joining forces with International Coalition to Protect the Polish Countryside (ICPPC) and the Coalition for a GMO Free Poland. Targeting Monsanto’s MON810 GM corn in particular, they also called for a complete ban on al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crops as well as the pesticides found to be most damaging to the environment (and particularly to bees). 波兰《养蜂者协会》组织了这场抗议,并与《保护波兰农村国际同盟》( ICPPC )和《波兰无转基因同盟》联盟。以孟山都转基因 Bt 玉米 MON810 为特别目标,他们呼吁全面禁止所有的转基因作物以及发现对环境(以及特别蜜蜂)造成最严重损害。 In 2008, the Polish Parliament banned GM feed, including both the planting and importing of GM crops. “Despite this progressive step,” reports Food Travels ,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has refused to accept regional bans on GMOs, keeping Polish farmers, producers, and activists on the offensive.” 2008 年,波兰议会禁止了转基因饲料,包括禁止种植与进口转基因作物。“尽管这进步的一步”,《食品旅游》报告,“欧盟拒绝接受对转基因生物的地区性禁止,促使波兰农民、生厂商以及反对转基因的活动者们不得不展开攻击。” Regardless, says the ICPPC, “None of the nine European Union countries that have already prohibited MON 810 did so by asking the permission of the EU.” 无论如何,《保护波兰农村国际同盟》( ICPPC ),“欧洲已经禁止孟山都转基因 Bt 玉米 MON 810 的九个国家,没有一个是征求欧盟同意后这样做的。” There was a great variety of attire as beekeepers dressed in their work bee suits and masks and ran their hive smoke guns as they marched, many wore yellow jackets with the famous Einstein quote (“If the bee disappears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man would have no more than four years to live , No more bees, no more pollination, no more men!" ) 游行的养蜂人中很多人穿着他们的养蜂工作服与面罩,而且游行时让他们的烟枪冒烟,许多人穿着黄色外套,上边写着爱因斯坦的名言。( “ 如果 蜜蜂 从地球上消失,那么人类也将只剩下四年的时间。没有 蜜蜂 ,那么就没有授粉,没有植物,没有人类 ” 。 ) The ICPPC is asking Polish residents to write Minister of Agriculture Marek Sawicki, demanding that he implement an immediate moratorium on GM crops, without waiting for EU approval. 《保护波兰农村国际同盟》( ICPPC )要求波兰居民写信给农业部长 马雷克·萨维斯基,要求他实施一项立即暂停转基因作物的命令,不要等待欧盟的批准。 Photos and cartoons of the Polish demonstrations: 波兰抗议转基因屠杀蜜蜂示威游行照片与漫画: http://festiwalstopgmo.pl/index.php/321-marsz-pszczelarzy 《凤凰卫视》 2012-01-22 视频:消失的蜜蜂 http://v.ifeng.com/documentary/society/201201/1b6031f2-4653-4813-9b0a-654f37122fc8.shtml Collapsing Colonies Are GM Crops Killing Bees? 蜂群崩溃:转基因作物是否在屠杀蜜蜂? http://www.spiegel.de/international/world/0,1518,473166,00.html By/ 作者 Gunther Latsch 2007-03-22 22.03.2007 Translated from the German by Christopher Sultan 德文到英文译者: Christopher Sultan A mysterious decimation of bee populations has German beekeepers worried, while a similar phenomenon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gradually assuming catastrophic proportions. The consequences for agriculture and the economy could be enormous. 蜜蜂巨量神秘死亡使德国养蜂人担心,虽然类似的现象在美国逐渐发展达到灾难性程度。对农业和经济造成的后果可能极其巨大。 In an article in its business section in late February, the New York Times calculated the damage US agriculture would suffer if bees died out. Experts at Cornell University in upstate New York have estimated the value bees generate -- by pollinating fruit and vegetable plants, almond trees and animal feed like clover -- at more than $14 billion. 纽约时报 2007 年 2 月份商业专栏发表的一篇文章,对于如果蜜蜂死掉了将对美国的农业造成多大损失进行恶计算。纽约州康奈尔大学的专家们估计,蜜蜂产生的价值 –- 通过对水果与蔬菜、杏树与动物饲料用苜蓿进行授粉 – 其价值超过 140 亿美元。 Scientists call the mysterious phenomenon "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CCD), and it is fast turning into a national catastrophe of sorts. A number of universities and government agencies have formed a "CCD Working Group" to search for the causes of the calamity, but have so far come up empty-handed. But, like Dennis vanEngelsdorp, an apiarist with the Pennsylvania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they are already referring to the problem as a potential "AIDS for the bee industry." 科学家将这种神秘的现象称为“ 蜂群衰竭失调”( CCD ),正在迅速变成某种全国性的灾难。许多大学与政府机构建立了“ CCD 工作组”寻求这场灾难的原因,但是到目前为止毫无结果。但是,像 Dennis vanEngelsdorp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农业部的一位养蜂学家,已经将这个问题称之为潜在“养蜂业的艾滋病”。 One thing is certain: Millions of bees have simply vanished. In most cases, all that's left in the hives are the doomed offspring. But dead bees are nowhere to be found -- neither in nor anywhere close to the hives. Diana Cox-Foster, a member of the CCD Working Group, told The Independent that researchers were "extremely alarmed," adding that the crisis "has the potential to devastate the US beekeeping industry." It is particularly worrisome, she said, that the bees' death is accompanied by a set of symptoms "which does not seem to match anything in the literature." 有一件事已经确切:数百万蜜蜂无影无踪消失恶。大部分情况下,蜂箱中留下的是难逃一死的仔蜂。但是到处都找不到那些死了的蜜蜂 – 无论蜂箱中或者蜂箱附件都没有。 Diana Cox-Foster ,“ CCD 工作组”的一位成员,告诉《独立报》,他们这些研究者“极端警觉”,说这场危机“具有灭亡美国的养蜂业的潜力”。特别令人担心的是,这些蜜蜂的死亡伴随着一系列症状“与过去科学文献中的一切不相符”。 In many cases, scientists have found evidence of almost all known bee viruses in the few surviving bees found in the hives after most have disappeared. Some had five or six infections at the same time and were infested with fungi -- a sign, experts say, that the insects' immune system may have collapsed. 许多情况下,大部分蜜蜂消失后,在风向中剩余的少量蜜蜂中发现它们患有几乎所有已知蜜蜂疾病的证据。有时发现它们同时感染有六种蜜蜂传染病并遍布真菌 – 这是,专家们说,昆虫的免疫系统可能崩溃的迹象。 The scientists are also surprised that bees and other insects usually leave the abandoned hives untouched. Nearby bee populations or parasites would normally raid the honey and pollen stores of colonies that have died for other reasons, such as excessive winter cold. "This suggests that there is something toxic in the colony itself which is repelling them," says Cox-Foster. 令科学家们还惊讶的是,蜜蜂与其他昆虫通常离开被放弃的蜂箱其他昆虫不再接触它。如果蜂群由于其他原因死亡了的话,例如过于严寒的冬天,邻近的蜜蜂群或寄生虫通常会侵袭这些蜂箱,盗走其中储存的蜂蜜与花粉。(这种情况没有发生 — 译注)“这提议蜂群中有某种毒素使它们厌恶”, Cox-Foster 说。 Walter Haefeker, board of directors of the German Beekeepers Association (DBIB) and is vice president of the European Professional Beekeepers Association … Walter Haefeker, the German beekeeping official, speculates that "besides a number of other factors," the fact that genetically modified, insect-resistant plants are now used in 40 percent of cornfields in the United States could be playing a role. The figure is much lower in Germany -- only 0.06 percent -- and most of that occurs in the eastern states of Mecklenburg-Western Pomerania and Brandenburg. Haefeker recently sent a researcher at the CCD Working Group some data from a bee study that he has long felt shows a possible connection between genetic engineering and diseases in bees. 华尔特·海菲克,德国养蜂协会理事、欧洲职业性养蜂者协会副总裁 … 华尔特·海菲克,德国养蜂官员,猜测“除了其他一些因素”,转基因改造的抗虫作物目前在美国玉米农田 40% 面积种植可能起作用。在德国这个比例低得多 – 只有 0.06% -- 而且绝大部分仅种植在德国东北的州,如 Mecklenburg -Western Pomerania 与 Brandenburg 。海菲克较长时间感到有一项研究表明转基因与蜜蜂疾病之间的可能关联,将该项研究的一些数据提供给了“ CCD 工作组”的一位研究员。 The study in question is a small research project conducted at the University of Jena from 2001 to 2004. 这是在 Jena 大学 2001 至 2004 年期间进行的一项小规模的研究项目。 The researchers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pollen from a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 variant called "Bt corn" on bees. A gene from a soil bacterium had been inserted into the corn that enabled the plant to produce an agent that is toxic to insect pests. The study concluded that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a "toxic effect of Bt corn on healthy honeybee populations." But when, by sheer chance, the bees used in the experiments were infested with a parasite, something eerie happened. According to the Jena study, a "significantly stronger decline in the number of bees" occurred among the insects that had been fed a highly concentrated Bt poison feed. 研究者们研究了称之为“ Bt 玉米”的转基因玉米的花粉对于蜜蜂的作用。“ Bt 玉米”插入了来自土壤细菌的一个基因是作物产生对昆虫害虫有毒的毒素。该项研究的结论是没有“ Bt 玉米对健康蜜蜂群有毒性效应”的证据。但是,完全由于意外,实验中使用的蜜蜂感染了一种寄生物,发生了一项令人恐惧的事情。根据 Jena 大学的试验,喂食了高剂量 Bt 毒素饲料的蜜蜂“蜜蜂数量发生了显著急剧的减少”。 According to Hans-Hinrich Kaatz, a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Halle in eastern Germany and the director of the study, the bacterial toxin in the genetically modified corn may have "altered the surface of the bee's intestines, sufficiently weakening the bees to allow the parasites to gain entry -- or perhaps it was the other way around. We don't know." 根据该项研究主任,东德 Halle 大学 Hans-Hinrich Kaatz 教授的意见,转基因玉米中的细菌性毒素可能“改变了蜜蜂肠道的内壁,削弱了蜜蜂阻止寄生虫侵入的能力 – 或者发生了与此相反的作用。我们不知道。” Of course,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toxin was ten times higher in the experiments than in normal Bt corn pollen. In addition, the bee feed was administered over a relatively lengthy six-week period. 当然,该项实验中使用的毒素比通常的 Bt 玉米花粉毒素剂量的十倍。而且,对蜜蜂喂食这种饲料的时间长达 6 周。 Kaatz would have preferred to continue studying the phenomenon but lacked the necessary funding. "Those who have the money are not interested in this sort of research," says the professor, "and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don't have the money." Kaatz 教授希望对这种现象进一步研究,但是缺乏必要的经费。“那些有钱的对这样的研究没有兴趣”,教授说,“而那些对从事这样的研究有兴趣的研究者则没有钱。”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391 次阅读|2 个评论
读书笔记:孟山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热度 2 liuxuxia126 2012-5-3 20:31
对于从学术实验室来到孟山都实验室的年轻科学家而言,保护公司知识产权的举措让他们打开眼界。每一页试验笔记不仅需要科学家本人的签名,还需要一个见证人的会签,写上日期。笔记不得带出实验室。每发表一篇文章都必须得到孟山都法律专员的批准,以防泄露必须先按照专利局规定格式必须先进行备案的信息。事实上,如果法律专员恣意妄为,科学家们甚至都无法发表任何文章。 《收获之神:生物技术财富和食物的未来》,(美)丹尼尔.查尔斯,袁丽琴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孟山都作为一个生物技术公司,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应用性的研究,当然不能让科学家随便发表文章。因为按照专利授权条件,发表文章是一种技术公开方式,而公开的技术信息在申请专利时会因为丧失新颖性而不能获得专利授权。 但在专利申请后,可以根据专利授权的程序申请公开,一旦公开之后,科学家就可以发表论文。这个程序先后绝对不能颠倒。 反观我国的科研队伍,即使是以应用研究为主的863,973重大科技计划,对发表文章的考核依然占一定比例,而对于申请专利和获得授权专利的要求则不高。对于SCI论文的崇拜,又使大量由国家投资的科研成果,成为英语国家的免费技术信息,反而对于国内的企业而言,要获得国内公共科研机构公开的技术信息还要付出翻译费。 我国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中提出要培育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但若目前的科研政策导向不改变,能从公共科研机构免费或廉价获得的技术,有什么激励让企业去进行科研投资呢? 这一点在农业领域尤甚。
个人分类: 转基因相关|4253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法国总理高调禁止转基因种植
蒋高明 2012-3-23 21:38
(2012-03-23 18:55:57) 转载 ▼ 标签: 杂谈 吕永岩按语:法国总理费雍宣布: 禁止在全国播种美国孟山都MON810号转基因玉米。请注意,这是“ 欧盟委员会唯一认可能在欧盟境内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这里的“唯一”很重要。因为黄大谎等美国非政府组织转基因推手一贯鼓吹孟山都转基因如何受欢迎,但就是这种受欢迎,法国甚至连“唯一”都不允许。 法国禁止“唯一”转基因品种种植的依据有三条,一是 法国科学家已证实转基因Bt毒素能杀死人类肾脏细胞,二是 最近科学研究发现转基因作物会对环境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三是公众激烈反对种植转基因农作物。法国总理显然很为法国人民负责,很对法国的环境负责。这样的总理一定能获得人民的广泛支持。 http://blog.sina.com.cn/alvyongyan 法国再次出台禁令禁种转基因玉米迫于民众压力 东北网 上周五,法国颁布了一个临时禁令, 禁止种植孟山都公司MON810号转基因玉米作物。   法国相关部门表示在春播到来之前,将会采取比较保守的策略。“因为春播即将来临,农业部部长决定采取保守的策略,禁止在全国播种MON810号玉米 ,以保护环境 。” 总理费雍 在声明中说道。 法国目前是欧盟国家中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依据所谓的保障条款,法国 重新启动了2008年开始实施的禁令 ,该禁令曾于当年11月被最高法院以理由不充分为由推翻。政府当即表示会全面彻查。   MON810禁令本应该在本周日发布,希望能在春播之前禁止这一种转基因玉米作物,农民也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土地象2007年那样充斥着进行各种活动的反转基因活跃分子。2007年正是禁令颁布的前一年。   法国将于下一个月进行总统大选, 公众激烈反对种植转基因农作物 ,为此,法国向欧盟委员会提出请求,暂停对国种植玉米转基因农作物的授权,这是欧盟委员会唯一认可能在欧盟境内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   据报道,法国政府向欧盟委员会发出这种请求, 其依据是最近的科学研究发现转基因作物会对环境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因为此种转基因农作物种植在法国已经开始种植,反转基因分子担心农民会混淆视听,偷偷种植转基因作物,因此不断呼吁政府能够快速行动。   日前,一家公司的发布了研究报告,报告称大多数的法国人(52%)认为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有害,66%的民众对转基因食品了解甚少或者根本不了解。   全球农业巨头孟山都公司发表声明,该公司研发的转基因玉米绝对安全, 同时表示从2012年1月开始不会销售MON810号玉米种子。 (非贝)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407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有机农业联盟起诉孟山都被法院驳回
liuxuxia126 2012-3-8 10:43
被反对转基因的一些人拿来说事的一个孟山都公司被美国有机农业联盟起诉的案件,最近有了判决结果:因有机农业种植者担心种植的作物被基因污染而被孟山都起诉专利侵权,有机农业联盟起诉孟山都公司。但被法院驳回。从侵权责任法的角度看,因有机农业起诉的侵权并没有发生,并没有对原告造成实际的损害,因而被法院驳回。 从相关报道看,有机农民的是因为担心被孟山都起诉而采取的先发制人策略。但法院因为目前农民和孟山都公司之间并没有实际的法律关系,也就是说,从侵权责任的构成来看,孟山都在没有实际的侵权行为之前,并不是有机农民合格的被告。 案件报导见: http://www.policymic.com/articles/4962/monsanto-wins-class-action-law-suit-against-coalition-of-organic-farmers/category_list
个人分类: 转基因相关|2648 次阅读|0 个评论
孟山都眼中的世界,shocking
热度 1 zhm198807 2012-3-4 15:18
孟山都眼中的世界,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6AH_EFMgpMs/ 转基因的前世今生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kxW2Cg_khoE/ 转基因大米在中国开始商业化,一开始没感觉出来什么不对劲。可是看见那么多人反对,便多关注了一下,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主要是 1.转基因大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短时间没有害处,长时间呢? 2.转基因技术专利方面的问题,假如转基因大米商品化后孟山都开始对我国农民收取专利费,那么我们的粮食种植就要收到国外公司的控制,这的确是关系到民族存亡的大事。 3.转基因会污染我们国家的植物基因库。植物基因库被认为是一个国家很重要的资源财富,假如收到了外来基因的入侵,收到了污染,那么后果是是不可以恢复的,这不止是我们国家的损失,更是整个世界的损失。 还有一个比较骇人听闻的消息就是一些转基因推手的身份收到了人们的质疑,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米国留学回来的,很有可能是拿米国人钱替人家办事的,这之中有方舟子,黄大昉,等。其中方舟子的言论最让我感到疑惑。很早之前,我很推崇方舟子,我认为他很有个性,与大多数人截然不同,敢于挑战。但是有人给我留言,说博主你太年轻,不要被别人给骗了。当时我不是很理解,学术界这么有价值的一个人物,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看不惯呢?后来我在土豆公开课上看见了一个方舟子做的关于转基因大米的一个公开课。感觉他用浅显的语言,解释了转基因为什么对人体是无害的,是可以值得信赖的。我感觉他不愧为科普作家,一直在为公众答疑解惑,很是值得敬佩。这其中他引用了一段北大王珞丹教授给小白鼠注射Bt蛋白实验的视频,并且嘲笑这种做法。说Bt蛋白是用来吃的,怎么能直接注射呢?这也让我对北大老师的水平产生了怀疑,也为方舟子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而更加敬佩他。但是当我看了《转基因的前世今生》中王珞丹教授的完整的实验,我也对方舟子的做法产生的质疑,他的确也是选择性的应用数据,而不那么客观。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他说人的消化系统中有胃这个酸性环境,这是和昆虫不一样的。Bt蛋白在人的胃里就会失去活性。但是他没有说假如食物在胃里没有被完全消化完,剩余的Bt蛋白就会进入肠道里面,肠道是碱性环境,这时如果Bt蛋白在这里被消化,也很有可能造成人类的肠穿孔。这种情况也是又可能的,因为我就曾经见过玉米粒没有被消化而直接被排除体外的事情。这个问题也让我对方舟子的学术作风产生了怀疑。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故意隐瞒,我都能想到的问题,他怎么会想不到呢?当然隐瞒的背后当然是又目的的。当然,我只是质疑,没有证据。 还有就是看完《孟山都眼中的世界》,感觉到: 1.美国美众很大一部分生活也不那么幸福,有的也很悲惨。米国电影上演的那些耸人听闻的商业,政治丑事,社会的不公平,小人物的无助也都是真实的,那些游行示威绝不仅仅是公民言论自由的体现,背后隐藏的更多的是普通公民命运的悲惨。那些大公司为了追求利益而不折手段也是真实的,官商勾结也是真实的。更可怕是的是还不只是简单的官商勾结,政府简直就是为这些巨头公司的政治工具,通过政府政策来为公司盈利服务,压制本国民众,更多的是压制别国民众。米国绝不是天堂。 2.巴西,巴拉圭,印度,阿根廷,包括米国本土的的农民,生活也有很多无奈。我们经常说我们个人的力量太小了,不足以改变社会。但是当我们看到这些地方的农民为里生存而付出的艰辛,甚至失去了生命,气氛之后感觉到的更多的是不公平。想象着象印度这样曾经文化那样领先的国家,现在的命中却正在承受这些生物公司的迫害。心中不禁感到可惜。 3.生物技术将怎样发展?片中看到一个孟山都的广告,描述的是一个转基因的世界,很少的农药,没有害虫,没有杂草,食品很是安全,很少的更低就能生产出足够的粮食。但是目前这个世界是有代价的,人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造着基因,传统的作物的基因将被污染,但是人们是不是完全可以控制的住这种改变,这种改变是一条不归路。一个物种消失了将再也不会再出现,到时候传统的植物的基因将消失,传统的昆虫将消失,应该会产生新的种类的昆虫,到时候人们还需要再次转基因。从此便被这些生物公司控制了。 不止是生物学的发展方向,还有聚变问题。现在的磁约束核聚变都在等待着ITER的运行来回答聚变的前途在何方。很多人支持聚变,说这是终极能源,很多人反对聚变,因为受到裂变核电站的影响,认为聚变核电站也不那么安全。就像要使转基因大米商业化引来很多人的反对一样,不论在什么地方建核电站都会受到很多当地人的阻挠。好多人现在都在努力的解决各种问题来实现聚变,是不是和生物技术公司的员工一样正在努力的改变着生物基因。我们是像让等离子体受控,让他听人的话,转基因研究不也正是按人的意愿改变基因,让生物的生长听人的话?假如到时候受控聚变也成功了,会不会也遇到与转基因生物同样的尴尬?
114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光明网解读中国接纳转基因大豆安全证书依据论文
蒋高明 2012-2-27 20:47
2012年02月26日10:40 廖俊林 来源:光明网 本文链接: http://health.people.com.cn/h/2012/0226/c226951-2614361719.html 顾秀林等人揭露,农业部批准 转基因大豆 食用安全的相关文件存在严重问题: “ 农业部信誓旦旦所说的“我方独立检测”,本应该是我国的动物实验报告,内容却竟然是一篇1996年英文文章。7年前报告的这6项动物实验,时间最长90天,最短28天——就这么搪塞过去了!” “农业部在第一次答复我们最初查询要求时说:批准美国孟山都公司转基因大豆的四个根据之一,就是我方独立进行的第三方检测,言之凿凿。” “从标题上看,这份报告由中国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2003年12月出具,名为‘CP4 40-3-2 产品食品安全性评价报告’。这么重要的文件,居然既无人签字,又无机构盖章。” “第四节为实质性内容:转基因大豆的生物学实验。这一节提到了6个实验,涉及4种动物:3个实验为大鼠,一个为鸡,一为鲶鱼,一为奶牛。每一个实验报告内容都没有超过一页纸。”...“4.4节中所谓的6项动物实验,全部来自一份外文文献:Hammond BG, Vincini JL, Hartnell GF, et al., The feeding value of soybeans fed to rats, chicken, catfish and dairy cattle is not altered by genetic incorporation of glyphosate tolerance. J. Nutr, 1996, 126:717-727.” 对这篇文章我随后查阅,认为顾秀林等人的指责恰如其份,批判性地阅读,发现更多问题。 1)该文发表在营养学杂志上,主要强调营养成份与结果的等同——这种所谓等同并没有严格的定义与标准,取决于作者的主观判断,尽管作者强调提及安全性,这些实验并不真的检测安全性。 2)该研究是孟山都公司做的。 3)该研究唯一涉及安全性的地方是针对鲶鱼(Catfish)的饲喂实验,实验结果虽然表明转基因食品饲喂组跟对照组没有统计差异,但更深入地察看实验数据则表明转基因食品可能损害到鲶鱼的生存适应能力,作者的相关结论是草率而不严谨的。 我们查看其文表五关于鲶鱼的生存率: 对照组:均值 99%; 标准误 1%;实验动物 20 X 5组;死亡 1,成活 99条 转基因产品 GTS 40-3-2:均值 97%;标准误 1.2%;实验动物 20 X 5 组;死亡 3,成活 97条 转基因产品GTS 61-67-1:均值 95%;标准误 1.2%;实验动物 20 X 4 组;死亡 4,成活 76条 按照作者提供数据的方式,我们可以用方差分析计算I类误差概率:使用 Stata 统计软件,调用aovsum分析模块,即可得p值: 这个p值在探索性研究中,已经有意义了,虽然达不到统计 显著性 ,却显示一种不容忽视的趋势。实际上方差分析未必是最合理的分析方式,在这里我们关心的是转基因食品跟传统食品比较,而两种转基因食品差别不大,可以合并跟对照组比较,我们可以采用率的比较来看是否有显著性,以及样本增大到什么程度会有显著性。 我们假定观察到的4倍死亡风险为真,可依据实验数据计算其统计验证效能(Statistical Power)与II类错误大小: 我们看到,如果观察到的死亡风险为真,实验者采用的样本大小能正确验证假说的几率只有14%,II类错误高达86%,这对验证一种物质是否有健康风险是不可接受的。选定 样本含量 在大多数实验研究中是为了证实假说,实验者会选定一个合理的样本,越大越可能证实假说,但受限于经济条件,会选择一个适中的样本,验证效能一般不低于80%。对于研究安全性而言,则相反,实验者为的是证伪假说,其天然趋势是样本越小越好,越小越容易证伪,越没有统计显著性的可能,II类错误跟I类错误在验证机制上就颠倒过来了,如果我们按一般针对I类错误的要求,则要求验证效能达到95%。用通俗的话来说,孟山都公司要说自己的产品安全,只需要选择很小的样本,基本上就可以排除检验出统计显著性来。 我们来计算该实验应该有的样本量,在这之前,我们假设死亡比例严格地按观察到的数据分布,看扩大样本1倍后是否会检出显著性来: 很有趣,样本翻一番,就可以检出显著性来了,当然,这时的验证功效远达不到95%(实际为40%),由于天然地存在随机变化,真要有95%的验证功效,样本就要显著增加,才有说服力: 也就是说,仅仅是 孟山都 公司本身提供的数据中所显示的趋势,就需要多达每组600条鱼才能有把握验证其转基因产品是否安全,而实际上实验中只用了100条鱼,观察了较短时间。在医学实验研究中,还讲究按研究者意向分析(Intent to treat basis),只要实验参与者进入了实验,不管其因何原因退出,皆按实验最初分组进行计算。孟山都在实验中,由于在使用转基因产品GTS 61-67-1的一组中暴发了感染,他们排除了这一组不进行统计,这使最终数据达不到显著性,但令人高度怀疑其做法的适当性,因为转基因产品如果使鲶鱼生存适应性降低,就自然而然地存在饲喂转基因产品更易于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其后果当然就是严重的安全隐患,我们可以计算,那一缸不被计算的鲶鱼,如果存在5条鱼死亡,就会使统计结果变得有显著性。 这么一篇几乎不合格的 论文 ,是涉案第一方进行的实验,居然被包装成“第三方”独立实验,唯一涉及安全性的实验,却明明显示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居然以之为结论相关产品是安全的。孟山都在美国以向不发达国家官员行贿推销转基因产品而臭名昭著,受联邦政府调查并重罚,不难想像,中国农业部的官员不仅仅是缺乏科学素质,更缺乏执政操守,才会有如此大胆无耻的欺世之举。 动不动拿科学说事者,请守住科学底线,请多懂点科学常识。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2073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再剥转基因“美丽”画皮:30万农夫控告孟山都
热度 2 蒋高明 2012-2-25 21:39
美国再剥转基因“美丽”画皮:30万农夫控告孟山都
蒋高明 在转基因问题上,方舟子公开撒谎:“转基因食品不仅无害,而且安全又环保,因为可以减少农药残留”。 http://opinion.news.chengdu.cn/content/2010-12/15/content_603720.htm?node=8501 方的话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谎言,其真实目的是为孟山都开脱。他可以蒙蔽一些中国大陆善良的粉丝,但美国人还是不买账的。 转基因更环保吗?1996年, 孟山都抗草甘膦除草剂转基因作物上市,当时生物技术行业都信誓旦旦地保证,转基因作物作物只需少量除草剂。遗憾的是,转基因技术推广15年来, 在美国以草甘膦为主的除草剂并没有减少,而是在2002到2010年之间,随HT转基因作物种植、农药草甘磷用量持续增长。 更严重的后果是,由于不断使用孟山都草甘膦(农达,Roundup),杂草对除草剂中的活性成分草甘膦产生抗性,诱导了超级杂草。农民们不得不使用更多草甘膦除草剂,或添加更多 有毒除草剂,比如百草枯、2,4-4等。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在美国,从1996年到2004年,抗除草剂大豆、棉花、玉米的净效应是,除草剂用量增加了1.38亿磅(5%)。该数据 还在不断上升。到2004年,同常规大豆相比,对孟山都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使用的除草剂多了86%。 即使表面上转基因可减少农药残留(转基因作物头两年会有这个作用),但它减少的农药到了植物体内,以转基因的形式表达生物农药的有效成份Bt蛋白,转基因食品就是含Bt生 物杀虫剂的食品,是人体内必须面对的新型杀虫剂。世界上商业化种植的两类转基因作物一类是Bt转基因作物,另一类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常见的即转基因大豆,孟山都用官方公 关手段说服WHO/FAO多次把草甘膦残留指标和日耐指标提高,请方舟子给WHO/FAO发函打孟山都的假:既然转基因食品减少农药残留、为什么还要提高GLYPH残留指标和日耐指标的数 值呢? 最近,美国30万农夫在联邦法院对孟山都公司提出起诉,控告孟山都的转基因污染了天然作物品种,转基因种植造成土地恶化,环境污染,转基因公司剥夺了他们种植有机作物的 权利。传统作物受转基因污染后,还面临被孟山都起诉的重大麻烦! 文章的英文文章见下面的链接。感谢花生网 http://bbs.huasheng.net/thread-29335-1-1.html 提供的原文的中文翻译,让我们能够了解到地球的另一端发生的大事。 与中国针对反对转基因民意所表现的出奇的平静相反,记者拍摄的镜头画面上,美国农夫高举镢头斧子并发出怒吼。美国人对转基因发出的声音,已不是弱弱的抗议,而是喊打了 ! 发表于 2012-2-23 21:04:13 30万农夫在联邦法院对孟山都公司提起诉讼 http://bbs.huasheng.net/thread-29335-1-1.html 背景简介:孟山都公司是一家跨国农业生物技术公司。该公司目前也是转基因 (GE) 种子的领先生产商,占据了多种农作物种子70%–100%的市场份额。当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基因 改造作物研发技术,都已经被孟山都等少数公司所控制。他们通过大投入获得的良种,控制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在西欧,玉米种子市场的80%由6大种子公司占有。这些生物巨头 已经通过专利技术和国际公约,垄断了一些国家的粮食控制权。 30万农夫在联邦法院对孟山都公司提起诉讼:3月31日做出审判 在Willie Nelson记录了“疯狂的年代”之前,他不会知道对于美国那些受人珍视的农夫家族来说,事情会变得多么的疯狂。作为农业补助协会的主席,Nelson最近发起了全国性 的占领运动:“占领食品系统” Nelson说到:“政府对我们食品系统的联合操控已经导致百万计家庭农场的消失,以及土壤的恶化”。 上百市民(其中甚至包括了纽约市的大厨们)加入了“占领食品系统”组织,组织取名为“食品民主”。这些人在1月31日聚集在联邦法院门外,以支持从事有机耕种的家庭农场对 农业大亨孟山都公司提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诉讼。(有机种子贸易协会与孟山都案)的口头辩论于当日进行,案件的83名原告代表了超过30万的有机物耕种者、有机种子种植者、 以及有机种子公司。 这个诉讼案向公众阐述了一个怪异而又令人震惊的事实:孟山都公司凭借“专利侵权”法案对有机农夫进行干扰和威胁,如果任何农夫在他们的农场里使用了哪怕微量的转基因种 子,都将会受到孟山都的控告。 Naomi Buckwald法官听取了孟山都关于撤销起诉的口头陈述,以及来自公共专利基金会、代表了美国有机耕种农夫的法律团队对转基因制造商孟山都的指控陈述。 在听取了双方的辩论后,Buckwald法官说她将在3月31日宣布是否对此案作出审判。 此案的辩论不仅涉及到孟山都公司可能通过引进他们自己制造的转基因种子来破坏农夫的纯正有机种子,还涉及到任何其它转基因领域对“抗农达”除草剂的抵制。“抗农达”的 使用可能进一步污染有机农场的附近地区。 当然,最初的时候,有机耕种农夫们不想有任何被转基因污染过的种子。事实上,这也正是他们成为认证的有机耕作者的原因。但是,他们现在必须担心被他们所痛恨的魔头(孟 山都)所起诉,甚至还要花费多余的钱和土地(缓冲带仅仅是某些时候可以阻止被污染的种子被风刮到耕地中)。在这种状况下,他们甚至不得不选择彻底放弃种植以下有机作物 :大豆、玉米、棉花、甜菜和菜籽…仅仅是为了保护他们自己不被孟山都起诉。 “疯狂,这真的很疯狂” 农夫们正遭受着可能丢失谋生之道的威胁。他们为许多美国人创造了好的工作机会,并为大众提供纯净的食物。这些有机耕种者给全美带来健康的食物以使得我们能有个健康的国 家,而不是像奥巴马总统担心的–我们会拥有更多营养不良的孩子和过度肥胖的成人。 所以,当奥巴马任命孟山都前副总裁Michael Taylor为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专员顾问的时候做了什么?食品及药物管理局负责“商标要求”,最近在Michael Taylor的管 理下成为FDA“食品沙皇”:所有的转基因食物不需要如此的商标要求,即使各个国家消费者组织大声疾呼公众有权知晓食品系统里的“转基因”是什么。我们悲愤地记得:奥巴马 在竞选演说时承诺他将“让民众知道什么是转基因”。这样的利益冲突导致了99%的占领运动都是支持家庭农场的。 看看随后出现的令人困惑的新闻标题,它揭示了中西部农场所种植的转基因玉米将会被喷洒来自于致命的橘剂(美军侵越期间用的一种化学剂)的2,4-D 毒素。看看之前美国老兵 提交至最高法院的诉讼,他们试图争论孟山都所产橘剂的危害,以及在越战中士兵们受困于橘剂的副作用所导致的高致癌率。 仅仅在1980年,那时各种子公司制造的混乱开始毁灭家庭农场的生计,国家农业医学中心报告在中西部偏上地区有900名男性农夫自杀。这几乎是全国白人平均死亡数量的两倍。更 悲剧的是,一些农夫的孩子们也自杀了。研究表明,当一代农场家庭失去了他们的庄园,他们的下一代通常无法重振雄风。 有机种子贸易协会主席Jim Gerritsen指出:今天,有一些第五代及第六代的农场农夫被迫离开他们的庄园,因为“恐惧的气氛”(来自孟山都的起诉),他们不能再种植一些他们 想种的作物。 这些农夫通过选择投资处于萌芽期的有机耕种,安然度过了过去20多年的大变革时期。现在,他们在试图成功地扩展他们生意的同时不得不面对:来自孟山都的威胁。 甚至是有机奶农们,当他们为他们的有机奶贴上“非牛生长激素”的标签以区别于传统奶制品中使用孟山都的牛生长激素的时候,也不得不受困于来自孟山都的起诉。 消费者们当然想要有机食品,他们还希望美国纯净的食物来源一直受到保护。通过有机的手段生产于美国,这是未来的趋势。并且,农场家庭和种子公司应该不受约束的保持有机 食物生产的高标准。他们理应得到保护,使他们的庄园免受来自各大农业公司危险的种子的入侵,更不用说杀虫剂和除草剂在转基因作物上的使用。有机工业有一个“有机的印章 ”,这对家族企业的成功也很重要,甚至连这个关于品质的标记都受到了孟山都转基因种子威胁。 银行业也应受到谴责。就在按揭抵押和家庭破产之前的许多年,农夫们是最先感受到压榨的。我在80年代采访过Willie Nelson,他提到尽管当时农夫们有那样高的自杀率,农业补 助部也收到农场家庭的来信说银行已经要求收回他们的贷款,尽管被逼到如此地步,“我们从未漏过一笔支付”。这仅仅是隐性的霸占牧民们肥沃的土地?还是故意要让农场家庭 们破产? 几年前,当米歇尔·奥巴马在白宫的花园种植有机植物的时候是多么的鼓舞人心。这是一个很好的先例,但是发生了什么呢?当人们发现前任政府当局留在下水道的淤泥已经污染 了种植着这些有机蔬菜的土壤时,一切都被毁坏了。这只是一点小小的混乱,但已经被补救。那么来看看我们被前任政府当局错误的选择所污染的全国有机食品供应系统又是怎样 的呢?为什么前任当局开始的时候就允许孟山都把转基因种子引进到我们纯净的、有机的、以及为未来所准备的食品库存当中? 近来,奥巴马当局为了刺激食品出口,与农业生物技术巨头公司,包括孟山都,签署了联合协议,以扫除阻碍更多转基因作物向外扩张的最后的障碍。 但是在最近由有机种子种植与贸易协会提起的诉讼中,提到了在2006年来自“大量经有机改造的大米”带来的污染,即水稻污染。在被批准用于人类消费之前,“商业大米的供应 遭到了广泛的污染,导致多国禁止从美国进口大米”。由此带来的世界性的经济损失“多达12亿八千五百万美元”,所有损失都归因于转基因生物技术。 为了将局势扭转,摆脱孟山都制造的基因改造种子,并去除转基因种子对美国有机种子库所带来的巨大危险,美国人应当做些什么? 全美有着较高的癌症率。吃健康的、尤其是有机食物,被认为对抵抗癌症以及其他疾病有着很大的好处。当大型农业企业威胁那些独立的农场家庭,并导致农夫们害怕他们再也耕 种不了美国人所需的有机作物时,也许我们就会看到99%的“占领运动”所揭示的关于利益的冲突以及权力的滥用 。 Willie Nelson刚刚在YouTube上发表了一首诗:“我们与人性同在,与疯狂、错乱对抗到底。我们是人类一直在等待的…我们是种子、是果心,我们是人类一直在等待的;我们与 那99%同在。” 孟山都的所做所为正是99%的“占领运动”不希望我们的国家将要走向的错误的方向。不如在一切都太晚了之前为孟山都指引一条明路,让它意识到正在污染整个世界食物供应体系 的转基因种子的危害! “疯狂,这简直是太疯狂了……”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3313 次阅读|2 个评论
读论文要带批判性
热度 2 fs007 2012-2-25 15:18
读论文要带批判性
寻正 顾秀林等人揭露,农业部批准转基因大豆食用安全的相关文件存在严重问题 : “农业部信誓旦旦所说的“我方独立检测”,本应该是我国的动物实验报告,内容却竟然是一篇1996年英文文章。7年前报告的这6项动物实验,时间最长90天,最短28天——就这么搪塞过去了!” “农业部在第一次答复我们最初查询要求时说:批准美国孟山都公司转基因大豆的四个根据之一,就是我方独立进行的第三方检测,言之凿凿。” “从标题上看,这份报告由中国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2003年12月出具,名为‘CP4 40-3-2 产品食品安全性评价报告’。这么重要的文件,居然既无人签字,又无机构盖章。” “第四节为实质性内容:转基因大豆的生物学实验。这一节提到了6个实验,涉及4种动物:3个实验为大鼠,一个为鸡,一为鲶鱼,一为奶牛。每一个实验报告内容都没有超过一页纸。”...“4.4节中所谓的6项动物实验,全部来自一份外文文献:Hammond BG,Vincini JL,Hartnell GF, et al., The feeding value of soybeans fed to rats, chicken, catfish and dairy cattle is not altered by genetic incorporation of glyphosate tolerance. J. Nutr, 1996, 126:717-727.” 对这篇文章我随后查阅,认为顾秀林等人的指责恰如其份,批判性地阅读,发现更多问题。 1)该文发表在营养学杂志上,主要强调营养成份与结果的等同——这种所谓等同并没有严格的定义与标准,取决于作者的主观判断,尽管作者强调提及安全性,这些实验并不真的检测安全性。 2)该研究是孟山都公司做的。 3)该研究唯一涉及安全性的地方是针对鲶鱼(Catfish)的饲喂实验,实验结果虽然表明转基因食品饲喂组跟对照组没有统计差异,但更深入地察看实验数据则表明转基因食品可能损害到鲶鱼的生存适应能力,作者的相关结论是草率而不严谨的。 我们查看其文表五关于鲶鱼的生存率: 对照组:均值 99%;标准误 1%;实验动物 20 X 5组;死亡 1,成活 99条 转基因产品GTS 40-3-2:均值 97%;标准误 1.2%;实验动物 20 X 5 组;死亡 3,成活 97条 转基因产品GTS 61-67-1:均值 95%;标准误 1.2%;实验动物 20 X 4 组;死亡 4,成活 76条 按照作者提供数据的方式,我们可以用方差分析计算I类误差概率:使用Stata统计软件,调用aovsum分析模块,即可得p值: 这个p值在探索性研究中,已经有意义了,虽然达不到统计显著性,却显示一种不容忽视的趋势。实际上方差分析未必是最合理的分析方式,在这里我们关心的是转基因食品跟传统食品比较,而两种转基因食品差别不大,可以合并跟对照组比较,我们可以采用率的比较来看是否有显著性,以及样本增大到什么程度会有显著性。 我们假定观察到的4倍死亡风险为真,可依据实验数据计算其统计验证效能(Statistical Power)与II类错误大小: 我们看到,如果观察到的死亡风险为真,实验者采用的样本大小能正确验证假说的几率只有14%,II类错误高达86%,这对验证一种物质是否有健康风险是不可接受的。选定样本含量在大多数实验研究中是为了证实假说,实验者会选定一个合理的样本,越大越可能证实假说,但受限于经济条件,会选择一个适中的样本,验证效能一般不低于80%。对于研究安全性而言,则相反,实验者为的是证伪假说,其天然趋势是样本越小越好,越小越容易证伪,越没有统计显著性的可能,II类错误跟I类错误在验证机制上就颠倒过来了,如果我们按一般针对I类错误的要求,则要求验证效能达到95%。用通俗的话来说,孟山都公司要说自己的产品安全,只需要选择很小的样本,基本上就可以排除检验出统计显著性来。 我们来计算该实验应该有的样本量,在这之前,我们假设死亡比例严格地按观察到的数据分布,看扩大样本1倍后是否会检出显著性来: 很有趣,样本翻一番,就可以检出显著性来了,当然,这时的验证功效远达不到95%(实际为40%),由于天然地存在随机变化,真要有95%的验证功效,样本就要显著增加,才有说服力: 也就是说,仅仅是孟山都公司本身提供的数据中所显示的趋势,就需要多达每组600条鱼才能有把握验证其转基因产品是否安全,而实际上实验中只用了100条鱼,观察了较短时间。在医学实验研究中,还讲究按研究者意向分析(Intent to treat basis),只要实验参与者进入了实验,不管其因何原因退出,皆按实验最初分组进行计算。孟山都在实验中,由于在使用转基因产品GTS 61-67-1的一组中暴发了感染,他们排除了这一组不进行统计,这使最终数据达不到显著性,但令人高度怀疑其做法的适当性,因为转基因产品如果使鲶鱼生存适应性降低,就自然而然地存在饲喂转基因产品更易于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其后果当然就是严重的安全隐患,我们可以计算,那一缸不被计算的鲶鱼,如果存在5条鱼死亡,就会使统计结果变得有显著性。 这么一篇几乎不合格的论文,是涉案第一方进行的实验,居然被包装成“第三方”独立实验,唯一涉及安全性的实验,却明明显示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居然以之为结论相关产品是安全的。孟山都在美国以向不发达国家官员行贿推销转基因产品而臭名昭著,受联邦政府调查并重罚,不难想像,中国农业部的官员不仅仅是缺乏科学素质,更缺乏执政操守,才会有如此大胆无耻的欺世之举。 动不动拿科学说事者,请守住科学底线,请多懂点科学常识。
个人分类: 科学普及|6262 次阅读|2 个评论
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安全吗?转基因公司说了算
热度 9 蒋高明 2012-2-23 21:23
蒋高明 世界上的事情就怕认真。对于中国人吃了近十年的转基因大豆,它到底安不安全,有没有科学报告?近日,顾秀林老师等获准去农业部查询原始文件。顾老师惊奇地发现:能够证明转基因安全的竟然是孟山都公司资助的一篇近似广告的论文,且这些论文对于动物的实验,短则28天,长也仅90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且由转基因巨头资助的论文能够证明转基因大豆安全吗?从这些内幕看,欧盟日韩澳新等国远离转基因大豆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他们不买孟山都的账。但中国农业部门不同,他们是孟山都培养的人才,拿着孟山都的奖学金,或做着人家的顾问,花着人家的钱,就要替人家说话。但受害的是中国同胞。 证明转基因大豆安全的论文发表在 J of Nutriiton, 文章是孟山都利益相关者付费发表的,按照美国法律,必须注明为“广告”。 用广告的语言证明转基因大豆是安全的,且给人家颁发安全证书,且这一安全就是七八年,有关部门对中国人吃饭这样天大的事情也太当儿戏了! 1. This article has undergone the standard peer-review process of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2. The costs of publication of this article were defrayed in part by the payment of page charges. This article must therefor be hereby marked "advertisement" in accordance with 18 USC section 1734 solely to indicate this fact. 出版该文章的费用以支付每页费用方式部分支付。这篇文章因此,依据 18 USC 第 1734 节,为反映该事实必须注明“广告”。 3. 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Monsanto C2SE, 800 N. Lindergh Blvd., St. Louis, MO 63167 与作者通讯应当写给:孟山都公司的地址 Monsanto C2SE, 800 N. Lindergh Blvd., St. Louis, MO 63167 本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8d2520102dz2x.html 第二次农业部信息查询报告 (2012-02-22 23:32:38) 全中国消费者消费了 8 年的孟山都转基因大豆,安全吗?我们必须自己做判断。我们的第二次查询发现,孟山都都公司的转基因大豆食用“安全”的根据,竟然是 1983~1998 年发表的几篇英文文章。农业部信誓旦旦所说的“我方独立检测”,本应该是我国的动物实验报告,内容却竟然是一篇 1996 年英文文章。 7 年前报告的这 6 项动物实验,时间最长 90 天,最短 28 天——就这么搪塞过去了! 中国农业部发给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大豆安全证书,从程序到内容,无一不假。农业部相关部门和人员,对全中国消费者犯下了重罪。 所以本文题目定为:犯罪大摇大摆,欺骗光天化日。下面是查询报告(之一)。 2012 年 2 月 20 日下午,我们再次获准前往农业部查询有关转基因大豆获批安全证书的证明文件。下午 2:00 前,接待人员手持一册 10 厘米厚活页插装卷宗等候我们。我们被允许查看并手抄记录,不允许拍照。最初规定只许一个人看,不允许 4 人同时查看不同部分。经据理力争才允许我们 4 人分别同时查看。由于时间短暂( 4:00 截止),有的地方做了摘要抄录,在文字上可能不完全准确。 卷宗中有关转基因大豆作为人类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书共两份,这是我们指明要求查看的关键性文件之一。农业部在第一次答复我们最初查询要求时说:批准美国孟山都公司转基因大豆的四个根据之一,就是我方独立进行的第三方检测,言之凿凿。按理,这份报告应当就是我方的第三方检测报告。 从标题上看,这份报告由 中国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2003 年 12 月出具,名为“ CP4 40-3-2 产品食品安全性评价报告”。这么重要的文件,居然既无人签字,又无机构盖章 。 这份报告为全中文,全长 41 页,简易装订,黄色硬纸封面。正文从第 6 页开始,文末有索引共 61 条,占篇幅 5 页。掐头去尾,有内容的部分仅 30 页。 从第 6 页正文开始至 21 页即一半篇幅处(下 1,2,3 节)为技术性内容:( 1 )受体植物是大豆,( 2 )基因供体是 CP4 ,( 3 )转基因操作(具体)等(见文末)。 第四节为实质性内容:转基因大豆的生物学实验。这一节提到了 6 个实验,涉及 4 种动物: 3 个实验为大鼠,一个为鸡,一为鲶鱼,一为奶牛。每一个实验报告内容都没有超过一页纸。目录如下。 第 4.4 关于动物实验。 4.4 植物因转基因改变特性对健康产生的毒性 P31-34 4.4.1 未加工抗农达大豆 SD 大鼠 1 个月喂养实验 P31 4.4.2 加工的抗农达大豆 SD 大鼠 1 个月喂养实验 P31 4.4.3 鸡 6 周喂养实验 P32 4.4.4 鲶鱼 10 周喂养实验 P32 4.4.5 奶牛 4 周喂养实验 P33 4.4.6 SD 大鼠 90 天喂养实验 P34 4 . 4 节中所谓的 6 项动物实验,全部来自一份外文文献: Hammond BG , Vincini JL , Hartnell GF, et al., The feeding value of soybeans fed to rats, chicken, catfish and dairy cattle is not altered by genetic incorporation of glyphosate tolerance. J. Nutr, 1996, 126:717-727 . 也就是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没有做任何实验,只拿了一篇 1996 年的英文文献,当做孟山都转基因大豆安全性的唯一根据。回来后 我上网去查证这篇文献,用百度只找到一两个引述,原文没有找到。 查看文件结束时,我实在忍不住,对那位骂不还口的接待人员说:这文件你倒真敢拿给我看。全都是假的。 目录: 1. 受体植物 (大豆) P7-8-10 2. 基因供体 P11-12 3. 转基因操作 P12-21 4.1 大豆成分分析 P22-25 4.2 新表达大豆毒性 P26-29 4.3 致敏性(实质上等同) P30 4.3.1 致敏性研究 安全评价的依据是 2001 年 FAO/WHO ,结论是“未见” 4.3.2 同源性分析 引用了一份 1996 年外文文献 4.3.3 表达含量,引用了 4 份外文文献,发表时间分别为: 1993 , 1991 , 1998 , 1983. 4.3.4 外源基因表达蛋白质对热 … ( 这里回到了 4.2.2.2 加工过程和消化稳定性研究,引述 N 个外文文献,发表时间分别为: 1988 , 1983 , 1987 , 1995 ,等 ) 4.3.5 特异的血清学实验 ( 1995 年的一份外文文献) 4.4.1 未加工抗农达大豆 SD 大鼠 1 个月喂养实验 P31 4.4.2 加工的抗农达大豆 SD 大鼠 1 个月喂养实验 P31 4.4.3 鸡 6 周喂养实验 P32 4.4.4 鲶鱼 10 周喂养实验 P32 4.4.5 奶牛 4 周喂养实验 P33 4.4.6 SD 大鼠 90 天喂养实验 P34 5 其他 P35 6 小结 P36 索引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3289 次阅读|14 个评论
德国在城镇居民尿样中发现草甘膦
蒋高明 2012-2-16 22:40
蒋高明 本文摘录陈一文先生的博客文章,原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17e9d0102dxy6.html 最近,德国一个大学最近的研究进一步披露,在他们所检测的城镇居民所有尿样中都发现了很高浓度的草甘膦,其浓度令人难以置信达到饮水中草甘膦残留允许最高限量的5到20倍 !文章发表后,农业化学公司代表对发表该项研究详细数据立即施加巨大压力进行阻止!美国USGS官方科学家不久前发表论文披露美国农业地区不仅地表水,而且雨水与空气中监 测到草甘膦。不久后,西班牙环境评估与水研究所科学家发表论文确认在西班牙140项地下水样41%发现草甘膦污染。 孟山都上世纪60年代开发生产侵越战争中美军喷洒了十年的“橙剂”落叶剂,战后造成越南300万畸形儿童以及美军退伍军人结婚后许多畸形儿童。在“橙剂”落叶剂经验基础上, 孟山都上世纪70年代开发生产了“所有植物全杀死”草甘膦除草剂。 为了解决草甘膦“所有植物全杀死”扩大销售的难题,孟山都开发了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等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与孟山都草甘膦除草剂实现捆绑销售。 目前转基因大豆95%其他转基因作物75%都是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种植时大量喷洒草甘膦除草剂+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很高草甘膦除草剂残留量”形成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密不可分一体的特性,这种很高草甘膦残留量是所有转基因大豆食品对人类健康造成及其严重危害后果的主要原因! 孟山都90年代以草甘膦除草剂农达为核心构成实现“所有农作物种子100%转基因与专利”全球野心计划,与推动转基因作物一起将草甘膦除草剂祸水推向全球。 全球草甘膦需求量约60至80万吨,中国产能达103万吨,供过于求,压力下加大国内推销,国内需求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 附录:城镇居民尿液中检测到草甘膦除草剂》列出“谷歌翻译”的德文中文译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17e9d0102dxy5.html 德克和桑德拉BrndliReinacher 草甘膦,大多数商业除草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有毒的物质。 它不仅毒害的植物,但也慢慢危害动物和人类。 在德国大学的城镇人口的尿液样本进行了研究与草甘膦的污染。 所 有样本呈显著除草剂有效成分的浓度,他们大约在5到20倍以上饮用水的限制。 大部分在农业中使用的除草剂,也为维护铁路线,城市路面,路旁和小花园,活性成分草甘膦。 最流行的草甘膦除草剂是由孟山都公司综述产品制造,但因为它们是由众多其他农 用化学品公司,如先正达,拜耳,新农或DowAgro科学和出售生产专利已经过期。草甘膦年产量约80万吨,所生产全世界每年来自中国的一半。 于1950年在瑞士成立,在1970年制定和孟山都草甘膦合成,从根本上影响了植物的新陈代谢和防止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的形成。 草甘膦是一种全身性作用的毒药宽带几乎所有的绿色 植物。 死在治疗植物的代谢强度完全取决于在几天之内。 通过从孟山都,拜耳公司和其他公司开发耐草甘膦作物遗传改良。 因此,种植转基因玉米,大豆或油菜籽喷洒草甘膦杀死作物之间的杂草。 通过这种方法,但是,仍然草甘膦残 留在作物回来,进入动物和人类的食物链。 草甘膦在人类和动物尿中的残留 孟山度公司将继续在广告中使用的高综述产品和索赔,无论是动物或人本有毒的环境影响。 环保,兽医,医生和科学家们发出警告,但在动物和人类的食物链和环境,增加草甘膦 的危险。 大值得关注的是,草甘膦是目前建立在动物和人类的身体。 尿中反复搜索,在严重的疾病,特别是在牛,在德国北部的整个牛群的原因草甘膦,粪便检测,牛奶和饲料 的动物。 令人担忧的是,即使尿液中受影响的农民草甘膦检测。 为了澄清是否草甘膦仅在直接接触受污染的饲料出现,而其他群体是否由非接触风险,研究人员对柏林的员工,记者和律师进行了尿样检查,以检测是否存在处理草甘膦。 在所有 团体在2011年12月尿液样本,被检出草甘膦,值介于0.5至2纳克每毫升尿草甘膦(饮用水上限:0.1毫微克/毫升)。 上述检测结果说明,草甘膦在过去10年中,可能出现在日常食品中,如肉类,奶制品,蔬菜和粮食产品,并进入我们的身体。 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Glyphosatrückstnde动物的 食物链,在这里只有一个危险因素。 更危险的是,在欧盟几年里,使用更多除草剂的作物,包括谷物,马铃薯,油菜籽和豆类。 在此方法中,即将收获前喷洒除草剂直接上有所收获的作物。 同样死亡植物如何的 siccation应更恰当地称为Totspritzen,促进作物。 例如,在潮湿的夏季作物成熟,在2011年已不再是正确的,它是与除草剂相关的“过熟。” 在这种方式中,粮食和干燥在同 一时间的理想程度达到为未来播种的杂草被消除。 土豆收获前喷洒除草剂(2.5升/公顷),能减少易感晚疫病和发芽的土豆,从而提高了保质期。 然而,收获前喷洒草甘膦会通过植物表体使其有效成分直接渗透到马铃薯。 在此背景下,欧盟当局提出了100倍以上的蔬菜限制草甘膦在玉米面包的限制。 饲料作物,他已经增加了高达200倍,但是这不是即使在有关样本检查。 这里的植物保护机构负面 影响Gyphosat的都心知肚明。 太阳草甘膦为Totspritzen注册养殖和啤酒大麦种子,发芽率降低,因为这。 随着totgespritztem粮食不能酿造的啤酒。 面包和饲料粮,但减少的 可行性考虑。 谷物的秸秆totgespritzten股票不应该是饲料用同年的授权下,但是,这既不是控制也保持。 就在玉米收割,脱粒,并销往面包店,喷一次农民总除草剂死,玉米植株有一个统一的外观和成熟。 一个可以很容易地在 面团搅拌草甘膦。 含蛋白质丰富的饲料,它是相同的,即使除草剂直接喷洒到水果,前几天以后比集中出售。 Siccation是现代农业历史上最令人震惊的丑闻之一。 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在欧盟立法灾难性的差距。 同时符合应用农药和杀虫剂的理解等待应用程序的农药和收获之间的期间必 须是草甘膦[和如草胺磷,铵(巴斯塔/自由链接)适用,Deiquat或敌草快(Reglone)Carfentzarone(鲨鱼)类似的药物,氰胺(Azodef)的,cinidon -乙基(莲花)和 pyraflufen(快速下),因为他们被列为除草剂,只有等待时间完全不够。 而如在等待期为8周使用纯矿物可湿性硫的葡萄园,允许一个只有7天的等待期,喷草甘膦麦面包。 有一个迫切需要采取行动。 不管草甘膦所有其他风险,立即上Siccation的禁令被执行。 Siccation是过失伤害,也符合法定的动物福利不能两全。 与欧盟不同的是,在使用除草剂Siccation禁止在瑞士,在瑞士的消费者和在瑞士的畜牧业,保护只是部分,因为近的粮食和饲料的三分之二一半是从国家那里Siccation的一贯农 业的做法进口已成为。 草甘膦其他应用 Glyphosathaltige准备用于公共场所,如幼儿园,学校或公园的杂草和木本植物控制。 在这种方式来保持增长的道路和路旁的城市和直辖市。 虽然这是合法的,仅在德国(6条第 2款“植物保护法”),禁止在瑞士和地方政府,却忽略了几乎无处不在。 草甘膦联邦铁路停止与他们的踪迹光秃秃的,它可以发生,尤其是在平台领域的危险气体排放。 在小花 园一样综述用于整修草坪和人行道清洗。 由于草甘膦产品在建筑市场和网上交易的无限量提供,应用不当,不能排除的居住环境和小花园。 在传统的永久使用草甘膦作物,如酒,树莓,苹果,猕猴桃等,保持表面以下的作物,但往往连总种植面积。 在各种不同的文化,如菠萝种植园,植物喷洒大量收获后的草甘膦犁 地用较少的努力,然后把地上死植物的遗骸。 草甘膦对健康的影响 草甘膦的检测是不容易的,现在可以只在少数专业实验室进行。 草甘膦在土壤强烈吸附在土壤颗粒。 它会影响良好的细菌和杀藻。 这可以提高繁殖植物病原真菌,它可以用来测 定微量营养素,特别是锰,从而导致营养缺乏病。 类似的效果被怀疑在动物和人类的消化道。 是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对健康的影响这一结果迄今尚未完全阐明。 草甘膦有时可以 影响人类和动物的消化道中的微生物。 担心逐步肠道菌群中的消极变化最有可能长期健康后果,如初步研究。 草甘膦越来越怀疑,损害人类和动物的生育和胚胎发育。 例如,生育问题已经观察到牛。 草甘膦还涉嫌鼓励人们与某些癌症的淋巴系统,并促进皮肤肿瘤的发展。 进入草甘膦, 其他疾病,如不良或不平衡的饮食和压力,造成一颗定时炸弹,动物和人类的消化道,可提请点火(见从的草甘膦健康风险科学研究的总结 ,也看到了ARD的报告“孟山都在外地 毒药” )。 在2009年初,卡昂大学教授吉尔斯Seralini和在证明他的团队(见这里 ),即使少量的综述破坏人类细胞培养。 seralini结束,应力,通常可以预计在综述sikkatiertem,从而 在人类或动物食用的作物残留物,并导致细胞损伤。 在上个世纪中叶,杀虫剂DDT被认为是有益的和必要的。这是厂家是大生意。 但是,滴滴涕丰富,因为它在世界各地的动物和人类的脂肪组织中的化学稳定性。 有人怀疑是致癌物 质。 然后,滴滴涕被禁止在大多数西方国家在70年代,经过多年的冲突。 令人吃惊的书,雷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在1962年出版,已发挥了重大作用。 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是我们的健康是值得的,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和未来,越来越多的每天草甘膦。 有DDT和有更好的替代品,以综述。 这是我们的消费者,农民和在政府和 社区的负责机构,是否草甘膦将继续在我们的环境和食物链积累。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25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孟山都在老家也麻烦不断
蒋高明 2012-2-14 22:23
(2012-02-14 12:38:15) 本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683ce0102dz7k.html 吕永岩按语:继孟山都被赶出欧洲后,美国国内要求转基因标识呼声又掀高潮。中国因为转基因推动力量占主导,人们似乎只能期望美国后院不断起火,才能阻止中国主粮转基因的步伐。这种情形正如鲁迅早就说过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陈一文按语: ABC News (美国广播公司)不久前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发现,美国公众的 93% 要求联邦政府强制规定必须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 美国民众要求必须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显然不是为了心甘情愿选购转基因食品,而是为了旗帜鲜明拒绝一切转基因食品! 中国转基因推手与官员故意抹杀美国消费者无知情权情况下被迫购买食用含转基因食品,与有知情权情况下选购含转基因食品,有实质性区别,大肆宣传美国消费者都购买食用转基因食品,只能暴露这些转基因推手与官员所代表的,不是优先考虑民众健康的利益,而优先考虑的是孟山都为首生物技术公司邪恶利益及其为此获得的好处,牺牲民众健康也在所不惜! 美国佛蒙特州提出历史意义转基因标识法规 Vermont Introduces Monumental GMO Labeling Legislation 翻译与转载者:陈一文( cheniwan@mx.cei.gov.cn ) 转载自美国《活动家邮报》( Activist Post ) http://www.activistpost.com/2012/02/vermont-introduces-monumental-gmo.html 作者: Anthony Gucciardi 2012 年 2 月 8 日 佛蒙特州采取了对抗孟山都等生物技术公司主动行动,设立对含转基因成分产品要求标识的新的法规。 Shelburne 众议员 Kate Webb2012 年 2 月 1 日 向佛蒙特州众议院提交了称之为“佛的蒙特州知悉转基因食品法令”的法律草案。 该法律草案,不仅要求完全是转基因的产品要标识,而且含部分转基因成分的产品也必须标识。 该法案最为有历史意义之处,或许是禁止转基因食品制造商继续对有转基因成分食品标注诸如“天然”、“天然加工”、“自然生长”、“全天然”或任何类似的标识。 可以免费在线阅读( read for free online )的该法规草案,对含转基因成分的食品要求严格与清楚的标识。法规文字明确,对未加工的农业商品,“转基因”标识必须清楚可见。 对于经加工食品,“转基因部分加工”或者“可能部分由转基因加工”这样的文字必须在包装的前边或者后边显著可见。 已经提交给众议院农业委员会,本月晚些时候将开始听证。 引入这样的法规, 充分反映不断增长的基层民众反对孟山都等转基因公司 。 此外,该项法规将终止含有非常非自然转基因生物成分的产品再欺骗性标识“全天然”。 不久前,一位消费者对大型快餐制造商 Frito-Lay 提出法律诉讼,控告该公司将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快餐食品标识为“全天然”是欺骗与误导。 佛特蒙特州 VPIRG 消费者保护获得家 Falko Schilling 对该项法案表示支持: “这是一个消费者知情权问题,如同我们要求食品上贴有营养成分标识让买东西的人能够做出知悉情况的选择一样,消费者应当同样获悉他们购买的食品是否是转基因食品? 该法案一旦通过,对于含有转基因成分食品情况下什么是真实的标识的政治觉醒将横扫全国。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24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谈谈转基因,说说城市化
热度 5 longxie1983 2012-1-27 13:42
不是本人专业的话题,权当疯人疯语吧。 转基因,争议颇多,可是国家还是在大力推广;蒋高明老师的生态农业效果也不错,相关部门的反应却很平淡,有同学想过内里的原因吗? 说什么农业主管部门收了孟山都的钱的,这些阴谋论的信徒们可以停住了,下面的内容不适合你们。 在我们国内什么最重要,党性!政治!脱离了这两个的分析都是扯淡~~~ 那咱就说说转基因咋就有党性,政治正确了。党现在提倡的是啥?党提倡的是产业结构升级,是新农村建设,是城市化。 亲~~,啥叫产业结构升级?是淘汰劳动密集型产业吗?显然不是,因为没有体现出“结构”两个字~~~。 亲~~,“产业结构升级”是说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西部去,形成“东部技术密集型产业,西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格局~~ 亲~~,既然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淘汰,那么用工量就不会减少滴。就需要大把来自乡村的青年的~~~,农村的劳动力就是要一直流失的~~ 农村劳动力流失怎么办?岂不是没人种地大家要饿死?显然我党是不会这么没有智慧滴~~ 既然,劳动力不足那么显然精耕细作的方式是万万不能推广的。所以蒋高明老师的生态农业国家只会表扬,是不会推广的~~用人太多了,无法输出劳动力,这是政治错误的~~ 国家会推广什么呢?向美国学习呀,规模化生产。这个用人就少了呀。有的同学会说规模化生产也不是非要用转基因呀。话是这么说,可是不要忘了,转基因的优势是什么?抗灾害性状稳定哦,亲~~。这个太有吸引力了,想想一个种下去受到病虫害减产的可能大,一个小,答案太明显了呀。 什么,转基因有风险?什么风险?可能对人体损害?只能说你太没有党性了,党要的是社会稳定,是人民有饭吃。看好哦,是“有饭吃”不是“吃好饭”哦~,亲!再说,你说的那个风险前面不是还加了个“可能”嘛~~ 转基因说完了,再回到城市化上来。 相信看到这的同学也能明白,为啥要城市化了吧。对,就是给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劳动力!再有,不城市化耕地怎么能积小成大呢?怎么能规模化农业呢?是吧亲~~~
个人分类: 杂文|2157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美国人大闹孟山都粮库好得很!
热度 1 蒋高明 2012-1-24 21:37
【本博注】 从去年美国加拿大有机农场主集体起诉孟山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1c0461d0100w4r4.html ),到今天美国、法国农民大闹孟山都仓库,再到最近欧盟几乎对转基因关门,这一系列事件充分说明,在全球范围内,转基因已很不得人心。中国农业部应当醒来了。 本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683ce0102dyjt.html (2012-01-24 10:59:25) 转载 ▼ 标签: 杂谈 吕永岩按语:巴斯夫宣布其转基因项目退出欧洲,标志着转基因毒粮在欧洲的全面失败。现在,美国人民组成 农民联合会和“义勇割除队” ,不惧宪兵把守,坚决铲除孟山都的转基因玉米。他们此次行动的原因是马上要春耕,美国人民决不允许美国再种植转基因玉米,并且美国农业部长也对孟山都发出禁令,美国政府也将对孟山都发出禁令。美国的小兄弟法国也明确禁止孟山都转基因玉米。 中国毒基因帮为了在中国推销转基因毒粮, 动辄搬出美国来压中国公众。觉悟的中国人民与欧洲一样,坚决抵制危害巨大且不可逆的转基因物种,从而使得毒基因帮 屡战屡败。由巨大利益驱动的毒基因帮不甘心失败,屡败屡战。万不得已,又搬出 美国转基因大腕来中国“科唬”转基因的“无害”。美国 农民联合会和“义勇割除队” 的这次举动,再次给了毒基因帮一记响亮的耳光。 美国人民针对孟山都转基因玉米的这次行动,明显说明了五个问题: 一是转基因在美国比过街老鼠还过街老鼠,所以不得不动用宪兵把守; 二是美国人对转基因很反感,并且很勇敢,很有献身精神,他们突破宪兵把守,毁掉转基因种子就是明证; 三是美国宪兵对毁坏转基因玉米的行动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他们没认真阻拦 “义勇割除队” 的行动,这进一步说明了转基因在美国是何等孤立; 四是美国农业部长和农业部已经不得不禁止转基因在美国种植; 五是美国盟友法国反对转基因毒粮非常积极。 铁的事实摆在全世界人民面前,自然也摆在方舟子、黄大昉及中国农官等转基因决策者面前。这些人在全世界反对转基因的铁的事实面前,一贯采取掩耳盗铃的做法,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甚至还自以为是的我行我素,仿佛发展中的中国比科技文化发达的欧洲更聪明。转基因在欧洲折戟,马上也要在美国折戟,最后剩下来的只有中国,中国已经成为了转基因物种的“王道乐土”。这个残酷的事实当然会引起中国人民的深刻反思,也会引起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美国地多人少,转基因还遭到如此抵制。中国人多地少,一旦转基因普及,除了亡国灭种,没有任何退路。所以,中国要生存,中华民族要生存,人民唯一的选择就是“抗转救国”! 抗转救国,时不我待! 要想得人心,抵制转基因! 要想失人心,普及转基因! 要求禁止转基因改造玉米 示威者大闹孟山都仓库 文章来源:欧洲时报 日期:2012-01-24    http://www.oushinet.com/172-570-160606.xhtml 【欧洲时报网】百余名 反基因改造农作物的成员 ,周一黎明在特雷布(TREBES,奥德省)闯入美国孟山都(MONSANTO)农粮大集团的一个仓库,把一些玉米袋里的孟山都810号基因改造玉米全部倾倒在地上, 要求禁止这类基因改造玉米 。 法新社报道, 农民联合会和“义勇割除队” 的这些成员随后在散落一地的玉米堆上拉开了一面横幅,上面写着“基因改造地带”。 农民联合会主席让·萨本克宣布:“我们进入孟山都的种子包装中心,进行了公民视察,我们发现孟山都集团正在包装基因改造玉米,准备出售给顾客,而 农业部长告诉我们他已经给了孟山都集团有关的指示,要求不要销售孟810号基因改造玉米(OGM MON 810),因为政府将下令禁止。” 他说:“我们请求农业部立刻下令禁止孟810号基因改造玉米。”他指出:“农业部已在两个月前宣布了这一方面的声明,但我们未见到做出任何措施。”农民联合会的代表强调:必须紧急宣布禁令,因为 一个月之后将开始播种 。 这个突击行动于当天早晨6时30分左右展开。虽然仓库进口有几名 宪兵把守 ,抗议者还是进入了仓库。 法国2008年2月宣布延迟批准基因改造农作物的种植,这个决定最近被卢森堡欧洲法院和法国行政法院宣告无效。法国随后宣布有意颁布政令,再次延迟批准这类作物的种植。 去年11月底,国家元首萨科奇曾表示:政府仍维持反对在法国领土上种植孟810号基因改造玉米的立场,他还责成环保部长和农业部长制定实际禁止孟810号的禁令。 1月6日,百余名农民占据了孟山都集团在蒙贝基(MONBEQUI,塔尔纳-加龙省)的一个仓库,要求政府迅速禁止在法国种植基因改造玉米。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410 次阅读|1 个评论
方舟子说除草剂农达原粉比食盐还低你敢相信吗?让畸形婴儿说话!
热度 3 蒋高明 2012-1-14 12:37
方舟子说除草剂农达原粉比食盐还低你敢相信吗?让畸形婴儿说话!
蒋高明 为继续维护转基因商业利益,著名打假更造假打真斗士方舟子有下面的雷人语:孟山都除草剂农达原粉毒性比食盐还低! 虹桥科教论坛 送交者: 明天会更好 于 2012-01-13 03:42:13 @ 旋风柴进 : 公然撒谎证据: @方舟子 公开宣称:“孟山都除草剂“农达”......对人体健康没有任何危险。” ——如何解释农民喝农达自杀身亡? @ 方舟子 :说一种农药低毒无害是指施用剂量而言的,而不是指当饮食往嘴里灌。农达原粉的毒性比食盐还低,还有人喝它自杀,真是怪异。 @ 司马南:方舟子的回答,诸位有何补充。 @ 平方根的小窝: 我们做一个实验:俺喝一定量的食盐水,方舟子喝同样量同样浓度的农达。 @ 金微:可以试验,有对照,有对比。 @ 金微:遇到这叉子真是没办法.说不清.不讨论了.让方舟子实验完再说吧。 如果方舟子作为娱乐人士,他的上述话不会有人当真,还以为是愚人节说的笑话。可事实是,方舟子经常在媒体上出现,以科学、正义、正确自居,他的话就具有非常大的欺骗性 。 正如他多次宣称的“面粉增白剂无害、瘦肉精无害、中医是伪科学、转基因更安全环保、经期做爱无害、男生手淫无害、坐月子是陋习”一样,他的“草甘膦危害比食盐毒性还小”, 注定又是方氏一大发明——撒谎不打草稿的作品。 讲话是要有证据的,以科学自居的方某人,在没有科学实验证据的前提下,凭什么信口说草甘膦无害呢? 还是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图片,方氏谎言就不攻自破了。其中草甘膦致婴儿畸形的文章,许多网页打不开,可见转基因巨头是非常害怕这篇文章的,靠删文章继续维护其巨大商业利益 。 中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草甘膦含量没有一个说法,中国人吃的转基因大豆油草甘膦含量也至今没有一个说法。吃饭是天大的事,草甘膦的危害以及转基因食品的危害,必须让公 众知晓,不能靠转基因巨头给你信誓旦旦地保证,更不能让方舟子的谎言继续在公众群体中发酵! Regulators knew roundup causes birth defects: Lied to public (当局已知道农达导致出生缺陷:转基因巨头公司对公众撒谎) http://www.naturalnews.com/032707_RoundUp_birth_defects.html http://hashonomy.com/link/regulators-knew-roundup-causes-birth-defects-lied-to-public-food-freedom-122500/ 图1 农达除草剂导致的畸形婴儿 图2 法国电视台对农达除草剂的揭露 图3 法国电视台讲解草甘膦除草剂危害机理 图4 美国农民戴面具打农达除草剂,有没有毒害,农民最有发言权 New report: Regulators knew Roundup caused birth defects Thursday, June 09, 2011 by: Neev M. Arnell !-- Just released: Spirulina and Chlorella tablets infused with functional herbs: Ashwangandha, Bacopa, Ginkgo, Mucuna, Tribulus, Turmeric and many more! Click here to see the varieties on our store specials page (scroll down below the Nascent Iodine). --!-- We Are All Fukushima - Get the special report by David Rainoshek Click here to download now (PDF) --!-- NaturalNews presents Healing Miracles LIVE! April 21, 2011. Streaming live video. --!-- Potassium Iodide is shipping now from the NaturalNews Store . --!-- Yes, the event is sold out - AGAIN! (Sorry, no more seats available on this event...) --!-- Calendar of upcoming events Feb 28 Last day of our Personal Health Transformation video contest on NaturalNews.TV Mar 25 Health Freedom Expo in Long Beach, CA --!-- Introducing the world's food super food bar created by YOU! Click here to read how NaturalNews readers helped create this new superfood bar... -- Share Tweet (NaturalNews) Regulators have known since 1980 that Roundup, the herbicide manufactured by U.S. company Monsanto, causes birth defects, and have done nothing to make the information public, according to a new report released June 7 (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1/... ). The report, "Roundup and birth defects: Is the public being kept in the dark?" by Earth Open Source, found that regulators knew the chemical on which Roundup is based, glyphosate, can cause birth defects in laboratory animals. Earth Open Source is an organization that aims to use open source collaboration to engage people in programs that help nourish humanity, increase equity, support food security, and preserve the Earth. Regulators also misled the public about the safety of the chemical,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In one instance, the German Federal Office for Consumer Protection and Food Safety, the German government body handling the glyphosate review, told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there was no evidence the chemical causes birth defects. This is not the first instance of accusations against the world's best-selling herbicide. Earlier this year, researchers found that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Roundup contain a pathogen that may cause animal miscarriages. Don Huber, professor emeritus at Purdue University, wrote an open letter to Secretary of Agriculture Tom Vilsack regarding the newly discovered pathogen, in which he requested a moratorium on deregulation of crops that are genetically modified to withstand heavy applications of Roundup, commonly called Roundup Ready crops. "It is well-documented that glyphosate promotes soil pathogens and is already implicated with the increase of more than 40 plant diseases," Huber said in the letter, adding that the pathogen is implicated in spontaneous abortions in cattle at rates as high as 45 percent. The situation could be catastrophic according to Huber's letter: "A team of senior plant and animal scientists have recently brought to my attention the discovery of an electron microscopic pathogen that appears to significantly impact the health of plants, animals, and probably human beings. Based on a review of the data, it is widespread, very serious, and is in much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Roundup Ready (RR) soybeans and corn -- suggesting a link with the RR gene or more likely the presence of Roundup. This organism appears NEW to science! This is highly sensitive information that could result in a collapse of U.S. soy and corn export markets and significant disruption of domestic food and feed supplies. On the other hand, this new organism may already be responsible for significant harm ... Naturally, if either the RR gene or Roundup itself is a promoter or co-factor of this pathogen, then could be a calamity. Based on the current evidence, the only reasonable action at this time would be to delay deregulation ... For the past 40 years, I have been a scientist in the professional and military agencies that evaluate and prepare for natural and man-made biological threats, including germ warfare and disease outbreaks. Based on this experience, I believe the threat we are facing from this pathogen is unique and of a high risk status. In layman's terms, it should be treated as an emergency." Appropriate legislation unlikely Although originally set to be reviewed in 2012,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decided to delay the glyphosate review until 2015. It will not be reviewed under more stringent, up-to-date standards until 2030. "Our examination of the evidence leads u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current approval of glyphosate and Roundup is deeply flawed and unreliable," according to the Earth Open Source report. "What is more, we have learned from experts familiar with pesticide assessments and approvals that the case of glyphosate is not unusual," the report continued. "They say that the approvals of numerous pesticides rest on data and risk assessments that are just as scientifically flawed, if not more so. This is all the more reason why the Commission must urgently review glyphosate and other pesticides according to the most rigorous and up-to-date standards." Learn more: http://www.naturalnews.com/032707_RoundUp_birth_defects.html#ixzz1jPABm4dC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7754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一个嫩粉对方舟子的揭露
热度 1 蒋高明 2011-12-28 23:33
本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alvyongyan 为孟山都工作的方舟子,不是什么好东西! 一直以来,方叔叔山寨中国的大舞台上给国人的印象一直是“正直、正义,敢于同邪恶斗争,不畏权势的打假英雄”,深受国人青睐。这次方叔叔“被打”官家媒体就出现“保护方舟子就是保护文明”的口号,我很纳闷,方叔叔真的能代表中国文明吗?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看。我一直想知道方叔叔究竟靠什么为生,方叔叔住在北京,房子不错,开着一辆丰田,这在中国算是中产阶级,但肯定超过国人平均水准。可方叔叔众所周知,自己在国内根本没有工作,那么我不禁要问,方叔叔靠什么生活啊,和我一样靠妈妈赞助吗?   据方叔叔 2003 年 7 月 2 日自己说:“我的经济来源有几部分,第一,我有一个专利,几年前我在做研究的时候,我当时和同事们克隆了一个基因,这个基因产品和艾滋病治疗有关系,所以有药厂买了我们这个专利,每年支付一些专利费用,这些可以保证我的一些基本生活费用。第二,有时间我也给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做做咨询工作,这也有部分收入。第三,稿费也是我收入的一部分。虽然说没赚到什么钱,但是维持基本生活还是没有问题的。”我相信方叔叔不会撒谎,那么我们逐一就前三个经济来源来细究一下,看看方叔叔究竟有多少收入。方叔叔的基因专利确实卖给了一个药厂,这个药厂我费尽心思终于找到了,原来是“广东利民生物科技制剂公司”,这个公司是个私人企业,企业法人是方叔叔一个朋友的叔叔, 1997 年注册,资本金 50 万。但不幸的是这个私企于 1999 年底便破产,因而方叔叔说每年都有专利费收取就比较可笑了,因而专利这个收入并不能支撑方叔叔的日常生活。至于方叔叔的稿费,我们完全可以计算出来,方叔叔的打假是没人付费的,他的写书收入与报纸豆腐块的收入寥寥无几,他在《科学》杂志上所谓的论文是不存在的,这部分收入完全不够日常开销。   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方叔叔的经济来源应该是第二种给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做做咨询工作。那么这究竟是那一家美国公司?方叔叔不但从未说出是什么公司,而且从 2004 年起,再也不提这件事,矢口否认为美国公司服务。为什么呢?   那格格再从另一方面去研判,假如方叔叔的确没有为任何美国公司服务,众所周知,方叔叔持有“美国永久居住证”,切可以长期在美国居住。但是我查看了美国的法律,根据美国的法律规定:要保持美国永久居民(绿卡)身份,就必须每年在美国住满 6 个月以上,除非他是美国在华公司的正式雇员,工作场地就在中国。可是我们从未看见方叔叔每年的出入境记录,但还的确方叔叔的绿卡确实有效。那么只有两种可能,第一方叔叔的确是美国公司的雇员,第二,美国政府对方叔叔特别优待。   无论这两条那一条成立,那么方叔叔都和美国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假如是第一条,本无可厚非,但为什么方叔叔 04 年以后便矢口否认呢?后来我终于找到了原因, 04 年以前方叔叔自称是美国的一家“生物信息公司”,偶尔也说成是一家“生物技术公司”,而查遍美国的所有企业名录,并没有一家“ Biotechnology company ”(生物技术公司),而“生物信息公司”倒是查到了有个类似的公司,这个公司的名字叫“ bioinformatics company ”,翻译成中文全称应该是“生物信息学公司”,唯有这个公司和方叔叔说的雇主最相似,只是方叔叔少说一个“学”字。假如方叔叔真的受雇于“ bioinformatics company ”,那么方叔叔为什么不敢直面承认呢?如果我把谜底告诉大家我想就没人会奇怪了,原来美国这“ bioinformatics company ” ---- 生物信息学公司就是享誉世界,一心向中国推销转基因的大名顶顶的美国孟山都种子公司,它的注册名称就是“ bioinformatics company ”。由此,我们就很好理解了,为什么方叔叔不敢说在这家公司任职,为什么要隐瞒这些?假如方叔叔直言不讳自己是孟山都的雇员,那么他在中国大力推销转基因还会有市场吗?   我欣赏方叔叔的打假行为,如果全社会都像方叔叔一样到处打假,我想中国的明天会更好。但问题是,假如我们利用打假做外衣,而实际上自己别有用心的为了别的目的,自己瞪眼说胡话,那么这样的打假斗士的含金量究竟有几许?方叔叔既然什么都说真话,为什么要在转基因上说瞎话?   方叔叔说美国人天天吃甜玉米,而且都是转基因,可事实上,我很简单的查看一下美国农业部公布的“ 2008-2009 美国玉米消费布局”就可以清晰的看到,美国人食用的甜玉米只占美国玉米总量的 1.8% ,而且美国的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量只有 85% ,远远低于转基因大豆的 92% ,而美国人食用的甜玉米只是在非转基因的 15% 以内。方叔叔为什么瞪眼说瞎话呢?而在全世界,转基因的危害被公认为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话题,没有任何结论,为什么方叔叔就能用“科学论据”来证明他的无害呢?难道全世界的科学家比不上方叔叔?   如果我说方叔叔是披着打假的外衣来向中国推销转基因我并没有直接依据,但很多问题令我百思不得其解,方叔叔要打某位学术作者的假,那么他需要很多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很多的论文依据,我不信方叔叔各个领域都是专家,那么是谁帮助方叔叔的?是谁提供很多资料给方叔叔?为什么方叔叔在中国“被打”,外媒就接二连三的表示遗憾?为什么时时力挺方叔叔?难道美国人真的公平自由,真的很关心中国的方叔叔?假如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假设方叔叔是美国培植的“精英”,那么方叔叔打到中医、打击地震预测,推销转基因受益者又是谁呢?如果是那样,不觉得很可怕吗?   也许我想的太多,但有个信息不得不令我去这么想,因为方叔叔以前说的雇主 ---- 美国生物学信息公司就是孟山都,而孟山都的后台则是洛克菲勒基金会,而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背后又是中央情报局,这样会不会可怕一点呢?但愿我是杞人忧天。呵呵,不管怎么说,方叔叔还是可敬可佩的,至少打假没错,至于其他目的那又另当别论。但不管怎么说,方叔叔都是个木偶,都是被操控的。有一天央视的直播节目“法律在线”就大张旗鼓的正在直播方叔叔的事情,看得出是力挺方叔叔,但是另我大感意外的是,直播节目播出到 8 分钟的时候,忽然被掐断,改播别的,这可是央视直播节目中前所未有的。是什么人要在央视力挺方叔叔?又是什么人一句话能叫直播节目叫停?怎样的权力斗争?两派斗争的又是多惨烈?方叔叔有遭一日会不会也是牺牲品?   我们都是草根,都是麻雀,但没必要崇拜方叔叔之类。忽然想起一个四川方言笑话,说一只麻雀和一只乌鸦在摆龙门阵,麻雀说乌鸦:你是啥子鸟哦?乌鸦说:我是凤凰噻!麻雀说:哪有你龟儿子这么黑的凤凰哦?乌鸦说:你晓得个铲铲,老子是烧锅炉的凤凰噻!   为了名利熏黑良心,把自己弄成烧锅炉的,值得吗?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63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基因巨头孟山都被评为2011年度最恶劣公司
热度 2 蒋高明 2011-12-24 17:59
【本博按】孟山都公司 被Natural Society 评为2011全球最恶劣的公司。恶劣就很可怕了,还要加上一个最字,都登峰造极了,还有人拼命维护它。那些充当孟山都传话筒的专家们怎么不来辟谣呢?这可是全世界最大的谣言啊。非常奇怪是,百度搜这条消息,主流网站上都没有显示,是谁又这么大的力量一手遮天呢? http://www.zhuanjy.com/NewsView.asp?id=1067 作者: 明煜   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周五下午消息 NaturalSociety日前将生物技术巨头孟山都评为2011年全球最恶劣公司,理由是该公司出产的产品不但威胁人类健康也给环境造成巨大损害。   该公司在转基因种子与作物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美国市场上90%的转基因种子来自该公司。孟山都还生产最为畅销的Roundup除草剂,该产品在全球1.2亿公顷农田上催生出可抵抗除草剂的超级野草,给土质造成破坏。尽管已有足够证据证明转基因作物,杀虫剂与除草剂的危害,但孟山都继续对所有不详迹象不理不睬。   阵容强大的19项针对转基因产品如玉米与大豆的研究,揭示了令人震惊的结果。研究人员发现,食用转基因玉米或大豆的老鼠的脏器出现损坏,尤其是肝与肾。这尤其令人不安,因为美国市场上93%的大豆为转基因大豆。孟山都对此视而不见,继续提高转基因开发的力度。   孟山都窜改天然的基因   孟山都还创造了包含Bt的转基因作物,将一种可杀死各种昆虫的毒素Bt并入作物。然而,Bt的使用产生了对杀虫剂免疫的昆虫。暴露在Bt下,许多昆虫发生变异,目前至少有8种昆虫产生了抗体。其中有2种可以抵抗Bt喷雾剂,至少6种可以抵抗结合了Bt的作物。农场主被迫使用更多的杀虫剂来除去害虫。   孟山都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改变Bt作物的基因,使其成为超级杀虫剂,并杀死产生抗体的昆虫。   试验结果显示,进一步修改Bt作物的基因带来“非常小的优势”,即使投入大量的时间与资金也于事无补。似乎孟山都的一切解决方案都是继续修改基因,即便有证据表明这种办法根本无效。研究显示,这种方法会导致昆虫对最具毒性的Bt与其它转基因毒素产生抗体,迫使农场主使用更大剂量的杀虫剂。   超级野草破坏1.2亿公顷农田   由于孟山都Roundup除草剂的流行,全世界的农田都出现了抗除草剂的超级野草。这些超级野草对草甘膦除草剂产生免疫力,草甘膦是Roundup中的一种成份。仅在美国就有450万公顷农田出现这种超级野草,专家预计截至2010年全球受超级野草危害的农田面积至少有1.2亿公顷。越来越多的出现超级野草的报告出现在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欧洲与南非。   由于这些超级野草的免疫力太强,需要使用更多的除草剂才能将它们杀死。令人一点也不感到意外的是孟山都拒绝为额外的除草成本埋单,称“Roundup的并没有承诺担负除去对草甘膦免疫野草的成本。   世界对孟山都说不   法国、匈牙利与秘鲁等一些国家已经决定抵制孟山都。匈牙利农村开发部副部长Lajos Bognar透露,匈牙利摧毁了1000英亩已经播种转基因玉米的农田。秘鲁喊出健康自由的口号,颁布一项法律要求在10年内禁止转基因食物。有意思的是,秘鲁国会全体会议推翻了政府此前的有关转基因的立法,说明转基因作物已察明与潜在的危害甚至战胜了政府法令。   秘鲁农田委员会总裁Anibal Huerta表示,“秘鲁需要这条禁令,以便防止使用生物技术带来的危险。”   法国甚至在禁令被推翻的情况下对孟山都的转基因玉米说不。法国议会推翻了一项针对孟山都玉米种子的禁令,称理由不充分。根据欧盟国家法律,除非你有科学证据证明转基因作物对人类与动物健康以及环境带来危害,否则你就不能单方面宣布针对某种转基因作物的禁令。   在这一禁令被推翻后,法国议会开始策划对孟山都转基因玉米施加新的限制,甚至法国总统萨科奇也不愿在法国的土地上种植孟山都的玉米。   萨科奇表示,“法国政府反对,将来也同样反对在我们的土地上播下孟山都810号玉米种子。”   2011年最恶劣公司   NaturalSociety称“我们将孟山都评为2011年最恶劣公司的目的,是让人们了解到孟山都给人类健康与环境带来的威胁。”如果不阻止的话,转基因生物将威胁所有正在生活的生物。在人们都了解危险后,真正的改变才会发生。将孟山都宣布为2011年最恶劣公司就是将他们不顾后果的恶行曝光。 2011年12月23日 15:16 新浪财经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189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奥地利转基因事件的真相
蒋高明 2011-11-20 20:36
本文同时发至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和新闻出版管理总署。 直言了,2011-11-18 | 2011-11-20 09:38:21。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70452376_d.html 。 为推销转基因食品和赚钱,中国农业部门官员搞了许多谎言和散布了许多虚假信息,其中情节颇为严重者之一是关于欧盟如何管制转基因的。不全说,这里只说一个案例:奥地利事件的真相。 农业部官员花费数百万元人民币搞“公关”,其网站发表的众多虚假信息文章中,有这么一篇: 科学层面分析转基因科学研究中八个所谓“转基因的安全性事例”。 作者:陈茹梅(作者系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2011-03-02 18:18。 食用事例4:孟山都转基因玉米事例二 发生于奥地利 发端于研究报告:   2007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兽医学教授约尔根?泽特克(Juergen Zentek)领导的研究小组,对孟山都公司研发的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NK603和转基因Bt抗虫玉米MON810的杂交品种进行了动物实验。在经过长达20周的观察之后,泽特克发现转基因玉米对老鼠的生殖能力存有潜在危险。   事实上,关于转基因玉米是否影响老鼠生殖的问题,共进行了三项研究,而仅有泽特克负责的其中一项发现了问题。该研究结论发布时,尚未经过同行科学家的评审,泽特克博士在报告时自己都表示,其研究结果很不一致,显得十分初级和粗糙。   欧洲食品安全部评价转基因安全性的专家组最近对泽特克的研究发表了同行评议报告,认为根据其提供的数据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同时,两位被国际同行认可的专家(Drs. John DeSesso和James Lamb)事后专门审查及评议了泽特克博士的研究,并独立地发表申明,认定其中存在严重错误和缺陷,该研究并不能支持任何关于食用转基因玉米MON810和NK603可能对生殖产生不良影响的结论。(摘录完)。 那文章试图在中国社会制造一个假象印象:奥地利实验报告不可靠、欧盟驳斥了奥地利;所以,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所以,欧盟在“放宽”管制,等等。然而,那根本不是事件真实情况、至少根本不是事件全部情况,即农业部官员搞了手脚和小动作、搞了断章取义即数据造假行为。 就该事件,美国农业部连续发表的关于欧盟的转基因食品作物的政策及管理的报告,都有分析阐述;摘录其中主要文字附后,您可参考对照。简单说,根据数年美国农业部对该事件的描述,故事真相是: 多年里,奥地利是欧盟国家里的反对和抵制转基因食品作物的“硬石头”和领军力量。美国孟山都公司及相关主管部门以为,拿下奥地利,欧盟国家的严格限制转基因食品作物的政策就会土崩瓦解,就可以在欧盟国家畅销转基因了。 于是,美国官方和企业合作,以奥地利为突破点,试图说服欧盟机构干预奥地利的“反转”政策、使奥地利放弃它的严禁转基因食品作物的立场,其重点选择是孟山都转基因玉米MON-810等品种。 在多方压力下,奥地利当局解除了MON-810转基因品种的加工进口的禁令,但拒绝其在境内商业种植或上市食品市场,且还对其它转基因品种采取了严禁措施。与此同时,奥地利当局强化了对欧盟总部的说服努力,试图要求欧盟总部机构支持其反对和抵制转基因食品作物的政策措施。面对奥地利变得更棘手,美国方面也强化了努力,譬如,与奥地利的官方民间展开了各种对话并施加压力。 在那种情况下,奥地利学者发表了实验报告,说明孟山都转基因食品伤害动物健康、特别是伤害动物生育能力。其实,在那之前,其它欧洲国家的科学家已经发表了类似的实验报告。无疑,奥地利学者那实验报告并非新发现,而是对美国方面施加压力的一个公开的“回击”。 为推销,孟山都公司当然要有所对应。于是,该公司聘用了两位关系学者,对奥地利的实验报告做了挑肥拣瘦和以偏概全的驳斥。同时,美国方面也向欧盟总部施加压力,要他们对奥地利的实验报告做个否定表态。 于是,欧盟总部采取了“打太极拳”应对措施:一方面,他们附和美国方面的要求,以“科学观点”评价的名义,采纳孟山都雇用学者的驳斥报告、否定了奥地利的实验报告,甚至装模作样地建议奥地利官方整个撤消那个观察实验项目。另一方面,欧盟坚持原来的立场和规定做法,即:给转基因食品作物颁发授权,但严格限制其商业化种植和上市食品市场。 同样,奥地利当局也采取了“打太极拳”的应对措施:一方面,他们附和欧盟总部,撤消了那个实验报告、甚至撤消了整个实验项目;而在另一方面,他们转换回击方向,以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即比科技单挑角度更广泛深入的角度),更强调地阐明了当局继续严禁转基因食品作物的立场和政策。 用日常生活比喻说,欧盟和奥地利的应对做法,就好比是一家旅店给某某旅客(某转基因食品作物)做了个到访参观或允许来访的登记注册,但严格限制甚至不让那旅客进店住宿或进店用餐。 孟山都公司却以为自己取得重大胜利,发布新闻公告、说奥地利当局撤消了实验报告和撤消了整个实验项目如何如何。 可是,孟山都公司没想到的是,从那以后,欧盟总部通过法规:是否种植和上市转基因食品作物,由各成员国自己决定,即:有啥推销的事,您就别再找我、而去找各成员国好了。于是,一些原本允许转基因作物商业种植的国家,譬如法国,也开始或多或少地追随奥地利的做法,减少或严格限制转基因商业化种植或上市食品市场。 就是说,孟山都公司等美国方面以奥地利为“突破点”的学者挑刺和施加压力等等做法不但没奏效,反而使奥地利那块“硬石头”变得更硬了,反而使欧盟对转基因食品作物的商业种植和上市采取了更严厉的管制政策措施。 中国驻欧盟使团(相当于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处)的新闻公告说:2009年,德国当局宣布禁止推广转基因玉米MON810品种;目前,欧盟共有六个成员国法定禁止种植玉米转基因品种MON810,除德国外,还有奥地利、匈牙利、希腊、法国和卢森堡。公告还说,至今,欧盟只颁发了两个转基因品种(玉米和土豆各一种)在欧盟范围内的种植许可,但授权各成员国自主决定种植与否;到目前,欧盟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仅占全球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0.25%,且大部分为实验研究用地。2011年九月,欧盟法庭做出判决,禁止未经允许的、用转基因饲料饲养的蜜蜂之蜂蜜进入食品市场,--- 不但转基因食品作物,而且连转基因饲料饲养的动物之产品、也被严管了。 美国农业部的统计也能反映出奥地利事件以后欧盟国家严格限制转基因食品作物的动态。譬如,2006年,欧盟几个成员国的转基因种植面积爬上一个顶峰,可是,自2007/2008年奥地利事件开始后,其面积连年下跌,原本强劲的法国的种植面积缩减到几乎为零。就两种获得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品种玉米而言,2007年本来呈现上升趋势,可奥地利事件后,就陡然下降了;而就转基因土豆种植而言,本来就是少得没什么商业意义而言,如今则下跌到几乎为零了。 当然,孟山都公司等美国方面更没想到的是“后院起火”:美国卫生部发表调查论文说明,加拿大一城镇的93%女性和80%左右的胎儿体内发现BT转基因毒素,来源主要是食品;那证明了转基因成分不但可进入体内且可遗传。今年年初,美国颇有成就和颇有名气的植物科学家胡伯博士给美国农业部部长发函,说明了转基因作物的危害风险、其中包括导致不育等危害。美国农业部证实了该信件及内容属实。 那些美国的官方文献都证明了奥地利科学家的实验报告其实是正确观察和反映了真实情况的,不过出于国际贸易交往手段,欧盟总部同意和奉劝且奥地利当局自己也同意撤消了那个实验及报告而已;而在实际操作中,包括奥地利在内的欧盟或更多欧洲国家对转基因食品作物采取了更严厉的管制、限制甚至禁止的政策措施。 简而言之,在欧盟如何管理转基因食品作物方面,中国农业部官员编造了许多假话和散布了许多虚假信息,而对奥地利事件搞手脚和歪曲事件本来面目、只是许多例子中的一个例子。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和民众生命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头等大事之一。为此安全,衷心希望中国国家法规有效,希望上级主管部门依法办事、对那些搞虚假信息和欺上瞒下的农业官员做出应有的处理惩罚、对全国人民有个交代。 附件:欧盟国家的转基因作物种植情况(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 附件:美国农业部关于奥地利事件的分析报告(摘录): USDA, EU-27 Biotech Annual 2008, 11/28/2008.。 ANNEX I: MEMBER STATES INDIVIDUAL SITUATIONS Austria: Austria remains one of the leading forces within the EU Europe against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Zones restricting the use of biotechnology exist in all nine provinces, and all Austrian provinces are members of the “European Network of GMO-free Regions”. National ordinances still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planting of EU approved biotech crops. Responding to consumers’ and politicians’ anti-biotech attitudes, and NGOs’ anti-biotech lobbying, the Austrian retail sector has agreed to refrain from stocking or selling biotech foods. Presently, only biotech feed (soybean meal) can be found in the Austrian market. Since their inception, the Austrian Government successfully defended national bans on EU approved biotech crops because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proposals to require their removal were blocked by the EU Council. However, since there was no Council agreement,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in May 2008, adopted a decision ordering Austria to lift the safeguard clause on the import and processing ban of MON 810 and T 25 corn events. This decision did not affect Austria’s safeguard action on cultivation. While Austria lifted the import and processing bans on MON 810 and T25, it proposed new import bans on MON 863 corn and three oilseed rape lines, Ms8, Rf3 and Ms8xRf3. These new Austrian bans could be implemented by mid July, 2008. In March 2008, Greenpeace Austria staged a demonstration near the U.S. Embassy in Vienna against potential U.S. retaliatory actions against Austria in response to the WTO Case. In May 2008, FAS Vienna and an American Soybean Producers’ (ASA) delegation organized a roundtable discussion to discuss biotech crops with Austrian stakeholders in the food, feed and crop industries. The Austrians were very receptive to the ASA message. ( Previous Austria GAIN Reports: AU7007: Austria fails to win EU support for biotech corn ban,12/18/2007.). USDA:EU-27 Biotech Annual 2009,7/24/2009。 III - Member States Policy Varies Greatly Austria: Austria remains one of the leading forces within the EU against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Zones restricting the use of biotechnology exist in all nine provinces, and all Austrian provinces are members of the “European Network of GMO-free Regions”. National ordinances still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planting of EU-approved biotech crops. Responding to consumers? and politicians? anti-biotech attitudes,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 anti-biotech lobbying, the Austrian retail sector has agreed to refrain from stocking or selling biotech foods. Presently, only biotech feed (soybean meal) can be found in the Austrian market. Since their inception, the Austrian Government has successfully defended its national bans on EU-approved biotech crops because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proposals to require their removal were blocked by the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However, since there was no Council agreement,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in May 2008, adopted a decision ordering Austria to lift the safeguard clause on the import and processing ban of MON810 and T25 corn events. This decision did not affect Austria?s safeguard action on cultivation. While Austria lifted the import and processing bans on MON 810 and T25, it issued two new ordinances in July 2008 to ban the import of MON 863 corn and three oilseed rape lines, Ms8, Rf3 and Ms8xRf3. The import ban on oilseed rape GT 73 which was issued in 2006 has been extended until the end of 2010. A further Commission attempt to lift those import bans was rejected by MS in February 2009. #-#-#。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4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基因工作者有苦难言,恐被人看成制造魔鬼的人
热度 1 蒋高明 2011-11-15 23:55
蒋高明 本文摘自顾秀林老师博客,原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8d2520102dvom.html 该转基因工作者透露了以下五条重要信息:1)转基因技术不成熟即向食物转移,为的是商业利益;2)美国成为转基因技术的受害国;3)转基因在欧洲受到强烈抵制,因为白种人 不买账,他们继而进攻发展中国;4)中国某院士急功近利,发起了挑战中国人心理底线的大米转基因运动,其安全性没得到科学证据验证;5)方舟子力挺转基因,越挺越槽。 听听一些正在进行转基因研究工作者的说法 安徽中医学院神农之后 这是一些与我十分熟悉的转基因研究科技工作者,由于目前工作的身份,他们不愿意在自己的博客上多说些什么,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博客说一说他的心里话。 说明一下:虽然我本人不能完全同意他们的说法(将在下一文分析),但我们也可以听一听他们的不同意见——不仅不同于反转基因的人,也不同于挺转基因的人。重要的是,这 来自一些正在搞转基因研究工作的人。我个人认为,这是他们的真心话。 以下是他们的文章: 最近转基因在网上的名声越来越臭,搞得我们在外面都不敢说是自己是搞什么的,以免会被人看成是制造魔鬼的人。我们的许多真心话要说—— 一、转基因不安全性没有网上一些人说得这样吓人 我们可以用传统的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和转基因育种技术相比。诱变育种技术可使作物本身的染色体产生缺失、重复、易位、倒置等基因突变。有人说这种变异和自然界植物的自然 变异一样,只是在频率有所改变。诱变育种技术本质上只是加速了生物界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产生的自然变异。但我要说它的基因确有变化。 有人又说转基因作物是将特定外源基因导入植物体内而培育出的新种,如转基因大豆是将微生物的基因导入而产生的变异,它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大豆了。 我也承认两者之间有 很大的不同,我也承认它可能有不安全的因素存在, 但不应该会比诱变育种技术的危险多多少。诱变育种可以吃,转基因育种也应该可以吃。 二、孟山都公司是转基因技术的推进者也是祸害者 孟山都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研究机构,在转基因的研究上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有力地推进的了转基因科学的进展。但目前转基因技术的研究遭到全球范围的抵制,其根子 也在孟山都公司。是他们的急功近利祸害了整个转基因育种科学。 转基因技术源于80年代中期,这是一个当时被认为非常有前途的科学,但是当时主推这一技术的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及孟山都公司为了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把开发的主方向定在 人类的食品上。他们要建立一个为期10~15年的项目,把新生的分子生物技术应用到从西红柿到小麦、水稻——全球大多数人的主要食物的育种方面。 这是一个重大的决策错误,把一个基础研究才有几年,许多问题还搞不清楚的的技术首先应用在人类生存安全最最重要的食物上,这为今天转基因研究遭到世界范围的广泛抵制留 下了祸根 。 原本这一技术可主要用于如林业、花卉、以及食用量很小的佐料药品等方面的研究,等到技术和安全性研究比较成熟后再来主攻西红柿、小麦、水稻,但这是当时只看重自己利益 的洛克菲勒集团及孟山都公司连想也不会想的事。 转基因食品出现于90年代中期,西红柿、大豆、玉米先后出台,孟山都公司又犯了一个重大错误, 他们只是做了动物的长毒安全实验,没有进行科学的人体实验,他们钻了美国法 律还没有对转基因食品这一新事物安全立法的空子,就把这些东西推上了美国百姓的餐桌 。原因就是人体实验需要更多的钱和更长的时间。 孟山都公司犯的第三个重大错误的是,他们的推广政策是 “哄上瞒下”。对政府和国会, 他们可以花钱叫他们不对转基因食品立法限制,对老百姓,他们不说明他们安全上做了什 么工作,也不在食品上标上转基因的字样,叫老百姓稀里糊涂地就吃了 。 对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及孟山都公司错误的第一个惩罚就是来自欧洲。欧洲的科学家们说什么也不会相信一个十年前八字还不见一撇的技术搞出的东西,十年后就有人敢把它摆上 餐桌,并信誓旦旦地说它是绝对安全的; 欧洲的各政府说什么也不敢把一个没有进行科学的人体实验的新型食品拿给自己的国民试吃 。 这一惩罚理应使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及孟山都公司清醒,但结果是他们认识了错误而不改正错误,转向其它国家继续他们打开美国市场的伎俩,前期他们取得了一些成功, 但是狐 狸尾巴总是会露的,近年来对转基因食品的置疑声音越来越大,波及到其它非食品方面的转基因工作,甚至于我们这些搞转基因研究工作的人在外不敢随便说自己的工作,以免别 人的另眼相看 。 三、我国的基因事业也是少数人给搞坏了 在中国,早期搞转基因的大都是来美国的海归。 我们国家搞转基因研究的本身没有错,这项技术在生物学界影响深远,如果我国在这方面落后了,我们将可能在未来受制于人。错在于这些人把美国错误的理念和路线也带回了中 国。如张启发老师回国后,早年在水稻基因组测序和功能基因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就,这为我国杂交水稻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他转入了转基因食品研究, 搞了转基因水稻而一发不可收拾。升了院士,渐渐地有了傲气,听不得不同声音。 又加上一些马屁精私下呼“转基因水稻之父”,更是顿生霸气。“转基因水稻之父”的水稻十年 转不出去,急啊!急功近利,他不找找自身的原因,反倒是利用院士的身份大做政府的攻关,犯了和他美国师爷一样的错误而越走越远 。 农业部也是急功近利,一心想抱一个“首创转基因水稻”的大金娃娃。审批过程中排斥不同意见的专家,如排斥环保部推荐的首席专家薛达元。安全问题的鉴定搞暗箱操作,据说 请的专家许多是自身也在搞转基因,运动员做裁判员,结果可想而知。 总之, 急功近利、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利”是这一严重错误的幕后推手 。 只有那个叫方舟子的,真的搞不清楚他要干什么。此人一直是以“打”什么东西为著称的,如打“假”打“伪”,其反中医的表演早让人生厌。他大张旗鼓地“挺”什么东西,真 的还是第一次看到 。正如周老师文章中说的,他在挺转基因和反中医明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大相径庭,是不是脑子有什么毛病? 总之,这样的人出来挺转基因,只会添乱。 四、为转基因技术说几句心里话 我们要想说的是,转基因技术没有错,转基因食品的研究也没有错。错就错在某些人的“见利忘义”。古往今来,一个“利”字,坏了多少好事! 科学技术永远是双刃剑,转基因生物技术也是一样,我们永远不要在“挺”与“扁”上走极端。 我们说一句心里话,凭我们这些年对这一专业的了解,转基因技术真是一个好的技术,它能让我们轻易地做到许多我们从前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用得好,它一定会比核能的和平 利用更强一百倍地造福人类。 本世纪开局时,人称为生物世纪,其实是在很大程度上看好了转基因生物技术。 我们担心的是,由于某些人的唯利是图,带来了全国人民对转基因技术本身的误解,使得我们的转基因技术基础研究出现停滞甚至倒退。进一步拉大我们和西方国家在技术上的差 距。要知道,一直在大力反对转基因的欧洲国家他们反的只是转基因食品等东西的滥用,他们对的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则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他们的研究水平也不在我们之下。 我们也痛恨那些“唯利是图”的伪君子们,希望开除他们的球籍! 我们能够研制出令全国人民放心的转基因产品,请人民给我们时间,请国家给我们支持,我们将用我们的心血和汗水,用15至20年时间,向全国和全世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 (我们不能同意周老师说的检验要五十年,目前没有一种食品的安全性检验用过这样长的时间,袁老说两代人也只是大概的一个说法。天下没有一种食品是完全安全的,过严格的 要求也只能毁了这项工作。)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034 次阅读|1 个评论
绝妙漫画:吃饱了喝足了得给我推销转基因去
热度 3 蒋高明 2011-10-27 01:36
绝妙漫画:吃饱了喝足了得给我推销转基因去
蒋高明 转基因食物有没有害?陈一文老师举证了几十个有案可查的例子,但转基因推手选择性失明,不愿意看到,依然在哼哼着“转基因无害论”一千遍的谎言。 但是,让他们自己来吃,还要把所有声称转基因食品无害的专家及其推手们集中起来,将已经转了基因或正在转的基因食物让作为他们的一日三餐他们及其后代天天吃,月月吃,年年吃,不要仅吃其中的一种,要吃那些接近100种的转基因食物,要连续吃十年以上,不要仅品尝一两次,他们还能有那样的底气说转基因食物无害么? 否则,就不要来什么特供,不要什么洋人来了不能有转基因,什么农业部幼儿园,财政部机关食堂,什么孟山都自己的食堂都禁止转基因食品了。要是转基因真的比天然食品还健康,商家为什么不争先恐后地将“转基因”标识做的大大的,异常醒目起来呢?为什么转基因标识小的让人看不到?连长期销售转基因食用油的那条什么鱼的公司也来声称销售的是非转基因油了,原来的底气哪里去了呢? 看到下面一副漫画,很有意思。佩服作者的聪明才华。 那些推销转基因的人,原来是吃人家的饭,只有去拼命咬人了!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418 次阅读|4 个评论
方舟子可能是孟山都在中国的推手
热度 8 fs007 2011-10-24 12:39
寻正 今天读到亦明的大作,《方舟子Y传》,在第七章,《方舟子与那个神秘的“美国生物信息公司”》,亦明对方舟子十年如一日地遮掩其雇主“美国生物信息公司”的真实身份有着细致入微的分析,方舟了为了这个顾问及专家身份谎言不断,前后矛盾,可惜,亦明兄几乎就要踢爆方舟子是孟山都在中国的线人与推手身份时,却软了一手,因为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件。 方舟子被网友挖出是美国“D'Trends Bioinformatics”公司的顾问一身份,事后方舟子百般辩解,不惜自己化名唱双簧自娱自乐,就为了要把可能是知情人无意中透露的真相给掩盖住。方舟子的理由不值一驳,一个美国人会把他的简介翻译错?而且恰好错到找出方舟子原来的雇主?方舟子花了两天时间摆平知情人,然后正儿八经地抵赖,可惜没有核对自己多年来连续谎言,结果又是自相矛盾。 亦明兄着重于揭发方舟子的前后矛盾,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这个“D'Trends Bioinformatics”可能就是孟山都转手雇佣方舟子成为中国打手的中介。根据亦明考证,这个公司是一个叫林华安的马来西亚人注册的,于2007年被取谛。 如果我们追索孟山都公司,在2005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孟山都公司向印尼高官行贿5万美元,被美国司法部与证卷交易局处以150万美元的罚款。孟山都公司以典型的要钱不要脸而著称,在1998年,该公司高官被问及消费者安全问题该公司的立场,坦率相告,孟山都不会对生物技术食品的安全性作出保证,那是美国FDA的工作,而该公司的兴趣在于产品卖得越多越好。在这样一种理念的指导下,孟山都在追求利润与利益时是无比的贪婪,有强烈的进取欲望。其对它国的宣传攻势是不择手段的,印尼事件可见一般。 我见到美国司法部的文件,针对该事件的描述,则是孟山都通过一个 生物信息咨询公司 (未点明)在印尼进行宣传与政治拉票活动,这个中介提出向高官行贿,孟山都同意了, 另立名目给了该咨询公司那笔钱 。结合上述信息,我们可以怀疑林华安可能就是涉案咨询公司的拥有人,甚至是同一公司,随后该公司被强制注销,可能就跟行贿事件有关,而方舟子受雇于该公司,则可以理解,除了知道方舟子的吹鼓手价值的林华安,真难找出美国什么真的生物信息公司对一个科学上的破落户感兴趣,骋之为顾问。 方舟子雇主差被踢爆,吓出一身冷汗,所以有一大堆不同寻常的举动与操作,矢口抵赖。但他随后给自己在顾问工作上的定位却是极为可笑的,他“ 在2001~2003年期间曾经兼职给美国加州一家生物信息公司 审核、评估论文数据 ”,方舟子在众多的科普与科学问题中讨论所表现出来的对科学方法学的无知,几乎让人怀疑他是否受到过正规的相应训练,他受人雇佣审核与评估论文数据的可能性几乎是零,他故意这么说,就是想掩盖其工作性质—— 孟山都就是以生物信息咨询的名义雇佣大批推手把其产品推向各国的 ,中国市场是印尼的无数倍,很难想像孟山都在法制更加不堪、监管更为混乱的中国就变乖宝宝了,孟山都可能正在庆贺自己在中国取得的成功:在印尼的行贿并没有取得孟山都期望的效果!反而,在什么都没有传出来的中国,孟山都有着印尼分部眼红的成功。 方舟子持续十年针对自己的雇佣咨询公司撒谎。在一开始就受到质疑,而只需要交待该公司名称即可取信于人的情况下,方舟子仍然拒绝透露任何要紧信息,结合他不遗余力,谎言成堆地狠推转基因,他究竟受雇何人已经呼之欲出,孟山都在印尼的行贿事件,随后“D'Trends Bioinformatics”公司被注销,方舟子雇佣者的科学拼板已经找到最后一块了。 我向读者高度推荐亦明的《方舟子Y传》一书,值得一读,可以学到如何做人——做科学上严谨的人,学亦明,看他是如果细致地分析问,而如果要学成功学,如何在现实社会中名利双收,则有方舟子为榜样,亦明的不厌其烦的细节,足以让你获得足够的信息来复制此类成功。 Fang 方舟子Y传.pdf
个人分类: 伪劣科普打假|12578 次阅读|9 个评论
孟山都和杜邦在美国打知识产权官司
热度 2 liuxuxia126 2011-10-20 18:17
杜邦先锋种子公司和孟山都公司都是国际知名的生物技术公司,都拥有众多转基因技术及其相关的专利。 前天,也就是周二,杜邦公司在美国爱荷华州地方法院将孟山都公司告了。诉讼的理由是孟山都公司侵犯其专利权。 杜邦公司拥有一项美国专利号码为5518989和6162974的提高转基因玉米发芽率的专利技术。 孟山都公司认为杜邦公司的诉讼是毫无根据的,并表示杜邦公司专利技术涵盖的领域并不在孟山都公司的生产范围。杜邦公司蓄意和故意提起诉讼,旨在分散孟山都为世界各地农民进行投资和提供新产品的精力,是对其业务的攻击。 新闻报道详见 http://newsandinsight.thomsonreuters.com/Legal/News/2011/10_-_October/DuPont_suit_claims_Monsanto_infringed_corn_patent/ 利用诉讼策略打击竞争对手在这个世界屡见不鲜。我们将关注这个案件的进展。究竟是一个真正的侵权案件,还是一个削弱竞争对手的竞争手段。
个人分类: 转基因相关|374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洋专家也有撒谎的,国人莫上当受骗。
热度 5 蒋高明 2011-10-17 09:48
直言了,2011-10-16 | 2011-10-17 08:26:29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69248738_d.html 。 网友转来了中国新闻网(2011年10月16日)的报道《美国专家在穗推转基因食品,称其在美餐桌成常态》。报道说:一位来自美国的搞转基因的专家罗杰·比奇博士、15日在广州举行的一个农业技术研讨会上向当地说:“美国人自己不吃转基因产品,却让中国人吃,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美国人餐桌上超过80%的加工食品是转基因产品。”他还说:“美国食品管理局规定,只要在产品中发现新东西或者与以前的产品有明显的差异,必须在产品中加以说明,但如果产品在若干年后被证明是安全的,就无需说明了。” 那洋专家整个是为金钱利益而搞撒谎骗人。网友已经查明,罗杰·比奇博士是孟山都公司豢养的商业学者,即有转基因产品商业利益。证据很多,下面是随机查到的案例: Monsanto Fund Makes $15 Million Gift to Danforth Center; September 5, 2006; 连接:http://www.stlrcga.org/x2011.xml?ss=print。 Interference Trial Section,Paper No. 200; DECISION (ON MOTIONS RELATING TO BEACHY'S COMPLIANCE WITH 35 U.S.C. 135(c)) 连接:http://www.uspto.gov/ip/boards/bpai/decisions/inform/104286-200.pdf。 第一个证据说明罗杰·比奇博士的资金来自孟山都公司,第二个证据说明罗杰·比奇博士与孟山都公司不但有现金商业利益关系,而且还有产权等方面的商业利益关系。然而,罗杰·比奇博士所服务的孟山都公司自己的食堂是避免转基因食品、保障天然食品供应的,详情可参考: GM foods not served in Monsanto cafeteria。 Friday, November 10, 2000 | 11:48 PM ET,CBC News。 连接:http://www.cbc.ca/news/world/story/1999/12/22/gmfood991222.html。 那不是自己不吃却要别人吃的典型案例吗?中国农业部门官员跟着学,为圈钱而编造各种谎言要全国民众吃他们关系户的转基因食品,可是,他们自己却订立食堂规章制度、保障他们和他们的家属子女能避免转基因食品和吃到天然食品。嘿嘿,他们那不是为利坑民而骗人到家、还能是什么? 所谓美国人餐桌上有70%或80%的食品含有转基因的说法,已经说了十来年了,可是,请那些鼓吹者举出一个例子说说哪个公司的哪个食品产品含有转基因成分、是什么转基因成分,那些鼓吹者就哑巴了,至今拿不出一个例子证明他们的说法属实。而那位来自美国的罗杰·比奇博士,也是那么一个为金钱利益而对中国社会和中国市场搞撒谎欺骗的商用学者。 事实上,美国农业部、美国玉米协会、乃至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都说明,美国自己的天然作物足以满足美国自己的食品市场的消费需要,美国居民吃到转基因成分的食品的机会非常小;譬如玉米,大量种植是转基因品种,但在食品市场的消费机会机会却是接近零。那位洋专家把种植面积比例说成食品消费比例,哈!他那不是故意骗人、就是他连小学百分比都不会的混混博士。 还有,孟山都公司明确说明,今年开始在食品市场尝试其第一个转基因甜玉米品种。详见路透社报道: Monsanto launching its first biotech sweet corn; By Carey Gillam, ST. LOUIS, Missouri | Thu Aug 4, 2011 2:01pm EDT ;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1/08/04/us-monsanto-sweetcorn-idUSTRE7735LY20110804。 就是说,从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开始直到那尝试开始前的十多年时间里,孟山都公司根本就没在美国食品市场投放任何转基因甜玉米产品,否则,那所谓“第一个”从何谈起?孟山都公司的实践,给那老美国博士的谎言欺骗行为是扇了一大耳光。 就食品标记,美国FDA-/农业部都有明文法规规定,任何产品标记都必须详细标明所有成分,否则,就是犯规甚至犯法,就要召回。附后,是美国FDA-和美国农业部的许多召回通知中的两个案例,其召回缘故就是标签漏标了一些成分,而那些牛奶鸡蛋等等成分是早已获准上市的。很清楚,那位来自美国的转基因商用学者罗杰·比奇博士所说的“但如果产品在若干年后被证明是安全的,就无需说明了”云云,整个是撒谎欺骗。 美国FDA-有那样的规定,同时却允许食品标签不标记转基因成分,如此自相矛盾和剥夺消费知情权的做法,导致美国消费者的极大愤怒和强烈谴责。据美国纽约时报调查,80%的美国消费者明确表示反对或拒绝转基因食品。此外,美国刚刚举行了“知情权长征”活动,目标就是要求FDA-执行自己的规定,食品标签标记所有成分、理所当然也必须标记转基因成分。这些事实,更是清楚说明那老美博士所言都是假话谎言。 简而言之,中国农业部门官员为金钱利益而编造散布的转基因神话谎言一个个破产了,他们自己不吃却哄骗全国民众吃转基因的真相暴露了,他们公权私用和花数百万国家资金搞“公关”、对民众消费者搞政治扣帽和政治诽谤等等手段也一个个失败了,于是,他们利用某些国人盲目崇拜洋人的心态,请了些商用洋学者到中国,继续搞他们的欺骗宣传。一句话:中国当局和中国民众要对自己的国土安全和食品安全保持高度警惕,不要上当受骗、不要盲从洋版商用学者为推销转基因食品而编造散布的种种假话谎言。 附件:美国FDA-/农业部的召回通知案例(摘录)。 召回的理由足够简明:该产品的标签没有标记某些成分;而那些成分是早已获准上市的。可见,那位来自美国的搞转基因的专家罗杰·比奇博士所谓“如果产品在若干年后被证明是安全的,就无需说明”云云,纯属是故意撒谎欺骗。 Recall -- Firm Press Release: FOR IMMEDIATE RELEASE - March 4, 2011 - Faribault, MN – 连接:http://www.fda.gov/Safety/Recalls/ucm247049.htm。 内容:Faribault Foods, Inc. announced today a voluntary recall of Field Day Organic Garbanzo Beans because some cans with this label may contain Minestrone soup. Faribault Foods received two reports that cans of the Organic Garbanzo Beans contain Minestrone soup (a vegetable and pasta soup). No other lot codes of Field Day Organic Garbanzo Beans or Field Day products are affected. The Minestrone soup contains wheat, milk, soy, and egg allergens. People who have an allergy or severe sensitivity to wheat, milk, soy, or egg allergens run the risk of serious or life-threatening allergic reaction if they consume the Minestrone soup product. The products involved were sold in grocery and other retail outlets nationwide. Recall Release CLASS I RECALL FSIS-RC-065-2011 HEALTH RISK: HIGH WASHINGTON, August 15, 2011 – 连接:http://www.fsis.usda.gov/News__Events/Recall_065_2011_Release/index.asp。 内容:Minnesota Firm Recalls Summer Sausage Products Due To Misbranding And An Undeclared Alergen. Jerry’s Foods, an Annandale, Minn. establishment is recalling approximately 24 pounds of summer sausage products because of misbranding and undeclared allergens. The products contain the undeclared allergens whey and soy, ingredients in a spice blend, which are not noted on the label. The problem was discovered during a label review at the establishment by a company quality control manager. FSIS and the company have received no reports of adverse reactions due to consumption of these products. Anyone concerned about a reaction should contact a healthcare provider.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490 次阅读|5 个评论
抗虫玉米失败又一铁证
热度 3 蒋高明 2011-8-31 06:56
【本博按】 转基因巨头孟山都转基因玉米再次兵败滑铁卢,原本抗虫的玉米却不抗虫了,小小虫子对转基因成分产生了强烈的抗争,以灭杀为主导思想的虫害控制理论到底还能够坚持多久?我们拭目以待。对于虫子,我们在弘毅生态农场的实际证明,坚持一遍农药不打,虫害反而没有了,这样的成果是不是值得那些转基因狂热分子看一眼呢?转基因水稻你在国内偷偷卖可以,但出国就会被擒获的,转基因稻米出口已经是第 116次出口被捉了,还说在中国没有进入稻田呢! 顾秀林老师的两篇文章有理有据,是非曲直您自己判断吧。对于转基因这一人类近 30 年来的高科技,我的观点一致不变,用于研究吓唬人可以,用于增加产量、解决虫草害则是小儿科,它将沿着大化肥、大农药、除草剂、农膜之一杀鸡取卵的农业模式继续向前走,直到不可收拾,人类重新回头看看走过的路。 转基因失败的铁证与中国继续出口转基因大米 顾秀林 (2011-08-30 11:15:44) 转载 标签: 杂谈 两则消息:一、孟山都的抗虫玉米失效,华尔街时报报道;二、中国继续出口非法Bt63大米 一、华尔街时报报道:孟山都的抗虫玉米失效(8-29), 下面是网页截图。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3111904009304576532742267732046.html 孟山都的这个抗虫玉米品种,SmartStax,也属于Bt类,目标害虫是rootworm;该“生物技术”玉米中所含的抗虫毒蛋白,是Cry3Bb1,今天全美国1/3的玉米都是这个品种了——我们看到,新技术推广在美国是多么有效和有力,他们真的是依靠生物技术种田啊——中国的转基因主流利益集团正在向你们看齐哈,快马加鞭地追,追。 可是这次科学给了技术一个“出乎意料”:种植这种玉米3年以上的地方,靶标昆虫表现出了抗性——仅仅需要3年。 美国的玉米地像海洋一样辽阔,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和衣阿华大学的昆虫学家发现,种了抗虫转基因玉米的田地里,已经有了靶标害虫的危害。推广转基因玉米种植,开始是很受农民欢迎的,种地没有虫害该多么惬意!孟山都再次推出包含两种抗虫毒蛋白的新品种,打算修改原本20%的害虫避难所规定,把它降低到5%!修改管理条例需要做例行研究,受委托的科学家走到玉米大田里,却发现靶标昆虫已经产生了抗性! 种植抗虫的“生物技术”玉米新品种,在美国农业中引发的改变之一,是停止倒茬轮作——农场依赖上了高科技,就连续多年种植同一种庄稼——转基因的玉米没有害虫没有杂草,还怕什么呢?过去美国农场是玉米和大豆一年一换,这就是倒茬,这样可以很容易地消灭杂草、控制害虫,这一点天下的农民都知道。然而有了生物技术以后呢,倒茬用不着了,就是想倒茬也不能了——为什么?首先怪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抗除草剂,所以就可以放心地喷那“见绿杀”【中国农民对草甘膦“农达”的昵称】,农产品中的残留,被当做无害的成分吃到人和动物的肚子里,残留在土壤中的草甘膦,继续“见绿就杀”。农达残留过高的土地,种不了抗虫的玉米,只能继续种转基因大豆,种玉米的土地,也就不能倒茬了。 转基因的伪生物技术,将带给人类无边的灾难。这个灾难缓慢地、无声息地逼近我们。美国的“玉米带”,在高科技的推动下,正在培育超级虫。 种植转基因大豆的美国20个州,已经培育出几十种抗除草剂的超级草。生物技术调动起生态环境中的“变革”热潮,生物在加速演化。 华尔街时报说了超级虫有可能出现,可连美国环保署都不同意【孟山都更不会同意】,它认为下结论为时过早——是的,下结论还需要更多的证据,不幸,这证据将是农业受到损害的证据,是超级草、超级虫的大量涌现,而不是在实验室或者试验田里的那种证据。 转基因这科学、这技术很神奇、很新潮,它所需要的有害性“科学”证明,是满世界活着的有抗性的超级草、超级虫,还有吃死掉的人。 转基因的抗虫、抗除草剂的技术,全都失败了。中国的Bt水稻如果被中国禁止,转基因在全球的高歌猛进,就会偃旗息鼓了。 下面是华尔街时报的文章,我转帖,没有用于商业目的;作者的联系方式也在下面。 By SCOTT KILMAN Widely grown corn plants that Monsanto Co. genetically modified to thwart a voracious bug are falling prey to that very pest in a few Iowa fields, the first time a major Midwest scourge has developed resistance to a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 The discovery raises concerns that the way some farmers are using biotech crops could spawn superbugs. Iowa State University entomologist Aaron Gassmann's discovery that western corn rootworms in four northeast Iowa fields have evolved to resist the natural pesticide made by Monsanto's corn plant could encourage some farmers to switch to insect-proof seeds sold by competitors of the St. Louis crop biotechnology giant, and to return to spraying harsher synthetic insecticides on their fields. "These are isolated cases, and it isn't clear how widespread the problem will become," said Dr. Gassmann in an interview. "But it is an early warning that management practices need to change." The finding adds fuel to the race among crop biotechnology rivals to locate the next generation of genes that can protect plants from insects. Scientists at Monsanto and Syngenta AG of Basel, Switzerland, are already researching how to use a medical breakthrough called RNA interference to, among other things, make crops deadly for insects to eat. If this works, a bug munching on such a plant could ingest genetic code that turns off one of its essential genes. Monsanto said its rootworm-resistant corn seed lines are working as it expected "on more than 99% of the acres planted with this technology" and that it is too early to know what the Iowa State University study means for farmers. The discovery comes amid a debate about whether the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that now saturate the Farm Belt are changing how some farmers operate in undesirable ways. These insect-proof and herbicide-resistant crops make farming so much easier that many growers rely heavily on the technology, violating a basic tenet of pest management, which warns that using one method year after year gives more opportunity for pests to adapt. Monsanto is already at the center of this issue because of its success since the 1990s marketing seeds that grow into crops that can survive exposure to its Roundup herbicide, a glyphosate-based chemical known for its ability to kill almost anything green. These seeds made it so convenient for farmers to spray Roundup that many farmers stopped using other weedkillers. As a result, say many scientists, superweeds immune to Roundup have spread to millions of acres in more than 20 states in the South and Midwest. Monsanto became the first company to sell rootworm-resistant biotech corn to farmers in 2003. The seed contains a gene from a common soil microorganism called Bacillus thuringiensis, or Bt, from which crop biotechnology has been used to mine several genes for making insecticidal proteins. One of the genes Monsanto developed makes a crystalline protein called Cry3Bb1. It rips apart the gut of the rootworm but is harmless to mammals, birds and most beneficial insects. Competitors, which use other Bt genes to attack the rootworm, estimate that roughly one-third of the corn grown in the U.S. carries Monsanto's Cry3Bb1 gene. Monsanto said it generated world-wide sales of $4.26 billion from corn seed and biotechnology traits, about 40% of its overall sales, in its last full year. Until insecticide-producing corn plants arrived, Midwest farmers typically tried to keep pests like the corn borer and the rootworm in check by changing what they grew in a field each year, often rotating between corn and soybeans. That way, the offspring of corn-loving insects would starve the next year. Some farmers began to plant corn in the same field year after year. The financial incentive to grow corn has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 in part because the ethanol-fuel industry's exploding appetite for corn has helped to lift prices to very profitable levels for growers. According to Dr. Gassmann, the Iowa fields in which he found rootworms resistant to the Cry3Bb1 toxin had been producing Monsanto's Bt-expressing corn continuously for at least three years. Dr. Gassmann collected rootworm beetles from four Iowa cornfields with plant damage in 2009. Their larvae were then fed corn containing Monsanto's Cry3Bb1 toxin. They had a survival rate three times that of control larvae that ate the same corn. Dr. Gassmann found that Monsanto's Bt toxin still had some lethal impact on the larvae from the problem Iowa fields, and that the bugs were still highly susceptible to a rootworm-resistant corn plant from a competitor that uses a different Bt toxin, called Cry34/35Ab1. Scientists in other Farm Belt states are also looking for signs that Monsanto's Bt corn might be losing its effectiveness. Mike Gray, 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entomologist, said he is studying rootworm beetles he collected in northwest Illinois earlier this month from fields where Monsanto's Bt-expressing corn had suffered extensive rootworm damage. The government requires that farmers who plant the genetically modified corn take certain steps aimed at preventing insects from developing resistance. Farmers are told to create a refuge for the bugs by planting non-modified corn in part of their fields. The refuge, which can be as much as 20% of a farmer's field, is supposed to reduce the chances that two toxin-resistant bugs mate and pass along that trait to their offspring. Dr. Gray said the confirmation of toxin-resistant rootworms in Iowa could force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to revisit its policy of allowing the size of these insect refuges to shrink to as little as 5% of a cornfield as crop biotechnology companies begin to sell seed for corn plants that can make two different rootworm-killing toxins. Part of what has attracted some farmers to Monsanto's new SmartStax corn line is that it allows them to plant a smaller refuge. But one of the two anti-rootworm toxins in that variety is the Cry3Bb1 protein at the center of Dr. Gassmann's study. The EPA said it is too early to comment on any implications arising from Dr. Gassmann's paper. Write to Scott Kilman at scott.kilman@wsj.com Copyright 2011 Dow Jones Company,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py is for your personal, non-commercial use only. Distribution and use of this material are governed by our Subscriber Agreement and by copyright law. For non-personal use or to order multiple copies, please contact Dow Jones Reprints at 1-800-843-0008 or visit 二、欧盟最新食品安全通报:中国出口的“意式米粉”中再次发现非法的转基因成分, 即张启发的那个“Bt63”.这至少是第 116 次在中国出口大米制品中被检出这个“张氏转基因”了。转基因的“Bt63”,把中国媒体和转基因利益集团的脸皮练成了一个超级品种,刀枪不入。张启发对中国的毒害,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为过!一个人的毒害能有如此之深广,只有靠现代的高科技才能实现。所以,科学如果真的是第一生产力,它一定在同时也是第一破坏力,这样理解高科技,才符合辩证法。 自从曹明华的文章在文汇报上刊发以来,仅仅一个多月,张启发这个身家千万元的大科霸亲自经营的华农,也开始发出了轻轻的质疑——转基因水稻技术,看起来真的是有问题的啊! 轻轻的质疑,离开有力的行动,还有很长的距离。 下面是数据。感谢 青岛中安信食品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日期 通报号 产品 通报 通报 通报 来源 通报原因 分销国家 采取措施 / 类型 类型 基础 国家 / 地区 分销状况 谷物和焙烤制品 25/08/201 1 2011.BSR 食品 禁止入境 禁止入境 - 托运扣押 英国 中国香港 来自中国经香港中转的意式米粉中发现含有未经官方批准的转基因成分 (BT 63)   官方扣押 / 未分销       翻译: 青岛中安信食品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请尊重版权,如需转载,请注明翻译者。或者与我们联系。 来源:欧盟官方网站 相关英文网址: http://ec.europa.eu 根据欧盟法规( EC ) 178/2002 的规定,在欧盟国家建立了食品安全通报体系。为帮助中国企业了解进入欧盟的产品不安全事件,我们为您翻译每期涉及中国产品的预警信息。 您有任何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要求,欢迎与我们联系(电话: 0532-85718995 )。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4246 次阅读|5 个评论
郎咸平:孟山都的玉米中到底藏着什么
热度 23 蒋高明 2011-8-7 00:44
蒋高明 世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尤其这个馅饼来自“认钱不认人”的资本主义国家,来自利益垄断寡头。他们打着高科技的幌子,行图财害命之实。打败你,独占地球资源才是 某些野心家真正的目的。鸦片战争的教训不能忘!我们要擦亮眼睛,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万不可无。况且他们的种子已经进入了中国广西,成功占据一方江山。 下面是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针对转基因公司孟山都阴谋的分析,令人不寒而栗。 据郎咸平分析,孟山都之所以可以成为全球种子帝国的霸主,其拿手好戏之一就是向政府游说。为了在尽量多的国家,尽量多的传统农作物耕地上播种转基因品种,孟山都设在世 界各地的办公室都尽己所能,通过政府公关和政策游说以克服当地的监管藩篱。孟山都今天在中国所使用的“伎俩”只不过是在世界其他各国的翻版。那么,孟山都的游说为什么 在全球都能成功呢?在孟山都攻无不克的玉米种子当中到底包藏着什么秘密呢? 迪卡007号玉米,又是孟山都在广西种植的。孟山都要做什么呢?郎咸平揭开了这个谜:培养“北伐”力量,从广西开始“北伐”,打响占领中国种子市场的战争。孟山都种子价格 异常便宜,便宜得令人难以置信,已经不需要靠开放进口了。广西政府非常配合,他们甚至用红头文件在广西推广孟山都迪卡008号玉米。这个玉米的特点是什么?成本低,产量大 。更令人后怕的是,孟山都在广西竟然不收取种子专利费,很便宜地卖给我们,比中国的种子还要便宜,简直相当于白送。凡是到过美国的人都知道,美国是没有免费的午餐的, 那么,孟山都对广西农民为什么这么大方呢?没有利益,他们是发扬国际共产主义精神吗?在孟山都的历史上,这样的便宜事从没发生过。中国有句古话,“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 好心”,可是,广西的官员、中国转基因科学家、广西农民就轻易地接受了“黄鼠狼”的拜年。但这次不是“黄鼠狼”,而是实实在在的“狼”。 郎教授说,孟山都刚到阿根廷的时候,也是非常仁慈的,对于黑市交易的盗版种子不闻不问,对于农民私藏种子来种植下一代也假装看不见,就跟现在在中国的做法一样。直到他 们的玉米市场份额占到了99%,全面控制阿根廷的玉米市场之后,他们才开始跟阿根廷农民打官司。那么大的公司对农民提起诉讼,农民哪里是对手呢?孟山都在美国曾经针对美国 的150个农民提起诉讼,你以为被判罚款就了事了吗?错了,平均8年徒刑。为了一个种子坐8年牢?这就是孟山都,它在美国都能让美国农民因为种子专利费被判八年徒刑,再加上 专利费几十倍金额的赔偿,这就是可怕的孟山都。就是偷我们大豆的那个孟山都,虎狼一般啊,我们还跟它来往得挺密切呢,我们这是“养虎为患”啊! 阿根廷农民最后不但要为基因改造的大豆支付附加费用,还要被罚款,陷入长期的、昂贵的法律诉讼泥沼。不仅阿根廷不是它的对手,就连科技发达的西欧也被孟山都攻陷了。现 在三大外资种子公司:美国的孟山都、杜邦和德国的巴斯夫,已经控制了西欧80%的玉米种子市场。 郎咸平教授警告:孟山都现在的策略就是不收专利费,基本上相当于免费发放种子给广西农民种植,幕后的阴谋却鲜为人知。迪卡007号产量高、成本低,特别抗病虫害,而且能够 抗病毒,农药使用量也大幅降低了,所以农民很欢迎,地方政府才会发红头文件推广迪卡007号。但是,能够生产杀玉米病毒的特效药的,全世界只有两家公司,一家是孟山都,另 外一家是它的姐妹企业,德国的巴斯夫。 大量种植迪卡008号,生产两三代之后,产量下跌,各种病毒都出来了,怎么办呢?只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去向孟山都买农药;第二个选择,再去向它买种子。你看,不但种 子钱赚回来了,还多了一项农药的收入,孟山都又赚了一笔。但是你要注意,最后这些玉米的产品全部都是孟山都的,孟山都通过这种方法套住了广西农民,想逃也逃不了。三年 之后,你还希望孟山都能像过去那样仁慈,不收专利费,免费让我们用它的种子吗?显然不可能。“三年之后你还是离不开孟山都,要么向它买农药,要么向它买种子。”郎教授 的剖析令人不寒而栗。 郎教授最后说:“这就像吸鸦片一样,你永远摆脱不了,只是过去是真正的鸦片,今天是鸦片的变种,叫转基因鸦片,农产品。”等到广西农民尝到甜头之后,富裕了,贵州、云 南等地都会开始种植这个迪卡系列玉米,最后中国西南部就会成为世界最大的玉米产地,最后再占领华北乃至东北的玉米种子市场。美国不需要通过出口,就可以直接从中国的内 部攻破我们的玉米市场。最后当我们发现,中国的玉米都是美国玉米了。到那个时候,跟大豆的命运是一样的,只是路径选择不一样。因为我们汲取了大豆的教训,我们不会再轻 易进口玉米,但是他们选择从我们的内部攻破,从广西开始“北伐”。 孟山都已经在广西种植了1026万亩迪卡系列玉米,这有官方的数据为证。据广西农业厅介绍:从2001年起,孟山都公司在广西推广的“迪卡007”玉米新品种,抗旱耐瘠、优质、稳 产、高产特点明显,弥补了广西高产优质、抗旱耐瘠玉米品种的空白,得到了农业专家和种植农民的肯定。从2001年到2008年上半年,“迪卡007”在广西的推广面积累计近1026万 亩,对稳定广西特别是大石山地区的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们的大豆已经沦陷,玉米正被从内部突破,我们却准备对水稻“引狼入室”。我们的粮仓正在向国外的生物技术公司敞开大门,中国主粮将走向何方?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5230 次阅读|34 个评论
[转载]罗尼·康明斯: 标注有机食品是孟山都的死穴
蒋高明 2011-8-7 00:35
孟山都的死穴 【译文】 本文链接: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0/201108/252667.html 罗尼·康明斯 “与其对转基因食物做标注,你不如干脆画个骷髅头有毒危险品标志。” ——诺曼·布兰克斯克 孟山都的子公司Asgrow 种子公司总裁,援引自1994年3月7日的《堪萨斯城明星报》 由克林顿、布什和奥巴马政府进行协助和教唆,通过对动物和人类进行长达二十年的生物科技欺凌和喂食未标注的危险转基因食物,现在是时候超越仅有的防御措施而转为进攻形势了。当有机农业、气候稳定和大众健康受制于基因工程师和他们的犯罪同伙的枪杆子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就不仅仅是抱怨了。美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农田已经被转基因生物污染了,并且大量的证据证明转基因生物会引发癌症、出生缺陷以及严重的食物过敏,还有新的生物技术突变体,像苜蓿、草坪草、制造酒精用的玉米、2,4D抗性作物,基因改造的树木和动物,它们最终失败时间已经快到了。 在孟山都的世界里,不可能有“共存”这样的事情发生。同一个危害公共健康、贿赂公共官员、腐化科学家、操纵媒体、破坏生物多样性、杀死土壤、污染环境、毒害动物、破坏环境稳定性,并且运用经济手段对世界上15亿自留种的小农进行奴役的一意孤行的这个行业,“共存”是绝对不可能的。在生物多样性终结之前,现在是时候打垮这个生物科技巨兽了。 但是,要想打倒巨人并创建一个有机的未来,我们既需要战略又需要勇气。我们必须花时间来仔细分析一下我们的长处和短处,对我们之前所做的努力进行评判。然后我们必须准备将力量集中到对手所弱的地方上去,就像一个国际象棋大师,我们要将战地从孟山都固若金汤的领地转移到对我们更有利的地形中去。鉴于孟山都公司近独裁控制,农业部、国会的杂货制造商协会、白宫、监管机构和州议员们,我们目前别无选择,只有回到“一边倒”的游击战术来寻求死穴或者生物科技产业的根本缺陷。 孟山都的死穴 消费者有权利知道孟山都和生物科技产业的死穴。如果在超市和天然食品商店对基因污染的食品进行标注,人们就会大规模地拒绝化学品和转基因食品,同时会对市场进行改造并促进有机食品以及当地食品革命。从1994年2月孟山都公司被迫重组市场上颇具争议的牛生长激素以来,生物科技产业就已经意识到其在美国的巨大漏洞了。伴随全国范围的“转基因食品”抗议和牛奶倾倒事件而来的,是业界必须确保没有联邦标签,不搞安全测试。生物技术大腕(biotechnocrats)充分地了解其中奥妙,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强制性地标注将严重削弱他们的行业:消费者将不会购买基因改变的食品,农民将不会种植它们,餐厅和食品加工厂将避免使用它们,就连食品杂货店都不会出售它们。我们如何对此如此确定呢?是通过汲取世界上最大的农场——欧盟的经验而得知的。在欧盟的国家中,几乎没有种植转基因的农作物,超市的食品架上也没有用于消费的转基因食品。为什么会这样呢?不是因为转基因农作物在欧洲自动被禁,而是因为根据欧盟的法律,所有含基因改造成分的食物必须进行标注。 欧洲的消费者拥有选择或是不选择转基因食品的自由;而农民,食品加工商和零售商们有权利(至少在法律上)用转基因生物技术产品做辅料,只要这些基因改变的食品经过安全检测并被标注了。当然,欧盟的食品行业了解,大部分消费者不希望消耗转基因食品。欧洲的农民和食品企业,甚至是像麦当劳和沃尔玛这些垃圾食品的传播者们也对上面所引用的孟山都主管所讲“与其标注转基因食物,你不如干脆画个骷髅头有毒危险品标志。”说这句话的人,对转基因概念有着深刻的理解。 生物技术和食品行业都敏锐地意识到,北美的消费者们,与他们欧洲的同行一样都对转基因食品持谨慎和怀疑的态度。即使没有博士学位,消费者也懂得你并不想让你的食物安全或者环境的可持续性由像孟山都、陶氏化学或者杜邦公司这样给你带来有毒杀虫剂、工业化学品、橙剂、致癌食品添加剂、聚氯联苯和现在的全球变暖的化学控制公司来决定。行业领导者一定知道,在过去20年中做的每一份民意调查都表明,85-95%的美国消费者希望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强制性标注。为什么消费者想要标注呢?这样我们才能够避免买到这些由病毒、细菌、耐药的抗生素标记基因和外源DNA进行基因拼接而产生突变的食物。转基因食物对消费者和环境没有任何益处,只有灾难。这就是为什么孟山都和它在克林顿、布什以及奥巴马政府的朋友们阻止消费者在国会上对转基因生物的标注法律进行公共辩论,更谈不上表决了。 虽然国会议员丹尼斯·库茨尼克(民主党,俄亥俄州)常年在国会上介绍法案,呼吁为转基因食品进行强制性标注和安全检测,对国会在为实事求是地进行标注方面采取的立场决不袖手旁观。尤其是自2010年最高法院在所谓的“美国公民”一案中作出的决定,给予大公司、百万富翁和亿万富翁权利,允许他们将无限量的钱(保持匿名的,他们确实这样做了)用来购买媒体报道和选票,那我们拥有所有的关于通过反对孟山都意愿的联邦转基因标注法律的机会,没有一个是真实存在的。 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克拉伦斯·托马斯,原孟山都首席律师,在美国公民一案中递交了一份决定性的投票,将孟山都和联邦政府间的“旋转门”效果完美地戏剧化了,它给予孟山都和其它生物科技恶霸们权利让他们能够购买他们在美国国会上需要的投票。 随着生物科技和工业化农业的大笔钱控制国会、白宫以及企业的大众传媒,我们别无选择,只有将我们的工作重点和竞选活动转移到更有利于我们的地形上来:州一级和市场。 除了抵制有可能含有转基因生物(甚至是“天然”销售的)的非有机食品,并要求天然食品商店采取实事求是标注的做法,我们已经在像佛蒙特州的其它余下的几个州推进了对转基因食物进行强制性标注的立法,而孟山都和农业综合企业对这些地方还没有完全控制。在过去两年中,我们对18个州介绍了转基因食品标注立法,只在佛蒙特州获得了支持来推进这一立法的通过,就连州长也不会屈服于孟山都。 州投票倡议行动 尽管在佛蒙特州通过强制性标注转基因食物的法律的可能性十分明显,然而恢复消费者知情权却依赖于运用直接公民民主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州投票倡议,这是我们都要支持的最有前途的战略。一项州投票倡议是由一定最低数量的登记选民签署的能够引起对拟议法规或者宪法修正案的公众投票的请愿书的一种手段,在我们的案例中就是要求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强制性标注的法律。根据各州的具体情况,投票倡议也可叫做“受欢迎的举措”、“投票活动”、“公民活动”或者仅仅只是“活动”。 主要位于密西西比河西部的二十四个州允许进行州投票倡议。每个州都有他们自己的要求:需要多少署名,需要多少天来收集署名,以及请愿书何时必须上交。由倡议委员会用来支持或反对投票提案的平均花费在每个州也是不尽相同的。 州投票倡议的重要优势就是他们能使得基层(在我们的案例中指85-95%想要标注基因污染食物的消费者)能够绕过腐败的政客,行业游说者和特殊利益的立法实践。此外,需要我们牢记的非常重要的战略就是,没有必要在所有这些24个州都通过标注转基因生物的投票倡议。事实上,只需在一个大的州通过,比如加利福尼亚州,那里有对转基因食物巨大的反对,还有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有机食品工业,将有可能同国家标注法拥有相同的影响。 如果佛蒙特州2011年在其立法机关通过一个州标注法律,或者加州的选民在2012年进行转基因生物标注的投票倡议并通过,生物技术和食品工业将会面临一个棘手的难题。他们是否敢于仅在一两个州对他们的品牌食品上标注,承认这些产品含有基因改造成分,同时却仍然在其他州扣留标注的信息? 答案很可能是没有。在一些州隐瞒重要且具争议的信息而却对其它州的消费者提供这些信息,无疑会将导致一场公关灾难。 针对这种情况的一个明确的先例在1986年在加利福尼亚州被证实,那时选民通过了一个要求对具有潜在致癌成分的消费产品进行警告标注的第65号提案的投票倡议。与其标注他们在加州出售的商品可能致癌,大多数公司选择重新制定其产品的成分以完全避免警告的标签,他们不仅仅在加州而是在全国范围内做这件事。 如果加州的选民能够在2012年通过要求对含有基因工程成分的食品进行标注的投票倡议的话,相同的情况就会再次呈现。你能想象,凯洛格在加利福尼亚州所卖的玉米片谷物早餐带有一个允许它含有基因工程玉米的标签吗?或者仅在加州标注他们的玉米片为基因工程产品,而不把相同的事实泄露其他49个州的消费者或是加拿大?当然不是。如果卡夫博卡汉堡承认他们的大豆成分是基因改造过的,那又如何呢?如果所有的非有机食品工业(包括许多所谓的“天然”品牌)承认他们产品中的75%都是被基因工程污染的,那又如何呢? 一旦食品生产厂家和超市被迫来清理和标注基因工程产品,他们将极有可能将所有的基因工程成分都移除,来避免“?”的影响,就像欧盟的食品工业已经做的那样。意识到这种发展之后,美国的农民将数百万英亩的基因工程农作物转变为非转基因或者有机品种。 Biotechnocrats和他们的盟友确实曾利用其庞大的资源和竞选捐款来收买国会、白宫和大多数的州立法机构。孟山都、杜邦和其他的公司巨头们曾经用它们巨大的影响力将他们的律师和科学家通过旋转门送到政府监管部门的岗位上去。生物科技的经济实力已经污染了州和联邦政府,以及行业协会、大学、研究机构、慈善机构和媒体。 但是仍然有两样东西孟山都是用钱买不到的:我们的信任和我们的投票。 民意测验显示消费者不遗余力地支持标注基因工程食物 一项接一项的民意测验已经表明,大多数消费者享有知道他们的食物是否包含基因工程的成分。 最近的MSNBC民意测验的结果提出的这样一个问题:“你是否认为转基因食品必须被标注?”表明近乎所以的美国人都认为用转基因生物制作的食品理应被标注。 参加这次民意测验的超过四万五千人,96%以上的人回答是“是的。这是一个道德问题—消费者必须被告知,这样他们才能做出选择。” 大多数美国人支持对转基因食物进行标注,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转基因食物被首次引入之后,民意测验的分数就已经显示出绝大多数消费者希望强制对所以的转基因食物进行标注。这些包括由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纽约时报、全国公共广播电台/路透社和消费者联盟所做的测验。不幸的是,国会和白宫却忽视了这些民意测验,转而接受说客和契约科学家对基因工程食物是绝对安全的断言,而知识贫乏、科学文盲的美国人决不能得到购买或不购买转基因食品的机会,因为他们会拒绝购买。 孟山都在2010年的选举周期中花费了超过一百万美元,并在州和联邦候选人中平均分配其贡献。它在游说方面花费的更多——在过去的每一年中的花费都超过八百万美元。孟山都的钱已经购买了它的影响力,并且允许它将自己的律师和科学家通过旋转门送入监管部门的内部。美国农业部、食品及药品管理局以及国务院挤满了与孟山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委任人。孟山都所做的努力已经成功地扼杀企图在国会和州立法机构通过转基因标注的法例。 打倒巨人的弹弓 在一个投票倡议(或者在一个基层立法游说活动)中,最重要的优势或者武器就是拥有民众的势不可挡的支持,尤其是登记在册的选民的支持。一项又一项的民意测验表明,85-95%的美国人支持对基因工程食品进行强制性标注。无论孟山都和他们的盟友将花多少钱来击败一项投票倡议,使公共高昂的情绪折回也是十分困难的。孟山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受憎恨的公司之一了。 一个成功的投票倡议的第二点要求就是拥有大规模基层运动的积极支持,就像成长中的反基因工程食物运动和反对孟山都的百万有机消费者联盟运动。这个基层运动能够收集请愿署名,动员公共舆论以及获得预期的支持者。无论孟山都和他的盟友将会花费多少钱,打垮一个得到公众大力支持的有机消费者志愿基层军也是非常困难的。 成功的第三个先决条件是拥有募集大笔资金的能力。我们不仅在美国拥有数百万积极反对转基因食品并愿意为标注运动捐助的有机消费者,我们还有快速增长的300亿美元的依赖将转基因污染驱逐出有机区域的有机食品产业。我们可能将无法筹集足够多的钱与孟山都、农场局和杂货制造商协会抗衡,但是我们能筹集足够的钱来保卫我们受欢迎的位置并维持大多数人的支持。 就像美国政治的所有事物一样,投票倡议也有一个价格标签。 根据投票倡议战略中心: * “胜利的可能性与筹集的资金数直接相关,并且总是和对方花费的钱成正比。” * “人民的力量是同样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基于公民投票倡议的努力,当务之急是让各个州的人民联系起来并对倡议主动投资。” 生物科技还是生物民主? 恢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驱使转基因食品下货架都不会解决所有对我们虎视眈眈的生活和死亡问题:气候危机、无休止的战争、经济萧条、企业对政府的控制和健康危机。但是减小孟山都和生物科技巨头的规模以及恢复消费者的选择权却是我们走向可持续发展与健康的食物和农业系统的良好开端。同样重要的是,在政治方面,通过打垮生物霸王和契约政客,我们才能够开始恢复美国政治体的破烂自信。有机界和百万反对孟山都有机消费者联盟运动将向我们自己和目前士气低落的公众证明,我们确实能够夺回对决定我们日常生活的社会公共机构和公共政策的控制权。现在是时候向前迈进了。 要支持或是加盟百万反对孟山都运动,请登陆: http://www.organicconsumers.org/monsanto/ 罗尼·康明斯是有机消费者联盟(Organic Consumers Association)的国际部主任。 【译者:陈伟敏,云南财经大学学生】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17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墨西哥每日报:转基因水稻“在中国非法传播”
bmzy 2011-6-22 09:01
墨西哥每日报:几年前中国就有人开始非法传播转基因大米种子。在中国,2009年底只有两种主要粮食作物的转基因品种得到了事先批准。这一情况引发了对食品 安全这一敏感话题的讨论。其中一种尚未得到商业化许可的转基因品种来源于美国转基因巨头孟山都公司,但现在已经在农田中开始种植。 1月,中国农业部还表示中国没有在严格受控的实验范围以外种植任何品种的转基因粮食。但4月底环境保护部负责人表示,根据中国四部委的联合调查,中国多地出现了非法的转基因种子,这是监管不力导致的后果。 欧盟食品安全机构网站上显示,2006年至2011年欧盟国家曾115次发现了用来自中国的转基因大米生产的食品。 2005年以来一起在披露中国存在转基因大米种子问题的绿色和平组织,去年在湖北、湖南、江西等中国内陆省份的市场上相继发现了转基因家作物。 中国已经批准了一些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如棉花和某些品种的蔬菜及水果(甜椒、西红柿各木瓜等),甚至也包括杨树。此外还为家牧业进口转基因大豆和玉米。 但大米是个敏感话题,三分之二的中国人每天都要吃大米。5月初在一个高层研讨会上,中国知名家学专家佟屏来痛批了一些科学家拿老百姓当成实验鼠的做法。 他指出,中国不需要转基因大米,因为大米产量足够满足需求。在2010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前,百名专家联名写信反对批准转基因主粮的种植。此外,专家们还呼吁针对转基因农作物展开公众讨论,并为转基因大米贴注标签。 附:法新社报道全文GM rice spreads, prompts debate in China 链接到法新社的全文 http://www.google.com/hostednews/afp/article/ALeqM5h7rQ-BdQROIKybQuBqHZs_ID_RhQ?docId=CNG.b0834d5f7f2d0a1c3d343e3121f3c2fa.f1 GM rice spreads, prompts debate in China By Boris Cambreleng (AFP) – 6 days ago BEIJING — Genetically modified rice has been spreading illegally for years in China, officials have admitted, triggering a debate on a sensitive aspect of the food security plan in the world's most populous nation. Two strains of GM rice were approved for open-field experiments but not commercial sale in 2009. In January, the agriculture ministry said "no genetically modified cereals are being grown in China" outside the test sites. But in April, an environment ministry official told the weekly Nanfang Zhoumo that a joint investigation by four government departments had found that "illegal GM seeds are present in several provinces because of weak management". The agriculture ministry did not respond to an AFP request for clar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website for the European Union's Rapid Alert System for Food and Feed, European countries found foodstuffs from China containing GM rice 115 times between 2006 and May this year. The campaign group Greenpeace says GM rice seeds have been in China since 2005, and were found at markets in Hubei, Hunan and Jiangxi provinces last year, Fang Lifeng, a Chinese agriculture specialist with the group, told AFP. Beijing is pro-biotechnology and has already allowed several GM crops to be grown, including cotton, peppers, tomatoes and papayas, and has authorised imports of GM soya and corn for the food industry. But rice -- the key staple in the diet of the country's more than 1.3 billion people -- is a much more sensitive question. "Two-thirds of Chinese eat rice every day," said Tong Pingya, a highly respected agronomist who blasted Chinese scientists for "treating the people like guinea pigs" at a conference in May chaired by Vice-Premier Li Keqiang. "China does not need this genetically modified rice, as it produces enough and even exports a bit," Tong told AFP. When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China's rubber-stamp parliament, met last year, around 100 researchers wrote to deputies asking them to revoke authorisations for the use of experimental GM grains, including a strain of corn as well as the two rice types. They also demanded a public debate and clear labelling of products contain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Backers of GM rice argue that it is more drought-resistant, offers better yield, and -- in the case of the variety containing the Bt gene -- allows pesticide use to be dramatically cut. "It should be possible to authorise commercialisation around 2012-2013, but the state will probably not allow them to be used on a wide scale" in the near future, said Ma Wenfeng, a grain market analyst with the consultancy CNagri, which has links to the agriculture ministry. According to Ma, the new varieties represent "an advance in biotechnology" and will ultimately be accepted. For their part, environmentalists and some Chinese scientists warn against the as-yet unknown long-term consequences of using GM rice for biodiversity and human health. Whether using them is in farmers' interests is an open question, according to Greenpeace's Fang, because "GM seeds cost two to five times more than ordinary seeds" and "in terms of yield, there isn't really a difference". GM rice strains developed in Chinese laboratories also raise questions about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 Bt gene is patented by the US agribusiness giant Monsanto, which could demand royalties and compensation from China if that variety is commercialised.
个人分类: 转载|143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基因:孟山都对中国的控制远甚于美国
mingmingde 2011-1-3 16:17
外国科学家论述: 转基因在人 体 存活并入侵 细胞! 作家:静渊 美国科学家杰佛瑞史密斯的话说: 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嵌入黄豆的基因会变成细菌的 DNA 存活在我们体内。 某些基因改造玉米还会自行制造杀虫剂。 FDA 的科学家指出,基因改造可能会导致过敏产生毒素、新的疾病及其他营养相关问题,但他们却表示无需检验! 德国科学家 在喂食了大量转基因植物的牛的牛奶中也发现了转基因材料(来自转基因大豆与转基因玉米)。 ( 摘自:《 陈一文译:加意德英对转基因喂养牛奶、蛋和肉检测结果 》) 2002 年英国科学家曾对七名志愿者食用转基因黄豆后肠道的细菌基因组和小肠上皮细胞基因组进行了检测,七名中的三名在细菌 DNA 中检测到黄豆中的外源基因 epsps 片段。他们的结论是基因可以在从胃到小肠保持完整存活,到了在大肠中才会完全降解。( 摘自:《 转基因在人的胃到小肠保持完整存活并入侵人体细胞! 法国卡昂大学的吉尔斯,埃里克带领团队对此实验数据反复的推敲,分析及论证,也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些实验中用到的老鼠确实显现出明显的肝脏及肾脏中毒的迹象 ( 《国际生物科学杂志》,第五册, 706 页 ) ( 摘自:《 毒性研究:转基因玉米或危害人体肾脏健康 》) 转基因毒害动物生殖细胞和免疫系统的证据比比皆是! 2002 年英国科学家曾对七名志愿者食用转基因黄豆后肠道的细菌基因组和小肠上皮细胞基因组进行了检测,七名中的三名在细菌 DNA 中检测到黄豆中的外源基因 epsps 片段。他们的结论是基因可以在从胃到小肠保持完整存活,到了在大肠中才会完全降解。( 摘自:《 转基因在人的胃到小肠保持完整存活并入侵人体细胞! 》) 2002 年英国进行了转基因食品 DNA 的人体残留试验,有 7 名做过切除大肠组织手术的志愿者,吃了用转基因大豆做的汉堡包之后,在他们小肠肠道的细菌里面检测到了转基因 DNA 的残留物。 (摘自: 《 英国在人小肠肠道的细菌里检测到了转基因DNA 的残留物 》) 对于转基因的侵害原理, 美国环境医学科学研究院 指出:插入到转基因大豆里的基因会转移到生活在我们肠道里的细菌的 DNA 里面去,并继续发挥作用。这意味着吃了之后,我们虽然不吃转基因食物,在我们体内仍然不断产生有潜在危害的基因蛋白质, 说透彻一点,吃转基因玉米,会把我们的肠道细菌转变成生活着的农药制造厂,可能直至我们死为止 。 ( 摘自: 《 美国环境医学科学研究院揭示转基因毒害人体的原理 》) 把基因插入玉米或大豆。这个方法造出基因往往拆掉正常基因 , 这意味着外来基因的脱氧核糖核酸 (DNA) 最有可能替代你的肠道细菌 , 从而开始异类蛋白的生产。这是转基因产品一种非常严重的长期性威胁性。它最威胁儿童 , 因为他们的肠道消化液是最未进化的 , 因此转基因的 DNA 可能存活更长时间 , 因此 , 转移到肠道细菌更容易进入的器官。所以转基因产品对婴儿和儿童可能创造终生的健康问题。从研究怀孕小鼠喂食试验显示的 DNA 可以穿过胎盘和横跨血 - 脑屛障。 (摘自: 《 美国学者:转基因灭亡才是国际趋势 》) 原文地址: 转基因小麦遭强硬抵制 美公司被迫停止推广 作者: 作家静渊 作家静渊按语:这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为什么六年前孟山都在美国做不到的事,六年后却在中国做成功了?为什么美国人民抵制转基因可以获得成功,而中国人民就不能呢? 转基因小麦遭强硬抵制 美公司被迫停止推广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2日 16:42 北京晚报   3年前,当全球最大的农业生物技术企业美国孟山都公司在自己的网站上宣布开始对世界上第一批转基因小麦进行田间试验时,这家转基因生物制造领军厂商似乎已经看到了由此带来的丰厚利润。然而,就在已经为此投资了数亿美元并耗时多年后,孟山都公司本月11日的一纸声明却突然宣布了它曾经寄予厚望的新品种计划的终结。    新闻事件:孟山都新产品被迫下马   成为世界面包粉市场的主导力量,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生物制造商美国孟山都公司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孟山都在7年前开始了转基因小麦研究计划。2001年,孟山都在其网站上发布消息称,该公司将开始对一个春播品种的转基因小麦进行田间试验,这种转基因小麦的产量可以提高5%至15%,同时有科学根据也证明转基因小麦对人体无害。孟山都网站上当时曾这样描绘未来的美好前景:这意味着第一个转基因面包将在3年内出现在超级市场的货架上。   孟山都昨天在声明中称,该公司已经意识到,对于转基因小麦的引进,目前还没有一个充分的市场环境。公司放弃转基因小麦大规模推广计划。公司今后将把注意力集中在转基因玉米、棉花以及油菜籽等含油种子等已经为市场广泛接受的作物上。孟山都的执行副总裁卡尔卡萨尔承认,孟山都发现转基因小麦计划的商业机遇的确并不那么具有吸引力。    新闻分析:主要市场都抵制转基因小麦   实际上,让孟山都放弃转基因小麦计划的真正原因是几乎来自全世界小麦产业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对声。由于日本、欧洲等美国小麦出口的主要市场对转基因小麦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反对态度,并进而导致美国国内农民对转基因小麦种植的排斥,孟山都这个转基因大鳄不得不在昨天宣布放弃向世界市场引进转基因小麦的计划。   早在2003年开始推广转基因小麦时就有美国业内人士预言,由于会对全世界的小麦产业产生威胁,孟山都的转基因小麦被市场认可的几率很小。当时,加拿大政府以对经济有明显损害为由,驳回了孟山都将该小麦商业化的申请。日本等亚洲一些国家、欧盟等也相继表示,如果美国生产转基因小麦,它们将会禁止美国小麦进入当地市场。许多消费者也向美国发出了警告。欧盟最大的面粉商之一兰克霍维斯公司的负责人朱利安沃森在写给美国小麦产业的信中明确表示:我们不想从你们的供货商那里获得任何与转基因小麦有关的谷物。沃森同时警告,任何含有转基因成分的春播小麦都会危及美国对欧盟的整个出口项目。今年3月,日本的一些消费者团体也警告美国,如果孟山都推出转基因小麦产品,日本将全面停止购买美国小麦。    链接:美国种植者不敢轻易言试   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过去10年里,美国小麦出口的45%都流向了欧盟和日本。这两大市场的抵制意味着美国可能会因为转基因小麦而在一夜之间丢掉每年数十亿美元的巨大市场;对于美国的小麦种植者来说,则意味着他们种植出的转基因小麦要另找出路或是烂在自家谷仓里。鉴于此,美国小麦生产者对种植转基因小麦绝对不敢轻易言试。据报道,由于担心美国农民可能种植转基因小麦而使自己在转刻之间失去小麦供应来源,许多欧洲面粉厂已经开始从澳大利亚和东欧国家寻找替代供应商。眼见着自己的利益要受到重大损失,美国小麦行业也对转基因小麦举起了抵制的大旗。   北美谷物出口协会曾经表示,转基因小麦的商业化需要明确定义,并遵照市场规律行事。而美国当地的粮食企业也警告农业团体说,将不会允许转基因小麦进入加工厂仓库和面包店。出于对交叉授粉或是在储藏时混杂在一起而殃及传统小麦的担心,许多美国农民也一直抵制种植转基因小麦。对于孟山都11日放弃转基因小麦的声明,许多反对者和绿色组织纷纷拍手称快。但据说,孟山都公司仍然希望借助世界贸易组织的判决,使欧盟对转基因作物的抵制无效。该公司表示,长期而言,孟山都希望和规则制定者合作,打开转基因小麦市场的大门。(贾延宁) 原文地址: 有三则转基因的消息,值得深思和研究 作者: 作家静渊 对健康和环境有风险?转基因在美国遭到阻击 专访绿色和平科学顾问杜琳斯德宾斯基教授 本报驻京记者 刘鉴强   12月1日,绿色和平组织在北京向媒体公布了一份报告,《中国转基因水稻对健康和环境的风险》。这份报告是由两位英国科学家完成。   11月30日,作为绿色和平的科学顾问,杜琳斯德宾斯基教授从美国来到北京,向媒体解释这份报告。当天下午,她在绿色和平北京办公室接受了本报采访。杜琳斯德宾斯基同时担任美国缅因州大西洋大学的全球环境政治学教授,在过去的15年里,她一直致力于可持续农业和基因工程安全方面的研究,同时在国际贸易协定、知识产权和生物安全领域进行倡导和呼吁。   生态学家的压力   记者:在转基因食品问题上,一般人认为,美国支持,欧盟反对,中国处于十字路口。那么,在美国,人们是不是已经完全接受了转基因食品?   杜琳斯德宾斯基:科学家基本分作两派,一派是属于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领域的,他们研究开发转基因食品。另一派主要是生态学家,他们对转基因食品持保留和批评的态度。但是,在十几年前,大学等研究机构给生态学家们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使他们很难发出声音。但现在,生态学家们已经越来越敢说话,声音越来越大,而且,他们发现自己的同路人越来越多。   记者:大学为什么向生态学家施加压力?   杜琳斯德宾斯基:因为大学从政府那里拿到的钱越来越少,于是越来越依赖大的生物公司提供研究经费,因此,大学不希望自己的科学家对生物公司有太多的批评。另外,在大学里,生物技术研究掌握的科研经费相当多,分子生物学家们在大学里的影响力,比生态学家要大得多。   要谈这个问题,也不能脱离科学背后的政治因素。最近这些年来,美国大的农业化工公司与搞生物技术的人拧在一起,比如美国的孟山都公司,原来就是农药公司,现在转成了生物技术公司。这样大的利益集团,对美国政府的农业政策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这样的利益集团关心的不是农民的利益,而是如何扩大自己的赢利。   记者:你们一直批评对生命的专利这一法律规定,认为掌握专利的生物学家和生物技术公司成为生命海盗,把人类共享的资源变为私人和企业的产权。是不是这个法律规定对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杜琳斯德宾斯基:这是转基因发展的一个关键原因。在1980年戴雅蒙对查克那伯迪(Diamondvs.Chakrabarty)著名案例中,美国最高法院裁定,一种能消化油脂的细菌有机体可以成为专利品。这个判决建立了生物可以成为专利品的先例。从此以后,生命工业(lifeindustry)公司开始了对微生物、基因、细胞、器官、胚胎等基因资源和转基因动植物品种的专利控制,这就是对生命的专利。   这个判例对美国影响巨大。很多做农业化工的大企业开始吞并种子公司,这样可以获取专利,农民要种植时,必须向他们购买种子,而且,不许自己留下种子,以作来年之用。   大学里的科学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以前,科学家在大学里收入不错,但不要梦想成为百万富翁。但现在不同了,生物科学家可以拥有专利,成立自己的公司,或是将专利卖给别人,自己成为百万富翁。这一利益驱动,在科学家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美国没有主粮进行转基因商业化种植   记者:目前在美国,有没有主粮作物进行了转基因商业化种植?   杜琳斯德宾斯基:至今没有一个主粮进行转基因商业种植。美国大面积种植的只是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木瓜,都不是人类的主食,而且,大豆和玉米主要用于饲料。美国人吃的食品,的确有一部分属于转基因食品,但一丁点的转基因大豆油、玉米粉,跟你面前的一整条面包、一大盘意大利面全是转基因食品,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小麦是美国人和加拿大人的主粮。孟山都公司曾向美国政府和加拿大政府提出申请,进行转基因小麦的商业化种植,但遭到农民协会的强烈反对。农民团体发出公开信,要求孟山都公司撤回申请。因为农民清楚,转基因小麦根本没有海外市场,欧盟和日本将拒绝进口转基因小麦,转向其他进口来源。加拿大政府看到国内一面倒的反对声音,加上环境风险的考虑,极可能作出驳回申请的决定。孟山都公司认为,如果被一个如此重要的国家政府驳回,那对他们极为不利。于是,今年上半年,他们主动同时从加拿大和美国政府撤回了申请。   记者:这么说,在美国,转基因食品也遇到很大的阻力?   杜琳斯德宾斯基:是的,转基因公司一直遭到反击,而且反击的力度越来越大。这一年来,加州有3个县进行了全民公决,决定禁止在自己的县里种植转基因作物。这是从欧洲学来的。在欧洲的一些地方,当地居民强烈反对转基因食品,将自己的地区划为非转基因净土,现在这种方法也传入了美国,而且会继续传播开去。有一家美国企业在加州做一个药用转基因水稻的田间试验,遭到当地农民的反对,被农民们踢出了加州,转到了密苏里州。现在,加州农民已在接触密苏里州的农民,让他们警惕这个公司的行为。   记者:美国的转基因科学家和转基因生物公司,是不是很希望看到中国的转基因水稻能够商业化种植?   杜琳斯德宾斯基:那当然。在过去的几年中,这些人经常拿中国种植转基因棉花的例子到处宣传,说发展中国家从转基因棉花中得到了好处,如果中国再商业种植转基因水稻,那会是他们很有力的宣传武器。再说,转基因小麦的商业化种植申请失败后,还没有一种主粮是转基因食品,他们很希望看到有一种作为主粮的转基因作物被广泛种植。   目前来看,因为水稻的种子市场比较分散,国外大的种子公司还很难从中国稻种市场上得到直接利益,但是,大企业的目光是长远的,从转基因小麦的申请失败来看,美国生物技术公司害怕他们推出的产品,再遭到农民和政府的反对,因此,他们很高兴看到中国的科学家来推动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生产,由中国科学家本身来承担风险。一旦商业化种植成功,这些大的外国生物技术公司再来染指这个产业,通过大量收购有专利权的中国生物公司,来垄断种子市场。 来源:《南方周末》(责任编辑:刘锋) 转基因让中国粮食安全危在旦夕 http://www.tech-food.com 2010-12-31 14:03:34 中国食品科技网 这两天,一直在收集有关中国粮食安全的报道,让我感到十分的不安!这是每个中国人有权知道,也都应该知道的事情问题!中国引以为豪的粮食安全性能,难道就这么不堪一击嘛?各种转基因产品纷至沓来,我们可不可以应付的来,心情沉重。 进口转基因大豆 正在每一个环节蚕食国产大豆的生存空间,黑龙江省粮食部门发现,一些经销商利用国家以优惠价格收购国产大豆的政策,将疑似进口转基因大豆冒充国产大豆,卖给国家粮库赚取价差,黑龙江大豆协会表示,由于进口大豆在产区流通,黑龙江国产大豆危在旦夕。 用进口大豆冒充国产大豆的背后是两者之间的大幅价格差。今年10月份,国家出台措施,宣布在东北大豆主产区按照每斤1.85元的价格收购150万吨国产大豆,12月初,又增加150万吨的大豆国家收储。根据海关数据,中国1~10月进口大豆3082万吨,黑龙江大豆协会预计12月后进口大豆到国内港口成本将要低于1.50元/斤,每斤比国产大豆最多低0.35元。 黑龙江大豆协会表示,进口大豆低成本、低价格严重冲击国储收购、冲击黑龙江油厂,省内一些油厂被迫将目光转向使用进口大豆。今年11月中旬,哈尔滨龙江福油厂计划采购进口大豆做榨油原料,黑龙江豆农已经直接面对进口大豆的冲击。 转基因玉米 深圳检验检疫局在对一船进口美国玉米进行检验检疫时,检出含有未经我国农业部门批准的MON89034转基因成分,这是全国口岸首次从进口美国玉米中检出。 根据该局的说法,该批玉米收货单位为中粮粮油有限公司,货物重量5.4万吨。按照国务院《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该局对该船玉米作退货处理。 从国家发改委获得的数据显示,目前国际上转基因玉米有20多种,通过我国转基因安全审查,已经证明安全并允许进口的只有11种。 目前我国每年发放玉米进口关税配额720万吨,其中40%为非国有贸易配额,主要分配给国内一定规模以上的饲料企业和其他加工企业;另外60%为国有贸易配额,主要分配给国有贸易企业,也就是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从今年年初到现在,我国的玉米进口量累计已有140万吨左右,但进入的都符合粮食安全标准,没有问题。这种转基因作物的进入对我们危害很大。在粮食检验过程中,贸易商和检验部门严格执行相关政策,说明很负责任。 转基因小麦 美国早在8年前就种植了转基因主粮小麦,只是在2004年商业化的时候失败了。推广失败的原因不是来自于美国政府和美国公众对于美国环境和美国人健康的担心,而是来自于欧盟,日本的小麦进口商和食品加工行业的压力。是商业利益,而不是环境安全和健康让美国在2004年放弃推广转基因主粮。 2000年,富饶的东北黄金大豆主产区。一群来自美国孟山都公司的高管和专家们前来这里进行调研学习。站在田间,微风拂面,他们望着如海洋一般金灿灿的大豆田,目光烁烁。专家们不由发自肺腑地感叹:这里才是大豆的王国! 一场划时代的访问结束,双方专家互赠礼品,孟山都送给中方一粒转基因大豆种子,中方送给孟山都公司一粒野生大豆种子一年之后,世界绿色和平组织调查显示,中国拥有世界上90%以上野生大豆豆种,是真正控制大豆品种的国家。 这粒看似普通的野生大豆种子在孟山都公司眼里成为至宝。 他们将这粒种子小心翼翼地捧回家,用最尖端的技术对其进行基因分析,并在这粒野生豆种里面找到了高产量和高抗病的基因。拿到这个基因标记之后,再对其进行转基因,使大豆出产量、出油量以及抗病性都有了显著提高。 就在2000年,孟山都向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101个国家申请了64项转基因大豆专利。所以,今后我国购买转基因大豆都要向它付高额的专利费。 2003年,国家开放了大豆进口。进口的用东北大豆原型做成的转基因大豆,比我们东北的黄金大豆便宜了百分之十几,出油量又多了六分之一。此后,东北黄金大豆被迅速淘汰。 一家种子公司,竟然淘汰了中国这个大豆原产地的产品。我们在看到转基因巨大力量的同时,更看到了今天这场喧嚣的转基因浪潮背后的商业推手美国孟山都公司。 孟山都生产的转基因大豆已经占领了中国80%大豆市场份额,但它并没有就此收手,而是开始谋划另外一件大事进军中国的玉米市场! 在吸取开放大豆进口的惨痛教训之后,中国对食品进口进行了严格控制,设置了重重技术壁垒。孟山都再想重复大豆的故事已经不可能了,那么它现在在做什么呢? 东北是我国玉米生产重镇,有5900万亩高产玉米地,孟山都想要直接踏进这片领地毫无胜算,所以它去了一个人们难以想象的地方广西。这个曾经根本不产玉米的地方,现在却已经有了1000万亩玉米田。 2008年6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陈章良在广西南宁会见了美国孟山都公司副总裁麦克凡一行。陈章良说,广西与孟山都的合作已经有7年多,孟山都公司在广西推广的迪卡007玉米新品种,填补了广西高产优质、抗旱耐瘠玉米品种的空白。目前,迪卡007在广西的推广面积已近600万亩。广西希望能够跟孟山都公司有更深的合作。 由孟山都发明的迪卡007玉米,从2001年开始,就已经在广西开始推广种植了,时至今日,已经深受广西农民喜爱。迪卡007玉米属于常规杂交玉米,类似我们的超级杂交水稻,具有高产稳产、抗旱耐瘠等特性,很适合在广西种植。它跟大部分杂交农产品一样,无法自己留种,因此,玉农每年都只有向孟山都公司购买新种子。它的升级产品迪卡008玉米于2008年也通过了广西自治区农业部门的审定,其特点更是成本低,产量大,同样也无法自己留种。关键是,目前孟山都公司并不向广西农民收取种子的专利费,成本费也很低。 翻开孟山都的世界营销史册,可以发现目前在中国的零利润推广手段与它过去在阿根廷和巴西的营销手法如出一辙。 孟山都把转基因玉米种子带到阿根廷的时候,很快便被大多数农民所接受,它当时对市场上的盗版种子交易不闻不问,对农民私藏种子,种植下一代假装看不见。直到转基因玉米市场份额占到了99%,全面控制了阿根廷的玉米市场之后,孟山都才睁开双眼,强制使用种子专利权,使阿根廷的玉农面临法律的诉讼和高额的专利赔偿费。 巴西也上演了相同的一幕。巴西政府一直禁止种植转基因大豆,但从上个世纪末,巴西南部就有大片的土地被偷偷种上了孟山都的转基因大豆。2003年,巴西的种植面积已经很大了的时候,孟山都站了出来,开始向巴西的豆农收取高额专利费。 因为一旦种上了转基因种子,种植者基本无法放弃。 目前,孟山都正在为打造一个全是转基因农产品的新世界而努力着。它最鼓舞人心的预测是:如果全球都采用转基因农产品,那么这将会在下一个十年内给公司带来每年2100亿美元的收入,而发展中国家则会得到最大的潜在收益每年国内生产总值提高2.1%! 转基因棉花 孟山都推出了抗农达Flex棉花。和原有的抗农达棉花技术相比,这个新品种可以节省更多劳作,让农民们轻松应对整个作物生长期。 具有Roundup Ready Flex技术的第二代抗虫棉的推出,使孟山都成为第一家推出第二代组合技术产品的农业公司。这种棉花具有对草甘膦更高的耐药性,正是农民们迫切需要的产品。 因此,孟山都榨取了更多的原本属于农民的利润,将农民的收入大部分夺走,进而造成依赖性。   老夫曾看到一条消息:拿破仑死于每日每餐的微剂量的砒霜下毒.如果我们每日每餐吞食的是BT毒蛋白大米能没有危害吗?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36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共同关注:孟山都角力中国转基因战略
mingmingde 2010-12-22 22:40
专题地址: http://finance.qq.com/zt2010/msd/index.htm?pgv_ref=aio   转基因技术和中国粮食安全与主权的话题在历经一年的争论热议,以及多轮政府决策者、非政府组织以及消费者的互动之后,岁末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中国至今没有批准转基因大豆和玉米在国内商业化种植,但是现在国内市场上几乎已难觅非转基因豆油的身影。自从2004年农业部授予孟山都5个转基因农产品安全证书以来,美国和阿根廷的转基因大豆以价格低、出油率高等优势大举涌入中国市场,彻底挤垮国内非转基因大豆种植业,目前牢牢占据国内90%的市场份额 (更多) 孟山都是谁?   孟山都是谁?在孟山都的官方网站上,孟山都是一家农业公司,我们通过创新和技术为全世界的农民带来成功收益,帮助他们生产更健康的粮食、更好的动物饲料和更多的纤维;同时,我们致力于减少农业对环境的破坏   美国的一家种子公司叫做孟山都,他们看到我们送他一颗野生的大豆种子之后,兴奋的不得了,也回赠了一颗大豆,就是出油量比我们高的转基因大豆。孟山都千辛万苦的拿到这一颗大豆之后,回去立刻用他们最尖端的技术分析大豆的基因,结果从这颗大豆里面找到了高产量和抗病的基因 孟山都魅影:公关角力中国转基因战略   孟山都在世界各国的业务拓展都由美国农业部、贸易部和贸易代表办公室等政府机构保驾护航,如在他国遇到投资和贸易方歧视和壁垒问题,可直接与上述部门沟通,并由美国政府出面以双边外交方式表达关切   在公共领域,孟山都是不屑与绿色和平等反对者公开口水战的。口水战是公关界最忌讳的,在公众面前和对手一来一去无止境地纠缠、辩论,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暴露自身原本不为人知的弱点   中国是世界大豆起源地,1995年前我国还是大豆净出口国,然而不过十几年光景,中国大豆已经严重依赖国际市场,2009年度中国进口大豆达到4255万吨,对外存度从2000年的48.1%增至2009年近80%,现在市场上已很少见到非转基因大豆制造豆油了。而这些转基因大豆绝大部分来于孟山都 激辩粮食转基因:是救星还是大患?   无数新闻、研究报告记载了关于孟山都与阿根廷的种种恩怨:孟山都如何最初免费派送种子,在成功占领99%市场份额之后又开始收取高额专利费;与孟山都种子配套的杀虫剂如何破坏生态环境,杀死其他庄稼,引起动物后代器官畸形,使人出现恶心、腹泻、呕吐和皮肤损伤等症状   在孟山都所有的技术中,最为人诟病的一项,是种子的终止子技术。该技术是基因利用限制技术,被植入的一种基因在种子成熟前产生一种毒素,杀死自己种子的胚胎,造成不育种子    在美国,以及推广美国转基因种子的拉美国家,垄断企业通过种子和收购价格的控制,让农民的收入低到无法承受,最终不得不卖出土地,以其他方式谋生 结语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孟山都在中国的一系列魅影,正让人们产生严重的忧虑 以下是截止今晚22:35的腾讯网调查结果 转基因食品调查 try{QosS.topSpan("vote_view_page",1)}catch(e){} 您认为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 (必选) 安全 2,310 (0.99%) 不安全 206,683 (88.83%) 不好说 23,692 (10.18%) 您是否支持转基因粮食在中国商业化种植? (必选) 支持 4,329 (1.86%) 不支持 218,293 (93.81%) 不好说 10,063 (4.32%)
个人分类: 人性科技|26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孟山都:神秘的转基因推手(杨超)
jiangjinsong 2010-10-8 15:49
孟山都:神秘的转基因推手(杨超)
个人分类: 科學傳播|3367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基因农田超级野草崛起,美国农民焦头烂额
gl6866 2010-10-3 20:57
森哈姆林是一名拥有相关证书的作物顾问和农学家,他正在田纳西的戴尔斯堡寻找对草甘膦产生抗性的杂草。艾迪安德森正往他的地里追加喷洒灭草剂,以对抗那些对草甘膦产生抗性的杂草。安德森先生有着大约3,000公顷大豆田,他正在对付那些有害的长芒苋。 在至少22个州立十种产生抗性的杂草感染了上百万公顷的土地。艾迪安德森是田纳西州戴尔斯堡的一名农民。15年来他一直是免耕农业坚定的拥护者。免耕农业是一种环境友好技术,几乎排除了耕作导致的水土流失以及肥料和杀虫剂造成的有害残留。 但今年情况不一样了。农达(Roundup)是孟山都公司原创的拳头产品,但现在也有其他公司用它的属名草甘膦来进行销售,这东西对于农民来说,曾一度几乎算得上是种奇迹化学品。它有着广谱的除草功能,使用起来简单安全,降解迅速,减轻了对环境的影响。 然而,美国农民们对却没想到,那种产生奇迹的化学品除草剂农达的广泛使用,却导致了抗农达杂草在美国各地的传播。从2000年开始至少十种抗农达杂草已经在22个州里感染里上百万公顷的耕地。最近一个下午,安德森先生看着拖拉机们在绵延起伏的田野中纵横驰骋,它们正在把他的农田翻开,把除草剂掺进土里以杀灭杂草,好让地里等下能种上大豆。 如同频繁使用抗生素会有引发抗药的超级细菌出现的风险一样,美国农民几乎人手一瓶地使用杂草杀手农达已经导致了顽强的新型超级杂草迅速滋长。为了对抗这些新兴杂草,安德森先生和遍及东部,中西部和南部的农民们正被迫向田里喷洒更大剂量的有毒除草剂。他们用手去拔草并且用回了传统翻耕这类劳动密集度更高的法子。安德森先生有3,000公顷大豆田,今春他将要翻耕其中的三分之一,这比他过去几年来的总量还要多。他说:我们又回到20年前的老路上去了,我们正在尝试看有什么办法。 农业专家说这样的劳作会导致食品价格变高,农作物产量变低,农业成本上升,土地污染和水污染更严重。它是我所见到的对农业生产最大的一个威胁。说这话的人是安德鲁沃戈三世,他是堪萨斯保护区协会的主席。这些对农业表现出严重威胁的物种最早是在2000年于特拉华的大豆田里被人辨识出来的。从那之后问题蔓延了开来,至少22个州里有10种抗性杂草感染了上百万公顷的田地,其中主要种的都是大豆,棉花和玉米。这些杂草恐怕将要考验美国农业对于某些转基因作物的热情。通过基因工程所研发的那些能够在喷洒农达后活下来的大豆,玉米和棉花已经成了美国农田里的标准作物。然而,一旦农达无法杀灭杂草,农夫们便不再情愿把剩下的钱花在对付那些特殊的杂草上。 中国的农民是否也要步美国农民的后尘呢?
个人分类: 海外观察|3338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环球时报:“孟山都”等转基因大鳄引发多国警惕
蒋高明 2010-7-4 00:56
作者: 环球时报 文章发于: 环球时报 点击数: 2608更新时间:2010-7-2 顶 荐 ★★★ 【字体: 小 大 】 【复制本文】 【下载本文】 2010年07月02日  来源: 环球时报   北半球的很多国家又进入了收获粮食的旺季。前两年的粮食价格高涨让人们记忆犹新,今年会是怎样呢?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20世纪70年代就曾讲过一句话: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那么真有想控制所有人的人吗?这种野心大概有,但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在成功俘获了南美粮食大国后,孟山都等跨国粮商随即便被欧洲和非洲国家打了反击战,显然,很多国家已经在粮食安全的敏感嗅觉上回过味来了。有专家提醒,对于曾在大豆种植上吃过亏的中国来说,其他国家与跨国粮种大鳄间上演的每一场攻防战,都是绝佳的教学案例。     跨国粮商俘获巴西、阿根廷   在全球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巴西,原本被热带雨林包围的亚马孙地区这些年有不少树木被当地农业生产者砍掉,改为种植大豆。在这片逐渐形成的亚马孙大豆产区,有一条从菲利兹到兴古的120公里长的大豆公路,公路两旁新开辟了14家种植大豆的大型农场。来自美国的ADM、邦吉和嘉吉3家跨国粮商在这条公路沿线投资新建了23个大型粮仓,专门用于收购和储藏这些农场产的大豆。它们还在亚马孙腹地的圣塔伦市建设大豆专用码头,从那里把巴西大豆装船出口。跨国粮商活跃在巴西的场景,每年一到收获季节都会重复出现。它们通过仓储和运输,轻而易举地控制了这个地区的大豆贸易。而在价格上,跨国粮商在收购巴西农产品时又是以美国芝加哥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为准。   据巴西农业联合会近期调查,巴西大豆出口的84%是被ADM、邦吉、嘉吉和法国路易达孚4家跨国粮商收购和出口的。该会负责外贸和国际事务的多尼泽特表示,这种过分集中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益。巴西国家新闻公司2006年一篇有关大豆生产的专稿也提到,4家跨国企业控制了巴西大豆生产、收获直到销售的全过程,如果巴西农户想脱离跨国公司来单干,马上就会面临资金、运输、客户等各种难题。   巴西大宗农产品出口逐渐被少数大型跨国企业所控制,还要追溯到十几年前。当时,在巴西国内出现过针对是否种植转基因大豆的讨论。1997年后,跨国种业公司在巴西的邻国阿根廷率先打开缺口,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制的转基因大豆开始在南美推广种植。由于转基因大豆可以减少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的成本,巴西大豆农户不顾政府禁令,私下从阿根廷走私转基因大豆种子种植。考虑到大豆种植农户的现实利益,巴西政府和国会只能通过颁布行政法令的形式,允许豆农种植和销售转基因大豆。到了2006年,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在巴西首次超过传统大豆。   在南美大陆,阿根廷的农业曾经是成功的典范,拥有丰富的农业生产体系,在自给基础上还有大量剩余。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阿根廷出现严重的债务危机。90年代中期,梅内姆政府声称,为偿还飞涨的外债,要将传统的粮食生产变为转基因作物的工业化种植。于是,自1996年起,孟山都公司便开始启动控制阿根廷粮食生产的进程。在最初阶段,孟山都故意放弃技术使用许可费,吸引阿根廷农户选用自己的种子,阿根廷一时间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毫无控制的转基因实验场,超过20万的农民和小农场主被逐出自己的家园,为大型商业化农业大豆种植商让路。而当其转基因种子迅速扩散、阿根廷农业经济逐渐受控于外国集团时,孟山都又开始收取专利费。尽管阿根廷农民提出强烈抗议,但技术补偿基金还是于2004年底开始实施。到目前为止,阿根廷只能无奈地接受这样的现实转基因大豆播种面积已占到农业用地的一半以上。    跨国种业大鳄成了种子警察   在国际上,有人把跨国物种公司的推广行为称为种子警察,目标就是控制全球的粮食生产。印度棉农、玉米故乡墨西哥的本土玉米种子、巴拉圭的大片农田和战后的伊拉克都吃过不小的亏。本国粮食生产被国外公司控制,也让阿根廷等国开始反思。全球性粮食问题非政府组织GRAIN在阿根廷的分部认为,跨国公司对阿根廷农业发起的控制行动分为扩张、威胁和收费3个步骤,最终导致阿根廷中小农户遭受不幸,社会财富被榨取,这不是单一事例,这一幕也正在世界各地重演。阿根廷生物学家劳尔蒙特内格罗博士称:看到部分人为了追逐眼前利益,大肆破坏植被,播种转基因作物,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也让政府和农民之间因农业政策而矛盾不断,真令人为整个社会感到痛心。   与拉美两大产粮国巴西和阿根廷的粮食生产和粮食价格受到外来控制相比,非洲各国在粮食安全方面显得高度敏感。孟山都CEO格兰特曾感慨:非洲是最难进入的市场。自2002年起,许多美欧粮食巨头就不断施压,希望非洲国家接受扩大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但进展十分缓慢,迄今只有南非、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和莫桑比克5国推广了转基因农作物种植。据南非非洲生物安全中心披露,去年4月他们发现孟山都提供的耐旱玉米在3个省份都无法授粉,导致20万公顷农地绝收,对此孟山都居然采取付封口费的办法,向受灾农民提供总计4200万美元的补偿,条件是不许把事情说出去。非洲生物安全中心的人士对此表示担忧,认为在非洲普遍的种植模式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不让传播这些消息,结果只能让最底端的农民无端成为受害者。而这样的案例,也让安哥拉、赞比亚和苏丹表示拒绝接受国外的转基因粮食援助。   近年来,美国的种子公司也在欧洲遇到很大阻力。2008年,德法艺术电视台播出了一部叫做《孟山都眼中的世界》的纪录片。该片由德法加3国共同摄制,揭露孟山都生产的除草剂根本不像其所说的可以自行生物分解,相反还会破坏环境。1998年时,德国曾种植孟山都公司研发的MON810型转基因玉米,但到了2009年,德国政府又下了禁令。德国农业部长认为,下禁令有合理的科学依据因为MON810型转基因玉米对环境构成危害。德国《图片报》6月初报道了一起德国迄今最大的转基因作物丑闻:德国有7个州的农民最近错误播种了另外一种型号为NK603且同样遭欧盟禁种的转基因玉米种子,使多达3000公顷的土地受到污染。   在东亚国家中,日本和韩国很早就将确保粮食安全当成基本国策。特别是日本,将粮食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呼声很高。对于粮食控制问题,《环球时报》记者曾希望采访日本著名国际农业问题专家高濑国雄,但他表示,涉及日美农业政策的话题都是敏感的,作为政府机构的顾问不便对此表态。   据记者了解,尽管日本对国外种业公司的种子开放,但日本始终把大米的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日本不是农业生产大国,却是农产品消费大国,在粮食安全方面也有来自国外的压力。由于土地资源稀少,日本人均耕地面积仅为美国的1/42,除大米以外,其他农产品基本靠进口。以大豆为例,日本每年消费量约440万吨,国内生产仅能满足6%,其余的有74%主要从美国进口。因此,在粮食价格上也只能看进口国的脸色,农产品市场处于不可预估状态。如美国调整能源政策,大量使用玉米发展生物能源,会直接导致日本玉米进口数量突然减少。近年来,由于粮食、饲料价格波动很大,也带动了日本市场上肉类和禽蛋价格大幅攀升。     强调种子国产和不再卖地同等重要   跨国粮商从出口获利着眼,不顾巴西生态环境的做法已经引起巴西专家的担心。巴西亚马孙国立研究所科学家沙利斯说,盲目发展大豆种植业,破坏当地多样化的生态系统,这是最大的犯罪。巴西社会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安德烈也认为:将具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改变为单一的大豆种植,这是不能接受的。仅看到眼前利益,不顾生态的重要性,将来是要吃亏的。看到亚马孙周边地区的森林被农业生产者砍掉,更是有人担忧地说:种植大豆虽然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但也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为应对跨国企业在转基因种子上的控制权,巴西农牧业研究公司表示,巴西只有自己投资鼓励研究和开发转基因大豆,才有可能实现生物技术上的独立,保持巴西大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巴西农牧业研究公司与外国研究机构开展有转基因作物研究上的合作。目前这家公司开发转基因大豆品种已经有14个,并提出未来巴西种植的转基因大豆种子将全部实现国产化。   除了担忧大宗农产品的出口被少数大型跨国企业控制外,巴西舆论近来对外国人到巴西大量购置土地也提出质疑,要求国会和政府立法对外国人购地进行限制和严格管理,不要让巴西土地落到外国人手里。巴西《经济价值报》6月23日和24日先后以禁止外国人购地是出于国防战略的思考、农户赞成限制外国人购地为题进行反思。据了解,巴西公共检察院和负责土地登记的全国土改局已开始对外国人在巴西购置土地的情况进行调查摸底。   在国际媒体最近两年的报道中,日本是海外屯田的主角。《读卖新闻》2009年的一份报道说,日本三井物产公司将在巴西投入1.5亿美元,到2014年时获得25万公顷的农地开发权,这相当于神奈川县的总面积。然而从日本民间机构转基因情报室得到的消息是,巴西和阿根廷都是南美洲积极推进转基因农产品开发的国家,即便在那里获得耕地,今后也不能保证它不受其他转基因作物的影响。《读卖新闻》还说,美国的嘉吉公司在巴西经营了30年,目前从那里向中国出口转基因大豆。   非洲重视粮食安全的另一个表现也是对土地买卖的严格限制。许多非洲国家都规定,外国企业不经特别许可,不得购买本国土地。近年来由于粮荒严重,许多国家曾传出土地换粮食的新闻,如乌干达、马达加斯加,但最终都被证明是夸大或误传。不过,将国家农地长期出租给韩国大宇种粮的传言还是导致了马达加斯加前总统拉瓦卢马纳纳被政变搞下台。▲(本报驻巴西、阿根廷、德国、日本、加拿大记者 吴志华 陈晓航 青木 岳光 陶短房)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089 次阅读|1 个评论
恐惧的不是转基因
热度 5 熊蕾 2010-4-9 23:17
4月8日晚上,作为观众去参加了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关于转基因水稻的辩论。这之前,作为嘉宾之一,参加过深圳卫视22度观察的同一问题的辩论。通常我参加这类活动,参加了就参加了,之后懒得再提。但是看这两个节目主持的引导,以及现在一些新闻报道,总是把公众对转基因的反对,归结为转基因恐惧和科普知识不够,然后让一些专家喋喋不休地告诉我们这东西如何安全,感觉很不对劲。因此,破例在做完节目之后,再多讲几句。 其实,我并不反对转基因的科学研究,也认为应该进行国家主导的转基因研究,如当年我们搞两弹一星那样。 但是,我反对转基因作物,特别是我们中国人主粮的水稻转基因商品化。 我恐惧的不是转基因,而是这种商品化背后说不清道不明的那些利益链那些利益链,并非都是为了广大老百姓的。 不要跟我们说人的肠胃构造和Bt水稻所针对的害虫的构造有多么本质的不同,对人体多么安全。我们自己有眼睛,我们看到的事实是:我们周围所有以稻米为主粮的国家和地区日本、泰国、印度,还有我们的宝岛台湾,都拒绝转基因水稻或者拒绝转基因水稻的商品化。大力推行转基因技术的美国本土,虽然批准了不是他们主粮的转基因水稻在加州一地种植,但是因为当地公众的反对并没有实现;而作为美国主粮的小麦,则根本没有转基因。有网友从美国农业部的网站下载材料表明,美国的转基因玉米,主要用于饲料和酒精,而供人食用的玉米,全是天然玉米。我本人2月初去夏威夷旅游时,碰到一位来自堪萨斯州的农场主,我跟他谈起转基因作物的问题,他也说,他种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都是饲料和工业用,没有让人直接食用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什么必要非要在现在把转基因水稻商业化?我们有什么必要非要争一个转基因水稻第一的名头?我之前就质问过,但是迄今没有看到任何专家来回应这个问题:有什么证据表明, 转基因水稻是解决 21 世纪粮食问题的唯一方案? 有什么证据表明, 养活我们人口其他的生物学手段已经穷尽 ,我们非要吃转基因粮食不可 ? 至于转基因作物可以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的说法,我认为难以令人信服。大力推行转基因技术的孟山都、杜邦等跨国公司, 早先 都是生产化肥农药的。化肥农药走进了死胡同,又去搞转基因, 这些转基因 抗某些病虫害却又增加对抗其他病虫害的化肥农药的依赖。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本身就很可疑。难道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就只有转基因一条路吗? 在深圳卫视的那次辩论中,支持转基因水稻商品化一方的中国农科院黎志康教授也说, 转基因并不是灵丹妙药,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那么,为什么非要在现在就给它颁行安全证书呢? 那次 录完节目后,一位大学生告诉我,他家在河北农村,他们那里的村民,用辣椒水一样可以灭虫!既不用化肥,更不用转基因。有这样简单易行的好方法,为什么不用呢? 更让人惊愕的是两派意见对转基因审批程序看法的巨大反差。农科院的专家坚持认为,中国转基因作物的审批程序极其严格,严过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我可坚决不同意这种看法: 批准安全证书的生物安全委员会 就 设在农业部,农业部本身负责农业生产, 又给自己负责生产的产品发放安全证书, 自己说自己生产的东西安全, 谁能相信?这种程序本身就有问题。 即使是走形式,也该让和农业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部门来负责这样的生物安全委员会才顺理成章。 而且, 农业部信誓旦旦说没有批准过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生产,可是绿色和平等组织已经不止一次在超市中发现了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大米。 参加电视辩论的转基因专家 说这是管理上的问题,而不是转基因水稻本身的问题。但是,管理如此混乱,转基因水稻的安全如何能够保证?消费者的权益又如何能保证? 在 这么多疑问都没有答案的 情况下 , 硬要 给转基因水稻上市发通行证, 让人不能不怀疑牵扯其中的人是否有个人的商业利益在里面。已经有媒体揭露,不少从事转基因研究的专家,既有国家投入的巨额科研资金,又有自己的公司,或者有家属在相关的公司,又有个人的专利,还和 孟山都这样的跨国公司和美国的财团 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这些利益关系 还没有 澄清, 忽然有网文传,这些专家都成了反美人士,反而对转基因水稻商业化持怀疑态度的人,倒和美国有了勾结的嫌疑。 古往今来被传统农业养育了几千年的中国人,怕还没有遭遇过一个会如此给我们扣上政治帽子的粮食品种:你反对转基因,就是反对党中央(因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支持发展转基因技术了)!你反对转基因,就是卖国(因为搞转基因的专家忽然成了反美斗士了)!这样高度政治化的转基因水稻,难道还不令人毛骨悚然吗?这和科普还有一点点关系吗? 所以,对一虎一席谈把一多半的时间给了所谓科普,我很不忿。所以,在录制节目的最后,我憋不住喊出:如果科学家没有了良心,还有科学吗?
个人分类: 有感而发|7812 次阅读|33 个评论
[转载]人民网:孟山都转基因模式是否存在阴谋
蒋高明 2010-3-22 22:55
2010-03-19  来源: 人民网(北京) http://env.people.com.cn/GB/11180171.html 陈维祥/文 孟山都的转基因技术,可以让作物的产量大大提高。但如果你留下种子,准备来年再种,就将一代不如一代。孟山都甚至可以让作物不结籽,或自己杀死胚芽。这样,农民们每年 都得掏钱买种子。而且通过捆绑销售,要想买它的种子,就必须买它的除草剂,以巩固垄断地位。 转基因种子市场上,美国的孟山都公司Monsanto是一个耀眼的垄断巨头,在玉米(1905,11.00,0.58%)、大豆(3866,24.00,0.62%)、棉花(17375,265.00,1.55%)等多种重要作物的转 基因种子市场上,占据70%至100%的份额。全世界超过90%的转基因种子,都使用它的专利。2009年逆势增长,在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顶住衰退:全球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中排第41名。 为顾客提供独特价值 在农业生产中,对农作物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虫害;二是杂草。 对付虫害,农民的方法,通常是喷洒大量的杀虫剂―其产生的副作用,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应对杂草,全球最普遍的方法就是喷洒草甘膦除草剂(该专利原由孟山都拥有,2000年到期)。但这种除草剂却是广谱灭生性的,几乎能杀死一切绿色植物,包括农作物。 所以农民在喷洒时,要么得在农作物还没发芽的时候用(通常此时杂草也没发芽),要么就得小心翼翼地对准杂草,以免伤害作物。 孟山都用转基因的办法,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所谓转基因技术,就是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它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生物体。 孟山都的大豆、玉米、棉花等转基因种子,就是因为植入了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而有抗虫或抗药的特性。 例如孟山都的抗虫玉米种子,被植入一种叫苏云金芽胞杆菌的基因。这种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对鳞翅目的昆虫有杀虫活性。 而玉米的主要害虫,如玉米螟、黏虫、棉铃虫等都是鳞翅目,吃了植入这种基因的抗虫玉米,便会呜乎哀哉。这样,玉米自身便能防虫,不用再喷杀虫剂。 抗药种子的研发,也是利用同样的原理。 上面我们说过,草甘膦除草剂几乎能杀死一切绿色植物,但也有例外,一种叫矮牵牛的植物就不会被杀死。孟山都就将矮牵牛的基因植入大豆、玉米、棉花等作物中 。用了这样的种子,除草剂你就尽管往上喷吧。 可见,农民如果用了孟山都种子,不仅省去很多麻烦,作物的产量也会大大提高。 孟山都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从1996年到2008年,在南美,使用转基因技术的玉米年均增产6.1%,棉花年均增产13.4%。2007年,采用抗除草剂的种子,给全球的豆农增加39亿美元 收入,给棉农增加了32亿美元收入。 你看,孟山都的种子好吧?但价格昂贵,是普通种子的五倍!公司2009年财报显示,其营业收入达到创纪录的117亿美元,同比增长3%。净利润21亿美元。 在全球金融危机中,获得如此亮丽业绩,靠的不仅是其转基因技术,还有其刻意构造的商业模式。 一方面是,如果用上孟山都的种子,以后每年都要向它购买。如果你自己留存种子,三代之后,产量就会下降,一代不如一代,甚至不如原来的普通种子。孟山都称之为技术保 护系统。 另一方面,如果你要买孟山都的种子,就必须同时买它的草甘膦除草剂―农达Roundup。孟山都发明了草甘膦,并一直垄断着全球市场。 技术保护系统 孟山都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专利,其每天的研发开支达300万美元。它拥有600多项生物技术专利,超过全球任何生物技术公司。 它在卖种子的同时,还以技术费用的形式另外收取20%―30%的专利费。同时,购买种子的农户还要书面承诺每年收获后,不私自留存种子用于来年播种。 在美国,法律允许孟山都对未经许可传播其种子的农民,处以每公顷1200美元的罚款。 在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的国家和地区,孟山都有一套独特的技术保护系统。也就是它有能力让它的转基因种子一代不如一代。 例如1996年,孟山都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销售转基因抗虫棉,据调查,用了孟山都的种子后,产量平均比常规棉花提高了25%。 但是,经济学家郎咸平在他的电视节目中揭露了孟山都的阴谋。他说,孟山都的转基因棉花2001年至2004年没有问题,2004年后如果不去向他买种子的话,种出来的棉花就会 一代不如一代。 这就是为什么2008年之后,我们的棉花质量下降10%、产量下跌10%、耕地面积少了10%的原因。 更可怕的是,棉花的衣分率―即籽棉可转化为皮棉的比例,从42%跌到34%(从棉株上采摘下来、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叫籽棉。将籽棉脱离棉籽后即叫皮棉,也就是一般 意义上所说的棉花),比过去的传统棉花还要差。 原因就是孟山都这个转基因抗虫棉33B,保证三年之后一代不如一代。而且它虽然对棉铃虫有防御作用,可是棉铃虫被消灭之后,2006年开始,蚜虫、红蜘蛛、烟粉虱出来了, 造成了更大的后患。 所以在2009年,中国棉农要面临几个选择: 你要杀蚜虫、红蜘蛛,就得买农药。农药是两个公司提供的,一个是孟山都,另一个是他的合作企业德国的巴斯夫―就这两个公司提供这种农药,其他公司都没有,所以你买农药 他会赚一笔。 或者你原来的种子不用了,就向孟山都买种子。卖种子他再赚一笔。 孟山都不断完善其技术保护系统。1998年在印度试验一种终结基因,具有防止烟草、棉花等作物结籽的能力。而对于玉米等必须结种子的作物,则通过基因技术,使其种 子在收获后就自动杀掉胚芽。 因此,当孟山都的种子被走私进一些国家时,它不闻不问,在作物得到推广后,才起诉违法使用者,获得收益及当地粮食权的掌控(这有点像微软)。通过这种方式,孟山都已成功 攻陷了阿根廷、巴西等国市场。 孟山都转基因种子产量高,农户对它有强烈的依赖性。当一个地区被它占领后,普通种子已无立足之地。 (本文来源:人民网)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45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关于孟山都和转基因问题的一个记录片
tian2009 2010-3-21 01:31
骇人听闻,事关每个人的现在和未来、事关千秋万代的中国人,法国导演和全球顶级的各路专家,记录一个真实的孟山都, 记录一个真实世界的转基因, 纪录片《孟山都公司眼中的世界》 高清版本:中文字幕! 视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6AH_EFMgpMs/ 相关链接: 纪录片《孟山都公司眼中的世界》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002/132140.html 为什么中国的转基因水稻处处可见美国孟山都公司的身影? http://bbs.china.com.cn/viewthread.php?tid=627638agMode=1com.trs.idm.gSessionId=2BC0512A8F6E7BF9BA33CD9ECB05BBC8# 触目惊心!关于转基因的小白鼠实验,有图有数据有真相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003/138762.html 抵制转基因 请广传!多谢!
个人分类: 工业化食品问题|252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农业部绝不应是孟山都公司的公关部
tarimriver 2010-3-6 08:57
农业部决不是孟山都公司的公关部 张宏良 大家看看直言了网友发表的《不应描述虚假图景,而应拿出真实数据》这篇文章,就会知道当今中国官员对百姓、对天理,已经无所顾忌、为所欲为到了何等程度。在转基因主粮问题上,农业部官员说假话是意料之中的事,如果不说假话倒是让人难以理解,昨天农业部答记者问一出来,我们就说过,这与其说是农业部答记者问,不如说是孟山都公司代言人。可是远远超过人们最荒谬想像的是,农业部答记者问所用的资料,几乎完全是来自于专门推广转基因种子的美国ISAAA组织的宣传材料!美国ISAAA组织的背后是洛克菲勒基金会,是由孟山都、杜邦、陶氏化学等美国生物公司提供经费的非专业组织。美国跨国种子公司的转基因种子,主要就是依靠美国ISAAA组织推广的。说穿了,美国ISAAA组织就是孟山都等美国跨国公司联合组建的公关部和宣传部。农业部官员把美国ISAAA组织的宣传材料,用来作为答记者问的内容,已经不仅是动用国家宣传机器免费为美国做广告的问题,而是根本不把中国老百姓当人看的问题。先是偷偷摸摸地下令种植转基因主粮,当事情终于败露,全国民意滔滔,中央责成农业部正面回应老百姓疑问时,又用美国ISAAA组织的宣传材料来搪塞百姓、欺骗中央,其做法真是有些太过分了! 可以说,绝大多数中国老百姓并不知道洛克菲勒基金会、孟山都、杜邦、陶氏化学是何方神圣,谷歌和百度在美国国家利益的驱动下,也故意掩盖了他们的历史踪迹,如果中国老百姓知道了这些尊神的来历,估计不吃转基因也会吓个半死。先说外表最为温和的洛克菲勒基金会, 洛克菲勒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一样,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几乎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其主要任务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推行美国战略计划。福特基金会侧重于经济方面,洛克菲勒基金会侧重于生物方面。所以,把中国打造成为中美国的那些主流经济学家,几乎都是由福特基金会培养的;现在推广转基因主粮的这些中国生物学家,又几乎都是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培养的。 孟山都是专门制造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美国跨国公司,越战时期美军使用的最恐怖生物武器橙剂(除草剂),就是该公司的主要产品,美军就是用这个橙剂把游击队用来藏身的越南茂密森林,变成了光秃秃的黄土高坡。杜邦公司是专门生产炸药和化学武器的公司,陶氏化学则一听名字就知道是干什么的。现在,这些专门研究和探索高效杀人方法的世界超级大魔头,纷纷聚集中到了中国农业部,和农业部官员共同研究如何把中国老百姓的主粮变成转基因食品。你说,哪个中国老百姓能够放心?农业部聘请的专家通过媒体说什么,在转基因粮食的收益中,跨国公司从中只能获得百分之一的利益,百分之九十九的利益都归中国所有。也就是说,孟山都这些世界超级大魔头来到中国后,全都脱胎换骨,变成了无私奉献的雷锋白求恩。 最拿中国老百姓开涮的是,在已经批准中国三大主粮中的两个水稻和玉米转基因化之后,竟然还说什么发放了水稻和玉米的安全证书不等于立刻商业化生产,这就如同说发放了结婚证书不等于立刻进入洞房一样地属于刻意诡辩。 如果说,没有这种刻意诡辩还可以认为批准转基因主粮可能是疏漏的话,那么,现在这种刻意诡辩本身就暴露了是在掩盖某种不可告人的阴谋,至少是在掩盖自身已站在孟山都公司一边的立场。 而这种立场的选择可以说是中国老百姓最大的悲哀。无论是美国ISAAA组织还是孟山都公司,都把中国2009年11月批准种植转基因水稻和玉米,看作是里程碑式的伟大突破,并欢呼中国种植转基因主粮必将对其他国家产生重要影响。所谓重要影响,实际上就是利用中国农业大国的地位迫使其他更多国家就范。孟山都公司更是兴奋不已地激动表示,孟山都将在转基因粮食商业化方面当好中国的老师,并在2月24日的声明中给中国学生发出了第一道指令,这就是:转基因粮食商业化的关键,是政府的政策和决心;消除公众恐惧的最好方法,就是加快转基因粮食商业化的步伐。这就如同在说,消除公众对抢劫感到恐惧的最好方法,就是加快对公众的抢劫;消除公众对死亡恐惧的最好方法,就是加快公众的死亡。这让人想起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灭绝印第安人的那句著名格言:只有死了的印第安人才是最好的印第安人,让印第安人平静的最好方法,就是把他们变成死人。 目前,美国生物资本在欢呼中国批准转基因主粮,中国老百姓在悲号种植转基因主粮,全世界都在纷纷禁种转基因粮食(就在最近几天,印度政府已下令禁种转基因茄子,在印度只能种植转基因棉花这一种作物;3日也就是前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欧盟批准使用转基因土豆作为工业原料,但是在欧盟范围内严禁种植。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欧盟严禁种植转基因土豆又允许使用转基因土豆,转基因土豆从哪里来?回答自然是中国,因为中国连转基因主粮都放开了)。农业部官员却站在美国生物资本的立场上欺骗中国人,甚至连欺骗都算不上,而是在欺辱玩弄中国老百姓。农业部答记者问一方面从头至尾都在赞扬种植转基因粮食,另一方面又安慰老百姓说现在中国没有种植转基因粮食。既然安慰老百姓说没有种植,就是承认种植转基因粮食不是一件好事,既然不是一件好事,为什么又从头至尾大加赞扬? 这种相互矛盾的双重态度反映了农业部答记者问的双重立场:既要站在孟山都的立场上维护美国生物资本的利益,又要完成中央交代的要正面回应群众质疑的任务,只考虑对美国怎么交代,对中央怎么交代,根本没有考虑对老百姓怎么交代。 其实,中国老百姓的质疑和要求很清楚很明确,就是要废除农业部关于转基因水稻和玉米商业化的批文,并对此做出相应解释。可是农业部答记者问却昏天黑地、东拉西扯地说了一大堆,就是拒绝理会老百姓这一十分明确的基本要求。显然,在炮制农业部答记者问这些官员的眼里,老百姓的确是连一个屁都不如,放一个屁还有响声,可是全国老百姓的呼吁和要求,在农业部那些官员那里,竟然连个屁大的反响都没有。他们甚至连忽悠老百姓都懒得忽悠了,对老百姓的极度轻蔑,可以说是莫此为甚。 那么,这种打着农业部旗号,如此轻蔑对对待中国老百姓,如此轻蔑地对待中华民族的种族安全,能是农业部党组所为吗?能是农业部全体公务员所为吗?显然不是,而是与孟山都公司已结成利益共同体的那些腐败官员所为,是那些已被孟山都控制的买办和汉奸所为。其一,这个非驴非马的农业部答记者问,不仅没有采访时间、地点,更加重要的是没有任何农业部领导的批示,没有农业部党组的态度,如此天大的事情包括党中央都在关注,农业部党组不可能不关注。可见,这个打着农业部旗号的答记者问,肯定是个别利益官员和专家策划的结果,甚至不排除这个答记者问干脆就是由美国ISAAA组织或孟山都公司起草的,否则,农业部怎么可能会甘愿成为孟山都公司的宣传部!其二,注意一下转基因水稻的批准时间和批准方法,就会发现其偷偷摸摸的批准方法,不仅是在欺骗党中央、欺骗全国人民,甚至也在欺骗农业部党组领导。所选择的批准时间,恰恰是原部长已调任吉林省委书记,新部长还未上任的交接空白时间。选择这样一个权力交接的空白时间,不仅转基因水稻能够顺利批准,并且一旦像现在这样被发现,新旧两个部长既可以说都有责任,又可以说都没有责任,都有领导责任又都没有直接责任,这就在客观上迫使新旧两个部长只能被迫采取蒙混过关的消极立场。并且批准决定更加难以推翻,新部长不好推翻老部长离任时做出的决定,已离去的老部长则无权推翻部里的决定。只要动用手中掌握的资金和项目把专家组织起来,骗过党中央这一关,一切就大功告成。 所以,就有了3月3日这么一个非驴非马的农业部答记者问;就有了2月25日农业部下属学术组织100多个专家建议发展转基因农作物的最高学术会议;就有了2月24日美国ISAAA组织的报告和孟山都的声明;就有了所有网民无一人提问转基因问题的网络在线交流;就有了 虽然我们反对腐败,反对买办,反对汉奸,但是,在转基因主粮这个问题上,我们放弃所有对腐败、买办、汉奸行为的关注,我们只关注转基因水稻和玉米的批文问题,只求你们像当今世界所有国家那样,收回转基因水稻和玉米的批文。 为了中华民族的种族安全,为了13亿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安全,请暂缓种植转基因水稻和玉米这两种国民主粮,完全可以在其它动植物品种上发展基因技术和基因产业。 至于其他方面,就不要再瞎扯了。13亿人的生命安全问题,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问题,决不是你们三言两语就打发得了的。 请记住,你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而不是美国孟山都公司公关部! 附:请看下面文章 转基因专家的大忽悠与新华社记者的假新闻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1003/134983.html 原载:直言了博客: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 不应描述虚假图景,而应拿出真实数据 农业部官员编导的新闻是严重误导社会。 作者:直言了 今天新闻邮件里有新华人民光明三家官媒采访不提名的农业部官员的同样内容的报道;官员给的数据不说来源,是不实数据、描绘的图景是虚假图景,严重误导社会。 极少数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欧美大幅度减少转基因食品种植 看看那不署名官员是怎么说的: 全球已有 25 个国家批准了 24 种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以抗除草剂和抗虫两类基因,转基因大豆、棉花、玉米、油菜为代表的转基因作物产业化速度明显加快,种植面积由 1996 年的 170 万公顷发展到 2009 年的 1.34 亿公顷 ,14 年间增长了 79 倍 , 发达国家纷纷把转基因技术作为抢占科技制高点和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发展中国家也积极跟进,全球转基因技术研究与产业快速发展 , 世界许多国家把发展转基因技术作为抢占科技制高点、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 云云。 显然,那农业官员用没来源的数据试图制造一个全球许多国家轰轰烈烈搞转基因作物种植的图景。可实际图景不但不是轰轰烈烈,相反, 五年多来,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在欧美发达国家大幅度减少、只是在拉美等极少数国家略有增加,同时,美国医疗卫生系统已经开始建议不要食用转基因食品。 那农业官员给的数据是从 1996 年开始的。若不去了解,那些数据很唬人;若稍做些了解,就能看到那些数据跟废话差不多: 1996 年之前,只有试验性而没有商业化的转基因种植,即种植面积极少、甚至可忽略不计;从几乎没有算起,废话,当然那数量好象就是轰轰烈烈地增加了。 然而,过了商业化种植初期 黄金时代 之后, 2004 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发布的报告指明转基因食品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危害威胁后。从那以后至今,美国开始逐年减少转基因食品作物种植面积,有所增加的是工业材料能源等方面的经济作物;而在欧盟,则不但是大幅度减少转基因作物种植,更是一些国家立法禁止种植而成为 非转基因 ( NON-GMO )国家 。下面是有官方来源的实际数据,您可对比农业部官员给的没来源的数据,做出自己的判断。 美国农业部、转基因说客组织、绿和组织等统计说明,转基因作物生产主要集中在极少数的几个国家,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不种植或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例如: 全球 90% 以上的农田是非转基因农田,只有 9.16% 农田种植转基因作物; 全球 85% 左右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四个国家; 全球 192 个国家里, 167 个国家是 非转基因 国家; 全球 99.5% 的农民不种植或拒绝种植转基因作物。 可见, 农业部官员的无来源数据描绘把极少数国家描绘成 全球 、 许多国家 ,提供的是虚假数据、至少,他们提供的是夸张而不实的数据 。 即便在转基因种植大国美国,转基因作物种植也是占少量比例、大量农田依然保持 非转基因 种植。 譬如,美国农业部今年年初公布的统计数据说明,就全国农田而言,截止 2009 年年底, BT 类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大约为总数的三分之一、所有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不到八大作物农田的 50% ;若与整个农业农田比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就更小。 2010 年 02 月 23 日 前后,路透社等报道,欧盟统计说明, 2009 年,欧盟国家的转基因种植面积比 2008 年减少 12% , 多数欧洲国家立法成为 非转基因 国家( GMO-FREE ,即不但不扩展、且撤消已有的转基因作物农田、回到非转基因农田)。 譬如, 2009 年,捷克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减少了 31% ,罗马尼亚减少了 57% ,斯拉瓦基亚减少了 54% ,而德国减少了 100% (立法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那些报道还说, 2009 年, 25 个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家里,七个国家减少了转基因种植面积,其余保持原样。略有增加多为极少数发展中国家。 那些官方统计和发展事实说明, 1996 年到 2004 年是高潮期;过了高潮期,特别是 2004 年以来,美国欧盟国家的转基因种植开始冷却,即并不是象农业部官员说的那样轰轰烈烈搞转基因种植,更没什么 全球 许多国家 轰轰烈烈搞转基因作物种植的事情。就是说,那不署名农业部官员给的无来源数据是违背实际事实的虚假数据。 转基因食品危害健康,美国医生强烈建议不要食用转基因食品 自 2004 年以后,美国逐年减少 BT 转基因食品作物种植,欧盟也大幅度减少甚至有些国家干脆完全禁止同类转基因食品种植,很重要原因,就是 美国国家科学院 2004 年发布的报告以全球长期观察的实例说明, BT 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已经造成危害损失、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有难以预控和难以弥补的潜在安全威胁,并发出了警告式的建议、要求严控转基因食品作物的种植 。 从美国国家科学院发布那报告后,陆续有科研实验、跟踪调查和临床观察发现 BT 转基因食品对动物和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或威胁。由此,西方国家医疗卫生系统提高警惕并付诸抵制转基因食品的实践 。 譬如, 2009 年年底,法国科研人员发表科研实验论文,说明 BT 转基因食品对老鼠内脏造成明显损害; 论文同时以实验证明了美国孟山都公司提供的所谓 BT 玉米安全的数据不但有严重方法问题、且有数据不完整的严重学术问题,因而该公司数据是极不可靠的。 发表该论文的学术杂志编委包括三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以及因遗传学成就而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科学家。 美国联邦政府卫生部转发了那篇论文。也是 2009 年以来,以美国西欧等发达地区的医学界人士组成的学术组织发表公告,强烈建议所有病人停止食用转基因食品(特别是 BT 类)。就是说,美国等发达国家医学界的官方机构和专业组织达到共识:转基因食品(特别是 BT 类)对人类健康有严重威胁,因而,从病人治疗方面开始抵制使用转基因食品。 从美国国家科学院 2004 年发布那报告后,美国联邦政府环保总署等部门主持或资助了旨在防止转基因 生物恐怖主义 的科研,其中一个课题是转基因食品如何导致人类过敏症以及如何防治。 这一科研从 反恐 角度证明了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有危害和有威胁的事实,否则,联邦政府资助该高消耗科研岂不是多此一举? 可是,那不署名的农业部官员却拿无来源的数据说: 安委会综合评价认为,转基因水稻和玉米与非转基因对照水稻和玉米具有同样的安全性。 美国卫生部转发的论文证明了转基因玉米危害动物内脏,美国国家科学院调查报告指明了转基因玉米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已经造成危害损失, 欧盟减少转基因种植面积、德国已立法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美国自己也大幅度减少了 BT 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 在这种情况下,那不署名的农业部官员却拿转基因玉米与水稻并列参照、做判断说转基因水稻是安全的!那做法,不是搞忽悠蒙人、还能是什么? 农业官员的其它瞎侃 农业官员描述的 全球 许多国家 的图景说: 四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1996至2007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累计收益高达440亿美元,累计减少杀虫剂使用35.9万吨。2008年,全球共有55个国家批准了24种转基因作物进入市场销售,市场价值达到75亿美元。 。 减少或不用农药,是官员们搞转基因食品作物商业化的最大理由之一。可事实不留情,转基因作物不但没减少、反而增加了农药需用量 。路透社 2009-11-17 日报道、英国 ISIS 科研机构于 2010-01-18 颁布的报告说,美国转基因作物种植使美国农业农药施用量从 1996 年到 2008 年增加了 3.83 亿磅, 2008 年施用量比 2007 年增加了 46% 。 自 2006 年以来数年,就已商业化的三大主要转基因作物玉米、大豆和棉花的种植而言,三者农药需用量都持续上升、且已大大超过天然作物的农药需用量 : 美国农业:转基因和天然作物的农药用量对比(磅 / 英亩; 2008 年): 转基因玉米施用: 2.27 ;天然玉米施用: 2.02 。 转基因大豆施用: 1.65 ;天然大豆施用: 0.49 。 转基因棉花施用: 2.72 ;天然棉花施用: 2.07 。 仅美国农业实际就说明那不署名官员描绘的是虚假图景,就说明转基因作物不但没减少、反而需要更多农药的实际情况。 其实,做些简单查询就能发现, 那不署名农业部官员的许多数据来自美国的 ISAAA 组织的 2008 年年度报告。那报告里有句话说: the global market value of biotech crops...was US$7.5 billion (生物技术的市场价值为 75 亿美元)云云,农业官员照搬了。 就那数据,早就遭到了欧美行家的讽刺。譬如,西方经济学家杂志读者分析讽刺说:就在那数字后面的陈述文字里, ISAAA 组织说到统计方法,该数字来自美国市场上的公司种子销售价格。如此计算,仅美国转基因种子就可以给美国 GDP 做出 2% 的贡献了,比整个矿业还厉害,且美国公司转基因种子销售价格居然成了全球的生物技术的 市场价值 ;更不要说,价格那么高,可见种植转基因作物是多么昂贵了。 附带说说,所谓 市场价值 的计算是:按照买卖双方在开放市场的交易价格计算(一般用法),按照债券交易最新价格计算(投资专用),按照可兑现现金的资产计算(会计);计算的时候,要保持从头到尾的概念范畴和使用单位的一致。这是美国中学课堂就教过的财经常识。对比常识可见, ISAAA 组织的那个数据根本就是不伦不类的搞笑,难怪经济学家杂志读者们要嘲笑那数据呢。 说来, ISAAA 组织数据可笑,不奇怪。该组织是主要由孟山都等美国转基因种子公司赞助的、旨在推销那些公司产品的组织 ;美国农业部也挂名表示支持推销美国产品;就是说,那组织并非专业组织。该组织的出面人物是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然而,不是科学奖,而是搞政治的和平奖。该人物名气大,却是搞政治的,没有足够的科技知识训练、也没有足够的财经知识训练,因而,他在技术财经统计数据方面闹闹笑话,也就不奇怪了。就是说, ISAAA 的数据有真有假,使用前必须做核对而不能直接引用(附后路透社报道就是个核对后使用的例子)。 可是, 管理国家农业技术和农业经济事务的中国官员,也是没科技知识训练和没财经知识训练吗?照搬非专业组织的数据连起码核实都不做、照搬可笑数据作为国家重要决策的依据,那是对国家对人民负责任吗? 小结 新华社等三家官方媒体发表的新闻,不但不说采访对象、且不给采访时间地点,违犯了新闻报道的起码业务常识。就报道文字看,除了版面设计不同外,其余都一样,甚至连记者所提问题都一样。嘿嘿,明摆着,那是农业部门利益官员自编自导的 新闻 ,借助 官本位 体制、搞个 官员批示新闻 ,实际上是为官员工商利益服务的广告。那是啥作风?中国政府颁布的新闻管理法规还有效吗?即便是搞广告新闻,也请用真实有效数据描绘真实图景,不然,那不是违犯广告法了吗? 进一步说,若真是负责任的新闻报道,那么,就该公正客观,譬如,报道了农业官员的转基因既得利益看法,也应该报道科学学术和民众消费者的无转基因商业利益的看法;报道了种种好处,也应该报道危害风险。可是,多年来,利益官媒为利益官员服务,只说好处(且是他们的好处、把他们的好处说成是农民的好处),从不报道转基因作物种植的风险和危害,尽管 2004 年以来美国国家科学院等科学机构已经阐明了该风险和危害。 那些转基因利益官员呢,多年里口口声声如何如何严格审查,可至今没拿出象样的数据证明他们的结论,更没有任何风险及风险管理数据 。他们说是按照国际标准做的,可是,国际标准的一个起码要求就是 B/R 分析 (效益风险分析),即说效益必须说明风险,否则就是假数据或不完整数据、是不可靠不可信任的数据。对比看,那些官员根本就没有按照国际标准做。 可以看到的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是:执政为民、还是执政为钱? 作者其他文章: 时间考验了土豆,还是记者搞了假新闻? 直言了,2010-03-03。 (此文同时发至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和新华社)。 过去12年,欧盟没批准转基因作物种植。今年03月02日,欧盟发布公告、宣布批准转基因土豆(Amflora)商业种植。就此,新华社记者张小军发表新闻说: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开发高产和富含营养成分的转基因作物,被广泛视为根本性解决全球粮食危机的途径。 那是篡改。欧盟批准该种植是允许工业用途而不允许作为人类食品种植:The Commission approved recycling of residue from the starch processing to be used as feed. Amflora potatoes, however, are not approved for human consumption. Incidental, technically unavoidable admixtures of up to 0.9 percent are allowed though. 该产品所有人公司解释说得更明白:除了工业饲料外,Amflora starch can be used in many different ways. It makes yarn stronger and paper glossier; it also makes spray concrete adhere better to the wall and keeps glue liquid for longer. (Amflora淀粉可有许多不同方式的应用。它可强化纱/纸,也可强化混凝土粘性和加长其液态时间)。 对比原文,可见,新华社记者张小军把工业用途的种植当做人类食品用途的种植做报道,那不是压根儿就没看懂公告及新闻、就是故意搞篡改欺骗。不管怎样,那记者提供的是虚假新闻和散布虚假信息 ;而该记者搞虚假报道已经不止一次。 :见欧盟新闻公告,basf公司公告,BBC-/GMO等媒体新闻报道(2 March 2010 16:54 GMT )。 相关报道: 科技随笔:时间站在转基因一边。 新华网北京3月3日电(记者张小军)2010年03月03日 18:07:24 来源:新华网。 实验证实转基因食品伤害内脏。 直言了,2010-02-25。 去年年底开始,为商业化和圈钱,转基因利益官员官媒合伙大造舆论忽悠全国民众,说转基因作物食品如何如何安全,甚至抓住一两个失误实验而整个否定欧美等国家自2004年以来多次发布的发现转基因威胁健康和生态的科学调研报告。 然而,就在他们开始鼓噪之时,国际生物学刊于2009-12-10日发表法国科研人员的实验论文,明确说明:经过足够样本和多方面比较的实验,发现转基因玉米对老鼠内脏发生毒性副作用,作用程度跟食用数量时间和对象性别等因素相关。跟2004年以来陆续发表的调查报告一样,这个实验也打破了所谓转基因食品作物是安全的神话。 该实验报告还比较分析了孟山都公司提供的转基因作物喂养老鼠的实验数据,指明该数据存在足够严重的方法问题和不完整等问题。孟山都公司在中国有业务合作。无疑,该实验说明一个事实:遵循孟山都公司方法而做的实验,数据是不可靠的。 据介绍,该国际生物学刊为纯学术刊物,编委会由中欧美澳等国的生物学、基因学和医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学者组成;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分子遗传学转家马里奥卡佩奇,还有三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包括外籍院士、中国科学家陈竺),入盟为编委成员。作者要发表论文,需要如实说明自己与论文内容是否有利益关联或利益冲突;若有,或难以发表、或其学术价值可能大打折扣,即:该刊物是按照美国英国等政府卫生部门的学术刊物标准为经营原则的 (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某学术刊物对作者与论文内容是否有利益冲突的要求,往往是判断该杂志公正性的重要尺度之一)。 下面是该实验报告的部分文字摘录,全文请看该刊物或使用连接访问该刊物网站: 实验报告(原文摘录): A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Three GM Corn Varieties on Mammalian Health Joel Spiroux de Vendomois, Franois Roullier, Dominique Cellier, Gilles-Eric Seralini. Int J Biol Sci 2009; 5:706-726. Available from http://www.biolsci.org/v05p0706.htm Received: 2009.07.23; Accepted: 2009.11.17; Published: 2009.12.10 Abstract We present for the first tim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blood and organ system data from trials with rats fed three main commercialized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maize (NK 603, MON 810, MON 863), which are present in food and feed in the world. NK 603 has been modified to be tolerant to the broad spectrum herbicide Roundup and thus contains residues of this formulation. MON 810 and MON 863 are engineered to synthesize two different Bt toxins used as insecticides. Approximately 60 different biochemical parameters were classified per organ and measured in serum and urine after 5 and 14 weeks of feeding. GM maize-fed rats were compared first to their respective isogenic or parental non-GM equivalent control groups. This was followed by comparison to six reference groups, which had consumed various other non-GM maize varieties. We applied nonparametric methods, including multiple pairwise comparisons with a False Discovery Rate approac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llowed the investigation of scattering of different factors (sex, weeks of feeding, diet, dose and group). Our analysis clearly reveals for the 3 GMOs new side effects linked with GM maize consumption, which were sex- and often dose-dependent. Effects were mostly associated with the kidney and liver, the dietary detoxifying organs, although different between the 3 GMOs. Other effects were also noticed in the heart, adrenal glands, spleen and haematopoietic system. We conclude that these data highlight signs of hepatorenal toxicity, possibly due to the new pesticides specific to each GM corn. In addition, unintended direct or indirect metabolic consequences of the genetic modification cannot be excluded. Keywords: GMO, toxicity, GM corn, rat, NK 603, MON 810, MON 863 1. Introduction 2. Materials and Methods 3. Results 4. Discussion 5. Conclusions Abbreviations Acknowledgements References Authors Biographies ANNEXES ...... 5. Conclusions Patho-physiological profiles are unique for each GM crop/food, underlining the necessity for a case-by-case evaluation of their safety, as is largely admitted and agreed by regulators. It is not possible to make comments concerning any general, similar subchronic toxic effect for all GM foods. However, in the three GM maize varieties that formed the basis of this investigation, new side effects linked to the consumption of these cereals were revealed, which were sex- and often dose-dependent. Effects were mostly concentrated in kidney and liver function, the two major diet detoxification organs, but in detail differed with each GM type. In addition, some effects on heart, adrenal, spleen and blood cells were also frequently noted. As there normally exists sex differences in liver and kidney metabolism, the highl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sturbances in the function of these organs, seen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rats, cannot be dismissed as biologically insignificant as has been proposed by others . We therefore conclude that our data strongly suggests that these GM maize varieties induce a state of hepatorenal toxicity. This can be due to the new pesticides (herbicide or insecticide) present specifically in each type of GM maize, although unintended metabolic effects due to the mutagenic properties of the GM transformation process cannot be excluded . All three GM maize varieties contain a distinctly different pesticide residue associated with their particular GM event (glyphosate and AMPA in NK 603, modified Cry1Ab in MON 810, modified Cry3Bb1 in MON 863). These substances have never before been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human or animal diet and therefore their health consequences for those who consume them, especially over long time periods are currently unknown. Furthermore, any side effect linked to the GM event will be unique in each case as the site of transgene insertion and the spectrum of genome wide mutations will differ between the three modified maize types. In conclusion, our data presented here strongly recommend that additional long-term (up to 2 years) animal feeding studies be performed in at least three species, preferably also multi-generational, to provide true scientifically valid data on the acute and chronic toxic effects of GM crops, feed and foods. Our analysis highlights that the kidneys and liver a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on which to focus such research as there was a clear negative impact on the function of these organs in rats consuming GM maize varieties for just 90 days. ...... Table A Parameters as measured by Monsanto in subchronic toxicological studies in rats, sorted by organs. * data available only for MON 863; ** raw data not analyzed by Monsanto for MON863; # data available only for NK 603 and MON 810; ## raw data lacking in the original NK 603 and MON 810 reports from Monsanto , non- understandable lack of data. ...... 中国院士不如美国中学生??? 直言了,2010-02-24。 新闻邮件有一条人民网等官媒转载的新闻《发改委询问转基因大米安全性:危险不比喝水大》。读后感:说是笑掉大牙都过奖。那篇报道是为转基因利益官员做广告的,充满了忽悠人的虚假信息。 先看这段文字:去年中国进口转基因大豆超过4000万吨,几乎都榨成油被中国消费者吃进了肚子。报道试图用那消费规模证明转基因食品安全。可实际上,那消费规模只能说明中国市场消费是笨蛋傻瓜,--- 美国的转基因食品生产规模很大,但其消费规模却很小(美国食品市场大量依靠的是进口和本国生产的天然作物食品)。不信?比较一下: 去年农业年度,美国转基因大豆产量约为8050万吨,食用消费约为340万吨,人均食用约为10公斤; 同期,中国产量不详(没看到统计),食用消费为4000万吨,人均食用约为31公斤、是美国的三倍。 仅转基因大豆消费就有如此巨大差异;若所有都算,那么,中国市场整体和人均的转基因食品消费规模更是比美国的要大得多得多。如此一对比,继续说两国转基因食品消费规模没差别、还是说美国市场跟中国市场一样大量食用转基因食品,那不是说假话、还能是什么呢?再说了,即便中美两国消费规模完全一样、都是大规模,那也不能证明转基因食品就是安全的。譬如,抽烟规模大不大?大得很。能因此大规模烟草消费而说抽烟是安全的吗?用消费规模说明是否安全,整个就是让人说笑掉大牙都过奖的假话谎话。 再看看那广告新闻提供的笑话:发改委副主任调研,问:转基因大米安全吗?中科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回答说:国家制定的饮用水标准中,相当于中等毒性农药的亚硝酸盐含量为百万分之一;转基因大米中的抗虫转基因蛋白的含量为百万分之两点五,而抗虫转基因蛋白已经被验证是完全无毒性的。一个正常入1天能够饮水8公斤,但吃不了1公斤大米。张启发的结论是:食用转基因大米带来的危险,不会比喝水的危险更大。 笑倒!早在2004年07月,美国国家科学院报告就明确指出,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十年跟踪观察证明,转基因食品可导致难以预见的主基因破坏,并列举了转基因食品作物给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和损失,其中包括嵌入基因产生的蛋白与细菌基因蛋白相同的所谓毒性及破坏性作用。 对人类和动物机体来说,农药化学作用和细菌基因蛋白作用是相关却大不相同的,至少,正如美国国家科学院报告所说的,细菌基因蛋白在体内长期存在和可能导致遗传,而农药化学作用多数不会导致遗传。就是说,含农药之水和含细菌基因蛋白的风险及危害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至少,目前,人类有足够能力预防、治理和弥补农药中毒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而对细菌基因蛋白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而言,在预防、治理和弥补等各方面,人类都还处在束手无策的水平。 在美国,这点知识是中学课堂教学知识;可是,中国的科学院的院士居然不知道,把两者混为一谈。行内的科学院院士居然不如美国中学生,您说,那不是说笑掉大牙都过奖吗? 再说了,在美国,转基因作物生产已经跟纺织业和制造业差不多了,即:发明创造和设计是领头的,而搞转基因操作则是经过短期训练的人就可以做了,就如同纺织厂里的车间操作员经过短期训练就能上岗一样。正因为如此,在美国,搞基因图谱之类已经上网;无须专业知识,任何人购置了那些仪器、就可按照操作指南而自己搞基因测序、比对、分析和嵌入等等跟转基因相关的活了。 正因为如此,美国农业部新近发布的十年国际市场预测说明,如同当年纺织业从英美转向发展中国家一样,今后十年,转基因作物的生产消费也将开始从美国等国家向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转移。可是,包括那院士在内的利益官员官媒们还在起劲儿地猛吹转基因神话,好象转基因技术力量比宇宙自然界的力量更伟大了。如此状态,就好比是《庄子》故事里说的不知晦朔的朝菌自以为比八百岁的彭祖更长寿,您说,那不是说笑掉大牙都过奖吗? 当然,拜读完那广告新闻,本人还有个感觉:若发改委官员根据那种说笑掉大牙都过奖的说法就做决策拍板,那就不是笑不笑掉大牙了,而是让人目瞪口呆而无话可说了。 相关新闻报道: 发改委询问转基因大米安全性:危险不比喝水大。 人民网环保频道,2010年02月23日10:45 来源:《长江日报》。 食用转基因大米带来的危险,不会比喝水更大。张启发院士昨日在回答国家发改委领导的提问时如是说。   昨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率国家新兴产业发展思路研究调研组来汉。在华中农业大学,他听取了绿色超级水稻的研究情况报告,并代表消费者发问:转基因大米安全吗?   他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中国消费者已经在大量消费转基因食品,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又存在诸多争议。据他透露,去年中国进口转基因大豆超过4000万吨,几乎都榨成油被中国消费者吃进了肚子。   中科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没有直接回答张晓强的问题,而是举了饮用水的例子来说明他的观点:国家制定的饮用水标准中,相当于中等毒性农药的亚硝酸盐含量为百万分之一;转基因大米中的抗虫转基因蛋白的含量为百万分之两点五,而抗虫转基因蛋白已经被验证是完全无毒性的。一个正常入1天能够饮水8公斤,但吃不了1公斤大米。张启发的结论是:食用转基因大米带来的危险,不会比喝水的危险更大。   张启发是我省绿色超级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他的团队正在研究具备不打药、少施肥、能抗旱三重特性且能高产的绿色超级水稻。 # # # 如此院士把关,难怪食品安全总是问题。 直言了,2010-03-01。 看到人民网报道《陈君石:转基因食品不构成食品安全问题》(人民网记者冯华,2010年03月01日18:50)。嘿嘿,那报道又是为转基因利益官员当枪手的。请到的陈君石职称有一堆:国际知名食品安全专家、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主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院士。 陈君石院士说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理由是:天然食品不等于就是安全食品。那逻辑就是:A1,所以B=1,即张三不一定是好人,所以李四是好人。如此混饭逻辑,不是愚蠢、就是故意欺骗。 陈君石院士说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另一大理由是:我们不是规定食品中农药残留等于零,而是规定食品的农药残留最大限量,只要不超过限量就是合格的,超过了是不合格的。嘿嘿,农药是农药、食品是食品。别说禁止食用的农药,就是人类可以吃的药品,也是跟食品区别对待的。一专业食品安全的大院士,居然连食品和药物都分不清?恐怕不是分不清,而是故意忽悠民众和搞欺骗吧? 陈君石院士说转基因食品安全还有个理由:按照食品安全定义,一方面转基因食品不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更不要说量的问题,所以说,转基因食品并不构成食品安全问题。哈哈哈~~!如此院士,说混饭都过奖。食品安全定义明确说明对人类有健康威胁的就不是安全的 ;多年来,有许多案例和实验都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不但有威胁、且已经造成危害损失。那大院士,居然一不会阅读本行文件,二不知道本行多年来的动态,那不是说混饭都过奖吗? 根据网友建议,做了查询,原来,陈君石院士是为三聚毒奶搞辩护的。看看他的表现: 面对30万儿童受到三聚毒奶危害和其中一些孩子因毒而死亡,陈君石院士说:不必紧张,三聚氰胺污染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是不会对小孩儿的肾脏造成危害的,比三聚氰胺更毒的物质比比皆是,所以请大家放心吃毒奶。 就食品含三聚,陈君石院士说:不同限量标准对不同消费者是安全的,对20公斤体重的儿童,其每人每天安全摄入限量为6.4mg,超过安全摄入限量不安全;而对成人来讲,由于安全限量比儿童高,要超过其安全限量需摄入奶糖的量更多,所以安全。他说,那根据是世界卫生组织给的控制限量 。 陈君石院士那说法整个是用篡改伪造的概念欺骗民众。看看世卫组织有关文献原文,就三聚而言,根本就没有任何安全摄入限量之说,而是跟对待任何毒品一样的零限量。世卫组织给的6.4mg数据根本不是针对安全摄入的,而是特定条件下的TDI-健康风险的最大耐量。风险最大耐量和安全摄入限量是完全不同的 立法概念和执法实践。陈君石院士混淆篡改概念、为食品含毒搞个什么安全摄入限量,很清楚,那是为毒奶利益官员的利益服务搞辩护的。在那院士眼里,孩子因毒死亡、30万儿童生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比不上利益官员的钱包和乌纱帽更重要。 有那样为钱为官而不惜牺牲几十万孩子生命安全的官员院士负责食品安全把关,难怪中国食品一再出问题,难怪毒奶又卷土重来。那样为利害民的官员院士用混饭逻辑说转基因食品不构成食品安全问题,谁信 那瞎说八道?毒奶辩士说转基因食品完全安全,嘿嘿,可见那安全是什么意思了。 美国医生强烈建议病人莫吃转基因。 直言了,2010-02-2 6 19:53 。 2004年七月,美国国家科学院颁布的报告以全球十年跟踪调查的案例为例、清楚阐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生态环境都有危害损失和潜在威胁。那以后至今,越来越多的实验或调查报告的案例支持那个结论。譬如: - 去年年底,法国科研人员发表的实验报告说明,转基因对老鼠内脏有显著的毒性副作用;该报告还指明了孟山都实验数据有严重方法问题和不完整问题,即其所谓安全结论是非常不可靠的。 - 自转基因作物上市以来,狗猫等宠物饲料导致病变或死亡的案例大增、以至于宠物饲料召回数量超常增加。前阵子,有学术组织和科研机构感到奇怪,就对那些饲料做了抽查,发现多数都添加了转基因食品。于是,他们决定有系统地全面检验宠物饲料,用标签方式把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饲料严格分开。 - 英美澳等国家的医学调查和长期临床观察说明,使用转基因食品的病人的防毒、防过敏和免疫等方面的保健功能明显差于不吃转基因食品的病人。譬如,人类使用转基因食品后至今十多年里,过敏症状大大增加,特别是少儿食品过敏症状异常增加。 - 约 五年前,美国政府认为生物恐怖主义随时随地可能发生、其中一个手段就是转基因食品诱发过敏症。为此,由环保总署等部门牵头开展了食品过敏和转基因食品的课题研究,专攻如何通过转基因食品诱发过敏、如何防治转基因食品过敏症。行家认为,如果转基因食品对人类是完全安全的而没有任何副作用,那么,美国环保总署搞 的那个高消耗研究课题就是多此一举了。 根据多年发生的大量的转基因食品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安全的事实案例,2009年05月,美国环境医学科学研究院以相当强烈的语言发表声明、向所有成员医生提出建议,说:转基因食品对病人有严重的安全威胁 ;因此,为病人治疗安全和公共健康安全,我们(该机构)号召成员医生不要让他们的病人食用转基因食品,并教育所在社区民众尽量避免食用转基因食品;我们号召成员医生特别注意食用转基因食品的病人的临床记录,做好数据收集整理;我们要求所有食品都标明是否是转基因食品或含有转基因食品。该机构还要求美国政府尽早实现所有食品标签都遵守法规、都明确标记是否为转基因食品,不能对所谓传统食品严格要求标签标记、而对转基因食品特殊照顾、让其逍遥法外。 根据该机构的声明,地球安全等组织列出了美国社会早些时候反映的大问题: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申请报告,是自己批准自己。该披露说:玛格利特米勒是孟山都公司的科研人员;她把公司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和上市的申请报告交给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总署(FDA-)后,便离职和到FDA-就职了,且负责审核批准转基因食品申请报告。结果是: 玛格利特米勒审核批准了自己的申请报告。与此同时,玛格利特米勒修改了一些准入审核标准尺度。如此一来,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报告和商品化上市申请得到FDA-的顺利批准,且它的转基因作物能够顺利和快速地实现商品化和上市。 去年年底,法国科研人员的实验报告清楚指明,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实验报告在实验方法方面有严重问题、数据也是严重不完整,即其实验报告是很不可靠的。就是说,FDA-批准孟山都公司报告申请,不但是涉嫌自己批准自己的严重利益冲突、且也涉嫌严重作假作弊,是一大丑闻。若反映问题属实,那将是美国社会一大丑闻,且也是转基因食品史上的一大丑闻。奥巴马当局就职一年两个月,还没机会介入此事,因而,事态发展如何,还未可知。 与此同时,有个很值得注意的动向。本月24日,本人帖文引用美国政府农业部的十年市场预测、做了简单分析说:今后十年,转基因食品作物生产消费将开始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差不多同时,路透社等发表新闻报道说,继美国减少BT转基因玉米棉花种植面积后,欧盟国家也开始显著减少转基因玉米等食品种植面积;与2008年比较,其2009年的转基因食品种植面积减少了12%,而总量却增加7%;考察发现,那些增加量一半以上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就是说,转基因作物生产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已经开始,比本人估计来得更早。 此外,前些时候的相关报道说,越来越多的美国农民转向非转基因作物种植。 美国环境医学科学研究院于1965年成立,由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主的医学界专业人士组成。下面是该机构的有关声明部分摘录(有兴趣或核实,请阅读全文): 一、美国环境医学科学研究院呼吁暂停转基因食品。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Medicine Calls For Immediate Moratorium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 Press Advisory May 19, 2009 . URL :http://www.aaemonline.org/gmopressrelease.html Wichita, KS -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Medicine (AAEM) today released its position paper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stating that GM foods pose a serious health risk and calling for a moratorium on GM foods. Citing several animal studies, the AAEM concludes there is more than a casual association between GM foods and adverse health effects and that GM foods pose a serious health risk in the areas of toxicology, allergy and immune function, reproductive health, and metabolic, physiologic and genetic health. The AAEM calls for: A moratorium on GM food, implementation of immediate long term safety testing and labeling of GM food. Physicians to educate their patients, the medical community and the public to avoid GM foods. Physicians to consider the role of GM foods in their patients' disease processes. More independent long term scientific studies to begin gathering data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GM foods on human health. Multiple anim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GM foods cause damage to various organ systems in the body. With this mounting evidence, it is imperative to have a moratorium on GM foods for the safety of our patients' and the public's health, said Dr. Amy Dean, PR chair and Board Member of AAEM. Physicians are probably seeing the effects in their patients, but need to know how to ask the right questions, said Dr. Jennifer Armstrong, President of AAEM. The most common foods in North America which are consumed that are GMO are corn, soy, canola, and cottonseed oil. The AAEM's position paper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can be found at http:aaemonline.org/gmopost.html. AAEM is an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hysicians and other professionals dedicated to addressing the clinical aspects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Mor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at www.aaemonline.org. 二、美国环境医学科学研究院关于转基因食品的立场声明。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AAEM, May 8, 2009. URL: http://www.aaemonline.org/gmopost.html According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GMOs) are organisms in which the genetic material (DNA) has been altered in such a way that does not occur naturally. 1 This technology is also referred to as genetic engineering, biotechnology or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and consists of randomly inserting genetic fragments of DNA from one organism to another, usually from a different species. For example, an artificial combination of genes that includes a gene to produce the pesticide Cry1Ab protein (commonly known as Bt toxin), originally found in Bacillus thuringiensis, is inserted in to the DNA of corn randomly. Both the location of the transferred gene sequence in the corn DNA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insertion differ with each insertion. The plant cells that have taken up the inserted gene are then grown in a lab using tissue culture and/or nutrient medium that allows them to develop into plants that are used to grow GM food crops.2 Natural breeding processes have been safely utilized for the past several thousand years. In contrast, GE crop technology abrogates natural reproductive processes, selection occurs at the single cell level, the procedure is highly mutagenic and routinely breeches genera barriers, and the technique has only been used commercially for 10 years .3 Despite these differences, safety assessment of GM foods has been based on the idea of substantial equivalence such that if a new food is found to be substantially equivalent in composition and nutritional characteristics to an existing food, it can be regarded as safe as the conventional food.4 However, several animal studies indicate serious health risks associated with GM food consumption including infertility, immune dysregulation, accelerated aging, dysregulation of genes associated with cholesterol synthesis, insulin regulation, cell signaling, and protein formation, and changes in the liver, kidney, spleen and gastrointestinal system. There is more than a casual association between GM foods and adverse health effects. There is causation as defined by Hill's Criteria in the areas of strength of association, consistency, specificity, biological gradient, and biological plausibility.5 The strength of association and consistency between GM foods and disease is confirmed in several animal studies .2,6,7,8,9,10,11 Specificity of the association of GM foods and specific disease processes is also supported. Multiple animal studies show significant immune dysregulation, including upregulation of cytokines associated with asthma, allergy, and inflammation. 6,11 Animal studies also show altered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liver, including altered lipid and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as well as cellular changes that could lead to accelerated aging and possibly lead to the accumul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7,8,10 Changes in the kidney, pancreas and spleen have also been documented. 6,8,10 A recent 2008 study links GM corn with infertility, showing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offspring over time and significantly lower litter weight in mice fed GM corn.8 This study also found that over 400 genes were found to be expressed differently in the mice fed GM corn. These are genes known to control protein synthesis and modification, cell signaling, cholesterol synthesis, and insulin regulation. Studies also show intestinal damage in animals fed GM foods, including proliferative cell growth9 and disruption of the intestinal immune system.6 Regarding biological gradient, one study, done by Kroghsbo, et al., has shown that rats fed transgenic Bt rice trended to a dose related response for Bt specific IgA. 11 Also, because of the mounting data, it is biologically plausible for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to cause adverse health effects in humans. In spite of this risk, the biotechnology industry claims that GM foods can feed the world through production of higher crop yields. However, a recent report by the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 reviewed 12 academic studies and indicates otherwise: The several thousand field trials over the last 20 years for genes aimed at increasing operational or intrinsic yield (of crops) indicate a significant undertaking. Yet none of these field trials have resulted in increased yield in commercialized major food/feed crops, with the exception of Bt corn.12 However, it was further stated that this increase is largely due to traditional breeding improvements. Therefore, because GM foods pose a serious health risk in the areas of toxicology, allergy and immune function, reproductive health, and metabolic, physiologic and genetic health and are without benefit, the AAEM believes that it is imperative to adopt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which is one of the main regulatory tools of the European Union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policy and serves as a foundation for several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13 The most commonly used definition is from the 1992 Rio Declaration that state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he precautionary approach shall be widely applied by States according to their capabilities. Where there are threats of serious or irreversible damage, lack of full scientific certainty shall not be used as a reason for postponing cost-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13 Another often used definition originated from an environmental meet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1998 stating: When an activity raises threats to the environment or human health, precautionary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even if some cause and effect relationships are not fully established scientifically. In this context, the proponent of an activity, rather than the public, should bear the burden of proof (of the safety of the activity).13 With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in mind, because GM foods have not been properly tested for human consumption, and because there is ample evidence of probable harm, the AAEM asks: Physicians to educate their patients, the medical community, and the public to avoid GM foods when possible and provide educational materials concerning GM foods and health risks. Physicians to consider the possible role of GM foods in the disease processes of the patients they treat and to document any changes in patient health when changing from GM food to non-GM food. Our members, the medical community, and the independent scientific community to gather case studies potentially related to GM food consumption and health effects, begin epidemiological research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GM foods on human health, and conduct safe methods of determining the effect of GM foods on human health. For a moratorium on GM food, implementation of immediate long term independent safety testing, and labeling of GM foods, which is necessary for the health and safety of consumers.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260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孟山都公司的信誉
antiscience 2010-2-26 17:51
中文字幕视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6AH_EFMgpMs/ 从 武夷山老师博客那里 得知,建议大家看一看。关于孟山都,我们知道的事实越多,疑问就越多。这样说太轻了,我们会看到,罪恶以科学、以文明的面目招摇过市。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158 次阅读|1 个评论
对待转基因食品的政策考量
ywan 2010-2-23 13:05
New Page 从人民网上看到消息: “2009年11月27日,农业部批准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获得两个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是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及其同事。这是中国首次为转基因水稻颁发安全证书。” “ ‘绿色和平’和‘第三世界网络’组织在最新研究报告——《谁是中国转基因水稻的真正主人》中表示,我国正在申请商业化种植及在研的8个转基因水稻品系没有任何一种拥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上述8个转基因水稻品系至少涉及了28项国外专利技术。这些专利分别属于美国孟山都、德国拜耳和美国杜邦三家跨国生物公司。” 由此看来,转基因食品已在我们国家正式进入生产阶段了。估计不久就会有转基因的食品进入人们的餐桌。 但是,目前国内舆论对农业部的这项决策持反对意见的不在少数。我不是搞生物研究的,不想乱发言,只是想结合自己在美国的所见所闻谈两点感想,也顺便提点建议: 孟山都公司在美国是一个名声欠佳的公司。由于这个公司跟布什家族的关系,以及它在转基因种子方面对美国以及美洲其他国家的农民的“敲诈”和“算计”,使得它在不少美国人眼中是一个邪恶的公司。关于它是如何敲诈美洲农民的,建议感兴趣的人不妨随意Google一下“Monsanto Canada Inc. v. Schmeiser” 。这个叫Schmeiser的加拿大农民靠种植油菜和销售油菜种子为业。1997年他发现自己的地里出现了一些不怕除草剂的油菜,于是他用这些油菜的种子第二年种了自己的油菜。不久他被孟山都公司在加拿大的分公司一纸诉状告上法庭,称其侵犯了孟山都公司油菜种子的知识产权。后来发现,原来是Schmeiser邻居地里的孟山都公司抗除草剂油菜籽由于花粉自然传播的作用使他地里的油菜籽具备了这种抗除草剂的基因。尽管如此,最后加拿大法院以5比4判决他败诉。于是,Schmeiser不得不将自己积蓄多年的种子库所有种子全部销毁,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的种子库里哪些种子已经有了这种基因。 我们中国的农民可能还没能领教孟山都公司的这种厉害吧?不过,我觉得我们的政府,应该从现在开始就要着力从立法角度保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不要让中国的孟山都公司或者什么山都公司们用类似的方法垄断行业、敲诈农民。 还有一个感想就是关于如何控制转基因食品的风险问题。转基因食品到底对人有没有危害?这个问题至少在目前来看没有明确结论。为什么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孟山都公司之类的“利益集团”在阻挠关于监控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危害方面的立法, 比如美国一直没有通过法律规定必须在所有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上明确标注有何种转基因成分(告知消费者)。一旦有了这样的明确法规,监控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危害)的工作就相对便捷的多了。因为,如果消费者发现身体不适去看医生或在例行体检中发现问题,医生即可以知道该消费者食用过何种转基因食品;而政府食品卫生监管部门可以建立一个公共数据库,法定医生必须把这些信息即刻输入进去。这样,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监控网络。一旦发现某种转基因食品与某种症候群有关联(现有的数据发掘技术可以很快发现),我们就可以迅速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人民健康。 更重要的是,既然如新闻上所讲,我们已经开始为转基因技术给美国孟山都之类的公司付专利费了,那么,如果某种转基因食品出了问题,我们就可以有理有据的去向美国或者中国的孟山都公司索赔了。这应该是政府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一个重要的行政措施吧?
个人分类: 海外传真|3743 次阅读|2 个评论
郎咸平:孟山都的玉米中到底藏着什么
热度 1 蒋高明 2010-1-27 10:10
蒋高明 下面是郎咸平针对转基因公司孟山都阴谋的分析,令人不寒而栗。世是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尤其这个馅饼来自认钱不认人的资本主义国家,来自利益垄断垄断寡头。鸦片战争的教训千万不能忘啊。他们打着什么高科技的旗号,完全都是烟幕弹,是幌子,图财害命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打败你,独占地球资源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 恳请广大网友推荐该文,或置顶,有良心的中国人要多宣传。我们要擦亮眼睛,防人之心不可无啊,况且他们的种子已经进入了中国广西,当地政府还蒙在鼓里 。 孟山都之所以可以成为全球种子帝国的霸主,其拿手好戏之一就是政府游说。为了在尽量多的国家,尽量多的传统农作物耕地上播种转基因品种,孟山都设在世界各地的办公室都尽己所能,通过政府公关和政策游说以克服当地的监管藩篱。孟山都今天在中国所使用的伎俩只不过是在世界其他各国的翻版。那么,孟山都的游说为什么在全球都能成功呢?在孟山都攻无不克的玉米种子当中到底包藏着什么秘密呢? 现在他们开发了迪卡007号玉米,又是孟山都在广西种植的。他们要做什么呢?培养北伐的力量,从广西开始北伐。它的产品价格非常便宜,已经不需要靠开放进口了,我们广西政府也非常配合,当地政府甚至用红头文件全面推广孟山都的迪卡008号玉米。在我们的农科院还没有研究出迪卡008号的基因的情况下,我们就敢推广,你知不知道它的特性是什么?成本低,产量大。更可怕的是我们发现了一件事,他们在广西竟然不收取种子专利费,很便宜地卖给我们,比中国的种子还要便宜,简直相当于送给我们。 孟山都刚到阿根廷的时候,也是非常仁慈的,对于黑市交易的盗版种子不闻不问,对于农民私藏种子来种植下一代也假装看不见,就跟现在在中国的做法一样。直到他们的玉米市场份额占到了99%,全面控制阿根廷的玉米市场之后,他们才开始跟阿根廷农民打官司。那么大的公司对个人提起诉讼,个人哪里是对手呢?孟山都在美国曾经针对美国的150个农民提起诉讼,你以为被判罚款就了事了吗?错了,平均八年徒刑。为了一个种子坐八年牢?这就是孟山都,它在美国都能让美国农民因为种子专利费被判八年徒刑,再加上专利费几十倍金额的赔偿,这就是可怕的孟山都。就是偷我们大豆的那个孟山都,虎狼一般啊,我们还跟它来往得挺密切。 阿根廷农民最后不但要为基因改造的大豆支付附加费用,还要被罚款,陷入长期的、昂贵的法律诉讼泥沼。不仅阿根廷不是它的对手,就连科技发达的西欧也被孟山都攻陷了。现在三大外资种子公司 美国的孟山都、杜邦和德国的巴斯夫 已经控制了西欧80%的玉米种子市场。 孟山都现在的策略就是不收专利费,基本上相当于免费发放种子给广西农民种植,这个迪卡007号产量高、成本低,而且特别抗病虫害,农药使用量也大幅降低了,所以农民很欢迎,地方政府才会发红头文件推广迪卡008号。请你想一想,孟山都有这么简单吗?你知道迪卡008号里面有什么东西吗?我虽然不是农业专家,但是对这些东西也有所了解。迪卡008号是转基因的,农民种植之后,把生产出的下一代种子再拿来种,第三代之后产量就会大幅下降。而且迪卡008号第一代特别抗病毒,但是有一个潜在的问题,病毒有很多种,它抗了第一个最重大的病毒A之后,B、C、D、E病毒就开始扩大了。为什么A病毒现在最严重呢?因为其他病毒的毒性没有它强,但是等你把A控制之后,B、C、D、E病毒就都起来了。所以一旦种植迪卡008号你就会发现,前一两年可以抗A病毒,可是两三年之后B、C、D、E病毒全都起来了,所以三年之后不但产量大幅下降,而且还要买更多的农药来杀病毒。那么用什么农药才能杀B、C、D、E病毒呢?我做了个调研,能够生产杀B、C、D、E等病毒的特效药的,全世界只有两家公司,一家是孟山都,另外一家是它的姐妹企业,德国的巴斯夫。各位读者都明白了吗? 我们不是喜欢剽窃吗?我们自己栽种我们的迪卡008号,没问题,生产两三代之后,产量下跌,B、C、D、E病毒都出来了,怎么办呢?只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去向孟山都买农药;第二个选择,再去向它买种子。你看,不但种子钱赚回来了,还多了一项农药的收入,孟山都又赚了一笔。但是你要注意,最后这些玉米的产品全部都是孟山都的,孟山都通过这种方法套住了广西农民,想走也走不了。三年之后,你还希望孟山都能像过去一样不收专利费,免费让我们用它的种子,让我们去赚更多的钱。人都是贪婪的,三年之后你还是离不开孟山都,要么向它买农药,要么向它买种子。 这就像吸鸦片一样,你永远摆脱不了,只是过去是真正的鸦片,今天是鸦片的变种,叫转基因鸦片 ,农产品。等到广西农民尝到甜头之后,富裕了,我相信贵州、云南等地都会开始种植这个迪卡008号,最后中国西南部就会成为世界最大的玉米产地。 因此美国不需要通过出口,就可以直接从中国的内部攻破我们的玉米市场。最后我们发现,中国的玉米都是美国玉米了。到这个时候,跟大豆的故事结局是相同的,只是路径选择不一样。因为我们汲取了大豆的教训,我们不会再轻易进口玉米,但是他们选择从我们的内部攻破,从广西开始北伐。这已经不是理论了,他们已经开始做了,目前种植了1026万亩玉米。如果我们的玉米全部被攻陷会是什么结果呢?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11259 次阅读|9 个评论
奶牛们对转基因玉米不在乎
nwsuafliu 2009-3-30 06:12
转基因食品之争,从来都在风口浪尖上。从我们有限的了解看,它还没有什么危害。但从我们无限的联想看,谁知道它有没有风险?一方面,普及相关知识,尤为重要,让公众不要对它产生误读和恐惧。另一方面,更为客观、独立和长期的研究更为重要。 由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和巴伐利亚州农业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给奶牛喂转基因玉米没有任何危害。他们的试验是这么进行的,选择36头健康奶牛,均分为两组,处理组喂食转基因玉米饲料,对照组喂食等量的纯天然饲料,为期25个月。两年间,每个月进行血液、牛奶和粪便采样分析,每周对两种饲料进行采样。最后,从36头奶牛上采集了38000个数据。结果显示,两组饲料处理下,奶牛的发育没有任何差异,甚至他们的健康和生育指标,都保持稳定。尽管转基因饲料这一组每天多摄入了5.3毫克 Cry1Ab蛋白,无论是器官功能还是生育力,它们都和对照组一样。 当然,有没有可能, Cry1Ab蛋白或者 cry1Ab基因会从转基因玉米传递到奶牛器官,因此而进入牛奶呢?试验数据排除了这种可能。因为,这种蛋白在动物身上不如其它蛋白稳定,相反,它更容易被消化。450分血液样品里,没有一份检测出有外来的 Cry1Ab蛋白或 cry1Ab基因,尽管研究人员已经采用了相当灵敏的检测方法。来自两组的总共900分牛奶样品,也证实了这个发现,在任何时候,采用目前最好的技术检测,两组牛奶之间也没有任何差异。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慕尼黑工业大学生理系的Meyer教授说,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转基因玉米NON810喂食奶牛,不存在任何潜在危害。 最后,这项研究得出三项结论: 1. 传统玉米和转基因玉米饲料在成分和营养价值上没有任何区别 2. 连续25个月喂食Bt玉米(MON810)对奶牛代谢无任何有害影响 3 该研究未发现对奶牛有任何健康影响 这项研究,当然只是阶段性成果,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首先,要试验转基因玉米的叶子和秸秆饲喂,在叶子中Cry1Ab蛋白含量更高一些。其次,这种对比试验需要更长的周期,可否考虑终生跟踪研究,甚至对奶牛下一代也进行相关研究。用事实和数据说话,才最经得起推敲,彻底消除公众的疑虑。 欧洲对待转基因,一直持抵抗情绪。因为没有粮食问题,欧洲老百姓才不喜欢什么转基因食品呢。加上宗教理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上帝创造的才是最好的,而认为改造的是违背上帝意志的。2006年,我所在的吉森大学植物病理研究所(IPAZ)开展了转基因大麦的研究,那是德国首例转基因作物的大田试验。我们的目标很清晰,就是以生物安全为主线,调查转基因大麦对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是否有负作用。可是,试验开展不久,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层层维护隔离的试验小区,被激进分子破坏了,大麦被全部拔光,试验无法开展。警方介入调查,直到现在,还没有结案,差不多是不了了之了。 作为农业人,我当然乐意看到更多的研究来证明转基因的清白。我始终认为,转基因和传统育种没有本质区别。传统育种手段也是在进行遗传操作,只是更模糊。当然,转基因可以跨越物种界限,这和传统育种完全不一样。这一点也是反对者们对转基因耿耿于怀的心病。可是,要是考察一下进化关系,物种之间的基因混杂,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我们可以释怀了。 国内的转基因水稻商品化,似乎正在呼之欲出。到底是自主产权,还是国外专利?这一点得十分小心,外国公司在门口已徘徊多时,只要门开一条缝,他们就会蜂拥而入,抢占有利地形,反客为主。因为我们在别人的基础上工作,不可能产生从头到尾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商品化之前,仔细研究国际专利权法的相关规定,应为必修之课,以尽可能减少麻烦,掌握主动,做自己的主人。
个人分类: 废话连篇|3360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认为奥地利小鼠喂养实验结论证据不足
eztime 2008-12-18 21:31
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认为奥地利小鼠喂养实验结论证据不足 2008-12-16 2008年12月3-4日召开的的第46届转基因生物科学小组全体会议会议纪要摘录 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转基因生物科学小组就奥地利关于长期饲喂转基因玉米NK 603MON 810对小鼠繁殖能力生物学影响的研究报告在2008年12月3日至4日举行的全体会议上进行了讨论。 2008年11月11日,奥地利联邦卫生署、家庭和青年部发布了一份关于小鼠喂养的研究报告 ,评估了转基因玉米NK 603MON 810对小鼠繁殖能力的影响(《长期饲喂转基因玉米NK 603MON 810对小鼠繁殖能力生物学影响的研究》 Alberta Velimirov 博士,Claudia Binter博士,大学教授Jrgen Zentek博士 )。 本研究包括三部分:寿命长短, 多世代研究以及长期持续喂养对繁殖能力的影响研究。作者研究发现,用NK 603MON 810转基因玉米籽粒喂养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的存活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在多世代研究中,用NK 603MON 810转基因玉米喂养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的生殖特性也不存在显著差异。长期喂养影响试验方案是由美国国家毒理学项目组(U.S. NTP)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对化学物质进行测试,本文作者对这个原始方案进行了修改,将一对雌雄小鼠关在同一个笼子约20周,使其在这期间不断产生后代。作者发现用转基因玉米喂养的小鼠和对照组小鼠在繁殖能力指标上存在差异,用转基因玉米喂养的小鼠在第3、4 代的出生率和第4代的断奶幼鼠数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转基因生物小组认真读取了该报告,得出以下结论: 在长期持续喂养对繁殖能力的影响研究中,汇总表59 含有计算错误,对第3代和第4代幼崽的数据处理存在矛盾。 此外,似乎作者计算的是每对小鼠的产崽数量,而不是每对分娩小鼠的产崽数量,而后者才是标准操作规范。统计分析方法也存在缺陷,严重影响了数据分析的可靠性。基于上述原因,需要提交单独数据,以便进行恰当的评估。另外,也需要提交有关喂养方案的更为详细的信息,特别需要澄清在第3、4代中是否是同一对小鼠的繁殖能力受到了影响。 在得出对繁殖能力有影响的任何结论之前,需要先分析在本研究中所用小鼠品系的考察指标的正常变异范围(历史参考数据)。 另外,发情周期及精子、卵泡和卵母细胞的数目等组织病理学指标也是评价繁殖能力是否降低的重要参数。 转基因生物小组同时指出试验材料(小鼠)的遗传特征、特性信息不足。 因此,根据所提交的数据资料,转基因生物小组认为不能得出报告中的结论。 详见以下网址:http://www.efsa.europa.eu/EFSA/efsa_locale-1178620753812_1211902199210.htm. 。会议纪要全部内容将在2009年1月28-29日召开的第47届全体小组会议上通过并随后公布。
个人分类: 未分类|340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3: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