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和平崛起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佛教与和平崛起的中国
热度 10 jiangjinsong 2016-1-14 12:16
蒋劲松 我们强调 佛教在中国 和平崛起中的重要作用,必 须 要从中国和平崛起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格局谈起。 中国 实现现代化, 跟当年西方 各国 实现现代化 相 比 , 面临的环境 完全不同 。当年西方现代化面临的大背景是神权统治长达千年的中世纪。总体上来说, 基督教当年的神权统治,对欲望的压抑和教条主义泛滥,都是当时西方文明现代化所要克服的对象。 所以 , 当年在西方的文化主体实现现代化的时候,世俗 人文主义 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要的 基调是 解放人的欲望。可是我们今天面临的 却 是一个生态环境受到巨大破坏,全球物欲高涨的情况,所以解放欲望的一些观念跟我们今天的时代是冲突对立的。 现代西方文化兴起的时候,推崇我们所谓的启蒙理想,理论上是非常简单粗暴的普世主义,而在 实质上推行的是 欧洲中心论, 这在今天是应当受到批判的。 现在的趋势是 越来越强调多元文化的价值,西方 的 观念和评判标准 也在受到调整 。 今天中国核心的文化主体要实现现代化所依赖的思想资源 ,就 不能简单 地 照搬西方当年现代化的那样 的 世俗人文主义。 欧洲 西方当年 在现代化进程中,有一个摆脱 欧洲统一 教会 束缚,成立 民族国家的理想, 在完成 政教分离 的过程中,伴随着民族国家 之间的战争。而 中国和西方国家有很大不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是在西方列强侵略之后被人为构建出来的 。 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多民族国家的兴起需要一种凝聚人心的文化价值和传统,需要重新建立一种 超越民族的 生命 共同体 。显然 这个生命的共同体,就不能用简单的,已有的那样一些单一文化资源 , 比如说儒家、道家为基础。这些单一文化资源对于汉民族的历史依赖性太强, 对于 凝聚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心不起作用。比如,我们为了超越海峡两岸的政治隔阂, 强调 大家都是 炎黄子孙, 这当然 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 但中国太多的少数民族不是炎黄子孙, 有的比如说 是蚩尤子孙 ,因此这样的文化符号,就不足以承担 要凝聚 多民族国家的文化 重任 。 现 今的官方所使用的 意识形态, 毋庸讳言已经 暴露了很多的不足,不足以担当未来凝聚人心的文化价值的需求。同时中国这么大体量国家的 崛起 ,在国际社会上 自然 会引 发 很多人对于中国的民族主义的疑虑,让很多国家坐立不安。 比如说我们的孔子学院,有很明确的文化传播的目的, 但是如此 强烈的汉民族文化符号,很 容易引起人们的疑虑和抵触 , 这样 的传播效果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 。另外,中国本身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 自然条件和 发展 状况 的差异 都 很大 。 胡鞍钢先生曾经说过中国自身就包含了四个世界 。在 这样一个国家要有一个主流的文化价值观,其包容性要求会很高。如果没有足够的包容性是不能够把整个这么大一个生命体包含在其中的。 我认为, 要提供这么大一个包容性,儒家,道家都做不到,只有佛教能做到。 佛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非本土的宗教,不是我们土生土长的 文化传统 , 在许多人看来,作为一种 主导性的文化价值观,这是致命的弱点。但在我看来,这恰恰是很大的优点。因为,它 具有广泛的国际性, 易于被世界各国接受, 不会引发对于中国民族主义势力扩张的 担忧与恐惧。而在另一方面, 佛教在 发源地 印度已经灭亡,最多的 佛教 经典,最多的佛教修行人, 体量 最大的 佛教 传统, 都 保留 在中国。 中国拥有今天 仍然活着的 三种语系 (汉传、藏传、南传) 的佛教 。 也就是说,中国作为佛教的第二故乡,今天拥有了世界上最丰富的佛教文化资源。 所以 , 如果把佛教作为一个有主导性地位的文化价值, 并且能够在国际上获得认可, 我们 所 拥有 的 全球范围内最 丰厚 的佛教文化资源, 就变成了可以输出的国际 文化资源 ,构成了中国 对外影响的重要文化软实力。 佛教虽然是非本土宗教,但是在中国传统中已经有深厚的基础和积淀,在中国 经过两 千年 的深度碰撞、磨合、消化、融合 ,采取了种种形式的中国化,在中国的语言、中国的思想、中国的行为习惯里面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对于儒家、道教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已经变成了中国文化的 不可分割 重要组成 部分, 成为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 资产。 佛教和儒家、道家相比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 它 是覆盖多民族的,很多 其他的少数民族都是信仰佛教的。我们看到历史上很多异族统治者, 在 处 理 大帝国的民族 关系 时比较成功,这都和他们以佛教作为主流 文化 有很大的关系。 从宗教形态上说 ,佛教和西方意义上的宗教有很大不同 。一方面,和一般宗教 相同, 佛教 在社会层面上具有 极强 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另一方面, 它 又比一般的宗教更有开创性与亲和性,对其他宗教非常友好,并不排他,对其他宗教徒的修行,生活方式没有构成冲突。 因 为, 佛教 的核心教义 强调了缘起性空, 反对执着,所以 它对其他不同的学说、不同的宗教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很少有像佛教这样的一种宗教能够对和它不一样的宗教如此包容,它更具有尊重多元文化的品质。这一点在我们今天的时代尤其重要,因为今天的时代即以多元文化为特征,同时多元文化冲突又非常激烈。 在多元文化冲突,多元文化框架下的时代,佛教具有别的文化核心难以替代的价值。比如佛教生态文明的色彩很突出,有利于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等等。所以说综合我们时代的一些具体特征,我们可以看到佛教对于当下社会的适应性是很高的。但是如何把佛教这方面的优点发挥出来,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方面,现在的中国人,乃至整个世界对于佛教的精神需求很大,所以佛教被商业化以后形成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但这个经济价值对佛教的本体又有很大伤害。中国佛教按 目前这个老 样子已经走不下去了。那么中国的佛教如何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可以简单 地 回顾一下历史: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的时候,在中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在这个适应的过程中,佛教在印度被毁灭,但是在中国生根发芽,并且经中国传到其他的国家去,中国成为佛教的第二故乡。佛教在适应中国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皇权和非常强大的儒家体系的排斥和打压,为了生存,佛教在某些方面 过度 适应中国 国情, 在某些方面使得佛教的本来面目隐而不彰 。比如说 , 为了生存下来,佛教可能会被迫放弃社会关怀和社会改造的功能,所以其教化人性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彰显。其间 , 沙门不拜王者的传统, 在强大皇权的打压下, 日益受到削弱 。 在三教合流的过程中, 儒家 利用佛教的文化资源,然后又排斥佛教,导致佛教文化资源被耗用,被盗走,被打压。为了适应中国,佛教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现在, 我们要让佛教作出适应现代化的转型。在转型这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台湾的 “ 人间佛教 ” 最成功,把佛教社会化做得很好,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个例子。 从这个角度说,“ 人间佛教 ” 的度化性和结缘性非常有价值。 “人间佛教 ” 随顺现代文化方面做了许多可贵的努力,但在另一方面,缺点也正是对现代文化的批判和超越有所不足。 某种程度上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科学主义盛行,现代价值观流行的时代, 此时如果 一个人信仰佛教,反而看重的是佛教和现代价值观冲突的那部分。实际上 正因为 对现代价值观不太满意,我们才想要到佛教里去。 比如 我们清华大学, 可以观察到, 越是学理工科的 同学 ,越是愿意学 密宗,越是愿意学习那些与现代科学 观念张力较大的佛法。 我自己也是学理工 出身 的,对这一点感触很深。佛教强调超越性,强调在社会上真正能够感动人的,恰恰是佛教独一无二的出世间的特质。 要实现真正的佛教文化,首先是要以佛教自身的健康发展,独立发展为前提。比如说刚刚李老师讲要强调佛教的文化功能,如果放在当年 普遍 把佛教当做迷信的 大背景 上来讲,强调文化功能是有价值的,甚至是强调经济价值在一定阶段也是有合理性的。但是 这种思路 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行了, 佛教发展到今天 已经要超越那个阶段了 。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人间佛教 ” 的提出,在那个时代是有它的合理性的,但是我们这个阶段一定要更上一层楼,更超越,不能以“人间佛教”为依止,因为佛教的主体是以为社会服务做前提,社会需求既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佛教表现的形式自然也该作相应调整。 李老师 刚刚 谈到的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我有所保留。据我的观察,当今在社会上普及传播传统文化的工作主要是佛教徒在干,实际上没有几个儒家的人,大学教授里教儒家的人都不是儒家的信徒,而是佛教徒。他们认为佛教的发展需要有儒家的发展,这样做本身就使 得 佛教丧失了佛教的主体,荒了自己的地去种别人的田,反而有一种隐藏的危害性,即无意中在传播一种错误的观念,似乎认为佛教在世间法的层次上有所欠缺,因此需要儒家的补充。显然这 是 一种对于 佛法的严重 误 解 。 我认为佛教 徒之所以今天在 努力推广传统文化和儒家的东西,是因为今天佛教 在中国 没有得到传统文化的 “ 国民待遇 ” 。佛教徒在寺庙之外可以讲儒家 ,却 不可以讲佛教,所以使得一些佛教徒没有办法,要曲线救国,借道儒家传播传统文化来间接传播佛法 。 这都是被我们 错误的 文化 政策 和宗教政策逼迫 的,这样会扭曲佛家,实际上也会扭曲儒家,对大家都没有好处。我们应该敦促 早日 实现佛教 获得 传统文化的 “ 国民待遇 ” 。让佛教的文化,可以在寺庙之外,像儒家一样的传播。 当然佛教宗教的仪式部分另说,这个实际上只要在政策上做一些工作,难度并不大,关键是认识要到位。 佛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确有甚深的因缘,但是我们不应该把这种因缘理解为只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伞下佛教才有合法性,只有在强调传统文化的语境中才可以讲佛教。三教合一的做法,是祖师们当年适应传统体制,适应儒家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的便宜行事,当年那种环境现在已经是不存在了。现在应该三教剥离,恢复佛教本来的面目。这样的话 , 就使得佛教的文化不仅仅是跟中国的传统对接,还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佛教作为中国的文化才能国际化,有利于 充实 我们的软实力。 再讲现代性的问题,佛教的确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佛教本身包含的理性的东西比其他的所有宗教多得多,但是 今天 我们的优点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一个缺点 。 我们可以看到太多的佛教人士一味 地 强调佛教是符合科学的,甚至是佛教就是科学 。 这一点很大程度上不如基督教,西方的基督教 神学家们、牧师们 可以理直气壮 地 说我就是和科学不一样,我这里就是掌握了科学不知道的真理,或者是说我可以提供一些科学不能够提供的精神产品。对于我们当代过 度 猖狂的科学主义,技术统治论,佛教其实是一 付 非常好的 解毒剂,是一个很好的 解决方案,这其实才 是我们佛教 真正 应该发挥的社会功能。把佛教科学化、理性化、人道主义化的人往往是学者,他们掌握着话语权,虽然数量不是很大,但是他们的言论在社会上 影响很大,对于 政府 的 政策 制定部门里 也有 很大的影响。 所有 这些对佛教 的错误 认识 , 我们必须作出一个很好的澄清,这样才能让佛教恢复本来面目,然后依据宗教的自身规律发展 。 只有佛教能够健康 地 发展,才有可能为社会做出杰出的贡献和服务。我就讲到这里,谢谢,请大家批评指正。 发表于《战略与管理》,2015(9):61 阅藏杂谈总目录(随时更新)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3242 次阅读|13 个评论
[冯言冯语]什么是英国的绅士风度?
冯用军 2014-6-5 14:35
老冯故事会iStory of Feng(冯用军说时事)之“文化与大国崛起” 唐山著名教育学者、河北历史文化讲师、中国最年轻资深大学评价专家、中国高考考研辅导专家 冯用军博士 虽然英国给中国带来了鸦片、鸦片战争、八国联军、朝鲜战争(后300年,贸易逆差)... 但是中国也给英国带去了火药、瓷器、茶叶、丝绸(前300年,贸易顺差).... 虽然中国的历史文化比英国悠久、虽然我们的经济总量比英国庞大,但是老牌资本主义帝国英国的那种绅士风度、那种大国气质、那些文化涵养,爆发户般的土豪是学不来的。 一个没有和合文化君子风范包容气度的中国,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 中国的和平崛起,应该是伴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即传统“仁”、“士”之风在民间的伟大复兴!
个人分类: CHAM胜美公司Corporation国安中心|2028 次阅读|0 个评论
十八大报告提“和平发展”,不提和平崛起
热度 1 黄安年 2012-11-8 18:00
十八大报告提 “ 和平发展 ” ,不提和平崛起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11 月 8 日 发布 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八大报告,我国所有媒体在第一时间做了广泛报道和评论 , 今天上午我在家中收看了报告的实况,我注意到目前媒体普遍没有提及的一个问题,尽管目前和平崛起成为一些人们和媒体的口头语,但是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还是提 “ 和平发展 ” ,而不提和平崛起。在我看来和平发展之说胜于和平崛起,既无时间上的起止争议 , 也无感觉上的咄咄逼人口气。 关于这个提法的变化 , 我在 《中国发展的新挑战 ---- 在 南开大学的讲演》( 2009 年 5 月 8 日 )一文中最后谈及关于中国崛起的提法问题,全文如下: 关于所谓中国崛起的话题 2003 年底以来在国内流行着中国和平崛起的提法。据说是为了针对那些害怕中国崛起威胁着发达国家和周边国家利益的担心,而强调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然而, 不管是崛起还是和平崛起,毕竟是崛起,而这种崛起在客观上必然会改变大国之间和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所以对于崛起之说,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周边国家总是有一种说不出的忧虑情结,现在是到了全面慎思中国崛起提法利弊的时候了。    其实如果仔细研究 2004 年底以来中央领导有关中国对外战略的讲话,用的都是“和平发展”而没有或极少使用“和平崛起”一词。 在今天用我们用强调“崛起”一词来说明中国的快速发展,人们势必联想到中国在 21 世纪走向世界经济大国和强国的发展趋势。而一个大国的崛起往往是和强权力量对比相联系的。 从世界历史上大国的兴衰来看,迄今还没有和平崛起的先例,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美国等国都不是这种情况。中国要让世界各国相信我们中国特色的“崛起”是和平发展的,绝非一件容易的事。这不仅是因为在历史上没有先例,而且主要是有价值观念上的巨大差异, 这种差异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既然如此,为何一定要把“崛起”经常挂在口边呢。 中国的“崛起”究竟从何时起,又从何时基本结束呢。按照某些官方理论家的设计似乎说的是中国进入小康是“崛起”的开始,那么基本结束呢,是否以人均步入中等或上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标志呢? 我们说中国要发展,要改变长期落后的面貌,中国要从小康社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步入中等国家社会发展生活水平,这谁也说不出话,你要是强调中国崛起的说法,并且把中国的崛起和历史上大国崛起兴衰作比较,就会引起不同反应 。其实和平崛起也好,和平发展也好,本来是一个意思,我们为何一定要用那些引起别人不愉快和引起异议的词呢,我们的宣传能否少一些咄咄逼人的口气呢? 立足中华,放眼世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的宣传需要不仅要考虑“国情”还要考虑“球情”,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周边国家的情况。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231039.html (见《老话题与新挑战 -- 美国的崛起与崛起后的美国》第 514 页,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0 年版)
2379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以何种方式崛起决不依“和平崛起”的良好愿望为转移
热度 1 周可真 2012-9-14 22:13
刚在环球网上看到 冯昭奎 (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全国日本经济学会顾问,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 )的文章《 日本最怕的是什么 》( http://opinion.huanqiu.com/1152/2012-09/3118760.html ),其中这样写道: 中日之间的“和平大局”必须要由双方来共同维护,而决不能听任日方乱来,由中国单方面承担维护“和平大局”的责任。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搞清楚日本(也包括美国)最害怕中国的是什么。其实,在日美军事同盟的刺刀下,狐假虎威的日本并不怕中国“战争崛起”,因为日本的同盟国美国仍然保持着鹤立鸡群的军事技术优势,使日美同盟“自信”地认为足以对付中国。然而日本怕中国和平崛起,因为和平崛起正是中国国力不断增强的源泉所在,正是让日本如此嫉妒不安的根本原因。 读了这段话,感觉其所言有些逻辑混乱,故忍不住要发表一点读后评论。 按冯先生所言,既然中日之间的“和平大局”是必须由中日双方来共同维护的,亦即中国不能单方面决定中日之间的大局是“和平”的,那么,中国又怎能单方面决定自己的崛起是“和平”的?难道中国与外部世界不发生任何联系?如果中国与外部世界之间事实上存在着相互联系,而且在全球化时代这种联系十分紧密,中国必须依赖于这种联系才能存在和发展,决不能离开这种联系而存在和发展,那末,中国的崛起究竟是“和平崛起”还是“战争崛起”,又怎能是由中国单方面来决定而不是由中国与外部世界来共同决定呢?既然如此,所谓“ 和平崛起正是中国国力不断增强的源泉所在 ”又是从何谈起?难道中国和外部世界已然共同决定中国是和平崛起了? 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以来,人类的社会——无论是原始群社会,还是氏族社会,或是国家社会——都一直是要么处在和平状态,要么处在战争状态,要么处在非战非和状态。无论是何种状态,它们都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不是只要有了诸如“和平”、“战争”或“和平崛起”、“战争崛起”之类的概念、理念,这些概念、理念就能决定现实社会处于何种状态。 社会运动是有客观规律的。尽管参与社会运动的每个人都是有意识的,都是在自己的意识支配下去从事某种活动,但是,由许多个人的自觉活动所构成的社会运动却不依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是由组成一定社会的人们之间的实际关系和他们与自然界的实际关系所决定的。这些关系在他们来到这个社会时就已然作为一种环境客观地存在着,他们是在这个客观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同时又由于他们的生命活动而造成这种环境发生某些变化。现实的社会运动正是由人与他们的环境之间的这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这种发生在社会运动过程中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是外在于参与社会运动和处在该运动过程中的人的意识并且为他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种客观实在与人的意识之间的关系,决不是意识决定客观实在,而是客观实在决定意识。 和平与战争是社会运动本身所造成的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状态,它们在本质上是由社会运动的内在规律决定的,而不是由关于它们的概念、理念决定的。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崛起还是战争崛起,这不仅不是由中国人的崛起理念所能决定,而且也不单单是由中国作为一个特殊国家的社会运动所决定,而是由中国所处在其中的整个世界的社会运动所决定。这种具有越来越强烈的全球化意义的社会运动作为一种变化过程和发展过程,其变化的规律和发展的趋势到底是怎样,这是需要人们去认识的。在尚未认识到这种规律和趋势的时候,人们根本无法确定中国到底是以何种方式崛起。我们不能认为,不管全球化时代的社会运动如何变化和发展,这种运动都决定了中国必然是“和平崛起”。 其实, “ 和平崛起 ”只 是表达了中国人的一种良好愿望,是这种良好愿望的理念形式。但是,中国能否顺利崛起以及以何种方式崛起,都不是依中国人的良好愿望为转移。
个人分类: 时评.政论|3153 次阅读|2 个评论
和平崛起可能吗?
Flyingriver 2011-9-20 08:08
中国在许多场合指出,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我想这可能是一厢情愿! 看看地球那边的昔日老大,岂可让老大的座椅轻易拱手相让? 再看看太平洋周边的大大小小的发达或后起之国,谁都想着占你的便宜。 特别是在中国南海,许多无赖的揩油者不但揩油,而且纠结一些无赖国来共同侵占我国固有的领海领土。 建立在一厢情愿基础上的蓝图毕竟有其虚幻的成分在内, 好的愿望不一定有好的结果,反而招来更蛮横的掠夺。 该醒醒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己欲和谐而别国乘机下手—— 因此,宣传政策和武装斗阵两手都要硬。 其实,毛主席早就指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310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可忽视的网络空间,和平崛起的中国也应成为网络强国
热度 2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1-9-7 22:37
不可忽视的网络空间, 和平崛起的中国也应成为 网络强国 国际互联网诞生已逾 20 年,日益深刻地迅速改变着人类生活,网络空间已成为继陆、海、空、太空之后的第五大人类活动空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社会正进入网络时代,网络在社会生活、国际关系中,势将发挥更加举足轻重的作用。 1. 网络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2005-2009 年八国集团国内生产总值,网络增长的贡献率达 21% 。 2010 年全球“网购”的规模已达: 5725 亿美元。 2. 网络在政治、安全和外交等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美国、日本、印度等相继推出涉及网络安全的国家战略,建立国家级网络空间管理机制,力促网络发展,并在理念创新和规则制定方面“圈地插旗”、抢占先机。 3 .网络战略博弈日趋激烈。开展国际合作,加强全球网络治理迫在眉睫。 各国争夺方兴未艾,西方大国凭借自身技术和先发优势,已经抢先一步。 3. 网络军事化加速升温。 早在 2009 年,美就设立了网络司令部;俄罗斯、印度、韩国等国已成立网络部队司令部,澳大利亚、德国等也建立网络空间安全运行中心或防御中心。 美国在网络空间大力实施积极主动的防御战略,极力谋求网络霸权。 今年 5 月,美国公布《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提出,如遭受严重网络攻击,美国将以武力还击。 7 月,美国防部公布的首份《网络空间行动战略》,直接将网络空间定位为军事“行动领域”。 西方国家助推网络军事化的趋势难以阻挡。 4. 网络正成为意识形态较量的新战场。 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一系列经济和政治危机使西方国家元气大伤,也使其对国际事务的掌控能力下降。 但是,网络发展催生出网络新媒体,其无边界、低成本、高速度的特点,却为西方对外输出价值观提供了强有力的新型工具。 今年以来,西亚、北非,政局的持续动荡,就与西方国家借助网络向其渗透直接相关。 西方国家一再高唱,一定要维护“网络自由”。 美国等西方国家还在大力研发新的“翻墙”软件和“影子网络”等技术,以不断加强向发展中国家渗透。 5. 网络这一新空域的竞争态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国际力量对比和格局。 从这个意义讲, 21 世纪,将是:得“网络”者得天下。志在和平崛起的中国,也应更加重视这一新空域。 中国有 4.85 亿之众的网民,是个网络大国,但远未成为网络强国。 1. 中国尚没有一个国家级的网络战略。 尚未将网络空间的规划和建设上升到国家利益高度。 2. 中国网络技术和产业创新能力不足。 多数网站和服务都建立在舶来的概念与基础之上,西方国家仍在技术设备领域保持着绝对优势。 全球 13 台域名根服务器中的 10 台在美国,另外 3 台分别在欧洲和日本。 3 .我国涉及网络行为规范的立法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难以在有关下一代网络技术、标准,和打击网络犯罪等国际规则制定进程中,占据主导地位。 4 .受国民整体教育水平所限,中国社会对网络信息的辨别力和承受力仍显不足。网络谣言和煽动性言论及由其引起的群体性事件的破坏性仍然较大。 5 .为实现真正崛起,中国必须在现实世界和网络空间中实现同步崛起。 在网络时代,一个现实世界中的巨人,决不能做虚拟世界中的矮人。
个人分类: 其它|1884 次阅读|9 个评论
“和平崛起”:you out (你落伍了)!
yangfanman 2009-5-7 17:38
最近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中国崛起这一话题在科学网上打得火热,发现牛人们的评论已经很到位了,虽然我只是草草浏览了一下,但也是深受教育。 不过大家都用了崛起这个词,但我发现社会主流都已经放弃这个词汇了,都改用和平发展来代替和平崛起了。实际上,据传言 有消息来源透露,就在和平崛起一词被提出后不久,即遭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详细情况请见 http://sais2005.bokee.com/5050610.html 。 我感觉这个问题上黄安年老先生以前有很好的论述 http://www.tecn.cn/data/detail.php?id=12956 以及这里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23459cid=23 ,本来我以为他会再写博客跟大家谈谈这个问题呢,结果这几天他忙着盐泡菜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0487 ,没时间搭理我们。 就我个人的观点看,即使将和平崛起改成和平发展, 中国全面发展和建设几所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关系也不是很大。 在一个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的国家里妄谈建几所好学校,这有什么意义?在一个两元化(城市和农村)三种人(市民、农民和农民工)的不平等不和谐的社会里,我们的教育有很多更值得做的事情,比方教育的公平化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0274 。 实际上我觉得我们讲的和平发展以及和平崛起,日本、韩国的二战后的发展应该算吧?但是单单谈经济指标好像也不行, 实际上一个国家的全面兴盛体现在多个层面上,比如说 如果朝鲜比美国还有钱,而它的国民精神状态还是现在这样,那么这样算不上崛起呢?最可怕最可怜的事情就是有的人明明趴在地上,可是嘴里一个劲的喊我崛起了,我崛起了!虽然他本人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可外人看了实在太痛苦。善良的人们,将心比心吧!
个人分类: 时效网络|339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0 19: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