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好汉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狗崽子
热度 15 fdc1947 2014-1-24 20:46
 前几天看到一篇在 “ 文化大革命 ” 初期的著名的 “ 革命小将 ” 据说要道歉实际上自我洗刷的文章,脑海里突然出现一个词: “ 狗崽子 ” 。 我想,在现在的许多年轻人特别是爱狗人士那里,狗崽子一定是一个很温馨的爱称。这是我的猜测,为了验证这种猜测,看看现在的人们到底是怎样认识这个词的,我在 “ 百度 ” 上打上了 “ 狗崽子 ” 三个字,最前面的几个条目是: 1. 狗崽子 _ 百度图片 —— 有许许多多可爱的小狗的芳照 2. 狗崽子 _ 百度百科 莫斯科 — 所著名剧院的艺术指导里亚宾尼 … 3. 狗崽子 解释和意思 --- 词语 :狗崽子 基本解释 : 1. 亦作 狗仔子 。 2. 詈词。 词语分开解释 : 崽子 : 1. 孩子 ; 儿子。 2. 幼小的鸟兽。 3. 詈词。 狗 : 狗 gǒu 哺乳动物 , 种类 ... 4. 狗崽子 _ 英文 _ 英语 _ 狗崽子 用英语怎么说 _ 翻译 _ 读音 _ 爱词霸在线词典 : (小狗) pup ; puppy 5. 狗下崽之后如何处理 , 怎么养活 狗崽子 _ 百度知道 6. 狗崽子 - 大白熊犬照片 / 大白熊照片 - 浏览相册 - carmenjwq - 狗 ... 7. 狗崽子 _ 标签 _ 小精灵儿童 网站 ……. 看来我的猜测大致不错, 时间已经开始抹平人们对于某些历史的记忆。但是,我想,像我这些年纪的人是永远不会忘记这个词是怎样的恶劣,对于一部分人带来的是怎样刻骨铭心的痛苦。 人的记忆很奇怪,近来的事情往往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可是近半个世纪前的事情却记得清清楚楚。比如我吧, 1966 年 6 月初的那几天的事情差不多还能够逐日说出来。 —— 那时候我正在北京的一所大学读书,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场 “ 文化大革命 ” 对社会的影响。 6 月 2 日,我的一二两节课是英语,课间操时,知道电台广播了北京大学聂元梓的大字报,我们学校的党委与北大党委的做法是一样的,也有人贴学校党委的大字报,学校已经乱起来了 —— 这是这所学校在北京的最后一课。 6 月 9 日,科学院党委派工作组来到学校,宣布党委书记停职检查,于是,力保党委的学校团委书记等就成了 “ 小鬼 ” 。 6 月 24 日,工作组开始反击对于工作组的 “ 攻击 ” ,这下子一些学生开始倒霉。到了 7 月下旬,形势又翻过来了,工作组承认犯了方向性错误。到这里为止,大学生的举止基本上还是文明的,语言中也还没有多少粗话,同班的同学之间在文革前的不愉快还没有爆发性的进展。到了八月中旬,事情起了变化。 8 月中旬的一个下午,学校里来了一帮 “ 中学生 ”—— 现在,到大学来的中学生多是来参拜的,那批来到当然不是。一式的军装,腰间扎着皮带,当时光这套行头就足以令人生畏 —— 印象中女的多于男的。在大学中同类的帮助下,她(他)们在大操场架起了高音喇叭,到大学里来 “ 辩论 ” 。他们说,天下是他们的老子打下的,可是教育制度和黑帮分子却 “ 迫害 ” 他们!大学生有个别不服气的,跳上台去,想要说几句。刚要开口,便被问道:你什么出身?大学生支支吾吾起来。 “ 他妈的!地主资本家的狗崽子!滚!滚下去! ” 边上中学生的腰带已经开始挥舞,大学生灰溜溜的滚了下来。于是,大学生中的革命军人、革命干部以及几位贫下中农子弟纷纷登场,支持中学的 “ 革命小将 ” 。以后,又有中学的 “ 红卫兵 ” 来 “ 辩论 ” 过 “ 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 ” ,大学生中的秀才遇到这些自称是英雄之子从而是“好汉”的 “ 兵 ” 是没有办法的,有些人也是很羡慕的,于是大学生中也有了 “ 红卫兵 ” 。中学生战胜了大学生,年轻的“好汉们”从大人们那里学来的语言,国骂三字经、狗崽子、混蛋、滚 XX 的蛋之类的就占领了大学。( 注:为什么是厉害的是中学生?原因很简单, 1966 年的时候,大多数“好汉们”尚未到上大学的年龄。 ) 这些好汉们还是很有些发明的,发明了 “ 红五类 ” 、 “ 黑七类 ” 之类的名词。他们自己都是 “ 红五类 ” (革命军人、革命干部、工人、贫农、下中农)子弟,其中革命军人和革命干部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他们是打天下的,理应坐天下。地、富、反、坏、右、资本家、黑帮分子为黑七类,是专政的对象,他们的子弟便是狗崽子。 不久,北京大中学校的红卫兵(冲锋陷阵的是中学生,后来居上的是大学生)又把这一套传到了各省会、各中等城市、小城市、村镇、农村。于是,中国的某一类人就被打入了狗类,有了一个当时令人胆寒的名称 —— 狗崽子。 好汉们说,十七年资产阶级的教育路线统治着学校。据说,革命干部、革命军人和工人贫下中农的子弟在学校因成绩不好的被留级,甚至被劝退,他们在学校里受到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狗崽子的 迫害。现在要反过来,他们要实行“红色恐怖”,而这是大多数人对一小撮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狗崽子的的恐怖专政。 于是, 中小学的校长和教师倒霉了,学生中的狗崽子倒霉了,被斗争和毒打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谁让他们是狗崽子呢 ?而且, 狗崽子总是一小撮,红五类是大多数啊 。 于是,红卫兵们就上街了,到火车站了。见人就问:你什么出身?狗崽子们必须老老实实,不许外出。到北京来革命串联的,要赶出去。离开北京到外地串联的,要赶回来。不听话的,皮腰带的伺候。 我的同学响应号召,出来 “ 革命大串联 ” ,在火车上遇到了一帮正统的北京好汉 —— 当然,一式的军装,手里拎着腰带 —— 挨个问:你的出身?一位女同学支吾了。好汉人多势众。无可奈何,夜色中这位同学在一个荒凉的小站被赶下火车,几位并不算红五类的同学决定与她在一起,陪她。 “ 狗崽子 ” 受辱啊。 这样的受辱当然只是小的,更有多少挨打的,甚至丧了性命的 “ 狗崽子 ” 。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这句话还是对的——如果我们忘记了历史,或者像东洋的某些家伙一样故意歪曲历史,那就可能会被人颠倒黑白,重复罪恶。欧洲人把反犹太的罪证都收进来博物馆,让人们永远记住历史的教训。而我们现在就忘记历史了,也有人开始歪曲历史了。 我想,狗崽子这个词,不应该被人忘掉,在将来也必将收入“博物馆”中。 我们还可以看到,以“左”的、激进的面目出现,自标称为大多数穷人、弱势群体的民粹主义总是能够嘹亮地鼓动起许许多多人的热情,由此造成对社会以及对科学、教育等各领域的不可估量的破坏。昨天是这样,今天和明天还可能这样。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6016 次阅读|17 个评论
闲说山东(8)山东人与东北人
热度 9 fdc1947 2012-3-6 07:18
山东曾经管辖“辽宁”—— 东北人更加“好汉”—— 从看不起到“回流” 5. 山东人与东北人 山东曾经管辖“辽宁” 山东与东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像两只臂膀,怀抱着渤海这个中国的内海。在两个半岛之间,长岛列岛像一串珍珠,联系着大海的两边。自古以来,就有人在两个半岛之间航行。大连话与胶东话非常接近,如果大连人讲普通话,真难以与胶东人的普通话分辨得清楚。不少人把山东和东北的大交往定在山东人的闯关东,这是不准确的。实际上,在明代,辽东是归山东管辖的。明代把全国分为南北二直隶(南京和北京)和十三个布政使司,简称十五省。省下的府、县管辖的是民户,军户由卫、千户等管辖,卫、千户则由各省的都指挥使管辖。山东除山东都指挥司外,还有辽东都指挥司。辽东都司治辽中卫(今辽阳),下辖沈阳中卫、铁岭卫、盖州卫、复州卫、金州卫等,与如今的辽宁省全境相差不多,在那里把府、县都撤了,不立民户,全部是军户。 东北人更加“好汉” 我小时候对山东的印象是山东好汉,好勇斗狠。到了济南我才发现,山东人实在是文质彬彬,一点都不好勇斗狠。因为在来济南之前,我与东北人打了八年交道,真正有“山东好汉”精神的,不是山东人,而是东北人。来济南几十年,我看到真正的打群架,只有一次,那还在 80 年代初。而在东北的时候,哪年不见识几次头破血流的场面。 我说一个 1973 年夏天发生的事情。那时,我在中学管教务。那所学校在抚顺的矿区,周围都是农村人民公社的农田,但是,矿工家庭也会在附近小山包上小开荒,种一点粮食。一天上午,一个中学生手里拿着几头高粱穗往家走,遇到公社看青的(保护庄稼、防止小偷),看青的认为这个学生是偷拿公社的粮食,学生则辩解称是自己家里种的。看青的手持土枪(当地称老洋炮)喝令学生放下谷穗,学生不理会,看青的警告无效,看学生继续前行,靠近自己,于是朝学生放枪。中午,当我赶到矿务局医院时,学生还躺在走廊的木制长椅上,腹部被铁砂打得像蜂窝似的,长椅底下一滩血,而且还继续往下流。我很着急,代表学校请求医院赶紧抢救,并在那里陪伴那学生几个小时。医院对这种事情似乎已经司空见惯,到了晚上才开始动手术。这学生真是命大,几百颗铁砂,上没有伤到心、肝、肺,下没有伤到膀胱,最后切掉了两米肠子。 为了两穗高粱就不惜开枪,这在别处似乎很难理解。要知道,他们两个并不是为了要吃饱肚子而战,就是为了一个面子,一个“尊严”。 东北人大多数来自山东。前两年放电视剧《闯关东》,有专家说,闯关东的 80% 是山东人,他们用的是清代某一年的资料。当年我在东北做教师时,做过一个小样本的调查,在我校学生所填写的籍贯中,大概百分之四十多为山东,百分之三十多是河北,剩余近百分之二十填的是辽宁或吉林。这最后的百分之二十,其中有的可能是来东北时间久了。不管怎么说,来自山东的占东北人的一半以上大概是没有问题的。我想,当年背井离乡来东北,还是要有一点冒险精神的。 我相信人的性格特点是有基因基础的,这可以从婴儿的表现看出。敢于去东北的人,比宁死也留在山东老家的,有“冒险基因”的百分比可能更高一些,有外省人心目中“山东好汉”基因的更多一点。在这个意义上,东北人会比山东人更“山东好汉”,而山东人则相对更加朴实,有文气。(这个“理论”是否可以推广到全世界?) 从看不起到“回流” 我在东北工作的时候,东北的年轻人是很看不起山东人的。在他们的眼里,山东人就是穿着自己家做的布制大“懒鞋”,大裤裆的抿腰中式裤子,讲着一口山东土话的“老农民”,也就是他们不大想承认又不得不承认的爷爷们的形象。 从解放开始,东北就是国家的重工业基地,那时的政策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所以,在生活的各方面东北都受到重点照顾和保证。东北的年青一代对于山东人有一种似乎是生来就有的优越感。那时,只有山东往东北去的,除了“犯错误”被“遣送回乡”之外,很少听说有有东北人到山东工作和生活的。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的经济特别在胶东得到较快的进步,相反,东北却是大批工人下岗,生活困难。山东人在东北的地位一下子提高了许多,与东北人说起山东,不少人会说起你们山东多好多好。一些东北人转而投靠他们的山东亲戚,到山东来谋事。过去,在济南要想听东北话,只有到旅游胜地如趵突泉,那里总有公费或半公费旅游的东北人。现在,公费或半公费旅游的东北人虽然还有,但是在大街小巷摆摊的、开小铺子的、卖菜的那里,也都能听到熟悉的东北口音。在广场上、公园里、像公园一样的校园里,推着婴儿车哄孙子的老人中间,也有不少东北口音,说明老人们的儿辈已经定居在山东。 山东人和东北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总是一家人。 (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闲说山东|18752 次阅读|16 个评论
闲说山东(7)山东好汉与山东文人
热度 4 fdc1947 2012-3-4 07:45
4. 山东好汉与山东文人 外省人人心目中的山东人 我的老家在江南,我小时候( 50 年代初)听说过的第一个近现代山东人是“山东马永贞”。小孩子们开玩笑,英雄是马永贞,那坏蛋便是“白瘌痢”。那是上世纪 40 年代根据社会新闻编制的电影和评话中的人物,马永贞是武林高手,白瘌痢则是流氓,我不知道现在的人是否还知道这两个名字。那时候,人们的知识往往是从戏曲、曲艺中获得的,小孩子的许多知识则是从大孩子口中听来的。在过去江南的曲艺中,山东人是被脸谱化的,即胳膊粗、拳头大,他们的职业多是“卖拳头(表现武术并卖伤膏药)”,三句话不对,便“奶奶的熊”拳头飞了过来。而街上卖拳头的也大多称自己是山东来的。江浙人一听山东人,大多畏而远之,生怕吃到他们的拳头。直到三十年前,我带着儿子回老家,邻居们还开玩笑的称我儿子为“小山东”。 如果问一问其他省的人心目中的山东人形象,倘若被问者不是“文人”,我看其回答多半是山东好汉,而所提起的人物应当是秦琼、程咬金、武二郎以及其他水浒英雄。如果再提醒一下,则会说山东还有孔子。 山东多文人 现在,外地人来济南旅游,在济南见到的却尽是文人的纪念馆,而且纪念的都是赫赫有名的大文人。在趵突泉,便有李清照、李苦禅、王雪涛、李攀龙的纪念馆。在中国古代的女性文人中,李清照的知名度可能会排第一。李苦禅、王雪涛均为现代名画家,他们占据了趵突泉公园内的万竹园和沧园 。趵突泉以南的白雪楼,则是为纪念明朝文学家、后七子领袖李攀龙所建。在大明湖,则有辛弃疾、孙墨佛的纪念馆。如果在只有中等文化程度的中国人中调查,辛弃疾肯定可以入选中国词人的前二号人物。跟随孙中山革命多年的孙墨佛是书法名家,光他 104 岁的高寿就足以令人肃然起敬。 在济南泉城广场,更是矗立着大舜、管仲、孔子、孙子、墨子、孟子、诸葛亮、王羲之、贾思勰、李清照、戚继光、蒲松龄等十二位历史名人的塑像,这十二位山东人绝大多数都可以算是文人,而且是第一流的文人,孔子甚至是文人的祖师爷。 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可以列出如此多历史上的大文人,也着力宣传了山东的文化和文人,可山东给人的最深刻印象却是“好汉”,即粗狂而讲义气的有武艺的人,甚至是“绿林强人”。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经济决定文化 我们看一下济南泉城广场上陈列的那十二位历史名人吧。十二人中,六位是先秦的,放宽一点说是西元前的。四位是三国到宋代的,即在西元 200-1200 之间的。只有两位是明清二代的。而如果按照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和知名度来说,前六位是绝对的超一流的。中间四位在全国的位置就比不上前面六位。最后的两位则难以算上第一流的了。 这个次序大概与山东这块地方在全国经济生活中的地位相关。在前六位生活的时代,山东地区在中国这个天下是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而到了明清两代,山东在中国就算是一个穷地方了。没有了经济的支撑,文化是难以繁荣的。相反,随着经济的衰落,流氓无产者即绿林好汉的社会基础却可以壮大,白莲教、义和拳一类的黑社会或非正常的社会组织也会膨胀。越是穷的地方,劫富济贫思想的市场越大。 在人们印象中的并不仅仅是历史,而更主要的是现实,是近现代的现实中的人。孔夫子已经成了全中国读书人的祖师爷,与现实中的“山东人”印象似乎没有很大的关系了。 黄河影响经济 在影响山东经济的各因素中,除了战乱等人为因素之外,黄河是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旧中国是农业社会,主导产业是农业,黄河泛滥,“人或为鱼鳖”。京剧《锁麟囊》中薛家那么富有, 洪水一发,全都完蛋,文艺作品的这种描述是真实的(戏中的洪水还不是黄河泛滥)。如果黄河改道,被淹的无疑一片汪洋,以后则赤地千里,死尸遍野。改道以后,原来可以用河水灌溉的,现在也会干旱。每次改道给经济带来的损失,恐怕不是几十年能够挽回的。历史上黄河对于下游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山东经济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后来朝廷不得不专门常设一位封疆大吏级的官员管理黄河事务。 历史上有记录以来,黄河小的泛滥、改道不计其数,大的改道有 7 次:   第一次 西元前 602 年 由沧洲入渤海   第二次 西元 11 年 滨县,利津入渤海   第三次 西元 1048 年 北流由天津入渤海,南流由无棣笃马河入渤海   第四次 西元 1194 年 清江口,云梯关入海   第五次 西元 1494 年 淮河入海   第六次 西元 1855 年 利津入渤海   第七次 西元 1938 年淮河入海 在 1048 年之前的一千六百多年间,黄河只有两次改道。而此后的九百年中,改道则多达五次,而且多是南北向大改道。历史上山东的贫困化,与黄河频繁改道不能不有着高度的相关性。 如今,时代不同了,经济结构变化了。近二、三十年来,山东经济高速发展,黄河的利用也日益科学化,合理化。随着山东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相信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山东人的形象也将有一个更新的面貌。 (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闲说山东|3835 次阅读|6 个评论
英豪逝
baohaifei 2009-11-25 12:13
英豪逝 鲍海飞 2009-11-25 2009年11月21日的年尾,鹤岗矿难念英豪。 又到年尾关, 又卷北风寒。 天阴雪飞至, 矿难噩耗传。 只为水一滴, 只为云一片。 虽无惊天力, 却来把地翻! 忽在一瞬间, 天地失容颜。 江河急留步, 时光难再前。 弟兄默默思, 父母遥遥念。 幼童玩偶陪, 妇人空室伴。 块块黑精灵, 滴滴血好汉。 只为千家暖, 只为万户圆。 凝作水一滴, 化作云一片。 英年何去早? 魂魄天堂安。
个人分类: 流水诗|36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冬之无雪
fxf 2008-12-20 20:00
  明天就是冬至了,可我所居住的城市依旧无雪,冬之无雪,对于我来说,第一郁闷。 是心随景动吗?我看还是景随心动吧!之所以郁闷,与无雪是有关,更与我遇到的事情有关。 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永远让人措手不及,也永远让人无奈,否则,任何不愉快都是可以改变的。 对于注重心灵世界的人来说,改变个把不愉快的小事,算得了什么? 可是,有些事情,的确是改变不了的,只能望事兴叹,一片悲观。 这种感触定是长大后的附属,只能自己慢慢消化,必要时,可以用眼泪来消融,可是作为男人,又能有多少眼泪? 于是,只好干耗,如同小儿干烧,直至昏迷。 佛家说,人生有四苦,生老病死,好象说得少了些,也好象说得差了些,其实,人生还有一大苦,就是无奈,就是束手无策。 对个人的事,我们会无奈;对于社会的事,我们同样会无奈。 看看网络上、生活中,奔走呼号的人们,一遍遍的可怜,什么时候真正憾动过丑恶,多少丑恶依旧横行,而且渗透在社会的各个角落。 义愤填膺填了多少膺,有什么用呢?最终又有多少人,选择了沉默,选择了独善其身,选择了先自救,特别是经济上的自救,而非精神上的自救。 因为这个时代,没有经济的保障是个人生存最可怕的威胁,它可以很容易击溃所有的尊严、梦想甚至坚强,更不要提什么优雅。 是我们敏感吗?我看不是。 有多少人忍气吞声,有多少人曲线救己,有多少人适应环境,有多少人高高挂起,有多少人视而不见,有多少人自欺欺人。 这就是生活,真实的生活,生活中的丑恶也许永远比美好多,也许我们太会自作多情了,尽可能善良地美化一切。 我们不得不礼貌地面对无耻,我们不得不优雅地面对粗鲁,我们不得不清高地面对无知,我们不得不自成一统地面对问题。 这是个不需要斗争,也没有斗争的时代,有的只是妥协,特别是向丑恶的妥协,直到哪一天,丑恶普及了,我们也许就习惯了,其实已经习惯。 简单地责怪体制和时政,是不解决问题的,也是不深切问题的,是我们的文化出了问题了吧,知识分子们,你们说是吗? 简单地说一点,我们周围有多少人,明目张胆地有二奶,甚至有二奶生的孩子,我们周围有多少人,只是唯利是图。 你有什么办法?我有什么办法?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你怎么能够保持尊严、善良、正直、诚实和勇敢。 除非,努力使自己挂起来,高高地挂在空中,远离大地,远离生活,仙人一般,也许才能保持一些我们所追求的东西。 这也许就是每个人努力奋斗的最大动力,离开人间,而不是回到人间。 冬之无雪,让人生厌,写些字,只是抒发一下不良情绪,没有别的,俺保证,俺还是一条好汉。 好汉是用来对付丑恶的,从来都是,希望你们也是好汉。
个人分类: 关于生活|306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4: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