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工程学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工程学

相关日志

开放获取|生物,化学,工程学,数学,物理类期刊推荐
WileyChina 2018-1-31 12:58
Wiley开放获取期刊,诚邀相关领域研究人员下载阅读,并在Wiley发表您的开放获取文章! ChemistryOpen 2017年影响因子:2.918 期刊简介: 本刊由16个欧洲化学学会联盟形成的欧洲化学出版协会共同拥有,致力于出版化学及相关领域高质量文章,主要来自于以下领域: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催化作用、配位化学、有机金属化学、生物有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组合化学、超分子化学、物理化学和理论化学、材料科学、高分子化学、计算机化学等。 FEBS Open Bio 2017年影响因子:2.143 期刊简介: 本刊快速出版分子和细胞生命科学领域疾病和健康类的文章,出版实验结果、评论分析、方法技术创新和假设类文章,并鼓励创新性的文章出版。 Bioengineering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所属协会:美国化学工程协会和生物协会 期刊简介: 本刊主要关注化学和生物工程方法的基本途径研究、能推动和提供影响临床实践和商业保健产品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包括和分子生物工程有关的研究报告、综述、快速通信。 Regeneration 主编:Susan V. Bryant(加利福尼亚大学),Enrique Amaya(曼彻斯特大学) 期刊简介: 本刊主要出版动物和植物的 再生和组织修复 类文章,文献类型包括长篇研究文章、简短的通信、综述和展望,此外还包括社论、给编辑的信件。涵盖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再生生物学、干细胞生物学、组织工程、斑图形成、可塑性、去分化、创伤愈合。 Energy Science Engineering 2017年影响因子:2.172 期刊简介: 本刊旨在促进能源研究与开发领域的合作和创新。由于该课题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本期刊将优先考虑高质量的,广泛的读者可以阅读的,并探讨利用可持续的最先进的方法来塑造能源的未来的研究论文,本期刊的课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通用能源、化石燃料、能量存储、核能、可再生能源以及动力工程。 ADVANCED SCIENCE 2017年影响因子: 9.034 期刊简介: 是一个高质量的跨学科的开放获取期刊,内容涵盖了材料科学、物理和化学、医学和生命科学以及工程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2017年本刊的影响因子为9.034,比去年增长了50%。本刊出版最前沿的科学研究,通过严格公正的评审过程和高质量的评审标准,成为一本高质量的开放获取期刊。本刊旨在为尖端科学提供最大的访问获取性。
个人分类: 开放获取|409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114所高校进入ESI工程学全球前1%
wanyuehua 2017-2-14 10:13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 Essential ScienceIndicators ,简称 ESI ), 2016 年 11 月 10 日公布了根据全球研究机构于 2006 年 1 月 1 日至 2016 年 8 月 31 日在 Webof Science 数据库的 SCI 、 SSCI 收录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统计分析出工程学学科共有 1288 个研究机构进入 ESI 全球前 1% ,本期中国大陆(不含港澳台)共有 114 所高校进入 ESI 工程学全球前 1% 。 中国114所高校 (不含港澳台) 进入ESI工程学全球前1% 国内排名 学校名称 论文数 总被引频次 篇均被引次数 ESI 工程学学科全球排名(按总被引频次) 1 清华大学 12334 90037 7.3 6 2 上海交通大学 10110 66366 6.56 10 3 哈尔滨工业大学 8121 64594 7.95 13 4 浙江大学 8371 57425 6.86 18 5 西安交通大学 7222 45021 6.23 30 6 华中科技大学 6021 41772 6.94 36 7 东南大学 5731 37209 6.49 44 8 大连理工大学 5339 33007 6.18 57 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596 30719 8.54 65 10 天津大学 4755 30360 6.38 67 11 华南理工大学 3325 27052 8.14 80 12 同济大学 4475 25525 5.7 87 13 北京大学 3162 25019 7.91 94 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5821 24453 4.2 98 15 电子科技大学 4840 21805 4.51 121 1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4036 20835 5.16 134 17 北京理工大学 3447 19076 5.53 151 1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3522 18833 5.35 157 19 重庆大学 3513 18235 5.19 168 20 中南大学 2112 17688 8.38 172 21 湖南大学 2599 17638 6.79 173 22 东北大学 2525 17213 6.82 181 23 山东大学 2628 17031 6.48 183 24 中国科学院大学 2378 16291 6.85 200 25 南京理工大学 2657 15830 5.96 202 26 南京大学 1676 15359 9.16 209 27 武汉大学 2257 15083 6.68 213 28 华北电力大学 2342 13772 5.88 242 29 中山大学 1785 13562 7.6 247 30 上海大学 2131 13355 6.27 251 31 复旦大学 1706 13343 7.82 252 32 华东理工大学 1655 12086 7.3 278 33 北京交通大学 2740 11589 4.23 284 34 吉林大学 1997 11077 5.55 300 35 西北工业大学 2956 10912 3.69 304 36 中国石油大学 2506 10500 4.19 323 37 四川大学 1932 10405 5.39 328 38 国防科技大学 2861 10001 3.5 342 39 厦门大学 1344 9834 7.32 347 40 江南大学 972 9757 10.04 352 41 北京科技大学 1576 9671 6.14 357 42 南开大学 1012 9565 9.45 361 43 东华大学 854 9180 10.75 375 44 武汉理工大学 1301 9085 6.98 380 45 河海大学 1968 8037 4.08 430 46 北京工业大学 1618 7903 4.88 435 47 兰州大学 850 7822 9.2 437 48 中国矿业大学 1795 7807 4.35 438 49 南京工业大学 854 7442 8.71 455 50 合肥工业大学 1203 7182 5.97 466 51 西南交通大学 1657 7032 4.24 472 52 哈尔滨工程大学 1683 7030 4.18 474 53 北京化工大学 778 6979 8.97 479 54 江苏大学 1271 6732 5.3 493 55 北京师范大学 766 6378 8.33 513 56 中国地质大学 1070 6317 5.9 517 57 福州大学 623 6099 9.79 534 58 浙江工业大学 963 5999 6.23 545 59 北京邮电大学 1547 5665 3.66 574 60 广东工业大学 877 5389 6.14 596 61 青岛大学 350 4991 14.26 631 62 苏州大学 860 4991 5.8 631 63 郑州大学 661 4831 7.31 643 64 燕山大学 1093 4482 4.1 682 65 南京师范大学 544 4435 8.15 685 66 辽宁工业大学 206 4384 21.28 688 67 大连海事大学 636 4267 6.71 705 6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733 4144 5.65 725 69 华南师范大学 452 4034 8.92 744 70 中国农业大学 671 4018 5.99 746 71 华东师范大学 628 3929 6.26 758 72 海军工程大学 538 3817 7.09 771 73 中国海洋大学 629 3804 6.05 773 74 湘潭大学 411 3780 9.2 777 75 曲阜师范大学 332 3677 11.08 797 76 扬州大学 363 3549 9.78 810 77 太原理工大学 719 3354 4.66 840 78 解放军理工大学 884 3220 3.64 866 79 暨南大学 403 3123 7.75 883 80 宁波大学 541 3017 5.58 912 81 浙江师范大学 441 2960 6.71 927 82 深圳大学 718 2837 3.95 956 83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340 2816 8.28 964 84 上海理工大学 714 2800 3.92 967 85 华侨大学 370 2727 7.37 985 86 昆明理工大学 447 2655 5.94 1002 87 广西大学 448 2540 5.67 1034 8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84 2483 8.74 1050 89 陕西师范大学 314 2451 7.81 1054 90 渤海大学 274 2443 8.92 1057 91 安徽工业大学 280 2442 8.72 1058 92 东北师范大学 249 2438 9.79 1060 93 南昌大学 415 2348 5.66 1090 94 中国计量大学 529 2308 4.36 1102 95 南京邮电大学 701 2302 3.28 1106 96 安徽大学 367 2265 6.17 1117 97 青岛科技大学 277 2216 8 1132 98 天津工业大学 428 2206 5.15 1134 99 长沙理工大学 525 2186 4.16 1143 100 西南大学 362 2132 5.89 1164 101 河南师范大学 227 2105 9.27 1180 102 济南大学 315 2092 6.64 1186 103 黑龙江大学 241 2027 8.41 1211 104 兰州理工大学 336 2018 6.01 1216 10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468 2008 4.29 1219 106 西北大学 266 2002 7.53 1224 107 长安大学 539 1988 3.69 1228 108 南京农业大学 225 1931 8.58 1246 109 浙江理工大学 371 1904 5.13 1260 110 山西大学 261 1902 7.29 1261 111 河北工业大学 296 1893 6.4 1265 112 温州大学 282 1846 6.55 1284 11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384 1842 4.8 1285 114 东北石油大学 182 1836 10.09 1288
个人分类: 文献计量|8561 次阅读|0 个评论
魔鬼创新(2)
热度 1 guoguoqing 2016-11-22 22:29
异质思维,一种优质的思维 异质组合=为何现在需要全新的思考 如果细致分析美国近年来新商品的动向及80年代至90年代的各项计划乃至万国科技博览会,在奔向21世纪的创造发明征程中,这些轨迹将有可能推出一个新的境界,一种具有领导行的观念,换句话说,“就是不依赖与既成的价值,而运用异质的组合”。值得提出的是万国科学博览会,其主体并不是着眼于科技与人类、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或是各个民族的文化发展,他所倡导的是:强调各个民族的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众多优点以及对其加以组合的必要性。 如果为这种组合冠以名称,我们可以借用生物学上的专有名词:“将两个异质物设法组合,活用其优点,从而创造出崭新的物体”,这样的思考术,创意法权且将它命名为“异质思考”。 具体的说,讲不同种类的材料组合,制造出前所未有的全新物体,既是“异质组合”。在材料工程学、能源开发以及电脑等尖端科技领域里,它已成为专门用于。 “全新的思考”就是将不同的思想、物质、系统、原理予以综合归纳、重新组合,产生具有多种特长的新思想、新物质、新系统、新原理。 今天我们生存的周围环境,正处于胶着困惑的状态,很明显他面临巨大的转折。无论个人或组织,一旦长期墨守过去的成规,将如同生物单纯品种的延续,将逐渐失去坚韧的生命力。 所以重新发掘出具有生命力的创意品种,才能开拓出另一片广阔的天地。
3169 次阅读|2 个评论
Wiley工程类期刊高被引文章免费开放
WileyChina 2016-8-17 10:20
Wiley工程类期刊在2016年影响因子的表现上取得了好成绩!为感谢广大作者、审稿人和读者,我们特意将这些期刊中的高被引论文免费开放,时间截止至9月30日,欢迎感兴趣的用户访问下载! 点击免费阅读工程学期刊的高被引论文 电器工程 能源工程 计算机工程 土木与建筑工程 Combining Genetic Algorithms with a Meso-Scale Approach for System Identification of a Smart Polymeric Textile Computer-Aided Civil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的影响因子在4个JCR学科中排名第一! 1/32 运输科学与技术 1/61 结构与建筑技术 1/104 计算机科学,跨学科应用 1/126 土木工程 Collapse simula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high-rise building induced by extreme earthquakes Recent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of GPS-based monitoring technology for high-rise structures Design optimization of truss structures using cuckoo search algorithm A macro model for traffic flow on road networks with varying road conditions Reliability-based non-linear analysis according to fib Model Code 2010 力学工程 Experimental Technique for Measuring the Long-term Transfer Length in Prestressed Concrete Brittle failure of inclined key-hole notches in isostatic graphite under in-plane mixed mode loading Dimple patterns design for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工程计算 Finite strain fracture of plates and shells with configurational forces and edge rotations A global multiscale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human circulation with emphasis on the venous system High-order CFD methods: current status and perspective Bivariate simulation using copula and its application to probabilistic pile settlement analysis 工程学教育 Fidelity of Implementation of Research-Based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RBIS) in Engineering Science Courses 其他工程学类期刊 Geometric Charts with Estimated Control Limits A Holistic Categorization Framework for Literature on Engineering Change Management Virtual Mass Method for Solution of Dynamic Response of Composite Cushion Packaging System An Application of the Fuzzy ELECTRE Method for Academic Staff Selection Emergency response to the nuclear accident at the Fukushima Daiichi Nuclear Power Plants using mobile rescue robots Critical Elements for a Multi-Constellation Advanced RAIM *2016 Release of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Source: Thomson Reuters 2015 Citation Data 击免费阅读Wiley所有工程学期刊高被引论文
个人分类: Physical Science|333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92所高校进入ESI工程学学科全球前1%
wanyuehua 2015-12-24 08:25
汤森路透( Thomson Reuters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简称 ESI ), 11 月 12 日公布了根据全球研究机构于 2005 年 1 月 1 日至 2015 年 8 月 31 日在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的 SCI 、 SSCI 收录工程学领域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统计分析出工程学领域共有 1209 个研究机构进入 ESI 全球前 1% 。排名参照指标为总被引次数( Citations )、论文数( Papers )和篇均被引次数( Citations Per Paper )。 中国共有 92 所科研机构(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研究机构)进入 ESI 工程学学科,其中清华大学进入 ESI 工程学学科全球第 7 位,上海交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大学 9 所学校进入 ESI 工程学学科世界前 100 位 。 中国共有 92 所高校(不含港澳台)进入 ESI 工程学学科全球前 1% 国内排名 ESI 工程学 全球排名 (按总被引频次) 学校名称 论文数 总被引频次 篇均被引频次 1 7 清华大学 11004 70856 6.44 2 15 上海交通大学 9185 54303 5.91 3 19 哈尔滨工业大学 6924 49267 7.12 4 27 浙江大学 7281 44172 6.07 5 41 西安交通大学 6181 33838 5.47 6 46 华中科技大学 5104 31049 6.08 7 60 东南大学 4783 28399 5.94 8 75 大连理工大学 4621 25037 5.42 9 8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036 23130 7.62 10 91 天津大学 3875 22181 5.72 11 103 北京大学 2856 20098 7.04 12 111 华南理工大学 2723 19340 7.10 13 123 同济大学 3661 18099 4.94 14 14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4772 17277 3.62 15 147 电子科技大学 4152 16772 4.04 16 15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3624 16531 4.56 17 19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902 13931 4.80 18 198 中南大学 1730 13705 7.92 19 202 北京理工大学 2769 13515 4.88 20 210 南京理工大学 2233 13220 5.92 21 221 湖南大学 2134 12884 6.04 22 224 重庆大学 2781 12728 4.58 23 232 东北大学 2043 12413 6.08 24 234 山东大学 2201 12308 5.59 25 245 南京大学 1483 11772 7.94 26 253 武汉大学 1840 11220 6.10 27 257 复旦大学 1600 11024 6.89 28 265 中国科学院大学 1846 10764 5.83 29 267 中山大学 1552 10676 6.88 30 269 上海大学 1887 10637 5.64 31 309 华东理工大学 1436 9347 6.51 32 311 华北电力大学 1793 9338 5.21 33 326 江南大学 823 8995 10.93 34 340 吉林大学 1735 8532 4.92 35 355 北京交通大学 2266 8196 3.62 36 361 四川大学 1640 8046 4.91 37 362 东华大学 732 8013 10.95 38 384 西北工业大学 2369 7540 3.18 39 406 南开大学 904 7201 7.97 40 416 国防科技大学 2395 7043 2.94 41 421 中国石油大学 1974 6971 3.53 42 425 厦门大学 1082 6924 6.40 43 426 武汉理工大学 1018 6896 6.77 44 441 北京科技大学 1261 6578 5.22 45 468 兰州大学 735 6109 8.31 46 483 北京工业大学 1308 5839 4.46 47 498 南京工业大学 716 5690 7.95 48 508 河海大学 1580 5540 3.51 49 517 福州大学 552 5470 9.91 50 540 西南交通大学 1287 5134 3.99 51 543 北京化工大学 640 5123 8.00 52 563 中国矿业大学 1325 4913 3.71 53 568 合肥工业大学 913 4873 5.34 54 571 哈尔滨工程大学 1313 4835 3.68 55 585 北京师范大学 665 4686 7.05 56 586 江苏大学 1025 4681 4.57 57 592 浙江工业大学 839 4636 5.53 58 642 北京邮电大学 1294 4190 3.24 59 650 中国地质大学 816 4099 5.02 60 659 广东工业大学 687 3995 5.82 61 660 青岛大学 287 3986 13.89 62 664 南京师范大学 469 3963 8.45 63 702 郑州大学 570 3653 6.41 64 732 燕山大学 894 3515 3.93 65 755 苏州大学 675 3383 5.01 66 766 海军工程大学 505 3292 6.52 67 778 大连海事大学 540 3216 5.96 68 785 华东师范大学 554 3194 5.77 69 802 中国海洋大学 553 3103 5.61 70 814 曲阜师范大学 295 3028 10.26 71 816 华南师范大学 384 3011 7.84 72 82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579 2988 5.16 73 834 湘潭大学 336 2947 8.77 74 837 辽宁工业大学 168 2925 17.41 75 839 中国农业大学 603 2918 4.84 76 901 扬州大学 288 2608 9.06 77 947 暨南大学 340 2440 7.18 78 962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89 2387 8.26 79 1008 宁波大学 445 2268 5.10 80 1011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707 2262 3.20 81 1024 太原理工大学 570 2225 3.90 82 1042 浙江师范大学 393 2154 5.48 83 1067 华侨大学 270 2069 7.66 84 1085 广西大学 372 2001 5.38 85 1090 陕西师范大学 268 1981 7.39 86 1135 昆明理工大学 352 1856 5.27 87 1147 东北师范大学 219 1830 8.36 88 1151 深圳大学 545 1823 3.34 89 1152 上海理工大学 530 1820 3.43 90 1169 南京邮电大学 549 1780 3.24 91 1185 南昌大学 339 1734 5.12 92 1200 安徽工业大学 221 1699 7.69
个人分类: 文献计量|858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大陆研究机构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排名——工程学
热度 1 wanyuehua 2015-4-8 08:45
汤森路透( ThomsonReuters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简称 ESI ), 3 月 5 日公布了根据全球研究机构于 2004 年 1 月 1 日至 2014 年 12 月 31 日在 Webof Science 数据库的 SCI 、 SSCI 收录工程学领域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统计分析出工程学领域共有 1194 个研究机构进入 ESI 全球前 1% 。排名参照指标为总被引次数( Citations )、论文数( Papers )和篇均被引次数( Citations Per Paper ) 。 中国大陆共有 94 所科研机构(包括香港、澳门的研究机构,不包括台湾地区的研究机构)进入 ESI 工程学学科。 中国大陆共有 94 所科研机构进入 ESI 工程学领域全球前 1% 序号 学校名称 论文数 总被引频次 篇均被引频次 ESI 工程学 全球 排名 (按总被引频次) 1 中国科学院( CHINESE ACAD SCI ) 14,006 101,767 7.27 4/1194 2 清华大学( TSING HUA UNIV ) 10,350 61,892 5.98 9/1194 3 上海交通大学( SHANGHAI JIAO TONG UNIV ) 8,666 48,308 5.57 19/1194 4 香港城市大学( CITY UNIV HONG KONG ) 4,584 45,409 9.91 21/1194 5 香港理工大学( HONG KONG POLYTECH UNIV ) 5,413 44,414 8.21 25/1194 6 哈尔滨工业大学( HARBIN INST TECHNOL ) 6,263 42,346 6.76 29/1194 7 浙江大学( ZHEJIANG UNIV ) 6,665 37,212 5.58 32/1194 8 西安交通大学( XIAN JIAOTONG UNIV ) 5,606 28,610 5.10 50/1194 9 香港大学( UNIV HONG KONG ) 2,778 27,710 9.97 53/1194 10 华中科技大学( 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 ) 4,680 25,693 5.49 66/1194 11 香港科技大学( HONG KONG UNIV SCI TECHNOL ) 2,827 25,441 9.00 67/1194 12 东南大学( SOUTHEAST UNIV ) 4,244 23,752 5.60 73/1194 13 大连理工大学( DALIAN UNIV TECHNOL ) 4,217 20,886 4.95 87/1194 1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UNIV SCI TECHNOL CHINA ) 2,725 18,915 6.94 106/1194 15 天津大学( TIANJIN UNIV ) 3,364 17,864 5.31 116/1194 16 北京大学( PEKING UNIV ) 2,655 17,297 6.51 123/1194 17 香港中文大学( CHINESE UNIV HONG KONG ) 1,799 16,242 9.03 137/1194 18 华南理工大学( S CHINA UNIV TECHNOL ) 2,398 15,528 6.48 150/1194 19 同济大学( TONGJI UNIV ) 3,214 14,512 4.52 167/1194 2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XIDIAN UNIV ) 3,291 14,417 4.38 169/1194 21 电子科技大学( UNIV ELECT SCI TECHNOL CHINA ) 3,722 14,117 3.79 177/1194 2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BEIHANG UNIV ) 4,117 13,695 3.33 190/1194 23 中南大学( CENT S UNIV ) 1,538 12,515 8.14 210/1194 24 南京理工大学( NANJING UNIV SCI TECHNOL ) 1,981 12,172 6.14 218/1194 2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NANJING UNIV AERONAUT ASTRONAUT ) 2,512 11,760 4.68 230/1194 26 北京理工大学( BEIJING INST TECHNOL ) 2,365 10,768 4.55 248/1194 27 湖南大学( HUNAN UNIV ) 1,872 10,624 5.68 251/1194 28 东北大学( NORTHEASTERN UNIV-CHINA ) 1,792 10,206 5.70 256/1194 29 重庆大学( CHONGQING UNIV ) 2,385 10,184 4.27 257/1194 30 山东大学( SHANDONG UNIV ) 1,923 9,892 5.14 268/1194 31 复旦大学( FUDAN UNIV ) 1,479 9,763 6.60 271/1194 32 南京大学( NANJING UNIV ) 1,372 9,653 7.04 273/1194 33 上海大学( SHANGHAI UNIV ) 1,799 9,330 5.19 290/1194 34 武汉大学( WUHAN UNIV ) 1,609 9,204 5.72 298/1194 35 中山大学( SUN YAT SEN UNIV ) 1,423 8,793 6.18 306/1194 36 江南大学( JIANGNAN UNIV ) 728 7,982 10.96 334/1194 37 华东理工大学( E CHINA UNIV SCI TECHNOL ) 1,317 7,744 5.88 344/1194 38 中国科学院大学( UNIV CHINESE ACAD SCI ) 1,540 7,713 5.01 347/1194 39 吉林大学( JILIN UNIV ) 1,543 7,380 4.78 358/1194 40 东华大学( DONGHUA UNIV ) 677 7,189 10.62 368/1194 41 北京交通大学( BEIJING JIAOTONG UNIV ) 1,986 6,735 3.39 392/1194 42 四川大学( SICHUAN UNIV ) 1,484 6,729 4.53 395/1194 43 华北电力大学( N CHINA ELECT POWER UNIV ) 844 6,400 7.58 420/1194 44 西北工业大学( NORTHWESTERN POLYTECH UNIV ) 2,051 6,101 2.97 434/1194 45 武汉理工大学( WUHAN UNIV TECHNOL ) 984 6,082 6.18 437/1194 46 南开大学( NANKAI UNIV ) 851 5,889 6.92 450/1194 47 中国石油大学( CHINA UNIV PETR ) 1,663 5,609 3.37 468/1194 48 厦门大学( XIAMEN UNIV ) 920 5,438 5.91 477/1194 49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NATL UNIV DEF TECHNOL ) 2,068 5,362 2.59 482/1194 50 兰州大学( LANZHOU UNIV ) 683 5,305 7.77 487/1194 51 北京科技大学( UNIV SCI TECHNOL BEIJING ) 1,059 5,171 4.88 501/1194 52 微软亚洲研究院( MICROSOFT RES ASIA ) 290 5,018 17.30 513/1194 53 福州大学( FUZHOU UNIV ) 503 4,957 9.85 521/1194 54 北京工业大学( BEIJING UNIV TECHNOL ) 1,160 4,924 4.24 526/1194 55 南京工业大学( NANJING UNIV TECHNOL ) 633 4,694 7.42 548/1194 56 河海大学( HOHAI UNIV ) 1,360 4,506 3.31 567/1194 57 北京化工大学( BEIJING UNIV CHEM TECHNOL ) 563 4,360 7.74 584/1194 58 西南交通大学( SW JIAOTONG UNIV ) 1,130 4,178 3.70 601/1194 59 南京师范大学( NANJING NORMAL UNIV ) 438 3,978 9.08 621/1194 60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RESEARCH CTR ECO ENVIRONM SCI ) 292 3,931 13.46 625/1194 61 浙江工业大学( ZHEJIANG UNIV TECHNOL ) 764 3,924 5.14 626/1194 62 中国矿业大学( CHINA UNIV MIN TECHNOL ) 1,049 3,818 3.64 636/1194 63 哈尔滨工程大学( HARBIN ENGN UNIV ) 1,105 3,810 3.45 637/1194 64 北京师范大学( BEIJING NORMAL UNIV ) 604 3,681 6.09 661/1194 65 江苏大学( JIANGSU UNIV ) 885 3,589 4.06 677/1194 66 合肥工业大学( HEFEI UNIV TECHNOL ) 753 3,572 4.74 681/1194 67 北京邮电大学( BEIJING UNIV POSTS TELECOMMUN ) 1,138 3,463 3.04 696/1194 68 广东工业大学( GUANGDONG UNIV TECHNOL ) 584 3,312 5.67 720/1194 69 澳门大学( UNIV MACAU ) 567 3,288 5.80 728/1194 70 中国海洋大学( OCEAN UNIV CHINA ) 534 3,248 6.08 731/1194 71 燕山大学( YANSHAN UNIV ) 795 3,197 4.02 738/1194 72 郑州大学( ZHENGZHOU UNIV ) 498 3,089 6.20 764/1194 73 中国地质大学( CHINA UNIV GEOSCI ) 648 2,913 4.50 798/1194 74 香港浸会大学( HONG KONG BAPTIST UNIV ) 407 2,884 7.09 807/1194 75 青岛大学( QINGDAO UNIV ) 230 2,832 12.31 816/1194 76 华东师范大学( E CHINA NORMAL UNIV ) 503 2,730 5.43 836/1194 77 大连海事大学( DALIAN MARITIME UNIV ) 477 2,633 5.52 855/1194 78 曲阜师范大学( QUFU NORMAL UNIV ) 266 2,580 9.70 870/1194 79 苏州大学( SUZHOU UNIV ) 559 2,550 4.56 872/1194 80 华南师范大学( S CHINA NORMAL UNIV ) 347 2,455 7.07 892/1194 81 湘潭大学( XIANGTAN UNIV ) 310 2,455 7.92 893/1194 82 辽宁工业大学( LIAONING UNIV TECH ) 154 2,324 15.09 923/1194 8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HANGZHOU DIANZI UNIV ) 500 2,296 4.59 931/1194 84 中国农业大学( CHINA AGR UNIV ) 551 2,263 4.11 946/1194 85 扬州大学( YANGZHOU UNIV ) 246 2,252 9.15 953/1194 86 暨南大学( JINAN UNIV ) 296 2,002 6.76 1023/1194 87 太原理工大学( TAIYUAN UNIV TECHNOL ) 477 1,843 3.86 1072/1194 88 宁波大学( NINGBO UNIV ) 396 1,810 4.57 1084/1194 89 广西大学( GUANGXI UNIV ) 321 1,786 5.56 1092/1194 90 浙江师范大学( ZHEJIANG NORMAL UNIV ) 351 1,762 5.02 1103/1194 91 陕西师范大学( SHAANXI NORMAL UNIV ) 245 1,710 6.98 1113/1194 92 华侨大学( HUAQIAO UNIV ) 221 1,678 7.59 1131/1194 93 南京邮电大学( NANJING UNIV POSTS TELECOMMUNICAT ) 467 1,565 3.35 1175/1194 94 昆明理工大学( KUNMING UNIV SCI TECHNOL ) 309 1,535 4.97 1191/1194
个人分类: 文献计量|30050 次阅读|8 个评论
2015,从Wiley2014年最佳期刊开始(工程科学)
WileyChina 2015-1-26 09:26
首先,让我们聚焦于2014年 最受读者欢迎 (以文章下载量计算)的15本工程学期刊。(点击封面进入期刊主页) 获取Wiley最新的学科期刊目录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mputer Science Industrial Engineering Energy Wiley2014 年工程学最佳文章前十五(免费获取) A finite element approach combining a reduced-order system, Padéapproximants, and an adaptive frequency windowing for fast multi-frequencysolution of poro-acoustic problems R. Rumpler, P. Gransson and J.-F. Deü Volume 97, Issue 10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Dynamic buckling and seismic fragility of anchored steel tanksby the added mass method N. Buratti and M. Tavano Volume 43, Issue 1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tructural Dynamics Multi-size-mesh multi-time-step algorithm for noise computationon curvilinear meshes T. Le Garrec, X. Gloerfelt, and C. Corre Volume 74, Issue 1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Fluids Markerless Vision-Based Augmented Reality for UrbanPlanningfrom a special issue on Visualization Ludovico Carozza, David Tingdahl, Frédéric Bosché andLuc van Gool Volume 29, Issue 1 Computer Aided Civil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Mapping, Planning, and Sample Detection Strategies forAutonomous Exploration from a special issue on Space Robotics Arun Das, Michael Diu, Neil Mathew, Christian Scharfenberger, James Servos, Andy Wong, John S. Zelek, David A. Clausi and Steven L. Waslander Volume 31, Issue 1 Journal of Field Robotics Systems Theory as the Foundation for Understanding Systems Kevin MacG. Adams, Patrick T. Hester, Joseph M. Bradley, Thomas J. Meyersand Charles B. Keating Volume 17, Issue 1 Systems Engineering Wind turbine condition monitoring an editorial from a special issue on Condition Monitoring Volume 17, Issue 5 Wind Energy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Other Developing Interdisciplinary Fields Maura Borrego, Margaret J. Foster and Jeffrey E. Froyd Volume 103, Issue 1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stantaneous GPS/Galileo/QZSS/SBAS Attitude Determination: A Single-Frequency (L1/E1) Robustness Analysis under Constrained Environments N. Nadarajah and P. J. G. Teunissen Volume 61, Issue 1 Navigation State-of-the-art review on extended stress intensity factorconcepts D. Radaj Volume 37, Issue 1 Fatigue Fracture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Structures Effect of road width and traffic volume on vehicularinteractions in heterogeneous traffic Karuppanagounder Krishnamurthy, and Venkatachalam Thamizh Arasan Volume 48, Issue 1 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 Damage severity estimation of an elastoplasticsingle-degree-of-freedom oscillator from its ground and response accelerations F. Castellanos, and M. Ordaz Volume 21, Issue 1 Structural Control Health Monitoring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nano-calcium borate as lithiumgrease additive Gaiqing Zhao, Qin Zhao, Weimin Li, Xiaobo Wang and Weimin Liu Volume 26, Issue 1 Lubrication Science Lateral strength and critical depth in infinite slope stabilityanalysis A. Doglioni, A. Galeandro and V. Simeone Volume 38, Issue 1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in Geomechanics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and itstreatment by the anti-catabolic drug denosumab Paper Presented at ECCOMAS-3MBM S. Scheiner, P. Pivonka, D. W. Smith, C. R. Dunstan and C. Hellmich Volume30, Issue 1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个人分类: Physical Science|2034 次阅读|0 个评论
“京津陆海运河”-- 文科脑残在工程学上的又一个大智慧
热度 3 xxuhan 2014-6-10 11:59
俺老徐的评论在 http://xxuhan.blog.163.com/ 。 结论:文科脑残在工程学上的又一个大智慧! 全文转载如下: 北京社会科学院《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3-2014)》(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2-01,ISBN:9787509756188,所属分类:图书 政治/军事 公共管理 TOP24 )提出,通过开凿“京津陆海运河”改善雾霾天气,发展北京及周边地区航海事业和发展海洋经济。 “京津陆海运河”设计布局是:西起北京通州宋庄,东至天津滨海新区蔡家堡,全长约160公里。其间经河北香河,天津宝坻区大口屯、大唐庄,再经宁河县乐善庄,最后到达滨海新区,在蔡家堡入渤海。运河平均宽度1公里,通航船只吃水深度达到30米,可以通航30万吨级轮船。 “京津陆海运河”的主要功能有四个方面:1、是通过运河引入海水,通过海水淡化为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提供水资源,解决北京水资源不足的困境;2、通过运河引入海水,改善北京和天津的大气环境;3、通过运河航运,打开北京的直接出海口,发展北京及周边地区的航运事业;4、通过运河引入海水,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俺老徐认为:这是搞文科的人在工程学上的又一个脑残大智慧! 且不说海洋直通北京后天津这种拱卫京畿的天然屏障木有了,海水引进导致的土壤盐碱化、多种生态灾难以及食品和饮水的胁迫接踵而来,就是简单的地理因素导致的功能丧失就可以把我国拖入可持续发展的死循环。不信你看:北京,不算海拔千米的高山,就是平原,海拔高度也在50米,让海水从低处倒流过来,还要行驶吃水深度30米的船,河岸河堤之雄伟、开出的土石方量可想而知。问题是这还没有完,得挖渤海!渤海在我国大陆边缘的四个海中是最浅的海,平均深度只有20来米,在沿岸和河口附近,水深只有几米,要行驶吃水30米的船,不是要开凿渤海吗!这还没有完,嘿嘿!渤海周边的海河、黄河等河流汇入渤海,再加上风力送来的泥沙,每年有20多亿立方米的黄土泥沙填入渤海,要保证北京社科院的“京津陆海运河”的主要功能,必须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挖海不止,坚定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三个代表四项基本原则五好战士六啊六啊七道巧啊八大仙啊......过海了。 徐涵
2325 次阅读|3 个评论
工程教育改革的方向
hbpanpan 2013-6-4 15:27
受导师指派,完成了一份课程改革的计划书,可惜我认为关键的内容最后在形成正式文件时悉数删除。正处于青春尾巴上的我,回首过去的学生时代,上过的课程不计其数。有些对我帮助极大,甚至影响了我的世界观;也有许多课程,味同嚼蜡,形同鸡肋。想到不能让后来者接着嚼我已经嚼过的“蜡味”,才有了写下如下文字的冲动。好了,有人说了,理想是好的,如何才能落地呢? (1)工程学素养教育 与以往认知的工程技术来源于科学技术,工程学科附属于科学与技术学科不同的是,目前国际上兴起了从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和更深的内涵重新思考和评价工程学在人类精神财富中地位的热潮。1995年,美国技术哲学学会主席Carl Mitcham在“朝向一种元技术的哲学”一文中,首次明确而完整地提出了“工程哲学”的概念,从此,工程哲学成为了国际关注的新热点和学术研究的新领域。于此同时,全社会和全人类的工程意识也在加速普及而提升,工程学和工程教育正在酝酿一次更广大和更深刻的变革。这一动向的产生是不言而喻的:当代人类社会的一切技术成果,包括新军事变革的最重要成果都是工程学和工程师智慧和劳动的产物。事实上,工程学已经成为和自然科学并列,且相互融合交融的系统学科,它的重要地位可一言蔽之:“自然科学发现世间所未知,而工程学却是创造世间所未有”。 应用工程学的最新理念和成果指导每一具体的应用工程技术教育和工程师培养课程,将避免传统工科技术教育中容易产生的“见树不见林”的弊端,跳出人被具体技术所局限的窠臼,培养出具有强烈工程师意识,既掌握先进科技知识和技能,又具有强烈的创新和改造世界欲望的新一代应用型技术人才。现代战争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对抗行为,既要有各个层次的装备系统,更需要有能够深刻理解和创新地使用、维护和改进这一体系的人才。只有实现人与武器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发挥现代信息化军事体系的强大力量。 以长期的《****系统》科研与教学实践为基础,我们已有能力在现有的技术积累和教育实践基础上在进一步,从更高的层次形成更加系统的工程专业教育内容。在本课程中,将以先进的工程教育思想为指导,重新组织、反思在《****系统》真实的技术研发历程中涌现出的相关技术,提炼出广泛而深刻的工程学内涵,采用在技能教学领域中行之有效的沉浸式、代入式教育方法,将工程素养教育渗透在具体技术教育的全过程,促使学员从更高层次理解和掌握所学具体技术的意义,采用发散性和归纳性思维方法,使学员形成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的能力。通过具有深厚科技哲学和人文底蕴的课程体系的熏陶,使得学员初步具备工程师意识,具有专门从事**技术领域工程师的自豪感,并深刻体认到高素质新型**人才的意义:选择了工程师之路,便是选择了一种世界观和一种生存方式,一条通过永不停息的实践、创新和反思来认识、改造世界,认识和提升自我的道路,由此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事业产生富有意义的独特贡献。这一道路可能是在目前条件下解决具体专业教育与实际需求之间矛盾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2)工程能力教育 无论是工程素养的形成,还是实际的工程能力的培养,都必须通过具体的精心设计的工程技术课程体系来完成。在本课程中,将以具有深刻科技内涵和丰富实践内容,并具有完整发展历史的****系统技术为载体,实现工程教育从面向具体技术和面向特定技艺的传统教育模式向面向通用工程能力、面向坚实工程素养和面向创造性工程思维的先进教育模式的转变。 在目前的课程体系中,《****系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一特殊型表现它既基于诸多前沿技术,又是面向实用技术研发,它的物理内核和技术实现天然具备基础性、前沿性,而它的工程实现又具备系统性和实践性。……因此从“器件”到系统的内涵变化,成为****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趋势,这种系统课程的设置也更有利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技术的应用发展,以及未来国家重大海洋工程建设都为该方向提出了大量的人才需求。《****系统》的内容涉及知识面广,与工程应用联系密切。在专业型人才培养中,不仅要更加注重工程实际,更要针对生源单位的不同要求提供个性化的培养,这为该方向的工程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发展前景,形成了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巨大优势。 (3)工程创新思维教育 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将突破具体专业知识上的学科壁垒,打破不同技术学科间的人为隔阂,以系统思维为主线,以物理思维为内核,传授独特的实践工程学“内功心法”和“不传之秘”,引领学生进入工程学世界,领略从工程师视角所看到的独特风景,分享工程学“创造世间所未有”的无上权力和乐趣。 在传统的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中,知识体系的往往是以演绎法逻辑呈现的,这有助于学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形成全面的理论知识结构,并在一个较高的基础上开展基础研究工作。然而,演绎法逻辑呈现形式表现为脱离具体实际背景的假设和冗长的数学公理化形式推导,这提高了学生从内心真正理解科学和技术知识真实内涵和图像的门槛,也无助于在短期课程中帮助学生建立科技知识与真实世界的连接。事实上,工程师虽然和基础科学研究人员共享同样的科学理论基础,但也具有独特的工程师思维方式和视角。工程学之所以可以处于与基础科学平起平坐的地位,不仅仅在于它需要应用抽象的科学理论和通用的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更在于在工程实际中还往往将闯入到现有科学和技术还未涵盖的未知领域,这也将为基础研究提供新的素材和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工程师直接面对真实世界,包括物的世界与人的世界,他不仅需要建立已有的科技知识与现实的连接,更需要认识当前科技所未能涵盖的那部分世界。从某种意义来说,工程师是通过改造世界来认识世界,需要通过持续的反思、试错和归纳,在反馈中不断形成和修正物理图像来认识世界。 考虑到在其他课程中学生已经解决了基本的基础理论问题,在本课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从书本学习到从实践中学习的转变。而这种转变需要建立在从模仿到超越的基础上。具体而言,需要更多的通过精心挑选的例子呈现出工程研发和实践工作从简单的基本技术原理进入到全面考虑实际因素研发特定技术产品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特别展示如何应用物理图像思维方式理解和运用技术原理,通过系统工程的思维方式全面考虑各个系统整体和相关影响因素,如何分析和处理实践工程中真实存在的各种矛盾等等。同时,课程还将特别强调创新意识在解决工程问题中的极端重要性:每一件具体的工程产品的产生必然伴随着创新,所不同的仅仅只是创新的大小。而创新的产生建立在想要改善任何事物的愿望和对所关注事物的清晰理解基础上。通过模仿精心挑选的案例和实际完成从真实工程实践中提炼出的不同阶段不同难度的创新任务,学生将全面掌握不同阶段工程实践的特点,熟悉工程实践的一般流程,深刻理解工程技术和创新的价值,享受探索未知现实领域,改造现实世界的乐趣,从内心激发从事创造性工程技术应用工作的热情。 参考文献: 欧阳莹之(Auyang S.Y. ) 著 李啸虎 , 吴新忠 , 闫宏秀 译,工程学:无尽的前沿 http://book.jd.com/10026934.html
37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语言学和信息学以及软件工程学和高等教育学的基础之交叉研究
geneculture 2013-4-21 20:02
当代中国大学新使命:基于汉语思维与双语处理的文化传承和创新 ( 核心期刊公开发表 ) 邹晓辉9月份修改稿-意思不变但是不仅图更加清晰了而且语句也更加通俗了.pdf ( 全文通俗稿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4143do=blogid=635009 邹晓辉《软件》杂志2011年第5-9期五篇论文的全文下载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4143-508331.html 晓辉 2013-4-21 19:49 什么是语言科学的研究对象——“言本位”从根上解决问题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4143do=blogid=555849 邹晓辉 2013-4-21 19:47 第五代计算机为何在“智能化”阶段的发展像蜗牛般的徘徊前行?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4143do=blogid=604730
个人分类: 融智学前期探索|1254 次阅读|1 个评论
1994-2011年国内期刊发表的可拓学论文情况
anley 2013-1-27 08:08
可拓学成果简介( 4 ) 1994-2011 年国内期刊发表的可拓学论文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 年份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数量 ( 篇 ) 14 36 44 46 84 73 47 101 63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数量 ( 篇 ) 70 79 90 227 174 271 408 385 368 文章题目及刊登的期刊、日期见本栏目 “ 1983 年以来有关可拓学的论文目录” 今年,是可拓学创立卅周年,为此,由中国、美国、罗马尼亚、英国、法国 、 日本、印度、澳大利亚、荷兰和德国等十个国家的教授筹备在2013年8月16-18日 于北京 召开首届“可拓学与创新方法国际研讨会”,会上将组织“可拓学创立卅 周年庆祝活动”。这里,将陆续发表30年来有关可拓学的资料。 ( 有关可拓学的详细资料请浏览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可拓工程专业委员会和广东工业大学 可拓学与创新 方法研究所的可拓学主页 http://www.extenics.com/ 或 http://web.gdut.edu.cn/~extenics/ ) 可拓学其他有关资料请见:可拓学主页 http://www.extenics.com/ 或 http://web.gdut.edu.cn/~extenics/
个人分类: 可拓学---学科介绍|13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农学(11种)、物理学(8种)、工程学(9种)OA期刊
zhpd55 2012-12-10 08:55
Agricultural Sciences Journal of Plant Breeding and Crop Science Af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Journal of Horticulture and Forest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vestock Produ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and Agricultural Economic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and Rur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Cereals and Oilseeds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Journal of Stored Products and Postharvest Research Back to the top Physical Sciences African Journa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Research African Journal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Physical Sciences Journal of Geology and Mining Research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and Ecotoxicology Journal of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of Oceanography and Marine Science Journal of Petroleum Technology and Alternative Fuels Zeitschrift für Naturforschung A Zeitschrift für Naturforschung B Zeitschrift für Naturforschung C Archive Back to the top Engineering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 Scienc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Research Journal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Research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Innovations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Journal of Petroleum and Gas Engineering Back to the top More Information: http://www.academicjournals.org/journals.htm
个人分类: 新观察|20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2年SSCI收录人类工程学科期刊15种目录
jerrycueb 2012-11-25 16:26
SCI 、 SSCI 均收录人类工程学期刊, 2012 年 SSCI 收录人类工程学期刊 15 种,其中被 SCI 、 SSCI 共同收录人类工程学学科期刊 11 种: Applied Ergonomics 《应用人机学》、 Behaviou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行为与信息技术》、 Ergonomics 《人机学》、 Human Factors 《人的因素》、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in Manufacturing Service Industries 《人机工程学与制造业中的人性因素》、 Interacting With Computers 《与计算机相互作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国际人机交互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 《国际人机研究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 《国际工业人机工程学杂志》、 Travail Humain 《人类劳动》、 Universal Access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信息社会综合性入门》。 SSCI 收录人类工程学期刊 4 种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事故分析与预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Ergonomics 《职业安全与工效学国际杂志》、 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 《安全研究杂志》、 New Technology Work and Employment 《新技术,工作与就业》。详细情况请看附件 2012 年 SSCI 收录人类工程学期刊 15 种目录。 附件: 2012年SSCI收录人类工程学科期刊15种目录.doc 引用地址: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7081-624679.html
个人分类: 期刊主题|1709 次阅读|0 个评论
简议合成生物学
方宏清 2012-11-6 00:59
合成生物学是一种概念而已,其实质是基因工程、代谢工程的延伸,并加上或引入一些新的工程学中的观点,或未来想用工程学的方法手段解决生物学中的(某些)问题。 当前合成生物学的主流代表人物:Keasling, Ventor, Endy等,各代表不同的层面,他们分别在天然化合物的合成、基因组人工合成、标准元件/装置/系统等方面进行探究。在各自的层面底下是不同的思想或理念在驱动着。我的努力目标是利用基因组工程方法改造微生物基因组实现其原本不能实现的目标。
33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生物医学工程回顾与展望
jiandanjinxin 2012-7-11 17:06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是一门生物、医学和工程多学 科交叉的边缘科学,它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新材料、新技术、新 仪器设备,用于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提高医学水平的一门新兴学科。   生物医学工程在国际上做为一个学科出现,始于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随着宇 航技术的进步、人类实现了登月计划以来,生物医学工程有了快速的发展。在我 国,生物医学工程做为一个专门学科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国协和医科大学原院校长、我国著名的医学家黄家驷院士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 科最早的倡导者。1977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创建、1980年中 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成立,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目前,我 国许多高校科研单位均设有生物医学工程机构,从事着生物医学的科研教学工作 ,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科学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显微镜的发明 “解剖”一词由希腊语“Anatomia”转译而来,其意思是用 刀剖割,肉眼观察研究人体结构。17世纪Lee Wenhock发明了光学显微镜,推动了 解剖学向微观层次发展,使人们不但可以了解人体大体解剖的变化,而且可以进 一步观察研究其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随着光学显微镜的出现,医学领域相继诞 生了细胞学、组织学、细胞病理学,从而将医学研究提高到细胞形态学水平。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只能达到微米(μm)级水平,难以分辨病毒及细胞 的超微细结构、核结构、DNA等大分子结构。而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电子显微镜, 使人们能观察到纳米(nm )级的微小个体,研究细胞的超微结构。光学显微镜和电 子显微镜的发明都是医学工程研究的成果,它们对推动医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   影像学诊断飞跃进步 影像学诊断是20世纪医学诊断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领域 之一。50年代X光透视和摄片是临床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而今天由于X线CT技 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影像学诊断水平发生了飞跃,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诊断水 平。即计算机体断层 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即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人 体组织器官的切面显像。X线CT 片提供给医生的信息量,远远大于普通X线照片观 察所得的信息。目前,螺旋CT(spiral CT 或helicalet CT)已经问世,能快速扫描 和重建图像,在临床应用中取代了多数传统的CT,提高了诊断准确率[1]。医学 工程研究利用生物组织中氢、磷等原子的核磁共振(nu clear magnetic resonanc e)原理。研制成功了核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MRI),它不仅可分辨病理解剖 结构形态的变化,还能做到早期识别组织生化功能变化的信息,显示某些疾病在 早期价段的改变,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可以认为MRI工程的进步,促进了医学诊 断学向功能与形态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向超快速成像、准实时动态MRI、MRA、FM RI、MRS发展。根据核医学示踪,利用正电子发射核素(18F,11C,13N)的原理, 创造的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是目前最先进的影像诊断技术。美国新闻媒体 把PET列为十大医学生物技术的榜首。PET问世不过30年历史,但它已显示出对肿 瘤学、心脏病学、神经病学、器官移植,新药开发等研究领域的重要价值[2]。 影像学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与20世纪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介入医学问世 介入医学是一种微创伤的诊疗技术。Dotter和Judkin(1964 年 )是最早使用介入技术治疗疾病的创始人,他们用导管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进行 扩张治疗取得成功。1967年Margulis首先使用过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 diology),这是医 学文献出现“介入”一词的最早记载。1977年 Gruenzing成功 地进行了首例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获得成功以后,介入性诊疗技术由于其创伤小 、患者痛苦少,安全有效而倍受临床欢迎。20世纪80年代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的发 展,高精度计算机化影像诊查仪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射频消融技术以及 高分子(high-polymer)新材料制成的介入技术用的各种导管相继问世,使介入性 诊疗技术发生了飞速进步,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心血管、脑血管、非血管 管腔器官到某些恶性肿瘤等都具有使用介入诊疗的适应证,并使诊疗效果明显提高 ,患者可减免许多大手术之苦。有人把介入诊疗技术视为与药物诊疗、手术诊疗 并列的临床三大诊疗技术之一,也有人把介入诊疗技术称之为20世纪发展起来的 临床医学新领域--介入医学[3,4]。   人工器官的应用 当人体器官因病伤已不能用常规方法救治时,现代临床医 疗技术有可能使用一种人工制造的装置来替代病损器官或补偿其生理功能,人们 称这种装置 为人工器官(artificial organ)。如20世纪50年代以前,风湿性心脏 瓣膜病的治疗,除了应用抗风湿药物、强心药物对症治疗外,对病损的瓣膜很难 修复改善,不少患者因心功能衰竭死亡。而今天可以应用人工心肺机体外循环技 术,在心脏停跳状态下切开心脏,进行更换人工瓣膜或进行房、室间隔缺损的修 补,使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恢复健康。心外科之所以能达到今天这样 的水平,主要是由于人工心肺机的问世和使用了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血管等新材 料、新技术的结果[5]。   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愈后不良,而人工肾血液透析技术已挽救了大量肾病 晚期患者的生 命,肾病治疗学也因此有了很大进步。   现代生物医学工程中人工器官的发展也非常迅速,除上述人工器官外,人工关 节、人工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人工肝、人工肺等在临床都得到应用,使千千 万万的患者恢复了健康。可以说,人体各种器官除大脑不能用人工器官代替外, 其余各器官都存在用人工器官替代的 可能性。   此外,放射医学、超声医学、激光医学、核医学、医用电子技术、计算机远程 医疗技术等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仪器设备都是现代医学工程研究开发的成果,综上 可见,20世纪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医学诊断和治疗水平,有力地推 动着医学科学的进步。   21世纪生物医学工程展望 纵观医学新技术诞生和发展的历史,从伦琴发现 X线到今天X射线诊疗技术的发展,从朗兹万发现超声波到今天B超诊断的广泛应用 ,从布洛赫和伯塞尔发现核磁共振到今天MRI的问世,从赫斯费尔德发明CT到今天 C T成像系统的应用,都是以物理学工程技术为基础、医学需求为前提发展起来的 医学新技术。循着20世纪医学发展的轨迹,我们有理由预测21世纪新的医学诊疗 技术可能在以下10个方 面有重大突破和创新:   (1)各种诊疗仪器、实验装置趋向计算机化、智能化,远程医疗信息网络化, 诊疗用机器人将被广泛应用。[6]   (2)介入性微创,无创诊疗技术在临床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激光技 术,纳米技术 和植入型超微机器人将在医疗各领域里发挥重要作用。   (3)医疗实践发现单一形态影像诊查仪器不能满足疾病早期诊断的需要。随着 PET的问世和应用,形态和功能相结合的新型检测系统将有大发展。非影像增显剂 型心血管、脑血管影像诊 查系统将在21世纪问世。   (4)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将有较大发展,生物机械结合型、生物型人工器官将 有新突破,人 工器官将在临床医疗中广泛应用。   (5)材料和药物相结合的新型给药技术和装置将有很大发展,植入型药物长效 缓释材料,药物贴覆透入材料,促上皮、组织生长可降解材料,可逆抗生育绝育 材料、生物止血材料将有 新突破。   (6)未来医疗将由治疗型为主向预防保健型医疗模式转变。为此,用于社区、 家庭、个人医疗保健诊疗仪器,康复保健装置,以及微型健康自我监测医疗器械 和用品将有广泛需求和应 用。   (7)除继续努力加强生物源性疾病防治外,对精神、心理、社会源性疾病的防 治诊疗技术和相应仪器设备的研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开发,研制精神分析、 心理安抚、生物反馈型诊 疗技术和设备将是生物医学工程的新起点。   (8)创伤是造成青年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研制新型创伤防护装置、生命急救 系统是未来生 物医学工程的重要课题。   (9)即将迎来的21世纪是分子生物学时代,有关分子生物学的诊疗新技术将快 速发展,遗传、疾病基因诊疗技术,生物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相结合的DNA芯片、雪 白芯片和诊疗系统将被 广泛应用。   (10)空气污染、环境污染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研究和开发劳动保护、家庭保 健、个人防护 用的人工气候微环境是未来不能忽视的问题。   1997年我国发布了关于卫生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奋斗目标:“到2 000年,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到2010年国民健康的主要指标在经济 发达地区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欠发达地区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先 进水平。1999年国家科技部召开了“ 发展生物医学工程技术战略研讨会”,国家 工程院开展了有关发展我国医疗器械工业战略研究等,对推动生物医学工程产业 发展、落实创新工程战略布置起着重要作用。20世纪人类与疾病做斗争,在医学 诊疗技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面向21世纪的巨大挑战,我们要动员起来,调整 政策,制定规划,改革医学研究教学的旧模式,发挥现代科学多学科交叉合作的优 势,创建全新的生物医学,为人民造福。
15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工程科学与科学工程
benlion 2012-7-8 21:50
- Science of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of Science 钱学森倡导发展工程科学,这是用科学方法来研究工程学或把工程学作为科学来研究。科学是发现新知识、新方法、新原理和新规律等,工程是科学的应用和设计、规划、施工与制作的过程。科学的工程是把科学研究作为工程来设计,从而具有流程、操作和方法等规范化、标准化,这是知识工程。 90 年代末,我倡导生物系统的科学与工程研究与开发,即,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biosystems, 国际上 21 世纪初提出 engineering of biology 等同于 engineering of biological systems, 然后再等同于 synthetic biology ,这就是现代系统生物学的工程化学科,然而,从这里可以继续的是 engineering of science ,将科学研究体系规范化、设备仪器操作标准化和流程化,也许已经想到了我要做什么了?整合科学研究与工程科学,将作坊式的科研体制发展成企业制造业模式的规模化研究机制,这个思路实际上也是开始于 90 年代在中关村的日子里。 1991 年 -1996 年是我 28 岁到 33 岁的创造力的黄金时期,然而,非常遗憾没有机会能够发挥出来,而今已经是人生过半了,还能继续在科学研究上产生新的创造思维吗?!
198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种基于反馈补偿的参数曲线数控插补算法
bshen 2012-3-30 09:46
沈斌、欧阳华兵、闫广超.一种基于反馈补偿的参数曲线数控插补算法.机械工程学报, 2010 年第 46 卷第 15 期 :136-141 A CNC Interpolation Algorithm for Parametric Curves Based on Feedback Compensation.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0,Vol.46(15): 136-141 ( A CNC interpolation algorithm for parametric curves based on feedback compensation Shen, Bin (School of Sino-German,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Ouyang, Huabing ; Yan, Guangchao Source: Jixie Gongcheng Xuebao/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 v 46, n 15, p 136-141, August 5, 2010 Language: Chinese Database: Compendex ) , CSCD, EI : 20103613222416
个人分类: 学术论文|23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学界的“阳盛阴衰”
热度 1 deminglei11 2012-3-12 22:46
[转载]科学界的“阳盛阴衰”
据研究, 女性只占科学家总人数的约27% ,而这一数值将持续降低。预计到2050年,比例不会超过50%。由于男科学家居多,大学里很少能聘请到女科学家或是女工程师们。 近日, Science 杂志上刊登的一则研究指出:事实上选择进入科研界后,男女得到晋升提拔的机会是均等的。但目前来说, 女性在选择专业时较少偏向于科学事业或是工程学相关专业。 因此,要想解决科学界两性平衡的问题还需继续努力。 那为什么科学家是男多女少的现 象呢?为了找出其中原因所在,并为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该项研究的工作人员在1990至2009年间,对14所大学的大约2,966 名科学家以及工程学院的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生涯进行追踪,起点以这些人的入职时间算起,终点是这些受试人员的离职时间。 结果发现实际上,男性与女性在选择进入科学界后受雇佣以及得到晋升的几率是相近的。在某些特定研究机构中,助理教授大约有64.2%的概率会晋升为副教授。而由助理教授升职为副教授的时间,男女科学家平均工作年限都为11年。 同时研究发现女科学家们一旦受到聘用入职后,很少有人会自己选择离职。也即女科学家们进入科研界后,基本不会再跳出这一圈子。而女科学家偏少的原因可能是大多数女性在未进入大学或是进入大学后便已经选择不从事自己相关科学专业了。 此外, 生育问题也是一些女科学 家远离科研学术职业生涯的重要原因之一 。 只有那些执着追求要在科学事业上有所贡献的女性才会选择科研学术生涯的,而这些人往往都会选择少生孩子。 一些社会 因素也会让女性远离科学界,因为科研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而 女性一旦拥有家庭后,社会普遍认为女性应该将更多地精力放在家庭上。 该研究还首次发现不论男女,数学领域的人才流失率都很高,男性离职平均时间仅为7.3年,女性则只有4.5年。 数学领域是唯一一个女科学家离职率高于男科学家的领域。 但该现象的原因,研究人员也尚不明了。 科学界的男女两性比例要想达到平衡仍需百年之久,但该项研究指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政府或是公众应该多鼓励女性加入到科学行业或是工程学行业中来 ,科研机构也要在雇佣人才时多考虑女科学家,这些女科学家受雇佣后相对稳定,人员流动也较小。( 生物谷 Bioon.com) 科技导报博客也分析了中国女性科学家较少的原因, 女科学家高端人才缺位的深层探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6909do=blogid=270515 , 总的来说,科学界“阳盛阴衰”是个全球性的现象,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很长时间还将一直存在。
2501 次阅读|1 个评论
review: 社交网络蠕虫仿真建模研究
jiangdm 2012-1-13 10:44
review: 社交网络蠕虫仿真建模研究
社交网络蠕虫仿真建模研究 孙鑫 刘衍珩 朱建启 李飞鹏 计算机学报 2011-7 摘 要 随着互联网虚拟社交网络的发展,借助网络用户进行传播的社交网络蠕虫已经成为威胁网络安全的重大隐患之一.文中从社会工程学的角度研究社交网络蠕虫的传播机制,通过量化影响用户行为的若干因素,提出了微观节点上的基于用户安全意识的行为博弈模型;通过分析网络用户活动的习惯特性,构建了宏观网络上离散的基于用户习惯的社交网络访问模型;从而实现了一个适用于社交网络蠕虫传播研究的仿真系统.实验分析了模型中用户相关因素对蠕虫传播的影响,验证了仿真系统的有效性.最后,利用该系统仿真了社交网络蠕虫在异质社交网络中的传播,揭示了网络拓扑结构和社交网络混杂程度对蠕虫传播的影响,为社交网络蠕虫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 关键词 社交网络蠕虫;传播模型;人类行为;博弈理论;仿真 1 引言 社交网络蠕虫: 仿真模型 蠕虫传播: SIR,SIS传播模型 author's work: -- 首先从社会工程学的角度探讨社交网络蠕虫的传播行为,分析并量化了影响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若干因素,提出了微观节点上的基于用户安全意识的行为博弈模型,得到了离散时间内蠕虫在每个节点的随机感染概率; -- 然后,通过分析网络用户活动的习惯特性,构建了宏观网络上离散的基于用户习惯的社交网络访问模型,用于选择单位时间内社交网络的活动用户,进而实现了一个适用于社交网络蠕虫传播研究的仿真系统. -- 应用BBV拓扑生成算法构造了符合真实社交网络环境的加权网络拓扑仿真环境,并根据国际Internet数据分析合作组织 (CAIDA)的实证研究结果 -- 最后,利用该系统仿真分析了社交网络蠕虫在异质的社交网络和混杂的社交网络环境中的传播,揭示了网络拓扑和社交网络混杂程度对其传播的影响. 2 社交网络蠕虫传播建模 2.1 社交网络和社交网络蠕虫定义 社交网络 2.2 社交网络蠕虫传播机制 社交网络蠕虫的传播包括3个阶段: 1) 首先利用自身的伪装欺骗用户点击并执行蠕虫文件感染主机; 2) 然后对感染用户的好友信息进行采集; 3) 最后利用采集到的好友信息通过虚拟社交网络进行蠕虫文件的扩散. 用户状态分为: 易感染状态和已感染状态 2.3 用户行为博弈模型 the goal of this subsection: 建立网络用户与蠕虫文件之间的行为博弈模型,从微观上描述社交网络蠕虫感染行为 的特点、量化代价和收益,从而得到蠕虫在不同网络节点的感染概率. 博弈模型参与对象包括: (1)网络用户:利用互联网进行社交活动的人; (2)蠕虫文件:含有恶意蠕虫代码的计算机文件. 博弈要素: 参与对象、参与对象的偏好信息、可获得的策略行动和支付函数 定义1.行为博弈模型 图1给出用户行为博弈模型的图表 混合策略 2.4 基于用户习惯的社交网络访问模型 指数分布 3 社交网络仿真拓扑构造 演化加权模型 BBV 仿真环境构建步骤 4 社交网络蠕虫传播仿真 5 结论 the work of this paper:总结目前网络蠕虫仿真模型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社会工程学的角度考虑网络用户行为对社交 网络蠕虫传播的影响. 1) 首先引入博弈理论对单个节点的网络用户行为进行预测,得到社交网络蠕虫在该节点的可能感染率; 2) 其次通过对网络用户访问社交网络的行为习惯进行建模,用于确定单位时间内社交网络中蠕虫潜在的感染范围,进而实现了一个适用于社交网络蠕虫传播研究的仿真系统. the contribution of this paper: 1) 提出了网络用户与蠕虫文件之间行为博弈模型,从社会工程学角度刻画社交网络蠕虫的感染过程,便于分析网络用户行因素对蠕虫传播的影响; 2) 通过对网络用户访问社交网络的习惯进行建模,提出基于网络用户活动习惯的离散访问模型; 3) 利用BBV拓扑生成算法构建了符合真实社交网络拓扑特性仿真环境,为模型实现提供了可用的仿真平台; I comment: I thinkthis paper is more a exercise, which don't illustrate the principle behind the experiemnts, than research article 社交网络蠕虫仿真建模研究.pdf
个人分类: Network|0 个评论
2011年工程学研究前沿领域
xupeiyang 2011-12-30 07:31
RESEARCH FRONTS RANKINGS IN ENGINEERING Sorted by: Citations Papers Citations per Paper Mean Year Fronts 1 - 20 (of 629) Page 1 of 32 View Fronts Papers Citations Citations Per Paper Mean Year 1 CANOPY SPECTRAL INVARIANTS; NEW CONCEPT; REMOTE SENSING; FOREST TYPES; HYPERSPECTRAL DATA 2 7 3.50 2011.0 2 COLLECTING AEROSOLIZED BACTERIA; BIOAEROSOL SAMPLERS; FLUORESCENT TRACER; INVESTIGATION; EFFICIENCIES 2 6 3.00 2011.0 3 CONCRETE INCORPORATING TIO2 NANOPARTICLES; FLEXURAL STRENGTH; ZINC DIOXIDE NANOPARTICLES; SPLITTING TENSILE STRENGTH;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3 12 4.00 2011.0 4 COUPLING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PERMANENT MAGNET MOTOR; PERMEANCES NETWORK;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INDUCTION MOTORS 2 6 3.00 2011.0 5 DQF-COSY NMR EXPERIMENTS; DQF-COSY NMR SPECTRA; AMPLITUDE MODULATION; PHASE MODULATION; THEORY 2 6 3.00 2011.0 6 EXCITED STATE INTRAMOLECULAR PROTON TRANSFER PROCESS LUMINESCENT CHEMOSENSOR; NOVEL IMIDAZOLE DERIVATIVES USED;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SYNTHESIS; ORTHOMETALATED PHENYLIMIDAZOLE LIGANDS SUBTLE TURNING 5 25 5.00 2011.0 7 FINITE BINARY STOCHASTIC MATERIALS; MORPHOLOGICALLY COMPLEX OBJECT;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FUNDAMENTAL CONCEPTS; COMMON MISCONCEPTIONS 2 8 4.00 2011.0 8 HARMONIC FREQUENCY RANGE; 9 KHZ; POWER QUALITY; METHODS 2 6 3.00 2011.0 9 KIEV'S RESEARCH REACTOR WWR-M; RESEARCH REACTOR IRT-SOFIA PRIOR; DECOMMISSIONING PLANNING; PARTIAL DISMANTLING; PROGRESS 2 6 3.00 2011.0 10 LABORATORY AUTOMATION APPLICATIONS; MULTIPLEXED CLINICAL ANALYSIS; MOLECULAR ANALYSIS; MICROFLUIDIC CARTRIDGE SYSTEM; STEM CELL BIOENGINEERING 4 20 5.00 2011.0 11 LARGE ANTIMONY MINE; CHINA; SUPER-LARGE SB DEPOSIT AREAS; VICINITIES; MERCURY 2 6 3.00 2011.0 12 LARGE VOLUME UNDERWATER NEUTRINO TELESCOPES; LARGE VOLUME NEUTRINO TELESCOPE; HOU RECONSTRUCTION SIMULATION (HOURS); COMPLETE SIMULATION; RECONSTRUCTION PACKAGE 2 7 3.50 2011.0 13 NEW HYBRID MULTILEVEL INVERTER FED INDUCTION MOTOR DRIVE; H-BRIDGE CURRENT SOURCE PARALLEL RESONANT INVERTER; SINGLE PHASE VOLTAGE SOURCE INVERTER; LLC SERIES RESONANT HIGH-FREQUENCY SINUSOIDAL POWER SUPPLIER 7 32 4.57 2011.0 14 SI-28 SPHERES; HIGHLY ENRICHED SI-28; AVOGADRO SPHERES; SI-28 CRYSTAL; AVOGADRO CONSTANT 8 37 4.63 2011.0 15 SLENDER TEXTILE REINFORCED CONCRETE BRIDGE; PEDESTRIAN BRIDGE; LOAD-BEARING BEHAVIOR; DURABILITY 2 8 4.00 2011.0 16 VENDOR-BUYER INTEGRATED INVENTORY SYSTEM; EOQ/EPQ INVENTORY MODELS; TWO BACKORDERS COSTS; ARITHMETIC-GEOMETRIC INEQUALITY; ANALYTIC GEOMETRY 2 8 4.00 2011.0 17 INTERATOMIC COULOMBIC DECAY FOLLOWING PHOTOIONIZATION; INTERATOMIC ELECTRONIC DECAY PROCESSES; ELECTRON-TRANSFER-MEDIATED DECAY; TRIPLY IONIZED STATES; MULTIPLY IONIZED CLUSTERS 4 40 10.00 2010.7 18 ICE-FREE NANOSTRUCTURED SURFACES; SUPERHYDROPHOBIC ALUMINUM SURFACES; ROUGH HYDROPHOBIC COATINGS; IMPACTING WATER DROPLETS; ICE-RELEASING PROPERTIES 3 20 6.67 2010.6 19 PSO BASED ENERGY MANAGEMENT STRATEGY; DUAL ENERGY STORAGE SYSTEMS; UPFC; NEW BIDIRECTIONAL SOFT-SWITCHING MULTI-INPUT DC-DC CONVERTER;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3 32 10.67 2010.6 20 TWO-DIMENSIONAL UNSTEADY FORCED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POWER-LAW FLUIDS; NEWTONIAN FLUIDS; SQUARE CYLINDER; SEMI-CIRCULAR CYLINDER 3 19 6.33 2010.6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13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近十年工程学学科中国学者SCI十大发文期刊
wanyuehua 2011-12-13 06:40
2001-2011 年 SCI 收录至少有一位中国学者(不包括台湾地区)发表的论文 985,997 篇(截至到 2011 年 12 月 12 日 按出版年统计),其中工程学( Engineering )学科论文 113,995 篇(是近十年中国学者发文排名第四的学科), 113,995 篇论文包括学术论文 111,123 篇、会议论文 7,247 篇、社论 1,286 篇、综述 731 篇、通讯 382 篇、更正 367 篇、会议摘要 56 篇、传记 19 篇、新闻 19 篇、书评 11 篇等。 113,995 篇文章共发表在 1055 种工程学学科期刊上,其中发文量居前十位的期刊见下表: 表一 2001-2011 年 SCI 收录中国学者发表的工程学学科论文发文量居前十位的期刊 排名 期刊名称 2010 年 影响因子 发文量 占总文章 量的百分比( % ) 1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危险物资杂志》 3.723 2411 2.115 % 2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催化学报》 0.752 2231 1.957 % 3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微波和光学技术快报》 0.656 1797 1.576 % 4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 《电子学报》 0.138 1709 1.499 % 5 Industrial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工业化学与工程化学研究》 2.072 1532 1.344 % 6 Electronics Letters 《电子学快报》 1.004 1439 1.262 % 7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 中国化学工程学报》 0.901 1415 1.241 % 8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材料加工技术杂志》 1.570 1404 1.232 % 9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环境科学与技术》 4.827 1280 1.123 % 10 Journal of 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Data 《化学与工程数据杂志》 2.089 1198 1.051 % 附件: 2001-2011 年 SCI 收录中国学者发表的工程学学科论文发文量居前 100 位的期刊 排名 期刊名称 发文量 占总文章 量的百分比( % ) 1.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411 2.115 % 2.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2231 1.957 % 3.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1797 1.576 % 4.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 1709 1.499 % 5. Industrial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1532 1.344 % 6. Electronics Letters 1439 1.262 % 7.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1415 1.241 % 8.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1404 1.232 % 9.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1280 1.123 % 10. Journal of 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Data 1198 1.051 % 11.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 Technological Sciences 1198 1.051 % 1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1139 0.999 % 13.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1091 0.957 % 14. Energy Fuels 1019 0.894 % 15.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980 0.860 % 16.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959 0.841 % 17. Biomaterials 923 0.810 % 18. 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 914 0.802 % 19. 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 885 0.776 % 20.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882 0.774 % 21. 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815 0.715 % 22.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780 0.684 % 23.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A 755 0.662 % 24. 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and Applications 718 0.630 % 25.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691 0.606 % 26. Acta Mechanica Sinica 682 0.598 % 27. Pattern Recognition 679 0.596 % 2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677 0.594 % 29. Desalination 673 0.590 % 30. Catalysis Today 610 0.535 % 31.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603 0.529 % 32. IEIC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594 0.521 % 33. Process Biochemistry 586 0.514 % 34.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rared and Millimeter Waves 582 0.511 % 35.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576 0.505 % 36. IEEE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572 0.502 % 37. Fuel 565 0.496 % 38. Powder Technology 556 0.488 % 39. Water Research 551 0.483 % 40. Sensors and Actuators A Physical 549 0.482 % 41.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548 0.481 % 4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531 0.466 % 43.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526 0.461 % 44.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526 0.461 % 45. Wear 525 0.461 % 46. Automatica 516 0.453 % 47.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512 0.449 % 48.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501 0.439 % 49.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Materials in Electronics 499 0.438 % 50. 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s Research Pier 496 0.435 % 51.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477 0.418 % 52.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77 0.418 % 53.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469 0.411 % 54.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65 0.408 % 55. Semiconduct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61 0.404 % 56. Dyes and Pigments 460 0.404 % 57.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457 0.401 % 58. Measurement Science Technology 457 0.401 % 59.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449 0.394 % 60. 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 Part A 446 0.391 % 61. Integrated Ferroelectrics 442 0.388 % 62.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436 0.382 % 63. Signal Processing 429 0.376 % 64. 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 427 0.375 % 65.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425 0.373 % 66. Polymer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419 0.368 % 67. Applied Energy 418 0.367 % 68.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Materials In Medicine 415 0.364 % 69.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410 0.360 % 70.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403 0.354 % 71. Fluid Phase Equilibria 395 0.347 % 72. 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 394 0.346 % 73. IET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390 0.342 % 74.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387 0.339 % 75. Journal of Electronic Materials 387 0.339 % 76.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375 0.329 % 77. 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 373 0.327 % 78. Journal of Catalysis 371 0.325 % 79.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C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369 0.324 % 8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363 0.318 % 81.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 355 0.311 % 82. AICHE Journal 350 0.307 % 83.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349 0.306 % 84. 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 347 0.304 % 85. Nonlinear Dynamics 346 0.304 % 86. IEEE Transactions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338 0.297 % 87.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336 0.295 % 88. IEICE Transactions on Fundamentals of Electronics Communications and Computer Sciences 334 0.293 % 89.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 332 0.291 % 90. Journal of Vacuum Science Technology B 328 0.288 % 91.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325 0.285 % 92. Reactive Functional Polymers 323 0.283 % 93. Engineering Structures 320 0.281 % 94. Chem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317 0.278 % 95.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317 0.278 % 96.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 317 0.278 % 97. Journal of Micromechanics and Microengineering 315 0.276 % 98.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314 0.275 % 99. Solid State Electronics 311 0.273 % 100. Energy and Buildings 303 0.266 %
个人分类: 文献计量|846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期刊的发表情况
oylh 2011-10-15 15:25
对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管理工程学报、中国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学报五个杂志的录用难度进行分析,欢迎交流,不妥之处望海涵。 以前我认为的难度比较为:管理科学学报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管理工程学报 约= 中国管理科学 约= 系统工程学报。我统计过,这些杂志中除管理科学学报的录用率在5%左右,其他四个的录用率均在5-10%。从录用率来看,管理科学学报无疑是最难的。但现在我的看法发生变化了,对于这些管理科学类的杂志而言,我认为这些杂志的风格是有区别的。从论文的数学难度来看,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约= 系统工程学报 管理科学学报 约= 管理工程学报中国管理科学,因此,如果你的数学功底好,写一些数学难度大管理意义弱的论文投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和 系统工程学报录用的概率较大,投其他杂志则概率较小,最近我们这边录用了两篇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据我所知(我看过那两篇论文),数学难度大(用的是排队论和动态规划),这些方法都是没有解,做算例,因此比较适合这个杂志。从管理意义和管理创新来看,管理科学学报 管理工程学报 约= 中国管理科学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约= 系统工程学报,因此,一些数学难度小,而管理意义大的论文投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和系统工程学报不是很适合,前面录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的那个师弟以前投管理工程学报 和 中国管理科学被退了几次,感觉还是风格不适合。 最后,总结得到结论:数学难度大的论文投稿这五个杂志的难度为: 系统工程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管理工程学报 管理科学学报 中国管理科学(因为中国管理科学的数学难度最低) 管理意义大的论文投稿这五个杂志的难度为: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系统工程学报管理科学学报 管理工程学报 约= 中国管理科学(因为管理意义大的论文一般数学难度低) 另外,这五个杂志当中管理科学学报和管理工程学报是匿名审稿,个人感觉是最公正的,其他三个杂志均为看着名字审稿,不可避免出现一些关系稿,若从关系稿的角度来看,关系稿数量比较为: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中国管理科学系统工程学报管理科学学报 约= 管理工程学报 (稍微注意的人可以发现一些牛人的稿子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出现的几率非常稿,如清华大学×××教授的一个博士后只发这一个杂志就发了近10篇,其他高水平杂志的论文一篇都没有,系统工程学报以前是匿名审稿,有了网站后改为明审了,但这个杂志要求第一作者的身份仅能一年发表一篇,虽然这个杂志明审,个人感觉关系稿还是比较少)。
8551 次阅读|0 个评论
清华大学--材料学与工程学网络教材
chnfirst 2011-10-11 15:22
http://jigou.xauat.edu.cn/ex/tsinghua/software/08/01/005/01/00001/bjjc/bjjc.htm 清华大学--材料学与工程学 网络教材
个人分类: 材料、专业|0 个评论
ICAE2011农业工程新技术国际学术会议精选英文论文已经被EI检索
热度 1 wangyk 2011-9-26 16:14
王应宽 2011-09-26 广州,中国 Guangzhou, China ICAE2011农业工程新技术国际学术会议精选英文论文已经被EI检索 最近好多朋友一直在询问,关于2011年5月份在山东召开的农业工程新技术国际会议论文的收录情况。经过我们的沟通,精选的英文会议论文已经被EI收录。大约一个月前,杨自栋博士就告诉我可以在在EI的网站查询到了,当然是需要在购买了EI数据库或使用权的单位才可以查询。还有一部分精选的英文论文发表在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Journal(EI收录源刊)也应该可以收录。中文的会议论文计划在ISTP收录,目前还在数据处理中,估计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查询到。 特告知各位参会和投稿的作者。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447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Compendex & Ei Backfile (工程、应用科学的信息文献检索平台)
热度 1 geneculture 2011-8-24 03:04
http://www.ei.org/compendex http://china.elsevier.com/ElsevierDNN/%E7%94%B5%E5%AD%90%E4%BA%A7%E5%93%81%E4%BF%A1%E6%81%AF/EngineeringVillage/tabid/578/Default.aspx 公元1884年, 一群立志于科研进展共享、科研成果共享的工程师创办了 工程信息有限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Ei)。 如今,作为世界领先的应用科学、工程学在线信息服务提供者 ,Ei是爱思唯尔Elsevier公司的重要成员,一直 致力于为广大工程师和科学研究者提供最专业、内容最丰富的工程科学数据库和相应的检索平台,以及全球优秀工程科学期刊的全文在线访问服务 。 对于工程科学来说,信息极其重要且数目繁杂。无论是搞学术研究还是工业生产,想要获取成功,正确的信息和恰当的研究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Engineering Village就是基于这一点,为工程师、工科学生、科研人员以及相关信息从业人员专门设计的、功能强大的信息文献检索平台,基于网络访问 。 EV平台上提供10多个数据库的内容,涵盖了工程、应用科学相关的最为广泛的领域, 内容来源包括 学术文献、商业出版物、发明专利、会议论文和技术报告等等;其中的 Ei Compendex 就是我们常说的美国工程索引Ei数据库,是全世界最早的工程文摘来源 。Ei Compendex收录年代自1969年起,涵盖175种专业工程学科,目前包含1100多万条记录,每年新增的50万条文摘索引信息分别来自5100种工程期刊、会议文集和技术报告。Ei Compendex收录的文献涵盖了所有的工程领域,其中大约22%为会议文献,90%的文献语种是英文。 Ei从1992年开始收录中国期刊。1998年Ei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了Ei中国镜像站。 此外,EV平台上还有Inspec、GeoBase、NTIS Database、Referex、Ei Patents、等10多个数据库资源。 http://www.ei.org/compendex
2170 次阅读|1 个评论
2000-2010年高被引期刊: 工程学(Engineering)
rensl 2011-5-22 16:26
根据 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基本科学指标库 ) 统计, 2000 年 1 月 1 日 至 2010 年 12 月 31 日 , SCI 检索的工程学 (Engineering) 期刊有 518 种 . 518 种期刊在 11 年间平均发表论文数为 1305 篇,刊均被引次数为 7278 ,篇均被引次数为 5.95. 下表中 “ 平均被引 ( 次数 )” 位居前 20 位的期刊基于 “ 总被引 ( 次数 )” 居前 40 位的期刊选取。 排序 期刊名称 论文数 总被引 平均被引 1 J Anal Atom Spectrom 1,140 24,035 21.08 2 IEEE Trans Patt Anal Mach Int 1,635 33,580 20.54 3 J Mech Phys Solids 1,176 20,757 17.65 4 IEEE Trans Med Imaging 1,461 25,262 17.29 5 J Power Sources 8,879 124,412 14.01 6 Spectrochim Acta Pt B-At Spec 1,791 22,985 12.83 7 Sensor Actuator B-Chem 6,639 79,187 11.93 8 J Hydrol 3,700 43,333 11.71 9 Rapid Commun Mass Spectrom 4,453 51,630 11.59 10 IEEE Trans Image Processing 2,036 23,312 11.45 11 J Fluid Mech 4,569 52,044 11.39 12 Electroanal 3,221 33,697 10.46 13 IEEE Trans Automat Contr 2,977 31,052 10.43 14 IEEE Trans Geosci Remot Sen 3,109 32,295 10.39 15 IEEE Electron Dev Lett 2,789 26,092 9.36 16 IEEE J Solid-state Circuits 2,935 27,274 9.29 17 IEEE Trans Biomed Eng 2,392 21,705 9.07 18 IEEE Trans Electron Devices 4,026 36,462 9.06 19 J Micromechanic Microengineer 2,386 21,286 8.92 20 Int J Hydrogen Energ 4,829 42,471 8.79 附: 518种工程学期刊清单 相关阅读: 基于ESI 统计的高影响力期刊(16): 工程学(Engineering)
个人分类: 文献计量|37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竞选回答《Nature》有关科学的18个问题
yonglishi 2011-5-9 13:28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前夕,英国《自然》杂志邀请两位总统候选人回答与科学相关的18个问题。民主党候选人贝拉克•奥巴马书面回答了问题,但共和党候选人约翰•麦凯恩的竞选团队拒绝了这一邀请。之后,奥巴马补充回答了《自然》提出的有关与生物安全、核武器实验室和美国参与国际项目等8个问题。 作为总统,通过在未来10年中将基础研究的经费翻一倍,我将加强对物质科学、生命科学、数学和工程学领域基础研究的资助,支持科学家并恢复美国科学的领导地位。 http://www.natureasia.com/ch/nature/feature/
1707 次阅读|0 个评论
答友人问:初从事ITS行业,需了解点啥
jlublx 2011-3-30 05:18
科学网友人给我发信,他博士以前读的是交通相关专业,非纯ITS专业,现在从事ITS研究,需要怎么尽快了解行业动态,需补充点什么专业知识? 我的回答:****博士,您好!谢谢您光临我的科学网博客。您做ITS是只涉及道路的吗?铁路、轨道也有智能控制的。我们现在也有研究水域ITS的。您说做的是ITS的研究,那估计不是以研发和集成为主的企业了。在国内,从事ITS的分为3个层面,企业、研究院,事业政府部门。企业,以ITS系统设备集成为主,研究院以研究和设计为主,政府呢,主要以交通决策支持为主。ITS做得好的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等都比较成熟了,现在中小城市的ITS建设也是如火如荼。所以,要了解行业的情况,向您推荐一些杂志和网站,比如中国交通信息、中国智能交通,ITS traffic, 还有ITS年会等,这些比较动态,网站tranbbs很好。当然,看期刊《公路交通科技》、《交通运输工程学报》则知道大家都关注的技术发展点。ITS的理论基本知识,从交通工程学、交通流理论、道路交通管理控制(这些基本上都是本科教材),ITS专业的书,黄卫的、陆化普的、杨兆升、杨佩昆、裴玉龙等大家出的ITS书都可以翻翻。除了交通基本知识,ITS还要用到通信、计算机、智能控制、专家系统、数值分析等,相关的书可以参阅。 祝进步,工作愉快!
41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工程学最热门论文25篇(Top 25 Hottest Articles)
xupeiyang 2011-3-7 14:06
1. !-- /a-- A survey on clustering algorithms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 Article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Volume 30, Issue 14-15, October 2007, Pages 2826-2841 Abbasi, A.A.; Younis, M. !-- Bookmark article/a -- Cited by SciVerse Scopus (133) 2. !-- /a-- Evolutionary hidden information detection by granulation-based fitness approximation • Article Applied Soft Computing, Volume 10, Issue 3, June 2010, Pages 719-729 Davarynejad, M.; Ahn, C.W.; Vrancken, J.; van den Berg, J.; Coello Coello, C.A. !-- Bookmark article/a -- 3. !-- /a-- Synthesis and surface engineering of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 Review article Biomaterials, Volume 26, Issue 18, June 2005, Pages 3995-4021 Gupta, A.K.; Gupta, M. !-- Bookmark article/a -- Cited by SciVerse Scopus (1036) 4. !-- /a-- Development of an electrical power take off system for a sea-test scaled offshore wave energy device • Article Renewable Energy, Volume 36, Issue 4, April 2011, Pages 1236-1244 O\'Sullivan, D.; Griffiths, J.; Egan, M.G.; Lewis, A.W. !-- Bookmark article/a -- 5. !-- /a--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uzzy systems and fuzzy neural networks for preliminary design of rubble mound breakwaters • Article Applied Ocean Research, Volume 32, Issue 4, October 2010, Pages 425-433 Balas, C.E.; Koc, M.L.; Tur, R. !-- Bookmark article/a -- 6. !--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 survey • Article Computer Networks, Volume 38, Issue 4, March 2002, Pages 393-422 Akyildiz, I.F.; Su, W.; Sankarasubramaniam, Y.; Cayirci, E. !-- Bookmark article/a -- Cited by SciVerse Scopus (3650) 7. !-- /a-- Graphene and graphite nanoribbons: Morphology, properties, synthesis, defects and applications • Review article Nano Today, Volume 5, Issue 4, August 2010, Pages 351-372 Terrones, M.; Botello-Mendez, A.R.; Campos-Delgado, J.; Lopez-Urias, F.; Vega-Cantu, Y.I.; Rodriguez-Macias, F.J.; Elias, A.L.; Munoz-Sandoval, E.; Cano-Marquez, A.G.; Charlier, J.C.; Terrones, H. !-- Bookmark article/a -- Cited by SciVerse Scopus (2) 8. !--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survey • Article Computer Networks, Volume 52, Issue 12, August 2008, Pages 2292-2330 Yick, J.; Mukherjee, B.; Ghosal, D. !-- Bookmark article/a -- Cited by SciVerse Scopus (212) 9. !-- /a-- Competitive liquid biofuels from biomass • Review article Applied Energy, Volume 88, Issue 1, January 2011, Pages 17-28 Demirbas, A. !-- Bookmark article/a -- Cited by SciVerse Scopus (1) 10. !-- /a-- Heat transfer-A review of 2005 literature • Review articl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Volume 53, Issue 21-22, October 2010, Pages 4397-4447 Goldstein, R.J.; Ibele, W.E.; Patankar, S.V.; Simon, T.W.; Kuehn, T.H.; Strykowski, P.J.; Tamma, K.K.; Heberlein, J.V.R.; Davidson, J.H.; Bischof, J.; Kulacki, F.A.; Kortshagen, U.; Garrick, S.; Srinivasan, V.; Ghosh, K.; Mittal, R. !-- Bookmark article/a -- 11. !-- /a-- Combining multiple clusterings using similarity graph • Article Pattern Recognition, Volume 44, Issue 3, March 2011, Pages 694-703 Mimaroglu, S.; Erdil, E. !-- Bookmark article/a -- 12. !-- /a-- Production of liquid biofuels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 • Review article Prog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 Volume 37, Issue 1, February 2011, Pages 52-68 Nigam, P.S.; Singh, A. !-- Bookmark article/a -- Cited by SciVerse Scopus (1) 13. !--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 survey on the state of the art and the 802.15.4 and ZigBee standards • Review article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Volume 30, Issue 7, May 2007, Pages 1655-1695 Baronti, P.; Pillai, P.; Chook, V.W.C.; Chessa, S.; Gotta, A.; Hu, Y.F. !-- Bookmark article/a -- Cited by SciVerse Scopus (94) 14. !-- /a-- A review on polymer nanofibers by electrospinning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nanocomposites • Article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ume 63, Issue 15, November 2003, Pages 2223-2253 Huang, Z.-M.; Zhang, Y.-Z.; Kotaki, M.; Ramakrishna, S. !-- Bookmark article/a -- Cited by SciVerse Scopus (1219) 15. !-- /a-- Heat transfer-A review of 2004 literature • Review articl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Volume 53, Issue 21-22, October 2010, Pages 4343-4396 Goldstein, R.J.; Ibele, W.E.; Patankar, S.V.; Simon, T.W.; Kuehn, T.H.; Strykowski, P.J.; Tamma, K.K.; Heberlein, J.V.R.; Davidson, J.H.; Bischof, J.; Kulacki, F.A.; Kortshagen, U.; Garrick, S.; Srinivasan, V.; Ghosh, K.; Mittal, R. !-- Bookmark article/a -- 16. !-- /a-- Texture segmentation using independent-scale component-wise Riemannian-covariance Gaussian mixture model in KL measure based multi-scale nonlinear structure tensor space • Article Pattern Recognition, Volume 44, Issue 3, March 2011, Pages 503-518 Han, S.; Tao, W.; Wu, X. !-- Bookmark article/a -- 17. !-- /a-- A Riemannian scalar measure for diffusion tensor images • Article Pattern Recognition, September 2010 Astola, L.; Fuster, A.; Florack, L. !-- Bookmark article/a -- 18. !-- /a-- Review on thermal energy storage with phase change: materials, heat transfe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 Review article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Volume 23, Issue 3, February 2003, Pages 251-283 Zalba, B.; Marn, J.M.S.T.; Cabeza, L.F.; Mehling, H. !-- Bookmark article/a -- Cited by SciVerse Scopus (389) 19. !-- /a-- 3D video and free viewpoint video-From capture to display • Article Pattern Recognition, September 2010 Smolic, A. !-- Bookmark article/a -- 20. !-- /a-- Real-time lip reading system for isolated Korean word recognition • Article Pattern Recognition, Volume 44, Issue 3, March 2011, Pages 559-571 Shin, J.; Lee, J.; Kim, D. !-- Bookmark article/a -- 详细信息请见 http://top25.sciencedirect.com/subject/engineering/12/archive/30/
个人分类: 信息检索|24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工程学高被引论文前20篇( 2007 - 2011)
xupeiyang 2011-3-6 13:45
1. The rise of graphene Geim, A.K. (2007), Nature Materials, Volume 6, Issue 3, Pages 183-191 Cited by: 2,793 2. Detection of individual gas molecules adsorbed on graphene Schedin, F. (2007), Nature Materials, Volume 6, Issue 9, Pages 652-655 Cited by: 650 3. Multiferroics: A magnetic twist for ferroelectricity Cheong, S.-W. (2007), Nature Materials, Volume 6, Issue 1, Pages 13-20 Cited by: 638 4. Efficiency enhancement in low-bandgap polymer solar cells by processing with alkane dithiols Peet, J. (2007), Nature Materials, Volume 6, Issue 7, Pages 497-500 Cited by: 608 5. Consensus and cooperation in networked multi-agent systems Olfati-Saber, R. (2007),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Volume 95, Issue 1, Pages 215-233 Cited by: 593 6. Multiferroics: Progress and prospects in thin films Ramesh, R. (2007), Nature Materials, Volume 6, Issue 1, Pages 21-29 Cited by: 581 7. Overview of the scalable video coding extension of the H.264/AVC standard Schwarz, H. (2007),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 Volume 17, Issue 9, Pages 1103-1120 Cited by: 576 8. Processable aqueous dispersions of graphene nanosheets Li, D. (2008), Nature Nanotechnology, Volume 3, Issue 2, Pages 101-105 Cited by: 548 9. Nanoionics-based resistive switching memories Waser, R. (2007), Nature Materials, Volume 6, Issue 11, Pages 833-840 Cited by: 430 10. Speeded-Up Robust Features (SURF) Bay, H. (2008), Computer Vision and Image Understanding, Volume 110, Issue 3, Pages 346-359 Cited by: 423 11. A survey of recent results in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Hespanha, J.P. (2007),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Volume 95, Issue 1, Pages 138-172 Cited by: 421 12. Carbon-based electronics Avouris, P. (2007), Nature Nanotechnology, Volume 2, Issue 10, Pages 605-615 Cited by: 397 13. Next-generation DNA sequencing Shendure, J. (2008), Nature Biotechnology, Volume 26, Issue 10, Pages 1135-1145 Cited by: 396 14. Biosensing with plasmonic nanosensors Anker, J.N. (2008), Nature Materials, Volume 7, Issue 6, Pages 442-453 Cited by: 392 15. Nanocarriers as an emerging platform for cancer therapy Peer, D. (2007), Nature Nanotechnology, Volume 2, Issue 12, Pages 751-760 Cited by: 392 16. A survey of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Zhao, Q. (2007), 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 Volume 24, Issue 3, Pages 79-89 Cited by: 390 17. Rudiments of rough sets Pawlak, Z. (2007), Information Sciences, Volume 177, Issue 1, Pages 3-27 Cited by: 380 18. Superior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single-layer graphene Balandin, A.A. (2008), Nano Letters, Volume 8, Issue 3, Pages 902-907 Cited by: 369 19. A survey on wireless multimedia sensor networks Akyildiz, I.F. (2007), Computer Networks, Volume 51, Issue 4, Pages 921-960 Cited by: 366 20. Substrate-induced bandgap opening in epitaxial graphene Zhou, S.Y. (2007), Nature Materials, Volume 6, Issue 10, Pages 770-775 Cited by: 363 http://www.info.sciverse.com/topcited/
个人分类: 引证分析|2588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之门----工程学组
xupeiyang 2011-2-23 10:06
http://www.researchgate.net/groups/140_Engineering/ Engineering groups Browse through all public Engineering groups. Find fellow researchers with common interest by joining groups or create your own group and invite colleagues to join. Engineering Acoustic Engineering (10)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10) Aerospace Engineering (12)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11) Automotive Engineering (2) Automotive Systems Engineering (7) Bioengineering (27) Civil Engineering (18) Combat Engineering (1)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12) Computer Engineering (17) Control Systems Engineering (16) Ecological Engineering (7) Electrical Engineering (33)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7) Engineering Education (10) Engineering Physics (4)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15) Fire Safety Engineering (1) Industrial Engineering (11) Instrumentation Engineering (1) Materials Engineering (14)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5) Mining Engineering (4) Naval Engineering (3) Nuclear Engineering (2) Ocean Engineering (2) Optical Engineering (4) Petroleum Engineering (3) Quality Assurance Engineering (3) Safety Engineering (3)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 Tele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5)
个人分类: 信息交流|2091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年献辞
anley 2011-1-3 10:12
在喜迎2011年的美好时刻,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可拓工程专业委员会 向关心和支持可拓学研究的专家和领导、 向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全体会员、 向在可拓学研究领域辛勤耕耘的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良好的祝愿!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过去的一年, 可拓学理论研究逐渐深入, 多部可拓学相关专著出版, 申请并承接了多项有关可拓学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年会等举办多次专题讨论会。 应用研究与推广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在北京成功主办中国原创学科可拓学成果发布会暨《创意的革命今天你可拓了吗?》首发式, 网易、新浪、搜狐等30多个网站播放视频智力的革命:开启智慧的可拓方法, 组织了多场高端企业培训, 不断发展与海内外的学术交流, 可拓学正逐步走向社会。 新的一年, 我们要抓好可拓创新方法的推广普及工作, 继续深入开展可拓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进一步支持可拓产品特别是可拓软件的研制, 继续做好《可拓学丛书》的出版工作, 加强与其他学科、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术交流, 办好全国第13届可拓学年会, 推动可拓学向海外发展。 展望新的一年,我们信心满怀, 让我们共同努力, 使可拓学服务于社会, 引领中国原创学科逐步走向世界!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可拓工程专业委员会 2011年元旦
个人分类: 可拓学---学科介绍|14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可拓学的评价______(6)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
anley 2010-11-1 10:24
在中国科协 2010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 发布的科研成果中,涉及可拓学的部分有: 可拓论近年的应用研究包括 可拓信息-知识-智能的形式化体系, 可拓策略生成系统的实用技术, 可拓数据挖掘方法, 可拓营销方法, 可拓策划方法, 可拓设计方法, 可拓控制与可拓检测方法, 在众多实际领域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从而证明了可拓学理论的正确性和实际的应用价值。 在中国科协 2008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发布的科研成果中,涉及可拓论在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应用部分有: 在新理论、新方法产生与发展过程中,中国学者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灰色系统理论、可拓学理论、未确知数学、集对分析由我国学首创。 灰色系统理论、粗糙集理论、可拓学理论 3 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尤为活跃,并 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
个人分类: 可拓学---学科介绍|16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可拓学的评价___(5)基金要闻
anley 2010-10-27 08: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 2004.5.20) 原创性学科可拓学的创立与发展表明:中国人有能力进行原始性创新研究 ___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支持源头创新研究的有力保证 一个由中国学者创立的新学科 --可拓学,历经20多年的研究与发展已初具规模。它是由我国学者蔡文研究员于1983年创立的一门原创性横断学科,以形式化的模型,探讨事物拓展的可能性以及开拓创新的规律与方法,并用于解决矛盾问题。 1988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 科学部连续以 6个科学基金项目支持广东工业大学可拓工程研究所进行这项原始性创新研究,管理科学部和其他科学部还资助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其他院校7个可拓学的项目。这些项目有力地保证了可拓学的生存,并促使其健康迅速地发展,为该学科的初创形成提供了基本条件。可拓学成长发展的实践证明,中国人有能力进行原始性创新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支持源头创新研究的有力保证。 2004年5月11日科学时报以题为可拓学研究:蔡文的28年详细报道了可拓学研究的创立和发展历程。
个人分类: 可拓学---学科介绍|16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可拓学的评价___(4)国家科技部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发布的可
anley 2010-10-25 07:22
200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在国家科技成果网发布可拓学研究成果 可拓论及其应用研究 : 项目名称 ( 中文 ) : 可拓论及其应用研究 项目名称 ( 英文 ) : Extension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所属行业: 其它 项目来源: 自选 本项目于 1976 年由第一完成人自由选题, 1983 年发表首篇论文,建立新学科可拓学。 1988 年至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以 6 个项目 决策系统中处理矛盾问题的规律研究( 7870014 ) 、 转换桥的理论与方法( 7920079 ) 、 关键策略的生成方法与协调问题( 79570020 ) 、 可拓营销方法研究( 79870107 ) 、 可拓策划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70140003 ) 、 可拓策略生成系统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研究( 70271060 ) ,广东自然科学基金委以项目 企业资源的共轭分析与可拓资源研究( 010049 ) 支持这项研究。 本项目是 20 多年来研究成果的综合。本项目研究用形式化语言描述物、事和关系,建立形式化模型,研究化解矛盾问题的规律和逻辑,建立一套可以操作的方法,为用计算机处理各个领域中的矛盾问题提供基础理论和方法。本项目以矛盾问题为研究对象,研究处理它们的规律与方法,建立基元的可拓分析理论、物的共轭分析理论和表达事物量变与质变的定量化工具 -- 可拓集合与关联函数,建立用形式逻辑的方法和辩证逻辑的思想相结合的可拓逻辑。基元理论、可拓集合理论和可拓逻辑构成可拓论的三大支柱。利用可拓论,研究了可操作的可拓方法,它们与各领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可形成各领域中处理矛盾问题的可拓工程方法。 本项目的创造性在于与历来学者用自然语言研究矛盾问题不同,建立了形式化的可拓模型,从而能进行变换和推理,生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于对经典集合和模糊集合进行拓展,建立可拓集合和关联函数,定量化地描述量变和质变;在于建立处理矛盾问题的可拓逻辑。本项目是一项原始性创新研究,在海内外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和指导的地位。 目前,很多领域的学者利用本项目的成果研究各自专业中的问题,取得多项成果。海外不少学者前来学习本项目的成果,并介绍到海外。可拓学已从理论研究发展到多个领域的应用研究,它们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个人分类: 可拓学---学科介绍|16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近十年工程学领域论文发表前20名国家与地区排名:2000-2010年
wanyuehua 2010-10-17 10:10
中国工程学论文总被引次数排名第 2 位、论文数排名第 2 位、篇均被引次数未进前 20 名 检索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根据各个国家和地区于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SCI、SSCI收录工程学领域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统计分析出前20名国家和地区排名(共有96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排名)。每个参与排名的国家和地区在这期间发表的工程学论文数超过1万篇,排名参照指标为总被引次数(Citations)、文章数(Papers)和篇均被引次数(Citations Per Paper)。 美国工程学领域论文的总被引次数(1,194,485次)和论文数(191,218篇)均排名在第1位, 中国工程学论文的总被引次数 297,450 次排名在第 2 位、论文数 75,283 篇排名在第 2 位、篇均被引次数 3.95 未进前 20 名(第 48 位) ,中国台湾地区论文的总被引次数125,009次排名在第9位、论文数29,674篇排名在第10位、篇均被引次数4.21未进前20名(第43位)。详细情况见表一 2000-2010年工程学领域论文按总被引次数排名,表二 2000-2010年工程学领域论文按论文总数排名,表三 2000-2010年工程学领域论文按篇均被引次数排名。 表12000-2010 年工程学领域论文按总被引次数排名 Country/Territory Papers Citations Citations Per Paper 1 USA 191,218 1,194,485 6.25 2 PEOPLES R CHINA 75,283 297,450 3.95 3 GERMANY 44,091 245,249 5.56 4 ENGLAND 45,381 244,838 5.40 5 JAPAN 61,391 243,664 3.97 6 FRANCE 37,429 208,293 5.57 7 CANADA 33,985 172,125 5.06 8 ITALY 33,010 168,657 5.11 9 TAIWAN 29,674 125,009 4.21 10 SOUTH KOREA 33,011 119,688 3.63 11 SPAIN 22,542 112,341 4.98 12 INDIA 24,848 93,332 3.76 13 AUSTRALIA 17,228 92,599 5.37 14 NETHERLANDS 13,421 82,294 6.13 15 SWITZERLAND 10,172 74,653 7.34 16 SINGAPORE 11,877 65,289 5.50 17 SWEDEN 10,328 63,560 6.15 18 TURKEY 13,946 62,687 4.49 19 RUSSIA 20,307 58,270 2.87 20 BELGIUM 8,839 55,804 6.31 表22000-2010 年工程学领域论文按论文总数排名 Country/Territory Papers Citations Citations Per Paper 1 USA 191,218 1,194,485 6.25 2 PEOPLES R CHINA 75,283 297,450 3.95 3 JAPAN 61,391 243,664 3.97 4 ENGLAND 45,381 244,838 5.40 5 GERMANY 44,091 245,249 5.56 6 FRANCE 37,429 208,293 5.57 7 CANADA 33,985 172,125 5.06 8 SOUTH KOREA 33,011 119,688 3.63 9 ITALY 33,010 168,657 5.11 10 TAIWAN 29,674 125,009 4.21 11 INDIA 24,848 93,332 3.76 12 SPAIN 22,542 112,341 4.98 13 RUSSIA 20,307 58,270 2.87 14 AUSTRALIA 17,228 92,599 5.37 15 TURKEY 13,946 62,687 4.49 16 NETHERLANDS 13,421 82,294 6.13 17 POLAND 12,336 39,134 3.17 18 SINGAPORE 11,877 65,289 5.50 19 SWEDEN 10,328 63,560 6.15 20 BRAZIL 10,239 43,922 4.29 表32000-2010 年工程学领域论文按篇均被引次数排名 Country/Territory Papers Citations Citations Per Paper 1 ECUADOR 50 423 8.46 2 DENMARK 4,463 33,096 7.42 3 SWITZERLAND 10,172 74,653 7.34 4 ICELAND 130 906 6.97 5 BELGIUM 8,839 55,804 6.31 6 USA 191,218 1,194,485 6.25 7 SWEDEN 10,328 63,560 6.15 8 NETHERLANDS 13,421 82,294 6.13 9 FINLAND 5,714 34,029 5.96 10 ISRAEL 7,100 40,395 5.69 11 KENYA 64 357 5.58 12 WALES 2,398 13,367 5.57 13 FRANCE 37,429 208,293 5.57 14 GERMANY 44,091 245,249 5.56 15 SINGAPORE 11,877 65,289 5.50 16 NORWAY 3,470 18,924 5.45 17 CYPRUS 433 2,354 5.44 18 ENGLAND 45,381 244,838 5.40 19 AUSTRALIA 17,228 92,599 5.37 20 ARMENIA 271 1,404 5.18
个人分类: 文献计量|41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可拓学成果简介--(8)美国数学家等海外学者研究可拓学
anley 2010-10-8 09:37
美国数学家等海外学者研究可拓学 可拓学诞生以后,从广东走向全国,并逐步走向海外。海外的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论文集陆续发表了一批可拓学研究成果,中国的科学出版社也出版了英文版和繁体字版的可拓学专著,把可拓学介绍到世界各地。 美国、 爱尔兰、委内瑞拉、 日 本 、韩国和台湾等地 的学者 发表了有关可拓学的文章,对可拓学的发展 起了推动作用。 例如, 美国数学家 Smarandache( 弗劳兰丁 ) 教授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大学数学系系主任,在 2005 年发表文章关于可拓模型的辨证物元,在逻辑上提出了 A A 的逻辑解析,在数学上研究了辨证物元,拓展了数学的研究范围,具有建设性的价值。由于该文较长,特节译其核心部分供大家参考。读者如有兴趣,请参见原文 Toward Dialectic Matter Elementof Extenics Model ,该文发表在 Florentin Smarandache 主编的《 Multispace Multistructure Neutrosophic Transdisciplinarity(100 Collected) 》上(第 420 - 430 页)。 关于可拓模型的辨证物元 弗劳兰丁 Smarandache 新墨西哥大学数学系,盖洛普,新墨西哥州 87301 ,美国 摘要 :可拓学研究处理 矛盾问题或者不相容问题, 是世界领先的科学,它的应用范围涵盖信息领域、系统工程、管理和经济,作者根据对东方辩证法的深入调查,在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物元理论框架。辩证物元是一切现有的和预期的 可能 认知模式的综合,新的模型作为约束物元的来源,是描述和认知作用(关于认知科学的认知力)、可拓学的潜部 和 物元的本质两者的统一。从新的角度来看,它解析名字的由来,并揭示矛盾的根源,甚至是认知的原动力。 关键词 :可拓学,物元,辩证法,认知,矛盾,同一性,参考框架,潜部,虚部,拓展 1. 背景 以物元理论为基础的新学科可拓学是由中国数学家蔡文创立的,它经历了 . 艰难的 28 年。可以说这是一个现实世界的辩证模拟,虽然它成为世界领先的科学,但作为辩证数学和新的方法论 ,我们必须准确评价 其价值。 可拓学认为,描述一个事物,有潜在的部分,也有虚的部分。可拓学中有这样的逻辑观点: AA ,它表示 A 的两个方面:表象的 A 和拓展的 A 。表象的 A 是指在一般情形下人们注意到的 A, 拓展的 A 是指 一个变化过程中的对象,是表面看到的和表面看不到的部分的全部 首先,我们需要从数学和哲学的规律以及工程中解决矛盾问题的目的来了解可拓学的背景。 - 1.1. 世界领先的科学:可拓学 可拓学的 的理论框架以基元理论,可拓集合理论和可拓逻辑为支柱,建立了特有的方法体系可拓方法。 可拓论和可拓方法 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叫做可拓工程。可拓论、可拓方法和可拓工程构成可拓学。所谓矛盾问题,就是指在给定的条件下,不能实现目标的问题。可拓学的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发现,在许多工程领域,如管理,控制,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机器及电子工程等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问题。那么,我们能否找到解决矛盾问题的规律?我们能否建立一套方法来处理矛盾问题?这是可拓学研究的出发点。 可拓学的逻辑细胞和可拓模型: 数学模型能够处理大量精确性的问题,但无法处理诸如曹冲称象等目标和条件不相容的问题。其原因在于 :①解决矛盾问题时,除了要考虑数量关系以外,还要考虑事物本身和事物的特征;②解决矛盾问题的变换,有定量的部分,也有定性的部分;③经典数学研究的是确定性的事物,而解决矛盾问题却要考虑事物的转化(包括量变和质变)。因此,数学模型难以描述解决矛盾问题的过程。为了用形式化方法处理客观世界中的各种矛盾问题,首先必须研究如何描述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为此,可拓论建立了物元 R =( N , c , v ) 、事元 I =( d , c , v ) 和关系元 Q =( a , c , v ) (统称为基元),作为描述物、事和关系的基本元,它们是可拓学的逻辑细胞。 用基元描述信息、知识、智能和各种问题的形式化模型称为可拓模型。有了可拓模型,就可以根据基元的可拓性,利用可拓论和可拓方法,提出解决各种矛盾问题的策略。 基元理论: 基元的可拓性和物的共轭性是基元理论的核心,而用形式化符号表示这些性质则是可拓论的重要特点,它们是生成解决矛盾问题的策略的依据。可拓性包括发散性、相关性、蕴含性和可扩性。共轭性包括物的物质性、动态性、系统性和对立性。 在可拓学中,矛盾来自于 习惯领域和问题的可变性 。更多的理论架构可见文献 。 1.2. 物元理论:可拓学的基础 把物 N ,特征名 c 及 N 关于 c 的 量值 v 构成的 有序三元组 R = ( N , c , v ) 作为描述物的基本单元,称为一维物元, N , c , v 三者称为物元 R 的三要素,其中 v = c ( N ) ,描述了物与量之间的关系。 物元的可拓展性 处理矛盾问题的关键是利用物元的主要性质。研究者必须有创造性,能跳出习惯领域,并且能够利用物元方法拓展矛盾问题所涉及的事物。可拓展性包括发散性、相关性、蕴含性和可扩性。, 物的共轭性 就像复数域的定义,物包括实部和虚部,一个给定的物 N, 可以写成 N=ReN + ImN 其中, ReN 是表示物质性的实部,而 ImN 表示非物质性的虚部。 例如,一个产品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产品本身的物质性部分,即它的实部。 另一方面是该产品的品牌、声誉等属于 它的 虚部。 利用 虚部处理问题,甚至是政府的决策和军事的应用都有许多成功的案例。 物元变换 在介绍了物元可拓性的概念以后,介绍对象、特征和对象关于特征的量值的变换,作为对物元特别设计的运算,这些运算可以处理对象的的质与量的变换。 物元的可拓性指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思想方法和把解决问题的过程用物元变换来描述的方法。物元有四种基本变换:置换,扩缩、增删和分解, 物元变换有四种运算方法 :与、或、积和逆。 还有 一些研究人员研究了可拓学的哲学基础问题。 2. 辩证物元 物元不能独立存在。它在特定 的 认知背景下,依赖于认知系统和现有的认知模式。为方便起见,我们注意到认知模型的两个要素,它被假设蕴含着背景,蔡教授称之为条件。 对物元 R=(N, c, v) 来说, 物元或者蔡所用的 ) 的条件是 相对的。假设在相同条件下, 人 1 看到它是 R 1 =(N , c1 , v 1 ) ,但是,人 2 看到它是 R 2 =(N , c2 , v 2 ) , 人 k 看到它是 R 3 =(N , c3 , v3 ) ,它们一样吗? 如果不仅在语言或名称上,而且从心理感受考虑,我们会觉得十分好笑 在认知上,相同的名称反映出不同的东西,甚至在不同的时间里也反映出不同的东西,现在, R1, R2, R n 是不同的,那么, R=(N, c, v) 是那一个呢?从这些物元的同一性发现了什么呢?这就是我们的辨证模型的起点。 物元模型的存在依赖于认知的模型和认知的过程,否则它没有什么意义。 2.1 定义 我们的重点放在 R 的起源并且被视为 R1, R2, Rn ( 从心理感受考虑 )。中国有一句古话: 万变不离其宗 。让我们定义 R 的 宗 . 。如果 R1, R2, Rn 是 R 的实例、部分或者外表 , 将被看作 R 的描述 .. 就如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穿不同的服装,我们从来认为他的名字是相同的,无论是特定的衣服,或者所有可能的衣服。换句话说, R 是所有对于特定的视角瞬间出现的等式的标志。在哲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对立统一,或矛盾的同一。 现在,每一个 R =(N , c , v ) 是局部的,我们需要用积分的符号来表示: d (认知模型 k ) (3.1) 作为辨证物元更一般的表示式用极限定义为: 辩证( R ) = ( 3.2 ) 作为最一般的模型,或看作恒等式的 辩证物元 。 2.2. 性质 它通过固有的关系定义了存在性,并指出矛盾的根源。 同一性:对于特殊的普通认知模型和物元的特殊性,派生出 R 的相似性。这个性质 揭示了蕴含在名字中的对立统一。 至于术语 同一性 ,我们原本是指中国的矛盾论的一个性质,意味着在矛盾中的相容性和一致性。我们还可以继续研究这个问题。 蔡教授用真值 0 表示具有某个属性。 矛盾:既然存在 同一性 ,因此存在着一个名字,人们不能排除相对立的同一性。 认知的动力在于这些对立的认知模式。可拓学的目的是包容矛盾和把它们转化为不矛盾。 但可能并不清楚的问题是把解决矛盾作为源泉或矛盾转化的动力,其实,表示矛盾最合适的是物的特征,它区别一个名字到另一个名字,从一个认知模型到另一个认知模型。 蔡教授用真,假值 =0 表示这个性质。 3. 意义 这个模型描述了通过同一性描述物的存在性,通过对立性描述物的同一性,通过矛盾的统一描述物或特征的深层关系,正是这些描述的全部蕴含了基于对立认知模型的矛盾统一。它有力地描地绘了物的特征。 从更广的角度看,人们能够发展拓展的活动: 正的拓展:基于同一性的变换,发现元素的生命力。 负的拓展:基于对立性的变换,发现元素的反生命力。 矛盾的拓展:基于同一性和对立性,发现元素的特征和本质。 未知的状态:在同一性不清晰的状态下,提出问题。 其他的同一性 :描述相似。 其他的对立性 :描述同一性,使人们可以区分东西。 由于一个元素可能有上述的多种倾向,根据上述力的作用,它将能更辩证地进行比较,但比真假值更难表达多个力的作用。 辩证物元模型更能达到描述和作用、状态和过程、静态和动态,传统意义上的逻辑和神经网络,狭义和广义,表面和本质的统一。 4. 结束语 辩证处理导致信息技术的革命,面向知识的可拓学将改革和影响网络文化。正如一些先驱数学家所做的,将重新定义数学的范围, 由于人与机器之间的差异,人类用它的智慧了解他自己,这是十分宝贵的。相反,目前的机器不外是一部逻辑笔记本。 从 辩证认知的角度来看,不依赖于某些智能机不必大惊小怪现在从未在您的头上安装一部超越头脑的机器。 5 .参考文献
个人分类: 可拓学---学科介绍|17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可拓学成果简介--(5)2003-2008年有关可拓学的学位论文
anley 2010-9-24 08:11
2003-2008年有关可拓学的博士硕士 学位论文情况(据不完全统计)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硕士学位 论文 17 32 43 43 68 94 博士学位 论文 2 9 10 8 13 21 合 计 19 41 53 51 81 115 论文题目及日期见可拓学网页: http://web.gdut.edu.cn/~extenics/
个人分类: 可拓学---学科介绍|16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可拓学成果简介--(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6项
anley 2010-9-20 14:52
1988-2009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有关可拓学的项目(共 36 项) 序号 主持者 单 位 项目名称(时间) 1 蔡 文 广东工业大学 决策系统中处理矛盾冲突问题的规律研究 (1988) 2 蔡 文 广东工业大学 转换桥的理论与方法 (1993) 3 王行愚 华东理工大学 可拓控制( 1994 ) 4 蔡 文 广东工业大学 关键策略的生成方法与协调问题( 1996 ) 5 李 健 清华大学 产品和工艺设计协同问题求解研究与实现( 1996 ) 6 黎敬波 广州中医药大学 可拓方法等对外感病因因素的层次化和量化研究( 1998 ) 7 蔡 文 广东工业大学 可拓营销方法( 1999 ) 8 刘 巍 大连海事大学 可拓信息的数学处理及其在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2000 ) 9 赵燕伟 浙江工业大学 基于可拓学理论的智能化概念设计研究( 2001 ) 10 杨春燕 广东工业大学 可拓策划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2001 ) 11 徐保根 浙江大学 基于可拓工程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策略集生成方法研究( 2002 ) 12 余永权 广东工业大学 可拓检测的物元机制研究 (2002) 13 李仁旺 浙江工程学院 基于可拓学的 CPC 产品开发过程族建模理论与方法研究 (2002) 14 杨国为 中国科学院 基于物元动态系统分析的智能化模型化概念设计研究 (2003) 15 陈孝银 暨南大学 基于可拓理论的外感病因量化及多维相关研究 (2004) 16 刘文宝 山东科技大学 矿山 GIS 中的动态空间关系理论( 2004 ) 17 赵燕伟 浙江工业大学 基于可拓逻辑的产品族适应性设计理论与方法 (2005) 18 蔡 文 广东工业大学 可拓策略生成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研究 (2005) 19 黎敬波 广州中医药大学 非小细胞肺癌征候病机关联性知识获取及关键病机规律研究 (2005) 20 何 斌 广东工业大学 基于相似理论和可拓逻辑的网络管理实验建模方法及实验策略( 2006 ) 21 杨国为 青岛大学 人工脑的信息处理新神经网络模型研究( 2006 ) 22 邹广天 哈尔滨工业大学 可拓建筑策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方法研究( 2006 ) 23 杨益民 南京财经大学 评价指标体系修正及待评方案集生成的可拓方法( 2006 ) 24 胡宝清 武汉大学 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可拓模糊量化方法研究( 2007 ) 25 朱群雄 北京化工大学 面向过程工业节能降耗优化操作的可拓工程方法( 2007 ) 26 于亚新 东北大学 面向案例的跨媒体信息检索技术的研究( 2007 ) 27 杨春燕 广东工业大学 获取变化知识的可拓数据挖掘理论、方法及其实证研究( 2007 ) 28 李向阳 哈尔滨工业大学 供应链应急响应决策的结构化途径和方法研究( 2007 ) 29 鲍海君 浙江财经学院 基于可拓理论与集对分析方法的征地补偿机制研究( 2008 ) 30 李兴森 中国科学院 数据挖掘获取的知识的智能化管理研究( 2008 ) 31 邓群钊 南昌大学 循环农业模式可拓生成理论与应用研究( 2008 ) 32 徐宣国 江苏科技大学 基于可拓逻辑的大批量定制客户订单解耦点定位的理论与方法( 2008 ) 33 徐 凌 大连理工大学 基于 SD-EBC 及可拓分析的战略环境评价方法研究( 2008 ) 34 刘 明 沈阳建筑大学 基于可拓学的既有建筑安全性和抗震性能鉴定理论与方法研究( 2009 ) 35 陈长征 沈阳工业大学 大型风力机关键部件的环境力行为与状态退化机理研究( 2009 ) 36 卢荣德 中国科技大学 霍山石斛光声智能检测及其光合过程最适化控制( 2009 )
个人分类: 可拓学---学科介绍|2568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联函数是可拓学的定量化工具
anley 2010-8-5 07:48
关联函数是可拓学重要的定量化工具,它与数学的实变函数区别的起点是距离与距的概念,可拓学把距离拓展为距,因此,它可以描述量变,也可以描述质变。这就可以计算矛盾问题矛盾的程度,成为表达矛盾问题转化为不矛盾问题的量变和质变过程的定量化工具。在现有的基础上将会发展出关联函数论,这使可拓学可以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去处理矛盾问题。 (作者:李华硕)
个人分类: 可拓学---学科介绍|213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原创学科可拓学获高度评价
anley 2010-6-4 08:36
在 5月23日于北京举行的 中国原创学科可拓学成果发布会暨《创意的革命今天你可拓 了吗?》首发式 上,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钟义信教授宣读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院士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对可拓学成果的评价 : 经历 20多年连续研究,蔡文教授等人已经建立一门横跨哲学、数学与工程的新学科可拓学,它是一门由我国科学家自已建立的、具有深远价值的原创性学科。 并指出:可拓学是在学术上前所未有而且能够引起学术跃变的科学发现和创见,是当今时代学术创新的成功典范。 附: 鉴 定 委 员 会 名 单 序 号 鉴定会职务 姓 名 工 作 单 位 所 学 专 业 现 从 事 专 业 职 称 职 务 1 主任委员 吴文俊 中国科学院 数学 机器证明 中科院院士 2 副主任委员 李幼平 中国工程物理 研究院 无线电 技术 电子学 工程院院士 3 委员 汪旭光 中国工程院 采矿 工程力学 工程院院士 4 委员 王梓坤 北京师范大学 数学 数学 中科院院士 5 委员 涂序彦 北京科技大学 自动化 计算机 正高 6 委员 钟义信 北京邮电大学 信息科学 人工智能 正高 7 委员 童天湘 中国社会科学院 物理 科技哲学 正高 鉴定意见 《可拓论及其应用研究》总结古往今来种种矛盾现象的表现与处理方法,经过形式化、逻辑化与数学化,形成一门原创性的学问:可拓学。可拓学的推广应用,又形成 可拓工程方法。 1988年至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用6个项目支持可拓学的研究。 本项目是 20多年来可拓学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研究成果的综合。本项目用形式化语言描述物、事与关系,研究化解矛盾问题的形式化方法,把哲学上用自然语言表示的规律与逻辑,转化为用计算机可操作、可处理的方法体系。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见到国内外有人做过如此全面深入的类似工作。我们一致认为,这是一项值得支持、奖励与继续发展的原创性成果。 基元理论、可拓集合理论和可拓逻辑是可拓论的三大支柱。其中,基元理论用物元、事元与关系元描述被研究对象;可拓集合理论是在康托集合与模糊集合之后的一项创造,它对实变函数中距离的概念加以拓展,引入描述客观事物性质变化的关联函数工具,为表达矛盾问题的转化提供了定量手段;可拓逻辑则是辨证逻辑和形式逻辑的科学集成。 本项目为计算机帮助工程领域处理矛盾问题提供了基础理论和基础方法。目前,已经在控制与检测、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经济与管理等领域得到初步的应用,表明可拓学方法在工程技术领域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人工智能方面,本项目建立了描述信息和知识的一种新模型,为生成策略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 综上所述,经历 20多年连续研究,蔡文教授等人已经建立一门横跨哲学、数学与工程的新学科--可拓学,它是一门由我国科学家自已建立的、具有深远价值的原创性学科。 鉴定书封面
个人分类: 可拓学---学科介绍|3287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易视频发表:开启智慧的可拓学
anley 2010-1-19 07:03
网易视频发表 智力的革命:开启智慧的可拓学 http://money.163.com/10/0113/15/5STSFHV200253DQ8.html
个人分类: 可拓学---学科介绍|1877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年献词
anley 2009-12-29 07:11
新年献辞 在喜迎2010年的美好时刻, 中国人工智能学可拓工程专业委员会 向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全体会员、 向关心和支持可拓学研究的专家和领导、 向在可拓学研究领域辛勤耕耘的学者 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良好的新年祝愿!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中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在过去的一年中, 我们成功召开了全国博导、硕导可拓学研讨会, 申请并承接了多项有关可拓学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市项目, 改版了可拓学网页, 可拓工程专业委员会青年部期满换届,选举产生了青年部 新一届负责人队伍。 这一年,我们不断开展与海内外的学术交流, 在MCDM国际会议上成功举办了 可拓数据挖掘与管理决策专题学术研讨会, 香港学者多次访问可拓工程专业委员会, 专业委员会的很多会员也多次在国内外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 介绍可拓学, 使可拓学逐步发展到海外。 专业委员会吸收了很多年轻会员,为推动青年学者进行可拓学研究、壮大研究队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新的一年, 我们要继续深入开展可拓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特别是开展可拓学的推广普及工作, 支持可拓产品特别是软件产品的研制,使之早日走向市场。继续做好《可拓学丛书》的出版工作, 进一步加强与其它学科、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学术交流, 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大力推动应用研究,推动可拓学向海外发展。 展望新的一年,我们信心满怀, 让我们共同努力, 使可拓学服务社会,走向世界!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可拓工程专业委员会 2010年元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个人分类: 可拓学---学科介绍|17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近十年工程学领域论文发表前20名国家排名
wanyuehua 2009-4-1 05:47
中国论文总被引次数排名第 5 位、论文数排名第 3 位、篇均被引次数未进前 20 名 汤姆森路透 ( Thomson Reuters )科技信息集团 3 月 1 日 更新了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简称 ESI ),根据各个国家和地区于 1998 年 1 月 1 日 至 2008 年 12 月 31 日 在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的 SCI 、 SSCI 收录工程学领域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统计分析出前 20 名国家和地区排名(共有 96 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排名)。每个参与排名的国家和地区在这期间发表的工程学论文数超过 1 万篇,排名参照指标为总被引次数、文章数和篇均被引次数。其中,中国工程学论文的总被引次数 201,881 次排名在第 5 位、论文数 64,435 篇排名在第 3 位、篇均被引次数 3.13 未进前 20 名(第 55 位),中国台湾地区论文的总被引次数 96,036 次排名在第 9 位、论文数 27,786 篇排名在第 10 位、篇均被引次数 3.46 未进前 20 名(第 45 位)。见表 1 工程学领域论文按总被引次数排名,表 2 工程学领域论文按论文总数排名,表 3 工程学领域论文按篇均被引次数排名。 表 1 1998-2008 工程学领域论文按总被引次数排名 Country/Territory Papers Citations Citations Per Paper 1 USA 202,141 1,115,430 5.52 2 JAPAN 66,882 237,154 3.55 3 GERMANY 46,643 231,381 4.96 4 ENGLAND 47,910 227,272 4.74 5 PEOPLES R CHINA 64,435 201,881 3.13 6 FRANCE 38,455 186,951 4.86 7 CANADA 34,015 149,229 4.39 8 ITALY 33,372 146,901 4.40 9 TAIWAN 27,786 96,036 3.46 10 SOUTH KOREA 30,013 91,955 3.06 11 SPAIN 21,025 88,569 4.21 12 AUSTRALIA 17,407 81,127 4.66 13 NETHERLANDS 13,727 74,175 5.40 14 INDIA 23,382 68,534 2.93 15 SWITZERLAND 10,481 67,600 6.45 16 RUSSIA 22,847 58,059 2.54 17 SWEDEN 10,608 57,944 5.46 18 BELGIUM 8,999 49,792 5.53 19 SINGAPORE 11,744 48,797 4.16 20 TURKEY 11,962 41,586 3.48 表 2 1998-2008 工程学领域论文按论文总数排名 Country/Territory Papers Citations Citations Per Paper 1 USA 202,141 1,115,430 5.52 2 JAPAN 66,882 237,154 3.55 3 PEOPLES R CHINA 64,435 201,881 3.13 4 ENGLAND 47,910 227,272 4.74 5 GERMANY 46,643 231,381 4.96 6 FRANCE 38,455 186,951 4.86 7 CANADA 34,015 149,229 4.39 8 ITALY 33,372 146,901 4.40 9 SOUTH KOREA 30,013 91,955 3.06 10 TAIWAN 27,786 96,036 3.46 11 INDIA 23,382 68,534 2.93 12 RUSSIA 22,847 58,059 2.54 13 SPAIN 21,025 88,569 4.21 14 AUSTRALIA 17,407 81,127 4.66 15 NETHERLANDS 13,727 74,175 5.40 16 TURKEY 11,962 41,586 3.48 17 SINGAPORE 11,744 48,797 4.16 18 POLAND 11,471 37,589 3.28 19 SWEDEN 10,608 57,944 5.46 20 SWITZERLAND 10,481 67,600 6.45 表 3 1998-2008 工程学领域论文按篇均被引次数排名 Country/Territory Papers Citations Citations Per Paper 1 ECUADOR 48 356 7.42 2 DENMARK 4,512 29,356 6.51 3 SWITZERLAND 10,481 67,600 6.45 4 KENYA 71 429 6.04 5 BELGIUM 8,999 49,792 5.53 6 USA 202,141 1,115,430 5.52 7 SWEDEN 10,608 57,944 5.46 8 NETHERLANDS 13,727 74,175 5.40 9 ICELAND 119 629 5.29 10 MOLDOVA 123 633 5.15 11 FINLAND 5,710 29,349 5.14 12 ISRAEL 7,600 38,174 5.02 13 GERMANY 46,643 231,381 4.96 14 NORWAY 3,391 16,585 4.89 15 FRANCE 38,455 186,951 4.86 16 WALES 2,522 12,185 4.83 17 CYPRUS 395 1,903 4.82 18 ENGLAND 47,910 227,272 4.74 19 AUSTRALIA 17,407 81,127 4.66 20 ARMENIA 295 1,370 4.64
个人分类: 文献计量|3628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6-2008年工程学高引用论文
wanyuehua 2008-12-20 21:37
检索 2006-2008 年 Web of Science 分析得到 20 篇工程学领域高引用论文: 1 、 Title: The rise of graphene Author(s): Geim AK, Novoselov KS Source: NATURE MATERIALS Volume: 6 Issue: 3 Pages: 183-191 Published: MAR 2007 Times Cited: 525 2 、 Title: Compressed sensing Author(s): Donoho DL Source: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Volume: 52 Issue: 4 Pages: 1289-1306 Published: APR 2006 Times Cited: 246 3 、 Title: Robust uncertainty principles: Exact signal reconstruction from highly incomplete frequency information Author(s): Candes EJ, Romberg J, Tao T Source: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Volume: 52 Issue: 2 Pages: 489-509 Published: FEB 2006 Times Cited: 217 4 、 Title: A strong regioregularity effect in self-organizing conjugated polymer films and high-efficiency polythiophene: fullerene solar cells Author(s): Kim Y, Cook S, Tuladhar SM, et al. Source: NATURE MATERIALS Volume: 5 Issue: 3 Pages: 197-203 Published: MAR 2006 Times Cited: 219 5 、 Title: Liquid - crystalline semiconducting polymers with high charge-carrier mobility Author(s): Mcculloch I, Heeney M, Bailey C, et al. Source: NATURE MATERIALS Volume: 5 Issue: 4 Pages: 328-333 Published: APR 2006 Times Cited: 191 6 、 Title: How useful is SBF in predicting in vivo bone bioactivity? Author(s): Kokubo T, Takadama H Source: BIOMATERIALS Volume: 27 Issue: 15 Pages: 2907-2915 Published: MAY 2006 Times Cited: 172 7 、 Title: Multiferroics : a magnetic twist for ferroelectricity Author(s): Cheong SW, Mostovoy M Source: NATURE MATERIALS Volume: 6 Issue: 1 Pages: 13-20 Published: JAN 2007 Times Cited: 170 8、Title: Geant4 developments and applications Author(s): Allison J, Amako K, Apostolakis J, et al. Source: IEEE TRANSACTIONS ON NUCLEAR SCIENCE Volume: 53 Issue: 1 Pages: 270-278 Part: Part 2 Published: FEB 2006 Times Cited: 147 9、Title: Multiferroics : progress and prospects in thin films Author(s): Ramesh R, Spaldin NA Source: NATURE MATERIALS Volume: 6 Issue: 1 Pages: 21-29 Published: JAN 2007 Times Cited: 146 10、Title: Multiferroics : progress and prospects in thin films Author(s): Ramesh R, Spaldin NA Source: NATURE MATERIALS Volume: 6 Issue: 1 Pages: 21-29 Published: JAN 2007 Times Cited: 146 11 、 Title: Sorting carbon nanotubes by electronic structure using density differentiation Author(s): Arnold MS, Green AA, Hulvat JF, et al. Source: NATURE NANOTECHNOLOGY Volume: 1 Issue: 1 Pages: 60-65 Published: OCT 2006 Times Cited: 139 12 、 Title: Flocking for multi-agent dynamic systems: Algorithms and theory Author(s): Olfati-Saber R Source: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Volume: 51 Issue: 3 Pages: 401-420 Published: MAR 2006 Times Cited: 126 13 、 Title: On the optimality of multiantenna broadcast scheduling using zero-forcing beamforming Author(s): Yoo T, Goldsmith A Source: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Volume: 24 Issue: 3 Pages: 528-541 Published: MAR 2006 Times Cited: 124 14、Title: Biodegradable and bioactive porous polymer/inorganic composite scaffolds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Author(s): Rezwan K, Chen QZ, Blaker JJ, et al. Source: BIOMATERIALS Volume: 27 Issue: 18 Pages: 3413-3431 Published: JUN 2006 Times Cited: 114 15 、 Title: Application of variational iteration method to Non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fractional order Author(s): Odibat ZM, Momani S Sour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Volume: 7 Issue: 1 Pages: 27-34 Published: 2006 Times Cited: 111 16 、 Title: Temperature rise at shear bands in metallic glasses Author(s): Lewandowski JJ, Greer AL Source: NATURE MATERIALS Volume: 5 Issue: 1 Pages: 15-18 Published: JAN 2006 Times Cited: 109 17 、 Title: NeXt generation/dynamic spectrum access/cognitive radio wireless networks: A survey Author(s): Akyildiz IF, Lee WY, Vuran MC, et al. Source: COMPUTER NETWORKS Volume: 50 Issue: 13 Pages: 2127-2159 Published: SEP 15 2006 Times Cited: 93 18 、 Title: Raptor codes Author(s): Shokrollahi A Source: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Volume: 52 Issue: 6 Pages: 2551-2567 Published: JUN 2006 Times Cited: 84 19、Title: Rudiments of rough sets Author(s): Pawlak Z, Skowron A Source: INFORMATION SCIENCES Volume: 177 Issue: 1 Pages: 3-27 Published: JAN 1 2007 Times Cited: 84 20、Title: A survey of advances in vision-based human motion capture and analysis Author(s): Moeslund TB, Hilton A, Kruger V Source: COMPUTER VISION AND IMAGE UNDERSTANDING Volume: 104 Issue: 2-3 Pages: 90-126 Published: NOV-DEC 2006 Times Cited: 66
个人分类: 高引用论文|499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6 12: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