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逃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他算不算逃离科研呢?
热度 2 jiangming800403 2012-12-1 17:31
最近,公考如火如荼,程代展先生为爱徒夜不能寐,........ 我想起了一段百年前的故事。 在那个时代,有个德籍犹太裔的年轻人, 1900年 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到处找工作,无果; 1902年 ,为人介绍,被 伯尔尼 专利局雇佣(临时工); 1904年,转为 专利局正式三级技术员; 1905年取得 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仍服务于伯尔尼专利局; 1906年 晋升为二级技术员; 1907年 ,升职为一级技术员,........ 一个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在专利局从事事务性工作,算不算逃离科研呢? 他是谁?他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1905年前后是爱因斯坦学术生涯中第一个高峰, 狭义相对论、光电效应理论等颠覆性的成果都诞生于他供职于专利局期间。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2507 次阅读|8 个评论
逃离科研圈易,逃离科研难
热度 4 jiangming800403 2012-11-30 09:18
逃离科研圈易,逃离科研难。 只要实践活动没有停滞, 只要人类还有能力思考, 我们就要遇到并解决问题。 并不是只有大学和研究所才有学术, 时时事事,处处留心皆学问, 真正的科学问题 只能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二十世纪改变人类社会的最重要的发明 ——诸如乳罩、避孕套、比基尼、方便面 好像并不是来自大学和科学院, 确切的说高科技的航空工业 最初也是个人发明的成果。 何时中国的科学研发活动 真正从官办的学术机构扩散到民间, 则民族复兴有望,诺贝尔奖有望。 就像华为技术 ——这一全球最大的合作制企业, 20年来给国际通讯设备制造领域 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一样。 伟大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大学毕业后,到处找工作,无果; 1902年 ,为人介绍,被 伯尔尼 专利局雇佣(临时工); 1904年,转为 专利局正式三级技术员; 1905年取得 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 仍服务于伯尔尼专利局; 1906年 晋升为二级技术员; 1907年 ,升职为一级技术员,........ 在专利局工作期间,作为一名业余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狭义在相对论、光电效应等方面 都作出了颠覆性的成果。 尤其是1905年这一疯狂的年份, 达到了学术生涯中的巅峰。 而当成为享誉世界的大学教授、物理学大师后, 特别是1925年以后, 虽然卅年于一日致力于统一场论, 但最终再无颠覆性成果。
个人分类: 科研八卦|3561 次阅读|10 个评论
博士逃离科研圈的选择与被选择
热度 14 lvnaiji 2012-11-28 09:43
吕乃基 近日科学网乃至科技界的一大热点当是博士逃离科研圈,各位从不同角度剖析。博主本来也想说几句,但感到了无新意。不过,要是把不同角度综合起来:导师、博士、科技界,以及基础教育界等等,或许可以发现某些另类之意。 导师和科技界基本上站在一条战壕,感叹科技界的损失。至少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何况还具有相应的天赋。可惜了,对于科技界和博士本人。 博士本人对他及其家庭负责,考虑工资、房子,等等。在“逃离科研圈”的博士站在一起的或许还有更大的博士群体。不管怎样,博士具有选择自己道路的权利,他人包括导师,可以劝说和建议,但无权从道德层面予以指责。 似乎一般人没有考虑中小学基础教育界。试想,要是这些逃离的博士,实际上当然不止这一位,都充实到基础教育——一方的逃离 = 另一方的充实,难道不是后者的幸事?当然有人会责问,看看现在基础教育中的乱象吧,没错,难道博士生的教育不也是乱象纷呈?看看当前科技界的生态,若是没有吴老师(吴飞鹏先生)所评述的中国特色的情商——人际交往能力,再高的学术天赋也只能等于零。这位博士完全有可能在科研圈落败,而在基础教育界有更大的作为。 人生就是一连串的选择,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不能指望每次都选对。有一句名言说的是:站错了队,站过来就是了。 逃离,是一位博士或一个群体的一次选择,也是对中国各行各业生存状况的一个估价。这种“估价”大致类似于市场经济中对自身价值和市场给出的价格之间的比较。这是对一般商品而言。对于人来说,生存状况的公平透明同样甚至更为重要。此外,逃离与进入的难度和势差也是重要选项。在这个案例中,中科院大概具有比中学更高的势能,几乎不可能发生逆向流动。人们的惋惜或许与此有关,“惋惜”的下意识或许就是中科院和从事科研较之中学老师要高人一等。至于政府部门和垄断行业正在演化为封闭的世袭领地,实际上已经不进入人才市场了。 这样的人才市场,依据声望高下、收入高低、业内生态,以及准入之难易等对各色人等进行分类和筛选,个人根据自身价值加上各种社会资源进行主动或被动的选择。 其实,与这一被热议的逃离事件同时发生的已经持续了数年的公务员热,二者的性质完全一样,都是个人在中国特色语境中的主动或被动的选择。不过,公务员热,则是中国更大群体,以及在更长的时间段对人才市场的判断,甚至在大体上可以认为是社会主体在此语境下的选择。重要的是,个人的选择反过来又会影响社会的运行和发展。逃离科研去做中学老师大概还不至于有什么大的问题,毕竟都在做有价值的事情;要是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众多学子都选择如何去分蛋糕——当然未必就没有价值,而不是把蛋糕做大,则必将导致整个社会的停滞和倒退。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7649 次阅读|32 个评论
科研&逃离 理想&现实
吴信 2012-11-27 19:58
科研&逃离 理想&现实
年轻人在科研中太忙,太累,所以本来不想无病呻吟地发表博文了。最近,看到科学网上的一些关于“逃离科研”的讨论,感觉像找到了很多知己,有种痛快的幸福的滋味,好像被误解而委屈又重新被理解所以想哭的感觉,有种不得不写点什么的冲动。 毕业的时候,一直在犹豫徘徊,是去企业还是去科研院所呢?毕业之前就有企业给待遇一年二十多万,去还是不去,我很兴奋那么好的待遇;导师要求留下在研究所工作,待遇呢?不用谈,后来才知道,开始四万多点,扣去各种费用,四万都不到。学习二十多年了,也有妻儿了,也成为房奴了,生活压力大。 特别是面对理想与现实的时候,需要抉择的关键时候啊。不急,先随便聊聊。 我之前好像发现,本来西方的那些科研工作是富家子弟玩的,一些大科学家不少是贵族啊。没有生活的安定,怎么去养家糊口?待遇还没有我小学毕业就出去打工的伙伴和我叔叔婶婶姑姑舅舅等等的平均工资高,更不用说本科毕业的同学了,特别是那些头脑灵活的做生意发达的,腰缠万贯很正常了。 所以我理解,那些逃离的青年俊才,而且去企业也是为社会服务,不仅仅对个人好,还可以做更多的贡献。有个师弟告诉我,你好好科研吧,将来我有钱了,给你多些经费多立项目,这多好啊。所以我有机会推荐师弟去工作的都我本人待遇高。 研究所本来有科研启动费10万,和安家费3万,到我们那一年又突然都取消了。为什么,单位压力也大啊,每年那么多博士进来工作,对吧?单位也有单位的苦啊,进来的博士要培养多久才能有经费进来维持单位的可持续性发展啊!再说现在也有个流行的说法:“一流的人才出国,二流的人才去企业,三流的人才就去科研院所吧。”所以这么低的待遇有些人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也有同事也离职去企业。 但是我还是选择了留在研究所,原因多方面的。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自己的性格,不怎么喜欢去到处推销产品,喜欢安静。搞了这么多年的学习和科研,太累了,我真想到一个静静的地方去过慢调的生活,没有这么多烦心琐事。我们的研究所就符合这么一个地方,我还在附近租了一点田地,没事种点菜,下班了去挖挖地,带带小孩子,呵呵,难得悠哉,一分清淡,二丝恬静,幸福自知道,浓浓地浸在这悠悠年华岁月中。感觉这种生活本身也是奢侈。老子曰“求放心”。不知道是真还是假,不少企业的朋友还表示非常羡慕这种生活。 看过一点寻秦记,如果能的话,我也愿意去那个时代生活。 再说外企,我认为没有给我一种安全感、幸福感和成就感,我觉得不是我生命所归属的地方。待遇很高,我觉得有些东西是待遇所不能兑换的。其他的原因更多,不说明了。 再者就是生活,可以说是现实,如果现实要求不高的话,研究所的待遇足够生活了。知足者常乐。 最后呢,我觉得 理想可能是未来的现实,而现实可能就是过去的理想 ,关键就是过去的理想是什么,还有未来的理想是什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你未来的理想,同时也是选择你发展的空间,什么敬业了奉献了之类的有点虚。 如果允许,我也想先去企业工作一段再回来搞点研究。可是,单位一般不允许。别说工作的,就是读研究生的,也不想要那种去了社会工作后不愿意坐下来研究的人。既来之则安之,习惯了,就没有那么多想法了。 有时候,我开玩笑地给企业工作的朋友说,如果给你企业那么高的待遇,让你像苦行僧那样在我们研究所工作,你觉得怎么样。对方苦笑。 单位掠影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3064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这条路走下去需要什么动力?
blackhumor 2012-11-24 13:48
作为目前和可观测到的时间内都会从事科学研究的小孩子,来凑个热闹。 看了大家的讨论,类似的论点就不再抛出, 昨天老爹给我打电话,说最近“逃离科研”的话题很火, 大概是一个数学教授和他自己优秀研究生的故事, 问了我的看法,我除了对这一故事的表面现象表示怀疑外, 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反思。 反思的结果是,科学研究也需要“偶像”。 曾几何时,小学生总会说,“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但是很不幸,孩子嘴里的科学家大多是:爱因斯坦、牛顿及居里夫人等等。孩子们对中国的科学家并不是很了解。 要说了解的,可能就是陈景润了。可惜,陈老先生为孩子们所知更多是因为其卓越的“智商”-“情商”差。 时至今日,福布斯、胡润等排行榜列出的中国“偶像”,如 马化腾、李彦宏等等;一提就业,就是各种大外企,大国企。似乎夹着公文包,端着咖啡,说着英文,谈着项目,分分钟几百万上下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成功的偶像。(其他领域就不提了) 而我们的科学家呢?除了科学网会报道一下有关科学家的事情,各大网站往往只当出现桃色新闻才会重视一下吧? 科学家中急需出现偶像,这是我自己的想法。 反观自己,我很“崇拜”大师。每当学校有大牛来做报告,我一定会到场。 我会和同学们高谈,华人纳米5虎,杨培东和彭笑刚老师的报告我都听过。 我会自豪地说,我拿到了ATRP创始人“老马”的签名和合影。 我会为自己得到一些牛人的小故事而开心, 我也会像追星一样追着自己崇拜的教授到各地。 同学们打趣说,“你就去搞科研吧”,后面往往加上善意的“嘿嘿”。 我明白,追星族自己可能并不会成为明星,但是他会向偶像的方向而努力。 所以各位亲爱的老师,如果您可以让自己成为“明星”。 可能更能为社会留住一些所谓的科学精英。 最后补一句 ,“看一个老师是不是优秀,可以看看他的学生有多少人在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 这句话虽然不是学生说的,但是也可以侧面帮助学生的观点。
38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师生夜话”在线讨论正在进行,欢迎广大网友参加
热度 6 科学网编辑部 2012-11-23 16:21
各位网友: 大家好! 近日科学网上关于《逃离“科研”》话题讨论非常热烈,其中很多年轻学子、青年教师遇到的困惑很有代表性,也很有探讨的价值。根据网友们的反馈和建议,科学网打算特别推出一期 “师生夜话”在线讨论 ( 链接地址: http://talk.sciencenet.cn/?id=74 11月23日晚17:00开始,为非限时讨论 ),邀请程代展老师、张海霞老师、马臻老师 、 王德华老师、刘庆生老师、吕喆老师等几位嘉宾与年轻学子、青年教师就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交流。 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科学网编辑部
个人分类: 通知公告|8572 次阅读|7 个评论
科研是“围城”
热度 1 lwd8811 2012-11-22 00:51
科研是“围城”,其内的占有这一资源,运作自如,名利双收,风光无限,好不自恋。一些人作为谋生方式,看明白种种潜规则,无法施展才华。而“围城”外也有人想进这个圈子,其中不乏适合做研究的,但是因为诸如学历、途径、壁垒等原因,死活进不去。一旦进去,也许会后悔。“围城”怎么来的?原因在于代代指定。就科研而言,从托儿所到研究院,我们的阿姨、父母、教授、导师,直到校长和主管官员,考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搞什么课题,按什么结果验收 ...... 都为我们设计指定好了,而且都特别热心、尽责。久而久之,学生的我们没有了自我。可以肯定地说,被指定的人生是乏味的,也不可能有创造性,没有创造性就谈不到科研。逃离,也许是获得新生的选择。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89 次阅读|1 个评论
逃离科研算个啥,逃离生命才可怕
热度 14 ncepuztf 2012-11-20 22:03
今日听到一大学同班同学因抑郁而自杀,甚感震惊。就在今年4月底,他和我还一起把酒详谈,叙友情并展望未来,半年之后竟阴阳两隔,成为我班第一个“逃离”这世界的人。 震惊之余,我非常想知道他为何放弃生命,他任一家电网三产的书记已有8年之久,可谓年少得志,事业有成。在大学他是我班的体育班长,身材健硕,言谈条理,人也乐观,想不到会走上不归之路。据知情的同学透露,他应该是压力太大,母亲病重日久,单位事务繁忙,日积月累,心里无法排解致抑郁多时,但很少和同学朋友倾诉,因大家都为生活所累,对他也没有太多关心。本来自杀那天他要去看医生的,结果却是自我了断,真是有勇气死,却没胆量生,令人唏嘘。 关于抑郁,我也大概查了查相关资料,当今大学大约3-5%的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有一些想不通就自杀了,一旦学校获悉一学生患有抑郁,即令即刻休学,以摆脱干系。我想,有必要探究背后的原因。 抑郁的原因我也说不清,通常都说是压力太大,我想其实身体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 理想和现实的反差太大,期望的总不能看见,久之便悲观厌世 。我们说坚持就是胜利,可是很多人却等不到,有人说,这是因为他们坚持的时间太短了。这理由倒是如张悟本的养生法,如果你能坚持喝4万天绿豆汤,一定可以活过百岁。 逃离科研是因为科研太累,付出和得到(不只是金钱,成就感也是重要的一方面)不成比例,我们可以去做自己认为更为值得的事情,改变路径去奔向理想。可是如果这条路也看不到呢,抑郁会不会循声而来? 无论如何,我们要珍惜生命,花时间去等待,花儿谢了,还有开的时候,生命没了,还能有吗? 后记:经了解,同学因其老婆对其升迁期望较高,一直处于扬鞭奋进状态致压力过大抑郁自杀。 这事告诫我们: 结婚有风险,娶妻需谨慎 。
个人分类: 米奥系列|5178 次阅读|27 个评论
拒绝升职,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智慧。
热度 3 sheep021 2012-11-20 10:22
在人人都渴望升职的同时,也有人会因升职而烦恼。听一位朋友说,他要升职了,可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也许工作被上司肯定,或许职业生涯又向前迈了,但是置越高,肩上的责任也越重,生活的乐趣也失去得越多…… 从“拒生”的丁克一族,到“拒升”的“生活”一族。人们的人生观悄然发生改变。 就像程代展老师的高徒,逃离科研而到高中做个老师,是否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拒升”呢? 古人说, 舍得,舍得,能舍才能得。得失,得失,有得必有失 。实在是智慧之言! 以前,中国人很穷,但是致富之后,又说我们穷得只剩下钱了。为了挣钱,我们失去了太多的东西——从国家层面来说失去的是环境,从家庭层面来说失去的是情亲,从个人来说失去的是健康。 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钱吗,真的需要那么大的房子吗,真的需要那么高的职位吗?为什么不能留点时间给自己,给家人……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出人头地”,扬名立万,与其被逼得跳楼(这年头因不堪重负而自杀的人可真不少),不如退一步海阔天空,轻轻松松过一生。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924 次阅读|6 个评论
关于人生,这位同学可以给很多人上课
热度 18 JRoy 2012-11-19 07:55
关于人生,这位同学可以给很多人上课
程老师的博文《 昨夜无眠 》无疑引起了巨大反响,看科网讨论专辑。 http://news.sciencenet.cn/news/sub26.aspx?id=1263 果然应了俺“抄送全国教育工作者审议”之呼声,但是不知道教育部思考了没?俺也一并抄送了呀。。 程老师的后续文章和各位的分析都很有道理,但是我觉得程老师的这位学生(当事人)的回复更精彩! 程老师学生回应博文:我为什么逃离科研 俺在下面的评论说: 李天成 2012-11-18 23:13 关于名利场也许很多人可以给这位同学上课,包括程老师; 关于人生,这位同学可以给很多人上课。。。。。 ========================额外吐槽======================= 今天周日,和国内来的两个访问学者去英国这边我第二导师家做客。第二导师家有两个男孩子:老大快要进大学了。老二,国际象棋和钢琴相当不错,餐间还跟我们演奏了一曲《爱丽丝》,虽然和我们吃得涮羊肉有点不搭调。其中国际象棋8岁以下全英排名第一(人家才6岁))。碰巧大家也谈到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三个老师最后一致的意见:说一千道一万,最后孩子的身体健康最重要。(难道他们看明白科研咋回事了?哈哈....)这让我想起和佩服程老师的这位学生的家人和(姥姥家)亲人的阔达和明智。 我有时候有这个观点,别看现在有时候80后,90后乃至马上就要露面的00后常常在网上被吐槽,看着不靠谱。比如80后的屌丝生活,90后的非主流,00后的早熟等等。。。恰恰是他们是中国的未来希望。偏激的观点有二: 1,很大一部分70后乃至更之前的中国人(包括科网上的博主),都是被毁掉的一代。在经历了社会摇摆和多次折腾之后,发现【金钱和权利最重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两个信条。更加之现在他们往往是既得利益者,好不容易得来的东西舍不得失去。他们也许有成就有贡献乃至有抱负,但是却没有民主和自由观念(这些东西都是别人的生意买卖,自己见好就收),甚至没信仰(包括党员)和社会责任感(他们所付出的责任往往都是被逼的,像缴税一样)。那么这个时候啥东西最重要呐?利己或者属于自己的东西,自己能见到好处的:金钱权色,哪怕是偷! 而且,他们很贪婪不知足,因为在他们眼中总有更为投机倒把赚的更多的。 2,所以,当用上面的眼光去看待有能耐的人不去争上位是有点可惜,也会惜才,比如咱们说的程老师的这个学生。大有:有这般好身手,不做山贼可惜了! 在名利场,很多人可以给这位同学上课。但是关于人生,这位同学的见解可以为很多人上课。换句话说,这个代沟是一种好的现象,比如这帮年轻胆子(80,90后等)发起的“微基金”,“一本书”等慈善活动.....当前很多的社会价值观真的需要冷静思考一下了,80,90后们也很迷茫 我这里倒不是说这个学生的观点就是正确和光辉的,更没有说值得提倡的意思,正如我看待90后的非主流观点一样。我们应该看到他本分和可贵的一面:比如他的真实(对科研有没有兴趣?自己做的东西有没有价值?是否可以由此促发一下我们做科研的做些更实际更有意思的事情呐?),比如他不被社会价值的完全绑架,有自己的信仰和观点(中学教书咋比大学要贡献低呐?90%的人的一生的科研成果连十年的有效期和有用期都没有,这个不为过吧?),对待职业的极其严重的势利眼恰恰反应对待名利的严重区分 --- 要么屈服于社会已有的不平衡的分配体系,要么本身就是更严重的不平衡缔造者。然而要意识到这些都是反人类的,无论马克思还是耶稣来判,这都是不对的 (可悲的是他们都不一定意识到这些)... 这个大家真的应该好好想想....谁强迫了我们? 为主义献身,为祖国效力 等等宏大的理想和目标之类的东西可以少考虑一些,留给朝鲜人民比较合适。先做个社会合格有益的公民先,真真实实的舒服生活对身边的人有好处 -- 善莫大焉! 为人类着想的事情还是尔等进化完全了,再进行比较合适 博文被精选实属意外,昨晚回家后一个随笔而已,略显草率,这点从行笔上能够看得出来。但是可能会对某些人造成不必要的误解:俺向来是看别人的问题看好的一面,看自己的问题看不好的一面。我提倡的是学习这个同学的真实和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特别标注:上面的博文完全没有反对上进,满足于享受和个人的意思 。 恰恰相反,我个人是崇尚和追求人生意义更大突破的,反对贪图享受的。恰恰那个同学人家服务于中学也是强调社会贡献和成就的,并非为了多挣钱甚至不考虑拉私活。一个人服务好个人是最基本的为社会服务的一条,个人发展的同时考虑为社会乃至为人类贡献那是一个崇高和高层次的要求。但是因为过于注重后面高层次的要求而损害了自己最基本的发展,多半会是失败和徒劳的。这对我们过来人有什么意义呐?那就是认真思考下我们的奋斗和工作是不是流于形式了?我们有没有真的为科学做贡献? 我们的努力有没有使得我们个人乃至我们周围的社会变得更幸福? ------------------------- 补:为对应俺确立的科网偶像路线,基于之前的承诺,每次博文精选都要补传一张偶像照。哈哈之前有过梁影帝,小马哥等等,这次咱来个歌坛的,俺本人颇为欣赏的一个歌者(品质和张力,不仅仅作词和表演,也因其独特地个人生活态度)(且注:俺对这个歌手的喜欢远远早于那对农民兄弟成名) 迷鹿 作词 作曲 编曲 : 汪峰 Guitar Solo : 蔡正东 专辑:《花火》 我不知道梦是什么颜色 也许它自有它的颜色 我不知道风要吹向哪里 也许它自有它的方向 我不知道孤独是什么 也许它就像小草一样 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 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 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 也许我是天空奔跑的迷鹿 我不知道雪是什么形状 也许它有千万种模样 我不知道鸟儿为何飞翔 也许它为了寻找故乡 我不知道世界有多大 也许它可以把我装下 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 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 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 也许我是天空奔跑的迷鹿 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 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 不知道自己是什么 也许我是天空奔跑的迷鹿
个人分类: 时政评论|7718 次阅读|45 个评论
[转载]【转载】【程代展老师学生博文】我为什么逃离科研(文/赵寅)
热度 1 cauxiaoxiao 2012-11-18 14:52
忽然在人人网看到这几天热议的程代展老师学生对老师以及大家的回复博文,特粘贴在这儿。 文章地址: http://blog.renren.com/blog/86180/882793054 在来美国的前一天晚上和程老师吃饭的时候,师兄告诉我们程老师下午发的博客已经上科学网首页了,但当时也只有40多个回复而已,我们也没有在意,毕竟程老师的博文经常上科学网首页。当晚我们并没有继续讨论我工作选择的事情,而是像往常一样随便侃了侃,甚至还讨论了点学术问题。回宿舍以后我还跟几个好友开玩笑的说“哥出名了,上科学网首页了”。但没想到的是,我真的出名了,第二天我下飞机开了手机以后,短信不断。这几天很多朋友、同学、实验室老师、甚至毕业后就一直没有联系过的本科辅导员都纷纷对我表示关心,或支持我的决定,或劝我重回科研道路,不管怎样,我都很感动,在这里先向他们的关心表示感谢。当然也还有几位记者发邮件过来要采访。我本来不想回应,想继续沉默下去的,但是程老师说他认为这个事情的讨论对许多年轻博士生是有好处的。仔细想一想,这也许是我这个科研逃兵在离开前能对科研界做的最后的,其实也是唯一的贡献了。反正也已经出名了,程老师把书名、奖项都列出来了,想肉我的早就肉到了,死猪不怕开水烫了,就发在人人吧。 前面两部分我要先帮程老师和我家里人说几句话,对这些不感兴趣的可以直接从第三部分开始看。 一、关于程老师 首先要帮程老师说几句话,因为很多支持我的都说程老师太push了。其实我一直觉得程老师是国内科研界少有的非常nice的导师之一,不但不push,还经常告诫我要多休息,多出去玩玩儿。另外程老师也给我们之间创造很多学术之外的沟通机会,会隔三差五的带我们出去吃饭,和我们几乎是无所不谈。我研一的时候在程老师面前还是非常拘谨的,但没多久就能畅所欲言了。实验室秘书都说程老师的学生都跟他“没大没小”的。只是在和他的交流中我一直不敢说自己以后不想搞科研了,因为我深知程老师对我寄予厚望,我说出来他肯定非常失望的,而又因为这几年和程老师培养出的感情,我不想让他失望。我甚至一直在想就这样坚持搞科研搞下去,但真正到了该抉择的时候,我还是选择了自私的按自己的意愿。 二、关于家里的意见 还好我父母都不上科学网、水木这样的网站,不然看到那些说我是因为他们给的压力而放弃科研的猜测后,不知他们会不会鸭梨山大。我父母确实是没钱没权也没啥本事的,不过因为有单位分的房住,他们靠自己不高的工资在北京也是生活无忧的,所以他们也从来没有要求过我赚大钱养活他们,只要我过得开心就好,他们甚至还认为家里如果能出个科学家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情。我年轻的时候也是向往过赚大钱的,不过渐渐的觉得自己其实更喜欢稳定安逸的生活,钱够花就成,当然能保证稳定安逸的话钱还是多多益善哈。所以如果不是我彻底厌恶了科研的话,我觉得科研这工作挺符合我的要求的,社会地位不低,待遇也足够过比较体面的生活了,关键是极度自由。我光棍节那天回姥姥家(程老师听成了老家,差了个lao,不过这无所谓了)算是开了个会,并不是他们劝我赶紧去挣钱,而是我想问问他们对我选择中学这样一个地位不高,挣钱也不多(不算自己外面接活的话,挣钱真的多不到哪去,被it民工们秒杀,更别提金融界的温拿了。而以我的性格,除非真的缺钱,不然应该不会去接活的),还挺累的职业有没有什么意见。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我真的厌恶科研的话,坚持干一辈子科研一定不会幸福的,而他们并不在意我的名利地位什么的,中学老师也挺好。 三、我为什么逃离科研 其实很简单,唯一的原因就是没兴趣了。没兴趣还算个比较中性的词的话,我其实可以说我已经厌恶科研了,主要原因有两个: 1. 累。但再次强调这不是程老师强迫的,程老师给我安排的大多数任务都没有给定deadline,只是因为我从小被教育成听话的“好”孩子,只要别人给了我任务并且应该是我做的任务,不管我喜不喜欢,都会尽力去完成,不只是科研问题,甚至是帮实验室干杂活,都是完成的既快又好。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了程老师以为我喜欢做科研,所以就忍不住不停的给我安排任务。如此恶性循环了下去。后来实验室秘书也说,如果当时我能更加变通的面对程老师安排的任务,给三件就做一件,程老师也不会批评我什么的,而我也不会被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压垮了。当然比体力累更重要的是心累,体力其实有时候根本就谈不上累,我甚至可以好几天在实验室坐着无所事事的刷着微博逛着人人,甚至干脆出去跟朋友打牌爬山什么的去了,但这时脑子里还一直装着那些想不出来的问题,还有一些该做但实在是很烦,不想去做的任务(比如审一些很水很水很水的文章...),半刻也不得安宁。当我决定退出科研的时候,心里是久违的无比的轻松,而这样的轻松,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心; 2. 没能力。这真不是装13。我虽然是有几篇控制界顶级期刊的文章,但顶级期刊的文章不等于是顶级文章。说实话,我还真是觉得我这几篇大文章无论理论上还是应用上都不算真的有用,甚至技术难度上也没啥挑战性,只是相比当今大批的水文,这些算是矬子里拔将军,我也没有为这些文章以及由这些文章而带来的荣誉真正的兴奋过。然后发的那么多其他文章中还有一半以上是程老师被一些国内期刊、会议邀稿而又不好不给面子,临时凑的没啥营养的综述类文章,而且真的是程老师自己主笔的,我只是帮帮忙而已。反正我是觉得这些只能证明我比较勤奋,根本不能说明我有天赋有能力。如果我继续搞科研的话,我能想象出的结果只有两个,要么迫于学校要求发文章的压力沦为灌水机器,虽然还能混得不错,不过天天自己鄙视自己,要么就是坚持不发水文,但又因为能力不足以做出真正有价值的工作而混得很惨。我觉得程老师的博文下面有一条回复对于我的看法是相当正确的:“ kanhaoxi 2012-11-17 04:42 From what you described, especially "听话出活,对我的要求,从来不说:“No”", this student is clearly not a top student. If he is not even a top student, he will definitely not be a top researcher. In this case, it is better to advise him to get into some other things. Unfortunately, many Chinese professors' definition of top students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 people. They usually promote those students similar to this student of yours. This is unfair to truly top students.” 当然也有一些对现在科研界风气的不满,不过这个我了解不深,就不胡说了,说多了被人笑话,还有推卸责任之嫌。 四、我为什么选择中学 1. 我觉得我有足够能力应对中学数学的知识。这与我觉得我完全没能力做有价值的科研工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过除了知识能力,教中学更重要的是授课能力。我很清楚我现在的授课能力和优秀教师还有很大差距,但通过了学校的试讲,也在试讲中pk掉了不少北师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们,至少说明了我还是具备基本的授课能力,我也相信授课能力是通过我自己的努力可以提高的。当然除了授课以外,优秀的中学教师还需要很多其他素质,比如基本的师德,对孩子的关心,亲和力等等,但这些我觉得我都还是不错的。 2. 我也很喜欢教会别人知识的那种成就感。我也做过家教,我觉得当几个小时的家教比搞几个小时的科研舒服多了。我今年寒假还帮一个微积分挂了的大一孩子补了两天的微积分,当她告诉我她补考得了90多分的时候,那成就感啊,杠杠的。 3. 生活比较稳定。以后生活中比较麻烦的事情,比如住房、子女入学等都可以解决了(房子不给产权,只是在职就可以住),但是中学老师的工资对一个博士毕业生来说确实不算多。 4. 我真的是没时间找其他工作,找工作的黄金时间我在美国啊。其实我之前真的都准备听程老师话,毕业去做博后了,因为我本来是要10月底就来美国访问的。但签证意外的被check了,于是要晚走半个月。然后没事干,就投了投简历,其实我也只投了4所高中,没有投其他行业,甚至我投的时候我也觉得我一定是赶不上试讲了,其中我在投给人大附的简历中还写道“因为本人11月至3月在美国,如果有幸能有资格通过初选参加试讲,是否可能将试讲安排在3月?”。但没想到有两所学校很快就通知试讲了,其中某个学校的效率意外的高,上午试讲下午群面第二天终面,终面后不让走,等都面完了直接出结果,于是赶上了我能在出国前签约,要不我觉得他们也不会把职位给我留到回国后。这种种意外也算是一种缘分吧,再加上该学校也是所很好的学校,他们的教育改革理念(至少是宣传片上的)我也很欣赏,并且他们的待遇在高中也是很好的,跟家里商量后我就同意了。另外我真的没有考CPA啊,程老师记错了,我怎么会有时间准备CPA..... 当然我也知道当高中老师并不是很轻松的事。比如说很累,不过这点搞过科研的表示呵呵。比如遇到实在不听话的孩子和无理取闹的家长,这种事情比较棘手,我有心理准备,但现在还不知道要怎么处理,以后会从同事那里得到经验的吧。再比如我虽然觉得我通过努力能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但万一再怎么努力也真的不行呢?这个....到时再说吧。 写了这么多废话,总之就是我确定我对搞科研没兴趣了,而我觉得我对教中学是有兴趣的。我也觉得中学需要引进优秀博士,前提是得保证他们的教学质量,他们会给学生带来更广阔的视野。当然科研界更是亟需人才的,其实哪里都需要优秀的人才的(这是一句废话)。只是我自己肯定不是科研界需要的人才,对科研没有兴趣的人是不可能做出真正有意义的成果的,我希望自己可以是教育界需要的人才吧。就说这么多了。
个人分类: 转载|412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转:我为什么逃离科研(那个令老师彻夜难眠的学生所作)
热度 1 wthuzhoujian 2012-11-18 12:06
我为什么逃离科研 2012-11-18 08:56 | (分类: 默认分类 ) 在来美国的前一天晚上和程老师吃饭的时候,师兄告诉我们程老师下午发的博客已经上科学网首页了,但当时也只有40多个回复而已,我们也没有在意,毕竟程老师的博文经常上科学网首页。当晚我们并没有继续讨论我工作选择的事情,而是像往常一样随便侃了侃,甚至还讨论了点学术问题。回宿舍以后我还跟几个好友开玩笑的说“哥出名了,上科学网首页了”。但没想到的是,我真的出名了,第二天我下飞机开了手机以后,短信不断。这几天很多朋友、同学、实验室老师、甚至毕业后就一直没有联系过的本科辅导员都纷纷对我表示关心,或支持我的决定,或劝我重回科研道路,不管怎样,我都很感动,在这里先向他们的关心表示感谢。当然也还有几位记者发邮件过来要采访。我本来不想回应,想继续沉默下去的,但是程老师说他认为这个事情的讨论对许多年轻博士生是有好处的。仔细想一想,这也许是我这个科研逃兵在离开前能对科研界做的最后的,其实也是唯一的贡献了。反正也已经出名了,程老师把书名、奖项都列出来了,想肉我的早就肉到了,死猪不怕开水烫了,就发在人人吧。 前面两部分我要先帮程老师和我家里人说几句话,对这些不感兴趣的可以直接从第三部分开始看。 一、关于程老师 首先要帮程老师说几句话,因为很多支持我的都说程老师太push了。其实我一直觉得程老师是国内科研界少有的非常nice的导师之一,不但不push,还经常告诫我要多休息,多出去玩玩儿。另外程老师也给我们之间创造很多学术之外的沟通机会,会隔三差五的带我们出去吃饭,和我们几乎是无所不谈。我研一的时候在程老师面前还是非常拘谨的,但没多久就能畅所欲言了。实验室秘书都说程老师的学生都跟他“没大没小”的。只是在和他的交流中我一直不敢说自己以后不想搞科研了,因为我深知程老师对我寄予厚望,我说出来他肯定非常失望的,而又因为这几年和程老师培养出的感情,我不想让他失望。我甚至一直在想就这样坚持搞科研搞下去,但真正到了该抉择的时候,我还是选择了自私的按自己的意愿。 二、关于家里的意见 还好我父母都不上科学网、水木这样的网站,不然看到那些说我是因为他们给的压力而放弃科研的猜测后,不知他们会不会鸭梨山大。我父母确实是没钱没权也没啥本事的,不过因为有单位分的房住,他们靠自己不高的工资在北京也是生活无忧的,所以他们也从来没有要求过我赚大钱养活他们,只要我过得开心就好,他们甚至还认为家里如果能出个科学家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情。我年轻的时候也是向往过赚大钱的,不过渐渐的觉得自己其实更喜欢稳定安逸的生活,钱够花就成,当然能保证稳定安逸的话钱还是多多益善哈。所以如果不是我彻底厌恶了科研的话,我觉得科研这工作挺符合我的要求的,社会地位不低,待遇也足够过比较体面的生活了,关键是极度自由。我光棍节那天回姥姥家(程老师听成了老家,差了个lao,不过这无所谓了)算是开了个会,并不是他们劝我赶紧去挣钱,而是我想问问他们对我选择中学这样一个地位不高,挣钱也不多(不算自己外面接活的话,挣钱真的多不到哪去,被it民工们秒杀,更别提金融界的温拿了。而以我的性格,除非真的缺钱,不然应该不会去接活的),还挺累的职业有没有什么意见。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我真的厌恶科研的话,坚持干一辈子科研一定不会幸福的,而他们并不在意我的名利地位什么的,中学老师也挺好。 三、我为什么逃离科研 其实很简单,唯一的原因就是没兴趣了。没兴趣还算个比较中性的词的话,我其实可以说我已经厌恶科研了,主要原因有两个: 1. 累。但再次强调这不是程老师强迫的,程老师给我安排的大多数任务都没有给定deadline,只是因为我从小被教育成听话的“好”孩子,只要别人给了我任务并且应该是我做的任务,不管我喜不喜欢,都会尽力去完成,不只是科研问题,甚至是帮实验室干杂活,都是完成的既快又好。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了程老师以为我喜欢做科研,所以就忍不住不停的给我安排任务。如此恶性循环了下去。后来实验室秘书也说,如果当时我能更加变通的面对程老师安排的任务,给三件就做一件,程老师也不会批评我什么的,而我也不会被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压垮了。当然比体力累更重要的是心累,体力其实有时候根本就谈不上累,我甚至可以好几天在实验室坐着无所事事的刷着微博逛着人人,甚至干脆出去跟朋友打牌爬山什么的去了,但这时脑子里还一直装着那些想不出来的问题,还有一些该做但实在是很烦,不想去做的任务(比如审一些很水很水很水的文章...),半刻也不得安宁。当我决定退出科研的时候,心里是久违的无比的轻松,而这样的轻松,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心; 2. 没能力。这真不是装13。我虽然是有几篇控制界顶级期刊的文章,但顶级期刊的文章不等于是顶级文章。说实话,我还真是觉得我这几篇大文章无论理论上还是应用上都不算真的有用,甚至技术难度上也没啥挑战性,只是相比当今大批的水文,这些算是矬子里拔将军,我也没有为这些文章以及由这些文章而带来的荣誉真正的兴奋过。然后发的那么多其他文章中还有一半以上是程老师被一些国内期刊、会议邀稿而又不好不给面子,临时凑的没啥营养的综述类文章,而且真的是程老师自己主笔的,我只是帮帮忙而已。反正我是觉得这些只能证明我比较勤奋,根本不能说明我有天赋有能力。如果我继续搞科研的话,我能想象出的结果只有两个,要么迫于学校要求发文章的压力沦为灌水机器,虽然还能混得不错,不过天天自己鄙视自己,要么就是坚持不发水文,但又因为能力不足以做出真正有价值的工作而混得很惨。我觉得程老师的博文下面有一条回复对于我的看法是相当正确的:“ kanhaoxi 2012-11-17 04:42 From what you described, especially "听话出活,对我的要求,从来不说:“No”", this student is clearly not a top student. If he is not even a top student, he will definitely not be a top researcher. In this case, it is better to advise him to get into some other things. Unfortunately, many Chinese professors' definition of top students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 people. They usually promote those students similar to this student of yours. This is unfair to truly top students.” 当然也有一些对现在科研界风气的不满,不过这个我了解不深,就不胡说了,说多了被人笑话,还有推卸责任之嫌。 四、我为什么选择中学 1. 我觉得我有足够能力应对中学数学的知识。这与我觉得我完全没能力做有价值的科研工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过除了知识能力,教中学更重要的是授课能力。我很清楚我现在的授课能力和优秀教师还有很大差距,但通过了学校的试讲,也在试讲中pk掉了不少北师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们,至少说明了我还是具备基本的授课能力,我也相信授课能力是通过我自己的努力可以提高的。当然除了授课以外,优秀的中学教师还需要很多其他素质,比如基本的师德,对孩子的关心,亲和力等等,但这些我觉得我都还是不错的。 2. 我也很喜欢教会别人知识的那种成就感。我也做过家教,我觉得当几个小时的家教比搞几个小时的科研舒服多了。我今年寒假还帮一个微积分挂了的大一孩子补了两天的微积分,当她告诉我她补考得了90多分的时候,那成就感啊,杠杠的。 3. 生活比较稳定。以后生活中比较麻烦的事情,比如住房、子女入学等都可以解决了(房子不给产权,只是在职就可以住),但是中学老师的工资对一个博士毕业生来说确实不算多。 4. 我真的是没时间找其他工作,找工作的黄金时间我在美国啊。其实我之前真的都准备听程老师话,毕业去做博后了,因为我本来是要10月底就来美国访问的。但签证意外的被check了,于是要晚走半个月。然后没事干,就投了投简历,其实我也只投了4所高中,没有投其他行业,甚至我投的时候我也觉得我一定是赶不上试讲了,其中我在投给人大附的简历中还写道“因为本人11月至3月在美国,如果有幸能有资格通过初选参加试讲,是否可能将试讲安排在3月?”。但没想到有两所学校很快就通知试讲了,其中某个学校的效率意外的高,上午试讲下午群面第二天终面,终面后不让走,等都面完了直接出结果,于是赶上了我能在出国前签约,要不我觉得他们也不会把职位给我留到回国后。这种种意外也算是一种缘分吧,再加上该学校也是所很好的学校,他们的教育改革理念(至少是宣传片上的)我也很欣赏,并且他们的待遇在高中也是很好的,跟家里商量后我就同意了。另外我真的没有考CPA啊,程老师记错了,我怎么会有时间准备CPA..... 当然我也知道当高中老师并不是很轻松的事。比如说很累,不过这点搞过科研的表示呵呵。比如遇到实在不听话的孩子和无理取闹的家长,这种事情比较棘手,我有心理准备,但现在还不知道要怎么处理,以后会从同事那里得到经验的吧。再比如我虽然觉得我通过努力能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但万一再怎么努力也真的不行呢?这个....到时再说吧。 写了这么多废话,总之就是我确定我对搞科研没兴趣了,而我觉得我对教中学是有兴趣的。我也觉得中学需要引进优秀博士,前提是得保证他们的教学质量,他们会给学生带来更广阔的视野。当然科研界更是亟需人才的,其实哪里都需要优秀的人才的(这是一句废话)。只是我自己肯定不是科研界需要的人才,对科研没有兴趣的人是不可能做出真正有意义的成果的,我希望自己可以是教育界需要的人才吧。就说这么多了。
11396 次阅读|2 个评论
为什么逃离科研 最该问作出选择的学生
热度 5 flysky97 2012-11-16 10:41
程代展 老师发了博文 《 昨夜无眠 》及《 我的反思 》…… 程 老师的文章里没有过多提学生自己给出的理由…… 这些天我和周围许多同学都开始找工作,有点焦头烂额,或者,是内心里一种焦虑,面对不同的选择而难以权衡,在现实中的各种纠结里迷失…… 看一看周围面对转博面对就业的同学,偶尔也会想一想大家的归宿。想一想支撑每一个选择背后的理由! 个人体会: 为什么逃离科研 最该问作出选择的学生……(还好,后来看到了 程代展老师学生回应的博文:《我为什么逃离科研》 其实,感同身受……) 其实,程老师的文章限定在“优秀”的学生为什么选择不作科研——而我或者大多数人,还远远算不上优秀…… 任何付出都希望有公平的回报 ,这似乎是连猩猩、猴子这类动物都会有的天性——如果,默默在科研的岗位上付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却看到外面花花世界里无数人因为“小聪明”就能过得逍遥自在——又有几个人因为“为科学献身”这么崇高的目标就轻易地说服自己别无所求?——在这儿,不得不说,大家通常将回报仅指金钱或者经济上的,实际上,精神层面的在后来将会越来越成为首要目标! 追求高学历, 同时也是追求个性发展更大的自由空间 ——如果,大家不断地考试、科研,最后只是达到一条曲高和寡阳春白雪高处不胜寒的境界,而没有了更广泛的选择,恐怕没有人仅为了高学历仅有的金钱回报而孜孜以求……而这种自由空间除了经济层面,更重要的则在于精神层面…… 一、科研 Vs" 非科研"? 即使只把科研仅看成一种职业,科研与生活并不完全矛盾, 也无法完全割裂……暂时的离开,也许还可能重新回来,取决于周围的环境,更取决于内心的选择! 另外,如果把 科研视为凌驾于现实生活之上,阳春白雪的东西,那恐怕最终逃不出沦落的命运 ,这似乎也是目前科研的现实,一方面基础研究少人问津,而另一些研究也以“科研”的名义大把地耗费着人力、物力而看不到实际的意义…… 二、理想(梦想)与现实 科学网的大佬们通常不屑于谈论房子、孩子入托、入学这些太俗的问题;他们大部分人都是成功者…… 但是,对于年轻人,这些又是那么赤裸而冰冷的现实 ……而“理想”呢——“理想太贵……”、“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 三、兴趣—— 周围的朋友们通常都会喊累,可是,我知道, 这种累,个人以为,更在于精神方面,而非肉体 …… 其实,当初,无数的热血表年,也是因为理想而来,却终被现实击溃……兴趣,在不断地被压抑,最终消磨殆尽…… 对多种事物(学科)的兴趣,最终在现实中一种工作的压力下而不得不牺牲……而我以无法衡量,这种损失究竟是因为选择了重要的事情,还是永远失去了向其他维度扩展的机会…… 四、成就感或满足感…… 只是生活中极少的一部分人拥有,而有成就感的日子,通常也只是那些人生活中极少的一部分…… 金钱可以让人有一定的满足感,却不足以支撑所有的梦想,不能让人有全部的满足…… 对于科研人来说,最理想的是远离金钱的干扰和诱惑……但是,目前的大环境却没有能让大学和科研院所保有这样的单纯和清净…… 科研,或曰工作, 如果不能与个人未来的发展相结合,不能与其自身的兴趣和物质相结合,不能给其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那么,在未来旷日持久的工作中,就难以变得轻松和愉快,只能是看起来漫长持久的“累”的生 活…… 五、变? 科研的进步所受到的阻碍,绝大部分还是来源于人自身,而我 把希望寄托于社会和人文科学的发展 ……还有社会整体环境的改变,而这些问题,却不是一个人轻易就能改变得了的…… 如果,世界给我一角清静,我愿意用清贫的生活交换一种自以为高尚的理想——(在这儿,不能不说, 每一个追求的满足感和兴趣都各有差异 ,名、利、温饱……其实还可能会有更高一点的精神世界) 相关博文: 程代展 :《 昨夜无眠 》及《 我的反思 》…… 程代展老师学生 :《我为什么逃离科研》 吴宝俊 《理想太贵,谈不起》
个人分类: 人文|4737 次阅读|11 个评论
“逃离”现行体制的无奈与脱俗
huguangwei 2012-5-28 08:12
又是souhu要闻(http://news.sohu.com/20120528/n344197926.shtml): 内地3名大学教师不同方式“逃离”高校现行体制 折射出的是远离公权力的、尚有使命感的人群的无奈!
个人分类: 时间漫谈|3468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药学专业大学生的择业逃离-看用药安全危机
热度 2 lxchencn 2011-3-29 16:20
不久前送学生去药企见习,学生从药企的多个部门学了不少东西,有了直观认识,我想他们对药的生产了解更多了,应该更加向往,将来从事药品生产的热情会更高吧,生产好药,解除病人病痛,多神圣的职业,仔细问问他们将来的从业意向,反而多有为难情绪,问原因,公司鲜有研究开发,也不重视药学专业人员,真正的药学专业人员待遇也很低,他们选择了择业逃离,问药企,也说以前分配去的药学大学生也已经走了。 留不下药学专业人员的药企能够发展到多远呢?会有严格的药品生产模式吗?对药品的安全应用会有多大的贡献呢?也该是到了留住药学专业人才的时候了,人才危机离安全用药危机还会遥远吗?
3371 次阅读|2 个评论
二十公里外的惬意
木木成林 2008-12-20 23:47
地铁慢慢地驶入玉泉站,我也随着人流鱼贯而出。我做了一个深呼吸,并让自己开心地笑了一个,从脸挨脸的铁皮里下来的感觉还是不错的。 外面有点冷,但我还是决定慢慢地走一走。站在这个科院的空旷而灯光通明的校园里,很是惬意。这种舒畅的感觉,甚至让我难以想象,两个小时前正和大肠杆菌、粉纹夜蛾的细胞一起,呆在一个散满各色玻璃瓶,的宽大却压抑的房间里。空气里漂浮着五花八门有毒、无毒的化学物品。 然而,现在,我在科院的校园里,很恬美,很幽静,也很惬意。钠黄而明亮的路灯,让冬夜的寒冷也失去了威力。我懒洋洋地背着在地铁上看的单词,随意地往前移动着。 实验室的生活,让人失去活力。就像实验室的试剂,不管怎么收拾,都很快又变乱,这种无能为力的恐惧,总激起一个无法摆脱的场景:在非常窄的地道前,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象自己就在漫长而狭窄的地道里爬行,只有一个方向,无法伸腰,更无法回头,而背后随时都可能灾难来临,无处可逃 从我小时候起,这样的场景就不断出现,每一次,都感受着真切的无能为力,也体验着深深的恐惧。 在二十公里外的北郊,实验让我体验着充实与兴奋,体验着酸甜苦辣的刺激,也让我体验着一种无法主宰的无能为力。 然而在这里,我可以无意地游走着,也可以让心思随意地伸个懒腰,然后轻轻浮起,四处飘荡。也许是在实验室的生活,使我更加觉察在玉泉生活的自由、惬意。叔本华说,幸福是被动的。他是对的,口渴了再喝水,可以体味满足的酣畅的快意,然而喝饱了还必须喝,难就成了痛苦。没有自由空间的人,极其地渴望自由,然而拥有着巨大自由空间的人,却可能全然体会不到它的美好显然,偏远山区的人并不为人烟稀少而欢呼。 也许,有很多重要的事等着我去做。但,至少此刻,我只想随意走走,任思绪飞扬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21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1: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