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赛先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微博】赛先生已经下班
热度 5 曹聪 2013-4-2 08:23
LL664月1日说, 赛同志今日来函:C2L3的文章已被接受 。 愚人么。现在已是美国东部时间8.22,赛先生已经下班。消息——是好是坏还不知道——还在路上。
个人分类: 微博|4373 次阅读|12 个评论
赛同志今日来函:C2L3的文章已被接受
热度 5 liuli66 2013-4-1 14:58
Trueorfalse?
个人分类: 杂感|242 次阅读|17 个评论
科学对文化的毁灭
热度 10 pfdragon 2012-12-24 15:47
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出现让很多人振奋得到了生存的新希望。让很多先驱们为止一战致死,前赴后继。但是一百年来,我们得到了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智慧,拼命的在地球上翻天覆地,虽然一边走一边想我们的文化在哪里,但是仍然是踩踏着文化前进。 人生永远如此的梦幻无止境,也许不是梦幻而是魔幻。梦不会醒,人不会醒,努力的探索也好坚定的信念也好,上帝的水晶球永远不会打破。 科学和唯物的出现打碎了人与人的枷锁,让人具有了生来公平的念想,但是科学与唯物并不能改变社会的层级,金字塔也好根系也好,人们依然是在无形的铰链中生活。不同的是,生活的心态不一样了。被枷锁封闭的痛苦从手脚上改变到心灵中。 科学和唯物的出现打碎了人对明天的期望和对未知的期盼,因为跪拜和膜拜不会再让人得到了,那么伤天害理也必然不会被惩罚了。今生的亏欠来世不会再偿还了,人再也不用给自己积攒福禄,只需要为自己攫取更多的财富。 科学和唯物的出现打碎了听从与顺从的习惯,让很多人心中有了自己,有了逆反。但是科学和唯物不能赋予众生同样的智慧和同样的能力。被解放的人,如同斯嘉丽中被解放的黑奴不知何去何从,不知道哪一条路是自己应该站立的,也不知道手中的哪一个幸福是应该属于自己的而哪一份是自己多拿了应该高兴的。已经脚下慢慢的堆积着自己无法驾驭的果子,而眼中还是含泪在哭诉自己的贫穷。 按道理说,科学似乎是智慧的最高级别,科学似乎也是文化的最高点。但是科学和文化站在一起的时候,强有力的科学会让文化甚至艺术变得无比可笑。 不相信吗? 中国的艺术家都是文人墨客,识字的,会念书,会写文章,可能还有的会精通医学。科学年代的艺术家呢?科学年代的艺术家是熟练工具,考分相对低,爹相对富,人相对懒的,中文不精通,外文不熟练,理工不开窍,文学不通晓。 中国的文学家和艺术家都喜欢品鉴,品鉴的范围很宽,品茶,品酒,品石,品墨,品书画,也品人。科学年代的,家不说了,人呢?科学对茶的理解,是树叶,可以装瓶子喝的,调研一下科研圈喝过泡茶的估计也不多。酒是常常喝的,但是也是乙醇这个物质,没有品过绵软还是醇香。 总是有很多人感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正在消失,用各种机器刺绣和水墨涂脸的方式想企图证明自己会用此项工具,而证明没有消退。 钢笔和毛笔可以代表一个时代,如新石器和旧石器,但是现在穿着袍子上学,给爹妈磕头,也不能挽回一个时代的文化,文化是当初的梦想,当初我们看到月亮会放下心中的邪念而跪拜,现在月亮上面装 很多高级设备,我们跪拜也没有用了,因为我们不信了。 科学让我们对很多东西不信了,我们信奉的天,地,良心,都被百度替代了。 我们不再感谢上帝赐给我们食物,吃着东西心中暗自想着地沟油和塑化剂。 我们不再崇拜智者的发明和哲学观念,只等着看哪位大师又有小三被爆料。 我们不再感叹鱼儿的自由,风儿的浪漫,只是认为那是一个物种,一个现象。 我们不再相信有人从烟囱下来给送东西了,我们也不再相信晚上睡着会听见铃铛了。 科学最大的贡献就是让我们对很多事情不相信。 科学最大的摧毁是让人不信。 科学最大的毁灭就是让物质太过于物质。 既然精神是迷信的,摧毁的梦想不会再来,科学会一直科学下去,礼貌用形式来体现,良心用仪器来检查,知识用数字来衡量。
4983 次阅读|37 个评论
再见,德先生;你好,赛先生。。。
jason13 2012-9-1 21:48
今天发现人人网给我发了一条通知,您的账户因为密码不安全,建议您重新设置密码。当我留言客服时,我得到的答复是要求身份证照片申诉。也许是我多虑了:昨天碰巧分享了一个质问城管执法的视频,不会是因为这个原因吧。我不是很懂关于SNS的法学知识,但是运营商随意冻结用户的账号是不是仅仅是道德层面的问题,还是解释权完全归其所有?也许是会有一些不适当的网络操作,但这个审判是不是应该有一个第三方判定呢?现在都说网络暴力,其实这种运营商没有解释的单方面不也是一种先斩后奏吗? 只能在赛先生这里聊几句了,因为德先生暂时过节去了。。。
41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读《赵汀阳:是什么让中国人"不讲逻辑"》
Xman1989 2012-5-20 19:12
差不多100年前,面对中国落后而任人宰割的局面,知识精英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一种“大拒绝”的姿态,并召唤“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这两个神灵降临中国。 今天,中国似乎已经在经济上“崛起”,但被阶层固化、贫富悬殊、道德滑坡、公平正义缺失的阴影所笼罩。而在关乎“中国走向”的公共争论中,不讲逻辑的非理性情绪四处泛滥。政治、社会、经济结构的风险驱之不散。 “现代化焦虑”,尤其是“民主焦虑”,又把很多人攫住。 为什么中国的现代化、民主大业如此艰难?越来越多的声音认为,这是因为,从古代开始,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期”,中国就缺乏 “逻先生”(逻辑),一路演绎下来,终成今天的局面。正是中国人不太讲究逻辑的思维方式妨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这种声音一口咬定,中国绝大多数公民与逻辑的距离,就是中国与世界现代化的距离(可以参考宋怀常《中国的思维危机》,不难,很让人思考)。 思考时是否要按逻辑来,真和一个国家、民族的现代化、民主有关系吗?为破解窒息这个社会的诸多困局,今天中国人在思想上该检讨什么?该如何去思考? 中国人不缺逻辑能力,而缺训练 (不太同意) 《南风窗》:不讲逻辑好像是现在中国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公共领域的争论,多自立场开始,以人身攻击结束。而某些政府部门“你和他讲道理,他和你耍流氓;你和他耍流氓,他和你讲法制;你和他讲法制,他和你讲政治……”的背后,其实也是耍赖,不讲逻辑。 还有另一种不讲逻辑的方式。大家习惯了 玩类比、玩隐喻、玩象征、玩暗示来“讲道理”。我们从小就被训练玩各种文学的修辞手法 。这些在思想上会有什么后果? 赵汀阳:和你一样,我也不同意依靠玩这些文学手法来“讲道理”。它们可以制造趣味,但不适合用来论证。把“修辞法”(亚里士多德说的)用于论证,就容易形成诡辩或胡说。希腊人很擅长修辞法,就像他们擅长逻辑一样,古希腊的许多“群众领袖”喜欢在广场使用修辞法蛊惑人民。亚里士多德早就知道, 修辞法会遮蔽真理(我们从小到大学写的作文确实没有训练我们的思维能力,倒是一直在玩感情和修辞手法,记得很清楚语文老师说“要以情动人”) 。 《南风窗》:类比估计是很多人最常用来“讲道理”的了。比如“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的谚语。这样干时,我们好像没有注意到有一个“赖尔峡谷”: 不同范畴的事物,比如A和B,你要从A的成立证明B成立,必须先证明B和A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或等同性,有了一座“在逻辑上可以等值”的桥梁,才可能通过这个“赖尔峡谷”(我们生活中最常见修辞手法的可能就是类比,但是不一定都是事实)。 赵汀阳:我倒不反对谚语。谚语所说的无非是一目了然的道理,其中是没有论证,谚语使用修辞法不是在论证,而是为了制造有趣的表达效果,各国的谚语都差不多。至于现在为什么许多人不讲逻辑,我无法充分了解其原因,也许是为了饶舌,为了有趣,为了胡搅蛮缠,为了回避真相,为了欺骗,等等,总之是故意不讲逻辑。 但我还想使用韩非的可信赏罚理论稍加解释:如果做某事就总能够获得可信的回报(物质回报或荣誉回报都算在内),那么人们就会纷纷自动做某事。可以想象,如果宣传能够获得可信回报,那人们就会热衷宣传,如果追求真理没有可信的回报,追求真理之人就会减少。 《南风窗》:在逻辑思维能力上,老外好像都一致唱衰中国。黑格尔说,逻辑在中国就玩不转了。爱因斯坦则认为,中国没有西方科学的两个基础,即形式逻辑和通过系统的实验找出因果关系,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而列维-布留尔更狠,暗示中国古人的那类“天人感应”纯粹就是“原始思维”,说古代中国的那些“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病理学、治疗学以及诸如此类的浩若烟海的百科全书”,全是扯淡、、、 情感问题不能用逻辑来抬杠 《南风窗》:一直有人指控说中国人缺乏逻辑思维能力是从古代经典文本开始的。最先是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说近代科学之所以没有在中国萌生,和《易经》有很大关系。然后是其它人,说《易经》、《论语》、《孟子》等充斥着大量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赵汀阳:前面我说了, 中国古代经典多数表达的是思想,不是理论 ,有些观念之间不一致也不足为奇,而且还必须考虑到,生活本身充满矛盾,因此,表达生活的思想有些互相矛盾,反而是如实反映了生活。这不是不讲逻辑。 《南风窗》:孔子说过“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有人问:为什么是三年而不是两年、四年?没有任何理由。这有点类似于“辩证法”的一个逻辑困境:为什么是一分为二,而不是一分为三、为四?如何评价这些指控? 赵汀阳:就为什么是“三年之孝”而不是别的选择这个事情而言,我想说,这里并没有什么逻辑问题,只有文化或情感问题,而且要考虑时代背景。 假如孔子再世,他一定会考虑到今天的生活节奏,恐怕就不会推 荐三年了 。当年孔子为什么推荐三年,理由待考,我猜想或许是与父母养育婴幼儿的时间大致对称,当然不是严格对称,只是一个在感情上大致对称的选择。如果在这些事情上用逻辑来抬杠,恕我直言,恐怕既不知学术为何物,也对情感缺乏体会。 中西思维的最大区别 《南风窗》:我们同意,逻辑思维必须讲究概念的明晰。而中国古代的一些经典文本,好像喜欢玩模糊、神秘。 像《道德经》里面“道可道”中的“可道”,有人说是“可说”的意思,而您说是“有规可循”的意思。在您那篇《道的可能解法与合理解法》中,您提出了一个观点,说“中国古人的知识追求与超验问题无关,基本上是以生活问题为界的知识追求,即使是那些关于自然万物普遍原理的想象,比如阴阳五行之类,也是关于生活知识的艺术注释,决非‘科学’探究”。 我不知道,这是否可以理解为这样几个问题:中国古人其实不喜欢在生活之外玩神秘;中国古人对关于世界本质的知识论追求没有兴趣—因为这样,因此也不太讲究西方人玩的那些逻辑? 赵汀阳:古代中国思想通常不思考超越的存在,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人类生活问题上,伦理、政治、战争、和平之类。不过西方思想也同样关心这些问题。如果说中国和西方思想有哪个最大区别,我愿意说, 西方思想寻找永恒的、绝对的、不变的、完美的、完备的、终极的概念,西方的两大根基思想,希腊和基督教,都追求永恒的“完美概念”,就是好到不可能更好的概念,上帝、完美的人、完美的事物、绝对无私的牺牲(耶稣)、绝对纯洁的母亲(圣母)、千年不坏的城堡、绝对无瑕的钻石、无敌超人,如此等等。 完美意味着永恒、超历史、无变化,而逻辑最适合谈论此种概念;古代中国的思想意图在于理解永远流变的、不确定的、不可完成的存在状态。易经、老子和孔子,都不假设完美概念,而重视永远在途中的“存在状态”。 比逻辑更重要的是理性 《南风窗》:逻辑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确定的7门基础学科之一,可见它的重要性。您曾经做过两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哲学日”中国项目的策划,对中国人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有什么样的期待或建议? 赵汀阳:前面说到了,人人都有逻辑能力,但逻辑水平可以提高。逻辑学教学应该有助于逻辑知识的普及。不过,拥有逻辑知识并不能保证有效地应用。我见过一些逻辑学博士,惊讶地发现,他们熟知逻辑定式和推导技术,但似乎只在进行抽象符号演算时才显示出思维的逻辑性,而在思考其他问题时却并无优势,甚至有时很不讲逻辑。这个怪事使我意识到,逻辑不仅是一种技术,而且还是一种态度,准确地说就是理性态度。如果缺乏理性态度,多高的逻辑技术都无以致用。 因此,与其学会逻辑技术,还不如学会理性态度更重要—毛泽东时代有过“学一点逻辑”的运动,似乎并无明显效果。至于如何才能学到理性态度,我不知道。也许至少需要意识到两点:自己喜欢的观念未必是正确的;正确的观念需要论证或者证据。(括号内是本人愚见)
26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德先生和赛先生
热度 1 liuyingxiang 2012-5-4 08:59
今年是“五四运动”第93个年头,现将《凤凰周刊》周为筠2009年所作:“德先生与赛先生90年之命运”一文转载如下,以思纪念。 1919年1月15日,中国人迎来了两位陌生人:德先生和赛先生。这两位来自西洋的先生成为中国启蒙运动最深入人心的形象,他们对未来中国带来的影响极其深远,几乎成了新文明理想的代名词。 德先生和赛先生实际上就是democracy和science,即民主与科学。按照当时的语言习惯,根据原来英语发音起了个非常中国化的名词。两个充满人性化的启蒙先生便在90年前的中国诞生了,他们在风雨如晦的暗夜里为国人点亮了耀眼的灯塔,照亮人们前行的目标和方向。 最先为国人介绍这两位先生的是陈独秀,他作为《新青年》的创始人,代表杂志慷慨激昂地宣誓,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新思潮的两大理想,是现代文明的两大目标。 当时中国的知识精英和政治精英们,确信这两位可爱的外国先生可以救中国。在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深情召唤下,一些青年逐渐地生出了叛逆的种子,以至于突然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旧道德、旧文学的堡垒。不久寻求民族解放和富国之路的一次壮举—五四运动如浩然江河奔腾而出。 德先生与赛先生 《新青年》从创刊到1919年初时,逐渐像春雷初动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影响如日中天,以至于每期新刊一出版,在青年中就不胫而走,大家争相传阅、一睹为快。 为了吸引读者目光,夸张的笔法和过激的言词,这本是大众媒体惯用的伎俩,捻熟于报刊之道的陈独秀自然懂得。《新青年》一路狂飙突进,向来都是把话说得非常激烈,语不惊人死不休,以骂人之声鸣锣开道。例如陈独秀把纲常伦理骂得狗血喷头,把古文宗师一棒子打成“十八妖魔”。钱玄同则更是彻底,造出“选学妖孽,桐城谬种”的咒语。 《新青年》有时故意将问题推向极致,话必说到十二分来警醒麻木的大众。逐渐这颗思想巨石在死寂的现实激起了涟漪,自然遭到守旧势力强烈的反对。比如黄侃曾戏谑胡适:胡先生你口口声声说要推广白话文,如果你身体力行的话,大名就不应叫“胡适”,而应改为“到哪里去”才对呀!前清遗老辜鸿铭对“改良”文学二字十分不满,讥之曰:“既良何改,难道要改良从娼?” 面对着社会上各种保守势力的责难,在1919年1月15日,陈独秀代表《新青年》编辑部,写出《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坦然承认世人对于《新青年》“破坏礼教”等罪名的指责,但却把责任归到两位陌生的洋先生头上,“但是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 这两位洋先生的大名,在这之前国人可是闻所未闻呀。 陈独秀器宇轩昂地声辩道,要拥护德先生,必须反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必须反旧艺术、旧宗教。他斩钉截铁地强调,只有拥护德先生、赛先生,才能救中国。而《新青年》除拥护德、赛两先生之外,还有没别项罪案没有呢? 陈独秀高悬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这无异于撕破思想和制度黑暗的一道闪电。他认定唯有民主和科学才可以救中国,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陈独秀代表同人宣誓:“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氏用慷慨激扬的话语震慑和封堵那些非难者,为新文化启蒙运动荜路蓝缕。 当然,德先生、赛先生在西洋也不是一开始就享尽荣贵,“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的世界。” 陈独秀所说为迎接两位先生而流血闹事的,更多是指的法国大革命。因为陈氏崇尚法兰西文明,当初创办《新青年》就特以中法双语冠名,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以法国为榜样反对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他坦言,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我们物质生活上需要科学,自不待言;就是精神生活离开科学也很危险。” 胡适对德先生与赛先生的热情不亚于陈独秀,他在两位先生的家乡美国度过了多年的留学生涯,和两位先生有过亲密接触。他对德先生的理解与陈独秀同中有异,在他看来,“‘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习惯性的行为。‘科学’则是一种思想和知识的法则。科学和民主两者都牵涉一种心力状态和一种行为的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他理想中的德先生是温和渐进的改良,而非疾风骤雨的革命。 在《新青年》的队伍里,德先生与赛先生并不孤单,因为除了陈独秀、胡适,还有鲁迅、李大钊、钱玄同等一时俊杰真心拥带他们,努力地为两位洋先生鼓吹。这些《新青年》同人都留过学,深受西方思想巨大影响,对民主、科学的建构依赖于自己的学理,这个学理依据有尼采主义、杜威实验主义、赫胥黎存疑论等西方理论。 当然,《新青年》同人的思维方式基本仍是中国式的,他们个个旧学功底深厚。要知道中国知识分子从一出现在历史舞台那刻,就被灌输了近乎宗教信仰的理想主义色彩,《新青年》同人当然也不例外。所以,他们又有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处江湖之远,却怀庙堂之忧的精神。以传统士大夫思想之“格”民主与科学,以致于同人们把德先生、赛先生当成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工具。 《新青年》高举德、赛两先生的旗帜,深挖造成中国两千多年缓慢甚至停滞发展的根源,在历史的记忆中翻箱倒柜,对封建专制、宗法制度、三纲五常、文言旧学予以毫不留情地批驳与痛斥,态度激烈如陈独秀、痛切如鲁迅、中立如蔡元培、温雅如胡适……他们批判的精神一直贯彻始终,在科学与民主的坚守上一致不二。他们寄望于德先生与赛先生解决中国一切的问题,以至于这两位先生被人称之“德菩萨”与“赛菩萨”。 两位先生的多舛命运 《新青年》虽然祭起德先生、赛先生的两面大旗,可惜恰恰是这本杂志自身有些做法似乎少了两位先生的风度。 比如《新青年》在1918年9月发表了陈独秀《质问东方杂志记者——东方杂志与复辟问题》一文,质疑当时流行文化大刊。态度刚愎、议论激昂,根本容不得他人辩论的余地。 1918年3月《新青年》上,钱玄同化名王敬轩,模仿旧文人的口吻写信,历数白话文的种种可笑、可鄙之处。而刘半农则以记者的身份,回信登在同期杂志上,用各种俏皮话把他挖苦一通。炮轰“王敬轩”这个虚拟的箭靶子之后,给当时思想文化界极大的震动,真的引来了双方拥趸者,其中最著名当属后来林纾的反对。但《新青年》却对反对者态度近于咒骂,缺少了德先生的风度。 《新青年》这种没有点德先生的风度行为,引起了以维护固有文化为宗旨的《学衡》诸君不满,梅光迪指责“彼等不容纳他人,故上下古今,唯我独尊之概。其论学也,未尝平心静气,使反对者毕其词,又不问反对者所持之理由,即肆行谩骂,令人难堪。” 这就是批评《新青年》不民主、科学的做派。 五四后期,陈独秀的思想逐渐转向马克思主义,这位新文化运动的启蒙先驱和民主旗手,终于与他曾经无限崇尚的德先生说拜拜了。他不仅仅告别了德先生,而且开始猛烈批评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 在1920年《新青年》第8卷1号上,陈独秀态度来了一个大转弯,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重新阐述自由民主问题,并且批判西方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制度。德先生此时在他眼里已经变成了资产阶级的专有物,是资产阶级把持政权以压制广大劳动阶级的利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让他不再相信德先生的普世价值性。 很难想像这篇抨击德先生之文,竟出自先前那位最先讴歌之人。陈独秀思想的激变和转向,也预示着曾经高举德先生与赛先生两面大旗的《新青年》走向了分裂。在《新青年》最后的“金子招牌”争夺中,胡适从欧美学习来的民主议事制度,偏偏导致了《新青年》同人的分裂。以启蒙自居的同人,既不十分赛先生也不十分德先生。 此后德先生命运更加不济了。其在中国的地位仍是个疑问:“现在执政者不肯欢迎真正的‘德先生’,一般人民正在用怀疑的目光去注视‘德先生’,有许多人正大声疾呼的反对‘德先生’。”这是北伐后《新月》派知识分子与国民党政府关于人权论争之下的肺腑之言,当时胡适、罗隆基正是完全站在西方视角来讨论人权,介绍和宣传德先生。那次人权运动,与其说胡适他们是反国民党,不如说是介绍德先生。 “九一八”事变后,连《独立评论》这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群体都对德先生产生怀疑,丁文江、蒋廷黻与胡适关于“民主与独裁”产生了分歧,反对派说国难当头的当下不适合搞民主。当民主又遭遇国情论,还是独裁来的适用。 因为,从历史渊源上来看,当民主论遭遇国情论,它的命运定会发生变异性偏移。譬如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专制王朝,但并没有建立民主共和体制。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不断鼓吹中国国情特殊论,直至自己当上皇帝。紧接着张勋复辟,法统被废,南北对峙,省宪自治,曹鲲贿选,更是丑态迭出,对于所谓的民主,民众只能以闹剧对视,而革命者解释则多以“国情特殊”论之。 相对而言,赛先生的命要好的多,当然赛先生也出现过危机,那是在1923年,爆发了著名的“科学与玄学论战”。这场论战爆发在一战后对欧洲物质文明乃至其发达源头科学的怀疑和绝望,引发了“科学破产”的悲观情绪。“科玄论战”是东西方文化论战的继续:以张君劢、梁启超为代表的玄学派是文化保守派;以丁文江、胡适、吴稚晖等人为代表的科学派是西方文化派。 最终站在赛先生一边的科学派赢得了胜利,国人大体接受和认同了赛先生,并给予了极高的尊崇。赛先生从此深深的走入国人脑海中。 两位先生的现代遭遇 正如胡适所说,德先生与赛先生来到中国,德先生的命运不是那么顺利,更不是飞黄腾达,但是赛先生一到了中国就不得了了,变成万能博士,到处横冲直撞,每个人都崇拜它。德先生在中国处处不及赛先生。 早在胡适时代赛先生开始无所不能、无所不在了,如今赛先生更是所向披靡,几乎等同于正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观念是妇孺皆知。赛先生与国人是越来越不能分了,什么都以它为尺度,一定要是属于科学的东西才算知识,对科学的崇拜导致了“科学主义”。科学主义不仅认为科学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而且把知识与科学等同起来,科学即知识,知识即科学。在这种意识形态下,任何一种知识都必须挂上科学的面貌或尽量使其科学化,才能享有知识的地位。 所以,常听人说“科学这东西害人”。真是这样吗?试看赛先生也给国人带来的无穷麻烦,赛先生的技术带来了泛滥的开发,自然环境遭到空前毁坏。无论是苏丹红还是三聚氢胺,都是赛先生的副产品。但是没人反对赛先生,因为我们政府大力宣传 科学发展观。 当我们赛先生坐着神舟七号开始在太空漫步,而德先生却在仍在地面上艰难爬行。德先生的处境一直不顺利,不仅学界争议频繁,在政界更是疑虑重重。争议焦点和疑虑根源仍大多归于国情特殊,如中西文化差异、民众知识水低、辨别能力差、政治不成熟、若民主必乱国等等,近年东南亚动乱这笔账更被算到德先生头上。德先生是洋人血统,不适合中国,这样理论大行其道。 德先生境况如此不妙,可以说是被严加看管,甚至在一些时期连名字都不能提。国人从来不谈民主发展观,很少探讨民主问题,有时在一年一度的洋洋万言的报告中,找不到赛先生这个词! 有人也许反对这种说法,因为生活中经常会说某领导具有民主作风云云,这里的民主是混杂开明的义项。此外,所谓的民主集中制,也就是善纳众意的意思,而与多数原则关系不大。看来德先生在当下已经变味了。那么赛先生呢,如前所论被误读为正确与知识的代名词,说某东西不科学,往往就是不正确的同义词。 一转眼已经是整整90年过去了,当年两位西洋先生一起平等地来到中国,如今彼此境遇却是天壤之别。追昔抚今,仰望星空,令人感叹无限。今年是五四运动90年周年,五四这个被人宣扬成爱国主义的运动,剥去喧嚣与浮尘,其真正意义还是在于德先生、赛先生的启蒙。反思中国近现代所走过的每一个脚印,时至今日这两位先生仍是我们前行的方向,误读者需要正本清源,落后者需要迎头赶上。
个人分类: 科学微博|3408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学网上的称呼
热度 1 blownsand 2012-3-31 09:32
读了“ 科学网上不要用‘叔叔’‘阿姨’称呼 ”的博文, 突然有种科研人员不如商人的感觉。淘宝网都叫“亲”,科学网却没自己的称呼。是不是有些郁闷?我起个头儿,大家集思广益,造个称呼吧!启蒙时期曾来过两位先生,德先生与此无关,赛先生大有用处。不妨在科学网见面打招呼时彼此称“赛”吧!
2915 次阅读|1 个评论
当德先生和赛先生在科学网相遇
热度 3 Liweigang 2011-12-19 07:53
当德先生和赛先生在科学网相遇
中国互联网协会的网站流量排名统计表明,科学网在 2011 年 12 月 9-15 日的排行达第 400 位上下 ,而天涯、猫扑和博客中国等著名社交网络的流量同比略有降势,显得科学网有 “ 德先生 ” ( 德谟克拉西, Democracy) 和 “ 赛先生 ”( 赛因斯, Science )造势, 一枝独秀,傲视群雄。 博友发来评论问道:为什么会激增呢? 正如笔者前文所说,数字之美,美于形式: 你的点击率 (X) 、我的点击率 (Y) 加上他的点击率 (Z) ,就是咱科学网的点击率 (X+Y+Z) 。 而真正的意义更在内涵 : 你们的力量 (XX) 、我们的力量 (YY) 加上他们的力量 (ZZ) ,就是咱们科学人为国爱家的合力总量 (XX+YY+ZZ) 。科学的精神、民主的理念,在科学网形成巨大能量,共同实现振兴中华的社会价值 (XX*YY*ZZ) 。 本文从科学网流量变化现象、博客传播和管理技术层面来回顾历史片断,列出《 2011 年院士增选演义 . 科学网博客外传》 虚拟 剧目清单 , 分析博客的话语权、知情权和参与权,进而探讨信息时代社交网络的民主 (e 民主 ) 理念和精神。笔者友情提醒网友,本文就事论事,不对博主和博文进行任何不适当的评论。 1 .《 2 011 年 院士增选演义 . 科学网博客外传》虚拟剧目简介 尽管科学网是一个局部虚拟社交社区,但却为中国科学人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平台。此次两院院士增选前后,科学网给予博主、网民们充分的话语权、知情权和参与权,并专门开拓 “2011 年院士增选 ” 博文专题,为参与者和观察者提供了一个公平、合理的展现全程画面的大舞台。 为便于讨论,笔者总结出《 2011 年院士增选演义 . 科学网博客外传》虚拟剧目清单,一出悲欢梦,人性浮世绘。虚拟全剧情节变化层峦叠嶂,人物刻画入木三分,文中意境虚实相生,画外音韵绕梁三日,酷啊!然而笔者本意绝非八卦,求的是意境,品地是音韵。大家会惊喜发现,该剧仅仅是科学网天天讨论的议题之一,而科学人对社交网络参与的理念和机制才是最最宝贵的。 本文第三节列出该虚拟剧目清单,共收集科学网 24 位博主的 38 篇文章,形成 10 幕 38 季的洋洋大戏,若数据有错误,应以科学网发布的官方资料为准。同时,也敬请博友,特别是这 24 位博主指正完善。 2 .话语权、知情权和参与权 话语权、知情权和参与权是形成社交网络 e 民主理念和精神的三项基本元素。 2.1 科学网上的话语权 在科学网,实名的博主和到访网民们都拥有相当的话语权。这不仅仅是开个博、发篇贴,而是一种 精神 和品位。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进一步来说明。 1) 畅说欲言 广而告之 王飞跃博主 11 月 18 日的《互谅互容,团结向上:关于 “ 秦化淑举报 ” 说明》一文,用简朴的语言和淡定的态度向网民倾诉受到的不白之冤。 24 万多人阅读此文, 831 人次发表意见, 86 位实名博主推荐支持。到目前为止,王博主飞跃的博文平均点击量为 45807 次,在科学网排行第一。 饶毅博主 08 月 17 日的《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一文,发出了自己对此议题的感受和意愿。 10 万余人次到访, 747 人次参与讨论, 509 位实名博主推荐。他的博文平均点击量为 23780 次,在科学网排行第二。同时,网友们对其《解剖 “ 逆淘汰 ” 社会现象的一只麻雀》一文的评论达 908 次并有 518 实名博主推荐精选,均创造了科学网 5 周年推出以来的历史纪录。 2) 刀唇舌剑 一争方休 在对一些有争议的的问题,科学网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宽容和开放的平台。 王鸿飞博主《龙卧浅滩遭虾戏 虎落平阳被犬欺 之悲喜剧》一文 12 月 11 日早上 5 时发表后至今,已有 15300 人次访问, 2 百余人推荐。而鲍得海博主则很不以为然,于同日晚上 8 点发出其文《失意猫儿难学虎,败翎鹦鹉不如鸡》,与王博主唱个对台戏,也有近 2 千的访问量和 50 余网友的评论和推荐。鸿飞展翅,二傻不傻 , 这可是关公战秦琼啊,没两把粉丝,能在科学网混吗?! 当饶毅博主 12 月 08 日提出《高于院士水平的北京副教授》,王宝山博主则认为《院士看贡献,教授论水平 : 90% 以上院士都是合格的》,并于 12 月 12 日发表此 “ 贡献 ” 论。而邸利会博主则毫不相让,于 13 日发表《关于院士标准: “ 贡献 ” 论者可以闭嘴了》一文。为此,文双春博主 15 日发表《话说院士增选之 “ 水平派 ” 与 “ 贡献派 ” 》,表明自己的观点。群雄过招,高低难分;屏气旁观,目不暇及。 3) 有效发表 公道评论 也许大家会说,上面的例子都是名人大腕,这种话语权是否对普通博主都是一样的? 前文 提出一个博文有效发表率的概念,是指扣除由于博主或编辑等原因删去的博文,与原发表的博文总数之比。表一显示, 2011 年 12 月 9-15 日间一周内科学网的平均博文有效发表率为 91.27% 。只是 9 日的博文有效发表率为 75.70% ,比周平均数要低一些。 这些数据说明,在科学网,九成以上的博文都可以顺利发表。这个比例是可以接受的。其它社交网络,如天涯社区,也有一套删帖标准及流程。据笔者了解,最近科学网一位资深二次方的博主大作就被拿掉,天子过线与庶民同删!但编辑部 MM 会温馨发来提示: “ 您的一篇博文不适合在科学网发布,已被删除。请您理解。 ” 2.2 科学网上的知情权 知情权是民主进程的基本要素。在科学网,博主拥有的知情权是合理的。 与另一著名社交网络《博客中国》相比,图二显示 2011 年 12 月 16 日其网站公布的有关博客统计数据 。其中有热门文章、热评文章和点击率三个列表;每个列表里有 48 小时、一周和一月等三个时间段。 图二 2011 年 12 月 16 日《博客中国》公布的有关博客统计数据 科学网博客公布的数据由有热门博文章、精选博文和最新博文等列表;每个列表里有 36 小时、一周、一月、半年即所有时间等五个时间段。看得出科学网的数据公布更加全面,动态性较强。 另一个例子就是笔者研究科学网 的所有数据都是来自网上公开的资料,尽管会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但都是技术层面的,充其量不过笔者看错行、敲错字之类的。 2.3 科学网上的参与权 虽说博主的社区参与权在话语权及知情权上多少都体现出来了。但这里的参与权主要是指在博客社区内的管理和交往层面的权利。 1) “ 双百博主 ” 和顾问博主委员会 科学网于 2010 年 7 月启动博主委员会制度。 科学网顾问博主委员会主要有 “ 双百博主 ” 即博客排行总点击量前 100 名的资深博主和均排行前 100 名的资深博主组成, 同时推荐 20 余名非 “ 双百博主 ” 参加。尽管是一种社会奉献和荣誉性工作,但顾问博主们的参与热情旺旺, 挺 “ 范儿 ” 的。 2) 博客管理 除了发表博文和评论以外,博主有权管理其他网友对自己博文的评论。博主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对本博客空间进行个性化管理。 3) 社区交往 博主有在本社区内推荐热门博文、评论博文、参加群组、社区选举活动投票以及博主间的交友等活动。其中推荐热门博文可是满重要的,博文能否被精选或成为热门博文而出现在科学网首页,往往就取决于网友的投票。 由于笔者是新手上路,对博客管理和社交方面的体会还不深。建议网友参阅科学网开办的博客感言 (news.sciencenet.cn/news/sub18.aspx?id=743) ,众博主发表了不少关于科学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许培扬博主介绍的《科学网博客信息资源组织现状分析及建议》,读博见教,受益匪浅。 3 .小结 “ 科学网有毒 ” , 笑借 80 、 90 后网友吉言。网络民主是把双刃剑:运用自如,众人捧柴,这 “ 毒 ” 就是魅力;运营不当,群情烧身,这 “ 毒 ” 可就会要了小命。那么,科学网博主和管理层是如何个性运营,实现 e 民主的? 本文续篇将开展深度阐述,敬请网友稍候。 III. 《 2 011 年 院士增选演义 . 科学网博客外传》虚拟剧目清单 作者(按出场先后顺序): 饶毅,黄秀清,吴云鹏,张显峰,鲁白,肖重发,陈安,王飞跃,李伟钢,施一公,王涛,李小文,王鸿飞,鲍得海,王铮,邢志忠,王宝山,邸利会,文双春,孙滔,吴宝俊,曾泳春,贾伟,王德华 编剧:李伟钢 舞台总监:科学网编辑部 第一幕: 前奏 1. 减少中国科学界浮躁的一个必要步骤 ,领衔主播:饶毅;日期: 08-15 ;观众出席: 41784 ;票友广议: 166 ;粉丝推荐: 122 。 2. 饶毅教授根本就不想当院士 !,领衔主播:黄秀清;日期: 08-16 ;观众出席: 15305 ;票友广议: 150 ;粉丝推荐: 74 。 第二幕: 出局 3. 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领衔主播:饶毅;日期: 08-17 ;观众出席: 107144 ;票友广议: 747 ;粉丝推荐: 509 。 4. 为饶毅院士说事 ,领衔主播:吴云鹏;日期: 08-17 ;观众出席: 16445 ;票友广议: 60 ;粉丝推荐: 110 。 5. 饶毅落选院士再次撼动中国学界公信 ,领衔主播:张显峰;日期: 08-18 ;观众出席: 21512 ;票友广议: 103 ;粉丝推荐: 89 。 6. 饶毅的科学成就 ,领衔主播:鲁白;日期: 09-28 ;观众出席: 17978 ;票友广议: 74 ;粉丝推荐: 116 。 第三幕:霸气 7. 今日中国谁最该做院士 ?,领衔主播:饶毅;日期: 08-22 ;观众出席: 69705 ;票友广议: 239 ;粉丝推荐: 244 。 8. 王晓东出来为饶毅说话了! ,领衔主播:肖重发;日期: 08-25 ;观众出席: 7093 ;票友广议: 96 ;粉丝推荐: 99 。 9. 王晓东院士,真霸气! ,领衔主播:黄秀清;日期: 08-28 ;观众出席: 12388 ;票友广议: 243 ;粉丝推荐: 135 。 10 . 和院士良性竞赛 共同提高中国科学水平 ,领衔主播:饶毅;日期: 08-30 ;观众出席: 40048 ;票友广议: 445 ;粉丝推荐: 380 。 第四幕: 边缘 11 . 一个成功的研究所为何被边缘化 ,领衔主播:饶毅;日期: 11-22 ;观众出席: 31465 ;票友广议: 218 ;粉丝推荐: 306 。 12 . 饶毅教授又为美国回来中国的富翁们喊穷了,感慨 ... ,领衔主播:陈安;日期: 11-23 ;观众出席: 5231 ;票友广议: 69 ;粉丝推荐: 92 。 13 . 为什么介绍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领衔主播:饶毅;日期: 11-24 ;观众出席: 14660 ;票友广议: 41 ;粉丝推荐: 61 。 14 . 北生所成功的标志是什么? ,领衔主播:黄秀清;日期: 11-28 ;观众出席: 8251 ;票友广议: 131 ;粉丝推荐: 102 。 第五幕:云雾 15 . 互谅互容,团结向上:关于 “ 秦化淑举报 ” 说明 ,领衔主播:王飞跃;日期: 11-18 ;观众出席: 243909 ;票友广议: 831 ;粉丝推荐: 86 。 16. 云里雾中 难见施公 ,领衔主播:李伟钢;日期:11-18;观众出席:3491;票友广议:29;粉丝推荐:29。 17 . 可怕的空气污染 ,领衔主播:施一公;日期: 12-05 ;观众出席: 26544 ;票友广议: 192 ;粉丝推荐: 273 。 18 . ” 已弃院士 “ 饶毅院长对于中国科学界已有百害而 ... ,领衔主播:陈安;日期: 12-08 ;观众出席: 8203 ;票友广议: 139 ;粉丝推荐: 79 。 第六幕:落选 19 . 解剖 “ 逆淘汰 ” 社会现象的一只麻雀 ,领衔主播:饶毅;日期: 12-09 ;观众出席: 36885 ;票友广议: 908 ;粉丝推荐: 518 。 20 . 饶毅和施一公双双落选是一场真正的悲剧 ,领衔主播:王涛;日期: 12-09 ;观众出席: 8182 ;票友广议: 60 ;粉丝推荐: 89 。 21 . 为了最好的纪念 ,领衔主播:王飞跃;日期: 12-10 ;观众出席: 55740 ;票友广议: 21 ;粉丝推荐: 28 。 22 . 博主施一公淡定,博主王飞跃打擦边球 ,领衔主播:李小文;日期: 12-10 ;观众出席: 1780 ;票友广议: 6 ;粉丝推荐: 17 。 第七幕:龙虾虎犬 猫虎鹦鸡 23 . 龙卧浅滩遭虾戏 虎落平阳被犬欺 之悲喜剧 ,领衔主播:王鸿飞;日期: 12-11 ;观众出席: 15300 ;票友广议: 126 ;粉丝推荐: 204 。 24 . 失意猫儿难学虎,败翎鹦鹉不如鸡 ,领衔主播:鲍得海;日期: 12-11 ;观众出席: 1912 ;票友广议: 50 ;粉丝推荐: 55 。 25 . 饶毅先生应该冷静了及失恋哲学 ,领衔主播:王铮;日期: 12-11 ;观众出席: 13404 ;票友广议: 136 ;粉丝推荐: 101 。 26 . 好好排队,谁加塞儿就踹死谁 ,领衔主播:邢志忠;日期: 12-11 ;观众出席: 3495 ;票友广议: 52 ;粉丝推荐: 84 。 第八幕:水平 pk 贡献 27 . 高于院士水平的北京副教授 ,领衔主播:饶毅;日期: 12-08 ;观众出席: 30160 ;票友广议: 209 ;粉丝推荐: 162 。 28 . 院士看贡献,教授论水平 ,领衔主播:王宝山;日期: 12-12 ;观众出席: 4528 ;票友广议: 50 ;粉丝推荐: 56 。 29 . 关于院士标准: “ 贡献 ” 论者可以闭嘴了 ,领衔主播:邸利会;日期: 12-13 ;观众出席: 8024 ;票友广议: 86 ;粉丝推荐: 74 。 30 . 话说院士增选之 “ 水平派 ” 与 “ 贡献派 ” ,领衔主播:文双春;日期: 12-15 ;观众出席: 6218 ;票友广议: 46 ;粉丝推荐: 34 。 第九幕:众议 31 . 曾益新公开回应饶施落选 ,领衔主播:孙滔;日期: 12-12 ;观众出席: 15096 ;票友广议: 99 ;粉丝推荐: 46 。 32 . 要求落选者压抑不满情绪是违背人性的做法 ,领衔主播:吴宝俊;日期: 12-13 ;观众出席: 8797 ;票友广议: 119 ;粉丝推荐: 116 。 33 . 愿最好的人胜出 May the best man win ,领衔主播:王鸿飞;日期: 12-13 ;观众出席: 55740 ;票友广议: 21 ;粉丝推荐: 28 。 34 . 也说说遇到的海归 ,领衔主播:曾泳春;日期: 12-13 ;观众出席: 7001 ;票友广议: 150 ;粉丝推荐: 64 。 第十幕 : 落帷 35 . 成功是一种等待 ,领衔主播:贾伟;日期: 12-11 ;观众出席: 7595 ;票友广议: 98 ;粉丝推荐: 136 。 36 . 优秀的科学家理应成为院士 ,领衔主播:王德华;日期: 12-13 ;观众出席: 6059 ;票友广议: 34 ;粉丝推荐: 60 。 37 . 杰出的华裔女科学家 ,领衔主播:饶毅;日期: 12-14 ;观众出席: 13996 ;票友广议: 37 ;粉丝推荐: 40 。 38 . 一点希望 ,领衔主播:王飞跃;日期: 12-15 ;观众出席: 35381 ;票友广议: 161 ;粉丝推荐: 66 。 THE END? 参考资料 中国网站排名,中国互联网协会, accessed in 2011 。 http://chinarank.org.cn 李伟钢,从科学网一周流量变化谈起,科学网博客文章, accessed in 2011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52078do=blogid=518939 博客中国 , accessed in 2011 。 http://www.blogchina.com/
个人分类: 社交网络|3799 次阅读|7 个评论
吴以义老师演讲发表“科学精神在中国:赛先生姗姗来迟”
热度 2 liuli66 2011-6-3 09:57
吴以义老师演讲发表“科学精神在中国:赛先生姗姗来迟”
聆听了那次精彩演讲,见到了20多年未曾见面的老师。 洪蔚记者写的好。 祝贺! 参见 :背景链接 —————————————— 科学精神在中国:赛先生姗姗来迟 科学时报 洪蔚 国人接触科学,是从科学成果开始的,或者是“倒着”认识科学的。 我们先是买来一辆汽车,拆开来研究,学会了造汽车。然后发现,我们的质量不如人家,又去买来生产线。再后来又发现我们的效率不如人家,又去学习管理…… 最后,我们终于明白其根本是科学精神。 在赶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报告会的路上,吴以义叫了辆出租车。当他报出目的地时,“科学”两字,让司机顿生敬畏。科学是个好东西,但它是不是一直就是这样让人敬畏的好东西呢? 吴以义是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5月底,他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作了一场《赛先生姗姗来迟》的报告,讲述了一段清朝同治、光绪时期东西方科技与文化交流的历史故事。 科学是个好东西? 在近代科学革命以前,在欧洲,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和对上帝所创造的世界中理性的追寻,是紧密相连的。 在柯南·道尔1887年发表的《血字的研究》中,福尔摩斯表示自己从不知道“日心说”,面对他人的惊讶,他反问道:“它有什么用吗?” 用这个故事,吴以义划分了科学与技术的边界:科学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并不直接指向实用;技术是对自然的利用,并不必然地导向科学。如今科学与技术,在“科技”的缩写中,被习惯性地捆在了一起,忽视了它们本来是两件事。 这两件关联紧密的事,到底是什么关系,目前学界各有说辞。一说认为,科学与技术是父子,对谁生育了谁的问题,学界也没有统一的认识。还有一说,科学与技术是对孪生子,不存在先后。这两种说法,有一个共同点:认定科学与技术是血亲。 在吴以义看来,科学与技术没有必然的联系,他们的关系更像是夫妻,在不同的家庭中诞生,各自独立成长,并最终联姻。 从科学革命到工业革命 从古希腊到近代科学革命,有很长一段时间科学独立发展。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是一个重要时期,“一群人集中起来,从事科学研究”,他们的目的并不是实用,甚至不是科学本身,而是用科学解释上帝创造的世界。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是其最伟大的天文学著作,吴以义称之为“没有人读过的名著”。在当时的科学家看来,“理解世界,就是理解上帝”。 到了19世纪,工业革命时代,科学与技术“联姻”,产生“物化”的效果,科学从一种精神泛化到人们的生活的各个领域,开始被人们崇拜。 国人接触科学,是从科学成果开始的,或者说是“倒着”认识科学的。换言之,是先看见洋人的船坚炮利,后了解造船,再了解造船厂,再了解造船所应用的知识,再了解这些知识所以得到发展的科学。因此对最深层次的文化结构,比较隔膜。 吴以义用一个比喻,形象地概述了中国接受科学的过程:我们先是买来一辆汽车,拆开来研究,学会了造汽车。然后发现,我们的质量不如人家,又去买来生产线,再后来又发现我们的效率不如人家,又去学习管理。然而,我们创新能力还是不如人家,又去学做研发。最后,我们终于明白了汽车发明发展的根本是其中所包含的科学精神。 物化了的力量 1868年,清政府专管外交事务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官员志刚,在伦敦参观了动物园。他的观后感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博则博矣,但无四灵”。在他看来,没有四灵,是因为没有圣人。 从志刚“博则博矣,但无四灵”,到严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国是在一种特殊的环境,特殊的需求下开始接受科学的。 吴以义展示了一张1853年发表在英国Punch杂志上的漫画:一群身穿马褂头顶花翎的清兵清将,正用盾牌阻挡代表工业革命的蒸汽机车。这是科学最初到达中国时和传统文化冲突的情景。 当西方人用坚船利炮敲打国门的时候,科学在国人的眼中,又变成了以坚船利炮为代表的物质化力量。而当时的历史条件也使得国人很难有足够的闲暇去理解科学背后的精神与文化力量。这就造成了科学在中西文化中完全不同的遭遇。 “达尔文的进化论,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进化论的研究方法属于归纳法,这种方法并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性。因此反复推敲,《物种起源》推迟了很久才问世。另一方面,和基督教教义的明显冲突,又使得这一纯粹科学的研究成为社会文化长期争论的一个焦点。 达尔文青梅竹马的妻子爱玛,担心天堂会因为达尔文的非正统思想将其拒之门外。曾在给达尔文的信中写道:“当你投身科学的时候,你是不会错的,……对正确但我们不能理解的东西,你是不是应该有更开放的态度。” 达尔文一直把这封信带在身边。后来他写道,自己曾经无数次亲吻过这封信,也曾经无数次为它哭泣。 西方科学家从理性与信仰的矛盾纠结中走过,理性最终超出信仰之上,科学精神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确立。 中国人在接受达尔文思想时,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过程被略过。严复翻译《天演论》的时候,正值甲午海战惨败,无论是严复,还是读者,在大国惨败给小国的奇耻大辱面前,被“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道出了心声,对进化论的接受,不属于科学范畴。“当时中国的文化格局,不适合消化进化论中的科学内涵。” 没有 “变形”就顺利进入中国的,大多是西方的技术成果,比如电报。1867年,晚清名士、传奇人物王涛参观了英国一家邮局,盛赞电报的便捷。不久后,曾被清政府任驻英、比、意公使的张德彝便尝试对刘禹锡的《陋室铭》进行摩尔斯编码。在物化力量的威胁下,对物化成果拿来就用,吴以义认为,是中国近代接受西学的特点。 百余年来,中国长时间处在内忧外患的动荡环境中,没有余力思考并发展科学的精神文化内涵。吴以义最后表示,“以中国的社会物质文化发展程度,现在我们有条件培养和发展科学精神,也到了该培养和发展科学精神的时候了”。 《科学时报》 (2011-06-03 A3 科学 社会) 来源: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6/247995.shtm 又:李晓明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5099do=blogid=451151
个人分类: 教与学|1155 次阅读|6 个评论
脑袋和屁股的波函数——再谈左派右派
热度 1 iwesun 2011-5-28 13:58
脑袋和屁股的波函数——再谈左派右派   Me: 左派?右派?   左派右派都是糊涂派!    DXY1234 : 左信奉的是一种消灭私有制、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右信奉的是英国和美国的自由主义,如宪政。但是民主,德先生、赛先生,左右两派都是完全信奉的。   中国把左派右派玩出了朵来了,真是一件创举。    DXY1234 提出了一个标准,可以算是个信仰的标准。   其实这个标准根本就靠不住。   我做一个任何的实际行动,都可以从“圣经,金刚经,道德经,九阴白骨精,辩证唯物主义,毛选,邓选”等等等之中引申,包括杀人放火。   信奉啥,根本是毫无用途的。   这个标准纯粹是个虚无的标准。   和美国不美国,更是毫无关系,地球上没有美国的话,大家都是左派了?   这也就是中国这样的妖兽国家,把左派和右派,搞出一朵花来的根本原因。   这都是相,毫无意义。   丫头说老邪是右派,我不同意。    对待毛的态度,不能成为划分左派右派的标准。   毛自己是啥派,根本搞不清。    屁股和脑袋的分离,纯属幻觉,科幻。   屁股就是脑袋,脑袋就是屁股。   大家本质上都是野兽。   妖是装出来的。    人类社会的根本斗争,就是权力。    你获得了比别人更多的权力,你就是右派,反之就是左派。   当然, 在妖兽空间内看,脑袋和屁股的波函数,是存在一个相差的。   大局而言, 脑袋的波函数,要滞后于屁股,也就是在短暂的时间内,你看起来会出现左派在当权。    但这个时间一长,脑袋就赶上了屁股,就变右派了。   和你信仰啥,没有任何关系。   我信仰圣经,我也可以杀人放火,圣经说,人是可是杀的。    所以,一定要折腾,不能让脑袋的波函数和屁股的波函数变成了驻波。      能在折腾中保持本色,要么呆在波锋里,要么呆在波谷里,坚决不动摇。   你就成仙了。   呆在波锋里,就是英雄,是真正的黑老大,等着哪天上帝去收拾他。   呆在波谷里,就是傻瓜,自甘做一个软柿子,给黑老大们练手。      Me: 不要再拍笑话剧了,军阀原来是如此开明    soifaint : 民国时期各种奇怪的省长督军什么多如牛毛,但大部分并不是像抗战后的地方政府老大或者前清的县令一样有能力随便抓人的。像湖南这类地方较为安定一点,但是因为分离的比较碎,往往一个地方有多个官在管,而真正有能力把你抓起来干死的人并不多。大部分人是名义上挂着个军阀的名头,实际上不到万不得已根本做不了啥----一堆敌人虎视眈眈呢。省主席上任被地方土匪抢劫后只能认孙子的事情也是有的。真说军阀,你得看关外的张大帅那种,那才是真正的旧军阀。老毛骂的这帮人有多孙子你可以参考当年老毛弄了些学生就把数千川军给缴枪的事情。    说到底,那些人不是有多开明,也不是老毛有多勇敢,关键是那些人根本不配叫军阀,别拿那些人和关外张大帅西北冯大帅相比,更不能和以后光头小诸葛这些人比。      其实,大家不说,都是心知肚明的。   什么把毛自己害了?就是权力。    真理是一种表现的规律,而不是因果规律。   表现的规律,本质上是不可利用的。   你只能干瞪眼看着,这时候你才真是真理。    你一旦动手,你就变成也野兽。   先有稳定性,才有表现,才有规律。   真理就是一种习惯。    真理不会给你任何的权力,恰恰可以害死你,放弃自己最基本的人格。    真理是无法构造根本的序结构的,序结构本身就是一种习惯罢了。    根本不存在趋近和超越。       这都是妖兽空间的幻术罢了。
26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德先生、赛先生、蒙先生
夫子 2011-1-18 11:30
德先生、赛先生、蒙先生 作者:刘仰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德先生、赛先生,是五四时期引入中国的新名词。今天,人们分别称之为民主和科学。五四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中国要富强、要发展,就必须倚重这两位“先生”。五四时期在强调民主和科学的重要性时,从这两个拟人化的新名词上,也可以看出那个时代所赋予的倾向性:德先生、赛先生,都是外国先生,都是应该被引入到中国的“老师”。在这里,我不想用中国古代的德君子、赛君子与引入的德先生、赛先生作比较,只想说一个被忽视的小问题。 自从德先生、赛先生并重,人们似乎认为,这两位先生从来都是携手共进,是可以亲密合作的。它们的联合行动,似乎是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左膀右臂,如孪生之同胞,分工合作,共赴前程。然而,人们似乎没有多想一下,这两位先生是否会发生矛盾?这两位先生是否会相互羁绊?当德先生、赛先生产生严重矛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 德先生就是民主。民主模糊的说法就是广泛的民意,精确的说法就是选票。两者孰优孰劣,比较复杂,很难简单论定。不管是模糊的还是精确的,德先生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要求以大多数人的意见为重,满足大多数人的要求,是德先生的天性。对于德先生的批评意见,虽然有“多数人暴政”一说,但是,“多数人暴政”与“少数人暴政”在道德上都无法绝对。尤其是,当“少数人暴政”变为“极少数”,甚至变为独裁,德先生即便是“多数人暴政”,也比独裁具有更高的道德价值。因此,多数原则是德先生的核心,也是德先生的标志。即使德先生被人灌了迷魂汤,喝醉了、喝高了,别人盗用了德先生的名号,也依然要打着“多数原则”的旗号,否则很容易败露。 赛先生到底是多数原则还是少数原则,比德先生要复杂。赛先生即科学,比方说自由落体定律,不管多数原则还是少数原则,它都不变,谁想抗拒它?跳楼都会非死即伤。因此,赛先生基本上是唯我独尊的独裁。但是,这一独裁很多时候非常公平:按照自由落体定律,任何人跳崖的结果都一样,最多有点运气差别。在这种情况下,赛先生的独裁等于是最公平的普遍原则。而且,它的公平还是有绝对保障的——即便100%的人投票反对,赛先生都不会改变自由落体的独裁。 然而,赛先生我行我素的独裁作风常常会被扭曲,因为,赛先生自己从不说话,都是别人在解释赛先生的原则。赛先生的有些原则简单易懂,而且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一贯如此,便获得了大家的肯定。也就是说,当大家都认清了、理解了、懂得了赛先生的某个原则,德先生就会支持赛先生。然而,由于赛先生总是通过自以为是的代言人来发表意见,当赛先生的代言人所阐述的原则,无法像自由落体原理那样通俗易懂地让所有人明白,赛先生的独裁本质,往往借由它的代理人而表现出来。可悲的是,赛先生离尘世比较远,常常要隔很长时间才会发现某个代理人在盗用它的名义进行独裁,甚至,盗用赛先生名义的独裁,与赛先生本人“真理”的“正确独裁”根本不是一回事。人们说:真理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赛先生就是真理的化身。然而,当广大民众不得不通过代理人来接触赛先生,就像信徒不得不通过教会来接触上帝,代理人的这个环节如果出现一点差错,德先生与赛先生就会产生冲突,就会打架,就会成为民主与独裁的搏杀。 赛先生的代理人容易出现差错的原因是,第一,代理人虽然天天与赛先生在一起,但也没有真正理解从不说话的赛先生的本意,而是误解。从非恶意的误解到正解,往往有一个过程。比方说,我在大学念书的时候,学过一个叫做“以太”的东西,现在还有谁把“以太”当真理?第二,代理人所表达的赛先生的本意的确是正确的,但是,广大民众还不理解,还要慢慢教育,才能让德先生接受。例如“地心说”与“日心说”的争论。第三,代理人因有私心,借助自己背靠赛先生的独裁力量,强行推广伪造的赛先生原则,例如伪气功的那些神功大师。也许还有其他状况,不再列举。在上述状态中,赛先生与德先生的关系基本上都不融洽。 更何况,在德先生、赛先生之间,还有一个“蒙先生”。何谓“蒙先生”?Money是也。蒙先生首先经常能把赛先生蒙住,它或者直接成为赛先生的代理人,或者把赛先生的代理人蒙住,蒙先生便拥有了赛先生的独裁力量。其次,蒙先生还能把德先生蒙住,比方说,通过很需要花钱的教育、媒体、选票、暗箱,灌输一种无所不在的蒙人观念,让大家信以为真,德先生也就只好依照多数原则而从众就范。当蒙先生能把德先生、赛先生同时都蒙住的时候,就是蒙先生所向无敌的时候。当蒙先生只能蒙住其中之一的时候,情况要区别对待。如果蒙先生只蒙住了德先生,没有蒙住赛先生,赛先生的独裁便具有进步的力量,因为,少数人掌握的真理,是蒙先生的死敌。如果蒙先生只蒙住了赛先生,而没有蒙住德先生,借助赛先生名义的独裁,便是反动的力量。 更多的情况是,蒙先生双方都蒙一点,把水搅混,德先生的多数原则与赛先生的独裁原则便在蒙先生的润滑下,暧昧不清地运行着。这种情况往往是蒙先生最得意的状态。因为,蒙先生把德先生、赛先生同时都蒙了,很不容易。完全蒙住其中一个,也不太容易。而且,完全蒙住德先生、赛先生其中一个,还会给蒙先生的个人形象造成巨大伤害,总有一股很大的势力会反对蒙先生。只有对德先生、赛先生都蒙一点,把水搅混,蒙先生才能浑水摸鱼,而且,很容易把人们的愤怒从蒙先生身上移开,转移到德先生、赛先生其中之一。用中国古话说,德赛相争,蒙翁得利。 中国当年大力提倡德先生、赛先生的时候,大概只看到两位高帽子先生和谐相处的时候,而很少注意两者冲突、打架的状态。事实上,德先生、赛先生并重,常常会陷于民主与独裁的冲突。高举赛先生旗帜的,有时只是其代理人的独裁。而且,只强调德先生、赛先生的关系,忽视或看不到蒙先生在两者之间上下其手、左右逢源、纵横捭阖的情形,还会使德先生、赛先生的本来面目,都变得丑陋起来,使我们冤枉了真正的德先生或赛先生,任由蒙先生如鱼得水。
个人分类: 偶感风寒|1681 次阅读|0 个评论
愚昧中国:为什么赛先生在中国这么难?
wliming 2010-5-12 11:29
博主评:中国的科学之路之所以这么难,我觉得就是因为中国垃圾文化的阻碍。阴阳五行,易经八卦这些垃圾文化仍然在毒害愚昧中国人。我发现,凡是吹捧垃圾文化的,大都跟中医、民科、巫师站在一边。    一本宣传伪科学的科普杂志   作者:克己明德   《新知客》2010年4月刊的Editor's note是该杂志的主编江海蓝写的《写给 明天》。这个人在文章里说:地震不地震,我们通常被告知,不可预测。虽然 能否预测在科学界分歧很大,这还真不是个最大的问题,或者说,我们理性客观 支持预测,但你我并没有拍板的权力;不过,我们虽然没有拍板的权力,但你我 至少还有科学表达的权力。且不说这个人分不清权力和权利的区别, 且不说这个人的中文表达能力非常不平凡,非常震撼人心,仅仅是他要 理性客观支持预测(地震)就足以让一份科普杂志永垂不朽了。江主编 号召哪怕只是再多学一点科学,可是他要学的是什么科学呢?江主编雄文的 左下方有一幅图画,这幅图画是该刊深度报道栏目的文章《强祖基:谁说地 震不能预测》一文的插图,图画上面写了两句话:科学社会学家拉图尔认为, 所谓科学事实只是竞争的理论彼此攻击后,从乱军中胜出的。遵循这一理念,我 们发掘地震预测学的历史,发现所谓地震不可预测,在老科学家看来不是科学不 完善,只是人们把主流当作了科学。原来如此,难怪江主编不但清楚记得这 一期采访了地震预测专家强祖基老先生而且要理性客观支持预测。   根据《新知客》的深度报道,我知道了这个强祖基老汉在一次跳舞的时候听 到他同事说苏联人发现在震前有热红外升温现象,于是他就在1990年开始干 这个营生了。这个非常牛逼的老汉说只要给他资料,就他们,就就可以预报全世 界的七级以上的地震。这个老汉张大嘴巴说把地球看成一个整体的观点才是对 的,他们就给中央写信,华北有危险,要地震。整体观出来了,不出 来中医对不起他们的素质。于是在回答《新知客》记者紧接着的例如用八卦或 者周易来预测,您觉得这些方法是否合理的问题时,这个自称能预报全世界七 级以上地震的牛逼老汉说:都靠谱,八卦的很有意思我们中国地球物理学 会天灾预测委员会一有情况,大家能预测的人在一起商量,互相配合,我也不是 说就用我这一个手段,我也很欣赏别人的,就是中医和西医的道理,它的科学味 少一些,但是通过实践啊,它能活下来,这个民族已经几千年啦。这个预报地 震的老汉真是老了,要不然前言不搭后语,也许本来就是这样,跟年纪没关系。 闹了半天,原来支持中医的和进行地震预测的从来就是一家人。   牛逼的老汉继续在那里牛逼哄哄地吹牛,继续在那里八卦地震预报,还美得 很。江海蓝继续做他的执行出版人和主编,继续要学习科学,可是做来做去,学 来学去,无非是他在《写给明天》的开头记录的说时迟,那时快,前方冒出 辆超车的国产越野车屁股上,赫然喷了一行大字:坚决不给日本车让路偶然 事件里在汽车屁股上喷字的人那样的水平。江主编将继续在这个据说是面向有知 识的白领的科普杂志上喷字,他那惨不忍睹的中文水平哟!   就是这个杂志的这个主编在五月份的Editor's note里说赛先生想要落户 下来,深入每一个中国人,包括你我那塞满奇门遁甲和风花雪月的心灵,眼瞅着 希望不是特别大。我终于理解了赛先生的烦恼。他真得理解了赛先生的烦 恼吗?但愿! (XYS20100511)
个人分类: 伪科学|1536 次阅读|0 个评论
五四:德小姐和赛小姐
大毛忽洞 2010-5-4 08:29
五四: 德 小姐 和赛 小姐 五四运动时,其中的一个追求就是男女平等。 为什么把民主( Democracy )和科学( Science )都给了男人? 这是不公平的。 中国妇女几千年遭受封建宗法制度的苛严迫害和摧残,是世界上最悲惨的人。 小姐和先生相对应。 因此,俺觉得应该把 德先生和赛先生改称为德 小姐和赛小姐,这更能体现历史的涵义!
个人分类: 背景和内涵|3450 次阅读|1 个评论
[学术评议]德先生、赛先生与穆姑娘
blueyye 2009-5-15 20:59
德先生是指Democracy(民主),赛先生是指Science(科学),穆姑娘是指Moral(道德)。它们都是五四运动时期传入中国的西方核心理念,如今再次被人提起。 当年,德先生和赛先生对中国影响巨大,陈独秀写过: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吴稚晖在总结新文化运动时主张:穆姑娘治内,赛先生请他兴学理财,台先生请他经国惠民。认为赛先生是智识;台先生虽是道德,只是公德;穆姑娘方为私德。 钱玄同也发表过文章主张反抗帝国主义对于我国施加的政治和经济的侵略,唤醒国人,请德先生(Democracy)、赛先生(Science)、穆姑娘(Moral)来给咱们建国。 实则治国应由德先生领先,治学当以赛先生为主,治心则需穆姑娘指引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4116 次阅读|1 个评论
批量强奸幼女:S先生贡献了伟哥,D先生贡献了什么?
大毛忽洞 2009-5-9 07:10
批量强奸幼女: S 先生贡献了伟哥, D 先生贡献了什么? 下面是转载,支持题目的观点。 存折、 伟哥 、避孕套-- 贪官公文包里没公文 人民时评:强奸幼女案频发,社会道德底线在哪里? 骇人听闻的 2.13 丽水碧湖中学强奸案有了新进展,据浙江省丽水市公安局莲都区分局最新消息,犯罪嫌疑人之一、莲都区碧湖镇上赵村村主任何国兵因涉嫌强奸罪,在 5 月 1 日 被执行逮捕。(中新社 5 月6 日 )   写下这行文字,忽然觉得心情有些沉重。   近来,一些强奸、嫖宿幼女的案件频频浮出水面,让人气愤不已。 如果说此前,河南镇平县原政协副主席吴天喜,强奸多名初中未成年女生的案子,还仅仅是个案,可以解释为偶然事件的话,那么近来发生的习水公职人员性侵犯幼女、浙江丽水 19 个少女被性侵犯案,绝不是用社会治安、保护不好、教育不力可以解释的,几乎是丧心病狂、令人发指,考验着我们这个社会的道德底线。   在这两起案子中,数十名少女被性侵犯,作案者居然有政府官员、司法干部、县人大代表、教师等而这些,原本的角色应该是少女的保护者。   丽水、习水性侵幼女案是一场丑剧,但更是一场社会悲剧。对道德沦丧的涉案者,法律自有公正的惩处。但留给社会的反思和教训,却相当的深刻。   如今,一些怪现象,如坑蒙拐骗、药品造假、食品掺料一再冲击社会的道德底线,让人沉思。市场经济已渗透在社会各个角落,人的每一个细胞;社会剧烈变革,在迅速转型。   社会学家 孙立平 教授在《守卫底线》这本书中说,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种种病理现象,固然有社会制度层面的问题,但最根本的是制度表层底下的社会道德基础问题。吾深以为然!   人类发展到今天,虽然还有一些劣根,但不管中西方,除了法律外,都有一套基本的是非观、道德观、价值观,让我们这个社会更加有秩序,变得文明。我国历代圣贤都十分注重道德伦理教化,几千年形成了以仁、义、理、智、信为主的传统道德。爱国、诚信、仁义、敬业、正义都是社会公认的道德范畴。   退一步讲,人高于动物的,在于人是有教养的。最底线是不能作孽。古语说得好: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恕。人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有些事绝对不能做,这个区分就个人来说,是伦理道德的底线;就社会来说,就是社会的道德底线。   人脱离动物界,成为文明人,建设文明社会,创造文化和文明,简单地看,可以分为两极:一是理想的人,解决人应该是怎样的、应该朝什么状态发展的问题;一是遵循下限,解决人起码是什么样、绝对不能做什么的问题,把自己与自然、与畜生分开,成为人、既而是文明的人。   如果没有解决人起码是什么样的问题,做一些道德底线以下的事情,比如乱伦、性放纵、侵犯幼女,就属于没有人性、禽兽不如了。人之区别于动物,是因为人有羞耻之心,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而如今,一些道德沦丧的行为,恰恰证明,社会上有的人已经没有基本的道德下限。这样的人成为一个群体,如果数量不断扩大,对社会道德的基础,就会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   社会道德危机,是一个民族文化最深层的危机。它关系到人的理念、人性、文明、人文关怀等基本价值。诚信的缺失、人文关怀的不足,对人性不够尊重   这一系列的问题,这些幼女的悲剧,值得我们好好的反思和警醒,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在经济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比较丰富的今天,我们的精神建设还缺什么?
个人分类: 以前和现在|3667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赛先生”?
蒋高明 2009-5-8 00:59
蒋高明 本文于2009年5月8日发表于《科学时报》A4版 九十年前,为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一些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发起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在运动中,知识分子们指出中国之所以落后,就是缺乏民主(Democracy)与科学(Science),要以隆重的礼仪迎接这两位先生落户中国;甚至不惜将自己的传统文化,在打到孔家店的口号中扫地出门,认为中国长期积贫积弱,是自己的文化不行。那个时候的做法可谓是泼洗澡水连孩子一起倒掉了。   九十年过去了,德先生我们不谈,来看看赛先生这个90岁老人在中国的发展。90多年前,中国的自然科学体系基本还没有形成,仅在考古、地质、传统医学方面有些优势;现在,我们已建立了数、理、化、天、地、生、农、林、医、水等庞大的自然科学研究体系,文、史、哲、法等传统社会学科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在科研产出上,过去是欧美等国家占绝对优势,现在几乎所有的国际学术刊物上,都有了中国人的名字,而且中国发表SCI总量,一跃成为世界第二了。      从上面的成绩来看,似乎我们已经请回来了赛先生,但是,从深入的层面来分析,我们做得还很不够。当今中国科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学精神在国人心目中尚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科学精神的本质是,尊重自然规律或社会规律,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然而人们在实际中经常忽略那些客观规律的存在。当年国人就企图将海南岛的树种栽植到甘肃去,直到今天,人们还热衷于在干旱区造林。一个华南虎照事件,本来是个闹剧,却轰轰烈烈争辩了八个月之久,还两次被《科学》报道,将脸面丢到了国外。科学研究有其自身的规律,科技管理者们却急功近利,连续不断的评估、验收、晋级、淘汰,逼迫研究生发表论文,搞得科研人员疲惫不堪,忙于应付,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纳税人的钱换来的是一些中看不中用的SCI文章,但这些文章被国际同行认可的少。中文文献没人重视,认为发表了中文的东西就低人一等,殊不知袁隆平、贾兰坡、陈景润的成果都是用中文发表的,但其影响却超越了国界。      第二,科研自信心不足,言必称美国。可能是被打怕了,或者是被吓怕了,中国科学家的自信心相对于古人是大不如从前了。建国以来,中国科学虽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期间也充满了曲折。从早期的学苏联模式,到后来的反洋奴哲学,再到后来强调科研与世界接轨,发展到今天的SCI热,无不暴露出中国知识分子自信心缺陷的毛病。今天的大学排名热,强烈的诺贝尔奖情结,是科研自信不足的充分体现。我们曾经有过两弹一星和结晶牛胰岛素的辉煌,但中国知识分子鼓起来的士气很快又因德先生不配合而下降了。      第三,科学研究缺乏创新,跟风研究多。国人的许多课题要么严重脱离实际,要么理论上缺乏创新,多为重复外国人已经证明为定论的研究,或者为人家提出的观点提供佐证。转基因这门学问,中国人搞得再透彻,也是证明英国人提出的这门学问有些用处而已,因为原始思路是人家的。而对于中国自身的传统科学如中医,则狠狠地扣上伪科学的大帽子。有人动不动就说什么东西科学或不科学,这种简单断言和扣帽子的方法本身就违反赛先生的实证精神,一些原创性的思路被扼杀在摇篮里。伦敦市长批评中国人在近半个世纪中,除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人类几乎没有做什么贡献。显然这个批评有失偏颇,但也多少反应了中国科学家缺乏原始创新动力。      第四,人才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一方面国人抱怨科学研究缺乏带头人,需要花重金引进人才;另一方面,本土人才因得不到重视而大量外流海外。引进人才动辄花费巨额金钱,大搞形象工程,但却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人才能否做出贡献,不光是人的因素,还有环境的因素在内,这就需要德先生密切配合。五四运动以来,国人不断地提出邀请德先生和赛先生前来中国。我们从清朝扎大辫子的时候就选派留学生,到今天已有一百多年了。那些花了纳税人钱财的海外人才还要花重金再引进回来,这个做法是值得深思的。当年钱学森回国,并不是依靠高额待遇,今天的人才动辄就与哺育他的母亲讲价钱,这样的心态是难以做出科学成就的。我们的人才太把自己当人才,这才是我们人才引进做法的症结所在。      第五,科研经费用于养人而不是面向国家需求或科学需求。小项目大评,大项目小评,简单问题复杂化;申请科研经费走后门、搞关系、送回扣、做三陪(陪酒、陪聊、陪笑),商业化运作气息很浓。科研经费很大部分不是用来搞研究,而是用来发工资、搞创收。科学家以经费多少论英雄,以负责多少重量级的科研项目为荣,不以浪费纳税人金钱做重复劳动为耻。经费申请过程认认真真,写得天花乱坠,项目执行却马马虎虎,项目验收重在走过场。如此使用科研经费,焉有好的成果面世?殊不知,从古到今,中国科学家对世界的贡献是古人优于今人,但古人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业余时间搞的,国家很少拿专门的钱来搞研究。可见经费是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国人如此看待科研经费的重要性,是与其急功近利的评估体系密不可分的。      走科学发展观道路,中国的赛先生们理应树立自信心和责任心,科学研究要面临现实问题,要解决人类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当今能源、粮食、环境危机、全球变暖等重大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中国科学家的独特智慧。引领社会进步,中国需要一个睿智的赛先生,一个勇于创新的赛先生,一个敢为天下先的赛先生。
个人分类: 科学人生|4256 次阅读|5 个评论
九十年的变与不变,五四的希望与失望(转)
gothere 2009-5-4 16:33
作者:冯崇义、杨恒均 风风雨雨的九十年过去了,悲观失望者仍然有理由悲观,因为和九十年前相比,历史在诸多方面惊人的相似,相似得甚至让人怀疑: 中国的历史早在九十年前就已经终结了 ,不再前进也不再进步。九十年前,在众多知识分子的千呼万唤下,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理性)姗姗来迟;九十年后,两位九十高龄的老先生仍然不得不犹抱琵琶半遮面,还动不动就被拿出来侮辱一番 如果你想更直观地了解九十年的不变,你可以到图书馆翻开尘封的《新青年》、《新潮》,同时,请打开电脑,看看我辈在互联网上摇旗呐喊呼吁民主自由和法治的美文丽句,对照一下,有哪一句和哪一个字不是九十年前的胡适、陈独秀、傅斯年等前辈忘记写过? 不曾呐喊过的?白纸黑字,让人汗颜,所不同的只不过是竖版和横版的区别而已,以及他们用半文言半白话的词句表到了现代的思想,而我们使用的则是现代汉语加上互联网上特有的草泥马句型弄出的春秋笔法 让人灰心丧气的不变多不胜数,然而,如果我们的眼睛只盯住那些不变,而忽视了诸多变化,那我们就永远是悲观者了。乐观者不但看到不变,也看到变,看到希望。 这样,才能做到贤者无忧。 第一,两种不同的压力,殊途同归的救亡 九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被冠以五四爱国运动名副其实的。当时的有识之士充分认识到,闭关自守的中国是非常落后的,落后就要挨打。要想不挨打,必须向西方学习。 看到西方开着炮舰来了,我们急急忙忙搞了洋务运动,器物有了,却仍然惨败在日本手下于是继续反思,光靠枪炮和船舰显然还不够啊,还需要制度的变革于是打仗了,起义了,辛亥革命了,共和了 当我们回到百年前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惊讶的发现,在西方本身经过三百年的启蒙才刚刚实行全民投票选举的时候,我们九十年前的前辈已经迫不及待 地从善如流,几乎在一夜之间敲定了共和。然而,走在时代和众人前面的先驱们显然没有想到,用几条新式步枪可以驱赶一个腐败的清王朝,可用多少次战争也 不一定能够把几千年的旧文化和旧思想从中国民众大脑里驱赶走 于是,新文化运动来了以人权、自由、民主和法治为主旨的新文化运动就是要在国民大脑里建立起真正的共和有了适应和支持真正共和的新民,任何军阀都无法颠覆。这批知识分子中更不乏如梁启超等人,早在五四之前就看出来了, 他们要学习的那个制度,是当时欧美最先进的市场经济和宪政民主制度,本质是以人为本,是对人的解放。 然而,非常不幸的是,历史给古老的中国开了一个玩笑。就在中国知识分子热切地向西方理念和制度靠拢的时候,西方帝国主义给中国一个响亮的耳光。巴黎和会, 我们中国人那么崇拜的西方老大哥们居然在中国战胜了的情况下还要对中国进行瓜分和分赃 (特别是将胶州湾转交给日本而不归还中国)。 目瞪口呆的知识分子无法在这判若天渊的内政和外交之间作出区分,更搞不明白自由民主的西方和帝国主义的西方怎么会是同一个鸟东西,他们,迷茫了 真是天有莫测风云,国有旦夕祸福,就在中国知识分子还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震惊了世界,也彻底震傻了中国的知识分子。 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就发生在这样一个非常不幸的时候。在五四之后中国知识分子晕头转向,客观上是因为亡国灭种的危机和世界思潮的变动。当时中国知分子的救亡图存的主要压力来自外部而不是内部。 这是堪称中国启蒙运动的新文化运动和欧洲启蒙运动最大的不同之一。当时欧洲的思想和人的解放运动完全是内生的,没有受到任何外来的压力,动力来自内部,是对自身(包括制度)的反思和改造。而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则是在列强的随时侵略并亡国的压力下展开的。 在亡国压力下的救亡很容易偏离对人的解放的正途,而把每一个人都依附于那个国家――即便那个国家已被劫持。五四运动的一个严重不足,恰恰是将人从家族制度中解放出来的同时,带着高尚的情感使人更完全彻底地依附于国家。他们以为国家得救了,他们爱国了, 却忘记了救亡国家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人,是对人的救亡。而牺牲人来挽救国家则是本末倒置的。于是我们看到在过去九十年里,不止一次,当窃国者宣布国家得救了的时候,在这个国家里生存的人,却沦陷了。 时过境迁,今日的中国已经和九十年前大有不同。当今中国早就独立,而且国力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列强们虽然也比以前更加强大,但却无力、也不 会侵略中国了。和九十年前相比,我们面前没有了亡国灭种的外部压力。可是,我们很多知识分子却感觉到不变――我们的心境却没有多少变化,我们认为中国 处于转折关头,中国仍然需要救亡!因为我们都感受到了压力――只是这个压力不再来自列强的炮舰,而来自我们自己――我们内心那种希望国强民富的愿 望。我们需要改变,我们需要五四爱国精神,我们需要走正确的路而不是邪路,我们需要崛起国家的崛起,更是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崛起。把爱国解释为爱民,把 人的解放看成是国家真正的崛起。 这,就是今天的救亡。 第二,相同的知识分子,不同的民众 当我们看到自己鼓吹的民主、自由和法治等理念,早在九十年前就被有更深学养的前辈知识分子说得淋漓尽致的时候,我们能不满脸羞愧?所以,一位学富五斗的知识分子在北京说,你们写那些东西有什么用?九十年前人家都把道理说透了,你们只不过拾人牙慧啊! 也许正是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当今大多中国知识分子保持了沉默,或者说闷声发小财去了。可不管他们干什么,经过九十年的风风雨雨,知识分子们是被启蒙了,是 清醒了,他们只不过是难得糊涂而已。其实,为数不少的知识分子基本上能够达到九十年前那批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当时的思想境界。这也是一个最显著的不变 ,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进步。 问题在于,知识分子也许没有变,但另外一个群体却逐渐有了大变――来自民众的变化。 如果从思想认识来说,中国的知识分子也许还是那样的一批,但民众却绝对不再是九十年前那样的一群。 在阅读九十年前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的文献时,我们感觉到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激情和思想,却很少能够窥探当时普通民众的所思所为。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在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下,变成新民了吗? 越是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查阅和阅读文献,越是感觉到材料有限,学生在上街,知识分子在忙着充当 幕后黑手 ,那么,当时普通的老百姓在干什么?他们在按部就班的生活,他们在冷眼旁观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们对他们启蒙,可他们并没有参入那样一场旨在改变他们生活和命运的新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战士们慷慨激昂,原因之一就是当时中国广大民众的奴隶主义思想还相当严重。没有受到启蒙的旧民,有了器物(洋务运动),也是要吃败仗的;没有新民,就算有了制度,共和了,到头来也发现是假共和。 五四新文化运动正是知识分子们看到在现代化和制度突然引进的时候还需要觉悟的拥有现代思想的新民而发起的。但很显然,知识分子们企盼的,新中国需要的新民并没有出现。 可是,九十年后,情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说有些知识分子在向后看,在朝九十年前的知识分子靠拢,那么,由于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由于科技的进步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中国的民间已经和九十年前的隔了一个世纪那么远。 公民权利意识的普及程度,自由、人权、民主、法治等普世价值在广大民众中的传播范围,与九十年前已有天壤之别了。 这一点,我们还是可以从尘封的九十年前的文献和互联网上新鲜出炉的文章入手。九十年前,知识分子们以启蒙先驱的态势翘首高歌,期待一呼百应。无论在他们的 学术著作还是时评文章里,你看到的都是他们侃侃而谈、指点江山、引领民众,但你却很少能够在他们的文章里看到被他们启蒙和引领的民众的身影。 然而,当你打开互联网,你却会从当今知识分子的理论和时评文章里发现, 是民众在引领知识分子 ――无论是维权、争自由、扩大民主权利等等,全国各地的普通民众显然已经走到知识分子的前面。有时,你会从知识分子的文章里,看到他们只是保持了一段安全距离、置身事外,在那里躲躲闪闪地品头论足。 和九十年前的知识分子相比,当今的知识分子对德先生和赛先生的认识除了理论知识外,显然还多了九十年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和教训,但他们如今却因为种种原因 很少像九十年前的前辈那样论述德先生和赛先生。他们即便在评论老百姓的事件时不得不提到民主、法治和自由,也显得闪烁其词。 如果说九十年前的启蒙知识分子忙于指引民众,那么当今的启蒙知识分子则是手忙脚乱、穷于应付地解释民众一波又一波的行动。 有的文人美其名曰:我们终于回归到了胡适先生的少谈主义,多谈问题 ――可问题是,九十年前不针对问题的主义显得苍白无力,而九十年后,老百姓那里积累的所有问题,如果真要得到彻底解决,又如何可以不谈主义? 这,也是九十年来最重要的变化之一。 第三,九十年来,中国人与德先生、赛先生一起成长 有人担心,如果谈主义而不谈问题,会不会又像九十年前一样,让我们的民族和国家走上弯路甚至邪路?  现在有很多人对九十年前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心存疑虑,认为当时的思想解放让我们国家走上了弯路,我们认为这不过是一些文人们的空论和虚热。 这些年来知识界关于五四全盘反传统而将中国引上歧途的论调甚嚣尘上,实际上完全不得要领,是对历史曲解和误读,而且还大面积地误导民众。五四根本就没 有全盘反传统,即使全盘反传统(彻底颠覆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专制主义)也不会将中国引上歧途因为中国已经在歧路上活蹦乱跳地折腾了几百年。 从魏源、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到曾国藩、李鸿章发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和民间创办工商企业建立现代市场经济,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戊 戌变法倡导君主立宪,到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创造共和,到民国初年建立议会制度、进行政党竞争轮替、自由结社、自由办报、自由出版,到陈独 秀、蔡元培、胡适等在早期新文化运动中倡导以人权平等、独立自主的新伦理取代等级专制、奴隶主义的旧伦理,我们国家民族一直在人类文明的主流正道上奋 勇前进。 五四以后我们国家民族确实走上了岔路,但跟反传统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当时觉醒起来的部分有力人士引错了路:从自由民主的正道引到以国家主义压制个人自由的邪道,从学习英美的人类主流文明正道引向以俄为师的岔路。 但即便走了弯路和岔路,也不至于让我们就此怨天尤人,悲观失望甚至生出了绝望。中国在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后又折腾了这么多年仍然不得法,决不是那个短暂 的启蒙时期的新文化运动造成的,而是中国两千年顽固势力的缓冲所致。如果我们不只看到自己的苦难和不足,能够真正实事求是的话,我们应该看到,过去的九十 年,即便在欧美等西方国家,也有很多国家走上弯路和邪路,包括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亚洲的军国主义日本等等。相比较这些集权给世界人民(包括中国人民)造 成的灾难,我们还会不会认为过去九十年里,只有我们的民族走上了万劫不复的邪路? 更重要的是,当我们现在看到民主和自由法制逐渐深入人心的时候,却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 在九十年前,这些概念并没有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那些观念也还远远不能算是普世价值 ,五四过后的几十年里,人类先是经历了最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接着又熬过了最漫长的冷战,很多国家都在邪路和岔路上走得很远。正是接二连三的教训才让很多国家回头是岸,纷纷回归人间正道。 如果说五四后的中国走向了历史的岔路和邪路,那么,当时和中国一起走上岔路的国家还有很多。无论是德先生,还是赛先生,突飞猛进的发展都是在上个世纪上半 叶。如果考虑到中国几千年专制制度的话,我们没有在五四前后走向民主和自由的光明大道,恰恰表明历史有其偶然性,更有必然性。历史,是公正的。 然而,风雨仓皇九十年,这个世界已经完全变了。九十年前中国知识分子们倡导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已经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包括亚洲一些很小、很落后的国家所接受。 放眼世界,九十年后的今天,如果说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民族都或多或少地误入过歧途,走过弯路,或者走过邪路,那么现在除了少数国家如北朝鲜外,地球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抛弃弯路和邪路,回归到九十年前我们前辈知识分子们呼吁、也是人类迄今为止探索出来的最不坏的那条路 收回我们的目光,审视我们自己,不难发现,我们一边在小路上屁颠屁颠地踽踽独行,一边对九十年前的先人怨天尤人(啊,是他们把我们引向这条羊肠小道的啊),我们应该感到失望的是自己,而不是他们 遥想九十年前的前辈,感受周围风起云涌的新民,抚思我们内心沉睡了太久的激情,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充满希望? 冯崇义、杨恒均  2009/5/4 五四
个人分类: Thinking|2418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9: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