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魅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微博:地震预报的魅力
lishuangshuang 2012-4-10 22:31
“地震预报之魅力还不仅如此,地震预报之魅力还在于在地震预报面前人人平等。 不管你有权利、有财富、不管你有高学历还是老资格,你要预报地震她也不会随便就迁就依从。 特别是像我国以权利为中心的关系社会中的种种弊端,对预报地震真的是帮不上忙的。 但她却是会顺从倾听她心声,长期追随她的执着的地震预报研究者的,她会向你回报,她会让你着迷。 为什么世界上有些极负盛名的顶尖学者,要用极其刻薄的语言,咒骂毕生痴心与地震预报的无名之辈呢? 我想可能就是在于吃地震预报这一魅力的醋吧。” ——摘录:许绍燮院士《地震预报之魅力——纪念周恩来总理号召展开地震预报研究与邢台地震40周年》 地震预测魅力 *关于地震预报的魅力,首先需要界定一下“地震预报”和“地震预测”的两个概念 我觉得还是赞成ZDLH老师关于地震预报和预测的概念界定的观点(当然还有其他正式对两者差异的概念界定): 1)“预报”,比较可靠的,建立在因果关系上的提前报告,结果是确定的;(PS:需要物理机理支持) 2)“预测”,建立的可能正确的因果关系上的,附加经验判断的提前报告,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PS:关键是我们如何采取科学态度面对这种不确定?) *关于地震预测的魅力(当前这个比较好),其次是明确“三个群体”对于地震预测的态度: 1)政府管理者(为人民服务) 2)极负盛名的顶尖学者 3)人民群众 三个群体关于地震预测的态度,均需一体两面,辩证看待! 正面说:三个群体都是为人民利益着想,对生命敬畏,希望在强震灾害中,人民不用承受生命之代价。 顶尖学者在地震预测或者预报中,经历艰苦的探索,如果一代一代年轻人,大量投身于这个事业中,结果却不是华丽丽的,年轻人青春实在担负不起这样荒废。 反面说,大家都知道的……(在此就不展开了,这想说一句,那句经典的话语“我不入地域,谁入地域”)。 *关于地震预测的魅力,最后是坚定对于地震预测“一个信念”: 华丽丽的是“地震应可预测”。 不传谣、不造谣、言之凿凿。 PS:以上仅仅是初读许绍燮院士《地震应可预测》的,一点点读后感,可能还有不对的地方,与大家分享。 这个微博貌似有点长。 可以参照赵丽宏富有哲理的散文《蝈蝈》,品读下来,定是别有一番风味。 蝈蝈 赵丽宏 窗台上挂起一只拳头大小的竹笼子。—只翠绿色的蝈蝈在笼子里不安地爬动着,两根又细又长的触须不时从竹笼的小圆扎里伸出来,可怜巴巴地摇晃几下,仿佛在呼唤、祈求着什么。 “怪了,它怎么不肯叫呢? 买的时候还叫得起劲。真怪了……”一位白发老人凑近蝈蝈笼子看了半天,嘴里在自言自语。 老人的孙子和孙女,两个不满8岁的蔗子,也趴在窗台上看新鲜。 “它不肯叫,准是怕生。”小女孩说。 “把它关在笼子里,它生气呢!” 小男孩说着,伸出小手去摘蝈蝈笼子。 “小囡家,别瞎说!”老人把笼子挂到小孙子摘不到的地方,然后又说:“别着急,它一定会叫的!” 整整一天,蝈蝈无声无息。两个孩子也差点把它忘了。 第二天,老人从菜篮里拿出一只鲜红的尖头红辣椒,撕成细丝塞进小竹笼里,“吃了辣椒,它就会叫的。”他很自信。两个孩于又来了兴趣,趴在窗台上看蝈蝈怎样慢慢把一丝丝红辣椒吃进肚子里去。 整个白天,蝈蝈还是没有吱声.只是不再在小笼子里爬上爬下。 夜深人静的时候,蝈蝈突然叫起来,那叫声又清脆又响,把屋里所有的人都叫醒了。 “听见么,它叫了,多好听。”老人很有点得意。 两个孩子睡眼朦胧,可还是高兴得手舞足蹈.把床板蹬得咚咚直响。 蝈蝈一叫就再也没有停下来.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叫,叫……它不停地用那清脆洪亮的声音向这一家人宣告它的存在。很快,他们就习以为常了。蝈蝈的叫声仿佛成了这个家庭的一部分。 蝈蝈的叫声毕竟太响了一点。在一个闷热得难以入睡的夜里,屋于里终于发出了怨言:“烦死了,真拿它没办法! 说话的是孩子的父亲。“爸爸,蝈蝈为什么不停地叫呢?” 男孩问了一句,可大人们谁也不回答。于是两个孩子自问自答了。 “它大概也热得睡不着,所以叫。” “不!它是在哭呢!关在笼子里多难受,它在哭呢!” 大人们静静地听着两个孩子的议论,只有白发老人,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叹息了—声…… 早晨醒来时,听不见蝈蝈的叫声了。两个孩子趴在窗台上一看,小笼子还挂住那儿,可里面的蝈蝈不见了。 小笼子上有一个整齐的口子,像是用剪刀剪的。 “它咬破了笼子,逃走了。”老人看着窗外,自言自语地说。
32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弄巧成拙的人格魅力
热度 12 ywang69 2012-4-1 22:54
今天的课堂上我布置一次课堂作业,让学生们把学号和姓名写上,然后写视频观感,由于选课的学生很多,点名一次费时太多,我一般从来不点名,这次也权当一次听课率的调查吧。 从交上的作业看,有些同学非常认真,在短暂的的时间内写出了很有思想深度和文采斐然的观后感。 但很遗憾的是有些同学不太认真,完全是应付老师的做派。 更有甚者,有些同学没有来听课(今天是清明假期调课,有些成都周边的同学可能回家踏青或扫墓去了),但是由于人格魅力很好,看得出有同学替他写了观后感,遗憾的是有些同学却记不住同学的学号,学号有错误。 有些同学群众关系不错人格魅力大爆炸,居然有三位同学替他交了卷 。
个人分类: 教育教学|4728 次阅读|17 个评论
魄力加魅力就是领导力
xuxiujiang 2012-3-29 16:23
魄力加魅力就是领导力。 领导的魄力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勇于承担责任;其二,敢于主持正义;其三,擅于把握方向。 领导的魄力是产生威信的基础。领导的魄力决定了领导必须是智勇双全的人物。 领导的魅力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亲和力;其二,感召力。 没有魄力或没有魅力就不配当领导。当领导虽然很实惠,但不是人人都具有领导能力。领导是那种敢干、会说,能够快速正确判断形势的人。领导英明,组织才不会犯错误。 当领导的最基本素质是,敢作敢为,勇于承担责任,赢得起也输得起。遇上好事擅于往前抢,碰到坏事不能往回缩。
28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花儿代表我的心”
热度 12 gaojianguo 2012-3-29 12:40
“花儿代表我的心”
博主按:在我的上篇文章《 相亲去,穿什么衣服是好? 》中有网友 MassSpec1688 评论道,女孩子都不用相亲了,嫁给他就好了。当然他不是皇帝,没有这种待遇。不过,有想法总是好的,想获得女孩的芳心,有时需要一点技巧,本文将告诉苦苦求爱的您如何打动她! “花儿代表我的心” 想结婚?没房没车那可不成。但总可以谈个恋爱、表下白吧,要不然,这世道真不适合人类生存和繁衍了。要想取得胜算,我来支一招。要知道女人都是水做的,相比于钻戒项链、玛瑙翡翠,女孩子更倾向于代表浓浓爱意的一束鲜花。女生在鲜花的海洋里会“得意忘形”、更有幸福感,当然也更容易接受你的求爱。我这不是宣扬什么精神胜利法,这可是有科学研究支持的哦。 法国的心理学家 Nicolas Guéguen 在他的两个试验中同时证实女性在有鲜花的环境中对男性的好感大增,这些有鲜花陪伴的女生相比于没有置身鲜花的环境中的女生相比,认为目标男性的体貌特征更有魅力、更加性感,并且更加倾向于与之约会。试验 1 中的总共 46 名女大学生平均分成两组,每组 23 名,置于两个有花装饰和没花装饰的不同房间,让她们观看一个 5 分钟的年轻男子视频,之后让她们给这一年轻男子的魅力程度打分,从 1 分的“毫无吸引力”到 7 分的“极有吸引力”。 Guéguen 发现,在有花装饰房间的女生给目标男生打的分值较高,呈现出了显著性的差异( P 0.05 )。 如果男生主动表白又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Guéguen 紧接着进行了第二个试验,对象依然是 18-20 周岁的女大学生(平均年龄 19.1 ),试验流程与试验 1 略微不同,此次的目标男生是一训练有素的大帅哥。实验员事先让此帅哥与女生调情并索要电话号码,结果也是惊人的相似,在有鲜花装饰的房间中的 81.3% 的女生表达了进一步联络的意愿,而在没有鲜花的房间中有一半的女生表现相当冷淡,统计分析表明两组女生对此帅哥不同的反应是极显著差异的( P =0.0080.01 ), 此研究结果具有指导广大单身男性朋友科学、高效表白的重大实际意义 。他的研究论文“ Say it with flowers ” : The effect of flowers on mating attractiveness and behavior 于 2011 年发表在 Social Influence 上 . 事实上,早在 1988 年就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当时人们发现鲜花能够增加颧骨的活动量,让人容易微笑。 2005 年有人发现,女性在接收鲜花时比果篮笑得还灿烂,这好像是精神第一次战胜了物质,其原因是鲜花能够减少人们的负面情绪,如焦虑、压力和疲劳,同时能增加人们一些快乐和美好的感受与憧憬,女人爱花如鱼儿喜水。 在 Guéguen 的试验中,采用的都是很普通的花儿,如法国万寿菊、玫瑰和雏菊等。知道这些有什么用啊?还等什么,赶紧送上一束鲜花向心中的她大胆表白吧 ! “Say it with flowers”- The effect of flowers on mating attractiveness and behavior.pdf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4889 次阅读|25 个评论
相亲去,穿什么衣服是好?
热度 39 gaojianguo 2012-3-28 13:53
相亲去,穿什么衣服是好?
正所谓 “ 人靠衣装 ” 、 “ 三分长相,七分打扮 ” ,穿什么样的衣服,怎么穿可是大有讲究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急着相亲的人儿,显得更为重要。若你是一个想在第一时间就攫住男人心的女子,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去约会合适呢?每个人会有不同的偏好,然而进化生物学和社会文化常识告诉我们,还是选择红色的吧! 法国科学家 Guéguen 通过试验证明了男性普遍认为衣着红装的女性更有性吸引力。他的研究论文 “Color and Women Attractiveness: When Red Clothed Women Are Perceived to Have More Intense Sexual Intent” 近日发表在 2012 年第 3 期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上。试验中, Guéguen 让 120 名大学男生(平均年龄 19.2 )分成四组,每组 30 名男生对穿不同颜色衣服的女性的魅力程度打分,除了红色( red ),还有蓝色( blue )、绿色( green )和白色( white ),魅力程度从分值为 1 的 “ 毫无吸引力 ” 到分值为 9 的 “ 极度有吸引力 ” ,结果发现,身穿红色衣服的女性比其他颜色的性吸引力得分要高。这种高分当然不是简单平均值的比较, Guéguen 通过两种不同的统计学方法证明了红色的性魅力得分确实是显著的高的( P 0.01 ),说明红色外衣给女性增加印象分不是偶然的。 但为什么男性偏爱于衣着红装的女性呢?其实,这有两方面的解释,一是文化和社会的因素,如我们认为红色往往代表着爱情与浪漫,而更深层次的解释则是进化上的原因,雌性外表的红润往往代表着优良的繁殖能力或者是处在排卵和生殖的关键时期,如一些狒狒、猕猴属和黑猩猩类雌性动物在发情期会阴处会变红,以此吸引雄性完成交配。 Guéguen 还发现,身穿红色外衣的女性,能够搭乘顺风车的可能性也更大。看来,红色于女性确实是一自然选择的结果。 表 1 显示身穿不同颜色外衣女性的魅力和性吸引力得分情况,其中红色最高,且于其他颜色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Color and Women Attractiveness.pdf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15311 次阅读|99 个评论
春天的魅力
热度 1 等离子体科学 2012-3-28 12:10
春天说来就来了。上周还是满树冰花,这周就是满树桃花了!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先进第十一) 连孔老夫子都“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笔者也“喟然叹曰”:我也想同往! 又想起黄小姐调侃渔樵耕读,说成是:夫子三千弟子中的七十二贤人,年长的(冠者)三十,年轻的(童子)四十二。 ——都是读来令人愉快的:)
个人分类: 燕园夜话|2983 次阅读|2 个评论
女人的生殖力与魅力的关系
热度 7 smallland 2012-3-10 10:01
女 人首要的资本是什么?毫无疑问是年龄。从表面看,年轻就是魅力,即sexual attractiveness。这吸引力的功能是什么?从进化角度看,功能不是感官的刺激,而是生殖力。对于不能导致怀孕的异性,雄性一般没有 sexual desire,譬如幼体的女性,譬如年老的女性,譬如经期的女性。人们常说违背这些原则的男人是兽性发作,其实,这连兽性也谈不上,只能算是变态。一般来 说,哺乳期的女性也不容易怀孕,所以怀抱婴儿的女性遭强奸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现在,人类的生活水平大大地提高了,加上各种措施,青春看起来延长了,但生殖力的时间表不会改变多少。根据广泛的研究数据,随便罗列一点。 在一年的时间内,在正常的无避孕措施的情况下,受孕的可能性: 20岁:90% 30岁:70% 35岁:55% 40岁:45% 45岁:6% 在最佳的受孕时间交配(排卵前两天),一个月经周期受孕的可能性: 19-26岁:50% 27-34岁:40% 35-39岁:30% 当然,这些数据有一定的局限性,调查的范围、地域、人种有限。有专家也认为这样的数据仍然太乐观,实际情况并没这么高。譬如,“正常”的生活状态下,30岁时每个月受孕的可能性只有20%,而40岁时仅仅是5%。 不 管具体数据如何,规律是很明显的,女人过了35岁,生殖力急剧下降,在原始的自然状态下,这必然是其“魅力”开始急剧下降的时刻。当然,在现代社会中,生 活好了,营养丰富了,注重运动了(而不是在日光下拣牛粪),化妆品泛滥了,包装更精致了,有条件的做一下“塑料”工程,35岁或55岁都没问题,青春依 旧。当然,现代社会也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尽管能让年龄尽量不写作皮肤上,写作档案里的数据总是无法保密。从行为学的常识看,雄性关心雌性的“年龄”,但他 的本能不一定关心,因为本能中没有“年龄”这个词,只有感官刺激。
3705 次阅读|17 个评论
[转载]汉语的魅力和影响力
whyhoo 2012-3-1 09:54
——驻阿尔巴尼亚大使叶皓与地拉那大学汉语班学生座谈 各位同学:   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同学们座谈!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汉语的魅力和影响力。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2009年,中国出口总额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近10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达20%,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特别是近年来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持续肆虐,但中国一枝独秀,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催生了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为此中国开始在海外建设孔子学院。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短短几年之内,已在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50多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孔子课堂,海外学习汉语人数超过4000万。其中,在欧洲就有117所孔子学院,数量居各大洲之首。孔子学院已成为各国人民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的园地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是加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合作的桥梁。目前,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已将汉语作为大学生选修外语课程,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等国已将汉语引入中学。   深入学习汉语,你会发现汉语的魅力所在。    首先,汉语是当今世界上作为母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和新加坡,汉语是官方语言。汉语也是联合国规定的六种正式语言和工作语文之一。地球上,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讲汉语。    第二,汉语是一门极为科学的语言 。其科学性首先表现在它的简练上,英语单词的数量超过百万,而所有这些单词却可以用四千个汉字表达。同样的一句话,汉语可以用最少的词来表达。其次表现在它的逻辑性上。汉语的简练,恰恰建立在其逻辑性的基础之上。比如,汉语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这就非常符合逻辑思维。同时,汉语的词汇只有一种形式而没有诸如复数、词性、词格、时态等曲折变化。语言学家们甚至认为这是语言发展的最高阶段。    第三,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却又最为稳定延续的语言 。汉字的古老,无需赘言。而古老的汉语,却又具有非常强的稳定性、延续性。这是因为,汉字不是表音文字,表音文字往往会随着时间演变而发生变化,导致后人很可能无法明白前人所表达的语境。也就是说,汉字一直是用文言文而不是用口语方言来写文章。也因此,现代的中国人可以明白两千年前孔子所写的文章。现在的中国学生可以琅琅上口地读2000年前的诗人屈原的楚辞。而就英文来看,现代人读莎士比亚的原著已经困难重重了。    第四,汉语是一门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因为汉字有大量的会意字,由意生字,寓意丰富。举个例子,汉字“信”字由“人”和“言”组成,就是“人要言而有信”,即“人说到就要做到”。“舒畅”的“舒”,就是人们要舍得,才有给予。这样才能心情舒畅。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和启示。    第五,汉语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语言 。其艺术性首先表现在其书法上,正因为汉字是从象形字演变而来,从以图画字到以字为画,逐步发展成一种可以欣赏的书写艺术。甲骨文的古朴,金文的高雅,篆书的委婉,隶书的端庄,楷书的方正,行书的潇洒,草书的飞动,无不显示出汉字的灵性与飘逸。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其次,其艺术性表现在汉语的方块字创造了“对仗”这一独一无二的诗歌类型。英语的诗歌,只讲求韵脚,却无法做到一一分明的对仗。而汉语则因为方块字,可以让诗歌的形式发展得非常严整规则,成为一门非常独特的诗歌类型。所以汉语有五言诗、七言诗。不认识汉字的人,都可以看到汉语诗歌那种法度森严齐整之美。   汉语难吗?也许。但阿尔巴尼亚人学习语言很有天赋,掌握三、四种外语的人比比皆是。会说汉语的“中国通”也不鲜见,不过他们大多已上年纪。   时至今天,学习汉语大有必要。   一是吸引中国投资的需要。阿尔巴尼亚要发展,就需要吸引外国投资。中国企业正在“走出去”,赴阿投资却面临语言困扰的难题,需要有懂汉语的人才相配套。二是吸引中国游客的需要。现在中国游客到哪儿,就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引擎。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但缺少懂汉语的导游和介绍旅游资讯的中文材料。三是了解中国发展的需要。中国只用了30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发展过程;阿尔巴尼亚正在寻求加入欧盟,也需要用较短时间完成现代化,这和中国很相似,所以可以学习和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   在中国实力日益提升、中阿关系大有可为的今天,汉语熟练的人才必将成为未来职场的宠儿。中国有句古话,“艺多不压身”。我相信,你们今天正在学习的这门外语将成为你们未来驰骋职场的利器。今年,我们使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推动首所孔子学院在阿成立,为阿培养更多了解中国文化、熟悉汉语的人才。   最后,衷心祝愿汉语班的各位同学在学习汉语方面学有所成,成为中阿交往的桥梁,以此建设美丽的“山鹰之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谢谢大家。 原文见 http://www.fmprc.gov.cn/chn/gxh/tyb/ywcf/t909343.htm
个人分类: 外交|785 次阅读|0 个评论
承续的魅力
wuhao311 2012-2-20 09:06
孩子维特式的多愁善感,可能缠绕他今后的一生;瘾君子吸毒之后生出的婴儿,长大后也有步父母后尘的可能;甚至不经意的一些习惯,都会影响后代…… 这听起来有些可怕。 不过,经典遗传学家斩钉截铁的“不”字会给你些许安慰。传统知识告诉我们,后天的行为方式不会在短时间内遗传,需要漫长世代的自我选择;而所谓的“获得性遗传”,更是一度被当做反例“批判”。 进化论泰斗达尔文曾经希望他的物种演化理论能让即使十岁的孩子也看得懂,然而大自然不会给人类这样的机会。人类发现,自身获得的知识越多,越不得不感叹生命的精妙和复杂。 近来,一门被称作“表观遗传”的学科引起科学家极大的兴奋。短短数年,它已成为生命科学界最热门的领域之一。 花相似 人不同 7岁的奥利维亚和伊莎贝拉来自英国,她们是一对同卵双胞胎,拥有近乎完全一致的遗传信息。不过,两个女孩的命运却迥然相异。 2005年6月,1岁的奥利维亚忽然高烧不退。血液化验的结果让大家大吃一惊:奥利维亚患上了急性白血病。因为是同卵双胞胎,医生连忙对伊莎贝拉也进行了检查,结果让人松了一口气:一切正常。 在医生们的帮助下,小奥利维亚最终恢复健康,但医学专家们却遇到了一个困惑多年的难题:既然是同卵双胞胎,为何奥利维亚不断生病,而伊莎贝拉却非常健康呢? 随着研究越来越深入,困扰医生的答案也将渐渐浮出水面。这些经典遗传学无法解释的现象,表观遗传学有望部分揭示。 2009年,西班牙和美国的科学家在全基因组水平分析了一对同卵双胞胎的基因组:他们一方正常,一方患有红斑狼疮。 研究人员发现,虽为同卵双胞胎,但双方个体对遗传信息的“表观修饰”存在大量差异——DNA甲基化水平不同。 事实上,很多例子证明了“表观修饰”的存在。 同样是2009年,来自拉什大学医学中心和塔夫茨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对一些小鼠的遗传基因进行人为突变,使其智力出现缺陷。当这些小鼠被置于丰富环境中进行刺激、并频繁与各物体接触两周后,它们原有的记忆力缺陷得到了恢复。 数月后,小鼠们受孕。虽然它们的后代也出现了和母亲同样的基因缺陷,但没有接触复杂丰富的环境并受刺激的新生小鼠丝毫没有记忆力缺陷的迹象。 在这篇发表在《神经科学》的文章中,拉里·费格博士谈到,发生在小鼠身上、把对环境的感应遗传下去的现象,在理论上被称为“表观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是指在基因组序列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决定基因表达与否、并可稳定遗传下去的调控密码。” 清华大学医学院表观遗传学与癌症研究所教授孙方霖曾向《中国科学报》如此介绍。 也就是说,人类不仅有作为遗传物质的基因组信息,还有一套管理、调控、修饰基因组的密码指令系统。不同的个体,指令系统也不同。另外,这套密码指令还能在特定环境下发生改变。 更神奇的是,改变后的指令很可能会遗传下去。然而,这套系统是如何发生改变并遗传,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并不为人知。 神奇的开关 事情慢慢有了转机。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甲基分子(-CH3),它就像一个帽子:带上它,基因关闭;摘掉它,基因表达——被分别称为甲基化和去甲基化。 这些数以百万计的甲基有些直接附着在DNA上面,有些则附着在某些和DNA纠结在一起的组蛋白上。当机体不希望某些基因信息被读取时,基因的“启动子”DNA就被戴上很多甲基帽,使得基因无法从那里读取,启动功能。 因此,即使携带遗传信息完全一样的两个个体,由于表达修饰上的差异,也可能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性状。 2001年,科学家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研究者采用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小鼠作为实验对象,来观察其皮毛的颜色。结果发现,小鼠们皮毛的颜色各种各样,从黄色到各种杂合色都有。让人意外的是,皮毛颜色的不同竟取决于它们从母鼠中继承的“agouti基因”甲基化程度高低。 2003年,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兰迪·朱特尔和罗伯特·沃特兰博士终于掀开了DNA甲基化的神秘面纱。 人们此前认为,在形成精子和胚胎前的植入阶段,细胞中的DNA甲基化几乎会完全重新洗牌,也就是说“基因修饰”没有遗传下去的可能。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某些甲基化是可以遗传的。 2007年,日本科学家在小鼠中发现,一种称为stella的蛋白质能够有效保护卵子中某些基因的甲基化修饰,并传给下一代。研究人员还得出结论,基因的甲基化或者去甲基化,和环境的改变息息相关。也就是说,虽然遗传信息没有改变,但环境的改变、丰富的经历、甚至不良的习惯,都有可能遗传给后代。 然而,这些对基因的表观修饰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它们又是靠怎样的机制遗传下去的呢?这一切曾经是个谜。不过近年来,科学家们已经获得了一些信息。 2011年6月,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发现,当果蝇处于胁迫条件下,它们会因适应环境而发生改变:原本紧密结合在“异染色质” DNA缠绕区的一种转录因子被释放出来,这些缠绕区域得以解开并进行复制。 表观遗传并非只是DNA甲基化这么简单。科学家们发现,对基因组的表观遗传修饰还包括组蛋白(可供DNA缠绕)的修饰、染色质的重塑、微小RNA的调节等诸多内容。 上帝的礼物 1939年,生物学家Waddington率先创造了“表观遗传学”这一术语;1942年,他认为生物体从基因到基因表型之间存在一种控制,这种控制机制就是“表观遗传学”。 算起来“表观遗传学”已经走过70多个年头了。不过,得以真正绽放异彩,其实也就仅仅10余年。 科普作家戴维·申克在作品《我们都是天才,是什么误导了我们》中写到,“人‘先天与后天之争’,因为表观遗传而显得苍白无力。表观遗传学可能是自发现基因后另一项最重要的发现。”甚至有人戏称,这是上帝送给人类的礼物。 之所以称为礼物,是因为在肿瘤生成和治疗、干细胞分化等诸多领域,表观遗传学扮演了重要角色。 有研究人员发现,一部分DNA甲基化在肿瘤形成的早期发生了变化。并且,它不但对肿瘤早期转化起作用,甚至也能影响肿瘤的转移。 2004年,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首次批准了一种DNA甲基化抑制剂的新药——氮杂胞苷,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该药能通过去甲基化作用,提高“正面”基因的主导地位。据药品开发商Celgene公司介绍,重症病人服用氮杂胞苷后,寿命能延长约两年;而采用传统疗法的患者,存活期只有15个月。 正因如此,不少技术人员对利用表观遗传学开发药物表现出极大兴趣。 例如,目前尚无好方法治疗药物成瘾。科学家发现,成瘾药物会导致脑区的基因调控水平的改变。即使戒药后,这些基因表达的变化仍可存月余,甚至导致病人终生心理成瘾。而表观遗传让饱受困扰的病人看到了曙光。 正因为这份礼物非常厚重,所以关于它的研究持续升温,进行得如火如荼。 孙方霖认为,类似人类重大疾病、干细胞、体细胞重编程、衰老、神经科学研究等科学问题,其分子机制都离不开表观遗传调控。 而基因组学的科学家们,正尝试着找出某一特定群体之间表观遗传的差异,更好地诠释生命奥秘。 拉马克主义归来? 19世纪初,法国人拉马克提出了“获得性性状”可以遗传的假说,该假说被称为“拉马克主义”。 比达尔文大84岁的拉马克,认为进化有可能在较短世代间发生:受环境选择,生物努力向优等方面进化,而达尔文却认为优胜劣汰是自然界的长久主题,进化存在于相当漫长的时间内。 一只长颈鹿可以很好地诠释他们之间的分歧:拉马克认为,长颈鹿的祖先生活在缺乏青草的环境里,不得不经常努力地伸长脖子去吃树上的叶子,由于经常使用,颈和前肢逐渐变得越来越长,并且这些“获得的性状”能够遗传给后代;达尔文则认为,在某些个体偶然产生变异、脖子变长后,由于更适应自然,经过逐代积累,“长脖子”占据优势,完成缓慢进化。 在孟德尔经典遗传学——中心法则被确立为正统地位后,拉马克主义更是彻底被当时的人们所抛弃。 然而,表观遗传学的发现,却对经典遗传学构成极大挑战,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拉马克主义。 这是因为,表观遗传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获得性遗传”。首先,可以从后天环境中“获得”性状;其次,这种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那么,拉马克主义是否成功归来了?事实可远没有这么简单。 毕竟,表观遗传还未被证明在任何外界压力下都会产生性状改变,不能够像DNA遗传那样,“一是一,二是二”,另外,一些缺失的环节仍然有待发现。例如有实验表明,表观遗传的印记在没有环境压力的数代之后,可能会渐渐丢失。 事实上,以DNA为载体的中心法则仍是传递遗传信息的主要方式;而表观遗传可作为它重要的有益补充,而非你死我活的针锋相对。 无论如何,获得性遗传现象的发现,足够令人深省。当人类获知生命奥妙的半径越大,基因调控这个大圆周长也就越长,圆面积也就越大。要知道,生命机制可远比人类预期要复杂得多。 科学,就是在构建——推翻——再构建中曲折前行。我们需要保持对自然的足够敬畏,或许哪怕一丁点儿的傲慢就将让我们与真理失之交臂。 即使拉马克主义不能归来,也到该为他正名的时候了。
20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文化强市百城行·合肥:融汇见魅力 创新展风采
whyhoo 2012-2-19 19:33
■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文化是“根”和“魂”,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品格和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合肥市市长张庆军:文化软实力是衡量现代城市功能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主持人语 在中国地图上看安徽,淮河、长江横贯东西,自然地分成了大小相当的三部分。正如地理分割,在文化气质上,皖北的奔放、皖南的细腻和皖中的包容,同样一目了然。合肥,作为居皖之中的省会,不仅忠实传承着包容江淮的文化特质,而且在致力于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背景下,于融汇中洋溢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创新中展现着文化风采!本期光明日报《文化强市百城行》专栏,带您一睹“文化合肥”的魅力。 ——栏目主持人 杨 亮 创造文化民生高品质 “蜀山捧日,山下日新月异。淝水涵天,水边天上人间”……一幅幅由书法家撰写、配上包公等本土动漫形象的新春楹联QQ表情彩图,在网络上迅速蹿红——合肥市委宣传部“楹联QQ文明大拜年”的创意,不仅体现了添彩新春文化的用心,也折射出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风格。 “民生是最大的政绩”和“文化是重要的民生”,是合肥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的两句“名言”——合肥市委市政府用“文化民生”统揽文化建设,使合肥加速成为名副其实的江淮文化之都。整个“十一五”,全市文化投资达458.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5.29倍。新建在建文化体育设施942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民生品质越来越高。 社区书屋全覆盖、街道文化站全覆盖,每万人拥有550平方米室内文化活动场所……在城区,“快乐周末”、“休闲娱乐文化节”、“绿都之春”等数以百计的文化活动,通俗高雅兼顾,参与欣赏兼有。每年300场以上的群众性广场演出和家门口的自娱自乐文化活动,传播欢乐,诠释幸福。 “村村挂银幕,月月有电影”——在郊县农村,随着文化民生工程的不断提速,“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常态化举行的“庐州放歌——百场文艺下基层”、“千场电影下基层”和“新春文化庙会”,让“文化惠民”变成农民群众的切实感受。 激发文化创造新活力 “16042场、400万人次”,是2011年金穗院线公司及56支农村数字放映队累计放映量和观众数,不仅远远超额完成了中央和省“十二五”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建设规划要求的全年放映任务,而且创造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放映纪录。 “放映量和观众数的‘井喷’,是体制改革激发出的文化活力。”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林存安告诉记者,针对原国有放映单位的严重困境,合肥市支付改革成本6862万元,改制成立电影发行放映有限公司,新体制和新机制使企业一举扭亏为盈,走出困境,而且满足了广大农村观众的需求。“像电影放映一样,改革使我们的演艺剧团、精品创作和文化产业全面呈现出无限活力。” 庐剧、京剧、黄梅戏,相声、小品、表演唱……在合肥城乡,无论是富丽堂皇的大戏院,还是农村空地临时搭起的舞台,合肥演艺公司的演员们认真投入的表演,都能激起掌声阵阵——由原合肥市歌舞团、市曲艺团、市庐剧院、原市青年京剧团、越剧团留守处共同改制组建的这家公司,通过资源整合和机制再造,服务中心、面向市场、走向基层成为自觉行动,演出场次、经营收益和员工收入同步倍增。 “五个一工程奖”、“曲艺牡丹奖”“舞蹈荷花奖”……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引领之下,合肥的文艺精品创作取得了累累硕果。《玉兰赋》、《李清照》、《村长娘子》、《老巴克和小巴克》和《山里的泥鳅》等一大批文艺作品,不仅丰富了城市文化,而且名扬海内外,张扬着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 提升转型发展软实力 一般而言,一个能够称之为“支柱”的产业,需要具有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5%以上。在合肥,文化产业2010年就占比5.6%,且增加值年均增幅超过30%,总量规模达到全省的三分之一。 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与工业融合、文化与城市建设融合——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进程中,合肥按照“融合·创新”的思路,立足于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中国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和国家创新型试点市的实际,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城市科学发展、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不仅做大做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传统型文化产业,而且促进新兴文化产业和特色创意文化产业加速崛起。 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在美国、日本播出……原创动漫《黑脸大包公》成为合肥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文化产业的经典例证。在汇聚了100多个国家级和省部属科研机构资源的合肥高新开发区,合肥市建设了设施一流的动漫基地,设立动漫发展基金,吸引北京幸星、开心网、泰山在线等近百家知名动漫企业入驻,2011年,具有原创能力和代表作品的企业30多家,年产原创作品20多部,时长达7000分钟。 安徽名人馆、徽文化民俗博物馆、徽园、中国(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黄梅戏会馆、三河古镇……依托包公园、李鸿章故居、三国遗址公园等景点景区,合肥把文化与旅游相融合推出“三国文化”、“包公文化”、“淮军文化”等历史文化长廊旅游线,仅今年元旦三天假期就接待国内外游客370万人次,不仅凝聚了人气,更传播了合肥的文化影响力。 在融合中传承,创新中发展,这就是江淮大地上的“文化合肥”! 专家点评 安徽省社科院院长陆勤毅教授: 城市文化不仅要注重传承,同样要注重发展。只有在传承中创新,在融合中发展,城市文化才能生生不息,才能风采不凡,魅力长存。 文化名片 ■合肥大剧院 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由歌剧厅、音乐厅、多功能厅、报告厅、标准录音棚及小电影厅等组成。 ■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 位于滨湖新区核心区城市中轴线的最南端,由水底厅、军工厅、军史厅、主展厅、渡江展厅、多功能厅组成。 ■安徽名人馆新馆 总投资约4亿元,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人物类展馆。 数字链接 ■“十一五”期间,合肥对文化及其相关产业累计投入458亿元,年均增速为53.7%,比全市投资年均增速高9.6个百分点。 ■2011年,合肥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200亿元,增速为30%左右,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超过5%。 原文见 http://culture.gmw.cn/2012-02/13/content_3556261.htm
个人分类: 文化|10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自动化大厦感受科学与艺术的魅力
热度 1 jlpemail 2011-7-24 10:01
自动化大厦十三层学术报告厅,是个吸引网友们眼球的地方。 在这里,数十名人民网和科学网的网友们不仅聆听了自动化所的专家们介绍了该所的情况。还通过一些视频片段了解到 3D 动画片的制作工序。 科学艺术研究中心的葛水英导演、高级工程师,通过演示《小狐狸发明记》、《动物狂欢节》等,评述了 CG ( computer graphic )技术中的视觉设计、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在三维数字战场、流体动力学、空气动力学等方面的应用。 在影视作品中, CG 技术对效果(策划、场景、角色)和效率的支持(动作、材质、姿态)对于动物毛发、对于肌肉运动等的细腻表现都令网友们赞叹不已。 《源》 ,(英文: the first day ?) 的水墨画效果,更突出了数字艺术的中国元素。 在这些动画片中,油画、国画艺术等和科学完美地结合了起来。让大家同时感受到了科学和艺术的魅力,知晓了数字艺术的精彩画面背后,还有强大的科技力量的支撑。艺术家和科学家、技术专家协作,可以制作精美的艺术品。 刘禹介绍了射频识别技术与物联网的发展。 RFID (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 技术已经在二代身份证中得到了应用,并引起了一些高技术公司的兴趣。这项技术在制造业有成功的应用实例。由于其自动化技术水平高,与人工手持条码扫描枪进行产品技术指标的监测相比,可以提高 10% 的生产率。 董秋雷介绍了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详细演示了三维重建技术的流程,比如基于遥感数据的三维重建,在云岗石窟、恒山悬空寺、应县木塔、普陀山法雨寺、颐和园石舫等文物(风景)研究和保护中得到了应用。 机器人也是吸引大家的参观环节。有的机器人可以接受中英文双语的指令,前进或者后退;拔河机器人更吸引小伙子们。 一位体格强壮的青年,和机器人进行了较量,笔者拍摄了当时的画面(7.22文,图5)。
个人分类: 消息场|4073 次阅读|2 个评论
如此而已!
bestener 2010-12-9 23:31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会对自己根本一点都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无比神奇!而当我们对它有一些了解的时候,我们又会觉得不过如此;最后当我们对它了解得十分透彻的时候,才会真正意识到它的魅力所在!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健康之本,魅力之源
longfo 2010-5-29 16:54
运动是个古老的话题,是人类进化中重要的动力之源。中国古代的阴阳哲学和近代西方物理学告诉我们,在这个宇宙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的道理,运动在根本上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身体的运动,一部分是大脑的运动,也就是体育和科学思维。今天我们谈的运动是躯体的运动,在以后的专题中我们会讲一些关于思维运动的问题。 我们知道,我国还是一个不发达国家,现在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她的健康规划工作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但是我们的很多生活习惯却和发达国家已经接轨,整天坐在办公室内,电脑前,身体和大脑都相对匮乏锻炼,缺乏必要的运动成为现代中国人尤其大城市工作人群的一个生活特点。在此我们希望通过本文,唤起大家的运动热情,运动,奠健康之基,塑魅力之源。 运动,健康之本,魅力之源 除了散步以外,我最喜欢的运动就是骑双人自行车。微风拂面,车轮轻快地向前滚动,那感觉真是太棒了。空气流动给了我活力与力量,运动使我心潮澎湃。(海伦凯勒,《我生命的故事》) 在生命的发展中,运动是保持健康的最佳处方。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居民的平均寿命延长了近30年,但是衍生的问题也是很多的,更为可怕的是越来越多,我国现在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健康问题也慢慢凸现出来,慢性疾病、骨骼疾病开始走进了年轻人的生活,不幸的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然而幸运的是我们在做相关的工作。在这里我告诉大家,从现在开始掌握运动,因为她可以避免或者推迟冠心病、中风、糖尿病、关节炎、骨质疏松、慢性呼吸疾病以及其他一些慢性难愈症状的发生发展。 运动有益身体健康。运动可以改善胆固醇和胰岛素水平,降低血压,减轻体重,有效减少罹患心脏疾病的危险。此外运动还可以减缓压力、减轻焦虑、消除沮丧,降低癌症尤其是直肠癌的发病率。再来看看Physical Fitness: Guidelines for Success给出的运动理由吧,运动可以:1、强健心肌;2、降低心脏病发病率和罹患心脏疾病的风险;3、改善血液循环;4、减轻体重,保持健美;5、提高呼吸系统能力;6、强健肌肉和体质;7、改善背部疾病和疼痛;8、强健骨骼,预防骨质疏松;9、强壮关节;10、降低癌症罹患率;11、提高免疫力,预防传染病;12、保证后半生的健康水平;13、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14、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能;15、改善睡眠;16、帮助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7、减缓焦虑,舒缓压力;18、增强抗疲劳能力;19、增加寿命;20、降低血压;21、降低患糖尿病几率(Ⅱ型) 22、提高认知能力(改善思维) 英国科学家研究证明,有氧运动能力的降低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死亡信号,甚至远高于糖尿病、高血压和吸烟等高危因子,而适度的运动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具体机制还在研究之中。诺贝尔奖获得者伊格纳罗博士认为运动可以促进促进人体内一氧化氮的生成,从而改善了身体机能,并提出了一氧化氮运动方式:每周都要有一定量的运动。美国保健学家经研究得出结论,提出,运动是青春之泉。 现在我们大家更多的是呆在屋里,电脑前,书桌旁,缺乏有效的运动是大部分人的现状。很多已经工作的同学在抱怨,没有合适的地方去运动和锻炼,我想这和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每天当太阳升起,我们在美丽的公园里舒展筋骨,放飞心情,偏偏起舞,在草坪边散步,在荫道下嬉戏,在高声朗读,在大声歌唱。这些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她们可以带给我们健康和魅力。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怎样去适当的运动。 伊格纳罗博士基于自己的研究,他给出的运动处方是: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如果你每次挤20分钟的时间,每周至少锻炼3次,步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这些都是有助于提升一氧化氮的运动方式。现在研究表明,每天半个小时以上的运动量,每周5天以上的运动时间完全可以保证身体健康的需要。 马克吐温曾经谈到,步行的魅力不仅在于锻炼身体,也不在于欣赏美景,而是在于与人交流。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在于,我们很多时候不想一个人去尝试锻炼的乐趣。所以试图劝说朋友一起运动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这样可以让运动变得更有乐趣,还可以动员更多人加入健康人的行列,这样也会增加结交健康朋友的机会。 东方的传统运动、西方的现代运动,跑步、走步、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体操、跳绳,运动项目其实很多,但是寻找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现代研究表明,步行是一个很好的运动方式,安全易行。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并且有益于身体每个部位。现代的一些研究也开始趋向于我们中国的传统运动项目,以太极拳为代表的武术也开始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我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自己来决定。每天运动起来,享受健康每一天。
个人分类: 未分类|2166 次阅读|1 个评论
掠过夜的一丝风
ymyangguang 2010-4-27 19:08
掠过夜的一丝风 曲子像个魔鬼吸附了我的灵魂,我如同风中的一缕薄云在蓝天的凝视下被拉扯着衣角带向不同的国度,感受不同的手指划过脸庞的丝丝冰冷。 灯火和星月连成一片美丽的花园,为黛色的夜嵌上饱绽的激情,我,夜下的花影,陶醉在月光的温柔里。 心头突然被什么东西撞过,犹如一丝久未逝去的芳香,久久的驻在心底,只想独自拥有它。 我被诱惑了,夜的魅力。 他静谧而富有涌动的激情,像幽蓝的海,你只能匍匐在他脚下,只有太阳才能给你镀上金色的光环。细细的沙,在他的节奏中流动,或驶向深邃或飞到梦的王国,没有忧愁只有水天相触的坦然。 我,笼了一袭黑色,黑色也紧拥了我。 都睡熟了,直线,曲线交叉在一起,多像互相依偎的天使,嘴角上绽放着恬然迷人的笑,深深地醉去。 我跑开了,怕你的背影有或多或少的留恋。 梦的尽头是你深深地眼神,我想他游去,飞起来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21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衰老,千古之谜的魅力
yindazhong 2010-3-19 15:06
湖南省 2005 年科普一等奖著作 《破解衰老之谜》 小议 衰老,千古之谜的魅力 近几年来,以 Google 系统检索英文单词 aging, 检出的信息已超过了 800 万条。一个全人类的探索衰老和长寿的大合唱正在世界范围内激荡。正如《破解衰老之谜》一书中所述医学老年学经过千百年的风吹雨打和近几十年的迅速发展,目前正处在一个百家争鸣,新论迭出,百花齐放,硕果累累的时代。然而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甚至绝大部分专业老年医学工作者来讲,面临着的却是一个错综复杂,令人眼花的局面;一个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现状。我们为什么会衰老的道理尽管已经呼之欲出,然而在现代科学的大讲坛上衰老机制仍旧还是个千古之谜。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盛况?回答很简单,衰老机理太复杂了,衰老过程涉及了许许多多生命现象和自然科学的专门知识,涉及了物理 ﹑ 化学 ﹑ 医学 ﹑ 生物 ﹑ 遗传 ﹑ 老年学 ﹑ 预防医学 ﹑ 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数以百计的学科门类和分支。这些都是当今老年保健科学研究的难言之隐,然而也是这个千古之谜的魅力所在。 为了使我们的读者,无论是老读者还是小读者,专业读者还是业余读者,在紧张的工作之暇,茶余饭后之际,捡起一本图文并茂﹑色彩鲜艳﹑老少咸宜;读起来有轻松抗衰老的愉悦心情的关于衰老机理研究的科学读物, 印大中 博士基于自己研究领域的专门知识,中西结合﹑不拘形式(其实作者当时身居国外,不知国内图书分类的清规戒律)﹑日夜颠倒﹑废寝忘食,自得其乐﹑玩成此书。写作的心态和要旨亦可以从如下文字中去体会: 这是一本 展开人类千年不懈的伟大梦想的小小的书。 这是一本 凝聚人类代代相传的思索智慧的薄薄的书。 这是一个用语言编织的故事, 却选用了思辩和幽默制作的丝线; 这是一首为生命弹奏的乐章, 却采用了知识和科学谱写的音符。 这是一本书, 却也如一篇衰老研究的科学史诗, 这是一本书, 又恰似一套生命工程的连环画图。 这里有一个动物世界, 也有一个艺术园地, 还有一个哲理王府。 这是一本教科书, 又不时地让您跳出啃书的疲倦; 这是抗衰老课堂, 又让您远离加速衰老的苦读。 一席话,引您进入千年万岁梦的团团迷雾, 加入人类探索长生不老的队伍; 几张图,将您带回科学大发展的二十世纪, 仔细查看生命科学艰难的脚步。 由于当前关于衰老研究的理论和学说实在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从学术上来讲要保证本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需要相当深厚的学术功底。有人说,在涉及衰老的研究领域:现象和本质相互掩映;宏观与微观(整体与细胞)难解难分;进化与种系的影响扑朔迷离;病理和生理的衰老交叉含混;免疫与激素的作用暗中添乱;遗传与环境的成果精彩纷呈。形形色色的衰老谜底,常常石破天惊,一哄而起,又每每树倒猿散,消声蹑迹。学术之旅难说是在转圈圈,还是踏步踏。起因与机理混淆,病理与生理打架;细胞分不分裂,端粒缩不缩短;自由基﹑氧化﹑糖基化﹑糖基氧化 越说越罗嗦,越搞越复杂。 《破解》一书不在这些枝节问题上纠缠不休,而是清楚地给出当前研究中可以给人教益的永恒的科学知识:例如,动物限食是益寿良方,组织交联是生物衰老的普遍现象。细胞老化死亡只是整体动物衰老的部分内容,遗传因子与环境损伤的作用共同影响着机体的寿命短长。氧化是一柄双刃剑,抗氧化剂不是长命仙丹;抗氧自由基其实有得有失,葡萄糖也会造成衰老病变等等。《破解》一书把许多表面现象联系起来,上升到哲学的层面来思考,例如,衰老是生物损伤与防御的平衡的逐渐倾斜,是诸多生化副反应的必然后果,是水往低处流的能量耗散的生物学表现。最后作者根据多年的研究指明了羰基毒化过程是老年色素形成的关键过程,是诸多生化副反应在衰老生物学中的一个结合点。另外,开拓性的暗示,睡眠也许是人类重要的天然抗衰老过程。 科普著作的灵魂也许并不仅在向读者介绍科学,更重要的在于用科学的风吹动读者思想的风帆。《破解》用一根生物化学的丝线巧妙地将错综复杂的衰老现象串在了一起,既独树一帜,又启发思考。 植根于现代最重要的衰老学说及其研究成果之上:如自由基氧化衰老学说,糖基化衰老学说,交联衰老学说,基因衰老学说等,书中重点介绍了羰基毒化衰老学说,说明各种各样生化副反应的综合后果是衰老的根本原因。 如果说研究衰老最大的困惑在于因果难分(如免疫和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增龄性下降)的话,研究老化最大的麻烦则在于分不清急性和慢性的机体变化 ! 羰基毒化衰老学说最核心的内容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着眼于动物体缓慢发展的生物化学衍变,着眼于含有共性的生化副反应过程,着眼于日常生物垃圾的产生及清理不彻底的剩余性蓄集物。羰基毒化造成的交联则似乎位于自发性熵增过程的核心位置。 羰基毒化衰老学说充分满足了 Strehler 教授在 30 年前就定义了的生物体衰老过程的四大基本特征:衰老的普遍性、内在性、渐进性和损伤性。也给源自薛定鄂时代的熵增衰老思考提供了具体的生化诠释。不少读者纷纷反映:读了中国科学出版社的新书《破解衰老之谜》,觉得茅塞顿开,心明眼亮。感到衰老研究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代又来临了。 正如科技时报李彬的文章所述: 印大中 教授在如此纷繁复杂的大合唱中高歌一曲,用分子生化的线索串起众多衰老学说,用生化副反应的伤害性标榜衰老核心过程。语出惊人,力撼其它。是胆大妄为,还是道破天机?是东施向西施叫板,还是从西天取回了真经?当然作者最终还算谦虚,未作定论,欧洲绅士之气多于美洲牛仔之风:让科学实证,等时间作答,给读者留下了展开思想翅膀的天空。 读此奇书奇论,老得清楚,死个明白,或许不枉此生。
个人分类: 生命科学|4222 次阅读|1 个评论
女人的幸福与魅力
cutefay 2009-2-1 12:10
能够找到一个好老公,往往是女人一辈子的幸福。什么样的老公是好老公?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女人想嫁个有钱人,嫁个有钱人诚然会生活富裕一些,满足自己对物质的需求。我觉得,从总体上看,嫁个有钱人比起嫁给穷人要幸福,因为人当要需要为生计奔波的时候,就会多很多烦心的事情以及争吵。例如一对贫困的夫妇可能为了买哪个牌子的酱油而争吵,而有钱人则根本不在乎这些,因此,从总体上看有钱人会比贫困的人减少很多生计琐事的烦恼。但对于个体而言,嫁个有钱人未必是幸福的,很多女人嫁了有钱的老公,但老公却在外面花天酒地,自己暗自流泪,心里的痛苦向谁倾诉? 我认识的一位阿姨,她嫁的老公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我觉得她真的很幸福。她结婚之后,丈夫非常疼爱她,从结婚到现在50岁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丈夫天天晚上给她洗脚,丈母娘在她家住,丈夫也给丈母娘洗脚。在家务事上,丈夫能不让妻子干的就不让她干,非常体贴她。她非常喜欢吃水果,在新鲜水果刚上市的时候,即使有些水果30多元钱一斤,丈夫也节省钱给妻子买水果吃。这位阿姨有两位姐姐,这两位姐姐也非常疼爱她,对她很关心和照顾。因为她一直很幸福,没什么烦恼,所以她现在看起来像是三十多岁,显得非常年轻。周围的人都很羡慕这位阿姨,能够有一位这样疼她的丈夫。 现在传统的观点认为夫妻之间男人要比女人在事业上强,这样的家庭才更和睦。我也赞同这样的观点,但男人要比女人强多少合适?这是个度的问题。我觉得双方差距不要太大才好。事业强弱不能以赚的钱的多少来衡量,还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例如工作类型,地位,权利,受尊重程度等等。例如一个省长的薪水可能还没有一个小私企的老板的收入多,但省长的地位等还是远远超过小老板。 如果妻子的事业比丈夫差很多,那这样的家庭很容易出问题,等到妻子人老珠黄的时候,丈夫很可能就不喜欢妻子了,会另结新欢。但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这样,有很多妻子在家做全职太太的家庭,非常和睦,我想,这是因为妻子有一种能够吸引丈夫的魅力,这种魅力会使丈夫一直对自己好。这种魅力包括各种各样的魅力,毕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往往有几点魅力是几乎所有的丈夫都希望妻子具有的:通情达理,善解人意,贤惠孝顺,相夫教子,能够成为丈夫事业的好帮手。 我在以前写的一篇博文爱情小感悟(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0207 )里提到的两个真实的小故事就说明了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妻子的魅力,现在引用一下那篇博文的几段话: 我一位朋友上大学的时候家里很穷,生活很困难,他喜欢上了一个女孩,请她在一个小餐馆里吃饺子,两人一共点了一斤饺子,15元钱,他吃了7两,女孩吃了3两。这15元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后来,那个女孩寄给他了一封信。他让很多人猜那信里是什么内容,绝大多数人都说应该是情书,他说,不是情书,是10元钱。他收到那封信的时候,特别感动,觉得这女孩非常善解人意。 还有另外一个爱情故事,是他听来的: 95年的时候中国金融界发生了一次重大的事件,使得很多投资股票的人血本无归,有一个男的在股市里投了100万,几乎全赔进去了,当天回到家里,他都不知道怎么跟自己的老婆说。犹豫了好久,还是跟老婆说了。他本以为他老婆会很伤心难过,会骂他。结果只见他老婆从一个衣柜里拿出一个大箱子,打开一看,是20万元钱。他老婆对他说:我知道你炒股很可能有一天会赔的,所以我攒下了20万,这可是我们家最后的家当了,千万不要再赔了。 我那朋友讲到这里的时候感慨道,如果这个女人离婚了话,肯定有100个男人会追她。 他讲这两个故事,是想说女人最重要的不是外表,而是心灵,一个善解人意的妻子比起任何漂亮的女人都要珍贵。 贤惠孝顺也是丈夫希望妻子具有的美德,希望妻子能够孝敬父母,把家里的事情打理得让他很满意。另外,丈夫往往也希望妻子成为自己在事业上的帮手。我一位姑妈就是很好的例子。 姑妈只是一般的工作,姑父从青年到中年事业越发有成,人到中年的时候姑妈发胖了,体型不好看,而姑父依然风度翩翩,但我姑父对我姑妈却一直非常好,这是因为姑妈身上有很多魅力吸引着姑父。首先姑妈心地非常善良,喜欢帮助别人,对两边的父母非常孝敬,对两边的亲戚们也是很好,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另外,姑妈是一个很有经济头脑的人,又很会说话,可以说姑父事业上有今天的成就,有一半都是我姑妈在背后出谋划策的功劳,可以说姑妈是家里的一个非常好的军师。姑妈是也是一位非常幸福的女人。 年轻往往是女人最大的资本,无论是多大年龄的男女,都喜欢看年轻的美女。而无论女人再怎么保养,也总有老去的一天,如果女人的魅力仅仅在于漂亮,那么很快就坐吃山空了。只有内涵美才能够抵挡住岁月的摧残,经久不衰。在精心呵护自己皮肤延缓衰老的同时,我希望我的内在魅力能够如同美酒,越久越浓。 对于大多数女人来说,找到一个好老公就意味着一生的幸福。而我个人则觉得爱情事业双丰收才是幸福。如果我嫁个好老公却没有份好工作,我是不会开心的。我希望自己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创造价值。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5707 次阅读|10 个评论
女硕博士们是很有魅力的
热度 3 cutefay 2009-1-8 14:27
昨天看到科学网上蒋新正老师的博文社会应对女硕博士们宽容一些(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8862 ),很感谢蒋新正老师对我们女硕博士们的支持。 就我的经历见闻,我谈谈自己对女硕博士们的一些想法。 社会上对女硕博士,尤其是女博士是一种什么样的看法呢?引用最流行的两句话来说明: 世界上有三种人,一为男人,二为女人,三为女博士。 这句话把女博士当成第三种人了,不属于大众的男女。 本科生是黄蓉,硕士生是李莫愁,博士生是灭绝师太。 这句话把女子学历高给妖化了。 女硕士博士们真的有这么可怕吗?科学网的读者们大多数都是从事科研工作的,大家都应该感觉得到显然不是这样的。在我们身边,女硕士博士们比比皆是,她们和普通的女性没什么区别,反而有时候比普通的女性更有魅力。 从表面上看,有些女硕士博士们不大活跃,不爱参加科研以外的活动,也不爱打扮,所以这可能让很多人觉得女硕士博士们生活没有情调,而实际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女孩子都有爱打扮和展示才华的一面,只是因为科研任务重,并且身边的气氛都是这样沉默的,所以就随乡入俗了。而当有人能够带动她们活跃的气氛的时候,女硕士博士们也都是很活跃很可爱的。在很多文体上,女硕士博士们展现出自己的才华,节日的时候,她们也都会打扮得漂漂亮亮出门。平时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的时候,大家都是一身白大褂,穿再好看的衣服也没人看,反而有时候一些腐蚀性试剂会把衣服弄脏弄破,所以,平时大家都穿得很朴素,怎么方便做实验怎么是。 另一方面,女硕博士们大多都是很朴实的,对于穿着打扮不是很看重,很少有人攀比谁的衣服是名牌,也很少有人去攀比谁用的护肤品名贵,这些外表的东西都是华而不实的,往往是精神空虚没什么学问的人才会特别去在意和攀比这些外表的东西。大多数人对穿着打扮的观点是只要穿着打扮得体好看,适合自己就可以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女硕士博士们追求的往往更是一种内在的美。 女硕士博士们的爱情观点也往往比一般女性要朴实,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很多女性希望能够嫁个有钱人,自己做个饭来张口的阔太太。而女硕士博士们追求的,更多是一种两个人携手奋斗的爱情,她们希望自己既能够好好地照顾好家庭,也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我见过的很多能力很强的女硕士博士们,在爱情上却是很温柔体贴的,根本不像世人所想像的那种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男朋友或者老公。 世人对女硕士博士们的偏见,还有一方面原因是,古代讲女子无才便是德,男人往往不喜欢自己的爱人比自己更有智慧,正因为这种心理作祟,他们就排斥学历高的女硕士博士们。可能是男人都想在爱情中扮演英雄的角色,英雄保护弱女子。 女硕士博士们也有脆弱的时候,也希望人来安慰体贴;此外,她们也有希望能够成为男士们心中的公主的梦想。 女硕士博士们受到的歧视,不仅仅是社会上的这种偏见,在本专业内,也可能会受到导师或者男生们的偏见,因为女硕士博士们体力不如男生,实验室一些体力活干得自然不如男生,此外女性们在生活各方面一般要比男士繁琐一些,无论是穿衣打扮护肤护发还是其他的。女硕士博士在找工作方面也受到歧视,其实不仅仅是女硕士博士们,普通的女性在工作方面也都是受歧视的。 当女硕士博士们受到歧视的时候,不能总抱怨社会的不公平,而应该理性地思考一下原因。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招女性,是出于他们自己的考虑,男劳动力往往比女劳动力干活更多,女性还涉及到生子等单位觉得为他们添麻烦的事情,当然就不愿意要女性了。虽然社会上男女还是不平等的,但是这已经比封建社会好多了,那个时候女子根本就不能出去工作。社会对女性工作的认可,还需要广大女同胞们的努力,如果社会上普遍女性干的活儿比男性好,那肯定是女性更占优势了,就像当初母系氏族社会似的。 一个人的力量很难改变社会对女硕士博士生的偏见,但是却有办法改变周围的人对自己的偏见。这就需要自己多去为之努力奋斗。我周围的人对我很少有这样的偏见,这是因为他们见了我之后,觉得我跟灭绝师太的形象是不一样的。我搜狐博客以前的一个签名档是:我是女博士,但我不是灭绝师太,我的生活丰富多彩。我用我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我的能力,来证明我不是灭绝师太。我会用我的热情和微笑去感染周围的人,尽我所能去帮助我能够帮助的人,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做完美,即使是跟清洁工人或者一些民工交谈,我也对他们很尊敬,我认为他们为了养活家而这么辛苦地出来这样一些又辛苦待遇又低的活儿,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很多人学习。 举几个我生活中的小例子。 1、我有一个博友在见到我之前一直觉得女博士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很严肃的人,见到我之后立刻改变了看法。我回家的时候,有一些邻居朋友等希望我能给他们讲点科普知识,我就用最通俗他们最容易听懂的语言给他们讲宇宙、地球、人类等。他们听了之后说,没想到一个博士这样亲切,讲的东西很实在,他们原来还以为博士讲的东西会听不懂呢!举这个例子是说明,自己的一些行动会很容易让周围的人改变原来对自己的看法的。 2、我在参加一个管理学方面的培训班的时候,虽然我没有学过管理,但是读博期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快速学习能力的锻炼让我很容易掌握我们学到的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并且做案例分析也不输给学管理的人。还有学书法、学诗词韵律等,这些虽然和科研无关,但是把做科研的能力运用到这些方面,会掌握起来非常快的,因为我们更爱思考。举这个例子想说明的是,女硕士博士们在各方面的才华潜质是很好的,稍微用点心就可能比一般女性更能够展示才华。 总之,女硕士博士们也有自己可爱和有魅力的一面,是有内涵有修养的,并且很朴实,就像那山茶花(我对花不大了解,似乎感觉比喻得不大对,但又不知道用什么花比喻好,读者帮我想想吧),淡淡地发出清香。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11141 次阅读|16 个评论
成长于单亲家庭的雄鸟更有魅力
xbyang 2008-12-22 20:13
在人类社会,一般主张由夫妻双方来共同抚养子女,这样更有利于子女的成长。但有科学家认为,如果单纯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说,单亲家庭对双亲家庭的成长可能更为有利。提出这个理论的科学家是来自兰开斯特大学的伊恩哈特雷,他通过研究表明,在鸟类世界里,单亲抚养更利于幼鸟的成长。当然,人类社会是一个具有情感和高度智能的社会,来自动物世界的一些实验结论不能简单地推及人类社会 科学家发现,如果由雌鸟单独抚养后代,它必须拼命地觅食才能养活自己的子女,而且后代的成活率可能比双亲家庭中后代的成活率低,但单亲家庭抚养的雄性金翅雀长大之后生存能力更强,更容易找到配偶。这个研究表明,家庭冲突像环境因素(如捕猎和觅食)一样,是一种重要的进化驱动力。 双亲抚养后代时,它们的兴趣总是存在差异,这样必然对它们的后代造成影响。用生物进化的观点来分析,动物世界里抚养后代的最佳方式是找别的动物来抚养它们的后代,这样它们就可以专注于下一次的生育。甚至对于有些哺乳动物,也常常有交换后代抚养的情况。 哈特雷和他的研究小组想弄清楚鸟类的双亲冲突怎样影响它们的后代。为了获得可靠的结论,他们监测了几十只处于哺乳期的金翅雀。研究结果发现,单亲雌鸟在抚养后代时要比双亲中的雌鸟多付出25%的劳动。而在双亲家庭中,雄鸟在抚养后代时常常喜欢偷懒。如果雄鸟在抚养后代时偷懒,雌鸟就会寒心,对抚养后代也不那么用心,结果受苦的还是幼鸟。显然,幼鸟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家庭矛盾的影响。 家庭矛盾对成长的影响没有表现在幼鸟的体重和体长方面,而是影响了它们的性吸引力。当幼鸟性成熟之后,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些雌鸟,来测试雄鸟的性吸引力。研究结果表明,单亲家庭中成长起来的雄鸟比双亲家庭中的雄鸟更容易找到配偶。 虽然有科学家认为哈特雷的研究结论缺乏有力的证据,但是大家都承认,如果他的理论被证实正确的话,将是对进化论的一个重要补充。
个人分类: 未分类|399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