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驼峰航线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热海一刻及腾冲印象
热度 2 kexueren07 2018-3-29 23:53
热海温泉 和顺古镇 国殇墓园 城楼 街景    在云南时候的导游,是一个 80 年出生的小伙子,在打狗的那个玉溪市里念的师范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上学时的实习工作是在热海温泉打扫澡堂,他说那是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虽然那时后知后觉地也并没有找女朋友。现在他在旅行社出一天团挣 200 块团费,一个月基本收入五六千,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我估计近万。还不算老家有几亩地,种的农产品可以随机推销给游客。在农民一年收入 2850 元就可以算脱贫、缅甸人来打工一个月收入七八百就会感到很高兴了的腾冲,他显然属于一点不必为经济发愁的人。确实他也已经买了 150 多平米的平层电梯房,除了首付的 20 万,现在每个月只要还 1700 元。他有两个孩子,两边的老人轮着帮他带,他自己每天的工作就是带客人出去玩,遇上像我们这种好管理的团,早上十点上班,下午两三点就可以收工了。他说会一辈子在腾冲做这个工作直到退休。   照理他应该没什么烦恼。他也确实经常哈哈大笑,笑声极富感染力,我有同事觉得过耳不忘。然而,当我在热海那个名叫 “ 硫磺金汤 ” 的水池里倚着一丛树荫下的几块石头,冷了滑下池,烫了爬上石头坐,在岸边华尔兹音乐响起的时候跟着舒缓的节拍用双臂在池子里轻轻滑水的时候,我看到他捧了个手机也坐到了这个水池边,把腿垂在水里,就那么坐着,不停地在手机上打字。我觉得他有些无聊:天这么蓝,头顶的树叶这么美,水温这么舒服,音乐这么合此时此刻人会有的轻盈的心境,而他却一脸焦虑地在用手机发消息! “ 这是什么树? ” 我问他。他心不在焉地斜抬头瞥了下天,回答说: “ 鱼尾蕉 ” (后来我在网上查,觉得好像也不是),边说边继续一脸焦虑地打字。   身在这个中国最好的地热温泉旁,他却太像一个大城市里的人了! 10 年的导游生涯已经使他对大城市里的各种生活标准谙熟于心,他也熟悉上海一些有名的街道,还时不时会遇上一个跟陈香梅之类的名人有点渊源的游客,从而了解很多人一生中都没有机会得悉的八卦。在带团时,他可以轻快地从自己的失望、厌倦等情绪中滑过,快速地调节好自身的状态,总让人感到轻松、愉快、振奋。然而那一刻,他坐在中国最好的地热温泉边,捧着手机,一脸焦虑,断断续续地打字,几乎要转移了我对于温泉池迷人氛围的注意力。他太像一个大城市里的人了!望着他,我仿佛看到了许多人生的真相,感到了一种理解、一种感同身受、一种关于人生的安慰,明白了家庭完整、衣食无忧的现在的他,为什么会羡慕大学时那个一无所有地打扫澡堂的自己。我想我在那一刻那位年轻而专业的导游身上,看到了一种平日里文学才能带给我的东西。   所谓 “ 当你静止下来,世界就会在你身边转起来 ” ,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虽然热海温泉很好玩,与法国的依云温泉并列为世界六大地热温泉之一,但腾冲之行真正震撼我的,还是散落在边陲小镇和顺的深厚汉家文化,以及当年腾冲保卫战将士后人至今对于抗战历史强烈的代入感。   从马帮博物馆到全国最小造纸厂,再到艾思奇故居、李氏宗祠,和顺古镇给人的感觉从头到尾就是积富数代、文化深厚、民风淳朴的大户人家。其实整个腾冲如果不是现在比较现代化了,差不多也是这样的感觉。走在整洁宽敞又绿树成荫的马路上,远望近眺楼檐叠飞、河流蜿蜒, 感觉和八十年代时我的家乡镇海有一种莫名的相似感:沉着、和谐、岁月静好、民生安乐。能让此心安处,皆有其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所谓真正的富贵温柔乡。沿着迂回缓坡和夹道的竹林、一家挨一家卖翡翠陶器的茅草屋顶小铺到艾思奇故居门前,想象当年他沿着这大片茂密蔽日的竹林,经过烟火人间下山,去购物、办事或一展心中宏图,这迂回的坡道所构成的理论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缓冲,想必带给他不少今日知识分子无法拥有的感性经验。何谓财富?有时候,一种地势、一条每天要经过的路,就是一种巨大的财富。   前天我发现,艾思奇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周围牛人实在太多。比如资助他东渡日本的国民党元老李根源,就是抗战中的云南第一人、云南陆军讲武堂(相当于广州的黄埔军校)总办(朱德当年从四川一路徒步跋涉去投奔的人)。 23 日在和顺古镇, 24 日在国殇墓园, 25 日在热海温泉,都看到这位乡绅式的人物在漫长岁月里留下的痕迹。这些故人往事,使腾冲之行变得厚重起来,让这座城市拥有波澜不惊的底蕴。   到了国殇墓园,看到国军、乡绅的气节、美军对中国抗日的援助,会更加明白“无问东西”的含义。据说“文革”期间,这个墓园也基本没有受到破坏,皆因当地人民朴素的民族情感。闻导游讲八卦:同为基督教徒的史迪威和宋美玲眉来眼去,所以被蒋介石一纸信函致麦克阿瑟将军把他调回了美国。今天,墓园旁的文化创意用品商店里,卖的大多是称颂国军抗日功绩的图书,当地导游说,滇西抗日军队里,几乎没有共产党员。   腾冲有很洋气的一面,也有很朴素的一面,这是一座城市有了底气才会拥有的反差,和人一样。腾冲和腾冲人的自在平和,是较早经历了商业文明洗礼的结果。南蛮之地,天高皇帝远,但因为自古与外部世界频繁的商贸往来,这个地方的人拥有了一种身在边缘的化外之民的独特视野,抵制了中央皇权统治之下儒家积极入世意识形态的普遍渗透。那天载我去市区靠近文奎城楼的滇西美食广场吃缅甸螃蟹的滴滴司机是一位退伍的戍边军人,陕西渭南人,在腾冲当兵后,在这里安了家。车迎着夕阳开在广阔无人的马路上,他说现在每次回到西安就感到焦虑 —— 人太多了!几乎还没有听到过腾冲人说腾冲不好,就像我们宁波人也总是说宁波好。对于别人的 “ 谢谢 ” ,腾冲人回答 “ 不会 ” ,这一点像台湾人。   有历史,有文化,通商早,开化早,民有视野,民风淳良,所遇餐厅老板或出租司机,皆温文尔雅,面带抱歉的羞涩。据说市民过草坪不踏,出租车司机遇到往车窗外乱丢果壳的外乡人会谆谆教诲。道宽、路洁、人稀,均价一万三四千一平米的别墅多空置,疑为外乡人炒房。普通住宅四千来块钱一平米,可通地热温泉。缅甸人可办证到腾冲合法打工,前几年洗车或做保姆七八百一个月的工资,让逃离战乱动荡生活的缅甸打工者非常高兴。腾冲当地四十岁以上找不到太太的男子,有些会去缅甸买个老婆,两万块一个,不能找那边有家人的,怕骗了钱逃回去,由此催生出一个产业:跨国通婚中介。腾冲给我的感觉很像我的家乡镇海,民生小康安乐,人们并不羡慕大城市里累死累活的有钱人。随着 “ 一带一路 ” 对边境口岸的进一步打开和机场的扩建、直飞航班的增加,未来应该会有更多的人认识腾冲、喜欢腾冲,也但愿不要因此毁了腾冲。
3543 次阅读|3 个评论
驼峰航线----历史的回忆(幻灯片)(四)
黄安年 2012-8-27 07:43
驼峰航线----历史的回忆(幻灯片)(四)
驼峰航线 ---- 历史的回忆 ( 幻灯片 )( 四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8 月27 日 发布 2003 年在美国加州小住期间 , 获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朋友赠《驼峰航线—历史的回忆》幻灯片 , 该幻灯片生动地反映了在国际反法西斯战场上,中美共同开辟跨越喜马拉雅山的战略物资转运航线生命线 -- “驼峰航线”,图片分 ( 一 )26 张 , ( 二 )26 张 , ( 三 )26 张 ,( 四 )17 张。 本文摘发了《 从随军记者到出版人和历史学家 ------ 对话人民出版社资深编审邓蜀生》一文中有关亲历 驼峰航线的回忆 , 还有关于“驼峰航线”的情况介绍 ( 均见下文 ) 。 ****************** “历史的记忆”展览开幕 江泽民为美飞行员铜像题词 ( 附图 ) 美国当地时间 17 日晚在华盛顿开幕的“历史的记忆”大型展览,以七百多件图片和遗物,重温中美两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国反法西斯战场上的合作,吸引了许多美国老兵和媒体的关注。 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主办的此次展览,分为“驼峰航线”、“陈纳德与美国志愿航空队”、“营救杜利特尔轰炸机队”三个部分,图文并茂,向人们讲述“二战”期间,在中国反法西斯战场上,中美共同开辟跨越喜马拉雅山的战略物资转运航线“驼峰航线”,美国空军志愿航空队“飞虎队”在中国英勇善战,中国老百姓冒险营救迫降于日占区的美国空军飞行员等三个感人的故事。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主持了今晚的开幕式。他说:今天我们共同回忆当年中美两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极其壮烈的历史和两国人民结下的深厚友谊。有时历史会沾满灰尘,需要去揩拭,让它重新发光。当年故事的主人公年事已高,我希望把这段历史告诉年轻人,这是我们举办这次活动的目的。 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李冰致词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过去的敌方,今天已不再是敌人;过去的朋友,今天却仍然是朋友。那难忘的岁月和友情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记忆,一个民族的记忆,它不但写在历史书上,还刻在人们的心里。 曾经参加美国空军在中国执行过任务的美国参议员斯蒂文斯说,这个展览表明,当年中美两国人民就有深厚的友谊,现在两国人民仍然有深厚的友谊。 陈纳德将军的夫人陈香梅女士说,中美两国人民应当永远是朋友,今天我们在一起缅怀先烈,追寻历史,让我们与先烈一样,为了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 美国老兵、中国老兵、救助过美军的中国村民代表,以及四位美国国会众议院议员、中国驻美大使杨洁篪等也出席了今晚的开幕式。 江泽民为在“驼峰航线”献身美国飞行员题词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为一位“二战”期间在中国西南地区“驼峰航线”执行任务时献身的美国飞行员题词,题词 17 日在此间公布。 江泽民主席的题词是:这是一位在中国抗日战场英勇献身的美国飞行员,中国人民将永远记住他的名字:吉米 . 福克斯。 吉米 . 福克斯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一九四三年三月十一日在“驼峰航线”执行任务时,因飞机坠毁而遇难,当时年仅二十四岁。因其遗体至今尚未寻获,在美国被列为战争失踪人员。中国有关方面为吉米 . 福克斯塑造了铜像,将安放在其故乡休斯敦。 这是 17 日在华盛顿开幕的大型展览“历史的记忆”的重要活动之一。在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三十周年,江泽民主席即将访美之际,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在此间的威尔逊中心举办“历史的记忆”展览,该展览分为“驼峰航线”、“陈纳德和美国志愿航空队”、“营救杜利特尔轰炸机队”三部分,讲述“二战”期间中美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合作历史。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在 17 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重温这段历史,就是为了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英勇贡献的美国老兵和他们的亲属致敬,也是为了让青年一代了解这段历史、记住这段历史,增进中美友谊。 赵启正表示,中国人对于“二战”期间美国和其它国家志愿者对中国的帮助一直没有忘记。恐怖主义并非始于“九一一”,回顾历史可发现许多恐怖主义事件,如偷袭珍珠港、奥斯维辛集中营、南京大屠杀等。对于这些历史我们不能忘记,要防止这些错误重犯。 赵启正认为,这次展览的内容是中美两国的宝贵财富,尤其不能忘记,并且要告诉年轻人。他指出,通过历史,中美可寻求很多共同点,可以共同为人类未来作出贡献。中美之间有很多共同的利益,两国能够在未来有更好的合作和交流。 威尔逊中心主席汉密尔顿表示,对这个展览印象非常深刻。他认为,在当前的关键时刻,非常有必要记住中美之间的合作历史。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这个展览提醒我们,两国的共同利益和友谊能把我们拉到一起。 新闻背景: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是中美两国“二战”期间,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保障中国战略物资运输,共同在中国西南山区开辟的空中通道,其艰险程度堪称世界航空史和军事史之最。 一九四二年,日军占领缅甸并侵入中国云南,向重庆等未被日军占领地区运输战略物资的“最后一条陆路输血线”滇缅公路被切断。中美被迫开辟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到云南的战略物资转运空中航线。这条航线跨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这里最高山峰七千六百多米,而当时的运输机载重时只能飞三千五百米左右,不得不在驼峰似的高山峡谷中穿行,故称“驼峰航线”。 云南军民在没有重型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多靠人力迅速修建了十多个机场。美国空运队、美国陆军运输队和中国航空公司承担起物资空运任务,美国陆军第十和第十四航空队担负起保驾护航的任务。 从一九四二年五月到一九四五年八月,中美双方共投入各种运输机、战斗机、轰炸机约二千架,共飞行八万多架次,三年多共向中国运输战略物资八十多万吨,人员四点三万人次。这些物资运抵云南后,再通过汽车甚至马车、人力车送往战争前线,有力地支援了反法西斯战争。 由于“驼峰航线”飞经的地区地势复杂、气候恶劣,飞机失事率高得惊人,因而这条航线又被称为“死亡航线”。三年多时间内,中美双方共坠毁和失踪飞机六百零九架,牺牲和失踪一千五百多名飞行员。有些飞机残骸和机组人员遗骸直到九十年代末期才在深山老林中发现,有些则至今不知所终。 新闻背景:陈纳德与美国“飞虎队” “二战”中,一支三百多人的美国志愿航空部队,从美国前往中缅印战区,参加对日作战,保卫滇缅公路。他们在战斗中屡建奇功,在中国家喻户晓,这就是著名的“飞虎队”,其司令官是陈纳德将军。 一九四一年八月一日 ,“中国空军美国志愿航空队”成立,总部设在昆明,其标志是一只从代表胜利的 V 字中飞扑而出的孟加拉虎。“飞虎队”英勇善战,他们以损失五百架飞机的代价,共击落日军飞机二千六百架,击沉或重创敌人四十四艘军舰、二百二十三万吨商船,击毙日军六万六千七百人,成为传奇式的英雄群体。 “飞虎队”因此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敬,也得到中国民众的支持。中国人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用最原始的工具为他们修建了一百多个临时机场;为了使“飞虎队”最快地得到敌机的动向,普通的中国人冒着生命危险为他们收集情报。中美两国军民共同谱写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英雄赞歌。 中国新闻社 2002 年 10 月 18 日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2002/Oct/219457.htm 驼峰航线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驼峰航线”是二战时期中国和盟军一条主要的空中通道,始于 1942 年,终于二战结束,为打击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要贡献。“驼峰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进入中国的云南高原和四川省。航线全长 500 英里,地势海拔均在 4500-5500 米 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 米 , 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 航线简介 驼峰航线示意图   “驼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一个形似骆驼背脊凹处的一个山口,由于它的海拔高度高于当时美国主要装备机型 ( D C — 3 、 DC — 46 、 DC — 47) 最大爬行高度,所以这里是中国至印度航线的必经之处。通过这条运输航线,中国向印度运送派往境外对日作战的远征军士兵,再从印度运回汽油、器械等战争物资“驼峰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进入中国的云贵高原和四川省。航线全长 500 英里,地势海拔均在 4500-5500 米 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 米 ,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 编辑本段得名原因   航线飞越被视为空中禁区的喜马拉雅山脉,下方群山耸立似骆驼峰背,飞机在其间穿行,故此得名。英文为“ The Hump ”。 编辑本段开通背景    1941 年 12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参与对日本的作战。中国抗日战争进入 1942 年 5 月,日军切断滇缅公路这条战时中国最后一条陆上交通线后,中美两国被迫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和中国云南昆明之间开辟了一条转运战略物资的空中通道,这条空中通道就叫驼峰航线。   起初,滇缅公路被用来运送军事用品,汽油和其他货物。在 4 月和 1942 年 5 月,日本占领缅甸,有效地切断滇缅公路。为了保持国民党政府所要求的战略物资的不间断供应,美国和其他盟国领导人同意进行一个持续的空中补给工作,由美国陆军航空队负责。在 1942 年 7 月,美国陆军航空队一个新的航空运输司令部成立,由 William H. Tunner 上校指挥,组织空运和提供后勤支持。大多数人员和设备来自美国陆军航空队,也有英国和印度的英联邦部队,缅甸劳工团队和中国国民航空空运科。 编辑本段空运行动   渐渐的 , 一条空前的穿越印度、缅甸和中国的空中航线开始形成。在西面,航线由二战时期的阿萨姆邦东北印度铁路公司的一系列机场串成并穿越了云南和四川的一系列山脊。在该航线开通后,即成为中国战场国际援助的“生命之路”。蒋介石认为为了保证它的野战师和拥有 500 架飞机的空军的正常运作,每月至少需要 7,500 吨的物资,当然在驼峰航线的初期几个月中,这个想法是难以达到的。   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货物运输飞机。最初的驼峰空运是由是道格拉斯 DC-2 、 C-47 运输机、道格拉斯 DC-3 、 C-53 运输机,和一种经改装的的 C-47 运输机完成。然而,这些飞机的有效载荷并不适合高负载的高空作业,且不能达到一定高度以飞越山区地形,这使得飞机不得不通过非常危险的迷宫般的喜马拉雅山隘航行。    1942 年 12 月 C-87 Liberator Express 和 C-109 燃油专用运输机的抵达提高了运输吨位,其较强的高空飞行能力使其能够直接飞越比较低的山峰( 15,000-16,000 英尺 ),无须穿行危险的山隘。但此种飞机的事故率较高且不适用于当时所用的机场。尽管C-87 有 4 个引擎,但载重高时爬升性能差,经常在起飞时因引擎熄火而坠毁,同时在山峰上空即使遭遇较轻的结冰状况也容易回旋而失去控制。 C-109 是从现存的 B-24 轰炸机改装而来的燃油专用运输机,所有武装弹药均被拆卸,机身内安装有 8 个油罐,能够装载 2900 加仑高辛烷值航空汽油。生产的 218 架 C-109 中有很多被送往中缅印战区。但由于其满载时在超过海拔 6000 英尺的机场降落十分困难,并且飞行不稳定, C-109 也和 C-87 一样不受飞行员喜爱。满载的 C-109 若摔机着陆,不可避免会发生爆炸,使机组人员丧生   “寇蒂斯” C-46 Commando 于 1943 年 4 月起开始执行驼峰航线飞行。 C-46 是一种比以往任何一种双发运输机飞得都快都高的涡轮增压双引擎飞机,且载荷也比 C-47 及 C-87 高, 装备 C-46 之后,航线的空运吨数明显提高,于 1943 年 12 月达到 12,594 吨。运量在 1944-45 年间继续攀升,于 1945 年七月达到历史最高值   飞越驼峰对于盟军飞行人员而言是近乎自杀式的航程。航线跨越喜马拉雅山脉,穿行于缅甸北部与中国西部之间的崇山峻岭之间,频繁遭遇强紊流,强风,结冰,设备老化。从一开始,任务就受困于缺乏资源和有经验的人员。在行动最初的几个月里,没有经验的补给军官会下令将飞机装至“填满”而不顾载重上限。合适的导航设备与无线电信标以及受过训练人员的匮乏(一直没有足够的导航员来配置到每个机组)持续影响了空运行动。虽然空运指挥部( ATC )内有一些有经验的民航以及军用运输机飞行员,但其他人大都是刚受过飞行训练,飞行时间很短,对在恶劣条件下驾驶多引擎运输机几乎没有经验。中国飞行员尽管操纵过若干种类的飞机,但并不擅长于依靠仪表飞行,对空运使用的大型美制运输机也不熟悉。但是中国和美国飞行员还是坚持驾驶重载的飞机在往成都,昆明和其他城市的往返航线上日夜飞行。运输机时刻不停地从印度北部的 13 个机场起飞,在约 800 公里外的 6 个中国机场之一降落。有些疲劳不堪的机组成员一天可飞到三次往返之多。机械师在露天维修飞机,在频繁的暴雨中用油布遮盖引擎。机械师与备用零件也始终不足,维护与发动机修理时常被拖延。很多超载的飞机在起飞时由于引擎问题或遇到其他机械故障而坠毁。 ATC 飞行员与作家 Ernest K. Gann 回忆他曾在印度的 Chabua 机场一天内目睹四次坠机事故——两架 C-47 ,两架 C87 ,三名飞行人员遇难。由于地区的偏远以及中缅印战区较低的优先级,飞行必须的零件和补给供应十分紧张,飞行人员经常被派往喜马拉雅山麓捡回飞机残骸上的零件以维修编队内剩余的飞机。这些悲剧性的坠机的一个副产品是当地出现了大量的由飞机残骸铝片做成的器具。   除了糟糕的天气和机械故障,手无寸铁的护送运输飞机在驼峰偶尔遭到日军战斗机在干旱(冬)季(的袭击)。有一次,当驾驶 C-46 执行任务时, Wally A. Gayda 上尉遭遇日军飞机,在失望中反击中岛战斗机,通过勃朗宁自动步枪向战斗机乘员组舱窗射击,最终杀死日本飞行员。在驼峰死亡人数总计超过 1500 人。有时,每月飞机损失总额占所有飞机的 50% ,但仍在沿途服务。    1944 年 5 月 , 一个重要的发展是占领了缅北的密支那机场,这一任务由中国远征军和麦瑞尔突击队完成,即著名的密支那大捷。这使日本丧失了他们对盟军驼峰航线巡逻飞机的主要机场。机场本身也成为困难情况下一个重要而紧急的盟军飞机降落点,即使战斗直到 1944 年 8 月仍在密支那附近的县城进行。   中方飞行员为驼峰航线作出了重要贡献。在 1942 至 1945 年中国收到来自美国的运输机恰好是 100 架: 77 架 C-47 运输机和 23 架 C-46 Commandos 。据一些消息,从 1942 年 5 月至 1945 年 9 月,共有 650,000 吨运通过驼峰,其中中方飞行员占 75,00 万吨(约 12% ),还有 33400 名乘客通过驼峰。   在 1944 年,航空运输司令部的任务是支持 B-29 超级堡垒轰炸机从中国轰炸日本。从 2 月至 10 月,运送物资近 18,000 万吨的驼峰航线,开始支持 B-29 超级堡垒轰炸机的战略轰炸,当时的 B-29 行动则转移到中国。到这个时候, C-54 Skymaster 四引擎运输机的到达大大提高了空运的吨位水平。为了提高效率,航空运输司令部秘书长 William H. Tunner 改进了 C-54 的空气技术,以更从更直接的航线到达中国,使用中缅印战区的战斗机中队来护送,以防日本飞机的拦截。这种 C-54 载货量是 C-47 的 3 倍,取代了后两个运输机,以及在 C-46 在最后几个月的空运。   驼峰航线这一空中桥梁的空运行动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尽管在 1945 年 1 月开放中印公路后其重要性有所下降,但截止收复仰光时,空运的总吨位( 65 万吨)仍比在雷多公路( 14.7 万吨)多得多。最后总记飞行时间约共计 150 万小时。驼峰运送行动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空中战略桥梁,只有 1949 年柏林封锁时的空运行动在空运货物量上超过了它。    经营情况 驼峰航线具体路线   “驼峰航线”是世界战争空运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代价最大的一次悲壮的空运。“驼峰航线”途径高山雪峰、峡谷冰川和热带丛林、寒带原始森林、以及日军占领区;加之这一地区气候十分恶劣,强气流、低气压和冰雹、霜冻,使飞机在飞行中随时面临坠毁和撞山的危险,在长达 3 年的艰苦飞行中,中国航空公司共飞行了 8 万架次,美军先后投入飞机 2100 架,双方总共参加人数有 84000 多人,共运送了 85 万吨的战略物资、战斗人员 33477 人。单是美军一个拥有 629 架运输机的第 10 航空联队,就损失了 563 架飞机。而总在这条航线上,美军共损失飞机 1500 架以上,牺牲优秀飞行员近 3000 人,损失率超过 80% !而前前后后总共拥有 100 架运输机的中国航空公司,竟然先后损失飞机 48 架,牺牲飞行员 168 人,损失率超过 50% ! 驼峰航线残骸    1945 年,二战结束后,美国《时代周刊》这样描述驼峰航线:在长达 800 余公里的深山峡谷、雪峰冰川间,一路上都散落着这些飞机碎片,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这些铝片会在阳光照射下烁烁发光,这就是著名的“铝谷”——驼峰航线! 编辑本段周边景观 独龙江峡谷   云南省地图西北角有块突出的狭长的长方形地区,它北部紧连西藏自治区,西部和南部紧靠着缅甸,这一地区就是很少有人去过的独龙江地区。这里因居住着史书上称为“太 驼峰航线 古之民”的独龙族而闻名,也因他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偏僻闭塞而被称为是“神秘的河谷”。河谷中有种类繁多的自然资源和峭壁千仞的峡谷奇观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是我国难得的多学科的实物博物馆。   纵贯全境 (250 公里 ) 的独龙江源于西藏察隅县,这条异常汹涌的河流紧贴我国著名的横断山脉主体的西北麓 , 被陡峭的高山所围堵。东面是 5000 多米高的高黎贡山 ( 傈僳语称曲果 ) ,西面有同缅甸毗邻的 4000 多米高的担当力卡山。独龙江由上游克劳洛河与麻比洛河汇合后从迪布里地方流入贡山县,到茂顶又转向西流,过马库入缅甸,汇入恩梅开江。在境内流长 90 多公里,流域面积 1947 平方公里。整个独龙江犹如一条青色的长龙,奔腾咆哮在云雾缭绕的群山之中。   整个河谷地形复杂,从高处望,河谷的山峦绵延起伏林海茫茫蔚为壮观。从山肢到山巅气候温度相差很大,平时沿江行趟,挥汗如雨,行至山腰就有了凉意,待到山顶就是寒气袭人了。独龙江水落差很大,远望江水上游,有如从天而降之感。江上支流飞瀑多达 100 余条,不仅水力资源丰富,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   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雨量达 3200 毫米以上,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河谷中植物繁多,有名贵的秃杉、三尖杉、珙桐、硫磺杜鹃、水青树、树蕨等,很物有的毒竹也生长在这里。被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禽异兽有虎、扭角羚、红岩羊、金丝猴、金狗 ( 小熊猫 ) 等,可以说,整个独龙江河 驼峰航线 谷,真不愧是云南动植物王国中的一颗明珠。   世代居住在河谷里的独龙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独龙江也因此而得名。独龙族长年与河谷、大山和野生植物相依为命,吃的是野生植物,用的也是野生植物。如打猎的弩弓是用黄桑木做成,渡溜用的溜筒用的是清香木黄桑木,穿的衣服用的是野生麻类,连五彩的独龙毯也是用野生麻类织成的,住的房子更是离不开竹子和茅草,有时为了充饥吃的是堇中粉和野果。野生植物用途如此之广泛在别处是很少见到的。 怒江大峡谷   奔腾的怒江,仿佛是一条被激怒了的金色大蟒,自北向南奔腾而来。汹涌澎湃的江水,冲击着石崖,震撼着山谷,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像怒江这样狂暴、险恶的河流,只有到此旅行, 驼峰航线 亲自耳闻目睹,才能体会到怒江这个名字真是取得太妙了——这是一条真正的愤怒之河啊!走进怒江大峡谷,您就来到了世界上最长、最神秘、最美丽险奇和最原始古朴的东方大峡谷。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三大峡谷中,怒江大峡谷最为壮观。谷地南北走向,怒江大峡谷比科罗拉多大峡谷长。科罗拉多大峡谷从支流巴利亚河口起到米德湖,全长也不过 440 公里。怒江大峡谷单云南段从龙陵的老卡起到贡山的丙中洛,足足 600 公里,西藏境内还有多长,无法精确统计,从地图上看,最少也是四五百公里,两段加起来超过了 1000 公里,是科罗拉多的两倍多。怒江大峡谷也远盛于科罗拉多大峡谷。科罗拉多大峡谷最深处达 1830 米,而怒江大峡谷深都在 2000 米以上,大多数地段突破了 3000 米。再往北,太子雪山海拔 6054 米,梅里雪山 6748 米,峡谷更深了。   怒江大峡谷山高、谷深、水急,两岸白花飘香,山腰原始森林郁郁葱葱,冬春两季冰雪覆盖,景色如画。 碧罗雪山   碧罗雪山在兰坪自治县境内绵延 142 公里,海拔超过 4000 米的雪山 驼峰航线 就有 15 座。其中最高峰老窝山是这些雪山中最美的地方,海拔 4500 米,与澜沧江的相对高差达 3200 米,原始生态系统保存十分完整。山中气候变化异常,飞瀑密布,高山湖泊云集,被人们称作万瀑千湖之山。春夏之交,山中云雾腾升,登临绝顶观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颇为壮观。东面的玉龙雪山、哈巴雪山、金丝厂雪山、老君山、雪邦山在云海中犹如波浪滔天的大海中的小岛。 编辑本段气候影响 恶劣的坏天气   航线从四川到重庆、宜宾、泸州及云南的昆明出发直飞印度东北边境的亭苏克亚西南的汀江飞机场。航线跨越重重高山峻岭,峡谷深涧,山峰起伏连绵有如骆驼的峰脊,沿途有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脉、横断山脉。山高一般都在 4500 至 5500 米上下,在雪线左右,地图上有标注的玉龙山顶高 5596 米。河流如布拉马普特拉河、恩梅开江、怒江、澜苍江、金沙江等。   航线经常是恶劣的坏天气,在雨季就经常的下雨,空中能见度几乎是零。在汀江附近的切拉朋齐是世界上雨量最多的地方(年雨量达到 26461 毫米)。雨季过后就是长达几个月的雷雨季节,有多变的上升、下降气流和强劲的季节风。再后就是严重的结冰,经常是整个飞机都被冰层包住,强劲的逆风有时达到每小时 150 公里以上。即使最有经验的飞行员,也不能完全保证飞行安全。 设备简陋   航线上及机场内设备极为简陋,维修人员缺少,器材也不足,沿航线途中只有为数很少的导航设施。还有飞机的性能限制,在这条航线上,往往爬升不到超过山峰的高度,只能在山谷里穿行。在四十年代, DC-3 、 C-47 型运输机,升限只能达到 5000 米左右,全载重载客时,只能在 3000 至 4000 米高度飞行。   驼峰航线随时随地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险情,但飞行员们为了抗日战争,不管白天黑夜还是拼命的飞,有时简直太紧张了。当时民航的飞行人员。如梁广尧、黄光锐、黄天觉、陆铭觉。陆铭逵、潘国定、洪启明、边任耕、杨积、陈鸿恩、陈文惠、陈文宽、陈齐发、陈达礼、卢雪岩、荆好玉、吴子丹、华祝、陆元斌、顾正寰、顾杰飞、王敏、林汝良、张培伦、罗昭明、陈汉斋等等,在三个月内飞驼峰航线就完成了近 900 次的往返飞行,载运物资近两万多吨。初期飞行员很少,中国的、华裔的、外籍的飞行人员加起来初期也不到 100 人(后期发展到约 200 人)。   云省西南的腾冲、滇缅公路已被封锁,并接近缅印边界,所以在 1942 年 7 月间想再开辟一条更为安全的航线,这条航线虽然试航成功,但由于航线长,沿途地形复杂,天气多变而急骤,尽管没有日本袭击,但因其它危险太大,最后还是放弃了。   驼峰飞行航线,从印度汀江至昆明,有南线与北线之分,又因南线经常受到日本飞机的袭击,所以飞机多飞北线。   北线是飞机从汀江起飞,向东飞 32 公里到达杜姆杜摩导航台(杜姆杜摩是汀江机场东面的进出口)。然后改向 98 度,飞 185 公里到达葡萄,改向 106 度飞 329 公里程海(为高山底下一个南北长约 20 公里东西宽约 5 公里的湖)再向 129 度飞 273 公里直达昆明,全程 819 公里,正常情况下,飞行三小时左右。汀江处于鲁齐特河南部平原,过杜姆杜摩飞 63 公里面进入高山区,须严格保持航向 98 度爬高到 4200 米以上。航线北侧大法板山区,山峰高达 4000 ~ 5000 米。沿航线全是高山峡谷,时起时伏好似骆驼的峰脊,骆峰航线由此得名。   南线,汀江起飞后过杜姆杜摩,改向 143 度飞 140 公里到达奈卡河叉,然后改向 124 度,飞 304 公里至云龙导航台,也只能在到达上空时才能确定。飞越古盘崩山,继续爬高至 4500 米以上过高黎贡山,泸水城就在高山底下,濒临怒江。过怒山、澜苍江、横断山脉,到达大理、下关、苍山、洱海,切云南驿直达昆明。南线高山较北线低,好天气也较多,但距密支那、八莫日寇空军基地近,经常受到袭击。 突发事件   飞越驼峰航线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 1943 年底。我们乘坐中国航空公司重庆 - 昆明 - 汀江 - 加尔各答 DC-3 航班飞机。从昆明起飞后,加入航线爬升,半小时后,天空开始变坏,继续爬高到 4200 米,还是在浓浓的云中,而且飞机外部己开始结冰。飞行员们在驾驶舱风挡玻璃上喷射酒精,效果不大,因气温在继续下降,螺旋桨也开始结冰。飞机的下面是高山峡谷,高度不能降低,只有继续爬高。温度表指示气温继续下降,驾驶舱风挡玻璃全被冰覆盖,进入了真正的盲目飞行。飞行员们虽然已有几千小时的飞行经历,近百次地飞过这条航线,但还从未遇到过象这次这样整个被冰罩住,外面什么都看不见,犹如在冰窑里飞行一样,情况相当严重。   加温系统不工作了,外界气温已是摄氏零下 30 度,幸亏发动机运转还算正常,机上无线电罗盘自动指示也失效,报务员一直不停地调转机外的环形天线,以防冻结。飞机象蜗牛一样吃力的爬升到 6500 米左右,刚好在去层顶部边缘,紧张的心情稍微缓和了一下。但机舱内部温度已降到很低,客人均感缺氧,又不敢随便移动,窗户内侧也结了厚厚的冰花,飞行员用环形天线测得的飞机方位表明飞机仍在航线上。但必须估计到,无线电在雷雨中以及下雪和结冰条件下都是不可靠的,明知不准,但心灵上还好似有所寄托。飞机的实际位置究竟在何处,只能凭经验,推测和估计。   在云层上飞行,外面结冰情况估计好了一些,螺旋桨上的冰仍很少脱落,突然发动机叭叭的放了几炮,说明气化器也结冰了。在云层上有时还可透进一点模糊的阳光,虽然模糊,也能意识一些温暖,实际上还是很冷,断续的阳光,总给人们带来一点希望。再次启动防冰液压泵增压直到喷出酒精,用手去擦舷窗玻璃,由于蒸发很快,冰透指心,但手掌在舷窗玻璃上稍放了一会儿,当手指离开时通过融化的部分就可略见到发动机罩和机翼上的冰不多了,不致于造成大的危险了,人们的心情也安定了一些。另外,据估计后一段情况趋势是变好。累计飞行已是四个多小时了,按保守、的估计已飞行了 650 公里,应该是飞越了驼峰,可以向下降一点高度了,这时温度表指示已是零摄氏度,说明气温已开始回升,证明已确实脱离了结冰区及驼峰高山区。 日寇飞机的袭击   坦率地说,飞驼峰航线不是每次都能这样艰难而顺利地飞过的,在航线上经常发生飞机失踪,这就意味着飞机失事了。从 1943 年 6 月到 12 月半年时间,死亡机组人员达 160 多人。原因多种多样,为了抗日战争,任务非常紧迫,天气坏、难度大也得飞。另外,飞机经常超载飞行,由于超载,飞机就要加大马力,长时间大马力飞行,容易引起发动机故障。但是事故大多数还是由于天气造成的。还因日寇飞机的袭击,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驼峰航线有时也掀开它那凶险的面纱,显露出令人陶醉的风姿。偶尔遇有好天气,壮观雄伟的河山让你一饱眼福。在这世界上最孤寂荒野的地方,人们会看到冰海雪原,热带丛林,纵横穿插的江河、湖泊和直流飞溅的瀑布,连绵不断的高山峡谷,陡峭的绝壁,还有地震后的遗迹以及阳光照耀下光芒四射的冰峰,真是美不胜收,让人难以忘记。 编辑本段主力机种 C-46   驼峰航线的主力机种: C-46 Commando. 笨重难看还毛病百出,却担负着在 43 年到 45 年间从印度向中国运输大量战略物资的重任。 1937 年原本由 Curtiss-Wright 公司设计为 36 座豪华客机, C46 是陆军航空队在大战中拥有的最大最重的双发运输机。 2300 立方尺的空间可以塞进四吨物资,是它的前任 C-47 的差不多两倍。更重要的是, C-46 可以到达 24 , 000 英尺高空——坏天气时常需要飞这么高以避开高山。飞行员们称它为 Ol' Dumbo ——迪斯尼的小飞象 !   虽然 C-46 算是一架不错的运输机,但也有很多严重缺陷:在暴风雨时油箱接头密封太差而 "leaked like a sieve" ;高空中去雾器不正常工作导致进气管塞满了冰;油管也常被气化燃料空 C-47 泡堵塞,造成发动机功率下降以至失效。最危险的是油管断裂 -- 大量燃油喷洒到灼热的发动机壳上造成起火以至空中爆炸!从印度到中国的崇山峻岭中坠毁了如此多的 C-46 。 编辑本段名字由来   航线飞越被视为空中禁区的喜马拉雅山脉,下方群山耸立似骆驼峰背,飞机在其间穿行,故此得名。英文为 "The Hump" 。    1942 年 5 月,日军占领缅甸,切断了同盟国援助中国的战略物资运输线滇缅公路。中美被迫开辟共同开辟“驼峰航线”来代替滇缅公路,继续为中国提供战略物资。    1943 年志愿航空队改为第十四航空队,除了协助组建中国空军,对日作战外,还协助飞越喜马拉雅山,从印度接运战略物资到中国,以突破日本的封锁。   “驼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一个形似骆驼背脊凹处的一个山口,飞机在其间穿行,故此得名,英文为 "The Hump" 。由于它的海拔高度低于当时美国主要装备机型 ( D C — 3 、 DC — 46 、 DC — 47) 最大爬行高度,所以这里是中国至印度航线的必经之处。通过这条运输航线,中国向印度运送派往境外对日作战的远征军士兵,再从印度运回汽油、器械等战争物资。   “驼峰航线”西起印度汀江和阿萨姆帮,东至中国昆明。提供给中国的物资从美国运至印度卡拉奇,再到汀江和阿萨母帮,然后飞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到达中国昆明巫家坝、呈贡、羊街、杨林、沾益、云南驿等机场。日军占领缅甸后,专门派遣战斗机从缅甸密支那起飞,拦截没有防御能力的运输机,航线被迫北移,飞越喜马拉雅山南麓。这一地区山峰高度超过 1.7 万英尺 ,飞行高度最高可以达到2.5 万英尺 。由于航线在世界高海拔地区,有的山峰太高,飞机只能在雪峰山谷间穿行,使航线看起来像骆驼的峰背,因此称为“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途径高山雪峰、峡谷冰川和热带丛林、寒带原始森林、以及日军占领区;加之这一地区气候十分恶劣,强气流、低气压和冰雹、霜冻,使飞机在飞行中随时面临坠毁和撞山的危险,飞机失事率高得惊人。有飞行员回忆: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沿着战友坠机碎片的反光飞行。他们给这条撒着战友飞机残骸的山谷取了个金属般冰冷的名字“铝谷”。因此,“驼峰航线”又称为“死亡航线”。 编辑本段航线功绩   自从 1942 年春日本人占领缅甸后差不多三年的时间里,美援物资到达中国的唯一手段就是经由喜马拉雅山空运。这段令人毛骨悚然的航线,始于印度东北 Assam ,要飞跃世界上最凶险的地形。从空中俯视,下面依次是超过一万英尺高的 Naga 山 -- Naga 是山中居住的食人部落的名字 驼峰航线 ;丛林覆盖的 Irrawaddy 河 , 萨尔温江和湄公河;然后是高达一万五千英尺的 Santsung 山脉。当地气候恶劣 -- 超过 248mph 的飓风,从五月到十月的雨季,以每分钟三千英尺的速度把飞机抛上抛下的超级湍流(甚至把飞机翻个个) -- 再加上频繁出没的日本战斗机,使驼峰航线成为二战中最为危险的空中航线。只有最特殊的人才能担负起此重任 -- 他们就是牛气冲天的印中空运大队 (Air Transport Command, India-China Wing) 。一直到四四年情况改善之前,他们总是一天工作 16 个小时,经常一天飞三个来回。近六百架飞机坠毁,超过一千人牺牲在驼峰航线上。   到战争结束时, 65 万吨物资经由驼峰航线抵达中国。   在中国抗日航空烈士的三十块纪念碑的六十面上,一共刻着三千三百个烈士的名字,其中有二千二百个美国人,这些年轻的美国飞行员,把他们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中国的天空。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对他们表示崇敬,他们什么都没有留下,唯一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只有纪念碑上这些名字。 编辑本段战略意义   驼峰航线是中美两国“二战”期间,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保障中国战略物资运输,共同在中国西南山区开辟的空中通道。它的开辟是两国飞行人员共同创立的世界航空史上的英雄壮举。驼峰飞行员克服重重艰难险阻,英勇牺牲,飞越驼峰天险,打破了日军对中国的围困,运来了对日作战的急需的战略物资,架设了空中战争生命线,对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牺牲于驼峰航线的先烈将永远活在中美人民的心中。驼峰航线也架起了中美人民之间一架友谊的桥梁。 1947 年美国成立的“驼峰飞行员协会”,至今已多次组织代表团访问中国。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50 周年的 1995 年,“驼峰飞行员协会”组织代表团来华,故地重游,在昆明“驼峰飞行纪念碑”前举行“二战驼峰飞行纪念仪式”。此次在美国举行的“历史的记忆”展览又将中美人民之间历久弥深的友谊推上一个新的高峰。 相关图书   书 名 : 驼峰航线:抗战中   国的一条生命通道   作 者:刘小童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1    ISBN: 9787563398096   开本: 16 开   定价 : 39.80 元 内容简介   印中联队驼峰空运总指挥滕纳将军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两个同盟国家间飞行,它的飞机损失率竟会超过对德国轰炸,这,就是驼峰航线!”   作者深入追溯记录驼峰航线的历史,访遍所有能够找到的,散居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北美、澳洲、南美等地的,“飞越驼峰”的承担者之一——中国航空公司( CNAC )的中国员工和参与这段历史 驼峰航线 的亲历者。作者在对老人们的访谈中,真实地记录和还原了抗战时期“驼峰航线”这段影响了整个太平洋战区格局的悲壮历史——一段关于战争、勇气、友谊和飞翔的重要历史。   该书是国内外第一本全方位、多角度详细记录该段历史的纪实文学,并收集展现了大量的珍贵历史图片。作者从中国人的视线书写这一悲壮航线,同时也追踪记录下中国参与者的历史命运。   《驼峰航线》不仅完整还原了悲壮的历史,而且也记录了一段信实的人的历史,历史的记忆与人的命运动人心魄。 图书目录   自序 我和我的“驼峰航线”   引 子驼峰航线   国殇   第一章 四面楚歌、摇摇欲坠的中国   中国,血液即将流尽   边战边退   逃难,不仅仅只有军人   第二章 狂轰滥炸   通天   航空救国?   跑警报之一   跑警报之二   第三章 哭泣的蓝天    4500 : 5500 ,不对称的”等式”   长空泣血   “中立”的美国一:“调停”   第四章 命悬一线   夹缝中的”中航”   差点“丢”了委员长   “中立”的美国二:两面做“人”   机长撂了”挑子”   外战中的”内战”   乞求通天之路   第五章 抵抗到底的国民政府   夹缝之中的委员长   一个来中国”考察农业”的美国老头   “中立”的美国三:罗斯福和他的“水龙带”   战争本身打的是经济实力   两条气若游丝的“小道”   断气   找寻通天之路   懵懂的一次飞行   勒在脖子上的,照样是一条细带   选择密支那   第六章 马拉松式谈判“新航线”   关键人物一:宋子文和他的”备忘录“(一)   关键人物二:邦德   关键人物三:闷闷做事的”老黄牛”黄宝贤   天变   截断天道   第七章 一记闷棍   撤退香港   飞行人物一:虎胆英雄,查尔斯·夏普   飞行人物二:孤雁,陈文宽   飞行人物三:快乐的冒险家,哈罗德·斯威顿   第八章 败退缅甸   如山倒的兵败   都是铮铮铁骨硬汉(一)   都是铮铮铁骨硬汉(二)   宋子文和他的“备忘录”(二)   都是铮铮铁骨硬汉(三) 驼峰航线 十万火急:宋子文和他的”备忘录”(三)   还都乱着套   委员长再次坐到热锅上   最后的哀鸣   飞天   第九章 叩响飞天之路   逼出来的”航线”   走直线   焦急的陈纳德   继续乱   再寻他路   截击   飞北线   第十章 驼峰,驼峰!   坠毁,坠毁!   飞行冰窖   飞越“驼峰”英雄人物一:飞行天才——潘国定   飞越“驼峰”英雄人物二:”老实人”——陈文惠   死亡档案   绝地、绝境,彻底伤了元气!   奄奄一息的”中航”   杀出一条血路   飞越“驼峰”场景一:倒飞   飞越“驼峰”场景二:报告,他们已经在不丹上空   战争流水线   第十一章 世界上最艰险,最漫长的供应线   空海“联运”   招兵买马   初次过“驼峰”   第十二章 天地一线牵   第十三章 三个篱笆一根“桩”?   天地情   第十四章 壮志凌云   第十五章 地面大配磅   第十六章 战争,从未让女人走开!   第十七章 鲜为人知的中美混合团   牵魂驼峰   第十八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第十九章 一批没了,再上、再上!   第二十章 威谦· H. 滕纳是员千将   绝地瓜攻   第二十一章 “驼峰”,生命之魂!   第二十二章 中美大对撞   上帝的弃地   第二十三章 最后的飞越 驼峰航线 尾声 航空救国   附录一 中国航空公司驼峰飞行牺牲人员名单( 1942-1945 )   附录二 美国授华航空烈士名单   附录三 驼峰航线人物存照   后记 永远的驼峰 http://baike.baidu.com/view/86275.htm *********************888 ************************* 2 ,亲历飞越驼峰,做好牺牲准备 黄 : 您是怎样到印缅战区的 ? 邓:我是 1944 年 1 月离开复旦, 4 月经昆明驼峰飞到了雷多,印缅战区史迪威总指挥部。 黄 : 说到驼峰我插一句,今年 4 月 14 日 , 我在南京参观了航空烈士公墓,其中墓碑名单中美国就有 2197 人,中国 870 人,其中不少航空烈士是在驼峰飞行中牺牲的。 邓:我飞越驼峰坐的是运输机,不像现在,那是 C46 运输机,也没有座位,坐着时每一个人发一个降落伞,上飞机时美军一位军士告诉你 , 手上扣上环 , 不要过早打开 , 到了自己手足无措时 , 用手一拉 , 降落伞自己开了。我们心想即使打开降落了 , 你到那个地方雪山雪地也要饿死了 , 所以也没有想到要打开降落伞。甩就甩吧。不过我们总算飞越了驼峰,当时比较年轻。 黄:您过驼峰时就是往返一次吗? 邓:过驼峰,我就这一次。到那里以后,飞机将那里的物资等运回来。那时就靠驼峰,当时滇缅公路没有打通。我们过去的任务就是打通这条公路,保护两侧,就是史迪威公路、实际上就是中印公路 , 又叫缅中公路,现在这条公路已经在恢复利用,但也不起很大作用。 黄: 2007 年我去过中缅边界 , 看到过中缅公路的起点和还有一个公路的遗址。 从随军记者到出版人和历史学家 ------ 对话人民出版社资深编审邓蜀生(《社会科学论坛》影印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1 月3 日 (美东时间)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525190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10-11)|3758 次阅读|0 个评论
驼峰航线----历史的回忆(幻灯片)(三)
热度 1 黄安年 2012-8-27 07:29
驼峰航线----历史的回忆(幻灯片)(三)
驼峰航线 ---- 历史的回忆 ( 幻灯片 )( 三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8 月27 日 发布 2003 年在美国加州小住期间 , 获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朋友赠《驼峰航线—历史的回忆》幻灯片 , 该幻灯片生动地反映了在国际反法西斯战场上,中美共同开辟跨越喜马拉雅山的战略物资转运航线生命线 -- “驼峰航线”,图片分 ( 一 )26 张 , ( 二 )26 张 , ( 三 )26 张 ,( 四 )17 张。 本文摘发了《 从随军记者到出版人和历史学家 ------ 对话人民出版社资深编审邓蜀生》一文中有关亲历 驼峰航线的回忆 , 还有关于“驼峰航线”的情况介绍 ( 均见下文 ) 。 ****************** “历史的记忆”展览开幕 江泽民为美飞行员铜像题词 ( 附图 ) 美国当地时间 17 日晚在华盛顿开幕的“历史的记忆”大型展览,以七百多件图片和遗物,重温中美两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国反法西斯战场上的合作,吸引了许多美国老兵和媒体的关注。 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主办的此次展览,分为“驼峰航线”、“陈纳德与美国志愿航空队”、“营救杜利特尔轰炸机队”三个部分,图文并茂,向人们讲述“二战”期间,在中国反法西斯战场上,中美共同开辟跨越喜马拉雅山的战略物资转运航线“驼峰航线”,美国空军志愿航空队“飞虎队”在中国英勇善战,中国老百姓冒险营救迫降于日占区的美国空军飞行员等三个感人的故事。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主持了今晚的开幕式。他说:今天我们共同回忆当年中美两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极其壮烈的历史和两国人民结下的深厚友谊。有时历史会沾满灰尘,需要去揩拭,让它重新发光。当年故事的主人公年事已高,我希望把这段历史告诉年轻人,这是我们举办这次活动的目的。 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李冰致词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过去的敌方,今天已不再是敌人;过去的朋友,今天却仍然是朋友。那难忘的岁月和友情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记忆,一个民族的记忆,它不但写在历史书上,还刻在人们的心里。 曾经参加美国空军在中国执行过任务的美国参议员斯蒂文斯说,这个展览表明,当年中美两国人民就有深厚的友谊,现在两国人民仍然有深厚的友谊。 陈纳德将军的夫人陈香梅女士说,中美两国人民应当永远是朋友,今天我们在一起缅怀先烈,追寻历史,让我们与先烈一样,为了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 美国老兵、中国老兵、救助过美军的中国村民代表,以及四位美国国会众议院议员、中国驻美大使杨洁篪等也出席了今晚的开幕式。 江泽民为在“驼峰航线”献身美国飞行员题词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为一位“二战”期间在中国西南地区“驼峰航线”执行任务时献身的美国飞行员题词,题词 17 日在此间公布。 江泽民主席的题词是:这是一位在中国抗日战场英勇献身的美国飞行员,中国人民将永远记住他的名字:吉米 . 福克斯。 吉米 . 福克斯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一九四三年三月十一日在“驼峰航线”执行任务时,因飞机坠毁而遇难,当时年仅二十四岁。因其遗体至今尚未寻获,在美国被列为战争失踪人员。中国有关方面为吉米 . 福克斯塑造了铜像,将安放在其故乡休斯敦。 这是 17 日在华盛顿开幕的大型展览“历史的记忆”的重要活动之一。在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三十周年,江泽民主席即将访美之际,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在此间的威尔逊中心举办“历史的记忆”展览,该展览分为“驼峰航线”、“陈纳德和美国志愿航空队”、“营救杜利特尔轰炸机队”三部分,讲述“二战”期间中美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合作历史。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在 17 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重温这段历史,就是为了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英勇贡献的美国老兵和他们的亲属致敬,也是为了让青年一代了解这段历史、记住这段历史,增进中美友谊。 赵启正表示,中国人对于“二战”期间美国和其它国家志愿者对中国的帮助一直没有忘记。恐怖主义并非始于“九一一”,回顾历史可发现许多恐怖主义事件,如偷袭珍珠港、奥斯维辛集中营、南京大屠杀等。对于这些历史我们不能忘记,要防止这些错误重犯。 赵启正认为,这次展览的内容是中美两国的宝贵财富,尤其不能忘记,并且要告诉年轻人。他指出,通过历史,中美可寻求很多共同点,可以共同为人类未来作出贡献。中美之间有很多共同的利益,两国能够在未来有更好的合作和交流。 威尔逊中心主席汉密尔顿表示,对这个展览印象非常深刻。他认为,在当前的关键时刻,非常有必要记住中美之间的合作历史。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这个展览提醒我们,两国的共同利益和友谊能把我们拉到一起。 新闻背景: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是中美两国“二战”期间,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保障中国战略物资运输,共同在中国西南山区开辟的空中通道,其艰险程度堪称世界航空史和军事史之最。 一九四二年,日军占领缅甸并侵入中国云南,向重庆等未被日军占领地区运输战略物资的“最后一条陆路输血线”滇缅公路被切断。中美被迫开辟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到云南的战略物资转运空中航线。这条航线跨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这里最高山峰七千六百多米,而当时的运输机载重时只能飞三千五百米左右,不得不在驼峰似的高山峡谷中穿行,故称“驼峰航线”。 云南军民在没有重型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多靠人力迅速修建了十多个机场。美国空运队、美国陆军运输队和中国航空公司承担起物资空运任务,美国陆军第十和第十四航空队担负起保驾护航的任务。 从一九四二年五月到一九四五年八月,中美双方共投入各种运输机、战斗机、轰炸机约二千架,共飞行八万多架次,三年多共向中国运输战略物资八十多万吨,人员四点三万人次。这些物资运抵云南后,再通过汽车甚至马车、人力车送往战争前线,有力地支援了反法西斯战争。 由于“驼峰航线”飞经的地区地势复杂、气候恶劣,飞机失事率高得惊人,因而这条航线又被称为“死亡航线”。三年多时间内,中美双方共坠毁和失踪飞机六百零九架,牺牲和失踪一千五百多名飞行员。有些飞机残骸和机组人员遗骸直到九十年代末期才在深山老林中发现,有些则至今不知所终。 新闻背景:陈纳德与美国“飞虎队” “二战”中,一支三百多人的美国志愿航空部队,从美国前往中缅印战区,参加对日作战,保卫滇缅公路。他们在战斗中屡建奇功,在中国家喻户晓,这就是著名的“飞虎队”,其司令官是陈纳德将军。 一九四一年八月一日 ,“中国空军美国志愿航空队”成立,总部设在昆明,其标志是一只从代表胜利的 V 字中飞扑而出的孟加拉虎。“飞虎队”英勇善战,他们以损失五百架飞机的代价,共击落日军飞机二千六百架,击沉或重创敌人四十四艘军舰、二百二十三万吨商船,击毙日军六万六千七百人,成为传奇式的英雄群体。 “飞虎队”因此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敬,也得到中国民众的支持。中国人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用最原始的工具为他们修建了一百多个临时机场;为了使“飞虎队”最快地得到敌机的动向,普通的中国人冒着生命危险为他们收集情报。中美两国军民共同谱写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英雄赞歌。 中国新闻社 2002 年 10 月 18 日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2002/Oct/219457.htm 驼峰航线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驼峰航线”是二战时期中国和盟军一条主要的空中通道,始于 1942 年,终于二战结束,为打击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要贡献。“驼峰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进入中国的云南高原和四川省。航线全长 500 英里,地势海拔均在 4500-5500 米 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 米 , 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 航线简介 驼峰航线示意图   “驼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一个形似骆驼背脊凹处的一个山口,由于它的海拔高度高于当时美国主要装备机型 ( D C — 3 、 DC — 46 、 DC — 47) 最大爬行高度,所以这里是中国至印度航线的必经之处。通过这条运输航线,中国向印度运送派往境外对日作战的远征军士兵,再从印度运回汽油、器械等战争物资“驼峰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进入中国的云贵高原和四川省。航线全长 500 英里,地势海拔均在 4500-5500 米 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 米 ,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 编辑本段得名原因   航线飞越被视为空中禁区的喜马拉雅山脉,下方群山耸立似骆驼峰背,飞机在其间穿行,故此得名。英文为“ The Hump ”。 编辑本段开通背景    1941 年 12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参与对日本的作战。中国抗日战争进入 1942 年 5 月,日军切断滇缅公路这条战时中国最后一条陆上交通线后,中美两国被迫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和中国云南昆明之间开辟了一条转运战略物资的空中通道,这条空中通道就叫驼峰航线。   起初,滇缅公路被用来运送军事用品,汽油和其他货物。在 4 月和 1942 年 5 月,日本占领缅甸,有效地切断滇缅公路。为了保持国民党政府所要求的战略物资的不间断供应,美国和其他盟国领导人同意进行一个持续的空中补给工作,由美国陆军航空队负责。在 1942 年 7 月,美国陆军航空队一个新的航空运输司令部成立,由 William H. Tunner 上校指挥,组织空运和提供后勤支持。大多数人员和设备来自美国陆军航空队,也有英国和印度的英联邦部队,缅甸劳工团队和中国国民航空空运科。 编辑本段空运行动   渐渐的 , 一条空前的穿越印度、缅甸和中国的空中航线开始形成。在西面,航线由二战时期的阿萨姆邦东北印度铁路公司的一系列机场串成并穿越了云南和四川的一系列山脊。在该航线开通后,即成为中国战场国际援助的“生命之路”。蒋介石认为为了保证它的野战师和拥有 500 架飞机的空军的正常运作,每月至少需要 7,500 吨的物资,当然在驼峰航线的初期几个月中,这个想法是难以达到的。   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货物运输飞机。最初的驼峰空运是由是道格拉斯 DC-2 、 C-47 运输机、道格拉斯 DC-3 、 C-53 运输机,和一种经改装的的 C-47 运输机完成。然而,这些飞机的有效载荷并不适合高负载的高空作业,且不能达到一定高度以飞越山区地形,这使得飞机不得不通过非常危险的迷宫般的喜马拉雅山隘航行。    1942 年 12 月 C-87 Liberator Express 和 C-109 燃油专用运输机的抵达提高了运输吨位,其较强的高空飞行能力使其能够直接飞越比较低的山峰( 15,000-16,000 英尺 ),无须穿行危险的山隘。但此种飞机的事故率较高且不适用于当时所用的机场。尽管C-87 有 4 个引擎,但载重高时爬升性能差,经常在起飞时因引擎熄火而坠毁,同时在山峰上空即使遭遇较轻的结冰状况也容易回旋而失去控制。 C-109 是从现存的 B-24 轰炸机改装而来的燃油专用运输机,所有武装弹药均被拆卸,机身内安装有 8 个油罐,能够装载 2900 加仑高辛烷值航空汽油。生产的 218 架 C-109 中有很多被送往中缅印战区。但由于其满载时在超过海拔 6000 英尺的机场降落十分困难,并且飞行不稳定, C-109 也和 C-87 一样不受飞行员喜爱。满载的 C-109 若摔机着陆,不可避免会发生爆炸,使机组人员丧生   “寇蒂斯” C-46 Commando 于 1943 年 4 月起开始执行驼峰航线飞行。 C-46 是一种比以往任何一种双发运输机飞得都快都高的涡轮增压双引擎飞机,且载荷也比 C-47 及 C-87 高, 装备 C-46 之后,航线的空运吨数明显提高,于 1943 年 12 月达到 12,594 吨。运量在 1944-45 年间继续攀升,于 1945 年七月达到历史最高值   飞越驼峰对于盟军飞行人员而言是近乎自杀式的航程。航线跨越喜马拉雅山脉,穿行于缅甸北部与中国西部之间的崇山峻岭之间,频繁遭遇强紊流,强风,结冰,设备老化。从一开始,任务就受困于缺乏资源和有经验的人员。在行动最初的几个月里,没有经验的补给军官会下令将飞机装至“填满”而不顾载重上限。合适的导航设备与无线电信标以及受过训练人员的匮乏(一直没有足够的导航员来配置到每个机组)持续影响了空运行动。虽然空运指挥部( ATC )内有一些有经验的民航以及军用运输机飞行员,但其他人大都是刚受过飞行训练,飞行时间很短,对在恶劣条件下驾驶多引擎运输机几乎没有经验。中国飞行员尽管操纵过若干种类的飞机,但并不擅长于依靠仪表飞行,对空运使用的大型美制运输机也不熟悉。但是中国和美国飞行员还是坚持驾驶重载的飞机在往成都,昆明和其他城市的往返航线上日夜飞行。运输机时刻不停地从印度北部的 13 个机场起飞,在约 800 公里外的 6 个中国机场之一降落。有些疲劳不堪的机组成员一天可飞到三次往返之多。机械师在露天维修飞机,在频繁的暴雨中用油布遮盖引擎。机械师与备用零件也始终不足,维护与发动机修理时常被拖延。很多超载的飞机在起飞时由于引擎问题或遇到其他机械故障而坠毁。 ATC 飞行员与作家 Ernest K. Gann 回忆他曾在印度的 Chabua 机场一天内目睹四次坠机事故——两架 C-47 ,两架 C87 ,三名飞行人员遇难。由于地区的偏远以及中缅印战区较低的优先级,飞行必须的零件和补给供应十分紧张,飞行人员经常被派往喜马拉雅山麓捡回飞机残骸上的零件以维修编队内剩余的飞机。这些悲剧性的坠机的一个副产品是当地出现了大量的由飞机残骸铝片做成的器具。   除了糟糕的天气和机械故障,手无寸铁的护送运输飞机在驼峰偶尔遭到日军战斗机在干旱(冬)季(的袭击)。有一次,当驾驶 C-46 执行任务时, Wally A. Gayda 上尉遭遇日军飞机,在失望中反击中岛战斗机,通过勃朗宁自动步枪向战斗机乘员组舱窗射击,最终杀死日本飞行员。在驼峰死亡人数总计超过 1500 人。有时,每月飞机损失总额占所有飞机的 50% ,但仍在沿途服务。    1944 年 5 月 , 一个重要的发展是占领了缅北的密支那机场,这一任务由中国远征军和麦瑞尔突击队完成,即著名的密支那大捷。这使日本丧失了他们对盟军驼峰航线巡逻飞机的主要机场。机场本身也成为困难情况下一个重要而紧急的盟军飞机降落点,即使战斗直到 1944 年 8 月仍在密支那附近的县城进行。   中方飞行员为驼峰航线作出了重要贡献。在 1942 至 1945 年中国收到来自美国的运输机恰好是 100 架: 77 架 C-47 运输机和 23 架 C-46 Commandos 。据一些消息,从 1942 年 5 月至 1945 年 9 月,共有 650,000 吨运通过驼峰,其中中方飞行员占 75,00 万吨(约 12% ),还有 33400 名乘客通过驼峰。   在 1944 年,航空运输司令部的任务是支持 B-29 超级堡垒轰炸机从中国轰炸日本。从 2 月至 10 月,运送物资近 18,000 万吨的驼峰航线,开始支持 B-29 超级堡垒轰炸机的战略轰炸,当时的 B-29 行动则转移到中国。到这个时候, C-54 Skymaster 四引擎运输机的到达大大提高了空运的吨位水平。为了提高效率,航空运输司令部秘书长 William H. Tunner 改进了 C-54 的空气技术,以更从更直接的航线到达中国,使用中缅印战区的战斗机中队来护送,以防日本飞机的拦截。这种 C-54 载货量是 C-47 的 3 倍,取代了后两个运输机,以及在 C-46 在最后几个月的空运。   驼峰航线这一空中桥梁的空运行动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尽管在 1945 年 1 月开放中印公路后其重要性有所下降,但截止收复仰光时,空运的总吨位( 65 万吨)仍比在雷多公路( 14.7 万吨)多得多。最后总记飞行时间约共计 150 万小时。驼峰运送行动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空中战略桥梁,只有 1949 年柏林封锁时的空运行动在空运货物量上超过了它。    经营情况 驼峰航线具体路线   “驼峰航线”是世界战争空运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代价最大的一次悲壮的空运。“驼峰航线”途径高山雪峰、峡谷冰川和热带丛林、寒带原始森林、以及日军占领区;加之这一地区气候十分恶劣,强气流、低气压和冰雹、霜冻,使飞机在飞行中随时面临坠毁和撞山的危险,在长达 3 年的艰苦飞行中,中国航空公司共飞行了 8 万架次,美军先后投入飞机 2100 架,双方总共参加人数有 84000 多人,共运送了 85 万吨的战略物资、战斗人员 33477 人。单是美军一个拥有 629 架运输机的第 10 航空联队,就损失了 563 架飞机。而总在这条航线上,美军共损失飞机 1500 架以上,牺牲优秀飞行员近 3000 人,损失率超过 80% !而前前后后总共拥有 100 架运输机的中国航空公司,竟然先后损失飞机 48 架,牺牲飞行员 168 人,损失率超过 50% ! 驼峰航线残骸    1945 年,二战结束后,美国《时代周刊》这样描述驼峰航线:在长达 800 余公里的深山峡谷、雪峰冰川间,一路上都散落着这些飞机碎片,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这些铝片会在阳光照射下烁烁发光,这就是著名的“铝谷”——驼峰航线! 编辑本段周边景观 独龙江峡谷   云南省地图西北角有块突出的狭长的长方形地区,它北部紧连西藏自治区,西部和南部紧靠着缅甸,这一地区就是很少有人去过的独龙江地区。这里因居住着史书上称为“太 驼峰航线 古之民”的独龙族而闻名,也因他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偏僻闭塞而被称为是“神秘的河谷”。河谷中有种类繁多的自然资源和峭壁千仞的峡谷奇观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是我国难得的多学科的实物博物馆。   纵贯全境 (250 公里 ) 的独龙江源于西藏察隅县,这条异常汹涌的河流紧贴我国著名的横断山脉主体的西北麓 , 被陡峭的高山所围堵。东面是 5000 多米高的高黎贡山 ( 傈僳语称曲果 ) ,西面有同缅甸毗邻的 4000 多米高的担当力卡山。独龙江由上游克劳洛河与麻比洛河汇合后从迪布里地方流入贡山县,到茂顶又转向西流,过马库入缅甸,汇入恩梅开江。在境内流长 90 多公里,流域面积 1947 平方公里。整个独龙江犹如一条青色的长龙,奔腾咆哮在云雾缭绕的群山之中。   整个河谷地形复杂,从高处望,河谷的山峦绵延起伏林海茫茫蔚为壮观。从山肢到山巅气候温度相差很大,平时沿江行趟,挥汗如雨,行至山腰就有了凉意,待到山顶就是寒气袭人了。独龙江水落差很大,远望江水上游,有如从天而降之感。江上支流飞瀑多达 100 余条,不仅水力资源丰富,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   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雨量达 3200 毫米以上,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河谷中植物繁多,有名贵的秃杉、三尖杉、珙桐、硫磺杜鹃、水青树、树蕨等,很物有的毒竹也生长在这里。被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禽异兽有虎、扭角羚、红岩羊、金丝猴、金狗 ( 小熊猫 ) 等,可以说,整个独龙江河 驼峰航线 谷,真不愧是云南动植物王国中的一颗明珠。   世代居住在河谷里的独龙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独龙江也因此而得名。独龙族长年与河谷、大山和野生植物相依为命,吃的是野生植物,用的也是野生植物。如打猎的弩弓是用黄桑木做成,渡溜用的溜筒用的是清香木黄桑木,穿的衣服用的是野生麻类,连五彩的独龙毯也是用野生麻类织成的,住的房子更是离不开竹子和茅草,有时为了充饥吃的是堇中粉和野果。野生植物用途如此之广泛在别处是很少见到的。 怒江大峡谷   奔腾的怒江,仿佛是一条被激怒了的金色大蟒,自北向南奔腾而来。汹涌澎湃的江水,冲击着石崖,震撼着山谷,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像怒江这样狂暴、险恶的河流,只有到此旅行, 驼峰航线 亲自耳闻目睹,才能体会到怒江这个名字真是取得太妙了——这是一条真正的愤怒之河啊!走进怒江大峡谷,您就来到了世界上最长、最神秘、最美丽险奇和最原始古朴的东方大峡谷。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三大峡谷中,怒江大峡谷最为壮观。谷地南北走向,怒江大峡谷比科罗拉多大峡谷长。科罗拉多大峡谷从支流巴利亚河口起到米德湖,全长也不过 440 公里。怒江大峡谷单云南段从龙陵的老卡起到贡山的丙中洛,足足 600 公里,西藏境内还有多长,无法精确统计,从地图上看,最少也是四五百公里,两段加起来超过了 1000 公里,是科罗拉多的两倍多。怒江大峡谷也远盛于科罗拉多大峡谷。科罗拉多大峡谷最深处达 1830 米,而怒江大峡谷深都在 2000 米以上,大多数地段突破了 3000 米。再往北,太子雪山海拔 6054 米,梅里雪山 6748 米,峡谷更深了。   怒江大峡谷山高、谷深、水急,两岸白花飘香,山腰原始森林郁郁葱葱,冬春两季冰雪覆盖,景色如画。 碧罗雪山   碧罗雪山在兰坪自治县境内绵延 142 公里,海拔超过 4000 米的雪山 驼峰航线 就有 15 座。其中最高峰老窝山是这些雪山中最美的地方,海拔 4500 米,与澜沧江的相对高差达 3200 米,原始生态系统保存十分完整。山中气候变化异常,飞瀑密布,高山湖泊云集,被人们称作万瀑千湖之山。春夏之交,山中云雾腾升,登临绝顶观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颇为壮观。东面的玉龙雪山、哈巴雪山、金丝厂雪山、老君山、雪邦山在云海中犹如波浪滔天的大海中的小岛。 编辑本段气候影响 恶劣的坏天气   航线从四川到重庆、宜宾、泸州及云南的昆明出发直飞印度东北边境的亭苏克亚西南的汀江飞机场。航线跨越重重高山峻岭,峡谷深涧,山峰起伏连绵有如骆驼的峰脊,沿途有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脉、横断山脉。山高一般都在 4500 至 5500 米上下,在雪线左右,地图上有标注的玉龙山顶高 5596 米。河流如布拉马普特拉河、恩梅开江、怒江、澜苍江、金沙江等。   航线经常是恶劣的坏天气,在雨季就经常的下雨,空中能见度几乎是零。在汀江附近的切拉朋齐是世界上雨量最多的地方(年雨量达到 26461 毫米)。雨季过后就是长达几个月的雷雨季节,有多变的上升、下降气流和强劲的季节风。再后就是严重的结冰,经常是整个飞机都被冰层包住,强劲的逆风有时达到每小时 150 公里以上。即使最有经验的飞行员,也不能完全保证飞行安全。 设备简陋   航线上及机场内设备极为简陋,维修人员缺少,器材也不足,沿航线途中只有为数很少的导航设施。还有飞机的性能限制,在这条航线上,往往爬升不到超过山峰的高度,只能在山谷里穿行。在四十年代, DC-3 、 C-47 型运输机,升限只能达到 5000 米左右,全载重载客时,只能在 3000 至 4000 米高度飞行。   驼峰航线随时随地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险情,但飞行员们为了抗日战争,不管白天黑夜还是拼命的飞,有时简直太紧张了。当时民航的飞行人员。如梁广尧、黄光锐、黄天觉、陆铭觉。陆铭逵、潘国定、洪启明、边任耕、杨积、陈鸿恩、陈文惠、陈文宽、陈齐发、陈达礼、卢雪岩、荆好玉、吴子丹、华祝、陆元斌、顾正寰、顾杰飞、王敏、林汝良、张培伦、罗昭明、陈汉斋等等,在三个月内飞驼峰航线就完成了近 900 次的往返飞行,载运物资近两万多吨。初期飞行员很少,中国的、华裔的、外籍的飞行人员加起来初期也不到 100 人(后期发展到约 200 人)。   云省西南的腾冲、滇缅公路已被封锁,并接近缅印边界,所以在 1942 年 7 月间想再开辟一条更为安全的航线,这条航线虽然试航成功,但由于航线长,沿途地形复杂,天气多变而急骤,尽管没有日本袭击,但因其它危险太大,最后还是放弃了。   驼峰飞行航线,从印度汀江至昆明,有南线与北线之分,又因南线经常受到日本飞机的袭击,所以飞机多飞北线。   北线是飞机从汀江起飞,向东飞 32 公里到达杜姆杜摩导航台(杜姆杜摩是汀江机场东面的进出口)。然后改向 98 度,飞 185 公里到达葡萄,改向 106 度飞 329 公里程海(为高山底下一个南北长约 20 公里东西宽约 5 公里的湖)再向 129 度飞 273 公里直达昆明,全程 819 公里,正常情况下,飞行三小时左右。汀江处于鲁齐特河南部平原,过杜姆杜摩飞 63 公里面进入高山区,须严格保持航向 98 度爬高到 4200 米以上。航线北侧大法板山区,山峰高达 4000 ~ 5000 米。沿航线全是高山峡谷,时起时伏好似骆驼的峰脊,骆峰航线由此得名。   南线,汀江起飞后过杜姆杜摩,改向 143 度飞 140 公里到达奈卡河叉,然后改向 124 度,飞 304 公里至云龙导航台,也只能在到达上空时才能确定。飞越古盘崩山,继续爬高至 4500 米以上过高黎贡山,泸水城就在高山底下,濒临怒江。过怒山、澜苍江、横断山脉,到达大理、下关、苍山、洱海,切云南驿直达昆明。南线高山较北线低,好天气也较多,但距密支那、八莫日寇空军基地近,经常受到袭击。 突发事件   飞越驼峰航线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 1943 年底。我们乘坐中国航空公司重庆 - 昆明 - 汀江 - 加尔各答 DC-3 航班飞机。从昆明起飞后,加入航线爬升,半小时后,天空开始变坏,继续爬高到 4200 米,还是在浓浓的云中,而且飞机外部己开始结冰。飞行员们在驾驶舱风挡玻璃上喷射酒精,效果不大,因气温在继续下降,螺旋桨也开始结冰。飞机的下面是高山峡谷,高度不能降低,只有继续爬高。温度表指示气温继续下降,驾驶舱风挡玻璃全被冰覆盖,进入了真正的盲目飞行。飞行员们虽然已有几千小时的飞行经历,近百次地飞过这条航线,但还从未遇到过象这次这样整个被冰罩住,外面什么都看不见,犹如在冰窑里飞行一样,情况相当严重。   加温系统不工作了,外界气温已是摄氏零下 30 度,幸亏发动机运转还算正常,机上无线电罗盘自动指示也失效,报务员一直不停地调转机外的环形天线,以防冻结。飞机象蜗牛一样吃力的爬升到 6500 米左右,刚好在去层顶部边缘,紧张的心情稍微缓和了一下。但机舱内部温度已降到很低,客人均感缺氧,又不敢随便移动,窗户内侧也结了厚厚的冰花,飞行员用环形天线测得的飞机方位表明飞机仍在航线上。但必须估计到,无线电在雷雨中以及下雪和结冰条件下都是不可靠的,明知不准,但心灵上还好似有所寄托。飞机的实际位置究竟在何处,只能凭经验,推测和估计。   在云层上飞行,外面结冰情况估计好了一些,螺旋桨上的冰仍很少脱落,突然发动机叭叭的放了几炮,说明气化器也结冰了。在云层上有时还可透进一点模糊的阳光,虽然模糊,也能意识一些温暖,实际上还是很冷,断续的阳光,总给人们带来一点希望。再次启动防冰液压泵增压直到喷出酒精,用手去擦舷窗玻璃,由于蒸发很快,冰透指心,但手掌在舷窗玻璃上稍放了一会儿,当手指离开时通过融化的部分就可略见到发动机罩和机翼上的冰不多了,不致于造成大的危险了,人们的心情也安定了一些。另外,据估计后一段情况趋势是变好。累计飞行已是四个多小时了,按保守、的估计已飞行了 650 公里,应该是飞越了驼峰,可以向下降一点高度了,这时温度表指示已是零摄氏度,说明气温已开始回升,证明已确实脱离了结冰区及驼峰高山区。 日寇飞机的袭击   坦率地说,飞驼峰航线不是每次都能这样艰难而顺利地飞过的,在航线上经常发生飞机失踪,这就意味着飞机失事了。从 1943 年 6 月到 12 月半年时间,死亡机组人员达 160 多人。原因多种多样,为了抗日战争,任务非常紧迫,天气坏、难度大也得飞。另外,飞机经常超载飞行,由于超载,飞机就要加大马力,长时间大马力飞行,容易引起发动机故障。但是事故大多数还是由于天气造成的。还因日寇飞机的袭击,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驼峰航线有时也掀开它那凶险的面纱,显露出令人陶醉的风姿。偶尔遇有好天气,壮观雄伟的河山让你一饱眼福。在这世界上最孤寂荒野的地方,人们会看到冰海雪原,热带丛林,纵横穿插的江河、湖泊和直流飞溅的瀑布,连绵不断的高山峡谷,陡峭的绝壁,还有地震后的遗迹以及阳光照耀下光芒四射的冰峰,真是美不胜收,让人难以忘记。 编辑本段主力机种 C-46   驼峰航线的主力机种: C-46 Commando. 笨重难看还毛病百出,却担负着在 43 年到 45 年间从印度向中国运输大量战略物资的重任。 1937 年原本由 Curtiss-Wright 公司设计为 36 座豪华客机, C46 是陆军航空队在大战中拥有的最大最重的双发运输机。 2300 立方尺的空间可以塞进四吨物资,是它的前任 C-47 的差不多两倍。更重要的是, C-46 可以到达 24 , 000 英尺高空——坏天气时常需要飞这么高以避开高山。飞行员们称它为 Ol' Dumbo ——迪斯尼的小飞象 !   虽然 C-46 算是一架不错的运输机,但也有很多严重缺陷:在暴风雨时油箱接头密封太差而 "leaked like a sieve" ;高空中去雾器不正常工作导致进气管塞满了冰;油管也常被气化燃料空 C-47 泡堵塞,造成发动机功率下降以至失效。最危险的是油管断裂 -- 大量燃油喷洒到灼热的发动机壳上造成起火以至空中爆炸!从印度到中国的崇山峻岭中坠毁了如此多的 C-46 。 编辑本段名字由来   航线飞越被视为空中禁区的喜马拉雅山脉,下方群山耸立似骆驼峰背,飞机在其间穿行,故此得名。英文为 "The Hump" 。    1942 年 5 月,日军占领缅甸,切断了同盟国援助中国的战略物资运输线滇缅公路。中美被迫开辟共同开辟“驼峰航线”来代替滇缅公路,继续为中国提供战略物资。    1943 年志愿航空队改为第十四航空队,除了协助组建中国空军,对日作战外,还协助飞越喜马拉雅山,从印度接运战略物资到中国,以突破日本的封锁。   “驼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一个形似骆驼背脊凹处的一个山口,飞机在其间穿行,故此得名,英文为 "The Hump" 。由于它的海拔高度低于当时美国主要装备机型 ( D C — 3 、 DC — 46 、 DC — 47) 最大爬行高度,所以这里是中国至印度航线的必经之处。通过这条运输航线,中国向印度运送派往境外对日作战的远征军士兵,再从印度运回汽油、器械等战争物资。   “驼峰航线”西起印度汀江和阿萨姆帮,东至中国昆明。提供给中国的物资从美国运至印度卡拉奇,再到汀江和阿萨母帮,然后飞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到达中国昆明巫家坝、呈贡、羊街、杨林、沾益、云南驿等机场。日军占领缅甸后,专门派遣战斗机从缅甸密支那起飞,拦截没有防御能力的运输机,航线被迫北移,飞越喜马拉雅山南麓。这一地区山峰高度超过 1.7 万英尺 ,飞行高度最高可以达到2.5 万英尺 。由于航线在世界高海拔地区,有的山峰太高,飞机只能在雪峰山谷间穿行,使航线看起来像骆驼的峰背,因此称为“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途径高山雪峰、峡谷冰川和热带丛林、寒带原始森林、以及日军占领区;加之这一地区气候十分恶劣,强气流、低气压和冰雹、霜冻,使飞机在飞行中随时面临坠毁和撞山的危险,飞机失事率高得惊人。有飞行员回忆: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沿着战友坠机碎片的反光飞行。他们给这条撒着战友飞机残骸的山谷取了个金属般冰冷的名字“铝谷”。因此,“驼峰航线”又称为“死亡航线”。 编辑本段航线功绩   自从 1942 年春日本人占领缅甸后差不多三年的时间里,美援物资到达中国的唯一手段就是经由喜马拉雅山空运。这段令人毛骨悚然的航线,始于印度东北 Assam ,要飞跃世界上最凶险的地形。从空中俯视,下面依次是超过一万英尺高的 Naga 山 -- Naga 是山中居住的食人部落的名字 驼峰航线 ;丛林覆盖的 Irrawaddy 河 , 萨尔温江和湄公河;然后是高达一万五千英尺的 Santsung 山脉。当地气候恶劣 -- 超过 248mph 的飓风,从五月到十月的雨季,以每分钟三千英尺的速度把飞机抛上抛下的超级湍流(甚至把飞机翻个个) -- 再加上频繁出没的日本战斗机,使驼峰航线成为二战中最为危险的空中航线。只有最特殊的人才能担负起此重任 -- 他们就是牛气冲天的印中空运大队 (Air Transport Command, India-China Wing) 。一直到四四年情况改善之前,他们总是一天工作 16 个小时,经常一天飞三个来回。近六百架飞机坠毁,超过一千人牺牲在驼峰航线上。   到战争结束时, 65 万吨物资经由驼峰航线抵达中国。   在中国抗日航空烈士的三十块纪念碑的六十面上,一共刻着三千三百个烈士的名字,其中有二千二百个美国人,这些年轻的美国飞行员,把他们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中国的天空。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对他们表示崇敬,他们什么都没有留下,唯一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只有纪念碑上这些名字。 编辑本段战略意义   驼峰航线是中美两国“二战”期间,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保障中国战略物资运输,共同在中国西南山区开辟的空中通道。它的开辟是两国飞行人员共同创立的世界航空史上的英雄壮举。驼峰飞行员克服重重艰难险阻,英勇牺牲,飞越驼峰天险,打破了日军对中国的围困,运来了对日作战的急需的战略物资,架设了空中战争生命线,对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牺牲于驼峰航线的先烈将永远活在中美人民的心中。驼峰航线也架起了中美人民之间一架友谊的桥梁。 1947 年美国成立的“驼峰飞行员协会”,至今已多次组织代表团访问中国。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50 周年的 1995 年,“驼峰飞行员协会”组织代表团来华,故地重游,在昆明“驼峰飞行纪念碑”前举行“二战驼峰飞行纪念仪式”。此次在美国举行的“历史的记忆”展览又将中美人民之间历久弥深的友谊推上一个新的高峰。 相关图书   书 名 : 驼峰航线:抗战中   国的一条生命通道   作 者:刘小童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1    ISBN: 9787563398096   开本: 16 开   定价 : 39.80 元 内容简介   印中联队驼峰空运总指挥滕纳将军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两个同盟国家间飞行,它的飞机损失率竟会超过对德国轰炸,这,就是驼峰航线!”   作者深入追溯记录驼峰航线的历史,访遍所有能够找到的,散居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北美、澳洲、南美等地的,“飞越驼峰”的承担者之一——中国航空公司( CNAC )的中国员工和参与这段历史 驼峰航线 的亲历者。作者在对老人们的访谈中,真实地记录和还原了抗战时期“驼峰航线”这段影响了整个太平洋战区格局的悲壮历史——一段关于战争、勇气、友谊和飞翔的重要历史。   该书是国内外第一本全方位、多角度详细记录该段历史的纪实文学,并收集展现了大量的珍贵历史图片。作者从中国人的视线书写这一悲壮航线,同时也追踪记录下中国参与者的历史命运。   《驼峰航线》不仅完整还原了悲壮的历史,而且也记录了一段信实的人的历史,历史的记忆与人的命运动人心魄。 图书目录   自序 我和我的“驼峰航线”   引 子驼峰航线   国殇   第一章 四面楚歌、摇摇欲坠的中国   中国,血液即将流尽   边战边退   逃难,不仅仅只有军人   第二章 狂轰滥炸   通天   航空救国?   跑警报之一   跑警报之二   第三章 哭泣的蓝天    4500 : 5500 ,不对称的”等式”   长空泣血   “中立”的美国一:“调停”   第四章 命悬一线   夹缝中的”中航”   差点“丢”了委员长   “中立”的美国二:两面做“人”   机长撂了”挑子”   外战中的”内战”   乞求通天之路   第五章 抵抗到底的国民政府   夹缝之中的委员长   一个来中国”考察农业”的美国老头   “中立”的美国三:罗斯福和他的“水龙带”   战争本身打的是经济实力   两条气若游丝的“小道”   断气   找寻通天之路   懵懂的一次飞行   勒在脖子上的,照样是一条细带   选择密支那   第六章 马拉松式谈判“新航线”   关键人物一:宋子文和他的”备忘录“(一)   关键人物二:邦德   关键人物三:闷闷做事的”老黄牛”黄宝贤   天变   截断天道   第七章 一记闷棍   撤退香港   飞行人物一:虎胆英雄,查尔斯·夏普   飞行人物二:孤雁,陈文宽   飞行人物三:快乐的冒险家,哈罗德·斯威顿   第八章 败退缅甸   如山倒的兵败   都是铮铮铁骨硬汉(一)   都是铮铮铁骨硬汉(二)   宋子文和他的“备忘录”(二)   都是铮铮铁骨硬汉(三) 驼峰航线 十万火急:宋子文和他的”备忘录”(三)   还都乱着套   委员长再次坐到热锅上   最后的哀鸣   飞天   第九章 叩响飞天之路   逼出来的”航线”   走直线   焦急的陈纳德   继续乱   再寻他路   截击   飞北线   第十章 驼峰,驼峰!   坠毁,坠毁!   飞行冰窖   飞越“驼峰”英雄人物一:飞行天才——潘国定   飞越“驼峰”英雄人物二:”老实人”——陈文惠   死亡档案   绝地、绝境,彻底伤了元气!   奄奄一息的”中航”   杀出一条血路   飞越“驼峰”场景一:倒飞   飞越“驼峰”场景二:报告,他们已经在不丹上空   战争流水线   第十一章 世界上最艰险,最漫长的供应线   空海“联运”   招兵买马   初次过“驼峰”   第十二章 天地一线牵   第十三章 三个篱笆一根“桩”?   天地情   第十四章 壮志凌云   第十五章 地面大配磅   第十六章 战争,从未让女人走开!   第十七章 鲜为人知的中美混合团   牵魂驼峰   第十八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第十九章 一批没了,再上、再上!   第二十章 威谦· H. 滕纳是员千将   绝地瓜攻   第二十一章 “驼峰”,生命之魂!   第二十二章 中美大对撞   上帝的弃地   第二十三章 最后的飞越 驼峰航线 尾声 航空救国   附录一 中国航空公司驼峰飞行牺牲人员名单( 1942-1945 )   附录二 美国授华航空烈士名单   附录三 驼峰航线人物存照   后记 永远的驼峰 http://baike.baidu.com/view/86275.htm *********************888 ************************* 2 ,亲历飞越驼峰,做好牺牲准备 黄 : 您是怎样到印缅战区的 ? 邓:我是 1944 年 1 月离开复旦, 4 月经昆明驼峰飞到了雷多,印缅战区史迪威总指挥部。 黄 : 说到驼峰我插一句,今年 4 月 14 日 , 我在南京参观了航空烈士公墓,其中墓碑名单中美国就有 2197 人,中国 870 人,其中不少航空烈士是在驼峰飞行中牺牲的。 邓:我飞越驼峰坐的是运输机,不像现在,那是 C46 运输机,也没有座位,坐着时每一个人发一个降落伞,上飞机时美军一位军士告诉你 , 手上扣上环 , 不要过早打开 , 到了自己手足无措时 , 用手一拉 , 降落伞自己开了。我们心想即使打开降落了 , 你到那个地方雪山雪地也要饿死了 , 所以也没有想到要打开降落伞。甩就甩吧。不过我们总算飞越了驼峰,当时比较年轻。 黄:您过驼峰时就是往返一次吗? 邓:过驼峰,我就这一次。到那里以后,飞机将那里的物资等运回来。那时就靠驼峰,当时滇缅公路没有打通。我们过去的任务就是打通这条公路,保护两侧,就是史迪威公路、实际上就是中印公路 , 又叫缅中公路,现在这条公路已经在恢复利用,但也不起很大作用。 黄: 2007 年我去过中缅边界 , 看到过中缅公路的起点和还有一个公路的遗址。 从随军记者到出版人和历史学家 ------ 对话人民出版社资深编审邓蜀生(《社会科学论坛》影印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1 月3 日 (美东时间)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525190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10-11)|4270 次阅读|1 个评论
驼峰航线----历史的回忆(幻灯片)(二)
黄安年 2012-8-27 07:21
驼峰航线----历史的回忆(幻灯片)(二)
驼峰航线 ---- 历史的回忆 ( 幻灯片 )(二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8 月27 日 发布 2003 年在美国加州小住期间 , 获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朋友赠《驼峰航线—历史的回忆》幻灯片 , 该幻灯片生动地反映了在国际反法西斯战场上,中美共同开辟跨越喜马拉雅山的战略物资转运航线生命线 -- “驼峰航线”,图片分 ( 一 )26 张 , ( 二 )26 张 , ( 三 )26 张 ,( 四 )17 张。 本文摘发了《 从随军记者到出版人和历史学家 ------ 对话人民出版社资深编审邓蜀生》一文中有关亲历 驼峰航线的回忆 , 还有关于“驼峰航线”的情况介绍 ( 均见下文 ) 。 ****************** “历史的记忆”展览开幕 江泽民为美飞行员铜像题词 ( 附图 ) 美国当地时间 17 日晚在华盛顿开幕的“历史的记忆”大型展览,以七百多件图片和遗物,重温中美两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国反法西斯战场上的合作,吸引了许多美国老兵和媒体的关注。 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主办的此次展览,分为“驼峰航线”、“陈纳德与美国志愿航空队”、“营救杜利特尔轰炸机队”三个部分,图文并茂,向人们讲述“二战”期间,在中国反法西斯战场上,中美共同开辟跨越喜马拉雅山的战略物资转运航线“驼峰航线”,美国空军志愿航空队“飞虎队”在中国英勇善战,中国老百姓冒险营救迫降于日占区的美国空军飞行员等三个感人的故事。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主持了今晚的开幕式。他说:今天我们共同回忆当年中美两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极其壮烈的历史和两国人民结下的深厚友谊。有时历史会沾满灰尘,需要去揩拭,让它重新发光。当年故事的主人公年事已高,我希望把这段历史告诉年轻人,这是我们举办这次活动的目的。 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李冰致词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过去的敌方,今天已不再是敌人;过去的朋友,今天却仍然是朋友。那难忘的岁月和友情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记忆,一个民族的记忆,它不但写在历史书上,还刻在人们的心里。 曾经参加美国空军在中国执行过任务的美国参议员斯蒂文斯说,这个展览表明,当年中美两国人民就有深厚的友谊,现在两国人民仍然有深厚的友谊。 陈纳德将军的夫人陈香梅女士说,中美两国人民应当永远是朋友,今天我们在一起缅怀先烈,追寻历史,让我们与先烈一样,为了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 美国老兵、中国老兵、救助过美军的中国村民代表,以及四位美国国会众议院议员、中国驻美大使杨洁篪等也出席了今晚的开幕式。 江泽民为在“驼峰航线”献身美国飞行员题词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为一位“二战”期间在中国西南地区“驼峰航线”执行任务时献身的美国飞行员题词,题词 17 日在此间公布。 江泽民主席的题词是:这是一位在中国抗日战场英勇献身的美国飞行员,中国人民将永远记住他的名字:吉米 . 福克斯。 吉米 . 福克斯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一九四三年三月十一日在“驼峰航线”执行任务时,因飞机坠毁而遇难,当时年仅二十四岁。因其遗体至今尚未寻获,在美国被列为战争失踪人员。中国有关方面为吉米 . 福克斯塑造了铜像,将安放在其故乡休斯敦。 这是 17 日在华盛顿开幕的大型展览“历史的记忆”的重要活动之一。在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三十周年,江泽民主席即将访美之际,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在此间的威尔逊中心举办“历史的记忆”展览,该展览分为“驼峰航线”、“陈纳德和美国志愿航空队”、“营救杜利特尔轰炸机队”三部分,讲述“二战”期间中美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合作历史。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在 17 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重温这段历史,就是为了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英勇贡献的美国老兵和他们的亲属致敬,也是为了让青年一代了解这段历史、记住这段历史,增进中美友谊。 赵启正表示,中国人对于“二战”期间美国和其它国家志愿者对中国的帮助一直没有忘记。恐怖主义并非始于“九一一”,回顾历史可发现许多恐怖主义事件,如偷袭珍珠港、奥斯维辛集中营、南京大屠杀等。对于这些历史我们不能忘记,要防止这些错误重犯。 赵启正认为,这次展览的内容是中美两国的宝贵财富,尤其不能忘记,并且要告诉年轻人。他指出,通过历史,中美可寻求很多共同点,可以共同为人类未来作出贡献。中美之间有很多共同的利益,两国能够在未来有更好的合作和交流。 威尔逊中心主席汉密尔顿表示,对这个展览印象非常深刻。他认为,在当前的关键时刻,非常有必要记住中美之间的合作历史。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这个展览提醒我们,两国的共同利益和友谊能把我们拉到一起。 新闻背景: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是中美两国“二战”期间,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保障中国战略物资运输,共同在中国西南山区开辟的空中通道,其艰险程度堪称世界航空史和军事史之最。 一九四二年,日军占领缅甸并侵入中国云南,向重庆等未被日军占领地区运输战略物资的“最后一条陆路输血线”滇缅公路被切断。中美被迫开辟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到云南的战略物资转运空中航线。这条航线跨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这里最高山峰七千六百多米,而当时的运输机载重时只能飞三千五百米左右,不得不在驼峰似的高山峡谷中穿行,故称“驼峰航线”。 云南军民在没有重型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多靠人力迅速修建了十多个机场。美国空运队、美国陆军运输队和中国航空公司承担起物资空运任务,美国陆军第十和第十四航空队担负起保驾护航的任务。 从一九四二年五月到一九四五年八月,中美双方共投入各种运输机、战斗机、轰炸机约二千架,共飞行八万多架次,三年多共向中国运输战略物资八十多万吨,人员四点三万人次。这些物资运抵云南后,再通过汽车甚至马车、人力车送往战争前线,有力地支援了反法西斯战争。 由于“驼峰航线”飞经的地区地势复杂、气候恶劣,飞机失事率高得惊人,因而这条航线又被称为“死亡航线”。三年多时间内,中美双方共坠毁和失踪飞机六百零九架,牺牲和失踪一千五百多名飞行员。有些飞机残骸和机组人员遗骸直到九十年代末期才在深山老林中发现,有些则至今不知所终。 新闻背景:陈纳德与美国“飞虎队” “二战”中,一支三百多人的美国志愿航空部队,从美国前往中缅印战区,参加对日作战,保卫滇缅公路。他们在战斗中屡建奇功,在中国家喻户晓,这就是著名的“飞虎队”,其司令官是陈纳德将军。 一九四一年八月一日 ,“中国空军美国志愿航空队”成立,总部设在昆明,其标志是一只从代表胜利的 V 字中飞扑而出的孟加拉虎。“飞虎队”英勇善战,他们以损失五百架飞机的代价,共击落日军飞机二千六百架,击沉或重创敌人四十四艘军舰、二百二十三万吨商船,击毙日军六万六千七百人,成为传奇式的英雄群体。 “飞虎队”因此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敬,也得到中国民众的支持。中国人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用最原始的工具为他们修建了一百多个临时机场;为了使“飞虎队”最快地得到敌机的动向,普通的中国人冒着生命危险为他们收集情报。中美两国军民共同谱写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英雄赞歌。 中国新闻社 2002 年 10 月 18 日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2002/Oct/219457.htm 驼峰航线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驼峰航线”是二战时期中国和盟军一条主要的空中通道,始于 1942 年,终于二战结束,为打击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要贡献。“驼峰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进入中国的云南高原和四川省。航线全长 500 英里,地势海拔均在 4500-5500 米 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 米 , 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 航线简介 驼峰航线示意图   “驼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一个形似骆驼背脊凹处的一个山口,由于它的海拔高度高于当时美国主要装备机型 ( D C — 3 、 DC — 46 、 DC — 47) 最大爬行高度,所以这里是中国至印度航线的必经之处。通过这条运输航线,中国向印度运送派往境外对日作战的远征军士兵,再从印度运回汽油、器械等战争物资“驼峰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进入中国的云贵高原和四川省。航线全长 500 英里,地势海拔均在 4500-5500 米 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 米 ,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 编辑本段得名原因   航线飞越被视为空中禁区的喜马拉雅山脉,下方群山耸立似骆驼峰背,飞机在其间穿行,故此得名。英文为“ The Hump ”。 编辑本段开通背景    1941 年 12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参与对日本的作战。中国抗日战争进入 1942 年 5 月,日军切断滇缅公路这条战时中国最后一条陆上交通线后,中美两国被迫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和中国云南昆明之间开辟了一条转运战略物资的空中通道,这条空中通道就叫驼峰航线。   起初,滇缅公路被用来运送军事用品,汽油和其他货物。在 4 月和 1942 年 5 月,日本占领缅甸,有效地切断滇缅公路。为了保持国民党政府所要求的战略物资的不间断供应,美国和其他盟国领导人同意进行一个持续的空中补给工作,由美国陆军航空队负责。在 1942 年 7 月,美国陆军航空队一个新的航空运输司令部成立,由 William H. Tunner 上校指挥,组织空运和提供后勤支持。大多数人员和设备来自美国陆军航空队,也有英国和印度的英联邦部队,缅甸劳工团队和中国国民航空空运科。 编辑本段空运行动   渐渐的 , 一条空前的穿越印度、缅甸和中国的空中航线开始形成。在西面,航线由二战时期的阿萨姆邦东北印度铁路公司的一系列机场串成并穿越了云南和四川的一系列山脊。在该航线开通后,即成为中国战场国际援助的“生命之路”。蒋介石认为为了保证它的野战师和拥有 500 架飞机的空军的正常运作,每月至少需要 7,500 吨的物资,当然在驼峰航线的初期几个月中,这个想法是难以达到的。   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货物运输飞机。最初的驼峰空运是由是道格拉斯 DC-2 、 C-47 运输机、道格拉斯 DC-3 、 C-53 运输机,和一种经改装的的 C-47 运输机完成。然而,这些飞机的有效载荷并不适合高负载的高空作业,且不能达到一定高度以飞越山区地形,这使得飞机不得不通过非常危险的迷宫般的喜马拉雅山隘航行。    1942 年 12 月 C-87 Liberator Express 和 C-109 燃油专用运输机的抵达提高了运输吨位,其较强的高空飞行能力使其能够直接飞越比较低的山峰( 15,000-16,000 英尺 ),无须穿行危险的山隘。但此种飞机的事故率较高且不适用于当时所用的机场。尽管C-87 有 4 个引擎,但载重高时爬升性能差,经常在起飞时因引擎熄火而坠毁,同时在山峰上空即使遭遇较轻的结冰状况也容易回旋而失去控制。 C-109 是从现存的 B-24 轰炸机改装而来的燃油专用运输机,所有武装弹药均被拆卸,机身内安装有 8 个油罐,能够装载 2900 加仑高辛烷值航空汽油。生产的 218 架 C-109 中有很多被送往中缅印战区。但由于其满载时在超过海拔 6000 英尺的机场降落十分困难,并且飞行不稳定, C-109 也和 C-87 一样不受飞行员喜爱。满载的 C-109 若摔机着陆,不可避免会发生爆炸,使机组人员丧生   “寇蒂斯” C-46 Commando 于 1943 年 4 月起开始执行驼峰航线飞行。 C-46 是一种比以往任何一种双发运输机飞得都快都高的涡轮增压双引擎飞机,且载荷也比 C-47 及 C-87 高, 装备 C-46 之后,航线的空运吨数明显提高,于 1943 年 12 月达到 12,594 吨。运量在 1944-45 年间继续攀升,于 1945 年七月达到历史最高值   飞越驼峰对于盟军飞行人员而言是近乎自杀式的航程。航线跨越喜马拉雅山脉,穿行于缅甸北部与中国西部之间的崇山峻岭之间,频繁遭遇强紊流,强风,结冰,设备老化。从一开始,任务就受困于缺乏资源和有经验的人员。在行动最初的几个月里,没有经验的补给军官会下令将飞机装至“填满”而不顾载重上限。合适的导航设备与无线电信标以及受过训练人员的匮乏(一直没有足够的导航员来配置到每个机组)持续影响了空运行动。虽然空运指挥部( ATC )内有一些有经验的民航以及军用运输机飞行员,但其他人大都是刚受过飞行训练,飞行时间很短,对在恶劣条件下驾驶多引擎运输机几乎没有经验。中国飞行员尽管操纵过若干种类的飞机,但并不擅长于依靠仪表飞行,对空运使用的大型美制运输机也不熟悉。但是中国和美国飞行员还是坚持驾驶重载的飞机在往成都,昆明和其他城市的往返航线上日夜飞行。运输机时刻不停地从印度北部的 13 个机场起飞,在约 800 公里外的 6 个中国机场之一降落。有些疲劳不堪的机组成员一天可飞到三次往返之多。机械师在露天维修飞机,在频繁的暴雨中用油布遮盖引擎。机械师与备用零件也始终不足,维护与发动机修理时常被拖延。很多超载的飞机在起飞时由于引擎问题或遇到其他机械故障而坠毁。 ATC 飞行员与作家 Ernest K. Gann 回忆他曾在印度的 Chabua 机场一天内目睹四次坠机事故——两架 C-47 ,两架 C87 ,三名飞行人员遇难。由于地区的偏远以及中缅印战区较低的优先级,飞行必须的零件和补给供应十分紧张,飞行人员经常被派往喜马拉雅山麓捡回飞机残骸上的零件以维修编队内剩余的飞机。这些悲剧性的坠机的一个副产品是当地出现了大量的由飞机残骸铝片做成的器具。   除了糟糕的天气和机械故障,手无寸铁的护送运输飞机在驼峰偶尔遭到日军战斗机在干旱(冬)季(的袭击)。有一次,当驾驶 C-46 执行任务时, Wally A. Gayda 上尉遭遇日军飞机,在失望中反击中岛战斗机,通过勃朗宁自动步枪向战斗机乘员组舱窗射击,最终杀死日本飞行员。在驼峰死亡人数总计超过 1500 人。有时,每月飞机损失总额占所有飞机的 50% ,但仍在沿途服务。    1944 年 5 月 , 一个重要的发展是占领了缅北的密支那机场,这一任务由中国远征军和麦瑞尔突击队完成,即著名的密支那大捷。这使日本丧失了他们对盟军驼峰航线巡逻飞机的主要机场。机场本身也成为困难情况下一个重要而紧急的盟军飞机降落点,即使战斗直到 1944 年 8 月仍在密支那附近的县城进行。   中方飞行员为驼峰航线作出了重要贡献。在 1942 至 1945 年中国收到来自美国的运输机恰好是 100 架: 77 架 C-47 运输机和 23 架 C-46 Commandos 。据一些消息,从 1942 年 5 月至 1945 年 9 月,共有 650,000 吨运通过驼峰,其中中方飞行员占 75,00 万吨(约 12% ),还有 33400 名乘客通过驼峰。   在 1944 年,航空运输司令部的任务是支持 B-29 超级堡垒轰炸机从中国轰炸日本。从 2 月至 10 月,运送物资近 18,000 万吨的驼峰航线,开始支持 B-29 超级堡垒轰炸机的战略轰炸,当时的 B-29 行动则转移到中国。到这个时候, C-54 Skymaster 四引擎运输机的到达大大提高了空运的吨位水平。为了提高效率,航空运输司令部秘书长 William H. Tunner 改进了 C-54 的空气技术,以更从更直接的航线到达中国,使用中缅印战区的战斗机中队来护送,以防日本飞机的拦截。这种 C-54 载货量是 C-47 的 3 倍,取代了后两个运输机,以及在 C-46 在最后几个月的空运。   驼峰航线这一空中桥梁的空运行动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尽管在 1945 年 1 月开放中印公路后其重要性有所下降,但截止收复仰光时,空运的总吨位( 65 万吨)仍比在雷多公路( 14.7 万吨)多得多。最后总记飞行时间约共计 150 万小时。驼峰运送行动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空中战略桥梁,只有 1949 年柏林封锁时的空运行动在空运货物量上超过了它。    经营情况 驼峰航线具体路线   “驼峰航线”是世界战争空运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代价最大的一次悲壮的空运。“驼峰航线”途径高山雪峰、峡谷冰川和热带丛林、寒带原始森林、以及日军占领区;加之这一地区气候十分恶劣,强气流、低气压和冰雹、霜冻,使飞机在飞行中随时面临坠毁和撞山的危险,在长达 3 年的艰苦飞行中,中国航空公司共飞行了 8 万架次,美军先后投入飞机 2100 架,双方总共参加人数有 84000 多人,共运送了 85 万吨的战略物资、战斗人员 33477 人。单是美军一个拥有 629 架运输机的第 10 航空联队,就损失了 563 架飞机。而总在这条航线上,美军共损失飞机 1500 架以上,牺牲优秀飞行员近 3000 人,损失率超过 80% !而前前后后总共拥有 100 架运输机的中国航空公司,竟然先后损失飞机 48 架,牺牲飞行员 168 人,损失率超过 50% ! 驼峰航线残骸    1945 年,二战结束后,美国《时代周刊》这样描述驼峰航线:在长达 800 余公里的深山峡谷、雪峰冰川间,一路上都散落着这些飞机碎片,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这些铝片会在阳光照射下烁烁发光,这就是著名的“铝谷”——驼峰航线! 编辑本段周边景观 独龙江峡谷   云南省地图西北角有块突出的狭长的长方形地区,它北部紧连西藏自治区,西部和南部紧靠着缅甸,这一地区就是很少有人去过的独龙江地区。这里因居住着史书上称为“太 驼峰航线 古之民”的独龙族而闻名,也因他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偏僻闭塞而被称为是“神秘的河谷”。河谷中有种类繁多的自然资源和峭壁千仞的峡谷奇观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是我国难得的多学科的实物博物馆。   纵贯全境 (250 公里 ) 的独龙江源于西藏察隅县,这条异常汹涌的河流紧贴我国著名的横断山脉主体的西北麓 , 被陡峭的高山所围堵。东面是 5000 多米高的高黎贡山 ( 傈僳语称曲果 ) ,西面有同缅甸毗邻的 4000 多米高的担当力卡山。独龙江由上游克劳洛河与麻比洛河汇合后从迪布里地方流入贡山县,到茂顶又转向西流,过马库入缅甸,汇入恩梅开江。在境内流长 90 多公里,流域面积 1947 平方公里。整个独龙江犹如一条青色的长龙,奔腾咆哮在云雾缭绕的群山之中。   整个河谷地形复杂,从高处望,河谷的山峦绵延起伏林海茫茫蔚为壮观。从山肢到山巅气候温度相差很大,平时沿江行趟,挥汗如雨,行至山腰就有了凉意,待到山顶就是寒气袭人了。独龙江水落差很大,远望江水上游,有如从天而降之感。江上支流飞瀑多达 100 余条,不仅水力资源丰富,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   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雨量达 3200 毫米以上,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河谷中植物繁多,有名贵的秃杉、三尖杉、珙桐、硫磺杜鹃、水青树、树蕨等,很物有的毒竹也生长在这里。被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禽异兽有虎、扭角羚、红岩羊、金丝猴、金狗 ( 小熊猫 ) 等,可以说,整个独龙江河 驼峰航线 谷,真不愧是云南动植物王国中的一颗明珠。   世代居住在河谷里的独龙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独龙江也因此而得名。独龙族长年与河谷、大山和野生植物相依为命,吃的是野生植物,用的也是野生植物。如打猎的弩弓是用黄桑木做成,渡溜用的溜筒用的是清香木黄桑木,穿的衣服用的是野生麻类,连五彩的独龙毯也是用野生麻类织成的,住的房子更是离不开竹子和茅草,有时为了充饥吃的是堇中粉和野果。野生植物用途如此之广泛在别处是很少见到的。 怒江大峡谷   奔腾的怒江,仿佛是一条被激怒了的金色大蟒,自北向南奔腾而来。汹涌澎湃的江水,冲击着石崖,震撼着山谷,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像怒江这样狂暴、险恶的河流,只有到此旅行, 驼峰航线 亲自耳闻目睹,才能体会到怒江这个名字真是取得太妙了——这是一条真正的愤怒之河啊!走进怒江大峡谷,您就来到了世界上最长、最神秘、最美丽险奇和最原始古朴的东方大峡谷。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三大峡谷中,怒江大峡谷最为壮观。谷地南北走向,怒江大峡谷比科罗拉多大峡谷长。科罗拉多大峡谷从支流巴利亚河口起到米德湖,全长也不过 440 公里。怒江大峡谷单云南段从龙陵的老卡起到贡山的丙中洛,足足 600 公里,西藏境内还有多长,无法精确统计,从地图上看,最少也是四五百公里,两段加起来超过了 1000 公里,是科罗拉多的两倍多。怒江大峡谷也远盛于科罗拉多大峡谷。科罗拉多大峡谷最深处达 1830 米,而怒江大峡谷深都在 2000 米以上,大多数地段突破了 3000 米。再往北,太子雪山海拔 6054 米,梅里雪山 6748 米,峡谷更深了。   怒江大峡谷山高、谷深、水急,两岸白花飘香,山腰原始森林郁郁葱葱,冬春两季冰雪覆盖,景色如画。 碧罗雪山   碧罗雪山在兰坪自治县境内绵延 142 公里,海拔超过 4000 米的雪山 驼峰航线 就有 15 座。其中最高峰老窝山是这些雪山中最美的地方,海拔 4500 米,与澜沧江的相对高差达 3200 米,原始生态系统保存十分完整。山中气候变化异常,飞瀑密布,高山湖泊云集,被人们称作万瀑千湖之山。春夏之交,山中云雾腾升,登临绝顶观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颇为壮观。东面的玉龙雪山、哈巴雪山、金丝厂雪山、老君山、雪邦山在云海中犹如波浪滔天的大海中的小岛。 编辑本段气候影响 恶劣的坏天气   航线从四川到重庆、宜宾、泸州及云南的昆明出发直飞印度东北边境的亭苏克亚西南的汀江飞机场。航线跨越重重高山峻岭,峡谷深涧,山峰起伏连绵有如骆驼的峰脊,沿途有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脉、横断山脉。山高一般都在 4500 至 5500 米上下,在雪线左右,地图上有标注的玉龙山顶高 5596 米。河流如布拉马普特拉河、恩梅开江、怒江、澜苍江、金沙江等。   航线经常是恶劣的坏天气,在雨季就经常的下雨,空中能见度几乎是零。在汀江附近的切拉朋齐是世界上雨量最多的地方(年雨量达到 26461 毫米)。雨季过后就是长达几个月的雷雨季节,有多变的上升、下降气流和强劲的季节风。再后就是严重的结冰,经常是整个飞机都被冰层包住,强劲的逆风有时达到每小时 150 公里以上。即使最有经验的飞行员,也不能完全保证飞行安全。 设备简陋   航线上及机场内设备极为简陋,维修人员缺少,器材也不足,沿航线途中只有为数很少的导航设施。还有飞机的性能限制,在这条航线上,往往爬升不到超过山峰的高度,只能在山谷里穿行。在四十年代, DC-3 、 C-47 型运输机,升限只能达到 5000 米左右,全载重载客时,只能在 3000 至 4000 米高度飞行。   驼峰航线随时随地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险情,但飞行员们为了抗日战争,不管白天黑夜还是拼命的飞,有时简直太紧张了。当时民航的飞行人员。如梁广尧、黄光锐、黄天觉、陆铭觉。陆铭逵、潘国定、洪启明、边任耕、杨积、陈鸿恩、陈文惠、陈文宽、陈齐发、陈达礼、卢雪岩、荆好玉、吴子丹、华祝、陆元斌、顾正寰、顾杰飞、王敏、林汝良、张培伦、罗昭明、陈汉斋等等,在三个月内飞驼峰航线就完成了近 900 次的往返飞行,载运物资近两万多吨。初期飞行员很少,中国的、华裔的、外籍的飞行人员加起来初期也不到 100 人(后期发展到约 200 人)。   云省西南的腾冲、滇缅公路已被封锁,并接近缅印边界,所以在 1942 年 7 月间想再开辟一条更为安全的航线,这条航线虽然试航成功,但由于航线长,沿途地形复杂,天气多变而急骤,尽管没有日本袭击,但因其它危险太大,最后还是放弃了。   驼峰飞行航线,从印度汀江至昆明,有南线与北线之分,又因南线经常受到日本飞机的袭击,所以飞机多飞北线。   北线是飞机从汀江起飞,向东飞 32 公里到达杜姆杜摩导航台(杜姆杜摩是汀江机场东面的进出口)。然后改向 98 度,飞 185 公里到达葡萄,改向 106 度飞 329 公里程海(为高山底下一个南北长约 20 公里东西宽约 5 公里的湖)再向 129 度飞 273 公里直达昆明,全程 819 公里,正常情况下,飞行三小时左右。汀江处于鲁齐特河南部平原,过杜姆杜摩飞 63 公里面进入高山区,须严格保持航向 98 度爬高到 4200 米以上。航线北侧大法板山区,山峰高达 4000 ~ 5000 米。沿航线全是高山峡谷,时起时伏好似骆驼的峰脊,骆峰航线由此得名。   南线,汀江起飞后过杜姆杜摩,改向 143 度飞 140 公里到达奈卡河叉,然后改向 124 度,飞 304 公里至云龙导航台,也只能在到达上空时才能确定。飞越古盘崩山,继续爬高至 4500 米以上过高黎贡山,泸水城就在高山底下,濒临怒江。过怒山、澜苍江、横断山脉,到达大理、下关、苍山、洱海,切云南驿直达昆明。南线高山较北线低,好天气也较多,但距密支那、八莫日寇空军基地近,经常受到袭击。 突发事件   飞越驼峰航线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 1943 年底。我们乘坐中国航空公司重庆 - 昆明 - 汀江 - 加尔各答 DC-3 航班飞机。从昆明起飞后,加入航线爬升,半小时后,天空开始变坏,继续爬高到 4200 米,还是在浓浓的云中,而且飞机外部己开始结冰。飞行员们在驾驶舱风挡玻璃上喷射酒精,效果不大,因气温在继续下降,螺旋桨也开始结冰。飞机的下面是高山峡谷,高度不能降低,只有继续爬高。温度表指示气温继续下降,驾驶舱风挡玻璃全被冰覆盖,进入了真正的盲目飞行。飞行员们虽然已有几千小时的飞行经历,近百次地飞过这条航线,但还从未遇到过象这次这样整个被冰罩住,外面什么都看不见,犹如在冰窑里飞行一样,情况相当严重。   加温系统不工作了,外界气温已是摄氏零下 30 度,幸亏发动机运转还算正常,机上无线电罗盘自动指示也失效,报务员一直不停地调转机外的环形天线,以防冻结。飞机象蜗牛一样吃力的爬升到 6500 米左右,刚好在去层顶部边缘,紧张的心情稍微缓和了一下。但机舱内部温度已降到很低,客人均感缺氧,又不敢随便移动,窗户内侧也结了厚厚的冰花,飞行员用环形天线测得的飞机方位表明飞机仍在航线上。但必须估计到,无线电在雷雨中以及下雪和结冰条件下都是不可靠的,明知不准,但心灵上还好似有所寄托。飞机的实际位置究竟在何处,只能凭经验,推测和估计。   在云层上飞行,外面结冰情况估计好了一些,螺旋桨上的冰仍很少脱落,突然发动机叭叭的放了几炮,说明气化器也结冰了。在云层上有时还可透进一点模糊的阳光,虽然模糊,也能意识一些温暖,实际上还是很冷,断续的阳光,总给人们带来一点希望。再次启动防冰液压泵增压直到喷出酒精,用手去擦舷窗玻璃,由于蒸发很快,冰透指心,但手掌在舷窗玻璃上稍放了一会儿,当手指离开时通过融化的部分就可略见到发动机罩和机翼上的冰不多了,不致于造成大的危险了,人们的心情也安定了一些。另外,据估计后一段情况趋势是变好。累计飞行已是四个多小时了,按保守、的估计已飞行了 650 公里,应该是飞越了驼峰,可以向下降一点高度了,这时温度表指示已是零摄氏度,说明气温已开始回升,证明已确实脱离了结冰区及驼峰高山区。 日寇飞机的袭击   坦率地说,飞驼峰航线不是每次都能这样艰难而顺利地飞过的,在航线上经常发生飞机失踪,这就意味着飞机失事了。从 1943 年 6 月到 12 月半年时间,死亡机组人员达 160 多人。原因多种多样,为了抗日战争,任务非常紧迫,天气坏、难度大也得飞。另外,飞机经常超载飞行,由于超载,飞机就要加大马力,长时间大马力飞行,容易引起发动机故障。但是事故大多数还是由于天气造成的。还因日寇飞机的袭击,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驼峰航线有时也掀开它那凶险的面纱,显露出令人陶醉的风姿。偶尔遇有好天气,壮观雄伟的河山让你一饱眼福。在这世界上最孤寂荒野的地方,人们会看到冰海雪原,热带丛林,纵横穿插的江河、湖泊和直流飞溅的瀑布,连绵不断的高山峡谷,陡峭的绝壁,还有地震后的遗迹以及阳光照耀下光芒四射的冰峰,真是美不胜收,让人难以忘记。 编辑本段主力机种 C-46   驼峰航线的主力机种: C-46 Commando. 笨重难看还毛病百出,却担负着在 43 年到 45 年间从印度向中国运输大量战略物资的重任。 1937 年原本由 Curtiss-Wright 公司设计为 36 座豪华客机, C46 是陆军航空队在大战中拥有的最大最重的双发运输机。 2300 立方尺的空间可以塞进四吨物资,是它的前任 C-47 的差不多两倍。更重要的是, C-46 可以到达 24 , 000 英尺高空——坏天气时常需要飞这么高以避开高山。飞行员们称它为 Ol' Dumbo ——迪斯尼的小飞象 !   虽然 C-46 算是一架不错的运输机,但也有很多严重缺陷:在暴风雨时油箱接头密封太差而 "leaked like a sieve" ;高空中去雾器不正常工作导致进气管塞满了冰;油管也常被气化燃料空 C-47 泡堵塞,造成发动机功率下降以至失效。最危险的是油管断裂 -- 大量燃油喷洒到灼热的发动机壳上造成起火以至空中爆炸!从印度到中国的崇山峻岭中坠毁了如此多的 C-46 。 编辑本段名字由来   航线飞越被视为空中禁区的喜马拉雅山脉,下方群山耸立似骆驼峰背,飞机在其间穿行,故此得名。英文为 "The Hump" 。    1942 年 5 月,日军占领缅甸,切断了同盟国援助中国的战略物资运输线滇缅公路。中美被迫开辟共同开辟“驼峰航线”来代替滇缅公路,继续为中国提供战略物资。    1943 年志愿航空队改为第十四航空队,除了协助组建中国空军,对日作战外,还协助飞越喜马拉雅山,从印度接运战略物资到中国,以突破日本的封锁。   “驼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一个形似骆驼背脊凹处的一个山口,飞机在其间穿行,故此得名,英文为 "The Hump" 。由于它的海拔高度低于当时美国主要装备机型 ( D C — 3 、 DC — 46 、 DC — 47) 最大爬行高度,所以这里是中国至印度航线的必经之处。通过这条运输航线,中国向印度运送派往境外对日作战的远征军士兵,再从印度运回汽油、器械等战争物资。   “驼峰航线”西起印度汀江和阿萨姆帮,东至中国昆明。提供给中国的物资从美国运至印度卡拉奇,再到汀江和阿萨母帮,然后飞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到达中国昆明巫家坝、呈贡、羊街、杨林、沾益、云南驿等机场。日军占领缅甸后,专门派遣战斗机从缅甸密支那起飞,拦截没有防御能力的运输机,航线被迫北移,飞越喜马拉雅山南麓。这一地区山峰高度超过 1.7 万英尺 ,飞行高度最高可以达到2.5 万英尺 。由于航线在世界高海拔地区,有的山峰太高,飞机只能在雪峰山谷间穿行,使航线看起来像骆驼的峰背,因此称为“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途径高山雪峰、峡谷冰川和热带丛林、寒带原始森林、以及日军占领区;加之这一地区气候十分恶劣,强气流、低气压和冰雹、霜冻,使飞机在飞行中随时面临坠毁和撞山的危险,飞机失事率高得惊人。有飞行员回忆: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沿着战友坠机碎片的反光飞行。他们给这条撒着战友飞机残骸的山谷取了个金属般冰冷的名字“铝谷”。因此,“驼峰航线”又称为“死亡航线”。 编辑本段航线功绩   自从 1942 年春日本人占领缅甸后差不多三年的时间里,美援物资到达中国的唯一手段就是经由喜马拉雅山空运。这段令人毛骨悚然的航线,始于印度东北 Assam ,要飞跃世界上最凶险的地形。从空中俯视,下面依次是超过一万英尺高的 Naga 山 -- Naga 是山中居住的食人部落的名字 驼峰航线 ;丛林覆盖的 Irrawaddy 河 , 萨尔温江和湄公河;然后是高达一万五千英尺的 Santsung 山脉。当地气候恶劣 -- 超过 248mph 的飓风,从五月到十月的雨季,以每分钟三千英尺的速度把飞机抛上抛下的超级湍流(甚至把飞机翻个个) -- 再加上频繁出没的日本战斗机,使驼峰航线成为二战中最为危险的空中航线。只有最特殊的人才能担负起此重任 -- 他们就是牛气冲天的印中空运大队 (Air Transport Command, India-China Wing) 。一直到四四年情况改善之前,他们总是一天工作 16 个小时,经常一天飞三个来回。近六百架飞机坠毁,超过一千人牺牲在驼峰航线上。   到战争结束时, 65 万吨物资经由驼峰航线抵达中国。   在中国抗日航空烈士的三十块纪念碑的六十面上,一共刻着三千三百个烈士的名字,其中有二千二百个美国人,这些年轻的美国飞行员,把他们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中国的天空。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对他们表示崇敬,他们什么都没有留下,唯一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只有纪念碑上这些名字。 编辑本段战略意义   驼峰航线是中美两国“二战”期间,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保障中国战略物资运输,共同在中国西南山区开辟的空中通道。它的开辟是两国飞行人员共同创立的世界航空史上的英雄壮举。驼峰飞行员克服重重艰难险阻,英勇牺牲,飞越驼峰天险,打破了日军对中国的围困,运来了对日作战的急需的战略物资,架设了空中战争生命线,对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牺牲于驼峰航线的先烈将永远活在中美人民的心中。驼峰航线也架起了中美人民之间一架友谊的桥梁。 1947 年美国成立的“驼峰飞行员协会”,至今已多次组织代表团访问中国。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50 周年的 1995 年,“驼峰飞行员协会”组织代表团来华,故地重游,在昆明“驼峰飞行纪念碑”前举行“二战驼峰飞行纪念仪式”。此次在美国举行的“历史的记忆”展览又将中美人民之间历久弥深的友谊推上一个新的高峰。 相关图书   书 名 : 驼峰航线:抗战中   国的一条生命通道   作 者:刘小童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1    ISBN: 9787563398096   开本: 16 开   定价 : 39.80 元 内容简介   印中联队驼峰空运总指挥滕纳将军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两个同盟国家间飞行,它的飞机损失率竟会超过对德国轰炸,这,就是驼峰航线!”   作者深入追溯记录驼峰航线的历史,访遍所有能够找到的,散居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北美、澳洲、南美等地的,“飞越驼峰”的承担者之一——中国航空公司( CNAC )的中国员工和参与这段历史 驼峰航线 的亲历者。作者在对老人们的访谈中,真实地记录和还原了抗战时期“驼峰航线”这段影响了整个太平洋战区格局的悲壮历史——一段关于战争、勇气、友谊和飞翔的重要历史。   该书是国内外第一本全方位、多角度详细记录该段历史的纪实文学,并收集展现了大量的珍贵历史图片。作者从中国人的视线书写这一悲壮航线,同时也追踪记录下中国参与者的历史命运。   《驼峰航线》不仅完整还原了悲壮的历史,而且也记录了一段信实的人的历史,历史的记忆与人的命运动人心魄。 图书目录   自序 我和我的“驼峰航线”   引 子驼峰航线   国殇   第一章 四面楚歌、摇摇欲坠的中国   中国,血液即将流尽   边战边退   逃难,不仅仅只有军人   第二章 狂轰滥炸   通天   航空救国?   跑警报之一   跑警报之二   第三章 哭泣的蓝天    4500 : 5500 ,不对称的”等式”   长空泣血   “中立”的美国一:“调停”   第四章 命悬一线   夹缝中的”中航”   差点“丢”了委员长   “中立”的美国二:两面做“人”   机长撂了”挑子”   外战中的”内战”   乞求通天之路   第五章 抵抗到底的国民政府   夹缝之中的委员长   一个来中国”考察农业”的美国老头   “中立”的美国三:罗斯福和他的“水龙带”   战争本身打的是经济实力   两条气若游丝的“小道”   断气   找寻通天之路   懵懂的一次飞行   勒在脖子上的,照样是一条细带   选择密支那   第六章 马拉松式谈判“新航线”   关键人物一:宋子文和他的”备忘录“(一)   关键人物二:邦德   关键人物三:闷闷做事的”老黄牛”黄宝贤   天变   截断天道   第七章 一记闷棍   撤退香港   飞行人物一:虎胆英雄,查尔斯·夏普   飞行人物二:孤雁,陈文宽   飞行人物三:快乐的冒险家,哈罗德·斯威顿   第八章 败退缅甸   如山倒的兵败   都是铮铮铁骨硬汉(一)   都是铮铮铁骨硬汉(二)   宋子文和他的“备忘录”(二)   都是铮铮铁骨硬汉(三) 驼峰航线 十万火急:宋子文和他的”备忘录”(三)   还都乱着套   委员长再次坐到热锅上   最后的哀鸣   飞天   第九章 叩响飞天之路   逼出来的”航线”   走直线   焦急的陈纳德   继续乱   再寻他路   截击   飞北线   第十章 驼峰,驼峰!   坠毁,坠毁!   飞行冰窖   飞越“驼峰”英雄人物一:飞行天才——潘国定   飞越“驼峰”英雄人物二:”老实人”——陈文惠   死亡档案   绝地、绝境,彻底伤了元气!   奄奄一息的”中航”   杀出一条血路   飞越“驼峰”场景一:倒飞   飞越“驼峰”场景二:报告,他们已经在不丹上空   战争流水线   第十一章 世界上最艰险,最漫长的供应线   空海“联运”   招兵买马   初次过“驼峰”   第十二章 天地一线牵   第十三章 三个篱笆一根“桩”?   天地情   第十四章 壮志凌云   第十五章 地面大配磅   第十六章 战争,从未让女人走开!   第十七章 鲜为人知的中美混合团   牵魂驼峰   第十八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第十九章 一批没了,再上、再上!   第二十章 威谦· H. 滕纳是员千将   绝地瓜攻   第二十一章 “驼峰”,生命之魂!   第二十二章 中美大对撞   上帝的弃地   第二十三章 最后的飞越 驼峰航线 尾声 航空救国   附录一 中国航空公司驼峰飞行牺牲人员名单( 1942-1945 )   附录二 美国授华航空烈士名单   附录三 驼峰航线人物存照   后记 永远的驼峰 http://baike.baidu.com/view/86275.htm *********************888 ************************* 2 ,亲历飞越驼峰,做好牺牲准备 黄 : 您是怎样到印缅战区的 ? 邓:我是 1944 年 1 月离开复旦, 4 月经昆明驼峰飞到了雷多,印缅战区史迪威总指挥部。 黄 : 说到驼峰我插一句,今年 4 月 14 日 , 我在南京参观了航空烈士公墓,其中墓碑名单中美国就有 2197 人,中国 870 人,其中不少航空烈士是在驼峰飞行中牺牲的。 邓:我飞越驼峰坐的是运输机,不像现在,那是 C46 运输机,也没有座位,坐着时每一个人发一个降落伞,上飞机时美军一位军士告诉你 , 手上扣上环 , 不要过早打开 , 到了自己手足无措时 , 用手一拉 , 降落伞自己开了。我们心想即使打开降落了 , 你到那个地方雪山雪地也要饿死了 , 所以也没有想到要打开降落伞。甩就甩吧。不过我们总算飞越了驼峰,当时比较年轻。 黄:您过驼峰时就是往返一次吗? 邓:过驼峰,我就这一次。到那里以后,飞机将那里的物资等运回来。那时就靠驼峰,当时滇缅公路没有打通。我们过去的任务就是打通这条公路,保护两侧,就是史迪威公路、实际上就是中印公路 , 又叫缅中公路,现在这条公路已经在恢复利用,但也不起很大作用。 黄: 2007 年我去过中缅边界 , 看到过中缅公路的起点和还有一个公路的遗址。 从随军记者到出版人和历史学家 ------ 对话人民出版社资深编审邓蜀生(《社会科学论坛》影印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1 月3 日 (美东时间)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525190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10-11)|3873 次阅读|0 个评论
驼峰航线----历史的回忆(幻灯片)(一)
黄安年 2012-8-27 07:10
驼峰航线----历史的回忆(幻灯片)(一)
驼峰航线 ---- 历史的回忆 ( 幻灯片 )( 一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8 月27 日 发布 2003 年在美国加州小住期间 , 获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朋友赠《驼峰航线—历史的回忆》幻灯片 , 该幻灯片生动地反映了在国际反法西斯战场上,中美共同开辟跨越喜马拉雅山的战略物资转运航线生命线 -- “驼峰航线”,图片分 ( 一 )26 张 , ( 二 )26 张 , ( 三 )26 张 ,( 四 )17 张。 本文摘发了《 从随军记者到出版人和历史学家 ------ 对话人民出版社资深编审邓蜀生》一文中有关亲历 驼峰航线的回忆 , 还有关于“驼峰航线”的情况介绍 ( 均见下文 ) 。 ****************** “历史的记忆”展览开幕 江泽民为美飞行员铜像题词 ( 附图 ) 美国当地时间 17 日晚在华盛顿开幕的“历史的记忆”大型展览,以七百多件图片和遗物,重温中美两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国反法西斯战场上的合作,吸引了许多美国老兵和媒体的关注。 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主办的此次展览,分为“驼峰航线”、“陈纳德与美国志愿航空队”、“营救杜利特尔轰炸机队”三个部分,图文并茂,向人们讲述“二战”期间,在中国反法西斯战场上,中美共同开辟跨越喜马拉雅山的战略物资转运航线“驼峰航线”,美国空军志愿航空队“飞虎队”在中国英勇善战,中国老百姓冒险营救迫降于日占区的美国空军飞行员等三个感人的故事。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主持了今晚的开幕式。他说:今天我们共同回忆当年中美两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极其壮烈的历史和两国人民结下的深厚友谊。有时历史会沾满灰尘,需要去揩拭,让它重新发光。当年故事的主人公年事已高,我希望把这段历史告诉年轻人,这是我们举办这次活动的目的。 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李冰致词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过去的敌方,今天已不再是敌人;过去的朋友,今天却仍然是朋友。那难忘的岁月和友情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记忆,一个民族的记忆,它不但写在历史书上,还刻在人们的心里。 曾经参加美国空军在中国执行过任务的美国参议员斯蒂文斯说,这个展览表明,当年中美两国人民就有深厚的友谊,现在两国人民仍然有深厚的友谊。 陈纳德将军的夫人陈香梅女士说,中美两国人民应当永远是朋友,今天我们在一起缅怀先烈,追寻历史,让我们与先烈一样,为了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 美国老兵、中国老兵、救助过美军的中国村民代表,以及四位美国国会众议院议员、中国驻美大使杨洁篪等也出席了今晚的开幕式。 江泽民为在“驼峰航线”献身美国飞行员题词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为一位“二战”期间在中国西南地区“驼峰航线”执行任务时献身的美国飞行员题词,题词 17 日在此间公布。 江泽民主席的题词是:这是一位在中国抗日战场英勇献身的美国飞行员,中国人民将永远记住他的名字:吉米 . 福克斯。 吉米 . 福克斯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一九四三年三月十一日在“驼峰航线”执行任务时,因飞机坠毁而遇难,当时年仅二十四岁。因其遗体至今尚未寻获,在美国被列为战争失踪人员。中国有关方面为吉米 . 福克斯塑造了铜像,将安放在其故乡休斯敦。 这是 17 日在华盛顿开幕的大型展览“历史的记忆”的重要活动之一。在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三十周年,江泽民主席即将访美之际,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在此间的威尔逊中心举办“历史的记忆”展览,该展览分为“驼峰航线”、“陈纳德和美国志愿航空队”、“营救杜利特尔轰炸机队”三部分,讲述“二战”期间中美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合作历史。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在 17 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重温这段历史,就是为了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英勇贡献的美国老兵和他们的亲属致敬,也是为了让青年一代了解这段历史、记住这段历史,增进中美友谊。 赵启正表示,中国人对于“二战”期间美国和其它国家志愿者对中国的帮助一直没有忘记。恐怖主义并非始于“九一一”,回顾历史可发现许多恐怖主义事件,如偷袭珍珠港、奥斯维辛集中营、南京大屠杀等。对于这些历史我们不能忘记,要防止这些错误重犯。 赵启正认为,这次展览的内容是中美两国的宝贵财富,尤其不能忘记,并且要告诉年轻人。他指出,通过历史,中美可寻求很多共同点,可以共同为人类未来作出贡献。中美之间有很多共同的利益,两国能够在未来有更好的合作和交流。 威尔逊中心主席汉密尔顿表示,对这个展览印象非常深刻。他认为,在当前的关键时刻,非常有必要记住中美之间的合作历史。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这个展览提醒我们,两国的共同利益和友谊能把我们拉到一起。 新闻背景: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是中美两国“二战”期间,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保障中国战略物资运输,共同在中国西南山区开辟的空中通道,其艰险程度堪称世界航空史和军事史之最。 一九四二年,日军占领缅甸并侵入中国云南,向重庆等未被日军占领地区运输战略物资的“最后一条陆路输血线”滇缅公路被切断。中美被迫开辟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到云南的战略物资转运空中航线。这条航线跨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这里最高山峰七千六百多米,而当时的运输机载重时只能飞三千五百米左右,不得不在驼峰似的高山峡谷中穿行,故称“驼峰航线”。 云南军民在没有重型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多靠人力迅速修建了十多个机场。美国空运队、美国陆军运输队和中国航空公司承担起物资空运任务,美国陆军第十和第十四航空队担负起保驾护航的任务。 从一九四二年五月到一九四五年八月,中美双方共投入各种运输机、战斗机、轰炸机约二千架,共飞行八万多架次,三年多共向中国运输战略物资八十多万吨,人员四点三万人次。这些物资运抵云南后,再通过汽车甚至马车、人力车送往战争前线,有力地支援了反法西斯战争。 由于“驼峰航线”飞经的地区地势复杂、气候恶劣,飞机失事率高得惊人,因而这条航线又被称为“死亡航线”。三年多时间内,中美双方共坠毁和失踪飞机六百零九架,牺牲和失踪一千五百多名飞行员。有些飞机残骸和机组人员遗骸直到九十年代末期才在深山老林中发现,有些则至今不知所终。 新闻背景:陈纳德与美国“飞虎队” “二战”中,一支三百多人的美国志愿航空部队,从美国前往中缅印战区,参加对日作战,保卫滇缅公路。他们在战斗中屡建奇功,在中国家喻户晓,这就是著名的“飞虎队”,其司令官是陈纳德将军。 一九四一年八月一日 ,“中国空军美国志愿航空队”成立,总部设在昆明,其标志是一只从代表胜利的 V 字中飞扑而出的孟加拉虎。“飞虎队”英勇善战,他们以损失五百架飞机的代价,共击落日军飞机二千六百架,击沉或重创敌人四十四艘军舰、二百二十三万吨商船,击毙日军六万六千七百人,成为传奇式的英雄群体。 “飞虎队”因此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敬,也得到中国民众的支持。中国人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用最原始的工具为他们修建了一百多个临时机场;为了使“飞虎队”最快地得到敌机的动向,普通的中国人冒着生命危险为他们收集情报。中美两国军民共同谱写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英雄赞歌。 中国新闻社 2002 年 10 月 18 日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2002/Oct/219457.htm 驼峰航线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驼峰航线”是二战时期中国和盟军一条主要的空中通道,始于 1942 年,终于二战结束,为打击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要贡献。“驼峰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进入中国的云南高原和四川省。航线全长 500 英里,地势海拔均在 4500-5500 米 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 米 , 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 航线简介 驼峰航线示意图   “驼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一个形似骆驼背脊凹处的一个山口,由于它的海拔高度高于当时美国主要装备机型 ( D C — 3 、 DC — 46 、 DC — 47) 最大爬行高度,所以这里是中国至印度航线的必经之处。通过这条运输航线,中国向印度运送派往境外对日作战的远征军士兵,再从印度运回汽油、器械等战争物资“驼峰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进入中国的云贵高原和四川省。航线全长 500 英里,地势海拔均在 4500-5500 米 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 米 ,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 编辑本段得名原因   航线飞越被视为空中禁区的喜马拉雅山脉,下方群山耸立似骆驼峰背,飞机在其间穿行,故此得名。英文为“ The Hump ”。 编辑本段开通背景    1941 年 12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参与对日本的作战。中国抗日战争进入 1942 年 5 月,日军切断滇缅公路这条战时中国最后一条陆上交通线后,中美两国被迫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和中国云南昆明之间开辟了一条转运战略物资的空中通道,这条空中通道就叫驼峰航线。   起初,滇缅公路被用来运送军事用品,汽油和其他货物。在 4 月和 1942 年 5 月,日本占领缅甸,有效地切断滇缅公路。为了保持国民党政府所要求的战略物资的不间断供应,美国和其他盟国领导人同意进行一个持续的空中补给工作,由美国陆军航空队负责。在 1942 年 7 月,美国陆军航空队一个新的航空运输司令部成立,由 William H. Tunner 上校指挥,组织空运和提供后勤支持。大多数人员和设备来自美国陆军航空队,也有英国和印度的英联邦部队,缅甸劳工团队和中国国民航空空运科。 编辑本段空运行动   渐渐的 , 一条空前的穿越印度、缅甸和中国的空中航线开始形成。在西面,航线由二战时期的阿萨姆邦东北印度铁路公司的一系列机场串成并穿越了云南和四川的一系列山脊。在该航线开通后,即成为中国战场国际援助的“生命之路”。蒋介石认为为了保证它的野战师和拥有 500 架飞机的空军的正常运作,每月至少需要 7,500 吨的物资,当然在驼峰航线的初期几个月中,这个想法是难以达到的。   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货物运输飞机。最初的驼峰空运是由是道格拉斯 DC-2 、 C-47 运输机、道格拉斯 DC-3 、 C-53 运输机,和一种经改装的的 C-47 运输机完成。然而,这些飞机的有效载荷并不适合高负载的高空作业,且不能达到一定高度以飞越山区地形,这使得飞机不得不通过非常危险的迷宫般的喜马拉雅山隘航行。    1942 年 12 月 C-87 Liberator Express 和 C-109 燃油专用运输机的抵达提高了运输吨位,其较强的高空飞行能力使其能够直接飞越比较低的山峰( 15,000-16,000 英尺 ),无须穿行危险的山隘。但此种飞机的事故率较高且不适用于当时所用的机场。尽管C-87 有 4 个引擎,但载重高时爬升性能差,经常在起飞时因引擎熄火而坠毁,同时在山峰上空即使遭遇较轻的结冰状况也容易回旋而失去控制。 C-109 是从现存的 B-24 轰炸机改装而来的燃油专用运输机,所有武装弹药均被拆卸,机身内安装有 8 个油罐,能够装载 2900 加仑高辛烷值航空汽油。生产的 218 架 C-109 中有很多被送往中缅印战区。但由于其满载时在超过海拔 6000 英尺的机场降落十分困难,并且飞行不稳定, C-109 也和 C-87 一样不受飞行员喜爱。满载的 C-109 若摔机着陆,不可避免会发生爆炸,使机组人员丧生   “寇蒂斯” C-46 Commando 于 1943 年 4 月起开始执行驼峰航线飞行。 C-46 是一种比以往任何一种双发运输机飞得都快都高的涡轮增压双引擎飞机,且载荷也比 C-47 及 C-87 高, 装备 C-46 之后,航线的空运吨数明显提高,于 1943 年 12 月达到 12,594 吨。运量在 1944-45 年间继续攀升,于 1945 年七月达到历史最高值   飞越驼峰对于盟军飞行人员而言是近乎自杀式的航程。航线跨越喜马拉雅山脉,穿行于缅甸北部与中国西部之间的崇山峻岭之间,频繁遭遇强紊流,强风,结冰,设备老化。从一开始,任务就受困于缺乏资源和有经验的人员。在行动最初的几个月里,没有经验的补给军官会下令将飞机装至“填满”而不顾载重上限。合适的导航设备与无线电信标以及受过训练人员的匮乏(一直没有足够的导航员来配置到每个机组)持续影响了空运行动。虽然空运指挥部( ATC )内有一些有经验的民航以及军用运输机飞行员,但其他人大都是刚受过飞行训练,飞行时间很短,对在恶劣条件下驾驶多引擎运输机几乎没有经验。中国飞行员尽管操纵过若干种类的飞机,但并不擅长于依靠仪表飞行,对空运使用的大型美制运输机也不熟悉。但是中国和美国飞行员还是坚持驾驶重载的飞机在往成都,昆明和其他城市的往返航线上日夜飞行。运输机时刻不停地从印度北部的 13 个机场起飞,在约 800 公里外的 6 个中国机场之一降落。有些疲劳不堪的机组成员一天可飞到三次往返之多。机械师在露天维修飞机,在频繁的暴雨中用油布遮盖引擎。机械师与备用零件也始终不足,维护与发动机修理时常被拖延。很多超载的飞机在起飞时由于引擎问题或遇到其他机械故障而坠毁。 ATC 飞行员与作家 Ernest K. Gann 回忆他曾在印度的 Chabua 机场一天内目睹四次坠机事故——两架 C-47 ,两架 C87 ,三名飞行人员遇难。由于地区的偏远以及中缅印战区较低的优先级,飞行必须的零件和补给供应十分紧张,飞行人员经常被派往喜马拉雅山麓捡回飞机残骸上的零件以维修编队内剩余的飞机。这些悲剧性的坠机的一个副产品是当地出现了大量的由飞机残骸铝片做成的器具。   除了糟糕的天气和机械故障,手无寸铁的护送运输飞机在驼峰偶尔遭到日军战斗机在干旱(冬)季(的袭击)。有一次,当驾驶 C-46 执行任务时, Wally A. Gayda 上尉遭遇日军飞机,在失望中反击中岛战斗机,通过勃朗宁自动步枪向战斗机乘员组舱窗射击,最终杀死日本飞行员。在驼峰死亡人数总计超过 1500 人。有时,每月飞机损失总额占所有飞机的 50% ,但仍在沿途服务。    1944 年 5 月 , 一个重要的发展是占领了缅北的密支那机场,这一任务由中国远征军和麦瑞尔突击队完成,即著名的密支那大捷。这使日本丧失了他们对盟军驼峰航线巡逻飞机的主要机场。机场本身也成为困难情况下一个重要而紧急的盟军飞机降落点,即使战斗直到 1944 年 8 月仍在密支那附近的县城进行。   中方飞行员为驼峰航线作出了重要贡献。在 1942 至 1945 年中国收到来自美国的运输机恰好是 100 架: 77 架 C-47 运输机和 23 架 C-46 Commandos 。据一些消息,从 1942 年 5 月至 1945 年 9 月,共有 650,000 吨运通过驼峰,其中中方飞行员占 75,00 万吨(约 12% ),还有 33400 名乘客通过驼峰。   在 1944 年,航空运输司令部的任务是支持 B-29 超级堡垒轰炸机从中国轰炸日本。从 2 月至 10 月,运送物资近 18,000 万吨的驼峰航线,开始支持 B-29 超级堡垒轰炸机的战略轰炸,当时的 B-29 行动则转移到中国。到这个时候, C-54 Skymaster 四引擎运输机的到达大大提高了空运的吨位水平。为了提高效率,航空运输司令部秘书长 William H. Tunner 改进了 C-54 的空气技术,以更从更直接的航线到达中国,使用中缅印战区的战斗机中队来护送,以防日本飞机的拦截。这种 C-54 载货量是 C-47 的 3 倍,取代了后两个运输机,以及在 C-46 在最后几个月的空运。   驼峰航线这一空中桥梁的空运行动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尽管在 1945 年 1 月开放中印公路后其重要性有所下降,但截止收复仰光时,空运的总吨位( 65 万吨)仍比在雷多公路( 14.7 万吨)多得多。最后总记飞行时间约共计 150 万小时。驼峰运送行动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空中战略桥梁,只有 1949 年柏林封锁时的空运行动在空运货物量上超过了它。    经营情况 驼峰航线具体路线   “驼峰航线”是世界战争空运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代价最大的一次悲壮的空运。“驼峰航线”途径高山雪峰、峡谷冰川和热带丛林、寒带原始森林、以及日军占领区;加之这一地区气候十分恶劣,强气流、低气压和冰雹、霜冻,使飞机在飞行中随时面临坠毁和撞山的危险,在长达 3 年的艰苦飞行中,中国航空公司共飞行了 8 万架次,美军先后投入飞机 2100 架,双方总共参加人数有 84000 多人,共运送了 85 万吨的战略物资、战斗人员 33477 人。单是美军一个拥有 629 架运输机的第 10 航空联队,就损失了 563 架飞机。而总在这条航线上,美军共损失飞机 1500 架以上,牺牲优秀飞行员近 3000 人,损失率超过 80% !而前前后后总共拥有 100 架运输机的中国航空公司,竟然先后损失飞机 48 架,牺牲飞行员 168 人,损失率超过 50% ! 驼峰航线残骸    1945 年,二战结束后,美国《时代周刊》这样描述驼峰航线:在长达 800 余公里的深山峡谷、雪峰冰川间,一路上都散落着这些飞机碎片,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这些铝片会在阳光照射下烁烁发光,这就是著名的“铝谷”——驼峰航线! 编辑本段周边景观 独龙江峡谷   云南省地图西北角有块突出的狭长的长方形地区,它北部紧连西藏自治区,西部和南部紧靠着缅甸,这一地区就是很少有人去过的独龙江地区。这里因居住着史书上称为“太 驼峰航线 古之民”的独龙族而闻名,也因他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偏僻闭塞而被称为是“神秘的河谷”。河谷中有种类繁多的自然资源和峭壁千仞的峡谷奇观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是我国难得的多学科的实物博物馆。   纵贯全境 (250 公里 ) 的独龙江源于西藏察隅县,这条异常汹涌的河流紧贴我国著名的横断山脉主体的西北麓 , 被陡峭的高山所围堵。东面是 5000 多米高的高黎贡山 ( 傈僳语称曲果 ) ,西面有同缅甸毗邻的 4000 多米高的担当力卡山。独龙江由上游克劳洛河与麻比洛河汇合后从迪布里地方流入贡山县,到茂顶又转向西流,过马库入缅甸,汇入恩梅开江。在境内流长 90 多公里,流域面积 1947 平方公里。整个独龙江犹如一条青色的长龙,奔腾咆哮在云雾缭绕的群山之中。   整个河谷地形复杂,从高处望,河谷的山峦绵延起伏林海茫茫蔚为壮观。从山肢到山巅气候温度相差很大,平时沿江行趟,挥汗如雨,行至山腰就有了凉意,待到山顶就是寒气袭人了。独龙江水落差很大,远望江水上游,有如从天而降之感。江上支流飞瀑多达 100 余条,不仅水力资源丰富,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   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雨量达 3200 毫米以上,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河谷中植物繁多,有名贵的秃杉、三尖杉、珙桐、硫磺杜鹃、水青树、树蕨等,很物有的毒竹也生长在这里。被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禽异兽有虎、扭角羚、红岩羊、金丝猴、金狗 ( 小熊猫 ) 等,可以说,整个独龙江河 驼峰航线 谷,真不愧是云南动植物王国中的一颗明珠。   世代居住在河谷里的独龙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独龙江也因此而得名。独龙族长年与河谷、大山和野生植物相依为命,吃的是野生植物,用的也是野生植物。如打猎的弩弓是用黄桑木做成,渡溜用的溜筒用的是清香木黄桑木,穿的衣服用的是野生麻类,连五彩的独龙毯也是用野生麻类织成的,住的房子更是离不开竹子和茅草,有时为了充饥吃的是堇中粉和野果。野生植物用途如此之广泛在别处是很少见到的。 怒江大峡谷   奔腾的怒江,仿佛是一条被激怒了的金色大蟒,自北向南奔腾而来。汹涌澎湃的江水,冲击着石崖,震撼着山谷,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像怒江这样狂暴、险恶的河流,只有到此旅行, 驼峰航线 亲自耳闻目睹,才能体会到怒江这个名字真是取得太妙了——这是一条真正的愤怒之河啊!走进怒江大峡谷,您就来到了世界上最长、最神秘、最美丽险奇和最原始古朴的东方大峡谷。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三大峡谷中,怒江大峡谷最为壮观。谷地南北走向,怒江大峡谷比科罗拉多大峡谷长。科罗拉多大峡谷从支流巴利亚河口起到米德湖,全长也不过 440 公里。怒江大峡谷单云南段从龙陵的老卡起到贡山的丙中洛,足足 600 公里,西藏境内还有多长,无法精确统计,从地图上看,最少也是四五百公里,两段加起来超过了 1000 公里,是科罗拉多的两倍多。怒江大峡谷也远盛于科罗拉多大峡谷。科罗拉多大峡谷最深处达 1830 米,而怒江大峡谷深都在 2000 米以上,大多数地段突破了 3000 米。再往北,太子雪山海拔 6054 米,梅里雪山 6748 米,峡谷更深了。   怒江大峡谷山高、谷深、水急,两岸白花飘香,山腰原始森林郁郁葱葱,冬春两季冰雪覆盖,景色如画。 碧罗雪山   碧罗雪山在兰坪自治县境内绵延 142 公里,海拔超过 4000 米的雪山 驼峰航线 就有 15 座。其中最高峰老窝山是这些雪山中最美的地方,海拔 4500 米,与澜沧江的相对高差达 3200 米,原始生态系统保存十分完整。山中气候变化异常,飞瀑密布,高山湖泊云集,被人们称作万瀑千湖之山。春夏之交,山中云雾腾升,登临绝顶观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颇为壮观。东面的玉龙雪山、哈巴雪山、金丝厂雪山、老君山、雪邦山在云海中犹如波浪滔天的大海中的小岛。 编辑本段气候影响 恶劣的坏天气   航线从四川到重庆、宜宾、泸州及云南的昆明出发直飞印度东北边境的亭苏克亚西南的汀江飞机场。航线跨越重重高山峻岭,峡谷深涧,山峰起伏连绵有如骆驼的峰脊,沿途有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脉、横断山脉。山高一般都在 4500 至 5500 米上下,在雪线左右,地图上有标注的玉龙山顶高 5596 米。河流如布拉马普特拉河、恩梅开江、怒江、澜苍江、金沙江等。   航线经常是恶劣的坏天气,在雨季就经常的下雨,空中能见度几乎是零。在汀江附近的切拉朋齐是世界上雨量最多的地方(年雨量达到 26461 毫米)。雨季过后就是长达几个月的雷雨季节,有多变的上升、下降气流和强劲的季节风。再后就是严重的结冰,经常是整个飞机都被冰层包住,强劲的逆风有时达到每小时 150 公里以上。即使最有经验的飞行员,也不能完全保证飞行安全。 设备简陋   航线上及机场内设备极为简陋,维修人员缺少,器材也不足,沿航线途中只有为数很少的导航设施。还有飞机的性能限制,在这条航线上,往往爬升不到超过山峰的高度,只能在山谷里穿行。在四十年代, DC-3 、 C-47 型运输机,升限只能达到 5000 米左右,全载重载客时,只能在 3000 至 4000 米高度飞行。   驼峰航线随时随地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险情,但飞行员们为了抗日战争,不管白天黑夜还是拼命的飞,有时简直太紧张了。当时民航的飞行人员。如梁广尧、黄光锐、黄天觉、陆铭觉。陆铭逵、潘国定、洪启明、边任耕、杨积、陈鸿恩、陈文惠、陈文宽、陈齐发、陈达礼、卢雪岩、荆好玉、吴子丹、华祝、陆元斌、顾正寰、顾杰飞、王敏、林汝良、张培伦、罗昭明、陈汉斋等等,在三个月内飞驼峰航线就完成了近 900 次的往返飞行,载运物资近两万多吨。初期飞行员很少,中国的、华裔的、外籍的飞行人员加起来初期也不到 100 人(后期发展到约 200 人)。   云省西南的腾冲、滇缅公路已被封锁,并接近缅印边界,所以在 1942 年 7 月间想再开辟一条更为安全的航线,这条航线虽然试航成功,但由于航线长,沿途地形复杂,天气多变而急骤,尽管没有日本袭击,但因其它危险太大,最后还是放弃了。   驼峰飞行航线,从印度汀江至昆明,有南线与北线之分,又因南线经常受到日本飞机的袭击,所以飞机多飞北线。   北线是飞机从汀江起飞,向东飞 32 公里到达杜姆杜摩导航台(杜姆杜摩是汀江机场东面的进出口)。然后改向 98 度,飞 185 公里到达葡萄,改向 106 度飞 329 公里程海(为高山底下一个南北长约 20 公里东西宽约 5 公里的湖)再向 129 度飞 273 公里直达昆明,全程 819 公里,正常情况下,飞行三小时左右。汀江处于鲁齐特河南部平原,过杜姆杜摩飞 63 公里面进入高山区,须严格保持航向 98 度爬高到 4200 米以上。航线北侧大法板山区,山峰高达 4000 ~ 5000 米。沿航线全是高山峡谷,时起时伏好似骆驼的峰脊,骆峰航线由此得名。   南线,汀江起飞后过杜姆杜摩,改向 143 度飞 140 公里到达奈卡河叉,然后改向 124 度,飞 304 公里至云龙导航台,也只能在到达上空时才能确定。飞越古盘崩山,继续爬高至 4500 米以上过高黎贡山,泸水城就在高山底下,濒临怒江。过怒山、澜苍江、横断山脉,到达大理、下关、苍山、洱海,切云南驿直达昆明。南线高山较北线低,好天气也较多,但距密支那、八莫日寇空军基地近,经常受到袭击。 突发事件   飞越驼峰航线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 1943 年底。我们乘坐中国航空公司重庆 - 昆明 - 汀江 - 加尔各答 DC-3 航班飞机。从昆明起飞后,加入航线爬升,半小时后,天空开始变坏,继续爬高到 4200 米,还是在浓浓的云中,而且飞机外部己开始结冰。飞行员们在驾驶舱风挡玻璃上喷射酒精,效果不大,因气温在继续下降,螺旋桨也开始结冰。飞机的下面是高山峡谷,高度不能降低,只有继续爬高。温度表指示气温继续下降,驾驶舱风挡玻璃全被冰覆盖,进入了真正的盲目飞行。飞行员们虽然已有几千小时的飞行经历,近百次地飞过这条航线,但还从未遇到过象这次这样整个被冰罩住,外面什么都看不见,犹如在冰窑里飞行一样,情况相当严重。   加温系统不工作了,外界气温已是摄氏零下 30 度,幸亏发动机运转还算正常,机上无线电罗盘自动指示也失效,报务员一直不停地调转机外的环形天线,以防冻结。飞机象蜗牛一样吃力的爬升到 6500 米左右,刚好在去层顶部边缘,紧张的心情稍微缓和了一下。但机舱内部温度已降到很低,客人均感缺氧,又不敢随便移动,窗户内侧也结了厚厚的冰花,飞行员用环形天线测得的飞机方位表明飞机仍在航线上。但必须估计到,无线电在雷雨中以及下雪和结冰条件下都是不可靠的,明知不准,但心灵上还好似有所寄托。飞机的实际位置究竟在何处,只能凭经验,推测和估计。   在云层上飞行,外面结冰情况估计好了一些,螺旋桨上的冰仍很少脱落,突然发动机叭叭的放了几炮,说明气化器也结冰了。在云层上有时还可透进一点模糊的阳光,虽然模糊,也能意识一些温暖,实际上还是很冷,断续的阳光,总给人们带来一点希望。再次启动防冰液压泵增压直到喷出酒精,用手去擦舷窗玻璃,由于蒸发很快,冰透指心,但手掌在舷窗玻璃上稍放了一会儿,当手指离开时通过融化的部分就可略见到发动机罩和机翼上的冰不多了,不致于造成大的危险了,人们的心情也安定了一些。另外,据估计后一段情况趋势是变好。累计飞行已是四个多小时了,按保守、的估计已飞行了 650 公里,应该是飞越了驼峰,可以向下降一点高度了,这时温度表指示已是零摄氏度,说明气温已开始回升,证明已确实脱离了结冰区及驼峰高山区。 日寇飞机的袭击   坦率地说,飞驼峰航线不是每次都能这样艰难而顺利地飞过的,在航线上经常发生飞机失踪,这就意味着飞机失事了。从 1943 年 6 月到 12 月半年时间,死亡机组人员达 160 多人。原因多种多样,为了抗日战争,任务非常紧迫,天气坏、难度大也得飞。另外,飞机经常超载飞行,由于超载,飞机就要加大马力,长时间大马力飞行,容易引起发动机故障。但是事故大多数还是由于天气造成的。还因日寇飞机的袭击,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驼峰航线有时也掀开它那凶险的面纱,显露出令人陶醉的风姿。偶尔遇有好天气,壮观雄伟的河山让你一饱眼福。在这世界上最孤寂荒野的地方,人们会看到冰海雪原,热带丛林,纵横穿插的江河、湖泊和直流飞溅的瀑布,连绵不断的高山峡谷,陡峭的绝壁,还有地震后的遗迹以及阳光照耀下光芒四射的冰峰,真是美不胜收,让人难以忘记。 编辑本段主力机种 C-46   驼峰航线的主力机种: C-46 Commando. 笨重难看还毛病百出,却担负着在 43 年到 45 年间从印度向中国运输大量战略物资的重任。 1937 年原本由 Curtiss-Wright 公司设计为 36 座豪华客机, C46 是陆军航空队在大战中拥有的最大最重的双发运输机。 2300 立方尺的空间可以塞进四吨物资,是它的前任 C-47 的差不多两倍。更重要的是, C-46 可以到达 24 , 000 英尺高空——坏天气时常需要飞这么高以避开高山。飞行员们称它为 Ol' Dumbo ——迪斯尼的小飞象 !   虽然 C-46 算是一架不错的运输机,但也有很多严重缺陷:在暴风雨时油箱接头密封太差而 "leaked like a sieve" ;高空中去雾器不正常工作导致进气管塞满了冰;油管也常被气化燃料空 C-47 泡堵塞,造成发动机功率下降以至失效。最危险的是油管断裂 -- 大量燃油喷洒到灼热的发动机壳上造成起火以至空中爆炸!从印度到中国的崇山峻岭中坠毁了如此多的 C-46 。 编辑本段名字由来   航线飞越被视为空中禁区的喜马拉雅山脉,下方群山耸立似骆驼峰背,飞机在其间穿行,故此得名。英文为 "The Hump" 。    1942 年 5 月,日军占领缅甸,切断了同盟国援助中国的战略物资运输线滇缅公路。中美被迫开辟共同开辟“驼峰航线”来代替滇缅公路,继续为中国提供战略物资。    1943 年志愿航空队改为第十四航空队,除了协助组建中国空军,对日作战外,还协助飞越喜马拉雅山,从印度接运战略物资到中国,以突破日本的封锁。   “驼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一个形似骆驼背脊凹处的一个山口,飞机在其间穿行,故此得名,英文为 "The Hump" 。由于它的海拔高度低于当时美国主要装备机型 ( D C — 3 、 DC — 46 、 DC — 47) 最大爬行高度,所以这里是中国至印度航线的必经之处。通过这条运输航线,中国向印度运送派往境外对日作战的远征军士兵,再从印度运回汽油、器械等战争物资。   “驼峰航线”西起印度汀江和阿萨姆帮,东至中国昆明。提供给中国的物资从美国运至印度卡拉奇,再到汀江和阿萨母帮,然后飞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到达中国昆明巫家坝、呈贡、羊街、杨林、沾益、云南驿等机场。日军占领缅甸后,专门派遣战斗机从缅甸密支那起飞,拦截没有防御能力的运输机,航线被迫北移,飞越喜马拉雅山南麓。这一地区山峰高度超过 1.7 万英尺 ,飞行高度最高可以达到2.5 万英尺 。由于航线在世界高海拔地区,有的山峰太高,飞机只能在雪峰山谷间穿行,使航线看起来像骆驼的峰背,因此称为“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途径高山雪峰、峡谷冰川和热带丛林、寒带原始森林、以及日军占领区;加之这一地区气候十分恶劣,强气流、低气压和冰雹、霜冻,使飞机在飞行中随时面临坠毁和撞山的危险,飞机失事率高得惊人。有飞行员回忆: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沿着战友坠机碎片的反光飞行。他们给这条撒着战友飞机残骸的山谷取了个金属般冰冷的名字“铝谷”。因此,“驼峰航线”又称为“死亡航线”。 编辑本段航线功绩   自从 1942 年春日本人占领缅甸后差不多三年的时间里,美援物资到达中国的唯一手段就是经由喜马拉雅山空运。这段令人毛骨悚然的航线,始于印度东北 Assam ,要飞跃世界上最凶险的地形。从空中俯视,下面依次是超过一万英尺高的 Naga 山 -- Naga 是山中居住的食人部落的名字 驼峰航线 ;丛林覆盖的 Irrawaddy 河 , 萨尔温江和湄公河;然后是高达一万五千英尺的 Santsung 山脉。当地气候恶劣 -- 超过 248mph 的飓风,从五月到十月的雨季,以每分钟三千英尺的速度把飞机抛上抛下的超级湍流(甚至把飞机翻个个) -- 再加上频繁出没的日本战斗机,使驼峰航线成为二战中最为危险的空中航线。只有最特殊的人才能担负起此重任 -- 他们就是牛气冲天的印中空运大队 (Air Transport Command, India-China Wing) 。一直到四四年情况改善之前,他们总是一天工作 16 个小时,经常一天飞三个来回。近六百架飞机坠毁,超过一千人牺牲在驼峰航线上。   到战争结束时, 65 万吨物资经由驼峰航线抵达中国。   在中国抗日航空烈士的三十块纪念碑的六十面上,一共刻着三千三百个烈士的名字,其中有二千二百个美国人,这些年轻的美国飞行员,把他们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中国的天空。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对他们表示崇敬,他们什么都没有留下,唯一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只有纪念碑上这些名字。 编辑本段战略意义   驼峰航线是中美两国“二战”期间,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保障中国战略物资运输,共同在中国西南山区开辟的空中通道。它的开辟是两国飞行人员共同创立的世界航空史上的英雄壮举。驼峰飞行员克服重重艰难险阻,英勇牺牲,飞越驼峰天险,打破了日军对中国的围困,运来了对日作战的急需的战略物资,架设了空中战争生命线,对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牺牲于驼峰航线的先烈将永远活在中美人民的心中。驼峰航线也架起了中美人民之间一架友谊的桥梁。 1947 年美国成立的“驼峰飞行员协会”,至今已多次组织代表团访问中国。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50 周年的 1995 年,“驼峰飞行员协会”组织代表团来华,故地重游,在昆明“驼峰飞行纪念碑”前举行“二战驼峰飞行纪念仪式”。此次在美国举行的“历史的记忆”展览又将中美人民之间历久弥深的友谊推上一个新的高峰。 相关图书   书 名 : 驼峰航线:抗战中   国的一条生命通道   作 者:刘小童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1    ISBN: 9787563398096   开本: 16 开   定价 : 39.80 元 内容简介   印中联队驼峰空运总指挥滕纳将军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两个同盟国家间飞行,它的飞机损失率竟会超过对德国轰炸,这,就是驼峰航线!”   作者深入追溯记录驼峰航线的历史,访遍所有能够找到的,散居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北美、澳洲、南美等地的,“飞越驼峰”的承担者之一——中国航空公司( CNAC )的中国员工和参与这段历史 驼峰航线 的亲历者。作者在对老人们的访谈中,真实地记录和还原了抗战时期“驼峰航线”这段影响了整个太平洋战区格局的悲壮历史——一段关于战争、勇气、友谊和飞翔的重要历史。   该书是国内外第一本全方位、多角度详细记录该段历史的纪实文学,并收集展现了大量的珍贵历史图片。作者从中国人的视线书写这一悲壮航线,同时也追踪记录下中国参与者的历史命运。   《驼峰航线》不仅完整还原了悲壮的历史,而且也记录了一段信实的人的历史,历史的记忆与人的命运动人心魄。 图书目录   自序 我和我的“驼峰航线”   引 子驼峰航线   国殇   第一章 四面楚歌、摇摇欲坠的中国   中国,血液即将流尽   边战边退   逃难,不仅仅只有军人   第二章 狂轰滥炸   通天   航空救国?   跑警报之一   跑警报之二   第三章 哭泣的蓝天    4500 : 5500 ,不对称的”等式”   长空泣血   “中立”的美国一:“调停”   第四章 命悬一线   夹缝中的”中航”   差点“丢”了委员长   “中立”的美国二:两面做“人”   机长撂了”挑子”   外战中的”内战”   乞求通天之路   第五章 抵抗到底的国民政府   夹缝之中的委员长   一个来中国”考察农业”的美国老头   “中立”的美国三:罗斯福和他的“水龙带”   战争本身打的是经济实力   两条气若游丝的“小道”   断气   找寻通天之路   懵懂的一次飞行   勒在脖子上的,照样是一条细带   选择密支那   第六章 马拉松式谈判“新航线”   关键人物一:宋子文和他的”备忘录“(一)   关键人物二:邦德   关键人物三:闷闷做事的”老黄牛”黄宝贤   天变   截断天道   第七章 一记闷棍   撤退香港   飞行人物一:虎胆英雄,查尔斯·夏普   飞行人物二:孤雁,陈文宽   飞行人物三:快乐的冒险家,哈罗德·斯威顿   第八章 败退缅甸   如山倒的兵败   都是铮铮铁骨硬汉(一)   都是铮铮铁骨硬汉(二)   宋子文和他的“备忘录”(二)   都是铮铮铁骨硬汉(三) 驼峰航线 十万火急:宋子文和他的”备忘录”(三)   还都乱着套   委员长再次坐到热锅上   最后的哀鸣   飞天   第九章 叩响飞天之路   逼出来的”航线”   走直线   焦急的陈纳德   继续乱   再寻他路   截击   飞北线   第十章 驼峰,驼峰!   坠毁,坠毁!   飞行冰窖   飞越“驼峰”英雄人物一:飞行天才——潘国定   飞越“驼峰”英雄人物二:”老实人”——陈文惠   死亡档案   绝地、绝境,彻底伤了元气!   奄奄一息的”中航”   杀出一条血路   飞越“驼峰”场景一:倒飞   飞越“驼峰”场景二:报告,他们已经在不丹上空   战争流水线   第十一章 世界上最艰险,最漫长的供应线   空海“联运”   招兵买马   初次过“驼峰”   第十二章 天地一线牵   第十三章 三个篱笆一根“桩”?   天地情   第十四章 壮志凌云   第十五章 地面大配磅   第十六章 战争,从未让女人走开!   第十七章 鲜为人知的中美混合团   牵魂驼峰   第十八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第十九章 一批没了,再上、再上!   第二十章 威谦· H. 滕纳是员千将   绝地瓜攻   第二十一章 “驼峰”,生命之魂!   第二十二章 中美大对撞   上帝的弃地   第二十三章 最后的飞越 驼峰航线 尾声 航空救国   附录一 中国航空公司驼峰飞行牺牲人员名单( 1942-1945 )   附录二 美国授华航空烈士名单   附录三 驼峰航线人物存照   后记 永远的驼峰 http://baike.baidu.com/view/86275.htm *********************888 ************************* 2 ,亲历飞越驼峰,做好牺牲准备 黄 : 您是怎样到印缅战区的 ? 邓:我是 1944 年 1 月离开复旦, 4 月经昆明驼峰飞到了雷多,印缅战区史迪威总指挥部。 黄 : 说到驼峰我插一句,今年 4 月 14 日 , 我在南京参观了航空烈士公墓,其中墓碑名单中美国就有 2197 人,中国 870 人,其中不少航空烈士是在驼峰飞行中牺牲的。 邓:我飞越驼峰坐的是运输机,不像现在,那是 C46 运输机,也没有座位,坐着时每一个人发一个降落伞,上飞机时美军一位军士告诉你 , 手上扣上环 , 不要过早打开 , 到了自己手足无措时 , 用手一拉 , 降落伞自己开了。我们心想即使打开降落了 , 你到那个地方雪山雪地也要饿死了 , 所以也没有想到要打开降落伞。甩就甩吧。不过我们总算飞越了驼峰,当时比较年轻。 黄:您过驼峰时就是往返一次吗? 邓:过驼峰,我就这一次。到那里以后,飞机将那里的物资等运回来。那时就靠驼峰,当时滇缅公路没有打通。我们过去的任务就是打通这条公路,保护两侧,就是史迪威公路、实际上就是中印公路 , 又叫缅中公路,现在这条公路已经在恢复利用,但也不起很大作用。 黄: 2007 年我去过中缅边界 , 看到过中缅公路的起点和还有一个公路的遗址。 从随军记者到出版人和历史学家 ------ 对话人民出版社资深编审邓蜀生(《社会科学论坛》影印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1 月3 日 (美东时间)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525190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10-11)|619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0: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