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广东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京城秋思
热度 1 hspf 2012-9-21 00:36
近几年经常往返北京与广州之间。北京是我生活多年的城市,北京有太多相知的同学、朋友和过往的同事,特别是有我和太太的首次置业,因此回北京就是回家,丝毫没感觉有什么陌生感。 留北京曾经是一个美丽的梦想,但还是与北京擦肩而过,飘落到了广州。记得离开北京的第二年,我曾写过一首词《水调歌头 毕业一周年感怀》:“贪看小汤山,惜别欲南飞。琶洲落客,烟波江处雨霏霏。人生难免奔波,况有凌云壮志,堪抱美人归。光阴依旧在,风物昔人非。若有志,须奋斗,大可为。人生如寄,何事辛苦诉鸣悲。待到春华秋实,端不负吾此生,与君肆酒杯。记取王老话,成功不怕累。”来广州转眼五年了,岁月车轮的雕磨,已不再背负当年曾一度无法释怀的情愫,回归一个淡然的心态。人生短暂,一生变故的无常,如果时常纠缠于重重叠叠的得与失之中,则是何其的不值!说来容易,做却难,就像要从失恋摆脱痛苦,多少善意的劝告都不抵时间的消磨。只有经过时间的消磨,才能从心灵深处忘却痛苦,消除过往刻骨铭心的记忆。 广州的五年,感受了很多,感受了南北空间地域和人文的差异,感受了什么叫“回南天”,感受了广东人充满平实和包容的人格,感受了吃饭还要收限茶位费的餐饮文化,感受了索要力士的别样风景。 广州的五年,收获了很多,收获了事业启步望顶的兴奋与期待,收获了不获之年人生的感悟和默察,收获了对人对世新的一份观察和理解,收获了物质上相对丰盈的生活,更重要的收获了视如宝贝的女儿。 这就是人生,这就是命运,“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一生何求,常判决放弃与拥有,没料到我所失的竟已有我的所有。”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6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今日营养早餐 8月14日
热度 2 xupeiyang 2012-8-14 10:11
【广东人喝早茶最常点的11款早点】 1.虾饺; 2.干蒸; 3.蒸排骨; 4.香煎萝卜糕/芋头糕; 5.蜜汁蛋散; 6.黄金糕; 7.云吞面; 8.炒粉; 9.皮蛋瘦肉粥; 10.凤爪; 11.肠粉。 不知道你平时饮早茶噶时候会点什么早点呢?
个人分类: 食品问题|2089 次阅读|2 个评论
方言
热度 45 YC2011 2012-6-7 13:36
方言 曾泳春 上海人和广东人说话,正好是两个极端。上海人朱唇轻启甚至不启说出来的话,广东人必定是大张了嘴,每个字犹如从丹田之处运足了气才能说出来。比如说“花卷”两字,上海人的嘴唇几乎动都不用动,而广东人要很费劲地把花说成“fa”,且嘴巴必须张大;至于“卷”,那就更费劲了——这个字的普通话发音已经算比较费劲,广东人只会把发音往难里整,不会往简单上去靠的。广东人就是实在! 上海人小资,上海话也轻巧,几乎只在舌尖处,利用舌尖与牙齿间的扣动来完成。有次我和老公在梅陇镇广场的自动扶梯上,听到身后有个典型的上海男人在飞快地说话,我俩不知怎么同时转头去看,只见他嘴巴张都没张,一串话已经从嘴里飞了出来。我和老公惊异地对视了一下,忍不住笑了起来。我们从大学时候起就饱受上海话的折磨。上海话是上海人的特权,其他地方人最好不要讲。如果你不是上海人,只要你一开口讲上海话,上海人立刻就会来一句:帮帮忙好伐?那意思就是说,拜托!你乡下人就别讲上海话了。学校里上课时一般不能用上海话——毕竟是面向全国的大学校园。但那些上海老师用普通话讲课,讲着讲着,突然话锋一转就讲起了上海话,而且对着我们这些外地学生焦急的目光装作不知道!话说回来,上海老师用普通话上课,人就有点发木,而一旦讲起上海话,脸上立刻活络起来,眼睛顾盼生辉,声调旖旎婉转,课也讲得有声有色。只可惜我们听不懂!有个数学老师,课上得很好,就是喜欢讲上海话,我怀疑他根本就不会讲普通话。我每次听他讲“常微分方程”这几个字时都会直接在课堂上笑出来,因为用上海话讲这几个字时,就跟一只蚊子嗡嗡嗡一样。他上的是工程数学,每次上课都要讲好多好多遍“常微分方程”,蚊子嗡嗡嗡,嗡嗡嗡,好笑死了。因为饱受老师上课用方言的痛苦,我那时就想,如果我以后当大学老师,一定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上课,让学生们不再焦急。谁知当我成为大学老师,世风又变了,我被要求用双语、直至全英语上课。我梦中的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在课堂上无处投递。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广东人长得眼窝深陷、颧骨高起,脸上皮包骨的很多,不知是不是因为粤语说起来太费劲?讲广东话时,嘴巴要极尽张大,每一个字似乎都是从喉咙深处吼出来的样子,如果说不流利,简直会被自己说出来的字绊个跟头。我的上海话虽然很不灵光,但我知道上海话里几乎没有什么难发音的字。但广东话就不同了,有些字真是很难发音。比如“将”、“强”、“街”和“鸡”。后面这两个字的发音我总是无所适从,广东话里有个不怎么雅的词,叫“扑街”还是“扑鸡”,以前我那个初中毕业的总经理,一开口就是“忙到扑街”,不明白为什么忙就要扑街。不过广东话里有个特别形象的词叫“痴线”。“痴线”一般是骂人“神经病”,“痴”是广东话里“粘”的意思,“痴线”就是粘到别的线上去了,意思是搭错神经了;而广东人骂了你“痴线”依然不罢休,还会余恨未消地接着说,“痴孖根”,意思是说不只搭错了一根神经,是搭错了两根神经,可见骂你神经病有多么严重了。广东话里说“漂亮、好”的词是最贫乏的,全部用一个字——靓。女人是靓的,男人是靓的,菜是靓的,肉是靓的,鸡鸭鹅猫狗也是靓的。我刚到广东时,还因为被夸靓女而得意,很快就不得意了——原来我跟小猫小狗的长相,在一个层次上,都是靓。广东人比上海人宽容得多,再烂的广东话,广东人也会很耐心地听并接受。话不就是让人讲的么,能交流就行了,这点广东人做得很好,也和他们的生活理念有关。广东人的生活理念就是揾食,生活是艰辛的,要不停地去找吃的,至于语言说得不那么地道,只要不影响揾食,有什么关系呢?上海人如此讲究,连听到不是上海人讲上海话都要不开心,而广东人恰恰认为:做人,最紧要嘅係开心。 在对外地人讲自己语言的宽容问题上,我们闽南人正好介于上海人和广东人之间。闽南话在中国大陆讲的人并不多,而且难学,想要学会闽南话,花个五年八年的功夫是必须的。有外地来的人,花了五年八年的功夫,终于开口说起闽南话。我们一听,这闽南话似乎每个字都很准,但串在一起说出来,就有一股说不出的异样的味道。因此,当有一群人用闽南话聊天时,那个花了很多年才学会闽南话的外地人一插嘴,大家就都停下来,默默地看他一眼,似乎一种融洽被破坏了,这就是alien吧。 我在上大学前,几乎不怎么会讲普通话。也不是不会讲,就是自己一说普通话,自己就感觉怪怪的,没别人说得好。比如我去食堂买饭,我说买二两饭,别人也说买二两饭,但我说出来就是难听,就是与众不同。差不多快1年之后,我才意识到问题所在,原来我把二两饭发成了“ e lian huan”。这硬邦邦的几个字,几乎毁了我说普通话的心情。但这么多年以后,我自信我的普通话已经说得相当好了,我自信可以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给学生们上课了。却不料,有次我上双语课,而且因为是第一节的概论,我整堂课就没讲几句普通话,可下课后马上有学生对我说:老师听你口音是福建人吧!我汗颜,不知是我那几句普通话漏了馅,还是我的英语带闽南腔?如果是后者,OMG,这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我还一直以为自己的英式英语字正腔圆呢,并以此作为我听不懂美国人英语的借口。 虽然我经常鄙视自己的英语,但一想起我会这么多种人们称为“鸟语”的方言,腰杆也不禁挺直了。
10030 次阅读|120 个评论
[转载]凉茶品牌及饮用常识
Alluvion 2012-4-27 16:14
凉茶是中草药植物性饮料的通称。广东凉茶是凉茶文化的代表。凉茶,是指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人体内热的中草药煎水做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治疗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凉茶对于广东人,可以说是“生命源于水,健康源于凉茶”。除了清热解毒外,凉茶还可去湿生津、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等,还可治目赤头痛、头晕耳鸣、疔疮肿毒和高血压,夏天完全可以当清凉饮料饮用。体质偏寒凉的不宜多饮,孕妇和儿童也不宜喝凉茶。 凉茶在选购时品牌也相当重要,以下是凉茶品牌排行榜可供购买时候参考: 1 王老吉凉茶 (国家/省文化遗产企业,创于1828年,中华老字号) 2 黄振龙凉茶 (国家/省文化遗产企业,创于1945年,大蠫CD枇 3 邓老凉茶 (国家/省文化遗产企业,知名凉茶品牌) 4 和其正凉茶 (中国驰名商标,福建名牌,福建达利集团出品) 5 沙溪凉茶 (国家/省文化遗产企业,广东省名牌,广东益和堂出品) 6 徐其修凉茶 (国家/省文化遗产企业,创于1895年,中华老字号) 7 白云山凉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企业,知名凉茶品牌) 8 潘高寿凉茶 (百年老字号,创于1890年) 9 健生堂凉茶 (国家/省文化遗产企业,知名凉茶连锁品牌) 10 金葫芦凉茶 (国家/省文化遗产企业,知名凉茶连锁品牌) 凉茶哪个牌子的好也可以去 http://www.3mao3.com/l-c-50008912.shtml 看看 这里有众多凉茶推荐,凉茶销售排行、凉茶人气排行、凉茶价格排行推荐。 王老吉的成分:岗梅、淡竹叶、五指柑;配以山芝麻、 布渣叶 、金沙藤、 金樱根 、木蝴蝶;再加广金钱草、火炭母、夏枯草。 点评:岗梅、淡竹叶等除心火,山芝麻、金沙藤等除肠胃实火。该颗粒是 非处方药 ,根据该颗粒的配方,它具有清热降火的功效,因此对外呼吸道感染者有较好的作用。
个人分类: 生活信息|0 个评论
[转载]中药凉茶昆明热销
Alluvion 2012-4-27 16:12
中药凉茶昆明热销 发布时间:2010-11-25   本报讯记者朱鸿英报道喜欢看港剧的人都知道,香港人上火、感冒时都会到传统的凉茶铺里喝杯凉茶。如今,昆明的大街上出现了传统的粤式凉茶铺,而这种中药型的凉茶也受到很多昆明市民的青睐。   凉茶,是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人体内热的中草药煎水做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治疗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目前,凉茶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广东凉茶更是凉茶文化的代表。凉茶对于广东人,可以说是“生命源于水,健康源于凉茶”。喝凉茶不仅能清热降火、解毒祛湿,还可以利咽化痰、疏风散热、清肝明目。   如今,昆明茭菱路上就出现了一家传统的粤式凉茶铺——清心堂凉茶。虽然凉茶由中药制成,入口时有苦味,但却受到很多昆明市民的青睐。一位经常光顾凉茶铺的市民介绍,自己最近上火,在朋友的介绍下喝了凉茶,感觉效果还不错。虽然凉茶入口时有很大一股中药味,但苦过之后会感觉到甘甜。因此,几乎每天都要到凉茶铺喝一杯。   清心堂凉茶的负责人张蓉芝介绍,自己曾在两广喝到凉茶,觉得很有药效,便从广东引进了具有百年历史的清心堂凉茶,在昆明开起了凉茶铺。她认为,云南是盛产中药材的大省,广东凉茶在云南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她说:“目前云南市场上的凉茶大多是饮料型的,这种凉茶注重的是口感,而清心堂的凉茶是由中药制成,注重的是效果。喝凉茶时,我们还会赠送一袋送口果,这也是由纯中药制成的,有点酸味,怕苦味的人可以含着送口果喝。正是因为昆明气候天燥,再加上冬季容易上火,所以凉茶一推出市场,就赢来了不少回头客。”   目前,张蓉芝正在规划,她打算在夏季推出清凉型的奶茶和甜品。她说:“昆明人越来越注重健康,我相信,凉茶也会在昆明市场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
个人分类: 生活信息|1 次阅读|0 个评论
4700万的豪车,李书福买了
热度 6 陈安博士 2011-10-30 17:21
  饭桌上,几个话:   1,北京人觉得全国其他地方人都是外地人   2,上海人觉得全国其他地方人全是乡下人   3,浙江人觉得全国其他地方人全是穷苦人   4,广东人觉得全国其他地方人全是北方人   唉,然后,说到浙大蒙民伟楼前的名车,浙大的教授说,那都是老板们的,不是教授们的。而老板里的老板,李书福,前段时间杭州有车展,他买走了一辆4700万的豪车,本来人家是来展示一下的,全球一共就生产了几百辆,没想到真有人会立刻买下。   我等只好兴叹——太土,我们真是没见过有钱的啊!
个人分类: 物论|3392 次阅读|8 个评论
广东人邂逅武汉
fqng1008 2011-5-21 11:11
按:刚从武汉返回,因为去原登记结婚的居委会办结婚证明和独生子女证明(儿子都结婚了,我就把独生子女证给扔了,没想退休还要用到;妻不小心把结婚证扔了,没想到分房还要用到)。 坐在软卧车厢里,捧着顾肃的《自由主义基本理念》,有一种从容的感觉,不像过去乘飞机,总显得匆匆忙忙。现在的软卧车厢又有进步,每个铺位都有一个小小的电视,我以为可以躺在那里一边看电视一边打发时间,不料乘务员的回答让我哭笑不得:“这电视是专门打广告的,现在没有广告。” 后来再一打听,这电视从来就没有放过,另一个乘务员的话同样让人吃惊:“如果要看电视,你们的票还要加价。”同车厢的一位老板事后说:“你听他忽悠!软卧报价的时候一定是包含了电视的费用,只不过价格已经批复,他们能省就省了。”接着,我的“自由主义”言论就又出来了:“如果哪位当权的发一句话,电视就可以马上开通。” “在我们这个社会,大家都是看当官的眼色,因为小官是大官提拔的。如果让老百姓选,他们的眼光就要向下看,老百姓的话就有人听了。” 算了,还是不谈国事。回来后,院办编“院刊”的小女孩生小孩去了,新接手的不会编辑排版,又让我来带一带,忽然发现其中有篇武汉的游记。现在的潮流,还是风花雪月为妙,命名为“广东人邂逅武汉”,转录在这里吧: 附晓风残月:邂逅武汉 其实想去武汉看樱花很久了,终于忙中偷闲,乘着和谐号去了广州火车站,换乘地铁到广州南站,恰逢樱花节,15分钟一趟的高铁都不能满足密密麻麻的人群。站在高铁的洗手池旁,羡慕着那些有座位的人,还好三个小时就到了武汉。沿途看见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房屋建筑风格与广东很不一样,我们开始期待着这次的旅行。 初见武汉 武汉站下车了,感到一丝丝的凉意,出了火车站,看到的是灰蒙蒙的天,典型的工业城市。打的去武大,的士大叔让我们感受到了武汉人的热情。马路很宽,沿路的楼房都不高,绿化带不多,让我们有点不适应。 我们的晚饭是在路边摊上解决的。武汉的摊档文化很是出名。武汉人也很喜欢夜生活。夜晚,是他们活动的天堂。烧烤,也是武汉的一大特色,荤的素的都能烤。总觉得摊档文化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特色。油腻的桌子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食欲,又油、又咸、又辣的菜刺激着我们的味蕾,觉得很过瘾。回到酒店后,我们开始期待明天的早餐,期待武大的樱花...... 武大印象 为了省下十块钱门票,我们六点半就起床了,七点就已经出现在武大的校园里。清晨的武大,显得安静祥和,在武大的菜市场里,吃了地道的武汉早点,传说中的热干面,豆皮。热干面没有想象中好吃,那豆皮的味道还是不错的,只是没想到里面有很多糯米饭。徒步走到武大的樱花园,樱花正在怒放,武大门票10元/人,这个价钱根本阻挡不住汹涌的人流,看樱花,说是看人头更加确切些,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门庭若市”这个词。这里到处可以听到广东话,随处可以看到广东人,武广高铁功不可没呀。武大的樱花适合远景,是一种集体的美,只有如云霞般的蔓延开去才会动人心魄。风过时,点点樱花落在发梢、眉间,杂着金色的梧桐雨,的确有种可以击碎心灵的美。 武大樱花之美,不仅在于樱花本身,更是因为有如此美丽的古建筑作为背景。再也找不到这样有感觉的风景了,它不愧为百年名校,各式建筑依山就势,傍水成景,在参天山林中错落有致,细节之处淋漓尽致,显得古朴庄重、典雅绝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图书馆和老斋舍。图书馆其实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图书馆,它可以算是武汉大学的一种象征,很喜欢它那种建筑风格,中西合璧,绿色的顶,雕花围栏,大有古朴神韵。老斋舍是武大最早的学生宿舍,四栋宿舍由三座罗马式拱门连为一体,在拱门顶修建中国古代单檐歇山式亭楼,每栋宿舍由两个天井将宿舍分隔为前、中、后三排,各排房屋地层地面不在同一高度上,而顶面则在同一平面,显示出了“地不平天平”的设计理念,编号古朴雅致,采用中国古代《千字文》中“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十六字命名各个斋舍。很羡慕住在这样宿舍的学生,很羡慕可以在那些古色古香的教学楼上课,那样学习起来应该会很有动力吧。 打的去东湖,的士大哥是个愤青,他说武大的樱花是一种耻辱,永远改变不了日本侵略中国的事实。是的,国耻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但是人有罪,花无罪。 东湖的美 听说东湖是杭州西湖的六倍大,也有长堤、廊桥、凉亭、几叶扁舟,远远望去,就是一副水墨画。东湖的美,在于她的静谧、蒙胧、水天一色,较之杭州西湖的精致、巧妙、诗情画意,似乎更大气一些,也许是长江赋予了她这样的气质吧。东湖的游人明显没有西湖的多,当地人说因为这里没有传说,缺少凄美爱情故事的烘托,但是这并不影响它的美。不喜欢湖上的游艇,觉得它们破坏了那份静谧,打破了那份平静。这里的周围很适合生活,适合疗养。 东湖磨山,一次特殊的经历 从来没有想过有那么一天,我们竟然会逃票。不过东湖樱花园60元得门票确实有点小贵,我们便跟着当地的导游,经历了我们人生中的第一次逃票。走过一条没有修好的路,穿过一个没有病人的部队疗养院,爬上一个貌似不是很坚固的梯子,跨过墙,爬上高高的树,再战战兢兢从树上跳下去,就为了省60块,其实还是刺激的。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直奔到山顶的楚天台,电子音乐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发现古琴的演奏是那么地悠扬,和谐。但是用古琴演奏“欢乐颂”,觉得有点雷。 沿着山路来到樱花园,这里的樱花园占地150多亩,据说与日本的弘前樱花园、美国华盛顿樱花园,并称为世界三大樱花之都,东湖的樱花多,颜色多,是一片花的海洋,洁白色、粉红色,层层叠叠,枝压着枝。但比起争奇斗艳的樱花,我更喜欢那些金灿灿的油菜花。这里的樱花没有武大校园里古建筑的衬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花美还需绿叶衬,这是不变的硬道理。 菜市场不卖菜 从东湖出来,一路拦不到的士,挤不上公交车,再一次感叹中国人真多,可怜我们的腿,走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才抢到一辆的。我们直奔水果湖市场,离我们住的酒店不远,在步行街里。乍一听上去,感觉是卖水果或是卖菜的。其实那里都是卖小吃的。东西南北大杂烩,东西是挺好吃的,就是空气不好,到处都是烟。在那里可以边走边吃,最搞笑的是那里卖的海鲜,生蚝那么小一个,我们这些从沿海来的,是很不屑的。吃的又是豆皮,对于豆皮是那么情有独钟,吃不腻呀。那里的卤味是完全改良版,完全汉化,太重口味了,吃不惯。诧异于那里的鲜榨果汁那么便宜,5元一杯,喝时才有种被骗的感觉。步行街很安静,并不像商业街,昏黄的路灯,拉长的身影,我们拎着鸭脖子,摇摇晃晃,慢慢悠悠地转回酒店。 户部巷过早 觉得樱花还没看过瘾,第二天的清晨又去了一趟武大,因为是周末人更多了。走完樱花道,走出武大的凌波门,打的准备去传说中的户部巷吃早。在民主路口下车,走进民主路,便有一股浓浓的沧桑感。中西合璧的建筑头尾衔接,都有一个窄窄的小门,进门探望,里面却是大大的院子,让人一眼望不到尽头。整条民主路,都是灰色调。二楼窗户,有的窗楣做成半圆,窗外还用水泥雕花,做出图案。如果只看窗户,就是洋房,但再往上一望,半坡瓦脊,瓦是青瓦,极其中国。有的楼房两边还突起马头墙,土的雅致,洋的有味。 来到户部巷已经十点,虽不是清早,但却人潮涌动。走进户部巷,一个店连一个店,各有特色。其实,说起来,一个人一个早上,能吃多少?但武汉过早的小吃,林林总总,总有几十样。除了老三样,热干面、豆皮、面窝之外,糊汤粉、烧梅、欢喜坨、汤包、油墩,还有糍粑、米粉、锅贴、水饺、馄饨、麻花、馓子、年糕、油条、酥饼、米耙、糯米鸡、生煎包等等。很多小吃虽都是来自全国各地,但都因为落户武汉,而充满了汉味。 我们挤进“蔡林记”,只为那一碗热干面,在等待热干面的过程中,又认识了两个刚从广州过来看樱花的美女,再一次感叹武广高铁的伟大。“蔡林记”的热干面果然比武大菜市场的好吃,让我们重新对热干面打分。长长的巷子,那么多小吃,让我们无从下手。 结 语 樱花很快就落了,我也很快就走了。记得,在这一季,我在这里,与你这样相望。轻轻的离开了,带着武汉美好的记忆,我走了。 附二:魂牵梦绕昙华林 在武汉呆了21年,都住在昙华林附近,那是我人生最绚丽的岁月,因为风华正茂。这次回去又照了几张相片,俨然变成了文化一条街,因为附近还有美术学院和省美术馆。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173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1: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