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绿道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星言、星语与星月(二十二):端午节的海滨
fqng1008 2017-5-30 14:01
端午节前,我们一大家人又聚到滨海城,享受并不拥挤 的 绿道。 这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尤其是海边戏水。无视烈日炎炎,怎么也拉不走。 孩子们的快乐,就是大人们的快乐,这就是享受生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个人分类: 谈情说爱|1729 次阅读|0 个评论
五一的海滨
热度 1 fqng1008 2017-5-2 18:00
五一节,我们到澳头度假,妻帮我顶门诊,因为我要和侄子驾车。 节日里,海滨绿道的人多了很多,但仍然比市内少很多。头一天下午,我们等了很久才租到自行车。倒是一号上午,租车的人少一些。 骑车很累,但孩子们高兴...... 1 窗外的景色 2 3 来到海边 4 大亚湾绿道属于省立2号绿道,西接深圳,东连惠东,总长59.6公里,其中省立绿道长41公里。全线共布置8个服务区,兴趣点6个,景观节点16个。大亚湾区绿道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形成各具特色的风光区段。与滨海空间相结合是大亚湾绿道最为显著的特色,全线共利用滨海岸线近20公里。 5 6 惠州港 7 租车紧张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个人分类: 谈情说爱|1947 次阅读|1 个评论
盛夏 蓝天 绿道 稻香
热度 1 zuolong 2012-8-15 17:04
盛夏 蓝天 绿道 稻香
盛夏时节,行走于广阔、生机勃勃的绿色稻田中,伴着蓝天与和风,心情顿然舒畅,拥抱一切之感悠然而生。 绿之通途 栈 道 守 望 生 长 丰 收
个人分类: 风景|3913 次阅读|1 个评论
绿道,为慢生活铺路
热度 1 gardening 2011-7-11 15:06
多少年,我们一直在追求发展的速度。速度,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我们自己。而刚刚开通的京沪高铁,更是速度改变距离和生活的新案例。我们竭尽所能、奋力奔跑,衣食住行无不焕然一新。然而, 生活的真谛,有必要让我们慢下脚步,欣赏路边的风景,回望自己创造的奇迹和苦果、快乐与哀伤,让幸福跟得上脚步! 绿道连接城市与乡村,将绿地、林地、农田、果园、民宅、水景等巧妙融合,不仅是野生动物迁徙的生物廊道,更是人们亲近大自然的通道。徜徉其中,满目青翠,呼吸清新的空气,聆听鸟儿的鸣唱,回归自然,放缓心境。 绿道某种意义上破解了人们解决生活温饱后面临的生态温饱问题 ,可谓关乎群众身心健康的民生工程。因此,近年来,绿道作为城乡环境协调发展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得到长足发展。 2005 年,上海市宝山区建成 58 公里的绿色生态步道,并在 2007 年初步形成长达 100 公里、以健身和步行为主的环区生态步道。本刊 2005 年第十期曾以“宝山环区绿色步道—上海的第一条绿色生态步道”予以介绍。 2007 年,成都建成了成都至青城山旅游健康步道,并按照实现生态、文化、休闲、景观、通行于一体的综合功能要求,构建市域健康绿道体系,推动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 2010 年,广东推动珠三角绿道建设,当年就建成 2372 公里绿道网。 2010 年 11 月 15 日 ,温家宝总理视察珠三角省立绿道 1 号线珠海段时,称赞建设珠三角绿道网“这件事情办得好”,绿道得到高层领导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 广东省副省长、珠三角绿道网建设的主要负责人林木声坦言:“ 绿道网就是要让珠三角慢下来,获得自身的平衡与和谐,保障今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的确,绿道已经楔入百姓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并主动选择绿道游、绿道休闲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绿道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称赞。 本期《绿道》专题,我们邀请有关专家,全面介绍和分析绿道的特征、价值、规划设计理念和手法,并选取珠三角、成都、嘉兴、杭州和呼尔浩特等案例,全面展示我国绿道发展的成果,剖析存在的不足,以促进绿道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坚信, 绿道能够引领低碳、和谐、健康的生活方式,丰富“慢生活”的内容和形式。绿道的生命力在于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并与自然和谐相处。绿道建设应将绿色低碳置于首位,更加宜人、便利、舒适和安全,而不能仅仅注重形式,更不能搞形象工程和 “ 大跃进 ” 式发展,让“ 生态、生活和生产”和谐共存 , 真正让市民和农民得到实惠。 2011年第七期《园林》卷首语 本期专题: 绿 道
个人分类: 园林绿化|1619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0 13: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