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语言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外语的故事
热度 3 liangjin 2009-5-30 23:23
Babel塔的传说: 创世记第11章1-9节记载,人类当时有共同语言,并且一起居住在与幼发拉底河相距不远的示拿之地。人们利用河谷的资源,在那里建筑城和塔,以聚集全体的人类及展示力量。上帝降临视察,认为人类过于自信和团结,一旦完成计划将能为所欲为,便决定变乱人们的口音和语言,并使他们分散各地。高塔于是停工,而该塔则被称为巴别。 那共同的原始语言被称为亚当语,历史上曾有学者推测某种语言就是亚当语,例如希伯来语、巴斯克语等(参阅犹太文献)。高塔中途停工的画面在宗教艺术中有象徵意义,表示人类因狂妄自大最终只会落得混乱的结局。 - 摘自 http://z h.wikipedia.org/wiki/%E5%B7%B4%E5%88%A5%E5%A1%94 Tower of Babel, a 1928woodcut by M.C.Escher. - 图片摘自 http://en.wikipedia.org/wiki/Tower_of_Babel_(M._C._Escher ) 我不是学语言的,而且语言能力也不强,好像不适合写语言类的文章,但由于走过一些不同的语言地区,遇到了许多有关外语的故事,整理出来和大家分享。 烦恼的姓名 我们中国人的姓名翻译多半经过汉语拼音。一般情况相安无事。虽然老外们觉得难记,还能接受。一次我教了一个老外三遍我的名字,他还是记不住。于是他一本正经地找理由:你们中国人的名字怎么大都是象声词?你们取名的时候,是不是随便扔一件物品,听到什么声音,就取什么名字?我正色回答,怎么取名要请教我妈。不过你们想要了解中国人,最好从接受和尊重他们的名字开始。在我的大帽子重压下,他立刻记住了我的名字。 当然,也有很多时候念名字带来麻烦。首先,如果你名字中出现辅音q,英语国家的人不会准确念出,多半念成辅音k的音。这还算好,至少还能念。但如果你的名字出现了辅音x就会让他们搔头挠耳,一旦出现两个元音并在一起的情形,如ai,ue等,则让他们舌头打结,更甚的是将不知如何发音的辅音再连续加上三个元音,如我们名字常用的xiao送给他们,就直接让他们抓狂。 那么非英语国家是不是好些?也不尽然。在葡国,葡语中的非爆破音听起来很象是轻度爆破音。而他们辅音g是一定发音的。于是中国名字大量的ang,ing就听起来很滑稽,更象声。有位朋友庞鹏鹏就被葡国人叫成梆个蹦个蹦个,于是获得雅号蹦蹦豆。 为了避免名字读念的不便,很多国人取一个当地名字。结果也遇到如与护照名字不符等其它麻烦。还有一次,我见到了一个全英语的名字,见到的却是一个讲地道标准普通话的中国女孩,一问才知道,原来她改了一个英文名字,后来又嫁了一个英国佬,连姓也改掉了。名字彻底脱胎换骨。不过她也有苦恼,且不说她国内的亲友认不得她了,她在做姑娘时发表的文章也基本废了,人家都以为是两个人呢。 许多拉丁国家,名字能取得范围很小,就这几十个,大都和宗教故事有关。例如在葡萄牙,一半以上的女人都会叫玛丽亚(Maria)那个圣母的名字。为了避免搞错,加上姓氏,再加上父名,甚至祖名,弄得全名奇长无比,也难记无比。而我们取名的范围就很广,大多数汉字都可以入名。名字也简短。但拼音名字却制造了一大批同宗同名同姓者,给对外生活带来不便,却给学术不端提供了便利。 结论:有一个横扫世界的响亮名字是很重要的。 语言的迷思 在北大时,曾和一帮留学生一起听过课。那时的留学生多半来自欧洲和非洲。我们想和他们说英语,他们想和我们说中文。由于他们中文说不好,当时虽然嘴上夸奖他们鼓励他们,但心里总觉得他们傻傻的,连一个简单的意思都表达不清楚。出国后才知道大错特错了,因为刚到国外,我就沦为这么一个傻傻的角色,什么事反应都慢半拍,只有在讨论专业问题时才找回我的自信。 在我们国人的心目中,外语就是英语。但我们至少知道有人用我们不同的语言。而在英语国家,先天语言的优势,让他们占了不少便宜,也让他们进入语言误区。英国人尽管外语不好,但他们身处语言复杂的欧洲,至少明白什么叫非英语。而美国人就差劲了,一听你英语破裂,立刻不耐烦,直接把你归入笨蛋一族没商量。有次在法国开学术会议,一位法国女学生报告的英语不够利索,就有俩美国佬拂袖退场。弄得尊重女性的法国人很不爽:在我们国家,说着你们的语言,还这么没涵养! 还有一次在英国开学术会议,一位年轻俄罗斯数学家结结巴巴地用英语做着报告,幻灯片也没搞好,好像是直接的手稿,看不太清楚。底下什么也没听懂。慢慢地,听众席开始有些骚动,有人翻包,有人看表,更有甚者拿起手表在耳朵上听听停没停。好不容易熬到结束,人们正松了一口气,忽然有个女学者举手要求发言。她先幽默地说一句英语,我想大家的手表是非常健康的。然后向会议主席请求说俄语,获准后,用俄语转向演讲者提问。此时演讲者忽然一改原来哆哆嗦嗦的模样,两眼的怯弱和无措一扫而光,变得精光四射,自信奕奕,前后判若两人。他接着用流畅的俄语与女学者对话,两人之间富有磁性的男声和悦耳动听的女音交织在一起,阴阳顿挫,韵律优美,简直就是一场魅力十足的俄语秀,尽管大多数人仍然没有听懂他们在说什么,但那种忽激越,忽温柔,忽宁静,忽悠扬的旋律把听众带进了他们的气氛中,让大家听得如痴如醉。女学者越说越激动,不由自主走到台前,直接在演讲者的幻灯片上指指戳戳。最后他们抚掌大笑,握手言和。静停了几乎一分钟,全场热烈鼓掌长达数分钟。掌声静下来后,女学者再次征得主席同意用了简短的5分钟以流利的英语重复介绍了演讲者的工作,我们才发现,那时一项多么漂亮的工作!听众再次向演讲者报以热烈掌声。 结论:千万不能以语言取人! 转换的能力 在多语种的环境了,语言能力凸显为转换能力。 在多语环境里长大的儿童很多受到困扰。我有一位德语很好的中国朋友嫁给了一位有中文博士学位的德国人。他们有两个男孩子。大孩子语言能力特强,简直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着妈妈说中文,见着爸爸说德语,转换清晰迅速,泾渭分明。而他的弟弟尽管音乐天赋极高,但在语言方面就相形见绌了。他说的话很难懂,要仔细分析,那个词属于爸爸的语言,那个词属于妈妈的语言,那个词是当地小朋友的方言。一句话简直就是一个语言大杂烩,常让人哭笑不得。不过多年后,这位妈妈象我诉苦,我现在是孤军用中文和他们三人的德语奋战,难呀,不当心就给他们带过去了,还是地域占优势。孩子们的中文写作阅读水平总不尽如人意。这也是海外华人妈妈们的共同苦恼。海外长大的孩子们,让他们在英语环境里学中国的方块字,简直就是赶鸭子上架。所以在海外碰上一个中文流利的华人,要当心喔,他很可能是一个中文的近似文盲。 孩童时代是学语言的最佳阶段,但对成年出国的语言后学者来说,语言转换更是一件很难的事。海龟们常被形容成:说话洋气,穿着土气,花钱小气。后面两气与本文无关,以后有机会再谈。至于说话洋气主要指说话夹带外语单词。这很容易引起国人反感,觉得他们骚包,有意显摆。其实很多时候是冤枉他们了。这些夹带外语者,多半是语言能力不强者,好不容易适应外语环境,习惯了外语思维,回到中文环境,来不及转换,想到一个意思,脑子里先跳出的是外文词。我刚回国时,夹带现象也是很明显的,现在好多了。前段有博文批评讲演者夹英语的现象,认为是秀英语,其实这么差的语言能力有什么好秀?自暴其短?如果有人不习惯他们演讲的夹带英语,又有好的听力,直接让他们用英语演讲就是了,省得讲听两边受罪。 但不是所有成人的转换能力都不强,有些后学者的语言能力也十分了得。记得在苏格兰有个晚会上,一位女孩正在和她的上海老乡噼噼啪啪地说着上海话,见到一起租房的另一位北京女孩走过来,就立即转成了普通话聊天。后看到了她打工的香港老板,想起要给她的朋友介绍工作,就跑过去把老板拉过来,用广东话向老板介绍了她的老乡和宿友。见边上还有一位苏-中友好协会的老外,马上又换成了流利的英语,而且还带着苏格兰口音!她在极短的时间里,灵活穿梭几种语言、方言,游刃有余,开关精巧,而且一转就是100%的转,没有一丝夹带,把边上人都听呆了!她的上海老乡就甘拜下风,当那上海女孩转成了普通话,他来不及转,直对着那北京女孩说着上海话,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结论:宽容别人的语言能力,严求自己的语言能力。 多语的地区 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西班牙语、阿拉伯语都是很多国家使用的语言,但英语却在世界通用。这和英语国家的强势有关。历史上的殖民主义,把当地语言带到了世界各地。葡萄牙人至今还没出息地耿耿于怀:如果巴西比美国强大,葡语就世界通用。以此推论,如果当初郑和下西洋,不是去宣扬皇恩浩荡,而是去推广中文,那么我们今天说不定就是第一语言大国,中文世界通用,我们就只有教中文的义务,没有学外语的痛苦了。 葡萄牙人流传一个笑话,一位从未出过国的葡国老太太,第一次看巴西电视连续剧(巴西的葡语口音与葡国的葡语口音不同)后,就把她的子女骂了一顿,你们成天说外语难学,我看你们就是哄我,就是偷懒!有什么难学,我一边就听懂了! 欧洲是个多语地区,语言繁杂。主要有拉丁语系和日耳曼语系。不过对于这些国家的人来说,他们还是比较幸运。如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语、法语都属于拉丁语系。但不要以为语言近就一定好。不错,语言近容易入门,但要精深却很困难,因为对这门语言你已不是一张白纸,先见的语言会形成误解。有意思的是,葡萄牙人可以听懂西班牙语,而西班牙人听不懂葡萄牙语,很趣的现象。 但同语是让人亲近的。据说法国人在欧洲除本国球队只支持比利时球队,原因很简单,因为比利时人说一半法语。很多语种都在为自己的生存苦苦地挣扎,特别是那些被强势语种包围的语言。加拿大的法语区被英语包围,并不断地被英语侵蚀,当地人捍卫法语的决心和力量也是惊人的,比法国人对英语的态度还要强硬。我去蒙特利尔(Montral)开会,在路上用英语问路,频遭白眼,甚至感觉到了仇意,幸亏同行有一位葡萄牙人,法语极好,当他一用法语,对方的态度马上180度转弯,变得亲切、热情,恨不能把你当成自家人。于是我临时抱佛脚恶补几句法语,在后来的几天,凭着这几句烂法语,居然畅行无阻。 不少国家官方语言就好几种,如瑞士为德、法、意,比利时为荷、法。在那里,所有官方文件都是多语,所有的商品说明也是多语。其实这些国家都是分区的,在区里用着自己的语言。那么首都呢?瑞士的首都伯尔尼 (Bern)在德语区,德语人口居多,这也决定了德语在瑞士占优。而比利时两语人口接近,于是尽量平衡,其首都布鲁塞尔 (Bruxelles(法);Brussel(荷))也就比较有意思,所有的街名路牌都是双名。电视里首脑讲话都要用两种语言说两遍,下次换序。我很好奇,问比利时朋友,军队怎么办?难道命令也下两遍不成?这是什么效率? 朋友告诉我,军队有不同的军团,但高级将领必须会两种语言,所以紧急情况下,命令下一遍即可。真难不到他们。在那里掌握多语是生存的必要技能。 结论:尊重语言就是尊重文化的起点。 外语的学习 英语的强势地位已然形成,实难动摇。君不见,第一流的科研工作是英语发表,重要的通用软件是用英语写成。这是事实,在目前的状况下,等别人把这些人类最前沿的成果翻成中文再去对付,黄花菜都凉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掌握英语,站到前列。而要了解不同的文化,学习别人的人文、历史、艺哲,也只有老老实实地学习当地语言。前者是理科生的必要,后者是文科生的必然。尽管我们的国力在不断提高,学中文的人越来越多,但要指望拼音母语的人掌握方块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有老外曾可怜兮兮地问我,学一个方块字就像记一幅图,要记多少图才能看懂中文呀?这不是天书是什么!无论对谁,外语是个工具,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从自家井里爬到天外。拒绝它,就是关闭自己通往外界的门窗。 当然习惯方块字的我们去掌握拼音文字也是困难的。我在英语国家生活十几年,感觉英语水平到后来卡在了瓶颈,很难达到土生英语的境界,玩英语似乎永远也不能像我用中文那样得心应手,收放自如。记得原来武夷山老师讨论过回国的原因,认为每个人回国各有原因,但语言是一个有共性的重要因素。而我的情况符合他的观点。 但我感觉,国内学外语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方法不对,一个是目的不清。前者把一个鲜活的语言生生搞成了死记硬背的恐龙化石,弄得很多人敬而远之,心怀惧意;后者变得太功利,大都只为出国、升学、招工,远没有欧洲人的疯劲。我在另一篇博文我的里斯本童话(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8502 )曾写过一个为了学外语不惜用瞒国籍来避免与同胞说母语的语言疯子。什么时候我们能用这种疯劲学外语(不仅是英语),我们才有希望深入体会全球各地的文化,我们才有可能让中文在全球开花结果。 最后以一个非英语地区的英语学校的入学誓言与大家共勉: 我将全心全意地学好英语; 我决心把英语学得比土生英语还要好; 我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我的母语超越英语! 结论:走进世界,就要学好外语,因为我们别无选择!
个人分类: 问题讨论|6790 次阅读|20 个评论
满族文化一瞥 (A glance on culture of Man Nationality)
baoyu 2009-5-9 19:13
满族文化一瞥 (A glance on culture of Man Nationality) by Baoyu (图片来自网络) 半年前,与两位满族女同学 ( 一位自称有 1\8 的格格血统呢 ) 谈起满族文化,可惜她们淡忘了满语和满族传统。扪心自问,自己也有不少数典忘祖的过失。对清朝最早的记忆是儿时看电视剧《杨乃武与小白菜》,似懂非懂,感觉很压抑。之后是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历史课,记忆最深的是讲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大家一个个义愤填膺、激愤异常。大国兴衰多少事,唯有明清恨难抚。数十年来,铺天盖地的有关帝王将相的电视剧、电影除了满足国人的明主崇拜、奴性心理和粉饰太平之外,又有多少积极意义呢? 读书明理,逐渐明白了文化和政治还是要区别对待。于是读鄂貌图、玄烨、纳兰性德、弘历、永恩、敦敏、敦诚、曹雪芹、高鹗、汪笑侬;现代作家老舍和书法家启功也是满族文化的杰出代表。一个朝代远去了,可诗词歌赋还代代传颂。 满语诗是满族文化的一支奇葩,日本的和歌与俳句极其类似。出于了解满族文化,大学时整理了不少满语诗歌及其它文化资源,网站名录。于是稍加整理就email给了两位满族同学。现在不妨贴出来供有心人学习利用 (希望日后有空整理出, 有关其它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资源 ): 阿纳库 http://www.anaku.cn/ 東北滿族在綫 http://www.dbmanzu.net/ 满洲的天空 http://manchusky.qq.topzj.com/index.php 满语学习每日一句 http://you.video.sina.com.cn/b/7367046-1497168415.html 满洲网 http://www.manchuren.com/ 正黄旗满族阿哥的BLOG http://manzu.blog.sohu.com/51017144.html 吉祥满族 http://feitui.blog.sohu.com/ 综合网站 http://www.lnlib.com/wldh/zt/mzzt/zhwz/default.htm 百度博客 ;kettty- 满族文化 http://hi.baidu.com/wyhchina/blog/category/%C2%FA%D7%E5%CE%C4%BB%AF 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官方网站: http://www.yitong.gov.cn/ 关于满文和满文化历史 http://www.lndangan.gov.cn/mwmy1/mymw2.htm 锡伯人 http://www.sibeweb.com/ 锡伯文化论坛 http://www.sibeculture.com/sibe/index.asp/ 满文满语 http://www.lndangan.gov.cn/mwmy1/mymw2.htm 吉祥满族 http://www.qiren.cn/ 淑勒汗满语 blog 论坛(水木社区 BBS 文化人文 满族文化版) http://www.newsmth.org/ 满语文教学视频下载 http://forum.jaksa.org/ 满文学习的网站 http://www.symzlyh.com/wenhua/101.htm 满文、蒙古语 http://www.smongol.com/forum/index.php 关于女真文字 http://www.nacos.com/moji/84-5.htm 关于女真文字 http://tw.msnusers.com/manju1599/ 考古学习网站,含女真文 http://www7.ocn.ne.jp/~volonte/backnumber.html 满(锡伯)文、蒙古文 http://www.qingis.com/alpha.htm 满乡网论坛 http://www.juboo.com/dw/index.asp 满汉在线词典 http://www.manjugisun.com/ 黑龙江 大学满语研究中心。 1 、“ 黑龙江 现代满语研究” 2 、“濒危语言——满语、赫哲共时研究” http://210.46.96.15/HD_Page/20055270461-1.html 辽宁图书馆的这个网址有很多信息 http://www.lnlib.com/wldh/zt/mzzt/yjjg/default.htm “北京社科院满学研究所介绍了北京社科院满学研究所及研究方向:满学理论、满族历史和语言、档案和文献、文化和宗教、八旗制度及北京史等。 http://www.bass.gov.cn/jgsz-mxs.htm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吉林师范大学满族文化研究所 吉林师范大学满族文化研究所曾是吉林省首家满族学术研究机构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宗旨,以抢救、挖掘、整理、研究满族文化遗产为首任,确立了专业研究方向,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介绍了吉林师范大学满族文化研究所主要学术队伍、研究方向、学术成果。 http://www.jlnu.edu.cn/kyqk/kydw/mzs/index.htm 吉林师范大学 黑龙江 省满语研究所 黑龙江 省满语研究所是全国唯一的专门研究满-通古斯语言文化的科研机构。 1999 年组建了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下设:满语研究部、满文化研究部、满文档案开发部、《满语研究》编辑部、文献资料部、学术信息交流部、教学研究部、信息咨询部。 http://www.hlju.edu.cn/scie/manyu.htm 黑龙江大学 中国萨满文化研究中心 中国萨满文化研究中心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国萨满文化研究的最高机构,该网站还介绍了有关学者及论著情况。 http://www.cass.net.cn/chinese/s16_sws/smwh/smzxjj.htm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清史专门研究机构。研究方向为中国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学术史、边疆史、民族史、中外关系史等。 http://www.iqh.net.cn/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北方民族研究所 中国北方民族研究所以满族、等民族族系及其民族关系为主要研究方向,重点研究女真族历史、辽金史与金宋关系史、叶赫与满族风俗、蒙古族与元朝历史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http://www.jlnu.edu.cn/kyqk/kydw/bfmzs/bfmzs.htm 吉林师范大学 满学研究室 东北师范大学 " 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 " 下设满学研究室。每年参加长春市满族 " 颁金节 " ,并给予支持和帮助。在九台市其塔木镇刘家满族乡建立了满族文化研究基地,从事满族家族史和萨满文化的研究,并帮助那里建立了民俗馆。 http://doh.nenu.edu.cn/yjjg/dbyjzx/zxjs.htm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是以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为基础。 http://ccsh.nankai.edu.cn/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南开大学历史系 介绍南开大学历史研究学院及学院简介、 学术研究、 教学工作文献中心等。 http://user.nankai.edu.cn/history/jigou/lishisuo.htm 南开大学历史研究学院 辽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 辽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以研究地方历史文化为己任,满学、清史等为主要研究方向,并设立了满学研究中心。 http://www.lass.cn/JGSZ/BM/200408/41.html 辽宁社科院 辽宁大学历史系 辽宁大学历史系多年来已形成了中国社会发展、清史、奉系军阀及张氏父子、中日甲午战争、东北地方史、边疆史地、档案学理论与档案管理等稳定的科研方向。 http://www.lnu.edu.cn/department/lishi/default.htm 关国建 岳兵王冠夏爽臧旭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 满学研究所挂靠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同时介绍了院系概况、 历史沿革、教师人员、科研成果等 。 http://www.cun.edu.cn/yxsz/departments/lishixi/history_main.htm 中央民族大学 大连大学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 大连大学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研究方向定位为: 1 、按大连、辽宁、东北分三个层面对中国东北史进行深入研究; 2 、将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历史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3 、对中国东北史、中国北方民族史和东北亚区域史进行比较研究; 4 、环黄、渤海、环日本海的东北亚文化交流研究。建成中国东北史学术研究中心、信息资料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和国内外学术交流中心 http://202.199.159.234:150/htm/zzjj/000.htm 大连大学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 辽宁省民族研究所 辽宁省民族研究所是 1982 年建立的,以东北少数民族研究为中心,以满族研究为重点的科学研究单位。 http://www.lntv.com.cn/lntv/dxzt/mqwh/qsyj.htm 辽宁电视台 长春师范学院萨满研究所 长春师范学院萨满文化研究所凭依东北这一中国萨满文化的重要基地,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和条件,深入开展萨满文化研究,实现“出成果、出人才、出影响”的办所宗旨。 http://www.cncnc.net/xuanchuan/date/csyw/2004622154339.htm 长春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 广州市满族历史文化研究会 广州市满族历史文化研究会是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开展满族历史文化研究,加强对满族群众的联谊,积极研究广州满族坟场沿革与现状搞好综合管理工作。 http://www.gzmzzj.cn/syssource/content/tree/2000126134408/ 2003213154432/2003613110630_m.asp 广州市民族宗教事务所
个人分类: 生活博物|7331 次阅读|1 个评论
超越马克思 (Everyone was TALENT)
baoyu 2009-5-7 21:02
东北菊花岛上 119 棵智慧树(菩提树)之一 超越马克思 (Everyone was TALENT) 酷爱语言的人,往往胃口很大。无论欧美大洋各洲语系语种,还是少数民族语言,都有人涉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英语出于中国教育体制约束和研究交流需要,一般掌握的还可以。做不了陈寅恪,成为苏步青(掌握6门外语)那样的大家还是可以实现的。大学一日语专业的朋友,他立下宏志:有生之年掌握30种语言。他所谓掌握即听说读写样样娴熟、达到交流无碍;当时他已触及德语、法语、意大利语、韩语、俄语、印尼语、越南语(日语、英语不计)。朋友天赋极好:记性佳、口齿清——德、法、俄语中大舌音、小舌音等皆不在话下。数年未见,他的宏愿该完成一半了吧。 语言是文化的一扇窗口,固然可以通过译作了解东洋西洋,但真正做起研究来是没有人为你作翻译的。近年来兴起“二外”“三外”学习热,一方面源于职业发展的需要,也说明国际化程度的加速。出于科学研究需要,学好一门英语的同时,能再掌握一门强国的语言如德语、法语,那么知识结构、文化视野就比较平衡和开阔了。要成为karl Max和陈寅恪这样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在当代是颇有难度的;百年来知识爆炸式的增长,且各个学科越来越专精化了。 知识分科有其分的道理,利于系统学习和管理,但Max的教导不可忘——世界是处处都有联系的统一体。所以还要有合,要学会合和,有意识有规律地综合;做到即见树木、又见森林。无论哲学名家还是人民教师都在大力倡导通识教育、素质教育,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个人分类: 精思文汇|37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孩子, 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计划(2)
jiyipeng 2009-4-29 12:24
真正的学习是在没有精神压力的情况下才得以发生的,任何形式的恐吓,责罚,打骂,冷暴力得到的都是遵从,而不是学习。因为只有精神放松了,学习成为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学习的效能才会大大加强,因此,在电脑游戏中,不断的计划,行动,奖励和反馈这样的闭环有不断加强的效果,所以网瘾才会形成,网瘾的形成和这种精神上的环路增强效果有关系。这是一种体验,里面最重要的情感的体验,精神的愉悦;而现在的教育得不到这样一种效果。这样的高峰体验在现实中体验需要很大的成本。而在网络中是廉价的,快捷的。因此现代的教育应该要向网游学习。教育要与时俱进,随俗为变。把专业课变成网游。现在的电化教育还是单向的传统的,没有互动和交流的;要在网络上汇聚资源,即时双向交流。 如何使别人增加学习能力的方法和技术将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更多社会心里学,认知心里学的原理被用到学习中,如何认知,知与行之间的关系。 未来可能教师,教授的功能会分化,分解掉。影响力变得更加重要,既是如何对别人施加影响,这种技巧和能力变得很重要,未来会出现更多的明星教师。传统的课堂会消亡。将来的教育是空间和时间上都是开放的。体验式教育(学习)会变得更加有效而且受人欢迎。 对两个孩子的教育方法及理念 表面上看我们生活是物质的,实际上是精神的,精神生活一颗也没有停止,我的教育理念是充实心灵(爱),发展性灵(自尊),充沛情感(同情),锻炼思维(智慧),注重批判精神,让孩子在认知过程中自我构建价值观体系(价值上的自立)。 体验式教育的关键是体验能力。模式转换能力,比如将知识的表现类型进行转换:人把握世界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建模过程。如何对建模过程进行训练,在五种符号系统得到自由出入之境。并且把美学和批判精神渗透到这种建模过程当中。得到对核心能力,应变能力最大的锻炼,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模式转换的练习方法得到提高。对孩子的反馈一定要得当,分明和即时。
个人分类: 教育与未来|3613 次阅读|2 个评论
对李小文老师《发发的误区》一文的答复
famingkuang 2009-4-5 13:30
李小文老师在博文《 发发的误区 》中批评发发的观点,发发全部赞同,但这并不代表我和他之间就没有分歧,我们的分歧主要在于儿童的年龄上,李老师的观点更倾向于高年级的儿童,在高年级的儿童里恶搞唐诗确实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正象他所说的: 小孩恶搞唐诗,正是其发明狂的天性,他按他的理解,按他自己的生活体念,按他自己的发音,对唐诗进行修正,乃至创造性的修正或恶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相反,把唐诗神圣化,不准小样样行犯修正主义,会压制他的创造性和学习的积极性。 我所担心的不是恶搞唐诗本身,是恶搞版唐诗的错误传播方式,因为一些无知的父母,或者邻居用恶稿版唐诗对儿童进行唐诗启蒙,这才是最可怕的,这无异于心灵毒害,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对一个儿童的伤害是致命的,在我的周围就不乏这样的家长。小发发小的时候我的工人和一些邻居曾用这种恶搞版的唐诗来跟小发发开玩笑(他们就是用这种方式教他们自己或别人的孩子),都被我义正词严的批评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不在乎和任何人翻脸,在我看来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第一位的。我们许多的父母都以自己的面子为重,明明感觉到了孩子受伤害也不敢站出来保护孩子,可悲呀可叹!这样的父母在我们的生活中还真的不少呢,看发发博文的朋友,你是这样的吗? 今天在网上看到两三岁烟民的报道(曾经也有人用烟、酒来逗小发发玩来着,都被大发发骂个狗血淋头),更加强了我对婴幼儿的教育理念 让孩子从一开始就接触到最正确的知识, 是多么的重要了。 大人常常用违反常识的东西来开玩笑,谓之曰幽默,但是这种东西用在常识观念还没有完全健全的儿童(特别是婴幼儿)身上是非常有害的,这完全是一种误导,会在孩子语言(或常识)系统的形成上产生很大的困难,这就象在一张白纸上先撒上污点,然后设法擦掉,最后才能书写正确的东西一样,无形中给婴幼儿的语言(或常识)系统形成设置了重重障碍。小发发从小就受到我特别的保护,谁要教小发发错误的东西,发发马上跟他翻脸,所以小发发的语言系统很发达,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很强很到位,从来不说那些没有常识的只能博得大人哈哈大笑的童话,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不被污染是父母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更是每一位文化人的责任。 恶搞唐诗不是不可以搞,而且 恶搞是原创,但传播却是流毒 。 年仅两岁的老烟民 从小受到恶搞版唐诗熏陶的孩子与这个小烟民何异?
个人分类: 反思|1066 次阅读|8 个评论
R 中安装语言的选择
lobo 2009-3-16 17:01
在R的使用中,这样那样的问题是无法避免的。 遇到问题除了查手册外,与他人的交流必不可少。 有些问题需要发送给R的主站或者国际知名人士寻求解决,因此,R安装的时候一定要用英文。 而有些人在安装过程中明明选择了English(如图),为什么R的菜单和系统Message还是中文呢? 所以就要注意了:如果你的系统是中文,那么在安装的时候,Message Translation一项一定要去掉: 这样R的反馈信息(错误,警告等)也就是英文的了,多数情况下,把出错信息google一下就能解决。 =============================================================================== 方法2(感谢EricLi提供): 还可以在R安装目录下etc文件夹内的Rconsole设置,在 ## Language for messages language =之后缀上english就可以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61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考槃笔记-33-数学、直觉与表象
热度 1 考槃在涧 2009-3-4 16:58
一道数学竞赛题的解法 昨天晚上做题做烦了,抄起一本高等数学竞赛题集随手翻了翻,看到一道有趣的题:比较 e 和 e 的大小 。 我们知道, e 和 都是超越数, e 和在数学、物理学中广泛出现反映了世界的某种规律,我正准备八卦它们二者的情史。 歪着头想了下,想到一个常见的解决方法: 令 (x)= e x ,g(x)=x e , 则 (x)- g(x)= e x - x e ,对这个函数求导两三次,讨论其单调性和值域,只要知道 e x - x e 是否在x= 时 大于零,就可以判定 e 和 e 的大小了。 后来看书上给出的解法也是这样的。 我先没有这么去求解,我是懒人,觉得这么解麻烦。 考虑到 e 和 e 都大于 1 ,对两个数取常用对数: lne = , 而 ln e =e ln 。构造 k= e ln / , 只要 k1, 则 e e ; 反之, k1, 则 e e 。把等式右边变形得: k= ln / ( /e );把换成变量 x, 则得 (x)= ln x/ ( x/e ) , 于是很容易在纸上画出如下图: 在纸上画出这张图只要 15 秒的时间。图中很容易看出,当 x= 时, ln /e, 也就是 k1, 于是有 e e ,问题解决。如果这是道选择题或者填空题的话,2分钟就可以拿到 8 分,显然很划算。如果是一道计算题呢,还得推导推导。 很显然, y= ln x 和 y=x/e 在( 0 , + )内严格单调递增,它们至少有一个交点( e,1 )。如果 y=x/e 正好是 y= ln x 的切线,那么它们将有且只有这一个交点。 对 ln x 求导得 1/x ,于是 y= ln x 在点( e,1 )的切线是 y-1=(1/e)(x-e)=y=x/e 。也就是说, y=x/e 正好是 y= ln x 的切线,它们将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e,1 )。 显然,当 x=e 2 时, y= ln x 的 y=2 ,而 y=x/e 的 y=e, 显然 e2, 那么在区间( e, e 2 ) , 一切 y=x/e 的 y 值都大于 y= ln x 的 y 值。( e, e 2 ),那么 ln x/e , 于是 e , 对比书上给出的解法,要简单些。 直觉与表象 解决这道并不难的题目没什么了不起我没有继续做题,我在思考为什么我会一下子想到这种方法。 一般我们把这种思维状态叫直觉,问题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直觉,不产生那样的直觉?既然直觉在很多时候都管用,在很多时候又容易骗人,怎么培养、训练正确的直觉,怎么检验直觉? 相对来说,最后一个问题最好回答,检验直觉的最好办法就是计算和实验;但其它的问题都不那么好回答。 我看到我书柜里一本 李伯聪 先生的《选择与建构》 ,突然想到书里的一句话:我们对表象的作用不够重视(大意),我产生了另一个直觉:也许直觉来自于表象。 什么是表象呢?百度百科的解释很复杂 ;而在英文 Wiki 里, representation 一词在很多领域都是个重要的概念!见下图: 我们这里只关注心理学范畴的表象。要说清楚表象与知觉的区别不是十分容易的事情。简单举个例子。假若你从来没有见过石头这种东西,当你第一次见到石头时,石头这个实体给你带来的视觉感受就是 知觉,它是物体和感觉器官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如果你不再看石头了,石头从你视野里已经消失了,但你眼前还是清晰地浮现着石头的尊容,这个时候的心理感受就是表象了。因此,知觉和表象的一个非常大的区别是知觉几乎不依赖于记忆,而表象必须依赖于记忆,哪怕这种记忆并不是完全无差别的。 当心中的表象形成后,以后你再看到石头,你的心理感受恐怕就是知觉和表象的混合体了。也就是说,你对石头的感受,不但受你当前视网膜的影响,还跟你过去的经验有关。 表象与语言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表象是知觉的近亲,另一些心理学家则认为, 表象是语言的近亲,我们以命题码而不是模拟码的形式存储表象。所谓命题码,也叫描述表征,它是一种抽象的、象语言一样的表征 。围绕表象有很多有意思的实验,其中最出名的是 Shepard 的心理旋转实验, Shepard 在心理表象等方面的工作使他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见下图: Shepard 和同事请被试看上图所示的图形,图形中一些是对图形 a 进行旋转后得到的等价图形,而另一些图形则与 a 是反着的,被试被要求回答 b-f 和 a 是正的还是反的。 Shepard 发现,当倾斜角度从 0 向 180 变化时,被试判断的时间增加,而当倾斜角度从 180 向 360 变化时,被试判断的时间则减少了。这个实验证明,被试在完成任务时对物体进行了心理旋转,而这种心理旋转模式在性质上类似于实际物体的物理旋转,相当于物体以一定的角速度(心理旋转速度)旋转,转过的角度和时间是成正比的( 180 向 360 变化判断时间减少可以理解为被试是反过来旋转的),这个实验有力地证明了表象以模拟码形式(所见即所得)存储。而由 Georgopoulos 和他同事利用猴子运动皮层的单细胞记录技术表明,心理上的旋转与实际的旋转,有着相同的神经生理机制。也就是说,你看到实际的物体旋转,与你没有看到旋转但意识中模拟旋转,产生的神经生理结果是相同的! 也许,语言和表象的内禀区别就在于编码模式不同,因此,大部分时候,语言的表述需要更多的思考,而表象的产生几乎是即时性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直觉。我们可以以此来理解计算机的缺陷。严格说,计算机的运行基础也是语言,而单靠语言是无法形成表象 直觉的。 目前计算机的一大问题是人脸识别。众所周知,一个正常人能够轻而易举地在几百人中把两个人区分开,只要他们不是双胞胎;但你让人描述两个人各自面部特征,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使用较长语言;即使一个最高明的画家王五,没有见过李四,仅靠文学家张三对李四的描述,要把张三画得很像也很困难。也许这可以解释亚辉问老祖的一个问题:大画家是不是一定能把物体画得很像?我当时说肯定可以,老祖说不一定,老祖举了梵高的例子,我当时觉得不对,喝酒喝得太多没想到怎么回答,现在我们可以说,单从画的技法(绘画的规则,也算是一种语言)来看,梵高应该能够把物体画得很像,但由于他的直觉 - 表象实在太强烈,因此他看到的物体是知觉和表象混合在一起的,于是,他画出来的物体就不像了。 回过头来说计算机的人脸识别。要靠语言去对人脸进行识别,实在太困难。类似地,围棋的智能化也是一个难点,其中不但有变化繁多的原因,还有一个价值判断的原因,围棋的各子价值几乎是全等的,严谨的计算机语言很难对之赋值。据说高手经常通过棋形来判断和决策,我怀疑高手对棋形的感受就是一种表象,这种表象是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实战得来的,很难用严谨的语言体系来描述。 有一种罕见的疾病叫面孔失认症 ,研究发现,对人脸识别的能力中有与生俱来的部分,比如,婴儿更喜欢看母亲的脸而不是陌生人的;同时,大脑内存在一种叫做祖母细胞的神经元网络, 面孔识别由许多脑细胞按群疏编码的方式形成功能网络,确认熟悉面孔是大量脑细胞的功能,但每次只有少数神经元以不同方式组合成确认某人的网络。对另一个熟人的确认,只需替换更少数的神经元,形成另一个网络模式。这种从大量同类功能的神经元库中,每次只调动一小部分组成网络的编码方式,称群疏编码 (Populationsparse coding) 。 因此,计算机只会用语言来思考问题是一个很大的硬伤,无法通过不同的硬件关联(神经元网络结构)形成表象,只能依靠 1010 的蛮干,运算速度再高,也形不成直觉,更不要谈想象力和创造力。 甚至,心理学家认为,小学生写作文也是一个构建表象的过程 : 于是,我们回顾文章开头数学题解的过程,应该也是在多次解题中形成了一定的数学图像,那么下次碰到同类题型就能迅速再现表象,从直觉上找到答案或解决办法。这种表象配上具有逻辑性的语言(在这里是数学),一般就能解决问题了。 绘画与表象 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很有意思的东西。比如这个福柯解读画家委拉斯开兹的《宫娥》 : 法国社会学家米歇尔 福柯( 19261984 )在其著《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 ( 1966 )一书中,详尽地描述了这幅画:画中的画家站在离画板稍后的地方,拿着画笔的手臂向左弯着,朝着调色板,在画板与颜料之间静止不动。我们看到,画家正处于停滞状态,他站在那儿向外看着他的模特。画中的画家正注视我们 观画者所处的空间。我们不能确定他在画什么,因为他的画板背向我们。然而,这幅画的结构把我们固定在画家的凝视中。画家观察的正是我们,这一事实把我们与这幅画结合在一起,我们和画中的模特处于同一位置。   在画室的后面有一道特别的光彩,它并不是一幅画,而是一面镜子。它没有呈现画中被呈现的东西,而是呈现出画家正在看的模特,而这些模特也正看着画家。镜子通过把正在被画的人带进画中,起到了一种可见的置换作用。我们在镜子中看到的是国王菲力普四世和他的妻子玛丽雅娜两位人物,他们的确是画家正在作画的模特。   在画中,靠着镜子,淡淡的亮光照出一个全身的人像站在门槛上,他的侧面朝着我们。从画中可以看到,他在观看画中的场景,他是观画者。观画的功能没有在镜子中被呈现出来,路过的观画者全神贯注地注视着画中的画家和所有其他人物都在注视的地方。   按照福柯的读法,这幅画的主题是表象。所谓表象,是指客观对象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在观念中所保持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和客体形象在观念中复现的过程。表象可以是各种感觉的映象,有视觉的、听觉的以及嗅、味觉和触、动觉的表象等等。表象在一般人中均会发生,由于视觉的重要性,大多数人都有比较鲜明的和经常发生的视觉表象。委拉斯开兹通过视觉表象将一个有序的表象世界呈现在我们眼前。没有被表象出来的是表象的功能,是安置这些表象并使他们成为自身客体的、既进行统一又进行被统一的主体。在画中,虽然表象的产生(画家)、被呈现的客体(模特)、表象的观者(观画者)这三种表象功能都成功地表现出来,但不包括行为本身。画家没有在绘画的行为中表现出来。 如果他正处于作画的过程中,他将消失于他作画的大画板框架后。但在画中,他不在工作,他停留在作画过程之间,使他能被我们 观画者看到。 同样,模特不是在作模特的行为中被呈现出来,相反却成了观画者。观画者不再是观察这幅画,而成了被画的客体。于是,这幅画的主要吊诡就表现在 表象表象性行为的不可能表象 。 注意这段介绍性文字的最后几句话: 观画者不再是观察这幅画,而成了被画的客体。于是,这幅画的主要吊诡就表现在 表象表象性行为的不可能表象 ,再对比毕加索以此为素材创作的《宫娥》 ,在是亦非亦中,又是怎么样的表象呢? 康德与拉卡托斯 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的楊文金在网上贴出了一份教学资料: 觀察與科學創 新 ,里面有些有意思的东西。 资料里分别引用了康德和 拉卡托斯的两句话。 康德说 Concept without percept is empty ,Percept without concept is blind 我将之翻译为:缺乏知觉(概念)的观念是空洞的;缺乏观念的知觉是盲目的;而 拉卡托斯则说 History of Science without philosophy of science is blind , Philosophy of Science without History of Science is Empty ,我将之翻译为: 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翻译得是否到位,请各位高人指正。 我理解观念实际上就是一种表象;而历史不过是人类的集体记忆,因此历史可以看成是知觉,哲学则可以看成是表象,于是,这两句话可以转录为:没有知觉的表象是空洞的,没有表象的知觉是盲目的。这句话可以这么来理解,知觉是表象的基础,没有知觉作为基础的表象只能是幻想,比如谁也没有见过玉皇大帝,因此,玉皇大帝就必须是沾了仙气的人的表象,这种表象是空洞的。而数学家眼里的世界都是数学(表象),平常人看到的世界就是平常的东西(盲目),正是因为数学家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形成了表象才能见到一切是数学,而平常人看到的只是知觉,因此盲目。 康德和拉卡托斯的这种句型我也常用,不过我以前是没读过类似句型的。有可能,哲学本身就是人对人类知识体系的一种表象,由于人类的知识体系在诞生后就具有一定的客观实在性,所以不同人产生类似表象,也就不奇怪了。 资料里还提出了这两个式子,提请大家注意: 1 .收斂式思維 = 典範式思維 = 直觀式思維 = 水平式思維 = 同化 = 入乎其內 2 .發散式思維 = 描述式思維 = 解析式思維 = 垂直式思維 = 調適 = 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在心理学里可以看为是内化 ,而这个直观式思维不知道是不是直觉? NLP 我同时搜索出了一个久违了的熟悉词汇: NLP 。一个 NLP 的网站 引用了爱因斯坦的一句话: 我這種人的本質在於如何思考及思考什麼 ? 引起了我的兴趣。 NLP 的英文全称是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意思是 研究我们的大脑如何工作的学问,有时候也是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自然语言处理)的缩写。我简单看了看,觉得有一定的合理性,没有时间去仔细推敲,先列出来供自己日后学习用,也供大家参考。 注意到百度百科说,NLP的两个创始人 格林德是世界最富盛名的语言学家之一,班德勒是一位数学家、全形心理学家和电脑专家。 也许,逻辑、表象、直觉、语言、数学、大脑、计算机,这些东西注定要纠缠不清了。 不知道你耐着性子读完这篇文章,又能形成什么表象呢? 详见《 高等数学竞赛题解析 》第二届本科一级竞赛试题 李伯聪《 选择与建构 》 百度百科 表象 Wiki Representation (psychology ) 07 年4 月北大版 认知心理学 串讲资料(4 ) 面孔失认症 脑内的祖母细胞与面孔失认症 小学生作文心理模型及作文教学模式研究 图片出处 词与物 图片出处 觀察與科學創新 Wiki Internalization 百度百科 NLP Wiki NLP NLP 技巧
个人分类: 天问|9724 次阅读|14 个评论
What’s Matter ?!
隔壁家的二傻子 2009-2-28 02:32
Whats Matter ?! 最近贼忙 ! 索马里海盗刚刚领了天狼星的赎金开始放长假 , 塔利班刚刚放了那个幸运的中国工程师且愿意停火一会儿好去整顿其自治的部落地区 俄罗斯就开始炮打中国渔船 , 小日本总理大臣就扬言钓鱼岛是他家的 , 法国佬更是把从中国抢去的东西卖了个天价 ! 多年占据世界 500 强第一名的美国通用汽车的股价竟然跌到了 1934 年的水平 ! 而土耳其飞机楞是摔成三节也没几个人死伤 !! 一定有问题 ! 而且问题很大 !! 所以天狼星特使二傻也很忙 ! 忙着研究大概率事件 , 也忙着研究小概率事件 直忙得颠倒黑白 ( 全球乱跑 , 时差无法调 ), 更忙得心如死灰 ( 心死 谓之 忙 ) 于是想偷偷跑回科学网 , 欣赏 神人们的痴人说梦 , 享受雅士们的风花雪月 , 偷学 术士们的炼金大法 可惜 ! 发现最近科学网狼烟四起 , 乌烟瘴气 ! 这个说要揭发腐败 , 那个说告你没商量 这个说我要话语权 , 那个说封你没商量 !... 吵死人啦 !!!!! 这个世界太吵 ! 我使劲听 , 也听不见自己心跳 所以 , 我死了 ! ... . 其实天狼星人不会真死 , 嘿嘿 ! 有些地球人也会 龟息大法 如功夫熊猫里的那个 残豹 于是 , 二傻的灵魂幽幽地 , 幽幽地 , 来到了师傅在天池的逍遥宫 , 想问问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啦 ? 由于近来喝了太多洋汤 , 二傻开口便问师傅 : Whats Matter ? 倒把师傅吓了一跳 ! 急问 : 二傻的脑瘫病又犯了 ? 还是已经开始研究宇宙的根本了 ? . 你要想知道 Whats Matter, 首先要知道 Whats Time! 二傻裂嘴傻笑 : 师傅的英文不太过关吔 ? 我是问目前这个世界怎么会这样 ? 到底出什么事了 ? 师傅摇摇头 , 说 : 最近发生什么意外之事了吗 ? 没有啊 ? 宇宙运行自有其天道 , NEVER MIND ! 回去休息休息就可以了 , 可能是疲劳综合症初期吧 ? 或者是最近你的心累了 心累了 ? 心怎么会累 ? 心又是什么 ? 英语没学好的 , 会把这个 心 译成 HEART, 即心脏的意思 . 有谁认为自己的心脏从小到老整天跳个不停而觉得累了需要休息了 ? 二傻号称金刚不坏体 , 心脏肯定更不会累啦 其实这个 心 指的是心智 , 洋文里就是 MIND! 可惜 , 问题还在 : Whats MIND ? 师傅听了这个问题 , 还是直摇头 : 没关系的啦 ! NO MATTER 的啦 ! 为何二傻总是如此一根筋 ? 二傻突然觉得师傅最近有点颓废 , 是非不分 , 和稀泥 , 老好人 问了半天 , 什么答案也没有 ! 估计这次白来天池逍遥宫了 于是怏怏然告别师傅 , 独自下山去了 路上 , 郁闷难言 ! 心里突然冒出几句刚学到的法语 , 是那些为中国国宝状告 佳士德拍卖行 的业余律师教的 : 见到法国人第一句话就说他 傻娃 (SAWA) , 他们保准高兴 ! 如果他们也回你一句 傻娃 , 那你就再说他 笨猪 (BONJOUR) , 当然要笑着说哈 绝大部分法国人一定爱死你了 !... 可能也有少数牛 X 的 , 竟然不领情 , 您只要再更大声一点说 傻驴 (SALUTE) , 嘿嘿 , 没准他真会请您喝法国葡萄酒 !...... 正一路苦练法语 , 突然见到大傻急急然赶到 , 伸手直摸俺的海马体 , 看看是否出现分裂 ? . 正常啊 ? 没事啊 ? 为何师傅唤俺来救你 ? . 于是 , 俺含泪跟大傻讲了此次上山的原由 , 以及对师傅的失望 云云 . . 结果 , 大傻高兴得手舞足蹈 ! 并耐心解释说 : . 哈哈哈 ! 看来二傻是学法语给学傻了 你仔细回忆师傅对你那两个问题是如何回答的 : Whats Mind? --- No Matter! Whats Matter? --- Never Mind! 按咱师傅这种半吊子洋文水平 , 他其实是在说 : 心为何物 ? --- 无物 ! 物为何物 ? --- 无心 ! 啊 ?! 真该死 ! 这才是师傅要说的啊 ! 记得有一次 , 二傻寂寞 , 想去练 欢喜佛密宗 , 跟师傅请示 , 结果他说 : Go Ahead! 二傻大喜过望 ! 结果 不说了 , 反正小鸡鸡差点被师傅给割了 ! 俺怨啊 就说师傅您不是让俺 Go Ahead 吗 ? 怎么又反悔了呢 ? 结果师傅大骂 : 你到底懂不懂国语啊 ? 我说 去你个头 ! 是表示坚决反对啊 ! 知道不 ? 唉 ! 不理解领导意图 还妄想学真经 ? 去你个头 ! 看来 , 语言和沟通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鸡与鸭说 , 牛头不对马嘴 之事常常在周围发生啊 ! 最近科学网的一些口水战 , 基本属于该类沟通问题 不过 , 却有人声称要罢写博客 , 直以为能将科学网闷死 还真当自己是棵葱哈 ? 啥葱 ? 人家说 : 洋葱 呗 ! 咱新疆人叫它 皮鸭子 鸭子要飞就飞吧 ! 反正 海阔凭鱼跃 , 天空任鸟飞 据说飞得最高的是野鸭 , 迁徙时能飞越喜马拉雅山 ! 为此 , 特送一首诗 , 给迁徙中的、反季节地飞向远方寒冷国度的鸭子们,希望你们越飞越高( 注:二傻绝对没有恶意!不信问李淼去? ) : 梦醒十分 她来了 , 她又走了 . 我来了 , 我也走了 . 我的她 , 离我十万八千里 , 她的我 , 离她二万五千里 ! 雪山 , 美 ! 草地 , 湿 ! 泰山 , 雄 ! 昆仑 , 险 ! 高山流水实在累 , 举案齐眉嫦蛾泪 ! 红楼一梦春风度 , 黄粱梦醒一锅粥 ! 梦已经醒来 , 心不会害怕 ! 哦 , 嘛尼嘛尼嘛尼吽 哦 , 嘛尼嘛尼嘛尼吽 哦 , 嘛尼嘛尼嘛尼吽 哦 , 嘛尼嘛尼嘛尼吽 。。。
个人分类: 胡言乱语|7390 次阅读|19 个评论
从现代药引想到的------请在语言外包上糖衣
famingkuang 2009-2-21 13:54
药引又称引药、药引子。中医处方是按君、臣、佐、使的原则来配伍的,药引就是使药。 现代西药有没有药引呢?当然有了,就是药物外面的那一层糖衣。 良药苦口利于病,但若是那药苦到人宁愿死也不愿吃了,这药还有意义吗? 于是聪明人就发明了这一层看似毫无用处的糖衣,它让病人非常乐意的吞下那原本不想吞的良药。所以在治病的时候到底是药物功劳大还是糖衣的功劳更大,还真的很难说了。 人生在世吃的是米饭、拉的是大便,谁能无过?有过当然就是有错了,有错了当然就是要改了,但在改之前,他必须认识到自己错了才行吧?于是明眼人就必须站出来说他了,但怎样说才有效果呢?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服人是一门大学问,决不亚于任何一门自然科学,也绝不等同是马屁学。 从来都是:良药苦口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那么在劝人从善的时候,我们能否从现代药引中的那一层糖衣中得到一些启发呢? 请在批评别人的语言外也包上一层糖衣吧。只有对方的心扉为你打开了,你的良言才能直达对方的心田,你的一番苦心才有意义。
个人分类: 修心养性|820 次阅读|3 个评论
从书同文到语同音
等离子体科学 2009-2-11 11:24
(再贴一篇旧作。) 中国真正的大一统,始于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 大中华第一帝国 。所以至今我们还被西方称作 秦人 ( CHIN-ESE ),而非 汉人 ( HAN-ESE )或者 华人 ( HWA-N )。秦始皇的最大贡献是 书同文 :以统一文字来统一国家,确立了中华民族两千两百多年来据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我们今天讨论的汉语、 汉字 ,溯本正源,其实是应当叫做 秦字 ( CHIN-ESE ) 的。 自秦以来,两千一百余年中间虽然几经发展变化, 书同文 这一条原则却一直坚持下来。到了近代,因为外部世界的影响,改革之声渐起。最主要的两条,一是汉字的简化;一是汉字的拼音化。 这里要提请大家注意的一点,就是语言的两种不同方式,音与形。即语音和文字。这是因为人对外界的感知,主要的非直接接触方式有两种:视与听。对语言来说,前者接受文字,后者接受语音。 因为声音传播的距离有限,而且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之前,无法转移到其它载体上做长距离传送,让人转述又往往 失真 ,而且很不方便,所以对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来说,文字就成为主导的语言方式。所以 书同文 也好,上面的两种汉字改革的建议也好,都只是在文字上,即语言的 形 上做文章。 文字的统一,保证了在一个方言众多的国度里的民族向心力。尽管有时很难用语言(语音)交流,但至少写出的文字是相互明白的。所以中国自秦以后,两千余年的大一统,确实是建立在这个 书同文 的基础上的。而所有的改革建议,当然也是在这个 书同文 的基础之上做文章。 然而现代科学的发展,必然影响到人们的交流方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正是如此。 人类的语言,起源于交流的需要。在原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下,人的活动范围不出自己与相邻的村落。所以语言也大约在这个范围内形成。这就是各种方言的雏形。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扩大,超出一个人步行可及的范围,这是空间的延伸;而生产技能与人类文化的传承,则超出一个人的生命周期,这是时间的延伸;所以就需要在时间与空间的广度上更方便传播的语言载体。这也许便是文字形成的开始。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导致不同文字的形成和发展。而周边国家的文字则相互影响,形成不同的泛文化。经过上千年的演化,直到我们的现代社会。 从这段发展的历史里,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中国的方言和文字的使用范围。 中国的文字,其使用范围远远超出中国的国土,而遍及东亚。而每一种方言,其范围或一省、或数县,甚至有同一县中便有几种方言的。这是因为在过去语音的 存储 和传输的 载体 只能是人。而文字的存储和传输的载体,从甲骨金石到竹帛纸张,越来越容易存储、越来越容易传播。特别是印刷术这种先进的存储技术和纸张这种先进的传输载体的发明,使文字的发展和传播成为世界性的。在这个意义上,国人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再怎么评价也不为过。 所以说,语言的发展,决定于存储和传输的载体。因为存储(印刷术)和传输(纸张)的技术的进步,才有文字的重要性远远超过语音的重要性的现象。因此才有中国以 书同文 立国两千余年的历史。 可是到了近代,这种状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电话、电报、电视的出现,使声音获得了新的长距离快速传播的载体。而各种磁存储技术的发明,更使得声音在 时间轴 上做大信息量、 长距离 、 不失真 的传播成为可能。特别是这几年电信技术的发展,电话和电邮比翼齐飞。网络上的交流也越来越多地从文字变成语音(视频)。比起文字来说,语音更 原始 ( ORIGINAL )、更快捷、更方便。所以在年轻人中煲电话粥、语音(视频)聊天已经比写 E-MAIL ,网上文字聊天更受喜爱。作为语言这种信息交流形式,语音的方式正在逐步取代文字方式的主导地位。 所以,虽然在秦始皇的时代, 书同文 就够了,可是在现代国家里,为保持内部的信息交流更加畅通无阻、保持国家的文化统一,在语言方面,必然提出 语同音 的需要。而扁政府大力推行 讲台语 的分裂活动,就是要变成和大陆 语不同音 。因此,中国语言文化的下一步发展趋势,应该在语音上做文章。这一点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当年的鲁迅,后来的毛泽东都无法预见到的。 在 语同音 方面,以普通话为基础的汉语拼音和遍及城乡的广播电视显然是两大杠杆。即使不走拼音化的路,电脑中文的拼音输入方式一定要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也就是说 拼音输入,汉字显示 的半拼音化的路一定要走。这不仅符合人学习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律(来自语音,文字表示),而且关乎今后国家民族的统一、发展、与强大。只有做到书既同文、语亦同音,中华民族的文化才成为完全统一的文化。
个人分类: 古往今来|6394 次阅读|1 个评论
程序语言学与计算语言学的关系
geneculture 2009-1-22 09:27
两个问题: 为什么有 程序语言 却没有(进行理论研究的) 程序语言学 ? 为什么有计算 语言学 却没有(别于数学语言的)计算语言?
个人分类: 双语信息处理|648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的大众语言——德阳之行的感想
罗非 2008-12-29 17:49
前不久去了德阳抗震前线,在那里住了几天,协调组织心理干预相关研究。 这次去,我们决定给当地的潜在参与者做一些讲座,以便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我们的心理干预项目,更积极主动地来参与。正是在这几次演讲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次演讲,是给东汽中学的部分学生。这些高中学生是校方专门选出来的,选择的标准,据说是某些问卷的指标超标。换句话说,可能受到了今年地震灾害的一些潜在的心理影响。 在演讲过程中,我没有使用幻灯,而是希望采取一些更贴近他们的方式。当地的合作者也努力协助我,给学生们强调我演讲中的几个核心问题。在这些协助之下,学生们总算弄明白了我想说什么。显然,我采取的方式,仍然没有完全贴近他们的理解和关注点。 第二次演讲,对象是当地警官学校心理系的学生。我想这次是大学生,应当可以采取科学演讲的方式,于是使用了幻灯。虽然我把先前常用的幻灯做了大幅度的修改,增加了很多图片,但事后询问个别听众的意见,仍然觉得内容比较高深这固然可能是因为时间比较仓促,没有充分讨论的缘故;但显然,我的演讲未能真正贴近他们的理解和关注点。 这两次演讲让我反思了。 我们平时都习惯了对学者、对研究生们演讲。给大学生们上课,所用的都是比较正统的教材,对象也是比较专业的学生。那么,当科学面对社会大众的时候,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语言? 我们的科学研究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在这个世纪中,生命科学已经进入了分子时代、后基因时代、网络时代和信息时代。然而,科学越进步,分类就越细,所用的语言也就越高深和专门化。以至于我们经常很难完全听懂隔壁实验室的学术报告 那么,这些研究产生的知识能给社会大众带来什么好处呢?难道真的象古人所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果科学研究只能给少数人在象牙塔里边玩,那么它不断向高精尖发展的意义就会受到质疑。 科学,最终一定要回归社会,回归大众。 大众能够接受的是哪种形式的科学呢?换句话说,科学的哪种形式,才能真正变成大众的科学素养,真正提高大众的生活和生命质量,而不仅仅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炫耀知识的工具。 仔细反思,从历史上数千年以来流传下来的东西,真正能够保持真实的生命力的,还是民俗和文化。例如,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生活方式,其实奠基于上古的中国科学。近代,西方科学的传入,对这些民俗文化有了一定的加成。但由于我们近年来的民族虚无主义倾向,某些优秀的文化成分遭到了遗弃;一些西方的负面文化内容,污染了中国人民的文化精神。 其实,西方的文化和民俗,也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在悄悄地演变的。回顾中世纪以来,社会的整个风气,乃至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都无不在受到新兴科学理论和知识的影响。只是,随着当代科学的高度分化,这种影响变得日益间接,日益遥远,日益难以捉摸。 或许,我们需要把科学的进步变成民俗和文化,这才是科学真正能够贡献给社会的东西。 例如,我们怎么看待高血压?怎么看待癌症?怎么看待艾滋病?怎么看待遗传与环境的关系?怎么看待分子水平与环境发育的决定性?怎么看待心理与生理的相互作用? 这些,会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甚至,会影响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判断。道德的底线,其实来自文化和民俗,也就是大众潜意识中所接受的科学知识。 例如,我们怎么看待性活动?怎么看待情人?怎么看待卖淫?怎么看待手淫?怎么看待同性恋? 当前道德判断的松弛和混乱,其实来自科学知识的快速、不均衡、不对等的发展。如果有朝一日,社会大众真正了解了各种不同性活动形式给人们带来的全部生理和心理变化,有关性的道德判断标准就可能达成一个新的统一。 在此,呼吁各位科学家像历史上爱因斯坦、薛定鄂、霍金等大家一样,关注社会大众,关注科学带给社会大众的实质性利益。则大众幸甚,中国幸甚,地球幸甚,科学幸甚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642 次阅读|1 个评论
致关心中国科技期刊的学者们之五:傲慢和偏见往往产生谬误
ysxbhxf 2008-11-27 01:39
前几天,学者刘进平以这样一篇博文终结与消亡是基础科学类中文期刊的唯一命运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8005  来预言中文科技期刊的未来。这样的标题确实很吸引人的眼球,自然吸引了不少人在文后进行评论,观点不一的人都在说话,学者刘进平也回复了很多。其中和我辩论过的正在休博的王志明主编也留言说实话常常是很难听的。王主编说的道理我也明白,但我的问题是:难听的就是实话吗?进一步的问题就是学者刘进平说的难听的话就是实话吗?由于学者刘进平在他的另一篇博文(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6609 )里曾说过:诚然,在现在这个快餐文化的社会里,博客文章通常都是急就章,不像论文,来个三稿五稿的,有些观点可能经不起推敲,有些知识和出处会有些疏漏,所谓百密一疏、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者也,但评论者通常不会管你这些,他也不会仔细阅读,给你来个功过三七开或五五开,而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或者根据个印象就匆忙下结论、加评论。因此,首先在这里我要先对他的博文做一个总体的评论:事实的描述是可以接受的,但由其描述的事实基础上推出的观点和得出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其次,我还是得按我自己的方式对他的观点进行发驳,因为当他可以急就章地提出可能经不起推敲的观点时,我自然应该给他来个功过三七开或五五开式的反驳。否则,他的可能经不起推敲的观点不就在科学网上畅通无阻了吗?我想这应该不是科学网上的华人学者们的愿望吧?我的辩论原则依然不变,下面就是我反驳终结与消亡是基础科学类中文期刊的唯一命运的理由: 1 用英文发表论文才是国际潮流,大有所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之势。   这个观点的问题在于交流语言的强势并不代表非交流语言的消亡,即所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观点不成立。回顾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史,交流语言的强势是不断变化的,常常与前一个强盛国家的衰落和新的强盛国家的兴起密切相关,但交流语言的语种变更并不意味着非交流语言的消亡。这应该是科学网上的学者们的常识。而就办科技期刊和发表科技论文来讲,两者都不只是为了进行国际交流才出现的行为。一个国家办科技期刊和发表科技论文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记录本国的科研成果并方便本国的科研人员进行学术交流,从而促进本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使用本国语言来办科技期刊和发表科技论文是理所当然的优先选择。但由于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学术交流对于本国的科技进步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用通用的国际交流语言办科技期刊和发表科技论文也是很必要的选择。对于一个科研人员心态很正常的国家而言,国内学术交流的重要性显然是高于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性的,这是一个国家有民族自信心的表现。例如,日本、德国、法国、俄国等都办有许多使用本国语言的科技期刊发表科技论文,即使在各国的基础研究领域也是如此,为什么这些非英文期刊没有消亡的趋势呢? 2 英美国家在科技上执牛耳,科技交流不用英语就毫无意义。   这个观点的不正确性实在是太明显了,以至于我不知道选择从哪个方面来反驳会更到位。就拿基础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来说吧,依学者刘进平的观点,中国搞基础研究的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都必须使用英语才行,否则就毫无意义了,或者中国搞基础研究的学者与美国懂中文的同行交流也都必须使用英语才行,否则也就毫无意义了。多么搞笑的观点,难道科学网上的华人学者大多会认同这样的观点吗?要知道,在国际学术交流中使用何种语言是出于实用性和方便性的需求而确定的。我反对这样的观点,但不反对在国际学术交流场合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我的观点是:在国际学术交流中使用何种语言必须出于实用性和方便性的需求而确定。我曾在国内参加过这样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国内学者约100人,海外懂中文的华人学者约20人,不懂中文的老外1人,大会的工作语言是英语,会议论文语言也是英语。会议期间的搞笑场面此起彼伏,让我记忆尤新。请问各位,这样的学术交流效果会好吗? 3  如果你不使用强者的语言,强者可以无视你的存在。   我的观点是:强者的眼里是否有你与你所使用的语言无关,而是与你自己是否强大有关。如果你那里没有值得他尊重的实力,即使你把他懂的语言说得再溜,那强者也未必会把你放在眼里的。在当前这个功利主义泛滥的时代,实力才是你说得起话的资本。冷战期间的前苏联有多少搞基础研究的人员在和世界学术界用英文交流呢?美国搞基础研究的人员敢不把前苏联搞基础研究的人员放在眼里吗? 4 基础科学研究活动是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基础科学的交流活动也应当是全球性或世界性的。   我的观点是:全球性或世界性的基础科学的交流活动不是基础科学研究活动的目的,而是一种促进本国基础科学研究活动发展的手段,因此,在国内开展基础科学的交流活动也同样是一种促进本国基础科学研究活动发展的手段。反对在国内开展基础科学的交流活动中以英语作为工作语言。 5 科技期刊的目的和生命力在于交流,如果你不使用英语,你就是在玩意淫,就沦落为只是为国内科技人员晋升职称的敲门砖和出版部门高额出版费的敛财工具,出版结果意义有限或毫无意义。   我在先前已经说过:一个国家办科技期刊和发表科技论文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记录本国的科研成果并方便本国的科研人员进行学术交流,从而促进本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将中文科技期刊说成是:沦落为只是为国内科技人员晋升职称的敲门砖和出版部门高额出版费的敛财工具,出版结果意义有限或毫无意义。是不公正的,你可以指责某些中文期刊沦落为某些科研人员晋升职称的敲门砖和某些出版部门高额出版费的敛财工具,但你不能指责所有的中文科技期刊在意淫以及出版结果意义有限或毫无意义。我看见你曾说过这样的话:听说办的好的期刊编辑们年终奖金几万几十万的发,但是你有任何除了听说之外的证据吗?我可以告诉你,在中国只有办得很烂的期刊的编辑才可能拿到那么多的钱,因为有很多的科研人员愿意出于利益的考虑而向这些烂期刊投稿、交钱和发表垃圾论文,并由此收获颇丰。这样的行为与正常的科技出版行为无关,与好的科技期刊使用什么语言发表论文更无关。 6 最后我想说一点感想,在科学网上看了不少的博文、评语和回复,发现有某些华人学者的思维、逻辑和心态存在问题。他们在发表对某个事物的看法时,不能全面地做最基本的背景了解,常常想当然地发表未经过仔细思考的不合逻辑的观点,在对于中国国内的事物做评论时或多或少地、有意无意地表现出一种傲慢的心态,对于中国的科研水平问题、对于中国的科技期刊发展问题、对于中文科技论文的发表问题、对于中国科技期刊的审稿问题等等持有较多的偏见。虽然这些问题确实也存在,但他们抱怨时大多是在指责国内的科研人员、审稿人和编辑们怎么不好,怎么不行,而对于国外的科研人员、审稿人和编辑们大多赞赏不已,难道说国外的这些人就没有让你们受委屈的时候?难道就没有让你们有可以抱怨的地方?我觉得你们应该不会受到如此完美的待遇的,即使是美国人也不可能。我在小木虫上常常看到虫子们对国外审稿人和编辑的抱怨,当然对中国的审稿人和编辑的抱怨也不少,我觉得这才是正常的。傲慢和偏见往往产生谬误,与科学网上的学者们共勉。
个人分类: 观点辨析|5121 次阅读|10 个评论
论语言
newniu 2008-11-10 21:43
维特根斯坦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有人为他写了一篇牛比的介绍。我不会在这里讨论,但会在下一篇里转贴出来。维特根斯坦牛比在什么地方?他的厉害在于语言的研究。 我们学理工科的,很少会讨论语言这个问题。不过我们可以把数学当成语言来看待,想象一下数学的特征即是语言的特征。语言有四个基本内容:概念、关系、约束条件和程序。在学微积分时,我们对开集有一个定义从 U 中任何一点 x 开始你可以在任何方向上稍微移动一下而仍处在集合 U 中。我当时想有限集合首先会有个边,那我就取最边上的一点。从道理上讲,我说得似乎也挺对,但问题是你把那个边表达出来。我没有能力用现有的任何概念、关系和程序表达出这条边,那么这条边即是不存在。这即是语言的限制。 语言中有一个程序的概念。何为程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了说明一个问题,会写一篇文章,这即是程序的原始意思。在做数学证明时,也是一步步向下走,这完全是一个程序。当讨论程序时,我们马上会想到另外一个事情:所有程序的集合,我后面称他为程序集合好了。人们发现程序集合其实挺小的。所有命题的集合,其元素个数远远大于程序集合。那么,不好意思,大多数命题是无法证明的。 把数学中的语言应用到现实中,我们也马上明白了:思维过程是一个程序推理,我们的概念和关系来自生活。我们对现实的认识也只能是一个局部的认识。 维特根斯坦对语言在社会中的应用做了更广泛的认识。他认为语言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已经沦为人们思维的桎梏。我们用现成的语言思考,就象玻璃瓶里的苍蝇,四处碰撞,却没有想到应该往上飞。 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许多学术恐龙都是从年轻人开始成功的。因为他们的思维还没有被固定住。不过也有一些老人心挺好的,他们知道自己不行,把路让出来,提供环境。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的第一个论题即是世界就是所发生的一切。这是什么意思,这让我想起另外一句语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进一步推理即是人的本质就是他的经历,再进一步人即是与他有关的,所发生的一切。当我们把人这个词抛弃,就可以想象成世界就是所发生的一切。 当想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许多东西,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一种经历和历史。时间是什么?时间就是一个事件接着另一个事件,在我脑子里留下的一个顺序。
个人分类: 科学人文|30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译)语言的影响力
songshuhui 2008-9-3 12:19
(译)语言的影响力 wilddonkey 发表于2008-05-11 星期日 19:03 分类: 心理 | | 研究者们发现,语言能够以无数种方式影响到选择的做出从要吃什么食物到拥护何种法律。 想象一下,美国正准备应付一场爆发性疾病,这场疾病的到来将会导致 600 人死亡。为此政府提出了两套备选方案,方案 A , 200 人能够得救;方案 B ,有 1/3 的可能性 600 人均获救,但有 2/3 的可能性无人幸免。面对这样的选择, 72% 的人会选择 A ,宁愿保证救出 200 人,也不愿冒一个人也救不出的风险。 现在另换两种方案:方案 C , 400 人将死亡;方案 D ,有 1/3 的可能性无人死亡,而有 2/3 的可能性 600 人全部丧命。在这种情况下, 78% 的人会选择 D 。以上结果来自于一个经典研究,研究者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 卡内曼( Daniel Kahneman )和他的长期合作伙伴心理学家阿莫斯特沃斯基 ( Amos Tversky )。 显然,这两组选项 A/B 和 C/D 是等同的:获救 200 人即意味着 400 人将要死亡,而 1/3 的概率均能得救即意味着有 2/3 的可能性全部丧命。因此无论如何被措词,两组选项在逻辑上是没有区别的。那么为什么人们会在 A 和 B 当中倾向选择 A ,却在 C 和 D 当中倾向选择 D 呢? 卡内曼和特沃斯基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线索:人们在面对内容为损失(如死亡)的选择和内容与获取有关(如幸存者)的选择时,所做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当在正面结果中选择时,人们更倾向于有把握的选项(救出 200 人),反对冒险;而当在损失中权衡时,人们却变得更愿意去冒险。显然,通过对选项有针对性的措词,这种心理现象可以被大加利用。卡内曼和特沃斯基 30 年前在该领域的最初发现引起了一个共同疑问:选项的词语组织是如何影响到人们决定的?随后,他们和许多其他研究者发现语言对人们决定的影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而且这种影响通常是关键性的和违反直觉的。 除了损失获取效应外,最近的研究还表明,人们往往会被激起对缺省选项(没有做出选择时,默认选中的未明确说明的选项)的兴趣,就好像被魔力驱使着一定要沿着未被标记的道路前行。人们的决定还会被语境微妙地影响到,一个候选项在被置于代价高昂或无关紧要的选项中时会显得更富有吸引力,而与更受青睐的选项在一起时则不然。 我们好像都很反复无常。实际上,有关选择心理的研究暗示,我们并不拥有严格意义上的偏好和价值观,所谓的偏好和价值观是在面对问题或选择时,由我们所做的反应构建出来的。我们在看法上的反复无常往往显得很不理性,但在某些情况下却存在一个很有趣的逻辑:措词不仅能影响到选择结果,还会影响到我们对该选项的喜爱或欣赏程度循环影响使该选项中选。 对语言是如何导引与获取、损失有关决策的做出的理解,有助于对呼吁口号的措词进行指导,以使其最有效地激发民众的意愿,比如节约电能或关注自身健康。另外,政府还可以在人们由于懒惰、繁忙或误解而不想做出选择的时候,利用缺省选项的吸引力来引导民众。最后,精心策划的语境陷阱能够使我们在面对调查、竞选活动和聪明的广告时陷入圈套,因 为几乎每一个问题都会使回答者一边倒地倾向于某个选项。 获取与损失 如上面的例子中所展示的,卡内曼和特沃斯基在他们划时代的研究中,首次采用了以两种不同方式对同一选项进行描述的手段,这两种描述方式在逻辑上是等同的,但对心理的影响是不同的。卡内曼和特沃斯基破解了当涉及获取与损失时,客观与主观的关系,并将该现象总结为期望理论。 根据期望理论,虽然客观结果越向好的方向发展人们就越感到满足,但满足程度不会相对于获取呈线性增长,而是会长的越来越慢,直到客观获取的增加几乎无法再对满足感有所提高经济学家将该规律称之为边际效应递减。这意味着获救 600 人所产生的满足感不会是获救 200 人所产生的 3 倍,因此冒险去拯救所有 600 人的想法就会令人感到是一次不划算的赌博。卡内曼和特沃斯基由此得出结论,在当前的心理状态是对获取有所期待时,大多数人是不愿去冒险的。 而当结果是以负面形象出现的时候,如死亡,人们情绪状态的恶化趋势同样与客观情况的恶化不成比例,痛苦程度也会增长的越来越慢。因此失去 600 个生命所带来的痛苦不会是失去 200 人所带来的 3 倍,于是,冒险去确保无人遇难的想法使人觉得是个不错的打算。显然,在面对损失时,人们更乐于去冒险。 而究竟是获取还是损失取决于选项的措词组织,在面对 A/B 时,人们的考虑内容是获取,而当选项是 C/D 时,权衡的对象变成了损失。这解释了为什么在第一种情况下人们不愿去冒险,而在第二种情况下恰恰相反。 期望理论还表明在同等程度的损失和获取面前,人的痛苦程度要大于满足程度。这意味着在促使人们做决定时,将其注意力集中在如何避免损失上,要比集中在如何确保获取上更有煽动力。这一点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被大加利用,比如,要鼓励女性做乳房自检,强调癌症晚期发现将导致的代价(损失),要比强调早期发现所带来的益处(获取)在效果上更好;要呼吁房主节约电能,把焦点集中在节省开支(获取)上,就不如把焦点集中在浪费成本(损失)上更具有说服力。 - 冒险的选择 在将选项以获取和损失的含意分别进行描述时,人们的反应是不同的。这种能够用所谓的期望理论来解释的选择倾向,会导致在逻辑上前后不一致的决策出现。该理论由诺贝尔奖获得者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 卡内曼,和他的长期合作伙伴心理学家阿莫斯特沃斯基于 30 年前共同创建。如图所示, x 轴代表事情的客观状态,从负面情形(如死亡人数),经过中性状态( 0 点),再到正面情形(如幸存的人数); y 轴代表对不同客观状态的主观反应,即这些客观状态使人产生好感与坏感的程度。 右上象限曲线描绘的是人们对正面获取所做出的反应,其形状与经济理论中的边际效应递减趋势相吻合。获救 600 人产生的满足感不会是获救 200 人所产生的 3 倍,因此人们不希望冒险去拯救所有 600 人。左下象限曲线显示的是人们对负面损失所做出的反应,描绘出的是损失的边际无效递减趋势。失去 600 个生命所带来的痛苦不会是失去 200 人所带来的 3 倍,因此人们更愿意冒险去拯救所有的人。由此可见,在做与损失有关的决定时,人们更乐于去冒险。 决定是落在曲线的右上部还是左下部取决于选项是如何被组织的。如果措词强调正面结果,人们将不愿去冒险,而如果文字表达的是负面情形,人们将倾向于更为冒险的选项。同时还要注意,曲线损失部分的陡峭程度大约是获取部分的两倍,这意味着损失 100 块钱所导致的痛苦要比得到 100 块钱所产生的满足在程度上更深,即相对于确保获取,人们更愿意去避免损失。 - 沉默的力量 另一种能够对选择造成有力影响的方式是不要去说。在美国和欧洲许多国家,当人们更新驾驶执照时,会被询问是否愿意成为器官捐赠者。哥伦比亚大学决策心理学家艾力克 约翰逊( Eric J. Johnson ),和现任职于伦敦商业学院的丹尼尔 古德斯坦恩( Daniel Goldstein )在他们 2003 年提交的报告中指出,在欧洲许多国家中,超过 90% 的民众都是器官捐献者,而在美国这个数字只有 25% ,尽管事实上绝大多数的美国人都支持器官捐献。那么为什么会存在如此差别呢?在美国,要成为器官捐献者,你必须先签署一份表格,如果不签这份表格就不能成为器官捐献者。不签是缺省选项,结果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而在欧洲的许多国家中,缺省选项的情况与美国正相反除非你特别声明,否则即是器官捐献者,于是大部分的欧洲人做出了相反的选择。 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家布里奇特 马德里安( Brigitte Madrian ) 和联合保健集团丹尼斯 施( Dennis Shea ) 2001 年的一项研究,当公司老板们将职员续约流程从选择进入模式(必须签署协议书以续约)更改为选择退出模式(必须签署协议书以拒绝续约)后,最初的续约比例从 49% 一下子跳到了 86% 。而在一项自然实验中,新泽西州和宾夕法尼亚州同时推出了一份低价、无过失自动保险,该保险限制了投保人可以无视事故过失方而对保险公司提出赔偿要求的权利。这份无过失保险在新泽西是车主投保时的缺省选项,而在宾夕法尼亚则不是。又根据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逊( Johnson )和他的同事在 1993 年《风险与不确定》杂志中的报告,每个州几乎 80% 的车主都会选择缺省选项。于是,缺省偏好为宾夕法尼亚州制造了每年几百万美元的额外开支。 那么为什么缺省选项会有如此大的威力呢?原因之一来自于忽视。生活是繁忙而复杂的,人们不可能对每件事都加以注意,所以无论手机是否必备,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会一直带着它。对备选项的研究需要花费时间,而我们不想被这种事情所打扰。但懒惰和忽视不是缺省选项拥有巨大威力的唯一原因,正如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学家克雷格 麦肯奇( Craig R. M. McKenzie )与其同事在 2006 年的一项研究中所指出的,大多数人都认为缺省选项即是推荐选项。 依靠缺省选项的威力,决策制定者们可以鼓动民众沿着有利于他们的方向前进。芝加哥大学法律学者卡斯 桑恩斯坦( Cass R. Sunstein )和经济学家理查德 泰勒( Richard Thaler )将这种手段命名为自由意志下的家长式统治。采用该手段,领导者一方面根据民众固定或潜在的偏好来设定缺省选项(家长式统治部分),一方面允许人们可以不对缺省选项进行选择(自由意志部分)。 虽然不可能总会了解到人们的偏好,但一般情况下还是可以将其辨别出来的。在公司续约的例子中,不难猜出职员们是渴望续约的,因为我们知道人们更愿意保持现有的工作。这种情形就好像他们已经打算去续约了,但却一直在拖延。而对于宾夕法尼亚或新泽西居民所得到的汽车保险是否正是他们所想要的,我们难以确定,不过既然几乎不可能列出一个中性的选项,那么为什么不促使人们往境况较好的方向倾斜呢? - 是否要做器官捐献者 应用选择退出政策(成为器官捐献者是缺省选项)的国家(绿色)中,实际同意成为器官捐献者的人数要比美国等(金色)应用选择进入政策(不成为器官捐献者是缺省选项)的国家多得多。 - 牵线搭桥者 词语组织对选择的第三种影响来自于语境,一个选项的吸引力往往要通过与其他选项进行比较后才能产生。几年前,美食顾问和厨具供应商 Williams-Sonoma 公司推出了一个新产品:自动面包制造机。只要把原料投入到该机器中,按下开关,几小时后一条面包就会被造出来。这台机器的售价是 275 美元,对一个制造面包的机器来说, 275 美元是否太贵了?我们难以对此价格做出评判,因为市场上没有同类的产品。几个月之后, Williams-Sonoma 公司又推出了一款售价为 429 美元的豪华版面包制造机。结果,由于新产品的出现,普通版面包制造机销量大增,更昂贵的版本使普通版看上去很是划算。 诸如此类的语境效应普遍存在。俄勒冈大学心理学家保罗 斯诺维克( Paul Slovic )在其 2002 年的研究中向一组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建立一项机场安全措施,该措施能够每年挽救 150 名从事危险工作的人中的 98% ,你愿意为此支付多少税款?接着他问另外一组人:为了每年挽救 150 人,你愿意支付多少税款?结果第一组人愿意付更多的钱。那么为什么呢?毕竟挽救 100%150 个人要比挽救 150 人中的 98% 更值得去做。原因是当 150 这个数字没有相关语境的时候,人们会考虑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花钱,其中许多方式都更充满吸引力。而当给出成功率 98% 的限制语境时,问题变得令人印象深刻,于是人们感到付出是相当值得的。 语境现象的另一个例子来自于卡内曼和桑恩斯坦的研究。他们对一组人进行调查,询问他们愿意向专门用来扭转或预防诸如珊瑚礁消失、海豚灭绝这样生态灾难的基金捐赠多少钱。而另一组人面临的问题是他们愿意为农场工人皮肤癌的预防计划支付多少。令人惊奇的是,研究者们发现,人们愿意为拯救海豚和预防皮肤癌所花的钱一样多!但当他们将海豚和皮肤癌同时摆在第三组人面前时,得到的反应却是,与海豚相比,他们愿意为皮肤癌付出的多得多。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道理如下,当人们将拯救海豚与其他生态问题做比较时,海豚会更加受到重视(它们可爱而且聪明),所以人们愿意为它们花更多的钱。相反,皮肤癌在所有严重健康问题中只处于次要地位,因此人们选择为其分配相对较少的资金。但当海豚和皮肤癌同时出现时,皮肤癌就更值得去关注了。而之所以会存在这种公众意愿的变化,是因为当选项被置于狭窄、有限的语境中时,人们被圈定在很小的范围内进行权衡,如只能将保护海豚与其他生态问题做比较,只能将皮肤癌与其他健康问题做比较,人们缺少更广阔的空间去对比和评价。 因此,把问题语境组织的更局限,能够将在人们心中处于次要地位的方案提升到更为显著的位置上,而如果某公共政策可以在更为宽泛的框架内进行选择的话,民众将被诱导对选项的轻重次序重新做出梳理。据此,在公共政策辩论中,语境设定者可以通过对问题语境的控制来左右公众的意愿。 - 味觉测试 对选项的措词不仅会影响到我们的选择,还会影响到我们对该选项的感觉体验。这听起来可有些怪诞!例如,人们通常会选择有 75% 瘦肉的牛肉饼,却对有 25% 肥肉的那一个置之不理,而在品尝这两块牛肉饼时, 75% 瘦肉的那一块确实要更好吃一些。当然,这两块牛肉饼实际上是一样的。虽然对内容上一般无二的牛肉饼厚此薄彼显得有些不合情理,但如果叫做 75% 瘦肉的那个尝起来确实要比被称为 25% 肥肉的那个口感好的话,厚此薄彼就并非毫无意义了。 还有其他例子可以说明食物标签对我们味蕾的影响。人们在购买矿泉水时,如果能看到标签,则通常会选择巴黎水(一种法国天然有气矿泉水)而不是塞尔查水(一种德国矿泉水),但如果没看到的话,就不会出现这种偏好。消费者认为蛋白质营养标条上的大豆蛋白质意味着多粒、味道不好,而在将大豆字眼去掉后,这种感觉也随之消失。当香草冰淇淋被标为高脂肪而不是骗人的低脂肪时,人们更乐于去享受其味道,很奇怪,这与牛肉饼的情况恰恰相反,或许牛肉饼中的脂肪(肥肉)对人们来说,意味的是油腻。 相对于普通啤酒,人们更加青睐那种掺杂了标明为 MIT 酿造的香醋的啤酒,前提是他们不知道到底掺杂了些什么,或者在品尝之后发现了陌生配方。而根据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伦纳德 李( Leonard Lee )教授与麻省理工学院研究者谢恩 弗雷德里克( Shane Frederick )和丹 艾瑞里( Dan Ariely ) 2006 年的一项研究,如果在品尝之前知道啤酒里有醋的话,偏好会掉个个。因此,对食物的了解或自认为对食物的了解影响到了食物的味道,而且即便清楚了事实,对味道的记忆也不会因此被改变。标签和描述不仅影响着决定,还影响着那些决定所带来的感受。 这些偏好都很不合情理吗?毕竟,我们选择牛肉饼、冰淇淋、啤酒的目的是为了享受它们的味道,所以如果你更愿意享受瘦牛肉饼而不是肥牛肉饼的话,根据标签措词来做出选择又有什么不对的呢? 当然,在其他情况下,感觉的作用就没那么大了。例如,当选择是与遏制疾病有关的时候,你的感觉对结果不会产生什么影响,这时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病人的命运。同样,当在公共政策中进行选择时,你对该政策的感受不会比其将会给你带来的影响更能左右到结果。但在要选择吃什么的时候,特别当候选者之间并没有本质区别时,所有的关键只集中在你对它们的品尝感受上。 - 真实的谎言 所有的这些引出了一个重大问题:人们确实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在面临抉择时,我们想象自己正理性地考虑我们的偏好,并找出最能满足这些偏好的那个选项。但对语言是如何影响到决定的研究表明,事情并非如此。我们并不拥有确定的偏好和价值观,而只是在被要求做出决定时才将它们简单构建出来。并且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偏好和价值观很容易屈从于问题的措词方式。因此,对人们真正偏好和价值观的辨识异常困难,如果它们确实存在的话。 来思考一下公众对遗产税的态度。在富人死后对其资产进行大幅度征收是为遗产税,该税只针对占美国人口很小一部分的富人群体,但大多数美国人都反对该税,并支持总统乔治 布什将其废除。何以解释这种罕见的公众态度?难道每个美国人都期待着自己有朝一日成为富人?我不这么认为。 当布什和他的支持者在华盛顿发起反对遗产税的活动时,他们为其重新制作了一个标签死亡税。想想看,这个标签起了多大作用。谁来支付死亡税?死人。这就好像一个人正行将就木的境况还不够惨,政府还要伸手到其坟墓中再榨取些财富出来。更糟的是,死人在其最初赚这些钱的时候已经交过税了。那么假设我们不叫它死亡税,而是称作继承税,情况又会如何?谁来支付继承税?活着的人,他们之前可从未为这些资产付过税。同是此税,在该标签下要显得更为公正和富有号召力。 那么人们究竟是如何看待这个税的?这个看上去直截了当的问题却非常难以回答。我们在对几乎任何事情进行评价时,都不得不接受措词和语境的支配,寻找中性的方式来对政策和产品进行描述是徒劳的。于是,所有决定都不免深受语言影响。不过,如果对选项措词始终保持警醒的话,我们有时或许能够分析出这种影响,并对其加以抵消,但可以肯定的是,漏网之鱼总会存在。 本文作者: 巴里 施瓦茨( Barry Schwartz ):斯沃斯莫尔学院心理学教授, 1971 年起即在此任教,著有《 The Paradox of Choice: Why More is Less 》一书。 《环球科学》2007.11 标签: 心理学,语言 , 翻译
个人分类: 心理|1418 次阅读|0 个评论
静夜狂思-(22)-语言
考槃在涧 2008-8-6 18:03
蚂蚁的语言是触角,蜜蜂的语言是舞蹈;风的语言是呜咽,雨的语言是淅沥;山的语言是挺拔,海的语言是深湛;路的语言是延伸,爱的语言是眼神;梅的语言是暗香,竹的语言是清幽。 语言是意识的自我表达,是思维的系统符号。哲学是语言的思想;诗歌是语言的情感;数学是语言的运算;几何是语言的空间;逻辑是语言的推理;物理是语言的实验;音乐是语言的流动;绘画是语言的色彩; 语言是思想之花,这句话有很多含义。首先,语言是美丽的思想;其次,语言不是思想的结果;再次,语言也不是思想的根茎;最后,有的花香,有的花毒。 广义的语言是所有有序的符号体系。 人们用语言来表白,也用语言来说谎;用语言来倾诉,也用语言来掩藏;用语言来温暖,也用语言来阴损;用语言来高尚,也用语言来下流;用语言来美丽,也用语言来丑陋。 语言一开始是沟通方式,后来是思维模式;一开始用于交流,后来用于研究;一开始用来记载,后来用来创造。 无论如何,我不能相信仅靠语言就能让机器获得与人同等的智能和自我意识。 语言、记忆、情绪应该都是意识必不可少的部分。思维只是意识的部分而不是全部。智慧是无序意识的有序表达。 智慧是超越语言的。如果没有超越语言的东西,语言就不会发展,也不会发展出新的语言。 语言是开放的,意识是封闭的。你可以听到我的语言,但你不会听到我的意识。你可以看到我的文字,但你不会看到我的意识。 封闭的有序最终会导致死寂,所以意识必有无序的部分。 语言是有序的,意识是无序的。道不可道的本质是,道是无序的,而语言是有序的。 大部分时候,你用语言来意识,用语言来思考,用语言来感受。语言已经把你紧紧捆绑住了。你被语言束缚在有序地思维模式之中,就像孙悟空掉入了如来的五指山。 要达到自己的极限,必须要超越语言去思考。 每个领域的高手必是该领域的语言大师,而又能超越自己的语言。 语言是社会化的基础。语言越精确严谨,社会运转越高效。在语言的基础上,艺术、宗教、哲学、法律、数学、科学都发展起来了。其实后者全都是语言。一定还会有新的语言出现。 孤独的人是不需要语言的,尽管孤独不都是智慧的,但智慧都是孤独的。 语言的浓度体现出人类思维的高度。高级的编码需要高级的解码,牛能听琴,但牛听不懂琴,更不能从琴中悟到原来信息也可以当草吃。 语言是时间和空间的信息浓缩。当语言产生后,语言就是能量,浓缩度越高,能量越高。中国人早慧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的语言比西方语言高一维。可惜的是,这个智慧来得太早,超出了当时人类的驾驭能力,使得大部分智慧变成了玄学。 E=E 0 + E 0 ln(n+1) E 0 是起始能量, n 是语言的维度, 是语言的浓度。 智慧可能是三维的语言。 低一维的语言可以理解高一维的现象;高一维的语言可以揭示低一维的本质。同维的语言描述同维时,现象和本质纠缠不清。 E n =E n ˊ +E n ˊ ln(n+1) E 是能量, n 是时空的维数。 现象一:语言学习存在关键期 现象二:现存的绝大多数民族都有文字或口头语言 假设:地球上有自己语言的种族中,在语言形成阶段,至少有 1 个种族是完全独立于其他种族的。 结论一:语言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 结论二:语言必须以某种神经网络的方式存在,这种网络在大脑发育的某种阶段特别容易形成。 推论一:思考先于语言。 推论二:当一种语言形成后,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思维方式随之确定。
个人分类: 哲思|4410 次阅读|30 个评论
关于“‘说法’的说法”的说法
xuechuanhui 2008-7-26 09:37
感谢 考槃在涧 和 jxz1963 的评论及加油和鼓劲! 其实,语言有时未必会如实记录思想;而文字却更难真切反映语言。尤其是公诸于众的文字,总是会经过一些修饰的,尽管真的能做到不加以修饰,也总该会讲究些艺术吧,至少还会用些修辞吧。所以才取了名为说法的博名。 本人努力追求的目标将是,让写出来的东西,成为自己真正的语言;让自己的语言,真正成为自己的思想。 说法改变世界,写法同样改变世界。 也许这才是语言、文字真正的价值所在。 2008 年7 月26 日 上午
个人分类: 语言文字|34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说法”的说法
xuechuanhui 2008-7-24 10:19
开博之事,其实是一时主意。 取名说法,也全凭偶然。不过也有几层意味。 一、本人什么事情都爱较真,曰讨个说法。 二、本人学法,也攀个近亲,乃今日说法。 三、最近常为哲学的语言学转向所扰,实难分清语言世界和现实世界哪一个更真实。不知道不同的说法,会否造就不同的世界。 四、我也想以极大的真诚,用真实的文字,记录真实的想法,做真实的自己。 当然,我也想知道你们的说法。欢迎赐教。 算是开博宣言吧。 2008 年 7 月 24 日 凌晨
个人分类: 开博宣言|4419 次阅读|2 个评论
传统注音符号学习过门篇--引子
entropy 2008-7-2 22:04
引用 http://www.blogjava.net/Unmi/articles/124113.html 其实Unmi对注意符号一直都很有兴趣,因为打拿《新华字典》起(应该是很小的时候)就注意到那上面每个汉字后面除了汉语拼音外,还标了几个奇怪的字符(ㄅㄆㄇㄈ),后来看过日文,又感觉那还有点像是日文的假名。混迹社会之后才知道台湾那边就是用这种符号标识汉字读音来着,可还是不知道它与汉语拼音有什么渊源和异同点。 前段时间,有时在公司中午休息的时候,没事看看 维基百科 ,增广增广见识,兴致一上来,瞧瞧里头的语言学,才明白许多年以前的印在头脑中的那些标识符是注音符号,而且它比汉语拼音还要传统的汉字语音注记符,还是汉语拼音的前身,因为汉语拼音的语音系统基本与注音符号一致,当然也有些许差别。也许您早已注意到在您的手机中也有这种注音输入法,由于我们大多数人(如果不是老人家的话)只学过汉语拼音,所以就是不明白应如何使用。我倒是想有时间好好的研究一下,好好的掌握它,毕竟是咱们传统上的东西。 近又恰逢入职了一家台资公司,需要面对不少繁体字,倒不是说我不认识那些字,相反,对繁体字的识别对我来说没有丁一点的障碍--我在故纸堆里也没少翻腾过。是那些繁体字让我考虑到我该如何在电脑中录入它,目前也有不少输入法能帮你完成自动转码的过程,比如你输入简体字,由输入法帮你转换成繁体字,可注意输入法给了我一个想更清楚认识注音符号的小动机以及更为浓厚的兴趣,希望也能轻松摆弄一下 ㄅㄆㄇㄈ 输入繁体字。所以才有了一段网络上的狂乱搜索,有过一番与汉语拼音的比较,更重要的是才有了接下来的几篇文章。 上为一个过门,要说也可称得上是我的一个通病,事件之前不禁罗罗嗦嗦一大堆,总不舍得直奔主题。下面将分三部分(三篇)来介绍对注音符号的学习,虽然文章中的内容大部分都是网上找来的,但绝非不负责任的信手拿拈,硬生生的贴到此处来的,而是经过仔细消化了的,也加上不少我的理解。相信像我这样只会汉语拼音的人循着我的路子来去试着去玩转注音符号会更轻而易举,会有事半功倍的感觉,当然,前提是,您确实还有些这方面的兴趣,你对中国的传统还怀着些崇敬的心情。 三?糠郑ㄆ???谌荽笾氯缦拢? 1.注音符号的介绍:由来及现状--不得不说的事情 2.快速掌握注音符号,会用它来标注汉字读音--注音符号与汉语拼音对照 3.注音符号的键盘布局,及会使用注音输入法录入汉字 经过对注音符号的了解,也让我对港台某些电视中对一些汉字的读音不在感到诧异了,也算是发现了一些意思(义)的东西。比如说:我原来常常听到电视里把以下汉字发(错)音就会有些纳闷--汉字读音都不准还能上电视来作主持人,其实不然,只不过是因为我先前的孤陋寡闻。 企业的企字,大陆读成 qǐ(第三声),可港台电视里都读成 q(第四声),注音为 ㄑㄧˋ 休息的息字,大陆读成 xī (第一声),可港台电视里都读成 x (第二声),注音为 ㄒㄧˊ 日期的期字,大陆读成 qī (第一声),可港台电视里都读成 q (第二声),注音为 ㄑㄧˊ 档案的档字,大陆读成 dng (第四声),可港台电视里都读成 dǎng (第三声),注音为  ㄉㄤˋ 如果您了解了注音输入法之后,当你对某个港台人物话中某个字的读音产生怀疑的时候,只要用注音符号一试就知道了,或许人家从小或者那边人人就是这么发音的,切莫只会拿自己的标准的规范他人。而且慢慢的,你也可能发现更多的字在大陆与台湾之间的音调是有些差异的。为什么用注音输入法能知道某个字的确切音调呢,因为注音输入法与汉语拼音输入法是不一样的,注音输入法需要把音调也作为一码来输入过滤重码字。 最后注明一点,大家应该听过港台艺人唱歌,把徘徊的徊字读成 hu,千万不要想当然的依上可知,这个字在港台就这么读的,不是,而且我敢断定,徊字永远是读 hui,那些人这一回真的是唱错了,可能是他们不会念这个字,也可能是他们就喜欢这么唱。因为用注音输入法按 hu( ㄏㄨㄟˊ ) 来输入打不出徊字来。另外还要知道,在大陆编撰的汉字字典,如《国际标准汉字大字典》和《新华字典》,虽然每字后面也有注音标注,但那也是在大陆的发音(主要是音调差异),想知道某个字在港台的音调,就要使用他们那边的字典,通常叫做《国字字典》,或者用注意输入法标个调来试试。
4389 次阅读|1 个评论
约定俗成与语言、文字文明
suqing1961 2007-6-15 08:54
上篇文章我说博客本应翻译成博主才对,有朋友解释说这是相对黑客、闪客而言,可以说是约定俗成的结果。既然已经约定俗成了,弦外之音就是不好再改了,或者说没有必要再改了。 约定俗成了的东西真的就不便改了吗?或者说,真的就没有必要改了吗? 其实,博客要不要改成博主,对我们这些网上的玩主、玩客而言,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不改,写博的照样写博,看博的仍然看博。客主不分地球依然照转,客主错位太阳也不会从西边升起。 但是,如果从站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来看,把错误的或不合适的东西改正过来,确实还是很有必要的。这其中当然包括把博客改为博主。 在我们肚子还填不饱的时候,我们强烈要求物质文明;肚子饱了,钱袋鼓了,开始觉得精神文明重要了;等精神文明也开始打扮了,我们开始呼吁政治文明。其实,精神文明的范畴很广泛,远不止五讲四美三热爱,语言和文字的文明就应该包括在其中。 所谓语言文明、文字文明,除了要求我们在运用它们时剔除其中的丑陋、色情、暴力等色彩外,还要求我们在使用时努力做到规范、人道。 语言、文字讲不讲人道的例子信手就可拈来。比我这个年纪大的人都知道,上个世纪 80年代以前,在我们的所有语言和文字中,从来都是把有肢体、器官或者功能方面的缺陷(《现代汉语词典》对残疾的定义)的人叫着残废。言外之意,一个人身体若是残了,人自然也就废了。这不仅是对这个弱势群体的公然歧视,更是明目张胆的不人道、没人性。一个人不幸身体致残了,不仅得不到同情(尤其是语言、文字上的同情)和扶助,而且还被社会当作废物看待,何来平等,何讲人道? 好在 80年代中期经过一番关于张海迪等优秀青年身残志不残的讨论后,人们开始把残废改称为残疾人,国家民政部有关伤残抚恤的条例也相应地把残废等级改为残疾等级。现在,我们再也听不到人们把有肢体、器官或者功能方面的缺陷的人叫着残废了,残疾人已经完全取代了残废这个称谓。这不仅是中国语言、文字文明的重大进步,也是人性之光重新在国人心中点亮。 残废这个词组,不是已经约定俗成很久了嘛,我们最终不是仍然改过来了吗!残废 这个称谓,不是已经被我们心安理得叫了几十年了嘛,现在我们改称残疾人也没有觉得什么不习惯吧! 所以说,已经约定俗成了的东西,只要是错的,只要不合适,就应该改过来,而且也能够改得过来。 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把博客改为博主。 因为,语言、文字上的不规范、不严谨,同样也是一种不文明语言的不文明,文字的不文明,乃至文化的不文明。 遗憾的是,我们对这种不文明的现象实在是太不在意了。
个人分类: 信笔涂鸦|488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8: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