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新四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
terahertz 2018-7-5 16:10
2018年7月3日参观了位于江苏省溧阳市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98 次阅读|0 个评论
淮安盱眙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
terahertz 2017-11-20 10:24
2017年11月18日参观了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的新四军军部纪念馆。
个人分类: 经典收藏|3571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四军纪念馆 (新四军人物馆)
terahertz 2017-8-29 21:38
2017年8月23日参观了位于江苏盐城的新四军纪念馆 (新四军人物馆)。
个人分类: 经典收藏|3597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寄爷寄娘
热度 9 fdc1947 2016-7-16 08:49
我的寄爷寄娘 寄爷寄娘就是寄名的父母。过去医学不发达,儿童的死亡率很高,而迷信盛行。为了孩子能够养活,常常要把孩子“寄名”给某一家多子女亦即所谓福气大的人家,算是他们家的孩子,以得到那家的福气荫蔽,同他们家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那孩子便是人家的寄名孩子(称寄儿子或寄女儿)。 后来,事情慢慢起了变化。两户人家比较友好,某人看对方的子女不错,也会说,这个孩子很好,给我做寄儿子(或寄女儿)吧,对方一般也都同意,于是,两家便成了“寄亲”。用现在的北方话说,这种寄名的孩子就近似于“干儿子”、“干女儿”,寄爷寄娘就是干爹、干娘。 我家住在苏州的市中心,几乎是最热闹的地方。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时候,与现在相似,那里所有的门面都开满了商店,一家挨着一家,大多数是一个门面的小商店或者小作坊,有双开间门面的就算是较大的商店或作坊了。但是,这种情况到了50年代就有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1955、56年之后,那时候搞起了公私合营以及商业和手工业的合作化运动。商店都合并了,手工业者或手艺人也都合作到“合作社”或“工厂”里去了。于是,街面上空空荡荡的,没有几家门面上还开设着对外营业的商店。 这种情况当然不能反映“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的气象,于是,在“继续跃进”的1959年,不知哪一位领导决定,我们那一带,应当搞一个“工艺一条街”,让那些已经合并起来的“工艺美术品”方面的工厂,都到这里来开办门市部。 于是,我家及东西两邻的门面都被征用,三家门面要打通,由“折扇厂”到这里开办“门市部”。但是,我们这里过去都是前店后家的,店面就是后面住家的出路,过去自己家开店或出租给个人,出路都没有问题,现在,要开办“公家”的门市部,公私必须分明,前后必须隔断,后面的住家便没有出路了。不过,社会主义社会总是有办法的,领导下令,在我家后面开门,开到东邻家,东邻家再开门,开到再东邻家。这样,我家就需要穿过两户人家才能够到达街上。那东邻家也顾不得家庭的隐私了。 折扇厂门市部就这样开起来了,三位工作人员,他们不但要卖扇子,也要修理客户的折扇。但是,人不能光干活不生活,何况紧接着的“三年困难时期”,大家为填饱肚子而努力,那三位工作人员生活上的事情,许多还是要依靠原来的住户的帮助,人与人搞熟了,知道底细了,就跟一家人一样。我家也不再经过东邻的东邻出门,可以直接走门市部出入。门市部的负责人,也换成了一位中年妇女,近五十岁模样,说话很直率、办事很干练,管理着一老一青两位工人。我那时候十四五岁,上高中,看上去还跟小孩子一样。大概由于看上去还聪明又老实,被那位女负责人看好。她对我父母说,让我做她的“寄儿子”,我父母就同意了,这样,我就有了一位“寄娘”。 我父母有众多的子女,在附近是被认为很有福气的,又待人和气,所以常常被别人要求寄名,被别人称为寄爷寄娘。现在,竟然让我也有了寄爷寄娘,这出乎我的意料。我这个人不愿意外交,不愿意见陌生人,更不愿意“谈家常”,但是,父母之命不得不听。 认了寄娘,总要被邀请到寄娘家做客吃饭,认识她家的人。我的寄爷不在苏州市区工作,在无锡县(当时是苏州专区的一个属县)的一所初级中学做校长(或者书记)。印象中是个高个子,大脑袋,在家里好像不大说话。我在那里有三位寄名的哥哥,分别比我自己的三位亲哥哥都小一点。还有一位寄名的妹妹,也比我的亲妹妹小两三岁。 在寄娘家里,好像是寄娘的“一言堂”,别人都不大开口说话。只有二哥有时候出来与寄娘顶嘴,而得到寄娘更多的训斥,而二哥似乎也不在乎,该说的仍然说,似乎他的性格与寄娘相似。其余的时候都是沉闷的,大家都不苟言笑,这种家庭气氛使我感到很不习惯,也难以欢畅地、毫无忌讳地与与我年龄最接近的三哥说笑,在我的印象中他比我年龄略大一点,而在读书的年级却比我低(我通常比同年级的学生小两三岁)。 寄娘家是在一所深宅大院(看来是过去一位大官僚的住宅)里租住的两间房,虽然那里大概住着几十户人家,但是整个环境非常安静。我在那里呆半天就感到无事可做,也无处可去。我家虽然独门独院,但是家里却面临着热闹的大街,即使极其无聊也能够看到街上五花八门的人与事,绝对不会感到寂寞。 听议论,寄娘要购买一处大一些的住房。这也使我感到意外,因为当时个人的住房凡是略大一点、出租给别人的,大多数已经“公私合营”,基本上与充公没有什么差别了。当时,大家都以为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公有制”,谁也不想着要“购买”自己的住房。虽然这都是一些老房子(那年月苏州就没有什么新盖的房子),对于一般人,也没有财力去购买住房,能够到“房管局”去申请租到一套较大的住房就是最大的奢望了。而寄娘却要倾其所有去购买“私房”,这实在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 过了不久,我就到北京上大学去了。那时候,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我们南方籍的大学生都是不大回家的,都不愿意再多花费家里的钱。一年半以后我回过一次家,再一次回家那就是“文化大革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的很久以后了。文化革命起来以后,那个“折扇厂门市部”就撤销了,三个门面仍然归了原来的住户。当然,我的寄娘也就不大看见了。我也听说,我的寄爷早已离开了人世,而且不是正常的死亡。 寄爷的历史,我并不很了解。只知道他生长在一个富足的家庭,在抗战的年月离开了家,参加了新四军。那时候到学校做领导的干部,大都是有资历而政治上却不很得意的。文化大革命初期,受到冲击最严重的阶层恐怕就是中学的领导。那些十几岁的半大孩子被煽动得像狼一样残忍。他们不懂世事,却把残害人作为乐趣。我没有听到寄爷被残害的详细过程,因为他只是一个人住在他乡的学校。我只知道寄爷被斗、被打,被要求跪在学校的门口,被要求吃大粪……,于是“自绝于人民、自绝于革命”了。 我那时候在北京的大学里,没有见到过这些半大孩子的残忍,不过,我从我的母校高中的一位英语老师徐干生先生的自述中看到了相似的境况,而迫害这些老师的竟是我那所素以文质彬彬出名的高中里的学弟学妹,那所高中应当是当地学校的“领袖和楷模”。虽然与寄爷不是同一所学校,但是可以看到当时的情景: “九月三日早晨七点五十分,我背着大狗牌来到学校大门口,只见两扇大门紧紧关闭着,只留下传达室左边的一扇边门容许出入。现在经过一番改装:门楣以下遮上一块宽木板,只留下地面以上约两尺高的一个长方形洞口,这个洞口仅能容许一条狗爬进爬出。我走近时候,看见另外两三个牛鬼蛇神已经先我来到,这时正跪在地上,鱼贯而入。我已经没有踌躇的余地。我立即意识到,即使这是个鬼门关,我今天也必须俯首帖耳,自动从这个洞口钻进去。不幸,那块覆在我脊背上面的狗牌顺势滑到我的左侧肘下,妨碍了我的顺利爬行。在极度慌乱之中,我只好停一下,用手挪一挪那块狗牌,把它挪到前胸附近,希望能咬着它贴地而过。我的爬行速度太慢了,身后的警棍立即狠狠地催促我几下。等我钻过洞立起身来,调整狗牌位置的时候,我便觑见一群革命小将正聚在科学楼前那株大雪松附近嘻嘻哈哈,观赏这批张惶失措的人形怪兽,在光天化日之下做着如此丑恶的表演。” 我的一位同学这样转述徐老师的那一段惨不忍睹的记录:“二十个‘牛鬼蛇神’和‘党内黑帮’被迫在碎石上用两手双膝爬行几百公尺,这一行人形动物在呐喊声中,弓起脊背,像一群陆龟,以不整齐的队伍歪歪扭扭地爬行,两边是督爬的警棍。队伍中有德高望重的许楠英校长,有才华横溢的六十岁的语文教研组长夏蕴文……徐老师写了当时的感受,爬得膝盖磨破,血肉模糊,却毫不感到膝盖上皮肉尽去的痛楚。这是他一生中最奇怪的经验之一:当一个人恐怖到灵魂出窍的时候,肉体的痛苦便逸出了感觉之外。” 我相信,寄爷受到的侮辱和折磨不会比这个更“人道”。我在大学里看到的,只是折磨人方式的不同,与此也不过是五十步与百步之差罢了。 当我再一次见到寄娘的时候,她只是流着泪简单地说了几句。 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晚上,寄娘邀我母亲与我一起在大街上散步,我们从人民路、白塔路、临顿路慢慢地转了一个大圈,一路上基本上都是寄娘一个人在说,说的内容竟然都是她在她厂子里面的那些事情。她全然不顾我们是否听得明白、是否关心这些与我们毫无关系的人和事,只是一个人不停地说。 寄娘要买的房子在文化大革命前夕就买下了。经过文革的一番周折,最后还是归还了寄娘。我曾经去过一次,寄娘让我去吃饭。那时候二楼仍然住着一户不肯离开的房客。那是一座民国时期的灰色小洋楼,印象中是四层楼,又高又细,有点像“炮楼”。虽然内部已经破旧,不过这毕竟是“洋房”,只要好好装修一下,还是很气派的。 我从学校毕业,一直在北方工作,很少回苏州,即使回去几天也是只在家里陪伴着母亲,有时候就接母亲到北方住几个月。这样,与寄娘就极少再见面了。到了九十年代,城里的房子大拆迁,大家匆匆忙忙自寻出路,各奔东西,弄得许多亲戚朋友都失去了联系。 前些年,我回苏州,曾经到寄娘的住所去寻看。那条巷子紧挨着苏州有名的由拆迁生成的大路——干将路。巷子里原有的所有建筑早已经完全消失得干干净净,原来巷子的地方只是几幢巨大的现代化的银行大楼。 又:一位知情的朋友这样告诉我“徐干生等老师66年9月初那段被赶着爬的事情,是北京南下红卫兵为首干的,当然苏中也有些出身好的红卫兵附和。”
个人分类: 我的回忆|10162 次阅读|15 个评论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terahertz 2014-6-30 15:08
2014年6月30日上午,图书馆党员参观了位于镇江句容市的茅山新四军纪念馆、茅山新四军将帅馆和 新四军廉政建设史实馆。 新四军纪念馆陈列内容分为“苏南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军”、“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茅山新四军东进北上”、“苏南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坚持”、“苏南人民夺取抗日斗争的胜利”五大部分。 新四军将帅馆分 为七大部分: 陈毅元帅厅、 粟裕大将厅、 上将厅、 中将厅、 少将厅等 。 新四军廉政建设 史实馆分为序厅和信念似铁蕴清廉、建章立制筑基石、艰苦奋斗倡廉洁、楷模风范扬正气、军民同心育作风、精神永存铸丰碑等8个部分。
个人分类: 经典收藏|389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毛泽东选集-选读-29
热度 1 sunapple 2012-9-22 12:35
人民服务 (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   *这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上的讲演。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⑴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⑵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⑶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⑷,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注  释   〔1〕 张思德,四川仪陇人,中共中央警备团的战士。他在一九三三年参加红军,经历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一九四四年九月五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2〕 司马迁,中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著有《史记》一百三十篇。此处引语见《汉书·司马迁传》中的《报任少卿书》,原文是:“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 李鼎铭(一八八一——一九四七),陕西米脂人,开明绅士。他在一九四一年十一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提出“精兵简政”的提案,并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   〔4〕 这是指当时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华南各抗日根据地所拥有的人口的总数。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1189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校读记(续三)——日本战史中的中共武装
热度 3 BMK 2012-2-11 23:15
抗日战争中,国、共两方战绩,各方有不同的表述。我从教书中学到的是,蒋介石氏在全国人民抗日情绪高涨的压迫下,不得不打着抗日的旗号,而“躲在峨嵋山上”,等着“摘桃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抗日武装,抗击了侵华日军的64%和伪军的95%(中学教材)。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三卷第一分册第15页刊载国民党方面对中共的指责说: 国民党内的反共派以强硬的态度指责共产党:在河北、山东、甘肃等指定地区以外任意行动,不服从中央命令(参谋总长何应钦在国民党第五届八中全会的军事报告)。“游而不击,延安没有一个伤兵,就是有力的证据”(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陈诚1939年12月的公开讲演)。 在《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中,日本方面认为中共及其军队抗战中的表现是: 在日军占领地区首先是组织各种民众团体并恢复毁于战火的地方行政机关;其次通过群众运动和锄奸等工作,完全掌握这些组织并建设解放区。再是,在此期间虽不断地组织民众进行游击战,但由于这种战争是基于“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方针进行的,所以未从正面对日军进行武力挑战。(《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三卷第一分册第12页) 在《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三卷第二分册第中,日本的这本战史说,中共的军队往往善于避开与日军的冲突,而让“重庆军”(日方对二战中不隶属中共的中国军队的称谓)与日军作战,甚至与日军共同对付“重庆方面的势力”以扩大自己的地盘,该书在描述日军与中国军队在山西地区的作战经过时说: 在第一军对重庆军的这几次作战中,值得注意的是,直到作战前退避着的中共军,在作战开始后当日军转身追击时,和日军并进急追重庆军,目的是当重庆军败退后很快扩大其势力范围。也就是说,让精锐军队互相打仗,而从中取渔翁之利。因此,若从方面军的作战成果来看,击败重庆军并不难,而对付采取分散战术的中共军却不容易。这样,中共军在第一军地区内特别巧妙地躲过日军而把冲击力量卸在重庆军的头上,或者也参加攻击重庆方面的势力以扩大地盘,并组织群众进行扩军等,努力使党的势力更加扩大。《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三卷第二分册第56页) 对“中共军”偶尔与日军进行的较大规模的作战,日方也有肯定的记载。在《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三卷第二分册第57页至59页中,对“百团大战”有比较详细的记述。书中记载,日军“按损失最大的独立混成第四旅团的战死者名薄计算,自8月22日至12月3日,战死者总计为二百七十六名”。 【本博主按】以上日军战死者应大部为八路军的战果,且只是其一部,这是很了不起的。对比如下:在华南地区抗日战争中的“昆仑关大战”的一个作战行动“翁英作战”中,该战史据日方记载,中国军队“遗弃尸体一万六千三百十二具,被俘一千一百九十六人。”日方“战死二百九十三人(其中军官三十九名),负伤一千二百八十一名(其中军官五十七名)。”
6629 次阅读|3 个评论
历史上的今天 9月10日 中国教师节
热度 1 xupeiyang 2011-9-10 08:38
9月10日 , 中国教师节 ·1896年,新四军军长 叶挺 出生 ·1917年, 孙中山 就任军政府大元帅 ·1988年,吉尔伯特 飓风 肆虐 中美洲 (图) ·1996年,《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诞生 ·2008年, 大型强子对撞器 在争议中开始运行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1590 次阅读|3 个评论
日记两则
lujiangxiao 2011-8-5 11:14
(一) 俩月前一个小朋友告我说美股会跌,让我不必冒这个风险,把退休帐号里比较高风险的股票都卖了,存进钱市场。他根据是希腊的问题。我照他说的做了。上月股市走高,我还有点埋怨他耽误我挣钱。今天果然狼来了,道琼降了5%。 (二) 刚才瞄了一眼电视,一个向党生日献礼的电视剧,不外乎抗日期间,日本美女间谍,中共,军统等等加上阴谋爱情搅在一起。引起我注意的是里面有一个新四军战士拉手风琴的片断,拉的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听着好像有点不对,上网一查,原来词是1955年作的,曲是为1956年莫斯科大学生运动会的电影所作。在 1957年获金奖后风靡世界,并在60-70年代被莫斯科广播电台对外广播中用于两个节目之间的间隔曲。怎么40年代抗日的时候新四军就有人会拉了,典型时空穿越电视剧,中宣部命令禁止的做法。 歌曲的录音在这里: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Ansambl_aleksandrova-podmoskovnyie_vechera.ogg 很好听。 现在的红色电视剧里面人也好看,歌也好听,就是这么不顾事实胡编乱造让人受不了。
19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卫国战争(1931.9.18----1945.9.2)胜利的纪念
热度 1 aaa0 2011-1-23 16:43
  60多年过去了,蒋介石动用70万国军发动了淞沪会战。在会战中,国军空军炸毁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炸沉日本海军第3舰队旗舰,国军陆军为补充战损而五次发布动员令,超过半数的团职以上高级将领以身殉国。淞沪会战未能阻止日军占领上海,却改变了日军在中国战场的战略部署,还为上海资本向西转移赢得三个月时间。   60多年过去了,有多少人知道:最让外国人刮目相看的不是新四军,而是孙立人的新一军。新一军远征缅甸,以伤亡1.7万人的代价击毙击伤日军 10.9万人。在新一军攻占缅甸重镇于邦的时候,下属向孙立人询问如何处理日军战俘,孙将军的回答是:你去问问那些狗za种,都谁到过中国,到过中国的就地枪毙,以后都这样办。   60多年过去了,有多少人知道:八路军在平型关大捷中只不过是消灭了一支日军运输队。而且平型关大捷只是平型关战役的一部分,平型关战役又是太原会战的一部分。   60多年过去了,有多少人知道:李向阳和他的游击队是虚构的,真正让日军闻风丧胆的军队是国军的委员长卫队。这支军队使用德军的装备,甚至有德军教官亲手指导。在南京雨花台,委员长卫队的两个营独自阻击日军一个甲种师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一共只有六个甲种师团),平均每个士兵要坚守25米长的阵地,面对50名日军精锐部队的士兵,但胜利者依然是中国人。   60多年过去了,有多少人知道:在影视作品中恶贯满盈的张灵甫是抗战英雄。在长沙会战中,他率领敢死队包抄小道,夜夺张古峰,为国军成功阻击日军立下汗马功劳。张灵甫还为抗战丢了一条腿。   60多年过去了,有多少人知道:在常德保卫战中,74军57师的8000名官兵阻击10万日军15天之久,最后只有200人能够战斗。师长发出了74 军57师最后一封电报: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副师长、师附、政治部主任、参谋部主任死守中央银行,各团长划分区域,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   60多年过去了,有多少人知道在武汉上空爆发过持续时间仅次于不列颠空战的武汉空战。那场空战中,国军空军击落日军飞机78架,炸沉日军舰艇23艘。那个时候,每当防空警报响起,很多武汉市民不是钻进防空洞,而是爬上房顶,为的是能看到日军飞机被击落的场景
1832 次阅读|1 个评论
历史上的今天 1月20日博主日记
xupeiyang 2011-1-20 07:50
接到杜建来信: Nature杂志在2010年年末预测2011年的科研热点,医学领域唯一的一个热点就是丙型肝炎的治疗。我们随即就开展了类似的研究,用情报学的方法加上我们的医学背景分析了丙肝的研究热点和主流研究领域等情况,期间也涉及了对文献聚类的解读,我们觉得很有意义,见附件。 丙肝数据分析-详细版.pdf 1259年,英格兰 议会 首次举行会议 1896年,物理学家 贝克勒尔 发现了天然放射性... 1941年,中国共产党重建 新四军 军部 1955年,我国与 阿富汗 建交 1993年,美国第42任总统 克林顿 就职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12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彭雪枫战时经济思想研究
caotiansheng 2010-11-29 11:24
摘要:彭雪枫是我军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其战时经济思想十分丰富,其论述主要收集在《彭雪枫论抗日游击战争》一著中。在抗日斗争及其艰苦的条件下,彭雪枫等有效地组织了财政、工业、农业生产、商业贸易、金融等多方面的战时经济工作实践,有效地保障了部队供给和人民民生。彭雪枫战时经济思想和工作实践具有十分鲜明的战时性、多方面性、统一性、军民一体性,并高度凸显了人民民生。 关键词:彭雪枫 战时 经济思想 新四军 彭雪枫(1907--1944),原名彭修道。河南镇平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大队长、大队政治委员、第3军团师政治委员、红军大学政治委员、江西军区政治委员。参加反围剿和长征。后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第1局局长,第3军团师长,陕甘支队第2纵队司令员,第一军团4师师长。卢沟桥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兼驻晋办事处处长。1938年春到河南确山县竹沟镇,兼任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后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6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八路军第4纵队司令员。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和淮北军区司令员。指挥了开创和保卫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历次战役战斗。1944年9月11日在河南省夏邑县八里庄指挥作战时牺牲。主要著作收入《彭雪枫论抗日游击战争》。彭雪枫是我军著名的青年将领和军事家,他忠诚党的革命斗争事业,智勇双全,征战南北,对我党我军建设,特别是丰富我军的战略战术理论密库做出了较大贡献。本文就彭雪枫战时经济思想做一初步探析,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一、彭雪枫战时经济思想摭要 第一,在对敌斗争中,坚壁清野,免资敌用。1938年6月14日《新华日报》发表了彭雪枫《日前在河南应该做些什么》的文章。文中论述到政治上的具体工作时说:应立即实施在政府统筹下的坚壁清野,把无秩序的逃亡,变为有秩序的清野。关于粮食牛马,军需诸品都应发动民众妥为收藏,免资敌用。......我们的舟车,是要在千钧一发的时机中输运弹药、给养、工业原料。 1943年2月13日,彭雪枫在《三十三天反扫荡战役述略》中,肯定了淮北苏皖边区一分区群众反扫荡成功的做法是,民兵斗争、空舍清野、锄奸运动、破路运动等,并认为这些广大群众反扫荡运动,同样是粉碎敌人扫荡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他总结到:反扫荡中群众运动的第二个运动是空舍清野。......群众不但善跑反,而且善于藏粮藏牛藏鸡鸭及各种资财,逼使敌人落入荒野,......,不仅要饿死敌人渴死敌人,而且要在斗争中加速其死亡,加强其恐怖,彻底打破敌人计划。 在1943年12月6日《战斗动员准备反扫荡》中布置实行藏粮。指出粮食是边区军民的命脉,公粮私粮都要藏好,一粒也不能让敌人抢去。藏粮的地方要严守机密,谁要把他告诉敌人谁就是犯罪。无论私粮公粮都是一样。 彭雪枫还对坚壁清野进行过分析,他将坚壁清野分为消极的和积极的两种:消极的坚壁清野是估计到敌人将要向某地进攻,预先发动民众,把妇女老弱迁移到距离较远的隐蔽地方,壮丁加入自卫队,粮食用品都有计划的处理,或埋藏,或烧毁,或搬走,使敌人来时做饭没有家具,睡觉没有床铺,走路没有向导,和瞎子聋子一般,感受严重的困难。......积极的坚壁清野,不仅东西搬走,人跑掉,而且要用种种埋伏暗算,使敌人来上我们的当。...... 第二,未雨绸缪,帮助给养。彭雪枫要求各部队预先筹划抗战部队的给养。在给养、弹药、武器方面,应该预先加以筹划,要根据某一地域的具体情况,由政府发给,有力者捐助,以及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枪出枪的原则下动员。 游击队每至一地应立即进行在民众中筹粮的政治工作,他将这方面的工作分为四种方式:(1)没收。日寇汉奸卖国贼及逃往敌人区域的地主的财产一律没收,小部自用,大部分(份)分发当地群众。(2)劝募。广泛的动员富户募捐粮食财物,但在一般民众中则以自主自愿为原则。(3)征发。在以上两项不能进行时,则对地主存粮及富有者之余粮,实行累进的征发。(4)借用。上述三种办法都不能办到时,即向一般民众借粮。这里须注意,不向贫苦者借,必须给借粮证,将来照还,有粮还粮,否则变卖还钱,这些都要给民众以各种鼓励才能办到。 第三,做好群众工作,以获得人民支援。在战争条件上,抗战部队有时会遇到物质上的极大困难。我们有过这样的经验,没有饭吃,群众工作做得好,群众爱护我们为他自己,群众自己吃杂粮,却把小麦慷慨捐助我们。 第四,克服困难,艰苦生活。我们吃饭可以限制,每人一斤或者八两。没有盐吃,可以煮硝,没有蜡纸,可以把蜡烛融化摊在毛边纸上,油印起来而且并不比国造的坏。学校没有粉笔,可以用石粉块代,无线电台,没有滑油,有猪油代。松松皮是我们的蜡烛,希布津上盐水是我们的疗伤纱布。充电机用酒精也可以赶得上汽油。中药西制,同样装瓶打色,携带方便。经济力量不够,可以废除薪饷制度,只要能够生活工作。 没有衣服么?耐着、工作着、战斗着,以后就有了。没有鞋子么?耐着、工作着、向南方的同志学习着穿草鞋,打草鞋教徒弟,一传十十传百,争奇斗智,花样翻新,既省钱又省事,又整齐一律,而且还轻快灵便。 第五,教育干部、战士 要爱惜根据地、爱惜人力、物力、财力。 1940年10月21日,彭雪枫在基督堡召开的八路军第1纵队参谋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就该纵其后的作战与工作的方针做了明确指示,其中就指出要爱惜根据地、爱惜人力、物力、财力。他对当时部队中有些干部为了自己的部队扩大,物资条件好二实行抓一把。指出这样发展下去会发展成流寇主的。......就是没有政权观念,有好吃,有好穿就得了,于是就乱七八糟。要知道爱惜人力、物力、财力,先要省吃俭用。 彭雪枫总结我们部队的经验,指出浪费、贪污腐化、摆阔等现象给不良现象的危害。他说:关于财力物力的节省上,我们十分惋惜过去浪费之未能及时纠正,大大方方的给那些贪污腐化的先生们开一扇方便之门,也给一些不事生产不知民间疾苦的浪费同志们一个摆阔的机会。自从中央提出精兵简政(这不能算作一个运动而应当是长期的自然的必要的本分!),仅仅半月之内,从已有的成绩来看,已经客观了。接着他说的更加具体:师司令部取消招待所,发起直属队集体磨面。过去请人磨是一百斤玉米换面七十五斤,现在是八十五斤了,过去一百斤高粱面换面七十斤,现在是八十八斤了,这样合计起来,每月可节省六千斤之多。师通讯连单单本月上旬(注:指1942年1月上旬),即节省三百斤,师供给部十二月份节省四百三十斤,本月上旬则为一百五十斤。停止供客纸烟,司令部每月即可节省二百元,合科办公每月可节省油钱三百元。又如第九旅最近收回旧军帽三千顶,内一千五百顶加以洗染,等于新貌,以每顶四元计算,即可节省六千元之巨款。师直属队收八百项,内四百项加以洗染,则值一千六百元。 彭雪枫将爱惜根据地、爱惜人力、物力、财力和部队实行精兵简政结合起来。他阐释说,实行精兵简政的意义有三:一是爱惜民力,爱惜根据地。 二是提高工作效能。三是缩小机关,充实下层,加强战斗力。 第六,提出要在有较巩固的根据地的情况下,改善和提高部队生活。彭雪枫说:过去部队的游击性太大,我们过得多半是苦日子,今天有了较巩固的根据地,部队的游击性减少了,部队的生活也应为之改善和提高起来。在物质上,使干部、战士吃饱、穿暖、有必要的服装。我们打算在最近期间,每个干部发一套衬衣,今年阳历年前后,做到单军装发下,草鞋每人发三双,布袜子两双。用钱上,战士要靠得住,一个月有一块零花钱,加上伙食尾子每月能分个三角五角。我们的干部也不苦了,今后要做到每个月起码有两三块钱零用费,保证每个月每人的袋子里的钱不断种。给养上,要求参谋工作同志用参谋会议的精神去教育务人员改善给养,菜里一定要有油,一星期要吃一两顿肉。 1941年8月22日,他在1师进入淮北后的工作布置中,明确要求:要充实部队给养定期缝制冬衣,从本月至12月上,四师及九旅共需经、临各费及冬衣费二百三十万元,公粮一万五、六千担。 第七,切实改善民生。彭雪枫在《关于1师进入淮北后之各方工作布置报告》中,布置工作事项中,多次提到,发动群众,改善当地民生,使我各部到达一地后成为我之基本根据地。 第八,建立我军的财政机关。彭雪枫认为,要保证部队战斗力,就必须充实部队给养。要实现这个任务,为此,必须统一财政收支,建立有能力的财政机关,进出货检查收各种税;建立贸易局,建立金库系统与审计制度;整理湖产,改善公粮征收办法,限期收征。必须统一军政党经费收支之审查。 第九,在部队实行预决算制度,保证财政之有计划支付,消灭贪污浪费及财政用在不当。 第十,加强救荒工作。1942年10月10日,彭雪枫在淮北苏皖边区第二届产议会上的军事报告中,特别总结了民主工作与战时经济的结合。为此指出,1师各部队自1941年7月到1942年8月14个月中救济灾荒:指战员在自己的零用费内共捐款两万五千一百元,衣服一百七十件,得救灾民一千五百余户。帮助群众春耕夏收工作计:代耕地一百九十五亩,出人工两千五百七十个,代收麦一万七千五百五十亩,出人工七万八千五百七十个。协助政府征收救国公粮一万四千三百一十八石。 第十一,实行生产节约。彭雪枫鉴于人民军队的性质,主张即使在战争形势下,军队的党以及全体指战员,不愿也不忍更多的枉花民众一分钱,他提出军队要实行生产节约。 部队在规定的预算之内,省吃俭用,努力生产,从今年春天到现在,(注从1942年春到10月)九个月共生产六十一万二千一百九十七元三角,节约十五万三千四百五十七元八角一分,合计七十六万五千六百五十五元一角一分。我们不愿花老百姓更多的钱,不愿花公家更多的钱,作战之余,种地、种菜、开荒,单是秋季种菜就共有二百五十亩。在粮食上,过去是二斤半,以后减到二斤六两,再减到二斤四两再减少到二斤二两,再减到二斤,一共节省了粮食二十万斤。后方部队比前方部队吃得更少。......生产节约时候,全体工作人员夜间不点灯,早睡早起,干部同样参加劳作。司令部的各科长,政治部的各部长,吴部长(注:即吴芝圃,时任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主任)、孔副主任(注:即孔石泉,时任新四军第1师的政治部副主任)都亲自动手去干。今年麦收的时候,军区赖司令(注:即赖毅,时任淮北苏皖边军区副司令员)(他是井冈山的老同志)就亲自帮助老百姓割麦子。 他号召:整个部队,上下一心,但凡能节省一分钱就节省,但凡能少吃老百姓一颗粮食就少吃。使我们的根据地能经得住将来的困难。 第十二,克敌资我。在彭雪枫的许多军事报告和战斗总结中,都有克敌资我的材料。 克敌就是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夺取敌人的资财和军需,以为我用,弥补我之不足。根据涡阳兵事略记载,1940年4月22日,新四军第六支队十三团在龙山后崔圩,其中缴顽军步枪十余枝;6月1日,新四军六支队在新新集集南一线与敌激战,其中缴获各种武器2200余枝,各种弹药5600余发。1939年9月至1941年5月,新四军四师在涡北经历较大战役30余次,其中缴获迫击炮16门,重机枪36挺,轻机枪120余挺,步枪10000余枝,各种弹药30余万发,此外涡北人民自卫武装配合我军参展30余次,其中缴获轻重机枪11挺,长短枪2000余枝。1942年9月,四师龙山部队夜袭义门、腰楼伪军,其中缴获步枪100余枝;10月,我义门区队100多人,袭击盘踞在沈王、燕庄之伪军,其中缴获步枪30余枝。1944年8月15日,四师奉命收复津浦路西豫皖苏根据地,先后解放路西8县,其中缴获高射机枪1挺,迫击炮6门,轻重机枪160挺,步、马、短枪7600余枝。 第十三,加强兵工生产,保障部队供给。对于这一点,彭雪枫曾特别提到供给部领导下的兵工生产,我们的兵工生产经过了两次的白手起家,而终以自己的手和脑制造出大批的战场必需品,我们又以其工人阶级的创造精神因陋就简发明了新的武器 二、彭雪枫战时经济工作实践 彭雪枫的战时经济思想十分丰富,在具体的计划和落实方面也周到细致。新四军第六支队、四师在彭雪枫等人的领导下,战时经济工作在极其困难的战争年代开展的有声有色。 第一,在财政经济方面。新四军第六支队(原彭雪枫领导的游击支队)于1938年夏由豫东开抵亳北,在东到石弓、青町,西到耿皇、义门,南到吴桥寺,北到萧县、永城,建立了一块东西宽50余公里,南北长100公里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亦称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在根据地内实行减租减息、调整土地、改善人民生活的方式来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回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着力开展财政经济建设。这一方面开展的主要工作有:一是通过根据地各级政府指导农民开展农业生产,开垦和改良土地,改良农具,改良品种,并鼓励农民发展副业生产。1940年5月,边区政府号召普遍开展养鸡,要求每户两个月内养鸡220只,号召农民麦收以后饲养牲畜,每户尽可能养猪1头,每乡合资购买母猪1头,帮助农民发展养猪事业。 二是加强粮食工作。如在淮上召开粮食会议,决定确实建立公粮制度,印发粮票,提高粮食局的职权,任何部队机关团体不通过粮食局,不得乱筹粮食,没有粮食局所发之粮食票与介绍信,不能由各分局拨粮。对粮食征收做出了一系列具体规定,对给抗日政府和抗日军队粮食方面作出贡献的人给予奖励;对粮食出口资敌和其它危害粮食工作的人和事给予坚决惩罚等。 三是在根据地内部征收盐税、烟酒税、屠宰税和进出口贸易税,免征一切旧时的苛捐杂税。根据地设立了各级税务局,统一征收各种税款,所有税款收入,均依照法定程序,解交财政处。为了打破日军控制铁路线,封锁淮河,对抗日根据地和国民党统治区实行的经济封锁,必要时,实行武装征税、武装护商等。对当时经济贸易繁荣、水源丰富且情况复杂的淮上之河溜、龙亢等进行重点征税,收效很大。据统计,这两个地方的月收入达五六十万元,占整个豫皖苏边区根据地税收收入的72%。 到1940年下半年,新四军逐步走上依靠根据地统收统支供应部队轨道。8月31日,刘少奇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说:江北部队在津浦西者,有四支队及江北游击纵队,人数1.5万人左右,每月需粮食90万斤,津贴费2.7万余元、伙食、办公、杂支、特别费6.3万余元。中心区一下被顽军侵入,所存粮食被烧抢一空,现粮食极为困难。今年夏收尚好,秋收比路东差。财政方面亦因定远沦陷,每月连各项税收捐款在内收入不满4万元,现待路东每月补充二三万元维持伙食费。在路东者有五支队及地方四个独立团,连指挥部直属队、干部学校、医院共有1.1万人左右,每月需粮食66万斤,津贴费2.2万余元,伙食、办公、杂支、特别、医药等费6万余元。今年夏收得七成,秋收只有杂粮,亦不会很坏,现已募有救国公粮425万余斤,已集中到手的约3万石(425万余斤),预计至7月底可收600万至680万斤,秋收后可续募220万斤,如无重大变故,路东部队粮食至明年夏秋可无问题。路东财政收入,年计货物通过税收及禁烟等,可收180万元,天赋及地方杂税共约170万元,除地方财政开支外,部队每月可约有10万左右,预计自9月份起可增至15至20万元,续下勉强开支,有时尚需补助6支队及苏东支队少许。此外,冬衣费约需8万元,此款将在税款增收及田赋项下筹拨,现已开始准备。 为了减轻群众负担,根据地废除了苛捐杂税,实行公粮单一负担政策,贫苦农民还可以减免公粮负担。 第二,在工业建设方面。新四军四师遵照中共中央关于一切根据地需要的东西都要自给的指示,自1939年起,先后分别创办了兵工厂、被服厂、卷烟厂、酒厂、肥皂厂、毛巾线袜制造厂等。除兵工厂外,其它都是军民合作的。是年秋,许多厂可以达到半机械化的生产水平,产品除满足豫皖苏边区军民的需要外,还支援其他抗日根据地。以彭雪枫部创办兵工厂为例:1939年9月,新四军游击支队在豫皖苏边的永城县白庙建立了制造所和修械所,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于11月制造出了第一颗手榴弹。1941年元旦,第一批手榴弹正式问世。到1942年,军工队伍和军工生产随着战争的需要,不断发展壮大,已经设有大小炸弹厂和修械所,每月可出炸弹5000枚,子弹可出一二千发。在部队旅一级,均设有炸弹股和修械股。各工厂都在洪泽湖南北沿岸分散做工,为确保安全,组织了工厂武装自卫队,军工队伍不断壮大,由十多人发展到几百人,最后发展成为四师军工部,为保证部队弹药供给,立下了不灭的功勋。彭雪枫等新四军领导对兵工厂非常关心和支持,1940年7月,彭雪枫等到涡阳县西义门集大郭庄视察制作所,并和战士们一起制造手榴弹木柄,给大家很大鼓舞。在彭雪枫等鼓舞和鞭策下,新四军军工不仅规模扩大,而且产品也多样化:手榴弹、枪榴弹、迫击炮弹、平射炮弹、子弹、地雷、轻机枪、马刀、刺刀、大刀、水壶等,应有尽有,同时还能修理。 第三,在农业生产方面。新四军彭雪枫部组织战士积肥、开荒和兴修农田水利建设。新兴集一带是凹地,方圆几十里经常遭水灾,群众早就想修一条沟,将水引入上游的淝河。但是淝河一带土豪劣绅不准挖沟,虽然当地群众从1904年起不断的同他们打官司,但一直未得到解决。新四军游击支队来到后,急人民之所急,于1939年夏兴办这项水利工程,参加的民工达一万多人。经过一个星期的苦战,很快开挖了一条10余华里长的新四沟与新新沟相连,解决了这一带千百年来的水旱灾害。农业产量迅速提高,小麦亩产由原来的二三十斤提高到二百多斤。为纪念新四军造福人民的功绩,涡阳李家洼的群众在新四军起首的李寨立了一座纪念碑。碑额上书:新四沟碑记,撰联一副,上联是:前引后导与五亿袍泽谋乐利;下联是:耐苦耐劳为三区广众造腴田。新兴集的群众也在新兴集东头为彭雪枫立了一座德政碑。碑文曰: 我新兴集,地本下洼,形似平湖,每遇霪霖,禾黍淹没,居民苦之。今夏暮日,阴雨连绵,行潦四溢,弥望滂沱,耕锄俱废,秋收锐减。灾黍疾首,哭声载地,为状极惨。被灾之氓,群相告语,非疏导宣泄,无以御水患而裕民生。苦无首倡,工不克举。幸我新四军司令彭公率吊伐之师,驻节于兹,见田园尽成泥潭,街市形同泽国,叹水利之不兴,恨灾祲之未已,遂动恻隐之心,欲勤决排之手。乃商同县长廖公在新兴集东南开挖新新沟,上自李家湖,下通淝河。军民合作,不日告成,时秋季九月也。沟渠既劈,隐忧尽去,乡里欢腾,万众悦服。愧无以报至德,一遂众议,勒碑记铭。 后来,这里的人们将这两条沟统称为雪枫沟。两座纪念碑的建立,表达了人民对新四军的无比热爱,而日寇、汉奸和国民党反动派却对它恨之入骨。一九四一年夏,汉奸持枪强行把两座纪念碑推到砸断,借以发泄对新四军和革命人民的仇恨。但是,纪念碑上记载着的彭雪枫的新四军造福于人民的功德却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 第四,在商业方面。1939年春,新兴集成立了合作社、百货商行,经销各种货物,出售的日用品大部分都是自己工厂生产的。新兴集的皖北饭店和军民食堂门口挂着招牌:入门吃饭,出门抗战。新兴集北头还建有人民浴池,洗澡凭司令部发的牌子,不收费。新兴集的商民从原来的38户迅速增加到100余户。 第五,在金融方面。新四军彭雪枫部的主要历史贡献是:(1)在各县抗日政府发行流通券,在根据地内部使用。1939年下半年至1940年上半年,流通券的市场信用超过了法币。1940年下半年,边区政府设立了边区银号,统一各县流通券的发行,并发行了边区银票。 根据地发行抗币(或称流通券、边币),每张一元或五角不等,正面有流通票券字样,在涡北根据地均可实用。为了便利对外贸易,还设有货币兑换处,伪币可随时兑换。(2)支持边区政府和整个淮北抗日根据地打击日伪的金融政策,稳定边区金融,保护根据地经济。1941年,汪伪政府设立中央储备银行,发行中储券,一方面在敌区禁用法币,扩大伪币市场;一方面用各种办法将贬值的法币推向敌后根据地,掠夺抗日根据地的物资。这就使这是已经贬值的法币更加贬值,同时使抗日根据地的金融面临危机。为粉碎日伪阴谋,淮北行署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以巩固法币信誉,抵制伪币,收买和保存硬币的金融政策。具体应对措施:一是成立淮北地方银号,发行边币作为边区的本位币;收兑法币以调剂根据地资金,发展生产,繁荣工商业。二是劝告根据地群众用法币到日伪区买货以减少人民因日伪排斥法币所遭受的损失,扩大敌伪区法币的流动量,使日伪排挤法币更加困难。三是如边币发行量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则提倡以货易款,或由商号发行本票。四是一律禁止在边区使用伪币(军票、联银票、中储券等)。1942年5月,淮北地方银号成立,发行了8种面额,32版面的边区货币。到1942年10月,共计发行边币215万元。边币以根据地全部财政收入作为准备金,边区的财政收入要比边币发行量大五六倍,从而保持了边币的稳定,保证边币的信用,促进了边区生产的发展,调剂了边区的金融,确保了军事斗争的需要。 彭雪枫战时经济工作实践有着数不清的话题和事迹,如争取外援、勤俭节约等等方面,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三、彭雪枫战时经济思想的几点分析 彭雪枫的战时经济思想十分丰富,构成他作为军事家的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彭雪枫战时经济思想和战时经济工作实践的初步研究,我们认为有着鲜明的特色。 第一,彭雪枫战时经济思想和工作实践具有十分鲜明的战时性。这就是说,彭雪枫的经济思想不是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提出的经济思想,而是作为一个军事家提出的经济思想和领导作出的实践活动,因此,其经济思想是适应战时需要的,是为了满足军事斗争的需要而提出的。毛泽东说:战争不仅是军事和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 新四军在敌后进行的战时经济工作、经济建设和经济斗争,奠定了新四军抗战并取得胜利的基础。彭雪枫所领导的新四军所部的战时经济工作目标直接的是为了军事斗争的需要,前方的需要是新四军开展经济工作的直接任务。因此,彭雪枫的战时经济思想和他所领导开展的经济工作具有应急性和目标直接性特征。 第二,彭雪枫战时经济思想和工作实践具有多方面性和统一性。从他战时经济思想的内容来说,就有在对敌斗争中,坚壁清野,免资敌用;未雨绸缪,帮助给养;做好群众工作,以获得人民支援;克服困难,艰苦生活;教育干部、战士爱惜根据地、爱惜人力、物力、财力;要在有较巩固的根据地的情况下,改善和提高部队生活;切实改善民生;建立我军的财政机关;在部队实行预决算制度,保证财政之有计划支付;加强救荒工作;实行生产节约;克敌资我等,几乎涉及到在战争环境下军事经济的方方面面,认识全面,论述周到。就战时经济工作实践的内容来说,几乎与他所有论述到的方面相一致,本文在第二部分出于表述的方便将之概括为五个主要方面,即财政经济方面、工业建设方面、农业生产方面、商业方面、金融方面。可以这样认为,彭雪枫战时经济思想对所部经济工作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性、指示性,从理论与实践统一角度来看,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第三,彭雪枫战时经济思想和工作实践具有高度的军民一体性。彭雪枫所部战时经济工作和整个人民军队在战争年代所开展的经济工作一样,并非是纯粹是作为军事组织所为,而是强调、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参与,经济工作的成果也与人民群众分享。即使在十分艰苦的情况下,人民军队也要关怀民生,争取最大限度帮助人民群众改善民生。这充分反映了在战争年代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同时也为革命根据地建设、进而又为新中国的国家政权建设和组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和干部人才条件。 第四,彭雪枫战时经济思想凸显人民民生。由于彭雪枫所部均在淮北地区进行抗日游击斗争,活跃在广大农村地区,这一地区又是经济相对落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普遍较低,人民子弟兵要在这样的地区落脚生根,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援,就必须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我们在研读彭雪枫著作,判读其战时经济思想发现,他关于部队支援当地百姓农业生产,实行减租减息、调整土地、部队生产节约以减轻老百姓负担,帮助老百姓兴修水利等的指示和论述占有相当内容;彭雪枫领导的战时经济工作也是这样实践和体现特色的。正如他的占有所指出的:雪枫同志对人民群众,一向情同骨肉。在田间,在茅屋,在人民群众危难之时,我们随时都可以看到雪枫同志在人民之中。所以豫皖苏边区人民把雪枫同志当作救星,把雪枫同志领导的具有高度群众纪律的四师,誉为天下文明第一军。 彭雪枫:目前在河南应该做什么(1938年6月6日),《彭雪枫论抗日游击战争》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1213、14. 彭雪枫:三十三天反扫荡战役述略(1943年2月13日),《彭雪枫论抗日游击战争》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 236. 彭雪枫:战斗动员准备发扫荡(1943年12月6日),《彭雪枫论抗日游击战争》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 265. 彭雪枫:游击队政治工作概论(1938年1月29日),《彭雪枫论抗日游击战争》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 278、278279. 彭雪枫:论在敌人后方工作(1938年7月2日),《彭雪枫论抗日游击战争》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 23. 彭雪枫:斗争一年(1939年10月5日),《彭雪枫论抗日游击战争》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 61. 彭雪枫:为建设铁的党军而斗争(1940年10月21日),《彭雪枫论抗日游击战争》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 102、102. 彭雪枫:《彭雪枫论抗日游击战争》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 102、201202、202. 彭雪枫:在淮北苏皖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的军事报告(1942年10月14日),《彭雪枫论抗日游击战争》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 202、189190. 彭雪枫:论精兵主义(1942年1月21日),载《彭雪枫论抗日游击战争》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102103. 彭雪枫:关于四师进入淮北后之各方面工作布置报告(1941年8月22日),《彭雪枫论抗日游击战争》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 148、147、148、148. 参见彭雪枫:一年来的军事工作(1943年12月),《彭雪枫论抗日游击战争》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258263、262. 尹正昌执笔:涡阳兵事略现代部分,载涡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涡阳古今》 ,第2223页,该文较长,这里仅摘取彭雪枫任四师师长和政治委员期间部分克敌资我的情况。 参见欧远方 童天星:《淮北抗日根据地》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43、44、4445、202205、45、220222. 参见熊航昌:新新沟和新四沟,载涡阳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中共涡阳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涡阳县档案室编:《新四军第四师在涡阳》 ,1983年印刷:7476. 《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24. 萧望东:永恒的纪念吊彭故师长雪枫同志 ,载《拂晓报》1945年2月27日. A Study of Peng Xuefengs Thought on Wartime Economy Cao Tiansheng (History and Culture Studies Institute of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Anhui Prov. 233030) Abstract: Peng Xuefeng is a famous strategist in the history of PLA, whose thought on wartime economy is very teeming and whose dissertations were mainly collected in Peng Xuefengs View of the Guerrilla War against Japan. Under the extremely hard conditions during the war against Japan, Peng Xuefeng and others effectively organized the fulfillment of the extensive wartime economic work of finance, industry, agriculture, trade, banking, and the like, and thus the armys supply and the peoples livelihood were effectively guaranteed. Peng Xuefengs thought on wartime economy and his work practice are of the clear-cut wartime nature, universality, unity, and the integrity of the army and people, and the peoples livelihood was greatly stressed. Key words: Peng Xuefeng; wartime; economic thought; the New Fourth Army
个人分类: 新四军研究|2224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四军与东海烟厂的创立
caotiansheng 2010-10-31 21:33
在新四军战时经济工作的历史上,不能不提到新四军与东海烟厂的创立。东海烟厂是安徽省蚌埠卷烟厂的前身,该厂自 1942 年在战火中创始,迄今已走过 60 周年的历程。该厂由一个新四军的卷烟小作坊起家,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大型卷烟企业,是国家烟草行业 36 家重点企业之一,目前已经拥有职工 2000 余人,拥有现代化生产设备,自有资产十几亿元,黄山、渡江品牌省内外知名,企业年销额达 28 亿元,年创利税 15 亿元,是安徽省持续多年的利税第一大户。从东海烟厂到蚌埠卷烟厂的发展历程使我们认识到,新四军的战绩是辉煌的,新四军的战时经济工作同样是杰出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回顾新四军与东海烟厂的创立的历程,将更加激励我们继承和发扬新四军的艰苦创业精神,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而努力奋斗。 一、创立历程 1942 年秋,在一次反扫荡战役中,新四军三师营长于金彪和高明显、宋长合、姚士安、贺才生等 8 人负伤,不便行军作战,留在了苏北的益林镇及其附近地区养伤。当时隐蔽在涟水县李维村养伤的于金彪、孙营志、张华(于金彪的爱人) 3 人,为了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他们借益林镇附近的小村村长赵维新家的房子,为了坚持敌后抗日,他们购置了 3 把刨刀, 3 部手推卷烟机,在村里开办了一个手工作坊,用木制手推子卷制香烟。自产自销,自给自足。从此开始了手工作坊的卷烟生产。 1943 年,我军粉碎了日寇数百次的围剿,解放区遂转危为安,苏北鲁中解放区连成了一片。敌军在军事上嚣张的气焰暂时被打下去了,随之而来的便是对解放区实行封锁,企图在经济上扼杀八路军和新四军。解放军和敌后军民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发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手工业、商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从此萧索的益林镇一天天繁荣起来,成了盐阜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了苏北的小上海。 ① 1943 年年底和 1944 年初,新四军三师后勤部派于金彪同志到益林镇,和镇上的残废养伤的战士高明显、宋长合、张玉清、贺才生、赵云才、朱广山等人商定筹建卷烟厂,组织起来开展生产,于是租赁了益林镇的西头猪行老板陶为龙家的几间房子,他们在原来的 3 部手推机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小型烟厂。 1944 年 5 月 1 日正式取名为东海烟厂。厂长于金彪。直属新四军三师后勤部领导。此时党员 5 名,是同地方裕民粮站编为一个支部,于金彪任支部书记,粮站站长李玉栾任副书记。烟厂成立了一个党小组。由于当时只有 3 部手推机, 7 人白天黑夜连轴干也只能出几条烟,不仅满足不了部队供应,也更谈不上抵制敌烟。针对这种情况,新四军决定发展这个烟厂,扩大生产,抵制敌烟,并由盐阜区财委会拨给 30 元华中币,作为扩厂资金。为了解决周转资金,他们贩卖了食盐、生猪、油料等物资,又将烟厂变成了益林一带的柴米油盐和生猪的交易所,与一些地方商人打起了交道。他们一面派人冒着生命危险,通过敌人的三道封锁线,从淮南军区飞马烟厂调来一部手摇卷烟机,一面通过走私商人将军区的一些毛猪、大豆、油料等运到上海,换来四部机器和盘纸等原料,到 1945 年 5 月时,工厂便有了一定规模。按照上级领导的指示, 1945 年 5 月 1 日改东海烟厂为中国东海烟草公司,首任经理于金彪,协理员孙文静。公司下设总务处、会计室、供运处、营业所,淮阴销售办事处。同时,公司单独成立了党支部,于金彪同志任支部书记,孙文静协理员专职党务工作。公司行政上属新四军三师后勤部,财经上起初直属盐阜(盐城、阜宁)区财委会领导。 9 月改为华中银行分行领导。公司设有自己的营业部和办事处,是苏北解放区最早的完整经营管理机构。中国东海烟草公司在益林镇诞生后不久,伴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生产经营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抗日战争胜利不久,蒋介石发动内战,国民党军队大肆进攻苏北解放区。 1946 年秋,战事紧张,东海烟厂奉命北撤到山东莒南县天齐庙、小窑、陶乐等地区,一边战斗,一边生产。 1946 年,内战又起,国民党向苏北大肆进攻,益林镇重新陷入战争的威胁中。此时的中国东海烟草公司的东海烟厂奉命改编为两个分厂。第一分厂由范为和李辉带领随军北上,将设备和人员北撤到山东莒南县天齐庙,坚持生产。第二分厂由于金彪、黄天赋带领,先迁至益林附近的羊寨,年底又迁至山东滨海区李家桑园,后与第一分厂的人员在天齐庙会合。 1947 年 7 月,根据上级指示,在山东成立了烟草总公司。上级派管文林任总经理、于金彪任副总经理,范为任总公司营业部主任。总公司下设滨海、莱阳、烟台 3 个分公司,并将山东省的建华烟厂、建国烟厂和苏北的中国烟草东海公司合并为:滨海烟草分公司。于金彪任分公司经理,党支部书记,直属滨海实业处领导。滨海烟草分公司在山东坚持了 1 年多时间。 1948 年2月底,苏北解放,原东海烟草公司人员由奉命分水陆两路南下,从山东陆续返回到苏北射阳的合德镇。5月转移到在泗洪县洪泽湖边南郁嘴小王集开工生产,并恢复了中国东海烟草公司的名称,直属江淮财经办事处领导。于金彪任经理和党支部书记,指导员梁体祝任支部副书记,范为任公司副经理。 1949 年 1 月,中国东海烟草公司随军由苏北南下进入安徽。 3 月 9 日,中国东海烟草公司全体人员在经理于金彪、指导员梁体祝的率领下进入到蚌埠,在蚌埠宝兴面粉厂为原大来烟厂旧址开工生产。原中国东海烟厂公司经理、党支部书记于金彪于 4 月 25 日离开,副经理范为代理公司经理、党支部书记职务,直属皖北企业公司领导。 6 月,东海牌香烟设计投产,产品从一开始就在蚌埠居领先地位。中国东海烟草公司落户蚌埠以后,东海烟厂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二、创业艰辛 创业艰难百战多,在社会环境和平已久、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和精神追求多重多元的今天,人们已经很难想像当年那些创业人的创业艰辛。从东海烟厂发展的历程使我们看到,创业难,在创业中发展更难。在腥风血雨的年代里,东海人不仅要在十分艰苦并且充满危险的条件下搞好生产,而且还要随时同敌人进行战斗,要避开敌人的随时攻击而辗转迁徙,要同资本家、投机商人、土匪作斗争,甚至要恶劣但同自然条件作斗争。 根据一些历史资料记载,中国东海烟草公司成立后,开展了多方面的有效斗争。 1. 围绕产烟和销烟所展开的直接斗争。这里有两个事例,既反映了当时斗争的残酷,也说明新四军开展经济斗争的智慧: 反冒牌,黄猫打死黄狗。中国东海烟草公司生产的香烟品牌有黑猫、黄猫、金虎三种,都压倒了当时上海所抛入口的天塔和骆驼牌香烟,畅销在苏北各地,一些投机商人为了破坏烟厂的声誉,进行投机取巧的活动,于是用劣质烟开了黄狗牌香烟,装潢与黄猫相同,因而蒙混了许多消费者,使许多人将黄狗误认为黄猫,影响了东海烟厂的声誉。当新四军东海烟草公司发现这个问题后,立即配合政府没收了一些投机商人的香烟,从此,黄猫又恢复了声誉,被当地群众称为黄猫打死了黄狗。 反倾销,产烟自卖自买。这是新四军东海烟草公司与资本家与投机商人开展的又一斗争。当新四军东海烟草公司的香烟出厂后,资本家与投机商人便联合起来,集中一切力量将烟全部收购,然后又廉价集中抛售出去,以此造成市场上的混乱。由于同一种香烟,新四军烟厂出产的烟比资本家和投机商人抛售的价高,企图以此逼迫东海烟厂停产。为了彻底摧垮资本家和投机商人的破坏,工厂组织大批的人力、财力,到市场上收买资本家抛出的廉价香烟,最后将市场上的香烟全部收回,当资本家与投机商人自以为得计,继续其它投机活动时,新四军烟厂又将收回的香烟投放到市场,弄得资本家和投机商人偷鸡不成蚀把米。 2. 辗转迁厂,确保不停产。第二分厂全体职工刚送走北撤的一分厂人员,益林镇便遭到敌机的轰炸,被迫迁到了城外的一个松林里生产。初冬时分,阴暗的树林里寒气逼人。第二分厂的人员在树林里搭了席棚便安下了家。松林里传开了机器的轰鸣声。大家生活、工作在里面,但丝毫不能放松警惕,日防敌机轰炸,夜防当地的土匪袭击。由于大家警惕性高,使得土匪三次偷袭落空。后来形势更加紧张,土匪也越来越紧张,土豪地主也乘机抬头,为了保证工厂的安全,第一分厂又迁至羊寨。 就这样,他们在敌人的飞机轰炸威胁和土匪的袭扰下,一边转移,一边与当地的土匪斗争,始终坚持生产,目标只有一个,多生产香烟,供应部队需要,增加财政收入,支援抗日斗争和解放战争的需要。 1946 年 12 月,他们为了确保东海烟厂的安全,继续北上。因为正式寒冬季节,天气十分寒冷,虽遭遇鹅毛大雪,但东海烟厂的工人们每天都要以一百多里的速度起早摸黑的前进。敌机盘旋,敌军紧追,但放在独轮小车上的机器,连一根螺丝也未少。 1947 年冬,东海烟厂转移到滨海区李家桑园。根据高明显的回忆:那时我们一边打游击,一边生产,敌人不来我们就生产,敌人来了我们就转移,转移时首先把我们的机器藏起来,有时丢在水塘里,有时放在地窖内,有时也埋在地里,当时厂里的工人又是战士,年轻力壮的都武装起来了,碰着敌人我们就干他一下子。(高明显口述《抢救机器》第 31 页。)在 1947 年阴历十二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敌人紧追到李家桑园只有几里地的地方,为了不让机器落在敌人手里,经过仔细商量,决定把机器丢进附近大塘里,并决定留下十二个同志,带着十二条步枪和一些手榴弹,在一些交通要道口上埋下地雷,配合地方民兵,负责看护这些机器的安全,等敌人一滚蛋,马上捞出来安装生产。 ② 敌人走后,工人们便人人争着要下水捞机器 冬天的西北风像小刀子一样地刮着,塘里水面上已经结了一层冰冻穿着棉衣还感到冷得直发抖。 这时,全厂同志给我们买来几瓶烧酒,我们拿起来咕噜咕噜的喝上几口,就把棉衣一脱,敲开冰冻,猛跳进水里。鲁南的塘都挖得像锅底一样,塘中心水深有一两丈,机器丢时好丢,捞时难捞,我们是用倒猛子下去捞的 ③ 。 以后,根据环境的变化,为了扩大生产规模,烟厂又多次迁移,但每到一处,都迅速架好机器,组织生产,并想方设法过大生产规模,推出新的香烟品牌。 1949 年 3 月间,东海烟厂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从洪泽湖畔的小王集迁到蚌埠,扩大再生产。他们一接到命令便分水陆两路走。其中水路由 3 只大船和一支划子组成,扬起风帆,开航启航,向蚌埠进发。冬天的洪泽湖淤泥深,湖水浅,许多地方不能划动,在宽阔的湖面上,也无法拉纤。撑船十分艰难,行船十分缓慢。这时梁指导员便带头下水推船,在稠面糊一样的淤泥里,大家就一直轮流推行了十几里。就这样船像蜗牛一样,在湖上爬行了四五个白天和黑夜,终于进到了河口。为了减少开支,这时开了一条船回到小王集。同时为了安全,把那只装着机器零件的水划子,栓在大船后面拖行,沿淮河向西上行。在 400 里航程里一路上遭遇到艰难险阻,最终到达蚌埠。 3. 落户蚌埠,勤俭办厂 根据上级指示, 1949 年初东海烟厂到达蚌埠,职工人数此时已有 60 多人,有小型卷烟机 2 部,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那是在多年的战争中不断遭到巨大打击和破坏的情况下保持下来的规模。当时蚌埠解放不到两个月。进城后,东海人保持和发扬八路军、新四军 ④ 在战争年代的优良传统,因陋就简地发展生产。根据党中央指示的勤俭办企业的精神,他们临时租赁了原蚌埠私营大来烟厂厂房开展生产,党支部、厂部和一些经理部门都在几间破草房子里办公,白天是办公室,晚上是宿舍,下雨天就成了工人们的食堂。当时厂房不够用,工人没有宿舍,没有食堂,许多工人住在家里,上下班要跑几里路,吃饭时大家坐在条凳上,下雨天就挤到办公室里,就连办公室也是雨大里面下小雨,雨停了,里面仍在滴答。 1949 年下半年,随着工厂的发展,机器的增加,职工也越来越多,为了解决工人们上下班的困难,厂部决定盖几间工人宿舍,为了节约经费,厂部工会带领工人亲自动手,人人充当土木工程师,用竹竿和茅草,只用四五天时间就盖成了 7 间平整实用的职工宿舍,房子又高又大又宽敞,既能当宿舍,又能当食堂。总共才花了 100 多万元(折合 1985 年时人民币 1000 多元)。 三、历史地位和意义 首先,新四军创立东海烟厂,是新四军特别是新四军第三师开展战时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成功范例。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人民军队为粉碎日、伪、顽对我抗日军民的经济封锁和破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是有效地积累和积聚了一部分资金,直接支援了新四军抗日斗争;二是部分解决了新四军指战员的日常生活特殊需要;安置了一些新四军的伤病员的工作,使一部分不能直接参加战斗的伤病员有一个直接为一线战斗服务的战斗岗位;三是解决了部分手工业工人、穷苦人民的工作,使他们在及其困苦的条件下有了一份工作,扩大了新四军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密切了党、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解放战争时期,东海烟厂归属于不同的建制,都很好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生产任务,又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其次,在物质生活异常艰苦的岁月,新四军东海烟厂始终把武装斗争与生产斗争结合起来,激发了所到之处人民群众投入抗日斗争和解放战争的热情。东海烟厂一边坚持生产,一边战斗,同时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如先后动员了一部分所到之处的青年参加新四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壮大了革命队伍,发挥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作用,使革命军队直接领导下的一个军事生产单位成为一个三合一的生产队、战斗队和工作队。 再次,为新中国成立后创立一个大型烟草国有企业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东海烟厂的创立,一开始只是一个手工作坊,后来迅速建为一个工厂,又发展为一个公司,其经济性质是公营经济性质,为建国后一个大国有经济实体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就其生产能力来说,虽然我们没有找到那些战争年代生产的具体数字,但我们可从建国前后的生产能力窥见推测其大概。 1949 年为 4000 箱,世纪生产 3733 箱(其中乙级烟 722 箱,丙级烟 2956 箱,丁级烟 55 箱),价值(时价) 180.80 万元。这个生产能力和生产数量在现在看来也许不大,但在当时生产力的水平下,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也正是有了这个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才使人民政府在东海烟厂的基础上,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合并了蚌埠地区的多家烟厂,又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努力,最终发展成为国家烟草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成为向国家长期稳定纳税的大户。目前生产能力已达年产 70 万箱,累计创造了 100 多亿元的税收,为国家和安徽省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最后,新四军创办东海烟厂的历程,也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一是艰苦创业的精神。于金彪等人战斗负伤,本可以休养,但他们想到的是不拖累战斗部队,想到的是如何继续为部队做贡献。创办烟厂,十分实际,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不仅激励我们勇于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事物,而且为我们的再就业工程提供历史的启示。二是自强不息的精神。东海烟厂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是靠他们那种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精神支撑下来的。这就告诉我们,人是应该有一点精神的,只要精神不倒,就有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保证。三是无私奉献的精神。创办烟厂的先人们,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抗战,是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如何为人民谋幸福,并没有想,也没有获得丰富的物质方面的享受,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是我们的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三个代表的精神动力,是人民群众爱党爱国、为国奉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柱。 注释: ① 安徽省蚌埠市东海烟厂编:《东海烟厂厂史》第 6 页( 1959 年 4 月 30 日打印本)。 ② 安徽省蚌埠市东海烟厂编:《东海烟厂厂史》第 39 页( 1959 年 4 月 30 日打印本)。 ③ 安徽省蚌埠市东海烟厂编:《东海烟厂厂史》第 40 页( 1959 年 4 月 30 日打印本)。 ④ 1946 年 12 月 5 日,中共中央决定:华东局与华中分局、山东军区与华中军区、山东野战军合并,对山东、华中两大解放区的党政军实行统一领导。鲁南战役结束后,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主力集中在临沂地区休整。为了便于统一指挥,更好地完成歼敌任务,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华东解放区调整党政军领导机构,部队进行统一整编。 1947 年 1 月 21 日。撤销新四军番号,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在鲁南地区合并组成华东野战军,成立中国华东野战军前线委员会,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和前委书记。其时,华东军区辖苏中、苏北、鲁南、鲁中、胶东、渤海等 6 个军区。新四军第三师 1947 年进行整编,进入东北。 1948 年 11 月 1 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整编后,华东野战军整编为第三野战军。根据东海烟厂的直接上级先后为新四军第三师、苏北军区和华东野战军,建国后正式划归地方政府。 (附注:本文在写作中,先后得到了蚌埠坦克学院基础部副政委金幼森同志、蚌埠卷烟厂档案室张少青同志的热心帮助,在此致谢。  2002. 10.17.) (说明:本文和程冕同志合署,值此蚌埠烟厂兴旺发达之时,谨以此文作为博文纪念该厂的创立者们,同时也感谢当年为帮助研究写作而热情帮助过我的的人们。)
个人分类: 新四军研究|4111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四军与泾县宣纸联营生产合作社
caotiansheng 2010-10-24 23:44
宣纸,乃纸中之上乘佳品,产于安徽泾县,境内小岭,是宣纸发源地。小岭之西北约30余里,便是云岭皖南事变前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笔者曾对民国时期泾县宣纸生产的情况进行过较为详细的访查①,19261931年间,全县宣纸槽数在120130个之间,其中小岭一地就达90个。宣纸产量全县总共在1000吨上下,其中小岭约有650吨左右。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泾县的宣纸开始衰落,生产急剧下降,纸棚纷纷倒闭,及至1937年上半年,全县只剩下30余个槽了。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和上海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杭州、南京、芜湖等商埠相继失陷,宣纸销路完全被阻,致使泾县宣纸陷于灭顶之灾,到1937年农历9月底,全县所有纸槽全部停工,纸工纷纷出走,流离失所,生活无着,苦不堪言。 1938年7月,新四军军部从南陵县的土塘村迁至泾县云岭罗里村后,濒临灭绝的宣纸这朵传世工艺之花才遇到了救星,新四军为挽救宣纸做出极为重要的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和伊文思卡尔逊以及国内外爱国民主人士,他们为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发起了向国际社会募款筹资运动,并成立了中国工业合作社,简称工合。其主要任务是招集当时各地的失业工人,流亡难民,兴办对抗战有利的各种工业、手工业合作社。工合的总会开始设在武汉,后又分别迁至湖南邵阳和重庆,并分别在西北、西南、东南、川康设4个办事处,办事处下设事务处。1939年,工合在安徽屯溪成立浙皖办事处,1939年7月,新四军派叶进文、侯蔚文、蒋传源三同志到屯溪参加工合办事处工作。后为直接支援新四军的抗日斗争,于1939年10月,工合浙皖办事处又决定在新四军军部附近,兴办工合泾太(泾县和太平县)事务所,由中共泾县县委派员临时负责,在泾县茂林镇开始筹建工作。1940年1月,泾太事务所正式成立,新址设在茂林镇街头的一个大祠堂里,当地人称这座祠堂为植花敞厅,蒋传源被任命为事务所主任,事务所工作人员大多是中共党员、进步人士和新四军派去的人员。随即,泾太事务所组织了各种合作社,并于新四军政治部民运部开展的地方民运工作紧密结合。 在泾太事务所正式成立前,新四军的民运部就在小岭开展工作,帮助纸乡人民恢复生产。新四军的领导同志多人到过小岭。陈毅、李一氓、朱镜我到小岭视察后指出:宣纸是我国独一无二的珍贵产品,要全力扶持,不能失传!1939年农历9月初9日,日寇从南陵进攻云岭,妄图一口吞掉新四军军部罗里村,在汀潭一带受到新四军的勇猛还击后狼狈不堪地经由小岭向泾县城方向败退,在泾县南门关,又遭到了伏击,最后在飞机的掩护下惨败而去。这场迎战和伏击战都是叶挺将军指挥的。南门关大捷的当日下午,叶挺与袁国平等经由枫坑到达小岭,并在民运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皮坦纸棚。棚主派了一位老工人领他们参观,一边介绍工艺流程,叶挺等人连声夸奖工人的精巧工艺,叶挺还应工人之请给工人们讲了话,并递名片给老工人曹永辅作纪念。临别时,曹永辅等人挑出一刀最好的宣纸再三送给了叶挺。由于新四军领导人的重视和革命斗争的需要,1940年初,泾太事务所首先在小岭办起了宣纸联营生产合作社。第一个合作社办在小岭的栢岭坑,军部赞助了4700块钢洋,由蒋传源通过丁秀生、曹千斤、丁梦辉等新四军干部和地方农抗会干部和进步人士进行筹办,收购原料,添置设备、招收工人、短短半个月,就办起了有4帘纸槽,30多名工人的宣纸联营生产合作社,当年便生产了宣纸10多吨。继栢岭坑后,又在双岭坑成立了第二个宣纸联营生产合作社,据双岭坑陈毛香老人1979年的回忆,双岭坑的合作社就设在她家,家门上挂的牌子为安徽皖南宣纸联营生产合作社,牌子为杉木板制,皖南事变后,她家将此牌藏于山上的柴堆里,以后又转移至自家阁楼上,用物件掩遮,到文化大革命时,被劈开当柴烧了。当时,新四军民运部的侯蔚文(女)从云岭去她家,总是由她安排食宿,侯经常与当地工人联系工作,组织宣纸生产。继双岭后,小岭的皮坦、汪义坑、方家山等地也相继成立了宣纸联营生产合作社,接着,小岭以外的宣纸产地也成立了类似的合作社。 新四军不但组织联营,而且也扶持小业主搞好宣纸生产,目今已年近8旬的小玲梅村人曹小五老师傅回忆说,当时他在双岭自捞1帘槽的纸,新四军民运部的工作人员同他联系,订立购销合同,也同样给他贷款,他所生产的宣纸全部卖给新四军。一次,曹小五赶着小毛驴将宣纸运到罗里,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亲自收货,并留他共进晚餐。出于对新四军的热爱,曹师傅总是以较低的价格卖纸给新四军,但新四军的工作人员总是根据宣纸成色按质论价,他逢人便说新四军买卖公平,至今每每回忆往事,曹老脸上总是漾出崇敬之情。 到1940年秋,泾县全县成立宣纸联营生产合作社30余个,年产宣纸300多吨,由于各合作社生产的宣纸绝大部分都由新四军优惠包销,不仅粉碎了敌人的封锁,满足了各方面的用纸需要,而且使失业的纸工们重新就业,稳定了当地人民和外来工人的生活,使宣纸业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得以恢复和发展。尤其要指出的是,小岭各宣纸联营生产合作社所产宣纸,由于质量更胜一筹,主要供新四军政治部印刷各种报刊书籍之用,有人搜集统计过,有下列报刊书籍都曾用宣纸印刷出版:《抗敌报》(新四军军报,政治部编印)、②《抗敌》杂志半月刊(以政治理论为主,文艺为辅的大型刊物)、《抗敌画报》(四开单张石印)、《战士报》(通俗读物)、《共产党人》(党刊)、《战斗详报》(新四军各部队每次战斗的详报)、《日文传单》(新四军政治部敌工部编)和毛泽东著作单行本《反对自由主义》、《论持久战》、《论新阶级》等。此外,合作社所产宣纸,还被用来支援地方和友军,新四军还设法出口宣纸,把宣纸运出封锁线,换回自己所需要的各类物资、 1914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了,随后,由于白色恐怖的笼罩,泾县宣纸又遭厄运,全县只有5个破纸棚在风雨飘摇中勉强保存了下来,直到建国以后,宣纸才又获新生。 参考文献: ①《小岭宣纸发展史初探》曹天生,1987年第4期《安徽史学》。 ②林玉章整理,蒋传源口述《泾县文史资料选辑》(一) (旧文辑存)
个人分类: 宣纸研究|2381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四军与皖南工合运动
caotiansheng 2010-10-19 09:05
【说明:本文发表过,回想1994年夏天最热天气(最高42摄氏度)在丁峰同志的陪同下骑车考察研究的经历,感到获得第一手材料的不易。今天是新四军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现搜检出原文置于博客文中,以资纪念。】 新四军军部在皖南期间,除开展了对敌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外,还开展了经济斗争,为粉碎日、伪、顽的经济封锁做出了贡献。新四军在皖南的经济斗争特点:一是破坏敌人的经济,二是发展人民的战时经济。1938年6月22日,中央军委关于目前时局及八路军、新四军之任务指示中指出:在军队的建设方面,应有艰苦的准备工作。一方面进行深入的节省运动,节省财政、弹药、通讯材料等;另方面进行征集资材的工作,进行生产运动及合作社运动,帮助地方政权开发资源,调集一批干部加以训练,以加强财政经济方面的工作,保证我军物资供给之自立而不依靠他人。 新四军在贯彻中央指示,发展战时经济的历史功绩是多方面的,其中在配合中国工合组织、发展皖南工合运动,抓住机遇,兴办战时工业合作经济方面最具特色,也最为持久和成功。 一、皖南工合运动发展的背景与经过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在扩大军事侵略的同时,对中国实行野蛮的经济掠夺,特别是沿海和交通沿线的许多重要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广州等地相继失陷后,中国工业的绝大部分为日本侵略者所控制。沦陷区内的民族工业、交通运输、手工业因日本的野蛮掠夺而惨遭破坏,大批流亡难民、失业工人涌向后方,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农业生产也遭到空前大破坏。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由于滇(云南)缅(缅甸)国际公路被关闭,外来经济援助的通道被阻,使得物质奇缺,人民生活和军需供应都感困难。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一个最为困难的时期。 在这种困难情况下,一批同情中国抗日的国际进步友人如路易艾黎、爱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作者)、埃文思卡尔逊(曾担任美国胡佛总统卫队长、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配合国内爱国人士宋庆龄、廖承志、胡愈之、章乃器、陈翰笙、徐新云等人,共同向国际社会发起募集资金和物资,通过香港由上海、广州等国际、国内组织转到中国抗战后方,以支持中国的持久抗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抗战军民的生活、供应问题,他们策划、筹组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简称工合),以召集失业工人,流亡难民,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口号下,组织起来,兴办各种有利抗战的工业、手工业合作社,发展生产、粉碎日寇经济封锁,解决千百万流离失所频于饥饿的难民、伤兵的劳动就业,安定后方秩序,支持抗日斗争。同时必须是促使蒋介石抗战,不要让他投降。尽可能多地争取美国和其它国家对工合的支持。 1938年6月初,艾黎等人由上海经过香港到达汉口,着手筹备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并得到周恩来的鼓励和支持,周恩来提出:中国工合一定要同国民党政府配合,但要保持自己的社会团体面貌,使工合成为一个群众性组织,在人事安排上,最好能吸收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的爱国民主人士参加,使中国工合避免成为一个官僚机构。1938年8月5日,具有创造意义的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总会在武汉的汉口正式成立。路易艾黎被任命为国民政府行政院技术顾问并代理全国工合总干事,负责全面组织工作。国民党行政院长孔祥熙兼任理事长,宋庆龄为名誉理事长,中共领导人林祖涵、董必武、邓颖超和国民党政府的王世杰、张治中以及国民参政会的沈钧儒、黄炎培等各界人士共20多人为理事。它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国际捐款,国民党银行贷款和社会股金。为了把工合运动推向全国,作为负责协会组织工作的艾黎,冒险犯难,足迹遍及全国。到1939年初,工合相继建立了西北、川康、东南、西南四个区级办事处。到该年9月时,又衍分增至西北、晋豫(从西北分出)、东南、浙皖(从东南分出)、西南、川康、云南7个区级办事处。各个办事处下根据需要和可能,下设若干事务所和指导站,具体承担组织当地失业工人,流亡难民,开办各种工业合作社的一切事宜,为他们提供自食其力、安定生活的场所。从此,工合运动在全国范围内(最广达到18个省份)广泛地开展起来。为了使海外的捐款、物质和技术力量不被国民党政府窃取和挪用,1939年1月在香港组织了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国际委员会,先由蒲爱德女士任干事,她去美国委员会时,由陈翰笙接任干事,宋庆龄为名誉主席。此外,还在马尼拉、纽约、伦敦等地成立工合推进委员会,宣传抗日,募集捐款,支持中国工合运动。 在皖南开展工合运动的直接目的是支援新四军的抗战。新四军部队于1938年4月进入皖南将军部设在皖南后,根据军部附近地区条件,结合当时工业合作运动,发展了多方面的工业合作经济。1938年9月,艾黎亲自到江西赣州筹建工合东南区办事处。经中共党组织的安排,工合总会派孟受曾到江西赣州协助艾黎筹建工合。1939年1月,工合东南区办事处在赣州西津路中华圣公会正式成立,艾黎兼任主任。办事处设有组织课、财务课、技术课、事务课等机构,负责组建和指导江西、广东、福建、浙江、安徽五省的工合工作。其收到的国外援助特别基金全部用于各地开办工业生产合作社。1938年12月,中共赣州特委派薛扬、张石仁两人与工合东南区办事处组织课长孟受曾接上组织关系,经孟的安排进入工合工作。从此,工合东南区办事处有了党的组织活动。根据当时任中国工合总会组织组长卢广绵的回忆,东南办事处在1939年到1940年,先后建立了28个事务所,组织的工业合作社最多时有700多个单位,社员8000多人,遍布广东、福建、江西、浙江、安徽几省, 后随着工作的开展把浙江和安徽分了出去,成为一个新的地区。 在皖南开展工合运动,直接支援新四军抗战,是艾黎积蓄已久的心愿。于是经艾黎的精心指导和帮助,浙皖工合办事处在皖南山城屯溪诞生了。其主要经过情况是:1939年5月,艾黎视察浙北、皖南后,他在浙江金华找到青年会的刘良模(基督教徒,进步人士,现为上海市政协委员),经刘的推荐与时任中共浙江省委文委书记骆耕漠商谈。骆耕漠将艾黎筹建浙皖办事处的意图向中共浙江省委作了汇报,省委指示:一定要抓住这个组织,具体的要按他(指艾)的办法去做,要作为我们统战的社会团体,这是个难得的外围组织。当时,周恩来从皖南新四军军部返回,由国民党经济部中国茶叶公司驻皖办事处主任章秋阳(又名章郁庵,为周恩来派往皖南工作的中共党员)等同志陪同到金华,对浙皖工合的筹备工作作了具体的指导。筹建时,骆耕漠还同艾黎到赣州、兴国、吉安、瑞金等地进行考察。 是月,艾黎到屯溪考察,11日晚并在安徽地方银行总行(现屯溪区老街15号)作了中国工业合作运动之要义及其发展的演讲。在演讲中,艾黎指出:中国此次抗日以来,京沪平津等都市之民族工业,均被摧毁,现急需以合作方式,建设许多小工业,消纳各项原料,供给市场需要,并树立中国工业未来之基础,现代战争,以经济力量为决定胜负之最后关键,中国在抗战期中,如不能建设新兴工业,则此次抗战军事胜利后,仍难超脱次殖民地地位,人民生活需要仍不免处处仰给于人,据本人此次到皖南各地、各乡镇实地调查所见,多半仍是日货充斥,其原因即为本身无工业品可资替代。此外游击区内工业品,更感觉供给缺乏,以安徽各地到处皆是之难民,原料及游资,实已具备兴办工业之各种条件。例如棉、麻、皮油、木材、煤种种出产,均极丰富,只须成立适当机构加工制造,必能达到自给自足之目的。 演讲中既讲了以合作方式建设许多小工业对中国的现实和未来的意义,又讲了安徽各地兴办工业所具备的人工、技术、原料和资金的条件。1939年7月,浙皖工合办事处在屯溪中山正街(现老街)还淳巷5号正式成立。章秋阳任办事处主任。办事处选择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地带的屯溪,主要考虑屯溪是当时东南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离新四军驻地较近,在国共合作的形势下,新四军工作人员经常往返与此地。同月,新四军政治部、民运部与浙皖工合办事处取得联系,并派党员干部叶进明、蒋传源、侯蔚文(女)三人到办事处工作,叶进明(现为上海市人民政府顾问)任事务员、蒋传源(建国后在上海市交通运输公司工作)任技术员、侯蔚文任合作指导员。 浙皖工合办事处属工合东南区办事处领导。东南区办事处对浙皖办事处工作非常重视,不仅汇来49000元经费,还于1939年12月派组织课长孟受曾到浙皖视察。1940年初设立视察室,孟受曾任视察,以后,东南区办事处主任王毓麟(加拿大华侨,机械工程硕士)和艾黎、卡尔逊先后到屯溪、泾县等地视察和指导工作。并将国外捐款的三分之一供给新四军。 1940年2月,浙皖办事处主任章秋阳病故,工合东南区办事处委派孟受曾接任办事处主任职务。 为了更好地与新四军联系,推进皖南地区工合运动的发展,艾黎以东南区工作范围太大,不便领导为由,于1940年11月决定将浙皖办事处从东南区中划出并上升为区级办事处,把东南区办事处改为赣闽粤区办事处,同属总会领导。这时,正值皖南事变前夕,国民党政府背信弃义,将其政策重点由对外转向对内,消极抗日,仇视一切抗日进步事业,皖南各地不断发生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被监视和逮捕事件。新四军人员经常来往办事处,引起屯溪国民党宪兵、特务的特别注意。在这种逆流转向的形势下,从新四军军部派来的叶进明、侯蔚文等不得不提前离开撤回到新四军军部。1941年3月,工合浙皖办事处迁至浙江金华河盘桥下庙,正式改组为工合浙皖区办事处,孟受曾担任办事处主任。在屯溪设立分处,孙季实任主任。办事处改组后,除继续负责兰溪、丽水、屯溪、泾县、太平等事务所及皖北立煌、岳西等地的工作外,又在云和、常山、永康、衢县等地建立了事务所,在兰溪、临海、休宁设立指导站,并在兰溪设立浙皖区工合金库。1941年9月,根据产销业务经营的需要,将兰溪工业生产合作供销经理部改为浙皖区工业合作供销业务代营处,孟受曾兼经理,并在丽水和屯溪分别成立了代营分处。 二、毛泽东和叶挺对皖南工合运的支持 新四军开展的皖南工合运动同样得到了毛泽东的有力支持。1939年至1941年间,毛泽东多次接见了艾黎,听取了中国工合情况的汇报,并提出了意见。还从延安派出刘鼎、陈康伯、黎雪、赵一峰等到西北地区一带推动中国工合工作的开展。 1939 年,毛泽东在延安曾致信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何明华 : 香港,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 陈翰笙干事转工合国际委员会 主席何明华主教 诸位先生: 我赞成以合作社的方式在中国组织建设许多小型工业,对于你在这一事业上的热心,以及你在帮助我们抗战上所取得的光辉成绩深表感佩。 如能在华北游击区和西北接近战区的地方组织建立这种工业合作社,八路军和鄙人自己对此种援助将表示极大的赞赏和热情的欢迎。 我了解到这一计划实际上已在拟议之中。极为希望其能够实现,因为这对于我们的斗争贡献之大,将是不可估量的。 倘你将这一想法转达给你们国外的委员会和我们的海外侨胞,我将极为感谢。在此,特别要向在菲律滨的我国侨胞和在那里的工业合作委员会表示感谢,因为他们在支持我们的祖国和工合运动尽了很大的力量。 总之,倘若我们艰苦奋斗,倘若中国与其国际朋友共同合作,毫无疑问,我们是能够打败日本,取得最后胜利的! 致以 民族抗日的敬礼!                 毛泽东于延安               一九三九年九月二十五日 毛泽东在信中首先提到我赞成以合作社的方式在中国组织建设许多小型工业,涵盖了包括东南区工合运动在内的整个工合运动。这封信给了工合运动的组织者、发动者们以极大的鼓舞。路易艾黎在回忆工合运动往事时曾写到:在 1939 年到 1940 年,我第一次到了延安,见到毛主席。他已先给香港国际委员会去信要求给延安以援助, 1940 年至 1941 年冬天,我又到了延安,又见到了毛主席。为了加强党和人民军队对工合运动的组织和领导, 1939 年初,成立了中共东南区工合办事处支部; 1940 年夏,又成立了中共东南区工合办事处工委。 皖南的工合运动与新四军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1938年4月,新四军军部从南昌移至岩寺,同年8月又移至泾县云岭。在新四军的支持下,皖南地区的工合运动发展很快,在1年多的时间里培训了工合干部,兴办了各类生产合作社,为新四军制军衣、做军鞋、修军械、修汽车,并通过国际捐款支援新四军。 中国工合在皖南发展工合运动受到新四军军长叶挺的高度赞赏。他曾给工合国际委员会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全文如下: 菲律滨抗敌协会及 工合国际委员会的朋友们: 你们经常援助在皖南游击区建立工业合作社,我们极为感谢,你们的感情我们将永不忘怀。 皖南工业合作中心(即工合事务所)对我们的帮助是重要的,这些工业使我们各区难民参加了生产工作,得到了救济。他们帮助我们利用了土产原料,免致落于敌人手中,藉此我们还可以抵制敌人商品的侵入,使自给自足情况能够实现。皖南全体居民得以受益。 虽然如此,敌人正在利用当前世界危机,加强他的强化活动。这使我们继续在敌后斗争更加困难。为了保持持久的游击战,我们必须把工业和其它的合作事业发展到最大可能的范围,以加强我们自己的基地。借此机会,我们向你们请求给予进一步的帮助,使这一工作继续有利于皖南人民,以支持我们的抗战。我们认为你们是主持正义的,觉得你们一定急于看到中国人民在他们的解放道路中取得胜利。 我们相信这一请求将得到你们的支持和反应。倘若我们幸能得到你们的进一步援助,请你们将捐款通过中国工合转来,指定在我们皖南工合区办事处专用。 叶挺 一九三九年十月十日 叶挺的信,给了国际工合工作人员特别是皖南工合工作人员以极大的鼓舞。正如中国工合负责人艾黎所言:在东南区,我们安排让工人把机器、物资从宁波疏散到浙江西部的遂安去,靠近新四军,以便能够帮助他们制造手榴弹,修理卡车、机器等等。叶挺将军对工合的支援曾写信表示感谢,并要求更多地供给。我两次到过那个地区。第二次去是到安徽茂林,我们在那里设立了一个工业合作社中心。   叶挺对屯溪事务所的机器生产合作社非常关系,每次路过时都得去前去看望大家,并对全体社员讲话,鼓励大家努力学习,努力生产,支援抗战。岩寺新四军兵站还为工合抢运机器,并将缴获来的弹壳以及钢铁等,凡可作为生产使用的各种原料供给机器生产合作社,并经常派人到事务所、合作社指导工作。总之,新四军支援工合,工合也支援新四军。 叶挺军长和军部领导人陈毅、李一氓、朱镜如都十分关心和重视宣纸生产,关心宣纸艺人生活。叶挺曾两次亲临小岭视察。第一次是1940年8月,叶挺在小岭宣纸生产合作社,他目睹洁白宣纸,深情地说:宣纸是祖宗留下来的国宝,我们要发扬光大。现在多生产一张宣纸就是为抗日救国多立一份功劳。 第二次是1940年10月4日,日寇调集第15、17、116师团1万多人,在空军配合下向泾县云岭进行大扫荡,妄图一举消灭皖南新四军。但在汀潭一带却受到新四军的勇猛还击,后向泾县方向败退中又遭新四军伏击,最后在飞机的掩护下溃逃而去。这场战斗史称皖南1940年秋季反扫荡,又称泾县之战,是叶挺将军亲自指挥的。时隔4天之后的10月9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叶挺、袁国平等人由泾县返回云岭途中,曾特地到小岭了解了新四军民运部组织宣纸联营生产的情况。叶挺手摸一捆捆已经剪裁得当准备送到军部的宣纸,高兴的询问:这就是《抗敌报》用的宣纸吗?工人们连连回答:是的,是的!临别,叶挺对工人们说:你们辛苦了,以后再来看你们吧!叶挺一行又来到皮滩宣纸厂,该厂当时与新四军合股经营,新四军出资大部分,原厂主负责生产,产品全部由新四军收购。老工人曹永辅高兴地领叶挺将军一行参观了工艺流程,叶挺等一边参观,一边夸赞宣纸工人的技艺精湛和宣纸的精美绝伦。临别时工作人员递上叶挺的名片给厂主曹秀峰等人作纪念,大家才知道这位英武的军人就是北伐名将、新四军军长叶挺。于是,曹秀峰请叶挺对工人们发表了短暂的讲话。由于叶挺军长的到来,大家都很兴奋,厂主当时竟然没有想起送点宣纸给客人作纪念,在叶挺等人走了半个小时后,曹秀峰才想起有失礼节,立即让曹永辅挑选了3刀最上色的宣纸,一直追赶到大岭头脚下(此地距离新四军军部云岭只有15华里路程)送给叶挺将军等人作纪念。叶挺将军九九重阳得胜班师访小岭,至今仍是小岭纸乡人民的一桩美谈。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很是感动小岭宣纸工人,他们纷纷传颂:叶军长真是关心我们小岭人民,关心宣纸生产,真正可敬可佩,我们要努力生产好宣纸,用满足新四军宣传抗日救国用纸需要来报答叶军长和新四军对我们的关怀。 皖南地区的工合运动由于得到毛泽东和叶挺军长的支持,从而得到迅速的发展,从1939年7月浙皖办事处正式成立时起到1941年1月初皖南事变发生时止,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新四军主要支持并参与甚至领导工合组织做了大量工作,为支援新四军的抗战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工合浙皖办事处的主要活动 皖南地区工合运动由于得到新四军的支持而获得十分迅速的发展,从1939年7月浙皖办事处成立至1941年1月初皖南事变发生时止,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工合组织做了大量工作,为支援新四军的抗战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第一、建立工合浙皖办事处的基层组织。中国工合的基层组织是事务所,事务所是指导生产合作社的指挥部。事务所一般设在原料丰富、有一定工业基础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以便指导组织各类生产合作社。中国工合浙皖办事处除在浙江的丽水、兰溪设立事务所外,在皖南设屯溪、泾太和旌德三个事务所。这三个事务所的编制设总务、组织、技术和会计四个组。它的主要业务是组建基层合作社,制订社章;筹集资金、原材料、工具设备;发放贷款、审查账目、监督生产;进行业务与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工作。在行政上是由工合系统垂直领导;而在实际管理活动中,仍然处于我地下党组织和新四军的领导之下。尤其是泾太事务所的党组织活动,始终是在中共皖南特委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 屯溪事务所:1939年5月,艾黎来皖南考察,发现这里工业原料丰富,而且有技术的难民多,是兴办各种生产合作社的好地方。通过考察、发表讲演,随后亲自在屯溪督办了安徽第一个工合事务所(初址设在上黎阳河沿45号,后迁中山正街还淳巷5号和下街114号),安徽省地方银行稽核陆嘉书担任主任(后由汪锡鹏、孙季实、宋炳章、刘文蔚、李业祥等继任),唐海、邬祥文、王一民(女,共产党员)等任指导员。 泾太事务所:泾(县)太(平)事务所设在泾县茂林镇街头一个被当地人称为桂花敞厅(因庭院内有一棵高大桂树而得名)的大宗祠内,因地址设在茂林,所以又习称茂林事务所,成立时间为1939年11月1日(一说是1940年1月的,尚待确证)。茂林镇距新四军军部只有30公里左右。在此地开办事务所,一是因为这里及其附近各类资源极其丰富,更主要的是便于推进新四军驻扎地区的工合运动,生产更多的军需物资,直接支援新四军。泾太事务所的组织成员,根据当事人齐任水的回忆,1940年3月时主任为蒋传源(中共特别党员),侯蔚文任指导员,会计王立(中共党员,上海立信会计学校毕业生),技术员张乃群(女,原名张秀君,进步知识分子),出纳员黄存群(工合东南区办事处直接派来监督财务工作),事务员吕绍虞(国民党员,屯溪工合讲习班学员)。同时,中共皖南特委派汪奇(原名汪克文)、李绍才(真名齐任水,当时被皖南特委任命为皖报战地特派记者,驻泾县搞秘密统战工作)加强事务所的领导,成立了党支部,由汪奇任书记,组织委员王立,宣教委员李绍才。 旌德事务所:1939年11月1日,在旌德夫子庙中心保116号正式成立,主任由章周芬担任。 事务所成立后,便立即筹建各类生产合作社。在组社工作上,首先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开办生产合作社的目的、意义,动员失业工人、有技术的难民和出征军人家属进行登记。通过登记凡有同业技术7人以上自愿结社的可推选筹备员,进行组社工作的筹划,并向当地事务所进行组社申请,经组织、技术、财务、筹款等考查认为条件符合者,可予批准;其次订立社章,召开社员大会民主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及其主席,负责全社生产经营事务,理事会、监事会各由3-5名理事、监事组成。前者行使企业管理权,后者赋予生产及经济监督权。定期召开大会向社员代表作汇报,进行讨论和改选。事务所合作指导员有权参加监督与指导,协助解决社内存在问题。第三,各类生产合作社在获得上一级办事处承认并在当地政府登记后,方能向银行贷款投产;第四,生产各类产品,按总会统一规定,一律采用三角形中加工合字样的社徽为注册商标。各社所得的利润按四六分成,用于集体的40%,其中20%公积金、10%添购设备金、10%公益金;分配社员的60%,一律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经过广泛宣传和办事处的多方努力,各类生产合作社发展很快,据1941年3月统计,皖南各地先后建立各种生产合作社66个,社员660人,社员认股21433元,实缴股金5930元,贷款22.2万元,每月生产产品价值30万元。 第二,培训工合干部。为了培训工合干部,东南区工合办事处决定在赣南的瑞金和皖南的屯溪分别开办工合讲习班。为办好屯溪的浙皖工合讲习班,骆耕漠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和中共东南分局学员既要分开招收,但必须慎重的意见,一共招收了100多名。学生来源主要包括:一、从上海、浙江、赣北转移来的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二、东南分局从新四军中调来的部分青年;三、在金华、屯溪当地公开招考和从其他各种关系送来的部分青年。东南工合办事处还就此拨来1000元钱,作为讲习班费用和学员津贴。经过多方努力,讲习班于1939年7月1日在屯溪隆阜紫竹园巷正式开学,章秋阳兼班主任,骆耕漠任副主任,周健为指导员。讲习班内建立了中共党小组,林敏(又名林小平)任组长。学习内容主要是:政治经济学、抗日救国道理以及工合的性质、任务等。课程设有合作概论、合作簿记、合作社法以及机械、化工、农产品加工、冶金等,还有国际形势、中国经济、军事常识、三民主义、抗日纲领等。学习期间还组织学员下乡实习,搞社会调查,宣传抗日。由于国民党当局派特务林菊子等混进讲习班,破坏和干扰正常学习秩序,讲习班不得不提前结束。新四军人员沈锐、林敏、苏素、唐文粹等撤回军部,其他学员有的分配在屯溪、泾太事务所及各地合作社,有的到兰溪、丽水、赣北等地从事工合运动。 第三,组织合作社生产。浙皖工合办事处成立后,各地事务所和指导站曾先后组织了缝纫、电池、皮革、漂染、织袜、皮件、制鞋、烧炭、印刷、铁器、造纸等100多个合作社,有社员三千多人,生产大量的棉布、毛巾、棉毯、服装、皮箱、皮鞋、牙刷、肥皂、硬脂酸、甘油、丝棉、纱布、文具、刀剪、铁锅、雨伞和相当数量的车床、榨油机、印刷机、分蜜机等等。还制造了一些军用品,如装弹机、刺刀、军用灶和大批枪械的修理,支援了抗日前线。 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机器生产合作社,该社原是浙江云和小顺铁工厂(兵工厂)。1940年日军南犯,在中共宁波党组织和新四军岩寺、宁波兵站的援助下,经全厂社员和家属的努力,机器设备从宁波抢运至淳安。1942年初金华沦陷,又分别迁至江西河口和遂安章家村。同年下半年淳安一部分机器设备和社员迁来屯溪杨子坑,该社除生产榨油机、切面机、印刷机、车床等外,还为新四军修理枪械、制造手榴弹、手枪和小炮。机器社建有中共支部,徐克明任书记。理事会主席徐忠良(又名岳异)、李相庚、经理郭克,工程师孙家鼎以及叶左栋、陈相海、钱熙春、李义西、王祥根等都是富有革命斗争经验的共产党员。抗战后期,大部分党员和工人先后参加新四军和浙东游击队。 中国工合浙皖办事处在皖南下设的三个事务所中,泾太事务所规模最大,发展最快。这个事务所的成员,大都是共产党员、进步人士和新四军民运部派去的人员。泾太事务所创办的各类合作社情况见下表: 泾太事务所合作社基本情况一览表 合作社名称 个数 地点 工人数 起迄日期 备注 工业合作社 1 太平县小河口 不详 1938.8-1940.2 制造与修理武器 制烧碱合作社 1 泾县茂林 40余人 1939.7-1941.1 烧炭合作社 1 泾县丁桥 50余人 1940.1-1940.11 竹器合作社 1 泾县丁桥 30余人 1940.1-1940.11 雨具合作社 1 泾县章渡 60余人 1939.10-1940.11 麻袋工厂 2 泾县丁渡 泾县丁桥 20余人 1940.1-1940.11 有8张麻布机 宣纸合作社 1 泾县小岭 500余人 1939.7-1940.11 共有生产点40余个,最多时达50帘槽 袜子工厂 1 泾县丁桥 40余人 1940.1-1940.11 有6张麻布机 制鞋合作社 3 泾县丁桥、太平县小河口、太平县三门镇 共160余人 1939.8-1940.11 产品有草鞋、布鞋 缝纫合作社 1 太平县三门镇 不详 1939.8-1940.11 以生产军衣为主 蜡烛合作社 1 太平县小河口 不详 1939.7-1941.1 肥皂工厂 1 太平县小河口 不详 1939.7-1940.10 制纱布工厂 1 太平县小河口 20余人 1939.7-1940.10 对外称战地工业合作社 军民消费合作社 1 太平县小河口 1939.8-1940.12 农会会员购买日用品以八九折优待 从上表可以看出,新四军和工合组织在皖南组织合作生产涉及到工业、手工业的诸多方面,既有军需,也有民用。其创办合作社的主要方式是由新四军出资,招募当地和外来技术工人,产品由新四军统购以作军需或经销。 此外许多合作社社员还是基干民兵,他们平时除参加生产外,还承担配合新四军对敌作战任务,战时有的编入新四军。据丁桥乡老工合社员丁延长回忆:1940年12月初,我们几个基干民兵被集中编入新四军部队,我当时在第二纵队新三团三营,皖南事变后,我们工合社员还掩护了许多失散人员突围到江北。 总之,新四军始终坚持把民运与工合运动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籍此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赢得了人民广泛支持和崇敬。 四、新四军与宣纸联营生产合作社 1938年8月,新四军军部进驻云岭后,即着手开展调查工作,以便为在当地开展各项工作做准备。军部成立了政治部农村经济调查委员会,其任务是调查农村各阶级、阶层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倾向;反动封建迷信会道门的活动以及地主、富农、高利贷者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敲诈等情况。其中包括当时宣纸业的状况:泾县原以产纸闻名,但在战前,一般的纸棚生产数量却在日趋萎缩,除肖岭(应为小岭笔者注)所产连史纸,有其特殊的销路外,其余出产表芯纸等比较粗劣的纸棚,则有很多停业。站后纸价飞涨,粗劣纸张也被抬高了地位,用途日广,市价上升,不可遏止。过去一担大表芯纸仅值七八元(一担等于146刀),战后因洋纸输入减少,市价曾一度涨至二十四元一担,现在则经常徘徊于十四五元一担,除肖岭(小岭)的连史纸,因市场丧失(京津沪)而销路停顿,纸业停业外,其余制造粗劣的纸棚则大都获利。者段话分析了宣纸由盛而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日本侵华而阻滞了宣纸的销路,而土纸销路的由衰而盛也是由于日本侵华使洋纸输入减少引起的。而后,为配合当时爱国民主人士和国际友好人士发起的工合运动,发展战时经济,新四军积极挽救和扶植宣纸业的生产。 由于新四军深入敌后,坚决抗日,从而吸引着沦陷区、国统区以及海外大批爱国进步人士、左翼文化人、革命知识青年与地下工作者来到云岭,参加工作和学习。同时为了宣传抗日救国和国内外形势,及时报道新四军、八路军抗战业绩,军部决定创办一份报纸。因此,一向为我军重视政治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的文化用纸,在敌人重重封锁、交通极为不便的情况下,成为最大的棘手问题。军部领导人了解到离云岭二十多里的小岭是国宝宣纸生产集中地区,由于日寇入侵,加之国民党反动派长期剥削和破坏,小岭宣纸业几乎倒闭,大批工人失业,生活十分困难。军部领导人叶挺等为解决印刷用纸,同时也为了保护祖国的宝贵文化遗产不受损害,决定帮助小岭失业工人恢复生产。军部派民运部侯蔚文等同志到小岭开展工作,帮助纸乡人民恢复生产。1937年7月,新四军首先在小岭的双岭坑办起了皖南宣纸联营生产合作社,资金全由新四军军部提供,由中国工合泾太事务所干部蒋传源和地方农抗会干部丁秀声等人筹办,收购原料,添置设备,招募工人,半个月时间办起了一个有30多名工人,四个纸槽的合作社,当年便生产了4尺、6尺单10吨宣纸。很快,小岭一带的双岭、周坑、柏岭坑、金坑、皮滩、方家山、汪义坑、西山等处都办起了宣纸合作社,专门从事宣纸生产。从此,泾县小岭失业工人重新回到了纸棚,得以重操旧业,靠山吃山,靠纸吃纸,小岭宣纸工人生活才有了保障。据双岭坑陈毛香老人1979年回忆,双岭坑合作社社址就设在她家,她家门上挂的牌子为皖南宣纸联营生产合作社,牌子是杉木板所制。皖南事变后,她家将此牌藏于山上的柴堆里,以后又移至阁楼上,上用薪柴掩盖,直至文革时被毁。当时工合浙皖办事处工作人员、新四军民运部女干部侯蔚文,每次从军部来双岭组织宣纸生产,都在她家落脚。另据一些老人回忆,小岭以外的县内其它宣纸生产地为茂林附近的南容等地,也由新四军和工合组织过宣纸生产。 新四军以双岭等地组织工合生产宣纸的同时,还扶持小业主生产宣纸,据年过八旬的小岭梅村人曹晓五老师傅回忆,新四军去云岭时,当时他在双岭坑字自捞一帘槽的宣纸,新四军民运部的工作人员同他联系,订立购货合同,也同样给他贷款,他所生产的宣纸全部卖给新四军。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曾亲自收获接待,并留他共进晚餐。他所生产的宣纸,全部卖给新四军,由于新四军采取了包购包销等一系列正确方针,从而大大促进了宣纸生产。到1940年秋,全县宣纸生产点发展到40多个,50多个槽,产量也达到年产40多吨的水平。宣纸生产的发展,不仅安置了失业的宣纸工人,也满足了新四军各方面用纸需要。由于小岭各地合作社组织生产的宣纸质地优良,主要供新四军政治部印刷各种报刊书籍之用。 新四军用宣纸始初印刷《抗敌报》,不久,军部其它报刊如《抗敌》杂志、《抗敌画报》、《战士报》、《共产党人》、《战斗祥报》也均用宣纸印刷过。还用宣纸印刷过毛泽东著作《反对自由主义》、《论持久战》、《论新阶段》等单行本。在大批生产后,军教导总队受训学员及部队战士学习用纸,以及后来东进时发下的《行军日记》本,都是工合产品。另外,合作社生产的宣纸还被用来支持地方和友军,或用于出口,换回自己所需的多种物资。《抗敌报》在皖南事变发生前的1941年1月4日刊出最后一次告别号后就停止发行了。《抗敌报》虽然发行出版时间不长,但影响大、发行广,意义十分重大,现在它作为一件重要的历史见证物真实地记载了新四军和叶挺为宣传抗日救国、恢复发展中国国宝宣纸所做的努力和贡献,记载了新四军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以宣纸为龙头发展生产,繁荣地方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意义特别深远。 再现和思考新四军与中国宣纸的关系,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一些宝贵的启示: 首先,宣纸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用品,在面临灭绝境地的情况下,是新四军使它获得新生。新四军在战争年代以宣纸作文化载体材料,既给我们留下宝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又给我们留下了宣纸实物,这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革命史上和我军后勤工作史乃至军事经济史上应当补记一笔,使其占有应有的历史地位。 其次,新四军领导人高度重视宣纸,关心宣纸工人和组织宣纸生产等,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军需民用,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许多难民和当地人民的生活问题,更生动地体现了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是血肉相联的。惟其如此,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新四军才由弱转强,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工合运动办合作社具有民主平等特征,体现了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在中共党组织和新四军的支持下,开创了皖南地区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生产合作,推动了战时经济的发展。它是与政治上实行法西斯统治、经济上实行官僚资本主义体系的国民党利益相矛盾的。因此,工合运动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遭到国民党的抵制和反对。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国民党当局千方百计地诬蔑、破坏工合工作人员,掠夺工合财富,阻挠和摧残工合事业。1940年初,顾祝同派汪锡鹏来屯溪担任事务所主任。汪到职后,无事生非,百般刁难,迫使王一民(女)、邬祥雯(现居昆明)、唐海(建国后曾上海《文汇报》副主编)等一大批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不得不先后离开,孟受曾被关押在重庆,艾黎也被国民党要员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当局大肆宣传新四军有工合,所有工合都是新四军、共产党办的,声称不容这些异党(共产党)存在。虽然孟受曾多次直接找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顾祝同据理驳斥,但是泾太事务所的不少工作人员,合作社社员还是遭到无辜杀害。路易艾黎在1976年回忆说:皖南事变中,我们在那里的事务所首先遭到国民党军队的袭击,他们用机枪攻打,打伤一个会计,然后把职员从那里押送到上饶集中营。工合在那些年月的历史,是经常遭到反动势力压迫的历史。东南区工合的许多工作人员也陆续被捕,理由是他们有危险思想。浙皖区办事处孟主任率领工作人员在从兰溪撤退时,与反动军队作过战,后来被捕送到泰和。同时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宣布,在东南区,我是不受欢迎的人。 1943年后,国民党政府不但停止对工合的贷款,而且银行还巧立名目掠夺工合的财富。把工合的设备资产和产品以低价强行买进,高价卖出,从中牟取暴利,加之抗战后期,国民党通货恶性膨胀,货币贬值,工合资金无法周转,多数合作社难以经营,被迫停产。至此,皖南工合运动转入低潮,尽管国民党顽固派百般刁难,中共党组织并没有放弃工合这块阵地。各地工合组织一直坚持活动。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后,由人民政府决定,合并到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工合的活动才告停止。 五、皖南工合运动的历史贡献 叶挺军长给工合国际委员会的信和对新四军宣纸生产合作社的视察,大大推动了皖南工合运动的发展。在新四军的支持和组织下,皖南工合组织真正做到了利用了土产原料,抵制敌人商品的侵入,使自给自足情况能够实现。皖南全体居民得以受益。新四军进入皖南三年中开展的工合运动,其历史贡献是多方面的: 1、工合运动在皖南的蓬勃发展,粉碎了日、伪、顽对我抗日军民的经济封锁和破坏,对于动员后方人力物力,支援前方抗战,作出了很大贡献。皖南的工合运动,多数是手工业合作社,这是充分利用皖南有利条件,扬长避短。一是皖南历史上是手工业发达地区之一,熟练工人多,易于招募;二是皖南资源丰富,易于获取资料;三是手工业生产周期短,资金周转短,资金周转快。新四军正是掌握这些优势,利用有限资金,支持工合组织,生产战时适用产品,不仅满足了自身的军需民用,同时还有多余产品出口换回部分药品等军需物资,以及支援友军,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四军进驻皖南前,皖南地区的民用工业品大多依靠从日占区进口,而皖南的土特产多数又要出口到敌占区销售,这样既要受日寇不等价交换的经济剥削,又在客观上支持了敌人以战养战的政策。新四军进驻皖南工合运动兴起后,生产了许多与军队和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产品,如布匹、毛巾、肥皂、蜡烛、服装、皮箱、鞋袜、牙刷、宣纸,雨具、丝棉、纱布、文具、刀剪、铁锅和车床,榨油机、印刷机、分蜜机等,还制造了装弹机、刺刀、军用灶和大批枪械的修理,其特点主要满足自己需求,商品性并不浓。新四军自给自足能力的增强,一方面把蒋介石从经济上限制、破坏所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另一方面也粉碎了日寇的封锁和剥削。 2.工合运动在皖南的蓬勃发展,安置和解决了当地手工业工人和流亡人员的工作问题,密切了党、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物质生活异常艰苦的岁月,新四军官兵省吃俭用,却给合作社工人以较高待遇,使工作及其家属的温饱得到妥善解决,工人也给新四军的抗日斗争以极大的支持。又如,工合浙江办事处成立后,在分头登记招收工人时,发现一名叫郭克的技术员,钳、刨、车、铣、锻样样都精,技术全面,就派他到浙江淳安铣工合作社担任技术负责人,原打算把这个合作社办成后,迁到新四军驻地,作为我军修械和制造武器的工厂,以后由于受国民党的阻挠,目的未能达到,郭克以后就加入了新四军。当时还有两个汽车修理工(其中一名叫袁广智)因岩寺兵站有六、七辆汽车,需要维护修理,就将他们介绍到兵站。如前所述,工合社员,平时既是工人,又是民兵;战时不仅是支前劳工,有的还直接参战。1940年10月,日寇进攻云岭新四军军部时,丁桥烧炭合作社的社员积极配合新四军参加战斗,打退了日寇的进攻,取得了云岭保卫战的胜利。在皖南事变后的白色恐怖日子里,当地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掩护了一批又一批新四军失散官兵北上抗日,其中最感人肺腑的有这样一件事,新四军派往工合组织工作的民运干部侯蔚文,皖南事变前将其儿子侯小毛托交给丁桥乡工合社员、麻袋厂工人丁从新抚养。皖南事变发生后,丁从新多次受到敌人拷问,始终未说侯小毛是什么人的孩子,只说是为一个外地远房亲戚代养的,直至1953年小毛长至13岁时,才由当地政府派人送至北京袋具厂工作的侯蔚文同志身边。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3.皖南工合运动的蓬勃发展,为发展战时皖南地方工业生产,从而为发展整个战时经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它的民主办社的指导思想和公有制的经济特征、按劳分配方式以及在民办公助的组织原则下进行各类小型工业生产,解决就业、服务群众等组社方针,至今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如当时工合运动曾被称为经济民主运动,工合提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口号,提倡平等、互助、团结。又如,由于工合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团体,加上它具有独特的背景,使它不会受到传统的官僚政治、裙带关系和贪污舞弊的压力。 尽管国民党官僚政治和特务力图控制工合,对工合的发展妄加阻挠,并使用种种手段肆意迫害工合人员,但在国际进步人士的援助下,经过中国共产党人和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以及爱国进步力量的斗争,进步战胜倒退,正气压倒邪恶,使工合始终在艰难中奋进,保持旺盛的活力,成为民族解放、抵抗侵略的一支生力军。 4.皖南工合运动的发展,为我党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激发皖南人民的抗日热情,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组织形式。新四军的民运工作主要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在很大程度上,它与工合运动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中共党组织和新四军把民众运动与工合运动结合起来,动员一切力量团结抗日。如为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共阴谋,新四军军部北移前,于1940年11月21日下午2时在茂林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社会各界反内战示威大游行。中共皖南特委指示工合特别支部,组织邻近基层社及两所中学支部动员群众参加大会。工合泾太事务所和烧碱合作社职员和工人与茂林乡各抗敌协会会员、省属6县联合中学全体师生、茂林广益中学及2所小学、茂林乡各级自卫队等50多个单位共3000民众参加了大会。新四军政治部民运部长夏征农在会上作了一小时的演说。茂林乡乡长、进步士绅及妇抗会负责人也在会上讲了话。会后举行游行,并发表了反内战通电。两旁群众情不自禁地挥手呼应,共同发出反对内战、要求抗日的一片强烈抗议声,这是对共产党、新四军的无限深情和炽热心愿。在皖南事变后腥风血雨的日子里,皖南人民、特别是工合社员千方百计地掩护新四军指战员突围脱险,北上抗日。
个人分类: 新四军研究|41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家应该组织人员收集日军记录中的八路军战绩
王铮 2010-9-4 08:31
2010/9/4 为了即将忘却的历史,呼吁推荐。 关于抗战事迹,过去媒体上出现的多是共产党军队的胜利,不过多是故事传说。最近几年,宣传的基本上是国民党军的抗战史实,这些材料基本上是有根据的;这就带来一个假象,共产党军队游而不击。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八路军抗战的故事经常出现在日本人的回忆中,下面就是一个连接: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jindaishi/detail_2010_02/25/353762_0.shtml 在日军的回忆录中,这样的故事很多,大家也许还记得日本士兵回忆他们的一次胜利,俘虏了八路军的女军人,女军人被强暴后,被游街杀害。作者特别强调她是一个共产党军队的女战士。对她,这个日军感到佩服。 日军回忆录中被俘虏的女八路军战士在游街示众。你可以发现他目光的坚定的面对死亡的藐视式的沉默,以及围观群众的悲哀。你甚至可以看到日本军官敬仰地低下了头。 走向死亡时,她还束着腰带,打着绑腿,这是一个多么不屈的现象啊! 日军的这些记录在我国军人和历史记录中却是罕见的。为什么会出现共产党军队战绩被抹杀呢?我想有几个原因: 1. 小规模战斗缺乏记录。当时八路军、新四军是游击战,规模小,而且我们的战士多数是文盲,他们多数留下故事,而不是文字记录。我有一个留美同学亲戚是个新四军,讲了一次战斗,打死三个日本兵。同学问他怎么只打死三个,他说:你以为呢,鬼子的武器太好,我们躲着,打死了两个就跑,另外一个还是鬼子追来时,我们打死的。他讲这样的小战斗他们三四年内一共打过二十来次。这些战斗,当然没有记录。 2. 胜少败多,羞于整理:由于武器差,八路军、新四军和民兵队日军的战斗胜少败多。例如关家垴战斗都未见专门的文字出版。不提败绩,实际上也抹杀了自己的战绩。 3. 政治风波,自我过滤:延安整风,百团大战成为了批评对象,这种标准下,下层的将士即使打了鬼子也不会上报,特别是当打了败仗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我这里引的链接说的战斗,就是那个时候的。 4. 因人废事,埋没英雄:现在从日本人的记录中,提到与八路军战斗故事最多的是山东战场,以解放战争的历史看,山东共军,实力最强。在抢救运动时,罗荣桓由于是毛泽东嫡系有效的抵制了抢救运动,所以能与日本人打几次大的战斗,记录的是罗荣桓指挥的,陈光指挥的、黄永胜指挥的就没有了。由于当时山东八路军社领导人陈光 1949 年前就居功自傲走下坡路,一解放就犯错误,他领导的战绩自然被否定了。接下来,林彪集团出问题,黄永胜、李作鹏这些将军的抗战历史也被抹杀,结果留给人们的仿佛没有山东八路军。关于山东八路军抗战的成效,从美国人当年要求山东八路军与自己配合与日军决战山东可见一斑。后来赖原子弹之功,这些决战没有来,少死了许多中国人、日本人和美国人,但是青岛还是八路军交给美国人的。 六十五年过去了,当年十五岁只有枪那么高的孩子也成了耄耋老人。草根式军队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功绩正在泯灭。为了给历史一个完整的记录,为了给人民一个正式的交代,就为了照片上那个女战士,现在是要整理被埋没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战绩,自己没有,可以利用日军的资料的。现在的执政党可是八路军、新四军的后裔呀。 这样的文章,没有引用维基百科,土得很,估计编辑部不会推荐,我呼吁广大博友推荐。不为别的,而是历史,为了历史,推荐了就能够报上去。有个人物说我脸皮厚喜欢呼吁大家推荐,这当然是正大光明的,呼吁有什么脸皮厚?呼吁是现代社会特征,是草根行为,为什么要脸皮薄呢?我要是个大海龟,博客有人代管,用得着呼吁吗?清早起来,调调嗓子,准备着唱高调就行。
个人分类: 在历史中思考|9362 次阅读|12 个评论
关于“名媛”
等离子体科学 2010-2-1 18:12
(解释一下,这一篇其实算不上原创,但是夹杂了不少个人的私货,也不敢掠美归到转载里了。) 百度一下,名词解释: 名媛 就是有名的美女,是对有身份有地位的女士的雅称,亦指名门闺秀。 近来京城又有什么从没听说过名字的名媛的什么门、什么故事,想起前年笔者自己写的几行关于名媛的文字: 章含之去了。有人说她是最后的名媛,甚至最后的贵族。她自己也说自己是总督孙女、总长养女、主席老师、部长夫人。 这么一大堆头衔,没有一个是她自己。有朋友说起吴仪,只有一个头衔:国务院副总理。足矣!不必知道她是谁的孙女、谁的女儿、谁的老师、谁的夫人。她就是她自己。 话说回来。章至少算一个才女。(可惜她自己都对这一点没有自信,不然不会搬出那么一堆头衔。)还有就是为了嫁乔老爷,放着共和国第一个女大使不做,也算是不俗 了。可是,比起乔冠华的前妻龚澎,她也不过就是耸入云霄的高山之前的一坡小丘而已。当年龚澎在第十八集团军驻重庆办事处时,不仅倾倒中外记者,而且连美国的外交官们也为其风度着迷。。。 不要说友邦人士,就是敌人也为之倾倒的巾帼英杰(笔者宁愿不用名媛这样的词语,没得把她们贬低了),共产党里比比皆是。 看到下面的故事,而有此感慨:(应该给出一个链接即可,但是破例 underline 几句) 一位新四军女侦察员到日军据点化妆侦察被发现,日军正要去抓她的时候,她竟不请自到(下面节选自日本二战老兵千田、船头的回忆) 千田这样形容当时的情景 郭家顺介绍来的客人,就等在哨所的外面,二十二三岁的样子,年龄比想象的年轻,容貌也不可相信的清秀。她身穿三分袖的中国服(?),两边开气的裙装,在大陆的蓝天下,映衬着黄土大地,给人只有一种单纯的美丽的感觉。一般中国人的服装都是黑色,白色,蓝色,但这个姑娘穿的是粉色底,带花纹的外衣,那种摩登的感觉和典雅气质,只有都会的上流女性才会有吧。 。。。 他感叹这真是一个 贵品的女子 ,。。。 。。。 结果,这天最忙的是日军的炊事兵。《常德作战》描述,当时日军炊事班的士兵使出了浑身解数,烤肉,煎鸡蛋,烧鱼,莲藕制成的天敷罗,都在当晚的菜单上,千田和祝玲瑛面前还各弄来了一瓶啤酒(陪客的郭家顺也有一瓶)。虽然对司令部的军官来说,这样的饭菜也平常,但对前线的日军据点来说,这也是难得的美味 这是迎接贵宾才会有的招待阿。 千田少尉很满意。 祝玲瑛和千田对坐为饮,仪态大方,谈吐风趣,这一席吃得宾主尽欢。千田对《常德作战》的作者森金千秋讲道: 这不是和艺妓或者粗俗的女人同席, 这是和真正高贵的女性一起吃饭啊 ,就算是师团长,也不容易有这样相谈的机会吧。 。。。 一直到终席,千田始终没有提过让 祝玲瑛 留下的要求。饭后,祝玲瑛从椅子上站起来,很典雅地发言感谢千田的招待,这种端正的礼仪,让千田少尉感到很新鲜。 感谢您的好意招待,如今天色已晚,就此告辞了。 祝玲瑛最后说。 辛苦您了, 千田略带不自然地回道, 让您在这里逗留的时间太长了。今天晚上请在郭先生夫妇家过夜吧,明天要上路回去的话,我去送行。 千田心中所想是 如果祝玲瑛是密侦,她一定急于逃走,不会在郭家过夜。他已经安排人监视,如果祝玲瑛逃走,就将其抓获。 然而,一夜无事。船头等人只知道那名女子第二天离去了,但《常德作战》中描述了千田第二天和祝玲瑛的最后一次会面。 第二天,千田少尉来到郭家顺家中,这时,祝玲瑛也已经起床了,精神饱满, 千田形容她 丽若朝霞 。 昨天多谢了。 祝说。 没什么,昨夜睡得好吗? 千田问。 很好,在这里睡得很好。 祝说。 祝玲瑛 黑若深潭的双眼,证明她没有说谎,但是千田少尉暗中叹了口气。 他心中想到: 原来,你是新四军的人啊。 。。。 然而,千田却并没有点破这一点。 。。。 千田后来回忆自己之所以没有点破祝玲瑛的身份,是因为 他觉得用逮捕这样一个令他心折的女性来换取功绩,是卑劣的行为。 对于放祝玲瑛离开的理由,他自欺欺人地表示 她并没有对警备队或者对军队的作战产生任何危害么。 祝玲瑛飘然而去。给她送行的郭夫人回来后,找到千田,说祝玲瑛让她转达 对宽厚的千田先生的感谢 。 千田觉得很欣慰,因为他觉得祝玲瑛是明白人,知道自己已经看破了她的身份。 。。。 值得一提的是,船头在战后见到千田的时候,听他讲了自己为何会释放祝玲瑛的经过,还问了一个问题 这样美丽的女人,你当时没有碰过她吗? 千田很坦白地说 我只有在和她告别的时候握了一下手,她的神采让人神伤,不能直视。 那么,船头问,你对那一次握手一定印象很深啦,当时是怎样的感觉呢?一定是很有女性的魅力吧? 千田摇了摇头,苦笑道:我对那次握手记忆深刻,因为。。。我能觉出来,她是经常握枪的人。。。 ...... 原文链接在这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745f60100h0fz.html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个人分类: 古往今来|5097 次阅读|7 个评论
黄道领导下的三个特别党员(转载)
chenfap 2009-7-24 08:04
黄道领导下的三个特别党员 (转载) □ 舒 醒  《党史文苑》 2004 年第 11 期 抗战初期 , 由于新四军的组建和新四军在南昌开展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活动 , 使南昌出现了空前未有的抗日高潮。 1938 年 1 月 6 日 , 新四军军部和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同时成立。办事处的设立 , 使中国共产党在南昌这个国民党统治区内有了一个合法的办事机构 , 同时它也成为南昌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活动的领导核心 , 黄道以新四军少将参谋的合法身份担任办事处主任 , 兼东南分局统战部长 , 从而在江西揭开了宣传抗日救国的序幕。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统一战线政策 , 在全国人民中得到广泛同情和拥护 , 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在这方面尽了最大的力量 , 争取并团结了广大的爱国人民群众在自己的周围。为了更有效地宣传党的抗日主张 , 开展抗日工作 , 黄道还直接领导了黄贤度、漆裕元、向法宜三名特别党员 , 深入推动统战工作。三位特别党员在抗战初期分别以不同身份掩护自己 , 努力开展工作 , 为中国革命做出了贡献。 特别党员之一 : 黄贤度 黄贤度 , 上饶人 ,1908 年出生。 1927 年大革命时期在上饶读高中 , 是黄道 ( 时任上饶中学师范部主任 ) 的学生。在校期间 , 积极参加进步活动和黄道组织的 革命理论研究会 , 与黄道关系比较密切。 1928 年上半年 , 因积极参加反对校长缪正贪污被开除出校。同年夏 , 黄贤度转入上海 , 在陈公博、许德珩、施复亮、李达、陈翰生等知名人士创办的大陆学校学习 , 大陆学校办了一年被蒋介石封闭。黄贤度去北京后又回上海上了中国公学 (1929-1930 年 ), 毕业后在上海失业 2 年 , 期间 , 结识了广东人、共产党员李大林 , 在李大林处看了很多党内刊物 , 如《红旗》、《布尔什维克》等杂志。 1935 年回上饶任教育局长。由于与地方绅士搞不好关系 , 之后去湖南湘黔铁路材料厂当职员 , 并加入国民党。抗战爆发后 , 湘黔铁路局将黄贤度调到景德镇 , 负责拆除从江西贵溪到安徽祁门段旧铁路的钢材水泥等工作。他凭着工作热情 , 奋战三个月完成了运输任务。 1937 年底 , 黄贤度从湖南到景德镇路过南昌 , 在民德路月宫饭店 南昌红军游击队总接洽处 见到了陈毅 , 后又见到了黄道 , 经过黄道的劝留 , 黄贤度未返回衡阳铁路部门 , 而是在南昌参加了军队抗战工作。 深入国民党政府 , 保护同志为了抗战 , 黄贤度放弃了待遇优厚的铁路工作。根据黄道的建议 , 利用在上海大陆大学读书时认识的江西省保安司令部政训处处长萧淑宇 ( 国民党改组派 , 与陈公博关系好 ) 的关系 , 黄贤度先被安排在保安 13 团做团指导员 ,1938 年 5 月端午节前改任政训处上校组训科科长。由于黄贤度的工作性质 , 与政府上层接触多 , 情况了解多 , 黄道便让他注重做上层工作 , 利用矛盾 , 了解内部情况 , 团结一切愿意抗战的人士。黄贤度利用自己的身份 , 把许多内部主要情况记录下来 , 特别是有关我党及进步人士情况 , 按期向黄道汇报 , 使中共的组织和许多党员干部得以安全转移 , 如夏征农、余昕等。 加入中国共产党 , 成为特别党员 1938 年 6 月 , 黄贤度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 , 在新四军驻赣办事处没有举行任何仪式 , 只是填了一张表 , 即成为中共正式党员。黄道告诉黄贤度 , 不能和党组织发生关系 , 只能和他单线联系。在当时险恶的环境下 , 驻赣办事处受到特务的监视 , 黄贤度每次去办事处 , 都穿军装 , 遭到特务的盘问 , 即说和黄道是师生。由于职业关系 , 黄贤度与江西上层各界人士的来往较多 , 可以和他们经常接触 , 根据黄道的指示 , 黄贤度主动接近江西省保安处副处长蒋经国和江西省保安处参谋长熊滨 ( 熊式辉的侄子 ), 配合驻赣办事处的统战工作。 保护驻赣办事处 1939 年 3 月 25 日 ( 星期六 ) 晚上 , 黄贤度得知在庐山前线罗卓英 (19 集团军总司令 ) 下令军统宪兵 8 团以征用新四军的汽车为名 , 用武力摧毁新四军驻赣办事处 , 他以最快的速度到政训处打电话通知黄道 , 驻赣办事处人员连夜整理东西 , 于 3 月 25 日深夜 12 点 , 坐汽车离开南昌撤到向塘 , 然后转乘火车 , 保全了驻赣办事处数十人的生命 , 避免了平江事件以后的又一次惨案 , 为革命立了大功。 为了工作的需要 , 继续留在江西 1939 年 4 月 , 周恩来在吉安汽车站附近一个小旅馆里秘密会见了黄贤度 , 当时黄贤度对周恩来说 , 现在环境一天天恶劣 , 他想离开江西。周恩来鼓励他说 : 你留在江西有条件 , 与上层有关系 , 只要把国民党上层情况告诉我们就够了 , 你是单线联系 , 党也不要你做其他工作 , 干革命不能怕死。 1939 年底 , 国民党任命黄贤度为上高县县长。黄贤度开始不想去 , 经江西省委地下党组织做工作 , 说明当县长可以提供掩护同志撤退、转移的中转站 , 他才走马上任。当时 , 江西地下省委派了二十位共产党员随他去上高工作 , 大多担任科员、区长、队长、校长等公开工作掩护地下活动 , 随着江西形势的恶化 , 帮助许多党员干部搞到通行证 , 让他们安全出江西 , 如余昕夫妇、夏征农、漆如云、胡兴渐等。 1941 年 3 月 14 日至 4 月 9 日上高大会战 , 黄贤度以县长名义发动 3 万人 , 占全县 1/4 人口的青壮年大力支援 74 军王耀武部抵抗日寇的进攻 , 保证军火、军粮源源不断地送上前线 , 为上高会战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特别党员之二 : 漆裕元 漆裕元 , 江西高安人 , 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外文系 , 擅长英语和俄语 , 一向以教书为职业 , 历任私立鸿声、心远、国立 13 中等校的教员 , 在江西教育界有一定声望 , 深受学生们的尊敬。 1936 年 , 西安事变前后 , 他的思想即向往中国共产党 , 认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引下 , 他夜以继日地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 , 是江西文化教育界最著名的爱国进步人士之一。全民抗战爆发后 , 他在南昌市中共的领导和启发下 , 思想信念更趋坚定。 1937 年 八 一三 后 , 漆裕元亲自率领宣传队 , 经高安到上高、宜丰宣传八路军抗战、红军布告及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938 年初 , 他在黄道等人的支持下 , 在南昌中山路西段翘步街口创办进步的江西大众文化社 ( 书店 ), 经销新华日报、马列主义理论书籍和革命进步书刊 , 从事文化宣传工作。书店出版了《大众周报》 , 宣传抗战资料 , 后由夏征农介绍与蒋经国接洽 , 得以在梅岭政治讲习院内设立书报分销处 , 作更深入的宣传。当时江西省文化教育以这个书店为中心 , 团结了不少的进步人士 , 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战的各种资料 , 在江西的青年界、学生界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l 为了易于掩护工作 , 漆裕元成为黄道单线领导下的特别党员 , 以便保守秘密。当时黄道对漆裕元的工作有三点指示 : 一是注意统一战线 ; 二是以文化教育界的工作为主 ; 三是以自由主义者的面目来掩护一般的同志。 1938 年夏 , 日寇日益逼近南昌 , 漆裕元到吉安开办了 大众文化分社 , 规模比南昌还大 , 除销售进步的书刊外 , 还开办以 大众 为名的图书室、话剧团、歌泳队和读书会 , 吸引了大批爱国人士和青年学生参加这些活动 , 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反对投降、坚持抗日的宣传活动 , 使书社成为宣传我党抗日主张和宣传抗日救国的舆论阵地。 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从南昌撤离后 , 黄道曾在吉安和漆裕元谈到注意在赣东教育界开展工作的问题。不久 , 因黄道被国民党谋杀 , 使漆裕元失去了党的直接领导 , 仅凭黄道指示的几点原则 , 坚持工作。 1940 年 11 月 , 漆裕元在泰和罗家圩鸿声中学被捕 , 关入马家洲集中营。在狱中加入了地下支部 , 与杨锡类、姚博等领导了要求通信之斗争并取得胜利。通过做看守的工作 , 使当时同关在集中营的我党中南局负责人廖承志得以脱险。直到 1942 年 5 月 , 经家中多方营救 , 花了一大笔巨额的 活动费 才得以出狱 , 一直未暴露其党员身份。 特别党员之三 : 向法宜 向法宜 , 都昌人。 1920 年夏考入南昌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土木工程科学习。在校读书期间 , 参加了由方志敏组织的惩办贪污渎职的校长赵宝鸿的运动 , 提出 办学民主 , 经济公开 , 撤换不称职的教员 , 刷新学校面貌 的主张 , 促进了南昌市青年学生运动的发展 , 是 五四 后江西青年学生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向法宜由此开始走上革命道路。 在驻赣办事处开展的统战工作中 , 最引人注目的是组织青年服务团。江西青年服务团是经中共东南分局决定 , 在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黄道的推动下建立起来的国共合作组织。为了达到 国民党出钱 , 共产党出力 的目的 , 因而由国民党江西省主席熊式辉兼团长 , 总干事王忱负实际责任。青年服务团行政上属于江西省政府管辖 , 政治上和组织上主要由中共东南分局领导 , 成员中有共产党员、民先 ( 民族先锋队 ) 党员 , 也有国民党党员和第三党党员 , 它的诞生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后江西各派抗日青年的大联合。当时主要是为了解决奔赴南昌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的流亡学生和省内失业、失学的青年的工作、生活问题。 1938 年 1 月 7 日 , 青年服务团在南昌天后宫小学举行团员入团考试 , 录取九百多人 ,10 日在工专大礼堂举行青年服务团成立大会 , 同时举行开学典礼 , 黄道还在开学后不久给青年服务团团员作国内外形势的报告 , 增强了团员对民族、国家的热爱 , 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念。青年服务团一成立 , 就有近千人。东南分局特别加强了青年服务团中党的基层力量 , 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青年。 向法宜担任了战地工作对第八大队的队长 , 从行政角度支持党的工作。因为他是黄道单线领导的秘密党员 , 因此不参与队里的组织生活。他给队员们的印象是一个平易近人、宽厚风趣的长者。 1938 年 8 月下旬 , 战工八大队奉命到属半沦陷区的都昌县工作 , 当时团部给的主要任务是 : 开展抗日宣传 , 动员群众协助军队抗战 , 承担运输、担架、破路等战时任务。向法宜根据都昌地区的斗争形势和战工队公开工作的要求 , 在县城开展宣传 , 号召群众协助军队抗战 , 保卫家乡 ; 严防汉奸敌特的破坏活动 ; 积极储存粮食物资 , 实行坚壁清野 ; 加强自己武力 , 维持地方秩序。在都昌工作的那段时间 , 向法宜对当地的乡亲致以衷心的慰问 , 增强他们抗敌救国之情 , 对曾遭到反动派残害压迫的革命群众 , 除予以安慰外 , 还鼓励他们一致对外 , 挽救民族危机。在群众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办有苏区老同志、进步青年学生和都昌地下党人参加的抗日救国学习班。当时战工八队为了改变前线城市不应有的沉寂、麻木状态 , 把群众发动起来 , 进行各种形式的抗日救国宣传活动 , 如写墙壁标语、墙报 , 漫画 ; 演街头剧、地方剧 , 利用茶馆演话剧等等 , 鼓舞群众的爱国热情 , 坚定群众抗战必胜的信念 , 很快就把都昌县城搞得热气腾腾 , 充满备战气氛。 1938 年 12 月 , 正当工作卓有成效 , 在摸索如何在敌后开展游击活动时 , 熊式辉撤消了江西青年服务团 , 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分别把已暴露身份的党员分配到新四军闽北特委、赣东北特委及其他地区去工作 , 向法宜等十人进入省民政厅担任视察员。由于没有暴露身份 , 他和其他党员和进步青年继续留在南昌领导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47 年春 , 向法宜发起创办了私立任远中学 , 以校长身份为掩护 , 在学校教职工中培养革命对象 , 发展民盟组织 , 开展革命活动。 黄贤度、漆欲元、向法宜三位特别党员为革命立下的功劳 , 历史不会忘记。解放后 , 他们继续为党为人民做了很多工作。 黄贤度先后担任江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 , 省劳动就业委员会秘书长 , 省人大代表 , 省政协常务委员、副秘书长等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 他担任江西省第六、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民革中央第六、七届中央委员 , 民革江西省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第七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 第八、九、十届名誉主任委员。 2003 年 8 月 30 日去世。 漆欲元先后担任江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 , 工农中学代校长 , 江西省首届人大代表 , 江西省文化局副局长 , 民盟江西省第三届委员会副主委 , 政协江西省第一届委员会常委 , 民盟江西省第四、五届委员会委员。 1975 年 5 月 12 日去世。 向法宜先后担任江西省监察委员会委员 , 江西省人大代表 , 省政协常委 , 民盟江西省委委员、常委兼副秘书长 , 南昌市政协常委等职。 1988 年 4 月 21 日去世。
个人分类: 未分类|33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叶挺将军的悲哀
xcl2822 2009-2-28 22:15
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著名的北伐名将。 出身于乱世之中,困顿于包围之内。 虽为一军之长,却难为一军之事。 分明是三军统帅,却总是忍辱负重。 明知身陷重围,却难以左右局势。 政治委员兼副军长项英,顽固僵化,怀抱幻想,终致身死军亡。 一代名将叶挺,一生缘何多舛?
个人分类: 学习交流|3472 次阅读|1 个评论
看望新四军老干部戴洵同志
黄安年 2008-12-24 20:42
看望新四军老干部戴洵同志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2 月 24 日发布 新四军老干部戴洵同志和我是扬中县西来桥的同乡,还有点亲戚关系 , 那是 80 年代初她在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总支书记后我才知道这样的关系。在一次交谈中她说 : 黄安年同志 , 你知道吗,我还是你的亲戚呢。我很惊讶地说 : 我怎么不知道。她说 : 我还是从你的档案中看到的,你的嫂子叫陆凤英,你知道吗,陆凤英就是我的亲表妹。我这才知道有这样的亲戚关系 , 因为我的兄嫂从未提及过这样的关系 , 我只知道我的童年的西来桥是新四军、国军和和平军 ( 伪军 ) 三种力量出没活动的地方 , 在我的亲戚中就个有不止一个是当年新四军的县委书记级干部。后来我看到她所写的《西来桥》一书中所提到的她的入党介绍人,如果我的判断不错的话 , 恰恰就是我母亲的内侄。而她并不会知道这层关系 , 因为在我的档案中并没有详细写这一层关系。不过对于她和我这层关系 , 我一则以喜,喜的是我在北京还有这样的亲戚 , 更主要的是忧,因为这一来 , 例如职称评定等问题 , 本来很好解决的问题更难了。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条 , 在 80 年代初职称评定时 , 她找我交谈说 , 你们这一批需要解决职称的人不少 , 你又是我的亲戚,我需要摆平 , 你懂得我的意思吗?,现在系里的同事了解我们这样的亲戚关系的人并不多 , 因为我和她的亲戚关系而自己受益的事却实在找不出来,有的倒是多干活、多奉献 , 而这历来是我党的优良作风,对此我至今并不后悔,无非是称呼早晚、待遇高低不同 , 将来人们记住的不是怎么称呼你 , 而是你对人们做了些什么。 她在任时,我从未主动找她 , 因为有这层关系需要主动回避。在她退休后 , 尤其是她的丈夫刘晓沛同志病故后我和她的联系反而多了 , 相互之间也无话不谈。在我的岳母在世时她多次来我家看望老人,记得老人家 95 岁病故前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就是和她合照的在我家拍的。最近这些年 , 她的身体越来越不好 , 我和老吕一般每年都去看望她一两次 , 平时电话联系比较多。可以感受到她的生活有点越来越贫困化了 , 不过对于今年两次为她们涨工资累计 800 多元(含一次每月增加护理费 400 元) , 还是心存感激。她现在最不放心的,还是根据刘晓沛同志 1962 年以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的身份接待印度战俘的故事为蓝本,创作她的第三部小说:《乐莫乐兮心相知》,迄今搁置了四年尚未出版 , 希望出版部分尽早推动出版 , 现在对于已经 80 多岁高龄、视力在 0.1 以下的她来说 , 已经无力作大的修改 , 三个月前 , 一次骨折使她静卧了整整三个月 , 最近获悉中印战争的外交档案已经解密,因而以印度战俘的蓝本的小说出版自然宽松得多 , 一个 80 多岁的老人克服一切困难把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小说形式写下来 , 这种精神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 普通人自己动手如实写下当年经历的事迹,是值得倡导和关注的 , 作为北师大的离休干部的管理部门理应排忧解难,我不知道他们是否知道这件事,我们的党委书记对此是否知晓?在北京师范大学离休干部中还冒出了一个业余作家,已经出版了两部 , 现在的第三部遇到了难处。 今天上午我们两人到老戴家 , 聊了一个半小时 , 并且拍下了合影的新照。 附史南飞的 blog 上发表的《我妈这三十年!》 **************************88 我妈这三十年!  ( 史南飞的 blog http://blog.gmw.cn/u/17955/index.html ) 看到光明网的我与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博文征集,感到这样的征文题目的对象恐怕不是那些成就斐然的改革精英,而是各个层面的普通老百姓!通过对各种各样普通老百姓的不同侧面反映改革开放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我随即就想起我妈!我妈现在是个普通老百姓,但她这个普通百姓的地位又恰恰是这三十年的产物,我妈是一位 1939 年参加抗日战争的老共产党员。 1983 年她从副厅局级岗位上离休,由一个大权在握的领导干部变成一个下岗老干部,在心态等方面重返平民百姓的位置。 记得在 1978 年 , 我父亲平反后被调到总政治部担任联络部副部长 , 我母亲也在 1979 年调到北京师范大学担任科研处处长并兼任历史系党总支书记,当时,许多亲友包括总政的一些首长子女,都因为要解决学历学籍问题找我妈,因此她当时可以说是炙手可热,躇蹉满志,那时,我在湖南日报当编辑 ,1979 年又考上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研究生,几年后 , 被提拔为社科院科研处副处长,我的大弟弟也在部队被提拔为团级干部,担任广州军区后勤部计算机办公室代理主任。这对在文革中长期挨整,饱受批斗的我父母,的确有一种彻底翻身,扬眉吐气的感觉!但从那时以后,我们家就一直走下坡路。我和大弟弟的仕途都受阻,他被迫转业,只好考了计算机的研究生去新加坡读书,另谋出路;我的副处长不仅没有转正,还被莫名其妙地解职。特别是在 1996 年我父亲不幸去世后,我妈成为孤孀,身心倍受打击,但她却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挺下来! 我父母亲是被许多人看作傻老帽那一类的老干部。有权不使,过期做废!有人就埋怨我妈,在她当权时,如果善于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换,就能为自己离休后的生活和子孙留下一笔人脉财富,到时候干什么都方便。我妈却不信这一套,她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却具有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君子固穷的风骨,奉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信条。三十年来,周围的不少朋友的子女都富起来,也有的熟人的孩子当了大官,我妈既不羡慕,又不忌妒,她对自己保持共产党员的廉洁作风的行为无愧无悔,也始终敬佩我父亲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高贵品格! 1996 年,我父亲去世后,我妈无牵无挂,于是,她就动手创作起小说来。到了 1997 年,纪念抗日战争暴发 60 周年之际,她创作的第一部抗战小说《西来桥》就由《华艺出版社》出版,西来桥,是我妈的故乡,它位于江苏省武进县 , 扬中市和泰安市之间的一个小江岛 , 我妈从 1939 年起 , 就在西来桥参加抗战斗争,我妈就是以她亲身经历为背景写作《西来桥》三年后,我妈的另一本描写她作为新四军战士转移到山东后,跟作为八路军军官的我父亲在沂蒙山区由恋爱到结合的故事《真诚岁月》也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全国新书目》和《老年人》杂志都发表了《新书评价》和通讯报道了这位新四军老战士晚年奋笔不辍的事迹。 以后我母亲又根据我父亲 1962 年以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的身份接待印度战俘的故事为蓝本,创作了她的第三部小说:《乐莫乐兮心相知》,歌颂了人民解放军在毛主席的优待俘虏政策和人道主义精神指引下,以高度热情接待印度战俘的事迹!由于这本书稿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关系,因此,各个出版社接到稿件后,都不敢贸然出版,直到今天还没有变成铅字!只是在《全国新书目》中以《三十二杯茅台酒》为题摘要发表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虽然出书受挫,但她仍然以顽强意志坚持自己的生活原则!近几年,我妈受到巴金老人关系建立文革博物馆建议的影响,撰写了她的自传体小说的文革篇《南海疯潮中的灵魂亮相》,由于她的身体已经难以支持,特邀请我协作她完成此书。但对她自己在文革中的基本经历,她还是坚持自己一字一字写出来! 我妈的一句口头禅就是 : 我个西来桥丫头 , 我怕个啥 ! 看了《西来桥》,读者就会知道,西来桥是长江中的一个小江洲镇,因此西来桥丫头 也就是一个乡镇姑娘。所以,我妈的这句口头禅有些类似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的味道,革命多年来,我妈一直以某种敢想敢干的作风干好组织上交给的各项任务 , 从不畏日寇和国民党军队等强敌,也从不畏种种困难险阻,离休后,我妈又以这种无畏精神闯进了文坛,在小说领域开垦了一小片自留地,一不小心就成了半个业余作家! 一个下岗老干部怎么样会变成一个业余作家?我感到需要从整个时代氛围和个人努力两个方面分析原因:从大环境来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文学艺术不仅得到极大的发展,而且出现了平民化的趋向。许多草根人物进入艺术殿堂,通过自我奋斗,在文学、歌唱、戏剧、舞蹈等领域崭露头角。而从我妈的几部自传体小说可知,她从小在担任小学校长的父亲和其他老师的培育下,就成为了一个充满梦想的文学少年,历经多年革命斗争的考验,有了丰富生活体验,她在部队时,就读过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留下十分深刻印象,我妈参加新四军时,从家乡带出一批青年,其中有一位是与她年龄相仿的小姨妈。以后,这个小姨妈嫁给了赫赫有名的吴运铎,也就是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查金的那位英雄,他写的自传体的小说《把一切献给党》,也曾是我妈床头必备书籍。不论是苏联的保尔柯查金,还是中国的吴运铎,都不仅以他们的革命精神感动了我妈,而且,他俩以坚强毅力写作自传体小说的行为,也给我妈以深刻印象,成为她创作的动力源泉! 对于我妈在离休后,不顾年老体衰,坚持文学创作。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的著名史学家黄安年在《全国新书目》中发表了一篇题为《贵在写真评戴洵的〈真诚岁月〉、〈西来桥〉》的评价。我认为这篇评价写得既深刻又有激情。这里不妨从中引用几段评语:一个 72 岁从未创作过小说视力又极度衰弱的她,排除了难以想像的困难,拼命爬格子,充分显示了一位在抗日战争的困难时期入党的老共产党员人老志气高的可贵品质,一个离休十几年的 70 多岁的老人不断有新作面世,这确实是老有所为的模范。《桥》和《真》两部小说的可贵之处在于真实,书中写的皆是作者经历的真事和体验过的真情。 两部小说的可贵还在于,它是由普通老百姓写自己的历史和生活体验。人民群众本来是历史主体,但是长期以来历史往往成了一部名人史,或帝王将相或各类英雄或头面人物的历史,底层群众往往作为陪衬。这两部小说写的却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的普普通通的民众和干部战士的生活,写他们的生活体验和心态。从历史观的角度说,是写底层社会的生活史,写普通战士的历史。这是历史观的一个重大进步。没有对于这部分历史的真实叙述,我们 20 世纪的历史是不完整的。 我认为黄安年教授的这个书评中,最精彩的是最后这段评述!其站在完善当代史的高度,高屋建瓴地揭示了我妈这样的草根作家创作的重大历史意义!过去我一直感到我妈写小说是好事,但说不清为什么好!看了黄教授的文章,我感到豁然开朗,能够从唯物史观的高度理解我妈这样拼老命创作的重大意义! . 这三十年,我差不多年年回北京看望母亲,每次探家 , 我总感到我妈在不断衰老,随着政治地位的逐步下降,她在精神状态上,好似一位破落贵族 . 为什么说是好似 ? 因为共产党的干部从来没有真正当过贵族 , 既然没有当过贵族 , 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破落贵族好似破落贵族 , 是指类似她这样的下岗老干部在心理落差上有那么一点类似封建社会的没落贵族的那种失落心态 . 。 在北京,像我妈这样的离休老干部遍地都是,三十年来,这些老干部的日常生活也像全国老百姓一样,不断有所提高!但在政治待遇上,的确是每况愈下!因此,这个群体的不少人属于拿起筷子荚肉,放下筷子骂娘的一拨人。据我所知,在这拨老头老太太的牢骚怪话中,也有许多合理成分,特别是各种各样针对贪官污吏和各种不正之风的批评意见,这些意见也是全国人民共有的,在此就不展开了。我妈认为党和政府在惩治贪污腐败上,是说得多,做得少!还有加大惩罚力度之必要!这跟党中央的想法也是一致的! 大家知道,现在有一种舆论情绪,利用群众中对贪官的普遍反感,散布对在职领导干部的怀疑情绪,官场中无好人。我妈却十分注意将对贪官的意见与对在职干部不满区别开来,我妈总是以善解人意的态度评价在职干部的工作,她经常看电视,认为现在的干部工作十分繁忙!而且,我妈观察事物往往特别心细,譬如,今年 8 月 8 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夫人刘永清在人民大会堂设宴招待参加北京奥运会的世界各国贵宾 . 我妈妈数了每位跟胡主席握手的国家元首 , 有 68 人之多 , 而且其中大多数携带夫人 . 这使她很感慨:胡主席真是太辛苦 , 光是这次就要握手就是上百人 . 接着还要发表演讲 ! 下午到晚上还有许多活动!在北京的老干部普遍感到政府对老同志工资补贴方面的工作很滞后!我妈当然也受到这方面舆论影响,也对温总理有不满情绪!但是,这几年,她看到党中央、国务院不断采取惠农政策,取消了农业税,免除农民子女的各种学杂费,建立农村医疗保健系统!她知道这些举措都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因此认为正是由于国家已经拿出了很多的经费解决三农问题!才确保了我国的粮食安全,使我国人民在当今世界粮荒面前没有挨饿,这是一个伟大的成就!因此对国务院的意见也自然消失了。 当然,我妈自己还有一些特殊意见,就是她对已经退下来的老干部之间存在的苦乐不均的问题表示不满。我妈是一个 1939 年参加新四军的副厅局的老干部 . 现在每个月工资才 4 千多 , 本来也过得去。但我们家住的大院中 , 有几个老红军 , 老八路都是十万多年薪 , 她认为这些老资格的同志高一些大家都没意见 , 如果我父亲还活着,也有这么多。我妈不满意的主要是,她的几个老部下 , 还有几个她 1949 年从家乡带出来的同志 , 离休时还都是处级干部 , 可他们的工资都比她的工资高许多 , 不仅在广州的老部下有 7 千左右 , 而且在河南某小城市的老下级也有 7 千多。 . 一个 39 年参军的厅级干部比 49 年参加工作的处级干部工资还低 , 我妈实在没有让她想得通的理由 , 心理当然不能平衡 , 凡是知道这个情况的人都认为是不公平的 ! 但具体到每个单位 , 谁也都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 因为各单位也是照章办事 ! 我以为我妈除了意志坚强外,还有一个极大优点,就是心理自我修复能力特别强!鲁迅描写的阿 Q 精神,一般是用来讽刺人们,我妈却认为阿 Q 精神也有某种合理因素,它有利于人们在遭受打击时的心理平衡机制。当然,我妈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最优秀的品质是顾全大局。三十年来,我妈的政治地位每况愈下,可是,她并不因此埋怨组织,而是通过自己的特殊经历,对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的变化有了别具一格的体验。 我妈说:三十年来,自己从一个具有部长夫人地位的厅局级干部重新回归一个普通老百姓。也正是因为自己又成为一个平民,才能更深地体会到,改革开放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待遇。因为我现在作为一个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比我三十年前当部长夫人的生活水平还要高! 我母亲的这番话对我的启发很大 ! 我们知道 , 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个重点 , 就是要充分肯定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成果 , 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 但是 , 人们对于我们这样的社科研究和宣传很不以为然 . 许多老百姓认为现在知识分子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 , 也都学会说官话 , 大话 , 套话 ! 成为歌功颂德派,并不能真正地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 ! 相比于我们那些理论说教 , 我的确感到 , 像我母亲这种在改革开放中 , 社会地位不断下滑的老干部说出的赞扬东西 , 可能更加具有说服力 当然,我妈生活在首都北京,对各地基层群众,特别是下岗工人等弱势群体的情况还不甚了解。因此,她所说的普通百姓地位也是包含十分复杂的情况,不能简单类比! 在我妈的口头禅就是 : 我个西来桥丫头 , 我怕个啥 ! 中,也包括了一种顾全大局的态度 , 我妈常说 , 她原先只是江苏扬中县的一个不出名的小镇西来桥的村镇丫头 , 如果不是党的培养教育,怎么可能当上厅局级干部,怎么可能晚年在首都北京养老 ,! 现在家里虽然没有高官、大款,但自己的子女都平安本分 , 没有因为犯罪受到法律惩罚的,几个孙子孙女都考上大学 , 有的已经研究生毕业当了公务员 . 这都是托我们党和政府现行好政策的福 ! 我妈就是这样一种老共产党员,她总是把一切好事归功我们党和人民!这也是她的一贯态度。在协作我妈撰写《南海疯潮中的灵魂亮相》中,我妈时常告诉我:她在 文革中,背诵的最多的语录,就是毛主席的这样一段话: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我妈说,正是始终坚信党中央,帮助她度过了文革灾难,她还说,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情况变化万千,但是,这两条根本的原理仍然是不变的!只要我们坚信党中央,全力以赴地支持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各种各样反腐败举措,就能形成强大的民意支持系统,就能促使党中央的反腐和廉政举措落到实处!她的这番话对我产生深刻教育,使我进一步明白,为什么我们党这些年每次召开重要会议,都要强调全党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因为只有大家自觉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才能形成类似今年抗震救灾表现的万众一心的局面,克服中华复兴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http://blog.gmw.cn/u/17955/archives/2008/33369.html 黄安年附记:《老年人》杂志应为《老年天地》;在《全国新书目》中以《三十二杯茅台酒》为题摘要发表应为在《传记文学》中以《三十二杯茅台酒》为题摘要发表。
个人分类: 国内纪行见闻(08A)|649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21: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