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观后感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观后感

相关日志

从《流浪地球》谈起,议论一下关于科幻那点事儿
热度 2 cherrylu1960 2019-2-19 13:33
正月十五,夜里刚下过一场小雪,早上京城的天显得阴沉沉的,不知道能不能见到十五的太阳,还有那超级大月亮。不免心情有些压抑。还好,临近中午,天空放晴,心中便又充满了希望。 庆幸生活在太阳时代。地球正常转动,太阳不会发飙,我们能感受到日出日落的动人节律,当然,我也喜欢生活在四季分明的地方,能感受花开花落的美好。 一切的美好,都是大自然的馈赠。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未来,也许是非常遥远的未来,这一切都将被打破,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 地球早晚会被毁灭,人类也将面临灭绝,至于届时人类将如何应对,不是我等现在想考虑的事情。 但在科幻人的笔下,摄影机下,我们这个星球不知道已经被“毁灭”多少次了,人类的对策也是五花八门。 有关宇宙有关地球的科幻灾难片,一向比较吸引人的眼球,所谓负面的东西比那些歌颂美好的东西更能打动人,理由也许是,人们需要忧患意识。 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受到宗教的影响,也受到生活环境的熏陶。如果是我,宁愿平静接受随地球一起毁灭,成为宇宙中的一颗尘埃,也不愿意生活在暗无天日的地下,一生跟随地球在宇宙中流浪,有生之年看不到任何希望。我所接受的价值观,应该是敬畏自然,尊重宇宙运行的固有规律,不要轻易打破宇宙的平衡。 但俺也晓得,人类的求生存本能也是不会轻易湮灭的。 这大概是我在年初三的时候,在苏北看了《流浪地球》之后的第一感受。在被影片的特技制作,展现的超级宏大场面所震撼的同时,也为影片中所展现的悲惨地球以及地球人地狱般的生存场面所触动。 其实,在大刘的原著中并不是这样的。电影的改编力度相当大啊。 刘慈欣的中篇科幻小说《流浪地球》,只有两万多字,昨晚花了几十分钟在微信读书上看了,很喜欢,小说的描述没那么令人压抑,那时的地球人也没有那么惨。作者以主人公生存的年代为时间轴,描述了地球人为了躲避太阳爆发带来的毁灭性灾难,采用行星发动机等手段,带着地球远离太阳,飞向新的、适于围绕其生存的恒星——比邻星的几个阶段:刹车阶段,逃逸阶段,流浪阶段。原著一共四个章节,大刘在第三章特意加了“叛乱”这一章,揭示了制造“流浪地球”这一切“阴谋“的“地球派”们被唾弃,被判死刑的场面。然而,一切已经无可挽回 ...... 满目疮痍,惨不忍睹的地球还值得人类留恋吗? 看了电影 , 也看了原著 , 都是好作品。影片所获得的几十亿的票房也说明了问题。 我不想 , 也没有能力对其中涉及科学性的东西做任何评价 , 专家们对其中违反科学规律的批评相信都是对的 , 国外的哪个科幻大片不是充满了 BUG 和胡言乱语? 这部影片掀起的围绕一些科学知识点的讨论 , 对科学传播本身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作为科幻作品,也许并不需要对科学性负责,这会附加很多的限制,很难出吸引公众眼球的作品。 科学永远是小众的,公众看电影首先是满足娱乐,很少有人琢磨其中的科学合理性,太累了。就像大刘自己说的“公众更想看到冒险、爱情、正义、正义、感情”这些东西。“不该把科幻这个概念定得太死板,科幻就是要跳出条条框框”。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科幻这个东西。 在科普的圈子混了几十年,难免不关注科幻这个也带“科”字的东西。关于科幻到底姓“科”还是姓“文”,也一直在争论中,不会有结论。我的认识其实也一直也在变化。 上世纪 90 年代,科普热,也带动了科幻热,我们出版社也出了不少科幻作品,起先最深刻的感受是鱼龙混杂。曾经对其不削一顾。到现在还保留着 20 多年前出版的杜渐的《基因再造计划》《女娲王国探秘》,还有星河、杨鹏的科幻作品等,其实很多是没什么科学内容,只是以某个杜撰的“科学事件”为大背景,类似侦探、悬疑小说的性质。中国科幻刚起步时,其实很多也是类似舶来品。 许多写科幻的并不是理工科出身,像杜渐、杨鹏都是学中文的,文笔没的说,作品也很好。你如何要求文学家对科幻作品中的科学性负责任?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创作出有人看的“科幻作品”。这些作者想象力丰富,能写出我们这些写科普的一辈子也憋不出的科幻小说。其实我是很佩服他们的。 当然,写科幻的也有不小理工科出身的,如星河、刘慈欣。大科学家也写科幻,如两院院士潘家铮(见过一次),晚年还在进行科幻创作。在我们出版社出过名为《偷脑的贼》的短篇系列,我很喜欢,跟宋公子借了,看完了原想赖着不还,留作纪念,结果还是被要了回去,后来再想找也费点劲,作罢。 潘院士的作品算是比较硬的科幻,如通过大胆想象,预测人类破环环境等的严重后果。当然,从涉及的科学点来说,远远超出了他的专业范围,因此,也难免有人对其说三道四,对其作品中的科学性 BUG 进行针砭。大人物嘛,总是更多人关注,也必然要承受更多反面的批评。如今,潘院士已离开我们,但他作为科学家对中国科幻事业的贡献,我们不应忘记。 至于国外的科幻电影,也是看了无数,说他们是披着科幻外衣的灾难片也好,悬幻片、魔幻片也好,都不那么重要。反正定义是人下的,人和人的看法不同,喜好不同,还是要让市场说话。不过多涉及政治的评论也是自由的。 如果一部“科幻作品”能打动我们的心,改变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引发我们哲学思考,它就是成功的。 我喜欢科幻,一直在关注中。崇拜阿西莫夫等科幻大家,大刘的《三体》等作品我都有,也读过一些。关于科幻,不只是这点事,有很多事,有我知道的,也有不知道的,相关的理论研究也不少,但不管怎样,我们对于科幻这样一个东西,应该抱有更宽容的态度。 祝贺《流浪地球》科幻大片的成功,也期待中国能有更多引发人们思考、更加震撼人心的科幻佳作。 技术不是问题,发挥无边的想象力才是关键。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78 次阅读|4 个评论
不忘初心同筑梦 砥砺奋进写新篇 ——贺十九大开幕
flysky97 2017-10-18 16:08
不忘初心同筑梦 砥砺奋进写新篇 ——贺十九大开幕 齐云龙 披荆斩棘越五年,大刀阔斧史空前。 继往开来临决胜,沧海横流挽狂澜。 有凤来仪开盛会,共襄国是话百年。 不忘初心同筑梦,砥砺奋进写新篇 。 相关链接 : 走马观花“砥砺奋进的五年•成就展” (观后感)
个人分类: 人文|17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走马观花“砥砺奋进的五年•成就展”
flysky97 2017-10-15 18:26
走马观花“砥砺奋进的五年·成就展” —— “砥砺奋进的五年·成就展观后感 齐云龙 祖国昌盛,百业俱兴,大国重器,咸聚于此,火红盛景,精彩纷呈; 人流涌动,摩肩接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来处不同,一样感动…… 士农工商,百业千行,与时俱进 , 你争我抢,筚路蓝缕,铸就辉煌,东西呼应,南北共昌, 蛟龙嫦娥,墨子悟空,天眼天宫,探索复兴,上天揽月,下海捉鳖,南极破冰,北斗导航, 国计民生,文化文明,卫生体育,政治财经,高铁日行千里,科技每攀高峰, 沧海桑田,瞬息万变,万众创业,大众创新,励精图治,众志成城, 自豪渐升,畅想新梦,不忘初心,撸袖前行,时不我待,尚有远程, 上下同心,其力断金,继往开来,再接再厉,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经党中央批准,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共北京市委联合主办“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9月26日起在北京展览馆面向市民免费开放。“国之重器”的亮相、科技感十足的人机互动…… “砥砺”原意指磨刀石。《山海经·西山经》中提到“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其中多砥砺”。砥砺就是磨石,精为砥,粗为砺。 人生经过砥砺,则意志坚定,心胸开阔,成就非凡。党和国家经过砥砺,则更加强大,更有担当,更为自信。“ 砥砺奋进”,意思是经历磨难、奋发前进。 展览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外交等十个方面浓墨重彩展示十八大以来五年期间,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辉煌成就。通过展览,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祖国方方面面的成就,清楚地感受到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从政治到民生,从经济到环境,从文化到科技等等,其中所列的成就令举世瞩目! 10 月12日,我有幸到现场参观,亲眼目睹其中一个个模型、实物、互动体验区,段段文字,张张图片,句句解说,节节视频,都带给我深深的震撼…… 国家的发展虽然被人为地分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但是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各层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每一个层面的发展都与科技进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次成就展中提及的科学“名人”,除了广为人知的屠呦呦,我也看到了这些熟悉的名字,如白春礼,饶子和,高福,詹文龙、阎锡蕴、周其凤(这张图里好像大多在中科院)…… 作为一名科技服务领域的从业者,我日常的工作离不开互联网,离不开快速仓储物流,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我看到了成就展中很多方面都和自己息息相关,尤其是在特色体验区“网络科技盛世景象”,这个区域也是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一些只是在网上看过的最新成就恰展示在眼前,解手可及,亲身可感……各种高科技、智能设备齐上线,让大家零距离体验网络科技发展的成就。展区集中体现了这5年来我国网络信息化建设的突飞猛进:互联网基础环境全面优化,网络空间法治化快速推进,网络空间日渐清朗,网络文化全面繁荣,互联网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渐走进寻常百姓家。 看到国家几年来的进步和成果,感到非常震撼、振奋、也由衷的感到自豪、骄傲!遂有所感: 祖国昌盛,百业俱兴,大国重器,咸聚于此,火红盛景,精彩纷呈; 人流涌动,摩肩接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来处不同,一样感动…… 士农工商,百业千行,与时俱进 , 你争我抢,筚路蓝缕,铸就辉煌,东西呼应,南北共昌, 蛟龙嫦娥,墨子悟空,天眼天宫,探索复兴,上天揽月,下海捉鳖,南极破冰,北斗导航, 国计民生,文化文明,卫生体育,政治财经,高铁日行千里,科技每攀高峰, 沧海桑田,瞬息万变,万众创业,大众创新,励精图治,众志成城, 自豪渐升,畅想新梦,不忘初心,撸袖前行,时不我待,尚有远程, 上下同心,其力断金,继往开来,再接再厉,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有兴趣的网友也可以通过网上展厅,通过网上观展,也非常逼真,如身临其境…… 网上展厅地址: http://dlfj5.cctv.co m 成就展网上展馆通过线上线下的贯通互动,既能满足广大群众不能亲临实地观展的需求,又能让看过展览的观众点击网上展馆重温精彩内容,见证国家五年来的辉煌建设成就,获得沉浸式、漫游式的情境体验,打造了一个足不出户、永不落幕的数字化网上展览。 “逛展”方式在这里!网友可通过网 址 http://dlfj5.cctv.com 访 问数字展馆。同时,数字展馆支持多种终端和设备,只要扫描印制在成就展门票、邀请函、纸袋、现场引导牌和文末的二维码,就能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顺利打开。(海外网朱惠悦) 参考链接: 关于网上展厅 砥砺 奋进的 五年 成就展:不逛网上展馆才是真遗憾_未来网 不忘初心同筑梦砥砺奋进写新篇——贺十九大开幕
个人分类: 科技|2481 次阅读|1 个评论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热度 2 unibruce 2017-5-2 14:20
过去讲洗牌,现在说政治平衡;过去讲靠山,现在说政治资源。旧词新说,但无新义,本质还是脱离不了阶级斗争。往轻了讲是选边站队,往重了说是党同伐异。轻重之间即程度之别,表现在斗争形式和手段上,往往是越向权力金字塔顶层越是深不可测,其结果越是惨烈。从小打小闹到你死我活,多少心机算尽,多少人性泯灭。 一部反腐剧,引起全民热议,有人说是因为真实,像小官巨贪的赵德汉,胜天半子的祁同伟,畏罪潜逃的丁义珍都有现实中的原型,而围绕人物展开的场景布设、故事情节编排也并非子虚乌有,以至你可以看到听到很多让人吃惊又确信无疑的事情,像祁厅长遥控指挥干警选拔、望北楼(据说是香港四季酒店)里的情报交易、秘书帮、顶雷、捞人等等,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大致如此吧。 有评论说这么大尺度的反腐剧,体现了高层壮士断腕的反腐败斗争决心,而有人认为这种反腐宣传实际是攻心之术,越是贴近真实越是让贪腐分子忌惮,潜台词是提醒你老子早清楚你们那些小聪明、小把戏,都放规矩点,要顺势妥协,绝不容忍顶风作案,十八大后落马的官员就是现实的教训。 另一方面有文章指出阶层固化问题。有人戏称改革开放初发财靠胆子、靠路子,到现在靠老子,社会流动性越来越低,所以才出现官二代、富二代,官三代、富三代。剧中老检察长儿子是反贪局长,吴法官的女儿是陆处长,老省委书记赵立春的秘书们位高权重,高书记的门生也都身居要职,复杂的人情和关系网像棵老树盘根错节,市井解说这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学者直言出身是刻在额头上的贱、在大学里,评职称不看教学,也不看科研成果,只看关系,跟权力者的关系,并直指国人骨子里的权力崇拜。寒门再难出贵子,即便出也要跪拜在权力之下,或是最终成为赵德汉们。不禁要问:这是我生活的社会吗?也许当我们了解足够多,会终于相信这就是。 是任人唯贤还是任人唯亲?剧中高书记向组织推荐学生祁同伟,祁的岳父对高有知遇之恩,赵立春提拔高入省委常委,高报以批他儿子的项目,权力在这里只像是筹码被利益双方或多方交换,然而可怕的不是轻信谁任用谁,而在于他信任谁就可以把谁推上高位这种不正常的用人体制,如此看来也只有在制度设计上,让他们伸不了手,伸手必被捉,根本没办法干坏事,以权谋私,才能让他们不伸手,才能长治久安吧。
个人分类: 人生百味|4595 次阅读|2 个评论
看《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3D》
Mech 2016-2-11 09:17
总体上是个老故事新编。人物和最最基本的故事梗概,来自《西游记》小说原著。非常简略地重现了唐僧遇虎、收白龙马、猪八戒和沙僧的故事,大大扩展了三打白骨精的故事,穿插了改写的比丘国 ( 小儿城 ) 的故事。具体内容就不剧透了。对前面不同版本也表达了敬意。金箍棒画个圈子,就能挡住妖精,这来自戏剧版 (我看的连环画版,如《 忆来唯把旧书谈:三打白骨精故事 》所述) 。唐僧偶尔啰嗦的语言,自然是向周星驰版的《大话西游》致敬。结尾时的音乐直接选用电视连续剧片尾曲的《敢问路在何方》,而沙僧也总算说了“二师兄,师傅被妖精抓走了!” 新编不仅是故事,更是观念的改变。首先是彻底的慈悲。传统观念,人妖不两立,因此妖精打死了就算了事。但佛家讲究慈悲为怀,不仅对人,而且对兽。通俗的佛经《贤愚经》第一卷第二个故事就是《摩诃萨埵以身施虎品》。因此对妖也要慈悲,重要的不是肉体上消灭,而是精神上征服。更何况,逻辑上,妖死了要去阴曹地府,因此因果报应并不能就此结束。所谓度化,就是攻心为上。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而且度化不仅是高高在上的语言教化,更是身体力行的行为担当。影片结尾,为彻底度化白骨精,唐僧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确实体现了“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的菩萨心肠。这一行动本身,让孙悟空等更坚定了取经的信念。这种慈悲精神,不仅新颖,而且高明,甚至也是逻辑完整。 观念更新的另一个方面,完全的平等。就是不能先入为主,认为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既然万法平等,也不应该歧视妖精。妖精也有好有坏,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都是妖精,可以算是好妖精。白骨精是坏妖精,但经过度化,也可能成为好妖精,甚至轮回后不做妖精了。从这种角度,人也应该有好坏。于是新增加的人物中有个国王 ( 小说中本来有,但不出现在三打白骨精故事里 ) ,不仅使故事更复杂,也代表人类中的坏人。故事改编由小说原著中明征小孩,改为暗抢小孩,更突出坏人的邪恶。 原著中国王抓小孩 也是受妖精蛊惑,影片中并没有蛊惑国王的妖精。总之,国王就是个坏人。 不看人或妖的身份,而看其行为,这是种现代的观念。这种平等心态,既合佛法,也是普世价值。 观念新还体现在多元的视角。影片否定了传统的所谓眼见为实。即使孙悟空有火眼金睛,看到的真相也只是他所理解的真相。按佛法的观念,这大概就是所谓破执。影片中只是破除“我执”,还没有表现出破除“法执”甚至“空执”。这本质上暗合现代科学中的观念,测量结果依赖测量方法,甚至也依赖理论体系,如科学哲学中的所谓证据污染。这种多元认识,导致宽容,也导致开放。 上述观念更新,自然地体现在故事和人物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许只是我个人的过度解读,我想太多了。 电影吸引我之处还有画面和特技,倒不是说多么出彩,只是有些接近美国大片的平均水准。武打动作设计反而显得平平。 我个人不喜欢的是猪八戒那些小噱头,这完全是个人偏好。而且在我看来,孙悟空太高大,太英俊,与原著中身高一米三的毛脸雷公嘴猴子有距离。 白骨精的形象更是完全颠覆了原著中的荒山野妖的设置,白骨夫人气场强大,堪称绝世妖王。 当然,这些也不是缺点,只是编导的解读,或者基于可行与市场权衡的取舍。 总之,我觉得不仅是很值得看的商业片,娱乐性强;也是对《西游记》的传承和发展,文化内涵丰富。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650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机器人向何处去-世界机器人大会观后感
热度 8 dwchen 2015-11-25 08:45
2015年11月23日 ,万众瞩目的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现场是人山人海,约有 2000 人。世界主要国家机器人学会的主席,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老总,国内知名院士和学者 少长咸集群贤毕至 。党和国家领导人发来贺信并亲临现场,再次表明了我国政府对机器人产业的重视。 我也有幸亲临现场,感受了一下气氛。为了表明本文的可信度,特发现场照片 3 张,以证其实。 前 2 张不用介绍了,大家都知道,第 3 张是我本人。发自己照片,绝对不是为了做秀,而是为了增加本文的真实性与可信性。 各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老总都畅谈了自己对机器人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想法。 比较一致的看法有: 1 )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将成为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 , 必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 2 )机器人产业是一个巨大的产业, 唯一局限我们的是我们的想象力。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 , “机器人革命”将创造数万亿美元的市场。 服务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3 ) 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 , 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我个人认为 中国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呈现了以下三个趋势: 1) 机 器人是一个很综合的技术,包括机械、电子、控制、通信、人工智能、仿生学等等,不是一个专家、一个学科和一个公司能解决的问题,不合作不协同都难以生存,何谈创新。其他技术,比如中国高铁也是这样。 高铁技术的成功证明了政府牵头、集中攻关、大规模应用这条中国特色路线的正确性。 中国政府高层的高度关注表示中国机器人技术也会采用类似高铁发展的路线,而在短期内取得快速发展和巨大成功,进而进军国际市场。 2) 中国机器人产业处于高速增长期,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约 1000 家,但是在高端机器人领域才刚刚进入。 正如中国其他行业发展的一般路径,先上规模后上质量,也就是先把量搞上去,再想办法提高水平。 这似乎是一条规律,与我们的应试教育遥相呼应。我们在考试的时候,总是先做容易的题目,最后再做难的题目。 3) 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但是每万名工人配备的机器人比例最低,约为 0.3% , 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这再次验证了一句名言,“任何事情乘以 13 亿都是大事;反之,任何事情除以 13 亿都是小事” 。中国巨大的市场,已经并将吸引更多国际机器人巨头来华发展,以市场换技术,直至掌握技术,实现弯道超车的战略将在10年左右的时间得以实现。
个人分类: 机器人|10204 次阅读|17 个评论
超越藩篱 拥抱世界----《分歧者2:绝地反击》观后
Mech 2015-6-21 12:48
端午节下午看场 3D 电影,《分歧者 2 :绝地反击 (The Divergent Series:Insurgent) 》。视觉效果很精彩。主题也是好莱坞的主旋律:捍卫正义,追求自由,反抗暴政,热爱人类。都是些 cliché ,但依旧感人。 故事发生在高墙中的世界,据说高墙外面全是毁于战火的荒原。墙内被称为“城市 (The City) ”的和谐盛世,建立在对人的分类 (fractions) 基础上。原来认为,有五大类。博学者 (Erudit) 强调知识和逻辑,无所不知。友善者 (Amity) 是农民,与人为善,自己快乐。诚实者 (Candor) 重视诚实和秩序,总是说实话。无畏者 (Dauntless) 勇敢、自由、无所畏惧,是士兵和警察。无私者 (Abnegation) 乐于助人,自己过着简单生活。自然也有不入类者 (factionless) ,是社会底层。类别倾向有先天性,可以加以测试。每人到 16 岁选入一类 ( 可以与自己的先天倾向不符合 ) ,考核合格后加入,终身不改。考核不合格的,被选择的类别所驱逐,堕入社会底层。后来发现,还有分歧者,就是属于两个以上类别的人。这是故事的基本背景。分歧者的存在,似乎是井然有序的和谐城市的威胁,因为针对特定类别的操控手段对跨类别的分歧者无效。 《分歧者 (The Divergent) 》女主角 Beatrice 渐渐认识到自己是分歧者并试图隐瞒。同时,博学者首领 Jeanine 策划了控制无畏者、推翻无私者的政变,虽然局部被 Beatrice 及其男友 Four 在一定程度上挫败,但最终 Jeanine 等博学者还是控制了局面。看来知识真是力量。并且以制造动乱为名搜捕分歧者。 Beatrice 和 Four 等在《分歧者 2 》中成了逃亡者。他们先藏在友善者中,又到诚实者中找到部分拒不服从 Jeanine 的无畏者,还与已经在暗中强大的无派别者结盟。 Jeanine 急于打开诚实创建者留下的信息,必须有人同时通过五个派别的测验。这自然非 Beatrice 莫属。信息很出乎预料,墙外才是太平盛世,墙内的城市只是他们的实验,看看是不是有分歧者出现。 Jeanine 想封锁信息,但反抗联盟已经取胜。人们接受到了信息,准备破墙而出。电影还在放映中,就这样粗线条的剧透吧。 这个电影似乎也体现了作者对人性和世界的看法。无私者后继无人。首领私德很差,妻子出走,后来成了无派别者的首领。儿子即是 Four ,加入了无畏者。他的战友就是女主人公的父亲,儿子加入的博学者,女儿 Beatrice 加入了无畏者。到的第二部中,好像无私者已经完全退出舞台了。博学者知识渊博,但有些居心叵测;制造混乱,乱中夺权。无畏者的主流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只是他人的工具。至于友善者,与世无争,不论谁掌权,都是种他们的田地。 电影情节富有创意,动作设计精彩。在现实和场景模拟包括梦境之间的转换有些考验智商。电影似乎要告诉人们,和平快乐的前提是破除藩篱。要破除的藩篱,既包括有形的高墙,也包括无形的各种派别的分类。这个自然也是知易行难。 电影上座尚可,但也不算火爆。我推测,与电影名称的翻译不无干系。名称起得就不很好,译得有些太寻常,而且也不够通俗。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55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人在纽约》“观后感”
热度 2 zuojun 2013-9-14 19:06
今天有时间上网看东东,决定看 《北京人在纽约》,因为在美国不能看(有些中国网不让外国的IP address用)。 好不容易看完20分钟,感到“忍无可忍”。这东东居然还得了大奖?
个人分类: 中文博客|5540 次阅读|3 个评论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ATang 2013-9-13 20:34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是一部重大题材、农村题材电影。以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大跃进、反右倾中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大范围饥荒,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为背景。1961年, 周恩来 乘专列来到革命老区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里农民之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电影通过不同的人物性格、语言动作,将村民们的真诚、质朴,和周恩来对国家和党的热爱体现得淋漓尽致。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加之大跃进的失误及前苏联的连续逼债,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全国发生了空前绝后的大饥荒。党中央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在毛主席亲自率领下,中央领导奔赴祖国各地,深入到最基层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调整相关政策。周恩来总理在邓颖超陪同下,从贵州花溪一路风尘来到河北邯郸…… 武安县的伯延公社是革命老区,当年的刘邓大军曾在此驻扎,和百姓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公社主任郭凤林在老支书父亲影响下,几十年对党忠心耿耿。他基于朴素的阶级感情,怀着为党分忧、为国担难的信念,不想让总理看到农村的困苦实情而堵心,便采取了一系列弄虚作假、粉饰太平的行动:威胁干部不能说实话;把平时爱说怪话的“落后分子”关邮电局后屋;对生性耿直的父亲封锁总理到来的消息…… 周总理到伯延后,看到的是歌舞升平,听到的是一片赞扬,吃到的是鸡鸭鱼肉……他明察秋毫,去伪存真,甩开干部访贫问苦,结交最困苦的朋友,用自己赤诚的一言一行感动干部和群众。不眠的四天四夜呵……在总理身体力行的感召和苦口婆心的开导下,他交下的穷朋友张二廷仗义直言;被关押的“落后分子”群起响应;郭凤林等终于幡然猛醒,承认错误说出了实情…… 周总理和毛主席长时间含泪通话,当即做出了调整政策、取消大食堂分户吃饭的英明决定……全国人民一片欢呼! ---------------------------------------------------------------------------------------------------------------------------------------------------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开学是入学新生中是党员的都领到一张电影票的兑换卷,就在今天下午两点半去电影院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我专门抽出一下午的时间去看了一下。下面谈谈我对电影的一些感受。 1.很感人,很煽情。几次让我留出了眼泪。电影中太多煽情的场景了,当老乡们见到周总理时那种激动,确实是很令人感动的。 2.要讲实话。领导人下去调研就是想看到人民的真实生活,想听到老百姓的真实心声。可有些基层干部就是怕老百姓说错话,捅了篓子。 3.贪婪是人的本性,没有绝对的公平。 4.电影只是赞颂了领导人的伟大形象,却对造成如此现状的原因一笔带过。 5.把老百姓的事情交给老百姓自己去处理。连怎样吃饭都要管只能是添乱。 6.劳动人民很质朴。
34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爱无疆 大义冲天——多媒体音乐剧《爱在天际》观后感
热度 5 sqdai 2013-9-12 09:14
以郭永怀先生为主角的多媒体音乐剧《爱在天际》 9 月 8 日 在沪公演(见链接),笔者有幸得以先睹为快。在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中,我被该剧剧情深深感染,心潮起伏,不能自已,同时也被音乐剧创作者的热情和创新精神所感动。 郭永怀 先生是我们力学界的骄傲,他的感人事迹一直在广为传颂,激励着力学事业的一代又一代的后继者。郭永怀先生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曾为发展力学及其应用,默默地奉献;在他的生命的最后十个年头,他全身心地投入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常年奔波在大漠深处和保密研究机构;他为人踏实低调,沉默寡言,不事张扬。因此,社会上对他的了解不多。此次中国科协与教育部发起“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作为首批支持的六个剧目之一,《爱在天际》的上演,是一个宣传郭先生的非凡人生,弘扬他的无私奉献精神的大好机会。 《爱在天际》把郭永怀的感人事迹向我们娓娓道来。全剧以郭永怀和夫人李佩教授及女儿亲情为切入点,以郭永怀回国、育人、研制两弹一星、牺牲、“神舟”发射为故事主线,把他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与祖国繁荣、科技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展现了他对两弹一星研制的重要贡献。剧中将科学家们对国家、民族、事业、亲人的情感作了细致描写,深情歌颂了科学家的大爱情怀。 该剧最令我欣赏的是它的朴实无华。尽管多媒体布景美轮美奂,所显示的基地试验、神舟发射等场景波澜壮阔,但是音乐剧情节简练朴素、真实感人,它没有去刻意创造“高大全”英雄形象,没有去人为雕琢地“制造”矛盾冲突,却在平凡中见精神,细腻中显真情,充分刻画了郭永怀先生的大爱无疆、大义有痕、虚怀若谷、平易近人、严谨求实的高贵品质。 我还很欣赏音乐剧的铺排,它抓住一些关键性情节,突出了全剧主题:郭永怀回国前在同事聚会中焚烧手稿;回国海轮上的激情澎湃;充溢温馨的小家庭;中国科大创建后的师生交融;戈壁滩试验基地的艰苦卓绝;原子弹试验成功日的科学家聚会;郭永怀牺牲之日的悲怆肃穆、荡气回肠;一家三口穿越时空的对话,情意绵绵,融入天际。由此谱出了一曲爱在天际、大义冲天的赞歌。 演员的表演可圈可点。出演郭永怀的是表演艺术家宋怀强,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中国科大兼职教授;出演李佩的是留美女高音歌唱家李棠,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系教授。宋怀强准确地把握了表演分寸,充分显现了郭永怀的非凡气质,内心饱含激情,外在亲切谦虚,内敛而不乏温情,连举手投足之间也与原型郭永怀有几分相似。李棠把李佩刻画得惟妙惟肖,显示了这位备受尊敬的伟大女性的崇高品质:气质高雅,柔情似水,深明大义。许沁饰演的郭芹活泼可爱,对父亲充满深情。由曾是中国科大少年班学员的赵若灿饰演的龚卫星(郭永怀的学生),纯朴厚道,充满激情,令人信服地凸现了新一代学人的优秀潜质。其他角色也表演得很到位。 值得一提的还有此剧的多媒体布景,先进的 LED 技术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无论是气势恢宏的场面,还是温馨深情的场景,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最后,应该着重描绘一下该剧的编导和诞生背景。《爱在天际》的编剧、导演兼舞美设计是中国科大教授郁百杨,曾执导多媒体音乐剧《弘一》、《鲜花烈火》,话剧《我是曹操》等舞台剧,是美国电影《碟中谍 3 》、英国电影《伯爵夫人》的美术指导。我以前在博客中曾大加褒扬的中国科大宣传片也出自他的手。这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才子。 他创作《爱在天际》历时六年。缘起于为庆祝中国科大 50 周年校庆创作纪录片的活动。 2007 年初,他接触到一批科学家的事迹,其中郭永怀的事迹深深打动了他,此时,又结识了郭永怀夫人李佩,他敬服于她的高雅气质。他的艺术修养告诉他:郭永怀 - 李佩的故事值得用心铺叙,于是开始了频繁的“口述历史采访”,足迹遍及郭永怀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访谈对象遍及郭永怀的同事、助手、学生等。期间,又遇到了李佩先生向中国科大和中科院力学所捐赠郭永怀和她的毕生积蓄之举。剧本的主题在访谈中得到升华:大爱无疆,大义冲天。经过深入思索,他体会到:“郭先生和李先生的情感是这样地真切!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是如此地深厚!在表现科学家的题材设计矛盾是愚蠢的、无知的。需要说的不是矛盾,而是把科学家的真事、真情告诉观众,让他们从中体会大师们的理想和精神。 …… 郭 先生在临危的那几秒里为保护绝密资料时作出的惊人举动,李先生在面对坎坷时所表现的淡定坚强,在常人来说都是难以做到的。所以在剧本中我没有任何刻意的设计,只把郭先生一家的平静生活和对年轻人的关爱和教导如实展示。” 恰在此时,中国科协和教育部下达“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项目,在各级领导支持下,《爱在天际》成了最早献演的剧目之一。 郁百杨编导的设想得到了表演艺术家宋怀强的有力支持。宋怀强说:“三年前,在主演《弘一法师》时,我第一次从郁百杨导演那儿听说了郭永怀先生的感人事迹,当时我就深感震动,并且唤起了我的极大的创作冲动和激情。我连着三天没有睡着觉,我跟郁百杨导演说,不把它搬上舞台是个遗憾。”于是,剧本创作完成之后,宋怀强顺理成章地成了主演。为此,他坚持进行减肥,并夙兴夜寐地投入了排戏,参与修改剧本。他充分领悟了编导的“放低身段,以小见大”的创作思路,还特别地设计了“纸飞机”的情节,为此剧增添了光彩。整个演出群体十分给力,歌唱家李棠为了演好李佩,也做足了功课。 我以前曾经感叹,在时下的中国,能演皇帝的演员不算少,而能演科学家的却是凤毛麟角。看了此剧,特别是看了宋怀强的演出,这一看法有所改变。 在上海的首场公演取得了巨大成功。剧场里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许多观众感动得热泪盈眶。演出结束时,一批观众自发地上台献花。我也向主演献了花,我真心地对宋怀强和李棠说:“谢谢你演活了我的导师!”“谢谢你演活了我的师母!” 该剧在合肥、北京和上海演出了十几场后,目前已进入进一步修改阶段,有望不久之后去郭永怀先生曾经工作过的内地基地演出,并在更大的范围里公演。 感谢《爱在天际》!它把大爱精神播撒开来,播向华夏大地。 郭永怀 先生的大爱精神永恒! 写成于 2013 年 9 月 12 日晨 【链接】弘扬爱的精神 多媒体音乐剧《爱在天际》在沪公演 东方网记者宋晓东 9 月 9 日 报道: “世界上没有爱不能到达的地方,也没有科学不能到达的地方。”昨晚,以展现“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办人之一郭永怀英雄事迹的大型原创多媒体音乐剧《爱在天际》在上戏剧院公演。   郭永怀先生是现代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近代力学事业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为我国核弹、氢弹和卫星实验工作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1958 年,郭永怀与钱学森共同提议创办了中国科技大学,并亲自担任该校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为国家培养出大批优秀科技人才。 1968 年 12 月,郭永怀从青海基地飞赴北京时不幸遭遇坠机事故遇难。在飞机失事起火的瞬间,他与警卫员紧紧抱成一团,用血肉之躯保护绝密技术资料得以完整保存。 1999 年,郭永怀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唯一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爱在天际》虽然是一部讴歌英雄人物的正剧,但全新的演绎方式、紧跟时代的台词以及美轮美奂的多媒体舞台效果,使得这场两个多小时的音乐剧丝毫没有让人觉得厌倦之感。故事的主体虽然发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但是无论从演员着装还是台词风格上,整部剧都有着鲜明的现代气息。这使得整部剧一方面在内容上吸引了大量老年观众尤其是历史当事人的关注,另一方面也更加贴合时代,吸引了大批的青年观众。记者在现场发现,五六十岁的老年人和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也正是本场演出的观众主体。当台词中出现“给力”、“拼爹”等当代词汇时,全场笑声不断,给本来严肃的叙事增添了几分轻松和欢快。   该剧的大部分角色由上海音乐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的专业演员出演,郭永怀的扮演者为表演艺术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宋怀强。全剧以“爱”为主线,真实地再现了郭永怀先生为国为家奉献一生的感人事迹。他对于祖国的爱、事业的爱、家人的爱,都在一幕幕的华美篇章中得以展现。全剧音乐旋律优美,演员们情感真挚、唱腔饱含深情,极富感染力。现场不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感人之处,现场观众尤其是老年观众更是几度落泪。年轻观众也表示,老一辈科学家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传承。   据了解,该剧是中国科协与教育部 “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首批支持的六个剧目之一。其中,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以话剧的形式,讲述邓稼先、竺可桢、钱学森、李四光等已故老一辈科学家为中国科技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别以歌剧和音乐剧的形式展现王选和郭永怀的家国情怀 。 http://news.hexun.com/2013-09-09/157849353.html
个人分类: 名人纪实|6741 次阅读|5 个评论
观看留守儿童的微电影《爸爸,钱》的观后感
热度 1 forsimplelife 2013-8-29 15:44
http://v.qq.com/boke/page/s/f/2/s10405cysf2.html?_out=101 这是一部以我的家乡话的微电影,看的是那么真实,那么心酸。 电影开始小孩的妈妈因为家里穷离家而走,没过多久孩子的爸爸也要去北京打工了,孩子和爷爷在田间小路送爸爸打工的路上,爸爸对爷爷说要注意身体记得要吃药,爷爷说药比较贵,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吃得起的,在爸爸转身离去的一瞬间,孩子哭着说“你和妈妈都走了,就剩我和爷爷了”,随着背景音乐的响起,眼泪也随之夺眶而出。 孩子和一个小伙伴坐在枯树上的一次吹牛皮的对话,“俺爸爸有一千万”,“俺爸爸是奥特曼”“俺爸爸最厉害了”,更是引起了我的共鸣,小时候谁没有幻想过自己的父亲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人? 孩子没钱买枪,其它几个孩子就嘲讽他说“他妈妈跟人跑了,是汉奸”,试想这么小的孩子被这么恶毒的语言攻击,对这么幼小的心灵会造成什么样的伤害?最后孩子一个人坐在河边哭泣。 村里北大才子义务教书那段我觉得是影片里最有意义的一段,北大才子在土沟里叫孩子门口里朗诵《农民中国说》“农民富则国富,农民智则国智,农民雄与欧洲则国雄于欧洲…….”,“而没有农民工也没有今天中国的成就”,也是本篇得到了升华,彰显导演的用心良苦,为农民而呐喊。 北大学子一身民国书生气质的打扮也仿佛在告诉今天的学子们,今天我们除了争取自己的幸福生活的同时,更应该肩负起知识分子应该有的一点点的社会责任,如果每个人都自私自利,在成功的考入公务员,进国企等福利好的部门而忘掉的身上肩负的那一点点责任的话,我们国家将永远成为不了一个真正富强的国家,成为不了一个让世人尊重的国家。 爷爷和孩子的关于良心的对话,爷爷说“欠钱还账是一个人的良心,不还的话不是人做的事情”,这也显示了中国老百姓的善良的一面,我相信中国百姓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一群人,他们大多数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是多少农民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他们做着最苦的活,而得不到城市里人享有的福利和资源,他们仍没有太多怨言,做为社会最底层和整体愚昧的人群,也是最容易忽悠的一群人,他们命运也常常很悲剧,例如:三年自然灾害中饿死的大都是农民,而如今在世界第二的GDP下是由这些可爱的农民工创造的,到头来照成骨肉分离,被城市排挤。 结束语:照成留守儿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户籍制度和政策不平等而造成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民工子女不能跟在父母所在城市上学高考,只能回老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如果没有父母在身边的话,留守儿童的命运也往往很暗淡,希望能废除户口制度,如果不能实现人人平等,自由迁徙,同工同酬,中国梦就是个笑话。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4206 次阅读|2 个评论
电影《80’后》观后感
crazyocean 2013-6-20 09:30
当舞曲响起,整个操场变成了两人的世界。 相似的家庭、命运让他们惺惺相惜。对父母行为的失望、不解让他们不再信任任何人,心灵的伤疤也让他们 不轻易相信爱情,总是担心害怕美好的东西会转瞬即逝,不能长久。 距离上的遥远,生活的差异,彼此的误会,像那个十字路口,让他们总是错过,错过~~。美好的感情虽然没 有先来后到,高低贵贱,可是爱情却是专属的,不能共享的。他们热烈而坚持,勇敢而真诚,共同呵护、珍 视并厮守着内心的那份长久。 影片告诉世人,80后在日益繁芜的世界中,不仅能够做好自己,坚持内心,还能给他人带来无穷的正能量, 80后乃是崛起的一代。 爱,这个字在80后的内心中发芽,生长,枯萎,带着些许无奈~~ 不过爱已扎根,爱已发酵,在复杂多变的生活中,香飘四溢,弥足珍贵,淋漓尽致! --------------------------------------------------------------------------------------------------------------------- -------- 年少的我们,都是热烈而坚持的,那是一种光芒,引人入胜,我羡慕那些时光流逝却没能改变他们的人-------- 观看地址: http://tv.sohu.com/20101001/n275386823.shtml
个人分类: 生活杂项|2995 次阅读|0 个评论
《闲谈 “华尔街” 的观后感》
businessman 2013-5-5 14:46
十集大型纪录片《华尔街》,是中央电视台首次采用高清格式倾力制作的金融类特别节目;是中央电视台继《大国崛起》(中国政府一等奖)、《水问》(亚广联纪录片大奖)之后的又一重大选题;是中央电视台首次全面深入世界各大金融中心,采用以大量纪实为主的拍摄手法,充分体现电视本体语言的全新创作;是在中国金融市场开放过程中,寻找他山之石的重要作品。该作品预计于 2010 年 6 月以每集 50 分钟的容量在黄金时间隆重推出。 影片以华尔街金融危机为契机,以证券市场为中心,梳理两百多年来,现代金融来龙去脉,探寻、发现资本市场兴衰与经济起伏的规律,为决策者提供依据,为资本市场的实践者提供镜鉴,为大众提供关于资本市场的启示。同时,也为中国人全面理解华尔街,全面理解美国,甚至全面理解现代金融与一个国家崛起的关系,提供最有益的帮助。这是中央电视台深入华尔街,在历史坐标中,对资本市场的一次庄重表达。 影片云集了国内外金融界知名学者、专家、政府高管及企业界精英参与拍摄,并特别邀请: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经济学会执委会、国际管理学会成员的吴敬琏先生,作为本片的学术总顾问;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value Engine 公司创始人、Zebra Capital Management 合伙人之一的陈志武先生作为本片的学术总指导。 《华尔街》剧组汇集了中国中央电视台及国际知名导演、拍摄制作人员,诚邀 Brown University 等国际知名大学人士担任国际制片工作,建立了良好的国际制片保障体系,确保了该片在央视 2010 年经济开篇之作中的卓越水准。外景摄制组前往纽约、华盛顿、洛杉矶、底特律、费城、芝加哥、达拉斯、斯托克顿,阿姆斯特丹、鹿特丹、伦敦等国际重要金融城市,分别拍摄代表性的金融家、学者、企业家、政治家等。 总导演李成才寄语:纪录片《华尔街》—— 以华尔街金融危机为契机, 梳理两百多年来, 以证券市场为中心的现代金融来龙去脉; 是中央电视台站在华尔街, 在历史坐标中, 探寻、发现资本市场兴衰与经济起伏的规律; 为中国决策者提供依据, 为资本市场的实践者提供镜鉴, 为中国大众提供关于资本市场的启示。 【网址】: http://video.sina.com.cn/movie/detail/hej 【网址】: http://jingji.cntv.cn/special/hej/01/index.shtml 经过半个来月,终于把由李成才总导演的 “华尔街” 大型记录片。看完之后,受益颇多,不仅了解了诸多金融方面的知识以及其发展历史,更在无形中为自己提供了积极向上的驱动力。 “华尔街” 比较全面地阐述了金融体系的发展史,而荷兰(阿姆斯特丹)、英国(伦敦)、美国(纽尔)无疑是金融发展史中的三个重要基地,未来会是中国(上海)吗? “华尔街” 的 “硅谷方程” 这一集令人深有感触,技术的发展原来最大的驱动力来源于金融,这与我以前的认识是完全不同的,或许对我以后的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华尔街” 使我认识到,真正驱动金融制度发展的好像不是那些经济学家,而是商人,那些逐利的投资家、投机者,这民是我以前完全想像不到的。 “华尔街” 使我认识到 ,金融体系制度真的很有用,比如央行(如美联储)的重要性,这一点 伯南克在 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美联储与金融危机 四讲中有更详细的阐述,其中一个作用便是最后投资人,这可以避免银行的倒闭,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确实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 “ 华尔街” 使我对金融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方面的知识或许会在 伯南克在 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美联储与金融危机 四讲中有更深入的理解。 “ 华尔街” 使我对于金融发展史有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对于历史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显然会在无形中提升个人的能力和自信,这方面的知识我将在由任学安总导演的 “ 大国崛起 ” 中得到关于近代工业大国发展史的进一步认识。
个人分类: 影视手记|108 次阅读|0 个评论
《闲谈 “天下第一” 观后感》
businessman 2013-4-28 00:09
【天下第一(2006) : http://www.soku.com/t/nisearch/%E5%A4%A9%E4%B8%8B%E7%AC%AC%E4%B8%80/ 】 【 天下第一(2006) : http://video.sina.com.cn/movie/detail/txdy 】 经过连续数十小时的奋战,终于看完了“天下第一” 全剧。 希望这是自我放纵的最后一次,希望以后能够慢慢地恢复生活的正常规律。虽然为这个目标已经苦苦争扎了好几年,但始终在两 个生活状态的极端苦苦徘徊,真不知道自己还能支撑多久。 天下第一里面有太多的被刻画得相当到位的人物角色,如古三通、了结大师、天字第一号段天涯、地字第一号归海一刀、玄字第一号上管海棠、黄字第一号成是非、芸萝郡主、天下首富万三千、湘西四鬼、皇上、铁胆神猴朱无视、东厂督褚曹正淳、枊生但马守、 枊生雪姬、 枊生飘絮等等吧。 朱无视下了好大一盘棋啊,或许正个剧情百分之九十的内容都是围绕着他布下的局而展开的,为此他不惜忍耐了二十年。之所以称作 忍耐,那是因为最终他失败了,如果他成功了,或许我会将其称作坚持。胜者王,败者寇。 与“风云 I 和 风云 II” 相比,感觉 “天下第一” 好吵,特别是 成是非和芸萝郡主实在太吵了,而且里面的武侠因素、佛理等都太少了。不过 “天下第一” 仍然不失为值得一看的一部 武侠剧。最重要的原因,或许正是由于与“ 风云 I 和 风云 II ” 相比缺少了 武侠因素、佛理等因素,但是我想这里的人物刻画更加真实,具有更多角色性的人物刻画。 里面有好几个场景看后让我心生后怕,人都是有缺点的,朱无视杀了 曹正淳后的心态变化所体现出的人性弱点令我羞愧。看来人生是一部永不落幕的戏,这正如目前我国的外交环境。正所谓你方唱罢我登场,没有永远的胜者,为了生存,你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一不小心将会迅速失去你的整体优势。这一点在 IBM、DEC、Vector Machine、Microsoft、Yahoo!、Ebay、Amozon、Google、Facebook、Nokia、Apple 等等 IT 巨头的兴起与衰落可见一斑。 永远保持警惕、永远积极进取、永远胸怀大度、永远坦然面对,永远在生与死之间徘徊,永远在顺境与逆境中徘徊,永远在平静和焦虑中苦苦挣扎! 我很想知道在我老去的那一刻,到底是我的心魔掌控了我的人生,还是我的人性拯救了我的人生!
个人分类: 影视手记|1231 次阅读|0 个评论
《闲谈 “风云 I、风云 II” 的观后感》
businessman 2013-4-22 22:22
【 风云 I(2002) : http://www.tudou.com/albumplay/eyl1QN3KzAY/xPpHh6lJawc.html 】 【 风云 II(2004) : http://www.tudou.com/albumcover/USYhi5p9Dcs.html 】 经过连续数十小时的奋战,终于看完了“风云 I” 的上半部分以及“风云 II” 全集。虽然这几日极为疲惫,连续几日每天仅一顿饭,小寐几个小时,但也算终于了却一桩心愿。因为七年来一直想找个连续的时间段把风去 II 看完,但竟然始终无法说服自己其实早就有这个机会。难得的是趁此机会也把“天下第一”看了个三分之一。 在十一年的高校求学生涯中,或许这三部武侠剧是最能够打动我的电视剧,不仅由于其固有的武侠因素、亲情因素、友情因素、爱情因素,更因为其所特有的令人顿悟的佛理,这一点便是风云 I 最为打动我的一点,尤其是聂风在那个农夫载有稻草的马车上受到不虚大师那段极富佛理的点化,一下子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或许这段佛理是整部风云中我最爱的镜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字的点化: 缘若早来,势必早尽。凡事不可太尽。权不可去尽,势不可去尽,情不可去尽。等等吧, 第一次看风云 I 的时候,最喜欢便是那仁兹的聂风,以及他和明月、第二梦之间的动人之情。或许,那个时候我有些不是很喜欢步惊云。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当我第二遍再看“风云 I” 时,尤其是在看完 “风云 II” 之后,我为步惊云的执着而感动,虽然一直以来我也认为自己是个非常执着的人。反到,对于聂风我显得有些模糊,我觉得他的性格或许并没有被完全刻化出来,特别是他对孔兹、幽若、洛仙等人的感情态度,使我觉得整部 “风云” 并没有完全达到把他刻画成仁者的目的。 与步惊云相比,少了几分执着。与聂风相比,少了几分仁厚。 怀空与怀灭两位人物的出现,是 “风云 II” 给人最大的惊喜,或许没有这两个人物的出现,我也不会有耐心看完 “风云 II”。因为,与 “风云 I” 相比,“风云 II” 真的有点想象力过于丰富了,丰富到令人失去兴趣,因为从武侠因素考虑,“风云 I” 已达极致,“风云 II” 不可有质的超越。但是, 怀空和怀 灭两位人物的 的出现使得 “风云 II” 相较于 “风云 I” 多了令人欣赏的另几位人物,他们的性格与聂风和步惊云相比,更具常人特色,尤其是怀空。 如果要从逻辑角度来审视 “风云 I” 和 “风云 II”,则漏洞百度,除了那些不切实际的想象力之外,更在诸多细节上存在明显的不合逻辑。但显然,我不是从这个角度去看 “风云 I” 和 “风云 II ” 的,否则我不可能看得下去,特别是 “风云 II”。除了前面提到的 武侠 因素、亲情因素、友情因素、爱情因素,以及 步惊去、聂风、怀空等人的性格所带给我的触动之外,最打动我的或许还是前面已略有赘述的佛理。 最后,令我反思的或许还是对于人性的参悟。这一点在 “风云 II” 最后几集中关于聂风之子命运的自我设想尤为如此。真的,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希望杜芸玲能用她孩子的生命去替换第二梦的孩子的生命,或者牺牲断浪和 杜芸玲之子的死来换起聂风和第二梦之子的生,我甚至毫无内疚之情,虽然里面一再提到大人的恩怨,不应由小孩来承受。一开始,我很开心 杜芸玲带着她自己的小孩离开以使断浪相信那个小孩是聂风之子,而当皇影把这个小孩救了时候,我很遗憾为什么那个小孩不就是聂风之子呢,而当最后步惊云和聂风除去断浪之后,我开始讨厌 杜芸玲竟然做出那样自私的行为。 我现在已不想再去其中人物的行为进行任何道德上和人性上的评判,我只想反思自己在做出那些 道德上和人性上的评判的时候,为什么会那么理直气壮。对于 那些被刻画出的人物 ,为什么会替那些令我欣赏人物的痛苦而到难过,甚至为什么会宁愿牺牲那些不令我欣赏甚至略有反感的人物来保护那些 令我 欣赏的人物。 其实,充其量这只是虚构出的作品,用于表达作者或导演想要传递的某些个人价值观等等,但我更加关心的是我是如何对于这些价值观做出响应的,因为这或多或少体现了我人性中的诸多因素。 寥寥数语,难以尽道我的感悟、我的人生观、我的价值观、我的道德观、……。写一篇影评好难,难在无法恰当地表达我的观点,或许这将是我最后一次对于影视剧中的人物表达我的触动之情。 天灾人祸,令人惶恐,逝者安息,生者自重。苦尝善恶,难伏心魔,困于执念,参禅定数。 仅以此文不对题的博文记念我这十一年的高校求学生涯 —— 2013.04.22
个人分类: 影视手记|1256 次阅读|0 个评论
《浮城谜事》观后感
stonewho 2013-4-7 07:45
看后,感觉这部电影探讨的是当下城市中的中青年的男女爱情关系,影片想去挖掘一些深层次的内容。一个男人,除了两个老婆之后,还经常游走于多个情人之间,这样的生活也太惬意了吧。这得需要多么好的演技才能保证不穿帮啊,这得多么高的情商去维系啊,啊,但我想现实中肯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只是没有发生在我的身边而已。 看这部影片的动机就是冲着里面的火爆镜头去的,结果没有令人失望。最初知道郝蕾是在电影《白银帝国》。她的浑身散发出性格来,连说话的声音都有那样的感觉。在这部电影中,她扮演的一个正牌夫人的角色,在不知情的前提下,被剧中的二房邀请去捉奸,结果才第一次知道了自己的丈夫在外面有affair。但此处我还是疑惑的,没有看明白,怎么是帮助对方抓自己丈夫的奸,突然她有点不舒服,到后面随着情节的发展,我恍然大悟,后来就佩服了一下这个男主角扮演的角色,他特么猛了啊!!!我没有看懂的是,剧中郝蕾知道了自己的丈夫(秦昊扮演)和一个在校大学生去一夜情的时候,她晚上回家并没有去质问,而是和他做了一次爱,这个地方我没有看懂是为什么。 高潮部分应该是剧中郝蕾和由齐溪扮演的另外一个老婆一起逛商场买衣服,随后三人在同一个画面中出现。剧中郝蕾和秦昊没有发生过多的语言上的冲突,我感受的是一股涌动的暗流一直在发展着。剧中还有一个情节没有看明白的是,当秦昊知道了郝蕾和齐溪一起去商场买衣服的时候,他对齐溪的举动说明了什么?当时他打她的部位是不是她的下体?剧中的镜头没有交代,是我从齐溪的面部表情推测的,当然也不完全是身体上的痛,大部分是来自于内心的那种痛苦。由齐溪在剧中扮演的桑琪最初也是抱着玩玩的心态和秦昊扮演的乔永照开始发展的关系。那么又是怎么样的心里变化,导致了二人关系的继续维系呢?没有爱吧?有的是性吧?但是性是推动爱的一阵兴奋剂?得不断的注射,才能维系快感,如果麻木了,得换另外一种更刺激的。 剧中的两个孩子也是一条线索吗?这两个孩子可能都上小学一二年级了,7-8岁左右的样子,但是最初我认为是剧中郝蕾和秦昊由于七年之痒,他才出去找的外遇,但如果按照我的这个俗套的想法,那么这部影片也没有多大意思了。既然两个孩子都是几乎一样大的年龄,说明乔永照是一开始就在外面发展这个关系,直到这个孩子都7、8岁的时候才发现了。还是一次偶然的发现。 为什么一开始那个警察对于影片开始的交通车祸处理的如此简单?剧中唐突的交代说是这个案子不归他管,但是那又为什么给到他那么多的镜头在案发现场?即便不是他管这个案子,那么其他警察的处理也太不合常规了吧?偏偏要用一个另外的视角去挖掘这个惨事的真相。这样处理的原因是什么?没有看懂 此外,剧中郝蕾和齐溪在追逐那个“小三”的时候,为什么要设置在一个雨天?其实有时候故事情节的发展完全不必去刻意追求那样的氛围,或许导演表达就是自己的想法,无需管那么多。为什么剧中郝蕾对两个小三的态度截然不同呢?没有看懂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060 次阅读|0 个评论
《资本·论》在首都剧院首场演出观后感
lianghongyi 2013-3-21 08:53
今天的演出很不出人意料的没有坐满,在买票的时候我就听见有人在说谁会看这样题材的话剧,枯燥乏味。但是作为一个学金融的来说我是蛮期待这部话剧的,前一场海派的演出《原告证人》让我在看之前更加坚定这场话剧绝对值得孤身一人跑到人艺细细品味。 然而在幕布刚刚拉开,开场舞还没有结束的时候,一个演员冲上舞台,斥责话剧投资缩水严重影响话剧质量,要所有观众为话剧融资,话剧演出单位出来几个人都拉不回去。就在观众大喊“演员要注意自己的职业道德”“首都剧场建立六十年来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幕布缓缓拉开,新的场景徐徐出现。我对这两场海派话剧最大最大的感触就是编剧特别的出人意料、独具匠心。 我不是学舞蹈编剧、也不是资深专业话剧欣赏者,对于整个演技不便评说。至于故事内容如若文字能复述的活灵活现,那么场话剧演的也太过于失败,所以内容的描述无异于让人味同嚼蜡。但是今天我有非常深的感触,那就是深处一个行业之中怎么来反思问题、总结经验、居安思危,这场话剧凭借对一些社会现象的嬉笑弄骂、对自身问题的深刻反思告诉人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实我有一点点失望的是,说是金融题材的话剧,更确切的说是金融只是整个话剧的一个无形的角色,并且是不好的角色,让我一直以为是借助话剧平台普及金融知识的美好期待彻底破灭。在去看话剧的路上我一直在听罗大中博士《名医是这样成名的》的音频,我一直都很喜欢他的课,他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将晦涩的医学知识普及,让更多的人明白中医的原理。我也一直在想,金融能有什么好的平台来普及基础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金融、喜欢金融、理性对待金融。之前看到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一位教授用喜羊羊与灰太狼图片的形式向幼儿园的小朋友讲述金融知识,真心是佩服。金融教育不仅仅是要培养金融界的高端人才,更需要是普及金融基础知识,让金融融入千家万户的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睡前本人粗鄙想法,见笑于大方之家,晚安!继续期待接下来山西省话剧院的《立春》和天津人艺的《蛐蛐四爷》。 3月20日夜于北航大运村
30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台湾电影《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热度 1 cef5556 2013-2-13 23:01
台湾电影《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影片讲述的是 1930 年,台湾在日本统治之下,原住民赛德克族马赫坡社头目莫那鲁道,率众反抗日本政府而发动雾社事件的故事。 在险恶的日据时代,赛德克族被迫失去自己的文化信仰,男人须服劳役不得狩猎、女人帮佣不能编织彩衣,骁勇善战的英雄莫那鲁道,见证三十年来的压迫统治。因一场误会种下日警和赛德克族的紧张关系,自此族人便活在恐遭日警报复的阴霾中,忍辱负重的莫那鲁道在深思后,虽知将面临灭族危机,但他明白唯有挺身为民族尊严反击,才能成为真正的赛德克人,于是决心带领族人循着祖灵之训示,夺回属于他们的猎场 …… 当十几岁的赛德克族少年用尖锐的竹竿血洗了关满日本妇女和小孩的房间,当全部落的女人为了留下更多的食物给出草的丈夫或儿子而集体选择吊死在马赫坡森林的古树上,看到了吗?他们的信仰和想要守护的一切? 结局当然不出意料,血肉之躯如何抵挡的住火药和毒气的猛烈攻击? 世代守护的森林终于被夷为平地,从 1236 人的出草到仅剩的不到 300 妇孺,赛德克族就这样被强迫迁离了自己的家园。 用鲜血和头颅去换取的自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够以 “ 文明 ” 的名义让别的文明卑躬屈膝。 真正地得到自尊,要自爱、自强!物竞天择,任何人、民族和国家不能靠恩赐而生活!
5223 次阅读|1 个评论
电影《护送钱斯》观后感
cef5556 2013-2-13 22:25
电影《护送钱斯》观后感
美国影片《护送钱斯》 /Taking Chance 描述了曾参加海湾战争的 麦克 • 施特博尔 上校自愿护送在伊拉克战争中殉国的一等兵 钱斯 • 费尔普斯 的遗体回怀俄明州的老家,影片回避了战争的残酷现实,而是动情地描述了一路上阵亡将士受到的自发的、无比荣誉的尊敬。护送遗体每经一处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天细节,一次次的立正敬礼,但手臂一次次缓缓地抬起,又缓缓地放下时,中间还穿插钱斯遗体被送往美国、遗体和义务接受清洗的画面,当所有在场的人都默默为这位殉国士兵默哀的时候,可以感受到对人性,对生命的无限尊敬和热爱。 “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 ,美国人从小接受的是 “ 自由,平等,博爱 ” 的教育,对生命的尊重,对自我的培养。国家的意识保证着民主、民生和民权,每个公民自愿地捍卫着信仰。 在我国,每个人都是在党领导一切的前提,忠诚着“国家”,而自我和家庭得服从着这样的思想。 美国士兵每人兜子都装着“投降书”,作战时可以投降;我们就只能说 “ 向我开炮 ” ,血战到底(美国著名总统阿伯拉罕 • 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 当钱斯为国捐躯,人们自发的尊敬和悼念,是出于生命的尊敬以及他为国家做出最大牺牲的尊敬。 而经典的我国英雄 - 苦命鸳鸯的余则成和翠平(《潜伏》),知道党国的事比天大。 影片很平淡,但饱含真挚的感情,让人不由自主肃然起敬。
3377 次阅读|0 个评论
题外话:冯小刚的【一九四二】简略观后感。
daradong 2012-11-29 21:11
题外话:冯小刚的【一九四二】简略观后感。
刚刚去看了冯小刚的【一九四二】,发表一下观后感:说实话上次看非诚勿扰2较失望,觉得象说故事舌头打了结,没把话说清楚让人明白,武断的认为冯导江郎才尽。【一九四二】改变了我的看法:1.故事多且线路清晰,娓娓道来,让人回味。2.没渲染民族仇恨和挖掘国人丑陋,自然而然。3.平淡但不乏味,值票价啦~ Wellbuy澳洲团购 冯小刚拍了18年的一九四二
21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载电影“雨中的树”观后感
jinhejiang 2012-11-16 16:37
那是位一棵为群众遮蔽凄风苦雨的大树。他是群众的“救命书记”,“洪水冲出来的干部”,面对洪涝灾害的肆虐,挺身而出,冲在最前头,带领群众攻坚克难,保住了美好家园;他看到土坯房时的七旬老人心酸落泪;他和在车祸中失去唯一的儿子的乡亲抱头痛哭;他帮助欲“一死了之”的受灾户重燃生命之火;他记挂着挂包帮联系点的读书娃学费是否筹齐、生病的老人是否好了些……“看到那些困难的群众,我就想起自己老家的父母,这些乡亲也是我的亲爹娘呀!”李林森,他就像一棵为群众遮蔽凄风苦雨的大树,化解了多少愁苦,换来了多少笑颜! 那是一棵为干部播撒和风细雨的大树。不善言语的偏远山乡干部被调任进城,亲密的同事被安排赴高寒山区乡……李林森任组织部长以来,11名长期坚守边远高寒山区乡镇的党委书记被交流回市级部门,一批人品正、干实事、真爬坡、敢破难的优秀干部被选拔到了各级领导岗位上。“选人用人是党委的最大形象,关系事业成败和群众是否真正满意。”“组织部是一个渡人的梯子,组织部长就是要把人才选准用好。”李林森旗帜鲜明地践行着“重品行、重实绩、重基层、重公认”的用人导向,像一棵为干部播撒和风细雨的大树,传递着组织的公道正派! 那是一棵为百姓甘于栉风沐雨的大树。“哪儿的干部姓甚名谁,有什么长处,缺点是啥,他掌握得一清二楚。”万源地域宽广,山高路险,乡镇村分布稀散,通村公路硬化率仅10%,下一次乡少则半小时,多则数小时。初春时节,冰雪未消,刚上任的李林森马不停蹄,仅用两个多月就跑遍万源市的52个乡镇和395个村(社区),几年来,这些山路他不知走了多少遍。可是,这些都还不算。就在李林森病重期间,当得知群众遭遇特大洪灾时,他孱弱的身体依然匆匆,留下无数个让人心酸的奔波劳碌的背影,他就像一棵为百姓甘于栉风沐雨的大树,风里来,雨里去,送去党的温暖,传递爱的音符! 那是一棵为事业善于呼风唤雨的大树。他创新实施的“四评村官”模式,使基层焕发出新活力,获中组部在全国推广;他奔走各大高校,摆展台、做讲演,向学生们抛“橄榄枝”,拉开了“千名大学生进万源”引才工程大幕;他在社区党建领域创新开展“五议”社区班子活动,有效地促进了社区和谐建设……李林森说“组织工作必须主动服务中心、服从全局”,“基层党建必须创新出彩出色”,“要让党建之树在革命老区开花结果”。同事眼中的他总有“有使不完的劲,想不完的点子”,就像一棵善于呼风唤雨的大树,使党交给的事业不断蒸蒸日上! 那是一棵为正义抵挡歪风邪雨的大树。“歪门邪道少来!干出实绩,群众信任,组织会考虑”。这是李林森对送礼送钱跑官要官干部的严辞拒绝。肝移植手术是拿出全部积蓄后又借钱做的,达州面积不大的二手房是卖了老家房子后借钱买的;老父亲退休后一直在胡家镇凤凰双语学校任教补贴家用;大妹妹一直在宣汉县汽车站做临时合同工;住所中,除了一台旧彩电,几乎没有像样的家具……在有些人眼中,组织部长有权,更不会差钱,而李林森却像一棵为公平正义抵挡歪风邪雨的大树,始终坚守清正廉洁底线,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那是一棵为责任傲视狂风暴雨的大树。他是医生最“讨厌”的病号,每次病重刚住进医院,就问“什么时候能出院”;他会趁人不备,调快输液的速度;他会因接到工作的电话,拔了针头就走;即便是重大的手术,也被他“精打细算”;他为了给村支书们授课,专门吃了平时三倍药量的激素药……“人都是哭着来的。要死,也要笑着走吧。”、“不要对外说病情,不能给组织添麻烦,不能让父母痛苦。”面对肝癌晚期的诊断,李林森依然停不下来,不改“拼命三郎”本色,他视工作为生命,他就像一棵傲视狂风暴雨噬虐的大树,为责任坚守到最后一刻! 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洗涤出蓝天的情愫,生命把根脉深植在脚下的热土。据说有一种树,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我相信,在李林森身上体现出的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组工精神,就是那棵不死、不倒、不朽的长青树! 林森部长走了,但他的精神没有枯萎。正如主题曲唱的那样:   雨中的树   平常得如同森林中的一草一木   雨中的树   把人间最美的画卷颂读……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 http://www.5ykj.com/Article/zjbgxxth/108866.htm
1858 次阅读|0 个评论
以书会友,资源共享 胡勘平红学藏书展观后感
黄安年 2012-10-2 20:16
以书会友,资源共享  胡勘平红学藏书展观后感
以书会友 , 资源共享 胡勘平红学藏书展观后感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10 月 2 日 发布 在喜迎中秋和国庆两节期间,今天上午中山公园皇苑艺术馆云集了数十位来自红学界、书画界、文化界、环保界人士和胡勘平先生的亲朋友好,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胡勘平先生红学藏书展的开幕式。来自红学界与会的学者有胡文彬、段启明、张书才、吕启祥、曹立波、任晓辉、张胜利、胡晴等。 胡勘平先生红学藏书几近三千册,以新世纪以来出版的红学著作和评论居多 , 也有一些文革前后、建国前后、民国前后出版的藏书。集胡先生三十年来的穷搜的辛劳,实属不易。作为一个红学的爱好者胡先生利用业余时间痴迷于红学收藏 , 无私地为资源共享奉献 , 将自己多年收藏红学著作内部展出,以期引起更多的红学爱好者、研究者共同关注红学的普及与提高,并且在书展结束后将藏书捐赠给位于临安的浙江林业大学,这种为普及和提高的红学铺路的道钉精神值得提倡和赞扬。在开幕式会上 , 资深红学家胡文彬先生高度赞扬了胡勘平先生作为民间收藏家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红学普及的实干精神,并且呼吁更多学者投身到这件极其有意义的工作中来。强调《红楼梦》要认认真真地阅读和领会原著,好好研究前人的研究成果。他还呼吁企业家投身于扶植文化普及和文化强国活动中,博得一片热烈掌声。 这次书展得到了皇苑艺术馆馆长段新风先生的全力支持,他全力提供了展址和服务,以及开幕式结束后的丰盛聚餐。段新风先生在开幕式上表示皇苑艺术馆愿为红学的普及提高,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提供优质服务。为今后继续举办类似的文化交流活动排忧解难。会后一些著名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还现场献上墨宝。 附照片 12 张为即时拍摄的。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10-11)|52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央视《新闻调查》栏目“黄金大米谜中谜”观后感
热度 17 qpzeng 2012-9-16 07:26
昨晚9点30分,央视新闻频道《新闻调查》栏目播出“黄金大米谜中谜”深度访谈节目,解析了当前黄金大米疑云的最新调查进展。 最有意思的是,作为汤光文论文的3位中方共同合作者看起来就像“自我有罪推定”似的,在记者的穷追猛打追问下,不是显得不诚实,就是显得没有逻辑! 比如,当问到中国疾控中心的荫士安当事发后是否与汤光文联系过?对方是如何解释的?他只说了一句:汤光文回答“就看你们怎么说啦”,明摆着黄金大米事件铁定存在,而且其中似乎涉嫌科研人员之间的默契甚至欺瞒。 在问到浙江医科院的王茵时,她的所作所为更是显得荒唐,作为一个科技处处长,对记者有关科研经费的事回答前言不搭后语,既不专业,也无逻辑。记者问到:“假如讲明是黄金大米,家长会同意孩子吃吗”?王茵答道:“估计有难度”!这实际上默认了她对黄金大米事先是知情的。可是,为什么欲言又止、吞吞吐吐呢? 湖南省疾控中心的胡余明在采访中称对黄金大米毫不知情、一头雾水,显得万般无辜。倒是他所在单位负责人斩钉截铁地说:“一定有人在撒谎”,并且当场指出了最大的撒谎嫌疑人,只不过镜头并没有给出。 最令人怀疑的是,记者查出有两张知情同意书(一张汤光文试验和一张荫士安试验)和一张现场试验告知书。可是,家长都没有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名,而是在现场实验告知书上签名。同时,试验方案明明写着试验分三组:菠菜组、胡萝卜组、胡萝卜素胶囊组,但临时又取消了胡萝卜组,并改成了空白组,理由是胡萝卜准备得不够。 我大胆猜测,猫腻可能就出在胡萝卜组!胡萝卜组并没取消,而是换成了汤光文从美国带来的黄金大米,因为白米饭就汤拌胡萝卜的颜色正是金黄色,学生无法分辨,家长也不会注意。这样既能解释汤光文论文中提到的结果,又能圆满地解释厨师为何没有煮过“金灿灿”的大米。 由此看来,黄金大米事件的谜团很快即将揭开,其谜底也许就是研究人员在试验现场悄悄动了手脚!当然,他们当时考虑的只是为了避免遭到志愿者拒绝,而并不是有什么坏心眼残害儿童。我也不认为黄金大米饭能引起孩子中毒或留下什么后遗症。 不过,如果他们偷梁换柱让家长签署现场告知书而不是知情同意书、瞒天过海将胡萝卜饭用黄金大米饭顶替、偷偷摸摸从美国带进黄金大米饭等等行为得到证实,那么他们的做法显然都是违规的甚至是违法的!我们期待中美双方的主管机构尽快查明真相,不让黄金大米事件继续发酵! 节目视频链接: http://tv.cntv.cn/live/cctv13/ ,点击星期六回看《新闻调查》节目。
个人分类: 科普集萃|13096 次阅读|33 个评论
《饥饿游戏》观后感
wctttty 2012-6-19 18:10
《饥饿游戏》观后感
昨晚刚在影院看过《饥饿游戏》回来 有很多的感触 ~ 为了避免剧透 若您还没有看过的话 建议还是看了这个电影之后再看我写的影评比较好 ~ 电影开始不多久 就已经体会到 ~ 这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 讽刺片 有非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若仅仅是期待一个欧美动作大片的人来说 肯定是要失望的 ~ 关于人物: 影片的背景其实非常含糊 但是作为一个科幻色彩影片 背景的来历也就不重要了 ~ 反正 就是存在这么一个世界 或者应该准确的说 这么一个极其明显的两个阶级存在 ~ 一个是生活在非常底层的一大批人 他们与外界几乎彻底隔绝(除了能收看到“游戏过程”) 生活条件 教育环境 甚至温饱问题都是极其简陋的 但是他们却从事着煤矿等艰苦而又非常重要物资能量来源 ~ 在压迫下 家庭似乎也再是一个温馨的家庭 ~ 这样的一个阶层是想映射谁呢? ~ 而另一个阶级是远远高居之上 形成及其强烈的对比 ~ 他们不愁吃不愁穿 孩子生来幸福(无知的富二代们 ~ )身边的科技极其先进(和他们的哲学修养强烈反差)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的穿着打扮 共性十足!还可以随时决定下等阶层人的命运 对他们实施暴力 这又是想映射哪一些人呢? -````` 政府?权利人士?上层社会?主流媒体?房地产商?··· 这里只能用问号了 ~ 其实这些人当中不免也有些 Good man 比如化妆师 比如从底层通过竞争爬上来的人 他们有些是了解民间疾苦的 但是更多的是无能为力 ~ 只能旁敲侧击 过着上层生活中的下等人生活····· 关于游戏: 游戏对于上层具有决定性权利的人物来说 是为了创造“希望”。·· ~ 进而减少暴动(不知为何 我联想到了高考 ~ )这在影片中是直接强调突出出来的 没有任何躲躲藏藏 ~ 对于那些热心的观众来说 游戏就是享受 放肆自己欲望的舞台 这在女主人公和男主人公在赛前一天夜里窗边的时候 通过窗外的景象和兴奋的噪音体现的尤为明显 ~ 对于主人公所在 12 区而言 游戏应该说是畏惧的 虽然对于还不懂事的孩子而言 这是个能够穿上新衣服的“ ceremony ” ~ 然而对于有些底层人群(如一二区) 他们居然有学校培训 为了这个游戏 ~ 他们一定不懂自己在做什么 只知道去做那些被灌输的思想行为行事 深层次的满足了高高在上的权贵 ~ 关于部分细节: 影片其实有非常多的小细节 我觉得是很有映射的 ~ 现只能提出一二来分享 ~ · 比如游戏进行的时候 依旧还是可以看得到团结与互助 但是亦可能看到另一种反方向的团结 ~ 上层权贵也有害怕的东西 就是怕得不到支持 怕有公愤 ```` 但是公愤的存在也没关系 把你清除掉 ( 卸任 ) 就没事了 ~ ````````` 还有那个学舌鸟胸章 这个对于影片从它的宣传和预告片等来看 应该是有标志性意义才对 但是影片里给那个标志图案的镜头很少 一直没弄清楚 它到底是代表什么意义~ 让人耐人寻味``````` 关于结局: 电影在最初的时候 女主人公和某帅男在森林里就提起了反抗与逃离的想法 还以为剧情到后来会发展到自由主义反抗呢 但是遗憾的是除了在游戏中某黑人区发生了些躁动之外 就再没有任何人有反抗的心情了 ~ 似乎下层人民很容易满足 ```` 哪怕是那么一点点小恩惠和希望存在 ``````` 关于里面的爱情故事结局也非常匪夷所思 变化之快让人摸不着头脑 还曾一度以为这不过是逢场作戏而已 尤其是不能理解的是 竞争归来后 成功的进入了上层社会一对新人 会得到大家的理解与宽恕 ~ 他们被冠以 ” 成功人士 ” ” 榜样 ” ” 楷模 ”….. 继续成为典范 学习的对象 …… 遗憾 ```````
个人分类: 时事随感|4767 次阅读|0 个评论
阿拉民工观后感...
zlhua 2012-5-21 16:37
阿拉民工: http://v.163.com/jishi/V7SBTU3SS/V7SCC5LSD.html 难道我所见到的,就是现实的剥削么? 他们为什么能够忍受? 因为相对于前面的生活,他们觉得好了一些么? 人为什么能够明知被剥削,还愿意继续忍受? 为什么? 记得N年以前,有一位喜欢思想的学生,给我看一篇他写的论文...写的就是剥削... 我当时还不以为然,觉得他年青气盛...太过愤青了... 记得N天以前,学校高层领导参与学院的高教30条的学习... 领导讲完,让大家提问... 同事让我提问... 我说,为什么要提问,提了,也得不到解决,为什么还要提? 同事说,就是因为没有解决,我们必须提,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声音... 不然的话,他们以为我们什么都很好... 既然什么都很好,就证明他们管理得好... 其实,现实是这样的么?不是... 所以,我们必须提问... 我觉得她说得有些道理... 但是很遗憾... 在她还没有开口提问之前... 发言就到此为止了... 因为领导有事,必须马上行动... 同事有点义愤填膺... 我却显得有些没心没肺... 她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博士... 我一直非常欣赏的好姐姐... 短短3年不到的时间... 我发现她变化很大... 从最初的阳光到现在的... 我感觉有点心酸... 我总是想改变点什么.... 但是.... 我们被剥削了么?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2991 次阅读|0 个评论
悼火场中的女孩 -- 青岛4.21火灾观后感
热度 3 fpe 2012-5-3 11:57
悼火场中的女孩  -- 青岛4.21火灾观后感
悼火场中的女孩 -- 青岛 4.21 火灾观后感 看了青岛 4.21 大火的发生经过,总觉得似曾相似,不错,一个女孩到阳台避火,结果摔死,这是上海商学院大火的最终结果;火势蔓延是因为大门没有关,这也是上海商学院大火的失控原因;消防 通道梗塞,消防车无法抵达事发楼 下 ,这还是上海商学院大火失控的原因之一。唯一不同的是,火场报警是牺牲者之一发出的,结果在发现火灾之后,四位花季少女,没有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因为烟气蔓延而致死,死得冤枉。烟气的毒性,早已在克拉玛依大火、香港嘉利大厦大火、洛阳东都商厦大火、焦作天堂俱乐部大火、温州 温富 大 厦 大火、吉林中百大火、上海高层大火等屡次得到证明,是火场的主要致死原因,一般认为 80% 的死者与烟气中毒有关。可是这一基本的逃生常识总是不能到达公民的心中,这到底是哪里出错? 现代社会的火灾与农业社会的火灾的差别在哪里?人工化学合成材料的使用,导致燃料蔓延的风险增加。为了避免易燃材料的失控,所以添加了阻燃材料,特别是织物,在美国阻燃的合成织物无所不在,以至于如要测试纯粹的织物材料,必须特别定制,否则全社会都找不到没有经过阻燃处理的织物(这是消防规范安全推动的结果)。不幸的是,阻燃材料并不是不燃,而且阻燃之后的燃烧更不完全,产生的烟雾更多更毒,于是有对火场烟气中毒的担心。 70 年代对阻燃研究多,现在则对中毒的研究多,都是拆东墙补西墙,没有归结的燃料本身的控制上来。 和青岛大火伤亡最相似的火灾是洛阳东都大火,都是顶楼的烟囱效应吸引来下部的烟气,都是消防队员到场之后, 309 人全部死亡,没有留下一个伤者。要么是好发无损,要么是阴阳相隔,其中的差距在哪里?关键是,当事人是否采取了正确的自救措施。通常烟气有温度,有温度的气体一定漂浮在空间的上部,所以正确的自救措施是趴在地上等待救援,而不是盲目呼救,呼吸中毒。吉林中百大火中,有一位老大爷,有生活经验,看烟气危险,就爬在地上等待救援,事后照样活蹦乱跳。那些疯狂逃生的人,很少能够跑过烟气的蔓延速度,而逃生运动中增加了自己的新陈代谢,加速了中毒的进程,怪谁呢? 如果我是阁楼中的受害者,该如何去作?关门(防止火势蔓延),关窗(增加当地的气体压力,降低烟囱效应的抽吸作用),封门(防止漏风和烟气的进入),待援。如何待援?床单毛巾浸湿,遮蔽口鼻,过滤火场烟气中最急性致命的氰化氢气体,至少可以在火场坚持的久一点,不会因为吸入一口气就倒下。很多人都不相信这一点,比如,央视大火中的消防队员和新疆德汇大火中的三名消防队员,就是氰化氢中毒倒下的典型例子。氰化氢中毒很难解决,需要特效的解毒剂,估计国内储备不多,关键是死亡发展速度快,来不及救治。 附录: 事故经过 多可惜的受害者啊,只要保护好口鼻,还是能够逃生的,毕竟火灾没有蔓延到她们的房间,仅仅是烟气中毒而已。
个人分类: 消防析灾|7199 次阅读|12 个评论
“可怜的希望”——《飞越老人院》观后感
ZhangEdward 2012-4-23 11:45
发小弄到了北京电影节的开幕影片《飞越老人院》点映的票,于是就一起去看了,之前对这个电影没有任何了解,听这名字就知道这是个描写老年人的影片。 影片是以老葛这个角色为主线逐步展开的。一上来老葛的二婚的老伴已经去世,而对方的儿女就盯上了他们的房子(准确的说本来就是他老伴的,结婚后他搬过来的,儿女的做法是很正当的),儿女分给了老葛二十万元让他离开了这个房子,老葛就拿了这些钱给了原本交恶的儿孙,当做是孙子的新婚礼物,想让孙子买房当首付,而自己呢则寻到以前公交公司的同事住进了一家老人院。故事正题就开始了,一伙子老人为了去天津参加综艺节目比赛努力排练,和老人院院方冲突,和儿女冲突,最后选择了从老人院逃跑然后在比赛上取得了佳绩。在这部电影里描写了几个老人的家经,下面就一个一个写。 首先是老葛,老葛是一名普通公交司机,第一个老伴去世了,觉得自己太孤单就想找一个新老伴,并且好像有了意中人,双方也发展的很好,可是老葛的独子坚决不同意自己父亲的再婚,于是这段婚姻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在这个问题上老葛为了照顾儿子的感情最后选择了让步,但是我感觉他的儿子不仅没有感觉到自己父亲对自己的爱,而是觉得自己的父亲是叛徒,埋下了对父亲的恨,根本不知道父亲的牺牲有多伟大。而后儿子到了快要结婚的时候也是生活所迫因为没有房子就主动给老葛介绍对象让他结婚好搬出去给他腾房子,老葛也很清楚儿子的想法,主动配合儿子找了个新老伴“嫁”了出去。而且通过影片后面老葛儿媳妇的台词还可以得出当时老葛对他儿子儿媳说是自己想找老伴且觉得在家里住不方便而搬出去的,从而减少儿子对于父亲的亏欠感。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礼让的传统,让了还不能让对方觉得自己让了他。通过老葛儿媳妇的台词可以看出孩子们其实没领什么情,感觉不到老葛的用心良苦,何等的让人心寒。或者说再阴暗一点,其实老葛儿子和儿媳很明白父亲的用心良苦,但是用这样的语言来劝自己,使自己少一点对父亲的亏欠感,并且用这样的语言来欺瞒自己的儿子,好在儿子面前维持自己虚伪的尊严。到了后来,老哥儿子下岗了,想做点儿生意,就去找老葛借钱,但是老葛没有钱,只能向自己的新老伴要。老葛觉得那是他新老伴的钱,而且人家也有自己的子女,就觉得那不是本分,断然拒绝了儿子的请求。这下可得罪了自己的儿子,儿子当时肯定觉得自己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自己的父亲竟然不帮助自己,父亲就是叛徒,自己在原先埋下的对父亲怨恨的种子发芽了,并长成了恐怖的杂草,估计他把自己遭受到的生活的困苦的根源和罪孽都看成父亲,于是和父亲绝交了。后来当老葛给自己孙子二十万元当做结婚礼物的时候,这个行为侵犯了老葛儿子对自己父亲恨这么多年的行为的尊严,于是老葛儿子就把这个钱还给了老葛。合情合理,本片对人内心情感的把握非常的准确,剧本作者对人性的了解真的很深刻。住到了老人院后老葛相当不适应那里的生活,因为住宿条件紧张老葛刚去老人院就在老周的床边加了块板和老周睡在一张床上,同屋的另一个人又有点儿疯癫,这让他很是抑郁,睡不好加上身体上不正常让他发出了“我怎么混到这个地步了,老了连自己的一张床都没有。”的绝望感叹,自然而然的出现了试图自杀的行为,幸亏被老周及时发现才避免了他走向绝路。老人院的老人们知道了这个情况就给他打了一张床,给他关爱,让他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热爱。重新振作的老葛积极的参加并领导了老人们去参加“超级变变变”娱乐节目的事情,到这里影片就很自然的给了老葛一个喜剧的结局:祖孙三代人冰释前嫌,一家人重新在一起了,可喜可贺。在老葛这里我们看到了很多我们老年人被生活的窘迫所困从而走上绝路的公式,让我想起了前一段时间我们老家有个老人上吊自杀的事情。而其实他们要求的也并不多,只是一张安慰的床就让老葛满足,所以我们这个社会首先要在经济上要关注老人,起码要让老人们能达到可以尊严生存的水平。这个片子里边老葛的故事完全可以深挖,独立出来完全可以做成一部不错的电影。 再者就是老周,老周在这部片子里笔墨是很重的,他乐观,对生活热爱,关爱他人。是他发起并组织了老人们参加娱乐节目的。此时他已经是癌症晚期,而他组织节目除了热爱老人院、关爱大家精神生活以外也有自己内心中的渴望,就是要赢得天津比赛的前三名好去日本参加比赛,并且希望通过自己在日本电视台上的亮相来寻找自己失去联系七八年的在日本的女儿。在天津比赛完之后他身体就撑不住了,最后幸福却留有遗憾的在大海边闭上了双眼。不知道他的女儿知道自己父亲的最后会作何感想?在这里就想起了我的好多本科同学们,他们大多在国外留学,也有很多人会留在国外,问题是他们的孝最后如何能尽呢? 而后几个人我就不记得名字了,一个是坐轮椅的老人,他无儿无女,在向天津逃跑被老人院院长赶上的时候他发话了。他说自己老了之后住进老人院,就是在等死,去参加娱乐节目这件事情成为了他们的“可怜的希望”。“可怜的希望”——我认为这是部影片的主题。影片中老人们在老人院里边被照顾的很好,吃住都很不错,让人们觉得应该不错啊。可是就算是人老了,也需要希望,需要精神生活,需要追求成功,这个正是人生命的可悲之处,这才是“衰老”最大的威力,衰老不仅仅毁害我们的肉体,而且破灭我们的希望。这个事情恐怕只有自己老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吧。在这里推荐大家看一本书吧,渡边淳一的《孤舟》,他描写了一个人退休之后为了寻找对生活的希望,这位老人找了一个年轻的女孩作为情人,最后又和这个女孩分手。这本书很细致的描写了“年金生活”给他带来的困扰和绝望,向我们细致展现出了老年人在退休之后的精神生活。
4843 次阅读|0 个评论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热度 1 beiyantom 2012-3-11 00:23
3 月7日,我们党支部三名支委,在党总支的要求和安排下去观看了电影《钱学森》。看完之后,我们几人感慨良多。 总体来看,电影拍得一般。如果之前对钱学森没有太多了解,看完之后,钱学森给人的印象也许就是一个爱国的文质彬彬的工程师而已。没有能够更加全面和立体地展现钱学森,尤其是钱老晚年的研究和生活,是该电影的不足之一。社会公众对这部电影反响也不强烈,当天下午偌大一个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的人也就15人左右,上座率不足10%。这大约与当今公众的审美和该电影的体裁有关。 我们认为钱老身上有几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首先便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一个知识分子最为重要的品质之一。学问可以没国界,但是做学问的人是有国界的。钱学森后来选择回到社会主义中国,似乎不是偶然。其父亲钱均夫和鲁迅是好朋友,两人同为章太炎(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与蔡元培等一起创立光复会)的学生,其岳父是蒋百里是著名著名军事理论家、国学家,是梁启超的学生。上述这些前辈都是所处时代的爱国先锋、精神脊梁,从这点来讲钱学森可谓“家底殷实”。钱学森个人的思想不可能不受这些人的影响,学成之后报效祖国成了他自然的选择。加上上世纪50年代初美国"卡麦锡主义"的猖獗和迫害,钱学森毅然决然选择回国参加建设。再次便是不畏艰难、奋发图强的精神。面对回国后,航空航天工业一穷二白的零基础,钱学森不为艰难,从亲自辅导学生和抓建设做起,硬是搞出了我们自己的导弹和火箭,给我们的核弹头插上了翅膀,也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钱老何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我们对此进行了深入讨论。一是钱学森个人的学识和能力;二是时代的需要和机遇。我们认为关键的还是前者,尤其是两者结合起来时,那取得成就就是必然的了。钱老最初选的是飞机制造专业,是因为当时旧中国不能自己制造飞机。所以说他的专业选择考虑了时代的需要,实现了两者之间的结合。钱老的能力可以用超常来形容,学识可以用渊博来形容。他是麻省理工当时最年轻的教授,可谓年轻有为;他从事的是美国航空界最为高精尖的研究。在1951年之后被软禁的日子里,他终止了空气动力学的探索,转而研究工程控制理论,终于在5年后出版了影响深远的《工程控制论》——他在一个陌生的领域同样做出了骄人的成绩。他不仅以此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而且开创了工程控制理论的新纪元。归国之后,由于国家的需要,钱老由理论研究转为工程技术,他实现了从理论到技术的完美转型。在这一过程中,钱老展现了他极强的组织领导能力,他将航天工业当成一个大的系统,由总体设计师到分设计师层层把关、负责,现在中国航天事业中仍在沿用钱老的这些组织方式。 2011年是钱学森同志诞辰一百周年,而今距离钱老去世也已经两年多了。我们不禁会想钱老去世后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呢?记得在一个访谈节目中,钱老的儿子钱永刚提到这样的生活片段:钱老晚年曾经带着玩笑的口气对儿孙们说“如果你的爷爷20世纪做的那点事情,也被称作伟大的话,那么你21世纪的爷爷将更加伟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钱老对自己的学术思想和成就大行于世是很有信心的。1980年5月中国首次全程发射洲际导弹“东风五号”获得成功,从那之后钱老逐渐淡出。他在美国待了20年(1935-1955),回国后在国防科研一线干了26年(1955-1981),他觉得今后不可能再有20-30年的时间。他的兴趣不是工程而是学术理论研究,他抓紧了人生的最后时光思考不止、笔耕不辍。在一时期也成为钱老学术理论的又一个丰产期。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至今仍引起我们深思。他开创了工程控制理论和中国的力学体系,至今我们还在沿着他指明的路在走。“大成智慧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系统科学理论已经用科学和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新的科学技术体系勾勒了科学分类的新的图景。社会主义总体设计部理论用于解决新时期社会主义的组织方式的变革,在小范围内已经证明是相当有效的……今天的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剩下的当是继承伟人的事业,努力拼搏,奋发图强! 看完《钱学森》后,我们心情澎湃。21世纪,我们将看到钱学森更多的价值。我们觉得再过十年、二十年后重拍《钱学森》,一定会更加精彩。
个人分类: 个人思考|935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冬天里的童话--《你是我兄弟》观后感
xyysh2008 2012-3-4 16:44
最近几天,没日没夜地看完了电视连续剧《你是我兄弟》,感触良多。有些忧伤,也有些痛快淋漓,除了浓烈的兄弟情深之外,更是一个关于爱情的传说,或者是一个传奇,一个冬天里的童话。在这个人人言利的市场经济大潮下的当下中国,追求纯粹的爱情情节,如马学军对花蕾蕾和弛英子对马学军,居然花大手笔描绘得这么有声有色,动人心扉;无疑彰显作者或编剧的社会良心。 这个电视剧还揭示了残酷与美好并存的生活现实。如此美丽、善良、忍辱负重(网友说的清高)的曾经小公主一枝花,却一次次被生活和周围的人所欺骗、抛弃,尤其是被官场上得意、生活中十足的小人赵远志所摧残,让人嗟叹不已。幸运的是,有个从小就想保护她、关心她、为了她可以去拼命去流血的楞小子马学军,就在她们要收获甜蜜的爱情之时,命运又给一枝花开了个大玩笑,她不幸得了不治之症脑瘤。一枝花真如花一般,开得灿烂而生命短暂,她在马学军面前试婚纱的时候无疑是最美丽最绚丽的,她天使般地倒在马学军怀中安静地离去,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当然,生活中太缺少高贵的东西了,搞得不少网友把它当成清高或者贱了。 同时,这也是一个励志的故事。除去老大忍痛割爱地放弃学业十六岁就开始含辛茹苦地承担养家糊口的任务外,老二马学军无疑是我最欣赏的人物了。一个高中肄业生是从给老板打工、开录像厅、办搬家公司到成立废品收购站、建立快运公司,硬是淌出一条路来,看似小流氓小混混,其实是一个心有大志、敢恨敢爱、勇于创新、遵纪守法,爱情忠贞不渝的纯爷们。这些当然博得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英子的芳心。聪明、能干的英子虽贵为名牌大学毕业生、外企中方总管,却对马学军爱得死去活来,清秀的她痴情地望着马学军的表情无疑是最美丽的。作者也不忍心让她一直痴心到老,安排了可怜的一枝花早早地凋谢了,成全了英子和老二的婚姻。当然,它诠释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有梦就有未来。老二从小就爱做梦,从一无所有就爱上一枝花开始,到成就一番事业,始终充满激情,充满生命力。值得一提的是,他走上社会除了老大的严格管教外,最重要的是碰到了一位好老板、好大哥,一位他的人生导师。 它还描绘了一个由熟于权术人事科干部典型代表、局长夫人秦大姐、赵远志以及给人收发报纸的一枝花组成的机关干部群体,看来改革开放都这么多年了,机关干部的形象一直还维持如此稳定,让人也感叹不已!也就是这么个单位泯灭了一枝花燃得最旺的上进之火。 再加上高考的落榜、最亲的人部长爷爷的离去后家族中落、父母远在天边、部队生活不顺心、单位生活的无趣、小人的摧残、本来挺高兴地回到老二身边又受到老大的不理解等如此种种,导致她生病最后离去,虽然作者手法太残忍,但也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从老二活得很真实,反衬出老四从小到大哭哭啼啼的、光会读书、也不知道读书为了什么的人,得出一个道理(我都不想说),“读书有鸟用”!当然,我不是鼓吹读书无用论,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活得真实和学会生活非常重要!另外,也给中国教育一个响亮的耳光。我们的教育难道只是教人识字、学语言吗?单一的培养认知能力的结果自然很不理想。那我们接受这样教育的人就应该永远受到它的束缚吗?研究生毕业时,我曾和我一起进单位的同事开玩笑说:“读书人在社会上混不开的理由是,你见到领导,永远是淡淡地笑,在领导眼里,你似乎永远没有满足;而其他人见到领导都是灿烂的笑,在领导眼里,给他一点阳光就这么灿烂!”结果的确如此,两个读书多的,一个出城了,一个还在城里转了一圈还回到起点。 写于2011-05-23
32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因为爱,我愿意为你改变!这是个直率的乐者Adele!(观后感)
GoogleMIT 2012-1-3 00:01
因为爱,我愿意为你改变!这是个直率的乐者Adele!(观后感)
我不是标题党,这个题目并不代表我为了爱,怎样去轰轰烈烈了,所以特别得在括号里面注明是观后感而已。这只是给Adele在Royal Albert Hall 的演唱会做一个评论或者聊一下自己的一些小心声而已。 科研,同样也需要音乐,就像我需要旅行一样! 第一次给一场网络版的演唱会写一些文字,也从来没为一个歌手的歌曲写那么多的文字。促成这些文字的因素太多,也许是因为Adele,也许是因为Kelly,但也许只是因为我自己。I think Adele is an real English singer-songwriter who was born in 1988.Adele的歌声,Adele的声音,让我感觉到了她似乎总是沉浸在悲伤心碎中,很多的歌词也都透露着布鲁斯的淡淡忧伤,然而她的歌又不像堕落派那样只顾着金属感的伤心落寞,相反的,她总能在歌曲里面传递出了积极的一面,就算一首歌的开始是一种悲伤的情调,她也总能慢慢以一种细腻如流水般的力量,在不经意的时候突然改变心境,从而创造出另一种美感。她也许会让人感觉是大大咧咧的性格,不惧怕世俗的眼光,只是坦荡的活着,为了音乐,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然而她也有着小女人一般的似水柔情,我中能在她的歌声中听出她为爱情说做的改变。 我想这一场在Royal Albert Hall( 王家亚伯拉罕或者皇家亚伯拉罕,但是严格意义上可能翻译成王家更加贴切他们的政体情况 )的live concert,如果我没有在听的时候漏记的话,应该是大概这几首歌,一首一首分析。也许因为刚刚接触的原因,我并不能全部理解她的音乐,但是她的音乐确实值得推荐。 Don't you remember 唱这首歌的时候,看她的眼神,我会觉得她很伤心,甚至是哭泣,我不知道那是不是因为灯光的原因,但我想这或许正是她的心境吧!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于人的身体来说,眼睛是最可靠的感官。我愿意这样一位歌者的眼神。她投入音乐境界的那种快速程度让我觉得她确实是一个非常敬业,非常有素养的乐手。在唱歌之前她还在谈笑风生,然而在下一秒她就投入到了音乐之中,并且唱出那份对逝去的爱的不舍,怀恋,仿佛让我们置身在与恋人对话的场景之中。 Turning tables 这首歌,将恋人分手时的那种场景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也许当人们分手的时候就是这样子,大部分人选择互相攻击,任何对方的话语都无法让自己重新发现对方的好,满脑子都是指责与攻讦,这也就意味着一段感情即将逝去,然而就像她的大部分歌曲一样,她所要传达的不仅仅是分手恋人之间的这种矛盾与纠结,她最想传达的应该是那种自我的改变,自我的救赎,自我的疗伤。离开,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挣脱出那些毫无意义的争吵当中。 If it hadn't been for love 很直率,很勇敢的去爱。为了爱,不管天涯海角,我都要追赶一切与你相关的事情。If It Hadn't Been For Love Never woulda hitch hiked to Birmingham. If it hadn't been for love Never woulda caught the train to Louisian'. 她是个很敢爱敢恨的人,这样的女人更值得我们去喜欢!因为她总是很真诚的把感情表露出来,不带一丝的矫揉造作。 Take it all 这首歌,这个专辑都是为了一个男人而写,一个曾经爱过甚至现在也仍然爱的人。这首歌似乎并不像歌词前半部分写的那样,我真的是要离开并且让你明白这样的结局是最好的,而是应该像后半部分那样,其实我希望你回到我的身边,而我则愿意为你而改变,我的爱都是给你的。这首歌与Adele的前男友有关。可惜的是,她前男友听过后几周,他就离开了她。我想她是心痛的,她是希望男友仍然留下继续支持她的。毕竟写一首让自己感动的歌不是那么容易的,只要真正触动到了真情才会有那种思路。就像我写随笔,写诗歌一样,每一个句子每一个文字其实都是表达了我的本心,虽然并不完全代表我的内心,因为我想我的文字和她的音乐一样,不仅仅只是展现给自己。Adele在语言上把这份感情说的坦荡豪爽,或许却反过来更显示出了她对这个男人的不舍。 Rumour has it 你不觉得这首歌是把矛头指向了那些小三,第三者之类的么?间接得来讽刺那些肤浅的男人们,光看女孩子们的年轻,naked body,而忘记了那个自己曾经海誓山盟的恋人。当然这首歌也有点自嘲,自嘲自己竟然爱上这样的男人。唱这首歌的时候,Adele两手都竖起了中指,这个动作还真是搭配这首歌的尾声,fuck the bloody pig! fuck the veritable bluebeard. One Only 似乎是在为了一段热恋而歌唱的,那种只有彼此的爱情。就像《恋爱通告》里面刘亦菲对王力宏书说的,我什么都没有看到,我只看到你的这种境界。你的心中只有我,而我的心中也只有你。这首歌也似乎在鼓励那些暗恋的小姑娘小伙们,爱TA就勇敢的说出来吧!如果TA真的是你唯一的爱,那就拿出敢行! Love song 这是翻唱的歌曲。也许很多人以为翻唱的歌曲不会好,然而也不尽然。就像Adele她自己所说的,翻唱别人的歌曲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因为反复的翻唱,可以让自己更加了解这首歌的意义,而不至于肤浅了事。这首歌的歌词在十年前或许就已经写了。歌词写的很棒,很美,表达出了那种真挚长久的爱情,透露出内心的渴望。当你找到一个爱人的时候,也试着像歌词写的那样吧!与他独处的时候,你感到的是自由,快乐,年轻,感动,爱和幸福。异地恋的童鞋们也应该听听这首歌,However far away, I will always love you. Chasing pavements I think this song should given to the girls deeply in love.是要放弃呢还是继续追逐这种爱情的美好幻影呢?这是一种对自己内心的拷问。我们相恋,只为真爱。如果不是真爱,那就放弃吧! I can't make you love me 美好,一种小小的美好,清新的爱情。很美好,却也同样的悲伤。 如果你不爱我,那么我宁可自己忍受着这孤独,而不是强迫你来爱我。当我抱着你的时候,如果你感受到的不是幸福,那我会离开。爱情,在黑暗中也应该是光明的火种。 Make you feel my love 这是Adele每次必唱的翻唱歌曲。这不仅仅是她几年原唱的方式,也是她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她似乎也想通过她自己的音乐,带给我们无尽的爱,并且让我们看到她的努力!这首歌的歌词我很喜欢。 Some one like you 是Kelly告诉我的Adele的第二首歌。Adele是真性情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就应该配《远去的飞鹰》中抗日名将高志航与《我的娜塔莎》中的庞天德这种纯爷们儿!绝配,都是爱得特别深刻坦荡之人。这首歌和一个她旧时男友有关,她爱的深,不仅仅是在热恋中的时候,即使与深爱的男孩分开之后,她送上的也是诚挚的祝福。如今他们依旧是很好的朋友,然而Adele绝非小女生那种想要纠缠不清的那种,她也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保持彼此的关心却又不会觉得情火燎原。我们爱过,那就那我们不相忘,但是绝不可能回到从前。唱完这首歌的时候,Adele就哭了。我想这一定是触动了心中的琴弦了,才会让自己如此的感动。I will find someone like you.I wish nothing but the best, for you too.Don't forget me, I beg, I remember you said:-"Sometimes it lasts in love but sometimes it hurts instead"这首歌可能是我听的她的歌曲里面最喜欢的一首。我会找一个像你一样的,祝你幸福!最好的祝福! Rolling in the deep 这场concert的最后一首歌。There's a fire starting in my heart,这句歌词倒让我也想起了费翔的你是我心中一把火,当然这两句歌词完全不懂,这种意境也截然不同,费翔的那首歌显然是在热恋之中,而Adele的这首歌明显是在倾诉一段过往的感情,两者相去甚远。We could have had it all... (you're gonna wish you, never had met me)... Rolling in the Deep (Tears are gonna fall, rolling in the deep) Your had my heart... (you're gonna wish you)... Inside of your hand (Never had met me) And you played it... (Tears are gonna fall)... To the beat (Rolling in the deep) 不管你谈过恋爱与否,似乎在我们的记忆深处,似乎总会觉得,我们本该可以和一个人,在一起,到彼此的内心深处。 Okay, 本来是当作任务来完成写给在台湾的Kelly看看而已的,毕竟人家在台湾,我要是不由着她点或许她回来就起义了,然而当自己喜欢上Adele的歌之后,就不知不觉的写了这么多! 也希望我们都可以像Adele那样,爱的如此坦荡,热恋时轰轰烈烈,分离时,我们依旧祝福,但绝不拖泥带水!
个人分类: 多媒体评论|1024 次阅读|0 个评论
《观音山》一部平淡而让人震撼的电影
热度 1 Zhanglincn 2011-12-29 09:45
人生本来就一个结局,死亡,也就是永远离开这个世界的空无状态,这种感觉本身就很抽象和荒谬、就很无奈和悲凉,人作为懂得自我生存状态的生命,其悲剧就在于 懂得本身。但人在面对人生这个过程里无数喜怒哀乐的时候,都会暂时忘记了那个大家共同的结局,沉迷于自己的感觉中不能自拔,互相伤害着,索取着,占有着,没有去想那个让一切都变得荒诞的最后结局。 电影观音山给人整体的感觉是悲伤的,但同时又是深刻的。三个年轻人无奈而又略显浑噩地生活在一个偌大的城市角落里,互相依靠着,一天没有来头的开始,又无声无息的结束。整个的故事脉络中只有这活着不断向前的状态,犹如这列车载着他们呼啸穿过山洞的放任和流逝,除此之外生活本身就没有什么内容,包括这活着的意义,这生存的价值都显得疲惫,只有这催人泪下的短暂的爱情,刻入人的内心无法忘记。然而在这平淡甚至乏味的只是活着的故事里,人的心总是孤独地在艰难寻找,寻找一种支撑活着的平衡,一种放置生命的依靠,一种自然发生而又平静朴素的感情,这爱或许也无法说清,只要和相爱的人在一起活着,总会让人安宁,总让人在急速流逝的短暂生命中获得归属,获得感动,获得那种活过而不枉此生的感觉。 真爱让人伟大,让人性获得升华,尽管那是上帝付给人天然的属性,但爱的确会让人不再孤独和恐惧,不再感到无助和痛苦,不再迷茫和彷徨! 电影的结尾有些许悲凉,却是主人公心甘情愿的归依,有真爱又无法释怀的人为了不再孤独,总选择尽快地和自己的儿子和丈夫团聚,尽管那个团聚不知道会不会真的存在!真爱,让有情人无法自拔!
个人分类: 生活娱乐|4364 次阅读|1 个评论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热度 3 gabbro 2011-12-28 20:54
几个学生去看了金陵十三钗,回来说哭的稀里哗啦,从头哭到尾,感叹小日本太坏了。建议我也去看看。 周末我也走进电影院,慕名去看了老谋子的大片。 我已经很久没有进电影院了,记忆中看了“英雄”和“无极”后,就没有看过电影。 电影看完了,我也没有哭。 我给学生讲,真实的历史比电影要残酷的多。翻开史书,屠城的记载不在少数。小日本在华北、在南京、在中国的暴行,远比电影要残忍。 说到老谋子的这部电影,传承了老谋子的一贯风格,注重画面而轻视故事情节。 当穿着旗袍的一群女子没有受到任何阻挡就突然出现在教堂大门口的时候,特别是还笑嘻嘻的,与整个战争场面那么不和谐。显然不符合常理。 整部影片用大量的英文对白,给人感觉是专门拍给奥斯卡评委看的,而不是给中国观众看的。 老谋子在想什么呢?仅仅为了获奖? 也许,中国的科学界也有这种心态,科研只是为了获奖?
4475 次阅读|8 个评论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machan 2011-12-24 23:57
很久没写观后感了,自从中学毕业以后,呵呵。 看了电影《金陵十三钗》。 说什么呢,悲愤? 伤感? 仇恨? ……好像都不是自己想说的。 战争期间,那些罪恶的事情,如:强奸、乱杀、虐杀……都有。 无辜的百姓白白遭罪, 多了去了。 当年德国占领法国,干的事情; 和当年德国占领苏联,干的事情; 以及苏联反攻德国后,干的事情; 和电影上日本人占领中国南京,干的事情。 如果,你有兴趣查看历史,都基本一样。 这就是人间的罪恶; 战争,无疑是人间罪恶,集中体现与广泛爆发而已。 这些,都不是我想说的。 我想说的是: 1、敌人,不把我们当人看,称呼我们是支那猪,这没什么,总会过去,而且我们是最后的胜利者。 但是,为什么胜利以后的我们,仍然不把自己当人看? 这句话感觉不对,是吗? 电影里,女学生,不是视妓女为异类,连共用一个厕所的权利,也不想给妓女吗。到今天,这种歧视也遍地都是,难道不是? (这里不提制度上的歧视,那比较敏感,对吧)前几天,看到新闻报道,一个农民工给身边的女孩子让座,女孩子的妈妈,却给孩子说,不能坐,脏! 这种身份歧视,在中国社会,可以说无处不在。为什么? 人权,这两个字眼,在很多人心里,仍然是“敏感词”, 为什么? 人权,是什么? 他是,一个文明社会的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的条件。一提人权,就觉的是“卖国分子”, 为什么? 难道有人为包括你在内的人争取人权,就卖国了? 如果是“卖国”,那这个国,是由人来组成的吗? 为什么,可以什么不问,什么也不想,却理所当然认为,猪圈的主权永远就大于猪权?且,猪就是不能争取猪权? 2、那些曾经在我们的土地上做恶的敌人, 为什么战败后,却能把自己的国家建设的那么美好?为什么,战胜国,战后却一直落后战败国? 我们,仅仅是GDP总量才刚刚超过人家1、2年而已。 战败的日本, 把自己的国家建设的越来越美好,没有假货、没有污染…… 为什么战胜国,却让假货充斥市场? 为什么战胜国,却让污水横流?…… 3、 所有的制度、法律,所有的教育,所有的机构…… 最终要归结于什么? 最终要归结于“人”—— 所有的所有, 都应该让人变的更美好, 而不是变的更邪恶! 什么的是好的? 好的,就是能让人变的更美好的。 反之,就是不好的。 我想,这就是“以人为本”的涵义吧? 您说呢? (另外,在看电影过程中,身后3位女子一直笑声不断。 参见;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f=wctid=55921boardid=1id=8002657page=11=1#8002657 看来,“保持安静”的标语,应该贴的更广一点)
个人分类: 生活|32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国大业观后感之五 感谢康生
热度 4 chrujun 2011-12-18 13:33
当前对康生评价是极不公正的,康生抓特务的水平确实是超一流的。因为毛泽东在延安呆了那么多年,安全上没有出什么问题。因为特务被康生抓了啊,康生的这个功劳一定不能忽略。 在《建国大业》中,毛泽东由于被特务盯上差点被敌机炸死。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毛泽东河北转移的路上。国民党长期潜伏在我党内的特务发现毛泽东到了,不仅发电报、还提供了空袭标志。敌人飞机来了,毛泽东刚睡下不起床,警卫人员拿他没有办法,是陈伯达劝毛泽东躲避了。后来陈伯达被毛泽东打倒了,提了这件事,毛泽东念及陈伯达救命之恩,特意让人关照陈伯达在监狱的生活。 很奇怪的是,空袭后竟然没有找出潜伏的特务。要不是北平解放后拿到特务的档案,这个特务不知要潜伏到什么时候。由此可以看出,敌我双方的间谍战非常强烈,毛泽东作为弱小一方,极有可能被蒋介石“斩首”。从毛泽东差点被蒋介石“斩首”可以发现康生功劳之大。
个人分类: 中国观察|4601 次阅读|7 个评论
建国大业观后感之四 毛泽东和林彪的独断专横
热度 1 chrujun 2011-12-18 13:11
辽沈战役刚刚结束,毛泽东没有通过集体讨论就发命令通知林彪20日内入关。罗荣桓等收到电报后列了一大堆困难,认为20天内入关完成不了。 这个时候林彪马上以林罗刘的回电同意执行毛泽东的命令。罗荣桓和刘亚楼一声不吭,赶快去执行入关任务。 毛泽东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林彪看懂了。其他人可能看不出来,这个时候需要独断。其他人没有反对,说明毛泽东和林彪有绝对权威。相反,蒋介石要卫立煌和傅作义撤军,没有一个听他的。蒋介石失败的命运也就无法避免了。
个人分类: 历史忧思|4173 次阅读|2 个评论
建国大业观后感之三 贪婪的资本家
热度 3 chrujun 2011-12-18 12:56
在《建国大业》大业中,蒋经国的戏不多,但对蒋经国做出了极高评价。蒋经国到上海整顿金融市场,抓了上海滩黑老大杜月笙的儿子。杜月笙不服气,说你姨夫也在囤集居奇,你敢不敢去动他们。蒋经国还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把孔祥熙家族的仓库给封了,并要治孔祥熙儿子的罪,弄得蒋经国和孔祥熙儿子互掏手枪。最后是蒋介石心软,没有让蒋经国追究孔祥熙家族的罪。 在国共战争最激烈的时候,这些资本家变本加厉发国难财,弄得国统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蒋介石政权的快速崩溃,与资本家的贪婪也有关。蒋经国虽然认识到这一点,但基本上无能为力。 一个政权烂掉了,出现几个好人是没有用的。这个时候只有革命,才能挽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个人分类: 历史忧思|5220 次阅读|6 个评论
建国大业观后感之二 人民政协的来源
热度 1 chrujun 2011-12-18 12:36
《建国大业》的作用是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来龙去脉有比较清晰的介绍,这一点往往在历史教科书上找不到。 政协最早可以追踪到《双十协定》,该协定确定了多党分权的蓝图。但蒋介石后来觉得国民党可以一统天下,一是炮打毛泽东,二是踢开民主党。 1948年初,蒋介石在国共内战相持阶段,在没有和中共及其他民主党派分权的情况下被选为“总统”。 这个时候,毛泽东想把民主党派争取过来,和民主党派分权,在哈尔滨开一个政治协商会议,根据双十协定搞一个更能够代表中国的政权。 但冯玉祥在归途中不幸遇难,有可能被国民党刺杀。其他民主党派也按兵不动。由于内战的局势暂时还不明朗,蒋介石还有实力,毛泽东邀民主党派共建中国的大计只能缓下来。 1948年底至1949年初,中共实施了三大战役,蒋介石的精锐部队全军覆没。各民主党派一看蒋介石大势已去,纷纷接受中共的邀请。 特别是渡江战役实施后,南京和上海相继被解放,宋庆龄也同意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这个政治协商会议相当于西方国家的议会,大约一半的席位给了民主党派。会议确定了国旗、国会和国歌,以及中共和民主党派的分权方案。多位民主党派头领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再回头看双十协定,可以发现中共实践了双十协定,成功与各民主党派分权,共同创立了新中国。 1949年10月1日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根据八字预测推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刻是毛泽东根据八字预测理论精心选择的。也许是毛泽东本人懂八字预测学,也许是民主党派中有人懂八字预测学,建议给毛泽东的,另外一种可能是毛泽东专门找了精通八字预测学的人。总之,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最佳日期,真是天佑中华。毛泽东不仅仅精通马列主义,更重要是他精通中共的传统文化。 由此可以看出,双十协定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它规划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蓝图,使政协成为新中国政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政协制定了新中国的国旗、国徽和国歌,民主党派和中共共同创建了新中国。
个人分类: 历史忧思|3267 次阅读|4 个评论
建国大业观后感之一 蒋介石为什么失败?
热度 2 chrujun 2011-12-18 11:37
国共双方开战前,蒋介石有400万装备精良的部队,毛泽东只有100万装备落后的部队,建国大业从多个侧面说明蒋介石为什么在3年之内被打败。 1. 毛泽东的军队人心一致,蒋介石的军队各怀鬼胎。 通过多次党内斗争,毛泽东树立了绝对权威,军队听毛泽东的。 蒋介石的人马来自多个军阀,大家都想保存实力,最后被各个击破。 2. 蒋介石错失良机,毛泽东冒险一搏。蒋介石听从美国调停,没有乘胜追击,导致林彪在东北获得生机。毛泽东没有听苏联的,果断打过长江。 3. 毛泽东得道多助,蒋介石失道寡助。 毛泽东团结民主党派,重视农民利益。蒋介石自认为实力强大,抛弃了民主党派,只依靠贪得无厌的资本家和美国,导致蒋介石统治区物价飞涨,民愤极大。 4. 毛泽东用人唯才,蒋介石用人唯亲。 毛泽东敢用和自己唱过对台戏的林彪、粟裕和彭德怀。而蒋介石对陈明仁、卫立煌等人不能放心使用。 对有裙带关系者和巴结者却长期重用。 5. 毛泽东廉洁高效,蒋介石腐化堕落。 毛泽东的人马和商人基本没有什么关系,可以过苦日子。 蒋介石的人马一是来自旧军阀,二是来自新兴资产阶级。他们包二奶、收贿赂、投机倒把、囤集居奇,是腐朽阶级和奸商。 在蒋介石政权最危急的时候,还在大捞特捞。 由此看来,国共内战刚开始的时候,尽管蒋介石的力量很强大,但蒋介石代表的是腐朽势力,其内耗和贪婪注定了失败。毛泽东不仅内部团结,还招兵买马,导致其实力像滚雪球一样扩大。 其胜利是必然的。
个人分类: 历史忧思|5953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让子弹飞》观后感——让Paper/论文飞(科研版)
WHUSIM2010PHD 2011-12-14 11:29
1. 要有风,要有肉;要有火锅,要有雾;要有美女,要有驴! 要有图,要有表;要有讨论,要有假设;要有摘要,要有致谢! 2. 这他妈的税都收到公元2010年啦! 这他妈的课题都做到公元2011年啦! 3. “六个人,还当着师弟师妹的面,呸,不要脸。我都回家看电影。太不要脸了,太不要脸了,呸!或者你花点钱,花不了多少钱,电影院有的是,还当着人家的面,恶心,呸,恶心。”   “老师,你还不了解我么,我从来都不带耳机,我喜欢无声”   “老师,你还不了解我么,我播放器面积从来不超过1平方厘米”   “老师,你是了解我的,我至今,至今,至今也~~~~就是俗称的‘xiaonei男’”   “老师,你是了解我的,要是我,电脑前肯定不是我一个人,是一帮”   “老师,你了解我的,我一般都是打游戏” 4. 死了的人比活着的人有用! 在读的人比毕业的人有用! 5. 你给我他妈的翻译一下他妈的到底什么是他妈的惊喜,你给我他妈的翻译一下他妈的到底什么是他妈的惊喜! 你给我他妈的翻译一下他妈的到底什么是他妈的放假,你给我他妈的翻译一下他妈的到底什么是他妈的放假! 6. 住嘴!你可以侮辱我的职业,但你不能侮辱我的容貌。你可以叫我王麻子,但你不可以说我是“王大麻子”!你睁大狗眼看看我脸上哪有麻子?顶多有颗美男痣。咱们熟归熟,小心我告你诽谤。 住嘴!你可以侮辱我的智商,但你不能侮辱我的学历。你可以叫我*博士,但你不可以说我是“臭*博士”!你伸长鼻子闻闻我身上哪有臭味?顶多没时间洗澡有点发馊。咱们熟归熟,小心我告你诽谤。 7. 我也一点准备都没有,带着老婆出了城,坐火车,吃着火锅还唱着歌,然后掉水里了,后来一下子就到这了。 我也一点准备都没有,带着行李进医大,考完研,吹着牛逼还唱着歌,然后就读博了,后来一下子就到这了。 8. 叫麻子的脸上就一定有麻子?那叫黄四爷的脸上有四么? 叫研究生的就天天做研究?那搞science的都能发science么? 9. 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走四方,麻匪,什么时候都得剿,你们想想,你们带着老婆,出了城,吃着火锅还唱着歌,突然就被麻匪劫了!所以,没有麻匪的日子才是好日子! 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走四方,课题,什么时候都得做,你们想想,你们没有老婆,离了家,吃着食堂还住着宿舍,突然就被延期毕业了!所以,没有课题的日子才是好日子! 10. 师爷:寡妇不能睡啊!必有大灾! 张麻子:她已经成了寡妇了,我不能,让她再守活寡! 师弟:游戏不能玩啊!必有大灾! 师兄:前半生已经成了游戏了,我不能,让后半生虚度! 11. Nature,高!Science,硬!Cell又高又硬! 12. 酒要一口一口地喝,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 课题一步一步地做,文章要一篇一篇地写……步子迈大了,容易毕不了业! 13. 黄四郎对手下胡万说:如果你活着,早晚都会死;如果你死了,你永远活着。 老师对手下研究生说:如果你拒了,早晚都会死;如果你发了,你永远活着。 14. 枪响后手下弟兄问:“大哥,怎么没打中呢?”姜文笑答:“让子弹飞一会儿。” 文章投出去了问:“老师,怎么没接收呢?”老师笑答:“让审稿人看一会儿。” 15. “留学,先去西洋留学,然后去南洋留学,然后去东洋留学。”“最后去北洋留学。”“傻小子,你就生在北洋,(语气停顿),不用留。” “留学,先去工大留学,然后去农大留学,然后去林大留学。”“最后去医大留学。”“傻小子,你就生在医大,(语气停顿),不用留。”
28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好领导--写在职称决战季之后
tutor 2011-10-19 17:27
本年度的职称决战季结束,未见伤亡,也未见骂大街之不和谐事件发生,总算顺利。随作观后感一句:“不管是黑领导还是白领导,能拉来职称指标就是好领导。”
个人分类: 世间百态|2409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十二届挑战杯决赛作品展览“观后感
Moviez 2011-10-19 16:31
昨天,有幸参观了在大连理工大学承办的第十二届挑战杯决赛作品展览,由于是临近闭幕,很多展位都开始撤摊了,还好,几个不错的展位还是一睹为快了,并与相关的同学进行了短暂的交流。挑战杯被誉为中国高校的科技奥林匹克,从俺走马观花地实际考察中,参赛者以本科大四生为主,作品以实际应用为主,当下流行的3D可视化、无线、物联网等技术随处可见;抗震救灾、文化建设、城乡文明、低碳环保等和谐理念得以贯彻。作品的水准已经初步具备了实用价值,有的甚至已经开始商业化了! 展位最火的当属中心A区的3D虚拟技术体验了,那里人头攒动,“交通”基本瘫痪了,俺见缝插针,最后挨到了前台,过了一把第一视角射击游戏瘾,头盔的方向感应略显迟缓,但前进后退还是很快的,因为是按钮控制,还有个背包。。技术虽说还比较粗糙,但是基本轮廓还是有了,下一步细节进行用心的改进,并加以小型化,相信会有更好的效果的。 紧挨着这个展台的是定向广告的设计了,简单的说就是通过视频捕捉,确定目标的性别,年龄甚至情绪信息,然后“对症下药”,播放目标性很强的广告;目前对性别识别准确率比较高,现场测试还不错,不知道这个创意是否世界首创,但是目前有几家广告公司相当有兴趣,市场很有希望啊。 手机视频监控设计的那个小伙有点意思,说自己的设计最大的优势就是成本是全场最低的,几十块钱,最少可以同时监视四个采样区,可惜的是样品没带来,闲扯了一些不相干的事情,俺就走开了。物美价廉总是受大众欢迎的,希望他能走得更远。 矿井探测车的设计也比较有意思,作为矿井的先遣部队,实时探测矿井的关键信息,无疑对灾难频发的矿业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安全保证。目前已经在部分矿井试用了,真希望更多的人为悲剧可以避免。 还有很多:借助花卉做原料发电,使用木渣生产生物油,沙漠地带的土壤保护棒等等,当然也有时下大家关注的泄漏原油的回收装置,最有趣的消息是关于利用地沟油生产工业胶的点子,一派意见是技术含量不高,一派意见是贴合大众生活值得推广,有分歧是好事,希望有一个恰当的评价。 当然更多的摊位是只见铭牌不见人了,最遗憾的是跟自己相关的两个设计都人去位空了,俺只好捡了份产品宣传单回来慢慢研究了。两个小时连中心展位都看不过来的,本来还想照相留念的,可是没有时间啊,白带了相机;要是看完全场八大展区,一个周也未必够啊,贪多了,哈哈~ 参赛者的热情洋溢、娓娓动听的演示,令俺感动,高兴,真希望他们踏入社会大舞台后还能保持这种创新精神,这种敢做敢为的气魄,为快病入膏肓的大环境打一剂良药,让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重新焕发青春!
个人分类: 会议活动|9990 次阅读|0 个评论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60周年校庆晚会观后感
热度 1 zlhua 2011-10-13 21:32
不知不觉自己在成信呆了十年,时间真的过得好快...当年(校庆50周年)还在那个在舞台上跃动不知疲倦的年青女孩,现在已为人母...还记得自己当时一共参与了三个节目,一个主舞,需要完成一个很难的托举....另一个组舞,还有一个时装秀...呵呵...感觉就在昨天发生的事情.... 今年的节目依旧很精彩...小马和严姐依在,而我却退居二线...不过情绪依然很激动,很振奋,很鼓舞... 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 心里默默告诉自己:2011年10月13日.... 重新启航....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沿着CDIO之路....前进...前进... 呵呵,天天快乐!!!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4578 次阅读|1 个评论
大秦帝国
热度 1 whyhoo 2011-8-8 12:48
整整三天,终于看完了《大秦帝国》第一部,51集,只是六部之一。整部电视剧主要内容是秦孝公在公子卫鞅的协助下,通过变法使秦国从一个弱小的穷国逐渐走向强盛的故事。“商鞅变法”是我们中学历史课本中就有的典故,现在我是知晓了其详细经过。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弱肉强食。秦孝公赢渠梁即位之时秦国正面临着以霸主魏国为首的其他六国的分秦之势,秦国危在旦夕。赢渠梁发布求贤令,广招天下名士,卫鞅遂入秦。其实之前孝公就曾见识过卫鞅的才华,孝公自是重用卫鞅。卫鞅行的是法家之学,提出了一系列变法措施。在当时的战国时期,变法是要遭到强大的阻碍的,在孝公的全力支持和卫鞅的彻底的法治思想的主导下,秦国历时二十年从弱小而变强大,并从魏国手中收回失地,也开创了秦国的霸权时代。纵观整个变法过程,法治思想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在那个时代,儒家等人治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而在好斗成性的秦国,依法治国就显得极为重要了。齐国、韩国也曾效仿秦国变法,但他们行的不是真正的法治,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依法治国也奠定了秦国自孝公以后一百多年逐渐强大以致嬴政扫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国家强大之根本,时至今日对我们依法治国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1226 次阅读|1 个评论
《建党伟业》观后感
热度 7 秦伯强 2011-7-24 23:18
今年七一,因为在国外访问,未能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体观看。对于这种主旋律的电影,常常怀有莫名的逆反。但是,偶尔在国外的某个网站上,却看到有人推荐这个电影。不禁好奇心顿起,特别去卖碟子的地方买了这部电影来观看。总的感觉是这部电影还是比较尊重历史的,如张国焘的描写(实际上,随着对西路军历史的重新评价,对张国焘的评价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和胡适的描写。最大的一点体会,就是在我们这个灾难深重的国度,是青年人燃烧的激情,使得我们这个国家走到了今天。只要看看早期的中国共产党,绝大部分都是年龄为 20 多岁的青年人。再看五四运动,到八九年的那次风波,都可以看到青年人热血沸腾的场景。青年人最大的特点是充满激情,富有正义感,但缺乏经验与判断力。正是那些年轻人,正是他们那种爱国与救亡的激情,正是他们那种正义的冲动,为了 4 万万贫困的同胞,为了救自己的祖国于万难之中。他们把在苏俄取得成功的马克思的理论奉为救国之路。认为为劳苦民众谋利益的共产主义的理论可以救中国百姓于苦难之中。于是,成就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实际上,从晚清到民国初,是一个历史激荡的时期。各种思想的火花在那里碰撞,既有文化方面的思想交锋(新旧文化之间的交锋和有中外文化的碰撞),还有社会发展与救国理念方面的冲突。文化启蒙与政治救亡交织在一起。启蒙的结果是造就了大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也为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社会基础。而救亡却出现了一段曲折艰难的选择,究竟是学习法国之共和、或英国与日本的君主立宪,或苏俄之道路?许多人,包括孙中山本人也不是很清楚。而最终是由一群充满浪漫理想的青年人所推崇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之选择。不能不说是年轻的共和国的幼稚与急迫所致。至今,包括苏俄本土都已经放弃的主义,我们却仍然抱残守缺,只能令人扼腕叹息。 但是,在这个历史名人闪烁的时代中,我最欣赏的是胡适(字适之, 1891-1962 )。他在 100 多年前就已经指出,马克思的思想,也只是一种理论。即使在苏俄的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未必说明经济与社会发展也能成功。他明确指出,少谈点主义,多研究问题。作为一名自由主义者,他即使不赞成陈独秀与李大钊宣传的共产主义观点,却仍然能够包容对方的主张。当陈独秀被捕时,他不光去监狱探视,还出面四处营救;当陈独秀晚期被共产党和国民党都抛弃的时候,他又在关键时候给他汇去必要的生活费。而当共产党在大陆取得政权之际去信挽留的时候,他又远走美国。他对中国之问题与中国之未来看得不可谓不深刻!令人钦佩之至。
2771 次阅读|7 个评论
《武侠》观后感
热度 4 honluo 2011-7-10 18:26
《武侠》观后感
《武侠》 这样 的名字,配上超能打的甄子丹, 对 于从小沉迷于武侠演 义这 种成人童 话 的痴迷者来 说 , 绝对 是属于我在休息 时 必看的大片。加上老婆想看看 汤 唯,于是迅速成行! 影片 绝对够 “武”,由甄子丹 设计 的武打 动 作 十分过瘾,加上陈可辛文化兮兮将武打中的科学原理由金城武娓娓道来,也算看的颇有新意。 当然,影片也绝对够“侠”,有梦想、讲道义、不谙常理、常在理性和感性之间徘徊,最终赢得光明!这就是从小“侠”给我的印象!金城武演得够个侠! 不过这本影片为什么要叫“武侠”,大概要算“后现代思维方式”了。由个人去诠释个人的理解吧! 影片对于我来说,看完了有种莫名的惆怅,一个寻求新生的“刘金喜”,隐姓埋名了十年,被一个有点“二”的“徐百九”给搅和了。而所谓的坚持法理,最后让那么多无辜的人受难。更受不了的是为了执法,居然要靠行贿才能得以实现,让人真的有点质疑由人制定的“法”究竟代表了什么?! 看完影片后,我总结了几点: 第一,坏人不见得永远是坏人,属于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甄子丹演的“唐龙”就是例子。 第二,做正确的事情不一定得到好的结果,凡事忽略了过程和结果都不行!金城武演的“徐百九”,侠到被身边看电影的人一直在骂“二啊!二啊!”,可他究竟错在哪里,局部每件事情做的都没有错,甚至完美,但整合在一起就错了! 第三,做了错事就一定会付出代价,只有经历风雨之后才会有真正的平静!唐龙变成“刘金喜”一定要有代价,断臂、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只要你愿意付出,就一定能成功! 听说骂《武侠》的人很多,但这次我投陈可辛一票,看的让我总想说点什么~~~ 陈可辛导演作品
个人分类: 家庭之乐|4440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的兄弟李小龙》观后感
热度 3 hjf306 2011-6-30 22:56
平时很少看电影,难得今晚看了《我的兄弟李小龙》。影片好坏不敢定论,毕竟各有看法。写点自己的观后感,是为记。 1、 只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才会深刻地理解和平的重要。不得不佩服那些在生存成为首要问题的年代中,依然能保持自我、不屈不饶的人们。 2、 对尊严的践踏最令人铭记在心。尊严即是那么高贵,又是这般脆弱。 3、 不是因为乏味而缺少爱,而是因为缺少爱才感到乏味。女人有时候需要的不多,一句真诚的感谢,一个怜惜的眼神,一份由衷的肯定,便能让她觉得这这一切付出都值得。 4、 朋友和敌人有时一线之隔。最好的朋友可能成为老死不相往来的陌生人,最不服气的敌人可能会因你的一个善举而成为莫逆之交。认识到这种无常,并不是让我们放弃友情,相反,正因为无常才更要去珍惜去经营。不求永恒,但求问心无愧。 5、 生活中少有一劳永逸的事情,凡事都得付出。 6、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打不赢对手,而是赢不了自己。无法面对和接受的是自己,而非对手。 7、 “如果当初能早点认识你”、“如果当初能勇敢地说出口”……太多的“如果”,既无法回溯又未能重现。“如果”是一个最无奈的词。 8、 钟丽缇饰演李小龙的母亲,这个角色让我对她有了新的认识,如同吴君如在《岁月神偷》中饰演的坚强母亲一般。 9、 梁家辉不愧是影帝,岁月的沉淀以及从影多年的积累,演起戏来沉稳老道。任达华在《岁月神偷》里也有同样的不俗表现。感觉两部片似有不少共同之处,最明显的是男主角都由李治廷饰演,一个帅气的男人。 10、 那些一起成长或者互有好感的男生女生们,彼此间有纯粹的友谊关系吗?影片中的文女和李小龙表面上以兄弟哥们相称,背地里暗自流泪叹息,谁都会有期盼。 11、 真正有实力的人不需要标榜自己,自身散发出的气场便已英气逼人。 12、 “我小时候呢想当科学家,也想当飞行员,很多很多。但是现在长大了,越来越觉得自己太天真了,没有想象那么简单。唉,还是踏实一点,找个好女孩然后好好疼她,继承爸爸的生意,结婚生子一堆儿女就好”。“不行,做人不可以这么任命,我对你有信心,你行的。”真不知道自己长大了没? 13、 年岁渐长,会渐渐体会到自身的责任和重担。来自家庭、宗族、社会等方面的压力,难怪会有“中年危机”。 14、 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即使无法精确,也要迭代逼近。
个人分类: 情感体验|2718 次阅读|17 个评论
工人农民和土地的重要性——《建党伟业》、《建国大业》观后感
热度 1 sheep021 2011-6-16 15:36
一、《建党伟业》 1 “一直以来,我们对西方列强抱有太多幻想。” 2 毛泽东:“把西方的经验照搬到中国,行吗?” 3 工人,“工”顶天立地,“工人”就是“天”。 二、《建国大业》 1毛泽东:“把土地分给农民,让耕者有其田,这天下就是我们的。” 2 一定要把土地分到人民手里去。 (土改政策某会议,我党首长说) 3 蒋中正:“反腐是件大事,要讲究时机,讲究分寸,难呐。反,要亡党,不反,亡国。” 4 蒋经国:“反腐败,可有的就是官员自己啊,政府推行起来很难。” 5 是国民党自己打败了自己。(蒋介石被打败逃往台湾时沧桑回首时说) luyu()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08 次阅读|1 个评论
《海豚湾》观后感
dreamgirl 2011-4-16 14:12
《海豚湾》观后感
无意间知道这部纪录片, 影片是通过非法拍摄的方式展开的,试图用影像的力量挽救海豚 ,很震撼,也很感动! 泪流满面,特别是最终看到日本渔民捕杀海豚的血腥场面,和70多岁的理查德·奥巴瑞(曾是世界顶级的海豚训练师)顶着满头白发,胸前挂着一台移动电视(屏幕上放映的正是太地町渔民屠宰海豚的录像),踏进国际反捕鲸协会会场,走到各国代表前无声地抗议;走上东京涩谷的十字街头,在人潮中静静地伫立…… 向导演者团队和‘十一罗汉’( 加拿大潜水女王、曾获得8次世锦赛冠军的曼迪·雷·克鲁谢克(Mandy·RaeCruickshank)和她的潜水员丈夫,他们负责在水下悄悄安装摄像机和水听器;曾在《加勒比海盗》中出演主帆手的美国演员查尔斯·汉伯顿(CharlesHambleto)在剧组里担任“反盯梢”的角色,他的武器是一架军用热感摄影机,即便一点点震动,这台神奇的热感摄影机都能捕捉下来;还有一位曾担任加拿大空军技师的电学专家,制作了一架海豚式样的无人驾驶飞艇,该遥控飞艇下方隐蔽处装有陀螺稳定式的高清摄影机 )致敬:突破重重障碍深夜潜入海豚湾,偷放隐藏在石头道具中的摄像机;获得2009年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奖的颁奖现场所遭受的冷遇(http://www.1926cn.com/news/content_2931.shtml)以及来自日本国渔民的群体抗议(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63PL0E37k/)和导演团队同事的被谋杀。。。 贯穿电影的另一条主线是主人公理查德·奥巴瑞的故事和他的深深忏悔。奥巴瑞至今最后悔的事就是自己在1962年一手创办了电视节目《海豚的故事》,他认为正是这个节目让利欲熏心的人看到了靠贩卖海豚获利的可能。且看老先生里克的深深忏悔:‘ 当初很无知,且无知了很久。。。我倾注10年创建了这一产业,之后的35年倾尽全力想将之摧毁 ’。 其他好的影评: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1505022/ http://wenku.baidu.com/view/3e023fd376eeaeaad0f33005.html ......
个人分类: 感悟杂谈|51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叫我第一名观后感——转载
jiangzhijian 2011-4-9 22:26
转载——http://wenku.baidu.com/view/30ea802d2af90242a895e5e0.html 在24号下午3点,在HBO电视台看了第一遍;25号中午11点看了第二遍;今天晚上7点看了第三遍。自己真的觉得幸运,今晚看到完整的一遍。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复。      布拉德科恩是妥瑞氏症患者,会不自觉的肢体抽搐和发出怪声,一直被人们另眼看待,同学们也欺负他。直到一位叫做梅尔的校长在学校音乐会上向全校说明一切,布拉德才开始真正被大家理解,接受,而梅尔校长也改变了小布拉德。他立志成为一名教师。在逐渐的不懈努力下,布拉德终于成为一位受到周围人尊敬,热爱,支持的科恩老师。      看完电影后,学到了四点:   1.科恩老师身上所体现的乐观积极、信心、不放弃精神与认真、负责的态度。即使妥瑞氏症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还有人们异样的目光,甚至是一种歧视,科恩老师仍然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对于父亲的不认同,布拉德有过苦恼,但是还是充满信心,坚信自己会成为一名教师,完成自己的梦想。为了找到一个愿意接受自己的学校,布拉德甚至在全国的地图上圈出未去过的学校,然后带着地图,驾车前往。在被25所学校拒绝后,布拉德带着希望来的景山小学,其实在等待答复的过程中他也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再次失败,听到电话声就很敏感,最后终于顺利被聘用。带着二年级的科恩老师开始了教师生涯,和学生的互动透露出的是坦诚,认真。为给同学们更好地上地理课。科恩老师特地请来了卡车司机麦辛。亚曼达无奈被父亲掉到别的班级后,在门口窥看他的地理课;海瑟去世时,她的母亲坚持要他进入教堂,参加告别仪式。科恩老师的负责为他赢得了最佳新进教师奖,更重要的是大家的尊敬,热爱与支持。      2.疾病和一切的困难是无法阻挡又信念的人走向成功。妥瑞氏症,别人眼中的麻烦,却是布拉德眼中的朋友,老师。小时候母亲想办法治疗布拉德的妥瑞氏症,他们一起找到一个妥瑞氏症患者的聚集地,病友中大人没工作,小孩家里蹲,甚至没有人敢于露面。原以为会有治疗效果的母亲发现这儿的消极气氛时如此不利于孩子时,向布拉德道歉,并带他快速离开,小布拉德说,他和这儿的人们不同,他不会被疾病打败,会是成功。相比之下,父亲一直不相信儿子能够融入社会,成为教师,执着的布拉德坚守信念,不在乎他人的看法,克服一切,用成绩说明了一切,完成状况的梦想。      3.社会的包容力与社会舆论对个人的影响。小时候的布拉德被同龄的孩子嘲笑,欺负,称呼他为怪胎,不懂事的汤玛士也这样叫过,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布拉德的态度不外乎是这样。小学的女教师,一群不友好的同学,认为布拉德是残疾人的可恶校长,甚至包括自己的父亲也存在偏见;当然生活不一定是那么糟糕,母亲与弟弟杰夫的支持,善良的梅尔校长,合住在一起的罗恩,继母黛安娜的努力沟通,高尔夫球友,学校同事的认可,学生的喜爱,正如科恩老师在感言中所说,今天我能站在这里,是因为你们对我的爱与支持。可以看到社会舆论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多么大,或许我们也应学会包容,诚然布拉德有时会打扰到旁人,但是他不是故意为之,他应该得到社公正的对待。社会上需要一种理解与包容力。      4.偶尔以小孩的单纯眼光看世界。布拉德的旁白说,孩子看世界的眼光和大人不一样,他们会说“我要做什么”而不是“我不能做什么”,所以我也是这样做的。孩子们稚嫩的思想透露出的还有一种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丢失的单纯,在社会上生存人们学会了世故,开始圆滑,遇事容易轻言放弃,布拉德告诉我们的就是要向孩子那样,不言弃,努力追求的梦想。或许我们还可以学到向孩子们那样单纯点,把一切看的简单些。      疾病的困扰,内心的折磨,人们的不理解,布拉德战胜了这一切,走向成功。很喜欢吉米沃克的出色表演,把一个布拉德科恩的角色演的如此逼真形象。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笑容,自信的像温暖阳光一般可以融化一切坚冰。而他在被伤害后的哭泣,带有一种自责的哭泣也深深打动我。当然,在现实生活中的布拉德科恩更值得我们钦佩,他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激励着我。      或许以后的日子里,我也会带着自信的笑容,像布拉德科恩一样,努力追求逐渐的梦想,无论遇到怎样的挑战,无论会有多大的麻烦。障碍使人跳跃 科恩老师在讲台上致辞,感谢他那最古怪、不离不弃的老师——他的怪病。有点意外之余,亦确然觉得如实。如果没有它,他便不是他了。      孩子跟成人不同,心中只有想做什么,而不会先想不能做什么。因此,年少时我们忙着梦想,长大后忙着毁灭梦想——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      我发现,越是生活平坦的人越是容易自毁梦想,常常有很多人说,梦想很难实现。因为这个,因为那个。。。总之想的跟你能做的是两回事。恰恰是那些生活道路中困难重重的人越是能勇敢地接近梦想。正如路上的一块大石头,它让你自然跃起。当你遇见一个不得不跨越的困难,你别无它法,只有拼命地跳起来,于是你终于跳过了。你看到自己的力量,看到困难在你脚下。于是,你便知道,其实没有什么可怕的。      困境教予我们坚强勇敢,还给予我们信心。你会想:这一坎我都能过,我还有什么不能过的吗?      许多恐惧其实来自于想象。   在困难来临之前我们已经惊恐得不能迈步。   有朋友跟我说,如果我有天瞎了,我必然要去死了。   可是天下有那么多活得好好的盲人啊!      我们都应该看看这种快乐的励志片.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故事有更真切的激励作用。   不知道有没有人想到把Tom Cruise的真实故事搬上荧幕,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他其实患有阅读障碍症,这意味着他不可能轻松地进行学习, 甚至连阅读报纸,看剧本都成问题,但是这没有阻碍他成为世界知名演员,在他的身后同样有一个支持他的努力的母亲. 很多人人生道路上有很多真实的困难,但又确确实实跨越了它们并且获得真实的成功,我们知道了这些故事,无须亲历这些困难,应该可以学到——      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恋爱,   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们走向梦想。      是的,我是如此确信的。
2528 次阅读|0 个评论
电影《朗读者》观后感
热度 3 zhangpengju 2011-3-22 17:44
我觉得,无论如何,汉娜—一个“善良的”女人,给自己编制一段童话般的爱情故事,拟或是一段心灵的自我救赎?她内心在对自己生存,生活,生命的理解中充满了形而上的思辨,以及令人窒息的善良与平凡,以至于在对待陌生人,爱人,社会的时候显得不知所措。 难道我们还用怀疑她清澈的眼睛中流出的不是爱的涓涓细流么?从帮助身患重病的麦克,到一次次在聆听中的或高兴,或忧虑,或激动,或悲伤的真情的流露,再到在教堂赞美诗声中热泪盈眶,到审判中的毫不掩饰的诚恳,甚至追溯到集中营时的本职工作,所有的这些也就自然而然的注定了汉娜,一个目不识丁而又内心如水的女人,在法官要求她核对笔迹的时候,在她要为了自己应有的名誉,为了自己后半生或许能够得到的幸福争取的时候,放弃了所有的一切,即使还算不上来争取—仅仅是拿起笔,证明自己目不识丁,戳穿所有诬陷者的谎言。 此时,我不知是在为汉娜的这种愚蠢的举动无助和愤懑,眼睛早已湿润了,我更愿意相信是她至善若水般的情操触摸到了我内心深处,也许,她要赎罪,在我眼里,她要赎一个无辜者,甚至是受害者不应该承担的罪,这里似乎不是影片的高潮。 汉娜的监狱生活平静而又充实,一个女人,面对 20 年的监禁,靠着一盘盘的录音带顽强地生存着,而且还“奋斗”着,此时,爱情就像一只小狗,她却把自己当成了带着小狗的女人,哪怕只是自己一个人带着小狗,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姑且不谈麦克放弃婚姻是否与割舍不下汉娜有关,不谈给狱中的汉娜朗读是否出于审判时的产生的那种自责,不谈责任,不谈愧疚,这些都可以不谈,那么我们如果不谈爱情,我们还能感受到什么呢?别忘了,汉娜一直把自己当成带着小狗的女人,直到服刑期满。 汉娜的死就像秋叶一样精美,最后一次与麦克见面时,她意识到了自己的小狗丢了,一直陪伴自己 20 年的小狗丢了,要自己一个人生活在没有小狗的世界上,别说汉娜,一个如此善良的女人,换做任何人选择离开都显得如此令人平静,于别人无凄,于自己无悔! 这些理解中交织着我太多的理性,而我更愿意相信,是由于麦克的“羞涩”,他对于汉娜的爱没有停止过流动,他养着汉娜的小狗,汉娜带着它,到最后,他也没有真正放弃小狗。于是,我们不禁会问:这难道仅仅是一场误会? 我不知道,毕竟,不谈责任,不谈愧疚,再不谈爱情,我们为什么会泪如泉涌呢? 那么,让我们替麦克向汉娜说一声:“汉娜,我爱你!”
6416 次阅读|6 个评论
无中生有大智慧,借天借地借人心——《借枪》观后感
热度 3 sheep021 2011-3-16 17:19
还没看完《借枪》,只看了前几集,但已经被地下情报人员熊阔海的智慧所感动,只要是革命需要的,他都能变魔术死地借出来。 回头细想,一个“借”字,足以把中华智形象概括。如借鸡下蛋、借石补天、借坡下驴、借花献佛,借力打力。一部《三国演义》整个就是“借”来“借”去,借东风、借荆州、草船借箭、借刀杀人、借尸还魂,《西游记》中,就连孙悟空的金箍棒也是借的。每次降妖除怪,遇到困难,都免不了借人、借物。 《阴符经》讲:“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是借天道定人道的意思。又说“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则形象地说明了天地人、万物之间相互借用,相互依存的复杂关系。 由此想到,我们做人处事,经常是要借一点外力的。如果总要等到万事齐备才动手做,肯定会一事无成。所以,不要怨天尤人,要开动脑筋,自己创造成功的条件。善于借道,借人,借地盘,借资源办自己的事儿。男儿走四方,全凭嘴一张。 中国古代的风水模型图,就是一个“借”字(篆体)。风水,其实就是借天地之气,养人之气的典型案例。 篆体“借”字 附:《三国演义》中的“借”字趣谈 名著《三国演义》塑造了诸葛亮、关羽等智慧忠义的人物形象,作者把“天下三分”的抗争,用一群智勇双全、勾心斗角的风流人物,鲜活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曹操、诸葛亮、周瑜等借人借物的趣事,通过一个“借”字表现出超凡的智谋,他们堪称是古今难得的超级智慧大师。 曹操能借天子名义而号令诸侯 ; 能借发代首,整伤军纪 ; 能借黄祖之刀杀死狂士称衡 ; 能在华容道上借拉扯不值钱的交情,把关羽说服 ; 能借为死去的典韦、郭嘉设祭坳哭,让活着的谋士武将们受他牢笼。 借人借物自有其中的智慧、高深莫测的学问和惊人的胆量 ! 世上任何东西都可以借,只有人头——人的性命所在,是不能借的 ,曹操就毫不费难的借过。一次,他率领 17 万大军与袁术交兵,相距月余,粮食将尽,“管粮官任峻部下仓官王皇人察曹操曰 : ‘兵多粮少,当如之何 ? ’操曰 : ‘可将小解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呈曰 : ‘兵士倘怨,何如 ? ’操日 : ‘吾自有策。’里依命,以小解分散。操暗使人各寨探听,无不暖怨,皆言垂相欺众。操乃密招王里人曰 : ‘吾欲向汝借一物,以压人心,汝必勿吝。’里曰 : ‘垂相欲用何物 ? ’操曰 : ‘欲借汝头以示众耳。’里大惊曰 : ‘垒实无罪 ! ’操日 : ‘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心变矣。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再欲言时,操早呼刀斧手推出门外,一刀斩讫,悬头高竿,出榜晓示曰 : ‘王呈故行小解,盗窃官粮,谨按军法 ! ’于是众怒始解。”曹操的智慧和谋略,通过“欲借汝头以示众耳”,描写得栩栩如生,表现得淋漓尽致,精彩万分,千百年来人们不能不惊叹曹操的周全计谋和厉害手段。 ( 三国演义》描写借,不仅曹操一人。足智多谋的周瑜借蒋干之口,让曹操杀掉水军都督蔡帽、张允,从此便可以夜夜安枕 ; 借庞统施连环计,把曹操 80 万军兵烧得焦头烂额,哭爹喊娘 ; 还欲借劫粮、造船的名义,把诸葛亮除掉,欲借孙权妹子的色相杀死刘备。有通天晓地功夫的诸葛亮,他的借技更是高人一筹。他只篡改了《铜雀赋》中的一个字,“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借以激怒周瑜,使周瑜“怒而欲攻曹”。再如草船借箭,七星坛借东风,立契书借荆州,借吴国太、乔国老之力,使东吴“损了夫人又折兵”等等,更是惊风雨泣鬼神,玄机莫测。有一则寓言故事 : 蝉向蚂蚁借贷 : “好兄弟,我饿得很,求你借一点儿吃的东西,好吗 ? ”蚂蚁问 : “你为什么不在夏天储备一点儿粮食呢 ? ”蝉回答说 : “我那时每天都忙着唱歌。”蚂蚁报以一笑,说 : “那么,现在你就去跳舞吧 ! ”我们无须对蚂蚁和蝉品头论足,也不着意去说故事的寓意在于讽刺不事劳作的人 。“借”属于人的智能已无可厚非,关键是“借技”是否高明,是否“借之有道”。 引进外资、引进技术是借老外之手发展经济,百姓受益,国家受益 ; 借他人之款买房子、买汽车,超前消费是一种聪明的选择 ; “借桥过河”、“借台唱戏”,是繁荣经济、发财致富的明智策略……有谁能否认现代人的借技不如古人 ! 一部《三国演义》处处因借字而波澜迭起,名著里折射出的高超智慧令人赞叹不已。“如果借给我一个足够大的杠杆,我就能够撬动地球 ! ”多么气派的风度,多么大胆的设想,也许是从罗贯中大师那里学来的吧 ?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516 次阅读|2 个评论
钱钟书的围城观后感
gouww 2011-2-18 19:06
昨夜还有今日,急急的把陈道明演的围城看好了 感慨涕零 男主角 方鸿渐算是谈了4次恋爱, 第一次 被玩弄了,自身出发点也不明朗 第二次 是一同留学的苏小姐,但自己不喜欢她,性格的软弱,虚伪又不敢断然拒绝导致了第三次恋爱的失败 第三次 是自己真心喜欢也真心追求的,但是当拒绝了苏小姐后被苏小姐搅黄了,不过自己被拒绝后也没有奋力去追求,挽留,自己懦弱,其实女人都是喜欢有人喜欢的,即使拒绝了你,还是可以朋友的,也会把你当好朋友的,有什么心事,不愉快都会与之分享的,想到我被林拒绝,我就断绝了她的一切联系,再也不敢让她看到我,我太小心眼了,到现在也回不到过去,不过女的都喜欢找个比自己强的,反正她也不肯能的了,总结是永远不放弃,不离弃,有希望就要坚持到底 第四次 被一个有很深心机的女人篇了,于是结婚了 故事结尾 是离婚了 爱情失败 感慨涕零 男主角 方鸿渐算是经历了事业的悲剧, 买了个假文凭回国 到上海出版社做了一阵子 去三闾大学教书,不懂人情世故,回上海 又是出版社, 又是失业 事业失败 归结所有 都是那个时代下,他那种软弱的性格,消极,顺来接受,没主见………………导致的 戏中人物个性鲜明 看到李梅亭 那种尖酸刻薄,色眼米米,小气,能找得自己全身不舒服,时刻要提醒自己 赵新梅的有主见,明朗,识大体,有魄力 要时刻提醒自己 真爱站在时间上,现在没有把握,将来主要是没有时间了, 软弱自卑,轻易放弃,失败是对意志和韧性最好考验 他们也相过亲,看到那集,我感觉相亲绝对是个悲剧 我现在着急也没有用,毕业了工作了也许也要相亲了 天时地利 不是的啊 哪里能去谈个恋爱 不知所言,感慨涕零
38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王的演讲--观后感
阿路龟 2011-2-17 23:34
摆脱心理的羁绊,让心灵得到舒展。勇敢的承担自己的责任!信心!————《国王的演讲》观后感
个人分类: 社会|45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山楂树之恋观后感
wmy9039 2011-2-16 11:52
山楂树之恋观后感
今天上午,我在网上一气呵成地看完了《山楂树之恋》,电影主题是纯真的爱情,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特别是女主角的真情流露的笑容,令人迷恋,电影的结局很悲情,我看完后很伤情,也很久没有这么动情了! 剧情简介:故事发生在1975年前后那段贫穷而包含理想的时光: 静秋是个漂亮的城里姑娘,因为父亲是地主后代,家庭成份不好,文革时很受打击,静秋一直很自卑。静秋和一群学生去 西坪村 体验生活,编教材。她住在村长家,认识了“老三”。老三爱上了静秋,很爱,静秋怕他欺骗她,起初常常躲避。英俊又有才气的老三是军区司令员的儿子,却是极重情谊的人,甘愿为静秋做任何事,给了静秋前所未有的鼓励。他等着静秋毕业,等着静秋工作,等着静秋 转正 。等到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老三却得 白血病 去世了。那时候,1976年,老三他还很年轻。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3683 次阅读|0 个评论
电影《天赐》上映了
gaolibo 2011-1-25 16:02
已经订好了票,金逸国际影城中关村店,1月25日17:50。观后再分享我的感受吧
个人分类: 呼吁社会|32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让子弹飞观后感
热度 3 halcon 2011-1-16 18:23
让子弹飞观后感 2011-1-16 让子弹飞前后看了五遍,从开始的喜剧,硬是让我看成悲剧。觉得充满了姜文对英雄主义孤独的感伤情怀。从电影中可以看出姜文对英雄主义思考的非常深刻。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容我一一道来。 首先讲讲导演设置的故事背景。 时间: 1920 年。这一点从根据台词可以计算出来。税收到了 90 年以后,也就是 2010 年。 2010-90=1920 。 地点:鹅城。因为古汉语是从右往左读,所以我认为这里也有调侃的意思,即鸟我的城。那鹅城在哪儿呢?我怀疑在广西或云南的某个地方。因为蔡锷是从云南打起讨袁旗帜的,而且蔡锷曾经在广西统领过麻军。查了一下,发现在广西百色果然有一个叫鹅城的地方,当然也许是巧合。 人物:张牧之 ( 张麻子 )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存在真假两个张麻子 ( 用系统工程的语言就是需要注意人物和角色的区别 ) 。两个黄四爷,两个妓女 ( 花姐,县长夫人 ) 。马邦德,汤师爷。麻子和四爷的助手群 ( 黄四爷的胡万,武举人,张麻子的兄弟二,三,四,五,六 ) ,两种群众:穿上衣的乡绅和光膀子的年轻人。 故事情节简要介绍,张麻子抢了县长的火车,假扮县长去鹅城商人做官,打到了黄四爷,损失了几个兄弟。 好了,现在谈谈姜文的英雄主义情怀。 电影中充满了角色的对比,几乎每一个人都设计了一个对应的任务,包括自己和内心的自己的映射。我们一个一个来剖析: 1, 先从小凤仙说起吧。电影中的花姐就是映射的小凤仙。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花姐的房间里摆放的都是凤仙花,花姐的衣服也都是凤仙花的颜色。为了怕观众不明白,多次提醒观众“你快要成为小凤仙了”。末了,还是怕观众不明白,干脆把松坡将军也搬出来了。小凤仙何许人也,正史中没有记载,不过从百度百科可以查到很多信息。当蔡锷在袁世凯手下的时候帮助过蔡锷逃离袁世凯的魔爪。影片中花姐救老二,老三那段指的就是这段历史。姜文还是怕观众不明白,所以还加上了自己对这件事的评价:美女救英雄。 2, 既然说到小凤仙,就说说小凤仙的映射人物:县长夫人吧。同样出身青楼,县长夫人也有很多钱(至少 20 万,给马邦德捐了个县长),也愿意陪人睡,不管县长是谁。没有美救英雄,也没有散财给穷人。 3, 说到县长夫人,自然就说到县长马邦德。县长夫人告诉我们马邦德原来是个师爷,是她给他捐了个管。而马邦德说他干这行干了八年( 1912 年民国元年),说明以前一直是跟着别人干的。跟着谁干呢?我很怀疑是黄四郎 ( 影片中有个小细节,马邦德拿起枪想要打死黄四郎。对于只在乎挣钱的马邦德突然想拼命,非常奇怪,所以怀疑黄四郎,师爷原来就是搭档 ) 。 4, 到重点任务张麻子了。张麻子的故事比较多,一个一个来介绍吧。为什么叫麻子,既是牧之的谐音。蔡锷曾经统领过麻军,或许这是张麻子的弟兄都带个麻将牌的原因。麻将牌的含义稍后再讲,先来看看张牧之和九筒的关系。张牧之是土匪老大,却带了个九筒,非常奇怪。其他人都是带自己的,唯独张麻子是九筒。带过一筒的只有一个人:马邦德。八筒也只出现过一次,在黄四郎一场戏里出现的。姜文是不是要告诉我们其实马邦德才是真正的高人,在革命方式和最终效果看马邦德才是真正的老大,自己则只是一个小老弟。如果把老八安排给黄四郎,那么姜文是要说,其实自己连黄四郎都不如。最终情况也的确如此,革命虽然成功了,但黄四郎却赴上海赴任。张麻子还要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为什么会这样安排,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张麻子无疑是革命意志最为坚定的,不好钱,不好色,就想除掉黄四郎。其它的兄弟都和他差不多,只不过除了老二其它人都好钱,而老二、老三还好色。因此只有张麻子是“不粘锅”,而这种特点让自己的弟兄非常不轻松,不为女人不为银子,为兄弟报仇?仇也报了,大家搞不明白接下来那为了啥。接下来是张麻子和假麻子,张麻子不贪财,所以抢劫烟土的事情可能是黄四郎自导自演的。 5, 真假黄四郎。黄四郎在鹅城当过县长,至少在县衙门工作过一段时间。否则他的银子不会放到县衙地下。他即好色,也好钱。县衙放唱片的机器被搞坏了,其实说的就是黄四郎。另外,张麻子抓住的是假的黄四郎,因为如果是真的,那么假黄四郎一定巴不得张麻子赶紧弄死他,但电影里没有,而是要求尽快释放。所以抓住的是真的。为什么叫黄四郎, 6, 武状元最后认出了真的黄四郎,从他不敢欺负黄四郎又只喊一,二,不喊三就可以看出来。 其它的细节: 刘邦和项羽:刘邦奸诈的天下,项羽英雄泪满襟。张麻子当了回项羽,结果怎样可想而知。刘邦是指黄四郎,还是指马邦德就不得而知。 马邦德的发型,民国 8 年了,马邦德才把辫子剪了。当然也可能是一直留的这个发型。改发型妙就妙在也算剪了辫子了,可要是清王朝复辟,扎起来就能算辫子。可见马邦德左右逢源,见风使舵的功力。 影片开头的火车冒着白烟,其实那是火锅冒出来的烟,不是发动机。说明所谓的革命就是个样子,本质上还是驾马车。 六子很木,所以六子死了用一大块木头刻个六。从开始的对六子说的一句话也可以看出来:凡是先动脑子再动手。可惜人的思维习惯不是一句话就能纠正过来的。 铁路上没有铁轨,说明革命没有得到大众支持。 张麻子认为这是政府应该做的工作就是公平,而公平简单地讲就是要把富人的钱分给穷人。事实上富人还想从穷人那里巧立名目搜过钱呢,而且会或者收买政府,或者干掉政府。当然了,黄四爷是在县衙工作过的,所以也算转行再就业吧。 康城就是上海,上海市就是浦东。具体什么意思,我也说不清楚。 乡绅开始是到城门口欢迎张麻子的,黄四郎一出现就全跑了。于是马邦德的县长就职演说时自己跟自己说,地下没有观众的。只有远远的小伙子看热闹。六子自杀的那段,周围都是乡绅。大家都是演给六子看的,六子上当了。说明乡绅是很聪明的,很会虚与委蛇。而光膀子的小伙子们除了看衙门的热闹,就是看大街上的热闹。最后抢黄四郎的东西冲在最前面的就是他们,可是后来乡绅也加入进来而且使劲抢。最后算账,当然小伙子们要当替死鬼了。 张麻子喜欢花姐么 ?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可是第一,革命就有危险,有老婆对彼此都不好(开场的对话中交待了)。而且,老二,老三已经捷足先登,所以张麻子只能把喜欢放到心理了。 忘记说花姐第一眼看见张麻子进程时的表情了。其实,并非看上谁了。我认为这是影射小凤仙第一眼看见蔡锷时的表情。 最后,我想问一句革命成功了么?从开始的一句话可以看出些端倪。“你才是来者”,张麻子才是来着,张麻子一离开,一切照旧。 另外,马邦德最后要死的时候说有两点他骗了张麻子。我认为第一是他以前是黄四郎的师爷;第二是他不叫马邦德。 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各有一个雄鹰飞翔的镜头,雄鹰是孤独的,英雄也是孤独的,不仅仅因为他们有崇高的理想,也因为他们不爱女人不爱钱。而开头花姐也交待了——不好色的县长不一定是好县长。这句话很好地交待了老百姓心目中的评价标准——不管政府的目标有多崇高,还多自律,老百姓评价政府的时候看的是效果。 姜文的私货太多了,还有很多不明白的。如果有不对的,也请大家指正。
5264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远征军》观后感
yuliping 2010-12-14 22:02
偶尔在 CCTV-12 看到一集《中国远征军》,相当震撼。这几天在论文写作之余,囫囵看了网上两个版本,另外一个是凤凰卫视出的。因为前期中国远征军失败的史实了解较多,加上我天生不喜欢看悲剧。所以前面几集没有看,主要看后面几集。 当年的远征军战士,还有大概几百人在世,大多晚景凄凉。他们是国军,抗过日,我们能否给他们一定的补助,不要说给予离休干部待遇了。我认为给予他们相应的待遇无论从经济上和道义上都没有问题。 那些牺牲的国军将士,虽然修了一些远征军烈士墓园,似乎肯定他们总体上是抗日有功的,但能否给予烈士的荣誉?也就是说,为抗日牺牲的没有打过内战的国军,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否应该包括他们? 对抗过日,又打过内战的国民党将士,能否给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正视他们的功劳与过错? 我们都知道,日本有教科书事件,歪曲日本的侵略史。但是我们自己的历史书,对国民党士兵也应该有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他们也是爱国的。 忘记历史,意味着真正的背叛这句话听过很多次,从来没有现在这么令我震撼。 正视历史,是大国应有的气度和情怀,是大国自信的标志,是大国的立国之本。 台湾回归祖国,其实也很简单,难道不是? 值得欣慰的是,中央电视台近几年播放的类似影视、记录片逐渐多起来了。 下图是撒切尔夫人接见当年仁安羌战役中远征军113团团长刘放吾,他带领将士拯救了7000英军。 2010.12.14 俞立平 于宁波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7453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看《闯关东》(一)
boxcar 2010-6-23 19:52
本文于2008-02-13 00:17:15发表在我的新浪博客,现在转贴到科学网博客。最近因为忙着改学生的毕业论文,没时间写新的博文,只好选几篇旧文粘贴一下,冒个泡了。 2008年的 春节期间没什么事儿,有大把的时间在家看电视,于是有机会看看《闯关东》这部大戏。各个电视台还是真给面子,你方正唱我就登场,用遥控器换着频道几乎一会儿的功夫就可以把这部戏的梗概看完,真是方便。不过为了更系统、更完整地进行欣赏,我还是锁定了山东卫视,因为它下午有一场9集连放,跟着晚上又有5集连放,如果不是中间有广告的不断骚扰,这样看的确够过瘾。下面说说我的一些观感。 据说闯关东、走西口和下南洋是近代中国的三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其实这三个更大意义上是属于非官方、非政治的长期发生的为了生存而进行的大迁徙。还有一些可能规模更大、目的性更强的与政治和战争有关的大迁徙,包括918事变后东北百姓的大逃难、抗战初期的大规模内迁和抗战结束后的回迁、1949年逃亡台湾和60年代因自然灾害和政治迫害等原因发生的人口迁徙。这次山东台拍了这样一部史诗巨篇的《闯关东》,以目前的热度看多半要拍续集,就不知道山西台是否有兴趣拍《走西口》【 果然不出我所料,《走西口》后来还真拍了,可惜我没时间看 】、东南台是否愿意试试《下南洋》了。 从关里闯关东来的河北和山东人,来到地广人稀的东北,只要敢冒险、肯吃苦、能拼搏,挣上一份家业还是有很多机会的,所以许多人如朱开山那样发了家,成了地主或者富农,或者在城镇有了买卖店铺,当然更多的人仍然是普通的劳动人民,做农民、当矿工或伐木工的大有人在。这部电视剧好就好在它把当年闯关东的山东人的许多营生用老朱家的两代人串了起来,这些职业包括:开荒务农、进林场伐木、到江上放木排子、下金沟淘金、在城镇经营山货、开饭馆 【有跟着凑热闹的,吉林市有了山东菜馆,哈尔滨也有了家朱开山杀猪菜】 、开矿山当矿工、参军当兵吃粮、挂柱(入伙)当胡子、演蹦蹦戏(电视里演得类似二人转)、甚至做妓女等等。其实无论哪个营生,都非常不易,不但要与天斗在东北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求得生存,而且与地斗争取一个好的收成,最要紧的是与人斗在坐地户的排挤、同行之间你死我活的商业竞争和土豪劣绅的剥削压迫中生存和发展。这样的历史在这部大片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因此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电视剧,收视率高是自然而然的。 另外,我去年冬天曾写过一篇博文 : 嚼筋头巴脑酱牛肉与钻研学问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0820 里面图文并茂地借着朱开山和潘五爷的对话点评了一下钻研学问的问题。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3395201008agq.html ) - 我看《闯关东》(一)_自信的老师_新浪博客
个人分类: 文学影视评论|5570 次阅读|8 个评论
推荐一部影片《战略特勤组》英文名字《UNTHINKABLE》
longfo 2010-6-3 17:01
这部片子讲述了一个特殊的审讯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面充满了对人性、道德、公正、正义和法律的反思,值得一看。 人性:当我们一再向着资本低头的时候,我们的社会为什么出现了这么多的暴力事件,这里面是不是缺少了人性,缺少了人文关怀。那么我们的科研又有多少关注了人文,体现了人性呢。 道德:什么是道德,现在还有多少人标榜自己道德高尚。卑贱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道德是卑鄙者的敲门砖。 公正: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公正。 正义:只有胜利者才配说正义。 法律:永远都是武器,和枪没什么区别。 看了以后,我认为恢复中国传统,对于中国和世界都是好事一件。仁者爱人,无为而治,天下中和。
个人分类: 未分类|3251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三国观后感
lxwang 2010-6-1 23:44
新三国上映以来,毁誉参半,有人骂,有人又抱不平。然而,但凡翻拍,就一定要接受板砖,金庸的小说都被翻拍了多少回,骂者无数,却并不影响其收视率。新三国亦如此,虽然网上评价并不好,但仍然占据着收视率排行榜的前几名。我也下载下来看了,如今看了已过半,感觉其好的一点就是连贯性较好,不似老三国一个一个的小故事串联起来,还有就是其武打场面确实精彩。但是,老三国已经深入人心,各银幕人物形象在人们心里已有定论,我就觉得新三国里曹操、诸葛亮、周瑜,甚至关羽、张飞、鲁肃等人绝没有老三国里鲍国安、唐国强等那些人扮演的好。另外,可能是与时俱进的缘故,新三国里出现了很多现代化的语言,这也是比较有争议的,这里除却所谓穿越语言,因为一般人不会去较那个真,特别提到的是曹操时不时来上一句我想死你了、我爱死你了的话,让人苦笑不得。而且,我发现新三国里曹操老有一个习惯就是替人系鞋带,替兵士系、替谋臣系,也替儿子系,不知道导演如此特地安排是要说明曹操关心臣下、关心下一代呢,还是有些画蛇添足。还有,新三国里很多曹操小解的镜头,看得我女朋友很不舒服,一个劲埋怨导演有必要一定要这样安排吗,这样是要说明曹操豪放?不拘小节?不知道别的女性看了作何感想?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社会杂谈|4966 次阅读|2 个评论
新版《夜幕下的哈尔滨》观感(一)
boxcar 2010-5-24 20:58
本文的原文于2008年8月发在我的Sina博客上,现转载到科学网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339520100adlo.html 新版《夜幕下的哈尔滨》观感(一) (2008-08-29 05:48:19) 前几天晚上回家较早,打开电视,惊异地发现CCTV-1的黄金时段在播放新版的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于是这几天断断续续地看了几集(有天在看的过程中,电话突然响了,原来是我三姐专门打电话通知我电视在放这个电视剧)。由于以前听过小说,看过原著,也看过一版电视剧,所以对新版颇有些看法。 关于这部由著名作家陈屿著的小说,我曾经在20多年前(小学阶段)听过王刚在广播电台以评书的方式作的播讲,在当时很轰动。后来电视台也曾拍摄过电视连续剧,大约10集的长度,由于王刚的播讲已经深入人心,所以在电视剧中尝试着把王刚本人作为说书人放在电视剧每集的开头和结尾作开篇和总结,这种做法其实是空前绝后的。带着对这部作品的良好印象,后来我曾在书店和旧书摊上苦苦搜寻,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95年-1996年期间,我终于找到了,先是在同志街邮局门前的旧书摊上淘到了小说的下册,以后又在长春的省文化活动中心门前的秋季书市上(还是旧书摊)上买到了小说的上册,这让我终于有机会通读了原著。就在去年,在买了一部MP4播放器后,我有了一个走路听评书的新习惯,从评书网上下载了一批评书来听,包括单田芳的《乱世枭雄》《隋唐演义》,当然也找到了王刚播讲的《夜幕下的哈尔滨》,让我有幸再次听到这部已经非常熟悉的小说。 说起新版的电视剧,我只看了几眼就感觉这又是一部搞的作品,上网看了一下剧情简介,加深了我的看法。就象一切按照曾经火过的红色经典原有的名字新拍的影视作品一样,它也是一部被进行了大量改编的作品,在这种改编中,除了名字(包括剧名和人名以及地名)不变以外,其他一切皆可以改变,而这种改变其实是伤筋动骨的,效果自然是面目全非了。在下面的博文中,我们看看新版《夜幕下的哈尔滨》做了哪些改编吧,顺便梳理一下现时改编经典作品的思想脉络和手法的得失。
个人分类: 文学影视评论|5214 次阅读|1 个评论
建国大业让我失望兼怀念东大
zhoumeng 2009-10-13 18:42
建国大业慕名已久,科学网上不少老师也有评论,近日来北京抽空在昨晚看了,有些失望,似不如早先的开国大典好。 影片有些地方明显不舒服,个人以为有两个演员表演得有损原型,一个是演少奇的演员,表情呆滞,欲哭无泪的样子,影响少奇同志光辉形象;另一个是演闻一多先生的,演讲声嘶力竭,表演做做滑稽,气质上天壤之别。还有一场戏窃以为败笔,即淮海战役胜利后,常委们把酒庆功激动歌之,电影把领袖们演得极不不自然,演恩来同志的演员居然一会拍一下 主席 ,一会又拍一下 总司令 ,个人认为不像 刘 老师说的是拉近观众,我们平时聚会欣喜激动时不会这样的。何况领袖们在 49 年,已经不是五四运动时的青年学生,残酷的革命斗争已经锻造出领袖们成熟深沉的政治品格。 影片中很多镜头是在东大拍的,唤起了对母校的思念,非常亲切。 大礼堂 总统选举是在大礼堂拍的,经国与杜月笙较劲是在老图书馆拍的,东南大学所在地正是当年中央大学所在地,蒋介石一度做过校长,成贤街六朝松下正是南朝东吴及五代十国时国子监所在地,1800年前的事了。这也算是东大对此片的贡献,也算是影片对学校的宣传。 影片中国民党在东南大学礼堂开大会 老图书馆 六朝松 现在的校门 40年代的校门 要在 140 分钟内概括建国之波澜壮阔确实不易,又是政治任务片,不能求全责备。但总觉得应该深挖些内在的东西,把规律性、必然性的东西突出出来,共产党能在解放战争迅速打败强大的国民党,出乎美苏等预料,这不是偶然的或者是战术性因素,这些东西极其珍贵对于现在有很大的意义。
个人分类: 未分类|8376 次阅读|4 个评论
怀揣着梦想去工作和生活
ztrilibin 2009-6-25 15:12
这算是一篇电影评论,是一篇几近过时的电影评论,看完电影已经有个把星期了,我也不是要完成单位交给我的学习任务,突然觉得有点东东要写写。这是一部向建国60周年献礼的影片,歌颂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中国工人阶级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忘我拼搏的精神,单位组织观看,是在周六晚上,影剧院离我们家很近,和老婆和儿子(还是学龄前儿童)一同前往,儿子去的目的可以和他的好朋友们在电影院里玩,我不常看电影,电影评论更不会去写,在认认真真看完电影后,直到现在回想起来,给我印象的主要是四个人物形象,铁人王进喜,刘文瑞,刘文瑞的儿子(刘思成)还有刘思成的同事赵,当然还对美丽的心理医生和赵的女友有些印象,四个人都有是怀揣着梦,去生活和工作的,尽管梦想不是很一样,或者梦想有的高尚,有的现实,但同样是相当精彩和值得回味的。铁人王进喜,自然不必多说,他的梦就是为了以身作则带领大家开采石油,为了让新的共和国不再贫血,贫血就要受人欺负,就会挨打,对祖国的朴实感情让人震撼,当然还有那一句美丽的总结: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从这次电影反映出,表达这个意思的还有更朴实的一句话),这就是他的梦想;刘文瑞,心情复杂的人物,也是我久久揣摩的人物,他在关键的时期,选择的逃避,那是一种复杂的逃避,一种知识分子那个时期特有的逃避,但梦想没有从他的身边溜走,他在坚持着和守望着铁人的梦想,直到最后去世,继续追寻着铁人的梦,只有他的儿子清楚,坚持和守望着。刘文瑞的儿子(刘思成),当代铁人,在父亲的影响下,实现和继承着铁人的梦想,从他的父亲给他的收藏品中以及实际行动中可以看出,他的梦是真实的,无情的嘲笑深深的刺痛的他的心灵,坚持已经是他生活的全部;还有刘思成的同事赵,现实派,真实和有责任感,在女友被辞退时,他也选择和一起离开,在离开的路上,车坏了,他和他的女友,选择了走出无边的沙漠,梦想的真实,你能从中感受梦想的巨大魅力,最后,刘思成选择的独自对他们的营救,面对无情的沙漠,他们不仅看到了绿洲,而且看到了营救的飞机。影片有了个乐观的结局。还要,从影片中我们能看到,人物们精彩的人生,体现着真实的生命价值,我想就足够了。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真的需要怀揣着梦想,去工作和生活。也许工作和生活本身不会带给你什么,但我们总能积极面对,穿越可怕的沙漠,绿洲总会看到的。
个人分类: 未分类|4716 次阅读|2 个评论
三缄其口
zilu85 2009-2-7 21:39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海角七号》。很简单的情节,只是因为以前听过一首同名的歌曲,所以选择了它,其实可以算作音乐风光片,但是因为里面有了很多久违了的温情、亲情在里面,让我感到分外的亲切,仿佛是在70-80年代看电影。 很多时候,我认为很好的电影,推荐给别人看,结果反馈是什么啊?也不咋地啊!。屡屡失落,所以也就没有了向别人推荐的自作多情了。我思索的是为什么同样一部片子,不同的人看法会大相径庭。比如春节晚会,有的人说今年的很好,有的人说很差,这是为什么呢?。 除了个人素养等因素,我越来越多地感到,是否认真地看过这部电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比如,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我和老婆一起认真地看,屡屡落泪;给了同学DVD,他说没意思。 再比如,我和小姨子一家在我的家里看《非诚勿扰》,我想认真地看,可是客厅里人来人往,4岁的孩子一会儿要这样,一会儿要那个,电影和人声一起喧闹着勉强看完,小姨子说,谁说这个电影好看,也不咋地啊。 又比如,看春晚,老婆从来都是开演的时候就是她开始睡觉之时,然后第二天一样评论说,今年的晚会不咋地。 说白了,就是在发表见解之前,没有认真地了解过你要评论的对象。没有了解整部电影的故事情节,没有了解镜头的含义,没有了解音乐的意境,张口就是高论,这在现实生活中已经不是什么缺点了。 最近看到的,有些医学领域的专家可以评论经济上的现象,文艺体育明星在广告里告诉你感冒了要吃什么药,学分子生物学80后的可以说信息学是数据倒来倒去的,实在不算科学;如果仅仅是泛泛评论还罢了,可怕的是有的时候外行的大嘴专家还要决定你考研、晋级的命运。如果你是学生,你就祈祷不要遇到这样的专家,如果你是专家,你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要被捧杀搞得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个人分类: 休闲|3562 次阅读|0 个评论
海角七号——纯美的岛内风光
xuechunxiang 2008-12-25 13:42
平安夜不想去凑那个热闹,于是当了念之很久的《海角七号》在家看(年底疯狂看大片,可惜这部片子国内还未引进,据传因为政治原因),也算是在一种纯美的氛围中感受一些也指安宁吧! 从分类学的角度来说, 这是一部爱情片,比较唯美的爱情片,那动人的七封情书负载了太多的幽怨; 这也是一部生活片,台湾在地人的生活片,那淳朴的小镇生活以从记忆中慢慢淡去; 这也是一部音乐片,多风格的原生音乐,但我确是一个五音不全的人,只能听个热闹; 这也是一部政治片,台湾光复、日军撤退,这也许是它被封杀的原因吧; 这更是一部风景片,最吸引我的就是那岛内的自然风光。 虽说看到最后,对于剧情我仍是很迷惘,但那纯美的自然风光反倒促成了我的一个新年愿望,既然已经大三通了,咱们就好好走出去,到宝岛去看看那海景、那山地!可惜找不到那段彩虹桥的图片。 国境之南 如果海会说话 如果风爱上砂 如果有些想念 遗忘在漫长的长假 我会聆听浪花 让风吹过头发 任记忆里的爱情 在时间潮汐里喧哗 非得等春天远了夏天才近了 我是在回首时终于懂得 当阳光再次 回到那飘着雨的国境之南 我会试着把那一年的故事 再接下去说完 当阳光再次 离开那太晴朗的国境之南 妳会不会把妳曾带走的爱 在告别前用微笑全归还 海很蓝 星光灿烂 我仍空着我的臂弯 天很宽 在我独自唱歌的夜晚 请原谅我的爱诉说的太缓慢 当阳光再次回到那飘着雨的国境之南 我会试着把那一年的故事 再接下去说完 当阳光 再次离开那太晴朗的国境之南 妳会不会把妳曾带走的爱 在告别前用微笑全归还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5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6 12: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