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读者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如何尽快适应科学网新系统?
热度 2 xupeiyang 2011-1-16 19:46
科学网新系统终于在大家都热切期待中,于1月16日17时开通啦,我们感到十分高兴,衷心感谢科学网的全体同志付出的辛勤劳动和付出的努力。 我用了博客新平台,感觉很好,新颖、简洁、方便、实用。 博友和读者对新系统需要一定的时间熟悉和适应,建议博友多多交流、讨论,编辑部及时解答和解决大家的问题和困难。
个人分类: 科学博客|1982 次阅读|3 个评论
人生不同阶段的读书,学习,思想层次提高
zls111 2011-1-1 12:27
早上起来的时候想到这个话题,怎么不断的提高自己,解决平时碰到的关于生活,幸福等价值取向问题。觉的这个处理好了,人生会多些幸福,当然不是几个 字能说的清楚,试着去讲下我的看法。 对80后,或者更多年代人的思想,人生观影响重大的有两本杂志,读者与青年文摘,也是思想启蒙者。不知道现在的高中生还经常看不看这两个杂志,我高中那会几乎是每期必看,上了大学后还继续看,这几年看得很少,但是一旦有机会就去看点。每期青年文摘的第一篇励志人物传记不错,每当看到主人公奋斗经历,对我也是莫大的鼓舞,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喜悦。还有里面一些爱情故事,对于我这种小青年也是很有驱动,向往美好的爱情!同样的,读者里面的一些讲道理的故事,对我促动很大,有时看了正义感油然而生。 在这些杂志的伴随下,思想也随着这些杂志在不断的成长,少了一些世俗,多了一些正义,少了一些腐败,多了一些理想! 有一个好的启蒙,是个好的开始,定下了基调,接着走就行。就怕一开始没学好,思想走上了不正确道路,再想扭过来就很难。如果真的出现,去追究原因,大部分与家庭有关系,父母的责任;要想再扭过来只有去扭父母们的思想,这个更难,不过也有些,孩子的价值观取向比父母高,有个好的教育环境是极有可能的。 一辈子总不能都在看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还是要继续读书。随着思想等认识的提高,就需要更高的层次书籍来提供营养,这个时候有目的的选择一系列书来读,充实思想,思想层次也会随着提高。这个环节可能大部分人没有有意的去做,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选择一些书去读。虽然没有有意,但是经常看书的话,不知不觉可能就做了这些事情。这样的几率可能不大,更难保证下一次还这么幸运。 有必要锻炼自己这种意识,使之成为系统。 对生活的理解应该是生活行动的指南。不同时候难免有些困惑,就比如我们现在每天晚起晚睡,不经常锻炼身体,明显知道这样对身体不好,生活质量也不少,但是就是不改。我觉得是我们对生活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没有真正的去想想生活是什么,该怎么样去过生活。这些解决办法同样是看书,从书本上去看一些人怎么去经历这些,年轻时候的习惯。当然也可以跟身边人的交流中去获取这些。 有了好的规律生活,接下来就是理想,这个是保持规律生活的动力与源泉。面对现实,80后有些困惑,高昂的房价,复杂的关系网缠绕在现实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夸张点犹如魂断蓝桥,就如爱情与富二代竞争,事业如官二代抢。我觉的这些是表象,关键是这些表象的背后,是那些意识与理想在引领着这些表象。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间太长了,对于如今的高速变化与发展的社会差不多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今天貌似好日子,如果没有坚强的信念,如水中月,五年之后就会瓦解。这些意识与理想也不是神马高深的,也就是高尚,崇尚奋斗,坚强不息等。几千年延续下来的这些精神财富不会轻易改变,只不过每个年代有不同的封面。怎么从这复杂的社会中看到这些本质,还是读书与交流。 后记:是看 王承志 的 如何学英语(一) ,就想买本 《17天搞定GRE单词》 学英语,就去当当网逛,买一本还要付运费,就买多点,平时也一直想着要买点书看看,就买了如下书: 中国人的精神(英文) 上海 57 ¥5.70(83折) 1 ¥5.70 发表评论 致加西亚的信(修订版)... 上海 ---- ¥8.30(49折) 1 ¥8.30 发表评论 你在为谁工作 上海 ---- ¥7.00(42折) 1 ¥7.00 发表评论 17天搞定GRE单词新... 上海 ---- ¥7.20(72折) 1 ¥7.20 发表评论 浮生六记(外三种) 上海 ---- ¥8.70(48折) 1 ¥8.70 发表评论 爱情故事 上海 ---- ¥9.90(40折) 1 ¥9.90 发表评论 秘密 The Secret 上海 ---- ¥16.60(52折) 1 ¥16.60 发表评论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上海 ---- ¥8.20(37折) 1 ¥8.20 发表评论 中国人的精神:买一赠一 上海 ---- ¥8.00(50折) 1 ¥8.00 发表评论 中国通史(上下册)(台版重... 上海 ---- ¥37.40(55折) 1 ¥37.40 发表评论
个人分类: 转载和评述|5911 次阅读|0 个评论
老美如何看待中国大学生和大学教育
montec007 2010-12-12 11:27
What Chinese College Graduates Go Through 点击上面的链接可以看到纽约时报的读者来信评论,下面是一些评论摘要。真正的旁观者清啊。当然其中也有一位化学教授在中国院系统工作了一年,对中国学生的努力和聪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Chinese vs. Western Graduates My observation from hiring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graduates is that with Chinese graduates, you get a much better guarantee of someone who will actually work hard at their task for 8 hours a day, but, you will need to supervise them and give them a great deal of guidance. With Western graduates, about 75 percent of them are completely useless because they are so undisciplined and lacking in basic knowledge. The remaining 25 percent, however, and pure gold. They attack problems creatively, are eager to show you their best and rapidly take to new tasks and challenges. I hope this can point out some of the flaws in the Western education system that challenges the best, but leaves the average students coddled and overly confident in their abilities. — J; Beijing 我非常同意这样一个观察结果。中国学生和年轻职工,在完成一项具体事情上时很能干,可是缺少自我管理能力,缺少长远眼光。换句话说,中国学生总体上,缺少在Vision, Mission, and Values三个方面的真正思考和训练,而这正是西方所倡导的Liberal Education的真正意义。我的个人浅见是,中国的人文教育被非常庸俗地归 结为一句话:做事先做人。又曰:听话、出活。 "... Perhaps most important is the huge difference between how Chinese and Americans value an university education. In China, high school and the gaokao exam scores are the apex of many students’ education. While the prestige of the university is very important for parents and students,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that a student receives at university is not always of the greatest concern." 这句话说得太对了。中国普通家庭,大体上在子女考上大学后都会长嘘一口气,自己的孩子在大学里学得什么,再也很少过问了。直到哪一天,孩子被要求劝退了,家长们又辞工到学校附近来蜗居陪读。 "... There is little reason to study if you know you will receive your degree regardless of your class performance. In turn, faculty and administrators lack incentive to improve their programs because parents and students often are more concerned about receiving a degree than receiving a quality education." 宽进严出在中国几乎成为一个禁忌词,讨论了多少年,还没有见到一个学校真正实施。按道理,从经济的角度,中国的大学最有可能实现宽进严出,因为财政拨款似乎不会直接与毕业率挂钩,不像北美私立学校,退掉一个学生,学费马上就没有了。但是优秀的大学仍然知道质量取胜的道理。 "... the other 95 percent of educators in China are just scraping by and have no interest in the job. // The curriculum are mandated by bureaucrats, equally lacking in dedication. The system of entrance exams is rigged against the poor, and the rote memory methodology rewards good memory and cheating. Thinking is not required, memorization is required." 教师不敬业;教学大纲受官僚控制,粗编滥造。 "... Having the piece of paper -- not the degree -- is what employers require. The Human Resources profession is a joke in China , so interview skills on the employer side are a joke as well, and since getting ahead is a function of who you suck up to, not what you are capable of, why should it be a surprise that a degree is worthless?" 只要你认识人,你就能进去,才不管你有没有能力! Delayed Adolescence "Many middle-class Chinese kids from the city have never worked or held a job until after they finish college." 迟熟品种 -------------------------- 一小时后补充:如果大家愿意花点时间看那篇报道的另外几位华裔教授的观点,真是让人不安。下面再次拷贝那里的一个读者的留言: 1. Jack D Shanghai December 3rd, 2010 4:21 am Unfortunately I have to concur with this assessment. Having hired and fired more than a few"straight out of university" employees, my experience has been mostly negative. They come in with high marks and high wage demands but can't complete even the simplest real world tasks. They might be able to solve math problems quickly but real world problems leave them frozen. 5. The Ryan Beijing December 3rd, 2010 10:31 am I couldn't agree more with Jack. It is an unfortunate reality that has shown up time after time. And what's worse is that even experienced hires and domestic managers often disappoint as well. I don't walk in with a bias to bring in an assignee or expat, but that is often where I end up after I have wasted my time interviewing others who come in with high hopes and high demands. Something is not right with their system . 8. Josh Pittsburgh December 3rd, 2010 10:50 am This analysis is so wrong that I do not know where I should to start to rebut. First of all, the problem of China higher education is not Gaokao. The entrance exam is vigorous and fair to everybody. It is a much better system that the US SAT exams. The US college admission system is plagued with so many corruptions: subjective, often with personal prejudice assessment by a reader, all sorts of political and financial agenda, favoritism, racial and ethnic preference. Based on my teaching experience in a major US research university, an average chinese high school graduate can easily outperform an American counterpart in math and science in average. Now here is the problem: Most of the post-doc fellows from China in my lab appear very weak and inappropriate trained, even from some of the most elite Chinese Universities, at least in the beginning. I sometimes wonder whether Chinese are running some diploma mills. The problems of Chinese college or graduate school graduates are not because of GaoKao, but with its college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training for the students. These problems lie with the quality of its college professors and administrators, not of high school. They should reform the University education system with more vigorous screening of qualified faculties and programs, but should keep its college admission system. You grossly misdiagnose the disease. 14. Shanghai Jill Asheville, NC December 3rd, 2010 11:17 am When I was living in China, I was hiring an assistant and the resumes poured in touting their English proficiency, yet when it came to the interviews, very few could communicate with me. They'd passed the tests without learning to speak on a rudimentary level. Also, once I'd hired people, they weren't that curious about learning the business and if something else came along, they'd just leave. The odds that an assistant will stay a year are very slim. Which is not to say that all Chinese college grads are lazy. I hired and met a lot of very bright and curious young people -- but only after a good bit of digging. The teach to test system has also had a very big effect on innovation. If all you think about is learning it the way you are told, you don't think outside the box and that is where innovation comes from. I think it explains why China is great at copying but not so great at invention (at least in the last century.) 这个可是真实的上海、北京的外资企业外方人员对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评价啊?我们的大学,教了学生解决什么样的real world tasks? 尊敬的科网编辑:能否将此文置顶,让大家讨论一下这个话题?什么叫国际竞争力?本土人才不能在本国外资企业中保持住饭碗,谈什么创建一流大学? 谢谢编辑。 同时谢谢各位推荐。 -------------------------------------------- 再及:为什么美国人会关心中国的教育问题? 最近相关信息:上海中学生被评价为世界上最聪明的学生;加拿大MACLEAN杂志认为亚裔学生过于注重学业,忽视课外社团、社交活动。
13814 次阅读|9 个评论
当个Reader不容易
huwp 2010-12-5 06:44
记得在鸟巢那地方上学的那会儿,实验室邀请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一位老师来讲学。由于讲学是全天候式的整整一个星期,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理解讲座内容,实验室给每人发了一本讲义。讲义上注明了讲学者的头衔为Reader,感觉很奇怪:我们通常理解的reader不就是指读书的人吗?每个读者都是Reader啊!出于好奇,经过查阅词典并向在英国留过学的导师请教,终于明白在英国大学当个Reader很不容易啊!由于英国大学的Professor不同于北美体制,通常一个系一个专业只能有一个Professor。那些达到Professor资质而由于该专业前任Professor尚未退休的老师就只能先做Reader!这位讲学的教授回去不久就去了剑桥大学做了Professor,并且担任了系主任。今年,我所在的实验室邀请美国的空间统计权威教授来讲学,该老教授把全球这一方面的主要研究者如数家珍地逐一介绍了一番。其中当然包括了我当过学生的那位Reader。不由使人想起了当年对Reader的好奇,到现在则是对Reader的敬重了!要知道,在这次老教授介绍的研究者中,中国大陆未提到一个人,港澳台当中只提到了香港的一位教授。能在某个领域混出点江湖地位不容易啊! 想想英语世界的学者们把reader赋予了如此高的地位,似乎说明了西方人对成为一个真正能读懂这个世界的人是有非常高的要求的!也许人类读懂这个世界注定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大部分人恐怕是难以被称为Reader的!也许在号称科学高度发达的北美却如此信奉上帝也说明了读懂这世界之不易。
个人分类: 未分类|5833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生无处不相逢
pup 2010-10-31 13:24
今天的阳光是我最爱的北京深秋之摸样,我喜洋洋的坐在阳台上打算写一篇关于科普比较的文章。 先查看邮箱,一封藏在众多未读来信的mail,让我悄然感动,说得夸张点,真的很给力。谢谢你.. 她说: 假期的最后一天,发现了陈静的blog.非常非常非常的喜欢她的文字和图片,如此之有灵气,和创造力,和底蕴. 非常希望,有一天她写散文,出书.我一定买. 这是她的博客链接 http://maggie0071812.blog.hexun.com/ ,她在博客特别转发了我的两篇小日记。
个人分类: 其他|3228 次阅读|0 个评论
堕落的《读者》
fqng1008 2010-10-13 16:03
自从迷恋上博客以来,很久没有接触《读者》了。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一份近期的《读者》(2010年10月下半月刊),让我吓了一大跳:这份曾经全国发行量最大的阳春白雪式的期刊,所有的广告都是迷情药、窃听器、麻醉枪、透视眼镜、变牌器、电表调节仪、水表节能仪、汽车解码器、手机窃听器、万能鈅锁、电击棍、充气美女、男根增长素等等,而且不厌其烦,连篇累牍。再翻开里面的文章,似乎也低俗了不少。难怪妻不胜愤怒:恶心! 从《读者文摘》到《读者》,它曾经是我们家庭的精神伴侣。从80年代、90年代到21世纪,直到它改了半月刊很久,我们还一直在邮局订阅。那时候,我们每期必读,从中吸起知识的芬芳、做人的良知、生活的情趣、人文的关怀、奋斗的力量。直到半月刊以后,感觉内容逐渐增多,质量慢慢下降,从开始的迫不及待到后来的负担过重,感情在不知不觉中变化。最后,终于依依不舍地停止了订购,但经常到零售摊买一两本,直到写博客以后。 今天,看着手上的这本《读者》,我有一种精神支柱倒塌的感觉,仿佛是心爱女人被强暴后的背叛,又好像是冰洁如玉的少女突然淫秽无耻。我不知道《读者》为什么堕落,为什么要接受北京盛世明宇这样的一家广告总代理?我做过编辑,懂得刊物是编辑的孩子,我不知道该刊的社长、总编和编辑们,看着这个堕落的孩子(附照片),内心是什么感受?! 封四 封三 封二 插页(以下均同)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310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致中国科技文献读者的公开信
libseeker 2010-9-2 15:08
信息来源 :致中国科技文献读者的公开信.http://www.las.ac.cn/subpage/Information_Content.jsp?InformationID=5371 相关信息:致国际出版商的公开信.http://www.las.ac.cn/subpage/Information_Content.jsp?InformationID=5370 尊敬的读者 : 科技文献信息是我国科技和教育创新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条件。近年来,我国教育科研单位在政府、主管部门和广大用户的大力支持下,引进了大量国外重要科技文献数据库,大幅度提升了我国科研和教育的科技文献保障能力,支持了科研和教育的创新发展。 但是,近年来,国外科技期刊及其全文数据库的价格不断提高,有的出版商全文数据库的价格连续多年以百分之十几的幅度上涨,个别出版商的全文数据库甚至出现年度涨幅 20 - 30% 的情况,造成图书馆外文科技期刊订购费用迅速膨胀 。可以说,持续大幅度的价格增长已经严重威胁到所有教育科研单位的科技文献资源的可持续保障。 令人气愤的是,最近个别国际期刊出版商,利用自己的垄断性地位,不顾在上一个合同期年度涨价幅度已经超过百分之十几的事实, 提出其全文数据库在下一个合同期以 每年百分之十几甚至二十以上涨价的要求。这个别出版商完全不顾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 GDP 和人均教育科研投入远远低于国际发达国家人均水平的现实,提出要在 2020 年 把中国用户使用其全文数据库的篇均成本提高到欧美发达国家的篇均水平。这个别出版商完全不顾 中国科技教育发展还在初级阶段、中国 RD 投入支付需求范围远大于发达国家同类机构支付需求范围的事实,提出科技期刊价格要 按照中国 RD 投入名义增长幅度来同步增长。这个别出版商 只从自己的赢利增长出发,完全不顾中国用户获取科技信息的权益,完全不顾经济现实,所提出的 涨价幅度 完全超过了任何产品价格的合理增长范围,完全超过了中国 图书馆可能承受的任何限度, 是根本没有道理的,也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科技期刊文献是全人类(包括中国作者)共同创造的知识,它的最大价值在于广泛利用来造福人类,它不应该成为掠取垄断暴利的工具,它的市场价格也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相适应。 图书馆承担着科技文献保障的社会责任。为了 保护我国用户获取国外科技文献的合法权益,为了使我国教育科研机构不受国外出版商垄断价格的胁迫,我们将采取联合行动,共同抵制个别国际出版商的大幅度涨价做法,保证我国用户的合法、长期权益不受损害。 同时,我们呼吁广大教育科研人员,积极要求国际出版商保护中国用户获取国外科技文献的合法权益,积极要求国际和国内学术团体保护科技信息用户获取科技文献的合法权益,积极支持图书馆界抵制个别国外出版商的大幅度涨价,积极支持将科技文献价格涨幅控制到与物价指数涨幅基本一致的程度,积极支持建立良性合作和可持续的科技文献采购保障机制。 我们呼吁 担任国际出版商学术期刊编委、审稿专家、顾问的我国专家学者,积极向国际出版商施加影响,要求他们 正视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和经济现实,制订符合中国国情和保障可持续采购的价格政策,多做有利于知识传播的事情,多做有利于可持续保障科技文献资源采购与利用的事情,不以过高价格或减少内容等手段来对中国广大用户获取和利用国外科技文献设置障碍,不损害中国广大用户获取和利用国外科技文献信息的合法权益。 图书馆联合署名: 单 位 名 称 姓名 职务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袁海波 主任 国家图书馆 陈力 副馆长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张晓林 馆长 孙坦 副馆长 北京大学图书馆 朱强 馆长 肖珑 副馆长 清华大学图书馆 邓景康 馆长 复旦大学图书馆 葛剑雄 馆长 上海图书馆 周德明 副馆长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代涛 所长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孟庆学 副所长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刘春鸿 副馆长 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 潘薇 副馆长 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 李秋实 主任 吉林大学图书馆 李书源 馆长 浙江大学图书馆 马景娣 副馆长 南京大学图书馆 史梅 副馆长 东南大学图书馆 李爱国 副馆长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 林浩明 副馆长 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 邵晶 副馆长 武汉大学图书馆 刘霞 副馆长 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 袁青 副馆长 中山大学图书馆 罗春荣 副馆长 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 于光 副馆长 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 刘斌 副馆长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黄燕云 副馆长 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 王金玲 副馆长 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 熊丽 副馆长 山东大学图书馆 姜宝良 副馆长 四川大学图书馆 林平 副馆长 厦门大学图书馆 陈小慧 副馆长 重庆大学图书馆 彭晓东 副馆长 兰州大学图书馆 沙勇忠 馆长 中南大学图书馆 张曾荣 馆长 郑州大学图书馆 朱榕 副馆长 2010 年 9 月 1 日
个人分类: 学海拾贝|3032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学网博客QQ群二号开张
boxcar 2010-7-26 17:54
鉴于丛远新博友上个月创建的科学网博客QQ群(高级群)已经于今天达到了200人的人数上限爆满,下午仍有人强烈邀求加入,为了继续扩大与科学网博友和读者的QQ交流平台,我和王号老师分头尝试着建了新的QQ群。 其中我建立的这个群号120615664, 名称是科学网博客(二)。 王号老师建立的群的群号:120615483 热烈欢迎广大博友和读者加入。 为了尽量沿袭科学网实名博客的良好氛围,建议每位参加者在申请时声明您的真实姓名,并在群中使用实名 。 ~~~~~~~~~~~~~~~~~~~~~~~~~~~~~~~ 再接着这个帖子帮两个科学网博友的新群做下宣传: 刘洋建立了一个500人规模的超级群:94833651 丛远新又建了一个的医疗健康群,群号:63383981, 重点讨论与幸福、学习、工作等相辅相成的运动健康学,欢迎加盟! 上午许培扬老师的博文 中青年知识分子一定要减负 欧广飞大夫英年早逝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47355 里面提到了一位年仅41岁的医生不幸去世的消息,警示大家要一定要注意身体健康。
个人分类: 科学网|4566 次阅读|7 个评论
先拯救自己
cyaninelotus 2010-5-17 17:45
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佛祖非常安详、非常端庄。不禁迷信了一下下,百度了周公解梦。解语曰:明心见性,可以参悟。细细想来,也许是神明的启示,我真有在迷惑中找到自己真性情的希望,多少年的尘尘埃埃,的确很难知道自己是谁,又在哪里了。 记得曾经在读者上看到一段观点。说是我们从小到大,一直想着要拯救世界,后来发现拯救不了世界。就希望自己去拯救家庭,结果发现家庭自己也无力拯救。只有自己拯救自己了,可是由于前面两个大大的目标和迂回,等到意识到自己应该先拯救自己时,时光已经无多,来不及拯救自己了。多年来仔细品味这个高人的论点,觉得实在深刻精妙。小时候一直树立着远大的目标和理想,考虑的都是远距离和大目标,以为自己年轻有为,法力无边。等到掉到生活的河流中,才在一步步的迂回中发现自己的无力和有限,等到真的能够平心静气地接受自己的平庸和能做小事时,已经被锤炼得拥有一张沧桑的脸了。 大一的寒假,在火车上遇到几个青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那种佩服真是由衷的。大二的时候,去听大四实习报告,有个男生口才极好,交流之中不停地要求我们要看第一手材料,我那时就非常发愁,怎么样才能保证你各方面的信息都是第一手材料这真是个问题......现在回想为了明天而奋斗,这个理想的确有些空泛。一个人能够做的,其实就只有那么一点点,但是,一个人的确还能够做那么一点点。从物质实在上来说,我们有能力做那么一点点,从历史唯物上来说,我们也只是做了那么一点点。而一切的做,都是从具体的小事做起。 如果人们认为社会扭曲了,变形了。那么,首先要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扭曲了,变形了。没有变形和扭曲的公民的社会,不会是扭曲和变形的社会。谁也拯救不了一个社会,谁也拯救不了全人类。但是,人人都可以拯救自己,起码是自己的灵魂!这大概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而且,也只能够做的! 最美好的开始,还是在自己。路就在脚下,路也只在脚下。 其实,只是拯救自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本来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那就很难拯救自己了。而人们常常不知道自己怎么回事。人都认为自己很好,人们的行事方式就是按照自己认为正确或者有理由的方向走的。大概91年的时候,我到夜市去吃擀面皮,有一个人没有小腿,坐在带轮子的木板上,双手滑动前行,向人们乞讨。他经过我们身边后,摊主介绍了他的情况,说他曾经是一名铁路工人,被火车压断双腿,媳妇走了,留下了一个小孩还有他的老母。据说国家给他是有补助的。当时,同桌的有个姑娘,看样子是处在恋爱成功阶段的,义愤地认为,此人无论如何也应该自食其力不应该给社会增加负担。我觉得他以一个父亲的身份来乞讨供养孩子,我很同情他。吃完饭后我找到他,给他五元钱,问他孩子上学没,他说上学了。当时我试图从他的表情上看出他的真实与否,可是,他那张饱经风吹日晒的脸,以我的阅历,我没有能力阅读到什么。过了一天,我又到夜市去买两个粽子,给了摊主十元钱,等她找钱,没想到她不找,还说:我们也是非常辛苦的啊!那是一张健康的年富力强的脸,我知道她们认出我是那个给乞丐钱的人了。对她的表现我感到非常反感,本想说两句,可是看看她的脸,懒得说,很坚决得给了她两个字:找钱!她磨磨唧唧找了我钱,不用说,她那里的粽子难吃无比。 我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辛苦不辛苦的生活,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健康的人,她也希望不费力气就得到什么东西。如果乞讨在那个父亲是一种生活得方式,而在后面这个卖粽子的女士,她就是一种贪婪了,这也正是我非常厌恶她的原因。没有人,不需要勤恳辛勤的生活,因为这是获得幸福生活得唯一方式。要不然这世上就没有无事生非这个词了。可是,这只是我的看法,她有一万个理由认为自己做的正确。所以,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很好。我在后面有遇到了那个做父亲的乞丐,他看见我就远远地躲开了。我由此判断,他不是乞讨致富一族。 人人之间,自己之间,发现真的面目都是非常难的。要想彻底拯救自己,也非凡人能够做到的事。而我们能够做到的,也不过一点点,尽量不要让自己那么贪婪,那么功利,那么冷漠,那么自私........而已。这样,便是自己的福分,大家的福分,社会的福分。
个人分类: 教育镜像|4335 次阅读|6 个评论
谁是我博客的读者?
chrujun 2010-4-3 19:29
我之所以要提出和回答这个问题,是因为除了科学网博客和论坛用户外,还有其他读者有时在看我的博客。 根据我近期得到的反馈信息,我对我博客的读者进行了如下归纳: 1. 科学网博客用户。这是每篇博文最早也是最多的读者群。 2. 科学网论坛用户。某些科学网论坛用户有时顺便光临博客,正好碰上了我发布的博文,感兴趣就读了。 3. 我的学生。学生有时通过看我的博文来了解我,有时也看一些他们/她们感兴趣的信息。 4. 我的同事。由于多种原因,我知道一些同事也在看我的博文。 5. 同行。由于写了一些与专业有关的博文,一些同行因信息检索发现了我的博客链接。 一次,我写了一篇博文: 真正的大师,海洋电磁探测界牛人Steven Constable印象 ,当时这篇博文被编辑部推荐了,但短期内读者不多,36小时内的点击量也就是400左右。现在的点击量为2100多。我估计大部分是同行通过关键词检索到这个链接的。 6. 我的朋友。一些朋友出于关心我,在网上检索我信息,就发现了我的博客。 7. 对某些信息感兴趣的检索者。 由于博客里有一些关于研究生教育、单片机开发、软件开发、仪器开发有关的博文,通过信息检索有时就会找到我博客的一些博文的链接。 我发现有些博文当时的点击量不大,还不到100,但后来点击量有了比较大的增长,估计是通过信息检索后点击的。例如,我写了关于智能电源板调试与编程的系列博文,总计写了12篇。 当时没有什么点击量,目前的点击量最少是527,最多是842。 总体说来, 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博客的读者群有一个缓慢增加过程。有很多偶然因素会导致博客的读者数量增加。同时,与专业有关的博文还是值得一写。虽然当时没有什么点击量,但这类博文的影响力还是更持久。因为同行会在网上搜索与专业有关的信息,有时也会发现与专业有关的博文。因此实现与同行的交流。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571 次阅读|10 个评论
可爱的所长读者, 跨越万里的“带隐私”的来信-新年“诅咒”
RAOH 2010-3-4 11:46
可爱的所长读者“带隐私”的来信,雷人的新年“诅咒” 本来网上的风云也不当回事,可最近网上网下好些朋友来问个究竟。说听到有人叫喊“误入了”“文革呀”“隐私呦”“家教啊”。。。好吧,就把这一短消息帖这吧,答案都在那儿。还挺感动的,隔了千山万水,大过年的C所长还记着俺。据说是“带隐私”,我智商低看不出么隐私。还有十多个C所长的短消息还没仔细看。 老绕,虎年您老变只猪吧--发送人:陈安博士2010-2-120:44:38 因为猪能吃施,对不起,可能写错字了,算了,不改了,都快过年了   最近看《新西游记》,觉得里面那个猪八戒比以前的要好玩,你成了猪之后应该更好玩,好好保护好那给你准备的屎,哦,这次没写错字。 截屏 老绕,虎年您老变只猪吧.pdf
个人分类: 不得哭不得笑亚克西班|4572 次阅读|9 个评论
美国县级图书馆的人气
yunweichen 2010-1-7 22:07
都说美国人爱读书,尚没有什么印象until我看到了实情。正如在飞机上、地铁站台,的确随处可见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份报纸的阅读的人。再拿地方或社区图书馆来说,来读书的人的确不少。如美国印第安纳州Monroe县的县城图书馆,每天都有络绎不绝来读书的人,甚至在每天开门前门口就有三五个人在候着了。也许是因为美国的图书价格比较贵的缘故,县城的图书馆成了很多市民借阅资料的重要来源,比如图书、音响资料等。重要的是,借阅全部都是免费的。为了实际感受一下小美们是如何使用公共图书馆的,我在印第安纳大学期间特意去县城图书馆参观了一趟。拍了几张照片,共享。 图书馆大门 为小孩子开设的暑期读书项目宣传画 询问处(一直都很忙) 阅览室一角 排队等候办理借阅手续的市民
个人分类: 图书情报|5713 次阅读|2 个评论
追逐幸福
sstone2009 2009-12-13 16:11
古人留下许多对幸福的诠释:心安是福、知足常乐等。我们也都明白这些道理,也为这些道理所折服,可我们在幸福面前却无法让自己心安和知足。有时可我们累了,也疲了,便把身体倚在某种支撑物上,眯着眼睛望着前方自问:幸福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待稍事休整后,就又奋不顾身地去追逐幸福。 摘自《读者》2008.8期P7石钟山《追逐幸福》。 (2008.04.25 21:38:00 http://sstone2006.blogcn.com/diary,15389824.shtml )
个人分类: 读书杂记|30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莕菜和睡菜
antiscience 2009-11-9 08:03
刊于《读者》原创版2009年9月号,第70-71页。 以下为原稿: 莕菜和睡菜 刘华杰 文/图 图A :莕菜,摄于北京大学未名湖。 图B :睡菜,摄于北京延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莕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前一句写男女相见,后一句写相恋。不求准确,译成白话大意是:水鸟在河上嘁嘁叫着,小伙子遇见身材姣美的姑娘,萌生爱意。水中莕菜自然而然地漂浮在美女的左右,更加衬托出佳人身段的曼妙。这图景令青年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其实诗中君子有多大,我们并不知道) 古时候莕菜的地位想必相当于今日的玫瑰(在左右流之后面还有左右采之,左右芼之),均是爱情的催化剂。现在流行送玫瑰,那时可能流行赏莕菜。《诗经国风关雎》中提到的这种爱情植物莕菜,也写作荇菜,莕与荇这两个怪模样的字都读作性(xng)。 国标字符集(GB2312-80)中没收莕字,荇也仅列在国标二级字中。当初制订标准的人似乎不太看重这个物种。这属于瞎猜测,不过,从《诗经》的创作到现在有两千多年了,人们逐渐把这种植物遗忘,倒是事实。性依然,莕淡出矣! 北京大学校园中的未名湖和朗润湖就有莕菜( Nymphoides peltatum ),静静地飘浮在湖边水面上,每年6月都如期开出漂亮的金黄色小花。如今没多少人认得她们,甚至极少有人低头看一眼。 夏日里,校园的恋人们坐在湖边石墩上亲密、唠叨之余,几乎不用故意扭动身躯,莕菜就会落入视野。我担保,莕菜的叶和花绝对值得仔细观赏。恋爱时想想《关雎》,也并不跑题。 龙胆科的这种植物,叶颇像睡莲或莼菜,细看却是不同的。莕菜的茎分节,节上长叶和花葶。叶革质,下面紫褐色,上面光亮呈绿色。花冠黄色,5深裂,5次旋转对称。花冠每个裂片边缘都长有较宽的薄翅,状似枕头、长裙上的扉子,边缘还有不整齐的小锯齿。整体上看来,花冠像舞台上奇特的花扇。 在城市里想瞧见龙胆科的植物不容易,因为这个科的植物多数长在高山上,花的颜色也多为紫色、蓝色。 除了莕菜,龙胆科里还有一种水生植物,本来也可以长在城里的水体中的,它的名字叫睡菜。不过,《北京植物志》根本没有记载这种在我看来极为重要的睡菜,不知是何种原因。睡菜比莕菜还美丽,北大未名湖中应当引进这种植物。 2009年4月26日北京林业大学的林秦文发来邮件,告知他在北京见到了正在开花的睡菜( Menyanthes trifoliata ),同时传了三张照片,建议我有空也去瞧瞧。他读本科时我们就认识了,那是在北京门头沟小龙门一起野外看植物。在我看来,他是少有的对植物分类有天赋和热情的年轻人。 小林告诉了详细的目击地点:北京北部的某小河边。我以前只听说过而没有见过这种植物,得此确切消息,立即精神起来。我马上给相机和相机上的土制GPS充足电。第二天一早开车约100公里(单程)寻找睡菜。这不算啥,有一年为了找一种逸生的药用鼠尾草,从北京专程赶到河北沙城。 小林描述的地点是铁路旁的一条小河,一瞬间我就猜到是指通过北京延庆的大秦铁路。很快找到那条小河,但没发现睡菜。那小河,其实只是一条小水沟,窄处一米左右,一步就能跨过去,宽处也就五六米。不过水确实在流动。 我沿小河向上游寻找,走了一公里,还是没找到。然后转向下游,不到500米,我发现了!准确说应当是我看到了!没错,成片生长的睡菜,许多窈窕淑女!睡菜正值盛花期,非常优雅。 高兴,真的高兴。坐下来欣赏了半天。然后是习惯性的拍摄,十年来我坚持为各种植物拍照,自然也认识了许多植物。GPS数据直接写入了照片文件:北纬40度30.45分,东经115度55.41分,海拔484米。如有兴趣,用Google Earth可快速找到这个位置。 睡菜特征明显。叶基生,三出复叶。叶柄较长,可达20厘米,基部变宽,鞘状。花葶由根状茎顶端抽出,总状花序。花冠乳白色,深裂,也是5次旋转对称。当然,花冠个别有6深裂的,就像紫丁香花除了4裂还有5裂、6裂、7裂的一样。最特别之处是,花冠内表面长有流苏状的毛,非常精致、漂亮,很像人造毛皮或者高档白地毯上的不那么密实的毛线。毛线长约6毫米,并非直线,中间有若干之字曲折。雄蕊着生在冠筒中部,恰好安排在各个花筒裂片的凹坑处。雄蕊顶端的花药紫黑色,呈倒钩状。花冠正中间是雌性生殖器官:花柱,柱头末端微微三裂,呈淡黄色。从进化的眼光看,所有这些设计都与昆虫传粉有关。 睡菜,为啥叫这名字?它有什么用?能吃吗? 我也不知道。《本草纲木》中就这样叫了。也有叫它瞑菜、醉草的。据说此植物的根有润肺、止咳、安眠的作用,名字也许跟这有关。它确实是一种草药,至于有什么药性,我并不关心。 法国思想家、植物爱好者卢梭曾说,江湖医生曾牢牢把持了植物学界,而在他们眼中,植物被精简成了药草,人们从中只看到肉眼根本看不到的东西,也就是张三李四任意赋予它们的所谓药性。卢梭一针见血地指出,那些人不能设想植物本身就值得我们注意,那些一辈子摆弄瓶瓶罐罐的学究瞧不起植物学,照他们的说法,如果不研究植物的效用,那么植物学就是一门没用的学科。你要是在一块色彩缤纷的草地上停下来,细细观察灿烂的花朵,看到你的人准会把你当成见习医生,向你讨草药去治孩子的疥癣、成人的疥疮或马的鼻疽呢。 我深深地赞同卢梭的评论:我在林中高高兴兴地漫步时,如果非要我去想什么发烧、结石、痛风,或是癫痫之类的疾病,那简直败兴透了。 在北京,估计没有多少人见过睡菜。但睡菜并不寂寞,它为自己开花、为昆虫开花,总之,它是它自己。正如窈窕淑女为自己而美丽,她是她自己。我们爱美女,但上帝造美女并非只为我们。 2009-06-23于北京西三旗 ----------------- 注:在发表版中,好心的编辑删除了莕菜的拉丁文,印出的文字出现这样的字样:莕菜是荇菜的现代学名。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实际上只有拉丁双名才可以叫学名,其他都是俗名、地方名,另外似乎也不存在现代学名的说法。 在此本人无意指责编辑,但还是要标出这一点。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295 次阅读|4 个评论
一份期刊的四种人
yujoak 2009-10-29 12:05
作者、编辑、审稿人和读者是与期刊密切相关的四种角色。作者和读者无疑最为重要。作者的稿件是基础,投稿是为了发表,但不是惟一的目的,作者更希望自己的工作能获得同行,即读者的关注。 编辑挑选审稿人,和他一起决定了期刊的整体水平。在大多数情况下,审稿人是论文的第一位读者,与普通读者的区别在于,他能决定稿件的发表与否。但实践证明,靠几个人、几周时间来判断一篇稿件的好坏,这项工作的难度着实太大。要不也不会有涉及抄袭、剽窃和数据伪造的文章屡被曝光,也不至于有许多高IF期刊的论文无人引用。 论文好比商品,读者就是消费者。对于传统的期刊,读者需要付费才能获得论文。但除非剽窃、伪造数据,遇到名不副实的论文,读者绝对是弱势群体。 但读者是上帝,因此开放获取(open access)成为时尚。反正是免费,为什么不去下载来看看?也许期刊和作者的知名度都不高,但没准也能淘到好文章呢,这应该是大多数读者的心态。期刊转过身对作者说,你看,新的措施为你们带来了巨大的潜在读者群,你不会介意为此付费吧?有些人不介意,但介意的绝对不在少数:凭什么我的投稿要进行同行评议,拖上个几周,甚至几个月,好容易接受了还要交钱才能发表?没有足够多作者的支持,期刊即使是开放获取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我所知道的The Open Macromolecules Journal自2007年创刊以来的论文数还不如刊物的国际顾问委员会人数多。因此,开放获取是剂灵丹妙药,但不是万能药。 站在期刊的立场,编辑的作用可以弱化,审稿人的作用可以简化,为作者和读者服务的意识只能是强化。期刊自有办法:对于作者的投稿,只要稿件的实验设计不离谱,我都接受,不管结果和讨论靠不靠谱;对于读者,除了免费获取,论文是好是坏,你们还可以评一评。这就是PLoS ONE模式。也许不远将来,除了science citation index,还会有个science post-peel rating index。 只是还有个问题,即使是电子期刊,即使编辑和审稿人可以是义务,网站的维持、维护、技术支持等等都是需要成本。 会不会有一天,商人来了,告诉大家:让我当老板,将期刊平台整合进我的资源,我要的是点击率和美誉度,而我将提供给你稳定的发展的平台,不变的是期刊的学术独立性。其实期刊、论文就是商品,有它们的商业价值。这,有没有可能?
个人分类: 学术相关|3567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读者算法1
liux831 2009-10-10 22:05
科学网约有2500个注册用户,62000个读者。 在生态学上,可以标识抽样,估算总样本。 采用我们发明的标识法测算,注册用户和未注册用户为1:25. 在科学家这个群体,在科学网注册的用户很少。 国外和国内的科学家关注科学网还很不够。 要办好科学网,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征集优秀的博文,像中国杂志办成SCI一样 2.吸引广大科学家来科学网,关注科学网 3.加强科学网管理,主动出击 4.全民办网 5.推崇精品 6.征集Good ideas 7.全面优化 8.大联合 拥有更多读者,创造和谐氛围,能人办刊,采用国际规则,都是办好科学网的有力措施。 办出特色,力争一流,正是科学网的强兵之策。
个人分类: 未分类|1730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学
李万春 2009-9-14 17:36
很偶然的在最近出版的《读者》上读到一篇《一只塞纳河黑天鹅引起的蝴蝶效应 》。作者的文笔很美,也把蝴蝶效应的因果关系描述得很到位. 里面正好有一段我比较熟悉的与水科学有关的段落,copy如下: 没想到这个稀奇古怪的推论立即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响应,大家纷纷要求当地的环境监测机构对圣塞涅境内的塞纳河水质进行检测。几天之后,检测结果显示由于氮、磷等元素增加从而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上升了 0.1 个百分点。令人头痛的是,圣塞涅境内的塞纳河也是当地居民的饮用水来源。 ......于是市民义愤填膺,于是追根寻源,最后发现罪魁祸首,如何如何...... 让我纳闷的是 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上升了 0.1 个百分点 就如此大动干戈值得吗? 富营养化程度是啥?可能是营养状态指数(TSI)吧. 任何指标都是有波动的,0.1%算个啥?就是1%的波动,水质也不会有实质性改变。在大众眼中的水质变化,TSI要是从50变化到50.05(正好0.1%),就值得惊慌吗?如果是瞬时的,波动很正常;如果是时段内的平均(如1个月或半年),1%的幅度也不值得重视. 简单的比方,气温去年的今天20度,今年的今天是20.02度(比方是平均值),显示上升了0.1%,于是民众就惊慌失措,义愤填膺? 而且,氮磷等元素只是一种存在,是不可能增加的. 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关注的和科学本身可能不太相关,只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只要能有效应,可能什么词汇都敢拿来写拿来用? 也许是我吹毛求疵了。这种现象绝对不是个别现象,平时我们读到的报纸、看到的电视经常有类似的不严谨、被扭曲的科学存在,说是伪科学吧,好像也不像,只好自己发明一个新词科学.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24 次阅读|0 个评论
《简单与复杂》—选自《读者》—马德
热度 1 anhongyan99 2009-2-26 23:26
简单与复杂 马德 这个世界其实很简单,只是人心很复杂。 其实人心也很简单,知识利益分配很复杂。 桌上有一堆苹果,人们并不在意这堆苹果有多少,而是在意分到自己手里的有多少;单位有一摊子事,人们并不在意这摊子事有多少,而是在意自己多干了多少。人类有大智慧,却因为对得失斤斤计较,最后都变成了小聪明。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很简单,由于利益分配很复杂,才有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人生之简单,就象生命巨画中简单的几笔线条,有着疏疏朗朗的淡泊;是生命意境中的一轮薄月,有着清清凉凉的宁静。 人生之复杂,是泼洒在生命宣纸上的墨迹,渲染着城府与世故;是拉响在生命深处的咿咿呀呀的胡琴,挥不去嘈杂与迷惘。 天地有大美,于简单处得;人生有大疲惫,在复杂处藏。 人,一简单就快乐,但快乐的人寥寥不几;一复杂就痛苦,可痛苦的人却熙熙攘攘。这反映出的现实问题是: 更多的人,要活出简单来不容易,要活出复杂来却很简单。 人,小时候简单,长大了复杂;穷的时候简单,变阔了复杂;落魄的时候简单,得势了复杂;君子简单,小人复杂;看自己简单,看别人复杂。这不由得让我想起顾城的那首诗: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简单与复杂之间,也有这么一层迷蒙的关系。 一眼就能望到底的事物,似乎很简单。一口百年古井,幽深、澄澈,也可以一眼望到底,但这口古井,本身却并不简单。人也一样。 有时候,一个人可以一眼望到底,并不是因为他太过简单、不够深刻,而是因为他太过纯净。一个人,有至纯的灵魂,原来就是一种撼人心魄的深刻。这样的简单,让人敬仰。 有的人云山雾罩,看起来很复杂、很有深度,其实,这种深度是城府的深度,而不是灵魂的深度。这中复杂,是险恶人性的交错,而不是曼妙智慧的叠加。 人生,说到底,简单的只有生死两个字,但由于有了命运的沉浮,有了人世的冷暖,简单的过程才变得跌芫起伏,纷繁复杂. 简单,是生命留给这个世界的美丽的形式;而复杂,是生命永远无法打捞的苍凉的梦境.
个人分类: 喜欢过的(转载)|4319 次阅读|2 个评论
感动:好的书店 好的读者
shareworld 2008-11-8 21:13
今天是星期六,我也给自己放了个假,到市里转了转。因为堵车,我就下了公交车,钻进了附近的一个新华书店。然后,在偶然之间,我收获了巨大的感动。 书店并不大,可是读者很多,几乎每一个书架旁边都有十来个人或坐或立,捧书而读。 有一个年轻的妈妈,俯下身子,右手牵着孩子,左手捧着一本厚厚的书,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笑两下。过了一会儿,她的孩子挣脱了妈妈的手,到里面去了。我后来才发现了她她正坐在地板上,看着一本厚厚的图画书,我猜想那是郑渊洁的《舒克和贝塔历险记》。 有一个女生,捧着硬皮本的《希腊古典神话》,就站在书架旁边,挡住了我的去路。当我决定要离开的时候,她发现了自己的错误,面带愧疚,赶忙将身子闪开,随即又低头看自己的书了。 还有一个男青年。他用左手托着一本书看,低着头一动不动。好久之后的翻书页,让我注意到他的艰难,我定睛一看,他原来是没有左臂了。他看的书我不知道什么,但是我看见他旁边的都是哲学名著,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或康德。我由衷地敬佩他。 一个店面并不大的书店,能有这么多的读者,而且大家安静而又求知若渴的情景,着实让人感动不已。不远处KTV的喧嚣,没有能跨过书店的门槛,相反,每一个形态各异的读书人,都为这个书店增添了一股暖流。 我不忍心打扰大家看书,所以每一次移动都小心翼翼,仿佛身边是奇珍异宝,以至于放书的时候,都要屏气凝神了。 我看到了一本封面已经破了一半的《围城》,我还看到基本茅盾文学奖的图书已经略显老旧,还有更多的书,都仿佛已经经历过几十次几百次的反复翻阅。我不知道这些书默默滋养了多少渴望知识的心灵,更不知道多少人曾经像我一样,对着这些半旧的图书感动不已:一个以卖书为主要目的的新华书店,能这样宽容读者,难怪会有这么高的人气!真是好书店! 书店里的书门类很多。从小学生的童话故事书,到大学生的考研辅导材料,从最深奥的哲学社会科学,到新近流行的茅盾文学奖获奖数目,你所喜爱的图书,在不经意之间,就生生出现在你的面前,让你大吃一惊。我走了一圈,就知道,这是一个雅和俗和谐共存的书店,这是一个相当有品位的书店,然而却不给人任何疏远感。 我到过很多大书店,也到过很多装饰得很考究的书店,偏偏被这样一个不大的书店感动。我将它写进我的博客,表扬它。它位于郑州大学老校区的对面,如果你有时间,建议看看。 最后再说一点深深的感动:好的读者爱书,而好的书店爱读者。 如果满意请投票: 给他投票 上一篇: 从军事地理的角度分析台湾重要性 下一篇: 什么样的拉票是恶意拉票
个人分类: 我有一个收获|595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2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