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出版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前言
求新 2008-12-13 09:58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一书将于09年2月由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书号:ISBN 978-7-111-25841-4。作者:程学先等。以下是该书前言。 前 言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涉及硬件的程序设计语言,也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所介绍的汇编语言与某一种CPU提供的机器指令相对应,人们可以用它直接控制硬件系统进行工作,可以直接访问计算机系统内部各资源,具有实时性强、执行速度快、代码效率高等优点。由于硬件与软件知识交叉,对程序设计能力要求较高,学习难度较大。但学好本课程,对于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体验底层编程的经验、更深入地学习程序设计方法很有意义,会更加通透地理解例如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等课程中所学的知识,也为学习计算机接口、单片机及其他计算机控制类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书以8086/8088指令为主,以实模式下的80x86指令为辅,系统地介绍了汇编语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程序设计方法,较深入地介绍了与汇编语言编程相关的硬件知识,强调结构化与软件重用的思想。以面向应用、深入浅出、重视实践、方便教学为宗旨,顺应人们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规律,面对枯燥、抽象的汇编语言程序,以实例先行,力求突出怎么用,再讨论为什么这样用,规律是什么,又如何利用这些基本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引导读者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掌握本课程主要知识点,进而提高程序设计能力。 汇编语言是一门程序设计语言,学习程序设计的思想与方法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本书的目标就是要帮助读者提高程序设计的能力,较深入地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思想与方法。学习汇编语言时,有些读者已经学习过例如C语言等高级语言,将为我们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打下良好基础;但也可能从未学习过其他语言,虽然框框较少,但建立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的概念将是一大难题。汇编语言是多类知识交叉的学科,一部分知识往往还连带着其他的相关内容,如果处理不好这些连带的内容,将影响学习者对当前知识点的理解。但是如果先扫清外围,例如先介绍CPU与存储器的内部结构、数据形式,再介绍指令与指令系统、程序设计方法,虽然可以做到内容单一,也容易接受,但教学未以程序设计为线索展开,可能在开始学习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接触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内容,将令学习过程抽象无趣。本书考虑到这些情况,采用了实践先行的方法,以一个完整的程序实例引导,首先通过演示与动手,对程序设计及一些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建立感性认识,从而屏蔽了一些相关知识带来的干扰,在此基础上再逐一展开。学习的过程除了理解还有记忆与模仿,人们往往都是从死记、模仿走向创新的,实践引导的过程将为模仿创造条件,也提供了记忆的线索与内容。以程序为线索展开,将使我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步都目标明确,主题清晰,基础扎实,在不知不觉中登上程序设计的颠峰。 汇编语言的主要用途之一是涉及硬件的开发,目前社会对具有一定硬件基础的计算机人才需求较旺,本书围绕输入、输出程序设计介绍了若干常用芯片的结构与程序设计方法,既加强了涉及硬件的程序设计技术的教学,也有助于提高设计实际应用系统的能力。 全书共九章。第一章,通过8086汇编语言程序完整一例建立对汇编语言程序及汇编过程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介绍数据的表示形式、基本的DOS系统功能调用、微处理器的构成、内存与外设的概念。第二章,介绍寻址方式、指令的格式与最基本的一些8086汇编指令,通过一些简单程序段既加深对指令的深入理解,也充分表现指令在程序设计中的意义。为做到实践先行,本章起有些程序(前加星号标志)涉及到分支与循环,对于没有其他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的读者,只要求对它们有所印象,实验时原样复制拷贝后编译执行即可,在学习第4章前不要求深入理解与掌握。第三章,介绍汇编语言语句格式与程序结构,伪指令及汇编语言程序开发环境,Debug程序调试方法。第四章,系统介绍DOS系统功能调用,程序流程概念,分支与循环程序及其设计方法,串处理程序设计方法。第五章,介绍子程序设计,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宏与宏程序设计方法。第六章,介绍BIOS系统调用,中断的概念,中断程序、输入与输出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第七章,介绍一些常见接口芯片,在此基础上介绍并行、串行程序,A/D与D/A转换程序,中断控制程序设计等设计方法。第八章,介绍磁盘文件的概念及其管理程序的设计方法。第九章,介绍汇编语言的其他技术,包括结构、重复块、条件汇编、多模块程序设计和C语言与汇编语言相互调用、驻留程序设计等。第十章介绍80X86汇编的特点及概念。书后给出了汇编程序设计常用的附录:8086/8088指令系统、DOS系统功能调用、BIOS功能调用等。林姗编写第二、三、四、六章及第七章1、2、4节,程传慧编写第五、八、九、十章,程学先编写其它部分并修改全稿。陈永辉、史涵、鲁瑛、余小燕、周金松、椹章衡等参加校对与程序调试,在此表示感谢。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应用类学生教材,也可供从事计算机应用与开发的各类人员学习和使用。建议本课程教学时数为90学时,其中包括实验36学时。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如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617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学网博文精选将再次出版
科学网编辑部 2008-12-12 21:49
各位博主、博友:今年科学网的《博文精选2008年版》出版计划已经确定,我们将按照去年的大致做法,将科学网博客频道中2008年发表的博文有选择性地结集出版。 欢迎大家提出建议,在内容选择方面如何能做得比去年更好?在编辑标准和风格方面如何做到众口也能调?如何做到销量更好,让出版商满意? 欢迎访问去年的博文精选一书。 科学网博文精选《智者不惑》正式出版 赵彦
个人分类: 通知公告|16037 次阅读|12 个评论
预印:早产的学术期刊?
zhaodl 2008-12-5 18:00
前段时间,一家数据库公司向我介绍了他们推出的一项服务出版预印本。预印本并不是一个新事物,这在国外的出版界早就实行的一种出版方式,是指论文通过内容的实质性审查以后,跳过编辑加工、校对和印刷过程提前将内容公布的一种出版模式,为的是将编辑加工、校对和印刷的时间节省出来,用于学术成果的交流。因此我理解,一般应该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1)论文的成果已经经过必要的审稿和审查,符合录用的标准,已经决定录用;而不是接收论文后放到网上,公开接受审查和评议以后再决定是否录用。   (2)论文的规范化工作还没有完成或没有全部完成,文字的加工、格式的标准化以及校对工作还没有完成;   (3)刊期或页码还没有完全确定,即使是确定了也是初步确定,而不是最后出版的结果;   由于期刊的出版是一项十分严肃工作,除了实质内容的审查以外,编辑加工、版式设计也是一项必须的工作,而为了学术内容的传播,在编辑加工的同时将论文的内容提前公布出来。将编辑加工的时间省出来用于学术内容的传播,以便扩大论文的学术影响的范围、时间和力度。   预印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这一点是关键点。所以常常困扰编辑出版者的一个问题就是,扩大了论文的影响力而论文的引用只是引用到刊名,而不能确定的页码,甚至是刊期。许多期刊出版者一直在预印出版的过程中迟疑,而是尽量地压缩编辑加工和印刷的时间,缩短出版周期。本刊就使原来2年的出版周期缩短为平均8.5个月左右。同样是加快了学术信息的传播速度,尽快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公布于世。为此,我期刊的学术影响指标也是连续十几年小步提高。可是,我最近发现一些刊物的学术影响指标快速提高。这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同行在办刊方面有什么高招?我在办刊方面还有什么不足?百思不得其解!交流、请教,也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的招数。有的招数,尽管我知道,但我不愿意也不会那样去做自引和联合引用等。   在提高稿件质量方面下功夫以外,我也早就采用开放存取、网络出版、邮件列表等手段。在编辑出版,特别是在稿件审查、品牌影响和选题确定等方面更加注重细节。问题到底出在那里?   今天,我通过网上的搜索和研读,我突然发现了一个我一直自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决定了我的指标提高慢的原因,那就是预印。   目前,国内实行的预印,并不是我理解的预印!而是一种提前出版。比如说:2009年第3期的出版日期是2009年的3月20日,可是人们已经使其在网上早产于2008年的11月20日。这样,一篇文章的可能被引用的时间就增加了4个月。完全可以做到正式出版出版,而不出版,名曰预印。   根据统计资料分析的规则,一般工程技术类论文的被引用的高峰出现在论文发表后的第3个月以后,持续时间在2到3年。因此,统计部门统计一篇文章在被统计年前2年的论文被引用次数时,该论文就不是1年内的被引用,而是1年零4个月。这就是预印的效用,改变了统计部门规定的统计年的限制。   如果单纯是这样,还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 可问题是我们的预印并不是真正的预印,而是编辑加工完成、刊期确定、页码具体,完全具备出版的条件而不出版,而是安排到4个月以后正式出版 ,一般人为稿件太多,来不及出版,而实际是将录用、编辑加工工作提前、出版时间拖后。从来稿的时间上来看也是在一年左右。11月就可以出版(编辑加工校对都结束),而推迟安排到2009年3月以电子版的形式预印出版,实际上是一种提前出版,或者是将出生时间和户口簿分离,提前出生,推后报户口。目的不是尽快公布学术研究成果,而是提高期刊的学术指标。   哈哈,我明白了。不是你我不会做,而是你我愿不愿意做的问题。这种做法好像也不是什么新鲜招数,我们不是经常看到文化类期刊为了占领市场,常常见到一些早产儿吗!
个人分类: 编辑出版|4625 次阅读|4 个评论
再谈独家转让
zhaodl 2008-12-3 22:31
近来参加了几个会议,更加感觉的到独家转让合同在各家编辑部产生的纷扰。老王的电话和老毛的短信使我又一次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为什么会出现独家转让的风潮?当然各家有各家的说法,不管怎么说都是:万方和同方两家掀起来的风浪。不管是谁挑起来的战争这个大家应该有所了解,目前两家是掐起来了,部队派出去了、战争开始了,谁都不敢怠慢,弦绷的都很紧!是否是愿意这样打下去?是的,战事如何发展,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之一。今天就有人问我:如果必须选择一家签订独家转让合同,你选择哪一家?这种假设就是认为战争一定会见个分晓。如果真的会有这样的结果,那还真的需要做出选择!可是,难道真的需要二选一吗?就没有第三种道路。我不这样认为。 首先,商家终归是商家,谁都不会跟钱过不去,不是傻瓜更不是神经病,我相信各自的目的是利益、是市场,看在钱的份上谁也不会放弃合作的机会,所以战争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是提高谈判的筹码而已。 其次,就是二分天下,势均力敌,难道到就没有中间地带?目前两家都没有拒绝非独家转让,我相信也不会傻到将期刊逼到选择对方的地步也就是说,弱势的一方宁愿签订非独家合同也不会愿意将期刊推给对方。就是强势的一方提出:要签就签独家,那么结果会是如何?可能大多数会屈服,可难保不会流失一部分给自己的对手。就是面对这种强势,难道不会有几个有骨气的汉子出现?所以,两家都不会将客户逼向对方,也不会都愿意屈从。 第三,再悲观一些:两家都提出要签就签独家转让,那么我们也必须要接受吗?如果接受以后,期刊的地位还会受到应有的尊重?我想,这种情况我会选择,我谁也不选择。难道不会有与我一样的少数人?自己做网站或者是自己联合起来做,更何况一些潜在的出版集团也不是不发展数字化,利用时机发展第三家的可能性也十分大,这也给其他机构发展提供了机会。 目前我看只能是:要签就与我签,否则就谁家也不要签。所以我认为总是有第三条路可走。 独家转让为什么不好?这个问题可能不好一下回答。单纯来讲,独家代表着垄断,这是一个方面,如果控制了资源,就可以对用户的使用收取超额的费用。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中文学术信息还没有重要到让人必须订阅的地步。独家转让的直接后果或者叫严重后果是 : 两败俱伤!在中文学术信息加工和传播市场并不成熟、商家的经营力量并不强大的情况下,战争的结果只能是削弱双方的势力你控制一块、我控制哪怕一少快。这样也就给国外出版商的进入提供了有利时机,甚至会收购弱势的一方趁机进入中国市场。然后再凭借强大的资本和营销能力,消灭一时获胜的另一方,最终是中文学术信息数据处理商全军覆没!这种推测并不是凭空想象,实质上国际出版商已经在瓜分和渗透国内的学术出版市场,只不过是还是以其自身的业务为幌子罢了。从历史经验来看,历次外敌入侵成功都是国内内乱之时! 也有准备决定独家转让的编辑部担心会影响评价机构的评价,我尽管是不主张独家转让,但我也可以告诉你,肯定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因为评价机构又是一家具有独立利益的机构,他的取舍必须从其自身的利益出发,这一点应该是基本规律。 这场独家转让的战争,结果会如何?我预计不会有赢家:数据库的任何一方也不可能独占市场,就是我担心的交战双方合并,也会有第三方出现,今天不出现以后也会出现,否则就是垄断。如果引用反不正当竞争法那么垄断的一方也不会将自己置于这种境地。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将军可以不考虑这样的战略问题,而在幕后运筹的人物不会让事态发展到这种地步,否则 满则盈之 、物极必反。理想的状态还是恢复到开始的状态但现在有一定的难度双方已经付出的太多,想让其将到手的资源放弃谈何容易?可能之一就是第三方的壮大或开放存取的兴起。因此双方都不会是赢家!这还不算,受伤害最大的是期刊,期刊在这场战争中一部分人得到的是一年、两年的代理费,可是换来的是期刊阵营的分裂、期刊格局的变化以及声誉的损失,以及数据的残缺和贬值。 做出独家选择的难题就不存在?那也不是,但不是现在,不是在现在两家数据库之间选择,我认为将来会在期刊出版集团之间选择加入集团还是各自为战,加入此家还是彼家?如果这种出版集团的格局出现以后,数据库的选择又将出现一种新的景象!
个人分类: 出版视点|4302 次阅读|1 个评论
论尽快建议我国科技情报文献统一平台的重要意义
mhaozhang 2008-12-1 11:20
在我博文 重症需下猛药 推出之后,我的六条建议得到了一些游客的反对,其中有一个游客认为我说的可以免受今后万一我们与西方国家交恶之后(西藏,台湾问题恶化,西方对华进行全面制裁,不是没有可能的)就是有钱也会难买再看一看自己纳税人出钱研究的成果的窘境。是杞人忧天,是太周密太超前了。这条留言得到了我的重视,我一开始还以为这是广大的共识,没有想到尽然会得到这样的留言,所以不得不再写一篇文章阐述一下我的观点。 我不是冷战的思维观点者,我认为之前美国误炸我国大使馆,误撞我们飞机,都是误。我也尽量不去相信,西藏,台湾问题没有某些西方势力在其中参与。但是我丝毫不怀疑,某一天我们因为坚持我们独立完整和统一,有可能会和西方产生正面的冲突。 正是因为有这种可能性,我们国家才在近几年建立的石油战略储备,另外我们国家坚持18亿亩粮食耕地线,也是为了建立完整的粮食储备安全体系 ,这都说明了,如果西方和我们有了冲突之后,我们的战略安全体系的重要性。当然所有人都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我们准备必须要准备着,就像下棋,你的某些棋子是必须摆在那里的。 根据在科学网的调查所得,我国的科研人员已经对西方出版商的服务平台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现有国家主要研究人员一旦在国外数据库被封的情况下,势必无法开展原有的科研活动,因此尽快建议我国科技情报文献统一平台,是战略上的当务之急。 如果西方数据库无法访问,我们的研究工作必将倒退N年,原有的国家的研究的成果放在国外平台上的也将完全无法访问,势必给国内的科研工作者造成极大的困惑 。 而且现有的国外数据库并非2007年订购之后,如果2008年不继续订购,原有2007年之前的文献不能继续得到。所以这种不能回溯的订购和以往的图书购买方式完全不同,如果以往期刊购买之后此刊物还会存在在我们国家的图书馆内部,但是现在的数据库期刊订购之后, 今年买了订购之后,明年万一不订购,将一无所有 ,所以上了这条西方的贼船,想再下船就难了。 所以尽快建议我国科技情报文献统一平台,是非常紧迫的问题。因此我提出的6条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并非杞人忧天。尽快将现有的国内的科研成果留在自己的科技情报平台中,请注意我的6条的表述内容, 如果没有仔细看过的请再去仔细看一遍 重症需下猛药 。这个平台并不是不包涵国内的英文期刊的。科技人员完全可以继续通过这个平台和国际交流,而且这个平台将是学习日本,将80%免费对外开放,以争取更大的影响力。另外我们国家应该尽快和英国,美国一样立法,必须让自己纳税人出钱搞的研究上缴到这个国家的科技情报战略平台上。我各人认为建立这个平台越早越好,万一有一天台独又上台了,和我们对着干的时候,建立了这个平台,被西方钳制的又可以少一面。
个人分类: 期刊|4014 次阅读|5 个评论
重症需下猛药
mhaozhang 2008-11-30 22:06
中国的科技期刊在走怎样的下坡路,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在科学网上讨论至今,各个期刊的编辑们的博文都被嘲笑为光说不练。我想,是时候了,我们大家该团结起来行动起来的时候了,根据国外的一些做法,我总结了几点看法,希望能够得到各位编辑们的指正: 1 .尽快由科技情报文献部门牵头,成立包涵所有国内出版期刊(无论中英文)之文献数据库,使其类似于日本之J-STAGE。请参考我的博文: 转:访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细江孝雄、曾根由纪子 。在J-STAGE上日本论文的摘要全部免费,80%论文可全文免费阅读;20%的日本论文全部用日文写作,另外80%的论文中或是英文写作,或者日文和英文混合。 2.尽快确认科技期刊的公益性性质的地位,不要将公益化的事业用市场化的办法来处理,例如世界第一的美国也是对其期刊期刊采用扶持的态度,参考我的博文: 转:美国科技期刊出版概览 。邓小平说过资本主义国家可以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有市场经济,就说明在完全的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也不会百分之一百将应该公益的事业进行市场化的。在我国公益性的事业如医疗,教育,房地产,进行市场化后,派生出的种种问题是改革之初的人无法想象的。现有的科技期刊的某些期刊付了钱就能发的行为,也是这种公益事业市场化办的必然结果。 3.尽快如日本一样禁止各级行政机构对投往国外的期刊的科研人员进行实物,现金,职称等等完全造成国内投稿环境不公的奖励,请参见我的博文: 转:访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细江孝雄、曾根由纪子 。 4.尽快如俄罗斯一样,全面禁止使用国家公有基金(所有使用纳税人钱的基金,私人基金除外)研究的项目成果发表在国外,参见我的博文: 转:俄罗斯科技期刊出版概况和特点 。这样可以免受今后万一我们与西方国家交恶之后(西藏,台湾问题恶化,西方对华进行全面制裁,不是没有可能的)就是有钱也会难买再看一看自己纳税人出钱研究的成果的窘境。 5.公派留学生出国前,和出国后,必须各发文一篇在国内出版的期刊的上,没有发表记录不能为其办理出国等各项手续,一个祖国培养的学生应该以为祖国的期刊撰写论文而骄傲,学学居里夫人吧,没有良好的自我奉献精神只求自己一己私利的人,不是我们选拔人才的目标。 6.应该像何学锋编辑在任胜利老师的多一点中文参考文献:作者和期刊双赢的选择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8614,留言中所提到的:在做论文初审工作,对于没有引用近5年中文文献的论文一律会退回作者补充中文文献,因为不引用中文文献就表明不了解或刻意回避国内的研究现状,两者都是不能接受的.希望此条以后作为国内科技文章撰写的通用准则。
个人分类: 期刊|4385 次阅读|15 个评论
转:访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细江孝雄、曾根由纪子
mhaozhang 2008-11-30 21:53
谈为科学时报记者 王丹红 在2006-6-23科学时报上的一篇文章 http://www.sciencenet.cn/html/showsbnews1.aspx?id=166613 。具体的请大家自己去看,很多有启发的内容,我只转日本学者的几句重要的话: 《科学时报》:去年9月在日本召开的日本-中国论坛上,JSF理事长冲村宪树指出,中日两国很多共同的地方, 两国都是东方非英语国家,但两国最好的科学家都将最好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西方的期刊上,政府机构对这种局面不太满意 ,希望两国之间通过合作来改变这种局面。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细江孝雄:理事长先生在去年9月的会议上指出, 日本80%的研究成果都投到西方期刊上,这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但改善这种局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细江孝雄:JST还没有决定赞成哪一种观点。 JST目前努力所做的工作是尽可能将日本国内的科学和技术成果信息向国外发放,希望更多的国际读者能利用这些信息,一个典型的做法是提供资金组建一个电子平台――J-STAGE,汇总了大约300多个日本的学会或协会所发表论文和会议论文集的电子版。 科学时报》:日本研究人员也喜欢将论文投到影响因子高的期刊上吗? 细江孝雄:日本的研究人员似乎更喜欢将研究工作投到《自然》、《科学》等著名期刊上,他们认为这样会自己的成果有很高的显示度。我个人认为这种做法与政府无关,这是日本研究者自己的决定, 政府并不没有鼓励他们这样做,政府没有因科学家将论文投到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上而对他们进行奖励。 《科学时报》:JST对期刊的政策是什么? 曾根由纪子:对期刊没有专门的资助经费。文献情报部业务的任务之一是建立文献数据库,之二是 建J-STAGE,给为375家科学和技术学会或协会提供一个平台,让它们向国际社会展示自己的成果,同时他们免费提供期刊的编辑软件。 《科学时报》:日本有多少科学和技术类期刊? 曾根由纪子:日本科学和技术类学会或协会出版的期刊大约有1500种左右,加上二次文献和民间企业的期刊,共有8000多种。 曾根由纪子:这要回到我们创建J-STAGE的初衷。J-STAGE在1999年10月正式启动,当时日本学术界和期刊界面临的困难是各个学会已经打算将自己出版的论文等电子化,但如果各学会各自为政,那么这种样做不仅规模很小、成本也难以承受,而且也没有效率,基于这样的背景,各学会认为有必要搞一个共同的网站,让大家能够共享,所以,JST就决定创建一个可共享的电子技术平台。 J-STAGE不只是单纯地在网上公开日本的论文,国际论文的摘要也作为二次文献在网上公开;同时,读者还可从论文的引用文献直接链接到原文的出处,这是比较大的一个特点。国际著名学术网站如美国的Pubmed有J-STAGE的链接,这样,论文的点节率直线上升,影响面扩大了。 目前,世界上有约120个国家在利用J-STAGE,其中利用率最高的是日本,第二位是美国,第三位是中国。在J-STAGE上, 日本论文的摘要全部免费,80%论文可全文免费阅读;20%的日本论文全部用日文写作,另外80%的论文中或是英文写作,或者日文和英文混合。 JST希望通过J-STAGE向各世界范围传播日本的科学和技术成果和信息。从启动之日到今年已经7年了,我们认为达到了初步目标。下一步我们将着手调查日本学术期刊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
个人分类: 期刊|369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美国科技期刊出版概览
mhaozhang 2008-11-30 21:42
美国科技期刊 运行机制和发展环境 图书情报工作 2006/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美国科技期刊 出版概览 出版发行研究 1996/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此二文请参见CNKI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者:分别为刘培一和 高江波 ,本人各只引用一段,以说明美国是怎样扶持其自己的科技期刊的。 美国科技期刊 运行机制和发展环境 中提到: 5.3资助和补贴 资助和补贴表现在许多方面,尤其是在学术著作的出版 上。美国政府对出版的资助大体分为两类:①直接资助,即 政府有关部门直接拨款给出版社、期刊社 及政府有关出版部 门,如美国政府印刷局等,甚至还可以与期刊社签定长期的 资助合同。直接资助的受益者主要是非赢利性出版机构;② 间接资助,即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对科学研究、学校、图书馆的 资助来间接资助出版业。间接资助的受益者不仅包括非赢 利性出版机构,也包括商业出版机构图。 当然,在出版方面,资助不仅来自政府,资助计划的另一 种方式是利用捐赠基金。关于个人捐赠者、基金会或慈善家 的捐赠一般用来满足特定原稿的花费。 美国科技期刊 出版概览 中提到: 三、经济政策与出版管理 科技期刊专业性强,读者有限,出版费用 较高,但由于科技期刊对推动科研事业和社会 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发达国家一般都重视科技 期刊出版业的发展。 美国实行市场经济,出版 业内及与其他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美国政府 出于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对科技出版业舍得投 入,并采取了相应的优惠政策。这是美国科技 期刊跻身世界前列的一个重要条件和原因。 美国联邦政府对出版业不征税。各州政府 对非赢利性出版机构(大学出版社、社团和协 会出版单位、政府出版机构等)免征税,只对赢 利性出版机构征收7%一10%的营业税。需要 指出的是,期刊出版的中心纽约州规定,报纸、 期刊与指定药品一样不征税。为了保证学术团 体的图书、期刊的出版,美国联邦政府规定对 与科学有关的各种活动不征税,只对其中的广 告收人征税。此外,美国对邮寄出版物实行特 种邮资政策,使科技期刊可节省30%以上的 邮费。对进口和出口的图书、期刊亦免税。 美国对非赢利出版机构不仅免征税,而且 还给予经济上的资助。这些资助大致分为直接 与间接两类。直接资助是政府有关部门直接给 出版机构拨款。例如,国家科学基金会(为美国 政府的独立机构),每年拨款资助自然科学、工 程技术等科研成果的出版和发表。此外,它还 与一些科技期刊签订了长期资助合同。美国国 会主要资助美国政府印刷局(即政府出版社), 1985年美国国会给政府印刷局拨款金额达 2499万美元。政府各部除资助科研工作外,还 直接从事或参与出版活动。 1977年,美国政府 有关部门直接出版的学术科技期刊有149种, 直接资助金额达2000万美元以上。 间接资助 是政府有关部门通过资助科研单位、学校、图 书馆等来间接资助出版业。美国政府间接拨款 有多重渠道,数额也很大。例如1977年,美国 联邦政府仅提供给联邦科技图书馆的经费就 达1.93亿美元。同年,联邦政府对二次文献服 务工作的资助达8500万美元。这些间接资助 也有力地支撑和促进了科技期刊出版业的发展。
个人分类: 期刊|48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俄罗斯科技期刊出版概况和特点
mhaozhang 2008-11-29 22:54
俄罗斯 科技期刊出版 概况和特点 图书情报工作 1998/10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此文请参见CNKI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者:李践行 ,本人只引用一段,以说明俄罗斯是怎样将国内稿件留在其自己平台的。 科技信息含量大 俄罗斯在许多学科领域占 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在有关的期刊上也有所反映,例 如,《宇宙研究》、《飞机与火箭发动机》、《核反应堆》、 《地磁学和高层大气物理学》、《科学院通报》等刊物, 在国际上均被列为各自领域的核心期刊。这里不妨 以美国《化学文摘》摘用的期刊文献文种,作一定量 分析。《化学文摘》收录的期刊约为1万多种,其中常 用期刊为1 000种,在这1 000种期刊中,又以美国 出版的为最多(占30.2%),苏联其次(占 26.62%)。从1962~1984年的20多年间,英文期 刊的摘引量一直处于第一位,并在逐步增加。俄文期 刊文献被摘引量仅低于英文,位居第二。1962年美 国《化学文摘》摘用的俄文期刊文献占23.0%,1984 年占16.8%。 前苏联的解体曾对俄罗斯的期刊出 版产生一定的冲击,随着俄罗斯改革的进展,社会各 界纷纷呼吁,多方面给予科技出版界以支持 。 为此, 成立了为科研课题提供经费的俄罗斯联邦研究基金 会,该基金会给学者提供资助的条件是,研究成果必 须在俄罗斯杂志上发表。 这项规定促使科技成果在 期刊上得以及时、充分地反映,提高了国内外读者对 俄罗斯科技杂志的阅读兴趣和刊载资料的引用。
个人分类: 期刊|45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要理直气壮、坚定不移、毫不动摇的呼吁引用国内期刊
mhaozhang 2008-11-27 11:32
我在 科学网首页 博客首页 中国需要高水平的科技杂志这个专栏里面发现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文章,很多期刊编辑都如上光所王晓峰编辑那样写:我国科学家会把创新成果投向自己的期刊视为己任吗?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356,之类的文章,但是在谈到引用的问题的很少,。我之前也和在科学网的编辑朋友们一样,呼吁大家把稿子都投回国内,没有想到因此和王志明先生发生了比较激烈的争论,不过争论是好的,我们能够发现问题,能够发现为什么稿件外流的现象在中国得不到遏止。同样在司平占先生的中文科学期刊的消亡之痛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8403,之中说到了不要到最后我们沦为 挣足够的钱才能看一看前辈文章的权力地步时,再来讨论这样的问题就晚矣。 因此这个事情必须从源头着手解决,好的稿件不来是因为影响因子不高,影响因子不高所以导致好的稿件来的更少。所以提高影响因子是解决这个死结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所以我要旗帜鲜明的呼吁大家:要理直气壮、坚定不移、毫不动摇的引用国内期刊。 一个从中国出来的人,在引言里面介绍一下中国现在这个研究方向的研究背景,这个在审稿人看来这样的引用应该也是必要的正常的,而且现在CNKI是全世界开放的都能免费看到英文摘要的,审稿人应该很容易就能够看到你介绍的这个研究背景。让我们大家都互相奔走的告知吧: 我引!我可以!我自豪!
个人分类: 期刊|3005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引!我可以!我自豪!
mhaozhang 2008-11-27 10:42
看了何编辑的致关心中国科技期刊的学者们之四:影响中国科技期刊论文被引用的主要因素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8377。心中不由的赞同其中的某些观点。中国科研人员在论文写作时的文献引用偏好,对于在中国的期刊的影响因子无疑是雪上加霜。在中国本土的期刊,无论中文英文,或多或少都受这种集体无意识所残害。 现在需要旗帜鲜明的向正在全世界各地从事着科研事业的华人振臂高呼一下: 我引!我可以!我自豪!。 引用前人的成果是每个科研工作者对前人的科研工作的尊重,引用祖国的科研工作者在祖国的期刊上的文章是对祖国的尊重,也是对生自己养自己的土地的尊重。我就不明白难道引用一下生自己养自己土地上的科研工作成果有这么困难吗???
个人分类: 期刊|31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谈NATURE和KFC
mhaozhang 2008-11-20 11:27
国人只有在汉唐时才有真正的自信,这种自信在清后期至今丧失殆尽。世界的经济文化和科学中心都不再在中国,所以这才是为什么我们的自己纳税人出的钱搞的研究会不来支持自己国内的期刊,为什么呢?因为你不是世界的科技文化中心吗!广大的对国内期刊意见纷纷的同志们难道不是就想说这一句吗?科技文化中心的地方才SCI影响因子高吗?不是吗? 你们可以这么看这么说也这么做,但是 当你们把自己家里最好的东西,浇到别人的院子里面,为别人的院子争光添彩的时候,把别人家的院子装扮的五彩缤纷而炫目美丽的时候。你就没有资格来嫌自己家的院子脏乱差!熟话说子不嫌母丑,连狗都知道不嫌家贫!况且你想想你自己为自己家的这个院子做过什么?施过肥了吗?打理过了吗?那你有什么资格还来指手画脚的嫌这嫌那的? 中国的逆向种族主义,是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紧紧围绕着西方文化,没有任何一点自身的主体意识,它是一种被西方文化支配或奴役而产生出来的思想。说的好听的基本都会被冠以国际化的名义,难听的就不是去中国化吗?其实不就是承认西方文化是主流文化,英文为主流语言吗?不过这个也很正常,谁叫人家是主流文化呢?俺们主流文化的汉唐时代已经过去了,就算你现在再去国外搞那么多孔子学院,主流文化还是西方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是某些人头脑中的意淫罢了。我觉得我们如果大家都承认这个是主流文化的问题,就没有什么好再争论下去了。现在是西方文化主流,人家牛X的东西,肯定拿到西方去发表的。这个是不用争的!就好比KFC他卖的不是食物,而是美国的文化主流。 你说我们投到NATURE的时候会关注,他里面有那么多零引用的文章吗?就像我们这里去KFC吃饭的人,会考虑KFC提供的都是垃圾食品吗的道理一样的。当一个国家不保护不支持自己的民族的产业的时候,那你就看着诸如KFC之类的西方老板们在那里偷笑数中国人钱吧!的确西方的都是好的,期刊应该学习的更西方化了,这样才好是不是? 那你说当我们为政治经济改革出路所苦时,找不到解决办法的时候,西方人把一个更好的方案放在了我们手边,我们为什么不拿起来就用呢?
个人分类: 期刊|4202 次阅读|22 个评论
谈NATURE和KFC
mhaozhang 2008-11-20 09:58
我在昨天的博文搞好中国的科技期刊需要大家的努力中提到了NATURE和KFC,博文中: 如果说把美国的编辑都移植到国内来,将会有Nature量级的期刊,那就好比把你家门口那条路上的KFC的营业员都赶到隔壁的河南拉面的店里面做店小二,你看顾客们会把河南拉面店当KFC吗? 之后王主编跑来给俺留了言,说这个怎么能够比呢?那请看下面一段XXX大学内部的一段雷人的对话: XXX:我在国内山寨版NATUIE上发了一篇文章,我今年评职称的时候能不能算啊? 管理当局:怎么的,你想糊弄糊弄我们?想混个高一点职称,有点创意好不好? XXX:NATUIE可是请了原NATURE的编辑哦。 管理当局:你还敢顶嘴?好了你回去吧,5年之内别提交提职称的报告了。。。。看你以后还敢嘴硬。 XXX:。。。。。。。。。。。 在下以为国内山寨横行的市场上,如果王主编的创意那样搞个山寨版的NATUIE或者山寨版的SCEINCE,完全符合中国国情。君不见在 南京文安街上山寨名牌店铺店铺林立,其中屈臣氏、必胜客、麦当劳、李宁、星巴克、哈根达斯等分别被克隆成曲同氏、必胜糊、李明、巴克星、哈根波斯等。 可能王主编出国已久,不知道山寨在中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了,以至于网友们调侃称,我喝过雲碧,王来吉,司口可乐,康帅傅红茶,用过直真纸巾,周住牌洗衣粉粉,穿过Abbibas衣服,吃过麦肯基,格立高饼干等,。。。。。。 或许山寨手机的屏幕大小,性能功能,甚至模样上已经完全和你手上的nokia一模一样了,但是在某些人眼里山寨机是正牌机吗?或许有些人热衷于山寨文化,喜欢看山寨电影,喜欢山寨手机,山寨手提电脑。山寨王们更喊出了做自己的山寨机,走自己的山路的口号。可是请王主编始终要明白一点,无形资产始终是无形资产,就算你整个的内核操作系统都是一样的,山寨手机还是山寨手机。 NATURE就是NATURE,KFC就是KFC,崇拜洋人的品牌是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如果不能正视这点,那我们也不要做自己的品牌了,到时候只要说自己是XXX品牌的老员工就行了。
个人分类: 期刊|3531 次阅读|4 个评论
谁是真正的扰民者?
mhaozhang 2008-11-18 16:00
当看到王志明主编的答何学锋张旻浩编辑:中国科技出版界要有设计大师的眼光( http://159.226.26.14/blog/user_content.aspx?id=47077 )时,忽然想起我的作者给我的一封邮件,正好能够对应,王主编在他的文章中所谈到的:但不是出台政策,限制科研人员的投稿自由,这会对中国的科技发展起到负面作用。而这些措施,我认为就和在奥运期间在北京实行的种种土政策一样,是扰民之举。当然王主编的意思是我们科技期刊界在扰民。但是实际上呢?是谁在干预作者的投稿,我想任何能够读懂中文的人都能明白我下面附的全文说明的谁真正在扰民,限制科研人员投稿的不是期刊而是某些单位自己。通过这个事情就好解释为什么我刊一直没有国内一流高校,一流实验室来投稿,因为这些单位的限制措施,让我们的稿源流到了国外,让我们的影响因子一直低于1.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单位就是追求这些东西,而不是实实在在的追求一下他们自己研究的东西,做研究就是做研究,为什么要有那么多要求,连发表论文在哪里都要管,是不是很有中国特色啊! 附信: 尊敬的张旻浩编辑: 所附是对样稿的校对,十分谢谢辛苦的编辑工作。由于国内荒唐的规定,如**大学物理系的无理规定,即使光学专业的学生完成了这些研究工作,将论文投送贵刊发表,仍不能算数,是无效的,不能获得学位,硕士研究生必须至少在国际SCI期刊发表一篇论文才能获得学位,博士研究生必须至少发表2篇国际SCI论文,合计影响因子5才能获得学位,造成大量研究论文无法在国内期刊发表,国内的许多读者也不能在自己母语科技期刊(如贵刊)上读到这些研究成果,请F老师理解这些情况,这些都是我国学术界的问题,搞出来许多花样,完全背离了科学研究的初衷。这种中国特有的现象值得研究,在其他国家(如德、日等国)是看不到的。
个人分类: 期刊|3307 次阅读|4 个评论
Getting Your Writing Published[ZZ]
yaoronggui 2008-11-4 08:04
题目:Getting Your Writing Published 书籍The Clinicians Guide to Medical Writing的第10章 下载地址: Getting Your Writing Published 此资源来自于小木虫。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4533 次阅读|0 个评论
书界万象(3):厕所读物
bookscent 2008-8-30 22:40
(转载自本人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bookscent ) 第一眼看到Sterling公司出版的Sit Solve系列书,我差点笑出声来。按照这种思路,菜谱应该做成盘子状。 这种书确实有用。想想看,当你坐在马桶上,暂时空闲出来的大脑和双手难道不想做点什么?做一道数独(Sudoku)吧,益智又消遣。 这大概是细分市场(细分阅读时间段)的又一绝佳案例。该叫它什么呢?厕所读物?如厕读物?蹲坑读物? 不过,你别以为这类读物一定都是休闲类,错!看看这本Passing Time in the Loo,厚达600多页,里面有名著缩写,有名人传记,有百科知识,等等,是典型的严肃读物。当然,它保证了每一篇都很短小,毕竟长时间占用厕所是不妥的。这种书也出了系列,有兴趣的可以上 http://www.scarabbooks.com/ 看看。
个人分类: 开卷有益|4827 次阅读|2 个评论
《沉思录》让谁沉思?
bookscent 2008-8-30 22:33
(转载自本人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4cb9a70100ahzd.html ) 英文meditation这个词有两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次是听Sting演唱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那首略显晦涩的歌曲Shape of My Heart,第一句就是He deals the cards as a meditation。歌词很有挑战性,害得我反复品嚼,一度欲罢不能。 再一次,就是今年《沉思录(Meditations)》一书的热卖。这一回,我是彻底看不懂了。不是书的内容看不懂,是何以热卖没搞懂。 我记得三联书店2002年出过一版,也是何怀宏教授译的,却没多少人知道。这次中央编译出版社一口气出了《沉思录》、《沉思录-中英双语典藏版》、《沉思录-青少版》多个版本,在各大书店都被摆在了明显的位置。出版社很善于赶趟儿,三联的自然也就再版了,甚至连梁实秋先生翻译的版本也出现了(江苏文艺出版社)。此外还有陕西师大版的《马上沉思录》等。同样的内容蜂拥而至,这样的景象在书界已是司空见惯。 中央编译版的《沉思录-中英双语典藏版》封面上有一行字:温总理读了百遍的案头书。这行字可不是放在腰封上、书签上或是什么附加材料上,而是真真地印在了封面上。看到这样的包装,我忽然想起在一期鲁豫有约里鲁豫坦诚敬告某位嘉宾的那句话:别拿总理说事儿!我觉得策划这本书的人是否也该沉思一下:这合适吗?领导人也能成为商业元素(和国际接轨?),也许只有中央编译社有这个底气。 不仅如此,在这行字的下面还有一句:每个人都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这行字让我一阵恶心。把话说到极点是不负责任的商家惯用的伎俩,没想到在如此严肃的读物上也出现了。后来听说这句是从何老师的话里引出来的,我看了上下文,方才有些理解。 照这样看,策划者大概试图把这本书定位在大众励志读物上,这让我颇为困惑。问题是,从市场表现来看它还真的火了,这让我更加困惑。我本以为这种书应该是小众读物。我在想,读者的独立意识都到哪里去了?这么容易被忽悠?我实在看不出这本书对大众而言有多少可读性,让它承载类似普及或启蒙的重任恐怕谈不上。 说心里话,我觉得何老师的译文应属上乘,但我对诸如译文准确简练,优雅凝神的评价仍不敢苟同。作为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帝王,马可奥勒留的原文我们不易看到也未必能看得懂,英文译本恐怕也不止一种,如今再转到中文,什么叫准确已经难以界定了。至于文笔,我看也不要期望能把它当成文学来读。这种古典作品,究竟有多少人有耐心去咀嚼它并且嚼得烂?网上已经有人在说看不太懂了。青少版当然读着省劲儿,但那已经不再是《沉思录》了。 我当然不否认这是一本好书,毕竟是伟人名著,密密麻麻的表述里满是真理和建言。杨绛先生在《走到人生边上》里写道: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自省录》(注:就是《沉思录》)是他和邻邦交战中写成的。我的《自问自答》是我和自己的老、病、忙斗争中写成的。在斗争中挣扎着写,也不容易。拉一位古代的大皇帝作陪,聊以自豪吧! 但是,宗教般的说教对自卑自责者是一种无上的精神营养,对不乏主见者不过是多余而分神儿的唠叨,而对凑热闹的却只能是一次走过场似的作秀。图书策划者非要不分高低地把大家都忽悠过来不可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它被越来越多的跟风购买者扔到一个角落并逐渐淡忘的时候,您是否觉得,对一本好书而言,有时候畅销也是一种伤害,相互的伤害。 出版者大可以因为商业上的成功而窃喜,但要真以为自己为民众提升智慧做出了贡献,那可就是太过自作多情了。 今天中午,我在书店又看到中央编译社出的《道德情操论》,和《沉思录》一样的包装风格,封面也印上了一句话,一样的火爆并且字体更大:温家宝总理五次推荐的大师巨著。我当然还会翻翻看看,但这次仅仅是翻翻足矣。 下班的路上,我听着MP3,还是那首Shape of My Heart。Sting沧桑而不失细腻的嗓音配上优美的曲调,才是我当下的心情最需要的。 我一直觉得,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精神食粮,是多样性让我们的生活如此精彩。对于图书,在品种增长的同时,我们可否让每个品种都单纯一些、地道一些、独特一些,精英的归于精英,大众的归于大众,该厚的厚,该薄的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帮人用尽了智慧,结果却是让一些不伦不类的四不像充斥在我们的周围,甚至连严肃的话题也成了娱乐业的一部分。
个人分类: 开卷有益|3828 次阅读|2 个评论
基于非赢利模式的开放存取期刊出版:PLoS案例研究
wangyk 2008-3-18 12:51
摘 要 :对独立的基于非赢利模式的开放存取期刊出版商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PLoS) 进行了案例研究。具体介绍和分析了 PLoS 的产生背景,所创办的开放存取期刊的特点、对作者的要求、被 Thompson ISI 收录情况及影响、运营模式与质量控制措施。最后总结了 PLoS 的成功经验及对中国科技学术期刊的启示,提出了中国科技学术期刊实现开放存取出版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开放存取;开放存取期刊;开放存取出版;科技学术期刊; 非 赢利模式; PLoS PDF 全文开放存取 -Open access to Full-text PDF PLoS开放存取期刊出版研究
个人分类: OA开放存取|41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基于赢利模式的开放存取期刊出版:BioMed Central案例研究
wangyk 2008-3-18 12:48
摘 要 :对世界上第一个独立的基于赢利模式的开放存取期刊出版商 BioMed Central 进行了案例研究。具体介绍和分析了 BioMed Central 的产生背景,所创办的开放存取期刊的特点、对作者的要求、被 Thompson ISI 收录情况及影响、运营模式与质量控制措施。最后总结了 BioMed Central 的成功经验及对中国科技学术期刊的启示,提出了中国科技学术期刊实现开放存取出版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开放存取;开放存取期刊; BioMed Central ; 赢利模式;科技学术期刊 PDF 全文开放存取 -Open access to Full-text PDF 基于赢利模式的开放存取期刊出版:BioMed Central案例研究
个人分类: OA开放存取|369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科技学术期刊的开放存取出版模式研究
wangyk 2008-3-18 12:45
摘要:随着开放存取( Open Access ,简称 OA )运动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实现开放存取的模式和途径。开放存取期刊是实现开放存取的金色之路,文章重点研究了中国科技学术期刊实现开放存取出版的模式。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探索总结出中国科技学术期刊实现开放存取出版 3 大类模式共计 11 种具体模型:第一类为传统印刷期刊 + 后印本存档模式,具体包括 个人主页开放存取、个人博客开放存取、网络集成代理开放存取和电子印本开放存取仓储 4 种模型;第二类为 混合型 OA 期刊模式,包括双重模式开放存取、延迟开放存取、部分开放存取、开放存取索引 4 种模型;第三类为创建型 OA 期刊模式,具体包括基于作者付费的开放存取、受资助的开放存取和多元融资模式的开放存取期刊 3 种模型。 关键词 : 开放存取;开放存取期刊;开放存取模式 ; 科技学术期刊;混合型 OA 期刊; 创建型 OA 期刊 PDF 全文开放存取 -Open Access to Full-text PDF 中国科技学术期刊的开放存取出版模式研究
个人分类: OA开放存取|408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0: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