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北美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北美海棠的叶与果-焦点与虚化:2014傻拍(16)
热度 4 zlyang 2014-7-27 18:26
北美海棠的 叶与果 - 焦点 与 虚化 :2014傻拍(16) Canon 550D + 新镜头。 除了缩小外,没有其它调整。 正在恢 复“单反”感 。 感谢您的指导! 摄影真难。 仿拍李学宽老师的《荷:出污泥而不染》第一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54303-814231.html 第一张的粉红色幻影,是怎么回事? 难道近处的荷花被虚化到这个程度? 博主回复(2014-7-26 11:55):是的,正好可借用 博主回复(2014-7-26 12:05):需要长焦,两个花相距要远 真傻仿拍的参数:焦距70*1.6 = 112 mm,光圈3.2,ISO 200。 (1)海棠果 (2)海棠叶 (3)海棠果 李老师 原作 (再次感谢李摄影家!) 李老师的参数:焦距 175 mm,光圈4.5,ISO 160。
3663 次阅读|9 个评论
海棠果随拍:2014傻拍(15)
热度 4 zlyang 2014-7-15 13:31
海棠果随拍:2014傻拍(15) Canon 550D + 新镜头。 除了缩小外,没有其它调整。 正在恢复“单反”感。 感谢您的指导! 摄影真难。 什么品种?感谢您的指教! (1) (2) (3)
3362 次阅读|8 个评论
中国现代化之困惑
benlion 2014-5-29 21:16
中古时期,阿拉伯收集的希腊 - 罗马哲学著作和中国 - 东方技术文献,荷兰 - 日本的文化交流与贸易,以及欧洲传教士与中国学者的交往等,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导致了近现代化的东、西方文化整合与全球化。 19 世纪,欧洲进入工业文明,俄国、美国、日本和中国等进入文明的现代化发展。 16 世纪,地理发现导致欧洲向环太平洋移民和拓展,经历数百年创建了实验和系统科学,包括,教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社会学与体制。 中国,自洋务运动开始,走向传统文化和体制转型到科学文化与民主体制的历程;但是,一直以来存在几个历史观念有待理清,一个是科学范式和知识体系的概念和方法,一个是社会体制和管理模式的科学设计方法。 科学范式和管理模式,从古代中国到近现代欧洲,不仅是历史的社会转型,而且是范式和模式在以往东西方文明基础上的转换和层次组织化;因而,必须充分深入研究与考察近现代欧洲历史,在现代文化和体制的基础上,才能重新认识和发掘传统文化和资料的价值。 范式、模式和风格等往往是非常规的创造发明,如,哲学思想创造和数学、技术发明等,尤其体现为非教育造就,常规研究成为主体素质的教育目标,常规化才可实现规模化乃至工业化。 传统是传统,现代是现代,这是一种文化信息链的断裂现象,需要重新解析、转换和构建到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文化体系中去,从而走向创新型社会。 附、 1991 年 -2013 年研究 1 )生物系统的结构论 – 系统医学与系统遗传学、系统生物工程和理论与实验、计算与工程方法的概念; 2 )文明进化的精神论 – 印度 - 希腊文化和犹太 - 华夏文化的历史渊源与轴心文化模式的地理历史转换概念; 3 )人工生命的机器论 – 天然生物与人工机器的软件程序与硬件构造转化与进化的信息自组织化概念。 - (总结) -
个人分类: 太平洋|1233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西洋文明 – 近现代社会转型
benlion 2014-2-9 21:29
欧洲,地中海意大利到达芬奇时代,仍然是工程和技术、艺术的发展,而到荷兰的北海和北大西洋区域,却开始了哲学和思想、方法或艺术风格等转变,从而,形成了实验与系统科学、分析与综合哲学、写实与抽象艺术的近现代转型。 古代中国发明的风筝、火箭鞭炮、孔明灯等,也许认为只是玩具;然而,近现代工程设计就是制作模型。古代中国建立中医、中药理论,也许表象视为非逻辑的比类思维;然而,近现代实证科学发展,重要的是数学模型建立。也就是说,中西文化比较和现代化研究和诠释,应该从方法层面去思考。同样,在比较儒家 13 经与犹太教圣经,应该从古代的历史和古代社会的思维和表述方法去理解与分析。 可以很明确的是人类文明从起源、分化等到交流和融合,构成一个历史、地理的演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过程,尤其,在后现代艺术中,可明显看到全球不同民族文化的汇合和交融。 因而,应该以一个开放、开明的文化精神,面向历史,面向世界,创造未来的文明。 - (商战天下 04 ) -
个人分类: 2014y|2029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4年 - 中国科学与工业
benlion 2014-1-1 14:37
- 生命科学发展 中国近现代历史,自 1911 年曾国藩诞生,每隔约 30 年发生重大历史转折。 1840 年鸦片战争,欧洲开启电气化, 1872 年中国派遣留学生,约 1962 年到 1981 年 经历 中断, 1911 年辛亥革命,钱学森诞生, 1949 年新中国建立, 1978 年改革开放,而 2014- 年将进入新的改革时期。 中国教育、科学和产业,开启于洋务运动、留学回国和近代工业发祥,奠基了现代大学、医院和银行等,培养了中国科学家和实业家等。新的留学和回国,又将如何影响中国未来的现代化进展呢? 地理发现,欧洲宗教改革,进入全球文明,约 1840 年为近代与现代分期。 日本明治维新,进入近现代历史,也是欧洲近代与现代转型的电气化时期,日本已经成为科学和工业发达国家。蒸汽机、核能等能源技术,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构成 2 次工业革命。 实验科学与系统科学建立,分别开启于 17 世纪和 20 世纪,形成物理学 - 化学、社会学 - 语言学和生物学 - 心理学的体系结构, 21 世纪进入学科整合和技术集成的时期,集中体现在生命机理与人工机器的研究与开发,构成新的科学与工业发展。 约 1976 年到 1996 年,国内科学、艺术和哲学的复兴时期,实证科学与综合哲学的讨论,孕育了系统哲学与实验科学的思考,也就是生物系统理论与实验、计算和工程方法的系统生物学概念形成。 国际上, 20 世纪 50 年代到 70 年代是系统科学的理论、计算机科学、微电子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时期, 80 年代到 90 年代的纳米技术和基因组等技术,导致了 1968 年提出的理论系统生物学在 1992 年从系统医学进入细胞分子生物系统的研究,也就是 2 个时期的科学理论与技术方法交叉恰好是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大学毕业在国内,一部分留学海外,当大量留学回国之时,西方科学和技术却已经进入了新的一轮科学、技术与产业革命时期。 20 世纪 90 年代到 21 世纪初,导致了中国科学与工业发展的 3 个体系结构,也就是: 1 ) 1872 年到 1962 年引进的体系; 2 ) 1981 年到 2000 年的科学、技术和产业; 3 )系统与合成生物学体系。 (2013年12月27日参观上海自由贸易区 - 海洋博物馆和深水港口) - ( 21 世纪的科学、技术与产业) -
个人分类: 太平洋|260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美TOP100比较,看差距一目了然
热度 8 zhpd55 2013-12-9 11:23
中美TOP100比较,看差距一目了然 诸平 前文介绍了“ 中国化学研究Top100,我们究竟应该看重什么? ”仅仅是我国大陆地区的化学研究前百强之间的比较。如果我们将我们的TOP100与 北美地区的 化学研究前百强进行比较,结果会怎么样呢?通过下面的图示就可以一目了然。 1.CHINA TOP100呈现直线型 表明大家被引情况基本相当,差别不大。 2. 北美TOP100论文数量与被引呈现指数变化 不同机构之间的被引情况差异较大,发表论文多的被引频次更高。 3. 中美平均被引差异明显 就化学研究而言,北美(NM)top100与中国(China)大陆地区的top100相比较,平均被引情况排序,我们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4 北美自引比中国大陆高 5 北美平均他引还是比中国大陆高
个人分类: 新观察|6968 次阅读|15 个评论
中国为什么要大量进口粮食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3-1-31 09:32
只要国内价格高于国际价格,北美的谷物和大豆就会源源不断的进来,就像铁矿石一样,否则美中贸易将更加不平衡。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3500 次阅读|5 个评论
美国干旱、北美强震和超级火山:12天连发5次强震
热度 1 杨学祥 2012-11-9 04:03
美国干旱、北美强震和超级火山:12天连发5次强震 杨学祥 温哥华岛附近海域11月8日6.3级地震 震中位置 危地马拉附近海域11月8日7.3级地震 震中位置 夏洛特皇后群岛地区10月28、29、30日7.7、6.3、6.2级地震 震中位置 早在2012年2月20日我就指出,美国2011年大干旱和2012年的暖冬与美国地震构造有关,1964年的美国暖冬发生了阿拉斯加9.2级地震。 2月21日美国密苏里州东南部发生里氏4.0级地震;美国密苏里州的吉拉多角(CapeGirardeau)2日气温达华氏65度(约摄氏18.3度),创下历年2月2日纪录新高;根据美国气候专家发布的每周气候干旱监测报告,过去的60至90天里,由于气温高于正常水平而降水量低于正常水平,新墨西哥州东南部和德克萨斯州西部的一些地区因此干旱加剧。 干旱、地震、高温,这三个现象连在一起,使美国的干旱高温进入“旱震理论”的预测范围之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40228.html 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华盛顿大学地质学家布赖恩·阿特瓦特表示:“在一段很长的地质史时期内,智利发生什么,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就会发生什么。这并不是一个有关‘是否’的问题,而是有关‘何时’,即下一场地震何时发生。” 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北美的地震也指日可待。最近在南北美洲的周围,6级以上地震频发,2012年-2014年美洲强震频发的趋势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0961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065.shtm 地震使日本灾害频发,火山使美国惶惶不安:哪里更安全?210万年以来,黄石国家公园的火山口大喷发过3次。监测它的科学家说,我们可能面临又一次喷发。 1980年圣海伦斯火山喷发是1974年强潮汐激发的结果,启动了新一轮火山喷发高潮,与21世纪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和太阳黑子周期超长时期(坏天时代)相对应,一个变冷周期已经开始(见表1)。 我们将迎来类似公元1275年和1300年之间的火山喷发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630339 10月28、29、30日北美夏洛特皇后群岛地区连发3次强震,11月8日北美温哥华岛附近海域和危地马拉附近海域连发2次强震。北美的强震和火山活动值得关注。 表 8 2003-2014 年最强潮汐准 4 年周期 近地点 日 月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 E ) 年 月 日 时 农历 日食 月食 大 潮 弱 w 强 s 拉尼那年( L ) 2003 1 24 6.6 22 3 18 www 2004 1 20 3.4 29 22 7 s 2005 1 10 18.1 1 10 25 sss 特大地震 2006 1 02 6.8 3 31( 上年 12 月 ) s E 2007 1 22 20.6 4 19 3 0 L 2008 1 19 16.5 12 8 22 0 2009 1 10 18.8 15 26 26 11 ss E 2010 1 02 4.6 18 15 1 15 1 ss 特大地震 L 2011 1 22 8.1 19 04 4 20 s 特大地震 L 2012 1 18 9 23 www E ? 2013 1 10 12 27 s L ? 2014 1 02 1 16 31 ss 特大地震 L ? 注 : 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 sss , 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 ss , 相差两天为强潮汐 s , 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 0 , 相差四天为弱潮汐 w , 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 ww , 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 www 。特大地震为发生最强潮汐附近的 8.8 级以上地震,?表示预测。 相关新闻: 美国干旱增大北美强震风险 2012-7-29 10:43 美国干旱增大北美强震风险 杨学祥 中新网7月28日电 综合消息,据气候专家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正经历5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中西部和平原地区过去数周内灾情加剧。美国干旱监测报告指出,该国近2/3的土地受灾,为自1999年起有记录以来最广范围,中西部9个州遭受严重干旱,范围比上周扩大近2倍。美国及波多黎各超过53%地区中等干旱,但南部得州、俄克拉何马州、阿肯色州的干旱程度加剧。 http://news.sina.com.cn/w/2012-07-28/142124862521.shtml 早在2012年2月20日我就指出,美国2011年大干旱和2012年的暖冬与美国地震构造有关,1964年的美国暖冬发生了阿拉斯加9.2级地震。 2月21日美国密苏里州东南部发生里氏4.0级地震;美国密苏里州的吉拉多角(CapeGirardeau)2日气温达华氏65度(约摄氏18.3度),创下历年2月2日纪录新高;根据美国气候专家发布的每周气候干旱监测报告,过去的60至90天里,由于气温高于正常水平而降水量低于正常水平,新墨西哥州东南部和德克萨斯州西部的一些地区因此干旱加剧。 这三个现象连在一起,使美国的干旱高温进入“旱震理论”的预测范围之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40228.html 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华盛顿大学地质学家布赖恩·阿特瓦特表示:“在一段很长的地质史时期内,智利发生什么,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就会发生什么。这并不是一个有关‘是否’的问题,而是有关‘何时’,即下一场地震何时发生。” 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北美的地震也指日可待。最近在南北美洲的周围,6级以上地震频发,2012年-2014年美洲强震频发的趋势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0961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065.shtm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1692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306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490 2012年7月24日美国干旱和炎热影响范围持续扩大,气象干旱的背后潜藏的构造干旱背景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96981.html 全球超级火山喷发后可使北美无法居:哪里更安全? 2011-5-23 11:06 点评:地震使日本灾害频发,火山使美国惶惶不安:哪里更安全? 全球超级火山:喷发后可使北美无法居住 2011年05月23日 09:06:29  来源: 钱江晚报 真因为灾难频繁,所以研究灾难所带来的长远影响已经非常迫切。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5/23/c_121445833.htm 超级火山或首度喷发 科学家:无法准确预测 2011-02-09 08:21:02 科技日报 日前,美国科学家表示,世界最大的超级火山——黄石国家公园地下超级火山恐临近喷发,而一旦喷发,美国三分之二的国土可能会被火山灰埋没。   据悉,黄石国家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自2004年以来一直以创纪录的速度升高。根据科学家的预测,一旦爆发,熔岩会被喷到天空中,毁灭植物的火山灰云也会喷涌而出, 1600公里以外的地方将覆盖厚达3米的火山灰。 黄石国家公园地下超级火山是世界上最大的超级火山,倘若真如科学家预测的那样,这将是它60万年来首次爆发。不过,由于受困于数据的缺乏,他们并没有发出全面的警告,也不能对下一次灾难何时降临做出准确预测。 http://tech.china.com/zh_cn/science/nature/11023062/20110209/16371822.html 世界最大的超级火山会毁灭美国三分之二的国土吗 2011年01月26日 13:41:42  来源: 新华国际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1月24日报道,题:60万年来首次喷发的世界最大的超级火山会毁灭美国三分之二的国土吗? 怀俄明州黄石国家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自2004年以来一直以创纪录的速度升高。 如果爆发,它的力量将是1980年圣海伦斯火山爆发的1 0 0 0多倍,能把岩浆喷射到高空,形成大片的火山灰云,还能在地上堆出厚达3米的堆积物,并横扫1600公里以外的地方。 有毒气体的蔓延将使美国三分之二的国土不适宜居住,成千上万架航班将停飞,无数人将被迫离开家园。 210万年以来,黄石国家公园的火山口大喷发过3次。监测它的科学家说,我们可能面临又一次喷发。 如果世界最大的超级火山在6 0万年来首次喷发,那将出现科学家预言的噩梦场面。 他们说,自2004年以来,位于这座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就一直以创纪录的速度升高,仅仅在过去3年,其底部就每年上升7.6厘米,这是自1923年有记录以来的最快速度。 但是,因为缺少资料,他们没有提出大规模警告,也无法对下一次灾难可能发生的日期作出预测。 犹他大学地球物理学教授罗伯特·史密斯说:“我们最确凿的证据是,地壳岩浆房充满了熔化的岩石。但我们不知道这个过程要持续多久才会最终喷发或者岩浆停止流入、火山口再次收缩。” 黄石公园地下的火山最近一次大喷发是在64万年前。此后发生过大约3 0次小规模喷发,最近一次出现在7万年前。这些喷发使火山口覆盖了大量火山灰和火山岩,成为一处每年吸引成千上万游客的景点。(记者丹尼尔·贝茨)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1/26/c_121026547.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47045.html 震中 发震时刻 震级(M)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地图 2012-11-08 10:01:50 6.3 49.2 -128.5 20 温哥华岛附近海域 地图 2012-11-08 00:35:49 7.3 14.1 -92.0 30 危地马拉附近海域 地图 2012-10-30 10:49:03 6.2 52.3 -132.0 10 夏洛特皇后群岛地区 地图 2012-10-29 18:43:48 3.3 34.5 82.3 7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 地图 2012-10-29 02:54:21 6.3 52.6 -132.7 10 夏洛特皇后群岛地区 地图 2012-10-28 11:04:09 7.7 52.8 -131.9 20 夏洛特皇后群岛地区 http://www.ceic.ac.cn/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431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中小学生游北美大学校园,能学到什么?
热度 43 Majorite 2012-7-20 23:48
中国中小学生游北美大学校园,能学到什么?
中国中小学生游北美大学校园,能学到什么? 蒙特利尔大学校园的一角, 我在这里做老师21年了。远处那个像扬帆远航船的建筑是1976年奥运会主馆 前两天在万维网上看到一条“北京小学生美国赌城游学,家长缴费老师游玩”的新闻,有些吃惊。赌城本来少儿不宜,老师为何带小学生逛赌城?是否如文章所说是老师想去赌城纵情游玩?还有人说,【我知道的去“海外游学”的孩子,居然还给家长购了一大堆东西回来,耐克的衣服、DKNY的包全买回来了。这哪里是什么游学,纯属是学习购物、消费和模仿人家的生活方式去了。】 蒙大工学院的一个新楼,由于考虑了环保因素,此楼造价是正常价的1.5倍。 今天早上上班,在我办公楼下真地见到一群北京来的中小学生,正隔着我们建筑结构实验室的侧门向里张望,没见该实验室人员出来接待与讲解。走近,见一纯正北京口音的中年男子正在给他们讲他当年在大学如何取巧考试得高分的“趣味故事“, 情节与蒙特利尔大学校园文化及其教学和学术研究似乎没大关系。于是,我主动自我介绍说是本校老师,可以带他们参观并给予讲解。我先带他们到20米外的1989.12.6惨案的纪念墙前,讲那个不幸的惨案。因没有被蒙大工学院录取,因而产生性别歧视(为啥女士能进这么好的大学,而自己作为一位男士却不被录取?),凶手在工学院教学楼内枪杀14名女大学生, 该惨案后被拍成电影 Polytechnique。由于他们只有10分钟时间,于是参观大楼内部只好作罢。 《Polytechnique》电影(2009)片花在此观看: http://www.cinoche.com/films/polytechnique/bandes-annonces/87042/index.htm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U7bjg5P35Y 我真不知道,这样的游学,学生究竟能学到什么?组织者与所参观的海外大学相关部门没有接触与联系,大学因此不可能派人出面安排活动与讲解, 使得他们准确地了解北美大学的独立自由之精神、求真思辨之精神、人文博爱之精神。因为北美大学校园开放,没有北大、清华校门口那些门卫,仅进到大学校园观光,照几张像,以示“到此一游”,这样的“游学“实在少了些实际内容, 白让父母花了冤枉钱,当然,能把孩子送出国游学的父母估计也不缺钱,不可能是普通工人农民。但是,我认为,中学生的海外游学还可以做的更好。 蒙大主楼(医学院与牙医学院) 蒙大 蒙大工学院实验楼 蒙大工学院实验楼,红色代表岩浆,黄色代表黄土,绿色代表生物圈,蓝色代表蓝天 工学院图书馆 蒙特利尔大学占了皇家山的北坡 商学院 楼内咖啡馆 商学院的特色建筑 工学院 幽静的校园 蒙大校园,校园内有三站地铁 蒙特利尔市的老港 蒙特利尔市的老港 蒙特利尔市世博会原址与1976年奥运会划船比赛地点 蒙特利尔市,远处是皇家山, 蒙特利尔大学就在山上。 近景的游乐场每年夏天一周二晚放烟火,国际烟火大赛。 蒙特利尔市, 从皇家山看老港 蒙特利尔市。世博会与奥运会划船比赛地点 ------------------------------- 7月19日,央视曝光中国烟草在援建四川一所希望小学中植入广告,学校大门影壁上印有标语“天才出于勤奋,烟草助你成才”。另外“中国烟草”的大标志设置在教学楼正门最上方的位置。 --------------------------------------------------------------- 以下为转载文章。 北京小学生美国赌城游学 家长缴费老师游玩【图】 万维网 昨天,网上一则微博引起围观:在美国Woodbury Info Center(离纽约2小时车程的直销店)外看见一群席地而坐的女孩子啃汉堡。上前一问才知道是北京一小学的,老师带着出国来玩。想不明白带小学生来Woodbury买什么,大热天让学生在外面坐地上吃麦当劳,老师们却在名牌店疯狂购物。经过调查,游学行程还包括赌城拉斯维加斯,老师带着一群小学生去赌城干什么?老师的解释是:拉斯维加斯的赌场也有专门为小朋友开放的项目。这样的行程设置到底是让孩子们去开阔眼界,还是让老师去纵情游玩? 北京小学生在美国街头席地而坐吃汉堡 游学行程包括“拉斯维加斯”   近几年,在收入水平上涨的同时,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值也逐渐提高,不少家长希望孩子拥有“国际视野”,于是利用假期到国外增长见识成为很多家长的新选择。   易女士的孩子在京城一所知名小学就读,并且是学校乐队的成员。近几年,每年暑假学校都组织乐队的学生们出国交流演出,今年的交流目的地是美国。放假前老师给家长们开介绍会,说这次交流共10天,全程的费用约3万多元,但不包括美国境内的机票钱,另外还要交两千多元签证费。大致的行程是先到旧金山去演出,之后有一个街头行进表演,此后会带孩子们去一所大学和一些景点,另外还会去拉斯维加斯。   近半网友反对海外游学   新浪教育频道专门针对游学做了网上调查,在这项有一千多网友参与的调查中,49%的人反对孩子参加海外游学,认为这种方式很商业化。42%的人认为很多游学是“只游不学”,走马观花,充其量是名校观光游。24%的人认为游学价格高昂,比一般旅行社报价高不少。19%的人认为带队老师并没有“边游边教”。同时,有35%的人认为可以选择性地参与游学项目。   @风之子(572901990):游学闹剧,有人渔利。   @陈志国:不如报个旅行团。   @柳军:这不就等于学生家长出钱,教师出国旅游吗?   @蒋有三:要是把旅游非要说成是游学,进而成为高收费的理由,再进而使带队老师从中渔利,那就涉嫌商业欺诈了。   @吥紧张(395178623):有些时候出游并不是学生意志的体现,他们只是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   @刀客(904286490):这也是让孩子开阔眼界的一种方式,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完美。   @余味:既然是海外游学,就应该先定义好游什么学什么,有针对性地开阔眼界,才能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   @沙小易:我知道的去“海外游学”的孩子,居然还给家长购了一大堆东西回来,耐克的衣服、DKNY的包全买回来了。这哪里是什么游学,纯属是学习购物、消费和模仿人家的生活方式去了。   @小龙女:请教委的同志管管。   李先生的孩子今年小学毕业,他早在一年前就预订了一家培训机构的暑期美国游学项目。游学时长为3周,只在佛罗里达一地,孩子们上午由外教授课,下午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例如参观警察局,到市场学习购物等,晚上住在寄宿家庭,周末也会给孩子安排迪斯尼乐园等娱乐项目。李先生认为,这样的纯教学项目比某些学校组织的交流活动效果更好。3周费用约3万多元,比起学校组织的收费还便宜一点。“学校去年组织学生去澳大利亚,一周的交流要交费1.8万元。”   教委称无权规范海外游学   据了解,目前学校组织境外“游学”或者“交流”并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也没有相关的文件规定。   据知情人士透露,一般是学校与一些旅行公司合作,但因为无章可循,所以有时候难免出现糊涂账。而调查显示,27%的人认为,“学校或老师倡导组织的游学,不去怕孩子没面子”,在这样的心理因素影响下,学校组织游学似乎有“强买强卖”的嫌疑。   谁来规定学校组织海外游学?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学校组织的这种海外游学活动,一般都是学校和一些旅行公司合作,不是学校的经营范围,属于企业行为,教委无权为旅行公司制定规则。另外,这种学校组织的海外游学活动,不具有强制性,完全由家长自愿参加。
个人分类: 中华民族|11025 次阅读|52 个评论
送孩子出来做小留学生有哪些路可走?
热度 1 liwei999 2012-7-18 16:57
【立委按】中国起飞以后,国内亲友中有不同程度实力送孩子出来留学(或高中,或本科,或研究生)的已经不少见了,近年来小留学生留学北美和澳洲、英国等地的越来越多。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把一辈子的积蓄砸下去也都舍得,可是在这样大的教育投资前,在关系到孩子的人生道路的大问题上,多了解一些外面的情况和选项,还是很必要的。下面是就我观察到的情形,给各位做个大体的介绍。本篇是根据问答笔记整理的,前后有重复以及不连贯之处,请予谅解。大体信息在了。 来北美留学上本科最便捷的一条路也许算社区学院了。社区学院相当于两年制大专,然后再转本科两年,近年来很多来自大陆和台湾的小留学生走这条路。 问:社区学院要高中毕业去吗 要 问:在美国读高中一年学费大概多少 很贵。公校免费,但不接受国际学生,只有本地居民(纳税人)才能享受。 加州私立高中,这边大约三万美元学费,也有两万多的。好的私校是是三万五,还很难进。 问:加上生活费要几万 生活费,一年一万五美元吧,一万居住(与其他同学合住宿舍,或合租公寓),5000 吃用。 问:哦,那加上生活费一年差不多要30万(人民币),真是不少啊。 上高中私校比上公立社区学院学费要贵。 当然贵,美国能上私校高中的也大都是阔人,至少中产以上。 一般人家都不舍得,也大多出不起。 高中在这边上一般没必要。因为,这边高中要求很严,跟国内一样紧张,甚至压力更大。课程负担重,加上还有适应过程,不能保证成绩好。成绩如果不在上游,那就去不了名校大学,也就失去了出来上高中的最大意义。因为出来上普通大学的话,从国内高中毕业即可。 国内来的小留学生上这边的高中,数理化一般没问题,但是文史就赶不上,阅读量太大,经常要求自己做研究项目,国内单一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更重要的是,美国上名校,成绩好(GPA 要求 4 以上,统考 SAT 要接近满分,越多的专科统考 SAT II 成绩越好,在高中提前上越多的大学AP课程越好)是必须的,但 academic 成绩只是一项基本的要求。另外还要看社区服务、领导才干和才艺等多项指标,这些方面,小留学生大都不占便宜,与本地孩子竞争起来处于劣势。因此,能上名校(全美排名前20)的可能真地不大。总之,不要以为花钱了就可以顺利进入名校。竞争实在太激烈了。的确听到很多上名校的案例,但是有更多的花钱了还是去了普通院校,他们自然就消声了,因为无所炫耀。这就给人错觉,名校也不难。其实是很困难的。 如果是国内高中,出来留学社区学院,它的两年,等同于本科前两年。所以,理论上,上完社区,转到本科上后两年,即可毕业。但是实际上可能要长一些。不少人头半年学英语强化(如果托福不够线的话)。另外,社区学院大多转到公立本科。而公立本科按期毕业的学生也就一半,不单单是课业负担,更主要的是,常常修不上课,学分攒不够。因为美国政府大学经费不断裁减,开课不足。 总结一下,大体上是 1. 基本不要考虑出来上高中,不值得 2 国内高考如果考上国内名校,基本不要考虑出来念本科,只考虑出来念研究生就好。 3. 如果国内高考不利,连普通院校都难,当然只有走留学社区学院比较稳妥。 如果国内高考可以上二本,就有三条路可选。 1 在国内上二本,四年大学以出国留学为主要目标,争取出来上一个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热门的比较难进,但是如果本科一开始就做筹划,考托佛,GRE,保证学业成绩单比较好看,等,还是可能的。家里需要供他/她两年硕士,以后找工作相对容易一些。 2第二条路就是不愿意在国内上二本,那就直接联系美国的本科,不走社区学院的两步,而是一步本科到位。这条路一般可以走通,对于美国的普通院校来说。(上名校反正是不可能。国内二本的成绩,就是上了名校也很可能吃不消,何况基本上没有这个可能。)所以就安心出来上普通院校,也是留洋镀金。这条路就是要供孩子本科4-5年,如果继续念硕士,那就要供6-7年,也是相当不小的经济负担。但是如今没有硕士学位,是很难立足的。(如果念博士,有助学金,所以一般不要家庭负担)。但是硕士,除了冷门专业可能有助学金,稍微热门一点,有职业前景的,都很难得到资助。 3 第三条路就是走社区学院。这条路与第二类似,但是时间可能要长一年。优点是门槛低,比较稳妥,国内的留学助学机构做过很多例,提供全套服务,只要提供材料即可。缺点是两年换一个校园对于孩子的社交和大学体验不利。 好的社区学院,也有转到美国本科名校的例子。一般来说,好的社区学院的学生,如果成绩是全年级前5%,是可以顺利转到名校本科的。如果是前20%的,可以上中上的本科。如果是中或下成绩,但不要不及格,也大多可以转到普通院校本科。 如今小留学生多了。父母省吃俭用一辈子,可是都特别舍得在留学上花钱。其实结果也难保证,最终大多是拿了个洋学位回来。但是如果专业不好,将来还是难有前景。所以专业很重要。大学阶段就开始要注意专业方向。俗话是有道理的,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研究生一定不能入错行。 问:加拿大怎样 加拿大情况类似,也许入学门槛更低一些。但是加拿大的学校只是美国的零头。美国的选择机会多一些,将来毕业后就业和立足的机会也大一些。美加都是移民国家,留学多年,真想要留下来移民,大多可以办到。加拿大移民门槛更低一些。 总结得不错,很实用。 加拿大这边,可以在公立学校录取之后申请签证,不难 当然,要有一个本地人当监护人。 有点不同意见 作者: 吴礼 (*) 日期: 07/18/2012 07:05:02 1.公立学校也不是绝对不收外 国人。孩子有当地的监护人(如亲戚)的话,也是收的。要办正式监护人手续很麻烦,要上法院,还不一定批准。但除非特别热门的学区,一般学校也不在乎,你说是就是了。但是另一个问题是签证。公立学校不发学生签证。如果孩子另外有办法合法留在美国,这就不是问题。 2.私立学校也不都是很贵。有些教会办的学校还是便宜的,质量也不错。 3.留学的目的不一定是进前20名大学。除了北清等名校外,我觉得一般州立大学不比国内大学差,因此逃掉高考还是值得的。当然主要取决于孩子未来想在哪里发展。 4.中国孩子来了适应也不是那么困难。我认识一个上海来的小姑娘在这里上六年级,数学当然是遥遥领先,英语,历史困难了半年也没事了。现在国内(至少大城市)的孩子还是很与世界接轨的。 美国大学招收留学生的标准和招收本国学生有些不一样。 由 hotchili 在 星期三, 07/18/2012 - 13:08 发表 我认识两个小留学生,他们都是很要读书的孩子。他们都认为应该在初中的时候就到美国。 【立委:如果不是移民过来,也不是通过亲戚作为监护人过来,初中就来念书,那要花费多少银子啊。30万人民币一年,乘以13(初中3年,高中4年,本科4年,硕士2年),就是390万元啊!我觉得如果不是开银行的,怎么算怎么不值得。当然中国自从邓大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贯彻以来,确实有不少经商的和做官的,比开银行还来钱,钱多得不敢放在国内,花在子女教育上是最好的所在了。在改革开放之前,能够初中就出来留学的,除非极少数红色贵族,几乎没有其他人。如今这类案例可是逐渐多起来了。】
个人分类: 留学资讯|4354 次阅读|2 个评论
反对北美低价大豆对中国市场的倾销
热度 4 jiangming800403 2012-6-10 16:36
我反对北美低价大豆对中国市场的倾销,不管有没有转基因,都是不利于国民健康的,因为它造成中国人的脂肪摄入量超标。 我国油料进口主要是大豆, 2010 、 2011 两年我国共进口超过了一亿吨的大豆,年均 5000 万吨。 5000 万吨大豆大约可以提供 1000 万吨食用油和 4000 万吨豆饼。此外,我国国产三大油料作物花生、油菜籽、大豆每年产量也有 4000 多万吨,加上棉籽、胡麻和向日葵,国内油料产量也能上 5000 万吨,大体上产油 1500 万吨,剩余油饼 3000 多万吨。加之其他食用油进口并减去出口,我国人均食用油表观消费已经达到每年 20kg ,同时我国饼粕类蛋白饲料的表观供应量达到年 7000-8000 万吨。中国的胃口有多大呢?养大一头活体重 100 公斤 的生猪,大约需要 350 公斤 饲料,其中蛋白质饲料约占 15% ,也就是养一头猪约需要豆饼 50 余公斤。按我国的畜牧业生产水平, 5000 万吨进口大豆大体上可以养近 8 亿头猪,但是显然我国没有那么多猪。我国养殖业的蛋白质饲料需求大约在每年 6000 多万吨,过剩的豆饼都去哪里了,被谁偷吃了。难道说是二师兄化缘,师徒四个,还有马吃。显然不是这样。所以最近两年我国差不多积存了 2000-3000 万吨甚至更多的各种饼粕饲料,差不多够养殖业大半年用的了,猪实在吃不完只能做饼肥了。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平衡膳食结构,成人食用油日摄入平均为4 0g ,折合每年 14.6 公斤 ,当然平衡膳食结构中建议豆类消费 30-50g ,折油 6-10g ,二者合计,一个合理的摄入量不应该超过 15-17 公斤 ,中国人的食用油消费已经明显超标,压缩1/5- 1/3 是可能的。 问题的关键不是谁来养活中国,而是中国能不能支持国际大宗资源性产品市场。现代农业 - 食品工业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为了满足人的营养需求和促进人的健康,而是尽可能的调动人的食欲。千百万年来的进化过程中,进化的本能使人类对好吃的(当然在长期的饥荒年代也是高价值)高蛋白、高热量食品产生了本能的偏好,从进化机理上很难抑制大快朵颐的冲动,当然在存在普遍的饥荒古代,这是生存的需要。然而现代大多数中等以上人文发展程度国家,已经解决了国民的基本食品需求,由于人的生理需要,食品消费量不可能无限制增加,大型农业 - 食品集团面临着严重的生产过剩的问题,只能通过一切手段调动人的食欲,而并不顾及消费者是否真正需要这些营养。 中国有多大的胃口呢?中国食用油与蛋白饲料市场已经有明显的表观过剩。在此情况下,再廉价进口北美大豆就是对国民健康的犯罪。 延伸阅读: 中国人吃得太热了 脂肪摄入量高出标准5% ​ 中国食品产业网 (2008年1月25日09:48) http://www.foodqs.cn/news/jkys13/200812594814489.htm 中国人吃得太热了 脂肪摄入量高出标准5%   中国居民的脂肪摄入量比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量高出5%   在卫生部中国居民饮食膳食指南发布会上,与会专家指出,中国居民的脂肪摄入量比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摄入量高出了5个百分点: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为35%,而中国人的摄入量则超过了40%,属于高热量饮食。   过高的脂肪和热量会导致慢性病的增加,一些代谢综合征也会随之而来,而造成高热量饮食的主要原因,就是油吃得太多。   中国营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程义勇说,食用油摄入过多是我国国民饮食中很大的弊端,近十年来,我国居民的饮食中,每人每天食用油的摄入量达到42克,是健康膳食推荐量的两倍,属严重超标。   食用油的高脂肪、高热量影响着中国人的饮食健康。程义勇指出,中国老百姓普遍认为动物油脂肪多,植物油中少,其实不然。动植物油的基本构成都是脂肪和热量,植物油能量值也很大,即使脂肪比例比较合理的橄榄油,也同样是高热量的。程义勇说, 油的每天食用量控制在23克左右较为合理,即使是橄榄油也要保持在25~30克之间 。   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看起来脂肪热量不大的饮食,其实是最大的“脂肪制造厂”,比如饼干、桃酥等,其含油量也是相当大的,也要注意少吃。   “在肉类中有一个普遍的原则,吃起来越香的肉,脂肪的含量可能越高,猪肉是这样,鳜鱼等鱼类也是如此。此外,红肉的脂肪比白肉要高,畜类动物脂肪比鱼类的要高。” 程义勇说。   程义勇强调,食不过量,天天运动,是确保我们饮食不过“热”的最基本办法。此外,减少在外就餐的次数,尽量在家中吃饭,以避免过多吃饭店中用油量过大的菜品 中国人DHA、EPA脂肪酸摄入严重不足 日期:2010-12-09 作者: 来源:新民晚报 ​ ​ ​ ​ ​ ​ ​ ​ ​ ​ ​ ​ ​ 本次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们还进一步指出在血脂超标的情况下,合适的脂肪酸配比尤显重要,以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适当取代部分饱和脂肪酸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摄入脂肪酸,是消费者保持健康的关键。 然而,调查发现中国人的膳食脂肪酸中DHA和EPA摄入量严重缺乏。在《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健康作用及我国居民摄入状况》报告中,指出我国城乡居民SFA、MUFA、PUFA的摄入比例合理;与参考摄入量相比,膳食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偏高;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EPA和DHA的摄入量明显偏低。目前中国成年人的DHA和EPA平均摄入量只有37.6毫克/天,与美国医学研究院(IOM)对人体膳食脂肪酸DHA和EPA的建议摄入量160毫克/天相差甚远,属于严重缺乏状态。 因此,现阶段增加DHA和EPA的摄入量对提高中国居民的健康水平至关重要,如何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居民膳食中ω-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偏低的状况应成为今后促进膳食平衡工作的重要内容。据悉,DHA和EPA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深海鱼油,合理摄入深海鱼油能降血脂、降血压、抗血栓、抗肿瘤、增强抗病能力、健脑促智和抗衰老的作用。可是日常生活中,DHA和EPA摄取渠道非常有限,而人体自身只能将极少的ALA转化为DHA和EPA,难以满足人体的需求。 中国人应该减少食用油的摄入量 新华网昆明11月22日电(记者伍皓、关桂峰)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各大城市出现了食用油价格上涨的情况。人们在抱怨快要“吃不起油”的同时,食用油消费过度、浪费食用油的现象却比比皆是,触目惊心。健康专家认为,中国人应该改变“嗜油”的不良饮食习惯。 中国人的“油水”过量了 这是常见的镜头:三五好友围着沸腾的火锅大快朵颐,厚厚的一层油浮在上面——“真香!” 水煮鱼、糖醋小排、油炸黄鱼、红油火锅……餐馆里,食客们个个吃得油光满面、满嘴油腻;油爆、油炒、油炸、油煸……家庭的餐桌上,“油水”越来越多的食物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公布的数字显示,2006年我国从国外进口2827万吨大豆和部分食用油脂。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还预测,2007-2008年度我国食用油消费数量将继续增加。 吃油量增加,我们吃得科学吗?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人每天油脂摄入量应少于25克,但 卫生部 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实际平均每日摄入油脂量为44克,超标76%。 云南省烹饪协会秘书长周永碧指出,“一方面我国食用油原料紧缺,需要大量进口食用油脂,另一方面我国居民对食用油的消费普遍过量,远远超过营养学会推荐的摄入量。这种‘矛盾’提示人们应该逐渐改变饮食习惯、烹调方式,减少油脂的摄入和吸收。” 食用油浪费后果严重 “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吃油也多了。但是食用油浪费可谓触目惊心,不仅对身体没有好处,还带来一连串的问题。”云南省营养学会临床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杨振娥说。 “首先,洗刷餐具上遗留的食用油有可能堵塞下水道,下水道的油污就是水源污染的原因之一,尤其到了冬季,油脂凝固后结在下水道里怎么也除不掉,污染环境。” “其次,人们油脂摄入多了,运动少了,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不良生活方式疾病也就找上门来了。”杨振娥说,“这不仅是对个人健康的损害,一旦生病还造成个人、家庭、社会的经济损失。因此这也可以说是过量摄入油脂的另一种‘浪费’。” 油脂是维持人身体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一克油脂产热量9千卡。但是专家告诫,油不可多吃。“我国居民油脂摄入量远远超标,这是导致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慢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现在‘慢病’已表现出低龄化的现象,因此亟须对国民膳食进行干预。”杨振娥忧心忡忡地说。 现今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经常外出就餐,偏爱选择中西式快餐等速食和煎炸类食物。“油重的食物吃起来固然很香,但只饱了口福,对人的身体健康来说没有好处。煎、炸、炒的烹调方式用油量多,烹炸时油温越高,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氧化越快,一些脂溶性维生素被破坏后,造成营养成分流失。”周永碧说。 减少“油水”已成公共健康问题 “吃油多少纯属个人生活习惯,您为什么呼吁要对国民膳食进行干预?”记者问杨振娥。 “中国人的油脂摄入量普遍过量,人体根本吸收不了这么多的油脂。这不仅造成了食用油的惊人浪费,而且严重危害着国民健康。因此,减少摄入油脂已经成为一个公共健康问题。”杨振娥说。 杨振娥认为,改变食用油浪费的现状,首先要从改变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入手。“最好选用有利于人体的煮、蒸、炖、煲、凉拌等烹调方式,少用煎、炸、炒等用油多的烹调方式,这是减少食用油摄入量的最关键的一点。” 有些人贪恋高油、高糖的食品,如火锅、油炸食物、奶油蛋糕等,周永碧说,这些都要少吃,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最好不吃。馋的时候可食用粗粮做的点心,或者少量食用以烘焙方式制作的点心。 “很多人都觉得烧菜少放油口味就不太好,怎样做到既少吃油又能尝到美味呢?”记者问。 周永碧说:“炖骨头、炖菜都不需要放油,有些菜本身不吸油,油放多了也是浪费。炖煮凉拌的菜品可以浇点花生油和芝麻油,既好吃又健康。” “炖骨头、炖肉后可将漂浮在上面的一层油刮下来,用刮下来的油再煮其他菜,既不浪费又能给其他菜提味。”杨振娥说。 随着天气逐渐变冷,专家提示大家多吃炖的食物,尤其是老年人。“因为炖出来的食物其营养成分没有遭到破坏。”周永碧说。 食用油的合理食用不仅体现在量上,还体现在如何选择食用油种类上。“我国不少居民在烹调的时候长期使用同一种类的食用油,这样脂肪酸搭配不合理,容易造成血脂升高。”周永碧说:“从营养平衡角度出发,选用食用油时不妨经常轮换着吃。” 杨振娥指出,长期高脂肪的饮食方式转换成低脂肪饮食,要有个适应过程,应逐渐减少脂肪的摄入。 “少吃一口油,少吃一点盐,增强运动,就可以使身体更加健康。”周永碧说。 ​ ​ ​ ​ ​ ​ ​ ​ ​ ​ ​ ​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3652 次阅读|14 个评论
[转载]羞于谈性,却制造了第一人口大国,这究竟是为什么?
热度 6 blsm 2011-8-22 18:29
新浪微博上看到的,不知是否确系杨老所说!如下: 杨振宁说: 中国人耻于谈钱,却是世界上最爱钱的民族; 羞于谈性,却制造了第一人口大国; 最讲究思想品德,却是世界上最缺德的民族。 在北美生活20年,未见过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上过一堂品德课,整个社会也没人提所谓的德育。可在社会上大多数人遵守社会最基本的道德,社会秩序井然,这究竟是为什么? 越是提倡啥,越是缺乏啥!看来这话不假! 越来封堵啥,越是害怕啥!看来这话也不假!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个人分类: 侃侃大山|4588 次阅读|7 个评论
为中国最早赴北美建设太平洋铁路的沉默的道钉们扫墓
黄安年 2011-4-6 17:42
为中国最早赴北美建设太平洋铁路的沉默的道钉们扫墓
为中国最早赴北美建设太平洋铁路的沉默的道钉们扫墓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1年4月6日发布 一个半世纪前,中国最早的远涉太平洋彼岸的农民工,为建成北美太平洋铁路,作出了举世无双的杰出贡献,没有太平洋铁路的建成就没有北美大国的崛起,也没有加拿大国家的最终统一。 这些沉默的道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许多人命丧异国他乡,有的墓园“对所有的安葬者都有详细的登记,惟独没有华工的姓名,有的只是为统计人数需要而被加以标注的、一连串的“Chinaman”。” 而在“广东新会的“义冢”安葬了成千上百无人认领的当年赴美华工的遗骸。从1992年至2001年,侨乡广东新会先后发现了四处华侨义冢,分别是黄坑海槐华侨义冢、黄坑木山华侨义冢、黄坑大槐华侨义冢以及黄冲坑鹤嘴华侨义冢,墓穴总数达2500多个。新会华侨义冢规模之大,落点与墓穴之多,墓主原侨居地域之广,坟墓保存之完好,均为全国罕见。华侨义冢是收埋无主华侨尸骸的墓地。” 今天,在清明节之际,我们应当向这些沉默的道钉、无名英雄们致意最深切的敬意和悼念。 去年9月21日温家宝刚刚踏上美国纽约就对纽约华人华侨并发表讲话说:同胞们、同志们,明天就是中秋佳节了,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知道在座的华侨华人、在外工作和学习的同志们都很思念祖国和家乡,思念亲人。其实,祖国、家乡和父老兄弟姐妹也想念你们。我想起一句唐诗说“归心海外见明月,别思天边梦落花”,其实这说明常常移居在海外的华侨华人的心情。我知道大家不容易,到异国他乡立足不容易,生存不容易,发展就更不容易。这使我想起大家所熟知的美国西部铁路《沉默的道钉》的故事。也就是说美国西海岸的铁路,是30万华人修建的,大约每一英里都埋葬着一个华人的尸骨,因此我们把它称作“沉默的道钉”,也就是说那里记载着我们华人、华侨辛勤劳动的泪水和血汗。(温家宝会见纽约华人华侨并发表讲话(2010年9月21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5883) ************************** (28) 图为当年华工遗骨在波特兰郎花墓地被发现。150多年前那里是一片农场,一棵高大的枞树孤独地挺立着。当农场变成了墓园,枞树就成了墓园的标志。墓园的名称也由此而来——Long Fir’s Cemetery。从1891年到1928年,有1000多名华人劳工被埋葬在这里。当地地方志记载:当时,大部分华工从事着修建铁路或者挖金矿这样繁重的下层经济体力活。在波特兰用来安葬拓荒者的先驱的墓地,华工却被要求与他国人隔离安葬。墓区对所有的安葬者都有详细的登记,惟独没有华工的姓名,有的只是为统计人数需要而被加以标注的、一连串的“Chinaman”。 (见黄安年编著《沉默的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第102页,图125选自http://www.guxiang.com/haiwai/youzi/tianya/200504/200504060016.htm或http://news.china.com/zh_cn/international/hwhr/11027615/20050315/12170441.html,参见田涛:《寻找华人先民的遗骨》,《南方周末》2005年3月3日。朗花墓地是波特兰城内最早、最大的纪念墓园;有四任州长和六任市长安葬在这里;墓园内除了葬有美国本土的移民先民外,还有日本、俄国、爱尔兰、中国等国家的移民先民。2003年地方政府决定将的郎花墓地大楼和停车场作为商业用地拍卖,此举遭到郎花之友的强烈反对。中华会馆保存的中两本中文名册记载了从1891年-1928年埋葬在朗花墓地的华人,以及两次拣骨后返回故乡的亡灵,人们相信朗花坟场的大楼或停车场下很可能还残留有华人的遗骸。协商决定于2005年1月11日开工挖掘查实是否存在遗骨。政府行政官员道歉说:“过去的历史曾经给华人带来了伤害,是一个错误。今天我们的责任就是,用最高度诚意的关心和敬意尊重华人,尊重亚裔社团的意见,纠正所发生的错误。” 1月19日继续开挖,在大楼前的空地位置,4英尺深的土层里,历史终于显露出了它真实的一面: 棕红色的已经化成粉状的线条清晰地勾勒出棺木的形状,长度和宽度的比例都不大,上面有一些白色的粉末。考古专家推测棕红色的粉末可能是腐朽的棺木木屑,白色的粉末是原来棺木两边的金属把手。轻轻拨开白色粉末,立即看到已经变成褐色的排成一列的两截骨头。考古专家怀疑它们是孩子的手臂骨──前臂和后臂两截。 在场的中国人亲眼见证了历史,那些与自己同出一源的先民的遗骨,被深埋在地下,没有亲人来探视,没有纪念的墓碑,他们差一点就被历史遗忘,现在是到了应该为他们想想的时候了。) (29) 广东新会的“义冢”安葬了成千上百无人认领的当年赴美华工的遗骸。从1992年至2001年,侨乡广东新会先后发现了四处华侨义冢,分别是黄坑海槐华侨义冢、黄坑木山华侨义冢、黄坑大槐华侨义冢以及黄冲坑鹤嘴华侨义冢,墓穴总数达2500多个。新会华侨义冢规模之大,落点与墓穴之多,墓主原侨居地域之广,坟墓保存之完好,均为全国罕见。华侨义冢是收埋无主华侨尸骸的墓地。据史书记载,华侨在国外去世后,侨居地的华侨社团捡拾其骸骨,运回家乡,由家属认领。无人认领的则由当地慈善机构集体安葬。这些义冢里的孤魂,曾在美洲和东南亚的土地上游荡过。他们有着凄苦的身世,是华侨血泪史的缩影。 其他资料: (2) 广东新会的“义冢”安葬了成千上百无人认领的当年来美华工的遗骸 (参见jmnews.com.cn江门新闻网) (3) 老专家独守“义冢”15载 (参见:http://www.hsm.com.cn/news/2006/0306/68/19228.shtml;73岁高龄的华侨义冢专家欧济霖位于黄坑海槐的华侨义冢。这处是最早发现的义冢,是1992年5月开发土地时发现的,葬的全是新会旅美华侨,是新会最早的慈善机构仁育堂在清朝光绪十九年即1893年安葬的,安葬时间距发现时刚好100年。义冢占地一亩多。黄坑海槐华侨义冢共387穴,葬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后耗资近10万元别辟墓园,于1993年2月前重新安葬。义冢有石碑三个:其一为“义冢”两字;其二为碑志,上刻“金山各阜先友骸骨运回本邑,自光绪十四年至十八年二月,除领回安葬外,尚存三百八十七具,于本年二月二十三日安葬与此。光绪十九年岁次癸巳仲春仁堂谨志”;其三为“义冢后土”,即地神或土神。坟为沙灰冢,半圆形,各坟有个人姓氏碑记。 除了最先发现的黄坑海槐华侨义冢外,还有另外3处。 黄坑木山华侨义冢,于1993年发现,为安南埠义冢,约200穴,葬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义冢坐东向西,主坟碑刻着“光绪六年孟夏 安南埠义冢 积德社立”。黄坑大槐华侨义冢,1993年发现,为华侨先友义冢,约440穴。义冢坐西向东,主碑为花岗岩石,上刻“民国二十五年重修 华侨先友义冢 仁安医院立”,黄冲坑鹤嘴华侨义冢,于2001年5月发现,约1500穴,是目前新会发现的义冢中规模最大的。尚未见主墓碑和载事碑,但却看见“义山后土”碑,其下款刻有“仁安医院”字样。这些义冢里的孤魂,曾在美洲和东南亚的土地上游荡过。他们有着凄苦的身世,是华侨血泪史的缩影和标本。)
个人分类: 纪念沉默道钉(07-11)|32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美崔哥“劝你不要来美国”
tianli99 2010-7-19 18:17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0年4月1日 第06 版)上刊登了新闻崔哥脱口秀叫响北美 ,2010年5月25日 新华社记者林媛、报道员罗育高、王茜在美国洛杉矶报道 北美崔哥洛杉矶演出 ,这个北大的校友现在靠脱口秀在北美声名鹊起,在西雅图的华人圈子里,已经几乎没人不知道崔哥。这位北美崔哥不是别人,就是西雅图的崔宝印先生。 下面这个让很多人感慨和热捧的劝你不要来美国,让北美崔哥在网络上红遍美加 。搜索了科网信息,没有相关视频,特转载一下,也可以在网络上搜他的作品 。 仅为博主们娱乐一下......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0-04/01/content_480136.htm http://www.xhstv.com/showvideo.asp?vid_id=4541 他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671893157_0_1.html http://www.baidu.com/s?bs=%B1%B1%C3%C0%B4%DE%B8%E7+%BB%D8%ED%F8tn=sayh_9_dgf=8wd=%B1%B1%C3%C0%B4%DE%B8%E7 http://www.google.com.hk/search?hl=zh-CNnewwindow=1safe=strictq=%E5%8C%97%E7%BE%8E%E5%B4%94%E5%93%A5btnG=Google+%E6%90%9C%E7%B4%A2meta=aq=faqi=aql=oq=gs_rfai =
个人分类: 网络文摘|5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一个清华学生留学香港后对人生的思考
ellapan 2010-4-12 21:33
98年本科毕业,又顺利地被保研,当时的我只是一个憨憨的书呆子,纯洁的如同高中生,在清华这种和尚庙一般的理工学校里呆了四年,女孩似乎是山下的老虎,神秘得让我一见就脸红心跳。未来是什么对于我就是读完研再说,反正成绩还行,不读白不读。天上掉了馅饼,用我的兄弟的话来说。香港正好回归一周年,教育部要选派一批本科毕业生去香港科技大学读研,以加强两地的教育和科研交流。清华当然要占不少名额,系里的几个牛人去了美国,所以这个饼就掉到了我头上,确实是个不错的饼,不用考G、考托、全额奖学金,连什么手续都是学校和教育部包办了,我分文不花,后来香港科大的联络人抱怨中国的办事效率和程序烦琐,至于怎样的麻烦过程,我至今都一无所知。    香港科大   就这么糊里糊涂地来到了香港。依山傍海的科技大学美得如同世外桃源,现代感的建筑更让我们爽眼。当时的一个哥们说:妈的,就是用银子在荒山野岭堆出来的,这样的物质条件算是让我满足了。后来得知就是亚洲最美丽校园,倒也丝毫不怀疑。据说是香港政府感到了贸易和服务的优势正受中国沿海城市的挑战,而科技就是竞争力,就下了狠心投钱建了这学校,请来了学者。耗资400亿港币,相当于微软公司一年的纯利。组织的参观,教授的讲话,英语的培训很快就过去了,当时的新奇兴奋也褪得干净,每天面对这青山海景,最后也麻木得没有感觉了。由此可以推测娶一个漂亮老婆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如果不是为了炫耀。教授大多是华人,台湾和大陆出身的不少,反倒香港人是少数派,很多都是在北美的名校里拿了PhD,奔这里的高薪来了,他们的PhD头衔总要和名字相片挂一起,挂一辈子,Harvard和Standford之类的当然就香了。正教授可以一年拿到一百多万港币,也就是一个月可以买小汽车,比一般的美国大学高。知识真的值钱了,让我们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有回和教授们吃饭,谈及大陆大学教授的待遇,他们就感慨:知识分子真被廉价到了可耻的地步。我们也无话可说,反正不是我的错。然而钱不是好拿的,很多教师正是三十出头,教授职称还未到手,和学校只是几年合同,其他的学者也不断在申请进来,所以压力颇大,辛勤程度比公司打工仔有过之而无不及。既然自己做学问要紧,培养学生的事就要往后排了。刚进来时很多教师和我们亲切讲话,之后就不见了,好久不见就不认得。研究生当然有导师的,只要自己不去找他,他是肯定不会找我的。上课之后就是绝对的自由,当时自由得很是惬意。 萧伯纳说人生的苦闷有二,一是欲望没有被满足,二是它得到了满足。 这话的确是部分的真理。当我住在这绝世美丽的地方,可以随心所欲的去商店买东西不用担心付不起帐,可以任意的支配自己时间时,最初的半年里,却发现情绪每况愈下。西方化的建筑设计将个人的所谓privacy保护发挥到极致,进了宿舍就基本感觉不到他人的存在,同单元的人也有独立的卧室,大家都是进了房,将门一关,隔离了,谁也不好意思去敲门。刚来时认识的一伙人,后来发现根本遇不着,如同消失了一般。同住一起的是三十好几的叔叔级人物,偶尔可以说上一两句话,却永无可能说很多。大家都像是住在不同的空间里做研究,忙碌的无瑕顾及他人。   平心而论,对于一个成熟的研究者,如果他有确定的目标和兴趣,对生活人生都不再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准备投身科学研究中,那么这里真是一个好环境。但是我种茫茫睁着无知的眼睛的毛头小子,却是完全另外的感觉。 那种茫然的苦闷感觉真是难以描述,找不到人玩,只是将窗户开了又关,关了又开,不停的喝水,仍然感觉不舒服。 怀念在清华的破楼里相互串门打闹的日子,怀念抱着篮球在走廊里叫一声就应者云集的日子,可是怀念解决不了问题。以孩子的心理去进入成熟严谨的环境,不可不说是一次考验。    多年的功利教育的辛勤培养,我一路顺当地走过来,发现完全的上当。我在成功的通过了一次次考后,最终都不知道我为什么要通过这些占距人生的考试,这个所谓的优秀学生只是在不停地让自己去符合那个优秀的外在标准来麻痹自己的虚荣心,而自己,那个真正的自己却一直没有存在过,没有发育过。我学的任何课程都无法帮我解决当时的苦恼,那么每天学那些微分方程又是为了什么?还去为了父母的微笑,人们的赞许吗?年年得奖学金的清华毕业生是了这么一个怪物: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不知道生活是什么,对社会毫无接触,二十出头,可是见女孩子就一身不自在,会解各式各样的方程,却不能解决自己的困惑,硕士博士的路就在眼前,可是不知道还应不应该这样走下去,这状态难道就是我的追求?一个智商还不错的人努力多年就变成这样?   这是一个问题,很早就有了,只不过太晚地暴露出来,我相信这样的问题依然将被很多师弟师妹们面临,我相信在清华依旧有很多像我当年一样的学生。当看到他们天真的讨论: G 2***, 托 6**,GPA 3.*, 学校名次Top **, 仿佛几年的辛劳就只为那么点数字,人生的终极标就是goabroad. 我无法不为他们忧虑。这也是促使我写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   很多人没有对做研究的真正兴趣,但是用尽了精力去获得一个去国外做科学研究的机会,就洋溢 在 掩饰不住的喜悦里,甚至对人生毫无真正规划,对自己的兴趣一无所知,为出国而出国,那将在告别父老乡亲后去迎接苦闷的开端。   香港的学生很实际,决大多数本科毕业就去赚钱,三十之间为结婚买房奋斗,如果告诉一个香港人说你二十八了还在读博士,他会觉得你很失败,可能是根本不会赚钱。而留下来读博士的香港学生,就是真的很喜欢作研究的人,扎实地做事,他们的认真让我们一批朝三暮四,心猿意马的大陆学生汗颜。    生活在香港   都说香港是弹丸之地,其实一千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也不算小,不过大多是山,可利用的地方不多,很多商业区都是添海造出来的。亚热带的气候,又在到处是山和海湾的地方,风景当然好。香港的气候比北京舒适一万倍,冬天冷不了,夏天也不太热,甚至没有明显的四季感。只是上半年天气有些潮。成天都有湿湿的感觉,北方人有点受不了。   香港的交通极其发达,公共车从不拥挤,也很少堵车,可是香港的道路比北京的窄得多,车也不会少,布局和管理更好而已,看来北京走向国际化还须努力。这里是名符其实的购物天堂,东西也不算贵,电器和服装可能比北京便宜,特别是国际名牌,由于没有关税,肯定要比大陆便宜。所以不必带很多衣服来,足够便宜了。但是服务业,比如吃饭,理发,涉及到员工劳动和地租的就要比大陆贵好几倍。可以随便往来深圳也是在香港的一大好处,一天可以轻松来回好几次,在香港读书的学生可一得到香港的临时身份证,加上护照上盖个章,就可以自由出入境了。   常有人问及香港的影视明星,可是到了香港就觉得那些人也只是打工仔,背后是更有影响力的老板,一旦老板不想捧了,明星就会很快消失,新人会取而代之。 看到他们卖力地载歌载舞,其实也是生存需要,在商业社会里那是绝对的驱动力。   香港的金融和资讯服务相当发达,在所谓第一世界里也算相当突出,可以很便宜的享受到信用卡,电讯,互联网服务,因此有些人在香港呆久了再回来反而不适应了,主要就是这些方面,当然还有其他制度等软件原因。   说到学校的生活,物质条件比国内任何大学好,甚至条件好过美国不少学校,香港的学生很少住宿学校,所以一到周末放假学校就很冷清。通常大陆学生独享学校设备,偌大电脑房和运动场,舒服的游泳池,都有不少美好回忆。学生宿舍条件不错,可以做饭,自己做比在餐厅里吃来的便宜,所以大陆学生会乐此不疲,周末常三五成群,做吃的为乐。餐厅里中西餐都有,中餐以广东口味为主,忙起来时以营养为重,口味不对也只能将就吃了。   现在在香港的大陆学生不算多,总共有四五百人,各个学校都有学生联谊会,是比较松散的组织,也有一些机会认识朋友。周末会组织放放电影,搞舞会。临近考试或论文时,谁也没心思搞活动。香港的学生很好打交道, 在成熟的社会里长大的人,心理相对简单且好玩,不像一些大陆学生常常过分盘算自己的明天,将自己逼的很累。 他们对大陆也渐渐感兴趣,虽然他们常常不知道湖南和四川,只说得上秦始皇和毛泽东。只要主动点和他们交流,是可以结识不少朋友的,粤语不是障碍,很多人可以听普通话,而且,广东话不难学,不留神就长进不少。    关于工作机会   很多人就终于跳到北美去了,大多还是接着读书,从这个意义上讲,香港只是跳板。   在香港留下工作的机会不多,如果在进香港的第一天了解这一点,是有好处的。也有回祖国的,我就是,所以我在这里写文章了,看到很多朋友询问去香港读书的问题,作为过来人,就写了这些,如果能给这些朋友提供一点有益的信息,就很满足了。   上次写了文章发表在海外学子版,很多朋友给我回信,给了我很大的鼓励,真的没想到过自己的东西会给别人带来影响。留学的经历给了我很多,几乎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在一篇文章里是不可能都讲完的,所以我再写一个续集,好莱坞搞续集纯是为赚钱,我呢是什么都不图,万一有ppmm看了之后找我,最爽不过。将心底里的一点点龌龊 都暴露出来,可以痛快讲了。    凡事都是虚空   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难免在神情上都多一丝生存紧张,中国在海外的留学生尤其让人感觉到这一点。看不到出自内心的笑, 连谈话时也似乎只有一个主题:今后有什么打算?每做一件事,都在问自己:对我有没有好处?   坦白的说我自己刚到香港时就是这样,只觉得自己多么没着落,无根无底的飘在他乡, 我要努力啊,绝不可浪费自己的任何精力,房子,车子,名誉,地位,还有漂亮老婆,我什么都要啊。 要学最能给我带来利益的东西,去做最有利自己的事情,直到我成功。 当时 我就是这么典型功利 ,到现在我都想这样痛骂自己。    数学指出函数的极大值往往在最不稳定的点取到,人追求极端就会失去内心的平衡,到时候就不难体会到数学原理的深刻。 我很快让我的功利心理逼到无路可走了, 对所学的东西怀疑,担心自己变成书呆子,对自己有信心,找不到真正的朋友,找不到让身心平静的乐趣,每天都在心潮起伏。 最后我去找学生辅导员。愚蠢的诉说倒不多提了,不过我记得他大胡子的脸有了微笑,眼睛里放出宽容而温和的光。他告诉我觉的我很有意思,他第一次遇到这么坦白的学生。那些东西有什么意义呢,你怀疑得很好。之后就翻出圣经来,给我读某些章。    Everything is meaningless. 竟是圣经里的话语。那是我看到的最为震惊的一句话,也是我后来觉得最深刻的一句话。中国人很难理解,对在功利教育里熏陶过来,缺少人格教育的中国学生,更无异于晴天霹雳。成绩,offer, 学位,这样那样的好处,每天拼命算计的东西有什么意义? 假设你突然死掉,世界将会怎样?世界将一样绚丽,地球转的一样快,太阳系每天在宇宙中换一个位置。大海还是大海,波涛还是波涛,一样的花开花落,潮起潮落。你的亲人可能会掉眼泪,但是周围的人在三个月内将你忘个干净,那是你曾经那么在乎他们怎么看你的一群人啊。如果上帝存在,在他的眼里,你是多么可怜的小虫子,在活着的短暂岁月里,在最美好的青春里,都不曾快乐过,用尽心力去聚集一大堆外在和心灵没有关系的小东西,只是出于对未来的没有信心,小小的心灵在接近熄灭的一天还在发出那个愚蠢的声音,让你忙碌,让你忧虑的声音:我要,我还要。天底下充满了这样的小虫子,当一个离开了,又有一个来了,做着同样的事情,汹涌着同样的小小念头,受着同样的煎熬。于是上帝要感慨了: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已过的世代,无 人纪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纪念。    ------圣经 旧约 传道书   我不是在传教,当时的辅导员也不是在传教,但是让我立刻看到自身的渺小,物质追求的虚妄,内心的愚昧。看看资本主义的学生辅导,是不是比我们这边高明多了?马哲曾帮助过我们什么?    不要忧虑   不要为明天忧虑,天上的飞鸟,不耕种也不收获,上天尚且要养活它,田野里的百合花,从不忧虑它能不能开花,是不是可以开得和其它一样美,但是它就自然的开花了,开得比所罗门皇冠上的珍珠还美。你呢,忧虑什么呢?人比飞鸟和百合花贵重多了,上帝会弃你不顾吗?   一个朋友告诉我,他在等美国 offer 的时候,常常梦到接到牛校offer, 过度兴奋到醒,更为郁郁,感慨但愿长醉不复醒。这样的故事大家听了不会太惊诧,由此不难理解《儒林外史》中的进中举了。而 得到offer的人到了海外,往往要经历更多的梦醒时分。   为什么活得这么累?生命本是如此美丽,连飞鸟和野花都可以尽情地享受上天的恩赐,而 这些有高等思维的聪明人,却活活让思维搞得神情郁郁,哀声叹气。   常有人感叹西方人笑起来那么真实,那么出自内心,探讨起来,又归结到他们更有钱,他们的社会更发达。可我觉得那不是原因。原因就是他们比中国学生更接近飞鸟和野花罢了,更接近《阿甘正传》里的弱智罢了。他们更天真,相信那个万能的上帝会永不遗弃他,所以他们可以少想很多的问题,反而过得更顺利,在团队里表现得更凝聚,因为过分的私心是无法向大家共同的上帝交代的,他们可以很快做出一个Microsoft,一个Dell,但是大家可以看看中国的北大方正,联想,新浪,管理层一年的地震比台湾还多, 这么多年来,连冲出亚洲的野心都没有真正实现过。 这难道不是上帝给西方人带来的好处, 耶稣说信我就可以得救,不管这个上帝是不是虚拟的,但他在事实上填补了人性的巨大空白, 人家的Microsoft就证明了他的存在,正如计算机的虚拟内存,尽管虚拟,但事实上的作用是巨大的。中国学生总是怀疑这个看不见的上帝是否存在,更在私下里说,他对我能带来好处吗? 其实中国人什么都不信,只信好处,从古时的考八股起,读书就是为了好处。 因此,大家每天活在害怕没有好处的忧郁里,想靠自己小小的思维,在着巨大的世界系统里去谋取好处,上帝忍了泪水,背过脸去。    思维的无奈   我并不主张虚无,尽管我在上一篇文章里尽力去指出物质追求的虚妄。正如萨特认为, 人生本是本无意义,但是怎样摆脱虚无却是有意义的。 王朔的意义在于砸碎那些没有意义的假崇高,伍迪.艾伦的意义就在于不断指出人生的荒谬。 如果一切都是那么可笑,我们怎样面对每天的24小时?但是活着就是这么简单,它只是一个过程,简单而自然地发生,以至于任何干扰和关注都是多余。就像飞鸟掠过天空,野花静静地开放。能把什么东西叫做现在吗?你能占有什么东西吗?一切的意义只在时间的流动的河中。就像一团火,哪个燃烧的过程才叫火,一旦过程停止了,火不存在了。人的思维在作怪,它是一个双面的东西,它不总是带给我们好处,虽然我们对它有那么多自信。 思维在很多时候严重地干扰了那个自然的生命过程,它在想单个的状态好不好,值不值得,合不合规范,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所以我们很快变得不快乐,不安稳,再也无法享受那种自然的喜悦了,正像被摄像的人,他的表情立刻不自然起来。 恐怖片里的鬼魂可能一直不曾出现,人们却开始牙齿打颤,是被自己思维折磨而已。学计算机的朋友肯定知道操作系统将一个进程悬挂起来的意思。人的那个蠢笨不堪的思维,凭什么要常驻内存?它那么长期的运转,又真正解决了多少问题?为什么不在必要的时候悬挂它,去享受生命的自然?明白这一点将改变你的生活,思维会使你陷入矛盾,很多时候它是多余的,用心去体会,甚至用毛孔去感受就足够了。当你不再判断,不再分辨,不再比较,不再权衡,你就立刻、和谐起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时,还用考虑什么呢?此间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连言语都是多余,因为言语来自思维。佛陀的捻花一笑,详和的神情,虽静坐,似乎已飞跃世间一切,他坐在了那个生命的根本之上, 再也没有一丝的不和谐。   读书的时候,我常常到海边听涛声,坐下来看着太阳落下,那会是我一天最美好的时间,当太阳没下去,晚霞渐渐褪去颜色,波浪依然轻轻拍打岸边,幕色从四周将我围过来,静默中我会在心灵里升起喜悦,感觉到冥冥中那个永恒的力量,它在紧紧将我抱住,天地万物和我一样同在,也被温和地抱着,我将永不孤独,永不伤心,永不绝望,因为那力量就一直在那里,将永远在那里,我是它的恩赐,我的灵魂从未像那时一样枝繁叶茂,内心从未像那时一样宁静和谐。   我不用去分辨那种力量,是上帝也好,上天也好,老子说的道也好,有什么关系呢? 分辨只是是思维常干的蠢事罢了。 所有的心灵都是一样的 ,所以 我相信所有人都有那个和谐的状态,就像收音机有那个频道一样,只不过太多人没有调到过。 太阳,大海,清风明月,鸟语花香,生生不息的物种,是多么大的恩赐啊,只在我们断暂的生命里才可以感受到,可是太多的人从不念及。他们将自己全部地交给了少得可怜的脑细胞,心灵交给了那个拙劣的 CPU,时时刻刻在做狭窄不堪的运算和判断,所以才会长时间挣扎焦虑,只看到85分和90分的区别,5000元月薪和10万年薪的不同,牛校和烂校的分辨。所以郁闷,无耻,倒霉,不爽,急,这样的词汇就开始在嘴边泛滥了,就像破电脑的出错提示一样多。 本没有打算再写很多了,关于人生的刨根问底本来就是沉重的课题,无异让学业繁多的学子们再怀疑自己,平添忧虑。倒不如多说点逗乐的事,每天多嘻嘻哈哈一阵。 前不久见到北大的一个女生,说我前面介绍香港的文字很实用,后面的文章就越来越看不懂了,可以理解,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像我一样想这些问题的,特别是女 孩,一天多说几声挺好的好温馨哟就算过得不错了,古今中外都不曾出过一个女哲学家。 但是,这位未曾谋面的北大师弟在等我的续集,谢谢你,xmdl(阿扁鱼), 我不愿让你失望这一篇是为你而写的。   我们看的人文书前面提到的女生就问我,在留学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回答是长了见识。就像在 小地方呆久的人出来见了大海,这个收获大得很。 所以我渐渐地 学会 了 真正的谦虚态度 ,越来越 承认自己所可以理解到的,可以认识到的只是这世界的太小一部分。 在我的脑力范围外有太大的空间,从这一点来看, 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有过多的自负,每天都在或多或少的干着作井观天的蠢事,争论着盲人摸象的争论。   清华北大的学生的人文素养,我想,很多来源于图书馆的人文书籍,因为喜欢读书的学生多半在那里搬书回来看。 可是那些书多产于七十,八十年代,基本上是被一把姓马的刀阉割了的太监式的书,我不怕得罪人。怎么阉割法?举个例子,总体而言,宗教是唯心的,错误的世界观,被统治阶级利用来麻痹被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从此,你知道了这一点,你么读释迦,读耶稣,读老庄,都觉得如同太监一般阴阳怪气。 在红色的年代里,马刀所向无敌,包括孔夫子到孙中山,从曾国藩到蒋介石,都少有可以逃脱的,因为他们有阶级局限性。   但是我到了香港,就看到了很多台湾的书,很多香港的书,原来这些书本不象太监的,甚至不比姓马的书少阳刚之气,可以读得让人忘食,哎,可怜它们的被阉。这些都是我以前脑子以外的东西,所以我立刻知道要谦虚了,人总是受着他的经历和环境的巨大局限,他甚至不意思到,没有选择地被限制隔离着。   耶稣呢,用我们的眼光看,他太失败了,没有妻子,没有儿子,没有房子,没有财产,没有地位,最后还要被钉死,他只是游走于四方去救助受苦受难的人们, 他有余的眼光 总是 看到了世界的外面,因为他也到过更高的维度里。   庄子至今看来还是活得最浪漫最洒脱的中国人,他是超脱的同义词,他也是高维空间的蚂蚁。    去读他们,去体会那种来自另外一个维度的智慧的震撼 ,尽管你可能无法改变无奈的现实,但是可以深刻地改变自己 ,尽管无法摆脱沉重的肉身,依旧无选择地活在平面上,但是,心灵获得了自由。愿意升起你的心灵吗?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我们永远只能是自己 , 卢梭说的,对于整个世界我微不足道,但是我对于自己确是全部。 事实上我们只对于自己重要,如果我死掉了,没有几个人会在三年后保持对我的记忆,如果我痛苦,没有几个人会有真正的同情,因为太难了, 每个人都无法了解我的意识。所以我们要独立,活着就是成为自己,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去寻找自内在的完美与和谐,去实现句那没有选择的话: I am who I am。   Simply because I am not and can not beanyoneelse.可是我们受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教我们忘掉自己,去变成一个称为标准的人,不是这样吗?从小学起我们就要评三好,树标兵,学雷锋,学赖宁。老师总是看到我们的恶习,你那样子不合行为规范,不可耻吗?   到了大学,我们又自由了多少呢?我们依旧看别人,看典型,看所谓成功者,我们依旧活在要忘掉自己的标准包围中,去bbs看看,似乎所有人都统一了口吻,GRE 2400,拿了牛校offer, 签了著名外企,找到了ppmm,牛啊,羡慕啊,爽啊,历史走到了21世纪,北大和清华人只剩下一副面孔了, 每年招了很多新生,最后就剩下了一个。   比较是有意义的吗?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作为自己的全部主宰,为什么要什么都和人家比才可以找到意义?为什么当别人考G的时候,我也一定要考,为什么考不过2200就要郁闷?为什么billgates成功的时候,我也一定要学计算机?可是自己和别人是多么的不同,些不同难道可以在一些欲念的驱动下轻易的忽略?    崇拜是有意义的吗?明星是需要那样追捧的吗?中国的那支烂球队是需要那么多关注的吗?    当我们倾注希望的时候,他们借此赚到了更多的银子,活得更加嚣张,更加让我们失望,我们是在给富翁们献爱心,爱心那么多,为什么不献给需要爱心的更多的人们,为什么不献给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    当我们崇拜自己,热爱自己,追捧自己,关注自己,我们就都也是明星了。 这样盲从将无法发生,起哄将无法发生,个人崇拜将无法发生。这个意义大的很,至少大跃进将不发生,文革将不发生,我们的经济有可能早三十年走上正轨,现在我们不需要拼命飞跃重洋,中央到地方的官员就不要象现在一样,在 亿万人没有工作时还竭力吹嘘7%的GDP增长,就像阳痿的人,为了脸面,郑重地去声名:请看我浓密的胡须,年增长率7%。 不知道多少人可以耐心有共鸣的看完这个帖子,但是看完后却激动的想向每个好朋友推荐。关于人生的追求、香港的开明及其他、大陆人被蒙蔽太久、海外学习生活的好处和收获、是否出国以及为了什么出国,好多好多曾经是我想过滴为之郁闷过滴,幸好有留美归来的老师点拨,有Joe的严厉质问,才让我度过了当初的挣扎和煎熬,如今的心境已经远离那种浮躁和焦灼了。因为学会欣赏不同的美, 懂得珍惜和付出,因此每一天都很开心。这一篇帖子真的是让我看到绚烂浮躁下面自己真正缺少什么 ,好好珍藏!有机会还是要出去看看好好体会。(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04 次阅读|2 个评论
Mammals of North America,一个有意思的网站
热度 1 robbi 2010-3-23 07:45
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这样的一个网站: 美国斯密森尼学会下面关于北美哺乳动物(Mammals of North America)的网页,链接如下: http://www.mnh.si.edu/mna/main.cfm 使用时,既可以按照北美地图来检索,也可以按物种的英文名或者拉丁名来查找,还提供很形象的按系统树来检索(而且是按最新的分类系统,相当专业)。 最好玩的部分在于,检索到种以后,可以在线生成一个关于该物种的PDF格式的field guide式的文件,还可以下载。直接打印出来,装订成册的话就是一本自己的野外手册了。超赞! 斯密森尼学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私立科学研究机构,不仅仅只是因为老美有钱。我觉得植根于西方文化的那种悠久的博物学传统,是他们在自然科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一个很重要的深层次原因。不仅有传统,还有着丰富的资源予以支持。这个网站提供的这项免费服务,即是明证。不认识偶然见到的小动物?一时没那么多钱买现成的野外手册?这些都不是问题,点击这个链接,就能找到你想要的。 咱们什么时候能做到这一点呢? 所谓科学,我觉得从根上来讲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最纯粹的对所处世界的好奇心而诞生的。对周遭的自然界没有好奇,不去探究,更谈不上兴趣,又何来自然科学呢?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啊!
个人分类: 观鸟者说|4381 次阅读|2 个评论
卫星图像:北美东部的大雪
pony1984621 2010-3-9 21:33
资料来源:美国航天局 编译:马志飞( Bei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 2010 年 3 月初,几场冬季风暴带来的积雪覆盖了从加拿大向南一直延伸到 西弗吉尼亚州的广大区域。 3 月 6 日 ,美国航天局 Terra 卫星上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MODIS )在晴朗的天空里将这儿一览无余。在这幅真彩色图像中,大西洋和东部大湖的海蓝色水体与雪白的积雪对比鲜明。安大略湖( Lake Ontario )的南面,是美丽的五指湖( Finger Lakes ) ,映衬在积雪覆盖的纽约州版图上,就像是一个非常逼真的巨人爪。在俄亥俄州( Ohio )、纽约州的中央、休伦湖( Lake Huron )及其东部临湖这一区域的积雪最厚。 在加拿大,表面上看起来斑斑驳驳的广大土地有可能是冰雪和森林混合造成的结果。
个人分类: 卫星图像|43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美病人(小说)
jlpemail 2009-5-11 11:42
北美病人(小说) 上 迈西寇出发前就感觉些微疲倦。他,身强力壮,并不介意,径直上了飞往东方的飞机。这是他第三次到那个异国情调浓郁的城市 X 港去游玩。在一个著名的古都转机抵达 X 港后,他摇晃着走出了机场。 醒来时,他发现自己在 X 市市立医院里,在传染病房。 迈西寇被告知,得了流感,传染性很强。正在接受隔离治疗。这个操北美某地方言的人起初很傲慢,因为护士不懂他老家的方言。他觉得这些人很没有文化,打心眼里看不起这些人。这些人对他的母语或者方言,听都听不明白,说更说不上来,能有文化水平吗? 迈西寇曾经大发脾气:你们没有权利剥夺我的人森自由,你们这里还有人篡吗? 有,不仅你有,我有,大家都有。问题是,你得了传染病,还没有康复,把你送出去,既是对你不负责,也是对 X 市人不负责。 迈西寇不懂 X 市的语言,可是画面是世界性语言。他从电视上看到。和自己有过近距离接触的人,都被隔离观察了(有的已经发病、症状和自己类似);而且还在查找一些下落不明的人。 X 市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他从画面上看到了故乡的卫生官员,还有 WHO 的官员在发表讲话。 迈西寇觉出了事态的严重性,他的鼻孔的中线与地面的夹角逐渐有零度向 45 度扭转了。他的病情稳定。 下 纪大夫有个远房亲戚迈瑞肯,从北美躲避国内战乱时在 X 市住过一年。纪大夫的语言天赋让他很快就和迈西寇自如交流了。迈瑞肯和迈西寇的家乡都在北美,尽管不是一个国家,也不是一个州,可距离很近,只隔了一条南北走向的河流。迈瑞肯在上游、迈西寇在下游。 纪大夫提到的迈瑞肯缩短了和迈西寇的心理距离;迈西寇把纪大夫当成了唯一的朋友,有话只对他一个人说。 北美病人迈西寇出院后,没有继续旅行。回了北美老家。不久就死于其他病症。有谣言说,迈西寇从 18 层居民楼顶层上跳了下去,他过度抑郁了为自己的不负责行为造成的恶果抑郁了。迈西寇解脱了,更多的人却开始了极度的恐慌。还有谣言说,迈西寇是死亡后被运送回去的。 网络上关于迈西寇死亡原因的报道花样百出,各有千秋。所用的遗像却雷同,都是他早年的一些健康的形象。 死于迈西寇传染的疾病的人已经达到了 3 位数,一些国家的卫生部门宣布进入了紧急状态
个人分类: 小说场|4017 次阅读|1 个评论
北美发现最小恐龙化石 体积大小如同一只鸡
quaternary1 2008-9-25 10:37
2008-9-25 9:52:0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9月25日电 加拿大研究员最近发现了北美最小的恐龙,他们找到的一个7000万年前的化石,是一种名为北方亚伯达爪龙(Albertonykus borealis)的遗骸。   据联合早报网报道,这北方亚伯达爪龙的体积如同鸡一般,而且拥有飞禽类的特征,包括细长的脚、像钳子般的下颚、粗硬的手臂和大爪子。它与其他恐龙有很大的不同,只捕食昆虫。   北方亚伯达爪龙的化石是于2002年出土,地点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不远的红鹿市。一起重见天日的还有约20个同类的恐龙化石,不过,当时并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卡尔加里大学的古生物研究助理朗里奇表示,这种恐龙是阿瓦拉慈龙科(Alvarezsauridae)最新被发现的成员。它的同类的化石仅在南美洲及蒙古被发现,这显示当时这种恐龙曾经从亚洲迁移到西半球。   他说:大多数恐龙如暴龙或三角龙的体型都是非常巨大的,但北方亚伯达爪龙却很小,它的身长只有约三分之二米,而且很可能只捕食昆虫。此外,它也可能曾经是其他恐龙的猎物。
个人分类: 神秘自然|90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00: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