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北美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北美

相关日志

每日翻译20190623
Bearjazz 2019-6-23 07:01
# 编者信息 熊荣川 明湖实验室 xiongrongchuan@126.com http://blog.sciencenet.cn/u/Bearjazz Laurentide Ice Sheet The Laurentide Ice Sheet was a massive sheet of ice that covered millions of square kilometers, including most of Canada and a large portion of the northern United States, multiple times during the Quaternary glacial epochs— from 2.588 ± 0.005 million years ago to the present. The last advance covered most of northern North America between c. 95,000 and c. 20,000 years before the present day, and among other geomorphological effects, gouged out the five Great Lakes and the hosts of smaller lakes of the Canadian shield. These lakes extend from the eastern Northwest Territories, through most of northern Canada, and the upper Midwestern United States (Minnesota, Wisconsin, and Michigan) to the Finger Lakes, through Lake Champlain and Lake George areas of New York, across the northern Appalachians into and through all of New England and Nova Scotia. At times, the ice sheet's southern margin included the present-day sites of northeastern coastal towns and cities such as Portsmouth, New Hampshire, Boston, and New York City, and Great Lakes coastal cities and towns as far south as Chicago and St. Louis, Missouri—and then followed quite precisely the present course of the Missouri River up to the northern slopes of the Cypress Hills, beyond which it merged with the Cordilleran Ice Sheet. The ice coverage extended approximately as far south as 38 degrees latitude in the mid-continent. 劳伦泰冰原 劳伦泰冰原是一块巨大的冰盖,在第四纪冰川时期,从 2588 ± 0.05 万年前到现在,多次覆盖了数百万平方公里,包括加拿大大部分地区和美国北部的大部分地区。据今 95000 年和 20000 年前,该冰盖的发展,覆盖了北美洲大部分地区,加上其它的一些地质作用,挖出了五大湖和加拿大地盾大量较小的湖泊。这些湖泊从西北地区的东部延伸,经过加拿大北部的大部分地区,以及美国中西部的上部地区(明尼苏达州、威斯康星州和密歇根州),到芬格湖,穿过纽约的 Champlain 湖和乔治湖地区,穿过阿巴拉契亚北部,进入并穿过整个新英格兰和新斯科舍省。有时,冰盖的南缘包括现在东北部沿海城镇和城市的遗址,如朴茨茅斯、新罕布什尔、波士顿和纽约市,以及五大湖沿岸城市和城镇,最南边是芝加哥和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然后非常精确地沿着密苏里河的当前河道一直延伸到他把柏树山的北坡与科迪勒拉山脉的冰原融为一体。在中大陆,冰的覆盖范围大约向南延伸到纬度 38 度。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aurentide_ice_sheet
个人分类: 翻译作品|1554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北美首次发现存活的恐龙时代植物
zhpd55 2017-8-2 16:37
在北美首次发现存活的恐龙时代植物 诸平 FIGURE 3 Bayesian Inference phylogeny of Characeae based on three plastid-encoded loci. North American Lychnothamnus barbatus (shown in bold) are identical to European and Australasian specimens for these three loci. Lychnothamnus barbatus f. fasciculatus is also identical to L. barbatus f. barbatus . Lychnothamnus barbatus is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Nitellopsis obtusa . Nitella and Tolypella are both monophyletic while Lamprothamnium is embedded within Chara . Unlike previous analyses, the Nitelleae is monophyletic albeit with low statistical support.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 phys.org ) 2017 年 7 月 31 日 报道来自 德雷塞尔大学 ( Drexel University )的消息 , 美国科研人员在北美首次发现了目前存活的恐龙时代植物—— Lychnothamnus barbatus, 相关研究结果已经在《 美国植物学杂志》 (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发表(可以免费浏览或者下载原文) —— Kenneth G. Karol, Paul M. Skawinski, Richard M. McCourt, Michelle E. Nault, Reesa Evans, Martha E. Barton, Matthew S. Berg, Donna J. Perleberg , John D. Hall . First discovery of the charophycean green alga Lychnothamnus barbatus (Charophyceae) extant in the New World,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 2017 , 104(7 ) : 1108-1116 . DOI: 10.3732/ajb.1700172 . Lychnothamnus barbatus 是属于轮藻纲( Lychnothamnus (Charophyceae) ) 植物,此植物之前被认为分布于欧洲和大洋洲的单型属,该类植物日趋衰落。在 2003 年有人发表文章指出: 过去 10 年中 ,仅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华莱士湾发现数量丰富生长良好的 Lychnothamnus barbatus (Meyen) Leonhardi 。 但是美国纽约植物园( New York Botanical Garden )、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 斯蒂文斯·波恩特 分校 ( University of Wisconsin—Stevens Point )、 德雷克塞尔大学自然科学学院( 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s of Drexel University ) 、 威斯康星天然资源部( Wisconsin 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威斯康星州亚当县水土保持局( Adams County Land Water Conservation Department )、密西西比州立大学( 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ity )、 威斯康星濒危资源服务处( Endangered Resources Services, LLC, St. Croix Falls, Wisconsin )、明尼苏达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和水资源 处( Ecological and Water Resources Division, Minnesota 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 的研究人员合作 ,经过 实际考察研究首次发现了存在于北美地区的恐龙时代植物 — —Lychnothamnus barbatus, 可以参见 威斯康星大学 保罗 • 斯卡温斯基 ( Paul Skawinski )提供的照片( Fig. 4 ) 。 Fig. 4 Lychnothamnus barbatus. Credit: Paul Skawinski,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Extension 对于此发现仿佛是 你 正在 工作 , 突然一只猎豹在窗前通过。 这就是 理查德 • 麦考特博士 ( Richard McCourt, PhD, ) 和他的同事们 当遇到 Lychnothamnus barbatus 时的感受。 Lychnothamnus barbatus 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在 西半球 ( Western Hemisphere ) 猎豹灭绝 之前很久就已经死亡的 一 种 大型绿藻 。 但是,它的出现的确使人感到意外。 德雷克塞尔大学自然科学学院植物学副馆长 ( associate curator of Botany at the 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s of Drexel University )、 德雷克塞尔大学 文理学院( University's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 教授理查德 • 麦考特 博士 说 : “ 这意味着主要的 是 我们 应该了解更多我们所 不 了解的东西 , ‘ Lychnothamnus barbatus ’ 并非 本身不存 在 , 从 生态 学的观点来看,这的确是惊天动地的发现。 它的发现改变了我们 对 北美藻类植物 组成 的 已有 看法 ,并 激 励 我们 去 寻找更多的新发现。 ” 在 2012 ~2016 年 之间,研究人员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 14 个湖泊 以及密苏达州( Minnesota )的 2 个湖泊采集 藻类样本。 收集者 知道在此之前他们在北美 并未 见过它 , 唯一的 Lychnothamnus barbatus 记录 是 在大西洋的西部阿根廷 白垩纪时代的 化石 ( Argentinian Cretaceous-era fossils ), 也发现了 同期的霸王龙化石 ( Tyrannosaurus rex fossils ) 。 理查德 • 麦考特 博士对于收集的样品协助鉴定,他 说 : “ 我们几乎 立刻意识到 我们可能 要 处理一些以前被认为灭绝 的东西, 因为它显然不同于北美 看到的 任何其他物种。但是我们 不得不 仔细确认 , 并提取其 DNA 来 进行 证实。 ” 就像猎豹一样 , Lychnothamnus barbatus 是目前在该地区发现 相对罕见的 植物 。 一种 “ 轮藻纲植物 ” 类型的藻类 , 众所周知 是栖息于 欧洲和大洋洲 ( 包括 澳大利亚 、 新西兰和巴布亚新几内亚 等地 ) 的 藻类植物 。 但实际上这个物种生长相对 较 高 ( 有 1 英 呎 ) , 而且 有相当不同的形状。 但是 为什么它 会 被错过了呢 ? 理查德 • 麦考特 博士解释 是 “ 我们可能 并未错过它, 它可能 就是 一 种 新的入侵者。 ” 既然是一种入侵植物,那么其入侵之旅为何不是 北美 而是 中西部地区呢 ? 麦考特说 : “它可能 像 其他物种一样是通过 船舶上的 压载水带来的 , 释放到圣劳伦斯航道或其他湖泊。 ”不过 ,也 有可能 残留的 Lychnothamnus barbatus 一直就在这里 , 我们只是不知道 罢了 。 “如果 它过去一直未引起人们注意 , 这可能是由于 在湖泊和溪流的大部分地区对其一直尚未 彻底检查所致 , 尽管对于藻类的样本 收集已有 数百年之久,” 理查德 • 麦考特 博士 说, “ 我们需要脚踏实际、深入实际去采集更多的样本。 ” 虽然 在中西部采集到 Lychnothamnus barbatus样本的地点 有 16 个 ,但是,也不能排除 有可能这种恐龙时代的植物 在 北美的其它地区 幸存下来, 繁衍生息延续至今 。 “ 我们正在密切关注 , 但它的 栖息地与 我们 在美国 收集的其他已知轮藻纲植物物种的栖息地没有什么不同 ,” 理查德 • 麦考特 博士 说, “ 如果它存在 , 我们将会 在适当的地方 发现 。问题就在于 我们并不知道适合的地方在何处。 ”更多信息请注意浏览原文或者是相关报道: Rare tooth find reveals horned dinosaurs in eastern North America Lychnothamnus barbatus — a green alga ABSTRACT PREMISE OF THE STUDY: Although some species of Characeae, known as stoneworts, can be found on every continent except Antarctica, many species and some genera have limited geographic distributions. The genus Lychnothamnus , represented by a single extant species L. barbatus , was known only from scattered localities in Europe and Australasia until it was recently discovered in North America. METHODS: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s were made from specimens collected in Minnesota and Wisconsin, USA. DNA sequences were obtained for three plastid-encoded genes ( atpB , psbC , rbcL ) from seven putative Lychnothamnus samples from two states in the USA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were estimated in each lake using point intercept surveys where surveyors sampled aquatic vegetation. KEY RESULTS: Fourteen lakes in Wisconsin and two lakes in Minnesota, USA, were found to harbor Lychnothamnus barbatus . These represent the first report of this rare charophycean extant in the New World. The North American specimens matched the morphological description for L. barbatus and were compared directly with the neotype. Phylogenetic results using three plastid-encoded genes confirmed the identification placing New World samples with those from Europe and Australasia. Our phylogenetic analyses also confirmed the sister relationship between L. barbatus and Nitellopsis obtusa . CONCLUSIONS: Because this taxon is not known for aggressive invasiveness in its native range, it may have existed in heretofore-undiscovered native populations, although the possibility that it is a recent introduction cannot be eliminated. The potential for discovery of novel lineages of green algae in even well-studied regions is apparently far from exhausted.
个人分类: 新观察|3991 次阅读|0 个评论
Hard skills and Soft skills:北美职场更看重后者
热度 1 大毛忽洞 2017-2-7 11:30
H ard skills and S oft skills : 北美职场更看重后者 如果用 Google 或 百度搜索 “中国人和印度人在硅谷”,你就会得到如下的信息: 在北美西海岸(旧金山、西雅图和温哥华),在数万家科技公司中,印度裔的中高管非常普遍,而华裔的高管非常罕见,中管也不多见。 关于这种现象(简称为“ 印度人和中国人现象” ),有很多说法。最流行的就是所谓的“中国人不如印度人抱团”,结果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真正的原因(实际情况)到底是什么呢? 在今天的英语课上,老师推荐了一篇文章,题目是: 9 S oft S kills , No Immigrant Should be Without 作者叫 Nick Noorani ,著有 Arrival Survival Canada ,他的职业就是帮助移民找工作。当然了,加拿大政府支付他工钱,移民们不用支付任何费用。加拿大有很多这样的非盈利组织( Non-profit )。 在硅谷拿绿卡的印度人和中国人,都属于 Immigrant 。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再加上我多年的双边(加拿大和中国)观察,我认为造成“ 印度人和中国人现象 ”的关键原因是: 中国人的 H ard skills 太强,而 S oft skills 太弱。 印度人的 H ard skills 比中国人的可能稍逊风骚或略输文采,但是,印度人的 S oft skills 比中国人强很多。 为什么? 要理解这一点,首先要明确 H ard skills 和 S oft skills 的定义。 我们先看 Hard skills 的定义(以大厨为例): Hard skills are all the technical know-how, credentials and experience you have in your field of expertise. For example, if you’re a chef, your hard skills are your cooking skills, know-how with kitchen equipment and so on. An employer looking for an experienced chef will want to know candidates’ abilities in the kitchen, where they studied and trained, and so on. 由此可见, Hard skills 可以定量考核,这是中国人的强项。中国学生的考试能力世界第一,这是毫无疑问的。 Hard skills 也是中国学校根深蒂固的强项。有关部门定量考核学校,学校定量考核教师,教师定量考核学生,结果造就了学生拥有很强的 Hard skills 。 我们再看 S oft skills 的定义(以大厨为例): So what would the chef’s soft skills be? They are all the intangible qualities that aren’t as quantifiable. For example, how does the chef work in a team? Does he/she have good leadership skills? Is he/she organized,dependable, punctual, friendly? When we are talking about immigrant soft skills, perhaps the most important question is can he/she communicate well in English! 我们看到,除了英语可以考核(听说读写)之外,其他的项目( team player , leadership , organized , dependable , punctual , friendly )是无法定量考核的。 如何培养学生的 S oft skills ,这可能是个大课题。换句话说,我们如何发展我们自己的 S oftskills ,使 S oft skills 满足找到专业工作的门槛。找到工作后,如何发展 S oftskills ,使 S oft skills 满足每 1 次晋升的门槛。 S oft skills 是不是 “ 印度人和中国人现象” 的关键因素呢? 这还需要考察印度人的教育和文化背景,这又是一个大课题。 加拿大本届政府有五位亚裔部长,其中四位是印度裔,一位是阿富汗裔,没有华人。 好了,我们看看 Nick Noorani 归纳的北美职场的 9 大 S oft skills : 1. Communication Skills 2. Local Language 3. Presentation Skills 4. Small Talk 5. Leadership and Initiative 6. Conflict Resolution and Negotiation 7. Accepting Constructive Criticism 8. Flexibility 9. Business Etiquette Soft Skill #1: Communication Skills The most important soft skill for new immigrants is communication. If English isyour second language, this can be challenging, but it can’t be stressed enough how important it is for career success to be able to not only speak, but also write clearly and persuasively. Soft Skill #2: Local Language While learning English is essential, to truly succeed in a corporate environment, your language skills have to evolve even more, to understand local phrases and business jargonthat’s peculiar to your trade or industry. Communicating is about more than just grammar and vocabulary. Soft Skill #3: Presentation Skills According to many studies, people’s #1 fear is public speaking. Death is # 2. Does that sound right? Truth is that most people hate giving presentations. As an immigrant, it can be even more nerve-wracking, particularly for those who have accentsor are still getting accustomed to Canadian workplace culture, so they often shy away from the spotlight. But, in a recent survey, senior managers rated the ability to make presentations as a top qualification for employ ability. Now this could mean a formal presentation to clients or a more casual way of presenting yourself in meetings and with colleagues. Either way, it takes confidence and lots of practice. Soft Skill #4: Small Talk The fourth most critical soft skill for immigrants is small talk. Are you starting to sense a theme here? Have you noticed that the first four soft skills for immigrants are all related with how we communicate? While for anon-immigrant, such things may be obvious and natural, for immigrants it’sa little different. Small talk — or water cooler talk — may be natural for them, but that’s because it’s culturally derived. Societal norms are abig driver of small talk. And immigrants are new to Canadian culture and society, making it that much harder. Soft Skill #5: Leadership and Initiative The fifth soft skill — leadership and initiative — applies to anyone, be they born in Canada or not, but there are specific nuances here for immigrants. Even if you’re not naturally shy,many new comers are more hesitant in Canada than they were in their country of origin because they feel out of place or are nervous about their language skills, so they stay in the background. Soft Skill #6: Conflict Resolution and Negotiation Teamwork also comes into play when discussing the sixth soft skill — conflict resolution and negotiation. Let’s face it, put together people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ideas, and you’ll eventually end up with some disagreements. It is important to learn how to disagree with acolleague or even your boss without getting emotional about it! And,if things go too far, learn to apologize. Soft Skill #7: Accepting ConstructiveCriticism Perhaps one of the simplest strategies for avoiding conflict is knowing when to stop fighting back and realizing there is something we can learn, bringing us to the seventh soft skill: accepting constructive criticism. It can be difficult to hear an employer’scriticism. No one wants to hear that they’re doing a bad job or making the workplace uncomfortable. While there is a time and place where you should defend your actions and ideas, there is also a point where you should stop being defensive and really consider whether the criticism is valid. Soft Skill #8: Flexibility Learning and growing is a result of the seventh soft skill — accepting constructive criticism — but none of it can truly be accomplished without the eighth skill — flexibility. Soft Skill #9: Business Etiquette The ninth, and final, soft skill no immigrant should be without is an extension of all the learning and adapting you are already doing — it is practising Canadian business etiquette.
个人分类: 留学游学温哥华|5205 次阅读|2 个评论
欧盟和北美会逐渐被边缘化
jiangming800403 2016-5-14 10:21
欧盟和北美将来大概只有10亿人,在100亿人的国际市场中会逐渐被边缘化。
个人分类: 国际观察|18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美大平原至少能生产10亿吨以上的谷物和油料
jiangming800403 2016-1-1 18:06
赵建民 2016-1-1 17:45 **** 2016-1-1 12:19 进口粮食便宜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农民耕作效率高或者成本低,而是因为我们自己能粮食自己自足。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不能生产出足够的粮食了,国际粮价会应声而涨,绝对再也不会有便宜粮。 春秋战国时的小把戏,它们现在感觉自己玩的还很高明 博主回复(2016-1-1 12:37): -------------------------------------------------------------------------------------------------------------------------- 70亿地球人中大约还有30%吃不饱饭, 但是现在粮食压库、滞销严重, 所以我纠结了, 不知粮价是太高还是太低。 但是北美大平原至少能生产10亿吨以上的谷物和油料, 问题是美国政府愿意提供多少农业补贴。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2197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育模式与创造能力
benlion 2015-9-4 10:21
当今中国科学和工业,创造和创新不足,2个关键因素:1)同行的评议决定于文化环境(如,人情世故),2)经费的评审决定于管理体制(如,崇尚权力)。 以科学诠释宗教,混同了客体与精神,就可能退化到泛神论。先有创造和创新,后有知识传播,才带来可模仿的客体,而创新在于精神,即,思维方法的突破。 近日,微信群,有同学猜测IQ与民族的血缘背景,科学网,也有学者讲科学发达与血缘和IQ的原因;因而,就IQ 与教育关系至大,做一下分析,包括,家庭、学校和社区教育,尤其家庭和社区,在以色列、欧美都有社区教堂和社区图书馆。 中国与欧洲的比较 最典型的是1)查理曼欧洲(意大利、法国、德国和荷兰的区域)和英国,不同于2)希腊、罗马区域。 A:1)和2)在公元6世纪-16世纪处于中世纪,而创造发明在中国,这是怎么也不得不承认的历史事实。 B:近现代科学和工业诞生于1),却不是2),这是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文化,1)和北欧(挪威和瑞典、芬兰等)经历了维京民族时代和5世纪阿提拉帝国(匈奴),在古代远远落后于希腊、罗马和东方。 C:查理曼欧洲和英国等,自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新艺术运动的整个过程,都学习和引进了东方的技术(董洁林有关意大利和英国纺织业的博文)、艺术(版画和浮士绘)乃至体制(文官体制)等。 D:过去的文明,如,埃及-巴比伦也是不同于当今民族,古代世界的文明中心。 如何从IQ解释,欧洲中世纪的黑暗和中国公元6世纪到16世纪的创造发明和繁荣发达? 欧洲近现代文明的发达,极为关键的就是教育学的建立,11世纪建立大学,宗教改革的信仰教育,启蒙运动的卢梭思想(因材施教和人生而平等),德国的研究型大学建立等。 贯彻整个历史的进步,就是对种姓制度(出身论和教主等级)和形而上学(3段论和经院哲学)的批驳,这是中世纪的观念和制度 - 同是海洋,希腊拜占庭、印度的千年文明停滞在古代。 而,同时期的千年,发展的是中国-阿拉伯到查理曼欧洲的路径,工程技术、工艺美术、商业集镇等繁荣。 世界历史上,存在2个超级大国,1)蒙古汗国及其疆域继承的俄国或前苏联,2)英联邦及其现在美国领导的英美联盟,一个是草原,一个是海洋,不得不分析食物资源的营养关系。 只能说是:人类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不同,人类同出非洲,大脑的生理发育和文化教育是关键,却不是遗传和基因的缘故。 - (2011年-2015年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daily09pe|1550 次阅读|0 个评论
臭氧污染波及全球,综合治理需要齐心协力(修改稿附原文)
热度 7 zhpd55 2015-8-13 08:35
臭氧污染波及全球,综合治理需要齐心协力(修改稿附原文) 诸平 之前介绍过 几张与臭氧污染有关的照片 ,今天在介绍荷兰-美国科学家的联合研究结果,认为中国臭氧前体物的排放,导致臭氧浓度增加,并已经波及到北美。但是, 爱丁堡大学(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地球科学学院的 Ruth M. Doherty 就有不同的看法,她认为, 2005 ~ 2010 年时间尚短,需要更长时间尺度的观察确认,这 6 年记录代表了臭氧生成和传输的稳健趋势,还是只是受年际波动的影响?还难以得出明确结论。此外,她认为中国本身也处于印度和其他亚洲地区的下风向,中国是如何受到亚洲其他地区排放源的影响?仍有待深入研究。下面分别进行简要说明: 荷兰-美国联合研究 荷兰瓦格宁根大学( Wageningen University )、荷兰皇家气象研究所( Royal Netherlands Meteorological Institute )的科学家与美国加州理工大学(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的科学家合作,在 2015 年 8 月 10 日 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学》( Nature Geoscience )杂志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详见 Willem W. Verstraeten , Jessica L. Neu , Jason E. Williams , Kevin W. Bowman , John R. Worden , K. Folkert Boersma . Rapid increases in tropospheric ozone production and export from China ( 点击论文标题可以在线浏览原文,文末附有原文截图 ) . Nature Geoscience , 2015, doi: 10.1038/ngeo2493 , Published online: 10 August 2015. 论文中提到,中国对流层下层中的臭氧浓度在 2005 年到 2010 年间上升约 7% ,这抵消了美国西部本可以达成空气改善目标的 43% 。其论文摘要如下: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and industrialization have driven substantial increases in Asian ozone precursor emissions over the past decade 1 , with highly uncertain impacts onregional and global tropospheric ozone levels. According to ozonesonde measurements 2 , 3 , tropospheric ozone concentrations at two Asian sites have increased by 1 to 3% per year since 2000, an increase thought to contribute to positive trends in the ozone levels observed at North America’s West Coast 4 , 5 . However, model estimates of the Asian contribution to North American ozone levels are not well-constrained by observations 6 , 7 . Here we interpret Aura satellite measurements of tropospheric concentrations of ozone and its precursor NO 2 , along with its largest natural source, stratospheric ozone, using the TM5 globalchemistry–transport model. We show that tropospheric ozone concentrations over China have increased by about 7% between 2005 and 2010 in response to two factors: a rise in Chinese emissions by about 21% and increased downward transport of stratospheric ozone. Furthermore, we find that transport from China of ozone and its precursors has offset about 43% of the 0.42 DU reduction in free-tropospheric ozone over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that was expected between 2005 and 2010 as a result of emissions reductions associated with federal, state and local air qualitypolicies. We conclude that global efforts may be required to address regionalair quality and climate change. 臭氧的形成与危害 尽管高空中的臭氧层能起到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圈的作用,但是低层大气中的臭氧对空气却是一种污染。目前作为大气污染物的臭氧,指的就是地面和低空的臭氧。超标的臭氧对人体有刺激作用,可能引发呼吸系统等方面的疾病。不仅如此,高浓度的臭氧还能破坏植物吸收 CO 2 的能力,加剧温室效应;降低植物的生长力,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所以说,对流层中的臭氧是一种温室气体,在近地面还是一种空气污染物质,当浓度较高时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况且臭氧污染是季节性的,主要集中在 5 ~ 10 月之间。并且,臭氧在太阳阳光和温度较高情况下生成条件充足,因此一天中下午 2 ~ 3 点时臭氧浓度最高。 臭氧污染与其他污染物不同之处,除了不易觉察到之外,还有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对呼吸道的破坏性很强。根据加拿大职业健康与安全中心( 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 CCOHS )的介绍, “ 臭氧会刺激和损害鼻粘膜和呼吸道,这种刺激,轻则引发胸闷咳嗽、咽喉肿痛,重则引发哮喘,导致上呼吸道疾病恶化,还可能导致肺功能减弱、肺气肿和肺组织损伤,而且这些损伤往往是不可修复的。 ” 因此,对患有气喘病、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来说,只要暴露在低浓度的臭氧中,都可能对他们产生明显的危害。另外,臭氧也会刺激眼睛,使视觉敏感度和视力降低。它也会破坏皮肤中的维生素 E ,让皮肤长皱纹、黑斑;当臭氧浓度在 200μg/m 3 以上时,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让人头痛、胸痛、思维能力下降。臭氧还会阻碍血液输氧功能,造成组织缺氧;使甲状腺功能受损、骨骼钙化。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 (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 的保罗 · 温特沃斯( Dr. Paul Wentworth Jr )教授曾经研究发现 , 臭氧会破坏人体的免疫机能,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损害某些酶的活性和产生溶血反应。对植物来说,臭氧除了降低植物的生长力,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其根源就在于臭氧会让植物的叶绿素、类红叶素和碳水化合物浓度降低,对光合作用产生影响,从而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受臭氧影响最危险的人群还是孕妇和儿童。由于臭氧的比重约为空气的 1.66 倍,常常聚集在下层空间,所以个头小的儿童是最直接的受害者。 美国南加州的科学家曾经对 3535 名 10 ~ 16 岁的孩子做过 5 年的追踪调查,发现在臭氧浓度高的地区(年平均浓度介于 112 ~ 138μg/m 3 ),经常玩三四种运动的孩子,哮喘发病率比不做运动的孩子高出一倍。特别是出生时体重较轻的孩子或是早产儿,受臭氧影响的几率更大。 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接触臭氧,出生的宝宝可能会先天睑裂狭小(也叫先天性小眼症,一般是怀孕 3 个月时胎儿眼球发育不理想所致)。另一项名为 AHSMOG 的研究则是针对成年人的。这项始于 1977 年的研究,对 3091 名 27 ~ 87 岁的成年非吸烟的美国人进行了长达 15 年的追踪,结果显示,经常暴露于臭氧环境下的男性,肺部出现了损害的症状,另外,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与长期暴露在臭氧下有密切关系。 尽管 2014 年被称为是航空史上的黑色之年,空难频频发生,但是,对于人们出行选择飞机并没有多大影响,岂不知飞机机舱内,就是臭氧最危险的地方。据中国科学院 “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的相关介绍,臭氧的时间性和季节性都很明显。臭氧浓度在清晨非常低, 8 点之后,随着形成臭氧的废气越来越多,加之太阳光的紫外线照射,臭氧浓度也逐渐升高,于 14 ~ 16 点之间达到峰值,之后再缓慢降低,到晚上 8 点后,臭氧浓度又恢复了最低状态。一年之中,臭氧浓度的最高峰集中在夏季。这期间,对臭氧的形成可谓是 “ 天时地利人和 ” ,即日照强、云量少、风力弱。这就是看似风和日丽的时候,人们游玩时却会出现喉咙眼鼻不适的原因。因此 WHO 建议人们, “ 尽量别在臭氧高发期待在室外。 ” 根据美国环保署( EPA )的测试,室内的臭氧浓度一般都比室外低 50% ,如果房间密封良好,采用了空调系统的话,臭氧浓度就会更低。不过,电机运转中放出的火花、静电复印及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工作过程中,都会使空气中的部分氧气转变为臭氧。所以机电房、静电复印机房、计算机机房尤其网吧等都是臭氧高发地,需要注意经常通风换气。另外就是飞机座舱,它也是臭氧集中地。机舱里的臭氧主要来自大气环境,臭氧层主要分布在高空 10 ~ 50 km 的大气层中,而民航飞机的飞行高度一般是 7~12km, 基本上是出于臭氧层的边缘区。 尽管现代的大型客机都配备有除臭氧系统,但还是无法将其赶尽杀绝。加拿大方面曾经测试过,波音飞机在飞行高度为 11.895km 时,外界臭氧浓度为 3.57mg/m 3 ,飞机座舱臭氧浓度为 0.29mg/m 3 。而根据美国联邦航空局( FAA )资助的一项调查, 波音 747 、波音 727 、波音 737 、道格拉斯 DC10 、道格拉斯 DC9 的座舱臭氧含量都比较高,远程飞机又比短途飞机的座舱臭氧含量高。这项调查的带头人是 加州大学的环境工程学家威廉 · 纳扎罗夫 ( William W Nazaroff )。他认为,解决座舱臭氧问题的办法很简单,就是给飞机加装臭氧转化器。 “ 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航空公司都有这个意识,尤其是对于旧式和小型飞机,航空公司更关心的是飞行安全问题。 ” 关于臭氧的形成也可以参看: 说说臭氧和光化学烟雾 或者 几张与臭氧污染有关的图片 中国臭氧出口北美有质疑 荷兰 - 美国科学家联合在《自然 - 地球科学》发表的论文——《中国对流层臭氧产生的快速增加和输出》( Rapid increases in tropospheric ozone production and export from China ),通过卫星观测以及化学物质输送的计算机模型,评估了中国和美国西部 2005 ~ 2010 年间对流层臭氧浓度的变化。他们发现,在 2005 ~ 2010 年间,中国对流层下层大气中的臭氧浓度上升约 7% ,这是由于中国源排放量增加了约 21% ,以及平流层臭氧的向下传输增加。 中国在这段时间中臭氧浓度明显上升,而美国西部则没有明显变化,虽然在过去几十年,北美和欧洲空气质量法规变得更严格,使得臭氧前体物( NO x 、 CO 、 SO x 、 HC 以及 VOCs )的人为排放量下降,其空气质量理应更好。比较中国排放量“增加”与“没有增加”的模型,他们计算出中国排放的抵消作用为 43% 。研究者认为,如果不考虑臭氧及其前体物等污染物的全球传输,区域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减缓政策最终作用有限。 荷兰 - 美国科学家联合在《自然 - 地球科学》发表的论文——《中国对流层臭氧产生的快速增加和输出》( Rapid increases in tropospheric ozone production and export from China )指出,臭氧浓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本地排放的前体物质,如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决定的,另外臭氧也会被风远距离传输,一旦生成,臭氧在对流层中有几周的生命期,可以随气流在中纬度大陆间传输,比如从东亚到北美西部。 虽然目前中国城市空气的臭氧污染呈加重态势,据我国环保部的相关报道, 2015 年 6 月重点区域和 74 个重点城市的空气超标天数中,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超过 PM2.5 (详见图 1 )。但是,是否影响北美西部臭氧的源头就一定是来自中国呢?爱丁堡大学(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地球科学学院的 Ruth M. Doherty 就有不同的看法,她认为, 2005 ~ 2010 年时间尚短,需要更长时间尺度的观察确认,这 6 年记录代表了臭氧生成和传输的稳健趋势,还是只是受年际波动的影响?还难以得出明确结论。此外,她认为中国本身也处于印度和其他亚洲地区的下风向,中国是如何受到亚洲其他地区排放源的影响?仍有待深入研究。 图1 2015年6月空气质量较差10城市主要污染物 蒋大和 老师对于臭氧污染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臭氧污染确实是全球问题,特别是近几年:美国西部、伦敦、巴黎,那些声称已经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的发达国家有一次陷入了“霾”的困扰,而他们的霾,多和臭氧污染有关。实际上,臭氧或光化学污染,主要是机动车尾气污染造成的。虽说加装了“三相催化转换器”可能去除部分污染气体,但是“内燃机”独特的燃烧特性和驾驶员习惯,不完全燃烧是经常发生,于是排放“前体物”:氮氧化物和易挥发有机物(VOC)不可避免。他提醒我们涉及空气污染物跨越大洋的输送问题时,千万不能被那些文章的漂亮图形迷惑。 1、那两张图形是计算机模型模拟结果,和监测和遥感没有什么关系。因此不能拿来做证据; 2、长距离输送的空气质量模型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这些模型应用于大洋输送的根本弱点并没有改观: (1)大洋上面空气污染物会经历怎样的化学反应? (2)大洋上面气态和颗粒态污染物的湿沉降和干沉积是什么样的,特别是“干沉积系数”~决定着污染物能够输送的距离,没有实验依据。 (3)大洋上面的“大气边界层”结构是怎样的?当着下面有洋流,有汹涌波涛? (4)比较而言,气态污染物比较容易被清除,因为其生命周期较短,容易发生转化。细颗粒物(PM2.5,甚至更小)更容易输送远距离。臭氧及其前体物都是气态污染物,比较容易被从空气中清除,不可能越洋输送。请留意:北京、上海等地臭氧污染和NO 2 的浓度日变化(每天都可以看到),它们能越洋输送? (5)即使对细颗粒物,在大陆上有过实验研究,比较气态污染物更难被清除,因为其“干沉积速率”比较气体小得多,有实验数据。因此细颗粒物形成区域性污染;但是,大洋上空细颗粒物的干沉积过程是怎样的?海洋本身也排放细粒子,含盐。他2014年下载过哈佛大学相关模型的源程序中的相关子程序,逐行检查过,确认他们的计算程序中并没有对大洋情况进行检查、证明,而是沿用了大陆上的数据。因此,计算机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值得怀疑(不可信)。 3、细颗粒物越洋输送的模拟尚且不可信,气态污染物更不可能越洋输送!(指对彼岸造成重要影响的程度)。 蒋大和 老师 曾写过多篇博文批评有关中国污染物越洋输送影响美国西部空气污染的“研究成果”。请参阅: 2014/12/7:不是玩笑:美国加州的光化学烟雾怪中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09047-849053.html 2014/5/10:解读美国气象部门轨迹计算说中国污染影响阿拉斯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09047-792994.html 2014/2/7:再说中国空气污染物“飞越太平洋”的科学性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09047-765163.html 2014/1/26:关键词是“飞越太平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09047-762391.html 2014/1/25:为什么建议北大清华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09047-762085.html 2014/1/24:北大清华应当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澄清谣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09047-761769.html 臭氧污染波及全球,局部整理难以奏效 臭氧生成的前体物包括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等,其来源十分复杂,如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电厂燃煤和燃油等燃烧过程,挥发性有机物则来自石油化工生产、涂料粉刷、家具、烹饪等,因此治理臭氧难度很大。虽然臭氧浓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本地排放的臭氧前体物质,如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决定的,但是,臭氧一旦生成,在对流层中有几周的生命期,也会被风远距离传输,可以随气流在中纬度大陆间传输,因此臭氧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它的影响不仅仅是某个地区或者国家,而会波及全球,所以局部整理难以奏效,需要全世界行动起来,将治理臭氧前体物的重点应放在 “ 车、油、路、厂 ” 四方面:即提升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改善汽车尾气装置,减少排放;提升燃油质量;同时,逐步实现公交车、出租车改用燃气最好是选用电力驱动;治理交通拥堵;淘汰落后产能,控制燃煤电厂、水泥、涂料、油墨印刷厂等企业排放的氮氧化合物、挥发物,才有可能还我们一个清洁健康的生活环境。也可以参考: Ozone pollution becoming a global, rather than local, problem. Rapid increases in tropospheric ozone production and export from China.doc (全文截图文件)
个人分类: 健康生活|12569 次阅读|26 个评论
伤感的北美海棠花:2015傻拍(5)
热度 4 zlyang 2015-4-14 12:23
伤感的北美海棠花 : 2015傻拍(5) Canon 550D + 新镜头。 感谢您的指导! 摄影真难。 对原 片,“光影魔术手”进行 锐化调整 。 募捐: 佳能(Canon) 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 镜头,加上个 UV镜 ,才 1.5~2.0万 左右人民币! 哪位好人友情赠送俺一个 单反 长焦镜头? 感谢啦! (1)原片。 (2)裁剪出。 (3)再精细锐化。 (4) 原片。 (5) 裁剪出。 ( 6) 再精细锐化。 可怜的维纳斯,穷的衣不遮体,干活累晕倒,还被围观!《The Birth of Venus,Naissance de Vénus („Die Geburt der Venus“)》 http://de.wikipedia.org/wiki/Die_Geburt_der_Venus_(Cabanel) 相关链接: 2015-4-12,春雨里的玉兰惊艳:卡片机傻拍2015(1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81810.html
3474 次阅读|10 个评论
千瓦厚的另类开博寄语
热度 1 kiwaho 2015-1-12 23:24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虽然考槃在涧,仍心系科技江湖。 于是灵犀直通科学网。 古往今来,薄也不好,厚也不好,网上江湖是平的。 虽念中庸,还是给自己不安分的心,取了个千瓦厚的诨号。 然而,此厚非彼厚,岂敢以千层之瓦忘论天高地厚?只求在能源行业及学术领域中庸厚道也。 同时,我也为将来的牛津字典准备了一个新单词:kiwaho,英语发音就念千瓦厚。西方文明发展到今天,也没有来得及为如今广泛使用的能量计量单位--千瓦小时造出一个新的单词,至今沿用绕口的双字组合:Kilowatt hour。希望我的科学界同仁们,带头推广Kiwho这个新英语单词。西方的新版市民英语字典已经率先承认收录了我提议的kiwaho=kilowatt hour。就差大面积广泛使用达到一定程度,权威的牛津字典才会收录。 从今天起,希望大家带头在日常生活、论文撰写中使用之。比如,电力公司查电表来人了,您就问我家这月用了多少千瓦厚?用于论文,别忘加角标备注啊;碰到查水表、请喝咖啡的来人了,您就问:“我一直在传播正能量啊,难道我一不小心传播了负千瓦厚?”。 初出茅庐探访宝地,望科学网上江湖前辈多多提携,指点迷津! 林子大了啥鸟都有,相信这个科学网江湖也不另外。我不希望看到我的这方小天地成为骂架的战场,任何网友我都欢迎其文明礼貌的发言,但对于习惯性使用侮辱性词汇的人士,唯望其能知趣离开。我原则上不删除任何恶心的发言,希望自然地起到游街网霸或网棍的作用。愿意打抱不平的网友,欢迎路见我被欺负时伸张正义。 有心人可能会纳闷何来“考槃在涧”?这是因为我选择了一处人烟稀少僻静的风水宝地,开建了自己的实体“店铺”:加拿大千瓦厚能源与生态实验室。本民办实验室位于加拿大拥有肥沃土地的农业生产区,在安大略省橡树岭一带实验室拥有数百亩田地。 作为千瓦厚的掌门人,我会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借此博客宝地发布一些招聘信息以及合作信息,有兴趣的人士可以经常点击我的“学术名片”链接,进入后点底部的“更多≫”或者直接点击“招生招聘”即可查找动态刷新的信息。为了不遗漏可能对你未来职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信息,建议添加我为好友,以便及时了解千瓦厚的动态。 我创业的战略战术:初创时期不是伸手向风投要钱,而是采用以农养科,加自立更生的奇葩方法。 加盟千瓦厚的每个科研人员,首先要做一个合格的农业工人,除每天7小时的实验室科研时间之外,需要额外投入2小时左右的时间,开拖拉机、农田管理、收割、为各自负责区块的邻居农场主提供农具检修保养等多样化工作。农忙的那几天,工作时间不按前述小时数分配,而是以农为先自适应支配,毕竟农业是初创的临时饭碗。 农闲期间,农作时间暂停,科研时间增加到8小时。如果你加盟千瓦厚,一定要改变传统观点,培养自己的独立科研能力、协作科研能力等。真是创新型人才的话,相信你甚至在有限的农业劳动时间内,也许能找到创新发明的点子。 这几百亩地的农业收入,只能保证3名员工每人每年分到4万美元的保底工资。要想创收,只有靠多出早出科研成果。所以每个加盟者要有紧迫感,不惜加班加点努力工作。一旦科研产生效益,公司会慷慨改善待遇,派股权大红包,让大家自豪体会ownership感。 我的起码愿望是:将来每个人都不会为当初加盟千瓦厚而后悔。我会尽力把公司办成一个学习型创新组织,同时每个加盟者应以《第五项修炼》那本书的理念提高自己的境界。信得过我,且认同公司核心价值的有识之士,欢迎以pdf格式电邮您的投名状。一旦录用,公司尽力协助你“跨国调动”,帮你解决后顾之忧。 本实验室初创阶段硬件条件有限。 很多设备仪器来自加拿大政府捐赠,以及在二手科学仪器网上淘得,虽比不上最新出品的仪器好使,但功能差距不算很大。如新加盟人员日后科研中发觉有必要升级,我会想方设法满足。当然如果加盟者能发运来原单位处理后自购的高大上仪器,更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是不是有点像网上江湖流行的自带干粮的自干五?呵呵! Anyway,咱民办科研虽然得不到国爱,即国家的疼爱,常被官科戏称咱自干五民科,但咱民科当自强,资源上输给官科,但骨气上和科研成就上决不能输给官科。同时,我要求千瓦厚同仁,不怨无国爱,当有 爱国心,包括祖国和旅 居国。 还是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即便将来官科觊觎咱的辉煌,想招安收编咱“梁山泊”的民科,咱还不一定当宋江呢!
5912 次阅读|2 个评论
全球文化与全球医学
benlion 2014-12-29 12:20
中国近现代化开启于洋务运动,日本现代化开启于兰学和明治维新,美国现代化形成于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俄国现代化起始于彼得大帝到荷兰的学习。 现代化就是转型到科学与工业文明,五四运动的文字改革和学习西方科学和工业,以及建立现代共和国的社会体制;然而,在传统文化和传统医学、艺术等方面,由于欠缺对欧洲近代化历史与丝绸之路、大航海时代的历史研究与考证,导致了误区,从而,未能大踏步走向现代科学和工业的创新型驱动模式。 近现代欧洲文明,开启于意大利北部到荷兰-英国轴线的中欧-查理曼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工艺美术运动,文艺复兴到达芬奇时代的工程范式建立,以及数学符号和解析几何、科学仪器和实验技术等发明,从天文学、医学革命到实证科学、机械化工业发展,导致了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与社会转型。 近现代欧洲文明,以阿拉伯世界、蒙古汗国和中亚、波斯为中介的东西方丝绸之路,以大航海时代为东西方文明发展的转折,并建立在希腊-罗马文化和印度-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历史过程的深入研究与考证,才能彻底解决李约瑟、钱学森和德国科学家之问的症结。 例如,墨家与技术工具、禅宗与绘画艺术、儒家与启蒙思想、道家与系统思维等,实证科学是理论思辨与实践技术结合的传统和钱学森的中医存在系统思维,以及全息医学的中介,导致了系统医学与药物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发展路径。 附、结构论与精神论 “结构论”的逻辑来源有斯宾诺莎的伦理学和道德经的推理与演绎思维,“精神论”的思想来源有犹太教-儒家伦理和印度-希腊哲学的思维传统。
个人分类: 201415|2143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西文化通论
benlion 2014-12-21 13:47
人类文化,从起源、发展到现代,漫长的历史过程,涉及迁徙、交流和创造、传播的复杂发展过程。 然而,有关这类文化现象,以后基本不再讨论了, 2 个理由: 1 )之所以近些年来国家提出复兴传统文化,是因为社会早就已经没有了儒家等传统文化,最基本的《论语》也没有多少学人阅读,更无从谈起学校的儒家教育,以及儒家文化的如何影响,社会缺失了一个诚信和伦理的道德维度; 2 )关于近现代西方社会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古代“科学”或技术、艺术等资料非常之多,可以非常方便检索和阅读相关文献或书籍。 我 的兴趣与探讨,则是科学范式和文明模式转换过程的中西方文化要素,从而,探索未来文化与体制、人文与科学等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 (总结) -
个人分类: 网络教育|2147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明之果
benlion 2014-12-16 08:35
人类文明经历了埃及-巴比伦到轴心时代古典文明,而后,中国文明、阿拉伯文明和欧洲文明、北美文明的发展历程。 中古代中国,诸子百家、能工巧匠和商贾等形成古代各家各派的专门职业,儒家(私塾学校)和法家、兵家等属于社会管理领域,文学家、画家和戏曲家等属于人文艺术领域,农家、医家(辨析求证)和作坊(私人店铺)等属于工程技术领域,集市、商家和钱庄(私人银行)等属于商业贸易领域。美国当代社会,也是多种宗教、不同民族的文化交融,以及私立大学、私立研究所和商业银行等社会模式,更像古代中国(当代也形成了多种经济和国际化形态)的多元化或多样化社会。 近现代欧洲 - 查理曼大帝称为欧洲文明之父,在波兰、西班牙到意大利的以西区域,经历了文艺复兴 - 建立大学和复兴希腊、罗马文学艺术和哲学,以及学习阿拉伯(化学和代数)、东方的工程技术等,而在大航海、地理发现之后,进入了近代科学和现代工业的建立与发展时期。 欧洲的荷兰、英国和法国等,经历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经济发展,几乎都是在脱离拜占庭和罗马的“宗教-政治”体制的过程,从而发展了近现代文明;因而,中国走向现代化社会,也必须避开循环辩论(3段论)和等级(教主)轮回(生命)思维的中古代文化因素逆向影响,才能实现科学和技术的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型社会)-
个人分类: 北太平洋|2261 次阅读|1 个评论
未来中国能否成为科学中心?
benlion 2014-12-3 13:14
地球是卵球形,同一纬度线的每一个点都可能是相同的地理中心,而大陆板块形成南 - 非洲、澳洲、南美洲和北 - 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世界 文化创造中心,从中东到轴心时代的东、西方发展,经由中国 - 中东 - 查理曼欧洲路径,而后,到欧洲和北美、环太平洋时期,在中古代形成了工程范式和君权模式,在近现代建立了科学范式和民权模式。 英国(及其联邦)、日本是君主立宪制度,欧洲、中国和美国是不同模式的现代制度,中国体制的奠基具有一定灵活度和改革空间;因而,未来中国能否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存在相当大可能,关键在教育、研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 塑造未来中国的是新理念与思想的教育运动 – 儒学重生,欧洲文艺复兴之本意也是重生。社会和谐论和科学发展观,融合了儒家 – 和谐论和道家 – 发展观,从而,改革了过去的斗争论和知识无用论 – 传统文化和西方科学。 科学范式,建立在工程范式的数学和技术方法基础上,发展了理论思维和机理的研究。现代科学,已经与技术结合成为一体化的科学,科学也就包含了科学研究的技术,工程科学包含了工程的技术,管理科学包含了管理技术等。 现代艺术,也形成了理论的思想深度与实现的技术途径,以及发展了工业设计艺术等。科学发展到自然、社会和人工科学的体系,医学发展到转化与工程医学,工业发展到制造、 IT产业 和生物工业的时代。 因而,未来中国,能否抓住世界科学、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机遇,进行现代化的创新型社会转型,将决定了未来 – 也许, 2017 年为起点的新世纪文明创新与发展? - (未来中国与文化全球化) -
个人分类: 201415|1743 次阅读|0 个评论
内华达荒漠
热度 17 taodeng 2014-10-27 09:42
内华达荒漠 海岸山脉和内华达山脉沿南北走向横亘在北美大陆西部,它阻挡了太平洋的潮湿气流,使山脉以东的美国内华达等州变得异常干旱。从旧金山乘机去拉斯维加斯的航程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变化, 1 个小时就从苍绿的湾区来到毫无生机的干涸之地。在飞机的舷窗上已经清楚地看见了这个沙漠城市的面貌,拉斯维加斯的周边环绕着 1000 ~ 3000 米的高山,裸露的岩石大多呈褐黄色、还有的赤红,而市区规划成棋盘形的方格,已开发好的部分可以见到一点人工栽种的树木,尚未建设的地方就完全是黄沙铺就。让人想不到的是,拉斯维加斯的西班牙语含义竟然是“肥沃的青草地”, 因为它是荒凉的沙漠和戈壁地带中央唯一有泉水的绿洲。 内华达山脉裸露的岩石 拉斯维加斯周围的地层都出露得很好,这里的地貌和植被跟我从前去过的莫哈韦沙漠的加州部分很相似,实际上它们同属于一个大范围的地貌单元。 2011 年 10 月,我们来参加在莫哈韦沙漠和大盆地南部的野外考察, 主题是冰期时代湖泊和泉华沉积物中的脊椎动物化石,考察将持续三天。在每一个考察地点,埋藏脊椎动物化石的沉积物都与地表水和地下水有关,而水的变化显然受到更新世气候环境的影响和控制。 第二天一大早,在拉斯维加斯的巴黎饭店外看到了印有 SBCM 标志的车,是由加州的圣贝纳迪诺 县博物馆 负责组织这次考察。 8 点钟从集合地点出发,三辆越野车加一辆皮卡,我们的队伍有 17 人,很热闹。首先越过内华达州与加利福利亚州的边界,沿 15 号州际公路前往第一个观察地点韦尔斯山谷,它位于莫哈韦国家保护区内。在韦尔斯山谷的公路两旁都可以看到广布的晚更新世细粒沉积物,由地下水淀积形成,对比现在莫哈韦荒漠的干旱状态,可以看出气候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地层的结构通常是由地下水碳酸钙淀积物和细粒的河流或风成沉积物组成,还包含有有机质。在冰期时代,莫哈韦沙漠的地下水位明显高于现代。韦尔斯山谷的地下水补给来源于东面不远处的克拉克山脉,我们站在观察点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地形的高低差异。 韦尔斯山谷 考察队的有几位熟悉本地情况的专家,来自圣 贝纳迪诺 县博物馆、拉斯维加斯博物馆和内华达州立大学,总是一个人先介绍一段地层的沉积情况,然后另一个人介绍化石。在这套地层中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对时代的确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包括底部的上新世至早更新世的对齿鼠和食蝗鼠,以及更高层位的早、中更新世的南方猛犸象,最上部的地层中发现过一枚晚更新世的哥伦布猛犸象的颊齿。在这里发现的大哺乳动物化石还包括真马、骆驼、叉角羚、一种郊狼大小的犬科动物和一种大型的猫科动物。在我们观察的化石点上可以见到化石碎片,它们非常脆弱,裹着一层碳酸钙外壳。小型的脊椎动物化石包括树蛙、蟾蜍、蜥蜴和蛇的遗存,还有兔、 囊鼠 、更格卢鼠、鹿鼠和林鼠。化石虽然不多,但都已有相关的论文发表。 第二个地点曼尼克斯湖是开阔而低洼的沉积盆地,有很厚的沉积物。在晚更新世时期,莫哈韦河源源不断地流入曼尼克斯盆地,使这个湖盆的最大深度达到 60 米,覆盖的面积有 220 平方公里。想不到现在已变成荒漠,主要植物仅有耐干旱的约书亚树。在这套沉积物中有丰富的晚更新世大哺乳动物群,主要由已绝灭的骆驼和羊驼组成,也包括地懒、猛犸象、恐狼、短面熊、刃齿虎、山狮、叉角羚、绵羊、野牛和真马等,小哺乳动物只有长耳大野兔。整个脊椎动物化石的名单包括多达 55 个种类,其中有丰富而保存良好的鸟类,特别是雁形目。这个动物群中只有一种鸟类以小哺乳动物为食,就是猫头鹰,其他的鸟类都是以小型鱼类、水生的植物和无脊椎动物为食。在美国,对于这些重要的地质遗迹都有非常严格的保护措施,在这里进行化石发掘需要得到国土管理部门的批准。曼尼克斯湖的地层根据第四纪气候变化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反映出冰期和间冰期的不同沉积类型。 曼尼克斯湖盆 中午在一处荒漠国家公园野餐,这里没有服务人员,但露营的设施都准备齐全,游客可以自助使用。考察队已采购了食物和饮料,美国人的习惯是好多东西都要冰镇的,所以皮卡车上就在保温箱内预备了不少冰块。公园建在季节性河流的河床上,现在没有流水,但灌木生长得很茂盛,其中建了一系列的凉棚。灌木边上都有木质的隔离桩,禁止车辆驶入,避免对植物造成损害。我们吃饭时,北美花鼠就在四周转悠,寻找可能的食物。 荒漠国家公园 第三个地点是阿弗顿峡谷,也被称为莫哈韦大峡谷。观察点在 15 号州际公路南侧,就是阿弗顿次级盆地的边缘。这里的植物似乎含有丰富的钙质,使其干枯的枝叶看起来又硬又脆。我们观察到强有力的岩石学证据,它记录了来自更新世的曼尼克斯湖水第一次侵入阿弗顿次级盆地的沉积物。阿弗顿峡谷是在更新世末期由莫哈韦河冲刻出的又深又宽的河谷。在河的南侧,平坦的绿色湖湘沉积物和含砾石的薄层扇三角洲沉积不整合地覆盖于更老的新近纪岩石之上。曼尼克斯湖通过阿弗顿峡谷的下泄被认为是一次灾难性事件,整个过程只持续了 10 个小时左右。 第四个地点是特科帕山谷,在曼尼克斯湖的北面和东面,是晚更新世的特科帕湖留下的遗迹,位于加州因约县的特科帕和肖肖尼部落附近。特科帕湖比曼尼克斯湖更老,其最广阔的时期也比曼尼克斯湖更大,面积有 250 平方公里,最大深度达到 120 米。特科帕湖记录了 300 万年以来在大盆地南部由于内华达山脉上升所引起的气候变化的影响。可以观察到的地层厚达 100 米,由更新世的深湖相沉积夹冲积、沼泽和风成沉积组成,其中包含多层火山灰。在湖相沉积物中保存了许多的化石,与莫哈韦沙漠的其他更新世哺乳动物群一样,占统治地位的大哺乳动物是骆驼,有多达 5 个种类。在这个地点特别有趣的发现是山羊驼,它是一种具有高山适应性的骆驼,与山地羊的特点相似,是 2005 年正式描述的。实际上,最早的标本由两位业余爱好者在 1971 年找到,后来由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进行了科学的发掘。山羊驼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既有一些原始的性状,如未愈合的掌蹠骨,又具有一系列的进步适应性,包括缩短的颈部和尾巴以及有力的四肢,这些特点被解释为适应类似山地羊的生活。 这个盆地的化石大多数都发现于同一个地点,化石主要为骆驼的肢骨,不同寻常的是它们通常以直立的状态保存,缺乏与其相连的脊椎骨,由此这个盆地得到了“立驼盆地”的绰号。其成因被解释为骆驼在古代特科帕湖的岸边陷入淤泥的结果,所以四肢得以保存在淤泥形成的泥岩中,而身体部分由于未被掩埋,最后没能保存下来。其他的化石碎片还显示存在叉角羚、长鼻类和野马,小哺乳动物则有鼩鼱、兔子、松鼠和 更格卢鼠,动物群中还存在火烈鸟的化石。 这里有厚层的火山灰沉积,在其覆盖的岩层面上保留有哺乳动物的脚印,现在暴露出来,我们在指引下很容易就看到各种类型。 火山灰沉积表面保留的哺乳动物脚印 到最后的地点,太阳马上就要下山了。晚上到一个小镇住下,大家一块到餐厅,各自点自己的食品。次日早晨 7 点半出发,行程中也都是莫哈韦沙漠中的地点,称为帕伦普谷地,据考察领队说,这里有大盆地南部出露最好、分布最广、时代延续最长的泉华沉积。 冰期产生的揉皱作用 首先考察的是沙漠中的第四纪露头,说是沙漠,实际上有很多植物,当然主要是典型的干旱区植物。当地保护区管理人员也开了一辆越野车随行,然后给大家做详细的讲解。在这里观察到古土壤层,化石碎片有一些。发现有新鲜的山羊粪迹,但没有看见动物本身。该地有大型的断层发育,地下水就是沿这些断层渗出而形成泉华堆积,记录了从冰期到间冰期的地下水位变化,而现代的地下水位是在 5 ~ 30 米 的深度。 隐秘谷的冲沟 接下来去的隐秘谷是一个冲沟,有 7 米深,由于第四纪晚期泉水渗出而冲刷形成。沟壁上有很多神龛遗迹,看来以前是一个不小的宗教场所,还有耶稣塑像,不过头、手都断了。地面上有很多子弹壳,应该有人来此打猎。在崖壁上出露有一枚巨大的象门齿,截面很清楚,记载在这里发现的化石还包括骆驼和真马。 地层中暴露的象牙化石 然后到树桩泉,其得名与泉华堆积有关,是在泉华中发现有树桩的缘故。这里的泉华规模庞大,到处都能看到,泉华中还嵌有植物叶片化石,地层中也有化石暴露,是骆驼的骨骼,还有丰富的水生螺壳化石。不同时代的泉华堆积得很有规律,时代较晚的泉华堆积在由较老泉华围成的盆状中心。看完这个地点,我们就地野餐。 发 现骆驼骨骼化石 树桩泉的碳酸钙沉积 下午跑的路不少,紧邻 95 号公路的莱斯罗普泉地点是第四纪硅藻土沉积,几乎白亮的一片,厚度达到 3 米,在阳光下分外刺眼。在地面上随处就能看到有马牙的釉质碎片,在这个地点发现的其他化石还包括猛犸象、骆驼和长耳大野兔。这里也是保护区,而我们是非正规的采集,因此大家观察完在剖面上见到的化石,就将其放回原位。硅藻土中还发现有介形虫,说明当时有流水和水坑,而不是低洼的湿地。 第四纪硅藻土 最后一个地点在玉米溪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由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局管理。我们远远地观看了一套地层,也是受更新世的冰期和间冰期不同地下水位交替影响的沉积。这里建有一个度假区,主要是高尔夫球场,就位于沙漠中。一池清水,代表了现代地下水位,顺断层涌出而汇聚成湖,湖面上浮满水鸟,岸上还有野兔和鹧鸪。看完地层剖面,晚上住在北拉斯维加斯,实际上就是拉斯维加斯的北区。 玉米溪泉聚水成湖 自在的野兔 第三天的 考察内容是上拉斯维加斯冲沟的地层。早晨起来风不仅很大,还有些寒意刺骨。第一个地点 吉尔克瑞斯 农场在一片建筑区内,邻近 吉尔克瑞斯 自然保护地。从地质上看,这个地点位于峡谷洪积扇的远端,曾经发现过猛犸象牙,是这个地区化石最富集的地点,已报道的化石包括猛犸象、真马、骆驼、羊驼和野牛,还有未确定属种的食肉类,以及文化遗物。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化石主要是哥伦布猛犸象的孤立颊齿,却很少有骨骼化石发现,这个现象被归因于在高碱性泉水中骨胶原的快速降解。地层的时代属于更新世最晚期,被全新世的沉积物覆盖。这个地点是私人所有,但主人 吉尔克瑞斯 对古生物研究非常支持,他从 1920 年还是一个孩子时就居住在这里。现在这里建了一个鸟类保护中心,饲养着各种各样的鸟类,鹦鹉尤其多。 这个地点是一个 5 米深的大坑,由 吉尔克瑞斯 用反铲挖土机挖掘。他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挖掘富含有机质的沙土用于花园种植,由此发现了猛犸象牙齿化石。到 90 年代,一些业余的古生物爱好者在这里进行发掘,采集的化石就保留在原址。研究者采访过 吉尔克瑞斯 ,请他回忆在在 20 世纪早期这处泉眼的情况。他说,当时的泉眼处形成一个直径 1.5 米的很浅的水池,池中有几处冒沙孔,活水从中流出。由于地下水位的降低, 40 或 50 年代这个泉眼干涸了。 吉尔克瑞斯 地点有时被称为一个泉水岗,但今天已经完全没有山岗状的地形了。 这里 丰富的猛犸象牙齿化石提供了一个重建当地猛犸象种群年龄结构的机会,其结果显示以幼年和青年个体居多。 我们接下来将车一直开到拉斯维加斯北面的山根,这里是一片巨大的冲积扇。扇上有一条大的冲沟,切出扇下部的白色地层,是更新世的沉积,里面发现过哺乳动物的化石,已经有一个世纪的研究历史。 1903 年最早报道的是象化石,当时认为是乳齿象,现在判断可能是猛犸象。随后在 1919 年又发现了真马和野牛的化石,还有已绝灭的北美狮。这些材料也是最早在拉斯维加斯地区发现的脊椎动物化石,现在收藏在伯克利的加州大学古生物博物馆。 精彩的讲解 上拉斯维加斯冲沟后来又被考古学家所关注,因为在化石富集层中发现了一块黑曜石片,在该地区的自然状态下不产出这种岩石。著名的古生物学家辛普森本人尽管并没有亲自来拉斯维加斯进行发掘,但他在 1933 年发表了这个地点采集的化石,并把这些化石与远古人类的生活相联系,试图回答人类是否在冰期动物群绝灭之前就已经到达了北美。考古学家认为这里的破碎化石是古人类砍砸和烹饪所致,因为其中也发现了石器,还有大量炭屑。 从 90 年代早期开始, 圣贝纳迪诺 县博物馆就在上拉斯维加斯冲沟进行调查。早期工作与建设活动伴随的化石追踪和抢救性发掘有关,所以在范围上相当有限。 90 年代后期,拉斯维加斯快速和大面积的市区扩张使土地管理部门对包括上拉斯维加斯冲沟在内的地方开展了更严格的自然和文物保护,由此 圣贝纳迪诺 县博物馆发现了大量化石地点。许多业余爱好者也参加到这项工作中,他们用文字和图像的方式记录发现的化石,但不能自己扰动或者挖掘这些化石,而要由古生物学家组织科学的发掘。 我们在这里的考察内容都与地质背景相关,特别是大量发育的泉华沉积,想象得到这里曾经是水草丰茂之地,如今变成了荒漠。我们参观了两个发掘点,其中一个正在进行。在图尔泉地点,晚更新世化石相当丰富,因此得到一个“骨堆”的绰号,发现的材料包括一雌一雄两个已绝灭野牛的骨架,还有骆驼、北美狮、地懒和野兔的化石。这个地点被解释为一个涌泉或者泉水沼泽,野牛不幸掉入其中而亡。 风越来越大,中午就在风中野餐,我是坐在车上吃完的饭,否则沙子太多了。我们在这一带考察时,人员又增加了 20 多个,浩浩荡荡的队伍,一长排的越野车队,很是壮观。沿上拉斯维加斯冲沟观察了一系列剖面和化石地点,由于城市已经扩大到这片地区,因此领队介绍说这是真正的城市古生物学。 管状的泉华 最后考察的是上拉斯维加斯冲沟内的第四纪末期“凝固在时间里的碳酸钙河流”,这是第一个在北美识别出来的河流泉华系统。蓝藻岩是亚球形到扁圆形的叠层结构,在低水流状态或静水条件下围绕一个碳酸盐、泉华或树木碎屑等核心形成,可生长到 15 厘米或更大。这些碳酸钙泉华展现了独特的形态,相似于贯通的流水网络,非常接近现代和全新世早期上拉斯维加斯冲沟的流水系统,不仅壮观,更是一种难得见到的奇观。
个人分类: 考察随笔|26385 次阅读|16 个评论
卡内基之城
热度 1 taodeng 2014-10-17 16:16
卡内基之城 2010 年 10 月的北美之行,从芝加哥到匹兹堡的航班是很小的飞机,每排只有三个座位,左 1 右 2 ,我在最后一排右侧靠窗,很好的位置。飞行高度不大,大约 3000 米,正好可以清楚地观察地面的景物。经过芝加哥市区上空,下面的希尔斯大厦清晰可见,它现在已改名叫威利斯,在 1973 年至 1998 年间曾是全世界最高的大楼。 1871 年芝加哥大火之后世界上的第一栋钢构摩天大楼开始了这座城市不断创新的建筑实践,赢得了世界范围的声誉。郊外则是掩映在林木丛中的无边别墅群落,既整齐划一,又错落有致。很快看到密西根湖岸,再后来就是大片的农田。农业是伊利诺伊州的支柱之一, 全州 80% 的土地为农业用地,农业产总值在美国仅次于加州。伊利诺伊的大豆产量在各州之内列第一位, 玉米是产量最大的两个州之一,另一个是 衣阿华州。 到达匹兹堡上空,地面的黄色和红色枫林越来越近,在无限风光中降落跑道。北美的秋天里森林开始了灿烂斑斓的色彩变幻,山峦河谷都被浓抹重笔地渲染,金黄的桦树一点也不逊于火红的枫叶,共同交织在墨绿的乔松和云杉之间,而一座座鲜亮的房屋就散落在风景的长卷里。目光所到之处都是随意安放的印象派作品,整洁的公路就在绚丽的图画中蜿蜒,那自由的曲线却有协调的张力,串起了星星点点的城镇和乡村。 机场大厅里有巨大的霸王龙在欢迎大家,显然是古脊椎动物学会年会主办方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布置的。机场里的 乔治·华盛顿雕像是一件有名的艺术品,很受旅客们的欢迎,拍摄的照片在网络上大受追捧,广为流传。 机场里还有印第安人雕塑,也成为旅客合影的对象。我们从机场直接前往旅店登记入住,然后去会议中心报到。这里 2009 年刚开过 20 国集团首脑会议,当时的会议也是在劳伦斯会议中心举行。为契合 那次峰会的绿色主题,会议中心 75% 的照明来源于自然光,并采用生态屋顶调节室温,内建有自成一体的水处理系统,外立面采用反射性建筑材料以利用城市灯光降低会议中心的夜间照明。 霸王龙指路 尽管早晨才从北京出发,由于时差的关系,到达的时间还是当天中午,我们就到城里看看。阿勒格尼河与莫农加希拉河在匹兹堡汇聚成俄亥俄河,纵横的河流造就了全市的几百座桥梁,而美国钢铁工业中心的地位在紧密排列的桥梁钢架上得到形象的诠释。匹兹堡是宾夕法尼亚州的第二大城市,也是阿勒格尼县的首府所在地,有 30 万人口。殖民时代之前,许多印第安部落居住在俄亥俄河上游地区。 匹兹堡的钢铁产业开始于 1875 年,安德鲁·卡内基建立了钢铁厂。二战期间,匹兹堡总共生产了 9.5 亿吨钢。 阿勒格尼河上的钢铁大桥 这里具有温带大陆性气候,比较潮湿,阴天较多,雨量丰富,四季分明,春秋季节气候温和。十月份是雨量最稀少的月份,仅 60 毫米。 匹兹堡多次被评为全美最适宜居住城市,兼具悠久的历史记忆与现代的都市景象。 我们 顺着河流右岸漫步,风景如画,离市中心很近的地方依然树林茂密,颇有郊野的味道。阳光灿烂,温度很高,小孩都在河边戏水。河上正在举行划艇赛,热闹非凡。上年度匹兹堡不仅第 6 次获得超级碗冠军,还同时赢得斯坦利杯,这在北美的城市中是史无前例的。 匹兹堡占据了 莫农加希拉 河谷及其河畔山脉地带,不少地方地形很陡。城里可以见到许多方便步行者爬山的阶梯,其数量比旧金山、辛辛那提和波特兰加起来的总和还多,不少山地车爱好者在这种道路上接受挑战。城市里最高的建筑是 256 米的美国钢铁大楼,同时还有许多 19 世纪以来的砖石建筑,用木雕、瓷片、石板和彩色玻璃来装饰。 匹兹堡干净整洁,因人少而显得很安静,在商业区依然如此,觉得特别舒适。 匹兹堡市中心 第一个晚上时差完全没有倒过来,半夜里醒了,第二天也就起得很早。本以为去会议中心是最早的一拨人,没想到路上已经遇见很多熟人。上午听了不少报告,有些内容跟我自己的研究方向关系密切,所以觉得收获很大。会议有三个报告厅,一个很大,能容纳 700 人,另外两个中等,但也不小。大报告厅是学生的罗美尔奖竞赛,大多数报告讲得非常精彩,从内容到形式都倾力准备。 我自己的报告在第一天的下午,是新近纪哺乳动物与地层专题。大会有统一的准备室,上午去把幻灯片传上,自己操作,也可以随时修改,很方便。做报告时第一次见到讲台上有提示器,绿黄红三色灯代表时间的推进,这样非常好,自己可以从容地把握报告的进度。 在口头报告之间有会议安排的展览活动,同行们熙熙攘攘、来回穿梭,显然展览受到大家的青睐。我在各个出版社的展位上又看到很多好书,本想买,但有人说网上订购更方便,不用自己背回去。有不少脊椎动物化石的纪念品,当然恐龙总是出现最多的明星。我就买了一件黑色的短袖衫,前后都有恐龙,前面是脑袋、后面是尾巴,挺有创意的设计。古脊椎动物学会的会徽很漂亮,原来就非常喜欢,会上有银质纪念章卖,我买了一枚。非常幸运的是,据说这是最后的几枚,以后不再生产了。虽然我对此说法很怀疑,但确实很高兴有这样的礼物送给自己。 大会首日晚上的招待会在匹兹堡 奥克兰区的 卡内基博物馆举行,我们乘车前往。这是一项深得人心的安排,因为博物馆从建筑到展览都令人赞叹不已。晚餐在音乐厅,那些精美和宏伟的古典装饰发自真实与自然,相比之下提供的食品都无足轻重了。卡内基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包括艺术和自然部分,这天晚上就专门为会议代表开放。我抓紧时间尽可能仔细地浏览了展品,既是欣赏,也是学习。 弱肉强食的场景 匹兹堡是卡内基之城,作为在这里发展壮大的钢铁公司,数十年保持世界最大钢铁厂的地位,几乎垄断了美国钢铁市场。卡内基从不名一文的移民到堪称世界首富的钢铁巨头,在功成名就后,他又将几乎全部的财富捐献给社会。卡内基仅在匹兹堡就创建了 4 座博物馆,即卡内基艺术博物馆、卡内基科学中心、安迪·沃霍尔博物馆和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 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由卡内基在 1896 年建立,它跻身于美国五大自然博物馆之列,每年接待约 40 万观众。博物馆面积达一万平方米,共有 20 个展厅,保存有约 2100 万件标本,以其丰富的恐龙化石收藏闻名于世。博物馆的藏品中约一万件是常设陈列,另有 100 万件列于在线数据库。 远古的对话 卡内基博物馆第一次引起轰动是在 1899 年,古生物学家发掘了用卡内基名字命名的梁龙。现在卡内基博物馆的藏品中包括世界上最丰富的侏罗纪恐龙化石,以及美国第三大的装架恐龙群,仅次于史密森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珍贵标本包括已知最完整的霸王龙头骨,还有窃蛋龙和古食蚁兽等。 梁龙有非常长的尾巴,由 80 节尾椎组成,几乎是一些更早的蜥脚类恐龙尾巴的两倍,比如蜀龙就只有 43 节,也远超过同时代的大鼻龙类,如圆顶龙的尾椎也才 53 节。仍然有一个未知的问题,即梁龙是否能用这条尾巴来进行防御或制造噪音,就像马鞭的作用一样。还有一种可能,尾巴是用来平衡颈部的长度和重量。尾巴的中部有一对梁状结构,这对奇怪形状的骨头正是梁龙得名的原因。这对梁状构造在一些与梁龙有亲缘关系的恐龙中也能见到,它们可能为脊椎提供支撑作用,或者在动物沉重的尾巴垂压到地面时防止血管破裂。 并肩而行的卡内基梁龙 梁龙化石发现于美国西部科罗拉多、犹他、蒙大拿和怀俄明等州的莫里森组。它的化石很常见,但头骨例外,因此很多完整的骨架都没有头骨。梁龙有好几个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卡内基梁龙,以安德鲁·卡内基的名字命名,这主要是因为它有几乎完整的骨架,由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沃特曼采集, 1901 年由海切尔描述和定名。在世界上的很多博物馆中都有卡内基梁龙骨架的复制品。 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其他展览包括矿物和珠宝厅、美洲印第安人厅、极地世界厅、古埃及厅和地质厅等。博物馆的研究机构分为人类部、哺乳动物部、鸟类部、爬行动物部、无脊椎动物部、软体动物部、植物部、古植物部、古无脊椎动物部、古脊椎动物部、矿物部、保护部。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丰富多彩,时间不允许统统细看,我就专注于化石、动物和矿物等部分。 悬崖上的北美山羊 博物馆的第一个矿物学展览由大约 550 件标本构成,是从古斯塔夫·古腾贝格教授处租借来的, 1896 年在他死后博物馆买下了这批标本,成为博物馆的核心收藏。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收藏的扩大主要来自捐赠的礼物,包括卡内基在 1904 年捐献的珍贵矿物收藏,大约有 12000 件标本。博物馆也获得了代表匹兹堡工业的矿石和金属标本,包括锡、铅、铜、锑和铋,以及当地的钢铁产品、含油岩石、原油、煤、焦炭和石墨。目前的展出有 1300 多件标本,岩石分类和成因部分讲解岩石和矿物的形成与变化,结晶学部分展示晶体和晶体学知识,荧光和磷光部分说明矿物的荧光和磷光现象,系统收藏部分按矿物的化学分类系统陈列标本。地点组合展示来自单一地理环境的不同矿物种类及其对文明的影响,宾州的矿物和宝石代表了一些宾夕法尼亚产出的最好的矿物和宝石。杰作展览陈列来自全世界的美丽珍贵的矿物标本,宝石部分包括 17 个永久陈列,展示将近 530 件标本,包括一个趣味盎然的生辰石展览,比如一月的石榴石、二月的紫水晶,我自己的六月是祖母绿。 矿物展台 北美野生动物展厅在美国的大型自然博物馆中都能见到,卡内基博物馆也用自然生态透视画的方法展示了北美大陆上的 42 种动物,包括一些最令人惊奇的动物。北美主要的生态类型:苔原、针叶林、落叶林、草原和沙漠及其栖居者一一呈现,场面开阔、细节丰富,再现了这个大陆令人难忘的景象,给参观者独一无二的景观感受。例如,麋鹿在初秋发情季节争夺配偶的场景就选自黄石国家公园。 骄傲的羚羊 濒危的美洲豹是美洲最大的猫科动物,曾经分布于从美国南部到南美洲南端的广大区域,但从 20 世纪中叶后就再未在美国发现,卡内基博物馆展出的标本是 1910 年在墨西哥采集的。大厅的第一个布景箱是海象在加拿大哈德森湾的海边礁石上晒太阳,海象的厚实油脂非常适宜于寒冷北方的生活,其胡须覆盖的吻部用来探测贝类动物。一组叉角羚在四蹄生风地飞奔跨越它们在大草原上的家园,它们是北美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能够以 70 公里的时速持续奔跑,而短距离的爆发可达时速 86 公里。脚踏实地的北美山羊迂回在它们危险、高海拔的路上,场景是加拿大阿尔伯塔的落基山脉。一对宾州州兽白尾鹿,其场景在宾夕法尼亚西部相当常见。雌性的黑熊和她的幼仔在阿勒格尼国家森林遭遇了一头公熊,同时展示了宾州常见的动植物,如粗鳞响尾蛇、宾州州鸟环毛松鸡、山月桂和铁杉。 北美黑熊母子 地质厅反映了地球行星永不停息、千变万化的性质。三个突出的地球形穹顶强调了地质时间和测年、化石、塑造地球以及匹兹堡地质等内容。在一个四穹顶下探索了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定位与经济发展,这些矿产在宾州的岩石记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卡内基博物馆的“恐龙时代”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准确科学内涵的永久性陈列,仿真的环境跨越了整个中生代,即恐龙时代,按时间顺序安排摆放了姿态活跃的化石标本。有一个世纪历史的老恐龙展厅在 2005 年春天关闭,经过两年的维修和建设后,变成了现在的展览,展示了中生代难以置信的生物多样性。 自从卡内基梁龙发现以来的一个世纪,对恐龙及其生活的科学解释已经显著改变。“恐龙时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展览平台,它反映了现在对这些巨大生物及其环境的科学认识。例如,我们现在知道梁龙不是拖着它的尾巴穿过侏罗纪时的沼泽,原大尺寸的霸王龙对其白垩纪屠杀机器的名声提出了疑问。博物馆庞大的收藏与其科学鉴定相结合,保证展览能够准确地解释史前动物留下的难以置信的记录,综合恢复出恐龙生活的古环境。 新生代也被称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展厅反映了最近 6500 万年来地球上的生命历史。尽管哺乳动物在中生代早期已经出现,但它们在新生代才变得繁荣,此时恐龙已经绝灭,因此哺乳动物的高度适应辐射得以发生。这个厅陈列的是新生代植物、鱼类和哺乳动物的化石代表,展览按照化石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列,真实骨架和复原模型显示了曾经繁盛过的不同生命形式。还有解剖学变化的展示,如起源于北美的两个本地科,即骆驼科和马科的进化,参观者可以看到从猫样大小的动物到今天的高头大马的进化过程。 夸张的鹿角 古脊椎年会的活动丰富多彩,除了上、下午密集进行的报告,板报也让人目不暇接,哺乳动物化石的内容很多。板报时间跟同行们聊了很多问题,可以充分地交流,不少是专业的内容,这也是来开会的重要目的之一。不少板报的内容相当精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听了很多,看了很多,启发也很多,每次都有很大的收获。年会组织的拍卖会,参加的人总是非常踊跃。只要人多,就能搞出有意思的活动来。最后的颁奖晚会就是闭幕式,有不少人获奖,方式也活泼风趣。 在匹兹堡的最后一日天阴沉着,昨夜下了雨,地面还是湿的,温度有点寒意,毕竟十月中旬了。云层厚积,空气却依然澄清,我决定到街上去转一圈。从旅店出来,沿大街向西走,方向就是两河交汇形成俄亥俄河的地方,是匹兹堡的商业中心,为一个三角形地带,别名金三角。这里高楼林立,街道狭窄,新建筑与历史建筑协调地矗立在一起,间杂着小块绿地和雕塑。一个粉红色的喷泉让人印象深刻,水也是粉红色的。来到半岛顶端,草坪四周是黄色和红色的秋树点缀,但合流公园在维修,没有走到近前。从另一条街往回走,大厦中间还有好几座古典的教堂,庄重而雄伟。记起每天晚上在会议中心的外墙上都可以见到投影表演,内容不断变换,主题都是与匹兹堡的历史文化相关。 离开匹兹堡,前往机场的路上是看不尽的秋日美景,鲜亮的房屋被明艳的森林簇拥。雨时来时晴,蓝天白云下,风景长卷无穷无尽地延伸,展现着北美最迷人的季节诱惑,留在每个来访者的心中。
个人分类: 考察随笔|7292 次阅读|1 个评论
落基山下
taodeng 2014-10-8 17:09
落基山下 今天是寒露,按节气秋天已深了,但京城里的银杏依然是满树浓绿。我很有些疑惑这二十四节气的准确性,据说是依据黄河中游地区的物候,但在更靠北的北京要看到金黄的银杏叶,实际上要等到 11 月初的立冬时节。回忆起看过几次北美的秋色,在 10 月已经是层林尽染了,先说说 2007 年的那次旅行吧。 丹佛是科罗拉多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这在美国的各州中是比较少见的现象,因为大多数州府都是比较小的城市。丹佛的绰号是“一英里城”,这是它处在科罗拉多高原上,平均海拔 1610 米,恰好一英里的缘故。在地理位置上,丹佛紧邻落基山脉,离山脚只有 24 公里。丹佛的发展是很快的,因为在 1858 年发现金矿前,这里还只是大平原上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但 1867 年丹佛就被确定为科罗拉多州的首府,尽管那时它不过是一个偏僻的小镇。现在的丹佛已成为美国中西部的著名城市,其文化科技的发展也卓有成效。例如,丹佛自然与科学博物馆在美国就处于领先地位,我们 2007 年 10 月前往参加的中美古生物学家联席讨论会就由其承办。会议的内容是关于关键地史时期的生物与环境变化,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共同资助。 到达丹佛,天已经黑了。取完行李,又花了不少时间,主要是机场很大,它位列全球第十一大及全美第六大最繁忙的机场,而在面积上则是全美最大的机场。来回还要乘几站轨道交通,然后再找到机场快客的柜台,丹佛博物馆的同行已给我们订好了往返机场的票。登上机场的接送客车,是门对门的服务,但车上有好些人,我们的旅店是最后一站。 第二天早上 8 点钟出发,坐旅店的专车前往博物馆。一路上车辆不多,街道宽敞,到处都非常整洁。房子不高,间距稀疏,一切都是明亮的,让人心旷神怡。树林密布,草坪碧绿,很快到达博物馆。秋天已深,树叶都显现出金黄或深红,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霸王龙迎客 会议在博物馆的贵宾室召开,中美双方的代表超过 30 人。丹佛博物馆的会议主持人简短介绍后,两国基金会的相关负责人讲话。然后依次做主要报告,每个方向两个人,中美各一名。先是奥陶纪,然后是白垩纪 / 第三纪界线(即 K/T 界线),讲完报告后进行讨论,上午结束了这两个方向。下午开始我们青藏高原的方向,我第二个讲,大家讨论非常热烈,很高兴我们的成果能引起极大的关注。接下来按 3 个方向分组,各自进行交流。我们的组有 10 个人左右,同行们做了各个方面的报告,有些很有意义,有些我不太熟悉。 蓝鲸仿佛依然在遨游 结束后本来安排参观博物馆,但当天时间太晚了,展厅都已闭馆,只能改天再来细看。这里随意一处的装饰和布置都体现出博物馆的特征,如在进门大厅顶上悬吊着两条沧龙骨架,问讯处则是一具巨大的霸王龙。博物馆正在进行泰坦尼克号遗物展,展厅从一条鲸鱼骨架下开始。没有进展厅,但从介绍上看,史前世界中以恐龙为古生物部分的重头戏,还展出大量现生动物标本,而博物馆外的草坪和湖泊中活动着许多步态优雅的大雁,很是可爱。丹佛博物馆是自然与科学博物馆,所以有许多科技成果的陈列,正在展出的有登陆火星的“勇气号”和“机遇号”探测器。 勇气号火星探测器 晚餐就在博物馆的二楼大厅,玻璃幕窗外风景优美,可以看见太阳从城市上空落下。回到旅店,时差还没有调整好,半夜就醒了。不过,早上起来后依然有很饱满的精神,我们要出发去地质旅行。 与城市中人工的草坪不同,这个季节野外的草本植物全是枯黄的,不知是否要等到冬天的雨季才返绿?出了丹佛就能看见一望无际的草原,这是大平原西界,它将一直向东延伸。四野的植被覆盖非常好,所以地质露头很难找,在途经的一座立交桥下一点暴露的岩石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化石点,带队讲解的博物馆专家还特意提到。 落基山前的大平原 我们首先来到大平原保护中心,一进大门就看到一头硕壮的驼鹿奔跑而过。天上不时有迁徙的大雁和灰鹤群,这个季节它们该去路易斯安那和佛罗里达了。我们到这里来参观的主要目的是 K/T 界线,出露在台地边缘,发现了几层火山灰以及许多碳化层,测年数据在界线上确定得很准。在界线之下可以找到恐龙化石,现场就有不少碎片;在界线之上则是哺乳动物和植物化石,显现出古新世的特点。 参观白垩纪与第三纪界线 阳光非常强烈,温度高到可以穿短裤短袖。没有戴帽子,只能晒一天了。看完剖面就在这里野餐,选一个蚁丘旁坐下。这里的蚂蚁把同一直径的砾石搬出洞穴形成小丘,据说它们对混杂在地层中的化石也同砾石一样处理,因此可以在蚁丘上找到小动物的牙齿和骨头。 白垩纪与第三纪界线位置 下午前往落基山边,平平的顶部由玄武岩覆盖,因此这里就被称为桌子山,也有 K/T 界线发育。站在剖面前的猎鹿人雕塑下可以望见丹佛的高楼,而在二者之间全是秋叶点染的树丛。接下来去看恐龙岭保护区,在岩层面上剥离出一大片恐龙足迹,用黑色的保护材料涂抹后更加醒目。附近还有不少沉积构造,比如大型的波痕,这些内容组成一个很好的地质公园。 猎鹿人 恐龙脚印 深秋的季节,鸟儿在天空翱翔,金色的树冠在风中摇曳,落基山正展现着诱人的魅力。丹佛的代表性地标红岩剧场也在附近,一组石炭纪的厚层红色砂岩构成主要的地貌,在两块巨大的岩体之间凿出一个露天剧场,有 8000 个座位。这里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摇滚音乐演出场所,从披头士到 U2 都曾在这里狂放表演,与近万名歌迷尽情欢乐。晚餐到一家印第安风格的古堡餐厅,很有名,曾接待过 8 国峰会的首脑。整个布置都按照当年的贸易车马店形式,有复杂的进餐仪式。不过,吃的东西味道都实在是难咽。 从落基山脚远眺丹佛市区 红岩剧场 回到丹佛,次日早上再去博物馆。旅店的客车很小,只能坐 10 个人,却硬是挤进去 15 个人,美国交警好像也不管超载的事。上午做最后的讨论,我讲了关于青藏高原隆起研究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的设想,主要是希望两个基金会联合支持。但这个会议还是一个务虚会,项目依然要通过正常的途径申请。 下午可以自由安排,当然是要先参观博物馆。博物馆很大,根本看不完。关于泰坦尼克号打捞遗物的展览排着长长的队伍,无法在这上面耽误时间,去看了一部 IMAX 的记录片,算是对这次打捞有了直观的了解。其他的时间就去看展厅里的固定陈列,只看了两个部分。先参观了北美的鸟类和兽类,非常漂亮的生态复原箱,里面的标本都极为出色。 海鸟布景箱 主要的时间花在史前旅行展厅,就是古生物部分,从内容到形式都是精品。丹佛博物馆的藏品数量在美国的各大自然博物馆中只能排到第 49 位,但它的参观人数却能排到第 4 位,展览的设计功不可没。 啄木鸟标本展示 博物馆的介绍别开生面,在史前旅行展厅,一开始就给观众提了一些问题,如生命什么时候出现?恐龙什么时候在地球上到处游荡?人类什么时候进化出来?然后告诉大家,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得到答案,这样就充分地调动起观众的热情和积极性。 古生代的海底世界 首先看到的是 4.25 亿年前古生代的水下“革命”,主题是当时海洋中的生物多样性。展出方式充分利用透视画的效果,表现了古海洋中肉食性的头足类正在跟踪隐藏在生机盎然的海百合礁体下的三叶虫。展览边上的提示要求观众描述头足类捕猎者如何用它膨大的眼和触手捕获并吃掉三叶虫,而反过来三叶虫又该如何逃避,是寻找掩蔽所 ? 还是 伪装起来? 或者 游泳逃走 ? 还建议观众回家后可以自己绘制类似的场景,并 询问你打算在其中包括什么生物?为什么是这些生物? 三叶虫化石 第二个重要场景是 2.95 亿年前晚古生代早二叠世的森林和飞行动物,主题是感受史前的声音。这个部分要求观众在描绘当时堪萨斯海岸线森林的透视画前闭上双眼,仔细倾听模拟的远古动物的声音,并要你思考飞翔能力是怎样帮助昆虫在这个森林里生存的。这里还有巨大的 马陆 和危险的 带背鳍的盘龙类似哺乳爬行动物埋伏着 ,因此建议观众睁开眼后,自己判断刚才听到的声音是哪种昆虫、两栖类、爬行类或 似哺乳爬行动物 发出的? 冥河龙的争斗 接下来就是 6600 万年前的恐龙时代末期,这是一个充满鲜花 的时代, 小哺乳动物已经相当繁盛。布置的场景中展示了两只 冥河 龙在森林中打斗,周围簇拥着鸟类、鲜花和小哺乳动物,还有 跟踪而来 的霸王龙。在白垩纪透视画中不仅讲述了恐龙的知识,还有有袋类哺乳动物 、 鸵鸟样的 似鸟龙 和 鸭嘴龙 种群的故事 ,并显示 鸭嘴龙是社会性的,它们会照料自己的幼仔。 似鸟龙的解剖 到了 5000 万年前的新生代早期,展出场景再现了热带的落基山脉,显示灵长类在森林层之上的高树上寻找安全处所。大约 6500 万年前,恐龙在一场地球上最大的集群绝灭之中 消失了 ,包括灵长类在内的哺乳动物在新形成的落基山脉的森林中 兴盛。 在雨林树冠透视画中,提示牌让观众注意,是什么身体部分帮助灵长类的 假熊猴 母亲从一个树枝 跳 到另一个树枝去为她的幼仔寻找 豆荚 ?这个幼仔怎样 抓牢 它的母亲?它们的身体和四肢怎样适应于在森林层之上高处的生活?并让观众考虑你自己的身体在哪些方面与同是灵长类的 假熊猴 相似?是什么身体部分和功能帮助你抓握、攫取 、 攀援、平衡,或在 操场 或运动场上 跳跃 ? 中、新生代之交的动植物 随后的场景表现了 2000 万年前的早中新世草原扩张 , 一头 凶猛而巨大的恐颌猪 惊 吓了一群吃草的窄齿驼,一只古兔从它隐藏的地方凝视着古代内布拉斯加的草原景观。这个部分给观众提出的问题是:是什么因素帮助了这些动物在内布拉斯加的疏林平原上繁盛 ? 你认为什么适应性状是最重要的? 可怕的恐颌猪 最后一部分是人类出现,展示了晚上新世 320 万年前的露西和她的工具。透视画中描绘了露西和她的南方古猿阿法种家庭从黎明的睡梦中醒来,她站起来伸展两条腿,眺望广阔的非洲大草原,一队鬣狗从远处跑过来。在这个部分要求参观者用露西的眼睛来观察周围和环境,比如这里有几棵树和几块岩石,你将选择怎么居住?你想象怎样用自然材料来制作工具以帮助露西进食?可参考你自己吃早饭、午饭、晚饭或零食的工具。最特别的是,让你想象与露西会面,你将要告诉她哪些有关今天的事?你会给她什么现代工具以便帮助她在她的世界里生存? 中新世的爪兽骨架 参观完古生物展厅,仿佛是一次穿越地球 35 亿年以来历史的旅行。在行程中,参观者可以 目睹异特龙与剑龙和 24 米长的梁龙战斗,漫游史前生境,检视古代植物,体验地球气候的变热变冷,验证哺乳动物的兴起和人类的出现,从博物馆的可触摸推车中挑选化石并仔细端详,观察古生物学家如何用现代技术研究和修理化石,从而破译过去世界的奥秘。 博物馆的化石修复室自 1990 年起就对参观者开放, 大约四分之三已经在博物馆陈列过的、或正在展览的化石都经过这个部门的修复。化石修复的场所对一个博物馆来说是高度重要的,而自愿者可以报名参与其中的工作,每年有一百多人获准在这个修复室工作,奉献他们的时间和热情。这些自愿者都在博物馆的古生物学证书计划中受过培训,这是一个特别的训练课程,允许业余爱好者为专业内容工作。 结束了在丹佛的访问,由于只呆了几天,直到离开 最后也没把时差调整过来。半夜 2 点钟就醒了,而定好的机场客车要 5 点半才来。客车按时来接,但还要接几处客人,所以花了不少时间。丹佛机场又远,因此要求提前 3 个小时出发。值机很方便,是自动的电子客票办理,还有专门的中文页面。安检非常严格,鞋和皮带都要脱。我们前往洛杉矶,是一架加拿大生产的小型飞机,没有全部坐满,为保持平衡还询问有没有人自愿调整到后舱?当然有人去,我说晚了,结果是后两排靠窗的座位没有要到。 飞行高度不大,我想应该是 3000 米左右吧。开始的一段是在云层中飞行,逐渐向西天气变晴。这时,壮观的大峡谷自然风光尽显眼底,这里的地层呈水平分布,主要是不同地质时期的红色岩系,最上面有灰白色的新生代沉积覆盖。科罗拉多河蜿蜒曲折地在其中穿行,切割出深深的峡谷,许多地段看得非常清楚,简直疑心这条航线是刻意安排的飞行方向,以便乘客能够大饱眼福。虽然没有靠窗坐,我还是尽量伸出镜头去拍摄这一奇观。 俯瞰科罗拉多大峡谷 任何人都不可能一眼看遍大峡谷的全貌,只有从高空俯瞰,才有可能完整地欣赏这条大地的裂缝。真正身临其境的人,只能从峡谷南缘或者北缘欣赏大峡谷的一部分。缪尔在 1890 年的感想至今仍然真实:“不管你走过多少路,看过多少名山大川,你都会觉得大峡谷仿佛只能存在于另一个世界,另一个星球”。丹佛本应是去大峡谷的最佳地点,我们没有去,这空中的飞越正好使此行更加圆满。
个人分类: 考察随笔|71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美海棠的叶与果-焦点与虚化:2014傻拍(16)
热度 4 zlyang 2014-7-27 18:26
北美海棠的 叶与果 - 焦点 与 虚化 :2014傻拍(16) Canon 550D + 新镜头。 除了缩小外,没有其它调整。 正在恢 复“单反”感 。 感谢您的指导! 摄影真难。 仿拍李学宽老师的《荷:出污泥而不染》第一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54303-814231.html 第一张的粉红色幻影,是怎么回事? 难道近处的荷花被虚化到这个程度? 博主回复(2014-7-26 11:55):是的,正好可借用 博主回复(2014-7-26 12:05):需要长焦,两个花相距要远 真傻仿拍的参数:焦距70*1.6 = 112 mm,光圈3.2,ISO 200。 (1)海棠果 (2)海棠叶 (3)海棠果 李老师 原作 (再次感谢李摄影家!) 李老师的参数:焦距 175 mm,光圈4.5,ISO 160。
3672 次阅读|9 个评论
海棠果随拍:2014傻拍(15)
热度 4 zlyang 2014-7-15 13:31
海棠果随拍:2014傻拍(15) Canon 550D + 新镜头。 除了缩小外,没有其它调整。 正在恢复“单反”感。 感谢您的指导! 摄影真难。 什么品种?感谢您的指教! (1) (2) (3)
3376 次阅读|8 个评论
中国现代化之困惑
benlion 2014-5-29 21:16
中古时期,阿拉伯收集的希腊 - 罗马哲学著作和中国 - 东方技术文献,荷兰 - 日本的文化交流与贸易,以及欧洲传教士与中国学者的交往等,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导致了近现代化的东、西方文化整合与全球化。 19 世纪,欧洲进入工业文明,俄国、美国、日本和中国等进入文明的现代化发展。 16 世纪,地理发现导致欧洲向环太平洋移民和拓展,经历数百年创建了实验和系统科学,包括,教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社会学与体制。 中国,自洋务运动开始,走向传统文化和体制转型到科学文化与民主体制的历程;但是,一直以来存在几个历史观念有待理清,一个是科学范式和知识体系的概念和方法,一个是社会体制和管理模式的科学设计方法。 科学范式和管理模式,从古代中国到近现代欧洲,不仅是历史的社会转型,而且是范式和模式在以往东西方文明基础上的转换和层次组织化;因而,必须充分深入研究与考察近现代欧洲历史,在现代文化和体制的基础上,才能重新认识和发掘传统文化和资料的价值。 范式、模式和风格等往往是非常规的创造发明,如,哲学思想创造和数学、技术发明等,尤其体现为非教育造就,常规研究成为主体素质的教育目标,常规化才可实现规模化乃至工业化。 传统是传统,现代是现代,这是一种文化信息链的断裂现象,需要重新解析、转换和构建到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文化体系中去,从而走向创新型社会。 附、 1991 年 -2013 年研究 1 )生物系统的结构论 – 系统医学与系统遗传学、系统生物工程和理论与实验、计算与工程方法的概念; 2 )文明进化的精神论 – 印度 - 希腊文化和犹太 - 华夏文化的历史渊源与轴心文化模式的地理历史转换概念; 3 )人工生命的机器论 – 天然生物与人工机器的软件程序与硬件构造转化与进化的信息自组织化概念。 - (总结) -
个人分类: 太平洋|1233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西洋文明 – 近现代社会转型
benlion 2014-2-9 21:29
欧洲,地中海意大利到达芬奇时代,仍然是工程和技术、艺术的发展,而到荷兰的北海和北大西洋区域,却开始了哲学和思想、方法或艺术风格等转变,从而,形成了实验与系统科学、分析与综合哲学、写实与抽象艺术的近现代转型。 古代中国发明的风筝、火箭鞭炮、孔明灯等,也许认为只是玩具;然而,近现代工程设计就是制作模型。古代中国建立中医、中药理论,也许表象视为非逻辑的比类思维;然而,近现代实证科学发展,重要的是数学模型建立。也就是说,中西文化比较和现代化研究和诠释,应该从方法层面去思考。同样,在比较儒家 13 经与犹太教圣经,应该从古代的历史和古代社会的思维和表述方法去理解与分析。 可以很明确的是人类文明从起源、分化等到交流和融合,构成一个历史、地理的演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过程,尤其,在后现代艺术中,可明显看到全球不同民族文化的汇合和交融。 因而,应该以一个开放、开明的文化精神,面向历史,面向世界,创造未来的文明。 - (商战天下 04 ) -
个人分类: 2014y|2043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4年 - 中国科学与工业
benlion 2014-1-1 14:37
- 生命科学发展 中国近现代历史,自 1911 年曾国藩诞生,每隔约 30 年发生重大历史转折。 1840 年鸦片战争,欧洲开启电气化, 1872 年中国派遣留学生,约 1962 年到 1981 年 经历 中断, 1911 年辛亥革命,钱学森诞生, 1949 年新中国建立, 1978 年改革开放,而 2014- 年将进入新的改革时期。 中国教育、科学和产业,开启于洋务运动、留学回国和近代工业发祥,奠基了现代大学、医院和银行等,培养了中国科学家和实业家等。新的留学和回国,又将如何影响中国未来的现代化进展呢? 地理发现,欧洲宗教改革,进入全球文明,约 1840 年为近代与现代分期。 日本明治维新,进入近现代历史,也是欧洲近代与现代转型的电气化时期,日本已经成为科学和工业发达国家。蒸汽机、核能等能源技术,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构成 2 次工业革命。 实验科学与系统科学建立,分别开启于 17 世纪和 20 世纪,形成物理学 - 化学、社会学 - 语言学和生物学 - 心理学的体系结构, 21 世纪进入学科整合和技术集成的时期,集中体现在生命机理与人工机器的研究与开发,构成新的科学与工业发展。 约 1976 年到 1996 年,国内科学、艺术和哲学的复兴时期,实证科学与综合哲学的讨论,孕育了系统哲学与实验科学的思考,也就是生物系统理论与实验、计算和工程方法的系统生物学概念形成。 国际上, 20 世纪 50 年代到 70 年代是系统科学的理论、计算机科学、微电子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时期, 80 年代到 90 年代的纳米技术和基因组等技术,导致了 1968 年提出的理论系统生物学在 1992 年从系统医学进入细胞分子生物系统的研究,也就是 2 个时期的科学理论与技术方法交叉恰好是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大学毕业在国内,一部分留学海外,当大量留学回国之时,西方科学和技术却已经进入了新的一轮科学、技术与产业革命时期。 20 世纪 90 年代到 21 世纪初,导致了中国科学与工业发展的 3 个体系结构,也就是: 1 ) 1872 年到 1962 年引进的体系; 2 ) 1981 年到 2000 年的科学、技术和产业; 3 )系统与合成生物学体系。 (2013年12月27日参观上海自由贸易区 - 海洋博物馆和深水港口) - ( 21 世纪的科学、技术与产业) -
个人分类: 太平洋|262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美TOP100比较,看差距一目了然
热度 8 zhpd55 2013-12-9 11:23
中美TOP100比较,看差距一目了然 诸平 前文介绍了“ 中国化学研究Top100,我们究竟应该看重什么? ”仅仅是我国大陆地区的化学研究前百强之间的比较。如果我们将我们的TOP100与 北美地区的 化学研究前百强进行比较,结果会怎么样呢?通过下面的图示就可以一目了然。 1.CHINA TOP100呈现直线型 表明大家被引情况基本相当,差别不大。 2. 北美TOP100论文数量与被引呈现指数变化 不同机构之间的被引情况差异较大,发表论文多的被引频次更高。 3. 中美平均被引差异明显 就化学研究而言,北美(NM)top100与中国(China)大陆地区的top100相比较,平均被引情况排序,我们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4 北美自引比中国大陆高 5 北美平均他引还是比中国大陆高
个人分类: 新观察|6992 次阅读|15 个评论
中国为什么要大量进口粮食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3-1-31 09:32
只要国内价格高于国际价格,北美的谷物和大豆就会源源不断的进来,就像铁矿石一样,否则美中贸易将更加不平衡。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3520 次阅读|5 个评论
美国干旱、北美强震和超级火山:12天连发5次强震
热度 1 杨学祥 2012-11-9 04:03
美国干旱、北美强震和超级火山:12天连发5次强震 杨学祥 温哥华岛附近海域11月8日6.3级地震 震中位置 危地马拉附近海域11月8日7.3级地震 震中位置 夏洛特皇后群岛地区10月28、29、30日7.7、6.3、6.2级地震 震中位置 早在2012年2月20日我就指出,美国2011年大干旱和2012年的暖冬与美国地震构造有关,1964年的美国暖冬发生了阿拉斯加9.2级地震。 2月21日美国密苏里州东南部发生里氏4.0级地震;美国密苏里州的吉拉多角(CapeGirardeau)2日气温达华氏65度(约摄氏18.3度),创下历年2月2日纪录新高;根据美国气候专家发布的每周气候干旱监测报告,过去的60至90天里,由于气温高于正常水平而降水量低于正常水平,新墨西哥州东南部和德克萨斯州西部的一些地区因此干旱加剧。 干旱、地震、高温,这三个现象连在一起,使美国的干旱高温进入“旱震理论”的预测范围之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40228.html 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华盛顿大学地质学家布赖恩·阿特瓦特表示:“在一段很长的地质史时期内,智利发生什么,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就会发生什么。这并不是一个有关‘是否’的问题,而是有关‘何时’,即下一场地震何时发生。” 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北美的地震也指日可待。最近在南北美洲的周围,6级以上地震频发,2012年-2014年美洲强震频发的趋势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0961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065.shtm 地震使日本灾害频发,火山使美国惶惶不安:哪里更安全?210万年以来,黄石国家公园的火山口大喷发过3次。监测它的科学家说,我们可能面临又一次喷发。 1980年圣海伦斯火山喷发是1974年强潮汐激发的结果,启动了新一轮火山喷发高潮,与21世纪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和太阳黑子周期超长时期(坏天时代)相对应,一个变冷周期已经开始(见表1)。 我们将迎来类似公元1275年和1300年之间的火山喷发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630339 10月28、29、30日北美夏洛特皇后群岛地区连发3次强震,11月8日北美温哥华岛附近海域和危地马拉附近海域连发2次强震。北美的强震和火山活动值得关注。 表 8 2003-2014 年最强潮汐准 4 年周期 近地点 日 月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 E ) 年 月 日 时 农历 日食 月食 大 潮 弱 w 强 s 拉尼那年( L ) 2003 1 24 6.6 22 3 18 www 2004 1 20 3.4 29 22 7 s 2005 1 10 18.1 1 10 25 sss 特大地震 2006 1 02 6.8 3 31( 上年 12 月 ) s E 2007 1 22 20.6 4 19 3 0 L 2008 1 19 16.5 12 8 22 0 2009 1 10 18.8 15 26 26 11 ss E 2010 1 02 4.6 18 15 1 15 1 ss 特大地震 L 2011 1 22 8.1 19 04 4 20 s 特大地震 L 2012 1 18 9 23 www E ? 2013 1 10 12 27 s L ? 2014 1 02 1 16 31 ss 特大地震 L ? 注 : 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 sss , 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 ss , 相差两天为强潮汐 s , 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 0 , 相差四天为弱潮汐 w , 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 ww , 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 www 。特大地震为发生最强潮汐附近的 8.8 级以上地震,?表示预测。 相关新闻: 美国干旱增大北美强震风险 2012-7-29 10:43 美国干旱增大北美强震风险 杨学祥 中新网7月28日电 综合消息,据气候专家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正经历5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中西部和平原地区过去数周内灾情加剧。美国干旱监测报告指出,该国近2/3的土地受灾,为自1999年起有记录以来最广范围,中西部9个州遭受严重干旱,范围比上周扩大近2倍。美国及波多黎各超过53%地区中等干旱,但南部得州、俄克拉何马州、阿肯色州的干旱程度加剧。 http://news.sina.com.cn/w/2012-07-28/142124862521.shtml 早在2012年2月20日我就指出,美国2011年大干旱和2012年的暖冬与美国地震构造有关,1964年的美国暖冬发生了阿拉斯加9.2级地震。 2月21日美国密苏里州东南部发生里氏4.0级地震;美国密苏里州的吉拉多角(CapeGirardeau)2日气温达华氏65度(约摄氏18.3度),创下历年2月2日纪录新高;根据美国气候专家发布的每周气候干旱监测报告,过去的60至90天里,由于气温高于正常水平而降水量低于正常水平,新墨西哥州东南部和德克萨斯州西部的一些地区因此干旱加剧。 这三个现象连在一起,使美国的干旱高温进入“旱震理论”的预测范围之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40228.html 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华盛顿大学地质学家布赖恩·阿特瓦特表示:“在一段很长的地质史时期内,智利发生什么,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就会发生什么。这并不是一个有关‘是否’的问题,而是有关‘何时’,即下一场地震何时发生。” 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北美的地震也指日可待。最近在南北美洲的周围,6级以上地震频发,2012年-2014年美洲强震频发的趋势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0961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065.shtm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1692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306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490 2012年7月24日美国干旱和炎热影响范围持续扩大,气象干旱的背后潜藏的构造干旱背景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96981.html 全球超级火山喷发后可使北美无法居:哪里更安全? 2011-5-23 11:06 点评:地震使日本灾害频发,火山使美国惶惶不安:哪里更安全? 全球超级火山:喷发后可使北美无法居住 2011年05月23日 09:06:29  来源: 钱江晚报 真因为灾难频繁,所以研究灾难所带来的长远影响已经非常迫切。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5/23/c_121445833.htm 超级火山或首度喷发 科学家:无法准确预测 2011-02-09 08:21:02 科技日报 日前,美国科学家表示,世界最大的超级火山——黄石国家公园地下超级火山恐临近喷发,而一旦喷发,美国三分之二的国土可能会被火山灰埋没。   据悉,黄石国家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自2004年以来一直以创纪录的速度升高。根据科学家的预测,一旦爆发,熔岩会被喷到天空中,毁灭植物的火山灰云也会喷涌而出, 1600公里以外的地方将覆盖厚达3米的火山灰。 黄石国家公园地下超级火山是世界上最大的超级火山,倘若真如科学家预测的那样,这将是它60万年来首次爆发。不过,由于受困于数据的缺乏,他们并没有发出全面的警告,也不能对下一次灾难何时降临做出准确预测。 http://tech.china.com/zh_cn/science/nature/11023062/20110209/16371822.html 世界最大的超级火山会毁灭美国三分之二的国土吗 2011年01月26日 13:41:42  来源: 新华国际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1月24日报道,题:60万年来首次喷发的世界最大的超级火山会毁灭美国三分之二的国土吗? 怀俄明州黄石国家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自2004年以来一直以创纪录的速度升高。 如果爆发,它的力量将是1980年圣海伦斯火山爆发的1 0 0 0多倍,能把岩浆喷射到高空,形成大片的火山灰云,还能在地上堆出厚达3米的堆积物,并横扫1600公里以外的地方。 有毒气体的蔓延将使美国三分之二的国土不适宜居住,成千上万架航班将停飞,无数人将被迫离开家园。 210万年以来,黄石国家公园的火山口大喷发过3次。监测它的科学家说,我们可能面临又一次喷发。 如果世界最大的超级火山在6 0万年来首次喷发,那将出现科学家预言的噩梦场面。 他们说,自2004年以来,位于这座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就一直以创纪录的速度升高,仅仅在过去3年,其底部就每年上升7.6厘米,这是自1923年有记录以来的最快速度。 但是,因为缺少资料,他们没有提出大规模警告,也无法对下一次灾难可能发生的日期作出预测。 犹他大学地球物理学教授罗伯特·史密斯说:“我们最确凿的证据是,地壳岩浆房充满了熔化的岩石。但我们不知道这个过程要持续多久才会最终喷发或者岩浆停止流入、火山口再次收缩。” 黄石公园地下的火山最近一次大喷发是在64万年前。此后发生过大约3 0次小规模喷发,最近一次出现在7万年前。这些喷发使火山口覆盖了大量火山灰和火山岩,成为一处每年吸引成千上万游客的景点。(记者丹尼尔·贝茨)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1/26/c_121026547.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47045.html 震中 发震时刻 震级(M)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地图 2012-11-08 10:01:50 6.3 49.2 -128.5 20 温哥华岛附近海域 地图 2012-11-08 00:35:49 7.3 14.1 -92.0 30 危地马拉附近海域 地图 2012-10-30 10:49:03 6.2 52.3 -132.0 10 夏洛特皇后群岛地区 地图 2012-10-29 18:43:48 3.3 34.5 82.3 7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 地图 2012-10-29 02:54:21 6.3 52.6 -132.7 10 夏洛特皇后群岛地区 地图 2012-10-28 11:04:09 7.7 52.8 -131.9 20 夏洛特皇后群岛地区 http://www.ceic.ac.cn/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4332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中小学生游北美大学校园,能学到什么?
热度 43 Majorite 2012-7-20 23:48
中国中小学生游北美大学校园,能学到什么?
中国中小学生游北美大学校园,能学到什么? 蒙特利尔大学校园的一角, 我在这里做老师21年了。远处那个像扬帆远航船的建筑是1976年奥运会主馆 前两天在万维网上看到一条“北京小学生美国赌城游学,家长缴费老师游玩”的新闻,有些吃惊。赌城本来少儿不宜,老师为何带小学生逛赌城?是否如文章所说是老师想去赌城纵情游玩?还有人说,【我知道的去“海外游学”的孩子,居然还给家长购了一大堆东西回来,耐克的衣服、DKNY的包全买回来了。这哪里是什么游学,纯属是学习购物、消费和模仿人家的生活方式去了。】 蒙大工学院的一个新楼,由于考虑了环保因素,此楼造价是正常价的1.5倍。 今天早上上班,在我办公楼下真地见到一群北京来的中小学生,正隔着我们建筑结构实验室的侧门向里张望,没见该实验室人员出来接待与讲解。走近,见一纯正北京口音的中年男子正在给他们讲他当年在大学如何取巧考试得高分的“趣味故事“, 情节与蒙特利尔大学校园文化及其教学和学术研究似乎没大关系。于是,我主动自我介绍说是本校老师,可以带他们参观并给予讲解。我先带他们到20米外的1989.12.6惨案的纪念墙前,讲那个不幸的惨案。因没有被蒙大工学院录取,因而产生性别歧视(为啥女士能进这么好的大学,而自己作为一位男士却不被录取?),凶手在工学院教学楼内枪杀14名女大学生, 该惨案后被拍成电影 Polytechnique。由于他们只有10分钟时间,于是参观大楼内部只好作罢。 《Polytechnique》电影(2009)片花在此观看: http://www.cinoche.com/films/polytechnique/bandes-annonces/87042/index.htm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U7bjg5P35Y 我真不知道,这样的游学,学生究竟能学到什么?组织者与所参观的海外大学相关部门没有接触与联系,大学因此不可能派人出面安排活动与讲解, 使得他们准确地了解北美大学的独立自由之精神、求真思辨之精神、人文博爱之精神。因为北美大学校园开放,没有北大、清华校门口那些门卫,仅进到大学校园观光,照几张像,以示“到此一游”,这样的“游学“实在少了些实际内容, 白让父母花了冤枉钱,当然,能把孩子送出国游学的父母估计也不缺钱,不可能是普通工人农民。但是,我认为,中学生的海外游学还可以做的更好。 蒙大主楼(医学院与牙医学院) 蒙大 蒙大工学院实验楼 蒙大工学院实验楼,红色代表岩浆,黄色代表黄土,绿色代表生物圈,蓝色代表蓝天 工学院图书馆 蒙特利尔大学占了皇家山的北坡 商学院 楼内咖啡馆 商学院的特色建筑 工学院 幽静的校园 蒙大校园,校园内有三站地铁 蒙特利尔市的老港 蒙特利尔市的老港 蒙特利尔市世博会原址与1976年奥运会划船比赛地点 蒙特利尔市,远处是皇家山, 蒙特利尔大学就在山上。 近景的游乐场每年夏天一周二晚放烟火,国际烟火大赛。 蒙特利尔市, 从皇家山看老港 蒙特利尔市。世博会与奥运会划船比赛地点 ------------------------------- 7月19日,央视曝光中国烟草在援建四川一所希望小学中植入广告,学校大门影壁上印有标语“天才出于勤奋,烟草助你成才”。另外“中国烟草”的大标志设置在教学楼正门最上方的位置。 --------------------------------------------------------------- 以下为转载文章。 北京小学生美国赌城游学 家长缴费老师游玩【图】 万维网 昨天,网上一则微博引起围观:在美国Woodbury Info Center(离纽约2小时车程的直销店)外看见一群席地而坐的女孩子啃汉堡。上前一问才知道是北京一小学的,老师带着出国来玩。想不明白带小学生来Woodbury买什么,大热天让学生在外面坐地上吃麦当劳,老师们却在名牌店疯狂购物。经过调查,游学行程还包括赌城拉斯维加斯,老师带着一群小学生去赌城干什么?老师的解释是:拉斯维加斯的赌场也有专门为小朋友开放的项目。这样的行程设置到底是让孩子们去开阔眼界,还是让老师去纵情游玩? 北京小学生在美国街头席地而坐吃汉堡 游学行程包括“拉斯维加斯”   近几年,在收入水平上涨的同时,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值也逐渐提高,不少家长希望孩子拥有“国际视野”,于是利用假期到国外增长见识成为很多家长的新选择。   易女士的孩子在京城一所知名小学就读,并且是学校乐队的成员。近几年,每年暑假学校都组织乐队的学生们出国交流演出,今年的交流目的地是美国。放假前老师给家长们开介绍会,说这次交流共10天,全程的费用约3万多元,但不包括美国境内的机票钱,另外还要交两千多元签证费。大致的行程是先到旧金山去演出,之后有一个街头行进表演,此后会带孩子们去一所大学和一些景点,另外还会去拉斯维加斯。   近半网友反对海外游学   新浪教育频道专门针对游学做了网上调查,在这项有一千多网友参与的调查中,49%的人反对孩子参加海外游学,认为这种方式很商业化。42%的人认为很多游学是“只游不学”,走马观花,充其量是名校观光游。24%的人认为游学价格高昂,比一般旅行社报价高不少。19%的人认为带队老师并没有“边游边教”。同时,有35%的人认为可以选择性地参与游学项目。   @风之子(572901990):游学闹剧,有人渔利。   @陈志国:不如报个旅行团。   @柳军:这不就等于学生家长出钱,教师出国旅游吗?   @蒋有三:要是把旅游非要说成是游学,进而成为高收费的理由,再进而使带队老师从中渔利,那就涉嫌商业欺诈了。   @吥紧张(395178623):有些时候出游并不是学生意志的体现,他们只是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   @刀客(904286490):这也是让孩子开阔眼界的一种方式,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完美。   @余味:既然是海外游学,就应该先定义好游什么学什么,有针对性地开阔眼界,才能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   @沙小易:我知道的去“海外游学”的孩子,居然还给家长购了一大堆东西回来,耐克的衣服、DKNY的包全买回来了。这哪里是什么游学,纯属是学习购物、消费和模仿人家的生活方式去了。   @小龙女:请教委的同志管管。   李先生的孩子今年小学毕业,他早在一年前就预订了一家培训机构的暑期美国游学项目。游学时长为3周,只在佛罗里达一地,孩子们上午由外教授课,下午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例如参观警察局,到市场学习购物等,晚上住在寄宿家庭,周末也会给孩子安排迪斯尼乐园等娱乐项目。李先生认为,这样的纯教学项目比某些学校组织的交流活动效果更好。3周费用约3万多元,比起学校组织的收费还便宜一点。“学校去年组织学生去澳大利亚,一周的交流要交费1.8万元。”   教委称无权规范海外游学   据了解,目前学校组织境外“游学”或者“交流”并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也没有相关的文件规定。   据知情人士透露,一般是学校与一些旅行公司合作,但因为无章可循,所以有时候难免出现糊涂账。而调查显示,27%的人认为,“学校或老师倡导组织的游学,不去怕孩子没面子”,在这样的心理因素影响下,学校组织游学似乎有“强买强卖”的嫌疑。   谁来规定学校组织海外游学?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学校组织的这种海外游学活动,一般都是学校和一些旅行公司合作,不是学校的经营范围,属于企业行为,教委无权为旅行公司制定规则。另外,这种学校组织的海外游学活动,不具有强制性,完全由家长自愿参加。
个人分类: 中华民族|11025 次阅读|52 个评论
送孩子出来做小留学生有哪些路可走?
热度 1 liwei999 2012-7-18 16:57
【立委按】中国起飞以后,国内亲友中有不同程度实力送孩子出来留学(或高中,或本科,或研究生)的已经不少见了,近年来小留学生留学北美和澳洲、英国等地的越来越多。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把一辈子的积蓄砸下去也都舍得,可是在这样大的教育投资前,在关系到孩子的人生道路的大问题上,多了解一些外面的情况和选项,还是很必要的。下面是就我观察到的情形,给各位做个大体的介绍。本篇是根据问答笔记整理的,前后有重复以及不连贯之处,请予谅解。大体信息在了。 来北美留学上本科最便捷的一条路也许算社区学院了。社区学院相当于两年制大专,然后再转本科两年,近年来很多来自大陆和台湾的小留学生走这条路。 问:社区学院要高中毕业去吗 要 问:在美国读高中一年学费大概多少 很贵。公校免费,但不接受国际学生,只有本地居民(纳税人)才能享受。 加州私立高中,这边大约三万美元学费,也有两万多的。好的私校是是三万五,还很难进。 问:加上生活费要几万 生活费,一年一万五美元吧,一万居住(与其他同学合住宿舍,或合租公寓),5000 吃用。 问:哦,那加上生活费一年差不多要30万(人民币),真是不少啊。 上高中私校比上公立社区学院学费要贵。 当然贵,美国能上私校高中的也大都是阔人,至少中产以上。 一般人家都不舍得,也大多出不起。 高中在这边上一般没必要。因为,这边高中要求很严,跟国内一样紧张,甚至压力更大。课程负担重,加上还有适应过程,不能保证成绩好。成绩如果不在上游,那就去不了名校大学,也就失去了出来上高中的最大意义。因为出来上普通大学的话,从国内高中毕业即可。 国内来的小留学生上这边的高中,数理化一般没问题,但是文史就赶不上,阅读量太大,经常要求自己做研究项目,国内单一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更重要的是,美国上名校,成绩好(GPA 要求 4 以上,统考 SAT 要接近满分,越多的专科统考 SAT II 成绩越好,在高中提前上越多的大学AP课程越好)是必须的,但 academic 成绩只是一项基本的要求。另外还要看社区服务、领导才干和才艺等多项指标,这些方面,小留学生大都不占便宜,与本地孩子竞争起来处于劣势。因此,能上名校(全美排名前20)的可能真地不大。总之,不要以为花钱了就可以顺利进入名校。竞争实在太激烈了。的确听到很多上名校的案例,但是有更多的花钱了还是去了普通院校,他们自然就消声了,因为无所炫耀。这就给人错觉,名校也不难。其实是很困难的。 如果是国内高中,出来留学社区学院,它的两年,等同于本科前两年。所以,理论上,上完社区,转到本科上后两年,即可毕业。但是实际上可能要长一些。不少人头半年学英语强化(如果托福不够线的话)。另外,社区学院大多转到公立本科。而公立本科按期毕业的学生也就一半,不单单是课业负担,更主要的是,常常修不上课,学分攒不够。因为美国政府大学经费不断裁减,开课不足。 总结一下,大体上是 1. 基本不要考虑出来上高中,不值得 2 国内高考如果考上国内名校,基本不要考虑出来念本科,只考虑出来念研究生就好。 3. 如果国内高考不利,连普通院校都难,当然只有走留学社区学院比较稳妥。 如果国内高考可以上二本,就有三条路可选。 1 在国内上二本,四年大学以出国留学为主要目标,争取出来上一个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热门的比较难进,但是如果本科一开始就做筹划,考托佛,GRE,保证学业成绩单比较好看,等,还是可能的。家里需要供他/她两年硕士,以后找工作相对容易一些。 2第二条路就是不愿意在国内上二本,那就直接联系美国的本科,不走社区学院的两步,而是一步本科到位。这条路一般可以走通,对于美国的普通院校来说。(上名校反正是不可能。国内二本的成绩,就是上了名校也很可能吃不消,何况基本上没有这个可能。)所以就安心出来上普通院校,也是留洋镀金。这条路就是要供孩子本科4-5年,如果继续念硕士,那就要供6-7年,也是相当不小的经济负担。但是如今没有硕士学位,是很难立足的。(如果念博士,有助学金,所以一般不要家庭负担)。但是硕士,除了冷门专业可能有助学金,稍微热门一点,有职业前景的,都很难得到资助。 3 第三条路就是走社区学院。这条路与第二类似,但是时间可能要长一年。优点是门槛低,比较稳妥,国内的留学助学机构做过很多例,提供全套服务,只要提供材料即可。缺点是两年换一个校园对于孩子的社交和大学体验不利。 好的社区学院,也有转到美国本科名校的例子。一般来说,好的社区学院的学生,如果成绩是全年级前5%,是可以顺利转到名校本科的。如果是前20%的,可以上中上的本科。如果是中或下成绩,但不要不及格,也大多可以转到普通院校本科。 如今小留学生多了。父母省吃俭用一辈子,可是都特别舍得在留学上花钱。其实结果也难保证,最终大多是拿了个洋学位回来。但是如果专业不好,将来还是难有前景。所以专业很重要。大学阶段就开始要注意专业方向。俗话是有道理的,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研究生一定不能入错行。 问:加拿大怎样 加拿大情况类似,也许入学门槛更低一些。但是加拿大的学校只是美国的零头。美国的选择机会多一些,将来毕业后就业和立足的机会也大一些。美加都是移民国家,留学多年,真想要留下来移民,大多可以办到。加拿大移民门槛更低一些。 总结得不错,很实用。 加拿大这边,可以在公立学校录取之后申请签证,不难 当然,要有一个本地人当监护人。 有点不同意见 作者: 吴礼 (*) 日期: 07/18/2012 07:05:02 1.公立学校也不是绝对不收外 国人。孩子有当地的监护人(如亲戚)的话,也是收的。要办正式监护人手续很麻烦,要上法院,还不一定批准。但除非特别热门的学区,一般学校也不在乎,你说是就是了。但是另一个问题是签证。公立学校不发学生签证。如果孩子另外有办法合法留在美国,这就不是问题。 2.私立学校也不都是很贵。有些教会办的学校还是便宜的,质量也不错。 3.留学的目的不一定是进前20名大学。除了北清等名校外,我觉得一般州立大学不比国内大学差,因此逃掉高考还是值得的。当然主要取决于孩子未来想在哪里发展。 4.中国孩子来了适应也不是那么困难。我认识一个上海来的小姑娘在这里上六年级,数学当然是遥遥领先,英语,历史困难了半年也没事了。现在国内(至少大城市)的孩子还是很与世界接轨的。 美国大学招收留学生的标准和招收本国学生有些不一样。 由 hotchili 在 星期三, 07/18/2012 - 13:08 发表 我认识两个小留学生,他们都是很要读书的孩子。他们都认为应该在初中的时候就到美国。 【立委:如果不是移民过来,也不是通过亲戚作为监护人过来,初中就来念书,那要花费多少银子啊。30万人民币一年,乘以13(初中3年,高中4年,本科4年,硕士2年),就是390万元啊!我觉得如果不是开银行的,怎么算怎么不值得。当然中国自从邓大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贯彻以来,确实有不少经商的和做官的,比开银行还来钱,钱多得不敢放在国内,花在子女教育上是最好的所在了。在改革开放之前,能够初中就出来留学的,除非极少数红色贵族,几乎没有其他人。如今这类案例可是逐渐多起来了。】
个人分类: 留学资讯|4375 次阅读|2 个评论
反对北美低价大豆对中国市场的倾销
热度 4 jiangming800403 2012-6-10 16:36
我反对北美低价大豆对中国市场的倾销,不管有没有转基因,都是不利于国民健康的,因为它造成中国人的脂肪摄入量超标。 我国油料进口主要是大豆, 2010 、 2011 两年我国共进口超过了一亿吨的大豆,年均 5000 万吨。 5000 万吨大豆大约可以提供 1000 万吨食用油和 4000 万吨豆饼。此外,我国国产三大油料作物花生、油菜籽、大豆每年产量也有 4000 多万吨,加上棉籽、胡麻和向日葵,国内油料产量也能上 5000 万吨,大体上产油 1500 万吨,剩余油饼 3000 多万吨。加之其他食用油进口并减去出口,我国人均食用油表观消费已经达到每年 20kg ,同时我国饼粕类蛋白饲料的表观供应量达到年 7000-8000 万吨。中国的胃口有多大呢?养大一头活体重 100 公斤 的生猪,大约需要 350 公斤 饲料,其中蛋白质饲料约占 15% ,也就是养一头猪约需要豆饼 50 余公斤。按我国的畜牧业生产水平, 5000 万吨进口大豆大体上可以养近 8 亿头猪,但是显然我国没有那么多猪。我国养殖业的蛋白质饲料需求大约在每年 6000 多万吨,过剩的豆饼都去哪里了,被谁偷吃了。难道说是二师兄化缘,师徒四个,还有马吃。显然不是这样。所以最近两年我国差不多积存了 2000-3000 万吨甚至更多的各种饼粕饲料,差不多够养殖业大半年用的了,猪实在吃不完只能做饼肥了。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平衡膳食结构,成人食用油日摄入平均为4 0g ,折合每年 14.6 公斤 ,当然平衡膳食结构中建议豆类消费 30-50g ,折油 6-10g ,二者合计,一个合理的摄入量不应该超过 15-17 公斤 ,中国人的食用油消费已经明显超标,压缩1/5- 1/3 是可能的。 问题的关键不是谁来养活中国,而是中国能不能支持国际大宗资源性产品市场。现代农业 - 食品工业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为了满足人的营养需求和促进人的健康,而是尽可能的调动人的食欲。千百万年来的进化过程中,进化的本能使人类对好吃的(当然在长期的饥荒年代也是高价值)高蛋白、高热量食品产生了本能的偏好,从进化机理上很难抑制大快朵颐的冲动,当然在存在普遍的饥荒古代,这是生存的需要。然而现代大多数中等以上人文发展程度国家,已经解决了国民的基本食品需求,由于人的生理需要,食品消费量不可能无限制增加,大型农业 - 食品集团面临着严重的生产过剩的问题,只能通过一切手段调动人的食欲,而并不顾及消费者是否真正需要这些营养。 中国有多大的胃口呢?中国食用油与蛋白饲料市场已经有明显的表观过剩。在此情况下,再廉价进口北美大豆就是对国民健康的犯罪。 延伸阅读: 中国人吃得太热了 脂肪摄入量高出标准5% ​ 中国食品产业网 (2008年1月25日09:48) http://www.foodqs.cn/news/jkys13/200812594814489.htm 中国人吃得太热了 脂肪摄入量高出标准5%   中国居民的脂肪摄入量比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量高出5%   在卫生部中国居民饮食膳食指南发布会上,与会专家指出,中国居民的脂肪摄入量比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摄入量高出了5个百分点: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为35%,而中国人的摄入量则超过了40%,属于高热量饮食。   过高的脂肪和热量会导致慢性病的增加,一些代谢综合征也会随之而来,而造成高热量饮食的主要原因,就是油吃得太多。   中国营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程义勇说,食用油摄入过多是我国国民饮食中很大的弊端,近十年来,我国居民的饮食中,每人每天食用油的摄入量达到42克,是健康膳食推荐量的两倍,属严重超标。   食用油的高脂肪、高热量影响着中国人的饮食健康。程义勇指出,中国老百姓普遍认为动物油脂肪多,植物油中少,其实不然。动植物油的基本构成都是脂肪和热量,植物油能量值也很大,即使脂肪比例比较合理的橄榄油,也同样是高热量的。程义勇说, 油的每天食用量控制在23克左右较为合理,即使是橄榄油也要保持在25~30克之间 。   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看起来脂肪热量不大的饮食,其实是最大的“脂肪制造厂”,比如饼干、桃酥等,其含油量也是相当大的,也要注意少吃。   “在肉类中有一个普遍的原则,吃起来越香的肉,脂肪的含量可能越高,猪肉是这样,鳜鱼等鱼类也是如此。此外,红肉的脂肪比白肉要高,畜类动物脂肪比鱼类的要高。” 程义勇说。   程义勇强调,食不过量,天天运动,是确保我们饮食不过“热”的最基本办法。此外,减少在外就餐的次数,尽量在家中吃饭,以避免过多吃饭店中用油量过大的菜品 中国人DHA、EPA脂肪酸摄入严重不足 日期:2010-12-09 作者: 来源:新民晚报 ​ ​ ​ ​ ​ ​ ​ ​ ​ ​ ​ ​ ​ 本次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们还进一步指出在血脂超标的情况下,合适的脂肪酸配比尤显重要,以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适当取代部分饱和脂肪酸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摄入脂肪酸,是消费者保持健康的关键。 然而,调查发现中国人的膳食脂肪酸中DHA和EPA摄入量严重缺乏。在《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健康作用及我国居民摄入状况》报告中,指出我国城乡居民SFA、MUFA、PUFA的摄入比例合理;与参考摄入量相比,膳食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偏高;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EPA和DHA的摄入量明显偏低。目前中国成年人的DHA和EPA平均摄入量只有37.6毫克/天,与美国医学研究院(IOM)对人体膳食脂肪酸DHA和EPA的建议摄入量160毫克/天相差甚远,属于严重缺乏状态。 因此,现阶段增加DHA和EPA的摄入量对提高中国居民的健康水平至关重要,如何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居民膳食中ω-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偏低的状况应成为今后促进膳食平衡工作的重要内容。据悉,DHA和EPA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深海鱼油,合理摄入深海鱼油能降血脂、降血压、抗血栓、抗肿瘤、增强抗病能力、健脑促智和抗衰老的作用。可是日常生活中,DHA和EPA摄取渠道非常有限,而人体自身只能将极少的ALA转化为DHA和EPA,难以满足人体的需求。 中国人应该减少食用油的摄入量 新华网昆明11月22日电(记者伍皓、关桂峰)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各大城市出现了食用油价格上涨的情况。人们在抱怨快要“吃不起油”的同时,食用油消费过度、浪费食用油的现象却比比皆是,触目惊心。健康专家认为,中国人应该改变“嗜油”的不良饮食习惯。 中国人的“油水”过量了 这是常见的镜头:三五好友围着沸腾的火锅大快朵颐,厚厚的一层油浮在上面——“真香!” 水煮鱼、糖醋小排、油炸黄鱼、红油火锅……餐馆里,食客们个个吃得油光满面、满嘴油腻;油爆、油炒、油炸、油煸……家庭的餐桌上,“油水”越来越多的食物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公布的数字显示,2006年我国从国外进口2827万吨大豆和部分食用油脂。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还预测,2007-2008年度我国食用油消费数量将继续增加。 吃油量增加,我们吃得科学吗?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人每天油脂摄入量应少于25克,但 卫生部 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实际平均每日摄入油脂量为44克,超标76%。 云南省烹饪协会秘书长周永碧指出,“一方面我国食用油原料紧缺,需要大量进口食用油脂,另一方面我国居民对食用油的消费普遍过量,远远超过营养学会推荐的摄入量。这种‘矛盾’提示人们应该逐渐改变饮食习惯、烹调方式,减少油脂的摄入和吸收。” 食用油浪费后果严重 “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吃油也多了。但是食用油浪费可谓触目惊心,不仅对身体没有好处,还带来一连串的问题。”云南省营养学会临床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杨振娥说。 “首先,洗刷餐具上遗留的食用油有可能堵塞下水道,下水道的油污就是水源污染的原因之一,尤其到了冬季,油脂凝固后结在下水道里怎么也除不掉,污染环境。” “其次,人们油脂摄入多了,运动少了,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不良生活方式疾病也就找上门来了。”杨振娥说,“这不仅是对个人健康的损害,一旦生病还造成个人、家庭、社会的经济损失。因此这也可以说是过量摄入油脂的另一种‘浪费’。” 油脂是维持人身体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一克油脂产热量9千卡。但是专家告诫,油不可多吃。“我国居民油脂摄入量远远超标,这是导致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慢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现在‘慢病’已表现出低龄化的现象,因此亟须对国民膳食进行干预。”杨振娥忧心忡忡地说。 现今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经常外出就餐,偏爱选择中西式快餐等速食和煎炸类食物。“油重的食物吃起来固然很香,但只饱了口福,对人的身体健康来说没有好处。煎、炸、炒的烹调方式用油量多,烹炸时油温越高,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氧化越快,一些脂溶性维生素被破坏后,造成营养成分流失。”周永碧说。 减少“油水”已成公共健康问题 “吃油多少纯属个人生活习惯,您为什么呼吁要对国民膳食进行干预?”记者问杨振娥。 “中国人的油脂摄入量普遍过量,人体根本吸收不了这么多的油脂。这不仅造成了食用油的惊人浪费,而且严重危害着国民健康。因此,减少摄入油脂已经成为一个公共健康问题。”杨振娥说。 杨振娥认为,改变食用油浪费的现状,首先要从改变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入手。“最好选用有利于人体的煮、蒸、炖、煲、凉拌等烹调方式,少用煎、炸、炒等用油多的烹调方式,这是减少食用油摄入量的最关键的一点。” 有些人贪恋高油、高糖的食品,如火锅、油炸食物、奶油蛋糕等,周永碧说,这些都要少吃,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最好不吃。馋的时候可食用粗粮做的点心,或者少量食用以烘焙方式制作的点心。 “很多人都觉得烧菜少放油口味就不太好,怎样做到既少吃油又能尝到美味呢?”记者问。 周永碧说:“炖骨头、炖菜都不需要放油,有些菜本身不吸油,油放多了也是浪费。炖煮凉拌的菜品可以浇点花生油和芝麻油,既好吃又健康。” “炖骨头、炖肉后可将漂浮在上面的一层油刮下来,用刮下来的油再煮其他菜,既不浪费又能给其他菜提味。”杨振娥说。 随着天气逐渐变冷,专家提示大家多吃炖的食物,尤其是老年人。“因为炖出来的食物其营养成分没有遭到破坏。”周永碧说。 食用油的合理食用不仅体现在量上,还体现在如何选择食用油种类上。“我国不少居民在烹调的时候长期使用同一种类的食用油,这样脂肪酸搭配不合理,容易造成血脂升高。”周永碧说:“从营养平衡角度出发,选用食用油时不妨经常轮换着吃。” 杨振娥指出,长期高脂肪的饮食方式转换成低脂肪饮食,要有个适应过程,应逐渐减少脂肪的摄入。 “少吃一口油,少吃一点盐,增强运动,就可以使身体更加健康。”周永碧说。 ​ ​ ​ ​ ​ ​ ​ ​ ​ ​ ​ ​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3665 次阅读|14 个评论
[转载]羞于谈性,却制造了第一人口大国,这究竟是为什么?
热度 6 blsm 2011-8-22 18:29
新浪微博上看到的,不知是否确系杨老所说!如下: 杨振宁说: 中国人耻于谈钱,却是世界上最爱钱的民族; 羞于谈性,却制造了第一人口大国; 最讲究思想品德,却是世界上最缺德的民族。 在北美生活20年,未见过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上过一堂品德课,整个社会也没人提所谓的德育。可在社会上大多数人遵守社会最基本的道德,社会秩序井然,这究竟是为什么? 越是提倡啥,越是缺乏啥!看来这话不假! 越来封堵啥,越是害怕啥!看来这话也不假!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个人分类: 侃侃大山|4588 次阅读|7 个评论
为中国最早赴北美建设太平洋铁路的沉默的道钉们扫墓
黄安年 2011-4-6 17:42
为中国最早赴北美建设太平洋铁路的沉默的道钉们扫墓
为中国最早赴北美建设太平洋铁路的沉默的道钉们扫墓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1年4月6日发布 一个半世纪前,中国最早的远涉太平洋彼岸的农民工,为建成北美太平洋铁路,作出了举世无双的杰出贡献,没有太平洋铁路的建成就没有北美大国的崛起,也没有加拿大国家的最终统一。 这些沉默的道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许多人命丧异国他乡,有的墓园“对所有的安葬者都有详细的登记,惟独没有华工的姓名,有的只是为统计人数需要而被加以标注的、一连串的“Chinaman”。” 而在“广东新会的“义冢”安葬了成千上百无人认领的当年赴美华工的遗骸。从1992年至2001年,侨乡广东新会先后发现了四处华侨义冢,分别是黄坑海槐华侨义冢、黄坑木山华侨义冢、黄坑大槐华侨义冢以及黄冲坑鹤嘴华侨义冢,墓穴总数达2500多个。新会华侨义冢规模之大,落点与墓穴之多,墓主原侨居地域之广,坟墓保存之完好,均为全国罕见。华侨义冢是收埋无主华侨尸骸的墓地。” 今天,在清明节之际,我们应当向这些沉默的道钉、无名英雄们致意最深切的敬意和悼念。 去年9月21日温家宝刚刚踏上美国纽约就对纽约华人华侨并发表讲话说:同胞们、同志们,明天就是中秋佳节了,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知道在座的华侨华人、在外工作和学习的同志们都很思念祖国和家乡,思念亲人。其实,祖国、家乡和父老兄弟姐妹也想念你们。我想起一句唐诗说“归心海外见明月,别思天边梦落花”,其实这说明常常移居在海外的华侨华人的心情。我知道大家不容易,到异国他乡立足不容易,生存不容易,发展就更不容易。这使我想起大家所熟知的美国西部铁路《沉默的道钉》的故事。也就是说美国西海岸的铁路,是30万华人修建的,大约每一英里都埋葬着一个华人的尸骨,因此我们把它称作“沉默的道钉”,也就是说那里记载着我们华人、华侨辛勤劳动的泪水和血汗。(温家宝会见纽约华人华侨并发表讲话(2010年9月21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5883) ************************** (28) 图为当年华工遗骨在波特兰郎花墓地被发现。150多年前那里是一片农场,一棵高大的枞树孤独地挺立着。当农场变成了墓园,枞树就成了墓园的标志。墓园的名称也由此而来——Long Fir’s Cemetery。从1891年到1928年,有1000多名华人劳工被埋葬在这里。当地地方志记载:当时,大部分华工从事着修建铁路或者挖金矿这样繁重的下层经济体力活。在波特兰用来安葬拓荒者的先驱的墓地,华工却被要求与他国人隔离安葬。墓区对所有的安葬者都有详细的登记,惟独没有华工的姓名,有的只是为统计人数需要而被加以标注的、一连串的“Chinaman”。 (见黄安年编著《沉默的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第102页,图125选自http://www.guxiang.com/haiwai/youzi/tianya/200504/200504060016.htm或http://news.china.com/zh_cn/international/hwhr/11027615/20050315/12170441.html,参见田涛:《寻找华人先民的遗骨》,《南方周末》2005年3月3日。朗花墓地是波特兰城内最早、最大的纪念墓园;有四任州长和六任市长安葬在这里;墓园内除了葬有美国本土的移民先民外,还有日本、俄国、爱尔兰、中国等国家的移民先民。2003年地方政府决定将的郎花墓地大楼和停车场作为商业用地拍卖,此举遭到郎花之友的强烈反对。中华会馆保存的中两本中文名册记载了从1891年-1928年埋葬在朗花墓地的华人,以及两次拣骨后返回故乡的亡灵,人们相信朗花坟场的大楼或停车场下很可能还残留有华人的遗骸。协商决定于2005年1月11日开工挖掘查实是否存在遗骨。政府行政官员道歉说:“过去的历史曾经给华人带来了伤害,是一个错误。今天我们的责任就是,用最高度诚意的关心和敬意尊重华人,尊重亚裔社团的意见,纠正所发生的错误。” 1月19日继续开挖,在大楼前的空地位置,4英尺深的土层里,历史终于显露出了它真实的一面: 棕红色的已经化成粉状的线条清晰地勾勒出棺木的形状,长度和宽度的比例都不大,上面有一些白色的粉末。考古专家推测棕红色的粉末可能是腐朽的棺木木屑,白色的粉末是原来棺木两边的金属把手。轻轻拨开白色粉末,立即看到已经变成褐色的排成一列的两截骨头。考古专家怀疑它们是孩子的手臂骨──前臂和后臂两截。 在场的中国人亲眼见证了历史,那些与自己同出一源的先民的遗骨,被深埋在地下,没有亲人来探视,没有纪念的墓碑,他们差一点就被历史遗忘,现在是到了应该为他们想想的时候了。) (29) 广东新会的“义冢”安葬了成千上百无人认领的当年赴美华工的遗骸。从1992年至2001年,侨乡广东新会先后发现了四处华侨义冢,分别是黄坑海槐华侨义冢、黄坑木山华侨义冢、黄坑大槐华侨义冢以及黄冲坑鹤嘴华侨义冢,墓穴总数达2500多个。新会华侨义冢规模之大,落点与墓穴之多,墓主原侨居地域之广,坟墓保存之完好,均为全国罕见。华侨义冢是收埋无主华侨尸骸的墓地。据史书记载,华侨在国外去世后,侨居地的华侨社团捡拾其骸骨,运回家乡,由家属认领。无人认领的则由当地慈善机构集体安葬。这些义冢里的孤魂,曾在美洲和东南亚的土地上游荡过。他们有着凄苦的身世,是华侨血泪史的缩影。 其他资料: (2) 广东新会的“义冢”安葬了成千上百无人认领的当年来美华工的遗骸 (参见jmnews.com.cn江门新闻网) (3) 老专家独守“义冢”15载 (参见:http://www.hsm.com.cn/news/2006/0306/68/19228.shtml;73岁高龄的华侨义冢专家欧济霖位于黄坑海槐的华侨义冢。这处是最早发现的义冢,是1992年5月开发土地时发现的,葬的全是新会旅美华侨,是新会最早的慈善机构仁育堂在清朝光绪十九年即1893年安葬的,安葬时间距发现时刚好100年。义冢占地一亩多。黄坑海槐华侨义冢共387穴,葬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后耗资近10万元别辟墓园,于1993年2月前重新安葬。义冢有石碑三个:其一为“义冢”两字;其二为碑志,上刻“金山各阜先友骸骨运回本邑,自光绪十四年至十八年二月,除领回安葬外,尚存三百八十七具,于本年二月二十三日安葬与此。光绪十九年岁次癸巳仲春仁堂谨志”;其三为“义冢后土”,即地神或土神。坟为沙灰冢,半圆形,各坟有个人姓氏碑记。 除了最先发现的黄坑海槐华侨义冢外,还有另外3处。 黄坑木山华侨义冢,于1993年发现,为安南埠义冢,约200穴,葬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义冢坐东向西,主坟碑刻着“光绪六年孟夏 安南埠义冢 积德社立”。黄坑大槐华侨义冢,1993年发现,为华侨先友义冢,约440穴。义冢坐西向东,主碑为花岗岩石,上刻“民国二十五年重修 华侨先友义冢 仁安医院立”,黄冲坑鹤嘴华侨义冢,于2001年5月发现,约1500穴,是目前新会发现的义冢中规模最大的。尚未见主墓碑和载事碑,但却看见“义山后土”碑,其下款刻有“仁安医院”字样。这些义冢里的孤魂,曾在美洲和东南亚的土地上游荡过。他们有着凄苦的身世,是华侨血泪史的缩影和标本。)
个人分类: 纪念沉默道钉(07-11)|32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美崔哥“劝你不要来美国”
tianli99 2010-7-19 18:17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0年4月1日 第06 版)上刊登了新闻崔哥脱口秀叫响北美 ,2010年5月25日 新华社记者林媛、报道员罗育高、王茜在美国洛杉矶报道 北美崔哥洛杉矶演出 ,这个北大的校友现在靠脱口秀在北美声名鹊起,在西雅图的华人圈子里,已经几乎没人不知道崔哥。这位北美崔哥不是别人,就是西雅图的崔宝印先生。 下面这个让很多人感慨和热捧的劝你不要来美国,让北美崔哥在网络上红遍美加 。搜索了科网信息,没有相关视频,特转载一下,也可以在网络上搜他的作品 。 仅为博主们娱乐一下......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0-04/01/content_480136.htm http://www.xhstv.com/showvideo.asp?vid_id=4541 他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671893157_0_1.html http://www.baidu.com/s?bs=%B1%B1%C3%C0%B4%DE%B8%E7+%BB%D8%ED%F8tn=sayh_9_dgf=8wd=%B1%B1%C3%C0%B4%DE%B8%E7 http://www.google.com.hk/search?hl=zh-CNnewwindow=1safe=strictq=%E5%8C%97%E7%BE%8E%E5%B4%94%E5%93%A5btnG=Google+%E6%90%9C%E7%B4%A2meta=aq=faqi=aql=oq=gs_rfai =
个人分类: 网络文摘|5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一个清华学生留学香港后对人生的思考
ellapan 2010-4-12 21:33
98年本科毕业,又顺利地被保研,当时的我只是一个憨憨的书呆子,纯洁的如同高中生,在清华这种和尚庙一般的理工学校里呆了四年,女孩似乎是山下的老虎,神秘得让我一见就脸红心跳。未来是什么对于我就是读完研再说,反正成绩还行,不读白不读。天上掉了馅饼,用我的兄弟的话来说。香港正好回归一周年,教育部要选派一批本科毕业生去香港科技大学读研,以加强两地的教育和科研交流。清华当然要占不少名额,系里的几个牛人去了美国,所以这个饼就掉到了我头上,确实是个不错的饼,不用考G、考托、全额奖学金,连什么手续都是学校和教育部包办了,我分文不花,后来香港科大的联络人抱怨中国的办事效率和程序烦琐,至于怎样的麻烦过程,我至今都一无所知。    香港科大   就这么糊里糊涂地来到了香港。依山傍海的科技大学美得如同世外桃源,现代感的建筑更让我们爽眼。当时的一个哥们说:妈的,就是用银子在荒山野岭堆出来的,这样的物质条件算是让我满足了。后来得知就是亚洲最美丽校园,倒也丝毫不怀疑。据说是香港政府感到了贸易和服务的优势正受中国沿海城市的挑战,而科技就是竞争力,就下了狠心投钱建了这学校,请来了学者。耗资400亿港币,相当于微软公司一年的纯利。组织的参观,教授的讲话,英语的培训很快就过去了,当时的新奇兴奋也褪得干净,每天面对这青山海景,最后也麻木得没有感觉了。由此可以推测娶一个漂亮老婆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如果不是为了炫耀。教授大多是华人,台湾和大陆出身的不少,反倒香港人是少数派,很多都是在北美的名校里拿了PhD,奔这里的高薪来了,他们的PhD头衔总要和名字相片挂一起,挂一辈子,Harvard和Standford之类的当然就香了。正教授可以一年拿到一百多万港币,也就是一个月可以买小汽车,比一般的美国大学高。知识真的值钱了,让我们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有回和教授们吃饭,谈及大陆大学教授的待遇,他们就感慨:知识分子真被廉价到了可耻的地步。我们也无话可说,反正不是我的错。然而钱不是好拿的,很多教师正是三十出头,教授职称还未到手,和学校只是几年合同,其他的学者也不断在申请进来,所以压力颇大,辛勤程度比公司打工仔有过之而无不及。既然自己做学问要紧,培养学生的事就要往后排了。刚进来时很多教师和我们亲切讲话,之后就不见了,好久不见就不认得。研究生当然有导师的,只要自己不去找他,他是肯定不会找我的。上课之后就是绝对的自由,当时自由得很是惬意。 萧伯纳说人生的苦闷有二,一是欲望没有被满足,二是它得到了满足。 这话的确是部分的真理。当我住在这绝世美丽的地方,可以随心所欲的去商店买东西不用担心付不起帐,可以任意的支配自己时间时,最初的半年里,却发现情绪每况愈下。西方化的建筑设计将个人的所谓privacy保护发挥到极致,进了宿舍就基本感觉不到他人的存在,同单元的人也有独立的卧室,大家都是进了房,将门一关,隔离了,谁也不好意思去敲门。刚来时认识的一伙人,后来发现根本遇不着,如同消失了一般。同住一起的是三十好几的叔叔级人物,偶尔可以说上一两句话,却永无可能说很多。大家都像是住在不同的空间里做研究,忙碌的无瑕顾及他人。   平心而论,对于一个成熟的研究者,如果他有确定的目标和兴趣,对生活人生都不再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准备投身科学研究中,那么这里真是一个好环境。但是我种茫茫睁着无知的眼睛的毛头小子,却是完全另外的感觉。 那种茫然的苦闷感觉真是难以描述,找不到人玩,只是将窗户开了又关,关了又开,不停的喝水,仍然感觉不舒服。 怀念在清华的破楼里相互串门打闹的日子,怀念抱着篮球在走廊里叫一声就应者云集的日子,可是怀念解决不了问题。以孩子的心理去进入成熟严谨的环境,不可不说是一次考验。    多年的功利教育的辛勤培养,我一路顺当地走过来,发现完全的上当。我在成功的通过了一次次考后,最终都不知道我为什么要通过这些占距人生的考试,这个所谓的优秀学生只是在不停地让自己去符合那个优秀的外在标准来麻痹自己的虚荣心,而自己,那个真正的自己却一直没有存在过,没有发育过。我学的任何课程都无法帮我解决当时的苦恼,那么每天学那些微分方程又是为了什么?还去为了父母的微笑,人们的赞许吗?年年得奖学金的清华毕业生是了这么一个怪物: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不知道生活是什么,对社会毫无接触,二十出头,可是见女孩子就一身不自在,会解各式各样的方程,却不能解决自己的困惑,硕士博士的路就在眼前,可是不知道还应不应该这样走下去,这状态难道就是我的追求?一个智商还不错的人努力多年就变成这样?   这是一个问题,很早就有了,只不过太晚地暴露出来,我相信这样的问题依然将被很多师弟师妹们面临,我相信在清华依旧有很多像我当年一样的学生。当看到他们天真的讨论: G 2***, 托 6**,GPA 3.*, 学校名次Top **, 仿佛几年的辛劳就只为那么点数字,人生的终极标就是goabroad. 我无法不为他们忧虑。这也是促使我写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   很多人没有对做研究的真正兴趣,但是用尽了精力去获得一个去国外做科学研究的机会,就洋溢 在 掩饰不住的喜悦里,甚至对人生毫无真正规划,对自己的兴趣一无所知,为出国而出国,那将在告别父老乡亲后去迎接苦闷的开端。   香港的学生很实际,决大多数本科毕业就去赚钱,三十之间为结婚买房奋斗,如果告诉一个香港人说你二十八了还在读博士,他会觉得你很失败,可能是根本不会赚钱。而留下来读博士的香港学生,就是真的很喜欢作研究的人,扎实地做事,他们的认真让我们一批朝三暮四,心猿意马的大陆学生汗颜。    生活在香港   都说香港是弹丸之地,其实一千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也不算小,不过大多是山,可利用的地方不多,很多商业区都是添海造出来的。亚热带的气候,又在到处是山和海湾的地方,风景当然好。香港的气候比北京舒适一万倍,冬天冷不了,夏天也不太热,甚至没有明显的四季感。只是上半年天气有些潮。成天都有湿湿的感觉,北方人有点受不了。   香港的交通极其发达,公共车从不拥挤,也很少堵车,可是香港的道路比北京的窄得多,车也不会少,布局和管理更好而已,看来北京走向国际化还须努力。这里是名符其实的购物天堂,东西也不算贵,电器和服装可能比北京便宜,特别是国际名牌,由于没有关税,肯定要比大陆便宜。所以不必带很多衣服来,足够便宜了。但是服务业,比如吃饭,理发,涉及到员工劳动和地租的就要比大陆贵好几倍。可以随便往来深圳也是在香港的一大好处,一天可以轻松来回好几次,在香港读书的学生可一得到香港的临时身份证,加上护照上盖个章,就可以自由出入境了。   常有人问及香港的影视明星,可是到了香港就觉得那些人也只是打工仔,背后是更有影响力的老板,一旦老板不想捧了,明星就会很快消失,新人会取而代之。 看到他们卖力地载歌载舞,其实也是生存需要,在商业社会里那是绝对的驱动力。   香港的金融和资讯服务相当发达,在所谓第一世界里也算相当突出,可以很便宜的享受到信用卡,电讯,互联网服务,因此有些人在香港呆久了再回来反而不适应了,主要就是这些方面,当然还有其他制度等软件原因。   说到学校的生活,物质条件比国内任何大学好,甚至条件好过美国不少学校,香港的学生很少住宿学校,所以一到周末放假学校就很冷清。通常大陆学生独享学校设备,偌大电脑房和运动场,舒服的游泳池,都有不少美好回忆。学生宿舍条件不错,可以做饭,自己做比在餐厅里吃来的便宜,所以大陆学生会乐此不疲,周末常三五成群,做吃的为乐。餐厅里中西餐都有,中餐以广东口味为主,忙起来时以营养为重,口味不对也只能将就吃了。   现在在香港的大陆学生不算多,总共有四五百人,各个学校都有学生联谊会,是比较松散的组织,也有一些机会认识朋友。周末会组织放放电影,搞舞会。临近考试或论文时,谁也没心思搞活动。香港的学生很好打交道, 在成熟的社会里长大的人,心理相对简单且好玩,不像一些大陆学生常常过分盘算自己的明天,将自己逼的很累。 他们对大陆也渐渐感兴趣,虽然他们常常不知道湖南和四川,只说得上秦始皇和毛泽东。只要主动点和他们交流,是可以结识不少朋友的,粤语不是障碍,很多人可以听普通话,而且,广东话不难学,不留神就长进不少。    关于工作机会   很多人就终于跳到北美去了,大多还是接着读书,从这个意义上讲,香港只是跳板。   在香港留下工作的机会不多,如果在进香港的第一天了解这一点,是有好处的。也有回祖国的,我就是,所以我在这里写文章了,看到很多朋友询问去香港读书的问题,作为过来人,就写了这些,如果能给这些朋友提供一点有益的信息,就很满足了。   上次写了文章发表在海外学子版,很多朋友给我回信,给了我很大的鼓励,真的没想到过自己的东西会给别人带来影响。留学的经历给了我很多,几乎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在一篇文章里是不可能都讲完的,所以我再写一个续集,好莱坞搞续集纯是为赚钱,我呢是什么都不图,万一有ppmm看了之后找我,最爽不过。将心底里的一点点龌龊 都暴露出来,可以痛快讲了。    凡事都是虚空   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难免在神情上都多一丝生存紧张,中国在海外的留学生尤其让人感觉到这一点。看不到出自内心的笑, 连谈话时也似乎只有一个主题:今后有什么打算?每做一件事,都在问自己:对我有没有好处?   坦白的说我自己刚到香港时就是这样,只觉得自己多么没着落,无根无底的飘在他乡, 我要努力啊,绝不可浪费自己的任何精力,房子,车子,名誉,地位,还有漂亮老婆,我什么都要啊。 要学最能给我带来利益的东西,去做最有利自己的事情,直到我成功。 当时 我就是这么典型功利 ,到现在我都想这样痛骂自己。    数学指出函数的极大值往往在最不稳定的点取到,人追求极端就会失去内心的平衡,到时候就不难体会到数学原理的深刻。 我很快让我的功利心理逼到无路可走了, 对所学的东西怀疑,担心自己变成书呆子,对自己有信心,找不到真正的朋友,找不到让身心平静的乐趣,每天都在心潮起伏。 最后我去找学生辅导员。愚蠢的诉说倒不多提了,不过我记得他大胡子的脸有了微笑,眼睛里放出宽容而温和的光。他告诉我觉的我很有意思,他第一次遇到这么坦白的学生。那些东西有什么意义呢,你怀疑得很好。之后就翻出圣经来,给我读某些章。    Everything is meaningless. 竟是圣经里的话语。那是我看到的最为震惊的一句话,也是我后来觉得最深刻的一句话。中国人很难理解,对在功利教育里熏陶过来,缺少人格教育的中国学生,更无异于晴天霹雳。成绩,offer, 学位,这样那样的好处,每天拼命算计的东西有什么意义? 假设你突然死掉,世界将会怎样?世界将一样绚丽,地球转的一样快,太阳系每天在宇宙中换一个位置。大海还是大海,波涛还是波涛,一样的花开花落,潮起潮落。你的亲人可能会掉眼泪,但是周围的人在三个月内将你忘个干净,那是你曾经那么在乎他们怎么看你的一群人啊。如果上帝存在,在他的眼里,你是多么可怜的小虫子,在活着的短暂岁月里,在最美好的青春里,都不曾快乐过,用尽心力去聚集一大堆外在和心灵没有关系的小东西,只是出于对未来的没有信心,小小的心灵在接近熄灭的一天还在发出那个愚蠢的声音,让你忙碌,让你忧虑的声音:我要,我还要。天底下充满了这样的小虫子,当一个离开了,又有一个来了,做着同样的事情,汹涌着同样的小小念头,受着同样的煎熬。于是上帝要感慨了: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已过的世代,无 人纪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纪念。    ------圣经 旧约 传道书   我不是在传教,当时的辅导员也不是在传教,但是让我立刻看到自身的渺小,物质追求的虚妄,内心的愚昧。看看资本主义的学生辅导,是不是比我们这边高明多了?马哲曾帮助过我们什么?    不要忧虑   不要为明天忧虑,天上的飞鸟,不耕种也不收获,上天尚且要养活它,田野里的百合花,从不忧虑它能不能开花,是不是可以开得和其它一样美,但是它就自然的开花了,开得比所罗门皇冠上的珍珠还美。你呢,忧虑什么呢?人比飞鸟和百合花贵重多了,上帝会弃你不顾吗?   一个朋友告诉我,他在等美国 offer 的时候,常常梦到接到牛校offer, 过度兴奋到醒,更为郁郁,感慨但愿长醉不复醒。这样的故事大家听了不会太惊诧,由此不难理解《儒林外史》中的进中举了。而 得到offer的人到了海外,往往要经历更多的梦醒时分。   为什么活得这么累?生命本是如此美丽,连飞鸟和野花都可以尽情地享受上天的恩赐,而 这些有高等思维的聪明人,却活活让思维搞得神情郁郁,哀声叹气。   常有人感叹西方人笑起来那么真实,那么出自内心,探讨起来,又归结到他们更有钱,他们的社会更发达。可我觉得那不是原因。原因就是他们比中国学生更接近飞鸟和野花罢了,更接近《阿甘正传》里的弱智罢了。他们更天真,相信那个万能的上帝会永不遗弃他,所以他们可以少想很多的问题,反而过得更顺利,在团队里表现得更凝聚,因为过分的私心是无法向大家共同的上帝交代的,他们可以很快做出一个Microsoft,一个Dell,但是大家可以看看中国的北大方正,联想,新浪,管理层一年的地震比台湾还多, 这么多年来,连冲出亚洲的野心都没有真正实现过。 这难道不是上帝给西方人带来的好处, 耶稣说信我就可以得救,不管这个上帝是不是虚拟的,但他在事实上填补了人性的巨大空白, 人家的Microsoft就证明了他的存在,正如计算机的虚拟内存,尽管虚拟,但事实上的作用是巨大的。中国学生总是怀疑这个看不见的上帝是否存在,更在私下里说,他对我能带来好处吗? 其实中国人什么都不信,只信好处,从古时的考八股起,读书就是为了好处。 因此,大家每天活在害怕没有好处的忧郁里,想靠自己小小的思维,在着巨大的世界系统里去谋取好处,上帝忍了泪水,背过脸去。    思维的无奈   我并不主张虚无,尽管我在上一篇文章里尽力去指出物质追求的虚妄。正如萨特认为, 人生本是本无意义,但是怎样摆脱虚无却是有意义的。 王朔的意义在于砸碎那些没有意义的假崇高,伍迪.艾伦的意义就在于不断指出人生的荒谬。 如果一切都是那么可笑,我们怎样面对每天的24小时?但是活着就是这么简单,它只是一个过程,简单而自然地发生,以至于任何干扰和关注都是多余。就像飞鸟掠过天空,野花静静地开放。能把什么东西叫做现在吗?你能占有什么东西吗?一切的意义只在时间的流动的河中。就像一团火,哪个燃烧的过程才叫火,一旦过程停止了,火不存在了。人的思维在作怪,它是一个双面的东西,它不总是带给我们好处,虽然我们对它有那么多自信。 思维在很多时候严重地干扰了那个自然的生命过程,它在想单个的状态好不好,值不值得,合不合规范,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所以我们很快变得不快乐,不安稳,再也无法享受那种自然的喜悦了,正像被摄像的人,他的表情立刻不自然起来。 恐怖片里的鬼魂可能一直不曾出现,人们却开始牙齿打颤,是被自己思维折磨而已。学计算机的朋友肯定知道操作系统将一个进程悬挂起来的意思。人的那个蠢笨不堪的思维,凭什么要常驻内存?它那么长期的运转,又真正解决了多少问题?为什么不在必要的时候悬挂它,去享受生命的自然?明白这一点将改变你的生活,思维会使你陷入矛盾,很多时候它是多余的,用心去体会,甚至用毛孔去感受就足够了。当你不再判断,不再分辨,不再比较,不再权衡,你就立刻、和谐起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时,还用考虑什么呢?此间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连言语都是多余,因为言语来自思维。佛陀的捻花一笑,详和的神情,虽静坐,似乎已飞跃世间一切,他坐在了那个生命的根本之上, 再也没有一丝的不和谐。   读书的时候,我常常到海边听涛声,坐下来看着太阳落下,那会是我一天最美好的时间,当太阳没下去,晚霞渐渐褪去颜色,波浪依然轻轻拍打岸边,幕色从四周将我围过来,静默中我会在心灵里升起喜悦,感觉到冥冥中那个永恒的力量,它在紧紧将我抱住,天地万物和我一样同在,也被温和地抱着,我将永不孤独,永不伤心,永不绝望,因为那力量就一直在那里,将永远在那里,我是它的恩赐,我的灵魂从未像那时一样枝繁叶茂,内心从未像那时一样宁静和谐。   我不用去分辨那种力量,是上帝也好,上天也好,老子说的道也好,有什么关系呢? 分辨只是是思维常干的蠢事罢了。 所有的心灵都是一样的 ,所以 我相信所有人都有那个和谐的状态,就像收音机有那个频道一样,只不过太多人没有调到过。 太阳,大海,清风明月,鸟语花香,生生不息的物种,是多么大的恩赐啊,只在我们断暂的生命里才可以感受到,可是太多的人从不念及。他们将自己全部地交给了少得可怜的脑细胞,心灵交给了那个拙劣的 CPU,时时刻刻在做狭窄不堪的运算和判断,所以才会长时间挣扎焦虑,只看到85分和90分的区别,5000元月薪和10万年薪的不同,牛校和烂校的分辨。所以郁闷,无耻,倒霉,不爽,急,这样的词汇就开始在嘴边泛滥了,就像破电脑的出错提示一样多。 本没有打算再写很多了,关于人生的刨根问底本来就是沉重的课题,无异让学业繁多的学子们再怀疑自己,平添忧虑。倒不如多说点逗乐的事,每天多嘻嘻哈哈一阵。 前不久见到北大的一个女生,说我前面介绍香港的文字很实用,后面的文章就越来越看不懂了,可以理解,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像我一样想这些问题的,特别是女 孩,一天多说几声挺好的好温馨哟就算过得不错了,古今中外都不曾出过一个女哲学家。 但是,这位未曾谋面的北大师弟在等我的续集,谢谢你,xmdl(阿扁鱼), 我不愿让你失望这一篇是为你而写的。   我们看的人文书前面提到的女生就问我,在留学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回答是长了见识。就像在 小地方呆久的人出来见了大海,这个收获大得很。 所以我渐渐地 学会 了 真正的谦虚态度 ,越来越 承认自己所可以理解到的,可以认识到的只是这世界的太小一部分。 在我的脑力范围外有太大的空间,从这一点来看, 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有过多的自负,每天都在或多或少的干着作井观天的蠢事,争论着盲人摸象的争论。   清华北大的学生的人文素养,我想,很多来源于图书馆的人文书籍,因为喜欢读书的学生多半在那里搬书回来看。 可是那些书多产于七十,八十年代,基本上是被一把姓马的刀阉割了的太监式的书,我不怕得罪人。怎么阉割法?举个例子,总体而言,宗教是唯心的,错误的世界观,被统治阶级利用来麻痹被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从此,你知道了这一点,你么读释迦,读耶稣,读老庄,都觉得如同太监一般阴阳怪气。 在红色的年代里,马刀所向无敌,包括孔夫子到孙中山,从曾国藩到蒋介石,都少有可以逃脱的,因为他们有阶级局限性。   但是我到了香港,就看到了很多台湾的书,很多香港的书,原来这些书本不象太监的,甚至不比姓马的书少阳刚之气,可以读得让人忘食,哎,可怜它们的被阉。这些都是我以前脑子以外的东西,所以我立刻知道要谦虚了,人总是受着他的经历和环境的巨大局限,他甚至不意思到,没有选择地被限制隔离着。   耶稣呢,用我们的眼光看,他太失败了,没有妻子,没有儿子,没有房子,没有财产,没有地位,最后还要被钉死,他只是游走于四方去救助受苦受难的人们, 他有余的眼光 总是 看到了世界的外面,因为他也到过更高的维度里。   庄子至今看来还是活得最浪漫最洒脱的中国人,他是超脱的同义词,他也是高维空间的蚂蚁。    去读他们,去体会那种来自另外一个维度的智慧的震撼 ,尽管你可能无法改变无奈的现实,但是可以深刻地改变自己 ,尽管无法摆脱沉重的肉身,依旧无选择地活在平面上,但是,心灵获得了自由。愿意升起你的心灵吗?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我们永远只能是自己 , 卢梭说的,对于整个世界我微不足道,但是我对于自己确是全部。 事实上我们只对于自己重要,如果我死掉了,没有几个人会在三年后保持对我的记忆,如果我痛苦,没有几个人会有真正的同情,因为太难了, 每个人都无法了解我的意识。所以我们要独立,活着就是成为自己,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去寻找自内在的完美与和谐,去实现句那没有选择的话: I am who I am。   Simply because I am not and can not beanyoneelse.可是我们受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教我们忘掉自己,去变成一个称为标准的人,不是这样吗?从小学起我们就要评三好,树标兵,学雷锋,学赖宁。老师总是看到我们的恶习,你那样子不合行为规范,不可耻吗?   到了大学,我们又自由了多少呢?我们依旧看别人,看典型,看所谓成功者,我们依旧活在要忘掉自己的标准包围中,去bbs看看,似乎所有人都统一了口吻,GRE 2400,拿了牛校offer, 签了著名外企,找到了ppmm,牛啊,羡慕啊,爽啊,历史走到了21世纪,北大和清华人只剩下一副面孔了, 每年招了很多新生,最后就剩下了一个。   比较是有意义的吗?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作为自己的全部主宰,为什么要什么都和人家比才可以找到意义?为什么当别人考G的时候,我也一定要考,为什么考不过2200就要郁闷?为什么billgates成功的时候,我也一定要学计算机?可是自己和别人是多么的不同,些不同难道可以在一些欲念的驱动下轻易的忽略?    崇拜是有意义的吗?明星是需要那样追捧的吗?中国的那支烂球队是需要那么多关注的吗?    当我们倾注希望的时候,他们借此赚到了更多的银子,活得更加嚣张,更加让我们失望,我们是在给富翁们献爱心,爱心那么多,为什么不献给需要爱心的更多的人们,为什么不献给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    当我们崇拜自己,热爱自己,追捧自己,关注自己,我们就都也是明星了。 这样盲从将无法发生,起哄将无法发生,个人崇拜将无法发生。这个意义大的很,至少大跃进将不发生,文革将不发生,我们的经济有可能早三十年走上正轨,现在我们不需要拼命飞跃重洋,中央到地方的官员就不要象现在一样,在 亿万人没有工作时还竭力吹嘘7%的GDP增长,就像阳痿的人,为了脸面,郑重地去声名:请看我浓密的胡须,年增长率7%。 不知道多少人可以耐心有共鸣的看完这个帖子,但是看完后却激动的想向每个好朋友推荐。关于人生的追求、香港的开明及其他、大陆人被蒙蔽太久、海外学习生活的好处和收获、是否出国以及为了什么出国,好多好多曾经是我想过滴为之郁闷过滴,幸好有留美归来的老师点拨,有Joe的严厉质问,才让我度过了当初的挣扎和煎熬,如今的心境已经远离那种浮躁和焦灼了。因为学会欣赏不同的美, 懂得珍惜和付出,因此每一天都很开心。这一篇帖子真的是让我看到绚烂浮躁下面自己真正缺少什么 ,好好珍藏!有机会还是要出去看看好好体会。(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04 次阅读|2 个评论
Mammals of North America,一个有意思的网站
热度 1 robbi 2010-3-23 07:45
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这样的一个网站: 美国斯密森尼学会下面关于北美哺乳动物(Mammals of North America)的网页,链接如下: http://www.mnh.si.edu/mna/main.cfm 使用时,既可以按照北美地图来检索,也可以按物种的英文名或者拉丁名来查找,还提供很形象的按系统树来检索(而且是按最新的分类系统,相当专业)。 最好玩的部分在于,检索到种以后,可以在线生成一个关于该物种的PDF格式的field guide式的文件,还可以下载。直接打印出来,装订成册的话就是一本自己的野外手册了。超赞! 斯密森尼学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私立科学研究机构,不仅仅只是因为老美有钱。我觉得植根于西方文化的那种悠久的博物学传统,是他们在自然科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一个很重要的深层次原因。不仅有传统,还有着丰富的资源予以支持。这个网站提供的这项免费服务,即是明证。不认识偶然见到的小动物?一时没那么多钱买现成的野外手册?这些都不是问题,点击这个链接,就能找到你想要的。 咱们什么时候能做到这一点呢? 所谓科学,我觉得从根上来讲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最纯粹的对所处世界的好奇心而诞生的。对周遭的自然界没有好奇,不去探究,更谈不上兴趣,又何来自然科学呢?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啊!
个人分类: 观鸟者说|4400 次阅读|2 个评论
卫星图像:北美东部的大雪
pony1984621 2010-3-9 21:33
资料来源:美国航天局 编译:马志飞( Bei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 2010 年 3 月初,几场冬季风暴带来的积雪覆盖了从加拿大向南一直延伸到 西弗吉尼亚州的广大区域。 3 月 6 日 ,美国航天局 Terra 卫星上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MODIS )在晴朗的天空里将这儿一览无余。在这幅真彩色图像中,大西洋和东部大湖的海蓝色水体与雪白的积雪对比鲜明。安大略湖( Lake Ontario )的南面,是美丽的五指湖( Finger Lakes ) ,映衬在积雪覆盖的纽约州版图上,就像是一个非常逼真的巨人爪。在俄亥俄州( Ohio )、纽约州的中央、休伦湖( Lake Huron )及其东部临湖这一区域的积雪最厚。 在加拿大,表面上看起来斑斑驳驳的广大土地有可能是冰雪和森林混合造成的结果。
个人分类: 卫星图像|43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美病人(小说)
jlpemail 2009-5-11 11:42
北美病人(小说) 上 迈西寇出发前就感觉些微疲倦。他,身强力壮,并不介意,径直上了飞往东方的飞机。这是他第三次到那个异国情调浓郁的城市 X 港去游玩。在一个著名的古都转机抵达 X 港后,他摇晃着走出了机场。 醒来时,他发现自己在 X 市市立医院里,在传染病房。 迈西寇被告知,得了流感,传染性很强。正在接受隔离治疗。这个操北美某地方言的人起初很傲慢,因为护士不懂他老家的方言。他觉得这些人很没有文化,打心眼里看不起这些人。这些人对他的母语或者方言,听都听不明白,说更说不上来,能有文化水平吗? 迈西寇曾经大发脾气:你们没有权利剥夺我的人森自由,你们这里还有人篡吗? 有,不仅你有,我有,大家都有。问题是,你得了传染病,还没有康复,把你送出去,既是对你不负责,也是对 X 市人不负责。 迈西寇不懂 X 市的语言,可是画面是世界性语言。他从电视上看到。和自己有过近距离接触的人,都被隔离观察了(有的已经发病、症状和自己类似);而且还在查找一些下落不明的人。 X 市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他从画面上看到了故乡的卫生官员,还有 WHO 的官员在发表讲话。 迈西寇觉出了事态的严重性,他的鼻孔的中线与地面的夹角逐渐有零度向 45 度扭转了。他的病情稳定。 下 纪大夫有个远房亲戚迈瑞肯,从北美躲避国内战乱时在 X 市住过一年。纪大夫的语言天赋让他很快就和迈西寇自如交流了。迈瑞肯和迈西寇的家乡都在北美,尽管不是一个国家,也不是一个州,可距离很近,只隔了一条南北走向的河流。迈瑞肯在上游、迈西寇在下游。 纪大夫提到的迈瑞肯缩短了和迈西寇的心理距离;迈西寇把纪大夫当成了唯一的朋友,有话只对他一个人说。 北美病人迈西寇出院后,没有继续旅行。回了北美老家。不久就死于其他病症。有谣言说,迈西寇从 18 层居民楼顶层上跳了下去,他过度抑郁了为自己的不负责行为造成的恶果抑郁了。迈西寇解脱了,更多的人却开始了极度的恐慌。还有谣言说,迈西寇是死亡后被运送回去的。 网络上关于迈西寇死亡原因的报道花样百出,各有千秋。所用的遗像却雷同,都是他早年的一些健康的形象。 死于迈西寇传染的疾病的人已经达到了 3 位数,一些国家的卫生部门宣布进入了紧急状态
个人分类: 小说场|4035 次阅读|1 个评论
北美发现最小恐龙化石 体积大小如同一只鸡
quaternary1 2008-9-25 10:37
2008-9-25 9:52:0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9月25日电 加拿大研究员最近发现了北美最小的恐龙,他们找到的一个7000万年前的化石,是一种名为北方亚伯达爪龙(Albertonykus borealis)的遗骸。   据联合早报网报道,这北方亚伯达爪龙的体积如同鸡一般,而且拥有飞禽类的特征,包括细长的脚、像钳子般的下颚、粗硬的手臂和大爪子。它与其他恐龙有很大的不同,只捕食昆虫。   北方亚伯达爪龙的化石是于2002年出土,地点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不远的红鹿市。一起重见天日的还有约20个同类的恐龙化石,不过,当时并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卡尔加里大学的古生物研究助理朗里奇表示,这种恐龙是阿瓦拉慈龙科(Alvarezsauridae)最新被发现的成员。它的同类的化石仅在南美洲及蒙古被发现,这显示当时这种恐龙曾经从亚洲迁移到西半球。   他说:大多数恐龙如暴龙或三角龙的体型都是非常巨大的,但北方亚伯达爪龙却很小,它的身长只有约三分之二米,而且很可能只捕食昆虫。此外,它也可能曾经是其他恐龙的猎物。
个人分类: 神秘自然|90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02: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