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流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老男孩》歌曲的声学分析
热度 3 jerrycueb 2011-10-6 01:19
《老男孩》歌曲的声学分析
闲来无事,用声学软件把现在比较流行《老男孩》歌曲分析了一下。现在分析结果在处理和分析科学性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此只作为娱乐。 等到一天这方面技术比较熟悉或者说自己在这方面技术比较娴熟的时候,准备分析一下排行前十的歌曲的特点。感觉做一些科学研究也是不错的。 视频地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EwMTEyNzU2.html FLASH地址: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EwMTEyNzU2/v.swf 视频截图仅供参考。
个人分类: 生活|4324 次阅读|6 个评论
小小说:我是李白
热度 24 nyouyou 2011-10-5 00:23
时下流行穿越。穿越梦谁不会做啊 记得我在十年前刚到普林,脑子里的诗词还没都忘光的时候,也写过穿越小说的。找啊找,翻啊翻,终于在一个犄角旮旯里找出了这个备份文件,一字不改地贴在这。哈哈,原来我真的写过小说咧。不过俺可对狗血的虐心、毫无逻辑的纠结没兴趣,主要是当时很困惑于有与无的起源问题,偶然与必然的存在问题,有很多狂想 可是一个PhD读下来,Permanent Head Damage了,好久没有这么仰望着星空发呆了(读鸿飞微博瞬间有感)。 关于时间的另类研究 -- 无中生有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老子 我叫李白,生在现代,本科一年级,天体物理专业;酷爱唐诗宋词,尤其喜欢与我同名的“诗仙”的大作。这与我的儿时教育有关。 我的启蒙读物不是少儿识字,而是李太白全集。 近二十年的熏陶影响了我的性格 -- 我爱酒,爱旅游,总想象着仗剑行江湖,策马战沙场的豪情。注意,关键字是 “ 爱”和 “ 想”,事实上,我不到 21 岁,喝酒受限制;没有驾照没有钱,旅游走不远;世界需要和平,仗剑策马太煞风景。於是我总叹息生不逢时,但表面上我是一个聪明早熟积极上进的好学生。 今天天气反常,六月天忽然降温到 10 度,大风。唉,今年世界本来就乱,这点天气变化引不起什么大兴趣。我还是得上我的自习,准备考试。於是我从箱子底翻出那件有点旧的藏青色风衣,揣上掌上电脑 ( 它和我几乎形影不离 ) ,蹬上破皮鞋,往系管走去 ... 因为正午,路上没人,好像是第一次只有我一个人在这条路上走。咦,那边的柳树怎么看着有点扭曲,慢着,周围的几座楼看着也不对劲 ... 天哪,我怎么,怎么 ... 晕过去了 ... 睁眼,热 ... 啊,我差点叫出来,谁把我绑架到了影视城?一帮古装打扮的人正和我大眼对小眼,看这架势好像在拍“锄禾日当午”。我晕了几天?什么时候天气又恢复正常了?那绑架我的人是谁?什么目的?围着我的人们好像没有恶意,算了,先搞明白这是哪。於是我很应景地抱拳当胸:“敢问各位兄台,此处为何?” “ 桃花潭畔。” “ 兄台尊姓大名?” “ 汪伦。” #$%^*^%$ 我读了不少科幻小说,回想起“刚才”柳树楼房的扭曲,很快得出这样的结论 -- 我稀里糊涂地卷进了时空转换,於是小心翼翼地问出让我热血沸腾的问题“现在年号是 ... ?” “ 开元。” ...... 长话短说 -- 乡人们认为我是过路的西域客商,遭人打劫后被丢在他们村口。我无依无靠,就在那个村子里住了下来,住在村长汪伦家,偶而跟他学学剑法。因为整天说他们不太懂的话,而屋外的池塘里盛开莲花,被称为“青莲居士”。起初,我很不适应很伤心很悲惨很无奈于这个没电没自来水没互联网的世界,也思念我那在国外的老爸老妈。但五年过去,我已经认命。我的新职业是私塾的先生,借此熟读了四书五经,并且时常“吟”诗 ( 其实是“背诗” ) 在我 22 岁那年告别乡人,开始游历天下。临走前很自然地写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又四年过去,我没听说有另一个李白的存在,所以我猜自己是唯一的李白。后来的一系列经历证明我就是李太白。 我不想让任何人知道我来自21世纪,因为我怕被人围起来当怪物;我很努力地扮演着时人的角色,但是不可避免地经常会语出惊人,不知怎么就被称为“谪仙人”。 我见到了李隆基,杨玉环等人。我曾想改变历史,比如告诉他们不要宠信安碌山;可最终很沮丧地发现虽然许多小事与历史记载其实不同,可著名的大事根本是阴差阳错不得不那样做,於是很奇妙地与史书上的记载吻合了。我曾经与高中同学讨论过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在每一时刻,每个人只能做一个选择,而这个选择又决定了你下一个时刻的决定。 那么一念之差,可能小到人生,大到历史都会重写。所以我认为历史是偶然事件的集合。但现在我意识到,事情总有其前因后果,看似偶然,实际上有许多“不得不”“只能”“必定”的因素,因而偶然的集合就是必然。对了,你应该明白我的桀傲不羁从哪里来,因为我受的思想教育里从来就没有尊卑之分。 我和皇室相处甚欢,但不久就厌倦了,因为我想出去旅游,看看大唐的风物。我的无精打彩终于触怒了皇帝贵妃,但皇帝怜才,没有治罪,还赐了我金牌可以住店喝酒不付帐,就把我打发走了。 好啦,我的梦终于实现了 -- 活在古代,自由自在;有诗有酒,有剑有友。看到什么景致,自然就想起了该背哪首诗。后来,人们称我“诗仙”,可是我知道没有一首诗是我自己作的,全部来自于我的记忆或掌上电脑,反正它的电池可以撑几十个小时,我又不常用,所以直到最后都一直有电。 走遍大江南北,经历了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几十年了,我一直过得很超然,因为我知道历史没法改变,与其庸人自扰,不如对酒当歌 ...... 好久没有荡舟了。我坐在船上,手边一壶酒,看着明月发呆。我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着。因为没有另一个李白,那么后世流传的佳词妙句必然是我背诵的这些,由我传出,可它们又分明是我从 21 世纪带回来的?正想着,忽然发现水中月亮的影子开始剧烈颤动,变形,一股引力将我卷过去 -- 我忘了,这里是当涂,传说中李白踏月而去的地方 ......
15145 次阅读|28 个评论
[转载]禽流感的公共卫生意义及其危机应对策略
qujiangwen 2011-9-29 14:51
禽流感的公共卫生意义及其危机应对策略 编者按 本文通过下面四个方面论证了禽流感的公共卫生意义:①20世纪4次流感世界大流行中的3次与禽流感密切相关;②1997~2004年几次禽流感H5N1、H7N7、H9N2直接感染人类的情况及其基因特性;③华南是世界流感流行中心(Epicenter)假说禽流感的地位;④人流感起源学说中禽流感的作用。作者分析认为下一次流感世界大流行即将来临,而且种种迹象表示,新的大流行株极有可能再次来源于禽流感病毒。针对禽流感危机提出了四条应对策略:①制订应急预案,分级处理禽流感暴发;②加强人、动物流感监测,及时掌握流感病毒变异动态;③根据流感监测结果,利用分离到的大流行株大规模生产疫苗和人群普种流感疫苗;④用金刚甲烷、金刚乙胺和神经氨酸酶抑制药扎那米韦、奥司他韦积极治疗。 目 录 一、近年来人禽流感事件简述 二、禽流感及禽流感病毒 三、禽流感的公共卫生意义 四、应对禽流感的策略 (一)制定预防控制禽流感的应急预案。 (二)开展全球流感监测 (三)免疫预防 (四)药物治疗与预防 五、小结 一、近年来人禽流感事件简述   1997年5月11日至12月28日,以往仅能感染禽类的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H5N1病毒却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引起人群暴发,导致18人入院治疗,6人死亡。这是全球首次发现禽流感病毒能直接感染人,引起科学界轰动。   1998年6-8月,在广东省汕头市和韶关市先后从9名流感样病例的标本中分离到禽流感H9N2病毒。这是全球首次发现禽流感H9N2病毒感染人类。   1999年3月,香港也发生禽流感H9N2感染人类的事件。   1999年11月,广州市一名儿童病例再次证实感染禽流感H9N2。   2003年2月,香港又一次发生人感染禽流感H5N1病毒事件,现已经证实至少2人受累及,1例死亡(2位发病前均曾到过福建)。   2003年3月,荷兰养殖场暴发禽流感H7N7。随后,禽流感病毒H7N7通过结膜感染80多人,死亡1人。   2003年12月,香港再次证实1人感染禽流感H9N2。   2003年底至2004年2月3日,禽流感H5N1先后在亚洲的越南、泰国、韩国、日本、中国等国家的禽类中发生暴发。目前,已经实验室证实禽流感H5N1病毒已导致了17例发病,其中12例死亡(均为越南和泰国人)。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先后发生禽流感H5N1、H7N7、H9N2病毒跨越种属屏障直接感染人类,引起世界各地流感专家们的高度关注。虽然,目前还没有发现禽流感H5N1、H7N7、H9N2病毒具有人传人的能力,但它们均属甲型流感病毒,而甲型流感病毒变异性非常大,就有可能通过抗原变异或通过与人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配,形成重配株,从而具备人传人的能力。也就是说,它们有可能变为全球大流行株,有可能造成人的流感流行或世界大流行。因此,禽流感给人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它具有极其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需要我们积极面对,采取应急措施去迎战。 二、禽流感及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从亚临床症状、轻度呼吸系统感染、产蛋下降直到急性死亡等一系列综合病症。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甲型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根据其核糖核蛋白(RNP)和膜蛋白(MP)抗原特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也称A、B、C)三型。流感病毒的染色体均为单股负链RNA,且分节段。甲、乙型有8个节段组成,丙型仅7个节段,每个节段编码1~2个蛋白。流感病毒RNA成节段性有利于宿主发生双重感染后不同毒株之间的基因重组形成重配株(即不同来源的病毒基因节段包被一起形成新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的血凝素(Hemagglutitin,HA) 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分为若干亚型。至今,HA有15个亚型(H1~H15),NA有9个亚型(N1~N9)。甲型危害大,宿主范围也很广泛,从禽和人、猪、马等哺乳动物中都能分离到。乙、丙型流感病毒宿主范围很窄,危害相对较小。   禽流感最早在1878年发生于意大利,历史上称为鸡瘟(fowl plague)。1955年,Schafe证实鸡瘟的病原是甲型流感病毒。在1981年第1届国际禽流感学术研讨会上废除“鸡瘟”这一病名,改称为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是指甲型流感病毒中感染禽类的多种亚型的总称,包括了所有的HA(H1~H15)和NA(N1~N9)亚型。不同亚型其致病力大不相同,有的感染禽类后仅表现带毒状态,不发病,有的一旦感染就会100%病死,故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PAI)和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ow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LPAI)。目前已知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都是由H5和H7亚型引起的。但并不是所有的H5和H7亚型均为高致病性。Senne DA等人研究发现,所有高致病性的H5、H7亚型都有多个碱性氨基酸与HA切割位点相毗连,而且认为B-X-B-R(B-碱性精氨酸或赖氨酸,X-非碱性氨基酸,R-精氨酸)是高致病力病毒最小序列。专家们提议将HA切割点处多碱性氨基酸序列作为鉴定高致病力和潜在高致病力分离株的遗传标志。 三、禽流感的公共卫生意义 (一)二十世纪4次流感世界大流行中有3次与禽流感密切相关。   人类流感流行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1173年。20世纪以前的大流行由于记载简略很难评价其意义。20世纪后全球共出现4次人流感世界大流行,其中有三次与禽流感密切相关。 1.第一次大流行发生于1918~1919年,称为“西班牙流感”(Spanish Influenza)。当时导致约7亿多人感染,2000-4000万人死亡,而且死亡者多为青壮年。这次大流行是人类史上最大瘟疫之一。经回顾性研究,发现引起这次大流行的病原体是H1N1亚型病毒,而且病毒的8个基因节段全部来自于禽类。种系发生分析表明,这次大流行的流感病毒的HA基因虽更接近于禽流感病毒,但它属于哺乳动物流感病毒。有人推测可能是禽流感病毒全基因先传给猪再传给人。 2.第二次大流行发生于1957年,称为“亚洲流感”(Asian Influenza)。最早出现于中国贵州,由H2N2亚型(也称甲2亚型)病毒引起。研究证实,这一亚型是人和禽流感病毒通过基因重配而来,其HA、NA、PB1三个基因片段来源于禽流感病毒,其余的基因片段来自当时人流感病毒。 3.第三次大流行发生于1968年,称为“香港流感”(Hong Kong Influenza)。最早出现于中国香港(经回顾调查,广东、上海等地比香港还要早),由H3N2亚型(也称甲3亚型)病毒引起。研究表明,这一亚型也是人和禽流感病毒通过基因重配而来,其HA和PB1基因来源于禽流感病毒,其余的基因节段来自当时人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HA基因被禽流感病毒的等位基因取代,由其表达的HA抗原(在病毒表面)属禽流感病毒的HA,当时的人群缺乏相应的HA糖蛋白的中和抗体,因此,造成了大流行。 4.第四次大流行发生于1977年,称为“俄罗斯流感”(Russian Influenza),由H1N1亚型引起。经调查发现,最早出现于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传播较慢,主要侵袭青年人和中小学生。此次的毒株与1950年出现H1N1毒株几乎完全类似。唯独这次大流行的毒株与禽流感没有直接关联。Scholtissek等人认为在一定条件下人流感与动物流感发生第二次重组,从而使旧亚型毒株又重新出现,但也有学者认为这次大流行的毒株可能来自于隐藏在冰冻地带、动物宿主体内或者是从实验室意外逃逸。 (二)1997-2004年香港、广东、越南、泰国人禽流感事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一步阐明禽流感的公共卫生意义。 1. 1997年香港人禽流感H5N1暴发的研究   1997年香港发生人禽流感H5N1暴发,一些专家对分离到的病毒进行抗原和基因分析,发现该H5N1毒株的8个基因节段均来自禽流感病毒,而且HA、NA与从禽类分离到的毒株非常相似。Kanta Subbarao等通过PCR、核苷酸序列分析等方法对首例H5N1感染者的H5N1流感病毒进行分析,发现在HA1和HA2断裂位点邻近插入了一个由多个碱性氨基酸(Arg-Gln-Arg-Arg)组成的结构,此结构也见于高致病性的H5禽流感病毒中(Arg Lys Lys Arg),通常在人流感病毒中是没有的。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此次暴发的传染源主要是染疫的禽类,人接触染疫的禽类而受感染,尚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病例发病前1周接触活禽与感染H5N1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OR=4.5,P=0.045);而且,在人群中发生禽流感H5N1流行前(1997年3月)香港新界两处鸡场已经在鸡群中有相同亚型的禽流感流行,造成75%的鸡只死亡。另外,当时市场上的鸡只近20%也感染了禽流感H5N1。 2. 感染人的禽流感H9N2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   郭元吉等人对1999年从广州一名儿童病例分离到的H9N2毒株的基因组特性进行研究,发现该病毒的基因组属于禽流感病毒,不含有任何人流感病毒基因节段,再次证实了禽H9N2毒株能感染人。   管轶等分析了1999年感染2名香港小孩的H9N2亚型流感病毒,发现它的基因组也属于禽流感病毒。另外,研究还发现此病毒的8个基因中有6个与1997年从人和禽分离到的H5N1相类。 3. 越国、泰国禽流感病例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2003底-2004年2月4日,在越南和泰国发生的人禽流感H5N1病例,经WHO流感参比实验室证实其病原体H5N1病毒的8个基因均属于禽流感病毒的基因,但已明显不同于1997年发生在香港人禽流感H5N1病毒的基因。   总之,虽然禽流感病毒和人细胞受体的亲和力较低,它在人群中的传播能力也很有限,不会引起人类的大流行,但要高度警惕禽流感病毒H5N1、H7N7、H9N2与人流感病毒发生重配,获得人传人的能力,如果真是这样将是人类的灾难,将会导致新一轮的流感世界大流行。 3. 从人流感的起源来看,禽流感与人流感的关系。   当今,关于人流感的起源主要有三大学说:动物来源 (基因重组)、旧亚型重现和突变选择假说,其中动物来源 (基因重组)假说最受推崇。   一些科学家想通过一个学说来解释所有的起源,然而至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学说能完全解释所有起源。笔者认为,三种学说均有可能。“动物来源”可能是人类流感大流行毒株的起源,而“突变选择”、“毒株重现”可能是人流感中、小流行毒株的起源。动物来源学说,认为人类甲型流感病毒基因与动物甲型流感病毒基因重组的结果形成新亚型。   另外,经分子进化学和种系发生学分析,所有甲型流感病毒均起源于水禽类,可以说野生水禽是所有鸟类或哺乳动物流感病毒的基因天然和巨大的贮存库。野生水禽特别是野鸭通过粪便排出禽流感病毒,污染水源,通过“粪—口”途径感染家禽,然后通过“禽—猪—人”传播链传给人类。前面所述的4次世界流感大流行中的3次与禽流感病毒的关系可以证明。 4.从华南是世界流感流行中心这一学说来看禽流感公共卫生意义。   目前,“华南是世界流感流行中心”的假说在学术界较为推崇。Shortridge等提出动物,其中最可能是中国南方的家禽家畜(鸭和猪),是对人传播流感病毒的根源,也是基因重组出现新亚型的根源。假说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南方农村是小农经济模型,人、猪、家禽往往同居一室,增加了流感病毒重组机会,滋长跨种族流行的机率。1957年的H2N2亚型、1968年的H3N2亚型均首发于华南地区,更是应证了上述假说。近几年,香港、广东的禽流感H5N1、H9N2直接感染人类事件也应证了上述假说。 四、应对禽流感的策略   流感的流行史和种系发生学分析均证明禽流感是人流感的根源,因此下一次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根源仍是禽流感的可能性极大。华南被认为是世界流感流行中心,近几年香港、广东多次出现禽流感感染人类的现象,下一次流感大流行的起源地也许仍是华南(含香港)。从流感大流行时间间隔规律来看,下一次大流行应该为期不远。因此,探讨应对禽流感危机的策略显得较为急迫和重要。 (一)制定预防控制禽流感的应急预案。   随着航空、旅游、外贸迅猛发展,下一次世界流感大流行的传播速度必然快过前几次,因此留给我们采取预防和控制的措施时间就更少。因此,在下一次世界流感大流行来临前,有关部门必须做充分的准备,制订好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应急预案。笔者建议应对禽流感应该分级处理,根据危害的不同程度相应采取响应措施。 1. 一级: 当禽类出现禽流感暴发时,尤其是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时,动物防疫检疫部门要及时通报卫生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这时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加强流感监测力度,包括医院门诊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和对养殖、贩运、屠宰禽类职业人群的监测,要适当加大监测频次、采样量。 2. 二级: 当出现禽流感感染人类,但不具备人传人时能力时,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针对消灭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首选彻底消灭传染源,即如香港1997禽流感H5N1暴发时采取的全市杀鸡举措。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要考虑多大范围、面积消灭传染源和可疑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就是针对一般人群而言,尽可能不与禽类接触。 3.三级: 当人群出现禽流感暴发或流行,具有人传人的能力时,则应采取的措施最主要的不是再针对病禽了,而是针对人群。这时的措施最为紧急,因为这可能是新一轮世界流感大流行的前兆。这时全人类均是易感人群,对新的或变异的病毒没有任何免疫力。主要措施如下: (1) 用新分离到引起人群暴发的禽流感病毒作为制备应急接种疫苗的候选毒株,及时大量生产疫苗,全人群紧急接种。 (2) 严格隔离治疗传染源(病人),采取严格消毒、探视制度。 (3) 若在农村、中小城市暴发,则划定一定区域采取强制封锁措施。限制疫情暴发地人员、物资、车辆流动。 (二)开展全球流感监测   加强人群及动物的流感监测,做到及时、准确地预测流感流行趋势和毒株变异情况,通过推荐有效的流感疫苗毒株,制定合理有效的免疫策略和实施方案,控制流感的流行,减少经济损失,最大限度的保护全社会人群的健康和生命。 1 .国际流感监测工作   从1947年开始,第一个世界流感中心就在英国伦敦的国立医学院研究院成立。目前,全球共有80多个国家加入到世界流感监测网。监测网拥有了110个监测实验室和4个流感协作中心(亚特兰大、墨尔本、伦敦和东京)。   流行病学监测:通过从监测医院和哨点医生收集流感样病人数在就诊病人中的比例来分析预测流感的活动情况。病原学监测:采集流感样病例的标本送给监测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抗原变异分析,以及基因测序,再把这些数据一级级地上报,直到WHO流感协作中心,由他们再作深入的研究。根据研究分析的结果,WHO每年2月、9月在日内瓦召开两次专题会议,在会议上确定南北半球下一流行年度的流感疫苗组份,当前疫苗通常含H1N1,H3N2和B三个型(亚型)。 2 .中国流感监测工作   中国人口众多,居住密集,自从人类分离到流感病毒后的三次世界流感大流行均起源于中国,因此中国的流感监测与防治的意义非常重大。1957年,我国就成立了国家流感中心。自90年代以来,WHO每年推荐疫苗组份中的毒株有近80%来自中国的流感病毒。自2000年开始,中国卫生部和WHO又开展了一个为期5年的流感监测合作项目。通过此项目旨在全国系统地建立起了监测网络,现在这个网络已经包括了23个省。每个监测省选择一家综合性医院及一家儿童医院作为监测医院,收集流感样病人数和采样送监测实验室做病毒分离。另外,广东、上海等还有自己的省级监测网络。目前,全国通过流行病学监测、病原学监测、血清学监测和分子流行病学监测等手段来密切关注流感流行趋势和变异动态。值得一提的是对从事禽(鸡)类饲养、销售和屠宰行业人员进行禽流感病毒抗体监测时,不适宜选择血凝抑制实验(HI),因有文献报道,HI方法虽然是人流感抗体检测的标准方法,但在禽流感抗体检测中灵敏度不高。 (三)免疫预防 1.免疫预防概述   当前,流感疫苗是预防控制流感相对而言较为有效的办法。因此,在出现禽流感引起人群暴发,且具有人传人的能力时,应该尽可能快地大量生产疫苗,在财力许可的前提下,紧急进行全人群接种。应急免疫接种是减少流感危害(包括减少发病、并发症、流感相关住院率、死亡率以及流感疾病经济社会负担等)最有效方法。   疫苗接种对象要优先考虑如下三大类人群:①易出现流感并发症的高危险性人群(包括:60岁及以上的人群、慢性病患者、6月龄-7岁婴幼儿和≥4月孕龄的孕妇);②感染流感病毒机会多,一旦患流感可能严重影响学习、工作的人群(包括:服务行业人群、考试前学生、运动员、在高密集场所工作学习的人群);③易将流感传给高危人群的人(医务人员、托养机构人员)。   一般而言,疫苗接种2周后才能产生抗体,可以保护与疫苗毒株抗原性类似的毒株感染引起的发病或减轻发病症状。保护期一般为6-10个月。   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必须强调:在生产疫苗时要确保疫苗的成分与引起人群禽流感暴发的流行毒株相匹配。否则,疫苗无效。因为流感疫苗只能有效保护与疫苗株相似毒株引起的感染。这也是WHO每年都要分别针对南、北半球于2月、9月推荐两次疫苗的组份的原因。 2.流感疫苗及其佐剂 (1)已经使用的流感疫苗 包括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冷适应减毒和基因重配减毒)。我国目前使用的均为灭活苗,如防感灵(法国巴斯德—梅里艾公司生产)、福禄立适(史克必成公司生产)等。减毒活疫苗虽然临床研究已经证明了它的安全性,但理论上仍存在隐患,那就是当使用活的流感疫苗时,若与非人类的野毒株交叉感染,它们就可能发生重配,而产生新的具有潜在危险性的流感病毒,理论上讲可以导致流感大流行。 (2)正在研制中的流感疫苗 包括抗原表位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和重组抗原表位亚单位苗)、基因工程疫苗(也称流感DNA疫苗)。 (3)流感疫苗佐剂的研究 针对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一些单位正在研制提高免疫效果的佐剂。现在研究较多是MF59(角鲨烯乳剂)和PCPP(聚二羧酸基苯氧基磷腈),研究发现这两种佐剂对提高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有显著作用。另外,有研究表明,全细胞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WDTP)菌苗对流感亚单位疫苗的免疫应答有较强的佐剂作用。 (四)药物治疗与预防   禽流感病毒是甲型(A)流感病毒之一。理论上讲,用于治疗和预防人类甲型流感的药物对禽流感应该有效。目前,在美国有四种药物:金刚甲烷(amantadine)、金刚乙胺(rimantadine)、扎那米韦(Zanamivir,商品名Relenza)和 奥司他韦(Oseltamivir,商品名达菲 Tamiflu)已经批准用于临床治疗人类甲型流感;有3种药物金刚甲烷、金刚乙胺和达菲已经批准可用于预防人类甲型流感,扎那米韦没有被批准为预防用药范畴。 (一)治疗药物 1.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   金刚胺类药物是流感病毒基质蛋白M2离子通道的抑制剂,在病毒复制的早期起抑制作用,可抑制病毒的脱壳。此类药物是目前常用的甲型流感临床治疗药物。但存在神经毒性、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对乙型流感病毒无效等缺陷(M2蛋白仅存在于甲型流感病毒)。 2.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   达菲和扎那米韦属于NA抑制剂。NA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新形成的病毒粒子从感染细胞中分离与扩散,促进病毒粒子从感染的呼吸道粘膜向周围组织扩散。此外,NA还具有增强病毒株的毒性和引起细胞凋亡,导致流感症状、气道炎症发生的功能。NA抑制类药物能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降低其致病性,可减轻流感发病时的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此类药毒性低,不易引起抗药性且耐受性好,是目前抗流感的化学治疗药物中前景最好的一种。NA抑制类药物可同时抑制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   由于NA抑制剂类药物的上述优点,它已成为全球各大医药公司研究的热点。目前上市的此类药物有两种:扎那米韦和达菲。扎那米韦是一种雾化吸入剂,应用后上呼吸道能达到高浓度,抑制病毒复制与释放,且无全身不良反应,被批准用于治疗无并发症的、年龄≥7岁的急性流感患者,最好在流感症状发作2天内应用。达菲是口服剂,被批准用于≥1岁的无并发症、发病2天内的患者。然而,此类药物对婴幼儿的安全性还需进一步评估,且此类药物较为昂贵限制其推广使用。 3.另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类的新药Peramivir在2002年3月已经完成了三期临床试验。此外,BioCryst公司和Abbott公司分别在研究其它神经氨酸酶抑制类。还有流感病毒受体阻滞剂和反义寡核苷酸方面的抗流感的药物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   上述四种已经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的化学药物均是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5天。而且,在生病的头2天内开始服用方可减少流感症状并缩短病程1~2天。这些药物也能减弱流感的传染性。另外,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药物只对流感有效,对普通感冒和其它病毒引起的象流感样的疾病没有效果。 (二)预防药物   药物预防也能起到一定作用。药物预防主要是用于:在没有合适疫苗前的高暴露人群;以及,有疫苗后那些不适宜接种疫苗者、免疫缺陷者,与暴发中的病人密切接触且接种疫苗不满两周者。   金刚烷胺、金刚乙胺、达菲在美国已经批准可用为预防用药,可用来降低患流感的机会。然而,不宜大范围无指征地预防服药,以免产生耐药。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孕妇、婴幼儿、精神病或癫痫患者禁用。另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1997年香港禽流感病毒(H5N1)对金刚烷胺、金刚乙胺有较强的耐药性。 五、小结   总之,流感大流行会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证了人流感大流行与禽流感密切关系,根据历史上流感大流行的时间间隔规律,即每隔10-15年就会出现一个新亚型引起的大流行,然而自1968年后人类再没新亚型大流行株的诞生。因此,笔者认为从时间上说,下一次流感世界大流行在不久的将来即将来临,而且种种迹象表现,新亚型大流行株极有可能再次来源于禽流感病毒。在不可能阻止大流行到来的前提下,就必须立即制订应急预案,加强人、动物流感监测,及时掌握流感病毒变异动态;利用分离到的大流行株大规模生产疫苗和人群普种流感疫苗;积极开发有效治疗流感的药物等几方面去应对,尽可能把下一次大流行的灾难降低到最小。 (作者:易学锋 罗会明 周惠琼。 致谢:本文应急预案的分级办法观点来自广东省卫生厅何兆福助理巡视员;另外,还要对广东省所有长期从事流感监测工作的技术人员在此一并致谢)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0 个评论
中国大学流行两种慢性病:炫耀与冷漠
热度 17 老李 2011-9-2 17:32
中国大学流行两种慢性病:炫耀与冷漠
中国大学流行两种慢性病:炫耀与冷漠 李 侠 【摘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仅仅需要关注我们的教育体系以及理念中还缺少什么的问题,而且更应该关注我们比一流大学多出了哪些不合理的内容。前者是一个可以逐渐发展与完善的过程,而后者要处理的问题则是正本清源的工作,它事关现有高等教育体系长期形成的架构与理念存在的误区。炫耀与冷漠就是当下中国大学日益蔓延的两种慢性病,剖析它的成因机制以及解决策略就是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大学; 炫耀性消费; 冷漠 过去的五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发生深刻变化的五年,关于这场变革的评判可谓毁誉参半,即便一时还无法盖棺定论,但没有人会怀疑,它的深远影响在未来的年月里将会逐渐呈现出来。时下中国大学正在形成一股新的认同模式: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期间各路专家学者,还有各级管理部门最为关心的问题都转化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我们最缺什么?当然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绝非全部。也许,在此进程中我们更应该冷静下来反思一下哪些东西是多余的?作为这场变革的亲历者或者旁观者,我们有责任指出它的问题所在。暂且不论这场规模宏大的高等教育改革的后果如何,至少目前在社会心理层面,中国大学呈现出两种远离大学精神的富贵病:炫耀与冷漠。这两种多出来的病症正在侵蚀中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与社会的认同度。遗憾的是,在众多质疑声中,情况并未见有任何好转,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态势,一种逐渐凸显的对于中国大学未来的普遍忧虑与失望情绪正在快速蔓延。为了彻底扭转这种状况,首先,需要把产生这两种大学慢性病的病因找出来,其次,才是解决策略的选择问题,这也是本文的初衷所在。 大学之所以喜欢对外炫耀,这与炫耀行为内在指涉的意义有关。按照美国制度经济学家 凡勃伦 ( 1857-1929 )的分析框架,大学的炫耀性消费首先表明了大学的地位与荣誉,它的基础就是经济的充足,否则你是没有资格炫耀的。大学为何热衷于炫耀,是因为大学作为一个团体也是需要在市场中参与竞争,而竞争是需要条件和准入门槛的,通过炫耀性消费,以明确的信号向公众与社会传达出一种有诱惑力的信息:我们的大学财力雄厚,人才济济,我们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更长远地暗示:我们的未来不可限量,因为我们炫耀得起。力图通过炫耀达到召唤与展示的目的:影响优秀生源的选择,吸引优秀人才加盟,增加学校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大学排名),从而更多地获得各类资源,以及满足管理者的政绩冲动。 客观地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学要谋得生存空间与发展状态的改变,想借助于炫耀性的策略达到一定的目标本是可以理解的,如果真有那些充足的财力,虽然策略显得有些粗俗拿不上台面,但毕竟还说得过去。如果财力有限,却硬要打肿脸充胖子,一味攀比着地玩弄炫耀性的手法,就与初衷完全南辕北辙了,甚至有饮鸩止渴的效果。客观地说,由于中国大学几乎都是政府办的大学,办学经费来源渠道呈现高度的单一化局面,在国家财政对于教育投入长期不足的背景下,这就意味着它的财力资源是有限的,甚至是短缺的,考虑到连年的扩招,而教育拨款提升缓慢,实际的人均经费在降低,这已经暗示中国教育的经济基础在逐渐弱化。再加上中国大学的校友以及社会捐赠规模还比较小,因此,当下中国大学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的愈演愈烈的炫耀性消费,就不可避免地沦落为有苦说不出的作秀,它造成的后果就是,在本已捉襟见肘的财政预算约束下,显得难以为继。这种状况在当下的中国大学屡见不鲜,随便找一个大学的招聘广告,就可以看到一些学校根本不考虑自身的财力以及实际定位,不计代价地引进院士等所谓的高端人才,有些高校甚至根本就没有相关的支持条件,这种盲目的不考虑经济后果的引进,效果可想而知。还不如用这些有限的资源把自己现有的师资与研究强项扶持起来,即便引进也要量入为出,实实在在地招聘一些性价比更高的人才。再者说,盲目攀比、炫耀性地招聘的那些高端人才根本不适合这种环境,结果造成双方利益都受损。全国高校每年在这方面花费的冤枉钱没有人知道有多少。某些大学的做法甚至更极端,如一千万引进一个人才,试问这样的人才给你二十个,你们学校的资金链还能正常运转吗?当然学校可以说,这部分钱由地方政府或者国家支付,问题是这些钱原本就是属于当年教育投入的,在每年教育投入总量固定的情况下,用于这种炫耀性消费的支出多了,用于正常的教育支出就会必然减少,这不是很简单的道理吗?坦率地说,这种炫耀性消费,也正是钻了国家财政不透明的空子,导致高校日益膨胀的炫耀性消费(人才、设备、建筑设施等诸方面),这个路径已经成为一些高校圈国家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炫耀性消费造成的后果就是管理者与高校的双赢,而输掉的却是纳税人的真金白银,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行为以制度性的方式遏制了人才的成长,从而毁坏了国家未来科技的基础。因此,我们见惯了当下流行的荒谬游戏:所有的管理者都热衷于移植大树,而没有人愿意耐心栽树。当时间与政绩被制度捆绑起来的时候,耐心意味失败与被迫出局。 任何时代真正的高端人才都是稀缺的。对于中国这样的科技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高端人才的稀缺性更是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状况就导致了高端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异常突出,由于存在人才成长的周期性约束,决定了在短期内这种供需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基于这种现实,一些脑筋比较活的人才玩起了乾坤大挪移的游戏,利用多处兼职等手段,通过空间来换取时间,以此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经济利益与声誉等)。由于国内大学热衷于炫耀,这种情形就为人才有意稀释学术资本提供了可乘之机。这种情形在国内也是屡见不鲜,即浪费了宝贵的科技资源,又败坏了学术风气,而始作俑者就是高校盲目的炫耀性消费带来的必然后果。套用德国哲学家京特 • 安德斯的说法,这种炫耀性消费,已经沦落为“恐怖性消费”。由此可知,由炫耀到恐怖,只一步之遥。问题是,在这种炫耀性消费背后,并没有给高校带来多少真正的利益、尊重与学术水平的提升,反而是那些虚增的泡沫学术资本,时刻威胁着高校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炫耀也只能是没有根基的虚假性炫耀。 高校通过炫耀性消费,除了实现个别人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外,也许危害更为严重的是,炫耀性消费为高校未来的发展留下的隐患却是长期的,笔者称这种现象为“漂浮的蘑菇高校”。因为支撑这些高校的华丽伞盖的支柱都不是原生的,而是通过炫耀性消费买来的,其中有些还是虚拟的支柱,很难想象那些建基其上的学术大厦的牢固程度。换言之,用重金砸出来的高度是不稳定的,一旦这些撑门面的支柱发生变化,华丽的伞盖将迅速现出原形并跌落回原处。在短期热闹的背后,高校真正实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一旦输血机制出现问题,这只豪华的蘑菇可能短期内就会枯萎,为了防止这种境况的发生,只能被迫采用不断输血来维持,而高校本身的造血机制在强大的输血机制的冲击下,慢慢地就萎缩了。这就是在炫耀性狂欢背后,我们可以看得见的高校的未来。 如果说炫耀是中国高校对外展示的孔雀开屏策略,那么对内则完全是另一种模式:非人道化的冷漠。中国高校的普通教职员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普遍感到内心不踏实,当下高校的管理模式奉行的就是一百多年前美国泰罗的“科学管理模式”的翻版。首先对人群进行岗位分类,然后在各种岗位上根据职称级别的差异,按照计件工资制的做法,在一个确定的时间期限内,制定相应的定额与标准,并以此设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与晋升门槛,年底算账。所谓的管理就简化为,设定目标,制定越发详细的学术定额指标。教师与科研人员的生活就沦落为,在学术定额的网中苦苦挣扎,没完没了的填表格,报数据,没有人真正关心你的状态以及发展空间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职员工的产出率,各级别的定额标准快速上调,职称晋升标准也是逐年提高,导致个人的进步速度远远跟不上标准的变更速度,这条无形的锁链已经把普通教职员工彻底拴住。所有中青年教工都被迫与学校签订三至五年的劳动合同,一旦不能完成那些管理部门制定的各类指标,理论上完全有可能被解聘,这把达摩克里斯剑时刻悬在每个人的头上。在这种背景下,每个人内心的焦虑感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与日俱增,没有人关心你的存在状态,管理部门关注的就是你所完成的数据。在这种硬性约束下,想不功利与浮躁都不行,否则你将无法生存。原本一项真正的研究是需要漫长时间的积累过程才能做出来的,在当下的高校没有人给你提供积累与沉淀的时间,每个人都要像那只神奇的老母鸡一样,不停地下蛋,最好能够下出一个金蛋。在这种游戏规则下,杀鸡取卵已经不再是玩笑,而是残酷的现实版游戏规则。这条道路的终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那就是大学精神的彻底衰落,以及法国哲学家福柯所谓的“人之死”的主体的黄昏困境。这种状况的后果,在社会表层的体现就是整体创新能力的枯竭。遗憾的是,很多人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可是没有人能够解决,这才是中国大学最为吊诡的命运。如同一场没有内容的豪华演出,幕布已经拉开,只要你穿上了这只舞鞋,就无法停下来,只能不停地跳下去。正所谓:生命不息,考核不止。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在二百多年前构想的“人是机器”的传说在今天终于变为现实。 高校非人道化的第二种表现就是政策歧视。这种歧视表现为两种形式:“土洋”的区别对待与同工不同酬现象。关于“土洋”之争,已经有很多讨论了,这里无需赘言。需要提及的是,以前这种歧视还处于一种隐蔽状态,至少还不敢公开拿上台面,如今已经沦落为对本土人才的公开蔑视。只要看看各级政府推出的各类人才计划,几乎全为海外人才专门量身制作,即便级别低一些的人才计划,也要求申请者至少要有一定时间的海外经历。如今的高校里,没有海外经历已经上升为一种很见不得人的身份丑闻了。由此,可以客观地说,本土人才在当下几乎没有任何机会,被政策快速边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种公开的蔑视折射出的问题是令人担忧的,换言之,它变相暗示官方已经默认本土高等教育体制是失败的。由此,可以明确推断出国内人才的生态环境在快速恶化,而且还将继续。问题是如果没有一个高水平的本土人才作支撑,引进的所谓人才的水平也会快速下降,最后“土洋”一起搁浅,到那时,这种歧视性政策将会演变为没有真正的人才乐意回来,已有的人才也将逃离。就如同中国足球,没有一个高水平的本土球员的培养与成长环境,仅凭引进几个所谓的大牌球星,是无法带动中国足球走向世界的。当清末龚自珍所吁求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彻底成为传说的时候,制度性冷漠也同时扼杀了所有人的希望。 如果说前者是一种精神性层面的歧视与侮辱,那么,同工不同酬则是直接的物质性层面的剥夺与伤害,这种歧视性的制度性冷漠更具有杀伤力。当下的高校已经没有耐心去完成“百年树人”的栽树活动,而是更热衷于时间短见效快的“移植”参天大树的活动。移植来的树与土生土长的树即便做出同样的工作,承认与收益也是存在天壤之别,各种资源与阳光都集体向“移植”来的大树进行倾斜,人为制造并放大马太效应,这种制度性冷漠与歧视,导致普通教工的失望情绪快速蔓延。其实,今天的高校在内部已经出现了群体性的分裂,整个中国人才市场出现的“柠檬市场”现象,就与这种制度性冷漠与歧视直接相关。 中国高校所呈现出来的炫耀也好,冷漠也罢,究其原因无非是在国家制度框架的片面经济主义转向下,长期缺乏独立性与自信心严重不足的高校,在自卑与自负之间摇摆不定的矛盾心理无法得到有效的化解,一旦办学条件有了一些改善后,就会出现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的自我膨胀现象。再加上,制度设计中缺少程序正义的限定,导致公平缺失与资源垄断两种行为很容易达成合谋,由此带来难以化解的改革难题,这种现象可以形象地称为大学的富贵病。改革开放三十年,由于一直没有实行公共财政,资源的权力分配格局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久而久之,导致大学行政化的影响已经深入到机构与个体的骨髓,离真正的大学精神也渐行渐远。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各级政府养成了更为夸张的炫耀与冷漠的行事风格,大学作为社会的一部分,自然无法逃脱被日益污染的命运。这也就是中国大学百病缠身的根源所在。 对于中国大学近年来流行的富贵病进行诊断,能够给我们未来的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哪些思想的启迪,或许这才是本文真正关注的问题所在。在笔者看来,当今大学无论是对外的炫耀性消费还是对内的非人道化冷漠,它造成的直接或间接危害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其一,最表层的后果就是资源浪费严重,导致科技共同体从思想层面到物质层面出现分裂,以及基于不同缘由的普遍失望情绪的蔓延,从而危及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创新之源和思想高地的地位的沦陷。其二,大学的炫耀与冷漠造就了两类难以治愈的虚无主义与犬儒主义思潮的蔓延:对于大学管理者而言,教育的终极目标越发晦暗不明,只好日益奉行:我决定,故我在。通过不断地做出决定,来印证自身模糊的存在意义。对于广大教工群体而言,在无力感的支配下,只好以犬儒主义的心态践行:我忽悠,故我在。通过忽悠,即表明对权力的无原则顺从,又能投其所好,以此换来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只不过这种最大化与内在的心灵是分离的。两种存在状态,都是以牺牲存在意义为代价的行为,对于大学来讲,这种虚无主义正在摧毁大学缓慢积攒下的精神血脉;对于个体而言,这种犬儒主义导致主体对自救与改革的信任与渴望。第三,手段与目的的倒置,导致我们的大学没有足够的感知能力,伦理道德丢失了最后的支点,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致命缺陷。当手段取代目的的时候,没有人能够幸免。对手段的审视与批判是一项长久的事业,否则,人就永远成不了目的,只能是各种手段。今天,我们遭遇或者面临一种尴尬的局面:我们刻意制造出来的未来,其自身蕴含着无未来的可能性。对于当下,应该彻底反思与评估那些作为手段的炫耀与冷漠,对于我们的大学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否则,寻找一种基于理解共识的并具有感知能力的大学无异于痴人说梦。 说明:本文写于2011年1月份,后来应北大徐保军博士邀请,发表在《人民论坛》2011(8)(中),合作愉快,是为记!文中图片是旅游爱好者在骑摩托去西藏的路上拍摄的,感觉很震撼。此处引用,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也向作者致谢!
6453 次阅读|36 个评论
[转载]蓝精灵体
热度 2 majian 2011-8-16 13:20
刚看到最新流行风,蓝精灵体,脍炙人口的主题曲,网友的力量是无穷的啊! 《蓝精灵之歌》 “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他们活泼又聪明……他们自由自在生活在那绿色的大森林”…… 《老博士之歌》 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老博士,他们博学又呆子,他们死宅又费纸,他们呕心沥血不分昼夜都在research,他们年复一年盼着出头日。噢悲催的老博士,噢悲催的老博士,他们齐心合力开动脑筋斗败了各导师,他们毕业以后只拿低工资。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061 次阅读|4 个评论
狂犬病流行简史
yanjx45 2011-6-23 14:51
按语: 本文曾于 20 年前刊登于《中华医史杂志》( 1994,14(4):196-199 ),其中包括对若干原始文史资料的收集和根据现代病毒学观点进行的评述。此文后来曾被国内出版的大量论文、专著甚至教材引用(但多半都未注明出处)。此文在今天看来,仍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少数内容和观点已显陈旧甚至有误(其中部分修正已在文内的括号内注明)。 摘要 有关病毒病的历史记载以狂犬病的记载为最早,也最可靠。本文对中外有关史料进行评述,勾画出狂犬病从古至今流行的基本轮廓。 目前狂犬病在中国流行的形势十分严峻,应借鉴已消灭了狂犬病国家的经验。 关键詞  狂犬病 流行病学 人类对比细菌更小的致病微生物——病毒的现代研究尚不足一百年的历史,但人类罹患某些病毒性疾病的历史却可能与人类本身的历史同样悠久。世界上有关病毒病在历史上发生情况的最明确可靠的记载以有关狂犬病的为最早 。由于狂犬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特别典型,不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所以可以较有把握地根据历史记载来考察狂犬病在历史上的流行情况。 国外关于狂犬病的早期历史记载 世界上关于狂犬病的最早记载见于公元前 2300 年以前美索不达米亚 ( 古王国,在今伊拉克境内 ) 的埃什努纳 (Eshnunna) 法典,其中有关于狂犬病的条款:“如果狗疯了,而且当局已将有关事实告诉其主人,但他却不将狗关在家里,以致狗咬伤一个人并引起死亡,则狗的主人应赔偿 27 个锡克尔 ( 古银币,重约 16 克 ) 。如果狗咬了一名奴隶并引起死亡,则狗的主人应赔偿 15 个锡克尔。” 在希腊神话中有两位司狂犬病之神,其一是阿里斯泰伊斯 (Aristaeus) ,他有能力抵消狂犬病的悲惨后果;其二是阿耳有忒弥斯 ( 即狩猎女神兼月亮女神 ) ,她可治愈狂犬病 。这反映当时已认识到狂犬病的存在。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在公元前 400 年的著作中曾提到狂犬病是犬和其他家养动物中的一种“不可治疗”的疾病 。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 322 年的著作《动物史》中曾写道:“狂犬病能使动物发疯。除了人以外,无论什么动物,只要被患狂犬病的疯狗咬伤后,都会患这种病。对疯狗本身及对任何被它咬伤的动物,这种病都是致命的。” 。他关于狂犬病传播特点和预后的记述与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对狂犬病的认识竟完全相同,但他认为人属例外,却是错误的。 对狂犬病特征的更详细更精确的记述是一世纪 ( 罗马帝国鼎盛时期 ) 的名医塞尔萨斯提供的。他最早用了 Virus( 病毒 ) 一词,该词的拉丁文原义是粘液,与现代“病毒”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他已认识到狂犬病的致病因子是经疯狗的唾液腺传播的。但当时还不可能将非传染性的毒液如蛇毒等与传染性因子引起的疾病加以区别。直到 18 世纪后才明确地将 Virus 一词专门用于感染性因子,不再与 Venom( 毒液 ) 作同义词混用 。 塞尔萨斯还在实践中对被疯狗咬伤的伤口用腐蚀剂、拔火罐、烧灼和吮吸等方法来进行处治。随后古希腊名医盖仑 ( 约 130 ~ 200) 还用截肢术治疗狂犬病 。按现代的观点,对被狂犬咬伤的伤口及时进行冲洗、清创和消毒是减少发病的有效措施之一。狂犬病毒从伤口向中枢神经系统传播较慢。动物实验证明,在小鼠足垫接种病毒后, 4 小时内切断接种肢,可使动物存活,时间长了就不行了 。由于狂犬病是一种极致命的疾病,在将近两千年前无有效的特异治疗的情况下,以截肢的高昂代价来换取无价的生命,仍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在欧洲的历史记载中,曾有不少学者对这种病作过研究 。 中国古籍中关于狂犬病的记载 中国古籍中有关狂犬病的最早记载见于《左传》,其中记有“ ( 鲁 ) 襄公十七年 ( 即公元前 556 年 ) 十一月甲午国人逐瘈狗。” 说明我国在 2500 年前就已有疯狗 ( 即狂犬病 ) 存在,而且当时已认识到这种疯狗对人危害极大,并采取了措施,驱逐疯狗。按现代的观点,人的狂犬病 95 %以上由狂犬引起,驱逐狂犬可显著降低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我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医方书《五十二病方》中有治“狂犬齧人”和“犬齧人”各三方 。将狂犬与犬齧人分列,说明当时对狂犬病已有一定认识。不过按现代的观点,外观正常的犬也可能正处于狂犬病的潜伏期,因而仍可能传播狂犬病,所以被犬啮伤应和被狂犬啮伤作相似的处治。具体考察治疗这“两类”病症的各三种处方,其中各有两种内服方和一种外治方。其中“犬所齧,令毋痛及易瘳方”是一种外治方,具体治法是“令 ( 齧 ) 者卧,而令人以酒财沃其伤,已沃而口越之。尝试。毋禁。”即被狗咬伤后,为了止痛和早愈的目的,采用酒剂冲洗伤口。按现代的观点,预防狂犬病的三项关键措施——伤口处理、注射疫苗和注射抗血清的重要性各占三分之一。据此推断,当时的任何内服方剂都不可能有疗效,而及时用酒剂冲洗伤口则可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病率。据考证《五十二病方》成书年代当在公元前 5~6 世纪 ,所以中国为预防狂犬病而采用基本正确的伤口处理方法比欧洲可能要早 500 年以上。 在《汉书》的《五行志》中也曾记载:“宋国人逐猘狗” ( 猘,狂也 ) 。《晋书》的《五行志》中也载有:“旱岁,犬多狂死。” 我国晋代著名医学家葛洪在《肘后方》卷七谈到识别狂犬病的方法,认为该病“过三七日不发则免也,要过百日乃为大免。”这与现代的统计资料大体相符,不过狂犬病的潜伏期有约 10 %超过百日,有约 1 %甚至在 1 年以上。该书中还提到以狂犬脑组织外敷伤口作为防治措施,虽未具体指明对狂犬脑组织如何减毒,其疗效也无从肯定,但这种基于“以毒攻毒”思想的疗法,已具有主动免疫思想的萌芽,对后世“人痘法”的产生可能有影响 。 葛洪对狂犬病的认识在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的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得到继承和发展,在其“备急、蛇毒、猘狗毒”一节中载有:“凡猘犬咬人,七日辄应一发,三七日不发则脱也,要过百日乃得免耳。”“若初见疮瘥痛定,即言平复者,此最可畏,大祸即至,死在旦夕。”预防方法是“必诫小弱,持杖以防之。”其中开出的治方不下 30 余,能“根治”的方法是“取猘犬脑傅上,后不复发。” 在宋代医书《太平圣惠方》中关于狂犬病也有类似的记述 。 狂犬病在历史上的流行概况 狂犬病原本是动物的一种传染病,在多种脊椎动物中发生周期性的流行,仅在偶然的情况下才会从动物传染给人,人通常不能连续传播该病,因而不能维持该病毒的循环。从早期的零星记载中可见,本病在亚洲、欧洲或非洲已经以固定的形式存在了至少几千年,而近一千多年来有关狂犬病的记载则越来越详细。 法国有记载的狂犬病最早发生于公元 900 年。在里昂一只狂熊一次咬伤 20 人,使其中 6 人后来因狂犬病死亡。 1271 年在西欧狼群中曾发生狂犬病。在法国还曾发生疯狼进村攻击人畜,使至少 30 人死于狂犬病的事件。西班牙于 1500 年受疯犬侵犯。 1586 年疯犬发生于奥地利。 1604 年巴黎狂犬病广为传播,形成恐怖气氛。 首次记载的一次规模相当大的家犬狂犬病 1708 年暴发在意大利。英国在 1734 — 1735 年也曾出现许多疯犬。 在 19 世纪几乎整个欧洲各国均有狂犬病流行,在人群中造成莫大的恐惧。 1803 ~ 1925 年间在西欧曾记录了七次狐狸中的狂犬病流行。 1851 年法国曾发生一疯狼一天咬伤 46 人和 82 只牛的事件, 1851 — 1877 年法国共有 776 人死于狂犬病。英国仅在 1866 年就有 36 人死于狂犬病。 亚洲的狂犬病一向甚为普遍,特别是在印、中、菲、泰、缅、越、印尼、老挝、尼泊尔和斯里兰卡诸国。 非洲有明确记载的狂犬病可追溯到 1772 年,系由英国传人,逐步发展到整个非洲,以北非、东非较多,而西非较少。 综合各国的历史资料看,狂犬病的发源地可能在东半球的亚洲或欧洲。而西半球的狂犬病很可能是在 18 世纪由欧洲传入的。北美直到 1753 年才首次在弗吉尼亚殖民地的犬中发现狂犬病, 1768 年首先在波士顿发现人狂犬病。至 1785 年整个美国北部都有狂犬病。在南美直到 1803 年才在秘鲁发现犬狂犬病,而阿根廷的狂犬病可追溯到 1806 年,由一名英国官员带入的犬传入。 尽管在非洲有关狂犬病的明确记载出现较晚,但这并不能证明狂犬病 ( 特别是野生动物中的狂犬病 ) 在非洲出现较晚。特别是在 70 年代初在非洲发现了至少五种病毒在血清学上与狂犬病毒相关,这些病毒只感染几种特殊的动物和昆虫 ( 包括蚊子 ) ,偶尔也可感染人,而且目前使用的狂犬病毒疫苗对这几种病毒(可能)无效。这些病毒的存在目前还只局限于非洲。因此有人提出假说:狂犬病毒起源于非洲并和有关的几种病毒相伴发展。笔者认为此说也甚有道理。 一向无狂犬病的有澳洲各国和南极洲(注:澳洲后来出现了一种新的蝙蝠狂犬病毒, 死了 2 个人 )。早期消灭了狂犬病的国家有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如挪威自 1815 年,瑞典自 1879 年先后消灭了狂犬病。较晚消灭狂犬病的国家有英、日、新加坡、马尔他、牙买加和塞浦路斯等国,如英国于 1831 年由议会提出防止疯狗蔓延的法案, 1897 年形成法律, 1903 年消灭了狂犬病。日本曾于 1932 年基本消灭狂犬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又失控,战后由于重新严格执行控制狂犬病法,于 1957 年消灭了狂犬病。到 1988 年世界上总共约有 60 个国家没有狂犬病。 美国自 60 年代起每年的狂犬病人数都控制在 3 例以下。 当前狂犬病在全世界 2 / 3 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都有流行,不过全世界人狂犬病例的 98 %以上都集中在亚洲,每年估计共有约 6 万例,其中印度就占约 5 万例( 注 :非洲多年几乎无狂犬病监测报告,但后来有若干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非洲是按人口比例全球狂犬病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估计每年狂犬病死亡总人数仅次于亚洲 )。全世界年发病率在 100 例以上的国家共有 8 个,其中 6 个在亚洲, 1 个在非洲, 1 个在南美。估计非洲每年共有 500 例.,拉丁美洲每年共有 300 例;而西欧、北美每年仅有极个别病例。 我国在 1949 年前各地皆有狂犬病流行,很多地区还很严重,但文献记载很不完整。 1949 年后把狂犬病列为 2 类传染病加以管理。 1951 年曾开展过一次全国性灭狗活动,使狂犬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全国只有 5 个省市自治区有狂犬病,每年生产人用狂犬疫苗只 3 000 多人份,从 1949 年至 1970 年总发病数不足 1 000 例。到 70 年代病例数逐渐上升, 1979 年死于狂犬病的人数达 4 227 。 80 年代以来每年病死人数在 4006~8 000 之间, 仅次于印度而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现在每年狂犬病毒疫苗使用量达 400 万人份,超过全世界用量的一半,居世界第一位。 近年来中国家犬数量估计已猛增到将近 2 亿只,防治狂犬病的形势十分严峻。 狂犬病的预防和控制 人类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历史还只有一百多年,这段历史主要包括以下 六件大事 : 1 . 1885 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等在对狂犬病毒的本质还不了解的情况下,在实践中摸索出了生产狂犬病疫苗的方法,为从根本上解决狂犬病的预防和控制奠定了基础。用疫苗来预防病毒性疾病,除了天花疫苗外,狂犬病疫苗是最早成功应用的一种。巴斯德等发明的狂犬病疫苗在作了一些小的改进后,至今仍在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应用。( 注 :到本世纪 WHO 要求各国都用细胞培养疫苗全面取代脑组织疫苗。 ) 2 . 1903 年,意大利的内基在感染神经细胞内发现狂犬病毒包涵体——内基氏体,可用于狂犬病的早期诊断研究(注:目前此方法大部分被荧光抗体试验,即 FAT 所取代)。 3 . 1940 年代开始将有效的狂犬疫苗大量应用于狗,从而显著降低了人狂犬病的发病率,促进了更多的无狂犬病国家和地区的产生。 4 . 1954 年在人的狂犬病免疫程序中增加超免疫抗血清(免疫球蛋白),可进一步提高被狂犬严重咬伤者的存活率。 5 . 1958 年成功地使狂犬病毒适应于在细胞培养中增殖。随后利用该技术生产的细胞培养疫苗在安全性和效力上都更日臻完善,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普及 ( 成本仍较高 ) 。 6 .近年来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新型口服重组疫苗 ( 如痘苗——狂犬病毒糖蛋白重组疫苗 ) 已在实验动物中证明是极有效和方便的疫苗,并且已在欧美的野生动物中大规模试用。这类新型疫苗可望为彻底根除狂犬病提供新的有力武器。 由于人的狂犬病 95 %以上与狗有关,许多已经消灭了狂犬病的国家的成功经验证明,只要控制住狗和其他家养宠物中的狂犬病,就能大大降低人狂犬病的发病率。中国目前养狗全面失控的严重局面必须尽快扭转。当然,,要在象中国这样地理和生态环境都很复杂的国家或地区彻底根除狂犬病,还有赖于对野生动物的有效免疫或监控。 参 考 文 献 l WatersonAP , et al.An Introductionto the History of Virology. Cambridge: Cambridge Uiv. Press,1978: 1~3, 53~59 . 2 Evans AS. Viral Infection of Humans . New York : PlenumMedical Company , 1989: 509 ~ 524. 3 SellersT F. Rabies. In HarrisonTR, ed. Principle of Internal Medicine. New York: McGraw-Hill,1954: 1006~1109. 4 Steele JH. History ofRabies. In Bear GM, ed. The Natural History ofRabie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75: 1~29. 5 NotkinsAL, et al. Concepts inViral Pathogenesis.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1981:344~349. 6 BearGM, et al. Amodel in mice for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rabies. JInfect Dis, 1972,125: 520~527. 7 林放涛,等.狂犬病学.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颤社, 1992 : 98 ~ 120 . 8 Kurstak E . AppliedVirology . New York : Academic Press, 1984 : 148 ~ 152 . 9 Acha PN, et al. Rabies inthe Tropics. New York : Springe-Verlay, 1985: 343 ~ 359. 10 刘永纯,瘈狗病之史观及其诊治法的初步探讨,医史杂志, l947 , 1 : 2. 1 1 范行准. 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l954, 7l8. l 2 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 . 五十二病方.北京 : 文物出版社, 1979 , 43 ~ 45 . 1 3 傅芳.关于《五十二病方》的书名及其外科成就的讨论,中华医史杂志, 1981 , 11 : 19 ~ 24 . 1 4  陈纪煌,狂犬病的流行病学 .  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学报, l985 , 5 : 75 . ( 1994 - 01 - l2 收稿 )
个人分类: 狂犬病防治|158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世界十大流行博客网站——您知道几个?
renxiang 2011-4-1 12:16
这个排行榜至少让笔者汗颜,一半都不知道。看来,我们与世界信息的接轨与交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专业十大排名博客网站“TopYaps”消息:在过去的十年里,博客——这一网络宠儿,被用来抨击政客,开创或 捣毁企业,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视听娱乐节目。但是,这一网络新事物是真正改变了我们还是改变了我们的世界?整理此项排名不是易事,尤其是在公平看待各国 的条件之下。以下是网站评出的世界十大流行博客网站。 1、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 网址:huffingtonpost.com 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少数思想敏锐、兢兢业业的人可以改变世界。此网站是由阿瑞那-赫芬顿、乔娜-皮瑞迪与肯尼斯-莱勒尔共同创办的,如今已发展成为世界顶级博客中心,其中名博无数。由于荣获大量奖项,《赫芬顿邮报》网站每月都能收到数以百万计的反馈评论。 2、TechCrunch 网址:techcrunch.com TechCrunch在Tecnorati的信息科技网站中排名第一。迈克尔-阿灵顿在2005年时创办该网站,主要内容是对网站、新兴公 司以及新产品的分析与报道。现今,TechCrunch拥有456.3万RSS源用户;这一网络新闻形式被称作TechCrunch网络,网络中还包括若 干网站。 3、掴客网Gawker 网址:gawker.com 掴客传媒——美国在线媒体,是以纽约城的博客为主要组成部分;旗下拥有10不同的博客网站。尼克-丹顿在2003年创办了掴客传媒,现如今它每天发出50到70篇博文,文章大多是关于名人八卦及媒体消息,而这些文章大多来自他们的媒体雇员,以及自由撰稿人的博客。 4、TMZ 网址:tmz.com TMZ是30英里区域(thirty-mile zone)的缩写,这一网站由美国在线(AOL)与Telepictures Productions于2005年11月8日共同创办;从事名人新闻的报道。由于新闻价值高,所以在报道梅尔-吉布森醉酒驾驶其雷克萨斯LS430,并 被警察逮捕后,该网站名噪一时。TMZ总编辑哈维-列文声称,他们经常付钱给狗仔队来获取有价值的录像和照片。 5、瘾科技Engadget 网站:engadget.com 作为顶级科技博客网站,Engadget提供新闻、消费类电子产品,以及各种小产品的多语言博文。网站创始人——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彼得-罗 杰斯于2004年3月创办该网站,同时他还是其他两个网站(Gizmodo和Joystiq)的创始人。Engadget是非常良好的平台,在这里人们可 以看到知名记者、行业分析师及著名博客作家的文章;这些文章大多寓意深刻,富有教育意义。 6、Beppe Grillo 网站:beppegrillo.it 在世界著名网站中,Beppe Grillo网站首当其冲。其创办人是意大利喜剧演员、博文作家和政治家格里罗。按照Technorati的统计,这一博客网站是世界上访问量前十的网站。而格里罗本人极具争议,尤其是他频繁攻击社会名流的做法备受抨击。 7、Perezhilton 网站:perezhilton.com Perezhilton是娱乐界著名网站,其创办人为美国人小马里奥-阿曼多-拉凡迪耶拉,人们多以佩雷斯-希尔顿称呼他。较早时地址 为:PageSixSixSix.com,消息多为音乐家、名人及演员的八卦新闻。2009年4月,此博客网站在美国排名第143位,其用户大多为美国 人,而且大部分为18到24岁的年轻女性。 8、Boing Boing 网站:boingboing.net 马克-弗劳恩费尔德与妻子卡拉-辛克莱于1988年创办了Boing Boing出版社。1995年,由于网络的兴起,创办时为杂志的Boing Boing转而经营网站,不久即成为极受欢迎的网络平台。网站主要发表政治、科技、知识产权及未来主义新闻。由于经营有道,2007年10月,Boing Boing电视台正式成立,并且在网络与美国维珍航班上播出其剧集。 9、Hot Air 网站:hotair.com Hot Air博客网是由美国政治评论家米歇尔-马尔金于2006年4月24日创办的,是一个保守的互联网广播网站。此博客网以“绿屋”著称,在这里,保守派人士 与博主可以发表自己的博文。2010年2月,Hot Air被赛伦通信收购,但其匿名作者Allahpundit的文章还是受到推崇。在现今博客圈,Hot Air位列Technorati(博客搜索引擎)前100名的第20名。 10、Mashable 网站:mashable.com 成功人士所具有的特点是坚定和百折不挠。皮特-卡什莫尔就是这样一位成功人士,他对事业兢兢业业,乐于奉献。皮特在2005年7月创办 Mashable博客网站,当时他只有19岁。该博客网站发起于苏格兰阿伯丁,自从创办以来就以创新大胆著称。其博客网站提供商业新闻、娱乐资讯、移动与 网络视频节目、各种实用小工具,以及网络开发和技术服务。现如今,Mashable在脸谱网站(Facebook)上已经拥有42.5万粉丝,2百万的 Twitter追随者,每个月的页面访问量(PV)超过3千万。 转自中国记协网: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1-03/31/c_13807198.htm
个人分类: 数字出版|2459 次阅读|0 个评论
满城尽是丝袜妹
Bobby 2010-12-25 12:33
走大大街上,忽然感觉满城尽是丝袜妹。少女、熟女至熟妇者,无不下身丝袜配短裤 / 短裙,上身异彩纷呈。 余以为,这个季节女性最性感的服饰是:北方女子长发、风衣(或宽松的毛衣)、靴子;南方女子长发、短裤 / 短裙、高跟凉鞋。 服饰流行就象传染病一样有传染性,但也有其特点,例如有季节性,可通过视觉传播,可不治而愈。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93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与流行文化
热度 1 自我源于思考 2010-12-8 18:46
由于科技教育体制的限制以及资源的匮乏,大多数人无法接触到科技前沿的东西,对科学的兴趣得不到满足。因此,虽然他们很关心科学、向往科学,但毕竟还是成为流行文化的传播者和消费者,乃至制造者。 那么如何促进大众对于科学的兴趣?或许当机会出现时,他们也有可能在科技前沿作出一定的贡献。通过增加流行文化中的科学元素可以吗?本文试着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一下科学与流行文化的关系。 一、文学 几乎每个英国人都知道霍金的《时间简史》,甚至很大部分的人读过这本书,而霍金本人也是世界级的明星科学家;克隆羊多莉在上世纪末出生,这头小羊受到了全世界镁光灯的关注,短时间内,关于克隆的科学作品流行起来。 但是许多读物只满足了人们对于相应科学领域的基本认知需求,它们大多不是专业著作。专业性的科学著作仍深藏于图书馆内,即便相应专业的人也未必会有多少问津。 科学对流行文化的渗入过程中,科幻短篇小说和科学小品文可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长篇的优秀著作,则更容易成为经典,而难以成为流行文化的载体。 对于诗歌方面,赞美科学的诗歌有不少,但脍炙人口的科学诗歌好像不多。我们科学网内就有许多朋友热衷诗歌,并且有所造诣。希望科学网为大家带来一些科学诗歌。 二、影视作品: 《星球大战》系列中看到的是神秘之力 ( 原力 force) ,其中科技元素虽多,但科学家几乎没有。《株罗纪公园》系列中,几位科学家成为主角,他们的动物学知识及生态观念得到了支持,但影片同时也对克隆科学家提出了批评。在《独立日》、《生化危机》等电影中,科学家和特种兵们轮流成为救世主。显出了人类日益依赖科学,又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也有着某种敬畏、怀疑态度。 最近的科幻电影《阿凡达》,依靠自己的科学元素、新异境界、人道理念,一举刷新了爱情片《泰坦尼克号》的票房纪录,创造了世界电影史上一个奇迹。虽然电影主角是一个四肢发达,感情冲动的海军陆战士兵。但他离不开那群正义的科学家们的帮助。这部电影对于科学更多地融入流行文化是一个有力的推手。 电影制作过程中的电脑合成技术,数据处理中心、特殊摄像技术,本身就是一个新兴的科技领域。而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还为美国宇航局( NASA )工作过。 影视界的科技之光已经光彩夺目,希望我国的导演们也积极把科学元素纳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创造出国内的票房奇迹。个人认为,专业科技工作者,尤其是接触科技前沿的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对于国内科幻电影的创作是不可或缺的。 另外, Discovery 、 BBC 的纪录片,我国的《探索与发现》都非常受公众欢迎。但这些记录片一般是一个系列,有很强的时间延续性,与流行关系不大。但它们的确让一些记录片开始走向影院,并获得一定的票房。 希望更多的记录片能够专门为电影院拍摄。融入到流行文化中去,吸引更多的眼球。 三、音乐歌曲 科技的发展使得电子合成乐器越来越多,其中就有著名的电吉它。不过可惜的是,它被用于摇滚等流行音乐、歌曲。不但这些音乐、歌曲中没有多少科学元素,反倒有不少音乐是排斥科学的。 国外已经有科技工作者尝试用 Rap 音乐来向青少年普及科学,许多歌曲中其中加入了科学家和发明家的事迹。这是一个不错的先例。 国内有一首叫做《悲伤双曲线》的校园民谣知名度较高,但未流行起来。另外,科学松鼠会创作的科学元素的歌曲也有几首,离流行也有一定距离。 关于科学的儿歌呢?我记得小时候在农村每见一架飞机从头顶飞过,我们小伙伴们都会追着唱一首儿歌,第一句就是飞机飞机带带我,飞机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是能够见到的最具代表性的高科技了。希望以后能听到一些关于科学的儿歌在幼儿园里吟唱。 音乐胎教已经广受重视,用古典音乐饲养植物和动物,也为很多农业养殖企业所采用。并且现在又有音乐治病和音乐养生的作品及讲座出现。虽然这些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毫无疑问,科学与音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希望能够看到流行音乐、流行歌曲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科学元素。 四、体育竞技 机器人足球大赛受到国际的瞩目,不过仍然难以跟现实中的体育赛事相比。虽然世界上也有许多网游大赛,其中也有星球大战之类的科幻游戏,不过,科学元素仍然很缺乏。 现代体育可以说是建立在科技基础上的,从用于计时的电子表,到中国队的游泳服,再到对兴奋剂的检测方法、检测仪器,体育中的科学无处不在,然而却并不显露于表面。 中国的四大发明传遍了世界,使得近代科学发展大大加速,那什么时候中国的高科技也能像太极拳、功夫一样流行于世界呢? 建议组织大型的智力对抗竞赛。如创业大赛真人秀,并进行电视实况直播。个人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方向,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欲望、综合素质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并且能够让科学更有力地影响流行文化。 五、美术雕塑 诺贝尔获奖成果之一,石墨烯的发现,就得益于一个充满空间想像力的雕塑。科学家的雕塑有很多,如叶企孙先生的塑像就座落在清华园内。但雕塑这种艺术对于流行文化的影响仍较小。 分形以其神秘、美感征服了众多的艺术家,美丽的分形大大刺激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很多网络爱好者利用分形制作了大量的美丽图片。 另外,科学漫画更是多不胜数。个人认为,最有希望流行起来的就是科学漫画吧,一些小型的科学漫画集,十几页或者几十页,就能引起很多人的兴趣。 六、服饰、刺青等 服饰流行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流行文化中,服饰更多不是为了保护皮肤、维持温度,而是为了展示自我。而科学可以让大家在保护皮肤、维持温度的同时展示自我。 一些明星的粉丝、政治人物的支持者,会穿上带有偶像头像的 T 恤,而科学家由于形象不够亲民,尚未被邀请加入这一行列。 不过,我们看一个人的服饰时,更关心这个人的相貌、举止、气质,而较少关心 TA 衣服的料子,佩带的珠宝。 一些青少年衣服上,在夜晚会现出发光的条纹。当他们在跳街舞的时候,会发出让人炫目的光彩。这可能是科技在服饰上最明显的体现吧。 值得注意的是,手机和音乐随身听成为了人们服饰的一种。对一些女孩子来说,甚至可以用道具这个流行词汇来描述。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加入到服饰大军之中。但是,这些远远未能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不过,多少让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增加了,这是个好的开始。 刺青这种东西,反映了人物更加复杂的内心世界。刺青的内容很难用流行这个词来描述,并且大部分涉及到宗教、帮会、性心理,以及对社会人生的反潮流态度。当下,不少西方人会在身体上刺几个中文字,这可能是对于中国崛起这一趋势的反应吧。 声明一点:本人不提倡刺青这种行为。 七、新闻媒介 新的发明,新的发现总是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关注和讨论。如人造生命的诞生,及前两天欧洲一个机器人展上,亮相了一位自动生成的机器人。这些都能引起人们对于生命、伦理的思考。 科技新闻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不远的将来,它们会像证券信息、社会新闻一样受到关注,甚至更受欢迎。 结语: 借助现代传媒、网络的宣传,科技能够成为世界焦点,科学完全能够成为流行文化主流。科学的洪流终究不可阻挡。渴望创新的青少年们,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吧。 下面奉上一首小诗《科学家园》作为结尾: 如果说好奇是科学的老师, 那么实践就是科学的朋友, 而自由就是科学的爱人。 如果说兴趣是科学的母亲, 那么怀疑就是科学的父亲, 而创新就是科学的孩子。 愿每个科学人的心中, 都葆有一个科学的家园, 因为快乐的科学会让人幸福。
个人分类: 自然科学|4043 次阅读|1 个评论
部分城市艾滋病流行状况报告
自我源于思考 2010-12-1 16:09
目前在全球大约有 6000 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已有 2500 万人死于艾滋病及相关疾病。全球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个孩子死于艾滋病,有超过 1500 万的儿童因为艾滋病而失去父母。 去 年(2009)死于艾滋病的人数高达 190 万。当年新增的艾滋病病人高达 260 万, 37 万新生儿一出生就成为艾滋病毒携带者。 近日我国卫生部发布数据:截至今年 10 月底,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 37 万余例,其中病人 13 万余例,已死亡 6.8 万余例。而今年前十个月发病人数就达 29291 人,超过了去年全年发病人数的两倍,死亡人数也大幅增长。 以下摘自各城市的疫情报告: 北京: 今年前 10 个月,北京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 1233 例,其中男性 1090 例,女性 143 例。这 1233 例中,经性传播占到 80.0% 。 截至2010年10月31日,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8395例,其中经性传播的4032例,占48.1%。 上海: 2010 年 1 月至 10 月,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1053 例,性传播途径感染的比例占到了 71 . 6 %。男性占 88 . 4 %。 报告死亡病例 49 例,较 2009 年同期上升 68 . 9 %。 上海市卫生局介绍,截至今年 10 月底,全市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5992 例,艾滋病病人 1213 例,死亡 241 例。 深圳: 今年深圳报告的 814 例感染者,性传播为约占 69.5% ,其中经同性 / 双性传播比例占 31.2% 。男性占 81% ,其中 20 至 39 岁青壮年占 79.2% ;截止上月底,深圳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4973 例,其中艾滋病病人 1167 例。 昆明: 昆明市全市新增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 1997 例,注射吸毒传播 48.36% ,性传播 45.07% ,母婴传播 0.89% ,传播途径不详 5.68% 。 截至 2008 年 12 月底,昆明市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 11811 例。 金华: 今年 1 ~ 11 月,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208 人,比去年同期多了 62 人。我市通过性接触传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占感染总数的 87.52% 。其中,男男同性恋者 26 例。(全市累计发现 48 对夫妻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 833 例,其中艾滋病病人 162 例。 在校学生感染人数有所增多,已累计发现学生感染者 13 例。 鞍山: 截至 2010 年 10 月 31 日,鞍山市共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 153 例(去年同期的统计数字为 119 例),其中艾滋病病人 24 例,报告死亡病例 26 例。 传播途径由以往的吸毒传播为主转为性途径传播为主,占 72.55% 。 德州: 今年新增患者近 20 人。去年和今年新增艾滋病患者中,八成因性途径获病,其中男同性恋占到了 47% 。 宁波: 截至上月底,共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 149 例,死亡 10 例。其中艾滋病病人 53 例,病毒携带者 96 例。 疾控部门通过对 55 例本地户籍病例的分析,发现感染者全部都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 2009 年,中国 86.3% 的县市区报告了艾滋病病例。可以说,虽然艾滋病在大数人的生活圈子之外,但大多数人都与艾滋病人有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 目前没有彻底治愈艾滋病的药物,也没有有效的疫苗。对付艾滋的最好方法是预防: 1 、洁身自好,不搞性乱、不卖淫嫖娼,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    2 、不吸毒,特别不要与人共用针筒静脉注射毒品,不输出未经检测的血液。    3 、任何注射都要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不到医疗器械消毒不可靠的医疗单位打针、拔牙、针灸、手术。    4 、不要注射未经国家批准进口的血制品。    5 、不用未消毒的器具穿耳、纹身、美容。    6 、不要与人共用剃须刀、牙具。 让我们大家携手,参与到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中,共同关注艾滋,关爱艾滋人群。让大家一起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个人分类: 医药|6071 次阅读|0 个评论
理性思考,免失自我
gongshiliang 2010-10-27 21:09
理性思考,免失自我   不久前,某个中医养生大师提倡的养生之道风靡九州,一时间,绿豆价格暴涨、长条茄子可遇不可求、泥鳅不敢公开露面,大 师本人及助其炒作的媒体也是赚得盆溢钵满。   该大师的颇受追捧,和潮男潮女们不论有无必要一味疯狂求购某知名电子生产商近年来陆续推出的革命性多媒体手机和新一代便携式 网络终端及多年来持续炎烧的所谓SPA热等许多社会潮流,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颇有共同之处,那就是由少数人通过宣传、炒作等手段 ,在极短时间里忽悠大众一哄而上,唯恐落伍终成潮流。殊不知流行未必适合。绿豆性寒,不适合脾胃虚寒人士大量食用是众所周知的养 生常识,然而竟有许多人每天按斤摄取,终致身体垮掉,旧病未除又添新患。   观今之流行,趋同化乃一大特征。趋同化背后深藏的原因无非是有些人面对新事物缺乏独立、理性的判断与思考,往往是罕究对错好坏, 不辨善恶美丑,人云亦云,盲目跟从。上述现象,究其本质,与四十多年前之打鸡血以可祛病强身之风等如出一辙。目下修正消法或将承 认消费者后悔权的立法动向,可谓与当今大量出现的非理性消费有关。   某事物既至流行,对其合理性确不可一概否定,但也绝不可轻断其普遍适用。若真心求新求异、不想迷失自我,则不论某事物是否流行 或亲朋或同窗或同事的追捧,不妨冷静考虑一下其于己合适与否,继而决定趋同或自持。
个人分类: 自说自话|324 次阅读|0 个评论
时下最流行的经典生活感悟
热度 1 xiangzr1969 2010-1-17 01:10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714 次阅读|8 个评论
五运六气预测2010年中国气候和疾病流行情况zz
sheep021 2010-1-6 12:12
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没有更好的预测方法之前,不妨按照五运六气的方法进行推算。而且从以前年份的推演结果来看,似乎也八九不离十。 本文是转载的,不知道何人推演,也不知道推演者的水平如何。聊胜于无,姑妄听之吧。 特别注意 : 2010年(庚寅年)运气学说四大可验证预测结果: ①、甲感在大寒节气(2010年1月20日)之后会逐渐消失; ②、2010年将会出现较严重干旱 ③、2010年农业将会丰收 ④、2010年冬季将会出现暖冬 第一章 2010年度运气算式及客主加临总分析 一、运气算式 司天:少阳(相火) 中运:金运太过(凉燥) 在泉:厥阴(风木) 少阳、太商、厥阴 2010年干支为庚寅,司天克中运,同正商,其运凉,其化雾露清切,其变肃杀凋零,其病肩背胸中。 二、五运情况 (一)客运分布情况 太商、少羽(终)、少角(初)、太征、少宫。 即:金运太过(+) 水运不及(-) 木运不及(-) 火运太过(+) 土运不及(-) (二)五运加临情况 初运:大寒日寅初初刻起,金运(客)太过加临木运(主)平运; 二运:春分后第十三日寅正一刻起,水运(客)不及加临火运(主)平运; 三运:芒种后第十日卯初二刻起,木运(客)不及加临土运(主)平运; 四运:处暑后第七日卯正三刻起,火运(客)太过加临金运(主)平运; 五运:立冬后第四日辰初四刻起,土运(客)不及加临水运(主)平运; 三、六气情况 (一)客气分布情况 一之气:少阴(君火) 二之气:太阴(湿土) 三之气:少阳(相火)主上半年 四之气:阳明(燥金) 五之气:太阳(寒水) 六之气:厥阴(风木)主下半年 (二)六气加临情况 一之气:包括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四个节气,少阴(君火)加临风木; 二之气:包括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四个节气,太阴(湿土)加临君火; 三之气:包括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四个节气,少阳(相火)加临相火; 四之气:包括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四个节气,阳明(燥金)加临湿土; 五之气:包括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四个节气,太阳(寒水)加临燥金; 六之气:包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四个节气,厥阴(风木)加临寒水。 第二章 2010年气候流行情况预测及灾变应对分析 2010年为庚寅年,本年度天干为阳干,属于阳年,金运太过,因受司天相火克制,同于平运。因司天之气为相火,在泉之气为风木。因此,2010年天气将会出现温热、凉燥和风大的天气特征,由此而致的疾病情况将会是肺病、肝病和风热感冒的流行。 一、上半年天气情况 2010年上半年司天之气为相火,中运为燥金,司天克制中运,以致中运趋同平运。主要气候特征表现为温燥,前期出现干旱,中期会有一定的雨水,后期会进一步干旱。在农业方面,前期要做好小麦的抗旱措施,后期要做好水稻的抗旱措施;在卫生方面,要做好防治温热感冒流行的措施,加强肺脏的养生。 一之气 【时令分布】大寒(2010年1月20日)、立春、雨水、惊蛰(3月20日) 【运气加临】客气:少阴君火;主气:风木;客运:太过金运;主运:风木运 【天气物候】木火同德,相生互助,并有金运太过,这段时间将出现或寒凉或风温的干燥天气。由于少阳司天而气化运行先天,且中运受制,相火之气会提前到来,既而使大寒之前就出现天气变暖的现象。既有中运燥金加临,在出现风温天气的同时,也会出现寒凉的天气,风温与寒凉交互作用,流行温热病。这一时期因天气干燥而干旱,不利于小麦生长,广大农业地区需要积极抗旱浇灌,以保证丰收。 二之气 【时令分布】春分(3月20日)、清明、谷雨、立夏(5月20日) 【运气加临】客气:太阴湿土;主气:君火;客运:先太过金运(4月3日终)、后不及水运(4月4日始);主运:先风木运(4月3日终),后火运(4月4日始) 【天气物候】客气为湿,主气为火,湿热蕴结,则因客运加临有所变化。二之气的天气状态将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3月20日至4月3日。由于燥胜湿,这段时间仍然以温燥的天气为主,干旱少雨; 第二阶段是在4月4日至5月20日。燥运已过,不及水运加临。水运不及,土必胜之。虽然本气水运不及,但有湿气主事,湿热互见,这段时间将会以湿热天气为主。不时地会有一些雨水,可以缓解此前的旱情。这段时间如果储水将会有利于水稻的耕种。 三之气 【时令分布】小满(5月20日)、芒种、夏至、小暑(7月20日) 【运气加临】客气:少阳(相火);主气:相火;客运:先不及水运(6月15日终)后不及木运(6月16日始);主运:先火运(6月15日终)后湿土运(6月16日始) 【天气物候】主客相火相并,炎热干旱。三之气的天气状态将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5月20日至6月15日。水运不及,土运胜之,木运复之。这段时间仍然会有湿热天气。 第二阶段是6月16日至7月20日。木运不及,金运胜之,火运复之。这段时间将会出现较严重的炎热干旱天气,降雨较少,容易出现大面积的旱灾。 二、上半年农业应对措施 地方政府要尽早投资修缮广大农业地区的水利设施,在2010年上半年要全力以赴地做好小麦和水稻的抗旱准备,要珍惜每一次上天赐予的雨水。 在农业收成方面,2010年全国广大的小麦种植区如果能有效抗旱,将会出现丰收的景象。 三、下半年天气情况 2010年金运太过统主全年,下半年的在泉之气为厥阴风木,再考虑到同岁支的因素,所以下半年总的天气情况就是凉燥和风温,冬季会出现早春和暖冬现象。 四之气 【时令分布】大暑(7月20日)、立秋、处暑、白露(9月20日) 【运气加临】客气:阳明燥金;主气:湿土;客运:先不及木运(8月28日终)后火运太过(8月29日始);主运:先湿土运(8月28日终)后燥金运(8月29日始)。 【天气物候】燥胜湿,主气受客气所制,该是温燥天气,因客运加临而有所变。四之气的天气状况亦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7月20日至8月28日。木运不及,金运胜之,火来复之。主气湿土受客气燥金所制,这段时间继续三之气后期的炎热天气,干燥少雨。该种气候适于水稻收割(熟的较早)。 第二阶段是8月29日至9月20日。火运太过,客气受制,湿热互见。这段时间将会出现温湿天气,凉雨增多。后期不利于水稻收割。 五之气 【时令分布】秋分(9月20日)、寒露、霜降、立冬(11月20日) 【运气加临】客气:太阳寒水;主气:燥金;客运:先火运太过(11月8日终)后不及土运(11月9日始);主运:先燥金(11月8日终)后寒水(11月9日始)。 【天气物候】寒水之气加临燥金,天气必会寒凉干燥。客运加临,又有所变。五之气的天气状况也是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9月20日至11月8日。火运太过,燥金受制,而客气为寒水,故客运受制,主气主运得平。这段时间以寒凉干燥天气为主,间有温热天气。 第二阶段是11月9日至11月20日。土运不及,木必胜之,金来复之。这段时间天气突显寒凉干燥,间有大风崔拉,更显凋零之象。 终之气 【时令分布】小雪(11月20日)、大雪、冬至、小寒(2011年1月20日) 【运气加临】客气:厥阴风木;主气:寒水;客运:不及土运;主运:寒水 【天气物候】风木加临寒水,本是凛冽寒冬,又见回春走暖之象。土运不及,木必胜之,金来复之,加重暖冬趋势。这段时间天气将会出现回春现象,以风温天气为主,雨水较少,不利小麦和油菜生长。 四、下半年农业应对措施 2009年下半年天气变化不甚,极端天气较少。 在农业收成方面,由于金运太过,主万物收成,所以2010年全国广大的水稻种植区将会一改2009年普遍减产(约减产20%)的局面,出现大丰收的景象,但这个局面将会来之不易,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强化水利设施建设,积极做好抗旱准备。 本年度因为小麦和水稻可能会出现大丰收的局面,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抗旱成本,建议广大农业地区多种植一些抗旱的农作物,避免小麦和水稻因丰收而降价。 第三章 2010年疾病流行情况预测及养生保健分析 一、外感疾病及预防 六淫致病是外感的重要原因,2010年是金运太过之年,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所以本年度火淫、燥淫和风淫太甚,这样的年份容易导致风热感冒的发生,主要发生在上半年。 2009年爆发了甲型流感,从其入冬加重的趋势来看,这种疾病喜好寒湿天气,而在2010年1月20日前后,由于温燥天气降临,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将会减少,危害性也大大减弱。风寒流感也随之转为风热流感,还要警惕类似于2008年的小儿**(温热病)发病率的增加。 在养生保健方面,本年度一改2009年度寒湿太甚之象,偏于温燥,容易上火和伤阴,因此平时要注意服用一些性凉滋阴润肺的食品,比如山药、苦瓜、玉竹、麦冬等。居家必备良药夏桑菊冲剂、板蓝根颗粒、双黄连和黄连上清片等。 二、内科杂症 2010年司天之气为相火,在泉之气为风木,而中运为燥金。在五脏中,心(小肠)为火,肺(大肠)属金,肝(胆)属木。本年度的疾病也就多发生在这几个脏系之中。 一之气(2010年1月20日-3月20日): 心系病症:血热妄行,有血溢血崩的出血症,妇女在经期尤甚。治以清热凉血,妇女可服用偏凉的逍遥丸,防止经期血热崩漏。 肝系病症:风火同德,虽有燥金克制,但诸多因素会导致风木太胜,容易出现肝火上炎,以致头痛目赤,治以清热和肝,不可拟之太甚,保养生发之气。 肺系病症:风火盛行,肺金受邪,容易引起燥咳,治以清肺润燥,可以服食山药、玉竹和麦冬等滋阴润肺的药物。 二之气(3月20日-5月20日): 脾系病症:热蕴于湿,容易导致呕吐泄泻,治以燥湿健脾。 心系病症:湿热蕴结,头痛身热,脑腑昏沉,治以清热祛湿,醒脑开窍。 这段时间不宜常食鱼肉荤腥,多吃蔬菜水果等清淡之品,防止加重湿滞。 三之气(5月20日-7月20日): 心系病症:三火主事,血热妄行,有血溢血崩的出血症。治以清热凉血。 其他病症:消渴,治以清热滋阴(肺阴、胃阴);心火目赤,耳聋,治以清热解毒;暴病多发,防不胜防。 四之气(7月20日-9月20日): 燥金客临湿土之气,湿气受制,民气平和,百姓少病。 五之气(9月20日-11月20日): 肺系病症:咳嗽多,哮喘加重,治以温宣肺气。平时要注意防寒保暖。 六之气(11月20日-1月20日): 肝系病症:肝阳上亢,头晕头痛,口苦肋痛。治以平肝潜阳、补益脾胃。 **病症:阳气外越,心痛,咳嗽。治以滋阴潜阳。 三、外科 2010上半年司天之气为少阳相火之气,因温热而致的疮疡疾病会有所增加。 四、中药市场预测 (一)中药材市场预测 2010年清热解表解毒类、凉血止血类、润肺止咳类、平肝潜阳类和滋阴类中药材要出现销售旺势。诸如: 清热解毒类中药材金银花、连翘、黄连、黄芩、菊花等; 清热解表类中药材柴胡、葛根等; 止血凉血类中药材三七、生地黄、丹皮、赤芍、丹参、地榆等; 润肺止咳类中药材杏仁、桔梗、百部、胖大海、枇杷叶和白果等。 平肝潜阳类中药材代赭石、牡蛎、石决明、罗布麻等。 滋阴类中药材:山药、玉竹、熟地、枸杞、白芍、麦冬、天冬、玄参等。 (二)中成药市场预测 同理清热解表解毒类、凉血止血类、润肺止咳类、平肝潜阳类中成药要出现销售旺势。 如双黄连制剂、清开灵制剂、板蓝根颗粒、复方丹参片、养阴清肺丸、苏子降气丸、逍遥丸、明目地黄丸和六味地黄丸等。 第四章 2010年度气候和疾病流行特征总结 根据运气理论,2010年度金运太过,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天气炎热干燥,少雨多旱,冬季会先冷后温,出现暖冬现象。 2010年全国范围内要做好春季和冬季抗旱的准备,加强全国广大农业地区的水利设施建设,多储水,以备农业灌溉使用;同时要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多种植抗旱的经济农作物,争取实现产量和效益双赢的局面。 2010年火淫、燥淫为害,民众易患血症、肺系和肝系疾病,并出现温热病流行的情况,希望国家卫生管理部门早作相关的防御准备。 人有远虑免近忧,我们需要充分运用运气理论这份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对未来的气候和疾病流行情况进行有效地预测,做到未雨绸缪。不管会不会出现预测的情况,有准备总比没有准备来得稳当。 见: http://lxdd.zhangyulin.blog.163.com/blog/static/11892055120091126104912951/?hasChannelAdminPriv=true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2932 次阅读|5 个评论
雷气通心、五运六气及其他
sheep021 2010-1-5 12:13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原文: 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 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 雷气通心---春节放鞭炮的好处 春节燃放鞭炮,沿袭了几千年,忽然间变成了封建迷信与陋习,曾经受到严格禁止,说为了安全,那现代医学证明吸烟有害健康,怎么还在生产烟草制品? 中医 理论:雷气通心。经常有报道,说某某由于打雷或听到鞭炮声,眼睛视力恢复、多年的哑巴开了口、植物人苏醒。现代医院在抢救病危之人时,也采取电击方法,来唤醒心脏。 我们看看有多少好处吧: 之一 过年时,大家几乎都放下了工作与忙碌,心也收了回来,心要旷神才怡,也就是心旷神怡,爆炸能打开空间,让心情舒畅,很多人都赞同的。前面讲的心脏程序也提到了。如果心回来后,心脏空间小,心情受压抑,必然出现各种恶性事件,大家回忆一下禁止鞭炮的那几年,在春节期间全国出现了多少恶性事件,都是憋出来的毛病。 之二 集中时间,高密度强度的燃放,震动的大气层,对来年的降雨有利。大的战争过后,多是雨雪天气,人心也影响天气。 之三 春节是春天的开始,各种病毒菌在严寒的冬天大部分被冻死了,但有少部分还生存着,此时强烈的音响与震动,又再一次地杀灭过冬的病毒,来年可以减少传染病的流行。 之四 隆隆的枪炮声,就是最好的国防教育! 之五 让这些行业加强了安全检查与预防。燃放鞭炮是有危险的,明知有危险,你还不注意,这就不对了,这些人长大后如果从事危险行业,如化工、军工等,那就是潜伏的危险,通过小时候的训练,可提高安全意识。曾有统计过年不让放鞭,大年三十、初一那几天受伤的人大大减少,说明禁止是对的,但结果到了正月十五,各地踩踏事件发生了,真是民间俗语的验证: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之六 过年要有动静,在静静地过年,很可怕。该有的声响你凭个人力量是不能抗拒的。 平衡总音响减少事故发生, 中国 有两年禁止鞭炮最厉害,是在 1995 、 1996 年春节, 1997 年后就不知何原因不再强令禁止了。那两年全国大范围禁止鞭炮,在春节前夕,没有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但我们放了个几亿美元的大两响,发射卫星的火箭爆炸了,之后全国各地的煤气管道、化工厂发生了远远多于其它年份的爆炸事故。这里不是迷信,有些事情本来就说不清楚的,就当偶然吧。 之七 春节是春天的开始,地气开始上升,通过震动先唤醒一下种子,到了惊蛰那天,天还要打雷的,为新的一年生命的繁殖做准备。 所以冬天打雷不好,俗话说雷打东,十个牛栏九个空。因为相当于天气给生物传递了错误的信号,把本该是睡觉的信号发成起床信号了。 实战经验- 1910年的东北鼠疫 鼠疫在20世纪中叶抗生素问世之前,医生对之并无特效办法。倒是中国人,医生伍连德曾经成功阻止了20世纪初中国东北鼠疫的...假如那个鞭炮大放特放,那个意义就不简单了,绝不是一般的放鞭炮振作人心之举。鞭炮大放特放,空中弥漫硫磺硝烟。防疫处让民众大放 鞭炮 ,说的是驱除邪气, 行的是火药烟气消毒。 ----------------------- 思考 : 据伍连德医生的自传记载:说起来也奇怪,或许是天意,从一月三十一日起,死亡率便降落,至三月一日而完全停止。 这些令人恐怖的瘟疫总是突然而来、戛然而止。 其实这里的戛然而止与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手足口病有点像,说没就没了,好像是时间到了一样,本人不懂五运六气,但根据流行病的突然而来、戛然而止这一特征,估计与运气有关,那么这次甲型H1N1流感呢?也可能随着运气的转变,说没就没了啊, 虽然病毒还在,但随着适应其发生发展的运气的终结,疾病也就不再流行了。 所以, 1910年的东北鼠疫 防治中火药消毒之说亦不可信,归根结底还是天意,即运气,因为2003年、2008年并没有实施漫天消毒措施。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912 次阅读|0 个评论
什么是科研?
wangxh 2009-10-14 17:22
(摘自 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post.aspx?id=65717 ) 1. 科研是流行歌曲 什么流行用什么,什么流行做什么。张口生物芯片,闭口纳米技术。老板是追星族,流行的就是最好的。 ( 是啊,一位学生刚刚告诉我,他的一篇文章被拒,第一个理由就是选题不够新颖) 2. 科研是移花接木 设计课题?课题怎么是设计出来的呢?是拼出来的。 A 的材料,B 的方法,C 的指标,D 的意义。 3. 科研是傻瓜相机原理 搞不懂?恕我老朽,没时间看原理了。我能折腾,多折腾几次就出来了。为什么要做这一步?老板心里明白就行了!他每周安排的活儿我还干不完呢。 4. 科研是照葫芦画瓢 综述不会写?抄啊。论文不会写?套啊。反正不会有人追究。无知者无畏! ( 反正资金是国家的,不是我们自己掏腰包!) 5. 科研是垃圾 实验完成了,论文发表了,答辩通过了。老板感慨万分地说: 你们走后,这些都是垃圾。晕!倒!挣扎!再倒!他们没有骗我,实用主义自有它的道理。但我从此不再随便批判国内的科研水平了,因为在某些时候我也重复着同样的故事。
个人分类: 科研|7068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中国音乐原创歌曲——两人世界
likesun 2009-6-17 17:49
http://yc.5sing.com/236470.html 歌词如下: 说好了陪你一起看夕阳 看流星滑落时的光亮 有你在身旁 我好安详 好想带你去飞翔 你的手轻轻放在我肩膀 闭着眼走过一段城墙 你对我的信赖 让我感动 有爱我不再迷茫 这是多么温馨浪漫的两人世界 多好有你陪我走过这爱的荒野 你的爱把我包围 这是多么甜蜜的感觉 有你为我做饭熬粥的两人世界 有你为我欢乐哭泣的白天黑夜 我被爱紧紧围绕 这是你给我最好的一切 (业余选手 同学创作的歌曲两人世界 喜欢的旋律)
个人分类: 随想|34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名字有什么意思呢?
zhyk97 2009-6-7 23:17
根据一份研究报告,迅速变得流行的产品、风格和习惯例如流行的婴儿的名字很可能以同样极快的速度失宠。Jonah Berger 和Gael Le Mens分析了法国和美国100多年的取名数据,结果发现流行的名字迅速地获得人们的宠爱,然后同样迅速地失宠。另一方面,流行性缓慢增加的名字比那些追求当前时尚的儿童的名字能持续更长时间。这组科学家提出,他们的发现可以应用于文化传播、艺术变革以及创新的扩散,它有可能反对了一个理论,即旧事物的衰落是被新事物的优势驱动的。这组作者利用了姓名的历史数据,而且还询问了即将成为父母的人们考虑为他们的孩子起什么名字,从而审视了以流行的名字为标志的文化品位如何盛衰的现象。这组作者得出结论说,由于人们寻求避免采用短暂的事物和名字,对一个事物的流行性的担心倾向于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这可能引发了它们的迅速衰退。 注:其实研究一下中国人的取名系统发展过程,我想也会是很有意思的一个命题! How adoption speed affects the abandonment of cultural tastes, 作者Jonah Berger 和Gael Le Mens,PNAS,2009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名字有什么意思呢?
zhyk97 2009-6-7 23:13
根据一份研究报告,迅速变得流行的产品、风格和习惯例如流行的婴儿的名字很可能以同样极快的速度失宠。Jonah Berger 和Gael Le Mens分析了法国和美国100多年的取名数据,结果发现流行的名字迅速地获得人们的宠爱,然后同样迅速地失宠。另一方面,流行性缓慢增加的名字比那些追求当前时尚的儿童的名字能持续更长时间。这组科学家提出,他们的发现可以应用于文化传播、艺术变革以及创新的扩散,它有可能反对了一个理论,即旧事物的衰落是被新事物的优势驱动的。这组作者利用了姓名的历史数据,而且还询问了即将成为父母的人们考虑为他们的孩子起什么名字,从而审视了以流行的名字为标志的文化品位如何盛衰的现象。这组作者得出结论说,由于人们寻求避免采用短暂的事物和名字,对一个事物的流行性的担心倾向于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这可能引发了它们的迅速衰退。 注:其实研究一下中国人的取名系统发展过程,我想也会是很有意思的一个命题! How adoption speed affects the abandonment of cultural tastes, 作者Jonah Berger 和Gael Le Mens,PNAS,2009
个人分类: 生活感言|29 次阅读|0 个评论
“随便”“都行”在人们平时生活中很流行
cutefay 2009-2-5 23:52
前几天我转载了一个经典的笑话,是关于女人说随便都行看你的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2217 ),这个笑话也发到了我们实验室的QQ群中,结果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每天快到中午的时候,实验室的人开始讨论去哪里吃饭吃什么等问题。经常是某个人问大家都去哪里吃,结果大家一致回答说随便,结果随便了半天,也还是不知道该吃什么。另外,还经常有人有几个提议,结果得到的反馈是都行。吃饭问题总是一件令大家很头疼的事情,经常这个问题要在实验室里讨论很久。 正因为大家都喜欢说随便,所以现在有了一种叫做随便的雪糕,还有的饭店里出了叫做随便的菜。我想,可能以后有越来越多的东西,尤其是饮食的东西会叫做随便。我想也有可能还会有一些食物叫做都行,呵呵。 人们喜欢说随便,一种情况下是人们觉得这种情况无论选择什么都可以,无所谓,所以就随便选一个就行;而一种情况就像那个笑话里所说的是自己不知道选择什么好,觉得想这个问题是个头疼的事情,就把这个头疼的事情抛给别人,但是希望别人的决定能够是自己满意的,并且往往是后者居多。想方案毕竟是一件费脑的事情,很多人不愿意去想方案,更不愿意去做一些选择,因为在很多人指望着一个人做选择的时候,这个人的做选择压力比起只给自己作选择的压力大多了。 我以前也是喜欢把头疼的问题抛给别人去想,但是后来随着自己组织学生活动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事情需要自己为大家拍板决定,于是越来越喜欢承担这样的抉择者的角色,自己也变得对大大小小的事情很有主见。现在我在做一件集体活动的事情上征求大家意见的时候,很少用问答题,一般是用选择题或者判断题,即给大家几种方案问大家更乐意选择哪种,或者就给一种方案,问大家同不同意。用这样的方式征求意见,效率比起问答题式的征求意见的效率提高好几倍,所以很多人都觉得我组织活动很高效。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5120 次阅读|6 个评论
经典与流行
cutefay 2008-9-26 13:40
在面对经典和流行的选择上的问题,我觉得自己是更 prefer 经典,而不是流行。 女人的衣物流行性变化太快了。就拿鞋子来说,我记得我高中的时候突然流行穿底很厚的头很大很圆的鞋子,看起来很臃肿,都不像鞋子了,那个时候自己挺追求流行的,也买了一双。后来上了大学又流行前面的头是方形的,虽然不好看,但是市面上卖的鞋子大多数都是那样。后来又流行尖头的,并且头越尖越好,好长的尖头,也是很难看的,但是要想买一双不是这样的鞋子还挺难的。最近,又流行小尖头的鞋子,也就是前面的头还是尖的,但是已经不是那么长那么尖了。我觉得现在的鞋子的样子逐渐又回归经典了。经典的女士皮鞋是那种高的细跟鞋子,前面小巧玲珑,很有女人味。我现在很喜欢经典的鞋子,因为它的样子很好看,另外,经典的东西永远不会过时,永远会显得有品味。我们平时跳舞穿的舞鞋就是经典款式的鞋子,谁见了都会说很漂亮。 发型我也是很信奉经典的,从来不会跟风折腾头发,因为头发是经不起折腾的,鞋子跟风买了流行的可以再买别的,但是发型就不行了,折腾几次发质就很差了。我觉得对于中国女人来说经典的发型是一头乌黑靓丽的长发,很柔顺,有光泽,并且很直。现在发型的流行变化也太快了,尤其是烫发和染发的发型设计,不停地变换着。很多人为了追求流行,把自己的头发烫了染,染了烫,头发受损严重,用再高档的护发素也没用。并且有的流行的发型并不适合每个人的脸型和气质,追求流行反而还很难看。 所以,我觉得不要总是一味地追求流行,要找到自己适合的发型和适合的款式的衣物,偶尔来点流行变一下。 对于衣服来说,我喜欢的三种款式一种是很中国古典感觉的,穿起来很有东方女人味;另一种是西方古典的,有很多蕾丝花边,看起来很高贵,也很可爱;再有一种就是经典的职业女性装,给人很干练的感觉。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305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02: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