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流行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流行

相关日志

2030年终止结核病:联大将专门召开首脑会议
热度 1 yanjx45 2018-5-28 08:02
2030年在全球终止结核病流行: 联大今年 9月将专门召集各国首脑开会讨论 第 71届 世界卫生大会 于 5月21日-26日 在 瑞士日内瓦 举行。此次大会于 5 月 24 日作出了一项 关于结核病的决议 : 敦促世卫组织( WHO)总干事、会员国和合作伙伴继续支持今年 9 月 联大终止结核病问题高级别会议 的筹备工作。 关于 联大终止结核病问题高级别会议 ,在联合国和 WHO的官方网站上都有正式相关报告。 今年 9 月 26 日 , 各国元首 将在 联合国大会结核病问题首次高级别会议 期间在纽约相聚,以加快终止结核病的努力,并向所有受该病影响的人群提供预防和护理服务。 结核病高级别会议 是各国政府和所有参与抗击结核病的合作伙伴迈出的史无前例的一大步,这次高级别会议将产生一个雄心勃勃,同时得到 国家元首 认可的 结核病政治宣言 ,它将加强在 终止结核病 方面的行动和投资,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 联合国秘书长关于终止结核病问题高级别会议的报告 ( http://undocs.org/zh/A/72/645 2017 年 12 月 13 日发布) 会议拟议的 总主题 : “ 团结起来消除结核病:全球应对全球紧急情况 ” 。 秘书长大力鼓励所有会员国派出 尽可能高级别的代表 参加会议。 高级别会议预期的成果: 通过一项简明务实的 政府间政治宣言 作为会议成果,其中包括以下建议采取的行动: (a) 通过《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以及与目标 3 的其他具体健康目标,包括艾滋病毒 / 艾滋病、全民健康保障和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等的联系,推进结核病防治工作; (b) 增加和维持对防治结核病的多部门行动的筹资; (c) 加强新的结核病预防、诊断、治疗和护理工具及创新办法的研究,以期 到 2030 年消除结核流行病 。 召开此次联大首脑会议的背景 2017 年 11 月曾在 莫斯科 举行 第一届 WHO 终止结核病全球部长级会议 。 题为 “ 在可持续发展时代通过多部门应对方式终止结核病 ” 的 第一届 WHO全球部长级会议 表示,全球 75 个 国家的 部长 已就 2030 年前采取紧急行动终止结核病 达成共识。共有 114 个 国家的代表在莫斯科参加了本次会议, 俄罗斯联邦总统 弗拉基米尔 · 普京 以及 联合国副秘书长 Amina J Mohammed 和 WHO总干事 谭德塞 博士在会议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 谭德塞博士说: “ 今天是与结核病抗争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对遏制结核病这个古老的杀手所造成的死亡和痛苦的承诺,这是全球期待已久的愿望。 ” 本次大会发表了 《 终止结核病莫斯科宣言 》 ,承诺加强多部门行动,跟踪进展情况并建立问责制。 本次会议的成果将为 2018 年召开的首次 联合国大会结核病问题高级别会议 提供参考。这次高级别会议将寻求获得各个 国家元首 的进一步承诺。 出席莫斯科会议的有部长和国家代表团、民间社会和国际组织的代表、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总共有 1000 多人参加了这次为期两天的会议,并集体承诺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大行动力度: · 加强卫生系统,改善获得以人为本的结核病防治服务,确保不让任何人掉队,从而为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加快行动步伐。 · 通过提高国内和国际投资来调动可持续的充足资金,以弥合实施和研究方面的差距。 · 推进用来诊断、治疗和预防结核病的新工具研发工作。 · 利用终止结核病工作进展跟踪和审查框架来建立问责制,包括采取多部门方法。 各国卫生部长们还承诺最大限度地降低耐药性风险并阻止其蔓延,努力让受结核病影响和面临感染风险的人群和社区更多地参与。 现状:全球结核病的负担仍然沉重! 自 2000 年以来,在全球共同努力下,结核病防治工作已挽救了约 5,300 万人的生命,并将结核病死亡率降低了 37% 。然而,许多国家的工作进展停滞不前,全球目标不能按期实现,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长期存在的差距依旧。 目前,为实施 世界卫生大会 通过的结核病战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所作努力尚不足。 2016 年 ,估计在世界范围内有 1,040 万例 结核病 新发病例 ,其中 10% 为艾滋病毒感染者。七个国家占到总负担的 64% , 印度 首当其冲, 其次是印度尼西亚、 中国 、菲律宾、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和南非 。 2016 年 ,全球共有 170 万人 死于结核病,其中包括 40 万 艾滋病毒感染者。 结核病仍然是全球主要传染病杀手 ,也是 全球十大死因之一 。 耐多药结核病 仍然是一项公共卫生危机和卫生安全威胁。 WHO估计,有 60 万 利福平(最有效的一线药物)耐药新发病例,其中有 49 万 耐多药结核病患者。这些患者中近半数出自 印度、 中国 和 俄罗斯联邦 。 WHO 全球结核病规划 主任 Mario Raviglione 博士说: “ 死亡人数和患病人数之多就是很好的说明 —— 我们的进展速度仍不够快。在全民健康覆盖和社会保护问题上迅速采取行动,以及在研究和创新方面取得突破,对于使所有人能够获得以病人为中心的最高标准治疗至关重要,尤其是世界各地那些最为贫穷、最为脆弱的人群。 ” 因此, 结核病死亡人数仍高于其他任何一种传染病。 与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有关的问题十分严重, 结核病是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头号杀手 。 联合国大会结核病问题首次高级别会议的重要意义 结核病高级别会议 是各国政府和所有参与抗击结核病的合作伙伴迈出的史无前例的一大步,这将是在 莫斯科 成功举办 终止结核病部长级会议 以来的又一次盛会。 WHO总干事谭德塞博士说: “ 虽然全球致力于到 2030 年终止结核病流行 ,但行动和投资与政治言论不相适应,我们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全球性、多部门合作方案。 2017年第一届WHO终止结核病全球部长级会议,以及 2018 年即将举行的第一次联合国大会结核病问题高级别会议,将有利于壮大声势,促进不同部门参与,并加快我们为创造结核病历史所做的努力。 ” 终止结核病流行需要卫生以外的部门采取行动来解决该病的危险因素和决定因素。《 全球结核病报告 》首次介绍了通过新的多部门监测框架获得的结果,该框架确定了结核病流行与七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关联。对 30 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的最新指标状况的分析表明,大多数国家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面临挑战。 希望今年 9 月的联大 结核病高级别会议 会议能够促使重申高层政治承诺,加速终止结核病的行动。 预期 这次联大高级别会议将产生一个雄心勃勃,同时得到国家元首认可的结核病政治宣言,它将加强在终止结核病方面的行动和投资,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
个人分类: 结核病防治|10382 次阅读|1 个评论
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类图书为什么不是流行读物?
热度 1 sqzhang 2018-4-29 08:21
家附近有两个超大型商场,营业面积都是几十万平方米。商场内各有一个书店。 书店很大,面积都是1000平方米以上,装修很阔气、很气派、很讲究,布置也很好,还有不少座位供读者读书。 可惜,没有我要买的书,甚至没有我喜欢的书。 最多的是成功学之类的鸡汤文,例如关于华为经营之道的书就有好几本。再就是养生、饮食、化妆,儿童图书也不少。还有一些看了书名不知道是什么类型作品的书。 令人不解的是,两个书店都没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类的图书,甚至没有科普类读物。这不是猜测,而是店员明确回答我的。 书店经营流行读物,没有错。我不解的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类图书怎么就从流行读物里消失了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5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2016年最流行的污词潮词英文翻译
yhz03008 2016-8-26 22:15
2016年,好多污词潮词在网络风起云涌,但是据我搜索及观察,大部分的翻译软件(如有道)还没有给出翻译,那么今天Gaga老师尽自己绵薄之力在众多英语高手面前大胆做一番尝试,给大家做个参考。 1. 洪荒之力 a. power of the universe b. powers strong enough to change the universe --英国广播公司BBC c. prehistoric powers -- 英国广播公司BBC d. primordial power -美国《华尔街日报》 e. the force- 美国《综艺》 f. hong huang zhi li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 举例: 我已经用上我的洪荒之力了。 I've exhausted my full capacity of strength./ I've given it my all. 词语解释 :中国女子游泳选手傅园慧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得女子100米仰泳铜牌。爽朗的性格、夸张的表情和率真的言谈,让她不仅走红大江南北,还火到了海外。那句令人忍俊不禁的“我已经用上我的洪荒之力了”更是被媒体广为引用。 2. 老司机 a. an old driver 老司机 b. veteran 老兵 c. an experienced player 经验丰富的玩家 举例: 老司机带带我! Give me a ride, you old driver. 词语解释 :老司机,网络名词。意为在各个网站、论坛里接触时间比较长,熟悉站内各种规则、内容以及技术、玩法,并且掌握着一定资源的老手。老司机出自云南山歌《老司机带带我》。 3. 标题党 a. headline writers 标题写手 b. sensational headline writers 哗众取宠的标题写手 c. title attractors 引人注意的标题 d. the title party 标题“党” 举例: 标题党是怎么写标题的? How do sensational headline writers write headlines? 词语解释: “标题党”指的是利用各种“颇具新意”(哗众取宠)的标题吸引网友眼球,以达到个人某种目的。 4. 低头族 a. smartphone addicts 对智能手机上瘾的人群 b. phubbing (澳洲麦肯和Macquarie大辞典联手精心杜撰 ) 举例: 小明是典型的低头族啊。 Xiao Ming is a typical smartphone addict. 词语解释 :形容那些只顾低头看手机而冷落面前的亲友的“低头族”),是指如今在地铁、公交车里那些个个都作“低头看屏幕”状,有的看手机,有的掏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想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的人。 5. 直男癌 a. mansplain vt; 男人说教:一个男人向别人,通常为女性,解释某件事情,而且是以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to explain something to someone, typically a man to a woman, in a manner regarded as condescending or patronizing.-wikipedia (维基百科) b. male chauvinist pig 大男子主义者;沙文猪 举例: 特朗普直男癌又犯了,说希拉里表现不错只是因为她在打女性牌。 Donald Trump mansplained that Hillary Clinton was doing well because she was playing the women card. 词语解释 :“直男癌”一词源于网友对活在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里,时时向别人流露出对对方的不顺眼及不满,并略带大男子主义的人的一种调侃。主要特征是审美为负,衣着品位恶劣而不自知,晚期常常伴有幻觉,自以为审美主流甚至衣着品位高级。发展下去可能有幻想症,以各种“无下限”言论刷新其级别。 现引申为漠视女性价值,不尊重和物化女性,限制女性自由,且自恋,自以为是,自作多情的男性。 6. 脑残粉 a. die-hard fans b. true fans 真爱粉 c. determined fans d. a big/huge fan 举例: 我是《权力的游戏》的脑残粉。 I'm a huge fan of game of thrones . 词语解释 :脑残粉,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名词,通常指的是那些对于名人以及不同的品牌极度痴迷,疯狂追求以至于失去了个人理智的人的一种称呼,这样的一种人会对任何不利于他们所追求的名人或者品牌的言论进行猛烈的攻击,甚至伤及无辜。常常与他人发生口角,导致大规模网络战争。 随着思想的不断进步,网友也将其作为一种自嘲。或者是对一些事物的狂热爱好者的统称,在一些情况下作为对该群体的嘲笑和讽刺。 7.小鲜肉 a. fresh meat 举例: 鹿晗是众所周知的歌坛小鲜肉。 Lu Han is well-known fresh meat in the music business. 词语解释 :该词汇第一次出现在电影《阿凡达》的台词里, look at all this fresh meat,之后作为网络热词,主要用于形容年轻帅气的新生代男偶像。 8. 一言不合就。。。 a. whenever we disagree with each other... b. when something happens, 举例: 一言不合她就提分手。 Whenever we disagree with each other, she breaks up with me. 词语解释 :“一言不合”体已走红网络,“一言不合就发自拍”,“一言不合就下雨”,“一言不合就发红包”,“一言不合就开骂”。 9. 人生赢家 a. winners in life b. someone who has it all 举例: 有一种人生赢家叫英语老师。 English teachers are the ones who have it all. 词语解释 :人生赢家指的是社会上那些拥有很多的人,他们可能有财富,有地位,事业和家庭丰收,被万千人羡慕。 10. 葛优躺 a. Ge You slouch b. Ge You lay 举例: 每次下班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葛优躺。 The first thing i do after work is Ge You slouch. 词语解释 :大张伟在节目上的“北京瘫“引发网友关注,其23年前的鼻祖“葛优躺”剧照也被挖出来,并成了今夏爆款表情。葛优躺生无可恋的姿态表示“什么都不想干、只想这么瘫着、其实并不是很想活”。长期以来,人们在”必须表现得积极乐观这点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相反地,“葛优式颓废”所放低的姿态更能降低人们的焦虑。 11. 跪舔 a. salute b. worship 举例: 对她好不等于跪舔。 If you worship a girl, it doesn't mean you love her. (突然想起《绯闻女孩》里,Chuck曾经对Blair说“ i worship you.” 我咋感觉这才是真爱啊。) 词语解释 :作为网络用语,表示叹服,隐隐有膜拜的意思。 12. 尴尬癌 a. embarrassment genes b. embarrassment attack 举例: 大哥你唱歌跑调啊,我尴尬癌又犯了。 You're out of tune again buddy and I'm having an embarrassment attack. (借用 心脏病犯了 have a heart attack 的表达。) 词语解释 :尴尬癌是一个网络名词,指遇到一些自认为让人尴尬的事情的时候下意识想要逃避的现象。尴尬癌主要用于自身,表示自己很尴尬的一种说法,具有调侃语气。 13. 撩妹 a. hit on hot girls b. make a pass at girls 举例: 如何成为一个撩妹高手? How do you become an expert at hitting on hot girls? 词语解释 :撩妹为网络语言,意指引诱女性,获得女性的青睐的行为。另外,北方方言“撩骚”、“撩哧”也有“挑逗”的意思。客家语、粤语都有这一说法。 撩妹意指男性通过向女性示好以求获取女方芳心的过程,是指讨好女孩子、挑逗女孩子或泡妞。 与撩妹相对应的撩哥、撩汉、撩男,也指的是女性获得男性的青睐的行为。 14. 碉堡了(屌爆了) a. fucking perfect 真他妈的太完美了 b. awesome 酷毙了 c. kick-ass 了不起的 举例: 你的英语说的真是碉堡了! Your oral english is fucking perfect! 词语解释 :碉堡了等同于屌爆了,表示某事件或事物“太厉害了”的意思,与“弱爆了”成反义。 15. 各种“控” a. have a xx fetish(恋物癖) b. be crazy about c. have a xx complex d. have a fixation for e. have an obsession with f. complex 举例: 大卫是个萝莉控。 David has a lolita complex. 词语解释 :“控”源于英文单词complex(情结)的前头音con,日本人借用过来,按照日语语法形成了“某某控”的语言景观重构。“控”作为后缀词使用,一般指对特定对象产生过分喜好。而在《lolita》中热爱洛丽塔的大叔则被日本人追溯为萝莉控的鼻祖。 lolita, light of my life, fire of my loins, my sin, my soul, lolita. 16. 断片 a. black out b. lose one's train of thought for a moment (短暂性思维短路) 举例: 昨晚喝酒喝到断片,今天啥也想不起来了。 I blacked out yesterday evening from all the drinking and I can't seem to remember anything now. 词语解释 :所谓“断片”就是指一个人喝酒喝大了,突然失去记忆,等他醒来时,眼前一切都不对了。现在泛指在某种特定环境下,思维暂时短路的情形。 17. 吓死宝宝了。 a. i'm scared. b. i'm totally freaked out. 举例: 听说王宝强被戴了绿帽子,真是吓死宝宝了! I just heard that Wang Bao Qiang was cheated on by his wife. I'm seriously scared. 词语解释:吓死宝宝了”这里的“宝宝”是代替“我”的意思,全句意思是指吓死我了,吓死自己的意思,就是指你自己受到了惊吓。显示自己很可爱... 2016年5月31日,教育部 国家语委在京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吓死宝宝了”入选2015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18. 主要看气质 a. it's the style that matters b. god wants to check the air quality. (纯属搞笑)李维嘉译 举例: 相貌不重要,主要看气质。 Your appearance doesnt matter; it's your style that matters. 词语解释 :主要看气质是指王心凌在新专辑《敢要敢不要》中的一套吃汉堡的专辑造型,被网友评为“主要看气质”,并在短时间内登热搜第一,引爆全民跟风晒气质图!“主要看气质”更登上美国华尔街日报国际英文版,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年度中国热词。 19. CP a. couple 举例: 在我看来,孙俪和邓超是最有颜值的CP。 I think Sun Li and Deng Chao are the best-looking couple. 词语解释 :CP盛行于网络,通常是观众给自个最喜爱的荧屏的情侣的称号,通常都是想象中的情侣或配偶。 20.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a. The boat of friendship may upset anytime. b. The boat of friendship will be overturned at once. 词语解释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是前段时间主流社交网络上比较流行的网络流行语。来自漫画家喃东尼最开始创作的“友谊的小船”。友谊小船最早的说法来自英文友谊一词“friendship”,friend朋友ship船,friendship读起来像“翻的ship”。 转载:2016年最流行的污词潮词英文翻译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NzQyMzQ5MA==mid=2247483737idx=1sn=339a006c33a945b50422e88c86efa52fscene=23srcid=0826QeyFg1GTRf4STk0mCgcN#rd
个人分类: 学习|4011 次阅读|0 个评论
每天一条负能量-46
zhujieying 2016-4-15 13:40
有研究称促使原始社会开始一夫一妻制的原因是因为性病,他们用计算机模拟,发现一个部落一旦超过一定人数,群交的话就会引起性病流行,在没有现代抗生素的情况下,只有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才能保证大家的安全。 那是不是说其实现代婚姻制度只是一个过时了的措施,还是说只是为了心理上的安慰:用一纸合同维持表面的信约?
个人分类: 段子|1743 次阅读|0 个评论
时尚与高尚
热度 11 fdc1947 2016-3-15 08:41
时尚与高尚 现在“高尚”这个词用的比较少,媒体上不大看见,见得多的是“高大上”。从古汉语来说,尚与上常常是可以通假的,因此,高尚与高大上似乎只是差了一个大字,高和尚(上)都是很好的字,再多一个大字,且不是好上加好?但是,实际应用时,高尚多表示与精神生活有关的东西,即指精神上的高贵或行为上的优秀,而高大上则更多的是指物质上的高档;高尚经常是内敛的、低调的,高大上则总是张扬的。打个比方,高尚的是君子,高大上的是“土豪”,是暴发户。 如今,崇仰高大上似乎是一种时尚。如今,人们不大讲高尚,倒喜欢讲时尚。在家庭、在学校讲高尚似乎不怎么理直气壮,似乎有一点矫情,讲时尚倒真的很“时尚”。如今不但中小学生满口让人不知所云的所谓新鲜词汇以及时不时蹦出几个自以为时髦而实则不堪入耳的污言秽语,就连大学校长也在向学生讲话时常常使用几个网络词汇以示其新潮,可以与学生们打成一片,至少表明他还没有落伍,仍然是跟上时尚的。而这样做也确实引起了学生们像花果山上的小猴子一样的欢呼雀跃。 所谓时尚就是流行的风尚,但凡是流行的东西往往不是真正的好东西,其中只有极少极少是真正好的。就像流行的歌曲每年都有不少,但是过不几年,人们就把它们中间的绝大多数扔到不知哪里去了。中国、外国几千年的历史,任何时代都有它流行的东西,结果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淘汰掉了,剩下的就是如今认为的传统。中国的传统是这样,外国的东西也是这样。中国和外国传统的东西不一定都好,仍然有许多糟粕在里头,但是,真正好的东西、真正高尚的东西还是在留下的那些传统中间。所以,学校的教师、特别是校长要宣扬那些高尚的东西,要把那些高尚的东西教给学生。 现今号称信息爆炸,时尚的东西不可胜数,可以想象得到,这里面绝大多数都是短命的,将来这些东西都将很快被淘汰,说得难听一点,这大多是些垃圾。学生在学校就这么一点时间,如果去追求时尚,追求流行的东西,那么最后得到的只能是一些垃圾,满脑袋的垃圾,满身的垃圾习惯。所以,学生在学校里学习,首先要学好教科书,教科书上面的一般都是人类历史上留下来的精华,至少也是经过前人挑选过的、前人认为较好的东西。自然科学的理论自然不必说,不弄懂基本的知识,不打好基础,要想真正弄懂现代的理论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要有所创新了。即使是人文学科,也是要先了解前人理论的精华,只有打好基础,才不至于在五光十色的当代学说面前迷失方向。 学生学习的知识是这样,即不要追求时髦,要打好基础。那么,我们的行为、语言也是这样,不要去追求时尚,而要求高尚。 什么是高尚的行为?高尚并不要求您一定去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情,并不要求您去寻找舍己救人的机会。高尚可以而且应当体现在您每天的看起来平平常常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工作认真负责,有团队精神这些我们就不去说它了。就说在日常生活中吧,我们可以先低标准地说, 远离低俗就是高尚。走路、行车都遵守交通规则就是高尚。在公共场合注重形象、讲究卫生、乐意助人、见义勇为就是高尚。说话聊天有品位、不粗俗就是高尚。总而言之,高尚是能够而且应当表现在日常生活的一举手一投足一张口之中的。而这样举手投足张口说话之中表现出来的高尚,不是扭扭捏捏地做给别人看的,而是发自内心的甚至是出自习惯的,无论有无别人监督,都这样做 。 我们的家庭、学校需要从小就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有高尚的情趣,以做出高尚的行为。小学、中学、大学都应当这样做,家庭尤其需要这样做,家长和教师都应当以身作则。 人的习惯是养成的,也是可以更改的,只要自己想高尚、想远离低级趣味并努力这样做,就可以做到。做家长的应当告诉自己,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高尚的人,首先要自己先高尚起来。做教师的应当告诉自己,要想培养出高尚的学生,自己先要高尚。大学生应当告诉自己,我接受了高等教育,应当是一个高尚的人,不能让别人说,“他的书白念了”。如果我们时时刻刻提醒着自己,我们就能够高尚起来。 高尚的道德、高尚的情趣、高尚的行为是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关的,对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人们,不可能要求他有这样的高尚。如今,我们的经济发展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绝大多数人的基本生活已经不是问题,而人们又不再囿于很小的地域工作和生活,人们之间的交流空前的多,各种思想、情趣、生活方式之间的碰撞也空前地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提倡高尚、反对低俗不但是可能的而且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如果我们都高尚起来,那么,我们的时尚也能够变得高尚一点 。我想,这大概是大家都希望的。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5138 次阅读|23 个评论
[转载]寨卡病毒病
xuxiangtian 2016-2-5 18:24
简介 寨卡病毒是一种新出现的蚊媒病毒,它是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通过丛林黄热病监测网络在恒河猴中发现的。随后于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的人类中间做出确认。已经在非洲、美洲、亚洲和太平洋记录发生寨卡病毒病疫情。 类型:黄病毒 媒介:伊蚊(通常在上午和下午晚些时候/晚间咬人) 宿主:不明 症状和体征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从接触到出现症状的时间)并不为人所知,但可能为几天。疾病症状与诸如登革热等其它虫媒病毒感染类似,包括发热、皮疹、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这些症状往往较轻,持续2-7天。 2013年和2015年分别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和巴西发生的大型疫情期间,国家卫生当局报告称,寨卡病毒病可能会造成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近期在巴西出现的疫情中,当地卫生当局发现在普通民众中间发生的寨卡病毒感染有所上升,且在巴西东北部出生并患有小头症的婴儿数量出现增多情况。对寨卡疫情开展调查的机构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寨卡病毒与小头症之间存有关联。然而,在解释婴儿小头症与寨卡病毒之间的关系之前仍需要做出更多调查。还在对其它可能病因开展调查。 传播 寨卡病毒通过受到感染的伊蚊属蚊虫叮咬传播到人,这主要涉及热带地区的埃及伊蚊。它与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蚊虫相同。 2007年和2013年首次在太平洋报告发生寨卡病毒病疫情(分别在雅浦岛和法属波利尼西亚),2015年在美洲(巴西和哥伦比亚)和非洲(佛得角)报告发生疫情。此外,美洲逾13个国家报告发生散在寨卡病毒感染,这表明寨卡病毒在地域上呈快速扩大之势。 诊断 寨卡病毒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和血样病毒分离做出诊断。由于病毒与登革热、西尼罗河病毒和黄热病等其它黄病毒会发生交叉反应,因此通过血清学方法做出诊断可能较为困难。 预防 蚊虫及其滋生地对寨卡病毒感染带来很大危险。预防和控制工作依赖于通过减少来源(去除和改造滋生地)以及减少蚊虫与人的接触来降低蚊虫数量。 要做到这一点可能就要使用驱虫剂;穿戴可使尽可能多的身体部位得到覆盖的衣服(最好是浅色衣服);采用纱网、门窗紧闭等物理屏障;以及在蚊帐内睡觉。另外较为重要的是将水桶、花盆或者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实施排空、保持清洁或者加以覆盖,从而去除可使蚊虫滋生的地方。 应当特别关注那些可能不能对自身进行适当保护的人员并对其提供帮助,比如幼儿、患者或者老年人。 在疫情期间卫生当局可能会建议采取杀虫剂喷洒方法。也可将世卫组织杀虫剂评价方案推荐的杀虫剂用作杀幼虫剂,对相对大型水容器做出处理。 旅行者应当采取防止蚊虫叮咬,对自身形成保护的基本防护措施。 治疗 寨卡病毒病通常相对温和,不需要做出特别处理。寨卡病毒病患者应当充分休息,饮用足够的液体并且利用常用药来治疗疼痛和发热。如果症状加重,病人应当求医并获得医嘱。 目前尚没有可用疫苗。 世卫组织的应对 世卫组织支持各国通过以下方式控制寨卡病毒病: 通过召集专家和合作伙伴,界定并优先研究寨卡病毒病。 增强对寨卡病毒和潜在并发症的监测。 加强通报风险能力,以帮助各国履行其在《国际卫生条例》中作出的承诺。 提供关于临床管理、诊断和病媒控制的培训,包括通过一些世卫组织合作中心来进行培训。 加强实验室检测该病毒的能力。 支持卫生主管部门执行旨在减少伊蚊种群的病媒控制战略,诸如提供杀幼蚊剂来处理不能以清洗、排空和覆盖等其它方式解决的积水现场。 与专家和其它卫生机构协作,制定关于临床治疗和随访寨卡病毒携带者的建议。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zika/zh/
个人分类: 专题讨论|151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都信仰宗教的原因
热度 1 Xiayongzhen 2015-12-30 13:26
宗教上帝只能称谓蒙眬上帝,有序上帝客观存在。主流学术称谓自然科学的事物均受有序上帝操控,所以有重大科学发现的科学家肯定相伩上帝存在。但是物理学是无上帝学说,主流学术的自然科学均是无上帝学说,否则说不通。因此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流行一样均具有教化性。
个人分类: 学术探讨|930 次阅读|1 个评论
话说牛仔裤之牛向何处去
tangxn 2015-10-27 20:13
话说这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一个永恒的哲学话题,正如《圣经》中所说的那样:“我虽然为自己作见证,我的见证还是真的。因我知道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你们却不知道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上期的文章中我们讲到牛仔裤的牛从何处来,今天,就讲讲牛向何处去吧! 图 -1 牛仔裤之文艺风范 首先,讲讲这牛的颜色,某位大大曾经说过,不管是黄牛黑牛,还是红牛蓝牛,紫牛白牛,只要穿着舒服就是一头好牛。小编则认为,穿着舒服为自己,可养心;穿着好看为大家,可养眼。自从牛仔裤真正诞生以来,靛蓝色一直是牛仔裤的主色调,不仅因为蓝色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荀子就有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意思是从蓼蓝中提取的靛青色染料比蓼蓝本身更蓝。而且,蓝色也是网络时代的霸主色,无论是电脑操作系统,还是百度搜索结果,甚至各类或大或小的软件插件,蓝色都是绝对的主流。所以,蓝色既可以古风古韵,譬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而且现代感和科技感十足,正如显示器的基色大多是蓝色,获得诺奖的 LED 也是蓝色。所以,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靛蓝色仍将是牛仔裤的主色调。 图 -2 牛仔如此多彩 其次,牛仔裤的趋势是柔弱,柔软,柔软。正如一句流行语说的那样,不能练瑜伽的牛仔裤是没有前途的,额,这是要抢瑜伽裤的饭碗啊。唉,遥想牛仔当年,可是一条响当当的硬汉,结实牢固,耐磨耐穿,传承了一百多年,怎么就要软了呢?牛仔裤起源之时,作为劳动工装,当然要“硬”,抵挡外界的风吹雨打,扯拉摩擦,后来的后来,作为休闲服装,当然要“软”,我们要的是牛仔裤的感觉,舒适自在的感觉。正如俗话说,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开始的时候很硬,但总要软下去,一言以蔽之,曰:与时俱进。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可以软呢?采用柔软的纤维,纺出柔软的纱线,加上柔软的后整理。更重要的,是纱线的排列结构,同样的纱线,经纬交织排列形成机织物时比较硬,圈圈圆圆排列形成针织物时比较软,因此,针织物在柔软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针织牛仔裤逐渐称为研究热点。 图 -3 这样的破洞,也让人醉了 当然,还有功能性牛仔裤,正如功能纺织品里的抗菌功能,防紫外功能,阻燃功能,电磁屏蔽功能,防水透湿功能等等。当然,最最重要的是自清洁功能,因为李维斯的代言人木村拓哉先生说我的牛仔裤从来不洗,很多时尚杂志也建议永远不洗牛仔裤。哦,买噶,三天不洗,十天不洗,一个月不洗,半年不洗,那个味道啊,自己想象去吧!养牛达人说,坚持不洗牛仔裤,牛仔裤就会越来越贴合自己的身材,成为第二层皮肤,有味道的时候就放在冰箱冷藏室里除除味。有了自清洁牛仔裤,养牛随心所欲,想多久不洗就多久不洗,你我都可以做木村拓哉第二。只是,自清洁纺织品的研究风生水起,一直还没有看到自清洁牛仔裤的报道,或许是自清洁纺织品的研究还不成熟,或许是牛仔裤制作工艺复杂,各种特效,难以做到自清洁吧。自清洁牛仔裤,养牛专业户的梦想哦! 图 -4 木村拓哉 最后,就是牛仔裤的款式咯!这个嘛,还真难说,因为每一种牛仔裤款式的流行,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就说现在比较流行的破洞牛仔裤吧。破洞牛仔裤起源于越战时期的美国,反战人士把牛仔裤搞的破破烂烂,寓意战争的残酷和带来的伤害,还有一说是嬉皮士们为了炫耀青春,张扬自我,所以把牛仔裤磨出了洞洞,总之,破洞牛仔裤出现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破洞牛仔裤的出现,颠覆了人们的三观和审美,哦,原来破洞也可以那么美!再比如喇叭牛仔裤起源于甲板上的水手为了防止海水溅进靴筒而改变裤脚的形状,后来的后来,由于猫王而风靡全世界。牛仔裤的款式多多,未来的未来会有什么款式,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图 -5 喇叭裤 牛往哪里走,主要在于牵牛的人,每一次牛仔裤的改进,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进! (图片来源于网络)
4287 次阅读|0 个评论
流行风尚
热度 3 小水獭 2015-8-5 23:12
以上图片来自 www.dreamtime.com, 此处用于公益知识传播,向原作者致谢。 “尼尔斯·冯·科赫( Nielsvon Koch ) ( 1870 – 1924 )是一位瑞典数学家,出生 于 瑞典一个显赫的贵族家庭。冯·科赫的祖父曾担任瑞典的司法大臣,父亲是瑞典皇家 近卫骑兵团的中校。 研究数学和哲学,是当年瑞典贵族阶层的流行风尚,如今闻名 世界的诺贝尔奖,就是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专设的评选委员会负责评审和颁发的 。冯· 科赫在 1887 年被新成立不久的斯德哥尔摩大学录取,师从著名的函数论专家哥斯塔· 米塔格 - 列夫勒( Gösta Mittag-Leffler )。由于斯德哥尔摩大学当时尚未获得颁发 学位的许可,之后他又就读于乌普萨拉大学,在此校获得文学士及哲学博士学位之 后,被斯德哥尔摩的皇家工学院任命为数学教授。” 以上文字摘自张天蓉老师的 《走近混沌》 -2-简单分形 一文。如果中国的富人 阶层的流行风尚不是打电子游戏、泡嫩模或开跑车,而是研究自然科学、实验科 学,那该是多么美好的时代啊……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3851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全球美食汇】2015最流行的日本 Calbee 薯条三兄弟
lcj2212916 2015-7-30 22:19
疯狂至限量的日本伴手礼,世界第一好吃薯条。最好的北海道土豆加最好的俄罗斯北阿拉斯加海盐,低卡路里。小包装,解馋又不胖,吃了就念念不忘。 酥酥,脆脆,浓郁香香的纯正马铃薯味道,分了 2 包给同事,她一看是薯条三兄弟立马开心的尖叫了。 在日本都买不到的人气零食,好吃略贵,最费解的是没有防腐剂能做到保存三个月的脆度。 不知道怎么评价,因为一根都没有吃到。不过看女儿连吃 5 包不肯停的节奏应该是非常好吃吧。 推荐商家: 【全国包邮现货】日本北海道 薯条 三 兄弟 Calbee 卡乐B最新赏味10月 http://s.click.taobao.com/43BjWxx 新货!日本进口零食 Calbee 卡乐比B 薯条 三 兄弟 膨化食品盒装90g http://s.click.taobao.com/Pa4jWxx
142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流感最新信息:未来一周流感局部流行 流感袭港新增2人死亡
杨学祥 2015-3-12 12:22
流感最新信息:未来一周流感局部流行 【流感袭港】新增2人死亡,政府料未来数星期仍处冬季流感季节 2015/03/11 18:58打印本文章电邮给朋友   《经济通通讯社11日专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公布,由昨日(10日)中午至今日中午 ,新增两宗18岁或以上成人与流感相关而需入住深切治疗部或死亡的个案,包括两人死亡。至 今录得共482宗个案,包括361人死亡。   发言人表示,虽然最新的监测数据显示,本地流感活跃程度继续下降,但仍高于基线水平, 预期香港未来数星期仍会处于冬季流感季节。另外,乙型流感病毒阳性样本有所增加,市民应继 续保持警觉。(eh) http://news.etnet.com.cn/category-ipo-news/250311583.htm 未来一周流感局部流行 2015-03-11 08:23:36 来源: 羊城晚报地方版(广州) 羊城晚报讯 记者王俊报道:深圳市卫计委昨日下午18时许提前公布了3月11-17日的深圳市流感指数。未来一周的流感指数为Ⅲ级(较易发生),这意味着未来一周深圳处于流感局部流行期,流感活动增强,病例增多。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特意提醒市民:保持室内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及充足休息;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尽量避免接触流感患者,如需接触应佩戴口罩;建议老人、儿童与基础性疾病患者注射流感疫苗。 王俊 netease 本文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地方版 http://news.163.com/15/0311/08/AKDNQJSQ00014AED.html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1566 次阅读|0 个评论
素质教育和减负
热度 1 xudwang 2015-1-11 09:39
我有感 此博客, http://berlinfang.blog.sohu.com/307446207.html 这几年素质教育教育,减负流行。风声的宣传材料,都见其捧好的方面,未见缺陷弥补和风险评估。更多地是跟风,风头过后,风平浪静----但是被风推上浪尖上的学生,却是再也找不回时光了。我们的孩子成了跟风的牺牲品,成了某些教育领导作秀和形象工程的牺牲品。 ~~~~~~~~~~~~~~~~ 教育是教育和教育管理者的良心活!
个人分类: 杂感|2191 次阅读|1 个评论
终于搞清楚了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元件的自然发生机制
热度 1 duke01361 2015-1-7 14:10
历经三天的功夫,终于搞清楚了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元件的自然发生机制 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元件( Miniature Inverted repeat transposable elements,简称MITEs),是近年来在细菌、植物和动物基因组中发现的一种被认为属于Class II型的非自主转座的可转座DNA元件。其组织结构类似DNA转座子,两端含有倒置重复序列(terminal inverted repeats, TIR),所处位点处具有正向重复(tandem short duplication, TSD)。但不同的是位于TIR之间的DNA序列不编码转座所需的转座酶,也不一定必须编码功能性基因产物。因此,流行的观点是,MITES的“转座”需要借助其他转座子所编码的转座酶的催化。伴随其他转座子发生转座行为。支持这个观点的证据是玉米的Ds/Ac转座过程中,属于MITES的Ac的转座行为。当前,研究者正试图理解其起源、扩增机制和可能的功能。 http://baike.baidu.com/view/8601589.htm
个人分类: Science in action|2673 次阅读|1 个评论
埃博拉病毒病传入中国的风险有多大?
热度 8 sciencepress 2014-11-28 13:49
最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的一项研究基于国际航空客运数据,分析了西非埃博拉疫区国家的来华旅客人数和目的地,这有助于定量估计2014年第4季度埃博拉病毒病传入中国的风险,为我国疫情的防控与应对准备提供科学依据。 2014年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截至2014年11月21日,全球8个国家(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内亚、尼日利亚、塞内加尔、西班牙、美国和马里)累计报告了15351例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其中死亡5459例。在疫情最严重且持续流行的西非三国中,利比里亚发病7082例(死亡2963例),塞拉利昂发病6190例(死亡1267例),几内亚发病2047例(死亡1214例)。 现代交通方式促进了人群在全世界范围快速流动,也加速了传染病的传播,如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短时间内传遍全球。目前,人们也担忧埃博拉病毒出现类似的情况,尼日利亚、美国、西班牙、马里等国已相继出现了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从西非疫区乘坐飞机或汽车入境后导致的输入性疫情或本土暴发。中国与非洲在劳务、商务、留学教育等领域合作紧密,人员往来日益频繁,既往出现过多次疟疾等传染病自非洲输入我国的疫情。因此,在当前没有批准上市的治疗埃博拉出血热的特效药物和疫苗的情况下,为科学防控与应对疫情,定量评估埃博拉出血热传入我国的风险,并梳理各种公共卫生防控措施的优先顺序显得尤为重要。 这项研究从人口统计学和传染病流行病学的角度定量评估了2014年第四季度西非埃博拉病毒病传入我国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建议。研究首次利用国际民用航空客运网络数据和疾病监测数据,定量评估了埃博拉疫情最严重的西非三国(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来华旅客传入埃博拉病毒病的风险。 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第4季度从西非三国离境旅客为107,113人次,其中 3167 人(3.0%)将主要通过法国、比利时和阿联酋等8个国家的机场转机后,抵达中国大陆。入境机场分布在 北京、广州、上海、杭州、武汉、重庆和大连 ,目的地城市为 北京、广州、武汉、上海、杭州、重庆和温州等 。假设2014年第4季度与2013年同期出行方式和人数不变,估计相关机场口岸平均每入境和查验国际旅客 2235 名,才有 1 名来自疫区的旅客;预测2014年10~12月可能传入的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低于 1 人次( 0.54 人次),其中利比里亚0.35人次,塞拉利昂0.16人次、几内亚0.03人次。若疫区发病水平上升或来华旅客人数减少,则传入的感染者人数呈现相应程度的增加或减少。 (a) (b) 2013年第四季度西非三国民航旅客在中国大陆的入境城市、目的地城市和人数 (a) 入境城市分布 (b)目的地城市分布 该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病疫情通过民航旅客传入我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研究建议我国支持西非疫区国家开展离境病例筛查,有针对性地在我国重点入境口岸开展高风险人群的查验,并在主要目的地城市加强监测,及早发现病例,争取早日打赢埃博拉“比赛”的下半场。 该研究的分析方法和结果可用于估计在不同发病水平和客流量情况下,非洲三国埃博拉疫情,甚至其他传染病(如疟疾)对中国潜在的传入风险,对于科学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研究得到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10004-201)、卫生行业科研专项(201202006)、传染病监测预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加拿大卫生研究院项目资助。 相关研究论文名为“ 西非埃博拉病毒病传入中国的可能航线和风险估计 ”,即将发表于 《科学通报》 2014年第36期,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预警重点实验室余宏杰主任医师担任通讯作者。《科学通报》主编、中国科学院高福院士为该文撰写的评述“ 打赢埃博拉‘比赛’的下半场 ”也将同期刊出。 更多详情请读原文 : 赖圣杰, Jennifer Miniota, 王丽萍, 任翔, 张洪龙, 李中杰, 高福, Kamran Khan, 余宏杰. 西非埃博拉病毒病传入中国的可能航线和风险估计. 科学通报, DOI:10.1360/N972014-01201 http://csb.scichina.com:8080/CN/abstract/abstract516114.shtml# 了解最新科研进展,请关注《中国科学》杂志社公众微信 搜索: scichina1950 或 中国科学杂志社
个人分类: 《科学通报》|17778 次阅读|15 个评论
埃搏拉不会在全球大流行的原因浅析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4-10-30 22:27
埃搏拉不会在全球大流行的原因浅析 蒋继平 2014 年 10 月 30 日 最近以来世界各国,包括世界卫生组织, 都对发生在西非国家的埃搏拉( Ebola )疫情非常关注, 曾至引发一些地区民众的恐慌心理,在现代媒体的渲染下, 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新病害”似乎对人类的生命带来极大的威胁,从而导致一些国家采用严格的防治措施, 包括旅行限制等手段。 根据最新报道, 这个病害在 2013 年底到现在的 10 多个月中, 已经造成超过一万多人的感染和 5000 多人的死亡。 这个病害的最大特点是死亡率很高, 感染者的死亡率在 25-90% 之间, 平均在 50% 左右。 而且, 感染后到死亡的时间很短, 一般只有 6-16 天的时间。 由于现代人口的大流动, 这个病害已经走出西非, 在美国和西班牙也有病例。 不过, 在我看来, 这个病害绝对不会造成全球性的大流行。 我的理由如下。 由于它的致死率很高, 因而, 人类对它非常恐惧和重视。 由于人类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各国政府采取严格的防范措施, 包括隔离, 消毒, 和极尽全力的救治。 这些措施大大地减少了这个病原的传播和扩散途径, 从而大大地降低了 人类的感染几率。 这个病毒的毒性很强,从感病到死亡一般不会超过一个月的时间。 这个特性决定了这个病毒没有足够的时间在人类中互相传播。 这个现象在病理学上称为过敏反应, 属于抗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也就是说, 人类种群天生对这个病毒具有抗性,个体的快速死亡是为了确保其他的同类免遭感染。 这是因为病毒必须依靠活体组织才能复制和生存。 一旦寄主死亡, 病毒也就没有生存的能力。 让我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其中的原理。 大家一定知道艾兹病( AIDS )。 这个病害是 1981 年首先被确认的, 也是起源于西非国家, 也是一种病毒, 可是, 它从感染到死亡一般需要 9-11 年时间。 也就是说, 它远比埃搏拉温和的多, 它比埃搏拉更善于隐藏在人体内。 鉴于此, 到现在为止, 它已经造成 3 千 6 百万人的死亡, 在 2012 年, 全球有 3 千 5 百 3 十万人携带艾兹病毒。 而埃搏拉病毒的历史已经有 100 多年, 从 1976 年被正式确认后, 到现在的将近 40 年中, 虽然断断续续地发生过几次流行, 但是, 总的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还是很低的, 除了这次的流行外, 一共也不超过一万 人。 传播途径的局限性。 这是病毒本身的局限性。 埃搏拉病毒只能通过直接的人体接触才能感染,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的实际证据。 因而, 这个病害不可能像流感一样大范围的流行。 大家知道, 流感( Influenza )也是一种病毒引起的, 可是, 这种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流感携带者中 33% 的人没有任何症状,可是, 他们有可能成为病原的制造者。 这是流感大流行的一个重要条件。 综上所述, 我认为埃搏拉绝对不会引发全球大流行。 但是, 各国政府还是要对其采用严格的防范措施, 不要让其入境, 一旦发现可疑病人, 一定要采用规范的隔离措施, 和对周围环境进行适当的消毒灭菌处理, 以防万一。 至于要不要研发疫苗, 我个人的看法是没有必要。我的理由是: 1 : 没有病原, 哪里需要抗体疫苗? 2 。 疫苗有一定的副作用。 3 。 病毒会发生变异, 原来的疫苗可能对新的病毒不起作用。 从经济上考虑, 我认为, 疫苗研发成功后, 不会有足够的市场, 所以, 研发者, 生产商和经销商都可能亏本。
个人分类: 科普知识|3895 次阅读|4 个评论
好久没有上这个博客了!
inform668 2014-5-21 17:16
现在博客很流行的,不过我很长时间都没有上。 有没有谁告诉我,科学网的博客与其他的博客有很么区别?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有什么好处?
1819 次阅读|0 个评论
音乐雅俗之谬误——始作俑者柏拉图与宋玉
wfvg9 2014-5-1 08:40
古典恒如月,流行忽一程。 雅歌难当待,俗曲易拔城 。 与音乐友人评乐的第二个话题是音乐之雅俗。友人云:西方古典音乐起源于教会和宫廷,居于社会上层,流行音乐例如爵士音乐起源于美国贫民窟的黑人或社会下层,由此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被判定为与社会地位有关,并被称为高尚的音乐和低俗的音乐,或称雅乐与俗乐。但当下不知为什么爵士乐也成了品味优雅的音乐,不受学院派排斥了?友人的话题通过社会地位这个媒介直接在古典与流行、高尚与低俗、雅俗之间划上了等号。 一、古典与流行≠高尚与低俗≠雅俗 西方古典音乐是指欧洲大陆的古典音乐,它和美国黑人的爵士音乐、还有乡村音乐等,是两个不同大陆的音乐。若把古典音乐和爵士乐分成“雅”“俗”音乐,并把雅、俗变成高尚和低俗的同义词,则可顺势把欧洲古典音乐与美国本土音乐分成高尚的音乐和低人一等的音乐,从而也可把欧洲古典音乐爱乐人与美国音乐爱乐人,分别称为高尚的欧洲人和低俗的美国人。此推论语言逻辑过程没问题,但前提有问题,欧美人都不会同意的。问题出在三对关键词上:高尚和低俗,雅和俗,古典与流行。 高尚和低俗是道德或伦理学的概念,道德伦理观念源自习惯和风俗。一个人的行为符合社会大多数人、或法律认同的道德观念,会被认为是高尚的,反之是低俗的。例如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勤劳节俭、廉洁奉公等被认为是高尚的;好吃懒做、游手好闲、损人利己是低俗的或不道德的。不同大陆的民族因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生活习惯和道德伦理观念自然也有差异。即使在同一民族中,同一时代不同年龄段的人,也会因为生活方式和习惯发生了变化,产生伦理观念上的差异。 把高尚和低俗用在音乐中,主要体现在歌词的内容上,而“欧洲古典音乐”和包含“爵士乐”的“流行音乐”在概念上是音乐形式或风格的分类,不是思想内容的音乐分类,更遑论道德音乐的分类。 广义的古典音乐 是指西方中世纪 ( 公元 5-15 世纪 ) 至今的欧洲主流音乐,它涵盖中世纪的 天主教和基督教音乐 、 17 世纪初至 18 世纪中叶的 巴洛克音乐 ( 巴赫和亨德尔 ) 、 狭义的古典音乐 (18 世纪中叶 -19 世纪初的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 、 浪漫主义音乐 (19 世纪初至 20 世纪的韦伯、舒伯特、柏辽兹、罗西尼、帕格尼尼、李斯特、肖邦、老柴、拉赫玛尼诺夫、斯特拉文斯基、穆索尔斯基俄罗斯 5 人团、西贝柳斯、马勒、瓦格纳和勃拉姆斯等 ) 、 印象派音乐 ( 19 世纪初的德彪西,但他并不接受对自己这样的分类 ) ,乃至 20 世纪以来的欧洲艺术音乐。宗教音乐和世俗 ( 或民间音乐 ) 都是它的来源。 欧洲古典音乐起源于中世纪的宗教音乐,在唱诗班里是各个阶层的都有,全社会都在宗教权力和思想的的支配下,不存在这种音乐形式起源于社会某个阶层的问题。在欧洲,流行音乐的出现是 19 世纪的事情,在此以前古典音乐在各个阶层实际上都是“流行”音乐。 欧洲中世纪一千年,天主教统治这个社会生活,神学支配人们的心灵和思想,圣歌音乐歌词主要表达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思想,不注重人性情感的表达,甚至民间音乐如民谣也要从中汲取音乐元素。在全社会浸淫在天主和基督的意识的统治下,除了教徒中的哲学争论外,在一个纯一的宗教世界里,有什么音乐形式能够分别表达高尚和低俗呢?欧洲 16 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反宗教统治而提倡人性的自由和平等的人文精神渗入到音乐内容中,但音乐的形式的主流直至 21 世纪不变,也不存在用“雅俗”形式表达行为的高尚和低俗的差异。 上一篇博文《音乐的价值》说:上世纪 40 年代文格勒指挥德国爱乐乐团为纳粹党徒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乐, 90 年代伯恩斯坦应东欧人邀请也指挥同一首交响乐来庆祝推倒柏林墙,同一音乐形式为不同的道德情操的人们所喜爱,说明是否喜爱某种音乐形式本身不能证明爱乐者行为的高尚或低俗。又如:意大利的马斯卡尼在学生时代创作了参赛作品——歌剧《乡村骑士》而一举成名,它的序曲风格鲜明,是欧洲古典歌剧序曲演奏会的常演曲目;它的爱情悲剧情节、多明戈演唱的主人公临别前对妈妈的诉唱,听了让人心碎。但你会想到这样一个充满爱心的作者会投入墨索里尼法西斯的怀抱?《乡村骑士》一直是欧洲歌剧的典范之一,意大利人虽然尊重他的作品,但看不起马斯卡尼这个人。用某种形式或风格的音乐把欣赏它的人归属某个道德层面的人的做法,或者说:我喜欢古典音乐,因而我是高尚的人。这在语言逻辑上可能没有问题,但经不起道德实践的检验。 爵士乐源于 19 世纪美国黑人奴隶的声乐,具有非洲色彩,但也融入了欧洲音乐、布鲁斯 ( 源于黑人奴隶劳动歌曲和宗教音乐,表达忧郁情绪 ) 、拉格泰姆 ( 黑人音乐,网上视频还可以欣赏到钢琴、吉他等演奏的 ) 等音乐形式。爵士乐、布鲁士等只是美国流行音乐的一部分。在 英语语汇中,流行 音乐为 popmusic 和 popular music 。 学院派的音乐家们认为 popularmusic 不同于 popmusic ,他们把前者称为流行音乐,认为 popularmusic 是风格稳定的流行音乐( 狭义的流行音乐 ),美国的 爵士、摇滚、乡村、拉丁、Hip-Hop等就是这一类;而后者声乐形式较多,风格不固定、大众容易接受,商业和娱乐意义比较强,学术性和文化含义较弱,因此被他们定义为“通俗音乐”。但一般受众是不做这种细分的,在有些英语词典中,也是用popular来描述pop的。20世纪中期出现的摇滚乐也属于流行音乐,60年代英国著名的 “披头士 ” 乐队或 “ 甲壳虫 ” 乐队,在美国演出,其宣示爱情、反战、反暴力的内容也与当时美国国内民众的反越战、反种族歧视强烈情绪正相呼应。其内容显然是高尚的、有道德的,欧美两个大陆的人从没有人把这种形式的音乐划界为不高尚的音乐。 拉丁音乐和舞蹈用动感、摇曳的节奏性、温柔和性感的肢体语言反映劳动、爱情和生活,在他们那里,没有人觉得这是低俗的。拉丁音乐和舞蹈进入欧洲、非洲,亚洲,也能融入当地的生活,也不会被那里的人们认为是低俗的,因为拉丁音乐本身就混有非洲黑人音乐、欧洲白人音乐和美洲印第安人音乐、甚至混有亚洲音乐的元素。但是,它在伊斯兰教文化的土地上就很难生根。随着各国经贸和文化往来的深度发展,各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也会相互影响,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包容性也会越来越强,不同风格的音乐形式的相互借鉴也会越来越多。用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划界人们行为的高尚和低俗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二、始作俑者——柏拉图与宋玉 但是,用音乐把人群划分为高尚的低俗的,确实在中外都是有的。在西方最早要推及古希腊的柏拉图 ( 元前427-前347年 ) ,在中国最早要推及战国末期楚襄王的文学侍从辞赋家宋玉 ( 前 298 ——前 222 或 263 年 ) 。从现在看过去,两人所处时代间隔并不太远。 柏拉图试图寻找城邦或国家衰落的原因,他的《法篇》第 2 卷 ( 《柏拉图全集》第三卷 P398-427 ,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 2002) 认为:衰落除了源自国王的腐败还源自人的灵魂不善,而灵魂的不善又与音乐的旋律和歌舞姿势有关。他说: 善恶各有相应的姿势和旋律 ;虽然对同一个音乐和歌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但不能依据大多数听众的投票来决定,而 “ 用法来规范展示内在永恒正确性的旋律是可能的 ”。之所以法有此可能性是因为法依据的标准就是 “ 能使最优秀的、恰当地受过教育的人感到快乐的音乐 ,尤其是,它要能使在 善与教育方面都非常卓越的人感到快乐 ”;以卓越的人感到快乐为音乐立法之根据是因为他们 “ 是节制的和正义的”。他接下来非常具体地以自己的好恶规定了音乐细节的立法标准,并把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直接按阶级分成了适合自由民的和奴隶的: “ 鼓励恶的道德品质”的音乐 表现是: “ 阴柔的音阶、音调、婚礼旋律配上阳性的唱词,或者给 自由民的姿势 配上只适合 奴隶的节奏 ,或者把自由民的姿态与不恰当的节奏结合在一起。……把人、动物、机械的声音,以及其他 各种声音混在一起 ,用一个大杂烩来象征一个单一的主题。……把说话配上格律,从而把把节奏、音调与旋律分割开来分开,他们又无伴奏演唱弦琴和笛子,从而把旋律、节奏与歌词分割开来……这些流行的东西都是 邪恶嗜好 中最坏的,把两种乐器作为 独立的音乐工具 来使用并不比没有音乐的变戏法好到哪里去。” 在下面的《宋玉对楚王问》中可以看到,楚襄王借民众之口质疑宋玉德性有失,而宋玉为了替自己辩解则借用音乐的四个难易等级和借喻凤凰与鹌鹑、大鲲与小鲵,把自己的行为比作圣人的行为。其大意是:楚都有客唱巴蜀民歌“下里巴人”时,能跟唱者数千人,唱稍难点的齐国东部挽歌“阳阿薤露”跟者有数百人,唱再难点的“阳春白雪”能跟者不过数十人,而能跟客自作曲演唱者仅有几人。即曲越难和者越少。这如同九千里翱翔的凤凰与只能穿行于藩篱间的鹌鹑不可比一样、如同朝行东海西昆仑夜宿孟诸薮泽的大鲲与小池鲵不可比一样,我这样的伟美圣人的行为是世俗小民不可理解的。原文如下: “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於郢 ( 音颖 - 楚都 ) 中者,其始曰‘ 下里巴人 ’,国中属 ( 音祝 - 跟着 ) 而和者数千人;其为‘ 阳阿薤 ( 音械 ) 露 ( 命短如薤叶露水 ) ’,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 阳春白雪 ’,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引商刻羽,杂以流徵 ( 音纸 - 宫商角徵羽约同现在 12356) ,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故 鸟有凤而魚有鲲 ,凤凰上击九千里,絕云霓,负苍天,翱翔乎杳 ( 音咬 - 绝远 ) 冥之上;夫 藩篱之鷃 ( 音宴 - 鹌鹑 ) ,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 ( 音仆 ) 鬐 ( 音齐 - 鱼鳍 ) 於碣石 ( 河北昌黎北近海山名 ) ,暮宿於孟诸 ( 薮泽名梁国睢阳县东北今河南商丘东北虞城西北 ) ;夫 尺泽之鲵 ,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风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夫 圣人 瑰意琦行,超然独处;夫 世俗之民 ,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 楚辞 - 宋玉对楚王问” ( 《古文观止》卷三秦文,中华书局 1963) 。 柏拉图的凡自由民和受教育的人喜爱的音乐皆高尚之命题,是以自由民和受教育的人皆高尚这个全称判断为前提的。在逻辑上,这种“天鹅皆白”的全称前提,有“一只黑天鹅”便可将其击破。 柏拉图直接把某种表象性节奏、旋律、乐器独奏和混声演奏归为不高尚的音乐,和宋玉借音乐的歌唱难易等级、神话动物种类差异把自己比作圣人的做法,是把某种类型的感性事物(例如宋玉所说的神话)不经任何思想抽象的中介过程就和具有普遍本质性的事物(道德高尚)连接(比喻)在一起,这种思维习惯对于正确理解现象的本质是非常有害的: 柏拉图何以能(逻辑和实证)证明独奏乐器者就是低俗的不高尚的?宋玉何以能(逻辑和实证)证明作曲演唱双馨者就是道德圣人、何以证明凤鲲上下左右纵横千里的行为就能说明或就是圣人的高尚行为?圣人和世俗之民的道德行为本质区别,怎么可能因神话之生动就可表意的?中国文化中好用寓言说现实说政治的习惯传袭至今,除了生动和短暂接受外,不见得有更好的效果。宋玉的比喻在很多人观念里现在已经成了社会等级、行为档次的符号了。 柏拉图那时的奴隶和宋玉那时的世俗之民是 社会下层的人民,是体力劳动者,他们为柏拉图和宋玉这样不劳而获的上层社会阶级提供衣食住行,故柏拉图和宋玉这样不劳而获的上层阶级是不道德的、是低俗的社会阶层。日常用语的社会上层是指收入高、掌握一定权力或有社会名望的社会阶层而不是指道德高尚的社会阶层,即使按一个社会各个阶层都能普遍认同 ( 公约数 ) 的伦理观念,哪个社会阶层都有行为高尚和低俗的人;实际上正如柏拉图自己所言和历史不断地证实的,一个社会的动乱和朝代的更迭经常是由上层社会的腐败行为引起的。 三、古典与流行——长期与短期 按照 朗文辞典对 Classical Music 的解释( music that people consider serious andthat has been popular for a longtime ) , 古典音乐有两个显著特征:引人认真思考和长期流行。Classical一词除了“古”的和“经典”的含义,据有的哲学史著作考证, “ Classical ” 还与古代的纳税第一等级有关,并由此衍伸出“一流”的含义。能够长期流行的音乐,一定是被大多数人长期接受和喜爱的,自然难以卸下“经典”、“一流”的桂冠。倒过来说,凡是能够被一代代人传下去、经久不衰的在今天流行的音乐,就是未来的古典音乐。 当然,可能是 “ serious ” 是多义词的缘故,古典音乐也被称为“严肃”音乐,但不能由此把流行音乐归类为非严肃音乐。根据《牛津英语同义词字典》的解释,pop是酒瓶塞子突然“砰”的爆射的象声词,具有“忽进忽出”即出现快消失也快的特征;popular也有风行一时 ( all the rage ) 的特征。由此意义推下去,“古典”和“流行”是没有什么雅俗、高尚低俗之分的,有的倒是“长期”和“短期”的区别。 四、雅与俗——难与易 既然古典音乐、流行音乐与道德高尚与否无关,那怎么会有混同这两者的事情发生呢?原因在于,“雅”和“俗”都是多义词,虽然它们确实含有“高尚”和“低俗”的含义,但它们分别还有“正规”和“普通”或“一般”的含义,两者可引申为“难”、“易”之差。 在形式上,古典音乐对乐理、乐谱、配器、乐队及其指挥、故事内容、脚本、制作形式和工具、演员的音乐文化修养和演技、受众的音乐受教育程度和音乐文化修养、演出场所的要求,都高于爵士乐和流行音乐,故前者可称其“难”故有“雅”,后者可称其“易”故有“俗”。人们潜意识地把“雅”中“难”的意义与它的道德层面的“高尚”的意义混淆了,把“俗”中的“易”替换成了“低俗”。仔细阅读相关的音乐资料,我还从来没有看见哪个专业音乐人用道德层面的高低来解释音乐的“雅”和“俗”。说到与社会阶层的关联,当然有较多的闲暇时间的上层社会的人,能够有较多的时间去学习乐理体系庞杂的古典音乐,从早到晚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但也不要忘记,“上层社会”的人,个人的性情也是影响他偏好音乐风格的重要因素,故处在这个社会地位的人并非人人喜欢古典音乐。 用“雅俗”表达“难易”,来区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差异,以及听众偏好“难易”音乐的差异,我觉得是说得通的。也是可检验的。写交响乐,作者要得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构思作品的内涵和形式,要组织各种乐器配器,要懂得各种乐器的“乐性”;一部交响乐至少要得几十分钟的演奏时间,不说乐队组织难度远远大于一个通俗歌曲的演唱会的组织难度;听众们听一部交响乐的时间也要远远多于听一首通俗歌曲的时间,听的时候也得“认真地思考” ( consider serious ) ,至少得思考什么乐器在响,这个乐器想表达什么,那个乐器在诉说什么,等等,难以杂念纷入。流行音乐的即兴表演,不受专业训练的人也可表现自己的个性,这就是俗,就是大众化。现代生活,商业文化的四散传播,生活节奏的加快,即使所谓“上层社会”的人因为要从事脑力劳动,也很少有人能够拿出大块的时间去剧场听交响乐、歌剧等等古典音乐、甚至去了解古典音乐复杂的乐理知识体系。 当我们说某某曲子“雅俗共赏”时,实际上不是说出现了道德中性的音乐,而是说对这个曲子的理解和欣赏所需要的音乐知识适中,它的旋律、节奏和风格比较适合各种性情的人。 五、市场的力量 便捷、多变化、节奏快、风格多样的、花时间少、能满足各种个性需求的流行音乐,容易让人们接受。音乐人要吃饭、要养家糊口,在与他人竞争中他的作品要卖得出去、他的乐队要活下去,就得有市场、有很多受众的市场,这就是“俗”,就是市场经济的行为规范和观念。王西麟先生说得好,没有交响音乐作品的音乐家称不上音乐家。因为这就像一国无国之重器就非强国、大国一样。王先生对自己的交响乐作品很自负,但没有乐队愿意排练他的作品;市场中的人山人海的受众不付给乐队票子,恐怕是王先生能得到宽慰的最好理由。音乐人、包括学院派的音乐人,生活在市场经济中,很难“脱俗”,这自然就要研究流行音乐,何况流行音乐的很多元素也很有技巧性和学术性,把它们与古典音乐的元素结合起来,就有可能造就一个新的音乐市场。我想,经济和技术这两个原因是现今的学院派音乐人也重视、看得起流行音乐的重要原因。 学院派里现在想学交响乐和有交响乐天分的男女学子,也在“难”“易”音乐的选择方面踯躅不前。老师、家长们在给学生们提出未来的专业发展前途的选择建议上,也更加倾向“人性”化,十分担心因为自己的建议,使得学生们和爸爸妈妈的宝贝们将来的饭碗都成了问题。 可惜的是,市场对文化的影响,不得不使喜好古典音乐风格的人很难看到像古典音乐那样经典、一流的现代的新创作的“古典音乐”了。巴赫、亨德尔、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到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不停地“返场”演出。这些大师的作品越来越“古典了”,这样的经典大师也越来越难出现了,在“忽进忽出”音乐的耳濡目染下,我们感官的神经也越来越变得“简易”了。 2014/4/28 和张说“蜀道后期”韵: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张说 ( 元 667-730) ,字道济,唐代洛阳人,擅诗文有《张燕公集》。后期 - 后于予定的期限。
个人分类: 音乐人生|2676 次阅读|0 个评论
“斗妈大全”之乐
xuxfyuwp 2014-4-29 16:23
一本“斗妈大全”流行于网络,其乐融融。 与妈奋斗乐无穷 看我十岁小顽童 无论是“虎妈”还是“狼爸”,都仅是一种象征性的绰号,大概没有人认为这些家长真的对于自己的孩子会如狼似虎,在表面凶狠严厉的背后,体现的爱子心切。特别是在中国,或是华人世界,应是司空见惯的,只是程度会有不同。 同样,“斗妈大全”的出现,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同样的画面,只是表达方式更可爱,更体现出了令人会心的幽默童趣。较“虎妈”、“狼爸”的故事,我会更愿意去体味“斗妈”的招式,理解“斗妈”中所表达的渴求,享受“斗妈”场景中天真与稚嫩的想象。 无论对于父母还是孩子,家庭都应是一个温馨的乐园,充满着快乐的记忆,即便是“斗妈”,也传达的是一种欢愉的信息。 捂住耳朵大声喊 扭头就跑别回转 底下头,不说话 似在认错随你骂 妈妈骂完去休息 挥拳比划解解气 低头乖乖先认错 躲过一过是一过 妈妈骂完没解气 写张纸条塞进去 虽然心里不服输 回屋锁门先装哭 有时挨骂也不怕 假装生气不说话 巴掌举起很危险 抱头痛哭服个软 老妈骂你很带劲儿 想想别的快乐事儿 实践当中灵不灵 见机行事才能行 (原文写于2011-12-13 11:47:22 新浪博客)
个人分类: 杂感|190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也说肥胖是不是病
热度 8 maxguang 2014-4-22 22:09
去年年初给EJCN写了篇特邀述评,文中谈了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观点就是慢性病防控应该从肥胖阶段就开始,而不是要等到代谢综合征的阶段。代谢综合征是病,那么肥胖呢?最近Nature的文章,让“肥胖是不是一种病”成了热点。本人虽然是个junior学者,但是做肥胖多年,这里说说我的观点。 我认为,肥胖是一种病,或者说可以定义成一种病,原因如下: 1. 很多人提到了BMI定义肥胖的局限性,我十分同意,因为我们组也发现,相同BMI条件下,每个人的脂肪分布身体构成是不一样的,尤其是中国人(亚洲人),同等BMI下我们的腹部脂肪要更多,而腹部脂肪相比肥胖是更加直接关键的危险因素。所以,我们不能太相信用BMI算出来的肥胖率,就比如有人说中国肥胖率虽然在上升但是跟欧美比并不高,但是我们中国人因为身材体型的关系可能腹部脂肪更多,因此可能更危险!所以,我们在考虑肥胖是不是病的前提是要考虑到我们国家肥胖流行的严重程度!肥胖防控刻不容缓! 2. 并不是危险因素就不可以是病。比如,高血压,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危险因素而不是病,因为服药管理得当的话高血压其实没有什么危险,但是它是一些心血管疾病最直接的危险因素。所以,危险因素跟是不是病没有必然关系。肥胖具备了疾病的几个特点:流行性,危害性,生物性,病理性,临床性等。 3. 肥胖是很多疾病的危险因素,不光光包括心血管、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还包括其他很多疾病,乃至车祸外伤。我们组做的结果揭示了肥胖司机在发生车祸时的外伤严重程度极高,尤其是男性,这个跟身体重心有关!还有,肥胖也会导致身体不便,心理疾病,等等。所以,在考虑肥胖危险程度的同时,不可以单单局限在慢性病上面。 4. 疾病防控宜早不宜迟。肥胖既然是很多疾病的直接危险因素,那么它是预防疾病的直接靶点,从现实意义讲,把它定义成疾病,增加保险的覆盖,提升它的严重度,对于疾病防控是有显著意义的。 5. 有人说,肥胖也分有害的和无害的。这个提法不严谨。我知道有一些学者认为,肥胖也没关系,比如身体锻炼多的人,即便肥胖,也很健康。其实这是偷换概念。糖尿病人,也有好的和不好的,管理得当跟正常人一样,那我们也不能说糖尿病就没有害处。如果肥胖患者,在体育锻炼的基础上管理好体重,那么不是更好吗。这与疾病的提法并不矛盾。 综上,我认为肥胖是一种病,也应该定义成一种病,尤其对于我国来说。我们国家的肥胖率上升势头还是很猛的,如果不重视,最终会跟西方国家一样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
6020 次阅读|14 个评论
科学网上的最新流行
热度 1 lin602 2014-4-7 07:17
刚刚看了会科学网博文,看了下热门博文的目录,截图如下(2014年4月7日7:12): 能够看出科学网最新的流行了吧,这与精选不一样的,是众多人的推荐。当然过段时间又流行别的了。哈哈。
2263 次阅读|1 个评论
H7N9病毒在本季度不可能流行:是下结论的时候了!
热度 16 yanjx45 2014-2-6 11:13
 哈哈,春天已经来临! 再见,流感! Bye-bye, H7N9 ! 去年春天,因在中国出现 H7N9 禽流感病毒而导致全球人心惶惶时,本博主发表了多篇博文,表示了谨慎的乐观: “严重的流感大流行千年才一遇,发生的概率很低。 禽流感病毒 直接演变成能在人间大流行的病毒的概率很小。即便出现了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 H7N9 毒株,其较大规模的流行也只可能出现在秋季或更晚。 要得出 H7N9 禽流感病毒 是否能在人群中大规模传播的结论,还必须等到今年秋天或更晚。 ” (参见: 严家新论 H7N9 禽流感病毒 (博文目录 ) ) 流感的流行在温带地区有明显的季节性 :温带地区的 季节性流感 主要在冬季流行,通常不会在夏季广泛流行。 每个冬季只会出现一个流行高峰。 高峰出现,就表明当年的流感大势已去,不用担心有更严重的疫情出现。 历史上的 大流行流感 也常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 例如 1918 年的流感大流行 是在当年春天开始,夏季仅有 少数 病例,到秋天以后才开始 大暴发 。 2009 年的甲型 H1N1 流感 流行也有类似的表现。 目前, 美国 CDC 提供的详实的流感监测数据已证明,今冬的流感 流行高峰 出现在元旦前后,今年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仍主要是 2009 H1N1 亚型 , 未发现新亚型的流感病毒 。 今冬的流感 流行高峰 已过 (参见: 今冬的流感:大势已去矣! 2014-02-06 ) , 根据历史的规律,现在已可明确地下结论: 在本季度不可能有 更大规模 的流感流行。 H7N9 病毒 不管如何演变,它要想以超越“零星散发”的模式危害人类,至少也要等到下一个秋天或冬天了。 美国与中国同处北半球,纬度也大体相当。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各国相互交流频繁,中美两国及北半球各国流感流行的趋势都很相似。美国多年来对流感有系统、科学的监测系统,美国的系统监测结果可弥补我国相应监测系统的不足,可为我国的流感防治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参见: http://www.cdc.gov/flu/weekly/  ) 参考文献: 严家新论 H7N9 禽流感病毒 (博文目录 ) 关于 “ 流感防治 ” 的博文目录
个人分类: 流感防治|7985 次阅读|33 个评论
北外女生的追求,其实在大学中早已‘流行’
热度 9 lin602 2013-11-9 08:09
北外女生的‘阴道自白’中的‘女权’,其实在现实大学中已经‘流行’。 看到不少大学生与研究生,在读书期间就在外面开房,甚至租房公开同居,没有任何人干涉与说他们。谁也没有人干涉他们‘初夜’,也没有任何人干涉她们与他们愿意人同居。我的感觉现在婚前同居好象占多数人了。 晚上散步在校园中,看到一对对大学生研究生们在路上紧紧地抱在一起吻着,尽管路上人很多,谁也不地去指责与说他们,让他们尽情享受。 我的不少学生们,同居了多年,甚至有八年‘抗战’的‘老夫老妻’(加上毕业后还同居几年),最后双方结婚的不是他们这一对,也没有任何人对他们说三道四,只有他们聚会时的眼泪与泣声。有一对曾经的‘老夫妻’聚会时,我让他们喝杯酒,男的敬酒,女的坚决不应,眼泪汪汪。 现在甚至无耻,都没有人多管闲事! 真的,北外女生的宣言,真是‘马后炮’,根本谈不上勇敢也谈不上先进。 如果她们真是有心维护女权,现实中应该勇敢站出来,对下面的真实中的性别歧视做出努力: 女生的就业,因为女的有生育的问题,成为女性就业中的一个重要法码。不少女的这样强调,自己已经生过孩子,以此来增加就业机会。为什么女生们不呼吁国家与社会,设立生育基金,不让企业为生育买单呢。 女童的上学,这在落后地区是存在的。为什么不进行立法来阻止。 公车与公共场所男性对女性的骚扰。 男女共同承担家务等。 在‘早春二月’电影场景的时代,北外女生的争取的女权可能还是勇敢的,现在已经是‘不先进’了。 当今,只要她找一个与自己在性问题上志同道合的老公,他们的理想完全没有障碍,不管是法律还是舆论。如今谁管谁呀,对门许多人都互相不认识。当然,与别的男人有性关系时,那个男人的老婆不找算帐就行了。当然别的女人与自己的老公有性关系时,也别在意,哈哈一笑。 网上大部分人在大学工作或学习,你们看如今是不是这样? 即使争取女权,也不要与粗俗联系在一起。
2840 次阅读|15 个评论
为什么中国伪科学流行
热度 19 jiahepeng 2013-10-20 10:47
提要: 我们的整套体系不仅缺乏那些确保信息合理、准确但同时又能反映多元声音的传播机制,更为恶劣的是,这套体系还在促进着信息劣币驱逐良币。 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的确是越来越大了。 这 不,中国政府 对伪 气功大 师 王林的 调查 也开始 进 入国 际 媒体的 视 野。 这 并非 绝 无 仅 有。 实际 上,早几年的“养生大 师”张 悟本,以及 让马 云等人大肆推崇的李一道 长 ,都被国 际 主流媒体 报 道 过 。只不 过,报道的时机往往是在这些大师们涉嫌犯罪被捕,或者在主流媒体批判下开始颜面扫地。 层出不穷的“大师”们不由得让我们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土壤能让他们如此活力无穷?何以当中国已经发展为举世瞩目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还有那么多盲从盲信者对大师们顶礼膜拜? 辨析科学素质 有人将这些伪科学的大师们在中国的出现,归咎为中国国民科学素质欠佳。的确,中国国民整体科学素质确实欠佳,但将此作为解释伪科学现象横流的唯一原因或主要原因就有失妥当了。 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的依据国际可比标准设计的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全体公民中拥有合格科学素养的比例仍然只有3.27%,明显低于西方发达国家。 但对比一下国际情况,我们就不那么认为科学素质低是罪魁祸首了。 目前中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相当于日本(1991年3%)、加拿大(1989年4%)和欧盟(1992年5%)等主要发达国家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的水平,但与美国(2000年达到17%)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但即便在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我们在西方国家也没有看到这么多层出不穷“的伪科学大师”。在日本和美国虽然会出现奥姆真理教等蛊惑世界末日的异端组织,但这些极端宗教组织的出现基本上与科学素质无关。其实西方科学界信仰宗教者大有人在,这些教徒们除了在进化论上喜欢与科学掐掐架外,也并未因为信仰而变成科学上的愚昧者。 另一方面,中国不光“大师”多,大量非科学却广泛流行的说法也层出不穷,诸如香蕉致癌,微波炉辐射致病,转基因食品让人绝育等,不一而足。这些说法经常并不仅仅是老百姓聊聊而已或者微博上耸人听闻一把,甚至还登上正规媒体的版面,包括某些发行量极大、隶属于权威党报的媒体。 仅仅用科学素质低这一点很难解释这些精英媒体也被蒙蔽的现象。因为虽然记者可以犯一些科学常识方面的错误,但新闻信息、特别是主流媒体的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本来应该存在多重纠错机制。这么多层纠错机制同时失灵,让那些“香蕉致癌”、“绿豆治病”等错误信息招摇过市,这里面就不仅仅是国民科学素质的问题了。 实际上,科学素质缺失,只是中国社会在科技相关信息流通中所体现出来的劣币驱逐良币机制的一个环节。 信息良币是如何发布的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在当代中国伪科学信息大流行、伪大师们粉墨登场呢?信息劣币又是如何驱逐良币的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看重要的科学、健康信息在西方国家是如何传播的。 在信息发布的源头,主流科学界基本上遵循着“nopaper, no news”的原则,也就是说,值得引起公众关注的科学信息,如果不首先在主流科学期刊上以论文形式发表,是不会拿来与媒体交流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科学论文在主流期刊上的发表往往要经过同行评议。论文的发表往往代表着其研究内容被同行所认可。 而在论文发表后,西方科学家则会受到鼓励将成果与公众交流或者向媒体发布。 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就规定,1%—5%的科研项目经费需要用于包括媒体报道在内的科普活动。在这些制度的支持下,西方科学家会将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写成相对通俗易懂的新闻稿。而这样的新闻稿到了媒体那里,并非万事大吉。媒体记者不仅仅要对科学新闻的难易程度进行再次剪辑,还要请教从事研究的科学家的同行,再次对研究内容进行评议,确保更大准确性。 但媒体要求发稿时效性怎么办? 西方科学界与科学传播界在多年磨合后,建立了 限时禁发制度(Embargo)来解决这一问题。限时禁发指的是事先发布重要研究成果给注册记者供学习和请同行评议,但新闻界不能在论文发表前报道。这一制度解决了新闻时效性与科学知识生产周期之间的矛盾。 在媒体记者按照上述程序完成稿件后,往往还会有非常资深的科学编辑负责把关。如果碰到像“香蕉致癌”这种“重大”问题,不少媒体会请教经常联系的科学家,确保刊登出来的内容的正确性。 上述的科学信息传播机制并不仅限于主动信息发布。当一些并非来自主流科学界的科学性内容确实事关重大、吸引眼球,让媒体不得不报道时,媒体往往要寻求主流科学界的看法,同时也要明确强调,这些重大声明并未经过已经发表的研究的检验。 2011年美国发生过的一起事件为此提供了鲜明的写照。当时,美国普渡大学一位知名的农业科学家JonHuber给美国农业部长写信 ,指出占美国经济作物的绝大多数的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与一些植物菌病有关。美联社等媒体在报道此事时,引述了多位科学家要求 Huber拿出证据的呼吁,但是Huber始终无法提供证据。对此,肯塔基大学作物病原学家Paul Vincelli所说:“不论Huber说得是对是错,我们都是在谈论极端的声明,我们至少需要常规的证据来支持这些声明。” 在媒体对这一事件的报道过程中,没有因为这个消息充满眼球效应而仅仅做单方报道,而是力求采访涉事者的多名同行,反应科学共同体在这方面的主流意见。 另外一个案例也值得一提。 2011年11月,美国非常有影响的消费者保护组织消费者联盟指出,多个品牌的苹果汁砷含量超过了饮用水的健康标准。对此,美国主流媒体普遍进行了报道,但首先没有媒体像中国国内媒体遇到此类事件后使用的“苹果汁砷含量超标”这样的醒目话题,大部分都使用“某机构发现苹果汁砷含量如何”这样的表述方式,或在“砷含量”超标这样的标题上打上问号。主流媒体的报道都会引述大学中的第三方专家、果汁协会以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观点,后者认为,“超过饮用水标准不等于果汁有问题,因为并没有果汁砷含量的标准”。 在这些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媒体、科学界以及行业协会,都按照证据支持、同行评议和声音多元化的原则,在向公众发布重要信息的同时,也避免这些信息引起轩然大波。 劣币信息驱逐良币 对比中国的情况,我们发现,我们缺乏的并不仅仅是这些确保信息合理、准确但同时又能反应多元声音的信息流动机制。恰恰相反,我们的整套体系都在促进着恶劣信息驱逐有价值信息,在其中,国民科学素质虽然也在信息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并非是决定性的。 检讨西方信息传播机制,我们发现,政府、科学界、媒体、以行业协会为代表的产业界,每一个环节都构成了一个独立的信息生产者,按照基于证据、言责自负、同行评议和观点多元化的游戏规则传播着信息。对于积极信息,这一体制会形成层层背书,不断强化传播效力和权威性的效果,而对于那些劣质信息,它虽然不能杜绝其产生,例如我们在电影《蜘蛛侠》等情景中看到的邪恶科学家,有可能在现实中也会存在,但在这一体制下,劣质信息或不确切的信息可能被层层过滤,其在社会上的流传也会被多重“设防”。 经过这等过滤,一些不精确的信息往往在减轻社会杀伤力的情况下,也能对政策的改进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比如上述的“ 苹果汁砷含量超过了饮用水标准 ”这一发现,既督促了FDA会同有关科研机构商谈是否需要制定 苹果汁砷含量标准,也能提醒公众消费苹果汁时多一个心眼儿,但同时还没有造成举国“谈苹果汁色变”的局面。 再看看我们自己的情况,我们就会发现,首先,在信息发布的起点,作为信息生产、供给者的科学界,既缺乏面向公众和媒体沟通的动力与激励,也缺少足够的独立性。媒体抽样研究表明,中国科技类新闻信息的供给者,多年来一直是政府一支独大,科学界自主发布信息少之又少。 中国科学界不仅缺乏始发信息的动力,即便在应对重大科技、健康与环境事件时,在绝大多数时候都给人以附和政府的形象。中国的政府部门固然社会动员力量极为强大,但以来长期缺乏信息透明的传统和对信息封闭的约束,二来政府官员往往并非全知全能,难以在第一时间意识到需要动员各界力量扼杀信息劣币,三来宣传官员们要把有限的时间、精力投入到确保政治方向的宣传运动上,哪有闲工夫去搭理不过是让升斗小民们多吃点绿豆的养生谬见? 而在中国缺乏信息发布的透明机制,以及整个社会都充满了官民情绪严重对抗的情况下,科学家往往被形容成政府的附庸,其本来具有的基于科学证据的独立性,以及这种独立性所蕴含的社会中立性往往丧失殆尽。看看在争议问题上载有科学家声音的报道后面动辄数百篇愤怒的网友评论对此就可见一斑。不要以为这些网民评论往往是一些愤青发泄,其所代表的整个社会心态难免不会影响到对记者对不同信源的采用。 而信息劣币们—不论是气功大师们的“神迹”还是绿豆保健的“奇效”—则有充分的能量克服上述的中国信息流动机制的种种缺陷。首先,在其发布源头,始作俑者们既有信息发布的动力,又有商业利益的支持,也不会遇到媒体界“无论文,无科研成果”的既定规则的阻击,因为中国媒体压根儿就没有形成这一套基本的规则体系。 这些信息的劣币既然得以发布,往往不需要担心科学家们或者权威专家们对此“挑三拣四”,因为他们即便知道这类劣质信息很有可能招摇撞骗、贻害民生、但既缺乏动力,也缺乏渠道来仗义执言。 毋庸置疑,此处,缺乏科学素质的大众对此类养生奇迹的拥戴也让它们拥有了市场。但此处不必高估科学素质欠佳的作用,因为普通大众并不决定这些信息的生产和流动。 那么作为另一个环节的媒体表现如何呢?在基于(论文)证据、多方评议原则的缺失让媒体确保信息准确的能力严重受限的同时,中国官民对立的分化也同样影响了媒体的传播效果。党报媒体虽然在报道信息劣币时往往不会“乱来”,但其在市场上的声音已经非常弱小,它们受命驳斥不良信息时也往往会受困于公众的抵触情绪。 另一方面,很多市场化媒体在把握和消费官民对立情绪的同时,也在恣意透支着这种情绪,把一些体现政府管理失误的案例放大数倍,把源于制度惰性的透明度低解读为官员们和专家串通一气故意隐瞒。如果说,在一些政治路线或者社会敏感事件上媒体尚不能尽情消费官民对立的情绪的话,在事关科技、环境、健康等“边缘”领域,驳斥政府和专家们“真实的谎言”,则往往会带来一片叫好声。 构建良性循环的信息传播体制 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信息 发布体制,其形成并非一日之功,要改造也并非一日可就。对此进行改造的核心,还在于形成畅通的正面信息发布机制,通过信息生产各环节的自律,形成劣质信息的审核机制。 首先,当政者需要在态度上认识到,科学传播是从事科研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政府甚至是整个社会信息透明性的重要环节,而并非是处于宣传成绩的需要,也不是为了绥靖民意。在此基础上,应该设立各种奖惩制度来鼓励科技界人士积极投身传播工作者。 其次,尽管传播工作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着传播科技信息的科研机构仅为当政者的附庸。基于证据、基于科学界基本规则的独立性,是科学机构和科技类信息获得权威性和公正性的基本前提。 第三,媒体机构也应当通过培训以实践磨练,引进和确立已经在西方科学新闻领域确立起来的诸多信息生产规则。这些规则并非仅仅适用于来自科学界的科研成果,也同样可以应用在确保公共利益的调查报道上。同时,消费官民对立情绪决不能以牺牲专业性和新闻操守为代价。 第四,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时代, 包括微博民意、网络民意在内的公众对科学和科学争议事件的诉求,背后体现了民众真实的关切和对垄断性权力的抵制,具有相当程度的合法性。它们应该超越于官民对立的现实,为奠定理性的科学与公众的对话奠定基础。 在这些制度安排能得以逐渐确立的同时,既定的公民科学素质培育当然必不可少。但这一过程并非静态的公民学习的过程。公民科学素质恰恰应该伴随着科技类信息发布体制上良币驱逐劣币机制的逐渐建立,而得以逐步的提升。 (作者为美国康乃尔大学科学传播学在读博士、原《科学新闻》总编辑,发表于《财经》杂志 2013年10月13日: http://misc.caijing.com.cn/chargeFullNews.jsp?id=113407048time=2013-10-13cl=106 此文为未编辑稿 )
个人分类: 科学传播|10640 次阅读|24 个评论
“风水学说”的前世今生和其流行的社会根源
热度 1 yangguoxue 2013-10-15 12:37
近几年,风水几乎成了显学,一个又一个大师粉墨登场。上至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看风水甚至被拔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高度。中国人对风水的理解越来越极端,各种分支领域和无厘头理论竞相出现:面部风水学称脸上的毛孔是气体的流入口,一旦毛孔被堵,运气也会被堵住;家居风水学称婚床摆放位置决定了新婚夫妇两性关系是否和谐……这些稀奇古怪的风水理论,展现出国人的迷信与无知,也体现出缺乏规则的大环境下人们的无奈。 风水大师们总是宣布“风水”概念古已有之,实际上“风水”的概念最早出现于《葬书》中,该书作者据说是晋代的郭璞,但据《四库提要》考证,唐以前的文献中,并没有以选择葬地为内容的“风水”概念,风水之术实际上是宋代才兴起的,《葬书》也是宋代的著作。 《葬书·内篇》中解释了什么叫“风水”:埋葬死者是为了借葬地下使万物旺盛生长的气,以此保佑死者留下的子女(“气感而应,鬼福及人”)。这股使万物旺盛生长的地气,遇到“风”就会被吹散,遇到“水”就会停止,古人聚住使他不散,留住使它不走,所以叫做“风水”。“风水”一词虽然在宋代之前便已存在,但完全与选择葬地无关,《黄帝内经》出现过“风水”一词,指的是一种浮肿病,这与宋代之后的“风水”概念完全不同。今天的风水支持者往往诡称“风水”是自古就有的传统文化,其实就是在混淆是非。 真正能被称作文化的是古代的一门叫堪舆的学术。“风水”的概念演变至今,往往使人们误以为风水和堪舆术是一个概念,其实二者根本不同。堪舆术与大师们玩弄的住宅吉凶术都是占卜术,前者的义理基于阴阳五行,后者则基于易经八卦,二者均与风水这个概念无关。因此社会上流行的“风水学说”大多都是“大师”们东拼西凑胡编乱造的东西,没有任何传统依据和文化价值。某些大学正在建设所谓的“风水科学”,因为不了解我就不做评价了,我不认为风水这个概念能对生态、地理、气象、地形、地貌等学科能起到什么建设性的贡献。想脱胎换骨,也要厘清概念。或许彼风水,非此风水? 古人依据《孝经》安葬父母,是因为父母一生都在关爱子女,所以需要安排一个地方,使子孙能够永久的感念和追思,但由于城镇和水土变迁难以预料,所以采取求问于龟卜筮草,免除后来的麻烦,这完全是出于全面而审慎地对待葬礼。对于堪舆这门学说我们应该辩证地去看,古人的科学技术不够发达,人们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远远不如现代人,因此在迷茫困惑之时往往求助于占卜问卦,是可以理解的。在现代社会把这种东西弄成一种文化给大众娱乐一下无可厚非,但如果要装神弄鬼的吓唬人,并通过危言耸听骗取钱财,那是必须要抵制的。 对于风水邪术的批判一直在进行。唐代的学者吕才就批判过唐朝开始流行的阴阳观念,指出巫师为了钱财胡说八道,以至于“葬书”这类妖妄之说盛行。吕才在《叙葬书》中严厉的批判了所谓的富贵贫贱以及官位品级是由祖先坟茔决定的观念。吕才严厉批评的这种葬书观念却成为了宋以后“风水”术的先声,本质上都是虚妄的邪术,甚至与占卜都毫无关系,这种观念是在巫师的推波助澜下才得以盛行的,结果严重败坏了社会风俗,违背了圣人之道。 风水之术在宋朝兴起以后,北宋士大夫阶层中便有人开始批驳。张载认为,风水全无义理,选择葬地的优劣,为的是死者的安宁,但不是为了生者的祸福。程颐在《葬说》中同意张载的观点,并指出,风水让当世人不考虑如何奉先人,只谋求后人福利,这不应是孝子安排葬事的用心。南宋张九成认为,风水违背了圣人的教导,讲风水的都是不孝子孙。即便有青龙白虎之神,也不会保佑这些不孝之子孙。明朝思想家吕坤在《四礼疑》中借同一墓地的后人命运不同来批判风水,甚至指出《葬书》祸害太大,理应烧掉。清代学者柴绍炳著《原葬论》,批判迷信风水的人借亲人的遗体谋利的丑恶行为。 批判风水的士大夫们的一个共同的观点是,吉凶祸福要靠自己,与风水无关。无论是司马光的《论葬》还是程颐的《葬说》都表达的这个观点,其他学者如张载、张 栻 、张九成、罗大经等在各自的文章中也都指出了这一点。学者们也点出了风水学说流行的社会根源,就是这些“孝子”们的私心,即自私的利己主义,所谓文化和传统不过是迷信者的幌子。最近央视曝光了几位风水大师,还有些官员竟然用公费看风水,现代社会的官员竟然不如古代的儒家知识分子有觉悟,某党真的应该反思了。
2383 次阅读|2 个评论
流行与相似:网络增长的驱动力
热度 11 pb00011127 2013-9-16 20:49
Papadopoulos 等人的这篇论文 ,我也是先简略看过,最近又重新细看。文章的切入点不算新,是讨论流行性(度大的节点受到更多关注,产生马太效应)和相似性(相似的节点对之间更容易建立连接)在网络增长中各自起到的作用大小。 不过作者分析这个问题的思路很新颖,他们认为节点越老,倾向于度越大,所以“流行性可以用节点的年龄刻画”,这样把每一个节点映射为平面中的一个点。如果这个点用极坐标表示,那么半径就是节点出生的时间步的对数(第一个节点就在原点),角度则是随机赋予的。作者提出了一个优化模型,其中节点不是单纯按照优先连接(年龄越老越好,或者按照度成正比)或者单纯按照相似性(夹角越小越好),而是按照最小化“年龄乘以夹角”。而“年龄乘以夹角”,正好就对应于该平面中两个点的双曲距离——明眼的读者知道,这是先计算好关系之后在文章叙述的时候甩了一个包袱。 实际上,这种“相似性”的机制,很类似于 10 年前李翔和陈关荣老师的“局域世界模型” ,因为该模型实际上是把连接限制在了某个角度的表示的局域世界。遗憾的是作者可能并不知道这篇文章(李翔这篇文章引用了 350 次左右)。 文章的妙处和野心在于,这样一个简单的几何表示,如果加上一些修正,几乎可以扫过各种各样的模型。譬如如果允许节点从靠近圆心的位置向外运动,可以实现从随机网络到各种各样指数的幂律网络。这里面作者又玩了一个巧,因为老化网络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两者本质上是一致的。而相似性里面如果引入费米函数,则温度可以调节簇系数,这是显然的。虽然作者取了很多巧,而且我怀疑故意没有引用很多特别相关的文章,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个几何表示很直观,也的确给出了很多模型的统一性的框架。 文章有一处亮点,是作者认为他们提出了一种判断演化机制是否恰当的真正方法——以前的方法比较的是演化机制产生的结果(譬如度分布、簇系数),而作者引以自豪的方法比较的是演化方法本身(比较链路产生的概率)。在于这篇文章几乎同样时期,我们曾经提出过利用似然分析给出一种普遍适用的判断演化规律谁好谁坏的方法 。我觉得我们的方法更加简单直观,便于理解,当然,我们在其他方面并无贡献。 作者认为这个工作可以用于链路预测,但是并没有验证他们的想法,我觉得这倒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可以尝试。不过结果可能令人失望,因为肯定很多网络不适合使用作者在附录中提到的那种非常复杂而缓慢的映射方法。 Papadopoulos, F., Kitsak, M., Serrano,M. ., Boguná, M., Krioukov, D. (2012). Popularity versus similarity ingrowing networks. Nature, 489(7417), 537-540. Li, X., Chen, G. (2003). A local-world evolving network model. 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Applications , 328 (1), 274-286. Dorogovtsev,S. N., Mendes, J. F. F. (2000). Evolution of networks with aging ofsites. Physical Review E , 62 (2), 1842. Wang, W. Q., Zhang, Q. M., Zhou,T. (2012). Evaluating network models: A likelihood analysis. EPL(Europhysics Letters) , 98 (2), 28004.
28249 次阅读|30 个评论
多项研究称H7N9病毒有大流行可能
qujiangwen 2013-9-13 16:49
新研究称H7N9病毒有流行潜在可能 发表时间: 2013年9月11日10点35分 来源: 新华网 《美国病理学杂志》10日公布的一项新研究显示,H7N9禽流感病毒能够同时有效感染上下呼吸道,这种感染模式在禽流感病毒中尚属首次发现。这说明H7N9病毒具有在人际间有效传播并导致严重肺炎从而引起大流行的潜在可能。 通常情况下,诸如H1N1等流感病毒较易感染人的鼻子、咽喉等上呼吸道部位,这些患者的唾液与鼻涕等含有大量病毒,这导致病毒的传播性较强;而H5N1等一些禽流感病毒则容易感染较为深入的细支气管及肺泡等下呼吸道,引起严重肺炎,因而这些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强。 荷兰伊拉斯谟大学研究人员利用被最早报道的两个H7N9病毒株进行分析,并与流感病毒H3N2与H1N1,以及禽流感病毒H5N1与H7N7对比。结果发现,与其他禽流感病毒相似的是,H7N9病毒感染下呼吸道比感染上呼吸道更容易,不过不同之处在于,H7N9病毒在下呼吸道中黏附上皮细胞的数量要多得多,这一特点与H7N9病毒表现出的高致病性相一致。 另一方面,H7N9病毒能比其他病毒更集中地黏附在鼻甲、气管与支气管的纤毛细胞上,表明它也具有有效人传人的潜力。 研究负责人、伊拉斯谟大学的泰斯·凯肯说,H7N9病毒的黏附模式在此前的禽流感病毒中从未观察到过,表明它“既有引起严重肺部疾病也有在人际间有效传播的可能”。但他也强调,病毒黏附只是其在宿主细胞中复制的第一步,要把病毒复制的其他步骤以及宿主反应等考虑在内,才能充分了解H7N9病毒引起流感大流行的潜力。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9/11/c_117320397.htm 香港大学发现H7N9病毒容易感染人类呼吸道 2013年07月25日 19:54:15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我有话说 -- 0 中新社香港7月25日电香港大学25日公布,研究人员此前利用体外培植的人类呼吸道组织进行研究,发现甲型禽流感(H7N9)病毒能高效及广泛感染人类支气管上皮细胞,情况与2009年H1N1甲型流感病毒(猪流感)相似。跟H5N1甲型禽流感病毒相比,H7N9病毒也更易引发 人类流感 大流行。 此项研究由 香港大学 李嘉诚医学院谭华正基金教授(医疗科学)、公共卫生学院病毒学讲座教授裴伟士及病理学系临床教授黎国思领导,揭示H7N9病毒在短时间内感染至今超过130个人类个案的原因。 研究发现,H7N9病毒专门感染人类 肺部 的“二型肺泡上皮细胞”。由于“二型肺泡上皮细胞”是肺组织再生和修复损害的关键细胞,若然被破坏的话,则会阻碍患者肺部修复及感染后的恢复过程。 由于H7N9病毒能高度适应在人类 呼吸道感染 和复制,研究人员相信,H7N9病毒对人类构成流感大流行的威胁,也许比H5N1病毒更严重。 裴伟士说,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呼吸道(包括气管和支气管)的能力,决定病毒能否有效由禽鸟传染至人类,并对评估该病毒在人体的适应力,甚至该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可能性也甚有帮助。因此,这次结果对日后的研究十分重要。(完) http://news.xinhuanet.com/gangao/2013-07/25/c_116690339.htm?prolongation=1 新研究确认H7N9禽流感病毒源自家鸡 2013年08月22日 11:55:4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伦敦8月21日电(记者刘石磊)今年早些时候在中国首次发现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引起广泛关注。中外研究人员最新发现,H7N9 病毒 很可能是由不同的病毒在家鸡体内通过基因重组而生成,同时产生的“副产品”是此前未了解的H7N7病毒。   香港大学研究人员与英美两国同行在21日的新一期《自然》杂志网络版上报告了这项发现。研究人员收集了来自鸡、鸭、鹅等家禽及 野鸟 的口咽、消化道等部位的样本,对从中分离的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以此确认H7N9病毒中各基因成分的来源,以及病毒在各种禽鸟体内进化的路径。   这项研究的领导者之一、香港大学研究人员朱华晨向新华社记者介绍说,分析结果显示,家鸭首先从野鸟那里传染类似病毒,病毒在家鸭 体内 初步重组后再传染给家鸡,与鸡群中原有的H9N2病毒像“洗牌”一样进行基因重组,最终在家鸡体内产生了H7N9病毒。   研究显示,H7N9病毒主要存在于家鸡的口咽和呼吸道等部位,很可能是从这些部位传播给了人群。研究人员说,上述发现揭示了H7N9病毒的源头和传播方式,有助于切断传播链和防控H7N9疫情。   研究还发现,在生成H7N9病毒的基因重组过程中,还产生了前所未知的H7N7病毒。动物实验显示,H7N7病毒对雪貂有感染和致病能力。雪貂在感染呼吸道病毒方面的机制与人类相似,常作为测试病毒的动物模型。研究人员因此认为,H7N7也很可能具有感染人的能力,应警惕其威胁。   研究人员强调,从H7N9病毒和H7N7病毒的进化途径来看,家鸭和家鸡会在病毒产生、传播的过程中相互作用,这说明,不同物种在饲养、繁殖、运输、销售过程中最好要分隔开,避免病毒跨物种传播及重组生成新型病毒。   据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截至7月31日,中国内地共报告133例人感染H7N9 禽流感 确诊病例,其中死亡44人。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3-08/22/c_117050386.htm 科学家称H7N9禽流感或可通过飞沫“高效传播”   新华网华盛顿7月18日电(记者林小春)中国科学家18日在美国《科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对H7N9禽流感病毒进行的迄今最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发现,它有可能通过飞沫“高效传播”。研究人员说,这意味着全球需加强相关防控准备。   今年3月底到5月初,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从上海、安徽、浙江等地的家禽市场、家禽养殖场、野生鸟类栖息地和屠宰场采集了1万多样本,经培养确认了50多个H7N9病毒株。为了解它们之间的遗传关系,研究人员对其中具代表性的37个H7N9病毒株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并与5个从人类身上分离出的H7N9病毒株进行比较。   研究发现,这些H7N9病毒株特别相似,只有数十个氨基酸的差别,而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差异却比较大。不过,所有人类和禽类病毒株均可与人类呼吸道受体相结合,一些病毒株还保持着与禽类呼吸道受体结合的能力。   研究人员利用与人类传播情况相近的雪貂,做了5个H7N9病毒株的传播能力实验,其中两个病毒株来自鸡与鸽子,另三个病毒株来自上海与安徽发生的最早3例人感染病例。他们发现,除了来自鸡的病毒株外,其余4个病毒株都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来自安徽人的病毒传播效率最高。   结合基因组测序成果,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陈化兰对新华社记者说:“这说明H7N9病毒株可能只需要几个氨基酸的突变,就会变得跟来自安徽患者的H7N9病毒株一样,在哺乳动物间高效传播。”   研究人员还利用小鼠等测试了H7N9的致病能力。他们发现,从禽类中分离的H7N9病毒株容易在鸡和小鼠中复制且不会引起任何疾病,而人类病毒株则会让小鼠体重减轻多达30%,甚至死亡。   研究人员指出,H7N9对家禽不致病,可能会在家禽中“沉默地复制”而不引人注意,这增加了它传染给人并获得更多变异成为致病、传播能力更强病毒的机会。   中国采取的关闭活禽市场等措施已有效防止更多人感染,但陈化兰说,H7N9传播的风险依然很大。“对H7N9必须要有人类疫苗的储备,并在政策与措施上有所准备,要不然可能会措手不及”。 http://health.sohu.com/20130719/n382089142.shtml 科学家:H7N9禽流感病毒秋季可能引发新一轮疫情 18:59 | 2013-07-09 俄新网RUSNEWS.CN莫斯科7月9日电 美国mBio杂志发表文章称,中国今年春天爆发的H7N9禽流感疫情正在减弱,但科学家认为,H7N9或于秋天引发新一轮疫情。 2013年春中国南方爆发由H7N9新型禽流感病毒引发的疫情。上半年有130余人感染,约三分之一死于身体虚弱或并发症。今年5月中国专家发现,病毒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使得医务人员对其密切关注。 目前患病人数不断减少,但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的戴维·莫伦斯、杰弗里·陶本伯格和安东尼·福西认为,不能低估H7N9,它可能会在秋天引发新一轮流行疫情,因为相似的毒株具有危险特性。 带有促使病毒吸附细胞并向内渗透的第七亚型血凝素蛋白(H7)的病毒已经不止一次引发禽流感疫情,而且在一些情况下还可传染人。 许多此类病毒在进化的同时获得了传染哺乳动物的能力,包括马和猪。病毒在猪之间经常变异成新毒株,例如引发2009年猪流感疫情的H1N1。此类病毒通过变异变得更加危险,更易引发疫情。通过眼粘膜引起感染可能也会促使H7型病毒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H7N9会引起一些人眼睛瘙痒、肿胀和流泪。 H7N9还与引发2003年东南亚禽流感疫情的另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病毒H5N1有着共同特征,二者症状相似。目前两种病毒只会感染那些对其拥有易感基因的人。 http://rusnews.cn/guojiyaowen/guoji_jiankang/20130709/43810358-print.html
个人分类: 新发传染病|257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的流行情绪是发脾气,英国则是抑郁
热度 11 laserdai 2013-8-13 20:28
中国的流行情绪是发脾气,英国则是抑郁,这可能是人类的本性,但是我 认为这个更可能是地域和社会环境造成的。 中国的发脾气的确很流行,自古就有了,所以我说有 上下五千年 的历史,并不为过。人发脾气的时候就是大声喊叫,简直声竭力斯,歇斯底里,伴之以国骂,通常是训人。 开始的时候,我还误以为是从军队传过来的坏毛病:因为军队的人文化程度较低,军衔再高也是如此,老将军们全部都是很喜欢发脾训人骂人的,比如张飞将军,刘亚楼将军等等,并且军队的指挥系统要求上级对下级的绝对控制,特别是生命,让你去堵枪眼就要立刻上去, 何况就是发发脾气。所以,之后我管喜欢发脾气叫做土匪脾气 ,因为大家都知道军队系统是当年进山区打游击出身的,其实就是做土匪而已。国军当年的口号可以验证这个看法并不偏颇。 后来知道,这不是土匪脾气,因为蒋中正竟然也喜欢发脾气,所以就弄出了一个流行国骂:娘西皮。 再后来,知道这是咱们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不说好,也不说坏。先弄清楚事实和来龙去脉,之后好坏的评论在于个人。跟发脾气相对的 一个词是:温文尔雅。 反正,一块土地孕育一个社会,这块地方的人就是这个脾气。 走到大陆的那一端,就是英国。传说英国很多阴雨天气,所以英国人的心情大多抑郁,很少发脾气,大多温文尔雅,因此创造出一种流行世界的术语:绅士风度。但是英国人很多静静的思考,所以英国才有很多大文豪,从莎士比亚到最近那个《哈利波特》的女作者,低下的分母就更多。我推测也是 因为 这个静静的思考,近代以来,英国贡献了很多很多高技术创意和产品,例子太多举不完,美国这方面则没有办法比。 那么,性格开朗的中国人到了英国怎么样?我觉得还是达尔文正确,人要适应环境,所以就要抑郁。下面,给出一篇短文,字里行间我看到的都是抑郁。     忧郁猛于虎 作者   许意 “我一到傍晚就忍不住想哭。控制不住,心情越来越差。” 这是在海外某热门论坛上的一篇帖子,引来无数回复和评论。很多人有同感。 低迷、消极、忧郁,似乎是一场流行感冒,越来越普遍。而在这孤单的海外,更有它滋生的土壤。 早两年,我经常会碰到象祥林嫂般的人物。一见面就诉苦,抱怨这也不好,那也缺,生活处处是瓶颈。我很疑惑,真的有这么难? 等我自己辛苦的走在海外求生的路上了,我开始理解他们。这条路,不好走。阴冷的英格兰,要扛过,需要坚强,更需要乐观。 “我一直有压抑、焦虑、恐惧,甚至绝望。看过Life of Pi吗?我的所有这些负面情绪就像那只老虎,它就在那儿,时不时地就会攻击你一下,然后让你好惶恐。你越要approach它,它可能攻击你就越重。但我需要和它一起漂流,然后战胜它。让它成为我的一部分,让这只老虎最终成就我,然后悄然离开我。”当我敞开自己,和一位久居海外的朋友聊起自己的负面情绪,她告诉我自己也有同样困扰。 “消极情绪时不时会来光临一下,我非常的低落、害怕。于是就蜷缩在家里,不做任何事情。有时候甚至自残,不吃不喝。但是奇怪的事,过几天我自然会受不了,尝试开始做点改变,慢慢就从低谷爬出来了。” 另一位朋友有他自己的处理方式,“但是我不想这样,我希望可以平稳的度过消极期,把对自我的伤害和消极度日的时间降到最低。” 当我受低迷困扰,对自己百般责怪的时候,我在facebook上发问。我的朋友们说,“你不是机器人,当然会有情绪反应。” 处理消极情绪,也许要从接受它开始,它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 朋友帮忙 我从来没有像在海外这几年意识到朋友的重要。 多年前,我的一位台湾上司对我们几个姐妹死党说,“你们就要互相倒情绪垃圾。不要往一个人身上倒,要分散,互相帮助。这样才会化解很多将来生活中的矛盾。”可是我当时20出头,哪有愁滋味,生活一派阳光明媚,大好前途只等努力摘取。等你一路走一路看,越过很多波折辗转后,才知道真的需要朋友来分担和取暖。 在英国这几年来交往的朋友也不少了,但是因为疏于联络,很多朋友就渐渐断了消息。加上我自己居住的地方离城区远,见面的机会少,友情自然淡了。去年热络的好友,一年不联络,生分了许多。严重意识到生活里需要朋友的时候,我开始主动去联系他们,并结识新朋友。 应该有不少人象我一样,自以为什么都能自己搞定,万事不求人,一为不好意思给人添麻烦,二怕被拒绝。当你独自要面对大大小的的生活难题,大到租房、分手、失业、申请学校,小到购物、安排一次旅行、帮忙搬个家等等,总是一个人,是扛不过来的。 在我很多次遭遇生活低谷,我发现最迅速化解的方式不过就是去见见朋友,或者简单到给对方打个电话。吃吃饭、闲逛、看看电视,哪怕什么都不做,有朋友在身边,你的积极情绪便迅速的提高起来,开始重新评估你的困境,找出对策。 在海外的特殊环境下,远离亲人朋友,无依无靠,还有文化语言差异,如果再加上学业、工作不顺,便是双重夹击,心情消极在所难免。人会本能的寻找物质和精神上的安全感,若一旦受挫便很容易自我怀疑,又是在海外飘零,身边缺乏知己好友疏导,很自然的,心疾越加越重,忧郁由此产生。 如果你也面临这些困境,没有关系。在海外生活的人,都会有过类似的低迷期。情绪是一个不听话的怪物,它常常给你制造麻烦。但是也不要吓坏了,心情不好、消极低迷,并不是忧郁,忧郁也不是抑郁。除了找朋友帮助,也许我们可以尝试阅读下相关的书籍,多了解下自己的大脑和内心? 市面上,这样的书好很多。不要鄙弃,有时候它们很有用。我就在很低迷的时候,偶然在图书馆发现了一本《The Positive Woman》,平常根本不会看这样的书的,认为它们写得太工具化和程式化。可是这个时候,按照书里说的一点点去做,居然很有效果。其它的方式比如运动,旅游等等,因人而异。先把自己从消极的泥潭里拽出来。 积极心理学 一谈到心理学和去看心理医生,是件多数人都会很忌讳的事。谁不希望展现给别人的是积极健康的形象?实际上,心理和身体一样,需要时时关照、锻炼,才会健康。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时候,世界都是新鲜,美好的。越经历世事,对心态的磨损越大。 我的一位媒体朋友,早年兴冲冲的走进这个行业,却因为见到了太多负面信息,以至于对社会产生了极大怀疑,心态一度非常不好。或许你,正走在寻找突破口的人生路上,左右冲撞,没有一条坦途。也许你遭受了最大的失败,对下一步如何走失去了信心,等等。身体会生病,心理也会有感冒、咳嗽,不用恐慌。有心理学专家还指出,适当的消极情绪是有益的,“最佳的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配比为3:1”。有情绪问题,找学校或社区的心理顾问、人生导师(life coach),甚至信得过的朋友、师长疏导,就跟生病吃药一样正常而自然。 等恢复之后,我们要开始提高心理的免疫力。身体会磨损和衰老,于是我们去保养它。心理也是一样。推荐一下专业领域的研究: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它试图打破过去业内对人类消极负面因素的研究,转而开始研究人类自身具有的性格优势、品性美德、乐观情绪。发扬人的正面因素,消极自然被击退。也许,你不用看医生,也不用过于害怕;你要的是一直保持乐观,并如何开发你的个性优势。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5320 次阅读|22 个评论
钱江晚报:浙江永康流行吃知了 一天吃掉5吨
热度 11 liuli66 2013-8-1 09:54
信息第一来源:http://news.ifeng.com/society/2/detail_2013_08/01/28137878_0.shtml “现在知了是时鲜货,一斤知了要卖到上百元。家里请客来盘知了,档次就上去了。”食客徐先生说,某种意义上来说,买知了也是因为面子,“喜欢吃知了的人这么多,你请客怎么好意思少了它?” http://qjwb.zjol.com.cn/html/2013-08/01/content_2258009.htm?div=-1 ​ http://qjwb.zjol.com.cn/html/2013-08/01/content_2258010.htm?div=0
个人分类: 杂感|583 次阅读|25 个评论
Science:H7N9 病毒大流行风险?国际研究文献分析与知识发现
xupeiyang 2013-7-22 10:23
H7N9病毒研究的知识发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710157.html H7N9病毒研究进展与国际研究文献计量分析报告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710144.html 据研究人员披露,从禽类中分离的所有 H7N9 病毒株会容易地在鸡、鸭和小鼠中复制且不会引起任何疾病。但他们说,人类病毒株则会让小鼠失去多达30%的体重。 最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展示,一个人类的病毒株会通过呼吸道飞沫在雪貂中具有高度的传染性——这一发现提出了在人与人之间最终会有经空气传播的可能性。就目前而言,中国对家禽市场的关闭防止了更多的人受到感染;但研究人员提出, H7N9 病毒株将会继续在其它动物中变异,而且从自然界消灭该病毒仍然是一个令人生畏的而且是长期的挑战。 Qianyi Zhang, Jianzhong Shi, Guohua Deng, Jing Guo, Xianying Zeng, Xijun He, Huihui Kong,Chunyang Gu, Xuyong Li, Jinxiong Liu, Guojun Wang, Yan Chen, Liling Liu, Libin Liang, Yuanyuan Li,Jun Fan, Jinliang Wang, Wenhui Li, Lizheng Guan, Qimeng Li, Huanliang Yang, Pucheng Chen, Li Jiang,Yuntao Guan, Xiaoguang Xin, Yongping Jiang, Guobin Tian, Xiurong Wang, Chuanling Qiao, Chengjun Li,Zhigao Bu, Hualan Chen. H7N9 Influenza Viruses Are Transmissible in Ferrets by Respiratory Droplet . Science, July 18 2013; DOI: 10.1126/science.1240532 http://www.bio360.net/news/show/6210.html
个人分类: 传染病学|1757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是两极分化产出的怪胎
热度 1 zjzsdy 2013-7-4 10:29
这是两极分化产出的怪 胎 建党 92 周年纪念日刚过,看到网传 7 月 2 日版南方都市报报道: 《 深圳富人圈流行雇奶妈回家喝人奶,成人对奶直吸或涉色情》 (链接地址: http://money.163.com/13/0702/08/92P1B1DO00253B0H.html ), 心中五味杂呈。今日之中国,竞有此等齷蹉之事,堂而皇之地走上社会的台面。 报道说,“ 深圳富人圈流行”, 看来“ 富人雇奶妈回家喝人奶 ”不是个别的特殊病例需要,而是在富人圈中普遍流行的齷蹉勾当。报道说:“ 成人对奶直吸或涉色情”, 那些比奶妈身形高大的大佬们,当你趴下直吸奶妈的奶头时,是何等丑态百出,心里又是何等肮脏?有人会辩解,是为了营养保持新鲜。如果只是这样,为什么奶妈的身价又与容貌有关呢?报道说:“ 一个服务成年人的普通奶妈月薪在 1 .6 万元左右,身体健康、容貌姣好的奶妈价格更高。”(我国大学教授的平均工资是多少?)难道奶汁的质与量与容貌是否姣好有关?可见大佬雇奶妈之真相。 大佬们会振振有词地说:“工作太累,需要营养。”这只是一种笑话,或者是大佬们搜肠刮肚想出来的借口。我们知道,母乳是只为年龄不到一岁,体重只有几公斤的婴儿产后生理产生的营养品。他们不是奶牛!总的营养量极其有限,仅够娇小的婴儿所用。婴儿的最佳断奶时间一般是 8 — 12 个月,这说明两个问题: 1 ,一周年后,母乳已不能满足婴儿的需要, 2 ,断奶的婴儿可以用进食来获得更多的营养。大佬们也是这样成人的,后来长成彪形大汉,绝不是靠其母乳喂养,而是靠各种食品。大佬们现在有的是钱,他们每日三餐,山珍海味,家中营养品推挤如山,他们每天从中所得之营养,难道还不如一个婴儿一天从母乳中所获得的营养? 事实证明如此强夺婴儿的母乳,对他们健康并没有什么好处。在这方面,报道中介绍了一个化名叫王斌的所述的感受, 他是某上市公司的销售总监,以月薪 1.5 万元找来一位奶妈,一日喝 3 到 5 次,每次 500 毫升到 800 毫升左右。王斌说:“喝了一个月也没见得身体有多好,反倒是一个月后公司工作压力小了后,自己能多休息多运动后,身体才变得更好。”我想除王斌外,这些浅显的道理,其他的大佬们也都心知肚明。他们之所以硬要这么做,一,是显富,二,是习惯性占有欲,三,他们眼中,人就是商品,产妇就是产奶的机器,与奶牛没有本质的区别。四,是兽欲作祟。 妇女只有生了小孩之后,在哺乳期内,才可能成为奶妈。当那些成人大佬们一个个无耻地贪婪地直吸婴儿妈奶头时,我仿佛看到了另外一个凄凉的场景。在穷困潦倒阴暗破旧的小屋里,奶妈的亲生儿在年轻爸爸的怀里蹬踏着、挣扎着,嗷嗷待哺,饥渴的婴儿哭的撕心裂肺,像万把钢刀穿戳着孩子爸爸的心。婴儿不会懂得,大佬们的可观的佣金 , 1.5 万元, 对于这个他所降临的贫困的家庭具有多么大的吸引力。孩子的爸爸,捧着新生儿在破旧阴暗的小屋里艰难地来回度着,他捧的不是喜悦而是伤悲与忧愁。他忍受着莫大的屈辱和痛苦,无奈地向外张望,眼巴巴地等待,却不知等回来的还能剩几口母乳?也许就是一些带血的水。而这些,大佬们是不管的。也许他们之中还会曾被捧为爱心人士,他们在抢夺婴儿口中母乳时,是没有爱心的。他们唯有的只是兽性,其实连兽性也不如,谁看到过成年野兽与小兽仔抢夺母乳的? 这种事情的发生,是两极分化产出的丑恶怪胎,是一种社会堕落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正在通过市场的运作逐步繁衍。这种丑恶的怪胎和堕落的风气,有辱社会主义市场的纯洁性。我们知道,人不是牛,人奶不是牛奶,原本只能用来喂养婴儿,繁衍中华民族后代的母乳,不能让奸商当做商品纳入市场使之市场化,不能让大佬们花几个钱随意玩弄。否则,我们的市场还叫社会主义市场吗?我们的经济还叫社会主义经济吗?深圳还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深圳吗? 我不知道深圳的政府部门为什么对市场中这种害人损德的事不加管理?报道中也说道: “ 深圳公安局相关人士透露,即使成人雇佣奶妈的行为涉嫌色情行为,但侦查难度相对较大。” 唉,真不作为!呜呼!我们民族的道德和尊严,在金钱面前竟如此不堪一击!?
2290 次阅读|0 个评论
最近流行临时工
herolihl79 2013-6-5 10:35
最近出现不文明执法现象后,官方流行使用同一个借口:临时工!陕西城管无疑是最新案例。雇佣临时工难道没有标准吗?一句“临时工”能推卸掉所有责任吗? 事件中的城管,无论是否正式在编的,身为执法者,毫无法律意识,仅仅停职了事,能说得过去吗? 延安城管局称暴踩商户城管为临时工 8人已停职
2225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国高血压流行现状与高血压管理措施
热度 1 hyq513 2013-6-4 22:50
近日,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刘力生教授指出: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突破3.3亿,每3名成人中有1人患高血压。目前我国约有1.3亿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即便是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高达75%的人没有控制达标。   刘力生介绍说,这一数据出自于中国疾控中心慢病防控中心近期公布的一项横断面研究结果。该项研究同时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正呈现年轻化趋势,25岁至34岁的年轻男性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0.4%。“然而,现在很多人觉得血压升高没有什么大不了。殊不知高血压正是心梗和中风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导火索,50%-75%的脑卒中和40%-50%的心梗与血压升高有关,而我们身边每死亡5人中至少有2个与高血压相关。”   专家表示,高血压健康管理应该“知晓、行动、达标”三管齐下,每天一口水、一片药的单片复方制剂治疗方式简单有效,正在成为高血压治疗的新趋势。中国高血压联盟常务理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主任李勇教授分析认为,高血压患者往往合并糖尿病等其他疾病,有超过70%的高血压患者需要2种及更多的联合用药才能达标,这使得高血压的管理更加复杂和困难。鉴于此,单片复方制剂正在成为高血压治疗的新趋势,它有效地减少了联合治疗药物使用不足、不及时、配伍不科学等问题,同时因为使用方便也减少了漏服、错服、擅自减量等问题。 另外专家呼吁要科学的管理血压,首先要让更多人知道高血压的危害;然后要采取行动,比如限盐、减重、戒烟等,同时建议35岁以上的人都要量一下血压,血压超过140/90 mm Hg 要就医;而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要达标就必须低于140/90 mm Hg。 高血压健康教育歌诀 要想慢病不犯身,健康行为劳记心, 合理膳食少饮酒,适量锻炼烟不抽, 少食多餐荤素配,日日坚持有惊奇, 心理平衡少生气,充足睡眠是保证, 七情调节莫失去,八方交友心欢喜, 膳食结构很重要,每天水果不可少, 脂肪含量要控制,米面蔬菜要为主, 一袋牛奶一个蛋,高血脂者蛋减半, 只吃蛋清不吃黄,营养物质丢一旁, 豆类食物益健康,每天应有一二两, 植物日食十五种,免疫功能有保障, 五色果蔬不间断,每天吃盐六克重, 补钾补钙要为辅,脱脂牛奶要常饮, 日常身体要健康,不能靠药来帮忙, 俗话是药三分毒,常服肝肾功能伤, 食补强于用药补,传统经验再弘扬, 百般措施重保健,千万重视二便畅, 清晨不宜强锻炼,血稠压高天气寒, 午后傍晚健身好,心梗脑梗发病少, 有氧运动保健康,两个标准心内藏, 时间30至60分,最大心律六七成, 设计方案很重要,年龄体况考虑到, 外加性格和条件,经常坚持才有效, 每周五次去健身,三次最少属基本, 每日平均三十分,健康才能有保证, 遵医执嘱勤去做,血压范围有着落, 勤测血压你我他,健康生活靠大家, 限盐限重从小起,国泰民安中华强。 具体措施详细见下面各项: 1 、 调整饮食: 少食多餐、少盐多钾、少荤多素 (1)减少钠盐摄入,高血压患者每日的钠盐以不超过6g为宜: 可以参考一啤酒瓶盖的盐量大概是 2 克 的办法控盐,还可以采用在原来用盐量的基础上减少 1/3 ~ 1/2 的办法 。措施:(1)日常生活中食盐主要来自腌制、卤制、泡制的食品以及烹饪用盐,应尽量减少用上述食品;(2)建议在烹饪时尽可能用量具称量加用的食盐;(3)用替代产品,如用食醋等。(4)适度补钙和钾,每天进食新鲜蔬菜 400 —500g ,饮脱脂牛奶 500mL ,可以补充钾 1000mg 和钙400mg ,可预防 便秘 等诱发血压的增高。(5)增加植物蛋白质摄入,减少高脂、高胆固醇、高热量动物蛋白质的摄入。 2 、 适度运动:根据自身的体质状况、血压高低等,掌握好运动量,以自我感到全身舒适为度,切莫盲目加大运动量。以 每周3到5次,每天30分钟,至少一周运动5天或每周运动时间大于150分钟为宜 。多建议慢跑、健身操、打太极拳、瑜伽、气功等有氧运动。运动强度应据运动时的心率来判断。 以运动时心跳《120次/分,心率最大为180—年龄, 但血压较高、症状较多或有并发症病人应增加卧床休息的时间。运动除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生成外,并能增强肌骨骼,减轻体质量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心血管适应调节能力,稳定血压。并且能增加食欲,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改善睡眠。 3 、 调畅情绪:高血压是一种身心疾病,心理因素(精神神经因素)不仅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还影响高血压的转归,高血压的心理护理干预与治疗疗效存在相关性。根据患者性格特点、工作性质等,及时了解患者心理顾虑,给予适当心理疏导。如 听音乐、读书看报、深呼吸等以缓解压力 。通过医生-患者-家人的共同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轻松愉快的环境,使患者学会自我调节,增强适应能力,从而避免易怒、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出现。 4 、 戒烟限酒: 绝对戒烟,限酒, 男性每日饮酒不超过 30ml (酒精),女性和低体重者不超过 15ml ,或者说是每天白酒《 50ml 或葡萄酒《 100ml 或啤酒《 300ml 。 香烟中尼古丁可刺激肾脏分泌儿茶酚胺,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长期吸烟会加重高血压病情。长期饮酒者其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增高,易引起高脂血症,同时也是脑出血的诱因,有高血压家族史或超重 肥胖 者均应坚决忌酒。 5 、 起居正常:晨起勿过快过猛,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发生。醒后先在床 上平躺2分钟左右, 据天气变换,适当加减衣物,注意防寒保暖,预防血压波动较大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建立 早睡早起,定时睡眠的作息时间 ,不仅有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而且有助于防止血压波动。 6 、 用药护理: 降压以在数日、数周内逐渐降低为佳,特别是老年人 。 (1) 告知常用降压药物的适应症,不良反应。如a受体阻断剂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应注意体位改变不宜过快过猛等。(2)坚持长期合理用药:据个体情况,遵医嘱合理长期服药,不宜随意减服或停药,以免发生停药综合征。(3)注意自我检测:如血压波动较大,应及时随诊,据医嘱调整用药。不应无症状就不予治疗,延误病情。(4) 掌握测量血压的注意点 : 在测血压 前 30min 不要吸烟 ,避免饮刺激性的饮料,如 浓茶、可乐、咖啡 ; 应在安静状态下休息 5min 再 测血压。应连 测 2 次 取均值。做到四定,即 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7 、 控制体重: BMI= 体重( kg)/ 身高( m) , WHR= 腰围 / 臀围。 我国成年人的体重指数 BMI 值(即体重( kg ) / 身高( m2 ))范围为 18.5-23.9 ;若 BMI 值在 24-27.9 者为超重;≥ 28 者为肥胖;< 18.5 者为体重过低 。体重指数( BMI )应该控制在 24 以下,腰围值( WHR )(厘米)男性应该控 制在 85 ,女性应控制在 80 以下 。饮食上重要的一点就是控制食量。要控制体重,就要控制食量。 轻度肥胖者一日三餐的进食量,可以不必过分严重控制,但要避免额外食物摄入,如点心、糖果及含糖饮料等,同时注意适当增加劳动和体育运动强度,达到每月 减轻 0.5 ~ 1kg 体重 ,直到恢复到正常标准。   中度以上超重肥胖者,应严格限制饮食,除尽量采用低热量食物外,还要大量减少食量,可以从 每日减少主食 100 ~ 150 克开始,食量大者,可以从每日减少 150 ~ 250 克开始 ,并应限制高脂肪、高糖类饮食,以后再根据体重和其他反应加以调整。
2801 次阅读|1 个评论
美国疾控中心负责人5月8日说:H7N9不会大流行
xupeiyang 2013-5-9 08:01
5月8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负责人表示,目前的禽流感病毒株以目前的形式不能点燃大流行,但是他表示,无法保证,它不会突变而后造成一个严重的大流行。在对路透社的独家采访当中,美国疾控中心主任Thomas Frieden博士表示,超过2000人跟感染者有接触,但只有极少数患病。 新的禽流感H7N9病毒二月份开始感染人类,迄今已经导致129人患病,31人死亡。根据最新的疾控中心的估计,该流感的致死率为20%。 Frieden说:“这种特定的病毒还不会造成大流行”,“但是它所需要的只是一点点突变,让它能够人传人。” “我无法肯定表示,是否这个事情将发生在明天,十年内或者永不发生。” http://www.bio360.net/news/show/5129.html
个人分类: 传染病学|2101 次阅读|0 个评论
H7N9病毒与2009年H1N1病毒流行态势比较
热度 6 yanjx45 2013-5-7 08:43
2009 年H1N1流感病毒 与今年的 H7N9流感病毒 都是在春天开始流行。 比较这两种病毒的流行趋势,可为我们科学预测H7N9病毒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2009 年的H1N1流感是一次“温和”的 流感大流行 。 此次流感达到了WHO 流感大流行 警戒 级别 的 最高级- 6级 的标准。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 出现疫情的国家和地区达到了 214个 ;全世界每 5 人中就有1人感染,但 死亡率 可能不到0.02%(共造成约1.85万人死亡)。 以下具体比较这两次流感的流行势头。 2009 年的甲型H1N1流感: 于2009年3月底在墨西哥和美国暴发。 4 月12日,墨西哥出现首个死亡病例。 4 月24日,WHO发布墨西哥流感疫情公告。 4 月27 日 ,WHO将大流行警戒级别由第三级提升为第四级。 4 月29 日 ,WHO将警戒级别提升为第五级。 5 月25日,( 疫情开始2个月后 )全球报告12,515个确诊病例,死亡91例,疫情扩散到46个国家和地区。 6 月11日,WHO正式将警戒级别提升至最高的第六级。 2010 年 8 月10 日 , WHO宣布H1N1甲型流感大流行结束。 2013 年的 甲型H7N9禽流感 : 2 月19日,上海 首个病例(87岁)发病,3月4日上海首个病例死亡。 5 月6日,( 疫情开始2个多月后 ) 卫生计生委通报,截至目前,内地共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129例,其中死亡31人,康复42人。病例分布于10省份39个地市。目前病例处于散发状态,尚未发现人传人证据。 总之,目前禽流感H7N9病毒的流行模式与2009年H1N1流感相比是小巫见大巫,而与另一种禽流感病毒H5N1的流行模式更接近。目前尚未发现H7N9病毒有人传人证据,只是零星散发而已。 两种病毒其他相关特点的比较: 2009 年H1N1流感病毒 2013 年H7N9流感病毒 人际传播的能力 能 不能 传播特点 经人传播,聚集性 零星散发 毒力,死亡率 低于0.02% 较高,可能大于20%? 病毒的原始宿主(来源) 人、猪、禽 禽 患者年龄 主要感染群体20-45岁 多数大于60岁 同类病毒造成人流感大流行的先例 H1N1 多次引发人流感大流行 禽流感病毒(含H7和N9亚型)从未引发人流感大流行 在本博主5月2日的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47754-685973.html )中,曾推测 禽流 感病毒引发人流感大流行的概率很小 。本文的数据可进一步支持该文的判断。
个人分类: 流感防治|8539 次阅读|12 个评论
2013年前后可能发生新型流感大流行的证据和早期预警
qujiangwen 2013-4-7 16:22
2013年前后可能发生新型大流行的证据和早期预警 流感大流行的发生具有发病率高和病死率高,传播迅速和波及范围广的特点,极易演变成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国际关注疾病。自 1933 年首次分离出流感病毒以来,流感病毒不断引起各种规模的流行。全球范围内大流行一般每隔 10 ~ 50 年就会发生 1 次,但流感大流行发生的原因和预测预警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 最新研究表明,流感大流行的发生可能与包括太阳黑子活动在内的宇宙空间环境变化有关,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期与世界流感大流行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 20 世纪发生的几次流感大流行 (1946-1947,1957,1968) 基本都间隔在 11 年左右 , 这与太阳黑子平均 11 年的活动周期基本吻合 , 提示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可能对流感大流行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曲江文等采用 Logistic 回归 研究太阳黑子活动与流感大流行以及新发病毒性传染病之间的关系时发现 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是流感大流行和 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发生 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比值比 OR 分别为 4.16 和 5.60 ,并从 太阳黑子活动影响病毒基因变异、动物迁徙以及气候变化等角度科学的分析了为什么太阳黑子活动可以影响流感大流行和 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生,为阐明流感大流行和新发病毒传染病的起源和预测预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虞震东等发现新星爆发和宇宙线大的地面增强事件与流感流行有着重要的关系,认为这种流感大流行都是由宇宙线环境大的增强引起的,从而提出了科学预警流感大流行的对策,即立即加强对宇宙线环境的监测 。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拉尼娜现象造成的气候异常同全球大范围的流感暴发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过去四次流感的全球性爆发大流行都发生在拉尼娜现象之后,他们分析了20世纪4次流感大流行出现前一年赤道太平洋地区秋冬两季的海洋温度记录后发现,这些年份赤道太平洋地区的海水表面温度均低于正常年份。研究人员认为拉尼娜现象可以改变人类流感病毒的主要宿主—候鸟的迁徙模式,影响它们在迁徙途中的健康和种群混合,进而影响到彼此间的基因交换,导致某些更危险的流感新毒株出现。此外,拉尼娜现象还会导致候鸟与猪等家畜接触,2009年流感大流行一大原因即为禽流感病毒与猪流感病毒发生了基因交换,形成更危险的毒株 。杨冬红、杨学祥等综合 1890-2004 年的数据,发现流感大流行的发生一般有六大气候特征,即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 世纪 50-70 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 20 世纪 50-70 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 年, m+1 年或 M+1 年。1889-1890 年、1900 年、1918-1919 年、1957-1958 年、1968-1969 年和 1977 年的流感大流行都满足这六大条件 。在病毒学研究方面,目前认为流行大流行出现有三个原因:一是禽流感病毒与人流感病毒发生重配导致一种新的亚型流感病毒的产生;二是禽流感病毒直接突变最后导致流感大流行;三是消失很久的旧的流感病毒重新在人群中流行 。曾光认为发生全球流感大流行要有四个前提条件:第一、病毒变异产生了新的亚型或者流行过的病毒亚型对人类的威胁重新出现;第二、人类普遍易感;第三、病毒能在人群中快速传播;第四、病毒对人类有强大的杀伤力,造成大量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流感大流行属于不可预测,但又重复发生的事件,可对世界范围内的卫生、经济和社会造成影响。当关键因素出现交集时,就会发生流感大流行,即流感病毒的出现伴随着可持续的人间传播力,且大部分人对这种病毒具有较低或不具有免疫力。在当今相互联系的世界中,局部流行有可能迅速发展成为大流行,使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对公共卫生方应对做出准备,来遏制疾病的传播。 根据太阳黑子活动规律、宇宙空间环境变化资料、气象学监测、动物流感疫情、病原学变异资料以及配合目前的流感样病例监测在内的综合监测,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成为流感大流行预警和防控的一种趋势。 综上所述,目前科学界认为 流感大流行的发生与太阳黑子活动、超新星暴发在内的宇宙空间环境变化以及拉尼娜现象等气候异常有关,并且存在流感大流行发生的六大气候特征,这些因素的发现为流感大流行的预测预警和在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病毒变异或重现、人群易感以及是否获得有效的人际间传播能力也是流感大流行发生的基础和原因。 2011年和2012年9月出现超新星爆发, 2010-2011年全球连续两次发生拉尼娜现象,2013年 新的厄尔尼诺现象有可能形成,2013年为太阳黑子峰值年,5月将达到活动高峰期, 种种迹象表明, 2013年前后发生流感大流行的可能性加大 ,全球需要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防范工作。 参考文献: 1. Vaquero JM, Gallego MC. Sunspot numbers can detect pandemic influenza A: the use of different sunspot numbers . Med Hypotheses .2007; 68, 1189-1190. 2. Tapping KF, Mathias RG, Surkan DL. Pandemics and solar activity. Availableonline: http://www.billhowell.ca/Pandemics,%20health,%20and%20the%20Sun/Tapping,%20Mathias,%20Surkan%20-%20Pandemics%20%20solar%20activity.pdf .Accessed August 17, 2009. 3. Qu J. Is sunspot activity a factor in influenza pandemics? Rev Med Virol. 2016; 309-313 4. 曲江文,高志刚 . 太阳黑子活动对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发生的影响 . 环境与健康杂志 . 2012; 29 (2):188-190. 5. 虞震东 . 应对流感大流行威胁急需的一项对策 . 前沿科学 . 2011; 5(18): 37-47 6. Shamana J, Lipsitchb M. The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pandemic Influenza connection: Coincident or causal? . PNAS . 2012, 109 (12):1-3 7. 杨冬红,杨学祥 . 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 . 沙漠与绿洲气象 . 2007 , 1(3):1-8 。 8 舒跃龙 . 加强监测是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基础 .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2006 ,20 (2) :122. 9. 曾光 . 流感大流行与应对策略分析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2006 27(2):93-95 全球专家评估H7N9 基因变异或增大流行可能 科学家们说,一种此前从未在人体内发现的致命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序列数据显示,这一病毒已经发生某些可能使之更易在人类中大流行的变异。 但迄今没有证据显示,H7N9禽流感病毒正在人际间传播,而且仍存在以下可能性:这种病毒可能会逐渐销声匿迹,不会完全变异为一种人流感。 就在中国政府宣布已确诊若干例H7N9禽流感病例数天后,全球各地多家实验室的流感专家开始研究从病人体内分离出来的样本的DNA序列数据,以评估发生大流行的可能性。世界上最顶尖的流感专家之一、荷兰伊拉斯谟医疗中心的阿布·奥斯特豪斯说,序列显示已发生了某些足以让政府进入戒备状态、对动物和人群加强监控的基因变异。 他在电话采访中对路透社记者说:“这种病毒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适应了哺乳动物和人类,因此,从这一角度而言,情况令人担心。” 他说:“我们真的应予以密切关注。” 世卫组织说,H7N9禽流感病例“令人担忧”,因为这是人类首次感染这一病毒。 这个总部设在日内瓦的联合国卫生机构4月3日说:“这使之成了一个世卫组织将认真对待的独特事件。” 迄今为止,未出现人际传播似乎也是H7N9病毒的一个特点。 流感病毒的分类基于在其表面发现的两种蛋白质血凝素(hemagglutinin)和神经氨酸苷酶(neuraminidase)的英文首字母缩写H和N。 虽然研究尚处早期,但科学家们说,初步分析还表明,H7N9病毒似乎不会让禽类病得很严重——换句话说,这是一种所谓的低致病性禽流感。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流感病毒学专家温迪·巴克利说,令人遗憾的是,这未必意味着这种病毒对人类也是低致病性的。 她说:“我们不能满足于此。我们必须谨慎。”她强调,其他H5和H7亚型在不同宿主(尤其是鸡)间传播过程中,已经从低致病性禽流感变异为较危险的高致病性禽流感。 对禽类的低致病性还可能意味着H7N9病毒是一种“沉默的传播者”——比H5NI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更难发现。后者能令成群野鸟或家禽丧生,因此要明显得多。 巴克利说:“这是一把双刃剑,因为一旦变成高致病性病毒,大量鸡开始死亡,农民面临的局面将非常困难,但这意味着我们能更容易地发现病毒在哪里。” 她说:“目前,我们不知道病毒来自何处。 我们不知道源头是哪种动物。” 巴克利和奥斯特豪斯说,如今,找到源头并追踪基因变异情况、以确定这种新病毒可能会如何以及于何时获得导致人际大流行的能力,是中国和全球研究人员的当务之急。 专家们说,H7N9病例得到确诊和迅速报告以及已向全世界研究人员提供基因序列数据、供他们研究这些事实表明,情况与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时相比已有了变化。 英国雷丁大学病毒学教授伊恩·琼斯说,对流感以及不同寻常的呼吸道疾病可能是新型流感这一可能性加强戒备意识意味着,将有更多病人入院接受治疗。 (原标题《外媒:全球流感专家评估H7N9 基因变异或增加大流行可能》)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4/276461.shtm 警惕H3N2猪禽流感大暴发 2013年05月12日10:35   美国每日科学网站5月10日报道,1968年夏,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出现在香港。这一毒株被称为H3N2,蔓延至全球范围,并最终造成约100万人丧生。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在禽类与猪中传播的多种H3N2病毒基因类似1968年的毒株,如果人类受到感染,可能会导致流感大暴发。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工程教授拉姆·萨西塞卡兰领导的研究还发现,目前的流感疫苗可能无法针对这些毒株为人类提供保护。   萨西塞卡兰也是麻省理工学院科赫综合癌症研究学会成员,他说:“确实有部分H3N2病毒案例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从预防流感大流行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开始针对部分H3型毒株进行流感疫苗的研究。”   这项研究发表于5月10日的《科学报道》杂志上,也向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公共卫生机构提供了信息,一旦检测到高危毒株可立即加以标注。   萨西塞卡兰和他的同事们试图评估人类再次感染H3N2毒株的风险,人类免疫系统将无法识别更危险的H3N2毒株。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对1968年暴发的lH3N2病毒以及现在在猪和禽类中传播的约1100株H3型病毒进行了比较,重点关注病毒血凝素蛋白的基因序列。 l在血凝素基因序列中,有5个关键位置控制着病毒与受感染宿主的相互作用,在对这些序列进行比较之后,研究人员计算出每一株毒株的“抗原指数”。 在寻找抗原指数至少达到4g%以及聚糖附着模式与1968年病毒相同病毒的过程中,研究小组自l2000年以来确定了可能引发流感大流行的581种H3型病毒。其中549种来自禽类,32种来自猪。   随后,研究人员将部分毒株暴露于目前的H3型季节性流感疫苗产生的抗体中。正如他们所预测的,这些抗体无法识别或攻击这些H3型毒株。萨西塞卡兰说,在581种血凝素序列中,6种猪流感毒株已经包含了适应人类所必需的标准血凝素变种,因此能够直接或通过基因重组感染人类。   他说:“关于流感病毒令人惊奇的事情之一是,它能够从不同来源获得基因。病毒基因可能混合了不同猪的基因,或者禽类和猪的基因。” window.HLBath=1; (来源: 新华国际 )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3/0512/c157278-21451310.html 关于2013年前后可能发生新型流感大流行的早期预警:狼或许真的要来了! 新H1N1流感出现警示我们要防范新型流感大流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676793.html 历史上的人感染动物流感事件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事件的启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676476.html 学术争鸣:2013年可能发生流感大流行的相关证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653614.html
个人分类: 流感进展|1999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边禽流感,那边英国威尔士痲疹流行
laserdai 2013-4-6 06:04
春季应该是多发病时期,不但有常见的一些感冒和肠胃病,还有一些传染病,特别是一些跟动物迁徙有关的疾病,比如bird flu,禽流感,现在正在发作,全国一片紧张。相信这么严肃的态度和严格行动,很快就可以把这个禽流感的叛乱行为镇压下去。 注意到,英国的威尔士那边现在也是麻疹流行,病例已经达到588。过去几天以来增加了47例。 最近几个月的病例数目如下,过去半年内累计达到几乎600例。 相比较,以前数年的病例列图,2009年最多一年才有不到170病例: 当然,当地政府格外注意到这个趋势,估计有3800名孩子还没有免疫力,因此正在紧急进行小孩子们的免疫注射。 具体参考如下外文报道。 Swansea measles epidemic: Case numbers up to 588 The number of confirmed cases of measles in the Swansea epidemic has risen to 588, says Public Health Wales. The latest figure shows 47 new cases of the disease since Wednesday. Health officials have welcomed a rise in vaccinations but estimate 3,800 children have still not had MMR jabs. Drop-in clinics are being held at hospitals in the area on Saturday. Vaccinations will also be held in schools after pupils return after the Easter break. About 60 people are in hospital in Swansea after contracting measles, some with symptoms of pneumonia and others with dehydration. 斯旺西大约60人因为麻疹住进医院,有些出现肺炎症状,有些出现脱水。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3323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H1N1流感出现警示我们要防范新型流感大流行
qujiangwen 2013-4-4 11:09
4月3日的博客中写道:流感病毒好像在跟变魔术一样,让人类捉摸不透。但是根据历史经验,虽然目前出现的是 H7N9 人感染禽流感事件,但是并不代表 H7N9 禽流感病毒一定会演变成人传人的流感大流行,我们需要做的是加强监测,早期预警,反应适度。H7N9 人感染禽流感事件只是说明流感病毒近期在不断活跃,自然界中的其它流感病毒或许也在不安分,我们还需要持续关注和监测其它可能导致流感大流行病毒的出现。 2013-2014年是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期,关注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发流感大流行。 请关注: 历史上的人感染动物流感事件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事件的启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676476.html 湖南1人感染新H1N1流感死亡发病前曾往武汉出差 新华网 2013-04-0322:23 新华网长沙4月3日电(记者黄兴华)记者3日从湖南省岳阳市疾控部门获悉,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抢救,一名身患新H1N1流感病毒的患者在岳阳不治身亡。 据介绍,今年50岁的死者张某某,祖籍福建省,近段时间在岳阳经商,发病前曾往湖北武汉出差。据参与抢救治疗的岳阳市二人民医院负责人介绍,3月26日上午,张某某被家人送到医院治疗时,出现发热、高烧、咳嗽等症状,医院当即对其进行流感治疗。当天中午,张某某呼吸困难,被送往医院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 3月27日,岳阳市疾控部门通过对张某某流感病毒采样分析后,确诊其为新H1N1流感。疾控部门在对其进行抢救的同时,对住院病房进行综合消毒,并对其陪护的家属进行隔离观察。岳阳市疾控部门负责人介绍,4月1日,张某某不治身亡。经过几天观察,目前,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没有发现感染新H1N1流感症状,死者家属还在隔离观察之中。 据了解, 新H1N1流感属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 新H1N1流感是去年年底确认的一种流感新变种,症状与H1N1流感类似。 http://news.qq.com/a/20130403/001963.htm 一个不能忽视的警告:2013-2014年可能发生新型流感大流行 统计学研究表明,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是流感大流行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太阳黑子数与太阳的活动密切相关,在太阳黑子峰年前后,太阳活动到达高峰 , 耀斑出现的次数最多 , 耀斑辐射出的大量的紫外线、 强 X 射线,以及宇宙线和非高能粒子 。当太阳处于活跃期的时候,太阳周边的磁场就会变强,从而阻止来自太阳系外的 宇宙射线 ,使到达到地球的 宇宙射线 大大减少;但是当太阳处于低谷期的时候,太阳周边磁场则会变弱,辐射到地球上的宇宙射线 的密度就会达到最大。目前的研究表明,人类中引起大流行的新型流感病毒是由于作为基因重组事件的结果从某种动物或者禽类获得了一段基因,自 1918 年以来的历次流感大流行的病毒基本都是由人、禽或者猪的基因经过重组而成。基因重组机制也因此被认为是导致流感大流行的重要原因。多重感染再复活以及交叉感染再复活是基因重组的重要机制,实验室采用紫外线以及伽马射线等辐射分别使流感病毒实现了多重感染再复活以及交叉感染再复活,同时也初步证明了流感大流行的发生可能与太阳黑子的活动有关。另外 , 有证据显示 , 太阳的活动对地球气候有重要影响 , 引发 飓风 、暴雨和严寒等严重气候异常 , 并最终会影响到生态系统。某些作为病毒重要储存宿主的鸟类的迁移方式受到极端气候变化的影响会延迟抵达迁徙地。这种延迟可能是出发的延迟或者是途中迁徙时间的延迟或者两种情况均有 , 途中的迁徙时间增加可能会导致当地鸟类数量的急剧增加,而高密度的鸟类可能会因为竞争有限的食物来源而增加迁徙鸟类与其他野生或者家养禽类的接触 , 进而增加这些禽类体内存在任何一种流感病毒之间重组的机会。在候鸟迁徙路线上的生活水源,也可能会受到这些鸟类携带病毒的污染,从而传播給包括猪在内的其它动物。某种甲型流感病毒很可能通过适应性突变获得与人类宿主细胞相结合的能力,在太阳黑子以及宇宙射线的作用下进一步进化,通过与其他流感病毒的相互重组获得了有效的人际间传播能力,并最终引发流感大流行。 最新研究表明, 2013-2014年为太阳黑子峰值年, 根据太阳黑子激发流感大流行的理论,目前全球有可能正处于2013-2014年左右的的新流感大流行的酝酿期,这场新的大流行的病毒很可能是一种在致病率和致死率方面很强,会引发全球大灾难,并且有可能不亚于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这种新发病毒可能是H2N2等新型流感病毒,或者是甲型H1N1基因重组后的变异体。但笔者更倾向于前者。新流感病毒正在酝酿和孕育中,流感病毒从来没停止过进化, 目前的全球性降温等极端天气会增加人类季节性流感与动物流感病毒重组的机会,由于 太阳黑子和宇宙射线的活动主要通过影响候鸟迁徙,气候变化和病毒基因变异等影响流感大流行,因此,新的流感大流行病毒有可能正在孕育中。 2013-2014年为太阳黑子峰值年,预计2013-2014年我们将有可能面临新流感大流行。另外,历史上的1729-1733年流感大流行,许多专家评论说实际上为两次大流行,也就是1729年和1732年两次大流行,分别处于太阳黑子活动的峰值年和谷值年附近,经历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之后,在短短的2-3年时间内出现另一场大流行是很可能的,但是缺乏病原学证据,加上目前确实处于大流行的间期,新的流感大流行可能随时会卷土重来。依据历史经验以及科学统计和推理, 笔者推测2013年太阳黑子年峰值年前后有可能会出现一种甚至多种 新发病毒性传染病 ,新的流感大流行出现可能性更大,需要加强监测预警以及应急准备工作。 原文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612222.html 美报:中国可能成为新型流感热点疫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674635.html 学术争鸣:2013年可能发生流感大流行的相关证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653614.html 新发传染病与动物: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646207.html
个人分类: 流感进展|2803 次阅读|0 个评论
华东地区H7N9禽流感的流行
zengleihu 2013-4-3 20:08
最近,国内外引人注目的新闻有习总和夫人的出访、朝鲜半岛局势、国五条的地方细则,还有就是华东地区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并致死的事件。发现科学网关于H7N9感染病例的更新稍稍迟缓,截止4月3日,全国共有9人感染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死亡3人。具体分布为上海2人,死亡;安徽1人,病危;江苏4人,病危;杭州2人,1人死亡2人病危。初步分析这几个病例,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发病人之间没有明显的流行病学联系;有几人与家禽有直接接触,但是也有几人没有直接接触到家禽,而且农业部没有在家禽中发现H7N9的爆发,人H7N9的来源究竟是什么;所报告的病例都是危重或死亡病例,说明也许还有一部分病人已经感染了H7N9,但疾病还不是严重到非通报不可,说明这次H7N9的流行情况可能更糟。 希望这次H7N9不会像10年前的SARS那样恐怖。
104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别吃惊!歧视女性的印度可是流行强奸的
热度 3 laserdai 2013-4-2 02:28
上篇博文 巴西真威猛:里约小巴上多次强奸外籍女游 老看客提醒: laokanke 2013-4-1 13:33 赶不上印度威猛! 那就说说印度。  一些新闻报导:  印度黑公交轮奸案 http://baike.baidu.com/view/9832999.htm 印度新德里24岁女子遭4名男子轮奸 http://news.qq.com/a/20130208/000636.htm 印度社会痼疾难破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2-12-26/content_7872322.html 印度是民主国家,人人享有自由平等,多大的讽刺。 2011年,印度报警的强奸案总计达到24,000起,同比增加9.2%。德里一名女大学生被轮奸殴打后惨死,震惊印度。不久前,旁遮普邦又爆出一起公车轮奸案。许多印度人开始自省,为什么印度妇女的处境这么悲惨?记者走访德里轮奸案几名嫌疑人居住的小区后发现,表象后还有更复杂的社会原因…… 去年底,德里公车上发生一起残暴的轮奸案。 走近嫌疑犯之一和他的兄弟一同居住的小砖屋前门,一枚小小的柠檬吸引住我的视线。 柠檬用一条铁丝挂在门框上。邻居说,这是上星期挂上去的,算个吉祥物吧,能挡住恶魔的眼睛。 现在,德里南部这个人口密集的平房区笼罩在一片耻辱的阴云之下。因为,轮奸案被逮捕的六名嫌疑人中有四个都住在这里。 案件也给印度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涂上了一个大污点 。 一如既往,报道强奸案的记者涌到这里来寻找更深层的原因。现在,在许多人眼里,这个地区也成了强奸案幕后起因、印度黑暗一面的象征。 在这里居住的大多是从乡下穷地方到德里来的民工,被普遍看作对女性态度落后的摇篮。 数字显示,强奸案频频发生,但是,迫于依然存在的“社会耻辱”观念,却很少被曝光。 这个地区以附近为一个出身于贱民阶层的人修建的神庙来命名,也许真是再合适也不过了。 但是,对这个地区的描述并没有完全反映真相。有些报道将其描绘成一个指甲缝里还满是泥土、“刚刚进城”的乡巴佬聚居的破烂不堪的贫民窟,事实并非如此。 许多人在这里已经住了20多年了。当然,居住条件算不上舒适,但是,与我所见过的许多贫民窟相比要好多了。房子是坚实的砖瓦房,很整洁,刷着亮丽的颜色,所有的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生存条件,如电、水、下水道。 另外一个邻居说,“不要以为我们都和那些被控犯罪的人一样”。她说,“打开窗户,总有可能进来苍蝇蚊子”。 这里所有的孩子每天都去上学。和邻里交谈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三个男孩也在竖着耳朵听。他们都能说流利的英语。原来,这些孩子在当地一所学校读商科呢。 最近几个星期,印度街头爆发了许多起反强奸的抗议游行 ,这些孩子看上去和参加示威的年轻人并没有多大差别。当然,他们认识其中的几名嫌疑犯,但是,他们也说,不要以为我们都和他们一样。 这一番话让我开始反思这起强奸案揭示出的许多不同真相。 和其它记者一样,我也报道过 印度的中产阶级----包括上了年纪的和年轻人在内----走在抗议队伍的前列。 包括我在内,报道的主线都是,这些人要求印度更自由、更开放。但是,也有 很多证据表明,印度更富有、受过更好教育的阶层同样歧视女孩儿和妇女 。 传统上印度人喜欢要儿子,因此,每年都有大批女婴被堕胎。人们向医生行贿,让他们透露胎儿的性别。这样做的后果是,印度的男女比例失调越来越严重。其中性别失衡最严重的也包括富裕的德里南部。 如同小村庄的农民一样, 许多中产阶级家庭也是想生男孩儿继承家业。女人越来越少,带来许多社会后果,其中之一是,拐卖妇女逼婚、卖淫的现象更加严重。 歧视、虐待妇女的恶性循环一环一环地继续下去。 不过,从人们已经在提问、在行动,我们可以看出,变化,确实开始了。 虽然印度政府谴责轮奸并承诺要在特别法庭迅速审理此案,但是,没有任何一个政治家提到更广泛的社会文化问题。 这星期,我采访了一位强奸受害者。许多年过去了,她仍然在苦苦寻求正义。她也加入了德里街头示威的行列。 许多报道显示,有男人利用游行的机会偷摸女人。 但是这位受害者说,如果有企图非礼者特别靠近她和她的朋友,许多年轻男人会立刻干预、围成一圈儿保护她们。 突然之间,印度歌星、好莱坞制片人也受到了很大压力。他们需要为自己辩解,为什么歌曲、影片中将女人刻画成性工具? 轮奸受害者的朋友接受采访揭露出更多残暴的内幕以及当局对他们的处理方式。这有可能引起更深层的反省。 过去几星期的报道中,最令我难忘的一个场景是,一场示威中,一名男子独自一人静静地坐着,脚边摆放着一只点燃的蜡烛,无声地表述对死者的哀悼。 他的身前放着一块标语,上面写着,“先来审视自我吧”。 印度这种问题,最直接的原因是男女比例失衡,特别是年轻的一代。伊斯兰及华人区都有同样情形,但伊斯兰采取严密保护措施,再加上他们以氏族为单位,你强暴别的氏族的女人是得付出你家女人作代价,所以大家不敢,只好去作圣战士发泄欲望。而华人区则在年轻一代早就男女均衡了,因为新世代没有一定得生儿子的观念,所以少子化只是小孩生的少,男女比例逐渐平衡,再加上经济条件较好,可以取外籍新娘,所以问题不大。印度政府如果不重视女婴及女权,当外国人开始抢购印度新娘时,你这个国家会崩盘的,今日的强暴轮奸还是小事,它日只怕印度女人会成为公妻,谁都可以加以奸污,无论阶级种姓,这才是大事。 外媒:审视自我 印度频繁发生强奸案的背后 http://roll.sohu.com/20130117/n363792089.shtml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5495 次阅读|6 个评论
可怕的流脑
热度 2 mqr 2013-3-18 19:56
可怕的流脑 在以前的博文中曾谈过无人村、瘟疫等,在无医无药的年代,流行性脑炎、森林脑炎、出血热(鼠疫)都是十分可怕的病。在人们心上流下的伤痕是难以平复的。 1964 年,已经解放十多年了,医疗状况也好得多了,但医务人员少,水平低仍是不争的事实。那一年在闽西发生一次严重的流行性脑炎,不仅在县级、公社级医院、卫生院住满了患者,就连生产大队、小队的办公室,也成了“临时医院”,住满了人。 路上几乎断了路行人,农村全都通知到,不要随便走亲戚、串门,避免传染扩大。各个村的村口,有人 24 小时值班,进出的人一定要有大队一级的介绍信,并要进行消毒。下田的人出工收工都要在村口进行消毒,由临时训练的“卫生员”对每个进出人员全身喷洒消毒药水。 我们地质人员,一天不知要被消毒多少次。出工时要消毒,路上凡经过亭子(古道在一定距离上有亭子)、村落都要被消毒一次。由于是外地人,还要呈交介绍信和接受询问。 这次流脑不知死了多少人,我们单位的一个工人,有两个儿子,一个送到外婆家,交外公外婆照应,一个留在自己身边,由自己看管。不幸的是,在外婆家的那一个,由于得了流脑,死去了,外公外婆怕女儿上火,一时没敢告诉她们夫妻俩;在队上由自己看管的这一个,也得了流脑,没有抢救过来,也死去了,怕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上火,也都没告诉他们。 互相不告诉,只能是一时的。一到了纸包不住火的时候,双方都傻了眼,真是连哭都没有眼泪了。单位领导出面,再进行安慰也安慰不到心上。特别是女方已进行了结扎,当时的计划生育工作并不严,只是一般号召,女方的结扎完全是自愿的,在单位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这一次单位应诺,由单位出钱,到上海去做手术,恢复输卵管的功能,但一次次都失败了。最后也就死了心。所以流脑给他们家造成的痛苦是没法说的。 现在的医疗条件多好,大规模的致命传染病,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让我们珍惜美好的今天吧。
个人分类: 闽山闽水|2936 次阅读|4 个评论
医学家与医学史 3月16日
xupeiyang 2013-3-16 15:16
1. 1925年3月16日 ,德国细菌学家August von Wassermann(1866.2.21-1925.3.16)去世,1888年在斯特拉斯堡获医学博士学位。Wassermann是著名的细菌学鼻祖Robert Koch的学生之一,曾独立地证明人群的血清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白喉抗毒素,他认为流行性感冒之所以周期性地流行,是因为前次流行时获得的免疫力消失。Wassermann还发现了抗细菌免疫与抗毒素免疫之间的区别,并在1901年提出可以用对红细胞的特异性抗体来鉴别人和动物的血液。 2. 1935年3月16日 ,苏格兰生理学家John James Rickard Macleod(1876.9.6-1935.3.16)去世,因与班廷(Sir Frederick Banting)共同发现了胰岛素,而获得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他的获奖颇具争议性,因为包括班廷在内的许多人认为他的研究伙伴Charles Best才是研究的主要贡献者,而Best却没有获奖。 3. 1980年3月16日 ,著名肺病学家吴绍青(1895.10.21-1980.3.16)去世。吴绍青,安徽巢县人。民国10年(1921年)毕业于湖南湘雅医学专门学校,获医学博士学位。民国18年赴美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任研究员,与福克纳教授合写的论文《白血病的治疗》为当时《西塞尔内科学》所采用。留美期间因患肺结核,遂矢志改修肺科。抗战初期,随上海医学院内迁,民国33年再度赴美,在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专攻肺科。两年后回到上海,仍任上海医学院肺科教授。翌年创立肺病中心诊所,民国37年倡议恢复中国防痨协会,被选为总干事,倾注大部精力于防痨事业。 4. 2010年3月16日 ,著名肾脏病专家黎磊石 (1926.10.26-2010.3.16)在自家14层楼上跳下当场身亡。黎磊石,湖南长沙人,1948年于国立中正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历任南京军区总医院心肾病科主任,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科主任、教授,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兼肾脏科主任,全军肾脏病研究所所长。同时,兼任解放军一、二、三军医大学内科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解放军肾病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副院长、教授。他是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亚洲太平洋地区肾脏病学会执行理事、解放军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肾脏病学会理事。黎磊石在国际上首创应用草药雷公藤治疗慢性肾炎获得成功,阐明了雷公藤的独特免疫抑制作用;首创应用大黄延缓慢性肾衰取得成功,阐明了大黄抑制残余肾高代谢状态的作用。1995年黎磊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学与卫生学部院士。黎鳌、黎介寿、黎磊石三个同胞兄弟,都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黎氏三兄弟”成为医学界美谈。 一门三院士,左起为黎磊石,黎鳌,黎介寿。 2010年3月16日7时58分,黎磊石因不堪忍受癌症长期的折磨从自家楼上跳下,享年84岁。黎老在遗书中表示,自己身患不治之症,不愿意也不需要浪费与占用国家的医疗资源。如果采取其他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在抢救中会导致产生更大的代价。事后他的学生普遍认为,如果中国有“安乐死”,黎磊石一定不会选择跳楼的方式。
个人分类: 医学史家|31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热度 1 duke01361 2013-3-7 12:48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想你的时候,就又想起了早些年间流行那首歌曲,《读你》!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 在你生日的那一天,我发一封电子贺信给你!不一会儿,就见到你的回信,很简短,也很随意:Thanks Dad! 我看到了你的潇洒,感觉到了你的快乐! 我知道此时的你和我,正分别坐在地球的南一半和北一半,我们都为你的健康成长而感到快乐! 我知道你在enjoy你生日的快乐,我在为你的健康成长感到快乐... 随便把记忆翻回到那个遥远的时候,也是在那么一个遥远的地方。 放学了,我抱着你回家,你把一件东西丢在了学校,但公共汽车来了! 我们不能再等待,你就拼命地哭泣... 我还记得,有那么一天, 你饿了,我给你烤面包片吃,不小心把帘子给引燃了! 当我急匆匆把你放进卧室,而转身去厨房救火的时候,猛然回首,却见你却站到了我的身旁...而 这样的一幕,却真的总让我觉得有些对不起... 想你的时候,就这样地读你,一幕又一幕...都是如此的清新... 我早已习惯陶醉在读你而带给我的感动中... 读你!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读你的感觉就像沐浴在这春光明媚的三月.... 2013年03月06日北京 2014年09月01日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家中
个人分类: Life a Bit|2825 次阅读|2 个评论
流行,传播
windychen56 2013-2-12 12:20
这几年几乎没有在第一时间完整的看过春晚,今年也是如此。 似乎没有资格评价春晚。 不过还是感觉到了一个变化: 过去春晚总会有一些话语能够引导一年的流行。 今年好像只是在学习上一年的网络流行语了。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也许是因为网络传播方式力量强劲,也许是因为春晚编、导、演们缺乏新意,也许是二者兼而有之。
20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Google 登革热流行趋势”的工作原理
liuruhan 2013-1-30 10:00
[转载]“Google 登革热流行趋势”的工作原理
我们发现,某些搜索字词非常有助于了解登革热疫情。“Google 登革热流行趋势”会根据汇总的 Google 搜索数据,以近乎实时的方式估测全球当前的登革热疫情。 全球每星期会有数以百万计的用户在网上搜索健康信息。正如您所预料的那样,在流感季节,与流感有关的搜索会明显增多;到了过敏季节,与过敏有关的搜索会显著上升;而到了夏季,与晒伤有关的搜索又会大幅增加。所有这些现象均可通过 Google 搜索解析 进行研究。但是,搜索查询趋势能否为实际现象建立一个准确可靠的模式而提供依据呢?我们发现汇总的搜索查询趋势可以为流感疫情提供准确的估测,并据此在 2008 年 11 月发布了 Google 流感趋势 。《自然》(Nature) 杂志 发表 了我们的 结果和方法 。 我们还发现,搜索登革热相关主题的人数与实际有登革热症状的人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当然,并非每个搜索“登革热”的人都真的患有登革热,但当我们将与登革热有关的搜索查询汇总到一起时,便会看出些端倪。我们将自己统计的查询数量与传统登革热监测系统的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许多搜索查询在登革热流行季节确实会明显增多。通过对这些搜索查询的出现次数进行统计,我们便可以估测出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登革热传播情况。 这些图表显示了根据历史查询所得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登革热估测结果,以及这些结果与官方的登革热监测数据的对比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根据与登革热相关的 Google 搜索查询所得到的估测结果,与以往的登革热疫情指示线非常接近。当然,过去的表现并不能保证以后的结果一定准确。虽然我们的系统还是一个全新的产品,但我们希望未来几年的估测数据也能够如此贴近真实的结果。 我们为何要不厌其烦地根据汇总的搜索查询来估测疫情呢?传统的登革热监测系统非常重要,但大多数卫生机构都只关注单个国家或地区,而且每隔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一年才会更新一次估测数据。目前,我们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地区推出“Google 登革热流行趋势”,此产品的数据每天都在更新,可为现有的登革热监测系统提供有益的补充。 对于流行病学家而言,这个系统的开发是他们所喜闻乐见的,因为如果能及早监测到疫情爆发的征兆,就可以显著减少患病人数。我们最新的登革热估测结果可帮助公共卫生官员和专业卫生技术人员更好地应对季节性疫情爆发。
26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傻瓜也能预言美国流感的流行趋势
热度 15 yanjx45 2013-1-15 11:06
傻瓜也能预言美国流感的流行趋势
美国今年有 中度严重 的 季节性流感 流行。 根据 美国 CDC 截至今年 1 月 5 日的最新疫情资料,目前 美国 流感疫情的 拐点 已经出现,流行 高峰期 已过,流行可能已进入 下行通道 。 比较一下近几年美国 CDC 的相关统计资料示意图, 傻瓜 也能预言今年美国流感的流行趋势: 本季度的流行 高峰期 已过 。 美国所有 50 个州和波多黎各地区都设有 WHO 和 CDC 合作实验室,定期向美国 CDC 报告 呼吸道样本检测流感病毒 的结果,包括对部分流感病毒 阳性样本 进一步鉴定病毒的型和亚型的结果。 以下是 美国 CDC 发布的 2013 年第 1 周 (12 月 30 日至今年 1 月 5 日 )   呼吸道样本检测流感病毒 的结果: 时间段 2013 年第 1 周 检测样品总数 12,876 阳性样品数 (%) 4,222 (32.8%) 阳性样品的型和亚型 甲型流感 3,369 (79.8%) 2009 H1N1 亚型 36 (1.1%) 未检测亚型 1,550 (46.0%) H3 亚型 1,783 (52.9%) 乙型流感 853 (20.2%) 以下为本流行季节 流感检测阳性标本 数量全美汇总示意图 (2012 年第 40 周 -2013 年第 1 周 ) : 说明: 横座标: 时间段 , 2012 年第 40 周 -2013 年第 1 周,共 14 周,用 14 个柱形条表示。 纵座标:阳性样品数量。 柱形条中: 红色 :甲型病毒, H3 亚型; 黄色 :甲型病毒,未确定亚型; 绿色 :乙型病毒; 棕色 :甲型病毒, 2009 H1N1 亚型。 黑色曲线: 阳性样品所占百分比。 此曲线表示本季度流感的发病 高峰期 为 2012 年第 51 周 (12 月 ) 。 以下为过去3年的相应结果: 1. 2011-12 年流感季节 的相应结果: 可见流行 高峰期 在 2012 年第 11 周 (3 月 ) 。 2. 2010-11 年流感季节 的相应结果: 可见流行 高峰期 在 2011 年第 8 周 (2 月 ) 。 3. 2009-10 年流感季节 的相应结果: 可见流行 高峰期 在 2009 年第 42 周 (10 月 ) 。 将今年流感流行季节上述 结果 ( 示意图 ) 与 前 3 年的相应结果 ( 示意图 ) 比较, 傻瓜 也可得出 结论 : 本季度美国流感发病 高峰期 为 2012 年第 51 周 (12 月 ) , 随后连续 2 周显示下降趋势,表明 此后 流行强度将下降。 中国目前的流感监测系统还不如 美国的相应系统那么科学、完备,目前 再聪明的 人 也无法预测下一段流行的强度会上升还是下降。 美国的流感监测系统可为我国的流感防治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个人分类: 流感防治|8053 次阅读|27 个评论
“耍”要在科学网流行
热度 10 dkysdc 2013-1-8 16:06
“耍”要在科学网流行
李帅也好,张帅也罢,都统统围绕着青藏高原刮来的“耍”风推波助澜。 一个“耍”字,很快将会在科学网流行。 不妨把大家的酷照、看家本领都一个个“耍”出来吧。 耍帅总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2266do=blogid=650220
个人分类: 实话实说|358 次阅读|15 个评论
一篇被译成英文的博文:流感大流行预警
杨学祥 2012-12-27 16:43
中英文对照和原文 点评:事实上, 2008 年是太阳黑子谷年,比科学家的事前预测晚了一年, 2009 年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比林振山等人的预测晚了一年, 2009 年爆发了世界流感,比我们的预测晚了一年。流感大流行的 6 大气候特征得到验证。由于 2008 年是太阳黑子谷年,本次流感大流行强度不大,不排除2013-2014年太阳黑子峰年(预测)流感继续增强的可能性。 Upgrade influenza pandemic warning: possible pandemic next year 流感大流行预警:2008年可能发生流感大流行 发表人: yxx119 发表时间: 2008年1月27日14点57分 来源: View Single Post Upgrade influenza pandemic warning: possible pandemic next year 流感大流行预警:2008年可能发生流感大流行 saw this at PFI, credit: Rickk. This is a scientific forum quoting China TV story about the 6 climatic conditions that lead some to predict that 2008 will hav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a pandemic. 这是一个引自中国电视故事有关六个气候特征的科学论坛,它预测2008年将有流感的有利条件。 ---------------------------------------------------------------------- Side track a little. I then searched CCTV.com and found a Chinese (Mandarin) documentary about the Spanish Flu, a discussion about all kinds of viruses, and vaccines. To my surprise, there were historical records and medical books dating back to the 11th century of making a vaccine for small pox. They took the fluid (pus?) from small pox inflicted patients and let it dry, then grind it into powdery form and blow it into nostrils of the uninfected using a small bamboo pipe! 我搜索CCTV.com,发现有关西班牙流感的中国(官方)文件,讨论各种病毒和疫苗。出乎意料,有史料记载和医学书籍可远溯至11世纪的制造一种疫苗,天花。他们从病人的天花中取出液(脓?),并把它烘干,然后研磨成粉状的形式,利用小竹管把它吹在被感染的鼻孔。 What I found interesting was that they broadcasted this lengthy documentary, possibly for public education about the threats of a pandemic, as well as all kinds of viral diseases - they said every year one or two new animal based viral diseases are discovered, that we have to live with this threat. 我发现有趣的是,他们播出的这个漫长的纪录片,可能是为有关流感威胁的公众教育,以及各种病毒性传染病-他们说每年都有一,两个新的基于动物病毒性疾病被发现,我们生活在这一威胁中。 http://translate.google.com/transla...nhl=enie=UTF8 Back to main story: Google translation below: http://translate.google.com/translate?hl=enlangpair=zh-CN|enu=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Post.aspx%3Fid%3D5185prev=/translate_s%3Fhl%3Den%26q%3Dbird%2Bflu%2B2008%2Bja n%26tq%3D%25E7%25A6%25BD%25E6%25B5%2581%25E6%2584% 259F2008%25E5%25B9%25B41%25E6%259C%2588%26sl%3Den% 26tl%3Dzh-CN%26start%3D20 Upgrade influenza pandemic warning: possible pandemic next year 杨学祥,杨冬红 Yang Xuexiang, Yang Donghong 中新网 -- 12 月 22 日 December 22 电据中央电视台消息,气象学家们根据目前的观测预言, 2008 年极有可能发生大流感。 -- According to CCTV news, meteorologists have predicted that under the current observation, 2008 is very possible pandemic. 消息称,对于 1890 年到 2004 年天气数据的研究,可以观察到流感大流行年份的六个气候特征。 According to reports, the 1890 to 2004 study weather data can be observed that the influenza pandemic of the six years of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气象学家们根据目前的观测预言, 2008 年极有可能发生大流感。 Meteorologists have predicted that under the current observation, 2008 is very possible pandemic. 而医学家们则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提出了同样的警告。 Epidemiological and medical scientist who from the standpoint of the same warning. 从 2003 年至今,流感大流行的潜在风险越来越高。 From 2003 to date, the potential influenza pandemic risk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尤其是禽流感不仅每年出现,在全球还有扩大的趋势。 Especially the bird flu not only every year, and expand the global trend. 2008 年,爆发流感的可能正在迫近。 2008, the outbreak of influenza may be looming. 消息说,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公布了 2007 年到 2008 年针对北半球推荐的三大流感毒株,各国也因此准备了有针对性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这就可能在流感真正到来时 ,控制住疾病的流行和扩散 1] 。 News that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as published the 2007 to 2008 for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influenza strains recommended by the three countries also prepared a targeted vaccines and antiviral drugs, which may be the advent of true influenza, control the prevalence and spread of the disease 1]. 中新网联合国 United Nations -- 12 月 21 日 December 21 电世界卫生组织星期五 (21 日 ) 表示,尽管禽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情况仍属罕见,但目前尚不能排除近来巴基斯坦出现的禽流感病例是由 人与人之间传播所致。 Frida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1) said that although bird flu virus spread from person to person in the situation is still rare, but still can not rule out the recent Pakistan by the bird flu spread from person to person by the to. 据联合国网站报道,巴基斯坦白沙瓦地区首次发现 8 例疑似人类感染禽流感病例,其中两例死亡。 According to the United Nations web site, the first time in Peshawar, Pakistan found eight cases of suspected human bird flu cases, two of which were fatal. 巴基斯坦国家实验室对患者血液样本进行了检测并发现了禽流感病毒。 Pakistan National Laboratory on the patients blood samples were tested and the discovery of the bird flu virus. 世卫组织表示,巴基斯坦此后没有出现新的病例,目前世卫组织正在调查已发现病例的感染途径。 WHO said that Pakistan since there were no new cases, WHO is currently investigating cases of infection have been found ways. 世卫组织指出,只要 H5N1 禽流感病毒仍然在世界上传播,就不能排除这种病毒发生变异和重组进而导致大流行性流感的可能性 。 WHO pointed out that, as long as the H5N1 avian influenza virus is still spread in the world, we can not rule out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virus mutates and restructuring leading to the possibility of an influenza pandemic. 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目前无法断定这样的风险有多大。 Due to the lack of sufficient information is not possible to determine how such risks. 大流行性流感一般由一种能够使人类致病的新流感病毒所引发。 Pandemic Influenza generally enable a new human disease caused by influenza virus. 由于人类的免疫系统对其不具备预存免疫性,感染和患病率远高于普通的季节性流感。 Because the human immune system does not have stored their immunity, infection and the prevalence rate much higher than the ordinary seasonal flu. 专家认为, H5N1 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具有大流行潜力的毒株。 Experts believe that the H5N1 avian flu virus is a kind of potential pandemic strains. 目前全球存储了 1 亿 5000 万剂流感疫苗,以备全球大流感爆发时之需 。 The current global store 100 million 50 million influenza vaccine to prepare for a worldwide influenza outbreak needs . 综合 1890-2004 年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流感大流行的 6 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 20 世纪 50-70 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 20 世纪 50-70 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 m 或峰年 M , m-1 年, m+1 年或 M+1 年。 Comprehensive 1890-2004, data, we can get influenza pandemic climate of the six characteristics: Madre in the cold period and the phase boundary; the previous year or two years ago for the moderate-intensity above La Nina years; 20th century 50-70 At the same time as Chinas strong sandstorm; year or the year before and after Chinas northeast cold summer (50-70 in the 20th century at the same time as serious chilling damage); that moderate intensity for more than El Nino years; for the year sunspot Valley, m or the M-, m-1, m +1, or M +1. 1889-1890 年、 1900 年、 1918-1919 年、 1957-1958 年、 1968-1969 年和 1977 年的禽流感爆发都满足这 6 大条件,同时,在 1890 年以来,满足这 6 大条件的只有以上 6 次爆发 。 1889-1890, 1900, 1918-1919, 1957-1958, 1968-1969, 1977 and the outbreak of avian flu have met six conditions at the same time, in 1890, met only six conditions more than six times the outbreak of . 第 7 大特征是当年为冬季或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持续天数异常年。 7 feature is that for the winter or summer North-South concussion sustained strong tidal anomalies in a few days. 后三次流感世界爆发都满足这一特征。 Third World after the outbreak of influenza are to meet this feature. 现在,至少在 20 世纪 50-70 年代,我们发现了禽流感爆发与沙尘暴高峰的一一对应关系。 Now, in the 20th century, at least 50-70 years, we found that the outbreak of avian flu and sandstorms peak of one-to-one relationship. 1900 年的流感爆发,因为偏离标准较远,因而也较弱 。 1900 outbreaks of influenza, because any deviation from the standard distance, and thus the weaker . 2006 、 2008 、 2011 、 2015 、 2018-2019 年是可能的厄尔尼诺年, 2007 年、 2013-2014 年、 2016-2017 年是可能的拉尼娜年。 2006, 2008, 2011, 2015, 2018-2019, it is possible to El Nino years, 2007, 2013, 2016-2017, it is possible to La Nina years. 加强这些年份的地震和禽流感的防范和监测非常重要。 Strengthen these years of earthquakes and avian flu prevention and monitoring is very important. 如果 2007 年是太阳黑子谷年 m , 2007 年预测为拉尼娜年, 2008 年则是 m+1 年,预测为厄尔尼诺年 , 2008 年为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持续天数异常年( 44 天),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 2000-2030 年内)和太阳黑子极值年易发生低温冷害。 If 2007 is the sunspot Valley, m, 2007 is forecast to La Nina, the 2008 m +1, it is forecast to El Nino, , for the summer 2008 North-South concussion sustained strong tidal anomalies in the number of days (44 days) , in the Madre cold phase of El Nino period (2000-2030 years) and the sunspot extreme cold damage-prone. 这样, 2008 年就具有较高的概率发生流感爆发。 Thus, in 2008 the higher the probability of an influenza outbreak. 2006-2008 年是否是强拉尼娜与强厄尔尼诺相互转换是禽流感是否爆发的关键。 2006-2008 is a strong El Nino, La Nina and strong mutual conversion is the outbreak of avian flu is crucial. 2007 年的拉尼娜现象及其伴随的强沙尘暴,为 2007-2008 年的禽流感孕育和爆发增大了发生几率 。 2007 accompanied by the La Nina phenomenon and the strong sandstorm, the 2007-2008 outbreak of the avian flu bred and increased incidence of . 2007 年 2-6 月为强潮汐时期,预计弱厄尔尼诺将结束,强拉尼娜将发生。 2007 February-June period for the strong tides expected weak El Nino will come to an end, the strong La Nina will occur. 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增多是拉尼娜现象的前兆,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强拉尼娜是流感爆发的前兆 。 Drake Passage of sea ice is more of the La Nina phenomenon omen Madre strong La Nina cold phase of the influenza outbreak of precursor . 2007 年 8 月拉尼娜事件已经发生,预防流感大流行迫在眉睫 。 August 2007 La Nina events have already occurred, the prevention of influenza pandemic imminent . 中国新闻界对流感流行预警升级的报道表明中国科技报道实力的增强。 China influenza pandemic alert the press for the upgrading of the reports indicate that Chin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reports. 中国科技新闻应该走出国门,面向全世界。 Chin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should go out of the country, facing the whole world.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责任编辑:陈国栋。 Editor: Chen Guodong. 流感流行预警升级世卫组织公布三大流感毒株。 AWACS upgrade influenza pandemic, WHO announced three flu strains. 搜狐网。 Sohu network. 2007 年 12 月 22 日 December 22, 2007 06: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6:14 Source: China News Network. http://news.sohu.com/20071222/n254235759.shtml Http://news.sohu.com/20071222/n254235759.shtml 2. 2. 世卫称巴基斯坦禽流感不排除人际传播。 WHO said Pakistan does not rule out the possibility of avian flu transmitted from person to person. 2007 年 12 月 22 日 December 22, 2007 08:24 中国新闻网。 0824 China News Network. http://news.sina.com.cn/w/2007-12-2...13125122s.shtml Http://news.sina.com.cn/w/2007-12-2...13125122s.shtml 3. 3.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Yang Dong Hung, Yang Xuexiang, Mr Choi. 2004 年 12 月 26 日 December 26, 2004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 Indonesian earthquake and tsunami and global low temperature . 地球物理学进展。 Geophysics progress. 2006 , 21 ( 3 ): 1023-1027 2006, 21 (3): 1023-1027 4. 4. 杨冬红,杨学祥。 Yang Dong Hung, Yang Xuexiang.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 "Madre" during the cold phase of global earthquake and disaster. 西北地震学报。 Journal of the Northwest earthquake. 2006 , 28 ( 1 ): 95-96 2006, 28 (1): 95-96 5. 5. 杨学祥,杨冬红。 Yang Xuexiang, Yang Dong Hung. “太平洋十年涛动”冷位相时期的全球飓风等灾害。 "Pacific Decade Oscillation" during the cold phase of global disasters such as hurricanes. 海洋预报。 Marine forecasting. 2006 , 23 ( 3 ): 30-35 2006, 23 (3): 30-35 6. 6. 杨冬红,杨学祥。 Yang Dong Hung, Yang Xuexiang. 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 World influenza pandemic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沙漠与绿洲气象。 Desert Oasis and weather. 2007 , 1 ( 3 ): 1-8 。 2007, 1 (3): 1-8. 2007 年 8 月 22 日 August 22, 2007 发表,可查网址: http://qxg.com.cn/n/?fc=ndcid=43nid=14661 Published, available on the Web site: http://qxg.com.cn/n/?fc=ndcid=43nid=14661 7. 7. 杨学祥 . 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 . 自然杂志. 2004 , 26 ( 3 ) : 151 - 155 Yang Xuexiang. El Nino events and verification of the cause. Nature magazine. 2004, 26 (3): 151 – 155 8. 8. 杨冬红,杨学祥。 Yang Dong Hung, Yang Xuexiang. 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 Australia and the Antarctic summer sea ice snow three climatic switch. 地球物理学进展。 Geophysics progress. 2007 , 22 ( 5 ): 1680-1685 。 2007, 22 (5): 1680-1685. 9. 9. 杨学祥 . 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已初步形成:流感爆发还会远吗? Yang Xuexiang. Medium intensity of the incident has initially formed La Nina: influenza outbreak be far behind? 2007-09-24 2007-09-24 光明观察 . 学术?新知。 Bright observation. Academic Awakening.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tent_675621.htm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tent_675621.htm __________________ Saving lives is our common goal. Our approaches may differ. I dont have to be always right. No one has to be always wrong. The world has to succeed. You want perspective. I want perspective. We dont have to agree on every thing. If we do. One of us is redundant. http://www.curevents.com/vb/showpost.php?p=850987postcount=219 View Single Post 01-05-2008, 06:54 PM anon.yyz Valued Member 相关链接: http://www.curevents.com/vb/showpost.php?p=850987postcount=219 http://www.flu.org.cn/scn/news-14085.html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12/24/content_714792.htm 流感流行预警升级:明年可能发生大流感 杨学祥 杨冬红  刊发时间:2007-12-24 11:15:17 光明网-光明观察   中新网12月22日电 据中央电视台消息,气象学家们根据目前的观测预言,2008年极有可能发生大流感。消息称,对于1890年到2004年天气数据的研究,可以观察到流感大流行年份的六个气候特征。气象学家们根据目前的观测预言,2008年极有可能发生大流感。而医学家们则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提出了同样的警告。从2003年至今, 流感大流行的潜在风险越来越高。尤其是禽流感不仅每年出现,在全球还有扩大的趋势。2008年,爆发流感的可能正在迫近。消息说,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公布了2007年到2008年针对北半球推荐的三大流感毒株,各国也因此准备了有针对性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这就可能在流感真正到来时,控制住疾病的流行和扩散1]。   中新网联合国12月21日电世界卫生组织星期五(21日)表示,尽管禽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情况仍属罕见,但目前尚不能排除近来巴基斯坦出现的禽流感病例是由人与人之间传播所致。据联合国网站报道,巴基斯坦白沙瓦地区首次发现8例疑似人类感染禽流感病例,其中两例死亡。巴基斯坦国家实验室对患者血液样本进行了检测并发现了禽流感病毒。世卫组织表示,巴基斯坦此后没有出现新的病例,目前世卫组织正在调查已发现病例的感染途径。世卫组织指出,只要H5N1禽流感病毒仍然在世界上传播,就不能排除这种病毒发生变异和重组进而导致大流行性流感的可能性。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目前无法断定这样的风险有多大。大流行性流感一般由一种能够使人类致病的新流感病毒所引发。由于人类的免疫系统对其不具备预存免疫性,感染和患病率远高于普通的季节性流感。专家认为,H5N1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具有大流行潜力的毒株。目前全球存储了1亿5000万剂流感疫苗,以备全球大流感爆发时之需 。   综合1890-2004年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流感大流行的6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 1889-1890年、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的禽流感爆发都满足这6大条件,同时,在1890年以来,满足这6大条件的只有以上6次爆发 。第7大特征是当年为冬季或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持续天数异常年。后三次流感世界爆发都满足这一特征。现在,至少在20世纪50-70年代,我们发现了禽流感爆发与沙尘暴高峰的一一对应关系。1900年的流感爆发,因为偏离标准较远,因而也较弱 。   2006、2008、2011、2015、2018-2019年是可能的厄尔尼诺年,2007年、2013-2014年、2016-2017年是可能的拉尼娜年,2007、2011、2018、2022年是可能的太阳黑子极值年。加强这些年份的地震和禽流感的防范和监测非常重要。如果2007年是太阳黑子谷年m,2007年预测为拉尼娜年,2008年则是m+1年,预测为厄尔尼诺年 ,2008年为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持续天数异常年(44天),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2000-2030年内)和太阳黑子极值年易发生低温冷害。这样,2008年就具有较高的概率发生流感爆发。2006-2008年是否是强拉尼娜与强厄尔尼诺相互转换是禽流感是否爆发的关键。2007年的拉尼娜现象及其伴随的强沙尘暴,为2007-2008年的禽流感孕育和爆发增大了发生几率 。2007年2-6月为强潮汐时期,预计弱厄尔尼诺将结束,强拉尼娜将发生。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增多是拉尼娜现象的前兆,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强拉尼娜是流感爆发的前兆 。   2007年8月拉尼娜事件已经发生,预防流感大流行迫在眉睫 。中国新闻界对流感流行预警升级的报道表明中国科技报道实力的增强。中国科技新闻应该走出国门,面向全世界。 参考文献   1.责任编辑:陈国栋。流感流行预警升级 世卫组织公布三大流感毒株。搜狐网。2007年12月22日06: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http://news.sohu.com/20071222/n254235759.shtml   2.世卫称巴基斯坦禽流感不排除人际传播。2007年12月22日08:24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sina.com.cn/w/2007-12-22/082413125122s.shtml   3.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4.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5.杨学祥,杨冬红。“太平洋十年涛动”冷位相时期的全球飓风等灾害。海洋预报。2006,23(3):30-35   6.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2007年8月22日发表,可查网址: http://qxg.com.cn/n/?fc=ndcid=43nid=14661   7.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 自然杂志. 2004, 26(3): 151-155   8.杨冬红,杨学祥。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22(5):1680-1685。   9.杨学祥.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已初步形成:流感爆发还会远吗? 2007-09-24 光明观察. 学术·新知。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09/24/content_675621.htm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33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肥胖症25年流行图
热度 1 lpzhao 2012-12-23 03:01
个人分类: 肠道菌与健康|258 次阅读|1 个评论
美國野生动物狂犬病流行态势图
热度 8 yanjx45 2012-12-13 08:07
美國野生动物狂犬病流行态势图
Raccoon ( 浣熊) Skunk ( 臭鼬) Mongoose (獴,猫鼬) Fox ( 狐) Sourc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ovember 2010 资料来源:美国 CDC , 2010 年 11 月 2011 年,全美国狂犬病监测的统计结果如下: 49 个州和波多黎各地区共向美国 CDC 报告了 6,031 例 动物狂犬病和 6 例人狂犬病病例;与 2010 年报告的 6,153 例动物狂犬病和 2 例人狂犬病病例相比,总数下降了 1.9% 。 所报告的患狂犬病的动物中大约有 92% 为野生动物。患病动物的主要类群(阳性样品数目和相对比例)如下: 1,981 只 浣熊 (32.8%) 、 1,627 只 臭鼬 (27.0%) 、 1,380 只蝙蝠 (22.9%) 、 427 只 狐狸 (7.1%) 、 303 只猫 (5.0%) 、 65 头牛 (1.1%) 和 70 条狗 (1.2%) 。 与 2010 年相比,报告的 臭鼬 狂犬病病例数有显著增加。 资料来源: Rabies surveilla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2011 , JAVMA, 2012 , 241( 6) : 712-722 .
个人分类: RV流行病学|6334 次阅读|14 个评论
文学恒久远,科学可流行?
热度 15 cherrylu1960 2012-12-8 23:25
2012 诺贝尔文学奖花落中国。文学火了,莫言火了,莫言的小说火了,莫言在颁奖仪式上的演讲更是火了。今天早晨,我几乎是怀着一种平静又有些激动的心情读完了莫言在瑞典颁奖仪式上的演讲稿《讲故事的人》,深深被其朴实又充满人性、爱、宽容的话语所感染,的确有一种共鸣,是一个曾经经历过那个年代,同样经历过苦难的中国人的共鸣。可见,植根于生活的文学其感染力有多么强大。 我就在想,要是换成诺贝尔科学奖花落中国,情况会是怎样,假如是物理奖什么的,物理学会不会就此火一把呢?显然,首先火的该是科学家,至于他的成果,肯定不是人们街头巷尾谈论的热门话题。看起来,文学与科学是不同层面,不同方向的东东,但似乎在科学流行的表述和涵义上,人们是多少有些误解的。 “让科学流行起来”,这样一句口号,无疑已成为科普界最具“煽动”性的口号之一。记得在今年十月落幕的中国科普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举办的“科普创作论坛”上,中国著名的科普作者叶永烈先生就是以这样一句口号结束了他的发言。当然,某著名的民间科学传播组织,也以这句口号作为“座右铭”。可见这句口号在科普领域是很流行的。 在一般人眼里,文学可以超越时空、流传千年,就某门科学来说,由于其时间局限性等原因很难长久流行。唐诗宋词至今仍为人们广泛传播,而中国人又有几个人记得中国唐宋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呢?当然,中国古代包括近现代,科学技术远谈不上发达,科学离流行看起来更加遥远。但即便是在科学发达的西方,其科学的流行程度与文学艺术不能比拟。尽管欧洲文艺复兴,不仅仅是文化的革命、思想的革命,也同样是科学的革命,伴随着一大批科学成果的诞生,但了解者并不多。中国宋代的文学鼎盛时期,也同样伴生着科学技术不同寻常的发展。但肩负着为人类寻找精神家园和情感归宿的文学总是让人们感觉如此之近。而尽管我们自始至终都在享受着科学的恩赐,但有时为什么却感觉科学离我们如此之远。科学如何能打动我们,与我们产生共鸣? 以想像性、模糊性、审判性著称的文学可以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充分张扬个性,不用过多纠缠于对错;而科学则讲求实证性、准确性、认知性,就科学本身的传播,必须遵循严谨性原则,这决定了传播的难度,局限性,创新发挥的空间。 一方面将科学与文学割裂开来,另一方面总是强调科学知识本身的传播,而忽视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播撒。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翼,缺一不可,人们一直在人文与科学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的支点。对于科学传播来说无疑很需要借助文学的手段,而内容更多需要渲染的也许该是科学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表现的科学精神以及人们认识自然中不断修正的科学方法。 记得上中学时陈景润和哥德巴赫猜想这个话题很是流行了一番,其实并没有多少人了解这个猜想本身意味着什么,更多关注的是陈景润这个数学家本身,他的传奇人生,他献身科学的精神,科学价值观。上世纪 70 年代,陈景润火了,数学其实也跟着小小火了一下,发表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徐迟火了,可今天又有多少文学工作者能写出《哥德巴赫猜想》那样的科学报告文学作品呢? 在这个更注重享受、简单浮躁的年代,人们对科学家的关注远远不够了,对科学技术更注重享受其成果,而不愿意纠缠更多。只有到了真的需要依靠科学做出有用的判断的时候,人们才会愿闻其详。而信息量不是问题,选择和判断则需要科学精神,也需要更直接、省力的获取渠道。这也是科学传播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吧。 文学值根于生活,融入人的灵魂,可以恒久远,而高深的科学本身难与人产生共鸣。但其实就科学名词和简单层面的东西,现代社会科学其实已经流行,我们每天不都在重复着像“健康,污染、医学”这类科学名词吗,只不过我们期待的流行与传统的认识有一定差距。科学继续流行的空间还很大,价值值得挖掘。而文学与科学这对双胞胎本身早已相通,让科学与文学更好地相聚,无疑会促进科学更好地流行,让人们与科学产生更多共鸣,从而让社会向着科学文明更进一步。 为此也许我们应该努力促成以下一些事情: 我们需要更多的复合性人才,比如有较强的科学背景,又有较深的文学素养。当然,社会责任心是第一位的。不是每一个科学背景的人都适合当个科学家,也许其中的一些人可以成为优秀的科学传播者,让科学流行起来,需要一只专业的队伍。这需要改革教育体制,这需要转变社会价值观。 我们对科学传播或者说科普的观念还需要继续转变,也许我们花费了太多的社会资源去向人们灌输其实并不怎么受欢迎的生硬知识,而忽略了科学精神的传播。这需了深入的研究,舆论的引导。 让科学流行起来,我们需要宽容的社会环境,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让科学流行起来,以人为本,首先应该让科学工作者获得更多的尊重,让更多的科学家成为名人。有科学素养的文学工作者应该更多地挖掘科学家的精彩科学人生。国家应该在这方面有更多的投入。这让我想起最近自己刚调整的工作之一,参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采集工程”相关出版物的出版,其实采集工程这工作很重要,也很艰巨,需要巨大的投入,也不是一天两天能作好的,需要避免急功近利,需要更多人的群策群力。 科学传播的手段急需创新,而这需要大的投入,这正是政府公益事业需要做的。比如中国的影视作品科学内容并不多,甚至拍不出像样的科幻片子,为什么不多想想办法呢? 不知不觉,又写了这多,不知道说清了啥,反正说起文和科,咱是两者都爱,也许更偏重于科吧,所以,还是想让科学更加流行起来,如果能力所能及,为此做点什么,自然是很高兴的事情。
个人分类: 时事浅谈|7209 次阅读|34 个评论
.从几个网上流行的段子看当今中国社会热点
热度 5 xianlaoguo 2012-12-2 04:24
近日,友人发了几个流行的段子。搞笑之余,不由慨叹智慧在民间和中华文字之博大精深。思考之,有所斩获。记于此。 一、8个成语新解    1.【知书达礼】仅知道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学会送礼;   2.【度日如年】特指当官的日子,非常好过,每天象过年一样; 3.【杯水车薪】形容领导干部,每天办公室喝杯茶,月底可以拿到可以买一辆车的工资;   4.【知足常乐】知道有人请自己洗脚,心里就感到快乐;   5.【见异思迁】看见漂亮的异性就想搬到她那里去住;   6.【语重心长】别人话讲的重了,心里怀恨很长时间;   7.【有机可乘】出门考察有飞机可以乘坐;   8.【夫唱妇随】丈夫进了歌厅唱歌,妻子跟踪尾随。 本博注解:8个成语都是在说当官的生活,是老百姓眼中的“官”:工作、思想和业余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体现了百姓“羡慕嫉妒恨”官的心态。概括地说,官民关系不正常。这是新班子需要重视解决的问题。 二、 5条中文词语含义的变迁: 1、小姐:从尊贵到低俗; 2、美女:从惊艳到性别; 3、老板:从稀有到遍地都是; 4、鸡:从禽类到人类; 5、同志:从亲切到敏感; 本博注解:这五条中文词语含义的变迁,是香港方言到深圳广东再到全国流行语的过程总结,恰好反映了中国30多年经济改革从南方特区到全国普及的过程。现在以后的三十年,还会这样吗?还能“先试点,再推广”吗?本博认为,不可能了。原因是现在信息发达,谁还愿意等呀。这是需要讨论经济模式转变的问题。另外,这五条词语,都隐含着“性”。随着经济改革,中国人吃饱了,穿暖了,该醒(“性”)了。这是老百姓关注之一。不过“独生子”政策造就了上千万的“性”失衡,“你幸(性)福吗”?是新班子要解决的下两个问题。 三、4条真理定义 真理1:我们为了活命吃东西,为了保命又不敢吃东西. 真理2:交话费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废话那么值钱. 真理3: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星期一上午到星期五下午. 真理4: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更可悲的是,小三还要来盗墓。 本Q注解:四条真理代表不同的热点,“真理一”是食品安全问题;“真理二”行业垄断和不公;“真理三”是工作和休息的矛盾;“真理四”是永恒的问题:长治久安。这些就留给下一届班子吧。
2799 次阅读|7 个评论
时代的呼唤:先开枪后瞄准方法的流行(4)
热度 4 肖建华 2012-11-18 17:31
现代社会的高度组织化也表现科学研究工作职业化,学科越分越细,职业也就越来越多。 无论碰到什么新问题,一个流行的职业科学家的办法是:以自身所属职业的办法先力图解决它。如果还解决不了问题,则在所属职业的范围内构造一个“理论”去解决问题。或者是自己当领导,组织一个小群体去解决它。 职业科学家的这个特点被断裂力学家 G. C. Sih 形象的描述为: a shoot first and aim later approach 。 职业科学家的这个特点有什么问题吗?有!大了去了! 首先,自然现象本身并不是按学科来划分的。只不过是我们把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而形成各种学科。在这个意义上,这一枪可能是瞎开的,而瞄准也可能是瞎瞄。但是,职业性的社会分工决定了:那个职业的问题由那个职业的职业科学家开枪。理所当然的,想咋瞄是职业科学家的事情,其它学科的学者只能是作为协助性的。即便是问题的本质远超出这个学科的内涵,决策权依然把握在职业科学家的手中。 这样一来,科技工作者对握枪的追求远高于对瞄准的追求。换句话说,科学研究群体对决策(下定论)权( shoot )的追求将是高高的置于提炼出问题的本质( aim )之上。 在我国,决策和技术研究( shoot )群体和科学研究( aim )群体几乎没有本质性的交流。对表象的研究热火朝天,而对本质的研究冷冷清清。所谓的冰火两重天。逃离科学研究也就识时务者的当然选择,从而科学研究( aim )群体的分崩离析也就很正常了。 另外,宏观和微观也不是按个人主观尺度来划分的。但是,我们习惯于将科学分类为宏观和微观两个世界。断裂力学家 G. C. Sih 对此给出的批判是令人深思的。他认为,应该用双尺度或尺度迁移的概念来解决问题。对一个宏观表象而言,其运动的本质原因应作为其相对的微观表象,而它本身也是更高层次宏观现象的微观原因。这样一来,我们的学科划分的传统依据也出问题了。 也就是说,从一开始,这种单一尺度划分体系下的职业科学家就没有能力瞄准。它们只不过是按照过去的经验开抢而已。 打开任何一个学科的期刊,看个几十篇论文,把时间跨度拉大,这个特点是非常明显的。如果用论文来判断,则这个群体就是:对已经给定的目标开枪。而这个目标究竟是什么?它是否客观存在?它是问题的本质吗?等等几乎是想如何说就如何说。 宏观和微观现象的内在胶着使得对任何学科而言都是面临多尺度的难题。但是,传统的划分使得这个论题成为一个空白带。 职业科学家的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的特点暴露无遗。 在这样一个双重大背景下,科学进步的缓慢与重复性研究工作的重复重复再重复一起,形成了当代科学研究的特色。 就科学发展规律性来说,这与 1900 年前后的科学危机类似。因而,有不少人认为,新的科学革命爆发的条件正在形成。 如果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则我国的大目标,建成现代化、创新型国家,这个时代在呼唤:我们有可能处在一个爆发科学革命的时代,而我们恰逢其时。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48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CODE] manifold learning matlab code 一个流行学习的matlab代
why196 2012-10-6 16:25
一个流行学习demo,并且有源代码 里面实现的代码有一下文章: MDS Michael Lee's MDS code ISOMAP J.B. Tenenbaum, V. de Silva and J. C. Langford. A global geometric framework for nonlinea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Science, vol. 290, pp. 2319--2323, 2000. LLE L. K. Saul and S. T. Roweis. Think Globally, Fit Locally: Unsupervised Learning of Low Dimensional Manifolds .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v4, pp. 119-155, 2003. Hessian LLE D. L. Donoho and C. Grimes. Hessian Eigenmaps: new locally linear embedding techniques for high-dimensional data . Technical Report TR-2003-08,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Stanford University, 2003. Laplacian Eigenmap M. Belkin, P. Niyogi, Laplacian Eigenmaps f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and Data Representation , Neural Computation, June 2003; 15 (6):1373-1396. Diffusion Maps Nadler, Lafon, Coifman, and Kevrekidis. Diffusion maps, spectral clustering and reaction coordinates of dynamical systems LTSA Zhenyue Zhang and Hongyuan Zha. Principal Manifolds and Nonlinear Dimension Reduction via Tangent Space Alignment. SIAM Journal of Scientific Computing, 2004, 26 (1): 313-338. 原始链接: http://www.math.ucla.edu/~wittman/mani/index.html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22391-583977.html
152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流感大流行 狼总是要来的
qujiangwen 2012-9-6 10:09
流感大流行 狼总是要来的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李靖 潘毅 专家指导:朱凤才(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流感病毒,百年逞猖狂 曾经给人类带来大量死亡和深重灾难的很多瘟疫,在近百年来 , 由于医学和社会的进步 , 大多得到了控制。唯独流感 , 人类似乎还没有真正找到制服它的利器。 流感是一种古老的疾病 , 早在古希腊时代 , 希波克拉底的著作中就有过记载。近百年来 , 流感象脱缰的野马,猖狂作乱,导致数次世界性大规模流行,无数人被这小小的病毒疯狂地夺走了生命。 恐怖的杀人病毒 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终结,战争造成 850 万人死亡。在世人正欲医治战争创伤之际,令人没想到,当年一次更大的灾难正在悄悄袭来,其惨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2 ~ 5 倍。这是人类史上最具破坏力的一次流感大暴发。此次大流感相当恐怖,所到之处,不分男女老少,只要被感染,便会持续不断地发高烧,体温高达 41 ℃,呼吸急促、流鼻涕、咳嗽、浑身疼痛、最终呼吸困难直至窒息死亡。它最终导致了全球近一半人被感染了,有 2000 ~ 4000 万人死亡。 1918 年大流感有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发生在春季,最早出现在美国堪萨斯州的芬斯顿军营。 3 月一位士兵感到发烧、嗓子疼和头疼,去部队医院看病,医生认为他患了感冒。然而到了中午, 100 多名士兵出现了相似的症状。几天之后,军营中已有 500 多名“感冒”病人。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美国各地都出现了这种“感冒”的踪影。这一阶段,美国的流感疫情似乎并不太严重,与往年相比,流感造成的死亡率高不了多少。尽管它几乎传遍了整个美国的军营,但军方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次流感的暴发,尤其是到了夏天,就算疫情最严重的地区,情况也逐步好转了。流感看来已消逝得无影无踪。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预警。几个月后,第二次高潮来临了,流感首先传到了西班牙,共造成 800 万人死亡。西班牙首次报道了这次大流感,因此, 1918 年流感也就得名“西班牙流感”。接着,流感一路狂飚,不仅席卷世界上大部分地区,而且对许多患者而言是致命的。更为奇怪的是,对免疫力很强的青年人似乎更危险,其死亡年龄分布呈奇特的 W 状: 5 岁以下的婴幼儿、 20 ~ 40 岁的青壮年和 70 ~ 74 岁的老年人死亡率最高。有些医生曾尝试为人们接种流感疫苗,但没有用,没有人知道如何治疗这恐怖的流感。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渐渐淡忘了这场灾难。然而,科学家们从未放弃对 1918 年西班牙流感的探索,为什么 1918 年流感与其他流感大流行有如此大的不同 ?1918 年流感的病原体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 ? 尽管困难重重,但这场疫病给人类所带来的深重灾难,赋予了科学家巨大的责任感:揭开疾病的真相,为下一次流感世界大流行的防范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初步揭开了“西班牙流感”神秘的面纱。 2005 年,美国科学家公布的报告说, 1918 ~ 1919 年肆虐世界的是甲型 H1N1 型流感病毒,其本身就是一种传染给人的 禽流感病毒 ,两者之间的差别仅仅是少数氨基酸不一样,且该病毒亚型与目前在亚太地区流行的禽流感 H5N1 病毒拥有同样的基因变异。 致命的两种蛋白 1933 年分离出流感病毒,后根据病毒核蛋白的抗原性,又将其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流感病毒的直径大约只有 80 ~ 120 纳米,自外而内分为包膜、基质蛋白以及核心三部分。病毒的核心包含了存贮病毒信息的遗传物质,以及复制这些信息必须的酶。基质蛋白构成了病毒的外壳骨架,与病毒最外层的包膜紧密结合,起到保护病毒核心和维系病毒空间结构的作用。 流感病毒多呈球型,外观就像一颗水雷,最外面的脂质包膜上插着许多小棍,小棍有两种:数目较多、看上去像柱子的,是一种叫血凝素(简称 HA )的蛋白质;数目较少、看上去像蘑菇的,是另一种叫神经氨酸酶(简称 NA )的蛋白质。这两类蛋白突出病毒体外,长度约为 10 至 40 纳米,被称作刺突。一般一个流感病毒表面会分布有 500 个血凝素刺突和 100 个神经氨酸酶刺突。 血凝素( HA )和神经氨酸酶( NA )是两种非常重要的糖蛋白,它们暴露在病毒外面,主要是为病毒入侵细胞服务的。人体免疫系统也通过它们,辨认侵入人体的流感病毒以前是否遇到过,如果是老相识,就会立即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攻击它。换句话说,对人体免疫系统而言,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就是抗原,可以刺激人体产生攻击它们的抗体。 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均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现有的发现,世界卫生组织将血凝素 H 编为 1 ~ 16 号、神经氨酸酶 N 编为 1 ~ 9 号,并根据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编号给流感病毒分类。比如近年来闹得比较厉害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是 H5N1 亚型,现在闹的是 H1N1 亚型。 流感病毒爱变脸 甲型流感病毒是一种非常活跃的病毒。说它活跃,是指流感病毒的抗原性非常不稳定,特别容易变异。 医学家把病毒变异一般分成两类:抗原漂移与抗原转换。抗原漂移,是指病毒亚型内部经常发生的小变异,如抗原氨基酸序列的点突变,它是量变的过程,是病毒全部基因片段变化的积蓄。对病毒抗原性影响更大的是抗原转换。抗原转换,是当细胞感染两种不同流感病毒时,病毒基因组的片段就可能发生片段重组。就像杂交一样,表面抗原完全发生变异,甲型流感病毒摇身一变,混合成一个新的亚型。目前认为,人流感病毒获得了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或与禽流感病毒基因重组;或人流感病毒与禽流感病毒同时感染猪,从而使得流感病毒发生重组,是甲型流感病毒变异的主要原因。 流感病毒的变异,简直是一种惊险的技艺!一般病毒的基因组通常只有一条 DNA 或 RNA 链,所有的基因都连在一起复制。但流感病毒的基因组虽然只有区区 1 万多个核苷酸(人类的基因组有 30 亿对核苷酸),却分成 8 条 RNA 片段,可分别复制,然后再组装。如果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流感病毒同时入侵同一个细胞,它们各自的 8 条 RNA 混一起,然后再组装成新病毒,就有可能产生 256 种遗传学上不同、毒力各异的子代。 因此,甲型流感病毒变异相当频繁,令人防不胜防。一般每隔 10 ~ 13 年发生一次大变异,在人类认识流感以后,已先后发生过 4 次大变异,引起大流行。在每个大变异中间,还会有许多小变异,出现小变种, 均引起中、小流行。 如果,流感病毒不变异,那么流感就会像出水痘一样,只要得过一次,就能终身免疫。流感由于病毒变异迅速,常以新面目出现,过去得过流感的人,面对摇身一变的新型病毒又不认识了。 这种人类免疫系统未见过的新型流感病毒,一旦传播开去,将会导致区域性甚至世界范围的大流行。如 1918 年的甲型 H1N1 流感 , 1957 年的甲型 H2N2 流感和 1968 年的甲型 H3N2 流感。现在,人们如此关注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 )和 2009 年出现的甲型 H1N1 流感,担心的就是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会“杂交”出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新型病毒。 大流行悄悄逼近 借助变脸的诡计,近百年来,甲型流感病毒已经让人类遭受了数次空前的灾难,更为令人担忧的是新的一轮流感大流行正在悄悄逼近。 20 世纪,继“西班牙流感”之后,先后由 H2N2 亚型病毒导演了“亚洲流感” , 由 H3N2 亚型病毒导演了“香港流感”,由 H1N1 亚型病毒导演了“俄罗斯流感”,三次表演均称得上世界级。级别低一点的表演,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每隔几年就上演一次。最近一次,是在 1999 年 11 月至 2000 年 4 月,在欧洲、美洲、亚洲发生的中度以上流感暴发流行。最严重的法国流行高峰时发病率达 861 人 /10 万。 1997 年 , 香港报道在当地暴发家禽 H5N1 禽流感的同时 , 有 18 个人感染了 H5N1 禽流感病毒, 6 人死亡。禽流感病毒跨过种属屏障感染人类,这个事件震惊了世界,流感大流行的警钟再次敲响。 历史经验表明,当人流感病毒基因整合了部分禽流感病毒基因,就会发生抗原转换,如果变异达到人传人的程度,就会造成新型甲型流感大流行,后果不堪设想。 2003 年末以来,高致病性 H5N1 禽流感席卷整个亚洲和部分欧洲国家。尽管采取许多积极的措施,但 H5N1 禽流感病毒已在亚洲顽固地生存下来,人类病例不断出现,病毒不断变异。虽然迄今尚未无确凿证据证明, H5N1 禽流感病毒可以发生人传人,但随着感染人事件的增多,已经出现受感染者传染给接触者的迹象。这提示新的流感大流行的脚步正在步步逼近。 2009 年,一种新的甲型 H1N 型流感出现在北美洲,并席卷全球,世界卫生组织的大流行预警等级连连攀升,直达 6 级,各国纷纷进入应急状态,以尽量延缓、减弱或避免这场大浩劫。 百年流感抗击,让人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聪明”的病毒,这种病毒变异总是走在我们的前面。其实,人类的生存史,实际上也是与疾病的斗争史。每一次流感的流行,都是病毒与人体免疫系统生死相搏的结果。通常来说,每经历过一次大流感,人类就会形成对这种引发大流感的病毒产生免疫屏障,相同的病毒就很难再度攻击人类。于是,病毒就蛰伏起来,发生变异,一点一点变化。当病毒的变异、重组非常充分的时候,人体的免疫系统就无法再辨识它们,当它突破人类防线,完成人传人,就会再次发起以人类的大规模攻击。 禽和猪,狼狈为奸传流感 3150 从 1997 年以来的禽流感,到最近曾经命名的猪流感,都让人们坐立不安,仿佛大难就要来临。这也让人有些疑惑,禽流感和猪流感主要在禽和猪中流行,感染死亡的人数很少,为什么要哪么紧张,哪么重视呢?究竟会给人类造成怎样的危害? 担心:病毒变异后人传人 其实,禽流感和猪流感很早就存在着,几乎只在自己的种群里流传,和人类没有什么关系,人们常常以鸡瘟、猪瘟称呼它。这是因为,流感病毒的宿主是有一定的范围的,这称为种属屏障。人们据此,将它们称为禽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马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等。但流感病毒感染宿主的范围界限并不十分严格,动物流感病毒不断突变,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可以从动物传染到人类了。禽流感病毒以及猪流感病毒就是两个最典型的例子。 流感病毒突变,如果仅仅是停留在从动物传染到人的阶段,还不那么可怕,宰杀有疫情的动物可有效消灭传染源,防止人被传染。可甲型流感病毒是最不安分的,当它传给人后,还会继续变异,变成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染的新病毒。因为新,人类免疫系统还无法识别、无法抵抗,加之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此时,人类如果再次面临一个能席卷全球的新型流感病毒,大流行能否避免,死亡的浩劫能否避免,仍是个未知数。 禽:流感病毒的最大基因库 发生于各种家禽和野禽中的禽流感,同人类流感一样,主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研究发现,禽类特别是野生水禽,是所有甲型流感病毒亚型的天然宿主,而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只对少数的甲型流感病毒亚型易感。每次人类流感大流行的病毒都是源于动物流感病毒,或由动物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杂交而来,其中来自禽类的频率最高。因此,认为禽是人类流感的最大基因库,是人流感病毒发生变异的新基因来源。 从 1918 年西班牙灾难性大流感发生,至今已经近一个世纪了,这期间每隔十几或几十年就会有一次流感大流行,除 1977 年的前苏联流感外,每次大流行都有禽流感病毒基因的影子。 从 1997 年至今,研究人员还观察到: H5N1 禽流感人类感染病例增多、病死率下降、潜伏期相对延长、存在隐性感染、无禽类接触史、病毒基因改变等现象。这就提示了 H5N1 禽流感病毒正在逐步适应人类。因此,专家们推测将来的流感大流行,很可能是由人类缺乏免疫能力的禽流感病毒变异引起,并推测了禽流感病毒变异引起大流行的两个可能途径。 第一种途径,如果下一次人类流感大流行的毒株是杂交毒株,那么,就一定有两个来自人和禽的不同病毒感染同一宿主,并在这个宿主体内完成变异的过程。 哪谁将会是病毒杂交变异的中间宿主? 研究发现,猪是很好的中间宿主,可以充当两个病毒的 “混合器”,即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同时感染猪,在猪体内经过不断进化,产生致病性强、感染性高的新的病毒毒株,新毒株在与人群密切接触时打破种属屏障感染人体。 第二种途径是禽流感直接感染人。过去一般认为自然状态下禽流感与人流感之间的联系是需要通过中间宿主 ( 如猪、马、海豚等哺乳动物 ) 来实现的。但在 1997 年香港禽流感事件中,禽流感病毒首次突破种属屏障直接感染人,并引起人的死亡,这说明可能还存在其他种间传播模式。 最新的实验结果指出,人的呼吸道也存在禽流感病毒的受体,而且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遗传变异不断提高受体结合能力,因此,禽流感病毒能够直接经呼吸道感染人,或以隐性感染等形式感染易感人群 ( 如禽场工作人员等 ) ,并在其体内进化而提高病毒的复制能力,获得对人的致病性。如果禽流感病毒与人流感病毒在人体中混合,很有可能又会产生新的变异,衍生出更容易在人体生存的病毒。 猪:煽风点火的混合器 猪流感病毒最突出的流行病学特点,是同时具有感染人、禽的潜力。而且,猪可最大限度地被禽流感和人流感病毒所感染的可能。 追溯过往,由 H1N1 亚型猪流感病毒引发的流感,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早在 1918 年,在美国就有这种 H1N1 亚型病毒流感的报道。当时,人类正流行最具灾难性的 “西班牙流感”。此外, 20 世纪每次人类流感大流行的前后,都有猪流感的发生和流行。 1976 年 1 月,美国新泽西州佛迪狄克斯 5 名新兵因感染猪源 H1N1 病毒而致 1 人死于肺炎的事件,是猪流感人畜共患病史上的里程碑;此后,至少有 12 人因感染猪流感病毒而死亡。在欧洲,禽 H1N1 病毒和人 H3N2 病毒自 1979 年起就共存于猪中,并在猪体内杂交产生一种重组病毒,其 HA 和 NA 基因为人 H3N2 病毒来源,其余部分为禽 H1N1 病毒来源。这个重新洗牌的病毒后来还感染了一名荷兰儿童,表明在猪中进行的禽与人流感病毒的重组,确实可导致对人类有致病能力的新的杂交株。 总之,大量研究已经表明,猪在“禽-猪-人”的种间传播链中,充当禽、人、猪流感病毒重组和复制的“混合器”,扮演着流感病毒“中间宿主”及“多重宿主”的作用。大家不禁要问: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如何跑到猪流感病毒里面去? 这是因为流感病毒只有通过和细胞表面上的受体结合才能感染细胞。人细胞和鸟类细胞上的受体并不相同,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分别只和相对应的受体结合,因此人流感病毒通常不能感染鸟类,禽流感病毒通常也不能感染人。但是在猪的细胞表面上同时存在这两类受体,除了猪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也都能感染猪。如果一头猪同时被这 3 种病毒感染上,它们就可能在猪的细胞内进行“杂交”,组合出一种同时含有猪、人和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的全新的流感病毒,进而再传染给人或鸟。另外,猪流感病毒的 H 受体 ( 血细胞凝集素 ) 结合位点,具有与禽、人两种流感病毒受体相结合的特性,这也决定了猪流感病毒不仅可以感染猪,同时也具有感染禽类与人类的能力。 传统养殖:培养新病毒的温床 禽类的流感病毒是如何频频入侵人类的呢 ? 可以这样说:人与家禽家畜“和谐共处”的传统养殖方式,是培养新型病毒的温床。 亚洲很多国家人口密集,有家禽开放式散养、不同种类禽类混养、禽畜混养、人禽和人畜共住风俗习惯、吃活鸡鸭的习惯,以及作为侯鸟迁徙的主要路线,都可能给禽流感病毒的跨种群感染和变异带来很多的机会。尤其是中国华南地区特有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决定了华南地区不仅是中国禽流感、人流感及其他动物流感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人流感和禽流感的发源地。 华南地区水网密布,有大范围、大密度的野禽,以及家禽、水禽和猪等一起混合饲养的习惯,人与猪、禽 ( 尤其是水禽 ) 的接触非常密切。在这一地区,动物粪便对水系污染相当严重,鸭等水禽体内常含有低致病力毒株,携带病毒的水禽虽然无症状,但却会在无症状情况下通过粪便排毒,污染水源,而这些病菌对其他禽类 ( 包括鸡 ) 却具有潜在的致病力,这样家禽和水禽的混合饲养不可避免地成为流感发生的潜在因素,其中水禽为流感病毒的保毒者,通过含病毒的水禽粪便、污染的水源、活禽市场和饲养过程中的密切接触等,流感病毒从水禽传播至家禽,直接引发家禽流感的暴发和流行。 同时,也因猪受到禽流感、人流感病毒的“混合”作用,使得禽流感 HA 亚型通过基因重组进人人流感基因库中,产生基因重排后的新亚型病毒。新产生的人流感毒株可能引发人类流感的暴发 ( 如 :1968 年香港流感 ) 。另一方面,这一情况常导致流感病毒在华南的人和猪、禽 ( 鸭、鹅、鸡等 ) 之间循环,使该区域内的流感发生和流行趋势更加复杂。此外,华南处于国际候鸟迁徙路线上,候鸟迁徙过程中与该区域内的野鸟、水禽、其他带毒者及污染的水源相接触,将流感病毒传播到本区域以外,而栖息各地的候鸟、野鸟、水禽的广泛迁徙,又将病毒播撒到世界各地,播撒的病毒随粪便排到水里,污染了水源,这又加剧了对人类的威胁。这一理论解释了为何人类流感总是首先发生于华南或附近地区。 因此,目前我们国家相当重视对华南地区的人和禽、猪及其他动物流感的监测,以有效避免流感病毒的种间传播,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人流感及动物流感。 流感监测,多功能消息树 3500 2009 年的五一节前夕,许多人对美欧发生的猪流感(甲型 H1N1 流感)的疫情,还仅仅是当作新闻谈资,生活一切照旧,旅游、聚餐、娱乐,丝毫没有因为流感而受到影响。可在这万家灯火的太平盛世中,疾控和医疗部门却丝毫不敢懈怠:流感监测的网络 24 小时紧张地运转着,时刻监控着甲型 H1N1 流感这个不速之客。 沿着一条小路向东,进入了一个偏僻的停车场。边上伫立着一栋独立的二层小楼,老远就能看到“发热门诊”四个大字。这是南京市一个流感监测国家级的“哨点医院”。“哨点医院”是流感监测的第一站,为监测甲型 H1N1 流感,这里异常繁忙。凡是发热不适的病人首先要到预检诊室测量体温,询问病史,病人戴上口罩后,进入发热门诊看病。一旦怀疑病人有甲型 H1N1 流感的相似症状,便会立即被隔离进一个单独的小病房,并立即上报疾控部门,转入定点收治医院进行确诊治疗。 与此同时,省疾控中心的流感监测型中心也进入了应急状态。凡是可疑病例的鼻咽拭子或含漱液、抽吸液等标本,均会送到这里的流感实验室进行检测。整个疾控中心尤其是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从 4 月底便连续加班加点,进行甲型 H1N1 流感病毒检测与防控工作。江苏省疾控中心在长期的流感监测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掌握了一套有效的流感病毒检测方法。这次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的检测,省疾控中心运用国家研制的甲型 H1N1 流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的同时,配合自身的检测经验,在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有效的前提下,使流感病毒检测时间大大缩短,从拿到样本开始检测,到结果判定,基本上 4 个小时就可以初步确认。这为甲型 H1N1 流感疫情的防控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目前,江苏全省已经有 4 家国家级的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分别位于无锡、扬州、徐州和南京,有 9 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这些实验室和医院形成了江苏全省流感监测的一个“大网”。 流感监测,多功能消息树 流感病毒最显著的特点是极易发生变异,其抗原性变异的频率之高、幅度之大,是自然界其他生物无法比拟的。变异使其逃避宿主免疫的识别与清除,从而多次反复地突破人群的免疫屏障,引起流感流行。流感监测是对付这个善变病毒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它及时预报流感病毒的一些新动向,从而对流感的预防及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流感监测能及时发现可能引起流感大流行的病毒,预报流感大流行。一般认为出现下列情况,有可能发生流感大流行 : (1) 禽流感病毒与人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配,出现了一种新的亚型流感病毒。 (2) 禽流感病毒直接突变,导致新的人传人的流感病毒出现。人们推测 1918 年的流感大流行就是禽流感病毒通过突变而导致。 (3) 消失很久的旧的流感病毒重新在人群中流行,如 1977 年的流感大流行就是由消失 20 年的病毒重新出现而导致。 无论哪种可能,其基础都是流感病毒的变异。及时发现病毒变异,需要借助广泛有效的流感病毒监测。 其次,流感监测还能提供疫苗研制信息。为了对付流感病毒的易变性,每年的流感疫苗组成成分并不完全一样。改变疫苗组分的依据,就是每年流感病毒监测的数据。全球共有 4 个流感中心,这些中心把监测到的情况报告到世界卫生组织,再由后者组织专家分析当年流感流行的情况,在此基础上预测来年将会有什么样的病毒株流行,同时也就根据这种预测,研制和生产相关疫苗。每年 2 月份和 9 月份,世界卫生组织分别公布北半球和南半球疫苗组分,推荐流感疫苗株。所以,我们注射的流感疫苗与别的疫苗不同,它每年生产的疫苗其组成成分不同,每年均要注射疫苗。 此外,流感监测还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目前抗病毒的药物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种为针对病毒 M2 蛋白的烷胺类药物,包括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另一类为针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包括奥斯它韦和扎那米韦。病毒对这些抗病毒药物均容易产生耐药性。目前监测表明,在泰国和越南分离的禽流感病毒 H5N1 99% 以上已对烷胺类药物产生抗药性,并且在越南已发现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产生抗药性的病毒。而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发现对烷胺类药物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病毒,这些监测结果,就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流感监测,一网遍天下 由于流感病毒不断变异,世界各地常有流感反复发生或流行,威胁逐步升级。面对这种现状,必须进行全世界的流感监测,通过国际性合作,掌握流感的疫情动态、病毒变异情况,及时研究、提出流感防控建议。世界卫生组织在英国伦敦、美国阿特兰塔和瑞士日内瓦设立了国际流感合作研究中心。许多国家也先后成立了自己的流感研究中心及国内监测网,共同构成一张世界性的流感监测网。目前全球已有 83 个国家和地区的 112 个实验室参加了国际流感监测网。 我国流感病毒研究工作始于 1950 年, 1952 年建立流感监测室, 1957 年建成国家流感监测中心,从 1981 年开始,中国参加国际流感监测网。目前中国的流感监测网已颇具规模,囊括了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 5 个计划单列市,其中省级疾控中心都设有流感检测实验室,每周定期进行采样,在省内检验后,再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并把结果报世界卫生组织。 中国流感监测 50 年,有两个最为突出的特点: 一是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升。流感监测点从最初 20 世纪 8O 年代 5 ~ 7 个,扩展到如今包括 31 个省级疾控中心和市级实验室在内的 63 家。监测水平也从单纯的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测,发展成包括具备禽流感检测能力在内的核酸分子检测。 二是成绩突出、贡献巨大。自 1988 年以来,中国分离到的流感病毒已有 12 株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流感病毒疫苗株,全球疫苗推荐株有将近一半来自中国。通过流感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发现中国不仅是人流感病毒大流行株多发地,也是流感病毒新变异株的多发地。近年来,中国国家流感中心平均每年收检网络实验室送检的毒株 4000 多株,经分析后有 300 余株具有代表性的病毒株送世界卫生组织参比中心,供流行趋势的研究和疫苗组份的遴选。 流感监测,动态的监控 流感监测包括流行病学监测和病毒学监测。此外还有低等动物和禽体内流感病毒监测。通过监测及时收集和分析流感信息,这对流感防治是举足轻重的。 流行病学监测,主要通过长期连续地监测流感样病例就诊人数及占监测点就诊总人数百分比的动态变化情况,并综合流感病毒分离的情况,来分析判断本地区流感流行的趋势。监测对象主要是在各监测点医院就诊的流感样病例。一般来说,体温≥ 38 ℃,伴有咳嗽,或咽疼痛、全身疼痛等症状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医生就会将其列为流感样病例。 正常情况下,承担流感监测的医院应每周向省级疾控机构报告监测数据,省级疾控机构汇总后,于每月 5 日前将上月资料上报中国疾控中心,发表在每月一期的《流感信息》和每季一期的《流感监测工作简报》上。 凡集体单位如学校、托幼机构等,发现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大量流感样病例,并明显超出往常的就诊量或发病数量时,就应高度警惕,怀疑流感暴发,并立即电话报告当地疾控机构。 当地疾控机构接报后,负责流行病学调查,并尽量收集典型病例的鼻、咽拭子、含漱液或血清等标本,妥善保存运送至流感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或抗体检测,并将流调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上报至中国疾控中心。对重大疑似流感暴发疫情在调查核实的同时,首先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系统及时报告。 病毒学监测,主要包括流感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毒株变异性分析;血清学检测等。监测医院对发病 3 天以内的流感样病例采集鼻咽拭子或含漱液、抽吸液等标本, 24 小时内应送至实验室。流感实验室对标本在 24 ~ 28 小时内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和初步鉴定。 在低等动物和禽类中对流感进行监测 , 目的是补充人类流感监测网、了解与人和动物健康相关的流感病毒株的生态学,并扩大动物流感病毒的基因数据库 , 增加对种间传染起决定作用基因及动物流感病毒对人类的致病性的了解 , 协助世界卫生组织动物流感监测网获得适宜的疫苗株,以减少和控制流感的发生。因此,建立低等动物和禽体内流感病毒监测系统 , 对控制人流感也十分重要。 这个监测系统主要依靠兽医和人公共卫生研究部门共同来完成,对家禽、猪、马以及游乐场或动物园中的宠物、外来动物、野生动物及海洋哺乳动物的流感流行状况进行监测。通过监测 , 可以反应出流感病毒在低等动物和禽类中的流行现状和暴发情况。 流感监测在流感防控中是一个非常重要角色,通过监测可了解到流感发生的地方、时间及有何种 ( 型、亚型 ) 流感病毒在流行 ; 病毒活力的强弱 ; 可分析流行株的抗原特征,评估控制措施的效果 ; 还可根据监测资料推荐控制流感的方法等等。 时时刻刻监控着狡猾的流感病毒,可以让我们对流感流行能够早做准备,早做预防,也让人民的生活能够更加从容。 流感疫苗与病毒,矛与盾的搏斗 3500 疫苗是人类降服病菌的常用手段。它是依据人体免疫反应的原理而产生的,注射疫苗,人体第一次碰到抗原,当真正遇到外来的病菌时,这时对人体的免疫系统而言,已是第二次碰到相同抗原了,由于有了经验(记忆),所以可以在短时间内能诱发出很强的免疫反应,而避免了疾病或减轻发病症状。我们把病毒比作攻击人体的”矛”,而疫苗则是用来保护人体不受侵犯的“盾”。 流感灭活疫苗在 20 世纪 40 年代中期就开始使用了。半个多世纪来,由于病毒的频频变脸,“矛”和“盾”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 当某种流感病毒正在流行时,针对性的流感疫苗中通常都含有已被杀死(即灭活)或毒性减小的同型流感病毒,这样就能使人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抗体,从而让免疫系统做好准备。要想让流感疫苗达到最好的保护效果,疫苗中包含的病毒就必须与正在流行的病毒尽可能地接近。 不过,“盾”也是有难言的尴尬:流感病毒亚型众多,变异极快,目前还无法制备针对所有亚型的疫苗。现有的办法,是根据病毒的流行和变异趋势,选择性地制备针对最有可能流行的流感病毒亚型疫苗。因此现今的流感疫苗需要年年打。而当流感大流行时,即使先前已经打过了流感疫苗,也许仍会被告知以前的疫苗是没有保护作用的,因为病毒又变脸了。 总之,只要流感病毒不停止变脸的把戏,疫苗和病毒这场矛和盾的搏斗就难以终结。尤其是在流感大流行时期,这更将是一场生死的搏斗。 季节性流感疫苗,年年要换护身符 流感疫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季节性流感疫苗,指的是每年都要更新、避免人类遭受当前流感循环毒株感染的疫苗;另一类是大流行流感疫苗。 由于历来流感发生和流行多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所以通常是用两个甲型和一个乙型的病毒株制成流感疫苗(也称三价疫苗)。考虑到病毒变异,每年在制备流感疫苗时总要更换一个或几个新的病毒株。流感疫苗每年最新的组成成分,是由世界卫生组织从全球流感监测网络呈报的流感病毒株中,经过反复研究,选出当年度最有可能流行的病毒株。世界各大疫苗厂商必须以公布的病毒株为唯一疫苗制备蓝本进行疫苗生产。 临床上被批准使用的流感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目前常规使用的主要是流感灭活疫苗,有全病毒疫苗、裂解疫苗 ( 化学裂解 ) 和亚单位疫苗 ( 纯化的表面糖蛋白 ) 3 种。我国目前市场上供应的主要为全病毒疫苗和裂解病毒疫苗。 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是由已灭活的几种流感全病毒株组成,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和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 , 但因含有非必需抗原物质,在接种过程中副反应发生率较高 , 给儿童接种常引起发热反应,限制了其应用,只适合 6 岁以上人群接种。 裂解型流感疫苗,是将病毒裂解除去反应原物质而制成的疫苗,其抗原作用比较完全,可以全面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不良反应比全病毒疫苗要小,扩大疫苗了使用的范围 , 但在制备过程中须添加和去除裂解剂。 亚单位流感灭活疫苗,是一种提纯疫苗,效果较好,引起的全身和局部反应与裂解疫苗相似,具有易于规模化生产、经济方便、并可用于儿童的特点。 多年的临床应用表明 , 流感灭活疫苗具有很好的免疫效果和临床安全性 , 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 但疫苗均为皮下接种 , 不能刺激产生分泌型免疫球蛋白 (sIgA), 只对相同型病毒感染有效 , 对异型病毒感染效果较差 , 这是灭活疫苗共有的缺点。 流感疫苗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它在健康成年人中的有效性为 70% ~ 80% ,在老年人当中的有效性则更低。再者,接种后体内抗体需要 3 ~ 4 周的时间才能达到有效保护浓度,在此期间仍有可能患上流感。一般的流感疫苗只能保护一年,一年之后仍然需要注射新的流感疫苗。 疫苗不断出新 从理论上说,活疫苗鼻腔给药,并在上呼吸道的小范围复制,从而获得的粘膜免疫与自然感染得到的免疫相似。在获得免疫的能力及给药途径上都优于传统灭活疫苗。最常见的活疫苗是冷适应型减毒活疫苗 , 该疫苗适合在 32 ℃~ 33 ℃下生长。在俄罗斯 , 这种冷适应疫苗使上千万的儿童获得了对流感的抵抗能力 , 且未出现严重的副作用。这种疫苗对 6 个月~ 9 岁的儿童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也有研究证明 , 此种疫苗的接种可以显著减少流感病毒继发的中耳炎 , 对哮喘患儿及青少年具有安全性和较好耐受性。 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流感病毒灭活疫苗粘膜剂型、 DNA 疫苗及减毒活疫苗呈现出诱人的前景,但仍需大量研究工作 , 如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鼻腔免疫剂量的可控性等问题。 目前,灭活流感疫苗生产,用鸡胚作制备基质,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果能够得到一个稳定的流感毒株,快速制备出高产具有流行株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表型的流感病毒疫苗生产用毒株,这将成为流感疫苗研究的重要方向。 大流行流感疫苗,科学验证、慎重决策 疫苗可以保护人们免受传染病的感染,为我们的身体提供一种危险的微生物的“秘密预览”,让我们的免疫系统可以做好对付这种微生物的准备。但是因此,在一个大流行毒株出现之前,疫苗的生产就无法开始。 大流行流感疫苗,是指应对将来的流感大流行、尚未知疫苗抗原组分的疫苗。大流行流感疫苗将会减少大流行毒株对人类的感染,但是只能在分离出新型大流行流感毒株之后才能获得疫苗毒株。因此,科学家需要抢时间,分离出大流行病毒株,并在大流行前制造出大流行流感疫苗。 任何大流行疫苗研制和生产,都需大流行到来时的检验。甲型 H1N1 流感在 2009 年 4 月暴发,从最初识别出大流行的流感毒株到第一剂疫苗上市,通常需要 4 ~6个月。在这几个月中,病毒将如何变异,还是个未知数。 大流行流感疫苗必须采用世卫组织认可的疫苗研制流程。其种子毒株由世界卫生组织的中心实验室及合作实验室进行研制,一旦培养成功,即分配给全世界的相关疫苗生产企业。生产企业将毒株接种于孵化了 10 天左右的鸡胚的尿囊腔中,放入密闭、无菌、 35 ℃恒温的孵化箱中,使毒株快速繁殖。 3 天后,收获尿囊液,用福尔马林灭活处理。灭活试验和无菌试验合格后,再对其进行浓缩和纯化,得到病毒原液,然后再稀释、添加佐剂,分包装成成品,鉴定合格后上市。在商家生产疫苗的同时,各国卫生监管部门也会同步启动审批程序,在确保疫苗质量和安全性的情况下,快速审批。 由于疫苗在大流行发生 3 ~ 6 个月后,才能大规模生产。即便研发出来,其生产能力也堪忧,任何国家均无充足疫苗供应。一旦“供不应求”,届时发达国家会为满足本国需要及获取最大经济利益而限制疫苗出口。目前 , 世界上 9 个国家有此生产能力,生产占世界 95% 流感疫苗。其他无生产能力的国家在大流行国际传播第 1 波内可能无法利用到疫苗,而不可避免地遭受到大流行的打击。 2008 年 4 月 6 日,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大流行流感疫苗,年生产能力是 2000 万~ 3000 万支,可满足 1000 万~ 1500 万人使用。这标志我国一旦流感大流行疫情暴发,将有能力控制疾病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稳定。 虽然疫苗接种是预防流感大流行的有效措施,但疫苗从研发到真正广泛应用还需要严格的科学验证和慎重决策。美国历史上一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给了我们教训。 1976 年初,在美国出现了猪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美国政府高度重视,计划进行全国性的疫苗接种以预防大流行。在疫苗研究之初,有专家建议疫苗可以被研发、制备,但仅在有更多证据说明是大流行时方可广泛接种预防。然而,建议没有被采纳,最终在当年 10 月,接种猪流感疫苗的计划开始实施。疫苗接种后几周,就出现了接种者并发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现象,至 12 月美国各地出现类似并发症的患者越来越多,且出现死亡病例。 12 月这项疫苗接种计划被终止。 另外,目前有能力生产流感疫苗的企业屈指可数,若大规模生产大流行流感疫苗,势必影响常规季节性流感疫苗的生产。每年全球因季节性流感死亡的人数达 25 万~ 50 万,盲目停产季节性流感疫苗并不明智,甚至减产都可能造成损失。因此,进行大流行流感疫苗生产,必须全面权衡,慎重决定。 半个世纪的矛与盾的搏斗,让人们认识到:人类利用疫苗后,病毒也开始了迅速的进化变异过程。病毒通过改变其表面蛋白,来突破免疫防线。从这个角度来说,疫苗生产似乎在同病毒赛跑。 人们还有一个担心,是否会因为使用疫苗而导致人类流感的大流行。对于这个问题,人们曾非常担心在禽流感中出现。有证据表明,墨西哥为防治 H5N2 流感病毒,曾对鸡进行过疫苗免疫,结果发现引发病毒出现变异,出现了新的病毒株。因此,出于安全考虑,世界各国在生产疫苗方面均有严格的规定,疫苗在大规模进入市场前,要经过长达数月乃至数年的实验和检测,这使疫苗变化的速度滞后于病毒的变化速度,使得人类在与流感病毒搏斗中棋差一着。 流感大流行,狼总是要来的 3950 流感是历史上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传染病,发病率高居传染病榜首。其对劳动力的巨大杀伤力,对社会经济的严重削弱力,堪称病魔中的巨魁。即使在 21 世纪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世界卫生组织、各国政要,对这个伴随人类千年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大流行仍如临大敌,号召每一个普通老百姓都必须关注它。 流感大流行,三大通行证 目前的科技水平,还不能准确预测下次流感大流行的亚型病毒。此外,流感疫苗作用的有限,以及病毒在没有发病以前就能传染 , 无法实施流感的早期发现、早期隔离,这些都使得人类对流感大流行的防控更艰难。随着人们的频繁活动和陆、海、空交通的迅速传播、高速扩散,大流行流感病毒一旦出现,即可呈全球席卷之势。 一般情况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才能称为流感大流行:首先是具备病原体条件,即出现毒力强、对人类有高杀伤力的流感病毒新亚型;过去老的流感病毒,也可能对现代人重新形成威胁。其次,人群易感性,即群体对它抵抗力低弱或没有抵抗力。第三是适宜的气候、环境,利于病毒在人群中快速传播,进而造成社会人群中高发病率、高死亡率。 流感一旦形成世界大流行,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的破坏将是极大的。由于人群普遍缺乏抵抗力,加上人员流动等因素的影响,当流感大流行发生时,如不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流感可以在几天之内席卷一个城市。鉴于当今国际航空旅行的速度和运载量,这一病毒的传播将更加迅速,可能在不到 3 个月的时间内传播至全球所有大陆。因此,在这个经济贸易发达、喷气交通紧密联结的“地球村” , 一场相对温和的大流行 , 以保守的估算,死亡人数将是 200 万~ 740 万。如果以 1918 ~ 1919 年发生的流感大流行为例估算,这一数字将会更高。 流感大流行时,其超高的感染率、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将导致大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量暴增,几乎没有国家能具备突然的、这么大量的病人所需要的人员、设施和病床。医疗设备、药品供应、医院床位等短缺,医务人员严重不足,整个医疗卫生系统将陷入高负荷运转状态。如流感大流行早期,抗病毒药物的供应即可能出现紧张,医院病床、呼吸机及其他补给品也会出现短缺,疫苗供应紧张尤其突出,有时决策者必须做出困难的决定:哪些人可以优先获得疫苗和抗病毒药物。 另外 , 流感大流行导致大量人群感染疾病或死亡,社会陷入恐慌,学校停课、工厂停工、交通贸易中断、食物短缺,这些不仅对社会和市民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还会导致世界经济严重受创。流感大流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双重坏消息,因为他们对正在出现的大流行的准备最不充分,而且可能是最后才能得到疫苗的国家。 禽流感,最可疑的“狼” 在与各种传染病的斗争中,人类很多时候处于被动防守状态。对已发现了百年的禽流感,人类并没有掌握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仅仅以消毒、隔离、大量宰杀来阻止其蔓延。 目前,认为 H5N1 型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具有大流行潜力的毒株,因为它最终可能变异为一种在人类中传染的毒株。世界卫生组织及众多国际知名专家多次明确指出,全球正面临着自 1968 年流感大流行以来的又一次大流行的威胁,而且其起源很可能在东南亚或中国。 目前的情况是:动物禽流感在亚洲已呈地方性流行,传播范围已逐渐扩散到全球,其防治形势异常严峻; H5N1 亚型禽流感病毒已易于突破种属屏障,导致人感染、发病、死亡。由于动物禽流感暴发流行持续存在,不发病而携带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野生侯鸟和水禽也广泛存在,人群与患病和 / 或无症状的禽类密切接触, H5N1 亚型禽流感病毒已多次、长时间、容易地突破人禽种属屏障,导致人类频繁感染,引起发病和死亡。 此外,人禽流感近期出现的新特点,也提示存在可能的人传人。一是自从 1997 年人感染禽流感 H5N1 病毒出现以来,它已发生了多次变异,产生了几个新基因型。目前流行的“ Z 型”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基因序列与 1997 年的毒株有显著不同。这一发现提示,如果通过重组获得人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后,或适应性改变自己的受体结合位点后,禽流感病毒有可能更有效地感染人类。二是一些人禽流感病例表现出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如病死的人少了、轻型病人多了,年龄范围更宽、一个家庭多个病人的情况增多、重症病人缺少呼吸系统症状反而出现腹泻、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三是感染虎、家猫等哺乳动物,以及正常水鸭携带并排出病毒的比例增加,尤其是在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的混合器——猪体内不断检出,这些都提示 H5N1 禽流感病毒正在不断进化,其宿主范围不断扩大。 这些事件是否是下一次流感世界大流行的先兆呢 ? 以今天的医学水平以及政府日益成熟的疾病控制能力,我们并不畏惧那些低致病力和 高度传染性的普通流感病毒株,真正担心的是同时具有高致病力和高度传染性的大流行病毒株的出现。当前 H5N1 禽流感病毒,已满足流感大流行 3 个条件的前 2 条 , 只差第 3 条,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一旦获得人传人的能力,后果将不堪设想。中国的人口最多、密度大,且有数条野禽迁徙的路线穿过中国,无论流感大流行从任何国家开始,都很容易传入我国。一旦出现世界大流行,发病数和死亡数有可能列最多的国家之一。因此,更要严阵以待,准备成为全球流感大流行的第一线国家。 禽未来,猪先闹 2009 年 3 ~ 4 月,墨西哥发生了人感染猪流感病毒疫情,更令人们没有想到的是,疫情来势迅猛,短短一个月不到已扩散到欧洲、亚洲和南美洲等四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确诊病例破万后,疫情仍在进一步发展。以致于人们谈猪色变,望猪生畏,乃至拒吃猪肉。 世界卫生组织 4 月 30 日宣布,当前疫情不再使用“猪流感”一词,而用“ A ( H1N1 )型流感”。中国按中文表述的惯例,将其改称为甲型 H1N1 流感。 研究者发现,禽流感虽然波及范围广,但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禽——人传播,途径比较单一化。非典( SARS )虽可人际传播,但传播者通常都已表现出病态。而甲型 H1N1 流感病毒则可在携带者尚未发病之前,就在人与人之间具有了传播性,因此其传播形式更加隐蔽,控制难度更大。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检测,这次甲型 H1N1 型流感病毒是一个变异毒株,面孔虽是老病毒,但与以往发生的猪流感病毒不同,是一种“杂交”病毒,其 8 大组成基因分别为,两种 1979 年在欧亚大陆发现的混有禽流感病毒基因的猪流感病毒基因;三种在北美洲猪体内曾发现的旧型猪流感病毒基因;两种由三种北美洲旧型猪流感病毒混交后形成的新病毒基因;一种在 1968 年由鸟类传给人类的人流感病毒基因。此种新病毒目前只攻击人,并在人间快速传播。不过,甲型 H1N1 病毒导致的流感,目前除墨西哥之外,大部分地区的病情比较轻微,而且具有自限性。这一结果仍让人忧心忡忡:难道是“禽”没来,“猪”先到了? 由于是新的杂交毒株,又有如此快的传播速度,以至于世界卫生组织流感大流行警戒级别,在短短数日内连连攀升,直达五级。这一警告级别主要用于显示流感疫情的扩散范围,但并不显示疫情的严重程度,意味着流感大流行迫在眉睫,世界各国都应进入应急状态。 对于甲型 H1N1 流感疫情,我们国家很重视,把它按甲类传染病来管理,是目前防病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它列入国境卫生检疫的传染病,也就是坐飞机出入口岸的时候,要对这个病进行检疫,如果你是这个病的病人就不能到我们国家,如果你在机场发热,就要把你送到指定的地点进行隔离排查。 目前,对于甲型 H1N1 流感的疫情最终是否会进入流感大流行阶段,其严重程度如何,还无法正确判断。不过,对疫情最大的担心主要是:流感病毒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频繁地发生无法预测的变异,因此在一场流感大流行中,病毒可能不断演变,最初很“温和”的病毒也可能在后续传播中变得毒性很强。例如,历史上的 1918 年大流感,开始时很“温和”,半年后第二波感染时毒性要比最初时强得多。而甲型 H1N1 流感病毒刚刚离开了北半球的10~4月的流感季节,又要进入南半球的季节流感期了,总是有一个危险:病毒会再次混合,互相交换基因,从而改变了其严重性程度。是否会出现第二波,甚至第三波的反复,以及更严重的疫情,这些都尚不能确定。但是,历史经验表明,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此外, H5N1 型禽流感病毒已经“扎根”,一旦发生甲型流感大流行, H5N1 型病毒将如何响应,也是难以预料的。 狼总是要来的 早在 1997 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开始提醒流感大流行这只“狼”很快就要到来,呼吁各国高度重视,早做准备。以后几乎年年说,但每年都没有发生。事实上,喊“狼来了”,不是因为已准确地预测出了流感大流行来的时间和地点,而是因为有“狼”来的种种迹象。 流感大流行,这个潘多拉盒子什么时候会打开谁也无法预测,但仍具有一定规律可循:新的流感病毒亚型出现后,人类完全没有相应的抵抗力和比较好的适应力,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因此流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大范围传播 , 引起广泛的感染和发病,造成部分严重病例甚至死亡。 由于流感大流行感染率极高,如有人认为 1918 ~ 1919 年的流感大流行感染者几乎达 100% ,所以流行期不会持续太长,一般为 1 ~ 2 年,即进入大流行间歇期。随着人群体内特异抗体的逐步消失 , 大流行间歇期也会发生一些小流行。当下一个新的流感病毒亚型出现,再引发新的大流行。这一个周期大约需要 20 ~ 40 年。以此推测,新一次大流行应在上一次大流行结束后 40 年内发生。若以 1968 年大流行算起,大流行应在 2008 年前发生;若把 1977 年大流行为基点 , 应在 2017 年前发生。 当然,病原微生物、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是极为复杂的,有很多未知的因素影响着流感大流行,未来的流感大流行并不一定完全遵循上述规律出现。但人类不应在随时可能发生的灾难面前措手不及。对付流感大流行,从来没有捷径可走,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做好流感病毒的监测,提高流感疫苗的研制水平,提高疾病控制和应急能力。 http://www.jshealth.com/jkcj/bjzs/200910/t20091023_13291.html
个人分类: 科普宣传|1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今流行弱智的竞争???
热度 4 liwei999 2012-8-24 18:48
如今流行弱智的竞争??? 作者: mirror (*) 日期: 08/24/2012 04:53:16 世道变了。城里发大水淹死人,奥林匹克竞赛不是“比赢球”而是“比输球”。 就日韩有主权争议的竹岛(独岛)问题,日外务省通过外 交渠道向韩转达了日本首相致韩国总统的信函。对此信函,韩国的处理方式是比较罕见的“拒绝接受”。对于来函,无外乎有三种处理方式:收下回复、收下不予置理或者是拒收退回。拒收退回是在表达一种态度:此事无商量。但是日韩处邻居,这种事情还是要商量为好。 占着岛还拒绝与人家商量,韩国人显然不是大家子气。这一点,俄国人就显得大气多了:占着归占着,商量归商量。至于什么时候出结果,不要那么心急。 另一方面,韩国人的做法也给了日本人一面镜子。中日之间有个钓鱼(尖阁)岛的领土问题。在此问题上,日方扮演着韩国的角色,中方则是日本的角色。好在两国之间还没有闹到“拒绝接受”对方外交信函的程度。 什么叫做不给政府添麻烦呢?双方的民间人都不要到敏感的区域去折腾就是不给政府“添麻烦”。民间人的“担心”也可以理解。他们害怕事情没有人提,时间一长了就被人们忘记,尤其是不占领的一方。 国家之间的事情、奥运的事情都比较大。远非镜某这般小民可以插嘴的。但是,上天给了一张嘴,除了吃饭不说些什么又有些不甘心。好在近来有个 北大的事儿 可以让小民说上两句。 对原教授邹恒甫微博的“北大院长在梦桃源北大医疗室吃饭时只要看到漂亮服务员就必然下手把她们奸淫。北大教授系主任也不例外。所以,梦桃源生意火爆。除了邹恒甫,北大淫棍太多”说法,也有三种对策。反驳、不理和“对此学校高度重视,成立专门工作小组,负责处理此事。” 其实对于邹恒甫这样的“拙劣”文字,不予理睬才是正着。因为从语法上论,“北大院长在梦桃源北大医疗室吃饭时只要看到漂亮服务员就必然下手把她们奸淫”是个很不确定的、在逻辑上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说法。包括这句,“除了邹恒甫,北大淫棍太多”的说法,一种理解是 邹把自己也装进去了 。 好歹北大也是个有法学院的大学,对付这类事态该怎么办,应该有个比较合理的说法。不能邹恒甫愚昧、法盲,北大也跟着比愚昧和法盲。 “ 学校 特授权 北京大学新闻中心发表如下声明”的说法就很不明确。既然是说 授权 ,那就不能但说是 学校 ,必须具体到一个部门、或者是法人代表。“成立专门工作小组”不错,但是要言及这个小组的构成。都是北大校内的人,没有第三方,总是让人觉得有什么猫腻。既然是涉及到“奸淫”事情,“欢迎知情者就邹恒甫微博中涉及的内容依法依规进行实名举报”的说法就很欠斟酌。 北大是想查清问题?还是想对付邹恒甫?还是两个都想?这个问题需要搞清楚。从北京大学新闻中心发表的声明看,就是一帮蠢人在办蠢事儿。 花不起钱 ,无法与商业的应急公司商量对策没有关系。但是北大 也丢不起人 ,不是么?整出这么一出不伦不类的声明来,这不是与邹恒甫比矬呢么?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4712 次阅读|4 个评论
“正能量”流行了!
热度 1 Bobby 2012-8-10 21:21
刚才看新闻,新闻稿中也用了“正能量”。联想到近日在网络上疯狂使用的“ 正能量 ”,如 不只是金牌才有 正能量 、 弘扬暴雨中爆发的 “ 正能量 ” 、 “ 正能量 ” 这回传得比什么都快 、 “ 正能量 ” 从这里传递 、 幸福 , 就是做一个有 正能量 的人 等,感觉“正能量”流行了! “正能量( positive energy )”虽然是个天文学名词,但其流行却可能源自心理学畅销书 《 正能量 》 。这个词在英语世界也流行了,请看: How Positive Energy Can Change Your Life 。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106 次阅读|1 个评论
源于中华文明的另一种逻辑——辩证逻辑
热度 1 brain99 2012-7-29 01:48
辩证逻辑较因果逻辑,具跳跃性,情感上不易为常人接受,说的是, 事物易向对立面,相反方转化,即说,好坏,对错,敌友,事物性质…的暂时性 ,源于3000年前我国周朝的阴阳学说,老子系统总结成道家一派,流于民间,如:阴阳互换、相生相克,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等,佛教的禅宗里也充满人性、事物关系的辩证逻辑性,只不过弄的有点玄,好像不想让常人轻易掌握,就像会点武功、会点科研、会点中医、会点政治术的成功人士,见机行事,真人不露相,少讲自己的来龙去脉,怕好运走向相反方向。近代历史上曾国藩、毛主席都是辩证法大家,后者,一会儿统一战线,一会儿化敌为友、一会儿化友为敌,不单知识分子、民主人士,就是他的战友,也给搞的晕头转向、甚至死不瞑目的都有。 学医的都知道,我们的血压、血糖、体温····都是暂时的稳态,背后都有相关的因素使之升高或降低,一个好的医生,会多角度、多因素下处理一系列临床问题,甚至不拘泥于某个诊断——病人“好了”就行! 看看世界文化史、哲学史,西方这方面并不精,脑筋显得直,他们到黑格尔, 辩证逻辑概念才学会使用,或曰,上升到理论高度,为我所用,但他们把因果逻辑用到极致。有人说现代科学,就是根据自然现实,建立起的一系列因果链。
2708 次阅读|8 个评论
中国超8成结核病人来自农村 耐药流行态势严重
热度 1 xuxiaxx 2012-7-3 19:33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6月7日发表一篇调查报告《中国结核病耐药报告》。文章介绍,每10个人中就有4人感染过结核病,其中发病的仅有5%— 10%。中国的结核病病人80%为农村人口。在普通的结核病患者中,有11%的新发病患者和16%的复治患者对异烟肼或利福平这两种一线药物中的一种耐药。1/3以上的患者对二线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 更详情请链接: http://www.chinanews.com/jk/2012/07-03/4005354.shtml
2108 次阅读|1 个评论
初遇刘三姐
热度 19 gfcao 2012-6-29 23:30
初遇刘三姐
很多年前流行一首歌:《我想去桂林》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 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 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 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祈望 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 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 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 亲临其境是老爷爷一生的心愿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我也早想去桂林,也有过很多次机会,但由于各种原因最后未能成行,有一年学院组织去桂林旅游,我却出差在外。这次终于又有了一次机会,我便提前一天来到桂林,迫不及待地想领略一下这个自古就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的地方。上午九点从宾馆出发,首先到达独秀峰,这是靖江王府的所在,也是广西师范大学的校区之一,门口高挂着广西师范大学的校牌。独秀峰最吸引人之处是它的石刻,在那里你可以读到那首脍灸人口的著名诗句: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士气未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 九关虎豹看勍敌,万里鵾鹏伫剧谈。 老眼摩挲顿增爽,诸君端是斗之南。 由于时间紧张,只能走马观花般匆匆而过,离开独秀峰后直奔七星岩,桂林的七星岩与肇庆的七星岩风格完全不同,这里没有湖,只有山,山脚下有一条江,好像就叫漓江。山中有一个很大的溶洞,这是我见过的最长的溶洞,但绝不是最美的溶洞,可以诉诸笔墨者不多。山脚下随处可见“此处多见野生猕猴”字样的牌子,提醒游客不要招惹它们。也许是天气酷热的缘故,不见有游客登山,自然见不到猴子的踪影,倒是山脚下有几处摄影点栓着几只孔雀供游人拍照,它们是我在七星岩见到的唯一的动物。 出租司机告诉我,刘三姐大观园也是个值得一去的地方,从善如流的俺采纳了司机的建议,来到了不知是刘三姐第几故乡的大观园,正好赶上了民俗风情表演,便一路向刘三姐剧场找了过去。十点五十分演出准时开始,看得出是一帮训练有素的孩子,与别处不同的是,演出结束后游客可以与演员合影留念,不过不是免费的,且价格不菲。假如你是初来咋到,建议你谨慎一点,否则你很可能会遭涮,因为拍照是按人头算的,也许在你拍照时会钻进来好几个帅哥靓女,跟人家较真显得没风度,也会扫了兴致,你就等着数钞票吧。 (1) (2) (3) (4) (5) (6)不知这位刘三姐有啥心思?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个人分类: 游记|4969 次阅读|40 个评论
[CODE] manifold learning matlab code 一个流行学习的matlab代
热度 1 qianli8848 2012-6-20 08:53
[CODE] manifold learning matlab code 一个流行学习的matlab代
一个流行学习demo,并且有源代码 里面实现的代码有一下文章: MDS Michael Lee's MDS code ISOMAP J.B. Tenenbaum, V. de Silva and J. C. Langford. A global geometric framework for nonlinea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Science, vol. 290, pp. 2319--2323, 2000. LLE L. K. Saul and S. T. Roweis. Think Globally, Fit Locally: Unsupervised Learning of Low Dimensional Manifolds .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v4, pp. 119-155, 2003. Hessian LLE D. L. Donoho and C. Grimes. Hessian Eigenmaps: new locally linear embedding techniques for high-dimensional data . Technical Report TR-2003-08,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Stanford University, 2003. Laplacian Eigenmap M. Belkin, P. Niyogi, Laplacian Eigenmaps f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and Data Representation , Neural Computation, June 2003; 15 (6):1373-1396. Diffusion Maps Nadler, Lafon, Coifman, and Kevrekidis. Diffusion maps, spectral clustering and reaction coordinates of dynamical systems LTSA Zhenyue Zhang and Hongyuan Zha. Principal Manifolds and Nonlinear Dimension Reduction via Tangent Space Alignment. SIAM Journal of Scientific Computing, 2004, 26 (1): 313-338. 原始链接: http://www.math.ucla.edu/~wittman/mani/index.html
个人分类: CODE|10529 次阅读|1 个评论
肥胖流行
kepusuowdp 2012-6-7 10:54
超重和肥胖成为公共健康面临的巨大挑战。近期数据显示美国 61% 的成人超重(体重指数大于 25 ,见下面的定义), 34% 的成人肥胖(体重指数大于 30 , 根据 外科医生办公室 2009 年的统计)。加拿大和英国的肥胖指数稍低(大概有 1/4 的成人为肥胖),但是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长期发展的趋势都差不多:越来越多的儿童、未成年人和成年人都超重。这个趋势的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大众传播对这个议题越来越关注。政策制定者杜撰了 肥胖流行 这个术语来指代这个简单明晰但有时候也容易产生误导的相关挑战。 本条目开始于对超重和肥胖进行精确的界定。从医学和经济的角度对其阐述,并把社会建构主义和框架设立作为从传播科学的角度对肥胖流行进行评论性分析的一个较好的理论视角。 肥胖可以通过聚焦于个人层面或者社会层面的政策得以缓解。最后一部分阐述肥胖传播的机遇和挑战。 超重和肥胖的界定 肥胖通常被界定为严重超重。这个语词定义通过重量不足,正常重量,超重和肥胖之间界限的量化指标进行区分。世界卫生组织和该领域的大多数专家采用体重指数( BMI )作为个体体重与身高之间关系的简单指标。体重指数是用体重公斤( w )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 kg/m 2 )得出的数字。下面用标准单位和米制单位的方法加以举例说明:一个体重为 170 磅( 77 公斤)、身高为 6 英尺( 1.828 米)的成人的体重指数为 23.0 : 其计算公式如下: BMI=77 公斤 / ( 1.828 米) 2 =77/3.341584=23.0 公斤 / 平方米 这个结果是重量不足,正常体重还是超重呢?通过与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标准进行对比,表 1 给出了答案。 根据表 1 的标准,上述体重指数为 23.0 的成人的体重为正常。同样是这个人,如果其身高不变,体重增为 185 磅( 83.9 公斤),而其体重指数则为 25.1 ,那么他就被认为是超重并有肥胖的征兆,但是如果他体重为 221 磅( 100.24 公斤),他就被认为是肥胖(其体重指数为 30.1 )。 那些对自己体重指数或者对米制单位不熟悉、以及手头没有计算器的人可以用在线的体重指数计算器来计算自己的体重指数,该在线计算器可以很容易地确定你体重指数的标准单位和米制单位(比如, 2009 年 美国国立心脏、肺和血液学研究所 提供的计算方法)。 表 1 成人体重不足,超重和肥胖分类标准 分类 体重指数(公斤 / 平方米) 严重消瘦 16.00 中度消瘦 16.00-16.99 轻度消瘦 17.00-18.49 轻体重 18.50 健康体重 18.50-24.99 超重 ≥ 25.00 预肥胖 25.00-29.99 肥胖 ≥ 30.00 轻度肥胖一级 30.00-34.99 重度肥胖二级 35.00-39.99 重度肥胖三级 ≥ 40.00 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超重的医学视角 超重和肥胖是能量摄入(营养)与能量消耗(身体运动)不平衡导致的。如果能量的摄入超过能量消耗,身体就会把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脂肪则和体重的增加有关系。如果能量的摄入少于消耗,身体就会通过消耗脂肪提供能量,从而引起体重的下降。这个生理学机制在食品供应不足以及长期饥饿的前现代社会是谋取生存的一个工具 , 但是,到了现代社会同样的过程还促使了由于缺少运动以及食品供应过量而导致的超重和肥胖的出现。 超重和肥胖对健康的影响非常大,包括心脏病,某些癌症, 2 型糖尿病,哮喘,关节炎 , 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心理障碍,比如情绪低落等。 超重的经济学视角 超重和肥胖还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经济问题:美国 1998 年医疗支出的 9.1% 用在了控制超重和肥胖方面。这个数字仅仅限于直接的医疗支出(比如与肥胖相关的预防,诊断,治疗),而不包括和发病率(由于生产力的减少而造成的损失,活动限制,缺席以及卧床休息)以及死亡率(夭折导致的未来经济收入的损失)相关的间接性支出。 肥胖问题的社会建构与框架 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把肥胖问题看做是医学问题。然而,需要更广泛的视角来补充这种狭隘且孤立的描述方式,即需要融入包括可选择的问题界定,随机解释以及对控制肥胖的责任的考量等额外的角度。 来自社会现实建构以及社会风险放大的理论方法可以作为这个广泛视角的一个基本背景。在社会建构主义里,框架设定方法是一个多少有些具体的概念,这个概念认为对于肥胖来说,它对于更好地理解可选的问题界定以及政策建议来说是工具性的。根据传播学者罗伯特安特曼的定义,框架被界定为用来识别特定的定义、理解起因、解决手段的多角度和考量的现实方面。下面的内容会显示,肥胖问题有多种框架。简单地说,下面四个由包括阿比盖尔萨吉和雷内阿尔穆林在内的学者提出的主要框架是十分著名的 : 戏剧框架 : 肥胖被描述为威胁当代社会的流行病。这个框架由一系列的医疗机构提出,并认为是引起公众对这个问题的注意力,把它放到媒体议程当中以及推动行动者讨论并提出抵制肥胖措施的一个工具。肥胖“流行”的提法其是个比喻的说法。在字面意思上来说,肥胖并不是流行病,因为它不是传染病,也不能迅速地在人际间传播,但是这个比喻的用法表明我们需要采取迅速且果断的措施。 说教框架:在这里肥胖被认为是个人行为和责任的问题。这个框架使这个问题非政治化,并且更有可能让肥胖者而蒙羞,因为他们应该对自身肥胖负主要责任。 进展框架:在这个框架内,肥胖是可以通过应急措施(比如特殊产品,无论是食品,药物还是外科治疗)解决的问题。进展框架也把这个问题非政治化,并且把它变成技术和经济问题。 争议框架:肥胖被看作是以损害公众健康为代价的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食品生产企业造成的社会问题。这个框架鼓励公众辩论,并且建议对食品工业采取积极的监管措施。 上述框架不能完全解决肥胖问题,但是它却表明各种框架不仅提供了对这个问题的界定,并且提出了不同的原因,责任以及解决策略。在解决肥胖问题的时候,要明白这些框架之间的区别。 个人层面上解决肥胖问题 由于医疗和经济与超重和肥胖问题相关性的增加,公共健康政策也把这个问题放在了自己议程的中外位置。提出了一系列针对个人或者社会结构层面的重要策略。下面四个干预措施在个人层面上解决肥胖的问题是重要的: 1. 通过减少卡路里的摄入而减低能量的摄入; 2. 通过运动增加能量消耗; 3. 通过药物治疗降低能量摄入; 4. 通过外科干预建设能量摄入。 大多数研究人员赞同节食可以持续低降低体重,但是这样的效果只有通过饮食行为以及体育锻炼这种生活方式变化才能得以保持。这样的生活方式变化不仅是个人喜好和选择的问题,而且需要社会层面上(比如通过长期的公共卫生信息宣传来告知公众肥胖的危害,并鼓励公众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公共健康干预的支持。 其他两种类型的干预(药物和外科)会有各种副作用,医疗风险,昂贵的费用,因而它更适合那些体重指数超过 35 的严重肥胖的小部分人群采用。 社会层面上解决肥胖问题 前面提到的个人控制肥胖的策略被认为是第一步也是最需要的一布,但是事实上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还在增加,因而更加需要社会层面上提出额外的补充性措施。社会层面上抵制肥胖政策的目的是创造一个帮助个人保持正常体重的环境。社会政策包括一系列的监管干预(见表 2 )。 表 2 呈现了 9 类抵制肥胖的监管干预措施。有些措施聚焦于信息的传播,包括提供必要的信息,促进正确信息的流通,限制对儿童和成人健康有消极影响的误导性信息和食品的营销。只有一个策略明确地表示用经济刺激把(象征意义上的)健康“成本”转换成市场成本(字面意义上的不健康食品价格的增加)。其他类型的措施包括就健康保险对涉及到肥胖行为,药物和外科治疗方面承保的立法。 哪个国家应该采取哪种措施?近期美国,加拿大和欧盟的调查显示经济影响的(侵权行为的赔偿,征税,食忌,治疗肥胖的规定)干预很少被采用。另外,还不知道这些措施的效果以及相关的费用。鉴于公共政策与肥胖的高度相关性以及政策的多元化,这些措施可能会被采用,但是需要开展更多的政策评估的研究。 表 2 :抵制肥胖干预措施 序号 措施 界定 / 目的 1 公开 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和参观告知营养成分 2 侵权行为赔偿 对欺骗行为,错误的主张和危险食品进行起诉 3 监督 提供人口健康、反馈、行为改变和治疗建议的监管数据 4 监生产儿童和成人食品的营销监管 监管媒体,网络,“游戏”,牌照发放,营销植入进行监管 5 征税 对高卡路里,低营养食品课以重税 6 学校和工作场所政策 取消自动售货机,提供健康的食谱,鼓励更多运动,开展健康 / 体育教育 7 创造环境和分区 制定分区法以限制快餐商店的盛行,扩展娱乐场所,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 8 食忌 要求食品企业在食品中严禁添加危害健康的成分 9 治疗肥胖措施的规定 对健康保险就涉及到肥胖行为,药物和外科治疗方面承保的立法 来源:改编自格斯坦( 2007 )以及奇斯马鲁( 2008 ) 肥胖的传播:机遇与挑战 在公共传播领域解决超重与肥胖的问题,对于在公共部门,非营利组织和媒体中的专业传播者来说存在着机遇与挑战。把这个议题放到传播议程中的机遇包括: l 把超重和肥胖当做重要议题。面临这个问题的大多数公众当然给希望更多人知道自己的专业传播人员提供了一个机会。从这个角度说,超重和肥胖是消费传播领域的问题,该问题出现在各种媒体和产品中,可以让消费者在现代社会里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些媒体类型和报道集中于食物采购,烹饪,节食和运动方面。 l 新研究的持续进展。另外一个传播机会就是鹰眼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与深化可以让研究持续进展下去,新的观点可以变成研究论文。 另外一方面,也有一些挑战: l 如何平衡复杂性与简单性。和其他研究领域相比,肥胖问题的科学背景非常复杂,并且要求对暗含的医学和心理过程有深入的了解。很多研究只关注一个具体的方面(比如补充维生素)而忽视了发生作用的其他因素。另外,存在竞争的营养研究范氏(比如低碳水化合物和低脂肪之间的争议)使得保持一个平衡的视角十分困难。进而,食品工业和其分支机构(包括和乳制品,肉类,酒精等)在促销健康食品而对其他有所隐藏方面有着强烈的经济利害关系。 这个复杂的情况和大多数普通人的利益恰恰相反,普通人不愿意也不能理解复杂的营养研究的细节。尽管复杂的研究发现专业传播人员应该简单且实用的信息向公众提出行为建议。 l 在肥胖传播中提出一个批判性的视角。很多公司在抵制肥胖方面提供了很多产品和服务。他们在这些创新方面有着强大的经济利益,“灵丹妙药”为这个复杂的问题提供了简单的解决方法。这种过于乐观且不实际的做法在媒体中随处可见,但是却缺乏也需要开展批判性的调查,从而对健康和营养政策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包括考虑到游说组织如何影响抵制肥胖的公共政策。这个批判性的辩论在营养研究的专业杂志上已经出现,同时在普通媒体上也有所反应。 l 把肥胖变成社会科学的议题。引起肥胖的主要物理过程是简单且众所周知的。大多数抵制肥胖政策面临的挑战在社会和行为科学一方,即考虑个人动机和组织结构的变革需要改善健康管理。进而,有些证据表明肥胖在社会群体中分布是不均匀的。老年人,低收入群体,以及有些国家男性的超重的水平较高。这些社会群体如何才能最有效地加入到抵制肥胖运动中?对这些目标群体的传播如何才能避免让他们蒙羞?社会科学对这些问题开展的大量研究需要学界更多的关注,进而需要更多的媒体报道。 (摘译自 ESTC, 纯粹为了个人练习)
33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誰會被貼上偏激的標籤?
热度 20 jiangjinsong 2012-5-19 09:49
如果你持有社會上廣泛流行的俗見 恭喜你 你絕對不會被貼上偏激的標籤 比如在古希臘的時候 你認為奴隸就是奴隸主的工具 不必尊重他們的人權 那你就很正常 如果那個時候 你居然腦子進水了 主張奴隸也有人權 奴隸制是違反倫理的 恭喜你 你一定會被貼上偏激的標籤 其他如性別平等、種族平等、環境保護、動物保護的議題 大抵都是如此 因為人們不習慣通過理性的論證和反思來質疑流行的觀點本身的合理性 通常會把大家都接受的觀點當做不需要懷疑的準繩 以它為中心 距離它越遠的觀點就越偏激 就是這樣 非常簡單
个人分类: 風中獨白|3531 次阅读|37 个评论
理性和邏輯非常重要
热度 3 jiangjinsong 2012-5-18 22:37
人們對於一些非傳統非主流的觀點往往不假思索地排斥和打壓 主要是因為人們往往不用理性和邏輯思考問題 更多的時候憑感覺 那些不熟悉的觀點和想法就常常顯得偏激、極端、違反常識了 人們日常的思考中有太多默認的預設 這些預設大多沒有經過仔細的審查 甚至許多人都沒有意識到這些預設的存在 如果沒有特殊的經歷 或者很深入的哲學思考 這些預設是很少有機會被找出來受到嚴格檢視的 難怪大多數人一輩子基本上都在俗見中打轉轉 難得有機會突破流行觀念的束縛 如果有理性和邏輯思考的習慣就會好一些
个人分类: 風中獨白|3131 次阅读|6 个评论
最近科学网流行告状,咱也来凑个热闹。
热度 3 zhanghuatian 2012-5-15 09:25
编辑先生 ,张某做为科学网的网民和中国公民,不想再在科学网这样的理性圣地看到“中医骗子”的字眼。 据张某了解:科学网的李连达博主就是搞中医药研究的院士,科学网的张焱女士就是一名中医,这二位脾气好、素质高不屑和某些人一般见识。但你们做为执法者怎么能够纵容这种人身攻击的行为?或者你们认为“中医就是骗子”是国际科学界的共识? 无论讲道理还是谈规则“中医骗子”这样的字眼都是违背理性的,说难听一点就是泼妇在骂街。麻烦编辑先生清除一些所谓“科学人士”的骂街词令,您说的友好讨论的前提永远是互相尊重,网络的“友好讨论”需要网民和你们的共同努力。
392 次阅读|3 个评论
结核病科研进展
xupeiyang 2012-5-2 15:31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传染病,目前全球有约20亿人被感染,每年新出现结核病患者约800-1000万,每年因结核病死亡人数约为200-300万。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因结核病死亡人数每年达13万,超过其它传染病死亡人数的总和。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27个耐多药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结核病患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印度。结核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 参考文献: • 施一公:清华大学将开展 结核病 等科研攻关 • 结核病 组织发布疫苗研究蓝图 • 疾控中心与礼来签订耐多药 结核病 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 • Aeras与中生集团签署 结核病 疫苗研发协议 • 浙大城市学院出现肺 结核病 例校方被指封锁消息 • 礼来基金会投入3000万美元支持耐多药 结核病 全球合作项目 • 研究人员发现维生素D是如何抗 结核病 的 • 结核病 快速蔓延欧洲 • 政府必须制止误导的 结核病 检测 • Cellestis响应世界卫生组织的活动性 结核病 血液检测使用指导建议 • 卫生部发布 结核病 防治背景知识 • 世卫认可全新 结核病 快速检测方法 • 新合成化合物或有助治疗 结核病 • 抗 结核病 的超级新疫苗 • 世卫组织发布今后五年防治 结核病 行动计划 • 候选 结核病 疫苗被搁置在实验室中 • 美开发出 结核病 快速诊断法 • 结核病 开源药物开发项目发现首个候选药物分子 • 新法可提高 结核病 检出率 • 我国 结核病 防控面临严峻挑战 • 礼来携手海正遏制中国 结核病 • 历时八年中国完成全球最大的 结核病 控制项目 • 法研究人员在 结核病 原菌上发现有益抗炎分子 • 贵州发现4种 结核病 新耐药基因突变 • 艾滋病和 结核病 双重感染之谜初步揭开 • 细菌中的“泛素蛋白”—— 结核病 治疗新策略 • 结核病 研究:不要重蹈艾滋病覆辙 • 中科院与全球 结核病 药物研发联盟签署合作协议 • 全球 结核病 药物研发联盟与微生物所共同开展抗 结核病 研究 • 世卫报告:艾滋病和 结核病 并发比此前认为得更致命 • 四分之一 结核病 死亡案例与艾滋病有关 • 何正国:人类和 结核病 的冷战 • 科学家发现 结核病 易感基因 • 新加坡科学家发现影响 结核病 的“关键基因” • 一种新药可有效对付 结核病 菌 • 研究显示广泛耐药 结核病 也能治愈 • 世卫敦促亚洲国家控制 结核病 的威胁 • 世卫组织推出抗药性 结核病 检测新法确诊只需数小时
个人分类: 传染病学|2619 次阅读|0 个评论
江湖流行有道风
zuifutian 2012-4-30 09:08
江湖流行有道风
用了很多词典,灵格斯已经很方便了,不过有道更胜一筹了。还有MAC版。推荐给大家。 还是有图有真相,上图 --
25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周末闲话-16:挺好的称谓为何不再流行——说说“同志“
热度 14 sqdai 2012-4-28 07:44
周末闲话-16:挺好的称谓为何不再流行——说说“同志“
我有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为何在国内风靡一时的称谓“同志”时下不再流行?原先称“同志”之处改成了“先生”或“女士”,更为糟糕的是,有人把某类同性恋者称为“同志”,在个别场合,“同志”这个叫法会引来哄堂大笑,尽管对同性恋者不应歧视,但多数人还是不愿与同性恋挂钩。回忆起来,这种变化似乎发生于近十年左右,为什么呢?愿求教于博友们。 我接触“同志”这两个字是在童蒙阶段,小学老师在讲解孙中山先生的遗嘱时讲到其内涵:“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于是,把“同志”二字与革命前辈联系在一起,产生了敬仰之意。到了上个世纪下半叶,“同志”成了生活在内地的人们最常用称谓,日常说话、写函件时不断用到,司空见惯。 我查了 1989 年版《辞海》,对“同志”这一词条的释义是: 1 )志趣相同,志趣相同的人; 2 )政治理想相同的人; 3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彼此间的一般称呼 。这一释义是准确的(我尚未购进新版《辞海》,不知那里是怎么说的),其中压根儿没说到同性恋之类。 人总得入乡随俗。我在日常要用称谓时也就随大流了。一般情况下,还没什么,但有时还会遇到一些困惑,主要在写信、发邮件之时。对于熟稔的朋友,可以直呼其名;对于小辈或学生,可以用昵称;对于长辈,习用尊称“先生”。这些场合问题不大。问题是:与较为陌生或不大亲近的人士联络时就有点费思量了。 在中国,“先生”这一称谓常带尊重之意。比如说,对我的师母李佩教授(我的英语老师),我和我的同学打一开始就称她为“李先生”,为此还引起我的学生们的不解;而“女士”这一称谓始终不大流行。在有些场合,例如给刊物投稿、审稿,与编辑朋友联络时,第一封信称其为“编辑先生”,还说得过去(我曾批评一位年轻人写信时就称“编辑”的不礼貌)。其后,编辑亮出真名,是一位年轻男士或女士,就觉得在称谓上有点麻烦。直呼其名有点不恭,称“先生”、“小姐”、“女士”又觉得不妥,有时就称“ XX 编辑”吧,总觉得不如以往的“ XX 同志”来得贴切自然。 每个个人无法改变流行,更何况在主张多样化发展的今天。但是,我在想,能否保留称谓上的多样性,给“同志”这一称谓留有一席之地?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在更多的场合沿用这个老称谓。此种想法可行否? 前些天与要好朋友侃大山时谈及此点,现在写出来,请各位博友在周末的茶后饭余发表高见。 写于 2012 年 4 月 28 日晨 孙中山
个人分类: 灯下琐语|3617 次阅读|25 个评论
[转载]街上流行“X不起”
热度 1 yangyongtian 2012-4-24 04:42
油 -- 用 不起 , 路 -- 走 不起 , 学 -- 上 不起 , 病 -- 看 不起 , 房 -- 买 不起 , 墓 -- 购 不起 , 菜 -- 吃 不起 , 债 -- 还 不起 , 状 -- 告 不起 , 官 -- 惹 不起 , 娃 -- 养 不起 , 爱 - - 伤 不起 , 生 - - 活 不起, 亡 - - 死 不起, 良心 -- 对 不起 , 跌倒的老人 -- 扶 不起 , 我们竟然还活着 -- 了 不起!
个人分类: 感怀|1822 次阅读|2 个评论
李學寬們肯定是科學網最有影響的博主了!(微博)
热度 15 jiangjinsong 2012-4-8 18:51
正如古代最流行的藝術是書法 今後最流行的藝術非攝影莫屬了! 因此 從長遠看科學網博主中 李學寬吳飛鵬張玉秀劉立之流的影響就大了 原來科學網上影響最大的那些詩人們 如柏舟陳綏陽衛軍英邊毛毛等人的影響 註定遠遠不及這些顯擺相機的傢伙們了 而李泳老師的書法潤潤的篆刻就更加相形見絀 再好也只能在小圈子彼此交流了 ============================================== 免責聲明:本博僅就流行程度而言,不涉及水平高下,請不要誤解。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3001 次阅读|67 个评论
流行的理论是不是一定可靠?
热度 1 bioysy 2012-4-6 10:14
不一定! 举例说明: Mapping the Core of the Arabidopsis Circadian Clock Defines 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the Oscillator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36/6077/75.short In many organisms, the circadian clock is composed of functionally coupled morning and evening oscillators. In Arabidopsis, oscillator coupling relies on a core loop in which the evening oscillator component TIMING OF CAB EXPRESSION 1 (TOC1) was proposed to activate a subset of morning-expressed oscillator genes(这是主流观点) . Here, we show that TOC1 does not function as an activator but rather as a general repressor of oscillator gene expression(实验结果把它推翻了). Repression occurs through TOC1 rhythmic association to the promoters of the oscillator genes(进一步阐明抑制机理). Hormone-dependent induction of TOC1 and analysis of RNA interference plants show that TOC1 prevents the activation of morning-expressed genes at night. Our study overturns the prevailing model of the Arabidopsis circadian clock, showing that the morning and evening oscillator loops are connected through the repressing activity of TOC1. 要不人家怎么能发Science呢?当实验结果和流行的理论矛盾的时候,才是真的考验功底的时候,进行研究的人也许会首先怀疑是自己错了,并为此而郁闷.但真正的行家,却会感到无比兴奋.正所谓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科学研究什么最大?事实最大!这应该是做科研的一个最基本的信仰.
个人分类: 专业随笔|3944 次阅读|2 个评论
名字
热度 5 beepro 2012-3-19 08:18
最近才发现国内流行重复的单名啊。 俺所听说过的有: 美美 露露 瓜瓜 禾禾 晶晶 这样好听? 第一次听到瓜瓜, 好别扭啊! 露露也不好听啊? 不多倒是人如其名! 好象都是大家/太子,才起这样的名字啊。 可惜我没有叫“蜂蜂, 蜜蜜”的小孩!
个人分类: 调侃|2036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聂大富:《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因何流行
whyhoo 2012-3-18 19:05
马克思这位无产阶级的导师,曾有多少人宣称信奉他的学说,有多少流派的马克思主义涌现!但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有学者和政客将其指责为疯狂的幻想和谬误。20世纪以苏东地区为代表的现实社会主义运动遭遇的挫折,为那些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提供了口实,马克思甚至为集权主义的罪行背上了黑锅。很多曾经宣称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党派,为了选票或是变革,或公开或隐蔽地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过时了!”这句话经常出于一些学者、政客甚至是普通人的口中,而今马克思似乎成了我们时代最熟悉的陌生人,毋庸讳言这也是马克思在当今的尴尬处境。共产主义的幽灵曾在欧洲上空徘徊,如今它的创始人自己也变成了幽灵,很多人先入为主地对他避而远之。随着岁月流逝与时代变迁,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面对着各种质疑和否定, 但有人依然坚信马克思 是对的,英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T.伊格尔顿 就是其中之一。为此,T.伊格尔顿最近写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Why Marx Was Right,2011) 一书,其中归纳了当前西方十种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并一一加以批驳。该书文风简洁明快,在反驳对立观点的同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作了阐发,在一些问题上可谓独有创见。 一、资本主义的存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切题性 典型的反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马克思那个时代的资本主义的确充满了丑恶,但资本主义随后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尤其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扩展,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分化日益淡化、社会流动性日益增强,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没有一点用武之地。T.伊格尔顿对此指出,只要资本主义制度还存在一天,马克思主义就不会消亡,也不会过时。资本主义的捍卫者们在批评马克思主义陈旧过时的时候却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的不平等程度甚至可以与古老的维多利亚时代相提并论。资本主义的确发生了新的变化,但这些新变化并不表明资本主义高枕无忧,这种调适正表明其深层次的焦虑。资金源源不断地涌向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这只是对长时间经济危机的应激反应,而不是除旧布新的完美跨越。最具决定意义的,并非是新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各种美好幻景,而是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理想的破灭,使一些马克思主义者抛弃了自己的原有主张。让马克思主义者失去信心的是这样的事实,即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按照以前的方式运行,并没有任何改进。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其原因在于它所对抗的资本主义秩序不仅没有丝毫软化,反而变本加厉地愈发无情和极端。一批曾经的社会主义者转而宣称根本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体制,也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以求为自己背弃马克思主义寻找借口。他们最终下定决心,还是因为看不到除了资本主义之外还有别的选择。由此可以看出,普遍的政治无力感是让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失去大众信任的主要原因。的确,当变革已经成为空谈,就很难说服人们维持对变革的信念,但这时最需要的恰恰就是追求变革的坚定信心。 T.伊格尔顿认为,从全球范围来看,贫富差距仍在扩大,资本集中度和侵略性有增无减,在这样的情况下,断言马克思主义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如同说纵火的手段比以往更狡猾、更多样,因而救火已然无用一样不可理解。传统左翼党派的“进入社会主义,还是退回野蛮状态”这一口号,如今看起来不再是耸人听闻的表面文章,而是振聋发聩的警世箴言。巨大的贫富差距、帝国主义战争、得寸进尺的剥削、压迫性越来越强的国家,所有这些都可以用来概括当今世界现状的重大问题,其实都是马克思主义者一直以来不断思考并着力解决的。在马克思主义者眼中,资本主义社会无论怎样以自己的现代性为傲,它都充满了奇异的幻景和拜物教的狂热以及一戳就破的肥皂泡般的神话和盲目的崇拜。资本主义最终的制约就是资本自身,因为资本持续不断的复制正是资本主义无法超越的边界。资本主义这个历史上最具活力的体制中,其实包括着一些静态的和不断反复的因素,资本主义内在逻辑的稳定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体制的多数批判时至今日仍有其道理。 二、斯大林主义的失败恰恰是马克思主义正确性的最佳证明 反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从理论上看也许还有些道理,但将其付诸实践的结果往往是无法想象的恐怖、独裁和暴政,苏联的斯大林主义实践就是明证。在反驳这种观点之前,T.伊格尔顿先批判了资本主义的虚伪和健忘症。他认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本身就是剥削的产物,是在无数人的血泪中造就的,只是资本主义存续的时间相对较长,使人们得以忘记它过去的黑暗和恐怖。 苏联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却成功地改变了本国经济落后的局面,建立了工业化的现代国家。而苏联付出的代价如此巨大,一部分原因正在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敌对。当然,T.伊格尔顿也承认,苏联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不能代替自由、民主,或是商店里的蔬菜,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成绩就不该被我们铭记。即便如此,苏联社会主义的功绩还是不能盖过它所造成的损失。或许我们可以说在苏联成立之初所面临的那种恶劣的内外环境下,一个独裁式的政府是不可避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苏联后来转向斯大林主义也是合情合理的。大体而言,如今人们观念中的斯大林主义已经定格为充满血腥的拙劣实验,它们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名声,让那些能从社会主义体制中获得最多益处的人们也对社会主义不屑一顾。 T.伊格尔顿强调,马克思本人从来没有设想过会在穷国实现社会主义。斯大林之前也从来没有一位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认为这是可以实现的,无论是列宁,还是托洛茨基等人。在社会总财富本不多的时候,根本没法重新分配社会财富,以使所有人都受益。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不可能消除社会阶级的分化,因为物质结余太少而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对财富的争夺终将造成社会阶级分化的复苏。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的,在物质条件不具备的环境下进行的革命,只能让“龌龊的老一套”再次出现,其结果无非是物质匮乏的社会化。马克思主义者从没想过社会主义能在一个国家单独实现,马克思主义运动的精髓就在于它的国际性,这是冷静的唯物主义认识,而不是虔诚的理想主义。在这样一个国家间生产专业分工明确的世界里,如果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就无法利用它想要消除物质匮乏而必须依赖的全球性资源。要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仅靠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是不够的,在低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建设,本来就是一件令人沮丧的艰巨任务,普通百姓恐怕也不会甘心忍受创业过程中的各种艰难困苦。 因此,除非社会主义建设是在民选机构的控制下依照社会主义价值逐渐展开,否则就会出现一个集权政府强迫人民做他们不愿做的事情。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通过集权强迫来奠定经济基础的努力,反而破坏了以大众民主和自治为特征的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理想状态下,社会主义的实现要求有掌握高水平技能、接受过良好教育、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的人民,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开明的自由主义传统以及民主的习惯。如果一个国家连屈指可数的几条高速公路都无钱维修,如果一个国家连保障人民抵御疾病或者饥饿的措施都没有,那么上述这些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都无从谈起。社会主义还要求缩短每天的工作时数,部分原因是为了让人民有时间去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另外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让政治和经济上的自治成为可能。T.伊格尔顿形象地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得让人民有鞋穿,还得让人民穿上好鞋。在物质匮乏的条件下并非不能建设社会主义,但问题是如果没有必要的物质资源,社会主义就会扭曲变形,容易变成斯大林主义式的集权社会主义。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苏联出现一些与社会主义内涵背道而驰的残酷政策,最终导致经济土崩瓦解,社会建构支离破碎。在最需要社会主义的地方,反而最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这真是整个20世纪最大的悲剧。当然,T.伊格尔顿还考虑到,那些格外顽固的马克思主义批评者们可能会说:“其实苏联面临的内外困难并不重要,因为马克思主义无论怎么说都是一种集权主义的教条。”对此,他指出,马克思本人就十分反对死板的教条、军事恐怖、政治压迫和独断专行的国家权力。马克思相信政治代表要对选民负责,并坚定地拥护言论自由和公民自由。一个看似矛盾的事实是,斯大林主义不仅不能败坏马克思主义的名声,反而是马克思主义正确性的最佳证明。如果我们想为斯大林主义的出现找到一个令人信服的根据,那只能到马克思主义中寻求答案。 三、马克思主义并非宿命论或决定论 反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宿命论,将人视为历史的工具,否定人的自由和个性。马克思主义将一切都归结于经济因素,对人类精神层面毫无兴趣,把丰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变迁简单地视为经济或阶级斗争的反映,对人类历史错综复杂的本质视而不见。 T.伊格尔顿认为,两条重要的原理构成了马克思思想的核心。其中之一就是经济因素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另一条就是历史上各种生产方式的不断交替,但这两点都不是马克思的原创,阶级斗争也并非马克思主义的特色所在。即便如此,阶级斗争的观点仍处于马克思理论的核心位置。实际上,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的重要性并不亚于那些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力量。T.伊格尔顿何出此言呢?他指出,许多社会思想家都认为人类社会就是有机的统一,但在马克思看来,构成人类社会的恰恰是各种各样的分化。人类社会充满互不相容的利益,它的逻辑不是凝聚,而是冲突。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的思想视作无所不包的万物理论,这样显然是不对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句话,也并不是说世界上发生的每件事都是阶级斗争。它的真实含义是,阶级斗争是人类历史中最基本的东西。那么阶级斗争的概念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理论的最大特征呢?也不尽然。马克思思想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将阶级斗争和生产方式这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历史观。 马克思相信,生产力会随着历史的进程而不断发展,但这并非意味着生产力会直线式地向前发展,因为马克思似乎认为生产力有时也会陷入停滞。无论哪个社会阶级,只要掌握了物质生产,就会成为社会发展的主体。生产力似乎一直在“挑选”那个能最大限度促进其发展的社会阶级。但在这一过程中的某一点上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关系已经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而开始成为生产力进步的阻碍。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出现矛盾之时,政治革命的条件也就成熟了。随着阶级斗争不断升级,有能力推动生产力前进的那个社会阶级将最终接管此前占支配地位的阶级手中的权力。马克思还宣称,只有在前一个阶级已经将生产力发展得足够充分的情况下,新的社会阶级才可能当家作主。 很显然,马克思认为物质财富会腐蚀我们的道德。即便如此,他并不像一些理想主义思想家那样,认为应该将道德和物质割裂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历史绝非一部直线进步的史诗。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完全可以把历史看作是持续不断的向上运动,因为毕竟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有了越来越复杂的需求和欲望,开辟出越来越精细而卓有成效的合作方式,并不断创造出新的社会关系,不断用新的方式实现自身价值。马克思诅咒阶级社会的道德沦丧,但他并不满足于简单的谴责,他还认识到,人类精神上的充实需要物质的基础。我们不应盲目地为现代性欢呼,但也不能轻蔑地将现代性说得一无是处。 社会关系的改变并不能单纯地以生产力的发展来解释。生产力方面的开创性变革并不一定会带来新的社会关系。事实上,在生产力发展的每个阶段,存在着许多生产关系的可能性,而哪种可能性将会最终实现往往是无法预知的。即便当历史真的到达转折点时,也无法确定是不是真的存在这样一个革命的阶级,可以挑起历史的重担。即便如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仍然能给我们很大启发。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两者的关系使我们认识到这样的事实,即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有可能会出现某种特定的生产关系。阶级斗争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争夺剩余价值的斗争,而且只要人类社会的剩余价值还不足以让全人类共享,这样的情况就会一直持续下去。马克思并非是一位一味兜售进步的无知者,他很清楚实现共产主义所必须付出的可怕代价。 对于那些指责马克思主义为宿命论的人,T.伊格尔顿反问道,如果情况真是这样,那马克思为什么还要为政治斗争而大声疾呼呢?如果社会主义真的是无论如何都会到来的,我们只需坐等社会主义到来就好了。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是一定会实现的,但他肯定不会认为“工厂法案”或者“巴黎公社”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如果他真的是一个骨子里的宿命论者,他就会告诉我们社会主义会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实现。可是他毕竟不是一个从水晶球中窥探天机的占卜术士,而是一个谴责世间非正义的先知。马克思并不认为存在产生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相反,他相信资本主义制度一旦衰亡,工人阶级必须挺身而出,接过社会的领导权。 在马克思那里,历史始终是由现实的、活生生的、有着自由意志的人创造的。恰恰是资产阶级而不是马克思,喜欢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进化论来解释这个世界。马克思反对那些指责他试图将整个人类历史归于一种规律之下的观点。他发自内心地厌恶这种冷酷无情的抽象总结,并坚持认为,如果不是将唯物主义方法作为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而是将其用作一种为满足自身而扭曲历史事实的模板,那唯物主义就变成了它的对立面。马克思也曾警告说,他对资本主义起源的看法不应变成忽略各国不同的环境,用命运确定的一般性道路来解释各国情况的历史哲学理论。 因此,T.伊格尔顿认为,今天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人,可以自由地选择他们认为合理的观点。只有那些原教旨马克思主义者才会将马克思的作品视为不可改变的圣典箴言。总体来说,没有证据可以表明马克思是一个否定人类自由的宿命论者。恰恰相反,马克思是个人自由的明确拥护者,并且一直热衷于讨论人如何超越历史的局限,选择不同的道路。而恩格斯一生都对军事战略的研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这可不像是那种相信听天由命的人做出来的事。马克思认为历史事件的发展呈现出一种意味深长的规律性,但持这种观点的绝不是他自己。将历史看作全无章法的随机事件的人毕竟是少数。如果社会生活中不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或者大体上可以预判的趋势,所谓“有的放矢”就根本无从谈起。 T.伊格尔顿强调,人类可以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美好的未来,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只能植根于资本主义的罪恶中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实现并不能为资本主义犯下的罪恶辩解。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没有哪个阶段是为了其他阶段而存在的。社会主义是否有能力彻底补偿人类为之付出的代价?T.伊格尔顿引用霍克海默的话说道:“历史的轨迹穿过无数个人的悲伤与痛苦。你可以对这两者之间的事实作出解释,但却无法为这些悲伤和痛苦作出辩护。”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种悲观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最终的篇章——共产主义——也足以令人欢欣鼓舞。但不能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悲剧气质,也就不能理解其复杂的深意。即便世间男女最终都皆大欢喜,但不幸的是,他们的祖辈为他们的幸福承受了太多的痛苦。有太多的人倒在通往社会主义的路上,壮志未酬,被人遗忘。除非我们可以起死回生,不然我们无以补偿这成百上千万的冤魂。这正是马克思历史理论的悲剧所在。悲剧不一定就是毫无希望,只是悲剧中的希望到来时往往伴随着恐惧和颤抖,而迎接它的往往是一张张惊慌失措的面孔。T.伊格尔顿发出这样的疑问:资本主义果真是实现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条件吗?没有资本主义,难道人类就无法发展马克思眼中那些最宝贵的人类财富,就无法创造物质繁荣,开发人的创造性,实行政治自决,保护个人自由和发展文化了吗?而在T.伊格尔顿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已超出学术讨论的范畴。 四、参与型市场社会主义和民主政治是一种理想的替代方案 如果只是概而统之地说马克思是对的,而没有从马克思的学说中发掘出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并提出中微观的建设性方案,那么对反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批驳难免陷于老调重弹。T.伊格尔顿在该书中为此作出了努力,他指出,自由派社会主义者与西方自由主义者有一个重要的区别:他们对苏联共产主义社会的批判比西方自由主义者的批判更为深刻,他们不满足于可怜巴巴地呼吁民主和公民权利。他们要求的是推翻整个压迫制度,并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然而,假设推翻了现存的压迫制度,接下来该怎么办? T.伊格尔顿认为,20世纪的实践证明,计划经济的道路是没法建成社会主义的。那些反马克思主义者至少提出了一个值得马克思主义者深思的观点,那就是复杂多变的现代经济必须以市场作为基础。越来越多的马克思主义者开始认识到,市场仍将是社会主义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市场社会主义制度中,生产资料是全社会共有的,但很多自治的合作社在市场中相互竞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在企业的个体层面上,合作可以确保提高生产效率。在宏观经济层面上,市场竞争可以避免传统的斯大林经济模式中出现的信息滞后、分配不均和缺少激励机制等问题。 马克思曾指出,市场既有剥削性,也具有解放性,能把人从传统的依附关系中解放出来。市场社会主义者也认为,市场并非资本主义独有。T.伊格尔顿指出,就连托洛茨基也支持市场机制,这可能会令他的追随者大吃一惊。虽然托洛茨基只认为应该在向社会主义转型的过程中,结合对经济的集中计划发挥市场的作用。托洛茨基认为,市场的价值在于它可以弥补计划的不足,增加经济计划的合理性,因为没有市场关系的经济结算是无法想象的。 市场社会主义废除了私人财产、社会阶级分化和剥削,并让产品的实际生产者掌握国家的经济力量。从这些方面看,市场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相比是一种进步。然而对于某些马克思主义者来说,市场社会主义他们无法接受,因为它保留了太多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在市场社会主义制度下,仍将存在商品生产、不平等和失业,超越人力控制的市场力量仍将占据主导地位。如何最大程度地避免政府蜕化为总资本家,避免工人蜕化为集体资本家?避免市场带来的不良风气? T.伊格尔顿认为,要避免这些问题,就必须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实行广泛的民主,这与马克思的民主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在马克思看来,民主应当落脚于本地化、大众化,应当贯穿整个社会制度的方方面面。民主不应仅仅存在于政治生活中,还应当扩展到经济生活中去。这就意味着需要一个真正的自治政府,而不是仅仅将政府事务托付给政治精英。马克思设想的是一个公民自己统治自己的国家,而不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国家。马克思试图拉近国家与社会、政治与日常生活间的距离,方法就是将前者融入到后者之中,而这就是“民主”。民主的结果是“生产什么”和“怎样生产”都取决于社会的需求,而不是受制于私利。在传媒和公共舆论领域,也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避免让一群权欲熏心、贪得无厌的商人政客利用他们掌握的媒体资源和话语权给人民洗脑,或者更直白点说,向人民灌输他们自私自利的观念,让人民支持他们所支持的体制。现代信息技术也为民主政治和管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条件和可能。不仅如此,事实已向我们表明,目前资本主义的管理和组织生产的方式同样耗时费力,社会主义的组织和管理消耗的时间未必比资本主义更多。 毫无疑问,社会主义者仍将就后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体制的细节问题一直争论下去,毕竟还不存在一个完美无缺的社会主义方案。但目前社会主义最大的问题或许还在于,人们总是把太多的时间花在讨论上,而很少去付诸实践。 T.伊格尔顿的这本书,再次雄辩地重申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但正如马克思所言,“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 注释: 许多学者指出,需要对“马克思学说”和“马克思主义”进行区分,这样的区分是有道理的。但考虑到T.伊格尔顿在这本书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上等同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因此在本文中也不再作区分。 作者在本书“英文版序言”中明确指出,当他在书中提到马克思的时候,他指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T.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也是英国杰出的文艺理论家和思想家,曾先后担任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爱尔兰国立大学教授。代表作有《克拉莉萨的被污:塞缪尔·理查森的作品中的文体、性行为和阶级斗争》、《批评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等。 该书英文版由耶鲁大学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中文版由李杨、任文科和郑义翻译,新星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 本节内容详见《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新星出版社2011年版第5—15页,第16—33页,第34—67、68—131、132—162页,第26—33、195—205页。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61页。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外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原文见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3171/c4
个人分类: 思想|13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钟南山称广东流感只是小规模流行
杨学祥 2012-3-12 12:28
钟南山称广东流感只是小规模流行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2日08:56 金羊网-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北京讯 特派记者黄丽娜、夏杨、尹安学、李青报道:日前,广州市卫生局发布消息称, 今年2 月份起, 广州地区发生聚集性流感疫情已达到9起,均发生在校园中。这是否意味着流感将大规模爆发?11 日,在京参加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表示: 这只是小规模流行,不是大规模爆发。   钟南山说: “ 2010 年和2011年, 总的来说没有出现流感爆发高峰。一般的情况下, 流感经过两三年或者三四年的沉默, 会有一个小规模的流行。如果流感病毒变种了,才会引起大流行。虽然佛山和广州最近都有发生流感, 但到现在为止,根据我们所掌握的资料, 猪流感也就是甲流已经很少了。在南方, 基本上是B 型流感, 也就是乙型流感,是普通的流感。”   钟南山透露, 台湾最近出现一例禽流感,属于H5N2,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人感染的病例。“公众关注流感疫情是好事, 这说明公众的卫生意识提高了,媒体的敏感性强了。这种关注也可以督促有关政府部门高度警惕可能的疫情爆发。” http://news.sina.com.cn/c/2012-03-12/085624099974.shtml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16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软件】前后处理和构架上的流行软件介绍
wangfeiwest 2012-2-27 23:02
早期的程序实际上是有限元分析软件,因为从软件的组成上来说,其程序主要由单元分析、组装和求解组成,缺乏前后处理功能。一般而言,完善前处理的核心是用户接口解释子系统,它包括用户语言、面向问题语言、带标识符的数据表、菜单及对话框解释程序、数据和命令诊断子系统,即诊断用户数据、命令正确性和运行状态的程序;计算模型生成与模型局部处理;图形的输入和显示等。后处理系统包括结果的合理检验、模型修改、结构优化、辅助设计、图形显示与结果编辑输出等。 当前最为流行的通用有限元软件程序有 ABUAQUS , ADINA , ANSYS , MARC , SAP 等。个软件公司对程序的前后处理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开发,其共同特点是采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把几何造型、图形显示等用于有限元计算模型的自动生成与显示,并将计算结果变为直观的图形或图像 ,尽可能减少用户的工作量,能做到大部分工作量由计算机完成,不但极大地方便了客户,而且减少了出错的概率。 ABUAQUS 1、 快速创建高质量的模型 提供基于特征的、参数化的建模方法, ABUAQUS 是唯一提供这种建模方法的有限元程序,用户可以创建参数化的几何体如:拉伸、旋转、扫略、倒角和放样。同时也能够由各种流行的 CAD 系统导入几何体,并利用上述建模方法进行编辑。 2、 混合建模方法的使用 在实际的建模分析中,几何体和网格体往往共同存在于模型中, ABAQUS 通过混合建模的方法能够非常容易的处理这种情况。用户可以处理基于几何体的数据,同时也可以处理导入纯的节点和单元数据,这些数据没有任何的几何拓扑关系。接触、荷载以及边界条件能够施加在几何体上或者直接施加在单元的节点、边或面上。允许几何体和网格体的混合使用的建模环境,为用户分析特定的问题提供了最佳的灵活性。 3、 流程化和自动化处理 ABAQUS 建立在一个开放的可扩展平台上,这可使用户可以对成熟的流程进行二次开发。从基本的宏功能和重放文件到完全集成的企业级应用, ABAQUS 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工具包来自动化处理各种任务和流程,并容易将 ABAQUS 的有限元向更广阔的用户群推广。 ABAQUS 可以利用便利的工具检测分析过程,再加上一系列完整结果的可视化功能, ABAQUS 用户能够方便地生成、解释和交流分析结果。 使用 Python 脚本语言和 GUI 工具包,可以实现自定义的菜单对话框以及实现自动化处理的各种任务流程。 ADINA   ADINA 用户界面程序为所有 ADINA 子程序提供了完整的预处理和后处理功能,它为建模和后处理的所有任务提供了一个完全交互式的图形用户界面。       ADINA 模型的几何图形可直接创建,或者从多种 CAD 系统中引入,包括:从 Pro/ENGINEER 和基于 Parasolid 系统 CAD 引入的固体模型(如: Unigraphics 和 SolidWorks ); 物理特性、载荷和边界条件可直接分配到 ADINA 模型的几何图形上,因此有限元网格得到修改,不受模型清晰度的影响; 普通的几何图形上可使用全自动网格生成,它可灵活控制单元大小分布,而映射网格划分可用于更简单的几何图形;    在模型创建期间,对话文件( Session )会记录下用户的输入和选取值。通过播放对话文件可以重新创建一个完整的模型,同时还可以修改对话文件创建一个不同的模型; ADINA 有 完全交互式的图形界面,具有下拉菜单和对话框,可选取选项和输入数值; 快捷图标可进入常用的任务; ADINA 制图窗口具有复制和粘贴特点,程序内可直接创建 AVI 视频,图形以矢量和位图形式输出;编辑 具有撤销和重做特点,撤销的数量可由用户定制,模型可进行动态旋转、缩放和快速平移,对于经常重复的任务支持命令文件输入。 在后处理过程中,包括大量的结果可视化工具, 变形和原始的网格图,带状图和轮廓图,矢量图和张量图,在图表上标示变量,在屏幕上或者以文件形式详细罗列变量值,  ADINA 还可以对输出变量产生的合成变量进行解释。 MSC.MARC MSC.MARC 包括 MSC.MARC 和 MENTAT 模块。 MSC.MARC 是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块, MENTAT 是前后处理的图形对话界面,通过 MENTAT ,可以图形交互的方式生成 MSC.MARC 计算所需的数据文件 ,可以用直观的图形方式观察 MSC.MARC 的计算结果,除了 MENTAT , MSC.MARC 也支持 MSC.PATRAN 等其他前后处理程序。 MSC.MARC 和具有多 CPU 或多网格节点环境下实现大规模并行处理的功能。 MSC.MARC 提供了开放式用户环境,供用户二次开发,软件提供了 300 多个公共块和 100 多个用户子程序接口。 这些用户子程序入口几乎覆盖了 MARC 有限元分析的所有环节,从 几何建模 、网格划分、边界定义、材料选择到分析求解、结果输出、用户都能够访问并修改程序的缺省设置。在 MSC.MARC 软件的原有功能的框架下,用户能够极大地扩展 MARC 有限元软件的分析能力。 ANSYS ANSYS 有两种工作模式,一种是交互式图形用户界面模式,另一种是批命令模式。交互式图形用户界面模式提供命令菜单,可以方便的实现交互式访问程序的各个功能,包括建模、保存文件、打印图形及结果分析。批命令模式是一种后台工作方式,批处理的编写语法是通过 ANSYS 软件自带的一种过程化语言( APDL )实现的 ANSYS 的前处理模块主要有两部分内容:实体建模和网格划分。    ●实体建模    ANSYS 程序提供了两种实体建模方法: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自顶向下进行实体建模时,用户定义一个模型的最高级图元,如球 、棱柱,称为基元,程序则自动定义相关的面、线及关键点。用户利用这些高级图元直接构造几何模型,如二维的圆和矩形以及三维的块 、球、锥和柱。无论使用自顶向下还是自底向上方法建模,用户均能使用布尔运算来组合数据集,从而“雕塑出”一个实体模型。 ANSYS 程序提供了完整的布尔运算,诸如相加、相减、相交、分割、粘结和重叠。在创建复杂实体模型时,对线、面、体、基元的布尔操作 能减少相当可观的建模工作量。 ANSYS 程序还提供了拖拉、延伸、旋转、移动、延伸和拷贝实体模型图元的功能。附加的功能还包括 圆弧构造、切线构造、通过拖拉与旋转生成面和体、线与面的自动相交运算、自动倒角生成、用于网格划分的硬点的建立、移动、拷贝和 删除。自底向上进行实体建模时,用户从最低级的图元向上构造模型,即:用户首先定义关键点,然后依次是相关的线、面、体。    ●网格划分    ANSYS 程序提供了使用便捷、高质量的对 CAD 模型进行网格划分的功能。包括四种网格划分方法:延伸划分、映像划分、自由 划分和自适应划分。延伸网格划分可将一个二维网格延伸成一个三维网格。映像网格划分允许用户将几何模型分解成简单的几部分,然后 选择合适的单元属性和网格控制,生成映像网格。 ANSYS 程序的自由网格划分器功能是十分强大的,可对复杂模型直接划分,避免了 用户对各个部分分别划分然后进行组装时各部分网格不匹配带来的麻烦。自适应网格划分是在生成了具有边界条件的实体模型以后,用户 指示程序自动地生成有限元网格,分析、估计网格的离散误差,然后重新定义网格大小,再次分析计算、估计网格的离散误差,直至误差 低于用户定义的值或达到用户定义的求解次数。   后处理模块可将计算结果以彩色等值线显示、梯度显示、矢量显示、粒子流迹显示、立体切片显示、透明及半透明显示(可看到结构内部)等图形方式显示出来,也可将计算结果以图表、曲线形式显示或输出。    SAP2000 SAP2000 程序于 1996 年问世,它是 SAP 产品系列中第一个以 Windows 视窗为操作平台的程序,拥有强大的可视界面和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 . 在这个看似简单的界面中,可以完成模型的创建和修改、计算结果的分析和执行、结构设计的检查和优化以及计算结果的图表显示 ( 包括时程反应的位移曲线、反应谱曲线、加速度曲线 ) 和文本显示等等,从最简单的问题到最复杂的工程项目,都非常方便快捷。   在 SAP2000 三维图形环境中提供了多种建模、分析和设计选项,且完全在一个集成的图形界面内实现。在今天的市场上 SAP2000 已经被证实是最具集成化、高效率和实用的通用结构软件。 SAP2000 作为有限元结构分析程序,它的模板中提供了工程中常见的结构形式模型以及许多普通程序无法实现的复杂模型,如桥梁、拱坝、水箱和高层建构筑物等。它的建模界面非常友好,是基于视窗的图形化界面,在这个可视化界面中可以利用这些预设的模块库快速建立模型。一般在选定模型后,只需要将对应的一些数据改变一下,就可以在瞬间内建立用户所要的建筑模型,非常快捷方便。    在 SAP2000 中建模,实际结构单元用对象来体现,先定义出所使用的材料性质,如钢材 (steel) 、混凝土 (concrete) 和铝材 (aluminum) ,再在图形界面中画出对象的几何分布,然后指定荷载和属性到对象上建立实际构件模型。程序包含下列对象类型 : 点对象、线对象、面对象、实体对象。    在目前使用的各个 SAP2000 版本中,由于面向对象技术的出现,建模时无需像以前那样,把模型划分为足够细的单元进行分析,而只要给出结构的基本框架即可。因为当运行 SAP2000 进行分析时,程序自动将建立的面对象的模型转换成基于有限元的模型。这种基于有限元的模型称为分析模型,它由传统的有限元单元和节点构成。在分析结束后把分析的结果又传回面向对象模型。用户可以控制网格划分,如细分的程度,以及如何处理相交单元的连接等。用户可以手工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来做到对象和单元的一一对应。    从以上可知,在 SAP2000 中建模的一般原则是,对象的几何特性应与实际构件相对应,这样可以简化模型并有利于设计过程。同时,图形界面中亦提供多种有效工具去建立模板中未给出的其它结构模型,甚至可利用内定基本模型及最佳设计去修正模型。 用户界面资料 自动格式输入 自动分网 交互图像显示 绘图输出 节点编号优化 用户选择打印 用户子程序 ABAQUS √ √ √ √ √ √ ADINA √ √ √ √ √ √ √ ANSYS √ √ √ √ √ √ √ MARC √ √ √ √ √ √ √ SAP2000 √ √ √ √ √ √ √ 各软件优缺点对比: ANSYS/Workbench 、 ABAQUS/CAE 、 ADINA/AUI 都是采用 CAD 方式建模和可视化视窗系统,都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特性。三种软件都除了提供窗口操作外都还提供命令流输入,但是 ABAQUS/CAE 并不对所有的命令流都支持 CAE 界面操作。 ANSYS 软件和 ADINA 软件都采用 Parasolid 为核心的实体建模技术,因此可以和其它 Parasolid 为核心的 CAD 软件实行真正无缝的双向数据交换,且该两种软件自身的建模功能很强大。而 ABAQUS 软件的 CAE 模块和输入文件两种建模方式是由两家不同的公司研制的, CAE 模块功能还不是很完全,一些功能只能通过编辑 INP 输入文件来实现。 如果从界面菜单上建模方面来讲,目前 Adina 、 Abaqus 与 Ansys 旗鼓相当, MARC 最弱,甚至前两者超过 ANSYS 软件的建模, Adina-m 和 Abaqus/CAE 的建模方式是基于现代 CAD 的建模方式 ( 如类似 Pro/E 、 UG 、 Solidwork 等,其蒙皮技术、复杂曲面扫描技术远强于 ANSYS) , 如果从编程序建模,那么 Ansys 最强,因为它有自己的 APDL 程序语言,所有结构尺寸都可以参数化,这也是其率先开发结构优化设计和拓扑优化设计模块的基础。 Marc 也有一个 python, 但很不好用。 Adina 可以在 Adina-in 准备文本模型文件,但不能设置变量参数,可以通过文本编辑处理模型数据。 Abaqus 与 Adina 一样,可以编辑输入模型文件参数。 如果从结构网格划分的方便程度来讲 ( 这里不指自由网格划分 ) ,设置网格线、面、体的分段数和质量较好的映射网格方面,这几个软件的排序是 Abaqus 、 Ansys 、 Adina 和 Marc 。
个人分类: 结构软件|5903 次阅读|0 个评论
林书豪。。。。。
xuleiatp 2012-2-15 13:22
奇迹小子林书豪是个神奇的充满灵气的好孩子。。。。。。 认真,真诚,勇敢,自信,坚持不放弃,特别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想要的人生,不为他人观点左右,不受当下流行观点所影响,忍受压力,享受艰辛和磨难,愈挫愈勇,并持之以恒的为之努力,as working for the Lord. 作为一个人,对社会他人的奉献,对人生的体会,到这一步其实我觉得就足了。用自己的实例激励和帮助了多少人特别是中国人,而且自己也充分感受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人生本来就没优劣的及格分,人生至此可无憾。认真过,奉献过,感受过,就好。
21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者的怪癖
热度 2 metanb 2012-2-7 00:06
学者的怪癖
学术圈里流行着一种奇怪的“沉默”习俗,就是当感到不方便时,可以“安心地”忽略其他同行的电子邮件,以最低代价来“响应”不期而至的干扰。通常初进学术圈的人会对这种习俗感到不舒服甚至厌恶、发怒,觉得对方在忽视自己。由于对方保持沉默,这就给发邮件的人留下了无穷的可能性:电子邮件寄丢了?内容写得不清楚?我哪里不对?对方出了意外?等等。很多学者也会有意无意地通过沉默来“发射”负面态度。接收到“沉默响应”的一方最初会在心理上处于一种期待的状态,比如会不时地查看信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比如过了一周,心里就会推测:对方可能不会回应了,但仍然有不确定性。两周、三周、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哦,明白了,看来对方压根没打算回复。够闷骚哈!不过,有时候也会出现过了好久(比如好几个月)才收到回复。这种习俗也是大多数学者“阴性”的体现,其实多数成年人也沾染了这种陋习,以为成熟,并相互传播,以后我还会谈到。 由于我骨子里是“阳性”人,现在虽然知道这种习俗,但仍然极不喜欢这种“阴性”的陋习(群发邮件除外)。为了对付和防止对方“发射”沉默,从而规避那种不礼貌的怪癖,我想出了一种办法,就是在邮件的末尾加一句话: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But, if you are busy, please feel free to neglect this mail. 这句话的相当于说:您可以保持沉默,不过您的沉默是经本人授权、并在本人的控制和预期范围之内。这样一来,虽然希望收到回复,但如果没有回复,双方也都没有失礼,发邮件的一方也不会感到不舒服或尴尬。实践表明,对方回复的几率反而变大。另外,为了防止反复去看已经发出的邮件,建议删除邮件的副本:假如对方回复,副本还会回来;假如对方不回复,也就不必浪费时间了。 以上,希望能解除部分学者的心理困惑,呼吁学者们注重礼节:本来就是一群绵羊,就不要再用“沉默”来相互折磨啦! 图片来自网络,非商业用途:谨献给饱受沉默之箭的“阳性”学者们!
个人分类: 魔鬼辞典|2195 次阅读|6 个评论
2012-2014太阳黑子活动高峰年要警惕新发流感大流行
qujiangwen 2012-2-6 09:02
继 2011 年末和 2012 年年初西藏拉萨和香港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以及深圳、贵州发生的两起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案例之后,2月5日, 日本 当局统计称,日本全国已有175万人感染新型流感,目前8人因病死亡。墨西哥今年已有58人死于各种流感,确诊病例达2815例。事实表明,目前全球流感已经进入新的活跃期,提醒我们要密切注意全球流感流行动态,医院和社区也要加强流感样病例监测,以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新发流感大流行病毒,并做好应急准备和应对方案。因为统计学研究表明,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是流感大流行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太阳黑子数与太阳的活动密切相关,在太阳黑子峰年前后,太阳活动到达高峰 , 耀斑出现的次数最多 , 耀斑辐射出的大量的紫外线、 强 X 射线,以及宇宙线和非高能粒子 。当太阳处于活跃期的时候,太阳周边的磁场就会变强,从而阻止来自太阳系外的 宇宙射线 ,使到达到地球的 宇宙射线 大大减少;但是当太阳处于低谷期的时候,太阳周边磁场则会变弱,辐射到地球上的宇宙射线 的密度就会达到最大。目前的研究表明,人类中引起大流行的新型流感病毒是由于作为基因重组事件的结果从某种动物或者禽类获得了一段基因,自 1918 年以来的历次流感大流行的病毒基本都是由人、禽或者猪的基因经过重组而成。基因重组机制也因此被认为是导致流感大流行的重要原因。多重感染再复活以及交叉感染再复活是基因重组的重要机制,实验室采用紫外线以及伽马射线等辐射分别使流感病毒实现了多重感染再复活以及交叉感染再复活,同时也初步证明了流感大流行的发生可能与太阳黑子的活动有关。另外 , 有证据显示 , 太阳的活动对地球气候有重要影响 , 引发 飓风 、暴雨和严寒等严重气候异常 , 并最终会影响到生态系统。某些作为病毒重要储存宿主的鸟类的迁移方式受到极端气候变化的影响会延迟抵达迁徙地。这种延迟可能是出发的延迟或者是途中迁徙时间的延迟或者两种情况均有 , 途中的迁徙时间增加可能会导致当地鸟类数量的急剧增加,而高密度的鸟类可能会因为竞争有限的食物来源而增加迁徙鸟类与其他野生或者家养禽类的接触 , 进而增加这些禽类体内存在任何一种流感病毒之间重组的机会。在候鸟迁徙路线上的生活水源,也可能会受到这些鸟类携带病毒的污染,从而传播給包括猪在内的其它动物。某种甲型流感病毒很可能通过适应性突变获得与人类宿主细胞相结合的能力,在太阳黑子以及宇宙射线的作用下进一步进化,通过与其他流感病毒的相互重组获得了有效的人际间传播能力,并最终引发流感大流行。 2013年为太阳黑子峰值年,根据太阳黑子激发流感大流行的理论,目前全球有可能正处于2012-2014年左右的的新流感大流行的酝酿期,这场新的大流行的病毒很可能是一种在致病率和致死率方面很强,会引发全球大灾难,并且有可能不亚于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这种新发病毒可能是H2N2等新型流感病毒,或者是甲型H1N1基因重组后的变异体。但笔者更倾向于前者。新流感病毒正在酝酿和孕育中,流感病毒从来没停止过进化, 目前的全球性降温等极端天气会增加人类季节性流感与动物流感病毒重组的机会,由于 太阳黑子和宇宙射线的活动主要通过影响候鸟迁徙,气候变化和病毒基因变异等影响流感大流行,因此,新的流感大流行病毒有可能正在孕育中。 2013年为太阳黑子峰值年,预计2012-2014年我们将有可能面临新流感大流行。 另外,历史上的1729-1733年流感大流行,许多专家评论说实际上为两次大流行,也就是1729年和1732年两次大流行,分别处于太阳黑子活动的峰值年和谷值年附近,经历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之后,在短短的2-3年时间内出现另一场大流行是很可能的,但是缺乏病原学证据,加上目前确实处于大流行的间期,新的流感大流行可能随时会卷土重来。依据历史经验以及科学统计和推理, 笔者推测2013年太阳黑子年峰值年前后有可能会出现一种甚至多种 新发传染病 ,新的流感大流行出现可能性更大,需要加强监测预警以及应急准备工作。 日本175万人感染新型流感 8人死亡 ​ 据日本新闻网5日报道,日本当局统计称,日本全国已有175万人感染新型流感,目前8人因病死亡。 据报道,日本厚生省的最新统计称,目前全国感染新型流感的患者已经达到了175万人。北海道纹别市的一名小学2年级男生因感染新型流感,于2天后在医院去世。这是迄今为止,日本全国第8例在此次“感冒大流行”中去世的患者。 北海道政府公布的消息说,这位小学生在1月30日被诊断出感染了新型流感,且高烧不断。被急忙送到札幌的医院治疗后,他于2日病情突变去世。报道指出,这是入冬后日本“感冒大流行”以来遇难的年龄最小的患者。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2/259305.shtm 墨西哥今年已有58人死于各种流感 ​ 墨西哥卫生部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月2日,墨西哥今年已有58人死于各种流感,确诊病例达2815例。 报告说,58名死者中有54人被确诊罹患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确诊人数达到2544人。仅在过去一周(1月27日至2月2日),墨西哥全国就有25人死于这种流感,新增确诊病例1088例。 报告说,1月1日以来,墨西哥全国已有超过200万人患上各种呼吸道疾病,目前墨国内比较活跃的3种流感病毒分别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甲型H3N2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 墨西哥卫生部表示,当下正处于冬春交替的流感高发时节,有条件的居民应做好防寒保暖并尽量减少外出。卫生部同时提醒民众,一旦出现甲流症状或感冒5日仍未见好转,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2009年至2010年,甲型H1N1流感曾在全球大流行,造成1.8万余人死亡。 太阳巨型黑子面积增加一倍 或将爆发耀斑 ​ 北京时间2月13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日面上一个巨型太阳黑子在过去的几天内面积已经增加了一倍,现在它将可能发生一系列对准地球的耀斑爆发事件。尽管目前这些爆发的严重性尚未可知,但是一部分科学家指出这一黑子将可能爆发中等强度的耀斑事件。这样的爆发事件将可能导致地球上高纬度地区的无线电通讯中断。 根据空间天气网的报道,位于日面活动区1416区域的黑子将可能爆发M级耀斑。科学家们将太阳耀斑划分出不同的等级来描述它们的强度差异,M级耀斑属于中等强度,最剧烈的是X级。当X级耀斑爆发时,将可能导致人造卫星故障,地面供电网络故障,以及无线电通讯的终端。尽管M级耀斑的影响不会有X级那么严重,部分地区的居民仍有可能感受到些许的不便。 不过,这样的耀斑爆发也意味着在高纬度地区的居民和爱好者们将再一次有机会欣赏到赏心悦目的美丽极光。空间天气网的托尼·菲利普斯(Tony Phillips)说:“本周末发生的任何耀斑爆发都将是正对地球的,因此此时这一黑子活动区正对着地球方向呢。” 在周五,太阳发生一次日冕物质喷射事件(CME),向外喷射的日面物质流竟然呈现出一个心形。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报告称:“初步模型预测显示这一CME事件释放的喷射物将大约在情人节前后抵达地球。”而空间天气网也报告称,根据NOAA的预报,在未来24~48小时内太阳将有50%的可能性发生一次M级耀斑爆发事件。 随着太阳逐渐进入活跃期,日面活动逐渐增多。目前全世界各地的太阳监测机构都已经加紧了对太阳的观测和监视。太阳活动拥有大致为11年的周期性规律,预计本轮太阳活动极大期将在2013年左右到来,届时太阳将更趋活跃。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2/259694.shtm
个人分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2535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国狂犬病流行态势和建议
flyeagle0931 2012-2-2 16:45
我国狂犬病流行态势和建议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狂犬病发生,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每年因狂犬病导致死亡的人数达55000人,而绝大多数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也属于狂犬病流行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来,部分地区疫情上升十分明显,发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多。近日出版的《BMC传染病》上刊文指出,我国的狂犬病疫情呈上升的趋势,必须加以警惕。本文概述了该项研究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国外的狂犬病防治经验提出了建议。 一、导言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感染人引起的人狂犬病,表现为急性、进行性、几乎不可逆转的脑脊髓炎,临床出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兴奋、咽肌痉挛、流涎、进行性瘫痪,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狂犬病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高达100%。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狂犬病发生,但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其中98%在亚洲,中国的发病人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自2001年以来,中国狂犬病疫情一直逐年上升。日前,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陆家海教授及其同事在《BMC传染病》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指出,这一趋势令人担忧。他们开展的一项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通过国家狂犬病疫苗接种计划,中国的人狂犬病疫情在1990至1996年间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然而之后的狂犬病例报道数量开始增加,从2001年开始大幅增长,2004年达到最高峰,并且一直维持到现在。 二、我国狂犬病流行情况日趋严峻 狂犬病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在中国,虽然一些流行病学研究注意到了人狂犬病在近期内重复出现,但是很少有人关注出现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陆家海教授课题组开展的研究工作首先探讨了中国1990至2007年间人狂犬病的流行特点,然后为改善针对狂犬病人的暴露后预防(PEP,postexposure prophylaxis)计划提供了更有效的建议。 研究人员对来源于中国卫生部疾病监测数据库的最新流行病学数据进行了分析,涵盖1990年1月至2007年7月期间共22527例人狂犬病。为了研究狂犬病暴露后治疗的效果,查明了广东省244名狂犬病病人的详细情况,包括伤口的抗狂犬病处理或相关事项。为找出暴露后预防失败的原因,研究人员还对影响病情发展的风险因素,以及接受了暴露后预防的病人(不管是何种预防方法)的治疗方案进行了分析。 本项研究说明了以下问题:(1)在上个千年最后的几年里,中国的狂犬病很少发生,而现在人狂犬病的发病率正在明显增加,这应该是给疫情防控工作提出的警示;(2)当前的狂犬病控制方案有待改进,以减少不恰当的方案,降低监测程序和卫生护理中的错误发生率。 2.1疫情日趋严重 对大量人狂犬病病例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狂犬病在1990至1996年间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然而,从2001年起,狂犬病例的报道数量大幅增加,2004年达到最高峰(发病率为1/500000),这一水平一直持续到现在。 该报告指出,中国卫生部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990年1月到2007年7月,各级疾控部门共报告22527起人类感染狂犬病病例。在1996年,人感染狂犬病病例数量达到最低,为159例。但随着近年来养狗人数的不断增多,人感染狂犬病病例也呈直线上升趋势。2006年,人感染狂犬病病例数量达到3279例。 这就意味着,在过去10年的时间里,这一数字翻了20倍。中国患狂犬病的人数目前已经位居世界第2位。 而就在刚刚过去的今年7月份,中国共计240例狂犬病患者中,仅有一人侥幸存活,其致死人数在所有传染病中仅次于艾滋病。 2.2暴露后预防性治疗至关重要 在被疑似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或者抓伤之后,通过有效的“暴露后预防性治疗”(PEP),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人感染狂犬病的发生。所谓“暴露后预防性治疗”是指在被狗咬伤之后,最快时间进行伤口处理、接种狂犬病疫苗和注射狂犬病血清。 研究人员分析了广东省2003至2004年间收集的244名病例的暴露后预防情况,发现67.2%的病人没有受到医疗服务,或者没有受到任何暴露后预防。剩余32.8%的患者尽管接受了“暴露后预防性治疗”,但治疗的不妥当和不及时还是导致了患者的死亡。通过对80名接受了暴露后预防(不管是何种预防方法)的狂犬病病人的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病人几乎都没有对伤口进行恰当或及时地治疗,或者没有接种暴露后疫苗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没有及时接受“暴露后预防性治疗”被认为是狂犬病病患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注射狂犬病疫苗之后,病患体内会在疫苗的刺激下产生“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这种免疫球蛋白能特异性地中和狂犬病病毒,起到被动免疫作用。狂犬病血清的抗毒素可以及时中和体内的游离病毒,防止病毒扩散,相对地延长狂犬病潜伏期,使机体有足够的时间产生自身的抗体,减少发病的机会。 2.3暴露后预防性治疗不能普及的原因 “暴露后预防性治疗”不能普及的原因有很多,陆家海指出,较高的疫苗注射成本、不同部门间管理的混乱以及人们对狂犬病缺乏应有的防范意识,都是主要原因。 2.3.1疫苗注射成本较高 陆家海表示,狂犬病疫苗要打5针,而流感疫苗只打1针就够了。他指出,相比乙肝疫苗和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的效果没有那么有效和迅速,所以要连续注射5针,这也使得注射疫苗的成本大为提高。由于目前农村和城乡交界处是狂犬病的密集发生区域,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们,其收入一般在全国人均收入水平之下。无论是选择国产疫苗还是进口疫苗,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加重这些人的生活成本。除此之外,由于狂犬病疫苗价格昂贵且必须冷藏保存,农村或偏远地区的诊所几乎不会选择储备狂犬病疫苗。如果想注射疫苗,必须要去遥远的乡镇甚至市区的疾控中心,只有那里才有疫苗提供,这也加大了病患的交通成本。所以,很多人选择不注射疫苗或者在注射一针、两针之后,看到自己并没有发病,就不再继续注射疫苗。这样的认识误区造成了一些人由于没有完成全程的疫苗注射,而死于狂犬病。 2.3.2不同部门间管理的混乱 目前主管狂犬病的部门有3个:农业部、卫生部和公安部。农业部负责动物狂犬病的防治,卫生部负责人狂犬病的防治,公安部则负责管理城市和农村的犬只。 2.3.2防范意识不足 相对上世纪80至90年代,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饲养宠物犬或者看家犬,这些犬只和其他宠物的狂犬病防治一直比较混乱,社区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普查、监管机制。 三、国外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世界上消灭狂犬病的国家有北欧诸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50个多国家。20世纪90年代末和2000年初,西欧各国通过开展口服免疫接种运动(例如瑞士于1999年、法国2000年、比利时和卢森堡2001年、捷克共和国2004年)消灭了野生动物的狂犬病。 狂犬病很少的国家,如美国,上世纪60至80年代,每年死于狂犬病为0-4人,肇祸动物主要是野生动物。在2007年9月7日世界狂犬病日前夕,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狂犬病计划主任查尔斯·鲁普雷希特在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全国动物狂犬病监测发现,美国的狗间传播的狂犬病病毒型已经消灭。这是近50年来美国公共卫生的重大成就,是州和地方卫生部门坚持不懈地开展狂犬病预防工作,开展疫苗接种计划和消除流浪狗的结果。 3.1美国的经验 在美国,养宠物非常普遍。由宠物带来的传染病成为一大难题。仅以狂犬病为例,上世纪50年代初,美国每年狂犬病发病数超过1.5万例,其中有近5000例家养宠物狂犬病,人被传染也有10多例。 在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后,本世纪初,美国每年报告的动物狂犬病约7000例,其中家养宠物狂犬病稳定在1000例以下,而人被感染狂犬病每年均在10例以下,一般每年都只有两三例。全世界每年约55000人因传染狂犬病而死亡。相对而言,美国对狂犬病的防控比较成功。美国防治狂犬病主要有以下成功经验: 3.1.1强制接种疫苗 美国CDC按照1999年颁布的《人类狂犬病预防建议》,在经常与动物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的危险人群中推广疫苗接种。在宠物接种方面,疾控中心规定猫、狗、鼬鼠等易于传染狂犬病的家养宠物,都要经过疫苗接种,取得证书之后才能出售和饲养。 由美国各州兽医诊断实验室组成的公共卫生兽医协会,在2004年还通过了《动物狂犬病预防纲要》,它要求:家养宠物必须带有接受狂犬病疫苗接种的健康证书;收养流浪猫、狗的动物收容所有义务为动物接种;一旦发生动物咬、抓伤人的事故,如果这种动物有狂犬病嫌疑可以立即处死。 3.1.2规范宠物交易 狗、猫等家养宠物是最重要的狂犬病传染渠道,而在美国,宠物的出售、流通都由专业化的销售商进行。对普通居民而言,在这种店里买到的宠物一般不会有什么健康问题;同时,卫生当局也很容易进行健康检测与监控。美国政府还要求宠物犬的繁殖需要取得育种证书,美国的宠物医院数量很多,保证了宠物接种、治疗服务。对于宠物的流通,美国也设定了严格的检疫措施。 3.1.3伤人必受重罚 宠物特别是犬类咬人、抓人,不仅可能传染狂犬病,严重的还会致人死亡,因此城市管理中,应在公共场所限制宠物与人接触。包括加州在内,美国的13个州以及首都哥伦比亚特区的法律都规定:犬等宠物攻击他人,主人必须负连带责任。 3.1.4加强疫情监控 美国除农业部有下属几个联邦兽医诊断实验室外,几乎每个州还有一个州农业部下属的兽医诊断实验室,每年都有大量的样品或病料被送到各州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可以清楚地看到各州各种动物疫病的控制情况、发生与流行的分布图示。美国各州的公共卫生兽医部门发现可疑病例时,会在24小时内将样品送到联邦农业部的实验室进行确诊。 这种严密的诊断和监测网可以及早发现动物疾病,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将其消灭在起始阶段,将经济损失减少到最小。如果动物疾病有传染到人类的风险,严密的监测也有助于提前采取措施。就以狂犬病为例,CDC每年都根据各地上报的狂犬病例绘制出疫情发生的分布图,提醒各地卫生部门和公众:哪些地方比较危险、要采取措施。动物饲养员等与动物密切接触的高危人群中,也有疫情报告和经常接种的措施。 3.2日本的经验 日本从1950年起就将狂犬病流行作为社会问题,实施《狂犬病预防法》,经过六七年的努力也消灭了狂犬病。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和2006年日本出现了人感染狂犬病的病例,但是都是在国外感染的。由于养狗的人多,日本对于狗的管理十分严格而且认真。 3.2.1严格登记管理 日本政府专门颁布的《狂犬病预防法》规定,各个地区政府必须设有专职兽医作为狂犬病预防员;养狗人在购买之后的30天内,必须按照厚生劳动省的规定到指定地方进行登记;如果所登记的狗死亡,或者是搬家等,也要在30日内告知。 3.2.2强化计划免疫 日本政府规定,养狗者必须每年带狗注射一次狂犬疫苗,如果发现没有注射,狂犬病预防员有权将狗“拘留”。违反上述规定者,将被处以最高30万日元的罚款。由于关系到自身健康,日本人一般都很自觉地让狗接受免疫注射。 3.3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 3.3.1欧盟实行宠物护照 欧盟要求从2004年10月1日起,欧盟成员国的公民在携带猫、狗或雪貂等宠物在欧盟境内旅行时,必须为它们准备好一份特别的宠物护照。 这个带有宠物照片的护照将能证明该护照“持有者”是否接受过狂犬病疫苗注射,当然也可以附上宠物的有关病历,但这不是强制性的要求。宠物护照由兽医发行,在除英国、瑞典、爱尔兰和马耳他以外的欧盟国家都可使用。不参与该系统的这4个国家则要求额外的狂犬病检测。 3.3.2法国大力打击非法偷渡狗 法国是世界上狂犬疫苗诞生最早的国家。法国政府为防范病毒扩散,加强了对食肉动物如犬、猫类等的管制。将路上捕捉到的没有系绳且没有打疫苗的狗都予以安乐死处理,2004年约有50只狗被捕杀。此后,法国政府对非法偷渡狗的行为加大了打击力度。 3.3.3泰国免费接种疫苗 泰国卫生部对狂犬病的处理程序是:一、严格登记制度,全国各地的医院都要认真做好有关被狗咬伤过的人的记录,严格治疗程序。二、免费为人接种疫苗。泰国有一项实行多年的“30铢治病”医疗保障,任何泰国人只需花30泰铢(约合人民币7元)挂号费即可。三、严格管理家养狗。泰国的家养狗每年都需注射疫苗,以防伤人。 3.3.4意大利给狗植入电子身份证 意大利20个地区近年执行一项新的标准,狗主人必须在其宠物犬的皮肤下植入一个电子芯片,作为狗的身份证。这个电子芯片通过一个普通手术植入狗的左耳后面,手术不需麻醉,电子芯片中存储着有关狗的年龄、品种、身长、性别、注射疫苗的类别和时间等情况以及狗主人的个人数据。 3.3.5澳大利亚采用农场管理模式 澳大利亚原本是一个无狂犬病的国家,但是1996年7月首次报道在果蝠体内发现了病毒的存在,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国内采取了针对性宣传教育、指导工作以及对职业暴露人群的预防性治疗措施。还采用优良的农场管理模式,告诫人们尽量少接触蝙蝠,提高医务人员识别和诊断该病的技能,加强对职业高危人群暴露前免疫以及暴露后及时医疗救治与疫苗免疫。 四、建议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公共卫生投入不足、防范意识淡薄、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吸取外国的先进经验的前提下,结合本国实际情况,从教育、预防、管理、治疗等多个层面开展防治狂犬病工作。 4.1强化健康教育 提高卫生管理部门和政策制定者对狂犬病的认识,强化全科医生和卫生护理人员的培训,对学校的学生和公众开展教育工作,使其认识有效控制狂犬病的关键因素。国家应该通过公益广告、科普讲座等形式,对群众进行广泛而深入的防范狂犬病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狂犬病和“暴露后预防性治疗”,这样才能有效降低人患狂犬病的可能。 4.2严格实施免疫 饲养犬只的主人必须带犬到当地兽医防疫机构批准的狂犬病疫苗免疫注射处进行犬只登记、免疫,领取和拴挂犬只免疫标志,并按规定带其到当地兽医防疫机构进行定期检测;人用狂犬病疫苗由国家批准定点生产,卫生防疫单位统一经营,保障供应,禁止其他单位和个人擅自生产、经销;兽用狂犬病疫苗由国家批准定点生产,兽医防疫机构统一供应,禁止其他单位和个人生产、经销。同时,相关部门通过拨款降低注射疫苗的成本。 4.3落实管理规定 我国也有养犬管理规定,关键是如何执行,除了法规,还要有相应的服务措施跟上。社区应该加强自主治理,建立养狗公约,为养狗人提供行为指导。宠物的主人应该自律,注意狗只的免疫和看管,这样才能杜绝狂犬病。城市规划和发展应该考虑到生态系统保护问题,平衡人和动物的活动。 4.4改善狂犬病人的暴露后预防 在出现狂犬病病人后要严格依照卫生部《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的要求,最快时间进行伤口处理、接种狂犬病疫苗和注射狂犬病血清。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武汉分馆)
个人分类: 狂犬|4454 次阅读|0 个评论
iPad的流行带动了平板产业,也许是残缺美?
热度 2 liwei999 2012-1-6 09:41
我是最早的iPad拥有者了,免费午餐,老板发给我做奖品。当时想到有这么个轻便时髦的玩意儿,一定可以代替笔记本。用起来才发现不是这回事儿,简单查email或者上网我已经有iPhone,其他活动还是笔记本好使。关键是不可缺少的键盘虚拟化了,不适应。 虽然是苹果饭多年了,我家的iPad甜甜不爱用,我也不用,躺在那里,经常灰尘满满。还是需要物理键盘才 好。否则就纯粹是玩具。 奇怪的是有键盘的 Air 并没有真正流行,反倒是平板成为时尚。这是一种奇特的现象:取消一个关键零件或功能,反而使得产品更加吸引人。残缺美在市场心理中的折射?? 不过那天看到苹果专卖店前80-90岁的老太太在用平板看图像和录像,那样自如自然,我还是感觉到它的革命性:触摸式交互太intuitive了。笔记本电脑不曾达到过如此的亲民程度。 另外就是平板与网上商店、游戏、电子书的整合,比笔记本更加到位。不理解为什么,但是确实有这个感觉。这也促进了它的流行。
个人分类: 立委随笔|3238 次阅读|2 个评论
由“愧居卢前,耻于王后”说开去
热度 2 lxh2009 2011-12-30 14:31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世人如此称谓,大概多少也包含点如今流行的“排行榜”的意味,按成就和影响力有先后次序之分。只是其中的杨炯并不认可这个排名,公开对他人宣称: “吾愧居卢前,耻于王后”。 杨炯的这一说法,表现出他性格中的两方面特点,一是“直”,有话就说,不平则鸣。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用来称量孰轻孰重,但凭什么就非得你们说了算?王勃同学年少成名,但资历和积累显然还不够,所以,我觉得卢照邻同学排第一才算是当之无愧。其二则是“狂”,估摸着他心目中的第一应该是他自己,压根没把其他三位放在眼里,所以才拿同样被举过神童的王勃(相当于现在的科大少年班毕业)说事。排名第一的给说下去了,后两位就更不足道了,而“愧居卢前”则极有可能只是故作姿态罢了——把实力明显不济的人推到自己身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咋回事,而自己还能落得个谦虚的美名。 自古文人相轻,所以也很难简单轻率地评说古代文人的这种狂傲。所谓“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写文章的事是真不好说。谁的作文成绩更好,一千个人心中可能会有一千个标准。因而,杨炯的“狂”,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毫无道理的妄自尊大。 说到狂人,目前正热播的电视剧《新亮剑》的主人公李云龙,就是创作者刻意打造的这么一个形象:目无领导、目无纪律、我行我素,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李云龙还特别爱瞧不起人,他曾经对并肩抗日的晋绥军358团团长楚云飞说:“能入我眼的人不多,你楚团长算一个!”李云龙为啥这么牛?要知道,做一个张狂的牛人,是需要有资本的。李云龙就是有这个资本牛:作为军人,他打仗勇敢、战功卓著;作为团长,他爱兵如子,打仗总是身先士卒;而且直率坦荡、敢做敢当,始终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所以尽管性格张扬、屡抗军命,他却并不讨人憎厌,反而深得陈赓、刘伯承和彭德怀等八路军首长的宠爱,也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感觉得提气。 老版电视剧《亮剑》曾经看过,小说原著也买过、看过,很是喜欢。不知道新版是否会增拍原著的后半部?期待中...
个人分类: 杂感及其他系列|6862 次阅读|2 个评论
也说说下的蛋
热度 1 zhaoxing 2011-12-24 21:01
最近年终流行盘点下蛋 ,看看自己 今年下了5个蛋,其中5个都是领导喜欢学校认可的蛋。比去年数量少,区别是都贡献给了外国人的篮子,营养因子有好也有差。不过属于“货真价实的蛋,非剽窃蛋、非压迫蛋、非外购蛋,也非会议蛋 ”,没有下蛋需要给钱的,更没有给了钱才准下的蛋。 周围人感觉还可以,自我感觉很一般,其中大部分蛋都只是蛋,都不好意思拿出去当牛吹。 争取明年下的蛋,每一个都敢拿出来唬唬人。 注: 吴国清老师.年终总结之下蛋----今年下了10个蛋.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41954do=blogid=521511 吕喆老师. 文章算个蛋?!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1635do=blogid=521548
个人分类: 杂谈|42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温泉 雪 人
热度 1 xupeiyang 2011-12-24 15:12
http://news.ifeng.com/photo/hdsociety/detail_2011_12/24/11542115_0.shtml
个人分类: 长寿秘诀|1848 次阅读|2 个评论
巨流河以南
fengzhigu123 2011-12-9 09:30
(一)巨流河 在齐邦媛这本《巨流河》流行以前,巨流河这个名字或者这条河流恍如一条隐匿了光亮的存在,我们互相不视不见。或许它的另一个名字辽河更能激起一种直观的昭启。 炮火从于我似近又远的东三省开始,一夜撕裂的剧痛从辽河开始,一个民族在沉稳了几千年以后遭遇最大的外族入侵,于是城池沦陷、饿殍遍野,一个民族的几十年悲壮的集合在一瞬间爆发,其沉痛和惨烈如何言说,眼睛所见的悲哀景象足以让人身体发生震颤的悲愤。 保家卫国,热血青年。存与亡的绝对命题横陈与每个中华儿女的面前,于是“中国,有我”的呼喊遍传云霄。 战乱年代的少年一路从东北走来,辗转流窜,路线沿着东北、北平、南京、武汉、江西、重庆、四川、云南前进,从中国东北富饶之地游走到中国另一富饶安逸之地西南,没有经历过的人怎能理解这同样的富饶背后所萦绕的乡愁国难。 然而,我们不能理解一个国家丢城失地,最终固守一隅时所暴露出的悲情,悲情孕育巨大的勇气和奋发之气。命运和尊严,生和死的命题在任何时候的讨论突然都变得如此不名一文,除了在这个时刻。 然而正是在这个时间,中国的教育事业在经历一种前所未有的繁荣。 在这个时间,终于了解了为何在重庆也会有一所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后至昆明)、中央大学在重庆,武汉大学在乐山,在成都有金陵男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燕京大学等高校,还有很多高校也进行了西迁。路途漫长而布满艰辛,饥饿和死亡袭击所有在路上的学生、老师,也磨砺坚强的意志。 有时候我想为何那个时代出来的人都无比坚定、宁静宽厚,这或许与他们所处的时代,所经历的生离死别和炮火纷飞有关。 (二)三江汇流 齐邦媛先生的中学是在重庆沙坪坝的南开中学,张伯岑是他们的校长;而她的大学则是那是西迁至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在那里他的老师是著名的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 乐山,似乎我来去匆匆的路过过,并未来得及细细观摩。以前我只知道闻名于世的乐山大佛和峨眉山,却未曾听闻关于河流的细说,然而乐山这座山城却是三江汇流之地,青衣江、大渡河、岷江三和汇流。青衣江的名字让人叹服,除了说明河流的清澈之外,还赋予人一种隽秀轻巧的飘逸之感。 以我卑微的知识和阅历,我不知为何对于中国西南的各地逐渐的有一种偏爱。偏爱一种厚重的文化,偏爱一种秀丽的色彩,偏爱一种熟悉的感觉。(然而,这终究是会有矛盾,大抵这就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幸福与不幸福吧。) 齐先生在书中有一段说她们在四川住旅社的时候遇见强盗,因为只有她一个女孩子,怕是有危险,老板娘把她塞进钱柜,当强人离去之后,每个人的头边都放了几本书。“因为他们知道四川强盗都不抢书,‘书’、‘输’同音,而且据说四川文风鼎盛,即便盗匪也尊敬读书人。” 这让我想起了川大周啸天教授,彼时曾听他中华文化(诗歌卷)一课,先生在课上神采飞扬的讲他在成都火车站有一次遇见抢劫,自己突然之间冒了一句:“我是川大教授”,对方弃他而去。先生解释大抵劫匪放弃劫他是因为大学教授一般都比较贫穷,除了书没有多少钱。然而我想这何尝不是对知识分子的一种尊敬呢,先生如此说这件事情大约也暗含对这份职业的喜爱之意吧。 正所谓“盗亦有道”。还记得有一晚上完课突然来了感觉胡乱瞎编了一首古体诗通过短信发给周老师,请求老师指导,老师也并未回复短信,但现在想来自己当年也真够好笑的。 (三)河流有言 早晨读《巨流河》突然感觉心中有千万言需要被记录下来,只怕过了这个时段一切曾经的想法都如过眼云烟似的了无痕迹。 读齐邦媛、章诒和等先生的文章,无不让人感受一种浓厚的文化修养。关于文化修养一事我思虑良久,发现这件事情终究需要有传统才行。 师母说穷人家的孩子不要学什么艺术。她的话虽然偏激,但却似乎颇有道理,细看历史,有成就的人大多家族殷实、在朝为官,或者是名门望族,正是借着“谈笑有鸿儒”的调子才逐渐熏陶出一种对于文化的独特鉴赏和认知。而一般人家的孩子若非没有什么特别的机缘在认识文化的层次上就低于其他有着家庭教育资源的孩子。 而这种最初的东西将很可能决定你一生的文化层次。 作为一个连女朋友都没有的人,却一直渴望拥有一个女儿,难道是童年某种东西的缺失,我不知道。但渴望拥有一个女儿,渴望把她培养成一个隽永文雅女儿的愿望却似乎很强烈。 或许这是自己的梦想,自己既然不能实现就只好借助于下一代来实现。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为何很多父母活得太累的原因。但我们内心所真正渴望的东西,谁又能真正说得清楚呢。 不可说也,不可说也。其实就像GALA那首操蛋的歌,听着听着也就不那么悲伤了: 忽然夏夜   化为晨冬   潮落无声   却汹涌   寥寂夜空   无尽无穷   留一盏灯   为你到天明   忘不了曾经   甘苦与共   不问冷暖   相依相拥   忘不了后来   水乳难交融   你随心而行   剩下我寤寐不宁   想把你留下来生活不再去漂泊   想给你写封信我的心情已淡漠   想让你变快乐不管未来多渺茫   想和你说再见人已不知了去向   忘不了曾经   青春懵懂   穷尽所能   抹月批风   忘不了后来   云过天空   你随心而行   剩下我寤寐不宁   想把你留下来生活不再去漂泊   想给你写封信我的心情已淡漠   想让你变快乐不管未来多渺茫   想和你说再见人已不知了去向   失去你我不会放声哭   就像水底沉默的珊瑚   你知道我会为你祝福   愿你永远穿漂亮衣服
个人分类: 书海沉浮|340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见流行就感冒
vatang 2011-11-29 08:30
中午的时候就感觉有点不对,鼻子里面痒痒的,然后就开始打喷嚏。 到了晚上,就已经涕流满面了。然后就开始难受。注意力不集中,对什么也提不起兴趣。有人说,恭喜你,今天你甲流了。 流行病这个词创造的很好,你一看它就蕴含了一个哲理:只要是流行的,就是病态的。我记得80年代流行养君子兰,君子兰一株被炒到上万,那时候万元户好像比现在的百万富翁还牛,所以上万一盆的君子兰,对大家的震撼可想而知。那时候我们看到君子兰眼中闪现的都不是花和盆,而是一叠叠的人民币,那种流行风尚过去之后,几乎每家每户都养了一盆君子兰,不为别的,就为曾经那美好的记忆,这个东西实在太贵了,养了它,就感觉自己成了万元户一样。 后来流行炒股,刘青云演了个电影叫《股风》,其实这个名字改成《股疯》更合适一点。你看那里的人,老老少少,男男女女,股票是什么都不知道,就在证券交易所大把大把洒银子了。不为别的,就因为别人炒股挣钱了,大家就都认为炒股是可以挣钱的,他却没想想挣钱的人挣得是谁的钱,这是个零和游戏,你挣的,就是他陪的,但因为流行,大家都觉得自己是那个赢家,甚至天真的以为会有人帮助他成为赢家,你看看那些推荐股票的大师们,鼓动如簧之舌,把一个个股民忽悠的五迷三道,大把大把赔钱而不觉悔。 再后来又流行炒房,政府带头忽悠房价还要再涨十年,和好莱坞一比,我们这房价还有无限空间呢,买房要乘早,负债也很吊。有个房子的都美得鼻涕泡快出来了,这美滋滋的感觉着实影响了一匹无房户的心态,流行吗,就像歌厅里的摇头舞会,那气氛下你不摇两下就显不出你的酷来。 时尚界天天在研究如何如何流行,有一本书叫《引爆点》,也病态的流行了好一阵,把做IT的都忽悠了个够,最后这帮家伙也不知道怎么找到那个点。 其实流行就是傻帽之间的一种相互盲从。古人有三人成虎的故事,假话听多了,丧失了自己的判断,就盲从了,流行就这么产生了。所以喜欢流行的基本都是傻帽,创造流行的基本都是傻帽引导者。比如芙蓉姐姐的流行,基本上都是因为那些骂芙蓉姐姐的人傻,傻帽最大的特征就是觉得自己很牛,看见芙蓉就产生了优越感,不骂不足以体现自己的优越性,你骂我骂大家骂,倒把芙蓉姐姐骂火了,人家顺势飘洋而去。 流行病能传播,都怪自身免疫力太低。所以建议那些傻帽们,别没事一见流行就感冒。
23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流感流行与太阳黑子和宇宙射线活动有关
qujiangwen 2011-11-24 14:10
现代流感世纪之交大流行 有人将此与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相提并论 现代流感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在20世纪与21世纪新旧世纪之交大流行。时间范围是1999年11月至2000年4月,欧洲、美洲、亚洲均发生中度以上流感流行,其中最为严重的为法国,流行高峰时发病率达每10万人中有861人感染。 与往年同期相比,这次流感的发病人数并未增加,引发流行的毒株仍然是H3N2亚型。我国受到的危害也较为严重。以北京为例,1998年至1999年流感流行期间,流行高峰时发病率高达26.49%,非高峰期也有10%的发病率。 同样,在2000年1月,据英国首席医疗顾问利马·唐纳森教授估计,全国约5900万总人口中,平均每300人/10万人遭到流感袭击;而在苏格兰地区,平均每540人/10万人染上流感。短短数天,至少有50万人染病,而且染病人数一直呈急剧上升之势,这次流感被认为是英国11年来最严重的流感暴发。1989年,英国暴发的流感死亡人数2.6万。当时人们的关注焦点似乎在电脑的千年虫病毒,但没有想到,生物病毒首先袭击了英国人。由此,英国媒体戏谑,“感冒虫比千年虫威力更大”。 同样,2000年新年一过,加拿大的多伦多、蒙特利尔和温哥华等大城市,多家医院都出现流感病人爆满的情况,使得当地卫生部门迅速批准缓解流感症状的首种药丸“Tamiflu”上市。 2000年,感冒同样没有放过美国,最初在西岸暴发,首先出现在加利福尼亚州和亚利桑那州,此后蔓延至包括纽约、宾夕法尼亚、新泽西、佛吉尼亚、马里兰等19个州和首都华盛顿。如同1918年的流感,在美国,流感通常先在阿拉斯加开始,继而南移入侵美国西岸,然后抵达东岸。流感出现的季节通常在12月至翌年3 月。 2000年初,继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相继暴发流感后,欧洲其他国家也相继出现流感潮,其中法国的患者多达数百万人。法国传染病监察机构“警戒站”说,在法国肆虐的流感,到1月5日已有近100万人受感染。从12月27日至1月3日期间,平均每10万人中有741人患病。根据法国卫生部门的规定,如果每10万人中有157人受流感影响,就被视为疫症。因此2000年初的法国也被视流感疫区。 同样,意大利2000年初也暴发流感,初步统计每1000人中就有4人患病,患者病情持续3天~4天,引起并发症的病人可能有近万人。这次流感连雀鸟也不能幸免,当局捕杀了200万只雀鸟。而荷兰全国流感中心统计,2000年该国平均10万人中有260人发病,患病人数达全国总人口的10%~20%。在西班牙,流感病例比1999年多出30%,在南斯拉夫,流感病例达5年来的最高峰,贝尔格莱德有4万~10万人患流行性感冒。2000年初,阿尔巴尼亚流感的大规模暴发已导致至少数十人死亡,拉脱维亚有5人死于流感。挪威、丹麦、芬兰、瑞典、捷克、德国、保加利亚和以色列等国,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流感肆虐。 http://www.stdaily.com/other/dzkj/2009/0505/5-4.htm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3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言和语的形式与言义和语义的内涵或内容之间存在:反变关系。
geneculture 2011-11-23 13:26
geneculture 2011-11-23 13:21 记得有一个时期国内流行一句话“理解万岁!” 现在我也要再重新启用这一句话“理解万岁!” 就因为嘉文的以下这段归纳总结: 【按照晓辉的说法,单字为“言”,( 双字和 )多字为“语”。言语言语,“ 言 ” 不等于 “ 语 ”,言是语的基本单位;( 晓辉加注:从形式上说“言是语的基本单位”;从内容上说“言义”——言的一个一个的“义项”则是由一条一条具体的“语义”来呈现的!因此,不能说 :)“言义”,就是“语义”的基本单位(, 而要说“离散的言义”是由无数“线条一样的具体的语义”集合来描述或呈现的,因为,“言”和“语”的形式与“言义”和“语义”的内涵或内容之间存在:反变关系 !)。这是晓辉继 发现“意”不等于“义” 之后的 又一个重要的不等式的发现 。】 from: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982do=blogid=510808 博主回复(2011-11-23 16:58) : 我查看了《字本位与汉语形式化》全文,看到相关的字义的解释是:字的释义,是需要另外的一些语言来解释该字的含义。也就是晓辉说字义的内容,是吧?因为字义的内容是多个语句解释的,所以,晓辉,晓辉就说,““离散的言义”是由无数“线条一样的具体的语义”集合来描述或呈现的,”,是吗? 博主回复(2011-11-23 13:41) : 晓辉能否指引一下你之前说到如下含义的语言的出处吗? 而要说“离散的言义”是由无数“线条一样的具体的语义”集合来描述或呈现的,因为,“言”和“语”的形式与“言义”和“语义”的内涵或内容之间存在:反变关系! 在我印象中之前我没有看到过你以前有类似的表述,所以,我需要你指引一下,我可以再深入学习一下。 geneculture 2011-11-23 15:44 http://survivor99.com/pscience/2008_4jidu/zxh_paper_18.htm 字本位与汉语形式化(本章全文超级连接) (作者:广东珠海 邹晓辉)《字本位理论与应用研究(全书总目录超级连接)》第252-284页 博主回复(2011-11-23 17:01) : 查看了《字本位与汉语形式化》全文,看到相关的字义的解释是:字的释义,是需要另外的一些语言来解释该字的含义。也就是晓辉说字义的内容,是吧?因为字义的内容是多个语句解释的,所以,晓辉,晓辉就说,““离散的言义”是由无数“线条一样的具体的语义”集合来描述或呈现的,”,是吗? geneculture 2011-11-23 17:02 是的。不过请嘉文要注意(义项的两类呈现方式!): 8.3.4 义项呈现字组化 8.3.4.1 字的义项 义项的直接呈现 图7是“直接呈现”原理及实例的示意图。 义项的间接呈现 图8是“间接呈现(标注)”原理及实施例的示意图。 8.3.4.2 组字公式与字组方阵 8.3.5 实例解析 博主回复(2011-11-23 17:12) : 我感觉字本位理论讨论的“义”基本上没有超出“字”本身的义的范围。包括晓辉所谈及的“义”也是如此。 这和本文的观点是不同的,本文的观点是:“义”是脱离于字的存在,字,之所以有“义”,只是因为字,是对脱离其存在的连续的义本身的一个离散采样值。我没有看到字本位理论中有类似的理解,也没有看到晓辉有类似的理解。而且,我的这个理解本身已经超出了字本位的层次,不是就字论义,而是就义论字。 不知道我的这些理解是否符合字本为理论的实际,或者是我对字本位理解不够全面? geneculture 2011-11-23 18:17 提示一个新的区分(希望嘉文注意!): 取值与置信 两类问题的区分。 语言的取值与置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197d930100tvz6.html geneculture 2011-11-23 18:12 "字本位与中文信息处理的基础" http://www.docin.com/p-246503309.html 字本位与中文信息处理的基础 ——解析“字与字组的关系”探索“汉语形式化”新路 (典型实例:由“一字精解”到“字字精解”) 邹晓辉著 广东科技出版社 广东优秀科技专著基金会 2006年度广东优秀科技专著基金资助出版 专家推荐意见(1-5)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99 geneculture 2011-11-23 18:08 关注邹晓辉先生的研究 http://www.tech110.net/bbs/viewthread.php?tid=10228highlight geneculture 2011-11-23 18:03 顺告:仅就语言学和计算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机器翻译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就已经有多位学术领军人物在2004-2005年期间审订“字本位与汉语形式化”以及“字本位与中文信息处理”的稿件了。 http://survivor99.com/entropy/2006entropy/3-4/2006-4-8.htm 博主回复(2011-11-23 17:32):我现在在这里,对是否有人能理解本文的意思抱有浓厚的兴趣中,暂时把对相关的其他理论的兴趣放下来了 。 geneculture 2011-11-23 17:57 是的, 嘉文一直在用自己的思维方式 理解晓辉第一个不等式所提出的“意与义的区别”的观点 (这是晓辉十年前遇见“字本位”提出者徐通锵教授之前 就公开发表了的理论融智学通论的观点,它本身就已经超出了“字本位”涉及的范围 ——对此徐老曾今书面和口头均明确说过)。 因此,嘉文现在说它“不是就字论义,而是就义论字”,我是可以给予明确答复的。 至于,嘉文对“意和义的区分”尤其是对“义” 有自己的理解或解说,晓辉也不反对——因为 在晓辉看来: 只要承认“意和义的区分”就已经与不区分的“意义混合说”的各种观点不同了 ,至于,对“义”任然在用“意”来拥有自己的理解或解说, 那是另一个问题。火候不到或条件不具备,还不如暂时不说——或另外开辟专栏来系统论说! geneculture 2011-11-23 17:44 嘉文,我在看你的回复,问题要一个一个地回答。 geneculture 2011-11-23 17:39 因为, “有概念的思想意识活动和尚未形成概念的思想意识活动” 这“两种思想意识活动”不仅均属于我说的“意”的范畴, 【提示:这在维特根斯坦论著中早就说了并被引用泛滥了】 而且,也是我所说的可“置之不理”的那一个大类的问题。 【注:原因是维氏之后各种观点恰似盲人摸象吵个不停!】 请见: geneculture2011-11-23 16:37 最关键的是以往几乎所有的“语义”或“语意”研究的歧途, geneculture 2011-11-23 17:27 提示:书中该篇所论及的“三化”和“三注”及其相互关系 “三化”是形式信息处理的步骤,其特点: 不仅是文本数字化而且是“第三脑智”的“协同智能观”(最抽象的信息类的宏观划分)和“协同智能计算系统”方法(最具体的信息系列亚类的微观划分——为处理和计算奠定基础); “三注”是内容信息处理的步骤,其特点: 在“字(言)与字组(语)的关系”这一严格的可间接形式化并可间接计算的大环境或大背景之中来谈具体的意义乃至意和义的一系列问题; 上述两方面结合,就是标准化与个性化融通融合的“第三脑智”的体现。 博主回复(2011-11-23 17:32) : 我现在在这里,对是否有人能理解本文的意思抱有浓厚的兴趣中,暂时把对相关的其他理论的兴趣放下来了。 博主回复(2011-11-23 17:29) : 晓辉能按文中的请求提供几个参考的候选填字吗? geneculture 2011-11-23 17:11 当然,也要注意(尤其是要注意其中字与词的关系!): 8.3.1.2 字与字组的关系——兼谈“字”与“词”的区分 “三化”(由8.3.2,8.3.3,8.3.4三节分别逐一介绍) “三注”( 由8.3.4节后半部分介绍) 奠定“语言文字系统工程”的基础 发现与记录 区分“字”与“词”的必要性 (1) 汉语的字与字组的关系(涉及字之间“接续”的问题) (2) 汉语与英语之间的结合(涉及与国际“接轨”的问题) 8.3.1.3 “五个限制” geneculture 2011-11-23 17:08 内涵与外延之间存在反变关系。这是一条形式逻辑法则。 博主回复(2011-11-23 17:20) : 我在本文中谈到的字义,是尚未涉及概念表达层次的思想意识活动,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暂时还挂不上钩。也就是是说,我认为存在有概念的思想意识活动和尚未形成概念的思想意识活动两种思想意识活动,有概念的就是能用语言表达的,没有概念的,就是尚未能用语言表达的,而且,概念本身,也是对连续思维的离散采样。 这是我本文的核心观点之一 geneculture 2011-11-23 17:07 还要注意(其中所说的“内涵与外延之间存在反变关系”): 8.3.3 字组划分数字化 8.3.3.1 展示汉语语汇的理想化认知模型是由理想模型转化而来的应用模型 图6是字组划分数字化模型的示意图。 认知科学原理 逻辑学原理 数学原理 计算机科学原理 geneculture 2011-11-23 17:02 是的。不过请嘉文要注意(义项的两类呈现方式!): 8.3.4 义项呈现字组化 8.3.4.1 字的义项 义项的直接呈现 图7是“直接呈现”原理及实例的示意图。 义项的间接呈现 图8是“间接呈现(标注)”原理及实施例的示意图。 8.3.4.2 组字公式与字组方阵 8.3.5 实例解析 博主回复(2011-11-23 17:12) : 我感觉字本位理论讨论的“义”基本上没有超出“字”本身的义的范围。包括晓辉所谈及的“义”也是如此。 这和本文的观点是不同的,本文的观点是:“义”是脱离于字的存在,字,之所以有“义”,只是因为字,是对脱离其存在的连续的义本身的一个离散采样值。我没有看到字本位理论中有类似的理解,也没有看到晓辉有类似的理解。而且,我的这个理解本身已经超出了字本位的层次,不是就字论义,而是就义论字。 不知道我的这些理解是否符合字本为理论的实际,或者是我对字本位理解不够全面? 博主回复(2011-11-23 17:01) : 查看了《字本位与汉语形式化》全文,看到相关的字义的解释是:字的释义,是需要另外的一些语言来解释该字的含义。也就是晓辉说字义的内容,是吧?因为字义的内容是多个语句解释的,所以,晓辉,晓辉就说,““离散的言义”是由无数“线条一样的具体的语义”集合来描述或呈现的,”,是吗? geneculture 2011-11-23 17:01 无论是几何学的演绎推理体系还是抽象代数学的演绎推理体系, 甚至是涉及数学基础的数理逻辑的演绎推理体系及其软件模拟, 本质上都是同形式逻辑的演绎推理体系之间具有等价性的体系。 geneculture 2011-11-23 16:57 也就是说: 柏拉图的理念论和通种论建立了后来一直为逻辑学描述的“概念”这个基础, 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则把概念、判断、推理(尤其是演绎推理)整个地贯通了, 从而也就为建立形式逻辑严密的演绎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开了一个头。 geneculture 2011-11-23 16:52 2006年本人应邀出席西班牙国际本体大会的发言和论文 就特别提到柏拉图的理念论和通种论建立了逻辑学概念, 亚里士多德三段论把概念、判断、(演绎)推理连通后, 从而为建立形式逻辑严密的演绎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geneculture 2011-11-23 16:45 日常语言的多义性或歧义性是一把双刃剑。 当年柏拉图之所以被难倒就是这把双刃剑。 正因为如此亚里士多德才建立了形式逻辑。 geneculture 2011-11-23 16:41 一锤定音 ! 也就是说,站在“第三脑智”的立场或角度看, 它“无容置疑”的“本质特征”是很好理解的。 geneculture 2011-11-23 16:37 最关键的是以往几乎所有的“语义”或“语意”研究的歧途, 在这种“间接形式化方法和间接计算模型”的严格限定之下, 都将可“置之不理”甚至还可“不削一顾”地“我行我素”! 这些如果仅站在“第一脑智”和“第二脑智”的立场或角度, 那么,真可谓是“不可思议”或“难以置信”的事情或结论。 然而事实上,它“无容置疑”的“本质特征”让我确信无疑。 geneculture 2011-11-23 16:26 因此, 从“孪生图灵机”到“天平原理”再到“广义双语信息处理的双列表” 这一收敛过程不仅类似“图灵机”和“克莱尼星号表示的字符串形式” 那样 建立了“计算理论”和“形式理论” 而且 还推广到了“内容计算” geneculture 2011-11-23 16:18 由此可见,晓辉 提出这两个“孪生”的不等式 , 其中涵盖限定条件下的方程式及其解的恒等式, 对于形式信息处理和内容信息处理均具革命性。 尤其是它们所具有的协同智能计算系统的特征! geneculture 2011-11-23 16:12 进一步可以肯定的是: 由于言和语在形式上可区分、可识别、可计算、可重用的特征, 不仅适合于中文(汉语或中文的英文表示均为一个词)的处理, 而且还适合于数(二进制或十进制既其它的数均适合)的处理, 因此晓辉才可能 把言和语的关系这一原理推广到广义双语处理。 geneculture 2011-11-23 16:03 也就是说, 本真信息(义) 文本信息(文) 意念信息(意) 不仅(在宏观上)可定性区分, 而且(在微观上)可定量计算。 geneculture 2011-11-23 16:00 在内容信息计量处理方面, 晓辉强调(可间接计算的):{义}≥{意} 并指出(可细分区别对待):{言义}≥{语义};{言义}≥{言意};{语义}≥{语意};{言意}≥{言意} geneculture 2011-11-23 15:54 在形式信息计量处理方面, 晓辉强调(可间接计算的):{言}≤{语} 并指出(不可精准计算的):{语言}≤{言语} geneculture 2011-11-23 15:48 小结 : 以汉语为例描述内容信息不等式:义≠意 (这是晓辉2000年发明公报说明书对“意义”解析的结果及结论) 以中文为例描述形式信息不等式:言≠语 (这是晓辉2009年上海会议论文集对“语言”和“言语”解析的结果及结论)
个人分类: 语言学基础研究|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中国是流感病毒新变异株发源地吗
qujiangwen 2011-11-11 17:42
  2004年东南亚禽流感流行时,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撰文声称中国是此次H5亚型禽流感“发源地”。中国真的是流感病毒新变异株的发源地吗?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姜庆五教授。    流感流行和变异特点   姜庆五教授说,世界上有一个影响甚广的假说——中国,特别是华南地区是全球流感病毒新变异株的起源地,而要了解这一假说的来源,就必须先从流感流行和变异的特点说起。   人类感染流感病毒是惟一能在短时间内引起世界范围大暴发的病毒,它难以控制和预防的重要原因在于非常容易产生变异。这可细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抗原漂移,流感病毒为RNA病毒,其RNA复制酶缺乏校正阅读能力,基因序列在复制时比较容易发生错码,这些错码的不断积累可使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抗原逐渐发生抗原漂移。   这一点在流感病毒的血凝素抗原(H抗原)上表现得最为明显,而H抗原又是流感病毒引起人类免疫系统所产生抗体的关键靶标。由于H抗原在复制时持续产生抗原漂移,使得先前的流行株流行时刺激人群所产生的免疫屏障在新的变异株面前完全失效,从而导致新的流行。这也是为什么同一个流感H亚型在人群中流行了几十年,却每年都有新暴发流行出现的原因。   二是基因重组,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由8条RNA序列构成,如果在动物身上同时感染了多种类型的流感病毒,就可能产生新的突变重组株。如果该重组株的H抗原部分或全部来自于人类以外的宿主,使得人类已有的免疫体系无法识别,就可能引发新的大流行。历史上所记载的4次流感大流行,其病原体很可能都是通过病毒的重组而来。   但是,重组株想要威胁人类健康还必须解决一个难题,即如何传播给人。实际上,野生禽类才是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所有的人流感病毒最初都是从禽流感病毒跨宿主传播来的。禽流感病毒无法在人体细胞膜上找到相对应的受体,因此就不能直接感染人,必须要有某种动物作为中介才行。猪就是这样一个可能的中介物种,猪的呼吸道和消化道同时具有人流感和禽流感病毒的受体,因此既可以感染人的流感病毒,也可以感染禽的流感病毒,从而为两种病毒的重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中国起源说”的由来   姜庆五教授介绍说,“华南是世界流感发源地”这一假说最早是Shortridge于1982年在英国的《柳叶刀》杂志上提出的,认为动物特别是中国南方的家禽家畜(鸭和猪),是对人传播流感病毒的根源,也是基因重组出现新亚型的根源。该假说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南方有大量密集的农村人口,而且往往人、猪、家禽同居一室,增加了流感病毒重组机会,滋长了跨宿主传播和流行的几率。   由于长期以来中国在科研领域的落后,对此类假说提不出强有力的反驳证据,国内也有学者对此推波助澜。20多年来,这一假说似乎已经变成了流感病毒传播和变异的客观事实,在国内外各种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中被广泛引用,已经没有多少研究者想要对其真实性进行验证了。    流感变异规律需深入解读   姜庆五教授说,生物信息学领域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流感病毒基因测序数据,其中H3序列达1000余条,它们蕴涵了病毒变异的丰富信息,这使得基于大批量基因序列数据的深入研究变得可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感研究课题组张文彤博士最近构建了流感病毒H3基因完整的进化树,该进化树生动地展示了H3抗原从1963年至今的进化历程。   禽类作为流感病毒的“蓄水池”,其群体中的H3亚型流感病毒在数十年间基本上并无明显的变异,但自1968年传播到人群中后,由于受到人群中免疫压力的作用,其序列开始出现高速变异,此后整棵进化树的主干都是由人序列构成。从进化树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此时序列的变异完全都是点突变的逐渐累积,在主干中并未发现由于基因重组而出现进化方向的较大改变。虽然这几十年间出现了多起病毒跨宿主传播事件及病毒的重组事件,且大多与猪有关,但是这些都未能对人流感病毒的变异产生任何影响,相应的变异株只是在猪群或其它动物中造成了新的流行。   显然,进化树分析的结果显示出在这几十年的时间中,基因重组并未对H3亚型病毒在人群中的流行和传播造成影响。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能够和宿主细胞上的受体相结合的也是H序列,这是病毒传播的先决条件,因此那些重组株如果想在人群中得到传播和流行,其H序列必须来自于人株病毒,否则根本就不能获得“入场券”。虽然禽或其他宿主的H序列有可能通过重组和突变获得这种能力,就像1968年H3亚型初次在人群中传播一样,但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http://www.biotech.org.cn/news/news/show.php?id=24943    “发源地之说”是偏见和歧视   既然H3病毒在人群中的变异主要是由于抗原漂移所致,那么这些抗原漂移所致的新突变株是否特别和中国“有缘”,或者说那些疫苗制备推荐株是否主要来源于中国?姜庆五教授介绍,以1968年以后在人群中流行的主要亚型H3N2为例,WHO先后一共发布过23株抗原推荐株,其中有9株采集自中国,是发现推荐株最多的国家(地区),其次为大洋洲,共5株。这似乎说明了中国应当是H3亚型新变异株的发源地,但是如果注意到时间分布,则会发现中国主要是在1986~1995年间一共出现了7株推荐株,特别是在1987和1989年均出现了两个推荐株。   但在此时间段之外,除1968年第一株人H3亚型推荐株采集自香港外,只有2002年在福建又发现了一株推荐株。这就是说,在1970~1985年的15年间,虽然前后出现了8株推荐株,但均与中国无关。显然,在H3亚型抗原漂移的过程中,新变异株的出现并非都是和中国有关的。   如果将这一结果和中国起源说的主要论据结合起来,就会发现由于已经明确人H3序列的变异主要受到的是人体免疫屏障的驱动,与其他宿主没有太大关系,因此华南地区的混养环境不应当影响病毒的变异,所以对于已经在人群中流行的流感亚型而言,其新变异株的出现应当和中国无明显关联。   那么,是否可以退一步认为基因重组所致的突变株主要起源于华南?姜庆五教授认为对这一问题还需要作深入研究。有趣的是,近年来人、猪流感病毒重组事件在欧洲、北美均有发生,中国这个重点怀疑对象反而平静得多。实际上,猪作为中间宿主的作用等问题还没有最终的定论,而且相比之下,东南亚地区的混养环境和气候条件应当比华南更容易导致重组突变株的出现,也更有资格被怀疑为发源地。把最早出现在东南亚的H5禽流感的源头也说成是起源于中国,这完全是对中国的习惯性偏见和歧视在作祟。 http://www.biotech.org.cn/news/news/show.php?id=24943 太阳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最近,大地频发地震。我们身旁的大姚,远方的伊朗,都已经倍受地震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有些问题又重新向天文界提了出来:究竟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和太阳的活动有没有关系?如果有,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我们说,自然灾害与太阳活动的状况有关,这绝对是肯定的。关于这种相关性,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已经做过大量的统计研究。这方面最早的论述,可以追溯到1801年,英国天文学家赫歇耳发表了一项研究,他发现,当太阳上黑子数目较少时,地面上的雨量就少,粮食价格也就因干旱而随之上涨。可他的研究在当时并未引起学术界的注意。直到50年后,1851年施瓦贝把他连续观测了25年的黑子群数目的变化公之于世,发现了著名的太阳活动11年周期性,同时还发现了地球磁场要素的变化也与太阳活动的变化同步,这在科学史上才第一次确定了所谓的“第一个日地关系”,使太阳活动对地球状况的影响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到19世纪末期,科学家们又陆续发现:太阳黑子的活动,它的出现、增长与消失,均与地面上许多生命状态有深大的关联;当太阳大耀斑发生时,从太阳上发射的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带电粒子流和强烈的射电波,这些突发性增强的辐射能量几分钟(8分19秒)和一两天(带电粒子流)之后到达地球时,即能引起极光现象、地磁扰动(地磁暴)、电离层暴等多种地球效应,并由此导致短波通讯受到严重干扰或中断,甚至连飞行的鸽子也会失去辨别方向的能力。太阳活动引起的地球高层大气物理状态的变化,还会逐层向地面传递,进而影响地球气候的变迁。像气压、气温、雨量、气旋和风暴这些气象参数以及洪水、疾病、地震等等,地球上几乎全部最主要、最基本的物理和生理动态,均和太阳活动密切相关。在洪水方面,科学家们发现,长江流域的大水年多集中在太阳活动的峰年和谷年附近,即通常所说的“双振动”。在峰年附近发生的大洪水,概率还要更大些。类似的结果对于黄河和世界上其它的许多大河也都存在。在农业方面,科学家们也发现,丰产的年份常常出现在太阳活动的峰年附近,而减产则多发生在太阳黑子的极小年附近。传染病流行和太阳活动的关系也是这样:它们多发生在太阳活动的峰年前后,和太阳活动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特别是流感,在从1700年到1979年的280年间,世界上发生的12次流感大流行中,有11次发生在太阳活动的峰年附近,它们和太阳活动保持着很好的同步变化。而在太阳活动与交通事故方面,日本学者曾对东京和全日本车祸数目同太阳活动的关系做过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东京的车祸数目还是全日本的车祸数目,都和太阳黑子数几乎有一致的变化。此外还有研究指出,全球雷暴天气的频数在太阳耀斑爆发后4天,将增加50%(太阳活动谷年)和70%(活动峰年)。 在大耀斑发生的几个月中,全球的臭氧总量明显下降,臭氧是挡住太阳和宇宙高能辐射的天然屏障,对人类安全有着巨大作用。臭氧总量减少,会使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太阳高能辐射增加,因而对人类是一个天然的威胁, 特别是对宇航员和高空飞行影响更大,过量辐射会导致人的死亡。心血管疾病也和太阳活动增强或耀斑发生后3天(或地磁暴发生的当天)有重大相关(达到峰值),这表明太阳活动的突然变化特别是突然增强,对心血管疾病的压力增大,对某些经不起太阳大活动冲击的人,是致命威胁。 对于太阳活动与地震的关系,也已经有多种研究。我国科学家发现,地震和由太阳活动引起的地球大磁暴的出现,有一定的联系。以北京某地磁台的磁暴资料与同时期的地震资料进行比较,发现在168个磁暴中,与地震同时发生的有90个,震前一天或震后一天出现的有37个,共占了76%。当然也有有磁暴而没地震,或有地震而无磁暴的情况。同时还发现,两个经过处理和选择的磁暴发生时间的间隔往后延长一倍的时间,就是地震的发震时间。第一个磁暴被称为起始磁暴,第二个称为倍磁暴。进一步的研究还指出:地震与太阳活动的11年周期明显有关,而且,地震频数的高峰,大多都是出现在太阳活动水平的下降阶段上。 地球作为太阳系内的一颗行星,受着太阳的影响和控制。太阳上发生的各种活动所引起的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也自然会反映在太阳系内所有的行星上。就整体上来说,地球上几乎全部的能量,均来自太阳,而能量,是一切生命和运动(包括大地运动)的根本原因。肯定地说,地球生命的每一动态,都是地球对宇宙中其它星球动态的呼应和相随;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运动成长和生死循环的过程,都是地球生命对她盛纳的太阳能量(光和热等)的接收和释放、重构和循环的过程,这个分为缓变和突变两种形式的积累、释放过程,以及太阳活动状态的变化,就是诱发和引起地球上一系列动作(地震、火山爆发、各种重大自然灾害)的最大的和最可能的原因。一句话:太阳活动与地震的关系,就是地球追随太阳活动的变化,所引起的一个能量的释放和累积的后果。就如同烧开水一样,火焰不断向水体注入它的能量(热能),当这能量在水中达到一定程度(一般是100℃时),水体就会发生一个动作(开了,沸腾了)。同样,太阳向地球辐射它强大的能量,当地球接受并累积这种能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地球也将发生一个动作(地震或别的),以使这种能量得到释放,或者转化为别种形式的能量。 平时,宁静的太阳日日以其光和热的稳定的辐射形式,为地球(及其生命)传递着能量,维系和支持着我们家园一天天正常地运行,我们的生命,和万物的生命,都依赖着它。同时,地球也在这样常规的方式中一天天地接受并积累着来自太阳的辐射能,这就是所谓“缓变”的积累过程。在这过程中,地球积累太阳的能量一天天增长,达到一定限度,就有可能会引起地球的某种动作。同时,当太阳活动水平变化、特别是突然剧烈起来了的时候,它更将迅速而深重地引起地球状态的变化。特别是在太阳特大活动的后期,太阳所释放的巨大能量会使地球积累的太阳能量达到一个突破,从而造成或刺激地震的发生。我们已经发现,许多特大耀斑的爆发多是在太阳活动的后期、在太阳活动的下降阶段上,这也是为什么在太阳活动的下降阶段发生地震的频次会显著上升的原因。现在的这段时间,地球正好处于自1996年10月开始的第23太阳活动周的下降阶段(该活动周总体上是一个中等程度的活动周,周内太阳活动水平的峰值出现在2000年4月,目前距峰值已经过去3年多了),而且前久也发生了“火兔”、“大鹰”等特大耀斑的爆发,这和最近全球地震的发生,是有一定联系的。当然,其中的机制,还有待我们更深入地研究。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柴枫子 2006.11.14 http://www.cfz24.com/cfz/share/showatc.jsp?id=149
个人分类: 流感进展|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际科研动态与进展 11月10日
xupeiyang 2011-11-10 12:14
· 基因组医学时代的来临 (11-10) · PNAS:“自古英雄出少年”如今不流行了? (11-10) · Science:基因表达分析新技术(一) (11-10) · 干细胞突破性成果:让衰老细胞焕发青春 (11-10) · 厦门大学Oncogene文章:癌症研究新成果 (11-10) · 衰老的秘密:老化细胞促进衰老 (11-10) · 首都师范大学最新BMC文章 (11-10) · F1000:七大神经科学论文 (11-10) · Genome:首次报道microRNA介导大豆对大豆疫 (11-10) · 北大获赠千万美元设立脑研究院 (11-10) · 科学家发现与记忆相连脑路线 (11-10) · 新加坡发现艾滋病病毒新变种 (11-10) · 北京大学医学部在治疗黑色素瘤方面获重要进 (11-10) · 科学家确认新的精神病遗传风险因子 (11-10) · 男人当父亲后变成熟 更易听忠告改恶习 (11-10)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15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2010年狂犬病流行现状 (监测结果)
flyeagle0931 2011-11-2 21:57
美国2010年狂犬病流行现状 (监测结果) 已有 273 次阅读 2011-10-30 15:25 | 个人分类: 狂犬病防治 | 系统分类: 海外观察 | 关键词:美国 波多黎各 狂犬病 流行 动物 监测 CDC 浣熊 臭鼬 蝙蝠 在2010年,美国的48个州以及波多黎各共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报告了6154例动物狂犬病和2例人类狂犬病,这与2009年所报告的6690例动物狂犬病和4例人类狂犬病相比,减少了8%。在2010年,夏威夷和密西西比州没有报告任何经实验室确诊的患狂犬病动物。在所报告的患病动物中,大约有92%为野生动物,主要动物的相对构成为:2246例浣熊(36.5%),1448例臭鼬(23.5%),1430例蝙蝠(23.2%),429例狐狸(6.9%),303例猫(4.9%),71例牛(1.1%)和69例狗(1.1%)。与2009年相比,在报告的患狂犬病的动物中,除猫有1%增长外,报告的其他各种动物患病量均有所减少。在2010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和威斯康星州共报告了两例人类狂犬病。路易斯安那州报告了一例输入性人类狂犬病,一名19岁的男性移民(农场工人)曾在墨西哥被吸血蝙蝠咬伤。这代表美国报告的第一例经确认由吸血蝙蝠狂犬病毒变种引起的人类狂犬病。威斯康星州报告的人类狂犬病病例,是一名70岁的男性,经确认是因一种与三色蝙蝠相关的狂犬病病毒变种引发的。
个人分类: 狂犬|240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年最流行的善举】这个真的可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wuyang2468 2011-11-2 15:55
2011年最流行的善举: 1、如果钱还宽裕,别养二奶,偷偷养几个贫困山区的学生。你心里一定会觉得舒坦; 2、遇到夜里摆地摊的,能买就多买一些,别还价,东西都不贵。家境哪怕好一点,谁会大冷天夜里摆地摊; 3、遇到学生出来打工的、勤工俭学的,特别是中学生、小姑娘。她卖什么你就买点,如果她不是家庭困难,出来打工也需要勇气的,鼓励鼓励她吧; 4、捡到钱包就找找失主,如果你实在缺钱就把现金留下。打电话告诉失主就说你在厕所里捡到的。把信用卡、身份证、驾驶执照还给人家,一般人家也不会在乎钱了。把人家的地址记在你的笔记本上,以后发达了去找人家道个谦,把钱还给人家; 5、遇到迷路的人打听某个地址,碰巧你又知道,就主动告诉一声。别不好意思,没有人笑话你; 6、遇到迷路的小孩和老头老太太,为了自己的安全,不要直接送回家。送到派出所就行; 7、雨雪的时候、天冷的傍晚或者是雪天的傍晚,遇到卖菜的、卖水果的、卖报纸的剩的不多了又不能回家,能全买就全买,不能全买就买一份,反正吃什么也是吃,看什么也是看,买下来让人早点回家; 8、上车遇到老弱病、孕妇:让座的时候别动声色,也别大张旗鼓。站起来用身体挡住其他人,留出空位子给需要的人,然后装作下车走远点。人太多实在走不远,人家向你表示谢意的时候微笑一下; 9、不要对有精神信念的人,用猥亵言词,要知道中国人穷就穷在没有信仰,这世界什么都在变,什么都不可全信,唯有信念不变、不动、永恒; 10、如果您的时间还宽裕,不妨把这些话多转几个地方,会有人乐意看,转了心里舒坦。
36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出生缺陷流行现状与干预
热度 1 xuxiaxx 2011-11-2 08:51
摘要: 出生缺陷是全球性的重要人口健康问题。本文将从出生缺陷的影响、流行情况和干预措施三个方面介绍全球的现状,预测出生缺陷发展趋势,并提出对我国出生缺陷预防控制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 出生缺陷 发病率 顺位 干预 出生缺陷 (Birth Defect) 也称先天异常,是指胚胎发育紊乱引起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精神、行为等方面的异常。严重的出生缺陷是致命的,而幸存者也常会伴有终生的智力、躯体、听力或视力残疾。据估计,全世界每年至少有 330 万 5 岁以下儿童死于出生缺陷,其中,在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近 30% 的严重出生缺陷患儿死亡,而在低收入国家这一比例高达 50% 。此外,全世界每年约有 320 万儿童因未得到适当的治疗而致疾。因此,出生缺陷是全球性的重要人口健康问题。 一、出生缺陷的影响 1. 出生缺陷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婴儿死亡率是体现人类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在上世纪,随着社会经济、教育和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由感染性疾病和营养不良所致的婴儿和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不断下降。但是,出生缺陷引起的死亡却没有显著变化。在高收入国家,如美国,出生缺陷已经成为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 。同时,也有研究指出,中低收入国家将会在接下来的 20 年间经历发达国家今天所面临的健康问题。可以预见,随着各国对婴儿感染性疾病和营养不良的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对婴儿死亡率的影响将更加突现。体现人类健康水平的另一个指标是预期寿命。根据人口生命表,婴儿死亡率越高,总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越短 。如果出生缺陷得不到有效控制,将会影响婴儿死亡率的进一步降低,对提高预期寿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能否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已经成为改善人类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2. 出生缺陷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治疗慢性疾病和残疾的费用都是非常昂贵的,出生缺陷也不例外。美国曾经评估过脊柱裂患儿的社会经济费用,表明脊柱裂患儿每年将花费约 76 万美元,其中包括 30 万美元的医疗费用 。 2000 年,经美国政府统计,胎儿酒精综合征的每年总费用是 33 亿美元,包括 21 亿治疗费用和 12 亿特殊教育等费用 。在南非,每年约有 2300 名唐氏综合征患儿接受医疗保健服务,但仅有 1/3 的患儿可以活到 2 岁以上。假设这些孩子能生存到 5 岁,并接受基本的治疗,不进行外科手术,每个患儿的费用约为 3000 美元( 2001 年) 。 在中国,每年因神经管畸形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2 亿元人民币,先天愚型的治疗费用超过 2O 亿元人民币,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费用高达 12O 亿元人民币 。因此,出生缺陷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二、流行情况 1. 全球出生缺陷流行概况 据美国 MARCH OF DIMES ( MOD )基金会 2006 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 193 个国家的出生缺陷发病率为 39.7-82 ‰ 。其中发病率最高是世界上较贫穷的国家。进一步按照人均国民总收入划分 193 个国家,分别获得不同收入国家的出生缺陷发病率(见表 1 )。结果显示,经济状况与发病率呈反比。 表 1 2001 年不同收入国家出生缺陷流行情况 年出生缺陷病例数(例) 2001 年出生人口数(千) 出生缺陷发病率( ‰ ) 低收入国家 4,749,269 73,924 64.2 中收入国家 2,638,614 47,363 55.7 高收入国家 493,720 10,464 47.2 全 球 7,881,603 131,751 59.8 注:低收入国家是指其人均国民总收入低于 826 美元,中等收入国家为 826-10065 美元,超过 10065 美元为高收入国家。 出生缺陷病例数虽然不能单独反映出生缺陷的流行情况,但由于出生缺陷患儿对社会造成的负担较重,仍然能够显示出国家面临的压力。表 2 列举了出生缺陷病例数最高的 5 个国家,分别是印度、中国、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和印尼 。虽然在 193 个国家中,中国的发病率处于中等水平,但由于出生人口数大,年发病例数较高,位居世界第二名,仅次于印度。此外,除了中国,其他 4 个国家均属于低收入国家。 表 2 2001 年出生缺陷病例数最高的 5 个国家的流行情况 国家 年出生缺陷病例数(例) 2001 年出生人口数(千) 出生缺陷发病率(‰) 印度 1,613,502 25,112 64.3 中国 963,997 18,841 51.2 巴基斯坦 396,920 5,340 74.3 尼日利亚 345,753 4,702 73.5 印尼 263,154 4,440 59.3 上述情况表明,经济状况可影响出生缺陷的流行。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低收入国家在孕产妇健康和其它出生缺陷危险因素方面与高收入国家存在巨大差距。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也证实,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家庭具有较高的出生缺陷风险,可能与母亲营养不良、更多的暴露于致畸因素,尤其是感染和饮酒有关 。 2. 出生缺陷疾病顺位情况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经发现了 7000 多种遗传或半遗传性出生缺陷疾病。 MOD 报告指出,在 2001 年,排在前 5 位的严重遗传或半遗传性出生缺陷分别是心血管缺陷、神经管畸形、血红蛋白疾病(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细胞性贫血)、唐氏综合征和葡萄糖 -6- 磷酸酶脱氢酶( G6PD )缺乏症 。这 5 种疾病约占全部出生缺陷的 25% 。而心血管缺陷病例数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但是,不同收入国家的另 4 种疾病的排位情况则有所不同。在高收入国家,唐氏综合征的病例数要高于神经管畸形,而在中低收入国家,神经管畸形病例数却明显高于唐氏综合征。 另一项利用美国 1999-2001 年 11 个州出生缺陷监测数据的研究评估了 21 种出生缺陷疾病在美国的流行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的出生缺陷顺位情况。以单病种计算,美国的唐氏综合征的发病率是最高的,达到 12.78/ 万,其次是唇裂合并或不合并腭裂、单纯腭裂、直肠和大肠闭塞 / 狭窄和大动脉转位 。南澳大利亚的出生缺陷监测数据显示, 2003 年排在前三位的出生缺陷分别是肌肉与骨骼系统缺陷( 15.0 ‰)、泌尿生殖系统缺陷( 9.9 ‰)和心血管缺陷( 9.2 ‰);以单病种计算,前三位的是发育性髋关节异常( 108 例)、室间隔缺损( 87 例)和尿道下裂( 55 例) 。 上述情况表明,虽然从全球来看,心血管缺陷是排在出生缺陷疾病的首位,但是不同国家的顺位情况有所不同,而且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高收入国家采取的干预措施有关。以美国为例, 1992 年建议所有育龄妇女每天至少摄入 400 微克的叶酸; 1996 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 )要求从 1998 年 1 月开始执行面粉强化叶酸政策。这些措施使脊柱裂减少了 31% ,无脑儿减少了 16% 。在澳大利亚,关于孕妇补充叶酸的健康促进活动也已经开展十多年,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局于 1996 年实施了食品自愿添加叶酸政策,到 2004 年,围孕期补充叶酸的妇女所占比例达到了 30-40% 。来自西澳大利亚的报告也显示,仅神经管畸形一种疾病的发病率已经从 90 年代的 2.0% 下降到 2005 年的 1.6% 。因此,像美国和澳大利亚这些高收入国家通过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已经使神经管缺陷得到一定的控制。这也说明,在中低收入国家,对于神经管缺陷,还有很大的控制空间。 三、干预措施 1. 三级预防服务内容的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在 1999 年提出了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策略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三级预防的具体内容也逐渐丰富。 在一级预防方面,服务内容仍然以基本的生殖健康服务为主,包括计划生育,合理饮食,发现、治疗和预防感染,通过控制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癫痫)使妇女达到最佳的健康状况,孕前筛查常见的退行性疾病。特殊的干预措施包括补充叶酸,接种风疹疫苗,向育龄妇女宣传怀孕早期饮酒的危害等。 二级预防通过遗传学筛查和产前诊断,减少出生缺陷患儿的出生。由于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前诊断的方法得到很大发展,像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核磁共振等方法逐渐被引入到产前诊断中,在产前可以筛查和诊断的疾病也越来越多。 三级预防的干预措施主要是新生儿筛查和出生缺陷疾病的治疗。新生儿筛查和产前诊断一样,集中体现了医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质谱技术的应用,已经使新生儿筛查的疾病超过 30 种。在治疗方面,除了药物和外科手术治疗外,还提倡向残疾儿童提供神经发育方面的治疗,以及对濒临死亡的患儿进行姑息治疗。 2. 干预效果 有研究者 对上述三级干预措施进行了成本效果分析,其中属于低成本高效果的措施主要是一级预防的内容,如在 35 岁以前生育、围孕期增补叶酸、食盐加碘、孕前风疹疫苗接种、加强健康生育宣传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等)等等 。 另一项研究分析了不同预防措施对不同类型疾病的干预效果,表明干预效果与疾病类型有关 。如先天畸形,三级预防中的“儿科手术”可减少近 50% 的出生缺陷患儿,而对于染色体疾病来说,一级预防中的“计划生育”可最大程度地降低出生缺陷发病率。同时该研究也提示,通过一级预防,可以减少 1/4 的出生缺陷病例,而实施多种措施可预防 73.7% 的出生缺陷。 预防措施的干预效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受到社会和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早在上世纪 50 年代,西欧国家中就有 20% 的孕妇年龄超过 35 岁,唐氏综合征的发病率接近 2.5 ‰。随着计划生育的广泛开展,到 1980 年孕妇的生育年龄下降了 5% ,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也低于 1.5 ‰ 。此后,由于社会和经济的变化,高龄孕妇增加了 11-18% ,唐氏综合征的发病率又升到 1.6-2.2 ‰ 。然而,在 1995-2000 年,大多数西欧国家中,有将近 50% 的孕妇在产前诊断后实施了终止妊娠,使唐氏综合征的发病率又降至 0.8-1.1 ‰ 。唐氏综合征发病率的变化情况表明,如果计划生育能有效控制孕妇的生育年龄,将会控制唐氏综合征的流行,但随着孕妇年龄的增加,必须结合产前诊断才能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四、发展趋势 出生缺陷严重影响着个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能力,给人类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是影响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尽管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策略已经明确提出,并且具体的干预措施也随着医学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但是由于受到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国家的控制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全球 193 个国家 39.7-82 ‰的发病率显示了世界各国面临的挑战。随着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对出生缺陷问题的重视,全球出生缺陷的发病率会有所下降,但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仍然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高收入国家,染色体缺陷将是其干预控制的重点,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国家已经推广了具有明确干预效果的措施,从而有效控制了神经系统缺陷,并且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血管等结构上的缺陷将会得到有效的手术治疗;另一方面其高龄产妇的数量越来越多,从而使染色体缺陷的风险更大。在中等收入国家,随着干预效果的逐渐显现,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会有所下降,但是心血管缺陷仍然是面临的最大问题。此外,中等收入国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会逐渐经历高收入国家的状况,染色体缺陷造成的影响也会逐渐加大。在低收入国家,由于经济状况的限制,仍缺少干预措施或者实施效果差,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缺陷将继续呈现出高流行水平。 参考文献: Global Report of Birth Defects.March of Dimes Birth Defects Foundation.2006. World Atlas of Birth Defects, 2nd Edition. WHO/ICBDMS/EUROCAT. 2003. 唐贵忠 . 我国人口出生缺陷状况及干预措施的分析 . 《中国妇幼保健》 ,2001,16 ( 7 ): 408-9. Waitzman NJ, Scheffler RM, Romano PS. The economic costs of birth defects. Lanham, Maryland: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1996. Kellerman C, Kellerman T. 1995. The five million dollar baby. The economics of FAS. MMWR 44 : 694-9. 罗家有 . 我国出生缺陷干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 实用预防医学 》 ,2005,12 ( 2 ): 458-60. Mark A. Canfield, Margaret A. Honein et al. National Estimates and Race/Ethnic-Specific Variation of Selected Birth Defects in the United States, 1999–2001. Birth Defects Research (Part A),2006, 76 : 747–56. 2003 Annual Report of the South Australian Birth Defects Register. http://www.cdc.gov/ncbddd/ REPORT OF THE BIRTH DEFECTS REGISTRY OF WESTERN AUSTRALIA 1980-2005. King Edward Memorial Hospital .2006. Primary Health Care Approache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ngenital and Genetic Disorders. WHO.1999. Judith R. Bale, Barbara J. Stoll et al. Reducing Birth Defects: Meeting the Challenge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2003. Christianson AL, Modell B. Medical Genetic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nual Reviews in Genomics Human Genetics. 2004, 5: 219-65. 许 侠 刘晓曦
337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中国将履行到2015年遏制并逆转艾滋病流行的承诺
xuxiaxx 2011-11-1 08:47
中新社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欧阳开宇张子扬)“第六届中国艾滋病防治国际合作项目经验交流会”31日在北京召开。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会上说,中国将切实履行“到2015年遏制并逆转艾滋病的流行”的承诺。 该交流会由中国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共同主办。陈竺表示,中国一直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注重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他表示,将继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全球共同实现千年发展目标,遏制艾滋病的流行,做出应有的贡献。 卫生部预防艾滋病宣传员彭丽媛在会上说,全社会要共同关注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关怀,要继续增进国际交流,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尽早在世界范围内遏制住艾滋病的流行。 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主席马克·斯特林赞赏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近年来取得的进展,并强调仍面临着感染者检测率、治疗比例有待提高,以及针对目标人群的干预仍需进一步深入等挑战。他指出,国际合作项目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联合国在华机构愿意积极为中国的艾滋病防控事业提供支持。 据介绍,1988年引进艾滋病防治国际合作项目以来,其作为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组成部分,在预防干预、治疗关怀、推动社区组织参与等各个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提供经费与技术支持,引进国际先进经验促进社区组织的广泛参与,建立交流平台,扩大中国艾滋病防治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方面成果显著。 来源:中国新闻网
923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2010年狂犬病流行现状 (监测结果)
热度 10 yanjx45 2011-10-30 15:25
在2010年,美国的48个州以及波多黎各共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报告了6154例动物狂犬病和2例人类狂犬病,这与2009年所报告的6690例动物狂犬病和4例人类狂犬病相比,减少了8%。在2010年,夏威夷和密西西比州没有报告任何经实验室确诊的患狂犬病动物。在所报告的患病动物中,大约有92%为野生动物,主要动物的相对构成为:2246例浣熊(36.5%),1448例臭鼬(23.5%),1430例蝙蝠(23.2%),429例狐狸(6.9%),303例猫(4.9%),71例牛(1.1%)和69例狗(1.1%)。与2009年相比,在报告的患狂犬病的动物中,除猫有1%增长外,报告的其他各种动物患病量均有所减少。在2010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和威斯康星州共报告了两例人类狂犬病。路易斯安那州报告了一例输入性人类狂犬病,一名19岁的男性移民(农场工人)曾在墨西哥被吸血蝙蝠咬伤。这代表美国报告的第一例经确认由吸血蝙蝠狂犬病毒变种引起的人类狂犬病。威斯康星州报告的人类狂犬病病例,是一名70岁的男性,经确认是因一种与三色蝙蝠相关的狂犬病病毒变种引发的。
个人分类: 狂犬病防治|8037 次阅读|24 个评论
谎言就是谎言,请勿将其区分为善意或恶意的
热度 7 famingkuang 2011-10-26 13:41
谎言就是谎言,不管是善意的或是恶意的都是不诚信的表现。允许善意的谎言流行实际上也就是允许不诚信的流行,不管是善意的谎言还是恶意的谎言都是对他人隐瞒了事情真相,其结果都是对他人的欺骗。更可怕的是“善意”的谎言常常被手握“重权”的人滥用,造成信息的绝对不平等,从而达到奴役他人的目的。 讲诚信的前提是勿将谎言人为的加以区分,谎言就是谎言,不存在善恶之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251 次阅读|13 个评论
T细胞表位不同呈递策略决定其免疫原性差异
kejidaobao 2011-10-26 09:10
在免疫学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努力寻找抵抗病毒感染方法的同时,对自身免疫系统认识也不断深入,从而奠定了现代分子免疫学的基础,为许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建设性理论。人体的细胞免疫在抵抗病毒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失去T细胞免疫力的保护,人体将丧失对多种病原体的抵抗能力。T细胞通过识别由抗原呈递细胞加工呈递到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人类称HLA)分子上的表位多肽,激活T细胞对感染细胞的杀伤作用,发挥病毒清除的功能。 2002年底到2003年初,急性重型呼吸窘迫综合症(SARS)相关冠状病毒在全球范围内流行,造成全球8000多人的感染和数百的死亡病例,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恐慌。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公共卫生机构的努力,2003年6月,SARS的流行得以控制。但自然界仍然存在携带有类SARS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SARS冠状病毒再次暴发的可能性并不能完全排除。所以,对SARS的免疫病理机制以及SARS-CoV特异的免疫功能有必要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冠状病毒的M蛋白是病毒体中丰度最高的结构蛋白,在先前的研究当中,证明SARS-CoV的M蛋白是兼具激发保护性抗体反应和 细胞免疫反应的重要抗原,在病毒的诊 断以及疫苗开发中具有很重要的应用 前景。 《科技导报》2011年第27期第19—26页刊登了刘军、高福等的论文“T细胞功能学与结构免疫学结合方法鉴定HLA-A2限制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位富集区”,以SARS相关冠状病毒(SARS-CoV)的M蛋白为例,鉴定了一个HLA-A2限制性的表位富集区。从检测HLA-A2.1/Kb转基因小鼠中多肽的免疫原性,到最后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解析多肽与HLA-A*0201的复合物结构,这一系列的研究策略论证了M蛋白的第2和第3跨膜区是富含HLA-A2限制性T细胞表位的重要免疫原性区域。 将研究中解析的HLA-A*0201/Md3-C9复合物结构,与早先解析的HLA-A*0201/Md3复合物结构进行比对,发现九肽Md3-C9与十肽Md3虽然仅在多肽N端相差一个氨基酸,但它们的构象完全不同。在N端第一位氨基酸缺失的情况下,Md3-C9的第三位Ala向N端延伸充当了锚定残基,使多肽中部更加平直,而多肽Md3借助P3和P7位的次级锚定残基使多肽中部的氨基酸构象显得更加膨出。结构特征显示Md3-C9可能作为全新的HLA-A*0201限制性表位发挥其免疫原性,其激发的T细胞库可能与Md3完全不同。 本期封面图片由刘军提供,金功博设计。 (责任编辑 马骁骁)
个人分类: 栏目:封面图片说明|396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0-2012年全球根除脊髓灰质炎行动策略计划
xuxiaxx 2011-10-26 08:41
脊髓灰质炎主要影响5岁以下幼儿,儿童感染脊髓灰质炎后,将会致其终生残疾。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全球脊灰病例减少了99%以上,从当时逾125个流行国家中估计的35万病例,下降至2010年的1349起报告病例。2011年,全世界只剩四个国家仍流行该疾病,3型野生脊灰的病例数降至有史以来最低水平。 为了消灭脊髓灰质炎WHO制定了 2010-2012年全球根除脊髓灰质炎行动策略计划 ,希望了解其行动计划请点击: http://www.polioeradication.org/Portals/0/Document/StrategicPlan/StratPlan2010_2012_CHI_ExSum.pdf
22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刹车最费油,科研也一样
热度 59 cwufp 2011-10-12 09:39
刹车最费油,科研也一样
在路上行车,什么最毁车,最费油?那就是刹车。不断的刹车就得不断的加速,不仅毁车,费油,还劳神。尤其是急刹车,有可能会引发事故。开车的根本是对路况的判断,及时的掌握车流的动态,用油门开车,既省油,也让车子平稳舒适。本人第一辆车子开到八年时,行程 125000 公里才换第一次刹车片,而且只是因为时间太长,怕有腐蚀等原因造成不安全才换了它。虽然是一辆大排量的 V6 红旗车,在别人看来是油老虎,可在我的手里,它的油耗一直在 10L/ 百公里左右,在北京市内比很多开捷达的人还低(显摆一下)。 在科研中也一样,最费神劳累的就是不断的换课题、换方向。就像在马路上行车不断的踩刹车变道,貌似技艺高超,实际上费油费神费力,还容易出问题。没有不成材的学问,只有不成材的人。作为研究生,在学习阶段,学什么其实不重要。研究生做研究的目的不是出什么文章,更不是出成果,而是系统的 学习、 掌握科研方法,形成有效的积累。在三四年时间内,不仅要掌握足够的知识,学会科研的思路,并做出有创新意义的工作,很有效的方式就是坚持在博览的基础上,对一个小领域的发展进行翔实细致调研,认真的思考,寻找批判的视角,并开展行之有效的科研工作,获得突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意义的创新结果不是不断的换课题和方向能够获得的,而是在一个地方长期的耕耘、培育和修炼的结果,此所谓的“十年磨一剑”培养出来的“专家”,随波逐流的竞逐顶多是昙花一现。博士毕业时,是否发表了 SCI 文章是一个是否合格的标准;而是否达到了可以教育自己的指导教授,那就是是否优秀的标准。导师们追求的就是有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能够做出让自己眼前一亮的工作,并从中也学到了一点在别人那里学不到的东西。至少在我看来是如此,决不会因为学生发表什么点数的文章高兴,也不会因为达不到点数而垂头丧气。 继承和延续是科研文化中最为重要的方法论,是产生创新结果所必须经历的孕育过程。最近李大侠、蒋叔等哲学家经常提到的所谓文化割裂对在大陆的中华民族社会造成的问题,是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们讨论的热点问题。在台湾、香港、新加坡,中华文化继承得相对完整,精华部分保留得比较好,因此, 不仅体现出和谐、安详、安居乐业的社会景象,没有出现社会阶层割裂并产生各种仇恨的状况 ,同时也在现代化进程中取得辉煌的成就,尤其是在技术进步和科技发展上令世人瞩目。反观我们的情况,问题多多。在哲学家们看来,我们需要反思,而重点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割裂。一个没有继承的科研,尤其是过度强调创新的情况下,我们失去了根,就像决堤的浮萍被推入了汹涌的江河,只能随波逐流。我们做了太多次的急刹车。 科研领域也像娱乐圈,流行犹如波涛,经常有明星闪耀,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但是,大浪淘沙后留下来的是经典。关注人类认识水平的基础研究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技术研究就是永恒的课题,只需要看看手中正在研究的题目,是否与这两个主题相关,或者相关度多少。 为自己寻找一个能够做一辈子的方向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需要刹车甚至壮士断臂。但是,人的一生有限,这样的刹车和变道次数不能太多,一生两三次足够。研究生阶段时间更短,根本没有必要频繁的踩刹车变方向。如果你经常把课题做到了死胡同或者找不到出口的圈圈里,我看还是早点做好改行的准备,会对你的人生更有利。你虽然缺少从事科研的天才,可能是从事别的行业的天才。 家乡一座近三百年历史的老桥,叫西津桥,桥依然是美丽的,而河水却是那么肮脏。 应重发的要求,贴上照片。看来没照片的博文人家有意见了。
12226 次阅读|154 个评论
[转载]流感流行的历史
qujiangwen 2011-10-9 11:15
美国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世界每年因流感而住院的患者高达15-20万人,1989年至1990年一次流行死亡人数就高达55000人。美国每年因流感造成30--50亿美元的损失,折合人民币415亿元,按桑塔纳2000每辆15万元人人民币计算,相当于27万辆。我国是流感的多发区,流感流行或局部爆发基本上每年均有发生。1998-1999年的两次我国北方爆发的流感曾使医院人满为患,使许多单位的工作受到影响。 1989~1990年在日本还发生全国大流行。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华康网》 ;原文链接地址: http://www.cnkang.com/nkwk/shangfeng/254529.html 与感冒的对抗中,有句话颇使人感到无奈:治愈感冒, 吃 药需要七天的时间,不吃药需要一周的时间。所以,抗拒感冒的根本办法在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在于未病先防。 1989年至1990年流感流行时,因患流感死亡的人数,美国55000人,英国26000人,荷兰4100人。在我国,当流感爆发时,各医院门诊量剧增,住院床位紧张。 世界上主要的流感大流行 早在公元前412年的古希腊时期,希波克拉底就已经记述了类似流感的疾病。到了19世纪,德国医学地理学家Hirsch详细列表记述了自公元1173年以来的历次类似流感的流行病爆发情况。明显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第一次流行病发生在1510年的英国。后来在1580年、1675年和1733年也曾出现过流行性感冒引起大规模流行病的情况。而对流感大流行最早的详尽描述是1580年,自此以后,文献中共记载了31次流感大流行。其中,1742年-1743年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流行病曾涉及90%的东欧人, 1889年至1894年席卷西欧的"俄罗斯流感",发病广泛,死亡率很高,造成严重影响。   1918年至1920年,世界上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严重流感大流行--"西班牙流感",此次流感广泛波及世界各地,几年内共出现了三次流行高潮,临床发病率高达40%以上,并出现多种类型的肺炎并发症,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2000万-4000万人死亡,大大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致的死亡人数(850万人)。这次流感大流行的特点是,20-50岁的成人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当时受科学技术条件所限,无法分离出致病原。因此,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西班牙流感的病原是一个谜。1997年,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陶贝格尔(J. Taubenberger)在《科学》周刊上发表了他与同事利用遗传学技术得出的研究成果,认为1918年的流感病毒与猪流感病毒十分相似,是一种与甲型流感病毒(H1N1)密切相关的病毒。至今,仍然可以在某些国家的猪体内发现这种病毒。据2001年10月英国媒体报道,英国科学家正力图根据10名死于1918年大流感的伦敦人的遗体,找到引起这场流感的病毒样本或碎片,分析其基因组特征,研究它为什么具有这么强的杀伤力和传染性。   此后,世界上又出现过三次以上流感大流行,即:1957年开始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2N2)所致的"亚洲流感"、1968年出现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3N2)所致的"香港流感"以及1977年发生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1N1)所致的"俄罗斯流感"。   在1957年"亚洲流感"及1968年"香港流感"爆发流行期间,各年龄组均易感,死亡率升高,65岁以上老年人尤为显著。在具有高危因素(如心肺疾病)的人群中也出现了较高的死亡率。但是,身体强健的年轻人中的发病率大大低于1918年。1957年,H2N2病毒完全取代了以往的H1N1病毒。而1968年,H3N2病毒又取代了H2N2病毒。这两次流感均波及世界多个地区。据美国公布的统计数字,在1957年"亚洲流感"流行期间,美国共有7万人因此死亡。而在1968年"香港流感"流行期间,共有3.4万人在美国因感染致死。   1977年11月至1978年1月在苏联出?quot;俄罗斯流感"流行。1978年1月,"俄罗斯流感"开始在美国在校学生及征募的新兵中爆发流行。至1978年冬,其他许多国家也纷纷出现感染流行。此次"俄罗斯流感"大大不同于以往历次流感。引发此次流感流行的致病病毒为1950年流行的H1N1病毒株的变异体。因此,在该病毒株流行期生活过的人,即出生于1957年前的人,对于1977-1978年再次出现的甲型流感病毒H1N1病毒株感染具有免疫力和抵抗力。所以,绝大多数有关1977-1978年流感流行的报告均指出,尽管此次流行为典型的爆发流行,但成年人均为轻微感染,而在校青少年发病率很高。此外,与1957年及1968年的流感流行不同,此次出现的病毒新亚型并未取代以前流行的病毒株。因此,到目前为止,由1977年的病毒株进化出的甲型病毒(H1N1)与从1968年的流行株中产生的甲型病毒(H3N2)已流行了20多年,而且仍然在引起流感流行。   1997年,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出现了18例由禽流感病毒导致的流感。当年5月,一名儿童感染致死,其感染的病毒被确定为与甲型禽流感密切相关。在此之前,从未证实过人类出现此种亚型的感染。同年11月,香港出现了17例类似病毒的系列感染。患者多病情严重,以成年病人尤甚,其中5例死亡。同时在香港饲养或进口的鸡群中出现了H5N1病毒爆发流行。由此提示,禽类实际上是这次流感流行的传染源。在香港当局大量宰杀鸡禽之后,感染并未进一步扩散。   1999年4月,从香港两个住院患儿(分别为1岁及4岁)体内分离出了两种甲型流感病毒H9N2株。对样本的分析表明,这两种病毒与1997年从人体及鸡禽中分离出的甲型流感病毒A/QUAIL/HONG KONG/G1/97内部基因相似。这两个病例均症状轻微,并均已痊愈。   1999年11月~2000年4月,欧、美、亚三洲均发生了中度以上的流感爆发流行,其中最严重的为法国,流行高峰时发病率达861/10万。但与往年同期相比,流感的发病人数并未增加,引发流行的毒株仍然是H3N2亚型。 http://www.fycdpc.com/jibingkongzhi/jikongfenye/204.htm 现代流感世纪之交大流行 有人将此与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相提并论 现代流感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在20世纪与21世纪新旧世纪之交大流行。时间范围是1999年11月至2000年4月,欧洲、美洲、亚洲均发生中度以上流感流行,其中最为严重的为法国,流行高峰时发病率达每10万人中有861人感染。 与往年同期相比,这次流感的发病人数并未增加,引发流行的毒株仍然是H3N2亚型。我国受到的危害也较为严重。以北京为例,1998年至1999年流感流行期间,流行高峰时发病率高达26.49%,非高峰期也有10%的发病率。 同样,在2000年1月,据英国首席医疗顾问利马·唐纳森教授估计,全国约5900万总人口中,平均每300人/10万人遭到流感袭击;而在苏格兰地区,平均每540人/10万人染上流感。短短数天,至少有50万人染病,而且染病人数一直呈急剧上升之势,这次流感被认为是英国11年来最严重的流感暴发。1989年,英国暴发的流感死亡人数2.6万。当时人们的关注焦点似乎在电脑的千年虫病毒,但没有想到,生物病毒首先袭击了英国人。由此,英国媒体戏谑,“感冒虫比千年虫威力更大”。 同样,2000年新年一过,加拿大的多伦多、蒙特利尔和温哥华等大城市,多家医院都出现流感病人爆满的情况,使得当地卫生部门迅速批准缓解流感症状的首种药丸“Tamiflu”上市。 2000年,感冒同样没有放过美国,最初在西岸暴发,首先出现在加利福尼亚州和亚利桑那州,此后蔓延至包括纽约、宾夕法尼亚、新泽西、佛吉尼亚、马里兰等19个州和首都华盛顿。如同1918年的流感,在美国,流感通常先在阿拉斯加开始,继而南移入侵美国西岸,然后抵达东岸。流感出现的季节通常在12月至翌年3 月。 2000年初,继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相继暴发流感后,欧洲其他国家也相继出现流感潮,其中法国的患者多达数百万人。法国传染病监察机构“警戒站”说,在法国肆虐的流感,到1月5日已有近100万人受感染。从12月27日至1月3日期间,平均每10万人中有741人患病。根据法国卫生部门的规定,如果每10万人中有157人受流感影响,就被视为疫症。因此2000年初的法国也被视流感疫区。 同样,意大利2000年初也暴发流感,初步统计每1000人中就有4人患病,患者病情持续3天~4天,引起并发症的病人可能有近万人。这次流感连雀鸟也不能幸免,当局捕杀了200万只雀鸟。而荷兰全国流感中心统计,2000年该国平均10万人中有260人发病,患病人数达全国总人口的10%~20%。在西班牙,流感病例比1999年多出30%,在南斯拉夫,流感病例达5年来的最高峰,贝尔格莱德有4万~10万人患流行性感冒。2000年初,阿尔巴尼亚流感的大规模暴发已导致至少数十人死亡,拉脱维亚有5人死于流感。挪威、丹麦、芬兰、瑞典、捷克、德国、保加利亚和以色列等国,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流感肆虐。 http://www.stdaily.com/other/dzkj/2009/0505/5-4.htm 马流感简介 1 、什么是马流感IMG onmousewheel="return img_zoom(event,this)" border=0 alt="" align=right src="/pddwfy/UploadFile/200796112212341.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马流感( Equine influenza,EL) 是由 A 型正粘病毒引起的,目前已知引起马科动物发病的流感病毒主要有两种,一是 1956 年首次在捷克斯洛伐克发现的 H7N7 型病毒,另一种是 1963 年在迈阿密查出的 H3N8 型病毒。其中 H3N8 型病毒显然是从一种禽流感病毒突变而来的,危害比较大。近年来一些重要的马流感爆发,如 1989 年在中国、 1979 年在特立尼达、 1985 年在阿根廷、 1986 年在南非和 1989 年在牙买加的疫情,都是 H3N8 型病毒引起的。 马流行性感冒( Equine influenza,EL) 简称马流感,是由马 A 型流感病毒引起马属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马流感为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的临诊特征为发烧、咳嗽、流鼻液、母马流产等为主要症状。该病广泛存在世界许多国家,并在很早就有报道。目前已知引起马科动物发病的流感病毒主要有两种: 1956 年在捷克斯洛伐克从流感病马体内分离到的病毒为马甲 I 型流感病毒, 1963 年在美国的迈阿密州从马体分离出的病毒为马甲Ⅱ型。到目前为止,马流感病毒只有这两个在抗原性上不同的亚型。马流感病毒与其他流感病毒相比,相对比较保守,仅限于 2 个血清型。 国际上根据流感病毒的 H 和 N 的不同,将 H 分成 15 个型, N 有 8 个亚型。马甲 I 型和马甲Ⅱ型分别属于 H7N7 和 H3N8 亚型。 2 、病毒的特性和造成的流行 马流感会影响马、驴、骡和其他马科动物,没有年龄、性别和品种差别,病毒传染很广,此前只有冰岛、纽西兰和澳洲没有发现马流感病毒的踪迹。病马咳嗽喷出含有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是本病主要的传染方式。此病也可通过空气和污染的饲料、饮水经口感染,配种也是此病的一种重要传播方式。 该病传播极为迅速,由于病马感染以后能获得的长时间的免疫,因此,成年马匹都带有大量的抗体,所以在流行时发病的多为幼龄马。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我国北方地区以春秋多发。 1974 年、 1989 年至 1990 年、 1992 年秋至 1994 年分别爆发了 3 次大流行,自第二次大流行后,近 20 年马甲 I 病毒未再分离到,很可能此病毒现在已经消失。近年来,我国西北、东北等地区马流感发生间隔时间缩短,危害愈趋严重,给我国养马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日本本年 8 月 16 日爆发马流感疫情,日本中央赛马协会表示,为防止流感疫情扩大,比赛都将暂停举行;这也是该马会 35 年来,首度因为马匹罹患流感,而紧急宣布停赛。 澳大利亚 8 月 23 日暴发马流感,暴发地为悉尼一家检疫所。不久,悉尼世纪公园内一个训练中心也发现 11 匹马 “ 感冒 ” 。由于担心疫情蔓延,澳大利亚政府宣布全国所有马匹将隔离 3 天,并于 25 日取消数十场赛马比赛。澳联邦卫生部长艾伯特今天称,新州检测出来的马流感至今还没有从马传播到人的危险,这种疾病只会在马之间传播,不会从一种动物传到另一种动物。 3 、危害 马流感多数发生在竞赛马匹中,结果赛马活动被迫暂停或取消,经济损失惨重,因此各地的赛马业界都闻马流感而色变。南非 1986 年的马流感造成赛马暂停五个月,FONT face="Times New http://www.pddwfy.com:88/pddwfy/infoshow.aspx?info_id=464item_id=5 中国是流感病毒新变异株发源地吗 作者: 来源:健康报 发布者: 刘斌 类别:新闻扫描 日期: 2005-07-06 今日/总浏览: 1/2375   2004年东南亚禽流感流行时,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撰文声称中国是此次H5亚型禽流感“发源地”。中国真的是流感病毒新变异株的发源地吗?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姜庆五教授。   流感流行和变异特点   姜庆五教授说,世界上有一个影响甚广的假说——中国,特别是华南地区是全球流感病毒新变异株的起源地,而要了解这一假说的来源,就必须先从流感流行和变异的特点说起。   人类感染流感病毒是惟一能在短时间内引起世界范围大暴发的病毒,它难以控制和预防的重要原因在于非常容易产生变异。这可细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抗原漂移,流感病毒为RNA病毒,其RNA复制酶缺乏校正阅读能力,基因序列在复制时比较容易发生错码,这些错码的不断积累可使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抗原逐渐发生抗原漂移。   这一点在流感病毒的血凝素抗原(H抗原)上表现得最为明显,而H抗原又是流感病毒引起人类免疫系统所产生抗体的关键靶标。由于H抗原在复制时持续产生抗原漂移,使得先前的流行株流行时刺激人群所产生的免疫屏障在新的变异株面前完全失效,从而导致新的流行。这也是为什么同一个流感H亚型在人群中流行了几十年,却每年都有新暴发流行出现的原因。   二是基因重组,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由8条RNA序列构成,如果在动物身上同时感染了多种类型的流感病毒,就可能产生新的突变重组株。如果该重组株的H抗原部分或全部来自于人类以外的宿主,使得人类已有的免疫体系无法识别,就可能引发新的大流行。历史上所记载的4次流感大流行,其病原体很可能都是通过病毒的重组而来。   但是,重组株想要威胁人类健康还必须解决一个难题,即如何传播给人。实际上,野生禽类才是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所有的人流感病毒最初都是从禽流感病毒跨宿主传播来的。禽流感病毒无法在人体细胞膜上找到相对应的受体,因此就不能直接感染人,必须要有某种动物作为中介才行。猪就是这样一个可能的中介物种,猪的呼吸道和消化道同时具有人流感和禽流感病毒的受体,因此既可以感染人的流感病毒,也可以感染禽的流感病毒,从而为两种病毒的重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中国起源说”的由来   姜庆五教授介绍说,“华南是世界流感发源地”这一假说最早是Shortridge于1982年在英国的《柳叶刀》杂志上提出的,认为动物特别是中国南方的家禽家畜(鸭和猪),是对人传播流感病毒的根源,也是基因重组出现新亚型的根源。该假说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南方有大量密集的农村人口,而且往往人、猪、家禽同居一室,增加了流感病毒重组机会,滋长了跨宿主传播和流行的几率。   由于长期以来中国在科研领域的落后,对此类假说提不出强有力的反驳证据,国内也有学者对此推波助澜。20多年来,这一假说似乎已经变成了流感病毒传播和变异的客观事实,在国内外各种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中被广泛引用,已经没有多少研究者想要对其真实性进行验证了。   流感变异规律需深入解读   姜庆五教授说,生物信息学领域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流感病毒基因测序数据,其中H3序列达1000余条,它们蕴涵了病毒变异的丰富信息,这使得基于大批量基因序列数据的深入研究变得可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感研究课题组张文彤博士最近构建了流感病毒H3基因完整的进化树,该进化树生动地展示了H3抗原从1963年至今的进化历程。   禽类作为流感病毒的“蓄水池”,其群体中的H3亚型流感病毒在数十年间基本上并无明显的变异,但自1968年传播到人群中后,由于受到人群中免疫压力的作用,其序列开始出现高速变异,此后整棵进化树的主干都是由人序列构成。从进化树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此时序列的变异完全都是点突变的逐渐累积,在主干中并未发现由于基因重组而出现进化方向的较大改变。虽然这几十年间出现了多起病毒跨宿主传播事件及病毒的重组事件,且大多与猪有关,但是这些都未能对人流感病毒的变异产生任何影响,相应的变异株只是在猪群或其它动物中造成了新的流行。   显然,进化树分析的结果显示出在这几十年的时间中,基因重组并未对H3亚型病毒在人群中的流行和传播造成影响。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能够和宿主细胞上的受体相结合的也是H序列,这是病毒传播的先决条件,因此那些重组株如果想在人群中得到传播和流行,其H序列必须来自于人株病毒,否则根本就不能获得“入场券”。虽然禽或其他宿主的H序列有可能通过重组和突变获得这种能力,就像1968年H3亚型初次在人群中传播一样,但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http://www.biotech.org.cn/news/news/show.php?id=24943   “发源地之说”是偏见和歧视   既然H3病毒在人群中的变异主要是由于抗原漂移所致,那么这些抗原漂移所致的新突变株是否特别和中国“有缘”,或者说那些疫苗制备推荐株是否主要来源于中国?姜庆五教授介绍,以1968年以后在人群中流行的主要亚型H3N2为例,WHO先后一共发布过23株抗原推荐株,其中有9株采集自中国,是发现推荐株最多的国家(地区),其次为大洋洲,共5株。这似乎说明了中国应当是H3亚型新变异株的发源地,但是如果注意到时间分布,则会发现中国主要是在1986~1995年间一共出现了7株推荐株,特别是在1987和1989年均出现了两个推荐株。   但在此时间段之外,除1968年第一株人H3亚型推荐株采集自香港外,只有2002年在福建又发现了一株推荐株。这就是说,在1970~1985年的15年间,虽然前后出现了8株推荐株,但均与中国无关。显然,在H3亚型抗原漂移的过程中,新变异株的出现并非都是和中国有关的。   如果将这一结果和中国起源说的主要论据结合起来,就会发现由于已经明确人H3序列的变异主要受到的是人体免疫屏障的驱动,与其他宿主没有太大关系,因此华南地区的混养环境不应当影响病毒的变异,所以对于已经在人群中流行的流感亚型而言,其新变异株的出现应当和中国无明显关联。   那么,是否可以退一步认为基因重组所致的突变株主要起源于华南?姜庆五教授认为对这一问题还需要作深入研究。有趣的是,近年来人、猪流感病毒重组事件在欧洲、北美均有发生,中国这个重点怀疑对象反而平静得多。实际上,猪作为中间宿主的作用等问题还没有最终的定论,而且相比之下,东南亚地区的混养环境和气候条件应当比华南更容易导致重组突变株的出现,也更有资格被怀疑为发源地。把最早出现在东南亚的H5禽流感的源头也说成是起源于中国,这完全是对中国的习惯性偏见和歧视在作祟。 美国科学院院士帕雷斯:甲型H1N1流感的危害不会特别大 (2009-05-06 10:50:38) 转载 var $tag='流感,h5n1,hiv,帕雷斯,非洲,杂谈'; var $tag_code='caca2613b84d683b8aae5ad2eaf87432'; var $r_quote_bligid='49a555cb0100cikc'; var $worldcup='0'; var $worldcupball='0'; 标签: 流感 h5n1 hiv 帕雷斯 非洲 杂谈 分类: 文章选登 2009年,5月2日,美国病毒学会会长、美国科学院院士、全球顶级流感专家彼得·帕雷斯(Peter Palese )在美国《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撰文认为:猪流感(甲型H1N1流感)危害不会特别大(原文标题为:Why Swine Flu Isn't So Scary,直译为《为什么猪流感不是那么可怕》)。 帕雷斯院士作为全球顶级流感专家,多年来一直强调:对未来流感大流行的准备工作还没有获得足够的关注。但是在面对具体的某个流感毒株造成大流行的可能威胁时,他却总是能凭籍渊博的学识,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论证,提出可能与众不同、但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观点。一个最典型的例证就是:自从1997年香港H5N1禽流感流行以来,帕雷斯院士是H5N1可能导致流感大流行假说的最强烈反对者之一。十余年来的事实证明他基本上是对的,香港H5N1禽流感一直未造成全球大流行。 理论上,猪流感引发大流行的可能性比禽流感要大得多,帕雷斯也是持这种观点的。这次的猪流感在从首例确诊开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5级警告的水平,并有可能上升到6级(最高级别)。这是否证明了帕雷斯上述理论的正确,表明确实有一次危害相当于1918年猪流感的新的猪流感大流行就要到来呢?帕雷斯院士没有因为自己的理论初步得到验证而得意忘形,经过冷静的系统分析,帕雷斯院士在《华尔街日报》的这篇文章中以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作出最新预测:结果不可能那么糟,我们完全有理由更加乐观。 当然,帕雷斯院士说当前的猪流感危害不会特别大,并不是说当前不要防控这种流感了。帕雷斯的观点可以换一种我们更熟悉的表述方式:我们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在战略上藐视敌人,但与此同时,在战术上仍要重视敌人。我们应当有充分信心:人类积极、科学的应对完全可以将流感大流行的损失降到最小。 帕雷斯院士多年来一直担任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院微生物学系主任。他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经常访问中国(包括武汉)。1987-1989年,我曾在帕雷斯院士的实验室做流感方面的博士后研究。在这篇《华尔街日报》的这篇文章中,帕雷斯院士首先对新的H1N1病毒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总结: 1.这种猪病毒与1918年的大流行病毒属于相同的H1N1亚型。 2. 猪病毒很容易实现人际间传播。目前,猪病毒株已出现在4大洲。从未证明禽流感H5N1病毒(另一种有流行潜力的病毒)容易实现人际间传播;人可能是直接从鸡感染H5N1病毒,这种感染需要大量病毒才能实现。 3. 这种猪病毒在它们通常出现的季节以外的季节出现,这是不正常的。流感病毒很少在4月底在北半球分离到;而目前在新西兰则冬季尚未开始,但在那里也报告分离到数个毒株。 4. 猪病毒经由突变和/或从其他人或动物流感病毒获取新的基因,可以变得比它们目前所表现的致病性更强。对流感病毒来讲,突变和获取外来基因是自然发生的过程,其中不存在任何人为的干预。而且,这些进程(以及它们的毒性会增强到什么程度)无法预测。 帕雷斯还以严密的论证,告诉我们为什么应该乐观: 1.1976年,在新泽西州迪克斯堡曾发生过一次H1N1猪病毒的爆发,该病毒曾发生过人际间传播,但最终并没有成为一种非常致命的大流行株。 2.目前流行的猪病毒与我们在过去若干年里经历过的其他季节性流感毒株相比,其毒力很可能并不是更强。 3.目前的猪病毒缺乏一个重要的分子标志(病毒内部蛋白PB1 上的 F2片段),这是在1918年的病毒和高致病性的H5N1禽流感病毒中都存在的。如果一种流感病毒要想对人类或对鸡具有高致病性,此毒力标志确实是必要的,那么目前的猪病毒就缺少能成为一个主要杀手的基本条件。 4.因为人类在过去数十年来一直暴露于H1N1病毒,我们可能有一些针对猪H1N1病毒的交叉免疫力。虽然这种免疫力可能不足以防止患病,但很可能能降低病毒引起的死亡率。帕雷斯推断,由于人群中这种“群体免疫”的存在,即使是出现类似1918年H1N1的病毒,它也绝不可能引发它曾经引发过的那么可怕的后果。最有可能的结果是,当前的猪病毒将演变成为另一种(第四种)常规的季节性流感毒株。 5 .疫苗和抗流感药物的技术平台比起几年前已大大改善。根据我们所知道的猪病毒的结构和序列,目前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已批准的药品和已获注册的疫苗(稍经修改即可适用于猪流感毒株)对付这一新的病毒将是非常有效的。此外,目前的技术以及生产能力将使我们能够有足够数量的猪病毒疫苗在2009-10这个冬季供应全国。 最后,他指出,我们有大量得到改进的基础设施,以应对新出现的疾病。 针对H5N1禽流感威胁实施的各项计划和预案,大大改进了整个监测系统(如果没有这些改进的监测系统,我们可能不会这么快就发现了这次的猪病毒)。最主要进展是我们的政府已着手发展新的和改进的制造工艺,令人振奋的新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开发也正在不断向前推进,结果让人类在与狡猾病毒的斗争中很有希望占上风。例如,通用流感疫苗(1 种长期对所有毒株有效的疫苗)和广谱抗病毒药物正在我们的实验室和创新的生物技术公司开发。这项工作的主要经费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这种投入是值得的,结果将减少未来流感对公民健康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冲击。我们当然应当审慎地准备对付猪流感,但同样重要的是要保持一种平衡的心态,充分认识我们目前已具备的能力。 (本文作者:严家新教授是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狂犬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检测和诊断试剂的研究。文中提到的美国科学院院士帕雷斯曾是严家新教授的博士后导师。) 流感病毒正在演绎RNA起源学说吗? 病毒 , 流行 , 周期性 , 起源 摘自: 生物 探索 导读:流感病毒是一种造成 人类 及 动物 患流行性感冒的 RNA 病毒,在分类学上,流感病毒属于正黏液病毒科,它会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借由空气迅速的传播,在 世界 各地常会有周期性的大流行。病毒 分子 内部包含7或8条RNA遗传片段,这些单股负链与核 蛋白 结合后缠绕成高密度的核糖核蛋白体。 流感病毒分子 科学家 在不同生物体中发现数10种核酶(Ribozyme),既有切割型又有剪接型,它们不仅能催化自身反应又能催化其它分子反应。核酶的化学本质是RNA,鉴于RNA作为遗传信息 载体 的同时又能行使催化功能,生命起源 自然 从 DNA 和 蛋白质 的争论中归属在RNA分子上。 1986年,哈佛 大学 的教授在Nature期刊上提出了“RNA世界”的进化学说。他认为,生命起源的早期存在一个纯粹的RNA分子系统,部分RNA行使催化功能让RNA遗传信息进行自我复制。由于RNA能够复制和保存,所以此系统能够生存和进化下来。在进化的过程中,RNA遗传信息载体的功能让结构更稳定的DNA代替,而催化功能由催化活性更强的蛋白质取代,真正的生命系统就此诞生。 病毒是一类具有核酸分子(RNA或DNA)的非 细胞 生命体。法国 生物学 家PatrickForterre认为,病毒处在物种进化的中心位置,其它物种的DNA来源于病毒。不稳定的RNA分子决定了它们在原始细胞中极易形成分裂片段,蛋白质包裹这些RNA片段形成了原始病毒。受到该病毒感染后,原始细胞合成了降解外源RNA的蛋白质,这就是细胞降解外源RNA机制的起源。为了适应寄生生活,病毒不断进化出更稳定的 基因 组,单链RNA被双链DNA所取代。遗传物质稳定后,病毒能够在寄主体内繁殖下去,并逐渐取代宿主RNA成为胞内唯一的遗传物质。所以细胞DNA来源于病毒DNA,细胞核源于病毒。 从病毒进化学说上看,细胞DNA从病毒DNA获取后不断地进行组装、转座等遗传事件,最终形成结构严密的染色质。相比于病毒RNA或DNA,细胞DNA具有遗传信息量大、装配精密等特点,因而成为主要的生命体。病毒本身不能代谢,必须通过寄生生活完成繁殖,而这种生活方式必然给寄生细胞带来损伤。在应对寄主细胞不断进化的排异系统时,遗传变异则是病毒的生存法则。 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和其它动物,并在短时期内造成流行性疫情,因为免疫系统不能识别变异速度极快的流感病毒。多片段RNA组成的流感病毒出现碱基突变、片段重组等遗传事件,旧的抗原簇被“隐匿”后往往能逃避免疫系统的“侦查”。流感病毒RNA结合在核蛋白上形成稳定的遗传物质,从而避免了不稳定RNA向DNA地转变,把进化状态定格在RNA分子上。如果说病毒DNA成就了细胞DNA的进化优势,流感病毒RNA无疑是RNA起源的“守护者”。 病毒进化学说是在RNA起源学说的基础上分析病毒的进化地位和进化历程。该学说认为病毒是原始细胞甩出去的“生命形式”,不是所有RNA被蛋白质包被后都能成为病毒,编码蛋白满足寄生生活的核酸蛋白体才有可能成为病毒。流感病毒RNA可编码出病毒复制和吸附功能的蛋白质,换句话说,流感病毒是原始细胞一次成功的“抛甩”。此外,流感病毒RNA是多段分布的,因为片段之间可发生遗传重组,高突变的流感病毒才不会被进化淘汰掉。RNA起源促使流感病毒的形成,后者见证了遗传物质由RNA向DNA转变。某种意义上说,流感病毒正在演绎RNA起源学说。 流感病毒飞沫传播机理 如果两个H1N1流感病毒的表面蛋白(血凝素以及神经氨酸酶)达到活性的微妙平衡,可使病毒变得有能力经飞沫传播。 研究 人员利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学(一种基因工程方法,用于控制流感病毒基因的组合),将2009年流行的H1N1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基因,加入这一株流感病毒,所得出的新病毒株,具有经由飞沫传播的能力。 多种流感病毒被一种新抗体中和 美国 科学 家最新发现了一种可中和30种流感病毒的抗体,这为寻找流感的通用治疗方法以及研制新型流感疫苗等提供了新线索。 中和抗体CH65能黏附在流感病毒表面的蛋白质“血凝素”上,从而中和流感病毒的毒性,阻断病毒入侵人体细胞。 流感病毒致死机理 美国斯克里普斯 研究所 的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了流感病毒使感染者病重甚至死亡的机理。流感致死的免疫过程称为“细胞因子风暴”,可以预测病毒感染过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被认为是1918-1919 年间世界大流感和近来猪流感、禽流感爆发的主因。 利用遗传学和化学手段研究细胞表面受体S1P1,他们意外地发现当控制血管壁内皮细胞的S1P1受体时,会影响细胞因子的释放。而之前科学家猜想细胞因子释放是通过位于肺部的受病毒侵染细胞发生的。 http://www.helixnet.cn/bbs/thread-55492-1-1.html PNAS:美发现能识别多种流感病毒的广谱抗体 发布: 2011-08-10 来自: PNAS 阅读数:1895次 美国科学家在8月8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撰文指出,他们最新发现了一种能识别30多种流感病毒菌株的人类广谱抗体,更多地了解这种抗体有助于科学家研制出长期有效的流感疫苗。 波士顿儿童医院的斯蒂芬·哈里森和同事在一名男性志愿者体内发现了这种名为CH65的中和抗体,其能黏附在流感病毒表面的血细胞凝集素蛋白质上,从而中和流感病毒的毒性,阻止病毒入侵人体细胞。 血细胞凝集素是流感病毒表面的蛋白质,病毒依靠它和宿主细胞结合。流感病毒血细胞凝集素常发生变异,因此研究人员需要及时跟进,不断研发对抗流感病毒的新疫苗。当接受流感疫苗注射后,人体会制造出差异较小的抗体——能识别和记住病原体(包括病毒)的免疫系统分子。抗体只需识别出病毒外壳的一小片就能起作用,这意味着人类存在着各种各样能识别流感的抗体。 哈里森团队使用了一种能快速扫描人体免疫细胞内分子的新技术,以了解在人体内制造出的不同抗体对疫苗的反应。结果,他们意外地发现了这个能识别多种流感病毒菌株的新抗体。而且在新抗体对抗1998年到2007年出现的36种流感菌株的实验中发现,新抗体几乎能识别并阻断其中的30种菌株。 哈里森表示,如果某人能制造广谱CH65抗体,那么或许人人都能制造出这种抗体,他希望能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CH65抗体。 哈里森正和布兰迪斯大学的生物物理学家尼克劳斯·格瑞格瑞夫合作,以得到注射疫苗后抗体在免疫系统中进化时不同时期的结构信息,据此,他们能推演出免疫系统如何选择制造出何种抗体的模式。 科学家可能会更直接地在临床实验中使用CH65,哈里森表示:“有些科学家希望能制造出给感冒重症患者服用的治疗性抗体,最新发现的抗体对此也有帮助。” 生物探索推荐英文论文摘要: Broadly neutralizing human antibody that recognizes the receptor-binding pocket of influenza virus hemagglutinin Abstract Seasonal antigenic drift of circulating influenza virus leads to a requirement for frequent changes in vaccine composition, because exposure or vaccination elicits human antibodies with limited cross-neutralization of drifted strains. We describe a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y, CH65, obtained by isolating rearranged heavy- and light-chain genes from sorted single plasma cells, coming from a subject immunized with the 2007 trivalent influenza vaccine.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a complex of the hemagglutinin (HA) from H1N1 strain A/Solomon Islands/3/2006 with the Fab of CH65 shows that the tip of the CH65 heavy-chain 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3 (CDR3) inserts into the receptor binding pocket on HA1, mimicking in many respects the interaction of the physiological receptor, sialic acid. CH65 neutralizes infectivity of 30 out of 36 H1N1 strains tested. The resistant strains have a single-residue insertion near the rim of the sialic-acid pocket. We conclude that broad neutralization of influenza virus can be achieved by antibodies with contacts that mimic those of the receptor. 成人季节性流感疫苗防流感几率不足六成 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paper/2011102811103622820167.shtm 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11)70295-X/abstract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0 个评论
《老男孩》歌曲的声学分析
热度 3 jerrycueb 2011-10-6 01:19
《老男孩》歌曲的声学分析
闲来无事,用声学软件把现在比较流行《老男孩》歌曲分析了一下。现在分析结果在处理和分析科学性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此只作为娱乐。 等到一天这方面技术比较熟悉或者说自己在这方面技术比较娴熟的时候,准备分析一下排行前十的歌曲的特点。感觉做一些科学研究也是不错的。 视频地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EwMTEyNzU2.html FLASH地址: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EwMTEyNzU2/v.swf 视频截图仅供参考。
个人分类: 生活|4358 次阅读|6 个评论
小小说:我是李白
热度 24 nyouyou 2011-10-5 00:23
时下流行穿越。穿越梦谁不会做啊 记得我在十年前刚到普林,脑子里的诗词还没都忘光的时候,也写过穿越小说的。找啊找,翻啊翻,终于在一个犄角旮旯里找出了这个备份文件,一字不改地贴在这。哈哈,原来我真的写过小说咧。不过俺可对狗血的虐心、毫无逻辑的纠结没兴趣,主要是当时很困惑于有与无的起源问题,偶然与必然的存在问题,有很多狂想 可是一个PhD读下来,Permanent Head Damage了,好久没有这么仰望着星空发呆了(读鸿飞微博瞬间有感)。 关于时间的另类研究 -- 无中生有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老子 我叫李白,生在现代,本科一年级,天体物理专业;酷爱唐诗宋词,尤其喜欢与我同名的“诗仙”的大作。这与我的儿时教育有关。 我的启蒙读物不是少儿识字,而是李太白全集。 近二十年的熏陶影响了我的性格 -- 我爱酒,爱旅游,总想象着仗剑行江湖,策马战沙场的豪情。注意,关键字是 “ 爱”和 “ 想”,事实上,我不到 21 岁,喝酒受限制;没有驾照没有钱,旅游走不远;世界需要和平,仗剑策马太煞风景。於是我总叹息生不逢时,但表面上我是一个聪明早熟积极上进的好学生。 今天天气反常,六月天忽然降温到 10 度,大风。唉,今年世界本来就乱,这点天气变化引不起什么大兴趣。我还是得上我的自习,准备考试。於是我从箱子底翻出那件有点旧的藏青色风衣,揣上掌上电脑 ( 它和我几乎形影不离 ) ,蹬上破皮鞋,往系管走去 ... 因为正午,路上没人,好像是第一次只有我一个人在这条路上走。咦,那边的柳树怎么看着有点扭曲,慢着,周围的几座楼看着也不对劲 ... 天哪,我怎么,怎么 ... 晕过去了 ... 睁眼,热 ... 啊,我差点叫出来,谁把我绑架到了影视城?一帮古装打扮的人正和我大眼对小眼,看这架势好像在拍“锄禾日当午”。我晕了几天?什么时候天气又恢复正常了?那绑架我的人是谁?什么目的?围着我的人们好像没有恶意,算了,先搞明白这是哪。於是我很应景地抱拳当胸:“敢问各位兄台,此处为何?” “ 桃花潭畔。” “ 兄台尊姓大名?” “ 汪伦。” #$%^*^%$ 我读了不少科幻小说,回想起“刚才”柳树楼房的扭曲,很快得出这样的结论 -- 我稀里糊涂地卷进了时空转换,於是小心翼翼地问出让我热血沸腾的问题“现在年号是 ... ?” “ 开元。” ...... 长话短说 -- 乡人们认为我是过路的西域客商,遭人打劫后被丢在他们村口。我无依无靠,就在那个村子里住了下来,住在村长汪伦家,偶而跟他学学剑法。因为整天说他们不太懂的话,而屋外的池塘里盛开莲花,被称为“青莲居士”。起初,我很不适应很伤心很悲惨很无奈于这个没电没自来水没互联网的世界,也思念我那在国外的老爸老妈。但五年过去,我已经认命。我的新职业是私塾的先生,借此熟读了四书五经,并且时常“吟”诗 ( 其实是“背诗” ) 在我 22 岁那年告别乡人,开始游历天下。临走前很自然地写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又四年过去,我没听说有另一个李白的存在,所以我猜自己是唯一的李白。后来的一系列经历证明我就是李太白。 我不想让任何人知道我来自21世纪,因为我怕被人围起来当怪物;我很努力地扮演着时人的角色,但是不可避免地经常会语出惊人,不知怎么就被称为“谪仙人”。 我见到了李隆基,杨玉环等人。我曾想改变历史,比如告诉他们不要宠信安碌山;可最终很沮丧地发现虽然许多小事与历史记载其实不同,可著名的大事根本是阴差阳错不得不那样做,於是很奇妙地与史书上的记载吻合了。我曾经与高中同学讨论过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在每一时刻,每个人只能做一个选择,而这个选择又决定了你下一个时刻的决定。 那么一念之差,可能小到人生,大到历史都会重写。所以我认为历史是偶然事件的集合。但现在我意识到,事情总有其前因后果,看似偶然,实际上有许多“不得不”“只能”“必定”的因素,因而偶然的集合就是必然。对了,你应该明白我的桀傲不羁从哪里来,因为我受的思想教育里从来就没有尊卑之分。 我和皇室相处甚欢,但不久就厌倦了,因为我想出去旅游,看看大唐的风物。我的无精打彩终于触怒了皇帝贵妃,但皇帝怜才,没有治罪,还赐了我金牌可以住店喝酒不付帐,就把我打发走了。 好啦,我的梦终于实现了 -- 活在古代,自由自在;有诗有酒,有剑有友。看到什么景致,自然就想起了该背哪首诗。后来,人们称我“诗仙”,可是我知道没有一首诗是我自己作的,全部来自于我的记忆或掌上电脑,反正它的电池可以撑几十个小时,我又不常用,所以直到最后都一直有电。 走遍大江南北,经历了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几十年了,我一直过得很超然,因为我知道历史没法改变,与其庸人自扰,不如对酒当歌 ...... 好久没有荡舟了。我坐在船上,手边一壶酒,看着明月发呆。我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着。因为没有另一个李白,那么后世流传的佳词妙句必然是我背诵的这些,由我传出,可它们又分明是我从 21 世纪带回来的?正想着,忽然发现水中月亮的影子开始剧烈颤动,变形,一股引力将我卷过去 -- 我忘了,这里是当涂,传说中李白踏月而去的地方 ......
15189 次阅读|28 个评论
[转载]禽流感的公共卫生意义及其危机应对策略
qujiangwen 2011-9-29 14:51
禽流感的公共卫生意义及其危机应对策略 编者按 本文通过下面四个方面论证了禽流感的公共卫生意义:①20世纪4次流感世界大流行中的3次与禽流感密切相关;②1997~2004年几次禽流感H5N1、H7N7、H9N2直接感染人类的情况及其基因特性;③华南是世界流感流行中心(Epicenter)假说禽流感的地位;④人流感起源学说中禽流感的作用。作者分析认为下一次流感世界大流行即将来临,而且种种迹象表示,新的大流行株极有可能再次来源于禽流感病毒。针对禽流感危机提出了四条应对策略:①制订应急预案,分级处理禽流感暴发;②加强人、动物流感监测,及时掌握流感病毒变异动态;③根据流感监测结果,利用分离到的大流行株大规模生产疫苗和人群普种流感疫苗;④用金刚甲烷、金刚乙胺和神经氨酸酶抑制药扎那米韦、奥司他韦积极治疗。 目 录 一、近年来人禽流感事件简述 二、禽流感及禽流感病毒 三、禽流感的公共卫生意义 四、应对禽流感的策略 (一)制定预防控制禽流感的应急预案。 (二)开展全球流感监测 (三)免疫预防 (四)药物治疗与预防 五、小结 一、近年来人禽流感事件简述   1997年5月11日至12月28日,以往仅能感染禽类的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H5N1病毒却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引起人群暴发,导致18人入院治疗,6人死亡。这是全球首次发现禽流感病毒能直接感染人,引起科学界轰动。   1998年6-8月,在广东省汕头市和韶关市先后从9名流感样病例的标本中分离到禽流感H9N2病毒。这是全球首次发现禽流感H9N2病毒感染人类。   1999年3月,香港也发生禽流感H9N2感染人类的事件。   1999年11月,广州市一名儿童病例再次证实感染禽流感H9N2。   2003年2月,香港又一次发生人感染禽流感H5N1病毒事件,现已经证实至少2人受累及,1例死亡(2位发病前均曾到过福建)。   2003年3月,荷兰养殖场暴发禽流感H7N7。随后,禽流感病毒H7N7通过结膜感染80多人,死亡1人。   2003年12月,香港再次证实1人感染禽流感H9N2。   2003年底至2004年2月3日,禽流感H5N1先后在亚洲的越南、泰国、韩国、日本、中国等国家的禽类中发生暴发。目前,已经实验室证实禽流感H5N1病毒已导致了17例发病,其中12例死亡(均为越南和泰国人)。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先后发生禽流感H5N1、H7N7、H9N2病毒跨越种属屏障直接感染人类,引起世界各地流感专家们的高度关注。虽然,目前还没有发现禽流感H5N1、H7N7、H9N2病毒具有人传人的能力,但它们均属甲型流感病毒,而甲型流感病毒变异性非常大,就有可能通过抗原变异或通过与人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配,形成重配株,从而具备人传人的能力。也就是说,它们有可能变为全球大流行株,有可能造成人的流感流行或世界大流行。因此,禽流感给人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它具有极其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需要我们积极面对,采取应急措施去迎战。 二、禽流感及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从亚临床症状、轻度呼吸系统感染、产蛋下降直到急性死亡等一系列综合病症。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甲型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根据其核糖核蛋白(RNP)和膜蛋白(MP)抗原特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也称A、B、C)三型。流感病毒的染色体均为单股负链RNA,且分节段。甲、乙型有8个节段组成,丙型仅7个节段,每个节段编码1~2个蛋白。流感病毒RNA成节段性有利于宿主发生双重感染后不同毒株之间的基因重组形成重配株(即不同来源的病毒基因节段包被一起形成新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的血凝素(Hemagglutitin,HA) 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分为若干亚型。至今,HA有15个亚型(H1~H15),NA有9个亚型(N1~N9)。甲型危害大,宿主范围也很广泛,从禽和人、猪、马等哺乳动物中都能分离到。乙、丙型流感病毒宿主范围很窄,危害相对较小。   禽流感最早在1878年发生于意大利,历史上称为鸡瘟(fowl plague)。1955年,Schafe证实鸡瘟的病原是甲型流感病毒。在1981年第1届国际禽流感学术研讨会上废除“鸡瘟”这一病名,改称为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是指甲型流感病毒中感染禽类的多种亚型的总称,包括了所有的HA(H1~H15)和NA(N1~N9)亚型。不同亚型其致病力大不相同,有的感染禽类后仅表现带毒状态,不发病,有的一旦感染就会100%病死,故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PAI)和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ow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LPAI)。目前已知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都是由H5和H7亚型引起的。但并不是所有的H5和H7亚型均为高致病性。Senne DA等人研究发现,所有高致病性的H5、H7亚型都有多个碱性氨基酸与HA切割位点相毗连,而且认为B-X-B-R(B-碱性精氨酸或赖氨酸,X-非碱性氨基酸,R-精氨酸)是高致病力病毒最小序列。专家们提议将HA切割点处多碱性氨基酸序列作为鉴定高致病力和潜在高致病力分离株的遗传标志。 三、禽流感的公共卫生意义 (一)二十世纪4次流感世界大流行中有3次与禽流感密切相关。   人类流感流行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1173年。20世纪以前的大流行由于记载简略很难评价其意义。20世纪后全球共出现4次人流感世界大流行,其中有三次与禽流感密切相关。 1.第一次大流行发生于1918~1919年,称为“西班牙流感”(Spanish Influenza)。当时导致约7亿多人感染,2000-4000万人死亡,而且死亡者多为青壮年。这次大流行是人类史上最大瘟疫之一。经回顾性研究,发现引起这次大流行的病原体是H1N1亚型病毒,而且病毒的8个基因节段全部来自于禽类。种系发生分析表明,这次大流行的流感病毒的HA基因虽更接近于禽流感病毒,但它属于哺乳动物流感病毒。有人推测可能是禽流感病毒全基因先传给猪再传给人。 2.第二次大流行发生于1957年,称为“亚洲流感”(Asian Influenza)。最早出现于中国贵州,由H2N2亚型(也称甲2亚型)病毒引起。研究证实,这一亚型是人和禽流感病毒通过基因重配而来,其HA、NA、PB1三个基因片段来源于禽流感病毒,其余的基因片段来自当时人流感病毒。 3.第三次大流行发生于1968年,称为“香港流感”(Hong Kong Influenza)。最早出现于中国香港(经回顾调查,广东、上海等地比香港还要早),由H3N2亚型(也称甲3亚型)病毒引起。研究表明,这一亚型也是人和禽流感病毒通过基因重配而来,其HA和PB1基因来源于禽流感病毒,其余的基因节段来自当时人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HA基因被禽流感病毒的等位基因取代,由其表达的HA抗原(在病毒表面)属禽流感病毒的HA,当时的人群缺乏相应的HA糖蛋白的中和抗体,因此,造成了大流行。 4.第四次大流行发生于1977年,称为“俄罗斯流感”(Russian Influenza),由H1N1亚型引起。经调查发现,最早出现于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传播较慢,主要侵袭青年人和中小学生。此次的毒株与1950年出现H1N1毒株几乎完全类似。唯独这次大流行的毒株与禽流感没有直接关联。Scholtissek等人认为在一定条件下人流感与动物流感发生第二次重组,从而使旧亚型毒株又重新出现,但也有学者认为这次大流行的毒株可能来自于隐藏在冰冻地带、动物宿主体内或者是从实验室意外逃逸。 (二)1997-2004年香港、广东、越南、泰国人禽流感事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一步阐明禽流感的公共卫生意义。 1. 1997年香港人禽流感H5N1暴发的研究   1997年香港发生人禽流感H5N1暴发,一些专家对分离到的病毒进行抗原和基因分析,发现该H5N1毒株的8个基因节段均来自禽流感病毒,而且HA、NA与从禽类分离到的毒株非常相似。Kanta Subbarao等通过PCR、核苷酸序列分析等方法对首例H5N1感染者的H5N1流感病毒进行分析,发现在HA1和HA2断裂位点邻近插入了一个由多个碱性氨基酸(Arg-Gln-Arg-Arg)组成的结构,此结构也见于高致病性的H5禽流感病毒中(Arg Lys Lys Arg),通常在人流感病毒中是没有的。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此次暴发的传染源主要是染疫的禽类,人接触染疫的禽类而受感染,尚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病例发病前1周接触活禽与感染H5N1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OR=4.5,P=0.045);而且,在人群中发生禽流感H5N1流行前(1997年3月)香港新界两处鸡场已经在鸡群中有相同亚型的禽流感流行,造成75%的鸡只死亡。另外,当时市场上的鸡只近20%也感染了禽流感H5N1。 2. 感染人的禽流感H9N2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   郭元吉等人对1999年从广州一名儿童病例分离到的H9N2毒株的基因组特性进行研究,发现该病毒的基因组属于禽流感病毒,不含有任何人流感病毒基因节段,再次证实了禽H9N2毒株能感染人。   管轶等分析了1999年感染2名香港小孩的H9N2亚型流感病毒,发现它的基因组也属于禽流感病毒。另外,研究还发现此病毒的8个基因中有6个与1997年从人和禽分离到的H5N1相类。 3. 越国、泰国禽流感病例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2003底-2004年2月4日,在越南和泰国发生的人禽流感H5N1病例,经WHO流感参比实验室证实其病原体H5N1病毒的8个基因均属于禽流感病毒的基因,但已明显不同于1997年发生在香港人禽流感H5N1病毒的基因。   总之,虽然禽流感病毒和人细胞受体的亲和力较低,它在人群中的传播能力也很有限,不会引起人类的大流行,但要高度警惕禽流感病毒H5N1、H7N7、H9N2与人流感病毒发生重配,获得人传人的能力,如果真是这样将是人类的灾难,将会导致新一轮的流感世界大流行。 3. 从人流感的起源来看,禽流感与人流感的关系。   当今,关于人流感的起源主要有三大学说:动物来源 (基因重组)、旧亚型重现和突变选择假说,其中动物来源 (基因重组)假说最受推崇。   一些科学家想通过一个学说来解释所有的起源,然而至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学说能完全解释所有起源。笔者认为,三种学说均有可能。“动物来源”可能是人类流感大流行毒株的起源,而“突变选择”、“毒株重现”可能是人流感中、小流行毒株的起源。动物来源学说,认为人类甲型流感病毒基因与动物甲型流感病毒基因重组的结果形成新亚型。   另外,经分子进化学和种系发生学分析,所有甲型流感病毒均起源于水禽类,可以说野生水禽是所有鸟类或哺乳动物流感病毒的基因天然和巨大的贮存库。野生水禽特别是野鸭通过粪便排出禽流感病毒,污染水源,通过“粪—口”途径感染家禽,然后通过“禽—猪—人”传播链传给人类。前面所述的4次世界流感大流行中的3次与禽流感病毒的关系可以证明。 4.从华南是世界流感流行中心这一学说来看禽流感公共卫生意义。   目前,“华南是世界流感流行中心”的假说在学术界较为推崇。Shortridge等提出动物,其中最可能是中国南方的家禽家畜(鸭和猪),是对人传播流感病毒的根源,也是基因重组出现新亚型的根源。假说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南方农村是小农经济模型,人、猪、家禽往往同居一室,增加了流感病毒重组机会,滋长跨种族流行的机率。1957年的H2N2亚型、1968年的H3N2亚型均首发于华南地区,更是应证了上述假说。近几年,香港、广东的禽流感H5N1、H9N2直接感染人类事件也应证了上述假说。 四、应对禽流感的策略   流感的流行史和种系发生学分析均证明禽流感是人流感的根源,因此下一次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根源仍是禽流感的可能性极大。华南被认为是世界流感流行中心,近几年香港、广东多次出现禽流感感染人类的现象,下一次流感大流行的起源地也许仍是华南(含香港)。从流感大流行时间间隔规律来看,下一次大流行应该为期不远。因此,探讨应对禽流感危机的策略显得较为急迫和重要。 (一)制定预防控制禽流感的应急预案。   随着航空、旅游、外贸迅猛发展,下一次世界流感大流行的传播速度必然快过前几次,因此留给我们采取预防和控制的措施时间就更少。因此,在下一次世界流感大流行来临前,有关部门必须做充分的准备,制订好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应急预案。笔者建议应对禽流感应该分级处理,根据危害的不同程度相应采取响应措施。 1. 一级: 当禽类出现禽流感暴发时,尤其是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时,动物防疫检疫部门要及时通报卫生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这时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加强流感监测力度,包括医院门诊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和对养殖、贩运、屠宰禽类职业人群的监测,要适当加大监测频次、采样量。 2. 二级: 当出现禽流感感染人类,但不具备人传人时能力时,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针对消灭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首选彻底消灭传染源,即如香港1997禽流感H5N1暴发时采取的全市杀鸡举措。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要考虑多大范围、面积消灭传染源和可疑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就是针对一般人群而言,尽可能不与禽类接触。 3.三级: 当人群出现禽流感暴发或流行,具有人传人的能力时,则应采取的措施最主要的不是再针对病禽了,而是针对人群。这时的措施最为紧急,因为这可能是新一轮世界流感大流行的前兆。这时全人类均是易感人群,对新的或变异的病毒没有任何免疫力。主要措施如下: (1) 用新分离到引起人群暴发的禽流感病毒作为制备应急接种疫苗的候选毒株,及时大量生产疫苗,全人群紧急接种。 (2) 严格隔离治疗传染源(病人),采取严格消毒、探视制度。 (3) 若在农村、中小城市暴发,则划定一定区域采取强制封锁措施。限制疫情暴发地人员、物资、车辆流动。 (二)开展全球流感监测   加强人群及动物的流感监测,做到及时、准确地预测流感流行趋势和毒株变异情况,通过推荐有效的流感疫苗毒株,制定合理有效的免疫策略和实施方案,控制流感的流行,减少经济损失,最大限度的保护全社会人群的健康和生命。 1 .国际流感监测工作   从1947年开始,第一个世界流感中心就在英国伦敦的国立医学院研究院成立。目前,全球共有80多个国家加入到世界流感监测网。监测网拥有了110个监测实验室和4个流感协作中心(亚特兰大、墨尔本、伦敦和东京)。   流行病学监测:通过从监测医院和哨点医生收集流感样病人数在就诊病人中的比例来分析预测流感的活动情况。病原学监测:采集流感样病例的标本送给监测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抗原变异分析,以及基因测序,再把这些数据一级级地上报,直到WHO流感协作中心,由他们再作深入的研究。根据研究分析的结果,WHO每年2月、9月在日内瓦召开两次专题会议,在会议上确定南北半球下一流行年度的流感疫苗组份,当前疫苗通常含H1N1,H3N2和B三个型(亚型)。 2 .中国流感监测工作   中国人口众多,居住密集,自从人类分离到流感病毒后的三次世界流感大流行均起源于中国,因此中国的流感监测与防治的意义非常重大。1957年,我国就成立了国家流感中心。自90年代以来,WHO每年推荐疫苗组份中的毒株有近80%来自中国的流感病毒。自2000年开始,中国卫生部和WHO又开展了一个为期5年的流感监测合作项目。通过此项目旨在全国系统地建立起了监测网络,现在这个网络已经包括了23个省。每个监测省选择一家综合性医院及一家儿童医院作为监测医院,收集流感样病人数和采样送监测实验室做病毒分离。另外,广东、上海等还有自己的省级监测网络。目前,全国通过流行病学监测、病原学监测、血清学监测和分子流行病学监测等手段来密切关注流感流行趋势和变异动态。值得一提的是对从事禽(鸡)类饲养、销售和屠宰行业人员进行禽流感病毒抗体监测时,不适宜选择血凝抑制实验(HI),因有文献报道,HI方法虽然是人流感抗体检测的标准方法,但在禽流感抗体检测中灵敏度不高。 (三)免疫预防 1.免疫预防概述   当前,流感疫苗是预防控制流感相对而言较为有效的办法。因此,在出现禽流感引起人群暴发,且具有人传人的能力时,应该尽可能快地大量生产疫苗,在财力许可的前提下,紧急进行全人群接种。应急免疫接种是减少流感危害(包括减少发病、并发症、流感相关住院率、死亡率以及流感疾病经济社会负担等)最有效方法。   疫苗接种对象要优先考虑如下三大类人群:①易出现流感并发症的高危险性人群(包括:60岁及以上的人群、慢性病患者、6月龄-7岁婴幼儿和≥4月孕龄的孕妇);②感染流感病毒机会多,一旦患流感可能严重影响学习、工作的人群(包括:服务行业人群、考试前学生、运动员、在高密集场所工作学习的人群);③易将流感传给高危人群的人(医务人员、托养机构人员)。   一般而言,疫苗接种2周后才能产生抗体,可以保护与疫苗毒株抗原性类似的毒株感染引起的发病或减轻发病症状。保护期一般为6-10个月。   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必须强调:在生产疫苗时要确保疫苗的成分与引起人群禽流感暴发的流行毒株相匹配。否则,疫苗无效。因为流感疫苗只能有效保护与疫苗株相似毒株引起的感染。这也是WHO每年都要分别针对南、北半球于2月、9月推荐两次疫苗的组份的原因。 2.流感疫苗及其佐剂 (1)已经使用的流感疫苗 包括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冷适应减毒和基因重配减毒)。我国目前使用的均为灭活苗,如防感灵(法国巴斯德—梅里艾公司生产)、福禄立适(史克必成公司生产)等。减毒活疫苗虽然临床研究已经证明了它的安全性,但理论上仍存在隐患,那就是当使用活的流感疫苗时,若与非人类的野毒株交叉感染,它们就可能发生重配,而产生新的具有潜在危险性的流感病毒,理论上讲可以导致流感大流行。 (2)正在研制中的流感疫苗 包括抗原表位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和重组抗原表位亚单位苗)、基因工程疫苗(也称流感DNA疫苗)。 (3)流感疫苗佐剂的研究 针对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一些单位正在研制提高免疫效果的佐剂。现在研究较多是MF59(角鲨烯乳剂)和PCPP(聚二羧酸基苯氧基磷腈),研究发现这两种佐剂对提高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有显著作用。另外,有研究表明,全细胞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WDTP)菌苗对流感亚单位疫苗的免疫应答有较强的佐剂作用。 (四)药物治疗与预防   禽流感病毒是甲型(A)流感病毒之一。理论上讲,用于治疗和预防人类甲型流感的药物对禽流感应该有效。目前,在美国有四种药物:金刚甲烷(amantadine)、金刚乙胺(rimantadine)、扎那米韦(Zanamivir,商品名Relenza)和 奥司他韦(Oseltamivir,商品名达菲 Tamiflu)已经批准用于临床治疗人类甲型流感;有3种药物金刚甲烷、金刚乙胺和达菲已经批准可用于预防人类甲型流感,扎那米韦没有被批准为预防用药范畴。 (一)治疗药物 1.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   金刚胺类药物是流感病毒基质蛋白M2离子通道的抑制剂,在病毒复制的早期起抑制作用,可抑制病毒的脱壳。此类药物是目前常用的甲型流感临床治疗药物。但存在神经毒性、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对乙型流感病毒无效等缺陷(M2蛋白仅存在于甲型流感病毒)。 2.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   达菲和扎那米韦属于NA抑制剂。NA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新形成的病毒粒子从感染细胞中分离与扩散,促进病毒粒子从感染的呼吸道粘膜向周围组织扩散。此外,NA还具有增强病毒株的毒性和引起细胞凋亡,导致流感症状、气道炎症发生的功能。NA抑制类药物能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降低其致病性,可减轻流感发病时的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此类药毒性低,不易引起抗药性且耐受性好,是目前抗流感的化学治疗药物中前景最好的一种。NA抑制类药物可同时抑制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   由于NA抑制剂类药物的上述优点,它已成为全球各大医药公司研究的热点。目前上市的此类药物有两种:扎那米韦和达菲。扎那米韦是一种雾化吸入剂,应用后上呼吸道能达到高浓度,抑制病毒复制与释放,且无全身不良反应,被批准用于治疗无并发症的、年龄≥7岁的急性流感患者,最好在流感症状发作2天内应用。达菲是口服剂,被批准用于≥1岁的无并发症、发病2天内的患者。然而,此类药物对婴幼儿的安全性还需进一步评估,且此类药物较为昂贵限制其推广使用。 3.另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类的新药Peramivir在2002年3月已经完成了三期临床试验。此外,BioCryst公司和Abbott公司分别在研究其它神经氨酸酶抑制类。还有流感病毒受体阻滞剂和反义寡核苷酸方面的抗流感的药物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   上述四种已经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的化学药物均是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5天。而且,在生病的头2天内开始服用方可减少流感症状并缩短病程1~2天。这些药物也能减弱流感的传染性。另外,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药物只对流感有效,对普通感冒和其它病毒引起的象流感样的疾病没有效果。 (二)预防药物   药物预防也能起到一定作用。药物预防主要是用于:在没有合适疫苗前的高暴露人群;以及,有疫苗后那些不适宜接种疫苗者、免疫缺陷者,与暴发中的病人密切接触且接种疫苗不满两周者。   金刚烷胺、金刚乙胺、达菲在美国已经批准可用为预防用药,可用来降低患流感的机会。然而,不宜大范围无指征地预防服药,以免产生耐药。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孕妇、婴幼儿、精神病或癫痫患者禁用。另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1997年香港禽流感病毒(H5N1)对金刚烷胺、金刚乙胺有较强的耐药性。 五、小结   总之,流感大流行会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证了人流感大流行与禽流感密切关系,根据历史上流感大流行的时间间隔规律,即每隔10-15年就会出现一个新亚型引起的大流行,然而自1968年后人类再没新亚型大流行株的诞生。因此,笔者认为从时间上说,下一次流感世界大流行在不久的将来即将来临,而且种种迹象表现,新亚型大流行株极有可能再次来源于禽流感病毒。在不可能阻止大流行到来的前提下,就必须立即制订应急预案,加强人、动物流感监测,及时掌握流感病毒变异动态;利用分离到的大流行株大规模生产疫苗和人群普种流感疫苗;积极开发有效治疗流感的药物等几方面去应对,尽可能把下一次大流行的灾难降低到最小。 (作者:易学锋 罗会明 周惠琼。 致谢:本文应急预案的分级办法观点来自广东省卫生厅何兆福助理巡视员;另外,还要对广东省所有长期从事流感监测工作的技术人员在此一并致谢)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0 个评论
中国大学流行两种慢性病:炫耀与冷漠
热度 17 老李 2011-9-2 17:32
中国大学流行两种慢性病:炫耀与冷漠
中国大学流行两种慢性病:炫耀与冷漠 李 侠 【摘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仅仅需要关注我们的教育体系以及理念中还缺少什么的问题,而且更应该关注我们比一流大学多出了哪些不合理的内容。前者是一个可以逐渐发展与完善的过程,而后者要处理的问题则是正本清源的工作,它事关现有高等教育体系长期形成的架构与理念存在的误区。炫耀与冷漠就是当下中国大学日益蔓延的两种慢性病,剖析它的成因机制以及解决策略就是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大学; 炫耀性消费; 冷漠 过去的五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发生深刻变化的五年,关于这场变革的评判可谓毁誉参半,即便一时还无法盖棺定论,但没有人会怀疑,它的深远影响在未来的年月里将会逐渐呈现出来。时下中国大学正在形成一股新的认同模式: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期间各路专家学者,还有各级管理部门最为关心的问题都转化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我们最缺什么?当然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绝非全部。也许,在此进程中我们更应该冷静下来反思一下哪些东西是多余的?作为这场变革的亲历者或者旁观者,我们有责任指出它的问题所在。暂且不论这场规模宏大的高等教育改革的后果如何,至少目前在社会心理层面,中国大学呈现出两种远离大学精神的富贵病:炫耀与冷漠。这两种多出来的病症正在侵蚀中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与社会的认同度。遗憾的是,在众多质疑声中,情况并未见有任何好转,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态势,一种逐渐凸显的对于中国大学未来的普遍忧虑与失望情绪正在快速蔓延。为了彻底扭转这种状况,首先,需要把产生这两种大学慢性病的病因找出来,其次,才是解决策略的选择问题,这也是本文的初衷所在。 大学之所以喜欢对外炫耀,这与炫耀行为内在指涉的意义有关。按照美国制度经济学家 凡勃伦 ( 1857-1929 )的分析框架,大学的炫耀性消费首先表明了大学的地位与荣誉,它的基础就是经济的充足,否则你是没有资格炫耀的。大学为何热衷于炫耀,是因为大学作为一个团体也是需要在市场中参与竞争,而竞争是需要条件和准入门槛的,通过炫耀性消费,以明确的信号向公众与社会传达出一种有诱惑力的信息:我们的大学财力雄厚,人才济济,我们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更长远地暗示:我们的未来不可限量,因为我们炫耀得起。力图通过炫耀达到召唤与展示的目的:影响优秀生源的选择,吸引优秀人才加盟,增加学校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大学排名),从而更多地获得各类资源,以及满足管理者的政绩冲动。 客观地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学要谋得生存空间与发展状态的改变,想借助于炫耀性的策略达到一定的目标本是可以理解的,如果真有那些充足的财力,虽然策略显得有些粗俗拿不上台面,但毕竟还说得过去。如果财力有限,却硬要打肿脸充胖子,一味攀比着地玩弄炫耀性的手法,就与初衷完全南辕北辙了,甚至有饮鸩止渴的效果。客观地说,由于中国大学几乎都是政府办的大学,办学经费来源渠道呈现高度的单一化局面,在国家财政对于教育投入长期不足的背景下,这就意味着它的财力资源是有限的,甚至是短缺的,考虑到连年的扩招,而教育拨款提升缓慢,实际的人均经费在降低,这已经暗示中国教育的经济基础在逐渐弱化。再加上中国大学的校友以及社会捐赠规模还比较小,因此,当下中国大学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的愈演愈烈的炫耀性消费,就不可避免地沦落为有苦说不出的作秀,它造成的后果就是,在本已捉襟见肘的财政预算约束下,显得难以为继。这种状况在当下的中国大学屡见不鲜,随便找一个大学的招聘广告,就可以看到一些学校根本不考虑自身的财力以及实际定位,不计代价地引进院士等所谓的高端人才,有些高校甚至根本就没有相关的支持条件,这种盲目的不考虑经济后果的引进,效果可想而知。还不如用这些有限的资源把自己现有的师资与研究强项扶持起来,即便引进也要量入为出,实实在在地招聘一些性价比更高的人才。再者说,盲目攀比、炫耀性地招聘的那些高端人才根本不适合这种环境,结果造成双方利益都受损。全国高校每年在这方面花费的冤枉钱没有人知道有多少。某些大学的做法甚至更极端,如一千万引进一个人才,试问这样的人才给你二十个,你们学校的资金链还能正常运转吗?当然学校可以说,这部分钱由地方政府或者国家支付,问题是这些钱原本就是属于当年教育投入的,在每年教育投入总量固定的情况下,用于这种炫耀性消费的支出多了,用于正常的教育支出就会必然减少,这不是很简单的道理吗?坦率地说,这种炫耀性消费,也正是钻了国家财政不透明的空子,导致高校日益膨胀的炫耀性消费(人才、设备、建筑设施等诸方面),这个路径已经成为一些高校圈国家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炫耀性消费造成的后果就是管理者与高校的双赢,而输掉的却是纳税人的真金白银,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行为以制度性的方式遏制了人才的成长,从而毁坏了国家未来科技的基础。因此,我们见惯了当下流行的荒谬游戏:所有的管理者都热衷于移植大树,而没有人愿意耐心栽树。当时间与政绩被制度捆绑起来的时候,耐心意味失败与被迫出局。 任何时代真正的高端人才都是稀缺的。对于中国这样的科技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高端人才的稀缺性更是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状况就导致了高端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异常突出,由于存在人才成长的周期性约束,决定了在短期内这种供需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基于这种现实,一些脑筋比较活的人才玩起了乾坤大挪移的游戏,利用多处兼职等手段,通过空间来换取时间,以此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经济利益与声誉等)。由于国内大学热衷于炫耀,这种情形就为人才有意稀释学术资本提供了可乘之机。这种情形在国内也是屡见不鲜,即浪费了宝贵的科技资源,又败坏了学术风气,而始作俑者就是高校盲目的炫耀性消费带来的必然后果。套用德国哲学家京特 • 安德斯的说法,这种炫耀性消费,已经沦落为“恐怖性消费”。由此可知,由炫耀到恐怖,只一步之遥。问题是,在这种炫耀性消费背后,并没有给高校带来多少真正的利益、尊重与学术水平的提升,反而是那些虚增的泡沫学术资本,时刻威胁着高校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炫耀也只能是没有根基的虚假性炫耀。 高校通过炫耀性消费,除了实现个别人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外,也许危害更为严重的是,炫耀性消费为高校未来的发展留下的隐患却是长期的,笔者称这种现象为“漂浮的蘑菇高校”。因为支撑这些高校的华丽伞盖的支柱都不是原生的,而是通过炫耀性消费买来的,其中有些还是虚拟的支柱,很难想象那些建基其上的学术大厦的牢固程度。换言之,用重金砸出来的高度是不稳定的,一旦这些撑门面的支柱发生变化,华丽的伞盖将迅速现出原形并跌落回原处。在短期热闹的背后,高校真正实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一旦输血机制出现问题,这只豪华的蘑菇可能短期内就会枯萎,为了防止这种境况的发生,只能被迫采用不断输血来维持,而高校本身的造血机制在强大的输血机制的冲击下,慢慢地就萎缩了。这就是在炫耀性狂欢背后,我们可以看得见的高校的未来。 如果说炫耀是中国高校对外展示的孔雀开屏策略,那么对内则完全是另一种模式:非人道化的冷漠。中国高校的普通教职员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普遍感到内心不踏实,当下高校的管理模式奉行的就是一百多年前美国泰罗的“科学管理模式”的翻版。首先对人群进行岗位分类,然后在各种岗位上根据职称级别的差异,按照计件工资制的做法,在一个确定的时间期限内,制定相应的定额与标准,并以此设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与晋升门槛,年底算账。所谓的管理就简化为,设定目标,制定越发详细的学术定额指标。教师与科研人员的生活就沦落为,在学术定额的网中苦苦挣扎,没完没了的填表格,报数据,没有人真正关心你的状态以及发展空间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职员工的产出率,各级别的定额标准快速上调,职称晋升标准也是逐年提高,导致个人的进步速度远远跟不上标准的变更速度,这条无形的锁链已经把普通教职员工彻底拴住。所有中青年教工都被迫与学校签订三至五年的劳动合同,一旦不能完成那些管理部门制定的各类指标,理论上完全有可能被解聘,这把达摩克里斯剑时刻悬在每个人的头上。在这种背景下,每个人内心的焦虑感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与日俱增,没有人关心你的存在状态,管理部门关注的就是你所完成的数据。在这种硬性约束下,想不功利与浮躁都不行,否则你将无法生存。原本一项真正的研究是需要漫长时间的积累过程才能做出来的,在当下的高校没有人给你提供积累与沉淀的时间,每个人都要像那只神奇的老母鸡一样,不停地下蛋,最好能够下出一个金蛋。在这种游戏规则下,杀鸡取卵已经不再是玩笑,而是残酷的现实版游戏规则。这条道路的终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那就是大学精神的彻底衰落,以及法国哲学家福柯所谓的“人之死”的主体的黄昏困境。这种状况的后果,在社会表层的体现就是整体创新能力的枯竭。遗憾的是,很多人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可是没有人能够解决,这才是中国大学最为吊诡的命运。如同一场没有内容的豪华演出,幕布已经拉开,只要你穿上了这只舞鞋,就无法停下来,只能不停地跳下去。正所谓:生命不息,考核不止。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在二百多年前构想的“人是机器”的传说在今天终于变为现实。 高校非人道化的第二种表现就是政策歧视。这种歧视表现为两种形式:“土洋”的区别对待与同工不同酬现象。关于“土洋”之争,已经有很多讨论了,这里无需赘言。需要提及的是,以前这种歧视还处于一种隐蔽状态,至少还不敢公开拿上台面,如今已经沦落为对本土人才的公开蔑视。只要看看各级政府推出的各类人才计划,几乎全为海外人才专门量身制作,即便级别低一些的人才计划,也要求申请者至少要有一定时间的海外经历。如今的高校里,没有海外经历已经上升为一种很见不得人的身份丑闻了。由此,可以客观地说,本土人才在当下几乎没有任何机会,被政策快速边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种公开的蔑视折射出的问题是令人担忧的,换言之,它变相暗示官方已经默认本土高等教育体制是失败的。由此,可以明确推断出国内人才的生态环境在快速恶化,而且还将继续。问题是如果没有一个高水平的本土人才作支撑,引进的所谓人才的水平也会快速下降,最后“土洋”一起搁浅,到那时,这种歧视性政策将会演变为没有真正的人才乐意回来,已有的人才也将逃离。就如同中国足球,没有一个高水平的本土球员的培养与成长环境,仅凭引进几个所谓的大牌球星,是无法带动中国足球走向世界的。当清末龚自珍所吁求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彻底成为传说的时候,制度性冷漠也同时扼杀了所有人的希望。 如果说前者是一种精神性层面的歧视与侮辱,那么,同工不同酬则是直接的物质性层面的剥夺与伤害,这种歧视性的制度性冷漠更具有杀伤力。当下的高校已经没有耐心去完成“百年树人”的栽树活动,而是更热衷于时间短见效快的“移植”参天大树的活动。移植来的树与土生土长的树即便做出同样的工作,承认与收益也是存在天壤之别,各种资源与阳光都集体向“移植”来的大树进行倾斜,人为制造并放大马太效应,这种制度性冷漠与歧视,导致普通教工的失望情绪快速蔓延。其实,今天的高校在内部已经出现了群体性的分裂,整个中国人才市场出现的“柠檬市场”现象,就与这种制度性冷漠与歧视直接相关。 中国高校所呈现出来的炫耀也好,冷漠也罢,究其原因无非是在国家制度框架的片面经济主义转向下,长期缺乏独立性与自信心严重不足的高校,在自卑与自负之间摇摆不定的矛盾心理无法得到有效的化解,一旦办学条件有了一些改善后,就会出现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的自我膨胀现象。再加上,制度设计中缺少程序正义的限定,导致公平缺失与资源垄断两种行为很容易达成合谋,由此带来难以化解的改革难题,这种现象可以形象地称为大学的富贵病。改革开放三十年,由于一直没有实行公共财政,资源的权力分配格局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久而久之,导致大学行政化的影响已经深入到机构与个体的骨髓,离真正的大学精神也渐行渐远。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各级政府养成了更为夸张的炫耀与冷漠的行事风格,大学作为社会的一部分,自然无法逃脱被日益污染的命运。这也就是中国大学百病缠身的根源所在。 对于中国大学近年来流行的富贵病进行诊断,能够给我们未来的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哪些思想的启迪,或许这才是本文真正关注的问题所在。在笔者看来,当今大学无论是对外的炫耀性消费还是对内的非人道化冷漠,它造成的直接或间接危害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其一,最表层的后果就是资源浪费严重,导致科技共同体从思想层面到物质层面出现分裂,以及基于不同缘由的普遍失望情绪的蔓延,从而危及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创新之源和思想高地的地位的沦陷。其二,大学的炫耀与冷漠造就了两类难以治愈的虚无主义与犬儒主义思潮的蔓延:对于大学管理者而言,教育的终极目标越发晦暗不明,只好日益奉行:我决定,故我在。通过不断地做出决定,来印证自身模糊的存在意义。对于广大教工群体而言,在无力感的支配下,只好以犬儒主义的心态践行:我忽悠,故我在。通过忽悠,即表明对权力的无原则顺从,又能投其所好,以此换来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只不过这种最大化与内在的心灵是分离的。两种存在状态,都是以牺牲存在意义为代价的行为,对于大学来讲,这种虚无主义正在摧毁大学缓慢积攒下的精神血脉;对于个体而言,这种犬儒主义导致主体对自救与改革的信任与渴望。第三,手段与目的的倒置,导致我们的大学没有足够的感知能力,伦理道德丢失了最后的支点,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致命缺陷。当手段取代目的的时候,没有人能够幸免。对手段的审视与批判是一项长久的事业,否则,人就永远成不了目的,只能是各种手段。今天,我们遭遇或者面临一种尴尬的局面:我们刻意制造出来的未来,其自身蕴含着无未来的可能性。对于当下,应该彻底反思与评估那些作为手段的炫耀与冷漠,对于我们的大学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否则,寻找一种基于理解共识的并具有感知能力的大学无异于痴人说梦。 说明:本文写于2011年1月份,后来应北大徐保军博士邀请,发表在《人民论坛》2011(8)(中),合作愉快,是为记!文中图片是旅游爱好者在骑摩托去西藏的路上拍摄的,感觉很震撼。此处引用,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也向作者致谢!
6485 次阅读|36 个评论
[转载]蓝精灵体
热度 2 majian 2011-8-16 13:20
刚看到最新流行风,蓝精灵体,脍炙人口的主题曲,网友的力量是无穷的啊! 《蓝精灵之歌》 “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他们活泼又聪明……他们自由自在生活在那绿色的大森林”…… 《老博士之歌》 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老博士,他们博学又呆子,他们死宅又费纸,他们呕心沥血不分昼夜都在research,他们年复一年盼着出头日。噢悲催的老博士,噢悲催的老博士,他们齐心合力开动脑筋斗败了各导师,他们毕业以后只拿低工资。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061 次阅读|4 个评论
狂犬病流行简史
yanjx45 2011-6-23 14:51
按语: 本文曾于 20 年前刊登于《中华医史杂志》( 1994,14(4):196-199 ),其中包括对若干原始文史资料的收集和根据现代病毒学观点进行的评述。此文后来曾被国内出版的大量论文、专著甚至教材引用(但多半都未注明出处)。此文在今天看来,仍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少数内容和观点已显陈旧甚至有误(其中部分修正已在文内的括号内注明)。 摘要 有关病毒病的历史记载以狂犬病的记载为最早,也最可靠。本文对中外有关史料进行评述,勾画出狂犬病从古至今流行的基本轮廓。 目前狂犬病在中国流行的形势十分严峻,应借鉴已消灭了狂犬病国家的经验。 关键詞  狂犬病 流行病学 人类对比细菌更小的致病微生物——病毒的现代研究尚不足一百年的历史,但人类罹患某些病毒性疾病的历史却可能与人类本身的历史同样悠久。世界上有关病毒病在历史上发生情况的最明确可靠的记载以有关狂犬病的为最早 。由于狂犬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特别典型,不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所以可以较有把握地根据历史记载来考察狂犬病在历史上的流行情况。 国外关于狂犬病的早期历史记载 世界上关于狂犬病的最早记载见于公元前 2300 年以前美索不达米亚 ( 古王国,在今伊拉克境内 ) 的埃什努纳 (Eshnunna) 法典,其中有关于狂犬病的条款:“如果狗疯了,而且当局已将有关事实告诉其主人,但他却不将狗关在家里,以致狗咬伤一个人并引起死亡,则狗的主人应赔偿 27 个锡克尔 ( 古银币,重约 16 克 ) 。如果狗咬了一名奴隶并引起死亡,则狗的主人应赔偿 15 个锡克尔。” 在希腊神话中有两位司狂犬病之神,其一是阿里斯泰伊斯 (Aristaeus) ,他有能力抵消狂犬病的悲惨后果;其二是阿耳有忒弥斯 ( 即狩猎女神兼月亮女神 ) ,她可治愈狂犬病 。这反映当时已认识到狂犬病的存在。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在公元前 400 年的著作中曾提到狂犬病是犬和其他家养动物中的一种“不可治疗”的疾病 。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 322 年的著作《动物史》中曾写道:“狂犬病能使动物发疯。除了人以外,无论什么动物,只要被患狂犬病的疯狗咬伤后,都会患这种病。对疯狗本身及对任何被它咬伤的动物,这种病都是致命的。” 。他关于狂犬病传播特点和预后的记述与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对狂犬病的认识竟完全相同,但他认为人属例外,却是错误的。 对狂犬病特征的更详细更精确的记述是一世纪 ( 罗马帝国鼎盛时期 ) 的名医塞尔萨斯提供的。他最早用了 Virus( 病毒 ) 一词,该词的拉丁文原义是粘液,与现代“病毒”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他已认识到狂犬病的致病因子是经疯狗的唾液腺传播的。但当时还不可能将非传染性的毒液如蛇毒等与传染性因子引起的疾病加以区别。直到 18 世纪后才明确地将 Virus 一词专门用于感染性因子,不再与 Venom( 毒液 ) 作同义词混用 。 塞尔萨斯还在实践中对被疯狗咬伤的伤口用腐蚀剂、拔火罐、烧灼和吮吸等方法来进行处治。随后古希腊名医盖仑 ( 约 130 ~ 200) 还用截肢术治疗狂犬病 。按现代的观点,对被狂犬咬伤的伤口及时进行冲洗、清创和消毒是减少发病的有效措施之一。狂犬病毒从伤口向中枢神经系统传播较慢。动物实验证明,在小鼠足垫接种病毒后, 4 小时内切断接种肢,可使动物存活,时间长了就不行了 。由于狂犬病是一种极致命的疾病,在将近两千年前无有效的特异治疗的情况下,以截肢的高昂代价来换取无价的生命,仍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在欧洲的历史记载中,曾有不少学者对这种病作过研究 。 中国古籍中关于狂犬病的记载 中国古籍中有关狂犬病的最早记载见于《左传》,其中记有“ ( 鲁 ) 襄公十七年 ( 即公元前 556 年 ) 十一月甲午国人逐瘈狗。” 说明我国在 2500 年前就已有疯狗 ( 即狂犬病 ) 存在,而且当时已认识到这种疯狗对人危害极大,并采取了措施,驱逐疯狗。按现代的观点,人的狂犬病 95 %以上由狂犬引起,驱逐狂犬可显著降低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我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医方书《五十二病方》中有治“狂犬齧人”和“犬齧人”各三方 。将狂犬与犬齧人分列,说明当时对狂犬病已有一定认识。不过按现代的观点,外观正常的犬也可能正处于狂犬病的潜伏期,因而仍可能传播狂犬病,所以被犬啮伤应和被狂犬啮伤作相似的处治。具体考察治疗这“两类”病症的各三种处方,其中各有两种内服方和一种外治方。其中“犬所齧,令毋痛及易瘳方”是一种外治方,具体治法是“令 ( 齧 ) 者卧,而令人以酒财沃其伤,已沃而口越之。尝试。毋禁。”即被狗咬伤后,为了止痛和早愈的目的,采用酒剂冲洗伤口。按现代的观点,预防狂犬病的三项关键措施——伤口处理、注射疫苗和注射抗血清的重要性各占三分之一。据此推断,当时的任何内服方剂都不可能有疗效,而及时用酒剂冲洗伤口则可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病率。据考证《五十二病方》成书年代当在公元前 5~6 世纪 ,所以中国为预防狂犬病而采用基本正确的伤口处理方法比欧洲可能要早 500 年以上。 在《汉书》的《五行志》中也曾记载:“宋国人逐猘狗” ( 猘,狂也 ) 。《晋书》的《五行志》中也载有:“旱岁,犬多狂死。” 我国晋代著名医学家葛洪在《肘后方》卷七谈到识别狂犬病的方法,认为该病“过三七日不发则免也,要过百日乃为大免。”这与现代的统计资料大体相符,不过狂犬病的潜伏期有约 10 %超过百日,有约 1 %甚至在 1 年以上。该书中还提到以狂犬脑组织外敷伤口作为防治措施,虽未具体指明对狂犬脑组织如何减毒,其疗效也无从肯定,但这种基于“以毒攻毒”思想的疗法,已具有主动免疫思想的萌芽,对后世“人痘法”的产生可能有影响 。 葛洪对狂犬病的认识在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的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得到继承和发展,在其“备急、蛇毒、猘狗毒”一节中载有:“凡猘犬咬人,七日辄应一发,三七日不发则脱也,要过百日乃得免耳。”“若初见疮瘥痛定,即言平复者,此最可畏,大祸即至,死在旦夕。”预防方法是“必诫小弱,持杖以防之。”其中开出的治方不下 30 余,能“根治”的方法是“取猘犬脑傅上,后不复发。” 在宋代医书《太平圣惠方》中关于狂犬病也有类似的记述 。 狂犬病在历史上的流行概况 狂犬病原本是动物的一种传染病,在多种脊椎动物中发生周期性的流行,仅在偶然的情况下才会从动物传染给人,人通常不能连续传播该病,因而不能维持该病毒的循环。从早期的零星记载中可见,本病在亚洲、欧洲或非洲已经以固定的形式存在了至少几千年,而近一千多年来有关狂犬病的记载则越来越详细。 法国有记载的狂犬病最早发生于公元 900 年。在里昂一只狂熊一次咬伤 20 人,使其中 6 人后来因狂犬病死亡。 1271 年在西欧狼群中曾发生狂犬病。在法国还曾发生疯狼进村攻击人畜,使至少 30 人死于狂犬病的事件。西班牙于 1500 年受疯犬侵犯。 1586 年疯犬发生于奥地利。 1604 年巴黎狂犬病广为传播,形成恐怖气氛。 首次记载的一次规模相当大的家犬狂犬病 1708 年暴发在意大利。英国在 1734 — 1735 年也曾出现许多疯犬。 在 19 世纪几乎整个欧洲各国均有狂犬病流行,在人群中造成莫大的恐惧。 1803 ~ 1925 年间在西欧曾记录了七次狐狸中的狂犬病流行。 1851 年法国曾发生一疯狼一天咬伤 46 人和 82 只牛的事件, 1851 — 1877 年法国共有 776 人死于狂犬病。英国仅在 1866 年就有 36 人死于狂犬病。 亚洲的狂犬病一向甚为普遍,特别是在印、中、菲、泰、缅、越、印尼、老挝、尼泊尔和斯里兰卡诸国。 非洲有明确记载的狂犬病可追溯到 1772 年,系由英国传人,逐步发展到整个非洲,以北非、东非较多,而西非较少。 综合各国的历史资料看,狂犬病的发源地可能在东半球的亚洲或欧洲。而西半球的狂犬病很可能是在 18 世纪由欧洲传入的。北美直到 1753 年才首次在弗吉尼亚殖民地的犬中发现狂犬病, 1768 年首先在波士顿发现人狂犬病。至 1785 年整个美国北部都有狂犬病。在南美直到 1803 年才在秘鲁发现犬狂犬病,而阿根廷的狂犬病可追溯到 1806 年,由一名英国官员带入的犬传入。 尽管在非洲有关狂犬病的明确记载出现较晚,但这并不能证明狂犬病 ( 特别是野生动物中的狂犬病 ) 在非洲出现较晚。特别是在 70 年代初在非洲发现了至少五种病毒在血清学上与狂犬病毒相关,这些病毒只感染几种特殊的动物和昆虫 ( 包括蚊子 ) ,偶尔也可感染人,而且目前使用的狂犬病毒疫苗对这几种病毒(可能)无效。这些病毒的存在目前还只局限于非洲。因此有人提出假说:狂犬病毒起源于非洲并和有关的几种病毒相伴发展。笔者认为此说也甚有道理。 一向无狂犬病的有澳洲各国和南极洲(注:澳洲后来出现了一种新的蝙蝠狂犬病毒, 死了 2 个人 )。早期消灭了狂犬病的国家有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如挪威自 1815 年,瑞典自 1879 年先后消灭了狂犬病。较晚消灭狂犬病的国家有英、日、新加坡、马尔他、牙买加和塞浦路斯等国,如英国于 1831 年由议会提出防止疯狗蔓延的法案, 1897 年形成法律, 1903 年消灭了狂犬病。日本曾于 1932 年基本消灭狂犬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又失控,战后由于重新严格执行控制狂犬病法,于 1957 年消灭了狂犬病。到 1988 年世界上总共约有 60 个国家没有狂犬病。 美国自 60 年代起每年的狂犬病人数都控制在 3 例以下。 当前狂犬病在全世界 2 / 3 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都有流行,不过全世界人狂犬病例的 98 %以上都集中在亚洲,每年估计共有约 6 万例,其中印度就占约 5 万例( 注 :非洲多年几乎无狂犬病监测报告,但后来有若干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非洲是按人口比例全球狂犬病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估计每年狂犬病死亡总人数仅次于亚洲 )。全世界年发病率在 100 例以上的国家共有 8 个,其中 6 个在亚洲, 1 个在非洲, 1 个在南美。估计非洲每年共有 500 例.,拉丁美洲每年共有 300 例;而西欧、北美每年仅有极个别病例。 我国在 1949 年前各地皆有狂犬病流行,很多地区还很严重,但文献记载很不完整。 1949 年后把狂犬病列为 2 类传染病加以管理。 1951 年曾开展过一次全国性灭狗活动,使狂犬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全国只有 5 个省市自治区有狂犬病,每年生产人用狂犬疫苗只 3 000 多人份,从 1949 年至 1970 年总发病数不足 1 000 例。到 70 年代病例数逐渐上升, 1979 年死于狂犬病的人数达 4 227 。 80 年代以来每年病死人数在 4006~8 000 之间, 仅次于印度而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现在每年狂犬病毒疫苗使用量达 400 万人份,超过全世界用量的一半,居世界第一位。 近年来中国家犬数量估计已猛增到将近 2 亿只,防治狂犬病的形势十分严峻。 狂犬病的预防和控制 人类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历史还只有一百多年,这段历史主要包括以下 六件大事 : 1 . 1885 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等在对狂犬病毒的本质还不了解的情况下,在实践中摸索出了生产狂犬病疫苗的方法,为从根本上解决狂犬病的预防和控制奠定了基础。用疫苗来预防病毒性疾病,除了天花疫苗外,狂犬病疫苗是最早成功应用的一种。巴斯德等发明的狂犬病疫苗在作了一些小的改进后,至今仍在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应用。( 注 :到本世纪 WHO 要求各国都用细胞培养疫苗全面取代脑组织疫苗。 ) 2 . 1903 年,意大利的内基在感染神经细胞内发现狂犬病毒包涵体——内基氏体,可用于狂犬病的早期诊断研究(注:目前此方法大部分被荧光抗体试验,即 FAT 所取代)。 3 . 1940 年代开始将有效的狂犬疫苗大量应用于狗,从而显著降低了人狂犬病的发病率,促进了更多的无狂犬病国家和地区的产生。 4 . 1954 年在人的狂犬病免疫程序中增加超免疫抗血清(免疫球蛋白),可进一步提高被狂犬严重咬伤者的存活率。 5 . 1958 年成功地使狂犬病毒适应于在细胞培养中增殖。随后利用该技术生产的细胞培养疫苗在安全性和效力上都更日臻完善,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普及 ( 成本仍较高 ) 。 6 .近年来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新型口服重组疫苗 ( 如痘苗——狂犬病毒糖蛋白重组疫苗 ) 已在实验动物中证明是极有效和方便的疫苗,并且已在欧美的野生动物中大规模试用。这类新型疫苗可望为彻底根除狂犬病提供新的有力武器。 由于人的狂犬病 95 %以上与狗有关,许多已经消灭了狂犬病的国家的成功经验证明,只要控制住狗和其他家养宠物中的狂犬病,就能大大降低人狂犬病的发病率。中国目前养狗全面失控的严重局面必须尽快扭转。当然,,要在象中国这样地理和生态环境都很复杂的国家或地区彻底根除狂犬病,还有赖于对野生动物的有效免疫或监控。 参 考 文 献 l WatersonAP , et al.An Introductionto the History of Virology. Cambridge: Cambridge Uiv. Press,1978: 1~3, 53~59 . 2 Evans AS. Viral Infection of Humans . New York : PlenumMedical Company , 1989: 509 ~ 524. 3 SellersT F. Rabies. In HarrisonTR, ed. Principle of Internal Medicine. New York: McGraw-Hill,1954: 1006~1109. 4 Steele JH. History ofRabies. In Bear GM, ed. The Natural History ofRabie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75: 1~29. 5 NotkinsAL, et al. Concepts inViral Pathogenesis.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1981:344~349. 6 BearGM, et al. Amodel in mice for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rabies. JInfect Dis, 1972,125: 520~527. 7 林放涛,等.狂犬病学.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颤社, 1992 : 98 ~ 120 . 8 Kurstak E . AppliedVirology . New York : Academic Press, 1984 : 148 ~ 152 . 9 Acha PN, et al. Rabies inthe Tropics. New York : Springe-Verlay, 1985: 343 ~ 359. 10 刘永纯,瘈狗病之史观及其诊治法的初步探讨,医史杂志, l947 , 1 : 2. 1 1 范行准. 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l954, 7l8. l 2 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 . 五十二病方.北京 : 文物出版社, 1979 , 43 ~ 45 . 1 3 傅芳.关于《五十二病方》的书名及其外科成就的讨论,中华医史杂志, 1981 , 11 : 19 ~ 24 . 1 4  陈纪煌,狂犬病的流行病学 .  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学报, l985 , 5 : 75 . ( 1994 - 01 - l2 收稿 )
个人分类: 狂犬病防治|159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世界十大流行博客网站——您知道几个?
renxiang 2011-4-1 12:16
这个排行榜至少让笔者汗颜,一半都不知道。看来,我们与世界信息的接轨与交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专业十大排名博客网站“TopYaps”消息:在过去的十年里,博客——这一网络宠儿,被用来抨击政客,开创或 捣毁企业,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视听娱乐节目。但是,这一网络新事物是真正改变了我们还是改变了我们的世界?整理此项排名不是易事,尤其是在公平看待各国 的条件之下。以下是网站评出的世界十大流行博客网站。 1、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 网址:huffingtonpost.com 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少数思想敏锐、兢兢业业的人可以改变世界。此网站是由阿瑞那-赫芬顿、乔娜-皮瑞迪与肯尼斯-莱勒尔共同创办的,如今已发展成为世界顶级博客中心,其中名博无数。由于荣获大量奖项,《赫芬顿邮报》网站每月都能收到数以百万计的反馈评论。 2、TechCrunch 网址:techcrunch.com TechCrunch在Tecnorati的信息科技网站中排名第一。迈克尔-阿灵顿在2005年时创办该网站,主要内容是对网站、新兴公 司以及新产品的分析与报道。现今,TechCrunch拥有456.3万RSS源用户;这一网络新闻形式被称作TechCrunch网络,网络中还包括若 干网站。 3、掴客网Gawker 网址:gawker.com 掴客传媒——美国在线媒体,是以纽约城的博客为主要组成部分;旗下拥有10不同的博客网站。尼克-丹顿在2003年创办了掴客传媒,现如今它每天发出50到70篇博文,文章大多是关于名人八卦及媒体消息,而这些文章大多来自他们的媒体雇员,以及自由撰稿人的博客。 4、TMZ 网址:tmz.com TMZ是30英里区域(thirty-mile zone)的缩写,这一网站由美国在线(AOL)与Telepictures Productions于2005年11月8日共同创办;从事名人新闻的报道。由于新闻价值高,所以在报道梅尔-吉布森醉酒驾驶其雷克萨斯LS430,并 被警察逮捕后,该网站名噪一时。TMZ总编辑哈维-列文声称,他们经常付钱给狗仔队来获取有价值的录像和照片。 5、瘾科技Engadget 网站:engadget.com 作为顶级科技博客网站,Engadget提供新闻、消费类电子产品,以及各种小产品的多语言博文。网站创始人——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彼得-罗 杰斯于2004年3月创办该网站,同时他还是其他两个网站(Gizmodo和Joystiq)的创始人。Engadget是非常良好的平台,在这里人们可 以看到知名记者、行业分析师及著名博客作家的文章;这些文章大多寓意深刻,富有教育意义。 6、Beppe Grillo 网站:beppegrillo.it 在世界著名网站中,Beppe Grillo网站首当其冲。其创办人是意大利喜剧演员、博文作家和政治家格里罗。按照Technorati的统计,这一博客网站是世界上访问量前十的网站。而格里罗本人极具争议,尤其是他频繁攻击社会名流的做法备受抨击。 7、Perezhilton 网站:perezhilton.com Perezhilton是娱乐界著名网站,其创办人为美国人小马里奥-阿曼多-拉凡迪耶拉,人们多以佩雷斯-希尔顿称呼他。较早时地址 为:PageSixSixSix.com,消息多为音乐家、名人及演员的八卦新闻。2009年4月,此博客网站在美国排名第143位,其用户大多为美国 人,而且大部分为18到24岁的年轻女性。 8、Boing Boing 网站:boingboing.net 马克-弗劳恩费尔德与妻子卡拉-辛克莱于1988年创办了Boing Boing出版社。1995年,由于网络的兴起,创办时为杂志的Boing Boing转而经营网站,不久即成为极受欢迎的网络平台。网站主要发表政治、科技、知识产权及未来主义新闻。由于经营有道,2007年10月,Boing Boing电视台正式成立,并且在网络与美国维珍航班上播出其剧集。 9、Hot Air 网站:hotair.com Hot Air博客网是由美国政治评论家米歇尔-马尔金于2006年4月24日创办的,是一个保守的互联网广播网站。此博客网以“绿屋”著称,在这里,保守派人士 与博主可以发表自己的博文。2010年2月,Hot Air被赛伦通信收购,但其匿名作者Allahpundit的文章还是受到推崇。在现今博客圈,Hot Air位列Technorati(博客搜索引擎)前100名的第20名。 10、Mashable 网站:mashable.com 成功人士所具有的特点是坚定和百折不挠。皮特-卡什莫尔就是这样一位成功人士,他对事业兢兢业业,乐于奉献。皮特在2005年7月创办 Mashable博客网站,当时他只有19岁。该博客网站发起于苏格兰阿伯丁,自从创办以来就以创新大胆著称。其博客网站提供商业新闻、娱乐资讯、移动与 网络视频节目、各种实用小工具,以及网络开发和技术服务。现如今,Mashable在脸谱网站(Facebook)上已经拥有42.5万粉丝,2百万的 Twitter追随者,每个月的页面访问量(PV)超过3千万。 转自中国记协网: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1-03/31/c_13807198.htm
个人分类: 数字出版|2459 次阅读|0 个评论
满城尽是丝袜妹
Bobby 2010-12-25 12:33
走大大街上,忽然感觉满城尽是丝袜妹。少女、熟女至熟妇者,无不下身丝袜配短裤 / 短裙,上身异彩纷呈。 余以为,这个季节女性最性感的服饰是:北方女子长发、风衣(或宽松的毛衣)、靴子;南方女子长发、短裤 / 短裙、高跟凉鞋。 服饰流行就象传染病一样有传染性,但也有其特点,例如有季节性,可通过视觉传播,可不治而愈。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20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与流行文化
热度 1 自我源于思考 2010-12-8 18:46
由于科技教育体制的限制以及资源的匮乏,大多数人无法接触到科技前沿的东西,对科学的兴趣得不到满足。因此,虽然他们很关心科学、向往科学,但毕竟还是成为流行文化的传播者和消费者,乃至制造者。 那么如何促进大众对于科学的兴趣?或许当机会出现时,他们也有可能在科技前沿作出一定的贡献。通过增加流行文化中的科学元素可以吗?本文试着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一下科学与流行文化的关系。 一、文学 几乎每个英国人都知道霍金的《时间简史》,甚至很大部分的人读过这本书,而霍金本人也是世界级的明星科学家;克隆羊多莉在上世纪末出生,这头小羊受到了全世界镁光灯的关注,短时间内,关于克隆的科学作品流行起来。 但是许多读物只满足了人们对于相应科学领域的基本认知需求,它们大多不是专业著作。专业性的科学著作仍深藏于图书馆内,即便相应专业的人也未必会有多少问津。 科学对流行文化的渗入过程中,科幻短篇小说和科学小品文可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长篇的优秀著作,则更容易成为经典,而难以成为流行文化的载体。 对于诗歌方面,赞美科学的诗歌有不少,但脍炙人口的科学诗歌好像不多。我们科学网内就有许多朋友热衷诗歌,并且有所造诣。希望科学网为大家带来一些科学诗歌。 二、影视作品: 《星球大战》系列中看到的是神秘之力 ( 原力 force) ,其中科技元素虽多,但科学家几乎没有。《株罗纪公园》系列中,几位科学家成为主角,他们的动物学知识及生态观念得到了支持,但影片同时也对克隆科学家提出了批评。在《独立日》、《生化危机》等电影中,科学家和特种兵们轮流成为救世主。显出了人类日益依赖科学,又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也有着某种敬畏、怀疑态度。 最近的科幻电影《阿凡达》,依靠自己的科学元素、新异境界、人道理念,一举刷新了爱情片《泰坦尼克号》的票房纪录,创造了世界电影史上一个奇迹。虽然电影主角是一个四肢发达,感情冲动的海军陆战士兵。但他离不开那群正义的科学家们的帮助。这部电影对于科学更多地融入流行文化是一个有力的推手。 电影制作过程中的电脑合成技术,数据处理中心、特殊摄像技术,本身就是一个新兴的科技领域。而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还为美国宇航局( NASA )工作过。 影视界的科技之光已经光彩夺目,希望我国的导演们也积极把科学元素纳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创造出国内的票房奇迹。个人认为,专业科技工作者,尤其是接触科技前沿的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对于国内科幻电影的创作是不可或缺的。 另外, Discovery 、 BBC 的纪录片,我国的《探索与发现》都非常受公众欢迎。但这些记录片一般是一个系列,有很强的时间延续性,与流行关系不大。但它们的确让一些记录片开始走向影院,并获得一定的票房。 希望更多的记录片能够专门为电影院拍摄。融入到流行文化中去,吸引更多的眼球。 三、音乐歌曲 科技的发展使得电子合成乐器越来越多,其中就有著名的电吉它。不过可惜的是,它被用于摇滚等流行音乐、歌曲。不但这些音乐、歌曲中没有多少科学元素,反倒有不少音乐是排斥科学的。 国外已经有科技工作者尝试用 Rap 音乐来向青少年普及科学,许多歌曲中其中加入了科学家和发明家的事迹。这是一个不错的先例。 国内有一首叫做《悲伤双曲线》的校园民谣知名度较高,但未流行起来。另外,科学松鼠会创作的科学元素的歌曲也有几首,离流行也有一定距离。 关于科学的儿歌呢?我记得小时候在农村每见一架飞机从头顶飞过,我们小伙伴们都会追着唱一首儿歌,第一句就是飞机飞机带带我,飞机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是能够见到的最具代表性的高科技了。希望以后能听到一些关于科学的儿歌在幼儿园里吟唱。 音乐胎教已经广受重视,用古典音乐饲养植物和动物,也为很多农业养殖企业所采用。并且现在又有音乐治病和音乐养生的作品及讲座出现。虽然这些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毫无疑问,科学与音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希望能够看到流行音乐、流行歌曲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科学元素。 四、体育竞技 机器人足球大赛受到国际的瞩目,不过仍然难以跟现实中的体育赛事相比。虽然世界上也有许多网游大赛,其中也有星球大战之类的科幻游戏,不过,科学元素仍然很缺乏。 现代体育可以说是建立在科技基础上的,从用于计时的电子表,到中国队的游泳服,再到对兴奋剂的检测方法、检测仪器,体育中的科学无处不在,然而却并不显露于表面。 中国的四大发明传遍了世界,使得近代科学发展大大加速,那什么时候中国的高科技也能像太极拳、功夫一样流行于世界呢? 建议组织大型的智力对抗竞赛。如创业大赛真人秀,并进行电视实况直播。个人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方向,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欲望、综合素质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并且能够让科学更有力地影响流行文化。 五、美术雕塑 诺贝尔获奖成果之一,石墨烯的发现,就得益于一个充满空间想像力的雕塑。科学家的雕塑有很多,如叶企孙先生的塑像就座落在清华园内。但雕塑这种艺术对于流行文化的影响仍较小。 分形以其神秘、美感征服了众多的艺术家,美丽的分形大大刺激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很多网络爱好者利用分形制作了大量的美丽图片。 另外,科学漫画更是多不胜数。个人认为,最有希望流行起来的就是科学漫画吧,一些小型的科学漫画集,十几页或者几十页,就能引起很多人的兴趣。 六、服饰、刺青等 服饰流行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流行文化中,服饰更多不是为了保护皮肤、维持温度,而是为了展示自我。而科学可以让大家在保护皮肤、维持温度的同时展示自我。 一些明星的粉丝、政治人物的支持者,会穿上带有偶像头像的 T 恤,而科学家由于形象不够亲民,尚未被邀请加入这一行列。 不过,我们看一个人的服饰时,更关心这个人的相貌、举止、气质,而较少关心 TA 衣服的料子,佩带的珠宝。 一些青少年衣服上,在夜晚会现出发光的条纹。当他们在跳街舞的时候,会发出让人炫目的光彩。这可能是科技在服饰上最明显的体现吧。 值得注意的是,手机和音乐随身听成为了人们服饰的一种。对一些女孩子来说,甚至可以用道具这个流行词汇来描述。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加入到服饰大军之中。但是,这些远远未能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不过,多少让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增加了,这是个好的开始。 刺青这种东西,反映了人物更加复杂的内心世界。刺青的内容很难用流行这个词来描述,并且大部分涉及到宗教、帮会、性心理,以及对社会人生的反潮流态度。当下,不少西方人会在身体上刺几个中文字,这可能是对于中国崛起这一趋势的反应吧。 声明一点:本人不提倡刺青这种行为。 七、新闻媒介 新的发明,新的发现总是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关注和讨论。如人造生命的诞生,及前两天欧洲一个机器人展上,亮相了一位自动生成的机器人。这些都能引起人们对于生命、伦理的思考。 科技新闻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不远的将来,它们会像证券信息、社会新闻一样受到关注,甚至更受欢迎。 结语: 借助现代传媒、网络的宣传,科技能够成为世界焦点,科学完全能够成为流行文化主流。科学的洪流终究不可阻挡。渴望创新的青少年们,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吧。 下面奉上一首小诗《科学家园》作为结尾: 如果说好奇是科学的老师, 那么实践就是科学的朋友, 而自由就是科学的爱人。 如果说兴趣是科学的母亲, 那么怀疑就是科学的父亲, 而创新就是科学的孩子。 愿每个科学人的心中, 都葆有一个科学的家园, 因为快乐的科学会让人幸福。
个人分类: 自然科学|4071 次阅读|1 个评论
部分城市艾滋病流行状况报告
自我源于思考 2010-12-1 16:09
目前在全球大约有 6000 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已有 2500 万人死于艾滋病及相关疾病。全球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个孩子死于艾滋病,有超过 1500 万的儿童因为艾滋病而失去父母。 去 年(2009)死于艾滋病的人数高达 190 万。当年新增的艾滋病病人高达 260 万, 37 万新生儿一出生就成为艾滋病毒携带者。 近日我国卫生部发布数据:截至今年 10 月底,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 37 万余例,其中病人 13 万余例,已死亡 6.8 万余例。而今年前十个月发病人数就达 29291 人,超过了去年全年发病人数的两倍,死亡人数也大幅增长。 以下摘自各城市的疫情报告: 北京: 今年前 10 个月,北京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 1233 例,其中男性 1090 例,女性 143 例。这 1233 例中,经性传播占到 80.0% 。 截至2010年10月31日,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8395例,其中经性传播的4032例,占48.1%。 上海: 2010 年 1 月至 10 月,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1053 例,性传播途径感染的比例占到了 71 . 6 %。男性占 88 . 4 %。 报告死亡病例 49 例,较 2009 年同期上升 68 . 9 %。 上海市卫生局介绍,截至今年 10 月底,全市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5992 例,艾滋病病人 1213 例,死亡 241 例。 深圳: 今年深圳报告的 814 例感染者,性传播为约占 69.5% ,其中经同性 / 双性传播比例占 31.2% 。男性占 81% ,其中 20 至 39 岁青壮年占 79.2% ;截止上月底,深圳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4973 例,其中艾滋病病人 1167 例。 昆明: 昆明市全市新增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 1997 例,注射吸毒传播 48.36% ,性传播 45.07% ,母婴传播 0.89% ,传播途径不详 5.68% 。 截至 2008 年 12 月底,昆明市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 11811 例。 金华: 今年 1 ~ 11 月,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208 人,比去年同期多了 62 人。我市通过性接触传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占感染总数的 87.52% 。其中,男男同性恋者 26 例。(全市累计发现 48 对夫妻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 833 例,其中艾滋病病人 162 例。 在校学生感染人数有所增多,已累计发现学生感染者 13 例。 鞍山: 截至 2010 年 10 月 31 日,鞍山市共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 153 例(去年同期的统计数字为 119 例),其中艾滋病病人 24 例,报告死亡病例 26 例。 传播途径由以往的吸毒传播为主转为性途径传播为主,占 72.55% 。 德州: 今年新增患者近 20 人。去年和今年新增艾滋病患者中,八成因性途径获病,其中男同性恋占到了 47% 。 宁波: 截至上月底,共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 149 例,死亡 10 例。其中艾滋病病人 53 例,病毒携带者 96 例。 疾控部门通过对 55 例本地户籍病例的分析,发现感染者全部都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 2009 年,中国 86.3% 的县市区报告了艾滋病病例。可以说,虽然艾滋病在大数人的生活圈子之外,但大多数人都与艾滋病人有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 目前没有彻底治愈艾滋病的药物,也没有有效的疫苗。对付艾滋的最好方法是预防: 1 、洁身自好,不搞性乱、不卖淫嫖娼,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    2 、不吸毒,特别不要与人共用针筒静脉注射毒品,不输出未经检测的血液。    3 、任何注射都要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不到医疗器械消毒不可靠的医疗单位打针、拔牙、针灸、手术。    4 、不要注射未经国家批准进口的血制品。    5 、不用未消毒的器具穿耳、纹身、美容。    6 、不要与人共用剃须刀、牙具。 让我们大家携手,参与到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中,共同关注艾滋,关爱艾滋人群。让大家一起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个人分类: 医药|6091 次阅读|0 个评论
理性思考,免失自我
gongshiliang 2010-10-27 21:09
理性思考,免失自我   不久前,某个中医养生大师提倡的养生之道风靡九州,一时间,绿豆价格暴涨、长条茄子可遇不可求、泥鳅不敢公开露面,大 师本人及助其炒作的媒体也是赚得盆溢钵满。   该大师的颇受追捧,和潮男潮女们不论有无必要一味疯狂求购某知名电子生产商近年来陆续推出的革命性多媒体手机和新一代便携式 网络终端及多年来持续炎烧的所谓SPA热等许多社会潮流,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颇有共同之处,那就是由少数人通过宣传、炒作等手段 ,在极短时间里忽悠大众一哄而上,唯恐落伍终成潮流。殊不知流行未必适合。绿豆性寒,不适合脾胃虚寒人士大量食用是众所周知的养 生常识,然而竟有许多人每天按斤摄取,终致身体垮掉,旧病未除又添新患。   观今之流行,趋同化乃一大特征。趋同化背后深藏的原因无非是有些人面对新事物缺乏独立、理性的判断与思考,往往是罕究对错好坏, 不辨善恶美丑,人云亦云,盲目跟从。上述现象,究其本质,与四十多年前之打鸡血以可祛病强身之风等如出一辙。目下修正消法或将承 认消费者后悔权的立法动向,可谓与当今大量出现的非理性消费有关。   某事物既至流行,对其合理性确不可一概否定,但也绝不可轻断其普遍适用。若真心求新求异、不想迷失自我,则不论某事物是否流行 或亲朋或同窗或同事的追捧,不妨冷静考虑一下其于己合适与否,继而决定趋同或自持。
个人分类: 自说自话|324 次阅读|0 个评论
时下最流行的经典生活感悟
热度 1 xiangzr1969 2010-1-17 01:10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742 次阅读|8 个评论
五运六气预测2010年中国气候和疾病流行情况zz
sheep021 2010-1-6 12:12
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没有更好的预测方法之前,不妨按照五运六气的方法进行推算。而且从以前年份的推演结果来看,似乎也八九不离十。 本文是转载的,不知道何人推演,也不知道推演者的水平如何。聊胜于无,姑妄听之吧。 特别注意 : 2010年(庚寅年)运气学说四大可验证预测结果: ①、甲感在大寒节气(2010年1月20日)之后会逐渐消失; ②、2010年将会出现较严重干旱 ③、2010年农业将会丰收 ④、2010年冬季将会出现暖冬 第一章 2010年度运气算式及客主加临总分析 一、运气算式 司天:少阳(相火) 中运:金运太过(凉燥) 在泉:厥阴(风木) 少阳、太商、厥阴 2010年干支为庚寅,司天克中运,同正商,其运凉,其化雾露清切,其变肃杀凋零,其病肩背胸中。 二、五运情况 (一)客运分布情况 太商、少羽(终)、少角(初)、太征、少宫。 即:金运太过(+) 水运不及(-) 木运不及(-) 火运太过(+) 土运不及(-) (二)五运加临情况 初运:大寒日寅初初刻起,金运(客)太过加临木运(主)平运; 二运:春分后第十三日寅正一刻起,水运(客)不及加临火运(主)平运; 三运:芒种后第十日卯初二刻起,木运(客)不及加临土运(主)平运; 四运:处暑后第七日卯正三刻起,火运(客)太过加临金运(主)平运; 五运:立冬后第四日辰初四刻起,土运(客)不及加临水运(主)平运; 三、六气情况 (一)客气分布情况 一之气:少阴(君火) 二之气:太阴(湿土) 三之气:少阳(相火)主上半年 四之气:阳明(燥金) 五之气:太阳(寒水) 六之气:厥阴(风木)主下半年 (二)六气加临情况 一之气:包括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四个节气,少阴(君火)加临风木; 二之气:包括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四个节气,太阴(湿土)加临君火; 三之气:包括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四个节气,少阳(相火)加临相火; 四之气:包括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四个节气,阳明(燥金)加临湿土; 五之气:包括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四个节气,太阳(寒水)加临燥金; 六之气:包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四个节气,厥阴(风木)加临寒水。 第二章 2010年气候流行情况预测及灾变应对分析 2010年为庚寅年,本年度天干为阳干,属于阳年,金运太过,因受司天相火克制,同于平运。因司天之气为相火,在泉之气为风木。因此,2010年天气将会出现温热、凉燥和风大的天气特征,由此而致的疾病情况将会是肺病、肝病和风热感冒的流行。 一、上半年天气情况 2010年上半年司天之气为相火,中运为燥金,司天克制中运,以致中运趋同平运。主要气候特征表现为温燥,前期出现干旱,中期会有一定的雨水,后期会进一步干旱。在农业方面,前期要做好小麦的抗旱措施,后期要做好水稻的抗旱措施;在卫生方面,要做好防治温热感冒流行的措施,加强肺脏的养生。 一之气 【时令分布】大寒(2010年1月20日)、立春、雨水、惊蛰(3月20日) 【运气加临】客气:少阴君火;主气:风木;客运:太过金运;主运:风木运 【天气物候】木火同德,相生互助,并有金运太过,这段时间将出现或寒凉或风温的干燥天气。由于少阳司天而气化运行先天,且中运受制,相火之气会提前到来,既而使大寒之前就出现天气变暖的现象。既有中运燥金加临,在出现风温天气的同时,也会出现寒凉的天气,风温与寒凉交互作用,流行温热病。这一时期因天气干燥而干旱,不利于小麦生长,广大农业地区需要积极抗旱浇灌,以保证丰收。 二之气 【时令分布】春分(3月20日)、清明、谷雨、立夏(5月20日) 【运气加临】客气:太阴湿土;主气:君火;客运:先太过金运(4月3日终)、后不及水运(4月4日始);主运:先风木运(4月3日终),后火运(4月4日始) 【天气物候】客气为湿,主气为火,湿热蕴结,则因客运加临有所变化。二之气的天气状态将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3月20日至4月3日。由于燥胜湿,这段时间仍然以温燥的天气为主,干旱少雨; 第二阶段是在4月4日至5月20日。燥运已过,不及水运加临。水运不及,土必胜之。虽然本气水运不及,但有湿气主事,湿热互见,这段时间将会以湿热天气为主。不时地会有一些雨水,可以缓解此前的旱情。这段时间如果储水将会有利于水稻的耕种。 三之气 【时令分布】小满(5月20日)、芒种、夏至、小暑(7月20日) 【运气加临】客气:少阳(相火);主气:相火;客运:先不及水运(6月15日终)后不及木运(6月16日始);主运:先火运(6月15日终)后湿土运(6月16日始) 【天气物候】主客相火相并,炎热干旱。三之气的天气状态将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5月20日至6月15日。水运不及,土运胜之,木运复之。这段时间仍然会有湿热天气。 第二阶段是6月16日至7月20日。木运不及,金运胜之,火运复之。这段时间将会出现较严重的炎热干旱天气,降雨较少,容易出现大面积的旱灾。 二、上半年农业应对措施 地方政府要尽早投资修缮广大农业地区的水利设施,在2010年上半年要全力以赴地做好小麦和水稻的抗旱准备,要珍惜每一次上天赐予的雨水。 在农业收成方面,2010年全国广大的小麦种植区如果能有效抗旱,将会出现丰收的景象。 三、下半年天气情况 2010年金运太过统主全年,下半年的在泉之气为厥阴风木,再考虑到同岁支的因素,所以下半年总的天气情况就是凉燥和风温,冬季会出现早春和暖冬现象。 四之气 【时令分布】大暑(7月20日)、立秋、处暑、白露(9月20日) 【运气加临】客气:阳明燥金;主气:湿土;客运:先不及木运(8月28日终)后火运太过(8月29日始);主运:先湿土运(8月28日终)后燥金运(8月29日始)。 【天气物候】燥胜湿,主气受客气所制,该是温燥天气,因客运加临而有所变。四之气的天气状况亦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7月20日至8月28日。木运不及,金运胜之,火来复之。主气湿土受客气燥金所制,这段时间继续三之气后期的炎热天气,干燥少雨。该种气候适于水稻收割(熟的较早)。 第二阶段是8月29日至9月20日。火运太过,客气受制,湿热互见。这段时间将会出现温湿天气,凉雨增多。后期不利于水稻收割。 五之气 【时令分布】秋分(9月20日)、寒露、霜降、立冬(11月20日) 【运气加临】客气:太阳寒水;主气:燥金;客运:先火运太过(11月8日终)后不及土运(11月9日始);主运:先燥金(11月8日终)后寒水(11月9日始)。 【天气物候】寒水之气加临燥金,天气必会寒凉干燥。客运加临,又有所变。五之气的天气状况也是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9月20日至11月8日。火运太过,燥金受制,而客气为寒水,故客运受制,主气主运得平。这段时间以寒凉干燥天气为主,间有温热天气。 第二阶段是11月9日至11月20日。土运不及,木必胜之,金来复之。这段时间天气突显寒凉干燥,间有大风崔拉,更显凋零之象。 终之气 【时令分布】小雪(11月20日)、大雪、冬至、小寒(2011年1月20日) 【运气加临】客气:厥阴风木;主气:寒水;客运:不及土运;主运:寒水 【天气物候】风木加临寒水,本是凛冽寒冬,又见回春走暖之象。土运不及,木必胜之,金来复之,加重暖冬趋势。这段时间天气将会出现回春现象,以风温天气为主,雨水较少,不利小麦和油菜生长。 四、下半年农业应对措施 2009年下半年天气变化不甚,极端天气较少。 在农业收成方面,由于金运太过,主万物收成,所以2010年全国广大的水稻种植区将会一改2009年普遍减产(约减产20%)的局面,出现大丰收的景象,但这个局面将会来之不易,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强化水利设施建设,积极做好抗旱准备。 本年度因为小麦和水稻可能会出现大丰收的局面,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抗旱成本,建议广大农业地区多种植一些抗旱的农作物,避免小麦和水稻因丰收而降价。 第三章 2010年疾病流行情况预测及养生保健分析 一、外感疾病及预防 六淫致病是外感的重要原因,2010年是金运太过之年,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所以本年度火淫、燥淫和风淫太甚,这样的年份容易导致风热感冒的发生,主要发生在上半年。 2009年爆发了甲型流感,从其入冬加重的趋势来看,这种疾病喜好寒湿天气,而在2010年1月20日前后,由于温燥天气降临,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将会减少,危害性也大大减弱。风寒流感也随之转为风热流感,还要警惕类似于2008年的小儿**(温热病)发病率的增加。 在养生保健方面,本年度一改2009年度寒湿太甚之象,偏于温燥,容易上火和伤阴,因此平时要注意服用一些性凉滋阴润肺的食品,比如山药、苦瓜、玉竹、麦冬等。居家必备良药夏桑菊冲剂、板蓝根颗粒、双黄连和黄连上清片等。 二、内科杂症 2010年司天之气为相火,在泉之气为风木,而中运为燥金。在五脏中,心(小肠)为火,肺(大肠)属金,肝(胆)属木。本年度的疾病也就多发生在这几个脏系之中。 一之气(2010年1月20日-3月20日): 心系病症:血热妄行,有血溢血崩的出血症,妇女在经期尤甚。治以清热凉血,妇女可服用偏凉的逍遥丸,防止经期血热崩漏。 肝系病症:风火同德,虽有燥金克制,但诸多因素会导致风木太胜,容易出现肝火上炎,以致头痛目赤,治以清热和肝,不可拟之太甚,保养生发之气。 肺系病症:风火盛行,肺金受邪,容易引起燥咳,治以清肺润燥,可以服食山药、玉竹和麦冬等滋阴润肺的药物。 二之气(3月20日-5月20日): 脾系病症:热蕴于湿,容易导致呕吐泄泻,治以燥湿健脾。 心系病症:湿热蕴结,头痛身热,脑腑昏沉,治以清热祛湿,醒脑开窍。 这段时间不宜常食鱼肉荤腥,多吃蔬菜水果等清淡之品,防止加重湿滞。 三之气(5月20日-7月20日): 心系病症:三火主事,血热妄行,有血溢血崩的出血症。治以清热凉血。 其他病症:消渴,治以清热滋阴(肺阴、胃阴);心火目赤,耳聋,治以清热解毒;暴病多发,防不胜防。 四之气(7月20日-9月20日): 燥金客临湿土之气,湿气受制,民气平和,百姓少病。 五之气(9月20日-11月20日): 肺系病症:咳嗽多,哮喘加重,治以温宣肺气。平时要注意防寒保暖。 六之气(11月20日-1月20日): 肝系病症:肝阳上亢,头晕头痛,口苦肋痛。治以平肝潜阳、补益脾胃。 **病症:阳气外越,心痛,咳嗽。治以滋阴潜阳。 三、外科 2010上半年司天之气为少阳相火之气,因温热而致的疮疡疾病会有所增加。 四、中药市场预测 (一)中药材市场预测 2010年清热解表解毒类、凉血止血类、润肺止咳类、平肝潜阳类和滋阴类中药材要出现销售旺势。诸如: 清热解毒类中药材金银花、连翘、黄连、黄芩、菊花等; 清热解表类中药材柴胡、葛根等; 止血凉血类中药材三七、生地黄、丹皮、赤芍、丹参、地榆等; 润肺止咳类中药材杏仁、桔梗、百部、胖大海、枇杷叶和白果等。 平肝潜阳类中药材代赭石、牡蛎、石决明、罗布麻等。 滋阴类中药材:山药、玉竹、熟地、枸杞、白芍、麦冬、天冬、玄参等。 (二)中成药市场预测 同理清热解表解毒类、凉血止血类、润肺止咳类、平肝潜阳类中成药要出现销售旺势。 如双黄连制剂、清开灵制剂、板蓝根颗粒、复方丹参片、养阴清肺丸、苏子降气丸、逍遥丸、明目地黄丸和六味地黄丸等。 第四章 2010年度气候和疾病流行特征总结 根据运气理论,2010年度金运太过,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天气炎热干燥,少雨多旱,冬季会先冷后温,出现暖冬现象。 2010年全国范围内要做好春季和冬季抗旱的准备,加强全国广大农业地区的水利设施建设,多储水,以备农业灌溉使用;同时要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多种植抗旱的经济农作物,争取实现产量和效益双赢的局面。 2010年火淫、燥淫为害,民众易患血症、肺系和肝系疾病,并出现温热病流行的情况,希望国家卫生管理部门早作相关的防御准备。 人有远虑免近忧,我们需要充分运用运气理论这份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对未来的气候和疾病流行情况进行有效地预测,做到未雨绸缪。不管会不会出现预测的情况,有准备总比没有准备来得稳当。 见: http://lxdd.zhangyulin.blog.163.com/blog/static/11892055120091126104912951/?hasChannelAdminPriv=true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2932 次阅读|5 个评论
雷气通心、五运六气及其他
sheep021 2010-1-5 12:13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原文: 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 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 雷气通心---春节放鞭炮的好处 春节燃放鞭炮,沿袭了几千年,忽然间变成了封建迷信与陋习,曾经受到严格禁止,说为了安全,那现代医学证明吸烟有害健康,怎么还在生产烟草制品? 中医 理论:雷气通心。经常有报道,说某某由于打雷或听到鞭炮声,眼睛视力恢复、多年的哑巴开了口、植物人苏醒。现代医院在抢救病危之人时,也采取电击方法,来唤醒心脏。 我们看看有多少好处吧: 之一 过年时,大家几乎都放下了工作与忙碌,心也收了回来,心要旷神才怡,也就是心旷神怡,爆炸能打开空间,让心情舒畅,很多人都赞同的。前面讲的心脏程序也提到了。如果心回来后,心脏空间小,心情受压抑,必然出现各种恶性事件,大家回忆一下禁止鞭炮的那几年,在春节期间全国出现了多少恶性事件,都是憋出来的毛病。 之二 集中时间,高密度强度的燃放,震动的大气层,对来年的降雨有利。大的战争过后,多是雨雪天气,人心也影响天气。 之三 春节是春天的开始,各种病毒菌在严寒的冬天大部分被冻死了,但有少部分还生存着,此时强烈的音响与震动,又再一次地杀灭过冬的病毒,来年可以减少传染病的流行。 之四 隆隆的枪炮声,就是最好的国防教育! 之五 让这些行业加强了安全检查与预防。燃放鞭炮是有危险的,明知有危险,你还不注意,这就不对了,这些人长大后如果从事危险行业,如化工、军工等,那就是潜伏的危险,通过小时候的训练,可提高安全意识。曾有统计过年不让放鞭,大年三十、初一那几天受伤的人大大减少,说明禁止是对的,但结果到了正月十五,各地踩踏事件发生了,真是民间俗语的验证: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之六 过年要有动静,在静静地过年,很可怕。该有的声响你凭个人力量是不能抗拒的。 平衡总音响减少事故发生, 中国 有两年禁止鞭炮最厉害,是在 1995 、 1996 年春节, 1997 年后就不知何原因不再强令禁止了。那两年全国大范围禁止鞭炮,在春节前夕,没有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但我们放了个几亿美元的大两响,发射卫星的火箭爆炸了,之后全国各地的煤气管道、化工厂发生了远远多于其它年份的爆炸事故。这里不是迷信,有些事情本来就说不清楚的,就当偶然吧。 之七 春节是春天的开始,地气开始上升,通过震动先唤醒一下种子,到了惊蛰那天,天还要打雷的,为新的一年生命的繁殖做准备。 所以冬天打雷不好,俗话说雷打东,十个牛栏九个空。因为相当于天气给生物传递了错误的信号,把本该是睡觉的信号发成起床信号了。 实战经验- 1910年的东北鼠疫 鼠疫在20世纪中叶抗生素问世之前,医生对之并无特效办法。倒是中国人,医生伍连德曾经成功阻止了20世纪初中国东北鼠疫的...假如那个鞭炮大放特放,那个意义就不简单了,绝不是一般的放鞭炮振作人心之举。鞭炮大放特放,空中弥漫硫磺硝烟。防疫处让民众大放 鞭炮 ,说的是驱除邪气, 行的是火药烟气消毒。 ----------------------- 思考 : 据伍连德医生的自传记载:说起来也奇怪,或许是天意,从一月三十一日起,死亡率便降落,至三月一日而完全停止。 这些令人恐怖的瘟疫总是突然而来、戛然而止。 其实这里的戛然而止与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手足口病有点像,说没就没了,好像是时间到了一样,本人不懂五运六气,但根据流行病的突然而来、戛然而止这一特征,估计与运气有关,那么这次甲型H1N1流感呢?也可能随着运气的转变,说没就没了啊, 虽然病毒还在,但随着适应其发生发展的运气的终结,疾病也就不再流行了。 所以, 1910年的东北鼠疫 防治中火药消毒之说亦不可信,归根结底还是天意,即运气,因为2003年、2008年并没有实施漫天消毒措施。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912 次阅读|0 个评论
什么是科研?
wangxh 2009-10-14 17:22
(摘自 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post.aspx?id=65717 ) 1. 科研是流行歌曲 什么流行用什么,什么流行做什么。张口生物芯片,闭口纳米技术。老板是追星族,流行的就是最好的。 ( 是啊,一位学生刚刚告诉我,他的一篇文章被拒,第一个理由就是选题不够新颖) 2. 科研是移花接木 设计课题?课题怎么是设计出来的呢?是拼出来的。 A 的材料,B 的方法,C 的指标,D 的意义。 3. 科研是傻瓜相机原理 搞不懂?恕我老朽,没时间看原理了。我能折腾,多折腾几次就出来了。为什么要做这一步?老板心里明白就行了!他每周安排的活儿我还干不完呢。 4. 科研是照葫芦画瓢 综述不会写?抄啊。论文不会写?套啊。反正不会有人追究。无知者无畏! ( 反正资金是国家的,不是我们自己掏腰包!) 5. 科研是垃圾 实验完成了,论文发表了,答辩通过了。老板感慨万分地说: 你们走后,这些都是垃圾。晕!倒!挣扎!再倒!他们没有骗我,实用主义自有它的道理。但我从此不再随便批判国内的科研水平了,因为在某些时候我也重复着同样的故事。
个人分类: 科研|7100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中国音乐原创歌曲——两人世界
likesun 2009-6-17 17:49
http://yc.5sing.com/236470.html 歌词如下: 说好了陪你一起看夕阳 看流星滑落时的光亮 有你在身旁 我好安详 好想带你去飞翔 你的手轻轻放在我肩膀 闭着眼走过一段城墙 你对我的信赖 让我感动 有爱我不再迷茫 这是多么温馨浪漫的两人世界 多好有你陪我走过这爱的荒野 你的爱把我包围 这是多么甜蜜的感觉 有你为我做饭熬粥的两人世界 有你为我欢乐哭泣的白天黑夜 我被爱紧紧围绕 这是你给我最好的一切 (业余选手 同学创作的歌曲两人世界 喜欢的旋律)
个人分类: 随想|34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名字有什么意思呢?
zhyk97 2009-6-7 23:17
根据一份研究报告,迅速变得流行的产品、风格和习惯例如流行的婴儿的名字很可能以同样极快的速度失宠。Jonah Berger 和Gael Le Mens分析了法国和美国100多年的取名数据,结果发现流行的名字迅速地获得人们的宠爱,然后同样迅速地失宠。另一方面,流行性缓慢增加的名字比那些追求当前时尚的儿童的名字能持续更长时间。这组科学家提出,他们的发现可以应用于文化传播、艺术变革以及创新的扩散,它有可能反对了一个理论,即旧事物的衰落是被新事物的优势驱动的。这组作者利用了姓名的历史数据,而且还询问了即将成为父母的人们考虑为他们的孩子起什么名字,从而审视了以流行的名字为标志的文化品位如何盛衰的现象。这组作者得出结论说,由于人们寻求避免采用短暂的事物和名字,对一个事物的流行性的担心倾向于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这可能引发了它们的迅速衰退。 注:其实研究一下中国人的取名系统发展过程,我想也会是很有意思的一个命题! How adoption speed affects the abandonment of cultural tastes, 作者Jonah Berger 和Gael Le Mens,PNAS,2009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名字有什么意思呢?
zhyk97 2009-6-7 23:13
根据一份研究报告,迅速变得流行的产品、风格和习惯例如流行的婴儿的名字很可能以同样极快的速度失宠。Jonah Berger 和Gael Le Mens分析了法国和美国100多年的取名数据,结果发现流行的名字迅速地获得人们的宠爱,然后同样迅速地失宠。另一方面,流行性缓慢增加的名字比那些追求当前时尚的儿童的名字能持续更长时间。这组科学家提出,他们的发现可以应用于文化传播、艺术变革以及创新的扩散,它有可能反对了一个理论,即旧事物的衰落是被新事物的优势驱动的。这组作者利用了姓名的历史数据,而且还询问了即将成为父母的人们考虑为他们的孩子起什么名字,从而审视了以流行的名字为标志的文化品位如何盛衰的现象。这组作者得出结论说,由于人们寻求避免采用短暂的事物和名字,对一个事物的流行性的担心倾向于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这可能引发了它们的迅速衰退。 注:其实研究一下中国人的取名系统发展过程,我想也会是很有意思的一个命题! How adoption speed affects the abandonment of cultural tastes, 作者Jonah Berger 和Gael Le Mens,PNAS,2009
个人分类: 生活感言|29 次阅读|0 个评论
“随便”“都行”在人们平时生活中很流行
cutefay 2009-2-5 23:52
前几天我转载了一个经典的笑话,是关于女人说随便都行看你的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2217 ),这个笑话也发到了我们实验室的QQ群中,结果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每天快到中午的时候,实验室的人开始讨论去哪里吃饭吃什么等问题。经常是某个人问大家都去哪里吃,结果大家一致回答说随便,结果随便了半天,也还是不知道该吃什么。另外,还经常有人有几个提议,结果得到的反馈是都行。吃饭问题总是一件令大家很头疼的事情,经常这个问题要在实验室里讨论很久。 正因为大家都喜欢说随便,所以现在有了一种叫做随便的雪糕,还有的饭店里出了叫做随便的菜。我想,可能以后有越来越多的东西,尤其是饮食的东西会叫做随便。我想也有可能还会有一些食物叫做都行,呵呵。 人们喜欢说随便,一种情况下是人们觉得这种情况无论选择什么都可以,无所谓,所以就随便选一个就行;而一种情况就像那个笑话里所说的是自己不知道选择什么好,觉得想这个问题是个头疼的事情,就把这个头疼的事情抛给别人,但是希望别人的决定能够是自己满意的,并且往往是后者居多。想方案毕竟是一件费脑的事情,很多人不愿意去想方案,更不愿意去做一些选择,因为在很多人指望着一个人做选择的时候,这个人的做选择压力比起只给自己作选择的压力大多了。 我以前也是喜欢把头疼的问题抛给别人去想,但是后来随着自己组织学生活动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事情需要自己为大家拍板决定,于是越来越喜欢承担这样的抉择者的角色,自己也变得对大大小小的事情很有主见。现在我在做一件集体活动的事情上征求大家意见的时候,很少用问答题,一般是用选择题或者判断题,即给大家几种方案问大家更乐意选择哪种,或者就给一种方案,问大家同不同意。用这样的方式征求意见,效率比起问答题式的征求意见的效率提高好几倍,所以很多人都觉得我组织活动很高效。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5150 次阅读|6 个评论
经典与流行
cutefay 2008-9-26 13:40
在面对经典和流行的选择上的问题,我觉得自己是更 prefer 经典,而不是流行。 女人的衣物流行性变化太快了。就拿鞋子来说,我记得我高中的时候突然流行穿底很厚的头很大很圆的鞋子,看起来很臃肿,都不像鞋子了,那个时候自己挺追求流行的,也买了一双。后来上了大学又流行前面的头是方形的,虽然不好看,但是市面上卖的鞋子大多数都是那样。后来又流行尖头的,并且头越尖越好,好长的尖头,也是很难看的,但是要想买一双不是这样的鞋子还挺难的。最近,又流行小尖头的鞋子,也就是前面的头还是尖的,但是已经不是那么长那么尖了。我觉得现在的鞋子的样子逐渐又回归经典了。经典的女士皮鞋是那种高的细跟鞋子,前面小巧玲珑,很有女人味。我现在很喜欢经典的鞋子,因为它的样子很好看,另外,经典的东西永远不会过时,永远会显得有品味。我们平时跳舞穿的舞鞋就是经典款式的鞋子,谁见了都会说很漂亮。 发型我也是很信奉经典的,从来不会跟风折腾头发,因为头发是经不起折腾的,鞋子跟风买了流行的可以再买别的,但是发型就不行了,折腾几次发质就很差了。我觉得对于中国女人来说经典的发型是一头乌黑靓丽的长发,很柔顺,有光泽,并且很直。现在发型的流行变化也太快了,尤其是烫发和染发的发型设计,不停地变换着。很多人为了追求流行,把自己的头发烫了染,染了烫,头发受损严重,用再高档的护发素也没用。并且有的流行的发型并不适合每个人的脸型和气质,追求流行反而还很难看。 所以,我觉得不要总是一味地追求流行,要找到自己适合的发型和适合的款式的衣物,偶尔来点流行变一下。 对于衣服来说,我喜欢的三种款式一种是很中国古典感觉的,穿起来很有东方女人味;另一种是西方古典的,有很多蕾丝花边,看起来很高贵,也很可爱;再有一种就是经典的职业女性装,给人很干练的感觉。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307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1 05: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