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文艺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再谈黄西
xuxfyuwp 2014-4-29 16:28
黄西算不算丑不太好确定,要看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但算不上英俊应还是客观的。按照黄西自己的说法,他出生时的模样还算好,有婴儿时的照片为证。只是因为自己没有长好,偏离了初始方向,所以后来发生的事就不太乐观了。无论后期如何,至少是把父母的责任择清了,自己勇敢地担当了后果。好在父亲也很能理解他,告诉他一些成功的男士长得都很丑,这给了他安慰、鼓励和希望。确实,成功的丑男至少在文艺界不乏鲜活的实例。 黄西无疑是聪明的,他曾报考北大,虽未被录取,但考入了吉林大学,也很不错,后又以最高分考入中科院研究生院。但他也肯定不是那种全能型的天才人物,至少在他后来取得成功的语言领域,看不出他初始时有多优秀。在美国上学时,一开始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都要找人帮忙,自己表达不出。开车的本事也不算大,在美国考驾照应不算难,但他考了四次才通过,中国“有事不过三”的俗语,他显然已经超了低限了。 初始谈女友也不算顺利。黄西曾与一个韩国女孩混得很熟,一起去旅游,同学问他那个女孩是不是他的女朋友,他回答说不是,还翻译给那女孩听,搞得韩国女孩很生气,不再理他。后来又曾交了个女友,不太满意,又不敢说分手,一心盼望那个女孩把他甩掉,却又总是无法被甩,最后只好变被动为主动了。再后来参加一个韩语学习班时,班里有位女同学,他并没有在意,但陪那位女孩一道来学习的姐姐却被他一眼相中了,索性邀请姐妹俩一起去郊游,这次终于有了结果,姐姐金妍最终成为了他的妻子。 相信金妍是个很不错的女士,至少外表足够有吸引力。一次在美国开车,没有注意岔路上行驶30公里/小时的限速,车速加到了70公里/小时,结果被警察拦下。超速这么多,显然要挨罚了,坐在车里的黄西赶忙下车说好话,一再向警察表示歉意。警察看了看黄西说:又不是你开车,你道什么歉啊?金妍在一旁听了哈哈笑了起来。没想到笑声过后,警察挥手放行,令黄西惊讶不已。据说在美国漂亮的女士往往可以免遭罚单,大概正是金妍的魅力使他们躲过了这一劫。 在美国留学或工作,要想真能了解美国文化,融入美国社会,绝非易事,许多在美国生活了多年的华人都难以做到。而黄西竟然能参加美国的脱口秀表演,并获得成功,一举成名,确实是罕见的个案。一般人别说表演,能找到笑点也算不错了。应该说这与黄西的个人努力和天赋个性都有关。他在吉林大学读书时就是一个很受同学欢迎的人,具有很强的幽默感。到美国后,尽管已通过了各类英语考试,他依然努力提高语言能力,上英语学习班,并注意了解美国的风土人情,阅读了很多介绍美国文化的书,还注意向美国同学学习流行的口语,包括骂人的英语词汇。尽管这些努力并不足以使他日后的英语脱口秀取得成功,但毕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积累,否则,也不可能继续向前走,直到今天红遍美国。 (原文写于2012-01-06 00:04:04 新浪博客)
个人分类: 杂感|249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周文摘100120 献计献策别献媚 等20则
xuxfyuwp 2014-4-18 12:42
献计献策别献媚   作为连续多届的政协委员,韩美林“不分场合”,在政协会上“放炮”几乎是家常便饭。 2008年会上,文化部领导到文艺组讨论听意见,韩美林却丝毫不给在场委员面子:刚才听了你们的发言,全是些鸡毛蒜皮的碎事儿,文艺界政协委员就不能提点儿国家大事?这还不算,继而又说,刚才有些发言说得多么肉麻,领导们千万别听。有些委员也找错地方了,这是政协会,不是拍马溜须的地方,希望委员们献计献策,别献媚! 针对一些人的发言,韩美林毫不留情:20世纪,领导说自己是个老粗没什么,因为新中国是他们开创的。如果现在领导再说自己是老粗,就该下台了!这些话说得一些人当场红了脸,低了头。韩美林说,有人说我什么都说,什么都敢说,我就是因为太爱这个国家才敢说这些话。我讲话净得罪人,你说我放炮也好,但我有个底线,就是爱这个国家,爱这个民族,哪怕九死一生!我虽不会讲话,但讲的都是真话,用心来讲话。有的人会讲话,一点毛病都找不到,他背后不一定是个人。我们必须清楚,做人,不能盲目跟别人跑,要自尊。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不敢说一句真话,不敢为民族说一句好话,就不配做一个人。说我是大炮筒子,宁可以后他们都不选我,我也要把这些话放出来,净是些肉麻的话什么也解决不了,要这些委员干什么? (摘自1月4日 《文艺报》作者颜慧) “路不拾遗”与“道不捡金”   “路不拾遗”与“道不捡金”,从字面上看似乎没有太大区别,都是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 但事实上两者大相径庭。 “路不拾遗”典出后晋张昭远编写的《旧唐书》,讲的是唐朝的一个故事,后来发展成一句成语,与“夜不闭户”联起来,形容国家安定,民风纯朴。 “道不捡金”则出自近来的媒体。不久前,淮安卖豆饼老太捡到现金交还失主反而成了被告。最近,南京汉中门大街又出现令人心酸的一幕,两名小伙子同时发现路边一沓百元大钞,担心做好事反遭人误解,就没有捡钱而冒雨等警察。 “道不捡金”成了好心人无奈选择的“自我保护”。 这类事件诱发的“引导效应”让人忧虑。在有些地方,“道不捡金”,逐渐演化成“不敢当好人,不敢做好事”。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唐朝的社会风气是不是果真好到“路不拾遗”,今天的人们没有见过,但如今“道不捡金”的客观存在,却实在值得人们对时下社会道德、风气的深思。 一 个 民主、科学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博爱的社会。今天,中国人正在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巨大跨越,可是,具有现代文明的平等、博爱的人际关系似乎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物质财富的增长不能以民风的颓废为代价。如果我们一面热诚地构建和谐社会,一面却没有人相信这个社会还会有人“拾金不昧”,还会有人“助人为乐”,还会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互助和善良,那这个社会即使遍地是金,又能如何?(摘自1月6日《人民日报》作者完颜平) 善良表达的心理   每次回老家,母亲一定要摘下耳环,穿上洗得发白的休闲装,连鞋子和背包也要换成最普通的。我忍不住笑她:“人家都是衣锦还乡,您这是干什么啊? ” 母亲叹一口气说:“我的那些老姐妹们都在乡下种田。 ”相聚难得,母亲不想和她们拉开心理距离。邻居老太太年轻时守寡,含辛茹苦把儿子抚养成人,但是,儿子长大后并不孝顺。母亲做饭时,会多煮两个鸡蛋,在门口看见老太太,悄悄塞到她的手里。 有一次闲聊,母亲知道老太太念旧,喜欢吃老豆角做的“苦累”。母亲不声不响地蒸好了,调上蒜汁,请老太太来吃。每次,母亲都会对她说:“甭跟别人说,悄悄地吃。 ” 最近,小区旁边又搬来一户人家,其女儿正上高中,儿子从小患脑瘫,双双下岗的夫妻俩,租了间旧房子,靠卖菜维持生计,日子过得非常拮据。母亲不但尽量买这夫妻俩的菜,还整理了家里的一些衣服,打算送给他们,又不知道是否合适。最终,母亲转身回去,把那些衣服用塑料袋装好,趁天黑时,悄悄放到他们家门前。 晚上卖菜回来,男的先发现那个塑料袋,女的看了看,拿回屋里去了。第二天,我的那件只穿过一次、因为缩水有点短的连衣裙,穿在他们家女儿的身上。 母亲没上过几年学,识不了多少字。她一辈子也没有说过“人之初,性本善”这样文绉绉的句子,但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善良,原来有另一种方式,无需张扬,不需要回报,悄悄地表达,最好。(摘自《感动人生》第1期作者张军霞) 被填平的“区别”   这是我在澳洲听到的故事。朋友是新移民澳洲的大陆人,刚到一澳洲公司上班不久。有一天说起她所在公司雇佣了一个智力有些缺陷的工作人员,我们谈了起来。朋友对我说,“一开始和一位‘弱智’一起工作,以为会不习惯,可是没有想到,有这样一位需要照顾的人在公司工作,全公司上下都对他小心呵护,很温馨,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公司的凝聚力。 ” 她的话引起了我的兴趣。我问:“他能胜任工作吗?总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吧? ” 她说:“基本上没有大的区别,就是有大的区别,也被我们所有的人一起填平了。不过,有一次,公司收到一个快递到楼下的箱子,他搬上来了。第二天他说腰有些疼,公司领导很紧张,问长问短,可能还给他父母打了电话。但他说没事了,大家也就不再议论。可当天下午,澳洲政府福利署就派了两个公务员到公司来,他们对那位雇员进行了简单的检查,随后交代公司老板:今后超过一定重量的箱子,不能让他搬! ” 我正在想这事,朋友又说了一件事,这位智力有缺陷的员工毕竟还是脑袋里缺了一根弦,例如,他为了错开上班高峰期,竟然提前一个小时到达公司。这件事又被公司知道了,报告了政府福利部门。结果政府竟然又派了两个公务员来到公司,两位公务员好像秘密警察一样,把公司检查了一遍(检查这里的环境和所有设备是否对一位孤身的残疾人造成威胁)。检查完毕,可能没发现什么隐患,于是开始做他的工作,循循善诱地告诉他:“不用那么早上班,这里早上没有人,要是身体突然不舒服,没有人帮助你,怎么办?上班准时就可以了,如果真迟到了,请一个假就可以了…… 这个日常事件,让我听得津津有味,并莫名的感动。(摘自《杂文选刊》第1期上作者杨恒均) 面对灾难还一味地宣传成绩 “最牛矿难新闻稿”遭网友质疑   据 《华西都市报》1月8日报道,目前,发生在湖南湘潭县谭家山镇立胜煤矿的火灾事故已致25名矿工遇难。一篇由湘潭官方提供的新闻稿,6日遭到众多网友的批驳和嘲讽,被称为“最牛矿难新闻稿”。 这篇名为《国家煤监局副局长王树鹤肯定湘潭县救援工作有力》的新闻稿,在第三段有这样的内容:“王树鹤对事故的处理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市、县两级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反应非常迅速,工作措施非常有力,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 网友指出,这是政府工作总结汇报的一贯写法,但用在矿难上让人不能接受。 网友议论最多的是,当地政府的事故处理小组不是对事故进行责任认定、寻找事故的原因,“而是一味地宣传成绩,让人愤慨和不能理解”。 石仲泉指出 理论界也存在“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生前多次问过温家宝,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教育培养不出杰出的科技人才。现在这个问题引发了热烈的讨论,被称之为“钱学森之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在《理论视野》2009年第12期上撰文说,姑且不去评论这个说法是否科学,但这个问题存在。在我看来,不仅科技界有这个问题,社会科学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也不是不存在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有巨大的发展,尽管它也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但主要是通过党的领袖和政治家们而作出的总结。多少年来,我们广大理论工作者的任务似乎不需要创造理论,主要是干诠注理论、宣传理论的活。诠注理论、宣传理论也需要,否则怎样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呢?但是,将以十万计的广大理论工作者的任务仅仅定位为诠注和宣传理论,同样也是培养不出具有创新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杰出人才的。这不仅仅是理论工作者个人努力的问题,同科技界一样,也有一个要改革体制和环境的问题。 “普世价值”索解   吴江在1月8日的 《文汇读书周报》上撰文说,翻查词典,原来 “普世性”、“普世价值”等皆源于基督教新教,特别是美国新教,他们把自己所主张的自由、民主、人权、公义等都一概认为是具有超国家、超民族、超阶级的所谓普世价值的东西,全世界都必须照章全收,一体遵行。这引起了世界上许多国家、许多民族的强烈反对,认为是借此干涉别国的内政。由于各国人民的反对和反击,所以这几年美国稍有些收敛,不大敢傲慢宣传并强行推销他们的具有“普世性”的东西了。 这有事实为证。 2009年12月31日《参考消息》刊登了一篇题为《为未来世界潮流定方向》的文章,其中引用了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9月23日借联合国大会的讲坛向全世界讲的一段话,他说:“民主不能从外部强加给一个国家,没有一条路是尽善尽美的,每个国家都将沿着发源于本民族文化的道路前进,过去美国的民主宣传常常选择性过强。 ” 奥巴马的话否定了美国民主的普世价值,有违新教的“普世性”教义,但适合世界的潮流,因此新教对此也无可奈何。 但我并不是说,“普世价值”一词我们在任何场合都不能使用,我不过是说,我们在使用这类话语时应尽可能弄清其来源和背景而已。 严寒与全球变暖“背道而驰”? 多数科学家认为支持地球变暖的证据更多   寒潮、暴雪、大风,自去年11月至今,我国许多地区饱受异常气候、极端天气的“折腾”。京津等地降雪量创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大值;上海的气温也跌宕起伏,没有经历深秋,就一脚踏进严寒,早在11月中旬气温就跌破冰点。同时,世界许多国家也都承受着风雪交加。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为何寒潮暴雪频频侵袭?未来,地球到底将变暖,还是变冷? 《解放日报》1月7日刊登徐敏撰写的记者专稿说,全球气候变暖,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 “冷—暖—冷—暖”波动,总体为上升趋势。 对于气候变化,目前学界比较普遍的观点是:全球气候变暖是重要“扰乱因子”,导致异常气候频频;而全球变暖“非常可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认为,如果说“非常可能”相当于90%的可能性,那么还有10%是人类以外的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其中主要应该是地球本身的变化。在中国以往的四五千年间,至少出现过四次冷暖变化,冷暖的极端气温都超过最近100多年的纪录。 未来,地球一定持续变暖吗?多数科学家认为,支持地球变暖的证据更多,更现实。少数科学家认为,促使地球变冷的能量更强大。要是地球真的变冷,同样将是一场灾难,其破坏作用不亚于变暖的后果。 既然未来的气候变化莫测,那么人类是否只能“听天由命”?葛剑雄认为,无论如何,人类善待自然,尽可能少改变环境,尽可能少消耗资源,尽可能减少污染和废弃物,这样做总是有利无害的。同时,科研人员应该深入探索自然奥秘,了解自然环境演变的规律。在人类还没有能力改变异常气候的情况下,能否作出准确预报,结果将大不相同 国家最高科技奖需要年轻人   《长江日报》1月12日刊登邓为的文章说,1月11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颁发了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为谷超豪、孙家栋两位院士。 国家最高科技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大多都是老科学家,甚至是耄耋老人。在16位获奖者之中,生于上世纪30年代以前的就有吴文俊、叶笃正、刘东生等13人,最年轻的是2001年得奖的王选教授,获奖时64岁,今年的谷超豪和孙家栋院士年龄分别为84岁和81岁。在最高科技奖得主的名单上,我们还没有发现一个60岁以下的“年轻人”。 相比较而言,诺贝尔奖的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则不乏“年轻人”,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劳伦斯·布拉格,他在1915年和自己的父亲分享了当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只有25岁。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中,杨振宁教授获奖时35岁,李振道教授获奖时31岁。 2001年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王选教授曾经多次表示,当他26岁处于第一个高峰的时候,没有人承认,等到50多岁以后,反而获得越来越多的荣誉。 王东京谈农业补贴   中央党校教授王东京在1月12日的《21世纪经济报道》上撰文说,政府补贴农业我拥护,而且必须补。但要指出的是,国家给农民的补贴并非单向扶农,很大程度上,是政府与农民的一种交换。以粮补为例,国家给农民粮补,表面上,这似乎是对农民的援助,但我不这样看。物以稀为贵。假如农民少种一些粮食,粮价必涨;而今天粮价不涨反跌,为什么?经济学的解释,一定是粮食种多了。是的,由于政府为保证 “粮食安全”管制了耕地用途,农民没办法,粮食再多也得种。问题在于,保“粮食安全”是政府的事,政府的事却让农民来承担,政府当然要付费。从这个角度,所以我说粮补的实质是政府向农民购买“粮食安全”。 至于补贴方式,我总的观点是,粮食短缺时,政府不必补生产,而应放开粮价,转补城镇低收入者买米;相反若粮食过剩,政府也不必补流通,而应补贴农民休耕。粮食供应不足,放开粮价对粮农绝对是好事,政府不必管。按粮食亩产一千斤算,若粮价上涨5角,农民每亩增收500元;而政府给农民的种粮补贴加在一起也不足100元。再算一笔账,现在国家每年给农民的粮补近800亿元,用这笔钱去补贴城镇低收入者买米,若每人补800元,可补一亿人,城里哪有一亿人买不起米呢? 粮食过剩时我主张补贴休耕,主要是考虑两点: 一是避免农民卖粮难; 二是“保护价”收购成本太高。过去有教训,痛定思痛,我们实在不应再蹈覆辙。要知道,粮食是保鲜商品,过上三五年就变质,这样过多地储备粮食就不如适度储备耕地。万一哪天粮食少了,政府让农民复耕就是了。粮食生产周期不长,就三个月,只要政策对头,粮价足够高,何愁农民不种粮呢? 回报的雅量   100多年前,有个自称叫“胡美”的美国医生受耶鲁大学委派,来到中国,创办了湘雅医院以及附属的雅礼学堂。胡美当然不会想到,100多年后的今天,一位在耶鲁获得硕士学位的中国人将8,888,888美元的巨款捐给了母校。 “雅礼”是“耶鲁”二字的中文旧译,相信我们的前辈选择两个字,是为了体现教育的目的。教育不仅传授知识,也培育道德,所谓雅言雅行。知识没有国界,雅言雅行同样没有国界。 800多万美元,由一个中国学子捐给了美国的大学,很容易让一些人用过于功利或狭隘的心态来看待,甚至认为这是做了一件“让美国人得益、中国人吃亏”的事情。 但是,只要看一看耶鲁作为一所大学与中国的交往史,我们就会发现,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人巨款捐献耶鲁,是很难用简单的谁赢利、谁亏本来作答的,更难以用“我的、你的”的博弈标准来判断或衡量。 200多年来,耶鲁大学培养了容闳、詹天佑、马寅初等一大批杰出中国人才,在推动中国教育、医疗和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现在,中国学生成为耶鲁最大的外国留学生团体。耶鲁校长理查德·莱文曾不无感慨地说,“失去中国学生,耶鲁将黯然失色。 ” 当中国的利益越来越与世界发展紧密相连时,我们能不能具有胸怀世界的雅量,也决定着我们在通往世界强国的大路上能走多远。愿雅言雅行伴中国远行。 (摘自1月11日《环球时报》) 慈善不必计算   日前采访一位中医师。他的医术并不神奇,亮点在于,他感慨偏僻山村的家乡父老看病难,每每将小病拖成大病,立志为底层农民做些事情。定时乡间义诊,不收一分钱。无法动弹的病人,他上门诊治,一次一次直到痊愈。已经坚持了好多年。 讲到一个因为拖延医治被关节炎所困乃至无法下床的女病人,在免费上门诊治后痊愈的故事。习惯性地问:前后治了几次呢? 答:几次忘了,时间总有半年吧。 又习惯性地问:总共为她花了多少钱呢? 答:不知道,真的没法说,从来不去算。 是啊,既然免了,就连计算也免了,他从没想到要有一天传扬这些数字。想起当年在加拿大一位华裔老人的家,看到墙上很美的一幅照片——蓝天白云,水鸟飞翔,一排竹楼,翘檐,吊脚,宛在水中央。是他在中缅边境上捐的一所小学校。日本人打来时他逃难到那儿,面黄肌瘦的一个孩子,差点死掉,被异邦的好心人收养。退休后故地重游,发现村里的孩子读书还是困难,要划着船到很远的地方去上学,就在那里捐了这所小学堂。 同行的记者立刻感动了并来劲了,非问他花了多少钱,是什么币?加元还是美元?而老人算了半天仍算不出来。记者是出于职业习惯,也许是为了更翔实吧,用数字说话。也有非常多的被采访者,企业家、明星、名家,非常配合,做慈善时必用数字说话。那些数字他们是早准备好的。媒体还喜欢据此列出排行榜啥的。唯真正的慈善,从未想到计算。 (摘自1月11日《今晚报》作者莫小米) 范仲淹的为官之道   宋朝范仲淹有两句很有名的格言:一是人们熟知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二是“作官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唐宋时,官员犯罪,分公罪和私罪。据《宋刑统》卷2,“公罪谓缘公事致罪,而无私曲者”,“私罪谓不缘公事私自犯者,虽缘公事,意涉阿曲,亦同私罪”。用现代的话说,政治上必须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上级和皇帝,不怕受罪,而个人操守,则务求清白,决不能贪赃枉法。 宋朝优养士大夫,超过前朝后代,然而到北宋末的危亡时刻,那些称颂“四海熙熙万物和,太平廊庙只赓歌”的宠臣辈,一个个立即显露出鼠辈的本色。面对金军凌厉攻势,李纲和宗泽临危脱颖而出,敢于以大气魄和大器识身膺救国重任,但宋廷从皇帝到群臣,却容不得两人施展抱负,而使他们沦为悲剧人物。这两人正是按范仲淹的为官之道而立身行事的。李纲曾因上奏直言,“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贬为一个最低等的税务所长。宗泽更是整整在官场屈沉了三十五年。宋徽宗迷信道教,宗泽却因“建(道教)神霄宫不虔”,受很重的“除名,编管”处分,他“半生长在谪籍中。 ”他们宁愿受打击,被贬黜,也要坚持原则不动摇。 范仲淹对宋朝士大夫名节观的发展和振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此种影响也不应估计过高。 事实上,范仲淹的为官之道对少数优秀士大夫,即真正是精英的人物,是产生影响的,对多数士大夫却并未产生影响。宋仁宗时,包拯说:“官吏至众,黩货暴政,十有六、七。”等级授职制的官场是个贪墨的大染缸,大多数士大夫经历官场的染色,他们贪污腐化有种,横征暴敛有能,奉承拍马有才,结党营私有份儿,钩心斗角有术。史实证明,他们是决不会受范仲淹的为官之道感化的。 今天重提范仲淹的为官之道,也是很有必要的,至少可以使某些公仆们自省,古代哲人尚有“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的为官之道,自己又当如何做公仆?(摘自1月4日《北京日报》作者王曾瑜) 北大五教授的“上书”动机     2009年12月,沈岿、王锡梓、陈端洪、钱明星、姜明安等五位学者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了审查《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建议。近日,北大法学院教授姜明安介绍了五位学者的出发点。   在五位学者看来,《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助长了一些地方领导人违反科学发展观,过分依赖“卖地”来发展当地经济的发展思路、发展政策。“如果不把支撑他们那种发展思路和发展政策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撤销或废除掉,党中央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将无法变成现实。”   他们认为,《条例》与公平正义这个“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第一要义”不符。“由作为拆迁人的开发商去拆迁被拆迁人的房屋,由拆迁管理部门去裁决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的争议,被拆迁人还能企求公平正义吗?”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违反《宪法》和有关法律的明文规定”是五位学者非常看重的方面。也正是从这里,五位学者萌生了一个念头,从建议修改“拆迁条例”入手,将纠正违宪制度实际运作起来。“现行宪法已经实施27年,《立法法》已经实施9年,但全国人大常委会还从未审查和撤销过一个行政法规或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宪法》和《立法法》确定的法规违宪、违法审查制度一直处于‘休眠’状态,这与我们要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治国方略是违背的。因为没有违宪、违法审查,就没有对政府权力和地方权力的制约,就没有人权保障。” (《经济参考报》2010.1.6) “嚼得”有滋有味     《咬文嚼字》这本32开、48页,形式简单、貌不惊人的小刊物,创办15年来,却在全国九千多种杂志中脱颖而出,尽显锋芒。   1994年,针对当时图书出版中连连出现的文字错误和社会语文生活的混乱状况,上海文艺出版社决定搞一次“内部考试”,测试一下编辑的情况。出题的就是时任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的郝铭鉴,全社上下除他一人外全部参加。考试完毕,综合考卷情况,以小报形式出了一份“试卷评析”,题名就是“咬文嚼字”。   消息传出,业内业外要这份“评析”的人越来越多,从开始内部印的几百份到几千份,后一再加印到七千份,还不时有人托熟人来要这张小报。于是,有人提议,干脆办一份杂志。主编自然落到了郝铭鉴的身上,“文章合为时而著”,1995年,《咬文嚼字》应运而生。   15年来,刊物“咬”过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12家全国性报纸,“咬”过以《半月谈》为代表的12种印数百万以上的期刊,“咬”过以王蒙为代表的12位著名作家,“咬”过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12家电视台,为12座城市“洗把脸”……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深圳特区报》1.6 马信芳文) 耻感丧失发人深省     中国政法大学郭世佑教授的《当代大学生的是非观念与未来法律人的职业伦理何在?》,笔者对之诵读再三,共鸣之余,百感交集。   郭先生说:“我在高校任教已逾26年,本着一份职业感与责任心,对各层次的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乃至博士后合作者)都有一定的要求,即便是某些宠得像太阳的学生,我也敢于行使批评的权利,并不毫无原则地牵就学生,更不讨好学生。”郭先生主讲《中华文明通论》课程,考试时选择了比较容易的试题,即考题大多所涵盖的“都是一些基本问题,并不存在偏题和难题”,如名词解释的“王阳明”等,结果却引得部分学生的“起哄叫难”。郭先生质问:“这样的同学为何不去反思自己,却只想着要找任课教师加分,还要为个人的入党、评奖学金、保研、出国而振振有辞?”   郭先生遇到的问题,大凡如今的教师会程度不同地遇到过,他们会直接或委婉地与你商量:“老师,照顾一下吧,只有分数到了某某以上,才可以拿奖学金(或出国条件、招聘条件)嘛”,有的,索性问询你的加分“要求”,暗示以钱财等。   大学的高墙之内,有的人为什么丧失了耻感?有的人为什么逐流而下? (《中华读书报》1.6 散木文) 美国教科书为何选中这三个中国人     随着中国的日益壮大,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盛行起来。美国通行的教科书里有很多涉及中国的内容,其中被选中的三个历史人物分别是陶渊明、杨玉环、李自成。 陶渊明 出污泥而不染   麦基《世界社会的历史》中解释:“他不是一般的中国农民,他跟士大夫阶层的人士保持着紧密联系,经常在一起喝酒吟诗。他的作品反映了他对这样简单的田园生活很满足,甚至把这种生活美化成世外桃源。”作者希望学生从中领略到魏晋南北朝的时代气息,即注重的不是学识,而是出身和门第。“陶渊明就是在这种乌烟瘴气的环境中,寻求超脱与自然”。 杨玉环 浪漫   斯特恩斯在他的《世界文明》中提到了杨玉环,讲述完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浪漫史”后指出,他们的感情属于“最著名的,也是最不幸的”。作者对杨玉环爱情故事的渲染,除了美国人对爱情的重视,不乏迎合、媚俗的考虑在里头。 李自成 暴力夺权不可取   布利耶特所著《地球和居住其间的人民》介绍李自成时写道:“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成功只是短暂的。”“一年以后,李死了。死因要么是自杀,要么是因为偷吃了农民的粮食而被活活打死。”可见,美国人关注的,并非谁来当皇帝的问题,而是某种社会形态是否产生了本质改变。 (《羊城晚报》1.5 卫金桂文) 幽默的经济原理     1.一农户杀鸡前喂食道:快吃吧,这是你最后一顿!翌日,鸡留遗书:爷已吃鼠药,你们别想吃爷了,爷不是好惹的。   【原理】:纳什均衡理论说:对手知道你的决定后,就能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信息安全很重要。   2.鱼:我时刻睁开眼睛,为了能让你永远在我眼中!水:我时刻流淌不息,为了能永远把你拥抱!锅:都快熟了,嘴还这么贫!   【原理】:约束条件改变,原收益将变为成本。生命架锅上,成本自然高。   3.男人和女人之间,感情受伤往往是投入多、收获少,产生了亏损。   【原理】:企业亏损主因是无竞争力,需发掘优势。如中国企业卖纺织品到欧美是手到擒来,但非往欧美卖汽车,则肯定受伤。如一个人能不计亏损,应该就不会受伤了。达到这样的境界实在困难,只有某些国企可以做到。   4.飞机上,乌鸦对乘务员说:“给爷来杯水!”猪听后也学道:“给爷也来杯水!”乘务员把猪和乌鸦扔出机舱,乌鸦笑着对猪说:“傻了吧?爷会飞!”   【原理】:外界因素和自身能力互为约束条件,后者往往更重要。所以别人能成功,未必自己就能成功。 (《现代家庭报》1.12) 发光壁纸有望取代灯泡     英国罗摩克斯公司正在研制一种发光壁纸。工作电压只有3~5伏的发光壁纸通电后会发出均匀的光线,照明效率比目前市面上的节能灯高2~3倍,能调节亮度,也不用担心触电。   发光壁纸用电池或太阳能供电,发光的秘密就在表面覆盖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一层有机分子薄膜,有电流通过时会发光。与普 通发光材料相比,它具有能耗低、容易弯曲等特点。目前这项新技术在为主干电网没有覆盖的地区提供路灯照明和路标提示。第一批发光壁纸将于2012年上市。  (《经济参考报》1.8 张钊文) 2009年雷人语     不差钱 2009年春节晚会,赵本山与徒弟小沈阳等联手推出小品《不差钱》,一个小品中涌现出“不差钱”“我感谢你八辈祖宗”“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没有”等流行语。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在百度“魔兽世界”吧,一篇内容为空、标题为“贾君鹏 ,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在短短一天内,吸引了30万个回复,710万次的点击量,造就“网络奇迹”。   蜗居 2009年末,《蜗居》这部描写“房奴”的电视剧骤然走红,抛出的是中国年轻人一个无法避开的沉甸甸的话题——何时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蜗居”。   绵羊音 来源于“快女”曾轶可柔柔的像绵羊叫一般的声音,它成为另一种声音的“典范”,被大众所娱乐。   被…… 没有自杀动机的被定为自缢身亡;大学生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与学校捏造的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由此引发了“被自杀”“被就业”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点,一方是弱者,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另一方则是掌握权力者,所有的问题由后者定性。   寂寞党 寂寞党起源于某天夜里百度“魔兽世界”吧的一张吃面的视频截图,上书“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此后,很多人效仿该句式,以寂寞党自居,不管做什么,都是寂寞。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来源于“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的“哥”字系列,张艺谋在贺岁片《三枪拍案惊奇》中进一步将其影响力放大。   今天你偷菜了吗? 来源于开心网“偷菜”游戏。随着网络社区的兴起,“抢车位”、“开心农场”成了很多办公室白领最钟爱的游戏。 (《北京日报》1.4) (原文写于2010-01-21 14:19:53 新浪博客)
个人分类: 文摘|1295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艺界的那点事
热度 4 heitiedan2012 2013-7-30 14:28
这年头,电影拍得不少,电视剧也排得不少,歌曲也唱了不少,书(小说类)也出版了不少。可是似乎更多的人越来越不看这些电影,越来越不看这些电视剧,越来越不听这些歌曲,也越来越不爱读那些书籍。 不知道是不是东西越多,人们就越不拿它们当回事?拿簸箕撮的,臭了街的东西,是不是就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也许有这个因素,因为东西太多了,势必良莠不齐。既然如此,那么人们放弃和拒绝垃圾产品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年轻的时候,电影放映得不多,但是厂里每回都给大伙买票,我们那时去的最多的电影院是西单剧场,其实那时候广安门影院离我们厂更近些。特别是七十年代末期和八十年代初期,有新拍的电影,也有复映的老电影,我们厂里差不多两个星期发一回电影票,这样的进度肯定不可能把所有上映的电影都一一看过来。结果有同事就说,厂里欠咱们的电影越来越多了。今天回顾来说,那时的电影也并不都是很优秀的,有些那时的电影,现在名字也记不住了。但是那些在文革前拍摄的电影,经典所占的比例还是相当高的。至少在电影文学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小崔的《电影传奇》中,这一块涉及的影片是占有大多数的。当我们在《电影传奇》里看到当年看过的这些老片子时,心里总会有一些荡漾。 现在已经基本不去电影院看电影了。有时,社区也给居民放一些免费电影。可是有时经过那里,一看里面净是些经常上电视的那些熟面孔,登时观看的欲望就丧失得一干二净。现在有了有线电视,可以看免费挑选电影的,有时也看一些。 电视台原来就只会放映电影,原来我们根本不知道电视剧为何物。有一年,晚报预告说今天晚上电视台播放南斯拉夫电视剧,一时引起人们议论。什么叫电视剧?是电视里演的话剧吗?还是一种什么用新技术来做的新产品?等看完了,人们发现,原来跟电影也差不多。可是为什么不叫电影而叫电视剧呢?当时的大多数人们不明白,大约也是多少年后,才略微知道一点,原来电视剧拍摄的设备、技术、理念与电影都有很大的不同。电视剧在国内刚兴起的时候,很少有长篇连续剧,一般都是单本剧,顶多上下集。最长的还是八十年代中期的《敌营十八年》。那时我们家(即我们的小家)还没有电视机,故而,我就从来没看过这部戏。现在有的地方重播,看了两眼,那时还相对幼稚的表演实在引不起看的兴趣,就拉倒了。 那时看电视剧,也挺能忽悠的。每个新戏推出之前,都有大批广告狂轰滥炸。而那时的观众,至少就我个人而言,实在是特别地傻。人家说好,就很是期待,一定要认真地看。虽然看的时候,发现并没有吹得那么好,可是还是期待着也许后面就会精彩一些。直到最后完全失望,但还会对新推出的电视剧抱有同样的期待。这样的经历过了快三十年,才让自己彻底明白,于是今天就基本不看电视剧了。如果偶尔看到某部戏,有的情节也有点抓人,但我没有耐心接着看。干脆在网上找来剧情简介,看个结果就算了。除非特别好的,如《潜伏》就从网上搜出来看。但这样的情况很少。 至于现在的歌唱领域,说句不好听的话,八十年代以来的几乎全部流行歌曲,用英国人常用的说法,就都是 rubbish 。实在没个要头。有些歌曲也有好的,可是实在是凤毛麟角。好的歌曲里,以民族风味居多,也有确实带着真情实感的。其余的垃圾,全是在那儿无病呻吟。现在各类选秀节目,还在继续拿这些垃圾食品忽悠观众,也忽悠那些参选的选手,观众和选手都实在是太可怜了。 小说类的文学作品,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 80 年代初,虽然那时的“伤痕文学”也有不少毛病,但其中也确实有些是亲历之作。文革时也确实没有什么像样的东西拿出来,所以刚一开放,大量的新作品也确实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后来那些中年作家也确实推出了不少力作,如王蒙、刘心武、张洁等,说是文坛轰动也不为过。王朔刚出来时,虽然争论不少,但是也确实有不少拥趸。现在的东西,能拿得出手的实在不多。小么大的那些所谓偶像派作家,至少在我们这些人看来,他们的东西没有什么可看的。 文学艺术虽然要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这百花毕竟也得都是花,才说得过去,弄点破烂流丢一口钟之类的东西来糊弄,怎么也算不上百花齐放。现在文艺界看上去挺热闹,但实际上其实也挺凋零的。哄事的多,真干的少。 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这个领域的大多数人不太喜欢下真功夫。因为要下真功夫,得往里搭功夫,要少挣不少钱。现在的这些人们,没有多少肯这样干的。弄出一个虚假的繁荣挺容易,而要建设出一个真正的繁荣是不很容易的。
2759 次阅读|5 个评论
“戏大于天”----从文艺界的老理儿看职业水准
sunyu367 2013-6-3 13:12
“戏大于天”----从文艺界的老理儿看职业水准 看到研究人员因成果归属问题破坏该成果一手资料(标本)的报道,心下茫然,也没有心情说是非,不过,把美好的东西毁掉,毕竟是悲剧。 电视剧里经常看到梨园行里有“戏大于天”的行规,不管多大的腕儿都认这个理儿。记得,《北方有佳人》里的小女孩儿因为这个讲究,害死了自己的师傅,当时看到这段,果真是悲由心生了。老文艺界如此,现在的文艺界也是如此,以善良的名义思考,为艺术献身的行为都是职业选择,这些选择需要理解----从职业水准角度去理解,他们虔诚地热爱他们所选择的职业,他们应该被尊重。即使有人会为了争取某个角色而采取非常行动,只要不伤及无辜,不破坏公平,看在祖师爷的份儿上,就多担待些吧。 沿着这个思路想想,“破坏标本”这事儿,与“戏大于天”的行规还是有些距离的,倘若有“学术大于天”的虔诚之心,自然不会发生这样令人遗憾的事情;倘若学者皆有“学术大于天”的虔诚之心,这种成果归属矛或许也不会存在。 如此看来,文艺界“戏大于天”的老理儿,值得学术界学习啊!
3192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艺女青年柴静,没有修过高等数学因此不深邃
热度 13 laserdai 2013-1-29 22:20
本不关心文艺界的那些人那些事,因为除了八卦之外还是八卦,这是芸芸众生的注意力,没有深意。竟然注意到, 文艺女青年柴静 悄悄潜入到了科学网,她的联谊开始泛起涟漪。外面的世界 ‘ 挺柴 ’与‘砍柴’之间,热闹得不亦乐乎 。柴静也是来自山西临汾,跟 前几天八卦过的女博士后常艳 竟然是老乡,所以,干脆,放下身段,还归世俗,八卦一番如下。 文艺女青年柴静出生于1976,在2013年看来也不算年轻,女性人生的黄金时代的余威依然还在,还可以继续折腾几年,相信好景不长,您请悠着点过吧!   老大嫁做商人妇,这话可不是我说的。 柴静的教育,先是湖南长沙某大学(大专?)文科专业毕业,先是在媒体界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去了北京广播学院,这才捞到机会进了中央电视台。然后使用了山西女胡兰的坚强毅力和吃湖南菜得到的辣味,成功露点,竟然占领了媒体一定的篇幅和时间,恭喜! 然而,明显易见,柴静就是纯粹一位文艺女青年,根本没有修过高等数学,甚至连科学上的一些简单事情都还根本不明白,这样的一条泥鳅/美女蛇,就能翻得起大浪乎?我看很茫然。 你看百度上介绍的那些新闻报导的麻辣露点(非典,地震),纯粹就是一些表面文章,大家不用看就能想得到一定是那样,除非幼儿园的小朋友才有可能会新奇一点。所以,根本不深邃,更没有深意。这就是没有修过高等数学的重要体现,只能是泛泛而谈。简直没有办法跟她的同乡常艳相比较,如果真的比较起来,那可是数量级的巨大差别。 至于这位文艺女青年的语文功底如何,则从没有看过她写的说的片语支言,留给本网的高手们去挖掘一下吧。 至于她那情史实在太平淡,没有高等数学的基础,玩不出任何花样和深意,不值得浪费任何一个汉字来描述。 所谓文艺女青年,就需要有点漂亮的外表,这一点都不难,一般女性稍微装扮一下即可,这是“挺柴”派的重要依据之一,再一点就是有点知识就行,就能当之无愧地称为知识女青年,这个词很吸引一般观众的眼球。还有一点就是多露面(使用新闻中的麻辣事件),这样会自动 增加 一般观众的好感。大道理也是这样的:绝色的美女天天看也会烦,丑女看上一千遍,也会让人喜欢,所以林黛玉就成了一种美的派别 。 所以。没有高等数学的内部支撑,这位文艺女青年最多就是加上包装而显现出的表面漂亮,至于美丽就根本谈不上,因此爱情上也就糊弄住几只苍蝇级别的小人物而已,有本事你也糊弄住一位大部长或者以上 文艺女青年柴静,你在历史上还算不上昙花一现, 跟你老乡常艳相比,你还差得很远很远! 倒是去年的 韩寒和今年的柴静之间,倒是有得一拚!继续围观。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4663 次阅读|66 个评论
[转载]用爱心、公益心和社会责任心践行文艺界核心价值观
whyhoo 2012-5-31 21:16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之际,中国文联组织开展了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热心公益事业、以社会志愿服务方式投身公共文化建设。作为国家级的文艺公益组织,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一直致力于公益文化事业发展,为促进中国文学艺术的繁荣与文艺界良好形象的塑造作出了积极贡献。身为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的姜昆,来这里工作不到两年,在组织开展一系列公益活动的同时,切实感到了文艺家在公益事业上表现出来的爱心、公益心和社会责任心。在办公地,他领着记者观看墙壁上张贴的一张张活动照片,脑子里不断闪现出诸多镜头,那些感人的瞬间已经深深扎根在他的记忆里,其中的故事更是娓娓道来。 用爱心、公益心和社会责任心践行文艺界核心价值观 ——访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姜昆 2011年4月14日,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爱心助学字典捐赠系列活动走进河南省新野县王集镇第三中心小学    小字典,大爱心   从去年“两会”上文艺界小组讨论会场外的一场简单感人的捐赠活动开始,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捐赠字典与图书的脚步已经踏过了包括广西、河南、贵州、西藏、吉林、甘肃等多个省市的贫困地区。从一本小小的字典,到获益良多的书籍,从偏远的山区,到繁华的都市,人们对文化的热爱从未停止,对爱心的传递一直在继续。   在得知中央电视台记者深入基层时发现贫困地区孩子们缺少字典的状况后,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姜昆把央视记者张芸请到了去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她的深情讲述得到了艺术家们的极大关注。一时间,张海、吴祖强、刘敏、于魁智、李胜素、濮存昕、巩汉林、宋祖英、张会军、朱世慧、孙萍、邰丽华、刘岩、常思思等艺术家快速响应,有捐上万元的,也有捐几万元的, 70岁高龄的画家宋雨桂为了汇款硬是到银行跑了3趟。在短短一个星期里,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就筹措到83万元善款,买了10万本字典陆续送到河南、贵州、吉林、甘肃等地。   “艺术家们献爱心的积极性和资金筹集的高速度让我们大受震撼。不仅是捐助的过程,送字典的经历让我们更为感动。他们放弃很多演艺活动和工作事务,不计报酬地跟我们一起走。 ” 2011年4月14日,为赶赴河南省新野县向王集镇第三中心小学捐赠9万本《新华字典》 、 1万套教具及1万册图书。艺术家们早上6点就赶到机场,深夜又返回北京,但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一张张朴实的笑脸、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让大家疲惫全无,艺术家们回京后孩子们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感激,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寄到北京、寄到艺术家手中; 2011年7月8日,在去往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十家堡中心学校的路上,大雨雷电让艺术家们乘坐的飞机两次都无法降落,姜昆说,“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我都不忍心让艺术家们如此周折,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大家就又来到机场” ,巩汉林、金珠、句号、刘全利、刘全和、董耀鹏……大家伙愣是从云缝中钻了出来,想方设法扎到基层去;在贵州,贾作光、白淑湘、冯双白等舞蹈家冒雨到平坝县城垣小学演出,当大家一路舟车劳顿抵达时雨停了,大家就一起合唱“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 ,真挚的场面感动了每个人;在北京,听说日喀则基层的老师前来参观,才旦卓玛、白淑湘、赵炎、戴志诚等艺术家专门来到西藏大厦,将3000本《新华字典》和4000册精美课外书送给日喀则地区谢通门县卡嘎镇的少年儿童,该镇镇长普赤说,“西藏离天最近,但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离我们的心最近。 ”姜昆说:“这是实实在在的公益活动,不像一些打着公益、慈善旗号却给劳务费的所谓义演,我们真的是一分钱都没有,有的只是付出。 ”   今年,为援助贫困地区的群众文化建设,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向中国文联系统及全国各文艺家协会发出了捐赠图书的号召。11个全国文艺家协会及各相关出版社积极响应,踊跃捐献图书共计6000余册,其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冯远一人就捐献了艺术专业类书籍千余册。“现在所有捐献的书籍都已陆续捐往我们援助的各贫困地区的学校与社区。 ”姜昆告诉记者。在4月22日世界读书日前一天,中信地产珠海投资有限公司还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捐赠了30万元,全部用于珠海的小学、福利院以及社区图书馆的爱心图书捐赠。珠海虽然是现代化城市,但依然需要励志图书,姜昆至今还记得当时一位家长说的话:“一本字典让孩子们学到了文化,一本励志的书在发达地区同样需要。 ”   崇德尚艺好榜样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成立于1994年,以广泛争取海内外热爱和关心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团体和个人的支持与赞助,组织、资助国际间文化艺术交流合作活动,培养优秀文艺人才,开展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活动,促进中国文学艺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为宗旨。至今已累积实施了百余项文化公益项目,数十个艺术院团和剧目、精品艺术工程、大型艺术展览和艺术家得到资助,近万名贫困地区有艺术天赋的少年儿童受到了艺术培训得以全面发展。这其中,广大艺术家的无私奉献是中坚力量,尤其是一些著名艺术家,为了支持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开展公益活动,纷纷提供帮助。   “中国书协主席张海曾捐过500余万元以支持书法艺术事业的发展,这次又继续捐了50万元,他说只要有能力就会不断捐献。 ”“中国书协副主席苏士澍则通过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向中国文联捐赠了价值400万码洋的图书,涉及古籍整理、文物考古、文学、艺术和社科五大类6000余册,并且表示随时有需要他还会随时捐献。 ”“有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是中国书协副主席吴善璋打来的,他说虽然他远在宁夏,但是心和我们在一起,看到这么多书法家都作贡献,他也不能落后,亲自到银行汇款捐赠了50万元以表心意。 ” “我们曾向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吴长江借了一幅画到新西兰展览,当展览结束我们把画还给他时,他却热情地说:‘把这幅画捐献给你们吧。 ’ ”“当听说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将启动文艺志愿者相关的公益项目,画家范曾特意捐来了一件国画作品,那是上百万元呀,我们建议他成立专项基金,但他却说只要做事就行,名字不重要。 ”借由姜昆的讲述,我们看到了艺术家们为社会树立的崇德尚艺的良好形象。   除了捐赠,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开展的多次公益活动中,也不乏艺术家们的身影。梅派传人胡文阁为了参加2011年9月9日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主办、五老专项基金协办的“和谐新发展·明天更美好暨大红门爱村敬老人民大会堂公益晚会” ,毅然推掉了重要商演,以一颗赤诚的公益心,精心准备,用心表演,向600多名大红门村的退休老人奉献了精彩演出。为了支持中国著名黎苗之乡海南省保亭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先后两次邀请李牧、罗更前、黑明、梁达明、王建军、于俊海、谭明、康泰森、许志强、张松、吴庆林、齐英石、王梦湖、杜华、刘建、李乃宙等文艺家到保亭县三道镇进行专题采风创作,深入基层,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挖掘记录山乡巨变,并通过在当地办展览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工作中,深令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工作人员感动的还有因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彩排而受重伤的青年舞蹈家刘岩,她于2010年在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建立了刘岩文艺专项基金,通过各界艺术家鼎力支持的慈善义卖活动筹措了善款640多万元,全部用于对孤残儿童与弱势群体的公益活动。“刘岩是奥运功臣,也是文化艺术界的代表,她对舞蹈、对艺术非常热爱,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能够获得机会学习各种艺术形式,她的想法十分打动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双方决定合力成立并做好这样一个基金。 ”据姜昆介绍,刘岩文艺专项基金的目的是面向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向他们提供艺术方面的培养工作,使他们可以获得平等的机会来接触艺术、学习艺术。自2011年4月11日至今,刘岩文艺专项基金每周六下午为北京近郊孤儿和听力障碍儿童(残疾儿童)提供免费舞蹈艺术教育课程,现在已有162名儿童接受过该艺术课的资助,其中不乏玉树地震灾区的孤儿。今年5月,北京市海淀区聋儿康复中心的66名聋儿在周末上舞蹈课之余,还将接受该基金与意大利知名陶艺品牌合作共同为聋儿提供的陶艺课教程。让姜昆难忘的是,刘岩参加活动非常不方便,由于怕上厕所就不敢喝水,但每一次活动她却都积极参加,而去给学生们讲课时腿动不了就用手。“为了安慰父母,刘岩曾对爸爸说:‘我不仅要好好活着,还要多做公益、多做善事,让你们放心,我要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 ”父女间的对话,令姜昆感到更多的是激励。   艺术创新有我们   在中国文联党组的领导下,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受到了极大重视和积极支持,从2007年开始设立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国家每年都大力注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更加促使文化公益事业迎来新发展。“我想告诉社会各界,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一定会按照民政部门的要求做到信息公开,我们在自己的网站、自己的报纸上都会公布,将来还会在专业的公益报纸上刊登,我们会替国家当好哨兵,让捐赠者和受赠方都放心,决不会乱花一分钱。 ”姜昆言之凿凿的话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   如今,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资助过的项目已有许多绽放出光彩:民营戏曲表演团体河南小皇后豫剧团推出的豫剧数字电影《铡刀下的红梅》 5月13日刚在郑州首映,讲述了一个革命者英勇就义的故事,社会反响非常好;中国歌剧舞剧院上演的大型原创歌剧《红河谷》 5月4日至6日在国家大剧院连演3场,呈现了一段汉藏儿女生死相依的爱情故事和并肩抗战的英雄传奇,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中国武警文工团表演的大型舞蹈诗剧《延安记忆》通过改编,有望成为党的十八大献礼剧目;舞蹈家刀美兰的舞剧《金孔雀》将得以大幅修改,被业界寄予深厚希望。除了绚丽的舞台演出外,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例如中国民协开展的反映西部苗人创世迁徙、征战历史这一流传了3000年的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的收集破译出版工作,以及全国古村落抢救、保护、传承和发展经验交流等,也都有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的资助与参与。   “我们不去锦上添花,我们乐于雪中送炭,拾遗补缺是我们肩上的责任,社会真正需要支持的地方都要有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的影子,出人、出书、走正路的理念,我们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姜昆介绍说,接下来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准备资助叶小刚的中国题材声乐交响曲《临安七部》 ,还将资助由13个孩子表演的杂技剧《心灵》 。“这部剧在美国、加拿大演出时非常轰动,我们想资助该剧在国内演出的服装道具并请专家进行点评。 ” 《心灵》讲述了一个孩子偷东西遭打被和尚救助,在练功过程中获得惩恶行善的人生启迪,从而认识了自己的问题,向失主告白重做新人的故事。姜昆说,少年儿童题材创作得到社会重视与资助不容易,要支持;打造高水准的创作类精品,并将它们推广出去,让艺术全面发展,有我们。 原文见 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history/20120528/
个人分类: 艺术|1585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感——九亿农民零个政协委员
Flyingriver 2012-3-12 14:52
全国现有的2275名政协委员中,真正的农民委员却为零! 全国搞文艺的有多少人?文艺界就有高达149个政协委员。9亿农民岂能“光头”?
个人分类: 杂文——还不辛辣|2891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艺界正不压邪现象令人担忧
热度 3 黄安年 2011-10-2 19:18
文艺界正不压邪现象令人担忧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10 月 2 日 ( 美东时间 ) 发布 一个时期以来 , 文艺界正不压邪现象令人十分担忧 , 尽管文艺界的繁荣局面无可否认 ,“ 制度创新 ” 带来某些新气象 , 但是文艺界正不压邪的丑恶现象依然有增无减,文化领域的主管领导成天沉醉于“大好形势”的幻梦中,对于文艺界的丑恶现象不仅没有有力的批评 , 而且许多电视和新闻媒体应声附和, 推波助澜。文艺界是到了严肃整顿的时候了。坦率地说 , 文艺界在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倒退甚至大的倒退现象,文化产业化、私有化起了恶劣的导向作用, 一些文化部门领导热中政绩工程和捞钱项目,不顾对老百姓的精神文化正确引导, 文件说一套 , 背里另一套 , 这种官员如果还升大官、发大财 , 我们的官员选拔路子恐怕出了大问题。 ************************ 姜昆指郭德纲“道德出了问题” 郭发微博:暗箭起同行 2011 年 10 月 02 日 05:40 来源: 成都商报 作者:袁波综合 字号 : T | T 26527 人参与 765 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姜昆 ( 图片来源:资料图 ) 点击进入 前春晚导演炮轰先锋相声 郭德纲:不能为新而新 成都商报讯 “ 现在 郭德纲 在网上闹那么多事情,在道德在伦理上,出现这么多问题,我搞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他? ”9 月 28 日下午, 姜昆 在广州讲演,两个小时的时间内,他说学逗唱,紧紧地把观众的耳朵拽到自己嘴边上。他还特别对郭德纲相声的流行表示了强烈质疑。郭德纲会作何反应?郭德纲经纪人王海昨晚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 我们暂时没有看到这方面的消息,但是人家爱怎么说是他的自由,现在国庆期间,我们觉得过节最重要,祝大家都好哈! ” 据媒体报道,姜昆坦言目前相声处在发展的瓶颈期,还没有找到自己新的突破口,相声确实失去了一些市场,但同时表示市场的表象和价值并不是等同的,仍有很多人需要相声艺术。另外,姜昆还对恶搞经典、蔑视权威、曲解历史、丑化榜样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批评: “ 如果我们生活在没有权威、没有偶像、没有榜样的时代,这个时代是悲哀的。 ” 姜昆在接受专访时还表示退居二线之后忙于慈善,依旧闲不下来。说到时下流行的微博,姜昆表示摇头, “ 这我不上,容易惹事!以前是我的相声说出大家不敢说的,现在是大家敢说,我倒不敢了,还是离它远点儿好。 ” 尽管口口声声地说不回应,但昨天中午出现在郭德纲微博上的 56 字小诗分明矛头指向了姜昆。郭德纲写的第一句就是:楚河两岸硝烟障,从来暗箭起同行。这条微博短时间内即达到 5000 多条转发量,获得了粉丝们几乎一边倒的捧场。 http://ent.ifeng.com/live/news/xiqu/xiqu_2011_10/02/9622753_0.shtml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3051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宋丹丹骂英达 文艺界的典型代表
xupeiyang 2011-8-4 08:56
对骂互掐,互相炒作。----许博主 看看这里 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11-08/03/c_121761555.htm
个人分类: 文化艺术|135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19: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