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创业公司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开博第一篇:踢馆之引子
热度 5 emberash 2017-6-2 11:11
终于开博了,可以说一说憋了一年想说没地说,也没人愿意听的话。 自2015年10月阿法狗崛起以来,全世界掀起一股人工智能的狂潮:资本家投入大量资金,大量创业公司出现,成为各国政府的新世纪科技战略,是后进国家弯道超车的希望,好不热闹。那么这一轮人工智能热潮会取得颠覆性成就吗?还是和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三次人工智能的起起伏伏历史一样,最后偃旗息鼓,资本家撤资,一地鸡毛? 本人并非要妄议各国朝政,而是从科学角度出发,分析始作佣者AlphaGo的本质,然后清楚认识它的局限性,泼泼冷水,踢踢馆,正本清源,而不是盲目炒作人工智能这个概念。 可以肯定的是,和人工智能搭点边,能做出产品的技术都不应该打人工智能的旗号,而且回复自动化及自动控制的名号,无人车,无人机,互联网金融本质都是如此。 这里也做个预言,2016年新创业了十多家AI看医疗影像的公司,当然他们也是在跟风DeepMind。我这里预言,他们最迟到2018年下旬都会遇到问题,要么倒闭,要么转做其他东西,有理想的拿其他东西的利润继续撑着做。这个画面我不敢看。 本篇是个引子,详细内容请关注后续博文。
806 次阅读|5 个评论
没有博士学位,你为何要自称PhD?
热度 32 SciLondon 2017-3-21 11:03
你有没有见过这种人: 明明没有取得博士学位,却偏要在名片上印一个“XXX博士”? 夸大自己的实力历来是创业公司的“传统”。许多创业公司动不动就把自己描述成“行业的颠覆者”,吹嘘自己有多么逆天的技术,创始人的背景有多么强大。这种招数不仅能够快速吸引大众的目光,带来流量,更能够引起投资人的注意,获得融资-真可谓“一箭双雕”。但是,这种“包装”必须要有个限度:违背客观事实宣传,反而会抹黑公司的形象。对于科研类型的公司来说,这更是一件严肃的事。在美国硅谷,一位生物公司的CEO就做了这种事-被媒体曝光后,他的公司可能要惹上大麻烦。 先来看看这位CEO和他的公司: Gabriel Otte,Freenome创始人。如同扎克伯格,埃隆马斯克等互联网牛人一样,这位Otte也是辍学出来创业。2011年到2014年,Otte原本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基因组学和计算生物学的博士学位。但是在2014年,由于某些他不愿透露的原因(据媒体的调查,是因为他当时因工作上的问题与导师起了冲突),Otte离开了学校,创办了生物技术公司Freenome。不得不说,Otte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他的公司在科技圈搞出了很大的动静。Freenome吸引了众多硅谷大牛的风投,先后在去年和今年获得了550万美元和6500万美元的投资。据报道,Freenome目前的估值超过2.1亿美元。Otte和他的合伙人 Riley Ennis也一起登上了2017年《福布斯》榜单”30岁以下最有影响力的30位人物(30 under 30)“。而Freenome也被人们看做”巨星“Grail的最强竞争对手(同样是专注液体活检技术的Grail曾获得了Google 10亿美元的投资)。 简单来说,Freenome的核心业务是液体活检(liquid biopsy):利用血液来进行早期癌症的诊断。Otte希望能够提取免疫细胞死亡后释放出的DNA片段,进行DNA测序分析,从而利用序列包含的信息判断出癌症细胞的存在。Freenome的技术可以进行乳腺癌,肺癌,结肠癌以及前列腺癌的筛查,并对数千份样本进行即时的高通量分析。同时,Freenome号称要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给液体活检带来更多突破。目前,Freenome正在与美国多所医院合作,开展临床试验,一切进展十分顺利。 在硅谷,辍学创业是一件很光荣的事,然而Otte却并没有如实地宣传自己。在所有公开场合,包括会议,网站介绍,媒体采访,Otte都传递给大家这样的信息:他是一名货真价实的PhD。 美国著名媒体BuzzFeed News对此事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揭露Otte种种宣传不实的行径。 首先,在调查之初,BuzzFeed News询问了Freenome的公关部门,Otte是否拥有博士学位?而Freenome的发言人声称:”当然,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完成了计算生物学的博士学位“。然而,当BuzzFeed News找来Otte核实的时候,Otte却声称:”我交给公关部门的是一份非正式版的个人介绍,是由我自己书写的。下次我应该更谨慎地处理这些问题。“ 其次,是Freenome的官方网站。在BuzzFeed News进行采访之前,官方网站一直沿用第一组团队介绍。而当3月3日之后,Freenome悄悄把图片换成了第二组的样子-移除了Otte ”PhD“的头衔。当媒体质问Freenome网站的变化时,Otte表示,这可能是之前网站更新时的”拼写错误“,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这种”失误“还在许多地方存在。当接受知名媒体《快公司》的访谈时,Otte曾说:”我取得了基因组学方面的PhD学位。“然而,BuzzFeed New再次与Otte对质时,Otte信誓旦旦地说:”我当时实际说的是‘我PhD期间的工作是关于基因组学的’“。在一项会议活动的网站上,主办方列出了Otte作为演讲人的信息,并指明他是”PhD“。对于此事,Otte的评论是:”我不知道他们是这么写的。“令人惊讶的是,连顶顶大名的《财富》杂志都把他描述为:”一位计算生物学博士。“(Otte拒绝对此事发表评论) 显然,Otte这种敷衍的态度让BuzzFeed News十分不爽。于是,它们加大了调查力度,将Otte的”黑历史“翻了个底朝天。Otte似乎从大学开始就练得一手吹牛功夫。他的多位校友和学校工作人员都表示,Otte在PhD读书期间,经常对别人声称自己在攻读PhD/MD(医学博士)的双学位,并成功让许多人相信了它。随后,他与自己的兄弟Micheal Otte开始了第一次创业,开发了一个本地社交的APP-acorn。在acorn的网站上,赫然写着他是”一名PhD/MD。当然,Otte还是有理由应付媒体的采访:“这网站在当时并不是我开发的,所以我不知道。” 经过更进一步的调查,BuzzFeed News甚至发现Otte有数据造假的嫌疑。根据知情人透露,他声称“未发表”的成果,实际上数据是空的。另外,在大学期间他发表的五篇论文,也与Freenome现有的研究方向完全不相干。 但Otte在接受采访时一直保持了淡定的状态,他说:“对于没有取得PhD学位这个问题,我从不避讳。我从来没有声称自己曾取得过任何PhD学位。”同时,他也十分委婉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攻读博士学位和取得博士学位之间,是有着明显区别的。我在公开场合的言论不够谨慎,没有正确地区分开它们,这是不可原谅的错误。从今天开始,我会一一纠正这些错误,以后不会再有类似的问题。” 然而,所有参与Freenome的投资人们都清楚,Otte没有完成PhD的学位。当BuzzFeed News对投资人进行采访时,他们纷纷对Otte表示了支持。Founders基金的发言人Erin Gleason说:“Otte没有对我们的团队做任何隐瞒或暗示,他的学位不是我们投资他的原因。” Asset Management Ventures的高管Luke Lee表示:“我们很清楚他曾在大学读PhD,随后放弃了。这对于我们来说不是个问题,辍学去创业非常正常”。 Andreessen Horowitz公司的投资人Vijay Pande也表示:“从第一次见面开始,Otte就对自己没有取得PhD学位这件事表现的非常坦率。” 投资人和自己投资的公司都是一条线上的蚂蚱,他们现在帮着Freenome说话也属于正常。那到底Otte有没有在最初跟投资人们撒谎,真相就很难判断了。 这篇新闻经BuzzFeed News发表后,许多国外的读者都对Otte这种“自我包装”行为表示厌烦,并认为事后的种种解释让他显得更加“愚蠢”。 看到这里,小编还是要奉劝那些给自己带上高帽的CEO们,赶紧把那些头衔都拿掉吧-“XXX博士”,“XXX专家”,以免哪天被人揪出来,公司跟着一起倒霉。 (未止科技原创,转载请联系我们。原文: 生物公司CEO夸大宣传 )
29676 次阅读|31 个评论
[转载]年轻人的新 YC(上):生物技术领域的创业公司暴增,针对小而美
xishuaili 2015-10-26 19:22
小石头 • 2014/08/21 17:11 前两天 YC 举办了 2014年 夏季班的 Demo Day,从路演项目来看,这次风景很不一样。05年 成立的 YC 已经走过了 9年 时间,10年 一个小轮回的话,已经到开启下一段旅程的当口了。这次也是 新掌门 Altman 继任 后的第一次 Demoday,29 岁的年轻人对世界的看法,同 PG 这位将近 50 的教父还是挺不一样的,比如,更大胆。 我们挑选了本次 Demoday 上一各类些有意思的项目,其中有做商业核聚变反应堆、量子计算机和发光植物的,也有拍照定制衬衫、一站报税的小而美服务。分为上下两篇,一起来看看吧。 要特别感谢编辑部诸位小伙伴对这组文章的贡献:华强北导师 Leon、No Zuo no die 的四爷、流光逐云(名字拗口,回头再取花名)、小鲜肉周佳阳,以及帅 Jason。 Gingko Bioworks :我们想利用生物技术重组能源 当前, 人们对于健康理念越来越注重,天然成分受追捧,这个市场已经达到了 20 亿美元的规模。 Ginkgo Bioworks 是一家位于波士顿的初创企业,他们要做的事情还是很高大上的,想要加速生物领域的进展,比如基因工程、天然成分培养。最近,他们也在与美国 DARPA 合作,研究治疗抗生素耐药性的细菌,研究利用微生物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研究如何让酵母具有玫瑰的芬芳。 Gingko Bioworks 称,他们可以像生产啤酒一样,在 10 天能培养出这些天然成分,减少 50-90%的成本。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获得了 450 万美元的研发费用,每年1000 万美元的版权费用。这么高大上的公司,员工阵容也是超级强大,几个创始人已经合作了 10年,公司有 15 个博士,还有 2 名 MIT 的教授。 Glowing Plant :让我成为照亮你黑夜的那棵 “树” 这个是我们 36 氪之前报道过的一个项目 ,曾经 在 Kickstarter 上众筹 ,共计筹款 48 万美元。 大概从夜晚的飞机上打望过城市的人都记得这样的场景:浩瀚的光海如同漫天的繁星,令人产生对光明的向往和对人类文明的自豪。然而支持这浩瀚灯海的却是巨大的能源消耗和相应的环境污染。因此,美国的创业团队 Glowing Plant 研发出了可以在黑夜中发光的植物,使得完全环保的光源成为可能。也许多年后,你便可以在散发着荧光的树丛中和恋人手牵着手散步了。Glowing Plant 采用合成生物学技术,从萤火虫的 DNA 中提取生成荧光素的基因,并利用特殊的细菌,将这段基因序列植入到植物的 DNA 内,然后使他们单性繁殖,从而得到这种能够发光的植物的种子。这听起来似乎有些科幻,然而其实者和许多转基因食物的原理相同,在技术上并不难实现。 Bikanta :早期癌症的纳米 “试金石” Bikanta 确实是一块石头,只不过是金刚石,还是纳米的,可进入人体,用于医疗成像,帮助人们在早期就发现癌症。具体的呈现原理是这样的:将金刚石压成粉尘后,它会发出有反射效果的荧光,能够照亮任何类型的异常分子,信号的强度相比于此前的呈现技术提高了大概 100 倍,这样医生就可以很快识别出来异常。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应用于淋巴结成像,弥补了常规成像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Bikanta 的创始人是安比卡·巴布博士(Dr. Ambika Bumb),掌握有多项专利。成像探头和仪器市场已经有 120 亿美元,而 Bikanta 已经收到了大约 300 万美元的意向订单。 Vizera Labs :随心所欲改变家具视觉款式和材质的投影神器 对于家具卖场来说,在有限的空间里,摆放多个颜色的同款家具绝对是浪费,可是消费者还想多看几种颜色,这个矛盾有解么?Vizera Labs 的做法就是:推出了一款小投影仪,借助全新的 3D 投影技术,利用 Kinect ,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和喜好,在视觉上随意改变家具款式与质感,并直接投射到陈列的家具之上。 如果这一技术能够普及,未来肯定能像 Vizera Labs 的宣传语那样,改变零售业,商家无需摆放太多样品,就可以让顾客选购心仪的商品,运营成本可以降低不少。 Backpack :匹配海淘者和旅行者的代购平台 每次有亲友出国,你是不是都很 high,因为又有人帮你代购省钱了。Backpack 则将这样一次性的场景常规化,将买家与旅行者联系起来,让旅行者带来买家想要的东西。旅行者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而买家也可以省钱。 Backpack 表示,他们的周环比增长已经达到了 15%,仅仅在中国就有 160 亿美元的市场。 MTailor :拍个照就能低价定制衬衫 这年头有钱人都去定制高级时装了,有没有项目嫉妒恨。MTailor 想做的就是帮屌丝也能低价享受定制衬衫。 用户只需要拍一张全身照,上传至 App,MTailor 会根据尺寸生产一款 “量身打造” 的衬衫,而价格只需要 69 美元,比在超市买一件衬衣还便宜。当然,如果你想自行设计你的衬衣,也是可以的,MTailor 会通过 iphone 或者 ipad 的前置摄像头为你量尺寸。 TicketLabs :帮助小型音乐演出吸引更多观众的购票平台 小型演出经常遇到门票销售困难的问题,怎么破?TicketLabs 想到的就是,让演出者只需要一张照片就能创造一个演出页面,简单点几下就能关联 Facebook 页面,并导入 YouTube 视频,借助社交数据流精准营销,帮助小型音乐演出吸引更多观众。这个市场大么?TicketLabs 今年1月1日 写下第一行代码,仅仅 16 天后就获得了第一笔收入。 那买票之后的服务和体验如何呢?TicketLabs 也做了接地气的优化,简化了演出当天的流程。音乐会举办场地不再一套需要连接到票务后台系统的独立硬件扫描器,直接通过 iOS 或 Android 上的应用扫描门票即可。 ClearTax :为纳税人提供一站式报税解决方案 与 YC 一贯喜欢美国公司不同,ClearTax 是一家地地道道的印度公司,旨在帮助印度人通简化报税工作。用户所要做的就是以 PDF 格式上传自己的 16号表格,ClearTax 会自动帮主在用户报税。ClearTax 提供的服务主要有三种:如果用户想自行报税,ClearTax 提供软件;如果用户希望 ClearTax 的人协助报税,他们也提供这一服务;如果用户希望使用外部会计,ClearTax 提供 TaxCloud India 云服务。 ClearTax 预测在印度有大约 100 万个人电子报税,今年已经有 30 万人使用 ClearTax 的服务,预计明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百万级。 Carlypso :论如何更精神愉悦的卖二手车 二手车怎么卖?你可以找经销商,一个小时即可出手,不过价钱你肯定不会满意啦;你也可以自己来卖,价格估价会可心,只不过耗时那就没法控制了。现在你有第三个选择了,那就是 Carlypso,他来帮你卖车,你负责收钱,收到的钱肯定是介于前两者之间。 你只需要在 Carlypso 网站上面注册,填写汽车的信息,Carlypso 会委派有相关资质的汽车机械师和检验员来查看汽车,基于内部数据,提供建议售价,并把售车信息发布到 Carlypso 的平台。期间卖家可以继续使用车辆,闲时可以停在公园,潜在的购买者可以试驾你的汽车,这一切也由 Carlypso 打理,你要做的就是接受或者拒绝这个交易。如果交易成功,Carlypso 会收取 5%的佣金,上限 1500 美元封顶。 Theorem :价格由你来定的服装电商平台 相比与传统渠道,在线购物的价格已经低了好多,那还能砍价么?Theorem 觉得还是可以的。Theorem 提供高级服装,大部分都是出自还不太出名但很优秀的专业设计师之手,这些服装的图片和描述会放在网站上,然后提供一个价格区间。消费者可以自己定价,Theorem 收集这些数据,转发给设计师,最终由设计师选择接受哪个客户的订单。 Theorem 由两名 MIT 的毕业生创建,今年四月份的时候推出测试版本。到目前为止,商家接受了 60%的订单,其中 60%的最终交易价格要比最低价格高。 Greentoe : 无所不能的砍价网站 如果说你不只是想低价买定制服装,还想砍价买点别的,有没有办法?还真有。Greentoe 就在做这件事。用户在 Greentoe 网站提交想要购买的商品,Greentoe 会挑选一些在线零售商,并报出他们的价格,然后引导用户报出希望的价格,接着 Greentoe 会使用测量工具会测算,告诉你你有多大的机会拿到那个价格。要是有卖家接受你的报价,那恭喜你,你成功啦。 这种模式适用于各类产品,已经有人在上面就婴儿床、洗净器、烘干机等商品。不过两位创始人也表示在女性时装方面还是空白。目前,Greentoe 的成交额已经达到了 100 万,用户复购率已经达到了 34%。 Unwind Me : 按需提供 Spa 按摩服务的 Uber 按需提供服务的模式已经开始占领我们的生活,洗衣、遛狗、安保、修手机都已经有了,Uber 模式还能往哪些领域渗透?Unwind Me 想到的是 Spa 按摩服务。用户只需要在线预约下,Unwind Me 就会安排一位有资质的按摩技师,上门服务。Unwind Me 已经在旧金山运营了 7 个月,不仅方便了客户,也提高了按摩技师的收益,收入大概是以往专职按摩技师的 2-3 倍。 类 Uber 的服务模式在国外风声水起,在国内暂时还会水土不服。没办法,在天朝大家是在是太忙了, 不太有时间去在空闲时间提供服务。 WalkSource : 全世界的宾馆联合起来 三更半夜去住宾馆,无奈被告知 “客满”,和郁闷。不过,这个时候可能有比你还郁闷的,那就是隔壁还未客满而你却不知道的宾馆。Walksource 就要帮这些未客满的宾馆找到更多用户。Walksource 有一套自己的系统,可以让宾馆之间互通有无,给同区域未客满的宾馆介绍顾客。 从 WalkSource 的运营数据来看,这一需求还是很巨大的。自从 WalkSource 测试版推出以来,六个月里,已经有 33 个城市的 200 多家酒店注册了服务,其中 43%的旧金山湾区酒店注册了服务。 WalkSource 每个月会向酒店收取 200 美元的服务费。WalkSource 未来还想增加类似今晚酒店特价这样的特价房预订功能。 Parenthoods :专为宝爸宝妈打造的移动社区 Parenthoods 是一款专门针对宝爸宝妈的移动 App,用户可以在上面讨论他们每天在育儿方面遇到的难题,寻求其他粑粑麻麻们的帮助,当然爸爸妈妈们还可以在上面组织个聚会或者买卖下儿童用品。这个是不是有点像国内的妈妈圈、辣妈帮?比较有新意的是,Parenthoods 还允许用户匿名提问,这样就避免了提出一些弱智问题的尴尬。 Parenthoods 是 Y Combinator 最新一批孵化企业当中唯一一家完全由女性联合创办的公司,目前还只有 iOS 版本,主要在旧金山地区使用。 San Francisco Open Exchange :发现最低价比特币 作为比特币的投资者,自然希望找到最低价的比特币,不过这个工作量也不小啦。现在,初创公司 San Francisco Open Exchange 就在做这个事情。 低价自然讨人爱,San Francisco Open Exchange 的周成交额已经达到了 5 万美金,去年的比特币成交额是 30 万美金,他们的目标显然不只如此。 Zen99 : 为自由职业者提供一站式的理财服务 在职人员的口袋已经被保险公司牢牢看紧了,自由职业人员那可是还有不少空白。Zen99 就是在为这些自由职业者提供一站式的理财服务,将收入和支出进行统计,给出合理的纳税和保险建议,提供在线理财指导。 Zen99 之所以会成功,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他是市场上唯一将税务和保险合二为一的服务公司,而且工具还都免费。Zen99 的税务工具目前在全美范围内可用,而其保险业务暂时只有加州的医疗保险销售许可。 LivBlends :主打低糖概念的冰沙 在硅谷,要赚钱,不仅可以做 IT,如果你不是技术流,那就想想如何靠服务这些高薪 IT 员工赚钱吧。LivBlends 作为一家卖冰沙的公司,就得到了 YC 的青睐。LivBlends 主打健康理念,每瓶冰沙果汁的含糖量只有 14 克,大概只有同类产品的 25%。售价方面,一瓶 8 盎司的冰沙售价为 3.25 美元,16 盎司的则为 6 美元。深处硅谷,自然获得不少人青睐。目前有不少公司批量订购 LivBlends 冰沙,销售周增长率已经达到了 30%。 没有金刚钻,肯定揽不了瓷器活。LivBlends 还有一款自己研发的冰沙神奇,可以在 30 秒内制作一杯冰沙,而用户要做的就是把水果、蔬菜、坚果、冰混合在一起。 下篇: 没错,我们要把量子计算机和核聚变反应堆这些技术商业化 原创文章,作者:小石头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在创业,并且希望自己的项目被报道,请 戳这里 告诉我们!”
个人分类: 创业|139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谷歌如何成功整合创业公司
zhouchangjian 2012-9-21 06:48
糟糕的并购在科技界俯拾即是,最著名的案例莫过于美国在线( AOL )和时代华纳的失败交易,类似的故事还包括惠普收购 Palm 、 eBay 收购 Skype 。为什么这些联姻会以悲剧收场?操盘者过于膨胀的野心、市场判断的失误、文化难以融合、被并购方人才流失,或者收购本身就是为了毁灭对方,每个失败故事背后的教训各异,后果却是相同:两败俱伤。 在此意义上,谷歌是个奇迹。从 2001 年起至今,谷歌收购和整合的公司数量超过 110 家,去年更是每两周就进行一次收购。并非谷歌的每次收购都能达到预期,但总体而言,谷歌是主动收购最成功的公司之一,其很多核心业务如 DoubleClick 、 AdSense 、 YouTube 、 Android 、谷歌地图等都源自所收购的公司,许多通过收购引入的优秀人才也在谷歌如鱼得水。 谷歌的秘诀是什么?美国科技媒体 Verge 记者 Ben Popper 的最新深度文章给出了答案。 我将汽车停在谷歌山景城 (Mountain View) 总部的停车场上,然后从车里走出来,却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走。于是我决定跟着人行道上的一个人往前走。这个人背了个形状很奇怪的背包,他的后肩上装着一个巨大的球形摄像机,机器在他的头上跳来跳去,看上去就像一个飘浮的眼球。该摄像机能够捕捉我们周围发生的一切,然后形成海量数据。我们转过了弯,我再次大饱眼福:一辆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缓缓从我们身旁驶过。这就是谷歌带给我的一些最初印象,并时时提醒着我:谷歌当前所从事业务领域已经非常宽泛且雄心勃勃。 自谷歌创建之初,该公司就一直从外部公司那儿寻求灵感,并通过这种方式来确定其业务新方向。在 2010 年和 2011 年期间,谷歌收购外部公司的数量创下了历史新纪录。仅去年期间,谷歌就收购了 25 家公司,相当于每两周就进行一起收购活动。如果再加上谷歌出于获得技术专利和知识产权目的而进行的收购,则该数字将增至 79 家。如果我们再看看谷歌同行们的相应收购活动,就可感受到谷歌收购的力度非同寻常所在。 2011 年期间 Facebook 共收购了 10 家外部公司,而苹果、亚马逊和微软各自的收购数量仅为 3 家。 而今年期间,谷歌收购步伐显然已经放缓。即使算上我们今天早上刚刚报道的照片应用 Snapseed 开发商 Nik Software ,谷歌今年也仅仅收购了 11 家外部公司。但谷歌今年的一起收购规模却很大:以 120 亿美元完成了对摩托罗拉移动的收购,这不但是自谷歌创建以来交易额最大的一起收购,同时接收的员工数量也最多。另一方面,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也意味着谷歌首次将目光瞄向了自己并不熟悉的硬件领域。 谷歌收购目标的主营业务可谓非常杂乱,一些人因此可能会表示,谷歌这样做之后,将导致无法专心做好核心业务。然而在整合所收购公司事宜上,谷歌无疑是最为成功的企业之一。 DoubleClick 和 AdSense 皆是由谷歌收购而来,而目前这两项业务已成为谷歌主要收入来源。 YouTube 已在网络视频领域占据优势地位, Android 移动操作系统则在移动服务领域同苹果比肩。谷歌并不是那种固步自封的公司。事实上,诸如谷歌地图、 Docs 网络办公套件、 Analytics 分析工具以及 Voice 电话服务等核心产品,其实大多是源自于谷歌所收购的外部公司。 或许这正是谷歌最引以自豪的事情。在硅谷,创业公司被收购后,其创始人的大致历程是:先在母公司工作一段时间,等到能够执行股票期权后就会离职,然后再重新创业。美国风险投资家戴维•帕克曼 (David Packman) 对此表示:“能够将所收购公司创始人留上一年时间,通常就会被认为是很了不起的事情。”然而谷歌并购部门主管戴维•劳 (David Lawee) 透露,在谷歌此前收购的所有外部公司中,将近三分之二原创始人目前仍在谷歌就职。 那么谷歌身上究竟有什么样的特质,使得该公司在收购和整合收购目标事宜上得心应手?谷歌这种主动出击的并购策略,是否构成了谷歌取得市场成功的基础?这正是我必须回答的两个问题。 “如果你能获得全球范围内的数据,将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我的第一位采访对象是谷歌技术开发副总裁布赖恩•麦克伦顿 (Brian McClendon) ,他负责谷歌地图、谷歌地球及街景 (Streetview) 等业务。 2004 年期间,麦克伦顿是 3D 地图服务商 Keyhole 的联合创始人。麦克伦顿说:“我们当时向谷歌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 (Larry Page) 和塞吉•布林 (Sergey Brin) 演示我们的产品,第二天他们就向我们发出了收购请求。”此时谷歌尚未进行首次公开招股 (IPO) ,且未向外界公布其盈利模式,“对于谷歌提出的收购请求,我们感到压力很大,原因他们的估值真是太疯狂了。” 但最终促使麦克伦顿及其团队愿意加盟谷歌的因素并不是金钱,“我们对于谷歌提出的收购价格及财务机会都没有底。而我们愿意加盟的理由是,谷歌对于规模化收集数据很感兴趣。” 在谷歌早期发展阶段,该公司就总结出一条宝贵经验:并不仅仅是对网络上的各类信息建立索引很有意义,而且对于网民如何搜索这些产品的详细纪录也非常具有价值。数百万网民在谷歌搜索框中键入数十亿条关键词,这些活动为谷歌提供了可供谷歌翻译 (Google Translate) 使用的原始材料。正因为如此,谷歌翻译推出后,其市场份额迅速超过了其他竞争对手。 “谷歌能让收购的公司再上一层楼。” 麦克伦顿说:“谷歌早期发展过程中所获得如何有效利用用户数据的经验,在我们后续成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谷歌转变成一个可承载全球所有信息的平台。对于 Keyhole 业务,我们有着很大梦想。如果将该业务扩展开来,它就能成为强大的工具,比如帮助科学家研究亚马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或人员紧急撤离等情况。我们希望能够发挥出这种作用,但我们当时确实无法相信这些能够变为现实。” 麦克伦顿透露,目前每天被添加到谷歌地图上的数据量,已超过 2006 年谷歌整个系统所拥有的数据。在这些被添加数据中,大部分又是来自用户。麦克伦顿说:“对于各创业公司的创始人而言,他们之所以愿意被谷歌收购,通常是觉得自己的创意已被谷歌看中,因此自己也获得了将创意出售然后再重新创业的机会。但这些创始人真正愿意做的事情,还是希望将原先创业公司的业务进一步做大。而谷歌就能帮助创始人实现这一愿望。如果你拥有了全球的数据,事情将会变得怎样?如果你能够运行一个由 10 万个 CPU 组成的 Mapreduce 编程模型,你是否将感受到人性中的一些基础性东西?答案是肯定的。” 麦克伦顿指出,通过谷歌 Docs 等项目,谷歌开始收购其他外部公司,这些公司主营业务就是我们当前所说的云应用程序,“谷歌这种基础架构非常适合初生的网络公司,它们能够在云计算领域实现快速增长。你根据谷歌要求重新编写一下代码库,然后接入谷歌系统,转眼间你就实现了全球性规模化发展。” 从 2001 年起至今,谷歌已经收购和整合的公司数量已超过 110 家。谷歌联合创始人佩奇于 2011 年 4 月出任公司 CEO 后,他砍掉了一些小项目,并将谷歌各项业务重组为 7 个核心产品部门。在下图显示的所有公司中,都已被整合到这 7 个部门当中,但这些被收购对象的最终归宿,却并不一定与谷歌最初预想目标相一致。 对于许多企业而言,他们在完成对外部公司的收购后,所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是:如何让那些创业者在保持狂热创业精神的同时,又能融入更大规模的企业管理结构当中,且不成为“捣乱者”。 美国科技投资公司主管索迈什•达什 (Somesh Dash) 说:“如果你是一名科技创业公司创始人,你最担心的事情,莫过于失去对所创建业务的控制权。从以往历史经验看,大型上市公司收购小型创业公司之后,通常都会发生双方企业文化冲突的现象。即使双方在财务方面达成一致,但创业公司通常比常规公司更有活力。而谷歌创造了这样一个生态环境:允许收购对象的创始人加盟之后,仍能保持对原有业务的较大控制权,并能够从谷歌其他部门挑选相关人才,从而加强该部门的实力,如此就能保持该业务在谷歌这家大型公司之中的应有活力。” 谷歌这种非同寻常的企业文化,也成为那些冒险者向往的天堂。美国 IT 杂志《连线》记者史蒂文•列维 (Steven Levy) 曾披露,谷歌助理产品经理维斯利•钱 (Wesley Chan) 曾在谷歌网络工具栏增加了一个弹出式广告拦截工具,而该创意此前遭到了各创始人的否决。于是维斯利•钱偷偷潜入佩奇的办公室,并将该工具安装到佩奇的电脑上。佩奇再打开浏览器时,感觉运行速度快了不少,于是维斯利•钱向他汇报了该拦截工具的创意,并表示这是自己利用 20% 工作时间而开发的工具。佩奇不但没有怪罪维斯利•钱,反而批准了该项目。 在谷歌于 2007 年以 31 亿美元收购美国网络广告公司 DoubleClick 过程中,尼尔•莫汉 (Neal Mohan) 发挥了重要作用。莫汉表示,在整合诸如维斯利•钱这类 A 型人才过程中,谷歌有其独一无二的方式。莫汉说:“在我们加盟谷歌之初,通行的做法是,让 DoubleClick 成为 AdSense 业务的下属部门,毕竟 AdSense 业务规模比我们大得多。但他们没有这样做,而是让我同时负责这两个部门。这就说明他们对我非常信任。你刚刚收购了一家外部公司,然后就把核心业务交由一个外人管理。我觉得这正是谷歌取得成功的秘诀所在: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这种信任的第二个方面,就是谷歌将权力下放给刚刚加盟谷歌的创始人,并由他们来制定后续收购策略。正因为如此,莫汉也曾参与谷歌一系列收购策略的制定,其中包括收购 Invite Media 、 Admob 、 Admeld 以及最近的 Wildfire 等等。 Keyhole 联合创始人麦克伦顿也有着类似经历,并曾参与 8 起收购策略的制定,具体涉及地图、计算机视觉以及相机领域等。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谷歌高管表示,这种信任甚至已影响到谷歌高管层的结构组成,“在谷歌所有员工中,大部分人来自常规招聘而非外部并购。但如果我们研究一下谷歌高管层的组成结构,尤其是那些能够决定产品和公司方向的高管,显而易见,加盟谷歌的创业者们无疑发挥着更大作用。” 我此次采访的接待人、谷歌公关部门员工凯特琳 (Katelin) 带着我走过谷歌园区之时,谷歌员工们正骑着色彩明亮的自行车,绕过他们从一年一度的火人节上买回来的雕塑。在谷歌食堂里排队买饭之时,我听到不同团队的谷歌员工说着德语和汉语,后来我又从两位讲印地语的员工身旁经过。谷歌始于斯坦福大学的一个博士研究项目,因而该公司在山景城的总部更像是一所国际大学,而不是一家巨型企业。 就像艺术学院中思想前卫的院领导一样,谷歌两位创始人希望谷歌技术工程师去追寻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在谷歌早期阶段,员工可以随意移动自己的办公桌。这也就这意味着当时新任 CEO 埃里克•施密特 (Eric Schmidt) 会时不时发现,自己办公桌旁又增加了一张陌生的面孔。谷歌员工还能砸掉办公室之间的墙壁,以便更好地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情况。虽然有时候一些外部并购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这种自由散漫的工作方式,却在留住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就像早期谷歌员工可以随意移动办公桌一样,谷歌目前仍然保留着“灵活机动”的企业文化。 IVP 的达什对此表示:“谷歌有着大量轮换性项目,产品经理在不同项目中进行轮转。即便是管理人员,也会在不同业务中轮岗。由于谷歌创建于 Web 1.0 时期,该公司并没有制定所谓的员工星级评级制度。谷歌员工实际上都是在从事 X 项目。”而对照微软,该公司每个部门都必须为员工打出优、良、中、差的评级。而这种员工大排名制度,导致微软顶级高管不愿与最优秀的开发人员共事。 在加盟谷歌之前,伊利亚•格里戈利克 (Ilya Grigorik) 身份为 PostRank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 (CTO) 。 PostRank 主营业务为社交分析工具,并于 2011 年 6 月被谷歌收购。格里戈利克来到谷歌后发现,谷歌另一团队已经在负责 PostRank 此前负责处理的问题,且相关工作做得很不错。格里戈利克解释道:“这儿的员工已经习惯于岗位流动,因此参与别的项目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格里戈利克最终加盟 Chrome 团队,并从事如何提高浏览器速度的技术开发,“在不少公司内部,转岗通常被认为是‘不妙’之事,但谷歌却鼓励员工转岗,直到员工发现自己的工作激情所在为止。” 谷歌对于创业公司的上述整合方式,我们也可视为谷歌自身技术基础架构理念的自然延伸。在谷歌开始组建其第一个数据中心时,该公司就认为,无需购买由惠普、思科等生产的高端零部件。谷歌不愿付出更多溢价费用,以把服务器故障率由 10% 降至 4% ,而更愿意将故障视为系统的功能之一,并在此基础上将数据中心建好。谷歌这种思路的结果是:成功组建出更有市场竞争力的数据中心。 “你是一个致力于破解未知的谷歌人。” 当然, Youtube 、 Invite Media 和 Admeld 等公司被谷歌收购后,其各自创始人最终还是离开了谷歌。谷歌也曾希望通过并购方式将埃文•威廉斯 (Evan Williams) 和比兹•斯通 (Biz Stone) 招至麾下,但两人最终还是离职,随后共同创建了 Twitter 。虽然有着不少成功例子,但谷歌在整合创业公司事宜上也出现过一些明显失误。 Foursquare 服务的先驱 Dodgeball 两位创始人丹尼斯•克罗利 (Dennis Crowley) 和阿历克斯•雷纳特 (Alex Rainert) 均于 2007 年从谷歌离职,原因是两人无法得到产品发展所需资源以及相关整合过程不佳,从而使 Dodgeball 无法获得进一步发展机会。 麦克伦顿对此表示:“克罗利和雷纳特之所以没有找到合适的发展机遇,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呆在合适的地方。他们没有来到谷歌总部,没有靠近谷歌地理位置部门。他们留在纽约,而他们的团队规模很小,且无法得到相关支持。在不同地点办公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尽管我们在跨地域交流方面比其他任何公司都做得更好,但该问题要得以真正解决却难度不小。正因为如此,我们错过了 ( 很好整合 Dodgeball) 的机会。” 只是该错误代价非常昂贵。时至今日,谷歌仍在地理位置服务领域苦苦追赶竞争对手,并于前不久收购了 Zagat 和 Frommers 等媒体公司。与此同时, Foursquare 还从谷歌挖走了一些员工。 在非常热门的社交网络领域,谷歌似乎也有些落后。谷歌发布 Wave 和 Buzz 等社交网络产品后,不但遭到媒体大加讥讽,而且也未受到用户欢迎。麦克伦顿说:“从一开始,谷歌的使命就是对全球信息加以有序整理。但这种策略导致的问题是,你可以为自己进入任何业务领域都找到正当理由。” 佩奇于 2011 年 4 月出任谷歌 CEO 后,他显然同意上述看法。佩奇上任之初,就开始对谷歌各项业务进行重组,并使业务方向专注于产品开发。佩奇对原有财务、法务、市场等职能部门进行了调整,并将谷歌重新划分为 7 个主要部门:移动、社交、 Chrome 、 Youtube 、广告、搜索以及地理商务 (GeoCommerce) 。 麦克伦顿对此表示:“我认为谷歌原先的产品线拉得太长太宽。因此佩奇提出了‘有的放矢’的战略,从而使我们能够更专注于产品开发,并简化产品布局。” 佩奇于 2011 年 4 月出任谷歌 CEO 后,他显然同意上述看法。佩奇上任之初,就开始对谷歌各项业务进行重组,并使业务方向专注于产品开发。佩奇对原有财务、法务、市场等职能部门进行了调整,并将谷歌重新划分为 7 个主要部门:移动、社交、 Chrome 、 Youtube 、广告、搜索以及地理商务 (GeoCommerce) 。 在让谷歌变得更加专注的同时,佩奇还采取了压缩业务范围措施,并关闭了刚收购不久的社交项目 Aardvark 和 Slide 。如此一来,谷歌似乎变得不再那么宽容,即不再像过去那样给予后来加盟创始人更多自由空间。美国网络杂志《 Slate 》记者法哈德•曼约奥 (Farhad Manjoo) 这样写道:“谷歌对那些五花八门的创意已不再感兴趣,该公司当前真正关心的是如何做好各项业务。” “从很大程度上讲,仍然是由你来自行决定哪个项目适合你。” 佩奇的上述新策略,是否仍将对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具有吸引力?目前我们尚未能够找到正确答案。以 Aardvark 为例,该公司两名创始人依然还留在谷歌,目前他们 Knowledge 部门工作。 Aardvark 创始人之一马克斯•文蒂拉 (Max Ventilla) 表示:“你并不是参与某个项目后就被孤立起来。从很大程度上讲,仍然是由你来自行决定哪个项目适合你。” 这种情况也适用于社交应用开发商 Slide ,该公司于 2010 年被谷歌以 1.28 亿美元收购。 Slide 创始人马克斯•莱弗琴 (Max Levchin) 曾在 Paypal 就职,并对谷歌正试图大力进入的社交网络业务有着独到见解。然而一年之后,谷歌关闭了 Slide ,莱弗琴随后从谷歌离职。这种结果似乎也表明,谷歌通过收购方式进入新市场的难度确实不小。 尽管如此,几乎所有加盟谷歌的原 Slide 员工仍选择继续留在谷歌。前 Slide 首席技术官、现任 Youtube 技术开发主管的利博尔•迈克莱克 (Libor Michalek) 说:“应该说 90% 的前 Slide 前员工都留了下来。如果我们将 Slide 视为产品收购,那么这起收购确实没有取得成功。但如果从人才收购角度看,则谷歌仍取得了巨大成功。” 美国风险投资公司 FirstMark Capital 科技投资者劳伦斯•莱尼汉 (Lawrence Lenihan) 表示:“我个人认为,平均看来,谷歌的小型并购交易效果相对较好。如果所并购产品没能受到市场欢迎,谷歌仍能获得相关人才。这种情况就好比下行保护 (downside protection) 。这类人才在诸如谷歌之类的平台上,如果得到良好发展机遇,就能产生数百万美元的利润。” 然而对于谷歌企业文化最难回答的一个问题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不佳情况下,不同业务可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谷歌盈利能力本身不高,则该公司企业文化具备的宽容成分就会少了许多。谷歌并购部门主管戴维•劳对此表示:“谷歌创建初期,在公司没有更多资源前提下,就非常注重长期发展策略的制定。谷歌最初 200 名员工的努力,为公司企业文化定下了基调。谷歌创建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谷歌并购部门负责业务整合的高管拉姆齐•阿灵顿 (Ramsey Allington) 也表示:“佩奇和布林两人的身份都是科学家,因此他们信奉这样的理念:允许人们失败。尽管在此过程中会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但正是诸如此类的实践和探索,才确立了我们今天的地位。” http://tech.qq.com/zt2012/googlest/index.htm
个人分类: 杂谈|216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搜索时代->推荐时代
henuxhyang 2011-9-29 11:43
下面的博文来自链接: http://www.zhizhihu.com/html/y2010/1910.html 最近在做推荐系统的项目,所以也搜罗了一些相关的综述和资料。所谓的Web3.0,推荐系统就是典型的影子,你想要的信息能够主动找到你,并且在合适的时候出现在合适的地方,智能。 其实推荐系统国内外研究都很热,而且原型系统也有很多了。目前几乎所有大型的电子商务系统,如Amazon、CDNOW、Netflix等,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各种形式的推荐系统。 而近来以“发现”为核心的网站 正开始在互联网上崭露头角,比如侧重于音乐推荐的八宝盒,侧重于图书推荐的豆瓣等等。而且,去年国内也出现了第一家创业公司“百分点科技”。 那么,到底什么是推荐引擎,个性化推荐的前提、基本形式、具体应用有哪些呢? 推荐引擎利用特殊的信息过滤(IF,Information Filtering)技术,将不同的内容(例如电影、音乐、书籍、新闻、图片、网页等)推荐给可能感兴趣的用户。通常情况下,推荐引擎的实现是通过将用户 的个人喜好与特定的参考特征进行比较,并试图预测用户对一些未评分项目的喜好程度。参考特征的选取可能是从项目本身的信息中提取的,或是基于用户所在的社 会或社团环境。 在搜索领域,胜负已经非常明显.在国外,Google遥遥领先,在国内,百度一枝独秀。但是,起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推荐引擎是当之无愧的市场领导 者。建造个性化的发现机制需要对目前网上所有的表述、分类及评价方式进行深入研究,这绝非易事。但是如果有公司可以把这样的东西做到这些,那么,这样的发 现工具不仅仅可以改变营销,甚至整个商业社会。 根据如何抽取参考特征,我们可以将推荐引擎分为以下四大类: •基于内容的推荐引擎:它将计算得到并推荐给用户一些与该用户已选择过的项目相似的内容。例如,当你在网上购书时,你总是购买与历史相关的书籍,那么基于 内容的推荐引擎就会给你推荐一些热门的历史方面的书籍。 •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引擎:它将推荐给用户一些与该用户品味相似的其他用户喜欢的内容。例如,当你在网上买衣服时,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引擎会根据你的历史 购买记录或是浏览记录,分析出你的穿衣品位,并找到与你品味相似的一些用户,将他们浏览和购买的衣服推荐给你。 •基于关联规则的推荐引擎:它将推荐给用户一些采用关联规则发现算法计算出的内容。关联规则的发现算法有很多,如 Apriori、AprioriTid、DHP、FP-tree 等。 •混合推荐引擎:结合以上各种,得到一个更加全面的推荐效果。 随着互联网上数据和内容的不断增长,人们越来越重视推荐引擎在互联网应用中的作用。可想而知,由于互联网上的数据过多,用户很难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通过 提供搜索功能来解决这个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推荐引擎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来预测用户的喜好,使用户能更容易找到他们潜在需要的信息。这里以电子商务应用 中的推荐引擎为例来说明推荐引擎在互联网应用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关于推荐系统的网络文章以及综述论文。
204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8 01: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