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轮椅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自制的电动爬楼轮椅车
热度 3 jitaowang 2013-6-8 23:06
作者 : 王季陶 自制电动爬楼轮椅车 , 解决老伴的困难 , 也希望为老年社会作些贡献 ! -------- 2012 年底以前我和我的老伴基本上都是学校门卫所说的 “ 一天四次 ” 进出校门 . 相应地 , 我们在家中也是上下午 “ 一天四次 ” 地上下五层楼 . 虽然老伴的走路功能也有些退化 , 好在我们一同坐在电动老年三轮车上 , 形影不离地对到学校和活动没有太多影响 . 随着我的老伴因为十多年的阿尔兹海默症 ( 即老年痴呆症 ) 进一步发展 , 估计是进入第三期 . ( 参见我的博文 : “ 积极应对老伴的痴呆症, 共享生命欢乐的每一天 ”) 从今年元旦到春节前后 , 病情发生了突然的变化 , 在短短的几天之内 , 她就不能下楼了 . 我俩都是虚龄 81, 我也不敢让她再下楼 , 以免两个人从楼梯上摔倒 . 很快 , 她在家中的平地上也不能独立行走 . 去年年底最后一次我和她一同走下楼到医院请教医生时 , 医生为她作了脑 CT 以后说 : 脑部明显萎缩 , 以后可能完全躺在床上 . 我的理解是病人的控制身体站立平衡的功能发生了萎缩 . 在她不能坐马桶时 , 我安装了扶手 , 只用了两次 , 第三次她就不会再用了 . 我马上改装了一个带马桶的木椅 , 使用至今 . 再把家中的老式办公椅安装了轮子 , 也使用至今 . 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她不能下楼 . 连上一次医院也可能需要叫 120 急救车 , 怎么办 ? 除了一过春节就在家中请来全天的保姆外 , 就是成天担心如何下楼看病 ? 而且这是没有电梯老式公房中老年社会的一个普遍问题 ! 一晃已经是今年的 3, 4 月份 . 我用家中的小孩推车改装成可以请人把她抬下去的轿子 . 可是宿舍的楼梯太窄 ! 左右抬不行 , 前后抬高低相差太多 . 好在对我的实验动手能力是有信心 , 三下五番就把一个自动下楼的轮椅车做好了 . 这时已经是今年 4 月中旬 . 我们就利用没有电机的自动下楼的轮椅车 , 陪她下楼到医院看病 , 并且抽血检查 . 回来时 2 个人扶着她上楼 . 因为当时她的脚还有力气是能上楼不能下楼 . 很快她的上楼能力也明显衰退,于是马上设法解决自动化上下楼 . 电视中也看到有电动轮椅的介绍 , 并不满意 , 无可奈何 , 也得试一下 . 就这样开始了我的最新 “ 科研项目 ”: 电动爬楼轮椅车 . 一个月后 , 我就把在家中自己初步 “ 研制 ” 好的电动爬楼轮椅车 , 带到学校中我们的微电子学楼中给同学们做表演试验 . 老师和同学们纷纷围观 , 把它当作一个奇迹 . 我的实验动手能力在复旦校内也确实是有些名气的 , 我们 “ 博导楼 ” 邻居也都是复旦的博士生导师 , 他们也说 : 只有王季陶能够做到 . 有的同学还用手机拍照和录像 , 他们通过 email 发给我 . 在此一并附上 . 此后还在做改进和创新 , 希望有更安全更简单的效果 , 客观上也是对老年社会的一个奉献 . 这是一张自制电动爬楼轮椅车实物照片. 以下附上两段视频录像文件 : 视频1.mp4 空车下楼演示 视频2.mp4 载人上楼演示
个人分类: 纪实篇|9985 次阅读|8 个评论
重读《我与地坛》第二部分
热度 1 longtemps 2011-6-5 19:11
二 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 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 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因为她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从 未这样要求过,她知道得给我一点独处的时间,得有这样一段过程。她只是不知道这过程得要多久,和这过程的尽头究竟是什么。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 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这以后她会怎样,当年我不曾想过。 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 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许多年以后我才渐 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 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 现在我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 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 在 那段 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作过了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那时她的儿 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她 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 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 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有一次与一个作家朋友聊天,我问他学写作的最初动机是什么?他想了一会说:“为我母亲。为了让 她骄傲。”我心里一惊,良久无言。回想自己最初写小说的动机,虽不似这位朋友的那般单纯,但如他一样的愿望我也有,且一经细想,发现这愿望也在全部动机中 占了很大比重。这位朋友说:“我的动机太低俗了吧?”我光是摇头,心想低俗并不见得低俗,只怕是这愿望过于天真了。他又说:“我那时真就是想出名,出了名 让别人羡慕我母亲。”我想,他比我坦率。我想,他又比我幸福,因为他的母亲还活着。而且我想,他的母亲也比我的母亲运气好,他的母亲没有一个双腿残废的儿 子,否则事情就不这么简单。 在我的头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在我的小说第一次获奖的那些日子里,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 着。我便又不能在家里呆了,又整天整天独自跑到地坛去,心里是没头没尾的沉郁和哀怨,走遍整个园子却怎么也想不通: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 她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她匆匆离我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岁呀!有 那么一会,我甚至对世界对上帝充满了仇恨和厌恶。后来我在一篇题为“合欢树”的文章中写道:“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 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 过。”小公园,指的也是地坛。 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上帝的考虑,也许是对的。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 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 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 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 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 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 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太真实了,以致使“想出名”这一声名狼藉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 点形象。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且不去管它了罢。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日暗淡,我开始相信,至少有一点我是想错了: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 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年年月月我都到这园子里来,年年月月我都要想,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 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 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 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 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6602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