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研发投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科研的主力
热度 1 jiasf 2018-5-19 05:43
今天请了老朋友世界水资源协会前主席、新加坡国立大学杰出访问学者Prof. Biswas来所交流,活动轻松而愉快。 期间,他说观察到一个事实:科学研究经费的使用已经从大学和科研机构转移到企业,特别说华为一年的科研投入已经达到120亿美元!当即在电脑上网络搜索,果然如此——华为2017年的研发投入是 103.6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97亿,大体相当于120亿美元! 晚上回到家,特地再搜寻了相关资料,发现除了华为,中国很多公司的研发投入都不少了,一家大公司的投入要远远超过一所大学或研究所的研发经费。 根据《2017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前15强》排行显示: (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00347849695429271wfr=spiderfor=pc) 联想排在第十五名,去年研发投入也达到11.9亿欧元,按人民币算大约103亿元。 首先比较一下高校的科研经费。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发布了《2016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科研经费前60名高校的金额如下: (http://www.sohu.com/a/166720613_375698) 清华大学科研经费最多也只有是50.79亿元,即便2017年经费增加,估计也难以达到联想公司103亿元的水平。就是说高校的科研经费大哥大也赶不上企业的第15名的科研经费,而跟企业第一名相比,已经有十几倍的差距! 政府科研机构的科研经费同样远低于企业的研发经费。根据《 2016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16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5676.7亿元,其中:各类企业经费支出 1214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6% ;政府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 2260.2 亿元,增长 5.8% ;高等学校经费支出 1072.2 亿元,增长 7.4% 。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 77.5% 、 14.4% 和 6.8% 。政府研究机构的研发经费只有企业研发经费的不足1/5。 实际上在1990年代上半期,中国的研发经费还是以政府研究所和大学占主导地位的。但后来企业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1998年科技活动(注意:科技活动除了研发活动,还包括科技推广和科普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为1128.5亿元,比上年增加63.3亿元,增长5.9%。其中:企业支出532.3亿元,增长8.2%;研究与开发机构支出484.9亿元,增长2.7%;高等院校支出73.2亿元,增长16.1%。各执行部门支出占全部科技经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47.2%、43%和6.5%。 从1999年开始,企业科技支出开始超过全社会科技支出的50%。1999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为1284.9亿元,其 中:企业支出654.6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16.6%;研究与开发机构支出496.9亿元,增长9.4%;高等学校支出85.1亿元,增长16.3%。各执行部门支出占全部科技经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50.9%、38.7%和6.6%。 2000年度更超过60%。2000年国内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896亿元,其中 政府所属独立核算研究所 258.2亿元,比上年增长8.3%,占国内RD经费总支出的28.8%;高等学校支出76.6亿元,增长20.9%,占国内RD经费总支出的8.6%;各类企业支出540.6亿元,增长23.9%,占国内RD经费总支出的60.3%;其他为20.6亿元,占国内RD经费总支出的2.3%。 从以上科研经费支出主体的变动趋势来看,实际上高校所占比重变化不大,最主要的趋势是企业取代了政府研究机构。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或许有两个。一是很多政府所属事业类研究机构改制成了企业,尤其是地方和部门所属的很多研究机构,例如很多为行业服务的研究所(院);二是很多大型公司确实大大增加了研发经费,比如华为一家公司的科研投入,就跟全国高校的研发经费接近,也高于全国绝大部分省份的科研投入。 作为身在政府所属研究机构的人,似乎应对此感到一丝担心。但是,应该说这种趋势是合乎道理的!企业科研投入的增大,是我国科研体制改革的成果,是我国社会进步的标志,是我国科技进步的强大保障。希望有实力的企业把更多的资金用于研发,使中国早日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政府所属研究所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基础研究有高校可以承担,技术研发应该以企业为主,政府所属研究机构如何定位?除了与高校一起承担基础研究的任务外,主要可以发挥作用的恐怕就是公益类研究服务,例如为国家的发展战略、重大项目、政策、改革等提供决策支持。比起教师的兼职做研究,保留少部分人专职做研究,也是社会需要的,至少专职有专职的好处。而且 政府所属的研究院所,一般也承担了研究生培养的职能,跟高校已经没有质的差别了——只不过教学与科研的比重不同而已!如此来看,在事业单位改革中,事业性质的具有教育职能的研究机构,或许应该与大学同样对待。不过这已经是题外话了!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749 次阅读|2 个评论
未来某些科技巨头垮掉可能是因为技术太先进
热度 3 jiangming800403 2018-4-23 18:23
科学家啊你慢些走,不要脱离你的人民太远,中国大规模进入光伏电池生产领域以后,中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几个光伏公司都相继破产了。太阳能电池的昨天就可能是芯片的明天。 特斯拉、肖克利,这些电学巨子都想过要做资本家,但是他们经营企业并不是很成功。 还有埃隆·马斯克的特斯拉,特斯拉的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技术进步的噱头,在商业上不一定有比亚迪成功,更不用说马斯克跨界搞航天与“胶囊高铁”了。十年来,特斯拉公司几乎从来没有盈利过,这在中国A股可能早就退市了,而特斯拉目前的市值和通用、福特等传统汽车巨头差不多,而产量还不到人家的零头。实际上,美国市场从来不分红或者曾经不分红的“铁公鸡”高科技企业也不在少数,不论苹果、微软还是谷歌、亚马逊都不怎么喜欢分红。 中国微电子工业落后国际一线厂商2到3个摩尔周期,生产芯片性能可以差10倍。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信息通讯和电子计算机的核心芯片,中国即使生产出来,也不会有稳定的下游客户。不论是CPU、MPU,还是DSP,几乎所有的军品级和宇航级的微电子原件,中国已经做得很好,能批量出口到俄罗斯与欧盟,但是集成程度低、生产规模小,成本高,即使军转民,在市场上根本卖不动。如果等集成电路工业成熟,实现全部国产化再发展移动互联网,现在手机仍然是摩托罗拉、诺基亚、索爱的天下。当然全产业链芯片自主,世界上没有一个公司,甚至哪一个国家可以做得到。强悍如三星者,也大量从国际市场采购电子原件。欧洲的爱立信、西门子-诺基亚,其核心芯片也依赖美国。特朗普即使可以强迫苹果公司把生产线搬回美国,但是生产iPhone的电子原件也做不到100%美国造。全世界的电子工业(芯片应用产业)向东亚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两大湾区集中,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那里,产业链最完整,配套能力最强。 中兴事件和我国正在大规模发展28/35纳米制程的生产线,可能是改变世界微电子产业生态链的一根稻草,我们可能不需要等到完全掌握14纳米技术,就开始大规模进入核心芯片产业。 十年以后,我们可能会发现某些科技巨头垮掉是因为技术太先进,投巨资去研发5nm乃至3nm的集成电路,但生产出来了却大量积压、卖不动。
个人分类: 经济时评|2897 次阅读|7 个评论
中国研发投入创历史新高
Enago 2018-1-12 11:36
最近, 中国统计局 发表的一份声明说,2016年中国在研发(R&D)投资方面创下历史新高,总额达1.57万亿元人民币。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比上年增长了10.6%,增长了1.7个百分点。2016年中国创新指数为181.2,比上年涨了5.7%。技术市场交易量首次超过1万亿元。国家统计局表示,这是自2012年以来研发投资增长率首次回升,也是自2014年以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另外,国家研发投入结构优化,投资总额的5.2%进入了基础研究,是近十年来最高的。高科技制造业投资增长了11%,达到2915.7亿元,比一般制造业多了1.4个百分点。2016年全国技术开发投入为7761亿元,同比增长了10.8%,创近四年来新高! 国际统计局统计人关晓静进一步指出,在21个创新指标中,有4个指标的增速达到两位数以上,表明我国的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我国在前瞻性基础研究、颠覆性技术创新、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还需要继续补短板、强弱项。 放眼全球,中国的科研发展,特别是基础科学与发达国家还是有一些距离。在第14届HEPI(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的年度系列讲座上,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陈教授指出,亚洲的许多大学都在投入巨额资金进行世界级的研究。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在研发(R&D)方面的期望的变化。就研发支出占GDP的百分比来说,韩国已超过以色列成为世界第一。中国作为后起之秀,近年来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从2004年到2014年,中国的研发总支出每年增长23%, 到2019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研发中心 。虽然,中国在世界科技出版和高影响力作品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加权引用(FWCI)方面,仍落后于发达国家。陈教授以亚洲的科研发展现状为背景,讨论了重点领域以及推动国家和地区建设新生态大学的重要性。 陈教授的观点与我们政府正在提倡和强化的措施不谋而合。陈教授指出,大学有人才(包括教师和学生)和研究力量。通过知识产权的商业化,我们可以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推动新的企业形成,吸引和扩大工业和产业集群。这有助于缩短大学与企业建立伙伴关系的时间。特别是在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等关键领域,我们需缩短基础研究发现与高影响应用和商业化的时间。其实,中国已经通过各种投资引资措施和政策支持,正在大力建设研究中心并与高科技相结合。我们更加相信在未来的几年里,中国的科研将有突破性的成就! 更多精彩文章 请造访 英论阁官网 和 【英论阁学术院】 --- 或关注 【 英论阁微信公众号】 ( 搜索enagocn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 § 博客内容皆由 英论阁 资深学术专家团队撰写提供 §
个人分类: 英论阁活动|40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哪国的研发投入最多?
热度 6 st69786 2016-1-21 15:47
哪国的研发投入最多? 贺飞 北京大学 2016 年1月19日,美国科学基金会下属的国家科学与工程统计中心在美国国家科学理事会的指导下,推出了《科学与工程指标2016》(简称SEI2016)。《 SEI 2016 》通过了大量外部专家、相关联邦机构、国家科学理事会成员以及科学基金会的内部评审专家的悉心评审,数据准确、全面。SEI 2016采用大量的直观图表,可读性很强,数据来源可靠,能满足各个层次的读者的信息需求。 科学与工程指标 ( 以下简称SEI)系列出版物每两年出版一次,是全球首份也是最重要的全球科学与工程事业发展态势分析的高质量定量数据的出版物,其在事实和政策上保持中立,不提供政策选择,也没有政策建议。该书通过科学合理的综合分析,定量分析了全球科学与工程事业的范畴、质量和发展速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前的研发环境,从不同角度启发我们思考未来的政策。全书除了概要外,共分为7章,包括:中小学数学与科学教育;科学与工程的高等教育;科学与工程劳动力;美国研发态势和全球比较;高校研发态势;企业、技术与全球市场以及公众对科学与技术的态度和理解等。 本文根据该书相关内容, 简要介绍一下全球投入的2013年最新比较数据。 随着各国研究人员数量及其占劳动力比例的日益增长,各国研发支出增长也都保持强劲势头。全球范围研发支出预计值继续快速增长,2003到2013的10年间翻了一番。全球趋势持续转型到更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经济,但各国的研发强度、相对关注研发上游阶段还是下游阶段及其研究经费对企业投入的依赖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别。 尽管总体上是增长的,全球研发支出持续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表1 ) 。在单个国家中,美国是遥遥领先的最大的研发执行者,接着是中国,其研发支出正逼近欧盟总量(表2)。 美国和中国一道几乎占全球2013年研发支出估计值1.67万亿的一半。日本排名第三(10%),德国第四(6%),韩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印度是下一个梯队的执行者—每家占全球研发支出总量都在2%–4%之间。 表1 全球各地区研发支出:2013年 地区 亿美元(购买力平价) 百分比(%) 全球总计 16,714.5 100.0 北美地区 4,915.6 29.4 中美和加勒比地区 6.3 0.0 南美地区 396.7 2.4 欧洲 3,668.4 21.9 中东地区 338.9 2.0 非洲 126.0 0.8 中亚地区 410.6 2.5 南亚地区 454.3 2.7 东亚和东南亚 6,142.9 36.8 澳大利亚和大洋洲 254.7 1.5 数据来源:科学与工程指标2016 表2 美国、欧盟和其他部分所选国家国内研发总支出(GERD):1996–2013年 单位:10亿美元(当前价,PPP) 年 美国 欧盟 法国 德国 俄罗斯 中国 日本 韩国 1996 197.8 143.8 28.1 41.4 7.9 11.7 83.0 14.9 1997 212.7 150.8 28.5 43.2 8.8 14.7 87.8 16.3 1998 226.9 158.6 29.3 45.2 7.7 16.3 91.1 14.6 1999 245.8 170.2 30.8 49.4 8.7 20.6 92.8 15.8 2000 269.5 184.2 33.0 52.4 10.5 32.6 98.8 18.5 2001 280.2 196.4 35.8 54.5 12.7 38.1 103.8 21.3 2002 279.9 206.3 38.2 56.7 14.6 47.5 108.2 22.5 2003 293.9 211.1 36.9 59.5 17.2 56.4 112.2 24.1 2004 305.6 218.7 38.0 61.3 17.0 69.3 117.6 27.9 2005 328.1 230.2 39.2 64.3 18.1 85.7 128.7 30.6 2006 353.6 253.8 42.0 70.2 22.9 104.3 138.6 35.4 2007 380.7 270.7 44.0 74.0 26.5 122.9 147.6 40.6 2008 407.6 294.2 46.5 82.0 30.1 144.7 148.7 43.9 2009 406.4 300.1 49.8 82.8 34.7 184.4 137.0 46.0 2010 410.1 308.6 50.7 87.8 33.1 213.0 140.6 52.2 2011 428.7 328.4 53.4 96.3 35.2 247.8 148.4 58.4 2012 436.1 336.6 54.5 100.7 38.8 293.1 151.8 64.5 2013 457.0 342.4 55.2 101.0 40.7 336.5 160.2 68.9 数据来源:科学与工程指标2016 过去10年一个明显趋势是东亚和东南亚研发支出较其他主要研发执行地区的快速增长。中国持续显示最为强劲的研发增长态势(表3),在2003-13年间占全球研发支出增长总量大约三分之一。这一增长速度的差别导致美国和欧盟占比明显下降(分别从35%下降到27%,以及从27%下降到22%)。同期东亚和东南亚经济体(包括中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总计占全球的比例从25%增长到37%。 表3 美国、欧盟和其他所选部分国家的国内研发支出(GERD)平均年增长率: 1998–2013 (%) 地区/国家/经济体 1998–2003 2003–08 2008–13 美国 5.3 6.8 2.3 欧盟 5.9 6.9 3.1 法国 4.7 4.7 3.5 德国 5.7 6.6 4.3 英国 5.4 4.8 0.2 俄罗斯 17.5 11.8 6.2 中国 28.2 20.7 18.4 日本 4.3 5.8 1.5 韩国 10.4 12.8 9.4 印度 8.3 14.9 数据来源:科学与工程指标2016 研发支出占经济规模的比例常被用于衡量一国创新能力的指标。美国尽管研发投入总量超过任何一个工业化国家,但许多其他小国家有着更高的研发强度,即研发支出占GDP之比。欧盟提出的目标(欧盟2020要实现的五大目标之一) 是2020年研发强度达到3%。美国2013年的研发强度为2.7%(表4)。以色列和韩国这项指标并列第一,都为4.2%。美国在过去10年内研发强度在一个相对很小的范围内波动,欧盟则是逐渐增长;在韩国,特别是起点较低的中国,研发强度显著增长,两国在过去10年接近翻了一番(表4)。 这一指标在决策中使用有其局限性。政府可以通过控制器经济规模或是年度研发支出来实现一个特定的研发强度目标,通过企业成为研发经费主要来源而放大这一指标。在美国,企业资助大约占2013年研发支出的61%。而中国企业占比则更高,大约75%,在中国、日本和韩国以及其他差不多或略低的德国(66%)、法国(55%)、英国(47%)和俄罗斯(28%),都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研发强度目标。 各国企业研发支持的生产部门也不尽相同。制造业在部分国家企业研发中占到大约86%–88%,包括德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大大高于美国(69%)、法国(50%)和英国(40%)。在美国,企业研发涵盖范围遍布制造业到服务业: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制药;航空航天器;信息通信服务业,包括软件开发;以及包括研发服务在内的专业,科学和技术服务等。 各国关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程度也不一样 。 2012 年中国仅有5%的研发经费投向基础研究,而美国则为17%。相反,中国有84%的研发经费,美国有62%的研发经费投向试验发展。基础研究由于没有特定的应用目标存在有风险和不确定性,这也是大量基础研究通常主要由政府资助的原因。 表4 美国、欧盟和其他所选部分国家国内研发总支出(GERD)占GDP的比例:1996-2013年(%) 年 美国 欧盟 法国 德国 俄罗斯 中国 日本 韩国 1996 2.44 1.66 2.27 2.20 0.97 0.57 2.77 2.36 1997 2.46 1.66 2.19 2.24 1.05 0.64 2.83 2.41 1998 2.49 1.67 2.14 2.28 0.96 0.65 2.96 2.26 1999 2.54 1.72 2.16 2.41 1.00 0.76 2.98 2.17 2000 2.62 1.68 2.08 2.40 1.05 0.91 3.00 2.18 2001 2.64 1.70 2.13 2.39 1.18 0.96 3.07 2.34 2002 2.55 1.71 2.17 2.42 1.25 1.07 3.12 2.27 2003 2.55 1.70 2.11 2.46 1.29 1.13 3.14 2.35 2004 2.49 1.67 2.09 2.42 1.15 1.22 3.13 2.53 2005 2.51 1.67 2.04 2.43 1.07 1.31 3.31 2.63 2006 2.55 1.70 2.05 2.46 1.07 1.35 3.41 2.83 2007 2.63 1.70 2.02 2.45 1.12 1.39 3.46 3.00 2008 2.77 1.77 2.06 2.60 1.04 1.47 3.47 3.12 2009 2.82 1.84 2.21 2.73 1.25 1.70 3.36 3.29 2010 2.74 1.84 2.18 2.72 1.13 1.76 3.25 3.47 2011 2.76 1.88 2.19 2.80 1.09 1.84 3.38 3.74 2012 2.70 1.92 2.23 2.88 1.12 1.98 3.34 4.03 2013 2.73 1.91 2.23 2.85 1.12 2.08 3.47 4.15 数据来源:科学与工程指标2016 参考文献: National ScienceBoard(NSB). 2016.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s 2016. Arlington VA: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 转载请注明出处,联系作者:st69786@tom.com)
个人分类: 海外观察|7870 次阅读|7 个评论
2012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情况及随想
ssglwu 2013-10-25 10:44
吴国林 据国家的权威发布,2012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0298.4亿元,比上年增加1611.4亿元,增长18.5%;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98%,比上年的1.84%提高0.14个百分点。 其中北京的研发投入强度为5.95%, 上海的研发投入强度为3.37%, 江苏的研发投入强度为2.38%, 山东的研发投入强度为2.04%, 广东的研发投入强度为2.17%. 分地区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超过500亿元的有江苏、广东、北京、山东、浙江和上海6个省(市),共支出6009.8亿元,占全国经费总支出的58.4%。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和陕西8个省(市)。 从上述可见,我国,包括一些发达地区,研发投入强度已经有很大的起色,这对于我国的自主创新有很大的帮助,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这有利于我国吸引国外一些高级人才加入我国的科技研究,提升我国的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的能力。 研发投入强度超过2.0%,是走入自主创新的基本门槛儿。 当然,这些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提高。
个人分类: 科学技术的哲学与教学问题|312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研发投入排名世界第三
pikeliu 2010-10-12 18:48
作者:T V Padma 来源:科学与发展网络 发布时间:2010-10-12 10:08:03 选择字号: 小 中 大 报告显示:中国研发投入排名世界第三 印度科学家必须与产业界建立更多联系(图片来源:FAO) 高盛集团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的研发投资排名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而且在亚洲国家中远远领先于印度。 在亚洲,中国的研发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比1999年翻了一番,在2007年达到了1.5%,位于日本和韩国的3.5%的后面;而印度停滞在0.7%。 9月10日发表的这份报告说,中国目前的研发投资是1000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国是3250亿美元,日本是1230亿美元。中国的到2020年研发投资占GDP2.5%的目标相当于该部门的投资增至原来的3倍,即3000亿美元。 该报告说,在总体上,由于中国的强劲增长,亚洲的研究投入超过了欧盟的水平,而且很可能在未来5年超过美国的水平,而工业是日本、韩国和中国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该报告提到了增长的市场对于美国跨国公司的投资和雇佣的不断增加的重要性的几个例子。这些公司包括辉瑞、微软、英特尔、应用材料、波音和思科,它们已经扩展了在中国或印度(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的运营。 中国在科学和工程论文方面的份额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增长到了原来的6倍,从每年9000篇增长到了每年5.7万篇,这占了2007年全球科研产出的7%。印度的份额在1999年到2007年之间停滞在2%;而美国的份额从31%下降到了28%;欧盟从36%下降到了32%。 全球创新景象向亚洲倾斜的部分原因在于大学教育的扩张。大学教育入学率自从2000年以来已经增加到了原来的3倍,达到2%;在巴西,这个数字已经几乎翻了一番,接近30%。印度的进程更加缓慢,从10%增加到了14%。 更多阅读 科学与发展网络报道原文(英文) 高盛关于创新的新地理学的报告原文(英文)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高盛关于创新的新地理学的报告原文(英文)
个人分类: 科技创新|2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23: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