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卫生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今天,4月7日世界卫生日主题为“食品安全”
gdn 2015-4-7 18:00
世卫组织指出,不安全的食品与每年约200万人的死亡有关,其中多数是儿童,含有有害细菌、病毒、寄生虫或化学物质的食品可导致从腹泻到癌症等200多种疾病。 为了应对食品安全的新威胁,以及新出现的病原体和抗微生物耐药性,世卫组织确定2015年4月7日的世界卫生日主题为“食品安全”。 世卫组织强调食品安全是一项共同责任,倡导在从农民和生产商到销售商和消费者的各领域采取行动,呼吁生产商、决策者和公众共同努力促进食品安全。同时,公布了关于食品安全的10大事实: 1、有200多种疾病通过食品传播 每年有数百万人因食用不安全食品而患病,还有许多人因此而丧失生命。据估计,每年仅腹泻就夺走180万儿童的生命,而其中大多数疾病因食品或水受到污染所致。适当的食物制备可防止大多数食源性疾病发生。 2、世界范围内食源性疾病在不断增长 食品中引起疾病的生物体通过当今相互关联的全球食品链远距离广泛传播,致使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频率和范围不断升级和扩大。全球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风险,因为城市居民食用非家庭制作的食品较多,包括新鲜食品和鱼、肉类及家禽等,它们在处理或制作上可能不够安全。 3、食品安全是一项全球关注问题 食品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增加了发生涉及污染食品国际事件的可能性。大多数国家通常都进口食物产品和原料。在出口国家加强食品安全系统,可增强本地和跨界卫生安全。 4、新出现的疾病与食品生产相关联 过去10年里,影响人类健康的新的传染病大约有75%是因细菌、病毒和源自动物和动物产品的其他病原体所致。其中,人所患的许多疾病都与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即在食品市场和屠宰场对受感染的家养和野生动物的处理有关。 5、最大限度地减少禽流感的风险 绝大多数人间H5N1禽流感病例,是在直接接触受感染的活禽或死禽后招致感染。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该疾病是因食用适当烹煮过的禽类而传播给人类。为避免禽类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危险,应该做到: 生肉与其他食品分开 保持清洁并洗手 烧熟煮透(直到肉食所有部分的温度达到70°C,看不到任何粉嫩色为止)。 6、预防疾病从农场开始 从农场一级开始预防动物感染,可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例如,把鸡场中的沙门氏杆菌量减少50%(通过改进鸡场管理),结果会使因感染细菌生病的人减少50%。在一些国家,无沙门氏杆菌鸡群的喂养越来越普遍。 7、化学危害可污染食品 可导致癌症的丙烯酰胺,是在高温烹煮(通常在120°C以上)某些食品过程中由自然成分形成的,包括煎炸土豆产品、烘焙谷物产品和咖啡。食品业正在努力寻找适当的方法,降低接触此类化学品的风险。煎炸、烧烤或烘焙食品时应避免烹制过度。 8、食品安全人人有责 从农场到餐桌,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发生食品污染。在食品供应链中,从农场主、加工商、销售者到消费者,人人都要采取适当措施,保证食品的安全。家居安全对于防止疾病暴发同样至关重要。妇女是食品安全教育的主要目标群体,因为在许多社会中,妇女分工负责家庭膳食。 9、学校是宣传食品安全的场所 对儿童进行安全食品操作行为的教育,是今天及未来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关键环节。将食品安全课纳入学校课程,可教给儿童基本生活技能,有助于保证儿童及家人的健康。 10、食品安全的五大要素 世卫组织和会员国在宣传食品安全、健康饮食和身体 活动 的种种好处。加强食品安全的五大要素: 一:保持清洁 二:生熟分开 三:安全煮熟 四: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 五: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93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界卫生日 4月7日 今年主题:控制高血压
xupeiyang 2013-4-7 07:53
4月7日世界卫生日 世界卫生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决定设立的。每年这天,世界各地都要举行纪念活动,来强调健康对于劳动创造和幸福生活的重要性。今年主题是:“控制高血压”。它影响了全世界超过三分之一的成人,每年造成900多万人死亡。 1.4月7日 ,世界卫生日(WorldHealthDay),世界卫生日旨在引起世界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注,提高人们对卫生领域的素质和认识。“组织法”规定,每年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一个宣传主题,各国围绕该主题展开宣传活动,以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世界卫生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48年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决定设立的。当时的世界卫生日被定为7月22日,以纪念1946年7月22日,61个国家签署的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正式被批准的事件。由于世界卫生组织设立此主体日的目的在于借此机会举办各种宣传活动,而7月时大多数国家的学校正在放假,不便于在青少年中开展活动,1950年起,世界卫生日的日期被改在每年的4月7日(“组织法”正式生效之日期)。 2.1923年4月7日 ,KarlWinfieldNey医生在纽约BethIsrael医院为患者HenryA.Brown进行了医学史上第一例局麻下颅内肿瘤切除手术。 3.2003年4月7日 ,中国卫生部印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
个人分类: 医学史家|2870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当世界"变老"——世界卫生日关注"老龄化与健康"
whyhoo 2012-4-7 19:20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记者吕诺)世界卫生日每年一度,今年将主题锁定“老龄化与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人口基金认为,因生育率下降和寿命延长引起的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现象,将对人类生活的诸多领域带来深远影响。 世界正在“变老” 当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上升到14%,就标志着从“老龄化社会”过渡到了“老龄社会”。完成这一过程,法国用了100多年,而巴西、中国、日本、智利等国只用25年左右。 全球人口正在快速老龄化。据联合国人口基金预测,未来5年,65岁及以上人数将在人类历史上首次超过5岁以下儿童人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变化将尤其显著。 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字显示,自1980年以来,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已经翻倍;到2050年,8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将近是现在的4倍,达到3.95亿人。 中国预计将在2026年至2027年进入“老龄社会”。中国老龄人数占世界首位。截至2011年末,中国大陆有1.23亿65岁及以上老人,约占总人口的9.1%,规模超过欧洲老年人口总和。到2050年,中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三成,劳动力人口与老年人口比将由2000年的10:1下降到2.8:1。 “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 在全球范围内,由于人口老龄化以及在老年出现慢性健康问题的风险升高,失能残障老年人不断增多,对长期护理的需求不断增长,疾病经济负担加重。许多老年人遭受歧视,面临受虐待、被遗弃的风险。 到2050年,将有大约80%的老龄人口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这些国家人口面临非传染性疾病致死和致残的风险是高收入国家的四倍。而这些国家往往老龄化起步晚,能够用来适应的时间也较短。 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饶克勤指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老龄化同步,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一般在5000到10000美元以上,而中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即“未富先老”。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说,中国老龄化趋势不可阻挡,而养老服务体系滞后与养老服务需求,可谓“未备先老”。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201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余寿中有三分之二时间处于带病生存状态。呈现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的老年人有3300万人。预计到2015年,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000万人。 中国卫生部副部长尹力指出,中国老年人多,带病生存时间长、医疗费用高,老年卫生政策和措施还不够完善,针对老年人特点的专业化医疗卫生服务还没有形成,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针对老年人服务的能力还十分有限。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说,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中青年一代照护失能、半是失能老年人力不从心,迫切需要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家庭小型化、空巢化、农村人口外流、社会转型加速,都使老年健康问题成为社会政策的重点领域。 “有保障、有尊严地步入老年” “全世界所有人都能够有保障、有尊严地步入老年,并作为享有充分权利的公民参与其社会”,这是10年前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立的总目标。 此前,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积极老龄化”,以及联合国提出的“健康老龄化”,均包含“健康”“参与”“发展”之义。 7日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卫生日主题活动中,世卫组织驻华代表蓝睿明表示,要通过强调健康积极的老龄化策略,促进整个生命历程的健康;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何安瑞表示,应推动建立各种支撑系统为老年人提供支持,使他们生活的积极和健康。 为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中国政府先后制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将在“十二五”期间新增各类养老床位342万张,鼓励基层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卫生服务并监测65岁及以上老人的健康状况,发展老龄化产业以满足老年人的卫生保健需要。 尹力指出,中国老年卫生服务网络正日益健全,方便老年人就医,老年护理服务逐步延伸到家庭和社区;老年医疗保障不断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有效减轻了老年人的就医负担;老年卫生服务内容逐步拓展,老年人健康管理纳入医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卫生部将进一步完善老年医疗保障政策和措施,提高老年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扶持和发展老年健康产业,积极转变老年卫生服务模式,加强老年医学队伍建设,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原文见 http://www.gov.cn/jrzg/2012-04/07/content_2108398.htm
个人分类: 社会|94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界卫生日 4月7日 健康相伴,活力常在
xupeiyang 2012-4-7 07:30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WorldHealthDay)。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要举行各种纪念活动,来强调健康对于劳动创造和幸福生活的重要性。1948年,第一届世界卫生大会要求建立“世界卫生日”以纪念世界卫生组织的诞生。1950年,定 4月7日为世界卫生日,其宗旨是希望引起世界各国对卫生问题的重视,并动员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关心和改善当前的卫生状况,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每年的世界卫生日会选定一个主题,突出世卫组织关注的重点领域,2012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老龄化与健康”,口号是“健康相伴,活力常在”(Goodhealthaddslifetoyears)。
个人分类: 公共卫生|3160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年的世界卫生日长寿与健康
xuxiaxx 2012-3-11 13:46
4月7日是今年的世界卫生日,世卫组织选择老龄化与健康作为活动的主题。它重点关注有生之年身体健康如何有助于老年人度过圆满和有益的一生,并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财富。 期望寿命在上世纪显著提高。不久,世界上老人的数量将超过儿童。人口老龄化无处不在, 而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将经历最快和最显著的人口结构变化。
19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大学新生:你适应了吗?
whyhoo 2012-1-6 13:31
今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作为一名大学生,应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承担起责任。新生往往是大学生中心理问题高发的群体,面对诸多变化——大学新生:你适应吗?   从父母的“重点保护对象”到“自己动手”;从学习上的“核心人物”到学习“不再是最好的”;从人际关系的“孩子王”到“没有什么朋友”,生活和学习等一切都要自己做主,以过去养成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应对现在全新的生活环境,适应不良在所难免。   适应不良是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由此引起的心理上的焦虑感、罪恶感、疲倦感、烦乱感、无聊感、无用感和行为上的不良症状,是大学新生中较为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由于大学生活无论在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管理等方面都与中学生活有极大差异,面对人生奋斗目标的不确定,人际交往的困惑,学习方法转型的不适应,感情寄托的失落,以及自我认知的迷茫等种种压力,部分大学生不能很快进行调节,对新的环境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在强手如云的新的班集体里,昔日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无形中会在一些大学新生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失落感。这时需要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学习和生活,适应变化。    “断乳”期——学会表达与宣泄    案例:   小楠在众人的羡叹中走入了一所重点大学的校门,这并没有让刚入学的小楠感到轻松和愉快,随之而来的学习压力、与室友的人际关系让小楠感到焦躁和不安,生活上的琐事对于从未离开父母的小楠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她不知道容易脱色的衣服要分开洗,看着盆里五颜六色的液体皱起了眉头,一盆衣服就这样毁掉了。因为没有了每天早上母亲一遍遍的催促起床,闹钟起不到叫早的功效,小楠成了老师熟悉的迟到面孔。   她不想让同宿舍的人用她辛辛苦苦打来的开水又不好意思说,只能心里暗暗生气;面对人流如潮的食堂她举步维艰,回到宿舍自己一个人泡方便面,结果变得越发的弱不禁风,经常发烧感冒。生病的时候一个人躺在床上没有了母亲端水拿药,不能呼来喝去地提出自己的要求,病痛加上思乡让小楠在床上暗自垂泪,哭着给母亲打电话嚷嚷着要回家,母亲在电话那头心里着急也没有办法。最后家人决定带小楠去看心理医生。见到心理医生后小楠希望能休学住院调整一段时间,并要求母亲陪床。   现如今像小楠这样很难适应大学生活的新生并不少见。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有着优越的家庭条件,洗衣服、叠被子都是父母包办代替了。他们不用操心生活上的事情,饿了自然会有人把饭端到跟前,吃完饭把饭碗一推,或是看电视或是去学习,家长毫无怨言,过着真正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很少离开家、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有着较强的依赖心理。这种从依赖走向独立的心理上的“断乳”,很容易引发分离焦虑,这种焦虑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加之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产生心理问题。   对于刚上大学的新生要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感受。大学新生由于进入新的生活环境后不能及时转换角色,多多少少都会出现暂时的心理不适应问题,产生各种心理不适应现象,如失望、孤独、郁闷、苦恼、焦虑、困惑、烦恼、冲突等,以及一些生理方面的症状,如头晕、失眠、肠胃不适、消化不良等。   这个时候要及时宣泄,把个人的忧虑、烦恼和不平向家人、老师、同学、朋友倾诉一番,或者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来缓解心理压力。一个简便而行之有效的缓解方法是,把一切都写下来,事后不要修改,也无需再重读。把这些负性情绪处理好了,你会发现自己的头脑清楚了,心情好了,胃口就好了,看着食堂里再多的人也愿意去打饭,即使衣服没洗好也没关系,也有信心下次把它洗好。   在家里当惯了“小皇帝”,“小公主”,在学校里就会给别人一种高傲、自私的感觉,因此是时候多为别人考虑一下了。学会换位思考,主动为集体多做一些事情,并且和别人分享自己家乡的新鲜事,会留给同学好的印象。尤其是在宿舍生活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为人处世的良方,如果有更多的人愿意和你在一起,会让你有一种归属感和亲密感,这样很容易冲淡想家之情。 学习中——学会计划与安排    案例 :   小赵是今年刚上大学的新生,上课的时候看到别的同学不停地记笔记他也跟着记,结果下了课回想老师讲的内容几乎都想不起来了。上英语课的时候老师都不说中文,他不知道她在说什么。本来很擅长数学的他看不懂老师拿着粉笔在黑板上飞舞的公式。   每当他来到图书馆看着琳琅满目的书籍不知道选择哪本,挑来选去拿回去也不能完整地看完。眼看就期中考试了,急得直上火,老师给划的考试重点范围太大了,这叫他无从下手。原来面对考试轻松自如的他如今感觉无比的慌张。   大学的学习特点较高中有了很大变化,学习的内容多了,自习的时间多了,老师讲课的速度快了,老师管的少了。有很多大学新生的学习成绩可以在高中阶段表现得很好,因为他们依赖老师的指挥和安排。从某种程度上说,老师的指挥棒指向哪里,学生就涌向哪里,学习目标、学习计划,以及学习进程表都由教师制定并监督执行,班主任会督促学生学习。而到了大学,没有了老师的指挥棒,辅导员有可能一个月才能见一次面,任课老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更少,经常只有在上课的时候才能见到。大学老师只起到一个传道的媒介,更多的是要靠自己去安排和计划。这时候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下课后就进入了自由模式,倍感空虚和无聊。等到考试临近的时候发现什么都没记住,开始突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考试的结果自然不会很理想。   因此,一切要依靠平时的积累。从入学那一刻要认真翻阅教学计划指导书上的内容,包括有关本专业公共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选修课的设置情况,了解获得学位证书、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要变以前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即使大学没有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压力,它也绝不是像一些师兄师姐说得那样轻松自由,平时不学习就等着最后突击一定会手忙脚乱,并面临挂科的危险。大学学习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是要做到主动预习,发现课程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掌握听课的主动权;其次是要认真听课,紧跟老师的思路,适时做好笔记,不用把老师说的所有内容都记下来,记一些老师反复强调的内容;最后,要做到自觉复习,上课的时候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是很正常的,下课及时消化,把书上的内容通读一遍,整理笔记。 交往时——学会接纳与参与    案例:   “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昔日的朋友,我心里面非常迷茫、非常伤感,新同学的陌生更增加我心底那份化不开的孤独。每天我背着书包校奔波于自习室和图书馆之间,独自品味着生活的白开水。每天起床是我最痛苦的时刻,因为我又要面对痛苦的一天。”小张的家庭条件并不富裕,父母把东拼西凑的学费交给他时,他的眼泪在眼眶中打着转。小张特别珍惜上大学的机会,满怀着抱负来到校园,想着学有所成报答父母。   他每天忙于学习,直到快熄灯的时候才回宿舍,洗漱完毕便上床准备睡觉。但是同寝室的人并没有睡意,他们大谈特谈,聊着班上哪个女生好看,最近流行哪款手机和电脑,小张完全插不上话。听着他们哈哈大笑自己又睡不着觉,心中又急又气。他独来独往,从不和宿舍的人一起吃饭,久而久之宿舍里的其他人习惯了没有小张的声音和身影。大家共同准备了迎新生晚会的节目,其他几个人一起表演了节目,小张自己一个人坐在台下观看;宿舍里有同学过生日,大家在一起生日聚会的时候没有叫他。他感到别人不喜欢自己,因为自己是农村来的,他感到很自卑。   在人际关系方面,高中的时候比较简单,大家有着单纯而统一的目标——上大学,只要学习成绩好,就会成为老师和同学眼中的“核心人物”。很多从初中就在一个班的或者是家住得近的同学自然就成了好朋友,他们有着共同的话题,共同的爱好。然而上大学后曾经的好朋友各奔东西,面对的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生活习惯的新同学,学习成绩好不再是大家追求的统一目标,一个宿舍的人朝夕相处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性格任性、自我为中心、敏感、对别人要求高的人经常会和同学发生矛盾,并且不知道如何去解决矛盾,致使矛盾升级,最后落得一个形只影单。   由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缺少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升入大学后不能准确地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较合理的定位,从而出现自我意识不当:要么自我意识偏高,要么自我意识偏低。偏高的自我意识大多源于有出众的外貌长相、较好的学习成绩或优越的家庭条件,这些往往使个体高估自己,自以为是,在人际交往中骄傲自大、自我为中心,强求别人的认可和尊重,这部分学生在人际适应方面往往会遭遇较大的挫折。而偏低意识则主要是由于家境贫寒、长相平平或成绩不如意的,不适当地低估自己,容易滋生自卑感、羞辱感,消极退缩,自我封闭。   在人际交往中由于过分地倾向于自我防护而陷入孤立的境地,并与低自我意识之间形成恶性循环,而人际适应不良又会折射到大学生活的其他方面。当封闭的内心不能承受高压时,他们又变得暴躁易怒、愤世嫉俗,甚至倾向于采取攻击行为。   现实的大学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校园,人际压力、考试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无时不在。新生入学后要有目标,经常要问自己“我来大学干什么”,“我在今后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有利于角色定位,适应新环境。   要悦纳自我,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是悦纳自我。这包括肯定和满意自我,承认和接受自我。对于那些没有考上自己满意大学的新生来说,大可不必怨天尤人,惶惶不可终日,这样无疑是把自己推向了情绪的低谷,不如接受自己没有考上理想学校的事实,承认自己在考试中的失利,既来之则安之,并且去发现自己高考失利以外的优势。请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很多人都提到大学校园就像是一个小社会,它是我们在步入真正社会之前的演习场,除了学习之外我们还有很多空余的时间,这些时间不妨用来多参加一些活动,比如学校的学生会和社团,不仅可以发挥我们的特长,还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提升我们自身的价值感。也可以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积累实际经验,为以后参加工作提前做好准备,对于新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参加了这些活动可以让生活变得充实而丰富,学习上的不顺心、人际上的小矛盾自然也就不会放在心上了。(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科 刘洋 刘华清)   《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10日第7版 原文见 http://gaojiao.jyb.cn/gjsd/201110/t20111010_457061.html
个人分类: 教育|10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世界精神卫生日
xuxiaxx 2011-10-8 08:19
对精神卫生进行投资 2011年10月10日 世界精神卫生日旨在提高公众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认识。精神卫生日促进对精神疾患问题更加公开地进行讨论,并促成在预防、促进和治疗服务方面的投资。资源匮乏国家在精神、神经和药物使用疾患方面存在的治疗差距尤甚。 今年的主题是“对精神卫生进行投资”。分配到精神卫生方面的财务和人力资源存有不足,在资源匮乏国家更是如此。大部分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用在精神卫生方面的卫生预算尚不到2%。 许多国家每百万人口拥有的精神卫生专家尚不足一人。甚至有很大一部分有限的资源用在了大型精神病院,而不是用于通过社区和初级卫生保健方式提供的服务方面。 我们需要加大对精神卫生的投资,并且调整投资方向,使已有的资源投向更加有效且更具人道主义色彩的服务方式方面。 相关链接 关于精神卫生的更多信息 联合国秘书长致辞 pdf, 89kb 关于世界精神卫生日的更多信息 - 英文 来源:WHO网站
131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04: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