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理事长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戴玉成教授打破千年纪录--在我国跟踪到"世界最大巨型真菌"
热度 5 zhaoqiangzi717 2012-9-8 09:34
中国菌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微生物研究所所长戴玉成教授,在我国海南发现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巨型真菌: 10.85m long, 82-88cm wide, and 4.6-5.5cm thick, weighs 400-500kg; it is also estimated to hold some 450 million spores ,打破了在英国皇家植物园发现的历史最为悠久巨型真菌记录。 据戴玉成教授描述,该“巨型真菌”至少已经生长20余年,该菌于2010年于海南发现,后来一直对其跟踪调查。 以下为英国BBC Nature采访戴玉成研究员的新闻报道。 (原文出处: http://www.bbc.co.uk/nature/14294283 ) Giant fungus discovered in China By Matt Walker Editor, BBC Nature The most massive fruiting body of any fungus yet documented has been discovered growing on the underside of a tree in China. The fruiting body, which is equivalent to the mushrooms produced by other fungi species, is up to 10m long, 80cm wide and weighs half a tonne. That shatters the record held previously by a fungus growing in Kew Gardens in the UK. The new giant fungus is thought to be at least 20 years old. The first example of the new giant fungus was recorded by scientists in 2008 in Fujian Province, China, by Professor Yu-Cheng Dai of the Herbarium of biology at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Shenyang and his assistant Dr Cui. "But the type collection was not huge," Prof Dai told BBC Nature. However, "we found giant one in Hainan Province in 2010." Continue reading the main story Start Quote "We did not know the fungus can grow so huge” End Quote Bracket fungus expert Prof Yu-Cheng Dai The researchers were in the field studying wood-decaying fungi when they happened upon the specimen, which they describe in the journal Fungal Biology. "We were not specifically looking for this fungus; we did not know the fungus can grow so huge," he said. "We were surprised when we found it, and we did not recognise it in the forest because it is too large." The fungus, F. ellipsoidea, is what mycologists call a perennial polypore - otherise known as a bracket fungus. Being a perennial, it can live for a number of years, which may have enabled it to grow to such large size. Continue reading the main story The Hat thrower fungus is the fastest living thing on the planet By colonising the underside of the large fallen tree, the fungus also had a huge amount of dead and decaying wood to feed on, helping to fuel its growth. Fruiting bodies, such as mushrooms and toadstools, are the sexual stages of a many higher types of fungi, producing seeds or spores that produce further generations. The giant fruiting body of F. ellipsoidea forms a long, brown shape up to 10.85m long, 82-88cm wide, and 4.6-5.5cm thick. Tests on the density of the fruiting body suggest the whole thing weighs 400-500kg; it is also estimated to hold some 450 million spores. The fungus was found growing on the underside of a large tree "A small piece of the fruiting body is almost like my size," said Prof Dai. The previous record holder was a specimen of Rigidoporus ulmarius, a polypore with a pileate fruiting body found in Kew Gardens in the UK in 2003. It measured approximately 150cm in diameter with a circumference of 425cm. After their initial encounter with the new record-breaking fungus, the scientists took samples of it back to the lab where to be analysed. These tests revealed that the fungus was the species Fomitiporia ellipsoidea, and the researchers made two subsequent trips to study the specimen further.
8985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合作办学促高职变革—访苏州港大思培科技职业学院李焯芬院士
wmy9039 2012-7-19 08:50
发布时间:2012年7月18日 访问量:111 信息来源:记者 苏雁 通讯员 许学建 光明日报 职业学校就业率很高,但如何提升国际化视野值得职业学校思索。 记者:苏州港大思培学院是香港大学在内地举办的唯一高等学校。请问,香港大学是世界知名高等学府,在内地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 李焯芬: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和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目前“全球化”一词已成为知识界、教育界以及人们日常谈论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我们通过合作办学,创新办学体制,引进先进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理念,培养出与众不同的高素质、国际化技能型人才,实现“质量”与“品牌”的互动发展,从而促进国内高职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苏州港大思培学院在全球化方面迈出了第一步。它由香港大学专业教育学院连同苏州科技学院与高博教育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创办,吸收了香港大学的职业教育丰富经验以及苏州科技学院的本土办学优势,实施高职高专学历教育。学院的育人目标是“具有国际视野、外语基础扎实、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海外升学为辅,国内就业为主”是学院的发展定位。 记者:高职录取学生的高考成绩相对本科而言较低,苏州港大思培学院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证教育质量呢? 李焯芬:香港大学倡导的是“全人教育”,将学生培养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和谐发展的“全人”。港大思培学院在这种成功做法下实践了“成功教育”,即在校内采取必要的措施,创造适当的氛围,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从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培养方案、活动组织等方面作必要的变革,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成功。 学校通过引进香港大学课程体系,采用香港大学质量保证体系监控教学,实现了让学生“在国内留学”。每学期开学前,我们会把教学计划交予校外评核人员审查,这些来自香港的评核人有的是大学教授,有的是行业的权威人士,能够对计划给出实质性建议; 学期中,香港大学专业教育学院“课程学术支援小组”会来到学校观摩教学、与教师开展教学研讨;到了学期末,评核人员将对我们的试卷提出建议,并抽取10%的答卷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鉴定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英语职业技能教育是港大思培最大的办学特色,语言与专业并举、东西方文化融通。港大思培采用双语教学、小班授课的教学模式。学生大一入学后,就有经验丰富的外教团队进行英语小班授课,并在之后的几个学期中不间断地通过精心设计的各类课程——基础英语、专业英语、学术英语、职场英语、口语交际等逐步训练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外教便可将英语延伸到专业课程的教学。 学院建立了学生全员课外实践拓展课制度,每天下午四点以后,组织学生开展学术型和素质拓展性的各类活动。学院按学生班级建立学生教学指导组制度。每个教学指导组由专业教师、英语教师、辅导员、机关干部、学生干部各一名组成,主要职责为:分析学生学习状况,研究制定教学改进措施并实施。同时,还从大一开始建立学生导师制度,由有经验的教师、机关干部担任,负责对学生进行学习、生活、身心健康方面的指导。 在港大思培,学校教师团队由三分之一外籍教师、三分之一海归教师和三分之一本土教师构成,且双师型教师比例在一半以上。这既带来了国际化视野和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又能在教学中兼顾我国具体国情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全面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方位的需求。 每年学校都有为数不少的同学在第二年或第三年到香港、澳大利亚和美国去攻读学士甚至硕士学位。2010年,学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蒋凌霄凭借出色的外语素质和广阔的涉猎面获得全额奖学金,成为内地首位通过专升港本走进香港大学的学生。 记者:港大思培学院在苏州办学,请问如何与香港大学保持密切的联系? 李焯芬:针对这个问题,港大思培学院特别成立了理事会,并花费了很多精力制定了一些措施保证正常运转。除了刚才提到的学校的课程审查和教学质量监控都由香港大学派人完成之外,学院每年都会组织“香港游学团”活动,它是港大思培人赴香港的学习与实践之行,可谓是对香港的全方位体验。从生活到学习、从语言到文化、从个人发展到社会实践、再从工商金融到休闲娱乐,香港的社会万象无不令同学们深有体会、拓展眼界,同时也对同学们自身素质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像毕业典礼、游学等这样的重大活动我们都会亲自参加。 记者:港大思培学院的学生主要来自内地,大多数学生也在国内就业,请问你们如何处理好国际化和本土化之间关系? 李焯芬: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高职院校的天然使命。在苏州办高职,我们深刻认识到本土化是前提,国际化最终会被赋予本土特征。依托香港大学的学科特色,港大思培开设了国际金融、会计等10个专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国际知名大学、专业学会职业资格相衔接,部分课程还得到了这些学会的职业资格考试部分课程豁免。2011年,为培养苏州地区急需的电子金融、网络营销等高端技能型人才,学校增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并借其完善会计、金融、物流等专业信息技术的内涵,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不仅如此,学院还在企业聘请了一些管理专家和技术能手为兼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善于运用自身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帮助学生拓宽知识信息量和专业视野,并直接或间接地掌握第一手社会工作经验。 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有校内实训,还要进入地方企业“实战”,通过各种活动以及亲身感受了解企业的需求。 世界500强在内地有许多企业,都面临本土化的课题,我们培养的学生职业外语能力强且获取了国内的职业资格证书,得到这些企业普遍的欢迎,已经为他们输送了许多高技能专门人才。 在港大思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也在不断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文学社、摄影社、礼仪社、舞蹈社、篮球社、足球队、龙舟社和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等,让学生在茶余饭后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充分参与进来,锻炼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促进其全面发展。
个人分类: 科研资料|215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科普研究所2012年“科普与民生”讲坛系列(三)——预告
kepusuowdp 2012-7-13 09:25
嘉宾: 李象益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市科普顾问,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原国际博协执行局执行委员、国际博协科技馆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技馆馆长、中国科协普及工作部部长、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 1961 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留校 23 年,从事航空喷气发动机改型研究与教学工作。曾获得歼七飞机发动机改型研究国防科工委协作一等奖。其理论研究成果于改革开放之初, 1981 年赴美国发表学术研究论文。 80 年代初,参与创建中国科技馆,主持一、二期展示工程建设,为推动全国科技馆以科学中心理念建馆做出了引领性的工作,是我国科技馆事业主要创建人之一。在主持二期展示工程中,以新的展示分类和创新理念,影响和推动全国科技馆创新建设产生重大影响。担任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法定代表人 15 年,任理事长期间,引进企业入会,提高社会支撑能力建设,协会两次被评为中国科协先进协会。 积极支持地方科技馆建设、先后担任广东科学中心、内蒙、宁波、军事科技馆等多个科技馆顾问。潜心从事科技馆创新理念和设计方法、科普场馆非正规教育创新、数字科技馆建设等领域研究。在各地进行过近百场报告会、在囯内外发表过学术论文数十篇。积极推进北京市科普场馆及基地等创新探索,任中国科学院京区科协首席科普顾问,推动中科院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场馆建设。热情培养年轻人才,他提出的建馆创新思路和实践方法,对推动我国科技馆理论建设和创新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活跃于博物馆界国际舞台,是亚太地区科技馆联盟( ASPAC )主要创始人之一,世界科学中心大会八个发起国代表之一。多次在我国组织博物馆相关囯际学术会议,积极推荐我国博物馆界后备力量进入国际组织。 2004 年 10 月在韩国首尔召开的第 20 届国际博协大会上,当选国际博协执行局执行委员,成为我国自建国以来首次进入该组织的领导人。为争取国际博协第 22 届大会在中国召开做出突出业绩,为推进我国博物馆界与国际接轨及友好往来,发挥重要影响和作用。 曾获全国科普 先进工作者,中国科协第二、三届先进工作者,北京市 2002 、 2010 年度科普先进个人, 2004 年被《科学时报》评为“科普十大公众人物”。 2010 年 12 月 21 日,在纪念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成立 30 周年大会上被授于“终身荣誉奖”。 2012 年 5 月 20 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囯科技周《首届科学传播人颁奖盛典》上,荣获“科学传播年度人物”奖。 主题: 《科学与文化手拉手》。 一、 科技发展催生时代文化多元化 ( 一 ) 网络科技促进草根文化 ( 二 ) 快歺文化 ( 三 ) 流行艺术 二、 科技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支撑; (一)世博的启示 ---- 科学与人文的结合 ( 二 ) 科学与艺术 ---- 科学与艺术的基础都是创造力 ( 三 ) 科学与魔术 ---- 魔术的心理学认知背景 ( 四 ) 数学与文化 ---- 唯独数学和物没有关系 三、科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 四、人文感悟与创造力的科学基础。 时间: 2012年7月28日 9:30-11:30 地点:国家图书馆学津堂报告厅(少年儿童馆)
2701 次阅读|0 个评论
祝贺毛善锋技术有突破
热度 4 zhaodl 2012-4-7 09:18
祝贺毛善锋技术有突破
毛善锋,朋友间昵称老毛,实际年龄还没有我大。除了学术期刊办得好,他个人有一个爱好,就是软件开发!   在我们这个行业,还能够编写代码的已经不多了,包括计算机的年轻人。能够不断地有实用性软件开发出来,则更是不多见。在期刊出版任务重,社会活动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这个层面上的人物中,还能够写代码的人,我想更没有几个。   毛善锋就是其中的一个!   年前,我收到毛善锋的邮件,告诉我:他开发了一个软件,可以将方正的小样文件,整理上传到采编系统的网刊!   春节过后,软件经过改进,他在自己的期刊上试验后,提出帮我试试。我提供了我的小样文件。这样,我们就时常交互。   三月初,给我提供了工具,我自己操作,上传了第三期的文章。并且因此而提出了一个目标——操作的人性化,减少操作的技术难度——或者叫傻瓜式、人性化。    我只会挑毛病,指手画脚!呵呵,有时自我解嘲为“我擅长用户需求分析”——软解开发的用户需求分析比软件代码编写还重要!实际上是我没有代码编写的能力而规避罢了!自己也将学过的几行代码编写规则,慢慢也就忘光了。   毛善锋则不同,一直坚持自我编写代码,结合工作开发软件,提高工作效率。我最早享用的就是他编写的word转方正的软件,现在编辑还在使用。   今天,早上打开信箱。接到毛善锋的邮件,一封报喜的邮件。所以特别写出来,以作记录。已经基本实现我当初提出来的傻瓜式、人性化操作。特此祝贺! 附:朋友更正 有感而发,且都是溢美之词。谢谢! 关键代码和没有你的博文长,让我有点不好意思。 “锋”写成“峰”,常有的事情,特别是官方和朋友,说明大家更喜欢“峰”(up),而非锋(sharp)。 截图中的32位全球唯一(GUID)文件名,应为36位,我记错了。不影响表达。 说明:win7 不支持这个全自动方案。说明它的安全性更强了。
个人分类: 社会生活|3833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中国癌谱仍保留发展中国家特征
xuxiaxx 2011-9-29 12:14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郝希山院士22日说,目前我国癌谱正在发生变化:发展中国家高发的上消化道癌症居高不下,以发达国家高发癌为特点的肺癌、结直肠癌等迅速上升,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膀胱癌和肝癌的死亡率上升很快,肿瘤已经成为第一大死亡原因。 正在此间召开的2011年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分会 “ 癌症流行趋势和防控的策略研讨会 ” 上,郝希山说,近30年来,世界癌症发病数以年均3%-5%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30年,新发病例将达到2640万,死亡病例达到1320万,带瘤生存病例达到7500万。 郝希山说,四分之三的癌症新增病例发生在新兴工业国家及发展中国家。2007年癌症造成790万人口死亡,约80%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全世界45%的癌症新发病例在亚洲,我国是亚洲第一大国,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呈持续的增长趋势,当前的死亡率分别比上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增加83.1%和22.5%。 据统计,2008年世界男性癌症发病率前三位为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胃癌,女性前三位为乳腺癌、宫颈癌和结直肠癌;中国男性和女性均以肺癌高发。 郝希山院士说,人口的增加和老龄化是引发癌症增加的主导因素,另外,常见肿瘤的危险因素在发展中国家日益增加,如吸烟、膳食结构、肥胖和缺乏体育锻炼等。发展中国家中因感染引发的癌症发病率下降依然缓慢,因感染引发的癌症大约为26%,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仅为8%。 来源:新华网
11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茅于轼:市场与赌场
dongzg101 2011-7-22 17:24
茅于轼:市场与赌场 2011-07-22 01:35:02 浏览 16474 次 | 评论 30 条    市场与赌场   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 茅于轼 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原文发表于: FT中文网   市场的原则是双赢,交换的双方都觉得合适,所以是双赢,它不是零和游戏。其结果是财富的创造。其中的奥秘我在许多地方都说明过了。赌博则不然,它是零和游戏。一方赢,必有另一方输,而且输赢之和为零。它不能创造财富。   设想有两个人,各自怀里揣着一些钱,进入两个人的赌局。他们不断赌下去的结果,必定是一个人把怀里的钱输得精光,另一个人全赢。在多人参与的情况下,结果也是一样的。在公平赌博的规则下,各人输赢的机会均等。但是结果不可能是钱在所有参与者中均分,而是恰恰相反,最后必然是钱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其他的人变得身无分文。   道理是这样的,在长期赌博中,总会有可能把钱输光。一旦钱输光了,就不得不退出赌场。他原来身上带的钱就全归了别人。赌博的规则是以少量的钱来赢得大量的钱,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是少量的钱变成没有钱,这些钱都用来支付给大赢家。所以赌场分配的结果是扩大了财富分配的不平等性。不管你原来的钱有多少,赌博的结果一定是极少数人暴富,大多数人变得一文不名。   当前大家十分关心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性,都在讨论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市场化,和过去"吃大锅饭"相比,显然是贫富差距扩大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还没有人看到,由于赌博而加速了这一差距的扩大。虽然参与赌博的人是少数,市场本身也不是赌博,但是市场中的过度投机具有赌博的性质。赌博没有财富的创造,是一种财富的转移。过度投机类似于赌博。它不创造财富,但是有财富转移的功能。如果投机也是输光的就退出,就会有财富集中的后果。   当今中国的投机市场非常发达。依我看,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期货市场等都有过度投机的现象。在这些市场中,价格不是由正常的供需决定的,而被投机者的行为所决定,这时候投机市场就变成了赌博了。过度投机导致类似赌博的财富集中化的现象,非常难于纠正。因为这是群众参与的结果。群众的行为不改变,这一过程就不会终止。从价值观的角度看,要鼓励勤劳致富,反对一夜致富的机会主义。   过度投机使市场变成了赌场,这是就财富分配的功能而言的。它没有财富的创造,又使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对社会没有任何好处。当然,它和真正的赌场还是不一样的。赌场(包括各种彩票)所做的宣传广告中常常说某某人赚了几百万,这是以几百万人分文无归为代价的。而在投机的赌博中,财富的集中没有那样明显,只是大多数人的钱被集中到少数大户手中。因为大户投机者有控制价格的能力,散户是没有这种能力的。   但是我们也要避免走到另一个极端,完全取消投机市场。在正常的供给和需求之外,有一个投机市场,可以平衡供需,在时间上调剂余缺,这是能创造财富的,是有利于整体经济的。   但是这个投机市场相对于正常的供需市场必须是规模较小的,投机市场不可以决定市场价格,价格还是由正常的供需所决定。这时候投机市场赚钱是有益于总体经济的。反之,如果价格不是由正常供需决定,而是由投机者决定,价格发生混乱,市场就变成了赌场。   投机赚钱只是财富的转移,不是财富的创造。而且它会形成财富的集中,扩大贫富差距。因此,在政策上限制过度投机,将有利于缓解贫富分化。   (注:本文由天则经济研究所授权FT中文网独家首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天则经济研究所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民间智库之一,其主办的中评网的网址为 http://www.china-review.com/ 。)
9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南方科大:以更强大的行政化来颠覆行政化!
热度 8 陈安博士 2011-7-19 12:50
  我觉得南方科大象我博客里比较喜欢的玩具似的,过几天不玩它了就会有点手痒。   好在这个玩具还是经常创新的,所以玩法可以更加多样一些,谢谢朱校长。   南方科大的理事会的衮衮诸公们都出来亮相了,老大是深圳市市长。   其实说实在的,也没啥,你如果能请动温总理去当理事长,岂不更好?!      俺们觉得,朱校长是深知中国行政化的要义,他本人正是被行政给“化”出来的,所以,对行政化是怀念颇深,在他的脑海里是挥之不去,尽管他说要挥之,可是当真要“去”的时候就会抓紧挽留回来。   朱校长深深地为理事长是深圳市市长而五体投地,并发表了“ 市长任南科大理事长是现实下必要选择 ”,“ 如果不由市长当理事长,理事会的权威可能有所削弱 ”等振聋发聩的讲话。   其实,我个人是越来越理解朱校长了,有人很失望说:“这不更行政化了嘛?!”   “笨蛋!”我对着这个虚拟的意见呵斥道,“岂不知中国一向有以毒攻毒的光荣传统,朱校长深知行政化的毒素深入体内太过,所以,一开始估计就准备了以毒攻毒的具体做法,而且还要再多加点砒霜,而随着南方科技大学的校史在延长,这个砒霜策略也就愈发地要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   我力挺我们伟大的朱校长,并预祝他“以深圳市的行政化来取代教育部的行政化,以更强大的行政化来颠覆行政化”的做法取得圆满成功!
个人分类: 物论|5018 次阅读|14 个评论
官员50%+校长30%+20%企业老总=去行政化?
热度 2 tarimriver 2011-7-17 08:47
2011年7月16日南科大理事会成立,首届理事会由20名成员组成,深圳市长许勤任理事长。深圳市委副书记王穗明、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魏中林、深圳人民政府秘书长李平、深圳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局长王敏、深圳市法制办主任王璞、深圳市财政委主任乔家华、深圳市发改委主任徐安良、深圳市教育局长郭雨蓉是来自政府的理事,行政官员占理事成员的50% 。理事会中也有一部分高校校长、书记包括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校长李未、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延保、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谢绳武、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吴家玮,占到理事成员的30%。此外,还有20%理事来自企业界,包括平安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 比亚迪 公司董事长王传福、华侨城集团董事长任克雷、研祥集团董事长陈志列。 官员50%+校长30%+20%企业老总=去行政化? 以前曾对南科大抱着一丝希望,现在看来陈安老师的眼光很准!
2256 次阅读|4 个评论
纪念加入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10625
liuli66 2011-6-26 20:07
理事会换届 人大逸夫楼 理事长 王鸿生 副理事长 若干 秘书长 林坚 与RenDC、wangjun,zhoucheng等 聚午餐 与RenDC,Fanchunping ymy 梦旅人tea
2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裴先生过七十大寿
热度 11 gfcao 2011-6-11 23:29
为裴先生过七十大寿
裴先生是华罗庚先生的入室弟子,早年从事数论研究,后改做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研究,是中国密码学会第一、第二届理事长,我国信息安全与密码学领域颇有影响的专家。 裴先生原来在中科院工作, 1995 年来到广州师范学院。我与裴先生打交道不多, 2004 年我来到广大时,裴先生已经 60 开外,按照大多数学校的规定, 55 岁以上的教师可以不给本科生上课,所以裴先生平时主要指导研究生和从事科研工作。 我对裴先生的领域不怎么熟悉,但裴先生的为人却是我比较了解的,为人厚道,也很低调。广大的老专家们上班时学校通常是派专车接送的,可当初裴先生宁可坐大巴车,从不向学校要车。有一次裴先生乘大巴时车上没座位了,我们的老师还是很懂得尊敬老先生的,好像是有人反映了此事,从此学校专门给裴先生派了车。 裴先生曾两次申报中科院院士,均进入了最后一轮,可惜最终还是没能入选,老先生没兴趣再报了。裴先生从来不以老前辈自居,更不是人们眼里的学霸,尽管他有资格做学霸,这样的老先生值得人们尊重。我与他们方向的人商量,决定给他举行一个简单的七十寿辰庆祝活动,庆祝活动在我家后花园举行。 (1) (2)
个人分类: 休闲|539 次阅读|16 个评论
[转载]翁宇庆:我国钢铁工业要进一步降低能耗
yanzhiyuanyz 2011-5-20 09:58
翁宇庆:我国钢铁工业要进一步降低能耗 发布时间:2011-05-20      5月17日在酒钢举行的2011年全国冶金科技活动周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翁宇庆以《我国钢铁业节能减排的总体思考》为题,向大会作了主题报告。在报告中,翁宇庆分析了我国钢铁工业目前的能源消耗状况,并强调了“十二五”期间的节能目标和实现措施,为我国钢铁工业在节能降耗方面提供了思路。      钢铁行业节能现状      在分析我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状况时,翁宇庆指出,“十一五”期间,能源消耗在不断增加,但单位GDP能耗在不断下降,基本达到了万元GDP产值节能20%的目标。面对能耗、资源、环境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的现状,钢铁工业应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的“瓶颈”效应,改善环境质量,为我国“十二五”期间节能要求的完成奠定基础。      过去1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人均GDP的增幅达到了10.4%。与此同时,全球能耗只增加了20%,但我国却是全球平均能耗的2.2倍。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能耗下降要不低于14%。但根据“十一五”期间我国万元GDP能源消耗量的变化趋势来看,要完成这个约束性指标困难重重。      从钢铁企业过去40年的发展历程来看,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钢铁企业,“十一五”期间,酒钢综合能耗下降的速度高于全国综合能耗的平均水平,这说明酒钢在不断加大发展低碳经济、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力度。但酒钢热轧产品与冷轧产品的比例还不协调,达不到全国大型钢企冷轧产品占40%的目标,要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来实现降耗的目标还不现实。       加强能源管理      翁宇庆认为,要想进一步降低能耗,首先要充分认识钢铁行业的功能,重点加强能源管理、优化工艺系统。生产钢铁产品是钢铁行业的主功能,同时,还应该兼具将低质燃料转化为洁净煤气和电力能源的转化功能,以及从固体渣到建筑材料以及社会废钢、轮胎、塑料的变废为宝的消纳社会废弃物的功能。他强调说:“通过加强能源管理,把二次能源加以收集利用,是当前首先要抓的。实践证明,在企业内部,1/4的节能是靠管理实现的。”宝钢、鞍钢、首钢、马钢等企业不断建设和完善了能源管理中心,提高了科学用能和管理水平,平均可使企业节约能源达到能源总量的5%-7%。      管理与技术并重      翁宇庆提出,技术节能的发展方向就是淘汰低效的冶金流程和装备,充分利用煤气转换,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要重视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做到系统节能和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相结合,逐步发展电炉流程和非高炉炼铁流程。      技术在节能中作用也不可小视。翁宇庆说,RH干式真空技术、风能发电、“全三脱”冶炼等技术的应用,使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能耗下降了很多。翁宇庆举了个例子,鞍钢自2008年使用高68米、转轮直径达32米的风力发电机组以来,风机的所有功能都通过微
160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农学会
kejidaobao 2011-3-28 11:07
中国农学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中国成立最早的、以研究农业问题为宗旨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团体。 中国农学会渊源可追溯到1895年孙中山首创于广州的农学会、1896年梁启超等创立于上海的农务会。1917年1月,中国最早留学回国的农学家王舜臣、陈嵘、过探先等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华农学会,张謇被公推为名誉会长,陈嵘被选为第一届会长,会员有50余人。至1948年,会员达6251人,团体会员267个,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共举办年会26次。 1950年,在中华农学会基础上,吸收中国农业科学研究社、延安中国农学会、新中国农学会等组建中国农学会。1956年,中国农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选举杨显东为理事长,各专科学会和地方学会有29个,会员1906人。 目前,中国农学会已发展成为32个分会(专业委员会)、30万会员的农业综合性和学术性社会公益团体。主办《中国农学通报》、《棉花学报》、《植物遗传资源学报》、《食用菌学报》等学术刊物。2006年设立面向全国农业行业的综合性科技成果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 (责任编辑 朱崇开(实习生),陈广仁)
个人分类: 栏目:科学共同体介绍|43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汪明:蜱虫病可防可控 公众不必惊慌
jzgvet 2011-1-24 09:47
[转载]汪明:蜱虫病可防可控 公众不必惊慌
近来,在我国河南、安徽、山东等地,发生了蜱传疾病死亡病例,引起公众关注。为此,记者在中国兽医协会支持下,独家采访了中国兽医协会副会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理事长、《中国兽医杂志》副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汪明院长,请他就近日蜱传疾病问题,从人畜共患病防治角度给公众提供专家的观点。 详情请见光明网 http://vet.health.gmw.cn/2010-09/14/content_1255109.htm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汪明教授
个人分类: 名人专访|1349 次阅读|0 个评论
他本不该走得这么早
热度 8 sqdai 2011-1-22 10:43
上个月 13 日,我在博客里痛悼了中国力学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崔尔杰院士遽然辞世。本周四我出席中国力学学会召集的会议,遇到了不少朋友,了解到崔先生罹病及逝世的一些细节,更使我感到格外惋惜,连连叹息:他本不该走得这么早! 崔尔杰 先生在我国力学界他的同龄人中,属于身体壮实、精力充沛之列:一位“山东大汉”型的学者,干起活来不要命。去年,他的心脏有点不大对劲,经医院初步诊查,认为问题不小,建议他住院治疗,准备进行装支架或搭桥之类的大手术。可惜的是,他本人太不在意,表示把手头正在进行的重要工作告一段落后再遵医嘱住院治疗,这就耽误了诊疗他心脏疾患的最佳时机! 到了去年年底,他承担的重要工作有了眉目。他对人说,可以腾出手来治病了。 12 月 13 日 之前,他感到腰酸背痛,且有感冒症状,到医院看门诊,还验了血,医生的结论是:常规性感冒!这一回,他的病让医生给耽误了! 12 月 13 日 下午,在家中坐着休息的崔先生突然踉踉跄跄地站起来,想找些什么,他老伴李老师问他找什么?他说,胸口发闷、疼痛,想找急救药服用,李老师让他服了药,他还是感到心脏部位剧痛,最后终告不治。 一个月以前我在中科院力学所的一位老同事来访,她和她的老朋友当时就认为,事发之前,崔先生就已呈现心梗前的典型症状,若及时住院治疗,病情有可能得到控制。我们联想起另外两位院士的类似情况。一位是北大的郭仲衡院士, 1993 年 9 月,北京大学校医院就警告郭仲衡先生,他的心脏情况非常糟糕,建议他立即住院诊治,郭先生说,他要把手头的要务处理一下,次日住院。谁知就在当日深夜(严格说来是次日凌晨)他突发心梗, 20 分钟后急救车到达时已经回天乏术了,他走时才 60 岁!另一位是中科院的林同骥院士,事情也发生在 1993 年,当时林先生正在美国的女儿处探亲。有一个周日,他还设宴请了他的大舅子,那时已有“感冒”症状,情况与崔先生非常相似,他自认为得了感冒,还让外孙女注意与自己隔离,谁知过了一两天,林先生就因心脏病突发而撒手人寰!消息传道国内,当时还健在的卞荫贵研究员叹息道:“实际上,林先生说的那些‘感冒症状’都是心梗前兆!”卞先生得过心脏病,这是他的经验之谈。 在深深惋惜的同时,我想说下面这几句话: ——老年学者必须珍重自己的身体,该服老时得服老。做任何工作不能干得太猛,必须劳逸结合。 ——老年人的身体发生某种异常时必须及时诊治,有必要时应毫不犹豫地放下手里的所有事情,入院治疗,切不可耽误时日! ——身负重任的老年学者是瑰宝,他们的身体有异常时,相关组织和医院必须予以充分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写于 2011 年 1 月 22 日晨
4288 次阅读|8 个评论
物联网本质是互联网的一部分-就物联网接受证劵日报采访
热度 3 liufeng 2011-1-17 11:05
作者:刘锋 前言; 2010年1月15日,我就物联网相关问题接受了证劵日报记者贾莉的采访,与其他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了物联网的若干问题。报道全文地址在: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yyj/20110117/04189262506.shtml 采访内容: 物联网从提出伊始到磨合发展至今,关于物联网的争议一直没有断过,为此,本报特就广为关注的焦点性问题,邀请业内权威人士及专家各抒己见。 邀请的专家:中国物联网产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柏斯维; 中国电子 学会物联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委员、同方总工程师(CTO)周洪波;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王如珍;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经济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汤烫;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院长郝玉柱;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刘锋 风头浪尖的争议点: 议点一:物联网产业尚处初创阶段,标准、技术、商业模式以及配套政策等还远没有成熟? 柏斯维:物联网总体来说出现不是没有道理,随着全球化发展,很多智能终端需要联网,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政府也需要考虑怎样拉动经济。 郝玉柱: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仍处于初创阶段,一些相关的配套政策需要根据物联网的发展而逐渐完善。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产业的行业标准、技术、商业模式以及配套政策等,都是随着产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存在决定意识,物联网产业行业标准、技术、商业模式以及配套政策等是否成熟,取决于物联网产业发展是否成熟。 汤烫:物联网在技术和应用方面其实大部分领域还并不成熟,在相关标准制定、行政司法等相关配套并不健全。 刘锋:物联网因为2009年IBM推出智慧地球时一起炒热的概念,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个领域就已经快速发展,那时人们更多用传感网称呼。因此已不是初创阶段,只是因为物联网概念的兴起而让人们关注这个领域,当然标准,技术,模式和政策还需要进一步成熟。 议点二:如今遭遇过度热炒提前“透支”? 王如珍:物联网是开放的,带来机遇同时带来挑战,应警惕个别企业利用概念炒作钻空子。 汤烫:物联网的前景毋庸置疑,但是应建立在规范、系统支持、金融配套相对健全的前提下发展,而谨防成为个别企业炒作的工具。 刘锋:物联网在这两年多的迅速崛起,与IBM2009炒作智慧地球概念有关。我们应注意国家信息安全和经济,技术环境匹配的问题 ,不能被西方不断炒作的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等概念牵着鼻子走。 议点三:物联网普及还需要3-5年? 王如珍:物联网现在提出很适时候,但是真正应用并不能走形式,需要实实在在政府、学术、企业需观点一致,统一规划,不能流于形式。 柏斯维:从十二五规划来看,各省行业都有物联网项目,大家都在做市场和产业化,所以个人认为仍需要3-5年时间。 刘锋:视频监控,水利,交通,电力的传感网络已经逐渐遍布我们的周围,倒是物联网这个概念没有普及。 议点四:国内究竟有无真正物联网企业? 王如珍: 其实真正谈物联网企业,国内企业真正符合条件的并不多,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 汤烫:物联网企业还是有的。国内很多所谓“物联网企业”,在各细分行业良莠不齐,个别有在一个行业相对领先,但并不足以骄傲。 刘锋:这要看真正的物联网企业的标准和定义是什么,是西方的定义还是我们自己的定义,如果是西方大公司按照自己的模式给出定义,并指出国内没有真正的物联网企业。那么这个说法可以看做是一个商业竞争行为 议点五:技术研发急需突破,缺乏统筹规划,标准制定是否有待统一? 刘锋:物联网所代表的庞大的领域,如同互联网的发展一样,应该用商业竞争作为最重要的创新推动力发展,用行政的手段统筹规划,反而会阻碍创新,阻碍技术突破,因为没有人能事前规划一个未知的领域发展,但中国应抢占标准制定的制高点。避免标准完全国外制定。 汤烫:物连网这个概念太宽大,从应用的层面,恐怕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 柏斯维:物联网发展不能着急,如 RFID 发展目前还是很难定标准,芯片设计几乎没有自主研制能力,但是电力载波等很多技术如果突破,可能会有革命性的发展。如果未来物联网能有突破,就不仅仅是现在网络的时代。 罗清启:全球技术标准争夺是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这也是家电物联网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议点六:物联网到底能否为产业带来怎样的增量? 刘锋:物联网更多可以看做是互联网所连接电子设备的延伸,互联网的发展让社会,让产业得到几何级的增量。连接的传感器设备触角延伸到哪里,那里的产业都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罗清启:物联网家电必然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物联网产业将是下一个万亿级的市场无可厚非。 郝玉柱:物联网的发展,说到底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降低生产成本。物联网的发展状况如何,主要还要看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价值工程的角度看,物联网的“价值”,是“对象所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该功能的全部费用之比”。只有不断地提高其功能,降低成本,物联网的“价值”才能提高,该产业才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 议点七:物联网是不是独立于互联网概念之外的新产物? 柏斯维:过去信息时代是人与人交流,现在是物也要上网,即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是物联网核心推动力。目前很多人对物联网概念理解都很片面。 刘锋:物联网同样使用传统互联网的线路进行数据传输,同样使用iPv4/ipv6进行地址编码,数据同样传输到服务器进行处理。因此物联网本质上依然是互联网的一部分,是新延伸出的部分。2007年我们在互联网进化论中指出,互联网正在向一个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方向发展,云计算结构对应了互联网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而物联网恰恰就是互联网大脑的感觉神经系统。因此只有把物联网和互联网看做一个整体,才能更好的把握物联网领域的发展动态。 周洪波:物联网中间件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早期就已经广泛应用,我国物联网基础实际和国际差距并不大。 附:我们在2007年提出互联网进化论时绘制的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图,可以看出物联网本质是互联网未来发育的虚拟感觉系统的一部分。互联网进化论详细内容请访问 http://www.intevl.com
个人分类: 互联网进化论|4151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08: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